research_no
stringlengths 6
350
| title
stringlengths 4
90
⌀ | related_laws
stringlengths 2
149
⌀ | authors
stringclasses 74
values | published_date
stringlengths 10
10
⌀ | content
stringlengths 1.18k
23.5k
⌀ | doc_url
stringlengths 90
91
⌀ |
---|---|---|---|---|---|---|
R01844 | 「無正當理由」作為裁處要件之適當性研析 | 社會秩序維護法;中華民國刑法;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 黃俊容 | 2022-10-27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44
議題研析
一、題目:「無正當理由」作為裁處要件之適當性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社會秩序維護法、中華民國刑法、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3、
背景說明
(1) 報載,一名14歲少女跟友人借機車,無照騎乘載朋友兜風,半路發生車禍摔車,機車置物箱竟然掉出一把手槍,警方立刻循線調查。少女供稱曾經被狗追,因此放玩具槍在車箱防身。警方以沒有正當理由攜帶類似真槍的玩具槍,依社會秩序維護法(下稱社維法)第65條規定究辦[footnoteRef:1]。 [1: 潘欣宜、王東山,摔車掉出「玩具BB槍」 車主:被狗追用 來防身,台視新聞網,111年10月3日。]
(2) 依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下稱槍械條例)第4條第1項第1款規定:「一、槍砲:指制式或非制式之火砲、肩射武器、機關槍、衝鋒槍、卡柄槍、自動步槍、普通步槍、馬槍、手槍、鋼筆槍、瓦斯槍、麻醉槍、獵槍、空氣槍、魚槍及其他可發射金屬或子彈具有殺傷力之各式槍砲。」。此外,參考民國91年5月8日廢止之玩具槍管理規則第2條規定:「本規則所稱玩具槍,係指外觀雖近似槍,但不具殺傷力,而僅供遊樂使用者。」從而,玩具槍最大的認定在於其不具殺傷力,純供玩樂之用,尚非槍械條例所管制之槍砲彈。
(3) 關於社維法明文定有「無正當理由」條文,計有第41條、第48條、第52條、第63條、第65條……等共9個條文,包含其他法律條文中含有「無正當理由」用語者,計有167則。本文主要以社維法第65條規定:「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一萬八千元以下罰鍰:……三、無正當理由,攜帶類似真槍之玩具槍,而有危害安全之虞者。」其中本條第3款規定,所稱「無正當理由」作為裁處要件之適當性,為探討重點。
四、探討研析
(1)
「無正當理由」為不確定法律概念
所謂正當理由,不以法律明文規定者為限,即習慣上或道義上所許可,或執行公務之需要,而無背於公序良俗者,亦屬之。因此,究竟有無正當理由,終須依違法阻卻事由之一般原理,視其行為是否具有社會相當性以為斷,亦即視其行為是否符合社會倫理、公序良俗及法益保護之精神,如未逾越歷史文化所形成之社會倫理秩序規範,即具有社會相當性。(臺灣高等法院109年度上易字第2015號刑事判決),職是,所謂「無正當理由」,乃為不確定法律概念之規定。
(2)
「無故」之違法性要素探討
無故依字典百科中文版,意思為「沒有原因」[footnoteRef:2],但在我國司法實務依最高法院見解,所謂「無故」是指無正當理由的意思。而理由是否正當,應依日常生活經驗法則,由客觀事實上作為判斷,並應符合立法旨趣及社會演進之實狀(最高法院98年台上字第5053號判決)。 [2: 字典百科中文版,「無故」意思,https://zh.dictpedia.org/zh/%E7%84%A1%E6%95%85,最後瀏覽日:111年10月17日。]
(3)
「無正當理由」與「無故」是否明確區分,容待討論
承前所述,現行法律條文中含有「無正當理由」用語者,含社維法相關法律計有167則,單就刑法條文使用無正當理由用語計有8條;現行法律條文中含有「無故」用語者,相關法律計有94則,單就刑法條文使用無故用語計有11條。
按現行司法實務並未就「無正當理由」與「無故」之要件,作明確之概念區分,若從刑法相關條文解析,「無正當理由」係屬攸關行為或作為義務之屬性,而「無故」則屬原因事由,或可稱動機有關於意念之概念,若依前述司法實務見解,無故是指無正當理由,則條文所稱無故與無正當理由,似可推論二者所代表之概念相同,然為何法條用語不同?從而,是否二者間具有不法內涵之層升概念[footnoteRef:3],有待學者專家更進一步討論,精緻化區分其文義概念。 [3: 層升概念,刑法法律學名詞,德文: Steigerungsbegriff,日文: 程度を付し得る概念/段階付けられる概念。其意涵為,不法係一種層升概念,不法存有程度輕重不等之現象。在不法領域中存有民事不法、行政不法與刑事不法等三種不同程度之不法。在刑事不法領域中,存在各種不同程度之不法內涵的犯罪行為,例如殺人罪、傷害罪、毀損罪等,顯有高低不同之不法程度,依個別行為本身所具有之不法內涵,科處不同刑罰,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0644821/,最後瀏覽日:111年10月25日。]
再者,依社維法第65條第3款規定之立法理由以觀,類似真槍之玩具槍,假可亂真,無正當理由攜帶,易被利用為犯罪之工具,具有危害安全之虞。若此,舉凡車上遺留,剪刀、水果刀或螺絲起子(社維法第63條第1項第1款、第3款)等物,莫不屬無正當理由而易為犯罪工具危害安全之虞,如本則報導所示恐將羅織入法。故關於社維法所稱「無正當理由」及「具有危害安全之虞」等,不確定法律概念之規定,建議應予明確例示修正之,以符法律明確性原則。
撰稿人:黃俊容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44
議題研析
¤@¡BÃD¥Ø¡G
¡u
µL¥¿·í²z¥Ñ
¡v§@¬°µô³B
n
¥ó
¤§
¾A·í©Ê
¬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社會秩序維護法
、
中華民國
刑法
、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三、
背景說明
(
¤@
)
³ø¸ü¡A
¤@¦W
14
·³¤Ö¤k¸ò¤Í¤HÉ
¾÷
¨®¡AµL·Ó
ÃM¼
¸üªB¤Í°Â·¡A¥b
¸ôµo¥Í¨®º×
ºL¨®
¡A
¾÷¨®
¸mª«½c
³ºµM±¼¥X¤@§â¤âºj¡Aĵ¤è¥ß¨è´`
½u½Õ¬d
¡C
¤Ö¤k¨ÑºÙ´¿¸g³Qª¯°l¡A¦]¦¹©ñ
ª±¨ãºj
¦b¨®½c¨¾¨
¡C
ĵ
¤è¥H
¨S¦³¥¿·í²z¥ÑÄâ±aÃþ¦ü¯uºjªºª±¨ãºj
¡A¨Ì
ªÀ·|¯´§ÇºûÅ@ªk
(
下稱
社維法
)
第
65
條規定
究辦
1
。
(
二
)
依
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
下稱
槍械條例
)
第
4
條
第
1
項
第
1
款
規
定:「
一、槍砲:指制式或非制式之火砲、肩射武器、機關槍、
衝鋒槍、卡柄槍、自動步槍、普通步槍、馬槍、手槍、鋼筆
槍、瓦斯槍、麻醉槍、獵槍、空氣槍、魚槍及其他可發射金屬
或子彈具有殺傷力之各式槍砲。
」
。
此外,
參考
民國
91
年
5
月
8
日
廢止之玩具槍管理規則第
2
條規定:「本規則所稱玩具槍,係指
外觀雖近似槍,但不具殺傷力,而僅供遊樂使用者。」
從而
,
玩具槍最大的認定在於其不具殺傷力,純供玩樂之用
,尚非
槍
械條例
所管制之
槍砲彈。
(
三
)
關於
社維法
明文
定
有「
無正當理由
」
條文,計有
第
41
條
、
第
4
8
條
、
第
52
條
、
第
63
條、第
65
條
……等共
9
個條文,
包含
其他法律
條文中
含有
「無正當理由」
用語者,計有
167
則
。
本文主要以
社
1
潘欣宜、王東山
,
摔車掉出「玩具
BB
槍」
車主:被狗追用
來防身
,
台視新聞網
,
11
1
年
10
月
3
日。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44
議題研析
一、題目:「無正當理由」作為裁處要件之適當性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社會秩序維護法、中華民國刑法、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三、 背景說明
(一) 報載,一名14歲少女跟友人借機車,無照騎乘載朋友兜風,半
路發生車禍摔車,機車置物箱竟然掉出一把手槍,警方立刻循
線調查。少女供稱曾經被狗追,因此放玩具槍在車箱防身。警
方以沒有正當理由攜帶類似真槍的玩具槍,依社會秩序維護法
(下稱社維法)第65條規定究辦
1
。
(二) 依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下稱槍械條例)第4條第1項第1款規
定:「一、槍砲:指制式或非制式之火砲、肩射武器、機關槍、
衝鋒槍、卡柄槍、自動步槍、普通步槍、馬槍、手槍、鋼筆
槍、瓦斯槍、麻醉槍、獵槍、空氣槍、魚槍及其他可發射金屬
或子彈具有殺傷力之各式槍砲。」。此外,參考民國91年5月8日
廢止之玩具槍管理規則第2條規定:「本規則所稱玩具槍,係指
外觀雖近似槍,但不具殺傷力,而僅供遊樂使用者。」從而,
玩具槍最大的認定在於其不具殺傷力,純供玩樂之用,尚非槍
械條例所管制之槍砲彈。
(三) 關於社維法明文定有「無正當理由」條文,計有第41條、第48
條、第52條、第63條、第65條……等共9個條文,包含其他法律
條文中含有「無正當理由」用語者,計有167則。本文主要以社
1
潘欣宜、王東山,摔車掉出「玩具BB槍」 車主:被狗追用 來防身,台視新聞網,111年10月
3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4257/File_19749912.docx |
R01843 | 疫情時代身心障礙者醫療權益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長期照護機構感染管制措施指引 | 楊蕙如 | 2022-10-26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43
議題研析
一、題目:疫情時代身心障礙者醫療權益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長期照護機構感染管制措施指引
三、背景說明
(一)報載今(2022)年10月初有一位重度肢障、吃飯如廁都要協助、晚上睡覺必須使用呼吸器的19歲脊髓肌肉萎縮症(SMA)病友,在臺北馬偕醫院急診室當場嚇哭。因為醫院堅持他只能從「住成人專責病房但家人不得陪病照顧」和「住兒童專責病房但不能用呼吸器」這兩個選項中擇一。
馬偕兒童醫院院方表示,最近兒童病床經常滿床。該院有5間兒童專責病房(10床),因兒童需要照顧,容許家屬陪病,但需要使用呼吸器的病人,不能住多人專責病房,因為呼吸器有氣流逸散會把病毒吹出,增加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
。因此如需使用呼吸器又需陪病之患者只能候補等待僅有3床之單人的專責加護病床。
(二)2020年3月底日本千葉縣身心障礙設施「北總育成園」在一位40多歲在廚房工作之女性確診感染2019冠狀病毒後,篩檢出有58人確診感染,包括26名入住的身心障礙者及31名職員
。然追蹤這則新聞,後續感染人數漸擴增至121人
。北總育成園共有63名職員及70名入住者(年齡在20多歲至80多歲之間),該設施多數人員未能倖免該次感染。
(三)自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於全球蔓延以來,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有關障礙因素的考量」(Disability considerations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強調身心障礙者存在較高的感染風險,並且有更高的機率演變成重症;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委員會呼籲各締約國落實「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簡稱CRPD),確保身心障礙者於緊急情況的生命安全。國際勞工組織則在其疫情影響監測報告中,描述全球性疫情導致身心障礙者面臨的不平等處境加劇,而各國採用的行動限制、遠距工作等管制措施,若未能依據CRPD落實合理調整,並採用積極的社會保障措施,對所得不足的身心障礙勞工及其家庭將是雪上加霜
。
四、探討研析
(一)加強保障身心障礙者權益之特別措施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2號一般性意見第25點及第26點強調「無障礙與群體有關,而合理調整則與個人有關。這意味著提供無障礙的責任是一項事前責任。……實行無障礙的義務是無條件的。……合理調整可做為確保身心障礙者在某一情況中的無障礙的一種手段。……
」:另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16條規定:「身心障礙者之人格及合法權益,應受尊重及保障,對其……遷徙、醫療等權益,不得有歧視之對待。公共設施場所營運者,不得使身心障礙者無法公平使用設施、設備或享有權利。……」,同法第21條第1項亦規定:「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應規劃整合醫療資源,提供身心障礙者健康維護及生育保健。」。前揭條文雖對身心障礙者之醫療權益有所規定,然其在疫情期間仍面臨極大不便,例如視障者難以操作確診通報APP;聽語障者無即時諮詢管道(真人手語溝通量能不足);小耳症、心智障礙等特質者口罩掛不住;施打疫苗地點未有無障礙設施或診間門窄致乘坐輪椅者不易進入;以及快篩劑等防疫物資查詢及購買不便等,爰建議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於第二章「保健醫療權益」增訂重大傳染病流行期間應保障身心障礙者醫療資源之可近性(accessibility)及可用性(availability)等條款,以落實其健康權。
(二)「身心障礙族群大型傳染病(COVID-19)因應指引」宜儘早訂定發布
身心障礙者者一旦染疫或面臨需要住院情形,恐成為弱勢中的弱勢。我國國家人權委員會亦曾接獲多個身心障礙團體提出申訴有關機構內爆發感染案例
,顯示身心障礙者和照顧服務提供者存在較高的染疫風險。我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計約266家,安置人數1.8萬人
。疾病管制署最新版(2021年11月12日修訂)之「長期照護機構感染管制措施指引
」適用對象包含:「一般護理之家、精神護理之家、住宿型精神復健機構、老人福利機構(長期照顧機構、安養機構)、住宿式長期照顧服務機構、團體家屋、全日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榮譽國民之家等機構。」,規範相關長照工作人員及住民健康管理,雖包含長照機構內之身心障礙者,但我國對身心障礙者防疫相關之保障整體而言仍顯不足;而衛生福利部研擬之「身心障礙族群大型傳染病(COVID-19)因應指引」草案,目前尚在行政院審閱階段仍未公布。我國身心障礙者人數計119.5萬人,占總人口5.16%
,為保障其在疫情時代之健康與人權,前揭相關指引允宜儘早訂定適用。
撰稿人:楊蕙如
� 邱宜君,疫情爆發3年 身障者染病指引 仍卡草案,聯合報,2022年10月13日,第A6版。
� 楊明珠,日本千葉縣身障設施爆群聚感染 58人確診,中央社,2020年3月28 日,國外醫藥衛生版,檢索日期:2022年10月18日。。
� 福祉新聞,121人感染の北総育成園ルポ〈前編〉 病院化を迫られた福祉施設,2020年7月1日,� HYPERLINK "https://www.fukushishimbun.co.jp/topics/24404" �https://www.fukushishimbun.co.jp/topics/24404�,檢索日期:2022年10月17日。
� 國家人權委員會籲請重視身心障礙者因疫情加劇的多重弱勢處境,應採取更積極措施保障其基本人權,國家人權委員會新聞稿,上版日期:2021年5月31日,https://www.cy.gov.tw/News_Content.aspx?n=742&s=20392,檢索日期:2022年10月18日。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網站,第2號一般性意見(正體中文版)-參考性質.pdf,頁12-13,2015年4月12日
,https://crpd.sfaa.gov.tw/BulletinCtrl?func=getBulletin&p=b_2&c=C&bulletinId=282,檢索日期:2022年10月21日。
� 同註4。
� 依衛生福利部統計,2021年 9 月底身心障礙福利機構 266 家,實際安置人數1.8 萬人,詳國情統計通報(第 240 號), 行政院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https://www.stat.gov.tw/public/Data/1121715492A8RCXSZF.pdf,檢索日期:2022年10月18日。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長期照護機構感染管制措施指引(2021年11月12日修訂),� HYPERLINK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ListContent/FR9BZ-4u-"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ListContent/FR9BZ-4u-�p4jZvbt_q6IXw?uaid=pmqIvLTX8Hih6JyCm0dzzQ,檢索日期:2022年10月18日。
� 衛生福利統計處,身心障礙者人數按類別及縣市別分,更新時間:2022年9月21日,� HYPERLINK "https://dep.mohw.gov.tw/dos/cp-5224-62359-113.html" �https://dep.mohw.gov.tw/dos/cp-5224-62359-113.html�,檢索日期:2022年10月21日。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4197/File_19749874.doc |
R01842 | 罕見疾病用藥相關法制問題之初探 | 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全民健康保險法;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辦法;罕見疾病醫療照護費用補助辦法 | 楊盛旺 | 2022-10-25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42
議題研析
一、題目:罕見疾病用藥相關法制問題之初探
二、所涉法規
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全民健康保險法、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辦法、罕見疾病醫療照護費用補助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據媒體專題報導
,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指出,截至111年9月,我國公告之罕見疾病(以下稱罕病)計240種,認定之罕見疾病藥物(以下稱罕藥)計98種,其中61種罕藥納入
健保給付,可治療37種罕病。國內目前公告240種罕病,只有約一成五之罕病有健保給付用藥,代表其他罕病病患無健保藥可用,即使有藥,因未獲健保給付也只能望藥興嘆。
(二)另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日前公布之最新研究
,該研究盤點7個國家之罕病診斷與醫療照護現況,分析8種罕藥在7個國家中,從取得藥物許可證到納入給付之時間差,報告指出臺灣及南韓屬於罕藥給付「時程慢且種類少」之國家,僅核准給付2到3種罕藥,不僅其餘罕藥無法獲取藥物許可證,即使獲得藥證,納入給付也很耗時,平均等待期長達30個月或更久,且對於罕病相關政策,罕病病患之意見也非常有限,沒有明顯影響力。
(三)罕藥市場小、開發成本高,被稱為「孤兒藥」,每年昂貴罕藥費用並非普通家庭可負擔,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日前也提出6項建議、5大呼籲,以改善罕藥給付困境。前開建議及呼籲都包含擴大罕病病友參與,其他呼籲包含縮短罕藥審查時程、落實罕藥預算執行等;同時也建議增加罕藥專款預算、檢討罕藥給付程序,優先給付創新罕見新藥等
。
(四)上開經濟學人研究報告所提我國罕藥給付平均等待時間耗時等問題,衛生福利部(以下稱衛福部)回應表示,照顧罕病病患是對生命的承諾,該部將針對罕藥藥物許可證審核程序、罕藥納保期程等進行研討,以期提高罕病病患用藥可近性
。
四、探討研析
(一)主管機關宜修法擴大病友參與
《全民健康保險法》第41條第2項「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由保險人與相關機關、專家學者、被保險人、雇主、保險醫事服務提供者等代表共同擬訂,並得邀請藥物提供者及相關專家、病友等團體代表表示意見,報主管機關核定發布。」;第4項「第1項及第2項共同擬訂之程序與代表名額、產生方式、任期、利益之揭露及資訊公開等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衛福部爰依前開《全民健康保險法》授權規定訂定「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辦法」。
該辦法第2條規定,保險人為辦理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之擬訂事項,應召開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以下稱藥物共擬會議);第4條第3項規定,保險人得洽請相關團體,分別推派藥物提供者代表3人、病友團體代表2人,列席藥物共擬會議;列席人員無表決權。
按現行藥物共擬會議運作現況,法定出席代表計30人,2位列席之病友團體代表雖可經主席徵詢後,表達意見,然未有表決權,仍屬相對弱勢。為能回應上開罕見疾病基金會提出擴大病友參與之呼籲,建議主管機關宜就病友團體參與藥物共擬會議之方式,研議評估《全民健康保險法》第41條第2項及「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辦法」第4條等規定相關修法之可行性。
(二)主管機關宜修法增加罕藥費用補助來源、補助期間、比率及上限
《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第33條
規定略以,在經認定公告為罕藥,而尚未收載於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前,政府依法應編列預算補助罕藥等費用。其補助方式、內容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政府補助經費,得由菸品健康福利捐之分配收入支應或接受機構、團體之捐助。
以目前國內罕藥獲得藥物許可證至納入給付之平均等待期長達30個月之久,為能及時協助罕病病患取得適當之罕藥治療,提供更完善照護,並減輕其經濟負擔,建議主管機關宜就增加政府罕藥費用補助經費來源、補助期間、補助比率、每月補助上限等,研議評估《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第33條及「罕見疾病醫療照護費用補助辦法」第7條
等規定相關修法之可行性。
撰稿人:楊盛旺
� 林琮恩、陳雨鑫、蘇湘雲、周佩怡、韋麗文,專題|經濟學人評7國罕見疾病用藥可近性:台灣落後國際水平,聯合報,111年9月29日。
� 同註1。
� 陳婕翎,罕病孤兒藥困境 病友團體籲提升罕藥專款執行,中央社,111年10月5日,國內醫藥衛生。
� 陳雨鑫、林琮恩、周佩怡、蘇湘雲、韋麗文,經濟學人:罕藥給付 台灣吊車尾 核准少又耗時 罕病專款零成長 總額協商破裂 衛福部:提高患者用藥機會,聯合報,111年9月30日,第A9版。
� 《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第33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編列預算,補助罕見疾病預防、篩檢、研究之相關經費及依全民健康保險法未能給付之罕見疾病診斷、治療、藥物、支持性與緩和性照護及維持生命所需之特殊營養食品、居家醫療照護器材費用。其補助方式、內容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一項)。前項補助經費,得由菸品健康福利捐之分配收入支應或接受機構、團體之捐助(第二項)。」
� 「罕見疾病醫療照護費用補助辦法」第7條規定,「第3條第1項費用之補助基準如下:一、第1款預防、篩檢之費用,依中央主管機關認定之項目及金額補助。二、第2款至第6款及第9款之費用,以實際所生費用之百分之八十為限。三、第7款藥物費用之補助如附表;維持生命所需之特殊營養食品費用,全額補助。四、第八款之特殊營養諮詢費用,每人每年以六次為限,每次補助新臺幣二百五十元(第一項)。前項第三款特殊營養食品,中央主管機關得每年檢討其使用之必要性(第二項)。」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4084/File_19749782.doc |
R01841 | 國民中小學班級編制及教師甄選制度之法制研析 | 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甄選作業要點 | 王幼萍 | 2022-10-22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41
議題研析
一、題目:國民中小學班級編制及教師甄選制度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甄選作業要點
三、背景說明
(一)受到少子女化的衝擊,教育部公布各階段學生數預測數,預計未來國民小學平均年減2萬人,國民中學平均年減8千人,其中國小學生數預估在118學年度跌破百萬人。又現行規定為國小每班29人,國中每班30人,但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110學年度實際平均數為國小每班23.0人,國中每班為26.8人,顯示現行規定與教育現場有顯著的落差
。
(二)又根據教育部統計,100學年度未滿40歲教師占51.3%,到110學年度剩下29%;50歲以上教師從100學年度的11.4%,到110學年度提高到27.1%,顯示教師年齡結構有老化的趨勢。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以下稱全教總)指出,未來幾年中小學教師平均年齡還會逐年增高,若不積極面對,情況只會越來越惡化
。
四、探討研析
(1)
因應班級人數減少趨勢調整班級編制
根據教育部各教育階段學生數預測結果分析,112學年度國小學生數計123.5萬人,預計118學年度將跌破百萬人,及預估未來16學年,國小學生平均年減2.0萬人或2.0%。112學年度國中學生數將減至54.8萬人,預估未來16學年,國中學生平均年減 8.8千人或1.7%
。又觀察105至110學年度間各級學校平均每位教師教導學生人數(生師比
)變化,105學年度國小及國中分別為12.3及11.0,110學年度國小及國中分別為12.1人及9.6人,分別減少0.2人及1.4人
。
依《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第2條第1項
規定略以,國民小學每班學生人數以29人為原則。國民中學每班學生人數以30人為原則。同準則第3條及第4條
規定略以,國民小學:每班至少置教師1.65人,國民中學:每班至少置教師2.2人,但根據教育部統計,110學年度實際平均數為國小每班23.0人,國中為26.8人,由於國民中小學每班學生人數減少,班級編制亦有必要依出生人口趨勢及實際就學學生人數據以調整。
近年,教育部雖已調整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之班級及教職員員額編制,然並非逐年調整,且因調整幅度不大,恐不及學生人數下降的趨勢。又都會區與山地、偏遠及離島等地區的學校人數差異性仍大,不宜作一致性之規定。建議教育部根據學生人數下降之趨勢、城鄉差距、區域平衡發展及總量管制等因素,研議修正《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第2條、第3條、第4條及第4條之1規定,降低班級編制人數,俾使國民中小學教育朝多元化、個別化、適性化發展。
(2)
修正教師甄選制度俾利增加新進教師
針對國民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持續老化議題,教育部表示,已持續關注中小學師資年齡,不同年齡層老師有不同的經驗與專長,「老中青」三代可傳承銜接。近年已盤點各校代理、代課情形,對於部分學校保留員額過多,已和各縣市交換意見並改善,目前統計已開缺、聘用到5000名的教師
。
依《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26條第1項規定:「各級學校教師之聘任,應本公平、公正、公開之原則辦理,其程序如左:一、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除依法令分發者外,由校長就經公開甄選之合格人員中,提請教師評審委員會審查通過後聘任。…」又依教育部1997年6月14日台(86)人(一)字第86056772號函指出,其中所稱「公開甄選」,係指學校於辦理教師甄選時,將該甄選資訊刊登於媒體或以公告等方式,使不特定多數人所共知,並使符合規定條件及有意願者能有參與公平競爭之機會。至甄選方式,宜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學校組成之委員會本上開公平、公正、公開之原則議定後,在甄選公告中予以明定,不論其為筆試、口試或試教等均屬之。
依《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甄選作業要點》規定,各校可自辦教師甄選(第3點
),亦可由主管機關辦理教師聯合甄選(第12點
)。依此,部分學校並未參加由主管機關辦理之聯合教師甄選,而是自行辦理甄選。由於僧多粥少,且各校辦理教師甄選問題叢生,包括隱瞞缺額(如內定人選)、甄選條件與程序疑慮及參加甄選人數不足或條件不符等原因,可能導致教師缺額未確實通報或甄選不公。再者教育部亦表示,部分學校保留員額過多,顯見教師甄選機制亟需檢討。
鑑於各校自行辦理教師甄選,不僅浪費人力、物力,且因資訊未公開透明等問題,常招人詬病。為使國民中小學加強挹注新進教師,同時兼顧資深教師經驗傳承並符合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建議教育部通盤檢討《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甄選作業要點》,明定採取聯合甄選制度,建立一致性之甄選標準,避免各校甄選條件不一等問題一再發生,並強制要求各校及縣市確實通報教師缺額,同時規範公開透明的甄選作業流程,作為各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辦理教師甄選作業之參據。
撰稿人:王幼萍
� 許敏溶,少子化衝擊!立委提案調降國中小師生比教部:2個月內提報告,ETtoday新聞雲,2022年10月5日,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21005/2352130.htm,上網檢視日期:2022年10月9日。
� 陳至中,教師年齡結構失衡立委提案改善師生比,中央通訊社,2022年10月5日,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10050128.aspx,上網檢視日期:2022年10月9日。
� 教育部統計處,各教育階段學生數預測報告(111~126學年度),https://stats.moe.gov.tw/files/analysis/111_st_report.pdf,上網檢視日期:2022年10月11日。
� 教育部統計處,生師比:平均每位教師教導學生數,即各教育階段之學生數÷各教育階段之專任教師數,110學年學校基本概況統計結果提要分析,https://stats.moe.gov.tw/files/analysis/110_all_level-1.pdf,上網檢視日期:2022年10月11日。
� 教育部統計處,同前註。
� 《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第2條規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普通班班級編制規定如下:一、國民小學每班學生人數以二十九人為原則。二、國民中學每班學生人數以三十人為原則。三、山地、偏遠及離島等地區之學校每班學生人數,得視實際情形予以降低,並以維持年級教學為原則(第1項)。其他班級類型之班級編制,依各該法規規定辦理(第2項)。」
� 《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第3條規定:「國民小學教職員員額編制如下:…四、教師:每班至少置教師一.六五人;全校未達九班者,另增置教師一人。…」第4條規定:「國民中學教職員員額編制如下:…四、教師:每班至少置教師二.二人,每九班得增置教師一人;全校未達九班者,得另增置教師一人。…」
� 陳至中,中小學師資老化教育部從合理員額編制著手,中央通訊社,2022年9月28日,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9280246.aspx,上網檢視日期:2022年10月9日。
� 《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甄選作業要點》第3點第1項規定:「各校辦理教師甄選,若經教師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教評會)決議成立甄選委員會,其組織及作業規定,由教評會定之。」
� 《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甄選作業要點》第12點規定:「主管機關接受各級學校教評會委託辦理之教師聯合甄選,得準用本要點之規定辦理。」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3945/File_19749616.doc |
R01840 | 從機車路考檢視路權法制之研析 |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 | 盧焜鑫 | 2022-10-21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40
議題研析
一、題目:從機車路考檢視路權法制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
三、背景說明
(一)交通部道安委員會(以下簡稱道安會)日前公布,截至今(111)年7月底交通事故總計發生20萬9,616件,造成1,735人死亡、27萬8,171人受傷,而其中機車死亡人數高達1,124人,較110年同期增加108人,機車考照制度檢討的聲浪再起。交通部長表示,公路總局正研議是否採行較嚴格的考照方式,並研究是否增加路考。惟根據道安會統計,從108年4月至今年8月,參加機車駕訓人數已達4萬3,536人,違規件數28,467件,違規率僅6.5%,相較於未駕訓者的違規率17.1%,降低許多
。
(二)鼓勵國人參加機車駕訓以減少其違規情形已獲成效,然機車事故死亡人數仍高居不下,機車道路之使用值得關注。機車為國人常用之交通工具,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截至110年全國共計1,426萬輛之重輕型機車,相較於80年之617萬輛,30年來成長超越2倍以上
。因機車之行駛態樣有別於汽車,政府提出限制路權,並以提出分流做為安全之手段。禁行機車為直線中主要之分流措施,兩段式左轉則為路口之分流措施,希望透過限制機車的行駛空間,達到車種分流、降低交通事故的目的。然而,機車路權限制因缺乏設置標準,各地方政府在保守的選擇下,多未妥善評估機車路權限制的手段是否合宜
。為爭取機車使用道路路權,日前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等團體發起首屆交通解嚴大遊行,逾5千輛重機、機車騎士齊聚在凱道,怒吼「拒絕排斥、正視騎士」等口號,並提出包括蘇花改、南迴改等省道全面開放機車行駛、廢除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9條、全面廢除區間測速、民間團體參與交通決策及道安會,並要求政府改善道路工程等5項訴求
。
四、探討研析
(一)駕駛執照考驗,宜提高路考項目比重
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92條第1項規定,汽車駕駛人執照考驗等規則,由交通部會同內政部定之。另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65條規定,申請汽車
(包括機車)駕駛執照考驗者,其應考科目為筆試及路考。筆試包括交通規則及機械常識,報考普通駕駛執照者,免考機械常識。各科考驗成績最高分均為100分,其及格基準為交通規則85分,機械常識60分,路考70分。目前國內雖推動機車駕駛教育訓練機制,惟普通重型以下機車考照要求相對寬鬆,並未要求應考人接受具備學習經驗,較偏重法規之記憶性試題,而較少實際道路人車互動情境的能力測驗。多數年輕人以自學方式取得機車駕照,但面對實際複雜交通環境時又欠缺足夠安全駕駛知識、能力及經驗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65條之1規定,自106年5月1日起,小型車路考測驗包含場考及道路駕駛考驗,且實際道路駕駛考驗為許多國家採行之考驗方式,為使初學者加強學習相關駕駛知能,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及提升交通安全,宜提高實際道路考試及格分數,並就機車考照參照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65條之1小型車考照規定增加道路駕駛考驗,提升民眾對實際用路情境的能力,降低交通事故發生。
(二) 城鄉道路規劃宜因地制宜,以保障人民用路權
道路設施的設置與改變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駕駛及旅運行為,進而影響交通事故的型態並對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交通事故之發生通常非由單一因素造成,而是人、車、路及環境四個系統內各個因子交互作用而成
。臺灣城鄉之間道路可使用之面積與寬度不盡相同,雖然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4條及第5條已明定標誌、標線、號誌之設置、養護及號誌之運轉,由主管機關依其管轄辦理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9條亦規定機車行駛之車道,應依標誌或標線之規定行駛;無標誌或標線者,依下列規定行駛,例如在未劃分快慢車道之道路,應在最外側二車道行駛等,惟各主管機關採保守做法,多處劃設標線禁行機車,造成用路權之爭議。建議現行道路規劃對機車之限制,宜隨外在環境滾動檢討,依道路面積與實際需求,因地制宜規劃辦理,以保障人民用路權。
撰稿人:盧焜鑫
�邱瓊玉,機車考照大變革! 今年死亡破千人 王國材:不排除增路考,聯合新聞網,111年9月29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649748,瀏覽日期:111年10月7日。
�交通部公路總局 統計查詢網,網址:https://stat.thb.gov.tw/hb01/webMain.aspx?sys=100&funid=defjsp,瀏覽日期:111年10月8日。
�吳政融,機車路權的法制分析—一個社會發展的觀點,靜宜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108年7月。
�盧逸峰,爭機車路權 5千騎士聚凱道,聯合報,111年7月10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449510,瀏覽日期:111年10月8日。
�依據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2條規定,汽車:指在道路上不依軌道或電力架線而以原動機行駛之車輛(包括機車)。
�交通部,機車交通政策白皮書, 105年4月,頁12。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道路節能設施與交通安全關聯議題探討,102 年 3 月,頁41。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3397/File_19749138.doc |
R01839 | 移工聘僱率相關法制問題探討 | 就業服務法;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一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 | 蔡琮浩 | 2022-10-20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39
議題研析
一、題目:移工聘僱率相關法制問題探討
二、所涉法規
就業服務法、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一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
三、背景說明
(一)因加工漁產需求增加,水產加工業近日發起連署,要求政府讓水產加工廠比照肉類加工廠,放寬移工聘僱比率從15%調為25%,以紓解水產加工廠長期缺工問題[footnoteRef:1]。對此,勞動部表示須先由經濟部工業局做產業評估再至勞動部跨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提案,但經濟部尚未提案。農委會漁業署則表示支持比照肉類加工業,比率未修正前將協助漁業團體經營工廠等引進自動化、智能化機械設備來因應[footnoteRef:2]。 [1: 彭宣雅,4萬元找嘸人 水產加工盼放寬移工 業界連署籲比照肉類加工業移工聘僱率 從15%提高至25%,聯合報,111年10月3日,第A6版。] [2: 葉冠妤、彭宣雅、林海,勞部:先由工業局評估,聯合報,111年10月3日,第A6版。]
(二)我國移工政策從就業服務法(以下簡稱就服法)第42條:「為保障國民工作權,聘僱外國人工作,不得妨礙本國人之就業機會、勞動條件、國民經濟發展及社會安定」;第46條:「雇主聘僱外國人在中華民國境內從事之工作,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以下列各款為限:…」及第47條:「雇主聘僱外國人從事前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一款規定之工作,應先以合理勞動條件在國內辦理招募,經招募無法滿足其需要時,始得就該不足人數提出申請…」之立法意旨來看,其政策係採補充性及限業限量原則。惟從就服法81年公布施行以來,移工人數便快速增加,從100年1月迄今增加幅度高達83.9%。近年雖受疫情影響,迄111年8月底止產業與社福移工人數仍有70萬4,655人[footnoteRef:3],其工作雖多為國人較不願從事之工作,如製造業3K製程、營造工、海洋漁撈工、看護工等工作,但比例已占我國勞動力的5.9%[footnoteRef:4],宜積極加以調控。 [3: 100年1月產業及社福移工總人數為38萬3,164人。勞動部勞動統計查詢網,產業與社福移工人數,https://statfy.mol.gov.tw/index12.aspx,最後瀏覽日:111年10月12日。] [4: 勞動力指15歲以上可以工作之民間人口,包括就業者及失業者。迄111年8月底止,我國勞動力為1,185萬1,000人。勞動部勞動統計查詢網,人力資源狀況-勞動力,按年齡分,https://statdb.mol.gov.tw/statis/jspProxy.aspx?sys=210&kind=21&type=1&funid=q02023&rdm=R184091,最後瀏覽日:111年10月12日。]
(三)根據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46條第1項第8款至第11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以下簡稱審查標準)附表5之行業所屬級別,「水產加工及保藏業」與「肉類其他加工及保藏業(限肉品製造)」屬C級,「肉類其他加工及保藏業(限冷凍冷藏肉類製造)」屬A級。依據審查標準附表6,屬C級行業之申請人數,合計不得超過雇主申請當月前2個月之前1年僱用員工平均人數之15%;A級則為25%。因此水產加工業者認為其產業型態因消費需求已經大幅改變,但移工聘僱率仍維持20年前規定,而要求比照冷凍冷藏之肉類加工及保藏業水準。
四、探討研析
(一)主管機關宜速依法訂定外勞聘僱警戒指標以總額進行調控
依就服法第52條第3項規定:「每年得引進外籍勞工總人數,依外勞聘僱警戒指標,由中央主管機關邀集相關機關、勞工、雇主、學者代表協商之。」本條之前身為第49條,於86年5月9日經本院三讀修正通過。回歸本條之立法意旨係為避免外籍移工政策由補充性轉變為替代性,積極開發現有勞動力並應漸進減少以勞動力成本作為競爭條件及對外勞的依賴,同時亦應隨時檢討配額之目的[footnoteRef:5]。爰此,勞動部雖自85年起即多次委託學者研擬,惟仍無法取得客觀標準之共識。勞動部於105年起改採警戒指標方式,依據「指標目的性」、「指標關聯性」、「資料可及性」及「警戒指標產業及社福分流」等4大原則,訂定外勞警戒指標項目,並經外勞政策小組同意[footnoteRef:6],每年將指標數據提報至外勞政策小組進行報告[footnoteRef:7]。惟主管機關仍未依法訂定明確之「每年得引進總人數」指標,而於107年遭監察院提案糾正在案[footnoteRef:8]。 [5: 簡錫堦委員發言紀錄,見立法院公報,第86卷,第10期,委員會紀錄,86年3月26日,頁314-315。] [6: 勞動部,引進外勞不得妨礙本勞就業權益,勞動部將通盤檢討外勞警戒指標,110年11月3日,https://www.mol.gov.tw/1607/1632/2660/20878/post,最後瀏覽日:111年10月12日。] [7: 見勞動部跨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第25次會議紀錄,105年10月27日,頁4-8。] [8: 監察院107年10月25日院台財字第1072230504號糾正案,監察院公報,第3103期,頁18-41。]
按就服法優先聘僱本國勞工之立法精神,移工若影響我國勞工就業權益,並造成同種企業不公平競爭等情形應予禁止,則目前勞動部以警戒指標反映變動趨勢卻以行業等級核配移工比例之作法,與就服法所揭示總量管制精神是否相符,容有討論空間。爰建議主管機關宜速依法訂定外勞聘僱警戒指標以總額進行調控,如政策改變[footnoteRef:9]或確有窒礙難行之處,建議以政策現況進行修法提案,俾供本院審查。 [9: 依據天下雜誌報導:「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署長蔡孟良明白告訴《天下》,台灣人口結構轉變,移工政策也要調整,為紓解缺工,不再是總額管制,而是採取警戒指標,達到有效管理」。見盧沛樺,移工政策再不鬆綁連國人都會失業,天下雜誌,第737期,110年12月1日,頁90。另勞動部跨國勞動力政策協商諮詢小組第25次會議紀錄說明(五)亦表達以本法第42條精神訂定社福外勞警戒指標有窒礙難行處,同前揭註7,頁7。]
(二)建議修法明定聘僱率指標訂定基本原則並定期調整公告之機制
針對本次案例,勞動部也表示,水產加工業可透過現有「EXTRA(增額)方案」,讓移工最高核配比率外加提高至三成,不過雇主須附加繳交就業安定費,成本將增加[footnoteRef:10]。顯見依審查標準規定仍有額外彈性空間,而難以訂定各行業確切之移工總額,加上需考量各行業型態、社會需求及發展趨勢,建議宜在就服法不影響國人就業機會、勞動條件、國民經濟發展及社會安定之立法目的下,對於各行業所缺乏之勞工,回歸就服法第52條第3項之立法意旨,要求主管機關透過勞資政學之對話協商機制達成總額宏觀調控,並適時檢討各行業之配額。同時,為避免各行業配額有未能配合產業發展進行調整之情形,建議修法明定移工聘僱率指標訂定基本原則並定期調整公告各行業聘僱率之機制,以增加移工聘僱率之社會檢驗度與透明度。 [10: 葉冠妤、彭宣雅、林海,同註2。]
撰稿人:蔡琮浩
1
1
¡i¶È¨Ñ©eû°Ñ¦Ò¡j
½s¸¹¡G
1
839
議題研
析
一、題目
:
移工聘僱率相關法制問題
探討
二、所涉法規
就業服務法
、
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
第十一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
三、
背景說明
(一)
因加工漁產需求增加,水產加工業近日發起連署,要求政府讓
水產加工廠比照肉類加工廠,放寬移工聘僱比率從
15
%調為
25
%,以紓解水產加工廠長期缺工問題
1
。
對此,勞動部表示須
先由經濟部工業局做產業評估再至
勞動部跨國勞動力政策協
商諮詢小組提案,但經濟部尚未提案。農委會漁業署則表示支
持比照肉類加工業,比率未修正前將協助漁業團體經營工廠等
引進自動化、智能化機械設備來因應
2
。
(二)
我國
移工
政策
從
就業服務法
(以下簡稱就服法)
第
42
條
:「
為
保障國民工作權,聘僱外國人工作,不得妨礙本國人之就業機
會、勞動條件、國民經濟發展及社會安定
」
;
第
46
條:「
雇主
聘僱外國人在中華民國境內從事之工作,除本法另有規定外,
以下列各款為限:
…
」及第
47
條:「
雇主聘僱外國人從事前條
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一款規定之工作,應先以合理勞動條件在
國內辦理招募,經招募無法滿足其需要時,始得就該不足人數
提出申請
…
」之立法意旨來看,
其政策
係
採補充性及限業限量
原則
。
惟從
就服
法
81
年
公布施行以來
,移工
人數便快速
增加,
從
100
年
1
月
迄今增加幅度高達
83.9
%
。
近年
雖
受疫情影響
,
迄
111
年
8
月底止
產業與社福移工人數
仍有
70
萬
4
,
655
人
3
,
1
´^«Å¶®
¡A
4
¸U¤¸§äåF¤H
¤ô²£¥[¤u¬ß©ñ¼e²¾¤u
·~¬É³s¸pÆ~¤ñ·Ó¦×Ãþ¥[¤u·~²¾¤u¸u¹µ²v
±q
15
¢H´£
°ª¦Ü
25
¢H¡AÁp¦X³ø
¡A
111
¦~
10
¤ë
3
¤é¡A²Ä
A6
ª©¡C
2
¸«a§±¡B´^«Å¶®¡BªL®ü¡A³Ò³¡¡G¥ý¥Ñ¤u·~§½µû¦ô¡AÁp¦X³ø¡A
111
¦~
10
¤ë
3
¤é¡A²Ä
A6
ª©¡C
3
100
¦~
1
¤ë²£
·~¤ÎªÀºÖ²¾¤uÁ`¤H¼Æ¬°
38
¸U
3
,
164
¤H¡C
³Ò°Ê³¡³Ò°Ê²Îp¬d¸ßºô¡A²£·~»PªÀºÖ²¾¤u¤H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39
議題研析
一、題目:移工聘僱率相關法制問題探討
二、所涉法規
就業服務法、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
第十一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
三、背景說明
(一)因加工漁產需求增加,水產加工業近日發起連署,要求政府讓
水產加工廠比照肉類加工廠,放寬移工聘僱比率從15%調為
25%,以紓解水產加工廠長期缺工問題
1
。對此,勞動部表示須
先由經濟部工業局做產業評估再至勞動部跨國勞動力政策協
商諮詢小組提案,但經濟部尚未提案。農委會漁業署則表示支
持比照肉類加工業,比率未修正前將協助漁業團體經營工廠等
引進自動化、智能化機械設備來因應
2
。
(二)我國移工政策從就業服務法(以下簡稱就服法)第42條:「為
保障國民工作權,聘僱外國人工作,不得妨礙本國人之就業機
會、勞動條件、國民經濟發展及社會安定」;第46條:「雇主
聘僱外國人在中華民國境內從事之工作,除本法另有規定外,
以下列各款為限:…」及第47條:「雇主聘僱外國人從事前條
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一款規定之工作,應先以合理勞動條件在
國內辦理招募,經招募無法滿足其需要時,始得就該不足人數
提出申請…」之立法意旨來看,其政策係採補充性及限業限量
原則。惟從就服法81年公布施行以來,移工人數便快速增加,
從100年1月迄今增加幅度高達83.9%。近年雖受疫情影響,
迄111年8月底止產業與社福移工人數仍有70萬4,655人
3
,
1
彭宣雅,4萬元找嘸人 水產加工盼放寬移工 業界連署籲比照肉類加工業移工聘僱率 從15%提
高至25%,聯合報,111年10月3日,第A6版。
2
葉冠妤、彭宣雅、林海,勞部:先由工業局評估,聯合報,111年10月3日,第A6版。
3
100年1月產業及社福移工總人數為38萬3,164人。勞動部勞動統計查詢網,產業與社福移工人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3388/File_19749122.docx |
R01838 | 改善校園無障礙環境之問題淺析 | 特殊教育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 郭憲鐘 | 2022-10-20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38
議題研析
1、 題目:改善校園無障礙環境之問題淺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特殊教育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3、
背景說明
(一)監察院調查報告指出,經查教育部所屬校園(高中、國中、國小)無障礙改善辦理情形,截至111年3月,「無障礙設施」、「無障礙電梯」及「無障礙停車位」,共計有114,604處應設置,15,074處需設置惟尚未設置,15,917處老舊或未符新規定待改善,不合格率27%[footnoteRef:1]。實地履勘發現,校園特有建築物與設施項目繁多,例如司令台、運動設施場域、停車場、合作社等,另有為多元學習需設置的教育空間,如自然科學實驗教室、音樂教室、圖書館等,教育部尚無訂定校園整體無障礙環境相關指引或規範,應妥速研訂改進[footnoteRef:2]。 [1: 監察院,調查報告, (111)教調0032號,111年10月17日,頁12。 ] [2: 陳俊華,校園無障礙設施不合格率27%、監院糾正教育部,中央社,111年9月27日。 ]
(二)教育部表示,有關校園無障礙環境改善情形之盤點及清查刻不容緩[footnoteRef:3]。對於各縣市政府推動校園整體無障礙環境困難之處,諸如:校舍因無使用執照於補辦執照時,恐需依最新法規檢討而無法符合、不同年代興建各建築物間未整體進行規劃,增設電梯處所難尋及囿於經費,校園無障礙設備及設備採逐項進行改善、僅能利用寒暑假期間辦理且改善期程受到限制、及欠缺專業規劃檢討團隊等。未來將會同內政部通盤檢討困難之處 [3: 同註1,頁20。 ]
,建立可行模式後,協助各縣市政府加速改善校園整體無障礙環境不合格率之問題[footnoteRef:4]。 [4: 同註1,頁38。 ]
(三)有論者謂,一般校園面積均十分廣濶,建築物通常由多棟新舊建築物組合,校舍配置不一、形式又具多樣式,其環境相較一般公共建築物複雜許多。由於每日師生在校園活動人數眾多,舉如上下課,教室、走廊以及各個通道上,人來人往,對行動不便的師生而言,在學校活動沒有得到校園無障礙設施之協助
,行動將會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footnoteRef:5]。 [5: 戴曄,從輪椅使用者探討校園無障礙環境之改善課題,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94年6月,頁7]
4、
探討研析
(一)教育部允宜訂定校園無障礙環境之指引規範,以作為校園改善無障礙環境之遵循依據
依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footnoteRef:6])第9條第1項規定:「為使身心障礙者能夠獨立生活及充分參與生活各個方面,締約國應採取適當措施,確保身心障礙者在與其他人平等基礎上,無障礙地進出物理環境…以及享有於都市與鄉村地區向公眾開放或提供之其他設施及服務。…,包括學校、住宅、醫療設施及工作場所…。」復依特殊教育法第33條第1項(學校、幼兒園及社會福利機構應依身心障礙學生在校《園》學習及生活需求,提供下列支持服務)第6款規定:「校園無障礙環境。」同條第3項規定:「前二項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教育部前於「營造友善無障礙校園環境」,在硬體方面的整體規劃中表示,學校應綜合考量人權、性別平等、消防安全、綠建築等面向,根據行動不便者(身心障礙、孕婦、年長、受傷等等)之實際需求,營造無障礙校園環境。學生上課所需之通路,至少規劃建置一條完整、暢通且安全之無障礙通路,對於校園內非建築物之活動場所及休憩休閒空間,亦應納入規劃範圍,以維護行動不便者之權益[footnoteRef:7]。由於現行校園空間中,如司令臺、禮堂、演講舞臺、運動設施場域、棟與棟間之連接通道等,目前尚欠缺無障礙通路環境之相關規範。爰為營造友善無障礙校園環境,主管機關允宜依特殊教育法第33條第3項規定,訂定校園無障礙環境之指引規範,以作為校園改善無障礙環境之遵循依據,確保身心障礙者在與其他人平等基礎上,無障礙的進出校園或使用校園設施。 [6: 2006年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縮寫為CRPD)由聯合國第61/106號決議通過,並在2008正式生效,希望能「促進、保護和確保實現身心障礙者所有人權和基本自由充分、平等享有,並促進對身心障礙者固有尊嚴的尊重。」,我國於2007年時將原有之身心障礙者保護法修改為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納入CRPD之部分精神與內涵。2014年立法院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正式將CRPD國內法化。 ] [7: 教育部,營造友善無障礙校園環境,106年12月13日,參閱網址:https://ssur.cc/WwzZqEto7,參閱日期:111年10月12日。]
(二)因應不同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之需求,教育部允宜會同中央主管建築機關,檢討修正相關無障礙設施設計之規範
依特殊教育法第10條第1項規定,特殊教育之實施,計分「學前教育」、「國民教育」、「高級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等四個階段。同法第18條規定,特殊教育與相關服務措施之提供及設施之設置,應符合適性化、個別化、社區化、無障礙及融合之精神。由於內政部營建署所訂定「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之無障礙廁所人體工學尺寸,係依據成人之身高尺寸所為之規範,並不符合國小、國中學童之人體工學尺寸,諸如電燈開關、洗手台、馬桶座、門把手之高度,以及國小學童之手掌尺寸較小或身高不一,樓梯相關扶手直徑過寬不易握住,如遇到跌倒時恐有安全危害之虞等,均有「合法但不合用」之情,且造成教師教導國小學童生活自主學習時之障礙[footnoteRef:8]。爰為符合各種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之需求,教育部允宜會同中央主管建築機關,檢討修正與校園相關無障礙設施設計之規範,以強化無障礙設施設備的實用性及便利性,營造校園無障礙友善環境。 [8: 同註1,頁35。 ]
撰稿人:郭憲鐘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38
議題研析
一、
題
目
:
改善
校園
無障礙環境之問題
淺析
二、
議題
所涉法
規
特殊教育法
、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三、
背景說明
(
一
)
監察院
調查報告
指出,
經查
教育部所屬校園(高中、國中、國
小)無障礙改善辦理情形,截至
111
年
3
月,「無障礙設施」、
「無障礙電梯」及「無障礙停車位」,共計有
114,604
處應設
置,
15,074
處需設置惟
尚未設置,
15,917
處老舊或未符新規
定待改善,不合格率
27
%
1
。實地履勘發現,校園特有建築物
與設施項目繁多,例如司令台、運動設施場域、停車場、合作
社等,另有為多元學習需設置的教育空間,如自然科學實驗教
室、音樂教室、圖書館等,教育部尚無訂定校園整體無障礙環
境相關指引或規範,應妥速研訂改進
2
。
(
二
)
教育部
表示,
有關
校園無障礙環境改善情形之盤點及清查刻
不容緩
3
。
對
於
各縣市政府
推動
校園整體無障礙環境困難之處
,
諸如
:
校舍因無使用執照於補辦執照時
,
恐需依最新法規檢討
而無法符合、不同年代興建各建築物間未整體
進行規劃,增設
電梯處所難尋
及
囿於經費,
校園
無障礙設備及設備採逐項進行
改善、僅能利用寒暑假期間辦理且改善期程受到限制、
及
欠缺
專業規劃檢討團隊等
。未來將
會同
內政部
通盤檢討困難之處
1
監察院
,
調查報告
,
(
111
)
教調
0032
號
,
111
年
10
月
1
7
日
,
頁
12
。
2
陳俊華
,
校園無障礙設施不合格率
27%
、
監院糾正教育部
,
中央社
,
111
年
9
月
27
日。
3
同註
1
,頁
20
。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38
議題研析
一、 題目:改善校園無障礙環境之問題淺析
二、 議題所涉法規
特殊教育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三、 背景說明
(一)監察院調查報告指出,經查教育部所屬校園(高中、國中、國
小)無障礙改善辦理情形,截至111年3月,「無障礙設施」、
「無障礙電梯」及「無障礙停車位」,共計有114,604處應設
置,15,074處需設置惟尚未設置,15,917處老舊或未符新規
定待改善,不合格率27%
1
。實地履勘發現,校園特有建築物
與設施項目繁多,例如司令台、運動設施場域、停車場、合作
社等,另有為多元學習需設置的教育空間,如自然科學實驗教
室、音樂教室、圖書館等,教育部尚無訂定校園整體無障礙環
境相關指引或規範,應妥速研訂改進
2
。
(二)教育部表示,有關校園無障礙環境改善情形之盤點及清查刻
不容緩
3
。對於各縣市政府推動校園整體無障礙環境困難之處,
諸如:校舍因無使用執照於補辦執照時,恐需依最新法規檢討
而無法符合、不同年代興建各建築物間未整體進行規劃,增設
電梯處所難尋及囿於經費,校園無障礙設備及設備採逐項進行
改善、僅能利用寒暑假期間辦理且改善期程受到限制、及欠缺
專業規劃檢討團隊等。未來將會同內政部通盤檢討困難之處
1
監察院,調查報告, (111)教調0032號,111年10月17日,頁12。
2
陳俊華,校園無障礙設施不合格率27%、監院糾正教育部,中央社,111年9月27日。
3
同註1,頁20。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3373/File_19749106.docx |
R01836 | 金控公司負責人兼職禁止法制之研析 | 金融控股公司法;公司法;銀行法;保險法;金融控股公司發起人負責人應具備資格條件負責人兼職限制及應遵行事項準則 | 方華香 | 2022-10-20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36
議題研析
一、題目:金控公司負責人兼職禁止法制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金融控股公司法、公司法、銀行法、保險法、金融控股公司發起人負責人應具備資格條件負責人兼職限制及應遵行事項準則
三、背景說明
(一)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於111年8月23日預告修正「金融控股公司發起人負責人應具備資格條件負責人兼職限制及應遵行事項準則」(下稱本準則)第3條、第4條之1及第9條草案,供各界提供修正意見。其中草案第4條之1第1項及第3項增訂金融控股公司(下稱金控公司)「總經理」本人或其關係人同時擔任其他金控公司之「總經理」,推定有利益衝突一節,涉及金控公司負責人之兼職禁止問題,爰就相關法制疑義研析如后。
(二)按金控公司負責人若同時擔任其他金控公司負責人,本質上構成競業行為,依公司法規定,董事應經股東會之決議許可(公司法第209條第1項),經理人應經董事會決議許可(公司法第32條後段),始得為之。然而,本準則第4條第4項規定,乃將上述競業禁止規定,轉化為負責人之消極資格限制。若金控公司負責人違反上述規定,已非僅構成是否對之行使歸入權之問題,尚應予以解任[footnoteRef:1](本準則第4條第5項規定參照)。 [1: 王志誠,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實務守則之特性及發展—以金融機構負責人之兼任職務為中心,財稅研究,第48卷第4期,108年7月,頁93。]
四、探討研析
(一) 授權明確性之再商榷
本準則之授權依據為金融控股公司法第17條第1項規定:「金融控股公司之發起人、負責人應具備之資格條件、負責人兼職限制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準則,由主管機關定之。」,而本準則第4條之1訂有利益衝突之禁止規定。參酌類似體例及立法意旨之銀行法第35條之2第1項規定:「銀行負責人應具備之資格條件、兼職限制、
利益衝突之禁止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準則,由主管機關定之。」、保險法第137條之1第1項規定:「保險業負責人應具備之資格條件、兼職限制、
利益衝突之禁止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準則,由主管機關定之。」,則金融控股公司法第17條第1項亦應有類似銀行法第35條之2第1項或保險法第137條之1第1項之授權規定:「……利益衝突之禁止……之準則,由主管機關定之。」等字,以符授權明確性之要求。
(二) 法律要件及效果異同之處,尚待釐清
1.本準則第12條第4項僅規定金控公司之「負責人」不得有利益衝突情事,而草案第4條之1推定有利益衝突情事之對象範圍擴及於「關係人」,兩者不一致之法理依據何在?
2.依本準則第2條規定,所稱負責人包括總經理,復依第4條第4項及第5項規定,金控公司負責人(包括總經理)不得兼任其他金控公司之負責人(包括總經理),否則,主管機關得限期命其調整,屆期不調整,應予解任。則本準則第4條之1草案第1項再增訂「總經理」兼職為「推定」利益衝突禁止之對象範圍,實益何在?蓋「推定」是否表示可舉反證推翻,證明無利益衝突情事,即可繼續兼職,此時即可不適用第4條第4項(消極資格限制)及第5項解任規定?反之,若無法舉反證推翻,即推定其有利益衝突情事,其法律效果適用第4條之1第5項規定之結果,亦是主管機關得限期命其調整,屆期不調整,應予解任,與第4條第5項殊途同歸,則縱使草案第4條之1第1項不增訂「總經理」,適用現行第4條第4項及第5項規定,是否即為已足?容待釐清。
撰稿人:方華香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36
議題研析
¤@¡BÃD¥Ø¡G
ª÷±±¤½¥qt³d¤Hݾ¸T¤îªk¨î¤§¬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金融控股公司法
、
公司法、
銀行法
、
保險法
、
金融控股公司發
起人負責人應具備資格條件負責人兼職限制及應遵行事項準則
三、
背景說明
(一)
緣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於
111
年
8
月
23
日
預告修正「金融控股
公司發起人負責人應具備資格條件負責人兼職限制及應遵行
事項準則」
(下稱本準則)
第
3
條、第
4
條之
1
及
第
9
條草案
,供
各界提供修正意見。其中草案第
4
條之
1
第
1
項及第
3
項增訂
金
融控股公司
(下稱金控公司)
「
總經理
」
本人或其關係人同時
擔任
其他金控
公司之
「
總經理
」
,推定有利益衝突
一節,涉及
金控
公司負責人之兼職禁止問題
,爰就相關法制疑義研析如
后。
(二)
按金控公司負責人若同時擔任其他金控公司負責人,本質上
構成競業行為,依公司法
規定,董事應經股東會之決議許可
(公司法
第
209
條第
1
項
)
,經理人應經董事會決議許可(公司
法第
32
條後段),始得為之。
然而,
本準則
第
4
條第
4
項規定,
乃將上述競業禁止規定,轉化為負責人之消極資格限制。若
金控公司負責人違反上述規定,已非僅構成是否對之行使歸
入權
之問題,尚應予以解任
1
(本準則第
4
條第
5
項規定參照)
。
四、
探討研析
1
王志誠,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實務守則之特性及發展
�
以金融機構負責人之兼任職務為中心,財
稅研究,第
48
卷第
4
期,
108
年
7
月,頁
93
。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36
議題研析
一、題目:金控公司負責人兼職禁止法制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金融控股公司法、公司法、銀行法、保險法、金融控股公司發
起人負責人應具備資格條件負責人兼職限制及應遵行事項準則
三、背景說明
(一)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於111年8月23日預告修正「金融控股
公司發起人負責人應具備資格條件負責人兼職限制及應遵行
事項準則」(下稱本準則)第3條、第4條之1及第9條草案,供
各界提供修正意見。其中草案第4條之1第1項及第3項增訂金
融控股公司(下稱金控公司)「總經理」本人或其關係人同時
擔任其他金控公司之「總經理」,推定有利益衝突一節,涉及
金控公司負責人之兼職禁止問題,爰就相關法制疑義研析如
后。
(二)按金控公司負責人若同時擔任其他金控公司負責人,本質上
構成競業行為,依公司法規定,董事應經股東會之決議許可
(公司法第209條第1項),經理人應經董事會決議許可(公司
法第32條後段),始得為之。然而,本準則第4條第4項規定,
乃將上述競業禁止規定,轉化為負責人之消極資格限制。若
金控公司負責人違反上述規定,已非僅構成是否對之行使歸
入權之問題,尚應予以解任
1
(本準則第4條第5項規定參照)。
四、探討研析
1
王志誠,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實務守則之特性及發展—以金融機構負責人之兼任職務為中心,財
稅研究,第48卷第4期,108年7月,頁93。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3369/File_19749102.docx |
R01837 | 限制兒少超時使用電子類產品法規檢討 |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李高英 | 2022-10-19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37
議題研析
1、
題目:限制兒少超時使用電子類產品法規檢討
2、
議題所涉法規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3、
背景說明
(一)據報導,為提升學生健康上網,避免網路成癮,以及有效協助青少年揮別網路沉迷,教育部和亞洲大學網路成癮防治中心近期合推「青少年關機也幸福」親子工作坊,期望有效協助具過度依賴網路、手機困擾的青少年「揮別迷網、健康上網」,並幫助家長正確辨識網路沉迷,尤其藉由活動參與,學習3C教養和運用同理心的技巧[footnoteRef:1]。 [1: 任青莉,教部攜亞大 引導青少年揮別迷網,民眾日報,2022年9月23日,第A06版。]
(二)為預防未成年人網路成癮,除了透過辦理上述教育宣導活動外,我國立法者基於保護兒少身心健康之善意,考量渠等長時間使用3C產品,除了導致近視,更對兒童及少年的身心發展產生影響,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影響社交溝通能力,甚至造成親子間的疏離及產生社會問題[footnoteRef:2],早在2015年1月23日通過修正《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下稱兒少權法),於該法第43條第1項增訂第5款,將「超過合理時間持續使用電子類產品,致有害身心健康」列入兒童及少年不得從事之行為。同條第2項則明定「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人,應禁止兒童及少年為前項各款行為」。兒少權法並訂有相關罰則,違反第43條第2項規定且情節嚴重者,將依第91條第1項處新臺幣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違反者若為養父母,依第20條第2款規定,可能導致終止收養關係。至於兒少本人違反第43條第1項規定,經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者盡力禁止而無效果,依第52條第1項第1款規定,還可能遭另地安置。 [2: 104年1月23日《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異動條文及理由,立法院法律系統,網址:https://reurl.cc/60oVoy,上網日期:2022年10月13日。]
(三)隨著世界衛生組織於2018年6月,將「網路遊戲成癮」正式列為官方認證的精神疾病以後,愈來愈多國家開始關心此議題,也試著利用法規,來化解這流行於未成年族群之間的3C文明病[footnoteRef:3]。以鄰國日本為例,該國香川縣議會2020年3月18日通過《網路・遊戲成癮對策條例》。該條例規定:「未滿18歲之人,遊戲利用時間為平日1天60分鐘,假日為1天90分鐘」。該條例並針對智慧型手機規定:「中學生以下之人使用時間,最晚到晚間21時,其他未成年人則是最晚到晚間22時為止。」不過該條例僅有使用時間限制,並沒有制定對應的罰則,換言之,家長或學校如果沒有依前開規定禁止相關行為,並不會被處罰。儘管該條例未規定罰則,但該規定一施行後,還是引發不少反彈。導致施行不到半年,同年9月,該縣某高中生及其母親,以該條例已侵害未成年人基本人權為由,對香川縣提起訴訟,主張該條例違憲[footnoteRef:4]。據原告指出,為防止沉迷網上遊戲的定義及時間限制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親子有自行決定遊戲時間的自由」。被告香川縣政府則以「專家多次指出,限制或阻止使用網路與遊戲時間是預防和治療網路成癮的一種方法」為由,主張該條例的合理性。法院於今(2022)年8月最終駁回此案,理由是「關於使用時間,其實只為讓家庭內部進行討論和設定指導方針,該條例並沒有對縣內居民權益造成損害。」因此裁定該條例並沒有違憲[footnoteRef:5]。 [3: 蕭郁霖,每天只能玩60分鐘電動!日本男高生提告「電玩條例違憲」遭駁回,鏡新聞,2022年8月31日,網址:https://reurl.cc/m38d67,上網日期:2022年10月13日。] [4: 賴宜欣,限制未成年人的網遊時間,是必要之惡還是剝奪童年?法律白話文國際站,2021年10月29日,網址: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5465,上網日期:2022年10月13日。] [5: 多多,日本法院裁定「香川縣網路遊戲成癮防治條例」並未限制人權,駁回原告學生違憲控訴,2022年8月30日,gamebase網站,網址:https://news.gamebase.com.tw/news/detail/99401873,上網日期:2022年10月13日。]
4、
探討研析
檢視現行兒少權法針對兒少超過合理時間持續使用電子類產品之相關限制,仍有若干值得檢討之處如下:
(一)超時持續使用電子類產品之責任,允宜檢討現行條文並另訂條項規範之
立法者擔心兒少長時間使用電子類產品可能危害其身心,故基於保護兒少健康之出發點,2015年1月23日修正兒少權法時,於第43條第1項兒少不得為之行為類型中增訂第5款加以限制持續使用電子類產品的規定。惟比較分析該項其他4款行為,包括「吸菸、飲酒、嚼檳榔;使用毒品、管制藥品;看暴力、血腥、色情、猥褻、賭博之出版品、影片、網路內容;飆車」等,依該等行為造成健康負面影響而言,使用電子類產品與上開4款行為相較顯然有極大落差[footnoteRef:6]。若將超時使用電子類產品與其他4款並列同項加以管制且施以相同裁罰,其行為對健康之危害性差異太大,而對行為人為相同歸責,所課責任似有過重,允宜檢討其妥適性。且法規體系結構安排,應以事項本質相同訂於同一項為原則,若該事項或行為本質有異,強其從同,亦有違明確之旨。爰建議於兒少權法其他條項中規範之。 [6: 葉明叡,為了你的OO好處,我要幫你做出XX決定──兒少法與公衛霸權,天下獨立評論,2015年2月26日,網址: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2432,上網日期:2022年10月13日。]
(二)允宜檢討電子類產品管制範圍與時間限制
兒少權法第43條第1項第5款針對兒少「使用電子類產品時間」加以限制,惟有論者表示,從醫學面的症狀檢測,成癮與否並不是依使用時間長短來定義,而是以使用對孩子的影響情形來評估[footnoteRef:7]。換言之,必須達到使用失控造成生活失能的程度,才算成癮[footnoteRef:8]。此外,一昧管制其使用時間,而不論其使用目的或用途(例如使用電子類產品學習、查詢資料、寫作業、聽音樂、聊天或玩遊戲等),亦有失偏頗。蓋隨著網際網路發展快速與普及化,許多社會上的實體活動,大多採用線上模式進行學習與互動。尤其因應疫情嚴峻,遠距視訊教學已為各級學校所採用,儼然成為學習活動的常態。於此情況下,兒少基於教育學習目的而必須使用電子類產品的時間勢必拉長。是以,使用時間似有必要因應不同使用目的增加若干彈性。又相較日本僅針對手機遊戲使用時間加以限制,我國卻納入全部電子類產品(電視、電腦、手機),管制範圍過大且限制時間相同,徒增執行上的難度及困擾,更易引發親子衝突或師生衝突問題。若能仿效日本限縮管制範圍與調整使用時間限制,不失為一種可行的作法。 [7: 羅丰苓,孩子是否手機成癮,並不是以「使用時間的長短」來看,而是以手機使用對孩子的影響情形來評估,未來親子學習平台,2022年3月14日,網址: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23933,上網日期:2022年10月13日。] [8: 同註4。]
(三)「合理時間」之定義允宜檢討釐清其範圍
兒少權法第43條第1項第5款規定兒少不能超過「合理時間」持續使用電子類產品並致有害身心健康,但該條文未明確定義何謂「合理時間」,家長如何確知孩子已超時使用而應予禁止。再者,兒少權法所稱兒童及少年,係指未滿18歲之人;所稱兒童,指未滿12歲之人;所稱少年,指12歲以上未滿18歲之人。其對象範圍年齡層頗廣,從嬰兒、幼兒、小學、國中,以至高中職。不同年齡階段之對象,其持續使用電子類產品之合理時間,應該無法一體適用。以2歲前的嬰幼兒來說,國內醫師的建議是0分鐘,也就是根本不該使用[footnoteRef:9]。復以日本為例,其針對國中以下與其他未成年人及平日與假日限定不同的使用時間,可供我國未來修法參考。爰建議檢討釐清合理時間之定義,以明確其實質內涵。 [9: 李玉惠,黃莉雯,兒童使用3C產品合理時間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第112期,2017年11月,頁45、51。]
(四)研議刪除罰則,改採輔導或治療方式以收實效
政府應否立法限制兒少使用電子類產品或上網玩遊戲的時間,各界看法莫衷一是,由日本香川縣立法引發違憲爭議可以窺見。雖然法院最終宣告該條例未違憲而駁回爭訟,但主要還是因為該條例沒有相應罰則,父母未依規定限制兒女使用電子類產品也不會被處罰,因而認定其不具拘束力,故未對任何人的權益造成損害。反觀我國兒少權法,明確針對違反行為訂有相應罰則,姑且不論是否有違憲之虞,僅就可執行性而言,公權力要如何介入性質傾向單純私領域的電子類產品使用行為?如何監管兒少的持續使用時間、如何判定父母或照顧人有無監管兒少的持續使用時間?甚而作為處以罰緩或終止收養關係的判準?事實上,該條文宣示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其立法精神比開罰重要[footnoteRef:10]。考量罰則係在追究法律責任或進行法律制裁的準則,對人民的自由或財產權利不免造成相當損害,且上承本文第1點建議,即在檢討超時使用電子類產品並不若飲酒、吸毒或飆車等行為對青少年或兒童身心健康產生明顯危害,允宜視其情節依本法其他條文規定,命家長接受親職教育輔導或協助兒少心理輔導、戒癮治療,以確實達成執行效果。爰建議參考日本作法,研議刪除對應的罰則,改採輔導或治療等其他方式,俾降低侵權爭議。 [10: 同註6。]
撰稿人:李高英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37
議題研析
一、
題目:
限制兒少超時使用電子類產品法規檢討
二、
議題所涉法
規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三、
背景
說明
(
一
)
據報導,
為提升學生健康上網,避免網路成癮,以及有效協助
青少年揮別網路沉迷
,教育部
和
亞洲大學網路成癮防治中心
近
期
合推
「青少年關機也幸福」
親子工作坊
,期望有效協助具過
度依賴網路、手機困擾的青少年「揮別迷網、健康上網」
,
並
幫助家長
正確辨識網路沉迷,尤其藉由活動參與,學習
3C
教
養和運用同理心的技巧
1
。
(二)
為預防未成年人網路成癮,
除了透過
辦理
上述教育宣導活動
外,
我國
立法者基於保護兒少身心健康之善意,
考量
渠等
長時間使
用
3C
產品,除了導致近視,更對兒童及少年的身心發展產生
影響,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影響社交溝通能力,甚至造成親子
間的疏離
及
產生社會問題
2
,
早在
2015
年
1
月
23
日
通過
修正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
保障
法》(下稱兒少權法)
,
於
該法
第
43
條第
1
項
增訂第
5
款,
將「超過合理時間持續使用電子類
產品,致有害身心健康」列入兒童及少年不得從事之行為。
同
條
第
2
項
則
明
定
「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
人,應禁止兒童及少年
為前項各款行為
」。
兒少權法
並
訂有
相
關
罰則,
違反第
43
條第
2
項規定
且
情節嚴重者,
將依第
91
條
第
1
項
處新臺幣
1
萬元以上
5
萬元以下罰鍰。
違反者若
為
養父
母,
依
第
20
條
第
2
款規定,可能
導致
終止收養關係
。
至於
兒
少
本人
違反第
43
條第
1
項
規定
,經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
1
任青莉,教部攜亞大
引導青少年揮別迷網,民眾日報,
2022
年
9
月
23
日,第
A06
版。
2
104
年
1
月
23
日《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異動條文及理由,立法院法律系統,網址:
https://reurl.cc/60oVoy
,上網日期:
2022
年
10
月
13
日。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37
議題研析
一、 題目:限制兒少超時使用電子類產品法規檢討
二、 議題所涉法規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三、 背景說明
(一)據報導,為提升學生健康上網,避免網路成癮,以及有效協助
青少年揮別網路沉迷,教育部和亞洲大學網路成癮防治中心近
期合推「青少年關機也幸福」親子工作坊,期望有效協助具過
度依賴網路、手機困擾的青少年「揮別迷網、健康上網」,並
幫助家長正確辨識網路沉迷,尤其藉由活動參與,學習3C教
養和運用同理心的技巧
1
。
(二)為預防未成年人網路成癮,除了透過辦理上述教育宣導活動外,
我國立法者基於保護兒少身心健康之善意,考量渠等長時間使
用3C產品,除了導致近視,更對兒童及少年的身心發展產生
影響,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影響社交溝通能力,甚至造成親子
間的疏離及產生社會問題
2
,早在2015年1月23日通過修正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下稱兒少權法),於該法第
43條第1項增訂第5款,將「超過合理時間持續使用電子類
產品,致有害身心健康」列入兒童及少年不得從事之行為。同
條第2項則明定「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兒童及少年之
人,應禁止兒童及少年為前項各款行為」。兒少權法並訂有相
關罰則,違反第43條第2項規定且情節嚴重者,將依第91條
第1項處新臺幣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違反者若為養父
母,依第20條第2款規定,可能導致終止收養關係。至於兒
少本人違反第43條第1項規定,經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
1
任青莉,教部攜亞大 引導青少年揮別迷網,民眾日報,2022年9月23日,第A06版。
2
104年1月23日《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異動條文及理由,立法院法律系統,網址:
https://reurl.cc/60oVoy,上網日期:2022年10月13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3371/File_19749104.docx |
R01835 | 未成年人申請就學貸款相關法制問題淺析 | 大學法;專科學校法;高級中等教育法;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生就學貸款辦法 | 傅朝文 | 2022-10-19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35
議題研析
1、
題目:未成年人申請就學貸款相關法制問題淺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大學法、專科學校法、高級中等教育法、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生就學貸款辦法
3、
背景說明
(一)高中與大學之學費,對貧困學子而言,是一筆很大的負擔。為此,政府設置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生就學貸款(以下簡稱就學貸款),以協助學生順利就學,減輕其就學費用負擔,使家庭年收入在一定金額以下或其他特殊情況有貸款必要之學生能專心向學。就學貸款與一般信用貸款不同,其貸款利率較低,且在就學及緩繳期間由政府全額或半額補貼貸款利息,係政府所提供的一項優惠貸款[footnoteRef:1]。 [1: 教育部圓夢助學網,就學貸款,https://www.edu.tw/helpdreams/cp.aspx?n=9AC8D0E0C33FF2BF&s=1CB31DF183066B41;最後瀏覽日期:111年10月4日。]
(二)惟近日有未成年學生因無法取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致就學貸款申請被拒。例如某學生父親過世,越南籍母親返回越南養病,無法申請就學貸款;另一位大學新生,父母離婚但共同行使親權,父親卻拒絕在學貸文件簽名同意,母親攜該生多次向臺灣銀行申請未果,進而求助於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footnoteRef:2]。 [2: 張瑞楨、林曉雲,缺「法定代理人」卡學貸 總統教育獎學生也受害,自由時報,111年9月27日,第A11版。]
(三)監察委員於106年間曾就未成年人之父母一方未能擔任保證人致就學貸款申請被拒問題進行調查,教育部隨後即修改「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生就學貸款辦法」(以下簡稱本辦法),將本辦法第6條第1項規定有關申請學生為未成年者,「由法定代理人擔任保證人」[footnoteRef:3]修改為「由法定代理人一人或適當之成年人一人擔任保證人」。但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律師指出,保證人部分雖修正,卻未解決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或法定代理人難以行使同意權問題,建議教育部應將申請就學貸款,視為貧困學生的「日常生活所必需」,依民法第77條但書規定,不需要法定代理人同意[footnoteRef:4]。 [3: 指由全體法定代理人擔任保證人。] [4: 同註2。]
4、
探討研析
(一)簡化法定代理人之同意要件
滿7歲以上之未成年人,有限制行為能力,民法第13條第2項定有明文。由於此年齡層的自然人之經驗尚嫌不足恐有思慮不周之處,但又有需要累積經驗為成年後之行為準備,故限制行為能力人如有實施法律行為之必要時,除可以代理方式由法定代理人代為實施外,亦可由法定代理人以行使同意權之方式,從旁協助限制行為能力人自行為之(參照民法第77至85條)。民法第77條規定:「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意思表示及受意思表示,應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許。……」允許為法定代理人事前之同意,以協助未成年人自為法律行為,補充其能力不足之處。針對法定代理人為允許之方式,最高法院指出:「法定代理人之允許,非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為法律行為之一部。不過為使其法律行為發生完全效力之法律上條件而已,此項允許,法律上既未定其方式,則雖限制行為能力人所為法律行為為要式行為時,亦無須踐行同一之方式。」(最高法院32年上字第3276號判例)「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意思表示及受意思表示,依民法第77條規定,以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許為已足。無使法定代理人到場,並於契約內簽名之必要。」(最高法院32 年上字第3043 號判例)[footnoteRef:5]據此,顯見依司法實務見解,法定代理人之同意意思表示原則上不以踐行一定要式[footnoteRef:6]為必要。 [5: 蘇惠卿,自然人之行為能力,臺灣海洋法學報,第24期,105年12月,頁104-107。] [6: 所謂要式行為係指依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該法律行為須以一定方式為之,如書面或公證等,如未踐行者,法律行為不成立。]
惟實務上承貸銀行於辦理未成年人就學貸款對保[footnoteRef:7]手續時,要求每一教育階段[footnoteRef:8]第一次申請時,未滿20歲學生須由全體監護人(法定代理人)陪同到場[footnoteRef:9]。如父母雙方或有一方因在國內工作忙碌或在國外而無法親自辦理時,無法到場之法定代理人,必須出具委託書,內容應載明同意申貸學生向承貸銀行借款及委託協同申貸學生辦理簽訂借據等申貸手續之意旨,委託具完全行為能力者,至承貸銀行辦理簽訂額度借據之手續。該同意書或委託書,應附具我國戶政機關最近6個月內核發之印鑑證明(及印鑑章)、或經我國法院公證處(或民間公證人)認證;如父母係在國外,則應經我國駐外使領館或辦事處認證[footnoteRef:10]。換言之,銀行實務上對法定代理人之同意採要式行為,以出具書面、印鑑證明或認證為必要。但法定代理人如在國外,由於當地未必設有我國駐外使領館或辦事處,或有交通不便等因素恐致其進行認證有所困難。前揭越南籍母親案例,可能即因此而難以行使同意權。 [7: 所謂「對保」就是在銀行審核通過,通知核貸結果之後、撥款之前的流程,目的是要彼此確認雙方都同意這次貸款的條件、利率、額度、期限、限制清償期、是否有違約金等,關於貸款條約的細項內容。確認貸款條約內容後,即會進行簽約。] [8: 指高中或大學階段。] [9: 臺灣銀行就學貸款入口網,申請流程,https://sloan.bot.com.tw/customer/portal/PortalFlow.action;最後瀏覽日期:111年10月11日。] [10: 臺灣銀行就學貸款入口網,常見問題,https://sloan.bot.com.tw/customer/portal/PorFAQShow.action;最後瀏覽日期:111年10月11日。]
按未成年人申請一般信用貸款,嚴格要求法定代理人之同意須具一定要式,可以確保法定代理人之真意,未違行為能力制度保障未成年人之目的。但就學貸款係優惠貸款,且其屬減輕學生學費負擔幫助就學的性質與一般信用貸款不同,對法定代理人之同意,採嚴格之要式要求,反不利於未成年人。爰建議主管機關就未成年人申請就學貸款者,研議簡化法定代理人之同意要件之可行性,諸如法定代理人在國外者改採視訊方式等,取代認證程序,並將有關法定代理人行使同意權相關要件明確規定於本辦法。
(二)從寬認定未成年學生之日常生活所必需
按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意思表示及受意思表示,應得法定代 理人之允許,但純獲法律上利益,或依其年齡及身份,日 常生活所必需者,不在此限,民法第77條定有明文。其立 法意旨乃因限制行為能力人知識尚未充分發達,為保護限 制行為能力人利益所設。該條所謂「純獲法律上利益」,係指單純取得權利,免除義務,即限制行為能力人不因其法律行為而在法律上附有義務,有無經濟上利益,在所不問[footnoteRef:11]。就學貸款係優惠貸款,雖有經濟上利益,但未成年人完成就學貸款申請後,法律上仍負有還款義務,難符純獲法律上利益之要求。 [11: 王澤鑑,民法總則,作者自版,99年4月,頁354。]
至於何種行為屬於日常生活所必需,學者認為除考慮限制行為能力人的年齡、身分外,尚須就現代社會生活,從寬加以認定,以促進未成年人之自由發展[footnoteRef:12]。按司法院釋字第382號解釋及教育基本法第1條規定皆明白揭櫫人民有受教育之權利,為憲法所保障。而就學貸款政策是政府為協助經濟弱勢的家庭與學生,使其在就學期間無須為學雜費負擔而影響其受教育之機會。且行為能力制度係為保障未成年人,不應使未成年人之權利反受妨害。基此,為保障人民之受教育權,避免因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或難以行使同意權等事由影響其就學機會,建議教育主管機關與法務主管機關會商研議是否應從寬認定就學貸款屬於未成年學生之日常生活所必需。如採肯定見解,法制上應發布行政規則(函釋)[footnoteRef:13]為明確釋示以供相關承貸銀行遵循。 [12: 同前註,頁128以下。] [13: 參照行政程序法第159、160條。]
撰稿人:傅朝文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35
議題研析
一、
題目:
未成年人申請就學貸款相關
法制
問題淺析
二、
議題所涉法
規
大學法
、
專科學校法
、
高級中等教育法
、
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
生就學貸款辦法
三、
背景
說明
(
一
)
高中與大學之學費,對貧困學子而言,是一筆很大的負擔。
為
此,
政府設置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生就學貸款(以下簡稱就學
貸款),
以
協助學生順利就學,減輕其就學費用負擔,使家庭
年收入在一定金額以下或其他特殊情況有貸款必要之學生能
專心向學
。
就學貸款與一般信用貸款不同,
其
貸款利率
較
低,
且
在就學及緩繳期間由政府全額或半額補貼貸款利息
,係政府
所提供的一項優惠貸款
1
。
(
二
)
惟近日有
未成年
學生
因無法取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致
就學貸款
申請被拒。例如某學生父親過世
,
越南籍母親返回越南養病
,
無法申請
就學貸款
;
另一位大學新
生
,父母離婚但共同
行使
親
權,父親
卻
拒絕在學貸文件簽名
同意
,
母親攜該生
多次向臺
灣
銀
行
申請未果
,進而求助於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2
。
(
三
)
監察委員
於
106
年間
曾就未成年人
之父母一方未能擔任保證人
1
±Ð¨|³¡¶ê¹Ú§U¾Çºô
¡A
´N¾Ç¶U´Ú
¡A
https://www.edu.tw/helpdreams/cp.aspx?n=9AC8D0E0C33FF2BF&s=1CB31DF183066B41
¡F³Ì«áÂsÄý
¤é
´Á¡G
111
¦~
10
¤ë
4
¤é¡C
2
±i·ç·©¡BªL¾å¶³
¡A
¯Ê¡uªk©w¥N²z¤H¡v¥d¾Ç¶U
Á`²Î±Ð¨|¼ú¾Ç¥Í¤]¨ü®`
¡A
¦Û¥Ñ®É³ø
¡A
111
¦~
9
¤ë
27
¤é¡A
²Ä
A11
ª©
¡C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35
議題研析
一、 題目:未成年人申請就學貸款相關法制問題淺析
二、 議題所涉法規
大學法、專科學校法、高級中等教育法、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
生就學貸款辦法
三、 背景說明
(一)高中與大學之學費,對貧困學子而言,是一筆很大的負擔。為
此,政府設置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生就學貸款(以下簡稱就學
貸款),以協助學生順利就學,減輕其就學費用負擔,使家庭
年收入在一定金額以下或其他特殊情況有貸款必要之學生能
專心向學。就學貸款與一般信用貸款不同,其貸款利率較低,
且在就學及緩繳期間由政府全額或半額補貼貸款利息,係政府
所提供的一項優惠貸款
1
。
(二)惟近日有未成年學生因無法取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致就學貸款
申請被拒。例如某學生父親過世,越南籍母親返回越南養病,
無法申請就學貸款;另一位大學新生,父母離婚但共同行使親
權,父親卻拒絕在學貸文件簽名同意,母親攜該生多次向臺灣
銀行申請未果,進而求助於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2
。
(三)監察委員於106年間曾就未成年人之父母一方未能擔任保證人
1
教育部圓夢助學網,就學貸款,
https://www.edu.tw/helpdreams/cp.aspx?n=9AC8D0E0C33FF2BF&s=1CB31DF183066B41;最後瀏覽日
期:111年10月4日。
2
張瑞楨、林曉雲,缺「法定代理人」卡學貸 總統教育獎學生也受害,自由時報,111年9月
27日,第A11版。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3307/File_19749010.docx |
R01834 | 侵占遺失物案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 中華民國刑法;民法 | 康世宗 | 2022-10-18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34
議題研析
一、題目:侵占遺失物案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中華民國刑法(下稱刑法)、民法
三、背景說明
(一)
侵占遺失物案件頻傳:據媒體報導指出[footnoteRef:1],近年來,民眾拾獲遺失物熱心送警局,因不少價值不高的物件常常無人領回,造成警方困擾,民法規定拾獲價值5百元以下遺失物,民眾也可自行保管,1個月後無人找尋認領,可歸拾得人所有;但有些民眾不清楚法條規定,保管期間拿來使用,不僅引發糾紛,還誤觸法網吃上官司,警方表示,正由於拾獲的不是高價物品,才讓不少民眾失去警覺,誤以為「用一下沒什麼關係」;警方因此特別提醒,民眾保管遺失物期間千萬不要使用,否則將觸犯刑法第337條「侵占遺失物罪」,可謂因小失大。 [1: 劉慶侯(111年10月3日),拾遺失物 500元以下可自行代管/1月內動用 構成侵占罪,自由時報,第A9版。]
(二)
引發相關民事、刑事法律關係之討論:媒體報導同時指出[footnoteRef:2],即使遺失物價值不到5百元,但失主認為有必要尋回,警方仍會根據監視器畫面等管道追查,通知拾獲者返還,此時拾獲者不會觸犯侵占遺失物罪,除非當事人對於價值的認定有明顯差距而產生爭議,若失主堅持提告,警方會移請檢察官裁斷。由於許多民眾都沒有撿到低價物的正確認知,故警方建議,民眾最佳自保處理方式應是「先向警察單位註記,再代為保管」、「保管期限內勿使用」等;民眾若不願代為保管,警方仍須收存保管。此外,「是否價值5百元」,主要是以一般社會大眾認知為基礎。 [2: 同註1。]
四、探討研析
(1)
遺失物拾得之定義及相關法律規範
所謂遺失物,係指非基於本人之意思而脫離占有,現未由他人占有之物;所謂拾得,則指發現遺失物進而加以占有之一種事實行爲[footnoteRef:3]。遺失物拾得之法律關係,民法部分主要規範於第 803 條至第 807 條之1;另如進一步將拾得的遺失物據爲己有,則構成刑法第337條「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侵占遺失物、漂流物或其他離本人所持有之物者,處1萬5千元以下罰金」,即「侵占遺失物罪」。 [3: 溫豐文,遺失物拾得,月旦法學教室第 216 期,109年 10 月,第 10-12 頁。]
(2)
民法上拾得人之權利義務
綜整學者[footnoteRef:4]意見及上揭民法規定略以「拾得人之權利,因是否經有受領權之人認領而不同……有受領權之人認領時,拾得人有下列權利:1.費用償還請求權:有受領權之人認領遺失物時,拾得人、招領人或警察、自治機關得請求償還通知、招領或保管之費用。如通知之郵電費……等必要支出。2.報酬請求權及留置權:有受領權之人認領遺失物時,拾得人除得請求償還前述費用外,並得請求報酬,但不得超過其物財產上價値十分之一,其不具有財產上價値者,拾得人亦得請求相當之報酬……上述費用及報酬,拾得人在未受清償前,就該遺失物有留置權……遺失物自通知或最後招領之日起逾6個月,未經有受領權之人認領者,由拾得人取得遺失物所有權。其經交存者,警察或自治機關應通知其領取遺失物或賣得之價金,其不能通知者,應公告之。拾得人於受前項通知或公告後3個月內未領取者,其物或賣得之價金歸屬於保管地之地方自治團體。惟在新臺幣5百元以下之小額遺失物,於下列期間未經有受領權之人認領者,由拾得人取得所有權或其賣得價金:1.自通知或招領之日起逾15日。2.無法通知遺失人者,自拾得日起逾1個月」。 [4: 同註3。]
另拾得人有下列義務[footnoteRef:5]:1.通知或報告義務:拾得人不得將拾得的遺失物據爲己有……應從速通知遺失人、所有人、其他有受領權之人或報告警察、自治機關。報告時,應將其物一倂交存。但於學校、團體或其他公共場所拾得者,亦得報告於各該場所之管理機關、團體或其負責人、管理人,並將其物交存。2.保管及返還義務:拾得人於遺失物返還或交存前,負保管義務。此時拾得人處於無因管理之地位,應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爲之,惟遺失物易於腐壞或其保管需費過鉅者,得將之拍賣或以市價變賣之,保管其價金。遺失物自通知或招領之日起6個月內,經有受領權之人認領時,拾得人、招領人、警察或自治機關,於通知、招領及保管之費用償還後應將其物返還之。 [5: 同註3。]
(3)
刑法「侵占遺失物罪」規定探討及研議刪除之可能性
刑法「侵占罪」原則上須具備「特定的身分」,即侵占行為人必須「持有他人之物」,並將持有轉變為所有,才可能構成「侵占罪」,故刑法「侵占罪」原則上為「身分犯」(亦稱為特別犯或義務犯);然而,刑法「侵占遺失物罪」,卻毋須具備特定之身分,只要對於遺失物、漂流物或其他離本人所持有之物,起心動念將之據為己有,即構成侵占行為而成立該罪,因不需具備一定特殊之身分即可成罪,學說稱為「一般犯」。另學者指出[footnoteRef:6]「侵占遺失物,是刑法裡極少數的單科罰金之罪。侵占遺失物的行為,日常生活相當常見,行為人不會有犯罪人的自我印象,旁觀者也不會冠以罪犯的標籤。對於這種行為的制裁,社會秩序維護法應該足夠。處罰鍰與單科罰金的威嚇效果,應無不同。侵占遺失物罪應該刪除,讓侵占罪維持純正身分犯的色彩。」可資參考,惟是否不論遺失物價值高低,一律改處罰鍰?又刪除該罪後應於「社會秩序維護法」或何種法律條文中具體規範?尚待各界進一步探討,尋求共識。 [6: 林東茂,刑法綜覽,7版,一品文化出版社,101年8月,頁2-185。]
撰稿人:康世宗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34
議題研析
¤@¡BÃD¥Ø¡G
«I¥e¿ò¥¢ª«
®×
¬ÛÃöªk
¨î
°ÝÃD¬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中華民國刑法
(
下稱刑法
)
、
民法
三、
背景說明
(一)
侵占遺失物案件頻傳:
據媒體報導指出
1
,近年來,民眾拾獲
遺失物熱心送警局,因不少
價值不高的物件常常無人領回,造
成警方困擾,民法規定拾獲價值
5
百元以下遺失物,民眾也可
自行保管,
1
個月後無人找尋認領,可歸拾得人所有;但有些
民眾不清楚法條規定,保管期間拿
來使用,不僅引發糾紛,還
誤觸法網吃上官司
,
警方表示,正由於拾獲的不是高價物品,
才讓不少民眾失去警覺,誤以為「用一下沒什麼關係」;警方
因
此特別提醒,民眾保管遺失物期間千萬不要使用,否則將觸
犯刑法第
337
條「侵占遺失物罪」,可謂因小失大。
(二)
引發
相關
民事、刑事
法律關係
之討
論
:
媒體報導同時指出
2
,
即使
遺
失物價值不到
5
百元,但失主認為有必要尋回,警方仍
會根據監視器畫面等管道追查,通知拾獲者
返還
,此時拾獲者
不會觸犯侵占遺失物罪,除非當事人對於價值的認定有明顯差
距
而產生爭議
,若失主堅持提告,警方會移請檢察官裁斷。由
於許多民眾都沒有撿到低價物的正確認知,故警方建議,民眾
最佳自保處理方式應是「先向警察單位註記,再代為保管」、
「保管期限內勿使用」
等
;民眾
若不願代為保管,警方仍須收
存保管。此外,
「是否價值
5
百元
」,主要是以一般社會大眾認
知為基礎
。
四、
探討研析
1
劉慶侯
(
1
11
年
10
月
3
日
)
,
拾遺失物
500
元以下可自行代管╱
1
月內動用
構成侵占罪
,
自由時報
,
第
A9
版
。
2
同註
1
。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34
議題研析
一、題目:侵占遺失物案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中華民國刑法(下稱刑法)、民法
三、背景說明
(一)侵占遺失物案件頻傳:據媒體報導指出
1
,近年來,民眾拾獲
遺失物熱心送警局,因不少價值不高的物件常常無人領回,造
成警方困擾,民法規定拾獲價值5百元以下遺失物,民眾也可
自行保管,1個月後無人找尋認領,可歸拾得人所有;但有些
民眾不清楚法條規定,保管期間拿來使用,不僅引發糾紛,還
誤觸法網吃上官司,警方表示,正由於拾獲的不是高價物品,
才讓不少民眾失去警覺,誤以為「用一下沒什麼關係」;警方
因此特別提醒,民眾保管遺失物期間千萬不要使用,否則將觸
犯刑法第337條「侵占遺失物罪」,可謂因小失大。
(二)引發相關民事、刑事法律關係之討論:媒體報導同時指出
2
,
即使遺失物價值不到5百元,但失主認為有必要尋回,警方仍
會根據監視器畫面等管道追查,通知拾獲者返還,此時拾獲者
不會觸犯侵占遺失物罪,除非當事人對於價值的認定有明顯差
距而產生爭議,若失主堅持提告,警方會移請檢察官裁斷。由
於許多民眾都沒有撿到低價物的正確認知,故警方建議,民眾
最佳自保處理方式應是「先向警察單位註記,再代為保管」、
「保管期限內勿使用」等;民眾若不願代為保管,警方仍須收
存保管。此外,「是否價值5百元」,主要是以一般社會大眾認
知為基礎。
四、探討研析
1
劉慶侯(111年10月3日),拾遺失物 500元以下可自行代管/1月內動用 構成侵占罪,自由時報,
第A9版。
2
同註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3219/File_19748908.docx |
R01830 | 親權事件中兒少表意權保障之研析 | 家事事件法 | 吳欣宜 | 2022-10-18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30
議題研析
1、
題目:親權事件中兒少表意權保障之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家事事件法
3、
背景說明
1989年《兒童權利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Child)由聯合國第44/25號決議通過,並在1990年生效,正式肯認兒童作為權利主體,給予特別的保護。我國雖非兒童權利公約之締約國,但已於2014年施行「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正式將兒童權利公約內國法化。
依據兒童權利公約第12條第1項規定,締約國應確保有形成其自己意見能力之兒童有權就影響其本身之所有事物自由表示其意見,其所表示之意見應依其年齡及成熟度予以權衡。同條第2項規定,據此,應特別給予兒童在對自己有影響之司法及行政程序中,能夠依照國家法律之程序規定,由其本人直接或透過代表或適當之組織,表達意見之機會。前開規定第1項有二個層次,一方面兒童對於影響自身之事務享有表示意見之權利,另一方面該等意見亦應獲得被適當衡酌考量。第2項則是特別針對司法及行政程序,強調程序性保障對於兒童表意權落實之必要性。
4、
探討研析
(1)
兒少表意權保障之內涵應予強化
按家事事件法第108條第1項規定,關於親權酌定、改定或變更事件及其他親子非訟事件,法院於為裁定前,應依子女之年齡及識別能力等身心狀況,於法庭內、外,以適當方式,曉諭裁判結果之影響,使其有表達意願或陳述意見之機會。
家事事件法第108條第1項固明確規範兒少表達意願或陳述意見之權利,以及法院負有聽取之義務,然而關於兒少陳述意見或法院聽取陳述之方式,卻似有保留,僅於「立法理由」指明法院應「親自」聽取其意見,並未於法條中明文規範。相較之下,德國家事及非訟事件法(Gesetz über das Verfahren in Familiensachen und in den Angelegenheiten der freiwilligen Gerichtsbarkeit, FamFG)第159條第1項即明定法院應親自聽取子女意見及獲取該子女個人印象。所謂親自聽取子女意見,以及獲取子女個人印象,意謂著子女意見必須以言詞方式為之,並由法院親見親聞,二者在實務運作過程中或有交互重疊之處,然前者著重在與子女之溝通,後者則強調法院在親自聽取過程中,察覺該子女之感受、意願及傾向,進而形塑對該子女之個人印象。
此外,111年憲判字第8號裁判亦指出,法院使未成年子女陳述意見,係於審理法院主導下,於法庭內、外向審理法院為之,使其所陳述之意見得受審理法院「直接」聽取,其目的除在保障未成年子女程序主體權外,並有落實直接審理主義。準此,為保障兒少於親權事件中之程序主體權,並落實直接審理主義,現行家事事件法第108條第1項不應僅止於保障兒少表達意願或陳述意見之權利,更應確保法院親自聽取其以言詞方式陳述意見,甚至論者有謂應參酌前開德國立法例,明文規範法院負有建立子女個人印象之義務,俾利充分保障未成年子女之聽審請求權。
(2)
兒少表意權保障之例外事由應具體明確,且法院負有說明義務
家事事件法第108條第1項關於兒少於親權事件中陳述意見之權利,並未另設例外事由;換言之,法院並無裁量權限。其表面上看似對兒少表意權之保障十分周全,實則欠缺彈性,恐更難以貫徹執行。對此,德國家事及非訟事件法第159條第2項及第3項規定則設如下4種例外事由,並要求法院在例外不親自聽取子女意見及獲取該子女個人印象時,負有說明義務:1.有重大事由存在,例如聽取陳述將對子女造成身體上或心理上之嚴重危險,其中,家事事件程序有遲延危險亦可被認為係重大事由,然而因立即性之危險而未聽取子女意見或未獲取子女個人印象,法院應於事後補正。2.子女顯無表達其傾向或意見之能力,此尤涉及嬰兒、年齡甚小之幼兒,或具有顯著障礙或生病之子女。3.子女之傾向、互動往來與意願對於裁判並非重要,且亦無其他理由顯示有聽取意見之必要,例如關於會面交往方式僅涉及父母雙方意見上之歧異(如工作上之障礙)。值得注意者,本款例外規定在與子女人身相關之子女保護程序並不適用,縱子女無表達其傾向與意願之能力,法院仍必須建立該子女個人印象。4.訴訟僅單純涉及子女財產,且依該事件之性質,法院無親自聽取意見之必要。其例外事由之規定,可供我國修法之參考。
撰稿人:吳欣宜
1
1
¡i
¶È¨Ñ©eû°Ñ¦Ò
¡j
編號:
1
830
ijÃD¬ãªR
¤@¡B
ÃD¥Ø¡G
¿ËÅv¨Æ¥ó¤¤¨à¤Öªí·N
Åv«O»Ù¤§¬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a¨Æ¨Æ¥óªk
¤T¡B
I´º»¡©ú
1989
¦~¡m¨àµ£Åv§Q¤½¬ù¡n¡]
The Conv
ention on the Rights
of Child
¡^¥ÑÁp¦X°ê²Ä
44/25
¸¹¨Mij³q¹L¡A¨Ã¦b
1990
¦~
¥Í®Ä¡A¥¿
¦¡ªÖ»{¨àµ£§@¬°Åv§Q¥DÅé¡Aµ¹¤©¯S§Oªº«OÅ@¡C
§Ú°êÁö«D¨àµ£Åv
§Q¤½¬ù¤§½l¬ù°ê¡A
¦ý
¤w
©ó
2014
¦~¬I¦æ
¡u
¨àµ£Åv§Q¤½¬ù¬I¦æªk
¡v
¡A
正式將兒童權利公約內國法化。
依據
兒童權利公約
第
12
條
第
1
項
規定,
締約國應確保有形成
其自己意見能力之兒童有權就影響其本身之所有事物自由表示
其意見,其所表示之意見應依其年齡及成熟度予以權衡
。
同條
第
2
項
規定,
據此,應特別給予兒童在對自己有影響之司法及行
政程序中,能夠依照國家法律之程序規定,
由其本人直接或透
過代表或適當之組織,表達意見之機會。
前開規定
第
1
項
有
二個
層次,一
方面
兒童對於影響自身之事務
享有表示意見之權利,
另一方面該等意見亦應獲得被適當衡酌考量。第
2
項則是特別針
對司法及行政程序,強調程序性保障對於兒童表意權落實之必
要性。
四、
探討研析
(一)
兒少表意權
保障
之
內涵
應予
強化
按家事事件法第
1
08
條第
1
項規定,
關於親權
酌定、改定或
變更事件及其他親子非訟事件
,法院於
為裁定前,應依子女之
年齡及識別能力等身心狀況,於法庭內、外,以適當方式,曉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30
議題研析
一、題目:親權事件中兒少表意權保障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家事事件法
三、背景說明
1989年《兒童權利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Child)由聯合國第44/25號決議通過,並在1990年生效,正
式肯認兒童作為權利主體,給予特別的保護。我國雖非兒童權
利公約之締約國,但已於2014年施行「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正式將兒童權利公約內國法化。
依據兒童權利公約第12條第1項規定,締約國應確保有形成
其自己意見能力之兒童有權就影響其本身之所有事物自由表示
其意見,其所表示之意見應依其年齡及成熟度予以權衡。同條
第2項規定,據此,應特別給予兒童在對自己有影響之司法及行
政程序中,能夠依照國家法律之程序規定,由其本人直接或透
過代表或適當之組織,表達意見之機會。前開規定第1項有二個
層次,一方面兒童對於影響自身之事務享有表示意見之權利,
另一方面該等意見亦應獲得被適當衡酌考量。第2項則是特別針
對司法及行政程序,強調程序性保障對於兒童表意權落實之必
要性。
四、探討研析
(一)兒少表意權保障之內涵應予強化
按家事事件法第108條第1項規定,關於親權酌定、改定或
變更事件及其他親子非訟事件,法院於為裁定前,應依子女之
年齡及識別能力等身心狀況,於法庭內、外,以適當方式,曉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3149/File_19748844.docx |
R01833 | 從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探討學校衛生法之修正 | 學校衛生法 | 趙俊祥 | 2022-10-18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33
議題研析
一、題目:從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探討學校衛生法之修正
二、所涉法規
學校衛生法
三、背景說明
(一)教育部於111年9月30日舉辦「110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成果發表會」,展現健康促進學校推動成果,並進行全國績優獲獎學校頒獎[footnoteRef:1]。 [1: 110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推動主軸為「學校本位與身心健康,營造健康幸福校園」,共有34所學校獲得「前後測成效評價成果報告」績優,20所學校獲「校園健康主播」獎項;此外,教育部也針對「視力保健」、「口腔保健」、「健康體位」及「菸檳危害防制」等議題辦理績優學校遴選與競賽。石耀宇,〈教育部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成果發表會 營造健康幸福校園〉,《國立教育廣播電台》,2022年9月30日,https://www.ner.gov.tw/news/633674a16416e4000741c650(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10月7日)。]
(二)世界衛生組織(WHO)1995年基於「整體性學校衛生計畫」,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計畫」,並將健康促進學校定義為「學校能持續的增能,成為一個有益於生活、學習與工作的健康場所」。我國自2002年由當時的行政院衛生署與教育部共同合作,透過政策支持、健康促進學校輔導網絡介入、媒體行銷等策略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教育部並宣示2010年起全國中小學均為健康促進學校,同時進行各項健康議題(如:視力保健、口腔保健、健康體位、菸害防制、性教育、正確用藥等)之健康促進學校行動研究。2011年起,衛生福利部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認證暨國際接軌計畫」,參考WHO於2009年提出之「健康促進學校發展綱領:行動架構」及其他國家之認證指標,完成我國健康促進學校認證機制[footnoteRef:2]。 [2: 認證指標包括:健康學校政策、學校物質環境、學校社會環境、健康生活技能教學與行動、社區關係、健康服務等6項標準。陳富莉、邱詩揚、陸玓玲、王英偉,〈探討健康促進學校國際認證成效:從學生健康行為表現之觀點〉,《台灣衛誌》,第39卷第1期,2020年2月,頁27-28。]
四、探討研析
(一)建議增訂補助學校邀請相關醫事團體或人員駐校辦理健康促進活動之規定
健康促進學校之主要推動法源依據為《學校衛生法》(以下簡稱本法)第19條:「學校應加強辦理健康促進及建立健康生活行為等活動。」其辦理事項包括:1.有關健康體適能、健康飲食、壓力調適、性教育、菸害防制及藥物濫用防制等增進健康之活動。2.有關事故傷害防制、視力保健、口腔保健、體重控制及正確就醫用藥等提升自我健康照護行為之活動。3.其他各級主管機關規定之事項。(本法施行細則第14條)。上述工作項目,涉及護理師、營養師、藥師、牙醫師、眼科醫師等醫事人員之專業,但除學校護理師、學校營養師於本法已有規範外(第7條、第23條之1),其餘醫事人員均尚未納入本法明確規範。
實務上,學校在推動學生身體健康活動方面,包括牙醫師定時、定點進駐校園,能為學生進一步做口腔篩檢、矯治與追蹤,亦能在校園內推動教職員工生口腔保健知能,將預防醫學落實在口腔保健工作。但受限於人力、時間及經費不足等因素,造成校牙醫制度無法全面在校園推動[footnoteRef:3]。此外,已有許多縣市透過「一校一藥師」進行教師、學生、家長正確用藥增能,研究顯示顯著提升學生正確用藥知識、效能及行為[footnoteRef:4]。為維持政策穩定延續,且增加眼科、身心健康等專業醫師定期駐點校園以促進學生健康狀況,爰建議於本法第19條增訂條文,規定主管機關應補助學校邀請相關醫事團體或人員駐校辦理健康促進活動。 [3: 楊靜昀、羅雪莉、牛玉珍,〈校園口腔健康與學校護理師的照護歷程〉,《護理雜誌》,第66卷第1期,2019年2月,頁9。] [4: 李俊賢、張鳳琴、紀雪雲、黃莉蓉,〈學校結盟藥師推動正確用藥教育提升用藥知識、效能與行為之成效評價〉,《台灣衛誌》,第37卷第2期,2018年4月,頁196-197。]
(二)建議增訂辦理新進校護職前訓練之規定
學校護理人員身居負責學校健康促進業務之核心角色,本法第7條第1項[footnoteRef:5]所稱護理人員,指經護理人員考試及格,領有護理人員證書,並實際負責學校衛生及護理業務者(本法施行細則第5條)。教育部《學校衛生工作指引手冊/健康促進學校》中護理人員職掌為:1.健康問題之護理評估、預防保健之護理措施、護理指導及諮詢、醫療輔助行為(應在醫師之指示下行之)。2.健康中心衛生保健器材及醫療藥品之管理。3.健康管理相關計畫之擬定、規劃健康檢查作業事宜,包含健康篩檢、缺點矯治、醫療轉介、疾病輔導追蹤及其健康資料記錄、管理、統計、呈報等事宜。4.辦理緊急傷病救護、預防宣導及急救教育訓練之教學、諮詢、聯繫與監測事宜。5.配合辦理傳染病防治及其他健康促進議題之推展、教學與活動。6.其他學校衛生相關事項[footnoteRef:6]。前開辦理事項與活動涉及本法第6條、第8條至第13條、第15條與第19條之規定內容。從校園的健康需求評估,提供學生教職員健康檢查數據、異常分析、提供健康諮詢、參與計畫擬訂、協助健康問題轉診、主導推動學校健康促進等,工作繁雜且型態多元。但本法第7條第3項:「學校醫事人員應就依法登記合格者進用之。」及本法施行細則第5條第2項:「公立學校依本法第七條第三項規定進用醫事人員,應依醫事人員人事條例第六條第一項規定,以公開競爭方式甄選之。」均未規定初任者應具備之基本知能條件,爰有必要檢討改進。 [5: 《學校衛生法》第7條第1項:「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班級數未達四十班者,應置護理人員一人;四十班以上者,至少應置護理人員二人。」] [6: 台灣學校衛生學會,《學校衛生工作指引手冊/健康促進學校》(第5版),臺北:教育部,2022年3月,頁49。]
參考日本作法,學校護理人員被定位為「教育職員」,從事保健者須具教師、養護教諭資格,已從「簡易醫療者」轉變為「教育者」;在學校扮演健康管理者、健康服務者、健康倡導者、健康輔導者、健康教育者、健康評價者等多重角色[footnoteRef:7]。然而,我國現行本法雖規定學校可進用依法登記合格之醫事人員,但許多學校新進護理人員對於健康促進學校政策及學校衛生護理工作並無深刻認識或經驗,爰建議本法第7條增訂主管機關應辦理新進校護職前訓練之規定,針對學校之健康促進活動實際需要與校園環境,規劃符合校護的訓練課程。 [7: 楊靜昀、蔡國瑞、陳政友等,〈學校護理人員「織」於健康促進學校哲理與行動〉,《學校衛生護理期刊》,第26期,2018年1月,頁91。]
撰稿人:趙俊祥
1
1
【
僅供委員參考
】
編號:
1833
ijÃD¬ãªR
¤@¡BÃD¥Ø¡G
±q°·±d«P¶i¾Ç®Õpµe±´°Q
¾Ç®Õ½Ã¥Íªk
¤§
×¥¿
¤G¡B©Ò¯Aªk
³W
¾Ç®Õ½Ã¥Íªk
¤T¡B
I´º»¡©ú
¡]
¤@
¡^
±Ð¨|³¡
©ó
111
¦~
9
¤ë
30
¤éÁ|¿ì¡u
110
¾Ç¦~«×¥þ°ê°ª¯Å¤¤µ¥¥H¤U¾Ç
®Õ°·±d«P¶i¾Ç®Õpµe¦¨ªGµoªí·|¡v¡A®i²{°·±d«P¶i¾Ç®Õ±À°Ê¦¨
ªG¡A¨Ã¶i¦æ¥þ°êÁZÀuÀò¼ú¾Ç®Õ¹{¼ú
1
¡C
¡]
¤G
¡^
¥@¬É½Ã¥Í²Õ´¡]
WHO
¡^
1995
¦~°ò©ó¡u¾ãÅé©Ê¾Ç®Õ½Ã¥Ípµe¡v¡A
±À°Ê¡u°·±d«P¶i¾Ç®Õpµe¡v¡A¨Ã±N°·±d«P¶i¾Ç®Õ©w¸q¬°¡u¾Ç®Õ
¯à«ùÄòªº¼W¯à¡A¦¨¬°¤@Ó¦³¯q©ó¥Í¬¡¡B¾Ç²ß»P¤u§@ªº°·±d³õ
©Ò¡v¡C§Ú°ê¦Û
2002
¦~¥Ñ·í®Éªº¦æ¬F°|½Ã¥Í¸p»P±Ð¨|³¡¦@¦P¦X
§@¡A³z¹L¬Fµ¦¤ä«ù¡B°·±d«P
¶i¾Ç®Õ»²¾Éºôµ¸¤¶¤J¡B´CÅé¦æ¾P
µ¥µ¦²¤±À°Ê°·±d«P¶i¾Ç®Õpµe¡C±Ð¨|³¡
¨Ã
«Å¥Ü
2010
¦~°_
¥þ°ê
¤¤¤p¾Ç§¡¬°°·±d«P¶i¾Ç®Õ¡A¦P®É¶i¦æ¦U¶µ°·±dijÃD¡]¦p¡Gµø
¤O«O°·¡B¤f
µÄ«O°·¡B°·±dÅé¦ì¡BµÒ®`¨¾¨î¡B©Ê±Ð¨|¡B¥¿½T¥Î
Ãĵ¥¡^¤§°·±d«P¶i¾Ç®Õ¦æ°Ê¬ã¨s¡C
2011
¦~°_¡A½Ã¥ÍºÖ§Q³¡±À
°Ê¡u°·±d«P¶i¾Ç®Õ»{ÃÒº[°ê»Ú±µypµe¡v¡A°Ñ¦Ò
WHO
©ó
2009
¦~
´£¥X¤§
¡u°·±d«P¶i¾Ç®Õµo®iºõ»â¡G¦æ°Ê¬[ºc¡v¤Î¨ä¥L°ê®a
¤§»{ÃÒ«ü¼Ð¡A§¹¦¨§Ú°ê°·±d«P¶i¾Ç®Õ»{ÃÒ¾÷¨î
2
¡C
1
110
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推動主軸為「學校本位與身心健康,營造健康幸福校園」,共有
34
所學校獲得「前後測成效評價成果報告」績優,
20
所學校獲「校園健康主播」獎項;此外,教
育部也針對「視力保健」、「口腔保健」、「健康體位」及「菸檳危害防制」等議題辦理績優學校
遴選與競賽
。
石耀宇
,
〈
教育部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成果發表會
營造健康幸福校園
〉
,
《
國立教育廣
播電台
》
,
2022
年
9
月
30
日
,
https://www.ner.gov.tw/news/633674a16416e4000741c650
(最後瀏覽
¤é´Á¡G
2022
¦~
10
¤ë
7
¤é
¡^
¡C
2
»{ÃÒ«ü¼Ð
¥]¬A¡G°·±d¾Ç®Õ¬Fµ¦¡B¾Ç®Õª«½èÀô¹Ò¡B¾Ç®ÕªÀ·|Àô¹Ò¡B°·±d¥Í¬¡§Þ¯à±Ð¾Ç»P¦æ°Ê¡BªÀ
°ÏÃö«Y¡B°·±dªA°Èµ¥
6
¶µ¼Ð·Ç¡C
³¯´I²ú¡Bªô¸Ö´¡B
³°Ëj¬Â
¡B¤ý^°¶¡A
¡q
±´°Q°·±d«P¶i¾Ç®Õ°ê»Ú»{
ÃÒ¦¨®Ä¡G±q¾Ç¥Í°·±d¦æ¬°ªí²{¤§Æ[ÂI
¡r
¡A
¡m
¥xÆW½Ã»x
¡n
¡A²Ä
39
¨÷²Ä
1
´Á¡A
2020
¦~
2
¤ë¡A¶
27
-
28
¡C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33
議題研析
一、題目:從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探討學校衛生法之修正
二、所涉法規
學校衛生法
三、背景說明
(一)教育部於111年9月30日舉辦「110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以下學
校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成果發表會」,展現健康促進學校推動成
果,並進行全國績優獲獎學校頒獎
1
。
(二)世界衛生組織(WHO)1995年基於「整體性學校衛生計畫」,
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計畫」,並將健康促進學校定義為「學校
能持續的增能,成為一個有益於生活、學習與工作的健康場
所」。我國自2002年由當時的行政院衛生署與教育部共同合
作,透過政策支持、健康促進學校輔導網絡介入、媒體行銷
等策略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教育部並宣示2010年起全國
中小學均為健康促進學校,同時進行各項健康議題(如:視
力保健、口腔保健、健康體位、菸害防制、性教育、正確用
藥等)之健康促進學校行動研究。2011年起,衛生福利部推
動「健康促進學校認證暨國際接軌計畫」,參考WHO於2009
年提出之「健康促進學校發展綱領:行動架構」及其他國家
之認證指標,完成我國健康促進學校認證機制
2
。
1
110學年度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推動主軸為「學校本位與身心健康,營造健康幸福校園」,共有34
所學校獲得「前後測成效評價成果報告」績優,20所學校獲「校園健康主播」獎項;此外,教
育部也針對「視力保健」、「口腔保健」、「健康體位」及「菸檳危害防制」等議題辦理績優學校
遴選與競賽。石耀宇,〈教育部健康促進學校計畫成果發表會 營造健康幸福校園〉,《國立教育廣
播電台》,2022年9月30日,https://www.ner.gov.tw/news/633674a16416e4000741c650(最後瀏覽
日期:2022年10月7日)。
2
認證指標包括:健康學校政策、學校物質環境、學校社會環境、健康生活技能教學與行動、社
區關係、健康服務等6項標準。陳富莉、邱詩揚、陸玓玲、王英偉,〈探討健康促進學校國際認
證成效:從學生健康行為表現之觀點〉,《台灣衛誌》,第39卷第1期,2020年2月,頁27-28。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3221/File_19748910.docx |
R01832 | 人工智慧醫療器材之法制初探 | 醫療器材管理法;醫療器材分類分級管理辦法;醫療器材許可證核發與登錄及年度申報準則 | 李郁強 | 2022-10-18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32
議題研析
一、題目:人工智慧醫療器材之法制初探
二、所涉法規
醫療器材管理法、醫療器材分類分級管理辦法、醫療器材許可證核發與登錄及年度申報準則
三、背景說明
(一)全球精準健康市場快速成長,2025年將達5,847億美元。據行政院統計,2021年我國生醫產業與數位醫療營業額合計突破新台幣7,000億元。其中,醫療器材產業、製藥業、應用生技業及健康福祉產業等四產業營業額合計6,665.4億元,成長10.9%[footnoteRef:1]。 [1: 吳劭易,〈疫情驅動 高階醫材再升級〉,《經濟日報》,2022年10月2日,第A11版。]
(二)近年軟硬體結合及可程式化的醫療器材推陳出新,推動醫療電子產業的蓬勃發展。搭配大數據(Big Data)、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與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的普及,更掀起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醫療產業風潮。相較於傳統以硬體為基礎的醫療器材,軟體類醫療器材(Software as Medical Device, SaMD)產品日新月異,其更新週期或變更頻率快速,數週到數月即可更新軟體版本或提升軟體性能[footnoteRef:2]。 [2: 楊惇筑,〈各主要國家醫療器材軟體上市審查制度及變更管理方向之比較〉,《當代醫藥法規月刊》,第128期,2021年6月10日,頁1。]
四、探討研析
(一)為兼顧AI醫療器材之發展,建議增訂有條件允許變更機制
傳統的醫療器材管理模式並未針對人工智慧/機器學習(Artificial Intellgence/Machine Learning, AI/ML)技術而設計,面對人工智慧醫療器材研發領域的快速發展,世界各國莫不積極因應。美日經過幾年的摸索,對於適應型演算法(adaptive algorithm)為基礎的SaMD,已發展出一套管理模式。
美國醫療器材之法源為《聯邦食品藥物與化粧品法》(Federal 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將醫療器材分為3級,第3級為高風險醫療器材,須經上市前審查。FDA於2017年開始針對醫療器材軟體提出「預認證計畫」(Pre-Certification Program),希望透過廠商資格把關與風險管理手段,簡化上市程序。依據FDA的軟體變更510(k)指引,只有當變更項目會顯著影響產品的安全與功效時,才需要重新申請[footnoteRef:3]。2019年4月提出《人工智慧暨機器學習之醫療器材軟體監管框架》(Proposed Regulatory Framework for Modifications to Artificial Intellgence/Machine Learning (AI/ML)-Based Software as a Medical Device(SaMD))[footnoteRef:4],[footnoteRef:5], FDA在掌控演算法自動調整修正的風險下,有條件允許機器學習之醫療器材軟體於上市後持續演化,以展現該技術的優勢[footnoteRef:6]。 [3: 吳采薇,〈人工智慧醫療器材軟體之監理初探—以美國FDA新監理構想為核心〉,《科技法律透析》,第32卷,第1期,2020年1月,頁36。「510(K)」是《聯邦食品藥物與化粧品法》第510(k)條,有關向FDA提出上市前審查申請之規定。針對醫療器材軟體變更,是否須重新向FDA提出510(k)申請,美國於2017年公告510(k)指引。張孟筑,〈美國於2017年10月發表「評估醫療器材軟體變更是否須重新檢送510(K)申請」指引〉,《當代醫藥法規月刊》,第89期,2018年3月9日,頁24。] [4: FDA, Proposed Regulatory Framework for Modifications to Artificial Intellgence/Machine Learning (AI/ML)-Based Software as a Medical Device(SaMD), https://www.fda.gov/files/medical%20devices/published/US-FDA-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Machine-Learning-Discussion-Paper.pdf(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10月11日)。] [5: 此管理框架採用國際醫療器材法規管理論壇(International Medical Device Regulators Forum, IMDRF)之風險分類框架、FDA之利益風險框架(平衡利益及風險)、FDA軟體修改指南之風險管理原則及批准程序,包括「預認證計畫」等程序,依據預先批准的演算法修改程序而不要求重新提交。洪長春,〈人工智慧醫療器材監管措施之初探〉,《科技政策觀點》,第9期,2019年7月,頁52。] [6: 蔡宜臻,〈人工智慧醫療器材軟體上市監管之法律與歐美政策概述〉,《科技法律透析》,第31卷,第10期,2019年10月,頁14-16。]
日本於2019年修正《有關藥品、醫療器材等品質、有效性及安全性確保等法律,簡稱藥機法》(医薬品、医療機器等の品質、有効性及び安全性の確保等に関する法律),增訂可因應AI等新技術發展之醫療器材承認制度(第23條之2之10之2)[footnoteRef:7]。放寬舊有規定,允許開發者在產品上市後提出「變更計畫」,在此計畫範圍內,允許某部分數據更新及分類修改,原則上無須重新提交申請以加速審查[footnoteRef:8]。 [7: 医薬品、医療機器等の品質、有効性及び安全性の確保等に関する法律,https://elaws.e-gov.go.jp/document?lawid=335AC0000000145(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10月12日)。] [8: 黃浥昕,〈上市後使用AI技術改良的醫療器材再審查之必要性〉,《月旦醫事法網》,2021年8月,http://www.angle.com.tw/ahlr/discovery/post.aspx?ipost=5474(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10月12日)。]
為兼顧AI發展及有效管控AI醫療器材,我國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已於2021年8月公告《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技術之醫療器材軟體查驗登記技術指引》、2022年8月公告《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技術之電腦輔助偵測(CADe)及電腦輔助診斷(CADx)醫療器材查驗登記技術指引》。惟與變更相關之《醫療器材管理法》第 26 條[footnoteRef:9]及依據第 29 條訂定之《醫療器材許可證核發與登錄及年度申報準則》第13條[footnoteRef:10],均未針對SaMD作出相應之規範。爰建議針對SaMD,參酌美日立法例,於第26條增訂有條件允許變更。另鑑於業者申請查驗登記須遵循上述指引,爰建議於準則增訂相關之規定。 [9: 《醫療器材管理法》第 26 條:「醫療器材查驗登記或登錄之事項,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者,其變更應報中央主管機關核准後,始得為之。」] [10: 《醫療器材管理法》第29條:「下列相關事項之準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一、依第二十五條規定申請醫療器材查驗登記與許可證核發或登錄之條件、程序及審查基準。二、依第二十六條規定申請變更查驗登記或登錄事項之條件及程序。三、依第二十七條規定申請許可證展延、換發及補發之程序。四、依前條規定辦理年度申報之程序。」《醫療器材許可證核發與登錄及年度申報準則》第13條第1項:「許可證之登記事項、標籤、說明書或包裝有下列各款事項之一變更者,應檢具附表四之文件、資料,並繳納費用,向中央主管機關提出申請:……四、成分、材料、結構、規格或型號。五、效能、用途或適應症。……」]
(二)為確保醫療器材分類之有效性,宜加強專家參與機制
醫療器材之分類,攸關法規之適用。日本厚生省為確保醫療器材分類標準及分類過程的有效性,制定嚴格的專家篩選機制,執行分類者不僅須具備相關領域的學位,最終負責人尚須具博士學位並獲得臨床分子遺傳學、基因學相關學術團體的認可,每年須通過測試及向日本獨立行政法人藥品及醫療機器綜合機構(Pharmaceuticals and Medical Devices Agency, PMDA)(相當於我國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提交相關報告[footnoteRef:11]。 [11: 黃浥昕,前揭註8。]
我國依《醫療器材管理法》第3條第2項訂定之《醫療器材分類分級管理辦法》對於執行醫療器材分類分級之專家參與並無規範;而為引進學者專家專業意見所訂定之《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醫療器材諮議會設置要點》對於醫療器材諮議會委員資格及執行醫療器材分類任務與否亦無規範,爰建議於母法或辦法中增訂之。
撰稿人:李郁強
1
1
【
僅供委員參考
】
編號:
1832
ijÃD¬ãªR
¤@¡BÃD¥Ø¡G
¤H¤u´¼¼zÂåÀø¾¹§÷¤§ªk¨î
ªì±´
¤G¡B©Ò¯Aªk
³W
醫療器材管理法
、
醫療器材分類分級管理辦法
、
醫療器材許可
ÃÒ®Öµo»Pµn¿ý¤Î¦~«×¥Ó³ø·Ç«h
¤T¡B
I´º»¡©ú
¡]
¤@
¡^
¥þ²yºë·Ç°·±d¥«³õ§Ö³t¦¨ªø¡A
2025
¦~±N¹F
5,847
»õ¬ü¤¸¡C
¾Ú¦æ
¬F°|²Îp¡A
2021
¦~
§Ú°ê
¥ÍÂå²£·~»P¼Æ¦ìÂåÀøÀç·~ÃB¦Xp¬ð¯}·s
¥x¹ô
7,000
»õ¤¸
¡C
¨ä¤¤¡AÂåÀø¾¹§÷²£·~¡B»sÃÄ·~¡BÀ³¥Î¥Í§Þ·~
¤Î°·±dºÖ¬ç²£·~µ¥¥|²£·~Àç·~ÃB¦Xp
6,665.4
»õ¤¸¡A¦¨ªø
10.9%
1
¡C
¡]
¤G
¡^
ªñ¦~
³nµwÅéµ²¦X¤Î¥iµ{¦¡¤Æ
ªºÂåÀø
¾¹§÷±À³¯¥X·s
¡A±À
°Ê
Âå
Àø
¹q¤l²£·~ªº½´«kµo®i¡C·f°t¤j¼Æ¾Ú
¡]
Big Data
¡^
¡B¶³ºÝ¹Bºâ
¡]
Cloud Computing
¡^
»Pª«Ápºô
¡]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ªº´¶
¤Î¡A§ó±È°_¤H¤u´¼¼z§Þ³NÀ³¥Î©óÂåÀø²£·~·¼é¡C¬Û¸û©ó¶Ç²Î
¥HµwÅ鬰°ò¦ªºÂåÀø¾¹§÷¡A³nÅéÃþÂåÀø¾¹§÷
¡]
Software as
Medical Device, SaMD
¡^
²£«~¤é·s¤ë²§¡A¨ä§ó
·s
¶g´Á©ÎÅÜ
§ó
ÀW
²v§Ö³t
¡A
¼Æ¶g¨ì¼Æ¤ë§Y¥i§ó·s³nÅ骩¥»©Î´£¤É³nÅé©Ê¯à
2
¡C
¥|¡B
±´°Q¬ãªR
¡]
¤@
¡^
¬°ÝÅU
AI
ÂåÀø¾¹§÷
¤§
µo®i¡A«Øij
¼Wq¦³±ø¥ó¤¹³\Åܧó
¾÷¨î
¶Ç²ÎªºÂåÀø¾¹§÷
ºÞ²z
¼Ò¦¡¨Ã¥¼°w¹ï¤H¤u´¼¼z
/
¾÷¾¹¾Ç²ß
¡]
Artificial Intellgence/Machine Learning
,
AI/ML
¡^
§Þ³N¦Ó³]p¡A±¹ï
¤H¤u´¼¼zÂåÀø¾¹§÷¬ãµo»â°ìªº§Ö³tµo®i¡A
¥@¬É¦U°ê
²ö¤£¿n·¥¦]À³¡C
1
吳劭易
,〈
疫情驅動
高階醫材再升級
〉,《
經濟日報
》,
2022
年
10
月
2
日,
第
A11
版
。
2
·¨±¬µ®
¡A
¡q
¦U¥Dn°ê®aÂåÀø¾¹§÷³nÅé¤W¥«¼f¬d¨î«×¤ÎÅܧóºÞ²z¤è¦V¤§¤ñ¸û
¡r
¡A
¡m
·í¥NÂåÃĪk³W¤ë
¥Z
¡n
¡A
²Ä
128
´Á¡A
202
1
¦~
6
¤ë
10
¤é¡A
¶
1
¡C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32
議題研析
一、題目:人工智慧醫療器材之法制初探
二、所涉法規
醫療器材管理法、醫療器材分類分級管理辦法、醫療器材許可
證核發與登錄及年度申報準則
三、背景說明
(一)全球精準健康市場快速成長,2025年將達5,847億美元。據行
政院統計,2021年我國生醫產業與數位醫療營業額合計突破新
台幣7,000億元。其中,醫療器材產業、製藥業、應用生技業
及健康福祉產業等四產業營業額合計6,665.4億元,成長
10.9%
1
。
(二)近年軟硬體結合及可程式化的醫療器材推陳出新,推動醫療
電子產業的蓬勃發展。搭配大數據(Big Data)、雲端運算
(Cloud Computing)與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的普
及,更掀起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醫療產業風潮。相較於傳統
以硬體為基礎的醫療器材,軟體類醫療器材(Software as
Medical Device, SaMD)產品日新月異,其更新週期或變更頻
率快速,數週到數月即可更新軟體版本或提升軟體性能
2
。
四、探討研析
(一)為兼顧AI醫療器材之發展,建議增訂有條件允許變更機制
傳統的醫療器材管理模式並未針對人工智慧/機器學習
(Artificial Intellgence/Machine Learning, AI/ML)技術而設計,面對
人工智慧醫療器材研發領域的快速發展,世界各國莫不積極因應。
1
吳劭易,〈疫情驅動 高階醫材再升級〉,《經濟日報》,2022年10月2日,第A11版。
2
楊惇筑,〈各主要國家醫療器材軟體上市審查制度及變更管理方向之比較〉,《當代醫藥法規月
刊》,第128期,2021年6月10日,頁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3217/File_19748906.docx |
R01831 | 有責配偶不得訴請離婚之問題研析 | 民法;憲法 | 李淑瓊 | 2022-10-17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31
議題研析
一、題目:有責配偶不得訴請離婚之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民法、憲法
三、背景說明
(一)我國民法第1052條有關裁判離婚之規定,於74年6月3日修正公布前,原採有責主義,亦即必須有可歸責於夫妻一方之離婚事由,他方始得據以向法院訴請離婚。該條規定修正公布後,將婚姻破裂增列為請求裁判離婚之事由,於該條增訂第2項規定:「有前項以外之重大事由,難以維持婚姻者,夫妻之一方得請求離婚。但其事由應由夫妻之一方負責者,僅他方得請求離婚。」,此一規定引入破綻主義之精神,惟並非採取積極破綻主義,而係採取消極破綻主義[footnoteRef:1]。 [1: 在積極破綻主義下,只要婚姻關係已生破綻而至無法期待其繼續婚姻生活之程度者,即應准予離婚,不問配偶有無過失。反之,否定有責配偶之離婚請求,即為消極破綻主義。參見:林秀雄,有責主義、破綻主義與有責配偶離婚請求,載於「家族法論集(二)」,76年,第76頁。]
(二)我國司法實務就有責配偶得否訴請離婚之爭議,最高法院95年度第5次民事庭會議決議略以:「婚姻如有難以維持之重大事由,於夫妻雙方就該事由均須負責時,應比較衡量雙方之有責程度,僅責任較輕之一方得向責任較重之他方請求離婚,如雙方之有責程度相同,則雙方均得請求離婚,始符民法第1052條第2項規定之立法本旨。」[footnoteRef:2],是為折衷破綻主義,目前司法實務就有責配偶得否訴請離婚之爭議,亦多依此決議之見解,作為判決基準[footnoteRef:3]。惟有學者提出「我國民法既僅限定唯一有責者,不得請求離婚,則夫妻雙方對離婚原因之形成均應負責者,無論雙方有責程度如何,雙方均得請求離婚」,而認為最高法院之見解「似已擴大但書之意義,而限制主要責任者之離婚請求權」[footnoteRef:4]。 [2: 參見:最高法院95年度第5次民事庭會議紀錄,最高法院網頁,網址:https://tps.judicial.gov.tw/tw/cp-1282-34583-5e6e9-011.html(最後瀏覽日期:111 年10月7日)] [3: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8年度家上字第44號民事判決、最高法院 109 年度台上字第 1881 號民事裁定、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710 號民事判決、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2162號民事判決及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2094號民事判決參照。] [4: 林秀雄,有責配偶之離婚請求-兼評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987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23期,94年8月,第246頁。]
(三)民法第1052條第2項但書對有責配偶離婚請求權之限制規定,強使已難以維持之婚姻繼續存在,屢遭質疑是否不當限制人民受憲法保障之婚姻自由,及是否違反比例原則及平等原則。近日已有數個法院及人民聲請釋憲及法規範憲法審查,並經憲法法庭受理在案[footnoteRef:5]。 [5: 參見憲法法庭網頁,審理中之言詞辯論或說明會案件,網址:https://cons.judicial.gov.tw/docdata.aspx?fid=2203(最後瀏覽日期:111 年10月7日)]
四、探討研析
(一)「婚姻自由」為憲法第22條所保障之基本權
婚姻權與婚姻制度受憲法制度性保障,大法官曾數度做出相關解釋[footnoteRef:6],而針對婚姻自由,大法官亦數度肯認其受憲法第22條保障[footnoteRef:7],釋字第748號解釋理由書略以:「該項自主決定攸關人格健全發展與人性尊嚴之維護,為重要之基本權(a fundamental right),應受憲法第22條之保障。[footnoteRef:8]」,明確肯認婚姻自由為憲法所保障之基本權。婚姻自由原應包括結婚自由與離婚自由,我國法律對協議離婚採自由放任態度,任當事人自由進行,惟對於判決離婚,則採嚴格統制之態度[footnoteRef:9],甚而限制有責配偶之離婚請求權。 [6: 參見:司法院釋字第242、362、365、372、452、552、554、696、748號等相關解釋。] [7: 釋字第362、552及748號解釋參照。] [8: 釋字第748號解釋理由書第13段。] [9: 王富仙,有責配偶之離婚請求-兼評最高法院95年度第5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判解研究彙編,第14期,96年7月,第165-190頁。]
(二)限制有責配偶不得訴請離婚,有違反比例原則之虞
民法第1052條第2項但書規定既係限制人民之婚姻自由,自應通過憲法第23條比例原則規定之檢驗。且因婚姻自由攸關人格健全發展及人性尊嚴之維護,為重要之基本權,應採「嚴格審查標準」。由於婚姻具有公益性,於此,須衡酌者為限制有責配偶(較可歸責之一方)訴請離婚之權利,與該規定所欲保障婚姻之衡平。
婚姻之成立以雙方感情為基礎,是否能維持和諧、圓滿,則有賴婚姻雙方之努力與承諾[footnoteRef:10],是以,法律所欲保障之婚姻,應非已無回復可能之婚姻,按民法第1052條第2項本文既已規定「有前項以外之重大事由,難以維持婚姻者」,則同項但書規定,限制有責配偶之離婚請求權,強制已經「難以維持之婚姻」繼續存在,顯然無法達到法律保障婚姻制度之目的,維持一個貌合神離、名存實亡的婚姻,對於婚姻之雙方,甚至對雙方之未成年子女,非但不是保障還可能是一種懲罰。爰此,限制有責配偶之離婚請求,強制已經「難以維持之婚姻」繼續存在,難以通過手段與目的間關聯性之檢驗,有違反比例原則之虞。 [10: 釋字第791號解釋理由書第31段。]
(三)民法第1052條之修正建議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23條第3款、第4款規定:「三、婚姻非經婚嫁雙方自由完全同意,不得締結。四、本公約締約國應採取適當步驟,確保夫妻在婚姻方面,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以及在婚姻關係消滅時,雙方權利責任平等。婚姻關係消滅時,應訂定辦法,對子女予以必要之保護。」,除揭示對婚姻自由之保障外,亦強調在婚姻關係消滅時,雙方之權利責任及對子女之保護。在婚姻已無回復可能性的前提下,離婚法的立法政策應側重對無責配偶離婚後生活的保護,而非限制有責配偶的離婚請求權,強使已經出現破綻、難以維持之婚姻繼續存在。有學者指出「我國母法瑞士民法於2000年修正時,刪除否定有責配偶離婚請求之相關規定,日本最高法院之見解亦以相當之別居期間,作為肯定有責配偶離婚請求之原因,而我國卻仍規定有責配偶不得請求離婚,相較之下,我國民法之規定,顯得落伍」[footnoteRef:11],爰建議刪除民法第1052條第2項但書有關有責配偶不得訴請離婚之規定,並建議離婚法之立法政策應側重在離婚後未成年子女的親權、扶養、贍養費及離婚損害賠償等規定。 [11: 同註4,第250頁。]
撰稿人:李淑瓊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31
議題研析
¤@¡BÃD¥Ø¡G
¦³³d°t°¸¤£±o¶D½ÐÂ÷±B
¤§
°ÝÃD¬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民法
、憲法
三、
背景說明
(一)
我國民法第
1052
條有關裁判離婚之規定,於
74
年
6
月
3
日
修正
公布
前
,原採有責主義,亦即必須有可歸責於夫妻一方之離
婚事由
,他方始得據以向法院訴請離婚
。
該條規定修正
公布
後
,將婚姻破裂增列為請求裁判離婚之事由,
於該條增訂
第
2
項規定:「有前項以外之重大事由,難以維持婚姻者,夫妻之
一方得請求離婚。但其事由應由夫妻之一方負責者,僅他方
得請求離婚。」
,此一規定引入破綻主義之精神,惟
並非採取
¿n·¥¯}ºì¥D¸q¡A¦Ó«Y±Ä¨ú®ø·¥¯}ºì¥D¸q
1
¡C
¡]¤G¡^
§Ú°ê¥qªk¹ê°È´N¦³³d°t°¸±o§_¶D½ÐÂ÷±B¤§ª§Ä³¡A
³Ì°ªªk°|
95
¦~«×²Ä
5
¦¸¥Á¨Æ®x·|ij¨Mij
²¤¥H
¡G¡u±B«Ã¦p¦³Ãø¥Hºû«ù¤§«¤j
¨Æ¥Ñ¡A©ó¤Ò©dÂù¤è´N¸Ó¨Æ¥Ñ§¡¶·t³d®É¡AÀ³¤ñ¸û¿Å¶qÂù¤è¤§
¦³³dµ{«×¡A¶È³d¥ô¸û»´¤§¤@¤è±o¦V³d¥ô¸û«¤§¥L¤è½Ð¨DÂ÷±B¡A
¦pÂù¤è¤§¦³³dµ{«×¬Û¦P¡A«hÂù¤è§¡±o½Ð¨DÂ÷±B¡A©l²Å¥Áªk²Ä
1052
±ø²Ä
2
¶µ³W©w¤§¥ßªk¥»¦®¡C¡v
2
¡A¬O¬°§é°J¯}ºì¥D¸q¡A
¥Ø
«e
¥qªk¹ê°È
´N¦³³d°t°¸±o§_¶D½ÐÂ÷±B¤§ª§Ä³¡A
¥ç¦h
¨Ì
¦¹
¨Mij
¤§¨£¸Ñ¡A
§@¬°§P¨M°ò·Ç
3
¡C
±©¦³¾ÇªÌ´£¥X¡u§Ú°ê¥Áªk¬J¶È©w
1
在積極破綻主義下
,
只要婚姻關係已生破綻而至無法期待其繼續婚姻生活之程度者,即應准
予離婚,不問配偶有無過失。反之,否定有責配偶之離婚請求,即為消極破綻主義。參見:
林秀雄,有責主義、破綻主義與有責
配偶離婚請求,載於「家族法論集(二)」,
76
年,第
76
頁。
2
參見:
最高法院
95
年度第
5
次民事庭會議紀錄
,最高法院網頁,網址:
https://tps.judicial.gov.tw/tw/cp
-
1282
-
34583
-
5e6e9
-
011.html
(
最後瀏覽日期:
111
年
10
月
7
日)
3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108
年度家上字第
44
號
民事判決、
最高法院
109
年度台上字第
1881
號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31
議題研析
一、題目:有責配偶不得訴請離婚之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民法、憲法
三、背景說明
(一)我國民法第1052條有關裁判離婚之規定,於74年6月3日修正
公布前,原採有責主義,亦即必須有可歸責於夫妻一方之離
婚事由,他方始得據以向法院訴請離婚。該條規定修正公布
後,將婚姻破裂增列為請求裁判離婚之事由,於該條增訂第2
項規定:「有前項以外之重大事由,難以維持婚姻者,夫妻之
一方得請求離婚。但其事由應由夫妻之一方負責者,僅他方
得請求離婚。」,此一規定引入破綻主義之精神,惟並非採取
積極破綻主義,而係採取消極破綻主義
1
。
(二)我國司法實務就有責配偶得否訴請離婚之爭議,最高法院95
年度第5次民事庭會議決議略以:「婚姻如有難以維持之重大
事由,於夫妻雙方就該事由均須負責時,應比較衡量雙方之
有責程度,僅責任較輕之一方得向責任較重之他方請求離婚,
如雙方之有責程度相同,則雙方均得請求離婚,始符民法第
1052條第2項規定之立法本旨。」
2
,是為折衷破綻主義,目
前司法實務就有責配偶得否訴請離婚之爭議,亦多依此決議
之見解,作為判決基準
3
。惟有學者提出「我國民法既僅限定
1
在積極破綻主義下,只要婚姻關係已生破綻而至無法期待其繼續婚姻生活之程度者,即應准
予離婚,不問配偶有無過失。反之,否定有責配偶之離婚請求,即為消極破綻主義。參見:
林秀雄,有責主義、破綻主義與有責配偶離婚請求,載於「家族法論集(二)」,76年,第76
頁。
2
參見:最高法院95年度第5次民事庭會議紀錄,最高法院網頁,網址:
https://tps.judicial.gov.tw/tw/cp-1282-34583-5e6e9-011.html(最後瀏覽日期:111 年10月7日)
3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8年度家上字第44號民事判決、最高法院 109 年度台上字第 1881 號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3151/File_19748846.docx |
R01829 | 住宅租賃契約適用法律問題研析 | 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消費者保護法 | 陳宏明 | 2022-10-13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29
議題研析
一、題目:住宅租賃契約適用法律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消費者保護法
三、背景說明
(一)立法院於111年9月27日針對「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本條例)」相關修正草案[footnoteRef:1]召開朝野黨團協商會議。與會委員針對現行第5條將住宅租賃契約(以下簡稱租賃契約)分為「具消費關係」及「非具消費關係」兩類,並就其適用法律為不同規範等疑義有諸多討論。 [1: 相關提案為:台灣民眾黨黨團擬具「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等2案(第25985號、第28060號關係文書)、委員曾銘宗等18人擬具「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時代力量黨團擬具「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委員吳怡玎等23人擬具「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第十四條及第十七條之一條文修正草案」案、委員吳玉琴等19人擬具「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委員游毓蘭等18人擬具「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第十四條及第十七條之一條文修正草案」。]
(二)本條例第5條第1項規定:「租賃契約具消費關係者,適用消費者保護法(以下簡稱消保法)相關規定;非具消費關係者,其應約定及不得約定事項,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所謂消費關係,指消費者與企業經營者間就商品或服務所發生之法律關係。為保護消費者權益,內政部早在本條例制定之前,已依消保法第17條第1項[footnoteRef:2]規定公告「房屋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現名稱: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footnoteRef:3]」,期能導正租賃市場亂象,減少租賃消費糾紛。惟前開事項僅適用於消保法所規範之消費關係,對於非具消費關係之租賃契約(如出租人非為企業經營者,或承租人為企業經營者而非消費者等情形),則無消保法適用之餘地。 [2: 消保法第17條第1項:「中央主管機關為預防消費糾紛,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定型化契約之公平化,得選擇特定行業,擬訂其定型化契約應記載或不得記載事項,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公告之。」] [3: 內政部105年6月23日內授中辦地字第1051305384號公告訂定全文2點,並自106年1月1日生效。嗣經內政部109年8月14日台內地字第1090264203號公告修正名稱及全文2點,並自同年9月1日生效。]
(三)為健全住宅租賃關係,保障租賃雙方當事人權益,本條例第5條第1項後段爰就非具消費關係之租賃契約,授權由中央主管機關訂定其應約定及不得約定事項。據此,內政部於107年6月28日發布「住宅租賃契約應約定及不得約定事項[footnoteRef:4]」,以資規範。 [4: 內政部107年6月28日內授中辦地字第1071303965號令訂定發布全文,並自同年6月27日生效。嗣經內政部109年8月14日台內地字第1090264209號公告修正全文2點,並自同年9月1日生效。]
(四)有鑑於本條例第16條提供之住宅租賃爭議調處機制成效不彰,爰有提案主張將具消費關係者明文化,並增訂得準用消保法有關申訴與調解之規定[footnoteRef:5]。亦有提案主張不再區分租賃契約是否具消費關係,於本條例增訂住宅租賃調解機制及相關罰則規定,全部回歸由本條例規範者[footnoteRef:6]。 [5: 台灣民眾黨黨團擬具「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院總第447號委員提案第28060號,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第4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111年3月18日印發,頁委381-386。] [6: 委員吳玉琴等19人擬具「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院總第447號委員提案第28588號,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第11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111年5月4日印發,頁委903-908。]
(五)內政部代表於前述會議表示,倘不再區分租賃契約是否具消費關係,全部於本條例中規範,恐衍生與消保法相關契約保障、爭議申訴調解等法令適用競合及實務執行疑義。行政院消保處代表則指出,現行實務已將大部分的租賃案件納入消保法適用,惟如將一般的房東也認定為企業經營者而使其負擔無過失責任,在國民情感上似乎也難以理解[footnoteRef:7]。 [7: 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黨團協商會議發言紀要,111年9月27日。]
四、探討研析
(一)消保法關於企業經營者之規範
消保法主要重點在於規範消費者與企業經營者間發生之消費關係,並以企業經營者為主要規範對象及責任主體。所謂「企業經營者」,指以設計、生產、製造、輸入、經銷商品或提供服務為營業者。為保護消費者權益,消保法課予企業經營者諸多義務及較重的責任。例如:確保商品或服務符合當時科技或專業水準可合理期待之安全性;具有危害消費者生命、身體、健康、財產之可能者,應於明顯處為警告標示及緊急處理危險之方法。違反前開規定,對受有損害之消費者或第三人負無過失責任(第7條)。依本法提起之消費訴訟,消費者得因企業經營者主觀上可歸責程度不同,請求1倍以下至5倍以下之懲罰性賠償金(第51條);法院為企業經營者敗訴之判決時,得依職權宣告為減免擔保之假執行(第48條)。
其次,關於企業經營者使用定型化契約之規範,諸如訂約前應予消費者合理審閱期間(第11條之1);契約條款如有疑義應為有利於消費者之解釋(第11條);對違反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應記載或不得記載事項者之處罰規定(第56條之1)。主管機關得隨時派員查核(第17條),並得對規避、妨礙或拒絕調查者處以罰鍰(第57條)等。
綜上可知,消保法側重於對消費者之保護,對企業經營者課予較高度的義務及責任,寬認住宅租賃契約為具消費關係,固較能保障承租人權益,惟對僅出租1戶(間)的小房東課予前開義務及責任是否合宜,實待商榷。
(二)消保法與本條例適用之關聯性
關於租賃契約之規範,民法、土地法及本條例均定有明文。本條例為規範住宅租賃事項之特別法,依中央法規標準法第16條規定,應優先適用之。是以,有關租賃契約之權利義務事項,無論是否具消費關係,均應依前開法律規範之。
本條例制定當時,似因實務上已依消保法公告「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並已將房屋租賃案件納入消費爭議處理機制,考量現實上猶有部分租賃契約不符適用消保法之要件(不具消費關係),爰以是否具消費關係作為區別,亦即具消費關係之租賃契約,仍依消保法及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規定辦理;非具消費關係者,則授權由中央主管機關定明其應約定及不得約定事項,以補充規範前開以外之租賃契約。
租賃契約是否納入消保法及依其授權擬訂之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規範,應依消保法相關規定解釋及適用之,與本條例是否定有明文,是屬二事。然現行第5條第1項前段規定,文義上易使人誤認具消費關係之租賃契約僅適用消保法相關規定,而排除本條例之適用。實則,本條例除第4條[footnoteRef:8]所列各款情形外,凡租賃契約,均應適用之;其中若屬本條例第32條[footnoteRef:9]第3項所定文件或經中央主管機關依消保法第17條擇定及擬訂公告定型化契約應記載或不得記載事項者,則同時有消保法相關規定之適用。 [8: 本條例第4條:「租賃住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適用本條例規定:一、供休閒或旅遊為目的。二、由政府或其設立之專責法人或機構經營管理。三、由合作社經營管理。四、租賃期間未達三十日。」] [9: 本條例第32條略以:「下列文件應由租賃住宅服務業指派專任租賃住宅管理人員簽章:一、委託管理租賃住宅契約書。二、租賃契約書。三、……。第一項第一款契約書及第二款契約書中之轉租契約書,其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三)建議修法方向
綜上所述,為避免本條例與消保法在適用及實務執行上產生疑義,現行第5條第1項及第4項關於具消費關係及非具消費關係等文字,建議宜予刪除;其次,查住宅租賃糾紛目前已有「消費爭議調解」、「鄉鎮市區調解」、「不動產糾紛調處」及「法院調解」等訴訟外紛爭解決機制,本條例是否有增訂「住宅租賃爭議調處」機制之必要,建議宜參酌目前各單位受理相關案件數量及處理現況再予決定;至若有針對違反依第5條第1項訂定之應約定及不得約定事項者增訂罰則規定必要,相關主管機關日後應如何裁處[footnoteRef:10]?亦應一併納入考量。 [10: 本條例並未如同消保法第17條第6項設有派員查核企業經營者使用定型化契約之規定,且本條例所規範之租賃契約,屬私法自治範圍,對於違反應約定及不得約定事項者,除依第5條第4項、第5項明定其法律效果外,宜否處以行政罰鍰及其後應如何裁處?均有待討論。]
撰稿人:陳宏明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29
議題研析
¤@¡BÃD¥Ø¡G
¦í¦v¯²¸î«´¬ù
¾A¥Î
ªk«ß
°ÝÃD¬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
、
消費者保護法
三、
背景說明
(一)
立法院
於
111
年
9
月
27
日
針對
「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
(
以下簡稱本
條例
)
」
相關修正草案
1
召開朝野
黨團協商
會議
。
與會委員
針對
現行第
5
條
將住宅
租賃契約
(
以下簡稱
租賃契約
)
分為「
具消費關係
」及「非具
消費關係
」兩類
,
並
就其適用
法律為
不同
規範
等疑義
有諸多討論。
(
二
)
本條例第
5
條
第
1
項
規定
:
「
租賃契約具消費關係者,適用消費
者保護法
(
以下簡稱消保法
)
相關規定;非具消費關係者,其
應約定及不得約定事項,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
所謂
消費
關係
,
指消費者與企業經營者間就商品或服務所發生之法律
關係。
為保護消費者權益,內政部
早在本條例制定之前,
已
依
消保法
第
17
條
第
1
項
2
規定
公告
「
房屋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
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
現
名稱: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
得記載事項
)
3
」,
期能導正
租賃
市場亂象,
減少
租賃
消費糾紛
。
1
相關提案為
:
台灣
民眾黨黨團擬具「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等
2
案
(第
25985
號
、
第
28060
號關係文書)
、
委員曾銘宗等
18
人擬具「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
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
時代力量黨團擬具「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委員吳怡玎等
23
人擬具「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第十四條及第十七條之一條文修正草
案」案
、
委員吳玉琴等
19
人擬具「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委員
游
毓蘭等
18
人擬具「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第十四條及第十七條之一條文修正草案」
。
2
消保
法第
17
條
第
1
項
:「
中央主管機關為預防消費糾紛,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定型化契約之
公平化,得選擇特定行業,擬訂其定型化契約應記載或不得記載事項,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公
告之
。」
3
內政部
105
年
6
月
23
日內授中辦地字第
1051305384
號公告訂定全文
2
點
,
並自
106
年
1
月
1
日生效
。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29
議題研析
一、題目:住宅租賃契約適用法律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消費者保護法
三、背景說明
(一)立法院於111年9月27日針對「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
(以下簡稱本條例)」相關修正草案
1
召開朝野黨團協商會議。
與會委員針對現行第5條將住宅租賃契約(以下簡稱租賃契約)
分為「具消費關係」及「非具消費關係」兩類,並就其適用
法律為不同規範等疑義有諸多討論。
(二)本條例第5條第1項規定:「租賃契約具消費關係者,適用消費
者保護法(以下簡稱消保法)相關規定;非具消費關係者,其
應約定及不得約定事項,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所謂消費
關係,指消費者與企業經營者間就商品或服務所發生之法律
關係。為保護消費者權益,內政部早在本條例制定之前,已
依消保法第17條第1項
2
規定公告「房屋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
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現名稱: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
得記載事項)
3
」,期能導正租賃市場亂象,減少租賃消費糾紛。
1
相關提案為:台灣民眾黨黨團擬具「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等2案
(第25985號、第28060號關係文書)、委員曾銘宗等18人擬具「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
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時代力量黨團擬具「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委員吳怡玎等23人擬具「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第十四條及第十七條之一條文修正草
案」案、委員吳玉琴等19人擬具「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委員游
毓蘭等18人擬具「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第十四條及第十七條之一條文修正草案」。
2
消保法第17條第1項:「中央主管機關為預防消費糾紛,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定型化契約之
公平化,得選擇特定行業,擬訂其定型化契約應記載或不得記載事項,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公
告之。」
3
內政部105年6月23日內授中辦地字第1051305384號公告訂定全文2點,並自106年1月1日生效。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2390/File_19748137.docx |
R01826 | 預售屋違建之點交問題研析 | 建築法;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民法;消費者保護法 | 李基勝 | 2022-10-12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26
議題研析
一、題目:預售屋違建之點交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建築法》、《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民法》及《消費者保護法》
三、背景說明
(一)據報載[footnoteRef:1],臺中市某社區管委會投訴建商,將公共設施「防災中心」變更為「管委會辦公室」,經都發局以違反《建築法》,限期拆除。管委會要求建商負責回復原狀,但建商以買賣契約明載「買方同意變更使用」而拒絕負責,乃向市府消保官申請調解。消保官建議,消費者簽訂預售屋買賣契約時,應避免同意建商「二次施工」或「變更用途」;辦理房屋點交驗收時,要求建商提供使用執照及圖說,仔細核對內容與建物設施是否相符,避免交屋後,因違反建築法規而有被開立罰單或強制拆除的風險。 [1: 陳秋雲/臺中即時報導,〈預售屋違建住戶恐概括承受 消保官:簽約注意加註事項〉,《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7241/6656030,瀏覽日期:2022年10月5日。]
(二)《建築法》第77 條第1項規定:「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應維護建築物合法使用與其構造及設備安全。」又,2020年修正之《預售屋買賣契約書範本》第12條關於「建築設計變更之處理」以「室內隔間及裝修為限」,並須「經雙方於工程變更單上簽認」,且其簽約注意事項第10點明示「室內隔間或裝修變更,如有違建築法令或未經主管機關核准時,將有導致保固請求權喪失及損及鄰近房屋之損害賠償之虞;而無其他關於「二次施工」或「變更用途」之約定範本[footnoteRef:2]。 [2: 內政部,台內地字第10901476695 號(2020年12月25日)。]
四、探討研析
(一)一般消費者,通常不瞭解何謂違章建築,而有賴建築專業人士協助以認知。況且預售屋買賣實務,無不採行定型化契約,以致買方對於建商出售的預售屋,往往只有「買或不買」與「議價」之選擇,對於建築設計與施工,往往無置喙餘地(自購單位之內部裝修除外)。儘管建商未必具備建築專業能力,仍須仰賴建築師與營造業者,但其身為賣方,不但應就預售屋負起瑕疵擔保責任(《民法》第354條);並應就「二次施工」或「變更用途」是否違背建築法規,負有告知與提醒之義務,才能充分保障消費者之交易安全。
(二)雖然《消費者保護法》第5條規定:「政府、企業經營者及消費者均應致力充實消費資訊,提供消費者運用,俾能採取正確合理之消費行為,以維護其安全與權益。」看似消費者「應致力充實」其所購買之預售屋「二次施工」或「變更用途」是否違背建築法規之資訊。但同法第 4 條更明確揭示「企業經營者對於其提供之商品或服務,應……向消費者說明商品或服務之使用方法,維護交易之公平,提供消費者充分與正確之資訊,及實施其他必要之消費者保護措施。」所以,除非建商能舉證消費者明知有違反建築法規之事實,否則建商不能以「二次施工」或「變更用途」係出自消費者之同意而免責。
(三)《消費者保護法》第11條第1項固已規定:「企業經營者在定型化契約中所用之條款,應本平等互惠之原則。」然而同條第2項及第12條第1項又分別規定:「定型化契約條款如有疑義時,應為有利於消費者之解釋。」「定型化契約中之條款違反誠信原則,對消費者顯失公平者,無效。」所以,預售屋之買賣,如建商可利用契約條款排除其應提供之資訊,自顯失公平,應認無效,方足以保護消費者權益,並落實其立法精神[footnoteRef:3]。 [3: 《消費者保護法》第1條第1項規定其立法目的為「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國民消費生活安全,提昇國民消費生活品質」。
最高法院 88 年度台上字第 1892 號民事判決(1999年8月20日)略謂:「上訴人既以廣告等促銷方法強調系爭房屋夾層部分之合法性,致被上訴人誤認可合法使用,則於訂約時,本諸誠信原則,上訴人理應明確告知購買戶關於夾層部分非適法而可能遭拆除之危險,自不得將此出賣人應告知之義務轉換由買受人負擔查詢該夾層是否為違章建築之義務,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未查問清楚,為有重大過失云云,殊不足取。」]
(四)為有效杜絕消費者因不諳建築法規,及不具充分瞭解使用執照及其圖說之能力,以致建商得以藉預售屋之驗收及點交,將廣告內容有違建築法規之事實,透過不利於消費者之定型化契約條款,以推卸其應提供「二次施工」或「變更用途」有違建築法規之資訊的責任,遂令消費者蒙受不利益,甚至有嚴重損害之情形,與其藉由法規之解釋,不如修正相關法規,更能有效保護消費者。茲建議於《消費者保護法》增訂,預售屋完工後之驗收及點交予消費者時,應經建築師出具無違反建築法規之證明書(或保證書)之規定,以保護消費者。蓋以實務上,常見一案公司,即預售屋完工並移轉登記予買方後,該公司即解散清算,因此,該建商出具之證明或保證,已然不具實質意義。再者,建築師乃具專業能力足以檢視並判斷建築物於取得使用執照之後,有無「二次施工」或「變更用途」,是否違反建築法規;由其出具證明,最能保障消費者權益。
撰稿人:李基勝
1/4
1
/
4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26
議題研析
¤@¡BÃD¥Ø¡G
¹w°â«Î
¹H«Ø¤§ÂI¥æ
°ÝÃD¬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
建築法
》、
《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
》
、《民法》
及
《
消費者保護
法
》
三、
背景說明
¡]¤@¡^¾Ú³ø¸ü
1
¡A
»O¤¤¥«
¬Y
ªÀ°ÏºÞ©e·|§ë¶D«Ø°Ó¡A±N¤½¦@³]¬I¡u¨¾¨a
¤¤¤ß¡vÅܧ󬰡uºÞ©e·|¿ì¤½«Ç¡v¡A
¸g
³£µo§½
¥H
¹H¤Ï
¡m
«Ø¿vªk
¡n
¡A´Á©î°£¡CºÞ©e·|n¨D«Ø°Ót³d¦^´_쪬¡A¦ý«Ø°Ó¥H¶R
½æ«´¬ù©ú¸ü¡u¶R¤è¦P·NÅܧó¨Ï¥Î¡v¦Ó©Úµ´t³d¡A
¤D
¦V¥«©²®ø
«O©x¥Ó½Ð½Õ¸Ñ¡C
®ø«O©x«Øij¡A®ø¶OªÌñq¹w°â«Î¶R½æ«´¬ù®É
¡AÀ³ÁקK¦P·N«Ø°Ó¡u¤G¦¸¬I¤u¡v©Î¡uÅܧó¥Î³~¡v¡F¿ì²z©Ð«Î
ÂI¥æÅ禬®É¡An¨D«Ø°Ó´£¨Ñ¨Ï¥Î°õ·Ó¤Î¹Ï»¡¡A¥J²Ó®Ö¹ï¤º®e
»P«Øª«³]¬I¬O§_¬Û²Å
¡A
ÁקK¥æ«Î«á¡A¦]¹H¤Ï«Ø¿vªk³W¦Ó¦³³Q
¶}¥ß»@³æ©Î±j¨î©î°£ªº·ÀI
¡C
¡]
¤G
¡^
¡m«Ø¿vªk¡n²Ä
77
±ø²Ä
1
¶µ³W©w¡G¡u«Ø¿vª«©Ò¦³Åv¤H¡B¨Ï¥Î¤H
À³ºûÅ@«Ø¿vª«¦Xªk¨Ï¥Î»P¨äºc³y¤Î³]³Æ¦w¥þ¡C¡v
¤S¡A
2020
¦~
×¥¿¤§
¡m
¹w°â«Î¶R½æ«´¬ù®Ñ½d¥»
¡n
²Ä
12
±øÃö©ó¡u
«Ø¿v³]pÅÜ
§ó
¤§³B²z
¡v¥H¡u
«Ç¤º¹j¶¡¤Î¸Ë׬°
¡v¡A¨Ã¶·¡u¸g
Âù¤è©ó¤u
µ{Åܧó³æ¤Wñ»{
¡v¡A¥B¨äñ¬ùª`·N¨Æ¶µ²Ä
10
ÂI©ú¥Ü¡u«Ç¤º¹j
¶¡©Î¸Ë×Åܧó¡A¦p¦³¹H«Ø¿vªk¥O©Î¥¼¸g¥DºÞ¾÷Ãö®Öã®É¡A±N
1
陳秋雲╱臺中即時報導,
〈
預售屋違建住戶恐概括承受
消保官:簽約注意加註事項
〉,
《聯合
新聞網》
,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6656030
,瀏覽日期:
20
22
年
10
月
5
日
。
1/4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26
議題研析
一、題目:預售屋違建之點交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建築法》、《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民法》及《消費者保護
法》
三、背景說明
(一)據報載
1
,臺中市某社區管委會投訴建商,將公共設施「防災
中心」變更為「管委會辦公室」,經都發局以違反《建築法
》,限期拆除。管委會要求建商負責回復原狀,但建商以買
賣契約明載「買方同意變更使用」而拒絕負責,乃向市府消
保官申請調解。消保官建議,消費者簽訂預售屋買賣契約時
,應避免同意建商「二次施工」或「變更用途」;辦理房屋
點交驗收時,要求建商提供使用執照及圖說,仔細核對內容
與建物設施是否相符,避免交屋後,因違反建築法規而有被
開立罰單或強制拆除的風險。
(二)《建築法》第77 條第1項規定:「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
應維護建築物合法使用與其構造及設備安全。」又,2020年
修正之《預售屋買賣契約書範本》第12條關於「建築設計變
更之處理」以「室內隔間及裝修為限」,並須「經雙方於工
程變更單上簽認」,且其簽約注意事項第10點明示「室內隔
間或裝修變更,如有違建築法令或未經主管機關核准時,將
1
陳秋雲/臺中即時報導,〈預售屋違建住戶恐概括承受 消保官:簽約注意加註事項〉,《聯合
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7241/6656030,瀏覽日期:2022年10月5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2315/File_19747999.docx |
R01823 | 徵才面試所涉就業歧視問題之探討 | 就業服務法;性別工作平等法;中高齡者與高齡者就業促進法 | 陳建欉 | 2022-10-12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23
議題研析
一、題目:徵才面試所涉就業歧視問題之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就業服務法、性別工作平等法、中高齡者與高齡者就業促進法
三、背景說明
(一)據媒體報導,高雄某咖啡店於徵才廣告上註明「限女性」[footnoteRef:1];某餐飲店張貼「誠徵洗碗歐巴桑」徵才啟事、某舞台搭建工程業者,以「搬重男性佳」訊息徵人[footnoteRef:2];另某科技大廠於人力銀行網站,刊出「號召熱血青年軍加入」[footnoteRef:3],以上徵才廣告均被主管機關認定違反《性別工作平等法》(下稱《性工法》)或《就業服務法》(下稱《就服法》),有關性別或年齡就業歧視禁止規定,而遭罰鍰新臺幣30萬元。此外,雇主面試時,倘詢問與工作專業能力無關事項,如種族、出生地、婚姻、星座、血型等問題,均可能構成就業歧視而受罰[footnoteRef:4]。 [1: 吳政峰,1字代價10萬/徵才廣告「限女性」 咖啡店被罰30萬,自由時報,2022年9月25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542040(最後瀏覽日:2022年10月4日)。] [2: 洪靖宜,徵洗碗歐巴桑 涉就業歧視罰30萬,中時新聞網,2022年6月11日,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20611000534-260107?chdtv(最後瀏覽日:2022年10月4日)。] [3: 吳欣紜,徵才廣告號召熱血青年 勞動部:涉及年齡歧視,經濟日報,2022年1月11日,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7307/6025579(最後瀏覽日:2022年10月4日)。] [4: 黃敏惠 方起年,面試雇主提問要小心! 律師揭"違法問題地雷",華視新聞網,2022年9月11日,網址:https://news.cts.com.tw/cts/general/202209/202209112091726.html(最後瀏覽日:2022年10月4日)。]
(二)依《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26條規定:「人人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且應受法律平等保護,無所歧視。…」。「工作權」乃我國憲法所保障之基本人權,1992年制定之《就服法》、2001年制定之《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2007年修正名稱之《性工法》、2007年修正全文及名稱之《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2019年制定之《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下稱《中高齡就業專法》),皆為我國為消除就業歧視、促進就業平等一連串重要立法。
(三)行政院本(2022)年3月公布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第4次國家報告[footnoteRef:5]指出,我國為落實國際勞工組織1958年第111號《就業與職業歧視公約》,於《就服法》明定包括年齡、出生地、性別、性傾向…等18項就業歧視禁止項目[footnoteRef:6],其立法目的即是禁止雇主於招募或聘僱時,忽視求職者或受僱者自身能力、條件或表現,卻僅考量與工作能力或工作表現無關之因素,造成求職者或受僱者因具有某類固有特質,而失去與他人公平競爭的就業機會。 [5: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公布CEDAW第4次國家報告,展現我國推動婦女人權及性別平等之成果,2022年3月31日,網址:https://gec.ey.gov.tw/Page/5950AEA34211CEE3/aee94125-3ac5-4afd-944a-bc1c56954642(最後瀏覽日:2022年10月4日)。] [6: 就業服務法第5條第1項規定,為保障國民就業機會平等,雇主對求職人或所僱用員工,不得以種族、階級、語言、思想、宗教、黨派、籍貫、出生地、性別、性傾向、年齡、婚姻、容貌、五官、身心障礙、星座、血型或以往工會會員身分為由,予以歧視;其他法律有明文規定者,從其規定。]
(四)就業歧視可區分為直接歧視(又稱差別對待,disparate treatment)與間接歧視(又稱差別影響,disparate impact)二種類型[footnoteRef:7]。我國禁止就業歧視法制經過多年實施運作,一望即知的直接歧視已大幅減少,但隨之也出現歧視動機更為隱匿、難以明確辨識的案件類型,並以混合動機歧視、多重因素歧視方式出現[footnoteRef:8]。雇主徵才廣告雖未直接出現限定特定年齡或性別的文案,但卻出現「不得有老花眼」、「壯志青年」、「女性佳」等徵才訊息,客觀上已對特定群體就業機會造成負面影響,進而剝奪進入勞動市場機會,依主管機關認定及法院見解,已構成間接就業歧視[footnoteRef:9]。 [7: 「直接歧視」指法律規範本身以明確的分類標準所為的差別待遇,「間接歧視」係指一個在事實上「明顯中性的規定或條件」,卻使得特定群體受到特別不利待遇的情形。] [8: 傅柏翔,就業歧視案件在勞動事件中之舉證和關注事項─ 以臺北地方法院100年度重勞訴字第3號(年齡歧視)為例,月旦裁判時報,2020年7月,第97期,頁78。] [9: 請參見勞動部勞動法訴字第1090016869號訴願決定書、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100 年度重勞訴字第 3 號民事判決。]
四、探討研析
(一)研議訂定適法徵才廣告範例及檢核表
依前揭媒體報導顯見,禁止就業歧視法制雖行之多年,惟雇主因不諳法令規定,於徵才廣告或面試時,誤踩法律紅線之情形仍屢見不鮮,對特定群體造成不利結果而構成就業歧視。有鑑於此,爰建議主管機關針對就業歧視態樣予以類型化,擬訂適法徵才廣告資訊呈現範例及檢核表,俾使事業單位在徵才時有所遵循,並符合招聘條件與職務間正當合理關聯,避免牴觸法律規定。
(二)違反《就服法》等有關就業歧視規定者,建議改採分級處罰
違反現行《就服法》、《性工法》、《中高齡就業專法》有關就業歧視規定者,其罰則均為新臺幣30萬元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鍰。檢視現行法律尚無輔導機制之規定,且未考量事業單位規模、資力及應受責難程度,一律處30萬元以上罰鍰之重罰,是否符合比例原則亦有待商榷。爰建議修正《就服法》等法律規定,就違反就業歧視規定之事業單位,依其規模分級及受責難程度加以綜合判斷處罰,並增訂相關輔導機制規定,避免對小(微)型企業造成負擔過重、處罰過苛之情形,俾符合比例原則所要求「手段」與「目的」間之均衡。
(三)持續推動「勞動教育促進法」立法
臺灣每年勞資爭議調解案高達2萬多件,部分原因是雇主不熟悉勞動法令規範,未具有勞動權益保障觀念所致。2014年勞動部曾提出「勞動教育促進法」草案,因故未能持續推動[footnoteRef:10]。立法院亦於去(2021)年11月舉辦「勞動教育促進法」草案公聽會,聽取各方對於該項立法之意見。為強化勞資雙方對勞動權益保障之意識及觀念,爰建議主管機關持續推動「勞動教育促進法」之立法,規定雇主及勞工有強制接受勞動教育講習之義務,俾使勞動教育紮根於社會各場域,勞動法令規定逐步落實。 [10: 林志成,臺灣是「過勞之島」立法院推動《勞動教育促進法》立法,中時新聞網,2021年11月25日,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1125001845-260407?chdtv(最後瀏覽日:2022年9月30日)。行政院考量制定專法非達成政策目標唯一方式,且國際間尚無制定相關專法之前例,因此要求勞動部先強化及落實相關現行法規,並研議以多元彈性方式推行勞動教育。檢視我國現行實施勞動教育之規定,主要依據為「勞工教育實施辦法」及「勞動部補助工會辦理工會教育實施要點」。前揭辦法及要點僅為職權命令,欠缺法律授權,拘束力薄弱,對勞動教育欠缺整體性之規劃,亦無相應罰則規定。]
撰稿人:陳建欉
1
1
¡i¶È¨Ñ©eû°Ñ¦Ò¡j
½s¸¹¡G
1823
ijÃD¬ãªR
¤@¡BÃD¥Ø¡G
¼x¤~±¸Õ©Ò¯A
´N·~
ª[µø
°ÝÃD
¤§±´°Q
¤G¡B
ijÃD
©Ò¯Aªk
³W
´N·~ªA°Èªk¡B
©Ê§O¤u§@¥µ¥ªk¡B
¤¤°ªÄÖ
ªÌ
»P°ªÄ̴֪N·~«P¶i
ªk
¤T¡B
I´º»¡©ú
¡]¤@¡^
¾Ú
´CÅé³ø¾É¡A
°ª¶¯
¬Y
©@°Ø©±
©ó
¼x
¤~¼s§i¤Wµù©ú¡u¤k©Ê¡v
1
¡F
¬YÀ\¶¼©±
±i¶K¡u¸Û¼x¬~¸J¼Ú¤Ú®á¡v
¼x¤~±Ò¨Æ
¡B
¬Y
»R¥x·f«Ø¤u
µ{·~ªÌ¡A
¥H
¡u·h«¨k©Ê¨Î¡v
°T®§
¼x¤H
2
¡F
¥t
¬Y
¬ì§Þ¤j¼t
©ó¤H¤O
»È¦æ
ºô¯¸
¡A
¥Z¥X
¡u¸¹¥l¼ö¦å«C¦~x¥[¤J¡v
3
¡A
¥H¤W
¼x¤~¼s§i
§¡
被
主管機關
認定
違反
《性別工作
平等
法》
(下稱《
性工
法》)
或
《
就業服務法
》
(下稱《就服
法》
)
,
有
關
性別
或
年齡
就業
歧
視
禁止
規定,
而
遭
罰
鍰新臺幣
30
萬元。
此外,雇主面試時,
倘
詢問與工作專業能力
無關
事項
,如種族、
出生地、
婚姻、
星座、血型
等
問題
,
均可能構成
就業歧視
而受罰
4
。
(二)
依
《
公民與政治權利
國際
公約
》
第
26
條規定
:「
人人在法律上
一律平等,且應受法律平等保護,無所歧視。
…」
。
「工作
權」乃我國憲法
所
保障之基本
人
權,
1992
年
制定之
《就服
1
吳政峰,
1
字代價
10
萬╱徵才廣告「限女性」
咖啡店被罰
30
萬,自由時報
,
2022
年
9
月
25
日,
網址
: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542040
(最後瀏覽日:
2022
年
10
月
4
日
)
。
2
洪靖宜,
徵洗碗歐巴桑
涉就業歧視罰
30
萬
,中時
新聞網
,
2022
年
6
月
11
日,
網址
: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20611000534
-
260107?chdtv
(最後瀏覽日:
2022
年
10
月
4
日
)。
3
吳欣紜
,
徵才廣告號召熱血青年
勞動部:涉及年齡歧視
,經濟日報,
2022
年
1
月
11
日,網址: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7307/6025579
(最後瀏覽日:
2022
年
10
月
4
日
)。
4
黃敏惠
方起年
,
面試雇主提問要小心
!
律師揭
"
違法問題地雷
"
,華視新聞網,
2
022
年
9
月
11
日,
網址:
https:
//news.cts.com.tw/cts/general/202209/202209112091726.html
(最後瀏覽日:
2022
年
10
月
4
日
)。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23
議題研析
一、題目:徵才面試所涉就業歧視問題之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就業服務法、性別工作平等法、中高齡者與高齡者就業促進
法
三、背景說明
(一)據媒體報導,高雄某咖啡店於徵才廣告上註明「限女性」
1
;
某餐飲店張貼「誠徵洗碗歐巴桑」徵才啟事、某舞台搭建工
程業者,以「搬重男性佳」訊息徵人
2
;另某科技大廠於人力
銀行網站,刊出「號召熱血青年軍加入」
3
,以上徵才廣告均
被主管機關認定違反《性別工作平等法》(下稱《性工法》)
或《就業服務法》(下稱《就服法》),有關性別或年齡就業歧
視禁止規定,而遭罰鍰新臺幣30萬元。此外,雇主面試時,
倘詢問與工作專業能力無關事項,如種族、出生地、婚姻、
星座、血型等問題,均可能構成就業歧視而受罰
4
。
(二)依《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26條規定:「人人在法律上
一律平等,且應受法律平等保護,無所歧視。…」。「工作
權」乃我國憲法所保障之基本人權,1992年制定之《就服
1
吳政峰,1字代價10萬/徵才廣告「限女性」 咖啡店被罰30萬,自由時報,2022年9月25日,
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542040(最後瀏覽日:2022年10月4日)。
2
洪靖宜,徵洗碗歐巴桑 涉就業歧視罰30萬,中時新聞網,2022年6月11日,網址: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20611000534-260107?chdtv(最後瀏覽日:2022年
10月4日)。
3
吳欣紜,徵才廣告號召熱血青年 勞動部:涉及年齡歧視,經濟日報,2022年1月11日,網址: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7307/6025579(最後瀏覽日:2022年10月4日)。
4
黃敏惠 方起年,面試雇主提問要小心! 律師揭"違法問題地雷",華視新聞網,2022年9月11
日,網址:https://news.cts.com.tw/cts/general/202209/202209112091726.html(最後瀏覽日:
2022年10月4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2313/File_19747997.docx |
R01824 | 輸入藥品安全管理法制問題之研析 | 藥事法;藥品查驗登記審查準則;藥品安全監視管理辦法;西藥查驗登記審查費收費標準;中藥查驗登記審查費收費標準 | 孫晉英 | 2022-10-12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24
議題研析
一、題目:輸入藥品安全管理法制問題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藥事法、藥品查驗登記審查準則、藥品安全監視管理辦法、西藥查驗登記審查費收費標準、中藥查驗登記審查費收費標準
三、背景說明
(一)衛生福利部(下稱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公布,分
別由我國不同公司輸入臺灣的「極東正露丸」及「德佑正露丸」,因藥物主成分含量偏離規格,即起回收約2千萬顆。食藥署說這次是我國收到日本原廠通知後,發現2個品牌的正露丸主成分偏低而啟動回收,但因是國外發布的通知,並未提供完整檢驗報告,無法得知確切數值
。
(二)我國藥物
的回收規定,除依藥事法(以下簡稱本法)第80條第
3項規定訂定藥物回收處理辦法外,尚有藥物回收作業實施要點
,此等相關規定尚稱完備,然對於藥品流通於市面上之安全監視管理似尚有探討空間。
四、探討研析
對於藥品安全管理一節,依本法第45條
第2項規定訂定藥品安全監視管理辦法(下稱本辦法,原名稱:藥物安全監視管理辦法)。以下茲就本案例探討如下:
(一)藥品販賣業者
(下稱業者)輸入申請時檢附之藥品成分規格文書
之正確性
依本法第45條的規定,其適用範圍係指經核准製造(國內)或輸入之藥物,故本案例中之回收藥物屬之。依本法第39條、第42條、第43條
與藥品查驗登記審查準則規定,藥品於輸入前要向該署申請,經過審核後才會發給輸入許可證,其中申請輸入之藥品成分規格,本應是業者向原輸出國之廠商或製造廠,要求提供正確資料以作為申請審查時之文書,否則輸入後如何作為安全監視管理稽核之用?然,本案例中所謂主成分偏低的問題究竟如何?或者當時業者輸入申請所檢附之藥品成分規格文書與原廠所提供之文書有異,也可能原廠事後發現其所提供之文書錯誤,不論原因為何對於如何確認業者於申請審查時所提供之藥品成分規格文書之正確性,是主管機關對於藥品安全監視管理重要課題之一。
對此,茲建議依本法第39條第4項授權所訂定之藥品查驗登記審查準則
第6條中有關文書驗證一節,對德國、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瑞士、加拿大、澳洲、比利時、瑞典等10國(簡稱10大醫藥先進國家)衛生機關出具者,得免驗證之規定,與第7條規定對於輸入藥品審查採用之證明,得以相關文件替代之等規定,似乎有採取滾動式檢討之需要。
(二)建立輸入藥品成分規格標準值資料庫,供輸入前後主動稽核
食藥署稱該案是收到日本原廠通知後,始發現2個品牌的正露丸主成分偏低而啟動回收,因是國外發布的通知,且未提供完整檢驗報告,故無法得知確切數值。但主管機關如何確知藥品主成分偏低?主管機關似可主動對業者於輸入申請時所提供之原始資料作比對,以究實情
。就本案例之日本正露丸而言,是不少民眾家中常備藥,已非第一次輸入,我國藥物主管機關卻未建立該藥品之成分規格標準值資料庫,如何能主動稽核達到藥品安全監視管理的目的?
此外,對於輸入後的藥品,應由主管機關從輸入之藥品中取樣後送檢驗,依檢驗報告以資稽核該藥品成分規格,是否與業者所申請時之資料相同?並建立資料庫,而因檢驗等所產生之費用,則可由當時提出申請之業者負擔。
對此,茲建議於本法第45條增訂中央主管機關應建立經核准製造或輸入之藥物資料庫,供藥品販賣業者之專任藥師查詢稽核其所販賣之藥物成分規格,以達到藥物安全共同監督管理之目的。同時,於本辦法第5條
第2款,加入對於輸入藥品應將藥品成分規格、採樣檢驗結果建立資料庫。此外,於西藥查驗登記審查費收費標準第9條
,與中藥查驗登記審查費收費標準第3條
,新增輸入藥品後應採樣送檢驗之收費規定。
撰稿人:孫晉英111.10.5
�林明憲,正露丸主成分偏離規格 回收2000萬顆,台灣時報,2022年9月17日,第4版。
�藥事法第4條:「本法所稱藥物,係指藥品及醫療器材。」
�第45條:「經核准製造或輸入之藥物,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得指定期間,監視其安全性。藥商於前項安全監視期間應遵行事項,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定之。」
�本法第15條:「本法所稱藥品販賣業者,係指左列各款規定之業者:一、經營西藥批發、零售、輸入及輸出之業者。二、經營中藥批發、零售、調劑、輸入及輸出之業者。」
�第39條:「製造、輸入藥品,應將其成分、原料藥來源、規格、性能、製法之要旨,檢驗規格與方法及有關資料或證件,連同原文和中文標籤、原文和中文仿單及樣品,並繳納費用,申請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查驗登記,經核准發給藥品許可證後,始得製造或輸入。向中央衛生主管機關申請藥品試製經核准輸入原料藥者,不適用前項規定;其申請條件及應繳費用,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定之。第一項輸入藥品,應由藥品許可證所有人及其授權者輸入。申請第一項藥品查驗登記、依第四十六條規定辦理藥品許可證變更、移轉登記及依第四十七條規定辦理藥品許可證展延登記、換發及補發,其申請條件、審查程序、核准基準及其他應遵行之事項,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以藥品查驗登記審查準則定之。」
第42條:「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對於製造、輸入之藥物,應訂定作業準則,作為核發、變更及展延藥物許可證之基準。前項作業準則,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定之。」
第43條:「製造、輸入藥物之查驗登記申請書及輸出藥物之申請書,其格式、樣品份數、有關資料或證書費、查驗費之金額,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定之。」
�第42條所稱作業準則與第43條所稱輸入藥物之查驗登記申請書及輸出藥物之申請書,其格式、樣品份數、有關資料等規定,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定之,皆含括於藥品查驗登記審查準則中。
�藥品販賣業者輸入申請時所提供之輸出國(製造廠或廠商)原始資料是否正確不無疑問?正露丸藥品曾於2017年5月被查獲涉嫌竄改有效期限標籤之紀錄。程啟峰,販售涉偽標正露丸 高市令140家業者下架,中央社,2017年5月18日。
�第5條:「藥商訂定之藥品安全性監視計畫,應包括下列事項:一、監視流程之規劃、運作及管理。二、藥品安全性資訊來源及蒐集方式。三、前款資訊之評估及分析。四、藥品有安全疑慮之管控措施。五、藥商內部人員之責任及職權。六、藥品安全監視教育訓練課程之規劃及實施。」
�第9條:「辦理下列項目申請者,每件應繳納之審查費如下:一、許可證授權申請案,新臺幣三千元。二、藥品許可證領證(含初發及補、換發),新臺幣一千五百元。三、諮詢輔導會議,新臺幣三萬元。四、廠商申請有誤,申請更正案,新臺幣三千元。五、藥品許可證辦理展延及變更中之專案進口,新臺幣一萬元。六、輸入藥品樣品申請案,新臺幣三千元。七、申請切結不輸入,新臺幣三千元。」
�第3條:「申請中藥查驗登記,每件應繳納之費用如下:一、新藥查驗登記,新臺幣二萬元。二、一般製劑查驗登記,新臺幣八千元。」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2311/File_19747995.doc |
R01825 | 小規模營業人營業稅制相關問題評析 | 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 | 莊弘伃 | 2022-10-12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25
議題研析
1、 題目:小規模營業人營業稅制相關問題評析
2、 議題所涉法規: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
3、 背景說明
報載[footnoteRef:1]臺南美食名店「阿堂鹹粥」遭網友質疑漏開統一發票,並希望國稅局「祭出一點手段」。查財政部考量許多餐飲業者經營現場都是湯湯水水或滿手油漬,不方便使用手開統一發票,且規模小較無使用發票能力,於是將供應大眾化消費的豆漿店、冰果店、甜食館、麵食館、自助餐、排骨飯、便當及餐盒業者,規範為「營業性質特殊營業人」,由國稅局查定其銷售額,免開立統一發票,且不受每月銷售額達新臺幣(以下同)20萬元應依規定開立發票的限制。然隨著科技進步及各項作業逐漸電腦化,所稱營業性質特殊營業人或小規模營業人,是否真無使用統一發票能力,恐容有疑義。 [1: 張璦,阿堂鹹粥遭疑漏開發票 國稅局:中秋節稽查依規開立,中央社,國內財經,111年9月13日。 ]
4、 探討研析
(1) 小規模營業人營業稅制概述
依據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以下簡稱營業稅法)規定,在營業稅額的計算上可區分為一般稅額計算與特種稅額計算,而小規模營業人屬於後者,原則上由主管稽徵機關查定之銷售額按1%之稅率計算營業稅額(營業稅法第13條及第23條參照),相較於一般營業人係依其銷售額按5%之稅率計算營業稅額而言,小規模營業人之租稅負擔明顯偏低。復依營業稅法施行細則第9條、統一發票使用辦法第4條第1款及財政部75年7月12日台財稅第7526254號函規定,營業稅法所稱小規模營業人,指規模狹小,交易零星,每月銷售額未達20萬元之營業人,得免用或免開統一發票[footnoteRef:2]。又財政部89年5月3日台財稅第 0890452799 號函訂定營業性質特殊之營業人,其銷售額得不受每月20萬元之限制,而所稱營業性質特殊之營業人諸如供應大眾消費化之豆漿店、冰果店、甜食館、麵食館、自助餐、排骨飯、便當及餐盒等。 [2: 蔡孟彥,小規模營業人的稅制設計兼論行動支付稅制之探討,月旦會計實務研究,第37期,110年1月,頁14。]
(2) 所定「營業性質特殊營業人」恐有違租稅公平
查營業稅法施行細則第9條規定:「本法稱小規模營業人,指規模狹小,交易零星,每月銷售額未達使用統一發票標準之營業人。」乃因規模、交易量及銷售額都較小,基於簡化及稽徵經濟之考量所定。然財政部89年訂定「營業性質特殊之營業人」,其銷售額得不受每月20萬元之限制,以致許多行業不論其銷售額多寡均被定義為小規模營業人,影響我國營業稅稅收甚鉅。以早年OO豆漿店及OO豆漿大王為例,其每月查定銷售額經稅捐稽徵機關調整至逾百萬,卻仍屬免用統一發票之營業人,稅率僅1%;OO冰品、OO牛奶大王等冰果店業者平均每月銷售額逾20萬元甚多,亦仍屬免用統一發票之營業人,實嚴重違反租稅公平原則[footnoteRef:3]。上開業者在財政部所屬國稅局輔導下,均已改使用統一發票並報繳營業稅,亦足徵隨著科技進步及各項作業逐漸電腦化,所稱營業性質特殊營業人是否真無使用統一發票能力,恐有檢討空間。 [3: 黃智聰、林建宏,小規模營業人改使用統一發票對其銷售額之影響-以臺北市為例,財稅研究,第46卷第6期,106年11月,頁1-3。]
(3) 小規模營業人營業稅制宜通盤檢討
小規模營業人不同於一般使用統一發票營業人,係以查定每月銷售額方式課徵營業稅,故多未設帳簿憑證,又為規避進貨過高遭稅捐稽徵機關反推其銷售額,漏(不)取得進貨發票情形嚴重,同時也提供使用統一發票營業人逃漏稅捐誘因。小規模營業人制度已大大破壞加值型營業稅的勾稽效果,且在營業稅特種稅額查定辦法課徵情形下,無法正確反映營業人的實際銷售額,不僅損失許多稅收,也難符合租稅公平。小規模營業人營業稅制度設計之初,係基於教育普及率偏低,營業人多無僱用員工,交易零星,且無使用統一發票能力,為簡化對於小規模營業人之課稅手續,並基於稽徵經濟原則之目的所訂定。而現今社會教育普及,資訊科技發達,電腦使用普及化,人手一機,行動支付等數位化技術越來越成熟,環境已大不同,是宜通盤檢討小規模營業人營業稅制,縮小查定課徵營業人範圍,擴大使用統一發票,以擴大稅基,並適度調高小規模營業人營業稅稅率,以符合租稅公平。
撰稿人:莊弘伃
1
1
¡i¶È¨Ñ©eû°Ñ¦Ò¡j
½s¸¹¡G
1825
ijÃD¬ã
ªR
一、
題
目
:
小規模營業人營業稅制
相關問題評析
二、
議題
所涉
法
規
:
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
三、
背景說明
³ø¸ü
1
»O
«n¬ü¹¦W©±¡uªü°óÄе°¡v¾Dºô¤Í½èºÃº|¶}²Î¤@µo²¼¡A¨Ã
§Æ±æ°êµ|§½¡u²½¥X¤@ÂI¤â¬q¡v
¡C
¬d°]¬F³¡¦Ò¶q³\¦hÀ\¶¼·~ªÌ¸gÀç²{³õ
³£¬O´ö´ö¤ô¤ô©Îº¡¤âªoº{¡A¤£¤è«K¨Ï¥Î¤â¶}²Î¤@µo²¼¡A¥B³W¼Ò¤p¸ûµL
¨Ï¥Îµo²¼¯à¤O¡A©ó¬O±N¨ÑÀ³¤j²³¤Æ®ø¶Oªº¨§¼ß©±¡B¦BªG©±¡B²¢¹À]¡B
ÄѹÀ]¡B¦Û§UÀ\¡B±Æ°©¶º¡B«K·í¤ÎÀ\²°·~ªÌ¡A³W½d¬°¡uÀç·~©Ê½è¯S®í
Àç·~¤H¡v¡A¥Ñ°êµ|§½¬d©w¨ä¾P°âÃB¡A§K¶}¥ß²Î¤@µo²¼¡A¥B¤£¨ü¨C¤ë¾P
°âÃB¹F·s»O¹ô¡]¥H¤U¦P¡^
20
¸U¤¸À³¨Ì³W©w¶}¥ßµo²¼ªº¨î¡CµM
ÀHµÛ
¬ì§Þ¶i¨B¤Î¦U¶µ§@·~³vº¥¹q¸£¤Æ
¡A
©ÒºÙÀç·~©Ê½è¯S®íÀç·~¤H
©Î¤p³W¼Ò
Àç·~¤H
¡A
¬O§_
¯u
µL¨Ï¥Î²Î¤@µo²¼¯à¤O¡A®£®e¦³ºÃ¸q¡C
¥|¡B
±´°Q¬ãªR
¡]¤@¡^
¤p³W¼ÒÀç·~¤HÀç·~µ|¨î
·§z
¨Ì¾Ú¥[È«¬¤Î«D¥[È«¬Àç·~µ|ªk
¡]¥H¤U²ºÙÀç·~µ|ªk¡^
³W©w¡A
¦b
Àç·~µ|ÃBªºpºâ¤W¥i°Ï¤À¬°¤@¯ëµ|ÃBpºâ»P¯SºØµ|ÃBpºâ¡A
¦Ó¤p³W¼Ò
Àç·~¤HÄÝ©ó«áªÌ
¡Aì«h¤W¥Ñ¥DºÞ½]¼x¾÷Ãö¬d©w¤§¾P°âÃB«ö
1
%
¤§µ|²v
pºâÀç·~µ|ÃB
¡]Àç·~µ|ªk
²Ä
13
±ø¤Î
²Ä
23
±ø°Ñ·Ó¡^
¡A
¬Û¸û©ó
¤@¯ë
Àç·~
¤H«Y¨Ì¨ä¾P°âÃB«ö
5
%
¤§µ|²vpºâÀç·~µ|ÃB
¦Ó¨¥¡A¤p³W¼ÒÀç·~¤H¤§¯²
µ|t¾á©úÅã°¾§C
¡C
´_¨ÌÀç·~µ|ªk¬I¦æ²Ó«h²Ä
9
±ø
¡B
²Î¤@µo²¼¨Ï¥Î¿ìªk
²Ä
4
±ø²Ä
1
´Ú
¤Î°]¬F³¡
75
¦~
7
¤ë
12
¤é¥x°]µ|²Ä
7526254
¸¹¨ç
³W©w
¡A
1
±iÀõ¡A
ªü°óÄе°¾DºÃº|¶}µo²¼
°êµ|§½¡G¤¤¬î¸`½]¬d¨Ì³W¶}¥ß
¡A
¤¤¥¡ªÀ
¡A
°ê¤º°]¸g
¡A
111
¦~
9
¤ë
13
¤é
¡C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25
議題研析
一、 題目:小規模營業人營業稅制相關問題評析
二、 議題所涉法規: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
三、 背景說明
報載
1
臺南美食名店「阿堂鹹粥」遭網友質疑漏開統一發票,並
希望國稅局「祭出一點手段」。查財政部考量許多餐飲業者經營現場
都是湯湯水水或滿手油漬,不方便使用手開統一發票,且規模小較無
使用發票能力,於是將供應大眾化消費的豆漿店、冰果店、甜食館、
麵食館、自助餐、排骨飯、便當及餐盒業者,規範為「營業性質特殊
營業人」,由國稅局查定其銷售額,免開立統一發票,且不受每月銷
售額達新臺幣(以下同)20萬元應依規定開立發票的限制。然隨著
科技進步及各項作業逐漸電腦化,所稱營業性質特殊營業人或小規模
營業人,是否真無使用統一發票能力,恐容有疑義。
四、 探討研析
(一) 小規模營業人營業稅制概述
依據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以下簡稱營業稅法)規定,在
營業稅額的計算上可區分為一般稅額計算與特種稅額計算,而小規模
營業人屬於後者,原則上由主管稽徵機關查定之銷售額按1%之稅率
計算營業稅額(營業稅法第13條及第23條參照),相較於一般營業
人係依其銷售額按5%之稅率計算營業稅額而言,小規模營業人之租
稅負擔明顯偏低。復依營業稅法施行細則第9條、統一發票使用辦法
第4條第1款及財政部75年7月12日台財稅第7526254號函規定,
1
張璦,阿堂鹹粥遭疑漏開發票 國稅局:中秋節稽查依規開立,中央社,國內財經,111年9
月13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2309/File_19747993.docx |
R01828 | 證券交易法有價證券立法體例之合宜性研析 | 證券交易法;外國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 | 安怡芸 | 2022-10-12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28
議題研析
一、題目:證券交易法有價證券立法體例之合宜性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證券交易法、外國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
三、背景說明
(一)目前證券交易法(以下簡稱證交法)針對有價證券係採有限列舉、概括授權之立法體例,列舉政府債券、公司股票、公司債券、新股認購權利證書、新股權利證書等為該法之有價證券,其餘則授權主管機關核定之[footnoteRef:1],故而未在法條明文列舉之列的新興金融商品,在主管機關未明確核定前,極易產生是否屬證交法規範之有價證券的疑義。證交法對於違反該法規定者,除有行政罰外尚有刑事罰之規定,故而引發學界對於證交法規範有價證券之立法體例,是否涉及空白刑法,違反罪刑法定主義及授權明確性原則之疑義[footnoteRef:2]。 [1: 證交法第6條:「本法所稱有價證券,指政府債券、公司股票、公司債券及經主管機關核定之其他有價證券。(第1項)新股認購權利證書、新股權利證書及前項各種有價證券之價款繳納憑證或表明其權利之證書,視為有價證券。(第2項)前二項規定之有價證券,未印製表示其權利之實體有價證券者,亦視為有價證券。(第3項)」] [2: 巫其倫,TDR妾身未明 如「有毒雞尾酒」 李念祖:涉空白刑法 高思博:恐侵害人權 陳冲:改變鴕鳥立法,聯合報,111年9月27日,第A8版。]
(二)為推動證券市場自由化,促進我國資本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間之流通整合,並增加投資人多元投資管道,政府爰開放臺灣存託憑證[footnoteRef:3](Taiwan Depositary Receipt,TDR,以下簡稱TDR)交易,以吸引外國優良公司所發行之有價證券可來臺上市買賣。投資人透過買賣TDR參與其所表彰的海外企業股票漲跌資本利得,可降低投資人至國外資本市場投資成本及風險。然其後因受管理及制度面不足影響,接連出現若干問題,其中更涉及內線交易及操縱市場等違法案件[footnoteRef:4],引發各界關注。 [3: 存託憑證係指由外國發行公司或其有價證券持有人,委託存託銀行(Depositary Bank)發行表彰外國有價證券之可轉讓憑證,存託憑證持有人之權利義務與持有該發行公司普通股之投資者相同,所表彰之有價證券則由存託銀行委託國外當地保管銀行代為保管。存託憑證之種類,依發行地不同可區分為海外存託憑證,如於全球發行的全球存託憑證(GDR)、於美國發行的美國存託憑證(ADR),及在臺灣發行的臺灣存託憑證(TDR)。] [4: 陳昱光,證交法有價證券 定義應明確 募資者與投資人權益都需要保障,學者認為證交法應強化法律明確性原則 ,工商時報,107年8月16日,第A5版。]
四、探討研析
(一)有價證券之立法體例及主管機關核定方式易引發爭議
在證交法未明文規定TDR為有價證券,且主管機關亦未明確核定之情況下,針對TDR是否為證交法規定之有價證券問題,學界及實務界向有肯定說與否定說之爭議。肯定說認為,證交法第6條雖未明列TDR為有價證券,然TDR即係外國上市股票在我國境內募集、發行、買賣之形式。依證交法第6條授權之76年9月12日財政部(76)臺財證(二)字第00900號公告「外國之股票、公司債、政府債券、受益憑證及其他具有投資性質之有價證券,凡在我國境內募集、發行、買賣或從事上開有價證券之投資服務,均應受我國證券管理法令之規範。」及外國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以下簡稱處理準則)第3條第9款規定:「臺灣存託憑證:指存託機構在國內所發行表彰存放於保管機構之外國發行人有價證券之憑證。」TDR自應為有價證券[footnoteRef:5]。否定說則認為,國內第1檔TDR係87年上市,上開76年之函釋自不可能預先將TDR納入[footnoteRef:6]。再者,處理準則之授權依據為證交法第22條第4項,並未將該法第6條納入,且處理準則雖對TDR有所規定,但僅為定義性規定,亦非授權主管機關核定TDR為有價證券之依據[footnoteRef:7],甚至有學者質疑該公告已逾越授權範圍,與法律保留原則不符[footnoteRef:8]。 [5: 鍾元珧,TDR屬於有價證券 律師解析爭議 臺灣存託憑證實質上為股票 持有人享有股東權益 應受證交法規範,經濟日報,111年10月3日,第C5版。] [6: 巫其倫,漠視罪刑法定主義 戴銘昇:定位遲未明 不應用證交法處罰 ,聯合報,111年9月27日,第A8版。] [7: 王志誠,現行證券交易法對臺灣存託憑證(TDR)之規範依據,交大法學評論 ,第4期,108年3月,頁67。 ] [8: 同前註,頁58。]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自由化與國際化,許多新興金融商品應運而生,而在目前證交法針對有價證券之立法體例下,對於法條未明文規定者,若主管機關針對特定商品亦未明確核定,自然容易引起爭議,從有論者另針對境外結構型商品、固定收益型商品連動之產品,以及連結選擇權、遠期契約、期貨等衍生性金融商品之定性亦提出疑義[footnoteRef:9]即可得知。 [9: 黃炫中,《觀念平台》從證交法之有價證券 看金融新創產業之推廣,工商時報,107年8月9日,第A6版。]
(二)有價證券之立法體例及主管機關之核定程序均有討論空間
證交法乃規範證券發行市場(初級市場)與交易市場(次級市場)之法律,是否為證交法所規範之有價證券,涉及發行人及交易人之民刑事責任,應適用證交法或一般民刑法之規定,對於投資人或發行人、交易人之權益影響甚鉅。證交法第6條採有限列舉、概括授權之立法體例,雖賦予主管機關得彈性、機動行使核定權,以因應新興金融商品的發展,然而倘若主管機關無法即時明確核定,將使該商品法律上定性不明,而形成不可預見之法律風險。有學者建議考慮修正證交法第6條之立法體例[footnoteRef:10],或可參酌美國及德國等,直接在法律內為明確定義[footnoteRef:11],以免滋生法律適用上之疑義。 [10: 同前註。] [11: 高嘉和,《有價證券的正名與人權保障研討會》李念祖:師法美、德法律 有價證券明確定義 ,自由時報,111年9月27日,第A10版。]
撰稿人:安怡芸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28
議題研析
¤@¡BÃD¥Ø¡G
ÃÒ¨é¥æ©öªk
¦³»ùÃÒ¨é¥ßªkÅé¨Ò
¤§
¦X©y©Ê
¬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證券交易
法
、
外國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
三、
背景說明
(一)
目前
證券交易法
(
以下簡稱
證交法
)
針對
有價證券
係採有限列
舉、概括授權之立法
體
例,
列舉政府債券、公司股票、公司
債券、新股認購權利證書、新股權利證書等為該法之有價證
券,其餘則授權主管機關核定之
1
,故而未在法條明文列舉之
列的新興金融商品,
在主管機關未明確核定前,極易產生
是
否屬證交法
規範之
有價證券
的疑義
。
證交法對於違反該法規
定者,除有行政罰外尚有刑事罰之規定,
故而
引發
學界對於
證交法
規範
有價證券之立法體例
,
是否涉及空白刑法
,
違反
罪刑法定主義及
授權明確性原則
之疑義
2
。
(
二
)
為推動證券市場自由化,促進我國資本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
間之流通整合,
並
增加
投資人多元投資管道
,
政府
爰
開放
臺
灣存託憑證
3
(Taiwan Depositary Receipt
,
TDR
,以下簡稱
1
證交法第
6
條
:「
本法所稱有價證券,指政府債券、公司股票、公司債券及經主管機關核定之
其他有價證券。
(
第
1
項
)
新股認購權利證書、新股權利證書及前項各種有價證券之價款繳納憑證
或表明其權利之證書,視為有價證券。
(
第
2
項
)
前二項規定之有價證券,未印製表示其權利之實
體有價證券者,亦視為有價證券。
(
第
3
項
)
」
2
巫其倫,
TDR
妾身未明
如「有毒雞尾酒」
李念祖:涉空白刑法
高思博:恐侵害人權
陳
?
:
改變鴕鳥立法
,
聯合報,
111
年
9
月
27
日,第
A8
版
。
3
存託憑證係指由外國發行公司或其有價證券持有人,委託存託銀行(
Depositary Bank
)發行表
彰外國有價證券之可轉讓憑證,存託憑證持有人之權利義務與持有該發行公司普通股之投資者
相同,所表彰之有價證券則由存託銀行委託國外當地保管銀行代為保管。存託憑證之種類,依
發行地不同可區分為海外存託憑證,如於全球發行的全球存託憑證(
GDR
)、於美國發行的美國
存託憑證
(ADR
),及在臺灣發行的臺灣存託憑證
(TDR)
。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28
議題研析
一、題目:證券交易法有價證券立法體例之合宜性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證券交易法、外國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
三、背景說明
(一)目前證券交易法(以下簡稱證交法)針對有價證券係採有限列
舉、概括授權之立法體例,列舉政府債券、公司股票、公司
債券、新股認購權利證書、新股權利證書等為該法之有價證
券,其餘則授權主管機關核定之
1
,故而未在法條明文列舉之
列的新興金融商品,在主管機關未明確核定前,極易產生是
否屬證交法規範之有價證券的疑義。證交法對於違反該法規
定者,除有行政罰外尚有刑事罰之規定,故而引發學界對於
證交法規範有價證券之立法體例,是否涉及空白刑法,違反
罪刑法定主義及授權明確性原則之疑義
2
。
(二)為推動證券市場自由化,促進我國資本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
間之流通整合,並增加投資人多元投資管道,政府爰開放臺
灣存託憑證
3
(Taiwan Depositary Receipt,TDR,以下簡稱
1
證交法第6條:「本法所稱有價證券,指政府債券、公司股票、公司債券及經主管機關核定之
其他有價證券。(第1項)新股認購權利證書、新股權利證書及前項各種有價證券之價款繳納憑證
或表明其權利之證書,視為有價證券。(第2項)前二項規定之有價證券,未印製表示其權利之實
體有價證券者,亦視為有價證券。(第3項)」
2
巫其倫,TDR妾身未明 如「有毒雞尾酒」 李念祖:涉空白刑法 高思博:恐侵害人權 陳?:
改變鴕鳥立法,聯合報,111年9月27日,第A8版。
3
存託憑證係指由外國發行公司或其有價證券持有人,委託存託銀行(Depositary Bank)發行表
彰外國有價證券之可轉讓憑證,存託憑證持有人之權利義務與持有該發行公司普通股之投資者
相同,所表彰之有價證券則由存託銀行委託國外當地保管銀行代為保管。存託憑證之種類,依
發行地不同可區分為海外存託憑證,如於全球發行的全球存託憑證(GDR)、於美國發行的美國
存託憑證(ADR),及在臺灣發行的臺灣存託憑證(TDR)。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2340/File_19748070.docx |
R01827 | 獨立董事權限行使爭議問題之探討 | 公司法;證券交易法;公開發行公司獨立董事設置及應遵循事項辦法 | 彭文暉 | 2022-10-11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27
議題研析
一、題目:獨立董事權限行使爭議問題之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公司法、證券交易法、公開發行公司獨立董事設置及應遵循事項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近日報載[footnoteRef:1],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決定修正證券交易法(下稱證交法)有關規定,以限縮獨立董事相關權限,但外界對該修法仍有不同看法。贊成者認為可因此減少獨立董事擴權、增加其獨立性;反對者則認為可能過度遏制「股東行動主義」。 [1: 陳永吉,「限縮獨董權限 正反意見拔河」,自由時報,2022年9月20日,第A08版。]
(二)金管會表示,為因應國際發展趨勢,基於審計委員會採合議制,應透過會議方式集思廣益,以落實發揮審計委員會監督職能,並為兼顧少數股東權益之保障及公司穩定經營,爰預告修正證券交易法第14條之4關於審計委員會職權規範,明定對董事提起訴訟、召集股東會及董事為自己與公司交易時代表公司等攸關公司重要事項,應以審計委員會合議為之,以資周延[footnoteRef:2]。 [2: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https://join.gov.tw/policies/detail/302d8d1c-f944-47c9-a7a1-7143c41aed87(瀏覽日期:2022年9月26日)]
(三)贊成前開修法者認為獨立董事涉入公司經營利益糾葛,有失獨立性及客觀性;公司治理強調集思廣益,集體決策之運作方式較符多數決之合議制度及民主精神;監察權中具顯著外部效力者如股東會召集、代表公司等事項,首重公司利益,宜由審計委員會以多數決方式為之[footnoteRef:3]。反對前開修法者認為此項修法與股東行動主義牴觸,一旦限縮獨立董事召集股東會之權力,可能會過度遏制「股東行動主義」,讓公司持有多數股權之股東,缺少全面改選董事會之機會,將因短期利益(減少紛爭)而傷害資本市場之長期利益(市場派股東無從監督)[footnoteRef:4]。 [3: 方歆婷,「獨董、審計委員會應共同行使職權」,工商時報,2021年12月23日,第A14版。] [4: 陳永吉,同註1。]
(四)經查司法實務上某公開發行公司因經營權之爭,2位獨立董事各自召集股東臨時會改選董事,並向法院聲請為定暫時狀態之處分,案經審理法院裁定禁止雙方召開股東臨時會,最高法院並指出公司法第220條雖規定監察人得為公司利益,於必要時,召集股東會,證交法第14條之4第4項亦規定,對於審計委員會之獨立董事成員準用之。惟認獨立董事行使監察權應基於公司利害關係審慎裁量,且須確有召集股東會之必要,始得依上開規定召集股東臨時會。若無不能召開董事會或應召集而不為召集股東會之必要情形,任由獨立董事憑一己主觀意旨,隨時擅自行使該補充召集之權,勢將影響公司之正常營運,有礙公司利益[footnoteRef:5]。 [5: 最高法院2021年度台抗字第1423號吳昌伯與玉璟有限公司等間聲請定暫時狀態處分事件新聞稿,最高法院書記廳,2022 年 1 月 13 日。]
四、探討研析
(一)
公司治理機制之類型
國際經濟合作組織(OECD)之公司治理準則指出,良好之公司治理模式並不限單一機制[footnoteRef:6]。查國際上採董事單軌制國家,如美國規定公開發行公司應設置審計委員會,且須全數由獨立董事組成;新加坡則規定上市公司應設置審計委員會,其主席及過半數成員應為獨立董事。採董事及監察人雙軌制國家,如日本規定設置審計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及薪酬委員會之公司則不設監察人,各委員會之獨立董事應超過半數;韓國則規定公司設置由三分之二以上獨立董事組成之審計委員會者,則不設置監察人[footnoteRef:7]。惟就我國現行制度分析,依公司法第202條、218條及第222條等規定,係採雙軌制;證交法於引進獨立董事及審計委員會後,金管會已明令上市(櫃)公司強制設置審計委員會替代監察人,則採單軌制[footnoteRef:8]。 [6: 賴英照,「迷信獨立董事的年代」,經濟日報,2018年5月10日,第A4版。] [7: 李秀玲,淺談審計委員會之設置,證券暨期貨月刊, 第29卷 第6期,2011年6月16日,頁26-27。] [8: 金管會2018年12月19日金管證發字第10703452331號令。]
(二)獨立董事之功能與實務爭議
按獨立董事制度之引進,旨在降低董事會之內部性及增加其外部性[footnoteRef:9];其功能係為協助企業訂定中長期策略,控制企業風險,尤其公開發行公司已非董事長或控制股東所有,董事會之運作當以股東及關係人之利益為考量。亦即獨立董事應以全體股東權益為判斷依歸,其決策不受公司管理階層之影響,依證交法第14條之2第2項及「公開發行公司獨立董事設置及應遵循事項辦法」第3條及第4條規定,獨立董事於執行業務範圍內應保持其獨立性,不得與公司有直接或間接之利害關係,並限制其兼任家數(3家)及持股比例(1%)。 [9: 葉銀華,「獨立董事真的沒有發揮功能?」,聯合報,2018年4月13日,第A17版。]
惟獨立董事之選任,實務運作上仍可能受董事長或大股東之主導控制[footnoteRef:10],為健全董事會功能並強化管理機能,建議或可改由常設之「提名委員會」提名[footnoteRef:11];甚或考量獨立董事之外部股東屬性,參酌韓國模式改採由持股1張以上股東以「1人1票」(非依據股份)方式選任獨立董事,以確保其獨立性,俾維護全體股東之權益[footnoteRef:12]。 [10: 參公司法第192條之1及公開發行公司獨立董事設置及應遵循事項辦法第5條規定。] [11: 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第27條:「上市上櫃公司董事會為健全監督功能及強化管理機能,得考量公司規模、業務性質、董事會人數,設置審計、薪資報酬、提名、風險管理或其他各類功能性委員會,並得基於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經營之理念,設置環保、企業社會責任或其他委員會,並明定於章程。功能性委員會應對董事會負責,並將所提議案交由董事會決議。但審計委員會依證券交易法第14條之4第4項規定行使監察人職權者,不在此限。功能性委員會應訂定組織規程,經由董事會決議通過。組織規程之內容應包括委員會之人數、任期、職權事項、議事規則、行使職權時公司應提供之資源等事項。」;第28條之2:「上市上櫃公司宜設置提名委員會並訂定組織規程,過半數成員宜由獨立董事擔任,並由獨立董事擔任主席。」] [12: 社論,「獨董召集股臨會 恐影響獨立性」,經濟日報,2021年2月17日,第A2版。]
(三)獨立董事權限行使之法制問題
近年來公開發行股票公司經營權爭議事件頻傳,大股東經常透過獨立董事召集股東會,造成股東會「鬧雙胞」,衍生股東會決議之合法性爭議,查其原因乃現行證交法第14條之4第3項及第4項明定審計委員會及獨立董事準用公司法有關監察人規定所致。
查採單軌制之英美等國,其獨立董事並無股東會召集權。採雙軌制之德國法規定董事會上設監事會,監督董事會執行公司業務,監事會於必要時雖可召集股東會,但個別監事並無召集權;日本法制亦未賦予監察人(會)召集股東會之權[footnoteRef:13]。按獨立董事之屬性及功能與監察人並不完全相同,獨立董事既參與董事會之業務決策,又具監察人之監督功能,則審計委員會及獨立董事之權限應否比照公司監察人(證交法第14條之4第3項、第4項規定),似非無研酌之空間。 [13: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559號,委員提案第28553號(2022年5月4日印發)]
又公司法第173條及第173條之1等規定,既已賦予符合一定條件之股東享有召集股東臨時會之權利,則為維持公開發行公司正常營運、維護公司治理文化及保障全體股東權益,適度修法限縮獨立董事之權限行使[footnoteRef:14],當屬可行且必要。爰建議修正現行證交法第14條之4第4項規定,刪除所列公司法第213條至第215條及第220條、第223條準用於審計委員會之獨立董事成員規定,以澈底解決獨立董事干預公司營運之相關爭議及亂象。 [14: 同前註;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559號,委員提案第29065號(2022年10月5日印發)。]
撰稿人:彭文暉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27
議題研析
¤@¡BÃD¥Ø¡G
¿W¥ß¸³¨ÆÅv¦æ¨Ïª§Ä³
°Ý
ÃD
¤§
±´°Q
¤G¡B
ijÃD
©Ò¯Aªk
³W
公司
法
、
證券交易
法、
公開發行公司獨立董事設置及應遵循事
項辦法
三、
背景說明
(一)
近日報載
1
,
金
融監督
管
理委員
會
(下稱
金管會
)
決定修
正
證
券
交
易
法
(
下稱證交法
)
有關規定
,
以
限縮獨
立
董
事相關
權
限
,但
外界對
該
修法
仍有不同看法
。
贊成者
認為
可
因此
減少
獨
立
董
事
擴權、增加
其
獨立性;反對者則認
為可能
過度遏制
「股東行動主義」。
(二)
金管會
表示,為因應
國際發展趨勢,基於審計委員會採合議
制,應透過會議方式集思廣益,以落實
發揮
審計委員會監督
職能,並
為
兼顧少數股東權益之保障及公司穩定經營,爰
預
告
修
正
證券交易法第
14
條之
4
關於
審計委員會職權規
範
,
明
定
對董事提起訴訟、召集股東會及董事為自己與公司交易時代
表公司
等
攸關公司重要事項,
應以審計委員會合議為之
,以
資周延
2
。
(三)
贊成
前開修法
者
認為
獨立董事
涉
入公司經營
利益糾葛,有失
獨立性及客觀性;
公司治理
強調
集思廣益
,
集體
決策之運作
方式較符
多數決
之
合議制度及民主精神
;監察權中具顯著外
部效力者如股東會召集、代表公司等事項
,
首重公司利益,
宜由審計委員會以多數決方式為之
3
。
反對前開修法者認為
此
1
陳永吉,
「
限縮獨董權限
正反意見拔河
」
,自由時報,
2022
年
9
月
2
0
日,第
A
08
版。
2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
https://join.gov.tw/policies/detail/302d8d1c
-
f944
-
47c9
-
a7a1
-
7143c41aed87
¡]ÂsÄý¤é´Á¡G
2022
¦~
9
¤ë
26
¤é¡^
3
方歆婷
,「
獨董
、
審計委員會應共同行使職權
」,
工商
時報,
202
1
年
12
月
2
3
日,第
A
14
版。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27
議題研析
一、題目:獨立董事權限行使爭議問題之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公司法、證券交易法、公開發行公司獨立董事設置及應遵循事
項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近日報載
1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決定修正證
券交易法(下稱證交法)有關規定,以限縮獨立董事相關權
限,但外界對該修法仍有不同看法。贊成者認為可因此減少
獨立董事擴權、增加其獨立性;反對者則認為可能過度遏制
「股東行動主義」。
(二)金管會表示,為因應國際發展趨勢,基於審計委員會採合議
制,應透過會議方式集思廣益,以落實發揮審計委員會監督
職能,並為兼顧少數股東權益之保障及公司穩定經營,爰預
告修正證券交易法第14條之4關於審計委員會職權規範,明定
對董事提起訴訟、召集股東會及董事為自己與公司交易時代
表公司等攸關公司重要事項,應以審計委員會合議為之,以
資周延
2
。
(三)贊成前開修法者認為獨立董事涉入公司經營利益糾葛,有失
獨立性及客觀性;公司治理強調集思廣益,集體決策之運作
方式較符多數決之合議制度及民主精神;監察權中具顯著外
部效力者如股東會召集、代表公司等事項,首重公司利益,
宜由審計委員會以多數決方式為之
3
。反對前開修法者認為此
1
陳永吉,「限縮獨董權限 正反意見拔河」,自由時報,2022年9月20日,第A08版。
2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https://join.gov.tw/policies/detail/302d8d1c-f944-47c9-a7a1-
7143c41aed87(瀏覽日期:2022年9月26日)
3
方歆婷,「獨董、審計委員會應共同行使職權」,工商時報,2021年12月23日,第A14版。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2317/File_19748007.docx |
R01822 | 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在校作息時間之研析 | 高級中等教育法;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在校作息時間規劃注意事項;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評量辦法 | 王幼萍 | 2022-10-06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22
議題研析
一、題目: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在校作息時間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高級中等教育法、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在校作息時間規劃注意事項、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評量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本(2022)年9月111學年度開學後全國公私立高中實施學生在校作息時間新制,學校不得強迫學生參加早自習,原本7時30分開始的早自習時段,除了1週1次的朝會以外,學生只要在早上8時10分到校即可,其餘時間都由學生自主運用,不能安排任何考試、也不能列入出缺席紀錄。新制實施3週後,經臺灣青年民主協會調查顯示,全臺仍有5成高中要求學生必須參加早自習,其中私立學校就占8成。教育部表示,絕不允許學校巧立名目強制學生早自習
。
(二)教育部國教署表示,基於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精神,維護學生休息及健康權利,公告修改高中作息時間規範。惟臺灣青年民主協會指出,仍有部分學校巧立名目以「早自習同意書」、「晨間引導學習申請書」,也有老師發下考卷稱「不列入平時成績,但有考可以加分」等方式規避教育部規定
。
(三)《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在校作息時間規劃注意事項》第6點
規定略以,各校每週至多1日可於上午第1節開始上課以前實施全校集合活動,其餘均應由學生自主規劃運用,且不得實施任何學業成績評量,不得列出缺席紀錄。又第12點
規定,直轄市、縣(市)政府之高級中等學校,亦準用該注意事項之規定。若有學校違反規定者,私立學校將依照《私立學校法》規定之獎補助款(私立學校法第55條)方式處置,公立學校則依人員考核辦法《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處理。
四、探討研析
(1)
允宜檢討公私立高中違反學生在校作息新制之處理法規
依據教育部本(111)年3月7日修正之《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在校作息時間規劃注意事項》第6點,已修正第一節上課前晨間時間新制相關規定。又教育部國教署表示違反規定者,私立學校將依照《私立學校法》處置,公立學校則依教師考核辦法處理。惟自前開新制實施後,仍有部分學校違反規定,考量前揭注意事項係針對學校安排學生在校作息時間為原則性規定,但針對違反規定之公私立高中則採不同處理方式,且對象與責任顯不相當。在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部分,係依據《私立學校法》第55條規定,因辦學不善,違反該法或有關教育法規時,視其情節輕重予以處分
;但在公立高級中等學校部分,教育部國教署將依據《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處理,鑑於該辦法主要目的在考核教師平時成績及年終考績,與《私立學校法》第55條規定主管機關對學校之處分方式有異,其處分主體及課予責任均不相同,恐造成執行效果的差異。爰建議主管機關參照《高級中等教育法》第60條第1項規定,研議新增公立高級中等學校違反學生在校作息時間規定者,視其情節輕重,由各該主管機關核予扣減補助款或減招班級數等處理方式,避免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違反情狀相似卻產生不同責任。
(2)
建議檢討修正學生因未參與非學習節數活動之管教措施
依據前揭修正《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在校作息時間規劃注意事項》第8點規定:「學生於非學習節數活動之參與狀況,不得列入出缺席紀錄。但得視其情節,採取適當且合乎比例原則之輔導或管教措施(第1項)。前項管教措施,以運用正向管教措施為主,並得運用其他一般管教措施,惟僅限於口頭糾正、列入日常生活表現紀錄、通知監護權人協請處理、書面自省或靜坐反省(第2項)。」檢視該點規定雖已明定學生未參與非學習節數活動,不得列入出缺席紀錄,但又授權學校視其情節輕重,採取適當且合乎比例原則之輔導或管教措施,此種不明確的輔導管教規定是否更加影響學生權益,且何謂正向輔導管教措施?亦未明確其定義與範圍。再者,本次修正該注意事項新增第8點第2項之「其他一般管教措施」,雖僅限於口頭糾正、列入日常生活表現紀錄、通知監護權人協請處理、書面自省或靜坐反省等方式,但其中列入「日常生活表現紀錄」,應屬《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學習評量辦法》第21條第2項第1款「日常生活綜合表現及校內外特殊表現」之項目,與「出缺席紀錄」同為記載學生在校期間德行評量的項目,又如靜坐反省之時間、地點如何規範亦未具體明確。顯見在校作息新制實施後,反而對於違反規定學生增加更多類似懲處的態樣,爰有必要檢討修正,以避免學生德行評量成績受到不利影響,甚至造成其升學發展權益受到侵害。
撰稿人:王幼萍
� 游可欣,部分高中職仍不甩早自習新制教育部:逐案查核到改善為止,引新聞,2022年9月15日,https://innews.com.tw/71314/,上網檢視日期:2022年9月19日。
� 楊丞彧、詹士弘、蔡亞樺、翁聿煌,部分高中職不甩延後到校新制 學生怒曝「被自願」提前到校,自由電子報,2022年9月14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057731,上網檢視日期:2022年9月20日。
� 《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在校作息時間規劃注意事項》第6點規定:「各校於上午第一節開始上課以前,每週得實施全校集合活動至多一日;當週其餘日數,應由學生自主規劃運用,學生於上午第一節開始上課以前抵達上課地點即可(第1項)。各校於上午第一節開始上課以前,不得對學生實施任何學業成績評量(第2項)。」
� 《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在校作息時間規劃注意事項》第12點規定:「直轄市、縣(市)政府就其主管之高級中等學校,準用本注意事項之規定。」
� 《高級中等教育法》第60條第1項規定,公立高級中等學校如有實施教學、合格教師比率及向學生收取費用,有違反相關辦法情形者,由各該主管機關核予相關人員行政懲處、扣減補助款或減招班級數。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有前項各款情形之一者,依《私立學校法》第55條規定,視其情節輕重,停止獎勵、補助或停止招生。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2178/File_19747816.doc |
R01821 | 債務催收機構監理規定之研析 | 銀行法 | 陳世超 | 2022-10-06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21
議題研析
一、題目:債務催收機構監理規定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銀行法
三、背景說明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日前通過對國內某銀行違反法令之裁罰處分案,該處分主要係因該銀行有「利用信用卡申請書所填載持卡人及保證人以外之第三人資料辦理催收作業」、「對與債務無關之第三人干擾情事」或「向第三人寄發法院或區公所民事調解函情事」等不當催收行為。
四、探討研析
按銀行法第47條之1第1項[footnoteRef:1]授權訂定之「信用卡業務機構管理辦法」第42條第4項第3款及第51條第2款[footnoteRef:2]規定,發卡機構如於信用卡申請時,要求申請人提供正、附卡持卡人及保證人以外之第三人個人資料,不得將該等個人資料用於徵信或催收作業。且信用卡業務機構辦理應收帳款催收時,僅能對持卡人本人及其保證人催收,不得對與債務無關之第三人干擾或催討。 [1: 銀行法第47條之1第1項:「經營貨幣市場業務或信用卡業務之機構,應經中央主管機關之許可;其管理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洽商中央銀行定之」。] [2: 信用卡業務機構管理辦法第42條第4項:「發卡機構如於信用卡申請時,要求申請人提供正、附卡持卡人及保證人以外之第三人個人資料,應依下列規定辦理:一、不得強制申請人提供,或作為核准或駁回申請之依據。二、應向申請人說明提供該等個人資料之目的。三、不得將該等個人資料用於徵信或催收作業。四、如經第三人本人要求,應即停止使用其個人資料」;第51條:「信用卡業務機構自行辦理應收帳款催收時,應依下列規定辦理:一、不得違反公共利益,或侵害他人權益,且應依誠實及信用方法行使權利。二、僅能對持卡人本人及其保證人催收,不得對與債務無關之第三人干擾或催討。三、以電話催收時,須表明機構名稱並裝設錄音系統,且相關資料至少保存六個月以上,以供稽核或爭議時查證之用。四、不得有暴力、脅迫、恐嚇、辱罵、騷擾、誤導、欺瞞或造成持卡人隱私受侵害之不當催收行為。五、進行外訪催收時,應對持卡人或相關第三人表明機構名稱並出示證明文件」。]
另依銀行法第45條之1第3項[footnoteRef:3]授權訂定之「金融機構作業委託他人處理內部作業制度及程序辦法」,業已規範委外催收受委託機構應具備之資格條件[footnoteRef:4]、明確列舉各種不當催收行為[footnoteRef:5]、委外催收契約特別應記載事項[footnoteRef:6]、金融機構辦理委外催收應注意之義務[footnoteRef:7]及受委託機構發生不當催收行為時要求受委託機構改善之程序[footnoteRef:8],並規定金融機構委外催收應先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准[footnoteRef:9],以降低委外催收作業之風險,確保消費者權益。 [3: 銀行法第45條之1第3項:「銀行作業委託他人處理者,其對委託事項範圍、客戶權益保障、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原則,應訂定內部作業制度及程序;其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4: 金融機構作業委託他人處理內部作業制度及程序辦法第13條:「金融機構申請應收債權催收作業之委外,應事先確認受委託機構具備下列資格條件:一、受委託機構應為下列其中之一:(一)依公司法或商業登記法辦理登記並取得主管機關核發載有辦理金融機構金錢債權管理服務業務之公司登記證明文件或商業登記證明文件之公司。(二)所屬金融控股公司或該銀行直接或間接百分之百持股,依金控公司(銀行)轉投資資產管理公司營運原則第2點第1款規定,接受母公司委託辦理應收債權催收之資產管理公司。(三)依法設立之律師事務所。(四)依法設立之會計師事務所。二、受委託機構虧損未達實收資本額三分之一者。但虧損超過實收資本額三分之一,如已依相關規定完成增資程序者,不在此限。三、受委託機構之催收人員應完成銀行公會或其認可之機構舉辦有關催收專業訓練課程或測驗並領有合格證書者,且無下列情事之一之人員:(一)曾犯刑法、組織犯罪防制條例、檢肅流氓條例、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等所定相關暴力犯罪,經判刑確定或通緝有案尚未結案者。(二)受破產之宣告尚未復權者。(三)使用票據經拒絕往來尚未恢復往來或有其他債信不良紀錄尚未了結者。(四)無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或受輔助宣告尚未撤銷者。(五)違反本辦法而離職,並經金融機構報送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登錄者。四、受委託機構之催收人員未完成銀行公會或其認可之機構舉辦有關催收專業訓練課程或測驗並領有合格證書者,應於任職後兩個月內補正。五、受委託機構之負責人應無銀行負責人應具備資格條件準則第3條第1項除第13款外之各款所述情形,並出具相關之聲明書。六、受委託機構具有為承辦受託事務所需之完備電腦作業處理設備,相關作業人員之電話須裝設錄音系統,錄音系統須與電腦系統配合可即時調閱錄音,以供稽核或遇爭議時查證之用,需所有電話暨外訪時均予以錄音並製作備份且至少保存6個月以上,其錄音紀錄不得有刪除或竄改之情形。」。] [5: 金融機構作業委託他人處理內部作業制度及程序辦法第14條:「金融機構應定期及不定期對受委託辦理應收債權催收作業之機構進行查核及監督,確保無違反下列各款規定:一、不得有暴力、恐嚇、脅迫、辱罵、騷擾、虛偽、詐欺或誤導債務人或第三人或造成債務人隱私受侵害之其他不當之債務催收行為。二、不得以影響他人正常居住、就學、工作、營業或生活之騷擾方法催收債務。三、催收時間為上午七時至晚上十時止。但經債務人同意者,不在此限。四、不得以任何方式透過對第三人之干擾或催討為之。五、為取得債務人之聯繫資訊,而與第三人聯繫時,應表明身分及其目的係為取得債務人之聯繫資訊。如經第三人請求,應表明係接受特定金融機構之委託,受委託機構之名稱,外訪時並應出具授權書。六、受委託機構及員工不得向債務人或第三人收取債款或任何費用。但如係法院執行扣薪需要,受委託機構為金融機構訴訟代理人並經該金融機構同意代收該扣薪款時,不在此限。七、受委託機構之外訪人員需配帶員工識別證,並應將外訪過程中與客戶或其相關人之談話內容全程錄音。未經債務人同意,不可擅自以任何形式進入其居住處所(第1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視為前項第一款虛偽、詐欺或誤導之方法:一、虛偽陳述或暗示債務人不清償債務將受逮捕、羈押等刑事處分。二、告知債務人將查封依法不得查封之財產。三、向債務人催收債權金額以外或法律禁止請求之費用。四、虛偽陳述債務人不清償債務,法院將實施拘提、管收、查封或拍賣等執行行為(第2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視為第一項第二款影響他人正常居住、就學、工作、營業或生活之騷擾方法:一、持續或於非催收時間內,以電話、傳真、簡訊、電子郵件等通訊方法或訪問債務人居住所、學校、工作、營業地點或其他場所,向債務人催收。二、以明信片進行催收,或於信封上使用任何文字、符號及其他方式,足使第三人知悉債務人負有債務或其他有關債務人私生活之資訊。但公司名稱,不在此限。三、以佈告、招牌或其他類似方法,致第三人知悉債務人負有債務或其他有關債務人私生活之資訊(第3項)」。] [6: 金融機構作業委託他人處理內部作業制度及程序辦法第15條:「金融機構與受委託催收機構訂定應收債權催收作業之委外契約除須符合第10條規定外,契約中應包括下列事項:一、訂定受委託機構之工作準則,其內容至少應包括不得有第14條所列各項禁止催收行為,受委託機構應明定解聘或懲罰違反相關規定員工之標準。二、禁止複委託他人代為處理債權催收。三、受委託機構應定期或隨時向金融機構回報債權催收處理、客戶申訴處理等情形;受委託機構及員工於內部管理或催收作業等有違反法規之情形時,應將相關案情立即回報金融機構。四、受委託機構於聘僱人員時,應取得該受僱人員書面同意金融機構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得蒐集、處理及利用其個人資料。五、受委託機構應將違反第14條各款規定而離職之人員資料提供金融機構報送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予以登錄,登錄資料應包括:(一)基本資料。(二)離職日期。(三)離職原因。六、金融機構委任受委託機構時,應將受委託機構基本資料報送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受委託機構如有違反本辦法規定而終止契約時,同意由金融機構報送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予以登錄,登錄資料應包括:(一)受委託機構基本資料。(二)簽訂契約及終止契約日期。(三)違反本辦法事由」。] [7: 金融機構作業委託他人處理內部作業制度及程序辦法第16條:「金融機構辦理應收債權催收作業之委外,應符合下列各款規定:一、金融機構應注意受催收債務人或第三人申訴情形,應定期、適時向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所建置受委託機構暨員工登錄系統查詢相關資料,如有達依委外契約規定受委託機構應解聘不適任員工標準,及金融機構應終止與受委託機構契約之重大事由時,應依本辦法及委外契約規定辦理。二、金融機構所委託之受委託機構及員工,經其他金融機構依據第15條第5、6款情形報送聯徵中心登錄在案者,如未構成解約重大事由時,金融機構應加強對該受委託機構之查核頻率及範圍。三、受委託機構因有違反第14條各款情事,致債務人無法接受受委託機構對其債務之催收,而直接向金融機構洽商債務之清償事宜時,金融機構應受理並積極處理。四、金融機構如發現受委託機構或其受僱人員,於所委託之業務涉有暴力、脅迫、恐嚇討債等情事時,應報請治安單位處理。五、金融機構不得提供對債務履行無法律上義務者之資料與受委託機構。六、金融機構債權委外催收前應書面通知債務人,通知內容包含受委託機構名稱、催收金額、催收錄音紀錄保存期限、金融機構申訴電話,及第14條各款之行為。七、金融機構應將其受委託機構基本資料公佈於金融機構營業場所及網站,以利債務人核對催收機構之相關資料」。] [8: 金融機構作業委託他人處理內部作業制度及程序辦法第17條第2項:「受委託機構如有不符第13條所定資格條件、或違反第14條規定或違反其他法令之情形時,主管機關得視情節輕重,通知委託金融機構依契約規定終止委託、要求其限期改善,或暫停委託直至受委託機構相關機關(構)確認改善為止」。] [9: 金融機構作業委託他人處理內部作業制度及程序辦法第12條第1項:「金融機構申請應收債權催收作業之委外,應檢具下列文件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准:一、依第4條第2項訂定之委外內部作業規範。二、董(理)事會決議之議事錄。但外國銀行在臺分行得由經總行授權人員出具同意書為之。三、法規遵循聲明書。四、受委託機構資格條件審核表」。]
惟有認[footnoteRef:10],現行商業活動的管理規範係採「商業主體的登記管理」與「商業主體的行為管理」分離原則,經濟部作為「公司法」及「商業登記法」的主管機關,主要是負責「商業主體的登記」業務;至於商業主體專業活動,則由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透過專法管理。而目前銀行法相關規範只適用於金融機構,對於類此債務催收機構之不當催收行為可能有無法管理的困境,而有制定專法管理之必要。且制定專法管理,就委託者而言,有助其專注於本業之經營,節省成本及提高經營效率;就受託業者言,就自己所為行為將受到法律上如何評價與非難,將益增明確,有助優良正當業者市場上競爭優勢;就債務人言,合法的催收,就其人權保障與尊嚴的維護,較能獲得改善。因此,制定專法可以有效管理,形成三方面之利多。 [10: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就「銀行、資產管理公司不當討債之管理與防制—從法律面及執行面檢討」專題報告之意見,立法院公報,第102卷,第20期,委員會紀錄,頁357-358。]
然亦有認[footnoteRef:11],現行刑法及社會秩序維護法對於不當催收行為均足資適用,且實務執行層面,各相關機關均已採取適當因應措施,因而認並無制定專法之必要性。 [11: 內政部就「立法委員擬針對不當債務催收行為制定專法予以規範之必要性」研析意見,轉引自呂美嫺,警察於債權管理回收業規制方面之角色—以日本為例,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47期,99年4月,頁299。]
就此,審酌銀行法監理及處罰對象僅限金融機構,且不當催收行為是否必然適用刑法及社會秩序維護法而得予以處罰,尚有疑義。立法政策上,是否參酌前開有關制定專法統一規範監理類此機構之意見,以避免該等機構因不當催收行為致有侵害債務人或第三人權益與尊嚴等情事,並平衡債權人與債務人之權益,似存有討論空間。
撰稿人:陳世超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21
議題研析
一、題目:
債務催收
機構監理
規定之
研析
二、
議題
所涉法
規
銀行法
三、
背景說明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日前
通過對
國內某
銀行違反法令之裁罰處
分案
,該處分主要係因
該
銀
行有
「
利用信用卡申請書所填載持卡人
及保證人以外之第三人資料辦理催收作業
」、「
對與債務無關之第三
人干擾情事
」
或
「
向第三人寄發法院或區公所民事調解函情事
」
等
不當催收行為
。
四、
探討研析
按銀行法第
47
條之
1
第
1
項
1
授權訂定之
「
信用卡業務機構管理辦
法
」
第
42
條第
4
項第
3
款及第
51
條第
2
款
2
規定,
發卡機構如於信用卡
申請時,要求申請人提供正、附卡持卡人及保證人以外之第三人個
人資料,不得將該等個人資料用於徵信或催收作業
。
且
信用卡業務
機構辦理應收帳款催收時,僅能對持卡人本人及其保證人催收,不
1
銀行法第
47
條之
1
第
1
項
:「
經營貨幣市場業務或信用卡業務之機構,應經中央主管機關之許
可;其管理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洽商中央銀行定之
」
。
2
信用卡業務機構管理辦法第
42
條第
4
項
:「
發卡機構如於信用卡申請時,要求申請人提供正、附
卡持卡人及保證人以外之第三人個人資料,應依下列規定辦理:一、不得強制申請人提供,或
作為核准或駁回申請之依據。二、應向申請人說明提供該等個人資料之目的。三、不得將該等
個人資料用於徵信或催收作業。四、如經第三人本人要求,應即停止使用其個人資料
」
;
第
51
條
:「
信用卡業務機構自行辦理應收帳款催收時,應依下列規定辦理:一、不得違反公共利益,
或侵害他人權益,且應依誠實及信用方法行使權利。二、僅能對持卡人本人及其保證人催收,
不得對與債務無關之第三人干擾或催討。三、以電話催收時
,須表明機構名稱並裝設錄音系
統,且相關資料至少保存六個月以上,以供稽核或爭議時查證之用。四、不得有暴力、脅迫、
恐嚇、辱罵、騷擾、誤導、欺瞞或造成持卡人隱私受侵害之不當催收行為。五、進行外訪催收
時,應對持卡人或相關第三人表明機構名稱並出示證明文件
」
。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21
議題研析
一、題目:債務催收機構監理規定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銀行法
三、背景說明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日前通過對國內某銀行違反法令之裁罰處
分案,該處分主要係因該銀行有「利用信用卡申請書所填載持卡人
及保證人以外之第三人資料辦理催收作業」、「對與債務無關之第三
人干擾情事」或「向第三人寄發法院或區公所民事調解函情事」等
不當催收行為。
四、探討研析
按銀行法第47條之1第1項
1
授權訂定之「信用卡業務機構管理辦
法」第42條第4項第3款及第51條第2款
2
規定,發卡機構如於信用卡
申請時,要求申請人提供正、附卡持卡人及保證人以外之第三人個
人資料,不得將該等個人資料用於徵信或催收作業。且信用卡業務
機構辦理應收帳款催收時,僅能對持卡人本人及其保證人催收,不
1
銀行法第47條之1第1項:「經營貨幣市場業務或信用卡業務之機構,應經中央主管機關之許
可;其管理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洽商中央銀行定之」。
2
信用卡業務機構管理辦法第42條第4項:「發卡機構如於信用卡申請時,要求申請人提供正、附
卡持卡人及保證人以外之第三人個人資料,應依下列規定辦理:一、不得強制申請人提供,或
作為核准或駁回申請之依據。二、應向申請人說明提供該等個人資料之目的。三、不得將該等
個人資料用於徵信或催收作業。四、如經第三人本人要求,應即停止使用其個人資料」;第51
條:「信用卡業務機構自行辦理應收帳款催收時,應依下列規定辦理:一、不得違反公共利益,
或侵害他人權益,且應依誠實及信用方法行使權利。二、僅能對持卡人本人及其保證人催收,
不得對與債務無關之第三人干擾或催討。三、以電話催收時,須表明機構名稱並裝設錄音系
統,且相關資料至少保存六個月以上,以供稽核或爭議時查證之用。四、不得有暴力、脅迫、
恐嚇、辱罵、騷擾、誤導、欺瞞或造成持卡人隱私受侵害之不當催收行為。五、進行外訪催收
時,應對持卡人或相關第三人表明機構名稱並出示證明文件」。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2176/File_19747814.docx |
R01820 | 長期占用停車格相關問題研析 |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 林鈺琪 | 2022-10-05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20
議題研析
一、題目:長期占用停車格相關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三、背景說明
(一)人口密集之都會區域,因土地面積有限,常常造成停車格一位難求的情形發生,不僅易發生為爭搶停車格而爆發爭吵的情形,亦經常出現長期占用停車格的狀況。現今各地方政府為避免公共資源遭特定人士占用造成不公,並為提升停車格使用周轉率,於自治條例中規定停放同一停車格超過一定期限之車輛,將被移至指定處所,以解決長期占用問題。惟少數民眾變造車身設置旗幟、布條等,長期占用停車格,並利用人力移動車輛方式,規避罰責。
(二)依各地方政府自治條例規定,針對停放同一停車格超過一定期限之車輛,將被移至指定處所。對於長期占用停車格並設置旗幟、布條等情形,僅能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簡稱道交條例)第18條規定,以「汽車車身、引擎、底盤、電系等重要設備變更或調換,不申請公路主管機關施行臨時檢驗而『行駛』」為由,處以罰鍰;或是依該條例第29條規定,因汽車裝載貨物超過規定之長寬高,處以罰鍰,並責令改正或禁止通行。惟仍有民眾規避法律規範,若裝載貨物未超過規定之長寬高,或利用人力移動汽車而沒有「行駛」的事實,造成警察人員無法開罰。因此,針對此類鑽法律漏洞的情形,現行法制規範容有檢討空間。
四、探討研析
(一)表意權受憲法保障,允宜審慎衡酌比例原則及法律授權明確性原則
個人擁有之交通工具,如汽車、機車、貨車等,屬於私有財,在不變更車身或裝載貨物超過規定的前提下,民眾在其交通工具上設置旗幟、布條等,應屬其表意自由之權利。若以有礙市容觀瞻,而予以拆除或是沒收[footnoteRef:1],恐有侵犯言論自由的疑義。憲法第22條及第23條規定,人民之自由及權利,不妨害社會秩序、公共利益者,均受憲法之保障;除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之。因此,在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下,是否得以法律禁止設置旗幟、布條等之交通工具占用停車格,以進行反映訴求的行為?在兼顧比例原則及法律授權明確性原則前提下,容待審酌。 [1: 王捷,警方:應以廣告物規範杜仿效,自由時報電子報,2022年9月21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541312,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28日。]
(二)以車身設置旗幟、布條等方式占用停車格之法制研議
參酌道交條例第56條第1項第7款規定,汽車駕駛人於路邊劃有停放車輛線之處所停車「營業」者,可處以罰鍰。設置停車格之目的係為供公眾停放車輛,以維護交通及停車秩序,而於停車格內停車並進行營業行為,有違停車格設置之目的,故可依道交條例第56條規定處以罰鍰。同理,若以車身設置旗幟、布條等方式占用停車格,亦有違停車格設置之目的,且有可能影響交通及停車秩序。是以,可參考道交條例第56條第1項第7款規定,研議以車身設置旗幟、布條等方式占用停車格之法制規範,惟應注意與人民表意權之衡平原則。
(三)明定長期占用停車格之處罰,以完備法制
停車格為公共設施,不應該變成私人停車場,然而,有些民眾卻長期占用停車格,致生影響其他人使用權益問題。如前述,目前各地方政府以自治條例規範,因無法律規定可以處罰前述規避法律行為,依中央法規標準法第4條規定,關於人民之權利、義務者,應以法律定之。既然長期占用停車格,縱有繳費,亦損及他人之使用機會,為加強道路交通管理,基於處罰明確性原則,似可衡酌評估於道交條例中明定長期占用停車格相關規定及罰則,讓警察人員可以依法裁罰,並完備法制。
撰稿人:林鈺琪
1
1
【
僅供委員參考
】
編號:
1820
議題研析
¤@¡BÃD¥Ø¡G
ªø´Á¥e¥Î°±¨®®æ
¬ÛÃö
°ÝÃD
¬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三、
背景說明
(
一
)
人口密集之都會區域,因土地面積有限,常常造成停車格一位
難求的情形發生,不僅易發生為爭搶停車
格
而爆發爭吵的情
形,亦經常出現長期占用停車格的狀況
。
現今各地方政府為
避
免公共資源遭特定人士占用造成不公,
並
為提升停車
格使用
周
轉率,
於自治條例中規定
停放同一停車格超過
一定期限之
車
輛,將
被移至指定處所
,以解決長期占用問題
。
惟少數民眾變
造車身設置旗幟、布條等,長期占用停車格,
並利用人力移動
車輛方式,規避罰責。
(
二
)
依各地方政府自治條例規定,針對停放同一停車格超過一定期
限之車輛,
將被移至指定處所
。
對於
長期占用停
車
格並設置旗
幟、布條等情形,僅能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
下簡稱道交條
例
)
第
18
條規定,
以「
汽車車身、引擎、底盤、電系等重要設備
變更或調換,不申請公路主管機關施行臨時檢驗而
『
行駛
』
」為
由
,處以罰鍰
;
或是依該條例第
29
條規定,因
汽車
裝載貨
物超
過規定
之長寬高
,處以罰鍰,並責令改正或禁止通行。惟仍有
民眾規避法律規範,
若
裝載貨物
未
超過規定之長寬高
,或利用
人力移動汽車而
沒有
「
行駛
」
的事實,造成警察人員無法開
罰。因此,針對此類鑽法律漏洞的情形,現行法制規範
容有檢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20
議題研析
一、題目:長期占用停車格相關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三、背景說明
(一)人口密集之都會區域,因土地面積有限,常常造成停車格一位
難求的情形發生,不僅易發生為爭搶停車格而爆發爭吵的情
形,亦經常出現長期占用停車格的狀況。現今各地方政府為避
免公共資源遭特定人士占用造成不公,並為提升停車格使用周
轉率,於自治條例中規定停放同一停車格超過一定期限之車
輛,將被移至指定處所,以解決長期占用問題。惟少數民眾變
造車身設置旗幟、布條等,長期占用停車格,並利用人力移動
車輛方式,規避罰責。
(二)依各地方政府自治條例規定,針對停放同一停車格超過一定期
限之車輛,將被移至指定處所。對於長期占用停車格並設置旗
幟、布條等情形,僅能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簡稱道交條
例)第18條規定,以「汽車車身、引擎、底盤、電系等重要設備
變更或調換,不申請公路主管機關施行臨時檢驗而『行駛』」為
由,處以罰鍰;或是依該條例第29條規定,因汽車裝載貨物超
過規定之長寬高,處以罰鍰,並責令改正或禁止通行。惟仍有
民眾規避法律規範,若裝載貨物未超過規定之長寬高,或利用
人力移動汽車而沒有「行駛」的事實,造成警察人員無法開
罰。因此,針對此類鑽法律漏洞的情形,現行法制規範容有檢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2150/File_19747774.docx |
R01819 | 公益出租態樣之探討 | 住宅法 | 吳淑青 | 2022-10-03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19
議題研析
1、
題目:公益出租態樣之探討
2、
議題所涉法規
住宅法
三、背景說明
(一)為鼓勵房東成為公益出租人,消除房東會被查稅的疑慮,內政部111年9月15日通過《住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放寬公益出租的態樣,明定房東將房屋出租給社福團體後,再由團體轉租給符合租金補貼申請條件的房客,住宅所有權人或房屋納稅義務人,將能被認定為公益出租人。另增訂公益出租人的租賃契約資料及租賃所得,不得作為綜合所得稅、地價稅及房屋稅的查核依據,讓房東放心的成為公益出租人
。
(二)何謂公益出租人,依《住宅法》第3條第3款定義:「公益出租人:指住宅所有權人或未辦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住宅且所有人不明之房屋稅納稅義務人將住宅出租予符合租金補貼申請資格,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認定者。」符合租金補貼申請資格者,依「公益出租人資格認定作業要點」第2點第2項規定,包含自建自購住宅貸款利息及租金補貼辦法、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住宅補貼辦法、身心障礙者房屋租金及購屋貸款利息補貼辦法及其他機關辦理之租金補貼相關規定之一者。
(三)目前公益出租人享有的優惠包含:綜合所得稅每屋每月租金收入最高1萬5,000元之免稅優惠;房屋稅適用自用住宅稅率1.2%;地價稅適用自用住宅用地稅率千分之二。《住宅法》於110年5月18日本院三讀通過,將「未辦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住宅且所有人不明之房屋稅納稅義務人將住宅出租予符合租金補貼申請資格者」新增為公益出租人,以因應實務上的需要。
(四)住宅政策協助的核心對象,本應是在市場上「租不起」(經濟弱勢)且「租不到」(社會弱勢)的群體。民間團體批評政府,補助對象高度重疊,讓單純經濟能力不足與最被市場排斥的兩種人,相互爭奪資源
。目前對於公益出租人除了前述的優惠,僅有道德呼籲,對於出租給老、殘、窮的風險,房東與包租代管的物業公司都沒有能力處理,自然不會將房屋租給弱勢族群。
(五)因此,有社福團體願意攬下房東的管理責任成為二房東,不僅房東收得到租金,也有人幫忙處理弱勢房客的問題,自然大幅提高出租的意願,爰此次修法方向可資贊同。但由社福團體負擔弱勢租客風險的背後,顯示現行對於公益出租人的優惠措施,仍無法提高其出租予弱勢族群的意願。
四、探討研析
(一) 明定社福團體轉租的對象,以社會與經濟弱勢者為限
依行政院111年5月核定的「300 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計畫」針對一定所得以下無自有住宅之個人或家庭,提供租金補貼,並為鼓勵婚育及加強關懷弱勢,加碼補貼金額。非屬社會與經濟弱勢的租金補貼對象,並不需要透過社福團體的協助,而其服務的對象應以弱勢戶為主,爰應明定以資明確。
(二) 明定出租予社會與經濟弱勢者,租金所得應免繳交所得稅
公益出租人所享有所得稅、房屋稅、地價稅的減免優惠及住宅出租修繕費、公證費的補助,並不因其出租對象不同而有差異。因此,在選擇房客時,必然優先選擇一般戶,如此,投入龐大資源補貼房東、房客及租賃業者,是否有幫助到真正需要的對象,對於「租不起」「租不到」的群體,是否有所助益?建議給予房東的優惠應有差別,對於將房子出租予社會及經濟弱勢者,其租金所得應免繳交所得稅,以增加誘因並符合政策目的。
撰稿人:吳淑青
� 內政部,內政部修住宅法 租金補貼資訊不得做為查稅依據,111年9月15日,� HYPERLINK "https://www.moi.gov.tw/News_Content.aspx?n=4&sms=9009&s=265642" �https://www.moi.gov.tw/News_Content.aspx?n=4&sms=9009&s=265642�,最後瀏覽日期:111年9月28日。
� 許玲瑄,住宅政策有盲點!房東與房客弱弱相殘 民團提「友善二房東計畫」解套,菱傳媒,111年7月27日,� HYPERLINK "https://rwnews.tw/article.php?news=242" �https://rwnews.tw/article.php?news=242�,� HYPERLINK "https://tw.news.yahoo.com/news/%E4%BD%8F%E5%AE%85%E6%94%BF%E7%AD%96%E6%9C%89%E7%9B%B2%E9%BB%9E-%E6%88%BF%E6%9D%B1%E8%88%87%E6%88%BF%E5%AE%A2%E5%BC%B1%E5%BC%B1%E7%9B%B8%E6%AE%98-%E6%B0%91%E5%9C%98%E6%8F%90-%E5%8F%8B%E5%96%84%E4%BA%8C%E6%88%BF%E6%9D%B1%E8%A8%88%E7%95%AB-%E8%A7%A3%E5%A5%97-160000674.html" ��最後瀏覽日期:111年9月28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989/File_19747627.doc |
R01817 | 科普教育推動機關之相關法制問題淺析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組織法;科學技術基本法 | 郭憲鐘 | 2022-09-29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17
議題研析
1、 題目:科普教育推動機關之相關法制問題淺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組織法、科學技術基本法
3、
背景說明
(一)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簡稱國科會),日前於TTA臺灣科技新創基地舉行「2022 Kiss 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簡稱Kiss Science)」記者會表示,為了營造更有趣的科學教育環境,自108年起,國科會每年均舉辦「Kiss Science」科普活動,迄今已邁入第4屆。將自10月1日起,以5個週休假期陸續開放103個科研場域,場域遍及全臺,其中由政府各部會、中央研究院開放者,計有61處。活動也將舉辦高中職學生分組創意徵件競賽,競賽過程將導入業師培訓機制,鼓勵參賽者詮釋場域特色與內涵[footnoteRef:1]。同時為縮短城鄉科教落差
,提供200個名額並補助交通費,邀請偏鄉學子親臨科研場域參觀,一窺科學堂奧[footnoteRef:2]。 [1: 鄭鴻達,公私協力推動科普、國科會招手青年學子,中央社,111年9月6日,國內財經。 ] [2: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2022 Kiss 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活動,產、官、學研攜手齊發,103個場域遍地開花』,111年9月6日,參閲網址:https://ssur.cc/ts97vnEHU,參閲日期:111年9月20日。]
(二)國科會表示,每年的「Kiss Science」都推陳出新,今年活動內容以「智慧生活」、「健康促進」、「環境生態」、「尖端科技」及「跨界探索」等5大主軸呈現。希望全臺青年學子能透過生動有趣的方式,關注臺灣科研發展成果及國際未來科技趨勢,以知識墊高視野及創造力,進而提高國家的全球競爭力[footnoteRef:3]。 [3: 同前註。]
(三)針對科學的發展,大家都比較注重先進高科技(high-tech advanced)的研究,但是科普教育也非常重要[footnoteRef:4];辧理「 Kiss Science」科普活動不能只是快閃,引入相關資源也要能有弭平城鄉差距作用,並達到科學普及化向下扎根的效果[footnoteRef:5]。科學普及教育是項全民教育,其對象包含小學生、中學生,高等教育學生與社會大眾,也包含社會各弱勢族群及科學教育師資[footnoteRef:6]。 [4: 立法院公報,第110卷第62期,110年6月15日,委員會紀錄,頁16。] [5: 同前註,頁26。] [6: 教育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11年7月27日改制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學教育白皮書,92年12月,頁7。 ]
4、
探討研析
(一)主管科技機關宜將「科學普及教育之推動」納入業務規範
依科學技術基本法第22條規定:「為加強國民對科學技術知識之關心與認識,政府應持續推展學校與社會之科學技術教育,以提升國民科學技術之素養。」爰為提升我國科學技術競爭力,豐富科學人才資源,加強學校與社會之科學技術教育,以普及國民科學技術知識並基於政策統合,行政院特設國科會負責國家整體科學發展與技術研究及應用之規劃、協調、審議及資源分配業務,並兼具跨部會科技政策整合之功能。
再者,科學技術基本法第22條亦有明定政府應持續推展學校與社會科學技術教育之規定;國科會為全國科技之主管機關,爰為賦予該會在科普教育推動之任務,並透過法制化以強化成效,促使科普教育達到向下扎根的效果。允宜將「科學普及教育之推動」業務,明確納入「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組織法」第2條(國科會掌理事項)規範,期以建立跨部會常態性的溝通平台,俾利將科普知識推廣至學校及社會各階層。
(二)配合國科會組織改制,推廣科學知識普及化執行辦法之主管機關名稱應配合修正
科技主管機關為辦理全國科普教育之推廣,爰依「行政院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推廣科學知識普及化執行辦法」第3條規定:「為利資源整合,科發基金編列之推廣科學知識普及化經費,由
科技部統籌規劃運用。」以作為科普教育業務推廣補助費用(如學術競賽、展覽及研習)之給付依據。
考量科技部於111年7月27日業已改制為國科會,並經行政院以院臺規字第 1110182320號公告自改制之日起,原機關及其所屬機關之相關法律、法規命令及職權命令條文涉及新機關掌理事項者,變更為新機關;國科會主管法規涉及機關名稱者亦應配合檢討修正。爰為明確科普教育普及化執行之主管機關,前揭推廣科學知識普及化之執行辦法第3條及第4條規定之原主管機關(科技部)名稱,允宜配合修正之。
撰稿人:郭憲鐘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17
議題研析
一、
題
目
:
科普教育
推動機關
之
相關
法制
問題淺析
二、
議題
所涉法
規
國家科學
及
技術委員會
組織
法
、
科學技術基本法
三、
背景說明
(
一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
簡稱國科會
)
,
日
前
於
TTA
臺
灣科技
新創
基地舉行
「
2022 Kiss Science
-
科學開門,青春不悶
(
簡
稱
Kiss Science
)
」
記者會
表示
,
為了營造更有趣的科學
教育環境,自
108
年起,
國科會
每年均舉
辦
「
Kiss Science
」
科普
活動,
迄今
已邁入第
4
屆
。
將自
10
月
1
日起,以
5
個
週休假期陸續開放
103
個科研場域,場域遍及全
臺
,其中由
政
府
各部會
、
中
央
研
究
院開放
者
,
計
有
61
處
。
活動
也將舉辦高
中職學生
分組
創意徵件競賽,
競賽過程將導入業師培訓機制,
鼓勵參賽
者詮釋場域特色與內涵
1
。
同時
為
縮短城鄉科教落差
,
提供
200
個名額
並
補助交通費,
邀請偏鄉學子
親臨科研
場域
參觀
,
一窺科學堂奧
2
。
(
二
)
國科會表示,
每年的
「
Kiss Science
」
都推陳出新
,今年
活動
內容
以
「
智慧生活
」
、
「
健康促進
」
、
「
環境生態
」
、
「
尖端科技
」
及
「
跨界探索
」
等
5
大主軸呈現
。
希望全
臺
青年學子能透過生
動有趣的方式,關注臺灣科研發展成果及國際未來科技趨勢,
以知識墊高視野及創造力,進而提高國家的全球競爭力
3
。
1
¾GÂE¹F
¡A
¤½¨p¨ó¤O±À°Ê¬ì´¶
¡B
°ê¬ì·|©Û¤â«C¦~¾Ç¤l
¡A
¤¤¥¡ªÀ
¡A
111
¦~
9
¤ë
6
¤é
¡A
°ê¤º°]¸g
¡C
2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
「
2022 Kiss Science
-
科學開門
、
青春不悶
」
活動
,
產
、
官
、
學研攜手齊發
,
103
個場域遍地開花
』,
111
年
9
月
6
日
,
參
?
網址
:
https://ssur.cc/ts97vnEHU
,
參
?
日期
:
111
年
9
月
20
日。
3
同前註
。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17
議題研析
一、 題目:科普教育推動機關之相關法制問題淺析
二、 議題所涉法規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組織法、科學技術基本法
三、 背景說明
(一)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簡稱國科會),日前於TTA臺灣科技
新創基地舉行「2022 Kiss 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簡
稱Kiss Science)」記者會表示,為了營造更有趣的科學
教育環境,自108年起,國科會每年均舉辦「Kiss Science」
科普活動,迄今已邁入第4屆。將自10月1日起,以5個
週休假期陸續開放103個科研場域,場域遍及全臺,其中由政
府各部會、中央研究院開放者,計有61處。活動也將舉辦高
中職學生分組創意徵件競賽,競賽過程將導入業師培訓機制,
鼓勵參賽者詮釋場域特色與內涵
1
。同時為縮短城鄉科教落差,
提供200個名額並補助交通費,邀請偏鄉學子親臨科研
場域參觀,一窺科學堂奧
2
。
(二)國科會表示,每年的「Kiss Science」都推陳出新,今年活動
內容以「智慧生活」、「健康促進」、「環境生態」、「尖端科技」
及「跨界探索」等5大主軸呈現。希望全臺青年學子能透過生
動有趣的方式,關注臺灣科研發展成果及國際未來科技趨勢,
以知識墊高視野及創造力,進而提高國家的全球競爭力
3
。
1
鄭鴻達,公私協力推動科普、國科會招手青年學子,中央社,111年9月6日,國內財經。
2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2022 Kiss Science-科學開門、青春不悶」活動,產、官、學研攜手齊發,103
個場域遍地開花』,111年9月6日,參?網址:https://ssur.cc/ts97vnEHU,參?日期:111年9月20日。
3
同前註。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852/File_19747470.docx |
R01818 | 觀光旅館業缺工問題研析 | 發展觀光條例;就業服務法;雇主聘僱外國人許可及管理辦法 | 陳淑敏 | 2022-09-29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18
議題研析
1、
題目:觀光旅館業缺工問題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發展觀光條例》、《就業服務法》、《雇主聘僱外國人許可及管理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報導指出,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表示,目前國際觀光飯店缺工嚴重,建議政府試辦國際觀光飯店業引進移工措施,以緩解缺工問題。缺工是很嚴重的問題,一旦國境開放後,有更多旅客入境,尤其是房務、餐廳需更多人力,政府應考慮幫忙國際觀光飯店試辦引進移工
。
(二)根據104人力銀行本(111)年9月19日發布最新調查顯示,9月全站工作機會數101.7萬個,再創歷史新高。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人才缺口最大,而求才月增產業多落在疫後解封大爆發的住宿餐飲、旅遊休閒、運動業等民生消費產業;疫後解封商機潮來臨,住宿餐飲服務業、旅遊休閒業人才缺口都比上月擴增;而工作數排行第二的為住宿餐飲服務業17.7萬個
。
(三)發展觀光條例第2條第7款規定:「觀光旅館業:指經營國際觀光旅館或一般觀光旅館,對旅客提供住宿及相關服務之營利事業。」受到COVID-19疫情趨緩影響,國內的觀光產業因應入境若開放即面臨嚴重缺工問題,據交通部觀光局調查,高達6成觀光旅館有缺工問題,各大旅館公會遂集體向交通部觀光局求助,希望放寬旅館業申請移工,或提高外籍學生打工時數上限。交通部觀光局表示會協助反映給相關部會,勞動部則回應因涉及鬆綁法令、會再跨部討論,希望缺工問題能在疫後觀光開放前,找出解決方案
。
(四)日前國旅補助上路旅宿業需求爆發,若國境開放人力需求更劇,缺工問題再度浮出檯面。中華民國觀光旅館商業同業公會向會員做問卷發現,超過4成業者表示職缺薪資已超過3萬元仍徵不到人,111年7月18日再度呼籲政府開放移工,避免國門開啟時沒有人力
。國人近6成從事服務業,其中旅館房務工作又以婦女及中高齡者從業居多,故旅館業者人力需求仍宜以聘用國人為優先,勞動部堅持不開放旅館業引進移工
。
四、探討研析
(一)改善產業環境、適度調整求才條件
目前開放移工的工作為海洋漁撈、家庭幫傭、機構看護、家庭看護、製造、外展製造、營造、屠宰、外展農務、農林牧或養殖漁業等工作
,並未開放服務業引進移工。就業服務法第50條規定,僑生及外籍生工作時間除寒暑假外,每週最長為20小時。鑑於服務業引進移工事關重大須審慎評估,並顧及國人就業機會,目前勞動部不開放旅館業引進移工。惟觀光旅館業迫切急需人力,擬促鬆綁僑生及外籍生每週20小時之工時上限。然因近年「外籍生淪為學工」事件頻傳,外籍生控訴來臺所做工作與所學並無相關,且每週工作超過40個小時;臺灣境外生淪為學工問題已爆發多次,本院委員指出,外籍生實習機制漏洞必須檢討
。基上,倘擬提高外籍生工時,須有教育部、勞動部研擬出完備之配套措施,方能澈底解決外籍生淪為學工問題。勞動部針對旅館業缺工,已啟動客製化媒合,然發現以專案媒合之房務人員職缺,月薪未達3萬元者占8成6,顯見低薪是更核心之問題,故勞動部建議旅館業想緩解缺工,應先提高薪資及優化勞動環境,以提高求職者意願
;故觀光旅館業允宜將其列為優先改善缺工方案。
(二)移工之工作類型規定宜提升至法律位階
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係為引進移工之主要規定,然僅在其第1項第8款(海洋漁撈工作)及第9款(家庭幫傭及看護工作)明確看出移工之工作類型,其他開放移工之工作類型法未明文,因其係納入第1項第10款:「為因應國家重要建設工程或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工作。」就業服務法施行細則亦無詳細規範,須於《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46條第1項第8款至第11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雇主聘僱外國人許可及管理辦法》第2條第3款第2目規定:「審查標準規定中階技術工作之海洋漁撈工作、機構看護工作、家庭看護工作、製造工作、營造工作、外展農務工作、農業工作或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指定之工作(以下併稱中階技術工作)。」方能看到開放移工之全部工作類型。為保障移工權益,基於法律保留原則,建議開放移工工作類型規定宜提升至法律位階,於《就業服務法》第46條明定,以符法制。
撰稿人:陳淑敏
� 鄭鴻達,晶華潘思亮:國際飯店缺工嚴重盼政府試辦引進移工,中央通訊社,111年9月7日,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209070215.aspx。
� 葉卉軒,史上最缺工!人力銀行9月工作數101.7萬個創歷史新高,經濟日報,111年9月19日,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6623452。
� 許政俊、陳奐宇、陳顯坤,約6成旅館缺工 公會盼放寬外籍勞工申請,公視新聞網,111年4月2日,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74587。
� 葉韋辰,不是薪水太低!飯店房務開3萬也徵嘸人 再籲政府開放移工,TVBS新聞網,111年7月18日,https://news.tvbs.com.tw/life/1851490。
� 江睿智,旅館業喊開放服務業移工 為何與勞動部沒有交集?經濟日報,111年9月14日,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0871/6613002。
�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網站-移工工作資格及規定,最後瀏覽日期111年9月20日,https://www.wda.gov.tw/News.aspx?n=9C9CC6640661FEBA&sms=A1CA5B0D37C1A94B。
� 李芷涵,外籍生淪學工事件頻傳 新住民立委羅美玲:檢討實習機制,NOWnews 今日新聞,111年3月21日,https://www.nownews.com/news/5750915。《就業服務法》規定外籍生每週最多可打工20小時,但教育部實習機制規定,新南向產學合作國際專班自大二起,每學期可排定6學分的實習課,每學分最多安排80小時的實習,等於一學期就有480小時,平均每週約26小時在工廠實習。若學校又在同一地點安排打工加實習,學生每週工作就高達40小時以上。
� 同註6。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850/File_19747467.doc |
R01816 | 新科技助詐團洗錢相關問題研析 | 洗錢防制法 | 葉育彰 | 2022-09-29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16
議題研析
一、題目:新科技助詐團洗錢相關問題研析
二、所涉法規
洗錢防制法
三、背景說明
(1) 緣起
報載,臺灣詐騙集團十多年來陸續發展到中國大陸、東南亞、中東、歐洲等地,結合地下匯兌、洗錢水房等形成龐大產業鏈,加上第三方支付、虛擬貨幣、網路銀行、遊戲點數等新興科技,助長詐騙集團快速洗錢並製造斷點、不易被查獲。國內追查詐騙集團金流發現,過去詐騙集團利用人頭帳戶轉匯,俗稱從大車轉小車約轉4層就完成洗錢;如今可能在國內、外轉了7層才轉到車手。今(2022)年上半年全國受理詐騙案件占所有刑事案件28.8%,執法人員形容是「失控式的成長」,檢調機關就此等問題已邀集相關機關開會討論,希望從結構面澈底解決[footnoteRef:1]。 [1: 李亦昕、蕭白雪,新科技助詐團洗錢 詐騙案「失控成長」(2022年9月4日),聯合新聞網,檢自:https://times.hinet.net/news/24118043,最後瀏覽日2022年9月19日。]
(2) 新科技遭詐騙集團利用洗錢所涉法規
洗錢防制法第1條明定其立法目的係「為防制洗錢,打擊犯罪,健全防制洗錢體系,穩定金融秩序,促進金流之透明,強化國際合作」。同法第2條並規定「本法所稱洗錢,指下列行為:一、意圖掩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來源,或使他人逃避刑事追訴,而移轉或變更特定犯罪所得。二、掩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之本質、來源、去向、所在、所有權、處分權或其他權益者。三、收受、持有或使用他人之特定犯罪所得。」。
洗錢防制如何評比其執行是否到位?一位金融業高層指出應檢視下列幾點,包括:有無對客戶進行實名認證(know your customer, KYC),釐清客戶真實身分?是否「實質」監控交易,或是僅虛應故事的「形式」監控?以及是否有確實通報?這三大流程的規範設計及執行結果必須好好檢視。另外,也要重視「洗錢防制中心對於業者所通報的態樣,查出真有洗錢及詐騙情事的件數,以及判決成功的案件數,究竟有多少」[footnoteRef:2]。 [2: 朱漢崙(2022年8月22日),台灣詐騙氾濫 整頓銀行金流時刻到了,工商時報,檢自:https://ctee.com.tw/news/finance/702176.html,最後瀏覽日2022年9月19日。]
(3)
德國修正刑法洗錢罪擴大洗錢客體財產標的之範圍
德國刑法第261條洗錢罪於2021年3月18日修正施行。修正後新法最重要的變動規定擴及到適格的洗錢客體、犯罪行為與為自己洗錢等部分。有關洗錢客體部分,德國刑法第261條第1項第1句所稱「標的」之構成要件要素,包括動產與不動產及權利,因此脈絡下之犯罪客體,包括債權、無體財產權等;關於電子支付工具如支付安全碼,與虛擬貨幣如比特幣,也都包含在內。標的並非必須直接產自前置犯罪,且轉換行為的鏈結原則也包含在內。同樣的,對於混合了合法財產部分之情形,只要產自於犯罪來源的部分並非微不足道者,就不能排除掉洗錢構成要件之適用。作為洗錢客體的財產標的的指任何具有財產價值的資產,包含有體或無體、動產或不動產、有形或無形,以及賦予所有權或其他種類權利,在此種資產上之法定權利或權利證書,包括了以電子或數位形式存在均屬之[footnoteRef:3]。 [3: 黃士元(譯),譯介 德國2021年刑法打擊洗錢改革法案立法理由─以刑法第261條洗錢罪為中心,國會季刊第50卷第1期,2022年3月,頁12。]
四、探討研析
(1) 因應新科技犯罪型態,宜擴大洗錢行為適格之財產標的
依洗錢防制法第5條第2項、《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辦法》第2條及第7條等規定稱「虛擬通貨」觀之,似採虛擬商品說,惟若僅認虛擬貨幣是虛擬商品而僅採取低度監管,恐非適宜且長久之道[footnoteRef:4]。就利用新興的虛擬貨幣、電子支付等具有財產價值之標的,作為洗錢客體的犯罪行為,為有效防制新興洗錢型態,可參考上述德國之立法例,就洗錢行為適格的財產標的,更明確地於洗錢防制等相關法規中予以界定,並由各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定相關管理規範。 [4: 宋皇志、吳婕華(2021年3月),虛擬貨幣之法律性質與監理規範,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117期,頁148、155。]
(2) 研擬修正洗錢防制相關配套法規,以符合國際規範
因應歐盟不斷更新的反洗錢指令(EU-Richtlinie/EU directives),德國最新通過施行之《刑法打擊洗錢改革法案》即轉化自歐盟2018/1673 號指令,該法案包括5種規範:刑法、刑法施行法、刑事訴訟法、法院組織法與相關法律[footnoteRef:5]。為使我國洗錢防制法規符合國際規範,並有效防制我國實務常見之洗錢犯罪類型,宜研擬修正洗錢防制相關配套法規,以提升執法效能,俾有效打擊洗錢犯罪。 [5: 同註3,頁1。]
撰稿人:葉育彰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16
議題研析
一、
題目
:
新
科技
助
詐團洗錢
相關
問題
研析
二、
所涉法
規
洗錢防制法
三、
背景說明
(
¤@
)
½t°_
³ø¸ü¡A
»OÆW
¶BÄF¶°¹Î¤Q¦h¦~¨Ó³°Äòµo®i¨ì
¤¤°ê
¤j³°
¡BªF«n¨È¡B
¤¤ªF¡B¼Ú¬w
µ¥¦a
¡Aµ²¦X¦a¤U¶×§I¡B¬~¿ú¤ô©Ðµ¥§Î¦¨Ãe¤j²£·~Ãì¡A¥[
¤W²Ä¤T¤è¤ä¥I¡BµêÀÀ³f¹ô¡Bºô
¸ô
»È
¦æ
¡B¹CÀ¸ÂI¼Æµ¥·s¿³¬ì§Þ¡A§Uªø
¶B
ÄF¶°
¹Î§Ö³t¬~¿ú¨Ã»s³yÂ_ÂI
¡B
¤£©ö³Q¬dÀò¡C
°ê¤º°l¬d¶BÄF¶°¹Îª÷
¬y
µo²{
¡A¹L¥h¶BÄF¶°¹Î§Q¥Î¤HÀY±b¤áÂà¶×¡A«UºÙ±q¤j¨®Âà¤p¨®¬ùÂà
4
¼h´N§¹¦¨¬~¿ú¡F¦p¤µ¥i¯à¦b°ê¤º¡B¥~Âà¤F
7
¼h¤~Âà¨ì¨®¤â
¡C
¤µ¡]
2022
¡^
¦~¤W¥b¦~¥þ°ê¨ü²z¶BÄF®×¥ó¥e©Ò¦³¦D¨Æ®×¥ó
28.8%
¡A°õªk¤Hû§Î®e
¬O¡u¥¢±±¦¡
ªº¦¨ªø¡v
¡A
À˽վ÷Ãö
´N
¦¹µ¥
°ÝÃD¤wÁܶ°¬ÛÃö¾÷Ãö¶}·|°Q
論,希望從結構面澈底解決
1
。
(
二
)
新科技遭詐
騙集
團利用洗錢所涉法規
洗錢防制法第
1
條明定其立法目的係「為防制洗錢,打擊犯罪,
健全防制洗錢體系,穩定金融秩序,促進金流之透明,強化國際合
作」。同法第
2
條並規定「本法所稱洗錢,指下列行為:一、意圖掩
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來源,或使他人逃避刑事追訴,而移轉或變
更特定犯罪所得。二、掩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之本質、來源、去
向、所在、所有權、處分權或其他權益者。三、收受、持有或使用
他人之特定犯罪所得。」。
洗錢防制如何評比
其
執行是否到位?一位金融業高層
指出應檢
1
§õ¥ç
©ý
¡B
¿½¥Õ³·
¡A
·s¬ì§Þ§U¶B¹Î¬~¿ú
¶BÄF®×¡u¥¢±±¦¨ªø¡v
¡]
2022
¦~
9
¤ë
4
¤é
¡^
¡A
Áp¦X
·s»D
ºô¡A
À˦ۡG
https://times.hinet.net/news/24118043
¡A³Ì«áÂsÄý¤é
2022
¦~
9
¤ë
19
¤é
¡C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16
議題研析
一、題目:新科技助詐團洗錢相關問題研析
二、所涉法規
洗錢防制法
三、背景說明
(一) 緣起
報載,臺灣詐騙集團十多年來陸續發展到中國大陸、東南亞、
中東、歐洲等地,結合地下匯兌、洗錢水房等形成龐大產業鏈,加
上第三方支付、虛擬貨幣、網路銀行、遊戲點數等新興科技,助長
詐騙集團快速洗錢並製造斷點、不易被查獲。國內追查詐騙集團金
流發現,過去詐騙集團利用人頭帳戶轉匯,俗稱從大車轉小車約轉
4層就完成洗錢;如今可能在國內、外轉了7層才轉到車手。今(2022)
年上半年全國受理詐騙案件占所有刑事案件28.8%,執法人員形容
是「失控式的成長」,檢調機關就此等問題已邀集相關機關開會討
論,希望從結構面澈底解決
1
。
(二) 新科技遭詐騙集團利用洗錢所涉法規
洗錢防制法第1條明定其立法目的係「為防制洗錢,打擊犯罪,
健全防制洗錢體系,穩定金融秩序,促進金流之透明,強化國際合
作」。同法第2條並規定「本法所稱洗錢,指下列行為:一、意圖掩
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來源,或使他人逃避刑事追訴,而移轉或變
更特定犯罪所得。二、掩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之本質、來源、去
向、所在、所有權、處分權或其他權益者。三、收受、持有或使用
他人之特定犯罪所得。」。
洗錢防制如何評比其執行是否到位?一位金融業高層指出應檢
1
李亦昕、蕭白雪,新科技助詐團洗錢 詐騙案「失控成長」(2022年9月4日),聯合新聞網,檢自:
https://times.hinet.net/news/24118043,最後瀏覽日2022年9月19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848/File_19747465.docx |
R01815 | 揭弊者保護相關問題研析 | 聯合國反貪腐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簡稱UNCAC);證人保護法;食品安全衛生檢舉案件處理及獎勵辦法;金融控股公司及銀行業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實施辦法 | 楊蕙如 | 2022-09-29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15
議題研析
一、題目:揭弊者保護相關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聯合國反貪腐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簡稱UNCAC)、證人保護法、食品安全衛生檢舉案件處理及獎勵辦法、金融控股公司及銀行業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實施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根據一份在111年9月15日提交的法院文件,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指控社群平臺推特(Twitter)存在詐欺行為,隱瞞了公司在資訊安全方面的嚴重缺陷。他認為這足以終止他對推特440億美元(約新臺幣1.3兆元)的收購交易。原先馬斯克有意以440億美元收購推特,後來馬斯克以推特機器人帳號氾濫,以及推特解僱提出質疑的「吹哨者」(Whistleblower)等因素為由,表態欲退出併購案
。
本案吹哨者-推特前資安主管扎特科(Peiter Zatko)9月13日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指控推特公司內部有中共情報組織人員
,以及推特的網路防禦很脆弱,平臺資訊易遭到青少年、小偷及間諜等盜取,威脅用戶隱私。他曾試圖警告管理階層慎防駭客攻擊或數據遭竊的安全漏洞,但無濟於事。馬斯克表示,扎特科的指控已構成推特的「詐欺」和「違約」行為
。
(二)吹哨者係指揭發組織內部不法、不誠實、腐敗或不正當行為之人。美、英、日等國分別定有吹哨者保護法(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Act)、公益揭露法(Public Interest Disclosure Act)及公益通報者保護法等法律以鼓勵組織內部人員勇於揭露不法。為保障公私部門內部揭弊者工作權益,行政院曾於108年函送「揭弊者保護法」草案請立法院審議,該草案規定揭弊者不能因此受到不利人事措施對待,經本院第9屆第7會期第13次院會決定交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查。嗣委員會雖審查完竣,惟因黨團協商未獲共識,無法完成審議,後因屆期不連續致未能完成立法。
(三)聯合國反貪腐公約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於今(111)年9月2日落幕,針對臺灣落實反貪腐議題提出104點結論性意見;委員會主席荷西‧伍格式讚許臺灣政府的努力,並籲請立法院優先審議揭弊者保護法草案。國民黨及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於9月2日及7日分別召開記者會表示,揭弊者保護法推動已久但尚未完成立法,無法保障揭發弊端的吹哨者其工作和人身安全,呼籲行政院應在新會期儘速將揭弊者保護法等法案,送進立法院審議,並期將這項法案列為新會期之優先法案。
四、探討研析
(一)揭弊保護「專法」宜儘早完成立法
我國現行規範,散見於刑事、勞動、食安及金融等不同法令中,相關規範中較詳細者為「證人保護法」、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3條第2項規定訂定之「食品安全衛生檢舉案件處理及獎勵辦法」及強調董(理)事會、監察人之監督以及會計師簽證及通報責任之「金融控股公司及銀行業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實施辦法」
。惟前揭法令對保護對象及適用情事等有所不同,或僅屬行政命令層級,整體而言仍有欠周延,為落實保障揭弊者權益,建議早日建立專法規範。
(二)建立揭弊獎勵基金,加強保護揭弊者
揭弊者承受遭致不利益對待如降職、減薪、職場霸凌、被視為背叛者甚或遭報復性解僱之風險。因此,為使組織成員勇於揭發不法,除了加強保護揭弊者,尤應強化讓大家願意揭弊的誘因-檢舉獎金。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去年收到的揭弊檢舉案終有成案的207件,共發出10億美金,平均每件約480萬美金
;我國金管會的檢舉獎金去年提高至最高每件新臺幣400萬元
,惟與美國仍有落差。美國SEC給予提供「原始資訊」
證據之吹哨者裁處金額10%以上之獎金。行政院108年版「揭弊者保護法」草案第17條授權由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定揭弊獎金之給與基準。未來制定法律時或可參酌美國做法,將違規者付給政府罰款之一定比例,作為發給符合特定條件揭弊者之獎金或基金來源,以提高知情人士揭弊意願俾防止弊端擴大。
撰稿人:楊蕙如
� 推特解僱提出質疑的吹哨者,隨後給予775萬美元遣散費,但支付前並未取得馬斯克同意,此舉違反收購協議。詳見:美國 推特支付吹哨者遣散費 馬斯克未獲徵詢 質疑違約,經濟日報,111年9月11日,第A7版。
� 扎特科還爆料,推特曾收到過來自美國政府的消息,警告公司內部有員工同時在為外國的情報局工作;而在聽證會上,參議員葛拉斯里(Chuck Grassley)也證實,FBI曾警告過推特公司的內部人員中,恐有中共間諜。詳見:吳旻洲,推特員工有中共特工 吹哨者:用戶資料恐遭竊,大紀元時報,111年9月15日,第A1版。
� 賴意晴,馬斯克指控推特詐欺 又瞞資安缺陷,大紀元時報,第A4版,111年9月17日。
� 金融控股公司及銀行業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實施辦法第30條規定:「會計師辦理第二十八條規定之查核時,若遇受查銀行業有下列情況應立即通報主管機關:一、查核過程中,未提供會計師所需要之報表、憑證、帳冊及會議紀錄或對會計師之詢問事項拒絕提出說明,或受其他客觀環境限制,致使會計師無法繼續辦理查核工作。二、在會計或其他紀錄有虛偽、造假或缺漏,情節重大者。三、資產不足以抵償負債或財務狀況顯著惡化。四、有證據顯示交易對淨資產有重大減損之虞。受查銀行業有前項第二款至第四款情事者,會計師並應就查核結果先行向主管機關提出摘要報告。」。
� 李同龢,揭弊者保護法案 別再拖延了 沒保護 沒人敢揭祕,聯合報,111年9月9日,第A11版(民意論壇)。
� 為防堵金融違法事件,金管會多管齊下,其中1項措施為修法將檢舉獎金依違法情節區分,提高為10倍或5倍。金管會去(110)年已修正「檢舉金融違法案件獎勵要點」大幅提高檢舉獎金。詳見:謝方娪,金管會5路防堵金融違法 檢舉獎金變10倍最高400萬,中央社,111年3月2日。
� 所謂吹哨者提供「原始資訊」係指同時符合:(1)係由吹哨者獨立之知識或獨立之分析所得出�;(2)SEC未從其他來源獲悉該資訊,除非吹哨者為前開資訊之來源;(3)非由司法或行政調查程序、聽證會、查核報告或媒體報導中所衍生出來之指控,除非吹哨者為前開指控資訊之來源等3個條件之資訊。且案件裁處金額超過100萬美元時,詳見:蔣永民、林盈如、賴建宇,公司治理與吹哨者制度-從美英日立法例談起,內部稽核,第110期,109年7月,頁19。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844/File_19747461.doc |
R01813 | 凍卵之法制問題研析 | 人工生殖法 | 李淑瓊 | 2022-09-27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13
議題研析
一、題目:凍卵之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人工生殖法
三、背景說明
(一)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的統計資料,2021年國人初婚平均年齡,男性為32.3歲,女性為30.4歲[footnoteRef:1];2021年國人生母生育第一胎平均年齡為31.23歲[footnoteRef:2];另2021年國人生母平均生育年齡在35歲以上者,占31.64%[footnoteRef:3],已經超過三成,可知國人晚婚、晚生的比例極高。有醫師指出,女性的卵子數量出生後即固定,從出生時約200萬顆,直自31歲退步剩約40萬顆,並隨年齡持續衰退且不可逆[footnoteRef:4],在女性日益晚婚、晚生的情況下,「凍卵」提供了一個女性對抗生理時鐘的解方;惟受限於現行人工生殖法之規定,醫療機構實施人工生殖之對象必須是夫妻,是以,女性凍卵後,倘若要解凍進行人工生殖,則必需以受術時存在婚姻關係為要件,且不包含同性婚者[footnoteRef:5]。 [1: 參見:「結婚年齡中位數及平均數」統計表,行政院性別平等會重要性別統計資料庫,網址:https://www.gender.ey.gov.tw/gecdb/Stat_Statistics_DetailData.aspx?sn=aeFG0R2tHwmrDtITC%24JSaA%40%40(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12日)] [2: 參見:「出生數按生母年齡、生母平均年齡及生第一胎平均年齡」統計表,行政院性別平等會重要性別統計資料庫,網址:https://www.gender.ey.gov.tw/gecdb/Stat_Statistics_DetailData.aspx?sn=lT4902z3YmLGBZadLKLSzQ%40%40(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12日)。] [3: 同前註,另此統計表為分齡統計,數據為作者自行加總各年齡層之人數計算得出。] [4: 參見:林怡亭,卵子品質31歲起急衰退且不可逆 人工生殖技術讓「做人」更平易近人,健康醫療網,2022年9月1日,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news/%E5%8D%B5%E5%AD%90%E5%93%81%E8%B3%AA31%E6%AD%B2%E8%B5%B7%E6%80%A5%E8%A1%B0%E9%80%80%E4%B8%94%E4%B8%8D%E5%8F%AF%E9%80%86-%E4%BA%BA%E5%B7%A5%E7%94%9F%E6%AE%96%E6%8A%80%E8%A1%93%E8%AE%93-%E5%81%9A%E4%BA%BA-%E6%9B%B4%E5%B9%B3%E6%98%93%E8%BF%91%E4%BA%BA-023000058.html(最後瀏覽日期:22022年9月12日)] [5: 《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第24條第2項但書規定,其他法規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已說明《人工生殖法》屬特別規定,不在該施行法之適用或準用範圍,並依據《人工生殖法》第2條及第11條規定,目前人工生殖以不孕夫妻為對象,同性婚姻者非屬適用範圍。參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中華民國第4次國家報告專要文件,2022年3月,第94頁。]
(二)根據OECD的家庭數據庫資料,OECD國家平均有41%的孩子是非婚生子女。墨西哥(69%)、冰島(71%)和智利(74%)的比例特別高;相較之下,有4個OECD國家(以色列、日本、韓國和土耳其),只有不到10%的兒童是非婚生子女,日本,韓國和土耳其,這一比例低至2-3%左右[footnoteRef:6],而同為東方國家的我國,根據內政部2021年的數據,我國非婚生子女比例為3.84%[footnoteRef:7],與同樣存有保守婚育觀念的日本、韓國比例相近。 [6: 參見:OECD, SF2.4: Share of births outside of marriage, OECD Family Database,網址https://www.oecd.org/els/family/SF_2_4_Share_births_outside_marriage.pdf(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21日)] [7: 參見:黃靖媗,少子女化難解 民眾黨團:試管嬰兒補助應不限「已婚女性」,自由時報,2022年8月11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022125(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13日)]
(三)目前OECD國家的總生育率[footnoteRef:8]平均為1.67[footnoteRef:9],雖然低於確保人口替換水準的2.1,但仍遠遠高於我國去年的總生育率0.975[footnoteRef:10],生育率的下降除了反映個人生活方式、家庭組成等因素的變化外,OECD的報告中特別點出,另一個影響因素,可能來自女性對伴侶關係和生育規範改變的渴望,特別是在像日本和韓國等對生育和婚姻存有強烈聯繫的國家。該報告另指出,未婚男女的生育也發生了變化,例如,在法國、冰島、挪威及瑞典,現在有一半或更多的生育發生在婚外,而前述國家2020年的預測總生育率分別為1.85、1.77、1.68及1.85[footnoteRef:11]。 [8: 總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係指平均每位婦女一生中所生育之子女數,國際間評量及相互比較之生育率即是以總生育率為標準。參見:國家發展委員會網站之經濟小辭典就「總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之解釋,網址:https://www.ndc.gov.tw/News_Content.aspx?n=01B17A05A9374683&sms=32ADE0CD4006BBE5&s=2D7C191B0671B176#(最後瀏覽日:2022年9月23日)] [9: 參見:OECD, Fertility, Pensions at a Glance 2021 : OECD and G20 Indicators,網址:https://www.oecd-ilibrary.org/sites/b15fef68-en/index.html?itemId=/content/component/b15fef68-en(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21日)] [10: 參見:「育齡婦女之總生育率」統計表,行政院性別平等會重要性別統計資料庫,網址:https://www.gender.ey.gov.tw/gecdb/Stat_Statistics_Query.aspx?sn=y%24Y9258dU59GrN2vb76Uaw%40%40&statsn=hAycDNH6og5HX58VF4YjEg%40%40&d=m9ww9odNZAz2Rc5Ooj%24wIQ%40%40&n=190165(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12日)] [11: 法國、冰島、挪威及瑞典之總生育率摘自同註9之報告中之表6.1,該表之資料來源為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在線版(for future periods: medium-variant forecast)。]
(四)根據衛福部最新的「中華民國108年15-64歲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報告」,我國15-64歲婦女,有結婚、再婚意願者占46.06%,不及半數[footnoteRef:12],是以,若欲挽救我國已為全世界生育率最低國家[footnoteRef:13]的嚴峻情況,將生育與婚姻綑綁之規範即不符合現實,亦形同剝奪單身者之生育權。 [12: 另不想結婚、再婚,但想有固定的伴侶者,占15.34%,以上皆無者(實質單身者),占38.60%。參見:衛生福利部編印,中華民國108年15-64歲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報告,第27頁,2020年8月。] [13: 參見:魯皓平,台灣生育率世界最低!全球最少子化的5大國家,為什麼面臨老化危機?,聯合新聞網,引自遠見,2022年8月25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09/6563990(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21日)]
四、探討研析
(一)應肯認「生育權」及「健康權」為憲法第22條所保障之獨立基本權
婚姻權與婚姻制度受憲法制度性保障,大法官曾數度做出相關解釋[footnoteRef:14],惟我國憲法就婚姻權與生育權皆無明文規定,論者有認「應承認生育權為憲法第22條所保障之獨立基本權[footnoteRef:15]」,按若將生育權解釋為依附於婚姻權與婚姻制度之附屬權利,而非獨立之基本權,則生育權勢必需以婚姻為前提;然而,事實上我國之現行法規,並未限制單身女性以自然方式生殖,亦未強迫未婚懷孕之婦女,必須強制中止妊娠,另包括產假、產檢假、生育補助、育兒補助,並未以婦女已婚,或子女必須是婚生子女為前提要件。是以,在我國之法制實務上,除了人工生殖法外,並未將生育與婚姻進行綑綁[footnoteRef:16]。 [14: 參見:司法院釋字第242、362、365、372、452、552、554、696、748號等相關解釋。] [15: 吳佳樺,重返釋字第701號解釋──論不孕症夫妻「生育權」之基礎性權利,月旦裁判時報,第103期, 2021年1月,第79頁。] [16: 優生保健法中有關已婚女性進行人工流產需經配偶同意之規定,經「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之國家報告,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及民間團體代表審閱並提出建議後,衛生福利部已擬具該法之修正草案,刪除前述規定,並已完成預告程序。參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中華民國第4次國家報告專要文件,第95頁,2022年3月。]
其次,行政院於2005年函送立法院審議之「人工生殖法草案」之草案總說明略以「基於維護生命之倫理及尊嚴,人工生殖技術應以『治療不孕為目的』,而非作為創造生命之方法」[footnoteRef:17],係將不孕作為一種生殖系統的疾病。其立法架構既以「治療疾病」為出發點,則從憲法保障人民健康權[footnoteRef:18]的觀點,即不應限制單身或同性婚者「治療不孕疾病」,否則即係對單身或同性婚者之健康權所為之不當限制甚至是侵害。 [17: 參見:立法院,院總第1586號 政府提案第10174號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2005年9月9日印發。該法於2007年3月5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同年3月21日施行。] [18: 釋字第785號解釋將憲法未列舉之「健康權」納入憲法第22條之「人權清單」,詳見釋字第785號解釋文及理由書。]
(二)限制單身及同性婚者實施人工生殖,違反平等原則
國家人權委員會於6月30日發表之CEDAW第4次國家報告之獨立評估意見提及「雙性人及跨性別者仍面臨身體完整性、人格權、健康權等基本權利受到侵害的處境。同性戀者在跨國同婚、收養制度、人工生殖科技與資源的近用,仍未獲法律平等保障。」、「現行人工生殖相關法規與補助政策,亦排除同婚家庭的適用或準用。」並具體建議「應推動修正人工生殖制度,將女同志家庭納入適用對象。」[footnoteRef:19],係從憲法所保障之平等權出發,認為人工生殖制度不應以異性婚或同性婚,而為差別待遇;同理,在肯認「生育權」及「健康權」為憲法第22條所保障之獨立基本權之前提下,人工生殖制度(包含是否可實施人工生殖及相關補助等規定)亦不應以女性係有配偶或單身,而為差別待遇,否則即違反憲法第7條所保障之平等權。 [19: 參見:國家人權委員會,「國家人權委員會CEDAW第4次國家報告之獨立評估意見」,2022年6月30日,第26-28頁。]
(三)人工生殖法之修正建議
在肯認「生育權」及「健康權」為憲法第22條所保障之獨立基本權,及憲法第7條保障人民平等權之前提下,人工生殖法之有關限制醫療機構實施人工生殖對象之規定,即應通過憲法第23條比例原則之檢驗,且因前述基本權攸關人格健全發展、人性尊嚴之維護及人民之身體健康,本文認為應採「嚴格審查標準」,建議主管機關除應參採前述國家人權委員會發表之CEDAW獨立評估意見之建議「應推動修正人工生殖制度,將女同志家庭納入適用對象。」外,亦應同步檢討人工生殖法就醫療機構實施人工生殖對象之限制規定,評估將單身女性納入適用對象並修正相關規定之可行性。
撰稿人:李淑瓊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13
議題研析
¤@¡BÃD¥Ø¡G
á§Z¤§ªk¨î°ÝÃD¬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人工生殖法
三、
背景說明
(一)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的統計資料,
2021
年國人初婚平均年齡,
男性為
32.3
歲,女性為
30.4
歲
1
;
2021
年國人生母生育第一胎
平均年齡為
31.23
歲
2
;
另
2021
年國人生母平均生育年齡在
35
歲以上者,占
31.64%
3
,已經超過三成
,
可知
國人晚婚、晚生
的
比例極高。有醫師指出,
女性的卵子數量出生後即固定,
從出生時約
200
萬顆,直自
31
歲退步剩約
40
萬顆,並隨年齡持
續衰退且不可逆
4
,在女性日
益晚婚、晚生的情況下,「凍卵」
提供了一個女性對抗生理時鐘的解方;
惟受限於
現行
人工生
殖法
之規定,醫療機構實施人工生殖之對象
必須是夫妻,
是
以,
女性凍卵後,倘若要解凍進行人工生殖,則必需以
受術
時存在
婚姻關係
為要件
,且不包含同性婚者
5
。
1
參見:「結婚年齡中位數及平均數」統計表,行政院性別平等會重要性別統計資料庫,網址:
https://www.gender.ey.gov.tw/gecdb/Stat_Statistics_DetailData.aspx?sn=aeFG0R2tHwmrDtIT
C%24J
SaA%40%40
(最後瀏覽日期:
2
02
2
年
9
月
12
日
)
2
參見:「
出生數按生母年齡、生母平均年齡及生第一胎平均年齡
」統計表,行政院性別平等會
重要性別統計資料庫,網址:
https://www.gender.ey.gov.tw/gecdb/Stat_Statistics_DetailData.aspx?sn=lT4902z3YmLGBZadLKLSzQ
%40%40
(最後瀏覽日期:
2022
年
9
月
12
日)。
3
同前註,另
此統計表為分齡統計,數據為作者自行加總
各年齡層之人數
計算得出
。
4
參見:
林怡亭,
卵子品質
31
歲起急衰退且不可逆
人工生殖技術讓「做人」更平易近人
,健康
醫療網,
2022
年
9
月
1
日,網址:
https://tw.news.yahoo.com/news/%E5%8D%B5%E5%AD%90%E5%93%81%E8%B3%AA31%E6%AD
%B2%E8%B5%B7%E6%80%A5%E8%A1%B0%E9%80%80%E4%B8%94%E4%B8%8D%E5%8F%AF%E9
%80%86
-
%E4%BA%BA%E5%B7%A5%E7%94%9F%E6%AE%96%E6
%8A%80%E8%A1%93%E8%AE%93
-
%E5%81%9A%E4%BA%BA
-
%E6%9B%B4%E5%B9%B3%E6%98%93%E8%BF%91%E4%BA%BA
-
023000058.html
(
最後瀏覽日期:
22022
年
9
月
12
日)
5
《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第
24
條第
2
項但書規定,其他法規另有規定者,不在此
限,已說明《人工生殖法》屬特別規定,不在該施行法之適用或準用範圍,並依據《人工生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13
議題研析
一、題目:凍卵之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人工生殖法
三、背景說明
(一)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的統計資料,2021年國人初婚平均年齡,
男性為32.3歲,女性為30.4歲
1
;2021年國人生母生育第一胎
平均年齡為31.23歲
2
;另2021年國人生母平均生育年齡在35
歲以上者,占31.64%
3
,已經超過三成,可知國人晚婚、晚生
的比例極高。有醫師指出,女性的卵子數量出生後即固定,
從出生時約200萬顆,直自31歲退步剩約40萬顆,並隨年齡持
續衰退且不可逆
4
,在女性日益晚婚、晚生的情況下,「凍卵」
提供了一個女性對抗生理時鐘的解方;惟受限於現行人工生
殖法之規定,醫療機構實施人工生殖之對象必須是夫妻,是
以,女性凍卵後,倘若要解凍進行人工生殖,則必需以受術
時存在婚姻關係為要件,且不包含同性婚者
5
。
1
參見:「結婚年齡中位數及平均數」統計表,行政院性別平等會重要性別統計資料庫,網址:
https://www.gender.ey.gov.tw/gecdb/Stat_Statistics_DetailData.aspx?sn=aeFG0R2tHwmrDtITC%24J
SaA%40%40(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12日)
2
參見:「出生數按生母年齡、生母平均年齡及生第一胎平均年齡」統計表,行政院性別平等會
重要性別統計資料庫,網址:
https://www.gender.ey.gov.tw/gecdb/Stat_Statistics_DetailData.aspx?sn=lT4902z3YmLGBZadLKLSzQ
%40%40(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12日)。
3
同前註,另此統計表為分齡統計,數據為作者自行加總各年齡層之人數計算得出。
4
參見:林怡亭,卵子品質31歲起急衰退且不可逆 人工生殖技術讓「做人」更平易近人,健康
醫療網,2022年9月1日,網址:
https://tw.news.yahoo.com/news/%E5%8D%B5%E5%AD%90%E5%93%81%E8%B3%AA31%E6%AD
%B2%E8%B5%B7%E6%80%A5%E8%A1%B0%E9%80%80%E4%B8%94%E4%B8%8D%E5%8F%AF%E9
%80%86-
%E4%BA%BA%E5%B7%A5%E7%94%9F%E6%AE%96%E6%8A%80%E8%A1%93%E8%AE%93-
%E5%81%9A%E4%BA%BA-%E6%9B%B4%E5%B9%B3%E6%98%93%E8%BF%91%E4%BA%BA-
023000058.html(最後瀏覽日期:22022年9月12日)
5
《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第24條第2項但書規定,其他法規另有規定者,不在此
限,已說明《人工生殖法》屬特別規定,不在該施行法之適用或準用範圍,並依據《人工生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801/File_19747422.docx |
R01812 | 海洋休閒旅遊管理法制研析 | 國土計畫法;海岸管理法;漁業法;國家公園法;野生動物保育法;文化資產保存法;都市計畫法;森林法;發展觀光條例;風景特定區管理規則;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 | 黃兆儀 | 2022-09-27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12
議題研析
1、
題目:海洋休閒旅遊管理法制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國土計畫法》、《海岸管理法》、《漁業法》、《國家公園法》、《野生動物保育法》、《文化資產保存法》、《都市計畫法》、《森林法》、《發展觀光條例》、《風景特定區管理規則》、《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報導指出,交通部觀光局規劃在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經管範圍的澎湖鎖港里杭灣、山水里漁港東堤、風櫃里青灣、員貝村漁港北堤,以及北海跳島等5個場域,劃設海洋生態旅遊專區,限作非動力水域遊憩活動,以觀光為目標,輔以珊瑚復育、遊客總量管制等措施,培養在地民眾為遊客導覽,永續旅遊資源
。對於規劃全國首座海洋生態旅遊專區,可能管制旅客數量或造成漁業活動的影響,遊憩業者及漁民表示,並未事先被告知或徵詢,不太清楚法源依據及劃設範圍
。
(二)我國與海洋保護區有關之規範,散布於不同目的事業主管法規,各權責機關依其主管法規劃設不同類型海洋保護區,且各有其不同保護標的、管理目的及保育方式,主要依《漁業法》、《國家公園法》、《野生動物保育法》、《文化資產保存法》及《發展觀光條例》等法規劃設,截至2021年5月,計有46處
,包括:
1.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劃設之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1處及5個野生動物保護區(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主管)。
2.依《國家公園法》劃設之4個含海域區國家公園(內政部主管)。
3.依《漁業法》劃設之30個漁業資源保育區(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主管)。
4.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劃設之3個自然保留區(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主管),以及1個自然紀念物(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主管)。
5.依《發展觀光條例》及《都市計畫法》於國家風景區內劃設之2個海域資源保護區(交通部觀光局主管)。
四、探討研析
為發展以藍色經濟為背景之海洋產業政策,推動海洋休閒旅遊,應先檢視現行相關制度、體系及規範,謹分述如下:
(一)海洋休閒旅遊面臨的課題
1.海洋觀光或休閒漁業與傳統漁業間的衡平:海洋休閒活動與漁業活動由於利用共同的水域、水產動植物等資源,因其作業方式不同,在觀光與漁業如何衡平發展,是為重要課題。
2.海洋休閒旅遊與海洋保護涉及諸多不同機關主管的法規與職掌:海洋休閒旅遊的開發、管理及海洋保護,涉及諸多政府部門,如:內政部的國土計畫、交通部觀光局的觀光事業發展、海洋委員會海巡署的海域及海岸秩序維護、農委會林務局的保安林之經營管理及漁業署的漁業資源管理等,事權依其性質分散於各機關。
3.海洋資源的保護與管理:臺灣是典型的海洋國家,提升民眾海洋意識,宣導海洋保育的重要性及建立海洋文化,亦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二)應通盤檢討現行法規有關海洋休閒旅遊之主管機關及其職權,以符實需並統一事權
我國在海洋保護及海域管理之法律散布在農委會、交通部、海洋委員會等不同機關,可能有事權重疊及模糊不清之情況。且海洋休閒旅遊之相關產業近年來日益興起,帶來諸多不同的水域使用目的與休閒使用項目,建議政府召開跨部會會議,針對各產業發展之區位,詳加討論水域空間使用劃分,修訂海洋管理的相關法規,以減少產業間於水域空間使用之重疊與衝突情形,並統一事權。
(三)明定海洋生態旅遊及觀光休閒漁業之範圍及生態管理規範
目前我國在海洋保育的作為,在「物種保育」方面可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及《漁業法》等來禁止捕撈所公告的保育類動物,在「棲地保護」方面,依《國家公園法》、《文化資產保存法》、《野生動物保育法》及《漁業法》等不同法令劃設海洋保護區,然大多未能完全落實取締。建議相關機關加強海洋生態保育的研究、教育及管理,整合海洋生態旅遊及觀光休閒漁業之範圍及生態管理規範,並鼓勵各利益關係方的參與,藉由以生態系為基準之海洋經營管理,避免因人為的捕撈、污染與開發,而破壞海洋環境與海洋生物物種與族群之存續,達成海洋保育與海洋休閒衡平共贏的目標。
撰稿人:黃兆儀
� 陳心瑜,全台首座!澎湖擬設海洋生態旅遊專區 復育、觀光並行,自由時報,2022年9月6日,第A11版。
� 劉禹慶,漁民遊憩業者 憂影響生計,自由時報,2022年9月6日,第A11版。
� 臺灣海洋保護區介紹,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HYPERLINK "https://www.oca.gov.tw/ch/home.jsp?id=199&parentpath=0,5,197" �https://www.oca.gov.tw/ch/home.jsp?id=199&parentpath=0,5,197�,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14日。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799/File_19747420.doc |
R01814 | 身心障礙者減輕行政處罰議題之探討 | 行政罰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精神衛生法;性騷擾防治法 | 蔡琮浩 | 2022-09-27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14
議題研析
一、題目:身心障礙者減輕行政處罰議題之探討
二、所涉法規
行政罰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精神衛生法、性騷擾防治法
三、背景說明
(一)根據報載,臺北市一名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累犯從109年5月起,連續犯下妨害秘密、妨害性自主、性騷擾等罪,被警察局、社會局及勞動局拘提或裁罰共25次,卻未提報社會安全網[footnoteRef:1]。警方調查,犯嫌多次在公園、捷運等公廁內性騷、偷拍、偷窺、伸手猥褻,行徑愈來愈囂張,但都因罪責不高,未引起注意。多次精神、情緒不穩隨機作案,如不定時炸彈[footnoteRef:2]。 [1: 胡瑞玲,2年被抓25次 性侵惡狼領身障罰金竟減半,聯合報,111年9月13日,第B204版。] [2: 李文正,曾爬女廁隔板偷窺 惡狼隨機性侵落網,中國時報,111年9月6日,第A5版。]
(二)另一案例則是一名男子於搭乘捷運時脫下口罩,還在車廂內吐痰並塗抹扶手桿,並與欲制止乘客產生糾紛,原被依大眾捷運法第50條第1項第9款開罰4500元罰鍰,由於男子是身心障礙者(以下簡稱身障者),將裁處金額減半為2250元[footnoteRef:3]。兩案例均顯示,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之身障者,於違反行政法上之義務時,行政機關均以具身障者身分之理由予以減半。 [3: 蔡思培,捷運吐痰抹扶手桿挨罰2250元 北捷:身障者罰金減半,自由時報,111年9月1日,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4044710,最後瀏覽日:111年9月26日。]
(三)由於案例中犯嫌涉犯最多為性騷擾,而由主管機關依據性騷擾防治法第20條規定,予以裁處新臺幣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鍰,並依行政罰法第9條第4項之規定均予以減半,而引發輿論對領有身障手冊的性侵累犯其罰鍰卻減半的關注。
四、探討研析
(一)行政機關宜依個案之適用情形裁量處罰金額
行政罰法第9條第4項:「行為時因前項之原因,致其辨識行為違法或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顯著減低者,得減輕處罰。」依據立法說明,本條係參照刑法有關心神喪失或心神耗弱者得不予或減輕處罰之精神而定。刑法第19條第2項規定:「行為時因前項之原因,致其辨識行為違法或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顯著減低者,得減輕其刑。」換言之,案例中行政機關對於身障者予以減輕處罰之裁定,係因其行為時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其辨識行為違法或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顯著減低之緣故。
惟行政罰法第9條第5項亦同時明定,不予處罰或減輕處罰之規定於因故意或過失自行招致者,不適用之。其於因故意或過失自行招致者,亦係參考刑法「原因自由行為」,亦即造成精神耗弱情形是自己引起的[footnoteRef:4]。是以,行為人如因自己之故意或過失,自陷於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情形者,因其仍有可非難性,具可歸責事由,而不適用不予處罰或減輕處罰之規定[footnoteRef:5]。 [4: 立法院公報,第93卷,第3期,委員會紀錄,92年12月18日,頁159-160。] [5: 立法院第5屆第4會期第3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989號,政府提案第9218號,92年9月26日,政二八。]
精神、心智功能有損傷或不全導致顯著偏離或喪失之身障者因不具有足夠的認知來分辨是非對錯犯罪的情節及所侵害的法益,爰免予或減輕處罰是對其權利的保障,惟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條:「本法所稱身心障礙者,指下列各款身體系統構造或功能,有損傷或不全導致顯著偏離或喪失,影響其活動與參與社會生活,經醫事、社會工作、特殊教育與職業輔導評量等相關專業人員組成之專業團隊鑑定及評估,領有身心障礙證明者:一、神經系統構造及精神、心智功能。二、眼、耳及相關構造與感官功能及疼痛。三、涉及聲音與言語構造及其功能。四、循環、造血、免疫與呼吸系統構造及其功能。五、消化、新陳代謝與內分泌系統相關構造及其功能。六、泌尿與生殖系統相關構造及其功能。七、神經、肌肉、骨骼之移動相關構造及其功能。八、皮膚與相關構造及其功能。」,領有身心障礙證明之身障者共分為8大類,是以,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之身障者並非必予減輕之適用對象,仍宜依身障者之個案情形裁量處罰金額,較為妥適。
(二)建議修法明定推動小組召集人由首長擔任以強化督導功能
雖然對精神、心智功能有損傷或不全導致顯著偏離或喪失之身障者減輕行政處罰,係從無行為能力或原因自由行為來考量違規者所應負擔的罪責,惟若從保障身障者權益來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以下簡稱CRPD)前言(t)已凸顯大多數身心障礙者生活貧困之事實,憲法第155條亦明確國家對身障者應予適當扶助與救濟之意旨。行政罰法第18條第1項亦有:「裁處罰鍰,應審酌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行為應受責難程度、所生影響及因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所得之利益,並得考量受處罰者之資力。」之規定。爰從福利國家的角度而言,對資力弱勢之身障者減輕行政處罰,亦無不妥;惟若對違規累犯且精神、心智功能有損傷或不全導致顯著偏離或喪失之身障者僅裁處行政處罰即視為已足,則顯有不妥。
從CRPD第25條有關身障者健康權促進之角度而言,本案例遭拘提或裁罰25次且犯嫌每次被捕時都說犯案無法自制[footnoteRef:6],卻因其尚待司法判決而僅見主管機關開案,卻未更積極介入提供適當之服務與支持,顯有違CRPD之精神。參酌精神衛生法第32條第1項前段:「警察機關或消防機關於執行職務時,發現病人或有第三條第一款所定狀態之人有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者,應通知當地主管機關,並視需要要求協助處理或共同處理。」,建議對於涉犯性騷擾防治法第20條對他人為性騷擾之身障者,宜依CRPD第25條之精神及精神衛生法第32條第1項之規定,要求警察機關即時通知當地主管機關開案介入,並建議可修正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10條設置之推動小組任務,明定由主管機關首長擔任召集人以強化其督導功能,俾要求主管機關結合社會安全網之網絡單位,建立更有效之聯合處理機制以提供適當之早期識別與介入,避免因不斷通報及轉介其他單位而產生落差,並符合CRPD促進身障者健康權之精神。 [6: 胡瑞玲,同註1。]
撰稿人:蔡琮浩
1
1
¡i¶È¨Ñ©eû°Ñ¦Ò¡j
½s¸¹¡G
1814
議題研
析
一、題目
:
身心障礙者
減輕行政處罰議題之探討
二、所涉法規
行政罰法、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精神衛生法
、性騷擾防治
法
三、
背景說明
(一)
根據報載
,臺北市一名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累犯從
109
年
5
月起,連續犯下妨害秘密、妨害性自主、性騷擾等罪,被警
察局、社會局及勞動局拘提或裁罰共
25
次
,卻未提報社會安
全網
1
。
警方調查,犯嫌多次在公園、捷運等公廁內性騷、偷
拍、
偷窺、伸手猥褻,行徑愈來愈囂張,但都因罪責不高,
未引起注意。
多次精神、情緒不穩
隨機作案,如不定時炸彈
2
。
(二)
另一案例則是一名男子於搭乘
捷運
時
脫下口罩,還在車廂內
吐痰並塗抹扶手桿,
並與欲制止乘客產生糾紛,
原被
依大眾
捷運法第
50
條第
1
項第
9
款開罰
4500
元罰鍰,由於男子是
身心障礙者
(以下簡稱身障者)
,將裁處金額減半為
2250
元
3
。
兩
案例均顯示,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之身障者,於
違反行政法
上
之
義務
時,行政機關均以具身障者身分之理由予以減半。
(三)
由於案例
中
犯嫌涉犯最多為性騷擾,而由主管機關依據
性騷
擾防治法第
20
條
規定,予以裁處
新臺幣
1
萬元以上
10
萬元
以下罰鍰,並依
行政罰法第
9
條第
4
項
之規定
均
予以減半
,
而引發輿論對領有身障手冊的性侵累犯
其
罰鍰
卻
減半的
關
注
。
1
J·ç¬Â
¡A
2
¦~³Q§ì
25
¦¸
©Ê«I´c¯T»â¨»Ù»@ª÷³º´î¥b
¡A
Áp¦X³ø
¡A
111
¦~
9
¤ë
13
¤é
¡A²Ä
B204
ª©
¡C
2
§õ¤å¥¿¡A´¿ª¦¤k´Z¹jªO°½¿s
´c¯TÀH¾÷©Ê«I¸¨ºô¡A¤¤°ê®É³ø¡A
111
¦~
9
¤ë
6
¤é¡A²Ä
A5
ª©¡C
3
½²«ä°ö¡A±¶¹B¦R·ð©Ù§ß¤â±ì®Á»@
2250
¤¸
¥_±¶¡G¨»ÙªÌ»@ª÷´î¥b¡A¦Û¥Ñ®É³ø¡A
111
¦~
9
¤ë
1
¤é¡A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4044710
¡A³Ì«áÂsÄý¤é¡G
111
¦~
9
¤ë
26
¤é¡C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14
議題研析
一、題目:身心障礙者減輕行政處罰議題之探討
二、所涉法規
行政罰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精神衛生法、性騷擾防治
法
三、背景說明
(一)根據報載,臺北市一名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累犯從109年5
月起,連續犯下妨害秘密、妨害性自主、性騷擾等罪,被警
察局、社會局及勞動局拘提或裁罰共25次,卻未提報社會安
全網
1
。警方調查,犯嫌多次在公園、捷運等公廁內性騷、偷
拍、偷窺、伸手猥褻,行徑愈來愈囂張,但都因罪責不高,
未引起注意。多次精神、情緒不穩隨機作案,如不定時炸彈
2
。
(二)另一案例則是一名男子於搭乘捷運時脫下口罩,還在車廂內
吐痰並塗抹扶手桿,並與欲制止乘客產生糾紛,原被依大眾
捷運法第50條第1項第9款開罰4500元罰鍰,由於男子是
身心障礙者(以下簡稱身障者),將裁處金額減半為2250元
3
。
兩案例均顯示,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之身障者,於違反行政法
上之義務時,行政機關均以具身障者身分之理由予以減半。
(三)由於案例中犯嫌涉犯最多為性騷擾,而由主管機關依據性騷
擾防治法第20條規定,予以裁處新臺幣1萬元以上10萬元
以下罰鍰,並依行政罰法第9條第4項之規定均予以減半,
而引發輿論對領有身障手冊的性侵累犯其罰鍰卻減半的關
注。
1
胡瑞玲,2年被抓25次 性侵惡狼領身障罰金竟減半,聯合報,111年9月13日,第B204版。
2
李文正,曾爬女廁隔板偷窺 惡狼隨機性侵落網,中國時報,111年9月6日,第A5版。
3
蔡思培,捷運吐痰抹扶手桿挨罰2250元 北捷:身障者罰金減半,自由時報,111年9月1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4044710,最後瀏覽日:111年9月26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792/File_19747414.docx |
R01811 | 大專境外生學習與勞動權益保障法制研析 | 技術及職業教育法;勞動基準法;就業服務法;專科以上學校產學合作實施辦法;外國學生來臺就學辦法 | 李高英 | 2022-09-22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11
議題研析
1、
題目:大專境外生學習與勞動權益保障法制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技術及職業教育法、勞動基準法、就業服務法、專科以上學校產學合作實施辦法、外國學生來臺就學辦法
3、
背景說明
(一)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footnoteRef:1],110學年度來臺攻讀學位的境外學位生人數達65,383人,是100學年度(25,107人)的2.6倍;其中私立大專校院招收人數,更擴增至3萬8千多人,是100學年度(4,687人)的8倍以上[footnoteRef:2]。上開數據顯示,我國大專校院積極招收境外生,除加速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外,對於國內部分學校,特別是私校而言,不啻為因應少子化改善招生困境之一劑強心針。 [1: 大專校院境外學生概況,教育部統計處,網址:https://stats.moe.gov.tw/statedu/chart.aspx?pvalue=36,上網日期:2022年9月19日。] [2: 范正祥,保障境外生學習及勞動權益 立委與民團籲完備制度,中央社,2022年1月12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201120132.aspx,上網日期:2022年9月19日。]
(二)然而,隨著境外生人數大幅攀升,渠等淪為「學工」案例卻層出不窮。勞團整理之相關重大爭議紀錄計有[footnoteRef:3]:2018年高苑科大柬埔寨學生被迫簽下1,500美元本票、2018年康寧大學斯里蘭卡學生被送到屠宰場處理死雞、建國科大印尼學生超時工作且被扣證件,2022年中州科大的烏干達學生被仲介安排到與課程完全無關的工廠工作,甚至輪值大夜班,以及近期高苑科大菲律賓學生有超時工作的狀況。上述案例大都圍繞校方誆騙學生、不法仲介介入、學生強迫勞動等問題。 [3: 李芯,為境外生權益把關 立委、學者召開公聽會討論「學工產業鍊」仲介與「強迫勞動」定義,關鍵評論網,2022年8月31日,網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72560,上網日期:2022年9月19日。]
(三)基此,為防範境外生淪為學工且加緊為其學習與勞動權益把關,立委日前召開公聽會[footnoteRef:4],協同專家、學者、政府部門等共同討論解決方案。會中立委呼籲教育部嚴審所有境外生招生計畫,並主導跨部會小組,加強預防境外生受騙來臺的前期合作、來臺後的權益維護;與會學者專家則認為,問題在於學生有經濟壓力,政府應保障學生勞動權,從制度面截斷學工產業鏈,包括從招生源頭、教學品質評鑑把關,並建議造冊列管、納入勞檢,建立有效懲戒機制等。教育部代表則回應表示,已從法制面加強把關,例如在《外國學生來臺就學辦法》中增訂大專校院外國學生招生簡章應詳列授課語言、學雜費、收退費標準、獎助學金等項目,讓學生如實知道自己要負擔的金額為何及來臺就學相關權利義務。此外,大專校院辦理招生事務時,除了宣傳推廣及協助來臺相關程序外,不得委由校外機構、法人、團體或個人辦理[footnoteRef:5]。 [4: 常懷仁,防淪學工 境外生產業實習 專家籲適用勞動法令,大紀元時報,2022年9月1日,第A7版。趙宥寧,境外生「以工換學」慘淪學工 專家籲從制度截斷產業鏈,聯合報,2022年9月1日,第B1版。] [5: 相關修正內容可參閱教育部2022年7月22日公告「外國學生來台就學辦法」第6、7、25條條文修正草案,預告終止日為2022年9月30日。網址:https://edu.law.moe.gov.tw/DraftOpinion.aspx?id=217074&KW=,上網日期:2022年9月19日。]
4、
探討研析
(一)增訂申請來臺就讀非專班者應具備一定華語能力標準
現行境外生招收主要有:新南向專班、一般專班及非專班等3種模式,其中又以非專班為其大宗,推估約占全部境外生人數八成[footnoteRef:6]。由於非專班不須經教育部事前任何特別審查即可招生,因此學校才能開出「不懂中文的境外生,與本國學生一起混班上課,老師全程以中文教學」、「實習與專業學習完全無關」的荒謬課程。監察院2019年調查報告就指出,近年境外生淪為學工案例,均是透過非專班招生來臺。 [6: 同註2。]
鑒於境外生華語能力不足,除了可能產生資訊落差,致簽下不利於自己的實習或勞動契約外[footnoteRef:7],來臺後連融入大學及本地生活都將有困難,甚至難以跟上學習進度,無法順利完成學業。職是之故,建議於《外國學生來臺就學辦法》中增設「華語能力標準」之入學門檻,定明申請來臺就讀非專班者所應具備之華語能力標準,例如,至少通過華語文能力測驗(TOCFL)A2. Level 2 基礎級或其他正式中文能力測驗同等級;若未具備上述華語能力等級,來臺後應先參加1年期華語先修班且通過能力測驗[footnoteRef:8],始得入學。 [7: 李芷涵,外籍生淪學工事件頻傳 新住民立委羅美玲:實習機制須檢討,四方報,2022年3月21日,網址:https://reurl.cc/kEvekx,上網日期:2022年9月19日。] [8: 嚴文廷,教育部祭殺手鐧,欲斷私校與掮客「要外生也要錢」利益鏈,報導者,2022年1月10日,網址:https://reurl.cc/KQodpe,上網日期:2022年9月19日。]
(二)儘速完成大專校外實習專法之立法
在接連爆出境外生淪為學工事件後,為了杜絕學校遊走灰色地帶,教育部曾發函各校,要求跟廠商、學生簽訂實習合約和工讀合約要分開,不可藉由實習名義,逼迫學生打工,更不能訂有給學校或仲介的「代扣款項」,以保障學生勞動權益。然而,要真正杜絕亂象,關鍵不在簽訂契約,而是要有更系統性的法規予以保障。目前,國內針對大專實習生不像高中建教生,至今未能享有專法保障其實習權益[footnoteRef:9],以至於相關爭議頻傳,特別是假實習名義行打工之實,進行血汗實習,此不僅發生在境外生身上,連本國學生也時有所聞。據了解,為終結大專校院實習亂象、強化實習生權益保障及提升實習教育品質,教育部自2017年4月起研擬「專科以上學校校外實習教育法草案」(草案名稱後經修正為「專科以上學校校外實習及實習生權益保障法草案」),明確規範學校與實習機構的責任及學生權益保障與爭議處理事項,並訂有相關罰則。該草案於2019年2月底已函報行政院[footnoteRef:10],但至今仍未函送本院審議。有鑑於本國與外國籍大專生至校外產業實習爭議頻傳,影響學生實習權益甚鉅,建議應加快立法速度,俾早日完成專法之制定,以確保大專生的實習及勞動權益。 [9: 目前專科以上學校與校外實習合作機構之「產學合作」或「校外實習」,於「技術及職業教育法」第12條授權各校自訂實施方式、實習場所、師資、學分採計、輔導及其他相關事項規定,以及於「專科以上產學合作實施辦法」第6條及第6條之1訂有大專校院辦理校外實習課程應行機制。教育部近年亦透過相關函文及作業參考手冊提醒學校辦理校外實習前、中、後等相關作業流程及注意事項。惟對於實習合作機構之條件、實習生之身分認定、是否構成僱傭關係、實習生之權益維護及申訴機制等事項,現行法規命令仍尚有不足且未盡周延之處。] [10: 李高英,專科以上學校辦理學生校外實習相關問題研析,立法院法制局專題研究報告,編號:A1506,2019年12月,頁50。]
(三)檢討修正國內有關「強迫勞動」之定義
國際勞工組織(ILO)針對「強迫勞動」訂有11項指標,檢視前揭境外生淪為學工案件,其實都明顯涉及強迫勞動,例如濫用弱勢處境、欺騙、恐嚇及威脅、抵債勞務、苛刻的工作及生活條件、超時加班等[footnoteRef:11],但查最終被起訴案件,幾乎無一是以強迫勞動為由。究其原因,有論者分析[footnoteRef:12],緣於臺灣對強迫勞動的定義和國際標準不一,尤其忽略一個基本組成部分。按國際上目前針對「強迫勞動」之定義,係根據1930年ILO強迫勞動公約(第29號)之規定:「以任何懲罰之威脅迫使而致,且非本人自願提供的工作或服務。」反觀我國《勞動基準法》第5條「雇主不得以強暴、脅迫、拘禁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強制勞工從事勞動。」並沒有提到強迫勞動中「非自願」的因素。查《勞動基準法》施行至今,國內司法實務上因強迫勞動被判刑的雇主非常稀少,實有必要重新檢討修正上開規定,更明確化強迫勞動的態樣,以接軌國際,並於境外生非自願性強迫勞動案件發生時,可資適用。 [11: 施逸翔,國際學生淪為血汗奴工?!台灣高教不能成為人口販運溫床,臺灣人權促進會記者會新聞稿,2022年1月12日,網址:https://www.tahr.org.tw/news/3118,上網日期:2022年9月19日。] [12: 同註3。]
撰稿人:李高英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11
議題研析
一、
題目:
大專境外生
學
習與勞動權益
保障
法制研析
二、
議題所涉法
規
技術及職業教育法、勞動基準法、就業服務法、
專科以上學校
產學合作實施辦法
、
外國學生來臺就學辦法
三、
背景
說明
(
一
)
根據
教育部
統計資料
顯示
1
,
110
學年度
來
臺
攻讀學位的
境外學
位生人數
達
65,383
人,是
100
學年度(
25,107
人)的
2.6
倍;
其中私立大專校院招收人數,更
擴
增至
3
萬
8
千多
人,
是
100
學年度(
4,687
人)的
8
倍
以上
2
。
上開數據顯示,
我國大專校
院積極招收境外生,除加速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外,對於國內
部分學校
,特別是私校
而言,不啻為
因應少子化
改善招生困境
之一劑強心針。
(
二
)
然而,
隨著境外生人數大幅攀升,渠等
淪為「學工」
案例
卻
層
出不窮
。
勞團整理之
相關
重大
爭議紀錄
計有
3
:
2018
年高苑科
大柬埔寨學生被迫簽
下
1
,
500
美元本票、
2018
年康寧大學斯里
蘭卡學生被送到屠宰場處理死雞、建國科大印尼學生超時工作
且被扣
證件
,
2022
年中州科大的烏干達學生被仲介安排到與課
程完全無關的工廠工作,甚至輪值大夜班,以及近期高苑科大
菲律賓學
生
有超時工作的狀況。
上述案例
大都
圍繞校方誆騙學
生、不法仲介介入、學生強迫勞動等問題。
(三)
基此,
為防
範
境外生淪為學工
且加緊
為其
學習與勞動
權益把關,
1
大專校院境外學生概況
,
教育部統計處
,網址:
https://stats.moe.gov.tw/statedu/chart.aspx?pvalue=36
,
上網日期:
2022
年
9
月
1
9
日。
2
范正祥,保障境外生學習及勞動權益
立委與民團籲完備制度,中央社,
2022
年
1
月
12
日,網
址: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201120132.aspx
,上網日期:
2022
年
9
月
19
日。
3
李芯,為境外生權益把關
立委、學者召開公聽會討論「學工產業鍊」仲介與「強迫勞動」定
義,關鍵評論網,
2022
年
8
月
31
日,網址: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72560
,上網日期:
2022
年
9
月
19
日。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11
議題研析
一、 題目:大專境外生學習與勞動權益保障法制研析
二、 議題所涉法規
技術及職業教育法、勞動基準法、就業服務法、專科以上學校
產學合作實施辦法、外國學生來臺就學辦法
三、 背景說明
(一)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
1
,110學年度來臺攻讀學位的境外學
位生人數達65,383人,是100學年度(25,107人)的2.6倍;
其中私立大專校院招收人數,更擴增至3萬8千多人,是100
學年度(4,687人)的8倍以上
2
。上開數據顯示,我國大專校
院積極招收境外生,除加速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外,對於國內
部分學校,特別是私校而言,不啻為因應少子化改善招生困境
之一劑強心針。
(二)然而,隨著境外生人數大幅攀升,渠等淪為「學工」案例卻層
出不窮。勞團整理之相關重大爭議紀錄計有
3
:2018年高苑科
大柬埔寨學生被迫簽下1,500美元本票、2018年康寧大學斯里
蘭卡學生被送到屠宰場處理死雞、建國科大印尼學生超時工作
且被扣證件,2022年中州科大的烏干達學生被仲介安排到與課
程完全無關的工廠工作,甚至輪值大夜班,以及近期高苑科大
菲律賓學生有超時工作的狀況。上述案例大都圍繞校方誆騙學
生、不法仲介介入、學生強迫勞動等問題。
(三)基此,為防範境外生淪為學工且加緊為其學習與勞動權益把關,
1
大專校院境外學生概況,教育部統計處,網址:https://stats.moe.gov.tw/statedu/chart.aspx?pvalue=36,
上網日期:2022年9月19日。
2
范正祥,保障境外生學習及勞動權益 立委與民團籲完備制度,中央社,2022年1月12日,網
址: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201120132.aspx,上網日期:2022年9月19日。
3
李芯,為境外生權益把關 立委、學者召開公聽會討論「學工產業鍊」仲介與「強迫勞動」定
義,關鍵評論網,2022年8月31日,網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72560,上網日期:
2022年9月19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293/File_19746105.docx |
R01809 | 維護幼兒遊戲權之法制研析 |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趙俊祥 | 2022-09-22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09
議題研析
一、題目:維護幼兒遊戲權之法制研析
二、所涉法規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三、背景說明
(一)為提升幼兒園遊戲場設施品質,教育部持續補助公立幼兒園充實及改善教學環境設施設備經費,改善幼兒園公共化遊戲場設施,截至今(2022)年7月底,共補助519所公共化幼兒園(公立及非營利幼兒園),以維護幼兒的遊戲安全及權益[footnoteRef:1]。 [1: 陳至中,〈教育部補助519幼兒園改善遊戲場 確保環境安全〉,《中央社》,2022年9月9日,國內文教版。]
(二)《兒童權利公約》第31條規定:「締約國承認兒童享有休息及休閒之權利;有從事適合其年齡之遊戲與娛樂活動之權利,以及自由參加文化生活與藝術活動之權利。(第1項)締約國應尊重並促進兒童充分參加文化與藝術生活之權利,並應鼓勵提供適當之文化、藝術、娛樂以及休閒活動之平等機會。(第2項)」本條簡稱遊戲權,其意在確保兒童享有休息及休閒等相關權利。
四、探討研析
(一)為保障幼兒遊戲權,建議午睡及出汗性大肌肉活動等時間規定均提升至《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明定之
日本於2011年曾進行全國兒童生活調查分析,對兒童心理與身體提出改善計畫,其生活節奏提升戰略就是全國推行「多吃、多動、多睡」運動。因為睡眠節奏紊亂會導致不吃早餐與飲食不正常,不補充能量將導致上午活動能力降低及運動不足。且自律神經機能減弱會導致體溫不協調無法自動保護身體,不久就會引起荷爾蒙分泌失調。於此,兒童也會喪失自發性與自主性的行動,引起身體不適及陷入精神不安定的狀況而無法專心學習,最終造成學習能力與體力的下降。教育界所謂的「生存能力」,就是醫學界的「自律神經機能」。期待兒童自發性、自主性活動,則養成「多吃、多動、多睡」是一件重要的事[footnoteRef:2],更須由主管機關透過政策規劃或法制化方式加以落實在幼兒身上。 [2: 前橋明等人,〈2011年日本孩童的健康福祉戰略〉,《幼兒運動遊戲年刊》,第6期,2011年11月,頁14-15。]
我國《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12條第1項規定,教保服務內容包括提供增進身體動作、……等發展能力與培養基本生活能力、良好生活習慣……之學習活動[footnoteRef:3]。依該條授權訂定之《幼兒教保及照顧服務實施準則》更進一步於第7條規定午睡時間、第8條[footnoteRef:4]規定出汗性大肌肉活動時間,以要求幼兒園依規定安排幼兒規律之作息與活動時間。為保障幼兒遊戲權,並落實《兒童權利公約》要求各國以法律方式更有利於實現兒童權利,建議均提升至母法位階,於第4章「幼兒權益保障」明定之。 [3: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12條第1項規定:「教保服務內容如下:一、提供生理、心理及社會需求滿足之相關服務。二、提供健康飲食、衛生保健安全之相關服務及教育。三、提供適宜發展之環境及學習活動。四、提供增進身體動作、語文、認知、美感、情緒發展與人際互動等發展能力與培養基本生活能力、良好生活習慣及積極學習態度之學習活動。五、記錄生活與成長及發展與學習活動過程。六、舉辦促進親子關係之活動。七、其他有利於幼兒發展之相關服務。」] [4: 《幼兒教保及照顧服務實施準則》第8條規定:「幼兒園每日應提供幼兒30分鐘以上之出汗性大肌肉活動時間,活動前、後應安排暖身及緩和活動。」]
(二)為保障幼兒平等參與遊戲,建議《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增訂活動空間應符合安全、融合、無障礙原則
關於遊樂設施,我國《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7條及第28條已有規範。此外,為保障兒童遊戲權,該法第24條第1項規定:「文化、教育、體育主管機關應鼓勵、輔導民間或自行辦理兒童及少年適當之休閒、娛樂及文化活動,提供合適之活動空間,並保障兒童及少年有平等參與活動之權利。」
為保障兒童有平等參與適合其年齡的遊戲、娛樂活動的權利,必須有「共融式遊戲場」。「共融式遊戲場」是指能提供所有兒童(一般兒童及身心障礙兒童)一同玩樂、遊戲、發展能力的遊樂場。 遊戲器材設備應考量不同年齡、性別或身心障礙學生之安全、健康、使用便利、無障礙之相關規定,且《兒童權利公約》第2條明文揭示每一兒童均享有平等權利,不因其種族、膚色、性別、語言或身心障礙等而有所歧視。爰建議《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24條增訂活動空間應符合安全、融合、無障礙原則之相關規定,以期確保所有兒童遊戲權依據法律得到充分實現。
撰稿人:趙俊祥
1
1
【
僅供委員參考
】
編號:
1809
ijÃD¬ãªR
¤@¡BÃD¥Ø¡G
ºûÅ@¥®¨à¹CÀ¸Åv
¤§ªk¨î¬ãªR
¤G¡B©Ò¯Aªk
³W
¥®¨à±Ð¨|¤Î·ÓÅUªk
¡B
¨àµ£¤Î¤Ö¦~ºÖ§Q»PÅv¯q«O»Ùªk
¤T¡B
I´º»¡©ú
¡]
¤@
¡^
¬°´£¤É¥®¨à¶é¹CÀ¸³õ³]¬I«~½è¡A±Ð¨|³¡«ùÄò¸É§U¤½¥ß¥®¨à¶é
¥R¹ê¤Î§ïµ½±Ð¾ÇÀô¹Ò³]¬I³]³Æ¸g¶O¡A§ïµ½¥®¨à¶é¤½¦@¤Æ¹CÀ¸³õ
³]¬I¡AºI¦Ü
¤µ¡]
2022
¡^¦~
7
¤ë©³
¡A
¦@¸É§U
519
©Ò¤½¦@¤Æ¥®¨à¶é
¡]¤½¥ß¤Î«DÀç§Q¥®¨à¶é¡^¡A¥HºûÅ@¥®¨àªº¹CÀ¸¦w¥þ¤ÎÅv¯q
1
¡C
¡]
¤G
¡^
¡m¨àµ£Åv§Q¤½¬ù¡n²Ä
31
±ø³W©w¡G¡u½l¬ù°ê©Ó»{¨àµ£¨É¦³¥ð®§¤Î
¥ð¶¢¤§Åv§Q¡F¦³±q¨Æ¾A¦X¨ä¦~ÄÖ¤§¹CÀ¸»P®T¼Ö¬¡°Ê¤§Åv§Q¡A
¥H¤Î¦Û¥Ñ°Ñ¥[¤å¤Æ¥Í¬¡»PÃÀ³N¬¡°Ê¤§Åv§Q¡C¡]²Ä
1
¶µ¡^½l¬ù°ê
À³´L«¨Ã«P¶i¨àµ£¥R¤À°Ñ¥[¤å¤Æ»PÃÀ³N¥Í¬¡¤§Åv§Q¡A¨ÃÀ³¹ª
Ày´£¨Ñ¾A·í¤§¤å¤Æ¡BÃÀ³N¡B®T¼Ö¥H¤Î¥ð¶¢¬¡°Ê¤§¥µ¥¾÷·|¡C
¡]²Ä
2
¶µ¡^¡v¥»±ø²ºÙ¹CÀ¸Åv¡A
¨ä·N¦b
½T«O¨àµ£¨É¦³¥ð®§¤Î¥ð
¶¢µ¥¬ÛÃöÅv§Q¡C
¥|¡B
±´°Q¬ãªR
(
一
)
為保障幼兒遊戲權,建議
午睡
及出汗性大肌肉
活動
等
時間
規
©w
§¡´£¤É¦Ü
¡m¥®¨à±Ð¨|¤Î·ÓÅUªk¡n©ú©w
¤§
¤é¥»©ó
2011
¦~´¿¶i¦æ¥þ°ê¨àµ£¥Í¬¡½Õ¬d¤ÀªR¡A¹ï¨àµ£¤ß²z»P¨
Åé´£¥X§ïµ½pµe
¡A¨ä
¥Í¬¡¸`«µ´£¤É¾Ô²¤´N¬O¥þ°ê±À¦æ
¡u¦h¦Y¡B¦h
°Ê¡B¦hºÎ¡v¹B°Ê
¡C¦]¬°ºÎ¯v¸`«µ¯¿¶Ã·|¾ÉP¤£¦Y¦À\»P¶¼¹¤£¥¿
±`¡A¤£¸É¥R¯à¶q
±N
¾ÉP¤W¤È¬¡°Ê¯à¤O°§C¤Î¹B°Ê¤£¨¬¡C
¥B
¦Û«ß¯«¸g
1
陳至中
,
〈
教育部補助
519
幼兒園改善遊戲場
確保環境安全
〉
,
《
中央社
》
,
2022
年
9
月
9
日,
國內
文教
版
。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09
議題研析
一、題目:維護幼兒遊戲權之法制研析
二、所涉法規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三、背景說明
(一)為提升幼兒園遊戲場設施品質,教育部持續補助公立幼兒園
充實及改善教學環境設施設備經費,改善幼兒園公共化遊戲場
設施,截至今(2022)年7月底,共補助519所公共化幼兒園
(公立及非營利幼兒園),以維護幼兒的遊戲安全及權益
1
。
(二)《兒童權利公約》第31條規定:「締約國承認兒童享有休息及
休閒之權利;有從事適合其年齡之遊戲與娛樂活動之權利,
以及自由參加文化生活與藝術活動之權利。(第1項)締約國
應尊重並促進兒童充分參加文化與藝術生活之權利,並應鼓
勵提供適當之文化、藝術、娛樂以及休閒活動之平等機會。
(第2項)」本條簡稱遊戲權,其意在確保兒童享有休息及休
閒等相關權利。
四、探討研析
(一)為保障幼兒遊戲權,建議午睡及出汗性大肌肉活動等時間規
定均提升至《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明定之
日本於2011年曾進行全國兒童生活調查分析,對兒童心理與身
體提出改善計畫,其生活節奏提升戰略就是全國推行「多吃、多
動、多睡」運動。因為睡眠節奏紊亂會導致不吃早餐與飲食不正
常,不補充能量將導致上午活動能力降低及運動不足。且自律神經
1
陳至中,〈教育部補助519幼兒園改善遊戲場 確保環境安全〉,《中央社》,2022年9月9日,國內
文教版。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275/File_19746087.docx |
R01807 | 新興毒品之法制研析 |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 李郁強 | 2022-09-22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07
議題研析
一、題目:新興毒品之法制研析
二、所涉法規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三、背景說明
(一)隨著新興毒品推陳出新,加上網路發達及流通管道多元等因素,近年來非法物質成癮問題日漸加劇。包裝成糖果或咖啡包的毒品,容易使青少年失去戒心,或因為好奇而誤食[footnoteRef:1]。 [1: 陳奇硯,〈醫示警:新興毒品成癮 是復發性腦部疾病〉,《自由時報》,2022年9月3日,第B08版。]
(二)政府自2017年起執行「新世代反毒策略」,4年投入超過110億元經費,去(2021)年起再投入4年150億元,今(2022)年更增加教育部改善校園治安死角1.6億元經費。另鑑於大麻及新興毒品對國人健康危害甚鉅,行政院亦宣示將大麻及新興毒品列為第7波安居緝毒專案查緝重點[footnoteRef:2]。 [2: 反毒大本營,〈政府持續投入經費強力查緝毒品 蘇揆:精進大麻及新興毒品防制作為 並提出5大架構防止施毒者再犯〉,《第三十一次毒品防制會報》,2022年6月21日,https://antidrug.moj.gov.tw/fp-1239-7712-2.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19日)。]
四、探討研析
(一)為使受規範者可得預見,建議《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附表品項以結構式敘明
聯合國於2016年出版之《新興影響精神物質之挑戰》(The challenge of 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一書針對新興影響精神物質定義為:該類影響精神物質有濫用之情況,且對公共衛生造成威脅,但是該物質卻不受聯合國反毒公約之規範。新興影響物質之總量,刻正以驚人速度成長並於全球擴散,而該類物質之毒理、致癌程度以及成癮性等相關研究顯有不足之情況下,常造成施用者身心嚴重傷害,為當前公共衛生治理上的一大威脅。面對此一挑戰,先進國家透過「暫時或緊急列管程序」(temporary or emergency bans)、「快速列管程序」(rapid procedure)、「類似物質列管模式」(analogue control)或「通用列管模式」(generic control)進行管制。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希望透過「類似物質列管」模式管制;法務部認為現行列管程序之外,另闢特殊列管程序,將使相關罰則之構成要件處於不確定狀態,牴觸罪刑法定主義有違憲之虞,建議召開毒品審議委員會臨時會議之方式解決即已足[footnoteRef:3]。 [3: 陳仕偉,〈新興影響精神物質之法制規範研究—先進國家實施經驗與我國未來立法方向之探討〉,《科技法律透析》,第30卷,第7期,2018年7月,頁50、56-58。]
2019年12月17日修正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3項增訂「……『審議委員會並得將具有成癮性、濫用性、對社會危害性之虞之麻醉藥品與其製品、影響精神物質與其製品及與該等藥品、物質或製品具有類似化學結構之物質進行審議,並經審議通過後,』報由行政院公告調整、增減之,並送請立法院查照。」學者指出,此規範上採「類似」用語,又強調其類似物質須經由主管機關審議,附表品項並將藥理作用類似之結構異構物列管,似較偏重「通用列管」模式。鑑於日本採用此一模式,除化學名外尚將結構式列出,爰建議未來《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條第2項附表品項增訂以結構式方式明確指出列管物質,使受規範者更易於理解,以杜爭議[footnoteRef:4]。 [4: 陳仕偉,前揭註3,頁68。]
(二)鑑於新興毒品鑑識不易,宜補助採購多合一毒品快篩試劑
新興毒品具有高度偽裝性,如製造成果凍、糖果、餅乾、咖啡包等,且成分已將化學結構進行多次合成,甚至加入含大麻、魔幻菌類等植物之混合毒品。基層警察人員臨檢時,如當場查獲疑似毒品,只能以目測或經驗判斷,常有證據於前,卻無法即時判斷之困境。
當前新興影響精神物質,依據「聯合國藥物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 UNODC)歸納,可分為9種類型[footnoteRef:5],我國截至2022年6月底,衛福部核准之「可供一般民眾使用之尿液毒品檢驗快篩試劑」有37種[footnoteRef:6],其中五合一(可同時鑑識嗎啡、甲基安非他命、愷他命、搖頭丸、大麻)僅5種。而除尿液快篩試劑外,另市面上已有針對不明粉末等檢體直接判讀毒物成分之快篩試劑,對於初步鑑識毒品有很大的幫助。 [5: 9種類型分別為:合成類大麻素(Synthetic cannabinoids)、合成類卡西酮(Synthetic Cathinones)、氨基茚滿類物質(Aminoindanes)、色胺類物質(Tryptamines)、植物性物質( Plant-based substances)、哌嗪類物質( Piperazines)、苯乙胺類物質( Phenethylamines)、苯環利定類物質( phencyclidine-type substances)以及無法歸類於上述的其他物質( Other substances)。陳仕偉,前揭註3,頁50-51。惟「我國檢出新興影響精神物質(NPS)品項表」尚有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芬坦尼類似物(Fentanyl analogues)之分類。反毒大本營,〈我國檢出新興影響精神物質(NPS)品項表〉,https://antidrug.moj.gov.tw/lp-1188-2.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19日)。] [6: 反毒大本營,〈尿液毒品檢驗快篩試劑可檢測毒品一覽表〉,2022年8月24日,https://antidrug.moj.gov.tw/cp-1187-6340-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19日)。]
五合一型、多合一型之鑑識毒品試劑,價格較高,緝毒機關經費有限,並非所有緝毒機關所能負擔[footnoteRef: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宜補助採購多合一快篩試劑,以提供第一線緝毒人員即時使用。爰建議於《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增訂相關條文,補助採購多合一毒品快篩試劑,俾利新興毒品之初步鑑識。 [7: 柯雨瑞、陳瓊玉,〈臺灣防制新興毒品面臨的困境及可行之回應對策〉,《月旦醫事法報告》,第66期,2022年4月,頁14。]
撰稿人:李郁強
1
1
【
僅供委員參考
】
編號:
1807
ijÃD¬ãªR
¤@¡BÃD¥Ø¡G
·s¿³¬r«~
¤§ªk¨î¬ãªR
¤G¡B©Ò¯Aªk
³W
¬r«~¦M®`¨¾¨î±ø¨Ò
¤T¡B
I´º»¡©ú
¡]
¤@
¡^
ÀHµÛ·s¿³¬r«~±À³¯¥X·s¡A¥[¤Wºô¸ôµo¹F¤Î¬y³qºÞ¹D¦h¤¸µ¥¦]
¯À¡Aªñ¦~¨Ó«Dªkª«½è¦¨Å}°ÝÃD¤éº¥¥[¼@¡C¥]¸Ë¦¨¿}ªG©Î©@°Ø¥]
ªº¬r«~¡A®e©ö¨Ï«C¤Ö¦~¥¢¥h§Ù¤ß¡A©Î¦]¬°¦n©_¦Ó»~
¹
1
¡C
¡]
¤G
¡^
¬F©²¦Û
2017
¦~°_°õ¦æ¡u·s¥@¥N¤Ï¬rµ¦²¤¡v¡A
4
¦~§ë¤J¶W¹L
110
»õ
¤¸¸g¶O¡A¥h¡]
2021
¡^¦~°_¦A§ë¤J
4
¦~
150
»õ¤¸
¡A
¤µ¡]
2022
¡^¦~
§ó¼W¥[
±Ð¨|³¡§ïµ½®Õ¶éªv¦w¦º¨¤
1.6
»õ¤¸¸g¶O¡C¥tŲ©ó¤j³Â¤Î
·s¿³¬r«~¹ï°ê¤H°·±d¦M®`¬Æ¹d¡A
¦æ¬F°|¥ç
«Å¥Ü±N¤j³Â¤Î·s¿³
¬r«~¦C¬°²Ä
7
ªi¦w©~½r¬r±M®×¬d½r«ÂI
2
¡C
¥|¡B
±´°Q¬ãªR
(
一
)
為
使受規範者
可得預見,建議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附表
品
¶µ¥Hµ²ºc¦¡±Ô©ú
Áp¦X°ê©ó
2016
¦~¥Xª©¤§
¡m
·s¿³¼vÅTºë¯«ª«½è¤§¬D¾Ô
¡n
¡]
The
challenge of 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
¤@®Ñ°w¹ï·s¿³¼vÅTºë¯«ª«½è
©w¸q¬°¡G¸ÓÃþ¼vÅTºë¯«ª«½è¦³ÀݥΤ§±¡ªp¡A¥B¹ï¤½¦@½Ã¥Í³y¦¨«Â
¯Ù¡A¦ý¬O¸Óª«½è«o¤£¨üÁp¦X°ê¤Ï¬r¤½¬ù¤§³W½d¡C·s¿³¼vÅTª«½è¤§Á`
¶q¡A
¨è
¥¿
¥HÅå¤H³t«×¦¨ªø¨Ã©ó¥þ²yÂX´²¡A¦Ó¸ÓÃþª«½è¤§¬r
²z
¡BPÀù
µ{«×¥H¤Î¦¨Å}©Êµ¥¬ÛÃö¬ã¨sÅ㦳¤£¨¬¤§±¡ªp¤U¡A±`³y¦¨¬I¥ÎªÌ¨¤ß
1
陳奇硯
,〈
醫示警:新興毒品成癮
是復發性腦部疾病
〉,《
自由時報
》,
2022
年
9
月
3
日,
第
B08
版
。
2
¤Ï¬r¤j¥»Àç
¡A
¡q
¬F©²«ùÄò§ë¤J¸g¶O±j¤O¬d½r¬r«~
Ĭ´}¡Gºë¶i¤j³Â¤Î·s¿³¬r«~¨¾¨î§@¬°
¨Ã´£¥X
5
¤j¬[ºc¨¾¤î¬I¬rªÌ¦A¥Ç
¡r
¡A
¡m
²Ä¤T¤Q¤@¦¸¬r«~¨¾¨î·|³ø
¡n
¡A
2022
¦~
6
¤ë
2
1
¤é¡A
https://antidrug.moj.gov.tw/fp
-
1239
-
7712
-
2.html
¡]³Ì«áÂsÄý¤é´Á¡G
2022
¦~
9
¤ë
19
¤é
¡^
¡C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07
議題研析
一、題目:新興毒品之法制研析
二、所涉法規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三、背景說明
(一)隨著新興毒品推陳出新,加上網路發達及流通管道多元等因
素,近年來非法物質成癮問題日漸加劇。包裝成糖果或咖啡包
的毒品,容易使青少年失去戒心,或因為好奇而誤食
1
。
(二)政府自2017年起執行「新世代反毒策略」,4年投入超過110億
元經費,去(2021)年起再投入4年150億元,今(2022)年
更增加教育部改善校園治安死角1.6億元經費。另鑑於大麻及
新興毒品對國人健康危害甚鉅,行政院亦宣示將大麻及新興
毒品列為第7波安居緝毒專案查緝重點
2
。
四、探討研析
(一)為使受規範者可得預見,建議《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附表品
項以結構式敘明
聯合國於2016年出版之《新興影響精神物質之挑戰》(The
challenge of 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一書針對新興影響精神物質
定義為:該類影響精神物質有濫用之情況,且對公共衛生造成威
脅,但是該物質卻不受聯合國反毒公約之規範。新興影響物質之總
量,刻正以驚人速度成長並於全球擴散,而該類物質之毒理、致癌
程度以及成癮性等相關研究顯有不足之情況下,常造成施用者身心
1
陳奇硯,〈醫示警:新興毒品成癮 是復發性腦部疾病〉,《自由時報》,2022年9月3日,第B08版。
2
反毒大本營,〈政府持續投入經費強力查緝毒品 蘇揆:精進大麻及新興毒品防制作為 並提出5
大架構防止施毒者再犯〉,《第三十一次毒品防制會報》,2022年6月21日,
https://antidrug.moj.gov.tw/fp-1239-7712-2.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19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273/File_19746085.docx |
R01808 | 論我國兒童數位個資之隱私保護 | 個人資料保護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 方華香 | 2022-09-22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08
議題研析
一、題目:論我國兒童數位個資之隱私保護
二、議題所涉法規
個人資料保護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三、背景說明
(一)愛爾蘭資料保護委員會(DPC)於今(2022)年9月對Instagram處以4.05億歐元罰款,理由為該平台不當處理13歲-17歲之未成年用戶之個資。蓋此等未成年用戶若於Instagram開設商業帳號時,除非手動設定,否則都預設為公開帳戶,易使其隱私資料(電子郵件、電話號碼等)外洩。
(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25號一般性意見[footnoteRef:1]中揭示,國家應確保兒少參與數位環境不會導致不適當的監測或資料蒐集,從而侵犯其隱私權。美國於1998年制定兒童網路隱私保護法(Children’s Online Privacy Protection Act of 1998, COPPA),藉此規範於網路上蒐集兒童個人資料之行為。2018年施行的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也對於兒童資料處理與保護有更細緻化的規範,例如第6條資料處理的合法性、第8條及第40條同意之取得與告知的方式、第57條監管機關應針對兒童活動特別注意其處理之風險、保護措施、權利意識之提升等。英國則於2020年9月通過 「適合年齡設計:線上服務實踐準則」(Age appropriate design: a code of practice for online services),確立兒童隱私保護標準,並解釋GDPR如何適用於使用數位服務的兒童[footnoteRef:2]。 [1: 衛生福利部,CRC資訊網,https://crc.sfaa.gov.tw/Document/Detail?documentId=D5358065-C92B-4A10-8BEE-526A51025B30(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19日)] [2: 喵喵科技法律隨筆/律師,數位隱私最常被忽視的一塊—兒童與身障者個資保護刻不容緩,蘋果新聞網,2021年9月27日,https://www.appledaily.com.tw/forum/20210927/BCUIF2E5H5HHVAMKECTJ7XXDPA(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19日)]
四、探討研析
(一) 釐清並明確化數位平台兒童隱私保護之主管機關
查我國個人資料保護法法制主管機關為國家發展委員會,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主管機關為衛生福利部,而防止兒童及少年接觸有害其身心發展之網際網路內容,則係由通訊傳播主管機關召集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委託民間團體成立內容防護機構辦理相關事項(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46條規定參照),另數位發展部業已於今年8月掛牌成立。就有關數位平台發生兒童隱私保護事件時,應由何主管機關出面整合處理,即屬監理實務上應優先釐清之難題。
(二) 對兒童數位個資保護之法制應予完備
觀諸美國制定兒童網路隱私保護法、英國有分齡線上服務之準則規範、歐盟GDPR對兒童資料保護亦有特別條文以茲規範,我國個人資料保護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對於兒童數位個資保護之法制則相對缺乏。立法技術上,制定專法涉及層面較廣,立法過程亦較費時,在現行法制:個人資料保護法或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中增列兒童數位個資保護相關規範,或許是較為可行之立法策略。然而,究係在哪部法律中增列相關規範為宜,仍須於政策上先決定由何主管機關主政兒童數位個資保護業務,以利進行後續相關修法之研議,始能克竟全功。
撰稿人:方華香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08
議題研析
¤@¡BÃD¥Ø¡G
½×§Ú°ê¨àµ£¼Æ¦ìӸꤧÁô¨p«OÅ@
¤G¡B
ijÃD
©Ò¯Aªk
³W
個人資料保護法、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兒童權利公
約施行法
三、
背景說明
(一)
愛爾蘭資料保護委員會(
DPC
)於今(
2022
)年
9
月對
Instagram
處以
4.05
億歐元罰款,理由為該平台不當處理
13
歲
-
17
歲之未成年用戶之個資。蓋此等未成年用戶
若
於
Instagram
開設商業帳號時,除非手動設定,否則都預設為
公開帳戶,
易
使其隱私資料(電子郵件、電話號碼等)外洩。
(二)
聯合國
兒童權利公約
第
25
號一般性意見
1
中
揭示,國家應確保
兒少
參與
數位環境
不會導致不適當的監測或資料
蒐
集,從而
侵犯其隱私權
。
美國
於
1998
年
制定
兒童網路隱私保護法
(
Children
’
s Online Privacy Protection Act of 1998,
COPPA
),藉此規範於網路上蒐集兒童個人資料
之
行為。
2018
年
施行的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
(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
),
也對於兒童
資料處理
與保護
有更細緻化
的規範,例如
第
6
條
資料處理的合法性、
第
8
條
及第
40
條同意
之取得與告知的
方式
、第
57
條監管機關應針對兒童活動特別
注意
其處理之風險、保護措施、權利意識之提升等
。英國則
於
2020
年
9
月
通過
「
適合年齡設計:線上服務
實踐
準則」
(
Age appropriate design: a code of practice for
1
衛生福利部,
CRC
資訊網,
https://crc.sfaa.gov.tw/Document/Detail?documentId=D5358065
-
C92B
-
4A10
-
8BEE
-
526A51025B30
(最後瀏覽日期:
2022
年
9
月
19
日
)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08
議題研析
一、題目:論我國兒童數位個資之隱私保護
二、議題所涉法規
個人資料保護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兒童權利公
約施行法
三、背景說明
(一)愛爾蘭資料保護委員會(DPC)於今(2022)年9月對
Instagram處以4.05億歐元罰款,理由為該平台不當處理13
歲-17歲之未成年用戶之個資。蓋此等未成年用戶若於
Instagram開設商業帳號時,除非手動設定,否則都預設為
公開帳戶,易使其隱私資料(電子郵件、電話號碼等)外洩。
(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25號一般性意見
1
中揭示,國家應確保
兒少參與數位環境不會導致不適當的監測或資料蒐集,從而
侵犯其隱私權。美國於1998年制定兒童網路隱私保護法
(Children’s Online Privacy Protection Act of 1998,
COPPA),藉此規範於網路上蒐集兒童個人資料之行為。2018
年施行的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也對於兒童資料處理與保護有更細緻化
的規範,例如第6條資料處理的合法性、第8條及第40條同意
之取得與告知的方式、第57條監管機關應針對兒童活動特別
注意其處理之風險、保護措施、權利意識之提升等。英國則
於2020年9月通過 「適合年齡設計:線上服務實踐準則」
(Age appropriate design: a code of practice for
1
衛生福利部,CRC資訊網,https://crc.sfaa.gov.tw/Document/Detail?documentId=D5358065-
C92B-4A10-8BEE-526A51025B30(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19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269/File_19746081.docx |
R01810 | 幼兒園教保服務定型化契約相關法制問題淺析 |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消費者保護法 | 傅朝文 | 2022-09-22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10
議題研析
1、
題目:幼兒園教保服務定型化契約相關法制問題淺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消費者保護法
3、
背景說明
(一)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以下簡稱幼照法)第42條規定教保服務機構(以下簡稱園方)受託提供教保服務,應與幼兒之父母或監護人(以下簡稱家長)訂定書面契約。書面契約之格式、內容,中央主管機關應訂定書面契約範本供參。此類書面契約以園方預先擬定之條款為內容而訂立,性質上屬定型化契約。該條立法理由在於認為訂定書面契約可以維護園方與家長雙方權益,減少爭訟,且如涉有訴訟案件時,亦得據以為證明文件[footnoteRef:1]。惟依該條規定,主管機關所訂定之教保服務書面契約範本僅供參考,並未如消費者保護法[footnoteRef:2]強制規定其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1: 詳現行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42條於2011年制定時之立法理由。] [2: 消費者保護法第17條第1項規定:「中央主管機關為預防消費糾紛,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定型化契約之公平化,得選擇特定行業,擬訂其定型化契約應記載或不得記載事項,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公告之。」]
(二)幼兒園提供服務對象為2歲以上至入國民小學前之人,而托嬰中心服務對象,原則上為未滿2歲兒童[footnoteRef:3]。有鑒於近年托嬰中心托育爭議案件頻傳,衛生福利部公告「托嬰中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並已於本(2022)年9月1日生效[footnoteRef:4]。過去衛生福利部雖訂有「托嬰中心托育契約範本」提供雙方參考,但因無強制力,導致收費項目不一、服務義務不明確、適用範疇不明等亂象叢生。為解決托嬰中心亂象,「托嬰中心定型化契約範本」納入前揭「托嬰中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而升級且具有強制力。在2022年9月1日生效實施之後若再發生毆打、虐待等損害嬰幼兒身心的行為,家長可立即終止契約,並請求違約賠償[footnoteRef:5]。 [3: 參照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3條,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置標準第5條。] [4: 行政院全球資訊網,托嬰中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2022年3月23日,https://www.ey.gov.tw/Page/DFB720D019CCCB0A/3a73dafb-70bd-44b9-95f0-427ef8ca7495,上網日期:2022年9月19日。] [5: 羅綺,業者虐童 契約可立即終止、最高罰50萬,自由時報,2022年3月29日,第A12版。]
(三)許多私立幼兒園加入準公共化幼兒園後,往往透過開設各種課程多收費,有家長指出,明明學費最高不得超過新臺幣(下同)3500元,但學校常以感覺統合、體能或者美術等各種課程,要家長「額外付費」,導致每個月繳費動輒7、8千元,引發家長不滿[footnoteRef:6]。此種情形與前揭托嬰中心之收費亂象頗有雷同。據此,是否應對幼兒園教保服務書面契約強制規定其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係值得探討之問題。 [6: 董俞佳,「額外付費」 準公共幼園亂象多,聯合報,2021年8月29日,第A7版。]
4、
探討研析
(一)幼兒園與家長間訂定教保服務書面契約應有助明確權利義務
關於幼兒園教保服務定型化契約是否應規定其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之問題,首先應檢討幼兒園與家長間應否訂定教保服務書面契約。對此,幼托團體曾提出強烈反對意見,認為訂定書面契約係將家長定位為消費者,造成幼教商品化結果[footnoteRef:7]。另有學者主張依教育部公告之「幼兒園教保服務書面契約範本」內容觀之,僅就服務內容、收費、接送、資料保護、雙方應履行事項等進行廣泛地規範,並未超脫行政管理可及之範圍,難以看出有另行約定之需;家長與教師若有違反前述規範內容,可就一般行政異議申訴管道據以彌補,是否有幼照法第42條立法理由所稱減少爭訟之事?再者,教保服務內容存在相當複雜性與個別差異性,家長與教師間必須透過相互的瞭解與溝通以維護幼兒成長之最大利益,即使雙方存在歧見,付諸爭訟絕非適當之作為;復次,付諸書面契約的規範,難以有限文字框限複雜且待發展的教保服務內容。另近年幼兒園與家長簽訂書面契約,已流於形式與應付行政督察之舉,徒增教保服務人員作業,宜予修法廢棄[footnoteRef:8]。 [7: 顏士程,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評析,學校行政,第 76 期,2011年11月,頁205-219。] [8: 洪福財,幼托分立到整合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的立法背景與變革,台灣教育研究期刊,第1卷第1期,2020年1月,頁280。]
支持意見除前揭立法理由所述減少爭訟外,另認為園方與家長間本質即為「契約關係」,只是屬於應該以幼兒的權利保障為中心的契約關係,而非單純的教育商品買賣契約。主管機關所訂立的定型化契約條款僅涉及雙方重要權利義務,幼兒園仍可以依其教育自主性加以調整變化,未嘗不是一件好事[footnoteRef:9]。 [9: 許育典、洪嘉佑,從憲法觀點檢討幼兒教育政策的法律問題,臺大法學論叢,第37卷第4期,2008年12月,頁318。]
綜上,幼照法強制幼兒園與家長間訂定書面契約,似不能與教育商品化劃上等號,且家長也能透過契約更加了解與園方間之權利義務關係,對園方而言,遇上某些家長的無理要求,也能藉契約提供保障,此種規定仍有其意義。因此,教保服務書面契約之訂定,除對於教保服務之期間、費用、內容、健康管理、緊急事故處理等事項得予明確約定以保障幼兒權益外,亦有助於釐清園方與家長間的權利義務。
(二)研議教保服務書面契約規定其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園方與家長間對於契約條款發生爭執時,學者認為國家除可以基於民法規定,對於違背誠信原則的定型化契約條款加以限制外,還可以基於國家保護義務直接訂定教保服務定型化契約條款,以保障幼兒的教育基本權不受教保服務機構侵害[footnoteRef:10]。實務上在家長送幼兒進入幼兒園後,在收退費、接送或餐點上可能都會發生園方提供之服務因落差所生之爭議。且由於各幼兒園係自訂書面契約,不須報主管機關核定,家長一旦簽名就具法律效力,家長需自行尋找教育部公告之「幼兒園教保服務書面契約範本」參照,以了解園方有無規避相關責任[footnoteRef:11]。基於自訂書面契約內容可能與政府公告的定型化契約範本內容落差過大,其爭議問題易導致幼托品質不一,亟需以明確的記載事項以解決可能發生的爭議或弊端。 [10: 陳自強,《契約之內容與消滅》,台北:學林,2004年,頁60以下;謝穎青、馮震宇、姜炳俊、姜志俊,《消費者保護法解讀》,台北:元照,2002年,頁44以下。] [11: 邱紹雯,念幼兒園也要簽契約,簽約前必知的三件事,親子天下網頁,2015年3月30日,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66246,上網日期:2022年7月6日。]
綜上,依現行幼照法規定,前揭書面契約範本僅供參考,因對各幼兒園不具強制力,對幼兒與家長之權益保護是否足夠?基於國家對教育基本權之保護義務,建議主管機關研究針對教保服務書面契約規定其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之可行性,如認為具可行性,法制上建議將現行幼照法第42條第2項修正為:「前項書面契約之格式、內容,中央主管機關應訂定書面契約範本,
並公告其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俾利契約雙方遵循及落實契約內容。
撰稿人:傅朝文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10
議題研析
一、
題目:
幼兒園教保服務
定型化
契約
相關法制
問題淺析
二、
議題所涉法
規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
、
消費者保護法
三、
背景
說明
(
一
)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
(以下簡稱幼
照
法)
第
4
2
條規定
教保服務
機構
(以下簡稱園方)
受託提供教保服務,應與幼兒之父母或
監護人
(以下簡稱家長)
訂定書面契約。
書面契約之格式、內
容,中央主管機關應訂定書面契約範本供參。
此類書面契約
以
園
方預先擬定之條款為內容而訂立
,性質上屬定型化
契約。
該
條
立法
理由在於
認為
訂定書面契約
可
以維護
園
方
與家長
雙方
權益,減少爭訟,且如涉有訴訟案件時,亦得據以為證明文件
1
。
惟依該條規定,主管機關所訂定之教保服務書面契約範本
僅供參考,並未
如
消費者保護法
2
強制規定其
定型化契約
應記
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
二
)
幼兒園提供服務對象
為
2
歲以上至入國民小學前之人
,而
托嬰
中心服務對象,
原則上為
未滿
2
歲兒童
3
。
有
鑒於
近年
托嬰中
心
托育爭議
案件
頻傳
,
衛生福利部公告
「
托嬰中心定型化契約
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
,並
已
於
本(
2022
)
年
9
月
1
日生效
4
。
1
¸Ô
²{¦æ
¥®¨à±Ð¨|¤Î·ÓÅUªk
²Ä
4
2
±ø
©ó
2011
¦~¨î©w®É¤§
¥ßªk²z¥Ñ¡C
2
®ø¶OªÌ«OÅ@ªk
²Ä
17
±ø²Ä
1
¶µ
³W©w
¡G
¡u
¤¤¥¡¥DºÞ¾÷Ãö¬°¹w¨¾®ø¶OªÈ¯É¡A«OÅ@®ø¶OªÌÅv¯q¡A«P¶i©w
«¬¤Æ«´¬ù¤§¤½¥¤Æ¡A±o¿ï¾Ü¯S©w¦æ·~¡AÀÀq¨ä©w«¬¤Æ«´¬ùÀ³°O¸ü©Î¤£±o°O¸ü¨Æ¶µ¡A³ø½Ð¦æ¬F°|®Ö
©w«á¤½§i¤§¡C
¡v
3
°Ñ·Ó
¥®
¨à±Ð¨|¤Î
·Ó
ÅU
ªk
²Ä
3
±ø¡A¨àµ£¤Î¤Ö¦~ºÖ§Q¾÷ºc³]¸m¼Ð·Ç²Ä
5
±ø
¡C
4
¦æ¬F°|¥þ²y¸ê°Tºô
¡A
¦«À¦¤¤¤ß©w«¬¤Æ«´¬ùÀ³°O¸ü¤Î¤£±o°O¸ü¨Æ¶µ
¡A
2022
¦~
3
¤ë
23
¤é¡A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10
議題研析
一、 題目:幼兒園教保服務定型化契約相關法制問題淺析
二、 議題所涉法規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消費者保護法
三、 背景說明
(一)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以下簡稱幼照法)第42條規定教保服務
機構(以下簡稱園方)受託提供教保服務,應與幼兒之父母或
監護人(以下簡稱家長)訂定書面契約。書面契約之格式、內
容,中央主管機關應訂定書面契約範本供參。此類書面契約以
園方預先擬定之條款為內容而訂立,性質上屬定型化契約。該
條立法理由在於認為訂定書面契約可以維護園方與家長雙方
權益,減少爭訟,且如涉有訴訟案件時,亦得據以為證明文件
1
。惟依該條規定,主管機關所訂定之教保服務書面契約範本
僅供參考,並未如消費者保護法
2
強制規定其定型化契約應記
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二)幼兒園提供服務對象為2歲以上至入國民小學前之人,而托嬰
中心服務對象,原則上為未滿2歲兒童
3
。有鑒於近年托嬰中
心托育爭議案件頻傳,衛生福利部公告「托嬰中心定型化契約
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並已於本(2022)年9月1日生效
4
。
1
詳現行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42條於2011年制定時之立法理由。
2
消費者保護法第17條第1項規定:「中央主管機關為預防消費糾紛,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定
型化契約之公平化,得選擇特定行業,擬訂其定型化契約應記載或不得記載事項,報請行政院核
定後公告之。」
3
參照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3條,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置標準第5條。
4
行政院全球資訊網,托嬰中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2022年3月23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271/File_19746083.docx |
R01805 | 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之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 著作權法;公平交易法 | 安怡芸 | 2022-09-20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05
議題研析
一、題目: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之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著作權法、公平交易法
三、背景說明
(一)去(2021)年2月間,澳洲國會通過「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News Media and Digital Platforms Mandatory Bargaining Code)(以下簡稱媒體議價法)規定澳洲新聞媒體業者(以下簡稱媒體)可單獨或集體向谷歌(Google)、臉書(Facebook)談判議價索取使用媒體新聞內容的授權費,藉以衡平兩者間談判能力的不對等,以使媒體獲得應有的廣告利潤。其後許多國家陸續研議仿效,例如加拿大[footnoteRef:1]、印度[footnoteRef:2]及美國[footnoteRef:3]等,Google公司甚至已簽署協議,將向德國、法國、奧地利、荷蘭等國,共計300多家媒體支付使用新聞費用[footnoteRef:4]。 [1: 新聞有價 加拿大跟進澳洲槓臉書,蘋果日報,2021年2月20日,第A9版。] [2: 印度 保護本土媒體出版業 擬要求字母Meta付內容費用,經濟日報,2022年7月18日,第A7版。] [3: 盧永山,強化保護新聞媒體 美修法對抗數位巨頭,自由時報,2022年8月24日,第A9版。] [4: 歐盟 Google簽署協議 支付新聞費用給出版業,經濟日報,2022年5月12日,第A7版 。]
(二)廣告是媒體的主要收入來源,透過競爭閱聽大眾的時間與注意力而賺取廣告分潤[footnoteRef:5]。據業者統計,2019年臺灣數位廣告收益約新臺幣458億元,臉書跟Google就占其中6至8成[footnoteRef:6]。因此數位平台使用媒體新聞報導內容不必付費,卻能從中獲得巨大廣告利益,也未合理分配給媒體,此即嚴重損害媒體業的生存空間。國內媒體相關公(協)會在澳洲通過媒體議價法後,也共同發布聲明,希望能參考國際作法與大型跨國數位平台進行議價協商[footnoteRef:7],更有學者聯合提出「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草案,除建議由數位發展部擔任主管機關,並希望透過制定專法方式,建立媒體要求數位平台付費使用新聞報導內容之法律依據[footnoteRef:8]。 [5: 楊芝青,《專家傳真》與谷歌及臉書說再見? 澳洲新聞媒體議價法的法律觀點 ,工商時報,2021年3月16日,第A6版 。] [6: 吳紹瑜、林惟崧,新聞有價世界浪潮 立委籲立法 管制跨國平台 建立分潤機制,蘋果日報,2021年3月24日,第A4版。] [7: 林淑惠,《新聞分析》立法要加把勁,工商時報,2022年9月1日,第A4版。] [8: 彭慧明,民間版媒體議價法 出爐 台大、政大等學者聯合提出草案 建議主管機關為數位發展部,經濟日報,2022年9月2日,第A4版。]
四、探討研析
(一)建議成立跨部會小組先行確立採取之政策模式
目前國際上針對數位平台與媒體間有關新聞報導內容付費或廣告利潤分配之解決政策,大致可分為3種模式:澳洲模式-商業議價與強制仲裁;歐盟模式-著作權保護與反壟斷監管;加拿大模式-減稅、補助與設立特種基金[footnoteRef:9]。無論採用何種模式,均可能涉及不同法律之修正,例如澳洲模式須研擬制定專法;歐盟模式須研擬修正著作權法及公平交易法;加拿大模式須研擬修正相關稅法等。此外,此一議題涉及之相關權責部會亦甚多,包括文化部、經濟部、公平交易委員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及數位發展部等,個別部會雖曾邀集相關部會、專家學者及業者代表進行會議,然而似未能確立明確之政策方向,難以達成民眾之期望。爰此,建議成立跨部會小組,先行確立採取之政策模式,始能確定主管機關,以利後續具體規劃之推展。 [9: 鄭嘉逸,數位平臺與媒體議價:國際趨勢對我國的啟示,科技法律透析,第34卷第 4期,2022年4月,頁25-27。 ]
(二)研議是否修正著作權法賦予議價「鏈結權」
目前民間學者希望參照澳洲模式制定專法,然而亦或可考量參酌歐盟模式,研議是否修正著作權法相關規定以為因應。依據著作權法第9條第1項及該項第4款規定,單純為傳達事實之新聞報導所作成之語文著作,不得為著作權之標的。倘若新聞報導經記者及編輯等人員彙整案件經過、提供分析或評論,已獨立投入作者精神上的想法與努力,具有原創性及創作性,則屬於受著作權法保護的語文、視聽著作[footnoteRef:10]。對於新聞報導之「引用」,可能構成著作權法之重製、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必須尋求授權,但若符合著作財產權限制,或該法第52條之報導引用、第65條第2項之合理使用等規定,則不構成著作財產權之侵害。數位平台以單純提供媒體網站鏈結之方式提供新聞報導者,或可不必取得授權[footnoteRef:11],若以摘要等方式呈現新聞報導內容,則或有可能涉及重製或公開傳輸須取得授權,然而是否構成著作財產權之侵害,仍須視具體個案由法院判斷。2019年歐盟通過「數位單一市場著作權指令」即於第15條明確規定,成員國應立法要求數位平台鏈結新聞內容時,應取得媒體之授權,支付報酬後始得為之,以避免數位平台因鏈結新聞內容獲得鉅額廣告利益,卻不必付費給原創者所造成的不公平,有學者將之稱為「鏈結權」[footnoteRef:12]。我國或可參酌上開歐盟指令,研議是否修正著作權法增加類此規定,以明確給予媒體法律上之權利依據,如此方能提高數位平台與媒體進行公平議價之意願,藉以達到落實利益適當分配之目的。 [10: 智慧財產法院109年度民著訴字第76號民事判決。] [11: 同註5。] [12: 章忠信,新聞公平議價 應給媒體鏈結權,聯合報,2022年9月5日,第A10版。]
撰稿人:安怡芸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05
議題研析
¤@¡BÃD¥Ø¡G
·s»D
´CÅé
»P¼Æ¦ì¥¥x
±j¨îij»ù
¤§¬ÛÃö
ªk¨î
°ÝÃD
¬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著作權法
、
公平交易法
三、
背景說明
(一)
去
(2021)
年
2
月間,
澳
洲
國會通過
「
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
ij»ùªk
¡v
¡]
News Media and Digital Platforms
Mandatory
Bargaining Code
¡^
(
¥H¤U²ºÙ´CÅéij»ùªk
)
³W©w¿D¬w·s»D
´CÅé
·~ªÌ
(
¥H¤U²ºÙ´CÅé
)
¥i³æ¿W©Î¶°Åé
¦V¨¦ºq
(Google)
¡BÁy®Ñ
(
Facebook
)
½Í§P
ij»ù¯Á¨ú
¨Ï¥Î´CÅé·s»D¤º®e
ªº±ÂÅv¶O¡A
ÂÇ¥H
¿Å¥
¨âªÌ
¶¡½Í§P
¯à¤O
ªº¤£
¹ïµ¥¡A¥H¨Ï´CÅéÀò±oÀ³¦³ªº¼s§i§Q
潤
。其後
許多國家
陸續
研議仿效,例如
加拿大
1
、
印度
2
及美國
3
等,
Google
公司
甚至
已簽署協議,將向德國、法國、奧地利、
荷蘭
等國,共計
300
多家媒體
支付
使用
新聞費用
4
。
(
二
)
廣告是媒體的主要收入來源,透過競爭閱聽大眾的時間與注
意力而賺取廣告分潤
5
。
據業者統計,
2019
年
臺
灣數位廣告收
益約
新臺幣
458
億元,臉書
跟
Google
就
占
其中
6
至
8
成
6
。因此
1
新聞有價
加拿大跟進澳洲槓臉書
,蘋果日報,
2021
年
2
月
20
日,第
A9
版。
2
印度
保護本土媒體出版業
擬要求字母
Meta
付內容費用
,經濟日報,
2022
年
7
月
18
日,
第
A7
版
。
3
盧永山,
強化保護新聞媒體
美
修法對抗數位巨頭
,自由時報,
2022
年
8
月
24
日,
第
A
9
版
。
4
歐盟
Google
簽署協議
支付新聞費用給出版業
,經濟日報,
2022
年
5
月
12
日,
第
A7
版
。
5
楊芝青,
《專家傳真》與谷歌及臉書說再見?
澳洲新聞媒體議價法的法律觀點
,工商時報,
2021
年
3
月
16
日,
第
A6
版
。
6
吳紹瑜、林惟崧
,
新聞有價世界浪潮
立委籲
立法
管制跨國平台
建立分潤機制
,蘋果日
報,
2021
年
3
月
24
日,
第
A4
版
。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05
議題研析
一、題目: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之相關法制問題
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著作權法、公平交易法
三、背景說明
(一)去(2021)年2月間,澳洲國會通過「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
議價法」(News Media and Digital Platforms Mandatory
Bargaining Code)(以下簡稱媒體議價法)規定澳洲新聞媒體
業者(以下簡稱媒體)可單獨或集體向谷歌(Google)、臉書
(Facebook)談判議價索取使用媒體新聞內容的授權費,藉以
衡平兩者間談判能力的不對等,以使媒體獲得應有的廣告利
潤。其後許多國家陸續研議仿效,例如加拿大
1
、印度
2
及美國
3
等,Google公司甚至已簽署協議,將向德國、法國、奧地利、
荷蘭等國,共計300多家媒體支付使用新聞費用
4
。
(二)廣告是媒體的主要收入來源,透過競爭閱聽大眾的時間與注
意力而賺取廣告分潤
5
。據業者統計,2019年臺灣數位廣告收
益約新臺幣458億元,臉書跟Google就占其中6至8成
6
。因此
1
新聞有價 加拿大跟進澳洲槓臉書,蘋果日報,2021年2月20日,第A9版。
2
印度 保護本土媒體出版業 擬要求字母Meta付內容費用,經濟日報,2022年7月18日,第A7
版。
3
盧永山,強化保護新聞媒體 美修法對抗數位巨頭,自由時報,2022年8月24日,第A9版。
4
歐盟 Google簽署協議 支付新聞費用給出版業,經濟日報,2022年5月12日,第A7版 。
5
楊芝青,《專家傳真》與谷歌及臉書說再見? 澳洲新聞媒體議價法的法律觀點 ,工商時報,
2021年3月16日,第A6版 。
6
吳紹瑜、林惟崧,新聞有價世界浪潮 立委籲立法 管制跨國平台 建立分潤機制,蘋果日
報,2021年3月24日,第A4版。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254/File_19746036.docx |
R01806 | 強化信徒奉獻財物法制規範之研析 | 宗教團體以自然人名義登記不動產處理暫行條例;財團法人法;監督寺廟條例;地籍清理條例;民法 | 李基勝 | 2022-09-20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06
議題研析
一、題目:強化信徒奉獻財物法制規範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宗教團體以自然人名義登記不動產處理暫行條例》、《財團法人法》、《監督寺廟條例》、《地籍清理條例》及《民法》
三、背景說明
(一)據媒體報導,一位知名法師近卅年累積逾10億元的資產及善款恐落入有心人口袋,辜負信眾護持護法及布施的美意。二年多前該法師發現財務有異狀而解除吳女士及林先生的職務,並要求開保險箱點交現金、該法師及相關基金會印章與存摺,但後者拒絕配合乃展開爭訟。另有信徒向調查局檢舉,而吳、林等人以擔心法師名下錢財被騙走,才接手以利更妥善管理,且該法師本人未追究,也沒有捐款捐地的功德主提告,「在沒有被害人的情況下,加上錢的原始來源,究竟是捐給該法師本人或相關的基金會,難以考證」,經檢察官不起訴,但民事官司仍在纏訟中[footnoteRef:1]。 [1: 劉志原,〈為10億資產爆多起爭訟 海濤法師與信徒反目〉,《鏡週刊》,2022年9月7日, 36-39頁。]
(二)宗教團體不同於一般的非營利組織,其財務經濟皆來自十方信徒善款(非特定對象),通常不是由少數人捐助成立,縱能以董事會或信徒大會方式來管理宗教團體,或與其宗教倫理有違,仍不免發生爭議,況且組織不健全者,更易生糾紛[footnoteRef:2]。 [2: 林蓉芝,〈台灣宗教團體倫理與法制面的現況探討〉,《弘誓》雙月刊,105期,2010年6月,http://www.hongshi.org.tw/writings.aspx?code=DDC45DA42065F42ED7E1981A9BA71156,瀏覽日期:2022年9月14日。]
四、探討研析
(一)為健全宗教團體發展,本院已於今(2022)年 5 月 20 日三讀通過《宗教團體以自然人名義登記不動產處理暫行條例》,但僅能於10年內,據以處理宗教團體以自然人名義登記不動產所有權之歸屬(第 1 條及第 16 條)。而現行《財團法人法》第 75 條第 1 項規定:「宗教財團法人之許可設立、組織、運作及監督管理,另以法律定之。於完成立法前,適用民法及其他相關法律之規定。」惟自1993年以來立法委員及行政院先後分別提出的《宗教法》、《宗教法人法》、《宗教基本法》及《宗教團體法》等草案,均未能完成三讀程序。因此,目前僅有《監督寺廟條例》(國民政府公布於1929年,迄今未曾修正)、《地籍清理條例》及法規命令與行政規則,得據以規範宗教團體及其財務,明顯不夠周全。
(二)宗教所追求者為形而上的真理信仰與修行,但卻離不開形而下的世俗財務,前者若未涉及刑事法,確實難以人間的法律規範介入,而後者則無理由規避法律規範與行政管理。正如所謂「凱撒歸凱撒,上帝歸上帝」[footnoteRef:3]。因此,無須強制以制定法律管理精神信仰[footnoteRef:4],但宗教人士的私有財與宗教團體的公共財卻應有適當合宜的法制予以劃分,俾能杜絕其財務紛爭以專注於精神信仰,並落實修行。 [3: 法利賽人與希律黨人試探耶穌而問他,可不可以納稅給凱撒。耶穌以錢幣上有凱撒頭像與名號,說:「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神的物當歸給神。」詳見:《新約‧馬太福音》22:15-21(https://www.expecthim.com/matthew-22.html)、《新約‧馬可福音》12:14-17(https://www.expecthim.com/mark-12.html)、《新約‧路加福音》20:21-25(https://www.expecthim.com/luke-20.html),瀏覽日期:2022年9月15日)。吾人不應將精神信仰與俗事管理混淆,徒增紛擾。] [4: 稍有不慎,即有違背《憲法》第13條保障宗教自由之規定,或觸發這類爭議而難以解決之虞。]
(三)信徒對宗教團體及宗教人士奉獻財物,可分類如下:
1. 信徒奉獻財物給宗教人士個人,如法師、僧尼、牧師、神父,通常可以辨識奉獻者是誰;
2. 信徒奉獻財物給宗教團體及其活動,如寺廟、教堂、祭祀(或禮拜)活動、慈善活動,通常可以辨識奉獻者是誰;
3. 賽錢箱之類的不具名隨意奉獻,其流向有欠明確與管理失當。
但1與2卻常有混淆不清現象,以致日後滋生宗教人士或其繼承人有無占有宗教團體之財產的爭訟。
(四)財產之登記與金錢之保管類型及相關問題,可分類如下:
1. 記名財產:如不動產、有價證券、金融機關之存款,但可能涉及借名登記之爭議;
2. 無法記名之財產:如現金、無記名之有價證券、動產,很容易發生保管人是否為所有人之爭議。
(五)財務爭議之常見類型,約略如下:
1. 經依《地籍清理條例》列管的神明會、寺廟及宗教團體不動產;
2. 新興的祭祀團體也可能出現類似前揭神明會組織者,因其會員名冊有爭議,或記名財產之權屬與登記名義人是否一致之紛爭;
3. 自然人名下財產是否為宗教團體借名登記者,雖然常見於宗教團體未辦妥法人登記或寺廟登記,但也可能發生於已辦妥前揭登記者,即私有財與公有財之區分有爭議;
4. 宗教團體分裂或解散後之財產應如何歸屬之爭議;
5. 宗教團體及其相關宗教人士之財產區分,即公私財產之分別。
(六)目前關於宗教團體、宗教人士與信徒之間的財務爭議,固然有《宗教團體以自然人名義登記不動產處理暫行條例》、《財團法人法》、《監督寺廟條例》、《地籍清理條例》及《民法》可資依憑處理,但往往緣於年代久遠或證據保全問題,而不易釐清之外,更因忽略或欠缺宗教團體及其相關宗教人士之財產應予區分之觀念而產生爭執,既已發生的財務糾紛,固然只得依照前揭法律及相關證據予以解決。但尚未發生爭執者,或將來信徒對宗教人士或宗教團體所奉獻之財產及其管理問題,包括宗教團體解散時之財產歸屬,則應有更周全之法律規範可以憑辦,俾能更有效杜絕紛爭,以保護宗教人士,並健全宗教團體之財務。
(七)綜上所論,將來修法應增列以下規範,以明確其財務流向,俾憑以保障宗教人士及宗教團體之財產權,以杜紛爭:
1. 登記名義人推定為記名財產之權利人。
2. 接受奉獻之宗教人士及宗教團體,原則上應強制開立收據,並向主管機關申報,以明確其財物流向。
3. 不記名的奉獻(如賽錢箱),應明定其管理及監督機制。
4. 宗教團體解散後之賸餘財產應歸屬國庫或地方自治團體,但經依《地籍清理條例》之規定清理者除外。
(八)此外,於研擬有關信徒奉獻財產予宗教團體與宗教人士,及其財產管理之同時,亦應一併解決其財產移轉過程所衍生的課稅問題。畢竟,依法納稅為全民義務(《憲法》第19條),宗教信仰及其相關行為,不應成為避稅或逃稅之手段:
1. 信徒奉獻財產行為是否為贈與行為?若是,應課贈與稅;若否,接受奉獻者,顯然應課所得稅(免徵與否則是另一政策問題)。
2. 若信徒奉獻行為不是贈與,奉獻財產予宗教團體及宗教人士,應否一視同仁,不分軒輊?換言之,宗教人士接受奉獻應課徵所得稅(顯然非用於公益),宗教團體接受奉獻得視其是否用於公益,而決定課徵所得稅與否?
3. 宗教人士從宗教團體取得之財產或現金,應課徵所得稅(顯然非用於公益)。
撰稿人:李基勝
1/4
1
/
4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06
議題研析
¤@¡BÃD¥Ø¡G
±j¤Æ«H®{©^Äm°]ª«ªk¨î³W½d¤§¬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宗教團體以自然人名義登記不動產處理暫行條例
》、
《
財團
法人法
》
、《
監督寺廟條例
》
、
《
地籍清理條例》
及
《
民
法
》
三、
背景說明
¡]¤@¡^
¾Ú´CÅé³ø¾É¡A
¤@¦ì
ª¾¦Wªk®vªñ¤Ê¦~²Ö¿n¹O
10
»õ¤¸ªº¸ê²£¤Îµ½
´Ú®£¸¨¤J¦³¤ß¤H¤f³U¡A¶dt«H²³Å@«ùÅ@ªk¤Î¥¬¬Iªº¬ü·N¡C
¤G
¦~¦h«e
¸Óªk®v
µo²{°]°È¦³²§ª¬¦Ó¸Ñ°£§d¤k¤h¤ÎªL¥ý¥ÍªºÂ¾°È
¡A¨Ãn¨D¶}«OÀI½cÂI¥æ²{ª÷¡B
¸Óªk®v
¤Î¬ÛÃö°òª÷·|¦L³¹»P¦s
ºP¡A¦ý«áªÌ©Úµ´°t¦X¤D®i¶}ª§³^¡C
¥t
¦³«H®{¦V½Õ¬d§½ÀËÁ|¡A
¦Ó
§d
¡BªL
µ¥¤H¥H¾á¤ß
ªk®v
¦W¤U¿ú°]³QÄF¨«¡A¤~
±µ¤â¥H§Q§ó§´
µ½ºÞ²z¡A¥B
¸Óªk®v¥»¤H
¥¼°l¨s¡A¤]¨S¦³®½´Ú®½¦aªº¥\¼w¥D´£
§i
¡A
¡u¦b¨S¦³³Q®`¤Hªº±¡ªp¤U¡A¥[¤W¿úªºì©l¨Ó·½¡A¨s³º¬O
®½µ¹
¸Óªk®v¥»¤H©Î
¬ÛÃöªº°òª÷·|¡AÃø¥H¦ÒÃÒ¡v¡A¸gÀ˹î©x¤£
°_¶D¡A¦ý¥Á¨Æ©x¥q¤´¦bÄñ³^¤¤
1
¡C
¡]
¤G
¡^
©v±Ð¹ÎÅ餣¦P©ó
¤@¯ë
ªº
«DÀç§Q
²Õ´¡A¨ä°]°È¸gÀÙ¬Ò¨Ó¦Û¤Q¤è
«H®{µ½´Ú¡]«D¯S©w¹ï¶H¡^¡A
³q±`
¤£¬O¥Ñ¤Ö¼Æ¤H®½§U¦¨¥ß¡A
Áa
¯à¥H
¸³¨Æ·|©Î«H®{¤j
·|¤è¦¡¨ÓºÞ²z©v±Ð¹ÎÅé¡A
©Î»P¨ä
©v±ÐÛ
²z
¦³¹H¡A¤´¤£§Kµo¥Íª§Ä³¡Aªp¥B²Õ´¤£°·¥þªÌ¡A§ó©ö¥ÍªÈ¯É
2
¡C
¥|¡B
±´°Q¬ãªR
1
劉志原,
〈
為
10
億
資產爆多起爭訟
海濤法師與信徒反目
〉,
《鏡週刊》
,
20
2
2
年
9
月
7
日,
36
-
3
9
頁
。
2
林蓉芝
,
〈台灣宗教團體倫理與法制面的現況探討
〉,
《弘誓》
雙月刊,
105
期,
2010
年
6
月,
htt
p://www.hongshi.org.tw/writings.aspx?code=DDC45DA42065F42ED7E1981A9BA71156
¡AÂsÄý¤é´Á¡G
2022
¦~
9
¤ë
14
¤é¡C
1/4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06
議題研析
一、題目:強化信徒奉獻財物法制規範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宗教團體以自然人名義登記不動產處理暫行條例》、《財團
法人法》、《監督寺廟條例》、《地籍清理條例》及《民法》
三、背景說明
(一)據媒體報導,一位知名法師近卅年累積逾10億元的資產及善
款恐落入有心人口袋,辜負信眾護持護法及布施的美意。二
年多前該法師發現財務有異狀而解除吳女士及林先生的職務
,並要求開保險箱點交現金、該法師及相關基金會印章與存
摺,但後者拒絕配合乃展開爭訟。另有信徒向調查局檢舉,
而吳、林等人以擔心法師名下錢財被騙走,才接手以利更妥
善管理,且該法師本人未追究,也沒有捐款捐地的功德主提
告,「在沒有被害人的情況下,加上錢的原始來源,究竟是
捐給該法師本人或相關的基金會,難以考證」,經檢察官不
起訴,但民事官司仍在纏訟中
1
。
(二)宗教團體不同於一般的非營利組織,其財務經濟皆來自十方
信徒善款(非特定對象),通常不是由少數人捐助成立,縱
能以董事會或信徒大會方式來管理宗教團體,或與其宗教倫
理有違,仍不免發生爭議,況且組織不健全者,更易生糾紛
2
。
四、探討研析
1
劉志原,〈為10億資產爆多起爭訟 海濤法師與信徒反目〉,《鏡週刊》,2022年9月7日, 36-39
頁。
2
林蓉芝,〈台灣宗教團體倫理與法制面的現況探討〉,《弘誓》雙月刊,105期,2010年6月,htt
p://www.hongshi.org.tw/writings.aspx?code=DDC45DA42065F42ED7E1981A9BA71156,瀏覽日期:
2022年9月14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252/File_19746034.docx |
R01803 | 防救災教育法制化之研析 | 災害防救法;防災士培訓機構認可及管理要點;防災士培訓及認證管理要點 | 陳宏明 | 2022-09-20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03
議題研析
一、題目:防救災教育法制化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災害防救法、防災士培訓機構認可及管理要點、防災士培訓及認證管理要點
三、背景說明
(一)配合國家防災日即將到來,內政部消防署於111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推出地震防災網路宣導活動,包括「地震避難動作演練、防災知識模擬考、虛擬防災館」等。中央氣象局也將於9月21日上午9時21分發送國家級警報訊息至全國民眾手機,呼籲全民一同演練「趴下、掩護、穩住」抗震保命3步驟,藉此加強全民防災意識[footnoteRef:1]。 [1: 黃麗芸報導,國家防災日將起跑 消防署偕國震中心精進防救災,中央社,2022年8月31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8310137.aspx,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13日。]
(二)隨著科技發展與應用,消防署整合「全民防災e點通」、「119報案」、「145MHz山域急難服務」和「急救先鋒」等資訊系統推出「消防防災e點通」App,建立以民眾為中心的數位防災資訊服務,提供一站式消防、防災智慧化資訊服務,讓民眾透過手機就能獲得地震發生、推估災損等最新資訊,俾利提前做好各項緊急應變及防災準備工作[footnoteRef:2]。 [2: 同前註。]
(三)為推動全民防救災教育,增進全民防救災知識,查本院第7屆至第9屆即迭有委員提出「全民防救災教育法草案」[footnoteRef:3],惟其後未及於當屆屆滿前完成審議。迨至2022年5月24日本院三讀通過「災害防救法」全文修正案[footnoteRef:4],始增訂各級政府機關(構)、公共事業、公、私立學校、急救責任醫院、團體、公司、商業、有限合夥,應實施災害防救訓練及演習;各級政府應製作全民防救災教育影片、文宣等宣導教材,於傳播媒體播放、刊載或於公共場所宣導、張貼等相關規定。 [3: 相關提案請參閱:院總第1711號委員提案第10591號,立法院第7屆第7會期第15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2011年5月25日印發,頁委67-73;院總第1711號委員提案第13289號,立法院第8屆第1會期第8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2012年4月18日印發,頁委221-227;院總第1711號委員提案第18249號,立法院第9屆第1會期第2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2016年2月24日印發,頁委51-57。] [4: 本次修正條文於2022年6月15日公布施行。]
四、探討研析
(一)於災害防救法明定9月21日為國家防災日
為促使政府向全民倡導某項具有正面價值的理念,提升對特定議題的關注程度,常於法律明定1個特定日期,期望透過各種宣導及體驗教育等方式,藉以深化價值及凝聚全民共識。例如環境基本法第40條、海洋基本法第18條及客家基本法第20條[footnoteRef:5]等。我國於2000年將921大地震發生日定為「災害防救日」,嗣經更名為「國家防災日」,鑒於災害防救法為規範我國災害防救體制之法律,並以提升全民防災意識及災害應變能力為立法目的,似可於該法中增訂9月21日為國家防災日相關規定[footnoteRef:6],以彰顯其特殊意義及重要性。 [5: 環境基本法第40條:「為促使國民、事業及各級政府深植環境保護理念,共同關懷環境問題,特訂定六月五日為環境日。」海洋基本法第18條:「為促使政府及社會各界深植海洋意識,特訂定六月八日為國家海洋日。」客家基本法第20條:「政府應訂定全國客家日,以促進各族群認識與共享客家文化價值,彰顯客家族群對臺灣多元文化之貢獻。」] [6: 建議條文可參拙著,災害防救法修正草案評估報告,立法院法制局法案評估報告(編號:B1733),2022年5月,頁45。]
(二)顧及身心障礙者、高齡者之防救災需求
據統計,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中,岩手縣、宮城縣和福島縣等災區死亡人數1萬5,821人,其中60歲以上高齡者計1萬396人,占66%。NHK(日本放送協会)調查指出,身心障礙者在此次震災中的死亡率約是全體居民的2倍[footnoteRef:7]。此現象凸顯身心障礙者,包括高齡者在內,在重大災害發生時可能面臨的困境,例如聽障者無法聽到音響警報、語障者無法使用電話通報、視障者及行動不便者逃生困難等。顧及身心障礙者之防災需求,日本甫通過《促進障礙者資訊取得及通信措施法》中即規定國家及地方政府應採取各項必要措施,依障礙之類型及程度,確保障礙者得迅速確實地獲得防災資訊及發出緊急通報[footnoteRef:8],此立法例可供我國修法時納為參採。 [7: 日本財団ジャーナル,みんなが大変なとき、より「助けて」と言えない障害者。誰も取り残さないための防災,2022年5月24日,網址:https://www.nippon-foundation.or.jp/journal/2022/71241,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14日。] [8: 《障害者による情報の取得及び利用並びに意思疎通に係る施策の推進に関する法律》第12條(令和4年5月25日):「国及び地方公共団体は、障害の種類及び程度に応じて障害者が防災及び防犯に関する情報を迅速かつ確実に取得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ようにするため、体制の整備充実、設備又は機器の設置の推進その他の必要な施策を講ずるものとする。国及び地方公共団体は、障害の種類及び程度に応じて障害者が緊急の通報を円滑な意思疎通により迅速かつ確実に行うことができるようにするため、多様な手段による緊急の通報の仕組みの整備の推進その他の必要な施策を講ずるものとする。」]
(三)加強民間自主防救災能力之訓練及推廣
日本《災害對策基本法》將高齡者、身心障礙者、嬰兒等列為在災害發生時「要顧慮的人」[footnoteRef:9],日本爰設有「防災士」及「介助士」培訓機制。防災士係以「自助、共助、群體合作」為原則,在民間從事提升防災力的活動;介助士則主要以高齡者與身心障礙者為對象,學習災害專業知識並結合工作經驗,瞭解高齡者及身心障礙者之需求,在災害發生時協助其緊急應變。我國2014年借鑑日本推行經驗,建立防災士培訓制度,透過訓練、測驗及認證等過程,培育熱心民眾成為具有執照的防災志工[footnoteRef:10]。考量我國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者獨居現象逐年增加,建議可將前開培訓制度納入災害防救法,並鼓勵村里長、長照機構服務人員、公寓大廈管理服務人員、教保服務人員及保全業人員等接受訓練取得認證,以強化民間自主防救災能力。 [9: 《災害對策基本法》第8條第2項第15款:「高齢者、障害者、乳幼児その他の特に配慮を要する者(以下「要配慮者」という。)に対する防災上必要な措置に関する事項。」] [10: 截至2022年8月底,我國取得防災士認證總人數1萬1,724人。請參見災害防救深耕資訊網,防災士培訓簡介,內政部消防署,2022年5月24日,網址:https://pdmcb.nfa.gov.tw/dp/intro,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14日。]
撰稿人:陳宏明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03
議題研析
¤@¡BÃD¥Ø¡G
¨¾±Ï¨a±Ð¨|
ªk
¨î¤Æ¤§¬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災害防救
法
、
防災士培訓機構認可及管理要點
、
防災士培訓及
認證管理要點
三、
背景說明
(一)
配合國家防災日
即將到來
,
內政部消防署於
111
年
9
月
1
日至
10
月
31
日推出地震防災網路宣導活動,包括「地震避難動作演
練、防災知識模擬考、虛擬防災館」等。
中央氣象局
也將
於
9
月
21
日上午
9
時
21
分發送國家級警報訊息至全國民眾手機,
呼
籲全民
一
同演練
「趴下、掩護、穩住」抗震保命
3
步驟,
藉此
加強全民防災意識
1
。
(
二
)
隨著科技發展與應用,
消防署整合
「全民防災
e
點通」、「
119
報案」、「
145MHz
山域急難服務」和「急救先鋒」等資訊系統
推出「消防防災
e
點通」
App
,建立以民眾為中心的數位防災
資訊服務,提供一站式消防、防災智慧化資訊服務
,
讓
民眾
透過手機就能
獲得
地震發生、推估災損等
最新
資
訊
,
俾
利
提
前
做好各項
緊急應變及
防災準備
工作
2
。
(
三
)
為推動全民防救災教育,增進全民防救災知識,
查
本院第
7
屆
至第
9
屆
即
迭有委員提出「
全民防救災教育法草案
」
3
,
惟其
1
黃麗芸
報導,
國家防災日將起跑
消防署偕國震中心精進防救災
,中央社,
2022
年
8
月
31
日,
網址: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8310137.aspx
,最後瀏覽日期:
2022
年
9
月
13
日。
2
同前註
。
3
相關提案請參閱
:
院總第
17
11
號
委員
提案第
1
0
5
91
號,立法院
第
7
屆第
7
會期第
1
5
次會議
議案關
係文書,
2011
年
5
月
25
日印發,頁
委
67
-
73
;院總第
1711
號委員提案第
13289
號,立法院
第
8
屆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03
議題研析
一、題目:防救災教育法制化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災害防救法、防災士培訓機構認可及管理要點、防災士培訓及
認證管理要點
三、背景說明
(一)配合國家防災日即將到來,內政部消防署於111年9月1日至10
月31日推出地震防災網路宣導活動,包括「地震避難動作演
練、防災知識模擬考、虛擬防災館」等。中央氣象局也將於9
月21日上午9時21分發送國家級警報訊息至全國民眾手機,呼
籲全民一同演練「趴下、掩護、穩住」抗震保命3步驟,藉此
加強全民防災意識
1
。
(二)隨著科技發展與應用,消防署整合「全民防災e點通」、「119
報案」、「145MHz山域急難服務」和「急救先鋒」等資訊系統
推出「消防防災e點通」App,建立以民眾為中心的數位防災
資訊服務,提供一站式消防、防災智慧化資訊服務,讓民眾
透過手機就能獲得地震發生、推估災損等最新資訊,俾利提
前做好各項緊急應變及防災準備工作
2
。
(三)為推動全民防救災教育,增進全民防救災知識,查本院第7屆
至第9屆即迭有委員提出「全民防救災教育法草案」
3
,惟其
1
黃麗芸報導,國家防災日將起跑 消防署偕國震中心精進防救災,中央社,2022年8月31日,
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8310137.aspx,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
13日。
2
同前註。
3
相關提案請參閱:院總第1711號委員提案第10591號,立法院第7屆第7會期第15次會議議案關
係文書,2011年5月25日印發,頁委67-73;院總第1711號委員提案第13289號,立法院第8屆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246/File_19746025.docx |
R01804 | 數位監控與勞工隱私權保障之探討 | 勞動基準法;民法;個人資料保護法;就業服務法 | 陳建欉 | 2022-09-20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04
議題研析
一、題目:數位監控與勞工隱私權保障之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勞動基準法、民法、個人資料保護法、就業服務法
三、背景說明
(一)隨著科技網路、通訊軟體發達,後疫情時代由於電傳勞動(telework)、遠距工作(remote work)、在家工作(home work)等工作型態比率大幅上升,「混合辦公」[footnoteRef:1]亦將成新常態,雇主透過應用程式(APP)交付工作及數位監控情況將愈加頻繁及普遍。微軟本(2022)年3月發布全球工作趨勢指數報告,指出遠距工作帶來「數位過勞」風險,在家工作淪為「永遠上線」(always on),並衍生工時延長、工作時間零碎化、休息不充分,及無時無刻的數位監控等爭議[footnoteRef:2]。 [1: 混合型工作環境結合了遠端住家辦公環境和行動工作模式,並定期到訪企業辦公室進行協作。] [2: 葉卉軒、江睿智,在家上班行不行/老闆緊迫盯人 遠距上班變無限加班,經濟日報, 2022年6月3日,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2229/6360811(最後瀏覽日:2022年9月14日)。]
(二)運用科技設備包含從過去的電子郵件監控、監視器,到近年電腦側錄軟體、GPS(全球定位系統)、RFID(無線射頻識別系統)、生物特徵識別及大數據分析等技術,雖然帶來職場管理的便利,但過程中涉及個人資料的蒐集、處理及利用,更須特別重視隱私保護[footnoteRef:3]。我國憲法雖未明文規定隱私權,但透過司法院釋字第509號、第535號、第585號、第603號等解釋,肯認隱私權乃憲法所保障之權利[footnoteRef:4]。現行法律對勞工資訊隱私權保護,分別規範於《民法》、《個人資料保護法》及《就業服務法》[footnoteRef:5]。勞工因勞動關係處於不利地位,對其隱私權保障仍有諸多疑義,引發各界要求對相關法制進行檢討。 [3: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科技管理很便利,隱私保護要注意,勞動部網站, 2022年6月21日,網址:https://www.mol.gov.tw/1607/1632/1633/51806/post(最後瀏覽日:2022年9月13日)。] [4: 依司法院釋字第585號解釋,大法官認為隱私權雖非憲法明文列舉之權利,惟基於人性尊嚴與個人主體性之維護及人格發展之完整,並為保障個人生活私密領域免於他人侵擾及個人資料之自主控制,隱私權乃為不可或缺之基本權利,而受憲法第22條所保障。此復為釋字第603號解釋所肯認。] [5: 依《民法》第195條第1 項明文規定:「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5 條規定:「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或利用,應尊重當事人之權益,依誠實及信用方法為之,不得逾越特定目的之必要範圍,並應與蒐集之目的具有正當合理之關聯。」依《就業服務法》第5 條第2 項第2 款規定,雇主招募或僱用員工,不得違反求職人或員工之意思,留置其國民身分證、工作憑證或其他證明文件,或要求提供非屬就業所需之隱私資料。]
(三)在歐洲國家,雇主監控勞工遠距工作受到一定規範,基於個人隱私保護,對於影像及資訊合理使用,須考量目的必要性、方法妥善性及利益比較衡量等原則。荷蘭於2022年7月通過《在家工作法》,正式將在家工作視為法定權利,成為依法賦予遠距工作彈性的國家[footnoteRef:6]。西班牙於2020年9月通過《遠距工作法》,規定進行遠距工作前,須以書面規範工作內容細節,雇主亦須提供遠距工作之必要設備、工具及消耗品,並負擔所衍生之全部費用;德國於2020年11月提議制定《遠距工作法》,該草案朝野仍持續討論中,目標是要保障在家工作勞工之權益[footnoteRef:7]。 [6: 何思穎,荷蘭眾院通過「在家工作法」 雇主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2022年7月25日,網址: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9393(最後瀏覽日:2022年9月14日)。] [7: 江睿智,在家上班行不行/學學德國 速推動立法,經濟日報,2022年6月4日,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6362806?from=edn_referralnews_story_ch10846(最後瀏覽日:2022年9月14日)。]
四、探討研析
(一)建議修法增訂工會或勞資會議數位監控同意權
遠距工作涉及工作場域之變更,若原本勞動契約並無約定相關事項,原則上應經勞雇雙方協商,但因勞工相對於雇主,其協商實力乃居於弱勢,而在事實上不得不同意雇主單方面決定勞動條件[footnoteRef:8]。參考《勞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第30條、第30條之1及第32條等有關工作時間之規範、第34條變更休息時間及第36條例假之調整等規定,雇主如欲變更上揭勞動條件前均需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作為解除規制要件。爰建議修正《勞基法》,增訂雇主對勞工進行數位監控之相關權利義務事項,應取得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之規定。 [8: 張義德,論資訊化時代中的勞工行蹤監視 — 雇主之勞務指揮權、設施管理權確保 VS. 勞工隱私權,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 59期 ,2018 年 4 月,頁213。]
(二)建議主管機關訂定數位監控相關指引
勞動部曾先後發布《勞工在事業場所外工作時間指導原則》及《居家工作職業安全衛生參考指引》。針對在家工作衍生工時認定、記載的問題、安全健康潛在危害,進行辨識與評估並提供指引。惟相關指引對雇主如何管理監督在家工作勞工尚無明確規範。為避免雇主藉由數位監控侵害員工隱私權,爰建議主管機關訂定數位監控相關指引,明定雇主數位監控範圍及應遵守事項,以保障勞工隱私權。
(三)宜增訂雇主應保護勞工資訊隱私規定
我國目前對勞工隱私權保障規定分散於不同法規,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遠距工作興起,職場中運用科技設備進行員工管理更為普遍。管理過程中涉及個人資料蒐集、處理及利用,須特別重視目的與手段之合理性。由於勞動關係特性,勞工隱私權更易受到雇主侵害,爰建議修正《勞基法》,增訂雇主有保護勞工個人資訊義務,無正當理由不得侵害勞工之人格權及隱私等規定,並作為授權訂定相關子法之依據。
撰稿人:陳建欉
1
1
¡i¶È¨Ñ©eû°Ñ¦Ò¡j
½s¸¹¡G
1804
ijÃD¬ãªR
¤@¡BÃD¥Ø¡G
¼Æ¦ìºÊ±±
»P³Ò¤uÁô¨pÅv
«O»Ù
¤§±´°Q
¤G¡B
ijÃD©Ò¯Aªk³W
³Ò°Ê°ò·Çªk
¡B
¥Áªk¡BÓ¤H¸ê®Æ«OÅ@ªk
¡B
´N·~ªA°Èªk
¤T¡B
I´º»¡©ú
¡]¤@¡^
ÀHµÛ¬ì§Þºô¸ô¡B³q°T³nÅéµo¹F¡A
«á¬Ì±¡®É¥N
¥Ñ©ó
¹q¶Ç³Ò°Ê
¡]
telework
¡^¡B»·¶Z¤u§@¡]
remote work
¡^¡B¦b®a¤u§@¡]
h
ome
work
¡^µ¥¤u§@«¬ºA¤ñ²v
¤j´T¤W¤É¡A¡u²V¦X¿ì¤½
¡v
1
¥ç
±N¦¨·s±`
ºA
¡A¶±¥D
³z¹L
À³¥Îµ{¦¡¡]
APP
¡^
¥æ¥I¤u§@
¤Î¼Æ¦ìºÊ±±
±¡ªp
±N·U
¥[
ÀWÁc
¤Î´¶¹M
¡C
·L³n¥»¡]
2022
¡^¦~
3
¤ëµo¥¬¥þ²y¤u§@ÁͶիü¼Æ
³ø§i¡A«ü¥X»·¶Z¤u§@±a¨Ó¡u¼Æ¦ì¹L³Ò¡v·ÀI
¡A
¦b®a
¤u§@
²_¬°
¡u¥Ã»·¤W½u¡v¡]
always on
¡^
¡A¨Ã
l¥Í¤u®É©µªø¡B¤u§@®É¶¡¹s¸H
¤Æ¡B¥ð®§¤£¥R¤À¡A¤ÎµL®ÉµL¨è
ªº
¼Æ¦ìºÊ±±
µ¥ª§Ä³
2
¡C
¡]
¤G
¡^
¹B¥Î¬ì§Þ³]³Æ
¥]§t
±q¹L¥hªº¹q¤l¶l¥óºÊ±±¡BºÊµø¾¹¡A¨ìªñ¦~
¹q¸£°¼¿ý³nÅé¡B
GPS(
¥þ²y©w¦ì¨t²Î
)
¡B
RFID(
µL½u®gÀWÃѧO¨t
²Î
)
¡B¥Íª«¯S¼xÃѧO¤Î¤j¼Æ¾Ú¤ÀªRµ¥§Þ³N
¡A
ÁöµM±a¨Ó¾³õºÞ²z
ªº«K§Q¡A¦ý¹Lµ{¤¤¯A¤ÎÓ¤H¸ê®Æªº»`¶°¡B³B²z¤Î§Q¥Î¡A§ó¶·
¯S§O«µøÁô¨p«OÅ@
3
¡C
§Ú°ê¾ËªkÁö¥¼©ú¤å³W©wÁô¨pÅv¡A¦ý³z¹L
¥qªk°|
ÄÀ¦r²Ä
5
09
¸¹¡B²Ä
535
¸¹¡B²Ä
585
¸¹¡B²Ä
603
¸¹
µ¥
¸ÑÄÀ¡A
ªÖ
»{Áô¨pÅv¤D¾Ëªk©Ò«O»Ù¤§Åv§Q
4
¡C
²{
¦æªk
«ß
¹ï
³Ò¤u¸ê°TÁô¨p
1
混合型工作環境結合了遠端住家辦公環境和行動工作模式,並定期到訪企業辦公室進行協
作。
2
葉卉軒、江睿智
,
在家上班行不行
/
老闆緊迫盯人
遠距上班變無限加班
,經濟日報,
2022
年
6
月
3
日,網址: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2229/6360811
(最後瀏覽日:
2022
年
9
月
14
日)。
3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科技管理很便利,隱私保護要注意,
勞動部網站
,
2022
年
6
月
21
日,網址:
https://www.mol.gov.tw/1607/1632/1633/51806/post
(最後瀏覽日:
2022
年
9
月
1
3
日)。
4
依司法院釋字
第
585
號解釋,大法官認為
隱私權雖非憲法明文列舉之權利,惟基於人性尊嚴與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04
議題研析
一、題目:數位監控與勞工隱私權保障之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勞動基準法、民法、個人資料保護法、就業服務法
三、背景說明
(一)隨著科技網路、通訊軟體發達,後疫情時代由於電傳勞動
(telework)、遠距工作(remote work)、在家工作(home
work)等工作型態比率大幅上升,「混合辦公」
1
亦將成新常
態,雇主透過應用程式(APP)交付工作及數位監控情況將愈
加頻繁及普遍。微軟本(2022)年3月發布全球工作趨勢指數
報告,指出遠距工作帶來「數位過勞」風險,在家工作淪為
「永遠上線」(always on),並衍生工時延長、工作時間零碎
化、休息不充分,及無時無刻的數位監控等爭議
2
。
(二)運用科技設備包含從過去的電子郵件監控、監視器,到近年
電腦側錄軟體、GPS(全球定位系統)、RFID(無線射頻識別系
統)、生物特徵識別及大數據分析等技術,雖然帶來職場管理
的便利,但過程中涉及個人資料的蒐集、處理及利用,更須
特別重視隱私保護
3
。我國憲法雖未明文規定隱私權,但透過
司法院釋字第509號、第535號、第585號、第603號等解釋,
肯認隱私權乃憲法所保障之權利
4
。現行法律對勞工資訊隱私
1
混合型工作環境結合了遠端住家辦公環境和行動工作模式,並定期到訪企業辦公室進行協
作。
2
葉卉軒、江睿智,在家上班行不行/老闆緊迫盯人 遠距上班變無限加班,經濟日報, 2022年6
月3日,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2229/6360811(最後瀏覽日:2022年9月
14日)。
3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科技管理很便利,隱私保護要注意,勞動部網站, 2022年6月
21日,網址:https://www.mol.gov.tw/1607/1632/1633/51806/post(最後瀏覽日:2022年9月13
日)。
4
依司法院釋字第585號解釋,大法官認為隱私權雖非憲法明文列舉之權利,惟基於人性尊嚴與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244/File_19746022.docx |
R01802 | 私立大專校院教師聘約相關問題之研析 | 教師待遇條例;教師法;大學法;專科學校法;私立學校法;私立學校法施行細則 | 王幼萍 | 2022-09-16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02
議題研析
一、題目:私立大專校院教師聘約相關問題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教師待遇條例、教師法、大學法、專科學校法、私立學校法、私立學校法施行細則
三、背景說明
(一)由於教育部長期未主動清查私立大專校院聘約內容及爭議,部分教師長期面臨不合理聘約,甚至遭違法解聘,損及教師人權,監察院於去(2021)年申請調查,並於今(2022)年提案糾正教育部及函請該部確實檢討改進
。
(二)根據監察院糾正案文指出,部分私立學校之學術研究加給或職務加給數額未納入教師聘約,或陸續仍有未經協議扣減情形,明顯違反《教師待遇條例》之規定,而常見聘約爭議樣態包括利用發聘書迫使教師同意減薪、所涉校內規章不公開、未經校務會議審議、內容顯失公平及刻意迴避《教師待遇條例》第17條之協議程序等。由於部分教師長期面臨不合理聘約作為、甚至引發違法解聘或不續聘之待遇,損及教師人權及學生學習權益,均不利高教專業發展,實難謂符《教師法》及《教師待遇條例》,對於教師身分及生活制度性保障之重要意旨,核有怠失
。
(三)依《私立學校法施行細則》第33條第4項
、《教師待遇條例》第17條
及第23條第1項第4款
規定,私立學校教師薪級架構及起敘標準,準用公立同級同類學校之規定辦理。又私立學校教師加給之規範,應納入教師聘約;私立學校在未與教師協議前,不得變更支給數額,違反前揭規定者,得處以罰鍰。
(四)前述糾正案所指私立學校教師聘約的爭議樣態,包括:利用發聘書迫使教師同意減薪、所涉校內規章不公開、未經校務會議審議等,均可依《私立學校法》第55條
規定,停止獎勵、補助及招生名額。
四、探討研析
一、修正《私立學校法》第80條,課予私立大專校院相關人員責任
私立大專校院教師聘約長久以來爭議不斷,不僅嚴重侵害教師權益,降低留任意願,亦影響私立學校教育環境之安定性。教育部曾於2013年函發教師聘約明顯不合理內容與合理聘約之範例提供各級私立學校參考,但該範例未具強制力,導致落實成效有限。又立法院於2014年1月決議,針對不合理聘約,要求教育部檢討改善。惟時至今日,已逾8年,私立學校不合理聘約並未見顯著改善,甚至有變本加厲之情況,惟教育部並未因私立學校不合理或違法聘約等情形,確實依《私立學校法》第55條規定,予以停止獎勵、補助及招生名額
。
全國私立學校產業工會指出,私立學校與教師訂定違法之教師聘約並未改善主要原因是法令只罰學校而不裁罰行為人
。又教育部2018年5月9日臺教高通字第1070047657號函說明,各大學依《大學法》第19條規定所另定教師不續聘規定,並以教師「違反聘約」規定的義務為由,擬將其解聘、停聘或不續聘時,仍應受「情節重大」的限制,避免濫用契約自由與大學自治,並兼顧教師工作權。
依據《私立學校法》第54條
規定,私立學校校長、主辦及經辦相關業務之人員,執行職務時,有第80條第1項
各款情形之一,且情節重大者,經學校主管機關徵詢私立學校諮詢會意見後,得逕予解除私立學校校長、主辦及經辦相關業務之人員之職務。檢視現行《私立學校法》第80條第1項之各款處罰情形,並未將私立大專校院訂定違法教師聘約相關事項納入,衍生如發生教師聘約具有重大違法爭議時,仍無明確法規予以課責大專校院校長等相關人員責任,爰建議《私立學校法》第80條第1項增訂:「於學校辦理教師聘約,有違反教師法及教師待遇條例相關法規或其他影響教師權益。」以資明確適用。如學校具有前開增訂情形且有情節重大之事由者,則適用同法第54條規定,經學校主管機關徵詢私立學校諮詢會意見後,得逕予解除私立學校應具體負責之相關人員職務,方能有效課責私立學校相關人員責任,並確保教師聘約的合法性與合理性。
二、通盤檢討教師聘約內容及程序以確保合法性
私立大專校院教師聘約衍生之爭議,實已影響高等教育發展及學生受教權益,教育部對於長期以來的違法聘約內容及爭議問題,並未確實有效地研議因應對策,以致於違法聘約情事一再發生,並且被監察院申請調查及提出糾正案。
教育部應通盤檢討及改進聘約內容的合理性,包括授課時數是否符合法規、教學品質及教師合理負擔、是否利用發聘書迫使教師同意減薪、聘約所涉校內規章不公開、未經校務會議審議及刻意迴避《教師待遇條例》第17條之協議程序等。此外,私立大專校院於聘約另定義務之實務運作亦應符合比例原則,始能遏止教師聘約之違法情事;再者,有關教師依《教師法》規定程序得提起申訴、再申訴程序保障問題,屢受實務界關切及討論
,亦有待主管機關通盤檢討相關個案衍生的程序問題,以期建立教師在聘約內容與程序上各項權益的保障制度。
撰稿人:王幼萍
� 陳俊華,私校教師聘約爭議多 監院:教育部消極處置通過糾正,中央通訊社,2022年8月15日,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208150163.aspx,上網檢視日期,2022年9月1日。
� 監察院調查報告,2022教調0023,2022年8月,頁3。
� 《私立學校法施行細則》第33條第4項規定:「私立學校教職員之薪給、考核,準用公立同級同類學校之規定辦理。」
� 《教師待遇條例》第17條規定:「私立學校教師之職務加給、學術研究加給及地域加給,各校準用前三條規定訂定,並應將所定支給數額納入教師聘約;私立學校在未與教師協議前,不得變更支給數額。教師加入工會者,得授權由工會代表協議。」
� 《教師待遇條例》第23條第1項第4款規定:「私立學校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經主管機關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至改善為止:…四、違反依第十七條所定職務加給、學術研究加給或地域加給之規定,或未將上開加給規定納入教師聘約,或未與教師協議前變更支給數額。」
� 《私立學校法》第55條規定:「學校法人所設私立學校辦理不善、違反本法或有關教育法規,經學校主管機關糾正或限期整頓改善,屆期仍未改善者,經徵詢私立學校諮詢會意見後,視其情節輕重為下列處分:一、停止所設私立學校部分或全部之獎勵、補助。二、停止所設私立學校部分或全部班級之招生。」
� 同註2,頁23。
� 同註2,頁12。
� 《私立學校法》第54條規定:「私立學校因人事或財務等違法而發生重大糾紛,致嚴重影響學校正常運作且情勢急迫者,學校主管機關得逕行停止校長及有關人員職務,並指派適當人員暫代其職務(第1項)。私立學校校長、主辦及經辦相關業務之人員,執行職務時,有第八十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且情節重大者,經學校主管機關徵詢私立學校諮詢會意見後,得逕予解除其職務(第2項)。」
� 《私立學校法》第80條第1項規定:「學校法人董事長、董事、監察人、私立學校校長、主辦及經辦相關業務之人員,執行職務時,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上開行為人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至改善為止:一、於學校辦理各項公開招生,有違反招生相關法規或其他影響招生事務之公平。二、隱匿、毀棄會計憑證、帳簿、報表,或於上開文件為虛偽不實之記載。三、規避、妨礙、拒絕法人、學校主管機關所派或委請人員、機構之查核或檢查。四、違反第四十五條第二項經費不得互相流用之規定。五、違反第四十九條第一項、第二項或第五十三條第一項規定。六、違反第五十條第二項規定,給予特定之人特殊利益。七、未依第五十二條第一項所定辦法設帳簿、記載會計事項或如期辦理預算完竣。八、未依第六十四條第三項規定撥繳私校退撫基金。」
� 吳睿哲,公私立學校教師解聘停聘或不續聘之法律性質與救濟程序,教育實踐與研究,第27卷第1期,2014年6月,頁104-111。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201/File_19745951.doc |
R01801 | 洗沐用品容器重複裝填法制問題之研析 | 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化粧品優良製造準則 | 孫晉英 | 2022-09-16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01
議題研析
一、題目:洗沐用品容器重複裝填法制問題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化粧品優良製造準則
三、背景說明
(一)基於環保因素,為能減少塑膠包裝目的,民眾希望能重複使用容
器裝填沐浴乳。但受限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下稱本法),目前
只准非人體使用之清潔劑容器重複裝填,因洗髮精、沐浴乳等洗
沐用品都屬化粧品,包裝須符合GMP作業規範
,不得私自分裝,
以致阻礙洗沐用品減塑目的
。
(二)本法之前身為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1972年12月28日即制定
公布,2018年4月10日修正為現行名稱,其用意是希望能讓國
內的化粧品有統一的規範與生產(包括製造及包裝)準則,以保障
國民的健康。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對上述洗
沐用品容器若重複裝填使用能達到減塑目的,認為我國氣候較潮
濕,易孳生微生物,考量品質管理、效期標示等因素,對於洗沐
用品開放重複裝填使用持較謹慎態度,但對減塑的大方向樂觀其
成,如洗沐用品業者能自主評估,提出評估結果由產官學界個案
釐清問題後,可考慮個案試行
。
四、探討研析
(一)化粧品種類分級管理宜予檢討
依本法第3條之定義,化粧品係指施於人體外部、牙齒或口腔黏膜,用以潤澤髮膚、刺激嗅覺、改善體味、修飾容貌或清潔身體之製劑,但依其他法令認屬藥物者,不在此限。故洗髮精、沐浴乳等洗沐用品都屬化粧品應無爭議。但本法並未有再針對化粧品之種類進行分級管理,因而對洗沐用品管理,與屬於直接使用於人體後,不立刻以水清洗掉之化粧品,同樣採取嚴格之準則,是否適當,容有討論的空間。
(二)得由生產者與供應商提出容器重複裝填使用專案計畫
依本法第8條第4項授權訂定之化粧品優良製造準則的規定中,有關化粧品之充填須符合GMP作業規範,必須於場所生產與包裝,但問題是從場所送到供應商之賣場時要能確保其品質良好,賣場也要有良好的管理程序,來確保大桶裝內待分填洗沐用品之品質,同時,洗沐用品的容器外面可以顏色、警語(例如容器內不得曾裝填過水…等)或其他方式等,使之與裝填清潔劑化粧品的容器做區分。如能明定前述相關事項,則洗髮精、沐浴乳等洗沐用品,重複使用容器裝填或屬可行。而這種作法亦可提升民眾的健康與環保教育。
綜上,為洗沐用品能重複使用裝填容器以達到減塑的目的,爰建議於本法或化粧品優良製造準則,增訂為辦理洗沐用品容器重複使用裝填,得由生產者與供應商共同提出專案計畫,經主管機關評估通過後實施。計畫內容規範則由主管機關定之。
撰稿人:孫晉英111.9.13
�參見化粧品優良製造準則,此部分係由食藥署品質監督管理組負責監督製造及包裝作業。
�張曼蘋、吳淑君、周彥妤、鄭朝陽,沐浴用品容器再使用 環團促修法,聯合報,2022年8月28日,第B1版。
�同註2。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193/File_19745939.doc |
R01800 | 加盟經營所涉資訊揭露問題之探討 | 民法;公平交易法;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加盟業主經營行為案件之處理原則 | 彭文暉 | 2022-09-15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00
議題研析
一、題目:加盟經營所涉資訊揭露問題之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民法、公平交易法、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加盟業主經營行為案件之處理原則
三、背景說明
(一)近日報載,臺南殺警奪槍案震驚社會。然除員警執勤人身安全需要關切外,兇嫌在深夜逃亡過程中持槍搶奪便利超商,亦見深夜營業超商工作環境之高危險情境。參酌以往超商店員勸戴口罩慘遭刺死或挖眼等暴力事件案例,相關問題實不容大眾忽視。學者指出,便利超商深夜營業之風險問題,涉及連鎖加盟契約規定,加盟店應充分滿足市場消費者需求,而有遵守24小時全天營業之義務。因此,即便深夜時段客人稀少,加盟超商仍應提供營業服務,致需承擔犯罪風險及增加營業虧損[footnoteRef:1]。 [1: 顏廷棟,《我見我思》深夜營業超商的風險管控,工商時報,2022年8月30日,第A6版,名家評論。]
(二)日本相關案例:某便利超商加盟店就加盟契約所定24小時營業時間,主張其中深夜營業時段限制其營業自由之決定權,訴請法院命停止該違法限制行為,於2012年6月遭東京高等法院判決駁回[footnoteRef:2];東大阪市某便利超商因人手不足而取消凌晨營業,超商總部表示其營業時間不符所訂「24小時營業原則」,若未恢復凌晨營業時間,將解除其加盟契約,並要求支付1,700萬日圓(約新臺幣473萬元)之違約金[footnoteRef:3]。嗣日本公平交易委員會於2019年9月宣示,便利超商總部若強制加盟店24小時營業,可能涉及違反「獨占禁止法」,要求相關業者應儘速改善[footnoteRef:4]。 [2: 本案駁回理由,包括:超商加盟店負有不得變更加盟品牌形象及維護營業信譽之義務;便利商店於深夜時段可從事貨品清點及店內清潔等準備工作,對其營業尚無不利益;加盟體系對於強盜事件通常訂有完善防盜措施,加盟店員工可透過職前訓練降低強盜事件之受害風險。參前註,顏廷棟。] [3: 「日小7缺工取消24小時營業 總部警告需付逾4百萬違約金」,自由時報,2019年2月22日,國際財經,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706674(瀏覽日期2022年9月13日)] [4: 詹如玉,「便利商店將告別24小時營業?日本公平交易委員會開第一槍:強制加盟店24小時營業可能違法」,風傳媒,2020年10月21日,https://www.storm.mg/article/3128471(瀏覽日期2022年9月13日)]
四、探討研析
(一)加盟契約之內涵及民法有關規範
依「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加盟業主經營行為案件之處理原則」(下稱加盟案件處理原則)第2點第3款規定,「加盟經營關係」係指加盟業主透過契約之方式,將商標或經營技術等授權加盟店使用,並協助或指導加盟店之經營,而加盟店對此支付一定對價[footnoteRef:5]之繼續性關係[footnoteRef:6]。但不包括單純以相當或低於批發價購買商品或服務再為轉售或出租等情形。因此,加盟契約可謂混合多種法律關係之新興非典型契約,實務上並可略予區分為典型加盟契約(包括自願加盟及特許加盟)[footnoteRef:7]與非典型加盟契約(包括合作加盟及委託加盟)[footnoteRef:8]等2類。 [5: 加盟案件處理原則第2點第5款:「支付一定對價,指加盟店為締結加盟經營關係,所支付予加盟業主或其指定之人之加盟金、權利金、教育訓練費、購買商品、原物料、資本設備、裝潢工程等相關費用。」] [6: 另參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第4條第8款:「加盟經營者:係指經紀業之一方以契約約定使用他方所發展之服務、營運方式、商標或服務標章等,並受其規範或監督。」] [7: 典型加盟契約之加盟總部,係透過加盟契約將商標、服務標誌及經營技術授權加盟店,以複製該連鎖加盟體系之外觀以及最具特色之經營技術。其自願加盟,具有權利租賃及買賣契約之取向;特許加盟,則具權利租賃及買賣契約之取向。參沈芷萍,論加盟契約,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6月,頁28-29。] [8: 合作加盟之總部係由各加盟店出資設立,各加盟店為總部之股東且加盟總部不具營利目的,加盟總部之廣告策略亦由各加盟店共同商議決定,故加盟總部與加盟店間趨近同業公會之關係;委託加盟係由加盟總部已成立之直營店,藉由加盟契約交加盟者經營,其加盟店之所有權非屬加盟者所有,經營權亦由加盟總部所控制,加盟總部與加盟者間趨近於雇傭契約之關係。同前註,沈芷萍,頁29-30。]
查加盟契約多係加盟總部預先擬定之定型化契約,應有民法第247條之1所定附合契約規範之適用。另加盟業主依加盟案件處理原則第3點對其交易相對人(加盟店)所應提供之加盟重要資訊,性質上應屬契約之從給付義務或附隨義務,亦有民法締約上過失[footnoteRef:9]及債務不履行等有關規定之適用。從而,加盟業主未依規定履行相關資訊揭露義務者,交易相對人(加盟店)當得依法主張相關權利,以資救濟。 [9: 民法第245條之1第1項:「契約未成立時,當事人為準備或商議訂立契約而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對於非因過失而信契約能成立致受損害之他方當事人,負賠償責任:一、就訂約有重要關係之事項,對他方之詢問,惡意隱匿或為不實之說明者。二、知悉或持有他方之秘密,經他方明示應予保密,而因故意或重大過失洩漏之者。三、其他顯然違反誠實及信用方法者。」]
(二)
加盟契約之營業時間限制及公平交易法規範
公平交易法第1條明定:「為維護交易秩序與消費者利益,確保自由與公平競爭,促進經濟之安定與繁榮,特制定本法。」按加盟契約規定加盟店應24小時全天營業,固可維護加盟品牌形象及營業信譽,並提高消費者之依賴性及忠誠度,惟對於欠缺經營經驗之加盟者言,因締約前未必具備評估經營成本營收及風險管控之能力,往往在締約後陷於經營困境,並受限於高額解約金而無法脫身。為免加盟業主利用其優勢地位,妨礙有意加盟者作出正確交易判斷或使競爭對手喪失擴張加盟機會,主管機關或可參酌日本公平交易委員會之管制方式,於現行加盟案件處理原則關於「加盟經營關係之限制」事項中增列營業時間限制之說明義務,以明確規範加盟業主不得從事相關顯失公平行為[footnoteRef:10],俾維護加盟市場交易秩序,確保加盟事業公平競爭。 [10: 公平交易法第25條:「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事業亦不得為其他足以影響交易秩序之欺罔或顯失公平之行為。」]
撰稿人:彭文暉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800
議題研析
¤@¡BÃD¥Ø¡G
¥[·ù
¸gÀç©Ò¯A
¸ê°T
´¦ÅS
°Ý
ÃD
¤§
±´°Q
¤G¡B
ijÃD
©Ò¯Aªk
³W
民法、
公平交易
法
、
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加盟業主經營行為案
件之處理原則
三、
背景說明
(一)
近日報載
,
臺
南殺警奪槍案震驚社會。
然
除員警執勤人身安
全
需要關切外
,
兇嫌在深夜逃亡過程
中
持槍搶奪便利超商
,
亦
見深夜營業
超商
工作環境
之
高危險
情境
。
參酌
以
往
超商店
員勸戴口罩慘遭刺死或挖眼等暴力事件
案例
,
相關問題
實不
容
大眾
忽視
。
學者
指出,便利
超商深夜營業
之
風險
問題,
涉
及
連鎖加盟契約規定,
加盟店應
充分滿足市場消費者需求,
而
有
遵守
24
小時全天營業
之
義務
。
因此
,即便
深夜時段
客人
稀少,
加盟
超商
仍
應
提供營業服務,致
需承
擔犯罪風險
及
增
加營業虧損
1
。
(二)
日本
相關
案例
:
某
便利超商加盟店
就
加盟契約
所
定
24
小時營
業時間
,
主張
其中
深夜營業時段限制其營業自由
之
決定權,
訴請法院命停止該違法限制行為
,
於
2012
年
6
月
遭
東京高等法
院
判決
駁回
2
;
東大阪市
某
便利
超商
因人手不足
而
取消凌晨營
業,
超商總部
表示
其
營業時間
不符
所訂
「
24
小時營業原則」,
1
顏廷棟
,
《我見我思》深夜營業超商的風險管控
,
工商時報
,
2022
年
8
月
30
日,
第
A6
版
,
名家
評論
。
2
本
案駁回理由,
包括
:
超商
加盟店負有不得變更加盟品牌形象及維護營業信譽之義務;便利
商店於深夜時段可從事貨品清點及店內清潔等準備工作,對其營業尚無不利益;加盟體系對於
強盜事件通常訂有完善防盜措施,加盟店員工可透過職前訓練降低強盜事件之受害風險
。參前
註,
顏廷棟
。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800
議題研析
一、題目:加盟經營所涉資訊揭露問題之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民法、公平交易法、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加盟業主經營行為案
件之處理原則
三、背景說明
(一)近日報載,臺南殺警奪槍案震驚社會。然除員警執勤人身安
全需要關切外,兇嫌在深夜逃亡過程中持槍搶奪便利超商,
亦見深夜營業超商工作環境之高危險情境。參酌以往超商店
員勸戴口罩慘遭刺死或挖眼等暴力事件案例,相關問題實不
容大眾忽視。學者指出,便利超商深夜營業之風險問題,涉
及連鎖加盟契約規定,加盟店應充分滿足市場消費者需求,
而有遵守24小時全天營業之義務。因此,即便深夜時段客人
稀少,加盟超商仍應提供營業服務,致需承擔犯罪風險及增
加營業虧損
1
。
(二)日本相關案例:某便利超商加盟店就加盟契約所定24小時營
業時間,主張其中深夜營業時段限制其營業自由之決定權,
訴請法院命停止該違法限制行為,於2012年6月遭東京高等法
院判決駁回
2
;東大阪市某便利超商因人手不足而取消凌晨營
業,超商總部表示其營業時間不符所訂「24小時營業原則」,
1
顏廷棟,《我見我思》深夜營業超商的風險管控,工商時報,2022年8月30日,第A6版,名家
評論。
2
本案駁回理由,包括:超商加盟店負有不得變更加盟品牌形象及維護營業信譽之義務;便利
商店於深夜時段可從事貨品清點及店內清潔等準備工作,對其營業尚無不利益;加盟體系對於
強盜事件通常訂有完善防盜措施,加盟店員工可透過職前訓練降低強盜事件之受害風險。參前
註,顏廷棟。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195/File_19745941.docx |
R01799 | 長照悲劇殺人案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 中華民國刑法;刑事案件量刑及定執行刑參考要點 | 康世宗 | 2022-09-15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99
議題研析
一、題目:長照悲劇殺人案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中華民國刑法(下稱刑法)、刑事案件量刑及定執行刑參考要點
三、背景說明
(1)
長照悲劇殺人案件頻傳:據媒體報導指出[footnoteRef:1],近年來,一再因長照問題,發生多起殺人案,例如陳姓老父悶死久病的腦麻女兒讓她解脫,經最高法院判刑定讞後,因犯下殺人重罪不能緩刑,年近8旬陳翁面臨入獄執行的問題,但類似這樣的「長照悲歌」仍有多件爭訟中,許多家屬不堪長期照料失能家人的經濟負擔及心理壓力,選擇走上極端之路,殺害心愛的家人。這些長照悲歌殺人案件,不斷地在臺灣社會上演,有些人因被特定人士關注成為焦點,有些人只是默默入獄服刑,身心飽受煎熬。 [1: 林偉信(111年8月19日),長照悲歌殺人 修法怠惰惡循環,中國時報,第A7版。]
(2)
引發修正刑法緩刑等規定議題:媒體報導同時指出[footnoteRef:2],長照悲劇殺人案的加害人,如無法獲得赦免刑罰,對於加害人而言,不啻於背負著一生的痛楚,但無論他們的境遇如何情堪憫恕,一旦判刑確定就須入監執行。只是讓法庭悲痛的審理整個過程及結果,一再地循環而無法解決,問題依舊、傷痛仍在。法界認為,修正緩刑制度可讓部分情堪憫恕的加害人,不必因結束親人生命背負悲痛外,還再受牢獄折磨,司法機關對於現行的緩刑規定有通盤檢視的必要,藉由修法解決問題,避免司法難題無解,只是不斷「惡循環」。 [2: 同註1。]
四、探討研析
(1)
檢視行為之應刑罰性與必要性及合目的性
對於某個特定的行為是否應施以刑罰,立法政策[footnoteRef:3]上主要需考量行為的「反社會倫理程度」、「社會危險性」及「刑罰的最後手段性」。又刑罰的目的,除了應報之外,還有預防、矯治等目的,這些目的則納入刑事政策予以綜合考量,形成具體的條文規範,實務上經過裁判的結果,最終則反映在有罪與否及刑度輕重上,以媒體報導案例來看,檢視其應刑罰性及必要性,審理之地方法院認為陳翁是「一位充滿關懷與愛心的父親」,經兩度減刑後,始依殺人罪從輕量處2年6月有期徒刑。惟無論由應報、預防或矯治等觀點來看,對陳姓老翁執行徒刑,似難認符合刑罰之目的,故而審理之地方法院,建議檢察官將來執行時,應注意陳翁是否因高齡而不適宜發監。 [3: 林東茂,刑法綜覽,7版,一品文化出版社,101年8月,頁6。]
(2)
個案情形上,可考量有無完全或部分欠缺合乎規範行事之「期待可能性」,得衡量給予免除或減輕罪責之機會
學者指出[footnoteRef:4]「無期待可能性可作為法定減免罪責事由的理論基礎,但是否可直接援用作為獨立的超法規免除罪責事由,則有所爭議……不過,當存在極端異常的衝突情形時,多數學說肯認有超法規的免除罪責的適用」,依刑法第57條規定略以,按科刑時,以行為人的責任為基礎,審酌一切情狀、犯罪動機及目的、犯罪時所受刺激、犯罪手段、行為人違反義務之程度等相關事項後,做最終之科刑輕重判斷;復依刑事案件量刑及定執行刑參考要點第13點規定:「審酌行為人違反義務之程度,宜考量注意義務之內容、行為人遵守該義務之期待可能性,及違反該義務之情節。」,由於行為人違反義務之程度為兼具犯罪及行為人情狀之量刑審酌事由,為確認罪責程度、決定刑度之重要審酌事項。以媒體報導案例來看,宜審酌一般人處於年事已高無力繼續照護等長期身心遭受煎熬情況下,是否仍能合理期待其作出合乎規範之行事?考量個案情狀,如有完全或部分欠缺合乎規範行事之「期待可能性」,得衡量給予行為人免除或減輕罪責之機會。 [4: 許澤天,刑法總則,2版,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10年7月,頁229-230。]
(3)
研議修正刑法緩刑相關規定
參考日本刑法第25條「執行猶豫」之緩刑制度規定,其適用前提條件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日圓以下罰金。對照我國刑法第74條第1項規定:「受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之宣告,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認以暫不執行為適當者,得宣告二年以上五年以下之緩刑,其期間自裁判確定之日起算:一、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者。二、前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執行完畢或赦免後,五年以內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者。」上開媒體報導案例為判處2年6月有期徒刑,無法適用於上揭刑法「受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始得宣告緩刑之要件;司法實務上似有與時俱進,進一步參考日本刑法規定,研議將上揭刑法緩刑要件規定,修正為「受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之空間。至於是否引進日本「刑之一部緩刑制度」(部分緩刑),因尚存有違反責任原則與緩刑目的及阻礙假釋制度的改革與運作等爭議[footnoteRef:5],仍有待各界進一步探討研析。 [5: 謝如媛,對日本「刑之一部分緩予執行」制度的觀察與反思,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 44 卷 第 4 期,104年12月,頁1887-1944。]
撰稿人:康世宗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799
議題研析
¤@¡BÃD¥Ø¡G
ªø·Ó
´d¼@
±þ¤H
®×
¬ÛÃöªk
¨î
°ÝÃD¬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中華民國刑法
(
下稱刑法
)
、
刑事案件量刑及定執行刑參考要點
三、
背景說明
(
一
)
長照悲劇殺人案
件頻傳
:
據媒體報導指出
1
,
近年來,一再因長
照問題,發生多起殺人案,
例如
陳姓老父悶死久病的腦麻女兒
讓她解脫,經最高法院判刑定讞
後,因犯下殺人重罪不能緩
刑,年近
8
旬陳翁面臨入獄執行的問題,但類似這樣的「長照悲
歌」仍有多件爭訟中,
許多
家屬不堪長期照料失能家人的經濟
負擔及心理壓力,選
擇走上極端之路,殺害心愛的家人。這些
長照悲歌殺人案件,不斷地在臺
灣社會上演,有些人因被特定
人士關注成為焦點,有些人只是默默入獄服刑,身心飽受煎
熬。
(
二
)
引發修
正刑
法
緩刑
等
規定
議題
:
媒體報導同時指出
2
,
長照悲劇
殺人案的加害人,如無法獲得赦免刑罰,
對於加害人而言,不
啻於背負著一生的痛楚,但無論他們的境遇如何情堪憫恕,一
旦判刑確定就須入監執行。
只是讓法庭悲痛的審理
整個
過程及
結果,一再地循環而無法解決,問題依舊、傷痛仍在。
法界認
為,修正
緩刑制度可讓部分情堪憫恕的加害人,不必因結束親
人生命背負悲痛外,還再受牢獄折磨,司法機關對於現行的緩
刑規定有通盤檢視的必要,藉由修法解決問題,避免
司法難題
無解,只是不斷「惡循環」。
1
林偉信
(
1
11
年
8
月
19
日
),長照悲歌殺人
修法怠惰惡循環
,
中國
時報
,第
A7
版
。
2
同註
1
。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99
議題研析
一、題目:長照悲劇殺人案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中華民國刑法(下稱刑法)、刑事案件量刑及定執行刑參考要點
三、背景說明
(一) 長照悲劇殺人案件頻傳:據媒體報導指出
1
,近年來,一再因長
照問題,發生多起殺人案,例如陳姓老父悶死久病的腦麻女兒
讓她解脫,經最高法院判刑定讞後,因犯下殺人重罪不能緩
刑,年近8旬陳翁面臨入獄執行的問題,但類似這樣的「長照悲
歌」仍有多件爭訟中,許多家屬不堪長期照料失能家人的經濟
負擔及心理壓力,選擇走上極端之路,殺害心愛的家人。這些
長照悲歌殺人案件,不斷地在臺灣社會上演,有些人因被特定
人士關注成為焦點,有些人只是默默入獄服刑,身心飽受煎
熬。
(二) 引發修正刑法緩刑等規定議題:媒體報導同時指出
2
,長照悲劇
殺人案的加害人,如無法獲得赦免刑罰,對於加害人而言,不
啻於背負著一生的痛楚,但無論他們的境遇如何情堪憫恕,一
旦判刑確定就須入監執行。只是讓法庭悲痛的審理整個過程及
結果,一再地循環而無法解決,問題依舊、傷痛仍在。法界認
為,修正緩刑制度可讓部分情堪憫恕的加害人,不必因結束親
人生命背負悲痛外,還再受牢獄折磨,司法機關對於現行的緩
刑規定有通盤檢視的必要,藉由修法解決問題,避免司法難題
無解,只是不斷「惡循環」。
1
林偉信(111年8月19日),長照悲歌殺人 修法怠惰惡循環,中國時報,第A7版。
2
同註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188/File_19745936.docx |
R01798 | 另案監聽內容之證據能力問題研析 |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 | 陳世超 | 2022-09-14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98
議題研析
一、題目:另案監聽內容之證據能力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
三、背景說明
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footnoteRef:1]日前對監察對象所涉販賣或意圖販賣而持有毒品等罪嫌,於合法實施通訊監察期間,取得販賣、運輸毒品予監察對象之上、下游,或與監察對象共犯上開罪嫌之人之通訊監察內容相關法律問題,作出統一見解,認為對該上、下游或共犯而言,仍屬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18條之1第1項所定「其他案件」(即另案監聽)之內容。惟對於另案監聽之內容是否排除其證據能力,大法庭認為另案監聽與惡意之非法監聽,性質上截然不同,不當然絕對排除其證據能力。 [1: 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110年度台上大字第5765號裁定。]
四、探討研析
有關另案監聽所得之內容有無證據能力,依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18條之1第1項[footnoteRef:2]規定,係採「原則排除、例外容許」之立法體例。而其得為證據之實質要件係以「重罪列舉原則」(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5條第1項所列各款之罪),或非屬重罪但「與本案具有關連性之犯罪」(輕罪)者為限,並輔以於發現後7日內補行陳報法院審查認可為程序要件。亦即,偵查機關如未依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18條之1第1項但書規定補行陳報或逾期陳報法院審查認可,依該條項本文文義係「不得作為證據」。 [2: 依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18條之1第1項:「依第5條、第6條或第7條規定執行通訊監察,取得其他案件之內容者,不得作為證據。但於發現後7日內補行陳報法院,並經法院審查認可該案件與實施通訊監察之案件具有關連性或為第5條第1項所列各款之罪者,不在此限」。]
惟法院實務認[footnoteRef:3],另案監聽所得之內容,即使有逾期或漏未陳報等違背法定程序之情形,受訴法院仍得適用刑事訴訟法第158條之4[footnoteRef:4]規定權衡判斷得否作為證據。 [3: 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3572號刑事判決:「…又另案監聽所得之內容,是否符合『重罪列舉原則』或『與本案具有關連性之犯罪』類型,純然為對於通訊內容之判別而已,原不具有審查急迫性,甚至無予先行審查之必要性,即使有逾期或漏未陳報等違背法定程序之情形,受訴法院於審判時,自仍得適用刑事訴訟法第158條之4規定,再行審酌裁量其得否為證據。…」;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4352號刑事判決:「…又另案監聽所得之內容,是否符合『重罪列舉原則』或『與本案具有關連性之犯罪』類型,純然為對於通訊內容之判別而已,原不具有審查急迫性,甚至無予先行審查之必要性,即使有逾期或漏未陳報等違背法定程序之情形,受訴法院於審判時,自仍得適用刑事訴訟法第158條之4規定,再行審酌裁量其得否為證據。…」。] [4: 刑事訴訟法第158條之4:「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實施刑事訴訟程序之公務員因違背法定程序取得之證據,其有無證據能力之認定,應審酌人權保障及公共利益之均衡維護」。]
然學者認[footnoteRef:5],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18條之1第1項既已明文規定另案監聽所得之內容之證據能力,應無適用刑事訴訟法第158條之4規定權衡判斷之餘地。 [5: 許戎沂,論監聽獲得另案證據之即時陳報義務-以最高法院兩則判決為核心,銘傳大學法律判解評論,第2期,109年12月,頁67;李榮耕,另案監察及其所取得的通訊內容的證據能力—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2345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84期,108年6月,頁 44。]
至於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18條之1第1項規定「原則排除、例外容許」之立法體例是否妥適,學者則認,監聽內容之證據能力由起訴後之審理法官審查,或提早至偵查階段由輪值法官審查,均不會改變該另案監聽內容已屬「侵害完成」狀態,且另案監聽內容之證據能力於偵查中先行判斷,當事人欠缺參與機會,亦不利其權利保障[footnoteRef:6]。亦即,學者認為在本案監聽合法情形下,僅因未在發現後7日內補行陳報法院就絕對排除所取得之另案監聽之內容,對於犯罪有效偵查極為不利,對被告隱私權益保護也沒有任何助益,因而建議刪除陳報期間的規定,或容許較長的陳報期間,以符合實務運作上的需要[footnoteRef:7]。 [6: 楊雲驊,失衡的天平:評新修正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18條之1,檢察新論,第16期,103年7月,頁7-10。] [7: 李榮耕,同註5,頁 44。]
就此,審酌另案監聽內容須由法院事後審查,主要係欲確認是否符合「重罪列舉原則」或「與本案具有關連性之犯罪」,且係對已經結束侵害之證據資料進行審查,似不具有審查急迫性。因此,或可參考學者意見調整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18條之1第1項陳報期間之規定,以避免過苛之法律效果影響刑事案件訴追及當事人權益。
撰稿人:陳世超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798
議題研析
一、題目:
另案監聽內容之證據能力問題
研析
二、
議題
所涉法
規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
三、
背景說明
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
1
日前
對監察對象所涉販賣或意圖販賣而持
有毒品等罪嫌,於合法實施通訊監察期間,取得販賣、運輸毒品予
監察對象之上、下游,或與監察對象共犯上開罪嫌之人之通訊監察
內容
相關法律問題
,
作出統一見解
,
認為
對該上、下游或共犯而
言,仍屬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
18
條之
1
第
1
項所定
「其他案件」
(
即
另
案監聽)
之內容
。
惟對於另案監聽
之
內容是否
排除其證據能力
,
大
法庭
認為
另案監聽與惡意之非法監聽,性質上截然不同,不當然絕
對排除其證據能力。
四、
探討研析
有關
另案監聽所得之內容有無證據能力,依通訊保障及監察法
第
18
條之
1
第
1
項
2
規定,係採「原則排除、例外容許」之立法體例。
而其得為證據之實質要件係以「重罪列舉原則」(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
第
5
條第
1
項所列各款之罪),或非屬重罪但「與本案具有關連性之犯
罪」(輕罪)者為限,並輔以於發現後
7
日內補行陳報法院審查認可
為程序要件。
亦即,
偵查機關
如
未
依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
18
條之
1
第
1
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
110
年度台上大字第
5765
號裁定
。
2
依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
18
條之
1
第
1
項
:「
依第
5
條、第
6
條或第
7
條規定執行通訊監察,取得其他
案件之內容者,不得作為證據。但於發現後
7
日內補行陳報法院,並經法院審查認可該案件與實
施通訊監察之案件具有關連性或為第
5
條第
1
項所列各款之罪者,不在此限
」
。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98
議題研析
一、題目:另案監聽內容之證據能力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通訊保障及監察法
三、背景說明
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
1
日前對監察對象所涉販賣或意圖販賣而持
有毒品等罪嫌,於合法實施通訊監察期間,取得販賣、運輸毒品予
監察對象之上、下游,或與監察對象共犯上開罪嫌之人之通訊監察
內容相關法律問題,作出統一見解,認為對該上、下游或共犯而
言,仍屬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18條之1第1項所定「其他案件」(即另
案監聽)之內容。惟對於另案監聽之內容是否排除其證據能力,大
法庭認為另案監聽與惡意之非法監聽,性質上截然不同,不當然絕
對排除其證據能力。
四、探討研析
有關另案監聽所得之內容有無證據能力,依通訊保障及監察法
第18條之1第1項
2
規定,係採「原則排除、例外容許」之立法體例。
而其得為證據之實質要件係以「重罪列舉原則」(通訊保障及監察法
第5條第1項所列各款之罪),或非屬重罪但「與本案具有關連性之犯
罪」(輕罪)者為限,並輔以於發現後7日內補行陳報法院審查認可
為程序要件。亦即,偵查機關如未依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18條之1第
1
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110年度台上大字第5765號裁定。
2
依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第18條之1第1項:「依第5條、第6條或第7條規定執行通訊監察,取得其他
案件之內容者,不得作為證據。但於發現後7日內補行陳報法院,並經法院審查認可該案件與實
施通訊監察之案件具有關連性或為第5條第1項所列各款之罪者,不在此限」。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176/File_19745911.docx |
R01797 | 成人性私密影像犯罪被害人保護之法制研析 |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刑法;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犯罪被害人保護法 | 楊盛旺 | 2022-09-12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97
議題研析
一、題目:成人性私密影像犯罪被害人保護之法制研析
二、所涉法規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刑法、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犯罪被害人保護法
三、背景說明
(一)近年來數位科技的快速發展,帶來資訊傳遞的便利,卻也讓性別暴力態樣不再侷限於言語或身體的實體侵害,數位/網路性別暴力案件因而持續增加。依據行政院性別平等會就數位/網路性別暴力之定義、類型及其內涵說明
,數位/網路性別暴力案件共分為10種類型,其中「惡意或未經同意散布與性/性別有關個人私密資料」係指惡意或未經同意而散布與性或性別有關之文字、聲音、圖畫、照片或影像等個人私密資料。
(二)遭受性私密影像散布威脅的被害人,往往身陷於害怕沒有協助管道而孤立無援、害怕社會觀感而不敢求助、害怕無法有效要求網路業者快速下架性私密影像等困境
。據媒體報導
,依衛生福利部(以下稱衛福部)統計,111年1月至7月間有150名被害人尋求協助,其性私密影像遭散布,高達821個網址,其中女性被害人占74%、男性為22%,年齡分布以19歲至25歲最多;散布性私密影像的人高達68%是不確定關係之不明人士上傳,其次15%是現任或前任伴侶。另外,因性私密影像外洩遭受威脅之被害人,因陷入恐懼狀態,僅39%敢報警。
(三)近年因性私密影像犯罪日益增加,針對此類新興犯行,至多僅能依刑法的妨害秘密、散布猥褻物品、妨害自由等罪論處,更有行為無法依既有法律規範,為防制是類新興犯罪行為,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經本院111年5月23日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查完竣,尚待黨團協商
,前開刑法修正案增訂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章,明定未經同意攝錄性影像、強暴脅迫攝錄性影像、未經同意散布性影像及製造/散布不實性影像等4種犯罪行為樣態及刑責,以保護被害人性穩私及人格權。
(四)因應前開刑法修正草案增訂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將該類案件被害人準用性侵害犯罪防治法(以下稱本法)被害人保護措施等,本法修正草案
經本院111年3月31日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司法及法制兩委員會審查完竣,亦尚待黨團協商
。
四、探討研析
(一)儘速完成相關修法作業,建構更完善的性別暴力防護網絡
遭受性私密影像散布威脅的被害人,常因害怕沒有協助管道、害怕社會負面觀感、害怕無法快速下架私密影像而陷入無助、恐懼等困境,為能從被害人的需求出發,本法修正草案將是類案件被害人納入被害人保護措施,包含被害人身分隱私保密、刑事司法程序保障、保護扶助服務及性影像移除及下架機制等。例如本法修正草案新增第13條
,網路業者知有性侵害犯罪、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犯罪嫌疑情事,應先行限制瀏覽、移除犯罪有關網頁資料、通知警察機關及保留相關資料供司法調查之義務,並新增第46條
,倘網路業者無正當理由不願配合先行限制瀏覽、移除下架該資料等,可處6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罰鍰。
為建構更完善的性別暴力防護網絡,期有效防制性暴力犯罪,除了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本法修正草案外,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及犯罪被害人保護法亦同步增修,對於不法拍攝、製造、散布兒少性影像者均加重刑責,也增訂犯罪被害人保護命令制度,以回應社會期待,前開性暴力犯罪防制4法修正案均審查完竣,尚待黨團協商,以期儘速完成修法作業,將性隱私權正式入法保護,跨出數位性別平權的第一步,打造一個清新、乾淨的數位環境。
(二)宜加強宣導申訴服務網等內容,關注性私密影像被害人保護
為了提供成年被害人協助窗口,衛福部於110年辦理數位/網路性別暴力被害人保護服務計畫,成立私ME計畫團隊,建置「私ME 成人遭散布性私密影像申訴服務網」(https://tw-ncii.win.org.tw/),提供被害人申訴、協助性影像及時下架與刪除,及後續法律諮詢與轉介等服務;另該部於111年8月26日舉行性私密影像防禦網啟動記者會,正式推動由網路平台業者所提供之停止未經同意散布性私密影像計畫,呼籲各網路平台業者加入,共同建構防禦網路,阻擋性私密影像於網路之散布
。爰此,建議衛福部於本法修正草案完成修法之前,宜多加強向民眾、相關團體、網路平台業者等宣導前開申訴服務網、性私密影像防禦網等內容,共同關注性私密影像犯罪被害人保護。
撰稿人:楊盛旺
� 依據行政院性別平等會就數位/網路性別暴力之定義、類型及其內涵說明,數位/網路性別暴力係指「透過網路或數位方式,基於性別之暴力行為。即針對性別而施加他人之暴力或不成比例地影響他人,包括身體、心理或性之傷害、痛苦、施加威脅、壓制和剝奪其他行動自由等。」;
另外,數位/網路性別暴力案件分為網路跟蹤、惡意或未經同意散布與性/性別有關個人私密資料、網路性騷擾、基於性別貶抑或仇恨之言論或行為、性勒索、人肉搜索、基於性別偏見所為之強暴與死亡威脅、招募引誘、非法侵入或竊取他人資料、偽造或冒用身分等10種類型。行政院性別平等會網站,110年2月3日,網址:https://gec.ey.gov.tw/Page/5950AEA34211CEE3/38a54bdc-8849-4ade-8b96-c382339b73d6 (最後瀏覽日期:111年9月6日)。
� 私ME影像『檔』得住!衛生福利部聯袂民間團體及網路平台業者 建構臺灣性私密影像防禦網,啟動聯防機制「除三害」,衛生福利部111年8月新聞,111年8月26日,網址:https://www.mohw.gov.tw/cp-5271-71186-1.html (最後瀏覽日期:111年9月6日)。
� 吳亮儀,性私密影像遭散布 僅39%報警,自由時報,111年8月27日,第A9版,生活新聞。
�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第11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246號政府提案第17874號),111年5月4日印發。
� 立法院公報,第111卷,第84期,委員會紀錄,111年6月22日,頁1-131。
� 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第4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462號政府提案第17825號),111年3月18日印發。
� 立法院公報,第111卷,第52期,委員會紀錄,111年4月28日,頁381-438。
� 同註6。
� 同註6。
� 同註2。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148/File_19745881.doc |
R01795 | 我國營所稅有效稅率偏低問題探討 | 所得稅法;產業創新條例 | 謝碧珠 | 2022-09-12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95
議題研析
一、題目:我國營所稅有效稅率偏低問題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所得稅法、產業創新條例
三、背景說明
(一)今(111)年8月中,財政部發布「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簡稱營所稅)結算申報核定統計專冊」顯示,全體行業之有效稅率為14.48%,遠低於我國目前營所稅名目稅率20%。如此現象,主要係因我國的所得稅制度,自49年9月10日制定公布獎勵投資條例(已廢止)
以來,之後又接續制定公布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已廢止)
及產業創新條例等之各種租稅優惠法令,提供各種租稅優惠及減免措施所致
。
(二)為防杜營利事業可藉於低稅負國家或地區成立受控外國公司(Controlled Foreign Company,以下簡稱CFC)保留原應歸屬我國營利事業之利潤,以規避我國納稅義務,爰參考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發布稅基侵蝕及利潤移轉(BEPS)行動計畫三「強化受控外國公司法則」之建議及國際間其他國家規定,我國於105年7月12日增訂所得稅法第43條之3,建立營利事業CFC制度,並於106年4月21日增訂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第12條之1,建立個人CFC制度。行政院於111年1月14日發布院臺財字第1100041879號,定自112年1月1日施行
。
四、探討研析
(一)營所稅有效稅率較名目利率及OECD全球最低稅負標準為低
按我國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第8條第1項規定:「營利事業之基本稅額,為依前條規定計算之基本所得額扣除新臺幣五十萬元後,按行政院訂定之稅率計算之金額;該稅率最低不得低於百分之十二,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十五;其徵收率,由行政院視經濟環境定之。」基於前揭授權,行政院於101年9月27日以院基臺財字第1010058943號令訂定營利事業基本稅額之徵收率為12%,並自102年度生效。然而,OECD國家為了防堵跨國企業避稅行為,決議實施全球最低企業稅,其實質(有效)稅率訂為15%
。
依財政部前揭統計顯示,我國目前營所稅之有效稅率為14.48%,尚低於前揭OECD全球最低企業稅稅率之15%及所得稅法規定的20%名目利率。
(二)租稅優惠集中於少數大型企業,違反租稅公平及量能課稅原則,宜通盤檢討現行租稅優惠法令
前揭專冊顯示,108年營所稅結算申報家數共932,341家,營收淨額約新臺幣(以下同)64兆元,全年所得額約4兆元,扣除免稅所得及虧損扣除額後,課稅所得額約2.9兆元,應納稅額約5,544億元。其中,將近100%的獎勵免稅所得及98%的投資抵減稅額,集中在不到1%,營收淨額5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身上。另中小企業發展條例雖亦有多項減稅規定,但卻僅約200家適用,減稅金額約4億元。
綜上,占比99%的上百萬家中小企業之租稅優惠,卻反而遠不及占比不及1%的少數大型企業
,顯然違反租稅公平及量能課稅原則,已侵蝕政府財政收入之來源。
其次,對於我國目前財政赤字不斷擴大及政府舉債餘額頻創新高的財政困境而言,更凸顯通盤檢討現行相關租稅優惠法令之有效性及合理性之必要。爰建議宜減少效益不彰或不必要及不合理之相關租稅優惠及減免措施,藉以提升整體營所稅之有效稅率,並增加國庫稅收。
撰稿人:謝碧珠
�80年1月30日行政院(80)台經字第4207號公告廢止。
�99年5月12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900112321號令公布廢止。
�《社論》產業減稅與最低稅負的共伴糾葛,工商時報,111年8月30日,第A2版。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核定統計專冊,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111年8月。財政部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ia.gov.tw/WEB/fia/ias/pbs/pbs108/108%E5%B9%B4%E5%BA%A6%E7%87%9F%E5%88%A9%E4%BA%8B%E6%A5%AD%E6%89%80%E5%BE%97%E7%A8%85%E7%B5%90%E7%AE%97%E7%94%B3%E5%A0%B1%E6%A0%B8%E5%AE%9A%E7%B5%B1%E8%A8%88%E5%B0%88%E5%86%8A.html,最後瀏覽日:111年8月30日。
�法源法律網,� HYPERLINK "https://www.lawbank.com.tw/" �https://www.lawbank.com.tw/�,最後瀏覽日:111年8月30日。
�同註3社論。
�翁至威,大企業優勢 通吃租稅優惠 將近100%獎勵免稅所得、98%投資抵減稅額 集中在營業額逾5億元業者身上,經濟日報,111年8月19日,第A15版。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146/File_19745879.doc |
R01796 | 企業最低稅負相關問題評析 | 所得基本稅額條例 | 莊弘伃 | 2022-09-08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96
議題研析
1、 題目:企業最低稅負相關問題評析
2、 議題所涉法規:所得基本稅額條例
3、 背景說明
(一)報載[footnoteRef:1]為因應全球最低稅負制即將上路,財政部擬將台版企業最低稅負制徵收率從12%適度提高到15%,將不設置課稅門檻,所有台企一體適用,以接軌全球最低稅負制(15%)。 [1: 林昱均,租金扣除額12萬改列特扣額、設排富條款,較有共識 所得稅改革 企業最低稅負擬提高至15%,工商時報,第A2版,2022年8月22日。 ]
(二)長久以來,基於產業政策考慮,政府對不同產業提供各項租稅減免,已嚴重侵蝕租稅公平正義。基此,為維護租稅公平,確保國家稅收,建立營利事業及個人所得稅負擔對國家財政之基本貢獻,我國自2006年開始施行最低稅負制。按所得基本稅額條例(以下簡稱本條例)第8條規定,營利事業之基本稅額,為依前條規定計算之基本所得額(包括課稅所得及各項減免稅所得)扣除新臺幣50萬元後,按行政院訂定之稅率計算之金額;該稅率最低不得低於12%,最高不得超過15%;其徵收率,由行政院視經濟環境定之。
4、 探討研析
(1) 全球最低稅負制概述
在數位時代,數位經濟利潤已然大到令人無法忽視,課稅思維也已從避免國際間之重複課稅,逐漸轉變為避免重複不課稅的反避稅措施。全球最低稅負制源自OECD,相對於歐盟推動之數位服務稅制,OECD/G20則是於2019年3月提出所謂的「雙柱方案」(Two-Pillar Approach),此乃是自稅基侵蝕與利潤移轉(BEPS)1.0以來,國際租稅制度再次之重大變化,可稱之為BEPS 2.0。第一支柱:「課稅權的重新配置」(Re-allocation of Taxing Rights),亦稱為「全球數位稅」。第二支柱:「全球反稅基侵蝕」(Global Anti-Base Erosion,GloBE),亦稱為「全球最低稅負制」,擬針對有課稅權之國家怠於行使「先順位課稅權」(Primary Taxing Right),或其實質利率低於最低標準之情況發生時,賦予其他國家有權去補徵稅,藉以降低跨國集團將利潤移轉至低稅率國家之動機。其核心目的在於終結多年來各地區的租稅競爭並確保企業繳納最低稅負,防堵規避徵稅之情形。該制度提出之初,各國無法形成共識,直至2021年美國表態支持後,各國亦轉趨支持並附和,2021年6月初,七大工業國組織(G7)倫敦財長高峰會,同意共同推動全球最低企業稅率15%[footnoteRef:2]。 [2: 曾博昇,OECD 稅基侵蝕及利潤移轉規定2.0提案及解析-重寫國際利潤分配規則,月旦財稅實務釋評,第5期,2020年5月,頁55-59;黃士洲,世界重新上線前臺灣數位稅政策布局契機,會計研究月刊,第414期,2020年5月,頁78-79;簡銀瑩、黃士洲,全球數位稅與最低稅負制的立法內容與趨勢-國際與臺商觀點,會計研究月刊,第430期,2021年9月,頁46-51;OECD(2020), Statement by the OECD/G20 Inclusive Framework on BEPS on the Two-Pillar Approach to Address the Tax Challenges Arising from the Digitalisation of the Economy–January 2020, OECD/G20 Inclusive Framework on BEPS, OECD,https://www.oecd.org/tax/beps/statement-by-the-oecd-g20-inclusive-framework-on-beps-january-2020.pdf,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2日。]
(2) 全球最低稅負制上路後,恐衝擊在臺跨國企業與臺商
OECD預計最快於2023年實施全球最低稅負制,鎖定全球營收超過7.5億歐元的企業,稅率定為15%,當跨國企業在單一國家負擔的實質有效稅率低於15%時,跨國企業母國有權就差額對企業課稅。OECD積極倡儀全球最低稅負制,主要是為打擊跨國企業遊走在各國之間賺取可觀利潤,卻鑽法律漏洞避稅,造成貧富差距惡化的現象,以及終止稅務天堂所帶來的稅務紛爭。全球最低稅負制上路後,恐衝擊在臺跨國企業與臺商。依據財政部書面報告,全球最低稅負制門檻為全球營收超過7.5億歐元(約新臺幣240億元),從跨國企業2019年繳交的國別報告家數估算,我國約有160家跨國企業與259家在臺外商跨國集團共419家,將受全球最低稅負制影響[footnoteRef:3]。而臺商因特殊國情到對岸投資,過去愛用的租稅天堂包括如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s)、英屬維爾京群島(BVI)等地在內,共計12個租稅管轄區,已經向OECD啟動資訊交換,取得臺商在當地所設控股公司等營運資料,致使租稅風險提高[footnoteRef:4]。 [3: 經濟日報社論,應對最低稅負制 台商快動起來,2022年5月5日,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2229/6289015,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2日。] [4: 聯合新聞網,最低稅負制 衝擊172家台企,2021年11月9日,https://udn.com/news/story/7238/5876302,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2日。]
(3) 為接軌國際,我國企業最低稅負之稅率宜適度調高
我國自2006年起施行最低稅負制,目的是為了讓適用租稅減免規定而繳納較低稅負、甚至免稅的企業,至少應負擔一定比例的最低稅負,根據本條例第8條規定,該稅率最低不得低於12%,最高不得超過15%;其徵收率,由行政院視經濟環境定之,目前稅率定為12%。而推動全球最低稅負,目的是為了確保跨國企業繳納應繳的稅額,並終結國家間降稅競賽的歪風,作為國際之一員,我國自無法置身度外,並應持續與國際接軌。若我國維持企業最低稅負12%,而全球企業最低稅負15%,差距3%的課稅權,可能就會由其他國家拿走,例如我國跨國企業子公司在越南,則由越南獲得課稅權。爰此,為避免將來我國跨國企業集團的課稅權拱手讓人,我國企業最低稅負之稅率應予以調高至15%(其徵收率,由行政院視經濟環境於12%至15%定之,毋須修法)。
撰稿人:莊弘伃
1
1
¡i¶È¨Ñ©eû°Ñ¦Ò¡j
½s¸¹¡G
1796
ijÃD¬ã
ªR
一、
題
目
:
企業
最低稅負
相關問題評析
二、
議題
所涉
法
規
:
所得基本稅額條例
三、
背景說明
¡]¤@¡^
³ø¸ü
1
¬°¦]À³¥þ²y³Ì§Cµ|t¨î§Y±N¤W¸ô¡A°]¬F³¡ÀÀ±N¥xª©¥ø·~
³Ì§Cµ|t¨î¼x¦¬²v±q
12
%
¾A«×´£°ª¨ì
15
%
¡A
±N¤£³]¸m½Òµ|ªùÂe
¡A©Ò¦³¥x¥ø¤@Åé¾A¥Î¡A
¥H±µy¥þ²y³Ì§Cµ|t¨î¡]
15
%
¡^¡C
¡]¤G¡^
ªø¤[¥H¨Ó¡A°ò©ó²£·~¬Fµ¦¦Ò¼{¡A
¬F©²
¹ï¤£¦P²£·~´£¨Ñ¦U¶µ¯²µ|
´î§K
¡A¤wÄY««I»k¯²µ|¤½¥¥¿¸q¡C°ò¦¹¡A
¬°ºûÅ@¯²µ|¤½¥¡A½T
«O°ê®aµ|¦¬¡A«Ø¥ßÀç§Q¨Æ·~¤ÎÓ¤H©Ò±oµ|t¾á¹ï°ê®a°]¬F¤§°ò
¥»°^Äm¡A§Ú°ê¦Û
2006
¦~¶}©l¬I¦æ³Ì§Cµ|t¨î¡C
«ö
©Ò±o°ò¥»µ|
ÃB±ø¨Ò
¡]¥H¤U²ºÙ¥»
±ø¨Ò
¡^
²Ä
8
±ø³W©w¡A
Àç§Q¨Æ·~¤§°ò¥»µ|ÃB
¡A¬°¨Ì«e±ø³W©wpºâ¤§°ò¥»©Ò±oÃB
¡]¥]¬A½Òµ|©Ò±o¤Î¦U¶µ´î§K
µ|©Ò±o¡^
¦©°£·s»O¹ô
50
¸U¤¸«á¡A«ö¦æ¬F°|q©w¤§µ|²vpºâ¤§
ª÷ÃB¡F¸Óµ|²v³Ì§C¤£±o§C©ó
12
%
¡A³Ì°ª¤£±o¶W¹L
15
%
¡F¨ä¼x¦¬
²v¡A¥Ñ¦æ¬F°|µø¸gÀÙÀô¹Ò©w¤§¡C
¥|¡B
±´°Q¬ãªR
¡]¤@¡^
¥þ²y³Ì§Cµ|t¨î
·§z
¦b¼Æ¦ì®É¥N¡A¼Æ¦ì¸gÀÙ§Q¼í¤wµM¤j¨ì¥O¤HµLªk©¿µø¡A½Òµ|«äºû¤]
¤w±qÁקK°ê»Ú¶¡¤§«½Æ½Òµ|¡A³vº¥ÂàÅܬ°ÁקK«½Æ¤£½Òµ|ªº¤ÏÁ×µ|±¹
¬I¡C
¥þ²y³Ì§Cµ|t¨î·½¦Û
OECD
¡A
¬Û¹ï©ó¼Ú·ù±À°Ê¤§¼Æ¦ìªA°Èµ|¨î¡A
OECD/G20
«h¬O©ó
2019
¦~
3
¤ë´£¥X©Ò¿×ªº¡uÂù¬W¤è®×¡v¡]
Two
-
Pillar
1
ªL¬R§¡
¡A
¯²ª÷¦©°£
ÃB
12
¸U§ï¦C¯S¦©ÃB¡B³]±Æ´I±ø´Ú
¡A¸û¦³¦@ÃÑ
©Ò±oµ|§ï²
¥ø·~³Ì§Cµ|tÀÀ
´£°ª¦Ü
15%
¡A¤u
°Ó®É³ø
¡A
²Ä
A2
ª©
¡A
2022
¦~
8
¤ë
22
¤é
¡C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96
議題研析
一、 題目:企業最低稅負相關問題評析
二、 議題所涉法規:所得基本稅額條例
三、 背景說明
(一)報載
1
為因應全球最低稅負制即將上路,財政部擬將台版企業
最低稅負制徵收率從12%適度提高到15%,將不設置課稅門檻
,所有台企一體適用,以接軌全球最低稅負制(15%)。
(二)長久以來,基於產業政策考慮,政府對不同產業提供各項租稅
減免,已嚴重侵蝕租稅公平正義。基此,為維護租稅公平,確
保國家稅收,建立營利事業及個人所得稅負擔對國家財政之基
本貢獻,我國自2006年開始施行最低稅負制。按所得基本稅
額條例(以下簡稱本條例)第8條規定,營利事業之基本稅額
,為依前條規定計算之基本所得額(包括課稅所得及各項減免
稅所得)扣除新臺幣50萬元後,按行政院訂定之稅率計算之
金額;該稅率最低不得低於12%,最高不得超過15%;其徵收
率,由行政院視經濟環境定之。
四、 探討研析
(一) 全球最低稅負制概述
在數位時代,數位經濟利潤已然大到令人無法忽視,課稅思維也
已從避免國際間之重複課稅,逐漸轉變為避免重複不課稅的反避稅措
施。全球最低稅負制源自OECD,相對於歐盟推動之數位服務稅制,
OECD/G20則是於2019年3月提出所謂的「雙柱方案」(Two-Pillar
1
林昱均,租金扣除額12萬改列特扣額、設排富條款,較有共識 所得稅改革 企業最低稅負擬
提高至15%,工商時報,第A2版,2022年8月22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119/File_19745868.docx |
R01794 | 不動產仲介業者應告知買賣標的之價差 | 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不動產估價師法 | 李基勝 | 2022-09-07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94
議題研析
一、題目:不動產仲介業者應告知買賣標的之價差
二、議題所涉法規
《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及《不動產估價師法》
三、背景說明
(一)前(2020)年,新北市一名六旬婦以1,920萬元價格,買下中和區某華廈一樓,簽約後才發現,該屋同年6月實價登錄價格僅1,435萬元,不到3個月就加價485萬元轉售,據其他業者分析,確實高出行情[footnoteRef:1]。 [1: 余奕賢/台北報導,〈 少做一件事購屋被坑500萬 婦淪肥羊!怒告房仲「不管人死活」〉〉,蘋果新聞網,2020年11月20日,https://www.appledaily.com.tw/property/20201120/FMQJQ2ICOBGULBPURDIICJ7QYU,瀏覽日期:2022年8月31日。]
(二)今年,臺南吳姓男子相中某待售的店面,但登廣告的不動產仲介表示屋主改變心意想出租,提供附近建案實價登錄資料,催促吳男要買要快,經其付10萬元斡旋金並出價938萬元,當晚仲介告知屋主願降價以920萬元出售,吳男為求慎重上網查詢,發現同社區、同在巷道內、同格局的店面3個月前實價登錄價格僅750萬元,於是提告該仲介返還斡旋金,一審(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111 年度南小字第 349 號)如數判准[footnoteRef:2]。 [2: 丁牧群/台北報導,〈看屋1hr就下斡!他險被當肥⽺買貴170萬 怒告房仲贏了〉,蘋果新聞網,2022年8月31日,https://www.appledaily.com.tw/local/20220830/B242479D341F772D5ACF413505,瀏覽日期:2022年8月31日。]
四、探討研析
(一)《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第7條第6項規定,經紀業全國聯合會應訂立倫理規範,提經會員代表大會通過後,報請中央主管機關備查。現行《不動產仲介經紀業倫理規範[footnoteRef:3]》規定,經紀業應堅持公平交易及誠實信用(第2條);秉持誠信精神並注重服務品質(第5條);經紀人員應維護消費者權益(第15條);執行業務過程中,應落實不動產說明書之解說(第19條)。而現行《不動產說明書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footnoteRef:4]》僅規定將「交易價金」納入應記載之重要交易條件,且不得記載房價有上漲空間或預測房價上漲之情形。 [3: 內政部,台內地字第1110263366號(2022年6月24日)備查。] [4: 內政部,台內地字第1080265601號(2019年10月31日)修正發布。]
(二)《不動產估價師法》規定,不動產估價師間,對於同一標的物在同一期日價格之估計有20%以上之差異時,土地所有權人或利害關係人得請求估價師公會協調相關估價師決定其估定價格;必要時,得指定其他估價師重行估價後再行協調(第41條第1項)。可見20%以上之價差,顯非合理。縱然該價差發生於數個月或1年內,也未必合理。
(三)實價登錄既已揭露房屋門牌及地號,消費者固能自行查詢,但責由業者提供前次交易,或附近與交易標的近似不動產之成交資訊,亦難謂苛求。而且業者有專業能力,較諸消費者,更能判斷分析哪些已成交案例近似交易標的。是以依照《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第24條之2第1款規定,業者應「公平提供雙方當事人類似不動產之交易價格」,將「前次交易價格」納入前揭「交易價金」難謂不當。
(四)若業者能充分提供短期(如1、2年)內之實價登錄資訊給消費者參考,殆能杜絕許多交易糾紛。茲建議修正《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第24條之2第1款,即進一步明定「交易價格」應包括同一標的之前次實價登錄價格,俾更臻明確。
撰稿人:李基勝
1/2
1
/
2
【僅供委員參考】
½s¸¹¡G
1794
議題研析
一、題目:
不動產仲介業者應告知買賣標的之價差
二、
議題
所涉法
規
《
不動產經
紀
業管理條例
》
及
《
不動產估價師法
》
三、
背景說明
¡]
¤@¡^
«e¡]
2
020
¡^
¦~¡A
·s¥_¥«¤@¦W¤»¦¯°ü¥H
1
,
920
¸U¤¸»ù®æ¡A¶R¤U¤¤
©M°Ï¬Y
µØ·H¤@¼Ó¡Añ¬ù«á¤~µo²{¡A¸Ó«Î¦P¦~
6
¤ë¹ê»ùµn¿ý»ù
®æ¶È
1
,
435
¸U¤¸¡A¤£¨ì
3
Ó¤ë´N¥[»ù
4
85
¸U¤¸Âà°â
¡A¾Ú¨ä¥L·~ªÌ
¤ÀªR¡A½T¹ê°ª¥X¦æ±¡
1
¡C
¡]
¤G
¡^
¤µ¦~¡A»O«n§d©m¨k¤l
¬Û¤¤¬Y«Ý°âªº©±±¡A¦ýµn¼s§iªº¤£°Ê²£
¥ò¤¶ªí¥Ü«Î¥D§ïÅܤ߷N·Q¥X¯²
¡A´£¨Ñªþªñ«Ø®×¹ê»ùµn¿ý¸ê®Æ
¡A¶Ê«P§d¨kn¶Rn§Ö¡A¸g¨ä¥I
10
¸U¤¸ºW±Ûª÷¨Ã¥X»ù
938
¸U¤¸
¡A
·í±ß¥ò¤¶§iª¾«Î¥DÄ@°»ù¥H
920
¸U¤¸¥X°â¡A§d¨k¬°¨D·V«¤Wºô
¬d¸ß
¡Aµo²{¦PªÀ°Ï¡B¦P¦b«Ñ¹D¤º¡B¦P®æ§½ªº©±±
3
Ó¤ë
«e¹ê»ù
µn¿ý»ù
®æ¶È
750
¸U¤¸¡A©ó¬O´£§i¸Ó¥ò¤¶ªðÁÙºW±Ûª÷¡A¤@¼f¡]
»O
ÆW»O«n¦a
¤è
ªk°|
111
¦~«×«n
¤p
¦r²Ä
349
¸¹¡^
¦p¼Æ§Pã
2
¡C
¥|¡B
±´°Q¬ãªR
¡]¤@¡^
¡m
¤£°Ê²£¸g¬ö·~ºÞ²z±ø¨Ò¡n
²Ä
7
±ø²Ä
6
¶µ³W©w¡A¸g¬ö·~
¥þ°êÁp
¦X·|À³q¥ßÛ²z³W½d¡A´£¸g·|û¥Nªí¤j·|³q¹L«á¡A³ø½Ð¤¤¥¡
1
余奕賢╱台北報導
,
〈
少做一件事購屋被坑
500
萬
婦淪肥羊
!
怒告房仲「不管人死活」
〉
〉,蘋果
新聞網,
20
20
年
11
月
20
日,
https://www.appledaily.com.tw/property/20201120/FMQJQ2ICOBGULB
PURDIICJ7QYU
¡AÂsÄý¤é´Á¡G
2022
¦~
8
¤ë
31
¤é¡C
2
�B���s〓�x�_厨旧
�A�q
�莴�
1hr
�N�U�W�I�L�I�Q讽��
?
�R�Q
170
�U
�悃i┬ヲ墓�F
�r�A墨�G�s�D
呼�A
2022
�~
8
る
31
ら�A
https://www.appledaily.com.tw/local/20220830/B242479D341F772D5ACF413
505
�A�s凝ら戳�G
2022
�~
8
る
31
ら�C
1/2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94
議題研析
一、題目:不動產仲介業者應告知買賣標的之價差
二、議題所涉法規
《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及《不動產估價師法》
三、背景說明
(一)前(2020)年,新北市一名六旬婦以1,920萬元價格,買下中
和區某華廈一樓,簽約後才發現,該屋同年6月實價登錄價
格僅1,435萬元,不到3個月就加價485萬元轉售,據其他業者
分析,確實高出行情
1
。
(二)今年,臺南吳姓男子相中某待售的店面,但登廣告的不動產
仲介表示屋主改變心意想出租,提供附近建案實價登錄資料
,催促吳男要買要快,經其付10萬元斡旋金並出價938萬元,
當晚仲介告知屋主願降價以920萬元出售,吳男為求慎重上網
查詢,發現同社區、同在巷道內、同格局的店面3個月前實價
登錄價格僅750萬元,於是提告該仲介返還斡旋金,一審(臺
灣臺南地方法院 111 年度南小字第 349 號)如數判准
2
。
四、探討研析
(一)《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第7條第6項規定,經紀業全國聯
合會應訂立倫理規範,提經會員代表大會通過後,報請中央
1
余奕賢/台北報導,〈 少做一件事購屋被坑500萬 婦淪肥羊!怒告房仲「不管人死活」〉〉,蘋果
新聞網,2020年11月20日,https://www.appledaily.com.tw/property/20201120/FMQJQ2ICOBGULB
PURDIICJ7QYU,瀏覽日期:2022年8月31日。
2
丁牧群/台北報導,〈看屋1hr就下斡!他險被當肥?買貴170萬 怒告房仲贏了〉,蘋果新聞
網,2022年8月31日,https://www.appledaily.com.tw/local/20220830/B242479D341F772D5ACF413
505,瀏覽日期:2022年8月31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117/File_19745866.docx |
R01793 | 新興科技跟蹤騷擾犯罪防制之探討 | 跟蹤騷擾防制法 | 李雅村 | 2022-09-07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93
議題研析
一、題目:新興科技跟蹤騷擾犯罪防制之探討
二、所涉法規
跟蹤騷擾防制法
三、背景說明
(1) 跟蹤騷擾防制法於2022年6月上路,警政單位首月就受理近400件案件,婦團表示,新興科技已成跟蹤騷擾的犯罪工具,呼籲民眾留意、提升個人資訊安全,也應截圖蒐證,避免錯失蒐證時機。由於「數位跟蹤騷擾」犯罪案件攀升,現代婦女基金會從個案現況、法律因應、案件偵查到資安防堵等層面,提醒民眾認識數位跟蹤騷擾的危害及因應方法。依據現代婦女基金會今年上半年統計共服務101名數位跟蹤騷擾被害人,其中有9成為女性,而加害者則有95%為男性,顯見跟蹤騷擾就是一種性別暴力,若近一步分析數據,加害人有9成為被害人的現任或前任親密伴侶[footnoteRef:1]。 [1: 吳欣紜,〈新興科技成跟騷工具 婦團籲提升個人資訊安全〉,《中央社》,2022年8月10日,國內文教。]
(2) 依據現代婦女基金會協助的數位跟蹤騷擾案件犯罪手法以「利用數位工具進行跟蹤」占70.3%最多,其中包含「加害人傳送威脅傷害被害人、親友或毀損財物的訊息」(28.7%),「透過email、即時通訊、簡訊、社群媒體、論壇等傳播被害人流言和丟臉的事件」(13.9%)以及「以GPS追緝被害人行蹤」(11.9%)等。顯見新興科技已成跟蹤騷擾案的犯罪工具,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副教授吳啟安也提醒預防數位跟蹤騷擾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個人的資訊安全,不下載來路不明程式、不點擊不明連結,保持手機不離身,並留意生活圈中有無跟你同路徑的人經常與你隨行[footnoteRef:2]。 [2: 同前註。]
四、探討研析
(一)研議新興科技跟蹤騷擾相關犯罪之防制策略與法制
依據《跟蹤騷擾防制法》第3條有關跟蹤騷擾行為的定義,係指以人員、車輛、工具、設備、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方法,對特定人反覆或持續為違反其意願且與性或性別有關之下列行為之一[footnoteRef:3],使之心生畏怖,足以影響其日常生活或社會活動。隨著新興科技的快速發展,有別於一般大家所認知的監視、觀察、電話等傳統騷擾跟蹤型態,如果加害人使用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類似的其他設備或方法,對特定人進行干擾[footnoteRef:4],勢必更容易讓被害人感到恐懼及產生更大的身心傷害。 [3: 依據跟蹤騷擾防制法第3條規定,明定8種跟蹤騷擾行為態樣包括:一、監視、觀察、跟蹤或知悉特定人行蹤。二、以盯梢、守候、尾隨或其他類似方式接近特定人之住所、居所、學校、工作場所、經常出入或活動之場所。三、對特定人為警告、威脅、嘲弄、辱罵、歧視、仇恨、貶抑或其他相類之言語或動作。四、以電話、傳真、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設備,對特定人進行干擾。五、對特定人要求約會、聯絡或為其他追求行為。六、對特定人寄送、留置、展示或播送文字、圖畫、聲音、影像或其他物品。七、向特定人告知或出示有害其名譽之訊息或物品。八、濫用特定人資料或未經其同意,訂購貨品或服務。] [4: 依據跟蹤騷擾防制法第3條立法理由,針對以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類似的其他設備,對特定人進行干擾,所稱「干擾,包含打無聲電話或發送內容空白之傳真或電子訊息,或經拒絕後仍繼續撥打電話、傳真或傳送電子訊息等。」]
生活在網際網路等新興科技興盛的時代,現代社會多數人的日常生活或工作都已離不開電腦網路、智慧型手機及各種社群媒體,包括食衣住行及醫療照護等都需要依賴網路等科技的協助,與同事朋友同學及家人之間的聯絡,也都強烈依賴功能強大互動便利的社群網絡或FB、LINE等群組來進行。網路等新興科技確實帶給我們過去無法想像的便利與舒適,網路世界也大幅改變人們的互動模式,擴展了各種連結與可能性,但越來越多運用網路數位科技的新型態犯罪行為也因應而生,濫用網路新興科技更帶來跟蹤騷擾新型態的挑戰[footnoteRef:5]。 [5: 王珮玲,〈數位時代的親密關係暴力〉,《社區發展季刊》,第171期,2020年9月,頁244。]
相較於實際的跟蹤騷擾態樣,運用新興科技的跟蹤騷擾具有三大特性,包括擴大跟蹤騷擾的手段與傷害、擴展跟蹤騷擾的無形影響層面、增加跟蹤騷擾的實質危險性。尤其使用網路等方式跟蹤騷擾,對於被害人造成無所不在超越現實的威脅、孤立與排除被害人的尋求支持系統、加深被害人的身心創傷[footnoteRef:6]。因此,2017年聯合國針對《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CEDAW)曾提出「關於基於性別的暴力侵害婦女行為」的第35號一般性建議[footnoteRef:7],該建議第20點特別指出有關網路或其他數位環境下的暴力行為:「基於性別的暴力侵害婦女行為存在於人際接觸的所有空間和領域,無論是公共場所還是私人場所,包括家庭、社區、公共空間、工作場所、娛樂、政治、體育、健康服務和教育環境,以及根據以技術為媒介的環境重新界定的公共和私人場所,例如當下在網路或其他數位環境中發生的暴力行為。…」並要求各締約國在預防、保護、起訴和懲罰、補救、數據收集與監測和國際合作領域採取各項措施,以回應此一新興問題。 [6: 同前註,頁247-250。] [7: 行政院性平等會全球資訊網:https://gec.ey.gov.tw/Page/D704A5B282D840C7/b99bc3b0-800b-4cc5-b3c9-d9b6516bb3ee。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8月25日。]
綜上所述,為防制運用新興科技進行跟蹤騷擾,我國《跟蹤騷擾防制法》已將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類似其他設備等犯罪型態納入範圍,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的第35號一般性建議也特別重視該等犯罪型態,要求各締約國應予採取各種預防、保護等各項措施以防制及補救。爰此,為加強落實法律規範及符合國際公約對各國之建議,建議主管機關在防制策略及法制面,將網路數位科技對跟蹤騷擾的影響列入重點防制工作,透過跨部會合作機制制定行動策略以具體落實;正視網路數位科技的跟蹤騷擾犯罪現象,積極投入資源進行相關研究與調查,掌握問題內涵與影響範圍;推動司法、警政、教育、傳播等專業人員對新興科技跟蹤騷擾相關教育訓練,提升對此議題的專業認知與處理能力;研議發展科技應用、網路犯罪、大傳媒體等各別領域,在防制跟蹤騷擾的相關策略與法制配套措施,以有效遏止相關犯罪,保障被害人權益。
(二)網路跟蹤騷擾防制有賴網路專業技術協力合作,以建立被害人支援體系
網路跟蹤騷擾雖然與傳統的「直接監視」等跟蹤騷擾行為動機類似,都是基於加害人想要控制被害人之慾望,也同樣的牽涉反覆實施的騷擾與威脅行為。然而,網際網路的便利性、低成本、高連結度和無地域性及各種電子通訊設備本身所具備之特性,都讓網路跟蹤騷擾行為在許多方面與傳統跟蹤騷擾行爲大為不同,其對被害人可能造成之創傷,較傳統跟蹤騷擾行為更為嚴重。歸納網路跟蹤騷擾有以下幾點特性:網路更為立即、散播快速,網路無地域限制,網路具匿名性,網路可輕易偽裝及網路可便利的教唆他人騷擾被害人[footnoteRef:8]。 [8: 法思齊,〈反跟追法之新挑戰—美國網路跟追法(cyberstalking Law)之初探〉,《月旦刑事法評論》,第5期,2017年6月,頁39。]
為防制網路跟蹤騷擾犯罪,與我國同屬大陸法系的德國刑法,於2007年增訂刑法第238條之跟蹤糾纏罪,其規定處罰的行為態樣,不僅止於跟蹤與接近,也包含以電子通訊的方式騷擾他人,例如打無聲電話、狂發電子郵件,及濫用他人名義與個資之各種行為,例如以被害人名義購物、散布性交易訊息等。此外,英國與美國更是特別針對「科技跟蹤」加以定義與處罰[footnoteRef:9]。 [9: 王皇玉,〈跟蹤糾纏行為之處罰:以德國法制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7卷第4期,2018年12月,頁2351。]
考量網路跟蹤騷擾具有匿名性及可輕易偽裝等特性,且網路技術具有高度專業性,如何結合網路專業技術協力合作防制犯罪,並建立防制跟騷及保護被害人的支援體系,應是重中之重的議題。是以,除了警察等治安機關受理被害人報案時,應提供被害人諮詢轉介或其他必要協助外,更應緊密連結具有網路專業技術的相關機關,共同建構完整的服務網絡,以提供被害人及其家庭成員的必要安全措施,並健全網路跟蹤騷擾防制體系。
撰稿人:李雅村
1
1
¡i
¶È¨Ñ©eû°Ñ¦Ò
¡j
½s¸¹¡G
1
793
ijÃD¬ãªR
¤@¡BÃD¥Ø¡G
·s¿³¬ì§Þ
¸òÂÜÄÌÂZ¥Ç¸o¨¾¨î¤§±´°Q
¤G¡B©Ò¯Aªk
³W
¸òÂÜÄÌÂZ¨¾¨îªk
¤T¡B
I´º»¡©ú
¡]¤@¡^
¸ò
ÂÜÄÌÂZ¨¾¨î
ªk
©ó
2022
¦~
6
¤ë¤W¸ô¡Aĵ¬F³æ¦ìº¤ë´N¨ü²zªñ
400
¥ó®×¥ó¡A°ü¹Îªí¥Ü¡A·s¿³¬ì§Þ¤w¦¨¸òÂÜÄÌÂZªº¥Ç¸o¤u¨ã¡A
©IÆ~¥Á²³¯d·N¡B´£¤ÉÓ¤H¸ê°T¦w¥þ¡A¤]À³ºI¹Ï»`ÃÒ¡AÁקK¿ù
¥¢»`ÃҮɾ÷¡C
¥Ñ©ó
¡u¼Æ¦ì¸òÂÜÄÌÂZ¡v¥Ç¸o®×¥óÃk¤É¡A²{¥N°ü
¤k°òª÷·|±qӮײ{ªp¡Bªk«ß¦]À³¡B®×¥ó°»¬d¨ì¸ê¦w¨¾°ôµ¥¼h
±¡A´£¿ô¥Á²³»{ÃѼƦì¸òÂÜÄÌÂZªº¦M®`¤Î¦]À³¤èªk¡C
¨Ì¾Ú
²{
¥N°ü¤k°òª÷·|¤µ¦~¤W¥b¦~
²Îp
¦@ªA°È
101
¦W¼Æ¦ì¸òÂÜÄÌÂZ³Q
®`¤H¡A¨ä¤¤¦³
9
¦¨¬°¤k©Ê¡A¦Ó¥[®`ªÌ«h¦³
95%
¬°¨k©Ê¡AÅ㨣
¸òÂÜÄÌÂZ´N¬O¤@ºØ©Ê§O¼É¤O¡AYªñ¤@¨B¤ÀªR¼Æ¾Ú¡A¥[®`¤H¦³
9
¦¨¬°³Q®`¤Hªº²{¥ô©Î«e¥ô¿Ë±K¦ñ«Q
1
¡C
¡]¤G¡^
¨Ì¾Ú²{¥N°ü¤k°òª÷·|
¨ó§Uªº
¼Æ¦ì
¸òÂÜÄÌÂZ®×¥ó¥Ç¸o¤âªk¥H
¡u§Q¥Î¼Æ¦ì¤u¨ã¶i¦æ¸òÂÜ¡v
¥e
70.3%
³Ì¦h¡A¨ä¤¤¥]§t¡u¥[®`
¤H¶Ç°e«Â¯Ù¶Ë®`³Q®`¤H¡B¿Ë¤Í©Î·´·l°]ª«ªº°T®§¡v¡]
28.7%
¡^¡A
¡u³z¹L
e
mail
¡B§Y®É³q°T¡B²°T¡BªÀ¸s´CÅé¡B½×¾Âµ¥¶Ç¼½³Q®`
¤H¬y¨¥©M¥áÁyªº¨Æ¥ó¡v¡]
13.9%
¡^¥H¤Î¡u¥H
GPS
°l½r³Q®`¤H¦æ
1
§dªY¯Æ¡A
¡q
·s¿³¬ì§Þ¦¨¸òÄ̤u¨ã
°ü¹ÎÆ~´£¤ÉÓ¤H¸ê°T¦w¥þ
¡r¡A¡m
¤¤¥¡ªÀ
¡n
¡A
2022
¦~
8
¤ë
10
¤é¡A°ê¤º
¤å±Ð¡C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93
議題研析
一、題目:新興科技跟蹤騷擾犯罪防制之探討
二、所涉法規
跟蹤騷擾防制法
三、背景說明
(一) 跟蹤騷擾防制法於2022年6月上路,警政單位首月就受理近
400件案件,婦團表示,新興科技已成跟蹤騷擾的犯罪工具,
呼籲民眾留意、提升個人資訊安全,也應截圖蒐證,避免錯
失蒐證時機。由於「數位跟蹤騷擾」犯罪案件攀升,現代婦
女基金會從個案現況、法律因應、案件偵查到資安防堵等層
面,提醒民眾認識數位跟蹤騷擾的危害及因應方法。依據現
代婦女基金會今年上半年統計共服務101名數位跟蹤騷擾被
害人,其中有9成為女性,而加害者則有95%為男性,顯見
跟蹤騷擾就是一種性別暴力,若近一步分析數據,加害人有
9成為被害人的現任或前任親密伴侶
1
。
(二) 依據現代婦女基金會協助的數位跟蹤騷擾案件犯罪手法以
「利用數位工具進行跟蹤」占70.3%最多,其中包含「加害
人傳送威脅傷害被害人、親友或毀損財物的訊息」(28.7%),
「透過email、即時通訊、簡訊、社群媒體、論壇等傳播被害
人流言和丟臉的事件」(13.9%)以及「以GPS追緝被害人行
1
吳欣紜,〈新興科技成跟騷工具 婦團籲提升個人資訊安全〉,《中央社》,2022年8月10日,國內
文教。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107/File_19745852.docx |
R01792 | 加強對身心障礙者權益宣導之法制面研析 |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 | 蔡琮浩 | 2022-09-07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92
議題研析
一、題目:加強對身心障礙者權益宣導之法制面研析
二、所涉法規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
三、探討研析
(一)根據報載[footnoteRef:1],有地方警分局警員巡邏時,用警車廣播器戲弄路旁身心障礙男子,還把影片轉貼個人IG引發爭議。雖然巡邏員警表示,係因與身障男子互動不錯且對方平日見警車會主動敬禮才開玩笑,但仍因行為失當遭懲處,警分局長則表示將持續加強員警執勤態度行為之教育及宣導。 [1: 管瑞平,巡邏戲弄身障者擴音命稍息立正 苗栗2警記過調職,中央社,111年8月19日。]
(二)我國為照顧身心障礙者,從69年制定殘障福利法開始,歷86年的身心障礙者保護法及96年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以下簡稱本法)修正,之後更配合聯合國於2006年通過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以下簡稱CRPD),於103年制定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同時陸續修正國內相關法規,獲得國際審查委員肯定。惟國際審查委員會就我國施行「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初次國家報告結論性意見也指出,國際審查委員會認為國家即使已修改貶抑用語,各項法規主要仍將身心障礙者視為有待保護對象,而非權利主體。同時,也關切國家的公眾教育及媒體未言及身心障礙刻板印象問題,以及因此造成的傷害與影響[footnoteRef:2];第2次國家報告結論性意見(初稿,2022年8月6日)亦有類似意見。 [2: 見國際審查委員會(IRC) 2017 年 11 月 3 日就中華民國(台灣)施行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初次國家報告結論性意見第7點、第8點及第30點(b),108年1月8日,https://crpd.sfaa.gov.tw/ BulletinCtrl?func=getBulletin&p=b2&c=D&bulletinId=261,最後瀏覽日:111年8月29日。]
(三)目前全國分布各縣市領證身心障礙者人數約占全國人口的5.14%[footnoteRef:3],我國推行本法雖然是依循世界衛生組織2003年的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架構,試圖從公民身分和權利的角度審視障礙者的權利,然而相關執行人員是否具有同等理念架構及價值態度與障礙者互動[footnoteRef:4],以本次發生的案例來看,其實尚有極大努力的空間。 [3: 統計至111年3月底止,全國身心障礙者人數為119萬5,464人,全國現住總人口數為2,326萬8,991人。見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身心障礙統計專區,身心障礙者人數按年齡及等級別分,111年5月31日更新,https://dep.mohw.gov.tw/DOS/cp-5224-62359-113.html,及內政部戶政司,歷月人口統計資料縣市人口數按性別及年齡,111年3月31日,https://www.ris.gov.tw/ app/portal/346,最後瀏覽日:111年8月30日。] [4: 張恆豪,障礙立法發展與法律權益,收錄於王國羽、林昭吟、張恆豪主編,障礙研究:理論與政策應用,高雄:巨流,101年9月,頁122。]
(四)依據CRPD第8條規定,締約國應採取立即有效與適當措施,提高整個社會,包括家庭,對身心障礙者之認識,促進對身心障礙者權利與尊嚴之尊重;於生活各個方面對抗對身心障礙者之成見、偏見與有害作法,包括基於性別及年齡之成見、偏見及有害作法。本法施行以來已超過15年,在諸如反歧視、經濟安全、支持服務、保護服務等面向的立法上其實已有相當的回應[footnoteRef:5],惟對於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的整體社會意識仍有待提升。 [5: 林萬億,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收錄於林萬億、劉燦宏等著,臺灣身心障礙者權益與福利,台北:五南,103年9月,頁336。]
四、建議事項
(一)宜持續檢視本法有關社會意識宣導與CRPD精神有所不足處
我國身為福利國家,對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極為重視,其重視程度亦反映在法律修正上,從殘障福利法迄今已修正19次可見一斑。不過學者也指出,現實上對障礙者身分的尊重與權利維護常趕不上立法的精神;立法進步在多大程度可以改變障礙者的社會地位與權益,是值得持續關注的課題[footnoteRef:6]。換言之,如何提升社會整體對保障身心障礙者權利並避免歧視的意識,是政府該持續努力的重點。 [6: 張恆豪,同註4,頁122。]
經檢視本法有關意識宣導規定,第27條至第32條係規定教育主管機關有關學校教育之相關事項,其適用主體為學校教育。第52條係規範各級及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辦理社會宣導及社會教育協助身心障礙者參與社會,其適用對象為身心障礙者。第3條及第4條則規定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有關全國性身心障礙福利服務權益保障政策、法規與方案之規劃、訂定及宣導事項及直轄市、縣(市)身心障礙福利服務權益保障政策、自治法規與方案之規劃、訂定、宣導及執行事項。顯見本法於96年修正時,即以福利服務之權益保障相關政策、法規宣導為主,對促進身心障礙者權利與尊嚴尊重的整體社會意識提升上,其規定似不夠明確。
另本法第8條:「各級政府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本預防原則,針對遺傳、疾病、災害、環境污染及其他導致身心障礙因素,有計畫推動生育保健、衛生教育等工作,並進行相關社會教育及宣導。」係從86年修正之身心障礙者保護法而來,其立法理由為明定預防身心障礙之發生,責成各級政府應有計畫推動防範及教育宣導工作等,其與CRPD希望提高整個社會對身心障礙者之認識,促進對身心障礙者權利與尊嚴之尊重,及消除對身心障礙者之成見、偏見與有害作法之精神,明顯已有所不足。爰建議政府應配合CRPD強調身心障礙者權利主體意識之精神,持續檢視並修正本法相關條文。
(二)於法律位階明定對身心障礙者反歧視及平等概念之宣導規定
根據國際審查委員會初次國家報告結論性意見第31點建議:「針對身心障礙者的負面刻板印象實施宣導及教育計畫。此外,國家應與身心障礙組織密切合作,針對大眾傳播媒體、公務人員(包括司法、警務、執法、醫療衛生、社會服務、教育部門)及一般大眾辦理教育訓練,並進行影響評估。」,而從本次案例而言,足見對身心障礙者的負面刻板印象實施宣導及教育計畫之實施,有待加強。綜上,建議對消除身心障礙者成見、偏見與有害作法之宣導宜進行修法。
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59條規定,明定包括社會工作人員、居家式托育服務提供者、托育人員、保育人員及其他相關社會行政人員、警察人員、司法人員、醫護人員、教育人員、移民業務人員、學生等應接受防治家庭暴力之在職教育及學校教育,並於第60條明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每學年應有4小時以上之家庭暴力防治課程,爰建議本法可參酌家庭暴力防治法之規定,於法律位階明定對身心障礙者反歧視及平等概念之宣導規定,並建議可明定參加對象及每年時數,以有效增進整個社會對身心障礙者之認識,促進對身心障礙者權利與尊嚴之尊重。
撰稿人:蔡琮浩
1
1
¡i¶È¨Ñ©eû°Ñ¦Ò¡j
½s¸¹¡G
1
792
議題研
析
一、題目
:
加強
對
身心障礙者
權益宣導之法制面研析
二、所涉法規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
三、探討研析
(一)
根據報載
1
,有地方警分局警員巡邏時,用警車廣播器戲弄路
旁身心障礙男子,還把影片轉貼個人
IG
引發爭議
。
雖然巡邏
員警表示,係因與身障男子互動不錯且對方平日
見警車
會主
動敬禮才開玩笑,但仍因行為失當遭懲處,警分局長則表示
將持續加強員警執勤態度行為之教育及宣導。
(二)
我國為照顧身心障礙者,從
69
年
制定
殘障福利法開始,歷
86
年的身心障礙者保護法及
96
年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以下簡稱本法)
修正
,之後
更配合
聯合國
於
2006
年
通過
之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
以下簡稱
CRPD
)
,
於
103
年制
定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
,
同時陸續
修正國內相關法規,
獲得國際審查委員肯定
。
惟
國際審查委員會
就我國施行「身
心障礙者權利公約」
初次國家報告結論性意見也指出,
國際
審查委員會認為國家即使已修改貶抑用語,各項法規主要仍
將身心障礙者視為有待
保護對象,而非權利主體
。同時
,
也
關切
國家的公眾
教育及媒體未言及身心障礙刻板印象問題,
以及因此造成的傷害與影響
2
;第
2
次國家報告結論性意見(初
稿,
2022
年
8
月
6
日)亦有類似意見
。
1
ºÞ·ç¥
¡A
¨µ
ÅÞÀ¸§Ë¨»ÙªÌÂXµ©Rµy®§¥ß¥¿
]®ß
2
ĵ°O¹L½Õ¾
¡A
¤¤¥¡ªÀ
¡A
111
¦~
8
¤ë
19
¤é
¡C
2
¨£°ê»Ú¼f¬d©eû·|
(IRC) 2017
¦~
11
¤ë
3
¤é´N¤¤µØ¥Á°ê
(
¥xÆW
)
¬I¦æ¨¤ß»ÙêªÌÅv§Q¤½¬ù
(CRPD)
ªì¦¸°ê®a³ø§iµ²½×©Ê·N¨£
²Ä
7
ÂI¡B
²Ä
8
ÂI
¤Î²Ä
30
ÂI¡]
b
¡^
¡A
108
¦~
1
¤ë
8
¤é¡A
https://crpd.sfaa.gov.tw/
BulletinCtrl?func=getBulletin&p=b2&c=D&bulletinId=261
¡A³Ì«áÂsÄý¤é¡G
111
¦~
8
¤ë
29
¤é¡C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92
議題研析
一、題目:加強對身心障礙者權益宣導之法制面研析
二、所涉法規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
三、探討研析
(一)根據報載
1
,有地方警分局警員巡邏時,用警車廣播器戲弄路
旁身心障礙男子,還把影片轉貼個人IG引發爭議。雖然巡邏
員警表示,係因與身障男子互動不錯且對方平日見警車會主
動敬禮才開玩笑,但仍因行為失當遭懲處,警分局長則表示
將持續加強員警執勤態度行為之教育及宣導。
(二)我國為照顧身心障礙者,從69年制定殘障福利法開始,歷
86年的身心障礙者保護法及96年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以下簡稱本法)修正,之後更配合聯合國於2006年通過之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以下簡稱CRPD),於103年制
定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同時陸續修正國內相關法規,
獲得國際審查委員肯定。惟國際審查委員會就我國施行「身
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初次國家報告結論性意見也指出,國際
審查委員會認為國家即使已修改貶抑用語,各項法規主要仍
將身心障礙者視為有待保護對象,而非權利主體。同時,也
關切國家的公眾教育及媒體未言及身心障礙刻板印象問題,
以及因此造成的傷害與影響
2
;第2次國家報告結論性意見(初
稿,2022年8月6日)亦有類似意見。
1
管瑞平,巡邏戲弄身障者擴音命稍息立正 苗栗2警記過調職,中央社,111年8月19日。
2
見國際審查委員會(IRC) 2017 年 11 月 3 日就中華民國(台灣)施行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
初次國家報告結論性意見第7點、第8點及第30點(b),108年1月8日,https://crpd.sfaa.gov.tw/
BulletinCtrl?func=getBulletin&p=b2&c=D&bulletinId=261,最後瀏覽日:111年8月29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105/File_19745850.docx |
R01791 | 高齡者健康促進之法制研析 | 老人福利法;國民體育法 | 李郁強 | 2022-09-06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91
議題研析
一、題目:高齡者健康促進之法制研析
二、所涉法規
老人福利法、國民體育法
三、背景說明
(一)國發會發布最新人口推估報告,我國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人口占比大於20%)的時點維持2025年不變,但「老化程度稍有增加」[footnoteRef:1]。「健康老化」是全世界十分注重的重要政策,我國老人健康情況普遍不佳[footnoteRef:2],2019年不健康餘命(臥床、失能等)為8.47年[footnoteRef:3]。老人健康促進及預防跌倒,已成為衛生福利部之工作項目[footnoteRef:4]。《高齡社會白皮書》亦強調營造多元化高齡休閒運動社會風氣,強化體適能、維持生活自理能力、延緩失能[footnoteRef:5]。 [1: 潘姿羽,〈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國發會:台灣老化程度稍增〉,《中央社》,2022年8月22日。] [2: 老人的醫療支出約占家庭醫療總支出的20%。張郁梵,〈躍動躍樂躍健康 長者勇健有活力〉,《健康醫療網》,2014年6月18日,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15424(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8月26日)。] [3: 邱芷柔,〈國人不健康餘命8.47年創新高 陳時中:注意飲食維持運動是基本功〉,《自由時報》,2021年8月9日,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632438(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8月26日)。] [4: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老人健康促進及慢性疾病防治〉,2021年12月7日,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40(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8月26日)。] [5: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高齡社會白皮書》,2021年9月27日修正,頁28,https://www.sfaa.gov.tw/SFAA/Pages/List.aspx?nodeid=1372(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8月26日)。]
(二)關於高齡者健康屬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職責,而高齡者運動屬教育部體育署職責。相關法律《老人福利法》著重於保健福利服務、《國民體育法》以運動競技為主,雖亦有全民運動,惟高齡者運動並非主流。如何將高齡者健康促進入法,芬蘭經驗或可提供我國修法之參考。
四、探討研析
(一)委託老年研究機構進行相關研究作為政策基礎
芬蘭於1979年制定「運動法」(Sport Act)(1999年、2015年修正),提出「全民參與體育計畫」,在法律支持下,推動加強運動與身體活動計畫。1995年針對中高齡實施「Fit for life」方案,由「運動與健康科學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負責規劃、研究及推廣,5年一個階段至2014年[footnoteRef:6]。2005年開始5年一個階段,針對75歲以上高齡者推動運動促進方案「Strength in Old Age」,由「老年研究機構」(Age Institute)負責主導及協調,結合公部門教育與文化部、健康與社會福利部(Ministry of Social Affairs and Health of Finland, MSAHF),影響更廣。依據MSAHF資料顯示,芬蘭2006年即有90%以上75歲高齡者具備自主活動能力[footnoteRef:7]。 [6: 方怡堯、何信宏、張少熙,〈在地老化運動促進策略之探討:以芬蘭高齡者運動促進方案為例〉,《中華體育季刊》,第28卷,第2期,2014年6月,頁140。] [7: 黃袖舒、邱國聖,〈高齡者健康老化政策:臺灣與芬蘭經驗初探〉,《東海體育學報》,第2期,2018年12月,頁37。]
在我國,行政院於2020年12月責成國家衛生研究院成立「國家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惟偏重於高齡長照政策之智庫。綜觀大專校院與老人照護相關科系所超過40個,其中38個屬於老人福利或社會社工領域。近期臺灣大學擬申請於2023學年度增設「老年學暨老年醫學研究所」,而成功大學於2006年10月成立的老年學研究所目前正朝向設立博士班規劃,期望能成為政府老人政策的重要智庫[footnoteRef:8]。鑑於高齡者健康促進政策具有其獨特性,建議於《老人福利法》,增訂委託老年研究機構進行高齡者健康之相關調查研究,以作為政策基礎。 [8: 臺灣大學申請計畫書提到:「國內高等教育機構的相關科系,多為偏重老人服務事業及長期照護事業,或是附屬於社會福利或社工系所之下,僅有成功大學設有老年學研究所,國內在政府單位中具備老年醫學專長的人力不足,老年醫學專業研究尚於起步階段,落後先進國家甚多。」馮靖惠,〈高齡醫學/老年醫學人才荒 台大將設老年所 與成大搶才〉,《聯合報》,2022年3月23日,https://vip.udn.com/vip/story/122609/6181876(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8月26日)。]
(二)提升高齡者運動指導員人數並提供高齡者運動之配套措施
上述芬蘭「Fit for life」方案,補助各地運動組織進行高齡者族群的健康活動與建立相關環境,如透過地方政府與當地運動組織合作,培訓相關人才,帶領高齡者族群做運動。2003年至2005年計培訓4,050位高齡者運動指導員,對於推廣在地老化運動促進方案,發揮極大功能。此外,基於尊重與平等的觀念,芬蘭高齡者運動促進計畫的實施,特別重視每一個人運動機會的平等性,因此提供多樣性的配套措施,例如:接送服務、志工協助、高齡者運動優惠、運動巴士巡迴服務,這些措施增加社區老年人口參與運動的意願[footnoteRef:9]。 [9: 方怡堯、何信宏、張少熙,前揭註6,頁141。]
我國無論樂齡大學、樂齡學習中心、健康服務中心、長期照護中心、安養機構、護理之家、榮民之家,機構多為休閒活動的設計以及被動運動和復健的安排,鮮少有機構設置運動指導員,可依高齡者的狀況設計運動。有學者研究,如有運動指導員的設置,將能引發高齡者的運動動機,提高運動的興趣[footnoteRef:10]。依據《國民體育法》第10條第2項訂定之《國民體適能指導員資格檢定辦法》規定,65歲以上民眾體適能活動,由中級指導員指導(第2條)。2013年至2020 年,中級國民體適能指導員授證數總計613張(男性307人,女性306人)[footnoteRef:11],近年已有大幅增長,然相較於芬蘭,仍有很大進步的空間。再者,我國各地運動中心亦缺乏專為高齡者設計之運動器材或設施,更沒有類似接送服務、志工協助之作法。 [10: 陳依靈、魏惠娟,〈高齡社會人才培育新方向:樂齡運動指導員培育需求初探〉,《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第13卷,第3期,2014年12月,頁197。] [11: 教育部體育署,《中華民國110年運動統計》,臺北:國家,2021年10月,頁113。]
為提升高齡者之運動意願,建議於《國民體育法》第3章「全民運動」章,增訂針對高齡族群之相關條文,例如各地運動中心應設適合高齡者之運動器材或設施,置體育專業人員(中級國民體適能指導員),並提供高齡者運動優惠。另建議《老人福利法》第27條[footnoteRef:12],增訂長照、安養機構應聘請體育專業人員(中級國民體適能指導員)指導高齡者運動或復健;並提供高齡者運動之配套措施(例如接送服務、志工協助等),以鼓勵社區高齡者參與運動。 [12: 《老人福利法》第27條:「主管機關應自行或結合民間資源,辦理下列事項:一、鼓勵老人組織社會團體,從事休閒活動。二、舉行老人休閒、體育活動。三、設置休閒活動設施。」]
撰稿人:李郁強
1
1
【
僅供委員參考
】
編號:
1791
ijÃD¬ãªR
¤@¡BÃD¥Ø¡G
°ªÄÖªÌ
°·±d
«P¶i
¤§ªk¨î¬ãªR
¤G¡B©Ò¯Aªk
³W
¦Ñ¤HºÖ§Qªk
¡B
°ê¥ÁÅé¨|ªk
¤T¡B
I´º»¡©ú
¡]
¤@
¡^
°êµo·|µo¥¬³Ì·s¤H¤f±À¦ô³ø§i¡A
§Ú°ê
¶i¤J¶W°ªÄÖªÀ·|¡]
65
·³
¤H¤f¥e¤ñ¤j©ó
20%
¡^ªº®ÉÂIºû«ù
2025
¦~¤£ÅÜ¡A¦ý¡u¦Ñ¤Æµ{«×µy
¦³¼W¥[¡v
1
¡C
¡u°·±d¦Ñ¤Æ¡v¬O¥þ¥@¬É¤Q¤Àª`«ªº«n¬Fµ¦¡A
§Ú°ê
¦Ñ¤H
°·±d±¡ªp´¶¹M¤£¨Î
2
¡A
2019
¦~¤£°·±d¾l©R
¡]ª×§É¡B¥¢¯à
杭^
¬°
8.47
¦~
3
¡C
¦Ñ¤H
°·±d
«P¶i
¤Î¹w¨¾¶^Ë
¡A¤w¦¨¬°
½Ã¥ÍºÖ§Q³¡
¤§
¤u§@
¶µ¥Ø
4
¡C
¡m°ªÄÖªÀ·|¥Õ¥Ö®Ñ¡n
¥ç
±j½Õ
Àç³y
¦h¤¸¤Æ°ªÄÖ¥ð¶¢
¹B°ÊªÀ·|·®ð¡A±j¤ÆÅé¾A¯à¡Bºû«ù¥Í¬¡¦Û²z¯à¤O¡B©µ½w
¥¢¯à
5
¡C
¡]
¤G
¡^
Ãö
©ó
°ªÄÖªÌ
°·±dÄݽåͺ֧Q³¡°ê¥Á°·±d¸p¾³d¡A¦Ó
°ªÄÖªÌ
¹B
°ÊÄݱШ|³¡Åé¨|¸p¾³d
¡C
¬ÛÃöªk«ß
¡m¦Ñ¤HºÖ§Qªk¡nµÛ«
©ó
«O
°·
ºÖ§Q
ªA°È
¡B¡m°ê¥ÁÅé¨|ªk¡n
¥H¹B°Ê
Äv§Þ
¬°¥D¡AÁö¥ç
¦³
¥þ¥Á
¹B
°Ê
¡A
±©
°ªÄÖªÌ
¹B°Ê¨Ã«D¥D¬y¡C
¦p¦ó±N
°ªÄÖªÌ
°·±d«P¶i
¤Jªk¡A
ªâÄõ
¸gÅç
©Î
¥i
´£
¨Ñ
§Ú°êתk¤§
°Ñ¦Ò
¡C
¥|¡B
±´°Q¬ãªR
1
潘姿羽
,〈
2025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國發會:台灣老化程度稍增
〉,《
中央社
》,
2022
年
8
月
22
日。
2
¦Ñ¤H
ªºÂåÀø¤ä¥X¬ù¥e®a®xÂåÀøÁ`¤ä¥Xªº
20%
¡C
±i§±ë
¡A
¡q
ÅD°ÊÅD¼ÖÅD°·±d
ªøªÌ«i°·¦³¬¡¤O
¡r
¡A
¡m
°·±dÂåÀøºô
¡n
¡A
2014
¦~
6
¤ë
18
¤é¡A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15424
¡]³Ì«áÂsÄý¤é´Á¡G
2022
¦~
8
¤ë
26
¤é¡^
¡C
3
ªôªé¬X¡A¡q°ê¤H¤£°·±d¾l©R
8.47
¦~³Ð·s°ª
³¯®É¤¤¡Gª`·N¶¼¹ºû«ù¹B°Ê¬O°ò¥»¥\¡r¡A
¡m
¦Û¥Ñ
®É³ø
¡n
¡A
2021
¦~
8
¤ë
9
¤é¡A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632438
¡]³Ì«áÂsÄý¤é´Á¡G
2022
¦~
8
¤ë
26
¤é¡^
¡C
4
½Ã¥ÍºÖ§Q³¡°ê¥Á°·±d¸p¡A
¡q
¦Ñ¤H°·±d«P¶i¤ÎºC©Ê¯e¯f¨¾ªv
¡r
¡A
2021
¦~
12
¤ë
7
¤é¡A
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40
¡]³Ì«áÂsÄý¤é´Á¡G
2022
¦~
8
¤ë
26
¤é¡^
¡C
5
½Ã¥ÍºÖ§Q³¡ªÀ·|¤Î®a®x¸p¡A
¡m
°ªÄÖªÀ·|¥Õ¥Ö®Ñ
¡n
¡A
2021
¦~
9
¤ë
27
¤é×¥¿¡A
¶
28
¡A
https://www.sfaa.gov.tw/SFAA/Pages/List.aspx?nodeid=1372
¡]³Ì«áÂsÄý¤é´Á¡G
2022
¦~
8
¤ë
26
¤é¡^
¡C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91
議題研析
一、題目:高齡者健康促進之法制研析
二、所涉法規
老人福利法、國民體育法
三、背景說明
(一)國發會發布最新人口推估報告,我國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
人口占比大於20%)的時點維持2025年不變,但「老化程度稍
有增加」
1
。「健康老化」是全世界十分注重的重要政策,我國
老人健康情況普遍不佳
2
,2019年不健康餘命(臥床、失能
等)為8.47年
3
。老人健康促進及預防跌倒,已成為衛生福利部
之工作項目
4
。《高齡社會白皮書》亦強調營造多元化高齡休閒
運動社會風氣,強化體適能、維持生活自理能力、延緩失能
5
。
(二)關於高齡者健康屬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職責,而高齡者運
動屬教育部體育署職責。相關法律《老人福利法》著重於保
健福利服務、《國民體育法》以運動競技為主,雖亦有全民運
動,惟高齡者運動並非主流。如何將高齡者健康促進入法,
芬蘭經驗或可提供我國修法之參考。
四、探討研析
1
潘姿羽,〈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國發會:台灣老化程度稍增〉,《中央社》,2022年8月22日。
2
老人的醫療支出約占家庭醫療總支出的20%。張郁梵,〈躍動躍樂躍健康 長者勇健有活力〉,
《健康醫療網》,2014年6月18日,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15424(最後瀏覽日期:
2022年8月26日)。
3
邱芷柔,〈國人不健康餘命8.47年創新高 陳時中:注意飲食維持運動是基本功〉,《自由時報》,
2021年8月9日,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632438(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8月
26日)。
4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老人健康促進及慢性疾病防治〉,2021年12月7日,
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40(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8月26日)。
5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高齡社會白皮書》,2021年9月27日修正,頁28,
https://www.sfaa.gov.tw/SFAA/Pages/List.aspx?nodeid=1372(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8月26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081/File_19745831.docx |
R01790 | 自動駕駛車相關法制研析 |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 陳淑敏 | 2022-09-02 | 編號:1790
議題研析
1、
題目:自動駕駛車相關法制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三、背景說明
(一)報導指出,今(2022)年截至7月底,國道追撞緩撞車事故超過60件,且4成以上車輛配有駕駛輔助系統,交通部將請財團法人車輛安全審驗中心要求各車廠提供駕駛輔助資料,並邀業者討論,要找出自動駕駛系統有關缺失。全球電動車品牌不斷增加,僅是靜止物體感應,同款車也有不同結果,若駕駛輔助系統辨識車輛資料庫不全,系統無從判讀,國道撞車噩夢重臨
。
(二)近年來,世界各國眾多業者積極投入開發自動駕駛車(Autonomous Vehicle,又稱無人駕駛車或自駕車,以下簡稱自駕車)或自動駕駛系統(Automated Driving System)
。根據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SAE)分類定義,依系統的參與程度,自動駕駛可分為6種等級:人工駕駛(L0)、輔助駕駛 (L1)、部分自動駕駛(L2)、條件自動駕駛 (L3)、高度自動駕駛 (L4)及完全自動駕駛 (L5)。
(三)學者專家對自動駕駛之看法:
1.近年來,自動駕駛技術已成為世界各國發展之重點,針對自駕 車規範的框架,目前國內還沒有明確的標準,包含ISO 26262的國際標準(名為道路車輛功能安全),亦需要跟國際接軌
。
2.我國過去交通法規多以規範「駕駛人」為主要對象,待自駕車加入後,包含道路基礎設施、標號、車輛安全基準、車聯網、資安等,交通法規勢必得要有所因應與轉變。若是以國際趨勢來看,針對自駕車操作員要求分為「資格」及「行為」兩類,故相關法規也必須與技術安全審驗一步步到位
。
3.自駕車跨越科技世界與法秩序之間,形成國家立法之公私協力模式;智慧駕駛的法律規範,尤其是技術規範訂定,未來將是「私人立法」及「規範民營化」的重要示範領域
。
4.自駕車倫理規範,攸關未來自駕車法規範之制定,學者呼籲我國自2018年制定《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後,至今仍未確立自駕車倫理規範,不利於自駕車產業發展,應儘速完成相應修法
。
5.臺灣目前自駕車相關法規僅有上開實驗條例,尚停留於「實驗測試性質」,無法讓自駕車合法上路;爰倡議政府應早日確立符合臺灣國情的自駕車倫理規範,促進相關法律及政策
。
四、探討研析
(一)自駕車合法上路之系統性規範宜儘早訂定,以符實需
因應技術潮流,各國法規陸續對自駕車應用所涉事物與環境進行系統性的規範與制度整備,以利其情境測試與未來實際應用。我國涉及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之相關法規有《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及《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係於2018年12月19日制定公布,2019年6月1日施行,為自駕車在一般環境及道路實測的法源基礎。然就該條例名稱就知只是實驗階段,至於正式上路的法律規範與相關整備,須經由實驗過程,俟無人載具成熟後,調整相關法規,並提出配套政策與更新周邊基礎環境,以縮短全面實施的期程,目前仍在研議階段。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沙盒計畫申請,截至111年8月31日止,共通過18案(含展延)申請案件
,主管機關宜儘速蒐集案例及實測數據,因自駕車必須具備高水準之安全性,法規訂定應明確地辨別問題核心,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以研擬下一階段之法律規範。
法律架構之建置及完備是歐盟自駕車發展的重要策略,如德國自2021年7月28日生效之《自動駕駛法》,允許高度自動駕駛(L4)車輛於2022年開上德國公共道路,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無人駕駛車輛從研究走向日常生活之國家
。我國可參酌國外自駕車法律,儘速建立自動駕駛之認定機制、研擬如何調整自駕車駕駛人之行車注意義務、明定駕駛人回應駕駛權移轉要求接手操控車輛之義務及罰則
、自駕車倫理規範等範疇。
(二)自動駕駛交通安全相關規定宜提升至法律位階
近年搭載各類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之車輛日益普及,鑑於近期國內外時有傳出駕駛於使用ADAS系統之狀況下,做出長時間未控制車輛或其他危險駕駛行為。我國目前並未開放不須駕駛人操控方向盤就可自動變換車道和行駛之「全自駕功能」
,並未核可駕駛人可放手離開方向盤,自動駕駛只是輔助駕駛人判斷,發生肇事責任仍會歸咎駕駛人,目前的自動駕駛等級僅提供駕駛輔助
;惟使用ADAS並無相關罰則,倘有所違規,如追撞若確認有危險駕駛行為,僅能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3條第1項第1款:「在道路上蛇行,或以其他危險方式駕車。」予以處罰。
對自動駕駛較為明確規範係在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20條第3項規定:「依法領有公司、商業或工廠登記證明文件之業者或汽車研究機構,因研究、測試業務而有試行有條件自動化、高度自動化及完全自動化駕駛車輛需要,得依附件21規定申領試車牌照及行駛,且行駛時應有適當管制措施,並遵守相關道路交通安全之規定。」自駕車為潮流趨勢,國際間相關法制規範不斷在調整,以因應其多變發展。為使我國自駕車相關應用得以順利發展,爰建議在尚未制定規範無人載具之非實驗性專法前,依「法律保留原則」,本條規定宜提升至法律位階,於《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增訂有關自動駕駛之行為態樣與相關罰則,以資明確。
撰稿人:陳淑敏
【僅供委員參考】
� 獨/飽受驚嚇!自駕撞車變多 車安中心研議納管,東森新聞,2022年8月11日,https://news.ebc.net.tw/news/living/331597。
� 簡析自動駕駛巴士應用於我國上路營運所需面臨之法制預備方向,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2021年5月25日,https://stli.iii.org.tw/article-detail.aspx?tp=1&i=180&d=8675&no=64。
� 自駕車時代來臨! 智慧交通法律因應趨勢,非凡新聞,2021年12月3日,https://news.ustv.com.tw/newsdetail/20211203A146。
� 陳致宇,自駕車來了/想要真正上路沒那麼簡單 交通法規急需調適,NOWnews 今日新聞,2020年9月18日。
� 李建良,智慧駕駛的法學思辨—自動駕駛法學的試車之旅,月旦法學雜誌No.327,2022年8月,第101頁。
� 朱明,維護使用者權利 專家籲儘速對「自駕車」立法規範,上報,2021年12月3日。
� 黃聿家,臺灣自駕車產業發展?何時開放上路?借鏡德日美經驗,1111News產經新聞網,2021年12月1日。
� 經濟部網站首頁-資訊園地-資訊公開-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資訊揭露,https://www.moea.gov.tw/Mns/populace/content/Content.aspx?menu_id=33280。
� 蕭文生,自駕車法制之發展(下),月旦法學雜誌No319,2021年12月,第77-78頁。
� 楊至善,L3自駕車的法規調適—國際自動車道維持系統(ALKS)標準及英國修法借鏡,科技法律透析,第34卷第3期,2022年3月,第35頁。
� 許倬勛,【法律刑責】國內未開放全自駕功能,自由時報,2018年12月13日,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253637。
� 臺灣「自駕」車 其實不能真自駕,HiNet生活誌by聯合新聞網,2022年8月10日,https://times.hinet.net/news/24071513。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047/File_19745718.doc |
R01789 | 完備國際人口販運犯罪防制網之研析 | 人口販運防制法;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人口販運防制法施行細則 | 吳淑青 | 2022-09-02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89
議題研析
1、
題目:完備國際人口販運犯罪防制網之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人口販運防制法、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人口販運防制法施行細則
三、背景說明
(一)報載近期國人遭詐騙至柬埔寨遭妨害自由、凌虐事件頻傳,刑事局及各地警局專案小組查緝從事人口販運案,成功攔阻民眾出國,循線追查,鎖定國內多個不法集團強力掃蕩
。
(二)全球化人口移動潮流,所帶來之人口販運問題,是目前國際社會及各國政府難以忽視之重大挑戰。由於我國經濟繁榮,乃成為東南亞地區婚姻移民及勞動人口之輸入國。多年來不法人蛇集團進行非法偷渡或販運,從中牟利,嚴重傷害人權、影響治安,對我國國際形象影響甚鉅。為加強保護被害人、預防人口販運案件之發生及針對加害人從重求刑,彰顯犯行之惡性,亟應制定法律
,爰於98年1月23日制定公布《人口販運防制法》。從其制定的目的觀之,由於我國是人口販運的輸入國,本法制定當時的主要目的是保護被販運至我國的被害人。
(三)人口販運固然與性別、道德、法律及一個國家的政治社會環境有關,但無疑的,經濟落差是重要的因素。貧富的懸殊,是人口跨國流動最原始的動機。尤以跨國人口販運之被害人,多是因為經濟困難及欠缺工作機會,被有組織的犯罪集團利用而自願或被迫投身賣淫或勞役
。此次事件我國成為人口販運的輸出國,雖為境外行為,依《人口販運防制法》第42條規定,於我國領域外犯本法人口販運罪亦適用之。
(四)今(111)年度臺灣防制人口販運已連續13年獲評為第1級,顯現對於人口販運被害人及外籍移工的保護已有相當成效。然而臺灣社會底層家庭的青少年,在經濟及社會壓迫下涉入詐騙行業,成為人口販運的目標,足見我國對於國際人口販運防制仍有不足之處。
四、探討研析
(一) 人口販運部分用詞定義不明確,造成認定困難及執行困境
《人口販運防制法》第2條有關本法用詞之定義,其中包含「不當債務約束」、「難以求助之處境」、「勞動與報酬顯不相當」等不確定法律概念的用語,造成認定困難及執行困境
。依照聯合國2000年議定書中,對於人口販運定義的說明,有關債務約束係指犯罪集團創造出債務,利用債務逼迫被害人遵從犯罪者的命令。所謂債務約束,並無「適當」與「不適當」的差異
,建議刪除「不當」二字。
依《人口販運防制法施行細則》第4條規定,所稱勞動與報酬顯不相當,指綜合考量被害人實際勞動所得報酬與其工時、工作內容、工作場所、工作環境等勞動條件相較顯不合理者。第6條規定,所稱利用他人不能、不知或難以求助之處境,指人口販運加害人利用被害人非法入境、非法居留、身處異鄉、語言不通,或其他相當情形之弱勢處境。惟相關要件定義模糊,以致認定困難,應建立更為具體明確之認定標準。
(二) 將「性交易」修正為「性交或猥褻行為」
所謂「性交易」應係雙方有以金錢為代價換取性服務之合意,性質上未必然有強迫他人屈從之強制行為,然有關人口販運之犯罪型態,應具有壓制他人自由意志或利用他人艱困處境而脅迫他人屈從之性質
。參酌《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第2條第1項第1款於104年1月23日修正為「使兒童或少年為有對價之性交或猥褻行為」,其意旨則以違反本人意願之方法,使人為性交或猥褻行為似應即構成犯罪,無須以具對價關係為必要,爰建議將《人口販運防制法》中「性交易」文字修正為「性交或猥褻行為」。
撰稿人:吳淑青
� 吳仁捷、蔡盷容、詹士弘,自由日日shoot》全國警方總動員/「柬」斷詐騙 新北警抄在台3集團 逮16人,自由時報,111年8月19日,第A07版,社會新聞。
� 立法院第7屆第2會期第10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684號,政府提案第11483號,97年11月19日印發,頁政12。
� 張維容,我國人口販運罪法規範之研究,涉外執法與政策學報,第11期,110年5月,頁125。
� 監察院,「人口販運被害人之鑑別及相關權利維護案」調查報告,103內調0069,103年6月25日,頁8。
� 同註3,頁143。
� 立法院第10屆第3會期第5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684號,委員提案第26074號,110年3月24日印發,委34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045/File_19745716.doc |
R01788 | 天然氣安全存量法制化相關問題研析 | 天然氣事業法;天然氣生產或進口事業自備儲槽容量;石油管理法 | 楊蕙如 | 2022-09-01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88
議題研析
一、題目:天然氣安全存量法制化相關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天然氣事業法、天然氣生產或進口事業自備儲槽容量、石油管理法
三、背景說明
(一)經濟部今(111)年8月3日曾表示,目前我石油安全存量天數約146天,天然氣約10至11天,煤炭約39天,平時已備妥存量,可充足供應無虞
。針對共軍8月4日開始在臺海周遭軍演,是否影響國內天然氣供應?經濟部次長曾文生8月15日說,演習前後,天然氣安全存量都是10至11天,這表示共軍演習期間,天然氣補給並未受到影響,能源補給船都如常進來臺灣完成靠卸作業
。但臺海危機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工商團體憂心恐增加供電不穩定隱憂。
(二)天然氣為以甲烷為主之碳氫化合物,供應發電、工業及住宅部門等之用。燃氣發電在碳排放和空污排放量均較燃煤低,以天然氣取代部分燃煤發電係國際趨勢。我國天然氣99%依賴進口,臺灣現有永安及臺中2座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12座LNG儲槽,設計供應能力總計每年1,650萬公噸,由中油公司負責營運
。
(三)中央大學臺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梁啟源指出,臺灣天然氣儲槽周轉天數,遠低於韓國的53天、中國大陸的51天,及日本的36天。夏天颱風若肆虐一週,燃氣電廠恐將停擺。梁啟源說,我國推動能源轉型,天然氣發電占比114年之後將達50%,依賴度相當高,安全存量嚴重不足
。
四、探討研析
(一)為降低斷氣風險,我國天然氣安全存量天數宜適度提高
天然氣事業法第31條規定:「天然氣生產或進口事業應維持供氣穩定,並儲存其供氣用戶所需之供應量。天然氣生產或進口事業應自備一定天數之儲槽容量。前項儲槽容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依上開規定並由經濟部公告之「天然氣生產或進口事業自備儲槽容量」,其第3點規定,我國天然氣「安全存量」天數,自111年起至少為8天;自114年起至少為11天;自116年起至少為14天。儲槽容積天數亦僅16天至24天。
然而,為因應政府能源轉型政策,天然氣發電需求大幅增加,未來其發電比例更要提高占比至50%始能滿足電力供應需要,可見其重要性與日俱增。另外,我國天然氣99%仰賴進口,天然氣進口並須以低溫高壓運氣船運輸,而臺灣距離天然氣產地遙遠,主要供應國:澳洲之運輸航期約為6天、巴布亞紐幾內亞為7至8.5天,占比最高之卡達則長達12天
。然颱風
、東北季風、地緣政治風險及船運航道等特殊狀況,均為天然氣冷凍船延遲靠港之影響因素。又上述日、韓、中國大陸之天然氣之週轉天數均大於我國甚多。因之,天然氣安全存量天數實有適度提高之必要,以避免「斷氣」之風險。
(二)天然氣事業法修法方向:
安全存量入「法」規範
據經濟部能源局官網「法定石油安全存量管理」
所載:「我國進口石油依存度高,儲備石油安全存量有其必要性。依石油管理法第24條,我國石油煉製業及輸入業應儲備國內銷售及使用量60日之安全存量……」同法第41條並規定未儲備安全存量之罰鍰
;相較之下,我國天然氣進口依賴度亦極高,天然氣事業法第31條並未規定維持供氣穩定之安全存量具體標準。鑑於能源轉型下天然氣之重要性日增,建議天然氣之安全存量天數亦參照石油管理法於法律位階之「天然氣事業法」予以明定。
撰稿人:楊蕙如
� 馮建棨,梁啟源示警:天然氣周轉天數嚴重不足,工商時報,111年8月5日,第A2版。
� 徐翠玲,共軍軍演擋天然氣運補? 曾文生:存量未受影響,大紀元時報,111年8月16日,第A2版。
� 我國天然氣供需情形,111年3月,頁1,詳見:經濟部能源局首頁 > 核心業務 > 石油及天然氣 > 政策 > 我國天然氣供需情形,https://www.moeaboe.gov.tw/ECW/populace/content/ContentDesc.aspx?menu_id=20834&sub_menu_id=20820。
�同註1。
� 謝宗憲 徐瑋成 文軍強,臺灣天然氣安全存量規範天數之研究,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院,108年3月,頁9-10。
� 據統計自47年以來,永安接收站、臺中接收站廠址以及第三接收站預定廠址受颱風影響次數平均約為50次。如自颱風登陸當天要撤離所有LNG船起算,至颱風出海後依據風浪情形運氣船得以回港,影響天期至少3至4日。
� 經濟部能源局首頁 > 施政主題 > 石油與天然氣 > 法定石油安全存量管理,� HYPERLINK "https://www.moeaboe.gov.tw/ECW/populace/content/Content.aspx?menu_id=8743" �https://www.moeaboe.gov.tw/ECW/populace/content/Content.aspx?menu_id=8743�。
� 石油管理法第41條規定:「違反第二十四條規定,未儲備安全存量或儲備不足者,處新臺幣二百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罰鍰,並限期改善;屆期不遵行者,得按次連續處罰至其改善為止;情節重大或經改善後六個月內再違反同一規定者,並得命其停止營業三個月以下或廢止其經營許可執照。」。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1040/File_19745711.doc |
R01787 | 外送員與平台業者間法律關係之探討 | 勞動基準法;勞工保險條例;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職業安全衛生法;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 | 陳建欉 | 2022-08-26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87
議題研析
一、題目:外送員與平台業者間法律關係之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勞動基準法、勞工保險條例、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職業安全衛生法、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
三、背景說明
(一)隨著雲端運算、人工智慧及大數據等新科技的蓬勃發展,透過網路平台或應用程式,提供外送服務而崛起的新型態經濟勞動者快速增加,據報載全臺目前食品外送員(下稱外送員)已超過10萬人[footnoteRef:1]。近來因外送員重大交通事故頻傳,外送員職業安全及勞動權益問題,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為強化外送平台業者(下稱平台)之管理並保障外送員之勞動權益,各直轄市已陸續通過相關平台管理自治條例[footnoteRef:2]。 [1: 吳亮賢、周志豪,全台外送員破10萬人 促政府訂專法,聯合新聞網,2022年4月30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277830(最後瀏覽日:2022年8月24日)。] [2: 「臺北市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於2020年1月6日經臺北市議會三讀通過,2020年3月27日公布施行,2022年7月20日修正公布部分條文;「新北市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於2022年5月19日經新北市議會三讀通過,2022年8月17日公布施行;「臺中市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於2022年7月1日經臺中市議會三讀通過;「臺南市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於2022年7月4日經臺南市議會三讀通過。]
(二)勞動部為釐清平台與外送員間法律關係,訂定「勞動契約認定指導原則」,同時併附「勞動契約從屬性判斷檢核表」[footnoteRef:3],以綜合判斷其是否適用相關勞動法令,從而提升外送員勞動權益保障。此外,為因應外送商品逐漸多元,勞動部已修正發布「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擴大保護外送作業樣態,相關規定適用於各類型之外送員[footnoteRef:4]。 [3: 其主要判斷標準分別為「人格從屬性」、「經濟從屬性」及「組織從屬性」。] [4: 吳欣紜,外送員作業樣態多元化 職安署修法擴大保護,中央社,2022年8月13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8130117.aspx(最後瀏覽日:2022年8月23日)。]
(三)外送員具有工時零碎、彈性化,工作場所去空間化等特色,與傳統勞工存在明顯差異。若認定平台與外送員是「僱傭」關係,應適用《勞動基準法》,須符合最低基本工資、工時上限等規定。若界定為「承攬」關係,原則上無法主張勞動法令上之權益。「僱傭」關係固然有助維護外送員權益,惟部分外送員認為會產生許多束縛,例如每日最高工時、休假等限制,所嚮往工作自由彈性及就業吸引力恐怕會消失[footnoteRef:5]。若強制規定平台與外送員僅能簽訂勞動契約,恐有違私法自治原則之虞,並與部分外送員實際需求不符。平台與外送員間法律關係之定性,各界仍有歧見,容有討論空間。 [5: 唐鎮宇,外送平台勞檢出爐 勞動部最新解!外送員沒老闆、出事靠意外險,ETtoday新聞雲,2021年4月15日,網址:https://www.appledaily.com.tw/life/20210415/3ZRZP4VUCRETVID-U7D6GCVSE54/(最後瀏覽日:2022年8月19日)。]
(四)主要國家對於外送員權益保障政策與立法分述如下,美國2019 年加州第5號法案(AB-5),將外送員視為勞工,應給予勞動法令保障。2020年則通過加州第22號公投案(Prop. 22),將外送員認定為獨立承攬工作者。2021年前揭公投遭加州高等法院宣告違憲,顯見零工經濟與勞動權益角力戰仍持續進行[footnoteRef:6]。德國2017年增訂民法第611a條,於僱傭與承攬二元架構之外,另闢「準勞工」立法路徑,對外送員等提供特別勞動保護規範[footnoteRef:7]。西班牙、加拿大則將零工經濟者,定義為「中間工作者」,保障更多不同經濟模式下的勞動者。日本2016年推動再興戰略改革,勞動法令適用對象擴及非傳統受僱者,並加重勞務需求者之法律責任[footnoteRef:8]。 [6: 曾依璇譯,加州2020年公投允視零工為承包商 法官裁定違憲,中央通訊社,2021年8月21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108210105.aspx(最後瀏覽日:2022年8月24日)。] [7: 邱羽凡,自營作業者之勞動保護與「準勞工」立法之初步分析──以德國法為參考,月旦法學雜誌,第314期,2021年7月,頁28-36。] [8: 丁肇九,世界各國為「零工經濟」提供多元保障,台灣還在用「僱傭關係」侷限外送員,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2021年8月9日,網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4566(最後瀏覽日:2022年8月19日)。 ]
四、探討研析
(一)訂定勞務契約示範條款
外送員工作性質跟勞務給付方式特殊,洵難以固定工時、固定工作地點、固定薪資等傳統勞動契約規範。若欲落實勞動法令對外送員的保障,或可跳脫「承攬制」或「僱傭制」二分法思維,爰建議由主管機關針對平台與外送員間的勞務關係態樣,擬訂不同勞務契約示範條款,載明重要權利義務事項,建立普遍最低保護原則。於私法自治前提下,供平台與外送員依其屬性及需求,選擇適用之勞務契約。
(二)積極輔導外送員成立工會,行使團結權
勞工依《工會法》規定有組織及加入工會之權利,惟外送員因經濟地位較為弱勢、彼此間橫向聯繫不易,難以組成工會對抗平台所為單方決定的勞動條件。為協助外送員行使團結權,爰建議主管機關透過有效的政策協助,並運用各項獎補助措施,積極輔導外送員籌組工會並協助其健全發展,透過團體協商、行使爭議權等方式,爭取其應有之勞動權益。
(三)研議制定專法提供外送員多元性保障
主要國家對外送員權益,已定有特別之政策或法令作為保障。勞動部雖訂有「食物外送作業安全指引」,近期亦將研議訂定「外送員勞動權益指導原則」[footnoteRef:9],惟無論是指引或原則皆屬行政指導性質,對平台拘束力薄弱,保障外送員勞權有其侷限。為兼顧外送員工作特性及勞權保障,爰建議主管機關就外送員與平台間法律關係界定、勞動權益、職業安全等事項,參考各國立法例,研議制定外送員保障專法,在勞動光譜上制定更細緻之法規範,俾提供外送員多元性保障。 [9: 葉冠妤,護外送員勞權 勞動部擬訂指導原則,聯合新聞網, 2022年8月7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38/6518215(最後瀏覽日:2022年8月23日)。]
撰稿人:陳建欉
1
1
¡i¶È¨Ñ©eû°Ñ¦Ò¡j
½s¸¹¡G
1
787
ijÃD¬ãªR
¤@¡BÃD¥Ø¡G
¥~°eû»P
¥¥x
·~ªÌ¶¡
ªk«ßÃö«Y
¤§±´°Q
¤G¡B
ijÃD
©Ò¯Aªk
³W
勞動基準法、
勞工保險條例、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
¾·~¦w¥þ½Ã¥Íªk¡B
¾·~¦w¥þ½Ã¥Í³]¬I³W«h
¤T¡B
I´º»¡©ú
¡]¤@¡^
ÀHµÛ
¶³ºÝ¹Bºâ¡B¤H¤u´¼¼z¤Î¤j¼Æ¾Úµ¥·s¬ì§Þªº
½´«k
µo®i
¡A³z
¹Lºô¸ô¥¥x©ÎÀ³¥Îµ{¦¡
¡A
´£¨Ñ¥~°eªA°È
¦Ó±U°_ªº
·s«¬ºA¸gÀÙ
³Ò°ÊªÌ
§Ö³t¼W¥[¡A
¾Ú³ø¸ü
¥þ»O
¥Ø«e
¹
«~
¥~°eû
¡]¤U
ºÙ¥~°e
û¡^
¤w¶W¹L
10
¸U¤H
1
¡C
ªñ¨Ó
¦]
¥~°eû
«¤j
¥æ³q
¨Æ¬G
ÀW¶Ç¡A¥~°e
û
¾
·~
¦w
¥þ
¤Î
³Ò
°Ê
Åv
¯q
°ÝÃD
¡A
¤Þµo
ªÀ·|°ª«×
Ãöª`
¡C
¬°±j¤Æ¥~
°e¥¥x·~ªÌ
¡]¤UºÙ¥¥x¡^
¤§ºÞ²z
¨Ã
«O»Ù¥~°eû¤§³Ò°ÊÅv¯q
¡A
¦Uª½ÁÒ¥«
¤w
³°Äò³q¹L
¬ÛÃö
¥¥xºÞ²z
¦Ûªv±ø¨Ò
2
¡C
¡]
¤G
¡^
³Ò°Ê³¡
¬°
Âç²M¥¥x
»P¥~°eû¶¡ªk«ßÃö«Y¡A
q©w¡u³Ò°Ê«´¬ù»{
©w«ü¾Éì«h¡v
¡A
¦P®É¨Öªþ¡u³Ò°Ê«´¬ù±qÄݩʧPÂ_Àˮ֪í¡v
3
¡A
¥H
ºî¦X§PÂ_¨ä¬O§_¾A¥Î¬ÛÃö³Ò°Êªk¥O¡A
±q¦Ó
´£¤É
¥~°eû
³Ò°Ê
Åv
¯q«O»Ù¡C
¦¹¥~¡A¬°
¦]À³¥~°e°Ó«~³vº¥¦h¤¸¡A
³Ò°Ê³¡
¤w
×¥¿µo
¥¬
¡u¾·~¦w¥þ½Ã¥Í³]¬I³W«h¡v
¡A
ÂX¤j«OÅ@¥~°e§@·~¼ËºA
¡A
¬ÛÃö
³W©w¾A¥Î©ó
¦UÃþ«¬
¤§
¥~°eû
4
¡C
¡]¤T¡^
¥~°eû¨ã¦³¤u®É¹s¸H¡B¼u©Ê¤Æ¡A¤u§@³õ©Ò¥hªÅ¶¡¤Æµ¥¯S¦â¡A
»P¶Ç²Î³Ò¤u¦s¦b©úÅã®t²§¡C
Y»{©w¥¥x
»P
¥~°eû¬O¡u¹µ¶Ä
¡v
1
吳亮賢、周志豪,全台外送員破
10
萬人
促政府訂專法,聯合新聞網,
2022
年
4
月
30
日,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277830
(最後瀏覽日:
2022
年
8
月
24
日)。
2
「臺北市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
於
2020
年
1
月
6
日
經臺北市議會三讀通過
,
2020
年
3
月
27
日
公
布施行,
2022
年
7
月
20
日
修正
公
布
部分條文
;
「新北市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
於
2022
年
5
月
19
日經新北市議會三讀通過
,
2022
年
8
月
17
日
公
布
施行
;
「
臺
中市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
條例」
於
2022
年
7
月
1
日
經臺中市議會三讀通過;
「臺南市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
於
2022
年
7
月
4
日
經臺
南市議會三讀通過。
3
¨ä¥Dn§PÂ_¼Ð·Ç¤À§O¬°
¡u¤H®æ±qÄÝ©Ê¡v¡B¡u¸gÀÙ±qÄÝ©Ê¡v¤Î¡u²Õ´±qÄÝ©Ê¡v
¡C
4
§dªY¯Æ
¡A
¥~°eû§@·~¼ËºA¦h¤¸¤Æ
¾¦w¸pתkÂX¤j«OÅ@
¡A¤¤¥¡ªÀ¡A
2022
¦~
8
¤ë
13
¤é¡A
ºô§}¡G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8130117.aspx
¡]³Ì«áÂsÄý¤é¡G
2022
¦~
8
¤ë
23
¤é¡^¡C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87
議題研析
一、題目:外送員與平台業者間法律關係之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勞動基準法、勞工保險條例、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
職業安全衛生法、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
三、背景說明
(一)隨著雲端運算、人工智慧及大數據等新科技的蓬勃發展,透
過網路平台或應用程式,提供外送服務而崛起的新型態經濟
勞動者快速增加,據報載全臺目前食品外送員(下稱外送
員)已超過10萬人
1
。近來因外送員重大交通事故頻傳,外送
員職業安全及勞動權益問題,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為強化外
送平台業者(下稱平台)之管理並保障外送員之勞動權益,
各直轄市已陸續通過相關平台管理自治條例
2
。
(二)勞動部為釐清平台與外送員間法律關係,訂定「勞動契約認
定指導原則」,同時併附「勞動契約從屬性判斷檢核表」
3
,以
綜合判斷其是否適用相關勞動法令,從而提升外送員勞動權
益保障。此外,為因應外送商品逐漸多元,勞動部已修正發
布「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擴大保護外送作業樣態,相關
規定適用於各類型之外送員
4
。
(三)外送員具有工時零碎、彈性化,工作場所去空間化等特色,
與傳統勞工存在明顯差異。若認定平台與外送員是「僱傭」
1
吳亮賢、周志豪,全台外送員破10萬人 促政府訂專法,聯合新聞網,2022年4月30日,網址: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277830(最後瀏覽日:2022年8月24日)。
2
「臺北市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於2020年1月6日經臺北市議會三讀通過,2020年3月27
日公布施行,2022年7月20日修正公布部分條文;「新北市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於2022
年5月19日經新北市議會三讀通過,2022年8月17日公布施行;「臺中市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
條例」於2022年7月1日經臺中市議會三讀通過;「臺南市外送平台業者管理自治條例」於2022
年7月4日經臺南市議會三讀通過。
3
其主要判斷標準分別為「人格從屬性」、「經濟從屬性」及「組織從屬性」。
4
吳欣紜,外送員作業樣態多元化 職安署修法擴大保護,中央社,2022年8月13日,網址: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8130117.aspx(最後瀏覽日:2022年8月23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961/File_19745464.docx |
R01786 | 酒駕肇事拒測強制驗血之法制問題研析 | 憲法;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刑事訴訟法 | 李淑瓊 | 2022-08-25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86
議題研析
一、題目:酒駕肇事拒測強制驗血之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憲法、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刑事訴訟法
三、背景說明
(一)為了遏止駕駛人酒駕肇事,立法院近年來多次修法加重酒駕的行政罰及刑罰,同時亦加重了拒絕酒測的行政罰,惟部分駕駛人為了規避相關責任或職場上可能面臨的懲處,拒絕酒測之事件仍層出不窮。現行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第6項雖有強制驗血之規定[footnoteRef:1],惟憲法法庭在111年度憲判字第1號判決中認定,此一規定牴觸憲法第8條保障人身自由、第22條保障身體權及資訊隱私權之意旨,應於2年時內定期失效。判決主文並指出在失效或完成修法前之過渡階段,交通勤務警察就駕駛人肇事拒絕接受或肇事無法實施吐氣酒測,認有對其實施血液酒精濃度測試,以檢定其體內酒精濃度值之合理性與必要性時,其強制取證程序之實施,應報請檢察官核發「鑑定許可書」始得為之(亦即原則上應採「檢察官保留」)。情況急迫時,交通勤務警察得將其先行移由醫療機構實施血液檢測,並應於實施後陳報檢察官許可,檢察官認為不應准許者,應撤銷之;受測試檢定者亦得聲請法院撤銷之[footnoteRef:2]。 [1: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第6項規定:「汽車駕駛人肇事拒絕接受或肇事無法實施第1項測試之檢定者,應由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將其強制移由受委託醫療或檢驗機構對其實施血液或其他檢體之採樣及測試檢定。」] [2: 參見憲法法庭111年度憲判字第1號判決主文。]
(二)根據權威臨床參考書的記載,人體排除血液中酒精的速度,男性的平均排除速度約為平均每小時15mg/dL(範圍從11到22mg/dL/h),女性的平均排除速度約為平均每小時18mg/dL(範圍從11至22mg/dL/h)。血液中的酒精在高濃度時,排除速度會變快。酒精排除速度也受到飲酒習慣的影響(例如,酗酒者的平均排除速度約為每小時30mg/dL)[footnoteRef:3]。 [3: Nader Rifai, Tietz Textbook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Diagnostics, 6th edition, 2017, 41, 832-887.e26. 國內相關論著因研究文獻之實驗設計不同而有相當差異,臺灣高等法院107年交上易字第96號刑事判決之附表,即列出四篇不同文獻,指出人體每小時吐氣酒精濃度代謝速率,不同研究機構所得出的代謝率數值,未全然一致。]
交通事故自汽車駕駛人肇事,到員警製作卷冊資料[footnoteRef:4]取得檢察官核發鑑定許可書,保守估計可能就需要2至5個小時以上的時間[footnoteRef:5],此時的血液酒精濃度已非肇事時之濃度,而「可能影響肇事者責任有無、關係人求償權及肇事者刑事責任有無之公平判定」[footnoteRef:6]。實務上常見檢察官引交通部運輸研究所77年8月間之研究所得,以酒精每小時代謝率0.062mg/L計算,回溯推算行為人行為時之血液或呼氣酒精濃度,並據以為起訴之依據;惟因該研究之對象人數僅有13人,難認其具有代表性與共通性[footnoteRef:7],是以,目前幾不被上訴審法院所採[footnoteRef:8]。 [4: 卷冊資料包括由警察所製作,敘明何以需對駕駛人強制抽血理由之職務報告書、若有送醫治療,由消防機關製作之救護紀錄表、照片、影音資料(例如:行車紀錄器所錄製之影音檔案)等,以作為檢察官核發鑑定許可書之判斷依據。] [5: 筆者致電臺中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詢問目前臺中市轄區強制抽血之案件取得檢察官許可所需時間,以接電話員警之經驗,若以將卷冊資料傳真至檢察署的時間起算,僅從傳送資料到取得檢察官許可的時間,就大約要2至5個小時。] [6: 參見憲法法庭111年憲判字第1號判決黃虹霞大法官提出、蔡烱燉大法官、蔡明誠大法官加入之不同意見書,第9頁。] [7: 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交上易字第140號刑事判決參照。] [8: 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交上易字第140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交上易字第55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110年度交上易字第124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107 年交上易字第96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0年度交上易字第528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9年度交上易字第1062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9年度交上易字第1184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9年度交上易字第901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07年度交上易字第425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9年度交上易字第101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 高雄分院109年度交上更一字第1號刑事判決參照。]
(三)實務上用於酒駕的檢測方式有呼氣酒精測試及抽血檢測酒精濃度兩種方式。呼氣酒精測試器為度量衡器檢定檢查辦法第3條所規定應實施強制檢定之法定度量衡器,每年需強制定期檢定[footnoteRef:9];抽血檢測酒精濃度目前實務上多使用「生化酵素免疫分析法」及「頂空氣相層析分析法」,其檢驗儀器之準確度及標準液需依靠實驗室之自我要求,而做自願性驗證。 [9: 參見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呼氣酒精測試器及分析儀檢定檢查技術規範第4版」。]
法務部法醫研究所曾有函文略以:「一般醫院之急診生化儀器,其儀器偵測原理多為『生化酵素免疫分析法』,極易有偽陽性反應發生…因此生化酵素分析法係一種初步篩驗實驗…生化酵素分析結果為陽性反應時,必須再以『頂空氣相層析分析法』確認,始能供為法庭上之證據[footnoteRef:10]」因相關法規就檢測血液酒精濃度之儀器驗證及檢驗方法等標準,未定有全國一致之規範,實務上並非每一個案都有以「頂空氣相層析分析法」進行檢測,是以,實務上之個案以「生化酵素免疫分析法」檢測血液酒精濃度者,被法院認為「檢察官所舉之證據尚未達於使通常一般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起訴之犯罪事實為真實之程度」、「依有疑唯利被告原則,應為被告有利之認定」而為被告無罪諭知之案件,屢見不鮮[footnoteRef:11]。 [10: 法務部法醫研究所110年8月23日法醫毒字第11000054120號函、108年3月8日法醫毒字第10800009070號函、臺灣宜蘭地方法院110年度交易字第133號刑事判決、臺灣宜蘭地方法院107年度交易字第339號刑事判決參照。] [11: 臺灣高等法院110年度原交上易字第15號刑事判決、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0年度原交易字第11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108年度交上易字第228號刑事判決、臺灣宜蘭地方法院107年度交易字第339號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107年度交上易字第188號刑事判決、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06年度審交易字第940號刑事判決參照。]
四、探討研析
(一)
發現真實與保障人權,二者不可偏廢
刑事訴訟制度具有兩大目的,分別是發現真實及保障被告人權,惟依111年憲判字第1號判決,於前述過渡階段,除非將每個案件都認定為「情況急迫」,先行移由醫療機構實施血液檢測(惟從文義觀之,恐非判決原意),否則囿於前述血液酒精濃度會隨時間經過而改變的特性、上訴審法院否定以回溯方式推算駕駛人行為時之血液酒精濃度,及以「生化酵素免疫分析法」檢測血液酒精濃度屢被法院所不採的情況下,取得檢察官許可的「等待期」無異是任由事實證據逐漸在眼前消失[footnoteRef:12]。於此,即產生了發現真實與保障人權兩個價值的衝突,該號判決亦肯認「防制酒駕行為,維護交通秩序,以確保用路人生命、身體及財產安全,核屬追求憲法上特別重要公共利益」[footnoteRef:13],本文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如何權衡,有學者認為刑事訴訟法第158條之4規定「…審酌人權保障及公共利益之均衡維護」,提供一個價值衝突取捨的法理準據,頗有參酌價值[footnoteRef:14]。 [12: 經筆者以電話洽詢臺中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該隊會以「情況急迫」先移由醫療機構實施血液檢測,而於事後陳報檢察官許可之情形,通常是在肇事後駕駛人因傷陷於昏迷或意識不清的狀況,或因駕駛人因傷重須轉院、急救,而可能影響檢測結果之情形。倘若肇事之駕駛人意識清楚,而拒絕呼氣酒精測試,原則上該隊仍會先行陳報該管檢察官核發鑑定許可書後,始進行強制抽血檢測,惟如此執行,定會造成遲延檢測的結果。] [13: 參見憲法法庭111年度憲判字第1號判決理由【22】。] [14: 林輝煌,發現真實與人權保障之實踐與省思-刑事訴訟法上的一個嚴肅課題(下),法令月刊,第61卷第5期,2010年5月,第104頁。]
(二)憲法法庭以判決替代立法的暫時性措施,對立法者無拘束力
111年度憲判字第1號判決除宣告系爭法律規定定期失效外,憲法法庭另扮演「積極立法者」的角色,同時宣告了過渡期間的暫時性措施,此種宣告之正當性爭議及是否合於憲法上權力分立的要求,已有許多論著,本文不予贅述,惟「當憲法法院越過司法者的界線時,似乎沒有清楚的機制可以制衡憲法法院的積極。」[footnoteRef:15],當憲法法庭以判決替代立法的暫時性措施出現窒礙難行的情況下,立法者是否受其拘束?本文認為基於國民主權原則、權力分立原則及司法備位性,暫時性措施不能終局替代立法,立法者亦不受其所指示內容拘束。 [15: 許宗力,憲法法院作為積極立法者,中研院法學期刊,第25期,2019年9月,第27頁。]
(三)有關強制驗血之修法方向建議
我國有關抽血檢測之規定,於刑事訴訟法第205條之1,規定「鑑定人」得經審判長、受命法官或檢察官之許可,採取血液,惟刑事訴訟法並未規定司法警察得為強制抽血,係於已被宣告違憲之現行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第6項,就肇事拒測另作規定。德國多數強制處分採法官保留原則「惟於2017年修正刑事訴訟法第81a條之後,將有關交通刑事處罰之強制驗血,明定得不經法官命令為之。」[footnoteRef:16],在維護重大公共利益的立法目的下,不得為了保障人權,而完全犧牲真實之發現,德國之立法例及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31條有關無票搜索事後審查之規範方式,或可作為未來修法的參考方向。 [16: 參見憲法法庭111年憲判字第1號判決蔡明誠大法官提出、蔡烱燉大法官、黃虹霞大法官、吳陳鐶大法官加入之不同意見書,第9頁。此規定於德國刑事訴訟法第81a條第2項,該規定內容,請參見德國線上聯邦法律網頁,網址:https://www.gesetze-im-internet.de/stpo/__81a.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8月22日)]
撰稿人:李淑瓊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786
議題研析
¤@¡BÃD¥Ø¡G
°s¾r»F¨Æ©Ú´ú±j¨îÅç
¦å¤§ªk¨î°ÝÃD¬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憲法、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
刑事訴訟法
三、
背景說明
(一)
為了遏止駕駛人酒駕肇事,立法院近年來多次修法加重
酒駕
的行政罰及刑罰,同時亦加重了拒絕酒測的行政罰,惟部分
駕駛人為
了規避
相關責任或職場上可能面臨的懲處,拒絕酒
測之事件仍層出不窮。
現行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
35
條第
6
項
雖有
強制驗血之
規定
1
,
惟
憲法法庭在
111
年度憲判字第
1
號
判決中認
定
,
此一規定
牴觸憲法第
8
條保障人身自由、第
22
條
保障身體權及資訊隱私權之意旨,應
於
2
年時
內定期失效
。
判
決
主文並指出
在失效
或完成修法前之過渡階段,交通勤務警
察就駕駛人肇事拒絕接受或肇事無法實施吐氣酒測,認有對
其實施血液酒精濃度測試,以檢定其體內酒精濃度值之合理
性與必要性時,其強制取證程序之實施,應報請檢察官核發
「
鑑定許可書
」
始得為之
(亦即原則上應採「檢察官保留」)
。
情況急迫時,交通勤務警察得將其先行移由醫療機構實
施血
液檢測,並應於
實施後
陳報
檢察官許可,檢察官認為不應准
許者,應
撤銷之;受測試檢定者
亦得聲請
法院撤銷之
2
。
(二)
根據權威臨床參考書的記載,
人體排除血液中酒精的速度,
男性的平均排除速度約為平均每小時
15mg/dL
(範圍從
11
到
22mg/dL/h
),女性的平均排除速
度約為平均每小時
18mg/dL
1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
35
條第
6
項規定:「汽車駕駛人肇事拒絕接受或肇事無法實施第
1
項測
試之檢定者,應由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將其強制移由受委託醫療
或檢驗機構對其實施血液或其他檢體之採樣及測試檢定。」
2
參見憲法法庭
111
年
度
憲判字第
1
號判決
主文
。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86
議題研析
一、題目:酒駕肇事拒測強制驗血之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憲法、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刑事訴訟法
三、背景說明
(一)為了遏止駕駛人酒駕肇事,立法院近年來多次修法加重酒駕
的行政罰及刑罰,同時亦加重了拒絕酒測的行政罰,惟部分
駕駛人為了規避相關責任或職場上可能面臨的懲處,拒絕酒
測之事件仍層出不窮。現行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第6
項雖有強制驗血之規定
1
,惟憲法法庭在111年度憲判字第1號
判決中認定,此一規定牴觸憲法第8條保障人身自由、第22條
保障身體權及資訊隱私權之意旨,應於2年時內定期失效。判
決主文並指出在失效或完成修法前之過渡階段,交通勤務警
察就駕駛人肇事拒絕接受或肇事無法實施吐氣酒測,認有對
其實施血液酒精濃度測試,以檢定其體內酒精濃度值之合理
性與必要性時,其強制取證程序之實施,應報請檢察官核發
「鑑定許可書」始得為之(亦即原則上應採「檢察官保留」)。
情況急迫時,交通勤務警察得將其先行移由醫療機構實施血
液檢測,並應於實施後陳報檢察官許可,檢察官認為不應准
許者,應撤銷之;受測試檢定者亦得聲請法院撤銷之
2
。
(二)根據權威臨床參考書的記載,人體排除血液中酒精的速度,
男性的平均排除速度約為平均每小時15mg/dL(範圍從11到
22mg/dL/h),女性的平均排除速度約為平均每小時18mg/dL
1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條第6項規定:「汽車駕駛人肇事拒絕接受或肇事無法實施第1項測
試之檢定者,應由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將其強制移由受委託醫療
或檢驗機構對其實施血液或其他檢體之採樣及測試檢定。」
2
參見憲法法庭111年度憲判字第1號判決主文。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954/File_19745427.docx |
R01785 | 社會住宅供給對象之研析 | 住宅法;內政部興辦社會住宅出租辦法 | 吳淑青 | 2022-08-25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85
議題研析
1、
題目:社會住宅供給對象之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住宅法、內政部興辦社會住宅出租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為了減輕租屋民眾負擔,行政院核定「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計畫」,自111年7月1日至8月31日受理申請,擴大減輕租屋家庭負擔。依據行政院106年3月6日核定之「社會住宅興辦計畫」,該計畫自106年至113年止,共計8年,第一階段目標預定於109年達成政府直接興建4萬戶及包租代管4萬戶,合計8萬戶;第二階段目標於113年達成政府直接興建8萬戶及包租代管4萬戶,合計12萬戶。二階段總計目標為完成20萬戶只租不賣社會住宅。
(二)不論是租金補貼或社會住宅,都是政府落實居住正義重要的一環,也顯示政府除了關切民眾買不起房的問題,也在思考如何解決民眾租屋的困境。但在此同時,有兩個問題值得思考,首先是社會住宅要解決的問題究竟是沒房可租還是租不起;其次是租金補貼的重點在減輕租屋者負擔或逼迫隱形房東現形
。
(三)依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的統計,截至111年7月31日,既有及已完工之社會住宅為21,605戶,興建中及待開工為37,687戶,合計為59,292戶;包租代管計畫的執行情形,截至111年7月31日,共計媒合45,250戶。不論是社會住宅的數量或包租代管的媒合數,與原訂目標仍有差距。
(四)依《住宅法》第4條規定,主管機關及民間興辦之社會住宅,應提供一定比率出租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其比率從最初訂定的10%,106年修正為30%,110年再次修正為40%。興辦的社會住宅僅提供部分比例予具特殊情形或身分者,依其立法說明係為避免被標籤化問題,爰以適當比例融居或混居方式保障其居住之尊嚴及維護居住環境品質。
(五)依106年核定的「社會住宅興辦計畫」,當時推估6類經濟或社會弱勢家庭且無自有住宅戶數為394,715戶。如果順利達成第二階段政府直接興建12萬戶的目標,依照目前《住宅法》規定提供40%予弱勢戶,亦僅有4.8萬戶。顯示社會住宅的數量遠遠不足,更何況要如期完成目標尚有相當難度。
四、探討研析
(一) 訂定合宜申請者資格,將有限資源照顧真正需要者
臺灣目前可提供的社會住宅為21,605戶,以111年第1季全國住宅總量9,153,650戶計算,社會住宅存量比率為0.23%。遠低於其他國家社會住宅比例(荷蘭34%、香港29%、英國20%、丹麥19%、瑞典18%、德國16%、歐盟平均14%、新加坡8.7%、美國6.2%、日本6.1%)
。
依《住宅法》第25條第1項規定:「社會住宅承租者,應以無自有住宅或一定所得、一定財產標準以下之家庭或個人為限」,次依《內政部興辦社會住宅出租辦法》3條第1項4款規定:「家庭年所得應低於申請時社會住宅所在地直轄市、縣(市)百分之五十分位點家庭之平均所得,且所得總額按家庭成員人數平均分配,每人每月不超過最低生活費三點五倍」,亦即家庭年所得低於50%分位者皆可申請社會住宅。
韓國自1990年開始蓋社會住宅,第一代的「永久賃貸住宅」對象為所得10%以下者,第二代才把社會住宅出租的條件提高到20~30%。日本也分二代,第一種是日本公宅,是設定所得20%以下者可租,另一為配合城市再生(Urban Renaissance)政策,開放給所得比較高者
。目前政府想要照顧更多的人,但社會住宅的量不夠,反而讓真正的弱勢者無法入住。即使為避免標籤化,在目前資源有限的前提下,應視社會住宅的量能,訂定適合的申請資格,將社會住宅優先提供給租不起的弱勢者。至其他未納入申請資格者,再輔以租金補貼協助。
(二) 為擴大社會住宅量能,仍宜提供相關租稅優惠予房東
由於政府直接興建社會住宅,規劃、興建期長,無法即時滿足需求。原計畫以包租代管減輕地方政府新建社會住宅的財務負擔,同時彌補社會住宅房屋數量的不足。但實際執行上,面臨空餘屋開發比例低,房東來源供給有限,弱勢戶供不應求等問題。
依內政部110年下半年低度使用(用電)住宅及新建餘屋(待售)住宅統計資訊,110年下半年全國低度使用住宅宅數為77萬6,452宅,占全國房屋稅籍住宅類宅數比率8.66%
。臺灣空屋率高,但社會住宅數量不足,以致申請對象受限,如何將市場上的空屋納入租屋市場,提供給真正需要房子住的人,成為重要的關鍵課題。
參加包租代管,房屋稅、地價稅、所得稅於《住宅法》皆有相關減免的優惠。但參加包租代管後,該房屋即非屬自用住宅,其餘的相關稅賦,如土地增值稅、房地合一稅、重購住宅的退稅等優惠等皆無法享有,影響房東參與意願。爰宜就相關稅賦優惠於《住宅法》一併納入考量,以提高租屋的量能。
撰稿人:吳淑青
� 工商時報社論,租屋政策 重點在供給非價格,111年8月8日,第A2版,火線焦點。
� 內政部,社會住宅興辦計畫(第二次修正)(核定本),111年3月,頁9。
� 監察院,「我國『社會住宅』政策之推動成效及檢討」通案性案件調查研究報告,108內調0005,108年12月,頁VIII。
� 內政部,110年下半年全國低度使用住宅率 為統計以來新低,111年7月4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house.udn.com/house/story/5886/6476809" �https://house.udn.com/house/story/5886/6476809�,最後瀏覽日期:111年8月22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952/File_19745425.doc |
R01784 | 露營場管理法制問題研析 | 發展觀光條例;露營場管理要點 | 林鈺琪 | 2022-08-25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84
議題研析
一、題目:露營場管理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發展觀光條例、露營場管理要點
三、背景說明
為導正露營活動亂象及輔導面積未達1公頃之農牧用地及林業用地露營業者合法申請經營露營場,內政部於111年7月20日修正發布《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6條條文之附表一[footnoteRef:1],增訂農牧用地、林業用地符合規定條件者容許設置露營設施之依據。為使露營活動管理能無縫接軌,交通部配合內政部《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修正作業,亦於同日訂定發布《露營場管理要點》全文19點,並於同年月22日生效。 [1: 規範位於農牧用地及林業用地面積未達1公頃者,於「農牧用地」可以有條件設置申請基地面積10%的營位設施、衛生設施及管理室(惟總面積不得超過660平方公尺);另考量山林國土保育原則,「林業用地」可以設置申請基地面積10%的營位設施及衛生設施(總面積亦不得超過660平方公尺);此外,基於戶外活動安全因素,明定露營場不得位於土石流潛勢溪流等19種環境敏感地區。]
四、探討研析
(一)以行政規則規範露營場管理,未符「法律保留原則」
依行政程序法第159條第1項規定,「行政規則」係指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或長官對屬官,依其權限或職權為規範機關內部秩序及運作,所為非直接對外發生法規範效力之一般、抽象之規定。另依同條第2項規定,行政規則可分為二大類:1.關於機關內部之組織、事務之分配、業務處理方式、人事管理等一般性規定。2.為協助下級機關或屬官統一解釋法令、認定事實、及行使裁量權,而訂頒之解釋性規定及裁量基準。由此可見,行政規則所規範之對象為機關內部之事務,故以對內生效為原則,無需法律直接授權依據,不具法規命令之性質。
查111年7月20日交通部訂定發布《露營場管理要點》,既以「要點」定名,則係屬行政規則,而其規範內容是針對露營場設置管理的相關規定(第1點參照),包括露營場用地(第5至7點參照)、露營場設置注意事項(第8點參照)、申請人申請登記事項(第9至11點參照)、露營場經營者相關規範(第14至17點參照)、廢止登記(第18點參照)等等,顯見其規範對象是露營場經營者,而非機關內部之事務,不符行政程序法第159條規定。因此,以行政規則規範露營場管理,法制上顯有不妥。
(二)發展觀光條例對於違規者之處罰規定付之闕如
有關露營活動違反相關規定者,係由各風景區的管理機關依《發展觀光條例》第64條第2項規定,處以罰鍰。查104年1月22日該條例第64條第2項立法理由略以:對於公告禁止破壞生態、污染環境及危害安全之行為,目前僅處罰新臺幣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其罰則過輕,與其所形成之生態、環境、安全之危害相差過多,其遏止效果不大,無法有效防範。爰大幅提高其罰鍰及範圍,由主管機關視其危害狀態而加以裁量處罰。同條第1項係明定「於風景特定區或觀光地區內」有違法行為者處以罰緩,而新增訂第2項為原條文第3款改列,依第64條法條沿革觀之,現行第2項之法律效力應僅及於「風景特定區或觀光地區」範圍內。另依該條例第2條第3款、第4款規定,風景特定區指依規定程序劃定之風景或名勝地區,觀光地區指風景特定區以外,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後指定供觀光旅客遊覽之風景、名勝、古蹟、博物館、展覽場所及其他可供觀光之地區。復依現行《露營場管理要點》第5點規定,經許可後可於保護區、農業區、丙種建築用地、農牧用地、林業用地等設置露營場,這些露營場未包含在《發展觀光條例》第64條所定「風景特定區或觀光地區」範圍內,無法引用該條例第64條第2項規定對違規者處以罰鍰。基於「處罰法定原則」,可能因法律無明文規定,造成無「法」可以處罰的情形發生。
(三)露營場管理法制化可使事權統一,並維護人民權益
111年3月28日交通部觀光局局長於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會議提及,有關目前露營場經營者管理係採階段性處理,共分為3個階段,第3階段為「推動露營場法制化建制,並優化露營產業整體發展」[footnoteRef:2],可見交通部觀光局有推動露營場管理法制化的計畫。 [2: 立法院公報,第111卷第55期,委員會紀錄,111年5月3日,頁253。]
露營場涉及土地利用、開發、經營等相關法令,除前開《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露營場管理要點》外,還包括《區域計畫法》、《都市計畫法》、《國家公園法》、《水利法》、《水土保持法》、《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森林法》、《廢棄物清理法》、《農業發展條例》、《消費者保護法》等涉及國土規劃、山坡地保護、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及消費者保護等法令,不僅法令龐雜,也不利人民遵循。
鑒於近來國人露營人數日漸增加,相關問題層出不窮,法律應與時俱進,宜儘速制定相關法制規範,使露營場管理有明確的主管機關,讓事權統一,不僅便於法律之執行,也可避免法令龐雜,不利民眾遵循,更甚者,對於人民自由或權利的不利處分,依「法律保留原則」,應有法律明文規定,始得依法處罰,並保障人民權益。
撰稿人:林鈺琪
1
1
【
僅供委員參考
】
編號:
1784
議題研析
¤@¡BÃD¥Ø¡G
ÅSÀç
³õ
ºÞ²zªk
¨î
°ÝÃD
¬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發展觀光條例
、
露營場管理要點
三、
背景說明
為導正露營活動亂象及輔導面積未達
1
公頃之農牧用地及林業用
地露營業者合法申請經營露營場
,
內政部於
111
年
7
月
20
日修正發布
《
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
》
第
6
條條文之附表一
1
,
增訂農牧用
地、林業用地符合規定條件者容許設置露營設施之
依據
。
為使露營
活動管理能無縫接軌,交通部配合內政部
《
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
則
》
修正作業
,
亦於同日
訂定
發布
《
露營場管理要點
》
全文
19
點
,
並於同年月
22
日生效
。
四、
探討研析
(
一
)
以行政規則規範露營
場
管理,
未符「法律保留原則」
依
行政程序法第
159
條第
1
項規定
,「
行政規則
」
係指上級機關對
下級機關,或長官對屬官,依其權限或職權為規範機關內部秩序及
運作,所為非直接對外發生法規範效力之一般、抽象之規定。另依
同
條第
2
項規定,行政規則可分為二大類:
1.
關於機關內部之組織、
事務之分配、業務處理方式、人事管理等一般性規定。
2.
為協助下
級機關或屬官統一解釋法令、認定事實、及行使裁量權,而訂頒之
1
規範
位於農牧用地及林業用地面積未達
1
公頃者,於「農牧用地」可以有條件設置申請基地面
積
10%
的營位設施、衛生設施及管理室(惟總面積不得超過
660
平方公尺);另考量山林國土保
育原則,「林業用地」可以設置申請基地面積
10%
的營位設施及衛生設施(總面積亦不得超過
660
平方公尺);此外,基於戶外活動安全因素,明定露營場不得位於土石流潛勢溪流等
19
種環
境敏感地區。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84
議題研析
一、題目:露營場管理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發展觀光條例、露營場管理要點
三、背景說明
為導正露營活動亂象及輔導面積未達1公頃之農牧用地及林業用
地露營業者合法申請經營露營場,內政部於111年7月20日修正發布
《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6條條文之附表一
1
,增訂農牧用
地、林業用地符合規定條件者容許設置露營設施之依據。為使露營
活動管理能無縫接軌,交通部配合內政部《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
則》修正作業,亦於同日訂定發布《露營場管理要點》全文19點,
並於同年月22日生效。
四、探討研析
(一)以行政規則規範露營場管理,未符「法律保留原則」
依行政程序法第159條第1項規定,「行政規則」係指上級機關對
下級機關,或長官對屬官,依其權限或職權為規範機關內部秩序及
運作,所為非直接對外發生法規範效力之一般、抽象之規定。另依
同條第2項規定,行政規則可分為二大類:1.關於機關內部之組織、
事務之分配、業務處理方式、人事管理等一般性規定。2.為協助下
級機關或屬官統一解釋法令、認定事實、及行使裁量權,而訂頒之
1
規範位於農牧用地及林業用地面積未達1公頃者,於「農牧用地」可以有條件設置申請基地面
積10%的營位設施、衛生設施及管理室(惟總面積不得超過660平方公尺);另考量山林國土保
育原則,「林業用地」可以設置申請基地面積10%的營位設施及衛生設施(總面積亦不得超過
660平方公尺);此外,基於戶外活動安全因素,明定露營場不得位於土石流潛勢溪流等19種環
境敏感地區。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950/File_19745423.docx |
R01783 | 特教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法制研析 | 特殊教育法;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特殊教育支援服務與專業團隊設置及實施辦法 | 李高英 | 2022-08-23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83
議題研析
1、
題目:特教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法制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特殊教育法、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特殊教育支援服務與專業團隊設置及實施辦法
3、
背景說明
(一)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footnoteRef:1],110學年度國小、國中及高中身心障礙學生人數共計9萬2,638人,其中情緒行為障礙學生人數6,979人,占7.53%;自閉症學生人數15,879人,占17.14%,兩者合計占比24.67%。 [1: 監察委員新聞稿,情緒行為問題學生的肢體衝撞或破壞行為,常是對外界的求援信息,卻因為學校負向處置,造成更大的情緒壓力。監察院調查要求教育部提供資源,協助學校有效處理,監察院網站,111年7月26日,網址:https://www.cy.gov.tw/News_Content.aspx?n=125&sms=8912&s=24034,上網日期:111年8月17日。]
(二)日前監察院調查報告發現[footnoteRef:2],學校就情緒行為障礙及自閉症學生在校發生之情緒行為的處置有予以記過(曾有學校半學期要核記學生6大過、2小過懲處)、要求家長或機構陪讀、帶回、在家教育、自學、轉換安置場所等。又處遇過程中,屢屢以顧及案生及周遭學生安全為由,以強行帶離、肢體壓制或請警消人員協助強制送醫的極端方式處理,不符合正向行為支持原則,且形成校園對峙氛圍,造成學生及家長處於壓力的環境,無益改善個案情緒行為。具情緒行為問題學生的肢體衝撞或破壞行為,常是對外界的求援訊息,卻因學校負向處置造成更大的情緒壓力。監察院爰要求教育部督同各地方政府,尋求對學生有效的支持援助,期能解除家庭及校園師生的緊張困境[footnoteRef:3]。 [2: 監察院調查報告,111教調0019,111年8月4日,網址:https://www.cy.gov.tw/CyBsBoxContent.aspx?n=133&s=17972,上網日期:111年8月17日。] [3: 陳俊華,情緒行為障礙學生在校問題 監院要求教育部支援,中央社,111年7月26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207260119.aspx,上網日期:111年8月17日。]
(三)《特殊教育法》(以下簡稱《特教法》)第1條開宗明義揭示,每位學生都有接受適性教育的權利。而《特教法施行細則》第9條亦明定,針對具情緒與行為問題之身心障礙學生,其個別化教育計畫中應有所需的行為功能介入方案及行政支援,俾維護渠等學生的基本受教權,協助普通班教師或特殊教育教師處理,使學生改善其行為問題,以在最少限制的環境中接受教育,同時亦兼顧其他學生安全無懼的需要,孕育適性的教育環境[footnoteRef:4]。惟由前開監察院調查報告可以得見,具情緒與行為問題的身心障礙學生在融合教育中,並未得到妥適輔導與協助,最終遭排除在融合教育之外。爰有必要針對現行處理法制予以檢視並謀求改進之道。 [4: 情緒與行為問題專業支援教師培訓計畫-第一梯次初階種子教師培訓計畫,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111年5月23日臺教國署原字第1110064959號函頒,網址:https://www.swps.kh.edu.tw/upload/142/101_6868/情緒及行為問題專業支援教師培訓計畫-第一梯次初階種子教師培訓計畫.pdf,上網日期:111年8月17日。]
4、
探討研析
(一)釐清具情緒與行為問題學生之定義
依《特教法》第3條規定,身心障礙學生區分為13種障礙類別,須透過專業評估及鑑定,才能確認其特殊教育需求。另根據監察院諮詢專家學者表示[footnoteRef:5],實務上容易發生有「情緒行為問題」的學生,包括上開條文第8款的「情緒行為障礙」學生及部分第11款的「自閉症」學生。而《特教法施行細則》第9條規定之「行為功能介入方案及行政支援」係特別針對提供予「具情緒與行為問題」學生。惟何謂「具情緒與行為問題」學生?除了上述「情緒行為障礙」及部分「自閉症」學生外,其他障礙類別學生是否也有相同或類似問題,而須學校提供行為功能介入方案及行政支援。查《特教法》及其相關子法就此未有明確定義,爰建議先針對其指稱對象及行為特徵等予以釐清,俾利明確釋義其規定及適切說明其範圍。 [5: 同註2。]
(二)增訂建置情支團隊之法源依據
雖然《特教法施行細則》第9條規定,在具情緒與行為問題學生的個別化教育計畫中,應有所需的行為功能介入方案及行政支援,但是行為功能分析需經長期培訓與實作,教育現場第一線教師欠缺相關知能,亟須情緒行為問題專業支援輔導團隊(簡稱情支團隊)到校諮詢,針對特殊的第二級或第三級個案提供輔導策略建議、檢視個別化教育計畫、行為功能介入方案之訂定,並協助學校整合各項輔導資源。惟由於現行特教法規並未明文規定須設情支團隊,以至於全國各縣市設立情形相當分歧,甚至高達14個縣市並未設立,當中部分縣市或因經費人力資源貧乏而無力建置[footnoteRef:6]。是以,為強化各縣市對渠等學生之特教支持,爰建議增訂建置情支團隊之法源依據。希冀藉由課予中央主管機關協助各地方政府建置情支團隊之責,且授權中央主管機關針對其組織、任務、運作與專業人員之資格、遴聘及培訓等相關事項訂定統一規範,俾使全國具情緒與行為問題的身心障礙學生均能獲得妥適輔導與協助。 [6: 同註2。]
(三)訂定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準則
很多輔導理論都指出[footnoteRef:7],身心障礙學生出現不當的情緒或行為,通常是隱藏求助原因的警訊,卻因校方或教師不當採用記過、處罰、嫌惡、約束、隔離和限制性的策略壓抑或消除行為問題,反而產生負面影響及造成惡性循環。有鑑於上開處置在在可能剝奪學生受教權及侵犯其人身自由,故應嚴格遵守法律保留原則;復以校方及教師實務上欠缺運用正向行為支持策略之專業知能,爰建議由中央主管機關針對特殊教育學生情緒行為問題之處理,建立SOP,訂定全國一致性規範,以達到積極正向協助、教育及輔導學生之目的。 [7: 洪麗瑜,情緒行為障礙 學生情緒暴走 怎麼辦?109年11月20日,網址:https://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1491,上網日期:111年8月17日。]
撰稿人:李高英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783
議題研析
一、
題目:
特教生
情緒行為問題
處理
法制研析
二、
議題所涉法
規
特殊教育法
、
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
特殊教育支援服務與專業
團隊設置及實施辦法
三、
背景
說明
(
一
)
根據
教育部
統計資料
顯示
1
,
110
學年度國小、國中及高中身心
障礙學生人數共計
9
萬
2,638
人,其中情緒行為障礙學生人數
6,979
人
,占
7.53%
;
自閉症學生人數
15,879
人,
占
17.14%
,
兩者合計占比
24.67%
。
(
二
)
日前
監察
院調查報告
發現
2
,
學校就情緒行為障礙及自閉症學生
在校發生之情緒
行為的處置有予以記過
(曾有學校半學期要
核
記學生
6
大過、
2
小過懲處)
、要求家長或機構陪讀、帶回、在
家教育、自學、轉換安置場所
等。
又
處遇過程中,屢屢以顧及
案生及周遭學生安全為由,
以
強行帶離、肢體壓制或請警消人
員協助強制送醫
的
極端
方式
處理
,
不符合正向行為支持原則,
且
形成校園對峙氛圍
,造成學生及家長處於壓力的環境,無
益
改善個案情緒行為
。
具
情緒行為問題學生的肢體衝撞或破壞行
為,常是對外界的求援訊息,卻因學校負向處置造成更大的情
1
監察委員新聞稿,情緒行為問題學生的肢體衝撞或破壞行為,常是對外界的求援信息,卻因為
學校負向處置,造成更大的情緒壓力。監察院調查要求教育部提供資源,協助學校有效處理,監
察院網站,
111
年
7
月
26
日,網址:
https://www.cy.gov.tw/News_Content.aspx?n=125&sms=8912&s=24034
,上網日期:
111
年
8
月
17
日。
2
監察院調查報告,
111
教調
0019
,
111
年
8
月
4
日,網址:
https://www.cy.gov.tw/CyBsBoxContent.aspx?n=
133&s=17972
,上網日期:
111
年
8
月
17
日。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83
議題研析
一、 題目:特教生情緒行為問題處理法制研析
二、 議題所涉法規
特殊教育法、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特殊教育支援服務與專業
團隊設置及實施辦法
三、 背景說明
(一)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
1
,110學年度國小、國中及高中身心
障礙學生人數共計9萬2,638人,其中情緒行為障礙學生人數
6,979人,占7.53%;自閉症學生人數15,879人,占17.14%,
兩者合計占比24.67%。
(二)日前監察院調查報告發現
2
,學校就情緒行為障礙及自閉症學生
在校發生之情緒行為的處置有予以記過(曾有學校半學期要核
記學生6大過、2小過懲處)、要求家長或機構陪讀、帶回、在
家教育、自學、轉換安置場所等。又處遇過程中,屢屢以顧及
案生及周遭學生安全為由,以強行帶離、肢體壓制或請警消人
員協助強制送醫的極端方式處理,不符合正向行為支持原則,
且形成校園對峙氛圍,造成學生及家長處於壓力的環境,無益
改善個案情緒行為。具情緒行為問題學生的肢體衝撞或破壞行
為,常是對外界的求援訊息,卻因學校負向處置造成更大的情
1
監察委員新聞稿,情緒行為問題學生的肢體衝撞或破壞行為,常是對外界的求援信息,卻因為
學校負向處置,造成更大的情緒壓力。監察院調查要求教育部提供資源,協助學校有效處理,監
察院網站,111年7月26日,網址:
https://www.cy.gov.tw/News_Content.aspx?n=125&sms=8912&s=24034,上網日期:111年8月17日。
2
監察院調查報告,111教調0019,111年8月4日,網址:
https://www.cy.gov.tw/CyBsBoxContent.aspx?n=133&s=17972,上網日期:111年8月17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835/File_19745323.docx |
R01782 | 高中以下學校學生課業輔導法制之研析 | 國民教育法;高級中等教育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趙俊祥 | 2022-08-23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82
議題研析
一、題目:高中以下學校學生課業輔導法制之研析
二、所涉法規
國民教育法、高級中等教育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三、背景說明
(一)臺灣青年民主協會進行之國、高中暑期輔導調查發現,暑期輔導違規嚴重。64%學生反映學校暑期輔導上新進度,違反《高級中等學校課業輔導實施要點》不得提前講授各該科目教學進度表所定課程內容之規定;另有私校以「營隊」方式包裝暑期輔導[footnoteRef:1]。 [1: 陳婕翎,〈暑輔違規頻傳 教育部:列重點視導項目〉,《中央社》,2022年8月8日,國內文教版。]
(二)教育部國教署強調「學生課外活動」為學校僅就本校學生所辦理的「非課業輔導性質」之活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辦理學生課外活動及輔導學生參加校外營隊活動注意事項》已有規定,所以學校不得假借「營隊」形式實施學生課業輔導。另外,教育部就主管高級中等學校,訂定《高級中等學校課業輔導實施要點》,地方政府就其主管學校訂有相關規定。未來將持續透過相關會議、研習、行文,向各校加強宣導,不得假借營隊等課外活動名義實施課業輔導;並將不定期、主動到校,專案查核學校教學正常化落實情形,已將學校辦理情形,列為駐區視導人員重點視導項目[footnoteRef:2]。 [2: 陳婕翎,同前註。]
四、探討研析
(一)課業輔導之禁止規定宜提升至法律位階以明確法源依據加強其法律規範效果
高中以下學校暑期輔導之所以違規如此嚴重,有高中教師反映考試引導教學,新課綱必修時數縮減,升學考試難度不減反增下,若暑期輔導不趕新進度,開學後根本上不完[footnoteRef:3]。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秘書長建議調整大考題目設計,讓教學現場知道不用教過於艱澀的內容、不用藉由暑輔超前進度,如此才能使教學正常化[footnoteRef:4]。 [3: 趙宥寧,〈6成4暑期輔導 偷跑新學期進度〉,《聯合報》,2022年8月8日,台北報導。] [4: 劉亭妤,〈6成4學生反應暑輔違法偷跑課程進度,教育部承諾專案查核,落實教學正常化〉,《關鍵評論》,2022年8月8日,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71277(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8月18日)對此,教育部表示會持續協助大考中心提升題庫試題質量。趙宥寧,〈教團:課程若真太多 回頭修課綱〉,《聯合報》,2022年8月8日,台北報導。]
除了課程調整外,關於教學正常化的推動法規方面,於國中小部分,依據《國民中小學教學正常化實施要點》規定,課後輔導及寒暑假學藝活動應以自由參加為原則,課程內容以複習為主,不得為新進度之教授(第4點第2項第2款第3目)。高中部分,依據《高級中等學校課業輔導實施要點》規定學校辦理學生課業輔導的原則,包含由學生自由參加(第2點)、課業輔導內容包括課業複習及相關補充課程。不得提前講授各該科目教學進度表所定之課程內容(第3點)。另依據「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發布之《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在校作息時間規劃注意事項》規定各校實施課業輔導,依高級中等學校課業輔導實施要點規定辦理。課業輔導,不得提前講授各該科目教學進度表所定之課程內容,且不得對學生實施列入學業成績計算之評量(第9點)。
課業輔導時間攸關學生休息及休閒權利,但上述《國民中小學教學正常化實施要點》、《高級中等學校課業輔導實施要點》、《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在校作息時間規劃注意事項》雖皆有禁止講授新進度之規定,但依其內容及性質僅為行政規則,其規範效力不足,宜提升至法律位階。依現行《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41條第1項規定:「為確保兒童及少年之遊戲及休閒權利,促進其身心健康,除法律另有規定外,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每週學習節數,應依中央教育主管機關訂定之課程綱要規定;其課業輔導課程,依各級教育主管機關之法令規定。」[footnoteRef:5]爰建議將課業輔導課程之禁止規定,增訂於《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41條,以明確法源依據及加強其法律規範效果,並供學校據以遵循。 [5: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41條:「為確保兒童及少年之遊戲及休閒權利,促進其身心健康,除法律另有規定外,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每週學習節數,應依中央教育主管機關訂定之課程綱要規定;其課業輔導課程,依各級教育主管機關之法令規定。(第1項)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應邀集兒童及少年事務領域之專家學者、民間團體代表、兒童及少年代表,參與課程綱要之設計與規劃。(第2項)」]
(二)訂定教育視導之授權依據以強化學校正常教學之監督機制
為加強教學視導功能,教育部已發布《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教育視導實施要點》,聘任課程督學協助教學視導,課程規劃及教師教學之輔導工作(第5點)。視導工作之實施,有定期視導及專案視導(第7點)。視導人員於視導期間,發現學校辦理校務績效卓越者,除予以公開表揚外,亦得簽請獎勵;如發現學校有績效不彰、經營不力或教學怠忽情形者,應輔導督促其有效改善,除列入年度考核外,並得簽請懲處(第8點)。該要點對督導方式、範圍、獎懲雖均有規範,惟並無法律授權依據,今(2022)年5月行政院函送本院審議之「國民教育法修正草案」第38條增訂第3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為落實學校正常教學,應建立督導機制,指派督導人員實地視導;其督導方式、範圍、獎懲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自治法規,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定之。」故建議未來於《高級中等教育法》修法時皆應訂定授權依據,以強化學校正常教學之監督機制。
撰稿人:趙俊祥
1
1
【
僅供委員參考
】
編號:
1782
ijÃD¬ãªR
¤@¡BÃD¥Ø¡G
°ª¤¤¥H¤U¾Ç®Õ¾Ç¥Í½Ò·~»²¾Éªk¨î¤§¬ãªR
¤G¡B©Ò¯Aªk
³W
°ê¥Á±Ð¨|ªk
¡B
°ª¯Å¤¤µ¥±Ð¨|ªk¡B
¨àµ£¤Î¤Ö¦~ºÖ§Q»PÅv¯q«O»Ùªk
¤T¡B
I´º»¡©ú
¡]
¤@
¡^
»OÆW«C¦~¥Á¥D¨ó·|
¶i¦æ¤§
°ê
¡B
°ª¤¤´»´Á»²¾É½Õ¬dµo²{¡A´»´Á
»²¾É¹H³WÄY«
¡C
64
¢H
¾Ç¥Í¤Ï¬M¾Ç®Õ´»´Á»²¾É¤W·s¶i«×¡A¹H¤Ï
¡m
°ª¯Å¤¤µ¥¾Ç®Õ½Ò·~»²¾É¹ê¬InÂI
¡n
¤£±o´£«eÁ¿±Â¦U¸Ó¬ì¥Ø±Ð
¾Ç¶i«×ªí©Ò©w
½Òµ{¤º®e¤§³W©w
¡F
¥t¦³¨p®Õ
¥H¡uÀ綤¡v¤è¦¡¥]¸Ë
´»´Á»²¾É
1
¡C
¡]
¤G
¡^
±Ð¨|³¡°ê±Ð¸p±j½Õ
¡u
¾Ç¥Í½Ò¥~¬¡°Ê
¡v
¬°¾Ç®Õ
¶È
´N
¥»
®Õ¾Ç¥Í©Ò
¿ì²zªº¡u
«D½Ò·~»²¾É©Ê½è
¡v
¤§
¬¡°Ê
¡A
¡m°ª¯Å¤¤µ¥¥H¤U¾Ç®Õ¿ì²z
¾Ç¥Í½Ò¥~¬¡°Ê¤Î»²¾É¾Ç¥Í°Ñ¥[®Õ¥~À綤¬¡°Êª`·N¨Æ¶µ¡n¤w¦³
³W©w
¡A
©Ò¥H¾Ç®Õ¤£±o°²É¡uÀ綤¡v§Î¦¡¹ê¬I¾Ç¥Í½Ò·~»²¾É
¡C
¥t¥~¡A±Ð¨|³¡´N¥DºÞ°ª¯Å¤¤µ¥¾Ç®Õ¡Aq©w
¡m°ª¯Å¤¤µ¥¾Ç®Õ½Ò
·~»²¾É¹ê¬InÂI¡n
¡A¦a¤è¬F©²´N¨ä¥DºÞ¾Ç®Õq¦³¬ÛÃö³W©w
¡C
¥¼
¨Ó±N«ùÄò³z¹L¬ÛÃö·|ij¡B¬ã²ß¡B¦æ¤å¡A¦V¦U®Õ¥[±j«Å¾É¡A¤£
±o°²ÉÀ綤
µ¥½Ò¥~¬¡°Ê¦W¸q¹ê¬I½Ò·~»²¾É¡F¨Ã±N¤£©w´Á¡B¥D
°Ê¨ì®Õ¡A±M®×¬d®Ö¾Ç®Õ±Ð¾Ç¥¿±`¤Æ¸¨¹ê±¡§Î¡A¤w±N¾Ç®Õ¿ì²z
±¡§Î¡A¦C¬°¾n°Ïµø¾É¤Hû«ÂIµø¾É¶µ¥Ø
2
¡C
¥|¡B
±´°Q¬ãªR
(
一
)
課業輔導
之
禁止規定
宜
提升至法律位階
以明確法源依據加強
¨äªk«ß³W½d®ÄªG
1
陳婕翎
,
〈
暑輔違規頻傳
教育部:列重點視導項目
〉
,
《
中央社
》
,
2022
年
8
月
8
日
,國內文教版
。
2
陳婕翎,
同前註。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82
議題研析
一、題目:高中以下學校學生課業輔導法制之研析
二、所涉法規
國民教育法、高級中等教育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三、背景說明
(一)臺灣青年民主協會進行之國、高中暑期輔導調查發現,暑期
輔導違規嚴重。64%學生反映學校暑期輔導上新進度,違反
《高級中等學校課業輔導實施要點》不得提前講授各該科目教
學進度表所定課程內容之規定;另有私校以「營隊」方式包裝
暑期輔導
1
。
(二)教育部國教署強調「學生課外活動」為學校僅就本校學生所
辦理的「非課業輔導性質」之活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辦理
學生課外活動及輔導學生參加校外營隊活動注意事項》已有
規定,所以學校不得假借「營隊」形式實施學生課業輔導。
另外,教育部就主管高級中等學校,訂定《高級中等學校課
業輔導實施要點》,地方政府就其主管學校訂有相關規定。未
來將持續透過相關會議、研習、行文,向各校加強宣導,不
得假借營隊等課外活動名義實施課業輔導;並將不定期、主
動到校,專案查核學校教學正常化落實情形,已將學校辦理
情形,列為駐區視導人員重點視導項目
2
。
四、探討研析
(一)課業輔導之禁止規定宜提升至法律位階以明確法源依據加強
其法律規範效果
1
陳婕翎,〈暑輔違規頻傳 教育部:列重點視導項目〉,《中央社》,2022年8月8日,國內文教版。
2
陳婕翎,同前註。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832/File_19745321.docx |
R01781 | 醫療資料用於研究之法制淺析 | 個人資料保護法;全民健康保險法 | 李郁強 | 2022-08-23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81
議題研析
一、題目:醫療資料用於研究之法制淺析
二、所涉法規
個人資料保護法、全民健康保險法
三、背景說明
(一)部分民間團體認為《個人資料保護法》(以下簡稱《個資法》)、《全民健康保險法》允許公務機關以組織法為據,大規模強制留存個資、建立資料庫[footnoteRef:1],違反憲法保障資訊隱私、法律保留、比例、正當原則,聲請釋憲[footnoteRef:2]。此憲法訴訟案兩個爭點,其一是將健保資料做目的外利用時的規範不明確;其二是人民得否拒絕或退出健保資料庫,並無明確的法源依據。 [1: 「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係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保局(102年改制為衛生福利部健康保險署)於86年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依據醫療機構向健保局申報資料,自89年起每年年底對外發行前一年的健保申報資料。但國衛院以收費之方式對外開放學術研究利用申請之作法飽受批評,衛福部因此終止委託,100年成立「健康資料加值應用協作中心」(現更名為「衛生福利資料科學中心」)管理健保資料。101年3月17日,台灣人權促進會、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台灣女人連線等社團,發起了寄存證信函給健保局的行動,要求退出衛福部所成立的「健康資料加值應用協作中心」,以及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因為此二資料庫之成立,將全民健康資料釋出給第三方作應用及跟其他檔案串連,皆從未有過明確的立法授權,亦無法令規範此資料庫之個資使用及相關罰則。建立此二資料庫,也從未告知任何當事人,或取得「同意」。台灣人權促進會,〈健保資料庫訴訟案〉,https://www.tahr.org.tw/cases/NHID(最後瀏覽日期:111年8月15日)。] [2: 王宏舜,〈健保資料庫侵犯資訊隱私權 憲法法庭判健保法部分違憲〉,《聯合報》,111年8月12日。]
(二)憲法法庭於今(111)年8月12日作出憲判字第13號判決,《個資法》第6條第1項但書第4款規定有關健保資料庫供公務或學術機關統計或研究合憲,但認為《個資法》或其他相關法律欠缺獨立監督機制,對隱私權保障不足,須3年內制定或修正相關法律;另《全民健康保險法》部分違憲,以資料庫方式將健保資料傳輸第三人,欠缺法律明確規定,且無當事人得請求停止利用的規範,亦應於3年內修正或制定專法[footnoteRef:3]。以下就獨立監督機制、資料安全規範及當事人請求停止利用,引介外國立法例,作為我國法制之參考。 [3: 林孟潔,〈健保資料庫部分違憲 健保署長李伯璋:按判決意旨修法〉,《聯合報》,111年8月12日。]
四、探討研析
(一)建立機關內部與外部專責獨立機關監督機制
憲法法庭認為《個資法》欠缺獨立監督機制,對隱私權保障不足。對此,或可藉由組織上監督機制之設計,強化法益權衡程序之可信度。學者認為,內部管控部分,可依《個資法》,針對保有個人資料檔案之機關,課以指定專人辦理個資保護業務之義務,除負責防止個資被竊取、竄改、毀損、滅失或洩漏等安全維護事項外,於機關蒐集、處理或利用個人資料時,亦可提供專業諮詢意見,協助進行法益權衡,提升內部自律。外部監督可透過《個資法》所定之監督機關行之。惟目前我國《個資法》係採分散式管理,交由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監管,此種監管型態,一方面恐有弱化對公務機關自身監督之疑慮;另一方面,透過專責、獨立監督機關之建置,確保法益權衡過程中之中立、客觀,應亦屬維護當事人權利所不可或缺者[footnoteRef:4]。 [4: 李寧修,〈當代法律下的個人資料保護:以當事人權利保障為中心〉,《當代法律》,第6期,111年6月,頁11。]
德國於1977年制定《聯邦資料保護法》,依據此法於聯邦層級設立「聯邦資料保護官機構」。法國於1987年制定《資料、檔案與自由法》,亦設「國家資訊自由委員會」(CNIL),該委員會具有獨立管制機關之地位。澳洲於1988年制定《隱私法》、2010年制定《澳洲資訊保護官專法》,設資訊保護官辦公室(OAIC),OAIC置3種官員:國家資訊官、隱私保護官、資訊自由官,各有職掌又相互合作。日本於2003年制定《個人資料保護法》(個人情報の保護に関する法律)[footnoteRef:5](2021年修正),設「個人情報保護委員會」(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Commission, 以下簡稱PPC),作為獨立行使職權之管制機關。我國《個資法》欠缺獨立監督機制,建議可參酌上述外國立法例設置。 [5: 個人情報の保護に関する法律,https://elaws.e-gov.go.jp/document?lawid=415AC0000000057(最後瀏覽日期:111年8月15日)。]
(二)建立資料去識別化過程之安全機制且當事人得選擇退出
資料傳輸安全最重要的就是資料須去識別化。日本近年修法強化此機制,建構類似去識別化的加工方式稱為「匿名加工」,《個人資料保護法》為使特定個人資料及其他加工時使用的個人資料不可回復,賦予個資處理事業對個資進行匿名加工之義務,匿名加工方式依PPC訂定之標準執行(第43條)。基此,PPC於2016年訂定《個人資料保護法施行規則》,針對個資匿名加工措施進行規範[footnoteRef:6]。自蒐集、處理者開始進行匿名加工,至提供第三人利用,每個階段均課以處理事業單位應負擔之法定義務,並明文禁止再識別之行為,以法律保障匿名個資之安全,又有透明化匿名提供過程之機制,讓匿名加工資料之流向、利用,公開在人民的監督下,保障其合法性,並建立社會之信賴度[footnoteRef:7]。 [6: 周冠宇,〈日本醫療大數據法綜觀〉,《科技法律透析》,第31卷,第4期,108年4月,頁57-58。] [7: 范姜真媺,〈匿名加工資料制度之創設—因應大數據時代日本個人資料保護法之新進展〉,《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59期,109年5月,頁47。]
針對提供研究之去識別化醫療資料,日本於2017年5月12日制定《有助於醫療領域研究開發之匿名化醫療資料法》(医療分野の研究開発に資するための匿名加工医療情報に関する法律)[footnoteRef:8],又稱《次世代醫療基盤法》)(最近一次係於2021年修正,2022年4月1日施行),明定提供醫療資料之醫療機構應遵守之義務、對醫療資訊進行匿名加工之受認證匿名加工業者被規範之義務。該法第30條規定,醫療資料處理事業須先通知當事人,並向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出申請,才可將醫療資料提供予經由國家認證之匿名加工事業進行匿名加工。若當事人不欲提供個人醫療資料,得選擇退出(opt-out)[footnoteRef:9]。即採取「事前告知、事後退出」的方式。日本近年上述二法之修法,或可提供我國修法之參考。 [8: 医療分野の研究開発に資するための匿名加工医療情報に関する法律,https://elaws.e-gov.go.jp/document?lawid=429AC0000000028(最後瀏覽日期:111年8月15日)。] [9: 《次世代醫療基盤法》第30條第1項第6款(2018年版為第4款)規定「因應本人或遺族之請求,將停止對認定匿名加工事業提供相關醫療資料。」參見范姜真媺,〈日本次世代醫療基盤法之簡介〉,《月旦醫事法報告》,第24期,107年10月,頁44、55。]
撰稿人:李郁強
1
1
【
僅供委員參考
】
編號:
1781
ijÃD¬ãªR
¤@¡BÃD¥Ø¡G
ÂåÀø¸ê®Æ
¥Î©ó
¬ã¨s¤§ªk¨î
²LªR
¤G¡B©Ò¯Aªk
³W
Ó¤H¸ê®Æ«OÅ@ªk
¡B
¥þ¥Á°·±d«OÀIªk
¤T¡B
I´º»¡©ú
¡]¤@¡^
³¡¤À
¥Á¶¡¹ÎÅé
»{¬°
¡m
Ó¤H¸ê®Æ«OÅ@ªk
¡n
¡]¥H¤U
²
ºÙ¡mÓ¸ê
ªk¡n¡^
¡B
¡m
¥þ¥Á°·±d«OÀIªk
¡n
¤¹
³\
¤½°È¾÷Ãö¥H²Õ´ªk¬°¾Ú¡A¤j³W
¼Ò±j¨î¯d¦sÓ¸ê¡B«Ø¥ß¸ê®Æ®w
1
¡A¹H¤Ï¾Ëªk«O»Ù¸ê°TÁô¨p¡Bªk
«ß«O¯d¡B¤ñ¨Ò¡B¥¿·íì«h¡AÁn½ÐÄÀ¾Ë
2
¡C
¦¹¾Ëªk¶D³^®×¨âÓª§
ÂI¡A¨ä¤@¬O±N°·«O¸ê®Æ°µ¥Øªº¥~§Q¥Î®Éªº³W½d¤£©ú½T¡F¨ä¤G¬O
¤H¥Á±o§_©Úµ´©Î°h¥X°·«O¸ê®Æ®w
¡A
¨ÃµL©ú½Tªºªk·½¨Ì¾Ú¡C
¡]
¤G
¡^
¾Ëªkªk®x©ó¤µ¡]
111
¡^¦~
8
¤ë
12
¤é
§@¥X¾Ë§P¦r²Ä
13
¸¹
§P¨M
¡A
¡mÓ
¸êªk¡n
²Ä
6
±ø²Ä
1
¶µ¦ý®Ñ²Ä
4
´Ú³W©w¦³Ãö°·«O¸ê®Æ®w¨Ñ¤½°È©Î¾Ç
³N¾÷Ãö²Îp©Î¬ã¨s
¦X¾Ë¡A¦ý»{¬°¡mÓ¸êªk¡n
©Î¨ä¥L¬ÛÃöªk«ß
¤í
¯Ê¿W¥ßºÊ·þ¾÷¨î¡A¹ïÁô¨pÅv«O»Ù¤£¨¬¡A¶·
3
¦~¤º
¨î©w©Î
×
¥¿¬Û
Ãö
ªk
«ß
¡F¥t¡m¥þ¥Á°·±d«OÀIªk¡n³¡¤À¹H¾Ë¡A¥H¸ê®Æ®w¤è¦¡±N°·
«O¸ê®Æ¶Ç¿é²Ä¤T¤H¡A¤í¯Êªk«ß©ú½T³W©w¡A¥BµL·í¨Æ¤H±o½Ð¨D°±
¤î§Q¥Îªº³W½d¡A¥çÀ³©ó
3
¦~¤º×
¥¿
©Î¨î©w±Mªk
3
¡C
¥H¤U´N
¿W¥ßºÊ
·þ¾÷¨î
¡B¸ê®Æ¦w¥þ³W½d¤Î
·í¨Æ¤H½Ð¨D°±¤î§Q¥Î
¡A
¤Þ¤¶¥~°ê¥ßªk
1
「全民健
康
保
險研究
資料庫」係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保局(
102
年改制為衛生福利部健康保險
署)於
86
年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依據醫療機構向健保局申報資料,自
89
年起每年年底對外發行
前一年的健保申報資料。但國衛院以收費之方式對外開放學術研究利用申請之作法飽受批評,
衛福部因此終止委託,
100
年成立「健康資料加值應用協作中心」
(
現更名為「衛生福利資料科
學中心」
)
管理健保資料。
101
年
3
月
17
日,台灣人權促進會、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台灣女人連線
等社團,發起了寄存證信函給健保局的行動,要求退出衛福部所成立的「健康資料加值應用
協
作
中心」,以及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全民健
康
保
險
研究資料庫」。因為此二資料庫之成立,將全
民健康資料釋出給第三方作應用及跟其他檔案串連,皆從未有過明確的立法授權,亦無法令規
範此資料庫之個資使用及相關罰則。建立此二資料庫,也從未告知任何當事人,或取得「同
意」。
台
灣人權促進會,
〈
健保資料庫訴訟案
〉
,
https://www.tahr.org.tw/cases/NHID
(最後瀏覽日
期:
111
年
8
月
15
日)。
2
王宏舜,
〈
健保資料庫侵犯資訊隱私權
憲法法庭判
健保
法
部分違憲
〉
,
《聯合報》,
111
年
8
月
1
2
日。
3
ªL©s¼ä¡A¡q°·«O¸ê®Æ®w³¡¤À¹H¾Ë
°·«O¸pªø§õ§B¼ý¡G«ö§P¨M·N¦®×ªk¡r¡A
¡mÁp¦X³ø¡n
¡A
111
¦~
8
¤ë
1
2
¤é¡C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81
議題研析
一、題目:醫療資料用於研究之法制淺析
二、所涉法規
個人資料保護法、全民健康保險法
三、背景說明
(一)部分民間團體認為《個人資料保護法》(以下簡稱《個資
法》)、《全民健康保險法》允許公務機關以組織法為據,大規
模強制留存個資、建立資料庫
1
,違反憲法保障資訊隱私、法
律保留、比例、正當原則,聲請釋憲
2
。此憲法訴訟案兩個爭
點,其一是將健保資料做目的外利用時的規範不明確;其二是
人民得否拒絕或退出健保資料庫,並無明確的法源依據。
(二)憲法法庭於今(111)年8月12日作出憲判字第13號判決,《個
資法》第6條第1項但書第4款規定有關健保資料庫供公務或學
術機關統計或研究合憲,但認為《個資法》或其他相關法律欠
缺獨立監督機制,對隱私權保障不足,須3年內制定或修正相
關法律;另《全民健康保險法》部分違憲,以資料庫方式將健
保資料傳輸第三人,欠缺法律明確規定,且無當事人得請求停
止利用的規範,亦應於3年內修正或制定專法
3
。以下就獨立監
督機制、資料安全規範及當事人請求停止利用,引介外國立法
1
「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係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保局(102年改制為衛生福利部健康保險
署)於86年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依據醫療機構向健保局申報資料,自89年起每年年底對外發行
前一年的健保申報資料。但國衛院以收費之方式對外開放學術研究利用申請之作法飽受批評,
衛福部因此終止委託,100年成立「健康資料加值應用協作中心」(現更名為「衛生福利資料科
學中心」)管理健保資料。101年3月17日,台灣人權促進會、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台灣女人連線
等社團,發起了寄存證信函給健保局的行動,要求退出衛福部所成立的「健康資料加值應用協
作中心」,以及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因為此二資料庫之成立,將全
民健康資料釋出給第三方作應用及跟其他檔案串連,皆從未有過明確的立法授權,亦無法令規
範此資料庫之個資使用及相關罰則。建立此二資料庫,也從未告知任何當事人,或取得「同
意」。台灣人權促進會,〈健保資料庫訴訟案〉,https://www.tahr.org.tw/cases/NHID(最後瀏覽日
期:111年8月15日)。
2
王宏舜,〈健保資料庫侵犯資訊隱私權 憲法法庭判健保法部分違憲〉,《聯合報》,111年8月12日。
3
林孟潔,〈健保資料庫部分違憲 健保署長李伯璋:按判決意旨修法〉,《聯合報》,111年8月12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830/File_19745319.docx |
R01780 | 涉外同性婚姻之研析 | 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 陳世超 | 2022-08-19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80
議題研析
一、題目:涉外同性婚姻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三、背景說明
按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下稱施行法)第2條規定,相同性別之2人,得為經營共同生活之目的,成立具有親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結合關係。同法第4條規定,成立第2條關係應以書面為之,有2人以上證人之簽名,並應由雙方當事人,依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之意旨及施行法規定,向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
四、探討研析
(一)涉外婚姻之法律適用
我國人民如欲與非本國人民成立施行法第2條永久結合關係,並依該法第4條向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因屬涉外事件,就其婚姻成立實質要件依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下稱涉民法)第46條規定:「婚姻之成立,依各該當事人之本國法。……」採並行適用各該當事人本國法以決定同性婚姻是否成立。且依涉民法第6條規定:「依本法適用當事人本國法時,如依其本國法就該法律關係須依其他法律而定者,應適用該其他法律。但依其本國法或該其他法律應適用中華民國法律者,適用中華民國法律」,於適用當事人本國法時,尚須考慮當事人本國法之國際私法選法規則,而非直接適用當事人本國法之實質法規定。
亦即,無論非本國籍同性配偶本國法之實質法是否承認同性婚姻,倘該國之國際私法係指向我國法,此時應適用我國施行法決定婚姻是否有效,而非依該同性配偶本國之實質法;倘同性配偶本國之國際私法係指向第三國,第三國之國際私法指向第三國實質法,即應適用該第三國實質法決定婚姻是否有效,亦非依該同性配偶本國之實質法;倘同性配偶本國之國際私法係指向第三國,第三國之國際私法指向我國法,則應適用我國施行法決定婚姻是否有效,非依該同性配偶本國之實質法;僅於同性配偶本國之國際私法亦指向該國之實質法時,方有該國實質法之適用[footnoteRef:1]。 [1: 劉奕榔,國內與涉外同性婚姻法制之運作,收錄於司法研究年報第38輯,111年3月,頁53。]
而非本國籍同性配偶如為香港、澳門居民或大陸地區人民者,則另分別依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第38條規定:「民事事件,涉及香港或澳門者,類推適用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或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52條第1項規定:「結婚或兩願離婚之方式及其他要件,依行為地之規定」判斷其婚姻成立實質要件。
(二)法院實務見解
至於個案依涉民法第46條及第6條規定而適用非本國籍同性配偶本國法之實質法,且該國實質法並未承認同性婚姻者,得否依同法第8條:「依本法適用外國法時,如其適用之結果有背於中華民國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不適用之」排除該外國法適用一節,已有法院實務採肯定見解[footnoteRef:2],理由摘述如下: [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10年度訴字第1524號判決參照;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8年度訴字第1805號判決亦同此旨。]
1.就我國公共秩序亦即國家法律秩序而言,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文業已確立在我國之婚姻規定「未使相同性別2人,得為經營共同生活之目的,成立具有親密性及排他性之永久結合關係,於此範圍內,與憲法第22條保障人民婚姻自由及第7條保障人民平等權之意旨有違」,解釋理由並進一步揭示「是否結婚」暨「與何人結婚」之自主決定攸關人格健全發展與人性尊嚴之維護,此在我國法律秩序核屬憲法第22條應保障的重要基本權,此保障於同性性傾向者與異性性傾向者間,應無二致,對於法律規定的婚姻制度,復經指明並不以繁衍後代為不可或缺之要素,以性傾向為分類標準,而使同性性傾向者之婚姻自由受有相對不利之差別待遇,顯非合理之差別待遇,業已清楚指明在我國法律秩序下,就同婚關係應具備的規制待遇。
2.而後續施行法之制定,更已進一步具體化同婚關係在我國可依法成立的法律內涵,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所確立的前開法律秩序基本原則,並已透過立法權行使所代表的民主正當性,明確納入而成為我國現行法律秩序之一部分,已無疑義。
3.當事人主張成立之同婚關係,經適用涉民法第46條規定,並進而適用外國法之結果,若僅因其等屬同性婚姻而無從滿足登記之成立要件,將牴觸我國同婚關係得依法成立之現存法律秩序。而參酌涉民法第8條規定之立法目的,本旨即在維持內、外國法律平等之原則,為調整我國國民與內、外國人得否成立同婚關係的不合理差別待遇,此時自當適用該條規定,例外不再適用外國法,以消弭前述不平等待遇。從而,當事人主張其等間之私法上同婚關係,經適用涉民法第8條規定之結果,應得肯認在我國可成立施行法第2條規定之法律關係。
(三)主管機關仍宜審酌涉民法第8條規定
司法院為保障我國國民與本國法未承認同性婚姻之外國人間,亦得成立婚姻關係,已於110年1月22日通過涉民法第46條、第63條修正草案,草案已送行政院會銜中。
修法完成前,針對具體個案因適用不承認同性婚姻之非本國籍同性配偶本國法致婚姻無法成立之情形,建議主管機關仍宜審酌法院實務見解有關涉民法第8條規定的適用,以符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保障人民婚姻自由及平等權之意旨。
撰稿人:陳世超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780
議題研析
一、題目:
涉外同性婚姻
之研析
二、
議題
所涉法
規
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
、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三、
背景說明
按
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
(下稱施行法)
第
2
條
規
定,
相同性別之
2
人,得為經營共同生活之目的,成立具有親密性及
排他性之永久結合關係。
同法第
4
條規定,
成立第
2
條關係應以書面
為之,有
2
人以上證人之簽名,並應由雙方當事人,依司法院釋字第
748
號解釋之意旨及
施行法
規定
,向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
四、
探討研析
(一)涉外婚姻之法律適用
我國人民如欲與非本國人民成立
施行法
第
2
條
永久結合
關係,並
依該法第
4
條
向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
,因屬涉外事件,
就
其
婚姻成
立實質要件
依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下稱
涉民
法)
第
46
條
規定
:「婚
姻之成立,依各該當事人之本國法。
……
」
採並行適用各該當事人
本國法
以
決定同性婚姻是否成立
。
且依
涉民
法
第
6
條
規定
:「依本法
適用當事人本國法時,如依其本國法就該法律關係須依其他法律而
定者
,應適用該其他法律。但依其本國法或該其他法律應適用中華
民國法律者,適用中華民國法律」
,
於適用當事人本國法
時
,尚須考
慮當事人本國法之國際私法選法規則,
而非直接適用當事人本國
法
之實質法規定。
亦即,
無論非本國籍同性配偶本國法之實質法是否承認同性婚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80
議題研析
一、題目:涉外同性婚姻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三、背景說明
按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下稱施行法)第2條規
定,相同性別之2人,得為經營共同生活之目的,成立具有親密性及
排他性之永久結合關係。同法第4條規定,成立第2條關係應以書面
為之,有2人以上證人之簽名,並應由雙方當事人,依司法院釋字第
748號解釋之意旨及施行法規定,向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
四、探討研析
(一)涉外婚姻之法律適用
我國人民如欲與非本國人民成立施行法第2條永久結合關係,並
依該法第4條向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因屬涉外事件,就其婚姻成
立實質要件依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下稱涉民法)第46條規定:「婚
姻之成立,依各該當事人之本國法。……」採並行適用各該當事人
本國法以決定同性婚姻是否成立。且依涉民法第6條規定:「依本法
適用當事人本國法時,如依其本國法就該法律關係須依其他法律而
定者,應適用該其他法律。但依其本國法或該其他法律應適用中華
民國法律者,適用中華民國法律」,於適用當事人本國法時,尚須考
慮當事人本國法之國際私法選法規則,而非直接適用當事人本國法
之實質法規定。
亦即,無論非本國籍同性配偶本國法之實質法是否承認同性婚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807/File_19745275.docx |
R01779 | 機會型商品(服務)中獎規範問題探討 | 公平交易法;消費者保護法;網路連線遊戲服務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 彭文暉 | 2022-08-19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79
議題研析
一、題目:機會型商品(服務)中獎規範問題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公平交易法、消費者保護法、網路連線遊戲服務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三、背景說明
(一)民眾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表示世界各國已陸續推動轉蛋法,我國2018年公告之「網路連線遊戲服務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第6點第4款「有提供付費購買之機會中獎商品或活動,其活動內容、獎項及中獎等資訊,並應記載『此為機會中獎商品,消費者購買或參與活動不代表即可獲得特定商品』等提示」規定,執行成效並不顯著,建議能完善虛擬抽獎相關法案[footnoteRef:1]。 [1: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https://join.gov.tw/idea/detail/ee5dd8b8-bdeb-4d5e-8315-bb0601169d68(瀏覽日期2022年8月3日)]
(二)經濟部(工業局)表示,經邀集政策提案人、附議人、業者、機率驗證專家、法學學者、中央與地方消保單位、公平交易委員會及消費者保護團體等充分討論,將要求遊戲業者公布機會型商品機率,並納入「網路連線遊戲服務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規範[footnoteRef:2]。另為保護消費者權益,該局已著手研析透過第三方進行線上遊戲機會型商品機率驗證之機制及實施可行性[footnoteRef:3]。 [2: 經濟部2021年12月1日新聞稿,https://www.moea.gov.tw/Mns/populace/news/News.aspx?kind=1&menu_id=40&news_id=98008(瀏覽日期2022年8月4日)] [3: 經濟部工業局2021年12月2日新聞稿,https://www.moeaidb.gov.tw/22external/ctlr?PRO=news.rwdNewsView&id=37942(瀏覽日期2022年8月4日)]
(三)公平交易委員會針對玩家檢舉遊戲橘子公司為銷售「天堂M」線上遊戲,宣稱臺版遊戲之製作、設定機率「與韓國一模一樣」,惟調查後發現兩者顯為不同,經該會2022年6月9日第1602次委員會議通過,以該公司就足以影響交易決定之服務內容為虛偽不實及引人錯誤之表示,違反公平交易法第21條第4項準用第1項規定,處新臺幣200萬元罰鍰[footnoteRef:4]。 [4: 公平交易委員會2022年6月14日新聞稿,https://www.ftc.gov.tw/internet/main/doc/docDetail.aspx?uid=126&docid=17063(瀏覽日期2022年8月5日)]
(四)查美國蘋果(Apple)公司於2017年即更新Apple Store審核指南,要求遊戲業者必須公布道具(虛擬戰利品箱)中獎機率。另針對遊戲業者與玩家間資訊不對等之情形,日本係透過「不當贈品及不當表示防止法」規範遊戲廣告不實行為;中國大陸則修正「網路遊戲營運加強監管通知」,要求境內遊戲營運業者必須公開虛擬寶物之中獎機率[footnoteRef:5]。 [5: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https://www.consumers.org.tw/product-detail-2509307.html(瀏覽日期2022年8月3日)]
四、探討研析
(一)中獎機率應屬重要交易資訊,宜予法律明文規範
按維護交易秩序與消費者利益,確保自由與公平競爭,促進經濟之安定與繁榮,乃公平交易法之立法宗旨[footnoteRef:6]。消費者保護法亦規定,為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國民消費生活安全,提昇國民消費生活品質,政府應實施促進商品或服務公平交易之措施,及制定相關法律;企業經營者對於其提供之商品或服務,應維護交易之公平,提供消費者充分與正確之資訊,及實施必要之消費者保護措施[footnoteRef:7]。因此,企業經營者如未能提供消費者充分正確之交易資訊,主管機關即應制(訂)定有關規範,以維護公平交易秩序及消費者權益。 [6: 公平交易法第1條:「為維護交易秩序與消費者利益,確保自由與公平競爭,促進經濟之安定與繁榮,特制定本法。」] [7: 消費者保護法第1條:「為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國民消費生活安全,提昇國民消費生活品質,特制定本法。」;第3條:「政府為達成本法目的,應實施下列措施,並應就與下列事項有關之法規及其執行情形,定期檢討、協調、改進之:……八、促進商品或服務之公平交易。……政府為達成前項之目的,應制定相關法律。」;第4條:「企業經營者對於其提供之商品或服務,應重視消費者之健康與安全,並向消費者說明商品或服務之使用方法,維護交易之公平,提供消費者充分與正確之資訊,及實施其他必要之消費者保護措施。」]
鑒於抽獎、轉蛋及福袋等具射倖性機會型商品日趨多元,然相關中獎資訊規範不足,影響市場競爭秩序及消費者權益,本院委員爰就公平交易法有關規定提出修法建議[footnoteRef:8]。經查現行公平交易法第21條第1項雖明定「事業不得在商品或廣告上,或以其他使公眾得知之方法,對於與商品相關而足以影響交易決定之事項,為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之表示或表徵。」惟機會型商品(服務)之「中獎機率」並未明列於所定「與商品相關而足以影響交易決定之事項」。縱實務上得認屬「其他具有招徠效果之相關事項」[footnoteRef:9]據以查處,然考量法律明確性原則要求,並參酌日本立法規範模式,上開條文第2項仍宜將「中獎機率」明列於該「與商品相關而足以影響交易決定之事項」,俾使相關事業知悉遵循。 [8: 本院委員洪孟楷等擬具「公平交易法第二十一條條文修正草案」(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375號,委員提案第27261號)、「公平交易法第四十二條條文修正草案」(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375號,委員提案第27866號);台灣民眾黨黨團擬具「公平交易法第二十一條條文修正草案」(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375號,委員提案第27896號);委員賴瑞隆等擬具「公平交易法第二十一條及第四十二條條文修正草案」(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375號,委員提案第28565號)。] [9: 參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公平交易法第二十一條案件之處理原則第二點:「本法第21條第2項所稱其他具有招徠效果之相關事項,指凡一切具有經濟價值之其他非直接屬於交易標的而足以影響交易決定之事項,諸如事業之身分、資格、營業狀況,與他事業、公益團體或政府機關之關係,事業就該交易附帶提供之贈品、贈獎,及就他事業商品(服務)之比較項目等。」]
(二)
中獎機率是否正確,宜許玩家請求遊戲業者提供證明
按消費者保護法第17條第1項規定:「中央主管機關為預防消費糾紛,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定型化契約之公平化,得選擇特定行業,擬訂其定型化契約應記載或不得記載事項,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公告之。」查經濟部(工業局)研擬之「網路連線遊戲服務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第6點修正草案[footnoteRef:10],業經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審議通過,並修正該點第1項第4款及增訂第2項為「有提供直接或間接、部分或全部付費購買之機會中獎商品或活動,其活動內容、獎項、中獎機率百分比及中獎等資訊,並應記載『此為機會中獎商品,消費者購買或參與活動不代表即可獲得特定商品』等提示」、「前項第4款所稱機率,指消費者付費後取得機會中獎商品或完成活動設定條件之機率。」[footnoteRef:11]。準此,網路遊戲業者當依上開應記載事項規定,就其機會型商品(服務)提供充分明確之交易資訊。 [10: 參經濟部2022年2月23日經授工字第11120404081號公告。] [11: 經濟部2022年8月10日經工字第11102026090號公告。]
至於中獎機率之正確性問題,據經濟部(工業局)表示,國際間僅實體博弈機台須由第三方國際認證單位驗證機率[footnoteRef:12]。查消費者保護法第17條之1規定,企業經營者主張與消費者簽訂之定型化契約符合該法相關規定者,應就其事實負舉證責任。亦即網路遊戲中獎機率是否正確,依法須由業者負證明之義務。由是,前開應記載事項規範或可研議明定玩家得就中獎機率爭議,請求業者提供符合所宣稱資訊之證明,以強化資訊對等及契約公平。另為兼顧遊戲產業公平競爭環境及玩家權益,相關主管機關亦宜就中獎資訊是否真實[footnoteRef:13],建立有效查核機制,俾發揮行政監督權能,防杜無謂消費紛爭。 [12: 參註2。] [13: 參消費者保護法第22條:「企業經營者應確保廣告內容之真實,其對消費者所負之義務不得低於廣告之內容。企業經營者之商品或服務廣告內容,於契約成立後,應確實履行。」]
撰稿人:彭文暉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779
議題研析
¤@¡BÃD¥Ø¡G
¾÷·|«¬°Ó«~¡]ªA°È¡^
¤¤¼ú
³W½d
°Ý
ÃD±´°Q
¤G¡B
ijÃD
©Ò¯Aªk
³W
公平交易
法
、
消費者保護法
、
網路連線遊戲服務定型化契約應
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三、
背景說明
(一)
民眾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
表示
世界各國已陸續推動
轉蛋法,
我國
2018
年公告之
「
網路連線遊戲
服務定型化契約
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第
6
點第
4
款「
有提供付費購買之機
會中獎商品或活動,其活動內容、獎項及中獎等資訊,並應
記載
『
此為機會中獎商品,消費者購買或參與活動不代表即
可獲得特定商品
』
等提示」
規定
,
執行成效並不顯著,
建議
能完善虛擬抽獎相關法案
1
。
(
二
)
經濟部
(
工業局
)
表示,經
邀集
政策
提案人、附議人、業者
、機率驗證專家、法學學者、中央與地方消保單位、公平
交
易委員
會
及
消費者保護團體等
充分
討論,
將
要求
遊戲
業者公
布機會型商品機率,並納入
「
網路連線遊戲服務定型化契約
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規範
2
。另
為保護消費者權益,
該
局
已著手
研析透過第三方進行線上遊戲機會型商品
機率驗證之
機制
及實施可行性
3
。
1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
,
https://join.gov.tw/idea/detail/ee5dd8b8
-
bdeb
-
4d5e
-
8315
-
bb0601169d68
¡]
ÂsÄý¤é´Á
2022
¦~
8
¤ë
3
¤é
¡^
2
經濟部
2021
年
12
月
1
日新聞稿,
https://www.moea.gov.tw/Mns/populace/new
s/News.aspx?kind=1&menu_id=40&news_id=98008
(瀏覽日期
2022
年
8
月
4
日
)
3
經濟部
工業局
2021
年
12
月
2
日新聞稿,
https://www.moeaidb.gov.tw/22external/ctlr?PRO=news.rwdNewsView&id=37942
(
瀏覽日期
2022
年
8
月
4
日
)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79
議題研析
一、題目:機會型商品(服務)中獎規範問題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公平交易法、消費者保護法、網路連線遊戲服務定型化契約應
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三、背景說明
(一)民眾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表示世界各國已陸續推動
轉蛋法,我國2018年公告之「網路連線遊戲服務定型化契約
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第6點第4款「有提供付費購買之機
會中獎商品或活動,其活動內容、獎項及中獎等資訊,並應
記載『此為機會中獎商品,消費者購買或參與活動不代表即
可獲得特定商品』等提示」規定,執行成效並不顯著,建議
能完善虛擬抽獎相關法案
1
。
(二)經濟部(工業局)表示,經邀集政策提案人、附議人、業者
、機率驗證專家、法學學者、中央與地方消保單位、公平交
易委員會及消費者保護團體等充分討論,將要求遊戲業者公
布機會型商品機率,並納入「網路連線遊戲服務定型化契約
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規範
2
。另為保護消費者權益,該局
已著手研析透過第三方進行線上遊戲機會型商品機率驗證之
機制及實施可行性
3
。
1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https://join.gov.tw/idea/detail/ee5dd8b8-bdeb-4d5e-8315-
bb0601169d68(瀏覽日期2022年8月3日)
2
經濟部2021年12月1日新聞稿,
https://www.moea.gov.tw/Mns/populace/news/News.aspx?kind=1&menu_id=40&news_id=98008
(瀏覽日期2022年8月4日)
3
經濟部工業局2021年12月2日新聞稿,
https://www.moeaidb.gov.tw/22external/ctlr?PRO=news.rwdNewsView&id=37942(瀏覽日期2022
年8月4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805/File_19745273.docx |
R01778 | 提領遺產存款之法制研析 | 民法;刑法;家事事件法 | 吳欣宜 | 2022-08-19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78
議題研析
1、
題目:提領遺產存款之法制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民法、刑法、家事事件法
3、
背景說明
社會新聞時常可見家屬過世後,其配偶或子女持亡者之存摺、印章或提款卡提領存款,以支付醫療、喪葬費用等開銷,事後遭其他親屬或亡者之債權人提告刑事偽造文書、詐欺取財、侵占等罪。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公同共有物之處分及其他之權利行使,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得公同共有人全體之同意,民法第1151條及第828條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準此,被繼承人死亡之後,其遺產在分割前係屬於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非經全體繼承人之同意,任一繼承人均不得擅自處分之。
又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民法第6條定有明文,自然人一旦死亡,即不得為權利義務之主體,事實上亦無從為任何意思表示或從事任何行為。是以,在被繼承人死亡後,以亡者名義填寫取款憑條、蓋具亡者印章,並將該等文書交付給金融機構辦理提款等行為,將可能構成刑法第210條偽造私文書、第216條行使偽造私文書等罪。另外,行為人如有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所有之意圖,例如將提領款項據為己有、支付私人開銷等,將另涉及刑法第335條第1項侵占罪、第339條第1項詐欺取財罪或第339條之2第1項之非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財罪。
上開刑事責任之中,就屬偽造私文書及行使罪最為棘手,蓋被繼承人一旦死亡,其權利主體即失其存在,行為人持亡者存摺、印章或提款卡提領存款,不論是否已得全體繼承人同意,或所提領款項是否悉數用作支付被繼承人醫療、喪葬費之用,因該等行為已足使金融機構誤認係該存戶本人尚存活在世所親為或授權之法律行為,足以生損害於表彰權利義務私文書之公共信用利益,構成偽造私文書及行使罪,且該罪之成立,係以有生損害之虞為已足,不必確有損害之發生。
4、
探討研析
(1)
刑事責任之減免─實務見解之轉變
近來,最高法院捨棄傳統實務見解,認為在提領亡者存款辦理身後事,不應一律認定為犯罪,仍須進一步探究各種情狀,綜合判斷行為人是否有犯罪構成要件之故意與意圖。有關人死後事務之處理,除遺產外,尚涉及遺體處理、喪葬儀式、祭祀方法等對死者有重大意義的「身後事」,而此等「死者為大」的「交代後事」,性質上即屬於民法第550條但書所規定「因委任事務之性質不能消滅」之委任關係(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3566號刑事判決可資參照)。
準此,刑法第210條之偽造文書係以無製作權之人冒用他人名義而製作該文書為要件,行為人倘基於前述民法第550條但書所屬被繼承人生前已生效而效力持續至死後之特殊委任關係情形,即不能謂無製作權。行為人雖不符前述民法第550條但書規定,倘係出於誤信其仍有死後事務之委任關係而製作,屬構成要件錯誤,得阻卻犯罪之故意。又行為人已知悉其不符民法第550條但書規定而無權限,但不知道或誤以為仍可以死後代領,性質上為違法性錯誤(禁止錯誤),並不影響故意之成立,僅得依刑法第16條規定,視其是否有無法避免之正當理由而免除其刑事責任,或按情節減輕其刑。
(2)
優先以民事解決之可行性
惟鑑於刑法之最後手段性,故研析優先以民事解決此等問題之可行性:
1.我國民法規定
依我國民法第1151條規定,在遺產分割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係處於公同共有之狀態,無獨立之應有部分,不得單獨處分個別遺產。然而考量某些資金需求,例如被繼承人之醫療、喪葬費用支出,抑或是繼承人之生計係仰賴被繼承人存款,前開規定實難以因應現實所需。
2.「遺產分割前存款債權行使」─日本民法之參考
對此,日本前於2019年修正民法第909條之2,明定在遺產分割前,繼承人得於一定額度範圍內,逕向金融機構請求返還存款債權[footnoteRef:1]。此一修正應係考量金錢債權之性質為可分之債,故將存款債權自其他遺產中獨立出來,認為金融機構之存款債權於繼承之始,即按繼承人之法定應繼分,處於已分割之狀態,各繼承人自得針對其取得部分單獨行使存款債權。惟值得注意者,前開日本民法規定係允許繼承人以「自己名義」向金融機構行使存款債權,自無違犯刑法偽造私文書及行使罪之疑慮,此與我國實務常見繼承人以「亡者名義」提領存款之情形不同。另外繼承人得單獨行使之存款債權額度僅有法定應繼分的三分之一,且尚須受法務省令所定每個金融機構限額150萬日圓之限制,實際上能否有效緩解繼承人之資金需求,亦容有討論空間(日本家事事件手續法有相對因應配套)。 [1: 日本民法第909條之2:「各共同繼承人,針對屬於遺產中之預貯金債權(即金錢存款債權),將繼承開始時之債權額三分之一,乘以依據第900條(法定應繼分)及第901條(代位繼承人之應繼分)之規定,該當共同繼承人應繼分後所算出數額(經斟酌標準的目前必要生活費、平均的喪葬費用額及其他情事後,應按金錢存款債權之每個債務人,以法務省令所定數額為限。)得單獨行使該權利。於此情形,關於已行使該當權利之金錢債權,視為該當共同繼承人已取得遺產分割之一部。」,條文翻譯參考自鄧學仁, 遺產分割前金錢存款債權之行使─評臺灣屏東地方法院108年度簡上字第64號刑事判決,裁判時報,第114期,110年12月,頁55。]
3.「暫時取得存款債權制度」─日本家事事件手續法之參考
配合前述日本民法第909條之2規定,日本同時修正家事事件手續法第200條第3項,於遺產分割之調解或訴訟繫屬中,對於繼承債務之清償、繼承人生活費支出或其他情事,而有行使金融機構內存款債權之必要者,法院得依聲請許其暫時取得存款債權之全部或一部。由於該規定並無額度之限定,因此只要法院認為有必要者,請求金融機構支付超過日本民法第909條之2規定之額度,亦有可能。
(3)
結論
綜上,提領亡者存款辦理身後事等紛爭,考量人倫親情,仍 優先以民事解決為宜。或可參酌日本民法第909條之2規定,研提增修我民法相關條文。於修法通過施行前,因前開日本家事事件手續法之暫時取得存款債權制度,概念上類似我國民事訴訟法第538條之定暫時狀態處分,又依我國家事事件法第51條規定,家事訴訟事件,除本法別有規定者外,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準此,關於家事財產訴訟事件(即丙類事件),權利人為防止發生重大之損害或避免急迫之危險或有其他相類之情形而有必要時,得聲請法院為定暫時狀態之處分,命義務人先為一定之給付(民事訴訟法第538條第3項)。
撰稿人:吳欣宜
1
1
¡i
¶È¨Ñ©eû°Ñ¦Ò
¡j
編號:
1
778
ijÃD¬ãªR
¤@¡B
ÃD¥Ø¡G
´£»â¿ò²£¦s´Ú
¤§
ªk¨î
¬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Á
ªk
¡B¦Dªk
¡B®a¨Æ¨Æ¥óªk
¤T¡B
I´º»¡©ú
ªÀ·|·s»D
®É
±`¥i¨£
®aÄÝ
¹L
¥@«á¡A
¨ä°t°¸©Î
¤l¤k«ù
¤`ªÌ¤§
¦s
ºP¡B¦L³¹
©Î´£´Ú¥d
´£»â¦s´Ú
¡A
¥H
¤ä¥IÂåÀø
¡B³à¸®¶O
¥Î
µ¥
¶}¾P
¡A
¨Æ«á
¾D¨ä¥L
¿ËÄݩΤ`ªÌ¤§¶ÅÅv¤H
´£§i
¦D¨Æ
°°³y¤å®Ñ
¡B¶B´Û
¨ú
°]
¡B«I¥eµ¥¸o
¡C
«öÄ~
©Ó¤H¦³¼Æ¤H®É¡A¦b¤À³Î¿ò²£«e¡A¦UÄ~©Ó¤H
¹ï©ó¿ò²£¥þ³¡¬°¤½¦P¦@¦³¡F¤½¦P¦@¦³ª«¤§³B¤À¤Î¨ä¥L¤§Åv§Q¦æ
¨Ï¡A°£ªk«ß¥t¦³³W©w¥~¡AÀ³±o¤½¦P¦@¦³¤H¥þÅ餧¦P·N¡A¥Áªk²Ä
1151
±ø¤Î²Ä
828
±ø²Ä
3
¶µ¤À§O©w¦³©ú¤å
¡C
·Ç¦¹
¡A³QÄ~©Ó¤H¦º¤`¤§
«á¡A¨ä¿ò
²£
¦b¤À³Î«e«Y
ÄÝ©ó¥þÅéÄ~©Ó¤H¤½¦P¦@¦³¡A«D
¸g¥þÅéÄ~
承人之同意
,
任一繼承人均
不得擅自處分
之
。
又
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
,
民法第
6
條定有明
文,自然人一旦死亡,即不得為權利義務之主體,事實上亦無
從為任何意思表示或從事任何行為。是以,在被繼承人死亡
後
,
以亡者名義填寫取款憑條、蓋具亡者印章,並將該等文書
交付給金融機構辦理提款等行為,將可能構成刑法第
2
10
條
偽造
私文書、第
216
條行使偽造私文書等罪。另外
,
行為人如有為自
己或第三人不法所有之意圖,例如將提領款項據為己有、支付
私人開銷等,將另涉及刑法第
335
條第
1
項侵占罪
、
第
339
條第
1
項詐欺取財罪或第
339
條之
2
第
1
項之非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財
罪。
上開刑事責任
之
中
,
就屬偽造私文書及行使罪最為棘手
,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78
議題研析
一、題目:提領遺產存款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民法、刑法、家事事件法
三、背景說明
社會新聞時常可見家屬過世後,其配偶或子女持亡者之存
摺、印章或提款卡提領存款,以支付醫療、喪葬費用等開銷,
事後遭其他親屬或亡者之債權人提告刑事偽造文書、詐欺取
財、侵占等罪。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
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有;公同共有物之處分及其他之權利行
使,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得公同共有人全體之同意,民法第
1151條及第828條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準此,被繼承人死亡之
後,其遺產在分割前係屬於全體繼承人公同共有,非經全體繼
承人之同意,任一繼承人均不得擅自處分之。
又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民法第6條定有明
文,自然人一旦死亡,即不得為權利義務之主體,事實上亦無
從為任何意思表示或從事任何行為。是以,在被繼承人死亡
後,以亡者名義填寫取款憑條、蓋具亡者印章,並將該等文書
交付給金融機構辦理提款等行為,將可能構成刑法第210條偽造
私文書、第216條行使偽造私文書等罪。另外,行為人如有為自
己或第三人不法所有之意圖,例如將提領款項據為己有、支付
私人開銷等,將另涉及刑法第335條第1項侵占罪、第339條第1
項詐欺取財罪或第339條之2第1項之非法由自動付款設備取財
罪。
上開刑事責任之中,就屬偽造私文書及行使罪最為棘手,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803/File_19745271.docx |
R01777 | 道路交通事故之緊急避難問題研析 | 中華民國刑法;民法;緊急醫療救護法 | 黃俊容 | 2022-08-17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77
議題研析
一、題目:道路交通事故之緊急避難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中華民國刑法、民法、緊急醫療救護法
三、背景說明
(1) 報載,知名藝人林先生因駕車自撞分隔島後,在路人幫助下於火燒車前死裡逃生,豈料民眾的見義勇為卻引發一連串唇槍舌戰,起因係有某專科醫師在臉書發文表示,「不確定頸椎有沒有受傷而移動病人,有事絕對被告死」,引來同是演藝圈的知名女藝人不滿直言「這肯定是要救的啊!怎能見死不救?」對於該起爭議,許多醫師則對「怕被告」一說不置可否[footnoteRef:1]。爰本文擬就道路交通之緊急避難問題加以探討之。 [1: 林志穎事件引話題 醫齊籲普及急救觀念「存活率最高增38%」,聯合報新聞網,111年7月26日。]
(2) 依中華民國刑法(下稱刑法)第24條第1項規定:「因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體、自由、財產之緊急危難而出於不得已之行為,不罰。但避難行為過當者,得減輕或免除其刑。」。按避難行為係因緊急危險之發生,出於不得已情況下,將自己或他人的危難轉嫁至無辜的他人,且所要保全之權益價值需大於或等於被犧牲之權益價值[footnoteRef:2],從而,避難行為在法益衡量不過當下,可阻卻違法而不罰。 [2: 林東茂,刑法綜覽,7版,一品文化,101年8月,頁112-113。]
(3) 民法第150條規定:「(第1項)因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體、自由或財產上急迫之危險所為之行為,不負損害賠償之責。但以避免危險所必要,並未逾越危險所能致之損害程度者為限。(第2項)前項情形,其危險之發生,如行為人有責任者,應負損害賠償之責。」,由於民法係以民事上之故意或過失,論究損害賠償責任。從而,民法相較於刑法之緊急避難要件不同,在於損害賠償與刑罰責任之不同。從而,民法之緊急避難,尚須非因自己故意或過失而引起之危險,所為避難行為。如其危險之發生,行為人有責任者,則應負損害賠償之責[footnoteRef:3]。 [3: 陳聰富,民法總則,3版4刷,元照出版,110年9月,頁485-486。]
(4) 此外,緊急醫療救護法第14條之2規定:「(第1項)救護人員以外之人,為免除他人生命之急迫危險,使用緊急救護設備或施予急救措施者,適用民法、刑法緊急避難免責之規定。(第2項)救護人員於非值勤期間,前項規定亦適用之。」。
四、探討研析
(1)
適用緊急避難免責規定之行為,仍須符合法益衡量
從媒體報導案例可知,藝人林先生駕車自撞後,因傷昏迷且車子起火燃燒,在客觀上已經產生危及生命安全之緊急危難。若無人從旁協助,昏迷的傷者顯將受困於車內遭焚致死。此時,路人不顧火燒車之危險,戮力將傷者拖出車外,顯然為避免緊急危難而出於不得已之行為。再者,從權益價值上之法益衡量,昏迷的傷者受困於火燒車內,對於生命危害相較於因救助過程中可能造成身體的二次傷害,顯然更為重大。換言之,生命法益優先於身體健康法益,即「優越法益原則」。故,類此攸關生命法益緊急危難之際,與頸椎有沒有受傷而可否移動病人之身體健康法益間,或可依「優越法益原則」予以衡量。
(2)
緊急避難即使欠缺被救助人「同意」,應不具「違法性」
避難行為如係為排除他人法益之危難,對於緊急危難之發生,其避難行為不論是否獲得該他人同意,甚或違反該他人意願,對於不過當的緊急避難行為,縱有造成該他人傷害或財物毀損,仍成立「阻卻違法的為第三人緊急避難」而不具「違法性」[footnoteRef:4]。例如,甲女因情傷跳入河中欲自殺,經路人乙男見義勇為跳入河中相救,惟甲女於載浮載沉之際,仍有意識哭喊「不要救我,讓我死」,並掙扯不讓乙男相救。此時,乙男恐因而反遭雙雙溺斃,不得已只好對準甲女之太陽穴呼個巴掌使其暈厥,始順遂將其救助上岸。從而,對於乙男的救助行為,縱構成刑法傷害罪,同時也違反甲女意願,但在緊急避難對於救助生命的法益衡量上,應無過當,而不具違法性。 [4: 鄭逸哲、劉威佐,發生「阻卻違法的緊急避難」和「正當防衛」競合的「急救手術行為」--併論「急救手術行為」即使欠缺病患本人或其親屬「同意」,亦不具「違法性」,軍法專刊,第55卷第6期,98年12月15日,頁184-197。]
(3)
道路交通安全,首要防患危難之發生
道路交通瞬時萬變,危險總在一瞬間發生,時時遵守交通規則,不違規、超速以及搶快,做好行車秩序禮讓,防患交通危難發生於未然,就是對於自己或他人最好的危難救助行為。此外,對於發生類此火燒車,關乎人命安危一瞬間之緊急危難交通事故,在不危及自身安全與行車安全下,對他人施以良善救助行為,殊值肯定。急救或許可能發生無法事先預測之風險,然對患者而言仍有利益存在,雖現行民法、刑法已有免除相關民事及刑事責任之規定,惟大部分民眾相關責任仍有疑義,為避免民眾因不必要之誤解或顧慮而影響民眾伸出援手施救之意願,立法院爰於101年12月25日三讀通過,於緊急醫療救護法明定免責條款。爰藉此析論,避免國人因不諳現行法令規定,畏懼伸出援手,失卻台灣人多年來見義勇為的良善美德。
撰稿人:黃俊容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777
議題研析
¤@¡BÃD¥Ø¡G
¹D¸ô¥æ³q
¨Æ¬G
¤§
ºò«æÁ×Ãø
°ÝÃD¬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中華民國刑法
、
民法
、
緊急醫療救護法
三、
背景說明
(
¤@
)
³ø¸ü¡A
ª¾¦W
ÃÀ¤HªL
¥ý¥Í¦]
¾r
¨®
¦Û¼²¤À¹j®q«á¡A¦b¸ô¤HÀ°§U¤U©ó
¤õ¿N¨®«e¦º¸Ì°k¥Í¡A°Z®Æ¥Á²³ªº¨£¸q«i¬°«o¤Þµo¤@³s¦ê®Bºj¦Þ
¾Ô¡A°_¦]
«Y
¦³
¬Y±M
¬ìÂå®v¦bÁy®Ñµo¤åªí¥Ü¡A¡u¤£½T©wÀV´Õ¦³¨S¦³
¨ü¶Ë¦Ó²¾°Ê¯f¤H¡A¦³¨Æµ´¹ï³Q§i¦º¡v¡A¤Þ¨Ó
¦P¬O
ºt
ÃÀ
°é
ªº
ª¾¦W
¤k
ÃÀ¤H
¤£º¡ª½¨¥¡u³oªÖ©w¬On±Ïªº°Ú¡I«ç¯à¨£¦º¤£±Ï¡H¡v¹ï©ó¸Ó
起爭議,許多醫師則對「怕被告」一說不置可否
1
。
爰本文擬
就
道路交通之緊急避難問題
加以探討之。
(
二
)
依中華民國刑法
(
下稱刑法
)
第
24
條
第
1
項
規
定:
「
因避免自己或
他人生命、身體、自由、財產之緊急危難而出於不得已之行
為,不罰。但避難行為過當者,得減輕或免除其刑
。」。
按
避難
行為
係
因緊急危險之發生,出於不得已情況下,
將
自己或他人
的危難轉嫁至無辜的
他人,且所要保全之權益價值需大於或等
於被犧牲之
權益價值
2
,
從而
,
避難行為
在
法益衡量不過當
下,
可阻卻違法而不罰
。
(
三
)
民法第
150
條規定:「
(
第
1
項
)
因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體、自
由或財產上急迫之危險所為之行為,不負損害賠償之責。但以
避免危險所必要,並未逾越危險所能致之損害程度者為限。
(
第
1
林志穎事件引話題
醫齊籲普及急救觀念「存活率最高增
38%
」
,
聯合報
新聞網
,
11
1
年
7
月
26
日。
2
林東茂
,
刑法綜覽
,
7
版,
一品文化,
101
年
8
月,頁
112
-
113
。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77
議題研析
一、題目:道路交通事故之緊急避難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中華民國刑法、民法、緊急醫療救護法
三、背景說明
(一) 報載,知名藝人林先生因駕車自撞分隔島後,在路人幫助下於
火燒車前死裡逃生,豈料民眾的見義勇為卻引發一連串唇槍舌
戰,起因係有某專科醫師在臉書發文表示,「不確定頸椎有沒有
受傷而移動病人,有事絕對被告死」,引來同是演藝圈的知名女
藝人不滿直言「這肯定是要救的啊!怎能見死不救?」對於該
起爭議,許多醫師則對「怕被告」一說不置可否
1
。爰本文擬就
道路交通之緊急避難問題加以探討之。
(二) 依中華民國刑法(下稱刑法)第24條第1項規定:「因避免自己或
他人生命、身體、自由、財產之緊急危難而出於不得已之行
為,不罰。但避難行為過當者,得減輕或免除其刑。」。按避難
行為係因緊急危險之發生,出於不得已情況下,將自己或他人
的危難轉嫁至無辜的他人,且所要保全之權益價值需大於或等
於被犧牲之權益價值
2
,從而,避難行為在法益衡量不過當下,
可阻卻違法而不罰。
(三) 民法第150條規定:「(第1項)因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體、自
由或財產上急迫之危險所為之行為,不負損害賠償之責。但以
避免危險所必要,並未逾越危險所能致之損害程度者為限。(第
1
林志穎事件引話題 醫齊籲普及急救觀念「存活率最高增38%」,聯合報新聞網,111年7月26日。
2
林東茂,刑法綜覽,7版,一品文化,101年8月,頁112-113。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763/File_19745221.docx |
R01776 | 商品應用電子標示之法制問題研析 | 商品標示法;醫療器材管理法;電信管制射頻器材審驗辦法;電器及電子商品標示基準 | 方華香 | 2022-08-17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76
議題研析
一、題目:商品應用電子標示之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商品標示法、醫療器材管理法、電信管制射頻器材審驗辦法、電器及電子商品標示基準
三、背景說明
(一)今(111)年5月3日三讀通過,公布後1年施行之商品標示法第10條第4項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得視科技、產業或經濟發展情況,『公告』特定類別之商品得採行之電子標示方式,不適用前2項規定。」亦即,經濟部得公告特定類別商品採行電子標示方式,以取代於商品本體、內外包裝或說明書為實體之商品標示。
(二)電子標示,指以電子方式顯示所需的標籤及監管資訊,例如以螢幕顯示或二維條碼、QR Code等方式顯示所需標示之資訊。
(三)前述之經濟部公告,係因事項性質特殊(涉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或專門技術等),經法律授權以公文程式「公告」發布,性質上仍屬實質之法規命令,原則上應踐行法規草案之預告程序,發布後應刊登公報並送立法院。經查經濟部網站,在今年5月三讀通過商品標示法後,目前尚無針對特定類別商品採行電子標示方式之公告草案。
四、探討研析
(一) 允宜參考應用電子標示之商品類型國際規範以訂定公告,以與國際接軌
電子化標示係自願性措施,提供廠商彈性,可依商品體積、設計或環保考量以為採用。目前國際上係以「具有整體性(不可卸除)螢幕之消費性資通訊產品」為開放使用電子標示之對象,另外有些國家也進一步開放「不具整體螢幕或顯示器但必須連結顯示器才能操作之產品」可採用電子標示[footnoteRef:1]。我國開放電子標示之特定商品類型,宜參考相關國際規範訂定公告,以茲與國際接軌,有效促進商品跨國流通。 [1: 徐幸瑜,消費性資通訊商品應用電子標示之國際發展趨勢,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41卷第2期,107年2月,頁118。]
(二)經濟部宜就不同主管機關公告之商品類型及法規設統一查詢窗口或網站超連結,便利各界查詢
經查目前現行法規,針對特定商品明定得以電子化方式標示者,例如:醫療器材管理法第33條第2項規定:「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
特定醫療器材,得以
電子化說明書取代前項說明書。」(衛生福利部主管)、電信管制射頻器材審驗辦法第18條第2項規定:「前項第一款應黏貼或印鑄於
電信管制射頻器材本體之標籤,得以
電子標籤於本體顯示。」(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管)、電器及電子商品標示基準第4點第7款規定:「如商品內建顯示器或不具內建顯示器但必須連接顯示器才能操作者,其標示方法
得以螢幕顯示代之,並應於商品內外包裝或說明書上載明操作方式。」(經濟部主管)等。
商品標示法係為商品標示之普通法,其他特別法既有規定,則由各該專業主管機關自行公告得採用電子標示,法制上並無不妥。惟各主管機關公告之商品類型,若由經濟部設統一查詢窗口或網站超連結,將更便利廠商及民眾查詢,有助政府資訊公開及增加人民可近性。
撰稿人:方華香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776
議題研析
¤@¡BÃD¥Ø¡G
°Ó«~À³¥Î¹q¤l¼Ð¥Ü¤§ªk¨î°ÝÃD
¬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商品標示法、
醫療器材管理法
、
電信管制射頻器材審驗辦法
、
電器及電子商品標示基準
三、
背景說明
(一)
今(
111
)年
5
月
3
日三讀通過
,公布後
1
年施行
之商品標示法
第
10
條第
4
項規定:「
中央主管機關得視科技、產業或經濟發
展情況,
『
公告
』
特定類別之商品得採
行之電子標示方式,不
適用前
2
項規定。
」亦即,經濟部得公告特定類別商品採行電
子標示
方式
,以取代
於商品本體、內外包裝或說明書為
實體
之
商品標示
。
(
二
)
電子標示
,
指以電子方式顯示所需的標籤及監管資訊,例如
以螢幕顯示或二維條碼、
QR Code
等方式顯示所需標示之資
訊。
(三)前
述之經濟部公告
,
係
因
事項
性質特殊
(涉及社會、經濟發
展需要或專門技術等)
,
經法律授權以公文程式「
公
告」發布
,
性質上仍屬實質之法規命令,
原則上
應踐行
法規草案
之預告
程序,發布後應刊登公報並
送立法院
。經查經濟部網站,
在
今年
5
月三讀通過商品標示法後,
目前尚無
針對
特定類別商品
採行電子標示方式之公告草案。
四、
探討研析
(
一
)
允宜參考
應用電子標示之商品類型
國際規範以訂定公告
,以與
國際接軌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76
議題研析
一、題目:商品應用電子標示之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商品標示法、醫療器材管理法、電信管制射頻器材審驗辦法、
電器及電子商品標示基準
三、背景說明
(一)今(111)年5月3日三讀通過,公布後1年施行之商品標示法
第10條第4項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得視科技、產業或經濟發
展情況,『公告』特定類別之商品得採行之電子標示方式,不
適用前2項規定。」亦即,經濟部得公告特定類別商品採行電
子標示方式,以取代於商品本體、內外包裝或說明書為實體
之商品標示。
(二)電子標示,指以電子方式顯示所需的標籤及監管資訊,例如
以螢幕顯示或二維條碼、QR Code等方式顯示所需標示之資
訊。
(三)前述之經濟部公告,係因事項性質特殊(涉及社會、經濟發
展需要或專門技術等),經法律授權以公文程式「公告」發布,
性質上仍屬實質之法規命令,原則上應踐行法規草案之預告
程序,發布後應刊登公報並送立法院。經查經濟部網站,在
今年5月三讀通過商品標示法後,目前尚無針對特定類別商品
採行電子標示方式之公告草案。
四、探討研析
(一) 允宜參考應用電子標示之商品類型國際規範以訂定公告,以與
國際接軌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761/File_19745219.docx |
R01775 | 虛擬貨幣期貨交易詐騙廣告之查處 | 期貨交易法;金融消費者保護法 | 謝碧珠 | 2022-08-17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75
議題研析
一、題目:虛擬貨幣期貨交易詐騙廣告之查處
二、議題所涉法規
期貨交易法、金融消費者保護法
三、背景說明
(一)據報載:「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傳出照片遭冒用於虛擬貨幣相關詐騙廣告
。」
(二)郭台銘辦公室今(111)年7月30日在臉書(Facebook)粉絲團發出聲明表示:「律師團隊已聯繫主管機關啟動追查,呼籲民眾切莫誤信詐騙,以保障個人財產安全
。」又早在3月6日郭台銘辦公室指出:「坊間以郭台銘名義傳播投資或其他不實訊息,意圖詐取民眾資訊或錢財,辦公室會向社群平台業者檢舉,並向刑事警察局報案。因詐騙手法不斷翻新,民眾應提高警覺,避免受騙
。」
四、探討研析
(一)非期貨商經營虛擬貨幣期貨交易涉及期貨交易法之刑責
據相關報導,前揭廣告係以虛擬貨幣之期貨交易(Bitcoin Future)
為標的。關於期貨交易之定義,期貨交易法第3條定有明文,同法第56條第1項規定:「非期貨商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不得經營期貨交易業務。」第2項規定:「期貨商須經主管機關之許可並發給許可證照,始得營業。」準此,期貨交易屬於金融商品,而期貨商屬於特許行業。因之,前揭廣告以虛擬貨幣之期貨交易為標的,若行為人未具備為合法期貨商之身分,卻冒用名人之名義招攬期貨交易業務,即非期貨商卻招攬期貨交易,將可能觸犯期貨交易法第112條第5項:「有下列情事之一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五、未經許可,擅自經營期貨信託事業、期貨經理事業、期貨顧問事業或其他期貨服務事業。……」相關刑責之規定。
(二)加強詐騙廣告偵辧並明定非金融服務業之人相關罰則
前揭涉嫌詐騙之行為,若東窗事發,又若符合前揭期貨交易法之相關法令,則須被繩之以法。又因為有些投資人警覺性較高,其未必得逞。然而,實際上很多人遇上了,總覺得不勝其煩,也擔心有些人一時不察可能就受騙而遭受財產損失
。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今年上半年詐欺案件破獲12,979件,較110年同期增加1,631件、14.37%,查扣金額約新臺幣(以下同)4億2,000萬餘元,較110年同期增加約3,700萬餘元
。至於投資人之財損多少?尚乏官方公開之統計資料。因此,投資人實際受騙狀況如何?財損多少?又藉由官方偵辦後取回多少?又行為人受到多少法律制裁?等等,外界均無以得知。
經查,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第8條第1項明定:「金融服務業刊登、播放廣告及進行業務招攬或營業促銷活動時,不得有虛偽、詐欺、隱匿或其他足致他人誤信之情事,並應確保其廣告內容之真實,其對金融消費者所負擔之義務不得低於前述廣告之內容及進行業務招攬或營業促銷活動時對金融消費者所提示之資料或說明。」另關於金融服務業提供金融服務相關廣告、業務招攬及營業促銷活動之方式、內容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依同法第8條第2項規定之授權訂定「金融服務業從事廣告業務招攬及營業促銷活動辦法」在案,違反者,依同法第30條之1所定相關行政罰鍰規定處罰
。再者,前揭規定適用於「金融服務業
」,依銀行法、證券交易法、期貨交易法等相關金融法律之規定,相關行業均須經主管機關之許可。非經許可之合法業者,擅自為之,以期貨交易法第112條為例,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3百萬元以下罰金。
然而,對於「非金融業者」所為之廣告,因行為主體不構成相關處罰之要件,致無法以前揭相關罰則相繩。為避免或減少國人受騙而產生財產上之損失,建議內政部警政署及法務部調查局等相關機關,應加強類似虛擬貨幣期貨交易等金融詐騙之查處與偵辧,並將相關案例公開以為警惕。同時,對於相關廣告,在未有人受騙進行交易而受損失之前,依前揭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及相關金融法規之規定,將難以相繩,爰建議宜檢討修正相關法令,明定非金融服務業之人刊登、播放涉及金融業務廣告等行為時之處罰規定。
撰稿人:謝碧珠
�賴言曦,遭虛擬貨幣廣告冒名郭台銘辦公室籲勿信詐騙,中央社,111年7月30日。立法院新聞知識管理系統,https://nplnews.ly.gov.tw/onlineNews/daily,最後瀏覽日:111年8月1日。
�同上註。
�吳家豪,防範民眾遭詐騙 郭台銘辦公室:粉專不辦贈獎,中央社,111年3月6日。立法院新聞知識管理系統,https://nplnews.ly.gov.tw/news/202103063200070?statisticMenu=,最後瀏覽日:111年8月1日。
�姚寶煼,假借「郭臺銘」大搞詐騙!盜用網媒報導頁面樣式 《Newtalk新聞》也受害,新頭殼newtalk,111年6月8日。� HYPERLINK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2-06-08/767189"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2-06-08/767189�,最後瀏覽日:111年8月1日。
�李怡欣,詐騙逐年增 財損近40億,大紀元時報,111年7月26日,第A7版。
�陳俊華,「有急事找你」詐騙簡訊多內政部籲打165專線求證,中央社,111年8月8日。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第30條之1第1項:「金融服務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罰鍰:一、違反第八條第二項所定辦法中有關廣告、業務招攬、營業促銷活動方式或內容之規定。……」第2項:「金融服務業對自然人或法人未符合第四條第二項所定之條件,而協助其創造符合形式上之外觀條件者,處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上五千萬元以下罰鍰。」第3項:「金融服務業有前二項情形之一,且情節重大者,主管機關得於其所得利益之範圍內酌量加重,不受前二項罰鍰最高額之限制。」
�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第3條第1項:「本法所定金融服務業,包括銀行業、證券業、期貨業、保險業、電子票證業及其他經主管機關公告之金融服務業。」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708/File_19745154.doc |
R01774 | 稅捐執行相關法制問題評析 | 稅捐稽徵法 | 莊弘伃 | 2022-08-16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74
議題研析
1、 題目:稅捐執行相關法制問題評析
2、 議題所涉法規:稅捐稽徵法
3、 背景說明
(一)報載[footnoteRef:1]每年年中總有一則欠稅大戶名單公告的新聞;多為老面孔的欠稅大戶,會每年一度地被抬出來供各方指摘與議論。按公告欠稅大戶名單,本意不在羞辱、公審欠稅人,而在於防止重大欠稅與加強稅捐徵起。但何以名單上都是老面孔?現行做法似乎無法達到徵起稅收之修法目的。 [1: 陳國樑,稅單萬萬歲?行政與立法的集體怠惰,聯合報,111年7月11日。 ]
(二)按稅捐稽徵法(以下簡稱本法)第23條規定,在稅收無法順利徵起時,稅捐稽徵機關即移送行政執行機關強制執行。行政執行雖然有拘提、管收、禁奢、限制出境等手段,主要還是以欠稅人之所得、財產或遺產,作為執行的標的。有關欠稅大戶之公告,法源依據為本法第34條,現行中央與各地方稅捐稽徵機關會於每年7月1日至年底期間(6個月),在各機關網頁公告個人累計欠稅超過新臺幣(以下同)1,000萬元、營利事業累計欠稅超過5,000萬元之確定案件;公告內容則包括欠稅人姓名或名稱(一併公告營利事業負責人姓名及地址)、稅目別、欠稅年度、欠稅或罰鍰金額及欠稅人地址等訊息。然只要欠稅人在境內無名下所得或財產可供執行,政府仍然無法取得稅收,乃至於年復一年,總是同一批欠稅大戶。
4、 探討研析
(1) 稅捐執行期間之性質應為法定期間
稅捐執行期間的性質和公法上消滅時效的關係,是公法學理上一個爭論的問題,實務上最高行政法院99年度判字第1138號判決意旨略以:行政執行期間,其立法目的在求法律秩序之安定,此項期間之性質,宜解為係法定期間,其非時效,亦非除斥期間,而與消滅時效之本質有別。即就立法解釋論而言,行政執行期間非消滅時效亦非除斥期間,僅係一種法定之執行期間,逾越此期間後,僅發生不得再執行或免予執行的法律效果,簡單明確,亦可免除是否適用或準用民法或行政程序法有關時效中斷規定等爭議。
(2) 稅捐執行期間之立法沿革
查本法96年3月5日修正時,於第23條增訂稅捐徵收之執行期限,對於過去欠稅執行案,只能再追討5年,以期能化解長久為人所詬病的「萬年稅單」問題,根據當次修法規定,修法前欠稅的所有案件,早應在101年3月4日不得再執行,此即一般所稱之「欠稅大赦日」。惟其後再於100年11月8日修正,將欠稅金額達50萬元以上、或經法院裁定拘提或管收、或受核發禁止命令者,共三類尚未執行終結案件之執行期限,延長至106年3月4日,這是第1次的延長。又於105年12月30日修正,將上述金額門檻,自50萬元提高至1,000萬元,三類欠稅案件之執行期限,則延長至111年3月4日,這是第2次的延長。復於110年11月30日修正,將三類欠稅案件之執行期限,進一步延長至121年3月4日,這是第3次的延長。
(3) 稅捐執行期間一再延長之省思
稅捐徵收執行期間的制度化,立意良善且法理明確,有認為延長鉅額欠稅之執行期間,可遏止欠繳稅捐納稅義務人規避執行,有助於國家租稅債權之追繳,提高納稅義務人誠實納稅之依從度,並符合公平正義與社會期待。反對修法者則認為延長執行期限,違反法安定性原則及信賴保護原則,對於已超過10年以上執行的舊欠稅案,如可以徵起者早就已徵起,不能徵起的案件不會因為延長執行期間就能解決[footnoteRef:2]。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每年公告的欠稅大戶名單,都還會是同一批人。 [2: 陳東良、黃程國,時效制度與租稅正義之兩難-再探稅捐執行期間延長之爭議,稅務旬刊,第2160期,100年9月30日,頁39-40。]
本法第23條第4項及第5項有關欠稅執行期間,先是因行政機關不得無限期追討納稅人欠稅,以解決「萬年稅單」之問題,而明定欠稅執行期間,嗣又以「總欠繳金額甚鉅」、「執行期間僅5年」、「為確保租稅公平與正義」等為由,再三延長原定法定執行期間。查本法第21條定有稅捐之「核課期間」[footnoteRef:3]、第23條定有稅捐之「徵收期間」及「執行期間」,然除執行期間一再修法延長外,縱納稅義務人未於規定期間內申報,或故意以詐欺或其他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者,其核課期間即為7年,並無任何延長之例外,亦未見任何延長討論之爭議。按法定「執行期間」、「徵收期間」、「核課期間」與租稅公平正義同具公益性,實應等同考量,不應偏重一方。從而,為免「萬年稅單」、「欠稅大赦」議題不斷上演,主管機關是有必要通盤檢討過去積欠案件,從執行面加強稅捐徵起,落實對於納稅義務人財產之禁止處分、假扣押等稅捐保全措施,避免納稅義務人於移送執行前脫產,進行海外追稅等,較能符合欠稅人人權保障及稅捐之公平正義。 [3: 本法第21條第1項規定:「稅捐之核課期間,依下列規定:一、依法應由納稅義務人申報繳納之稅捐,已在規定期間內申報,且無故意以詐欺或其他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者,其核課期間為5年。二、依法應由納稅義務人實貼之印花稅,及應由稅捐稽徵機關依稅籍底冊或查得資料核定課徵之稅捐,其核課期間為5年。三、未於規定期間內申報,或故意以詐欺或其他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者,其核課期間為7年。」]
撰稿人:莊弘伃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
774
議題研
析
一、
題
目
:
稅
捐
執行
相關
法制
問題評析
二、
議題
所涉
法
規
:
稅捐稽徵法
三、
背景說明
(一)
報載
1
每年年中總有一則欠稅大戶名單公告的新聞;多為老面
孔的欠稅大戶,會每年一度地被抬出來供各方指摘與議論。
按
公告欠稅大戶名單,
本
意不在羞辱、公審欠稅人,而在於防止
重大欠稅與加強稅捐徵起。
但何以名單上都是老面孔?
現行做
法
似乎無法達到
徵起稅收之修法
目的
。
(二)
按稅捐稽徵法
(以下簡稱本法)
第
23
條規定,
在稅收無法順
利徵起
時
,稅捐稽徵機關
即
移送行政執行機關強制執行。行政
執行雖然有拘提、管收、禁奢、限制出境等手段,主要還是以
欠稅人之所得、財產或遺產,作為執行的標的。
有關欠稅大戶
之公告,
法源依據為
本
法第
34
條,
現行
中央與各地方稅捐稽
徵機關會
於
每年
7
月
1
日至年底期間(
6
個月),在各機關網
頁公告個人累計欠稅超過
新臺幣(以下同)
1,000
萬元、營利
事業累計欠稅超過
5,000
萬元之確定案件;公告內容則包括欠
稅人姓名或名稱(一併公告營利事業負責人姓名及地址)、稅
目別、欠稅年度、欠稅或罰鍰金額及欠稅人地址等訊息。
然只
要欠稅人在境內無名下所得或財產可供執行,政府仍然無法取
得稅收,乃至於年復一年,總是同一批欠稅大戶。
四、
探討研析
(一)
稅捐
執行期間之性質應為法定期間
1
³¯°ê¼Ù
¡A
µ|³æ¸U¸U·³¡H¦æ¬F»P¥ßªkªº¶°Åé«å´k
¡A
Áp¦X³ø
¡A
111
¦~
7
¤ë
11
¤é
¡C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74
議題研析
一、 題目:稅捐執行相關法制問題評析
二、 議題所涉法規:稅捐稽徵法
三、 背景說明
(一)報載
1
每年年中總有一則欠稅大戶名單公告的新聞;多為老面
孔的欠稅大戶,會每年一度地被抬出來供各方指摘與議論。按
公告欠稅大戶名單,本意不在羞辱、公審欠稅人,而在於防止
重大欠稅與加強稅捐徵起。但何以名單上都是老面孔?現行做
法似乎無法達到徵起稅收之修法目的。
(二)按稅捐稽徵法(以下簡稱本法)第23條規定,在稅收無法順
利徵起時,稅捐稽徵機關即移送行政執行機關強制執行。行政
執行雖然有拘提、管收、禁奢、限制出境等手段,主要還是以
欠稅人之所得、財產或遺產,作為執行的標的。有關欠稅大戶
之公告,法源依據為本法第34條,現行中央與各地方稅捐稽
徵機關會於每年7月1日至年底期間(6個月),在各機關網
頁公告個人累計欠稅超過新臺幣(以下同)1,000萬元、營利
事業累計欠稅超過5,000萬元之確定案件;公告內容則包括欠
稅人姓名或名稱(一併公告營利事業負責人姓名及地址)、稅
目別、欠稅年度、欠稅或罰鍰金額及欠稅人地址等訊息。然只
要欠稅人在境內無名下所得或財產可供執行,政府仍然無法取
得稅收,乃至於年復一年,總是同一批欠稅大戶。
四、 探討研析
(一) 稅捐執行期間之性質應為法定期間
1
陳國樑,稅單萬萬歲?行政與立法的集體怠惰,聯合報,111年7月11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698/File_19745130.docx |
R01772 | 「跟蹤騷擾案件保護令執行辦法」評析 | 跟蹤騷擾防制法;跟蹤騷擾案件保護令執行辦法 | 陳宏明 | 2022-08-16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72
議題研析
一、題目:「跟蹤騷擾案件保護令執行辦法」評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跟蹤騷擾防制法、跟蹤騷擾案件保護令執行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為保護個人身心安全、行動自由、生活私密領域及資訊隱私,免於受到跟蹤騷擾行為侵擾,維護個人人格尊嚴,本院於110年11月19日三讀通過制定跟蹤騷擾防制法(以下簡稱本法),並明定自公布後6個月施行,俾利相關機關於此期間完成子法研訂、系統建置、警力增補、教育訓練等整備工作。嗣經總統於110年12月1日公布,本法自111年6月1日正式施行[footnoteRef:1]。 [1: 本法施行迄今已逾2個月,依內政部警政署統計,6至7月合計已受(處)理685件跟蹤騷擾案件,開立書面告誡計463案,聲請「跟騷」保護令計37案,嗣經法院核發保護令8案。依據核發保護令類型分析,禁止相對人為第3條第1項各款行為之一,或命相對人遠離特定場所一定距離者計8件;禁止相對人查閱被害人戶籍資料者計1件;命相對人完成治療性處遇計畫者計0件。經檢察官聲請預防性羈押者計21件,其中聲請獲准者計11件。以上數據資料由內政部警政署防治組婦幼安全科協助統計提供,謹致謝忱。]
(二)為落實保障被害人權益及其人身安全,參考家庭暴力防治法第10條規定,於本法明定保護令之聲請、核發、執行及違反刑責等相關規範,關於保護令之執行,本法第14條第3項規定:「保護令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執行之;執行之方法、應遵行程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內政部爰於111年3月18日訂定發布「跟蹤騷擾案件保護令執行辦法」(以下簡稱本辦法),並依中央法規標準法第7條[footnoteRef:2]規定函請本院查照[footnoteRef:3],嗣經本院111年5月20日第10屆第5會期第13次會議決定:「交內政委員會審查」[footnoteRef:4]。 [2: 中央法規標準法第7條規定:「各機關依其法定職權或基於法律授權訂定之命令,應視其性質分別下達或發布,並即送立法院。」] [3: 內政部111年3月18日台內警字第11108710544號函,院總第1774號政府提案第17865號,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第13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111年5月18日印發,頁報825-829。] [4: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60條規定:「各機關依其法定職權或基於法律授權訂定之命令送達立法院後,應提報立法院會議。出席委員對於前項命令,認為有違反、變更或牴觸法律者,或應以法律規定事項而以命令定之者,如有十五人以上連署或附議,即交付有關委員會審查。」本案係台灣民眾黨黨團提議改交內政委員會審查,經主席現場詢問確認無異議,爰決定交內政委員會審查。詳參立法院公報,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第13次會議,111年5月20日院會紀錄,第111卷第75期,111年6月8日出版,頁17。]
(三)本辦法明定為執行跟蹤騷擾案件保護令,行政機關應發揮共同一體之行政機能,於其權限範圍內互相協助;執行機關於必要時,得請求相關機關協助(第2條)。跟蹤騷擾案件保護令執行機關如下:1.命相對人完成治療性處遇計畫之保護令事項,由直轄市、縣(市)衛生主管機關執行之;2.禁止查閱戶籍資料之保護令事項,由被害人戶籍地之戶政事務所執行之;3.其他保護令事項,由警察機關執行之(第3條)。執行機關執行保護令,對保護令所列禁止行為及遵守事項,應命當事人確實遵行(第4條)。執行機關執行保護令,對於被害人個人資料,於相關文書及執行過程應予保密(第5條)。
(四)「被害人、聲請人或相對人對於執行保護令之方法、應遵行之程序或其他侵害利益之情事,得於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之機關聲明異議。」為本法第16條第1項所明定,本辦法進而規定該聲明異議應以書面或言詞提出;以言詞為之者,受理之人員或單位應作成紀錄,經向聲明異議者朗讀或使閱覽,確認其內容無誤後,由其簽名或蓋章。聲明異議之書面內容或言詞作成之紀錄,應載明異議人之姓名及異議事由(第6條)。此外,聲明異議未經原核發保護令法院撤銷、變更或停止執行之裁定前,仍應繼續執行(第7條),以確保保護令之存續力。
四、探討研析
(一)禁止查閱戶籍資料保護令之執行機關宜修正為地方主管機關
為避免相對人獲知被害人之住所、居所及其他聯絡資訊,進而繼續跟蹤騷擾或衍生其他不法侵害,法院得依本法第12條第1項規定,依聲請或依職權核發「禁止相對人查閱被害人戶籍資料」之保護令。另為避免相對人藉由保護令記載事項獲知聲請人[footnoteRef:5]之住所、居所及其他聯絡資訊,特於同條第3項定明保護令得不記載聲請人之住所、居所及其他聯絡資訊,足見立法者對於被害人及聲請人個人行蹤資訊保密之重視。 [5: 本法第5條第1項及第2項規定:「行為人經警察機關依前條第二項規定為書面告誡後二年內,再為跟蹤騷擾行為者,被害人得向法院聲請保護令;被害人為未成年人、身心障礙者或因故難以委任代理人者,其配偶、法定代理人、三親等內之血親或姻親,得為其向法院聲請之。檢察官或警察機關得依職權向法院聲請保護令。」準此,保護令除被害人得聲請外,其配偶、法定代理人、三親等內之血親或姻親亦得於符合法定要件之情形,為被害人向法院聲請之。此外,檢察官或警察機關亦得依職權向法院聲請。]
本法第14條第3項規定略以:「保護令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執行之;……」準此,關於禁止查閱戶籍資料保護令事項之執行機關,本辦法似應規定為「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較為妥適。然本辦法第3條第1項第2款卻將該執行機關定為「被害人戶籍地之戶政事務所」,將相對人可能探知被害人住居所之範圍,限縮至鄉(鎮、市、區)[footnoteRef:6],倘被害人係設籍於人口稀少、鄰里單純之行政區,現行規定[footnoteRef:7]是否可能增加被害人行蹤資訊被輕易探知或洩漏之風險?尚非無疑。為防範被害人繼續遭受相對人跟蹤騷擾等不法侵害,建議將前開規定修正為「禁止查閱戶籍資料之保護令事項,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執行之」為宜。 [6: 戶籍登記則由直轄市、縣(市)戶政事務所辦理,以鄉(鎮、市、區)為管轄區域。但轄區遼闊且人口在30萬人以上者,得增設戶政事務所,以各該戶籍登記區域為管轄區域。詳見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戶政組織,2022年8月1日,網址: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223,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8月11日。] [7: 本法第14條第1項規定:「法院應於核發保護令後二十四小時內發送被害人、聲請人、相對人、裁定內容所指定之人及執行之機關。」若被害人設籍於偏鄉,當地戶政事務所管轄範圍小、當地人口少,難保相對人不會藉由該項保護令由哪一個戶政事務所執行,輕易探知被害人目前之住居所。]
(二)增訂警察機關聲請延長保護令之程序規定
保護令有效期間最長為2年,自核發時起生效。保護令有效期間屆滿前,法院得依聲請或依職權撤銷、變更或延長之;保護令有效期間之延長,每次不得超過2年。檢察官或警察機關得為延長保護令之聲請,本法第13條定有明文。是以,警察機關不僅為跟蹤騷擾案件保護令之執行機關,亦得為延長保護令之聲請機關。
本法所定保護令之相關規定,主要係參考家庭暴力防治法之保護令相關規定而訂定。查該法第64條授權訂定之「行政機關執行保護令及處理家庭暴力案件辦法」,該辦法第8條針對警察機關為被害人聲請保護令及延長保護令之方式、應檢具相關文件及資料等均有相關規範,反觀本辦法對此則付之闕如。為保護被害人權益,允宜於本辦法增訂警察機關聲請延長保護令之相關程序規定,俾利執行保護令之警察機關遵行辦理。
撰稿人:陳宏明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772
議題研析
¤@¡BÃD¥Ø¡G
¡u
¸òÂÜÄÌÂZ®×¥ó«OÅ@¥O°õ¦æ¿ìªk
¡v
µûªR
¤G¡B
ijÃD
©Ò¯Aªk
³W
跟蹤騷擾防制法
、
跟蹤騷擾案件保護令執行辦法
三、
背景說明
(一)
為保護個人身心安全、行動自由、生活私密領域及資訊隱私,
免於受到跟蹤騷擾行為侵擾,維護個人人格尊嚴,
本院於
110
年
11
月
19
日
三讀通過
制定
跟蹤騷擾防制法
(
以下簡稱本法
)
,
並明定自公布後
6
個月施行,俾利相關機關於此期間
完成子法
研訂、系統建置、警力增補、教育訓練等整備工作
。嗣經
總
統於
110
年
12
月
1
日公布,
本法自
111
年
6
月
1
日
正式
施行
1
。
(
二
)
為落實
保障被害人權益及其人身安全,參考家庭暴力防治法
第
10
條規定,
於本法
明定
保護令
之
聲請、核發
、
執行
及違反
刑責
等相關規範
,關於保護令之執行,
本法
第
14
條第
3
項規定
:
「
保護令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執行之;執行之方法、
應遵行程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
內政部
爰
於
111
年
3
月
1
8
日
訂定
發布
「跟蹤騷擾案件保護令執
行辦法」
(
以下簡稱本辦法
)
,
並依中央法規標準法第
7
條
2
規
1
本法施行迄今已逾
2
個月,依內政部警政署統計,
6
至
7
月合計已受(處)理
685
件跟蹤騷擾案
件,開立書面告誡
計
463
案,聲請「跟騷」保護令
計
37
案,嗣經法院核發保護令
8
案。依據核
發保護令類型分析,禁止相對人為第
3
條第
1
項各款行為之一,或命相對人遠離特定場所一定
距離者計
8
件;禁止相對人查閱被害人戶籍資料者計
1
件;命相對人完成治療性處遇計畫者計
0
件。經檢察官聲請預防性羈押者計
21
件,其中聲請獲准者計
11
件。
以上
數據資料
由
內政部警
政署防治組婦幼安全科
協助統計提供,謹致謝忱。
2
中央法規標準法第
7
條
規定
:
「
各機關依其法定職權或基於法律授權訂定之命令,應視其性質
分別下達或發布,並即送立法院。
」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72
議題研析
一、題目:「跟蹤騷擾案件保護令執行辦法」評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跟蹤騷擾防制法、跟蹤騷擾案件保護令執行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為保護個人身心安全、行動自由、生活私密領域及資訊隱私,
免於受到跟蹤騷擾行為侵擾,維護個人人格尊嚴,本院於110
年11月19日三讀通過制定跟蹤騷擾防制法(以下簡稱本法),
並明定自公布後6個月施行,俾利相關機關於此期間完成子法
研訂、系統建置、警力增補、教育訓練等整備工作。嗣經總
統於110年12月1日公布,本法自111年6月1日正式施行
1
。
(二)為落實保障被害人權益及其人身安全,參考家庭暴力防治法
第10條規定,於本法明定保護令之聲請、核發、執行及違反
刑責等相關規範,關於保護令之執行,本法第14條第3項規定:
「保護令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執行之;執行之方法、
應遵行程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內政部爰於111年3月18日訂定發布「跟蹤騷擾案件保護令執
行辦法」(以下簡稱本辦法),並依中央法規標準法第7條
2
規
1
本法施行迄今已逾2個月,依內政部警政署統計,6至7月合計已受(處)理685件跟蹤騷擾案
件,開立書面告誡計463案,聲請「跟騷」保護令計37案,嗣經法院核發保護令8案。依據核
發保護令類型分析,禁止相對人為第3條第1項各款行為之一,或命相對人遠離特定場所一定
距離者計8件;禁止相對人查閱被害人戶籍資料者計1件;命相對人完成治療性處遇計畫者計0
件。經檢察官聲請預防性羈押者計21件,其中聲請獲准者計11件。以上數據資料由內政部警
政署防治組婦幼安全科協助統計提供,謹致謝忱。
2
中央法規標準法第7條規定:「各機關依其法定職權或基於法律授權訂定之命令,應視其性質
分別下達或發布,並即送立法院。」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694/File_19745126.docx |
R01773 | 國家發展基金監理之相關問題研析 | 產業創新條例;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 | 安怡芸 | 2022-08-16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73
議題研析
一、題目:國家發展基金監理之相關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產業創新條例、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依據產業創新條例(以下簡稱產創條例)第29條規定:「為加速產業創新加值,促進經濟轉型及國家發展,行政院應設置國家發展基金。」依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以下簡稱國發基金)111年第2季季報資料,國庫歷年來撥交國發基金新臺幣(以下同)309.33億元,111年6月底國發基金淨值1兆3,427.66億元,加計歷年賸餘累積繳庫數額2,800.92億元及協助其他機關業務支出103.22億元,合計1兆6,331.80億元,較國庫原始撥交金額309.33億元增加1兆6,022.47億元[footnoteRef:1],其運作績效應屬穩健。此外,國家發展基金曾於70年代台積電草創時期投資成為其原始股東,持股迄今獲利達300倍,傳為美談[footnoteRef:2],因此國發基金的投資標的也是許多投資人的重要參考指標[footnoteRef:3]。然而近年來屢傳國發基金投資遭遇重大虧損[footnoteRef:4],因而引發各界關注,並進一步對其投資操作及管理產生質疑。 [1: 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111年第2季季報,https://ws.ndc.gov.tw/001/administrator/32/relfile/7031/36032/0fe00f0f-9a1f-44a5-981a-580882c7acca.pdf,最後閱覽日:111年8月5日。] [2: 社論 國發基金投資踩雷 荒腔走板,經濟日報,111年8月3日,第A2版。] [3: 孫效孔,社會觀察 違法投資 究責國發基金,中國時報,111年7月30日,第A10版。] [4: 社論 國發基金投資踩雷 荒腔走板,同註2。]
(二)依據產創條例第30條[footnoteRef:5]規定,國發基金之任務係加速產業創新加值,促進經濟轉型,而非單純追求獲利,再加上投資行為本身即存有一定之風險,發生虧損情況或許在所難免,然而國發基金為政府所有及管理之基金,投資規模龐大,虧損金額亦以億元為單位,應更為謹慎運作,嚴加監督管理。 [5: 產創條例第30條規定:「國家發展基金之用途如下:一、配合國家產業發展策略,投資於產業創新、高科技發展、能資源再生、綠能產業、技術引進及其他增加產業效益或改善產業結構有關之重要事業或計畫。二、配合國家產業發展策略,融貸資金於產業永續發展、防治污染、節約能源、降低溫室效應及其他增加產業效益或改善產業結構有關之輔導計畫。三、協助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辦理有關計畫之投融資或技術合作支出。四、協助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經濟發展、農業科技發展、社會發展、文化創意發展、引進技術、加強研究發展、發展自有品牌、培訓人才、改善產業結構及相關事項所推動計畫之支出。五、其他經行政院專案核准者。」]
四、探討研析
(一)建議增訂相關監理法律以強化國會監督
政府依法設立之基金為數甚多,除國發基金以提供資金協助產業創新及發展,並輔助及協助創業投資事業外,廣為民眾周知的尚有國家金融安定基金、勞工保險基金、勞工退休基金及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等。針對上開基金之運作及管理,除由法律授權訂定相關規範外,針對立法者認為重要之其他事項,亦明文定於法律條文中以加強監督,甚至直接規定應向立法院報告,例如國家金融安定基金設置及管理條例第11條第2項規定:「本基金應於達成任務後三個月內將運用資金額度以及相關評估報告送立法院。」其他常見重要事項尚包括資訊公開,即立法者於法條中明文規定基金應將收支、運用情形或財務報表定期對外公告[footnoteRef:6],例如同條例第13條第2項規定:「本基金之收支及運用情形,按季公告之。」此外亦有最低收益之規定,例如勞動基準法第56條第4項明定「……最低收益不得低於當地銀行二年定期存款利率之收益……」,以及分戶立帳規定,例如勞工退休金條例第34條第1項明定「勞保局與基金運用局對於勞工退休金及勞工退休基金之財務收支,應分戶立帳,並與其辦理之其他業務分開處理……」。反觀國發基金之管理及運用,除產創條例第30條之用途規定外[footnoteRef:7],主要係依據產創條例第31條第2項授權訂定之「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然該條僅規定「國家發展基金之管理及運用辦法,由行政院定之」,並無更進一步之規範,相形之下國會監督力度似較為薄弱,允宜參酌其他基金之立法例增訂相關監督措施,甚至明文要求應定期向立法院報告或對外公開運作情形,如此或能減少各界質疑聲浪。 [6: 除國家金融安定基金設置及管理條例第13條第2項規定外,其他尚有勞工保險條例第67條第2項後段規定:「基金之收支、運用情形及其積存數額,應由保險人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按年公告之。」勞工退休金條例第34條第2項規定:「勞工退休基金之收支、運用與其積存金額及財務報表,基金運用局應按月報請中央主管機關備查,中央主管機關應按年公告之。」國民年金法第48條第3項規定:「本基金之收支、運用情形及其積存數額,應由保險人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按年公告之。」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第10條第1項規定:「退撫基金之運用及委託經營,應由專責單位進行專業投資,並按季公告收支及運用情形。」] [7: 另有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第7條:「研究學院之資金來源如下:一、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之撥款。……」以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第9條第1項:「國家發展基金應提撥一定比例投資文化創意產業。」]
(二) 允宜掌控被投資公司營運方向以落實促進產業創新政策目的
國發基金與勞工保險基金、勞工退休基金及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等最大不同在於其設立非單純追求獲利,而以參與國家策略性產業,另負有加速經濟轉型及產業發展之政策目的。惟針對單一公司企業投資金額龐大,甚至已成為第一大股東,外部監督之力道或可加強,除應強化實地訪查效能,另可考慮派員進入該公司之高階管理階層,不但能即時瞭解其財務狀況,亦能充分掌控營運方向,甚至給予積極協助,例如提供調整營運策略、抑減成本、充實技術及強化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等意見[footnoteRef:8],如此方可有效落實引導產業創新及轉型之政策目的。 [8: 王佳瑜、王文岑,強化國發基金投資管理發揮投資效益, 主計月刊,第764期,108年8月,頁74。]
撰稿人:安怡芸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773
議題研析
¤@¡BÃD¥Ø¡G
°ê®aµo®i°òª÷ºÊ²z
¤§¬ÛÃö°ÝÃD¬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產業創新條例
、
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
三、
背景說明
(一)
依據
產業創新條例
(
以下簡稱
產創條例
)
第
29
條
規定:「
為加速
產業創新加值,促進經濟轉型及國家發展,行政院應設置國
家發展基金。
」
依據
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
(
以下簡稱
國發基
金
)
111
年第
2
季季報
資料,
國庫歷年來撥交國發基金
新臺幣
(
以下同
)
309.33
億元,
111
年
6
月底國發基金淨值
1
兆
3,427.66
億元,加計歷年賸餘累積繳庫數額
2,800.92
億元及協助其他
機關業務支出
103.22
億元,合計
1
兆
6,331.80
億元,較國庫原
始撥交金額
309.33
億元增加
1
兆
6,022.47
億元
1
,其
運作績效
應屬穩健
。
此外,
國家發展基金
曾於
70
年代
台積電草創時期
投資成為其
原始股東
,持股迄今
獲利達
300
倍
,傳為美談
2
,
因此
國發基金的投資標的也是
許多
投資人的重要參考
指標
3
。
然而近年來屢傳
國發基金
投資遭遇重大虧損
4
,因而引發各界
關注,並進一步對其
投資操
作
及
管理產生質疑。
(
二
)
依據
產創條例
第
30
條
5
規定
,
國發基金之任務係加速產業創新
1
行政院國家
發展基金
111
年第
2
季季報,
https://ws.ndc.gov.tw/001/administrator/32/relfile/7031/36032/0fe00f0f
-
9a1f
-
44a5
-
981a
-
580882c7acca.pdf
,
最後閱覽日
:
111
年
8
月
5
日。
2
社論
國發基金投
資踩雷
荒腔走
板,經濟日報,
111
年
8
月
3
日,第
A2
版
。
3
孫效孔
,
社會觀察
違法投資
究責國發基金,中國時報,
1
1
1
年
7
月
3
0
日,第
A
10
版
。
4
社論
國發基金投資踩雷
荒腔走
板
,同註
2
。
5
產創條例第
30
條
規定
:「國家發展基金之用途如下:一、配合國家產業發展策略,投資於產業
創新、高科技發展、能資源再生、綠能產業
、技術引進及其他增加產業效益或改善產業結構有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73
議題研析
一、題目:國家發展基金監理之相關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產業創新條例、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依據產業創新條例(以下簡稱產創條例)第29條規定:「為加速
產業創新加值,促進經濟轉型及國家發展,行政院應設置國
家發展基金。」依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以下簡稱國發基
金)111年第2季季報資料,國庫歷年來撥交國發基金新臺幣
(以下同)309.33億元,111年6月底國發基金淨值1兆3,427.66
億元,加計歷年賸餘累積繳庫數額2,800.92億元及協助其他
機關業務支出103.22億元,合計1兆6,331.80億元,較國庫原
始撥交金額309.33億元增加1兆6,022.47億元
1
,其運作績效
應屬穩健。此外,國家發展基金曾於70年代台積電草創時期
投資成為其原始股東,持股迄今獲利達300倍,傳為美談
2
,
因此國發基金的投資標的也是許多投資人的重要參考指標
3
。
然而近年來屢傳國發基金投資遭遇重大虧損
4
,因而引發各界
關注,並進一步對其投資操作及管理產生質疑。
(二)依據產創條例第30條
5
規定,國發基金之任務係加速產業創新
1
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111年第2季季報,
https://ws.ndc.gov.tw/001/administrator/32/relfile/7031/36032/0fe00f0f-9a1f-44a5-981a-580882c7acca.pdf,
最後閱覽日:111年8月5日。
2
社論 國發基金投資踩雷 荒腔走板,經濟日報,111年8月3日,第A2版。
3
孫效孔,社會觀察 違法投資 究責國發基金,中國時報,111年7月30日,第A10版。
4
社論 國發基金投資踩雷 荒腔走板,同註2。
5
產創條例第30條規定:「國家發展基金之用途如下:一、配合國家產業發展策略,投資於產業
創新、高科技發展、能資源再生、綠能產業、技術引進及其他增加產業效益或改善產業結構有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696/File_19745128.docx |
R01770 | 憲法限制不動產稅制改革與否之研析 | 中華民國憲法;土地法;平均地權條例;土地稅法;所得稅法;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 | 李基勝 | 2022-08-16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70
議題研析
一、題目:憲法限制不動產稅制改革與否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中華民國憲法》、《土地法》、《平均地權條例》、《土地稅法》、《所得稅法》及《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
三、背景說明
(一)報載:政治大學財政系名譽教授曾巨威表示,《憲法》有「土地增值稅」之規定,導致房稅和地稅分開課徵。土地管理學者韓乾指出,雖有土地增值稅(機會稅)之限制,但與財產稅不衝突,政府還是可從「提高地價稅(財產稅)」下手,讓稅收更穩定[footnoteRef:1]。 [1: 簡嘉佑/台北報導,〈憲法卡住不動產稅 學者:提高地價稅〉,《臺灣醒報》,https://anntw.com/articles/20220725-JziC,瀏覽日期:2022年8月4日。]
(二)曾巨威分享推動房地合一稅之心路歷程表示,過去房地稅最大的弊端就在於房地分離計算,導致許多稅基被忽略。但如果要推行不動產稅的話,需要修憲取消土地增值稅之規定,但這在現實層面太難做到了,所以才轉向逐步推動房地合一(所得)稅。
四、探討研析
(一)《憲法》固係「中華民國國民大會受全體國民之付託,依據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而制定者(前言);然而孫先生有關「平均地權」之論述,寥寥可數,據蕭錚研究,所謂「平均地權」即「核定先下地價,其現有之地價,仍屬原主所有;其革命後社會進步之增值,則歸於國家,為國民所共享[footnoteRef:2]」;其辦法為:規定地價、照價徵稅、照價收買與漲價歸公[footnoteRef:3]。但《憲法》僅於第142條明定「國民經濟,應……實施平均地權……」;並於第143條第3項規定:「土地價值非因施以勞力資本而增加者,應由國家徵收土地增值稅,歸人民共享之。」 [2: 〈中國同盟會軍政府宣言〉,1905年,見:蕭錚,《平均地權本義》,中國地政研究所,初版,1947年8月,https://taiwanebook.ncl.edu.tw/zh-tw/book/NCL-9910010449/reader,瀏覽日期:2022年8月3日。] [3: 孫氏有關「平均地權」理論之論述,散見於數十篇手稿及講稿,經蒐羅於:蕭錚,同註2。該理論之闡述者,固然甚多,殆以蕭氏為有系統的早期闡述者,詳見:蕭錚,《平均地權之理論體系》,中國地政研究所,1968年。]
(二)「規定地價」、「照價徵稅」、「照價收買」及「漲價歸公」規定於現行《土地法》及《平均地權條例》,既與孫先生生前之手稿與講稿有所出入,也與蕭錚之闡述不盡相同[footnoteRef:4],例如:「規定地價」並非由人民自由申報[footnoteRef:5],且現行法有「重新規定地價」,而非地價永以為定[footnoteRef:6];照價收買也未澈底施行,徵收補償也高於規定地價或重新規定地價[footnoteRef:7]。蓋以《憲法》規定,人民固「有依法律納稅之義務」(第19條)。但「……自由及權利,不妨害社會秩序、公共利益者,均受憲法之保障」(第22條);且「……自由權利,除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之」(第23條)。是以「平均地權」及「土地增值稅」均涉及人民之權利義務,仍應以「經立法院通過,總統公布之法律」(第170條)定之。 [4: 詳見現行《土地法》、《平均地權條例》、《土地稅法》、《所得稅法》及《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並參考:蕭錚,註2及註3二書。] [5: 現行辦法由政府調查地價,再公告地價,供人民參考申報,申報地價不得高過其120%,或低於80%(現行《平均地權條例》第15條及第16條)。] [6: 〈地方自治開始實行法〉,1920年,見:蕭錚,同註2,187頁,瀏覽日期:2022年8月3日。] [7: 孫氏主張:「國家在地契之中,應批明國家當需地時,隨時可照地契之價收買」,〈民生主義與社會革命〉,1912年4月1日,見:蕭錚,同註2,119頁,瀏覽日期:2022年8月3日。現行《土地徵收條例》第30條第1項規定:「被徵收之土地,應按照徵收當期之市價補償其地價。在都市計畫區內之公共設施保留地,應按毗鄰非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平均市價補償其地價。」]
(三)《憲法》揭櫫立國原則及政策理想,妥適法律之制定與施行才是實務。若僅執著於表面文字,而未針對問題核心對症抓藥,洵無實益。蓋稅制之存廢,應先釐清課稅目的,除財政收入外,若有其他政策目的,應如何規範才能落實,再檢視該等規範是否與其他法制發生衝突,是否違憲,而非逕以「土地增值稅」已然入憲為由,即認為不可改,不能易其名目(或稱稅目),不能與其他財產併課適當之稅,以臻完善。所以,祇要能促進地盡其利與地利共享,足以調整社會財富,並符量能課稅與公平負擔原則,就是好的稅制,當然也合乎《憲法》揭櫫之立國原則及政策理想,以及法治國家憲法保障人民基本權利之本旨。
(四)有關土地增值稅之課徵及減免既規定於現行《土地法》第176條至第184條及《平均地權條例》第35條至第51條,而且《憲法》第143條第3項也未規定土地增值之課稅不能與其他財產合併課徵(如已停徵銷售房屋、土地之「特種貨物及勞務稅[footnoteRef:8]」與現行之「房地合一(所得)稅[footnoteRef:9]」),而非單獨課徵不可。是故,難謂《憲法》第143條第3項或其他規定有卡住不動產稅之現象,刪除前揭《憲法》規定與否,均不至於妨礙不動產稅制之改革。 [8: 《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第2條、第3條、第5條及第6條之1。] [9: 《所得稅法》第4條之4、第4條之5及第24條之5。]
撰稿人:李基勝
1/3
1
/3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770
議題研析
¤@¡BÃD¥Ø¡G
¾Ëªk
¨î
¤£°Ê²£µ|
¨î§ï²
»P§_
¤§
¬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
中華民國
憲
法》
、《土地法》、
《
平均地權條例
》
、
《
土地稅
法
》
、
《
所得
稅法》
及
《
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條例》
三、
背景說明
(
一)
報載:
政
治
大
學
財政系名譽教授曾巨威表示,《憲法》有「土
地增值稅」
之
規定,導致房稅和地稅分開課徵。土地管理學
者韓乾指出,雖
有土地增值
稅(機會稅)
之
限制,但與財產
稅不衝突,政府還是可從「提高地價稅(財產稅)」下手,讓
µ|¦¬§óéw
1
¡C
¡]
¤G
¡^
´¿¥¨«Â¤À¨É±À°Ê©Ð¦a¦X¤@µ|
¤§
¤ß¸ô¾úµ{
ªí¥Ü
¡A¹L¥h©Ð¦aµ|³Ì
¤jªº¹úºÝ´N¦b©ó©Ð¦a¤ÀÂ÷pºâ¡A¾ÉP³\¦hµ|°ò³Q©¿²¤¡C¦ý¦p
ªGn±À¦æ¤£°Ê²£µ|ªº¸Ü¡A»Ýn׾˨ú®ø¤g¦a¼Wȵ|
¤§
³W©w¡A
¦ý³o¦b²{¹ê¼h±¤ÓÃø°µ¨ì¤F¡A©Ò¥H¤~Âà¦V³v¨B±À°Ê©Ð¦a¦X¤@
¡]©Ò±o¡^
µ|
¡C
¥|¡B
±´°Q¬ãªR
¡]¤@¡^
¡m¾Ëªk¡n
©T«Y¡u¤¤µØ¥Á°ê°ê¥Á¤j·|¨ü¥þÅé°ê¥Á¤§¥I°U¡A¨Ì¾Ú®]
¤¤¤s¥ý¥Í³Ð¥ß¤¤µØ¥Á°ê¤§¿ò±Ð¡v¦Ó¨î©wªÌ¡]«e¨¥¡^¡FµM¦Ó
®]¥ý
¥Í
¦³Ãö¡u¥§¡¦aÅv¡v¤§½×z¡A¹é¹é¥i¼Æ¡A¾Ú¿½¿þ¬ã¨s¡A©Ò¿×
¡u¥§¡¦aÅv¡v§Y¡u®Ö
©w¥ý¤U¦a»ù¡A¨ä²{¦³¤§¦a»ù¡A¤´ÄÝì¥D
1
簡嘉佑
╱
台北報導
,〈
憲法卡住不動產稅
學者:提高地價稅
〉,《臺灣醒報》,
https://anntw.com
/articles/20220725
-
JziC
¡AÂsÄý¤é´Á¡G
2022
¦~
8
¤ë
4
¤é¡C
1/3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70
議題研析
一、題目:憲法限制不動產稅制改革與否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中華民國憲法》、《土地法》、《平均地權條例》、《土地稅
法》、《所得稅法》及《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
三、背景說明
(一)報載:政治大學財政系名譽教授曾巨威表示,《憲法》有「土
地增值稅」之規定,導致房稅和地稅分開課徵。土地管理學
者韓乾指出,雖有土地增值稅(機會稅)之限制,但與財產
稅不衝突,政府還是可從「提高地價稅(財產稅)」下手,讓
稅收更穩定
1
。
(二)曾巨威分享推動房地合一稅之心路歷程表示,過去房地稅最
大的弊端就在於房地分離計算,導致許多稅基被忽略。但如
果要推行不動產稅的話,需要修憲取消土地增值稅之規定,
但這在現實層面太難做到了,所以才轉向逐步推動房地合一
(所得)稅。
四、探討研析
(一)《憲法》固係「中華民國國民大會受全體國民之付託,依據孫
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而制定者(前言);然而孫先
生有關「平均地權」之論述,寥寥可數,據蕭錚研究,所謂
「平均地權」即「核定先下地價,其現有之地價,仍屬原主
1
簡嘉佑/台北報導,〈憲法卡住不動產稅 學者:提高地價稅〉,《臺灣醒報》,https://anntw.com
/articles/20220725-JziC,瀏覽日期:2022年8月4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616/File_19745093.docx |
R01771 | 促進身心障礙者就業問題研析 |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進用身心障礙者工作績優機關(構)獎勵辦法 | 蔡琮浩 | 2022-08-15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71
議題研析
一、題目:促進身心障礙者就業問題研析
二、所涉法規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進用身心障礙者工作績優機關(構)獎勵辦法
三、探討研析
(一)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以下簡稱CRPD)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已於6日落幕,共提出118點結論性意見[footnoteRef:1],有待落實。根據報載[footnoteRef:2],身心障礙者薪資僅約全國平均7成,近年就業率僅2成,貧窮比率和遭受家暴被害人數年增率都是全國平均二、三倍以上;且根據勞動部統計,108年15歲以上身心障礙就業者每月經常性薪資或收入為2萬8,000多元,明顯低於同期全體國民的4萬多元。 [1: 沈佩瑤,第2次CRPD報告審查提118點意見 林萬億:努力落實,中央社,111年8月6日,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8060137.aspx,最後瀏覽日:111年8月7日。] [2: 邱宜君,CRPD國家報告身心障者貧窮遭家暴嚴重,聯合報,111年8月2日,第A6版。]
(二)根據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資料顯示,截至111年第1季,全國身心障礙者人數為119萬5,464人,以65歲以上人數最多(54萬5,300人),50至59歲次之(19萬2,548人),其次為30至34歲(13萬9,408人)及60至64歲(13萬711人)[footnoteRef:3]。以近5年人數來看,則增加28,014人。 [3: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身心障礙統計專區,身心障礙者人數按年齡及等級別分,111年5月31日更新,https://dep.mohw.gov.tw/DOS/cp-5224-62359-113.html,最後瀏覽日:111年8月8日。]
(三)從統計可以發現,排除65歲以上的退休人口,身心障礙者年齡多為落在50至64歲的中高齡者,達27%;若考量身心障礙者具就業能力個別狀況之就業情形,其勞動力參與率(以下簡稱勞參率)僅20.7%、失業率則為8.1%[footnoteRef:4],與我國中高齡者勞參率64.7%,及全國勞參率59.12%,失業率3.74%[footnoteRef:5]相較,勞參率偏低、失業率則偏高。其相關問題,值得重視。 [4: 勞動部,108年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摘要及附表,109年1月15日,https://statdb.mol.gov.tw/html/svy08/0841news.pdf,最後瀏覽日:111年8月10日。] [5: 中高齡勞動參與率統計時間為110年底;全國勞參率及失業率統計時間為111年6月。見勞動統計查詢網,https://statfy.mol.gov.tw/statistic_DB.aspx,最後瀏覽日:111年8月10日。]
(四)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以下簡稱本法)第38條規定,我國對於身心障礙者就業促進政策採「定額進用制」,即各級政府單位、公、私立學校、團體及公、民營事業機構員工總人數達一定人數者,應進用一定人數具有就業能力之身心障礙者。未達標準之機關(構),則應依本法第43條規定,向身心障礙者就業基金(以下簡稱就業基金)繳納差額補助費。
四、建議事項
(一)建議適度提高本法第43條差額補助費之金額
本法的前身為殘障福利法,其第17條第2項即規定「公、民營事業機構,僱用殘障者人數超過其僱用總人數3%以上者,應予獎勵」,後續在79年修法時則納入強制繳納差額補助費之規定。換言之,我國對強制進用身心障礙者之立法已超過30年,但以近5年的統計[footnoteRef:6]發現,法定進用人數近年約在6萬1,000人左右,增加趨勢平緩;法定應進用不足人數則呈現逐年緩步增加現象,顯見透過強制繳納差額補助費挹注就業基金來扶助身心障礙者之方式,有其瓶頸。從德國、法國的經驗也發現,該制度雖可提升就業機會,卻僅能維持在固定水準的穩定狀態,難以向上突破[footnoteRef:7]。若與近年身心障礙者人數逐漸增加的情形而言,其效果亦有待加強。 [6: 根據勞動統計查詢網,106年至110年定額進用身心障礙者概況,https://statdb.mol.gov.tw/ evta/jspProxy.aspx?sys=100&kind=10&type=1&funid=wqrymenu2&cparm1=wq07&rdm=iytlonJl,查詢日期:111年8月9日。] [7: 朱貽莊,「定額進用」是最好的選擇?—不同福利國家體制身心障礙就業情形的比較,社區發展季刊,第148期,103年12月,頁235-237。]
對於未進用身心障礙者之義務機關(構),可依本法第43條規定繳納差額補助費,其金額為差額人數乘以每月基本工資。違反者,勞工主管機關除得公告外,尚有延期需繳納滯納金的處罰規定。第44條第2項則明定就業基金核發之獎勵金,其金額最高按超額進用人數乘以每月基本工資1/2計算。目前每月基本工資為2萬5,250元。
換言之,對於不願意落實定額進用制度這項社會責任的機關(構),其進用身心障礙者與繳納差額補助費之法律效果是相同的。而對於落實CRPD第27條促進身心障礙者於勞動市場之就業機會與職涯提升,或促進身心障礙者於開放之勞動市場獲得工作經驗的精神而言,更是不足。爰建議宜考量承擔社會責任的進用機關與未進用者之差異,適度提高本法第43條差額補助費之金額。
(二)對積極辦理身心障礙者薪資、福利及擴展職涯發展之機關(構)宜優予獎勵
研究發現,目前長期推動的定額進用制度無助於改變雇主進用身心障礙者的態度,也未必能達到促進身心障礙者融入社會的目的[footnoteRef:8]。亦即,如何保障身心障礙者能在與其他人平等基礎上享有公平與良好之工作條件,包括機會均等及同工同酬的權利,以及禁止基於身心障礙者各種就業形式有關事項之歧視,成為促進身心障礙者就業權益的重要關鍵。本法第40條也有相應的條文,違者將依第87條處新臺幣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鍰,惟成效似乎仍可加以提升。 [8: 朱貽莊,同註7,頁230、244。]
考量本法之定額進用制度對保障身心障礙者就業機會已有初步保障,建議對身心障礙者之就業支持,宜朝薪資、福利及擴展職涯發展等面向持續努力,以消弭職場歧視意識並充分落實我國保障身心障礙者之就業權益。對於積極辦理前述身心障礙者薪資、福利及擴展職涯發展之機關(構),宜依本法第44條、第45條之規定,優予獎勵。
撰稿人:蔡琮浩
1
1
¡i¶È¨Ñ©eû°Ñ¦Ò¡j
½s¸¹¡G
1
771
議題研
析
一、題目
:
促進
身心障礙者
就業
問題研析
二、所涉法規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進用身心障礙者工作績優機關(構)
獎勵辦法
三、探討研析
(一)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
以下簡稱
CRPD
)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
審查會議
已於
6
日落幕,共提出
118
點結論性意見
1
,
有待落
實。根據報載
2
,
身心障礙者薪資僅約全國平均
7
成,近年就
業率僅
2
成,貧窮比率和遭受家暴被害人數年增率都是全國
平均二
、三倍以上;且根據勞動部統計,
108
年
15
歲以上身
心障礙就業者每月經常性薪資或收入為
2
萬
8
,
000
多元,明
顯低於同期全體國民
的
4
萬多元
。
(二)
根據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資料顯示,截至
111
年
第
1
季,全國身心障礙者人數為
119
萬
5
,
464
人,以
65
歲以
上人數最多(
54
萬
5
,
300
人),
50
至
59
歲次之(
19
萬
2
,
548
人),其次為
30
至
34
歲(
13
萬
9
,
408
人)及
60
至
64
歲(
13
萬
711
人)
3
。
以近
5
年人數來看,則增加
28
,
014
人。
(三)
從統計可以發現,排除
65
歲以上的退休人口,身心障礙者年
齡多為落
在
50
至
64
歲的中高齡者,達
27
%;若考量身心障
礙者具就業能力個別狀況之就業情形,其勞動力參與率
(以
下簡稱勞參率)
僅
20.7
%
、失業率
則
為
8.1%
4
,與我國中高
1
¨H
¨Øº½
¡A
²Ä
2
¦¸
CRPD
³ø§i¼f¬d´£
118
ÂI·N¨£
ªL¸U»õ¡G§V¤O¸¨¹ê
¡A
¤¤¥¡ªÀ
¡A
111
¦~
8
¤ë
6
¤é¡A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8060137.aspx
¡A³Ì«áÂsÄý¤é¡G
111
¦~
8
¤ë
7
¤é
¡C
2
ªô©y§g¡A
CRPD
°ê®a³ø§i¨¤ß»ÙªÌ³h½a¾D®a¼ÉÄY«¡A
Áp¦X³ø¡A
111
¦~
8
¤ë
2
¤é¡A²Ä
A6
ª©¡C
3
½Ã¥ÍºÖ§Q³¡²Îp³B¡A¨¤ß»Ùê²Îp±M°Ï¡A¨¤ß»ÙêªÌ¤H¼Æ«ö¦~Ä֤ε¥¯Å§O¤À¡A
111
¦~
5
¤ë
31
¤é§ó·s¡A
https://dep.mohw.gov.tw/DOS/cp
-
5224
-
62359
-
113.html
¡A³Ì«áÂsÄý¤é¡G
111
¦~
8
¤ë
8
¤é¡C
4
³Ò°Ê³¡¡A
108
¦~¨¤ß»ÙêªÌ³Ò°Êª¬ªp½Õ¬d¡AºKn¤Îªþªí¡A
109
¦~
1
¤ë
15
¤é¡A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71
議題研析
一、題目:促進身心障礙者就業問題研析
二、所涉法規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 進用身心障礙者工作績優機關(構)
獎勵辦法
三、探討研析
(一)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以下簡稱CRPD)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
審查會議已於6日落幕,共提出118點結論性意見
1
,有待落
實。根據報載
2
,身心障礙者薪資僅約全國平均7成,近年就
業率僅2成,貧窮比率和遭受家暴被害人數年增率都是全國
平均二、三倍以上;且根據勞動部統計,108年15歲以上身
心障礙就業者每月經常性薪資或收入為2萬8,000多元,明
顯低於同期全體國民的4萬多元。
(二)根據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資料顯示,截至111年
第1季,全國身心障礙者人數為119萬5,464人,以65歲以
上人數最多(54萬5,300人),50至59歲次之(19萬2,548
人),其次為30至34歲(13萬9,408人)及60至64歲(13
萬711人)
3
。以近5年人數來看,則增加28,014人。
(三)從統計可以發現,排除65歲以上的退休人口,身心障礙者年
齡多為落在50至64歲的中高齡者,達27%;若考量身心障
礙者具就業能力個別狀況之就業情形,其勞動力參與率(以
下簡稱勞參率)僅20.7%、失業率則為8.1%
4
,與我國中高
1
沈佩瑤,第2次CRPD報告審查提118點意見 林萬億:努力落實,中央社,111年8月6日,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208060137.aspx,最後瀏覽日:111年8月7日。
2
邱宜君,CRPD國家報告身心障者貧窮遭家暴嚴重,聯合報,111年8月2日,第A6版。
3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身心障礙統計專區,身心障礙者人數按年齡及等級別分,111年5月31
日更新,https://dep.mohw.gov.tw/DOS/cp-5224-62359-113.html,最後瀏覽日:111年8月8日。
4
勞動部,108年身心障礙者勞動狀況調查,摘要及附表,109年1月15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618/File_19745095.docx |
R01769 | 半導體產業相關法制研析 | 積體電路電路布局保護法 | 陳淑敏 | 2022-08-12 | 編號:1769
議題研析
1、
題目:半導體產業相關法制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積體電路電路布局保護法》
三、背景說明
(一)報導指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原本已受新冠疫情干擾,現又面臨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及歐美對俄經濟制裁帶來之更大壓力,致使烏克蘭兩大氖氣供應商傳出被迫暫停運作,氖氣是製造晶片之關鍵原材料,這兩家公司停產可能導致價格上漲並加劇半導體短缺
。
(二)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 IC)設計是電子化產品生產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半導體製造業空氣污染管制及排放標準》第2條規定,半導體製造業:指從事積體電路晶圓製造、晶圓封裝、磊晶、光罩製造、導線架製造等作業者。我國半導體產業在晶圓代工總產值為全球第一,市占率超過7成;臺灣半導體產業總產值,占比為19.8%,達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IC設計總產值,也是全球第二;晶圓代工和IC封測代工,為全球第一
。
(三)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瓶頸已延燒超過1年,各界對未來半導體發展有不同看法:《2022全球半導體產業大調查》調查報告顯示,產業領導者對財務與營運的信心指數仍創下歷史新高,有56%預測半導體短缺將持續至2023年
。據統計,從2020年到2024年,全球已動工或即將動工的晶圓廠共達92座,恐引發供應過剩憂慮,但長期來看,晶片需求勢將增加
。惟,華爾街日報報導,智慧型手機和電腦的銷售數量正在逐漸下降,投資人認為消費者對於3C產品的需求將會減弱,而全球最大的晶片廠商之庫存增加,半導體產業將陷入低迷。亦有業者表示,臺灣晶圓產業不只會受到總體需求減少的影響,還會受美國分散採購來源政策影響,有雙重危機
。
四、探討研析
(一)參酌外國推動半導體之立法例
全球晶片嚴重短缺,各國已將其視為重要戰略資源,凸顯晶片廠在全球供應鏈之關鍵地位,以立法來加以保護積體電路產業之知識財產權,各國提出補貼法案及激勵策略如下:
1. 美國1984 年制定《半導體晶片保護法》(Semiconductor Chip Protection Act);2020年6月提出《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於2022年7月27、28日分別經參、眾議院表決通過,同年 8月9日經拜登總統簽署生效,提供520億美元之晶片補貼及約240億美元的投資稅收減免,鼓勵美國企業投資半導體製造
。
2.韓國2021年5月13日公布「K-半導體戰略」,在未來10年將投資510兆韓元,提高稅務獎勵並致力鬆綁法規,願景是2030年建設韓國成為全球最先進、最大的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生產基地,半導體製造自產比率將達到50%。
3.日本1985年公布《半導體積體電路法》;2021年11月公布「半導體產業緊急強化方案」,編列7,740億日圓
,用以投資半導體產業,期望車用和其他領域的功率半導體於2030年市占率可達40%。
4.印度2021年12月頒布之激勵計畫,預計為供應鏈挹注約100億美元,用於發展永續半導體和顯示器製造,包括電子元件、次組件和成品,以吸引半導體製造商和顯示器製造商前來投資。
5.歐盟執委會2022年2月8日提出《歐洲晶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將整合研發、設計、測試等領域,由歐盟與各會員國協力投資,預計投入超過430億歐元的公共與民間投資,另提供110億歐元加強現有研究、開發與創新技術
。
全球半導體產業供應鏈恐將重組,各國提出半導體相關法案,對我國半導體的競爭優勢是否會受到衝擊,尚待密切關注。
(二)適時檢視相關法規之執行成效
法規與商業考量為評估投資關鍵,我國政府強化半導體產業競爭力主要採取研發補助和租稅獎勵,積極優化稅制並新增企業獎酬管道,雖已賡續修正《所得稅法》、《公司法》等,仍應持續適時通盤評估調整我國產業結構,以因應國際經濟情勢所需。如我國就積體電路所制定之《積體電路電路布局保護法》,於1995年8月11日制定公布,2002年6月12日修正公布,然時至今日已20年未再加以修正。有論者認為,該法立法後因技術進步、市場變化,乃至於其他相關法律與業界實踐的變化,半導體產業尋求積體電路布局登記保護者越來越少,使得我國積體電路電路布局保護法並未如預期受到重視
。依報導,半導體業者重視營業秘密保護,改採其他策略如申請專利、著作權等,致積體電路電路布局申請下滑,國內廠商在積體電路電路布局相對較少。現行法規應真正符合產業需求且著重實效,適時檢討立法成效與適用性,進而評估整體系統性調整修正,有其必要性。
撰稿人:陳淑敏
【僅供委員參考】
� 王嘉源,經濟部稱 臺灣廠商備妥安全庫存 供應鏈短期生產無虞 烏克蘭斷氖 加劇全球晶片荒,中國時報,2022年3月13日,第A1版。
� 林信男,台積電回檔到433元就踩剎車!護國神山本益比夠低了?政府2招維持台半導體競爭力,聯合新聞網(授權自今周刊),2022年7月26日。
� 吳碧娥,全球半導體產業未來三大發展方向,聯合新聞網(授權自北美智權報),2022年5月12日。
� 全球晶圓廠新建92座 恐供應過剩,經濟部國際貿易局,2022年7月20日。
� 「台灣晶圓產業有雙重危機!」他分析市場需求:災難非常恐怖,風傳媒,2022年7月20日。
� 拜登簽署晶片法案「晶片的未來將是美國製造」,中廣新聞網,2022年8月10日。檢自https://bccnews.com.tw/archives/283112,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8月10日。
� 日本批准半導體投資及振興預算 吸引晶片外企到日本製造,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2021年12月9日。7,740億日圓半導體投資預算係由3部分組成:6,170億日圓用於資助國內先進晶片製造生產能力的投資;470億日圓用於模擬晶片等傳統生產;1,100億日圓用於晶片和電源管理零組件以及下一代矽研發。
� 有關歐盟執委會提出歐洲晶片法案(European Chips Act)並公開肯定臺灣地位重要事,外交部回應如下,外交部網站–新聞中心–最新消息,2022年2月9日。
� 張添榜,以實證觀點檢視我國積體電路電路布局保護法12年的運作,科技法學評論6卷1 期,2009年4月,頁96。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567/File_19745071.doc |
R01768 | 共有土地處分門檻修法研析 | 土地法第34條之1;土地法第34條之1執行要點 | 陳宏明 | 2022-08-09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68
議題研析
一、題目:共有土地處分門檻修法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土地法第34條之1、土地法第34條之1執行要點
三、背景說明
(一)為加強保護少數土地共有人權益,內政部於民國(下同)109年11月19日初審通過土地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其中針對共有土地或建物處分之同意比例,擬由現行共有人人數及其應有部分合計均過半數或應有部分合計逾3分之2者之同意,修正為共有人人數及其應有部分合計均逾3分之2同意,始得為之;且將現行得適用於處分、變更及設定地上權、農育權、不動產役權或典權等行為,限縮至僅限於買賣,以保護少數共有人的權益[footnoteRef:1]。 [1: 內政部全球資訊網,內政部修土地法 提高共有地處分門檻 須逾2/3同意,訊息快遞/新聞發布,2020年11月19日,網址:https://www.moi.gov.tw/News_Content.aspx?n=4&s=198986,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8月8日。]
(二)內政部表示,目前土地法第34條之1(下稱本法條)規定,共有土地或建物經共有人人數及其持分合計過半數的同意,即可將該土地或建物全部賣出。鑒於以往曾有地主以假交易真炒地或移轉給人頭虛增共有人數等方式,侵害其他不同意共有人的權利。為符合司法院釋字第562號解釋[footnoteRef:2],在兼顧共有人權益前提下,達成促進共有土地或建物有效利用之目的,爰提出本次修正[footnoteRef:3]。 [2: 釋字第562號解釋文(92年7月11日發布)略以:「土地法第34條之1第1項所稱共有土地或建築改良物之處分,如為讓與該共有物,即係讓與所有權;而共有物之應有部分,係指共有人對共有物所有權之比例,性質上與所有權並無不同。是不動產之應有部分如屬公同共有者,其讓與自得依同條第5項準用第1項之規定。內政部77年8月18日臺(77)內地字第621767號函頒修正之土地法第34條之1執行要點第12點規定:「分別共有土地或建物之應有部分為數人所公同共有,公同共有人就該應有部分為處分、變更或設定負擔,無本法條第1項之適用」,於上開範圍內,就公同共有人公同共有不動產所有權之行使增加土地法上揭規定所無之限制,應不予適用。] [3: 內政部新聞稿文末指出:「土地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依法制作業程序,於近期函報行政院審查後,送立法院審議,希望能儘速完成修法,以兼顧公益及保障民眾財產權益,惟查本院「法律提案及發言系統」,該草案尚未經行政院函請本院審議,同註1。另查本院委員相關提案有本院委員何欣純等17人提出「土地法第三十四條之一條文修正草案」,院總第285號委員提案第26109號,立法院第10屆第3會期第6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110年3月31日印發,頁委85-88。]
(三)共有物之處分、變更及設定負擔,應得共有人全體之同意,民法第819條第2項定有明文。惟若因少數共有人意見不同或行蹤不明致難取得其同意,不免影響共有物之處分及有效利用,甚而對社會發展有所阻礙。為解決共有不動產糾紛,促進土地利用及增進公共利益,土地法於64年修正時爰增訂本法條,除對共有不動產之處分、變更及設定負擔採多數決外,亦設有事前應書面通知他共有人或公告、對於他共有人應得之對價或補償負連帶清償責任,以及賦予他共有人優先承購權等保護他共有人權益之機制,其性質屬於特別規定,應優先於前開民法條文適用。
(四)本法條施行後,因條文內容簡略,適用上常滋疑義。為使執行標準一致,內政部爰於75年訂定「土地法第34條之1執行要點」以為補充,惟其位階僅屬行政規則,解釋空間有限,訂定後雖歷經17次修正,仍迭有爭議。例如:釋字第562號解釋即認為當時前開要點第12點規定,就公同共有人公同共有不動產所有權之行使增加土地法上揭規定所無之限制,應不予適用,該點爰於92年7月31日刪除。另查該號解釋內容並未涉及本法條所定共有人同意門檻,併予敘明。
四、探討研析
(一)提高同意門檻與限縮其適用範圍,宜審慎考量
本法條增訂施行迄今已逾45年,在促進共有物利用,簡化共有關係,解決不動產糾紛及增進公共利益等方面有所助益,社會各界亦習於以此作為從事共有不動產交易或設定用益物權之準據,長久以來已形成一定程度的規範意識與秩序基礎,遽然提高共有物處分之同意門檻或將其適用範圍限縮至僅限於買賣,不僅無助於解決共有關係複雜致屢生紛爭的問題,恐將更不利於共有不動產之處分及利用,建議宜審慎考量該修正之必要性及合理性。此外,究出於何種理由致須將過半數同意門檻提高至需逾3分之2同意,其差距為何?建議主管機關宜提出更充分理由以說明其修正之必要性。
(二)限制不當虛增共有人數行為或增訂保護少數共有人條款
本法條對於未表示同意之少數共有人已設有相關權益保護機制,以資衡平。如為防範不當虛增共有人數致侵害少數人權益情形發生,或可明文規定限於處分前取得應有部分已逾一定期間之共有人始得納入計算(如因繼承取得者,則不在此限),即可有效抑制此種不當行為。另有學者建議可參照民法第820條第2項及第4項規定[footnoteRef:4],增訂保護少數共有人之條款,以兼顧全體共有人之權益,亦值參採。 [4: 學者認為共有不動產之管理是低度行為,處分則是高度行為,現行法對少數共有人保護機制,前者顯然優於後者,建議參照民法第820條第2項及第4項於土地法第34條之1增訂例如:依第1項規定之處分、變更或設定地上權、農育權、不動產役權或典權顯失公平者,不同意之共有人得聲請法院以裁定變更之。共有人所為處分、變更或設定地上權、農育權、不動產役權或典權之決定,有故意或重大過失,致共有人受損害者,對不同意之共有人連帶負賠償責任。等條文,以保護少數共有人權益。詳見溫豐文,共有不動產之管理與處分,現代地政/人與地,第344期,101年10月,頁92。]
(三)提升規範密度,以符合法律保留原則
「土地法第34條之1執行要點」係為維持本法條執行標準一致性而訂頒之解釋性規定,現行全文共11點,其中又有多點細分為多項,內容繁多。然1個條文卻要用諸多條文加以闡釋,顯見其規範密度有所不足;又其性質上僅屬行政規則,惟內容卻有不少對本法條規定作限縮解釋,涉及人民權利、義務事項,應以法律明定為宜。鑒於共有物之處分與人民財產權保障息息相關,建議主管機關應逐一檢討前揭要點之內容性質,關於人民權利、義務事項或其他重要事項應以法律定之者,應納入修法草案中明確規範;其他細節性、技術性之事項,則增訂法規命令之授權規定,以符合法律保留原則。
撰稿人:陳宏明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768
議題研析
¤@¡BÃD¥Ø¡G
¦@¦³¤g¦a³B¤ÀªùÂeתk¬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土地法第
34
條之
1
、土地法第
34
條之
1
執行要點
三、
背景說明
(一)
為加強保護少數土地共有人權益,內政部
於民國
(
下同
)109
年
11
月
19
日
初審
通過土地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其中
針對共有
土地或建物處分
之
同意比例,
擬
由
現行共有人人數及其應有
部分合計均過半數或
應有部分
合計
逾
3
分之
2
者之同意,修正
為共有人人數及其應有部分合計均逾
3
分之
2
同意,始得為之;
且將現行得適用於
處分、變更及設定地上權、農育權、不動
產役權或典權
等行為
,
限縮至僅
限於買賣,
以保護少數共有
人的權益
1
。
(
二
)
內政部表示,
目前
土地法第
34
條之
1
(
下稱本法條
)
規定,共有
土地或建物經
共有
人人數
及其
持分
合計
過半數的同意,
即
可
將該土地或建物全部賣出
。鑒於以
往曾有地主以假交易真炒
地或移轉
給
人頭
虛增共有人數
等方式,侵害其他不同意共有
人的權利。為符合司法院釋字第
562
號解釋
2
,
在兼顧共有人
1
內政部
全球資訊網
,
內政部修土地法
提高共有地處分門檻
須逾
2/3
同意
,
訊息快遞
/
新聞發
布,
20
20
年
11
月
19
日,網址:
https://www.moi.gov.tw/News_Content.aspx?n=4&s=198986
,
最後瀏覽日期:
2022
年
8
月
8
日。
2
釋字第
562
號解釋
文
(92
年
7
月
11
日發布
)
略以:「
土地法第
34
條之
1
第
1
項所稱共有土地或建築改
良物之處分,如為讓與該共有物,即係讓與所有權;而共有物之應有部分,係指共有人對共
有物所有權之比例,性質上與所有權並無不同。是不動產之應有部分如屬公同共有者,其讓
與自得依
同條
第
5
項準用第
1
項之規定。內政部
77
年
8
月
18
日臺
(77)
內地字第
621767
號函頒修正
之土地法第
34
條之
1
執行要點第
12
點規定:「分別共有土地或建物之應有部分為數人所公同共
有,公同共有人就該應有部分為處分、變更或設定負擔,無本法條第
1
項之適用」,於上開範
圍內,就公同共有人公同共有不動產所有權之行使增加土地法上揭規定所
無之限制,應不予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68
議題研析
一、題目:共有土地處分門檻修法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土地法第34條之1、土地法第34條之1執行要點
三、背景說明
(一)為加強保護少數土地共有人權益,內政部於民國(下同)109年
11月19日初審通過土地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其中針對共有
土地或建物處分之同意比例,擬由現行共有人人數及其應有
部分合計均過半數或應有部分合計逾3分之2者之同意,修正
為共有人人數及其應有部分合計均逾3分之2同意,始得為之;
且將現行得適用於處分、變更及設定地上權、農育權、不動
產役權或典權等行為,限縮至僅限於買賣,以保護少數共有
人的權益
1
。
(二)內政部表示,目前土地法第34條之1(下稱本法條)規定,共有
土地或建物經共有人人數及其持分合計過半數的同意,即可
將該土地或建物全部賣出。鑒於以往曾有地主以假交易真炒
地或移轉給人頭虛增共有人數等方式,侵害其他不同意共有
人的權利。為符合司法院釋字第562號解釋
2
,在兼顧共有人
1
內政部全球資訊網,內政部修土地法 提高共有地處分門檻 須逾2/3同意,訊息快遞/新聞發
布,2020年11月19日,網址:https://www.moi.gov.tw/News_Content.aspx?n=4&s=198986,
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8月8日。
2
釋字第562號解釋文(92年7月11日發布)略以:「土地法第34條之1第1項所稱共有土地或建築改
良物之處分,如為讓與該共有物,即係讓與所有權;而共有物之應有部分,係指共有人對共
有物所有權之比例,性質上與所有權並無不同。是不動產之應有部分如屬公同共有者,其讓
與自得依同條第5項準用第1項之規定。內政部77年8月18日臺(77)內地字第621767號函頒修正
之土地法第34條之1執行要點第12點規定:「分別共有土地或建物之應有部分為數人所公同共
有,公同共有人就該應有部分為處分、變更或設定負擔,無本法條第1項之適用」,於上開範
圍內,就公同共有人公同共有不動產所有權之行使增加土地法上揭規定所無之限制,應不予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521/File_19744943.docx |
R01767 | 托嬰中心強制裝設監視器法制問題淺析 |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托嬰中心監視錄影設備設置及資訊管理利用辦法 | 傅朝文 | 2022-08-08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67
議題研析
1、
題目:托嬰中心強制裝設監視器法制問題淺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托嬰中心監視錄影設備設置及資訊管理利用辦法
3、
背景說明
(一)近年來由於幼托機構兒虐問題頻發,為保護嬰兒安全與發生兒虐案件時得查知相關事實並確保證據之保存,以利責任歸屬,保障當事人家長及托嬰中心雙方權益,2019年3月間增訂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以下簡稱兒少權法)第77條之1,規定托嬰中心應裝設監視攝影系統,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就監視錄影設備之設置、管理等事項訂定辦法予以規範[footnoteRef:1]。隨後衛生福利部即於2020年1月2日發布「托嬰中心監視錄影設備設置及資訊管理利用辦法」(以下簡稱本辦法)。 [1: 詳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77條之1修法理由。]
(二)惟裝設監視錄影設備進行攝錄勢必影響托育人員之隱私權,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專任講師王翠鳳表示,這樣的狀況底下,托育人員就像生活在楚門的世界,隨時被監視。強制托嬰中心架設監視器的法令雖已上路相當一段時間,許多托育人員依舊無法適應鏡頭,反彈的聲音也越來越多[footnoteRef:2]。 [2: 陳品伃、黃亘亘、陳霈綺,人權與安全的糾結 托育人員、看護遭監視,小世界Newsweek網頁,2021年4月11日,http://shuj.shu.edu.tw/blog/2021/04/11/%E4%BA%BA%E6%AC%8A%E8%88%87%E5%AE%89%E5%85%A8%E7%9A%84%E7%B3%BE%E7%B5%90-%E6%89%98%E8%82%B2%E4%BA%BA%E5%93%A1%E3%80%81%E7%9C%8B%E8%AD%B7%E9%81%AD%E7%9B%A3%E8%A6%96/,上網日期:2022年7月25日。]
(三)另有地方民意代表指出,過去托育機構發生疑似虐童事件,園方常以監視器壞掉、誤刪、儲存空間不足為藉口,拒絕提供影像,家長無法得知真相,社會局也無可奈何,本辦法發布實施後,希望地方政府建立「托嬰監管雲」雲端儲存影像,以免相關畫面被破壞[footnoteRef:3]。目前已有若干地方政府開始建置此種托嬰監管雲系統。例如臺南市政府即創全國之先,2020年即針對公設民營托育家園全面建置「公共托育家園影像監管雲端伺服器系統」,將每日托育動態即時回傳相關影像至社會局,確保錄影資料保存30天[footnoteRef:4]。新北市政府、臺中市政府亦於近年推動「公托監管雲」,功能包括「異地備份」和「隨時確保錄影」,預計2022年底建置完成。至於私托部分因經費造價高,尚不能擴及私托[footnoteRef:5]。另臺北市政府亦表示會找部分公辦民營托嬰中心進行試辦[footnoteRef:6]。 [3: 陳心瑜,監視器「誤刪」沒畫面?防虐童重演 新北議員促建立托嬰監管雲,自由時報電子報,2020年6月29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212072,上網日期:2022年7月25日。] [4: 臺南市政府全球資訊網,台南率先啟動公共托育家園雲端監視系統 完善育兒環境再升級,2020年12月10日,https://www.tainan.gov.tw/News_Content.aspx?n=13370&s=7733153。上網日期:2022年8月2日。] [5: 李成蔭,招標完成 新北公托監管雲 年底拚100家 強制上傳備份影音 但私托未納入出現漏洞 社會局:中央無法可管 會加強抽查,聯合報,2022年5月10日,第B201版;盧金足,防兒虐 台中市府籌設托嬰監管雲,中國時報,2022年3月16日,第B21AA10版。] [6: 蔡亞樺,跟進新北 台北市托嬰中心將試辦「監管雲」,自由時報,2020年11月7日,第A16版。]
(四)本辦法發布實施後,教師團體指出,該辦法未能處理若干問題,導致當前托嬰現場依舊混亂且打擊從業人員信心。相關問題舉例如下:1.法令未規定監視器裝設目的,托嬰機構可能不法蒐集或濫用監視影像。2.怎能授權業者自行操作攝錄器材?對於攝錄器材之規格、配備均無統一規範,如何避免業者對監視器設定假畫面或是剪接後製錄影時間?3.影音資料調閱權限不明?4.影像內其他無關人員能否主張不願意被觀看?技術上該如何處理[footnoteRef:7]? [7: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幼委會主委 楊逸飛,「降低幼托機構不當管教 建立完整通報處理系統」公聽會意見書(1),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網頁,2020年11月6日http://www.nftu.org.tw/FileStorage/files/%E5%B9%BC%E5%85%92%E6%95%99%E8%82%B2%E5%A7%94%E5%93%A1%E6%9C%83/1091106%E5%B9%BC%E5%85%92%E5%9C%92%E4%B8%8D%E7%95%B6%E7%AE%A1%E6%95%99%E5%85%AC%E8%81%BD%E6%9C%83%E6%84%8F%E8%A6%8B%E6%9B%B8(%E5%85%A8%E6%95%99%E7%B8%BD).pdf,上網日期:2022年7月25日。]
4、
探討研析
(一)明確「托嬰中心監視錄影設備設置及資訊管理利用辦法」之授權目的
按隱私權為個人不可或缺之基本權利,而受憲法第22條所保障。其中就個人自主控制個人資料之資訊隱私權而言,乃保障人民決定是否揭露其個人資料、及在何種範圍內、於何時、以何種方式、向何人揭露之決定權,並保障人民對其個人資料之使用有知悉與控制權及資料記載錯誤之更正權。惟憲法對資訊隱私權之保障並非絕對,國家得於符合憲法第23條規定意旨之範圍內,以法律對之予以適當之限制(司法院釋字第603號解釋參照)。
依兒少權法授權訂定之本辦法,其對隱私權之相關限制是否適當?首應檢討其授權明確性問題。按法律授權訂定命令者,如涉及限制人民之自由權利時,其授權之目的、範圍及內容須符合具體明確之要件;若法律僅為概括授權時,應就該項法律整體所表現之關聯意義為判斷,而非拘泥於特定法條之文字。至於授權條款之明確程度,則應與所授權訂定之法規命令對人民權利之影響相稱。涉及刑罰之構成要件者,其授權之明確程度即應嚴格審查,授權之目的、內容與範圍均應明確規定於法律,使人民得以預見;如為一般限制人民自由權利之措施,其授權之明確程度要求則較為寬鬆,毋須法律明文規定,僅需依一般解釋方法從法律整體所表現之關聯意義與立法目的中推知授權目的、內容與範圍等,即可認符合授權明確性原則(司法院釋字第367號、第394號、第522號解釋參照)。換言之,本辦法之授權目的雖未明定於母法,但依兒少權法第77條之1之立法理由,已揭櫫授權目的係為保護嬰兒安全與發生兒虐案件時得查知相關事實並確保證據之保存,以利責任歸屬。相關授權之內容與範圍亦見於該條規定,似不違授權明確性原則之要求。
惟本辦法並未明確揭示該授權目的,但實務上托嬰中心負責人或專責人員依本辦法攝錄之影音資料,其管理及利用皆應符合前揭事證保存之授權目的,以避免濫用致侵害隱私權。例如,在無托育照顧爭議事件發生時,負責人得否自行觀看其依本辦法保存及建檔之影音資料?此類問題,本辦法往往未能窮盡規範而有待於法規解釋。為有利於本辦法之解釋與執行,建議將前揭保存兒虐案件事證之授權目的明定於本辦法。
(二)建議監視影像蒐集、管理及調閱等涉及基本人權事項應予規範
本辦法第4條第1項規定:「托嬰中心負責人應自行或指派專責人員操作、管理及維護設備。」對此,教師團體指出,負責人或主管可能利用監視器監管托育人員之工作狀態作為績效評比,甚至將嬰幼兒生活作息影片流入非法場所獲利,且相關攝影器材之規格並無統一規範,很難避免業者進行剪接後製[footnoteRef:8]。以文林公共托育中心日前發生兒虐事件為例,中心即一度以「誤刪」為由拒絕提供影像[footnoteRef:9]。 [8: 同前註。] [9: 同註3。]
另依本辦法第8條第1項規定:「托嬰中心收托兒童之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之人,因托育照顧爭議事件申請查閱攝錄影音資料,應於事件發生或知悉之日起14日內,填具申請書,並敘明具體事由,向托嬰中心提出申請。」按托育照顧爭議事件發生時,托嬰中心本為利害攸關之當事方,很難期待其完整保存畫面供查證。且本辦法對托嬰中心負責人或其指派專員之影像查閱權並無任何限制,有遭濫用,逾越隱私自由之合理期待致侵害托育人員隱私權之虞。其次,本辦法對出現在攝錄畫面內其他人員並未要求以馬賽克處理等保護性措施,是否有妨害其他人員隱私權之問題,亦值檢討。爰建議就前述不法蒐集或濫用監視影像、預防剪接後製、調閱權限、保障第三人隱私權等涉及基本權利事項予以明確規範。
(三)評估攝錄影音資料交公正第三方機構管理利用之可行性
托嬰中心收托兒童之父母或家長等,因托育照顧爭議事件申請查閱攝錄影音資料,依本辦法第8條第1項規定,應敘明具體事由,向托嬰中心提出申請。該項所稱爭議事件,係指收托兒童之父母、監護人或其他實際照顧之人認為托育照顧不良結果應由托嬰中心負責所生爭議。至因托育服務所生之消費爭議事件,應依消費者保護法相關規定處理[footnoteRef:10]。換言之,只有因托育照顧爭議事件,才能向托嬰中心申請查閱攝錄影音資料,但托嬰中心對於是否為托育照顧爭議事件,有無認定權限,本辦法並無明文規定。如認為托嬰中心有認定權限,得拒絕父母或家長等之申請,而托嬰中心又為利害攸關之當事方,能否期待托嬰中心公正處理查閱攝錄影音資料之申請,亦有疑慮。 [10: 詳托嬰中心監視錄影設備設置及資訊管理利用辦法第8條立法說明。]
綜上,依本辦法規定,攝錄設備及影音資料交托嬰中心管理,除可能侵害托育人員之隱私權外,相關影音資料亦有被刪除或剪接之問題,也不能排除托嬰中心恣意拒絕查閱相關資料申請之可能。是以,目前若干地方政府刻正推動之「公托監管雲」系統,將影音資料同步上傳雲端備份異地保存,應屬正確之方向,但受限於經費,尚不能全面普及於私托。為達兒虐案件事證保存之立法目的,建議主管機關研究將監視器攝取之影音資料直接傳送至經主管機關評鑑合格之公正第三方機構,不經由托嬰中心處理,影音資料之管理與保存皆委由該機構辦理,父母或家長因托育照顧爭議事件查閱影音資料亦均向該機構提出申請,並將攝錄設備之規格統籌交由主管機關或該機構進行規範,以避免托嬰中心濫用相關資料以保障托育人員之隱私權並兼顧父母家長權益。
撰稿人:傅朝文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767
議題研析
一、
題目:
托嬰中心強制裝設監視器
法制
問題淺析
二、
議題所涉法
規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
托嬰中心監視錄影設備設置及
資訊管理利用辦法
三、
背景
說明
(
一
)
近年來由於幼托機構兒虐問題頻發,
為保護嬰兒安全與發生兒
虐案件時得查知相關事實並確保證據之保存,以利責任歸屬,
保障當事人家長及托嬰中心雙方權益,
2019
年
3
月間增訂
兒
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以下簡稱兒
少
權法)
第
77
條之
1
,
規
定
托嬰中心應裝設監視攝影系統,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
就監視錄影設備之設置、管理等事項訂定辦法予以規範
1
。
隨
後衛生福利部即於
2020
年
1
月
2
日發布
「
托嬰中心監視錄影
設備設置及資訊管理利用辦法
」
(以下簡稱本辦法)
。
(
二
)
惟裝設
監視錄影設備
進行攝錄
勢必影響
托育
人員之隱私權,
經
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專任講師王翠鳳
表示
,
這樣的狀
況底下,
托育
人員就像
生活在
楚門的世界,隨時被監視。強制
托嬰中心架設監視器的法令
雖
已上路
相當一段時間
,
許多托育
人員依舊無法適應鏡頭,反彈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2
。
1
¸Ô
¨àµ£¤Î¤Ö¦~ºÖ§Q»PÅv¯q«O»Ùªk²Ä
77
±ø
¤§
1
תk²z¥Ñ¡C
2
³¯«~
?
¡B¶À
??
¡B³¯è®ºö
¡A
¤HÅv»P¦w¥þªºªÈµ²
¦«¨|¤Hû¡B¬ÝÅ@¾DºÊµø
¡A
¤p¥@¬É
Newsweek
ºô
¶
¡A
2021
¦~
4
¤ë
11
¤é¡A
http://shuj.shu.edu.tw/blog/2021/04/11/%E4%BA%BA%E6%AC%8A%E8%88%87%E5%AE%89%E5%85
%A8%E7%9A%84%E7%B3%BE%E7%B5%90
-
%E6%89%98%E8%82%B2%E4%BA%BA%E5%93%A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67
議題研析
一、 題目:托嬰中心強制裝設監視器法制問題淺析
二、 議題所涉法規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托嬰中心監視錄影設備設置及
資訊管理利用辦法
三、 背景說明
(一)近年來由於幼托機構兒虐問題頻發,為保護嬰兒安全與發生兒
虐案件時得查知相關事實並確保證據之保存,以利責任歸屬,
保障當事人家長及托嬰中心雙方權益,2019年3月間增訂兒
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以下簡稱兒少權法)第77條之
1,規定托嬰中心應裝設監視攝影系統,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
就監視錄影設備之設置、管理等事項訂定辦法予以規範
1
。隨
後衛生福利部即於2020年1月2日發布「托嬰中心監視錄影
設備設置及資訊管理利用辦法」(以下簡稱本辦法)。
(二)惟裝設監視錄影設備進行攝錄勢必影響托育人員之隱私權,經
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專任講師王翠鳳表示,這樣的狀
況底下,托育人員就像生活在楚門的世界,隨時被監視。強制
托嬰中心架設監視器的法令雖已上路相當一段時間,許多托育
人員依舊無法適應鏡頭,反彈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2
。
1
詳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77條之1修法理由。
2
陳品?、黃??、陳霈綺,人權與安全的糾結 托育人員、看護遭監視,小世界Newsweek網
頁,2021年4月11日,
http://shuj.shu.edu.tw/blog/2021/04/11/%E4%BA%BA%E6%AC%8A%E8%88%87%E5%AE%89%E5%85
%A8%E7%9A%84%E7%B3%BE%E7%B5%90-%E6%89%98%E8%82%B2%E4%BA%BA%E5%93%A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511/File_19744911.docx |
R01765 | 反詐騙相關問題研析 | 中華民國刑法;洗錢防制法;組織犯罪防制條例 | 陳宏明 | 2022-08-08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65
議題研析
一、題目:反詐騙相關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中華民國刑法、洗錢防制法、組織犯罪防制條例
三、背景說明
(一)據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統計[footnoteRef:1],去(2021)年全國詐欺案件發生數計2萬4,724件,為近5年來新高;按犯罪方法區分:最多為「投資詐欺」4,896件(占19.80%),「解除分期付款詐欺(ATM)」4,328件(占17.51%)次之,「一般購物詐欺(偽稱買賣)」3,004件(占12.15%)居第3。 [1: (一)至(三)之統計資料,參照警政署統計室,110年詐欺犯罪以「投資詐欺」較109年增加2,044件最多,警政統計通報,111年第18週,2022年5月4日,網址:https://www.npa.gov.tw/ch/app/data/list?module=wg057&id=2218,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8月2日。]
(二)詐欺嫌疑犯計3萬6,002人,依年齡別區分:主要集中於「30-39歲」8,459人(占23.50%)、「18-23歲」8,383人(占23.28%)、「24-29歲」8,159人(占22.66%)及「40-49歲」4,920人(占13.67%)。至於被害人年齡層則集中在「30-39歲」10,087人(占22.58%)、「24-29歲」9,167人(占20.52%)、「18-23歲」8,432人(占18.87%)及「40-49歲」6,103人(占13.66%)。
(三)遭詐騙被害人按年齡別區分:未滿18歲者以「假網路拍賣(購物)」占20.90%為最高、18-29歲者以「解除分期付款詐欺(ATM)」占67.53%最高、30-59歲者以「投資詐欺」占74.06%最高、60歲以上者則以「猜猜我是誰」占61.58%最高。
(四)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表示,詐騙犯罪已是國內最普遍、讓最多國人受害的犯罪型態,2021年造成的財損金額甚至突破56億元,但查扣金額僅約6億元,遠遠不及民眾財損金額。為此,內政部警政署提出「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結合內政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及法務部等機關成立「打詐國家隊」,從「識詐(教育宣導面)、堵詐(電信網路面)、阻詐(贓款流向面)及懲詐(偵查打擊面)」4大面向訂定行動策略,以「防詐騙、毀工具、擋金流、清集團」為終極目標,宣示政府打擊詐騙犯罪的決心[footnoteRef:2]。 [2: 李欣芳,去年狠詐56億!電信詐欺每年1.3萬件 蘇揆指示拿出新方法因應,自由時報,2022年6月21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3967943,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8月2日。]
四、探討研析
(一)加強詐騙資訊檢舉下架機制
隨著資通訊科技日新月異,詐騙集團的犯罪手法已從過去的電話詐騙,改為透過手機簡訊、網路廣告或冒用知名財經人士名義成立臉書社團,以「輕鬆獲利」或「推薦飆股」為號召,提供簡訊連結邀請加入臉書、LINE或Telegram等社群群組,再誘導民眾開立帳戶進行投資,以騙取資金,儼然已成為詐騙犯罪的溫床。
為阻斷詐騙源頭,國內5大電信業者配合刑事警察局辦理相關防制措施,過去3年間(2019年至2021年)已合計攔阻簡訊2,823萬則、停斷話14,849門號及發送反詐宣導簡訊1億9,193萬則。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更進一步訂下未來每年攔阻簡訊量3,000萬則、停斷話5,000門、發送反詐宣導簡訊1億2,000萬則的目標[footnoteRef:3]。在網路平臺方面,雖然平臺業者對於違反使用規定者已訂有檢舉下架機制,惟在受理檢舉後之處理速度常為人詬病[footnoteRef:4],無法有效遏止詐騙資訊繼續流傳。建議政府相關部會應積極與網路平臺業者溝通,建立詐騙資訊通報聯繫管道,公私部門協力共同防堵詐騙資訊持續蔓延,以避免更多民眾受害。 [3: 林淑惠,防簡訊詐騙 五大電信動起來,工商時報,2022年7月20日,網址:https://ctee.com.tw/news/tech/681575.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8月3日。] [4: 蘋果新聞網,謝金河批臉書、Line淪詐騙平臺溫床 應做到實名制否則將走向毀滅,2022年4月7日,網址:https://www.appledaily.com.tw/property/20220407/47UTYAPQVNAHPGJQIW7ZN7YNNA/,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8月3日。]
(二)強化數位支付工具之管理
詐騙集團的犯罪手法不斷翻新,藏匿金流的工具也與時俱進,過去常利用網路轉帳或臨櫃匯款至人頭帳戶,隨著近年來電玩遊戲蓬勃發展,遊戲點數等虛擬通貨具有普遍發行且易於流通等特性,成為詐騙集團用來洗錢的工具,故有論者建議將遊戲點數納入洗錢防制法規範,於該法第5條第3項指定之非金融事業或人員中增訂「遊戲點數業者」[footnoteRef:5],以防堵利用虛擬通貨隱匿贓款之金流管道。 [5: 基隆地檢署檢察長余麗貞指出,詐騙集團近年時常要求被害人購買遊戲點數作為交付工具,再將騙到手的遊戲點數序號,拿到網路上轉賣,藉此洗錢換取現金,導致檢警偵查疲於奔命,最後只能逮到下載被害人購買點數序號的會員,卻抓不到幕後的詐騙集團,導致不起訴案件高達95%,爰建議修法納入。詳見顏凡裴,【雙管齊下拚打詐3】不配合阻詐業者剉著等 高檢署擬祭修法重懲,鏡週刊,2022年7月27日,網址: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0726inv004/,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8月3日。]
撰稿人:陳宏明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765
議題研析
¤@¡BÃD¥Ø¡G
¤Ï
¶BÄF
¬ÛÃö
°ÝÃD
‹
ªR
¤G¡B
ijÃD
©Ò¯Aªk
³W
中華民國刑法
、
洗錢防制法
、
組織犯罪
防制
條例
三、
背景說明
(一)
據
警政署
刑事
警察
局統計
1
,
去
(
2021
)
年
全國
詐欺案件發生數
計
2
萬
4,724
件,
為近
5
年來新高;
按犯罪方法
區
分
:
最多
為
「投資詐欺」
4,896
件
(
占
19.80%)
,「解除分期付款詐欺
(ATM)
」
4,328
件
(
占
17.51%)
次之,「一般購物詐欺
(
偽稱買賣
)
」
3,004
件
(
占
12.15%)
居第
3
。
(
二
)
詐欺嫌疑犯計
3
萬
6,002
人,
依年齡別區分
:
主要集中於
「
30
-
39
歲」
8,459
人
(
占
23.50
%
)
、
「
18
-
23
歲」
8,383
人
(
占
23.28
%
)
、
「
24
-
29
歲」
8,159
人
(
占
22.66
%
)
及
「
40
-
49
歲」
4,920
人
(
占
13.67
%
)
。至於
被害人年齡層則集中在
「
30
-
39
歲」
10,087
人
(
占
22.58
%
)
、
「
24
-
29
歲」
9,167
人
(
占
20.52
%
)
、
「
18
-
23
歲」
8,432
人
(
占
18.87
%
)
及
「
40
-
49
歲」
6,103
人
(
占
13.66
%
)
。
(
三
)
遭詐騙被害人
按
年齡別
區
分
:
未滿
18
歲
者
以「假網路拍賣
(
購
物
)
」占
20.90
%
為
最
高
、
18
-
29
歲
者以
「解除分期付款詐欺
(ATM)
」占
67.53
%
最高
、
30
-
59
歲
者
以「投資詐欺」占
74.06
%
最高
、
60
歲以上
者
則以「猜猜我是誰」占
61.58
%
最高。
(
四
)
行政院院長
蘇貞昌
表示,
詐騙犯罪
已
是國內最普遍、讓最多
國人受害的犯罪型態,
2021
年造成的財損金額甚至突破
56
億
1
(
一
)
至
(
三
)
之
統計資料,參照
警政署統計室
,
110
年詐欺犯罪以「投資詐欺」較
109
年增加
2,0
44
件最多
,
警政統計通報
,
111
年第
18
週
,
2022
年
5
月
4
日,網址:
https://www.npa.gov.tw/c
h/app/data/list?module=wg057&id=2218
,最後瀏覽日期:
2022
年
8
月
2
日。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65
議題研析
一、題目:反詐騙相關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中華民國刑法、洗錢防制法、組織犯罪防制條例
三、背景說明
(一)據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統計
1
,去(2021)年全國詐欺案件發生數
計2萬4,724件,為近5年來新高;按犯罪方法區分:最多為
「投資詐欺」4,896件(占19.80%),「解除分期付款詐欺(ATM)」
4,328件(占17.51%)次之,「一般購物詐欺(偽稱買賣)」3,004
件(占12.15%)居第3。
(二)詐欺嫌疑犯計3萬6,002人,依年齡別區分:主要集中於「30-
39歲」8,459人(占23.50%)、「18-23歲」8,383人(占23.28%)、
「24-29歲」8,159人(占22.66%)及「40-49歲」4,920人(占
13.67%)。至於被害人年齡層則集中在「30-39歲」10,087人
(占22.58%)、「24-29歲」9,167人(占20.52%)、「18-23歲」
8,432人(占18.87%)及「40-49歲」6,103人(占13.66%)。
(三)遭詐騙被害人按年齡別區分:未滿18歲者以「假網路拍賣(購
物)」占20.90%為最高、18-29歲者以「解除分期付款詐欺
(ATM)」占67.53%最高、30-59歲者以「投資詐欺」占74.06%
最高、60歲以上者則以「猜猜我是誰」占61.58%最高。
(四)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表示,詐騙犯罪已是國內最普遍、讓最多
國人受害的犯罪型態,2021年造成的財損金額甚至突破56億
1
(一)至(三)之統計資料,參照警政署統計室,110年詐欺犯罪以「投資詐欺」較109年增加2,0
44件最多,警政統計通報,111年第18週,2022年5月4日,網址:https://www.npa.gov.tw/c
h/app/data/list?module=wg057&id=2218,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8月2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509/File_19744909.docx |
R01766 | 囤房稅之關鍵問題研析 | 房屋稅條例;平均地權條例;土地稅法;地方稅法通則;財政收支劃分法 | 李基勝 | 2022-08-08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66
議題研析
一、題目:囤房稅之關鍵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房屋稅條例》、《平均地權條例》、《土地稅法》、《地方稅法通則》及《財政收支劃分法》
三、背景說明
(一)報載:臺灣房屋的持有成本已經低到不可思議,許多擁屋大戶「寧空不租」,導致目前有110萬戶空屋,但房價所得比仍然相當高,且租金指數連年上漲!臺北商業大學財政稅務系教授黃耀輝於論壇上表示,房屋持有成本低、交易利得稅負低,都是房價高漲的原因。政治大學教授曾巨威則呼籲,擴大房地實價課稅範圍,包括財產權也應走向房地合一,且應由中央開徵囤房稅,並恢復部分奢侈稅。[footnoteRef:1] [1: 簡嘉佑/臺北報導,〈台灣空宅110萬戶!囤房稅勢在必行〉,《臺灣醒報》,2022年6月26日,https://www.anntw.com/articles/20220626-4Eix,瀏覽日期:2022年7月31日。]
(二)本(第10)屆立法委員亦有囤房稅之相關提案。但其計徵方式均以「戶」數為標準,而未見有採「面積」者。
四、探討研析
(一)租稅改革固不容忽略全國多數人之生活品質,但也不能以前者為富豪、囤房與炒房者減免租稅負擔之煙幕,導致房屋稅之實質負擔(房屋稅及地價稅)低於汽機車之牌照稅,造成租稅負擔失衡,不能落實量能課稅,更造成實質的不公平。
(二)創制囤房稅首應先確定立法目的,係爲解決地方財政,或為促進屋盡其用。若為前者,理當開放給地方政府全權決定,並應同時檢討中央與地方財政收支劃分權限(即中央對地方補助標準),以免地方請客(課輕稅造成地方財政缺口),而由中央付帳(由中央補助地方財政缺口)。若為後者,宜考慮房產全國總歸戶,且自住者課以輕稅,出租者略高,閒置不用則重課其稅,才能有效促進空屋的使用。以上涉及《房屋稅條例》、《平均地權條例》、《土地稅法》、《地方稅法通則》及《財政收支劃分法》之全面檢討,而非單純的修正《房屋稅條例》得以竟其功。
(三)住宅用房屋有大有小,大者可達數百坪,小者不超過十坪;且毗連而有共同出入通道者,尚能合併為單一建號(一戶),或分割為數個建號(多戶)。因此,以「戶」為計徵「囤房稅」之標準,顯然不夠精確,極不妥當。蓋有小坪數住屋數十戶者,其總面積或不如大面積者二、三戶。對前者按戶數課徵囤房稅,而後者卻免徵。或者,擁有數十戶未達房屋稅起徵點(《房屋稅條例》第15條第1項第9款)的小面積房屋數十戶,總面積數百坪,得以免稅;但一戶約卅坪的常見住家,卻應繳稅。以上實例,極不恰當,卻能因循數十年,視而不見!因此,創制囤房稅之前,應重新檢討住屋計算單位,仍否應繼續採用戶數?或應改弦易轍,以面積計算。以上則應同時修正《房屋稅條例》、《平均地權條例》及《土地稅法》,也非單純修正《房屋稅條例》即可達成目標。
(四)現行《房屋稅條例》、《土地稅法》及《平均地權條例》「以「房屋現值」與「公告地價」房地之課稅基礎,二者均遠離市場行情價格甚遠,根據學者研究約僅1/5而已,因此該租稅負擔甚輕。惟若全面調漲,而以一般正常交易價格[footnoteRef:2]為稅基,勢必造成當前自住者稅賦大增(約提高為5倍),甚至難以負擔。但以現有制度加徵為10倍,對於囤房及炒房者之負擔卻極為有限,難以發揮壓抑效果。所以,囤房稅之創制,應全面檢討前揭稅制,俾能如何不增加當前多數自住者之租稅負擔,但又能增加囤房與炒房者之租稅負擔,促使其出售或出租釋出閒置不用之住宅,以解決當前的居住問題。 [2: 請參考:內政部地政司網頁>地政學堂>地價業務>地價統計資料>歷年公告土地現值及公告地價占一般正常交易價格百分比統計表,https://www.land.moi.gov.tw/upload/k2-20220105142722.pdf,瀏覽日期:2022年8月1日。]
撰稿人:李基勝
1/3
1
/
3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766
議題研析
¤@¡BÃD¥Ø¡G
§y©Ðµ|
¤§ÃöÁä°ÝÃD¬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
房屋稅條例》、《
平均地權條例
》
、
《
土地稅法
》
、《地方稅
法通
則》
及《財政收支劃分法》
三、
背景說明
(一)
報載:
臺
灣房屋的持有成本已經低到不可思議,許多擁屋大
¤á¡u¹çªÅ¤£¯²¡v
¡A¾ÉP¥Ø«e¦³
1
10
¸U
¤áªÅ«Î¡A¦ý©Ð»ù©Ò±o¤ñ
¤´
µM¬Û·í°ª¡A¥B
¯²ª÷«ü¼Æ³s¦~¤Wº¦¡I
»O¥_
°Ó·~¤j¾Ç°]¬Fµ|°È¨t
±Ð±Â¶ÀÄ£½÷©ó½×¾Â¤Wªí¥Ü¡A©Ð«Î«ù¦³¦¨¥»§C¡B¥æ©ö§Q±oµ|t
§C¡A³£¬O©Ð»ù°ªº¦ªºì¦]¡C¬F
ªv¤j¾Ç
±Ð±Â´¿¥¨«Â«h©IÆ~¡AÂX
¤j©Ð¦a¹ê»ù½Òµ|½d³ò¡A¥]¬A°]²£Åv¤]À³¨«¦V©Ð¦a¦X¤@¡A¥BÀ³
由中央開徵囤房稅,並恢復部分奢侈稅。
1
(二)
本(
第
1
0
)
屆
立法委員
亦有囤房稅之相關提案
。
但其
計徵
方
式
均以「戶」數
為標準
,而未見有採「面積」者。
四、
探討研析
(一)
租稅改革固不容忽略全國多數人之生活品質,但也不能以前
者為富豪、囤房與炒房者減免租稅負擔之煙幕,導致房屋稅
之實質負擔(房屋稅及地價稅)低於汽機車之牌照稅,造成
租稅負擔失衡,不能落實量能課稅,
更
造成實質的不公平。
(二)創制囤房稅首應先確定立法目的,係
?
解決地方財政,或為
1
簡嘉佑
/
臺北報導
,〈
台灣
空宅
1
10
萬戶
!囤房稅
勢在必行
〉,《
臺灣醒報
》,
2022
年
6
月
2
6
日
,
http
s://www.anntw.com/articles/20220626
-
4Eix
¡A
ÂsÄý¤é´Á¡G
2022
¦~
7
¤ë
31
¤é¡C
1/3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66
議題研析
一、題目:囤房稅之關鍵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房屋稅條例》、《平均地權條例》、《土地稅法》、《地方稅法通
則》及《財政收支劃分法》
三、背景說明
(一)報載:臺灣房屋的持有成本已經低到不可思議,許多擁屋大
戶「寧空不租」,導致目前有110萬戶空屋,但房價所得比仍
然相當高,且租金指數連年上漲!臺北商業大學財政稅務系
教授黃耀輝於論壇上表示,房屋持有成本低、交易利得稅負
低,都是房價高漲的原因。政治大學教授曾巨威則呼籲,擴
大房地實價課稅範圍,包括財產權也應走向房地合一,且應
由中央開徵囤房稅,並恢復部分奢侈稅。
1
(二)本(第10)屆立法委員亦有囤房稅之相關提案。但其計徵方
式均以「戶」數為標準,而未見有採「面積」者。
四、探討研析
(一)租稅改革固不容忽略全國多數人之生活品質,但也不能以前
者為富豪、囤房與炒房者減免租稅負擔之煙幕,導致房屋稅
之實質負擔(房屋稅及地價稅)低於汽機車之牌照稅,造成
租稅負擔失衡,不能落實量能課稅,更造成實質的不公平。
(二)創制囤房稅首應先確定立法目的,係?解決地方財政,或為
1
簡嘉佑/臺北報導,〈台灣空宅110萬戶!囤房稅勢在必行〉,《臺灣醒報》,2022年6月26日,http
s://www.anntw.com/articles/20220626-4Eix,瀏覽日期:2022年7月31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507/File_19744907.docx |
R01764 | 原住民族自然資源自主管理制度之研析 | 原住民族基本法;原住民身分法;國家公園法;森林法 | 李雅村 | 2022-08-08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64
議題研析
一、題目:原住民族自然資源自主管理制度之研析
二、所涉法規
原住民族基本法、原住民身分法、國家公園法、森林法
三、背景說明
(一)編號568
東卯山黑熊於野放後不幸死亡。解剖顯示,黑熊之死疑似為槍傷或其他兇器所致,檢警也已經逮捕
可能涉案人,至於這是誤傷、自衛、抑或是有其他動機的行為,則還待司法機關調查。對於此一憾事,社會各界都想知道,是否能有解決之道,防止未來類似事件的發生。基於多年來與部落、公部門協力建立
原住民族自主管理狩獵的經驗,自主管理是在公部門量能之外,有助於改善我國野生動物保育的另一重要政策 [footnoteRef:1]。 [1: 戴興盛,〈從東卯山黑熊談原住民族自主管理狩獵〉,《自由時報》,2022年5月21日,自由廣場。]
(二)林務局
臺東林區管理處協助布農族獵人成立「臺東縣崁頂村傳統狩獵文化生態永續發展協會」,這也是臺東第一個由部落狩獵者組成的狩獵文化及自主管理組織。臺東林區管理處攜手臺東縣海端鄉崁頂、紅石部落約40名族人及獵人召開成立大會。過去
原住民族狩獵活動屢受關注,但根據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803號解釋指出「原住民依循其文化傳承而從事非營利自用狩獵活動,屬於原住民族文化權利之重要內涵」。事實上,林務局自多年前即積極透過各林管處推動示範性計畫,輔導有意願的原住民族部落建立狩獵自主管理機制。自主管理機制除參考科學系統化的野生動物族群監測資料、永續利用野生動物資源外,也可結合部落傳統自然智慧傳承原住民族狩獵文化 [footnoteRef:2]。 [2: 盧太城,〈台東首個狩獵自主管理組織成立 傳承布農族文化〉,《中央社》,2022年6月11日。]
四、探討研析
(一)調和原住民族及生態保育相關法規以符自然資源自主管理制度需求
在探討原住民族狩獵的議題上,首先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形成一個對於各級政府、社會大眾、生態保育團體、原住民族等各方都能夠接受的制度。尤其在現代生態保育觀念與生物多樣性的國際環境中,應該基於永續發展使用野生動物的科學性知識為前提,融合在地生態保育知識與原住民族傳統文化,再透過民主社會中的法律規範及自主管理機制,才能有利於建立尊重及承認文化多樣性,並賦予原住民族自主管理且權責相符的自然資源自主管理制度。
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第11 項規定:「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依此規定,為保障原住民族基本權利並促進其發展,政府制定「原住民族基本法」,依該法第19條規定:「原住民得在原住民族地區及經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公告之海域依法從事下列非營利行為:一、獵捕野生動物。二、採集野生植物及菌類。三、採取礦物、土石。四、利用水資源。前項海域應由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同意後公告。第一項各款,以傳統文化、祭儀或自用為限。」因此也承認原住民族狩獵的合法性,但以傳統文化、祭儀或自用等非營利行為為限。
自然資源自主管理制度如何健全與落實,有賴政府政策與法律體系的完整配套支持,尤其是現行法律中,與原住民狩獵相關之規範,除了野生動物保育法和原住民族基本法之外,至少還同時牽涉到原住民身分法、國家公園法、文化資產保存法、森林法和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等法律的管制或限制規定,這些法規如何調和使之符合制度的需求,主管機關在建構管理機制時都需要納入通盤檢討與評估。
(二)建立政府部門與民間團體及原住民族共識,落實國際生態保育趨勢
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通過氣候協議巴黎協定,採取了國家自主決定預期貢獻的制度。透過這種自主決定自我貢獻度方式,確認相互間合作協力模式與程度,以增進制度施行成功的可能性[footnoteRef:3]。2010年10月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0屆締約大會,在日本政府強力推動下,通過了里山倡議 (Satoyama Initiative)[footnoteRef:4],這項決議是一個能使生物多樣性和人類福祉雙贏的國際共識,值得各國政府瞭解與實踐。依據里山倡議之主要內涵與目的,在於協助原住民部落建立合理利用環境資源模式,並作為資源治理機關之合作夥伴,進行山林巡護、資源保育與監測等多元化工作,讓在地的居民從參與過程中,加強部落傳統與狩獵文化等山林的知識與經驗記錄,並與現代科學知識相互作用,藉由增加經濟誘因以保存狩獵文化及減少狩獵活動之需求[footnoteRef:5]。在面對國際高度自然保育共識下,政府部門與民間團體及原住民族也必須建立共識,創設對話平台來溝通及調整野生動物狩獵規範,建立一套結合政府機關、原住民部落及生態保育團體的交流機制,形成共識以引導政策制定,以期完善原住民族與自然資源保育的管理模式。 [3: 裴家騏、張惠東,〈我們對原住民族狩獵自主管理制度的看法〉,《台灣林業》,2017年8月號,頁24。] [4: 鄭伊娟,〈原鄉實踐里山倡議精神之初探〉,《農政與農情》,2016年8月,第290期,頁1。] [5: 黃志堅,〈臺灣里山倡議前瞻性議題—原住民狩獵政策與共管制度之研究〉,106年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菁英計畫成果報告,2017年12月,頁3。]
我國地方制度法第24條之1也規定,各級地方政府為處理跨區域自治事務、促進區域資源之利用或增進區域居民之福祉,得與其他各級地方政府成立區域合作組織、訂定協議、行政契約或以其他方式合作,並報共同上級業務主管機關備查。依據上述規定,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地方與地方政府之間、中央機關與人民之間、或地方政府與人民之間可以透過協力合作方式,充分發揮在自然資源的保護與治理層面上,將有利於政府部門與民間團體及原住民族建立高度共識。而法律規定及政府執法部門尊重原住民族傳統狩獵文化並保護生物多樣性,原住民族部落也被充分賦予權責相符的自主性或主導性,其中可以思考的就是在法律規範下,主管機關擬訂原住民族狩獵法制化的行政計畫[footnoteRef:6],據此以推動自主管理機制的具體落實。 [6: 此稱行政計畫,依據行政程序法第163條規定:「本法所稱行政計畫,係指行政機關為將來一定期限內達成特定之目的或實現一定之構想,事前就達成該目的或實現該構想有關之方法、步驟或措施等所為之設計與規劃。」
]
撰稿人:李雅村
1
1
¡i
¶È¨Ñ©eû°Ñ¦Ò
¡j
½s¸¹¡G
1764
ijÃD¬ãªR
¤@¡BÃD¥Ø¡G
ì¦í¥Á±Ú
¦ÛµM¸ê·½¦Û¥DºÞ²z¨î«×
¤§¬ãªR
¤G¡B©Ò¯Aªk
³W
ì¦í¥Á±Ú°ò¥»ªk¡B
ì¦í
¥Á¨¤Àªk¡B°ê®a¤½¶éªk
¡B´ËªLªk
¤T¡B
I´º»¡©ú
¡]
¤@
¡^
½s¸¹
568
ªF¥f¤s¶Âºµ
©ó³¥©ñ«á¤£©¯¦º¤`¡C¸ÑåÅã¥Ü¡A¶Âºµ¤§
¦ººÃ¦ü¬°ºj¶Ë©Î¨ä¥L¥û¾¹©ÒP¡AÀËĵ¤]¤w¸g¶e®·
¥i¯à¯A®×¤H
¡A
¦Ü©ó³o¬O»~¶Ë¡B¦Û½Ã¡B§í©Î¬O¦³¨ä¥L°Ê¾÷ªº¦æ¬°¡A«hÁÙ«Ý¥q
ªk¾÷Ãö½Õ¬d¡C¹ï©ó¦¹¤@¾Ñ¨Æ¡AªÀ·|¦U¬É³£·Qª¾¹D¡A¬O§_¯à¦³
¸Ñ¨M¤§¹D¡A¨¾¤î¥¼¨ÓÃþ¦ü¨Æ¥óªºµo¥Í¡C°ò©ó¦h¦~¨Ó»P³¡¸¨¡B
¤½³¡ªù¨ó¤O«Ø¥ß
ì¦í¥Á±Ú¦Û¥DºÞ²z¬¼Ây
ªº¸gÅç¡A¦Û¥DºÞ²z¬O
¦b¤½³¡ªù¶q¯à¤§¥~¡A¦³§U©ó§ïµ½§Ú°ê³¥¥Í°Êª««O¨|ªº¥t¤@«
n¬Fµ¦
1
¡C
¡]
¤G
¡^
ªL°È§½
»O
ªF
ªL
°Ï
ºÞ
²z
³B¨ó§U¥¬¹A±ÚÂy¤H¦¨¥ß¡u
»O
ªF¿¤®r³»§ø
¶Ç²Î¬¼Ây¤å¤Æ¥ÍºA¥ÃÄòµo®i¨ó·|¡v¡A³o¤]¬O
»O
ªF²Ä¤@ӥѳ¡¸¨
¬¼ÂyªÌ²Õ¦¨ªº¬¼Ây¤å¤Æ¤Î¦Û¥DºÞ²z²Õ´¡C
»O
ªFªL
°Ï
ºÞ
²z
³BÄâ
¤â
»O
ªF¿¤®üºÝ¶m®r³»¡B¬õ¥Û³¡¸¨¬ù
40
¦W±Ú¤H¤ÎÂy¤H¥l¶}¦¨¥ß
¤j·|¡C¹L¥h
ì¦í¥Á
±Ú¬¼Ây¬¡°Ê¹ð¨üÃöª`¡A¦ý®Ú¾Ú
¥qªk°|
¤jªk
©xÄÀ¦r²Ä
803
¸¹¸ÑÄÀ«ü¥X¡uì¦í¥Á¨Ì´`¨ä¤å¤Æ¶Ç©Ó¦Ó±q¨Æ«D
Àç§Q¦Û¥Î¬¼Ây¬¡°Ê¡AÄÝ©óì¦í¥Á±Ú¤å¤ÆÅv§Q¤§«n¤º²[¡v¡C
¨Æ
1
戴興盛,
〈
從東卯山黑熊談原住民族自主管理狩獵
〉,《自
由時報
》
,
2022
年
5
月
2
1
日,自由廣場
。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64
議題研析
一、題目:原住民族自然資源自主管理制度之研析
二、所涉法規
原住民族基本法、原住民身分法、國家公園法、森林法
三、背景說明
(一)編號568東卯山黑熊於野放後不幸死亡。解剖顯示,黑熊之
死疑似為槍傷或其他兇器所致,檢警也已經逮捕可能涉案人,
至於這是誤傷、自衛、抑或是有其他動機的行為,則還待司
法機關調查。對於此一憾事,社會各界都想知道,是否能有
解決之道,防止未來類似事件的發生。基於多年來與部落、
公部門協力建立原住民族自主管理狩獵的經驗,自主管理是
在公部門量能之外,有助於改善我國野生動物保育的另一重
要政策
1
。
(二)林務局臺東林區管理處協助布農族獵人成立「臺東縣崁頂村
傳統狩獵文化生態永續發展協會」,這也是臺東第一個由部落
狩獵者組成的狩獵文化及自主管理組織。臺東林區管理處攜
手臺東縣海端鄉崁頂、紅石部落約40名族人及獵人召開成立
大會。過去原住民族狩獵活動屢受關注,但根據司法院大法
官釋字第803號解釋指出「原住民依循其文化傳承而從事非
營利自用狩獵活動,屬於原住民族文化權利之重要內涵」。事
1
戴興盛,〈從東卯山黑熊談原住民族自主管理狩獵〉,《自由時報》,2022年5月21日,自由廣場。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505/File_19744905.docx |
R01763 | 勞工試用期法律性質之研析 | 勞動基準法;勞工退休金條例;勞動事件法 | 陳建欉 | 2022-08-04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63
議題研析
一、題目:勞工試用期法律性質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勞動基準法、勞工退休金條例、勞動事件法
三、背景說明
(一)時值畢業求職旺季,各大企業均紛紛推出人才招募計畫,希望藉此延攬優秀新鮮人加入工作團隊。一般企業僱用新進員工,雙方先行約定「試用期間」,藉以評價新進員工之職務適格性及能力,作為雇主是否與其締結正式勞動契約之考量;而勞工於試用期間內,亦可評估企業環境及將來發展空間,決定是否繼續受僱於該企業 [footnoteRef:1]。 [1: 鄭藝懷,試用期約定下的常見爭議與雙頭馬車,工商時報,111年7月19日,網址:https://view.ctee.com.tw/tax/42598.html(最後瀏覽日:111年8月1日)。]
(二)我國「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6條第3項,曾明文規定:「勞工之試用期間,不得超過四十日」,經86年修正刪除後,現行勞動法規已無試用期間之相關規範。實務上,基於「契約自由原則」及「誠信原則」,則肯認試用期間之約定為合法有效[footnoteRef:2]。至於試用期間勞工權益保障,依主管機關見解認為,試用期間與一般勞動契約並無差異[footnoteRef:3]。雇主在試用期屆滿,如認為新進員工不能勝任,欲終止勞動契約,應符合《勞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第 11 條規定,並應發放資遣費。司法實務多數則認為,試用期仍屬於締結勞動契約之前階段,在雇主未濫用權利之下,無須具備《勞基法》所規定之終止契約事由,亦無資遣費相關規定之適用,容許雇主有較大解僱彈性[footnoteRef:4]。有關試用期終止契約衍生之相關爭議,勞動主管機關與司法判決仍存有歧見,容有討論空間。 [2: 依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動部前身)(86)台勞資二字第035588號函釋:「勞資雙方依工作特性,在不違背契約誠信原則下,自由約定合理之適用期,尚非法所不容」,我國行政機關及司法實務多認為基於契約自由原則,只要不違背誠信原則,而有權利濫用情形,勞資雙方簽訂適用期約定,並無不可。] [3: 雇主除應依《勞動基準法》保障勞工最低勞動條件外,並依《勞工保險條例》第6條、《全民健康保險法》第10條、《就業保險法》第5條 、《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第6條及《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4條等法律規定,為勞工投保勞、健保、就業保險、職業災害保險並提繳勞工退休金。] [4: 參閱臺灣高等法院102年度勞上字第100號判決。]
(三)主要國家對新進員工試用期規定分述如後,美國法律未針對試用期作相關規定,由公司內部制定試用期政策,一般多為3個月以內[footnoteRef:5]。德國法律對試用期並無明確規定,通常是在工作契約中規定,一般試用期為3至4個月,較具專業性工作則為6至9個月[footnoteRef:6]。法國依勞工職務性質,規定不同試用期,一般職員試用期為2個月,主管和技術人員試用期為3個月,經理和專業人員試用期為4個月[footnoteRef:7]。日本《勞働基準法》未對試用期作規定,但允許企業可設置一段試用期,以考察勞工之能力及適應性,多數設定為1至6個月試用期,以不超過1年為宜[footnoteRef:8]。 [5: 環瑀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在美洲國家找工作,新員工試用期都有哪些規定,111年6月15日,網址:https://goglobalgeo.cn/sh-iyongqi-guidian/(最後瀏覽日:111年8月1日)。] [6: 王亦笑,在德國找工作 試用期有哪些規定,大紀元時報,108年1月12日,網址:https://www.epochtimes.com/b5/19/1/22/n10993992.htm(最後瀏覽日:111年8月1日)。] [7: 環瑀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最新歐洲主要國家員工試用期規定,111年5月17日,網址:https://goglobalgeo.cn/yuangongshiyngqiguiding/(最後瀏覽日:111年8月1日)。] [8: Web労政時報,労働基準法の基礎知識 - 試用期間,111年2月1日,網址:https://www.rosei.jp/readers/article/81453(最後瀏覽日:111年8月1日)。]
四、探討研析
(一)宜簽訂書面契約並明定相關權利義務
勞工經招聘錄用進入企業任職時,建議勞資雙方宜簽訂書面「試用期契約」或於「勞動契約」明定試用條款,並就試用期間、勞動條件、考核方式、考核標準、延長試用期、試用期間解僱及資遣費發放等事項加以明確規範[footnoteRef:9]。雇主應依內部考核規定及程序,書面具體記錄勞工試用期間表現,適時檢討其工作績效,並給予協助及改善機會。如因試用期屆滿,未能通過考核而予以解僱,亦應符合「解僱最後手段性」原則[footnoteRef:10],以減少相關勞資爭議。 [9: 陳業鑫,懂一點法律2 勞資少糾紛,經營更輕鬆,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111年3月2日,頁69。] [10: 參閱臺北地方法院91年勞訴字第233號判決。為避免雇主恣意解僱勞工,解僱應為雇主終極、無法迴避、不得已的手段,就其內容,為比例原則下之必要性原則及《民法》第148條所揭示之權利濫用禁止及誠信原則之適用。]
(二)雇主宜合理運用試用期並從優發放資遣費
為避免雇主將試用期間實際作為定期契約使用,破壞《勞基法》對定期契約嚴格之要求,而損及勞工權益。參考各國作法,建議勞資雙方約定之試用期,以不超過3個月為原則,如延長試用期,因涉及契約變更,應徵得勞工同意,並以1次為宜。試用期考核未通過而遭解僱,有關資遣費之發放,主管機關與司法判決仍有歧見。實務上,如勞工要求發放資遣費,基於所涉利益較小[footnoteRef:11]且為降低解決後續勞資爭議成本,爰建議雇主從優發放資遣費較為妥適。 [11: 由於試用期爭議中,勞工年資尚淺,涉及利益(資遣費)不大。依《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2條規定,每滿年資1年就可領半個月平均月薪的資遣費,未滿1年則照比例計算。]
(三)研議將試用期明文化之可行性
主要國家對勞工試用期,在法律上雖多數未明文規範,惟我國109年1月1日施行之《勞動事件法》第3條,擴大勞工適用之對象包含求職者[footnoteRef:12],且因「試用期」無明文規定,導致主管機關見解與司法判決產生扞格。爰建議主管機關就試用期相關事項,研議明文化之可行性,以解決實務上,勞工試用期過長、勞動條件低於正式員工、雇主提前終止試用及試用不合格資遣費之發放等相關爭議。 [12: 依《勞動事件法》第3條立法理由,所稱之「勞工」除依《勞基法》之規定,亦包含因招募、勞動關係、建教合作及訓練關係所生民事上權利義務者。]
撰稿人:陳建欉
1
1
¡i¶È¨Ñ©eû°Ñ¦Ò¡j
½s¸¹¡G
1
763
ijÃD¬ãªR
¤@¡BÃD¥Ø¡G
³Ò¤u¸Õ¥Î´Á
ªk«ß©Ê½è
¤§
¬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³Ò°Ê°ò·Çªk¡B
³Ò¤u°h¥ðª÷±ø¨Ò¡B
³Ò°Ê¨Æ¥óªk
¤T¡B
I´º»¡©ú
¡]¤@¡^
®ÉȲ¦·~
¨D¾©ô
©u¡A¦U¤j¥ø·~§¡¯É¯É±À¥X¤H¤~©Û¶Òpµe¡A§Æ
±æÂǦ¹©µÅóÀu¨q·sÂA¤H¥[¤J¤u§@¹Î¶¤¡C
¤@¯ë¥ø·~
¹µ
¥Î·s¶iû
¤u¡AÂù¤è¥ý¦æ¬ù©w¡u¸Õ¥Î´Á¶¡¡v¡AÂÇ¥Hµû»ù·s¶i
û
¤u¤§
¾°È¾A
®æ©Ê
¤Î
¯à¤O
¡A§@¬°¶±¥D¬O§_»P
¨ä
½lµ²¥¿¦¡³Ò°Ê«´¬ù¤§¦Ò¶q¡F
¦Ó³Ò¤u©ó¸Õ¥Î´Á¶¡¤º¡A
¥ç
¥i
µû¦ô¥ø·~Àô¹Ò
¤Î
±N¨Óµo®iªÅ¶¡¡A
¨M©w¬O§_Ä~Äò¨ü¹µ©ó¸Ó¥ø·~
1
¡C
¡]¤G¡^
§Ú°ê
¡u
³Ò
°Ê
°ò
·Ç
ªk¬I¦æ²Ó«h
¡v
²Ä
6
±ø²Ä
3
¶µ
¡A
´¿
©ú¤å³W©w
¡G¡u³Ò
¤u¤§¸Õ¥Î´Á¶¡¡A¤£±o¶W¹L
¥|¤Q
¤é¡v¡A¸g
86
¦~
×¥¿
§R°£
«á
¡A²{¦æ
³Ò°Êªk³W¤wµL¸Õ¥Î´Á
¶¡
¤§¬ÛÃö³W½d
¡C
¹ê°È
¤W¡A
°ò©ó¡u«´¬ù¦Û
¥Ñì«h¡v¤Î
¡u¸Û«Hì«h¡v¡A
«h
ªÖ»{¸Õ¥Î´Á¶¡¤§¬ù©w¬°¦Xªk¦³®Ä
2
¡C
¦Ü©ó
¸Õ
¥Î´Á
¶¡
³Ò¤uÅv¯q«O»Ù¡A¨Ì
¥DºÞ¾÷Ãö¨£¸Ñ»{¬°
¡A
¸Õ¥Î
´Á
¶¡
»P¤@¯ë³Ò°Ê«´¬ù¨ÃµL®t²§
3
¡C
¶±¥D¦b
¸Õ¥Î
´Á©¡º¡
¡A
¦p
»{¬°
新進員工不能勝任,
欲
終止勞動契約
,應
符合
《
勞
動
基
準
法
》
(下稱《勞基法》)
第
11
條
規定
,
並
應
發放
資遣費
。
司法實務
多數
則
認為
,
試用期仍屬於締結勞動契約之前階段,在雇主
1
鄭藝懷,試用期約定下的常見爭議與雙頭馬車,
工商時報,
111
年
7
月
1
9
日,網址:
https://view.ctee.com.tw/tax/42598.html
(最後瀏覽日:
111
年
8
月
1
日)。
2
依據行政院勞
工
委
員
會(勞動部前身)
(
86
)
台勞資二字第
035588
號函釋:「勞資雙方依工作
特性,在不違背契約誠信原則下,自由約定合理之適用期,尚非法所不容」,我國行政機關及
司法實務多認為基於契約自由原則,只要不違背誠信原則,而有權利濫用情形,勞資雙方簽訂
適用期約定,並無不可。
3
雇主
除應依
《勞
動
基
準
法》
保障勞工最低勞動條件外,並
依
《
勞工保險條例
》
第
6
條、
《
全民
健康保險法
》
第
10
條、
《
就業保險法
》
第
5
條
、
《
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
》
第
6
條
及
《
勞工退
休金條例
》
第
14
條
等法律規定,為
勞
工投保勞
、
健保、就業保險
、職業災害保險
並提繳勞工退
休金。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63
議題研析
一、題目:勞工試用期法律性質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勞動基準法、勞工退休金條例、勞動事件法
三、背景說明
(一)時值畢業求職旺季,各大企業均紛紛推出人才招募計畫,希
望藉此延攬優秀新鮮人加入工作團隊。一般企業僱用新進員
工,雙方先行約定「試用期間」,藉以評價新進員工之職務適
格性及能力,作為雇主是否與其締結正式勞動契約之考量;
而勞工於試用期間內,亦可評估企業環境及將來發展空間,
決定是否繼續受僱於該企業
1
。
(二)我國「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6條第3項,曾明文規定:「勞
工之試用期間,不得超過四十日」,經86年修正刪除後,現行
勞動法規已無試用期間之相關規範。實務上,基於「契約自
由原則」及「誠信原則」,則肯認試用期間之約定為合法有效
2
。至於試用期間勞工權益保障,依主管機關見解認為,試用
期間與一般勞動契約並無差異
3
。雇主在試用期屆滿,如認為
新進員工不能勝任,欲終止勞動契約,應符合《勞動基準法》
(下稱《勞基法》)第 11 條規定,並應發放資遣費。司法實務
多數則認為,試用期仍屬於締結勞動契約之前階段,在雇主
1
鄭藝懷,試用期約定下的常見爭議與雙頭馬車,工商時報,111年7月19日,網址:
https://view.ctee.com.tw/tax/42598.html(最後瀏覽日:111年8月1日)。
2
依據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動部前身)(86)台勞資二字第035588號函釋:「勞資雙方依工作
特性,在不違背契約誠信原則下,自由約定合理之適用期,尚非法所不容」,我國行政機關及
司法實務多認為基於契約自由原則,只要不違背誠信原則,而有權利濫用情形,勞資雙方簽訂
適用期約定,並無不可。
3
雇主除應依《勞動基準法》保障勞工最低勞動條件外,並依《勞工保險條例》第6條、《全民
健康保險法》第10條、《就業保險法》第5條 、《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第6條及《勞工退
休金條例》第14條等法律規定,為勞工投保勞、健保、就業保險、職業災害保險並提繳勞工退
休金。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489/File_19744886.docx |
R01762 | 設計專利維修免責條款相關問題研析 | 專利法;公平交易法 | 楊蕙如 | 2022-08-04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62
議題研析
一、題目:設計專利維修免責條款相關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專利法、公平交易法
三、背景說明
(一)德商賓士集團跨海來臺提告我國車燈大廠「帝寶工業」侵權,纏訟近3年專利案二審結果出爐,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於今(2022)年7月14日二審宣判帝寶產品侵犯設計專利,須賠償新臺幣(下同)1,812萬元。此判決雖較一審判賠3,000萬
元減少,但侵權認定未撤銷
。帝寶執行長18日表示,將再提上訴,因侵權案一旦定案,勢必有更多侵權官司衝擊帝寶,打擊產業生存空間,政府應重視臺灣售後維修(AM)產業永續發展,加快維修免責條款立法
。由於賓士提告的車燈專利明年就到期,加上各國(包括賓士母國─德國)都積極推動維修免責條款,賓士此時提告,有論者以為無疑是與時間賽跑的「壓線」之舉,也有搭末班車之嫌
。
(二)在歐盟共同體設計保護規章中,有所謂恢復複合產品外觀之「維修免責條款」(repair clause),對受設計保護之複合產品外觀之維修用零件的製造銷售,可以豁免於侵害該產品的設計或設計專利。另外,歐盟設計保護指令中,也有一規定,希望各會員國修法必須朝向備用零件自由化市場邁進。因而,歐盟約有一半國家,已經在其設計法或專利法中納入「維修免責」條款。目前國際上已有維修權益條款之國家有德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愛爾蘭、澳洲、波蘭、奧地利、比利時、盧森堡、拉脫維亞、匈牙利、新加坡及其他前英國殖民地等國
。一般認為作為汽車製造大國之德、法等國,必然反對該等條款,然德國於2020年、法國於2021年,都正式修法採納了維修條款,成為重要的里程碑
。
(三)臺灣作為汽車零組件製造銷售大國,一年產值高達2,000至3,000億元,但在專利法中的設計專利,並沒有維修免責條款。2021年8月於立法院舉辦之維修免責條款公聽會,與會學者與產業代表多表贊同前開條款入法。然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表示反對,認為維修免責條款會引發架空設計專利保護,屆時外商對於來臺投資可能卻步。立法決定偏向專利權人的利益,或是偏向保護國家產業,此為立法的形成空間。
四、探討研析
(一)維修免責條款之利弊論戰
反對「維修免責條款」者認為,「擁有智慧財產權,不等於有市場力量及獨占地位」已為國內外競爭法學者與主管機關之定見
。基於專利法第1條所揭示「為鼓勵、保護、利用發明、新型及設計之創作,以促進產業發展,特制定本法。」之精神,本法及其他智慧財產法律使率先投入研發而有具體成果之人,享有一定期間之排他權或禁止權。智慧財產法律賦予排他權之目的與結果,僅使權利人有較大可能而獲得競爭上之優勢地位,權利人不僅不必然具有獨占地位,亦無義務授權他人實施、與他人共享研究成果
。此外,不同品牌汽車零組件對品質要求及安全係數均不同,未經品牌車商認可之零組件市場自由流通,日後可能將衍生安全性及產品製造責任問題。
然而,汽車昂貴且耐久的性質,使得汽車產業有兩個龐大的市場:第一次市場,即消費者買車時的市場;第二次市場,為汽車需維修時的市場。由於第一次市場的競爭激烈,汽車廠商往往需要進行價格競爭;然第二次市場,因零件受到專利保護的關係,汽車原廠可藉由專利權的優勢排除副廠競爭,使其在第二次市場中居於主導地位及控制價格
。因此消費者縱使在購車時具充分選擇之自由,然一旦購入後,修車時僅能忍受原廠之高昂維修費用而無議價能力。基此,支持「維修免責條款」者認為,毫無例外的嚴格保護,反而會使市場形成壟斷,無法達成專利法立法促進產業發展的初衷。
(二)專利法之修法方向
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前20大之國家,有半數已通過維修權益條款或正在修法中。且原廠於第一次市場-新車販售時已有一定利潤之賺取,維修免責條款似不必然導致無人願意投入創新及研發。現行專利法第136條第1項規定:「設計專利權人,除本法另有規定外,專有排除他人未經其同意而實施該設計或近似該設計之權。」,未來修法如新增維修免責條款,亦應限於特定條件下:例如,一、專利物品須待一定時間(例如公開銷售附有設計專利物品36個月後),第三人始能主張維修免責規定;二、必須是基於「維修」目的使用。因此如製造汽車零組件供他人組裝新車之用
,或一次販售大量車燈給同一消費者,即難認定係供維修目的使用;三、必須係為了使複合產品回復至原本「外觀」之「設計」專利,因此如係內裝設備如安全氣囊、水箱,或關於汽車之「發明」專利,任何人未經專利權人同意,仍不得擅自實施。以上修法方向,期在保護設計專利權人之餘,兼以「公平交易法」就獨占市場地位之專利權人做適度調和與讓步,並參採「消費者保護法」之立法精神,使消費者享有以合理價格購入維修零件之合理權益,創造產業與消費者雙贏。
撰稿人:楊蕙如
� 智慧財產法院106年度民專上字第34號民事判決(2019年8月16日)。
� 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108年度民專上字第43號民事判決(2022年7月14日)。
� 邱馨儀,帝寶:加快維修免責條款立法 與賓士訟案 執行長許叙銘強調車燈產品絕無侵權
將提上訴,經濟日報,2022年7月19日,第A12版。
� 黃琮淵,隱形冠軍吃悶虧 亟待政府奧援,中國時報,2022年7月19日,第A6版。
� 消基會呼籲建立「維修免責條款」保全專利權又兼顧消費權益,是解套良方,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新聞稿,更新日期:2022年7月20日,最後閱覽日:2022年7月28日。� HYPERLINK "https://www.consumers.org.tw/product-detail-3253390.html" �https://www.consumers.org.tw/product-detail-3253390.html�,
� 楊智傑,設計專利維修條款之起源、發展與比較──英系統、歐盟、美、德、法,專利師季刊,第48期,2022年1月,頁79。
� 參見「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技術授權協議案件之處理原則」第三點所揭示之基本原則:「不因授權人擁有專利或專門技術即推定其在相關市場具有市場力量(market power)」,詳見李素華,設計專利權保護與權利行使—從維修免責條款之立法提案與新近訴訟案談起,專利師季刊,第44期,2021年1月,頁109。
� 同前註,頁110。
� 消基會交通委員會,汽車零件專利權使消費者修車費用上漲-「維修免責條款」入法之重要性不可不知,消費者報導,第448期,2018年8月,頁63。
� 陳龍昇,美國設計專利維修免責立法之探討,萬國法律,第219期,2018年6月,頁74。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487/File_19744884.doc |
R01759 | 自首得否作為減免刑責手段之研析 | 中華民國刑法;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公民投票法 | 李基勝 | 2022-08-04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59
議題研析
一、題目:自首得否作為減免刑責手段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中華民國刑法》、《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公民投票法》及其他刑事特別法
三、背景說明
(一)早年立法者認為自首者乃真心悔過,且為節省司法資源,設計了減刑獎勵制度。但後來發現,有些罪犯心知法網難逃,乃藉自首以求輕判減刑,《刑法》第62條遂於2005年修正為「得」減刑,俾能因應現實個案,冀免有使犯人恃以犯罪之虞,而過失犯急往自首而坐令損害擴大之不合理現象[footnoteRef:1]。 [1: 院總第249號政府提案第8854號,立法院第5屆第2會期第10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政87頁,https://lis.ly.gov.tw/lgcgi/lgmeetimage?cfcacfcdcecfcfcec5cec6cbd2cccdc6,瀏覽日期:2022年7月25日。]
(二)惟於審判實務上,縱有被告認為無悔意,而法官仍以「節省司法資源」等理由,仍予減刑,以致酒駕飆速撞死人、預謀殺人者,得以自首而減刑,而有量刑與被告惡性悖離之現象。遂有檢察官之堅持嚴懲不法,並有法官呼應,做出不予減刑之「突破性」判決[footnoteRef:2]。 [2: 吳政峰、賴仁中/特稿,〈新聞側寫/檢挑戰審判慣例 催⽣突破性判決〉,《自由時報》,2022年2月9日,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499539,瀏覽日期:2022年7月25日。]
四、探討研析
(一)刑罰不以「事後追懲」為尚,「刑期無刑」才是理想[footnoteRef:3]。是以「自首」減免刑責制度之設,顯然不宜單純以寬恕為目的,而應更進一步積極打擊犯罪,以防止犯罪結果(傷害)擴大,或發生更嚴重之犯罪。其次,才是自首者悛悔有據,值得寬宥。 [3: 《書經.大禹謨》:「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刑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無刑,民協于中時,乃功懋哉。」指刑罰的目的,在於教育人遵守法律,從而達到不用刑的境地。詳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110601&word=%E5%88%91%E6%9C%9F%E7%84%A1%E5%88%91,瀏覽日期:2022年8月2日。]
(二)儘管《刑法》第62條規定已將「自首……減輕其刑」,修正為「得減輕其刑」,以免自首成為規避刑責之手段。但其界線若無適當規範,仍不免有惡性重大而輕判減刑之現象發生。何況現行法仍有自首必減輕其刑,或免除其刑之規定者,乃有再審視檢討之必要。
(三)自首者足以有效打擊或終結犯罪行為,有如《刑法》第102條(內亂)、第122條(對於公務員或仲裁人關於違背職務之行賄)、《刑法》第154條及《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8條(組織犯罪)、《人口販運防制法》第37條、《反滲透法》第10條後段;悛悔有據者,如自動繳交全部犯罪所得,例如《信用合作社法》第38條之4、《金融控股公司法》第57條之2、《票券金融管理法》第58條之2、《信託業法》第48條之3、《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等,而予減刑或免刑,當屬合理可行。
(四)惟若明知他人有實行犯罪以引起人員死亡或重傷,而達恐嚇公眾或脅迫政府、外國政府、機構或國際組織之目的之具體計畫或活動(《資恐防制法》第8條),或對涉嫌前揭犯罪,或國際合作或聯合國決議制裁之個人、法人或團體(同法第9條),直接或間接為其收集或提供財物或財產上利益者,於犯罪後6個月內自首者,免除其刑;逾6個月者,減輕或免除其刑;在偵查或審判中自白者,減輕其刑(同法第11條),是否妥適?非無可議。畢竟,前揭自首可能於犯罪既遂之後,而未必能有效打擊或終結犯罪行為。又如:政黨提名總統、副總統及其他公職人員候選人時,於賄選後6個月內自首者,未必能糾正其黨內提名結果,《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89條第4項、《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101條第4項規定必「減輕或免除其刑」,殆亦未盡妥當。同理,《公民投票法》第36條第4項規定,對有投票權人行賄後6個月內自首者,也未必能使公民投票之結果更臻完善。故以上規定,宜檢討比照《刑法》第62條修正為「得」減輕或免除其刑,較為妥當。
撰稿人:李基勝
1/3
1
/3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
759
議題研析
¤@¡BÃD¥Ø¡G
¦Ûº
±o§_§@¬°´î§K
¦D³d¤â¬q
¤§
¬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
中華民國
刑法》
、
《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公職人員選
舉罷免法》
、
《公民投票法》
及其他刑事特別法
三、
背景說明
(
一)
早年立法者認為自首
者乃
真
心
悔過,且為節省司法資源,設
計了減刑獎勵制度
。
但後來發現,有些罪犯
心
知法網難逃
,
乃藉自首
以
求
輕
判減刑
,《刑法》
第
62
條
遂於
2
005
年修
正
為
「得」減刑,
俾能因應現實個案,冀免
有使犯人恃以犯罪之
虞
,而過失犯急往自首
而坐令損害擴
大之不合理現象
1
。
(
二
)
惟於
審判實務上,
縱有
被告認為無悔意,
而
法官仍以「節省
司法資源」
等
理由,仍予減刑,
以致
酒駕飆速撞死
人
、
預謀
殺人者,得以自首而減刑,而有量刑與被告惡性悖離之現
象。遂有檢察官之堅持嚴懲不法,並有法官呼應,做出不予
減刑之
「突破性」判決
2
。
四、
探討研析
(一)
刑罰不以「事後追懲」為尚,「刑期無刑」才是理想
3
。是以
1
院總第
249
號政府提案第
8854
號,立法院第
5
屆第
2
會期第
10
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政
87
頁,
htt
ps://lis.ly.gov.tw/lgcgi/lgmeetimage?cfcacfcdcecfcfcec5cec6cbd2cccdc6
¡AÂsÄý¤é´Á¡G
2022
¦~
7
¤ë
25
¤é
¡C
2
�d�F�p�B苦くい〓�S�Z
�A�q
�s�D凹�g〓浪�D驹�f�P�Dㄒ
妒
?
�鸠}┦�P�M
�r�A�m�邾旬沙��n�A
2022
�~
2
る
9
ら�A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499539
�A�s凝ら戳�G
2022
�~
7
る
25
ら�C
3
�m�迅g�D�j�曷印n�G�u�姬@�h�A��_き�D�A�H�Dき毙�A戳�_ぉ�v�C�D戳�_�L�D�Aチ�螭_い�伞A
�D�\婪�v�C�v
���D�@�亥鬲骸A�b�蟊楔|�H宽�u�k�摺A�qτ�F�欷%桅D�汗姚a�C
冈ǎ�G毙�|场�A
�m���s瓣�y勉ㄥ�篆qセ�n
�A
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110601&word=%E5%88
1/3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59
議題研析
一、題目:自首得否作為減免刑責手段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中華民國刑法》、《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公職人員選
舉罷免法》、《公民投票法》及其他刑事特別法
三、背景說明
(一)早年立法者認為自首者乃真心悔過,且為節省司法資源,設
計了減刑獎勵制度。但後來發現,有些罪犯心知法網難逃,
乃藉自首以求輕判減刑,《刑法》第62條遂於2005年修正為
「得」減刑,俾能因應現實個案,冀免有使犯人恃以犯罪之
虞,而過失犯急往自首而坐令損害擴大之不合理現象
1
。
(二)惟於審判實務上,縱有被告認為無悔意,而法官仍以「節省
司法資源」等理由,仍予減刑,以致酒駕飆速撞死人、預謀
殺人者,得以自首而減刑,而有量刑與被告惡性悖離之現
象。遂有檢察官之堅持嚴懲不法,並有法官呼應,做出不予
減刑之「突破性」判決
2
。
四、探討研析
(一)刑罰不以「事後追懲」為尚,「刑期無刑」才是理想
3
。是以
1
院總第249號政府提案第8854號,立法院第5屆第2會期第10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政87頁,htt
ps://lis.ly.gov.tw/lgcgi/lgmeetimage?cfcacfcdcecfcfcec5cec6cbd2cccdc6,瀏覽日期:2022年7月25日。
2
吳政峰、賴仁中/特稿,〈新聞側寫/檢挑戰審判慣例 催?突破性判決〉,《自由時報》,2022
年2月9日,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499539,瀏覽日期:2022年7月25日。
3
《書經.大禹謨》:「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刑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無刑,民協于中時,
乃功懋哉。」指刑罰的目的,在於教育人遵守法律,從而達到不用刑的境地。詳見:教育部,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110601&word=%E5%88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482/File_19744866.docx |
R01760 | 訴願在途期間認定時點之研析 | 訴願法 | 陳世超 | 2022-08-04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60
議題研析
一、題目:訴願在途期間認定時點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訴願法
三、背景說明
按訴願法第14條第1項規定,訴願之提起,應自行政處分達到或公告期滿之次日起 30 日內為之;同法第16條第1項規定,訴願人不在受理訴願機關所在地住居者,計算法定期間,應扣除其在途期間。但有訴願代理人住居受理訴願機關所在地,得為期間內應為之訴願行為者,不在此限。亦即,訴願人及訴願代理人若不在受理訴願機關所在地住居者,計算訴願法定期間時,得享有扣除在途期間之利益。
四、探討研析
惟訴願人及訴願代理人是否在受理訴願機關所在地住居,究應以「提起訴願時」抑或以「行政處分送達時」作為認定時點,常因法無明文致生實務認定爭議。有法院採「提起訴願時」作為認定時點,其認訴願人收受行政處分時雖不在受理訴願機關所在地住居,惟訴願人如事後委任在受理訴願機關所在地之訴願代理人提起訴願,將喪失原得扣除在途期間之利益(最高行政法院95年度裁字第1905號裁定參照);另有法院採「行政處分送達時」作為認定時點,其認訴願人收受行政處分時,既已有委任在受理訴願機關所在地之訴願代理人,即不得享有扣除在途期間之利益(最高行政法院94年度裁字第347號裁定參照)。
就此,審酌在途期間規定係為使距離受理訴願機關路程、交通情形不盡相同之當事人或其訴願代理人,為訴願行為之法定期間實際相同。且訴願人或其委任代理人自「行政處分送達時」起,既可於法定期間內為一定之訴願行為,其所應扣除之在途期間,即應以此作為認定時點,而非以「提起訴願時」作為認定時點,以避免當事人藉此操控期間之計算或者受到突襲,影響其程序上利益。
因此,訴願法修正時,宜就在途期間之認定時點予以明定,以避免實務爭議。
撰稿人:陳世超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760
議題研析
一、題目:
訴願
在途期間認定時點
之研析
二、
議題
所涉法
規
訴願
法
三、
背景說明
按
訴願法第
14
條第
1
項規定,訴願之提起,應自行政處分達到或
公告期滿之次日起
30
日內為之;同
法第
16
條第
1
項規定
,
訴願人不
在受理訴願機關所在地住居者,計算法定期間,應扣除其在途期
間。但有訴願代理人住居受理訴願機關所在地,得為期間內應為之
訴願行為者,不在此限
。
亦即,訴願人及訴願代理人若不在受理訴
願機關所在地住居者,計算訴願法定期間時,得享有扣除在途期間
之利益。
四、
探討研析
惟
訴願人及訴願代理人
是否
在受理訴願機關所在地住居,究應
以「提起訴願時」抑或以「行政處分送達時」作為認定時點,常因
法無明文致生實務認定爭議。
有
法院採
「提起訴願時」作為認定時
點
,
其
認
訴願人收受行政處分時
雖
不在受理訴願機關所在地住居,
惟訴願人
如
事後委任在受理訴願機關所在地之訴願代理人提起訴
願
,
將
喪失原得扣除在途期間之利益(最高行政法院
95
年度裁字第
1905
號裁定
參照
);另
有法院採
「行政處分送達時」作為認定時點
,
其
認
訴願人
收
受行政處分時,
既
已
有
委任在受理訴願機關所在地之
訴願代理人,
即不得享有
扣除在途期間之利益
(
最高行政法院
94
年
度裁字第
347
號裁定
參照
)
。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60
議題研析
一、題目:訴願在途期間認定時點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訴願法
三、背景說明
按訴願法第14條第1項規定,訴願之提起,應自行政處分達到或
公告期滿之次日起 30 日內為之;同法第16條第1項規定,訴願人不
在受理訴願機關所在地住居者,計算法定期間,應扣除其在途期
間。但有訴願代理人住居受理訴願機關所在地,得為期間內應為之
訴願行為者,不在此限。亦即,訴願人及訴願代理人若不在受理訴
願機關所在地住居者,計算訴願法定期間時,得享有扣除在途期間
之利益。
四、探討研析
惟訴願人及訴願代理人是否在受理訴願機關所在地住居,究應
以「提起訴願時」抑或以「行政處分送達時」作為認定時點,常因
法無明文致生實務認定爭議。有法院採「提起訴願時」作為認定時
點,其認訴願人收受行政處分時雖不在受理訴願機關所在地住居,
惟訴願人如事後委任在受理訴願機關所在地之訴願代理人提起訴
願,將喪失原得扣除在途期間之利益(最高行政法院95年度裁字第
1905號裁定參照);另有法院採「行政處分送達時」作為認定時點,
其認訴願人收受行政處分時,既已有委任在受理訴願機關所在地之
訴願代理人,即不得享有扣除在途期間之利益(最高行政法院94年
度裁字第347號裁定參照)。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480/File_19744864.docx |
R01761 | 落實住者「有」其屋之關鍵問題研析 | 房屋稅條例;平均地權條例;土地稅法;所得稅法;住宅法 | 李基勝 | 2022-08-04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61
議題研析
一、題目:落實住者「有」其屋之關鍵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房屋稅條例》、《平均地權條例》、《土地稅法》、《所得稅法》及《住宅法》
三、背景說明
(一)報載:近期房市受到疫情急速攀升,以及升息、政策面打炒房等政經情勢上的負面氛圍影響,走入冷靜期。雖然看屋人數減少,但成交率卻沒變少,且房價未見下修,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胡偉良直言,「因為華人愛投資買房、炒房是出了名的」,「華人這種對房屋產權的宗教般狂熱,就是高房價的根本原因」,據其分析有3原因:(1)華人對於租屋有不確定性感,而寧願買斷房地產權;(2)若沒買房設籍,不利於子女就學,難能享受城市優於鄉村的教育、醫療、交通等資源;(3)欠缺安全可靠的投資渠道,乃致偏愛房地產投資[footnoteRef:1]。 [1: 張琬聆,〈房市壓力爆表 卻還有人買房?3原因揭非買不可理由〉,《東森新聞》,2022年5月25日,https://news.ebc.net.tw/news/house/319105,瀏覽日期:2022年7月28日。]
(二)此外,民眾收入增幅遠遠追趕不上房價漲幅。以1,000萬元的房子為例,如果每年上漲5%就是50萬元,而民眾每月有5萬元的薪資,即使每年調漲10%,也不過6萬元,遠遠跟不上房價的上漲,更成為民眾非買房產不可的原因[footnoteRef:2]。既然如此,政府戮力於提升國民所得,也難以解決人民自購自有住宅,莫如另謀解決之道。 [2: 同前。]
四、探討研析
(一)價格取決於供給與需求之平衡,當競逐者眾,而供給難以滿足需求時,價格則持續上漲。因此,吸引更多的投資,繼續推高價格,直至後繼無力才會停止價格上漲,或反轉下跌。需求固以使用為基礎,但交換獲利也會創造需求。17世紀荷蘭鬱金香狂熱事件為供給、需求與價格變化之典型。鬱金香原屬富人賞心悅目的生活需求,當該需求隨著荷蘭之經濟發展而增加,且其名品取得不易,買賣獲利機會大,逐漸發展為全民運動,不但競相投入鬱金香之培育與買賣,價格隨之爆漲,而吸引更多人投資,並衍生可觀的信用交易,乃致其價格被推升到後繼無人的境地,之後隨而暴跌,最後經主政者終止鬱金香交易而落幕,號稱史上第一次金融泡沫[footnoteRef:3]。 [3: Torsten Dennin著,呂沛憶譯,《從鬱金香到比特幣的泡沫狂歡:大宗商品市場400年投機史》(From Tulips to Bibtcoin : A History of Fortunes Made and Lost in Commodity Markets),臺北市:大雁,中譯初版ㄧ刷,2022年2月,20-24頁。鬱金香狂熱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瀏覽日期:2022年7月31日。]
(二)人類生活離不開房地產,不買也要租。自住有餘,得以出租,當然值得多買;不出租而轉賣,可以賺取價差,也值得多買。於是,在使用需求之外,形成以交換為目的之投資。臺灣的空屋率,高居不下,且少子化趨勢日益嚴重,房地價格並未隨之下跌,顯見以房地產投資營利為目的之現象日益明顯,絕非可以單純解讀為離鄉背井,留下無人居住的祖產所致現象;甚至可能係為利於買賣減稅之需,乃刻意閒置不供營業或出租(《土地稅法》第34條),而形成空屋[footnoteRef:4]。 [4: 根據《土地稅法》第34條第1項及第2項規定,土地所有權人出售其自用住宅用地,都市土地面積未超過3公畝部分或非都市土地面積未超過7公畝部分,於出售前1年內,未曾供營業使用或出租者,得按10%課徵。因此,常見出售前設籍其中,以符合自住條件外,其他時間則閒置不用之現象。]
(三)提供購屋補助,固然可以幫助人民購買住宅,但也因此增加買方力道,有助漲效果。同理,壓低房地價格,看似可以讓更多人有能力買房,但也幫助多屋者可以買更多房屋,也增添買方力道。因此,當民眾偏愛買入房地產時,若以不當方式壓低房地價格,或提供更多購屋補助,徒然提升買方(需求)的力道,反而會助漲,所以是治標不治本。
(四)解決居住問題,原本只須取得房地使用權,而不以取得所有權為必要,即使用借貸、租賃、地上權、典權均是取得房地使用權的手段。所以為保障國民居住權益,健全住宅市場,提升居住品質,使全體國民居住於適宜之住宅且享有尊嚴之居住環境,而制定之《住宅法》有將近1/2之條文涉及以專供出租之社會住宅,用以解決無自有住宅者之居住問題。
(五)綜上所論,吾人為解決住者「有」其屋,無庸著重於房地價格高低,而應亟思如何解決下列問題:(1)讓有居住需求者,有充裕的住宅得以承租;(2)讓閒置不用的空屋,更願意投入出租市場。其手段不應止於獎勵出租,更應加重閒置住宅的房地持有稅(現行的房屋稅及地價稅),及其交易稅(即現行的土地增值稅及房地合一所得稅),減少閒置不用的住宅持有與交易成本,以促使住宅充分利用於居住,而非賺取差價的交易。出租住宅供給增加,有助於租金趨向合理化,也足以緩和購宅需求,引導住宅市場朝向使用需求發展,降低交換需求,間接使得交易價格合理化。
(六)茲建議如下:(1)自用與出租住宅之認定,以設定戶籍為依據。(2)自用與出租之減稅,以每一設籍人口的使用面積為準,而非當前以面積不確定的「戶」為基準。(3)超出人均居住面積的住宅,採累進稅率課以重稅,以呼應「囤房稅」的呼聲;但較諸以「戶」為單位,更能落實量能課稅,符合公平原則。因此,必須全面檢討並修正現行的《房屋稅條例》、《平均地權條例》、《土地稅法》及《所得稅法》相關條文。
撰稿人:李基勝
1/3
1
/3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
7
6
1
議題研析
¤@¡BÃD¥Ø¡G
¸¨¹ê¦íªÌ¡u¦³¡v¨ä«Î¤§ÃöÁä°ÝÃD¬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
房屋稅條例》、《
平均地權條例
》
、
《
土地稅法
》
、
《
所得
稅法》
及《住宅
法》
三、
背景說明
(一)
報載:近期房市受到疫情急速攀升,以及升息、政策面打炒
房等政經情勢上的負面氛圍影響,走入冷靜期。雖然看屋人
數減少,但成交率卻沒變少,且房價未見下修,老屋改建協
會理事長胡偉良直言,「因為華人愛投資買房、炒房是出了名
的」
,
「華人這種對房屋產權的宗教般狂熱,就是高房價的根
¥»ì¦]¡v¡A¾Ú
¨ä
¤ÀªR¦³
3
ì¦]¡G
(
1)
µØ¤H¹ï©ó¯²«Î¦³¤£½T©w©Ê
·P¡A¦Ó¹çÄ@¶RÂ_©Ð¦a²£Åv
¡F
(2)
Y¨S¶R©Ð³]Äy¡A¤£§Q©ó¤l¤k´N
¾Ç¡AÃø¯à¨É¨ü«°¥«Àu©ó¶m§øªº±Ð¨|¡BÂåÀø¡B¥æ³qµ¥¸ê·½
¡F
(3)
欠缺安全可靠的投資渠道,乃致偏愛房地產投資
1
。
(二)
此外,
民眾收入增幅遠遠追趕不上房價漲幅。
以
1
,
000
萬元的
房子為例,如果每年上漲
5%
就是
50
萬元,而民眾每月有
5
萬
元的薪資,即使每年調漲
10%
,也不過
6
萬元,遠遠跟不上房
價的上漲,
更
成為民眾非買房產不
可
的
原因
2
。
既然如此,政
府戮力於提升
國民所得,也難以解決人民
自購自有住宅,
莫
如另
謀解決之道。
1
張琬聆
,〈
房市壓力爆表
卻還有人買房?
3
原因揭非買不可理由
〉,《東森新聞》,
2022
年
5
月
2
5
日,
https://news.ebc.net.tw/news/house/319105
,瀏覽日期:
2022
年
7
月
2
8
日。
2
¦P«e
¡C
1/3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61
議題研析
一、題目:落實住者「有」其屋之關鍵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房屋稅條例》、《平均地權條例》、《土地稅法》、《所得稅法》
及《住宅法》
三、背景說明
(一)報載:近期房市受到疫情急速攀升,以及升息、政策面打炒
房等政經情勢上的負面氛圍影響,走入冷靜期。雖然看屋人
數減少,但成交率卻沒變少,且房價未見下修,老屋改建協
會理事長胡偉良直言,「因為華人愛投資買房、炒房是出了名
的」,「華人這種對房屋產權的宗教般狂熱,就是高房價的根
本原因」,據其分析有3原因:(1)華人對於租屋有不確定性
感,而寧願買斷房地產權;(2)若沒買房設籍,不利於子女就
學,難能享受城市優於鄉村的教育、醫療、交通等資源;(3)
欠缺安全可靠的投資渠道,乃致偏愛房地產投資
1
。
(二)此外,民眾收入增幅遠遠追趕不上房價漲幅。以1,000萬元的
房子為例,如果每年上漲5%就是50萬元,而民眾每月有5萬
元的薪資,即使每年調漲10%,也不過6萬元,遠遠跟不上房
價的上漲,更成為民眾非買房產不可的原因
2
。既然如此,政
府戮力於提升國民所得,也難以解決人民自購自有住宅,莫
如另謀解決之道。
1
張琬聆,〈房市壓力爆表 卻還有人買房?3原因揭非買不可理由〉,《東森新聞》,2022年5月25
日,https://news.ebc.net.tw/news/house/319105,瀏覽日期:2022年7月28日。
2
同前。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478/File_19744862.docx |
R01758 | 加強登山活動管理規範之研析 | 國家公園法;臺中市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南投縣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花蓮縣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苗栗縣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屏東縣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 | 吳淑青 | 2022-08-03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58
議題研析
1、
題目:加強登山活動管理規範之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國家公園法、臺中市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南投縣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花蓮縣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苗栗縣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屏東縣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
三、背景說明
(一)據報載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推行加壓艙計畫,在多處高山山屋放置加壓艙,6年來成功救援60人,最近發現聖稜線素密達山屋加壓艙儲存桶遭塞廚餘垃圾;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呼籲山友自律
。
(二)行政院秉持「向山致敬」的精神,於民國108年著手推動「山林開放」政策,宣布國家山林解禁政策,以「開放山林」、「資訊透明」、「便民服務」、「教育普及」及「明確責任」等5項政策主軸,積極推動山林開放,期盼民眾「敬山、進山,也要淨山」。政府以開放態度,鼓勵人民走向山林,但也告訴山友,政府的責任不是無限,鼓勵山友落實「自主管理、責任承擔」精神,並協調各縣市修正「登山管理自治條例」
。
(三)當眾多山友紛紛走入山域,卻有不少民眾讓自己與山林環境陷入危機。109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民眾無法出國,加上觀光局大力推廣「脊梁山脈旅遊年」鼓勵國人登山健行,登山人口自該年起忽然大增,熱門山徑人滿為患
。根據內政部消防署「山域事故統計分析」,109年及110年山域事故發生件數分別為454件及398件,較前五年平均件數221件大量增加。登山客隨意丟棄垃圾、廢棄物的狀況更層出不窮。
四、探討研析
(一) 宜由中央統一訂定合理的登山管理規範
為防範未然,避免搜救人員疲於奔命,浪費國家搜救資源,臺中市政府於105年1月24日公布施行《臺中市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南投縣、花蓮縣、苗栗縣、屏東縣等地方政府陸續制定公布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明定進入特殊管制山域不得變更登山路線、領隊或任一隊員需領有基本救命術證書或初級救護技術員證照、強制辦理登山綜合保險、搜救費用由事故者承擔等規範,且若違反規定將處數千元至數萬元的罰鍰
,登山界認為登山活動管理自治條例只是變相的封山,呼籲修訂或廢除各地登山自治條例的聲浪始終未歇。
此外,登山綜合險實際上並不包含航空器費用,所以這個保險只是象徵性地符合規定,實際的搜救費用仍是由納稅人買單,無法遏止資源的濫用。由於臺灣高山不少位於縣市交界,並非所有的地方政府都有立法規範,而救難涉及裝備、工具、人員等部分,也有必要由中央統籌。故應廣納登山界專業意見,檢討改進現行登山管理制度,由中央統一訂定相關規範。
(二) 適度提高違反禁止事項之罰則,以提升國人維護山林意識
《國家公園法》第13條明定國家公園區域內禁止之行為,包括焚燬草木或引火整地、狩獵動物或捕捉魚類、污染水質或空氣、採折花木、於樹木、岩石及標示牌加刻文字或圖形、任意拋棄果皮、紙屑或其他污物、將車輛開進規定以外之地區及其他經國家公園主管機關禁止之行為。違反禁止行為之相關罰則定於第24條至第26條,其罰金或罰鍰皆為1千元以下。對於情節重大,致引起嚴重損害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千元以下罰金。相關罰則於61年公布施行迄今未曾進行修正
,其罰則顯然過低,無法有效嚇阻,宜適度提高罰鍰,以提升國人維護山林意識,達到生態保育之目的。
撰稿人:吳淑青
� 管瑞平,聖稜線救命加壓艙被當垃圾桶 雪霸處籲山友自律,中央社,111年6月20日,地方新聞。
� 行政院,台灣的山有夠讚 蘇揆宣布山林解禁政策,108年10月21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fdeb6f4e-59ed-4aeb-8099-68a46f23e6a9" �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fdeb6f4e-59ed-4aeb-8099-68a46f23e6a9�,最後瀏覽日期:111年7月28日。
� 健行筆記,【登山安全】去年山難人數增加 2.3 倍-上山前,你做好準備了嗎?110年9月28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2098" �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2098�,最後瀏覽日期:111年7月28日。
� 孫嘉君、陳禹蓁,一國多制的登山條例、未達共識的定型化契約草案──安全登頂路還有多遠?報導者,111年7月28日,網址:https://www.twreporter.org/a/climbing-security-policy-and-awareness,最後瀏覽日期:111年8月1日。
� 國家公園法於99年12月8日修正公布,未修正罰則。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436/File_19744803.doc |
R01757 | 健全租屋市場管理之研析 | 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消費者保護法;住宅租賃應約定及不得約定事項;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 吳淑青 | 2022-08-03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57
議題研析
1、
題目:健全租屋市場管理之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消費者保護法、住宅租賃應約定及不得約定事項、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三、背景說明
(一)據報載民眾因自行申請租金補貼,房東惡意調漲每位房客的房租,導致其他不滿漲價的租客惡意霸凌。內政部表示,房東不得禁止房客申請租金補貼,如果房東要求漲租或負擔所增加稅賦,房客可向縣(市)政府提出申訴要求改正,如不改正,可處3萬至30萬元罰鍰;又仍拒不改正者,可加重處5萬至50萬元罰鍰,且得按次處罰
。
(二)依《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下稱租賃條例)第5條第1項規定:「租賃契約具消費關係者,適用消費者保護法相關規定;非具消費關係者,其應約定及不得約定事項,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據此,內政部研擬「住宅租賃應約定及不得約定事項」及「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前者適用於未反覆出租住宅之房東,後者適用於房東為企業經營者。所謂企業經營者依《消費者保護法》(下稱消保法) 第2條第2款規定指以設計、生產、製造、輸入、經銷商品或提供服務為營業者。
(三)另依消保法第56條之1規定:「企業經營者使用定型化契約,違反中央主管機關依第17條第1項公告之應記載或不得記載事項者,除法律另有處罰規定外,經主管機關令其限期改正而屆期不改正者,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經再次令其限期改正而屆期不改正者,處新臺幣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亦即房東為企業經營者,始有消保法之適用。
(四)但依據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105年5月30日院臺消保字第 1050165274號函釋,房屋常態性、反覆出租時即被認定為企業經營者。以臺灣的租屋市場而言,雖以個人房東為主,如依函釋被認定為是企業經營者,即適用消保法之相關規定。而租賃條例之相關罰則,僅針對租賃住宅服務業,並無個人房東之適用。
四、探討研析
(一) 擴大適用範圍,以維護人民居住權
租賃條例制定之目的係為維護人民居住權,健全租賃住宅市場,保障租賃當事人權益,發展租賃住宅服務業。由於房屋承租人相對於房屋出租者多屬經濟弱勢,租賃條例既為「租賃住宅」之專法,應以「維護人民居住權」為首要。但該條例著重包租代管服務產業扶植,對於租賃雙方權利義務的規範並不周全,以致對於為數最多的個人房東,尚且需要擴大解釋納入消保法之適用範圍。爰應將非透過住宅服務業而成立之租賃關係亦一併納入規範,以完整保障租屋者權益。
(二) 租賃契約對於權利義務仍宜衡平,以提升租屋市場品質
租賃條例於107年6月27日施行,立法時除了健全租賃住宅市場外,亦希望引導45萬戶空閒住宅委託租賃住宅服務業者經營管理。惟依內政部統計,109年底全國單獨持有宅數共733.7萬宅,其中空屋約87.6萬宅,可見空屋釋出的結果不如預期。由於房價居高不下,造成許多人退而求先租,以致租屋需求增加。然而房屋租約是繼續性的契約,著重在當事人間的信賴關係,即使政府規定無須房東同意就能申請租金補貼,一旦申請後,原本就缺乏信賴度的關係破裂,房東只要不租,吃虧的還是承租人。對於住宅租賃契約不得約定或不得記載事項,雖需加強承租者的保障,對於出租者仍應有相關配套,以保障雙方權益,提升租屋市場品質。
撰稿人:吳淑青
� 游智文,對付漲租惡房東 內政部:最重罰50萬、按次處罰,經濟日報,111年7月21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house.udn.com/house/story/5886/6476809" �https://house.udn.com/house/story/5886/6476809�,最後瀏覽日期:111年7月22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434/File_19744801.doc |
R01756 | 臺灣發展地熱能發電之簡析 |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 | 曾耀民 | 2022-08-03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56
議題研析
一、題目:臺灣發展地熱能發電之簡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
三、背景說明
(一)近年來政府致力推動再生能源發電,2019年通過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希望於2025年達成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達2,700萬瓩(27,000MW),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例達20%。惟截至2021年底,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為1,158.5萬瓩(11,585 MW),占總發電裝置容量5,938萬瓩之19.5%,再生能源發電量為174億度(17,400GWh),占總發電量比例為6.0%[footnoteRef:1],其裝置容量及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例,與2025年發展目標仍有相當距離。 [1: 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110年度,經濟部能源局,第3頁至第4頁。]
(二)前揭截至2021年底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中,其中慣常水力2,094 MW,地熱發電5MW,太陽光電7,700 MW,風力發電1,062 MW,生質能發電92 MW,廢棄物發電632 MW;再生能源發電量共17,428,320千度,其中慣常水力3,469,040千度,地熱發電9,074千度,太陽光電7,968,746千度,風力發電2,208,638千度,生質能發電169,277千度,廢棄物發電3,603,545千度[footnoteRef:2]。而攸關地熱發電裝置容量僅5MW,與2025年設定目標200MW仍相去甚遠。 [2: 再生能源發展概況,台灣電力公司官網,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mid=204,最後瀏覽日期:111年7月20日。]
(三)為緩解氣候變遷,防止生態環境惡化,致力發展再生能源發電是政府既定之政策,然檢視再生能源發電裝置容量之現況,太陽光電、風力發電及地熱能發電均是必須加強推動之項目,其中以地熱能發電落後比率最多,應急起直追,迎頭趕上。
四、探討研析
(一)臺灣蘊藏地熱能可為基載電力
地熱能指源自地表以下,蘊含於土壤、岩石、蒸氣或溫泉之能源[footnoteRef:3]。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Ring of Fire)的美國、日本、菲律賓、印尼、紐西蘭、墨西哥等國家已開發地熱能多年,臺灣卻進展相當緩慢。臺灣的溫泉約百餘處,地熱的分布與溫泉有密切關聯,具有地熱能的區域約有30餘處。重要的淺層地熱潛能區包括大屯山、清水、土場、廬山、金崙、知本、寶來與瑞穗等[footnoteRef:4]。目前全臺已商轉電廠僅宜蘭清水(結元能源開發)和臺東知本(安葆電能)兩處[footnoteRef:5]。以宜蘭清水而言,目前因為地方輸電饋線滿載,只申請到併網4.2MW,但地底蘊藏的總能量遠高於此。據評估清水的地熱能蘊藏量至少有30MW,但需要擴充饋線[footnoteRef:6]。 [3: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3條第1項第3款。] [4: 地熱發電知識館-再生能源資訊網(經濟部能源局指導),https://www.re.org.tw/knowledge/more.aspx?cid=202&id=704,最後瀏覽日期:111年7月20日。] [5: 「比風、太陽能更穩定的電就在腳底!從宜蘭出發,台灣重回地熱行列」,天下雜誌722期, 2021-05-03。] [6: 「不甘被譏輸給菲律賓 小技師如何打造台灣首座百萬瓦級地熱電廠?」,天下雜誌739期, 2021-12-27。]
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是當前我們發展再生能源之主力,然而,太陽光電需白天日照時才能發電,風力發電則須倚靠風力帶動風力發動機(又稱風電渦輪機)始能產生電力,兩者皆有不穩定之缺憾。因此之故,再生能源發電裝置容量雖已顯著提升,但是發電量占比進展仍相當有限。鑑於地熱能是可以全天運轉之基載電力,為優質而穩定之綠電來源,值得政府及民間投入更多資源加速發展。
(二)發展地熱發電宜加速落實
過去地熱能開發除依《溫泉法》、《水利法》相關規定辦理,申請人的地熱能探勘許可或地熱能開發許可仍應依《都市計畫法》、《區域計畫法》、《森林法》、《國家公園法》、《地質法》、《災害防救法》、《水土保持法》等相關規定辧理,流程耗時,開發困難。今(111)年6月27日經濟部成立「地熱發電單一服務窗口」,積極輔導業者及地方政府善用中央政府資源,分攤探勘風險,協調建立地熱開發適宜之行政程序,加速推廣設置地熱發電設備。經濟部並已於6月21日預告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為建立地熱能發電友善發展環境,增訂開發、探勘許可之申請及審查程序,使適用法規有更明確規範。惟查該預告草案第15條之2規定,地熱能開發許可之有效期間為5年,每次展延期限不得逾1年。考量地熱能探勘不易,發電裝置投入金額龐大,展延期限似不宜過短(參照現行礦業法規定,採礦權以20年為限,每次展限不得超過20年)。另外,預告草案第15條之5規定,申請地熱能探勘或開發涉及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及其周邊土地,應於申請前依《原住民族基本法》規定辧理諮商並取得其同意,原住民得分享相關利益。為積極促進業者規劃開發地熱能,可考慮仿效紐西蘭與當地土著毛利人合作開發地熱能發電之方式。紐西蘭協助毛利人成立信託公司作為溝通平台,除方便共享地熱能開發利益,並可兼顧環境保護與滿足當地住民之需求[footnoteRef:7]。 [7: Geothermal Power Development in New Zealand-Lessons for Japan, https://www.renewable-ei.org/en/images/pdf/20130220/20120912_lessonfromNewZealand.pdf, 最後瀏覽日期:111年7月28日。]
撰稿人:曾耀民
1
1
¡i¶È¨Ñ©eû°Ñ¦Ò¡j
½s¸¹¡G
1756
ijÃD¬ãªR
¤@¡BÃD¥Ø¡G
»OÆWµo®i¦a¼ö¯àµo¹q
¤§
²
ªR
¤G¡B
ijÃD
©Ò¯Aªk
³W
¦A¥Í¯à·½µo®i±ø¨Ò
¤T¡B
I´º»¡©ú
¡]
¤@
¡^
ªñ¦~¨Ó
¬F©²
P¤O±À°Ê¦A¥Í¯à·½µo¹q¡A
2019
¦~³q¹L×¥¿¦A¥Í¯à
·½µo®i±ø¨Ò¡A
§Æ±æ©ó
2025
¦~¹F¦¨¦A¥Í¯à·½µo®i¥Ø¼Ð
-
¦A¥Í¯à·½
¸Ë¸m®e¶q¹F
2
,
700
¸U¢`
¡]
27,000MW
¡^¡A¦A¥Í¯à·½µo¹q¶q¥eÁ`µo
¹q¶q¤ñ¨Ò¹F
20%
¡C
±©
ºI¦Ü
202
1
¦~©³
¡A
¦A¥Í¯à·½¸Ë¸m®e¶q¬°
1,158
.
5
¸U¢`¡]
11,585 MW
¡^¡A¥eÁ`µo¹q
¸Ë¸m®e¶q
5,
938
¸U¢`¤§
1
9
.
5
%
¡A
¦A¥Í¯à·½µo¹q¶q¬°
1
74
»õ«×¡]
1
7,400
GWh
¡^¡A¥eÁ`µo
¹q¶q¤ñ¨Ò¬°
6.0
%
1
¡A¨ä
¸Ë¸m®e¶q
¤Îµo¹q¶q¥e
Á`µo¹q¶q¤ñ
¨Ò¡A
»P
2025
¦~µo®i¥Ø¼Ð
¤´¦³¬Û·í¶ZÂ÷¡C
¡]
¤G
¡^
«e´¦
ºI¦Ü
2021
¦~©³
¤§
¦A¥Í¯à·½¸Ë¸m®e¶q
¤¤
¡A¨ä¤¤ºD±`¤ô¤O
2,094
MW
¡A¦a¼öµo¹q
5
MW
¡A¤Ó¶§¥ú¹q
7,700
MW
¡A·¤Oµo¹q
1,062
MW
¡A¥Í½è¯àµo¹q
92
MW
¡A¼o±óª«µo¹q
632
MW
¡F¦A¥Í¯à
·½µo¹q¶q¦@
17,428,320
¤d«×¡A¨ä¤¤ºD±`¤ô¤O
3,469,040
¤d«×¡A¦a
¼öµo¹q
9,074
¤d«×¡A¤Ó¶§¥ú¹q
7,968,746
¤d«×¡A·¤Oµo¹q
2,208,638
¤d«×¡A¥Í½è¯àµo¹q
169,277
¤d«×¡A¼o±óª«µo¹q
3,603,545
¤d«×
2
¡C
¦Ó§ñÃö
¦a¼öµo¹q
¸Ë¸m®e¶q
¶È
5MW
¡A
»P
2025
¦~
³]©w¥Ø¼Ð
200
MW
¤´¬Û¥h¬Æ»·¡C
¡]
¤T
¡^
¬°
½w¸Ñ®ðÔÅܾE¡A
¨¾¤î
¥ÍºAÀô¹Ò´c¤Æ
¡A
P¤Oµo®i¦A¥Í¯à·½µo
1
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
110
年度,經濟部能源局,第
3
頁至第
4
頁。
2
再生能源發展概況
,台灣電力公司官網,
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mid=204
,
最後瀏覽日期
:111
年
7
月
20
日。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56
議題研析
一、題目:臺灣發展地熱能發電之簡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
三、背景說明
(一)近年來政府致力推動再生能源發電,2019年通過修正再生能
源發展條例,希望於2025年達成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再生能源
裝置容量達2,700萬瓩(27,000MW),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
電量比例達20%。惟截至2021年底,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為
1,158.5萬瓩(11,585 MW),占總發電裝置容量5,938萬瓩之
19.5%,再生能源發電量為174億度(17,400GWh),占總發
電量比例為6.0%
1
,其裝置容量及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例,與
2025年發展目標仍有相當距離。
(二)前揭截至2021年底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中,其中慣常水力
2,094 MW,地熱發電5MW,太陽光電7,700 MW,風力發電
1,062 MW,生質能發電92 MW,廢棄物發電632 MW;再生能
源發電量共17,428,320千度,其中慣常水力3,469,040千度,地
熱發電9,074千度,太陽光電7,968,746千度,風力發電
2,208,638千度,生質能發電169,277千度,廢棄物發電
3,603,545千度
2
。而攸關地熱發電裝置容量僅5MW,與2025年
設定目標200MW仍相去甚遠。
(三)為緩解氣候變遷,防止生態環境惡化,致力發展再生能源發
1
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110年度,經濟部能源局,第3頁至第4頁。
2
再生能源發展概況,台灣電力公司官網,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mid=204,
最後瀏覽日期:111年7月20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432/File_19744799.docx |
R01754 | 國中常態編班法規鬆綁之研析 | 國民教育法;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常態編班及分組學習準則;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 | 盧延根 | 2022-08-02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54
議題研析
1、
題目:國中常態編班法規鬆綁之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國民教育法、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常態編班及分組學習準則、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
3、
背景說明
國民教育係零篩選、零拒絕的教育,學生能力落差甚大,班級學生數又多,教師無法兼顧拔尖扶弱之教學與輔導
;教育部推動國民中學「常態編班」與「教學正常化」行之有年,但各縣市依能力分班、借課等問題嚴重,主管機關長期督導不力,監察院調查提案糾正。調查發現,學校有三分之一未按課表授課的「借課」文化,完全符合規定者僅占40.55%,在考試領導教學、科科不等值等效應下,造成「教育偏食」與「學用落差」的問題
。為了兼顧「把每個孩子帶上來」的教學正常化,值得探究。
4、
探討研析
針對國民中學常態編班與教學正常化,研提如下若干建議供參:
(1)
推動法規鬆綁,調整國民教育編班人數或酌增教師員額
學習低成就的學生大多面臨文化不利、生活機能、數位環境或社經條件等不良因素影響,且存在家庭功能不彰之弱勢學生也偏多;但學生沒有選擇出身背景的權利,學習低成就可能只是貪玩或啟蒙較晚,造成學習遲緩。再者,國民教育階段的學生素質差異與班級人數偏多
,可能不利教師正常教學。
由於人類天賦的智能,只要教師能依學生潛能予以妥善引導,自有其勝任的水準;何況社會人力需求迥異,肯認學生獨特的智慧,就能對社會有充分發揮與貢獻,而小班教學有利於教師更能關注個別學生的學習,且少子化已是未來趨勢,故宜檢討鬆綁《國民教育法》第12條授權訂定之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相關規定,適度調整國民中小學採小班制為原則或酌予增加教師員額,裨益兼顧學生適性發展及教師客製化教學,並確保學生的學習品質。
(2)
落實學科能力分組相關準則之成效
為避免學生能力編班遭受較不受重視與存有標籤化的疑慮,也要兼顧學生有效學習,教育部應落實鬆綁常態編班及分組學習準則相關規定
,責成各地方主管機關及學校確實執行分組學習,依學生不同學科能力形成不同教學群體,教學場域具有同質性編班,但無前後段班之差異,讓學生有機會在不同學科有良好表現,肯定自我。
雖然,學校執行學科能力分組教學,其作業或有其難處,諸如排課或補課不便及教材教法欠缺彈性等,或導師功能、教室常規、學生情感維繫及公私財物保管衍生很多困擾,及教學設備恐有不足與環境維護等產生疑慮;但基於有利學生學習的教學活動需要,各地方政府仍應克服前述之相關困難因素,依實際編班狀況及分組教學需求,讓學生在學科先備學力知能接近環境下,實施適性或個別化之學習,彌補常態編班的缺失,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及分組討論情況下,達到最佳學習狀態與效能,落實學科能力分組學習準則的規定,以有效實施正常化教學,發揮國民教育「把每個孩子帶上來」正常化的教學功能。
撰稿人:盧延根
�盧延根,私立國中小學招生模式法制與適性培育之研析,立法院法制局,議題研析,編號:R1527,2021年11月。
�袁世鋼,國中能力分班、借課嚴重 教育部遭糾正,大紀元時報,2021年12月30日,第A7版 文教生活。
�《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第2條規定:「…國民小學每班學生人數以二十九人為原則。國民中學每班學生人數以30人為原則…。」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常態編班及分組學習準則》第8條第1項規定:「國中小之分組學習,以班級內實施為原則。但國中二年級、三年級得就下列領域,以二班或三班為一組群,依學生學習特性,實施年級內之分組學習:一、國中二年級得就英語、數學領域,分別實施分組學習。二、國中三年級得就英語、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分別實施分組學習。其中數學及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得合併為同一組。」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344/File_19744676.doc |
R01755 | 開放空間管理法制化之研析 | 都市計畫法;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 | 陳宏明 | 2022-08-02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55
議題研析
一、題目:開放空間管理法制化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都市計畫法、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
三、背景說明
(一)曾獲容積獎勵的建築物,依法須設置開放空間[footnoteRef:1]供公眾使用,且不得設置圍牆、欄杆等設施妨礙公眾通行或休憩使用。據報載,許多社區開放空間後續維護管理問題屢成爭議,例如:地磚破損嚴重無人修復,致生高齡者、婦女及兒童跌倒意外風險,管委會和建商卻互推修復責任,地方政府亦以該空間非屬公有為由而不願介入處理[footnoteRef:2]。 [1: 所謂開放空間,依據「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283條第1項規定,係指建築基地內依規定留設達一定規模且連通道路開放供公眾通行或休憩之空間,包括沿街步道式開放空間及廣場式開放空間兩類。除應予綠化外,且不得設置圍牆、欄杆、灌木綠籬、棚架、建築物及其他妨礙公眾通行之設施或為其他使用。核發使用執照後由地方建築主管機關登記列管,每年並應作定期或不定期檢查。] [2: 朱冠諭,社區開放空間 缺乏管理成隱患 管委會和建商互踢皮球 維管屢出爭議 桃市府:擬提高修繕經費,聯合報/桃園報導,2022年6月22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4/6405391,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7月28日。]
(二)地方民代表示,開放空間的容積獎勵被建商賺走,後續維護成本卻由住戶負擔,周邊住戶無須付費就能使用,對社區住戶而言並不公平,建議檢討現行法規對於設置開放空間供公眾使用的社區給予專案補助[footnoteRef:3]。 [3: 依前述報導桃園市議員發言內容改寫,同註2。對於此種說法,較合理的解釋是建商藉由留設開放空間取得容積獎勵後,連同獎勵容積計算總開發費用,再攤提在比原先更多的銷售坪數,消費者從而得以較低廉的價格購入,並非毫無受惠。]
(三)地方主管機關回應表示,開放空間維管問題屢成爭議,會儘快檢討,先透過協助修復和補助經費兩方法解決。社區空間分為開放、半開放和封閉型,只要社區對外開放,不設任何阻攔,包括地磚、遊具等均可視同公共設施,經住戶申請並出具同意書,地方政府就會協助現況修復;若社區未設置開放空間,雖無法免費修理,惟仍可依住戶數提供修繕補助[footnoteRef:4]。 [4: 依前述報導桃園市政府都發局長盧維屏發言內容改寫,同註2。]
四、探討研析
(一)研議增訂開放空間管理法制
基於美化都市景觀、提升居住環境品質、維持都市防災機能及提供舒適安全的人行、休憩空間等政策目的,我國於90年代借鑒日本特定街區及綜合設計制度[footnoteRef:5],明定都市計畫法第83條之1容積移轉及容積獎勵相關規定[footnoteRef:6],促使建商於新開發建築基地內能多留設開放空間供公眾使用,以增加都市綠地及公共活動空間。 [5: 該制度詳參陳立夫,日本的特定街區制度與綜合設計制度,人與地,第143期,1995年11月,頁57-64。] [6: 都市計畫法第83條之1規定:「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取得、具有紀念性或藝術價值之建築與歷史建築之保存維護及公共開放空間之提供,得以容積移轉方式辦理。前項容積移轉之送出基地種類、可移出容積訂定方式、可移入容積地區範圍、接受基地可移入容積上限、換算公式、移轉方式、折繳代金、作業方法、辦理程序及應備書件等事項之辦法,由內政部定之。」內政部爰依該條第2項規定授權訂定「都市計畫容積移轉實施辦法」。]
開放空間在物權上屬區分所有建築物之共用部分,依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0條第2項規定,共用部分、約定共用部分之修繕、管理、維護,由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為之;其費用由公共基金支付或由區分所有權人按其共有之應有部分比例分擔之。然目前國內仍有許多老舊社區管理組織並未健全,且未繳存公共基金,導致開放空間之管理維護無從進行。也常有社區認為全天候開放不僅管理不便,對其夜間安寧及住戶安全亦造成負面影響,至少應在深夜至晨間,賦予社區一定時段得暫停對外開放之權限。凡此問題,均有賴增訂開放空間管理相關規定,始能獲得有效解決。惟目前僅有部分地方政府訂有相關行政規則[footnoteRef:7]加以規範,位階不足且規範欠缺一致性,宜研議於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增訂開放空間管理維護及經費補助等相關規定,以完備法制。 [7: 諸如:宜蘭縣政府執行建築基地開放空間管理維護要點、新北市建築物開放空間管理維護要點、臺中市建築基地開放空間管理維護要點、臺北市綜合設計公共開放空間設置及管理維護要點、臺南市建築基地開放空間管理維護要點、高雄市政府綜合設計開放空間管理維護要點。]
(二)開放空間設置情形納入締約資訊揭露
建商推銷預售屋建案時,經常強調社區設有廣闊開放空間供全體住戶使用,並未明確告知該空間須開放供公眾使用,甚至在預售屋買賣契約中訂定買方同意變更開放空間用途之條款,在交屋前進行二次施工改造,將違章建築責任歸由買方承受,致衍生諸多消費爭議。有論者建議,為保障處於交易資訊弱勢地位之消費者,在締約前交涉階段得以作出購屋決定之合理選擇,應有強化建商資訊揭露義務規範之必要,故允宜在現行「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增列有關建商接受獎勵容積率之房價回饋換算比例及開放空間依法應提供公眾使用事項[footnoteRef:8],以保障消費者之知情權。 [8: 顏廷棟,開放空間違規使用之法律問題探討,消費者保護研究,第19輯,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2015年3月19日,頁23,網址:https://cpc.ey.gov.tw/Page/C3D8A4DDD480ACE4/1a03d094-9ec4-4b96-93f0-e0a6782d262b,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7月28日。]
撰稿人:陳宏明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755
議題研析
¤@¡BÃD¥Ø¡G
¶}©ñªÅ¶¡
ºÞ²z
ªk
¨î
¤Æ¤§
¬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都市計畫法
、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
、
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
編
三、
背景說明
(一)
曾
獲容積獎勵的
建築物
,
依法
須
設置
開放空間
1
供
公
眾使用
,
且
不得設置圍牆、欄杆
等設施
妨礙公眾通行
或休憩
使用。
據
報載,許多
社區開放空間
後續
維護管理問題屢成爭議
,
例如
:
地磚
破損嚴重
無人
修復
,
致生
高齡者、婦女
及
兒童
跌倒
意外
風險,
管委會和建商
卻
互
推修復責任
,
地方政府
亦以
該空間
非
屬
公有
為由而
不願介入處理
2
。
(
二
)
地方
民代表示,
開放空間的容積獎勵被建商賺走,後續維護
成本
卻由
住戶負擔,周邊住戶
無須
付費就能使用,對社區
住
戶
而言
並
不公平
,建議
檢討
現行
法規
對
於
設
置
開放
空間
供公
眾使用
的社區
給
予
專案補助
3
。
(
三
)
地方主管機關回應表示,
開放空間維管問題屢成爭議,會
儘
1
所謂開放空間,依據「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
283
條
第
1
項
規定,係指建築基地內
依規定留設達一定規模且連通道路開放供公眾通行或休憩之空間,包括沿街步道式開放空間
及廣場式開放空間兩類。除應予綠化外,且不得設置圍牆、欄杆、灌木綠籬、棚架、建築物
及其他妨礙公眾通行之設施或為其他使用。核發使用執照後由地方建築主管機關登記列管,
每年並應作定期或不定期檢查
。
2
ヲカォaソル
。A
ェターマカ}ゥ�ェナカ。
?
ッハ・Fゴイzヲィチ�アw
ゴゥeキ|ゥMォリーモ、ャス�・ヨイy
コ�ゴケ�・Xェァトウ
ョ逾ォゥイ。Gタタエ」
ーェュラツオクgカO
。A
チpヲXウ�。�ョ邯魑�セノ
。A
2022
ヲ~
6
、�
22
、鬘Aコ�ァ}。G
https://udn.com/news/story/732
4/6405391
,最後瀏覽日期:
2022
年
7
月
28
日。
3
依前述報導桃園市議員發言內容
改寫
,
同註
2
。
對於此種說法,
較
合理的
解釋是
建商藉由留設
開放空間取得容積獎勵後,連同獎勵容積計算總開發費用
,再攤提在比原先更多的銷售坪數,
消費者從而得以較低廉的價格購入
,
並非毫無受惠。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55
議題研析
一、題目:開放空間管理法制化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都市計畫法、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
編
三、背景說明
(一)曾獲容積獎勵的建築物,依法須設置開放空間
1
供公眾使用,
且不得設置圍牆、欄杆等設施妨礙公眾通行或休憩使用。據
報載,許多社區開放空間後續維護管理問題屢成爭議,例如:
地磚破損嚴重無人修復,致生高齡者、婦女及兒童跌倒意外
風險,管委會和建商卻互推修復責任,地方政府亦以該空間
非屬公有為由而不願介入處理
2
。
(二)地方民代表示,開放空間的容積獎勵被建商賺走,後續維護
成本卻由住戶負擔,周邊住戶無須付費就能使用,對社區住
戶而言並不公平,建議檢討現行法規對於設置開放空間供公
眾使用的社區給予專案補助
3
。
(三)地方主管機關回應表示,開放空間維管問題屢成爭議,會儘
1
所謂開放空間,依據「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283條第1項規定,係指建築基地內
依規定留設達一定規模且連通道路開放供公眾通行或休憩之空間,包括沿街步道式開放空間
及廣場式開放空間兩類。除應予綠化外,且不得設置圍牆、欄杆、灌木綠籬、棚架、建築物
及其他妨礙公眾通行之設施或為其他使用。核發使用執照後由地方建築主管機關登記列管,
每年並應作定期或不定期檢查。
2
朱冠諭,社區開放空間?缺乏管理成隱患 管委會和建商互踢皮球 維管屢出爭議 桃市府:擬提
高修繕經費,聯合報/桃園報導,2022年6月22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
4/6405391,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7月28日。
3
依前述報導桃園市議員發言內容改寫,同註2。對於此種說法,較合理的解釋是建商藉由留設
開放空間取得容積獎勵後,連同獎勵容積計算總開發費用,再攤提在比原先更多的銷售坪數,
消費者從而得以較低廉的價格購入,並非毫無受惠。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342/File_19744674.docx |
R01753 | 法人購買住宅採許可制之問題研析 | 平均地權條例 | 李基勝 | 2022-08-01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53
議題研析
一、題目:法人購買住宅採許可制之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平均地權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2022年)
三、背景說明
(一)今(2022)年4月,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平均地權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擬增訂私法人取得供住宅使用房屋許可制,並限制取得後於一定期限內不得辦理移轉、讓與或預告登記(第79條之1)[footnoteRef:1]。 [1: 院總第285號政府提案第17837號,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第9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政7及8頁,https://lis.ly.gov.tw/lygazettec/mtcdoc?PD100509:LCEWA01_100509_00097,瀏覽日期:2022年7月25日。]
(二)就此,乃有輿論表示:(1)法人與自然人的權利同受保障,(2)「許可制」有違反憲法平等原則之虞,(3)「許可制」有違反比例原則之虞[footnoteRef:2]。 [2: 趙文銘,〈私法人購屋採許可制 有違憲之虞〉,《自由時報》,2022年4月25日,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513607,瀏覽日期:2022年7月27日。]
四、探討研析
(一)價格決定於供給與需求之平衡,是為經濟學基本原理,已然成為現代人之常識。因此,當住宅供給量不變,需求增加或減少,將會影響其價格之漲跌。行政院提案增訂私法人購宅採許可制,乃為抑制私法人購置非屬其營運所需之住宅,期能降低住宅之需求,以緩和住宅價格漲勢。
(二)法人乃人、或財、或人與財之集合,往往較諸一般的自然人更有財力,且其責任卻或更為有限,例如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其財務責任止於公司資產,不同於自然人不僅及於自身,甚至其繼承人。二者固然同具法律上之人格,但其本質上仍然有別,並不可能無分軒輊。是故,法人之權利義務不盡然與自然人相同。再者,法人因特定目的而設,就其設立目的予以權利義務上之保護與限制,乃屬當然且必要。
(三)或謂買賣住宅得以營利,並不違反法人之設立目的――追求盈利,故特予限制,未能公平對待,即屬違憲云云。惟「私法人買受供住宅使用之房屋,應檢具使用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草案第79條之1第1項),實乃本於《憲法》之規定,以法律限制「有妨害國計民生之平衡發展」之法人行為(第145條),期能「實施平均地權,節制資本,以謀國計民生之均足」(第142條),即排除以賺取差價為目的之住宅買賣行為,俾使有居住需求者得以合理價格購置住宅自住。但仍許可私法人或為提供其所屬員工居住,或經營社會住宅等非以買賣營利為目的之購宅行為,難謂違憲。
(四)部分自然人之財力雄厚不下於一般法人,其炒房地逐暴利之能耐,極其可觀。於限制私法人購置住宅之同時,理當併同限制,方不失偏頗,誠然確論。然而吾人不能以限制自然人購宅之規範未臻完備為由,而否定私法人購宅許可制之創建,猶如不能以闖紅燈違反交通規則者眾,但未能全數取締為由,即應寬宥已被取締者。
(五)行政院前揭提案,僅限制「私法人」,而不及於「公法人」,顯有偏頗,茲建議該規定之適用對象應包括全部「公、私法人」。
撰稿人:李基勝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753
議題研析
¤@¡BÃD¥Ø¡G
ªk¤HÁʶR¦í¦v±Ä³\¥i¨î
¤§°ÝÃD¬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
平均地權條例
》
部分條文
修正草案(
2
022
年)
三、
背景說明
(
一)
今
(
2022
)
年
4
月
,
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
平均地權條例
》
部
分條文修正草案
,擬
增訂私法人取得供住宅使用房屋許可
制,並限制取得後於一定期限內不得辦理移轉、讓與或預告
登記
(第
79
條之
1
)
1
。
(
二
)
就
此,乃有輿論表示
:
(1)
法人與自然人的權利同受保障,
(2)
「許可制」有違反憲法平等原則之虞,
(
3
)
「許可制」有違反
比例原則之虞
2
。
四、
探討研析
(一)
價格決定於供給與需求之平衡,是為經濟學基本原理,已然
成為現代人之常識
。
因此,當住宅供給量不變,需求增加或
減少,將會影響其價格之漲跌。行政院提案增訂私法人購宅
採許可制,乃為抑制私法人購置非屬其營運所需之住宅,期
能降低住宅之需求,以緩和住宅價格漲勢。
(二)
法人乃人、或財、或人與財之集合,
往往
較諸一般的自然人
更有財力,且其責任
卻
或更為有限
,例如有限公司或股份有
1
院總第
285
號政府提案第
17837
號
,
立法院第
10
屆第
5
會期第
9
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
,政
7
及
8
頁,
https://lis.ly.gov.tw/lygazettec/mtcdoc?PD100509:LCEWA01_100509_00097
,瀏覽日期:
2022
¦~
7
¤ë
25
¤é¡C
2
»¯¤å»Ê¡A
¡q
¨pªk¤HÁʫαij\¥i¨î
¦³¹H¾Ë¤§¸·
¡r¡A¡m¦Û¥Ñ®É³ø¡n¡A
2022
¦~
4
¤ë
2
5
¤é¡A
https://talk.ltn.co
m.tw/article/paper/1513607
¡AÂsÄý¤é´Á¡G
2022
¦~
7
¤ë
2
7
¤é¡C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53
議題研析
一、題目:法人購買住宅採許可制之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平均地權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2022年)
三、背景說明
(一)今(2022)年4月,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平均地權條例》部
分條文修正草案,擬增訂私法人取得供住宅使用房屋許可
制,並限制取得後於一定期限內不得辦理移轉、讓與或預告
登記(第79條之1)
1
。
(二)就此,乃有輿論表示:(1)法人與自然人的權利同受保障,(2)
「許可制」有違反憲法平等原則之虞,(3)「許可制」有違反
比例原則之虞
2
。
四、探討研析
(一)價格決定於供給與需求之平衡,是為經濟學基本原理,已然
成為現代人之常識。因此,當住宅供給量不變,需求增加或
減少,將會影響其價格之漲跌。行政院提案增訂私法人購宅
採許可制,乃為抑制私法人購置非屬其營運所需之住宅,期
能降低住宅之需求,以緩和住宅價格漲勢。
(二)法人乃人、或財、或人與財之集合,往往較諸一般的自然人
更有財力,且其責任卻或更為有限,例如有限公司或股份有
1
院總第285號政府提案第17837號,立法院第10屆第5會期第9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政7及8
頁,https://lis.ly.gov.tw/lygazettec/mtcdoc?PD100509:LCEWA01_100509_00097,瀏覽日期:2022
年7月25日。
2
趙文銘,〈私法人購屋採許可制 有違憲之虞〉,《自由時報》,2022年4月25日,https://talk.ltn.co
m.tw/article/paper/1513607,瀏覽日期:2022年7月27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317/File_19744625.docx |
R01752 | 遙控無人機規範之立法衡平考量 | 民用航空法;遙控無人機管理規則 | 林鈺琪 | 2022-07-29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52
議題研析
一、題目:遙控無人機規範之立法衡平考量
二、議題所涉法規
民用航空法、遙控無人機管理規則
三、背景說明
(一)遙控無人機玩家今(2022)年7月5日向交通部陳情,提出「自然人可申請夜間飛航、不需法人資格」及「持有證照者屆期換證不重考,延長至5年1換」等2項訴求。交通部民用航空局(下簡稱民航局)表示,嚴謹規範是國際趨勢,我國與先進國家作法一致。
(二)依《遙控無人機管理規則》第23條第1項及第2項規定,遙控無人機操作證有效期限為2年。普通操作證及專業操作證之持有人得於屆期前30日內檢附相關文件,向民航局申請換證。而各類專業操作證並應經重新體格檢查及測驗合格後,才能辦理換證。可見,普通操作證可向民航局直接申請換證,而專業操作證必須經重新體格檢查及測驗合格後,才可換證。
(三)依《民用航空法》第99條之14第1項及第2項規定,原則上,遙控無人機不得於日落後至日出前之時間飛航。例外情形,政府機關(構)、學校或法人只須檢具有關文書向民航局申請核准者,則可於夜間進行飛航。顯見,政府機關(構)、學校或法人向民航局申請核准後,可進行遙控無人機夜間飛航,而自然人是被禁止夜間飛航。
四、探討研析
(一)遙控無人機操作證效期之審酌,宜有比例原則之衡平考量
相較遙控無人機操作證有效期限為2年,《航空人員檢定給證管理規則》第7條第1項規定,航空人員檢定證自發證之日起有效期間為5年,檢定證持有人除經撤銷或廢止外,得於屆期前3個月內檢附相關文件辦理重簽。
民團表示,遙控無人機操作證相關規定多引用《航空人員檢定給證管理規則》,惟遙控無人機與大型航空器是截然不同的飛行器具,就承載乘客否、飛行速度與高度、事故危害程度等,二者截然不同。但遙控無人機操作證(效期2年)卻較大型航空器操作證(效期5年),在效期方面限制更嚴,因此民團建議將遙控無人機操作證效期延長為5年。民航局回應,機師檢定證有效期限雖是5年,但除考照時對外語能力有嚴格要求外,持有證照期間,每年必須體檢合格、每4至8個月應完成訓練並考驗合格,連續3個月沒有從事飛航,即取消資格。無人機操作人若比照機師納管,將遭遇更大的不便[footnoteRef:1]。 [1: 民團盼鬆綁無人機 民航局:嚴管是趨勢,中國時報,第A6版,2022年7月5日。]
然而,遙控無人機操作人與航空器駕駛員(指領有檢定證、體格檢查及格證,執行航空器駕駛任務之人員,包括機長及副駕駛員)本質上畢竟不同,所須具備的學科、術科專業知能亦有所不同。再者遙控無人機專業操作證也必須經重新體格檢查及測驗合格後,才可換證,而非如普通操作證只須檢附相關文件,即可換證。基此,就大型航空器、遙控無人機之專業操作、遙控無人機之普通操作等,針對不同性質操作證,重新審酌其換證要件,宜區別其性質相異程度,作不同的密度規範,以符比例原則之衡平考量。
(二)
參酌外國立法例檢視開放自然人夜間飛航之必要性
民團表示,現行法規不得於日落後至日出前飛航,但他國並未全部禁止夜間飛航,我國應跟上先進國家,讓全世界看到臺灣的夜間空拍素材。民航局回應,我國無人機的夜間飛航規範與歐盟、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作法一致,並無特殊差異,「嚴謹規範是國際趨勢」[footnoteRef:2]。 [2: 同前註。]
查2018年4月25日公布《民用航空法》第99條之14立法理由略以:考量人體視線對夜間周遭環境無法精確掌握、操作人必須隨時監控遙控無人機及周遭情況,爰參酌美國聯邦航空法規第107編,明定不得於日落後至日出前之時間飛航。另為避免限縮產業之發展及便利政府機關(構)、學校或法人使用遙控無人機從事夜間紅外線空拍、視距外飛航、一站多機、採訪攝影等較複雜之專業作業,爰明定政府機關(構)、學校或法人經申請核准者,可進行遙控無人機夜間飛航。
國際上大部分國家禁止無人機於夜間飛航,澳洲除禁止夜間飛航,亦規定陰天、大雨、閃電等天氣不得進行飛航[footnoteRef:3]。南非亦禁止在大風或大雨、雷電等惡劣天氣期間進行飛航,但允許於能見度較低或晚上進行飛航[footnoteRef:4]。參酌外國規定,在飛航安全考量下,是否有開放遙控無人機自然人夜間飛航之必要性,容待衡酌。 [3: Drone Laws in Australia,網址:https://uavcoach.com/drone-laws-in-australia/。] [4: 12 Things you need to know about SA’s new drone rules,網址: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520223420/http://traveller24.news24.com/News/12-things-you-need-to-know-about-SAs-new-drone-rules-20150518。]
撰稿人:林鈺琪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752
議題研析
¤@¡BÃD¥Ø¡G
»»±±µL¤H¾÷
³W½d
¤§
¥ßªk¿Å¥¦Ò¶q
¤G¡B
ijÃD
©Ò¯Aªk
³W
民用航空法
、
遙控無人機管理規則
三、
背景說明
(一)
遙控無人機玩家今
(
2022
)
年
7
月
5
日向交通部陳情,提出
「自
然人可申請夜間飛航、不需法人資格」及「持有證照者屆期
換證不重考,延長至
5
年
1
換」等
2
項訴求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
(
下簡稱民航局
)
表示,
嚴謹規範是國際趨勢,我國與先進國
家作法一致。
(
二
)
依
《
遙控無人機管理規則
》
第
23
條
第
1
項及第
2
項
規定,遙控
無人機操作證有效期限為
2
年
。
普通操作證及專業操作證之持
有人得於屆期前
30
日內檢附
相關文件
,向民航局申請換證。
而
各類專業操作證
並
應經重新體格檢查及測驗合格後
,才能
辦理換證。
可見,
普通操作證
可向民航局直接申請換證,而
專業操作證
必
須
經重新體格檢查及測驗合格後,
才可換證。
(
三
)
依《民用航空法》
第
99
條之
14
第
1
項及第
2
項規定,
原則上,
遙控無人機
不得於日落後至日出前之時間飛航
。
例外情形,
政府機關(構)、學校或法人
只須
檢具有關文書向民航局申請
核准
者,
則
可於夜間
進行
飛航。
顯見,
政府機關(構)、學校
或法人
向民航局申請核准後,可進行遙控無人機夜間飛航,
而自然人是被禁止夜間飛航。
四、
探討研析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52
議題研析
一、題目:遙控無人機規範之立法衡平考量
二、議題所涉法規
民用航空法、遙控無人機管理規則
三、背景說明
(一)遙控無人機玩家今(2022)年7月5日向交通部陳情,提出「自
然人可申請夜間飛航、不需法人資格」及「持有證照者屆期
換證不重考,延長至5年1換」等2項訴求。交通部民用航空局
(下簡稱民航局)表示,嚴謹規範是國際趨勢,我國與先進國
家作法一致。
(二)依《遙控無人機管理規則》第23條第1項及第2項規定,遙控
無人機操作證有效期限為2年。普通操作證及專業操作證之持
有人得於屆期前30日內檢附相關文件,向民航局申請換證。
而各類專業操作證並應經重新體格檢查及測驗合格後,才能
辦理換證。可見,普通操作證可向民航局直接申請換證,而
專業操作證必須經重新體格檢查及測驗合格後,才可換證。
(三)依《民用航空法》第99條之14第1項及第2項規定,原則上,
遙控無人機不得於日落後至日出前之時間飛航。例外情形,
政府機關(構)、學校或法人只須檢具有關文書向民航局申請
核准者,則可於夜間進行飛航。顯見,政府機關(構)、學校
或法人向民航局申請核准後,可進行遙控無人機夜間飛航,
而自然人是被禁止夜間飛航。
四、探討研析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308/File_19744614.docx |
R01751 | 從印尼三姊妹居留問題檢視《入出國及移民法》之問題研析 | 入出國及移民法;刑法 | 李基勝 | 2022-07-28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51
議題研析
一、題目:從印尼三姊妹居留問題檢視《入出國及移民法》之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入出國及移民法》及《刑法》
三、背景說明
(一)今(2022)年初,報載:印尼籍三姊妹,自幼隨父母來臺,大姊現為臺北市立中山女中資優生,志在學醫,卻因父母不諳《銀行法》而被判刑確定[footnoteRef:1],雖經宣告緩刑[footnoteRef:2],面臨被遣返壓力。 [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109 年度金訴字第 47 號刑事判決(2020年7月9日)。] [2: 〈三姊妹面臨遣返!中山女高生寫信求徐國勇:讓我們留在台灣念書〉,《自由時報》,2022年1月28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815791,瀏覽日期:2022年7月25日。]
(二)移民署在同年2月16日下午,依《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6條第3項規定,邀集社會公正人士、學者專家及機關代表等出席召開審查會,三姊妹父母也參加會議陳述意見,嗣後做成決議,不予強制驅逐出國,並協助其居留事宜[footnoteRef:3]。 [3: 王冠仁/台北報導,〈中山女高印尼三姊妹 移民署:免強制驅逐〉,,《自由時報》,2022年2月17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501041,瀏覽日期:2022年7月25日。]
四、探討研析
(一)現行《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6條第2項第9款規定,外國人經判處1年有期徒刑以上之刑確定,移民署
得強制驅逐出國。但因過失犯罪者,不在此限。同條第4項規定,強制驅逐外國人出國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意見之機會。
(二)過失犯於法有特別規定者,仍得予以處罰(《刑法》第12條),而(1)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或(2)前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執行完畢或赦免後,5年以內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而受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之宣告者,經法院認以暫不執行為適當者,得宣告2年以上5年以下之緩刑。可見,經緩刑宣告者,顯然較諸因過失犯罪而未經緩刑宣告者,有更值得免於處罰之情節。
(三)既然,外國人因「過失犯罪」而經判處1年有期徒刑以上之刑確定者,依照《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3條規定,移民署尚且無須「撤銷或廢止其永久居留許可,並註銷其外僑永久居留證」,顯然經「緩刑宣告」者,更有理由免於強制驅逐出國。
(四)惟因《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6條第4項明文規定,除當事人(1)以書面聲明放棄陳述意見或自願出國,或(2)經法院於裁判時併宣告驅逐出境確定,或(3)依其他法律規定應限令出國,或(4)有危害我國利益、公共安全或從事恐怖活動之虞,且情況急迫應即時處分外,移民署依規定強制驅逐外國人出國前,均應給予當事人陳述意見之機會;且強制驅逐已取得居留或永久居留許可之外國人出國前,並應召開審查會。實務上,經緩刑宣告者反而比過失犯罪未經緩刑宣告者,(1)當事人必須經歷更多的折騰,(2)主管機關更須為此增添作業流程,而且(3)可能出現兩歧結果,遭受其公平性之質疑。
(五)茲建議修正《入出國及移民法》以明文規定,原則上外國人經緩刑者得免於強制驅逐出國,除有特殊情形,才依《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6條第4項規定召開審查會。
撰稿人:李基勝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751
議題研析
一、題目:
從
印尼三姊妹居留問題檢視《入出國及移民法》
¤§°ÝÃD¬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入出國及移民法》
及
《刑法》
三、
背景說明
(
一)
今
(
2022
)
年初,報載:
印尼籍三
姊
妹
,自
幼隨
父母
來臺,
大
姊
現為
臺
北市
立
中
山
女中資優
生
,
志在學醫,卻因父母
不
諳
《
銀
行
法
》
而
被判刑確定
1
,雖經宣告緩刑
2
,
面
臨被遣返壓
力
。
(
二
)
移民署在
同年
2
月
16
日
下午,依
《
入出國及移民法
》
第
3
6
條
第
3
項
規定,邀集社會公正人士、學者專家
及
機關代表等出席召
開審查會
,
三姊妹父母也參加會議陳述意見
,嗣後做成決議,
不予強制驅逐出國
,並協助其
居留事宜
3
。
四、
探討研析
(一)
現行《入出國及移民法》第
36
條
第
2
項第
9
款
規定,
外國人經
判處
1
年有期徒刑以上之刑確定,移民署
得
強制驅逐出國。但
因過失犯罪者,不在此限
。同條第
4
項規定,
強制驅逐外國人
出國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意見之機會
。
(二)
過失犯於法有特別規定者,仍得
予以
處罰(
《
刑法》
第
12
條
),
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109
年度金訴字第
47
號刑事判決
(
2020
年
7
月
9
日)
。
2
〈
三姊妹面臨遣返!中山女高生寫信求徐國勇:讓我們留在台灣念書
〉,《自由時報》,
2022
年
1
月
28
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815791
,瀏覽日期:
2022
年
7
月
25
日。
3
¤ý«a¤¯¡þ¥x¥_³ø¾É
¡A¡q
¤¤¤s¤k°ª¦L¥§¤T©n©f
²¾¥Á¸p¡G§K±j¨îÅX³v
¡r¡A
¡A¡m¦Û¥Ñ®É³ø¡n¡A
2022
¦~
2
¤ë
17
¤é¡A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501041
¡AÂsÄý¤é´Á¡G
2022
¦~
7
¤ë
25
¤é¡C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51
議題研析
一、題目:從印尼三姊妹居留問題檢視《入出國及移民法》
之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入出國及移民法》及《刑法》
三、背景說明
(一)今(2022)年初,報載:印尼籍三姊妹,自幼隨父母來臺,
大姊現為臺北市立中山女中資優生,志在學醫,卻因父母不
諳《銀行法》而被判刑確定
1
,雖經宣告緩刑
2
,面臨被遣返壓
力。
(二)移民署在同年2月16日下午,依《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6條第
3項規定,邀集社會公正人士、學者專家及機關代表等出席召
開審查會,三姊妹父母也參加會議陳述意見,嗣後做成決議,
不予強制驅逐出國,並協助其居留事宜
3
。
四、探討研析
(一)現行《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6條第2項第9款規定,外國人經
判處1年有期徒刑以上之刑確定,移民署得強制驅逐出國。但
因過失犯罪者,不在此限。同條第4項規定,強制驅逐外國人
出國前,應給予當事人陳述意見之機會。
(二)過失犯於法有特別規定者,仍得予以處罰(《刑法》第12條),
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109 年度金訴字第 47 號刑事判決(2020年7月9日)。
2
〈三姊妹面臨遣返!中山女高生寫信求徐國勇:讓我們留在台灣念書〉,《自由時報》,2022年
1月28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815791,瀏覽日期:2022年7月25日。
3
王冠仁/台北報導,〈中山女高印尼三姊妹 移民署:免強制驅逐〉,,《自由時報》,2022年2月
17日,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501041,瀏覽日期:2022年7月25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306/File_19744612.docx |
R01750 | 綜所稅扣免額相關法制問題評析 | 所得稅法第17條 | 莊弘伃 | 2022-07-28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50
議題研析
1、 題目:綜所稅扣免額相關法制問題評析
2、 議題所涉法規:所得稅法第17條
3、 背景說明
(一)報載[footnoteRef:1]財政部將提出扣除額改革方案,至少有兩項扣除額將調整,包括租金支出從列舉扣除額改為特別扣除額12萬元,有望擴大租屋族適用範圍,且決定要排富;另因應低利率現況,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將從現行27萬元縮水至25萬元以下。又本屆朝野立委提出多達40案扣除額修法草案。是以,綜所稅扣免額相關法制問題容有進一步釐清之必要。 [1: 林昱均,租金擬列特扣額 儲蓄扣除額下修,中國時報,2022年7月11日。 ]
(二)按憲法第19條固然規定人民有依法律納稅之義務,然而形式意義的稅法規定並不足以正當化人民所須負擔之租稅義務,尚須從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生存權之觀點加以檢視。而在檢視所得稅制之設計上,量能課稅原則乃是一個相當重要之檢驗基準。所謂的量能課稅原則乃是指稅法所規定之租稅負擔,必須考量到納稅義務人之租稅負擔能力,也就是說對於不同所得者,賦予其不同之租稅負擔,以符量能負擔之公平性。所得稅法(以下簡稱本法)中關於免稅額與扣除額之設計,所反映的即為量能課稅以及憲法所保障之生存權、財產權。
4、 探討研析
(1) 免稅額係「生存最低需求」並未具有「可稅性」
我國學說上普遍將憲法第15條所明文規定保障之「生存權」,區分為「生命權」與「生活權」兩大部分[footnoteRef:2],前者適用基本權之防禦理論,禁止國家對於生命作恣意、過度的侵犯;後者指國家對於人民之生活,應提供何種程度的保障問題。關於生活權之保障,涉及人民可積極向國家請求提供照顧,以維繫個人及家庭生存需求的主觀上權利。生活保障之程度,可進一步分類成「維繫生命最低限度的生存需求」、「最低限度的健康及文化生活」及「符合人性尊嚴的生活」等程度,尤以後者抽象之「符合人性尊嚴的生活」,課予國家最高等級的作為義務[footnoteRef:3],亦為國內學者所採取的通說[footnoteRef:4]。 [2: 李惠宗,憲法要義,第3版,元照,2006年,頁217。] [3: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第3版,三民,2004年,頁271。] [4: 柯格鐘,子女列報扶養親屬免稅額的減除-評大法官釋字第692號解釋,臺灣法學雜誌,第194期,2012年2月,頁180-181。]
本法第17條第1項第1款,有關納稅義務人申報所得稅時,得主張減除個人、配偶及受扶養親屬之免稅額規定,反映出上開維繫個人衣食之溫飽等生理層次的最低需求,亦即學說所謂「生存最低需求」(Existenzminimum)。蓋個人維繫自己生存需求之額度,係屬納稅義務人無法自由支配的所得,故應自所得稅之稅基中減除。換言之,在生存權之保障下國家應使國民得以維持生存最低的需求,而用以支出此等生存最低程度之所得,乃是不具有租稅負擔能力的,故而,並未具有「可稅性」[footnoteRef:5]。準此,關於免稅額提高之部分,現行僅規定年滿70歲者,免稅額增加50%,然若以平等原則之角度觀察,就生活費用之增加而言,若年滿70歲以上者其生活費用將增加,乃因其自我照顧之能力較低,則同樣之理亦應適用於年幼之人,故現行「幼兒學前特別扣除」規定,是否宜改定於免稅額中規範,實有討論空間。 [5: 蔡孟彥,從憲法保障檢討扣免額(下),稅務旬刊,第2061期,2008年12月,頁9。]
(2) 一般扣除額及特別扣除額之規定宜再省思
本法第17條第1項第2款第1目之標準扣除額,與第2目之列舉扣除額,係由納稅義務人自申報所得稅之稅基中擇一加以減除,之後再減除第3目之特別扣除額,故相對於「特別扣除額」,前兩者可合稱為「一般扣除額」,所謂之一般扣除額,即屬前述生存權中「最低限度的健康及文化生活」或「符合人性尊嚴的生活」的反映。至於特別扣除額之項目,常為國家提供稅捐上的誘因,藉以鼓勵納稅義務人從事特定的行為[footnoteRef:6]。準此,現行「財產交易損失特別扣除」及「薪資所得特別扣除」,如論其係財產交易所得之減項及取得薪資所得之必要費用,實宜移列本法第14條規範之,以求體系上之一貫。 [6: 柯格鐘,同註4,頁182-183。]
至於為因應低利率現況,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擬從現行27萬元下修至25萬元以下,洵屬有據,可資贊同。而租金支出是否宜從列舉扣除額改為特別扣除額,此舉雖可擴大租屋族適用範圍,惟揆諸特別扣除額之項目,常為國家提供稅捐上的誘因,藉以鼓勵納稅義務人從事特定的行為以觀,恐有獨厚租屋者,而輕借款購屋者之嫌。況由於房屋租金支出與房屋租金收入具有對應關係,除有些租屋族是採標準扣除額外,更有許多租屋族是礙於房東欲隱匿租金所得而無法申報租金支出。此有賴稅捐稽徵機關應強化房市稅務勾稽功能,將有助於房屋租金收入與租金支出之申報,並可健全租賃市場的發展。近年來,列舉扣除額及特別扣除額的項目及金額,均有不斷擴大之現象,稅基侵蝕,嚴重影響綜所稅制所應發揮的功能,實宜通盤檢討。
撰稿人:莊弘伃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
750
議題研
析
一、
題
目
:
綜所稅扣免額
相關
法制
問題評析
二、
議題
所涉
法
規
:
所得稅
法
第
17
條
三、
背景說明
(一)
報載
1
財政部將提出扣除額改革方案,至少有兩項扣除額將調
整,包括租金支出從列舉扣除額改為特別扣除額
12
萬元,有
望擴大租屋族適用範圍,且決定要排富;另因應低利率現況,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將從現行
27
萬元縮水至
25
萬元以下
。又
本屆朝野立委提出多達
40
案扣除額修法草案
。
是以,
綜所稅
扣免額相關
法制
問題
容有進一步釐清之必要。
(二)
按憲法第
19
條固然規定人民有依法律納稅之義務,然而形式
意義的稅法規定並不
足
以正當化人民所須負擔之租稅義務,尚
須從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生存權之觀點加以檢視。而在檢視
所得稅制之設計上,量能課稅原則乃是一個相當重要之檢驗基
準。所謂的量能課稅原則乃是指稅法所規定之租稅負擔,必須
考量到納稅義務人之租稅負擔能力,也就是說對於不同所得者
,賦予其不同之租稅負擔,以符量能負擔之公平性。
所得稅
法
(以下簡稱本法)
中關於免稅額與扣除額之設計,所反映的即
為量能課稅以及憲法所保障之生存權、財產權。
四、
探討研析
(一)
免稅額係
「生存最低需求」並未具有「可稅性」
我國學說上
普遍將憲法第
15
條所明文規定保障之「生存權」,區
1
ªL¬R§¡
¡A
¯²ª÷ÀÀ¦C¯S¦©ÃB
Àx»W¦©°£ÃB¤U×
¡A
¤¤°ê®É³ø
¡A
202
2
¦~
7
¤ë
11
¤é
¡C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50
議題研析
一、 題目:綜所稅扣免額相關法制問題評析
二、 議題所涉法規:所得稅法第17條
三、 背景說明
(一)報載
1
財政部將提出扣除額改革方案,至少有兩項扣除額將調
整,包括租金支出從列舉扣除額改為特別扣除額12萬元,有
望擴大租屋族適用範圍,且決定要排富;另因應低利率現況,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將從現行27萬元縮水至25萬元以下。又
本屆朝野立委提出多達40案扣除額修法草案。是以,綜所稅
扣免額相關法制問題容有進一步釐清之必要。
(二)按憲法第19條固然規定人民有依法律納稅之義務,然而形式
意義的稅法規定並不足以正當化人民所須負擔之租稅義務,尚
須從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生存權之觀點加以檢視。而在檢視
所得稅制之設計上,量能課稅原則乃是一個相當重要之檢驗基
準。所謂的量能課稅原則乃是指稅法所規定之租稅負擔,必須
考量到納稅義務人之租稅負擔能力,也就是說對於不同所得者
,賦予其不同之租稅負擔,以符量能負擔之公平性。所得稅法
(以下簡稱本法)中關於免稅額與扣除額之設計,所反映的即
為量能課稅以及憲法所保障之生存權、財產權。
四、 探討研析
(一) 免稅額係「生存最低需求」並未具有「可稅性」
我國學說上普遍將憲法第15條所明文規定保障之「生存權」,區
1
林昱均,租金擬列特扣額 儲蓄扣除額下修,中國時報,2022年7月11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303/File_19744600.docx |
R01749 | 私立大學招生相關問題之研析 | 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專科以上學校總量發展規模與資源條件標準;專科以上學校及其分校分部專科部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部設立變更停辦辦法;教育部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 | 王幼萍 | 2022-07-27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49
議題研析
一、題目:私立大學招生相關問題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專科以上學校總量發展規模與資源條件標準、專科以上學校及其分校分部專科部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部設立變更停辦辦法、教育部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
三、背景說明
(一)由於少子化、考招新制、疫情衝擊多方因素影響下,今(2022)年大學學測個人申請的缺額突破1萬人,創下歷年新高。公立大學缺額從去年的2500人增加到今年3400人,然而私立大學卻從3600人暴增到6800人,成長將近2倍。又大考中心公開今年分科測驗的報名人數只有2.9萬人,然而總招生名額至少3.5萬人,是史上第一次招生名額比考生人數還多
。
(二)近期傳有數間私立大學停招等情形,包括台灣首府大學、大同技術大學、中州科技大學、聖約翰科技大學擬停招、蘭陽技術學院停辦(2021年已停招)。根據全國私校工會預估,未來8年間將有超過6000名教師失業,大約40所私立大專退場
。由於招生名額逐年減少,不僅加劇私立大學退場,亦使渠等面臨前所未有的招生困境。
四、探討研析
(1)
公私立大學總體招生名額依實際需求通盤檢討調整
根據教育部核定各大學招生名額,今年包括臺清交成等頂大,以及部分國立大學招生人數皆增加,其中臺大增加人數最多,成大次之,總計增加544人,大多為資通訊相關科系。另外,今年繁星推薦、個人申請、考試分發,以及軍警校及科大名額,公立大學總計要招收5萬1547人,較去年增加1092人;反觀私立大學招生人數7萬8444人,較去年減少385人。整體來說招生總名額則增加707人,整體錄取率提高11%,達111.6%
。
在面臨少子女化的嚴峻衝擊下,公立大學招生名額不減反增,無異於壓縮私立大學之招生名額,讓私立大學雪上加霜。教育部表示,今年日間學士班名額較去年微增,是配合國家重點產業領域人才培育需求,以及增加經濟弱勢學生就讀國立大學的機會,鼓勵國立大學在半導體、資通訊相關領域學系擴增招生名額
。
目前公、私立大學招生名額調整均一體適用《專科以上學校總量發展規模與資源條件標準》之規定,教育部為配合國家重點產業領域人才培育,增加公立大學相關科系之招生名額固然無可厚非,惟對於招生不佳之系所宜予通盤檢討其教學成效與產業需求,適度酌以減招或合併,使總體招生名額依當時需求調整並酌予增減招生名額,如此,可使高等教育資源做最有效的利用,亦使私立大學仍有招生興學的發展空間。
(2)
儘速依私校退場條例辦理查核或審議,並依審議結果認定存續或退場
依據教育部估計自2025年起,大學1年級學生人數將跌破20萬人,而2028年又適逢虎年效應,人數減將至17.7萬人之低點
。又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2021至2030年大學學齡人口預估減少26萬人,至2070學年度國中小、高中、大學學齡人口都只剩2021年一半
。在學生人數大幅減少的情況下,私立大學首當其衝,未來恐怕只有少數私立大學能夠生存。
立法院於2022年4月制定《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以下稱私校退場條例),並於同年5月公布。《私校退場條例》通過後,私立學校退場呈現「雙軌制」,被列為「專案輔導」的學校必須循《私校退場條例》退場,而未被列「專案輔導」的學校則可依《私立學校法》辦理退場。二者的差別在於《私校退場條例》第13條規定,專案輔導學校應於2年內改善,如未獲改善,應於下一學年度停招,並於停招之當學年度結束時停辦,最多僅有3年的時間。而依《私立學校法》辦理退場者,學校停招後,可以等所有學生畢業後才停辦(最多約3年)(教育部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第10點規定),停辦後尚有3年可申請改辦其他教育、文化或社會福利事業(專科以上學校及其分校分部專科部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部設立變更停辦辦法第34條規定),總共有6年時間。
私立學校辦理退場大都為體質不佳、經營困難之學校,惟現行制度呈現雙軌,亟待檢討。建議主管機關宜儘速依《私校退場條例》辦理查核或審議,並依審議結果認定存續或退場,以加速體質不佳之私立學校退場,集中資源使優質私立學校得以存續,以維護學生及教職員工權益。
撰稿人:王幼萍
� 吳尚軒,今年1.2萬大學名額恐招不到新生 站在岔路口的私校政策該往哪走?新新聞,2022年7月1日,https://new7.storm.mg/article/4403075,上網檢視日期:2022年7月16日。
� 王薏絜等,台灣面臨大學倒閉潮母校消失的年代8年間恐有「這數目」學校說掰掰,TVBS新聞網,2022年6月28日,https://news.tvbs.com.tw/life/1832781,上網檢視日期:2022年7月16日。
� 趙宥寧,大學錄取率估111.6% 公校名額增、私校生存空間恐再縮,聯合新聞網,2022年3月20日,https://udn.com/news/story/6925/6179058,上網檢視日期:2022年7月15日。
� 同前註。
� 教育部統計處,大專校院學生人數預測,https://stats.moe.gov.tw/files/analysis/111_st_report.pdf,上網檢視日期:2022年7月14日。
� 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至2070年)」,https://pop-proj.ndc.gov.tw/download.aspx?uid=70&pid=70,上網檢視日期:2022年7月14日。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032/File_19744224.doc |
R01747 | 強化網路交易逃漏稅之查核 | 稅捐稽徵法;金融機構提供稅捐稽徵機關個人金融帳戶高頻交易資料作業規範 | 謝碧珠 | 2022-07-25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47
議題研析
一、題目:強化網路交易逃漏稅之查核
二、議題所涉法規
稅捐稽徵法、金融機構提供稅捐稽徵機關個人金融帳戶高頻交易資料作業規範
三、背景說明
(一)為加強查核網路交易逃漏稅等,財政部於今(111)年6月27日發布「金融機構提供稅捐稽徵機關個人金融帳戶高頻交易資料作業規範(簡稱提供高頻交易資料作業規範)」。
(二)根據前揭作業規範規定,包括銀行、信用合作社、農會信用部、漁會信用部、全國農業金庫及辦理儲金匯兌之郵政機構等金融機構,就同一個人同一金融帳戶,除所列非銷售性質交易項目外,於同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存轉匯入金額累積達新臺幣(下同)240萬元且該年度有任4個月份存轉匯入筆數每月達200筆者,即屬「高頻交易」者,應提供稅捐稽徵機關確認金融帳戶身分程序之資料及該等金融帳戶必要交易紀錄。首次應於112年3月31日以前提供
。
四、探討研析
(一)增訂作業規範相關法律授權之明文
按提供高頻交易資料作業規範第1點明定:「為明確規範金融機構依稅捐稽徵法第30條規定提供稅捐稽徵機關個人金融帳戶高頻交易資料之範圍及作業程序,特訂定本作業規範。」財政部將之定位為「行政規則」
。次查,稅捐稽徵法第30條規定,係針對稅捐稽徵機關或財政部賦稅署指定之調查人員,向有關機關、團體或個人行使調查權之相關規範
,並未授權財政部得據以「通案」向所有金融機構索取個人金融帳戶之身分、交易及財產等資料。
就法制面而言,提供高頻交易資料作業規範涉及金融機構提供稅捐稽徵機關個人金融帳戶高頻交易者,含確認金融帳戶身分、必要交易紀錄等攸關個人身分、金融及財產之重要權益資料,故其規範之內容具有實質法規命令之性質
。參照稅捐稽徵法第5條之1之立法例,個案之調查權與通案資訊提供之法律依據有別,是稅捐稽徵法第30條係針對個案調查權之規範,尚非授權訂定通案資訊提供之法律依據,故前揭規範之訂定顯無法律授權,而與法律保留原則有違,爰建議主管機關宜通盤檢討相關規範之必要性與妥適性,並提案增訂金融機構提供高頻交易資料作業規範相關法律授權之明文。
(二)可善用大數據或區塊鍵等科技再進行跨銀行別之查核
提供高頻交易資料作業規範要求提供之資料,係以「同一個人同一金融帳戶」為標的。惟實務上,網路詐騙常透過集團作業,若鎖定「同一個人同一金融帳戶」為標的,則可能遺漏藉由不同人或不同帳戶者;諸如:利用共謀者或人頭帳戶而予以規避,爰建議主管機關可善用大數據或區塊鍵等科技再進行跨銀行別之查核。
(三)加強網路消費糾紛涉及逃漏稅之通報,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針對網路交易消費糾紛之被檢舉者,宜由財政部函請相關受理機關或組織,要求針對涉嫌逃漏稅者,加強主動通報相關稽徵機關予以查處之作業,以避免不肖業者藉由網路交易推銷不良商品,加以逃漏稅以降低成本,且破壞交易安全,形成劣幣驅逐良幣之逆選擇現象。
撰稿人:謝碧珠
�鄭琪芳,高頻轉存匯入帳戶 每年3月底須通報,自由時報,111年6月28日,第A10版。111年6月27日財政部台財稅字第11100579090號令訂定發布「金融機構提供稅 捐稽徵機關個人金融帳戶高頻交易資料作業規範」全文7點;並自即日生效。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Law/LawSearchResult.aspx?ty=ONEBAR&kw=%e9%87%91%e8%9e%8d%e6%a9%9f%e6%a7%8b%e6%8f%90%e4%be%9b%e7%a8%85%e6%8d%90%e7%a8%bd%e5%be%b5%e6%a9%9f%e9%97%9c%e5%80%8b%e4%ba%ba%e9%87%91%e8%9e%8d%e5%b8%b3%e6%88%b6%e9%ab%98%e9%a0%bb%e4%ba%a4%e6%98%93%e8%b3%87%e6%96%99%e4%bd%9c%e6%a5%ad%e8%a6%8f%e7%af%84&sSearch=,最後瀏覽日:111年7月14日。
�同上註。
�稅捐稽徵法第30條第1項:「稅捐稽徵機關或財政部賦稅署指定之調查人員,為調查課稅資料,得向有關機關、團體或個人進行調查,要求提示帳簿、文據或其他有關文件,或通知納稅義務人,到達其辦公處所備詢,被調查者不得拒絕。」第2項:「前項調查,不得逾課稅目的之必要範圍。」第3項:「被調查者以調查人員之調查為不當者,得要求調查人員之服務機關或其上級主管機關為適當之處理。」第4項:「納稅義務人及其他關係人提供帳簿、文據或其他有關文件時,該管稽徵機關或財政部賦稅署應掣給收據,除涉嫌違章漏稅者外,應於帳簿、文據或其他有關文件提送完全之日起,三十日內發還之;其有特殊情形,經該管稽徵機關或賦稅署首長核准者,得延長發還時間三十日,並以一次為限。」
�查行政程序法第159條第1項規定:「本法所稱行政規則,係指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或長官對屬官,依其權限或職權為規範機關內部秩序及運作,所為非直接對外發生法規範效力之一般、抽象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150條第1項:「本法所稱法規命令,係指行政機關基於法律授權,對多數不特定人民就一般事項所作抽象之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規定。」第2項:「法規命令之內容應明列其法律授權之依據,並不得逾越法律授權之範圍與立法精神。」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025/File_19744184.doc |
R01748 | 行政獎懲之研析 | 公務人員考績法;公務員懲戒法;警察人員人事條例等 | 賴怡瑩 | 2022-07-25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48
議題研析
一、題目:行政獎懲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公務人員考績法、公務員懲戒法、警察人員人事條例等
三、背景說明
(一)基隆市消防局警員因行竊年終考績考評為丁等;高雄市政府消防局隊員考績年度中,平時考核獎懲互相抵銷後,累積已達二大過,均由行政機關為免職處分,並分別依規定聲請憲法解釋[footnoteRef:1]。兩案共同之爭點為憲法第77條司法院掌理公務員之懲戒是否蘊含一元化之意旨;另警消人員年中累計2大過即予免職與其他公務人員年終累計2大過方予免職不同,是否有違反憲法第7條及第18條保障平等服公職權之疑義。 [1: 參考憲法法庭111年憲判字第9號及第10號判決內容撰寫。]
(二)憲法法庭於111年6月24日公告憲判字第9號及第10號判決,認上述案件爭點均與憲法相關規定無牴觸,主要理由重點如下[footnoteRef:2]: [2: 同註1。]
1、免職權之性質屬行政權,且為行政機關固有人事權之核心,考績免職權適合由行政機關行使並為第一次決定,亦即由行政機關行使免職權,符合憲法權力分立原則。
2、警察人員與公務人員二者在累積已達二大過,是否即以免職層面確有所差別,惟警察人員之紀律要求較一般公務人員為高,爰採行即時予以免職之手段,係為追求重要公益,且所採差別待遇與目的之達成間有實質關聯。
3、建議:檢討修正相關法令,適切區別懲戒及懲處事由;獎懲應即時辦理並有預警機制等。
(三)上述二案判決前,憲法法院於同年3月29日分別舉行言詞辯論,並請人事主管機關列席表達意見;嗣後在判決前,考試院國家人力資源論壇111年4月22發行第17期,以權力分立的歷史時刻-懲戒/懲處的合憲性之爭為題,從憲政歷史、責任政治、免職救濟及法律分析的觀點,呈現行政機關根據法律授權得以行使的懲處管理權之合理性[footnoteRef:3];另外,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前人事長亦於同年3月27日以「懲處管理權,才是行政權絕對無法讓渡的核心權力」[footnoteRef:4]撰文發表於報章媒體。綜上觀之,本次判決認相關爭議與憲法尚無牴觸,尚維持現行人事行政法制及實務運作。 [3: 考試院,權力分立的歷史時刻-懲戒/懲處的合憲性之爭,國家人力資源論壇,17期,111年4月,網址:https://www.exam.gov.tw/NHRF/default.aspx?type=FB76F1E6517A12DC,最後瀏覽日期:111年7月13日。] [4: 施能傑,懲處管理權,才是行政權絕對無法讓渡的核心權力,自由時報,111年3月27日,網址: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508117/,最後瀏覽日期:111年7月13日。]
四、探討研析
(一)一次記二大過性質類同重大違失之司法懲戒
司法院掌理公務員懲戒係以「違法執行職務、怠於執行職務或其他失職行為」或「非執行職務之違法行為,致嚴重損害政府之信譽」等情事[footnoteRef:5]為指涉之範疇,實則涵括公務人員考績法第6條第3項年終考績得考列丁等[footnoteRef:6]及同法第12條第3項專案考績得一次記二大過之情形[footnoteRef:7](法律效果均為免職),是以,在實務上公務人員有重大違失情形時,常有應循司法懲戒或行政懲處,抑或二者並行之疑義?再者,以案件性質而言,年終考績係考評當年度任職期間之成績,並以平時獎懲為依據,獎懲抵銷累積達二大過應考列丁等,其性質為平時諸多功過表現之累積,爰此,由行政機關行使年終之考評,確屬符合功能最適原則;而專案考績係指平時有重大違失時為之,符合重大違失情形,則得考列丁等,予以免職,重大違失通常係指單一案件之情形,其性質與移送司法懲戒之案件相似,是以,論者指出公務員之懲戒乃國家對其違法、失職行為的制裁,專案考績一次記二大過,對公務人員所為之免職懲處處分,應方具實質懲戒性質[footnoteRef:8]。是以,司法上免職懲戒及行政上一次記二大過免職懲處,實存在處罰事由、案件性質之相似規定,似可考量重大違失案件之處理循司法懲戒方式辦理。 [5: 公務員懲戒法第2條:「公務員有下列各款情事之一,有懲戒之必要者,應受懲戒:一、違法執行職務、怠於執行職務或其他失職行為。二、非執行職務之違法行為,致嚴重損害政府之信譽。」] [6: 公務人員考績法第6條第3項:「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受考人在考績年度內,非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不得考列丁等:一、挑撥離間或誣控濫告,情節重大,經疏導無效,有確實證據者。二、不聽指揮,破壞紀律,情節重大,經疏導無效,有確實證據者。三、怠忽職守,稽延公務,造成重大不良後果,有確實證據者。四、品行不端,或違反有關法令禁止事項,嚴重損害公務人員聲譽,有確實證據者。」] [7: 公務人員考績法第12條第3項:「非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為一次記二大過處分:一、圖謀背叛國家,有確實證據者。二、執行國家政策不力,或怠忽職責,或洩漏職務上之機密,致政府遭受重大損害,有確實證據者。三、違抗政府重大政令,或嚴重傷害政府信譽,有確實證據者。四、涉及貪污案件,其行政責任重大,有確實證據者。五、圖謀不法利益或言行不檢,致嚴重損害政府或公務人員聲譽,有確實證據者。六、脅迫、公然侮辱或誣告長官,情節重大,有確實證據者。七、挑撥離間或破壞紀律,情節重大,有確實證據者。八、曠職繼續達四日,或一年累積達十日者。] [8: 李英毅,司法該扮演行政的一線管理者或行政的事後審查者?—談免職處分的救濟程序與實務,國家人力資源論壇,17期,111年4月,網址:https://www.exam.gov.tw/NHRF/default.aspx?type=FB76F1E6517A12DC,最後瀏覽日期:111年7月13日。]
(二)行政獎懲宜有法規明定原則性之處理時效
警消人員年中累計2大過即予免職;其他公務人員則係年終累計2大過方予免職,二者均係以平時考核之獎懲為依據,而獎懲係以同一考績年度核布之獎懲令為主,獎懲之事由則有可能為跨越不同之考績年度。行政獎懲作業本有因知悉事實、績效評定之時間及行政作業期程等因素,造成無法於當年度核布獎懲令之情形,但亦有可能有未即時辧理之情形。
公務人員考績法相關規定、警察人員人事條例第28條,及該等法律授權訂定之「行政院與所屬中央及地方各機關學校公務人員獎懲案件處理要點」、「警察人員獎懲標準」等,均未有獎懲事件處理時效規定,為期獎懲即時,似可考量衡酌知悉事實、獎懲案件態樣、行政作業期程等,研訂原則性之時效規定,儘可能減少無法於同一考績年度呈現績效表現情形,以落實年度績效考評。
撰稿人:賴怡瑩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
7
4
8
議題研
析
一、
題目
:
行政獎懲
之
研析
二、
議題
所涉法
規
公務人員考績法
、公務員懲戒法、警察人員人事條例
等
三、
背景說明
(一)
基隆市消防局警員
因行竊
年終
考績
考評為
丁等
;
高雄市政府消
防局隊員考績年度中,平時考核獎懲互相抵銷後,累積已達二
大過,
均由行政機關為免職處分
,並分別
依規定
聲請憲法解釋
1
。
兩案共同之爭點為憲法第
7
7
條司法院掌理公務員之懲戒是否蘊
含
一元化之意旨
;另警消人員年中累計
2
大過即予免職與其他
公務人員年終累計
2
大過方予免職不同,是否
有違反
憲法第
7
條及第
1
8
條保障平等服公職權之疑義。
(二)憲法法庭於
1
11
年
6
月
2
4
日公告憲判字第
9
號及第
1
0
號判決,
認
上述案件爭點均與憲法相關規定無
牴
觸,主要理由重點如下
2
:
1
、
免職權之性質屬行政權,且為行政機關固有人事權之核心,
考績免職權適合由行政機關行
使並為第一次決定,
亦即
由行
政機關行使免職權,符合憲法權力分立原則。
2
、
警察人員與公務人員二者在累積
已達二大過,是否即以免職
層面確有所差別
,惟警察人員之紀律要求較一般公務人員為
高,爰採行即時予以免職之手段,係為追求重要公益,且所
採差別待遇與目的之達成間有實質關聯。
3
、建議:檢討
修正相關法令,適切區別懲戒及懲處事由;獎懲
1
°Ñ¦Ò¾Ëªkªk®x
1
11
¦~¾Ë§P¦r²Ä
9
¸¹¤Î²Ä
1
0
¸¹
§P¨M
¤º®e¼¶¼g¡C
2
¦Pµù
1
¡C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48
議題研析
一、題目:行政獎懲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公務人員考績法、公務員懲戒法、警察人員人事條例等
三、背景說明
(一)基隆市消防局警員因行竊年終考績考評為丁等;高雄市政府消
防局隊員考績年度中,平時考核獎懲互相抵銷後,累積已達二
大過,均由行政機關為免職處分,並分別依規定聲請憲法解釋
1
。
兩案共同之爭點為憲法第77條司法院掌理公務員之懲戒是否蘊
含一元化之意旨;另警消人員年中累計2大過即予免職與其他
公務人員年終累計2大過方予免職不同,是否有違反憲法第7
條及第18條保障平等服公職權之疑義。
(二)憲法法庭於111年6月24日公告憲判字第9號及第10號判決,
認上述案件爭點均與憲法相關規定無牴觸,主要理由重點如下
2
:
1、免職權之性質屬行政權,且為行政機關固有人事權之核心,
考績免職權適合由行政機關行使並為第一次決定,亦即由行
政機關行使免職權,符合憲法權力分立原則。
2、警察人員與公務人員二者在累積已達二大過,是否即以免職
層面確有所差別,惟警察人員之紀律要求較一般公務人員為
高,爰採行即時予以免職之手段,係為追求重要公益,且所
採差別待遇與目的之達成間有實質關聯。
3、建議:檢討修正相關法令,適切區別懲戒及懲處事由;獎懲
1
參考憲法法庭111年憲判字第9號及第10號判決內容撰寫。
2
同註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023/File_19744182.docx |
R01746 | 推動戶外與體驗教育以增進媒體素養之研析 | 教育基本法;終身學習法;廣播電視法;有線廣播電視法 | 趙俊祥 | 2022-07-25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46
議題研析
一、題目:推動戶外與體驗教育以增進媒體素養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教育基本法、終身學習法、廣播電視法、有線廣播電視法
三、背景說明
(一)教育部於2002年公布《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視媒體素養教育為一種終身學習,為達成教育的願景藍圖-「健康的媒體社區」,個人透過媒體素養教育獲得「釋放」和「賦權」的知能與能力,並運用媒體來溝通表達和獲取改善社會的能力。在政策規劃上,整理出與媒體素養相關之《廣播電視法》[footnoteRef:1]的電波頻道公有、《有線廣播電視法》[footnoteRef:2]的頻道近用、《終身學習法》[footnoteRef:3]的鼓勵和補助媒體製播優良的媒體素養節目等[footnoteRef:4]。2014年復公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即目前所用108年新課綱),媒體素養擴大為「具備善用科技、資訊與各類媒體之能力,培養相關倫理及媒體識讀的素養,俾能分析、思辨、批判人與科技、資訊及媒體之關係」[footnoteRef:5]。 [1: 「廣播電視法」第4條參照。] [2: 「有線廣播電視法」第33條參照。] [3: 「終身學習法」第17條參照。] [4: 教育部,《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2002年10月24日,頁18-19。] [5: 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2014年11月,頁5。https://www.naer.edu.tw/upload/1/16/doc/288/%E5%8D%81%E4%BA%8C%E5%B9%B4%E5%9C%8B%E6%95%99%E8%AA%B2%E7%A8%8B%E7%B6%B1%E8%A6%81%E7%B8%BD%E7%B6%B1.pdf(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7月11日)]
(二)在學校及民間團體方面,政治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世新大學等大學相繼成立媒體素養研究室;非營利組織,諸如媒體識讀教育基金會、富邦文教基金會、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等亦陸續推動媒體素養教育工作[footnoteRef:6]。此外,為培養年輕人的國際觀,及孕育有志於國際新聞的媒體從業人才,中央社自2018年開始辦理「我是海外特派員」校園徵選活動,至2022年已辦理第5屆。透過階段性的計畫執行,參與徵選活動的學員得以從媒體實務的經驗分享、專業傳授及實作課程,深入認識國際新聞編採實務及媒體產業的工作環境。優勝入選的學員進一步獲得派駐海外實習的機會,其他學員也能藉此養成媒體識讀的涵養,達到媒體教育普及的目的[footnoteRef:7]。 [6: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媒體素養發展沿革與概況〉,2017年6月,https://www.mediawatch.org.tw/work/literacy/development(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7月11日)] [7: 許秩維,〈我是海外特派員 張瑞昌:為學子搭走向世界的舞台〉,《中央社》,2022年6月19日,國內文教版。]
四、探討研析
(一)積極建構以近用權為核心的傳播法制
雖然在教育部的《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中,指出其理論基礎是「健康的媒體社區」,但類此媒體議題,必然都可回歸到言論自由的論述。解嚴前媒體被控制,解嚴後則是媒體惡性競爭,一般公民的媒體近用權難以伸張。1994年司法院大法官會議第364號解釋文首度對近用媒介權作出解釋,指出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包括人民透過廣電媒體的表現自由,國家應確保電波頻率之使用為公平合理之分配,以保障人民接近使用媒體的權利。該解釋文是促成解嚴後媒體開放最重要的法律依據,多年來臺灣的新聞自由評比亦因媒體眾多、政府管制降低,得以同列民主國家之林。然而,媒體開放下的媒介表現仍多受批評,時有政治立場偏頗、商業利益掛帥、捏造不實言論、侵犯人民權利等質疑聲浪。在此情況下,新聞自由只能代表媒體資源的釋出與媒體擁有者的發言權,卻不代表媒體善盡其作為公共領域的責任,也未見公民的言論自由得以伸張。是以,有學者主張,國家除了消極避免不當干預媒體之外,亦應積極建構以公民近用權為核心的傳播法制,完善媒體環境以保障公民發表意見的權利。[footnoteRef:8]。 [8: 洪貞玲,〈誰的媒體?誰的言論自由?--解嚴後近用媒介權的發展〉,《臺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4期,2006年12月,頁1-2。]
(二)落實媒體素養教育以培養獨立思考判斷能力
《教育基本法》第2條第2項:「教育之目的以培養人民……資訊知能、強健體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並促進其對基本人權之尊重、生態環境之保護及對不同國家、族群、性別、宗教、文化之瞭解與關懷,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化國民。」揭示培養人民資訊知能、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均為教育之目的。
回顧近年來兩波課程改革,分別訴諸「核心能力」與「核心素養」兩種觀點。「能力」與「素養」在我國的教育界相當流行,有學者闡釋能力與素養之差異:「能力」係先天本有,「素養」為後天育成[footnoteRef:9]。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中的「核心素養」承接著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基本能力」精神,涵蓋更寬廣和豐富的教育內涵。誠如學者所述,媒體素養不是新的學術領域,媒體素養也不是只與電視有關而已。進一步地說,更根本且優先的應該是生命素養,藉以全面提升人類對生命意義的認識與開創。因此在當代探討素養,不應只針對資訊,媒體素養應該歸到多元素養的一環。當代人所需要的素養,其實是獨立思考的能力[footnoteRef:10],而具體落實媒體素養教育,則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判斷能力的重要關鍵,有賴學校與家長建立共識以提升其成效。 [9: 陳立驤,〈略論「能力」與「素養」的差異〉,《鵝湖》,第466期,2014年4月,頁63。] [10: 賴祥蔚,〈媒體素養與言論自由的辯證〉,《新聞學研究》,第92期,2007年7月,頁118。]
(三)透過戶外教育及創作學習增進媒體素養
教育過程中無論是教科書、選材或教學時間都有侷限性,周遭有形無聲(如建築)或有聲無形(如鳥鳴)的存在可能被忽略,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學習者所處的媒體環境及其與真實環境之間的關係可能存在落差。從資訊與媒體素養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具有傳播權利,也可以產製並創作相關的訊息,取得在媒體與真實世界間的連結。將此理念帶進教育現場,則賴於師生能夠彼此成為創作的互動關係。是以,媒體素養不僅是能批判性地閱讀媒體訊息,能夠進一步創造性地製造並傳播訊息才是更重要的價值[footnoteRef:11]。 [11: 鄧宗聖,〈從戶外教育到創作學習:在高等教育中媒體素養觀點〉,《休憩管理研究》,第7卷第1期,2020年8月,頁28。]
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中,「自主行動」、「溝通互動」和「社會參與」的理念提醒我們,要重視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世界之間建構起夥伴關係的重要性。「核心素養」必須轉化為各種體驗課程,讓課程世界成為情境化的生活世界[footnoteRef:12]。無論是戶外學習或是體驗學習,如何引導出內在情感的流動與釋放乃為首要,而媒介只是身心內化動靜之間觀察變化的投射與註記[footnoteRef:13]。教育中的體驗,意味著教育者以真實的方式與學生一起學習,學習者必須觀察世界,努力減少他們所知道的和他們觀察到的事物之間的差異。透過新的理解,學生將有動力解決這些差異,深刻思考不同的問題[footnoteRef:14]。故建議學校加強推動戶外教育,在體驗與創作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增進媒體素養。 [12: 黃彥文、歐用生,〈從「基本能力」到「核心素養」—社會認識論的分析〉,《教育學報》,第47卷第1期,2019年,頁41。] [13: 鄧宗聖,前揭註11,頁38。] [14: 鄧宗聖,前揭註11,頁30。]
撰稿人:趙俊祥
1
1
¡i
¶È¨Ñ©eû°Ñ¦Ò
¡j
½s¸¹¡G
1746
ijÃD¬ãªR
¤@¡BÃD¥Ø¡G
±À°Ê¤á¥~»PÅéÅç±Ð¨|¥H
¼W¶i
´CÅé¯À¾i
¤§¬ãªR
¤G¡B
ijÃD
©Ò¯Aªk
³W
±Ð¨|°ò¥»ªk¡B
²×¨¾Ç²ßªk¡B
¼s¼½¹qµøªk
¡B
¦³½u¼s¼½¹qµøªk
¤T¡B
I´º»¡©ú
¡]
¤@
¡^
±Ð¨|³¡©ó
2002
¦~¤½¥¬
¡m
´CÅé¯À¾i±Ð¨|¬Fµ¦¥Õ¥Ö®Ñ
¡n
¡A
µø´CÅé¯À¾i
±Ð¨|¬°¤@ºØ²×¨¾Ç²ß¡A¬°¹F¦¨±Ð¨|ªºÄ@´º
ÂÅ
¹Ï¡Ð¡u°·±dªº´CÅéªÀ
°Ï¡v¡AÓ¤H³z¹L´CÅé¯À¾i±Ð¨|Àò±o¡uÄÀ©ñ¡v©M¡u½áÅv¡vªºª¾¯à»P
¯à
¤O
¡A¨Ã¹B¥Î´CÅé
¨Ó
·¾³qªí¹F©MÀò¨ú§ïµ½ªÀ·|ªº¯à
¤O
¡C
¦b¬Fµ¦³W
¹º¤W¡A¾ã²z¥X»P´CÅé¯À¾i¬ÛÃö¤§
¡m¼s¼½¹qµøªk¡n
1
ªº¹qªiÀW¹D¤½
¦³
¡B¡m¦³½u¼s¼½¹qµøªk¡n
2
ªºÀW¹Dªñ¥Î
¡B
¡m
²×¨¾Ç²ßªk
¡n
3
ªº
¹ª
Ày
©M
¸É§U´CÅé
»s
¼½Àu
¨}
ªº´CÅé¯À¾i¸`¥Ø
µ¥
4
¡C
2014
¦~´_¤½¥¬
¡m
¤Q¤G
¦~
°ê
¥Á°ò¥»±Ð¨|½Òµ{ºõnÁ`ºõ
¡n
¡]
§Y¥Ø«e
©Ò¥Î
108
¦~·s½Òºõ
¡^
¡A´CÅé¯À
¾iÂX¤j¬°¡u¨ã³Æµ½¥Î¬ì§Þ¡B¸ê°T»P¦UÃþ´CÅ餧¯à¤O¡A°ö¾i¬ÛÃöÛ
²z¤Î´CÅéÃÑŪªº¯À¾i¡AÚ¯à¤ÀªR¡B«ä¿ë¡B§å§P¤H»P¬ì§Þ¡B¸ê°T¤Î
´CÅ餧Ãö«Y¡v
5
¡C
¡]¤G¡^
¦b
¾Ç®Õ¤Î
¥Á¶¡
¹ÎÅé
¤è±¡A
¬Fªv¤j¾Ç¡B»OÆW®v½d¤j¾Ç¡B¥@·s¤j¾Çµ¥
¤j¾Ç
¬ÛÄ~¦¨¥ß´CÅé¯À¾i¬ã¨s«Ç
¡F
«DÀç§Q²Õ´
¡A½Ñ
¦p´CÅéÃÑŪ
±Ð¨|
°òª÷·|¡B´I¨¹¤å±Ð°òª÷·|¡B¥x
ÆW¤Ö¦~Åv¯q
»PºÖ§Q
«P¶iÁp·ù¡B¨ô¶V
·s»D¼ú°òª÷·|¡B
¥x
ÆW´CÅéÆ[¹î±Ð¨|°òª÷·|µ¥
¥ç
³°Äò±À°Ê´CÅé¯À¾i
1
「
廣播電視法」第
4
條
參照
。
2
「有線
廣播
電視法」
第
3
3
條
參照
。
3
「終身學習法」第
1
7
條
參照
。
4
教育部,
《
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
》
,
2002
年
10
月
24
日
,
頁
18
-
19
。
5
教育部,
《
十二
年
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總綱
》
,
2014
年
11
月
,
頁
5
。
https://www.naer.edu.tw/upload/1/16/doc/288/%E5%8D%81%E4%BA%8C%E5%B9%B4%E5%9C%8B%E6%9
5%99%E8%A
A%B2%E7%A8%8B%E7%B6%B1%E8%A6%81%E7%B8%BD%E7%B6%B1.pdf
¡]
³Ì«áÂsÄý¤é´Á¡G
2022
¦~
7
¤ë
11
¤é
¡^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46
議題研析
一、題目:推動戶外與體驗教育以增進媒體素養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教育基本法、終身學習法、廣播電視法、有線廣播電視法
三、背景說明
(一)教育部於2002年公布《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視媒體素養
教育為一種終身學習,為達成教育的願景藍圖-「健康的媒體社
區」,個人透過媒體素養教育獲得「釋放」和「賦權」的知能與
能力,並運用媒體來溝通表達和獲取改善社會的能力。在政策規
劃上,整理出與媒體素養相關之《廣播電視法》
1
的電波頻道公
有、《有線廣播電視法》
2
的頻道近用、《終身學習法》
3
的鼓勵和
補助媒體製播優良的媒體素養節目等
4
。2014年復公布《十二年國
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即目前所用108年新課綱),媒體素
養擴大為「具備善用科技、資訊與各類媒體之能力,培養相關倫
理及媒體識讀的素養,俾能分析、思辨、批判人與科技、資訊及
媒體之關係」
5
。
(二)在學校及民間團體方面,政治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世新大學等
大學相繼成立媒體素養研究室;非營利組織,諸如媒體識讀教育
基金會、富邦文教基金會、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卓越
新聞獎基金會、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等亦陸續推動媒體素養
1
「廣播電視法」第4條參照。
2
「有線廣播電視法」第33條參照。
3
「終身學習法」第17條參照。
4
教育部,《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2002年10月24日,頁18-19。
5
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2014年11月,頁5。
https://www.naer.edu.tw/upload/1/16/doc/288/%E5%8D%81%E4%BA%8C%E5%B9%B4%E5%9C%8B%E6%9
5%99%E8%AA%B2%E7%A8%8B%E7%B6%B1%E8%A6%81%E7%B8%BD%E7%B6%B1.pdf(最後瀏覽日期:
2022年7月11日)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20021/File_19744180.docx |
R01745 | 飛官培訓相關福利待遇問題研析 | 陸海空軍軍官士官任官條例;軍人待遇條例;軍事教育條例;兵役法及全國軍公教待遇支給要點等 | 康世宗 | 2022-07-20 |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45
議題研析
1、 題目:飛官培訓相關福利待遇問題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陸海空軍軍官士官任官條例、軍人待遇條例、軍事教育條例、兵役法及全國軍公教待遇支給要點等
3、 背景說明
(1) AT-3教練機失事:1架AT-3教練機於111年5月31日在高雄執行訓練任務時墜毀,學官殉職。據媒體報導指出[footnoteRef:1],失事可能原因包括:學官飛行AT-3時數僅24小時;AT-3已服役近40年,面臨零附件籌獲不易等問題;一般飛行學官在基地附近進行「航線單飛」後,才會接受更進階的「空域單飛」、「編隊單飛」訓練,失事學官目前僅接受航線單飛訓練,飛行高度僅500公尺左右,相較高空飛行,若遇突發狀況,處置時間非常短暫;且正值雨季,氣流相對不穩定,即便水平能見度良好,垂直能見度不見得優良等。惟事故真正肇因,有賴調查釐清。 [1: 杜德義(111年6月1日),前空軍副司令:空軍面臨五大風險 教官待遇應提升,台灣時報,第3版。]
(2) 少子化趨勢及飛行教官福利待遇問題:許多國家受到少子化趨勢、敵情威脅加劇,以及民間飛行人才需求擴增等因素的影響,皆須適度調整福利待遇以增加誘因,吸引優秀人才投身飛行軍旅;又媒體報導亦指出[footnoteRef:2]退伍後回聘的飛行教官福利待遇長年未調整,而這些教官須帶飛最資淺學官,並教導各項動態飛行課目,壓力大且體能消耗快速,致使部分退役者會選擇到民航發展。因此宜考量合理調整飛行教官的福利待遇,以利留才並讓經驗得以傳承。 [2: 同註1。]
4、 探討研析
(1) 適時修正法令調整飛官及飛行教官福利待遇
依全國軍公教待遇支給要點第7點、軍人待遇條例第4條及第5條、兵役法第44條之1等規定略以,各機關學校有關員工待遇(含本俸及加給)、福利、獎金或其他給與事項,應由行政院配合年度預算通案核定實施,非經專案報院核准,絕對不得於年度進行中自訂規定先行支給。故如經評估確有調整飛官及飛行教官福利待遇之必要,除涉及本俸規定之調整,需修正軍人待遇條例第4條第2項附表及相關法令外,餘可依上揭有關規定適時報請行政院專案核准(定)相關福利待遇項目,尚無須透過法規修正方式即可辦理,可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飛行軍旅或擔任教官,以利人才培育及傳承相關經驗。
(2) 精進飛(學)官培訓之軍事教育歷程及福利待遇環境
1. 深培飛(學)官養成教育
正如上開失事飛(學)官家屬[footnoteRef:3]建言「希望能調整空軍官校飛行生學制,給學生更充裕的受訓時間」,政府應精進飛(學)官培訓之軍事教育歷程,評估將飛(學)官養成教育歷程適度加以延長之可行性,例如參考法國空軍官校「菁英教育」之作法,針對戰鬥機飛行員,在完成大學4年之基礎教育後,再施予一段時間之飛行訓練,此一階段重點不在學位(碩士)的取得,而在累積其飛行時數與經驗,同時藉由飛行教官豐富的實際經歷,傳承給新進的飛(學)官,精進其飛行技術,以及將來獨立面對各種飛行風險控管與應變之能力。當然,為避免對現行人力調度產生過度衝擊,可研議由新進招募之飛(學)官開始檢擇辦理,同時配套修正招生簡章、行政契約或相關法令,並經過一段試(驗)證期,及綜合考量新一代高教機、戰機換裝之實務需求滾動檢討修正後,再擴大實施。 [3: 蘇永耀、方志賢(111年6月7日),蔡總統慰問殉職飛官徐大鈞家屬,自由時報,第A04版。]
2. 評估提升飛官初始官階
飛(學)官養成教育歷程延長後,政府宜配套參考現行軍醫學系(目前學制為6年)等特殊官科「任官」之作法,依「陸海空軍軍官士官任官條例」第3條第4款規定「敘任:指依其擬任職務,核其學、經歷,任以相當之官階而言」,評估飛(學)官完成上開延長養成教育訓練後,直接以「敘任」方式,任用為「中尉」以上軍官之可行性,藉由提升飛官初始官階,連帶提高其相關福利待遇,以掌握育才及留才的契機。
3. 營造有利育(留)才及傳承之福利待遇環境
綜上,國家要培養一位合格的戰機飛行員極其不易,年輕的生命因故折翼消逝,總是令人扼腕!因此,國家應珍視飛行人才價值,並將更多的資源挹注在飛(學)官養成教育上,以營造有利育(留)才及傳承之福利待遇環境,透過扎實的教育訓練及傳承,精進飛(學)官培訓之軍事教育歷程,以期避免憾事再度發生。
撰稿人:康世宗
1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
1745
議題研析
一、
題目
:
飛官培訓
相關
福利
待遇
問題研析
二、
議題
所涉法
規
陸海空軍軍官士官任官條例、
軍人待遇條例、
軍事教育條例
、
兵役法
及
全國軍公教待遇支給要點
等
三、
背景說明
(一)
AT
-
3
教練機
失事
:
1
架
AT
-
3
教練機
於
111
年
5
月
31
日
在高
雄執行訓練任務
時
墜毀,學官
殉職。
據媒體報導
指出
1
,
失事
可能
原
因包括:
學官
飛行
AT
-
3
時數僅
24
小時;
AT
-
3
已服役
近
40
年,面臨零附件籌獲不易等
問題;
一般飛行
學官在基
地附近進行「航線
單飛」後,才會接受更進階的「空域單飛」、
「編隊單飛」訓練,
失事學官
目前僅接受航線單飛訓練,飛
行高度僅
500
公尺左右,相較高空飛行,若遇突發狀況,處
置時間非常短暫
;且
正值雨季,氣流相對不穩定,即便水平
能見度良好,垂直能見度不見得優良
等
。
惟事故真正肇因
,
有賴調查釐清。
(二)
少子化
趨勢
及
飛行教官
福利
待遇問題
:
許多國家
受到少子
化
趨勢
、
敵情威脅加劇
,
以及
民間
飛行
人才需求
擴增
等因素
的影響
,
皆
須適度調整
福利待遇以增加誘因,吸引優秀人才
投身飛行軍旅;又
媒體報導亦指出
2
退伍後回聘的飛行教官
福
利待遇
長年未調整,
而
這些教官須帶飛最資淺學官,並教導
各項動態飛行課目,壓力大且體能消耗快速,
致使部分退役
者會選擇到民航發展
。
因
此宜考量
合理調整飛行教官的
福利
待遇
,
以利留才並
讓經驗得以傳承
。
四、
探討研析
1
§ù¼w¸q
¡]
1
11
¦~
6
¤ë
1
¤é
¡^¡A
«eªÅx°Æ¥q¥O¡GªÅx±Á{¤¤j·ÀI
±Ð©x«Ý¹JÀ³´£¤É
¡A
¥xÆW®É
³ø
¡A
²Ä
3
ª©
¡C
2
¦Pµù
1
¡C
1
【僅供委員參考】 編號:1745
議題研析
一、 題目:飛官培訓相關福利待遇問題研析
二、 議題所涉法規
陸海空軍軍官士官任官條例、軍人待遇條例、軍事教育條例、
兵役法及全國軍公教待遇支給要點等
三、 背景說明
(一) AT-3教練機失事:1架AT-3教練機於111年5月31日在高
雄執行訓練任務時墜毀,學官殉職。據媒體報導指出
1
,失事
可能原因包括:學官飛行AT-3時數僅24小時;AT-3已服役
近40年,面臨零附件籌獲不易等問題;一般飛行學官在基
地附近進行「航線單飛」後,才會接受更進階的「空域單飛」、
「編隊單飛」訓練,失事學官目前僅接受航線單飛訓練,飛
行高度僅500公尺左右,相較高空飛行,若遇突發狀況,處
置時間非常短暫;且正值雨季,氣流相對不穩定,即便水平
能見度良好,垂直能見度不見得優良等。惟事故真正肇因,
有賴調查釐清。
(二) 少子化趨勢及飛行教官福利待遇問題:許多國家受到少子
化趨勢、敵情威脅加劇,以及民間飛行人才需求擴增等因素
的影響,皆須適度調整福利待遇以增加誘因,吸引優秀人才
投身飛行軍旅;又媒體報導亦指出
2
退伍後回聘的飛行教官福
利待遇長年未調整,而這些教官須帶飛最資淺學官,並教導
各項動態飛行課目,壓力大且體能消耗快速,致使部分退役
者會選擇到民航發展。因此宜考量合理調整飛行教官的福利
待遇,以利留才並讓經驗得以傳承。
四、 探討研析
1
杜德義(111年6月1日),前空軍副司令:空軍面臨五大風險 教官待遇應提升,台灣時報,
第3版。
2
同註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19993/File_19744095.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