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_no
stringlengths 6
350
| title
stringlengths 4
90
⌀ | related_laws
stringlengths 2
149
⌀ | authors
stringclasses 74
values | published_date
stringlengths 10
10
⌀ | content
stringlengths 1.18k
23.5k
⌀ | doc_url
stringlengths 90
91
⌀ |
---|---|---|---|---|---|---|
R02537 | 日本提升建築能效法制及鼓勵措施之研析 | 能源管理法 | 楊翔宇 | 2024-07-18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37
議題研析
一、題目:日本提升建築能效法制及鼓勵措施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能源管理法
三、背景說明
報載內政部宣示明(2025)年將提修法草案強制民間新建建築物減碳,並推動「綠建築+建築能效」同軌申請,民間團體建議,政府應公開各項減碳方案對營建成本增加的評估結果供各界參考,至於推動修法強制民間新建建築物減碳,則宜和緩漸進並完善配套,以降低衝擊[footnoteRef:1]。現階段日本為實現淨零碳排,針對占國家整體能源消耗比例約30%之建築物,係依據「有關建築物能源使用效率提升法律(建築物のエネルギー消費性能の向上に関する法律)」,簡稱「建築物節能法(建築物省エネ法)」,強制規範建築物能效標準,以提高建築能效[footnoteRef:2],爰探討日本提升建築能效法制及鼓勵措施,作為我國參考。 [1: 王莫鈞,建築能效制惹議 業者籲完善配套,中國時報,2024年6月29日,第A7版。] [2: 国土交通省網站,建築物省エネ法のページ,2024年2月20日,網址:https://www.mlit.go.jp/jutakukentiku/house/shoenehou.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四、探討研析
1.
日本以建築物節能法逐步擴大節能義務之對象
日本為提升建築物能源使用效率、達到淨零碳排之目標,特制定「建築物節能法」專法,於2015年施行時僅就一定規模以上(建築面積達2,000平方公尺)之「非住宅」建築物,要求應符合主管機關所定之節能標準義務(省エネ基準適合義務),否則不得施工[footnoteRef:3],嗣經陸續修法擴大節能標準義務之適用對象後,於2022年4月公布修正之建築物節能法,已要求自2025年4月起,原則上所有新建「住宅」及「非住宅」建築物,均須符合節能標準義務(如下圖),且既有建築
物進行擴建或改建之範圍亦同[footnoteRef:4]。 [3: 中村いずみ,〈建築物の段階的な省エネ基準適合義務化始まる〉,《立法と調査》,2015年9月,頁49,網址:https://www.sangiin.go.jp/japanese/annai/chousa/rippou_chousa/backnumber/2015pdf/20150904046.pdf,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4: 国土交通省網站,令和4年度改正建築物省エネ法の概要,2023年12月15日,網址:https://www.mlit.go.jp/jutakukentiku/house/shouenehou_r4.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1.
推動建築物節能義務之相關配套鼓勵措施
由於建築物之隔熱建材或節能設備將增加營建成本,為提升個人業主或建商之興建意願,並使節能建築物在市場上取得相應評價及消費者選擇,日本實施多項配套鼓勵之法制或措施[footnoteRef:5],以刺激節能建築物之供需,謹擇要簡介部分制度如下: [5: 一般財団法人住宅金融普及協会網站,省エネルギー住宅に関する主な税制優遇及び助成制度等,網址:https://www.sumai-info.com/information/follow_up33-2.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1. 建築能效標章:因無法從建築物外觀了解其能效等級,建築物所有者可向主管機關申請符合建物能效標準之證明[footnoteRef:6]。 [6: 日本建築物節能法第41條規定。]
2. 容積獎勵:針對符合主管機關認證之建築能效改善計畫,提供建築物額外容積率獎勵優惠[footnoteRef:7]。 [7: 日本建築物節能法第40條規定。]
3. 房屋貸款減稅(住宅ローン減税)制度:指符合條件之購屋者,可以在所得税中扣除年末房貸餘額0.7%之特別扣除額[footnoteRef:8]。然而,自2024年起,新建住宅必須符合節能標準,才能享有房貸特別扣除額之減稅優惠。 [8: 國土交通省網站,住宅ローン減税,網址:https://www.mlit.go.jp/jutakukentiku/house/jutakukentiku_house_tk2_000017.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4. 購屋資金之贈與稅免稅措施(住宅取得等資金に係る贈与税の非課税措置)[footnoteRef:9]:為減輕購屋民眾初期負擔,就父母與祖父母贈與資金用於新建、購買、擴建或改建住宅者,可享有購屋資金贈與稅之免稅規定,一般住宅免稅額為日幣500萬元,符合節能效率之住宅免稅額則提高至日幣1,000萬元。 [9: 目前租稅優惠期間為2024年至2026年。國土交通省網站,住宅取得等資金に係る贈与税の非課税措置,網址:https://www.mlit.go.jp/jutakukentiku/house/jutakukentiku_house_tk2_000018.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5. 房貸利率優惠制度(例如「フラット35」S等):凡申請「Flat35」(「フラット35」)等房貸方案[footnoteRef:10]之房屋符合節能相關標準者,前5年的房貸利率額外再下降0.25%-0.75%(視房屋節能等級)[footnoteRef:11]。 [10: 日本國土交通省管轄下之住宅金融支援機構與民間銀行合作,由銀行提供自用住宅房貸之全期間固定利率方案,例如「フラット35」指房貸年限為21年至35年房貸方案、「フラット20」指房貸年為20年以下房貸方案。詳住宅金融支援機構網站,金利情報,網址:https://www.simulation.jhf.go.jp/flat35/kinri/index.php/rates/top,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11: 住宅金融支援機構網站,【フラット35】S,網址:https://www.flat35.com/loan/flat35s/index.html、https://www.flat35.com/lp/19/seido202402/index.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6. 零耗能住宅(Net Zero Energy House, ZEH[footnoteRef:12])補助制度:為促進建築業者(含個人業主)興建住宅時採用高隔熱外皮(含屋頂、外牆等)、太陽光電、高效率照明及空調設備等有助於提升能源效率之建材或設備[footnoteRef:13],日本經濟產業省、國土交通省及環境省共同推動ZEH補助,並視住宅種類(獨立或集合住宅等)及其能效等級,提供不同額度補助[footnoteRef:14],例如6層樓至20層樓之高樓層集合住宅,可補助有關ZEH之建材或設備費用1/3以內(上限每戶日幣50萬元)等[footnoteRef:15]。 [12: 指透過提高建物外皮(含屋頂、外牆等)隔熱性能、建置高效率設備及系統,並引入可再生能源,使年度能源收支達到零之住宅。] [13: 一般社団法人環境共創イニシアチブ,《中層ZEHーM支援事業公募要領》,2024年4月,頁15,網址:https://zehweb.jp/assets/doc/R06ZEH_cz_kouboyouryou.pdf,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14: 経済産業省、国土交通省、環境省,《令和5年度3省連携事業ネット・ゼロ・エネルギー・ハウス推進に向けた取り組み》,頁2,網址:https://www.enecho.meti.go.jp/category/saving_and_new/saving/general/housing/data/pamp_R5.pdf,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15: 一般社団法人環境共創イニシアチブ,《2024年の経済産業省と環境省のZEH補助金について》,頁2,網址:https://zehweb.jp/assets/doc/zeh06_pamphlet1.pdf,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1.
與我國法制之比較與借鏡
相較於日本以「建築物節能法」專法逐步提升公、私有建築物之節能效率義務,進而達到2025年全面性節能要求,我國淨零排放路徑僅規劃「2030年公有新建建築」達到能效1級或近零碳[footnoteRef:16],且內政部訂定之綠建築標章及建築能效標示申請審核認可及使用作業要點,以及函頒公有新建建築物必須達到特定建築能效[footnoteRef:17]等規範,現階段均無法律授權,我國亦無日本提供減稅、低利貸款及補助等誘因,足見推動建築物淨零排碳之法制及配套措施尚欠完備。 [16: 國家發展委員會,《淨零轉型之階段目標及行動》,2022年12月28日,網址:https://ncsd.ndc.gov.tw/Fore/nsdn/about0/2050Path,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17: 內政部新聞稿,本部建築研究所函頒有關公有新建公共集會類、商業類及休閒、文教類建築物,自中華民國113年7月1日起,於申請綠建築標章時,需同時申請建築能效評估,2023年12月18日,網址:https://www.moi.gov.tw/News_Content.aspx?n=9&sms=9009&s=311645,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本院委員於今(2024)年4月召開記者會呼籲經濟部儘速提出能源管理法(下稱能管法)修正草案,以強化節能與能源使用效率措施之法規授權[footnoteRef:18]。故我國若未朝向制定專法規範,或可研議刪除能管法第17條規定之「新建」二字,修正為:「
新建
建築物之設計與建造之有關節約能源標準,由建築主管機關會同中央主管機關定之。」俾將上開綠建築標章及建築能效標示申請審核認可及使用作業要點、內政部對建築能效之要求,檢討納入能管法第17條法律授權,同時參酌日本鼓勵建築物取得建築能效認證相關法制及措施,研議提供綠色容積獎勵及費用補助之可行性,例如增訂能管法第17條第2項規定:「
建築物之設計與建造符合建築主管機關特定能源效率標準者,給予適度之建築容積獎勵,若涉及綠建材、節約能源設備或再生能源設備之費用,得視情況予以補助,其獎勵及補助辦法由建築主管機關會同中央主管機關定之。」以加速提升建築物能效,達到淨零碳排之目標。 [18: 曾學仁,洪申翰呼籲行政院修能源管理法 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經濟日報,2024年4月2日,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7871727,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撰稿人:楊翔宇
1
image1.png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1968/File_19815419.docx |
R02537 | 日本提升建築能效法制及鼓勵措施之研析 | 能源管理法 | 楊翔宇 | 2024-07-18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37
議題研析
一、題目:日本提升建築能效法制及鼓勵措施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能源管理法
三、背景說明
報載內政部宣示明(2025)年將提修法草案強制民間新建建築物減碳,並推動「綠建築+建築能效」同軌申請,民間團體建議,政府應公開各項減碳方案對營建成本增加的評估結果供各界參考,至於推動修法強制民間新建建築物減碳,則宜和緩漸進並完善配套,以降低衝擊[footnoteRef:1]。現階段日本為實現淨零碳排,針對占國家整體能源消耗比例約30%之建築物,係依據「有關建築物能源使用效率提升法律(建築物のエネルギー消費性能の向上に関する法律)」,簡稱「建築物節能法(建築物省エネ法)」,強制規範建築物能效標準,以提高建築能效[footnoteRef:2],爰探討日本提升建築能效法制及鼓勵措施,作為我國參考。 [1: 王莫鈞,建築能效制惹議 業者籲完善配套,中國時報,2024年6月29日,第A7版。] [2: 国土交通省網站,建築物省エネ法のページ,2024年2月20日,網址:https://www.mlit.go.jp/jutakukentiku/house/shoenehou.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四、探討研析
1.
日本以建築物節能法逐步擴大節能義務之對象
日本為提升建築物能源使用效率、達到淨零碳排之目標,特制定「建築物節能法」專法,於2015年施行時僅就一定規模以上(建築面積達2,000平方公尺)之「非住宅」建築物,要求應符合主管機關所定之節能標準義務(省エネ基準適合義務),否則不得施工[footnoteRef:3],嗣經陸續修法擴大節能標準義務之適用對象後,於2022年4月公布修正之建築物節能法,已要求自2025年4月起,原則上所有新建「住宅」及「非住宅」建築物,均須符合節能標準義務(如下圖),且既有建築
物進行擴建或改建之範圍亦同[footnoteRef:4]。 [3: 中村いずみ,〈建築物の段階的な省エネ基準適合義務化始まる〉,《立法と調査》,2015年9月,頁49,網址:https://www.sangiin.go.jp/japanese/annai/chousa/rippou_chousa/backnumber/2015pdf/20150904046.pdf,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4: 国土交通省網站,令和4年度改正建築物省エネ法の概要,2023年12月15日,網址:https://www.mlit.go.jp/jutakukentiku/house/shouenehou_r4.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1.
推動建築物節能義務之相關配套鼓勵措施
由於建築物之隔熱建材或節能設備將增加營建成本,為提升個人業主或建商之興建意願,並使節能建築物在市場上取得相應評價及消費者選擇,日本實施多項配套鼓勵之法制或措施[footnoteRef:5],以刺激節能建築物之供需,謹擇要簡介部分制度如下: [5: 一般財団法人住宅金融普及協会網站,省エネルギー住宅に関する主な税制優遇及び助成制度等,網址:https://www.sumai-info.com/information/follow_up33-2.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1. 建築能效標章:因無法從建築物外觀了解其能效等級,建築物所有者可向主管機關申請符合建物能效標準之證明[footnoteRef:6]。 [6: 日本建築物節能法第41條規定。]
2. 容積獎勵:針對符合主管機關認證之建築能效改善計畫,提供建築物額外容積率獎勵優惠[footnoteRef:7]。 [7: 日本建築物節能法第40條規定。]
3. 房屋貸款減稅(住宅ローン減税)制度:指符合條件之購屋者,可以在所得税中扣除年末房貸餘額0.7%之特別扣除額[footnoteRef:8]。然而,自2024年起,新建住宅必須符合節能標準,才能享有房貸特別扣除額之減稅優惠。 [8: 國土交通省網站,住宅ローン減税,網址:https://www.mlit.go.jp/jutakukentiku/house/jutakukentiku_house_tk2_000017.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4. 購屋資金之贈與稅免稅措施(住宅取得等資金に係る贈与税の非課税措置)[footnoteRef:9]:為減輕購屋民眾初期負擔,就父母與祖父母贈與資金用於新建、購買、擴建或改建住宅者,可享有購屋資金贈與稅之免稅規定,一般住宅免稅額為日幣500萬元,符合節能效率之住宅免稅額則提高至日幣1,000萬元。 [9: 目前租稅優惠期間為2024年至2026年。國土交通省網站,住宅取得等資金に係る贈与税の非課税措置,網址:https://www.mlit.go.jp/jutakukentiku/house/jutakukentiku_house_tk2_000018.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5. 房貸利率優惠制度(例如「フラット35」S等):凡申請「Flat35」(「フラット35」)等房貸方案[footnoteRef:10]之房屋符合節能相關標準者,前5年的房貸利率額外再下降0.25%-0.75%(視房屋節能等級)[footnoteRef:11]。 [10: 日本國土交通省管轄下之住宅金融支援機構與民間銀行合作,由銀行提供自用住宅房貸之全期間固定利率方案,例如「フラット35」指房貸年限為21年至35年房貸方案、「フラット20」指房貸年為20年以下房貸方案。詳住宅金融支援機構網站,金利情報,網址:https://www.simulation.jhf.go.jp/flat35/kinri/index.php/rates/top,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11: 住宅金融支援機構網站,【フラット35】S,網址:https://www.flat35.com/loan/flat35s/index.html、https://www.flat35.com/lp/19/seido202402/index.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6. 零耗能住宅(Net Zero Energy House, ZEH[footnoteRef:12])補助制度:為促進建築業者(含個人業主)興建住宅時採用高隔熱外皮(含屋頂、外牆等)、太陽光電、高效率照明及空調設備等有助於提升能源效率之建材或設備[footnoteRef:13],日本經濟產業省、國土交通省及環境省共同推動ZEH補助,並視住宅種類(獨立或集合住宅等)及其能效等級,提供不同額度補助[footnoteRef:14],例如6層樓至20層樓之高樓層集合住宅,可補助有關ZEH之建材或設備費用1/3以內(上限每戶日幣50萬元)等[footnoteRef:15]。 [12: 指透過提高建物外皮(含屋頂、外牆等)隔熱性能、建置高效率設備及系統,並引入可再生能源,使年度能源收支達到零之住宅。] [13: 一般社団法人環境共創イニシアチブ,《中層ZEHーM支援事業公募要領》,2024年4月,頁15,網址:https://zehweb.jp/assets/doc/R06ZEH_cz_kouboyouryou.pdf,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14: 経済産業省、国土交通省、環境省,《令和5年度3省連携事業ネット・ゼロ・エネルギー・ハウス推進に向けた取り組み》,頁2,網址:https://www.enecho.meti.go.jp/category/saving_and_new/saving/general/housing/data/pamp_R5.pdf,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15: 一般社団法人環境共創イニシアチブ,《2024年の経済産業省と環境省のZEH補助金について》,頁2,網址:https://zehweb.jp/assets/doc/zeh06_pamphlet1.pdf,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1.
與我國法制之比較與借鏡
相較於日本以「建築物節能法」專法逐步提升公、私有建築物之節能效率義務,進而達到2025年全面性節能要求,我國淨零排放路徑僅規劃「2030年公有新建建築」達到能效1級或近零碳[footnoteRef:16],且內政部訂定之綠建築標章及建築能效標示申請審核認可及使用作業要點,以及函頒公有新建建築物必須達到特定建築能效[footnoteRef:17]等規範,現階段均無法律授權,我國亦無日本提供減稅、低利貸款及補助等誘因,足見推動建築物淨零排碳之法制及配套措施尚欠完備。 [16: 國家發展委員會,《淨零轉型之階段目標及行動》,2022年12月28日,網址:https://ncsd.ndc.gov.tw/Fore/nsdn/about0/2050Path,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17: 內政部新聞稿,本部建築研究所函頒有關公有新建公共集會類、商業類及休閒、文教類建築物,自中華民國113年7月1日起,於申請綠建築標章時,需同時申請建築能效評估,2023年12月18日,網址:https://www.moi.gov.tw/News_Content.aspx?n=9&sms=9009&s=311645,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本院委員於今(2024)年4月召開記者會呼籲經濟部儘速提出能源管理法(下稱能管法)修正草案,以強化節能與能源使用效率措施之法規授權[footnoteRef:18]。故我國若未朝向制定專法規範,或可研議刪除能管法第17條規定之「新建」二字,修正為:「
新建
建築物之設計與建造之有關節約能源標準,由建築主管機關會同中央主管機關定之。」俾將上開綠建築標章及建築能效標示申請審核認可及使用作業要點、內政部對建築能效之要求,檢討納入能管法第17條法律授權,同時參酌日本鼓勵建築物取得建築能效認證相關法制及措施,研議提供綠色容積獎勵及費用補助之可行性,例如增訂能管法第17條第2項規定:「
建築物之設計與建造符合建築主管機關特定能源效率標準者,給予適度之建築容積獎勵,若涉及綠建材、節約能源設備或再生能源設備之費用,得視情況予以補助,其獎勵及補助辦法由建築主管機關會同中央主管機關定之。」以加速提升建築物能效,達到淨零碳排之目標。 [18: 曾學仁,洪申翰呼籲行政院修能源管理法 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經濟日報,2024年4月2日,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7871727,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5日。]
撰稿人:楊翔宇
1
image1.png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1968/File_19815419.docx |
R02535 | 歐盟淨零產業法之法制簡介 | 氣候變遷因應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 | 林華彬 | 2024-07-17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35
議題研析
1、 題目:歐盟淨零產業法之法制簡介
2、 議題所涉法規
氣候變遷因應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
3、 背景說明
歐盟執委會 2023 年 2 月 1 日提出「綠色新政產業計畫」(Green Deal Industrial Plan)[footnoteRef:1],續於 2023 年 3 月 16 日公布歐盟淨零產業法案(Net-Zero Industry Act,NZIA),目標在建置歐洲淨零計畫優質條件及吸引投資,以達成在2030年歐盟整體策略性淨零技術製造量能,至少占歐盟部署需求的40%[footnoteRef:2]。這是歐盟針對美國在2022年8月通過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動用3,690億美金補貼淨零產業的強勢回應,表態歐盟不會放棄競爭淨零科技市場,並防止歐盟加深對中國大陸等第三國的依賴。
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估計,2030年淨零科技的全球市場估值將高達每年6,000億歐元[footnoteRef:3]。歐盟理事會於2024年5月27日正式通過淨零產業法,同年6月28日公告,公告後次日生效。身為出口導向國家,臺灣避不開歐盟、美國的重大法案之影響。特別是有關因應氣候變遷的重要議題,需要全球性的共同解決方案,爰簡介歐盟淨零產業法,以供我國未來法制之參考。 [1: European Commission,The Green Deal Industrial Plan: putting Europe's net-zero industry in the lead, 2023年2月1日,網址: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23_510,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0日。] [2: 施沛宏,歐盟執委會提出「淨零產業法」草案,強化其淨零技術製造能力,以提升工業競爭力,創造就業並支持歐盟實現能源獨立,經濟部能源署能源知識庫,2023年3月17日,網址:https://km.twenergy.org.tw/Data/db_more?id=7135,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0日。] [3: 台灣氣候聯盟,COP28直擊 歐盟將推《淨零工業法案》,到底內容是什麼?給台灣什麼啟示?2023年12月21日,網址:https://www.tcp.org.tw/news/3def184ad8f4755ff269862ea77393ddCOP28,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0日。
]
4、 探討研析
(1) 歐盟淨零產業法概述
該法分為9章節、49條條文,旨在透過建立改善內部市場的運作之框架,以確保歐盟獲得安全與永續的淨零技術供應。相關重點簡述如次:
1. 立法宗旨:目的在強化歐盟淨零技術製造的韌性和競爭力,為了更進一步創造吸引淨零技術投資的條件,同時實現歐盟的氣候目標與氣候中和,並藉由淨零技術優質工作機會的提供,進而提升歐盟競爭力[footnoteRef:4]。 [4: 許莉美,歐盟「淨零產業法 (NZIA)」於2024年6月28日公告,經濟部國際貿易署,2024年7月3日,網址: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786499,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0日。]
2. 8大戰略性淨零技術範圍:包含⑴太陽光電與太陽熱能(Solar photovoltaic and solar thermal)、⑵陸域風電與離岸再生能源(Onshore wind and offshore renewable)、⑶電池與存儲(Battery/storage)、⑷熱泵與地熱能(Heat pumps and geothermal energy)、⑸電解槽和燃料電池(Electrolysers and fuel cells)、⑹永續沼氣和生質甲烷(Sustainable biogas/biomethane)、⑺碳捕獲及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⑻電網技術(Grid technologies)等8大領域[footnoteRef:5]。這些領域的技術將獲得特別支持,並受40%國內生產基準之限制。 [5: European Commission, ANNEXES to the proposal for a Regulat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establishing a framework of 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Europe’s net-zero technology products manufacturing ecosystem (Net Zero Industry Act),2023年3月16日,網址:https://www.eumonitor.nl/9353000/1/j4nvgs5kjg27kof_j9vvik7m1c3gyxp/vm1k8v6iasy5/f=/7613_23.pdf,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0日。]
3. 19項淨零技術清單:該法羅列19項淨零技術做為重點投資項目,並簡化制度框架,加速曠日費時的許可程序,以便歐盟產業能與美、中競爭對手角逐淨零市場[footnoteRef:6]。 [6: 19項淨零技術清單包括:太陽能技術、陸域風電與離岸再生能源技術、電池與能源存儲技術、熱泵與地熱能技術、氫能技術(包括電解槽與燃料電池)、永續沼氣及生物甲烷技術、碳捕捉與存儲(CCS)技術、電網技術(包括交通運輸充電技術及電網數位化技術)、核分裂能源技術(包括核燃料循環技術)、永續替代燃料技術、水力發電技術、前述未涵蓋之再生能源技術、能源系統相關之能源效率技術、非生物來源之可再生燃料技術、生物技術氣候與能源解決方案、前述未涵蓋之變革性產業脫碳技術、二氧化碳運輸及利用技術、交通運輸風能推進與電力推進技術、前述未涵蓋之核子技術等。關於17項淨零技術清單(NZIA最終增為19項),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主席Pascal Canfin表示:這有點像購物清單或聖誕節願望清單。Christophe Grudler代表復興歐洲黨團(Renew Europe)就此議題發表意見,他解釋,其目標是讓每個歐盟國家都能開發適合其國家需求和能力的技術。Nuclear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EU Parliament includes nuclear in Net-Zero Industry Act,2023年11月23日,網址:https://www.neimagazine.com/news/eu-parliament-includes-nuclear-in-net-zero-industry-act-11322086/?cf-view,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1日。]
4. 該法主軸[footnoteRef:7]: [7: 施沛宏,同註2。]
(1)設定有利條件:透過強化資訊、降低計畫設置的行政負擔和簡化許可授予程序(如:對建置或擴建年產量小於 1GW 之淨零技術製造計畫項目,其許可程序不得超過 12 個月、年產量 1GW 以上則不得超過 18個月),以改善淨零技術投資條件。
(2)加速碳捕獲:該法設定了在2030年前達到在歐盟戰略CO2儲存場址每年5,000萬噸注入能力的目標,歐盟的石油與天然氣生產商將按比例做出貢獻。
(3)促進市場進入:為促進淨零技術供給的多樣化,該法要求公共行政單位在公共採購或競標時,需將淨零技術的永續性與韌性標準納入考量。
(4)加強技能:該法導入新的措施,如:建立淨零產業學院(Net-Zero Industry Academies),以支持擴大歐盟淨零產業規模所需之高技術勞工,促進其在歐盟單一市場的移動,並提供產業投資歐盟勞動力教育訓練之誘因[footnoteRef:8]。 [8: 歐盟執委會將成立「歐洲太陽能學院」(European Solar Academy),這是根據淨零產業法所設立之一系列歐盟學院中的首間機構,旨在培養具備淨零技術價值鏈所需技能之專業人員。European Commission, First Net-Zero Academy to train 100,000 workers in the EU solar photovoltaic value chain,2024年6月20日,網址: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24_3407,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1日。]
(5)促進創新:該法讓成員國有可能在具彈性的監管條件下建立淨零監管沙盒(Net-zero regulatory sandboxes),以測試創新的淨零技術並刺激創新,且對於符合條件之中小及新創企業提供優先進入淨零監管沙盒之機會與相關協助。
(6)淨零歐洲平台(Net-Zero Europe Platform):協助歐盟執委會與成員國協調行動與交換資訊,並共同努力確保數據的可用性,以監測淨零產業法目標的進展狀況。
⑺成立歐洲氫能銀行(European Hydrogen Bank)或歐洲氫谷(European Hydrogen Valleys)[footnoteRef:9]:透過歐盟排放交易系統創新基金(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Innovation Fund)之投資或補貼,進一步支持歐盟境內再生氫能之生產及從國際夥伴進口氫能,減少歐洲工業仰賴化石燃料。 [9: 產業永續發展整合資訊網,歐盟執委會將成立「歐洲氫能銀行」,促進再生氫能發展,2023年7月21日,網址:https://proj.ftis.org.tw/isdn/Message/MessageView?id=1674&mid=127,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1日。]
(二)我國淨零目標與路徑及現行法制介紹
我國於2015年三讀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同時為呼應2015年12月聯合國195個成員國簽署的巴黎氣候協定,提交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DC (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報告書[footnoteRef:10]。 [10: 環境部,與全球溫室氣體減量同步 我國發布「國家自定預期貢獻」目標,2015年11月17日,網址:https://enews.moenv.gov.tw/page/3b3c62c78849f32f/f328b652-4540-4a24-94fb-21eb17845f43,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1日。]
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時任蔡英文總統宣示2050淨零轉型也是臺灣的目標,並由行政院統籌評估規劃;隨後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22年3月及12月分別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及「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footnoteRef:11],並於2023年1月核定「淨零排放路徑112-115年綱要計畫」,針對淨零碳排目標進行各面向的減緩與調適。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於2023年1月10日經立法院三讀修正通過,名稱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並納入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提升氣候治理層級、徵收碳費專款專用、增訂氣候變遷調適專章、納入碳足跡及產品標示管理機制,規劃 2050 年再生能源發電達 60-70%,並以打造零碳能源作為能源部門淨零轉型之戰略,主要包含: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及節能等戰略,展現我國邁向淨零排放目標之決心,並建構更為韌性的氣候法制基礎[footnoteRef:12]。 [11: 12項關鍵戰略:包括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及儲能、節能、碳捕捉利用及封存、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資源循環零廢棄、自然碳匯、淨零綠生活、綠色金融、公正轉型等,就能源、產業、生活等重要領域制定行動計畫,落實淨零轉型目標。國家發展委員會,臺灣 2050 淨零轉型「公正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核訂本),112年4月,網址:https://www.ey.gov.tw/File/6420FF2E920DBAE4?A=C,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1日。] [12: 行政院,臺灣2050淨零排放,2023年3月14日,網址: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7a65a06e-3f71-4c68-b368-85549fbca5d1,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1日。]
推動再生能源發展為邁向淨零轉型的重要途徑,2023年5月29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明定新建、增建或改建之建物應設置一定比例的太陽能光電板,擴大離岸風電潛在設置空間,鼓勵水利設施納入小水力發電整體規劃,生質能電廠設置場址回歸土地使用法規,另針對過去僅能依溫泉法審查的地熱能,亦增訂地熱專章規範其探勘及開發程序[footnoteRef:13]。 [13: 立法院,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增訂部分條文;並修正部分條文,網址:https://www.ly.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33324&pid=229668,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1日。]
(三)參考歐盟制度調適我國淨零產業法制
「新冠危機、能源危機、俄烏戰爭暴露了歐盟對其他國家的依賴,……這可能會影響歐盟產業的競爭力。」,[footnoteRef:14]淨零產業法也是歐盟面對COVID-19疫情、能源、俄烏戰爭三重危機的回應。危機催生了美國、歐盟、澳洲以及其他地區的保護主義政策,我國也需及早思考應對之策。爰此,建議我國可參酌歐盟淨零產業法的立法例,通盤調查能源、糧食、未來淨零關鍵技術上對他國的依賴程度,掌握國際淨零趨勢市場利基與發展方向,評估並規劃我國淨零產業相關法規的修正與調適,進一步與國際供應鏈接軌。 [14: 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 (LERU) 秘書長,歐盟環境、能源和氣候變遷法專家庫爾特·德克爾拉爾(Kurt Deketelaere)受台灣氣候聯盟之邀,在COP28論壇「淨零產業法案對ICT產業的影響」上的發言。台灣氣候聯盟,同註3。]
撰稿人:林華彬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1939/File_19815371.docx |
R02536 | 服補充兵役役男權益保障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 兵役法;常備役體位因家庭因素及替代役體位服補充兵役辦法;常備兵補充兵服役規則;替代役役男提前退役辦法 | 康世宗 | 2024-07-17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 2536
議題研析
一、題目:服補充兵役役男權益保障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兵役法、常備役體位因家庭因素及替代役體位服補充兵役辦法、常備兵補充兵服役規則、替代役役男提前退役辦法
三、背景說明
據報導[footnoteRef:1],國軍恢復一年制義務役,內政部指出,為配合常備兵員額需求及服兵役公平,因此修正常備役體位因家庭因素及替代役體位服補充兵役辦法(下稱「本辦法」)申請服補充兵役條件,調整部分原可申請服補充兵役之規定,以有效增補國家部隊兵員。內政部指出,現行本辦法規定,役男家屬如患有中度以上身心障礙,除役男及有照顧能力的家屬1人外,沒有其他家屬可照顧時,可申請服補充兵役;113年7月5日修正後第2條則改為役男家屬中直系血親、配偶或兄弟姊妹患有重度以上身心障礙,無其他家屬照顧才能申請服補充兵役。內政部進一步說明,對役男家屬不能維持生活者,已提高服義務役男家屬的生活扶助金,又因應94年次後役男薪資調升為新臺幣2萬1,350元,使役男履行國民義務之際,得以兼顧家庭生活開支。因此刪除現行本辦法中有關役男家庭為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可申請服補充兵役規定。引發服補充兵役役男權益保障相關法制問題討論。 [1: 孫麗菁,內政部修正補充兵役條件 擴充兵員,台灣時報,113年6月25日,第5版。]
四、探討研析
(一)配合研修兵役相關法規內容或用語,減輕對現有役男權益之衝擊影響
依兵役法第17條規定略以:「補充兵役以適合服常備兵現役,因家庭因素,或經教育部、勞動部核定之國家代表隊者,或替代役體位未服替代役者服之……(第1項)。前項因家庭因素與替代役體位服補充兵之資格……等事項之辦法,由內政部定之;國家代表隊服補充兵之資格……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勞動部分別定之(第2項)。第一項補充兵服役之訓練……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規則,由國防部定之(第3項)。」復依本辦法113年修正前第2條第1項第2款及第4款規定略以:「經判定常備役體位役男家庭情況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申請服補充兵役……二、役男家屬患有中度以上身心障礙,除役男及有照顧能力之家屬一人外,無其他家屬照顧……四、役男家庭依社會救助法核列為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爰此,依上揭規定,役男家屬患有中度以上身心障礙,除役男及有照顧能力的家屬1人外,沒有其他家屬可照顧時或其家庭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戶,可申請服補充兵役。
依常備兵補充兵服役規則(下稱「本規則」)第33條第3項規定略以:「役齡男子因家庭因素或選入國家體育競技代表隊,經核定服補充兵役者,自核定之日起,五年內核定原因消滅……辦理臨時召集,依法補服常備兵現役不足之役期」。所稱「五年內核定原因消滅」是否包括上開媒體報導所指服補充兵役之情形在內?查國家體育競技代表隊服補充兵役辦法第7條第1項規定略以:「核定服補充兵役男,於列管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時……廢止其服補充兵役之核定……依法辦理臨時召集入營:一、自核定之日起五年內,其核定原因消滅……」。相較之下,役齡男子因家庭因素經核定服補充兵役者,本辦法並未如選入國家體育競技代表隊者,定有「五年內核定原因消滅」等相關規定,爰本規則第33條第3項所稱「五年內核定原因消滅」之規定,就整體法規範體系而言,是否應作目的性限縮之補充解釋?亦即僅指「選入國家體育競技代表隊,經核定服補充兵役者後,五年內核定原因消滅」之情形,始有適用?建議由相關主管機關釐清說明本辦法修正後之相關法規配套進行研議修正之必要性;同時為減輕對現有已經核定服補充兵役役男權益之衝擊影響,並應儘速研修本規則等相關法規內容或用語,以資明確及確保役男之權益。
(二)力求法規體系分明避免分歧,以落實增補兵員之修法目的
依本規則第15條規定略以:「常備兵現役在營期間於國防軍事無妨礙時,因家庭情況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申請提前退伍……二、父母、子女或配偶領有效期內之重度以上身心障礙證明;或家屬領有效期內之中度以上身心障礙證明或重大傷病證明,且其他成年家屬無法照顧……七、家庭依社會救助法核列為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復依替代役役男提前退役辦法(下稱「退役辦法」)第2條第1項規定略以:「本條例……所稱役男須負擔家庭生計主要責任,指下列情形之一者……二、役男家屬患有中度以上身心障礙,除役男及有照顧能力之家屬一人外,無其他家屬照顧……四、役男家庭依社會救助法核列為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換言之,除本辦法訂有具備上揭規定條件,得申請服補充兵役外,本規則及退役辦法均訂有具備上揭相關條件,得申請提前退伍或退役等規範。
綜上,為落實增補兵員之修法目的,避免修法後役男雖無法依據上揭規定條件,申請服補充兵役,卻可於入營服役後,以上揭本規則及退役辦法規定之中度以上身心障礙或中低收入戶條件,申請提前退伍或退役,一進一出,反而難以達成增補兵員之原始修法目的;爰此,建議內政部、國防部等主管機關,確依相關法制作業規範會商有關機關,適時檢討配套修正上揭本規則及退役辦法等相關法制規範內容或文字用語,力求法規體系分明避免分歧,並完整評估法案衝擊影響層面及其範圍,以期周延。
撰稿人:康世宗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1942/File_19815374.docx |
R02534 | 不實勸募活動法制問題研析 | 公益勸募條例 | 孫晉英 | 2024-07-16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34
議題研析
1、
題目:不實勸募活動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公益勸募條例
3、
背景說明
(1) 報載一合法登記之勸募團體負責人,與幫派勾結,在北部捷運站出入口、醫院等人潮擁擠處,持募款箱向民眾勸募,騙取愛心捐款,向主管機關低報街頭募款所得,初估不法獲利約新臺幣數百萬元
。
(2) 依公益勸募條例(下稱本條例)第5條第1項規定:「本條例所稱勸募團體如下:……三、公益性社團法人。……」而依本條例第7條第1項規定,進行勸募活動,「應備具申請書及相關文件,向勸募活動所在地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許可。但勸募活動跨越直轄市或縣(市)者,應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許可。」依本條例第7條第2項規定授權,將申請許可及補辦申請許可之程序、期限、應檢附文件、許可事項及其他應遵行事項,訂定「公益勸募許可辦法」。
4、
探討研析
(一)本條例已久未修法,宜針對施行後實務問題研議修法之必要性
本條例自2006年5月17日制定公布全文至今,僅於2020年1月15日修正公布第4條條文,係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將主管機關由內政部修正為衛生福利部,其餘條文施行近20年來並未修正。本條例施行之初,實務界即有針對條例本身及實務運作,提出待修法解決之問題
,舉例言之,例如:本條例第2條就所用名詞定義,其中「公益」指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過於簡陋,另雖就「非營利團體」下定義,惟條文內容並未出現該名詞;勸募團體將所得轉捐其他公益團體,其轉捐額度未予限制,可能導致團體間互捐之現象等等。而實務運作上,亦已有函釋針對勸募活動作出明確規範
,例如:勸募團體以募款箱方式辦理勸募者,募款箱採定點放置、隨機擺設或街頭勸募之開啟清點方式;開箱後開立收據,因屬彙整小額零錢捐贈,得以開立「無名氏」或「善心人士」之收據,以開箱日期為收受捐贈之日期,並依本條例規定,辦理公告及公開徵信;而募款箱除應載明勸募團體名稱、勸募活動名稱及許可文號外,應設有編號及彌封籤(日期、流水號),並會同見證人員後始得開封清點募得款;採以街頭募款方式,應設計是項勸募活動標示貼紙,對已捐款的路人貼上貼紙,以避免重複募款等。準此,為釐清本條例之適用,亦避免勸募團體或民眾因不明瞭規定內容而觸法或受騙,本條例宜針對施行後之實務問題,通盤進行檢討,研議修正法律或修正授權命令之必要性。
(二)為確實有效管理勸募行為,宜針對不實勸募活動研議強化罰則之必要性
本條例第9條規定主管機關應不予勸募許可之情形,而針對不實勸募活動,依本條例第10條規定,勸募團體之負責人或代表人因進行勸募涉犯罪嫌疑經提起公訴、開立之收據記載不實、違反會務、業務及財務相關法令而情節重大者,主管機關得廢止其勸募許可;本條例第11條則明定,勸募團體申請勸募活動許可之文件有不實之情形者,主管機關得撤銷其勸募許可。惟本條例對於違反規定者,主要係以罰鍰作為處罰方式,檢視本條例第24條至第28條規定,罰鍰最多僅至新臺幣20萬元,縱使情節重大者,亦僅得廢止其勸募許可而已,相對於高額不法獲利之募款,恐不具嚇阻效果。為利主管機關確實有效進行管理,宜研議針對不實勸募活動提高處罰之必要性。
撰稿人:孫晉英
� 王定傳,黑幫勾結公益團體 派小弟扮志工詐愛心,自由時報,2024年6月26日,第A12版。常懷仁,假志工真斂財 竹聯幫藉公益團體詐財,大紀元時報,2024年5月30日,第A7版。黃麗芸,竹聯幫勾結善陽協會假勸募斂財 刑事局拘提13嫌,中央社,2024年5月28日。
� 曾中明、陳彥丞、吳慧貞,〈「公益勸募條例」立法與未來展望〉,《社區發展季刊》,第118期,2007年11月,頁16-17。
� 參見內政部2012年7月3日內授中社字第1015061094號函。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1909/File_19815193.doc |
R02533 | 發展氫能運輸載具相關法制研析 | 能源管理法;加氫站銷售氫燃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車輛型式安全審驗管理辦法 | 林鈺琪 | 2024-07-16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33
議題研析
一、題目:發展氫能運輸載具相關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能源管理法、加氫站銷售氫燃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車輛型式安全審驗管理辦法
三、背景說明
交通載具電動化近年來已成為全球共同努力之目標,旨在於交通載具的淨零排放,世界各國亦紛紛推出交通載具電動化之時程,截至2023年9月,全球已有逾150個國家宣示2050年淨零排放之目標,為達此目標,各國將由碳經濟逐步邁入氫經濟,除持續積極增加電動載具市占率,亦積極投資及推動氫能交通載具應用。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預估,若不進行各項減碳措施,至2060年全球氣溫上升溫度將達6°C;IEA提出之淨零碳排路徑目標包含:全球至2030年60%售出汽車為電動車、2040年50%航班能源轉換為氫或生質燃料,及2050年全球汽車將轉換為電動或氫燃料來源。此外,世界各國針對氫能運輸載具推出各式高額補貼,以推動零碳排交通運輸載具
。因此,為推動我國氫能載具發展,宜完備相關基礎設施及法規規範。
四、探討研析
(1)
以補助方式推動我國氫能載具發展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年3月30日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行政院2023年4月21日核定「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關鍵戰略列有「氫能運具示範計畫」行動計畫,而依行政院指示由交通部主政彙整評估氫能車輛示範的可能場域,並以「氫燃料電池大客車」為發展對象研擬可行示範計畫。交通部於2024年3月25日發布「
交通部氫燃料電池大客車試辦運行計畫申請者資格及補助審查作業要點」,辦理氫燃料電池大客車試辦運行計畫申請者資格及補助審查。
我國氫燃料電池大客車仍在打造原型車與開發階段,尚無車廠完成實車打造且可運行,且受限於氫燃料電池技術成本高,導致氫能車輛成本高,距產品化及進入商業運轉尚有一段距離。因氫燃料電池大客車受限於技術成本,其價格較傳統燃油大客車及一般電動大客車高,觀察國際趨勢,各國政府在推廣氫能車輛初期皆以較高補助方式促進氫能車輛導入,以提高業者投入意願
。例如日本中央政府對加氫站建置費用和氫能製造設備最高補助50%、中央和地方政府也會補助民眾購買氫能車;韓國建置加氫站政府補助高達一半之金額、購買氫能車補助一半車價、購買氫能巴士則補助70%車價、政府也補助加氫費用
,均可做為我國補助氫能載具發展之參考。
(2)
完善加氫站能源補給基礎設施
氫燃料電池載具屬電動車一環,係利用氫能轉換為電力來驅動車輛運轉,行進間僅排水但不排碳,可有效降低空氣污染,而氫能載具步入實用化的關鍵設施即加氫站
。歐盟「替代燃料基礎設施法案」(Regulation for the deploment of alternative fuels infrastructure, AFIR)規劃自2030年起,須在所有城市節點及TEN-T核心網絡沿線每200公里,裝設可同時為汽車與卡車加氫之基礎設施,以確保有充分密集網絡,以利氫燃料汽車行駛歐盟地區
。日本「氫能基本戰略」(水素基本戦略)推動加油站和便利商店可併設加氫站、布建全國加氫站網絡、增加加氫站營業時間等,並規劃於2030年實現設置1,000個加氫站目標
。韓國2020年實施「促進氫經濟及氫安全管理法」(Hydrogen Economy Promotion And Hydrogen Safety Management Act)後,產業通商資源部於2021年公布「氫能經濟實施第一次基本計畫」,目標於2025年前在韓國226個市、區、郡示範建置一座以上的加氫站,也訂定2030年氫能載具駕駛在主要城市只需20分鐘內可到達加氫站,2040年時可縮短至15分鐘以內
。
為因應氫能載具發展,勢必廣設加氫站,經濟部2023年11月1日發布「
加氫站銷售氫燃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明定加氫站經營規範,包含與學校、醫院等場所安全距離,讓加氫站之設置有法可循。惟有論者
提出,依
加氫站銷售氫燃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第5條及第6條第2項規定,加氫站安全距離要求相較於國外更為嚴格,相關機關宜於加氫站運作後,蒐集相關數據、滾動檢討,或可參考國外做法,以利加氫站發展。
(3)
完備氫能載具相關法規及驗證規範
交通載具若要走向無碳化,需要運用氫能。日本和韓國在政府力推下,氫能車發展已領先其他國家,我國若要導入氫能車示範運行,恐需加速修(制)定相關管理法規、車輛驗證規範及建立產業鏈,讓業者有所適從,透過法規建立與擴大應用範圍,加速氫能載具普及化
,以達交通載具淨零排放目標。
撰稿人:林鈺琪
� 左峻德、林若蓁、陳亮瑋,淺談國內外氫能交通載具發展現況,機械工業,2024年4月9日,網址:https://www.automan.tw/magazine/magazineContent.aspx?id=8524,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4日。
� 財團法人車輛安全檢測中心,交通部氫燃料電池大客車試辦運行計畫,2024年1月,頁4。
� 楊雅民,加速發展氫能車 驗證規範與供應鏈需完備,自由時報,2023年11月6日,網址: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613878,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9日。
� 盧信宏、顏子翔、張揚狀、黃宛蓉,達成淨零碳排的重要里程碑 - 加氫站與充電站設置規劃,工程,第97卷,第1期,2024年3月,頁49。
� 許莉美,歐盟立法機構就「替代燃料基礎設施法案」達政治協議,經濟部國際貿易署,2023年3月29日,網址: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759560,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9日。
� 盧信宏、顏子翔、張揚狀、黃宛蓉,同註4,頁51-52。
� 盧信宏、顏子翔、張揚狀、黃宛蓉,同註4,頁52。
� 曾智怡,設置新規最快5月上路 未來中油加油站可兼營加氫站,中央通訊社,2024年4月21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404210096.aspx,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9日。
� 楊雅民,同註3。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1886/File_19815159.doc |
R02532 | 比特幣ETF法制問題研究 | 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管理辦法 | 方華香 | 2024-07-13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32
議題研析
1、
題目:比特幣ETF法制問題研究
二、議題所涉法規
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管理辦法
三、背景說明
據報載,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正在研擬虛擬資產專法及研議是否開放比特幣現貨ETF
(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ETF)。而自美國於2024年1月核准比特幣現貨ETF上市後,香港也開始核准比特幣現貨ETF,美國納管比特幣ETF可謂具有指標性意義,虛擬貨幣逐漸從支付性質擴及成為資產管理投資之標的。
四、探討研析
(1)
美國納管比特幣ETF過程簡介
2013年,首度有人向美國聯邦證券交易委員會(United State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提出比特幣ETF申請案。但由於比特幣並無監管機構,於去中心化市場中,無法防止詐欺或操作行為,SEC一再拒絕同意發行比特幣ETF,直至2021年10月才同意比特幣「期貨」ETF上市。相較於比特幣「現貨」ETF係追蹤比特幣價格,且發行人須持有比特幣方才得以創造ETF,比特幣「期貨」ETF僅追蹤期貨契約價格,無須持有現貨,故與現貨市場之關連性較低
。
SEC擔心比特幣之市場流動性、託管及價格操縱性,而一再拒絕比特幣「現貨」ETF之申請上市,直至2023年法院判決虛擬資產基金管理公司GrayScale勝訴,認定SEC拒絕核准該基金公司之比特幣現貨ETF,未合理解釋對比特幣「現貨」ETF與「期貨」ETF為不同處理方式之原因。SEC因而於今(2024)年1月終於批准11檔比特幣現貨ETF上市
。
不過,即使如此,SEC主席Gary Gensler仍發布聲明強調比特幣屬於投機性及高波動性資產,亦被用於非法活動,且SEC批准比特幣現貨ETF之決定,不代表批准或認同比特幣,提醒投資人應注意風險謹慎評估
。但亦有報載指出,「以太幣現貨ETF」繼比特幣後於同年5月獲SEC批准,美國監管機關對加密貨幣的態度或許已經開始軟化
。
(2)
我國基金投資法制分析
1、整體面
我國目前基金投資依不同標的而有不同規範,例如: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下稱投顧法)適用於投資有價證券(相關商品)之基金、期貨交易法僅適用投資於期貨者、不動產證券化條例僅適用於投資於不動產者、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僅適用於金融資產(即各類債權)。
再者,投資基金架構方式包括信託、公司、共有或有限合夥等方式,而投顧法、期貨交易法、不動產證券化條例僅適用信託架構之基金;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則略為廣泛,包含信託與公司架構,但仍不及於共有或有限合夥架構。
綜上,若投資標的或投資架構非落入上述4法規範範圍內,則可能成為灰色地帶,只能適用例如銀行法第29條之1違法吸收準存款、或證券交易法有關募集有價證券(投資基金使用公司或有限合夥架構,出資人持有之基金形式上可為公司股份或有限合夥出資額,可能構成募集股票)等一般性規定,顯示出我國現行投資基金架構法制過於強調特定標的及特定架構,流於分裂而欠缺概括之整體性規定。
2、 以比特幣現貨為基金標的(比特幣現貨ETF)之法制分析
比特幣現貨ETF是一種基金,追蹤比特幣價格指數,投資人可以透過交易所直接買賣比特幣現貨ETF,如同其他股票一樣,無須創立虛擬貨幣錢包,比傳統直接投資買賣比特幣方式,更為簡化
。
我國投顧法第3條第1項規定:「本法所稱證券投資信託,指向不特定人
募集證券投資信託
基金發行受益憑證,或向特定人
私募證券投資信託
基金交付受益憑證,
從事於有價證券、證券相關商品或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項目之投資或交易。」
,其授權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管理辦法(下稱基金管理辦法)第37條規定:「指數股票型基金指以
追蹤、模擬或複製標的指數表現,並在證券交易市場交易,且申購、買回採實物或依據證券投資信託契約規定方式交付之基金(第1項)。
前項標的指數之成分證券包括股票、債券及其他經本會核准之有價證券(第2項)。……」
由於前述基金管理辦法第37條第2項之限制,目前ETF追蹤之指數成分僅限於有價證券,而虛擬貨幣(比特幣)並非我國承認之有價證券,故目前我國業者均無法發行比特幣現貨ETF。
(3)
評析與建議
1、 完備整體之基金投資法制
我國現行法制受限於投資標的及投資架構,若非投顧法、期貨交易法、不動產證券化條例、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之適用標的,例如比特幣ETF或未來可能新出現之新興金融商品,即可能無法納管(僅適用銀行法等一般性規定)。若投資人轉而於海外購買此類商品,則對投資人權益保障不足外,業者也無法獲得手續費之盈利。因此,立法上能否考量突破標的類別與投資架構,訂定一套涵括各類標的及架構之投資基金規範,容為修法之長期研議目標。
2、 虛擬資產現貨ETF合法化可能之修法方向
若政策上,欲使虛擬資產現貨ETF合法化,學說認為短期之法制作法有三:(1)有別於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將比特幣現貨ETF視為特殊類型基金,由金管會依基金管理辦法第23條第9款核准發行
:(2)由金管會依投顧法第3條第1項規定,將虛擬資產列為核准之投資或交易:蓋學者認為投顧法第3條第1項規定之適用範圍並未限於有價證券,而實務上依基金管理辦法第37條第2項規定限於有價證券,乃過度限縮母法適用範圍
;(3)於即將立法之虛擬資產專法中,納入虛擬資產基金業者之許可制度等相關監理規範
。
撰稿人:方華香
� 邱金蘭,〈幣圈專法來了1/虛擬幣商機真香!本土銀行盼保管虛幣 投信想發比特幣ETF〉,2024年7月9日,經濟日報,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3742/8083113,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9日。
� 郭大維,〈論美國SEC開放比特幣現貨ETF對我國之啟示〉,《當代法律》,第29期,2024年5月,頁75-76。
� 郭大維,同前註,頁77-78。
� 楊舜宇,〈從美國SEC核准發行比特幣現貨ETF看我國虛擬資產監管〉,《集保電子雙月刊》,第274期,2024年6月。
� 責任編輯:丁肇九,〈「以太幣現貨ETF」繼比特幣後獲SEC批准,美國監管機關對加密貨幣的態度開始軟化?〉,《THE NEW LENS關鍵評論網》,2024年5月24日,網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03116,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0日。
� 楊岳平,比特幣ETF與虛擬資產投資基金法制,新學林法學,第2期,2024年4月,頁198-199。
� 楊舜宇,同註4。
� 郭大維,同註2,頁79-80。
� 郭大維,同註2,頁79;楊岳平,同註6,頁200-201。
� 楊岳平,同註6,頁201。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1880/File_19815116.doc |
R02531 | 數位療法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 醫師法;醫療法;個人資料保護法 | 彭文暉 | 2024-07-12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31
議題研析
一、題目:數位療法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醫師法、醫療法、個人資料保護法
三、背景說明
(一)據報載[footnoteRef:1],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下稱健保署)與Google合作,借助其強大多元AI功能,啟動AI醫療照護研究計畫。首波將以國內200萬名糖尿病患資料,建構疾病風險分級與開發預測AI模型,透過運算結果回饋,醫療院所可精準掌握病人狀態,民眾能瞭解自身健康及調整生活型態;主管機關除可分析患者風險級數與治療成效,落實分級醫療,並能利用AI數據化客製模型,主動管理病患、轉介醫療院所,以提升健康管理成效。 [1: 林明憲,健保署攜手Google推動糖尿病疾病風險AI模型,台灣時報,113年6月16日。]
(二)論者指出數位科技能提升照護效率、改善治療成果,臺灣晶圓製造技術卓越,然對於數位應用卻相對保守。健保署表示,數位療法產品多元,目前商業模式約可分為直接面對病患及面對醫療機構或系統管理平台兩種。由於數位治療與傳統藥品之治療、預防不同,尚有管理疾病之功能,健保署正在建立評估方式,並考慮透過暫時性給付、健保沙盒、簡化自費核准程序等方式,加速數位療法之應用[footnoteRef:2]。 [2: 邱芷柔,數位療法產品多元 健保署評估納保,自由時報,113年6月19日,第A09版。]
四、探討研析
(一)數位療法簡介
所謂「數位療法」(Digital Therapeutics),係指利用軟體程式、數位裝置等數位科技以單獨或結合藥物/裝置/療法之方式進行預防、管理或治療疾病,並經試驗證實(Evidence-based)可達到優化病患之照護與治療效果[footnoteRef:3]。 [3: 陳怡蓁,〈當數位應用成為新興治療選擇─看數位療法發展概況〉,108年1月16日,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網址:https://www.moea.gov.tw/mns/doit/industrytech/IndustryTech.aspx?menu_id=13545&it_id=216,最後瀏覽日期:113年6月26日。]
數位療法起源於美國,2017年[footnoteRef:4]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即已核准數位處方療法。目前FDA係以「軟體醫材(Software as a Medical Device,SaMD)」之監管理念引領數位療法發展,不僅關注醫療產品,也關切製造商、病患安全、疾病功效及網絡安全責任[footnoteRef:5]。 [4: 本研析關於年分之使用,涉及外國法制或立法例部分,採西元紀年表述,其餘以民國紀年表述。] [5: 劉曉君,〈生技產業數據融合未來技術之發展趨勢〉,109年8月19日,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網址:https://www.moea.gov.tw/mns/doit/industrytech/IndustryTech.aspx?menu_id=13545&it_id=321,最後瀏覽日期:113年6月26日。]
數位療法之上市審查與藥品類似,需經由臨床試驗與真實世界證據證實其功效,以取得主管機關核准。而處方數位療法(Prescription Digital Therapeutics)則是經由主管機關進一步認定,需經醫師開立處方才能使用之數位療法[footnoteRef:6]。 [6: 楊子平,〈數位療法發展概況〉,112年5月26日,網址:https://mic.iii.org.tw/aisp/ReportS?docid=CDOC20230513001,最後瀏覽日期:113年6月26日。]
非侵入性治療的數位療法,副作用較傳統藥物療法低,開發週期與成本相對亦少,由於現有藥物對於精神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之療效有限,病患服藥遵從性難以掌控,數位療法可能成為幫助病患遵守用藥指示、提升藥物療效,甚或提供現有藥物外之治療新選項[footnoteRef:7]。 [7: 劉曉君,同註5。]
(二)數位療法所涉法規
1.醫師法
醫師法第11條第1項規定:「醫師非親自診察,不得施行治療、開給方劑或交付診斷書。……」;第12條之1規定:「醫師診治病人時,應向病人或其家屬告知其病情、治療方針、處置、用藥、預後情形及可能之不良反應。」依主管機關看法,醫療行為係以有無明確問診過程、確實執行診斷及施以治療作為判斷依據,而治療行為則可包括任何侵入體內(包括電流)、用藥、物理復健或心理諮商之治療方法[footnoteRef:8]。查數位療法樣態多元,形式上可能為藥劑、醫療器材或處方療法,功能上甚至可透過AI模型自動診斷、開立處方及治療,其與醫師法上開規範如何調和適用,似宜加以研究。 [8: 陳煥武,〈從密醫罪探討智慧醫材時代下的法制考驗〉,《月旦醫事法報告》第81期,頁161。 ]
2.醫療法
醫療法第57條規定:「醫療機構應督導所屬醫事人員,依各該醫事專門職業法規規定,執行業務。(第1項)醫療機構不得聘僱或容留未具醫事人員資格者,執行應由特定醫事人員執行之業務。(第2項)」;第82條規定:「醫療業務之施行,應善盡醫療上必要之注意。(第1項)醫事人員因執行醫療業務致生損害於病人,以故意或違反醫療上必要之注意義務且逾越合理臨床專業裁量所致者為限,負損害賠償責任。(第2項)醫事人員執行醫療業務因過失致病人死傷,以違反醫療上必要之注意義務且逾越合理臨床專業裁量所致者為限,負刑事責任。(第3項)……」準此,數位療法縱非屬核心醫療行為,倘涉及醫療輔助行為,仍須由具醫事人員資格者執行;另執行數位療法仍應善盡必要注意義務,AI醫療器材或數位處方倘損及病患權益,其相關法律責任如何認定,亦有研酌必要。
3.個人資料保護法
個人資料保護法第5條:「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或利用,應尊重當事人之權益,依誠實及信用方法為之,不得逾越特定目的之必要範圍,並應與蒐集之目的具有正當合理之關聯。」;第6條規定:「有關病歷、醫療、基因、性生活、健康檢查及犯罪前科之個人資料,不得蒐集、處理或利用。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一、法律明文規定。二、公務機關執行法定職務或非公務機關履行法定義務必要範圍內,且事前或事後有適當安全維護措施。……四、公務機關或學術研究機構基於醫療、衛生或犯罪預防之目的,為統計或學術研究而有必要,且資料經過提供者處理後或經蒐集者依其揭露方式無從識別特定之當事人。五、為協助公務機關執行法定職務或非公務機關履行法定義務必要範圍內,且事前或事後有適當安全維護措施。六、經當事人書面同意。……」準此,採用數位療法蒐集、處理或利用病患之個人資料時,除符合誠實及信用原則,並應有適當安全維護措施。惟所得相關數據、資料如何妥適運用,以增進民眾權益及公共利益,亦宜進一步研議。
(三)
數位療法之法制調適[footnoteRef:9] [9: 文詠萱,〈數位醫療時代來臨—臺灣數位醫療該如何規範?〉,科技魅癮:網址:https://www.charmingscitech.nat.gov.tw/post/sts11-act,最後瀏覽日期:113年7月1日。]
在創新科技突破下,以往藉由藥物提供治療,將轉變為更為複雜之生物治療方法,且可能朝數位化方向發展,面對快速發展的智慧醫療模式,現行相關醫事法規能否一體適用或須因應修正,主管機關似宜通盤檢視並儘早研議。
另AI醫療器材雖可自病患群體取得相關資訊,進行自主或輔助醫療行為,然AI演算過程,亦可能因特定人種、年齡、性別等資料而產生偏誤,影響病情診斷。又AI醫療器材亦會因應不同環境,而不斷改變演算法,導致其審驗狀況與上市使用時有所差異。上開風險究應如何管控,以及所涉法律責任如何歸屬或分配,仍待研修相關法規進行明確規範。
此外,數位療法亦須建立安全性與療效性之評估標準,並應避免監視、蒐集病患隱私及外洩個人資料,現行法制猶有檢討調適之空間。爰建議主管機關或可參酌外國立法模式,如德國於2019年制定「數位醫療應用法」及新加坡於2021年修訂「醫療服務法」,透過制定專法整合有關規範,以因應數位療法之應用及發展。
撰稿人:彭文暉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1877/File_19815107.docx |
R02530 | 博愛座設置之法制問題研析 |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大眾運輸工具無障礙設施設置辦法 | 李淑瓊 | 2024-07-12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30
議題研析
一、題目:博愛座設置之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大眾運輸工具無障礙設施設置辦法
三、背景說明
近日由於大眾運輸工具頻傳博愛座讓座爭議事件,引發各界對於博愛座優先適用對象問題之探討。按博愛座之設置規定,原是一個立意良善之立法,倘若因此設置造成情緒勒索、道德綁架等對立情況,絕非立法初衷,爰擬從法制面出發,探討博愛座設置之法制問題,期能找出改進方案。
四、探討研析
(一)現行博愛座設置之法規依據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3條第3項規定:「大眾運輸工具應規劃設置便於各類身心障礙者行動與使用之無障礙設施及設備。未提供對號座之大眾運輸工具應設置供『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優先乘坐之『博愛座』,其比率不低於總座位數百分之十五,座位應設於鄰近車門、艙門或出入口處,至車門、艙門或出入口間之地板應平坦無障礙,並視需要標示或播放提醒禮讓座位之警語。」,同條第5項規定:「第3項大眾運輸工具無障礙設施項目、設置方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應包括鐵路、公路、捷運、空運、水運等,由中央交通主管機關分章節定之。」,交通部並據此訂定大眾運輸工具無障礙設施設置辦法,該辦法第5條第3款規定:「大眾運輸工具設置無障礙標誌規定如下:……三、大眾運輸工具上設置之博愛座,應於明顯處標示博愛座字樣。」,同辦法第8條第3款規定:「公路及市區汽車客運客車應依下列規定設置輔助乘客乘坐客車之無障礙設施:……三、博愛座:未提供對號入座之客車應設置供『行動不便者』優先乘坐之博愛座,且座位至車門或出入口之地板應平坦無障礙。」[footnoteRef:1]。 [1: 大眾運輸工具無障礙設施設置辦法第10條第2款、第12條第2款及第16條第3款,分別就鐵路客車、捷運客車及船舶定有相同規定。]
又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3條第6項並規定「大眾運輸工具之無障礙設備及設施不符合前項規定者,各級交通主管機關應令運輸營運者於一定期限內提具改善計畫。但因大眾運輸工具構造或設備限制等特殊情形,依當時科技或專業水準設置無障礙設備及設施確有困難者,得由運輸營運者提具替代改善計畫,並訂定改善期限。」,若運輸營運者違反前述規定,於同法第99條第1項並定有罰則[footnoteRef:2]。 [2: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99條第1項規定:「……運輸營運者違反第53條第6項規定未改善或未提具替代改善計畫或未依核定改善計畫之期限改善完成者,該管交通主管機關得處新臺幣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並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至其改善完成為止。」。]
(二)爭議問題
1.乘客有無讓座義務
由前述有關博愛座設置之規定觀之,其規範對象是大眾運輸工具之「營運者」,強制要求營運者就未提供對號座之大眾運輸工具,有依相關規定設置博愛座之義務;惟並未規範乘客有讓座之義務。
2.博愛座之規範不一致所產生之問題
其次,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3條第3項規定,有博愛座之優先乘坐權者為「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而依大眾運輸工具無障礙設施設置辦法第8條第3款等規定,有博愛座之優先乘坐權者為「行動不便者」。惟「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與「行動不便者」或許互有交集,然並不必然等同「行動不便者」,此處即出現兩個法規就「誰有乘坐博愛座之優先權」規定並不一致之情形。由於後者係基於前者之授權所訂定,姑不論何者規範較合理之問題,已因規範間出現歧異的現象,造成優先乘坐權究應如何認定孳生爭議,而有法規範未臻明確的違失。
3. 博愛座的設置是否已符當初規範目的
在探討誰有乘坐博愛座之優先權時,應先檢視博愛座的設置目的。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3條有關博愛座設置之規定,係立法院於102年5月31日修正增訂,其立法說明謂:「由於需要博愛座之弱勢族群日漸增加,且佔用博愛座之爭議時有所聞,目前法條對大眾運輸業者與佔用人都無拘束力,為彰顯其重要性,因此將相關規範提升至法律位階,並對大眾運輸業者賦予義務,爰修正原條文第2項。」,自其立法說明觀之,當初設置博愛座之立法目的係為幫助「需要博愛座之弱勢族群」,而條文規定有博愛座之優先乘坐權者為「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
前揭規定經多年實踐後,可以發現博愛座爭議仍經常發生在,有需要坐座位的「實際需求」者若非法律所規範之「身心障礙者」或「老弱婦孺」,即無博愛座之優先乘坐權;抑或行動便捷之年長者,雖無需要座位的「實際需求」,卻因其係法律所規範的博愛座優先乘坐權者,而強制要求或許有坐座位的「實際需求」者讓位;甚至因為「博愛座」之名稱,而使部分民眾認為「博愛座」是屬於「身心障礙者」或「老弱婦孺」之「專用」座位,形成即便是人潮擁擠之交通尖峰時間,「博愛座」仍然空置等不合理情形。
(三)博愛座設置之策進作為
1. 部會已研議修正「博愛座」名稱,俾便擴大具博愛座之優先乘坐權者之範圍
由於前述博愛座之設置及使用爭議,衛生福利部於113年6月28日預告「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3條修正草案」,擬將「博愛座」修正為「優先席」,並將優先乘坐博愛座對象之「老弱婦孺」修正為「其他實際需要者」[footnoteRef:3],另本院也有多位委員提出相關修正草案[footnoteRef:4],期能改進博愛座之爭議問題。 [3: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衛生福利部公告:預告修正「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五十三條草案,113年6月28日,網址:https://join.gov.tw/policies/detail/660480dc-831f-4bbe-845f-4dc4f7cbd8a0,最後瀏覽日期:113年7月5日。] [4: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第3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20號 委員提案第11000689號),113年2月27日印發;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第20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20號 委員提案第11005873號),113年6月26日印發;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第20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20號 委員提案第11005872號),113年6月26日印發;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第21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20號 委員提案第11006037號),113年7月3日印發;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第21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20號 委員提案第11005996號),113年7月3日印發;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第21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20號 委員提案第11005894號),113年7月3日印發;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第22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20號 委員提案第11006136號),113年7月10日印發;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第22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20號 委員提案第11006072號),113人7月10日印發。]
2.精進博愛座之設置方式或其他配套措施
由於前述有關博愛座優先乘坐權之規定,對違反規定者,並無相應之罰則,故即便擴大其範圍,仍僅具宣示效果,亦即在法規範層面上,乘客並無讓座之義務。其次,由於有需要坐座位的「實際需求」者,有時無法從其外觀上辨識其需求,是以,若將「讓座的美德」,以立法方式將其變成「讓座的義務」,恐會發生義務人履行義務時辨識之困難,及違反義務時裁罰機關舉證之困難。是以,有論者建議從博愛座的設置方式或其它配套措施著手。例如:參考日本「優先席」之設置方式,使「優先席」不僅有顏色差異,更以「機能設計」區分,將坐墊的凹凸、長度的設計,都和一般座位不一樣,真正從功能上協助「有需要的人」,透過差異化、貼心的設計,讓有需要的人,能更強化地感覺到「有用」,而沒有需要的人,也會更能讓座給需要的人[footnoteRef:5]。又例如:曾有立法委員提出,部分民眾雖外觀看起來年輕力壯,卻可能有受傷、生病的情況,也有坐座位的需求,卻發生讓位糾紛,因此建議政府提供識別貼紙,讓有需求的民眾索取[footnoteRef:6]。 [5: 王美珍,李昂事件反思:廢除博愛座萬萬不可!日本如何透過設計解決讓座問題?,銀天下,112年9月26日,網址:https://www.cw.com.tw/aging/article/5127495,最後瀏覽日期:113年7月3日。] [6: 法白作者,博愛座其實法律有規定?,法律白話文運動,112年9月24,網址:https://plainlaw.me/posts/priority-seats-20230924,最後瀏覽日期:113年7月3日。]
大眾運輸工具無障礙設施設置辦法第5條第3款及第8條第3款,定有博愛座設置方式之規定,爰建議相關主管機關或可參酌前述日本「優先席」以「機能設計」區分之設置方式,或提供有需求者識別貼紙之措施,檢討修正前揭規定之可行性,以使博愛座能更有效率的幫助到實際上的需求者,並減少使用爭議。
撰稿人:李淑瓊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1874/File_19815089.docx |
R02529 | 土地違規使用檢舉獎金制度之研析 | 國土計畫法;農業發展條例;農業用地違規使用檢舉獎勵辦法 | 吳淑青 | 2024-07-12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29
議題研析
一、題目:土地違規使用檢舉獎金制度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國土計畫法、農業發展條例、農業用地違規使用檢舉獎勵辦法
三、背景說明
立委質詢提到,為了解土地有無違規使用,行政院應透過預算經費、人力的撥補來加強查緝等,主張刪除國土計畫法的檢舉獎金制度。行政院院長卓榮泰表示,他始終有一個想法,就是應該鼓勵人民互相關懷,而不是互相監控,政府應該加強公權力及用科技方式對不法違規事項做檢測,因此該規定應該重新檢討
。
(1) 《國土計畫法》第38條規定:「從事未符合國土功能分區及其分類使用原則之一定規模以上或性質特殊之土地使用者,由該管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處行為人新臺幣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罰鍰」(第1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該管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處行為人新臺幣30萬元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鍰:一、未經使用許可而從事符合國土功能分區及其分類使用原則之一定規模以上或性質特殊之土地使用。二、未依許可使用計畫之使用地類別、使用配置、項目、強度進行使用」(第2項)、「違反第23條第2項
或第4項
之管制使用土地者,由該管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處行為人新臺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第3項)。
(2) 《國土計畫法》第40條規定:「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對土地違規使用應加強稽查,並由依第38條規定所處罰鍰中提撥一定比率,供民眾檢舉獎勵使用」(第1項)、「前項檢舉土地違規使用獎勵之對象、基準、範圍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2項)。內政部前於106年7月10日以台內營字第1060809256號預告「檢舉國土計畫土地違規使用獎勵辦法草案」
惟迄未發布。
四、探討研析
(1)
不具高度隱密特性之事件(案件),宜以科技方式取代檢舉(舉發)制度
國家法秩序之維持,有賴行政機關之積極執法,但由於行政機關人力及資源有限,無法隨時發現人民違規之事實,人民檢舉(舉發)制度可以彌補行政機關執法能力之不足。若人民發現有違規事實時,能勇於檢舉,及時通報行政機關,可有效遏止危害之發生或擴大,對公共安全與秩序之維護能發揮極大作用
。
經以「檢舉」、「獎勵」或「獎金」作為檢索字詞,於全國法規資料庫進行檢索,法律名稱具有該檢索字詞之法律共21部,法律內容具有該檢索字詞者共59部;另以「舉發」、「獎勵」或「獎金」作為檢索字詞進行檢索,法律名稱具有該檢索字詞之法律共4部,法律內容具有該檢索字詞者共27部。總計有25部法律名稱、86部法律內容涉及以檢舉或舉發方式檢舉不法行為並給予獎勵。
由於部分違法型態,如貪瀆、金融犯罪、企業犯罪等有專業性、結構性及高度隱密之特性,外界不易察覺,證據蒐取不易,致政府機關在偵查過程中往往拖延相當長的時間,兼以無具體或直接之被害人,內部人吹哨、揭弊成為發掘此類違法態樣的重要手段
。惟對於不具前述違法型態之事件(案件),例如:未登記工廠之檢舉
、森林或林地內,擅自墾殖或占用者之舉發
等,由於現代已有科技之方法得以運用,爰以社會成員間之相互不信賴為基礎之檢舉(舉發)制度,宜予檢討。
(2)
《國土計畫法》與《農業發展條例》對於土地違規使用,宜有一致規範
依《農業發展條例》第32條第2項授權訂定之《農業用地違規使用檢舉獎勵辦法》
,於89年4月29日發布施行,原係藉由民眾檢舉或反映層報機制,以加強稽查農業用地之違規使用,有效降低農地違規使用問題。
嗣於95年間媒體報導有特定人士大量檢舉農地違規以領取巨額獎金之情事。農業部回應表示,依資料顯示,自該辦法89年發布施行迄今,實際符合核發標準者僅2件,故類似職業檢舉人以大量檢舉方式將獲得大筆獎金之報導,與事實可核發獎金有大幅差距。另為避免造成民眾投機,將獎金額度由每案件5千元調降為3千元,並增訂同一檢舉人於每一縣(市)全年度之核發總額上限為3萬元
。觀之前述農業用地違規使用檢舉奬金的發放情形,似未達到原預期成效。
農業用地即為土地使用管制之一部分,
其性質類似,爰《國土計畫法》與《農業發展條例》對於土地違規使用之檢舉制度,宜一併檢討以透過衛星、航照圖或運用科技空拍機之方式為之,較為妥適。
撰稿人:吳淑青
� 王揚宇,立委提刪除國土計畫法檢舉獎金制度 卓榮泰允檢討,中央社,113年6月14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406140107.aspx"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406140107.aspx�,最後瀏覽日期:113日6月27日。
� 國土計畫法第23條第2項:「國土功能分區及其分類之使用地類別編定、變更、規模、可建築用地及其強度、應經申請同意使用項目、條件、程序、免經申請同意使用項目、禁止或限制使用及其他應遵行之土地使用管制事項之規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但屬實施都市計畫或國家公園計畫者,仍依都市計畫法、國家公園法及其相關法規實施管制。」
� 國土計畫法第23條第4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視地方實際需要,依全國國土計畫土地使用指導事項,由該管主管機關另訂管制規則,並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定。」
�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法規公告,106年7月10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nlma.gov.tw/%E6%9C%80%E6%96%B0%E6%B6%88%E6%81%AF/%E6%B3%95%E8%A6%8F%E5%85%AC%E5%91%8A/23-%E5%85%A7%E6%94%BF%E9%83%A8%E5%85%AC%E5%91%8A/28196-%E9%A0%90%E5%91%8A%E8%A8%82%E5%AE%9A%E3%80%8C%E6%AA%A2%E8%88%89%E5%9C%8B%E5%9C%9F%E8%A8%88%E7%95%AB%E5%9C%9F%E5%9C%B0%E9%81%95%E8%A6%8F%E4%BD%BF%E7%94%A8%E7%8D%8E%E5%8B%B5%E8%BE%A6%E6%B3%95%E3%80%8D.html" �https://www.nlma.gov.tw/%E6%9C%80%E6%96%B0%E6%B6%88%E6%81%AF/%E6%B3%95%E8%A6%8F%E5%85%AC%E5%91%8A/23-%E5%85%A7%E6%94%BF%E9%83%A8%E5%85%AC%E5%91%8A/28196-%E9%A0%90%E5%91%8A%E8%A8%82%E5%AE%9A%E3%80%8C%E6%AA%A2%E8%88%89%E5%9C%8B%E5%9C%9F%E8%A8%88%E7%95%AB%E5%9C%9F%E5%9C%B0%E9%81%95%E8%A6%8F%E4%BD%BF%E7%94%A8%E7%8D%8E%E5%8B%B5%E8%BE%A6%E6%B3%95%E3%80%8D.html�,最後瀏覽日期:113日7月2日。
� 林昱梅,論行政法上人民舉發之制度與救濟機制,月旦法學, 204期,101年4月,頁51-52。
� 鄭文中,取締Uber中檢舉人制度的道德風險, 新社會政策雙月刊,第 49期,106年2月,頁24。
� 檢舉未登記工廠獎勵辦法。
� 森林保護辦法。
� 原名稱:農地違規使用檢舉獎勵辦法,嗣配合農業發展條例第32條之修正施行,於92年5月30日修正本辦法之法規名稱。
� 農業部,農業新聞,檢討農地違規檢舉執行方式,具體落實農地農用目標,95年10月23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2768" �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2768�,最後瀏覽日期:113日7月3日。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1871/File_19815085.doc |
R02528 | 教師寒暑假提前復職或銷假上班之法制研析 | 教育人員任用條例;教師法;教育人員留職停薪辦法;教師請假規則 | 賴怡瑩 | 2024-07-11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28
議題研析
1、
題目:教師寒暑假提前復職或銷假上班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教育人員任用條例、教師法、教育人員留職停薪辦法、教師請假規則
三、背景說明
報載,全國代理教師工會指出,近期發生代理教師「被提前解職」失去暑期薪資,主要有二種情形,一為申請留職停薪教師在寒暑假前,提前申請復職,一為申請延長病假者亦在寒暑假前銷假上班,導致代理教師被迫提前解職,未能支領該學期之寒暑假薪水
。本文擬就教師留職停薪或延長病假期間提前於寒暑假前復職或銷假上班之法制加以研析。
四、探討研析
(1)
強化教師留職停薪未以學期為單位之准駁機制
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34條之1第2項授權訂定教育人員留職停薪之事由、核准程序、期限、次數、復職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教師申請留職停薪階段,依教育人員留職停薪辦法第5條第2項規定,教師申請留職停薪期間原則應以學期為單位,例外情形不在此限
;另為避免少數教師已於寒、暑假復職,又因同一事由申請於次學期開學後留職停薪者,同條第3項復規定,應有不可預期之緊急情事方得為之;其認定有疑義時,得由服務學校編制內相關人員組成諮詢小組,提供意見作為核准之參考;諮詢小組成員人數至少3人,任一性別成員人數不得少於成員總數3分之1、未兼行政職務之教師不得少於成員總數3分之1
。在申請復職階段,依同辦法第6條第7項規定,提前復職亦應有不可預期之緊急情事;其認定有疑義時,亦係由上開諮詢小組,提供意見作為核准之參考
。為避免少數教師在學生上課期間留職停薪,寒暑假期間復職復薪,業已建置上述管制規定;惟仍有反映規避上開規定情事發生。
如「有不可預期之緊急情事」,不管是在申請留職停薪或提前復職階段,均得例外於上述規定;然而,「有不可預期之緊急情事」僅在認定有疑義時,方由編制內人員組成諮詢小組提供意見。為期充分兼顧留職停薪教師、代理教師二者權益,服務學校依職權准駁之裁量空間似有適度限縮及彰顯公正性之必要,爰建議是類案件均提諮詢小組提供意見及諮詢小組應有服務學校編制以外人員參與。
(2)
因應教學現場特性,研議延長病假期間銷假上班相關規定
教師法第35條第2項授權訂定教師請假之假別、日數、請假程序、核定權責與違反之處理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規則;依教師請假規則第3條第1項第2款規定,教師每學年准給28日病假,患重病非短時間所能治癒或因安胎經醫師診斷確有需要請假休養者,得依規定申請延長病假
。同規則第7條第2項:「前項教師於延長病假期間銷假上班,開學後再請延長病假時,其延長病假視為未中斷,且不得扣除寒暑假之日數。但開學後即銷假且實際上課已達一學期以上者,寒暑假之日數得予扣除。」另銷假上班應符合同條第3項取得醫療機構出具之診斷書,但因安胎休養者,不在此限。
申請延長病假需經醫師診斷確有需要休養者
,服務學校會以教師請假期間聘任代理教師代課,教師大都會在請假期滿後銷假上班;少數教師則有提前於寒暑假銷假上班,以減少使用延長病假日數之情形。現行規定開學後實際上課已達一學期者,則得予扣除寒暑假之日數,無論教師是否能成就在開學後實際上課已達一學期之條件,代理教師均已被迫提前離職,無法支領該學期之寒暑假薪水。
教師寒暑假期間得不必到校
,依此,娩假及流產假規定不得扣除寒暑假之日數;延長病假期間是否得提前銷假或有例外規定得扣除寒暑假之日數,亦似值斟酌;為期兼顧代理教師權益及請假一定期間不扣除寒暑假之日數意旨,有關教師請假規則第7條第2項「延長病假期間銷假上班」是否仍予維持(例如:修正為延長病假期滿方得銷假上班)及「實際上課已達一學期以上者,寒暑假之日數得予扣除」之例外規定是否取消或另訂較為嚴格之規定(例如:參照教師請假規則第3條第1項第2款第2目規定「延長病假銷假上班一年以上者,其延長病假得重行起算」之規定,修正為開學後實際上課已達一學年者,方得扣除寒暑假之日數),均有進一步研議空間。
撰稿人:賴怡瑩
� 楊惠琪,教師請長假「寒暑假復職」爽領薪水,工會批:踐踏代理教師工作權,ETtoday新聞雲,113年6月20日,網址: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40620/2761681.htm,最後瀏覽日期:113年6月20日。
� 教育人員留職停薪辦法第5條第2項:「教師申請留職停薪之期間,應以學期為單位。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一、因前條第一項第一款及第二款以實際需求提出申請。二、因前條第一項第三款及第四款提出申請者,留職停薪期間之起始日以實際需求提出;其訖日非以學期為單位者,經與學校協商定之。三、因特殊事由經服務學校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
� 教育人員留職停薪辦法第5條第3項:「前項留職停薪教師已於寒、暑假復職,又因同一事由申請於次學期開學後留職停薪者,應有不可預期之緊急情事;其認定有疑義時,得由服務學校編制內相關人員組成諮詢小組,提供意見作為核准之參考;諮詢小組成員人數至少三人,任一性別成員人數不得少於成員總數三分之一、未兼行政職務之教師不得少於成員總數三分之一。」
� 教育人員留職停薪辦法第6條第7項:「依第一項、第三項及第四項提前復職或延長留職停薪者,應有不可預期之緊急情事;其認定有疑義時,得比照前條第三項規定程序辦理。」
� 教師請假規則第3條第1項第2款:「因疾病或經醫師診斷需安胎休養者,其治療或休養期間,得請病假,每學年准給二十八日;其超過規定日數者,以事假抵銷,並依下列規定辦理:(一)女性教師因生理日致工作有困難者,每月得請生理假一日,全學年請假日數未逾三日,不併入病假計算,其餘日數併入病假計算。(二)患重病非短時間所能治癒或因安胎經醫師診斷確有需要請假休養者,於依規定核給之病假、事假及休假均請畢後,經學校核准得延長之;其延長期間自第一次請延長病假之首日起算,二年內合併計算不得超過一年,但銷假上班一年以上者,其延長病假得重行起算。」
� 同註5。
� 教師請假規則第12條第1項:「公立中小學未兼任行政職務教師於學生寒暑假期間,除返校服務、進修研究等專業發展活動及配合災害防救所需之日外,得不必到校。」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1830/File_19815008.doc |
R02527 | 船舶海上入出境檢查之法制問題研析 | 海岸巡防法;國家安全法;海關緝私條例;漁業法;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 | 林智勝 | 2024-07-11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27
議題研析
一、題目:船舶海上入出境檢查之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海岸巡防法、國家安全法、海關緝私條例、漁業法、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
三、背景說明
各國基於維持人員、貨物、交通工具入出境之通關秩序,皆訂有國境安全檢查程序;我國海上執法機關亦在法治國理念下執行海上入出境檢查之公權力。報載[footnoteRef:1]某遊艇涉嫌走私,當時走私船負責監看雷達的嫌犯打瞌睡,未發現查緝的海巡艇,在東沙島海域攔查登檢查獲。我國涉及海上入出境檢查的相關部會,計有海洋委員會海巡署[footnoteRef:2],國防部(海軍司令部)、財政部(關務署)、農業部(漁業署)等部會,引發各部會於國內法均具備海上執法之依據討論。 [1: 洪定宏,豪艇跨3國運9億K毒/看雷達的人打瞌睡 毒船破功,自由時報,113年6月25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653092,最後瀏覽日期:113年7月1日。] [2: 政府為統籌岸海上執行能量,89年結合警政署水上警察局及財政部海關緝私艦能量,成立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洋巡防總局。107年4月28日海洋委員會掛牌運作,海巡署成為所屬三級機關,艦隊分署為海上執法之四級機關。]
四、探討研析
(一)
國防部海上執法,以相關法規有明定者為限
89年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成立後,由海巡署擔任執法第一線,海軍負責第二線策應任務。海巡署亦於90年與國防部簽訂(頒布)雙方之協調辦法,其中之綜合支援協定書中已明白闡述「甲方(海巡署)主要任務為海域執法,乙方(海軍)主要任務為制海」之海域執法原則[footnoteRef:3];雖該協調辦法第17條又敘述「海巡署所屬機構執行巡防任務時,得請求國防部所屬機構、部隊支援。」海軍於海上檢查,依相關法規有明定者為限,例如:《海關緝私條例》第16條第1項「海關緝私,遇有必要時,得請軍警及其他有關機關協助之。」;《漁業法》第54條第6款規定:「應請國防部及有關單位給予必要之協助及保護」。準此,海軍係依相關法規有明定者,基於被動受請求協助時,始得為相關任務工作[footnoteRef:4]。 [3: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戰時納入國防作戰體系專案報告附件二,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洋巡防總局、國防部海軍總司令部「海上任務綜合支援協定書」,104年10月13日,頁7。網址:https://npl.ly.
gov.tw/npl/report/941013/10.pdf,最後瀏覽日期:113年7月10日。] [4: 張家瑍、洪煥棋,《海軍協助海域執法能量之探討》,海軍學術雙月刊,第50卷第4期,105年6月,頁60。]
(二)
海上執法「注意要點」與「作業規定」之規範位階檢視
我國實施海上入出境安全檢查係依《海岸巡防法》(下稱海巡
法)第4條第1項第3款:「對航行海域內之船舶或其他運輸工具,有正
當理由,認有違法之虞時,得命船舶出示船舶文書、航海紀錄及其
他有關航海事項之資料」,惟:
(1)《國家安全法》第5條第1項第2款:「警察或海岸巡防機關於必要時,對左列人員、物品及運輸工具,得依其職權實施檢查:二、入出境之船舶、航空器或其他運輸工具。」
(2)《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第17條:「中華民國之國防、警察、海關或其他有關機關人員,對於在領海或鄰接區內之人或物,認為有違犯中華民國相關法令之虞者,得進行緊追、登臨、檢查;必要時,得予扣留、逮捕或留置。前項各有關機關人員在進行緊追、登臨、檢查時,得相互替補,接續為之。」
綜觀上述條文,實施檢查之行政機關似不以海岸巡防機關為限,尚包括國防、警察、海關或其他有關機關,於「有違犯中華民國相關法令之虞」,即可實施檢查。惟查司法院釋字第535號解釋[footnoteRef:5]:「大法官明確指出臨檢涉及人民之行動自由、財產權、以及隱私權等憲法保障之基本權,應受法律保留原則之保障,並強調立法者並無授權警察得任意不顧時間、地點、對象進行臨檢,且限於已發生危害或依客觀、合理判斷易生危害之處所、交通工具或公共場所為之……並要求立法者在2年內加以立法修正。」 [5: 司法院釋字第535號:「警察勤務條例規定警察機關執行勤務之編組及分工,並對執行勤務得採取之方式加以列舉,已非單純之組織法,實兼有行為法之性質。依該條例第11條第3款,臨檢自屬警察執行勤務方式之一種。臨檢實施之手段:檢查、路檢、取締或盤查等不問其名稱為何
,均屬對人或物之查驗、干預,影響人民行動自由、財產權及隱私權等甚鉅,應恪遵法治國家警察執勤之原則。實施臨檢之要件、程序及對違法臨檢行為之救濟,均應有法律之明確規範,方符憲法保障人民自由權利之意旨。上開條例有關臨檢之規定,並無授權警察人員得不顧時間、地點及對象任意臨檢、取締或隨機檢查、盤查之立法本意。除法律另有規定外,警察人員執行場所之臨檢勤務,應限於已發生危害或依客觀、合理判斷易生危害之處所、交通工具或公共場所為之,其中處所為私人居住之空間者,並應受住宅相同之保障;對人實施之臨檢則須以有相當理由足認其行為已構成或即將發生危害者為限,且均應遵守比例原則,不得逾越必要程度。臨檢進行前應對在場者告以實施之事由,並出示證件表明其為執行人員之身分。臨檢應於現場實施,非經受臨檢人同意或無從確定其身分或現場為之對該受臨檢人將有不利影響或妨礙交通
、安寧者,不得要求其同行至警察局、所進行盤查。其因發現違法事實,應依法定程序處理者外,身分一經查明,即應任其離去,不得稽延。前述條例第11條第3款之規定,於符合上開解釋意旨範圍內,予以適用,始無悖於維護人權之憲法意旨。現行警察執行職務法規有欠完備,有關機關應於本解釋公布之日起二年內依解釋意旨,且參酌社會實際狀況,賦予警察人員執行勤務時應付突發事故之權限,俾對人民自由與警察自身安全之維護兼籌並顧,通盤檢討訂定,併此指明。」憲法法庭網站,釋字第535號,警察勤務條例實施臨檢之規定違憲?90年12月14日
,網址:https://cons.judicial.gov.tw/docdata.aspx?fid=100&id=310716,最後瀏覽日期:113年7月4日。]
依學者見解,海巡人員與警察人員之工作特質相近,特別是在維持秩序與負責犯罪偵查,在犯罪預防方面則有重疊之處。兩機關雖有地域管轄上的區別,但在部分事務及地域上仍有重疊之處[footnoteRef:6]。另學理上的警察是將所有行使警察權者皆納入,不僅包括一般的警察機關及其人員外,尚包括普通行政機關及其人員或受託行使公權力之私人[footnoteRef:7]。而為因應司法院釋字第535號對於警察臨檢要件之闡釋,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現海洋委員會海巡署)90年12月訂定「海岸巡防機關實施檢查注意要點」及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洋巡防總局96年1月訂定「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洋巡防總局檢查作業規定」,做為我國海岸巡防機關執行海上入出境管理之執法準則。惟,該「注意要點」與「作業規定」僅係行政規則之性質,是否合乎司法院釋字第535號解釋文中提及「實施臨檢之要件、程序及對違法臨檢行為之救濟,均應有法律之明確規範之意旨」,主管機關宜予檢視。 [6: 陳國勝,從《入出國及移民法》論海巡機關與《警察職權行使法》之關聯,中央警察大學國土安全與國境管理學報,第 19 期,102 年 5 月,頁123。] [7: 李震山,《警察任務法論》(4版),登文書局,1998年,頁7。]
(三)
「違反安全法令之虞」、「安全檢查」法制用語之建議
按「海岸巡防機關執行臺灣地區商港及工業專用港安全檢查作業規定」第2點第8款:「安全檢查:指海巡法第3條第1項第2款、第3款與第4條第1項第1款及《國家安全法》第4條[footnoteRef:8]規定所實施之檢查。」即包括: [8: 國家安全法111年5月20日全文修正,條次修正為第5條。]
一、入出港船舶或其他運輸工具之
安全檢查。(海巡法第3條第1
項第2款)
二、海域、海岸、河口與非通商口岸之查緝走私、防止非法入
出國、執行通商口岸人員之
安全檢查及其他犯罪調查。(海巡法第3條第1 項第3款)
三、對進出通商口岸之人員、船舶、車輛或其他運輸工具及載
運物品,有正當理由,認有
違反安全法令之虞時,得依法
實施。(海巡法第4條第1 項第1 款)
四、對進出海域、海岸、河口、非通商口岸及航行領海內之船
舶或其他運輸工具及其載運人員、物品,有正當理由
,認有
違法之虞時,得依法
實施檢查。(海巡法第4條第1 項第2款)
惟觀海巡法針對「違反安全法令之虞」及「安全檢查」有用語不一之情形,以該法第4條第1項為例[footnoteRef:9]: [9: 海岸巡防法針對第4條第1項:海巡機關人員執行職務時,得行使下列職權。但不得逾越必要程度:
對進出通商口岸之人員、船舶、車輛或其他運輸工具及載 運物品,有正當理由,認有違反
安全法令之虞時,得依法實施安全檢查。
二、對進出海域、海岸、河口、非通商口岸、航行領海內之船 舶或其他運輸工具及其載運人
員、物品,有正當理由,認有違法之虞時,得依法實施檢查。
三、對航行海域內之船舶或其他運輸工具,有正當理由,認有違法之虞時,得命船舶出示船舶
文書、航海紀錄及其他有關航海事項之資料。
四、對航行海域內之船舶或其他運輸工具,根據船舶外觀、國籍旗幟、航行態樣、乘載人員及
其他異常舉動,有正當理由,認有違法之虞時,得命船舶或其他運輸工具停止航行、回
航,其抗不遵照者,得以武力令其配合。但武力之行使,以阻止繼續行駛為目的。
五、對航行海域內之船舶或其他運輸工具,如有損害中華民國 海域之利益及危害海域秩序行為
或影響安全之虞者,得進行緊追、登臨、檢查、驅離;必要時,得予逮捕、扣押或留置。
六、其他依法令、條約、協定或國際法規定得行使之職權。]
(第1款)......
違反安全法令之虞時,得依法實施
安全檢查。
(第2款)......
違法之虞時,得依法
實施檢查。
(第3款)......
違法之虞時,......。
(第4款)......
違法之虞時,......
(第5款)......
影響安全之虞者,得進行緊追、登臨、
檢查......。
綜前所述,究為「違反安全法令之虞」實施「安全檢查」抑或「違法之虞」實施「檢查」,其指涉內涵是否同一實有疑義。同條文內卻使用不同法制用語,似宜統一以維持法律體系的明確性與一致性,並應通盤檢視同一部法律中是否仍有指涉同一事實、概念,卻使用不同法制用語的情況,俾使各執法機關得精準適用相關法令減少爭議。
撰稿人:林智勝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1828/File_19815006.docx |
R02526 | 現有廢棄物清除處理設施統一調度之法制問題研析 | 廢棄物清理法;現有大型焚化廠統一調度辦法 | 林淑靜 | 2024-07-11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26
議題研析
一、題目:現有廢棄物清除處理設施統一調度之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廢棄物清理法、現有大型焚化廠統一調度辦法
3、
背景說明
(1)
回顧我國廢棄物政策歷史,1990年代環境部(時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後於2023年8月22日改制為環境部)推動一縣市一焚化爐,掀起各地焚化爐反對浪潮,其中南投縣、新竹縣、花蓮縣等縣市取消興建焚化爐,雲林縣、臺東縣則未為啟用。2005年環境部改推區域合作,協調有焚化爐的縣市,支援鄰近無焚化爐縣市,由於當時焚化爐量能遠大於垃圾量,跨縣市代燒垃圾,區域合作不是問題。但這幾年受到事業廢棄物排擠、區域合作互惠措施中斷、地方議會設限等因素,許多縣市代燒意願下降[footnoteRef:1]。截至2023年底,環境部統計全臺灣共有84萬噸一般廢棄物,分散暫置在53個掩埋場,至少須至2036年才能全數剷平[footnoteRef:2]。 [1: 張岱屏,垃圾進擊之路∣區域合作焚化爐政策為何失能?我們的島,2020年7月27日,網址: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6716,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日。] [2: 陳昭宏,暫置垃圾堆成「台灣新百岳」彭啟明:焚化爐燒完約需11年,環境資訊中心,2024年6月7日,網址:https://e-info.org.tw/node/239233,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日。]
(2) 《廢棄物清理法》(下稱《廢清法》)2017年修正時,第28條新增第8項及第9項規定,賦予中央主管機關必要時,得統一調度使用現有廢棄物清除處理設施,被調度者不得拒絕,並授權訂定《現有大型焚化廠統一調度辦法》(下稱《調度辦法》)。雖環保團體多次倡議應從源頭減量[footnoteRef:3],以減少廢棄物產出,惟環境部表示短程將協調各縣市推動固體再生燃料(SRF)的排放循環;中程則提升焚化爐處理量,預計2027年總處理量達到每年700萬噸[footnoteRef:4],以減少廢棄物堆積。然而長期堆置之廢棄物已引發相關環境問題,進而可能致危害人體健康導致疾病,爰有就《調度辦法》提出檢討之必要。 [3: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野火燒不盡,垃圾處理爆危機-從草屯掩埋場火災淺談台灣廢棄物處理困境,2020年1月,18日,網址:https://reurl.cc/8vaNOg,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日;Greenpeace 綠色和平,百座垃圾山布滿全臺,減廢政策哪裡出了錯?2024年4月24日,網址:https://reurl.cc/OMNjoy,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日。] [4: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小組,SRF竟是「偽環保」,不僅有漂綠嫌疑,還會產生戴奧辛?5大理由揭露SRF致命缺,今周刊,2024年6月24日,網址:https://es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0687/post/202406260040/,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日。]
4、
探討研析
(1)
檢討或修正接受調度對象非僅限處理量300公噸以上之焚化爐
《廢清法》第28條第8項規定[footnoteRef:5],必要時得統一調度使用「現有廢棄物清除處理設施」,且第9項僅授權對調度之條件、方式、費用及其他應遵循事項[footnoteRef:6],未有廢棄物清除處理設施規模及公、私營之限制。因此,凡從事廢棄物清除、處理之設施,且不影響執行機關處理指定清除地區或屬《廢清法》依第7條及地方制度法第24條之1規定之區域性聯合及跨區域合作處理者,皆可調度。環境部2017年7月10日預告「現有廢棄物清除處理設施統一調度辦法」草案[footnoteRef:7],其草案內容規劃得調度對象雖只限「執行機關」之現有廢棄物處理設施,惟遭縣市大力反彈[footnoteRef:8],後續發布之《調度辦法》規定得調度之對象,更限縮為「設計日處理量達300公噸以上,且為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執行機關所有、管理或監督營運之垃圾焚化廠」,二者差異甚大。與《廢清法》相較,對可調度之清除處理設施對象大為限縮,與《廢清法》規範目的是否相符容值檢討,該辦法立法說明僅於預告時表示經各界及研商會意見限縮調度對象之範圍[footnoteRef:9],而面對全國一般廢棄物大量堆置卻無法積極調度之情形,該辦法實有檢討或修正之必要。 [5: 《廢清法》第28條第8項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於不影響執行機關處理第6項第1款及第2款一般廢棄物情形下,於必要時得統一調度使用現有廢棄物清除處理設施,被調度者不得拒絕。」] [6: 《廢清法》第28條第9項規定:「前項統一調度之條件、方式、費用及其他應遵循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7: 環境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公告:預告「現有廢棄物清除處理設施統一調度辦法」草案,2017年7月10日,網址:https://oaout.moenv.gov.tw/laW/DraftOpinion.aspx?id=506&Type=H,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日。] [8: 賴品瑀,焚化爐調度辦法重公告 不做好減量、回收的縣市恐不享環署調度,環境資訊中心,2017年11月3日,網址:https://e-info.org.tw/node/208271,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日。] [9: 環境部,環保署預告訂定「現有大型焚化廠統一調度辦法」(第2次),環境部新聞專區,2017年,11月3日,網址:https://enews.moenv.gov.tw/Page/3B3C62C78849F32F/a6e279e0-b017-4513-8b98-e722fc3c8d6c,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日。]
(2)
統一調度之條件應更明確並建構有效之調度網絡
依《調度辦法》第4條規定,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除發現轄內下列情形之一,尚須經啟動該辦法第3條第2項規定之支援應變機制及相關配套措施後,確認其區域性聯合及跨區域合作之現有廢棄物處理設施均不能處理或處理有困難,並且未來3個月內仍無法清理完畢時,始得檢附相關資料,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調度,包括:1、天災或其他不可抗力之災害,造成短期內一般廢棄物遽增,無法即時處理;2、現有廢棄物處理設施非人為因素致暫時無法運作;3、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之必要狀況。意即其調度權限行使應非屬常態,限於不可抗力、暫時性、非人為因素及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之必要情形,始能運作該辦法[footnoteRef:10],致民間團體認為此條件過於嚴苛,難以執行[footnoteRef:11]。另外,環境部雖表示跨區合作機制正常運作,但因處理量能、當地事業廢棄物處理等因素,壓縮焚化爐處理一般廢棄物之量能,無法如《廢清法》規定達成統一調度之可能,卻遲未見主管機關相關作為[footnoteRef:12],且各代燒縣市提出之代燒互惠條件,亦會引發各縣市機關與議會之角力[footnoteRef:13],實須重新檢討統一調度之條件及跨縣市間有效運作網絡為宜。 [10: 環境部,環保署訂定發布「現有大型焚化廠統一調度辦法」,環境部新聞專區,2018年1月8日,網址:https://enews.moenv.gov.tw/Page/3B3C62C78849F32F/ae5486b7-7fc2-415a-b83f-85aea586a248,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日。] [11: 張岱屏,同註1。] [12: 許展溢,南投沒焚化爐老問題再起!環保署署長:無法如預期地可統一調度,ETtoday新聞雲,2020年12月7日,網址: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1207/1870785.htm,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日;楊綿傑,有法卻難實行焚化爐調度權 立委要求環署下月提修法草案,自由時報,2020年12月7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373907,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日。] [13: 王乙徹,獨家/台中一天287噸垃圾無法處理!找彰化代燒 代價是喚回有毒重金屬飛灰,菱傳媒,2024年5月31日,網址:https://rwnews.tw/article.php?news=15740,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日。]
撰稿人:林淑靜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1811/File_19814997.docx |
R02525 | 癌症篩檢之法制研析 | 癌症防治法 | 李郁強 | 2024-07-11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25
議題研析
一、題目:癌症篩檢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癌症防治法
三、背景說明
(一)預防癌症最重要的是依照國際實證建議,透過各項檢查早期發現癌症病灶。為促進國人的健康,針對罹患癌症高風險族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供免費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肺炎等「五癌篩檢」[footnoteRef:1]。其檢查經費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菸害防制及衛生保健基金支應[footnoteRef:2]。 [1: 五癌篩檢對象及頻率:1.子宮頸癌篩檢:30歲以上婦女,每3年應至少接受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2.乳癌篩檢:45至69歲婦女、40至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3.大腸癌篩檢: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4.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之民眾、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之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5.肺癌(111年7月1日開始):(1)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2)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之重度吸菸者,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衛生福利部,五癌篩檢 有篩有保庇,112年5月,網址:https://www.mohw.gov.tw/cp-16-74542-1.html,最後瀏覽日期:113年7月5日。] [2: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篩檢介紹(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網址: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211,最後瀏覽日期:113年7月5日。]
(二)除上述「五癌篩檢」外,鑑於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可能導致胃潰瘍,嚴重時造成胃癌,過去已有地區試辦幽門螺旋桿菌的篩檢及治療,成效顯著[footnoteRef:3]。是以,衛生福利部正研擬加碼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將於今(113)年下半年開始試辦公費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對象為50至74歲民眾[footnoteRef:4]。 [3: 例如馬祖曾是全臺胃癌發生率最高的地區,93年推行幽門桿菌全面除菌治療後,幽門桿菌盛行率已由近7成降低至今約1成,經過12年大規模篩檢與治療後,馬祖胃癌發生率顯著減少53%。陳婕翎,胃癌HP篩檢加入公費行列 國健署下半年開始試辦,中央社,113年7月2日,網址:https://nplnews.ly.gov.tw/news/202407023200510?statisticMenu=%E5%88%86%E9%A1%9E%E6%96%B0%E8%81%9E,最後瀏覽日期:113年7月5日。] [4: 陳婕翎,同前註。]
四、探討研析
(一)癌症篩檢項目及對象選擇,應以國際實證或國內統計為依據
癌症篩檢項目及對象如何產生,涉及醫療資源分配問題。有關癌症篩檢,依《癌症防治法》第7條第1項規定,「審查癌症篩檢方案」為「癌症防治政策委員會」任務之一,然並未述及任何審查基準,作為癌症篩檢項目之依據。鑑於立法者對於資源分配宜有根本性指引,爰建議《癌症防治法》第7條第1項第7款,於「審查癌症篩檢方案」前增訂「依國際實證、國內統計數據」等相關文字。
(二)癌症防治相關資料庫之資料蒐集、運用等個資保護欠周全
癌症防治相關資料,屬於個人敏感性資料,但現行《癌症防治法》對於個資保護過於簡略。第11條第1項規定:「為建立癌症防治相關資料庫,癌症防治醫療機構應向中央主管機關所委託之學術研究機構,提報下列資料:……。」由癌症防治醫療機構直接提報病人資料給中央主管機關委託之學術研究機構,惟醫療機構與學術研究機構間並無法律上的關係,傳遞過程或保存一旦發生爭議,難以究責。雖然第12條規定:「受理第十一條資料提報之機構,應指定專人依相關法令辦理安全維護事項,防止個人資料被竊取、竄改、毀損或滅失。」且第17條第2項定有罰則:「違反第十二條規定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但所謂違反第12條,究指「沒有指定專人」還是「安全維護不佳,致個資被竊取、竄改、毀損或滅失」語焉不詳。爰建議參酌相關法律,例如《個人資料保護法》、《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之相關規定,修正《癌症防治法》第11條、第12條,以加強癌症病人之個資保護。
撰稿人:李郁強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1808/File_19814995.docx |
R02524 | 新興輔具樓梯昇降設備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 建築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建築物昇降設備設置及檢查管理辦法 | 江建逸 | 2024-07-10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24
議題研析
一、題目:新興輔具樓梯昇降設備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建築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建築物昇降設備設置及檢查管理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根據衛生福利部2022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65歲以上長者居住在無電梯住宅(透天樓房、公寓)比率高達74.81%;而有27.53%長者表示有下肢功能衰弱問題[footnoteRef:1]。除了改善老年衰弱症[footnoteRef:2]外,內政部2016年為因應高齡化社會時代來臨,並協助高齡者及行動不便者自立生活,補助原有住宅公寓大廈增設昇降設備及無障礙設施改善[footnoteRef:3]。 [1: 衛生福利部,2022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2024年1月。] [2: 王仁昌,淺談老年衰弱症,台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會,2021年3月19日,網址:https://www.tagg.org.tw/personl/show.aspx?getId=2FC2517E01055819&getId1=41C7F4062147B74A,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6月25日。] [3: 內政部,提升高齡生活品質 內政部鼓勵公寓增設電梯,2015年8月31日,網址:https://www.moi.gov.tw/News_Content.aspx?n=4&s=9352,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6月26日。]
(二)2020年8月有民眾為照顧長者需求,欲購買樓梯昇降設備,廠商宣稱產品安全、符合國家標準。測試使用過程中,家中幼童右手拇指遭機器齒輪捲夾,造成多重撕裂傷、軟組織及骨頭缺損、粉碎性骨折,傷勢嚴重。民眾先後向經濟部、內政部、衛生福利部申訴,各部會皆否認自己是主管機關。之後,民眾廠商互告,對簿公堂。廠商控民眾操作不當;民眾請機械技師公會鑑定,顯示廠商的設備不符國家標準,設計有重大瑕疵,高檢署將案件發回地檢署重新調查,廠商及業務等3人被依業務過失重傷害罪嫌起訴[footnoteRef:4]。 [4: 李育材,長照輔具成幼童殺手 廠商挨告拿說明書甩鍋受害人,鏡周刊,2024年6月10日,網址: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40606soc008?utm_source=feed_related&utm_medium
=ettoday,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6月28日。]
四、探討研析
(一)主管機關應儘速釐清建築相關法規,明確納管樓梯昇降設備
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以下簡稱身權法)第57條規定,新建公共建築物、既有公共建築物及活動場所應設置無障礙設備及設施[footnoteRef:5]。違反者,依身權法第88條第1項處罰[footnoteRef:6]。故公共建築物就無障礙設備及設施,有其強制設置及相關管理規定,惟樓梯昇降設備,若非屬公共建築物及活動場所設置者,恐難謂係前述條文所定範圍。 [5: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7條規定:「(第1項) 新建公共建築物及活動場所,應規劃設置便於各類身心障礙者行動與使用之設施及設備。未符合規定者,不得核發建築執照或對外開放使用。(第2項) 公共建築物及活動場所應至少於其室外通路、避難層坡道及扶手、避難層出入口、室內出入口、室內通路走廊、樓梯、升降設備、哺(集)乳室、廁所盥洗室(含移動式)、浴室、輪椅觀眾席位周邊、停車場等其他必要處設置無障礙設備及設施。其項目與規格,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於其相關法令或依本法定之。(第3項) 公共建築物及活動場所之無障礙設備及設施不符合前項規定者,各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令其所有權人或管理機關負責人改善。但因軍事管制、古蹟維護、自然環境因素、建築物構造或設備限制等特殊情形,設置無障礙設備及設施確有困難者,得由所有權人或管理機關負責人提具替代改善計畫,申報各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並核定改善期限。」] [6: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88條第1項規定:「違反第五十七條第三項規定未改善或未提具替代改善計畫或未依核定改善計畫之期限改善完成者,各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除得勒令停止其使用外,處其所有權人或管理機關負責人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至其改善完成為止;必要時,得停止供水、供電或封閉、強制拆除。」]
檢視建築法第77條之4對建築物昇降設備(以下簡稱昇降設備)納管之規定,其中第1項[footnoteRef:7]規定昇降設備應經竣工檢查合格取得使用許可證方得使用;第9項[footnoteRef:8]則就昇降設備使用許可、專業廠商登記及專業技術人員等事項授權中央主管建築機關訂定管理辦法。再細究該項所授權訂定之「建築物昇降設備設置及檢查管理辦法」第2條第1款[footnoteRef:9]就昇降設備用詞定義,設置於建築物之其他類似之昇降設備亦在其管理之列。故定著於建築物之樓梯昇降設備,是否屬此處所定義之昇降設備,其爭議宜由中央主管建築機關(內政部)儘速釐清,明確納管樓梯昇降設備,確保樓梯昇降設備安全使用,以因應2025年超高齡化社會[footnoteRef:10]時代來臨。 [7: 建築法第77條之4第1項規定:「建築物昇降設備及機械停車設備,非經竣工檢查合格取得使用許可證,不得使用。」] [8: 建築法第77條之4第9項規定:「前八項設備申請使用許可證應檢附之文件、使用許可證有效期限、格式、維護保養期間、安全檢查期間、方式、項目、安全檢查結果與格式、受指定辦理安全檢查及受委託辦理訓練之機構或團體之資格、條件、專業廠商登記證、檢查員證、專業技術人員證核發之資格、條件、程序、格式、投保意外責任保險之最低金額、專業廠商聘僱專任專業技術人員之一定人數及保養設備台數等事項之管理辦法,由中央主管建築機關定之。」] [9: 建築物昇降設備設置及檢查管理辦法第2條第1款規定:「本辦法用詞,定義如下:一、建築物昇降設備(以下簡稱昇降設備):指設置於建築物之昇降機、自動樓梯或其他類似之昇降設備。」] [10: 衛生福利部,預估2025年 台灣每5個人中有1人是長者 防老化顧健康 積極布建銀髮健身俱樂部,2022年10月4日,網址:https://www.mohw.gov.tw/cp-5273-71816-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1日。]
(二)建議參考歐盟樓梯昇降設備安全標準於法律授權訂定管理規範
歐盟考量樓梯昇降設備是對爬樓梯有困難的人必不可少的移動輔助工具,為使其在建築物內不同樓層之間移動提供安全舒適的方法,與任何助行器一樣,樓梯昇降設備必須遵守嚴格的安全規定。2020年訂定通過並於2023年4月15日生效之BS EN 81-40:2020[footnoteRef:11],其修正目的在增強使用者的安全和福祉、強化無障礙性和緊急安全準備,讓使用者更加放心。除原來對樓梯昇降設備構造、製造、安裝、維護和拆卸的安全要求外,更加重視使用者及其相關周邊人員安全。新管理規範要求樓梯昇降設備的設計應儘量減少使用者和附近人員發生事故或受傷的風險,樓梯昇降設備都必須配備安全帶檢測和互鎖扶手,同時也強調定期維護和檢查的重要性,以確保樓梯昇降設備長期安全運作。 [11: EUROPEAN STANDARD,BS EN 81-40:2020,2020年9月16日,網址:https://www.en-standard.eu/bs-en-81-40-2020-safety-rules-for-the-construction-and-installation-of-lifts-special-lifts-for-the-transport-of-persons-and-goods-stairlifts-and-inclined-lifting-platforms-intended-for-persons-with-impaired-mobility/,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7月2日。]
撰稿人:江建逸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1806/File_19814993.docx |
R02523 | 從外來物種入侵探討生物多樣性流失危機問題 | 野生動物保育法 | 曾耀民 | 2024-07-10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23
議題研析
1、
題目:從外來物種入侵探討生物多樣性流失危機問題
2、 議題所涉法規
野生動物保育法
3、 背景說明
澎湖近期出現奇怪的「癢癢病」,近400位居民因皮膚紅腫搔癢就醫,發病原因不明。經醫療專家調查發現是黃毒蛾幼蟲毒毛隨風飄散引發的接觸性皮膚炎。續經農業單位調查發現黃毒蛾幼蟲大爆發與澎湖四處蔓延的外來入侵種銀合歡有關,肇因於黃毒蛾毛毛蟲特別喜歡棲息在銀合歡樹周圍。而探究銀合歡係於日治時期為解決澎湖薪柴不足從中南美洲所引進,由於銀合歡的樹根分泌的含羞草素會抑制其他植物生長,具有強烈的排他性,也逐漸成為當地最常見的樹木[footnoteRef:1]。 [1: 盧恩,外來種銀合歡與怪異癢癢病 澎湖造林護漁力挽「蟲蟲危機」,YAHOO新聞網╱環境資訊中心,2024年6月12日。]
經調查分析澎湖林務所園區周遭林相豐富、生物多樣性高,因而躲過黃毒蛾危害。因此,澎湖縣政府近幾年透過青青草園營造計畫,獎勵居民妥善維護社區周圍的休耕土地,部分公有地也進行植樹造林、營造多元林相,防止銀合歡二度入侵[footnoteRef:2]。可見生物多樣性的環境確實值得重視與維護。 [2: 同註1。]
4、 探討研析
(1)
建立符合國際規範之生物多樣性環境制度,加強預防外來物種入侵之影響
過去數十年來全球化趨勢盛行下,各國之間有如無國境般的密切往來,也造就外來入侵種成為部分國家生物多樣性流失的一大危機。以臺灣為例,常見的外來入侵物種包括福壽螺、吳郭魚、銀合歡等。這些外來物種已對臺灣的自然生態造成嚴重衝擊,例如福壽螺會啃食水稻嫩芽,造成農作物損失;吳郭魚會捕食原生魚類,導致原生魚族群數量減少。如何由政府與民間共同面對外來物種對本土環境的破壞,甚至影響到國民居住良好環境的永續存在,已是刻不容緩必須解決的問題。
根據聯合國「跨政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平台」(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policy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IPBES)於2023年發布的《外來入侵種評估報告》(Assessment Report on Invasive Alien Species and their Control)指出,全球已知的外來物種超過37,000種,且數量仍在快速增加。外來物種入侵已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面臨的重大威脅,造成至少60%的物種滅絕事件。外來入侵種對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服務、永續發展和人類福祉的威脅正在迅速增長,而且外來入侵種也影響實踐《巴黎氣候協定》(Paris Agreement)及《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Kumming-Montré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下的全球永續發展目標與其他國際主要目標[footnoteRef:3]。 [3: 林宗岐,「IPBES外來入侵種報告」專家意見,台灣科技媒體中心,2023年9月4日,網址: https://smctw.tw/16415/#:~:text=%E5%9F%BA%E6%9C%AC%E4%B8%8A%E9%80%99%E4%BB%BD%E5%A0%B1%E5%91%8A,%E9%99%8D%E4%BD%8E%E5%85%A5%E4%BE%B5%E7%A8%AE%E7%9A%84%E5%8D%B1%E5%AE%B3%E3%80%82,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6月24日。]
在面對上述全球性的外來入侵物種對人類整體環境的破壞及影響,各國已紛紛提出因應策略及作法,以符合國際規範及共同維護人類環境的永續發展。我國政府除依照國際協定之要求研議生物多樣性維護作法及建立防止外來入侵物種的機制,允宜制定更加嚴格的進口檢疫制度及措施,防止外來物種透過貿易、旅遊及運輸等途徑進入國境,並建立普遍及健全的物種篩查及風險評估機制,對高風險物種進行嚴格限制。此外,透過學術專業研究機構及民間保育團體組織的共同努力,方能有效落實解決生物多樣性流失危機問題。
(2)
研議制定專法可行性,以有效防制外來物種入侵危機
臺灣屬於 IPBES入侵種報告提出之受外來入侵物種威脅風險最高的地區類型,其背景主要是島嶼且人為經濟貿易活動頻繁。例如2004年因紅火蟻入侵在臺灣造成民眾、農業與自然生態上的威脅,當時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雖宣告了臺灣10大入侵種生物,包括紅火蟻入侵,但在法律面的管理與執行上,因為紅火蟻入侵並未經公告為特定作物的害蟲,而其解決方法必須是先依《植物防疫檢疫法》規定公告紅火蟻是特定疫病蟲害種類,才得以進行全面性的防治作業,因此在行政執行層面與法律規範層面的管控成效都受到侷限[footnoteRef:4]。 [4: 同註3。]
此外,2013年與2022年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現改制為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及前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現改制為經濟部國際貿易署)為阻絕入侵性外來種,依「貿易法」公布禁止輸入的「具高入侵風險應予禁止輸入物種清單」,將8,480種動物列為管制輸入名單,雖以積極正面表列方式處理,但做法卻是較屬被動而非積極預防,許多外來入侵種都已入侵後才被發現,後續的防治管理上卻無法源可資適用與推動。因此,參考日本政府於2005年立法通過的「外來生物法」(Invasive Alien Species Act)「特定外来生物による生態系等に係る被害の防止に関する法律」以專法方式做完整的法制規範及行政執行,建議我國亦可評估研議採取專法制定方式來建立完整性的規範,這也是 IPBES入侵種報告內容提供給臺灣重要之建議參考[footnoteRef:5]。 [5: 同註3。]
依日本「外來生物法」對於所指定的「特定外來生物」之管制措施,其重點規定包括[footnoteRef:6]:1.原則上禁止飼養、栽培、保管及搬運。但以研究為目的,且具有適當管理設備,可確保「特定外來生物」無法任意逃出等之特殊情況,可准許其飼養等。2.原則上禁止進口。但具有「飼養等」許可者,可以進口。3.禁止野外放生、種植及播種。4.具有「飼養等」許可者、不可對無「飼養等」許可者進行轉讓、讓渡等,亦不得加以販售。5.在取得「飼養等」許可時,對各個體有植入晶片,配合施行個體識別等措施之義務。6.若在野外捕獲「特定外來生物」時,禁止私自帶回家中飼養或搬運,在此情形下立即放生不構成違反管制。 [6: 陳建宏,日本「防止特定外來生物危害生態系法」之概要,農業部,網址:file:///D:/users/2TK203033Q/Downloads/%E4%B9%8B%E6%A6%82%E8%A6%81(200508)%20(3).pdf,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6月25日。]
參考日本以制定專法方式據以推動外來物種入侵的防治及處理違反管制行為,讓民間有充分的認知何種行為構成危害生態環境,以有效避免因錯誤認知與資訊不足而造成環境的危機。我國亦有必要透過加強生物多樣性的教育宣導,增加民眾對外來物種入侵預防的知識及觀念,以期確保生物環境之永續發展。
撰稿人:曾耀民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1804/File_19814991.docx |
R02522 | 氣候變遷教育相關法制研析 | 環境教育法;氣候變遷因應法 | 趙俊祥 | 2024-07-05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22
議題研析
一、題目:氣候變遷教育相關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環境教育法、氣候變遷因應法
三、背景說明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footnoteRef:1],中部10所大學聯合簽署「中區大學氣候變遷與教育宣言」,未來各校將攜手合作推動氣候變遷教育,並致力配合實現淨零碳排校園。承諾在教育和研究領域中加強合作,推動永續發展和實現淨零碳排放,讓各校畢業生具備氣候素養和技能,培訓及支持教師從事融合倫理、文化、政治、社會和經濟層面的氣候變遷教育[footnoteRef:2]。 [1: 「世界環境日」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題,今(2024)年主題為「修復土地,對抗沙漠化和乾旱」(Generation Restoration),呼籲全球應重視土地,強調土地復育的重要性,作法包括了杜絕濫墾濫伐、有效的管理土地用途、採取永續農耕方式、保護自然棲地、減少不當開發,及阻止破壞水源等方式。綠生活,響應世界環境日!以行動善待土地,淨零綠生活,113年6月5日,網址:https://greenlife.epa.gov.tw/knowledge/info?46dd3bf0-d4f6-49ad-8e87-b6088859cdb3,最後瀏覽日期:113年6月25日。] [2: 曾以寧、陳婕翎,6/5世界環境日 中區10大學聯合簽署氣候變遷與教育宣言,中央社,113年6月2日,。]
四、探討研析
(一)氣候變遷教育之英美法制概述
氣候變遷影響所及層面甚廣,由於兒童與少年是最脆弱的族群,也是受氣候變遷衝擊時間最久的族群。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的研究報告指出,若能在學校提升學生更多對環境的意識,愈能改變消費行為、減少能源消耗及廢棄物。因此,透過孩童在課堂上學習氣候變遷的課程,從小具備因應氣候變遷的知識和行動能力,是建構淨零與氣候韌性社會的必要條件[footnoteRef:3]。 [3: 碳生活部落格,氣候變遷成各國必修學科,台灣氣候教育怎麼做?,112年3月,網址:https://esg.gvm.com.tw/article/24382,最後瀏覽日期:113年6月26日。]
美國於2021年通過《氣候變遷教育法》(The Climate Change Education Act),於國家海洋及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下設「氣候變遷教育辦公室」,提供5千萬美元贊助各類組織,包括州政府下之正式教育機構、在地非政府組織、高等學術機構(大學與學院)、專業學會、青年團體等[footnoteRef:4]。英國北愛爾蘭自2022年開始,於中等教育普通證書(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GCSE)學位資格中加入氣候與環境選修,GCSE是英國學生於中學2年級起選修的課程,修畢後獲得成績作為學歷證明[footnoteRef:5]。此外,要求將氣候變遷和永續發展相關議題納入中小學課程,並納入職業培訓課程的法案:「氣候教育法(草案)」(Climate Education Bill),現於英國下議院審議中[footnoteRef:6]。 [4: 楊宗翰,〈「氣候變遷因應法」扎根氣候永續教育〉,《月旦會計實務研究》,第66期,112年6月,頁28。] [5: 環境資訊中心,〈歐美中小學生的氣候課程上什麼? 「社會情緒學習」也不可少〉,113年1月,網址:https://csr.cw.com.tw/article/43518,最後瀏覽日期:113年6月26日。] [6: UK, parliament Climate Education Bill, https://bills.parliament.uk/bills/3405 (last visited Jue. 26, 2024)]
由美國、英國等國家為因應氣候變遷所做的教育改革,包括制定氣候變遷教育的專法,成立專責辦公室及編制預算提供教育機構及民間團體從事氣候變遷教育,或是將氣候變遷及永續環境主題納入中小學基礎課程中,均是奠定國民在面對氣候變遷環境時具有基本知識能力,善盡地球公民的責任。
(二)《環境教育法》與《氣候變遷因應法》中氣候變遷教育之調和
我國於112年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以下簡稱《氣候法》),本次修正的一項重要意涵,係將我國環境教育轉型為涵蓋氣候意識之永續教育,提供明確的法源依據。依《氣候法》第2條第2項規定:「本法所定事項,涉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職掌者,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辦理。」依據立法說明,本項規定係參考《環境教育法》第2條第2項所定,據此,教育部辦理氣候變遷教育、國際科技合作、調適能力建構等。另依《氣候法》第8條第2項第17款規定:「十七、氣候變遷調適及溫室氣體減量之教育宣導事項:由教育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主辦;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協辦。」本款規定即由教育部及環保署(現改制為環境部)主辦氣候變遷調適及溫室氣體減量教育。
我國以108課綱為重心的教育體制,與氣候變遷相關的資訊散落於國小至高中各學年學科,並沒有以氣候變遷和永續發展為軸心,系統性安排與各學科整合。雖然108課綱中列出19項重大議題,然而氣候變遷教育通常僅被認為是環境教育議題下的一項子議題,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footnoteRef:7]。因應《氣候法》修法後,建議評估修正或增訂《環境教育法》相關條文,包括第1條立法目的、第3條環境教育之定義,第2章環境教育政策等,俾利與《氣候法》中有關氣候變遷教育之內容,進行連結與整合[footnoteRef:8]。 [7: 碳生活部落格,同註3。] [8: 楊宗翰,同註4,頁31。]
撰稿人:趙俊祥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1710/File_19814895.docx |
R02521 | 韓國公寓長期修繕計畫法規簡介 |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 | 陳秋芬 | 2024-07-02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21
議題研析
一、題目:韓國公寓長期修繕計畫法規簡介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
三、背景說明
據報載[footnoteRef:1],相較臺灣長期忽視預防性修繕,空中血滴子遍布,日本30多年前就把專用於長期修繕的「公基金」入法,近20年前建立「長期修繕計畫制度」,讓沒有計畫的建物被市場淘汰,進而確保建築外牆安全,學者專家疾呼台灣應將住戶強制繳交公基金制度納入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載明住戶應負的修繕關係與責任,澈底落實維護外牆責任。 [1: 楊竣傑、侯俐安,陽光行動/他山之石…日本建修繕制度 可保障房價,聯合新聞網,2024年6月25,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124105/8052227 ,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6月27日。]
於該報導,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楊詩弘亦指出,日本隨著都市老化,曾面臨外牆剝落公安危機,日本國土交通省於2005年起,先要求公共建築須制定卅年營運期間修繕項目與預估方法;2008年,日本頒布以集合住宅為對象的「長期修繕計畫製作指導方針」,開發商銷售房屋就須請建築師或物業管理計算出,除了一般的管理費,也要估算30年以上、被視為公基金的「修繕儲備基金」金額與收費標準,存在特定帳戶,只能用於預防性修繕或更新。雖該指導方針非強制性規範,卻已成不動產交易的重要文件,因為是否有長期修繕計畫、有無落實,都會影響房產價格。除日本有長期修繕計畫制度[footnoteRef:2]外,鄰近韓國亦有類似規定可供我國參酌,本議題擬就韓國規定為說明,俾供修法參考。 [2: 有關日本長期修繕計畫制度,參酌陳宏明,公寓大廈長期修繕計畫機制之研究,立法院法制局,2020年8月。]
四、探討研析
(一)
韓國有關公寓長期修繕計畫規定介紹
有關韓國公寓長期修繕計畫規定,係規範於韓國公寓住宅管理法[footnoteRef:3](以下簡稱住管法)第2條第1項第18款、第29條、第30條及第102條等規定。 [3: 公寓住宅管理法,韓國法制處國家法令訊息中心,網址:https://www.law.go.kr/%EB%B2%95%EB%A0%B9/%EA%B3%B5%EB%8F%99%EC%A3%BC%ED%83%9D%EA%B4%80%EB%A6%AC%EB%B2%95/ ,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6月27日。]
依住管法第2條第1項第18款規定,長期修繕計畫係依第29條第1項所制定,係為使共同住宅能長期安全有效使用而需更換及維修重要設施等之長期計畫;第29條第1項則就需提交長期修繕計畫之4種公寓類型,其中包含300戶以上公寓大樓、公寓大樓設有電梯、有集中供熱或區域供熱之公寓,及依《建築法》第11條規定,獲得建築許可後,把住宅和非住宅用途的設施(如商店、辦公室等)合建在同一棟建築裡的建築物等4種類型須制定長期修繕計畫。並於同項明定上開4種類型之建造或供應共同住宅業主必須制定長期修繕計畫,且在申請使用檢查時提交檢查;而第29條第2項及第3項則就住戶代表會議及管理單位每3年需就長期修繕計畫為定時檢討及調整,且依調整之計畫進行設施更換和維修為規範。另若住戶代表會議和管理單位認基於管理條件需新增主要設施,則可在獲得過半數住戶書面同意下,於3年內調整長期修繕計畫[footnoteRef:4]。 [4: 韓國國土交通部網站,支援制定長期修繕計畫,網址:https://myapt.molit.go.kr/repair/webRepairGuide.do ,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6月27日。]
而第30條則針對長期修繕準備金之收取與使用為規範,管理單位應根據長期修繕計畫,向住戶收取長期修繕準備金,並將其用於主要設施設置及維修。且明定長期修繕準備金使用應依長期修繕計畫為之,但若獲得過半數住戶書面同意,則可用於調解費用、缺陷診斷及鑑定費用,及索取這些費用所產生費用開支。另住管法第90條第3項亦規定,住戶代表會議及管理單位不得將管理費、使用費及長期修繕準備金用於本法規定以外之用途。
另參酌住管法第102條、住管法執行令第100條第1項[footnoteRef:5]及該執行令附錄9[footnoteRef:6]裁罰標準,針對違反第29條及第30條之行為態樣、罰則等規定,彙整如下表: [5: 公寓住宅管理法執行令,韓國法制處國家法令訊息中心,網址:https://www.law.go.kr/%EB%B2%95%EB%A0%B9/%EA%B3%B5%EB%8F%99%EC%A3%BC%ED%83%9D%EA%B4%80%EB%A6%AC%EB%B2%95%EC%8B%9C%ED%96%89%EB%A0%B9 ,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6月28日。] [6: 公寓住宅管理法執行令附錄9,韓國法制處國家法令訊息中心,網址:https://www.law.go.kr/LSW//flDownload.do?gubun=&flSeq=140985721&bylClsCd=110201 ,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6月28日。]
罰則規定
違反
規定
行為態樣
法定罰款
金額(韓元)
裁罰基準
金額(韓元)
條次
款項
第102條
第2項第4款
第29條第2項
未按照制定或調整之長期修繕計畫更換或維修主要設施。
1000萬以下
1000萬以下
第2項第9款
第90條第3項
將長期修繕準備金用於本法規定以外目的者。
1000萬以下
1000萬以下
第3項第10款
第29條
未制定、審查長期修繕計畫或未記錄、保存長期修繕計畫審查事項者。
500萬以下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200萬
300萬
500萬
第3項第11款
第30條
未累積長期修繕準備金者
500萬以下
200萬
作者自製
(二) 有關長期修繕計畫之修法建議
考量日本及韓國均有長期修繕計畫規定,惟我國亦面臨都市建築老化嚴重,外牆磁磚剝落頻傳之情事,然我國未如同日本修繕儲備基金及韓國長期修繕準備金之規定,亦無要求公寓大廈需有長期修繕計畫等,我國或可參考上開兩國規定於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中為明文規範,以維護公寓大廈能長期安全有效使用,並兼顧公共安全。
撰稿人:陳秋芬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1609/File_19814782.docx |
R02520 | 歐盟及美國人工智慧之風險監理法制模式對我國立法之啟發 | 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 | 安怡芸 | 2024-07-01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20
議題研析
1、
題目:歐盟及美國人工智慧之風險監理法制模式對我國立法之啟發
二、議題所涉法規
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
3、
背景說明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近年來快速發展,AI技術應用如雨後春筍遍及醫療、交通、金融、教育、娛樂、生產及銷售等各個領域,企業透過AI提供的服務雖然為民眾生活帶來便利,也帶動相關產業蓬勃發展,然而也隱含諸多風險,引發偽造、散播不實資訊、侵犯隱私,甚至威脅國家社會安全等問題,例如利用「擬人化機器人」影響選舉,不法份子利用「深度偽造」(Deepfake)作為詐騙工具等
。世界AI技術先進國家,例如歐盟及美國等,紛紛針對AI系統之風險發布相關監理法律或措施以為因應。考量AI發展影響社會層面廣泛,而我國目前尚無AI專法及產業評測標準,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表示將研擬「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
,本院委員亦極關切並擬具草案
,引發民眾對於我國AI相關立法之關注與討論。
四、探討研析
(1)
歐盟與美國之AI風險管理機制簡介
AI對個人和社會的潛在風險近年已逐漸顯現,促使各國政府針對AI帶來的風險積極建構監理機制,其中尤以有無必要制定不分行業別一體適用的「全面性監管專法」備受討論。歐盟採取制定專法模式,美國則採取不制定專法之監理策略
。以下爰就歐盟與美國之AI風險管理機制進行簡介。
1、 歐盟
歐洲議會於2024
年3月通過(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 AIA),為全球首部AI監管專法。AIA採取「風險基礎管制」 (Risk-based Approach)模式,將AI系統應用上伴隨而生的潛在風險區分為4個級別,具體設定AI系統所應受到的規範密度
,對於違反之企業將被處以3,500萬歐元或全球年營收7%的罰款(以金額較高者為準)
:
(1) 不可接受的風險(Unacceptable Risk)係指對於人類的基本權利有所威脅或侵害者,包括操控認知技術、剝削特定弱勢族群、社會評分行為、執法單位在公共場所進行即時遠端生物辨識系統、預測犯罪行為、透過網路或閉路監視器擷取臉部影像以建立或擴增臉部辨識資料庫、在工作場所或教育機構進行情緒識別等
。依據AIA第5條規定將全面禁止使用該系統
。
(2) 高風險(High Risk)之判斷係由AIA以附件清單列表方式規範
,包括作為其他商品之安全零組件或獨立使用之AI系統,屬於歐盟產品安全法所規範之產品,例如機器、玩具、航空器、車輛、醫療儀器及電梯等,以及特定應用AI,例如非禁止之生物特徵識別系統、重要基礎設施、教育與職業培訓、就業(如僱用及員工管理)、私人與公共服務(如銀行業信用評等及保險業評估系統)、執法、移民及邊境管制、司法行政與民主程序等
。針對高風險AI系統應遵守之義務包括,建立風險評估與緩衝系統、建立涵蓋產品生命週期之風險管理系統、記錄系統活動以確保該結果得以有效追溯、製作技術文件提供必要資訊,供主管機關評估其合法性、提供使用者清楚充分之資訊、透明度與資訊條款、適當人為監督機制以減少風險、確保AI系統之正確性、穩定性及網路安全等
。
(3)有限風險(Limited Risk)
包括與人互動的AI系統(如聊天機器人)、情緒辨識系統與生物特徵分類系統、偽造或變造影像、聲音、視訊內容的深偽系統,適用透明性義務及標註(識別)要求等,須告知使用者正在與AI系統互動或內容經由AI生成等
。
(4)低或最小風險(Low and Minimal Risk)係除上述之外的AI系統,不受AIA規範
。
2、美國
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於2023年1月正式發布「AI風險管理框架」(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AI RMF1.0)
,以幫助AI應用之決策與預期目標及價值保持一致,並降低AI應用風險
。AI RMF第一部分表明如何識別、減輕及最小化涉及AI技術的風險與潛在危害,並提出7項「可信賴AI系統」(trustworthy AI systems)關鍵特徵,包括有效性與可靠性、安全、穩固性與彈性、負責任與透明度、可解釋性與可闡述性、隱私強化、公平並管理有害偏見,以降低AI衍生風險並評估AI系統可資信賴與否。第二部分在風險有效識別的基礎上,建構AI風險應有的治理架構與管理標準,並提出以治理、路徑、量測及管理為核心之風險管理架構設計,同時闡述公私部門應如何落實AI風險管理體系
。NIST並持續就AI RMF研提配套資料
。此外,2023年10月美國拜登總統發布之「關於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賴的AI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 on Safe, Secure, and Trustworth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亦要求持續制定AI安全和保障之新標準
。
(2)
參考國外制度研議以AI風險管理為核心之監理立法模式
歐盟AIA採用風險分級方式,針對不同風險的AI系統賦予不同程度義務,美國則以鼓勵為主,並將AI風險聚焦在國家、經濟與公衛等領域之安全,規範具有嚴重風險之兩用基礎模型(dual-use foundational models)
的開發與交易,以及相關之大型資料中心
,並以行政命令方式推動「產業管理標準」,以建立可持續運作的管理機制,助益公私部門識別AI系統風險
。AIA之法律框架雖確保AI運用之公共安全性、提高使用者之信賴(需求面)及研發者或供應商之法安定性(供應面)
,但亦有學者認為AIA之各個風險級別的區分標準恐有未臻明確之虞,且由於AI系統應用伴隨而生的風險大抵處於持續且快速變動狀態,AIA對此似亦欠缺合適的風險調整機制
。美國對AI之監管並非直接給予一定義務,係在既有規範下授權各機關為一定行為,或發布指引由業者遵循
。美國之AI行政命令可為未來3至5年的AI技術保留監管空間
。歐盟與美國對於AI之監管模式雖各有不同,但均以風險管理為核心。
AI系統具有複雜性、不透明性、不可預測性、自主性(Autonomy),涉及複雜且專業的領域,無論是政府機關進行監理或是企業進行法規遵循都會產生相當大的成本
,如何在兼顧AI產業創新發展,與國家、社會安全及人權保障之前提下,制定相關法律或監理措施具有相當難度。爰此,建議或可考量從AI設計、研發、部署及應用各階段,參酌外國立法例評估AI系統應用或輸出結果對個人或特定族群可能造成之風險,規劃預先採取之風險管理措施
,並授權相關機關訂定風險辨識與管理之標準,以為AI技術日後發展保留監管彈性。
撰稿人:安怡芸
� 社論,借鏡國外 加速AI立法管理,經濟日報,113年5月27日,第A2版。
� 張璦,國科會擬定AI基本法草案 聚焦應用合法性等7面向,中央社,112年7月4日;范正祥,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 國科會:年底前提出,中央社,113年3月19日。
�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第11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20號,委員提案第11003774號,113年4月24日印發,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第9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20號 ,委員 提案第 11002784 號,113年4月10日印發。
� 郭戎晉,〈國際趨勢下之人工智慧監管可能模式與臺灣推動課題〉, 《全國律師》,第 27卷,第6期, 112年6月,頁18。
� 本文有關年份之使用,原則以民國紀年表述,惟涉及全球性及國際性事件部分,改採西元紀年表述。
� 郭戎晉,同註4,頁26。
� 林妤柔,全球首部AI法案!6月生效,罰款最高3,500萬歐元,科技新報,113年5月22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technews.tw/2024/05/22/eu-worlds-first-major-law-for-ai/,最後瀏覽日期:113" �https://technews.tw/2024/05/22/eu-worlds-first-major-law-for-ai/,最後瀏覽日期:113�年6月21日。
� 邱嘉琪,淺談歐盟人工智慧法案,中華經濟研究院,113年5月30日,頁1,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2.itis.org.tw/NetReport/NetReport_Detail.aspx?rpno=48902536&type=netreport,最後瀏覽日期:113" �https://www2.itis.org.tw/NetReport/NetReport_Detail.aspx?rpno=48902536&type=netreport,最後瀏覽日期:113�年6月21日。
� 王煦棋,〈金融業AI監管的十字路口:從風控角度談臺灣AI法制〉, 《 當代法律 》,第28期,113年4月,頁30-31。
� 王煦棋,同註9,頁31。
� 邱嘉琪,同註8。
� 邱嘉琪,同註8。
� 亦有稱為特定透明風險(Specific Transparency Risk)者,詳見王煦棋,同註8,頁31;許莉美,歐盟「人工智慧法(AI Act)」於本(2023)年12月9日達成政治協議,經濟部國際貿易署,112年12月20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775685,最後瀏覽日期:113"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775685,最後瀏覽日期:113�年6月21日。
� 邱嘉琪,同註8。
� 王煦棋,同註9,頁32。
� Crosswalks to the NIS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AI RMF 1.0),NIST,113年4月26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nist.gov/itl/ai-risk-management-framework/crosswalks-nist-artificial-intelligence-risk-management-framework,最後瀏覽日期:113" �https://www.nist.gov/itl/ai-risk-management-framework/crosswalks-nist-artificial-intelligence-risk-management-framework,最後瀏覽日期:113�年6月25日。
� 落實全球AI治理 美國發布可信賴AI行政命令,中央社,112年12月20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60136,最後瀏覽日期:113" �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60136,最後瀏覽日期:113�年6月22日。
� 郭戎晉,同註4,頁28。
� AI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NIST,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nist.gov/itl/ai-risk-management-framework,最後瀏覽日期:113" �https://www.nist.gov/itl/ai-risk-management-framework,最後瀏覽日期:113�年6月22日。
� FACT SHEET: President Biden Issues Executive Order on Safe, Secure, and Trustworth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THE WHITE HOUSE,2023年10月30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3/10/30/fact-sheet-president-biden-issues-executive-order-on-safe-secure-and-trustworthy-artificial-intelligence/,最後瀏覽日期:113"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3/10/30/fact-sheet-president-biden-issues-executive-order-on-safe-secure-and-trustworthy-artificial-intelligence/,最後瀏覽日期:113�年6月21日。
� 亦有稱為開放基礎模型(open foundation models),只基於廣泛資料且通常以自我監督式學習方式加以訓練的AI模型,包含至少數百億參數,適用廣泛情境,且能展現出或經輕易修改而展現出給定任務的高水準表現,從而對國家、經濟、公衛安全,或三者之組合,構成嚴重風險。詳見黃禾田,美、歐對人工智慧(AI)管理模式異同之初探,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112年11月15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eb.wtocenter.org.tw/Page/21/391300,最後瀏覽日期:113" �https://web.wtocenter.org.tw/Page/21/391300,最後瀏覽日期:113�年6月21日;Dual Use Found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dels with Widely Available Model Weights,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ntia.gov/federal-register-notice/2024/dual-use-foundation-artificial-intelligence-models-widely-available#ftn24,最後瀏覽日期:113" �https://www.ntia.gov/federal-register-notice/2024/dual-use-foundation-artificial-intelligence-models-widely-available#ftn24,最後瀏覽日期:113�年6月21日。
� 黃禾田,同前註。
� 郭戎晉,同註4,頁28。
� 陳錫平(主講人),公共性與AI論壇(十二)歐盟人工智慧規則草案之初探——以市場、風險、價值及信賴為核心的管制架構,台灣人工智慧行動網,111年3月4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ai.iias.sinica.edu.tw/eu-ai-regulation-draft-minutes/,最後瀏覽日期:113" �https://ai.iias.sinica.edu.tw/eu-ai-regulation-draft-minutes/,最後瀏覽日期:113�年6月21日。
� 郭戎晉,同註4,頁28-29。
� 王煦棋,同註9,頁33。
� 黃禾田,同註22。
� 賴文智,〈從歐盟首部AI監管法,看臺灣AI立法方向與挑戰? 〉,《會計研究月刊》,第 457期, 112年12月,頁106。
� 落實全球AI治理 美國發布可信賴AI行政命令,同註17。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1570/File_19814695.doc |
R02518 | 職務再設計適用對象及範圍相關問題之探討 | 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就業服務法 | 陳建欉 | 2024-06-28 |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18
議題研析
一、題目:職務再設計適用對象及範圍相關問題之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就業服務法
三、背景說明
(一)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37條及《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第19條、第39條規定[footnoteRef:1],各級勞工主管機關得訂定職務再設計[footnoteRef:2]等相關措施,以協助因身心障礙、年齡增長或產業變動等因素,所致工作障礙,經過調整或提供輔具,即可達到工作效能提升[footnoteRef:3]。高齡少子化導致全球缺工問題日異嚴峻,每位勞動者都屬彌足珍貴,企業應推動「職務再設計」,以網羅更多彈性人才[footnoteRef:4]。同時鼓勵雇主善加運用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寶貴經驗及知識,使其有機會再度重返職場[footnoteRef:5]。 [1: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37條規定,各級勞工主管機關應分別訂定計畫,自行或結合民間資源辦理第33條第2項職業輔導評量、職務再設計及創業輔導。前項服務之實施方式、專業人員資格及經費補助之相關準則,由中央勞工主管機關定之。《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第19條規定,雇主對於所僱用之中高齡者及高齡者有工作障礙或家屬需長期照顧時,得依其需要為職務再設計或提供就業輔具,或轉介適當之長期照顧服務資源。雇主依前項規定提供職務再設計及就業輔具,主管機關得予輔導或補助;同法第39條規定,主管機關為協助雇主僱用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得提供相關人力運用指引、職務再設計及其他必要之措施。] [2: 依勞動部所定「推動職務再設計服務計畫」第2點規定,職務再設計係指以排除員工工作障礙,提升其工作效能,所進行之改善工作設備、工作條件、工作環境、提供就業輔具及調整工作方法之措施。] [3: 勞動部網站,職務再設計其實可以很簡單 搶占用人先機靠這招,2023年10月20日,網址:https://www.mol.gov.tw/1607/1632/1633/64802/,最後瀏覽日:2024年6月23日。如中高齡者因老花看不清楚時,可提供大尺寸電腦螢幕、放大鏡等,改善視力問題,又如聽力障礙朋友工作溝通時,可運用電話擴音設備、助聽器等,協助溝通順暢。] [4: 程莉茜,它讓年輕人到退休族都愛上!職場新潮流「縫隙工作」是什麼,聯合新聞網,2024年6月14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37/8030116。縫隙工作(Spot Work)是一種短期、靈活的工作方式,每次只需幾小時即可完成。這種工作形式不固定,讓人可以隨時根據自己的時間和需求來選擇工作。隨著科技進步和媒合平台的發展,縫隙工作在日本已成為主流。] [5: 黃春長、王維旎,《台灣中高齡勞動力分析之研究》,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2016年3月,頁164。]
(二)職務再設計概念是一種逆向思考的方式,配合勞工特性及條件,對於工作環境、工作內容與作業方法、工作時間等進行合理的調整[footnoteRef:6]。透過職務再設計的推動,將使不同類型與屬性的工作者,得到合理的工作安排與工作環境改善,進而促進其生產力的提升,並使其得以順利繼續就業[footnoteRef:7]。職務再設計服務並不只侷限於職場物理環境的硬體改善,也包括職場適應的服務措施,如視障員工運用職場定向訓練、職場人力協助排除障礙,又面對多元人才需求,可配合其身心狀況,建立彈性工作,包括彈性工作時間、採取部分工時等[footnoteRef:8]。 [6: 吳秀照,〈從理論到實踐:身心障礙就業服務之理念與服務輸送的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112期,2005年12月,頁111。] [7: 周玟琪,〈從確保中高齡者就業機會與提升工作能力探討日本職務再設計的立法變革與做法〉,《就業安全半年刊》,第7卷,第2期,2008年12月,頁7。] [8: 勞動部網站,同註3。]
(三)各國規範職務再設計相關法制,簡要說明如下:
聯合國 (United Nations, UN)1948年公布「世界人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該宣言第23條強調每個人都有工作、自由選擇職業、不受歧視、享有公平且合適的工作條件及待遇的權利。
1.美國
依美國1973年《復健法案》(the Rehabilitation Act)規定接受政府經費補助的雇主,應為其身心障礙員工改善工作環境,可謂最早施行職務再設計(job accommodation)的國家。Job Accommodation Network是聯邦政府勞工部、學界、民間單位三方合作,提供外界免費專業諮詢及資訊的網站[footnoteRef:9]。此外,《身心障礙者法》(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ADA)規定,員工15人以上的雇主,需為所僱用的身心障礙員工提供工作的合理調整(reasonable accommodation),使身心障礙者能有公平就業的機會,同時達到與一般人相同程度的表現或得到相同的薪俸和權利[footnoteRef:10]。2000年隸屬總統的身心障礙者就業委員會(President’s Committee onEmployment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以抵稅措施鼓勵企業改善工作環境障礙[footnoteRef:11]。 [9: 勞動部網站,同前3。] [10: 吳亭芳、黃名嘉、陳雅玲、陳淑雲,〈隱性的職務再設計—淺談各國職場人力協助政策〉,《特殊教育季刊》,第140期,2016年9月,頁13。] [11: 張朝琴,〈友善職場:以職務再設計探究肢體障礙者工作權的實踐〉,《身心障礙研究》,第12卷,第1期,2014年3月,頁40。]
2.澳洲
依澳洲《身心障礙歧視法》(The Disability Discrimination Act, DDA),雇主有義務要提供身心障礙員工,在工作安排上做合理調整,以協助身心障礙員工適性工作。合理調整包括(Australian Government, 2013a):(1)工作物理環境的改善及交通工具的改造;(2)工作職場的調整設備;(3)訊息與溝通輔具;(4)手語翻譯;(5)學習障礙及精神疾病員工的服務;(6)障礙相關訓練;(7)聽能訓練;(8)精神健康初階訓練[footnoteRef:12]。 [12: 吳亭芳、黃名嘉、陳雅玲、陳淑雲,同註10,頁14。]
3.日本
日本1993年制定《身心障礙者基本法》(《障害者基本法》),作為推動身心障礙者各項措施之依據。2004年訂定「身心障礙者就業支援今後的政策方向」,強調在學校、家庭或福祉設施中的障礙者可經由自我選擇、生活及就業支援,朝向僱用移動,因而有各種生活、就業的支援系統、開拓就業機會、職場適應等配套措施。此外,日本厚生勞動省提供職場適應援助者(job coach)支援,由各都道府縣地域職業中心、障礙者本人或事業主提出申請障礙者職業諮商師,提供個別化支援計畫,實施職場適應援助者之支援[footnoteRef:13]。 [13: 林靖文,〈職務再設計對在職身心障礙者工作的影響〉,《特殊教育發展期刊》,第63期,2017年6月,頁71。]
四、探討研析
(一)研議修正就業服務法,將「職務再設計」明文入法
我國目前有關職務再設計散見於各法規中,且適用對象有所侷限,對就業弱勢族群保障明顯不足。《就業服務法》(下稱《就服法》)第24條第1項[footnoteRef:14]雖規定,對該項各款人員應訂定計畫,致力促進其就業,然主管機關所訂「推動職務再設計服務計畫」第5點[footnoteRef:15]卻將適用對象限縮。《就服法》具有就業促進基本法之性質,面對缺工浪潮,企業應趁此調整用人觀念,增加多元人才參與。建議修正《就服法》,將「職務再設計」明文入法,並授權主管機關訂定相關辦法,使推動各弱勢族群職務再設計業務均有所依據。 [14: 依就業服務法第24條第1項規定,主管機關對下列自願就業人員,應訂定計畫,致力促進其就業;必要時,得發給相關津貼或補助金:一、獨力負擔家計者。二、中高齡者。三、身心障礙者。四、原住民。五、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中有工作能力者。六、長期失業者。七、二度就業婦女。八、家庭暴力被害人。九、更生受保護人。十、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為有必要者。] [15: 依推動職務再設計服務計畫第5點規定,五、本計畫適用對象如下:(一)身心障礙者。(二)年滿四十五歲至六十五歲之中高齡者。(三)逾六十五歲之高齡者。(四)經醫療院所診斷為失智症,且未取得身心障礙證明者。(五)經精神科專科醫師診斷為精神疾病,且未取得身心障礙證明者。(六)劣耳聽力閾值在四十分貝以上,且與優耳聽力閾值相差二十五分貝以上,且未取得身心障礙證明之單側聽損者。(七)符合特殊教育法所稱身心障礙之情事,且未取得身心障礙證明者。(八)原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指定產業所屬事業單位之勞工。前項各款所定人員,應具下列資格之一:(一)本國國民。(二)與在本國境內設有戶籍之國民結婚,且獲准在臺灣地區居留之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香港或澳門居民。(三)前款之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香港或澳門居民,與其配偶離婚或其配偶死亡,而依法規規定得在臺灣地區繼續居留工作。]
(二)研議擴大職務再設計之適用對象及範圍
過去職務再設計多侷限就業相關輔具開發,對軟體需求認知較少(如輪班機制、職務調整、勞動條件及相關權益),較欠缺整體職務再設計思維[footnoteRef:16]。職務再設計可以協助勞工在工作上發揮所長及提升工作效能,也幫助企業穩定組織人力,達到雙贏局面[footnoteRef:17]。依現行「推動職務再設計服務計畫」規定,並未納入非典型勞工、婦女、原住民、應屆畢業生等弱勢就業者,建議適度放寬「職務再設計服務計畫」之適用對象及範圍,在面臨就業市場變化挑戰,不漏接任何職場弱勢就業者。 [16: 吳岱鋼、陳盈如、劉家儼、張業婕,〈中高齡者職務再設計之運用與挑戰〉,《就業安全半年刊》,第17卷,第2期,2018年12月,頁33。] [17: 勞動部網站,同註3。]
(三)加強宣導職務再設計內涵並課予一定規模企業推動之義務
職務再設計對企業及勞工仍屬陌生,亦不知政府提供的具體補助項目及範圍,加深職務再設計執行難度[footnoteRef:18]。運用結果顯示,該服務對身心障礙者的就業過程有一定之幫助,然不可否認,在業界推廣職務再設計的功能、意涵仍待改善[footnoteRef:19]。綜上,參酌美國對身心障礙者的保護措施,強制要求一定規模僱用單位,應為其身心障礙員工施行職務再設計,並輔以抵稅措施等利多方案,鼓勵改善工作環境障礙[footnoteRef:20]。爰建議主管機關應先行透過各項社群媒體管道,加強宣導職務再設計之內涵及應用範圍,邇後再研議課予一定規模之企業,推動職務再設計之義務。 [18: 林昀萱,《職務再設計對中高齡工作者職場影響之探討》,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24年1月,79。] [19: 林靖文,同註13,頁75。] [20: 張朝琴,同註11,頁50。]
撰稿人:陳建欉
1 |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1503/File_19814572.docx |
End of preview. Expand
in Dataset Viewer.
Taiwan Legislator Yuan Law Research Data
台灣立法院議題研析文件暨清單
立院官網所公布的文件清單請參考:link
資料尚未完善,請斟酌使用
Note:
- 部分第 10 屆與全部第 9 屆的議題研析文件連結有缺失,正在補齊中
- 有部分議題研析所提取的「所涉法規」有誤,正在逐一排除中
- Downloads last month
-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