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_no
stringlengths
6
7
title
stringlengths
4
50
related_laws
stringlengths
2
149
authors
stringclasses
74 values
published_date
stringlengths
10
10
content
stringlengths
1.18k
23.5k
doc_url
stringlengths
90
91
R02324
行政程序電子化之法制問題研析
行政程序法;公文程式條例;電子簽章法
李淑瓊
2023-12-29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324 議題研析 一、題目:行政程序電子化之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行政程序法、公文程式條例、電子簽章法 三、背景說明 隨著資訊及網路科技的進步及國際上永續發展的浪潮,電子化及無紙化已成為政府部門及企業追求的目標[footnoteRef:1]。電子化及無紙化除了可以減少資料傳輸的時間、避免傳輸過程中的錯誤、節省紙張、墨水等耗材,進而提升行政效率及節省行政成本外,同時也減少政府部門及企業的碳排放,使環境得以永續發展。惟在前述優點之外,由於政府部門的法規未全面配合調整修正,故在法規中經常出現的諸如,應以「書面」為之,或涉及應「到場」及「送達」等規定,即容易發生適用疑義,而成為應予處理的法制問題。 [1: 王先國,資源循環署「廢車回收一站通」推出無牌廢車e化通報新功能,台灣新生報,112年11月29日,網址:https://www.tssdnews.com.tw/index.php?FID=64&CID=710453,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2月20日。] 四、探討研析 (一)行政電子化涉及機關內部之法制規範 公文程式條例第2條第2項規定,令、呈、咨、函、公告及其他公文,必要時得以電報、電報交換、電傳文件、傳真或其他電子文件行之。同條例第12條之1規定:「機關公文以電報交換、電傳文件、傳真或其他電子文件行之者,其制作、傳遞、保管、防偽及保密辦法,由行政院統一訂定之。但各機關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行政院依據本條授權定有「機關公文傳真作業辦法」及「機關公文電子交換作業辦法」是以,行政機關內部電子文件資料之傳遞收受,除各機關另有規定外,係依前揭規定及其相關規範辦理。 其次,公文程式條例第3條第1項至第3項定有公文蓋用印信、簽署、副署、署名及蓋職章等規定,是以,紙本公文可透過蓋章或簽名來辨識文件簽核者,進而確認文件真實性;而在數位時代,電子公文之真實性,目前實務上各機關之線上簽核,多係利用憑證以確保文件的真實性。 (二)行政電子化涉及機關外部之法制問題 行政電子化涉及機關外部之行政程序者,行政機關有以訂定特別規定規範者,例如「商標電子申請及電子送達實施辦法」第10條第1項即規定:「商標專責機關依第7條至前條規定通知使用人,應以電子郵件或商標專責機關提供之其他方式通知之,不另以紙本送達之。」;惟在無特別規定的情況下,行政電子化即可能發生法規適用的疑義,茲以送達及聽證為例,析述可能涉及之法制問題: 1.送達(得否以電子傳達之方式送達行政處分?) 行政程序法第67條規定:「送達,除法規另有規定外,由行政機關依職權為之。」同法第68條第2項及第110條第1項分別規定:「行政機關之文書依法規以電報交換、電傳文件、傳真或其他電子文件行之者,視為自行送達。」、「書面之行政處分自送達相對人及已知之利害關係人起;書面以外之行政處分自以其他適當方法通知或使其知悉時起,依送達、通知或使知悉之內容對其發生效力。」;惟依電子簽章法第4條第1項規定:「經相對人同意者,得以電子文件為表示方法。」是以,行政機關能否在未經相對人同意之情形下,逕以電子文件為表示方法,並以電子方式傳遞送達,即不無疑義。法務部行政執行署曾有行政函釋略以:「……乙公司未同意甲機關以電子傳達之方式送達行政處分,而甲機關亦未能敘明依何法規以電子文件將行政處分寄送予乙公司,甲機關僅提出『公文表單發文清單』,依前揭行政程序法、電子簽章法規定,執行處僅依該清單似難認為合法送達執行名義之證明文件[footnoteRef:2]。」 [2: 法務部行政執行署100年11月10日行執一字第 1000007067 號函,行政執行業務相關令函彙編(二),103年2月版,頁 151-152 。] 2.聽證(得否以視訊方式辦理聽證?) 行政程序法第55條第1項第3款及第59條第1項分別規定:「行政機關舉行聽證前,應以書面記載下列事項,並通知當事人及其他已知之利害關係人,必要時並公告之︰……三、聽證之期日及場所。……」、「聽證,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公開以言詞為之。」,惟由於科技的進步,前述規定中「應公開以言詞為之」得否以視訊方式為之,不無疑義。法務部曾有行政函釋略以:「……聽證之舉行,除其他法律另有規定外,原則上須當事人等須親自到場,以言詞方式為之。至於來函所詢得否以網路及線上視訊會議方式辦理聽證乙節,經查本法(行政程序法)第1章第10節有關聽證程序未有明文規定,惟因聽證程序之進行,涉及當事人對機關指定之人員、證人、鑑定人、其他當事人或其代理人發問之權利(該法第61條規定參照),以及行政機關調查事實及證據,如以網路及線上視訊會議方式進行,當事人、證人或鑑定人所在與舉行聽證機關之視訊設備能否通聯?技術上能否查驗確認當事人、證人、鑑定人之人別身分?能否確保該等人意思表示自由及真實陳述?有無其他足以影響真實發現或聽證公平之情事等?在無相關規範及配套措施下,行政機關得否公正、公開進行聽證程序及確保當事人之聽證權利,尚有疑義。[footnoteRef:3]……」 [3: 法務部110年7月29日法律字第 11003507140號函,法務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行政函釋,網址:https://mojlaw.moj.gov.tw/LawContentExShow.aspx?id=FE350897&type=E&kw=&etype=etype5 ,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2月20日。] 除上述問題外,有關涉及機關外部之電子文書如何確認其真實性問題,雖然電子簽章法於90年11月14日即制定公布,惟由於該法第4條第3項、第6條第3項及第9條第2項,設有排除適用之規定,故在實務運作上,行政機關基於安全性考量,對於民眾或法人送交之文件審查,大多會另行公告就特定事項排除電子簽章使用(參見:經濟部彙整「各機關排除適用電子簽章法項目之公告」[footnoteRef:4]),故在行政機關實務運作上,電子簽章仍未普及[footnoteRef:5]。 [4: 經濟部,各機關排除適用電子簽章法項目之公告,111年8月15日,網址:https://gcis.nat.gov.tw/mainNew/matterAction.do?method=browserFile&fileNo=t70445,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2月20日。數位發展部於111年8月27日掛牌成立後,電子簽章業務已改由數位發展部管轄。] [5: 蔡毓貞、江曉萱、陳威克,後疫情時代 ─ 臺灣電子簽章制度瓶頸與反思,理慈,111年8月,網址:https://www.leetsai.com/%E4%BC%81%E6%A5%AD%E6%97%A5%E5%B8%B8%E7%B6%93%E7%87%9F%E6%B6%89%E5%8F%8A%E4%B9%8B%E6%B3%95%E5%BE%8B%E4%BA%8B%E5%8B%99/post-epidemic-era-bottlenecks-and-reflections-on-taiwans-e-chop-system?lang=zh-hant,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2月20日。] (三)行政程序電子化之法制建議 有關行政程序電子化之法制問題,涉及關機內部之文書交換及管理等事項,目前有公文程式條例及文書處理手冊等相關規範;惟在涉及機關外部之行政程序上,在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未設有特別規定之情形下,關於行政電子化所涉及事項,除行政程序法外,並無統一適用於各行政機關之規範。然如前所述,由於行政程序法就送達、聽證,甚至是電子行政處分或法規中規定應以「書面」為之等事項,尚未配合行政電子化修正調整相關規定,故實務上即發生適用疑義;另電子簽章法雖已於90年公布施行,惟在涉及機關外部程序上,並未普及,且於82年2月3日修正公布之公文程式條例第3條第5項仍規定:「機關公文以電報、電報交換、電傳文件或其他電子文件行之者,得不蓋用印信或簽署。」,並未配合修正。 行政院於110年8月23日函送立法院審議之「行政程序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footnoteRef:6]雖於草案第61條增訂視訊聽證之規定,惟就電子文書之送達等與行政電子化有關事項,仍未見提出修正,學者有謂:「『電子化政府』與『電子化行政程序』,已成為全球化下行政程序法共同追求之公認目標……修正草案中看不到電子化行政處分之『新制』,也沒有全盤電子化送達之『規劃』……距離『課股有信箱,訊息瞬間通』之電子政府計畫目標或願景,仍有一段不小的差距。……」[footnoteRef:7],爰此,建議相關主管機關仍應就行政程序電子化所涉問題,研議精進相關規範,以落實行政電子化及永續發展的目標。 [6: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584號 政府提案第17557號,110年9月15日印發,惟本案迄第10屆會期終了,未能完成立法程序。] [7: 林明鏘,〈行政程序法2018年修正草案評析-以法務部第一階段修正草案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306期,109年11月,頁242-243。] 撰稿人:李淑瓊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6314/File_19797800.docx
R02323
上市上櫃公司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之法制研析
證券交易法;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
安怡芸
2023-12-22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323 議題研析 一、題目:上市上櫃公司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證券交易法、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 三、背景說明 (1) 自2020年 新冠肺炎疫情的黑天鵝事件(BLACK SWAN) ,造成各國產業生產延緩,國際運輸滯怠,衝擊全球產業供應鏈體系,至2022年初爆發的烏俄戰爭,引發全球糧食、能源短缺,造成輸入型通膨(Importing Inflation),又因各國政府採行緊縮性貨幣政策,產生抑制經濟復甦、提高停滯性通膨風險 ,再加上地緣經濟衝突、極端氣候等自然災害的發生,接連造成世界經濟的重大損失。面對天災人禍的產生頻率逐漸上升,全球風險樣貌無疑更趨複雜,「多重危機(Polycrises)」的湧現將成為世界新常態 。因此「反脆弱」(Antifragile)並強化產業韌性(Industry Resilience)開始受到各國政府及跨國企業的高度重視 。 (2) 強化韌性提高企業的反脆弱能力,以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挑戰,首需針對各項弱點妥善評估風險,並據此進行系統性的有效管理措施,因此建立並落實企業風險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ERM)機制遂成為公司治理的重要課題。企業風險管理依COSO組織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之定義,係為一項遍及企業各層面之過程,受董事會、管理階層或其他人士之影響,用以制定策略、辨認可能影響企業之潛在事項、管理企業之風險,使其不超過企業之風險胃納(Risk Appetite),以合理保證其目標之達成 。有學者則認為風險管理機制核心在於「風險辨識(Identification)」及「風險評估(Assessment)」,而風險辨識最重要在於「風險意識(Awareness)」高低,然而董事會與管理高層普遍存在風險意識不足的情況 ,實值主管機關重視。 四、探討研析 (1) 上市上櫃公司尚未普遍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 為提升公司治理能力,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於109年推動之「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即納入推動上市上櫃公司導入企業風險管理機制 。然有學者指出上市上櫃公司及中小企業仍多有尚未訂定風險管理政策及程序,亦未建立有效風險管理機制者 。另有民間組織於110年進行調查,發現國內企業在風險管理上存有「人員風險意識不足」、「缺乏資料、方法或工具對風險進行即時偵測」、「風險管理作業分散各部門,無法全面的檢視」等三大問題 。由此可見,設置專責之風險管理委員會,對於落實企業風險管理機制應有正面助益。由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證交所)公告112年度之公司治理評鑑指標中,亦為引導上市上櫃公司重視風險管理議題,增加了是否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之項目 。 然而依學者統計,我國前五十大市值企業,除金融機構外,僅5家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 。 (2) 研議要求上市上櫃公司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之可行性 金管會依金融控股公司法 、銀行法 及保險法 等規定授權,訂定之 金融控股公司及銀行業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實施辦法 、 保險業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實施辦法 ,要求金融控股公司、銀行及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應訂定風險管理政策及程序,且設置獨立的專責風險控管單位,並定期向董事會提出風險控管報告,以提升風險管理能力,故而金融機構均依規定設置。為協助上市上櫃公司建立完善之風險管理制度,證交所及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雖於111年8月公告上市上櫃公司風險管理實務守則 ,明確建議企業設置董事會層級之風險管理委員會。然而金管會依證券交易法授權 訂定之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第44條僅規定公開發行公司宜訂定適當之風險管理政策與程序 ,並未要求設置獨立的專責風險控管單位。 上市上櫃公司因業別不同,而有不同的風險,在多重危機頻繁出現之際,公司面臨如何衡量風險胃納據以計算風險限額、重大風險損失的檢討與因應、風險議題的預警與因應措施等 風險管理政策事項,設置風險管理委員會能有助於企業更有效地辨識、管理和應對各種風險,從而確保業務營運的穩健,並進而確保投資人權益,對於健全資本市場亦有相當助益。爰此,主管機關應提高對於上市上櫃公司風險管理機制之重視,並進一步研議修正相關法令,明確要求上市上櫃公司設置董事會層級之專責風險管理單位之可行性。 撰稿人:安怡芸 � 本文有關年份之使用,原則以民國紀年表述,惟涉及全球性及國際性事件部分,改採西元紀年表述。 � 黑天鵝事件,係形容發生機率極低、易被忽略的事件,具有不可測性、衝擊力道大,以及後見之明等三大特性。詳見「黑天鵝」、「灰犀牛」套用在金融圈,欲表達什麼呢?央行報您知!中央銀行facebook,108年4月16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100064232783109/search/?q=%E7%81%B0%E7%8A%80%E7%89%9B,最後瀏覽日期:112"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100064232783109/search/?q=%E7%81%B0%E7%8A%80%E7%89%9B,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2月13日。 � 顧燕菁,通膨已成為新常態時,2023年的全球經濟還面臨哪4大挑戰?遠見雜誌網站,112年3月30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0382,最後瀏覽日期:112"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0382,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2月13日。 � 魏麗容、郭雅婷,世界經濟論壇(WEF)2023全球風險報告重點整理與反思,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網站,112年3月23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rsprc.ntu.edu.tw/zh-tw/m01-3/en-news/1775-1120323-wef.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 �https://rsprc.ntu.edu.tw/zh-tw/m01-3/en-news/1775-1120323-wef.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2月13日。 � 社論,強化產業韌性 思考務實對策,經濟日報,112年7月7日,第A2版。 � COSO由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簡稱AICPA)、內部稽核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IIA)、美國會計協會(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AAA)、管理會計師協會(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IMA)及國際財務主管協會(Financial Executives International,FEI)5個專業團體共同資助,於1985年成立的美國民間組織,其發布的各項反詐欺、內部控制、商業道德、公司治理及財務報告等準則,經常為官方、民間組織及監理單位採用。詳見廖君美,〈企業風險管理與資訊安全機制設計〉,《財金資訊季刊》,第75期,102年7月,頁27。 � 同前註。 � 黃志明,〈氣候治理下的風險管理新面貌〉,《 當代法律》,第 17期,112年5月,頁173-174。 � 金管會正式啟動「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金管會證券期貨局新聞稿,109年8月25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sfb.gov.tw/ch/home.jsp?id=2&parentpath=0&mcustomize=news_view.jsp&dataserno=202008250004&dtable=News,最後瀏覽日期:112" �https://www.sfb.gov.tw/ch/home.jsp?id=2&parentpath=0&mcustomize=news_view.jsp&dataserno=202008250004&dtable=News,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2月7日。 � 陳清祥,公司治理評鑑 導入風險管理,經濟日報,111年5月11日,第B5版。 � 同前註。 � 112年度公司治理評鑑指標2.22:「公司是否由審計委員會或董事會層級之功能性委員會(如:風險管理委員會)督導風險管理,並訂定經董事會通過之風險管理政策與程序,揭露風險管理組織架構、風險管理程序及其運作情形,且至少一年一次向董事會報告?」,詳見證交所公司治理中心,網址:� HYPERLINK "https://view.officeapps.live.com/op/view.aspx?src=https%3A%2F%2Fcgc.twse.com.tw%2Fstatic%2F20230107%2F8a828e1784e0710501858b566cb8002d_%25E9%2599%2584%25E4%25BB%25B65-112%25E5%25B9%25B4%25E5%2585%25AC%25E5%258F%25B8%25E6%25B2%25BB%25E7%2590%2586%25E8%25A9%2595%25E9%2591%2591%25E6%258C%2587%25E6%25A8%2599_%25E6%259C%2583%25E5%25BE%258C%25E4%25BF%25AE%25E6%25AD%25A3OK%2520-%2520%25E6%25B8%2585%25E7%25A8%25BF.xlsx&wdOrigin=BROWSELINK,最後瀏覽日期:112" �https://cgc.twse.com.tw/evaluationCorp/listCh,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2月7日。 � 黃志明,〈完全失能的風險管理委員會〉,《 當代法律》,第 8期,111年8月, 頁167。 � 金融控股公司法第51條 :「金融控股公司應建立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其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 銀行法第45條之1第1項:「銀行應建立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其目的、原則、政策、作業程序、內部稽核人員應具備之資格條件、委託會計師辦理內部控制查核之範圍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 保險法第148條之3第1項:「保險業應建立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其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 金融控股公司及銀行業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實施辦法第36條第1項:「金融控股公司及銀行業應設置獨立之專責風險控管單位,並定期向董(理)事會提出風險控管報告,若發現重大暴險,危及財務或業務狀況或法令遵循者,應立即採取適當措施並向董(理)事會報告。」 � 保險業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實施辦法第34條之1第2項:「保險業應設置獨立之專責風險控管單位,並定期向董(理)事會報告,若發現重大暴險,危及財務或業務狀況或法令遵循者,應立即採取適當措施並向董(理)事會報告。」 � 上市上櫃公司風險管理實務守則第10條:「上市上櫃公司除以董事會作為風險管理最高治理單位外,得考量公司規模、業務特性、風險性質與營運活動,設置隸屬於董事會之風險管理委員會,並指派適當風險管理推動與執行單位。」 � 證券交易法第14條之1第2項:「主管機關得訂定前項公司或事業內部控制制度之準則。」 � 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第44條:「公開發行公司宜訂定適當之風險管理政策與程序,建立有效風險管理機制,以評估及監督其風險承擔能力、已承受風險現況、決定風險因應策略及風險管理程序遵循情形。」 � 駱秉寬,公司治理3.0 獨立董事的職能改革芻議,工商時報,109年8月31日,第A6版。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6277/File_19797638.doc
R02322
醫療個資共享之法制問題探討
醫療法;個人資料保護法;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
彭文暉
2023-12-20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322 議題研析 一、題目:醫療個資共享之法制問題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醫療法、個人資料保護法、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據報載,自2020年7月起,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下稱壽險公會)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保險科技運用共享平臺,並於2021年將系統延伸至醫院,推出「保險理賠醫起通」服務。民眾可授權醫院,透過上開平臺,將醫療單據資料直接傳送指定之保險公司,即可完成理賠申請。目前總計已有19家醫院25個院區加入該服務,涵蓋全國半數醫學中心[footnoteRef:1]。 [1: 郝充仁,理賠醫起通 翻轉保險服務,經濟日報,2023年11月23日, 第A4版。] (二)保險科技運用共享平臺係由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指導壽險公會與保險業者所共同建置。該平臺讓保戶理賠可透過保險業務員行動裝置、保險公司官網或壽險公會保險存摺「一站申請、多家受理」;合作醫療院所亦可將診斷證明、醫療費用證明等就診資料,線上傳送保險公司作為理賠申請文件,以降低保險理賠所需時間及成本[footnoteRef:2]。論者認為上開服務雖可降低醫院與保險公司之行政成本,並加速醫院對於健康資料之運用,有助於預防保健、健康管理及醫療保險之結合。然因國人對於健康資料保護之信賴文化尚未成熟,仍應儘速健全資料隱私及安全相關法規之建置[footnoteRef:3]。 [2: 謝方娪,壽險公會保險理賠醫起通 最快1、2年實現出院即理賠,中央社,2023年7月4日,國內財經。] [3: 郝充仁,同註1。] 四、探討研析 (一) 病歷及健康資訊之保密義務 司法院釋字第585號理由書及第603號解釋指出,隱私權乃為不可或缺之基本權利,而受憲法第22條所保障。不法侵害他人隱私者,原則上除保密為醫療契約之附隨義務,而應負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責任外,亦構成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footnoteRef:4]之侵權行為,並有第195條第1項[footnoteRef:5]之非財產上損害賠償責任。另醫師無故洩漏因業務知悉或持有之他人秘密者,尚可能涉及刑法第316條[footnoteRef:6]之洩漏業務上知悉他人秘密罪。 [4: 民法第184條第1項:「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 [5: 民法第195條第1項:「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其名譽被侵害者,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 [6: 刑法第316條:「醫師、藥師、藥商、助產士、心理師、宗教師、律師、辯護人、公證人、會計師或其業務上佐理人,或曾任此等職務之人,無故洩漏因業務知悉或持有之他人秘密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萬元以下罰金。」] 查醫師法第23條[footnoteRef:7]明定,醫師除受有關機關詢問或委託鑑定外,對於因業務知悉或持有他人病情或健康資訊,不得無故洩露;醫療法第72條規定:「醫療機構及其人員因業務而知悉或持有病人病情或健康資訊,不得無故洩露」。另查傳染病防治法第10條規定:「政府機關、醫事機構、醫事人員及其他因業務知悉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之姓名、病歷及病史等有關資料者,不得洩漏」;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14條亦規定:「主管機關、醫事機構、醫事人員及其他因業務知悉感染者之姓名及病歷等有關資料者,除依法律規定或基於防治需要者外,對於該項資料,不得洩漏。」準此,醫療機構及醫事人員對於民眾之病歷及健康資訊,依法皆負保密義務。 [7: 醫師法第23條:「醫師除依前條規定外,對於因業務知悉或持有他人病情或健康資訊,不得無故洩露。」] (二) 個人資料之蒐用限制規範 按民眾之病歷、醫療及健康檢查資料,皆屬個人資料保護法(下稱個資法)第2條第1款[footnoteRef:8]之「個人資料」(下稱個資)。依同法施行細則第4條第1項、第2項及第5項規定,所稱病歷個資,指醫療法第67條第2項[footnoteRef:9]所列各款資料;醫療個資,指病歷及其他由醫師或其他之醫事人員,以治療、矯正、預防人體疾病、傷害、殘缺為目的所為之診察及治療,或基於診察結果所為處方、用藥、施術或處置所產生之個資;健康檢查個資,指非針對特定疾病進行診斷或治療之目的,而以醫療行為施以檢查所產生之資料。 [8: 個資法第2條第1款:「本法用詞,定義如下:一、個人資料:指自然人之姓名、出生年月日、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護照號碼、特徵、指紋、婚姻、家庭、教育、職業、病歷、醫療、基因、性生活、健康檢查、犯罪前科、聯絡方式、財務情況、社會活動及其他得以直接或間接方式識別該個人之資料。」] [9: 醫療法第67條第2項:「前項所稱病歷,應包括下列各款之資料:一、醫師依醫師法執行業務所製作之病歷。二、各項檢查、檢驗報告資料。三、其他各類醫事人員執行業務所製作之紀錄。」] 依個資法第6條第1項規定,前開(特種)個資除所列各款情形外,原則上不得蒐集、處理與利用,縱「經當事人書面同意」,若逾越特定目的之必要範圍,亦不得為之;同條第2項並明定,前開個資之蒐用,準用同法第8條、第9條規定,應向當事人告知有關事項[footnoteRef:10]。 [10: 個資法第6條:「有關病歷、醫療、基因、性生活、健康檢查及犯罪前科之個人資料,不得蒐集、處理或利用。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六、經當事人書面同意。但逾越特定目的之必要範圍或其他法律另有限制不得僅依當事人書面同意蒐集、處理或利用,或其同意違反其意願者,不在此限(第1項)。依前項規定蒐集、處理或利用個人資料,準用第八條、第九條規定;其中前項第六款之書面同意,準用第七條第一項、第二項及第四項規定,並以書面為之(第2項)。」] 另查醫療法第69條[footnoteRef:11]及其授權訂定之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第18條第1項、第19條第1項本文規定[footnoteRef:12],中央主管機關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機關及公、私立機構,得設置電子病歷交換平臺,供醫療機構進行跨機構電子病歷交換或利用;醫療機構依該交換平臺為電子病歷交換或利用時,應經病人同意,始得為之。準此,電子病歷於醫療機構之跨機構交換或利用,除須經病人同意,依該辦法第21條規定[footnoteRef:13],相關個資之保護亦適用個資法、醫院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計畫實施辦法及其他相關法令之規定。 [11: 醫療法第69條:「醫療機構以電子文件方式製作及貯存之病歷,得免另以書面方式製作;其資格條件與製作方式、內容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12: 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第18條第1項:「中央主管機關或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機關及公、私立機構,得設置電子病歷交換平臺,供醫療機構進行跨機構電子病歷交換或利用。」;第19條第1項:「醫療機構依前條第一項交換平臺為電子病歷交換或利用時,應經病人同意,始得為之。但病人情況緊急,無法取得或未能及時取得同意者,不在此限。」] [13: 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第21條:「電子病歷個人資料之保護,本辦法未規定者,依個人資料保護法、醫院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計畫實施辦法及其他相關法令之規定。」] (三)醫療個資共享之法制問題 司法院釋字第603號解釋揭示:「隱私權乃為不可或缺之基本權利,而受憲法第22條所保障。其中就個人自主控制個人資料之資訊隱私權而言,乃保障人民決定是否揭露其個人資料、及在何種範圍內、於何時、以何種方式、向何人揭露之決定權,並保障人民對其個人資料之使用有知悉與控制權及資料記載錯誤之更正權。」準此,個資非經本人之許諾,應不得任意蒐集、儲存、運用及傳遞;若基於公益目的而有限制該權利之必要,必須符合憲法規範之要求。 現行醫療法第74條規定:「醫院、診所診治病人時,得依需要,並經病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配偶、親屬或關係人之同意,商洽病人原診治之醫院、診所,提供病歷複製本或病歷摘要及各種檢查報告資料。原診治之醫院、診所不得拒絕;其所需費用,由病人負擔。」查其規範意旨雖為定明轉診病人之原診治醫院、診所有提供病人病歷資料之義務,以利接受轉診醫院、診所之診斷,並避免不必要之重複檢查,節省病人之時間及金錢。惟所定「得依需要」蒐用民眾病歷及醫療個資之要件,似有易致濫用而與憲法第23條「比例原則」未符之疑慮。 另壽險公會推動「保險理賠醫起通」服務,民眾固可於線上簽署授權書,並指定就醫科別、區間及種類,由該公會傳送醫院驗證確認後,透過保險科技運用共享平臺將自身醫療資料提供保險公司使用[footnoteRef:14]。惟查醫療機構將民眾醫療個資提供非屬醫療機構之保險業者,縱「經當事人書面同意」,其個資利用行為,恐亦有逾越醫療特定目的之必要範圍,而與前開個資法規範未合之疑慮。 [14: 謝方娪,保險理賠醫起通2.0年底上線 台大醫北榮長庚可望加入,中央社,2023年5月28日,國內財經。] 按美國業於1996年通過「健康保險可攜性與責任法」(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 HIPAA),用以改善醫療保險市場上個人與團體醫療資訊之移轉可能性及繼續性。經查該法除適用對象涵蓋醫療機構、保險業及健康照護機構,且就醫療資訊之應用(交換)機制、資訊安全及隱私保護定有詳盡規範,並明定相關授權使用與揭露,以及最小必要資訊使用等原則[footnoteRef:15],當可作為我國研修醫療個資共享法規之參考借鏡。 [15: 呂昭芬,〈論醫療資訊電子化與隱私權之保護-以美國為借鑑〉,《軍法專刊》,第64卷,第2期,2018年4月,頁131-132。] 撰稿人:彭文暉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6261/File_19797607.docx
R02321
交通違規不實歸責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林鈺琪
2023-12-1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321 議題研析 一、題目:交通違規不實歸責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三、背景說明 112年6月30日交通違規記點新制上路後,就逕行舉發之交通違規案件,車輛若未到監理機關登記主要駕駛人,車主在收到違規罰單時,可檢附相關證明文件及應歸責人相關證明文件,向處罰機關辦理歸責實際駕駛人,以免逕予記車主違規點數。然而,近來卻發生車主利用其他人販售提供的人頭記點額度,將逕行舉發的交通違規項目歸責到其他人,以避免被記違規點數而遭吊扣駕照 。 四、探討研析 (1) 歸責實際駕駛人之立法意旨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簡稱道交條例)第85條第1項規定,受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之受處罰人,認為受舉發之違規行為應歸責他人者,應於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應到案日期前,檢附相關證據及應歸責人相關證明文件,向處罰機關告知應歸責人,處罰機關應即另行通知應歸責人到案依法處理。該條項之所以允許受處罰之人收受違規舉發通知後,指明可歸責之人,並申請轉罰,其立法意旨,乃在將行政處罰歸於實際應負責任之人,以符公平正義,並使實際應負責之人能知所警惕,避免再犯。惟又考慮到交通違規之處罰係大量而反覆性之行政行為,處罰機關礙於人力、時間之短絀,有時難以逐一詳查違規者為何人,尤其在逕行舉發之情形,更難期待舉發單位具體查證,相較之下,受處罰人對於實際駕駛者為何人多知之甚詳,相關證據及證明文件亦均在受處分人掌握之中,具有資訊上的優勢,故特設本條規定,藉由受處罰人適當之舉證協助,以釐清責任歸屬 。基此,在逕行舉發案件中,處罰汽車所有人乃基於便利調查程序及促使車輛所有人積極管理車輛之考量,故有先逕行舉發、處罰汽車所有人之必要性,再藉由汽車所有人舉反證加以推翻 。 (2) 交通違規不實歸責論處問題 現行道交條例並未規範第85條第1項提供不實歸責之汽車所有人相關罰則規定,交通部公路局表示,若汽車所有人提供不實資料,將交通違規歸責於非實際駕駛人,可能涉及刑法的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 。依刑法第214條規定,明知為不實之事項,而使公務員登載於職務上所掌之公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萬5千元以下罰金。另,最高法院73年台上字第1710號刑事判決意旨:「刑法第214條所謂使公務員登載不實事項於公文書罪,須一經他人之聲明或申報,公務員即有登載之義務,並依其所為之聲明或申報予以登載,而屬不實之事項者,始足構成, 若其所為聲明或申報,公務員尚須為實質之審查,以判斷其真實與否,始得為一定之記載者,即非本罪所稱之使公務員登載不實。……」是以,汽車所有人檢附相關證明文件,申請違規歸責給實際駕駛人時,是否經過處罰機關人員實質審查則至關重要,若有經過實質審查,則不能依刑法第214條處罰,若沒有經過實質審查,才能依刑法第214條論處。 (3) 研擬明定交通違規不實歸責之行政責任 行政機關所為行政行為應受法律及一般法律原則之拘束 ,尤其是裁罰性的不利處分更應符合憲法及行政法上一般原理原則,各機關就主管之法律訂定行政罰時,應先釐清各該規定之義務主體及處罰客體,以確定其「行為人」之範圍 。因此,依道交條例第85條第1項規定,處罰機關藉由受處罰人適當之舉證協助,將行政處罰歸責於實際應負責任之人時,即應確認處罰客體之正確性,才能對實際的行為人作成裁罰性的不利處分。再者,道交條例第85條第1項明定,受處罰人檢附相關證據及應歸責人相關證明文件,向處罰機關告知應歸責人時,處罰機關「 應」即另行通知應歸責人到案依法處理。法律既已明定處罰機關應通知應歸責人到案依法處理,即具有實質審查性質,是以,如前所述,針對交通違規不實歸責,若依刑法第214條論處可能有其困難度。惟為解決交通違規記點不實歸責問題,或可研議增訂相關行政處罰規定,課予汽車所有人提供正確資料之義務,並對提供交通違規轉移之非實際駕駛人明定處罰規定,以因應記點新制上路後之法律漏洞。 撰稿人:林鈺琪 � 鄭瑋奇,杜絕記點黃牛、不實歸責 公路局:明年將開發多款稽核程式,自由時報,112年12月2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50873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2月11日。 � 胡宜如,〈靠行車輛違規使用國道電子收費設備相關法令問題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交通學報》,第10卷,第1期,99年6月,頁91。 � 林家賢,《司法對交通秩序罰審查問題之研究》,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96年7月1日,頁300。轉引自胡宜如,同前註,頁93。 � 同註1,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2月13日。 � 行政程序法第4條參照。 � 行政機關因應行政罰法施行應注意之法制事項第3點參照。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6250/File_19797553.doc
R02320
無家者權益保障之美國法制簡析
社會救助法;社會福利基本法
曾耀民
2023-12-1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320 議題研析 1、 題目:無家者權益保障之美國法制簡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社會救助法、社會福利基本法 3、 背景說明 報載,對於無家者的協助,臺灣傳統上採急難救助或矯正手法,再提供居住支持,但效益不彰。美國約在10幾年前就改採「居住優先」政策,先提供遮風避雨之處,再提供就業、醫療等支持。「社會救助法修法聯盟」認為臺灣應比照美國,採「居住優先」政策。社會安全網應有中央層級的無家可歸者政策,由中央進行全國統籌,幫助跨區流浪者安頓,並主張《社會救助法》應增訂無家者專章,幫助無家者取得扶助等資源需求,或儘早制定《無家者權益保障法》,讓住宅、勞政等各部會共同參與,協助無家可歸者。[footnoteRef:1] [1: 林周義,流浪者居住優先 中央應統籌立專法,中國時報,2023年11月22日,第A5版。] 4、 探討研析 無家者可能因為各樣人生際遇而流落街頭。政府部門以及法律條文慣用「遊民」,非政府組織則傾向使用「街友」,臺灣有慈善團體提出「無家者」來對應英文「the homeless」[footnoteRef:2]。實際上,無家者是國際普遍現象並且在全球受到廣泛關注。本文將簡介美國在無家者權益保障方面的法律制度之轉變,以期作為我國之借鏡。 [2: 張獻忠,「赤貧的租屋者,下一步也許就成街友/《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推薦序」,2016年12月5日,NPOst公益交流站,網址:https://npost.tw/archives/30603,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28日。] (1) 美國《麥基無家者救助法》(McKinney–Vento Homeless Assistance Act) 1987年美國頒布《麥基無家者救助法》。McKinney-Vento法是一項聯邦法律,旨在提供無家者的支持服務。它是美國第一部無家者救濟法案,也是臺灣各縣市遊民安置輔導相關規定的參考範本。該法明文規定,聯邦政府負責支持各州無家者的救濟工作,包括收容所建置、救濟物資、醫療與就業輔導、租金補貼等項目,救濟範圍多次放寬,但「救急不救窮」的結果,無家者人口仍然為數龐大,經費預算也因為執行成效不彰而逐年短少[footnoteRef:3]。因此,我國如參考該法之適用對象與範圍及救濟項目時,仍須考量實際需求資源及調查無家者(遊民、街友)的實際人數,並編列足夠預算才能落實執行成效。 [3: 楊芬瑩,「2020年美國真的不再有遊民了嗎?」,2016年2月7日,報導者-The Reporter,網址:https://www.twreporter.org/a/2020-zero-homeless-usa,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28日。] (2) 美國《無家者緊急協助與快速安置居住法》(Homeless Emergency Assistance and Rapid Transition to Housing, HEARTH)[footnoteRef:4] [4: 同前註。] 1992年美國紐約臨床心理醫師史貝瑞斯(Sam Tsemberis)創立 「得到居住之路」(Pathways to Housing),以倡導「居住安置優先」(Housing First),直接幫無家者安排居住,安頓後才展開後續輔導工作,讓無家者脫離流浪生活。「居住安置優先」模式出現以前,無家者必須先戒除不良習慣,等到身心恢復到一定水準,達到整潔、戒酒、戒毒的標準,才能提供居住安置,那些無法達到要求的人,只能持續徘徊於街頭、醫院、監獄。這種表現好才能安置居住的輔導方式,與「居住安置優先」理念不同,但後者成功比例較高,也更節省成本[footnoteRef:5]。 [5: Bendix Anderson, Sam Tsemberis Puts Housing First, Housing Finance Magazine, Posted on: October 4 of 2013, https://www.housingfinance.com/management-operations/sam-tsemberis-puts-housing-first_o,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28日。] 「居住安置優先」成功後,聯邦政府擴大試驗規模,在西雅圖、波特蘭、羅德島等11個城市,再次以「居住安置優先」模式,先給予居住才開始輔導,事後追蹤結果顯示,無家者的精神狀況明顯好轉,進出醫院、監獄、滋事頻率降低,公部門支出成本大幅下降。「居住安置優先」的經濟效益很快在國會引發論戰,但數據推翻質疑,最後由朝野兩黨議員聯手提出《無家者緊急協助與快速安置居住法案》,取代原本的《麥基無家者救助法》,2008年7月通過兩院表決,於2009年5月20日生效[footnoteRef:6]。該法協助鞏固了聯邦政府對「居住安置優先」的支持,並將永久住房的供應範圍擴大到長期無家可歸的人以外的家庭、青少年及非殘疾人、單身成年人,授權提供快速安置援助資金,幫助人們搬進永久住房並增加收入,這樣他們就可以在沒有長期補貼的情況下繼續擁有住房[footnoteRef:7]。 [6: 同註3。] [7: Josh Leopold, Five Ways the HEARTH Act Changed Homelessness Assistance, May 9 of 2019, https://www.urban.org/urban-wire/five-ways-hearth-act-changed-homelessness-assistance,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28日。] 依該法所規定的內容,值得我國參採的包括:重視快速安置無家可歸的家庭、為長期無家可歸的人建立永久支持性的住房、為安置住房提供更大靈活性與更多協助,並應透過各相關部會的分工整合,才能提供長期或持續性的協助,並在該等人員有足夠獨立自主能力時,輔導其自行尋找住房,並將該空出住房改由其他需要協助者入住,以達解決實際需求者安置之目標。 (3) 美國對無家者之「敞開門計畫」(Opening Doors) 2010年6月歐巴馬總統推出美國史上第一個聯邦層級的無家者問題防治方案「敞開門計畫」,由美國無家可歸問題機構間委員會(the United States Interagency Council on Homelessness, USICH)推動預防及消除無家可歸之綜合策略。該委員會是一獨立機關,由 19 名內閣成員及機構負責人組成,包括公共與私營部門之地方及州合作夥伴,成員為大多數聯邦機關的代表,其中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例如衛生及公眾服務部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HHS)、居住及城市發展部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HUD)及教育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 ED);負責協調聯邦對無家可歸問題之因應措施,為聯邦聯合行動之路線圖,指導制定計畫及預算提案,以實現促使無家可歸的美國人擁有自己居所,並建置緊急應變系統以協助有困難的家庭不至於流落街頭之目標[footnoteRef:8]。 [8: Barbara Poppe, Opening Doors, White House, June 16 of 2010, https://obamawhitehouse.archives.gov/blog/2010/06/15/obama-administration-unveil-national-strategic-plan-prevent-and-end-homelessness,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28日。] 「敞開門計畫」整合居住與城市發展、教育、醫療衛生、勞動、司法等跨部門資源,即時提供不同情況的無家者所需的庇護、就學就業機會、租金補貼、平價醫療等基本所需。簡言之,身心狀況良好的家庭、個人,可以申請租屋補助(Rapid Re-housing),獲得押金、幾個月房租的補貼;身心障礙的無家者,可以申請友善公寓(Supportive housing)與後續輔導;另有針對個別需求所設立的中途社區(Transitional housing)、以及緊急收容所。「無前提的」提供無家者住的地方,比傳統方法更經濟也更有效[footnoteRef:9]。 [9: 同註3。] 依「敞開門計畫」的規劃內容及辦理方式,係由一個處理無家可歸問題的獨立機關來專責推動,並負責整合所有相關部會的資源投入解決無家可歸問題。考量我國國情及政府組織型態,雖不易成立類似美國的獨立機關專責處理無家可歸問題,但仍可研議由負責社會福利之衛生福利部為主責機關,成立類似美國的專責組織(機構),整合各相關部會資源並以常態性計畫來處理無家者問題,並與各地方政府、社福機構或民間組織充分合作,以期共同協力解決無家者的困境。 撰稿人:曾耀民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6248/File_19797551.docx
R02319
愛滋感染者長照之法制研析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長期照顧服務法
李郁強
2023-12-14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 2319 議題研析 一、題目:愛滋感染者長照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 長期照顧服務法 三、背景說明 (一)隨著醫藥進步,只要規律用藥,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感染者(或稱愛滋感染者)死亡風險大幅下降,絕大部分感染者都可以做到U=U(測不到病毒等於不會感染),但感染者身體處於長期發炎狀態,更易罹患三高等慢性疾病。研究發現,50歲HIV感染者之身體素質,約等同於65歲一般人。112年11月統計,現有35,508名HIV感染者,50歲以上中高齡者超過3,000人。我國即將邁入超高齡時代,對於HIV感染者來說,確診後即喪失購買保單權利,一旦失能,恐面臨照服員拒絕提供服務、找不到願意收置的安養機構等困境[footnoteRef:1]。 [1: 李樹人、沈能元、林琮恩、李青縈、李懿哲,HIV感染者老後困境/愛滋感染者老後三大困境 無處可去,聯合報,112年11月30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610498,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2月12日。] (二)為維護HIV感染者權益,減少民間照護機構不願收容之問題,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於104年3月公布第一階段愛滋感染者照護示範機構,北、中、南、東共13家,提供愛滋感染者長期照護或安養安置[footnoteRef:2]。之後與市立及榮總[footnoteRef:3]等公立醫院附設護理之家合作,成立示範機構收置感染者,另鼓勵愛滋病指定醫院與長照機構合作,提供感染者照護資源,至110年共計30家指定醫事機構與52家長照機構簽約合作[footnoteRef:4]。但這些機構多屬於衛福部醫院或各縣市立醫院附設的護理之家及療養院,平時收住一般照護的人數很多,經常處於床位額滿,感染者幾乎等不到入住機會[footnoteRef:5]。 [2: 即指定部屬醫院附設護理之家,收置有長照需求之愛滋感染者,由各縣市衛生局及愛滋指定醫院協助轉介至該13家護理之家。衛生福利部,保障愛滋感染者安養、照護,衛生福利部指定13家愛滋感染者照護示範機構,104年8月20日,網址:https://www.mohw.gov.tw/cp-2647-20248-1.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2月12日。] [3: 第三階段107年12月公布增加3家榮民總醫院分院(桃園、灣橋、台南分院)附設護理之家。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愛滋感染者照護示範機構名單,108年8月1日,網址:https://www.cdc.gov.tw/Category/ListContent/R6FHvhYrueyCubqryUoYg?uaid=dD2BAXHmh7iahKvhjSogAA,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2月12日。] [4: 馮靖惠,愛滋長照難題/下 設愛滋專屬長照機構?官方擔心反成社區排斥箭靶,聯合報,110年4月3日。網址:https://vip.udn.com/vip/story/121939/5362326,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2月12日。] [5: 為i篩檢,愛滋感染者的長照困境,110年1月15日,網址:https://www.lovemyself.org.tw/article/cont?aid=145,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2月12日。] 四、探討研析 (一)主管機關應加強落實宣導HIV感染者U=U之觀念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以下簡稱本條例)第4條第1項規定:「感染者之人格與合法權益應受尊重及保障,不得予以歧視,拒絕其就學、就醫、就業、安養、居住或予其不公平之待遇,相關權益保障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定之。」據此所訂定之《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者權益保障辦法》第7條第3項規定:「感染者或其所居住之社會福利或護理機構遭受本條例第四條第一項有關安養、居住之不公平待遇或歧視時,得逕向地方主管機關提出申訴。」本條例第12條第3項規定:「感染者提供其感染事實後,醫事機構及醫事人員不得拒絕提供服務。」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依據 108年調查資料,當時13家示範機構中,大約只有6名HIV感染者[footnoteRef:6]。 [6: 馮靖惠,愛滋長照迴響/上 讓老愛滋安度晚年 高雄「悄悄」伸援手,聯合報,110年4月9日。網址:https://vip.udn.com/vip/story/121160/5374164,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2月12日。] 目前我國九成五服藥之HIV感染者達到U=U,但調查發現,近四成五國人沒聽過U=U,因不瞭解而有所誤解,當HIV感染者需長照服務時,相關人員仍對HIV存有迷思,導致感染者求助無門。財團法人護理人員愛滋病防治基金會針對照護HIV感染者意願調查,尚有高達60%醫護人員不願意、45.7%長照機構人員不願意[footnoteRef:7]。是以,主管機關應加強落實本條例第7條[footnoteRef:8],宣導HIV感染者U=U之觀念。 [7: 李樹人、林琮恩、沈能元,HIV感染者3困境 老後無家可歸,聯合報,112年12月1日,台北報導。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610509,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2月12日。] [8: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7條規定:「主管機關應辦理人類免疫缺乏病毒之防治教育及宣導。(第1項)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明訂年度教育及宣導計畫;其內容應具有性別意識,並著重反歧視宣導,並由機關、學校、團體及大眾傳播媒體協助推行。(第2項)」] (二)主管機關加強照護人力對愛滋管制之訓練 在目前社會仍普遍存在著污名化以及歧視的情形下,許多HIV感染者難以對家人揭露自己身為感染者的事實,部分感染者存在著缺乏家庭支持,必須孤身一人生活的情況。隨著老化後多重共病的浮現,感染者可能因急性病症住院,在經過急性期的住院醫療後,轉向亞急性甚至慢性照護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footnoteRef:9]。為因應愛滋病感染者老化以及多重共病長照之需求,衛福部於111年3月訂定《長照機構內愛滋感染者照顧指引》作為長照機構因醫療需求後送感染者之備援醫療服務之工作指引。 [9: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長照機構內愛滋感染者照顧指引》,111年3月,頁1-2。] 雖然絕大部分感染者都可以做到U=U,惟照顧人員的標準防護管控還是需要落實,一旦需要接觸感染者傷口,就像照顧B肝感染者一樣,仍要戴上手套[footnoteRef:10]。爰建議將長照人員對於HIV感染者照顧訓練,納入《長期照顧服務法》第18條[footnoteRef:11],長照人員之訓練、繼續教育、在職訓練課程中。 [10: 只要照顧者沒有傷口,即使沒有戴手套接觸到感染者的血液或體液,也沒有被傳染的可能。] [11: 《長期照顧服務法》第18條規定:「長照服務之提供,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長照服務特定項目,應由長照人員為之。(第1項)長照人員之訓練、繼續教育、在職訓練課程內容,應考量不同地區、族群、性別、特定疾病及照顧經驗之差異性。(第2項)長照人員應接受一定積分之繼續教育、在職訓練。(第3項)長照人員之資格、訓練、認證、繼續教育課程內容與積分之認定、證明效期及其更新等有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4項)」] 撰稿人:李郁強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6225/File_19797473.docx
R02316
風機葉片回收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廢棄物清理法
林淑靜
2023-12-13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316 議題研析 一、題目:風機葉片回收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廢棄物清理法 三、背景說明 (1) 在極端氣候、核能災害及經濟發展之需求下,綠色能源成為國際間替代能源之重要考量,全球已有130多個國家提出「2050淨零排放」之宣示與行動,我國亦於2022年3月及12月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及「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footnoteRef:1],就能源、產業、生活面向制(修)訂多項政策及法案,以落實淨零轉型。我國離岸風電及太陽光電行動計畫即屬淨零轉型之重點發展目標,其中2025年離岸風電目標累計為5.6 GW,2030年目標量將達13.1 GW,預計2050年目標量提升至40-55 GW,離岸風電將朝浮動式、大型化機組發展逐步落實[footnoteRef:2]。 [1: 行政院,臺灣2050淨零排放,網址: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7a65a06e-3f71-4c68-b368-85549fbca5d1,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24日。] [2: 經濟部,《臺灣2050轉型「風電/光電」戰略行動計畫(核定本)》, 2023年4月,頁10-11。] (2) 正當政府大力推動離岸風電以增加再生能源發電時,我國2000年於澎湖設置之風電機組已因老舊幾近停擺,面臨退役[footnoteRef:3],惟同為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之太陽能光電板,就未來退役潮已有相關規劃且實際執行,而對風機葉片未來退役之回收措施,則並無明文規定,僅係鼓勵業者採自主回收及開發設計,建立回收處理示範計畫及媒合水泥業者使用[footnoteRef:4]。實務上,現階段各國處理風機退役葉片仍以掩埋及焚燒為主,不僅占用土地資源,更造成二次污染[footnoteRef:5],如無法回收,將有違綠電之環保初衷,惟近期德國已有可回收離岸風機葉片之案例[footnoteRef:6],我國應可規劃將退役之風力葉片納入應回收廢棄物之範疇。 [3: 許逸民、陳淑娥、王玉樹,僅12部風機運轉,澎湖風能發展停滯,中國時報,2023年11月1日,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31101000462-260114,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24日。] [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已於2022年8月22日改制為環境部),《臺灣2050轉型「資源循環零廢棄」關鍵戰略行動計畫(核定本)》, 2023年4月,頁14。] [5: 經濟部工業局,《111年度產業循環經濟整合推動計畫國外資源循環經濟關鍵技術評估報告》,2022年11月,頁50。] [6: Daisy Chuang,首座可回收離岸風機葉片,已在德國外海運轉發電,科技新報,網址:https://technews.tw/2023/03/28/recyclable-wind-turbine-blades-make-debut-in-offshore-project/,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29日。] 4、 探討研析 (1) 建議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授權規定,並將風機業者比照太陽能板設置業者納入管理 經濟部能源署(時為經濟部能源局)配合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2018年11月6日召開「太陽能光電板回收處理機制」研商之會議結論[footnoteRef:7],於《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第17條規定,太陽能發電設備設置者符合一定條件下,應依中央主管機關之書面通知,繳納一定金額之模組回收費用,進行回收處理,用以支應環境部(時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後續模組回收費用。然查授權訂定《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之《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4條第4項,僅限訂定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之能源類別、裝置容量、認定程序及其他相關事項,其中向業者收取回收費用涉及人民財產權,非屬執行法律之細節性或技術性事項,應以法律或法律明確授權為依據。又日本《關於促進再生能源電力使用的特別措施法》(再生可能エネルギー電気の利用の促進に関する特別措置法)[footnoteRef:8]亦已明文規範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之拆解等清除費用,其中第9條規定,再生能源發電業務計畫必須包含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拆解方法以及拆解過程中產生廢棄物之清除和其他處理之相關事項,另同法第15條之6至第15條之10規定拆遷儲備費用,並將此類資金的積累用於支付實施拆除等所需之費用。因此,對風機葉片之回收規劃,建議於《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4條第4項增訂有關回收費用收取之授權規定,並於《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中比照太陽能光電模組設置者,將風機發電設備設置者納入管理。 [7: 王培珍,〈我國太陽能光電板回收機制之探討及建議〉,《主計月刊》,第786期,2021年6月,頁43-44。] [8: 日本《再生可能エネルギー電気の利用の促進に関する特別措置法》第九条規定略以,…再生可能エネルギー発電事業計画には、次に掲げる事項を記載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当該再生可能エネルギー発電設備の解体及びその解体により生ずる廃棄物の撤去その他の処理の方法に関する事項;另第十五条の六解体等積立金の積立て、第十五条の七解体等積立金の額、第十五条の八供給促進交付金の交付に係る解体等積立金の控除、第十五条の九解体等積立金の取戻し、第十五条の十認定事業者等以外の者による取戻し。] (2) 建議修正《廢棄物清理法》第15條製造者延伸責任之適用對象及公告應回收物之範圍 歐盟通過之《廢電子電器設備指令》(Directive 2012/19/EU,Waste from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係透過延伸生產者責任之方式,要求生產者基於環境友善設計並製造產品,並對產品生命週期作通盤考量,提高資源再利用比例,要求生產者必須為廢電子電器設備之收集、處理、回收提供資金等[footnoteRef:9]。而我國《廢棄物清理法》(以下簡稱廢清法)第15條、第16條即為延伸生產者責任之基本原則與適法基礎,其要求「製造者」或「輸入者」應負擔經公告應回收「一般廢棄物」之回收、清除、處理責任[footnoteRef:10]。目前我國廢棄太陽能板回收處理機制已要求太陽能光電發電設備「設置者」繳納模組回收費用,惟因未符合《廢清法》第15條之構成要件,縱繳納之費用屬廢棄物回收費之範疇,仍未能以《廢清法》規範[footnoteRef:11]。而發展再生能源既已為我國重點推動目標,且已要求太陽能板設置業者負擔回收責任,然未來之回收等規定,似仍應回歸《廢清法》規範為宜[footnoteRef:12],故建議修正《廢清法》第15條之構成要件,將其非限於一般廢棄物,或遷就現行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回收費用繳納對象為設置業者,於《廢清法》另立相關回收費用繳納之規定,以避免風機葉片年限到期,業者脫逸回收責任之窘境。 [9: Directive 2012/19/EU Article 4、Article 5、Article 8a(3)、Article 8a(4)(a)、(b) 。] [10: 波特曼,付錢做環保?--製造者延伸責任在台灣,環境資訊中心,網址:https://e-info.org.tw/column/cssconf/2005/cs05072201.htm,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27日。] [11: 如要求太陽能設置業者繳納回收清除處理費,因設置業者非屬太陽能板之輸入者或製造者;另家戶、事業皆可裝設太陽能板,廢棄之太陽能板未必僅屬一般廢棄物,故無法依《廢清法》第15條規範,惟現行《廢清法》第15條第2項公告之《物品或其包裝容器及其應負回收清除處理責任之業者範圍》,其並未限制廢棄物之產源,即非僅限一般廢棄物。] [12: 目前已訂定之太陽能板回收機制,學者亦建議應回歸《廢清法》管理,詳廖宗聖,廖宗聖觀點:綠能與環保應如何雙贏?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2995197?mode=whole,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27日。] 撰稿人:林淑靜 4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6198/File_19797401.docx
R02318
教師懲處機制之研析
教師法
賴怡瑩
2023-12-13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318 議題研析 一、題目:教師懲處機制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教師法 三、背景說明 本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12年11月23日舉行「校園如何確實淘汰不適任教師,促進親師生信任關係,維護學生受教權?」公聽會,討論題綱指出,教師法解聘、停聘、不續聘等處置,目前除「有罪判決確定」、「性侵害行為屬實」較為明確外,其餘侵害行為均為「有解聘及終身不得聘任之必要」、「有解聘之必要」、「有停聘之必要」之規定,未有明確「行為準則」或「行為定義」;甚而被兒童權利公約國際審查委員指出,「教師法」不以教師行為為處置判準,卻以「是否造成學生身心嚴重侵害」為判準並不適當,亦讓教師無所適從 。本文擬就教師法規範之相關懲處機制加以研析。 四、探討研析 (1) 解聘、停聘、不續聘之法律構成要件宜有區別 教師法第14條至第16條及第18條分別列舉各項教師之違失情形及其法律效果為「應予解聘,且終身不得聘任為教師」、「應予解聘,且應議決一年至四年不得聘任為教師」、「予以解聘或不續聘」及「議決停聘六個月至三年,並報主管機關核准後,予以終局停聘」。 論者有謂,對於相同類型之不適任教師,卻有不同之法律效果及不同之審議程序,例如第14條第1項第5款及第6款 和第15條第1項第1款及第2款 均為涉及性平案件之處理,其法律效果分別為「有解聘及終身不得聘任為教師之必要」、「有解聘之必要」;審議程序則分別為「免經教師評審委員會審議,由學校逕報主管機關核准後,予以解聘」、「應經教師評審委員會委員二分之一以上出席及出席委員二分之一以上之審議通過,並報主管機關核准後,予以解聘。」在認事用法上能否達到客觀公正之要求,仍有待觀察 ,爰此,為免個案審查認事用法差異過大,上開解聘、停聘、不續聘之法律構成要件建議應再以具體化、區別化,以使個案之實務處理有較為明確可資遵循之規範。 (2) 整合教師義務與專業素養指引等規範,明定教師行為守則 有關教師行為準則規範用以處理不適任教師之可能性部分,教育部表示:該部期透過「終身學習的教師圖像」及「中華民國教師專業素養指引」,導引不同職涯階段的教師有目標且持續而穩健地專業發展。惟「教師專業倫理」為宣導性及引導作用,屬教師自我約束性質,目前欠缺法源依據,無法以教師專業倫理準則直接對教師予以懲處。針對不適任教師處理,係依教師法及相關子法辦理,因此,倘教師有不適任情事,應依教師法以及相關子法進行處置 。 教師法除上述解聘、停聘、不續聘規定外,另於教師法第32條第1項列舉9款教師義務;及於同條項第10款概括規範其他依本法或其他法律規定應盡之義務。同法第34條規定:「教師違反第32條第1項各款之規定者,各聘任學校應交教師評審委員會評議後,由學校依有關法令規定處理。」亦即前揭義務教師應依規定作為或不作為,而非僅是宣導性及引導作用。 經查法官法未有專項條文列舉法官之義務,該法第13條第2項:「法官應遵守法官倫理規範,其內容由司法院徵詢全國法官代表意見定之。」同法第30條第2項第7款:「違反法官倫理規範,情節重大」應付個案評鑑。該法係採取授權子法另定「倫理規範」取代法律明定「義務」之立法方式。為回應各界期待,明確教師行為守則規範,建議主管機關可以整合教師法規定之「義務」及前述「終身學習的教師圖像」、「中華民國教師專業素養指引」等相關規範,訂定教師行為守則;在立法體例上,並建議參考法官法之方式,於教師法明定教師應遵守教師行為守則,並授權子法另定之;又有關違反教師行為守則之處罰機制亦應於教師法一併規定。 撰稿人:賴怡瑩 �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彙編,「校園如何確實淘汰不適任教師,促進親師生信任關係,維護學生受教權?」公聽會報告,112年11月,頁2,網址:https://lis.ly.gov.tw/lydbc/lydbkm?.3f6904FE00000100000000000003000000091-*^09e5a81be69c83a1598a3c6664066c617336267272653b353c2f6664e37ef6d35e36276d37327ef61eb05ed8ec58344^0010000A000020EA00e69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2月11日。 � 教師法14條第1項第5款「經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或依法組成之相關委員會調查確認有性騷擾或性霸凌行為,有解聘及終身不得聘任為教師之必要。」、同條項第6款「受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規定處罰,或受性騷擾防治法第二十條或第二十五條規定處罰,經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確認,有解聘及終身不得聘任為教師之必要。」 � 教師法15條第1項第1款「經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或依法組成之相關委員會調查確認有性騷擾或性霸凌行為,有解聘之必要。」、同條項第2款「受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規定處罰,或受性騷擾防治法第二十條或第二十五條規定處罰,經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確認,有解聘之必要。」 � 李仁淼,不適任教師機制與教師之救濟制度:以教師法108年修法為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法學評論,6期,109年11月,頁129-130。 � 同註1,頁79。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6207/File_19797404.doc
R02317
農地變更為非農業使用之法制問題研析
農業發展條例;農業發展條例施行細則;農業主管機關同意農業用地變更使用審查作業要點
楊翔宇
2023-12-13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317 議題研析 一、題目:農地變更為非農業使用之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農業發展條例、農業發展條例施行細則、農業主管機關同意農業用地變更使用審查作業要點 三、背景說明 (1) 報載[footnoteRef:1]某公司旗下農場面積達717公頃,其中規劃約400公頃農地將改種電,由農地轉型開發太陽能,且該公司前於112年5月發布重大訊息[footnoteRef:2],聲明已與另一能源公司簽訂農場土地建置太陽光電發電設施租約,規劃農場除部分面積保留為茶園外,其餘面積將建置太陽光電發電設施,由該能源公司向主管機關申請建置太陽能光電發電設備及儲能系統,並由其取得相關許可後經營太陽能光電發電業務。惟生態保育人士呼籲,若在廣袤平原興建太陽光電工程,其景觀與生態損失將無可補償,請尊重棲地生物,大面積農地變更應建立審查機制。 [1: 林菁樺,大武山下400公頃農地改種電 經部:尚未收到申請,自由時報,112年11月21日,網址: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497051,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2月7日。] [2: 公開資訊觀測站網站,台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本公司與寶晶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簽訂「屏東老埤農場土地建置太陽光電發電設施」租約相關事宜,112年5月31日,網址:https://mops.twse.com.tw/mops/web/index,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2月7日。] (2) 經濟部新聞稿回應表示[footnoteRef:3],尚未收到案件,相關案件若有規劃,依程序須經地方政府及農業部同意,經濟部才能審查籌設事宜。另農業部新聞稿回應表示[footnoteRef:4],尚無接獲該案審查或徴詢同意之情事,且該農地涉及農企業法人之承受許可,受到農地農用之限制,並無同意系爭農地變更種電之情事。 [3: 經濟部網站,網媒報導大武山下400公頃農地種電 經濟部:並未收到相關申請案,112年11月21日,網址:https://www.moea.gov.tw/Mns/populace/news/News.aspx?kind=9&menu_id=22333&news_id=11301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2月7日。] [4: 農業部網站,農業部鄭重澄清:並無同意大武山下400公頃農地變更種電,112年11月21日,網址: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9263,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2月7日。] 四、探討研析 1. 主管機關審查農地變更之現行規範及問題 按農業發展條例自89年1月26日修正公布全文迄今[footnoteRef:5],雖然農業發展條例第10條規定:「農業用地於劃定或變更為非農業使用時,應以不影響農業生產環境之完整,並先徵得主管機關之同意;其變更之條件、程序,另以法律定之。(第1項)在前項法律未制定前,關於農業用地劃定或變更為非農業使用,依現行相關法令之規定辦理。(第2項)」惟針對農業用地變更之條件、程序,中央主管機關農業部迄未依前揭規定研擬相關法律加以規範。 [5: 中華民國89年1月26日總統(88)華總(一)義字第8900017370號令修正公布全文77條;並自公布日施行。] 次按農業發展條例施行細則第5條規定:「本條例第10條第2項所稱依現行相關法令之規定,包括主管機關依本條例第10條第1項決定是否同意農業用地變更使用所訂定之相關作業規定。」以及農業主管機關同意農業用地變更使用審查作業要點(下稱變更作業要點)第1點規定:「為執行農業發展條例第10條農業用地於劃定或變更為非農業使用時,應徵得主管機關同意之規定,據以辦理同意農業用地變更使用審查作業,特訂定本要點。」故在農業用地變更之條件、程序,尚未以法律明定之前,農業部如認為有檢討變動之必要,向來係以修正變更作業要點方式為之。例如農業部111年10月26日於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進行「漁電共生推動及輔導情形」專案報告表示,為減少太陽光電侵農之爭議,前於109年7月6日修正變更作業要點第6點及第7點規定,限制特定農業區及養殖漁業生產區不得變更設置太陽光電、以及於109年7月28日修正,對於變更使用面積未達2公頃之農地,除被自然地形或其他非農地包圍、夾雜之零星農地得變更使用外,一律不予同意變更;另對於現行2至30公頃屬地方開發審議案件,修正為須徵得中央主管機關審查同意等[footnoteRef:6]。惟因迄今農業發展條例第10條第1項後段規定仍屬具文,尚欠缺類如「農地使用變更法」,以致主管機關無法有效阻擋非農業部門對於農地變更使用之壓力[footnoteRef:7],面對近年大力推動再生能源政策下之農地種電爭議,亦無法調合太陽能光電與農業發展間之利益[footnoteRef:8]。 [6: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立法院第10屆第6會期經濟委員會第5次全體委員會議「漁電共生推動及輔導情形」專案報告,111年10月26日,網址:https://ppg.ly.gov.tw/ppg/SittingAttachment/download/2022102005/00123123274220250000.pdf,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2月8日。] [7: 簡俊發、陳明燦,〈我國農地使用規劃與管理相關法律重點與問題分析〉,《財產法暨經濟法》,第14期,97年6月,頁26。] [8: 廖欽福,〈擺盪於「農業保障」與「綠能發展」衝突的法學困境與解決策略思考〉,《月旦法學雜誌》,第274期,107年3月,頁62-63。] 1. 中央主管機關有必要檢討修正農業發展條例 由於欠缺專法明定農地變更之條件及程序,近年來中央主管機關為處理農地使用與太陽能光電之爭議,均以修正變更作業要點方式予以劃設、限制農地變更之條件,已如前述,惟縱使農地變更為非農業使用之「程序」尚得以行政命令方式訂定,有關農地變更之「條件」規定,因涉及人民權益之重要事項,仍應由法律加以規範,不宜再逕行以授權行政命令方式為之。建議中央主管機關應基於農地總量管制、農業整體發展及糧食安全等重要事項,並因應再生能源發展現況,另行擬具專法加以規範[footnoteRef:9],或於農業發展條例增訂農地變更之「條件」規範,並配合修正農業發展條例施行細則相關規定,較為妥適。 [9: 簡俊發、陳明燦,同註7,頁28。] 此外,按農業發展條例第12條第1項規定,農業用地之變更,應視其事業性質,繳交回饋金,撥交農業發展基金,專供農業發展及農民福利之用。同條第4項規定:「第10條第1項用地之變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免繳交回饋金:……三、興辦之建設、設施位於經濟部公告為嚴重地層下陷地區,或中央主管機關所定偏遠、離島地區。」惟查經濟部業於106年廢止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劃設作業規範[footnoteRef:10],不再劃定公告嚴重地層下陷地區,而另依地下水管制辦法第2條規定[footnoteRef:11],劃定公告地下水管制區之第一級及第二級管制區,爰農業發展條例第12條條文已無地層下陷條文可以直接適用,顯不合時宜。 [10: 經濟部106年8月29日經授水字第10620210250號令發布廢止。] [11: 地下水管制辦法第2條規定:「本辦法適用之地下水管制區(以下簡稱管制區)由中央主管機關考量地層下陷、地下水位變化、地質條件及其他相關因素,區分為第一級及第二級管制區劃定公告,並刊登政府公報;變更時,亦同。(第1項)前項管制區之劃定,中央主管機關得每五年或依實際狀況檢討變更之。(第2項)」] 綜上,鑑於農地變更之審查條件及免繳回饋金等規定,迄今仍未制定專法規範或已有不合時宜之情事,建議中央主管機關應通盤檢討農業發展條例,以落實確保農業永續發展、促進農地合理利用之立法目的。 撰稿人:楊翔宇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6201/File_19797395.docx
R02315
健保藥價制度之法制研析
全民健康保險法;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全民健康保險藥品價格調整作業辦法
江建逸
2023-12-12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315 議題研析 一、題目:健保藥價制度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全民健康保險法、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全民健康保險藥品價格調整作業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我國全民健康保險藥品採用統一支付價支付特約醫療院所[footnoteRef:1],目前核定約14,000項藥品,另外指示用藥[footnoteRef:2]841項。特約醫療院所藥費申報點數從2019年的1301億點,到2022年增至2316億點,占健保總額比率愈來愈高[footnoteRef:3]。新藥藥價屢創新高,健保財務受藥價影響日趨沈重。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以下簡稱健保署)首次研擬一系列藥價改革措施,未來過專利期的藥品將參考國際藥價,採十大醫藥先進國[footnoteRef:4]最低價給付,盼釋出健保資源,避免因健保財務困窘而影響健保收載新藥的時間。同時提供學名藥[footnoteRef:5]藥價優惠,盼鼓勵藥界「國藥國造」[footnoteRef:6]。 [1: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健保用藥品項,2023年7月4日,網址: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238507DCFE832EAE&topn=5FE8C9FEAE863B46,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2月1日。] [2: 依藥事法第8條第2項規定:「製劑分為醫師處方藥品、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成藥及固有成方製劑。」,爰藥品分為處方用藥、指示用藥、成藥三級。其中所謂指示用藥,係指藥性溫和,不需要醫師處方,但須由醫師、藥師指示使用,使用的風險性較處方藥低,不需要醫師處方,但是須有醫師或藥師等依症狀評估及指示後才可購買。例如多數的胃腸用藥與綜合感冒藥等。參見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藥品分三級用藥看標示,2020年3月17日,網址:https://www.nant.mohw.gov.tw/?aid=509&pid=26&page_name=detail&iid=170,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27日。] [3: 林琮恩等,健保老藥藥價瘦身 二代健保首次藥價改革 病團盼省下藥費挹注新藥,聯合報,2023年11月19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583543,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20日。] [4: 十大醫藥先進國係依據藥品查驗登記審查準則第7條定義,係指美國、英國、日本、瑞士、加拿大、法國、澳洲、德國、比利時及瑞典。] [5: 林以璿,學名藥?原廠藥?差別到底在哪裡?HEHO電子報,2019年3月21日,網址:https://heho.com.tw/archives/43493,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27日。所謂學名藥就是藥品原廠商專利過期,而其他合格藥廠以同樣成份與製程生產的藥品,就稱為「學名藥」(Generic Drug)] [6: 林琮恩等,同註3。] (二)根據健保署公告[footnoteRef:7],藥價調整是每年例行作業,會依據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全民健康保險藥品價格調整作業辦法進行,並自2013年起試辦藥品費用支出目標制(Drug Expenditure Target,DET),所謂DET是在總額預算下,當實際藥費支出超過年度藥費支出目標值,則於隔年啟動藥價調整,以有效管控整體藥費支出。 [7: 健保署,112年度健保藥價調整,自4月1日起實施,2023年3月2日,網址:https://www.mohw.gov.tw/fp-6566-73804-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28日。] (三)我國在調整藥價替民眾荷包把關的同時,必須要考量廠商的合理利潤,保護國內產業發展,避免影響藥廠生存。例如以藥品而言鈣片價格很低,但食品卻偏高;或是在人工成本上揚的時候,價錢卻持續下降,導致抗生素等藥因為藥廠利潤不夠而不願意繼續生產[footnoteRef:8]。歷年健保藥價調整,曾發生藥品退出市場[footnoteRef:9],導致缺藥或換藥之適應期或挑戰。 [8: 李青縈,老藥不降、新藥不來 專家:得配套保護產業,聯合報,2023年11月18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583541,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20日;賴淑敏等,15款抗生素提重議價僅1款排入討論 醫界憂引缺藥危機,公視新聞網,2023年6月5日,網址: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40046,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2月1日。] [9: 林貞岑,健保調降藥價、原廠藥退出台灣,我吃的藥會受影響嗎?康健雜誌,2019年3月26日,網址: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79175,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28日;我是亮亮,在方便廉價的健保背後,被砍的絕不只是「藥價」,關鍵評論,2019年3月22日,網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5925,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2月2日。] 四、探討研析 (一)主管機關應考量病患權益及減少社會衝擊,研議修法以符法治國原則   全民健康保險法第51條第4款明定「下列項目不列入本保險給付範圍:四、成藥、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惟健保實施迄今已近30年,目前仍有841項指示用藥仍在支付[footnoteRef:10],僅逐步縮小給付範圍而已。依健保署就此規劃報告所蒐集專業醫學會之評估意見[footnoteRef:11],贊成全面取消給付者,認為應建立民眾正確使用藥品及自我照護之觀念,珍惜醫療資源;反對全面取消給付者,則認為由民眾自行購買指示用藥,可能延誤治療、增加後續花費或增加其他較高價藥品之用量,應在實證前提下,兼顧民眾健康狀況、經濟負擔、醫師臨床用藥選擇及健保財務之健全,決定是否給付。基於法治國原則依法行政之要求,現行指示用藥仍由健保給付,未符全民健康保險法規定,亟應檢討,建請主管機關在考量病患權益及減少社會衝擊等情況下,研議修正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 [10: 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第11條第1項第2款規定:「醫師指示用藥依法不在全民健康保險給付範圍,原前公、勞保核准使用之指示用藥,經醫師處方暫予支付。但保險人應逐步檢討並縮小該類品項之給付範圍。」] [11: 健保署,落實指示藥品不納入健保給付之規劃報告(含配套措施及對健保財務影響之評估),2019年3月8日。網址:https://www.tma.tw/NhiLumpSum/fiilesCo/110-12/%E8%A1%9B%E7% A6%8F%E9%83%A8%E5%81%A5%E4%BF%9D%E6%9C%83%E7%AC%AC5%E5%B1%86110%E5%B9%B4%E7%AC%AC8%E6%AC%A1%E5%A7%94%E5%93%A1%E6%9C%83%E8%AD%B0%E8%B3%87%E6%96%99(11012171.pdf,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2月1日。] (二)為保障民眾醫療權益,主管機關修法調整藥價宜有配套防杜缺藥相關措施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世界多國均面臨缺藥潮,原因相當複雜,包含原物料短缺、輸入藥品因國際需求增加、國內市場較小而國際競爭力低,導致降低輸入數量等因素,醫界與藥界都提出警示,缺藥不只藥品短缺,還有藥價問題,且不同層級醫療院所與藥局也面臨不同狀況[footnoteRef:12],我國缺藥品項一度多達131品項。健保署除研擬修正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全民健康保險藥品價格調整作業辦法外,於每年例行調整藥價時,宜有防杜發生缺藥及確保學名藥品質[footnoteRef:13]等相關配套措施,以保障民眾醫療權益。 [12: 陳婕翎等,後疫情時代 防缺藥成健康新挑戰,中央社,2023年5月31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topic/newsworld/175/202305310002.aspx,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30日。] [13: 李青縈等,醫界樂見 籲配套防缺藥潮,聯合報,2023年11月19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583736,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2月2日。] 撰稿人:江建逸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6102/File_19797364.docx
R02314
非典型勞動者權益保障相關法制之探討
勞動基準法
陳建欉
2023-12-07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314 議題研析 一、題目:非典型勞動者權益保障相關法制之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勞動基準法 三、背景說明 (一)依行政院主計總處「112年5月人力運用調查」統計,我國非典型僱用(部分工時、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就業人數達80.6萬人,創近4年新高,占總就業人口比率約7%,雖不若日、韓比率已逾36%,然非典型工作型態,已成勞動市場不容忽視的新趨勢及受關注議題[footnoteRef:1]。雖然運用「非典型勞動型態」確能有效控制人事成本,並增加人力彈性運用。然非典型僱用亦帶來許多負面效應,現行勞動法制保障難以完整涵蓋非典型勞動者,使其易成為遭受勞動剝削的族群[footnoteRef:2]。 [1: 洪凱音,青壯愛自由 非典型工逾23萬 零工經濟崛起 派遣、約聘、臨時工80萬人 4年新高 景氣下行恐先遭裁撤,中時新聞網,2023年11月26日,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31126000356-260110?chdtv,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2月3日。] [2: 李秉芳,全台近百萬非典型勞動者「無法可管」,立委、民團呼籲立專法保障外送員、派遣勞工,關鍵評論,2022年4月29日,網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5006,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2月4日。] (二)我國勞動法律對非典型僱用定義尚無明文規定,從國際勞工組織(ILO)分類[footnoteRef:3]、政府統計資料[footnoteRef:4]及學者研究[footnoteRef:5]顯示,「非典型僱用」乃相對於典型僱用(全時、不定期契約、直接僱用)之稱,即具有部分工時、定期契約、非直接僱用等特性之工作型態。此外,各類新興非典型勞動型態快速增加,如勞務外包、個人承攬、自營作業者、零工經濟工作[footnoteRef:6]、SOHO族[footnoteRef:7]及電傳勞動[footnoteRef:8]等被廣泛使用,雖非典型僱用對勞資雙方均產生利弊得失[footnoteRef:9],然整體而言非典型勞動者在法定權益保障上,仍處於相對不足劣勢。 [3: 凌澤生,〈各國非典型勞動者保障制度之研究與啟示〉,《人力規劃及發展研究報告》,第 20 輯,2020年7月,頁105-112。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將非典型勞動區分5種型態,包括「暫時性僱用」、「部分工時工作」、「多方性僱用」、「隱藏性僱用」及「依賴性自營工作者」。] [4: 勞動部網站,就業統計,網址:https://statdb.mol.gov.tw/html/com/st0102.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2月3日。行政院主計總處網站,112年人力運用調查統計結果,2023年11月23日,網址:https://www.dgbas.gov.tw/News_Content.aspx?n=3602&s=232617,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2月3日。] [5: 黃義銓,〈日本商業服務業非典型就業發展趨勢之探討─兼論限定正職員工所扮演之角色〉,《東亞論壇》,第517期,2022年9月,頁30。「典型僱用」通常指符合直接僱用、不定期勞動契約及全時工作之僱用型態。不具備典型僱用之特徵,一般即認定為「非典型僱用」。] [6: 「零工經濟工作」指自由、兼職勞動者在短期,完成少量工作且得到一次性報酬之工作。] [7: SOHO是 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縮寫,意指透過網路等通訊工具,在家工作。] [8: 依勞動部函訂之「勞工在事業場所外工作時間指導原則」第3點第2款第1目規定,電傳勞動指勞工於雇主指揮監督下,於事業場所外,藉由電腦資訊科技或電子通信設備履行勞動契約之型態。] [9: 吳俊緯、張晏榕,〈臺灣非典型僱傭議題於主流/大眾與非主流/獨立媒體之網路新聞框架比較分析〉,《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第14卷,第4期,2020年12月,頁26-27。採取非典型僱用,對資方之優點有「節省人力成本」、「便於補充臨時人力」等;缺點有「忠誠度低」、「專業性不足」等。對勞方之優點有「增加工作機會」、「利於工作轉換」等;缺點有「工作不穩定」、「薪資低落」、「晉升機會少」、「無法全面適用勞動法令保障」等。] (三)主要國家對非典型工作者勞權保障作法,簡要說明如下:   1.美國   美國公民依就業狀況區分為5個類別,分別是雇員、獨立承攬人或自營作業者、法定員工、 法定非員工及公職人員[footnoteRef:10]。美國對派遣勞工尚未制定保障專法,相關規定散見於聯邦或各州勞動法律,透過主管機關認定或訴訟解決相關紛爭[footnoteRef:11]。2012 年加州法院就「Barbara Ann Berwick Vs. Uber」案,建議美國聯邦政府於《公平勞動基準法》中,增訂介於「受僱勞工」與「獨立承攬勞動者」之間的「新中間類型勞動者」(new intermediate category),但引發美國社會的爭論[footnoteRef:12]。 [10: 高慧君、劉梅君,〈數位浪潮下各國零工經濟勞動者保護機制轉變之啟示〉,《台灣勞工季刊》,第63期,2020年9月,頁60-61。雇主如將雇員錯誤歸類(misclassification of employees)為自營作業者或獨立承包商,將面臨勞工就業發展局處以 5,000 美元至1萬5,000美元罰鍰。] [11: 章仁香、楊美鈴、陳小紅、陳慶財、李月德、王幼玲、瓦歷斯‧貝林,《「政府對於非典型就業規範及執行情形之探討」通案性案件調查研究報告》,監察院,2020年4月,頁109。] [12: 李健鴻,〈零工經濟的因應途徑: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的「中間類型勞動者」制度分析〉,《台灣勞工季刊》,第59期,2019年9月,頁15。] 2.德國 德國政府依勞工就業狀況區分為「勞工」、「自營作業者」及「類似勞工」(或稱準勞工)3種類別,分別適用不同勞動保護規範[footnoteRef:13]。《團體協約法》第12a條第1項規定,「類似勞工」係指為該締約對象提供勞務,所獲報酬數額之半數以上均來自於該締約對象之勞工。1972年制定《勞動派遣法》,該法第8條規定「平等地位原則」,藉以強化派遣勞工個人保護並促進勞動市場活絡[footnoteRef:14]。關於零工經濟勞動者是否適用「類似勞工」的議題,德國始終存在著正反的不同觀點[footnoteRef:15]。 [13: 高慧君、劉梅君,同註10,頁63。] [14: 李秉恒,《派遣勞工之平等地位保障—德國與我國法制發展之比較》,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5月,頁8-11。] [15: 陳威霖,〈各國「類勞工」法制實施之現況與困境〉,《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簡訊》,第37期,2023年3月,頁20。從事零工經濟工作的勞動者不僅對於時間及空間均有自主權,也不會納入勞務需求者的生產組織中,而且通常自備生產工具,是以德國多數勞動法學說亦從這些特徵,據以認定零工經濟的勞動者屬「自營作業者 」。] 3.日本 日本勞動法律對非典型僱用並未定義,實務上多稱為「非正規僱用」[footnoteRef:16],依總務省調查資料,截至2023年10月底非正規僱用者已達2,140萬人[footnoteRef:17]。1985年制定《勞動者派遣法》(《労働者派遣事業の適正な運営の確保及び派遣労働者の保護等に関する法律》),確保派遣勞動者就業條件;1993年制定《部分工時法》(《短時間労働者の雇用管理の改善等に関する法律》),規範部分工時者之均等待遇、轉換為正社員、及紛爭解決程序等;2023年4月通過《特定受託事業者公平交易法》(《特定受託事業者に係る取引の適正化等に関する法律》),採取融合經濟法及勞工法,保障自由業者之權益。 [16: 尤唯匡,《論非典型僱用關係之平等法理-以日本學說發展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21年6月,頁5-6。正規勞動者被稱之正社員,非正規勞動者則包含(1)部分工時者(パ-ト):通常指家庭主婦兼職。(2)兼職工作者(アルバイト):通常指學生兼職。(3)派遣社員。(4)契約社員:較常見定期契約期間為1年。(5)囑託社員:通常適用於退休勞工重新被退休時之企業再僱用的就業型態。(6)其他。] [17: 日本總務省統計局網站,「労働力調査 (基本集計)2023年(令和5年)10月份」,2023年12月1日,網址:https://www.stat.go.jp/data/roudou/sokuhou/tsuki/pdf/gaiyou.pdf,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2月3日。] 四、探討研析 (一)建立均等待遇僱用原則,促進非典型勞動者身分流動 現行從事非典型勞動者,仍集中弱勢族群[footnoteRef:18],依區隔勞動市場理論(labour market segmentation),該類型工作者易陷於長期惡性連鎖而難以轉換為正職工作[footnoteRef:19]。鑑於國際勞動公約或先進國家對非典型勞動者,多採取「均等待遇原則」。我國現行勞動法制對非典型僱用之平等保障尚無明確規範,實務上典型與非典型勞動者,仍明顯存在勞動條件不平等狀況[footnoteRef:20]。參酌國際勞動公約及各國立法例,建議修正《勞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增訂均等待遇原則、促進非典型勞動者身分流動[footnoteRef:21]等條款,強化保障各類非典型勞動者之勞動權益。 [18: 凌澤生,同註3,頁115。勞動市場雖有一部分工作者,因生涯規劃而自願性選擇非典型勞動型態,但主要從事非典型工作仍集中在婦女、青年人、身障者、中高齡者及移民勞工等非自願性之弱勢族群。] [19: 吳彥緯,《臺灣青年初入職場非典型就業對後續就業身分與薪資成長之影響》,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23年7月,頁4。] [20: 尤唯匡,同註16,頁115-117。] [21: 廖禹揚,非典型就業人口攀高 人力銀行籲立專法保障,中央通訊社,2018年9月11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1809110058.aspx,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2月3日。例如設定薪資下限保障、企業僱用比例上限,並透過租稅優惠,獎勵企業將非典人員轉任編制內員工。] (二)盤點現行對非典型勞動保護措施,重要事項提升至法律位階或授權訂定法規命令 現行《勞基法》對部分非典型勞工雖已有相關保障規定[footnoteRef:22],然對外送員及部分工時勞動者之保障,仍停留在「外送作業安全衛生指引」、「僱用部分時間工作勞工應行注意事項」等行政指導層次,因其未具有法律拘束力,難以落實該類勞動者權益保障。爰建議主管機關審視相關函釋或行政指導,研擬將各類非典型勞動者保障重要事項提升至法律位階,或授權訂定法規命令,以填補法規空白,俾利強化對非典型勞動者之權益保障。 [22: 關於派遣勞工之定義及相關權益保障,規範於《勞基法》第2條、第9條、第17條之1、第22條之1、第63條之1及第78條等;定期契約工則規範於同法第9條、第10條及第15條等。] (三)參酌各國立法趨勢,審慎評估保障非典型勞動之修法方向 隨著經濟發展帶動的勞動關係變化,傳統以勞工及非勞工二分法,保障勞動者之立法有其侷限[footnoteRef:23]。各國紛紛出現「準勞工」、「類似勞工」、「中間勞工」(下稱第三類勞工)等立法保護途徑。然而,法律制定很難跟上科技進步之速度[footnoteRef:24],要明確定義第三類勞工,不僅有其難度,各國立法後亦衍生其他問題[footnoteRef:25]。「去管制化」與「勞動彈性化」,不僅改變新興產業生態,亦衝擊傳統勞動規範[footnoteRef:26]。各國保障非典型勞動者之途徑,有採取專法規範,亦有於勞動法律增訂保護條款,或擴大勞工適用範圍等立法模式,目前國內學界對此見解仍相當分歧[footnoteRef:27],建議密切關注各國立法發展,審慎評估適合國情之修法方向。 [23: 依《勞基法》第1條及第2條規定,其保障之對象為勞工。準此,不具勞工身分者,則非屬《勞基法》適用主體。隨著經濟發展帶動的勞動關係變化,勞工與自營作業者模糊地帶日益增加,如何保障非典型勞動者之權益,引發相關爭議。] [24: 鄭津津,〈妾身未明的類勞工勞權保障問題之探討〉,《月旦民商法雜誌》,第 81 期,2023年9月,頁19。] [25: 李健鴻,同註12,頁18-22。德國面臨零工經濟的勞動者是否適用「類似勞工」的討論,除了法律界定「勞動者身分認定標準」的議題之外,亦應思考「經濟收入比例認定」之實踐問題。義大利創造「中間類型勞動者」的因應途徑,但實踐過程中,受限於「立法配套不足」,導致出現了「非預期性」的後果,進而陷入不斷修法的制度變動。] [26: 王服清,〈外送員喚起「非典型勞工」之法律保留問題〉,《台灣法學雜誌》,第 380 期,2019年11月,頁15。] [27: 陳威霖,同註15,頁21。] 撰稿人:陳建欉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6051/File_19797199.docx
R02313
企業盡職調查之歐洲法制簡析
證券交易法;政府採購法
方華香
2023-12-0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313 議題研析 1、 題目:企業盡職調查之歐洲法制簡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證券交易法、政府採購法 三、背景說明 我國於2023年6月簽署之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目前進入第二階段之勞動、環保、農業議題之討論:勞動方面,討論如何保障國際認可勞動權益等;環境方面討論重點是推動綠色企業、經濟去碳化等合作方向 。至於2021年9月22日正式申請加入之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內容包含第19章勞工、第20章環境,則已有文本。顯見勞動(工)與環保,已是目前對外談判貿易協定中之重要議題。 (1) CPTPP勞工章要求會員國遵守勞動權及制定可接受工作條件,包括:締約方應依據國際勞工組織(ILO)1998工作基本原則及權利宣言,遵守國際核心勞動標準:(1)結社自由以及有效認可之集體協商權;(2)消除一切形式之強迫或強制勞動;(3)有效廢除童工;(4)消除就業及職業之歧視(第19.3.1條)。締約方應採行並維持最低工資、工時及職業安全衛生等可接受工作條件之法令及規定等(第19.3.2條)。減損禁止(non-derogation):不應為鼓勵貿易或投資,而拋棄或減損本章所列勞動權及可接受工作條件(第19.4條)等 。 (2) CPTPP環境章之宗旨及一般承諾包含會員應承諾保護環境,共同努力應付各項挑戰,例如:環境污染、有害物質之管制、動植物保育等;以環境法律或其他措施構成貿易或投資之隱藏性限制是不恰當的;締約方應有效執行其環境法規,不得為吸引貿易或投資而減損或不執行環境法規義務 等。 四、探討研析 (1) 企業盡職調查與歐洲立法概況 近年來,我國積極加入各式自由貿易協定,政府與企業針對貿易協定中可能涉及之勞動與環保議題,即應預作因應。而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的是企業有義務辨識、預防並排除企業本身及其供應鏈營運過程中,對人權與環境之負面影響 。此種企業社會責任規範已逐漸走向法制化,尤以向來重視人權與環保之歐洲為最。茲以德國法與歐盟法為例,析述立法概況如下: 1. 德國供應鏈盡職調查法(Lieferkettengesetz-LkSG)自2023年1月1日施行,員工超過3千名以上之德國企業始適用本法,但2024年起擴大適用到員工超過1千人之企業。企業對自己本身及供應鏈須盡到調查義務,建立有效之風險管理,以識別、避免或儘量減少侵犯人權及破壞環境的風險。本法除明定在企業業務領域及供應鏈中必要的預防及補救措施,並要求企業建立投訴流程及定期報告;違反者可能被禁止參與政府標案最多3年,且對年營收超過4億歐元之企業可處年營收2%之行政罰鍰。本法由聯邦經濟部所屬「聯邦經濟及出口管制辦公室」(簡稱BAFA)負責執行 。 2. 歐洲議會於2023年6月通過歐盟「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Due Diligence Directive)-歐洲供應鏈法案(European Supply Chain Act),未來立法程序完成後,全體會員國應在2年內完成國內立法 。 企業將有義務確保其商業活動對人權與環境不致產生負面影響,並於必要時防止、終止或減輕這些影響,也必須監督供應鏈中所有合作夥伴,包括供應商、銷售合作夥伴、運輸公司、倉儲服務提供商、廢棄物處理廠等,共同遵守對環境與社會之責任。相關規範包括將盡職調查納入企業內部規範、辨識人權和環境影響之負面影響、預防潛在影響並排除或減少既有影響、建立申訴管道、監督盡職調查執行效果並公開等 。 相較於2022年版草案,上述通過之新版供應鏈法擴大及於設於歐盟境內,全球員工超過250名,年營業額4千萬歐元之企業,且無行業別限制;即使未在歐盟地區設有據點,如企業年營業額超過1.5億歐元且其中至少有4千萬歐元之營收在歐盟境內發生者,亦須遵守新版供應鏈法 。 (2) 強制盡職調查法之影響及歐洲產業及商業界之反對意見 1. 可能降低歐盟企業之國際競爭力及影響中小企業:過度監管或僵化之法律規定,將削弱歐盟企業於全球之競爭力;歐盟或德國法雖均限於一定規模之企業始有適用,然在履行義務過程中,企業會透過供應鏈轉移相關責任至中小企業夥伴,造成中小企業不合理之成本負擔,其將被行政作業手續「完全淹沒」。 2. 法律明確性及責任範圍過大之質疑:歐盟法將帶給企業全新且無法預估之風險,企業恐需承擔超出自身所及之檢查責任。供應鏈通常由數百家、數千家公司組成,一般只有最直接供應商才為往來公司所知。企業在履行義務上仍需要明確指導方針,並應將責任合理地限縮在企業能力範圍內(例如明確說明什麼情況違法、什麼樣的盡職調查可以免除法律責任等)。 3. 比例原則之商榷:不同產業、不同部門產生之風險不同,及企業規模大小差異,難以期待相同形式或複雜度之盡職調查等。 (3) 我國現行相關規範之檢視與建議 我國目前並無企業盡職調查之專法,民間有催生臺灣版供應鏈企業責任法之呼聲 。惟雖無強制性義務之專法,但企業應善盡對勞工人權或環境保護之社會責任等相關概念仍散見於若干法規,略以: 1. 有價證券上市規定:有足以影響公司財務業務正常營運之重大勞資糾紛或污染環境情事,尚未改善者,不宜上市 。 2. 實收資本額新臺幣20億元以上之上市公司編製永續報告書內容應涵蓋人權、勞工、環境等影響 。 3. 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告「112年度 (第十屆)公司治理評鑑指標」 ,將員工福利、環境保護等事項列入公司評鑑治理指標,包含是否揭露各項員工福利措施、退休制度與其實施情形?是否揭露員工人身安全與工作環境的保護措施與其實施情形?是否制定溫室氣體減量、減少用水或其他廢棄物管理政策,包含減量目標、推動措施及達成情形等? 4. 政府採購法第70條第1項規定,機關辦理工程採購,應明訂廠商執行環境保護、施工安全衛生之責任,並對重點項目訂定檢查程序及檢驗標準;第96條規定機關得於招標文件中明定優先採購取得政府認可之環境保護標章使用許可,而其效能相同或相似之產品,或產品或其原料之製造、使用過程及廢棄物處理,符合再生材質、可回收、低污染或省能源者,及最有利標評選辦法規定,得將勞雇關係或人為災害事故等情形列入評選項目 等。 綜上,與歐洲具強制性效力之義務規定法制相較,我國現行規範效力相對弱化。例如前述上市規定,僅是「不宜」上市、永續報告書只是資訊揭露、政府採購僅是「優先」採購綠色產品或「得」將勞雇關係列入評選項目等是。有鑑於歐洲法制刻正起步,產業界亦有反彈聲浪,後續執行情形容待觀察。惟各式貿易協定之規範對象雖為締約會員國(政府),但企業若欲與歐盟企業往來(為其供應鏈之一環)或是我國跨國企業於歐盟境內之營收達到適用門檻者,在政府法制未全面到位之前,必須提高相關法規遵循能力以預為因應,而政府亦應強化宣導,使企業加強識別並改善相關人權與環境保護之負面風險。撰稿人:方華香 � 曹悅華、傅沁怡,台美貿易倡議第二階段 開新篇,工商時報/要聞/綜合要聞,2023年8月20日。 �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CPTPP勞工章PDF,網址: https://www.ey.gov.tw/otn/152C28F1637EEE88,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27日。 � 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CPTPP環境章PDF,同前註網址。 � 吳允中,〈歐盟執委會通過「歐盟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草案〉,《科技法律透析》,第34卷,第9期,2022年9月,頁5。 � 整理自:龔榮男,〈 為強化全球供應鏈對人權及環境之保護,德國《供應鏈法》自2023年1月1日起生效〉,2023年1月3日,網址: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755224,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30日;〈 企業與人權研討會:責任供應鏈引導下 企業應重視ESG及勞動人權〉,中央社,2023年3月30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postwrite/chi/338049,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30日;李介文,觀念平台-接軌國際 開展人權盡職調查,工商時報,2023年6月28日,第A6版。 � 孫良輔,〈 奧地利工商總會認為歐盟供應鏈法案應考量未來實施對歐盟中小企業及競爭力之衝擊〉,2023年6月27日,網址: 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764065,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30日。 � 吳允中,同註4,頁7;龔榮男,〈 歐洲議會通過更嚴格標準的供應鏈法〉,2023年6月2日,網址: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762975,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2月1日。 � 龔榮男,同前註。 � 整理自:孫良輔,同註6;龔榮男,同註7;劉芷宜,〈歐盟強制性供應鏈盡職調查義務〉,《科技法律透析》,第33卷,第6期,2021年6月,頁40。 � 台灣勞工陣線、台灣人權促進會、臺灣東突厥斯坦協會,〈【新聞稿】強化國內禁止強迫勞動法案,催生台灣版《供應鏈企業責任法》〉,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2022年6月27日,網址: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112032,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2月1日。 � 參照證券交易法第140條規定:「證券交易所應訂定有價證券上市審查準則及上市契約準則,申請主管機關核定之。」而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有價證券上市審查準則第9條第1項第3款即規定,有足以影響公司財務業務正常營運之重大勞資糾紛或污染環境情事,尚未改善,證交所公司認為不宜上市者,得不同意其股票上市。 � 參照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營業細則第47條第3項:「本公司得依上市公司、創新板上市公司、第一上市公司或創新板第一上市公司規模、業務性質及其他必要情況,要求其編製永續報告書,並申報至本公司指定之網際網路資訊申報系統,其作業辦法另訂之。」、 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第2條及第3條,符合一定規模之上市公司應每年參考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s,GRI)發布之通用準則、行業準則及重大主題準則編製與申報中文版本之永續報告書,揭露公司所鑑別之經濟、環境及社會重大主題與影響、揭露項目及其報導要求;永續報告書內容應涵蓋相關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之風險評估,並訂定相關績效指標以管理所鑑別之重大主題。 � 本報告有關年分之使用,原則採西元紀年表述,僅此處尊重原文,改以民國紀年表述。 � 蔡靜紋,第十屆公司治理評鑑指標 證交所正式公告適用,經濟日報,2022年12月23日,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07/6860824,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2月1日。 � 參照最有利標評選辦法第5條第6款規定:「最有利標之評選項目及子項,得就下列事項擇定之:……六、過去履約績效。如履約紀錄、經驗、實績、法令之遵守、使用者評價、如期履約效率、履約成本控制紀錄、勞雇關係或人為災害事故等情形。……」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6041/File_19797147.doc
R02312
虛擬人物之人格權保護問題研析
憲法;中華民國刑法;民法
李淑瓊
2023-12-0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312 議題研析 一、題目:虛擬人物之人格權保護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憲法、中華民國刑法、民法 三、背景說明 隨著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技術不斷的進步,該等技術被大量的運用在遊戲、社交、娛樂及媒體等各領域,虛擬分身、虛擬角色、虛擬偶像、虛擬YouTuber(亦有稱為VTuber者)等虛擬人物亦應運而生[footnoteRef:1],而網路世界中的虛擬人物是否與真實世界中的自然人及法人一樣享有人格權?可能發生的爭議問題為何?即是在科技進步下,無法避免及應予面對的法律問題。 [1: 戴聖峰,經濟部科專衍生豐趣科技 高擬真即時3D技術虛擬偶像吸睛,yahoo!新聞,112年11月15日,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E7%B6%93%E6%BF%9F%E9%83%A8%E7%A7%91%E5%B0%88%E8%A1%8D%E7%94%9F%E8%B1%90%E8%B6%A3%E7%A7%91%E6%8A%80-%E9%AB%98%E6%93%AC%E7%9C%9F%E5%8D%B3%E6%99%823d%E6%8A%80%E8%A1%93%E8%99%9B%E6%93%AC%E5%81%B6%E5%83%8F%E5%90%B8%E7%9D%9B-070422834.html?guccounter=1&guce_referrer=aHR0cHM6Ly93d3cuZ29vZ2xlLmNvbS8&guce_referrer_sig=AQAAAKvBqcFOwx48G-ecDlz-s0gFEPGznDoq51KOKbJyJOPa1wq1mi1HvvUgl9NnxcoFaTCPY7_cccA-noTUz3uVPudcKGtFxJLuzFAc_mK_zC1lAXJo9ZvmnG4tnP2MyGBhCvUVas3xLt8wkRFcGMV7LDZHGL-qz14QE-Te8aFRyBHW,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9日。] 四、探討研析 (一)虛擬人物可能涉及的人格權問題 人格權是一種概括的名稱,凡是維護人的價值與尊嚴的權利,都包括在內[footnoteRef:2]。現行法中涉及人格權之規定,囿於立法的時空背景,皆是針對自然人及法人,未以虛擬人物為規範對象。自然人之人格權範圍,依民法第195條第1項規定[footnoteRef:3]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自由權、信用權、隱私權及貞操權等;法人之人格權,由於民法第26條規定「法人於法令限制內,有享受權利負擔義務之能力。但專屬於自然人之權利義務,不在此限。」,是以,除專屬於自然人之權利義務外,法人可享有姓名權、名譽權及信用權等人格權[footnoteRef:4]。 [2: 法律人編輯-Kelly,人格權的定義是什麼?有哪些?1分鐘搞懂人格權, LawPlayer,111年5月12日,網址:https://lawplayer.tw/blog/p/personality-rights ,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9日。] [3: 民法第195條第1項規定:「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其名譽被侵害者,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 [4: 實務上亦肯認法人享有人格權,例如: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599號民事判決理由即謂:「……台糖公司因大統公司等四人之不法行為,致業務信譽減損,金額無法具體計算,性質上屬於非財產之損害,與民法第195條第1項所定名譽被侵害相當。……」;至於法人之人格權受侵害可請求之損害賠償之範圍是否與自然人同,則屬另一問題,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併此敘明。] 虛擬人物可能涉及之人格權問題,依其類型,若虛擬人物僅是自然人以暱稱、別名等型態於網路世界活動,或可認為係自然人各種生活面貌中之一,而網路世界也僅係其生活中各個場域中之一個場域;然若虛擬人物係由數人一起經營或由法人經營,甚至是完全虛構而無法對應到一個或數個「真人」時,依前揭論述脈絡,由於法人之人格權係由法律所創造,則未來虛擬人物是否亦有可能透過法律之創造,如法人一般,除專屬於自然人之權利義務外,亦可享有姓名權、名譽權及信用權等人格權?此等問題,或許是在人工智慧及虛擬實境等技術快速進步的現代社會下,必須探討及處理的問題。 (二)現行法中有關人格權保護之規定 我國現行法中涉及人格權保護之規定,涉及刑事責任者有刑法第309條規定之公然侮辱罪[footnoteRef:5],及第310條規定之毀謗罪[footnoteRef:6];涉及民事責任者,則有民法第18條第1項規定之不作為請求權、同條第2項規定之慰撫金請求權[footnoteRef:7],及民法第184條第1項[footnoteRef:8]與第192條至195條[footnoteRef:9]規定之損害賠償請求權。另我國憲法雖未明文規定保障人格權,惟司法院釋字第399號[footnoteRef:10]、第587號[footnoteRef:11]及第603號[footnoteRef:12]等解釋,皆肯認人格權之存在,且應受憲法第22條的基本權利概括保障。 [5: 刑法第309條規定:「公然侮辱人者,處拘役或9千元以下罰金(第1項)。以強暴犯前項之罪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萬5千元以下罰金(第2項)。」] [6: 刑法第310條第1項規定:「意圖散布於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為誹謗罪,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萬5千元以下罰金。」] [7: 民法第18條規定:「人格權受侵害時,得請求法院除去其侵害;有受侵害之虞時,得請求防止之(第1項)。前項情形,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得請求損害賠償或慰撫金(第2項)。」] [8: 民法第184條第1項規定:「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 [9: 民法第192條及第194條規定不法侵害他人致死之損害賠償請求權,第193條規定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或健康之損害賠償請求權,第195條規定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之損害賠償請求權。] [10: 司法院釋字第399號解釋文謂:「姓名權為人格權之一種,人之姓名為其人格之表現,故如何命名為人民之自由,應為憲法第22條保障。……」] [11: 司法院釋字587號解釋文謂:「子女獲知其血統來源,確定其真實父子身分關係,攸關子女之人格權,應受憲法保障。……」] [12: 司法院釋字第603號解釋文謂:「……隱私權雖非憲法明文列舉之權利,惟基於人性尊嚴與個人主體性之維護及人格發展之完整,並為保障個人生活私密領域免於他人侵擾及個人資料之自主控制,隱私權乃為不可或缺之基本權利,而受憲法第22條所保障。……」] (三)虛擬人物是否為人格權保護之對象,實務見解分歧 我國司法實務上,就虛擬人物是否為人格權保護之對象,見解分歧,茲將正、反見解,各摘錄一則判決理由分述如下: 1.肯定說: 「……現實世界之個人透過網際網路,使用暱稱、別名、帳號等化身進入虛擬社群,以此名義展現自己,並與其他亦由現實世界之人所經營之網路化身進行競爭、合作等互動交往,而逐漸在社群成員間建立起人際網絡,構築屬於該化身在社群裡之人際關係及聲譽評價,此點與個人在現實世界中,亦係在不同場域扮演角色、展現自己,因此以各種形貌與不同場域之成員建立連結產生評價,二者並無不同。蓋現代社會中……在不同之生活場域,個人扮演不同角色,可能展現完全不同之形象與特質,而不同生活場域之其他個體,也可能全然不知該人在其他場域之人格形貌,對於足以勾勒該人真實身分之前揭各項資訊,更未必全然知曉,惟此並不影響該人在各個生活場域之評價均應予保護,以確保人際交往之可能性。故無論是個人在現實世界或虛擬社群所展現之人格形貌,既均屬存在於現實世界之同一主體所展現之人格,則行為人只要對該虛擬角色為現實世界之人所經營一事有所認識,並預見到其侮辱行為足以貶抑網路社群對於該網路化身之評價,影響經營該化身之人其社會生活,對於該網路化身之名譽保護,即不應與現實世界有所差異……」(臺灣高等法院105年度上易字第1201號刑事判決)。 2.否定說 「……按公然侮辱罪係在保障真實個人在現實社會上之評價、地位、人格、名譽等不被貶抑,而非保障遊戲世界內非權利主體之虛擬角色,故遊戲內之角色應為參與該活動之一般玩家均得以知悉其真實身分,始符合該罪之規範目的。故網路遊戲雖屬公開環境為不特定或多數人得以共見共聞,但遊戲中之虛擬人物,在網路遊戲中僅知該角色係參與遊戲一份子而已,如遊戲中並無關於遊戲人物之真實身分或特徵之標誌,亦無法單由虛擬人物之暱稱,得知真實世界之身分,自難認對遊戲角色辱罵,等同對真實世界之社會上評價有所貶抑……」(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10年度上易字第395號刑事判決)。 (四)虛擬人物人格權保護之法制建議 由於科技的進步及社會的快速變遷,網路世界已成為現實世界的延伸,甚至成為大多數人社交、經濟及娛樂等活動的重要領域,且現代人以暱稱、別名、虛擬角色等模式於網路世界活動,已成為多數人之生活日常。是以,現實世界中之違法或侵權行為,若移至網路世界,是否應形成兩套不同的判斷標準,不無疑義。 法制應隨社會變遷與時俱進,由於社會變遷及時代進步所產生之新興社會活動及其所衍生之法律問題,主管機關應研議是否調整相關規範,以為因應。現行法就人格權保護之相關規定,礙於時空因素,並未慮及虛擬人物所衍生之問題,造成司法實務之判決歧異,有礙人民對司法之信賴,亦不足以因應社會變遷之需要。建議主管機關蒐集先進國家之立法例、學說及實務見解,研議修正相關規定之可能性,以因應社會變遷之需要,並避免司法實務上之判決歧異。 撰稿人:李淑瓊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6036/File_19797109.docx
R02311
完備海洋能源法制之研析
海洋產業發展條例;再生能源發展條例
吳淑青
2023-12-01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311 議題研析 一、題目:完備海洋能源法制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海洋產業發展條例、再生能源發展條例 三、背景說明 為提升海洋產業競爭力,2023年6月21日制定公布海洋產業發展條例,其中第4條第1項 明確規範海洋能源為海洋產業之一。我國並於2022年底公布「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政策,亦將海洋能源列為前瞻能源項目,顯示政府已有發展海洋能源的目標,如執行過程能持續精進將可促進目標加速達成 。 (1) 經濟部於2023年4月發布臺灣2050淨零轉型「前瞻能源」關鍵戰略行動計畫(核定本),海洋能即為前瞻能源之一。海洋能源包含潮汐能、潮/洋流發電、波浪發電、溫差發電、鹽差發電等。目前全球僅潮汐發電技術已達成熟商業化運轉階段,其餘海洋能發電技術,包含波浪、海洋流、潮流、溫差等均尚未成熟,國際上仍處示範、測試階段,尚無商業化運轉機組或發電廠 。 (2) 海洋能設置的計畫目標,依技術成熟度分階段逐步開發,於 2030年完成設置百kW~MW級示範發電機組、2035年設置1~10MW商業運轉發電機組,並視技術發展成熟度進一步於2050年達成目標裝置容量1.3~7.5GW。其推動措施在政策配套上包括滾動修正海洋能躉購費率及釐清海洋能發電機組申請設置程序 。 四、探討研析 (1) 宜儘速訂定海洋能之相關子法,明確申請設置程序 由於海洋產業發展條例相關機制之建立需一段期間準備,其施行日期尚待行政院定之。另依海洋產業發展條例第4條第2項規定,海洋產業內容及範圍,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為達成2050淨零轉型的計畫目標,應儘速訂定相關申請程序及規範,以利推動。 (2) 宜制定海域管理專法,以明定海洋能源用地取得之法源 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及其輸變電相關設施之土地使用或取得,依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15條 規定,準用都市計畫法、區域計畫法、海岸管理法第31條第1項但書、森林法第8條及漁港法第14條之規定。惟海洋能發電設備及其相關設施所設置之地點往往在海域之中,我國對於轄管海域之利用與管理,長期分散於各相關部會,由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法令或計畫逕為管理與使用。現行法規無法含括我國管轄之完整海域,如海岸管理法雖已公布施行,惟其範圍僅及水深30公尺或離岸3 浬之近岸海域 ,建議應制定訂海域管理之專法,並於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明定海洋能源用地取得之法源依據,以利海洋能源的發展及建置。 撰稿人:吳淑青 � 海洋產業發展條例第4條第1項:本條例所稱海洋產業,指利用海洋資源與空間進行各項生產及服務活動之下列產業:一、海洋能源。二、海洋生物科技。三、海洋非生物資源。四、海洋礦資源。五、海洋漁業。六、海洋文化。七、海洋運動。八、海洋觀光及遊憩。九、海洋遊艇及其他船舶、載具。十、海洋運輸及輔助。十一、海洋養殖。十二、海洋監測。十三、海洋測繪。十四、海洋資訊服務。十五、海洋工程。十六、海洋環境保護。十七、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產業。 � 鮑俊宏,宜對海洋能源提供多重誘因與明確申設程序,自由時報,自由開講,2023年10月30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474288"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474288�,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20日。 � 經濟部,臺灣2050淨零轉型「前瞻能源」關鍵戰略行動計畫(核定本),2023年4月,頁2。 � 同前註,頁5。 �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15條: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及其輸變電相關設施之土地使用或取得,準用都市計畫法及區域計畫法相關法令中有關公用事業或公共設施之規定(第1項)。國有不動產依法提供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之收益,得提撥一定比率回饋所在地之直轄市、縣(市)政府,不受國有財產法第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其範圍、一定比率、發放作業與使用辦法,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第2項)。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及其輸變電相關設施,設置於海岸地區範圍者,應納入整體海岸管理計畫,並準用海岸管理法第三十一條第一項但書之規定(第3項)。因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及其輸變電相關設施用地所必要,租用國有或公有林地時,準用森林法第八條有關公用事業或公共設施之規定(第4項)。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及其輸變電相關設施用地,設置於漁港區域者,準用漁港法第十四條有關漁港一般設施之規定(第5項)。 � 海岸管理法第2條第1款第2目:近岸海域:以平均高潮線往海洋延伸至30公尺等深線,或平均高潮線向海3浬涵蓋之海域,取其距離較長者為界,並不超過領海範圍之海域與其海床及底土。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976/File_19796858.doc
R02310
防止不當使用消防救護車相關法制研析
緊急醫療救護法;規費法;消防法
蔡琮浩
2023-11-30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310 議題研析 一、題目:防止不當使用消防救護車相關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緊急醫療救護法、規費法、消防法 三、背景說明 (一)據報載,有民眾10個月內呼叫救護車達206次,平均1.5天呼叫救護車一次,引發把消防救護車當計程車使用、濫用醫療救護資源的疑慮[footnoteRef:1]。 [1: 鍾麗如,太離譜 一女10個月叫救護車206次,臺灣時報,112年11月7日,第11版。] (二)依緊急醫療救護法(下稱本法)第16條第2項規定[footnoteRef:2],可設置救護車之機關(構)包括消防、衛生、軍事等機關、醫護機構及救護車營業機構等。民眾較常接觸者,一般區分為消防救護車、民間救護車及醫院救護車等。而醫院救護車業務大部分都已外包至民間救護車公司[footnoteRef:3]。對於民眾發生緊急醫療需求時,最常撥打之「119」電話,即由各地方政府消防局調派消防救護車運送。本文所探討不當使用救護車,僅指消防救護車,合先敘明。 [2: 緊急醫療救護法第16條第2項規定:「救護車之設置,以下列機關(構)為限:一、消防機關。二、衛生機關。三、軍事機關。四、醫療機構。五、護理機構。六、救護車營業機構。七、經直轄市或縣(市)衛生主管機關認定需要設置救護車之機構或公益團體。」] [3: 魏搴,救護車3大類 僅119「有條件」免費,自由時報,110年6月6日,網址: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paper/1453136,最後瀏覽日:112年11月15日。] 四、探討研析 (一)研議針對不當使用消防救護車明定得訂定相關收費辦法 本法第20條規定:「救護車執行勤務,應依據所在地直轄市、縣(市)衛生主管機關訂定之收費標準收費。」本條於84年制定時,其理由即為「明定救護車執行勤務得收取費用。但救護車執行轄區內救護緊急傷病患任務,則免收費用,容於施行細則另定之[footnoteRef:4],以杜浮濫。」爰目前地方政府多依本法訂有相關收費標準,亦有制定自治條例者[footnoteRef:5]。惟各地方政府所訂收費範圍不一,有將本法第16條第2項規定之機關(構)所設置之救護車皆含括者[footnoteRef:6],亦有將消防救護車排除在外者[footnoteRef:7],或另定收費規定者[footnoteRef:8]。亦有僅針對要求送至救護區外之醫療機構、非緊急醫療救護之運送病人而收取費用者[footnoteRef:9]。另有針對不當使用消防救護車之行為,特別訂定單獨法規,以遏止濫用救護車者[footnoteRef:10]。 [4: 緊急醫療救護法施行細則曾於第12條規定:「救護車執行勤務依本法第二十條第一項規定得收取費用之範圍如下:一、應緊急傷病患或其家屬要求送至該救護區外之醫療機構。二、非緊急醫療救護之運送病人。」嗣該條因配合96年7月11日修正公布緊急醫療救護法,業於97年11月19日經行政院衛生署醫字第0970215518號令及內政部台內消字第0970824332號令會銜修正刪除。] [5: 法制作業上,各地方政府訂定僅涉及收費事項之規定,以訂定自治規則為原則,惟如經地方立法機關援引地方制度法第28條第4款規定,認為該收費事項為其他重要事項,決議以自治條例定之,非不得以自治條例定之。參見財政部94年9月27日台財庫字第09403515710號函。] [6: 例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救護車執行勤務收費標準」。] [7: 例如宜蘭縣、高雄市「救護車執行勤務收費標準」。] [8: 例如桃園市「桃園市政府消防救護車執行勤務收費須知」、高雄市「高雄市消防救護車收費辦法」、臺南市「臺南市消防救護車收費執行要點」。] [9: 例如嘉義市、花蓮縣「救護車執行勤務收費標準」。] [10: 例如臺北市「臺北市民眾濫用消防局救護車收費計畫」、花蓮縣「花蓮縣民眾濫用救護車收費實施辦法」。] 依內政部消防署統計資料顯示[footnoteRef:11],消防機關近5年緊急救護出勤次數成長15.8%,且呈現逐年上升趨勢,111年更較110年增加17萬1,749次達130萬7,594次,平均每天出勤救護3,582次,可見消防救護車勤務之繁重。除此之外,迄111年度止,全國消防機關共配置1,281輛救護車[footnoteRef:12],顯見消防救護車是珍貴之緊急救護資源,應維持更妥善之利用。 [11: 緊急救護出勤次數107年為1,101,350次、108年為1,118,439次、109年為1,126,486次、110年為1,135,845次、111年為1,307,594次。見內政部消防署,緊急救護統計,各直轄市、縣(市)消防局及本署各港務消防隊102年至111年緊急救護出勤次數及急救送醫人次統計比較表,https://www.nfa.gov.tw/cht/index.php?code= list&ids=221,最後瀏覽日:112年11月17日。] [12: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衛生公務統計一覽表,救護車設置現況,112年10月31日,https://dep. mohw.gov.tw/DOS/cp-5301-62356-113.html,最後瀏覽日:112年11月21日。] 按民眾對於公共用財產具有公務利用權,消防救護車係屬公共用財產應無疑義,惟為避免有限資源的消防救護車被濫用,公物之主管機關亦有公物警察權之規範權利,故規定不符合緊急要件者應徵收使用規費屬合理限制[footnoteRef:13]。換言之,與民間救護車之使用屬於私法關係不同,民眾對於消防救護車有緊急使用權,但並不排除主管機關亦得徵收使用的代價。是以,目前地方主管機關針對非緊急救護案件使用消防救護車多採收費制度,以期達成遏阻濫用救護資源之目的。研究也發現,針對不當使用消防救護車之對象實施收費及不收費之縣市並無救護量之明顯差異,但對多次使用者有呈現略微減少之趨勢[footnoteRef:14]。惟本法對於濫用者,並無制定相關罰則或增加處罰等規定,致發生如前揭案例中,消防機關僅能依法開出收費單勸導,甚至無法收到的情形[footnoteRef:15],顯見本法第20條僅規定救護車執行勤務應收取費用,卻未針對不當使用消防救護車行為有更細緻之規定,似有不足。 [13: 李惠宗,〈濫用救護車,該當何罪?談文義不是法律解釋的唯一方法〉,《月旦法學教室》,第151期,104年5月,頁7。] [14: 魏健利,〈珍惜救護資源,針對「不當使用消防救護車」收費政策評估〉,《消防月刊》,105年11月,頁44。] [15: 陳秋雲,救護車當計程車?她10個月叫206次 濫用猖獗卻收不到錢,聯合報,112年11月7日,第B201版。] 綜上,鑑於目前各地方政府對於使用消防、民間及醫院等各類型救護車及遏阻濫用行為之收費規定不同,且僅部分地方政府針對不當使用消防救護車行為有特別規定,故本法宜研議更細緻之規定。基於消防救護車是珍貴之緊急救護資源,應維持更妥善利用之觀點,建議針對不當使用消防救護車行為得訂定相關作業及收費辦法,並研議於本法第20條明確入法,提供以收費遏阻不當使用消防救護車之法源依據,俾供各地方政府有統一遵循的規範。 (二)研議收費辦法依不當使用情形及次數訂定分級收費制度 依消防法規定[footnoteRef:16],緊急救護業務係由消防機關負責。救護車作為緊急醫療救護系統的一環,是民眾遭遇緊急醫療事件中運送病患最重要的工具;而消防救護車更是民眾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因此若遭到濫用,可能影響到緊急醫療救護系統。 [16: 消防法第24條第1項規定:「直轄市、縣(市)消防機關應依實際需要普遍設置救護隊;救護隊應配置救護車輛及救護人員,負責緊急救護業務。」] 規費法第8條規定使用規費[footnoteRef:17],各地方政府的消防救護車執行勤務若收費,其性質亦屬規費法所定公有設備之使用規費。參酌各機關之相關規定,目前該使用規費之徵收均採事後認定方式開立繳款單,按次計費,並無區分重複多次之不當使用情形,其相關執行內容及對於「緊急救護」之認定方式亦過於簡略,容易造成相關個案認定上產生爭議,部分地方機關雖定有審核小組於發生爭議時加以判定,惟多數並未明定審核小組之組成方式,或多由消防主管機關逕予判定,明顯有所不足。綜上,配合前揭針對不當使用者明定相關作業及收費辦法規定之建議,宜納入以遏止濫用緊急救護為目的之明確收費項目,並研議依不當使用情形及次數訂定分級收費制度,另應配合規費法之規定進行催繳、滯納金處罰等,以更有效遏阻不當使用消防救護車、浪費緊急救護資源之情形。 [17: 規費法第8條規定:「各機關學校交付特定對象或提供其使用下列項目,應徵收使用規費:一、公有道路、設施、設備及場所。……」。] 撰稿人:蔡琮浩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949/File_19796833.docx
R02309
大學文理學科跨領域學習相關問題研析
大學法;學位授予法
傅朝文
2023-11-30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309 議題研析 1、 題目:大學文理學科跨領域學習相關問題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大學法、學位授予法 3、 背景說明 大學中文系、臺灣文學系傳出停招或研議停招消息,外界擔心高等教育的人文社會學科可能面臨失衡危機。對此,教育部表示,除了從高中開始推動人文社會相關計畫,讓更多學生瞭解人文社會學科;大學部分,也透過修學位授予法,讓學生修課不會侷限於入學系所,有機會跨域學習,畢業證書也可加註,讓學生有更多彈性,未必要用停招或裁併等方式來處理[footnoteRef:1]。爰擬從人文學科之重要性出發,探討大學跨領域學習之現況,並介紹美國大學有關跨領域學習之策略,以供我國教育界之參考。 [1: 許秩維,人文學科失衡 潘文忠:提供學生跨域修課更彈性處理,112年11月6日,中央社。] 4、 探討研析 (1) 人文學科培養與應用之重要性 大學就讀人文學科的學生有時被認為缺乏一技之長,畢業後非專業人士,所以是低度就業的學科[footnoteRef:2]。但韓國學者發現,企業需要「有人文素養的工程師」,才能凸顯品牌!,Google、Apple、Intel 、SAMSUNG、星巴克等企業都開始重視人文學科的培養。因為,在技術差異日益縮簡的情況下,人文素養能夠幫助企業增加價值。甚至SAMSUNG徵才時,往往加考歷史、哲學等考題,人文素養已成為求職的「競爭力」[footnoteRef:3]。美國哈佛大學校長亦指出,全世界領導人中擁有人文和社會科學學位的超過一半以上,且75%的商業領袖認為,在他們的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分析,溝通和書寫,而這三項能力,都屬於人文素養的一部分[footnoteRef:4]。 [2: 林麗珊,「無路用」人文學科的未來,哲學與文化,第47卷,第2期,109年2月,頁93。] [3: 牟起龍,《人文學,翻轉企業未來! Google、Apple、Intel正在找的人才》,鄒宜姮、謝麗玲譯,本事出版社,2017年9月26日,頁18。] [4: 王丹,哈佛校長談人文素養的重要性,自由副刊,105年4月6日,網址:https://art.ltn.com.tw/article/paper/976199;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6日。] 此外,人文學科畢業生的賺錢能力並不差。根據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的「漢彌爾頓計畫」(Hamilton Project),該計畫分析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藉以追蹤十大常見科系的畢業生終身所得收入在前10%的人,退休前總共賺多少錢及其排序,屬於傳統人文學科的政治系、歷史系和哲學系意外名列前1、2、4 名,電腦科學反而為第7名[footnoteRef:5]。因此,人文學科對個人與社會都有其價值,應與理工科學平衡發展,不宜有所偏廢。 [5: George Anders, You Can Do Anything: The Surprising Power of A “Useless” Liberal Arts Education, p.155.;轉引自林麗珊,「無路用」人文學科的未來,哲學與文化,第47卷,第2期,109年2月,頁106。] (2) 美國大學之跨領域學習策略 美國大學透過改造傳統課程,使知識由「分離」走向「整合」,由學科導向轉為問題導向,將跨學科知識與實務結合,形成新的主題課程。並透過設置跨學科教學獎或薪資補貼等形式,吸引更多有潛力的教師投入跨領域教學。在組織上則設立校層級的跨學科教育組織機構來負責推動,例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跨學科教育辦公室等。另調整學科專業方向,將兩個專業合併成一個聯合專業。例如密西根大學以文理交叉發展的策略,在原有的數據科學專業的基礎上,結合運輸、解剖健康科學、社會科學、音樂等,增設了五個跨學科學位課程組合,促使其畢業生能在特定資訊彙整收集的重點領域具備專長。此外,有關跨學科學位之設立,其態樣有設置雙學位,讓學生獲得二個學位或單獨設置跨學科學位等二種形式[footnoteRef:6]。 [6: 張于紳, 張書豪,《跨領域人才之培育與發展》,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111年10月,頁12-15。] (3) 我國跨領域學習實務現況 我國傳統上的跨領域學習主要是大學法中規定之雙主修與輔系。107年間為打破系所藩籬,鼓勵學生修讀跨域課程,以回應產業及社會需求培育跨域型人才,鼓勵學校放寬學生得彈性於院、系、學位學程之間修課(院進系出、系進院出),學位授予法於107年11月9日修正第5條時,增訂第2項規定,明定學生得修讀相近學術領域課程或修讀跨領域學位學程[footnoteRef:7]課程,符合授予學士學位要件者,學校得依其學術領域、修讀課程及要件授予學士學位,所授予之學位亦不受限於學生原入學之院、系、學位學程之規定[footnoteRef:8]。國內各大學隨後即陸續成立此類跨領域學位學程,例如國立中山大學所成立之「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footnoteRef:9]。跨領域修課也由106學年度6萬 5,356人次,提升至109學年度 23 萬 9,576 人次,成長比率達 266%[footnoteRef:10]。然而實務上跨領域學習仍存在著許多困難和限制,諸如教師專注於自己的學術專長,能投入跨領域備課的時間有限[footnoteRef:11]。且跨領域課程需要教師間彼此深入討論對話,甚至不斷調整課程設計。但學系間的知識藩籬不易打破,教師對跨領域教學往往態度消極,導致課程設計困難[footnoteRef:12]。因此,主管機關有必要對大學跨領域學習提出一套評鑑與激勵的機制,以達成前揭培育跨域型人才之修法目的。 [7: 依大學法施行細則第8條規定,大學法所稱學位學程,指授予學位之跨系、所、院專業領域之課程設計及組合。] [8: 107年11月28日公布修正學位授予法第5條修法理由。] [9: 國立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網站,網址:https://pis.nsysu.edu.tw/app/home.php;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6日。] [10: 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第二期(112-116年),111年12月,頁24,網址: https://sprout.moe.edu.tw/SproutWeb/Project/DocDownload;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1日。] [11: 葉興華,談大學跨域教學的困境與可行作為,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11卷,第4期,2022年4月,頁1-7;轉引自張芳全,大學的跨領域學習之概念及其可能的做法,學校行政雙月刊,第139期,111年5月,頁7。] [12: 張芳全,大學的跨領域學習之概念及其可能的做法,學校行政雙月刊,第139期,111年5月,頁12。] (4) 建議研議訂定大學辦理跨領域學習相關事項之評鑑及獎補助法規 依行政院核定之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跨領域學習是教育部補助各大學所需評估之關鍵能力之一,其衡量方式主要為學生修畢與教師開設跨領域課程及之人數、比例、成長率,另包含模組化課程及通識課程之數量與比例等[footnoteRef:13]。惟跨領域學習的目的既為回應產業及社會需求,是否應將學生畢業後之就業狀況納入衡量指標,以確實評估學生跨領域學習之成效。另跨領域課程與通識課程如何區分,亦值大學檢討釐清。此外,跨領域教學對教師是更高的挑戰,大學是否應增加薪資或津貼以鼓勵更多教師投入跨領域教學工作,或提升跨領域教學表現在教師評鑑中的權重等事項,也可納入考量。為有效促進大學辦理跨領域學習,宜以單獨立法(規)方式統整跨領域學習相關事項,爰建議主管機關研議訂定大學辦理跨領域學習相關事項之評鑑及獎補助法規。 [13: 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第二期(112-116年),111年12月,頁20,網址: https://sprout.moe.edu.tw/SproutWeb/Project/DocDownload;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1日。] 撰稿人:傅朝文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944/File_19796823.docx
R02308
保險安定基金提撥之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保險法;人身保險及財產保險安定基金計提標準
安怡芸
2023-11-29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308 議題研析 一、題目:保險安定基金提撥之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保險法、人身保險及財產保險安定基金計提標準 三、背景說明 (1) 為維持金融體系的穩定與安全,世界各先進國家均有「金融安全網」(Financial Safety Net,FSN)之設計。總結歸納國際存款保險機構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eposit Insurers,IADI)、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及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之定義,金融安全網應包括存款保險、金融審慎監理、最後融通機制、無風險之支付清算系統及問題金融機構之退場機制等5大項 ,其中尤以問題金融機構之退場處理需要大量資金挹注,以確保金融消費者權益,因此政府須依法設置各項基金及準備金以提前因應,以免屆時欠缺資金無以為繼,甚至引發更大規模的金融危機。 (2) 我國目前針對問題金融機構退場之資金準備機制大致包括3種:一是存款準備金目前約新臺幣(下同)1,400億元,主要針對問題銀行退場時,賠付保額內存款缺口;二是金融業特別準備金約1,800億元,亦可用來處理問題銀行與保險公司;三是保險安定基金約380億元,主要是處理經營不善需接管的保險公司 。經查,處理國華人壽退場時,保險安定基金之賠付金額達883.68億元 ,爰目前基金是否充足,不無疑慮。 四、探討研析 (1) 保險業可能引發之系統性風險應加以重視 近年來,保險業因防疫保單理賠及海外投資失利造成大幅虧損。產險業方面,111年防疫保單及疫苗險賠款給付金額合計達2,116億元,不僅造成經營大幅虧損且平均資本適足率下降,資產規模亦有萎縮。壽險業方面則因投資過於集中(投資地區多集中於美國,投資標的主要為公司債及金融債),當全球股債重挫,即將對其獲利及淨值造成系統性衝擊 。據媒體報導,因美國公債殖利率大幅上升影響,我壽險公司112年第3季未實現損失即達5.6兆元 。 依據中央銀行發布之112年度金融穩定報告指出,近十餘年來壽險業資產規模占國內金融機構資產總額之比重由95年之20.19%大幅提升至111年之33.72%,加上部分大型壽險公司之資產規模遠大於國內多家系統性重要銀行,其系統重要性日益提高 。然而依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進行之壓力測試結果,國內多家保險公司並未達標 ,顯示風險承受能力不佳,如遇國內外重大經濟事故,恐有失去保單清償能力之虞,因此保險安定基金是否充足,至為重要。 (2) 保險安定基金之提撥相關規定應有檢討必要 保險法第143條之1規定 保險業者應提撥資金設置保險安定基金;提撥比率由主管機關審酌經濟、金融發展情形及保險業承擔能力定之,且不得低於各保險業者總保險費收入之千分之一。隨著保險業系統重要性日益提高,且參酌過往處理經驗,目前基金規模或有不足之虞,爰提撥比率是否須調整以充盈資金或有研議必要。 關於計算方式,目前實務上係以業者保險費收入及特定風險指標核算差別提撥比率。惟保險法條文似未授權主管機關得針對個別業者採差別費率,且是否違反平等原則或有疑義,甚至有學者憂慮可能會對適用較高費率之業者造成業務上重大影響 ,允宜以法律明文規定,以杜爭議。 針對保險安定基金之提撥時機,保險法僅規定事前提撥,若遇有資金不足時,雖可向金融機構借款 ,惟應如何償還,因保險法尚無事後提撥之相關規定,恐生疑義。或可參考日本作法,增訂由業者分年逐步提撥攤還之規定 ,以為周延。另查,存款保險於賠付基金不足時,得收取特別保險費 ,保險安定基金亦或可比照增訂相關規定,以於必要時迅速補足資金缺口。 撰稿人:安怡芸 � 什麼是「金融安全網」?央行報您知!中央銀行facebook,109年2月5日,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cbc.gov.tw/posts/2711431958941037/ ,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7日。 � 魏喬怡、戴瑞瑤,金管會緊盯金融業流動性 金融安全網僅3,600億,未達安全水位,黃天牧:透過事前監理,避免動用準備金,工商時報,112年11月14日,第A4版。 � 中央銀行編印,《中華民國金融穩定報告》,第8期,103年5月,頁82。 � 中央銀行編印,《中華民國金融穩定報告》,第17期,112年5月,頁77、78、80。 � 戴瑞瑤,壽險未實現損失5.6兆 史上最慘「大債主」變大苦主!美債殖利率狂飆,20兆持債跌價近25%,單季身家大減2.66兆,工商時報,112年11月15日,第A4版。 � 同註4,頁77。 � 戴瑞瑤、魏喬怡,若遇金融風暴 多家保險撐不住,工商時報,112年9月15日,第A2版。 � 保險法第143條之1:「為保障被保險人之基本權益,並維護金融之安定,財產保險業及人身保險業應分別提撥資金,設置財團法人安定基金。(第1項)財團法人安定基金之組織及管理等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第2項)安定基金由各保險業者提撥;其提撥比率,由主管機關審酌經濟、金融發展情形及保險業承擔能力定之,並不得低於各保險業者總保險費收入之千分之一。(第3項)……」 � 卓俊雄、曾耀鋒,〈處理問題人壽保險公司退場資金不足因應措施之研究:以日本為例〉,《保險經營與制度》,第12卷,第1期,102年3月,頁49。 � 保險法第143條之1第4項:「安定基金累積之金額不足保障被保險人權益,且有嚴重危及金融安定之虞時,得報經主管機關同意,向金融機構借款。」 � 卓俊雄、曾耀鋒,同註9,頁50。 � 存款保險條例第28條第3項:「存保公司辦理前項但書規定事項,致一般金融保險賠款特別準備金或農業金融保險賠款特別準備金不足時,得分別向一般金融要保機構及農業金融要保機構收取特別保險費。特別保險費費率及收取期間,由存保公司擬訂,報請主管機關核定。」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931/File_19796781.doc
R02306
汽機車相關稅賦修法方向之研析
貨物稅條例;公路法;使用牌照稅法;海關進口稅則
莊弘伃
2023-11-2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306 議題研析 1、 題目:汽機車相關稅賦修法方向之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貨物稅條例、公路法、使用牌照稅法、海關進口稅則 3、 背景說明 本院委員針對汽機車貨物稅、使用牌照稅、進口關稅及燃料使用費提出稅改主張,以保障民眾行的權益,並呼籲財政部應立刻啟動汽機車輛的稅改工程[footnoteRef:1]。為符合賦稅公平性,汽機車上開相關稅賦課徵之必要性及妥適性,殊值重視。 [1: 林敬殷,時力提汽機車公平稅改方案 籲財政部即刻啟動,中央通訊社,112年11月1日,網址: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311010175.aspx,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1日。] 4、 探討研析 (1) 汽機車之貨物稅及燃料使用費宜整併入能源稅(碳稅)制規範 查貨物稅條例自35年制定以來,歷經多次修正,逐步就不合時宜部分,不斷縮小課稅範圍,從最高28類課稅項目,現行僅剩7項[footnoteRef:2]。而當初設定為針對「奢侈品」課徵之汽機車,時至112年10月,全臺灣機車數量已逾1,453萬輛,汽車也已高達近857萬輛[footnoteRef:3],顯見不管是機車或是汽車,都已是民眾日常生活必須的交通工具,逾半世紀課稅的時空環境已經改變[footnoteRef:4],現行仍對此兩項生活必需交通工具,視為奢侈品而加以課稅,確實有檢討修正之必要;又揆諸79年修正貨物稅條例第10條之立法理由,對油氣類貨物課徵貨物稅,係納入節約能源及環保政策之考量,以「行動污染源」課徵汽機車貨物稅,恐與燃料使用費或空氣污染費有重複課徵、收費之嫌。 [2: 財政部稅務入口網,那些貨物應徵收貨物稅?(5101),110年8月16日,網址:https://www.etax.nat.gov.tw/etwmain/tax-info/understanding/tax-q-and-a/national/commodity-tax/file-payment-exemption/W9kEkwp,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0日。] [3: 交通部全球資訊網,機動車輛登記數,網址: https://stat.motc.gov.tw/mocdb/stmain.jsp?sys=220&ym=8101&ymt=11210&kind=21&type=1&funid=b330101&cycle=41&outmode=0&compmode=0&outkind=1&fldspc=0,2,3,2,10,1,16,1,22,2,28,1,&rdm=ketdlNmi,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0日。] [4: 楊竣傑,貨物稅爆四大亂象 學者籲大力改革,《今周刊》,第1191期,108年10月16日,網址: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1910160027/%E8%B2%A8%E7%89%A9%E7%A8%85%E7%88%86%E5%9B%9B%E5%A4%A7%E4%BA%82%E8%B1%A1%20%20%E5%AD%B8%E8%80%85%E7%B1%B2%E5%A4%A7%E5%8A%9B%E6%94%B9%E9%9D%A9,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0日。] 次查,公路法第27條第1項規定:「公路主管機關,為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所需經費,得徵收汽車燃料使用費;其徵收費率,不得超過燃料進口或出廠價格25%。」現行「隨車徵收」之燃料使用費,迭有應修正為「隨油徵收」或「隨里程徵收」之爭議。按為籌措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所需經費,屬重大之公益目的,並具專款專用之特性,故對使用公路之人徵收稅費要無疑問。惟目的既係用於公路維護、修建及安全管理,卻不問車輛實際使用道路之多寡一律隨車徵收,業與徵收目的相違背,亦不符合使用者付費原則。查新加坡、日本及韓國,早已實施燃料使用費「隨油徵收」多年,因而表面上看來每公升油價高於我國,但事實上因內含燃料使用費,相對我國每年固定「隨車徵收」之高額燃料使用費,反較為公平合理[footnoteRef:5]。 [5: 李宣佑,遲遲不願進步的政府:論汽燃費隨油徵收,財稅動脈 臺灣財稅理論與應用研究網站,108年11月19日,網址:https://www.taiwantaxresearch.com/article_detail/70.htm,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0日。] 末查,能源稅(碳稅)之課徵已討論多年[footnoteRef:6], 若能將汽機車之貨物稅及燃料使用費,整併入能源稅制並採「隨油徵收」規範,除可降低稽徵成本、避免重複課稅,更能符合使用者付費原則,減少油品浪費及稅賦不公平現象。 [6: 財政部函送我國實施能源稅(碳稅)之規劃評估書面報告,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第13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70號政府提案第10035299),112年5月24日印發;立法院第6屆至第8屆均有委員提出「能源稅條例草案」。 ] (2) 使用牌照稅或可再細化排氣量之課稅級距 按使用牌照稅係為支應國家一般性財政需求,而對領有使用牌照之使用公共水陸道路交通工具所有人或使用人課徵之租稅;汽車燃料使用費則為公路養護、修建及安全管理所徵收之費用,二者之性質及徵收目的迥然不同,不生雙重課稅問題(司法院釋字第593號解釋理由書參照)。查使用牌照稅法第6條第1款規定,機動車輛:分小客車、大客車、貨車、機車四類車輛,依本法機動車輛使用牌照稅分類稅額表之規定課徵之。小客車係依照汽缸總排氣量(立方公分)(500以下/501-600/601-1,200/1,201-1,800/1,801-2,400/2,401-3,000/3,001-4,200/4,201-5,400/5,401-6,600/6,601-7,800/7,801以上)定有不同級距的稅額,例如1,600及1,800立方公分自用小客車稅額同為新臺幣(下同)7,120元,2,000及2,400立方公分之自用小客車稅額同為11,230元,為免造成同一級距內,小排氣量車款卻須繳納與高排氣量車款相同之稅款,或可再細化排氣量之課稅級距,以資公平。 (三) 因應推動加入CPTPP,進口車關稅有檢討之必要 我國已於110年9月22日正式提出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footnoteRef:7],其會員國多為我國國際經貿重要夥伴,包含日本、新加坡、澳洲、紐西蘭、越南、加拿大、墨西哥、秘魯等8個簽署國家。CPTPP的宗旨是單一稅率的協定,會員國必須對所有會員國平等地降低關稅。其中,工業需面臨幾乎全面零關稅的要求;農業則是大幅自由化且大部分零關稅,只能保有少數例外配額。倘若日後成功加入CPTPP,大幅開放產業關稅勢在必行,屆時與會員國間展開關稅的談判目標僅在於關稅「立即降為零」或「分期降為零」的差別,不可避免地將會對國內產業進出口競爭力有重大影響。現行我國進口車關稅高達17.5%,對比美國對進口車僅課徵2.5%關稅、加拿大課徵6.1%,韓國課徵8%,日本甚至完全零關稅,我國進口車的關稅明顯過高[footnoteRef:8],是應予以檢討修正,以提供民眾合理與多元之購車選擇,以適度之競爭取代產業保護政策,並為我國申請加入CPTPP做好準備。 [7: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我國申請加入CPTPP 蘇揆:盡最大努力朝目標前進 提升臺灣整體競爭力,110年9月23日,網址:https://cptpp.trade.gov.tw/Information/Detail?Source=bFcjXismqSxnOymuIxDB3T4NvegpkVj250u8X7JyARE%3D,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0日。] [8: Roger Lin,加入CPTPP必須調降進口車關稅,政府有為本土汽車產業設計配套措施嗎?中華經濟研究院,網址:https://www.cier.edu.tw/news/detail/90802,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0日。] 撰稿人:莊弘伃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874/File_19796780.docx
R02307
非號誌化路口行人安全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
陳淑敏
2023-11-2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307 議題研析 一、題目:非號誌化路口行人安全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 三、背景說明 (一)交通部表示,112年在號誌化路口停讓行人已有大幅改善,但無號誌路口行人通過行穿線時,很多車輛還是沒有停讓,無號誌路口未停讓問題仍未有明顯改善;已與內政部警政署討論,日後執法重點將加強無號誌路口不停讓行人之取締 。 (二)非號誌化路口係指無號誌管制之路口,就定義而言包括:(1)屬次要道路相交而以「停」或「讓」標誌管制次要道路者;(2)相交道路皆以「停」標誌管制者;(3)無號誌管制的路口。非號誌化路口,一般多為主要道路(幹道)與次要道路(支道)的交點 。而交通事故地點可區分為「路段」及「路口」兩大類,路口又因交通管制方式之不同,可區分為號誌化路口與非號誌化路口。交通部表示,交通事故6成發生在路口,其中無號誌路口占整體路口死亡人數約3成5 ,顯見路口之交通傷亡事故極為嚴重,更凸顯非號誌化路口安全之重要。 (三)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建議,無人行道的路口,標線可儘量往車道劃設,讓路口縮窄,車輛在行經路口時自然會放慢車速,增加駕駛及行人應變時間;另依據交通工程規範,行人穿越道夜間須有充分照明,政府應通盤檢核行人穿越道的照明設備,不足部分應儘快補足。學者表示,無號誌路口可設置較為顯眼的綠色行穿線,並設置夜間「行人照明」,行人穿越時有光源就能提高能見度,提醒駕駛放慢車速 。 4、 探討研析 (一)建議修正設置號誌之必要條件,以維非號誌化路口行人安全 依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以下簡稱設置規則)第4章第7節設置號誌之必要條件,第226條規定道路交通合於8小時、4小時及尖峰小時之汽車交通量、行人穿越數、學校出入口、肇事紀錄、幹線道連鎖、路網管制及大眾捷運系統車輛行經之交岔路口之一者,得設置行車管制號誌;惟流量/容量比不一定適合做非號誌化路口之績效指標,尤以偏鄉地區更是如此。若無法於每一路口設置行車管制號誌,或可依設置規則第224條第3款 設置特種閃光號誌,或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34條第5款 增加行人專用號誌普及率,以維行人安全。惟交通部111年進行實地調查,卻發現全國平均約有97%車輛行經閃光紅燈路口皆不會停車再開,近3年違規比例為108年98.37%、109年96.06%、110年98.61% ,故閃光號誌之交通安全成效,主管機關應納入日後改善措施之參考。 雖交通部表示,市區道路號誌及標線由地方政府主管,並有訂定規則供地方依循,目前中央的規則未明定重新評估期程,地方可依實況彈性評估 ,惟非號誌化路口之交通安全已為全國性須共同且迫切解決之問題,之前或因車流量少而決定不設號誌之路口,然多年來當地環境與交通已大幅變遷,應重新評估設置號誌之必要性,中央主管機關更應加強法規面,使地方政府據以遵行為宜。 交通部多年來特別強化「非號誌化路口停車再開」觀念之宣導,惟非號誌化之路口事故仍高居不下。路口號誌燈之設計,高度攸關交通安全,爰建議主管機關應研議修正設置規則第226條之汽車交通量及行人穿越數,尤以第6款:「肇事紀錄:交通量高於第一款或第二款規定之百分之八十,且曾發生重大事故,或一年內曾有五次以上肇事紀錄,非藉號誌無法防止。」條件設定過於偏重車流及人流,易忽略其他重要因素,爰建議加以修正。 (二)全面盤點非號誌化路口,整體規劃並評估增設號誌之必要性 我國由於都市計畫及都市更新不足,處處可見路、街、巷、弄之交錯設計,無號誌路口數量眾多; 112年6月報導指出,無號誌路口並未有主管機關統一盤點,且有無號誌路口20多年來人車皆增加,但均未評估是否該設紅綠燈,政府更未統計無號誌路口數量,凸顯全臺非號誌化路口已成行人安全盲區 。 然交通部稱,關於無號誌路口改善部分,已優先於111年底完成盤點近3年有事故資料等無號誌路口,共計1,741處,並已於112年9月底全數完成改善 。依上述,既已有統計資料,並已全數完成改善,爰建議宜將調查統計及改善結果公布周知,以正視聽。但目前仍有不少路口因未達現行設置規則之標準,而尚未將平面交叉路口號誌化;基此,當務之急應儘速盤點全國非號誌化路口數量及所在地,針對其環境、交通特性,佐以易肇事路口事故違規型態分析,研擬改善對策,宜整體規劃並研議增設號誌之可行性,以防患未然降低肇事率。 (三)參酌國外作法以截長補短 根據我國的交通情況與國情,找出國外可供我國參考之適宜作法以調整政府策略,如已有地方政府借鏡日本非號誌化路口警示標線之作法,在不易設置號誌的路段試辦日式減速警示標線,期透過駕駛人視覺變化而減速及提高注意路口交通狀況 。另,經學術單位彙析國外人行安全策略及相關規範後,值得先推動的為:縮短行人穿越距離的庇護島設施、降低轉彎車速的路緣轉角半徑縮小以及讓車輛與行人視距增加的人行穿越設施退縮等3項事宜,可列入考量。且許多國家在庇護島設置部分已有建議作法及配套,例如為了庇護島上行人的安全,需要輔以標線、標誌、燈光等設施,亦須提供斜坡及無障礙設施,必要時須設置號誌,以保護行人能夠安全通過道路。英國則列出庇護島設置原則須考量寬度、地點、附屬設施以及其他需要考量之條件等因素;如庇護島設置地點若為無號誌路口,中央庇護島寬度建議最小值為2公尺、絕對最小值為1.5公尺,可供我國道路設計單位參考 。 撰稿人:陳淑敏 � 林紫馨,無號誌路口未停讓行人 交長:下波取締重點,大紀元時報,112年11月7日,第A8版。 � 2022年臺灣公路容量手冊之第14章非號誌化路口,交通部運輸研究所,111年6月,頁14-1。 � 無號誌路口行車 112年起列機車駕照必考題,交通安全入口網,111年12月1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168.motc.gov.tw/theme/news/post/2212012000004,最後瀏覽日期:112" �https://168.motc.gov.tw/theme/news/post/2212012000004,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1日。 � 余采瀅,專家:設綠色行穿線 增夜間照明,聯合新聞網by聯合報,112年6月8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udn.com/news/story/123509/7220355,最後瀏覽日期:112" �https://udn.com/news/story/123509/7220355,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2日。 � 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224條規定:「各種閃光號誌之布設原則如下:……三、特種閃光號誌設於交岔路口,其設置方式與行車管制號誌同。幹線道應設置閃光黃燈,支線道應設置閃光紅燈。設於肇事路段中,宜於將近之處設置閃光黃燈。」 �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34條:「行人穿越道路,應依下列規定:……五、行人穿越道設有行人穿越專用號誌者,應依號誌之指示迅速穿越。……」 � 看見停標誌(線)閃光紅燈不停車再開將被取締,交通安全入口網-交通新聞,111年12月21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tw.nextapple.com/life/20221210/C6F864ED198C970A81E7A514A93D523C,最後瀏覽日期:112" �https://reurl.cc/7Mz4b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2日。 � 游振昇等,閃過24車後遭撞…臺中沙鹿地獄路口 20年未設號誌,聯合新聞網by聯合報,112年6月8日,網址:https://reurl.cc/NyM3Yx,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1日。 � 游振昇等,同前註。 � 立法院第10屆第8會期交通委員會第3次全體委員會議,交通部業務概況報告(書面報告),112年10月12日,頁56。 � 王姝琇,不只「停」和「慢」 臺南借鏡日本劃設非號誌路口警示標線,自由時報,112年4月10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265586,最後瀏覽日期:112" � https://reurl.cc/L6OYW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2日。 � 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研究中心研究團隊,人行設施規範與應用─以國外案例為例,內政部國土管理署都市基礎工程組,109年4月30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myway.cpami.gov.tw/Article/knowArticle/knowCont/391.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 � https://reurl.cc/ZykDZM,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2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877/File_19796717.doc
R02305
政府採購法有關刊登不良廠商救濟程序之研析
政府採購法
陳世超
2023-11-2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305 議題研析 一、題目:政府採購法有關刊登不良廠商救濟程序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政府採購法 三、背景說明 政府採購法第102條第3項規定,機關依政府採購法第101條通知廠商有該條第1項情形後,廠商未於規定期限內向招標機關提出異議或向採購申訴審議委員會申訴,或經提出申訴結果不予受理或審議結果指明不違反政府採購法或並無不實者,機關應即將廠商名稱及相關情形刊登政府採購公報。後續廠商倘提起行政訴訟並經法院判決撤銷原刊登政府採購公報處分確定者,機關應依政府採購法第103條第1項各款但書規定註銷之。惟政府採購法規定行政訴訟尚未確定前即予以刊登,是否妥適,尚存不同意見而有討論空間。 四、探討研析 (一)廠商得否以刊登政府採購公報將造成難以回復之損害而聲請停止執行,尚存爭議 廠商對於刊登政府採購公報之處分,雖得依行政訴訟法第116條第2項或第3項[footnoteRef:1]規定聲請法院裁定停止執行。 [1: 行政訴訟法第116條:「……行政訴訟繫屬中,行政法院認為原處分或決定之執行,將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且有急迫情事者,得依職權或依聲請裁定停止執行。但於公益有重大影響,或原告之訴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者,不得為之(第2項)。於行政訴訟起訴前,如原處分或決定之執行將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且有急迫情事者,行政法院亦得依受處分人或訴願人之聲請,裁定停止執行。但於公益有重大影響者,不在此限(第3項)。……」。] 惟司法實務多認[footnoteRef:2],廠商經刊登於政府採購公報,固於特定期間內不得參加投標或作為決標對象或分包廠商,惟並非撤銷廠商之營利事業登記,廠商仍得本其營利事業登記項目繼續經營業務,並非一經刊登政府採購公報即令其無法營運,亦非必然造成其財務困難。況廠商縱使未受停權處分,其繼續參加政府機關採購案之投標,亦非必定能得標,足見刊登政府採購公報處分與廠商之營運、生計並無必然之因果關係,且關於營業收入減少之變動,在一般社會通念上,尚非不能以金錢賠償獲得救濟,自難謂刊登政府採購公報處分之執行將發生難以回復之損害,而駁回廠商聲請停止執行之聲請。 [2: 最高行政法院112年度抗字第80號裁定、最高行政法院112年度抗字第44號裁定、最高行政法院111年度抗字第31號裁定、最高行政法院110年度抗字第309號裁定、最高行政法院110年度抗字第180號裁定參照。] 然有論者認[footnoteRef:3],司法實務於審理此類刊登政府採購公報案件之停止執行聲請時,多嚴格解釋難以回復損害之概念,導致第一次權利保護之停止執行制度遭到弱化,不利暫時權利保護之落實。 [3: 周佳宥,不良廠商之認定及其救濟程序,法令月刊,第65卷,第7期,103年7月,頁105。] 甚有論者認[footnoteRef:4],訴訟權保障之核心,除「公正聽審權」(公平法院)及「訴訟武器平等」外,尚應加上「有效的保護」。因爲訴訟權的行使不能達到保護實體權利的結果,有訴訟權亦屬虛設。而廠商被刊登政府採購公報後,不僅涉及廠商商業上的經濟利益,亦涉及廠商所僱用的員工以及各該員工背後所依賴的家庭成員,如有錯誤,很難認爲「能以金錢賠償之」。因而認為此種類型應屬可以停止執行的狀況,但由於規定過於僵化以及司法實務實際操作結果,等同「事實上排除停止執行的可能性」,而有違憲之虞。 [4: 李惠宗,行政處分停止執行制度的商榷—從訴訟權的有效保障檢討訴訟不停止執行的立法適當性,臺灣法學雜誌,第246期,103年4月,頁93-94。] (二)行政法院撤銷原刊登政府採購公報處分確定後,廠商未必得藉由國家賠償訴訟救濟 機關將廠商刊登政府採購公報之處分經行政法院判決撤銷確定後,廠商得否據此請求國家賠償,似不無疑義。 主管機關認[footnoteRef:5],依政府採購法規定,廠商提出申訴結果不予受理或審議結果指明不違反政府採購法或並無不實者,機關應即將廠商名稱及相關情形刊登政府採購公報,如廠商行政訴訟勝訴判決確定,則依規定註銷之。因此,公務員依法行政應無國家賠償之虞。 [5: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91年2月18日工程企字第91006565號函附91年1月29日「研商各機關依政府採購法辦理採購遭遇之問題」第4次研討會會議紀錄參照。] 司法實務則認[footnoteRef:6],行政處分之作成常涉及對事證之證據價值判斷及相關法令之解釋,均具主觀性,如無違常之顯然錯誤或其他不法行為存在,縱受處分人嗣後循行政爭訟程序聲明不服,經上級機關或行政法院為相異認定而推翻原行政處分,並不能因此逕認作成行政處分之公務員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之行為,而應由國家負損害賠償責任,亦不能因此遽認行政處分作成機關有何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之情事,而應負民法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 [6: 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1617號民事判決、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302號民事裁定、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175號民事裁定、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11年度重上國字第1號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8年度上國字第8號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106年度上國字第9號民事判決參照。] 且政府採購法第101條第1項[footnoteRef:7]規定,多涉有「情節重大」此一不確定法律概念,其內涵及外延範圍並非明確,適用法律之機關解釋可能不同,於執行法律時,應認定何種事實以涵攝於「情節重大」之概念,亦可能產生歧異[footnoteRef:8],因而原處分縱經行政法院為相異認定而推翻,亦不能因此逕認行政處分之公務員有故意或過失[footnoteRef:9]。因此,是否符合國家賠償法要件,仍須個案判斷。 [7: 政府採購法第101條第1項:「機關辦理採購,發現廠商有下列情形之一,應將其事實、理由及依第103條第1項所定期間通知廠商,並附記如未提出異議者,將刊登政府採購公報:……三、擅自減省工料,情節重大者。四、以虛偽不實之文件投標、訂約或履約,情節重大者。……九、驗收後不履行保固責任,情節重大者。十、因可歸責於廠商之事由,致延誤履約期限,情節重大者。……十二、因可歸責於廠商之事由,致解除或終止契約,情節重大者。……十四、歧視性別、原住民、身心障礙或弱勢團體人士,情節重大者。……」。] [8: 例如,最高行政法院102年度判字第364號判決與臺中高等行政法院100年度訴字第369號判決,對於同一案件之「情節重大」此一不確定法律概念,即存有不同之解釋。] [9: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5年度上國字第1號判決民事判決參照。] 至於廠商被刊登政府採購公報期間無法參與機關標案之所失利益得否請求國家賠償一節,有司法實務認[footnoteRef:10],參酌廠商以往得標機關案件情形而肯認廠商確實受有營業收入減少之損害;惟亦有司法實務認[footnoteRef:11],廠商之營業情形,每因自我決策、競爭能力及市場環境而變幻莫測,尚難以過往之業務情形,即推論在某期間必有該營業數額,因而否定廠商受有預期營業利益之損害。 [10: 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1644號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106年度重上國字第3號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06年度上國字第1號民事判決參照。] [11: 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1409號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109年度重上國字第1號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7年度上國更一字第1號民事判決參照。] 因此,有論者認[footnoteRef:12],將廠商刊登政府採購公報之處分對於廠商權利、名譽及員工生計,均有重大影響,在處分確定前,應使其暫時不生效力,即不必使廠商必須繁複向法院聲請停止執行,亦可避免將來行政訴訟撤銷原處分後,廠商再向機關請求損害賠償之爭議。 [12: 陳錦芳,政府採購法停權制度之探討,營造天下,第179期,107年8月,頁16。] (三)立法政策上,為保障廠商救濟權利,政府採購法將廠商刊登政府採購公報之規定,似存有檢討空間 立法政策上,基於實質有效保障廠商救濟權利,並參酌政府採購協定第18條第7項[footnoteRef:13]「保留廠商參加採購之機會」規範意旨,政府採購法將廠商刊登政府採購公報之規定,除個案事實明確而無爭議情形者外[footnoteRef:14],是否參採前開論者意見,俟行政救濟結果確定後再刊登政府採購公報,以杜爭議,似存有檢討空間。 [13: 政府採購協定第18條第7項:「締約國應採用或維持含有下列事項之程序:(a)快速臨時措施,俾保留廠商參加採購之機會。……」。] [14: 例如,廠商違反政府採購法圍標規定經刑事有罪判決確定之情形。] 撰稿人:陳世超 4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872/File_19796708.docx
R02304
「專利盒」優惠稅制簡介與研析
產業創新條例;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所得稅法;產業創新條例施行細則;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研究發展支出適用投資抵減辦法
彭文暉
2023-11-2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304 議題研析 一、題目:「專利盒」優惠稅制簡介與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產業創新條例、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所得稅法、產業創新條例施行細則、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研究發展支出適用投資抵減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專利盒(Patent Box)制度目前於英國及盧森堡、荷蘭等歐盟國家已被廣泛使用,企業於當地進行實質研發活動,而產生合格研發支出,其符合資格之智慧財產權收入,可適用比一般所得稅率較低的稅率,以激勵企業於該國進行實質研發活動[footnoteRef:1]。 [1: 顏瑋辰,香港明年推專利盒稅務優惠 鼓勵跨國企業在地研發 研議新措施 會計師建議台商爭取減免,經濟日報,2023年10月27日, 第A16版。] (二)為鼓勵更多跨國企業在地進行研發活動及成為區域智慧財產權中心,香港亦研擬於2024年推行「專利盒」稅務優惠措施,企業必須於當地進行實質研發活動且有合格研發支出,且屬專利、受著作權保護之軟體等符合資格之智慧財產權(不包括商標及品牌名稱)收入,才可享有所得優惠稅率之租稅減免。此外,其研發支出亦須與該合格之智慧財產權相關,始有「專利盒」所得優惠稅率之適用[footnoteRef:2]。 [2: 許嘉銘、吳靜君,財經會客室 勉外企在地研發 香港擬推專利盒,中國時報,2023年11月6日,第A7版。] 四、探討研析 (一) 「專利盒」制度之起源與發展[footnoteRef:3] [3: 吳雪萍,《歐盟智慧財產權創新研究開發之稅收獎勵與國家補貼探討》,國立臺灣大學進修推廣學院事業經營法務碩士論文,2018年7月,頁37-38、42。] 1976年愛爾蘭稅務機關即提出鼓勵專利研發與應用之優惠稅制,並於2000年取名為「專利盒」。此後,荷蘭、盧森堡、比利時、法國及英國亦先後採行,並根據其專利市場化之需要逐步進行優化,形成各具特色之「專利盒」優惠稅制模式。 「專利盒」乃針對智慧財產授權或移轉所獲收益給予較低稅率之一種特殊稅收優惠措施,其於愛爾蘭、盧森堡及荷蘭等國,不僅適用於專利,亦適用於與專利相關之智慧財產權領域。2016年愛爾蘭甚且啟用「知識發展盒」,將適用範圍擴大至發明專利、著作權、電腦軟體及特定藥用產品;比利時則於同年宣布將創新扣抵取代原有之專利所得扣抵,且創新扣抵之範圍不再侷限於專利,而延伸至其他智慧財產權,包括受著作權保護之軟體、特定罕見疾病用藥及政府授權(尤其是醫藥產品)之行銷。 (二) 「專利盒」制度之爭議與調整[footnoteRef:4] [4: 陳衍任,〈跨國權利金支付的稅捐課徵─從 BEPS第5號行動方案檢視「歐洲專利盒制度」與「限制權利金費用認列規定」〉,《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118期,2021年6月,頁10-11、15-16、65。] 為避免雙重課稅,歐盟於2003年發布「利息及權利金支付指令」,針對關係企業在歐盟境內之利息及權利金支付,免除所得來源國之稅捐扣繳。然因歐盟各國之企業所得稅稅率不盡相同,跨國集團即規劃藉由權利金支付之方式,將利潤移轉至稅率較低之國家;甚且將權利金以免扣繳之形式,由某歐盟成員國移轉至另一實施「專利盒」制度之歐盟成員國。從而,跨國集團僅須於實施「專利盒」之歐盟成員國繳納低額稅捐,即可獲取集團整體稅負減免之優惠。 由於「專利盒」優惠稅收政策,引發了歐盟成員國間之稅收競爭,德國為維護國家租稅利益,主張應廢止有害租稅競爭之作法,並將防衛措施導入各自內國法,因而推動20國集團(G20)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採行「稅基侵蝕及利潤移轉」(Base Erosion and Profit Shifting,下稱BEPS)改革計畫。OECD憂心「專利盒」可能侵蝕其他國家稅基,成為「有害之優惠稅收制度」[footnoteRef:5],爰建議各國採行「關聯性標準」,亦即僅限針對無形資產實際從事研發行為,且該研發行為已實際支出研發費用者,方得就該無形資產享有稅捐優惠,以建構更為公平之稅捐競爭環境。 [5: 吳尊傑,〈從專利盒制度中探討跨境課稅之公平性問題〉,《月旦會計實務研究》,第41期,2021年5月,頁104。] 面對跨國集團支付權利金之BEPS問題,歐盟亦限縮「專利盒」制度之適用範圍,要求僅限符合「關聯性標準」之智慧財產權收益才能享有稅捐優惠;德國及奧地利則在其內國法中導入「限制權利金費用認列」規定,即智慧財產權授權方若欠缺研發活動之經濟實質,被授權方支付之權利金亦將限縮其費用認列範圍。 (三) 我國相關法制之省思與檢討 為鼓勵企業從事研發創新,經查我國現行法制亦明定企業可享有相關所得稅額抵減之優惠措施,例如產業創新條例(下稱產創條例)[footnoteRef:6]、中小企業發展條例[footnoteRef:7]及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footnoteRef:8]等有關規定。 [6: 產創條例第10條第1項:「為促進產業創新,最近三年內無違反環境保護、勞工或食品安全衛生相關法律且情節重大情事之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投資於研究發展之支出,得選擇以下列方式之一抵減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一、於支出金額百分之十五限度內,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二、於支出金額百分之十限度內,自當年度起三年內抵減各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7: 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第35條第1項:「為促進中小企業研發創新,中小企業投資於研究發展之支出,得選擇以下列方式抵減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一、於支出金額百分之十五限度內,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二、於支出金額百分之十限度內,抵減自當年度起三年內各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8: 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第5條第1項:「為促進生技醫藥產業升級需要,從事第四條第一項第二款第一目業務之生技醫藥公司投資於同項第三款至第九款規定之研究與發展支出,得於支出金額百分之二十五限度內,自有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之年度起五年內抵減各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另有關智慧財產權之權利金稅捐優惠制度,所得稅法第4條第1項規定:「下列各種所得,免納所得稅:……二十一、營利事業因引進新生產技術或產品,或因改進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而使用外國營利事業所有之專利權、商標權及各種特許權利,經政府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者,其所給付外國事業之權利金;……」;產創條例第12條之1第1項規定:「為促進創新研發成果之流通及應用,我國個人、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在其讓與或授權自行研發所有之智慧財產權取得之收益範圍內,得就當年度研究發展支出金額百分之二百限度內自當年度應課稅所得額中減除。但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得就本項及第十條研究發展支出投資抵減擇一適用。」學者指出產創條例上開規定雖係就智慧財產權取得收益給予「稅基」減免,實質效果亦等同稅基不變之「稅率」調降,內涵上應與「專利盒」制度相當[footnoteRef:9]。 [9: 陳衍任,同註4,頁68。] 查產創條例第12條之1第1項所定稅捐優惠之適用主體,依其文義似僅限我國個人及企業,主管機關或可研議將外國企業納入適用之可行性,以吸引外資並強化我國產業及稅收之競爭環境[footnoteRef:10]。另依同條例第10條第2項所訂「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研究發展支出適用投資抵減辦法」第8條第1項規定,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雖可委外從事研究發展,惟其受託對象似僅限「國內、外大專校院或研究機構」及「國內醫藥研發服務業者」,建議亦可研議以是否屬「關係企業」作為委外研發費用得否認列支出之標準,俾符OECD「關聯性標準」之要求[footnoteRef:11]。 [10: 吳雪萍,同註3,頁49-50。] [11: 陳衍任,同註4,頁70。] 次查產創條例第12條之1第1項所定得適用「研究發展支出加倍減除」之智慧財產權收益,依產創條例施行細則第3條之1第2項規定,該「智慧財產權」係指「由法律所創設之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營業秘密、積體電路電路布局權及植物品種權。」考量「商標權」係有關行銷之無形資產,與創新研發活動間似乏直接關聯性[footnoteRef:12],爰建議修法限縮上開優惠稅捐之適用範圍,以與國際規範接軌。 [12: 陳衍任,同註4,頁82。] 撰稿人:彭文暉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853/File_19796633.docx
R02303
腦庫設置運作之法制研析
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解剖屍體條例;人體研究法
李郁強
2023-11-24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303 議題研析 一、題目:腦庫設置運作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解剖屍體條例、人體研究法 三、背景說明 (一)依美國腦庫研究分析,約4成捐腦病人生前臨床診斷與往生後的病理診斷完全不同[footnoteRef:1]。臺灣面臨人口老化,許多疾病與腦部有關(如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等),過去有研究需要時,須向美國等地申請腦組織檢體,但外國人與臺灣人有些基因不同(例如類澱粉神經病變、威爾森氏症、小血管病等),只有自己的腦庫才能回答自己的問題[footnoteRef:2]。 [1: 沈能元,臺灣腦庫揭牌 解國人致病之謎 美國研究捐腦病人「恐4成誤診」 腦庫研究 將造福其他病人,聯合報,112年11月6日,第A6版。] [2: 林惠琴,解密失智症 臺灣腦庫揭牌,自由時報,112年11月6日,第B08版。] (二)臺灣腦庫於112年11月5日揭牌,為國內腦科學研究重要里程碑。腦庫自106年起由臺大醫院腦庫工作小組啟動籌建,一開始遇到的困難是成立腦庫的法源依據。108年衛生福利部函釋後,始讓腦庫的成立有法源依據(即《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本條例)。衛生福利部表示,將編列預算維持腦庫基本運作,財源將從科研補助支應[footnoteRef:3]。 [3: 陳婕翎,臺灣腦庫揭牌 薛瑞元:編列預算科研補助支應,中央社,112年11月5日,國內醫藥衛生版。] 四、探討研析 (一)建議本條例增訂採集屍體檢體及自然人死後捐贈屍體之規定 《解剖屍體條例》第4條[footnoteRef:4]禁止6小時內解剖屍體,而腦神經內的RNA及蛋白質,於人體死亡後數小時內迅速降解,影響科學研究價值,過去因為《解剖屍體條例》第4條的限制,導致醫師不敢為有意捐腦者取出腦組織。為尋找腦庫成立之法律依據,衛生福利部於108年11月11日函釋[footnoteRef:5],指出《解剖屍體條例》係規範我國公私立醫學院執行屍體大體解剖(即學術解剖)為目的,以促進基礎醫學教育;與為採集生物檢體,供醫學研究使用之目的不同。以後者為目的,採集保存腦神經及相關器官或組織,應依本條例辦理。 [4: 《解剖屍體條例》第4條規定:「前條第一項各款屍體,除由檢察官交付者外,均須於收領後立即填具報告書(格式如附表),報告該管檢察官。(第1項)屍體報告書送達該管檢察官後,非經六小時不得施行防腐處置或執行解剖。其無親屬請領之屍體,除防腐處置外,仍應依前條第二項規定辦理。(第2項)檢察官收受前項送達後,得於六小時內以書面禁止防腐處置或執行解剖。(第3項)」] [5: 衛生福利部108年11月11日衛部醫字第1081670818A函釋,以解剖方式採集死者腦及神經相關器官或組織並予保存供醫學研究使用,所涉法律適用釋示如下:1.《解剖屍體條例》係規範我國公私立醫學院執行屍體大體解剖(即學術解剖)為目的,以促進基礎醫學教育,與旨揭為採集生物檢體,供醫學研究使用之目的不同,先予敘明。2.醫療機構及醫師檢驗屍體,開具死亡診斷證明,除有《醫療法》第76條第3項及《醫師法》第16條規定「非病死或可疑為非病死者,應報請檢察機關依法相驗」外,本屬醫療機構及醫師法定職責,爰採集生物檢體之對象為病死者,得免報請檢察機關為之。3.為提供醫學研究使用為目的,採集保存腦神經及相關器官或組織,應依《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辦理,其參與者之資格條件及應保護措施,應符合本法第3章規定。] 雖然主管機關作出函釋,然採集、研究屍體組織研究事項,本條例並未明文規定,從本條例第7條第16款[footnoteRef:6]及第9條[footnoteRef:7]等條文觀之,都是規定如何處理參與者生前提供檢體,顯示本條例預設的規範對象是參與者生前提供檢體,而非參與者死後才提供檢體。而腦庫是必須等待提供者死後才能採集檢體的方式,是否適用本條例第7條第16款及第9條等條文恐有疑義。是以,有學者認為,腦組織最直接、重要的現行法律規範應該是《人體研究法》第4條[footnoteRef:8]第2款及第13條[footnoteRef:9],認為「參與者捐贈檢體後死亡」適用本條例相關規定,但「參與者死亡後捐贈檢體」適用《人體研究法》相關規定[footnoteRef:10]。爰建議本條例增訂採集屍體檢體及自然人死後捐贈屍體等規定[footnoteRef:11]。 [6: 本條例第7條規定:「前條應告知之事項如下:一、生物資料庫設置之法令依據及其內容。二、生物資料庫之設置者。三、實施採集者之身分及其所服務單位。四、被選為參與者之原因。五、參與者依本條例所享有之權利及其得享有之直接利益。六、採集目的及其使用之範圍、使用之期間、採集之方法、種類、數量及採集部位。七、採集可能發生之併發症及危險。八、自生物檢體所得之基因資料,對參與者及其親屬或族群可能造成之影響。九、對參與者可預期產生之合理風險或不便。十、本條例排除之權利。十一、保障參與者個人隱私及其他權益之機制。十二、設置者之組織及運作原則。十三、將來預期連結之參與者特定種類之健康資料。十四、生物資料庫運用有關之規定。十五、預期衍生之商業運用。十六、參與者得選擇於其死亡或喪失行為能力時,其生物檢體及相關資料、資訊是否繼續儲存及使用。十七、其他與生物資料庫相關之重要事項。」] [7: 本條例第9條規定:「參與者死亡或喪失行為能力時,除另有約定者外,生物資料庫仍得依原同意範圍繼續儲存,並使用其生物檢體及相關資料、資訊。」] [8: 《人體研究法》第4條規定:「本法用詞,定義如下:一、人體研究(以下簡稱研究):指從事取得、調查、分析、運用人體檢體或個人之生物行為、生理、心理、遺傳、醫學等有關資訊之研究。二、人體檢體:指人體(包括胎兒及屍體)之器官、組織、細胞、體液或經實驗操作產生之衍生物質。三、去連結:指將研究對象之人體檢體、自然人資料及其他有關之資料、資訊(以下簡稱研究材料)編碼或以其他方式處理後,使其與可供辨識研究對象之個人資料、資訊,永久不能以任何方式連結、比對之作業。」] [9: 《人體研究法》第13條規定:「以屍體為研究對象,應符合下列規定之一:一、死者生前以書面或遺囑同意者。二、經前條第三項所定關係人以書面同意者。但不得違反死者生前所明示之意思表示。三、死者生前有提供研究之意思表示,且經醫師二人以上之書面證明者。但死者身分不明或其前條第三項所定關係人不同意者,不適用之。」] [10: 施東昇、何建志,〈臺灣腦庫設置運作之法律、倫理議題分析〉,《法律與生命科學》,第9卷,第2期,109年12月,頁67。] [11: 施東昇、何建志,同註10,頁65。] (二)為確保腦庫資源合理使用建議授權增訂審查辦法 以往學術研究機構或醫療機構透過各種方式取得的人體細胞、組織、體液等,往往被當作是該機構私有財,對於其細胞、組織、體液之使用(包括提供對象及使用方式等),捐贈者往往沒有決定權。然而,腦組織捐贈多出於利他主義而在死後捐出腦組織供科學研究。因此,公益性、公共性腦庫有必要對其蒐集、保存的腦組織採取開放取用政策,並建立審查機制,制定公正、透明、客觀的標準(應著重於申請者所提研究計畫之目標與品質),以決定珍貴而稀少的腦組織庫藏如何分配[footnoteRef:12]。依據上述衛生福利部108年的函釋,腦庫其資源公平分配使用應適用本條例第17條[footnoteRef:13]規定,惟該條文稍嫌抽象,建議主管機關就審查機制、公益取用及公平分配等原則事項訂定具體法規命令,以確保腦庫資源合理使用。 [12: 施東昇、何建志,同註10,頁77。] [13: 本條例第17條規定:「以公益為目的或政府捐補助設置之生物資料庫,於提供第三人使用生物檢體及相關資料、資訊時,應符合公平原則。」] 撰稿人:李郁強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833/File_19796590.docx
R02302
裝潢修繕廢棄物去化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廢棄物清理法;區域計畫法;政府採購法
林淑靜
2023-11-24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302 議題研析 一、題目:裝潢修繕廢棄物去化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廢棄物清理法、區域計畫法、政府採購法 三、背景說明 (1) 依環境部(行政院組織改造前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下同)111年事業廢棄物申報統計報告,營建混合物111年產出量為111年全國產出事業廢棄物之第二多,達172萬公頓[footnoteRef:1]。惟此數據僅能顯示符合環境部依《廢棄物清理法》(以下簡稱廢清法)第2條第5項定義之事業已依該法第31條第1項第1款、第2款規定,應提報廢棄物清理計畫書且依網路申報之事業(如營造業、建築拆除業等)所彙整之數據,尚未包含裝修業所產生之裝潢修繕廢棄物。 [1: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11年事業廢棄物申報統計報告,112年6月編印。] (2) 裝修業非屬《廢清法》納管之事業,因此其產生之廢棄物仍屬該法第2條第2項第1款所稱之一般廢棄物,依該法第14條第1項規定,其清運原則上由執行機關負責清除 。惟實務運作上,因其數量龐大,清潔隊多拒收[footnoteRef:2],又因裝修業於工地或家戶產出之廢棄物,於當場分類之可能性低,為降低營運成本,最後多由裝修公司一併報價清運至未合法登記裝潢修繕分類場(即俗稱之棧仔場)進行分類[footnoteRef:3]。 [2: 依各縣市一般家戶裝潢修繕廢棄物清運原則規定,大多規範僅收受一般家戶自行裝潢產生之廢棄陶、瓷類器皿、廢棄磚瓦、廢木材,且不得超過一部清運車輛之載重上限(詳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一般家戶裝潢修繕廢棄物清運原則、臺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一般家戶裝潢修繕廢棄物清理原則);另家戶修繕工程如係委由事業、營造業(含綜合營造業及土木包工業)承攬,施工過程產生的廢棄物則屬事業廢棄物,應依規定委託合法清除處理機構處理。然如前所述,廢清法規範之事業並不包括裝修業,其仍屬一般廢棄物,容易發生裝潢修繕之廢棄物去化爭議。] [3: 何柏均,政府「默許」的暗處:數百萬噸營建廢棄物,流入地下棧場,報導者,111年8月24日,網址https://www.twreporter.org/a/enterprise-wastes-black-market-illegal-processing-plants,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6日。] (3) 棧仔場因所需腹地龐大[footnoteRef:4],且實務上其土地使用多不符合《 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6條附表一各種使用地容許使用項目及許可使用細目表規定,故環境部遲未將之納為公民營廢棄物清除機構管理,僅能協調地方政府以砂石棧場管理暫行要點[footnoteRef:5]管理,以免影響國內裝潢修繕廢棄物去化管道,惟以暫行要點加以管理,並無法實質解決棧仔場之用地問題[footnoteRef:6],更引起地方政府不同單位間對土地管理之衝突[footnoteRef:7]。 [4: 何柏均,同註3。] [5: 如桃園市之「裝潢修繕廢棄物簡易分類貯存場輔導管理暫行要點」、新北市之「新北市裝潢修繕廢棄物簡易分類場輔導管理暫行要點」、台南市之「臺南市裝潢修繕廢棄物簡易分類場輔導管理暫行要點」等。] [6: 目前新北市要求棧仔場業者申請登記為簡易分類場進行行政管理,惟簡易分類場於廢清法之定位未明,網址:https://ynews.page.link/ZjmQW,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7日。] [7: 謝武雄,桃市環保局訂定「砂石棧場管理暫行要點」遭農業局打臉違規,112年4月23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Taoyuan/breakingnews/4279492,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6日。] 4、 探討研析 (1) 建議將裝修業、棧仔場納入《廢清法》指定事業及廢棄物清除機構管理 日本《建築工程相關材料回收法》(建設工事に係る資材の再資源化等に関する法律)第2條及第16條規定,拆除、新建建築物或其全部或一部之施工,承包人應將特定建築廢棄物進行回收。又棧仔場主要從事裝潢修繕廢棄物之分類,屬清除行為之一種[footnoteRef:8],本質上本即屬廢清法公民營廢棄物清除機構之定義。故建議比照營造業、建築拆除業之管理方式,修正廢清法第2條第5項、第31條第1項第1款、第2款訂定之《指定廢棄物清理法第二條第二項之事業》、《應檢具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之事業》、《應以網路傳輸方式申報廢棄物之產出、貯存、清除、處理、再利用、輸出及輸入情形之事業》將裝修業及棧仔場納入指定事業管理。因此,裝修業產出之廢棄物除應依規定申報外,棧仔場亦須符合《公民營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許可管理辦法》規定,設置專業廢棄物技術員及符合《事業廢棄物貯存清除處理方法及設施標準》等;另二者有未依法清除廢棄物之情事(如常見之廢棄物濫倒),除可依《廢清法》第46條第3款移送司法機關外,倘有違反前述管理致環境污染或未依許可文件內容貯存、清除、處理廢棄物,亦違反同條第2款、第4款規定,可移送司法機關偵辦,擴大刑事處罰之適用。 [8: 廢清法及其授權之子法並未有分類之定義,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12年4月20日環署循字第1121046650號函:「…清除機構為利後續之清除、處理或再利用,須將同類別、性質之事業廢棄物分類後清除,應於清除許可證登載分類之作業方式、地點等,經主管機關審查核准後始得為之」,故可知分類仍屬清除機構之工作一環,詳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111年上訴字第1635號判決。] (2) 建議有條件開放棧仔場土地使用,修正《 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 》 棧仔場之裝潢修繕廢棄物主要可分為砂石、磚塊(約70%)、資源物(金屬、玻璃,約7%)、木材(約13%)及無法再利用之廢棄物[footnoteRef:9](約10%),共通特性為數量龐大、無毒、安定性高[footnoteRef:10],且其分類後之主要廢棄資源有90%屬可再利用之種類,爰參考《 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6條附表一各種使用地容許使用項目及許可使用細目表之使用性質,建議開放營建混合物清理機構土地使用,其修法方向建議如下: [9: 何柏均,同註3。] [10: 詹穎雯、鄭瑞濱,營建廢棄物之再利用策略探討,鋪面工程 第3卷第4期,94年12月,頁41-50,網址:chrome-extension://bocbaocobfecmglnmeaeppambideimao/pdf/viewer.html?file=file%3A%2F%2F%2FD%3A%2Fusers%2F2TK0170817%2FDownloads%2FA08013782.pdf,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6日。] 1、 比照《 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6條附表一之第五點「農牧用地」中「(十四)臨時堆置收納營建剩餘土石方」規定,於附帶條件規範應毗鄰既有合法磚窯廠之土地或臨時堆置收納營建剩餘土石方之要件,以利砂石、磚塊去化,另考量其分類後仍有不可再利用之廢棄物需要末端處理,應規範不得位於全國區域計畫規定之沿海自然保護區、並限制使用面積,以防止大量不可再利用之廢棄物堆置。 2、 比照《 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6條附表一之第四點「丁種建築用地」中「(四)臨時堆置收納營建剩餘土石方」規定,附加不得位於全國區域計畫規定之沿海自然保護區之要件。 3、 比照《 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6條附表一之第四點「丁種建築用地」中「(七)廢棄物回收貯存清除處理設施」規定,刪除須符合依產業創新條例管理之工業區內,以利用回收之廢棄物為原料進行生產,並有產品產出之工廠為限之限制,以再利用機構使用,形成產業供給鏈。 考量114年5月1日後,現有都市計畫內土地和國家公園土地仍將受到《都市計畫法》和《國家公園法》之管制,但非都市土地之區域計畫法及相關子法將停止適用,改由《國土計畫法》(以下簡稱國土法)全面管理[footnoteRef:11]。因此,建議未來《國土法》於授權訂定之土地使用管制事項規則[footnoteRef:12],應併予考量。 [11: 《國土法》經行政院定自105年5月1日施行,依第45條各項規定,其最遲於114年5月1日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公告國土功能分區圖之日起,區域計畫法即不再適用。] [12: 《國土法》相關子法目前尚未訂定,且《國土法》將採使用許可,與現行《區域計畫法》採開發計畫不同,仍待後續觀察。] (3) 建議修正《政府採購法》或環境部草擬之資源循環促進法草案,規定指定工程應使用依一定比例之再生粒料 韓國《建築廢棄物再利用促進法》(건설폐기물의 재활용촉진에 관한 법률)第38條規定,業主在委託強制使用再生粒料等施工時,除有規定之情事外[footnoteRef:13],應向施工方提供符合品質標準之再生粒料。《廢清法》授權訂定之再利用管理等辦法,就裝潢修繕所產生之廢陶、瓷、磚、瓦等,可再利用製成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Controlled Low Strength Material,以下簡稱 CLSM)等[footnoteRef:14];另《公民營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許可管理辦法》第24條第1項第3款規定,特定用途資源化產品之使用地點、銷售對象及品質標準應符合規定。換言之,裝潢修繕廢棄物之再利用用途及其品質已有相關再利用規範,惟實務上,各級政府目前係以輔導之方式推動公共工程使用前述再利用產品[footnoteRef:15],建議修正《政府採購法》可比照優先採購環境保護標章之產品,或於環境部草擬之資源循環促進法草案中,未來於法律或其授權子法明定要求應添加一定比例之CLSM。 [13: 所稱規定之情事指(一)因使用再生粒料及再生粒料製品而難以保證建築工程品質(二)因海島等地域特點,再生粒料及再生粒料產品供應困難時(三)再生粒料及再生粒料產品之價格高於同用途其他粒料及產品之價格時。 ] [14: 詳《經濟部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第3條附表再利用種類編號四、《營建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種類及管理方式》再利用種類編號七。] [15: 行政院,再生粒料運用於公共工程,網址:https://www.ey.gov.tw/Goals/58FEE0EF0950F0F8,瀏覽日期:112年11月13日。] (4) 引進歐盟推動建材銀行計畫(Buildings As Material Banks,以下簡稱BAMB) 104年9月,歐盟中7 個歐洲國家的 15 個合作夥伴推動BAMB建材護照平台,共同致力於讓建築物之材料使用更少原始資源及廢棄後產生更少廢棄物[footnoteRef:16],其將焦點放在材料整個生面週期當中能夠被重複利用和回收之潛力[footnoteRef:17],另推動可翻轉之建築設計[footnoteRef:18],有效利用建築材料並促進建築物中組件、產品或材料之回收及再利用。我國亦可考慮此模式,由官方建立建材資料庫,促成建築材料之源頭減量及後續回收。 [16: BAMB網站,網址https://www.bamb2020.eu/about-bamb/,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3日。] [17: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自行研究報告,國內外循環建材推動策略之探討,108年12月,頁46。網址:https://ws.moi.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T2xkRmlsZV9BYnJpX0dvdi9yZXNlYXJjaC8yOTcyLzE1OTE0MjEzNzZ4MTRhZDUucGRm&n=MTIyNCjmnJ%2FmnKvpgIHljbApLnBkZg%3D%3D,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6日。] [18: 依BAMB訂定之翻轉建築指南,翻轉建築指可以輕鬆解構之建築設計,或可以輕鬆拆卸和添加零件而不損壞建築或產品、組件或材料的建築設計。因為可以輕鬆存取地板、窗戶、電線、通風、內牆等不同層,而不會損壞建築物之其他部分和組件,網址:chrome-extension://bocbaocobfecmglnmeaeppambideimao/pdf/viewer.html?file=https%3A%2F%2Fwww.bamb2020.eu%2Fwp-content%2Fuploads%2F2018%2F12%2FReversible-Building-Design-guidelines-and-protocol.pdf,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7日。] 撰稿人:林淑靜 2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815/File_19796556.docx
R02301
改善偏鄉交通運輸相關問題研析
公路法;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
楊蕙如
2023-11-22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301 一、題目:改善偏鄉交通運輸相關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公路法、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 三、背景說明 (一)報載偏鄉交通不便,部分偏鄉部落每周僅一班幸福巴士,居民被「漏接」,長者要搭車下山只能靠運氣或改用走的。偏鄉的公共運輸中,無論是幸福巴士、幸福小黃,或開放白牌車經營,居民仍面臨無車可搭困境。由於醫療資源缺乏,該區居民光下山前往最近的醫院得花2小時 。有立法委員表示,臺東地形狹長,民眾從家中到候車之處是最困難路程。客運觸角難深入部落原鄉,最後一哩路是關鍵 ,有些地方即便客運可達,但班次極少,或因覆蓋率重複,無法申請幸福巴士等服務,加上部落有分散特性,計程車業者因無利可圖也不投入幸福小黃,偏鄉居民還是被漏接。 (二)全臺357個鄉鎮中有68個屬於低密度人口,這些鄉鎮因老齡化與人口流失,大眾運輸難以營運,讓交通上本為弱勢的老幼更難以出門。這些人口占比不高的地區之「面積」卻占三分之二個臺灣,因為交通不便,就學、就醫都成難題。當城市中以「分秒」來計算下一班捷運到站時間時,以「小時」、「半日」甚至「下週」來等待下一班車卻是偏鄉的日常 。如何強化科技輔助、整合交通資源,實現交通平權成為這些地區的當務之急。 四、探討研析 (一)日本制度簡述 日本目前已邁入超高齡社會,為了滿足偏鄉高齡人口移動的需求,日本政府以「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系統(Demand Responsive Transport Systems, DRTS)」因應。DRTS利用事前預約方式,回應偏鄉居民的交通需求,在日本已發展出4種不同形式的DRTS,包括及戶服務型、定線預約型、巡迴路線-在地需求型,以及偏鄉及戶-往來於在地需求及轉乘點型。偏鄉居民可透過預約在地的計程車或小型巴士,便利地到達想去的地方。然而,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了營運成本過高、過多觀光客使用導致偏鄉居民無法利用等現況課題 。日本乃透過向企業募集捐贈車輛 、將村營巴士與市營公車結合、開放當地自治會等非營利組織經營汽車運輸業務 、開放跨業載貨並循「需要載人、空時載貨」原則,將車輛的效能最大化 ,以緩解偏鄉運輸量能不足之問題。 為照顧偏鄉人口生活所需,日本還發展智慧無人巴士、以卡車載數百品項之日用品及運藥品定點巡行的「行動商店 」,近年並積極推廣「共乘接送」,使用者事先申請後,小巴會逐戶接人,再送到醫院、超市、區公所等幾個限定地點;甚至在前往超市等地前,會先將使用者載往福利機構交流吃飯,客貨共載已是日本許多偏鄉的生活日常 。 (二)整合交通部、衛生福利部及原住民族委員會等之運輸資源,並研議醫療類「專車非專用」鬆綁 偏鄉人口少、運距長,卻囿於行政制度,政府雖投入大量資源,仍難以回應偏鄉的總合需求。交通部業於110年11月鬆綁「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 」,開放市區汽車客運業經營的偏遠路線,可提供貨運服務。該規則 第44條之5規定:「經營第四十四條之二 所定市區汽車客運之偏遠路線者,得以其行駛班車提供貨運服務;其營業範圍、收費基準、得載貨之空間及應遵守事項,依公路主管機關按實際需要規劃公告辦理。」,因應偏遠地區既有汽車客、貨運輸業者經營意願低,為強化偏遠地區的公共運輸服務並善用民間資源,再放寬經營偏遠路線者 得以其行駛班車提供貨運服務,惟其仍無法解決偏鄉運能不足之問題。 學者指出臺灣偏鄉交通有需求破碎、市場失靈等問題 ,鬆綁法規與相關部會開放資料將是關鍵,並須提升數位治理能力。例如將偏鄉長照巴士朝「專車非專用」鬆綁,避免「長照巴士沒人搭、復康巴士量能不足」的狀況;原住民族委員會(下稱原民會)依據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原住民族專章推動之「原住民族文化健康站」(簡稱文健站)之運輸資源,以及交通部轄下之客、貨運、幸福巴士等,其車班次及預約系統亟待整合規劃,俾降低數位門檻。在跨域協作方面,除前述之交通部、衛福部、原民會外,內政部、教育部、數位發展部,國家發展委員會等應跨域合作,以落實偏鄉行的正義,讓居民享有真正的「移動自由」。 撰稿人:楊蕙如 � 臺東縣長濱鄉南溪部落,南溪部落,正是偏鄉交通困境的冰山一角,全台有類似情況為數不少,詳見:每周1班搭車靠運氣 偏鄉民:幸福巴士不幸福,聯合報,頭版,112年10月31日, � 引述立委劉櫂豪、伍麗華等人之發言,詳見:註1,另參周彥妤,整合交通措施 學者籲打破部會主義,聯合報,112年7月31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sdgs.udn.com/sdgs/story/123667/7335666" �https://sdgs.udn.com/sdgs/story/123667/7335666�,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5日。 � 從行的正義出發,為偏鄉載運一車車的微笑!天下雜誌,111年5月30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1339"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1339�,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5日。 � 中山大學人科學程,運輸管理取經 日本偏鄉交通經驗分享,中山新聞NEWS,110年12月13日,網址:https://news.nsysu.edu.tw/p/406-1120-272869,r2910.php?Lang=zh-tw,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5日。 � NPO法人全国移動サービスネットワーク(日本非營利組織全國移動服務路網 ),網址:https://www.zenkoku-ido.net/action,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0日。 � 陳其華、白宇妏、吳招億、張贊育,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服務(DRTS)補貼制度檢討,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自行研究計畫出版品),111 年 5 月,頁6、頁25。 � 他山之石-日本MaaS的挑戰,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110年9月13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ceci.org.tw/modules/article-content.aspx?s=19&i=423" �https://www.ceci.org.tw/modules/article-content.aspx?s=19&i=423�,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0日。 � 與接送服務相反的概念下發展出來的是移動販售服務。銀行、超市、藥局都開始推出「行動商店」,繞行山區與郊區,提供偏遠地區民眾服務。7-11與靜岡縣國營住宅合作,移動超市行駛在各國宅間,並造訪高齡者住宅到府販售,一般日用品、食物等約300個品項用小卡車進行運送販賣。類似服務在偏遠地區大受歡迎,許多人甚至在預定抵達前30分鐘已在等待。詳見:蔡佩芳,行的難民 借鏡日本,聯合報系願景工程,udn聯合報系新聞網,107年5月28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udn.com/upf/udn/roadjustice_201805/japan/index.html?from=udn-referralnews_ch1010artbottom" �https://udn.com/upf/udn/roadjustice_201805/japan/index.html?from=udn-referralnews_ch1010artbottom�,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5日。 � 同前註。 � 依公路法第34條及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之規定,營業汽車應依公路汽車客運業、巿區汽車客運業、遊覽車客運業、計程車客運業、小客車租賃業、小貨車租賃業、汽車貨運業、汽車路線貨運業及汽車貨櫃貨運業等分類營運。有關鬆綁客運業兼營貨運業務,前經本局於110年8月建議,適度鬆綁客運業兼營貨運業務,詳見:彭文暉,放寬計程車載貨相關法制問題探討,立法院法制局議題研析(編號:R01390),110年8月。 � 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 44條之2:「市區汽車客運之偏遠路線,公路主管機關得視實際需要規劃特殊服務方式、收費基準及應遵守事項,公告徵求市區汽車客運業或計程車客運業經營;經公告無業者有意願時,公路主管機關得輔導當地社會團體或個人成立市區汽車客運業經營。」 � 如滿州鄉幸福巴士即屬之。 � 逢甲大學特聘教授侯勝宗指出,臺灣偏鄉共有四個失靈:需求破碎、市場失靈、政府失靈、組織失靈,詳見:偏鄉交通下一步:三大關鍵指標國發會是樞紐?|體檢行的正義,112年3月21日,聯合報系願景工程,udn聯合報系新聞網,網址:https://visionproject.org.tw/story/6635,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5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807/File_19796508.doc
R02300
管制固定污染源排放空氣污染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空氣污染防制法;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連續自動監測設施管理辦法
江建逸
2023-11-22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300 議題研析 一、題目:管制固定污染源排放空氣污染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空氣污染防制法、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連續自動監測設施管理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世界衛生組織(WHO)自1987年首度公布空氣品質指南(Air quality guidelines),揭櫫清淨空氣是一項基本人權。期間該組織定期整合有關空氣污染對健康影響的科學證據,研究顯示:空氣污染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是引發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等非傳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的主要環境因素。因此,指南於2021年再度更新,以回應空氣污染對公眾健康真實且持續的威脅。比較指南最新(2021)版與前一(2005)版,例如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濃度標準從10(μg/m3)降低為5(μg/m3)及二氧化氮(NO2)年平均濃度標準從40(μg/m3)降低為10(μg/m3)[footnoteRef:1]。 [1: WHO,What are the WHO Air quality guidelines?Improving health by reducing air pollution.,2021年9月22日。網址:https://www.who.int/news-room/feature-stories/detail/what-are-the-who-air-quality-guidelines,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6日。] (二)環境部(前身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簡稱環保署)為強化監控及管制工業固定污染源的排放,自1993年開始第一批列管,要求水泥業、鋼鐵業及各行業鍋爐(共72家工廠,213根煙囪),於工廠煙囪內加裝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連續自動監測設施[footnoteRef:2](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s,簡稱CEMS),並依據排放量及危害程度等陸續分批列管,2020年公告列管第5批廢氣燃燒塔等,目前共計連線各行業鍋爐、廢棄物焚化程序、水泥業、鋼鐵冶煉業、石化業、紙漿業、石化製程廢氣燃燒塔與環評承諾等對象,納管近500根排放管道及廢氣燃燒塔,約可掌握全國固定污染源7成以上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排放量[footnoteRef:3]。 [2: 環境部,CEMS簡介,網址:https://air.moenv.gov.tw/EnvTopics/StationarySource_9.aspx,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3日。] [3: 環境部,CEMS管制現況,網址:https://air.moenv.gov.tw/EnvTopics/StationarySource_9.aspx,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3日。] (三)利用CEMS監測這30年期間,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常定期或不定期稽查空氣污染違規超標業者[footnoteRef:4],也有相當成效[footnoteRef:5]。惟因業者違規事件層出不窮[footnoteRef:6],空氣品質仍未臻理想,CEMS被質疑數據監控不夠落實[footnoteRef:7],可能有部分數據缺值或被註記修改[footnoteRef:8]。環保署於2020年4月8日修正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連續自動監測設施管理辦法,強化連線監測設施即時監測紀錄數據傳輸頻率與時限(第22條),並要求監測設施數據採擷及處理系統應經由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驗證審查機構第三方認證或驗證(第31條),並公告公私場所數據採擷及處理系統(data acquisition and handling system,DAHS)系統封存作業注意事項[footnoteRef:9]。 [4: 環境部,陸空聯合稽查污染源無所遁形,2005年6月9日。網址:https://enews.moenv.gov.tw/Page/3B3C62C78849F32F/a6b2b4be-835c-42e0-a490-bf7a2e51d6ed,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9日。] [5: 環境部,環署揪空污 一天查獲10家 罰鍰破百萬,2018年11月8日。網址:https://enews.moenv.gov.tw/page/3b3c62c78849f32f/23173693-9981-4101-b54d-63e8b5f98826,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9日。] [6: 呂國禎,關鍵證人+關鍵證據:口袋有遙控器,空污數字隨他打折,天下雜誌, 2019年2月26日,網址: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4132,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7日。] [7: 呂國禎,抓空污像拍電影!達新繞管偷排,如何在3分鐘內人贓俱獲?,天下雜誌, 2019年2月26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597236,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7日。] [8: 康育萍等,全台首次空污大數據分析:每三筆超標,就有兩筆「被消失」,天下雜誌, 2019年2月26日,網址: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4138,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7日。] [9: 環境部,公私場所DAHS系統封存作業注意事項,網址:https://air.epa.gov.tw/download/UPFILE/%E6%95%B8%E6%93%9A%E6%8E%A1%E6%93%B7%E5%8F%8A%E8%99%95%E7%90%86%E7%B3%BB%E7%B5%B1(DAHS)%E7%B3%BB%E7%B5%B1%E5%B0%81%E5%AD%98%E4%BD%9C%E6%A5%AD%E6%B3%A8%E6%84%8F%E4%BA%8B%E9%A0%85.pdf,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14日。] (四)環境部近期展開第6批列管固定污染源研商作業,目前擬強化管理處理有害廢棄物廠商[footnoteRef:10]。同時,環境部所提第二期空氣污染防制方案(民國113至116年),業經國家發展委員會委員會議審議通過,方案達成目標之一即是於2027年全國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濃度標準必須改善至13(μg/m3)以下[footnoteRef:11]。 [10: 陳嘉怡,避免偷排有毒廢氣 環境部擬全台52家有害廢棄物廠商加裝CEMS,自由時報,2023年10月30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474022,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1日。] [11: 陳素玲,國發會委員會通過第二期空氣汙染防制方案 砸766億元改善空氣品質,聯合報, 2023年10月24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38/7525646,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10日。] 四、探討研析 (一)主管機關宜研議監測設施數據採擷及處理系統審驗等重要規定提升至法律位階之可行性   環保署於2020年4月8日修正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連續自動監測設施管理辦法,其中第31條第1項規定[footnoteRef:12]要求受監管單位之監測設施數據採擷及處理系統(DAHS)之審驗相關規範及相關作業注意事項,因涉及監測數據準確性,屬立法目的之核心事項,況依空氣污染防制法第62條第1項規定,違反前述辦法所定監測相關事項之規定者,公私場所最高可處新臺幣100萬元以下罰鍰,工商廠、場最高可處新臺幣2000萬元以下罰鍰,並得令其停工、停業,廢止其操作許可或勒令歇業,均涉及權利之限制。基於法治國原則之要求,主管機關仍宜研議將重要規定提升於法律位階規範之可行性,以符法律保留及明確性原則。 [12: 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連續自動監測設施管理辦法第31條第1項規定:「監測設施數據採擷及處理系統應經由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驗證審查機構,並依規定之測試程序與遵行事項完成系統測試,並取得驗證審查合格證明文件。」] (二)因應科技日新月異,主管機關宜跨部會研議配套修正空氣污染防制法及其子法   國際能源總署(IEA)2021年提出「2050淨零:全球能源部門路徑圖」(Net Zero by 2050: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2050年化石燃料占比仍有至少20%[footnoteRef:13],因此,無論是碳捕捉利用(CCU)或碳捕捉封存(CCS)技術的普及,對達成碳中和、減緩氣候變遷的目標,至為關鍵。民間企業已有首座以羧酸鹽類實現碳捕捉的試驗工廠,於2021年建置完成「煙道氣化學固碳製程與應用技術研發計畫」,經濟部技術處(2023年9月26日改制產業技術司)完成查證,可將煙囪煙道氣進行碳捕捉及純化[footnoteRef:14]。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普及智慧城鄉生活運用計畫已成功布建具聯網與定位功能之「空氣感測器」蒐集環境感測數據,可提前4小時預警空氣品質,提升6倍環保稽查效率[footnoteRef:15]。為因應相關科技整合的發展趨勢,主管機關宜跨部會討論配套作法,並適時研議修正空氣污染防制法及其子法。 [13: 環境資訊中心,全球2050能源淨零排放路徑,告訴我們什麼?,2021年6月23日,網址:https://e-info.org.tw/node/231489,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8日。] [14: 林苑卿等,台塑、長春、中油、中鋼都爭相投入技術!碳捕捉正夯 把二氧化碳變成好生意,財訊雜誌,2023年2月3日,網址:https://www.wealth.com.tw/articles/73512325-434c-41b8-9897-f729060647e0,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11日。] [15: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運用AI科技執法 打造空污監測預警服務,2020年7月1日,網址:https://www.twsmartcity.org.tw/smart_application/16,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11日。] 撰稿人:江建逸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804/File_19796502.docx
R02299
郵件招領通知作為非對話意思表示達到之研析
民法;民事訴訟法
吳欣宜
2023-11-21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99 議題研析 一、題目:郵件招領通知作為非對話意思表示達到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民法、民事訴訟法 三、背景說明 關於有相對人之意思表示之生效時期,區分為對話及非對話,對話之意思表示,以相對人了解時發生效力(民法第94條);非對話之意思表示,則以通知達到相對人時發生效力(民法第95條第1項本文)[footnoteRef:1]。不同於對話而為意思表示之生效時期係採「了解主義」,非對話之意思表示乃採「達到主義」。所謂達到,係指意思表示已進入相對人之支配範圍,置於相對人隨時可以瞭解其內容之客觀狀態(最高法院58年台上字第715號民事判例參照)。 [1: 邱聰智,民法總則(上),三民,2005年2月,頁543-546。] 表意人將其意思表示以書面郵寄掛號送至相對人之住所地,郵務機關因不獲會晤相對人,而製作招領通知單通知相對人領取者,表意人之意思表示是否已到達相對人而發生效力?就此一實務爭議許久之問題,最高法院民事大法庭109年度台上大字第908號民事裁定乃採肯定說之見解。該號裁定指出,掛號郵件招領通知單雖非表徵意思表示之郵件本身,但掛號郵件通知招領前,必經郵務機關按址投遞而仍無法投交,始製發招領通知單(郵件處理規則第50條第1項)。又該招領通知單經置於相對人之住居所或營業所,依一般社會觀念,可期待相對人受通知後,於郵局營業時間前往領取郵件,該郵件自斯時起進入相對人之支配範圍,置於相對人可隨時了解內容之狀態。是以,除相對人能證明其客觀上有不能領取之正當事由外,應認相對人受招領通知,表意人之意思表示已到達相對人而發生效力,不以相對人實際領取為必要,亦與該郵件事後是否經招領逾期退回無涉。 四、探討研析 (1) 民法與民事訴訟法送達制度之區辨 由於我國民法第95條係繼受德國民法第130條而來,是以德國法上關於掛號郵件招領通知單能否作為非對話意思表示達到之見解,即有比較法上之參考價值。依據德國聯邦最高法院之穩定見解及學者通說,留下招領通知單(例如置於信箱)本身尚無法構成掛號郵件之送達,蓋該掛號郵件本身迄斯時為止,仍未到達受領人之支配範圍,且在完成領取前,亦無法被受領人知悉其內容。至於經由將郵件寄存於郵局而發生民事訴訟法上寄存送達之效力,德國聯邦最高法院迄未採取可以類推適用該規定之見解[footnoteRef:2]。 [2: 吳從周,民事大法庭裁定選評之二:「掛號郵件製作招領通知單置於信箱」案—評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大字第908號裁定,裁判時報,第115期,2022年1月,頁33-36。] 另一方面,我國民法對於意思表示無法送達於本人或其同居人、受雇人時,僅於第97條規定:「表意人非因自己之過失,不知相對人之姓名、居所者,得依民事訴訟法公示送達之規定,以公示送達為意思表示之通知。」,並未如民事訴訟法之送達制度尚針對寄存送達及留置送達定有明文規定(民事訴訟法第138條、第139條),足見二者送達制度之不同。參諸上開德國聯邦最高法院之見解,我國民事訴訟法有關法院文書寄存送達之規定,能否類推適用於民法私人意思表示之送達,似非無疑[footnoteRef:3]。 [3: 吳從周,同前註,頁37-38。] (2) 日本法制之參考 關於意思表示之生效時期,日本民法第97條於2017年修正後,不再區隔雙方是否存在物理上之距離,一律以「達到」作為所有意思表示生效之時點,並增訂相對人妨礙意思表示通知之達到者,以該通知通常應到達時視為達到之規定[footnoteRef:4]。簡言之,有關意思表示之生效,不再區分對話和非對話意思表示,而係一體採用兩階段判斷:首先客觀判斷相對人有無「知悉可能性」,亦即相對人是否已可能取得郵件並知悉內容,若是,視為已達到。反之,則再進一步判斷該「到達障礙」之發生是否可歸責於相對人,若是,亦視為已達到[footnoteRef:5]。 [4: 日本民法第97條:「意思表示,以該通知到達相對人時發生效力(第1項)。相對人無正當理由而妨礙意思表示通知之到達者,以該通知通常應到達時,視為到達(第2項)。表意人於發出通知後死亡、喪失意思能力或其行為能力受限制者,其意思表示,不因之失其效力(第3項)。」,條文翻譯參考自張韻琪,非對話意思表示達到之臺日比較—以「招領通知」作為達到為核心,月旦法學雜誌,第341期,2023年10月,頁125。] [5: 張韻琪,同前註,頁131-132。] 由於郵件之到達與否、非對話意思表示發生效力時點,攸關當事人雙方之權利義務。相較於我國民法就可歸責於相對人事由所致到達障礙之情形未為規範,上開日本民法第97條就意思表示生效時期採用兩階段判斷,並就相對人妨礙意思表示通知之達到者,明定以該通知通常應到達時視為達到,較合理且明確分配表意人與相對人間之送達風險,值得我國借鏡參考。 撰稿人:吳欣宜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790/File_19796535.docx
R02298
國境執法機關安全檢查之法制問題研析
國家安全法;國家安全法施行細則;海關緝私條例;警察職權行使法
林智勝
2023-11-21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98 議題研析 一、題目:國境執法機關安全檢查之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國家安全法、國家安全法施行細則、海關緝私條例、警察職權行使法 三、背景說明 (一) 據報載內政部移民署(下稱移民署)舉辦「國境管理國際研 討會」,會中以「國境執法之國際合作」及「國境管理之科技 運用」等2大主題,邀集近130位國內外政府機關、航空公司 代表及專家學者參加,交流分享各國國境管理制度[footnoteRef:1]。 [1: 黃仲明,移民署「國境管理國際研討會」 邀國內外專家學者與會,聯合新聞網,112年10月25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1/7528423,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6日。] (二) 國境,一國主權行使所及的土地範圍[footnoteRef:2]。經查112年1-9月累計來臺旅客436萬1,432人次,國人出國842萬3,409人次,113年度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預計機場旅客服務3,120萬人次、預計航空器服務16萬8,000架次[footnoteRef:3],顯見國人出國或旅客來臺頻繁。隨著美國對「國土安全」與歐洲國家對「社會安全」之重視,打擊恐怖分子、不正常人口移動、武器擴散、毒品走私、洗錢等跨國境犯罪,已為各國之首要工作。因此國境安全檢查之法制規定與執法機關權責,容有討論空間。 [2: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網址:https://dict.conc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17000&la=10 &powerMode=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9日。] [3: 立法院第10屆第8會期交通委員會,第4次全體委員會議,「交通部主管113年度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營業預算口頭報告」,112年10月16日,頁10。] (三) 美國、歐洲聯盟,國境安全檢查法制,簡要說明如下: 1.美國 911之後,美國國會通過《航空暨運輸安全法》,成立「運輸安全署」,配置聯邦安全檢查員,雖然原則改由美國聯邦政府接管執行機場安檢工作,民間業者且可依前揭法令申請並執行之。國境安全檢查不僅涉及國境安全,更涵蓋風險管理,透過二者控管,以保護國家之安全。因此,國境安全管理,就是透過國外之查核與國內之合作所進行之預防性措施。國境安全管理除了要加速人與物之進出,更要控管、阻擋不能進入國內之人、事、物[footnoteRef:4]。 [4: 汪毓瑋,〈臺灣國境管理應有之面向與未來發展〉,「第二屆國境安全與人口移動」研討會論文 ,中央警察大學,97年12月8日,頁1-2。] 2. 歐洲聯盟 歐洲聯盟(下稱歐盟)為提升國境安全檢查之效率,歐盟提出「整合性國境管理(Integrated Border Management,IBM)」概念,包含運輸、犯罪、走私、邊境區域發展等相關問題,嚴格要求各盟國邊境控制機關、海關、運輸、醫療機關、動物醫療機關等,訂定聯繫共同合作規範[footnoteRef:5]。 [5: 汪毓瑋,〈整合風險分析之國境管理研究〉,「國境管理與執法」研討會論文,中央警察大學,104年11月11日,頁121。] 四、探討研析 (一) 國境安全檢查之法規檢視 我國國境安全檢查係依《國家安全法[footnoteRef:6]》(下稱本法)第5條第1項規定,警察或海岸巡防機關於必要時,對該條例所列人員、物品及運輸工具,得依其職權實施檢查[footnoteRef:7],上述為我國警察或海岸巡防機關執行國境安全檢查依據。另《國家安全法施行細則》第19條第1項規定,機場內安全檢查含括航空器檢查、管制區進出之檢查、旅客及機組員與工作人員之檢查…等類別[footnoteRef:8];同細則第20條規定出境船舶、其他運輸工具安全檢查…[footnoteRef:9]。綜上,無論是航空器安全檢查或是出境船舶,其法令依據均為本法及其施行細則,惟對安全檢查工作均僅做概括規定,相較之下,財政部關務署就私運貨物進出口之查緝定有《海關緝私條例》可供海關執勤依據,本法所賦予國境警察安全檢查法規較為簡略,似仍可更加明確化規範。 [6: 立法院法律系統,國家安全法/法條沿革,網址:https://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466CCACE080000000000000000032000000007000000^01441111052000^00009001001,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9日。] [7: 國家安全法第5條規定:「警察或海岸巡防機關於必要時,對下列人員、物品及運輸工具,得依其職權實施檢查:一、入出境之旅客及其所攜帶之物件。二、入出境之船舶、航空器或其他運輸工具。三、航行境內之船筏、航空器及其客貨。四、前二款運輸工具之船員、機員、漁民或其他從業人員及其所攜帶之物件。對前項之檢查,執行機關於必要時,得報請行政院指定國防部命令所屬單位協助執行之。」] [8: 國家安全法施行細則第19條第1項規定:「本法第4條所定入出境航空器及其載運人員、物品之檢查,依左列規定實施:一、航空器:得作清艙檢查。出境之航空器於旅客進入後,須經核對艙單、清點人數相符,並經簽署後,始准起飛。二、進出航空站管制區之人員、車輛及其所攜帶、載運之物品,應經檢查,憑相關證件進出。三、旅客、機員:實施儀器檢查或搜索其身體。搜索婦女之身體,應命婦女行之,但不能由婦女行之者,不在此限。四、旅客、機員手提行李:應由其自行開啟接受檢查。五、旅客托運之行李:經檢查送入機艙後,如該旅客不進入航空器時,其托運行李應予取下,始准起飛。但經航空公司具結保證安全者,不在此限。六、空運出口物件:於航空器出境前接受檢查。」] [9: 國家安全法施行細則第20條規定:「本法第4條所定入出境船舶、其他運輸工具及其載運人員、物品之檢查,依左列規定實施:一、船舶及其他運輸工具:核對證照與艙單,並得作清艙檢查。二、旅客、船員、漁民及其行李、物件:準用前條第一項第二款至第五款之規定檢查。三、進口之貨櫃:得於目的地實施落地檢查。」] (二) 國境警察與海關權責似有重疊 本法第5條規定必要時,得由警察機關依職權實施檢查,所指「必要時」如何界定?是否及於進出口貨物?依據《海關緝私條例》第1條規定:「私運貨物進出口之查緝,由海關依本條例之規定為之。」另同條例第6條至12條規範之範圍涵蓋查緝區域與場所、緝私工具、運輸工具之查緝、貨物之查緝、勘驗、搜索、人身搜索、詢問及筆錄製作,為海關權責。再查《國家安全法施行細則 》第19條第1項第6款規定空運出口物件,於航空器出境前接受檢查。同條第4項規定空運進口貨物於提領前,必要時得會同海關人員實施檢查。綜上觀之,兩者均有不同執法依據,海關與警察機關權責似有重疊爭議[footnoteRef:10]。 [10: 姚介修,工作重疊 航警、海關有千千結,自由時報,95年2月10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1/7528423,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4日。] (三) 有關國境安全檢查之之法制建議 國境警察及海關之間,分別隸屬不同之部會,兩者間之權責,常易有混淆之處。建議參考前述美國、歐盟,國境安全檢查法制,例如:制定類似美國《航空暨運輸安全法》之國境安全檢查專法,規範國境安全檢查組織、任務、成員、運作方式及加入最新國際民用航空公約規定,讓國境各類執法人員擁有明確規範之安檢專用職權;抑或參照歐盟「整合性國境管理」之立法,將警察機關、海岸巡防機關、海關等相關單位整合,訂定機關聯繫規範,藉由相關聯繫辦法,強化國境安全檢查跨部會合作,避免產生重複檢查現象,亦值我國參酌。 撰稿人:林智勝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788/File_19796456.docx
R02297
野生動物保育與動物保護之研析
野生動物保育法;動物保護法;森林法;國家公園法
吳淑青
2023-11-21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97 議題研析 一、題目:野生動物保育與動物保護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野生動物保育法、動物保護法、森林法、國家公園法 三、背景說明 針對遊蕩動物,農業部112年10月啟動「於特定生態熱區試辦特定臺灣原生種野生動物因犬隻侵擾改善專案」計畫,但野保團體表示對計畫毫無所悉,呼籲政府應有強力作為,試辦計畫應公開且回歸專業 。 (1) 依野生動物保育法第3條第1款定義:「野生動物:係指一般狀況下,應生存於棲息環境下之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棲類、魚類、昆蟲及其他種類之動物。」另依動物保護法第3條第1款定義:「動物:指犬、貓及其他人為飼養或管領之脊椎動物,包括經濟動物、實驗動物、寵物及其他動物。」由前述定義可知,野生動物具有「一般狀況下,應生存於棲息環境下」的特性,寵物犬貓因走失或棄養而生存在野外,仍不能稱為野生動物。 (2) 動物保護法於104年1月23日刪除第12條第1項第7款「收容於動物收容處所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經通知或公告逾12日而無人認領、認養或無適當之處置」得予以宰殺。但依修正後同法第12條第1項第7款規定,如果動物患有法定傳染病、重病、無法治癒等嚴重影響人畜健康或公共安全情況,仍可執行人道措施。惟依同條第5項 規定於106年2月4日起均適用修正後規定。 (3) 零安樂死政策通過後,為避免收容所爆量,各地方政府採取「精準捕捉」原則,除非流浪狗有攻擊或傷害事實,且獲得通報人確認,才可進行捕捉 。依農業部 調查資料顯示,112年5月全國遊蕩犬隻數量已達18萬隻 ,比109年的15萬5869隻 多出2萬多隻。由於遊蕩犬隻傷害野生動物事件頻傳,農業部針對部分縣市鄉鎮之野生動物重要棲地,進行犬隻族群管理並移置 ,目標是完成100%的家戶訪查及家犬寵物登記,而無主野犬部分要達成80%的移置處置率 。 (4) 大專校院學生於112年10月29日發起「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呼籲各界正視遊蕩犬貓威脅野生動物生存問題。農業部表示,已針對生態熱區推出試辦計畫,將推配套措施,籲民眾勿在區域內進行任何動物餵食 。 四、探討研析 (1) 國家保護區內應明定禁止餵食野生動物及遊蕩動物 我國以自然保育為目的所劃設之保護區,可區分為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及國家自然公園等五類型 。其中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的自然保留區22處、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的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39處及野生動物保護區21處、依森林法劃設的自然保護區6處及依國家公園法劃設的國家公園及國家自然公園10處。除自然保留區的保護對象為自然地景外,其餘保護區皆涉及野生動物的保育。 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0條第4項 及國家公園法第13條 ,皆明定保護區內應予管制之事項,森林法第56條之3第1項第2款 亦規定在森林遊樂區或自然保護區內不得從事之行為。前述法規對於餵食野生動物或遊蕩動物之行為仍欠缺相關規範,建議明定禁止,以減少遊蕩犬貓的聚集及影響野生動物生態環境。 (2) 宜明定寵物得免絶育的條件,以源頭控管遊蕩犬問題 遊蕩犬問題根本改善,在於落實飼主責任,若民眾惡意棄養再加上放養的犬隻沒有絕育,將會一直產生新的遊蕩犬。依農業部統計資料,目前全臺寵物登記絕育率為54.14% ,如果加上未進行寵物登記的犬貓數,整體絕育率勢必更低。動物保護法第22條第3項規定:「……特定寵物飼主應為寵物絕育,但飼主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報並提出繁殖管理說明後得免絕育……」,只要飼主提出申報即可免絶育,主管機關並無准駁權,宜明定免絶育之條件,主管機關得以據此審核准駁,以達到族群控制的目的。 撰稿人:吳淑青 � 林敬殷,遊蕩動物威脅台灣原生種 野保團體籲政府硬起來,中央社,112年10月24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310240155.aspx"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310240155.aspx�,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7日。 � 動物保護法第12條第5項:本法中華民國104年1月23日修正之條文施行之日起二年內,收容於動物收容處所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經通知或公告超過12日而無人認領、認養或適當處置之動物,得予以宰殺,不適用第一項規定。 � 吳凱琳,零安樂死政策──流浪動物的新天堂樂園?(上),報導者,105年11月15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twreporter.org/a/protect-animal-no-killing-ch1" �https://www.twreporter.org/a/protect-animal-no-killing-ch1�,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4日。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112年8月1日改制為農業部。農業部組織法於112年5月16日經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第11次會議三讀通過,並於112年8月1日施行。 � 立法院公報,第112卷,第52期,委員會紀錄,112年6月5日出版,頁270。 � 農業部,農業新聞,全國遊蕩犬數量最新推估結果,110年8月17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8463" �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8463�,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0日。 � 農業部,農業新聞,農業部回應2023「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訴求,112年10月29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9238" �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9238�,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0日。 � 陳信安,熱區試辦啟動在即,保育團體批:計畫未公開透明,窩窩,112年10月26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uo-wuo.com/report/newsfollow/1849-1026news\\" �https://wuo-wuo.com/report/newsfollow/1849-1026news\�,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0日。 � 曾以寧,農業部:生態熱區試辦計畫推配套 籲勿餵食動物,經濟日報,112年10月29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7307/7537776"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7307/7537776�,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5日。 �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然保育網,棲地保育,網址:� HYPERLINK "https://conservation.forest.gov.tw/habitat" �https://conservation.forest.gov.tw/habitat�,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4日。 � 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0條第4項:主管機關得於第一項保育計畫中就下列事項,予以公告管制:一、騷擾、虐待、獵捕或宰殺一般類野生動物等行為。二、採集、砍伐植物等行為。三、污染、破壞環境等行為。四、其他禁止或許可行為。 � 國家公園法第13條:國家公園區域內禁止左列行為:一、焚燬草木或引火整地。二、狩獵動物或捕捉魚類。三、污染水質或空氣。四、採折花木。五、於樹木、岩石及標示牌加刻文字或圖形。六、任意拋棄果皮、紙屑或其他污物。七、將車輛開進規定以外之地區。八、其他經國家公園主管機關禁止之行為。 � 森林法第56條之3第1項: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1千元以上6萬元以下罰鍰:一、未依第39條第1項規定辦理登記,經通知仍不辦理者。二、在森林遊樂區或自然保護區內,有下列行為之一者:(一)採折花木,或於樹木、岩石、標示、解說牌或其他土地定著物加刻文字或圖形。(二)經營流動攤販。(三)隨地吐痰、拋棄瓜果、紙屑或其他廢棄物。(四)污染地面、牆壁、樑柱、水體、空氣或製造噪音。三、在自然保護區內騷擾或毀損野生動物巢穴。四、擅自進入自然保護區內。二、在森林遊樂區或自然保護區內,有下列行為之一者:(一)採折花木,或於樹木、岩石、標示、解說牌或其他土地定著物加刻文字或圖形。(二)經營流動攤販。(三)隨地吐痰、拋棄瓜果、紙屑或其他廢棄物。(四)污染地面、牆壁、樑柱、水體、空氣或製造噪音。 � 農業部,寵物登記資訊網,登記狀況,112年11月16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pet.gov.tw/Web/O302.aspx" �https://www.pet.gov.tw/Web/O302.aspx�,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6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786/File_19796452.doc
R02296
壓車及危險駕駛認定問題研析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林鈺琪
2023-11-1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96 議題研析 一、題目:壓車及危險駕駛認定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三、背景說明 某縣警局為強化縣道彎道危險駕車及速度管理工作,建置科技執法設備,以車牌辨識、智慧影像辨識方式,針對彎道壓車危險駕駛的機車進行自動偵測、照相及逕行舉發。機車經過彎道時車輪與地面夾角低於60度,即可能挨罰,引發網友熱議,並質疑其處罰之法源依據 。 四、探討研析 (1) 危險駕駛 一般所稱危險駕駛,通常是指汽車駕駛人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簡稱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各款情形之一: 1.在道路上蛇行,或以其他危險方式駕車。   2.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40公里。   3.任意以迫近、驟然變換車道或其他不當方式,迫使他車讓道。   4.非遇突發狀況,在行駛途中任意驟然減速、煞車或於車道中暫停。   5.拆除消音器,或以其他方式造成噪音。   6.在高速公路或快速公路迴車、倒車、逆向行駛。 (2) 以其他危險方式駕車 1. 內政部警政署107年6月1日警署交字第1070095733號函釋 有關「以其他危險方式駕車」,宜與「在道路上蛇行」整體視之, 依個案認定行為表現是否有類似蛇行等危害他人之虞 ,作為危險駕駛之認定依據。 2.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07年度交字第226號判決 道交條例雖未就「其他危險方式駕車」予以定義,屬於不確定法律概念,然既與「蛇行」並列處罰條件,自須 以駕駛人之行為與「蛇行」所造成之危險相當 ,始足當之,而實務上常見者例如 連續闖越紅燈 、 連續逆向行駛 、 僅以後輪著地行駛 、 沿途任意變換車道 等駕駛行為(不以此為限)皆屬之。 3.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7年度交字第285號判決 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第1款係規範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有「在道路上蛇行,或以其他危險方式駕車」之情形,依條文之體系解釋,可知「以其他危險方式駕車」係指 與在道路上蛇行相類之危險駕駛行為 。參酌道交條例第43條立法歷程及立法目的,「其他危險方式駕車」自指「機器腳踏車駕駛人 僅以後輪著地 」或「與汽車駕駛人在道路上 蛇行 、 拆除消音器 、 行車速度超過最高速限 」相類之 飆車危險駕駛行為 。 綜上,「以其他危險方式駕車」行為,似與「蛇行」之危險駕駛態樣相若,諸如「連續闖越紅燈」、「僅以後輪著地」或其他相類之駕駛行為,方得予以處罰。 (3) 宜明定「以其他危險方式駕車」行為態樣 依前述函釋及實務見解,機車經過彎道時車輪與地面夾角低於60度之壓車行為,是否得依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第1款「以其他危險方式駕車」認定為危險駕駛而予以處罰,恐有疑義。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07年度交字第226號判決提及:「參諸道交條例第43條第2、3、4款規定,依同條於103年1月8日修正、同年3月31日施行之立法理由,同條項第1至4款 明顯係為規範重大之危險駕駛態樣,雖不以此為限,但仍 應與非常態駕駛行為之危險性相當 ,始不致違反比例原則,否則任何法無明文規範之不當駕駛行為,於駕駛動力交通工具具有危險行為之本質,均得以此條款認定構成危險駕駛,容有裁罰過苛失當之疑,核此當非道交條例第43條第1項法文規範之意旨,其理甚明。」是以,因「以其他危險方式駕車」屬於不確定法律概念,易造成認定上的疑義,故須由法官依個案情狀予以認定。實務上,雖以「與在道路上蛇行相類程度之危險駕駛行為」作為「以其他危險方式駕車」之認定依據,惟為符明確性原則,主管機關宜研擬檢討明定「以其他危險方式駕車」之行為態樣,讓執法機關有所依據,也讓民眾得以辨別何者為違法行為,進而避免觸犯法律。 撰稿人:林鈺琪 � 孫英哲,彰化 科技執法揪139線壓車 引發爭議,中國時報,112年11月3日,第A9版。 � 103年3月31日施行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第43條第1項:「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6千元以上2萬4千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禁止其駕駛:   一、在道路上蛇行,或以其他危險方式駕車。   二、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60公里。   三、任意以迫近、驟然變換車道或其他不當方式,迫使他車讓道。   四、非遇突發狀況,在行駛途中任意驟然減速、煞車或於車道中暫停。   五、拆除消音器,或以其他方式造成噪音。」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620/File_19796385.doc
R02295
校園無障礙設施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特殊教育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特殊教育學校無障礙設施設備設置要點;身心障礙學生支持服務辦法
趙俊祥
2023-11-1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 2295 議題研析 一、題目:校園無障礙設施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特殊教育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特殊教育學校無障礙設施設備設置要點、身心障礙學生支持服務辦法 三、背景說明 教育部112年7月頒布《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特殊教育學校無障礙設施設備設置要點》,針對校園無障礙空間訂出基本標準及規範。但有市議員指出,部分國小無障礙空間規劃設計有多項不合理,如廁所馬桶扶手位置不佳、淋浴間無止滑墊、電梯對講機過高等,質疑無障礙做半套,身障人士難完全運用[footnoteRef:1]。 [1: 蔡思培,廁所無扶手 電梯對講機過高 北市校園無障礙做半套,自由時報,112年10月26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611994,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6日。] 四、探討研析 (一)《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特殊教育學校無障礙設施設備設置要點》之法源依據,允宜增訂納入《特殊教育法》,以資周延 《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特殊教育學校無障礙設施設備設置要點》第1點規定:「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為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五十七條[footnoteRef:2]第二項規定,推動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特殊教育學校(以下併稱學校)規劃、設置及改善無障礙設施、設備,以利行動不變者通達、進出及使用校園之公共建築物、活動場所,特訂定本要點。」可知該要點法源依據為《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7條第2項。 [2: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7條:「新建公共建築物及活動場所,應規劃設置便於各類身心障礙者行動與使用之設施及設備。未符合規定者,不得核發建築執照或對外開放使用。(第1項)公共建築物及活動場所應至少於其室外通路、避難層坡道及扶手、避難層出入口、室內出入口、室內通路走廊、樓梯、升降設備、哺(集)乳室、廁所盥洗室(含移動式)、浴室、輪椅觀眾席位周邊、停車場等其他必要處設置無障礙設備及設施。其項目與規格,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於其相關法令或依本法定之。(第2項)公共建築物及活動場所之無障礙設備及設施不符合前項規定者,各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令其所有權人或管理機關負責人改善。但因軍事管制、古蹟維護、自然環境因素、建築物構造或設備限制等特殊情形,設置無障礙設備及設施確有困難者,得由所有權人或管理機關負責人提具替代改善計畫,申報各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定,並核定改善期限。(第3項)」] 然而,關於無障礙校園環境之建立,《特殊教育法》第38條[footnoteRef:3](原條次為第33條)亦有規範,依該條第1項規定:「學校及幼兒園應依身心障礙學生及幼兒之教育需求,提供下列支持服務:……七、校園無障礙環境。……。」該條第3項並授權訂定辦法。依該條項授權訂定之《身心障礙學生支持服務辦法》(102年9月27日修正)第10條也規定:「學校(園)及機構應依本法第三十三條第一項第六款及相關法規規定,配合身心障礙學生之需求,建立或改善整體性之設施設備,營造校園無障礙環境。(第1項)學校(園)及機構辦理相關活動,應考量身心障礙學生參與之需求,營造最少限制環境,包括調整活動內容與進行方式、規劃適當動線、提供輔具、人力支援及危機處理方案等相關措施,以支持身心障礙學生參與各項活動。(第2項)」檢視其條文內容較屬於原則性規定。 [3: 《特殊教育法》第38條規定:「學校及幼兒園應依身心障礙學生及幼兒之教育需求,提供下列支持服務:一、教育及運動輔具服務。二、適性教材服務。三、學習及生活人力協助。四、復健服務。五、家庭支持服務。六、適應體育服務。七、校園無障礙環境。八、其他支持服務。(第1項)經主管機關許可實施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身心障礙學生,適用前項第一款至第六款服務。(第2項)前二項支持服務內容、形式、提供方式、成效檢核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3項)身心障礙學生經評估無法自行上下學者,由各級主管機關免費提供無障礙交通工具;確有困難提供者,補助其交通費;其補助資格、申請方式、補助基準與其他相關事項之實施辦法及自治法規,由各級主管機關定之。(第4項)各級主管機關應優先編列預算,推動第一項及前項之服務。(第5項)」] 相較前開辦法內容,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7條第2項訂定之現行《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特殊教育學校無障礙設施設備設置要點》,其規定校園之無障礙設施設備,是屬於消弭物理障礙之細節性、技術性規定。例如規定適用或參照建築技術規則、無障礙住宅設計基準及獎勵辦法及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等(第2點);對於廁所小便器亦有詳盡的規定(第6點)[footnoteRef:4]。因此,該要點若能併同納入《特殊教育法》第38條作為法源依據,將可兼顧原則性與細節性的規範,並連結相關規範使相關法制層面更加調和。是以,建議《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特殊教育學校無障礙設施設備設置要點》允宜增訂《特殊教育法》第38條為法源依據並置於《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7條第2項之前。 [4: 《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特殊教育學校無障礙設施設備設置要點》第6點:「學校公共建築物一般廁所適用行動不便者之無障礙小便器,設置原則如下:(一)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及國民中學與高級中等學校之無障礙小便器,依無障礙規範廁所盥洗室506.1無障礙小便器之規定。 (二)國民小學低年級之無障礙小便器,依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設施設備基準,其突出端距地板面高度不得大於三十六公分。(三)前款除無障礙小便器突出端距地板面高度之規定外,其他設施、設備,依無障礙規範廁所盥洗室506.1無障礙小便器之規定。」] (二)校園無障礙設置設備允宜擴大適用範圍涵蓋所有公私立學校及幼兒園 《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特殊教育學校無障礙設施設備設置要點》該要點現行法源依據為《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7條第2項已如前述,但既然所規範的對象為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特殊教育學校,就應回歸教育法規體系,並如前述所建議應增訂《特殊教育法》第38條為法源依據。另外,依該要點相關規定,如第1點:「……推動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特殊教育學校(以下併稱學校)規劃、設置及改善無障礙設施、設備,以利行動不便者通達、進出及使用校園之公共建築物、活動場所,特訂定本要點。」、第2點:「學校公共建築物、活動場所,設置無障礙設施、設備,應適用或參照下列規定辦理:……」可知要點所規範場所為「公共建築物及活動場所」,並限縮為「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特殊教育學校」範圍內,尚未涵蓋私立學校及幼兒園,實有待商榷。 為營造友善無障礙校園環境,在規劃空間及設計設置硬體設施設備時,公私立學校均應做全面整體性考量,才能確保身心障礙者能無障礙使用校園設施設備與提供完整周延的保障。故而如依上述建議增訂《特殊教育法》第38條納為本要點法源依據,考量該條文序文「學校及幼兒園應……」則在規範場所上包含所有公私立學校及幼兒園,較該要點僅限縮為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特殊教育學校將無法充分保障私立學校及幼兒園之身心障礙學生,允宜擴大其適用範圍,方符合無障礙校園空間環境之精神。是以,除增訂以《特殊教育法》為法源依據外,該要點名稱亦建議修正為《學校及幼兒園無障礙設施設備設置要點》,以完整涵蓋公私立學校及幼兒園均能建構友善周延之無障礙設施環境。 撰稿人:趙俊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618/File_19796383.docx
R02291
優化構建戰力保存設施之獎勵及人力運用相關法制研析
陸海空軍獎勵條例;國防法;兵役法;預備軍官預備士官選訓服役實施辦法
康世宗
2023-11-1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91 議題研析 一、題目:優化構建戰力保存設施之獎勵及人力運用相關 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陸海空軍獎勵條例、國防法、兵役法、預備軍官預備士官選訓服役實施辦法 三、背景說明 據報導[footnoteRef:1],國軍對美採購新型裝備,但現有營區抗炸等戰力保存設施,早就不符現代軍事要求,卻未隨軍事科技日新月異有所調整或更新。新型戰機或戰車等主力戰具平時露天停放,恐有遭共軍衛星偵照或打擊的顧慮。我國機敏軍事工程因保密程序禁用外籍移工,面對工程界嚴重缺工,人事成本高漲,向來是廠商不願投入承造的原因之一;相應的軍事土木工程設施如趕不上軍備採購接裝的速度,將衍生裝備性能無法充分發揮或產生戰力罅隙等風險。因此,引發優化構建戰力保存設施之獎勵及人力運用相關法制問題之討論。 [1: 洪哲政,抗炸設施匱乏 提升防衛力打折扣,聯合報,112年10月30日,第A4版。] 四、探討研析 (一)優化構建戰力保存設施之獎勵措施,鼓勵運用機具設備,以現代工程技術或工法,節約人力成本 依陸海空軍獎勵條例第12條第1項規定略以:「非陸海空軍現役軍人或非軍事機關、團體,有左列事蹟之一者,得予獎勵……七、協助軍事工程,出錢出力,促使工程順利完成者(第7款)」。復依國防法第23條規定:「行政院為因應國防安全需要,得核准構建緊急性或機密性國防工程或設施,各級政府機關應配合辦理(第1項)。前項國防設施如影響人民生活者,立法院得經院會決議,要求行政院飭令國防部改善或改變;如因而致人民權益損失者,應依法補償之(第2項)」。 根據上開媒體報導,現有營區抗炸等戰力保存設施,已不符現代工程或軍事科技要求,且因缺工嚴重致影響廠商投入承造,自應與時俱進有所調整或更新相關作法。考量近來運用機具設備,或以現代工程之預鑄[footnoteRef:2]等新型技術工法,事先預鑄並模組化相關建築或設施(如抗炸堡體),再運至現場組裝施工,可節約大量人力成本;此外,除有上揭國防法第23條所稱「構建緊急性或機密性國防工程或設施」情形,因而致人民權益損失者,自應依法補償外;如何透過適度優化獎勵之誘因,亦有助於提升相關工程廠商投入承造軍事工程之意願;爰此,陸海空軍獎勵條例第12條第1項規定建議修正為:「非陸海空軍現役軍人或非軍事機關、團體,有 下列事蹟之一者,得予獎勵……七、 運用機具設備、新型技術工法,有效節約人力成本或協助軍事工程,出錢出力,促使工程順利完成(第7款)。」以臻周延。 [2: 李彥穎,解決缺工問題 結構技師:「預鑄工法」將成營建主流,好房網,109年8月28日,網址: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40781269264.html,最後瀏覽日期: 112年11月13日。] (二)戰力保存為整體國土防衛之重要環節,建議擴增軍事工程人才徵選及運用管道,並適時修正相關規範據以實施 依兵役法第11條規定:「前二條預備軍官、預備士官選訓服役實施辦法,由國防部會同相關機關定之(第1項)。具有第九條第一項、前條第一項各款資格之役齡男子、後備軍人及補充兵,除志願考選合格者外,在國防軍事上有必要時,得依法徵集、召集入營,施以預備軍官或預備士官之教育(第2項)」。復依預備軍官預備士官選訓服役實施辦法第3條規定:「預備軍官或預備士官年度考選之對象、方式、員額、專長職類、資格、報名方式及其他相關事宜,由國防部訂定考選計畫實施,或委任國防部陸軍司令部、國防部海軍司令部、國防部空軍司令部、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國防部憲兵指揮部(以下簡稱受委任機關),擬訂考選計畫陳報國防部核定後實施」。 鑒於戰力保存為整體國土防衛之重要環節,爰建議主管機關廣拓軍事工程人才徵選及運用管道,以培養國軍優良之戰備工程技術人員,並適時評估修正相關規範據以實施之可行性,例如:依國防部軍備局處務規程第6條規定,該局工程營產處掌理事項包括:「國防工程營產事項」,為適度擴增下授受委任之機關,以便於務實選用軍事工程專長人才,建議評估將上揭辦法第3條有關「受委任機關」增加「國防部軍備局」,文字修正為「……或委任國防部陸軍司令部、國防部海軍司令部、國防部空軍司令部、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 、國防部軍備局、國防部憲兵指揮部(以下簡稱受委任機關),擬訂考選計畫陳報國防部核定後實施。」,以因應國軍實務需求。 撰稿人:康世宗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601/File_19796377.docx
R02294
技術型人才投入產業體系之問題淺析
技術及職業教育法
郭憲鐘
2023-11-17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94 議題研析 1、 題目:技術型人才投入產業體系之問題淺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技術及職業教育法 3、 背景說明 (一)少子化衝擊下,國內各產業體系均面臨缺工危機,根據某人力銀行統計112年10月全臺各類型職務職缺數約108萬個,其中75%屬技職類職務職缺。有教育團體指出,近年來由於「技職體系學術化」,就讀專業群科的高中生,將近87%畢業後選擇進入一般大學,大學畢業後則缺乏從事技職類職務的意願,導致相關產業面臨人才稀缺瓶頸[footnoteRef:1] 。 [1: 許維寧,技職生學術化加劇各行業缺工87%技高生選讀一般大學全台7成職缺是技職類技術人才難覓,聯合報,112年10月25日,第A6版。] (二)據教育部110學年高級中等學校應屆畢業生升學就業概況調查分析結果,技職群別應屆畢業生合計85,388人,其中就業人數16,437人,就業率19.2%。前五大就業學群人數依序為「餐旅群」5,288人、「商業與管理群」1,931人、「動力機械群」1,842人、「電機與電子群」1,693人及「家政群」1,554人,合計占就業人數近7成[footnoteRef:2]。顯見技職體系學生投入技職類職務意願過低,及集中於特定學群就業率等問題甚值探討。 [2: 教育部,高級中等學校應屆畢業生升學就業概況調查結果提要分析,112年5月16日,網址:moe.edu.tw,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2日。 ] 4、 探討研析 (一)專科學校、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歸屬於技術或學術之定向,允宜在分類標準上明確定義,以符合產業需求及促進就業機會 依技術及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本法)第3條(用詞定義)第4款規定:「技職校院:指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附設專業群科、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專門學程、專科學校、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及第5款規定:「技專校院:指專科學校、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 根據中華民國教育程度標準分類編製說明,關於教育程度標準分類之「等級」向度;其中,高等教育(專科及其以上)學制(程)或課程單元之「定向」區分為「學術」、「技術職業」及「未歸類」3類,其中第一類歸屬「學術」類,為整體課程規劃目標主要提供培育研究學術人才課程者,第二類歸屬「技術職業」類,主要為養成實用專業人才而教授應用科學技術課程者,第三類歸類為「未歸類」,係考量空中教育、軍警教育及宗教研修學院因各有其特殊之教育目的、特別之培養體系與特殊之教學模式,故不強制區隔其高等教育學制(程)定向偏向,故統歸為「未歸類」群組,以增進統計實務及應用面彈性[footnoteRef:3]。 [3: 教育部,中華民國教育程度標準分類,105年1月,網址:moe.edu.tw,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3日。 ] 經查現行「技職校院」與「技專校院」課程之實施依據不同,按技職校院實施課程(包括教師授課與學生學習),係依據教育部訂定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綱要及其實施之相關規定辦理,其與技專校院由各校自主規劃及實施課程有所不同。另技職校院師資養成過程,以培養渠等具備指導學生動手操作之能力,與技專校院專業科目之培育基礎亦有所不同。同時為避免技職校院從事專業或技術科目之任教教師授課內容與產業實際層面產生嚴重落差,爰於本法第25條明定渠等教師應具備一年以上業界實務工作經驗,以利具備指導學生動手操作之能力。由於技職校院對教師之技能要求及強調學生務實致用能力之培養,其所側重技術之層面與技專校院側重學術之層面,兩者未盡相同。 長久以來技職教育受到社會重視學歷文憑及輕忽實務經驗之影響,導致國內技職體系逐漸向學術化傾斜,除影響學生缺少投入產業體系就業之基本技能外,也同時影響其就業之機會,爰有必要就技職體系中之「技專校院」課程設計及其定位予以重新檢討釐清,以期學生在學所培養之專長技能幫助其順利投入產業體系,並能提高技專校院學生之就業率。爰為明確本法第3條第4款及第5款所稱「專科學校、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究係側重培育學術研究人才,或以養成專業技術人才為主要方向,抑或應同時培養學生兼具「學術」類及「技術職業」類之專長,允宜在分類標準上明確定義其內涵,俾利學生在學期間及早選擇未來朝學術研究或實務操作發展,亦將有助產業體系人才需求及解決缺工問題,並可提高技職學生之就業率。 (二)為強化技職教育之職業準備教育課程符合產業需求,建議依新興科技發展及產業需求定期更新課程設計 依本法第3條第2款規定:「職業準備教育:指提供學生進入職場所需之專業知識、技術及職業倫理涵養教育,及建立技職專業之榮譽感。」,同法第11條第1項規定:「高級中等以上學校辦理職業準備教育,其專業課程得由學校與產業共同設計,建構合宜之課程安排,且兼顧學生職業倫理之培養與職涯發展、勞動及技術法規之認識,並定期更新課程設計。」 根據教育部最新修正之「技術及職業教育政策綱領」,已明定技職教育發展之願景、目標及推動方向。除在制度面建立因應產業快速變遷之彈性化,且具吸引力之技職教育制度,俾培育產業需用且素質優良之人才為主;在學習面,乃以強調產學協力發展課程、加強專業技術實作能力、培養具跨領域、新興科技應用、團隊合作與外語溝通技能,及養成創新創業職人精神為核心外。另在社會面,則應藉由具效用與價值之職業證照制度,整合學校與職訓(場)資源,增進政府、產業、公協會、非營利組織及學校間之協力責任,以重塑社會對技職教育之價值觀[footnoteRef:4]。因應AI新興科技及數位資訊科技發展快速,技職準備教育有必要配合產業體系需求定期更新課程設計,培養學生具備投入產業體系的專業能力,有助其畢業後投入職場發揮其在校所學專業技術。為符「職業準備教育」之立法意旨,建議本法第11條第1項修正為:「高級中等以上學校(以下簡稱學校)辦理職業準備教育,其專業課程得由學校與產業共同設計,建構合宜之課程安排,且兼顧學生職業倫理之培養與職涯發展、勞動及技術法規之認識,並 依新興科技發展及產業需求 定期更新課程設計。」以資周延。 [4: 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政策綱領,112年2月21日,網址:moe.edu.tw,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7日,頁6。] 撰稿人:郭憲鐘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611/File_19796365.docx
R02293
發展綠電交易市場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再生能源憑證實施辦法
楊翔宇
2023-11-17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93   議題研析 一、題目:發展綠電交易市場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 再生能源憑證實施辦法 三、背景說明 報載台灣電力公司(下稱台電)為活絡國內綠電交易供需市場、因應中小企業之小額綠電需求,業已推出小額綠電銷售試辦計畫,預計112年[footnoteRef:1]底前釋出自建再生能源案場之綠電共約5,000萬度,第1階段1,000萬度綠電已於112年10月25日推出,並於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平台公開標售,而最終綠電售價將透過該平台媒合作業程序決定[footnoteRef:2]。鑑於事業對於綠電需求持續增長,台電亦首次釋出綠電供給,展開我國綠電交易之新篇,實有探討發展綠電交易市場相關法制問題之必要。 [1: 本報告有關年分之使用,原則以民國紀年表述,惟涉及外國法制或立法例部分,改採西元紀年表述。] [2: 蔡淑芬,台電首賣綠電 11/1前競標 首批1,000萬度已上架推出,共6種組合,企業可依需求選擇,工商時報,112年10月26日,第A16版。] 四、探討研析 1. 我國再生能源電力(綠電)及憑證交易市場概述 因世界各國對於氣侯變遷議題之高度重視、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newable Energy 100, RE100)[footnoteRef:3]推廣事業100%使用再生能源、國際供應鏈減碳之要求,以及我國政策規劃2050淨零排放政策[footnoteRef:4]、法令明定用電大戶之再生能源義務[footnoteRef:5]等因素,促使我國事業對於再生能源(綠電)之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我國於106年及108年分別修正電業法及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開放綠電自由交易,並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下稱標準局)推動執行臺灣再生能源憑證(Taiwan 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 T-REC),使需求者可透過購售電合約(Power Purchase Agreements, PPAs)直接向再生能源發電業或售電業採購綠電[footnoteRef:6]。 [3: RE100係由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所主導之全球再生能源倡議,全國已有超過400家事業成員(包含台積電、台達電、中華電信等31家臺灣事業),加入企業必須公開承諾在2020至2050年間達成100%使用綠電,並逐年提報使用進度,網址:https://www.re100.org.tw/,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4日。] [4: 國家發展委員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網址: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DEE68AAD8B38BD76,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4日。] [5: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12條第3項規定:「電力用戶所簽訂之用電契約,其契約容量在一定容量以上者,應於用電場所或適當場所,自行或提供場所設置一定裝置容量以上之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儲能設備或購買一定額度之再生能源電力及憑證;未依前開規定辦理者,應向主管機關繳納代金,專作再生能源發展之用。」另依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第3條、第4條及第6條規定, 契約容量達5,000瓩以上之電力用戶,必須於5年內設置契約容量達10%以上之義務裝置容量,並以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購買再生能源電力及憑證或設置儲能設備擇一或混合方式履行義務。] [6: 行政院新聞稿,出席「2023綠電交易高峰會」 鄭副院長:積極推動平價綠電自由交易 建構完善機制平臺,112年6月20日,網址: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8aa60b2a-3f86-492d-8cbb-3f16a41ca692,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4日。] 按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9條第1項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邀集相關各部會、學者專家、團體組成委員會,審定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生產電能之躉購費率及其計算公式,必要時得依行政程序法舉辦聽證會後公告之,每年並應視各類別再生能源發電技術進步、成本變動、目標達成及相關因素,檢討或修正之。」次按 再生能源憑證實施辦法第7條第4項規定:「前項憑證讓與,採直供、轉供方式者,應將與直供、轉供電量相符之憑證數量讓與受讓人。但採自發自用者,得將其未經使用或宣告之憑證讓與其他受讓人。」及第6項規定:「標準局得以憑證中心平台提供憑證媒合服務。」是我國現行綠電及憑證交易市場係採雙軌模式:一為經濟部依法審定及公告各類再生能源電能躉購(Feed-In Tariff, FIT)費率[footnoteRef:7]並由台電收購綠電[footnoteRef:8],以長期、固定報酬之躉購費率促進再生能源發展[footnoteRef:9],另為再生能源發電業與售電業自行接觸買方締結合約,亦可藉由標準局憑證中心平台媒合買方。 [7: 經濟部新聞稿,112年度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正式公告,112年1月6日,網址:https://www.moea.gov.tw/MNS/populace/news/News.aspx?kind=1&menu_id=40&news_id=104234,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4日。] [8: 蘇彥誠,綠電難買的真相:台電保證收購太誘人,包下9成綠電,願景工程,111年4月22日,網址:https://visionproject.org.tw/story/6191,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4日。] [9: 李宗勳,〈我國再生能源交易相關法規適用之競合問題探討〉,《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43卷,第6期,109年6月,頁22。] 1. 我國採行「電證合一」模式下之媒合交易(競標)規範 再生能源憑證等同於綠電身分證[footnoteRef:10],世界各國對於再生能源憑證名稱雖有不同,如美國RECs(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s)[footnoteRef:11]、歐盟GOs (Guarantees of Origin)[footnoteRef:12]等,實際均係為確保能源之生產來源。依據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公布2022年年度揭露報告[footnoteRef:13],所屬會員公司2021年採購綠電方式主要為純粹購買再生能源憑證(非綑綁式憑證unbundled energy attribute certificates,電證分離)39%、其次為購售電合約(PPAs,電證合一)35%。其中美國、歐盟均有電證合一及電證分離模式,雖然電證合一之占比自2016年以來逐年上升,但仍有約40%係透過電證分離途徑單純購買綠電憑證。 [10: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再生能源憑證制度及綠電交易介紹,網址:https://www.trec.org.tw/documents/81.pdf,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4日。] [11: EPA,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s (RECs),網址:https://www.epa.gov/green-power-markets/renewable-energy-certificates-recs,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4日。] [12: AIB,Renewable Energy Guarantees of Origin,網址:https://www.aib-net.org/certification/certificates-supported/renewable-energy-guarantees-origin,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4日。] [13: RE100,《RE100 2022 Annual Disclosure report》,112年1月,網址:https://www.there100.org/driving-renewables-time-change,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4日。] 我國綠電及憑證交易與國外不同,原則上為電證合一模式,必須將與直供、轉供電量相符之憑證數量移轉,故買賣雙方若透過憑證中心平台媒合交易,依標準局109年4月訂定之再生能源電力及憑證媒合服務作業程序第4點至第7點規定,買賣雙方須事先登錄需求及供給電量、買方繳交保證金及競標出價、平台公告競標結果等,同程序第8點則訂有買方操縱或干擾媒合進行、非因不可歸責之事由拒不簽約等情事之取消得標資格及限制使用平台媒合功能1年規定。此外,標準局111年7月訂定之公有或國營事業土地標租太陽光電案場再生能源電力及憑證媒合服務作業程序,則主要規範公有或國營事業(如台電)土地標租案場釋出綠電及憑證之媒合交易程序。 1. 發展綠電交易市場之法制建議 現階段我國綠電及憑證交易市場,仍有賴於推動憑證中心平台之媒合(競標)機制,經檢視標準局訂定之再生能源電力及憑證媒合服務作業程序、公有或國營事業土地標租太陽光電案場再生能源電力及憑證媒合服務作業程序,均非屬中央法規標準法定義之法律或命令,惟上開作業程序均訂有買方違規之取消得標資格及停權規定,涉屬行政罰法規範限制或禁止行為之處分,不宜以行政規則定之,爰建議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增訂綠電媒合交易規範或授權訂定法規命令之依據,以維護綠電交易買賣雙方權益。 另因再生能源發電樣態各有不同,部分易受天候影響具間歇性(Intermittent)及不可控性(Uncontrollable)之特性,在現行媒合交易(競標)架構下,買賣雙方面臨發電及用電型態究否適宜(如夜間用電較不匹配太陽能發電)、競標價格、餘電處理(同一時段下,賣方發電量大於買方用電量所產生之餘電)、買方信用評等[footnoteRef:14]、期待合約長短不一致等匹配挑戰,業界有認為應採行國外電證分離模式[footnoteRef:15],以及推動綠電電力批發市場或事業集體採購,降低買方支付餘電成本及採購門檻[footnoteRef:16]等。鑑於綠電交易日益重要,爰就長期而言,尚有規劃公平競爭及具流動性之綠電交易市場之必要[footnoteRef:17],建議主管機關應隨綠電交易之規模發展,對於新型態之交易需求或商業模式研議法制化規範,俾利進一步發展綠電交易市場。 [14: 呂雪慧,離岸風電的挑戰 國家雙信保出動 企業買綠電有解,工商時報,112年6月16日,網址:https://www.ctee.com.tw/news/20230616700009-430104,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4日。] [15: 劉立諭,《2023綠電交易高峰會》聚焦解決企業購電瓶頸,經濟日報,112年6月21日,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35/725117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4日。] [16: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資誠普華國際財務顧問有限公司,2022台灣綠電交易進度報告,112年3月13日,網址:https://www.pwc.tw/zh/industries/new-energy/insights/taiwan-cppa-market-report.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4日。] [17: 王京明,〈探討我國綠能自由化發展瓶頸與制度性障礙〉,《經濟前瞻》,第184期,108年7月,頁52。] 撰稿人:楊翔宇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609/File_19796363.docx
R02292
金融業數位身分驗證指引之法制研析
個人資料保護法;洗錢防制法;資恐防制法;金融控股公司及銀行業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實施辦法;保險代理人公司保險經紀人公司辦理網路投保業務及網路保險服務管理辦法
方華香
2023-11-17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92 議題研析 1、 題目:金融業數位身分驗證指引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個人資料保護法、洗錢防制法、資恐防制法、 金融控股公司及銀行業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實施辦法、保險代理人公司保險經紀人公司辦理網路投保業務及網路保險服務管理辦法 三、背景說明 依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網站新聞稿指出:在數位環境下,為提供民眾便利、快速、安全的金融服務,並且協助金融服務業運用數位身分驗證機制時,採取適當技術驗證客戶的身分,降低潛在的風險,金管會於2023年10月24日發布「金融服務業辦理數位身分驗證指引」(下稱本指引),做為金融服務業辦理數位身分驗證時的準據 。 四、探討研析 (1) 外國立法概況 數位金融服務發展較成熟之歐美,針對數位身分認證之立法概況略以: 1. 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於2021年6月3日公布關於建立歐盟數位身分框架的第910/2014號規則修正案(Proposal for a REGULATION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amending Regulation (EU) No 910/2014 as regards establishing a framework for a European Digital Identity) ,修正2014年關於歐盟境內電子交易之電子身分認證及信賴服務規則(The Regulation on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and trust services for electronic transactions in the internal market,eIDAS Regulation)。此修正案建立歐盟數位身分框架,所有歐盟公民、居民和企業都可透過數位身分錢包(Digital Identity Wallet)使用該框架,也為歐盟安全使用公共服務和進行線上跨境交易奠定基礎 。eIDAS立法形式為Regulations (規則),與Directives(指令)不同,具有普遍適用性,對全體會員國具有拘束力,無須經過內國法轉換程序,直接適用於各會員國 。 2. 隸屬美國商務部之國家標準技術機構(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於2017年推出數位身分指引(Electronic Authentication Guideline),目的主要係為實施數位身分服務之機構提供技術層面之要求。本指引涵蓋身分證明、註冊、身分驗證、管理過程、驗證協議等,根據不同風險訂定保證水準(Level of assurance),上述機構可使用本指引作為風險評估之一部分,選擇適合其需求之保證級別 。 3. 澳洲於2021年10月1日提出受信任數位身分法案(Trusted Digital Identity Bill),以法律層次明定不同參與者之功能、義務與認證程序。澳洲公民原可透過數位身分機制使用至少80項政府服務,澳洲政府希望透過上述法案,擴大數位身分認證系統之涵蓋範圍及於私部門 。 (2) 現行法制缺失 有別於英美海洋法系之「功能型監理」,我國對金融業之監理模式為「機構型監理」,數位身分驗證相關規範散見於各金融服務業別之法令中(分屬法規命令、行政規則、自律規範等不同位階),且各業別規範密度寬嚴不一,欠缺一個 較上位, 可跨業規範之法律制度 。金管會本次訂定共通性指引,其效益之一即是有助於跨業別規範趨於一致(本指引第1點第2項規定 及其說明欄第1點參照)。 (3) 指引性質為行政指導,非法令,亦不具強制力 金管會於前述新聞稿中表示,本指引 性質為行政指導,目的是針對金融服務業辦理數位身分驗證時,具有共通性、一致性的應用原則。考量各業別有各自業務特性,也不是都訂有數位身分驗證規範,加上金融科技變化快速,如各業別針對數位身分驗證 目前並未訂定規範,或 所訂規範未包含新式數位金融服務應用場景或新式數位身分驗證方式,業者可依本指引規定,以風險基礎為原則,採用新的應用場景或新的身分驗證方式。如各業別現行已訂定數位身分驗證規範,則可 參考本指引,評估調整規範之內容。 依行政程序法規定,所稱行政指導,謂行政機關在其職權或所掌事務範圍內,為實現一定之行政目的,以輔導、協助、勸告、建議或其他 不具法律上強制力之方法,促請特定人為一定作為或不作為之行為。相對人 明確拒絕指導時,行政機關 應即停止,並不得據此對相對人為不利之處置(行政程序法第165條、第166條第2項規定參照)。 查行政程序法之行政指導係源自於日本法制,而在日本法上,行政指導原則上被認為是一種事實行為 ,並非法令。本指引既非法令,不具法律強制力,無法凌駕於現行法規命令、行政規則之上,而參酌本指引第2點之說明欄,本指引亦僅適用於現行法規命令、自律規範、規章等「未規定」處,能適用之範圍似乎相對有限。 (4) 規範模式之建議 承前所述,訂定指引此種模式優點係對主管機關較為便利,但缺點是並非法令、不具強制力,在與其他現行法律或法規命令衝突時,將無法適用,而仍可能徒增爭議 。 直接在法律位階制定一個跨業別的身分驗證法制,有助於提供明確法源基礎與強化其強制性,然立法有其法定程序,衡酌法制化之成本與期程,若能在法規命令層次規範,金管會可享有調整規範內涵之彈性,又能兼顧法效力,似是較理想之模式。而實踐上,必須先在各業法中針定該業種之營運範圍(身分驗證)賦予授權之依據,透過這些跨業別母法之授權,由主管機關訂定單一的法規命令以為規範,例如境外結構型商品管理規則即是來自於信託業法第18條之1第2項、證券交易法第44條第4項、第62條第2項、保險法第144條第1項及第146第6項規定之授權 ; 銀行辦理高資產客戶適用之金融商品及服務管理辦法則是依據銀行法第3條第22款、第28條第1項、第45條之1第4項及第72條之1、信託業法第18條之1第2項、國際金融業務條例第4條第1項第6款及第11款規定而訂定,上開法規命令之授權體例或可參照。 撰稿人:方華香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首頁/公告資訊/新聞稿,〈金管會訂定「金融服務業辦理數位身分驗證指引」〉,2023年10月24日,網址:https://www.fsc.gov.tw/ch/home.jsp?id=2&parentpath=0&mcustomize=news_view.jsp&dataserno=202310240003&dtable=News,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10日。 � 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歐盟數位身分框架政策之相關推動措施概要〉,2021年8月30日,網址:https://stli.iii.org.tw/article-detail.aspx?no=64&tp=1&d=8721,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13日。 � Council of the EU,〈Council and Parliament strike a deal on a European digital identity (eID) 〉,2023年6月,網址:https://www.consilium.europa.eu/en/press/press-releases/2023/06/29/council-and-parliament-strike-a-deal-on-a-european-digital-identity-eid/,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13日。 � 王泰銓,〈關於歐盟法規範的名稱翻譯、條款引用與適用上的問題〉,臺灣歐洲聯盟研究協會,2019年2月,網址:https://www.eusa-taiwan.org.tw/europe_detail/65.htm,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13日。 � 陳俐伶,《論數位身分制度於銀行業之應用與管理法制》,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20年7月,頁20-21。 � 臧正運,〈 數位金融服務管理規範的制度框架思考〉,《臺灣法律人》, 第10期,2022年4月,頁133-134。 � 臧正運,同前註,頁134-136。 � 其規定為:「本指引所稱金融服務業係指『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第2條第2項之金融服務業。」 � 戴凡芹,〈 回顧日本行政指導之發展脈絡:兼論疫情之緊急事態宣言〉,《 萬國法律》,第244期,2022年8月,頁87-88。 � 臧正運,同註6,頁139。 � 臧正運,同註6,頁138。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607/File_19796361.doc
R02290
遊覽車客運業管理相關法制之研析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公路法;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遊覽車客運業安全考核作業要點
楊盛旺
2023-11-17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90 議題研析 一、題目:遊覽車客運業管理相關法制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公路法、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遊覽車客運業安全考核作業要點 三、背景說明 (一)據報載 ,某公司112年10月21日員工旅遊搭乘之遊覽車於國道擦撞小客車,釀4死22傷慘劇。檢警初步調查,依高速公路監視器及相關行車紀錄器顯示,遊覽車未保持安全距離、超車不當,擦撞分隔島後,車身失控再撞及1輛小客車,兩車再猛烈撞上路肩隔音牆,導致小客車車內2人不治,遊覽車內也多人受傷,2人死亡。 (二)另上開遊覽車司機事後被查出竟是超速慣犯,8年內有10次違規紀錄,其中9次超速,1次違規停車;交通部公路局認為該司機所屬之遊覽車公司,未將該司機列為高風險違規駕駛人輔導關懷對象,未善盡管理駕駛人之責,重罰新臺幣9萬元,並吊扣事故車輛牌照3個月 。然外界質疑 高風險違規駕駛人定義為何?係違反哪些違規項目、多久時間內發生違規次數等;又遊覽車公司輔導關懷高風險違規駕駛人作法等,遊覽車客運業管理相關問題有檢討改善之處。 四、探討研析 (一)建議主管機關宜明定高風險違規駕駛人違規態樣,以利業者後續加強執行違規駕駛人個別輔導之依據 依交通部公路局新聞稿指出 ,該局臺北市區監理所112年10月22日至前開事故遊覽車公司進行查核,因該公司並未能提供將事故駕駛員之前多次超速駕駛違規行為列為高風險輔導關懷對象進行加強教育訓練與輔導之佐證資料,不幸發生本次重大交通事故,該業者實無法規避未善盡管理駕駛人之責,爰依違反「公路法」第77條及「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19條未善盡管理責任之規定,處新臺幣9萬元罰鍰並吊扣事故車輛牌照3個月。 依「遊覽車客運業安全考核作業要點」第8點規定,各監理所站實施考核作業前應就駕駛人部分,分析其重大違規紀錄及查核違規件數較多或高風險違規駕駛人之個別輔導作為及紀錄。按前開作業要點雖列舉酒駕、危險駕駛、超速、闖紅燈等列為重大違規紀錄,然對於高風險違規駕駛人違規態樣(如違規項目、次數等)尚未有明確定義,以致業者後續尚無就高風險違規駕駛人進行個別輔導之一致標準。爰此,建議主管機關就前開作業要點宜明定高風險違規駕駛人違規態樣,以利業者後續加強執行違規駕駛人個別輔導之依據。 (二)建議主關機關宜通盤檢討大型車駕駛人定期回訓制度,針對高風險違規駕駛人強化召回訓練機制 近來遊覽車、砂石車等重大事故頻傳,正值本院審查「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草案」之際,112年10月25日本院第10屆第8會期交通委員會第5次全體委員會議審查該草案,委員臨時提案要求交通部於3週內必須向該委員會提出運輸業及職業駕駛管理之監理檢討書面報告 。交通部嗣後表示 ,預計112年底將提出相關精進管理方案。 現行遊覽車駕駛依「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19條第4項規定,雖有3年定期訓練制度;貨運業駕駛自112年8月起有重大違規召回訓練 ,建議主管機關仍宜通盤檢討大型車駕駛人定期回訓制度,針對高風險違規駕駛人強化召回訓練機制,就駕駛人於一定期間內違規記點達一定點數,或重複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之特定規定者(如闖紅燈、超速、不當超車、酒駕、未依規定變換車道、裝載貨物超重等),由各監理所站定期召回訓練。此外,各監理所站和業者定期合作辦理座談會,經由相關案例研討及分享,強化業者自主安全管理。 撰稿人:楊盛旺 � 蔡維斌、周彥妤,國道4死車禍,司機認開快車遭押,公路局開罰業者9萬元,吊扣事故車輛牌照3個月,死者家屬已對遊覽車公司提告,聯合報,112年10月23日,第A12版。 � 蔡維斌、周彥妤,同註1。 � 周彥妤、黃羿馨、郭政芬、蔡維斌,國道4死,公路局:檢討高風險駕駛,聯合報,112年10月24日,第A12版。 � 健全通運有限公司KAB-0899號遊覽車與小客車碰撞事故,臺北市區監理所至健全通運有限公司查核情形說明,交通部公路局新聞稿,112年10月22日,網址: https://www.thb.gov.tw/News_Content_table.aspx?n=12181&s=230874(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3日)。 � 立法院第10屆第8會期交通委員會第5次全體委員會議議事錄,立法院議事暨公報資訊網,網址:https://ppg.ly.gov.tw/ppg/sittings/2023101948/details?meetingDate=112/10/25&meetingTime=09:00-17:30&departmentCode=null (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14日)。 � 鄭瑋奇,阻遊覽車超速 10公里容許值取消,自由時報,112年10月28日,第A11版, � 鄭瑋奇,同註6。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598/File_19796348.doc
R02289
建置水資源智慧管理之法制簡析
再生水資源管理條例;自來水法
曾耀民
2023-11-1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89 議題研析 1、 題目:建置水資源智慧管理之法制簡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再生水資源管理條例、自來水法 3、 背景說明 澎湖地區智慧水網管理資訊系統於2023年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首度亮相,展現致力提升澎湖供水量能成果。目前澎湖海淡水占比達6成以上,每度供水成本超過新臺幣60元,遠高於平均售水價格10.97元。為提高澎湖供水量能,台灣自來水公司(以下簡稱台水)近年引入先進智慧水網管理資訊系統,係臺灣產官學研發創新成果[footnoteRef:1]。 [1: 張俊夫,澎湖智慧水網管理系統 創博會亮相,民眾日報,2023年10月17日,第A04版。] 前開系統係為有效管理水資源及提升節水技術,由經濟部水利署於2020年請台水規劃「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建置水資源智慧管理及創新節水技術」[footnoteRef:2],以澎湖馬公系統為智慧水網推動示範區域,透過智慧水網呈現各小區即時供水量、水壓等數據,若超過警戒值系統將主動通知,台水立即查修,以維持供水穩定。前開系統另開發用戶版系統,提供用戶可查詢即時用水量與歷史數據等功能,讓用戶更具體明瞭用水增減與水費,以達用戶端自主用水管理[footnoteRef:3]。 [2: 水利署,「建置水資源智慧管理及創新節水技術計畫」,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水環境建設行政透明專屬網站,2023年11月6日,網址:https://flwe.wra.gov.tw/cl.aspx?n=23432,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6日。] [3: 同註1。] 4、 探討研析 (1) 加強推廣應用水資源智慧管理措施以達節水之目的 水資源為國家經濟發展重要基礎,且攸關人民安全及生活品質。為因應氣候變遷挑戰下之缺水風險,同時參考水資源管理之新思維,導入智慧科技可提升用水效率,並達節水之目的。「推廣水資源智慧管理系統及節水技術計畫」[footnoteRef:4]已將自來水管網所需智慧管理工具成功導入澎湖地區進行應用,為使相關科技研發應用成果能加速推廣,同時帶動節水產業整體發展,宜藉此時機向臺灣其他地區推動,以達水資源供需調度及發揮節水的最大效益。 [4: 水利署,「推廣水資源智慧管理系統及節水技術計畫」(已完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 水環境建設行政透明專屬網站,2023年11月6日,網址:https://flwe.wra.gov.tw/cl.aspx?n=8322,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6日。] 鑒於近年我國經濟發展快速,科技產業及民生用水需求逐年增長,惟亦面對氣候變遷加劇導致時有缺水情形,政府除了多元開發新水源外,推動水資源智慧管理措施確為有效節水及調節水資源的適當措施。依自來水法第48條規定:「自來水事業為預防供水發生故障,應有適當之備用供水能力,並應採取種種適當措施,儘量減少斷水之可能性與時間。」目前刻正推動之水資源智慧管理系統,即為主管機關所採的一種創新節水適當措施,允宜明確規定據以推廣並達節水之目的,爰建議修正自來水法第48條:「自來水事業為預防供水發生故障,應有適當之備用供水能力,並應採取 各種節水適當措施,儘量減少斷水之可能性與時間。」 (2) 再生水允宜納入水資源智慧管理系統範圍並明確規範 前述澎湖海淡水占比達6成以上,供水成本遠高於平均售水價格。在臺灣本島再生水也已成為水資源不足時的重要輔助水源,2022年4月29日三讀通過修正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擴大應使用一定比率系統再生水範圍,不限於水源供應短缺之虞地區(修正之前僅適用於水源供應短缺之虞地區,現已改為普遍全面適用)。因此,現在一定規模以上的開發行為,都要使用一定比率之系統再生水,以期充分利用寶貴的水資源。 新加坡為使用再生水,於1990年便建造第一間「NEWater」淨水場,由公共事業處PUB推出超純淨、高級再生水,主要用於工業用水,但在缺水期間,與自然水參半,注入水庫後再透過淨水程序送至民宅,供應生活用水所需。時至今日,「NEWater」已可提供該國40%用水[footnoteRef:5]。 [5: 王迺卉,新加坡「水」智慧—許一個不缺水的未來,2021年4月23日,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網站,網址:https://www.delta-foundation.org.tw/blogdetail/3136,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18日。] 參考國外行之有年之水再生利用推動經驗,工業用水大戶自廠廢水經處理後之非系統再生水可提供工業、次級或其他環境景觀用水等使用,不但減少對自然水體之污染負荷,且具不受天候影響、水量穩定之優點,可有效減輕傳統水源開發壓力。為使產業界用水更有效率,行政院已預估2031年將工業用水大戶整體回收率提高至80%。水再生利用系統涵蓋水利、環保、營建、農業及工業等之技術領域;惟國內水再生利用之相關法規分別由各主管部會依其職權管轄[footnoteRef:6],允宜檢討釐清以明確其權責關係。政府除可持續精進用水效率, 提升利用再生水的使用領域,尤其可提高科技產業等用水大戶的供水量能,爰建議水資源智慧管理系統應持續研發及評估將再生水納入範圍,並由水資源主管機關研議將再生水之相關法規依實務所需檢討修正,俾利政府與民間據以適用及推動。 [6: 例如:「再生水水質標準及使用遵行辦法」、「水污染防治法第7條第1項:事業、污水下水道系統或建築物污水處理設施,排放廢(污)水於地面水體者,應符合放流水標準。」、「建築物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建議事項」、「放流水標準」等等。請參閱經濟部水利署「非系統再生水利用技術參考說明」,2017年12月1日,網址:https://www-ws.wra.gov.tw/001/Upload/oldFile/media/52512/%E9%9D%9E%E7%B3%BB%E7%B5%B1%E5%86%8D%E7%94%9F%E6%B0%B4%E5%88%A9%E7%94%A8%E6%8A%80%E8%A1%93%E5%8F%83%E8%80%83%E8%AA%AA%E6%98%8E-%E5%8D%B0%E5%88%B7%E7%89%88.pdf,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31日。] 撰稿人:曾耀民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520/File_19796219.docx
R02288
海域管理之法制問題研析
海岸管理法;區域計畫法;國土計畫法;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
李淑瓊
2023-11-14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88 議題研析 一、題目:海域管理之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海岸管理法、區域計畫法、國土計畫法、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 三、背景說明 我國四面環海,是以,我國的國家安全、交通運輸、再生能源利用、油氣資源開採、漁業發展、休閒活動、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等議題,皆與海洋息息相關,由於前述議題涉及不同主管機關主責之業務,各主管機關就海域之使用或限制,各有其不同的管理目的,而可能造成海域的排他或多元使用[footnoteRef:1]之問題,並可能產生同一海域,涉及多部法規管理之競合關係,亟待透過法制建構,以協調海域使用及競合,落實海洋整合管理。 [1: 張雄風,離岸風場養海藻 水試所:兼顧綠電、碳匯及漁業,中央通訊社,112年10月23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310230104.aspx ,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7日。] 四、探討研析 (一)我國有關海域界定之規定 海岸巡防法第2條第2款就「海域」之定義為「指中華民國內水(不含內陸水域)、領海、鄰接區、專屬經濟海域、大陸礁層上覆水域及其他依法令、條約、協定或國際法規定我國得行使管轄權之水域。」。而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第3條及第14條就「領海」及「鄰接區」之規定分別為「中華民國領海為自基線起至其外側12浬間之海域。」、「中華民國鄰接區為鄰接其領海外側至距離基線24浬間之海域;其外界線由行政院訂定,並得分批公告之。」;另海岸管理法第2條第1款第2目及第3目就「近岸海域」、「離島濱海陸地及近岸海域」之規定為「本法用詞,定義如下:……(二)近岸海域:以平均高潮線往海洋延伸至30公尺等深線,或平均高潮線向海3浬涵蓋之海域,取其距離較長者為界,並不超過領海範圍之海域與其海床及底土。(三)離島濱海陸地及近岸海域:於不超過領海範圍內,得視其環境特性及實際管理需要劃定。」;又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第2條第1項就「專屬經濟海域」之規定為「中華民國之專屬經濟海域為鄰接領海外側至距離領海基線200浬間之海域。」。 前述規定中,除海岸管理法有涉及海域使用管理之規定外,其餘法規就海域之規定,皆僅有原則性的規定,就海域之使用管理未作任何規範,而海岸管理法就海域之使用管理,則僅限於該法所規定之「近岸海域」,就「近岸海域」範圍外之使用管理,則不在該法規範之列。 (二)我國有關海域管理之現況-區位許可與使用許可分屬不同主管機關管轄 我國就海域之管理,除前述海岸管理法之規定外,若從主管機關之許可區分,可分為區位許可與使用許可,「區位」由內政部審查、「使用行為」則由各該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審查,茲分述如下: 1.區位許可: 現行法有關海域的區位許可,係將海域認定為區域計畫法中的「非都市土地」,再依該法授權訂定之「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6條之2規定,就海域用地,向中央主管機關內政部申請核准區位許可[footnoteRef:2],並以有「設施」或「場域」者為其適用範疇。另由於國土計畫法第21條第2款係將海域劃歸為國土分區中的「海洋資源地區」,該法於105年5月1日施行後,即分三階段推動,目前已進行至第三階段「國土功能分區圖劃設作業」,由於國土功能分區圖將於114年4月30日前公告實施,屆時區域計畫法將走入歷史[footnoteRef:3],是以,未來海域之區位許可,依現行規劃方向,將由國土計畫法及其相關子法規範。 [2: 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6條之2規定:「依第6條第3項附表1之1規定於海域用地申請區位許可者,應檢附申請書如附表一之二,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核准。」。] [3: 國土計畫法業於105年5月1日施行,依據該法第45條規定,自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主管機關公告國土功能分區圖之日起,區域計畫法不再適用。是以,於國土計畫法施行後 9 年內,現行非都市土地將依據該法進行管制。參見: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國土計畫土地使用管制專區」網頁,網址:https://www.nlma.gov.tw/%E6%9C%80%E6%96%B0%E6%B6%88%E6%81%AF/%E6%A5%AD%E5%8B%99%E6%96%B0%E8%A8%8A/36-%E7%B6%9C%E5%90%88%E8%A8%88%E7%95%AB%E7%B5%84/33737-%E5%9C%8B%E5%9C%9F%E8%A8%88%E7%95%AB%E5%9C%9F%E5%9C%B0%E4%BD%BF%E7%94%A8%E7%AE%A1%E5%88%B6%E5%B0%88%E5%8D%80.html, 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9日。] 2.使用許可: 現行有關海域的使用許可,係由各該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管理,例如:農業部主管之漁業法,規範漁場之使用管理事項;經濟部主管之電業法及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規範離岸風電風場之開發事項;交通部主管之船舶法,規範船舶之航行管理事項等。是以,同一海域即可能存在不同主管機關,基於不同使用及管理目的所核准之多重許可。 (三)有關海域管理之法制建議 海洋委員會於107年4月28日成立,為我國統合海洋事務之專責機關,立法院亦於108年11月1日三讀通過海洋基本法,該法第4條規定:「政府應統籌整合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涉海之權責,共同推展海洋事務(第1項)。政府應制(訂)定海洋空間規劃之法規,因應海洋多目標使用需求,協調海域使用及競合,落實海洋整合管理(第2項)。」,依據前述規定,海洋委員會雖已擬具海域管理法草案[footnoteRef:4]送行政院審查[footnoteRef:5],惟行政院迄未送立法院審查。 [4: 有關「海域管理法草案」之內容,請參見:https://www.oac.gov.tw/filedownload?file=bulletin/202112061208401.pdf&filedisplay=%E6%B5%B7%E5%9F%9F%E7%AE%A1%E7%90%86%E6%B3%95%E8%8D%89%E6%A1%88-%E7%B8%BD%E8%AA%AA%E6%98%8E%E5%8F%8A%E9%80%90%E6%A2%9D%E8%AA%AA%E6%98%8E%28110.12.06%E9%A0%90%E5%91%8A%29.pdf&flag=doc ,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7日。] [5: 參見:行政院處理中法案清冊(截至112年10月29日),網址:https://www.ey.gov.tw/Page/C2041ED9723C27D9,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8日。] 海域的區位許可,現屬區域計畫法中的「非都市土地」之管理範圍,未來國土計畫法之國土功能分區圖全面施行後,係劃歸「海洋資源地區」管理;惟依據海域管理法草案之規定,該草案規範之海域範圍顯與國土計畫法中之「海洋資源地區」重疊,由於兩部法律之主管機關不同,相關主管機關應就其管理目的,研商兩部法規就海域管理是否有整合之可能,或是否有歸由單一主管機關管轄之可能,以簡化行政流程並避免疊床架屋。 其次,關於海域的使用許可,由於涉及不同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建議海域主管機關應積極與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進行協商,就不同使用目的間,探討是否有相容之可能,協調其使用及競合;而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亦應檢視其規範內容是否有排他或限制使用之規定,檢討該等規定是否有鬆綁之可能性,以促進海洋之多目標使用。 撰稿人:李淑瓊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482/File_19796158.docx
R02287
消防法吹哨者保護條款法制問題淺析
消防法
陳秋芬
2023-11-14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87 議題研析 一、題目:消防法吹哨者保護條款法制問題淺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消防法 三、背景說明 據報載,行政院於日前召開112年度[footnoteRef:1]第4次治安會報,會中行政院院長除向屏東大火事故殉職消防員致上最大哀悼之意外,亦指出造成此次事故,係業者缺乏防災意識與未即時提供完整資訊為其主要原因之一,政府必須加重業者應負責任,同時應提升職員防災認知與警覺;鼓勵從業人員勇於舉發,有效遏止不法,降低職場災害發生與減低嚴重性,建議透過消防法修正,優先納入吹哨者保護條款或相關獎勵機制,保護揭弊者權益[footnoteRef:2]、[footnoteRef:3]。 [1: 本報告有關年份之使用,原則以民國紀年表示,惟涉及外國法制或立法例部分,除註釋之網頁瀏覽日期外,改採西元紀年表述。] [2: 劉宛琳,主持治安會報 陳建仁:全面檢視工廠易燃化學物質管理,112年10月19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656/7517228 ,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日。] [3: 賴于榛,陳建仁指示修消防法 納吹哨者保護條款,112年10月19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310190366.aspx ,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日。] 四、探討研析 (一)建請主管機關應積極宣導吹哨者條款之適用 依報載內容,行政院將透過消防法修正優先納入吹哨者保護條款,透過內部舉發,藉以減少職場災害發生之可能。惟參酌108年10月29日修正之消防法[footnoteRef:4],其中增訂第15條第3項至第7項規定[footnoteRef:5],即為針對內部舉發所為之規範,則此所謂「優先納入」吹哨者保護條款,究係忽略該條已有規範?抑或表達欲修正該條規定?邇來,因救災而殉職或受傷之消防人員仍時有所聞,現行吹哨者條款似未落實。準此,建請主管機關積極宣導消防法吹哨者條款,搭配申報或介接系統完整建置,使資訊權得以充分落實[footnoteRef:6],而消防人員適時於救災時行使退避權[footnoteRef:7],藉以充分維護救災人員之安全。 [4: 參酌內政部消防署製作「1分鐘瞭解消防法修什麼?(108年10月29日修正條過)」簡報,其於第1頁及第5頁,即指出第15條即屬吹哨者條款,其中規範包括鼓勵揭弊,保障揭弊者的工作權和法律權利;用戶及其員工檢舉違法業者,有檢舉獎金;舉發人身分保密,其雇主不得因舉發而予以解僱、調職或其他不利之處分等規定。網址:https://ws.moi.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T2xkRmlsZS9uZXdzX2ZpbGUvMTA4MTAyOea2iOmYsuazlemDqOWIhuaineaWh%2BS%2Fruato%2BahiOaHtuS6uuWMhS5wZGY%3D&n=MTA4MTAyOea2iOmYsuazlemDqOWIhuaineaWh%2BS%2Fruato%2BahiOaHtuS6uuWMhS5wZGY%3D ,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3日。] [5: 消防法第15條第3項至第7項規定:「(第3項)職務涉及第一項所定場所之行為人,或經營家用液化石油氣零售事業者(以下簡稱零售業者)、用戶及其員工得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敘明事實或檢具證據資料,舉發違反前二項之行為。(第4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對前項舉發人之身分應予保密。(第5項)第三項舉發人之單位主管、雇主不得因其舉發行為,而予以解僱、調職或其他不利之處分。(第6項)第三項舉發內容經查證屬實並處以罰鍰者,得以實收罰鍰總金額收入之一定比例,提充獎金獎勵舉發人。(第7項)前項舉發人獎勵資格、獎金提充比例、分配方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定之。」] [6: 陳秋芬,《消防法資訊權法制問題淺析(編號:2261)》,立法院法制局,112年10月。] [7: 消防法第20條之1規定:「現場各級搶救人員應於救災安全之前提下,衡酌搶救目的與救災風險後,採取適當之搶救作為;如現場無人命危害之虞,得不執行危險性救災行動。……」] (二)消防法關於吹哨者條款修法建議 目前吹哨者保護於我國並無專法規範,吹哨者條款多散見於各行政法規,如勞動基準法第74條[footnoteRef:8]、消防法第15條第3項至第7項、勞工退休金條例第40條第2項[footnoteRef:9]、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50條[footnoteRef:10]等規定。 [8: 勞動基準法第74條規定:「勞工發現事業單位違反本法及其他勞工法令規定時,得向雇主、主管機關或檢查機構申訴。雇主不得因勞工為前項申訴,而予以解僱、降調、減薪、損害其依法令、契約或習慣上所應享有之權益,或其他不利之處分。雇主為前項行為之一者,無效。主管機關或檢查機構於接獲第一項申訴後,應為必要之調查,並於六十日內將處理情形,以書面通知勞工。主管機關或檢查機構應對申訴人身分資料嚴守秘密,不得洩漏足以識別其身分之資訊。違反前項規定者,除公務員應依法追究刑事與行政責任外,對因此受有損害之勞工,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主管機關受理檢舉案件之保密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9: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40條第2項規定:「勞工發現雇主違反本條例規定時,得向雇主、勞保局、勞動檢查機構或主管機關提出申訴,雇主不得因勞工提出申訴,對其做出任何不利之處分。」] [10: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50條:「雇主不得因勞工向主管機關或司法機關揭露違反本法之行為、擔任訴訟程序之證人或拒絕參與違反本法之行為而予解僱、調職或其他不利之處分。雇主或代表雇主行使管理權之人,為前項規定所為之解僱、降調或減薪者,無效。雇主以外之人曾參與違反本法之規定且應負刑事責任之行為,而向主管機關或司法機關揭露,因而破獲雇主違反本法之行為者,減輕或免除其刑。」] 惟上開規定內容多有不同,參酌上開規定及吹哨者保護指令(Richtlinie (EU) 2019/1937)[footnoteRef:11],就消防法第15條提出修正建議: [11: 吹哨者保護指令,係歐盟議會和理事會於2019年10月23日所通過之規定,全名為:Richtlinie (EU) 2019/1937 des Europäischen Parlaments und des Rates vom 23. Oktober 2019 zum Schutz von Personen, die Verstöße gegen das Unionsrecht melden.,指令全文,可參酌歐盟網站,網址: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A32019L1937 ;另請參閱洪瑩容,〈德國揭弊勞工保護法制之初探〉,《臺灣勞工季刊》,第66期,110年6月,頁11-18。該篇文件電子檔參考網址:https://www.mol.gov.tw/media/45wj2g0f/%E5%8F%B0%E7%81%A3%E5%8B%9E%E5%B7%A5%E5%AD%A3%E5%88%8Ano66-%E6%A8%82%E8%AA%AA%E9%A0%AD%E6%A2%9D-%E5%BE%B7%E5%9C%8B%E6%8F%AD%E5%BC%8A%E5%8B%9E%E5%B7%A5%E4%BF%9D%E8%AD%B7%E6%B3%95%E5%88%B6%E4%B9%8B%E5%88%9D%E6%8E%A2-%E6%B4%AA%E7%91%A9%E5%AE%B9.pdf?mediaDL=true ,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6日。] (1) 參酌吹哨者保護指令第9條及第11條等規定,有規範要與舉發人保持聯繫,並告知處理情形[footnoteRef:12];類此規定於勞動基準法第74條第4項有相同規範。考量消防法第15條第6項及第7項係規範獎勵舉發人規定,舉發人得否領取獎勵,與主管機關後續處理情形息息相關,自有使舉發人知悉處理進度之必要。爰建議主管機關參酌勞動基準法第74條第4項規定,增訂第4項規範為:「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接獲前項舉發,應為必要之調查,並於60日內將處理情形,以書面通知舉發人。」第4項以下項次依序遞移。 [12: 吹哨者保護指令,同前註。參閱該指令第9條、第11條等規定,不論內部或外部舉發,依該指令均規定於合理期限內均應給予舉發者回復回饋,原文內容「Article 9 ……1. The procedures for internal reporting and for follow-up as referred to in Article 8 shall include the following:……(f) a reasonable timeframe to provide feedback, not exceeding three months from the acknowledgment of receipt or, if no acknowledgement was sent to the reporting person, three months from the expiry of the seven-day period after the report was made;……Article 11……1.   Member States shall designate the authorities competent to receive, give feedback and follow up on reports, and shall provide them with adequate resources. 2.   Member States shall ensure that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d) provide feedback to the reporting person within a reasonable timeframe not exceeding three months, or six months in duly justified cases(e) communicate to the reporting person the final outcome of investigations triggered by the report, in accordance with procedures provided for under national law;……」] (2) 另揭弊者保護法草案未來如制定通過後,仍請主管機關就相關定有吹哨者保護條款之相關法規研議是否須併同修正[footnoteRef:13],密切注意為宜。 [13: 請參閱中央法規標準法第20條第1項規定。] 撰稿人:陳秋芬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451/File_19796117.docx
R02286
公告地價及公告現值二元化必要性之研析
平均地權條例;土地稅法;遺產及贈與稅法;土地法
葉育彰
2023-11-11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86 議題研析 一、題目:公告地價及公告現值二元化必要性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平均地權條例、土地稅法、遺產及贈與稅法、土地法 三、背景說明 公告土地現值及公告地價於2024年適逢兩價同時調整年度,作為課徵土地增值稅及地價稅之依據,各地方政府乃紛紛舉辦說明會,為民眾釋疑 。 地價稅依照「申報地價」計徵(平均地權條例第17條第1項),而土地所有權人得以每2年規定之「公告地價」之80%至120%為其申報地價(同條例第14條至第16條)。 依照現行土地稅法第30條規定,土地所有權移轉或設定典權,其「申報移轉現值」以當期之「公告土地現值」為原則性之審核標準,用以計徵土地增值稅(同法第33條第1項)、贈與稅及遺產稅(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0條),而土地現值由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經常調查其轄區內地價動態,繪製地價區段圖並估計區段地價後,提經地價評議委員會評定後於每年1月1日公告(平均地權條例第46條)。 公告土地現值除作為課徵土地增值稅之依據外,並得為公法上評定土地價值之依據,例如國民年金法第31條、土地徵收條例第58條、住宅法第29條、農村社區土地重劃條例第26條、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第17條、地籍清理條例第37條、新市鎮開發條例第7條及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設置條例第27條第2項等。 四、探討研析 (1) 公告土地現值與地價均仍低於交易價值 「公告土地現值,不得低於一般正常交易價值之一定比例。」既明定於平均地權條例第40條第4項,且近來公告土地現值有逐年向一般正常交易價值靠攏之趨勢。最近幾年公告土地現值約占一般正常交易價值90% 。公告地價遠低於公告土地現值,約占一般正常交易價值20% 。 (2) 地價二元化之沿革概況 既然,公告土地現值與地價占一般正常交易價值一定比例,本無需分別規定,而應化繁為簡,以符簡政便民原則。事實上,在1990年以前,公告地價與公告土地現值曾採兩價合一制,即二者於同一年度公告時,無分軒輊。在兩價相互牽制及考量地價稅負擔等因素,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為避免下次辦理重新規定地價時,公告地價隨公告土地現值大幅提高,使民眾地價稅負擔過度加重,歷年公告土地現值之調整均嚴重偏低於實際市價,致平均地權漲價歸公政策無法貫徹,且因徵收補償地價偏低,影響公共建設用地之順利取得 。當1987年重新規定地價時,公告地價一次反映經歷10年之公告土地現值調整幅度結果,各級民意機關及土地所有權人多強烈反映地價稅負擔過重,導致中央核定採打折方式課徵地價稅,以減輕民眾負擔,始將兩價合一制改為兩價分離制 。 (3) 稅額由稅基(公告土地現值或地價)與稅率共同決定 或謂地價稅與土地增值稅之政策目的不同,故其課徵基礎隨之不同,一為公告地價,一為公告土地現值;且其異動週期不同,一為兩年一調,一為每年調整。然而稅額決定於稅基乘以稅率,稅基不變,稅率高低也足以改變稅額。因此,若改採地價一元化,為減輕地價稅負擔,調整地價稅率亦能竟其功。 (4) 公告土地現值乘以適當的地價稅率,也能落實課稅目的 當前土地價值(格),除前述公告地價及土地現值外,尚有交易登錄實價(平均地權條例第47條及第47條之3)。為免一地多價引發紛擾,公告地價嚴重偏離一般正常交易價值之現象,乃至消弭囤積房地之租稅政策難以落實,建議考量廢除公告地價,保留公告土地現值之可行性。 撰稿人:葉育彰 � 記者李嘉祥/台南報導〈南市明年公告土地現值及地價作業說明會 起跑〉,Yahoo新聞,2023年10月5日,� HYPERLINK "https://tw.news.yahoo.com/%E5%8D%97%E5%B8%82%E6%98%8E%E5%B9%B4%E5%85%AC%E5%91%8A%E5%9C%9F%E5%9C%B0%E7%8F%BE%E5%80%BC%E5%8F%8A%E5%9C%B0%E5%83%B9%E4%BD%9C%E6%A5%AD%E8%AA%AA%E6%98%8E%E6%9C%83-%E8%B5%B7%E8%B7%91-125834931.html" �https://tw.news.yahoo.com/%E5%8D%97%E5%B8%82%E6%98%8E%E5%B9%B4%E5%85%AC%E5%91%8A%E5%9C%9F%E5%9C%B0%E7%8F%BE%E5%80%BC%E5%8F%8A%E5%9C%B0%E5%83%B9%E4%BD%9C%E6%A5%AD%E8%AA%AA%E6%98%8E%E6%9C%83-%E8%B5%B7%E8%B7%91-125834931.html�;臺北市政府地政局辦理113年公告土地現值及公告地價作業公開說明會,臺北市鄰里服務網,2023年10月27日,� HYPERLINK "https://li.taipei/News_Content.aspx?n=809AF6E81339B520&sms=EF042250E10B7F6C&s=F66FD66A0C1337CA" �https://li.taipei/News_Content.aspx?n=809AF6E81339B520&sms=EF042250E10B7F6C&s=F66FD66A0C1337CA�;溪湖地政10月6日辦理「113年度公告土地現值暨重新規定地價調整說明會,彰化縣政府地政處,2023年10月19日,� HYPERLINK "https://land.chcg.gov.tw/03bulletin/bulletin02_con.aspx?bull_id=382055" �https://land.chcg.gov.tw/03bulletin/bulletin02_con.aspx?bull_id=382055�,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27日。 � 公告土地現值未能與一般正常交易價值同步乃屬當然,因為市場交易價格是浮動不定的,詳見:歷年公告土地現值及公告地價占一般正常交易價格百分比統計表,內政部地政司網頁 > 地政學堂 > 地價業務,� HYPERLINK "https://www.land.moi.gov.tw/upload/d2-20230105135548.xls" �https://www.land.moi.gov.tw/upload/d2-20230105135548.xls�,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27日。 � 同前註。 � 在《土地徵收條例》制定(2000年)之前,《平均地權條例》第10條前段規定:「本條例實施地區內之土地,政府於依法徵收時,應按照徵收當期之公告土地現值,補償其地價。」《都市計畫法》第49條(1988年修正)規定:「依本法徵收或區段徵收之公共設施保留地,其地價補償以徵收當期毗鄰非公共設施保留地之平均公告土地現值為準,必要時得加成補償之。但加成最高以不超過百分之四十為限;……」。《土地徵收條例》第30條原規定:「被徵收之土地,應按照徵收當期之公告土地現值,補償其地價。……徵收補償地價,必要時得加成補償;其加成補償成數……比照一般正常交易價格……」直到2012年始修正規定為「被徵收之土地,應按照徵收當期之市價補償其地價。……」 � 王士麟,《地方財政學》,臺北市 : 稅務旬刊社稅務服務中心,1973年,134 頁;王士麟,《平均地權之研究》,初版,高雄市 : 稅務論壇,1981年,47 頁。內政部,《地價作業手冊》(2009年12月),2 頁,� HYPERLINK "http://www.land.moi.gov.tw/onlinebill/940-n.pdf" �http://www.land.moi.gov.tw/onlinebill/940-n.pdf�,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19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437/File_19796086.doc
R02285
職業工會財務監督相關法制之探討
工會法;勞工保險條例;全民健康保險法;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
陳建欉
2023-11-09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85 議題研析 一、題目:職業工會財務監督相關法制之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工會法、勞工保險條例、全民健康保險法、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 三、背景說明 (一)依《工會法》第6條規定,工會組織類型區分為企業工會、產業工會及職業工會[footnoteRef:1]。至2023年6月底,全國各類工會共5,797 家,其中職業工會4,324家,占全體工會74.6%。職業工會家數、會員人數均遠高於其他類型工會[footnoteRef:2],其主因係《勞工保險條例》、《全民健康保險法》及《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規定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者,應以其所屬職業工會作為投保單位而參加勞工保險、全民健康保險、職業災害保險(下稱勞(健、職)保)[footnoteRef:3]。成立工會主要目的在於凝聚勞工力量,透過與雇主協商談判,以提升勞工之勞動條件。然現行職業工會多數淪為單純勞(健、職)保代辦所,已背離工會以集體協商而行使團結權之本質。 [1: 企業工會係指結合同一廠場、同一事業單位、依公司法所定具有控制與從屬關係之企業,或依《金融控股公司法》所定金融控股公司與子公司內之勞工,所組織之工會。產業工會係指結合相關產業內之勞工,所組織之工會。職業工會係指結合相關職業技能之勞工,所組織之工會。] [2: 勞動部勞動統計查詢網,各級工會數及會員數,網址: https://statdb.mol.gov.tw/statiscla/webMain.aspx?sys=210&kind=21&type=1&funid=q050112&rdm=R16504,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7日。至2023年6月底,各類型工會會員總數約343萬人,職會工會會員人數約272萬人,占全體工會會員人數79.3%。] [3: 依《勞工保險條例》第6條第1項第7款及《全民健康保險法》第10條第1項第2款規定,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而參加職業工會者,應以其所屬職業工會作為投保單位而參加勞工保險,並為全民健康保險第2類被保險人。原職業災害保險附屬於勞工保險, 2022 年 5 月 1 日《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施行後,從勞工保險獨立出來,該法第7條第1款亦有相關規定。] (二)為監督工會財務狀況並保障勞工權益,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定期公布職業工會積欠保費已逾寬限期名單,另統計至2023年7月底止,職業工會、漁會會員累計欠費超過11億元,近3成欠費已逾10年[footnoteRef:4]。職業工會積欠各項保費,除增加各保險基金營運風險外,亦影響被保險人申請各項給付,攸關勞工權益甚鉅[footnoteRef:5]。依《工會法》第30條第1項規定,工會應建立財務收支運用和稽核之機制。職業工會因代辦勞(健、職)保業務,代收各項保費並領取政府行政補助,而經手大量經費,如未善盡財務監督管理責任,易衍生侵吞保費、挪用公款等弊端[footnoteRef:6]。 [4: 鍾麗華,逾60億勞保費沒繳!職業工會、漁會會員欠費近3成逾10年,自由時報電子報,2023年10月25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468997,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3日。勞工於職業工會投保勞工保險,如未依限繳納保費,並不會自動被退保,繳納期限至次月底(例如8月份繳款單應於9月30日前繳納),可寬限15日(即至10月15日),寬限期滿未繳納者加徵滯納金。] [5: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勞保局公布欠繳保險費之職業工會名單,提醒勞工注意自身權益,2023年9月21日,網址:https://www.bli.gov.tw/0108075.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3日。] [6: 巫鴻瑋,新竹縣保母工會疑幹部捲款千萬欠繳勞健保 保母們竹縣府前抗議,聯合新聞網,2023年9月1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1/7410010,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3日。] (三)美、德、日規範工會組織及財務監理法制,簡要說明如下:   1.美國 美國工會組織並非存在企業內,勞工透過無記名投票方式,加入外部的全國性產(職)業工會,企業過半勞工加入之工會,該工會即取得該企業勞工之代表權[footnoteRef:7]。美國1959年通過《勞資關係報告及揭露法》(Labor-Management Reporting and Disclosure Act),規範工會財務必須符合透明性(transparency)及可靠性(accountability)原則,並促進資訊取得便利及易讀性[footnoteRef:8]。工會財務之揭露依據工會規模(依收入金額大小區分),而有不同監督密度[footnoteRef:9]。 [7: 張烽益,美國高科技勞工的工會組織發展困境,台灣勞工陣線,2021年8月4日,網址:https://labor.ngo.tw/labor-comments/political-views/1088-2021-08-04-06-45-28,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3日。] [8: 張家春,〈工會財務的檢討與發展〉,《台灣勞工季刊》,第11期,2008年1月,頁24-25。] [9: U.S. DEPARTMENT OF LABOR, Form LM-1 Labor Organization Information Report and Forms LM-2, LM-3, and LM-4 Labor Organization Annual Report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ol.gov/agencies/olms/reports/forms/lm-1-lm-2-lm-3-lm-4, Last Retrieved: 2023/11/3. 美國工會財務揭露依據規模不同,適用不同報表。各工會必須提交初始表格 LM-1 報表與章程細則及年度財務報告。另工會年收入總額為25萬美元以上之工會,須填寫LM-2報表;年收入總額為1萬美元以上而低於25萬美元者,須填寫LM-3報表;年收入總額低於1萬美元者,須填寫LM-4報表,不同報表的財務揭露細節及監督密度有所不同。] 2.德國 德國並未制定專法規範工會組織及運作,相關規範散見於《基本法》,或《團體協約法》、《企業組織法》等勞動法律[footnoteRef:10]。各工會組織亦非設立於企業內,勞資協商係由職業工會與雇主聯盟進行集體談判協議。該國職業工會雖與我國職業工會均為結合相關職業技能之勞工組織,但德國職業工會特點在於會員多屬具相當專門職業技術之勞工,如機師、醫師、空服員等。各職業工會具有一定實力,發動罷工與團體協商,不似企業工會受制於單一雇主而經常有遭到報復之風險,及產業工會難以凝聚向心力之問題[footnoteRef:11]。 [10: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館訊,立法報導,外國法案介紹─工會法,網址:https://npl.ly.gov.tw/do/www/FileViewer?id=8619,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4日。] [11: 邱羽凡, 職業工會罷工,德國早有先例,苦勞網,2018年8月7日,網址: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91270,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3日。] 3.日本 日本工會之組織及運作,主要規範於該國《工會法》(即《労働組合法》),與歐美各國產業別或職業別工會相較,日本工會最大特徵,在於其組織主要以企業別工會為主,工會經費來源完全依賴於會費,不接受政府及企業之資助[footnoteRef:12]。全國性工會組織,有日本勞動組合總連合會(連合)、全國勞動組合總連合(全勞連)、全國勞動組合聯絡協議會(全勞協)[footnoteRef:13]。日本工會每年發起「春鬥」,係由工會與各企業公司經營者間透過協商,以提高薪資與勞動條件而發動的勞工運動[footnoteRef:14]。 [12: 同註10。日本工會之會費一般為薪資的1.5-2.5%,職務高收入較多者,會費負擔比例較高,工會內部會務人員人事及相關費用,均以會費支應。] [13: 侯岳宏,憲法法庭111年度憲民字第350號- 專家諮詢意見書,2023年2月5日,頁12。] [14: 王能君,春鬥,全國勞教e網,網址: https://labor-elearning.mol.gov.tw/co_abc_detail.php?rid=178,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3日。日本自1955年以來,每年春季由較具協商能力之工會,就提高工資與勞動條件,與雇主(或雇主團體)進行談判協議,稱之為春季工資鬥爭(簡稱春鬥),再由較弱小工會以這些成果為目標,與其雇主進行團體協商。] 四、探討研析 (一)建立機關資訊共享平臺,採取財務風險分級管理機制 職業工會代辦勞(健、職)保業務,各項保費採「集體預收、分期彙繳」模式,潛藏極大已收未繳風險。現行工會外部財務監理機制,包含勞動部勞工保險局、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執行工會財務實地訪查,及地方政府勞政機關每年辦理會務評鑑。惟各機關囿於查核人力有限,且未制度化連結共享資訊,致監督效能未充分發揮[footnoteRef:15]。為避免機關各自為政,宜建立共同查核及資訊共享平臺,並參酌美國立法例,建議依工會決算金額規模,採取財務風險分級管理機制。 [15: 蘇宜貞 、莊美惠 、許綉華、 簡文娜、 洪品妤 、王琳斐,〈建立全民健保職業工會財務異常管理機制之研究〉,《臺灣公共衛生雜誌》,第38卷,第4期,2019年8月,頁400-401。] (二)審視「工會財務處理準則」,重要規定提升至法律位階 勞動部為健全工會財務制度,2011年依《工會法》第30條第2項規定訂定「工會財務處理準則」,作為工會財務處理、財產管理、財務查核等依據。前揭準則施行迄今尚未修正,部分規定如第13條決算程序、第19條零用金保管、第29條委託財務查核等,其周妥性容有討論空間[footnoteRef:16]。為強化對工會財務監督管理,爰建議審視「工會財務處理準則」後,研議修正不合時宜規定,並將重要事項提升至法律位階。 [16: 蔡麗紅,強化工會財務之探討,勞動部全球資訊網,2021年10月20日,網址: https://www.mol.gov.tw/1607/28162/28296/28428/28430/28452/29172/,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1月5日。「工會財務處理準則」第13條規定,工會應於年度結束後3個月內完成決算程序,意謂每年3月31日前須召開會員(代表)大會,議決相關財務報表。與《商業會計法》第65條及《公司法》第20條、第170條規定之最終決算日期(分別為5月15日及6月30日)有所不同,易發生同年度因理、監事改選,而須召開2次會員(代表)大會。同準則第19條規定,零用金不得超過新臺幣10萬元,惟對零用金以外之支出,並未限制支付方式,易使有心人士提領現金支付,藉其不易追蹤交易軌跡特性,而增加侵占、挪用之財務風險。同準則第29條,雖規定主管機關進行工會財務查核,得委託專業人士或團體辦理,惟該規定並不具強制性。] (三)研議修正工會法,增訂會計出納人員之資格及豁免規定 「工會財務處理準則」第20條第1項後段雖明定,相關會務人員用印之法律責任,惟前揭準則並未規範擔任會計出納人員之資格條件,且未若《商業會計法》第73條[footnoteRef:17]豁免保障之規定,易造成會務人員專業性不足,內部控管鬆散之財務風險[footnoteRef:18]。爰參酌《商業會計法》相關規定,建議修正《工會法》增訂會計出納人員之資格條件及豁免條款,以提高其專業性並鼓勵舉發不法。 [17: 《商業會計法》第73條規定,主辦、經辦會計人員或以電子方式處理會計資料之有關人員,犯前2條之罪,於事前曾表示拒絕或提出更正意見有確實證據者,得減輕或免除其刑。] [18: 蔡麗紅,同註16。] 撰稿人:陳建欉 3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321/File_19795894.docx
R02284
職場設置托兒設施相關問題研析
性別平等工作法;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職場互助式教保服務實施辦法
傅朝文
2023-11-09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84 議題研析 1、 題目:職場設置托兒設施相關問題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性別平等工作法、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職場互助式教保服務實施辦法 3、 背景說明 臺灣面臨少子化危機,有立法委員指出,勞動部鼓勵雇主設置托兒設施並提供補助,但誘因明顯不足,私部門設置狀況不理想,勞動部應該加強讓公部門設置,涵蓋鄰里托兒需求[footnoteRef:1]。爰擬探討 事業單位設置托兒設施之困難與實務現況,並介紹外國有關設置職場托兒設施之立法,以供我國法制之參考。 [1: 吳欣紜,私部門設立托兒設施少 立委籲改加強公部門設置,112年10月5日,中央社。] 4、 探討研析 (1) 事業單位設置托兒設施之困難 為營造友善育兒職場環境,性別平等工作法第23條規定,僱用受僱者100人以上之雇主應設置托兒設施(例如幼兒園)或提供適當之托兒措施(例如托兒津貼)[footnoteRef:2]。依勞動部於108年9月所做調查統計顯示,員工規模100人以上事業單位,有設置「托兒服務機構」者占1.1%,沒有設置者占98.9%(沒有設立的理由以「沒有空間設立」占34.1%為最多,其次為「員工送托住家附近托兒服務機構或保母」占32.1%,「沒有經費預算」占10.6%)[footnoteRef:3]。而112年據勞動部調查,111年度亦僅有1.3%設置托兒設施,大多還是國營公營事業設置,而私部門則少之又少[footnoteRef:4]。依學者研究,由於事業單位不具幼教托育專業,面對繁瑣的立案流程,往往不願設置托兒設施。且此類托兒設施屬於私立托育機構,所提供教保服務人員之薪資通常遠不及公立托育機構,容易產生教保服務人員招募與留任的困境。因此,教保服務人力不足問題,普遍存在於私立托育機構[footnoteRef:5]。如何透過法制或配套措施以鼓勵事業單位設置托兒設施,殊值關注與檢討。 [2: 依 哺集乳室與托兒設施措施設置標準及經費補助辦法第2條規定:「……本法第二十三條第一項第二款所定托兒設施,為雇主以自行或聯合方式設置托兒服務機構。本法第二十三條第一項第二款所定托兒措施如下: 一、雇主以委託方式與托兒服務機構簽約辦理托兒服務。 二、雇主聘僱或委託托育人員至雇主設置之指定地點提供受僱者子女之托育服務。 三、提供受僱者托兒津貼。 前二項托兒設施及托兒措施之適用對象,為受僱者未滿十二歲子女。 第二項及第三項第一款所定托兒服務機構,為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以下簡稱地方主管機關)許可設立之托嬰中心、幼兒園、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及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等機構。」] [3: 勞動部網站,僱用管理就業平等概況調查,表20 員工規模100人以上事業單位設立「托兒服務機構」情形,網址:https://statdb.mol.gov.tw/html/svy08/0824menu.htm,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7日。] [4: 林良齊,互助教保自辦難 僅30多企業供托兒,112年10月1日,中國時報,第A4版。] [5: 段慧瑩,事業單位設置托兒設施之現況與挑戰,台灣勞工季刊,第71期,111年9月19日,頁39-40。] (2) 事業單位設置托兒設施之外國制度 日本為鼓勵企業設置托兒設施,2016年起推動「企業主導型保育所」新制,由政府提供高額補助、合理化保育所之設置條件以提升彈性,並協調民間專業托育組織接受企業委託,解決人力與營運管理的問題。以政府補助而言,保育所的開辦費75%由政府負擔,日常營運費則依企業規模,依法可補助5成到9成不等。另就設置條件而言,由於都會高樓內的企業,很難將保育所設置在一樓。所以另行規定(認可外保育施設指導監督基準第4點[footnoteRef:6]),允許保育所設置在高樓。例如東京都新宿區的 LINE(知名通訊軟體公司)的保育所甚至設置在十五樓。日本雖允許企業附設之保育所可以設置在高樓層,但有嚴格的配套條件,例如,保育所必須設置在逃生樓梯的鄰近周邊,而且樓梯前方必須有一個清空的「等待空間」。其次,這個「等待空間」必須符合防火與排煙標準,且以每名幼兒0.2平方公尺、每名大人0.3平方公尺為原則,確保逃生避難時有一個安全、可等待,不會推擠跌落樓梯的地方[footnoteRef:7]。 [6: 日本文部科學省網站,認可外保育施設指導監督基準,2016年6月https://www.mext.go.jp/b_menu/shingi/chousa/shotou/094/shiryo/__icsFiles/afieldfile/2013/02/07/1330504_9.pdf,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7日。] [7: 王兆慶,日本企業托育新制如何緩解0-2歲「待機兒」問題?,108年11月1日,親子天下網站,網址: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0604,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30日。] 而韓國依其幼兒保育法(영유아보육법)第14條第1項規定,經營超過一定規模的企業,應設置工作場所托兒設施。但企業無法單獨設置者,應與其他經營者共同設置,或與當地托兒中心簽訂托兒服務委託合約;另依同法第14條之2第2項規定,對拒不履行前揭義務之企業得採取公告企業名稱之措施[footnoteRef:8]。其他如英、美與歐洲等國,雖未特別要求事業單位設置托育設施,但仍透過賦稅或民間協力等方式解決托兒問題,例如荷蘭,依兒童保育及學齡前班品質要求法(Wet kinderopvang en kwaliteitseisen peuterspeelzalen)[footnoteRef:9]第1.10條規定,要求企業繳交托育稅以支付育兒津貼,英國採兒童托育免稅(Tax-Free Childcare,TFC)等稅賦策略,而美國則由工會或非營利組織協助員工安排托兒事項[footnoteRef:10]。 [8: 韓國法律資訊中心,幼兒保育法(영유아보육법),2022 年 6 月 10 日https://www.law.go.kr/lsSc.do?section=&menuId=1&subMenuId=15&tabMenuId=81&eventGubun=060101&query=%EB%B3%B4%EC%9C%A1%EB%B2%95#undefined,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6日。] [9: 荷蘭政府法規網站(Overheid.nl),兒童保育及學齡前班品質要求法(Wet kinderopvang en kwaliteitseisen peuterspeelzalen),2017年8月,https://wetten.overheid.nl/BWBR0017017/2017-01-01,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6日。] [10: 同註5,頁42。] (3) 我國實務現況及修法建議 為協助受僱者解決托兒問題,性別平等工作法早於91年制定時,即開放企業等事業單位設置托兒設施。僅於立法初期先課以僱用250人以上之雇主應設立托兒設施或提供適當托兒措施之義務。惟此類企業附設托兒設施,其收托人數基本上與一般幼兒園無異、也嚴格依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以下簡稱幼照法)及其子法[footnoteRef:11]相關規定,不僅需要有戶外活動空間,其活動樓層範圍更限於一到三樓,以便幼兒逃生安全。但企業附設幼兒園若要達到這樣的收托、空間規模,所需投入的成本與資源甚大。因此,企業主設置托兒設施的意願低落[footnoteRef:12]。 [11: 例如幼兒園及其分班基本設施設備標準。] [12: 黃怡菁,辦公室托育幼兒可望成真?學者民團提「職場互助式教保服務」3大疑慮,109年1月6日,親子天下網站,網址: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102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30日。] 107年幼照法第10條修正後,增訂政府機關(構)、公司及非政府組織等為照顧員工子女、孫子女,得採職場互助式方式對幼兒提供教保服務。教育部隨後於108年發布職場互助式教保服務實施辦法(以下簡稱本辦法),成立新型態的「職場互助式教保服務中心」,本辦法不強制要求設置室外活動空間,且放寬室內活動室規範,從僅限一至三樓,開放到四樓以下;收托也不必針對2歲至3歲設立專門照顧班,而是採2歲至5歲「混齡照顧」,且將教保員與幼兒的師生比訂為1比10[footnoteRef:13]。惟教育部雖放寬職場附設托兒設施之設置條件,但私營事業單位僅有30多家設置職場互助式教保服務中心[footnoteRef:14]。為促使事業單位設置托兒設施,擬提供以下建議: [13: 同前註。] [14: 同註4。] 1、 建議研究訂定罰則 性別平等工作法第23條雖就僱用受者100人以上之雇主課予應設置托兒設施或提供適當托兒措施之義務。但該法之罰則專章對違反此義務者並無處罰規定,導致該規定成為不具強制力之訓示規定。論者即主張應明定罰則才能有效推動該政策[footnoteRef:15]。基於平等原則,對於不履行提供托兒設施或措施義務之雇主,似宜有相當之行政措施以促其履行,爰建議研究於性別平等工作法罰則專章就違反該法第23條規定者,增訂處罰規定。 [15: 同註4。] 2、 建議研究鬆綁樓層空間相關限制 依前揭勞動部之調查統計顯示,事業單位未能設置托兒設施之理由以「沒有空間設立」為最多,其原因與現行法對樓層使用之限制有關。依幼兒園及其分班基本設施設備標準第6條規定,幼兒園及其分班,其為樓層建築者,除另有規定外,應先使用地面層一樓,使用面積不足者,始得使用二樓,二樓使用面積 不足者,始得使用三樓;四樓以上,不得使用。就托兒設施之場地,本辦法雖有所放寬,但依本辦法第3條第5項規定,其為樓層建築者,除另有規定外,仍以使用地面層一樓至三樓為限。考量都會區內低樓層大都為商業使用,寸土寸金,建議參照日本立法例,研究鬆綁樓層空間相關限制,並採取嚴格配套措施,以求兼顧幼兒安全與解決事業單位托兒設施場地選址之困難。 撰稿人:傅朝文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316/File_19795875.docx
R02283
二手毒煙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林鈺琪
2023-11-09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83 議題研析 一、題目:二手毒煙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三、背景說明 由於臺灣新興毒品的態樣日趨多元化與新穎化,使得因受毒品直接或間接傷害的最年輕民眾,實質上已落至「嬰兒」或「幼兒」這個層級。日前媒體報導,某女在照顧男友的兩名年幼子女時,經常於密閉空間吸食毒品,造成幼童也一併吸入毒煙,並檢測出 濫用藥物的陽性反應。為遏止此類惡行的發生,必須正視二手毒煙危害問題 。 四、探討研析 (1) 毒品尿液檢驗規範 依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33條之1規定,尿液之檢驗應交由專業檢驗機構以法定方式為之。另依 濫用藥物尿液檢驗作業準則(下簡稱作業準則)第15條及第18條 ,分別訂定各類濫用藥物初步檢驗結果及確認檢驗結果之陽性反應閾值,因此,尿液檢體經初步檢驗或經確認檢驗結果高於規定閾值者,應判定為陽性。作業準則第20條亦規定,司法案件之濫用藥物尿液,必要時得採用最低可定量濃度為閾值,不受第15條、第18條規定限制。而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現改制為行政院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94年12月20日管檢字第09400013656號函釋 ,作業準則第20條所稱「最低可定量濃度」,係指尿液檢體鑑驗結果若高於此值,即可確定尿液中含有該濃度之藥物。 (2) 實務見解 臺灣高等法院110年度毒抗字第301號刑事裁定參照 :「查同處一室吸入他人施用安非他命產生之二手毒煙是否會造成尿液檢出安非他命,目前並無相關文獻可供參考。依常理判斷,若與吸食安非他命者同處一室,其吸入二手毒煙之影響程度,與空間大小、密閉性、吸入之濃度多寡及吸入時間長短等因素有關,又縱然吸入二手毒煙之尿液可檢出安非他命,其可檢出之濃度與吸收劑量、頻率、尿液採集時間點、個人體質與代謝狀況等因素有關,因個案而異,但其濃度亦應遠低於同處一室之施用者,業經行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97年11月11日以管檢字第0970011146號函示明確。又甲基安非他命之價格,因警方查緝甚嚴,其價格非低,衡情施用者多僅將少量甲基安非他命燃燒後以吸食器供己施用,其所用之量甚微,供己施用或恐不足,當不致將大量之甲基安非他命氣體擴散至他處,且縱有少量氣體擴散至他處,經空氣傳播稀釋後,該氣體中所含之甲基安非他命含量亦降低甚多。查本件被告經前述檢驗結果,呈甲基安非他命之陽性反應,檢驗出甲基安非他命濃度達566(ng/ml)已明顯高出檢驗結果判定基準值500(ng/ml),而呈陽性反應,核諸上開說明,顯非因與吸食毒品者共處一室致吸入俗稱「二手毒煙」所導致。」是以,吸到二手毒煙的人若透過濫用藥物尿液檢驗,會被檢測出陽性結果,惟濃度會遠低於同處一室之施用者,因此,藉由檢驗結果閾值的數值判斷,可與主要吸食者做區隔。 (3) 研議於法規中規範二手毒煙之可行性 若是周邊有人吸毒,對成年人來說,是可以採取適當作為,避免自身吸到二手毒煙,但是對於嬰兒或是幼兒(下簡稱兒童)來說,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童無完全辨識事務與保護自己安全的能力,一個有施用毒品習慣的成年人,若時常在兒童身邊吸毒,即使讓兒童聞到飄散的毒煙也不以為意,這種行徑其實已等同於「強迫」兒童一起吸毒 。若新生兒間接接觸到毒品,短期、急性症狀通常可以在2個月內治癒,但在毒品家庭下長大的孩子,長期可能會出現行為異常或偏差、情緒問題、憂鬱焦慮、學習能力不佳的情況 ,顯見二手毒煙對兒童的身心健康影響之嚴重。 現行並未針對二手毒煙有相關的法規規範,有否吸毒的認定,實務上,仍是以檢驗報告是否超過作業準則第15條及第18條所定閾值為判斷標準。而對於迫使兒童吸入二手毒煙之人,現行實務上多依妨害幼童發育罪 起訴 ,也曾有導致兒童吸毒過量致死,而依過失致死罪 判處徒刑者 。為保護吸到二手毒煙之受害者,相關主管機關宜檢視於現行法規中規範二手毒煙之可行性,對於造成他人吸到二手毒煙的人(也就是施用毒品的人)之處罰 ,或是不慎吸入二手毒煙的人之檢驗認定等。因此,若欲保護不慎吸入二手毒煙之人,可以研擬對危害他人之吸毒者加重罰責,但是,考量成年人可以採取適當作為避免二手毒菸的危害,或可依據被害者之行為能力作為區分,尤其是對於迫使兒童吸入二手毒煙之人,更應予以嚴懲 ,以遏止此類行為的發生。 撰稿人:林鈺琪 � 張淑中,幼兒頻陷「二手毒煙」環境的警訊,自由時報,112年10月16日,第A16版。 � 濫用藥物尿液檢驗作業準則第15條:「初步檢驗結果尿液檢體中濫用藥物或其代謝物之濃度在下列閾值以上者,應判定為陽性: 一、安非他命類藥物:500ng/mL。 二、鴉片代謝物:300ng/mL。 三、大麻代謝物:50ng/mL。 四、古柯鹼代謝物:300ng/mL。 五、愷他命代謝物:100ng/mL。 前項以外之濫用藥物或其代謝物,其初步檢驗依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告之濃度作為判定檢出之閾值。未有公告者,檢驗機構得依其分析方法最低可定量濃度訂定適當閾值。」 濫用藥物尿液檢驗作業準則第18條:「初步檢驗結果在閾值以上或有疑義之尿液檢體,應再進行確認檢驗。確認檢驗結果在下列閾值以上者,應判定為陽性: 一、安非他命類藥物: (一)安非他命:500 ng/mL。 (二)甲基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500 ng/mL,且其代謝物安非他命之濃度在100ng/mL以上。 (三)3,4-亞甲基雙氧甲基安非他命(MDMA):500ng/mL。同時檢出MDMA及MDA時,兩種藥物之個別濃度均低於500ng/mL,但總濃度在500ng/mL以上者,亦判定為MDMA陽性。 (四)3,4-亞甲基雙氧安非他命(MDA):500ng/mL。 (五)3,4-亞甲基雙氧-N-乙基安非他命(MDEA):500ng/mL。 二、海洛因、鴉片代謝物: (一)嗎啡:300 ng/mL。 (二)可待因:300 ng/mL。 三、大麻代謝物(四氫大麻酚-9-甲酸,Delta-9-tetrahydrocannabinol-9-carboxylicacid):15ng/mL。 四、古柯鹼代謝物(苯甲醯基愛哥寧,Benzoylecgonine):150ng/mL。 五、愷他命代謝物: (一)愷他命(Ketamine):100ng/mL。同時檢出愷他命及去甲基愷他命(Norketamine)時,兩種藥物之個別濃度均低於100ng/mL,但總濃度在100ng/mL以上者,亦判定為愷他命陽性。 (二)去甲基愷他命:100 ng/mL。 前項以外之濫用藥物或其代謝物,依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告之濃度作為判定檢出之閾值。未有公告者,檢驗機構得依其分析方法最低可定量濃度訂定適當閾值。」 � 臺北市法規查詢系統,網址:https://www.laws.taipei.gov.tw/Law/LawInterpretation/LawInterpretationContent?soid=63307&typeName=%E8%A1%9B%E7%94%9F%E9%A1%9E,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7日。 � 臺灣高等法院110年度毒抗字第301號刑事裁定,司法院裁判書系統,網址:https://judgment.judicial.gov.tw/FJUD/data.aspx?ty=JD&id=TPHM%2c110%2c%e6%af%92%e6%8a%97%2c301%2c20210309%2c1&ot=in,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7日。 � 張淑中,同註1。 � 陳潔,這道幸福難題,我們一起解──陪伴「毒寶寶」返家的寄養家庭,報導者,2022年8月30日,網址:https://www.twreporter.org/a/drug-addicts-foster-family-for-their-children,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6日。 � 中華民國刑法第286條第1項:「對於未滿18歲之人,施以凌虐或以他法足以妨害其身心之健全或發育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 陳淑芬,無良媽媽沉迷毒海 害4歲兒長期吸二手毒煙發育遲緩,中時新聞網,2021年11月23日,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1123003518-260402?chdtv,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3日;李忠憲,男友工作她關門吸毒 2幼童吸「二手毒煙」長達10月檢方這理由起訴,三立新聞網,2023年10月8日,網址:https://webtest2.sanlih.com.tw/News.aspx?NewsID=1364508,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3日。 � 中華民國刑法第276條:「因過失致人於死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 林嘉東,二手毒煙害死2月大女兒 毒父母過失致死各判3月,自由時報,2018年2月1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232946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3日。 � 張淑中,同註1。 � 張淑中,同註1。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314/File_19795873.doc
R02282
漏稅免罰規範之法制研析
稅捐稽徵法;納稅者權利保護法;行政程序法
彭文暉
2023-11-0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82 議題研析 一、題目:漏稅免罰規範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稅捐稽徵法、納稅者權利保護法、行政程序法 三、背景說明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指出,某公司虛報薪資支出,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分案調查,始更正申報及補繳稅款,該局爰按所漏稅額課處罰鍰。嗣該公司提起行政訴訟,主張其未經人檢舉即已更正申報及繳納所漏稅額,不應課處漏稅罰;最高行政法院則判決該公司明知漏稅事實,經檢察官進行調查始更正申報補繳稅款,尚無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所定未經檢舉自動補繳漏稅之免罰規定之適用,駁回其上訴。該局表示,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免罰規定,係以未經檢舉及未經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為要件。所稱「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係指各稅捐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稽核人員;所稱「經檢舉」,除未限定檢舉人之身分,亦未限向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檢舉。即違章漏稅案件經人向有權處理機關檢舉或經有權處理機關主動察覺或查獲,均屬經檢舉之案件,而無上開稅捐稽徵法免罰規定之適用[footnoteRef:1]。鑒於上開免罰規範涉及民眾納稅權益,惟所定內容未臻明確,爰有研析探討之必要。 [1: 楊文琪,漏稅自動補繳免罰 有前提 國稅局提醒 未經檢舉及未經主管單位指定人員進行調 查者 才符合要件,經濟日報,112年10月16日,第B3版。] 四、探討研析 (一) 「 未經檢舉」之法律明確性 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第1項明定:「納稅義務人自動向稅捐稽徵機關補報並補繳所漏稅款者,凡屬未經檢舉、未經稅捐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之案件,下列之處罰一律免除;其涉及刑事責任者,並得免除其刑:一、第四十一條至第四十五條之處罰。二、各稅法所定關於逃漏稅之處罰。」其立法理由[footnoteRef:2]略以:納稅義務人有漏稅情事者,除已經人檢舉及經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外,如能自動向稽徵機關補報並補繳所漏稅捐,自宜加以鼓勵,俾激勵自新。 [2: 立法院法律系統,稅捐稽徵法/法條沿革,網址:https://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411DE65DC30000000000000000032000000007000000^01512110113000^0002D001001,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30日。] 實務上言,依稅捐稽徵機關有關函釋[footnoteRef:3],違章漏稅案件經人向有權處理機關檢舉或經有權處理機關主動察覺或查獲者,均屬經檢舉之案件。惟查稅捐稽徵法第49條之1第1項規定,檢舉逃漏稅捐經查明屬實,且裁罰確定並收到罰鍰者,應以收到之罰鍰提成核發獎金與舉發人,並保守秘密。按上開漏稅案件之「舉發」,參諸所得稅法第103條、證券交易稅條例第7條、契稅條例第32條及遺產及贈與稅法第43條之規定內容,似皆指「告發或檢舉」之情形。 [3: 財政部70年2月19日台財稅第31318號函。] 綜上,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第1項所定「未經檢舉」之涵義是否當然包括「未經告發」,似非明確;受規範之納稅義務人得否理解及預見[footnoteRef:4],亦非無疑。爰建議主管機關或可研酌增修,以資明確。 [4: 參司法院釋字第432號、第521號解釋。] (二) 「 未經進行調查」之規範妥適性 依行政程序法第34條規定,行政程序之開始,由行政機關依職權定之。惟行政程序之開始,未必即係行政調查之啟動,尚須具備一定之條件。至行政調查之方法,依同法第39條及第40條規定,則可以書面通知相關之人陳述意見,或要求當事人或第三人提供必要之文書、資料或物品[footnoteRef:5]。 [5: 陳祖祥,《綜合所得稅漏稅罰之理論與實務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07年6月,頁136、139-140。] 另為保障納稅者於受調查時之防禦權,避免受到調查人員恣意無限制或漫無目的之調查[footnoteRef:6],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12條第1項明定:「稅捐稽徵機關或財政部賦稅署於進行調查前,除通知調查將無法達成稽徵或調查目的者外,應以書面通知被調查者調查或備詢之事由及範圍。……」則係稅捐稽徵行政調查所應遵守之正當法律程序。 [6: 立法院法律系統,納稅者權利保護法/法條沿革,網址:https://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4B1F88A74E0000000000000000032000000007000000^01655105120900^0002C002001,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30日。] 關於漏稅案件是否進行行政調查,實務上財政部已訂有「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所稱進行調查之作業步驟及基準日之認定原則」,依該認定原則,稅捐稽徵行政程序之「調查基準日」殆指函查日(即發文日)、查獲日或調取(閱)相關違章事證資料之日期。惟上開認定原則之性質,似屬行政程序法第159條第2項第2款所定為協助下級機關或屬官認定事實所訂頒之解釋性「行政規則」,尚非得直接對外發生法規範效力之法規。考量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所定免罰規範,事涉納稅者受憲法保障之自由、財產權利限制,建議主管機關或可研議於該法中具體明定啟動行政調查之認定標準或另訂授權規範,較符法律保留原則之要求。 (三) 免罰範圍之適用一致性 按稅捐秩序罰可區分為漏稅罰及行為罰,前者係就國家租稅債權之實害行為所作處罰,規範客體乃行為人所涉短漏稅結果之逃漏稅捐行為;後者則是對國家租稅債權之危害行為所作處罰(未必涉有短漏稅之結果),規範客體係租稅法所定協力義務之違反行為[footnoteRef:7]。質言之,行為罰相較於漏稅罰,乃屬補充之地位[footnoteRef:8]。 [7: 黃湘婷,《逃漏稅捐處罰法制改革─實證研究之觀點》,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08年1月,頁6-7。] [8: 葛克昌,〈一事不再罰之公然漏洞-最高行政法院 91 年度 6 月決議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 92 期,92年1月,頁 279。] 觀察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之修法歷程,可知立法之初僅適用於各稅法規定之漏稅罰,其後始納入同法第41條至第45條所定處罰及 所涉刑責。依文義解釋,上開免罰規定之適用客體應以涉及短漏稅捐者為限;司法實務見解[footnoteRef:9]亦指出「……違章事實涉及稅捐稽徵法第44條第1項前段規定之部分,因為沒有漏稅事實存在,即不屬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第1項規定之適用範圍(該條項規定僅對漏稅違章情形,有其適用)……」 [9: 最高行政法院106年度判字第81號判決。] 次按行為罰相較於漏稅罰,既屬補充地位,其可罰性自當低於漏稅罰。惟就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第1項所定免罰範圍分析,除同法第41條至第43條及其他稅法所定逃漏稅之處罰外,僅同法第44條及第45條之行為罰亦有適用,而未及於各稅法所定之其他行為罰。參酌漏稅所涉刑責尚得免除其刑之立法意旨,現行免罰規範之適用並未涵括其他稅法所定行為罰之差別對待方式,建議主管機關似可就免罰範圍之適用一致性再作檢討。 撰稿人:彭文暉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302/File_19795841.docx
R02281
運用終身學習防治老化失智之法制研析
終身學習法
王幼萍
2023-11-0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81 議題研析 一、題目:運用終身學習防治老化失智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終身學習法 三、背景說明 教育部於112年10月15日第1屆終身學習節發表「終身學習宣言」,並頒發112年全國終身學習楷模獎。其中獲得全國終身學習「特優獎」的80歲長者於退休後持續參與社區大學課程,其積極參與社大志工隊,並擔任志工隊長,即使年事已高,且在3年前確診患有阿茲海默症,之後透過持續學習及社會參與,延緩退化進程 ,此種以投入終身學習,防治樂齡長者失智的方式甚值探討。 4、 探討研析 (一)建議各級主管機關得優先遴聘樂齡學習專業人員,辦理樂齡學習活動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112年統計數據,推估我國65歲以上人口數占總人數之比率為18.4% ,已符合聯合國定義的高齡化 。又終身學習法第3條第4款規定:「樂齡學習:指終身學習機構所提供五十五歲以上人民從事之學習活動。」可藉由樂齡學習延緩老化及失智。 終身學習法第14條第1項規定:「各級主管機關應訂定樂齡學習推動計畫,編列預算,並鼓勵終身學習機構辦理樂齡學習活動。」由於高齡者終身學習所面臨的困境不同,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不同專業領域人員予以輔導,才能針對問題與需求提供有效足夠的學習資源。為推動樂齡學習,教育部訂定「教育部辦理樂齡學習專業人員培訓實施計畫」,據以培訓提升樂齡學習專業人員之專業素養。又教育部推動樂齡學習專業人員培訓要點第7點第1項規定:「依本要點取得專業人員培訓證明書者,得優先受聘。」惟該要點為行政規則,且專業人員之培訓主要委由大學校院或民間團體辦理,其培訓課程、時數及其評核通過等事項,應有法律或法律授權之命令為依據,以確保樂齡學習者之權益,爰有檢討提升該要點法律位階之必要。另為發揮終身學習效果,樂齡學習專業人員宜優先投入輔導行列,爰參考終身學習法第15條第1項終身學習機構得優先遴聘終身學習專業人員之規定,建議修正終身學習法第14條第1項:「各級主管機關應訂定樂齡學習推動計畫,編列預算,並鼓勵終身學習機構 優先遴聘具樂齡學習專業人員資格者辦理樂齡學習活動。」 (二)建議明確訂定輔導績效不彰終身學習機構之規定,以作為獎勵其辦理樂齡學習活動之依據 為提供樂齡長者終身學習機會,促進其身心健康,並防治老化及失智,教育部訂定教育部補助及獎勵辦理樂齡學習活動及業務實施要點,提供補助及獎勵直轄市、縣(市)政府等單位落實高齡者學習權益,其中第3點第3款第1目第1子目規定:「本部定期就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樂齡學習活動,依樂齡學習辦法進行訪視;辦理績效優良且具發展特色者,予以表揚,並發給獎牌及獎金;辦理績效不彰者,予以輔導…」,而前揭要點提供教育部以訪視成績作為獎勵或輔導的標準依據,辦理績效優良者予以表揚,並發給獎牌及獎金;辦理績效不彰者則予以輔導。 教育部以訪視成績作為獎勵直轄市、縣(市)政府的標準,並予以獎優扶弱,其目的在鼓勵直轄市、縣(市)政府都能強化樂齡者的學習成效。依終身學習法第14條第3項規定:「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辦理樂齡學習活動,績效優良,且具發展特色者,中央主管機關得酌予獎勵;其獎勵之對象、條件、方式、審查基準、訪視與輔導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依同條第2項及第3項中央主管機關已訂定「樂齡學習活動補助與訪視輔導及獎勵辦法」,該辦法第8條及第9條為有關終身學習機構訪視與輔導之規定,第8條後段規定終身學習機構有違反該辦法或樂齡學習活動計畫時,中央主管機關應通知其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廢止補助經費之部分或全部。第9條第1項後段則規定終身學習機構辦理績效不彰者,應予輔導,並作為下次獎勵之參考,惟參考同辦法第10條第5款對辦理績效優良且具發展特色終身學習機構之獎勵審查基準為「前次輔導之改進情形。」爰建議該辦法第9條第1項應配合修正為:「中央主管機關應定期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辦理樂齡學習活動,進行訪視;辦理績效優良且具發展特色者,中央主管機關得予以表揚,發給獎牌,並給予獎金;辦理績效不彰者,應予輔導,並 依前次輔導之改進情形 作為下次獎勵之參考。」以資明確。 撰稿人:王幼萍 � 趙宥寧,終身學習節元年 80歲的他患阿茲海默仍投入社大獲特優,聯合新聞網,112年10月15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506132,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3日。 � 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網址:https://pop-proj.ndc.gov.tw/chart.aspx?c=10&uid=66&pid=6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5日。 �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所訂的指標,老年人口總數達全國總人口數的7%以上為高齡化社會,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網址:https://tinyurl.com/yr9964ax,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5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297/File_19795838.doc
R02280
無主屍體供教學使用之相關法制研析
解剖屍體條例;社會救助法
蔡琮浩
2023-11-07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80 議題研析 一、題目:無主屍體供教學使用之相關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解剖屍體條例、社會救助法 三、背景說明 (一)各大學醫學院內供解剖學課程教學使用之屍體,一般稱為「無語良師」或「大體老師」。據報載[footnoteRef:1],後疫情時期,大體老師荒雪上加霜,讓醫學院老師四處奔走說服,盼開拓大體老師來源。 [1: 王慧瑛,無主遺體供教學 有法源卻少執行 「無語良師」荒 政府不該袖手,聯合報,112年10月17日,第A3版。] (二)解剖屍體條例(下稱本條例)於37年[footnoteRef:2]公布施行後,期間僅於73年時修正,其立法目的為規範因學術研究必要而須解剖屍體者,包括明瞭人體之組織或究明屍體之病理變化,並明定其得執行機關,確定大體解剖及病理剖驗屍體之來源及相關程序[footnoteRef:3]。不過媒體指出,雖有此法源,惟各縣(市)政府仍憂心執行爭議。 [2: 本報告有關年分之使用,原則以民國紀年表述,惟涉及外國法制或立法例部分,改採西元紀年表述。] [3: 立法院公報,第73卷,第48期,委員會紀錄,73年5月6日,頁102-103。] 四、探討研析 (一)評估無親屬請領之病屍體定為醫院內死亡之病屍體其可行性 屍體究竟是否屬於民法上所稱之「物」,現行學說仍未有統一之見解,不過在實務上,多採取屍體屬於物,屬繼承人所有之見解。即被繼承人之屍體為物,構成遺產,為繼承人所公同共有,僅其所有權內涵與其他財產不同,限以屍體之埋葬、管理、祭祀等為目的,不得自由使用、收益或處分。屍體因殘存著死者人格而屬於「具有人格性之物」,基於對人性尊嚴之尊重,其處分不得違背公序良俗[footnoteRef:4]。換言之,死者屍體之收埋一般由配偶及親屬等家族網絡為之,對於無主之屍體,始由社會網絡或國家公權力介入[footnoteRef:5]。 [4: 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2109號判決。] [5: 張美眉,〈談殯葬自主權與遺體處分權〉,《軍法專刊》,第61卷,第4期,104年8月,頁173。] 依本條例第3條第2項規定:「前項無親屬請領之屍體,應由該管警察機關或衛生機關,通知所在地醫學院組成之屍體收集機構,負責分配各醫學院收領,並登報公告,限於二十五日內認領。自登報公告日起滿一個月,無親屬認領者,得由醫學院執行大體解剖。」另依同條第3項規定:「前項屍體,非經證明屍壞不能供大體解剖或病理剖驗之用者,不得交由地方政府收埋。但該地區無屍體收集機構者,不在此限。」。 本條例所謂無親屬請領之屍體,至少包括可辨識身分,但無親屬請領(下稱有名無主)及無法辨識身分致無親屬請領(下稱無名無主)之屍體。以現行相關法律規範對有名無主之屍體而言,其喪葬事宜之處理包括原服務機關或機構、入住機構或行政機關[footnoteRef:6],對於無名無主者,多依社會救助法第24條規定:「死亡而無遺屬與遺產者,應由當地鄉(鎮、市、區)公所辦理葬埋。」,其收領喪葬之單位與本條例並不相同。 [6: 如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第47條第1項規定:「支領或兼領月退休金人員死亡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原服務機關得先行具領三個基數之遺屬一次金,辦理其喪葬事宜:一、無合法之遺屬一次金領受遺族。二、在臺灣地區無遺族,其居住大陸地區遺族未隨侍辦理喪葬。三、在臺灣地區無遺族且不明大陸地區有無遺族。」;老人福利法第24條規定:「無扶養義務之人或扶養義務之人無扶養能力之老人死亡時,當地主管機關或其入住機構應為其辦理喪葬;所需費用,由其遺產負擔之,無遺產者,由當地主管機關負擔之。」] 以有名無主之屍體而言,需區分為親屬不願或無力處理及無親屬者。參酌地方政府相關有名無主獨居長者遺體、遺產處理流程[footnoteRef:7],即區分為「社區內」及「醫院內」,明定「社區內」有名無主獨居長者遺體依社會救助法第24條處理,「醫院內」則依本條例規定收領於醫院死亡之無主屍體。 [7: 如臺北市社區內有名無主獨居長者遺體、遺產處理流程及臺北市醫院內有名無主獨居長者遺體、遺產處理流程。] 爰此,依本條例第3條第2項規定,其所謂無親屬請領之屍體應包括同條第1項第4款至第6款無親屬請領之病屍體、檢察官相驗認無勘驗必要之屍體及經監獄長官許可之受刑人屍體,按社會救助法規定由當地鄉(鎮、市、區)公所辦理葬埋與本條例規定收領之各地區醫學院似有優先適用之疑義,建議評估本條例內無親屬請領之病屍體定為醫院內死亡之病屍體其可行性。 (二)研議由地方主管機關與所在地醫學院共同組成屍體收集機構決定無主屍體之後續處理方式 針對無名無主之屍體,查各地方政府多定有關於無名屍體處理之自治條例[footnoteRef:8],惟對於是否依本條例規定交由各醫學院收領並得由醫學院執行大體解剖,則無明確之規定。若依本條例之「非經證明屍壞不能供大體解剖或病理剖驗之用者,不得交由地方政府收埋」之規定,則各地方政府之無名屍體處理自治條例與本條例規定是否有扞格之處,容有討論空間。且前揭依社會救助法、老人福利法等規定而介入處理之行政機關是否仍得依各該法處理無名無主之屍體,亦有衝突之處,應予釐清。 [8: 如臺北市、臺中市得依本條例之規定辦理;新北市、高雄市、桃園市、臺南市、嘉義市、基隆市、彰化縣、屏東縣、新竹市等則由殯葬、民政相關單位處理。] 解剖課是醫學系學生學習人體結構組織知識的方法,也是建立集體認同的關鍵課程。學者也指出,直到1980年代初的臺灣,大體的來源是司法機關的無名屍,但至1990年代末,從尊重無語良師開始,已開創捐贈遺體的風氣,讓路倒屍體的比例逐漸降低[footnoteRef:9]。美國紐約市也於2016年時通過法律禁止未經配偶或近親書面同意,或者除非死者已登記為遺體捐贈者,否則不得將無人認領的屍體用於解剖用大體,揚棄有162年歷史的作法[footnoteRef:10]。日本也是靠志願捐體者達到每年醫學院教學所需的大體老師人數[footnoteRef:11]。不過,也有國家實施「死後器官國有」措施,如芬蘭、法國、義大利、希臘、盧森堡、荷蘭、波蘭、西班牙、冰島、新加坡等國,除非生前主張死後不捐贈(opt-out),否則視同默認同意捐出遺體[footnoteRef:12];即使如此,法國、波蘭、西班牙等多數歐盟及北美國家仍以捐贈之遺體為解剖大體來源[footnoteRef:13]。 [9: 王秀雲,〈無名屍與無語良師—大體解剖的歷史〉,《科學發展》,第535期,106年7月,頁82、84-85。] [10: Nina Bernstein, New York State Bans Use of Unclaimed Dead as Cadavers Without Consent, The New York Times, 2016/8/16,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ytimes.com/2016/08/20/nyregion/law-bans-the-use-of-unclaimed-dead-as-cadavers-without-consent.html, Last Retrieved: 2023/10/27.] [11: 在日本要捐贈遺體,須先向大學或相關協會登記,繳交配偶或兄弟、子或孫等二等親以內家人同意書。最近也接受孤身一人,無親人辦後事的獨居者申請。日本篤志獻體協會的數據顯示,2020年3月底前累計有30萬4304人登錄,已捐出者有24萬2878件,平均一年3000件。見雷光涵,日本獨居者為何願意死後當大體老師 背後動機不單純…,聯合報,111年10月2日,https://vip.udn.com/vip/story/121937/6655744,最後瀏覽日:112年10月26日。] [12: 科技新報,日本人對死亡的觀念改變,遺體捐贈激增,108年8月26日,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voLwN0,最後瀏覽日:112年10月30日。] [13: Juri L. Habicht, Claudia Kiessling, and Andreas Winkelmann, Bodies for Anatomy Education in Medical Schools: An Overview of the Sources of Cadavers Worldwide,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2018/3/20, Retrieved Form: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112846/, Last Retrieved: 2023/10/30.] 從當代醫療倫理以及醫療法律已確立的基本原則而言,如欲利用醫學技術從人體摘取組織、檢體,都必須得到本人的「告知後同意」[footnoteRef:14],國際解剖學家協會聯合會(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ssociations of Anatomists,IFAA)於2012年時也明確呼籲只以自願捐贈身體者為無語良師來源,並結束其他有道德爭議的做法,如使用被處決人的屍體和無人認領的屍體[footnoteRef:15]。基此,供教學使用之大體老師,仍以生前同意捐贈且親屬同意之來源為佳。再者,屍體之性質及權屬於法律上具有特別地位,實不宜將之視為一般之物予以處分,華人文化傳統普遍有「保留全屍」的想法[footnoteRef:16],對於無主之屍體而言,因無親屬協助發聲,其是否同意成為無語良師,實有討論之必要。 [14: 楊秀儀,論屍體取精之法律爭議及應有的管制架構—以尊重自主為中心思想,萬國法律,第145期,95年2月,頁25。] [15: Juri L. Habicht, Claudia Kiessling, and Andreas Winkelmann,同註13。] [16: 江明憲,〈身體的終點,大愛的起點〉,《清流雙月刊》,第46期,112年7月,頁54。] 爰此,基於對人性尊嚴之尊重,並參酌世界先進國家解剖大體來源之趨勢,可研議修法以需本人生前或親屬同意之屍體始得作為醫學院無語良師之來源。另本條例現行規定由所在地醫學院組成之屍體收集機構收領無親屬請領之屍體亦有所不足,為符合本條例第3條第3項規定於第一時間確認屍壞情形,按社會救助法之主管機關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爰建議明定由地方主管機關與所在地醫學院共同組成屍體收集機構決定無主屍體之後續處理方式後,始交由醫學院進行大體解剖,以資明確。 撰稿人:蔡琮浩 4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132/File_19795700.docx
R02279.
新加坡金融管理架構相關法制之研析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
莊弘伃
2023-11-07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79 議題研析 1、 題目:新加坡金融管理架構相關法制之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 3、 背景說明 新加坡是全球前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是全球金融普惠程度排名最高的地方,也是金融科技指數排名前五的唯一亞洲城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MAS)是新加坡的金融監理機關,其成立宗旨是「要將新加坡打造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國際金融中心」,而達成此目標的作法是「MAS與金融業協作」(MAS also works with the financial industry),這種監理與被監理者共創發展的生態氛圍[footnoteRef:1],或可供我國法制之參考。 [1: 新加坡的金融管理架構值得借鏡深思,工商時報/社論,112年10月15日,網址: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31015700043-439901,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31日。] 4、 探討研析 (1)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組織架構概述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係依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法」(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Act 1970)所設立,其目的為:促進新加坡之經濟可持續且無通貨膨脹地增長,使新加坡成為一個制度完善且先進的金融中心。為實現法定目的,其負責之職能(Principal objects and functions of Authority)有:作為新加坡之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監管支付系統、發行貨幣,及政府的財務代理與經濟顧問;監管金融機構及維繫金融穩定;管理國家外匯儲備;將新加坡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footnoteRef:2]。根據MAS的組織架構,共分為經濟政策部(Economic Policy Group)、市場發展部(Markets & Investment)、金融監理部(Financial Supervision)及企業發展部(Corporate Development)四大部,除因為MAS兼中央銀行職務設有經濟政策部,及MAS內部支援的企業發展部外,其中最關鍵的就屬「市場發展部」與「金融監理部」之併立。市場發展部,下設金融市場發展局(Markets & Investment Group)、金融中心發展局(Development & International Group)、金融科技與創新局(Fintech & Innovation Group)及永續發展局(Sustainability Group)等,主責「興利」業務;金融監理部,職司傳統金融監督管理與檢查,下設資本市場局(Capital Markets Group)、銀行保險局(Banking & Insurance Group)、政策、支付和金融犯罪局(Policy, Payments & Financial Crime Group)等,分工明確,是為典型分業與職能監管單位,專責市場「除弊」之責[footnoteRef:3]。 [2: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 Supervisory Approach and Regulatory Instruments,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Act 1970(2020 Revised Edition),112年9月21日,網址: https://sso.agc.gov.sg/Act/MASA197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31日。] [3: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 Organisation Structure,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Organisation Chart,112年10月2日,網址: https://www.mas.gov.sg/who-we-are/organisation-structure,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31日。] (2) 新加坡金融管理架構之調合 按金融市場的管理,無法避免「興利」與「除弊」平衡的兩難。由於攸關消費者權益與金融安定,對於金融管理機關而言,自然會朝向從嚴管制、防患未然的防弊角度靠攏;然而,完全以防弊思維進行管理,對市場發展必有所箝制,肇致安全保守有餘但創新發展難成的困局,終將引發市場興利革新的企盼與壓力。MAS下同時具有「除弊」與「興利」兩個看似對立,但實質互補的設計,確有其精妙之處,「金融監理部」為確保市場安定與消費者權益,須以安全穩健為施政主軸;「市場發展部」則為新加坡尋找金融發展機會、吸引投資及擴大全球影響力為目標,二部各有明確的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當「金融監理部」除弊力道過強,有礙市場發展時,「市場發展部」會加以平衡;反之亦然[footnoteRef:4]。 [4: 同註1。] (3) 我國金融管理現況及展望 近年金融科技浪潮(Financial Technology)盛行,各國政府均致力於發展創新金融科技,亦注重監管及立法之步伐不落於金融科技之後,俾利金融市場發展、消費者保護、監管機關三方之平衡[footnoteRef:5]。反觀我國金融管理架構,從原本財政部,歷經金檢一元化到金融監理一元化成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惟不論組織如何變革,管理架構顯然是以除弊為主,缺乏如新加坡興利除弊兼具的理念。查金管會組織法第3條第4款明定,金管會掌理「金融市場之發展、監督及管理。」然同法第4條所屬機關銀行局、證券期貨局、保險局及檢查局,其核心業務均僅明定規劃、執行各該市場、行業、金融機構之「監督、管理及檢查」,並未定有「市場發展」之法定業務,實應予以檢討修正;主管機關對於金融市場發展之著墨,對比國際,亦容有改進空間。 [5: 郭源安,我國金融監理沙盒制度之再建構,國會季刊,第50卷第1期,111年3月,頁98。] 撰稿人:莊弘伃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130/File_19795698.docx
R02278
AI科技發展下推動生命教育之法制研析
教育基本法;國民教育法;師資培育法
盧延根
2023-11-07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78 議題研析 一、題目:AI科技發展下推動生命教育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教育基本法、國民教育法、師資培育法 三、背景說明 我國實施生命教育,始自前臺灣省教育廳於86年頒布「臺灣省國民中學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計畫」,迄今已有26年。教育部復於111年訂定「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動方案」[footnoteRef:1],將透過學校、家庭及社會教育,讓學習者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探索、內化並深化生命教育之核心素養。 [1: 教育部111年7月20日臺教學(二)字第1112804009號函,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動方案,111年7月22日,網址:https://life.edu.tw/zhTW2/node/1021,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5日。] 臺灣大學近期舉辦「第19屆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並以「多元文化中的靈性與修養」為主軸,從詮釋學、社會情緒學習、靈性修養等面向探討生活教育。尤其面臨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的科技帶來生活環境與學習上的挑戰,學校更宜持續推動生命教育[footnoteRef:2]。面對現代科技不斷創新生成與AI晶片的演進,近年AI 研發產品將更深入生活中,例如:具有閱讀理解學習能力的 IBM Watson機器、語音助理(Siri、Alexa、Cortana)、自駕車及AI管家等[footnoteRef:3],因此當資訊科技的人工智慧讓大數據、計算能力或深度學習算法等快速增進工作效率,人力可能被取而代之,雖然目前AI技術尚未達到「人工思維」程度,但人類生命的獨特性,因應AI科技發展帶來的衝擊或壓力的挑戰,更宜提供學生價值思辨、深層思考與社會關懷,方能培育出健全的現代國民。 [2: 陳至中,潘文忠:面對AI等科技挑戰 生命教育須持續推動,中央社,112年10月14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310140098.aspx,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3日。] [3: Lu, H., Li, Y., Chen, M., Kim, H., & Serikawa, S. Brain intelligence: Go beyo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Retrieved from https://arxiv.org/ abs/1706.01040. 2017.] 四、探討研析 (一)為落實國民教育階段推動生命教育,建議課程及教學輔導團任務編組之組織任務增訂生命教育事項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納入的議題,計有: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及原住民教育[footnoteRef:4]等19 項。而民眾最關注的前三名議題,依序為品德教育、家庭教育與生命教育[footnoteRef:5]。尤其AI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對於人類的就學、就業甚至生活方式都產生極大的變化與影響,許多人在承受不住壓力下,導致當今社會自殺或暴力事件頻傳,透過生命教育協助學生及早瞭解生命的意義,更能懷抱生命的理想,發展正面積極的生命態度,益顯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4: 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103年11月,網址: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7944,c639-1.php?Lang=zh-tw,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5日。 ] [5: 趙哲一,應取消十二年國教課綱草案融入議題所列四項「重大議題」,與其他十五項重要議題並列為十九項重要議題,網址:https://join.gov.tw/idea/detail/fb9b0089-74ff-40be-a5e0-be3be4efebe9,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5日。] 為了推動生命教育,教育部依據教育基本法第2條[footnoteRef:6]規定,藉由「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動方案」將生命教育從十二年國教課綱素養導向的推動,作為學校教育進行跨領域學習,培養人性修養,引導學生面對未來。因應科技發展的對學習環境與社會環境的衝擊與影響,重新賦予國民教育階段生命教育的課程與教學之任務,藉由具專業性自主性的課程設計及教學輔導團的落實,以強化生命教育的執行成效,爰建議主管機關於國民教育法第9條第2項[footnoteRef:7]增訂:「各級主管機關得商借公立學校教師組成任務編組之組織,推動學生輔導諮商、科技與資訊教育、特殊教育、原住民族教育 、生命教育及其他相關教育事項。」以期落實培養學生探索生命課題的知能,提升價值思辨的能力與情意,增進尊重生命愛惜生命的觀念。 [6: 教育基本法第2條第2項:「教育之目的,以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愛國教育、鄉土情懷、資訊知能、強健體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並促進其對基本人權之尊重、生態環境之保護及對不同國家、族群、性別、宗教、文化之瞭解與關懷,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化國民。」同條第3項:「為實現前項教育目的,國家、教育機構、教師、父母應負協助之責任。」 ] [7: 國民教育法第9條第1項:「各級主管機關得商借公立學校教師組成任務編組性質、具專業自主性之課程及教學輔導團;其任務如下:一、協助宣導並落實課程及教學相關政策。二、統籌建置所屬學習領域及議題輔導資源,成為支援教師教學及專業發展之有效系統。三、協助學校發展課程,提供教師課程與教學諮詢及輔導,以落實國民教育之實施。四、研究發展創新教學方法,協助教師積極進行教學研究,增進教學效能。」 ] (二)建議將生命教育列為師資職前教育單一科目之必修課程,以利後續教學需要 生命對每個人都是最為重要的。對學生而言,學校學習成績、學歷或能力等與生命相較都顯見絀,因人生中前述的任何條件均有機會改變,惟生命是唯一又無法替代的。但現行師資培育過程中的職前教育課程,將生命教育列為選修課程中的「教育議題專題」科目,而議題項目計26項(除生命教育外,尚包含藝術與美感、性別及人權教育…等)則由各師資培育之大學自訂。依現行師資職前教育課程規劃,生命教育尚未納入必修課程,允宜檢討納入師資培育之必修科目以符教育現場之需求。 依教育部訂定中華民國教師專業素養指引-師資職前教育階段暨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基準[footnoteRef:8],不論教育專業課程、專門課程僅分別規範應修學分數,各校自訂普通課程均屬原則性之規範,讓生命教育在議題教學上恐徒具一格,也淪為虛無狀態,對未來教師在生命教育的專業素養不足狀態下,勢必將造成教學困境的主要因素。為強化師資培育過程中,教師具有足夠的生命教育課程知能,以因應AI科技時代下的學習課程設計,爰建議主管機關研議於該基準增訂生命教育等相關科目為單一科目必修學分數之規定,並依師資培育法[footnoteRef:9]規定,確實審核師資類科學科、領域、群科師資培育內容於核定後實施,裨益增進教師對教授學科教材內容外,更能融入AI科技發展與生命教育議題之教學,提供學生對生命的本質、意義、價值與生命目標等更深入之瞭解。 [8: 中華民國教師專業素養指引-師資職前教育階段暨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基準,111年5月16日臺教師(二)字第1112601624A號令。] [9: 師資培育法第7條第1項第2款:「各師資類科學科、領域、群科師資培育內容及各類科名額,應報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後實施。」] 撰稿人:盧延根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121/File_19795681.docx
R02277
制定揭弊者保護專法之相關爭議問題淺析
null
安怡芸
2023-11-04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77 議題研析 1、 題目:制定揭弊者保護專法之相關爭議問題淺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三、背景說明 (一)「聯合國反貪腐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下稱UNCAC)」第33條明文規範有關檢舉人之保護[footnoteRef:1];聯合國反貪腐公約施行法第4條亦明確要求政府應符合公約之規定,並積極加強落實各項反貪腐法制及政策[footnoteRef:2]。行政院遂於105年間修正「國家廉政建設行動方案」,增訂研議制定揭弊者保護專法[footnoteRef:3],以配合並落實上開規定。 [1: UNCAC第33條:「(保護檢舉人)各締約國均應考慮在其國家法律制度中納入適當措施,以利對出於善意及具合理之事證向主管機關檢舉涉及本公約所定犯罪事實之任何人,提供保護,使其不致受到任何不公正待遇。」] [2: 聯合國反貪腐公約施行法第4條規定:「各級政府機關行使職權,應符合公約之規定,並積極加強落實各項反貪腐法制及政策。」] [3: 國家廉政建設行動方案,行政院105年8月24日院臺法字第1050173889號函修正,法務部廉政署,網址: https://www.aac.moj.gov.tw/6398/6436/6476/6480/Lpsimplelist,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7日。] (二)經查,法務部早於101年間即開始針對揭弊者保護相關立法進行研析。依106年間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總結會議決議,法務部應擬具公部門之揭弊者保護專法,以完備反貪腐法制;另考量私部門所涉範圍龐雜且類型多樣化,針對此部分則應彙整各方看法後,研議最適立法方式[footnoteRef:4]。行政院曾於108年間擬具公私合併版之「揭弊者保護法草案」(下稱本草案)[footnoteRef:5]函送本院審議,惟因尚存多項爭議難以解決,以致本院第9屆未完成立法程序。本院第10屆雖已有多位委員提出相關草案,法務部廉政署亦在網站上公布研擬中之草案[footnoteRef:6](下稱研擬中草案),然行政院迄今尚未提送本院,遂引發各界關注。 [4: 法務部廉政署推動揭弊者保護法立法進度,112年7月20日,網址:https://www.aac.moj.gov.tw/media/327537/%E7%AB%8B%E6%B3%95%E9%80%B2%E5%BA%A6%E6%9B%B4%E6%96%B01120720.pdf?mediaDL=true,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6日。] [5: 立法院第9屆第7會期第13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336號,政府提案第16766號),108年5月8日印發。] [6: 揭弊者保護法草案,112年8月8日,法務部廉政署,網址:https://www.aac.moj.gov.tw/6398/6540/837481/Lpsimplelist,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6日。] 四、探討研析 (一)爭議重點 按本草案採公私部門揭弊保護合併立法模式,立法架構為「特定之人,因特定事項,向特定之人或機關,循特定程序揭弊,始受保護」。本院第9屆併案審查相關提案時,針對專法規範之揭弊者定義、揭弊範圍定義、受理機關、揭弊程序、不利措施之救濟等議題尚有爭議[footnoteRef:7]。 [7: 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併案審查行政院函請審議「揭弊者保護法草案」、時代力量黨團擬具「公益揭發保護法草案」、委員段宜康等 18 人擬具「揭弊者保護法草案」、委員鍾孔炤等 32 人擬具「公益通報者保護法草案」、委員陳明文等 19 人擬具「揭弊人保護獎勵條例草案」、親民黨黨團擬具「揭弊者保護法草案」及委員余宛如等 22人擬具「揭弊者保護法草案」案審查報告,108年6月5日,頁3-4,網址:https://ppg.ly.gov.tw/ppg/bills/1080606070300100/details#section-3,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日;立法院公報,第108卷,第62期,總期4705,上冊,委員會紀錄,頁150-153;立法院公報,第108卷,第62期,總期4705,下冊,委員會紀錄,頁3-49。] (二)立法方向建議 目前我國對於民眾主動揭發不法行為之保護散見於各法規(例如勞動基準法、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水污染防治法及職業安全衛生法等),欠缺統一之基本規範,且規範密度不一,無法提供完整的必要保護,制定專法對於保護及鼓勵揭弊自有重要意義,且能符合民眾期待。 經查,研擬中草案相較本草案已有多處調整修正,惟仍採公私部門合併立法模式,雖針對私部門縮小範圍於上市上櫃公司,然揭弊範圍仍以列舉方式為主,恐有掛一漏萬之虞;揭弊程序亦仍採內部揭弊優先原則,並對外部揭露加以限制,在目前臺灣勞資間信賴關係不足之社會現況下,是否將阻礙揭弊意願,有待考量。 此外,針對研擬中草案尚有若干議題可資研議。有學者提出,許多國際組織所倡議的揭弊者保護公約中,如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反賄賂公約(Anti-Bribery Convention)與UNCAC等,均有要求揭弊者應出於「善意」及具「合理之事證」的條款,避免公權力淪為報復者的打手,爰或可參考日本[footnoteRef:8]與英國[footnoteRef:9]相關的立法例,將揭弊者主觀動機納入考量,明定不實或惡意揭弊者,依法追究其刑事及行政責任,避免黑函文化盛行並衍生「揭弊蟑螂」,導致無辜者名譽與經濟上損失,以兼顧雙方權益。再者,公司之經營管理應遵循法令規範,公司負責人基於法令及公司治理原則本即負有善盡監督管理之責,故公司負責人本質上與一般受僱人有所不同,或可參考日本法制,排除適用於私部門負責人[footnoteRef:10]。 [8: 公益通報者保護法,網址:elaws.e-gov.go.jp/document?lawid=416AC0000000122,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日。] [9: Public Interest Disclosure Act of 1998,網址:http://www.legislation.gov.uk/ukpga/1998/23/contents,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1月2日。] [10: 劉邦繡,【專家觀點】重新思考揭弊者保護法草案適當性,經濟日報,112年7月14日,第A11版。] 制定專法除須就各項重要政策議題凝聚各方共識,並就各項細部規範逐一檢視,恐難一蹴而就,尚需相當時間研議,始能周延立法。惟政府仍應同步推動其他相關修法計畫,逐步循序納入揭弊者保護制度,責成各部會在各自的業務範圍內,落實揭弊者的保護,例如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即將揭弊者保護納入金融業內部稽核及內部控制制度[footnoteRef:11],使人民能免除恐懼勇於揭弊,以有效打擊政府機關與私人企業內部之不法行為。 [11: 楊丞彧,保護「揭弊者」4年原地踏步 林志潔︰建議各部會逐步落實吹哨者保護,自由時報電子報,111年9月7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050777,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6日。] 撰稿人:安怡芸 3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5072/File_19795563.docx
R02276
流標後公開投標廠商名稱及家數爭議之研析
政府採購法
陳世超
2023-11-02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76 議題研析 一、題目:流標後公開投標廠商名稱及家數爭議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政府採購法 三、背景說明 近年來機關辦理公共工程之招標常面臨未達3家合格廠商投標而流標情形,惟政府採購法對於流標後得否公開投標廠商名稱及家數,法無明文,恐致實務執行爭議,似存檢討空間。 四、探討研析 (一)政府採購法對於流標後得否公開投標廠商名稱及家數,法無明文,恐致實務執行爭議 按政府採購法第34條第2項規定[footnoteRef:1],機關辦理招標,不得於開標前洩漏底價,領標、投標廠商之名稱與家數及其他足以造成限制競爭或不公平競爭之相關資料。依其立法說明,此主要係為防止廠商藉先行了解底價及其他競爭者之資料,而造成不公平之現象,爰規定對底價、廠商名稱、家數等資料,均須予以保密。 [1: 政府採購法第34條第2項:「機關辦理招標,不得於開標前洩漏底價,領標、投標廠商之名稱與家數及其他足以造成限制競爭或不公平競爭之相關資料」。] 而所謂「開標」,依政府採購法第45條規定[footnoteRef:2]及同法施行細則第48條第1項規定[footnoteRef:3],係指依招標文件標示之時間及地點開啟廠商投標文件之標封,且應宣布投標廠商之名稱或代號、家數及其他招標文件規定之事項。 [2: 政府採購法第45條:「公開招標及選擇性招標之開標,除法令另有規定外,應依招標文件公告之時間及地點公開為之」。] [3: 政府採購法施行細則第48條第1項:「本法第45條所稱開標,指依招標文件標示之時間及地點開啟廠商投標文件之標封,宣布投標廠商之名稱或代號、家數及其他招標文件規定之事項。有標價者,並宣布之」。] 惟機關第1次公開招標的開標,依政府採購法第48條[footnoteRef:4]及同法施行細則第55條[footnoteRef:5]規定,必須有3家以上合格廠商投標才能開標。若未達法定家數,應宣布流標,不予開標;反之,若已達法定家數,則辦理開標[footnoteRef:6]。 [4: 政府採購法第48條第1項:「機關依本法規定辦理招標,除有下列情形之一不予開標決標外,有3家以上合格廠商投標,即應依招標文件所定時間開標決標:……」。] [5: 政府採購法施行細則第55條:「本法第48條第1項所稱3家以上合格廠商投標,指機關辦理公開招標,有3家以上廠商投標,且符合下列規定者:一、依本法第33條規定將投標文件送達於招標機關或其指定之場所。二、無本法第50條第1項規定不予開標之情形。三、無第33條第1項及第2項規定不予開標之情形。四、無第38條第1項規定不得參加投標之情形」。] [6: 謝哲勝、李金松,政府採購法實用,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版,108年7月,頁363。] 然公開招標因未達3家合格廠商投標而流標,機關得否宣布投標廠商的名稱與家數,法無明文,似不無疑義。 就此,曾有採購機關詢問「機關辦理第1次招標,因未達法定開標家數(3家)宣布流標,是否可公開投標廠商家數?是否違反政府採購法?」,主管機關則表示「所詢疑問,政府採購法第34條第2項已有規定。機關僅須說明未達法定開標家數即可」[footnoteRef:7],似認機關僅須說明未達法定開標家數,而不得公開投標廠商名稱及家數。 [7: 98年7月21日政府採購問題座談會會議紀錄(中區),https://www.pcc.gov.tw/cp.aspx?n=B9FDE23268B88A87,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30日。] 甚有認[footnoteRef:8],於第1次公開招標因未達3家合格廠商投標而流標之情形,為防止廠商藉先行了解其他競爭者之資料,而造成限制競爭或不公平競爭之現象,於第2次開標前,仍應認屬政府採購法第34條第2項所規定「開標前」之範疇。若於流標後洩漏投標廠商資訊,將構成刑法第132條第1項[footnoteRef:9]洩漏國防以外秘密罪之罪嫌。 [8: 臺灣高等法院109年度上訴字第762號刑事判決:「……檢察官上訴意旨略以:依政府採購法第34條第2項之規定:『機關辦理招標,不得於開標前洩漏底價,領標、投標廠商之名稱與家數及其他足以造成限制競爭或不公平競爭之相關資料。』該條之立法意旨,係為防止廠商藉先行了解底價及其他競爭者之資料,而造成不公平之現象,因而認於標案開標前,對底價、廠商名稱、家數等,實有保密之必要。且因開標後因審標或流標,可能無法立即決標,此時,從開標至決標之期間,底價、領投標廠商之名稱與家數及其他足以造成限制競爭或不公平競爭之相關資料,仍有保密之必要。故解釋上若第1次開標,因未滿3家而流標之情形,為防止廠商藉先行了解其他競爭者之資料,而造成限制競爭或不公平競爭之現象,於第2次開標前,應認仍屬該條所規定『開標前』之範疇。準此,被告王○銘雖係於105年10月26日開標後同日,將李○寬(註:投標廠商)之聯繫方式告知王○杰,然該標案於第1次開標結果因廠商數量不足而流標,故被告王○銘所為仍應該當刑法第132條第1項之洩漏國防以外之秘密罪嫌。……」。] [9: 中華民國刑法第132條第1項:「公務員洩漏或交付關於中華民國國防以外應秘密之文書、圖畫、消息或物品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惟司法實務認[footnoteRef:10],政府採購法第34條第2項規定不得於「開標前」洩漏投標廠商相關資料之立法意旨,固為防止廠商藉先行了解其他競爭者之資料,而造成不公平之現象。然標案因廠商數量不足而流標,仍無礙該標案於斯時業已開標之事實,於當時尚無法確認第1次有參與投標之廠商是否仍會參與第2次投標之情況下,該第1次投標廠商之名稱即不符合上開保密規定之規範目的,不能認屬「開標前」應保守秘密之資訊。縱於流標後公開,仍不該當刑法第132條第1項洩漏國防以外秘密罪。 [10: 臺灣高等法院109年度上訴字第762號刑事判決:「……依政府採購法第34條第2項之規定:『機關辦理招標,不得於開標前洩漏底價,領標、投標廠商之名稱與家數及其他足以造成限制競爭或不公平競爭之相關資料。』該條係規定機關辦理招標,不得於『開標前』洩漏投標廠商之名稱與家數及其他足以造成限制競爭或不公平競爭之相關資料,細繹本條之立法意旨,係為防止廠商藉先行了解底價及其他競爭者之資料,而造成不公平之現象,因而認於標案『開標前』,對底價、廠商名稱、家數等,實有保密之必要。然於本案中,被告王○銘應王○杰之要求而將同案被告李○寬(註:投標廠商)之聯繫方式給予王○杰之時點,係在105年10月26日上開標案業經第1次開標後同日,該標案於第1次開標結果雖因廠商數量不足而流標,然仍無礙該標案於斯時業已開標之事實,於當時尚無法確認第1次有參與投標之廠商是否仍會參與第2次投標之情況下,該第1次投標廠商之名稱即不符合上開規定之規範目的,不能認屬上開規範中「開標前」應保守秘密之資訊。……第1次參與投標之廠商名稱於第1次開標後即已非屬上開規範中「開標前」應保守秘密之資訊,是被告王○銘縱有於105年10月26日開標後,將同案被告李○寬(註:投標廠商)之聯繫方式告知王○杰之事實,仍不該當刑法第132條第1項之洩漏國防以外之秘密罪嫌。是檢察官執此指摘原判決此部分不當,提起上訴為無理由。……」。] 因此,政府採購法對於流標後得否公開投標廠商名稱及家數,法無明文,恐致實務執行爭議。 (二)立法政策上,允宜於政府採購法明定相關規範,以避免爭議 論者認[footnoteRef:11],對於公開招標因未達3家合格廠商投標而流標,機關得否宣布投標廠商的名稱與家數此一議題,審酌政府採購法施行細則第48條第1項規定(開啟投標廠商標封後,不論最後開標結果是否決標,均應宣布廠商資訊)之目的,係為使開標程序透明,以昭公信,基於同一理由,流標(未開啟投標廠商標封)宜類推適用政府採購法施行細則第48條第1項規定,宣布投標廠商名稱與家數。且依政府採購法施行細則第51條第2項[footnoteRef:12]準用同條第1項[footnoteRef:13]規定的結果,流標紀錄既應記載「投標廠商名稱」,則流標後當然亦應宣布投標廠商的名稱與家數。 [11: 謝哲勝、李金松,政府採購法實用,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版,108年7月,頁181-182。] [12: 政府採購法施行細則第51條:「機關辦理開標時應製作紀錄,記載下列事項,由辦理開標人員會同簽認;有監辦開標人員者,亦應會同簽認:一、有案號者,其案號。二、招標標的之名稱及數量摘要。三、投標廠商名稱。四、有標價者,各投標廠商之標價。五、開標日期。六、其他必要事項(第1項)。流標時應製作紀錄,其記載事項,準用前項規定,並應記載流標原因(第2項)」。] [13: 政府採購法施行細則第51條第2項:「流標時應製作紀錄,其記載事項,準用前項規定,並應記載流標原因」。] 就此,審酌政府採購法對於流標後得否公開投標廠商名稱及家數,未有明確規範,確已造成實務執行爭議。故立法政策上,基於政府採購法之立法意旨係為促進採購程序之公開透明[footnoteRef:14],是否於政府採購法明定採購機關於流標後亦應宣布投標廠商的名稱與家數,建請主管機關參酌考量,以杜爭議。 [14: 政府採購法第1條:「為建立政府採購制度,依公平、公開之採購程序,提升採購效率與功能,確保採購品質,爰制定本法」。] 撰稿人:陳世超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4826/File_19795036.docx
R02275
智慧科技專責警力勤務與專業警察設置之法制問題研析
警察法;行政程序法
林智勝
2023-11-02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75 議題研析 一、題目:智慧科技專責警力勤務與專業警察設置之法制 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警察法、行政程序法 三、背景說明 (一) 據報載區塊鏈研究公司Chainalysis報告,全球虛擬貨幣犯罪 交易額從109年的84億美元上升至111年的206億美元,為此內政部警政署(下稱警政署)特訓500名幣流分析師,向虛擬貨幣犯罪宣戰[footnoteRef:1]。 [1: 胡欣男,虛擬黑錢四竄 警政署特訓500幣流分析師,中時新聞網,112年10月9日,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E8%99%9B%E6%93%AC%E9%BB%91%E9%8C%A2%E5%9B%9B%E7%AB%84%E8%AD%A6%E6%94%BF%E7%BD%B2%E7%89%B9%E8%A8%93500%E5%B9%A3%E6%B5%81%E5%88%86%E6%9E%90%E5%B8%AB-201000548.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19日。] (二)近年我國警力勤務陸續依法納入新增業務,例如:83年納入野 生動物保育業務[footnoteRef:2]、84年納入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104 [2: 83年修正公布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2條第1項:「為保育野生動物得設置保育警察。」] 年名稱修正為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業務 [footnoteRef:3]、86年納入 [3: 84年制定公布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第6條:「法務部與內政部應於本條例施行後6個月內,指定所屬機關成立檢警之專責任務編組,負責全國性有關本條例犯罪之偵查工作。」] 性侵害犯罪防制業務[footnoteRef:4]、88年納入保護令及處理家庭暴力案件 [4: 86年制定公布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11條第2項:「法院、檢察署、警察機關,應指定專人辦理性侵害犯罪案件。」] 業務[footnoteRef:5]、112年納入性騷擾防治業務[footnoteRef:6],衍生警力勤務行政協助過 [5: 88年訂定發布警察機關執行保護令及處理家庭暴力案件辦法(96年修正名稱為行政機關執行保護令及處理家庭暴力案件辦法)第2條:「各直轄市、縣(市)警察局、警察分局應指定專責人員承辦家庭暴力防治業務。」] [6: 性騷擾防治法第7條第2項第2款:「必要時協助通知警察機關到場處理。」] 多現象。 (三)111年日本網路犯罪當年度首次超過1萬件,該國開始於警察廳 下新設「網路警察局」與「網路特別搜查隊」,偵辦網路犯罪 案件[footnoteRef:7]。因應智慧科技時代來臨,我國專責警力勤務與專業警 [7: 顧荃,日本111年網路犯罪上萬件 4月新設網路警察局,中央通訊社,111年3月30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203300178.aspx,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4日。] 察之法制規定修正,容有討論空間。 四、探討研析 (一) 研議增訂專責警力協助執行原則 1、 警察機關行政協助過多導致警力勤務分散 數位時代詐騙案件跨部會協助合作,涉及諸多部會及民間電信銀行業者,遇有新增智慧科技案件,管轄權責不明,須有相關法令配合,方能讓各部會與民間業者有所遵循。警察機關基於行政一體,提供其他機關職務協助,為《行政程序法》第19條[footnoteRef:8]所明定。惟經警政署統計,目前計有184種要求警察職務協助之事項(其中應協辦事項82種,得請求協辦事項102種),均為法律與法規命令所定,且為相關部會或五院層級所主管,導致行政協助過多警力勤務分散[footnoteRef:9]。警政署於104年5月26日訂定「警察機關職務協助執行原則」,如與治安、交通無涉事項,各警察機關應本「權力分立原則」,並堅守「國家設官分職,各有所司」的立場,反對不合警察職權及其行使方式,地方政府若有逾越現行法制現象,應適時說明,釐清權責[footnoteRef:10]。 [8: 行政程序法第19條第1項:「行政機關為發揮共同一體之行政機能,應於其權限範圍內互相協助。」] [9: 警政署於104年4月2日通報各直轄市、縣(市)政府警察局,經決議減化警察協辦業務計20項,警察以不協助為原則,例如協助行政機關稽查人員安全維護、協助查緝禁菸場所、協助查緝爆竹煙火、協助民間企業舉辦活動之安全秩序維護、協助空氣污染防制等,以不協助為原則;至於警政署認應繼續協辦事項,如有法令規定應協助之協助違法食品安全衛生稽查、協助傳染病防疫等,仍應依現行法令規定辦理……。李如霞,《警察勤務之總論》,11版,士明出版社,111年,頁74。] [10: 立法院第10屆第8會期內政委員會,「從警察法及地方制度法修法,看提升警消機關地位,以及強化警消體系尊重人權文化」公聽會報告,112年10月19 日,頁3。] 2、明定警力協助原則以非警察協助不足以排除者為限 觀諸司法院釋字第588號解釋意旨[footnoteRef:11],為實現行政上一定目的,凡法律賦予其機關或人員得使用干預、取締手段者,均屬憲法第8條第1項所稱之「警察機關」。而行政機關就其本身主管業務,依法均有執行取締、檢查、防止危害或處罰等權限。爰建議參考德國模式[footnoteRef:12],於警察法明確規範警察機關依法令提供之協助,除依《行政程序法》規定辦理外,應以權責機關執行遇有障礙,非警察協助不足以排除者為限,避免諸多行政作為由警察協助執行,容易造成權責不明。 [11: 司法院釋字第588號,全國法規資料庫網址:https://law.moj.gov.tw/LawClass/ExContent.aspx?ty=C&CC=D&CNO=588,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4日。] [12: 德國目前的制度係將一般行政自警察職權中分離的「脫警察化運動」的結果,亦即警察除保留一部分緊急性、強制性、廣泛性的危害防止等秩序性行政職權外,其餘的福利行政以及不具上述要件之秩序行政回歸其他行政機關處理。《行政機關強制力行使之研究》,國家發展委員會編印,103年3月,頁123。] (二)關於警察業務建議增訂「防制網路犯罪及資訊安全」 我國《警察法》於42年制定公布迄今歷經4次修正,皆因組織變革,如新設警察專科學校或精省等所作之修正,於警察任務、組織、權限、中央地方分權等重要事項均未變更。加上政府組織改造後,現行《警察法》規定已有與現況不相符之情形。例如第5條第3款,明定警政署所掌理警察業務中,關於管理出入國境之國境警察業務,業已改由內政部移民署主政;同條第5款,關於防護連跨數省河湖及警衛領海之水上警察業務亦改由海洋委員會海巡署主政。再依106年8月12日舉行之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總結會議,針對「維護社會安全的司法分組(第五分組)」就智慧科技時代「警察犯罪預防策略」[footnoteRef:13],要求提升警察專業與執法效能,以因應時代之變遷。」為因應上述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智慧科技需求,行政院於107年6月7核定「108-111年警察執法設備及效能提升方案」,運用科技協助偵辦案件[footnoteRef:14]。爰此,建議研修《警察法》,刪除未符時宜之警察業務,並增訂「關於防制網路犯罪及資訊安全事務」,以符現況及社會需求。 [13: 106年8月12日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成果報告,網址:https://www.president.gov.tw/File/Doc/8ca89cf6-00e2-4c35-9fe3-d6e54bb90e89,頁84,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4日。] [14: 行政院107年6月7日院臺法字第1070019109號函核定「108-111年警察執法設備及效能提升方案」,分4年辦理,總經費新臺幣13億9,901萬8千元,包含「涉案車輛行車紀錄雲端創新應用發展計畫」、「強化數位跡證鑑析能力計畫」、「通訊監察系統建置計畫」、「鑑識及防爆效能推升計畫」、「警通網路效能提升計畫」及「精實警用車輛計畫」等 6 項子計畫。內政部警政署,108-111年警察執法設備及效能提升方案,111年5月,頁4。] 撰稿人:林智勝 4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4823/File_19795034.docx
R02273
改善標線型人行道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陳淑敏
2023-10-31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73 議題研析 一、題目:改善標線型人行道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三、背景說明 (一)標線型人行道係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條第3款 規定劃設於路側,視為實體人行道之延伸。據報導,地方近年劃設許多標線型人行道,卻造成諸多亂象,短短數公尺就出現電桿、鋼索和號誌箱桿等多個障礙物,整條路就像「障礙賽道」,行人行走還得左閃右閃,甚至跟汽機車爭道 ,民眾指責政府欠缺通盤考量,應優先檢討貫通性與劃設合理性 。 (二)雖然交通部將設置實體人行道作為主要措施,以標線型人行道為輔,但若都市計畫時未將實體人行道納入規劃,日後要再增加實體人行道時,便容易招致民眾反彈;且實體人行道的施作曠日費時,過長的施工時間與噪音會引來民怨。因此更經濟、快速的方式就是劃設標線型人行道,透過標線將空間重新分配 。 (三)專家學者對於標線型人行道有不同看法與建議,概述如下: 1.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交通組表示,採用回復型防撞桿如違停等進行區隔,一來防止被占用,亦可讓行人獲得保障。建議儘速修法,應對設置標線型人行道之形式、適用時機、寬度、範圍等以法規明定清楚 。 2.學者認為,標線型人行道的形式應該要統一,最重要是範圍要明確,標線型人行道不一定要有實體阻隔,須看道路環境而定 。 3.臺北市某議員:「近年大量設置標線型人行道,惟對於實體人行道並沒有推動,這是有點本末倒置的事。」更提到,在路幅夠寬之巷道還是要推行實體人行道,來保障更多行人的安全 。 4.都市運輸組織認為,標線型人行道僅能作為臨時性之措施,長期仍應逐步完成實體人行道。支持在法律中強制規定設置實體人行道,以確立標線型人行道之臨時性跟實體化期限 。 5.台灣交通安全協會認為標線型人行道與其針對地方,不如由中央統一修法規定,讓地方政府不能以因地制宜為由,而改變政策 。 6.有議員和專家認為,標線型人行道固然可行,惟應考量在地需求與合理性,並通盤考量。專家建議管理社區化,或考量在地需求再劃設,否則使用不如預期,政府美意恐將變調 。 7.交通專家指出,市區規劃對人行道規範相當貧乏,且無強制性。許多城市以騎樓替代人行道,卻沒有後續規劃,導致騎樓高低難行、堆滿雜物的清況屢見不鮮,讓行人更加難行 。 8.有論者建議將實體人行道作為原則予以入法(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規範),標線型人行道則是作為例外,明定其設置原則,亦須強制落實無障礙設施的設置,避免不連續高差之現象 。 四、探討研析 (1) 建議明定人行道之類型,予以整體規劃並統一設置規範 標線型人行道此議題已被社會大眾探討多年,近幾年也陸續規劃許多標線型人行道,惟似未見有效改善,且易生紛爭。雖說道路規劃、建設是地方自治權責,然地方得依照中央之規範來設計,唯有透過上位法規修法,規定除高(快)速道路之外皆應有人行道,並明定標線型人行道之使用時機,才能避免地方政府不建設人行道,或濫用較不安全的標線型人行道 。 經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市區道路條例》、《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及《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條文皆僅有「人行道」,惟均未有「標線型人行道」之規定。至於實體人行道則僅出現於《利用空地申請設置臨時路外停車場辦法》第5條第3項規定:「……其土地臨道路側無設置實體人行道……」。 法規只規定人行道為「專供行人通行之道路空間」,並無明定設置實體或標線型人行道之時機,因此各地對人行道設置並無統一規範。民眾曾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議,雖未能成案,但也獲得2,073個附議,建議其一即為:實體人行道入法,並明定各類型人行道之設置時機,因法規中僅以12m作為是否應設置人行道之分界,人行道形式也不限於實體或標線 。 綜上,既然標線型人行道現已被廣為設置,就應有其標準之設置規範,爰建議主管機關研議將實體人行道及標線型人行道於《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及《道路交通安全規則》,明確入法,俾資地方政府遵行。 (2) 評估標線型人行道以實體分隔與設置無障礙設施之必要性 依《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規定,人行道與車道區隔方式可分為:實體分隔與非實體分隔 ,惟並未規範何時該用哪一種形式 。臺灣大學土木系教授認為,標線型人行道可增設軟質彈性桿或路緣石來做出實體分隔,主要就是要有實體分隔,能避免違規占用,也可當緩衝 。亦有民眾提議足以設置實體人行道而未設置之道路,應限期將標線型人行道實體化,在過渡期間為標線型人行道增設無障礙及實體分隔設施 。然因另有學者有不同的看法,認為標線型人行道不一定要有實體阻隔,應視道路環境而定,爰建議主管機關應妥為規劃是否設置實體阻隔之標準或設計規範。另,如變電箱等能否在法規中有明確之設置原則非常重要,雖事涉跨單位權責,仍應併予討論,以達設置人行道維護民眾行的安全。 我國82年已成為高齡化社會,107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於114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面對將到來的超高齡社會,提前妥善為長者準備無障礙環境是非常重要的課題,且無論實體或標線型人行道,設置時若能整合路燈、電線杆、電箱之位置,方能達到行人安全之目的。爰此,標線型人行道設計完善之無障礙設施應有其必要且實值重視。 撰稿人:陳淑敏 �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條第3款規定:「人行道:指為專供行人通行之騎樓、走廊,及劃設供行人行走之地面道路,與人行天橋及人行地下道。」 � 周秉瑜,標線型人行道好多「障礙物」 行人跟跟汽機車爭道,民視新聞網,112年10月1日,網址: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kEPpJoM,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0日。 � 林麗玉,2千條標線人行道挨批亂象多 北市通盤檢討貫通與合理性,聯合新聞網by聯合報,112年2月27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6998240,最後瀏覽日期:112"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699824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4日。 � 臺灣路歹行,不僅行人難走、開車也膽顫心驚,捲動體驗臺灣日常。公共電視、公視新聞網、新聞實驗室,112年5月8日,網址:https://news.pts.org.tw/projects/pedestrian-hel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0日。 � 游明煌,標線型人行道形式多樣不利辨識 專家:修法規範並統一,發燒車訊,110年4月27日,網址:https://autos.udn.com/autos/story/12168/5413694,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0日。 � 游明煌,同前註。 � 林瑩姍,柏油路上綠綠的「標線型人行道」,是權宜之計還是城市瑕疵?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109年9月4日,網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0054,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0日。 � 同前註。 � 林瑩姍,同註7。 � 林秀宜、張庭翔,走人行道一樣危險?汽機車無視標線「撈過界」,民視新聞網,112年5月2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reurl.cc/4WNb8Y,最後瀏覽日期:112" �https://reurl.cc/4WNb8Y,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0日。 � 陳芳儀,擺脫「行人地獄」惡名,街道路口設計如何改?新聞實驗室,112年4月6日,網址:https://newslab.pts.org.tw/video/23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0日。 � 蔡承翰,行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從「標線型人行道」開始改變的公民行動方案,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110年5月22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1277,最後瀏覽日期:112"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1277,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0日。 � 同註4。 �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109年9月1日民眾提議:「還我真正的人行道:推動道路強制設置實體人行道,同時改善標線型人行道之相關設計」,網址:https://join.gov.tw/idea/detail/afb88ade-b064-46ea-8d28-fe5afe75be1a,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0日。 � 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內政部,111年2月10日修正,網址:chrome-extension://efaidnbmnnnibpcajpcglclefindmkaj/https://www.nlma.gov.tw/filesys/file/chinese/law/111021401.pdf,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3日。 � 蔡承翰,同註12。 � 同註4。 � 同註14。 � 國家發展委員會網站-人口推估-高齡化時程,網址:� HYPERLINK "https://reurl.cc/NyNgpp,最後瀏覽日期:112" �https://reurl.cc/NyNgpp,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3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4686/File_19794691.doc
R02274
產前檢查性別保密之相關法制研析
人工生殖法;優生保健法;醫師法;醫事檢驗師法
李郁強
2023-10-31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 2274 議題研析 一、題目:產前檢查性別保密之相關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人工生殖法、優生保健法、醫師法、醫事檢驗師法 三、背景說明 (一)每年10月11日為聯合國「國際女孩日」也是「臺灣女孩日」。據行政院性別平等處「2023年性別圖像」,2021年性別平等統計前3名國家分別為丹麥、挪威及瑞士,我國排名世界第7,為亞洲第1。國際理想嬰兒性別比為1.04至1.06,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指出,我國歷年嬰兒性別比如下[footnoteRef:1]:93年為1.11(每100位新生女嬰對應111位新生男嬰)、96年為1.098、98年為1.08、99年為1.09、103年為1.069、104年為1.083、107年為1.098[footnoteRef:2],110年則下降為1.076[footnoteRef:3]。依據國民健康署每4年辦理1次之「家庭與生育調查」,民眾認為子女性別「男女都好,順其自然」比例,已婚女性由101年39.51%增加至43.49%;已婚男性則由101年44.54%增加為48.53%,顯示國人性別平等觀念略有提升[footnoteRef:4]。 [1: 出生性別比(Sex Ratio at Birth, SRB)=總接生男嬰數/總接生女嬰數(只計算活產)。] [2: 國民健康署,心肝寶貝不分男女 向懷孕性別篩檢說不,108年3月5日,網址:https://www.mohw.gov.tw/fp-4259-46607-1.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3日。] [3: 梅緣緣,不再重男輕女?國際女孩日 國健署公布嬰兒性別比改善,聯合報,112年10月11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498075,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3日。] [4: 國民健康署,同註2。] (二)我國禁止非性聯遺傳疾病診斷之產前性別篩選,對於醫師、醫事檢驗師、醫事檢驗生施行非性聯遺傳疾病診斷之產前胎兒性別檢驗有相關的規範[footnoteRef:5]。 [5: 前行政院衛生署100年1月13日衛署醫字第1000200809號令,醫師施行非性聯遺傳疾病診斷之產前性別篩選,或僅以胎兒性別差異為由進行之人工流產等行為,為《醫師法》第28條之4第1款規定「不得執行之醫療行為」,違者依同法第28條之4規定,處新臺幣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鍰,得併處限制執業範圍、停業處分1個月以上1年以下或廢止其執業執照;情節重大者,並得廢止其醫師證書。101年3月23日衛署醫字第1010260718號令,醫事檢驗師或醫事檢驗生執行非性聯遺傳疾病診斷之產前胎兒性別檢驗行為,為《醫事檢驗師法》第36條第2款規定「業務上不正當行為」,違者依同法第36條規定,處新台幣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其情節重大者,並處1個月以上1年以下停業處分或廢止其執業執照。] 四、探討研析 (一)建議《人工生殖法》增訂產前遺傳診斷不得揭露胚胎或胎兒性別之規定 《人工生殖法》第16條第3款規定,實施人工生殖,不得選擇胚胎性別。但因遺傳疾病之原因,不在此限。違者依同法第32條規定,處新臺幣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依第35條規定,其行為醫師,並依《醫師法》規定移付懲戒。第18條規定:「醫療機構於受術妻懷孕後,應建議其接受例行之產前檢查並視需要建議受術妻接受產前遺傳診斷。」 為避免出生性別失衡,前行政院衛生署於100年曾函釋,產前遺傳診斷(例如:絨毛膜、羊膜穿刺檢查、胚胎前遺傳診斷/篩檢(PGD/PGS)……等),除非基於醫學理由,否則提供予民眾之報告內容不得記載性別,並禁止以任何形式向民眾揭露胚胎或胎兒性別[footnoteRef:6]。此函釋所揭示事項涉及性別平等,此保密規定應有法律保留之必要,爰建議《人工生殖法》第18條增訂第2項規定:「 前項提供當事人之產前遺傳診斷報告不得記載胚胎或胎兒性別,並不得以任何形式揭露。但基於醫學理由,不在此限。」 [6: 前行政院衛生署100年8月24日署授國字第1000401707號函釋。] (二)建議《優生保健法》增訂產前檢查不得揭露胎兒性別之規定 目前例行產前檢查之法源為《優生保健法》第7條[footnoteRef:7]第2款,主管機關應實施孕前、產前、產期、產後衛生保健服務及指導,《優生保健法施行細則》第5條進一步說明:「本法第7條第2款所稱孕前、產前、產期、產後衛生保健服務及指導,係指對懷孕前、懷孕、分娩及產後之婦女,提供檢查、接生、營養及孕期衛生指導。」施行細則第12條對於《優生保健法》第9條第1項第4款所稱,足以認定胎兒有畸形發育之虞之醫學上理由,其範圍以附件3表示,附件中關於胎兒者,舉例之產前診斷方法有羊膜腔穿刺術、超音波診斷術、胎兒內視鏡術、子宮內胎兒血液取樣檢查術、絨毛取樣取術。 [7: 優生保健法第7條:「主管機關應實施左列事項:一、生育調節服務及指導。二、孕前、產前、產期、產後衛生保健服務及指導。三、嬰、幼兒健康服務及親職教育。」] 前已述及前行政院衛生署曾於100年8月24日有關產前遺傳診斷性別保密之函釋,鑑於近年科技發達,衛生福利部復於105年4月18日以部授國字第1050400713號函釋:鑑於基因科技發達及影像醫學之發展,由於胎兒超音波對於性別的判定有很高的不準確性,故不應用於判定胎兒性別,亦不得因胎兒性別而中止妊娠,是以,第一孕期超音波檢查及以胎母血進行非侵入性產前檢測等,亦不得揭露性別。上述函釋亦有法律保留之必要,爰建議《優生保健法》第7條增訂第2項:「 前項產前衛生保健服務提供當事人之檢查報告不得記載胎兒性別,並不得以任何形式揭露。但基於醫學理由,不在此限。」 撰稿人:李郁強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4754/File_19794853.docx
R02272
連假疏運期間高鐵自由座相關問題探討
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條例;鐵路法;鐵路運送規則;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監督實施辦法;台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旅客運送契約
楊盛旺
2023-10-30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72 議題研析 一、題目:連假疏運期間高鐵自由座相關問題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條例、鐵路法、鐵路運送規則、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監督實施辦法、台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旅客運送契約 三、背景說明 (一)據報載 ,112年中秋節連假收假日(10月1日),高鐵臺中站湧現人潮,站內排滿買票、搭自由座旅客,排隊人潮自2樓車站大廳購票窗口排到站外廣場及1樓人行道,形成綿延數公里之超長人龍,不少旅客排了2小時卻上不了車,抱怨連連。台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高鐵公司)公布此次中秋節連假疏運狀況 ,4天疏運期間(9月28日至10月1日)疏運近101萬人次,其中收假日約33.8萬人次,已逾108年中秋節收假日之31.8萬人次 ,創下高鐵96年通車以來單日最高運量。 (二)COVID-19疫情 前,108年高鐵平均日運量約18.4萬人次,COVID-19疫情後,統計112年前8月高鐵平均日運量約19.6萬人次,已超越疫情前水準 ,其中112年8月運量達6,222,351人次,平均日運量已逾20萬人次 。高鐵目前共34組列車營運(12節車輛編成1組列車),面對未來連假旅運需求及疫後運量成長趨勢,高鐵公司董事會雖於112年3月15日通過新增高鐵列車組採購案,採購12組新列車,然於116年始能投入營運 。 四、探討研析 (一)在高鐵新列車投入營運前,高鐵公司應提出相關營運改善策略 高鐵計畫採徵求民間投資方式辦理,並以BOT(由民間負責投資、興建與營運,俟特許期滿後,再移轉給政府)方式執行,係交通部依「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條例」相關規定辦理,目前由高鐵公司營運中。 「鐵路法」第55條之1規定,鐵路旅客、行李、包裹、貨物運送、鐵路機構責任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規則,由交通部定之;另第4條第3項前段規定,有關鐵路之監督管理等相關業務,由交通部鐵道局辦理。又「鐵路運送規則」第73條第1項規定,鐵路機構應依本規則規定訂定旅客、包裹及貨物運送契約,報請交通部鐵道局備查後公告實施;變更時亦同。 依高鐵公司報請交通部備查公告實施之「台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旅客運送契約」第3點第4款規定,自由座指限定搭乘日期及車廂,但未限定車次及座位者;又第7點第3款規定略以,如有大量人潮等待運送時,得開放列車玄關、對號座等空間供站立。爰此,各車站將會視實際情況決定開放對號車廂供自由座旅客站立,並以廣播等方式通報旅客周知,持自由座車票旅客依前開契約規定,係於獲准情況下始能進入對號車廂站立。 按疫後高鐵運量成長已超越疫情前水準,且面臨連假疏運期間尖峰集中性之旅運需求量,在高鐵新購列車投入營運前,高鐵公司應提出相關營運改善策略。又「鐵路法」第41條第1項規定,交通部鐵道局應定期及不定期,派員檢查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之…、運輸、…等情形;…,如認為辦理不善或缺失,應命其限期改善,…。另依「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監督實施辦法」第46條第1項規定,交通部鐵道局得視監督需要,對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機構實施定期檢查或臨時檢查。如在不影響對號座旅客乘車品質原則下,為能有效分流連假疏運尖峰時段自由座搭車人潮,交通部鐵道局應督促建議高鐵公司評估修正前開旅客運送契約,檢討發售自由座數量及限定搭乘車次之可行性,或於連假前公告增開全車自由座列車班次資訊供旅客選擇,以避免車站短時間集中湧入大量人潮。 (二)各運具應發揮其角色功能,避免大量人潮湧入單一特定運具 根據臺鐵統計 ,112年中秋節連假疏運量比預期低,10月1日收假日運量66.7萬人次,未達預估之70萬人次;臺鐵目前平、假日運量也僅約回復疫情前之9成。反觀高鐵運量已超越疫情前水準,中秋節收假日運量更高達33.8萬人次,創高鐵營運以來單日新高,高鐵旅客爆量,除自由座旅客於車站大排長龍購票外,也引發對號座旅客抱怨走道站太多自由座旅客,影響乘車品質。 高鐵現有12座車站,有些車站位置距離市中心區有段距離,較為偏遠,仍需要較長接駁時間,而臺鐵的優勢在於車站大多位於市中心區,臺鐵應思考其自身優勢,發揮其角色功能,如若能針對旅運需求量大的站點、時段,評估增開直達班次之可行性,如西部中、長途直達車等,同時也提升列車準點率及安全性,以期可分擔高鐵人潮,以達分流效果,避免大量旅客湧入單一特定運具。 撰稿人:楊盛旺 � 張亦惠、潘虹恩,中秋收假 臺中高鐵現數公里人龍 史上最慢高鐵 排了2小時還沒坐上 網友抱怨自由座無限量 品質直直落,中國時報,112年10月2日,第A4版。 � 余曉涵,高鐵中秋自由座排到站外 鐵道局3要求改善,中央社,112年10月3日,國內交通。 � 周彥妤、洪敬浤,憂國慶再爆人龍 鐵道局急要高鐵改善 國慶連假倒數 交通部要高鐵節日增班 尖峰加開全自由座列車,聯合報,112年10月3日,第A7版。 � 109年至111年為COVID-19疫情影響期間。 � 周彥妤、洪敬浤,同註3。 � 客運運輸情形,台灣高鐵公司,網址: https://corp.thsrc.com.tw/corp/9571df11-8524-4935-8a46-0d5a72e6bc7c(最後瀏覽日期:112年 10月17日)。 � 汪淑芬,台灣高鐵採購12組新列車 最快116年上路,中央社,112年3月15日,國內交通。 � 汪淑芬,秋節收假高鐵單日旅客量創新高 台鐵未如預期,中央社,112年10月2日,國內交通。 3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4684/File_19794689.doc
R02271
強化無人機具於公共安全領域之運用法制研析
民用航空法;消防法;國防產業發展條例
康世宗
2023-10-30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71 議題研析 一、題目:強化無人機具於公共安全領域之運用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民用航空法、消防法、國防產業發展條例 三、背景說明 據報導[footnoteRef:1],國防部為建構無人機戰力,除以國造、外購方式籌獲「軍用軍規」無人機,並規劃於113年起向國內廠商採購總計約1,779架「軍用商規」無人機;上開報導進一步指出,依據113年國防部預算書說明,5款總計848架軍用商規無人機分別為:艦載監偵無人機4架、陸用監偵無人機12架、目獲型無人機42架、監偵型無人機155架,與陸軍及空軍採購635架微型無人機,國防部將陸續廣徵國內供售商源,作為後續採購參據。此次軍用商規無人機採購需求,以國內具無人機自主研發及製造廠商為招商對象。因此,引發強化無人機具如何發展及運用於各種多元用途相關法制問題之討論。 [1: 吳旻洲,買800架軍用商規無人機 國軍13日辦說明會,大紀元時報,112年10月3日,第A6版。] 四、探討研析 (一)健全無人機具相關發展管理規範,並以確保國家或公眾之安全為前提 依民用航空法第99條之17規定:「遙控無人機之分類、註冊(銷)、射頻識別、檢驗、認可、維修與檢查、試飛、操作人員年齡限制、體格檢查與操作證之發給、飛航活動之申請資格、設備與核准程序、操作限制、活動許可、費用收取、製造者與進口者之登錄及責任、飛航安全相關事件之處理與通報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規則,由交通部定之」。交通部並已依上開授權規定,訂有遙控無人機管理規則,據以實施相關管理事宜。 考量近來無人機具之發展態樣日新月異,被廣泛應用在各種情境,例如:災害防救、犯罪偵防、軍事演訓、環境探測、空拍休閒等各項新興或傳統領域,其中固然有其實用及便利性,但也可能因為非法或不當使用,帶來多面向的威脅,包括:飛航安全、公共安全,以及衍生窺探個人隱私等疑慮[footnoteRef:2];甚至可能被運用作為攻擊性武器,對國家或公眾安全造成威脅。因此,無人機具運用範圍之廣泛已不僅是單純之遙控無人機管理規則所能完整涵蓋,為健全無人機具相關發展管理規範,並以確保國家或公眾之安全為前提,建議相關主管機關參考歐美國家對無人機運用的規範[footnoteRef:3],全盤檢視現行規範是否有所不足,並針對目前無人機具所衍生的各項安全議題,提出更為周延完整之管理規範或修法方向,以強化無人機具管理及降低使用風險,確保安全無害之飛航作業及有效管理。 [2: 許智翔,小型無人機的國家安全問題與因應,台灣新社會智庫,108年4月15日,網址:http://www.taiwansig.tw/index.php/,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4日。] [3: 同前註。] (二)建議擴大無人機具於危險場所或公共安全領域之優先運用,以維護執勤或救護人員安全,並適時修正相關規範據以實施 依消防法第19條之1規定略以:「下列場所發生火災、爆炸、公共危險物品或可燃性高壓氣體漏逸時,管理權人應立即依中央主管機關訂定並公告之對象、方式及內容完成通報……(第1項)。主管機關之人員、車輛及裝備進入前項場所時,該場所之管理權人及現場人員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第2項)」。另依國防產業發展條例第7條第1項規定:「主管機關認有必要時,得依合格廠商之申請,指派或協請相關機關支援適當之人力、裝備進駐,協助執行安全維護」。 換言之,於公共危險場所或國防產業中涉及重要性裝備生產地區、廠庫等領域,依上揭規定,除相關人力外,均已訂有得指派「裝備」進駐重要國防領域或進入危險場所之規範,鑒於生命或身體法益一旦受損難以或無法回復,應優先保障人身安全 ,爰建議相關主管機關研議擴大無人機具於危險場所或公共安全領域之優先運用可行性,例如:評估將國防產業發展條例第7條第1項及消防法第19條之1第2項有關「裝備」進駐或進入規定,修正為「裝備(得優先指派無人機具)」進駐或進入等,並適時配套修正相關施行細則或辦法等規範據以實施,以資周延。 撰稿人:康世宗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4682/File_19794687.docx
R02270
人工智慧醫療器材相關法制研析
醫療器材管理法;醫師法;醫療法;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
江建逸
2023-10-30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70 議題研析 一、題目:人工智慧醫療器材相關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醫療器材管理法、醫師法、醫療法、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 三、背景說明 (一)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以下簡稱FDA)2018年4月創世界之先,允許銷售利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來檢測成人糖尿病患者輕中度以上的眼部視網膜病變醫療設備IDx-DR,IDx-DR是一種使用人工智慧演算法來分析視網膜相機拍攝眼睛圖像的軟體,提供一線家庭醫師可不經眼科專科醫師確認,直接診斷糖尿病眼部視網膜病變[footnoteRef:1],並進行轉診眼科專科醫師治療。 [1: U.S.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FDA permits marketing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sed device to detect certain diabetes-related eye problems,2018年4月。網址: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fda-permits-marketing-artificial-intelligence-based-device-detect-certain-diabetes-related-eye,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18日。] (二)世界醫學會(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WMA)2019年10月通過醫療保健增強智能的聲明提出:醫療保健人工智慧可以為醫病雙方提供變革,可使醫療保健更安全、更有效率,但強調醫病關係的核心原則是保護病患資料的機密性、控制權及所有權[footnoteRef:2]。世界衛生組織(WHO)2023年5月呼籲謹慎使用人工智慧產生的大型語言模型工具(large language model tools,LLMs),以保護與促進人類福祉、人類安全及自主性,並維護公眾健康[footnoteRef:3]。 [2: 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WMA STATEMENT ON AUGMENTED INTELLIGENCE IN MEDICAL CARE,2019年10月。網址:https://www.wma.net/policies-post/wma-statement-on-augmented-intelligence-in-medical-care/,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13日。] [3: WHO,WHO calls for safe and ethical AI for health,2023年5月。網址:https://www.who.int/news/item/16-05-2023-who-calls-for-safe-and-ethical-ai-for-health,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17日。] (三)相較於傳統以硬體為基礎的醫療器材,軟體類醫療器材(Software as Medical Device,SaMD)使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演算法(Artificial Intelligence/Machine Learning-AI/ML)產品日新月異,如何確保變更後醫療器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同時納入考量產品衍生的風險,如網路安全、資訊安全、隱私保護等,對各國主管機關都是很大挑戰[footnoteRef:4]。 [4: 楊惇筑,〈各主要國家醫療器材軟體上市審查制度及變更管理方向之比較〉,《當代醫藥法規月刊》,第128期,2021年6月10日,頁1。 ] (四)截至目前(2023年10月),世界各國仍未有人工智慧相關管理法案,歐洲議會在2023年4月27日的會議中對歐盟執委會2021年《人工智慧法》(AIA)草案提出了修正案,目的在消除或減少濫用生成式AI帶來的負面影響[footnoteRef:5],預期法案的最終版本會在2023年底正式通過[footnoteRef:6]。FDA於2021年1月公告「應用人工智慧/機器學習之SaMD行動計畫」(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chine Learning (AI/ML) Software as a Medical Device Action Plan),闡述FDA對應SaMD應用趨勢之管理思維[footnoteRef:7]。我國對醫療器材的規範於醫療器材管理法,在現有法規架構下,於2022年9月修正醫用軟體分類分級參考指引及2023年8月修正醫療器材分類分級管理辦法,據報導我國目前有96件以人工智慧技術為主的醫療器材取得國內許可證,而就LLMs語言模式生成病歷,衛生福利部則強調禁用[footnoteRef:8]。 [5: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歐盟人工智慧法案:首部人工智慧法規,2023年8月5日。網址:https://www.tipo.gov.tw/tw/cp-885-924809-9425c-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16日。] [6: 田孟心 ,歐盟通過全球第一個《人工智慧法案》,ChatGPT會被怎麼管?,天下雜誌,2023年6月15日。網址: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6255,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20日。] [7: 余啟民,<醫療人工智慧應用爭議與法制規範課題>,《東吳法律學報》,第34卷第2期,2022年4月26日,頁38。] [8: 吳亮儀等,96件取得許可、百餘件申請中 AI醫材進入軍備競賽/送審多屬中風險性醫材 衛福部強調禁用生成式病歷,自由時報,2023年10月9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608972,瀏覽日期:2023年10月11日。] 四、探討研析 (一)主管機關因應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演算法之醫療器材,宜全面檢視醫療相關法規,以期明確   由於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迅速、應用領域非常廣泛,行政院版「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尚難提出,行政院數位法制平臺盼藉該平臺發展從自律到法律、從個法到總法[footnoteRef:9]。則主管機關因應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演算法之醫療器材,宜全面檢視醫療相關法規。舉例言之,衛生福利部強調禁用生成式病歷[footnoteRef:10],惟檢視醫師法第12條[footnoteRef:11]第1項及醫療法第68條[footnoteRef:12]第1項,雖規定「醫師執行業務時,應製作病歷,並簽名或蓋章及加註執行年、月、日。」及「醫療機構應督導其所屬醫事人員於執行業務時,親自記載病歷或製作紀錄,並簽名或蓋章及加註執行年、月、日。」,但對於製作紀錄方式以及相關禁止事項,目前法規規定恐不夠明確,且對於如何「保護病患資料的機密性、控制權及所有權」等環節,應有更完善的配套。 [9: 趙宥寧等,鬆緊拿捏 我人工智慧法難產,聯合報,2023年8月14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38/7367081,瀏覽日期:2023年10月23日。] [10: 吳亮儀等,同註8。] [11: 醫師法第12條規定:「(第1項)醫師執行業務時,應製作病歷,並簽名或蓋章及加註執行年、月、日。(第2項)前項病歷,除應於首頁載明病人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別及住址等基本資料外,其內容至少應載明下列事項:一、就診日期。二、主訴。三、檢查項目及結果。四、診斷或病名。五、治療、處置或用藥等情形。六、其他應記載事項。(第3項)病歷由醫師執業之醫療機構依醫療法規定保存。」] [12: 醫療法第68條規定:「(第1項)醫療機構應督導其所屬醫事人員於執行業務時,親自記載病歷或製作紀錄,並簽名或蓋章及加註執行年、月、日。(第2項)前項病歷或紀錄如有增刪,應於增刪處簽名或蓋章及註明年、月、日;刪改部分,應以畫線去除,不得塗燬。(第3項)醫囑應於病歷載明或以書面為之。但情況急迫時,得先以口頭方式為之,並於二十四小時內完成書面紀錄。」] (二)主管機關應儘速提出管理指引並研議修正法律,避免醫療事故及爭議   目前我國核可之人工智慧醫療器材等級多屬第二等級(中風險性),隨著科技進步不排除第三等級(高風險性)人工智慧醫療器材廣泛應用,FDA於2017年開始針對醫療器材軟體提出「預認證計畫」(Pre-Certification Program),我國於2022年9月修正醫用軟體分類分級參考指引及2023年8月修正醫療器材分類分級管理辦法均未針對SaMD作出相應之規範,爰建議主管機關依據行政院數位法制平臺規劃,儘速訂定相關自律指引,若涉及人民權利者,則應視規範對象、內容或法益所受限制輕重,考慮研議修正法律。另運用高科技醫療器材的輔助,雖可提升醫療水準並保障病人權益,惟若發生醫療事故,例如偽陰性判讀的疏漏,導致發生醫療爭議,如何預防或管控亦宜儘早規劃,以保障病人安全。 撰稿人:江建逸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4680/File_19794685.docx
R02269
社會變遷下法定繼承制度之檢討
民法
吳欣宜
2023-10-30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69 議題研析 一、題目:社會變遷下法定繼承制度之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民法 三、背景說明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改變,傳統家庭結構亦面臨轉變,過往同居共財之大家族逐漸解體,取而代之者係以夫妻及未成年子女所組成之核心家庭。另一方面,現代人之遺產大多乃生前勞動所得之累積,而非世代相傳之家產,使得繼承性質已從過往之宗祧繼承,轉為單純之財富傳承。 個人主義興起,現代民法以個人財產自主為趨勢,故就遺產之分配,應以被繼承人意思自由為主。而家庭功能式微,被繼承人可能沒有配偶,或與配偶、子女關係疏離,其生前照護需求可能係由同居者提供,有時甚至得「委外」處理,此亦提高被繼承人依照自己意志分配遺產之正當性。 四、探討研析 (1) 配偶之應繼分標準 在人口高齡化下,被繼承人死亡時,其生存配偶通常亦為高齡者,相較於子女多已具有穩定家庭與經濟基礎,生存配偶依賴遺產生活之必要性及正當性均提高,是以現下各國繼承法制莫不以強化對生存配偶保障為目的。其立法例可能之規範方式,不外乎是給予配偶較其他繼承人有更多應繼分之保障,或如我國民法在不調整配偶法定應繼分之下,由生存配偶先主張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後,所剩之財產始為繼承遺產,以解決配偶應繼分過低之問題[footnoteRef:1]。 [1: 鄧學仁,高齡生存配偶居住權之保障—以日本配偶居住權為例—,全國律師,第27卷第3期,112年3月,頁108。] 應說明者,我國民法第1144條對於配偶之應繼分係採雙重標準,當配偶與第二順序以下之繼承人共同繼承時,配偶之應繼分為固定比例,不受其他繼承人之影響。但當配偶與第一順序之繼承人即直系血親卑親屬共同繼承時,配偶之應繼分係與全部繼承人均分。由於第一順序之繼承人為直系血親卑親屬,並以親等近者為先,當被繼承人之子輩全部於繼承開始前死亡或喪失繼承權時,其孫輩究應依民法第1140條為代位繼承,抑或依民法第1139條按其固有順序繼承,學說向有本位繼承說與代位繼承說之對立[footnoteRef:2]。本位繼承說論者主張民法第1140條之文義解釋應指代位人之一人或數人,當被繼承人之子輩全部均無法繼承時,其孫輩即應依民法第1139條按其固有順序及應繼分繼承,換言之,即由配偶與孫輩平均繼承[footnoteRef:3]。然依常情,孫輩人數較子輩人數為多,本位繼承說之解釋方式將造成配偶之應繼分被稀釋。是以,學者建議得參考德國民法之規定,就配偶應繼分統一採固定比例,即採取分股原則,將配偶與其他血親繼承人之應繼分明確劃分,互不影響其應繼分,以符合保障高齡生存配偶之立法趨勢[footnoteRef:4]。 [2: 林秀雄,子輩繼承人全部死亡或喪失繼承權時孫輩繼承人之繼承問題,收於氏著,繼承法制之研究(三),初版,元照,105年7月,頁27-31。] [3: 戴東雄,繼承,2版,三民,100年10月,頁62-63。] [4: 戴瑀如,論台灣與德國配偶之法定應繼分,收於施慧玲、鄧學仁、戴瑀如、王富仙、郭振恭、林誠二著,繼承法制之研究(二),初版,元照,105年9月,頁66-67。] (2) 兄弟姊妹或祖父母之應繼分或特留分 隨著高齡化、少子女化及婚姻關係等變遷因素,家庭結構雖然維持以夫妻及未成年子女所組成之核心家庭為主,但單人家戶、夫妻二人與單親家庭,甚至是同居或其他多元家庭等新興家庭發展型態,亦所在多有,構成現代社會中家庭組成型態之多重面貌。 以未養育子女之頂客族為例,夫妻其中一方死亡後,依民法第1138條規定,將由配偶依序與被繼承人之父母、兄弟姊妹或祖父母共同繼承。然而,現代人之遺產多為自身生前勞動所得,兄弟姊妹對於被繼承人遺產之累積多無潛在貢獻。另一方面,在高齡化下,被繼承人過世時,祖父母通常亦可能早已不在人世。是以,兄弟姊妹或祖父母與配偶共同繼承之正當性越來越低,其法定應繼分應否相應調低,抑或降低其特留分比例,迭有檢討之聲浪[footnoteRef:5]。 [5: 戴瑀如,同註4,頁71。黃詩淳,從裁判看資產傳承與遺族照顧,月旦民商法雜誌,第70期,109年12月,頁161-162。] 撰稿人:吳欣宜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4678/File_19794683.docx
R02268
歐盟反傾銷法有關認定正常價格之發展簡析
貿易法;關稅法;平衡稅及反傾銷稅課徵實施辦法
方華香
2023-10-27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68 議題研析 1、 題目:歐盟反傾銷法有關認定正常價格之發展簡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貿易法、關稅法、平衡稅及反傾銷稅課徵實施辦法 三、背景說明 (1) WTO協定架構下,對國內產業造成損害時,進口國得採取之貿易救濟方式主要有三種 :課反傾銷稅(對外國特定廠商低價傾銷貨物之救濟)、課平衡稅(對特定外國政府補貼貨物之救濟)、採取防衛措施(進口數量激增,保護國內特定產業之措施,包含調整關稅、設定輸入配額等)。 (2) 相較於其他二種貿易救濟方式,學者 指出反傾銷是最容易採行的貿易救濟手段,理由有:WTO對反傾銷措施之事後審查機制較為寬鬆,較尊重各國認定結果;反傾銷之要件較容易滿足,只須認定特定外國廠商之貨物價格,比較不會造成國與國之對立;反傾銷措施比防衛措施成本低,蓋若採取防衛措施,則須對受影響之會員國其他商品提供關稅或其他減讓方式之貿易補償 等。 (3) 傾銷係指出口價格低於出口國國內正常價格 ,對進口國即可能構成傾銷,而出口價格與出口國國內正常價格之差額即為傾銷差額。WTO之關稅貿易總協定(GATT 1994)第6.1條明文規定,正常價格原則上應依據同類產品在出口國之國內價格計算,僅在欠缺該價格時,才能改用其他擬制價格 。如何認定「(國內)正常價格」,乃為反傾銷法上重要事項。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歐盟開啟之反傾銷調查數量係全球第三 ,案件量甚多。爰歐盟反傾銷法有關認定正常價格之法制發展,容值關注。 四、探討研析 (1) 2017年以前歐盟採雙軌制—區分產品係來自於(非)市場經濟國家而有不同認定「正常價格」之方式 非市場經濟國家之產品價格受到國家管制 或可能有獨占等情形,其國內價格不被認為係「正常價格」,歐盟1996年反傾銷法第2(7)條規定,得以市場經濟國家之第三國國內價格或該國出口至其他國家或其他合理方式作為其正常價格,惟並未詳細規範如何決定替代國家(我國 平衡稅及反傾銷稅課徵實施辦法第32條第5項 亦有類似規定)。1998年更增訂包含中國大陸在內之非市場經濟國家清單。2016年修正通過之歐盟反傾銷法第2(7)(b)條則將中國大陸、越南等國納入轉型中國家 ,可個別認定特定生產者或出口商之生產銷售是否符合「市場經濟」而適用市場經濟國家正常價格之認定方式 。 然而,市場經濟國家之國內價格亦有可能不被認定為「正常價格」。歐盟反傾銷法第2(3)條規定「當欠缺在通常交易過程中之銷售或銷售不足,或因特殊市場交易狀況致銷售價格無法作為適當比較時,同類產品之正常價格應基於原產國國內之生產成本加上合理管銷費用及利潤計算之,或基於通常交易過程中出口到適當第三國且具有代表性之出口價格。」亦即,欠缺通常交易過程之交易或有特殊市場狀況 ,例如:低於成本銷售、關係人間買賣、國內價格因法令限制而低於成本、政府干預價格、存在非商業安排或其他市場障礙,無法反映市場機制而造成價格扭曲等,歐盟調查機關即得捨棄不用國內價格,改採推算價格或第三國價格。有關成本之計算,2002年歐盟於第2(5)條新增第2段:「若與受調查產品之生產銷售有關之成本無法合理反映在當事人之資料中,應依據該國國內其他生產者或出口商之成本為基礎進行調整或重建,若在前述資料不可得或無法使用之情形時,應以任何其他合理之基礎,包括其他有代表性市場之資料。」此一做法被稱為成本調整法,調查機關可改採其他未被扭曲之市場價格作為成本之計算基礎 。 (2) WTO爭端解決機構之見解 對歐盟調查機關排除實際成本價格改採成本調整法計算之作法,歐盟法院見解並非均予贊同;而WTO爭端解決機構更認為此作法有違反WTO反傾銷協定第2.2.1.1條之虞,蓋此條為強制規定,須在不符合要件之情況下,才能排除廠商所提供的資料。該條對出口商或生產者提供之成本資料之要求,只要能正確可信地反映其實際生產成本即可,該成本是否受到政府措施干預並非考量因素。亦即,廠商提供資料係重在真實性之判斷,非為合理性之判斷。歐盟在計算傾銷差額時,以出口國國內市場價格受到政府干預而拒絕使用當地成本資料,主張有更合理之假設性成本,恐有違反反傾銷協定之虞 。 (3) 2017年後以市場價格是否嚴重扭曲來認定「正常價格」 2017年歐洲議會及歐盟理事會修正通過反傾銷法第2(6)(a)條,增訂若出口國國內市場價格存在「嚴重扭曲(significant distortions)」之情形致其國內價格或成本不適合使用時,正常價值得以反映未受扭曲之價格或基準認定之(改以其他國家之市場價格代替之)。所謂「嚴重扭曲」,依第2(6a)(b)條之規定,係指生產者或出口商所提出之價格或成本(包含原物料及能源之價格及成本),因實質政府干預影響無法基於自由市場力量決定之情形 。 此一修正案,變更以往雙軌制區分市場經濟或非市場經濟國家之作法,改以市場價格是否受到「嚴重扭曲」作為統一標準,中立較不具歧視性,但一體適用於所有國家,非如以往僅適用於非市場經濟國家 ;且其嚴重扭曲之要件,實質上亦與2017年以前,認定非市場經濟之要素類似。最重要的是舉證責任改變,以往由非市場經濟國家之出口商/生產者舉證證明自己符合市場經濟之要件,新法改由歐盟內產業或反傾銷程序之申請人證明出口國國內市場有嚴重扭曲情況,而為免加重歐盟內申請人負擔,第2(6a)(c)條規定由歐盟執行委員會(下稱執委會)出具「市場扭曲報告」,允許歐盟內產業以此報告提出反傾銷稅調查之申請,減輕申請人舉證責任,但同時,報告內之國家出口商/生產者可提反證推翻歐盟執委會之認定 。 (4) 建議我國法制有關調整「出口價格」、「正常價格」之規定,宜更明確化與細緻化 傾銷本質上其實就是出口價格 與正常價格之比較,為了公平及精確,此二種價格須經過若干調整,始能在同樣基礎上進行比較。如果此二種價格包含例如運送費用、倉儲費用、廣告費、權利金、佣金、稅費、保險費等,應予扣除後,始相互比較 。 相對於歐盟法制歷年來針對正常價格之認定逐步調整修正,我國主要是參考美國法制建構反傾銷調查制度 ,但涉及出口價格及正常價格之平衡稅及反傾銷稅課徵實施辦法第31條至第33條等相關規定,卻多年未曾修正,實有檢討必要。茲分述如下: 1.出口價格部分 我國關稅法第29條第1項至第3項雖有「完稅價格(交易價格)」之規定,但所定之完稅價格包含較多費用(手續費、佣金、容器及包裝費用、權利金、運費、裝卸費及搬運費等),並非反傾銷稅制上之「出口價格」;有關「出口價格」之調整部分,現行規範模式,並非直接規定「出口價格」之調整方式,而係於例外「『無』出口價格或出口價格『不足採信』」,財政部「推定出口價格」時,針對「推定出口價格」明定其調整方式(須扣除保險、運輸、處理、裝卸、稅捐、利潤、佣金等費用) 。學者建議,法制架構上,宜針對作為傾銷認定基礎的出口價格,直接建構調整方式,而非以作為例外規定之推算價格來規範其調整方式 。 2.正常價格部分 至於「正常價格」,於關稅法第68條第2項雖有明文定義,但其調整機制,則僅於平衡稅及反傾銷稅課徵實施辦法第33條第1項對傾銷差額之計算有原則性說明:輸入我國價格與正常價格之比較,應 基於相同之交易層次及儘可能同一交易時間為之;就貨物之 物理特性、稅賦、規費、交易折扣、交易之層次、時間、數量、條件及其他影響價格之因素調整其差異。上述規定,難以具體明確預測財政部就「正常價格」究應調整哪些費用,而有規範密度不足之慮,學者建議相關規範亦宜予明確化 。 撰稿人:方華香 � 梁祐華,〈ECFA下之貿易救濟措施:兼論臺灣對中國大陸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之案例〉,《貿易政策論叢》,第17期,2012年7月,頁99-100;另參照關稅法第67條至第69條、貿易法第18條、第19條、貨品進口救濟案件處理辦法第4條第1項等規定。 � 歐陽弘,〈反傾銷稅的發展趨勢〉,《月旦財稅實務釋評》,第25期,2022年1月,頁58。 � 楊健弘,〈銅牆鐵壁護產業-論歐盟鋼鐵防衛案及我國的因應作為〉,《貿易政策論叢》,第33期,2021年8月,頁267。 � 參照我國關稅法第68條第1項規定:「進口貨物以低於同類貨物之正常價格輸入,致損害中華民國產業者,除依海關進口稅則徵收關稅外,得另徵適當之反傾銷稅。」;林俊豪,〈美國反傾銷規定-魔鬼在細節〉,《貿易政策論叢》,第2期,2004年12月,頁37。 � 張南薰,〈近期歐盟反傾銷法之改革〉,《貿易政策論叢》,第33期,2021年8月,頁223。 � 歐陽弘,同註2,頁55。 � 其規定為:「產製國或輸出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者,得以市場經濟第三國可資比較之銷售或推算價格,或該第三國輸往其他市場經濟國家或我國可資比較之銷售價格為正常價格。如無法決定時,得以其他合理基礎推算之。」 � 2000年中國大陸加入WTO之入會議定書第15條規定,同意接受15年非市場經濟地位待遇,其他WTO會員國調查中國大陸產品之反傾銷案件時,可直接將中國大陸視為非市場經濟體,以市場經濟之第三國數據代替中國大陸國內價格,此承諾期間於2016年12月屆滿。詳見, 吳柏寬,〈歐盟修正貿易救濟法規因應中國大陸「非市場經濟體」地位屆期研析〉,《經濟前瞻》,第169期,2017年1月,頁78。 � 張南薰,同註5,頁226-228。 � 我國平衡稅及反傾銷稅課徵實施辦法第28條、第29條等亦有類似規定。 � 張南薰,同註5,頁228-230。 � 張南薰,同註5,頁233-235。 � 張南薰,同註5,頁223、235-236。 � 中華民國(臺灣)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歐盟貿易救濟措施工具(Trade Defence Instrument,TDI)法案改革現況〉,2019年2月20日,網址(首頁 > 經濟商務 > 歐盟商業法規):https://www.taiwanembassy.org/be/post/7014.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23日。 � 張南薰,同註5,頁238-239。 � 即平衡稅及反傾銷稅課徵實施辦法第31條至第33條等規定之「輸入我國價格」。 � 歐陽弘,〈傾銷的認定基礎〉,《月旦財稅實務釋評》,第39期,2023年3月,頁50-51。 � 歐陽弘,同註17,頁48。 � 參照平衡稅及反傾銷稅課徵實施辦法第31條、第32條第3項等規定。 � 歐陽弘,同註17,頁51。 � 歐陽弘,同註17,頁50。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4467/File_19794442.doc
R02267
公務人員勞動權益之淺析
公務人員協會法
賴怡瑩
2023-10-2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67 議題研析 一、題目:公務人員勞動權益之淺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公務人員協會法 三、背景說明 報載,屏東工廠大火釀多人死傷、4消防員殉職,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盼組工會以提升權益 ,復據考試院新聞稿表示,為回應基層公務同仁之結社訴求,並強化公務人員協會之運作功能,考試院於112年10月19日院會通過公務人員協會法(以下簡稱協會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共修正17條,五大重點包括:放寬得成立協會之機關層級,增設特種公務人員協會之組織模式,下修協會成立之會員人數門檻,擴大建議、協商與參與事項範圍,及增訂對機關之課責機制。草案函送行政院會銜,以期於112年10月底前送交立法院審議 ,本文就現行公務人員勞動權益加以研析,以作為協會法未來修法之參考。 四、探討研析 (1) 公務人員及勞工之勞動關係分屬二元法制體系,目前仍擬予以維持 公務人員與國家之關係為公法上職務關係,勞工與雇主間為勞僱關係,因身分屬性不同,公務人員與勞工分別有不同之人事法制體系。「勞動三權」係指「團結權」、「團體協商權」、「爭議權」,在勞工勞動關係上分別定有「工會法」、「團體協約法」、「勞資爭議處理法」作為相關規範;在公務人員勞動關係上,則係以公務人員協會法規範公務人員結社權、協商權及明文禁止罷工權。我國消防員為公務人員,如修正工會法,改依該法規定組織工會,則突破上述二元法制體系,制度變革不可謂不大,爰此,考試院及行政院定調以修正協會法相關條文方式回應消防人員組工會訴求。 (2) 公務人員勞動三權法制及運作情形研析 1、 團結權: 公務人員協會之組織分為「機關公務人員協會」及「全國公務人員協會」二級;機關公務人員協會包括:「總統府、國家安全會議、五院之機關公務人員協會」、「各部及同層級機關之機關公務人員協會」、「各直轄市、縣(市)之機關公務人員協會」 。目前已成立總計35個機關公務人員協會(中央協會數20個,地方已成立協會數15個);另自105年臺東縣公務人員協會成立迄今,尚無新成立之機關公務人員協會 ,成立比例似未突破得成立機關公務人員協會數之半數。惟論者指出,各種「非官方」型態的公務員團體卻在近年來蓬勃運作,主要發起人多來自於網路世代的「年輕公務員」,曾經發起倡議並達到爭取勞動權益成效的分別有「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台灣法警工作權益促進會」、「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會」、「台灣獄政工作權益促進會」及「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等。上述社團法人頗有取代公務人員協會之實 ,我國公務人員協會係依機關別、行政區域別建置,未有如同勞工除「企業工會」外,尚有依「產業」及「職業」建置之工會類型,為應結社趨勢,建議協會組織模式應兼顧同一專業社群或人員進用別之模式,以期共同為其勞動權益努力。 2、 協商權: 協會法第7條第1項規定,「辦公環境之改善」、「行政管理」、「服勤之方式及起訖時間」得提出協商,主管機關目前修法方向已朝擴大協商範圍。惟在同條第2項規定「為公務人員個人權益事項者」不得提出協商部分,論者或有謂,公務人員之所以會想參加協會,最大的誘因應是個人權益可能遭受損害時的協助,上開規定降低公務人員加入協會意願 ,再者,公務人員「個人」權益並無明確定義,且個人與團體權益的分界為何?也無其他法規可供遵循,故即使該規定希望公務人員協商事項須以「團體」利益為優先,相關文字定義也應更為精確,否則建議刪除 ;另「與國防、安全、警政、獄政、消防及災害防救等事項相關者。」不得提出協商部分,亦應本於公務人員勞動權益之維護,明確定義相關事項範圍,避免限制公務人員權益。 3、 爭議權(罷工權): 協會法第46條明定「公務人員協會不得發起、主辦、幫助或參與任何罷工、怠職或其他足以產生相當結果之活動,並不得參與政治活動。 」經查美國、德國、日本公務人員未有罷工權;英國未有法令明確規範予以准許,英國政府基於慣例,並不允許公務人員有罷工權;法國除警察不能罷工外,文官法第10條明定:「公務人員得依有關法律規定之範圍,行使罷工權」 。在協會法已建置協商、調解與爭議裁決機制下,基於公務人員執行職務攸關國家安全及社會公益,現階段是否參採法國公務人員得行使罷工權或維持現行禁止公務人員罷工規定,仍待各界討論,凝聚共識。 撰稿人:賴怡瑩 � 黃麗芸,消防員盼組工會 考試院近日將先審協會法修正案,中央社,112年10月4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310040050.aspx,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0日。 � 考試院-本院新聞「考試院通過公務人員協會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擴大並強化公務人員結社權及協商權」,網址:https://www.exam.gov.tw/News_Content.aspx?n=1&sms=8956&s=47743,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0日。 � 參照公務人員協會法第4條。 � 銓敘部-公務人員協會-統計資料(主管機關許可之協會查詢),網址:https://www.mocs.gov.tw/Association/index.aspx,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0日。 � 何昀峯(110)。我國公務人員勞動結社意願之研究:世代、工作滿意度與公共服務動機的觀點,頁2-4。﹝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s://hdl.handle.net/11296/h6w656。 � 黃朝盟、謝麗秋,擴大公務人員協會協商權之探討,公務人員月刊,112期,94年10月,頁6。 � 考試院-業務資訊-考銓研究報告:公部門勞動關係之研究,106年12月,頁160,網址:https://www.exam.gov.tw/News_Content_table2.aspx?n=3854&s=28493,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0日。 � 許南雄著,各國人事制度,商鼎數位出版有限公司,107年12月,頁516-533。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4457/File_19794431.doc
R02266
推動事業辦理員工福利信託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所得稅法;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
楊翔宇
2023-10-2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66   議題研析 一、題目:推動事業辦理員工福利信託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所得稅法、 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 三、背景說明 報載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放寬員工持股信託買股限制釋出台股利多政策 [footnoteRef:1],截至112年6月底員工福利信託(含員工持股信託與員工福利儲蓄信託)規模,已突破新臺幣(下同)2,056億元[footnoteRef:2],金管會指出,持續推動事業及勞工辦理員工福利信託,現已函釋[footnoteRef:3]擴大員工持股信託之適用範圍,開放非屬股票上市櫃公司員工,可將信託資金購買集團內任一「與該公司具有控制與從屬關係之上市櫃公司」所發行之單一公司股票,且不須辦理風險屬性評估及商品適合度分析,以利事業吸引、留用人才及增加員工退休福利保障[footnoteRef:4]。 [1: 盧宏奇、蔡靜紋,台股三利多 短線攻萬七 勞退基金175億元銀彈進場、金管會放寬員工持股信託買股規定 注入資金活水,經濟日報,112年10月6日,第A3版。] [2: 魏喬怡、戴瑞瑤,台股穩盤新活水衝破2,000億 金管會再助攻,工商時報,112年9月28日,網址:https://www.ctee.com.tw/news/20230928701972-430301,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3日。] [3: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112年9月23日金管銀票字第1120139151號函。] [4: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新聞稿,金管會為鼓勵企業辦理員工福利信託,釋示「員工持股信託」之運用範圍,112年9月28日,網址:https://www.fsc.gov.tw/ch/home.jsp?id=2&parentpath=0&mcustomize=news_view.jsp&dataserno=202309280002&dtable=News,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3日。] 四、探討研析 1. 我國「員工福利信託」現況概述 員工福利信託係一種事業協助員工累積個人財富之信託類型,由員工每月薪資提撥一定金額,事業亦配合提供相應獎勵金,並將所匯集之金額以定期定額方式交付信託業辦理投資運用,員工若因離職、退休等情況退出信託契約時,即可依約領回投資之資金或股票[footnoteRef:5]。另視員工選擇信託投資之標的不同,主要可分為「員工持股信託」及「員工福利儲蓄信託」2大類型,前者係投資於員工自身服務之上市櫃公司股票(金管會現已放寬此限制),後者除投資服務公司股票外,尚包含國內外基金、有價證券等投資標的[footnoteRef:6]。 [5: 中華民國信託業商業同業公會,員工福利信託,網址:https://www.trust.org.tw/tw/info/related-common/1,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3日。] [6: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新聞稿,同註4。] 按世界銀行(Word Bank)曾提出「三層保障模式(three-pillar model)」之年金制度,包含第1層保障之強制性社會安全制度、第2層保障之強制性員工退休金制度,以及第3層保障之自願性商業保險儲蓄制度,共同構成三大支柱以保障老年經濟安全[footnoteRef:7]。我國現行勞工退休準備架構,包含第1層由政府統籌之勞工保險、第2層由事業依法提撥之勞工退休金、第3層由勞工自行規劃之金融投資或保險,惟據勞動部公布資料,勞工規劃退休後之生活費用來源,以「勞保老年給付及勞工退休金」占66.9%最多,其次為「儲蓄」占66.2%、「投資所得」占48.4%[footnoteRef:8],顯示勞工主要依賴由政府及雇主提供之退休金,易缺乏自發性之第3層退休準備,員工福利信託或可作為補強勞工第3層退休準備方式之一[footnoteRef:9]。此外,事業辦理員工福利信託有利於留用人才,對勞資關係亦有助益[footnoteRef:10],而有賴政府各部門共同合作積極推動。 [7: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局,三層保障模式,網址:https://www.fund.gov.tw/News_Content.aspx?n=708&s=16605,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3日。] [8: 勞動部新聞稿,111年勞工生活及就業狀況調查統計結果,112年1月31日,網址:https://www.mol.gov.tw/1607/1632/1633/57422/,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3日。] [9: 張大為,〈利用員工福利信託補強勞退第三支柱之可行性〉,《月旦會計實務研究》,第35期,109年11月,頁25。] [10: 呂英,〈淺談「員工福利信託」〉,《今日合庫》,第48卷,第4期,111年4月,頁99。] 1. 美國對於事業辦理「員工持股信託(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 ESOP)」提供租稅減免 美國國稅局(The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IRS)認定員工持股計畫符合美國國內稅法(Internal Revenue Code, IRC)第401(a)條定義之確定提撥制(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屬於股票紅利計劃或股票紅利,其設計必須主要投資於美國國內稅法第4975(e)(8)條定義之合格雇主證券[footnoteRef:11]。依據非營利性研究組織國家員工所有權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mployee Ownership, NCEO)資料,截至2023年,估計已約有6,500家事業實施員工持股信託,所涵蓋之員工已近1,400萬名,為美國一種最常見之廣泛員工持股結構[footnoteRef:12]。美國員工持股信託係一種員工福利計畫(employee benefit plan),類似於利潤分享計畫(profit-sharing plan),由事業為員工設立信託基金,並向信託基金定期提撥資金或股票,員工可購買服務事業之股票,並隨著於任職事業資歷不斷累積股份,當員工離職時將取得股票,除非該股票可透過公開市場交易,否則事業必須以公平之市場價值回購員工股票,因此員工持股信託同時也是一種退休計畫(retirement plan)[footnoteRef:13]。 [11: IRS,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 (ESOPs) ,網址:https://www.irs.gov/retirement-plans/employee-stock-ownership-plans-esops,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3日。] [12: NCEO,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 (ESOP) Facts,網址:https://www.esop.org/,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3日。] [13: NCEO,How an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 (ESOP) Works,網址:https://www.nceo.org/articles/esop-employee-stock-ownership-plan,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3日。] 另美國針對事業辦理員工持股信託之出資,提供相應租稅減免優惠,使事業對於該信託之出資在一定限額內均得抵稅,包含事業股票出資可以抵稅(Contributions of stock are tax-deductible)、事業每年提撥信託之現金出資可以抵稅(A company can contribute cash on a discretionary basis year-to-year and take a tax deduction for it),以及事業出資用於償還員工持股計畫購買公司股份之貸款可以抵稅(Contributions used to repay a loan the ESOP takes out to buy company shares are tax-deductible)等內容[footnoteRef:14]。 [14: 同前註。] 1. 事業辦理員工福利信託租稅減免之立法方向 經查金管會109年9月發布「信託2.0全方位信託推動計畫」[footnoteRef:15],將鼓勵事業辦理員工福利信託列為重要措施之一,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109年金融建言白皮書」亦表示,建議提供稅賦優惠,鼓勵辦理員工福利信託之事業可特別加計費用扣除額,以強化我國勞工退休金架構[footnoteRef:16]。鑑於員工福利信託不僅有助於提升員工福利及報酬、創造勞資和諧關係及事業留才之互惠模式,尚可在現階段政府部門所建置勞工保險年金、勞工退休金架構外,透過私部門協力額外建置勞工自身之額外退休準備,善盡企業之社會責任,實具有一定公共利益,建議借鏡國外類似經驗及法律規範,立法提供租稅減免。 [15: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信託2.0「全方位信託」推動計畫,網址:https://www.fsc.gov.tw/ch/home.jsp?id=834&parentpath=0%2C2%2C31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3日。] [16: 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金融建言白皮書,網址:https://www.tfsr.org.tw/Home/Download?TheClass=%E9%87%91%E8%9E%8D%E5%BB%BA%E8%A8%80%E7%99%BD%E7%9A%AE%E6%9B%B8,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3日。] 另現行所得稅法第33條[footnoteRef:17]規定,營業事業依勞動法規提撥之勞工退休準備金、勞工退休金或年金保險費等,每年度得在不超過當年度已付薪資總額一定比例內,以費用列之。為鼓勵事業辦理員工福利信託,就事業之出資亦應比照提撥勞工退休準備金模式,賦予相關租稅減免誘因,爰建議修正所得稅法第33條規定及配合修正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71條第8款有關職工退休金費用認列規定,增訂事業辦理員工持股信託或員工福利儲蓄信託之提撥金額,得於一定限度內以費用列支,以進一步推動事業辦理員工福利信託,完善勞工退休準備。 [17: 所得稅法第33條:「適用勞動基準法之營利事業,依勞動基準法提撥之勞工退休準備金,或依勞工退休金條例提繳之勞工退休金或年金保險費,每年度得在不超過當年度已付薪資總額百分之十五限度內,以費用列支。(第1項)非適用勞動基準法之營利事業定有職工退休辦法者,每年度得在不超過當年度已付薪資總額百分之四限度內,提列職工退休金準備,並以費用列支。但營利事業設置職工退休基金,與該營利事業完全分離,其保管、運用及分配等符合財政部之規定者,每年度得在不超過當年度已付薪資總額百分之八限度內,提撥職工退休基金,並以費用列支。(第2項)……」] 撰稿人:楊翔宇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4396/File_19794364.docx
R02265
從比較法論我國對虛擬資產業者之監管法制
洗錢防制法
莊弘伃
2023-10-2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65 議題研析 1、 題目:從比較法論我國對虛擬資產業者之監管法制 2、 議題所涉法規 洗錢防制法 3、 背景說明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於112年[footnoteRef:1]9月26日發布「管理虛擬資產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VASP)指導原則」,未來將由VASP公會依此原則訂立自律規範,並推動業者自律,引導業者強化內部控制,進一步提升客戶權益保障[footnoteRef:2]。相較美國、歐盟、日本對VASP業者是採取「發照」(許可)制度,我國僅採取「指導原則」是否妥適?爰擬介紹上開國家對虛擬資產業者監管之立法,以供我國法制之參考。 [1: 本報告有關年分之使用,原則以民國紀年表述,惟涉及外國法制或立法例部分,改採西元紀年表述。] [2: 廖珮君,金管會公布 虛擬資產平台十大指導原則,經濟日報,112年9月26日,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746702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17日。] 4、 探討研析 (1) VASP十大指導原則概述 查金管會對VASP的十大指導原則,係從交易資訊透明、客戶資產保管方式、平台業者內控管理、外部專家輔助等方面加強平台對客戶保護。內容包括:1、虛擬資產發行面管理:發行人應於平台網站公告所編製白皮書,平台並應公告該網站連結;2、虛擬資產上下架審查機制;3、資產分離保管;4、交易公平及透明度;5、契約訂定、廣告招攬及申訴處理;6、營運和資安及「冷熱錢包」管理機制;7、資訊公告揭露;8、內部控制及機構查核;9、個人幣商:自然人從事虛擬資產業務,向金管會申報洗錢防制法令遵循的聲明者,其聲明內容與品質須與法人組織相當;10、境外幣商:境外虛擬資產平台業者非經依公司法辦理登記,並向金管會辦理並完成洗錢防制法令遵循的聲明者,不得於我國境內或向國人進行業務招攬[footnoteRef:3]。 [3: 發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虛擬資產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VASP)指導原則」,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新聞稿,112年9月26日,網址:https://www.fsc.gov.tw/ch/home.jsp?id=96&parentpath=0,2&mcustomize=news_view.jsp&dataserno=202309260005&dtable=News,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3日;金管會虛擬資產平台指導原則出爐 推動業界自律,MoneyDJ新聞,112年9月27日,網址:https://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a9e63bc3-d5e8-4163-b943-7e5a0fb94525,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17日。] (2) 對虛擬資產業者監管之外國立法例[footnoteRef:4] [4: 余啟民、林紘宇,〈虛擬貨幣監管之比較法制初探〉,《國會季刊》,第51卷第3期,112年9月,頁35-69;國際間支付型穩定幣之最新發展與監管概況,112年9月21日央行理監事會後記者會參考資料/中華民國中央銀行全球資訊網,112年9月21日,網址:file:///D:/users/ly20716/Downloads/%E5%85%AD%E3%80%81%E5%9C%8B%E9%9A%9B%E9%96%93%E6%94%AF%E4%BB%98%E5%9E%8B%E7%A9%A9%E5%AE%9A%E5%B9%A3%E4%B9%8B%E6%9C%80%E6%96%B0%E7%99%BC%E5%B1%95%E8%88%87%E7%9B%A3%E7%AE%A1%E6%A6%82%E6%B3%81%20(3).pdf,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3日。。] 1、 美國 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於2023年7月27日通過「2023 年支付型穩定幣法案」(Clarity for Payment Stablecoins Act of 2023),期建立聯邦層級的監管架構,該法案後續尚須經繁複立法程序,包括眾議院全體會議通過、參議院審查及美國總統簽署等,爰實際規範內容仍待完成立法程序後方能確定。美國目前在聯邦層級並無專責虛擬資產主管機關,係由個別聯邦監理機關就涉及該管業務時進行監管,例如,涉及洗錢防制相關規範時,由財政部金融犯罪執法網(FinCEN)主管;涉及證券相關業務,由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管;涉及商品、期貨等相關業務,由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主管。在州法層級,以紐約州為例,係依紐約金融服務法(New York Cod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itle 23 Financial Services, 23 NYCRR)的授權,制定虛擬資產規則(BitLicense),授予業者經營虛擬資產業務之許可牌照,將虛擬資產業務正式納入紐約金融法規監管。 2、 歐盟 歐盟於2023年5月16日,通過「加密資產市場規範」(The Markets in Crypto Assets Regulation, MiCA),將各類虛擬資產廣泛納管,主管機關為歐洲銀行監理機關(EBA);預計2024年6月施行,旨在建立全面性的監管框架,提供金融業於採用分散式帳本技術及虛擬資產時所得依循之共通指引,其主要目標包括確保法律明確性、保護消費者及投資人、維持市場誠信及金融穩定。依據MiCA規定,VASP僅能由「法人」提供此項業務,且該法人於註冊為歐盟境內實體外還需取得VASP許可(License),並遵守相關申報及營業限制等法令遵循義務;而MiCA定義下之虛擬資產服務包括資產託管、虛擬資產交易平台運營、幣幣兌換、經紀服務、投資顧問及虛擬資產管理等。 3、 日本 日本支付服務法(資金決済に関する法律)於2016年第1 次修法,引進針對虛擬資產(暗号資産)交易服務業者的登記管理制度等;2019年第2次修法,將虛擬資產衍生性商品交易等納入監管範圍,並進一步加強使用者保護;2022年第3次修法,引進穩定幣的監管架構。依照支付服務法第2條第7項規定,從事下列業務者,為VASP(暗号資産交換業者):1.從事虛擬資產買賣或交換、2.從事前項行為之代理、居間或行紀者、3.管理用戶資金並處理前項業務者。支付服務法就經營VASP採「註冊許可制」。金融廳另於2020年1月14日公布「關於修改支付服務法等相關法案之內閣府令」,其中包含「VASP內閣府令」(暗号資産交換業者に関する内閣府令),為了保護虛擬資產使用者,並確保業者有足夠能力落實洗錢防制作業,規定VASP資本額應為1,000萬日圓以上。未登錄註冊者而執行虛擬資產業務者,得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科或併科300萬日圓以下之罰金。 (3) 我國現況及展望 根據金管會統計,我國目前已經有25家幣商完成洗錢防制聲明,未來業者如果違反指導原則,金管會可依據洗錢防制法規開罰,罰鍰在新臺幣50萬到1,000萬元;惟若虛擬資產資產倒閉,投資者的權益恐也須靠公會、業者自律處理[footnoteRef:5]。從比較法角度觀之,我國虛擬資產監理法制目前除了洗錢防制、防資恐以外,針對投資人保護機制及資訊安全要求等均有待自律機制導入實踐後觀察;就VASP之監管模式,我國採用洗錢防制聲明(類似登記制),亦與其他多數國家法制(採許可制)不同。又行政院前已依洗錢防制法指定金管會擔任「虛擬資產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之洗錢防制主管機關[footnoteRef:6],或可考量採雙主管機關模式,根據不同業務分派主管機關(如數位發展部),各主管機關再分別擬定後續監管策略,將資訊安全、投資人保護等缺口補足,或制定專法,以完善我國虛擬資產法制建構。 [5: 吳靜君,幣商須完成洗錢防制聲明,中時新聞網,112年9月8日,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30908000578-260110?chdtv,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17日。] [6: 金管會擔任具金融投資或支付性質之虛擬資產平台主管機關之推動規劃,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新聞稿,112年3月30日,網址:https://www.fsc.gov.tw/ch/home.jsp?id=2&parentpath=0&mcustomize=news_view.jsp&dataserno=202303300001&dtable=News,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18日。] 撰稿人:莊弘伃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4361/File_19794290.docx
R02264
我國推動循環經濟之現行法規檢視與制定專法之可行性研析
廢棄物清理法;資源回收再利用法
李淑瓊
2023-10-2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64 議題研析 一、題目:我國推動循環經濟之現行法規檢視與制定專法之可行性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廢棄物清理法、資源回收再利用法 三、背景說明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透過資源的有效利用以減少碳排放,已成為各國政府的重要課題。而一個產品的生命週期,從設計、原物料的產出、生產製造,到包裝、運送、銷售、使用、維修與廢棄,每個階段都可能產生碳排放,因此將有限的資源循環再生利用的循環經濟概念應運而生,我國政府更將循環經濟列為「5+2」產業創新政策之一,致力推動[footnoteRef:1]。 [1: 蔡宜渏,2023 臺灣循環經濟週正式起跑 部會合作展現淨零決心,工商時報,112年10月3日,網址:https://www.ctee.com.tw/news/20231003701497-431202 ,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18日。行政院「循環經濟推動方案」網頁,網址: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18ef26a4-5d05-4fb3-963e-6b228e713576 ,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18日。] 四、探討研析 (一)循環經濟之概念 過去,世界各國以「線性經濟」(Linear Economy),透過「開採-製造-銷售-使用-廢棄」之模式,擴張經濟規模。近年來,「永續發展」理念逐漸從環境保護領域,結合市場經濟,形成「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的新興發展型態[footnoteRef:2]。而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資源循環(Recycle)(簡稱3R),則為循環經濟的基礎[footnoteRef:3],相關概念包含源頭製造之重新設計、延長產品壽命及回收再利用等課題。 [2: 施顏祥、朱敬平、張嘉真,〈循環經濟推動之挑戰與策略〉,《永續產業發展期刊》,第78卷,106年6月,頁17。] [3: 同前註,頁19。] (二)歐盟「循環經濟行動計畫」簡介 歐盟執委會於2015[footnoteRef:4]年12月推出了第一個「循環經濟行動計畫」(Circular Economy Action Plan),於2019年12月11日提出「歐盟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並於2020年3月11日提出「新循環經濟行動計畫」(new circular economy action plan) ,以促成更潔淨、更有競爭力的歐盟。另外,歐盟執委會並於2023年5月修正循環經濟監測框架(European Commission revises the circular economy monitoring framework),依據該框架,歐盟必須繼續努力減少材料消耗和廢棄物產生,以實現循環經濟[footnoteRef:5]。 [4: 本報告有關年分之使用,原則以民國紀年表述,惟涉及外國法制或立法例部分,改採西元紀年表述。] [5: 歐盟「Circular economy action plan」網頁,網址:https://environment.ec.europa.eu/strategy/circular-economy-action-plan_en ,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18日。] 「新循環經濟行動計畫」的主要目的為促進永續產品設計、賦權給消費者和公共採購者、以及推動生產過程的循環度。內容包括採用盡可能延長產品使用壽命的設計;更容易被再利用、維修、回收;包含循環材料;限制一次性使用或計畫性汰舊的產品。強化既有的消費者權利,確保消費者擁有足夠的可維修性、耐用性的資訊,以利消費者做出有利於環境永續的消費選擇,並且防止企業進行「漂綠」(greenwashing)行徑。另歐盟辨識境內使用最多資源、且有相當循環潛力的產業部門,闡述各部門預計規劃擬定的策略,和調整的指令或法規[footnoteRef:6]。 [6: 循環臺灣基金會網頁,國際發展/歐盟,網址:https://circular-taiwan.org/city/eu/ ,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18日。] (三)我國與循環經濟有關之現行法規檢視 檢視我國現行法律規定,與循環經濟有關者有「廢棄物清理法」及「資源回收再利用法」。「廢棄物清理法」雖以有效清除、處理廢棄物,改善環境衛生,維護國民健康為立法目的,惟該法中就「應回收廢棄物」之回收、貯存、清除、處理方法及設施標準,及事業廢棄物「再利用」之事業廢棄物種類、數量、許可、許可期限、廢止、紀錄、申報、再利用產品之標示、實施環境監測等相關管理事項及處罰等,亦定有諸多管理規定,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有「應回收廢棄物回收處理業管理辦法」、「應回收廢棄物責任業者管理辦法」、「應回收廢棄物稽核認證作業辦法」、「應回收廢棄物回收清除處理補貼申請審核管理辦法」、「共通性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農業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及「經濟部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命令;另「資源回收再利用法」就「再生資源」之回收、再使用及再生利用,亦定有相關管理規定,並授權中央主管機關及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有「再生資源再使用管理辦法」「農業再生資源再生利用管理辦法」及「經濟部再生資源再利用管理辦法」等法規命令。 (四)制定循環經濟專法之可行性 使資源反覆回收再利用的模式,除了有助於友善環境外,由於我國的資源大量仰賴進口,故亦有助於強化我國的資源自給率。行政院於107年12月20日通過「循環經濟推動方案」,期望透過能資源的再利用,讓資源生命週期延長或不斷循環,以有效緩解廢棄物與污染問題,「從搖籃到搖籃」的新經濟模式[footnoteRef:7]。經檢視我國現行法規,「廢棄物清理法」及「資源回收再利用法」,皆在處理產品生命週期「末端」的事項,惟就如何從「前端」即開始避免及減少產生廢棄物,例如:從產品的設計階段即融入永續的概念,使產品更耐用、更便於修復、可再利用與可回收;又或提高消費者循環經濟的消費意識,使其偏好選購永續性質的產品等,則欠缺相關規範。 [7: 行政院「循環經濟推動方案」網頁,同註1。 ] 其次,前述二法,就回收及再利用之規範,亦有範圍重複及疊床架屋之問題,恐造成法規適用上的困難。前述問題皆顯示我國就循環經濟的推動,法制面之不足,主要癥結在於,循環經濟係一「從搖籃到搖籃」的新經濟模式,惟我國的法制面,仍停留在「從搖籃到墳墓」的線性經濟舊思維狀態。 由於循環經濟之推動,涉及多個部會主管業務,目前雖由經濟部主導成立「循環經濟推動辦公室」,建立跨部會、跨領域之溝通平台與整合機制[footnoteRef:8],惟由於相關法律規範未盡周全,恐影響推動成效,爰建議相關主管機關,參考歐盟之做法,以循環經濟之新思維,研議制定循環經濟專法之可行性,俾利相關業務之推動。 [8: 「循環經濟推動辦公室」網頁,網址:https://cepo.org.tw/PageContent.aspx?uid=dbb25e15-338a-4d9f-bcd6-857a9c13f40f,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18日。] 撰稿人:李淑瓊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4359/File_19794288.docx
R02263
過勞職業災害認定相關法制問題之探討
勞動基準法;職業安全衛生法;勞工保險條例;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
陳建欉
2023-10-24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63 議題研析 一、題目:過勞職業災害認定相關法制問題之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勞動基準法、職業安全衛生法、勞工保險條例、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 三、背景說明 (一)依勞動部統計,2022年臺灣受僱者平均每年工時為2,008小時,在主要國家中排名第6,總工時在亞洲僅次於新加坡,而高於南韓、日本[footnoteRef:1]。人力銀行調查數據顯示,臺灣56.5%勞工每日平均工時達9小時以上[footnoteRef:2],高於《勞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第30條規定之每日8小時法定工時。據統計2021年因腦心血管疾病及精神疾病,申請職業災害[footnoteRef:3](下稱職災)給付共計170件,較2020年89件[footnoteRef:4]高出許多,過勞[footnoteRef:5]職災已漸成職場隱形殺手。歸納臺灣工時過高主因包含,部分工時人數比率較低、代工為主的產業結構、平均薪資過低及職場加班文化等所致[footnoteRef:6]。 [1: 吳欣紜,2022年總工時 39個主要國家中台灣排第6,中央通訊社,2023年10月7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310070128.aspx,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14日。新加坡、韓國及日本受僱者平均每年工時,分別為2,293小時、1,904小時及1,626小時。] [2: 1111產經新聞網,上班族加班暨工時現況調查,2022年4月20日,網址:https://www.1111.com.tw/news/jobns/145187,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15日。] [3: 職業災害(或稱職業傷病),依《職業安全衛生法》第2條第5款規定,「職業災害:指因勞動場所之建築物、機械、設備、原料、材料、化學品、氣體、蒸氣、粉塵等或作業活動及其他職業上原因引起之工作者疾病、傷害、失能或死亡」。職業災害又可區分為「職業傷害」與「職業病」。「職業傷害」是指勞工在執行職務時受到的立即性傷害,在認定時採取事實認定。「職業病」則是指勞工在執行職務過程,暴露在某些危害因子中,累積下來導致身體產生的疾病,需透過「職業醫學科醫師」診斷後認定。] [4: 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110年職業傷病防治年報,2023年2月13日,網址:https://www.osha.gov.tw/48110/48461/48517/48539/142785/lpsimplelist,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14日。] [5: 西村友作,你能不能24小時連續戰鬥?,日經中文網,2017年10月20日,網址:https://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column/27281-2017-10-20-04-51-10.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15日。「過勞」是職業促發腦血管、心臟及精神疾病之俗稱,並非法定名詞。「過勞死」源自日語「過労死」(かろうしKarōshi),指因長時間勞動和職場過度壓力引發的猝死和自殺。] [6: 李宗莉,過勞之島!又贏日韓 台灣工時全球第6高 網追問1事 嘆2現象寫慘字,中時新聞網,2023年10月7日,網址:https://wantrich.chinatimes.com/news/20231007900485-420501,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12日。] (二)依《職業安全衛生法》(下稱《職安法》)第6條第2項第2款規定,雇主對勞工長時間工作等異常工作負荷促發疾病,應採取必要預防保護措施。實務上過勞職災認定,係依勞動部所定「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外傷導致者除外)之認定參考指引」(下稱「參考指引」)相關規定,經認定符合「業務遂行性」與「業務起因性」[footnoteRef:7]之過勞職災勞工,得依《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規定,申請相關職災給付。 [7: 參見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1056號民事判決。勞工在雇主監督指揮下,從事勞動過程中發生職災(即具有業務遂行性),而該職災與勞工所擔任之業務間存在相當因果關係(即具有業務起因性)。] (三)德國、日本及韓國對過勞職災預防相關法制,簡述如下:   1. 德國 依德國聯邦統計局統計,2022年該國全職勞工平均每週工時為40.4小時[footnoteRef:8]。依德國《職業安全衛生法》規定,在「工作場所」、「有害物質」及「噪音」等領域對勞工職場安全應採取保護預防措施,但缺乏減少心理壓力具體法律規範。2013年修正《職業安全衛生法》第4條規定,要求工作設計應儘量減少對生命及身心健康之風險,並應降低已存在之風險,將精神負荷列為整體風險評估中的一環[footnoteRef:9]。 [8: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德國8.3%勞工每周工時逾48小時,2023年7月21日,網址: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765356,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15日。] [9: 陳成裕,〈各國對策有借鏡 保護勞工不過勞〉,《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簡訊》,第29期,2021年4月,頁37-38。] 2.日本 日本過勞職災認定之規範可區分為3個階段[footnoteRef:10],1961年採「災害主義」[footnoteRef:11]、1987年後採「過重負荷主義」[footnoteRef:12]、2001年改採「疾病促發主義」[footnoteRef:13],逐漸演變成較寬鬆的認定基準。2014年通過《過勞死等防止對策推進法》(《過労死等防止対策推進法》),要求政府積極採取措施,預防過勞死。2021年厚生勞動省修正過勞死認定基準為「即使未達認定之加班時間[footnoteRef:14],亦應考慮工作時間以外負荷因素,作為是否構成職業災害之判斷」[footnoteRef:15]。日本2021年申請職災補償勞工人數為3,099人,但核定申請僅801人,核准率為26%[footnoteRef:16]。 [10: 林良榮,〈日本過勞職災之行政認定基準的形成、轉換與法理論爭-兼論我國法制建構之現況與學說發展〉,《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107期,2018年9月,頁259-260。] [11: 日本1961年訂定「中樞 神經及循環系統疾病在職業上‧外的認定基準」,該基準限定勞工發病前必須有明確的、與業務相關的、強度夠強且異於平常的突發性災害,亦即採「災害主義」法理。] [12: 日本1987年訂定「有關腦血管疾患及虛血性心疾患認定基準」,改採「過重負荷主義」,除認定因工作災害致病外,也將「發病前一週持續工作致負荷過重」納入認定之中。] [13: 「疾病促發主義」指勞工是否因工作關係而造成生理或心理上之過度負擔而導致腦、心血管等疾病之過勞職災判斷標準。] [14: 腦及心血管疾病發病前的1個月加班超過100小時、發病前2個月到6個月間平均每月加班超過80小時(即「過勞死線」)。] [15: 賴宜欣,崩潰的厭世上班族:台灣與日本的「過勞職災」如何判定?,獨立評論,2023年8月31日,網址: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13998,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12日。日本實務上過勞職災認定,未達到加班80小時而被認定是過勞死案例只佔2.2%,幾,可看出仍存在過度以「加班時間長短」判斷過勞死的問題。] [16: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東亞過勞監察】2021年過勞問題報告,2022年10月17日,網址:https://oshlink.org.tw/about/issue/karo-overwork/458,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14日。] 3.韓國 韓國為解決嚴重過勞問題,於2014年國務會議主張企業應提高勞動效率,尊重並保障勞工休息權,抑制過勞職場文化[footnoteRef:17]。2017年後預防過勞重點,集中在修正工時規範並放寬腦及心血管疾病案件補償標準。韓國2018年修正《勞動基準法》,大幅降低每週最長工作時間[footnoteRef:18]。韓國2021年1,168人因罹患腦及心血管疾病而獲得職災補償,其中因過勞死亡為565人,與 2020年死亡人數497人相較,增加了13.7%[footnoteRef:19]。 [17: 許慈育,《過勞之島》全球的過勞現象:從歐亞職業病徵的不一樣談起,菜市場政治學,2015年6月11日,網址:https://whogovernstw.org/2015/06/11/tzuyuhsu3/,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16日。] [18: 陳成裕,同註9,頁37。] [19: 同註16。] 四、探討研析 (一)建議限縮《勞基法》第 84條之 1 適用範圍並加強過勞產業勞檢 我國工時較長3大產業分別為「傳產製造」、「民生服務」、「資訊科技」業[footnoteRef:20],依勞動部職業安全署2022年勞動檢查年報,經濟部科技產業園區依《職安法》所為勞動檢查處分率僅有2.82%,遠低於全國平均值7.1%[footnoteRef:21],爰有改善之空間。為避免企業濫用責任制,爰建議限縮《勞基法》第84條之 1 適用範圍,並對過勞風險較高產業加強勞動檢查,以避免過勞威脅。 [20: 李琦瑋,上班不苦NOW/近3成民眾工時逾10小時 過勞這樣測、自救看這邊,今日新聞,2023年9月26日,網址:https://www.nownews.com/news/6267324,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12日。] [21: 林良齊,明揚大火惹疑慮盼收回經加區勞檢權? 勞動部:需跨部會研議,工商時報,2023年10月4日,網址:https://www.ctee.com.tw/news/20231004701595-431401,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15日。依《科技產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第5條第1項規定,職業安全衛生檢查事項、勞工行政事項等由科技產業園區管理局自行辦理。] (二)過勞職災判斷宜綜採工時及工作負荷併同考量 主管機關認定過勞職災或法院判斷職業促發腦心血管疾病及精神疾病[footnoteRef:22],援引「參考指引」時,多數認為須先通過工時檢驗,使加班時數成為過勞主要認定方式,而工時之認定,主管機關與法院見解並未一致[footnoteRef:23]。有論者認為延長工時雖在工作時間規定限制之內,惟仍須考慮有無工作負荷過重之「質性」因素[footnoteRef:24]。即使未達「過勞死線」,如有加班、不規則勤務等情形,仍應被視為工作與發病有強烈關聯,而認定為過勞職災[footnoteRef:25]。為保障勞工申請職災給付之權益,過勞職災判斷時宜綜採工時及工作負荷併同考量。 [22: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112 年 09 月 27 日108 年度重勞訴字第 19 號民事判決。] [23: 陳俊愷,過勞、過勞死的判斷方式,法律百科,2022年10月20日,網址:https://www.legis-pedia.com/article/labor-work/418,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15日。法院採計工作時間時可能會將值(日)夜計算在內(如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02年重勞上字第1號民事判決)。原則上,判斷待命、備勤、值日(夜)等工作內容密度較低的情況,是否為工作時間,仍依照實務及通說標準,即「勞工是否提出勞務受雇主支配指揮監督」。] [24: 林更盛,〈過勞醫師的與有過失-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15號民事判決評析〉,《裁判時報 》,第72期,2018年6月,頁24-25。工作負荷過重的認定要件包含:一、異常的事件:分為精神負荷事件、身體負荷事件、工作環境變化事件。二、短期工作過重:評估發病前約1週内,是否從事特別過重的工作。三、長期工作過重:評估發病前6個月内,是否因長時間勞動造成明顯疲勞的累積。] [25: 顧荃、楊昭彥,日本過勞死認定標準 睽違20年討論放寬,中央通訊社,2021年6月22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6220235.aspx,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12日。] (三)宜將「參考指引」提升為法規命令或法律位階 我國職災救濟制度,係採取職災補償與民事損害賠償併存主義[footnoteRef:26]。雇主對職災之發生如有故意或過失,或符合《民法》第487條之1規定,勞工得另向雇主提出民事損害賠償。「參考指引」相關規定,雖為法院審查所參酌,然因其屬行政指導性質,對法院並不生拘束效力[footnoteRef:27]。為縮短過勞職災審查認定期程、降低因果關係判斷難度及認定見解之一致性,建議將「參考指引」提升為法規命令或法律位階,並將已認定之過勞職災行政處分,納入法院審查時應審酌之事項。 [26: 徐婉寧,〈論勞保條例中職業病之認定-兼論相關之法律問題〉,《法律扶助與社會》,第6期,2021年3月,頁71。職災補償制度係指依《勞動基準法》第59條規定雇主之職災補償責任及《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之職災保險給付所構成(原職災保險附屬於勞工保險, 2022 年 5 月 1 日《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施行後,從勞工保險獨立出來)。民事賠償係指受災勞工依《民法》可得向雇主請求之民事損害賠償。 ] [27: 徐婉寧,〈臺灣職業災害保險法單獨立法之動向與建議-以日本勞災保險法為借鏡〉,《月旦民商法雜誌》,第56期,2017年6月,頁27。勞工獲得職災保險給付,如無法填補其損害,仍得提出民事損害賠償,惟縱經勞工保險局認定為職業災害,該行政處分亦無法拘束民事法院。]    撰稿人:陳建欉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4270/File_19793990.docx
R02262
支付型穩定幣之監理相關法制研析
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
安怡芸
2023-10-24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62 議題研析 1、 題目:支付型穩定幣之監理相關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 三、背景說明 (一)近年來,隨著區塊鏈技術日趨成熟,虛擬資產發展迅速。最初設計虛擬資產之目的係為利用區塊鍵技術可達成去中心化、跨國界傳輸快速便利等特性,俾利簡化金融交易,甚至進一步期待有朝一日取代現金功能,成為新的支付工具。然而自2009年[footnoteRef:1]比特幣(Bitcoin)出現迄今,虛擬資產因價格波動巨大,已成為投機性強的高風險資產,虛擬資產市場遂另發展出「穩定幣(Stablecoin)」。參照2020年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報告,穩定幣定義為:「以特定的資產或資產池或一籃資產為擔保,用以維持價值穩定的虛擬資產(A crypto-asset that aims to maintain a stable value relative to a specified asset, or a pool or basket of assets) [footnoteRef:2]」。 [1: 本報告有關年分之使用,原則以民國紀年表述,惟涉及外國法制或立法例部分,改採西元紀年表述。] [2: 李儀坤,〈加密資產與穩定幣之內涵與監理概況〉,《信用合作》,第157期,112年7月,頁35。] (二)穩定幣類型眾多,其中以單一主權國家法定貨幣(下稱單一法幣)為擔保者最能維持價格之穩定性,深具發展潛力。截至112年9月15日,全球共有148種穩定幣,總市值約1,244億美元,近年來並已逐漸成為虛擬市場的主要交易媒介,透過穩定幣進行虛擬資產交易之占比已達81%[footnoteRef:3],引發許多金融先進國家關注,且於近期進行相關修法將其納入支付系統加以監理。實務上已有跨境線上金流支付平台發行美元穩定幣,用以進行各類消費支付及轉帳[footnoteRef:4],日本三菱日聯銀行亦以其旗下的區塊鏈平台,協助其他企業發行以外幣擔保的穩定幣[footnoteRef:5]。行政院雖於112年3月間指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擔任具金融投資或支付性質的虛擬資產平台主管機關[footnoteRef:6],金管會並於112年9月26日發布「管理虛擬資產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VASP)指導原則」,然而該原則第3點明文排除穩定幣適用,引發輿論關注及討論[footnoteRef:7]。 [3: 國際間支付型穩定幣之最新發展與監管概況,112年9月21日央行理監事會後記者會參考資料,網址:https://www.cbc.gov.tw/tw/cp-302-160550-ce30d-1.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12日。] [4: 簡國帆編譯,PayPal推美元穩定幣,經濟日報,112年8月9日,第A7版。] [5: 社論,從穩定幣看虛擬貨幣的發展,工商時報,112年7月25日,第A2版。] [6: 謝方娪,監管虛擬資產 金管會提9面向訂定指導原則,中央社,112年3月30日。] [7: 劉家瑜,穩定幣誰來管?一文看懂央行、金管會權責怎麼劃、他國監管趨勢及我國挑戰,奇摩股市,112年9月27日,網址: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7%A9%A9%E5%AE%9A%E5%B9%A3%E8%AA%B0%E4%BE%86%E7%AE%A1-%E6%96%87%E7%9C%8B%E6%87%82%E5%A4%AE%E8%A1%8C-%E9%87%91%E7%AE%A1%E6%9C%83%E6%AC%8A%E8%B2%AC%E6%80%8E%E9%BA%BC%E5%8A%83-%E4%BB%96%E5%9C%8B%E7%9B%A3%E7%AE%A1%E8%B6%A8%E5%8B%A2%E5%8F%8A%E6%88%91%E5%9C%8B%E6%8C%91%E6%88%B0-202700417.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12日。] 四、探討研析 (一)近期金融先進國家針對穩定幣已進行相關修法並納入監理 近期許多國家對於虛擬資產監理態度已有漸趨積極的傾向,尤其針對穩定幣,2023年已有美國、英國、歐盟、新加坡及日本等國進行相關修法並納入監理。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2023年7月27日通過「2023年支付型穩定幣法案(Clarity for Payment Stablecoins Act of 2023)」,以期建立聯邦層級的監理架構;英國將修正「電子貨幣法(Electronic Money Regulations)」及「支付服務法(Payment Service Regulations)」,將具支付性質之穩定幣納入監理;歐盟2023年5月16日通過之「加密資產市場規範(The Markets in Crypto Assets Regulation,MiCA)」將由單一法幣擔保且具支付性質之穩定幣視為「電子貨幣指令(Electronic Money Directive)」中的「電子貨幣」加以規範;新加坡於2023年8月15日公布穩定幣監理架構,將修正「支付服務法(Payment Service Act)」將單一法幣擔保穩定幣納入監理[footnoteRef:8];日本於2022年6月17日修正公布(2023年6月1日生效[footnoteRef:9])之「支付服務法(資金決済に関する法律)」,規定銀行業者、信託業者及資金轉帳營運商均可發行穩定幣[footnoteRef:10],相較之下,我國在支付型穩定幣的發展及監理上似有提升空間。 [8: 國際間支付型穩定幣之最新發展與監管概況,同註3。] [9: 資金決済に関する法律,網址:https://elaws.e-gov.go.jp/document?lawid=421AC0000000059_20230601_504AC0000000097,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16日。] [10: 簡國帆編譯,日本新法上路 銀行業者準備發行穩定幣,聯合新聞網,112年6月1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811/7205553,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12日。] (二)研議將支付型穩定幣納入支付系統監理之可行性 我國區塊鏈技術及虛擬資產業發展蓬勃,但相關監理規範仍有不足之處。目前金管會針對虛擬資產之監理,除就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有明文規定外,係以推動業界訂定自律規範,由公會形成自律機制為主要監理方向[footnoteRef:11]。然而虛擬資產種類甚多,針對不同性質者,監理模式或可有不同之規劃,例如具證券性質之虛擬資產(Security Token Offering,STO),金管會即依據證券交易法第6條第1項將其核定為「證券交易法所稱之有價證券」正式納入監理[footnoteRef:12]。爰此,建議參酌外國監理作法及立法例,研議修正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將支付型穩定幣納入支付系統監理之可行性。 [11: 謝方娪,訂定虛擬貨幣專法?黃天牧:公會成立後至少觀察半年,中央社,112年9月27日。] [12: 金管會,108年7月3日,金管證發字第1080321164號令。] 撰稿人:安怡芸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4268/File_19793988.docx
R02261
消防法資訊權法制問題淺析
消防法
陳秋芬
2023-10-21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61 議題研析 一、題目:消防法資訊權法制問題淺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消防法 三、背景說明 據報載,112年9月間屏東科技產業園區內某公司廠房發生爆炸,造成10人死亡,包括4名消防員殉職及6名員工罹難,逾百人輕重傷。該公司疑涉違法超量堆置危險物品,也未告知消防人員廠區有化學物質,縣府將依法予以重罰[footnoteRef:1]。 [1: 劉星君,明揚大火10死百人傷周春米批人禍後續檢討中央地方努力,聯合新聞網,2023年9月30日,網址:https://video.udn.com/news/1274912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11日。] 事後有專家指出,當日火災現場可能有「鎂」等化學「禁水性」物質,這些物質碰到水就可能引發爆炸,因此消防員進入工廠搶救射水前,工廠之管理權人在救火第一時間是否有確實告知並提供廠區的化學種類、數量、位置、平面配置圖及搶救必要資訊給現場消防員[footnoteRef:2],均牽涉消防法「資訊權」之提供是否落實,並影響救災方式與流程安排,實屬重要。 [2: 卜敏正,明揚大火 專家:若有「禁水性」物質 消防須有資訊權和退避權,聯合報,2023年9月23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0/7459520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11日。] 四、探討研析 (一)研議將提供資訊時點提前並建立申報系統及抽查制度 參酌108年10月29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消防法部分條文修正條文」,該次修法最重要的,係將消防員救災之退避權、資訊權及調查權等生命3權入法,藉此凸顯政府全力維護消防弟兄救災安全的決心[footnoteRef:3]。 [3: 內政部新聞稿,消防法立院三讀 內政部:生命3權入法 確保救災安全,108年10月29日,網址:https://www.moi.gov.tw/News_Content.aspx?n=2&s=14354 ;文末亦有1081029消防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懶人包,可茲參酌,網址:https://ws.moi.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T2xkRmlsZS9uZXdzX2ZpbGUvMTA4MTAyOea2iOmYsuazlemDqOWIhuaineaWh%2bS%2fruato%2bahiOaHtuS6uuWMhS5wZGY%3d&n=MTA4MTAyOea2iOmYsuazlemDqOWIhuaineaWh%2bS%2fruato%2bahiOaHtuS6uuWMhS5wZGY%3d ,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11日。] 資訊權(消防法第21條之1[footnoteRef:4])增訂緣由,係因應工廠使用危害性化學品可能於發生火災時,造成極大的救災風險,強制工廠管理權人有責任提供廠區化學品種類、數量、位置平面配置圖及搶救必要資訊,並指派專人至現場協助救災,並於消防法第43條之1[footnoteRef:5]規定,如違反者,依法處罰[footnoteRef:6]。依該次立法理由[footnoteRef:7]觀之,主要目的係維護救災人員安全,避免延誤救災。 [4: 消防法第21條之1規定:「消防指揮人員搶救工廠火災時,工廠之管理權人應依下列規定辦理:一、提供廠區化學品種類、數量、位置平面配置圖及搶救必要資訊。二、指派專人至現場協助救災。」] [5: 消防法第43條之1規定:「違反第二十一條之一第一款規定,工廠之管理權人未提供廠區化學品種類、數量、位置平面配置圖及搶救必要資訊,或提供資訊內容虛偽不實者,處管理權人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六十萬元以下罰鍰。違反第二十一條之一第二款規定,工廠之管理權人未指派專人至現場協助救災,處管理權人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 [6: 內政部新聞稿,同註3。] [7: 消防法第21條之1規定之立法理由:「一、本條新增。二、消防人員執行災害搶救時,在缺乏資訊下,不但難以對事故採取適當之緊急搶救措施,致延誤搶救措施致災害擴大,甚而危及消防人員之安全。三、為利消防指揮人員即時取得災害現場所存放、使用之化學品相關資訊,參考原『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第二十四條及『核子事故緊急應變法』第二十三條,明定工廠之管理權人應提供廠區化學品種類、數量及位置平面配置圖,並於事故發生時要求管理權人派遣專人至搶救現場提供資訊協助救災,以維護救災人員安全、避免延誤救災。」立法院法律系統,網址:https://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0442A758350000000000000000014000000004FFFFFD^01178108102900^00021001001 ,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13日。] 然條文所定應提供時間點,係於搶救工廠火災當時,惟火災發生時正處兵荒馬亂之際,災害現場資訊必然紛雜[footnoteRef:8],所需提供之資訊是否工廠管理權人真能隨身攜帶?是否亦有可能發生工廠管理權人身陷火海而不及提供資訊,且無法指派專人協助救災之可能?如此是否會使資訊權規範形同具文,該規定雖立意良善,是否真能達到資訊權所欲達到立法目的,容有商榷餘地。 [8: 劉秀敏,屏東工廠惡火釀嚴重死傷 綠委提關鍵三疑問:相關機制應再次深度檢討,112年9月23日,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E5%B1%8F%E6%9D%B1%E5%B7%A5%E5%BB%A0%E6%83%A1%E7%81%AB%E9%87%80%E5%9A%B4%E9%87%8D%E6%AD%BB%E5%82%B7-%E7%B6%A0%E5%A7%94%E6%8F%90%E9%97%9C%E9%8D%B5%E4%B8%89%E7%96%91%E5%95%8F-%E7%9B%B8%E9%97%9C%E6%A9%9F%E5%88%B6%E6%87%89%E5%86%8D%E6%AC%A1%E6%B7%B1%E5%BA%A6%E6%AA%A2%E8%A8%8E-051100541.html ,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13日。] 然消防救災所需資訊之取得,事關救災人員安全與消防救災之規劃,建議主管機關應以防患未然角度,依實務經驗建置符合救災需求之申報系統,將工廠管理權人應提供資訊時點提前,強制其應有即時更新消防救災資訊所需之申報義務,於火災發生當時,消防救災人員可逕由系統直接下載最新資訊為消防救災研判與規劃,避免火災現場因混亂導致資訊不充分而影響救災情事。且消防主管機關亦可就申報內容建立定時或不定時之抽查機制,以維護救災人員安全,落實資訊權宗旨。 (二)通盤檢視化學雲系統是否符合救災需求 另據報載,因應此次爆炸釀嚴重傷亡,內政部指出,環境部正規劃由化學雲提供化學及危險物品廠區座標、化學品及危險物品基本資料等相關資訊,介接給內政部消防署的119指揮派遣系統,供消防搶救時查詢,並預計於112年底完成介接[footnoteRef:9]。 [9: 王承中,工廠化學資訊介接119系統 內政部:預計年底完成,112年9月26日,網址: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7307/7467137 ,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13日。] 惟參酌內政部108年1月15日「○○工廠火災全方位檢討策進專案報告[footnoteRef:10]」指出,「……市政府消防局雖已有『行動派遣119』APP可獲取……工廠化學品資訊,惟該系統係介接……環保署『化學雲』系統,目前救災現場所需化學品相關資訊如:平面配置圖(除消防安全檢查列管系統廠區平面配置圖及毒性化學物質運作場所之內部配置圖)、機械配置圖、管線圖(含平面圖及立面圖)、部分化學物品項及存量、安全資料表(SDS)(僅有毒性化學物質)等,……上述資料,『化學雲』系統仍無法取得,造成所能取得之化學品資訊內容不足因應救災需要……。」準此可知,介接化學雲系統,並非初次採用,惟重點在於介接資訊,是否足以因應救災需求,如否?是否強化或整合介接資訊?建請消防主管機關依救災實務經驗,確實通盤檢視化學雲系統所提供資訊,是否有待強化之處,如仍有不足且無法精進者,建請依(一)之建議,獨立建置符合救災需求之申報系統,以維護資訊權落實。 [10: 內政部消防署,1070428桃園市進鵬工廠火災全方位檢討策進專案報告,108年1月15日,網址:https://www.nfa.gov.tw/pro/index.php?act=download&ids=6799 ,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13日。] 撰稿人:陳秋芬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4245/File_19793941.docx
R02260
中小學學生成長遲緩早療之法制研析
學校衛生法;學生健康檢查實施辦法
盧延根
2023-10-20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60 議題研析 一、題目:中小學學生成長遲緩早療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學校衛生法、學生健康檢查實施辦法 三、背景說明 教育部自2000年起施行「國民中小學疑似身高生長遲滯學生轉介醫療實施計畫」,責成國中小學校於每學期之期初為學齡學生測量身高體重,檢查結果發現身高未達標準之學生,應協助家長由合格且完成執業登記之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進行評估、轉介及適當矯治[footnoteRef:1],並應賡續進行追蹤,以確保學生獲得及時與適切的醫療照顧。惟有關學校對健康檢查結果發現異常學生之處理,例如弱勢家庭學生的補助、家長發現孩子生長遲滯協助調適心情與學習正向思考,或提出輔導管道,以接納學生異常之結果,並儘快尋求解決與及時幫助孩子接受早期療育等問題,主管機關目前尚未就該等問題檢討並加以規範,故允宜完備相關法規。 [1: 吳紹尹,新學期收到孩子「身高不足通知單」?醫:早發現治療可改善最終成人身高,中天新聞網,2023年9月7日,網址:https://tw.stock.yahoo.com/news,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2日。] 四、探討研析 (一)健康檢查結果發現異常之貧困學生,研議補助矯治所需經費 在現代健康理性的社會,提供貧困家庭或個體健康平等的機會是必要之作法。尤其多面向貧困背景的學生,因為無法獲取充足營養、基本醫療保健、安全生活與衛生環境等因素,導致生長遲滯、感染疾病或學習障礙等問題,衍生身體或心理未能處於最佳之健康狀態,亟需政府與社會提供更多關懷協助其以心健康狀態學習知識。 檢視《學校衛生法》[footnoteRef:2]或依該法第8條第2項授權訂定之《學生健康檢查實施辦法》[footnoteRef:3],對於健康檢查結果發現異常之貧困家庭學生,並未規定提供其矯治或轉介治療之補助經費,導致該等學生無法進一步治療,並影響其學習效果,爰建議增訂《學校衛生法》第10條第2項或於《學生健康檢查實施辦法》第7條第1項,明定對罹患特殊疾病之貧困家庭學生,提供矯治或轉介治療之補助經費規定,裨益及時協助學生接受早期療育,並提供其健康成長的學習環境。 [2: 《學校衛生法》第10條:「學校應依學生健康檢查結果,施予健康指導,並辦理體格缺點矯治或轉介治療。」] [3: 《學生健康檢查實施辦法》第7條第1項:「學校對健康檢查結果發現異常之學生,應自行或協助家長採取下列相關措施:一、實施健康指導,輔導學生對異常項目進行轉介複查及適當矯治,並予追蹤。二、對罹患傳染性疾病學生,應依衛生主管機關相關法令辦理。三、對罹患特殊疾病學生,應進行個案管理,並妥適安排其參與之活動。」] (二)協助家長面對健康檢查發現異常學生之心理調適,以利後續共同關注學生照顧與就學 當學生就學以後透過學校健康檢查發現有「發展遲緩」等異常時,家長當下難免震驚、自責與無助,甚至會因挫折感而壓垮期盼孩子的成長與學習,導致憂鬱症或身心調適不良,最終則被動接受與期許後續能積極面對等階段,只是家長或學生面對困境時調適所需時間不一。雖然家長可能一時無法接受孩子成長遲緩導致身心壓力或學習上的落後,卻又必須面對問題及尋求解決途徑,為避免家長在茫然中錯過學生最佳治療時機,因此亟需政府或學校能居於同理心與體諒,提供各種專業醫療資源給予支持以度過難關,共同解決學習上的困境,爰建議主管機關研議於《學生健康檢查實施辦法》第7條第1項增訂相關規定,針對罹患特殊疾病學生,提供適切心理輔導措施以支持心理建設與環境調適,以利於學校與家長共同協助成長遲緩學生接受早期療育,並能提供妥適生活照顧與適應良好的學習環境。 撰稿人:盧延根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4132/File_19793815.docx
R02259
偏鄉小學轉型實驗學校之問題淺析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委託私人辦理實驗教育條例;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教育基本法
郭憲鐘
2023-10-20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59 議題研析 1、 題目:偏鄉小學轉型實驗學校之問題淺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委託私人辦理實驗教育條例、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教育基本法 3、 背景說明 (一)某市國中小學112學年度新學期開學,有兩所小學新生僅1人,引發關切;其中一所已規劃以發展民族教育與跨領域STEAM[footnoteRef:1]藝術課程,申請轉型為實驗教育小學。該市教育局表示,將會輔導其轉型,突破現有法規課程時數限制,聘任耆老授課和發展特色課程,以利未來招生[footnoteRef:2]。 [1: STEAM教育由Science (科學)、Technology (技術)、Engineering (工程)、Arts (藝術)和Mathematics (數學)等5個英文單字字首組成。其教育強調「動手做」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將藝術、技術、工程及數學整合,以創造出能夠應用於真實生活的跨學科教育。 ] [2: 曾增勳,明天開學桃園2國小僅1新生復興光華拚轉型實小大園4校沙崙1人其他不到10人明年廢校學生權益不受損,聯合報,112年8月29日,第B203版。] (二)實驗教育計分為「學校型態」、「公立學校委託私人辦理(公辦民營) 」及「非學校型態」3種類型。據教育部統計111學年實驗教育計畫核定通過學校型態校數計109所,參與學生10,721人,其中以小學學生7,524人為最多;公辦民營計有15所,參與學生2,517人,小學學生1,460人;非學校型態,參與學生10,609人,小學學生6,595人[footnoteRef:3]。 [3: 教育部統計處,「專業培育、偏遠地區教育、實驗教育及在學率概況」,112年4月10日,網址:moe.edu.tw,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12日。] 4、 探討研析 (一)為完善學校轉型銜接機制,允宜定明各主管機關應指定所屬學校專責輔導學生之銜接教育事宜 依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第6條第1項第3款規定:「學生不適應實驗教育,並提出轉學需求時,學校應予以協助。」復依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委託私人辦理實驗教育條例第21條第3項前段規定:「學區學生不願就讀受託學校,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協助家長依其意願辦理學生轉入鄰近學校就讀,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補助其交通費」。另依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第9條第1項第3款規定:「學生不適應實驗教育時,應由機構提供必要之輔導,經評估確認仍不適應時,輔導其轉出。」 實驗教育課程透過法規鬆綁,讓面臨廢校或併校的部分偏鄉小學有了轉型契機,但實驗學校激增,除為教學或師資困境提供解方外,也帶來未知的隱憂?有論者謂,有家長對實驗教育存有迷思,所以當遇到不如原本預期的狀態,就選擇離開[footnoteRef:4]。然回歸體制內學校的學生需要經過磨合適應期,包含課業、考試及遵循體制教育制度等壓力。在適應的過程中,有學生因無法適應體制學校教育方式又再度轉校,造成在實驗教育與體制教育學校間流浪的現象[footnoteRef:5]。爰為完善學生銜接機制,允宜於前揭實驗教育三法研修學校轉型後之學生銜接教育規定,定明各主管機關應指定所屬學校專責輔導學生銜接教育之事宜,期藉專業師資協助學生平穩度過學校銜接教育之適應期。 [4: 許家齊,2021實驗學校大調查:校數成長漸緩辦學挑戰多,親子天下雜誌,110年3月30日,網址:parenting.com.tw,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2日。 ] [5: 黃姮棻,<實驗教育的挑戰與因應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7年7月,第7卷,第1 期,網址:ater.org.tw,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2日。] (二)為落實教育基本法提昇實驗教育品質意旨,允宜明定實驗教育各領域專業師資培訓之指引 依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第9條第1項規定:「第七條第二項第九款之實驗規範,應就第三條第一項所定事項擬訂,於該規範之範圍內,得不適用教育人員任用條例、教師法、國民教育法、高級中等教育法、專科學校法、大學法、私立學校法、技術及職業教育法、特殊教育法、學位授予法、師資培育法、學生輔導法、國民體育法及其相關法規之部分規定,並應載明其不適用之相關規定。」復依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委託私人辦理實驗教育條例第16條第1項規定:「受託人得依校務發展及辦學特色需要,聘請具特定科目、領域專長人員擔任教學人員,具教師證書者,得優先聘任。」另依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第8條第2項規定:「實驗教育之教學,應由實質具有與教學內容相關專長者擔任。」 上揭實驗教育三法針對師資聘任制度,均規定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學校在核可的實驗規範內,得不適用教育人員任用條例與教師法;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委託私人辦理之學校,得視校務發展及辦學特色需要,聘請具特定科目、領域專長人員擔任教學人員,以具教師證書者優先聘任。而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師資,則僅要求由實質具有與教學內容相關專長者擔任。有論者謂,實驗教育教學人員雖具備專門學科知識專長,然學習並非僅知識內容的傳授,態度、情意的陶冶,如何培養學生正向品格、有效引導學習過程的方法,也是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知能[footnoteRef:6]。爰為落實教育基本法第13條,政府及民間得視需要進行教育實驗,並應加強教育研究及評鑑工作,以提昇教育品質,促進教育發展之意旨,中央教育主管機關允宜歸納整理各實驗教育機構核心課程,明定各領域專業師資培訓指引,以利聘任教學人員時有所依循。 [6: 黃姮棻,同前註。] 撰稿人:郭憲鐘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4130/File_19793813.docx
R02258
促進公司合理分派員工獎酬之法制研析
公司法;證券交易法;勞動基準法
彭文暉
2023-10-17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58 議題研析 一、題目:促進公司合理分派員工獎酬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公司法、證券交易法、勞動基準法 三、背景說明 (一)公司法第232條規定:「公司非彌補虧損及依本法規定提出法定盈餘公積後,不得分派股息及紅利。公司無盈餘時,不得分派股息及紅利。……」為與國際會計原則接軌,商業會計法第64條規定於民國95年4月28日修正為「商業對業主分配之盈餘,不得作為費用或損失。……」[footnoteRef:1]公司法第235條規定亦於104年5月1日修正為「股息及紅利之分派,除章程另有規定外,以各股東持有股份之比例為準。」以與國際規制相符並與商業會計法規範一致[footnoteRef:2]。另為因應上開修正,降低公司無法採行員工分紅方式獎勵員工之衝擊,公司法並增訂第235條之1,明定「公司應於章程訂明以當年度獲利狀況之定額或比率,分派員工酬勞。但公司尚有累積虧損時,應予彌補。……前2項員工酬勞以股票或現金為之,應由董事會以董事三分之二以上之出席及出席董事過半數同意之決議行之,並報告股東會。……」以合理分配公司利益,激勵員工士氣[footnoteRef:3]。 [1: 修正前之原條文規定:「商業盈餘之分配,如股息、紅利等不得作為費用或損失。」] [2: 立法院法律系統,公司法/法條沿革,網址:https://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1A0C2347710000000000000000032000000007000000^04517110121400^00006001001,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5日。] [3: 立法院法律系統,同前註。] (二)證券交易法(下稱證交法)第14條規定:「本法所稱財務報告,指發行人及證券商、證券交易所依法令規定,應定期編送主管機關之財務報告。前項財務報告之內容、適用範圍、作業程序、編製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財務報告編製準則,由主管機關定之,不適用商業會計法第4章、第6章及第7章之規定。……股票已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或於證券櫃檯買賣中心上櫃買賣之公司,依第2項規定編製年度財務報告時,應另依主管機關規定揭露公司薪資報酬政策、全體員工平均薪資及調整情形、董事及監察人之酬金等相關資訊。」查其規範意旨乃促使公司訂定合理之董事、監察人及員工薪資報酬[footnoteRef:4]。 [4: 立法院法律系統,證券交易法/法條沿革,網址:https://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920E0AFE230000000000000000032000000007000000^01542112053000^0002F001001,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5日。] (三) 勞動基準法第29條規定:「事業單位於營業年度終了結算,如有盈餘,除繳納稅捐、彌補虧損及提列股息、公積金外,對於全年工作並無過失之勞工,應給與獎金或分配紅利。」查亦係參照我國工商界習慣加以規定[footnoteRef:5]。 [5: 立法院法律系統,勞動基準法/法條沿革,網址:https://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321B39EC790000000000000000032000000007000000^01139109052200^00045001001,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5日。] 四、探討研析 (一)員工獎酬規範宜兼顧社會公平正義 查104年5月1日修正前公司法第235條規定:「股息及紅利之分派,除章程另有規定外,以各股東持有股份之比例為準。章程應訂明員工分配紅利之成數。但經目的事業中央主管機關專案核定者,不在此限。……」亦即員工分紅原屬公司盈餘之分派。惟依前述規定及說明,員工「紅利」已轉為員工「酬勞」;其計算基礎亦從「稅後盈餘」改為「稅前獲利」。 按員工紅利費用化除影響公司獲利及股東投資報酬率,亦會使公司稅後盈餘下降,可分配紅利之基礎變少[footnoteRef:6]。論者認為公司員工獎酬之法制規範,除符合公司法及證交法等有關法規,亦應與會計原則及稅務規定相調和,甚至納入企業之社會責任,以兼顧社會公平正義及產業發展[footnoteRef:7]。 [6: 溫芳郁、洪嘉謙,〈員工分紅制度對公司的影響及因應方法〉,《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5卷,第7期,96年7月,頁16。] [7: 連維平,〈公司員工薪酬法制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104年8月,頁85。] (二) 員工酬勞分派宜定明具體額數或最低比率 按「酬勞」與「報酬」有別,學者指出依主管機關解釋及法院判決,「報酬」係勞務給付之對價,「酬勞」則為其他獎勵。從而後者包括員工認股權憑證、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年終獎金、績效獎金等各種具有實質獎勵之措施,其與員工「薪資」之概念亦屬不同[footnoteRef:8]。 [8: 曾宛如,〈員工酬勞之新制─公司法第 235 條之 1 之解析〉,《月旦法學教室》,第159期,105年1月,頁55。] 依經濟部有關函釋[footnoteRef:9],公司章程對於員工酬勞之分派,固得選擇以固定數、一定區間或下限等3種方式訂定。惟論者指出現行公司法並未就員工酬勞之分派訂有具體額數或最低比率,故難見其成效;證交法要求上市(櫃)公司須揭露全體員工平均薪資及調整情形,亦嫌隔靴搔癢[footnoteRef:10]。為免現行有關規定流於形式,主管機關或可參酌不同產業特性、相關同業水準、消費者物價指數等有關因素,研議訂定公司分派員工酬勞之具體額數或最低比率之可行性[footnoteRef:11],以落實前開法律之規範意旨。 [9: 經濟部104年6月11日經商字第10402413890號函。] [10: 賴英照,〈基本工資與證券法律〉,經濟日報,112年9月27日,第A4版。] [11: 例如農業金融法第24條第1項:「全國農業金庫於完納一切稅捐後分派盈餘時,應先彌補以往年度虧損,再就其盈餘提列百分之四十為法定公積,必要時得酌提特別公積後,如尚有餘額,連同以前年度保留盈餘,依下列比率分配之:一、股息及紅利:百分之八十。二、相互支援基金:百分之五。三、各級農、漁會輔導及推廣事業費:農會百分之十、漁會百分之三。四、員工酬勞金:百分之二。」] (三) 公司違反員工酬勞分派規定宜有罰則 按公司法第235條之1規定,公司應於章程訂明以當年度獲利狀況之定額或比率,分派員工酬勞;員工酬勞以股票或現金為之,且須經董事會以董事三分之二以上之出席及出席董事過半數同意之決議通過,並報告股東會知悉。準此,公司以章程訂明員工酬勞分派之定額或比率,以合理分配公司利益,激勵員工士氣,應係公司之法定義務。 惟查前開法定義務之違反或不履行,公司法似未定有相關罰則,恐難保障公司員工之酬勞分派權益。爰建議主管機關宜參酌公司法第232條第3項[footnoteRef:12]或第237條第3項[footnoteRef:13]規定,針對公司違反前開規定之行為明定其法律責任,以督促公司確實履行分派員工酬勞之法定義務。 [12: 公司法第232條第3項:「公司負責人違反第1項或前項規定分派股息及紅利時,各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6萬元以下罰金。」] [13: 公司法第237條第3項:「公司負責人違反第1項規定,不提法定盈餘公積時,各處新臺幣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鍰。」] (四)員工獎酬制度宜彈性多元 我國公司法及勞動基準法關於分派員(勞)工獎酬之規範目的,主要係為激勵員工士氣,促進勞資融合,緩和勞資對立。論者[footnoteRef:14]指出為使員工獎酬分派機制更有彈性,主管機關或可參考德國法制,適度以租稅優惠或國家補助等誘因方式,促使公司實施員工獎酬制度。此外,除現行分派員工酬勞或盈餘之法定機制,亦可研議訂定由公司補助貸款、不動產購置、保險,甚或提供隱名合夥、享益證券[footnoteRef:15]等員工參與方式,建立多元化獎酬制度,促進公司合理分配其經營利益,以善盡企業之社會責任。 [14: 葉新民,〈由德國員工參與法制探討我國員工獎勵制度的相關法律問題 -以公司法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88期,102年12月,頁196。] [15: 指表彰「享益權」之證券,乃基於契約所生之請求權,其請求權內容為典型之股東財產權,為歐洲公司法上特有之融資工具。] 撰稿人:彭文暉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3661/File_19793240.docx
R02257
凶宅租賃制度之法制研析
民法;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住宅租賃契約書範本
吳淑青
2023-10-17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57 議題研析 一、題目:凶宅租賃制度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民法、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住宅租賃契約書範本 三、背景說明 房東最怕遇到的其中一件事就是,承租房客在屋內輕生讓房子變成凶宅。房東向亡者繼承人求償,在旁觀者看來,雖然有點於心不忍卻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凶宅確實會造成房價下跌,通常為市價的7折左右;若以一間房子總價新臺幣(下同)1,000萬元換算,等於價跌高達300萬元 。 (1) 凶宅在法律上尚無明文定義,目前實務上對凶宅之認定,係依內政部97年7月24日內授中辦字第0970048190號函釋:查本部訂頒之不動產說明書應記載事項,尚無應記載『凶宅』事宜,且『凶宅』非為法律名詞。惟按本部92年6月間公告修正之『不動產委託銷售契約書範本』附件一『不動產標的現況說明書』項次11內容,『本建築改良物(專有部分)於賣方產權是否曾發生兇殺或自殺致死之情事』,係指賣方產權持有期間,於其建築改良物之專有部分(包括主建物及附屬建物),曾發生兇殺或自殺而死亡(不包括自然死亡)之事實(即陳屍於專有部分),及在專有部分有求死行為致死(如從該專有部分跳樓);但不包括在專有部分遭砍殺而陳屍他處之行為(即未陳屍於專有部分) 。」 (2) 另依內政部公告之「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及「住宅租賃契約書範本」附件一「租賃標的現況確認書」項次8內容,「本租賃住宅(專有部分)是否曾發生兇殺、自殺、一氧化碳中毒或其他非自然死亡之情事」。皆已明定房屋租賃標的房東應明確揭露非自然身故之情事。惟對於原非凶宅,但承租人及其共同居住或使用之人在租賃房屋內自殺,致房屋成為凶宅而造成市場價值減損之情形,於現行契約並無相關規範。 四、探討研析 (1) 房屋因他人自殺成為凶宅,房屋所有權人不易獲得損害賠償,不利租賃制度發展 學者指出,我國法院一致認為,房屋因他人在屋內自殺身亡而成為凶宅者,所有權人即因此受有該屋交易價值減損之財產上損害。所有人不得主張民法第184條第1項 前段「權利侵害型」之侵權責任,而僅得依據同條項後段「背於善良風俗型」之侵權責任,向自殺者請求賠償;因自殺者已經身亡,故應由其繼承人依繼承之法律關係,負賠償責任 。亦有學者主張,以侵權行為作為損害賠償在學理上或實務判決上似欠缺有力依據。然房屋所有權人因為有人在其屋內自殺而使房屋變成凶宅,未來房屋將難以出售或出租,將嚴重影響使用效益致房屋價值減損,為眾所皆知之理 。 但承租人自殺致他人房屋成為凶宅,多數實務見解之理由,大致認為:自殺未造成房屋物理上毀損滅失或功能損壞,或未對房屋造成結構或安全上效用之減損。既不該當「房屋所有權侵害」,亦不該當「租賃物毀損」 。因實務上認定相當嚴格,以致房屋所有權人不容易獲得損害賠償 ,相關保障顯有欠缺,不利租賃制度的發展。 (2) 宜於租賃契約載明損害賠償責任,建立合理的權利義務關係 承租房屋形成凶宅並非雙方當事人始料所及,但對房屋所有權人損害已造成,但法律上請求損害賠償不易。因民事訴訟原則上採取當事人進行主義,如於租賃契約中預先約定不得在租屋處自然身故,即應負物之瑕疵損害賠償責任,據以契約作為求償依據,實務上似較可行 。建議內政部於「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及「住宅租賃契約書範本」明定造成凶宅之違約賠償責任,建立合理的權利義務關係以資衡平。 撰稿人:吳淑青 � 陳泰源,房子變凶宅 她替弟賠2百萬、這位母親卻免賠…判決關鍵在這,東森財經,112年9月15日,� HYPERLINK "https://tw.news.yahoo.com/%E9%99%B3%E6%B3%B0%E6%BA%90-%E6%88%BF%E5%AD%90%E8%AE%8A%E5%87%B6%E5%AE%85-%E5%A5%B9%E6%9B%BF%E5%BC%9F%E8%B3%A02%E7%99%BE%E8%90%AC-%E9%80%99%E4%BD%8D%E6%AF%8D%E8%A6%AA%E5%8D%BB%E5%85%8D%E8%B3%A0-%E5%88%A4%E6%B1%BA%E9%97%9C%E9%8D%B5%E5%9C%A8%E9%80%99-062100961.html" �https://tw.news.yahoo.com/%E9%99%B3%E6%B3%B0%E6%BA%90-%E6%88%BF%E5%AD%90%E8%AE%8A%E5%87%B6%E5%AE%85-%E5%A5%B9%E6%9B%BF%E5%BC%9F%E8%B3%A02%E7%99%BE%E8%90%AC-%E9%80%99%E4%BD%8D%E6%AF%8D%E8%A6%AA%E5%8D%BB%E5%85%8D%E8%B3%A0-%E5%88%A4%E6%B1%BA%E9%97%9C%E9%8D%B5%E5%9C%A8%E9%80%99-062100961.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1日。 � 林清汶,〈論公寓大廈公共設施凶宅之界定〉,《土地問題研究季刊》,18卷 3期 總期:71,108年9月,頁63。 � 民法第184條第1項: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 � 詹森林,〈使他人房屋因自殺成為凶宅之侵權與違約賠償責任—純粹經濟損失或非純粹經濟損失之爭議〉,《凶宅問題研究》,初版,元照出版社,112年4月,頁197;本文原發表於純粹經濟損失侵權責任之實務發展研討會,104年8月。 � 林清汶,〈凶宅對於房屋租賃制度之影響與解決〉,《全國律師》,第23卷第4期,108年4月,頁99。 � 例如: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584號民事判決;新北地方法院104年度訴字第737號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103年上易805號民事判決。 � 陳忠五,〈承租人自殺致租賃房屋成為凶宅的保證人責任—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2112號判決簡析〉,《台灣法律人》,第7期,111年1月,頁176。 � 林清汶,同註5,頁99。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3627/File_19793152.doc
R02256
偏遠地區專聘教師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偏遠地區學校專案聘任教師甄選聘任辦法
趙俊祥
2023-10-12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56 議題研析 一、題目:偏遠地區專聘教師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所涉法規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偏遠地區學校專案聘任教師甄選聘任辦法 三、背景說明 106年公布施行「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下稱本條例),特別設計偏鄉專聘教師制度[footnoteRef:1],由地方教育局處,以一聘兩年的契約,專案聘任有教師證的教師到偏鄉,全額補助其進修第二專長,待遇優於代課教師[footnoteRef:2],希望藉此留住教師[footnoteRef:3]。本條例施行至今6年,僅新北市、嘉義縣曾招聘專聘教師。108年嘉義縣教師甄選普通班正式教師正取20名,備取20名遞補為專聘教師,然僅5人報到;新北市開放教師甄選落榜者填選專聘教師,僅1人報到[footnoteRef:4];112年全國專聘教師數為零,之前招聘的專聘教師都已成為正式教師[footnoteRef:5];社會輿論遂有專聘教師制度未落實之議。 [1: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第7條:「偏遠地區學校依第五條規定甄選合格專任教師,確有困難者,主管機關得控留所轄偏遠地區學校教師編制員額三分之一以下之人事經費,由主管機關採公開甄選方式,進用代理教師或以契約專案聘任具教師資格之教師(以下簡稱專聘教師),聘期一次最長二年;其表現優良,經教師評審委員會審核且報主管機關同意者,由學校校長再聘之;原校已無缺額時,得由主管機關指定其他偏遠地區學校聘任之。(第1項)中央主管機關應全額補助師資培育之大學開設第二專長學分班,提供現職之專聘教師第二專長訓練。(第2項)專聘教師連續任滿六年,且依前項取得第二專長,表現優良者,得一次再聘六年或依其意願參加專任教師甄選,並予以加分優待。(第3項)專聘教師甄選、資格、加分條件、聘任、待遇、轉任專任教師之職前年資採計、解聘、停聘、再聘與不再聘、權利義務、申訴及甄選優待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4項)」行政院提出「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草案」本並無專聘教師之設計,係該草案於本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審查時,鑑於代理教師一年一聘,希望藉由提供偏遠地區代課教師較優渥的條件以留住教師,特別提出專聘教師制度。立法院,立法院第9屆第4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6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第106卷,第91期,106年11月,頁59。] [2: 專聘教師定位為代理教師。委員會審查時,有討論到一般地區稱為代課代理教師,在偏遠地區就變成專聘教師。立法院,前揭註1,頁379。基本上專聘教師較之代理教師差別在於:1.聘用時間較長(專聘教師一聘兩年,代理教師一年一聘)。2.全額補助進修第二專長。3.專聘教師連續任滿6年,且取得第二專長,表現優良者,得一次再聘6年或參加專任教師甄選並予以加分優待。4.可領考績獎金。] [3: 趙宥寧、周妤靜、劉十賢,偏鄉專聘師年限鬆綁?教部:溝通中,聯合報,112年9月25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123752/7462486,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8日。] [4: 周妤靜,偏鄉教改難/專聘師嘆 進修要請示縣府,聯合報,112年9月22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123752/7456121,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8日。] [5: 趙宥寧、周妤靜、劉十賢,同註3。] 四、探討研析 (一)專聘教師是否須具教師證之探討 每年暑假,偏鄉的代課老師甄選是學校最大的問題,從1招、2招甚至到10招還不一定能順利徵聘到師資。資格從有教師證開放到只要大學畢業,還不一定有人參加甄選,開學前教師還沒就定位的現象屢見不鮮,幾乎是有人報名就錄取[footnoteRef:6]。 [6: 劉述懿、李延昌,〈給偏鄉孩子穩定優質師資〉,《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5卷,第9期,105年9月,頁 126。] 教育部官員指出,專聘制度限「有教師證」報考,已脫離制度本意。專聘制度立法精神本係鼓勵「無教師證」、有意回饋偏鄉的大學畢業生投入偏鄉教育,政府提供優於代課老師的待遇給予公費修習教育學分資格,支持無證教師考取教師證、訓練無證教師成服務偏鄉之「特種部隊」[footnoteRef:7]。但在本條例草案審查時,教師團體認為現有許多師培教育體系的教師為何不用?故協商後改為須具教師資格,此導致專聘教師乏人問津[footnoteRef:8]。考量現行制度設計與實務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落差,爰有必要由主管機關通盤檢討專聘制度的各種問題以建立具體可行的完善制度。 [7: 周妤靜、趙宥寧、馮靖惠,偏鄉教改難/師資困境 專聘制招不到熱血師,聯合報,112年9月22日, 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123752/7456134,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2日。] [8: 蘇芳禾,偏鄉教師法定條件大轉彎 專聘教師要有教師資格,自由時報,106年11月1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240405,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3日。] (二)研議推行偏鄉教師證政策 教育部針對專聘教師制度執行上的問題表示,偏鄉仍以優先聘任「合格正式專任教師」為長期及主要目標。以112學年度為例,全國國中小釋出4,724名專任教師員額,倘學校招募不到專任教師,方進而使用合聘、巡迴教師等制度,或運用專聘教師作為過渡措施[footnoteRef:9]。 [9: 陳至中,遭指未落實偏鄉專聘教師 教育部:以正式教職優先,中央社,112年9月22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309220054.aspx,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3日。] 誠然偏鄉以「合格正式專任教師」為優先,但在現實上偏鄉招聘教師不易的情況下,若能讓偏鄉績優之代課教師,取得限定偏鄉之「偏鄉教師證」,不失為一多元途徑。105 年 6 月 15 日本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舉辦「偏鄉教育專法」制定公聽會,即有委員提出「偏鄉教師證」之議,讓偏鄉地區中小學的專任教師,「得」聘用具「偏鄉教師證」的教師擔任,不受「教育人員任用條例」限制。會議中提及之「偏鄉教師證」與一般教師證有所區別,並給予必要的福利津貼,以鼓勵更多優秀有志教育人士投入偏鄉教育。經由訂定辦法,由校長推薦現職績優之代課教師,但未具備教育學程修習之大學畢業生,參加師培機構辦理之週末或假日學程專班;受訓完畢並通過檢定後,授與「偏鄉教師證」,並規範需返鄉服務若干年[footnoteRef:10],以解決偏鄉地區教師缺乏之問題。倘若此政策可行,建議配合修正《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第7條,增訂「偏鄉教師證」之取得及聘用相關規範,並不受「教育人員任用條例」限制之規定,或可解上述專聘教師是否須具教師證之爭議。 [10: 劉述懿、李延昌,同註6,頁 128-130。] 撰稿人:趙俊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3138/File_19792666.docx
R02255
機關採購廉政平臺法制化之研析
政府採購法
陳世超
2023-10-12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55 議題研析 一、題目:機關採購廉政平臺法制化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政府採購法 三、背景說明 近年來法務部廉政署協助各政風機構配合採購機關首長需求成立「機關採購廉政平臺」,建立政府機關間跨域溝通管道,促進行政與司法積極合作,以強化政府監督機制並增進民眾監督可及性。惟此一機制是否宜於政府採購法併同相關機制規範,尚存討論空間。 四、探討研析 (一)「機關採購廉政平臺」並無法律授權,致實務執行與所欲達成預期目的可能存有落差 為提升公共工程建設品質,強化保障採購人員機制,行政院請法務部研議配套措施,爰法務部以105年11月29日法廉字第10505014220號函訂定「機關採購廉政平臺實施計畫」,並以111年11月25日法廉字第11105006120號函修正在案。 「機關採購廉政平臺」主要係由法務部廉政署協助各政風機構配合採購機關首長需求成立(例如,採購金額達新臺幣100億元以上、國家重大公共建設、地區核心施政願景、廣受社會矚目案件或與民生公益密切關聯案件),期建立政府機關間跨域溝通管道,促進行政與司法積極合作,藉由跨域合作[footnoteRef:1]、公私協力[footnoteRef:2]、行政透明[footnoteRef:3]及全民監督[footnoteRef:4]等四大內涵,強化政府監督機制,使全民獲得優質公共建設[footnoteRef:5]。 [1: 邀請檢察、廉政、調查、工程會、審計、職安或其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各界參與,藉由辦理公開宣示儀式對外展現決心;召開聯繫會議或座談協商等方式,提供專業建議。] [2: 與檢察、廉政、調查、工程會、審計、職安或其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公民團體、專家學者、廠商、利害關係人及各界交換意見,取得反饋資訊。] [3: 建立專區、網頁或透過媒體報導等多元管道,將得公開之採購文件、辦理進度、案件釋疑或廉政倫理事件等資訊登載、揭露。] [4: 持續優化已公開資訊,增進民眾監督之可及性;以問卷調查或座談會、說明會等措施,收集民眾反饋意見。] [5: 「機關採購廉政平臺實施計畫」第3點及第5點參照。] 此一機制主要係欲藉由檢察、廉政、調查、工程會、審計、職安或其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各界參與,並建立專區登載揭露採購案件相關資訊,以增進民眾監督可及性,立意良善。 惟「機關採購廉政平臺」因缺乏法律明文或具體授權依據,致仍有賴採購機關首長配合而非強制設立,且專區亦未明確要求應登載或揭露事項,致部分採購機關於專區揭露之事項過於簡略,似難以達到原預期促進行政透明及全民監督之目的。 (二)立法政策上,是否於政府採購法併同相關機制規範,尚存討論空間 按政府採購法於108年5月22日修正時增訂第11條之1[footnoteRef:6],明定機關辦理巨額工程採購(採購金額達新臺幣2億元以上),應依採購之特性及實際需要,成立「採購工作及審查小組」,協助審查採購需求與經費、採購策略、招標文件等事項,及提供與採購有關事務之諮詢。此主要係考量巨額工程採購多為重大建設,攸關公共利益與民眾福祉,為期在採購階段能審慎評估,並利後續採購作業嚴謹周延,爰明定機關應成立「採購工作及審查小組」,俾提升巨額工程採購之效率、功能及品質。至於未達巨額之工程採購,或不限一定金額之財物及勞務採購,機關認有成立必要者,亦得準用。 [6: 政府採購法第11條之1:「機關辦理巨額工程採購,應依採購之特性及實際需要,成立採購工作及審查小組,協助審查採購需求與經費、採購策略、招標文件等事項,及提供與採購有關事務之諮詢(第1項)。機關辦理第1項以外之採購,依採購特性及實際需要,認有成立採購工作及審查小組之必要者,準用前項規定(第2項)。前2項採購工作及審查小組之組成、任務、審查作業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第3項)」。] 且依政府採購法第11條之1第3項授權訂定之「機關採購工作及審查小組設置及作業辦法」第5條第3項[footnoteRef:7]規定,「採購工作及審查小組」開會時,得視議題需要,邀請相關機關人員或專家、學者列席,協助審查及提供諮詢;並得通知機關主(會)計及政風單位列席,依權責協助提供意見。 [7: 機關採購工作及審查小組設置及作業辦法第5條第3項:「本小組開會時,得視議題需要,邀請相關機關人員或專家、學者列席,協助審查及提供諮詢;並得通知機關主(會)計及政風單位列席,依權責協助提供意見」。] 因此,立法政策上,是否於政府採購法將「機關採購廉政平臺」納入「採購工作及審查小組」機制整合規範,並於授權訂定之相關辦法中明定採購機關就一定金額或一定規模之重大購案件應邀請特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參與,並要求採購機關應建立專區定期登載或揭露特定事項(例如,得公開之採購文件、案件釋疑、辦理進度、重大變更、外界關注之陳抗或爭議處理情形、施工查核或重要檢核點之查〈檢〉核報告及改善情形等),藉由資訊公開以達行政透明及全民監督之目的,尚存討論空間。 撰稿人:陳世超 3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3136/File_19792664.docx
R02254
家庭責任醫師制度之法制研析
全民健康保險法;通訊診察治療辦法;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
江建逸
2023-10-12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54 議題研析 一、題目:家庭責任醫師制度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全民健康保險法、通訊診察治療辦法、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我國全民健康保險制度1995年實施,期間考量從「以人為中心的醫療」(全人醫療)推展「以人為中心的健康照護」(全人照護),並自2003年起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制度試辦計畫」,迄今已逾20年。目前已轉型朝向鼓勵社區醫療群選擇以會員照護成效之支付方案,期待建立個別化照護管理、平行和垂直轉診機制、全天候健康諮詢專線,奠定全民皆有家庭醫師之基礎;進而落實家庭責任醫師及照護責任,提升醫療品質[footnoteRef:1]。 [1: 健保署,112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公告,2023年1月30日。網址: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14624B66DAE97712&topn=D39E2B72B0BDFA15,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5日。] (二)依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以下簡稱健保署)之報告,截至2021年,計有623個醫療群參與計畫,其中診所數為5,587家(占西醫基層診所53.1%)、醫師數為7,367人(占西醫基層醫師45.97%)、收案會員[footnoteRef:2]數為600.8萬人(占總保險對象人數24.8%);此外,在COVID-19疫情期間,有99.5%的醫療群、83.5%的參與診所提供視訊診療服務,並協助未施打疫苗之會員施打疫苗[footnoteRef:3]。 [2: 健保署,同註1。所謂收案會員依據健保署公告是病人由其最常就醫的診所將其收案成為家醫忠誠會員。] [3: 衛生福利部,健保會委員關切「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執行成效及未來規劃,2022年7月7日。網址:https://dep.mohw.gov.tw/NHIC/cp-4039-70414-116.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7日。] (三)COVID-19疫情期間醫療院所提供民眾便利之視訊診療服務,考量疫情趨緩,健保署公告自2023年3月20日廢止「因應COVID-19疫情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事服務機構提供保險對象視訊診療作業須知」,醫療機構實施通訊診療回歸通訊診察治療辦法規定辦理[footnoteRef:4]。現行依醫師法第11條第2項規定訂定之通訊診察治療辦法(2018年5月發布),第7條就醫療機構實施通訊診療時應遵行事項(除急迫及境外病人外之限制國人初診適用、知情同意權、隱私權保障、病歷製作等),第2條則對適用地點(山地、離島、偏僻地區)及適用條件(特殊情形或急迫情形等)進行規範。 [4: 健保署,公告廢止因應COVID-19疫情之視訊診療醫療,2023年3月23日。網址: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1482911120B73697&topn=787128DAD5F71B1A,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8日。] (四)考量國際醫療環境更迭,世界醫學會(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WMA)2022年10月修正數位健康聲明[footnoteRef:5],並廢止2015年所提出行動健康聲明[footnoteRef:6]。鑒於部分民眾到院就醫反提高感染機率,增加健康風險,健保署公告增列部分支付標準項目,讓居家腹膜透析治療腎友可透過視訊與醫師互動[footnoteRef:7],在現行通訊診察治療辦法規定範圍進行視訊訪視;而家醫大平台也考量進一步評估加入遠距醫療追蹤個案健康情形[footnoteRef:8]。 [5: 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WMA STATEMENT ON DIGITAL HEALTH,2022年12月22日。網址:https://www.wma.net/policies-post/wma-statement-on-guiding-principles-for-the-use-of-telehealth-for-the-provision-of-health-care/,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8日。] [6: 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WMA STATEMENT ON MOBILE HEALTH,2015年10月。網址:https://www.wma.net/policies-post/wma-statement-on-mobile-health/,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8日。] [7: 健保署,全民健康保險鼓勵院所加強推動腹膜透析與提升照護品質計畫,2023年7月4日。網址:https://www.nhi.gov.tw/Law_Detail.aspx?n=5597495EEC8219A1&sms=36A0BB334ECB 4011&s=0D42807CAAFED72C,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8日。] [8: 邱芷柔,強化600萬名慢性病患整合照顧 健保署斥資4.5億 建構家醫大平台,自由時報,2023年9月18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605321,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0日。] 四、探討研析 (一)主管機關宜儘速訂定家庭責任醫師制度之實施辦法及時程   全民健康保險法於2011年1月全文修正,增訂家庭責任醫師制度,其第44條第1項明定「…為促進預防醫學、落實轉診制度,並提升醫療品質與醫病關係,應訂定家庭責任醫師制度」。其第3項則明定「第一項家庭責任醫師制度之實施辦法及時程,由主管機關定之。」,惟目前付之闕如。健保署執行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制度計畫已逾20年,收案會員數已近四分之一保險對象,為使民眾獲得公平適切就醫保障,主管機關應依全民健康保險法之授權,儘速訂定家庭責任醫師制度之實施辦法及時程。 (二)為周全家庭責任醫師制度,主管機關宜配套修正通訊診察治療辦法及相關措施   為建立完備家庭責任醫師制度,則不論是考量居家腹膜透析治療之視訊訪視,或是家醫大平台擬評估加入遠距醫療追蹤個案,抑或是考量未來我國2025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footnoteRef:9],面對人口老化所可能產生的各種情況預做因應,主管機關亦應研議家庭責任醫師制度如何能因應科技進步,視訊診察設備的普及,使國民享有更安全的健康醫療照護,此有賴主管機關適時檢討相關法令。爰建議主管機關參酌國際趨勢及COVID-19疫情期間累積視訊診療實務,考量我國民情與需求,適時研議修正通訊診察治療辦法,並就相關配套措施(如: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等規定)一併衡酌,以在符合我國醫療相關法令規範前提,讓國民獲得更安全適切的診療,回歸以人為本的健康醫療照護。 [9: 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2022年8月。網址: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D527207EEEF59B9B,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2日。超高齡社會係指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20%。] 撰稿人:江建逸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3047/File_19792590.docx
R02253
監所勞動與復歸社會之研析
監獄行刑法;監獄行刑法施行細則;受刑人作業實施辦法
賴怡瑩
2023-10-12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53 議題研析 一、題目:監所勞動與復歸社會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監獄行刑法、監獄行刑法施行細則、受刑人作業實施辦法 三、背景說明 (1) 報載,法務部擘劃許久的「更生事業群」,112年初順利啟動後,如今已經有不少更生人,成功復歸社會。宜蘭某公司是首批簽約的更生事業群夥伴,更生人阿泉(化名)從自主監外作業,到出獄後成為正式員工,如今更成為班長,順利找到新的人生 。同時期另一則報載,某監獄一名陳姓受刑人因每月勞作金僅領到數百元,他依據法務部函釋建議受刑人每月生活所需為3,000元為由,提起訴訟救濟,法院審理後,認為報酬與勞動顯不相當,判陳男勝訴 。 (2) 受刑人除罹患疾病、入監調查期間、戒護安全或法規別有規定者外,應參加作業 。監獄對作業應斟酌衛生、教化、經濟效益與受刑人之刑期、健康、知識、技能及出獄後之生計定之,並按作業性質,使受刑人在監內、外工場或其他特定場所為之。監獄應與受刑人晤談後,於個別處遇計畫中訂定適當作業項目,並得依職權適時調整之 。依受刑人作業實施辦法第2條規定,監內作業包括委託加工、自營作業、視同作業、舍房作業;監外作業包括戒護監外作業、自主監外作業。 四、探討研析 (1) 監所勞動作業項目應強化與復歸社會之連接 監察院108年司正002號糾正案曾指出,我國受刑人61,251人。參與監外作業僅1%,參加監內作業約75.7%,其餘受刑人未參加作業;其中參加監內自營作業3,692人,參加監內委託加工作業36,155人。委託加工作業部分,參加者有五成以上以摺紙袋、摺紙蓮花等紙品科為作業項目 。 法務部推動更生事業群,透過與企業合作之方式,讓受刑人在獄中習得一技之長,出獄順利就業,確實是更生保護工作重要的新里程碑。惟大部分受刑人係從事監內作業,監內作業項目很大比例係從事明顯無法與社會接軌之紙品科產業,依報載提起訴訟救濟之陳姓受刑人為例,除主張勞作金太低外,亦主張法務部(矯正署)採取之委託加工作業項目違反提供受刑人適當處遇之義務 。為落實監獄行刑法第31條第2項前段「監獄對作業應斟酌衛生、教化、經濟效益與受刑人之刑期、健康、知識、技能及出獄後之生計定之」規定,進而符合該法第1條所定培養受刑人適應社會生活能力之立法目的,建議在監內作業部分,主管機關應積極規劃具就業導向之作業項目,以利受刑人出獄後,得以就業謀生,順利復歸社會。 (2) 監獄行刑法施行細則有關「給養」部分,增加母法所無之規定,允宜檢討 受刑人從事委託加工作業,每月勞作金收入卻十分低廉。法務部(矯正署)主張,勞作金給予之目的並非保障其在監執行期間工作薪資收入以維持其基本開銷,其生存權依監獄行刑法規定在給養及醫療照顧上已有相當程度之保障,無損害憲法所保障國民應有之生存權 。爰此,監獄行刑法第46條第1項:「為維護受刑人之身體健康,監獄應供給飲食,並提供必要之衣類、寢具、物品及其他器具。」之給養規定是否落實,至關重要。 監獄行刑法施行細則第40條第1項:「受刑人因經濟狀況欠佳,缺乏日常生活必需品者,得請求監獄提供之;其經濟狀況欠佳之認定基準及提供之品項、數量,由監督機關定之。」同條第2項「受刑人因急需日常生活必需品者,得請求監獄提供之,監獄得於其原因消滅時,指定原物、作價或其他方式返還之。」依上述規定及實務上,監所並未提供所有受刑人必要之日常物品 ,「各機關依行政程序法修訂主管法規之參考原則」第貳之三點:「法律概括授權訂定之施行細則,僅得於符合立法意旨,且未逾越法律授權訂定施行細則之必要範圍內,就執行法律有關之細節性、技術性事項加以規定,其內容不得牴觸母法或對人民之自由權利增加法律所無之限制。」監獄行刑法既已明定「為維護受刑人之身體健康」,監獄應「提供必要之衣類、寢具、物品及其他器具」,惟該法施行細則另增加須經認定經濟情況欠佳及因急需者等情,方提供生活必需品,增加法律所無之限制,是否符合充分「給養」之政策目標宜再予審慎研議。 撰稿人:賴怡瑩 � 吳銘峯,【監所技能銜接助更生】更生之路,不再孤單─更生事業群讚!ETtoday新聞雲,112年9月14日,網址: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30914/2581936.htm,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7日。 � 陳韋劭,受刑人勞作月領3千 10億支出恐全民買單!法務部這麼說,三立新聞網,112年9月3日,網址: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5%8F%97%E5%88%91%E4%BA%BA%E5%8B%9E%E4%BD%9C%E6%9C%88%E9%A0%983%E5%8D%83-10%E5%84%84%E6%94%AF%E5%87%BA%E6%81%90%E5%85%A8%E6%B0%91%E8%B2%B7%E5%96%AE-%E6%B3%95%E5%8B%99%E9%83%A8%E9%80%99%E9%BA%BC%E8%AA%AA-025006069.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8日。 � 參照監獄行刑法第31條第1項前段。 � 參照監獄行刑法第31條第2項。 � 監察院108年司正002號糾正案表6(矯正署提供資料)、表12。 �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112年度監簡更一字第3號判決。 � 同註6。 � 同註6。 3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3045/File_19792588.doc
R02252
建築物基礎施工監測相關法制研析
建築法;營造業法
陳宏明
2023-10-12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52 議題研析 一、題目:建築物基礎施工監測相關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建築法、營造業法 三、背景說明 (1) 112年9月7日某處建案工地發生基地塌陷,導致附近民宅受損傾斜,緊急撤離附近上百名住戶。依建管單位同年9月13日公布相關技師公會判讀現場監測報告結果:工地對於監測系統示警未有因應與積極作為,造成鄰地建物塌陷之災害發生[footnoteRef:1]。 [1: 臺北市政府,專業公會判讀基泰大直監測資料 工地應作為無作為致生災變 建管處依規定移送懲戒,基泰大直事故 政府資訊專區,2023年9月14日,網址:https://www.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3EF27F2611CD42E4&sms=72544237BBE4C5F6&s=F75A1704E322A729,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2日。] (2) 後續報導指出,施工監測是大地工程技師的專業之一,大地工程技師通常會在工地附近設置監測儀器,據以蒐集及判讀監測數據。一旦監測數據達到「警戒值」,代表鄰房可能已出現傾斜,必須加強監控避免事態惡化;如已達到「行動值」,則應停止施工,同時啟動應變機制[footnoteRef:2]。 [2: 孔德廉、許詩愷,1至9月的監測報告警訊為何無用 基泰大直監測數據多次歸零、逾停工標準卻未停,失控的品管與成本魔咒釀出塌陷坑禍,報導者,2023年9月22日,網址:https://www.twreporter.org/a/taipei-kee-tai-dazhi-building-collapse-problems,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8日。] (3) 鑒於近年來因施工不良造成鄰損的事件層出不窮,有論者建議政府除了追究建商責任外,也應全盤進行制度面檢討,以強化監督管理[footnoteRef:3]。 [3: 聯合報社論,工地監測形同虛設,政府必須全面檢討,聯合新聞網,2023年9月14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38/7438045,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8日。] 四、探討研析 (1) 建議於建築法明定建築物基礎施工監測規定 監測系統於建築物基礎開挖過程中,可持續追蹤監測標的之即時資訊,作為判斷施工安全與否之預警指標。如因基礎開挖造成鄰近結構物或設施損害,所得資訊可作為責任鑑定參考,有助於紛爭解決。 現行關於建築物基礎施工監測之規範,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構造編第127條之1規定:「基礎開挖得視需要利用適當之監測系統,量測開挖前後擋土設施、支撐設施、地層及鄰近構造物等之變化,並應適時研判,採取適當對策,以維護開挖工程及鄰近構造物之安全。」其次,內政部訂定「建築物基礎構造設計規範[footnoteRef:4]」之第八章基礎開挖,對於開挖安全監測之目的、監測系統之設置、監測規劃、監測項目、配置原則及監測頻率等,訂有原則性規定;至於開挖安全監測由設計至施工之詳細工作準則,包括:監測系統之規劃與配置、監測檢驗校正及安裝量測、監測管理等,該規範建議參考中華民國大地工程學會出版之「建築物基礎開挖安全監測準則[footnoteRef:5]」辦理。 [4: 內政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建築物基礎構造設計規範(112年版),2023年6月20日,網址:https://glrs.moi.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3834,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8日。] [5: 中華民國大地工程學會,建築物基礎開挖安全監測準則,2017年3月,網址:https://www.dingchong.com.tw/download/%E5%BB%BA%E7%AF%89%E7%89%A9%E5%9F%BA%E7%A4%8E%E9%96%8B%E6%8C%96%E5%B7%A5%E7%A8%8B%E7%9B%A3%E6%B8%AC%E6%BA%96%E5%89%87(%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5%A4%A7%E5%9C%B0%E5%B7%A5%E7%A8%8B%E5%AD%B8%E6%9C%83)(106.03).pdf,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8日。] 按建築法第69條規定:「建築物在施工中,鄰接其他建築物施行挖土工程時,對該鄰接建築物應視需要作防護其傾斜或倒壞之措施。挖土深度在1公尺半以上者,其防護措施之設計圖樣及說明書,應於申請建造執照或雜項執照時一併送審。」其中「防護其傾斜或倒壞之措施」主要係指擋土及支撐等防護設施,而未指明是否包括施工監測在內。鑒於施工監測對於開挖工程及鄰近構造物安全維護之重要性,建議將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構造編第127條之1規定內容,增訂為建築法第69條第2項規定,以符法律明確性原則並落實執行。 (2) 強化建築工程施工品質管理制度 現行「公共工程施工品質管理制度[footnoteRef:6]」共分為3級品管,其中「施工品質管制(1級品管)」係由施工廠商負責;「施工品質查證(2級品管)」由主辦機關及監造單位負責;「工程施工查核(3級品管)」由工程主管機關負責,查核結果可供作為主辦機關考評之依據,並可作為改進施工廠商品管作業及評選優良廠商之參考,藉以督促主辦機關、監造單位及施工廠商落實品質管理,達成提升工程品質之目標。 [6: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公共工程三級品質管理制度介紹,2022年,網址:https://www.pcc.gov.tw/DL.aspx?sitessn=297&nodeid=8848&u=LzAwMS9VcGxvYWQvMjk3L3JlbGZpbGUvNzY5My82MjQwLzE5ZTJkOTg4LTBmMTgtNDgwZi1hNDM2LTAxODU1ZjEwNGVkOC5wZGY%3D&n=NS3lhazlhbHlt6XnqIvkuInntJrlk4Hos6rnrqHnkIbliLbluqbku4vntLkucGRm&icon=.pdf,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2日。] 然而,前開品質管理制度僅適用於各級政府辦理之公共工程,尚不及於私人辦理之營建工程。依現行規定,建築物承造人為營造業,其應設置專任工程人員,負承攬工程之施工責任[footnoteRef:7]。營造業之專任工程人員於施工前或施工中應檢視工程圖樣及施工說明書內容,如發現其內容在施工上顯有困難或有公共危險之虞時,應即時向營造業負責人報告,營造業負責人應將前開事項即時告知起造人,並依起造人提出之改善計畫為適當之處理[footnoteRef:8]。營造業負責人或專任工程人員於施工中發現顯有立即公共危險之虞時,應即時為必要之措施[footnoteRef:9]。至於監造人則大多為建築師,負責查證建築材料規格及施工品質,監造人於施工過程中,發現有危害公共安全或施工內容與核定工程圖樣及說明書不符等情形時,應分別通知承造人及起造人修改;其未依照規定修改者,應即申報該管主管建築機關處理[footnoteRef:10]。 [7: 請參閱建築法第14條、第15條第1項。] [8: 請參閱營造業法第37條第1項及第2項,依第2項規定營造業負責人告知對象為「定作人」,概念上與建築法所稱之「起造人」相同,為論述及閱讀方便,爰統一以「起造人」稱之。] [9: 請參閱營造業法第38條。] [10: 請參閱建築法第13條第1項、第61條。] 據報導指出,失控的品質管制為此次事故凸顯的重要問題,監造人及專任工程人員皆(直接或間接)受聘於建商,是否導致現行機制運作不夠公允[footnoteRef:11]?雖然建築法賦予建築物在施工中,直轄市、縣(市)主管建築機關認有必要時,得隨時加以勘驗之權限[footnoteRef:12],惟囿於建管人力及技術能力所限,各地方政府迄今實際案例不多。有專家建議,為落實建築工程3級品管,宜於建築法增訂「第三方審勘」規定,明定審勘時機及費用(政府依工程造價一定比例計算金額,於施工前向起造人收取),由建築主管機關委託相關專業技師或公會審勘工地狀況[footnoteRef:13],以維持監造人專業獨立性並督促承造人落實施工品質管理,避免品質管理制度流於形式而影響公共安全。 [11: 同註2。] [12: 請參閱建築法第58條。] [13: 同註1。] 撰稿人:陳宏明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3043/File_19792586.docx
R02251
約定統包式工資相關法制問題之探討
勞動基準法
陳建欉
2023-10-12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51 議題研析 一、題目:約定統包式工資相關法制問題之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勞動基準法 三、背景說明 (一)依《勞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第21條第1項規定,工資由勞雇雙方議定,但不得低於基本工資。故勞雇雙方原則上得就不同工作性質,約定不低於基本工資之計算給付方式[footnoteRef:1]。一般稱「統包式工資」,即雇主考量成本與行業特性,與勞工約定「每月工資若干元,不另給付延長工時工資(俗稱加班費)」之「定額工資給付」,或以工作量、產量、里程數等「工作時間」以外之參數為基礎,計算特定名目之「津貼」以充當加班費[footnoteRef:2]。前述給付方式,亦有學者稱「意定加班費計算方法」[footnoteRef:3]或稱「未依法定計算方法給付加班費」[footnoteRef:4]。 [1: 參見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2010年11月10日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15號。雇主所營事業之工作非屬依《勞基法》第 84 條之 1規定,並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工作,而與勞工約定統包式工資,關於勞工應獲得之工資總額,原則上得依工作性質之不同,任由勞雇雙方予以議定,且所約定之工資數額不低於基本工資,即不應認為違反《勞基法》之規定。] [2: 何宗霖,加班費可以想怎麼給就怎麼給嗎?,工商時報,2022年5月31日,網址:https://www.ctee.com.tw/news/20220531700714-431305,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2日。有別於《勞基法》以「工作時間」為單位之計算加班費方式,如客運業、貨運業常見以載客獎金、趟次獎金、里程獎金等充當加班費。] [3: 王沛元,〈勞工加班費之法定標準與意定計算方法〉,《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108期,2018年12月,頁156。] [4: 侯岳宏,〈未依法定計算方法給付加班費之效力〉,《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 88 期,2013 年 12 月,頁 280。「未依法定計算方法給付加班費」係指日本文獻上所稱「法所定の計算方法によらない割増賃金」。] (二)現行《勞基法》並未禁止以統包方式給付工資,勞雇雙方本於契約自由原則得自行約定。惟《勞基法》第24條、第39條至第41條已定有加班費之計算標準,勞雇雙方雖約定「統包式工資」,但勞方於勞資關係中多屬弱勢,其權益能否受充分保障,尚非無疑[footnoteRef:5],實務上因加班費計算所衍生之相關爭議,為我國近年來主要勞資爭議之態樣[footnoteRef:6]。加班費、特別休假未休工資等項目,雖可採「統包式工資」內含加班費或以特定薪資名目約定取代加班費,惟仍應區分工資及加班費之細項[footnoteRef:7]。 [5: 蔡菘萍,〈統包式報酬之合法運用界線:法院當前之主流見解與判斷-以新北地方法院106年勞訴字第121號民事判決為例〉,《當前勞動法與企業實務之對話》,初版第2刷,元照出版, 2022年3月,頁113。] [6: 勞動部,勞動統計年報-勞資爭議協商調處績效概況,網址:https://statdb.mol.gov.tw/html/year/year11/33090.htm,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2日。依勞動部統計資料,2022年勞資爭議調解案件共計2萬3,319件,其中「工資」類型爭議(含加班費)為1萬184件占43.67%為最大宗。] [7: 張議晨,血汗!連鎖飲料店長月休4天無加班費 打拚9年從無勞健保,聯合新聞網,2023年9月24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09/7461723,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8日。] (三)美國、德國及日本對勞工加班費計算相關規定,簡述如下: 1.美國《公平勞動基準法》(Fair labor standards act),將勞工區分為「非白領豁免勞工」與「白領豁免勞工」,符合一定條件勞工得排除適用一週工作40小時之規定[footnoteRef:8]。薪資標準則由勞雇雙方事先約定,與勞工實際勞動之日數或時數無關[footnoteRef:9]。 [8: 王怡惠,〈美國「公平勞動基準法」修法與博士後研究工作者的薪酬〉,《科技政策觀點》,第5期,2017年12月,頁19-21。美國勞動部依《公平勞動基準法》授權訂定「專業人員豁免資格認定標準」,雇主若主張其員工為該法第207條排除適用之豁免勞工,則須通過「薪資基準檢驗」(salary basis test)、「薪資標準檢驗」(salary threshold test)、「職務檢驗」(duties test)三個檢驗。2016年美國勞工年收入在4萬7,476美元以上,且負責管理與行政之月薪制勞工才適用豁免規定,以避免雇主濫用責任制,致勞工權益受損。] [9: 邱駿彥、李政儒,《各國工時制度暨相關配套措施之比較研究》,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2015年5月,頁64。] 2.德國法律並未明定加班應給予報酬或加給[footnoteRef:10],對工時與工資主要規定,包含「對價與工資觀點下之工作時間」及「勞動保護觀點下-涉及工時上限、不同工作班次間須有之休息、間隔等工作時間」[footnoteRef:11]。德國聯邦勞動法院2012年2月判決認為,約定定額工資給付方式,違反德國《民法》定型化契約所規範之透明性原則而無效,能清楚辨明所約定給付與對應之勞務期間,始為適當之工資約定方式[footnoteRef:12]。 [10: 林佳和,〈統包式報酬之合法運用界線-觀察體系與加班為中心之實務解題〉,《當前勞動法與企業實務之對話》,元照出版,初版第2刷,2022年3月,頁103。] [11: 邱泰錄,〈約定未依法定方式給付加班費之效力(下)〉,《司法週刊》,第1978期,2019年11月,頁2。] [12: 邱羽凡,〈勞動事件法中加班費用爭議〉,2022秋季‧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授課講義,2022年9月22日,頁71。] 3.日本法院有關加班費計算之爭議,主要有兩種類型[footnoteRef:13]:一是「內含加班費之工資給付」所生之爭議,另一是「定額加班費給付」之爭議型態[footnoteRef:14]。日本最高法院認為,勞雇雙方事先約定定額加班費,並非當然為法所不許,惟該定額加班費必須與其他工資明確區隔,且若該數額低於日本《勞動基準法》所定標準計算之加班費數額,則雇主仍有補足差額之義務[footnoteRef:15]。 [13: 邱泰錄,同註11。] [14: 福澤喬,日本職場血汗內幕關鍵:「定額加班費」為何遭企業惡用,變相害人加班,商業周刊,2019年7月26日,網址: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eers/blog/26423,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8日。日本「裁量勞動制」(みなし残業)即定額加班費制度,謂公司每月固定支付一定額度加班費,勞工就超過延長工時部分(約20至30小時),資方不必另外支付加班費。許多企業濫用裁量勞動制,使勞工每月加班動輒超過80小時,造成過勞情形。] [15: 侯岳宏,同註4,頁280-282。] 四、探討研析 我國《勞基法》第21條第1項規範工資基本標準,而同法第24條、第39條至第41條則規定加班費之加給標準。統包式工資涉及前揭法律規定之適用問題,歷年法院判決之見解歧異,迭生相關爭議,容有討論空間[footnoteRef:16]。 [16: 李明勳,覺得加班費計算很麻煩?與勞工約定「定額加班費」要小心這點!,1111人力銀行,2022年11月3日,網址:https://www.jobforum.tw/discussTopic.asp?id=341505,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2日。不同法院間對「統包式工資」適法性見解大致分為二派:「強制規定說」認為,若容許勞雇雙方任意透過約定排除《勞基法》第24條、第39條等規定,不但有違以加班費補償,降低勞工加班情況之制度設計,也架空《勞基法》第84條之1責任制之規範(參見最高法院106年台上字第2533號民事判決)。「契約自由說」認為,為顧及勞雇雙方整體利益及契約自由原則,如勞方自始對於勞動條件表示同意而受僱,且所約定工資又未低於基本工資加計延長工時之總額時,即不應認定違反《勞基法》之規定(參見最高法院82年台上字第293號民事判決、102年台上字第1660號民事判決)。] (一)勞雇雙方約定統包式工資,不能免除超額加班費給付義務 勞雇雙方縱然另行約定工資給付方式,以「趟次獎金」、「里程獎金」、「延時津貼」或「超時補助」等各項名目代替加班費,仍須符合《勞基法》加班費給付最低標準。為避免雇主利用勞雇地位不對等之優勢,架空《勞基法》規定,參酌日本最高法院判例[footnoteRef:17],勞雇雙方約定統包式工資,應將工資及定額加班費明確區分,加班費經計算如低於《勞基法》所定標準,雇主仍有補足差額之義務,方符合工資所具有之勞動對價性。 [17: 日本最高法院網站,〈 最高裁判所第二小法廷平成6年6月13日平成3(オ)63判決〉,網址:https://www.courts.go.jp/app/hanrei_jp/detail2?id=62698,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10月2日。] (二)定型化契約約定統包式工資之適法性判斷基準 雇主與勞工常以定型化契約方式約定工資,使勞工易陷於「僅能選擇簽或不簽訂契約,而欠缺議價空間」之困境[footnoteRef:18]。過去勞雇約定統包式工資其適法性之審查,常僅侷限於是否低於基本工資,為維護勞工身心健康及福祉,爰建議納入德國法之「可期待性」及日本法之「透明性」[footnoteRef:19],作為審查統包式工資定型化契約適法性之判斷基準,並參酌《民法》第247條之1規定,約定統包式工資,其約款按其情形顯失公平者,該部分約定無效。 [18: 劉志鵬,〈勞基法專題研究(一)-工作規則法律性質之研究〉,《律師通訊》,第72期,1985年7月,頁12。] [19: 林佳和,〈統包式報酬之合法運用界線-觀察體系與加班為中心之實務解題〉,《當前勞動法與企業實務之對話》,元照出版,初版第2刷,2022年3月,頁94-102。「可期待性」指可期待勞工對統包式工資契約得以理解並接受,且些微逾越正常工時範疇內(如不超過正常工時10%),雇主所擬定型化契約方屬合法。「透明性」指勞雇雙方確實有意以某項約定給付取替加班費,約定加班費與正常工時工資有明確區別,可自工資付項目中清楚觀察,且為勞工所能理解。] (三)宜明定勞雇雙方約定統包式工資之範圍及限制 《勞基法》關於延長工時工資計算標準,究竟為強制規定,抑或得由勞雇雙方以約定排除,目前司法實務見解歧異,尚無定論。惟如寬許雇主採用定額工資給付或其他津貼等意定加班費計算方法,有架空加班費法定標準之虞[footnoteRef:20]。為避免雇主取巧規避《勞基法》第84條之1之規定,以約定統包式工資方式,使勞工實質成為責任制工作者[footnoteRef:21],爰參酌美國法符合一定條件下,始得排除工時適用及加班費計算標準之規定,建議《勞基法》明定勞雇雙方約定統包式工資之範圍及限制,以維護勞工權益。 [20: 王沛元,同註3,頁151。] [21: 蔡菘萍,同註5,頁113。]    撰稿人:陳建欉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3040/File_19792584.docx
R02250
住院精神病人通訊及會客權利之法制研析
精神衛生法
李郁強
2023-10-12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50 議題研析 一、題目:住院精神病人通訊及會客權利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精神衛生法 三、背景說明 (一)伊甸基金會精神障礙者會所「真福之家」調查顯示,逾7成受訪者表示,能決定探視對象,但部分醫院規定,探視者須為「3等親」內才能放行;通訊權方面,多數醫院只有公共電話作為住院病人對外連結唯一管道,近4成病人認為通訊自由遭限制,3成病人認為既有支持網絡遭到中斷[footnoteRef:1]。 [1: 林琮恩,住院「比孤單更孤單」精神病友 盼放寬住院通訊探視 精神法子法 病權派、醫療派拉鋸 病友團體:別讓人際支持網斷鏈,聯合報,112年9月25日,第A5版。] (二)《精神衛生法》111年修正,預計112年底前完成相關子法,衛生福利部邀集專家討論「住院精神病人生活公約、精神病人拘束身體或限制行動自由處置辦法」(草案),會議中病人權利派、醫療派針鋒相對,病友團體希望放寬住院規範、提升病人自主,但醫師團體認為住院管理是醫療專業,應由醫師決定[footnoteRef:2]。精神病人的住院規範,僅屬於住院管理事項?抑或涉及人權應符合法律保留原則?實有進一步探討之必要。 [2: 林琮恩,前揭註1。] 四、探討研析 (一)住院精神病人會客及通訊自由受限,恐不利精神病人病情發展 長期以來大多數醫療機構均禁止病患及訪客攜帶智慧型手機進入精神科病房。醫院多以「維護病房設備及病友隱私」為由,在急性病房的「入院探視須知」中禁止住民使用「照相、上網、錄影及錄音功能」的智慧型手機等3C產品。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入住精神科急性病房,每次住院日數高達39天。臺灣失序聯盟曾詢問某醫院能否放寬禁帶限令,該醫院回函表示「考量病人隱私及靜養」禁用政策不變;另詢衛生福利部當時心理及口腔健康司(以下簡稱心口司)在普遍禁用3C的精神科病房內如何進行視訊探視,並建議心口司與各醫療院所溝通,放寬禁用規定。心口司回函表示「精神病人有其脆弱性,除就醫、服藥外,支持系統可穩定其身心狀況」,對於阻隔支持系統的種種措施,卻無任何具體答覆[footnoteRef:3]。 [3: 雖然我國精神科病房普遍都設有卡式公共電話,但遠遠無法滿足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即時通訊、社群軟體、視訊通話及電郵往返等遠距互動需求,且所需費用需自行負擔,如果撥打的是行動電話,更形成自由通訊上的經濟阻礙。況且公共電話位於走廊,後方有人排隊會覺得很焦慮,還要顧慮旁人可能聽得到;輪到時對方若沒接聽,就得重新排隊。王修梧,別讓精神病房成為孤島(上):疫情導致「空間」與「人際」雙重隔離,讓病情雪上加霜,關鍵評論,111年1月24日,網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1678,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8日。] 疫情期間為強化訪客管制,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希望民眾以「視訊」代替「實體」探病,宣導民眾使用視訊探病的短片中,直接表示「多利用手機通訊軟體,開啟網路視訊功能,透過影像傳遞你對親友的問候」,但精神病房病人卻因通訊自由受限而無法適用[footnoteRef:4]。誠如心口司指出「支持系統可穩定精神病人身心狀況」,關於手機之使用,在前述訂定子法會議中,精神科醫師大多認為可放寬在規範內使用手機[footnoteRef:5]。例如臺灣社區精神復健發展協會楊理事長即表示,認同給予住院病人在規範內使用手機,保有與外界的連結並無不可,對其病情也有幫助[footnoteRef:6]。既然中央主管機關及精神科醫師均認為支持系統對精神病人病情有幫助,而目前實務上住院精神病人之會客及通訊自由受限制,恐致支持系統不足,就應該思考積極改善。 [4: 王修梧,前揭註3。] [5: 林琮恩,醫:手機可鬆綁 反對放寬病人管理,聯合報,112年9月25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462491,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8日。] [6: 林琮恩,精神醫療投資不足 精神醫憂放寬住院規範再釀出走潮,聯合報,112年9月24日, 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462302,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8日。] (二)放寬住院通訊探視規定,以保障住院精神病人通訊會客權利 111年修正之《精神衛生法》第40條第1項規定[footnoteRef:7]:「住院病人應享有個人隱私、自由通訊及會客之權利;精神醫療機構非因病人病情或醫療需要,不得予以限制。」此為自79年12月本法制定公布時即有的規定(第38條),去年修正後僅變更條次,內容並未修正。本條文立法精神旨在保障住院病人隱私、自由通訊及會客之權利,所以規定只有在「病人病情或醫療需要」時,得例外予以限制。但實務上,卻因為「病人病情或醫療需要」規範過於寬鬆,導致部分精神醫療機構將例外當原則,而有侵害病人通訊及會客權利之虞。 [7: 《精神衛生法》經立法院於111年11月29日三讀修正,並經總統於同年12月14日公布,但其施行日期除第5章、第81條第3、4款,由行政院會同司法院定之外,自公布後2年施行。] 住院精神病人有很多樣貌,並非所有病人都有認知上的問題,外界刻板印象認為精神病人「有危險」,但住院病人中也有不具幻覺症狀的躁鬱症、憂鬱症等病患[footnoteRef:8]。是以,宜限縮例外狀況,當出現急迫性、必要性的情況,為「避免緊急危難」而限制病人上述權利才具有正當理由。爰建議將第40條第1項規定修正為「住院病人應享有個人隱私、自由通訊及會客之權利;精神醫療機構非因 避免緊急危難,不得予以限制。」依此,精神醫療機構應放寬住院病人通訊探視之住院管理規定。 [8: 林琮恩,罹病30年 精障者:病房不該讓醫師想逃 、病人不敢去,聯合報,112年9月24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462303,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8日。] 撰稿人:李郁強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3036/File_19792558.docx
R02249
鼓勵中小企業增聘員工及調薪之稅捐優惠法制研析
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稅捐稽徵法;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中小企業增僱員工薪資費用加成減除辦法;中小企業員工加薪薪資費用加成減除辦法;中小企業認定標準;稅式支出評估作業辦法
方華香
2023-10-0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49 議題研析 一、題目:鼓勵中小企業增聘員工及調薪之稅捐優惠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稅捐稽徵法、納稅者權利保護法、中小企業增僱員工薪資費用加成減除辦法、 中小企業員工加薪薪資費用加成減除辦法、中小企業認定標準、稅式支出評估作業辦法 三、背景說明 (1) 查民國 (下同)104年修正之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第36條之2,為增加就業、鼓勵企業加薪,分別就增僱本國籍勞工及為本國籍基層員工加薪2種情形,給予中小企業加成減除營利事業所得稅所得額之稅捐優惠。以下分述之: 1. 增僱(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第36條之2第1、2項):新投資創立或增資擴展之中小企業達一定投資額 ,增僱一定人數 之員工且提高整體薪資給付總額時,得就其每年增僱本國籍員工所支付薪資金額130%限度內(若為24歲以下員工,為150%),減除其增僱當年度之營利事業所得額。 2. 加薪(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第36條之2第3項):調高基層員工 之平均薪資給付水準時,得就每年非因法定基本工資調整而增加支付本國籍現職基層員工薪資金額130%限度內,減除其增加薪資當年度營利事業之所得額。但因增僱員工所增加之薪資給付金額已適用同條第1、2項規定者,不得重複計入。 (2) 中小企業,指依法辦理公司或商業登記,實收資本額在新臺幣(下同)1億元以下,或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200人之事業 ,但不包括免課營利事業所得稅(每月營業額20萬元以下 )之小規模營利事業。蓋其既然免繳營利事業所得稅,自無享受相關租稅優惠之可能。上述租稅優惠,限於經濟景氣指數達一定情形,亦即行政院主計總處按月發布之失業率連續6個月高於一定數值(3.78%) ,且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定公告者 ,中小企業始得享有,自104年修法迄今該稅捐優惠啟動之次數並不多 。 (3) 企業不得一方面享有租稅優惠,同時有重大違反公益之行為,為抑制不法,倘中小企業若有違反環境保護、勞工、食品安全衛生相關法律且情節重大,租稅優惠法律之中央主管機關應通知財政部停止並追回其違章行為所屬年度享受租稅優惠之待遇 。 四、探討研析 (1) 日韓提振薪資之對策(調高最低工資以外方式) 補貼員工薪資或對加薪給予租稅優惠係外國政府常見之鼓勵企業加薪措施,茲以日本、韓國為例,略以: 1. 韓國:補貼部分,2018年起提供3兆韓元(約27億美元)補貼小型企業,以減緩提高最低工資之衝擊、2018年4月提出3.9兆韓元(約35億美元)之追加預算,以現金補貼僱用青年之中小企業;租稅優惠部分,薪資漲幅高於過去3年平均值之大型企業減免加薪人事支出5%之稅額(中小企業為10%) 。 2. 日本: (1) 補貼部分,2018年4月提出「提升職涯補助金計畫」,補助中小企業將非正職勞工轉為正職勞工所提高之薪資成本及提高非正職勞工薪資之成本 。 (2) 租稅優惠部分,依日本租稅特別措施法(租稅特別措置法)規定,為鼓勵公司加薪(大型企業薪資額增加:3%,中小企業薪資額增加1.5%、2.5%),公司得將加薪部分之一定比例(大型企業:15-20%;中小企業:15-25%)抵減營利事業所得稅扣除額 。詳言之,就本議題關注之中小企業,從2022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期間開始之各事業年度有比前年度增加薪資等支付金額的情況下,部分増加額可從法人税額中扣減(中小企業者等加薪促進税制):員工薪資等支付金額比前年度增加1.5%以上,可將員工薪資等支付金額中15%從法人稅中特別扣減。該增加額增加了2.5%以上之情況,稅額扣減率會再增加15%。教育訓練費金額增加10%以上則可再增加10%稅額扣減率。但任何情況下法人稅額之扣減上限均爲20% 。 (2) 中小企業增聘員工及調薪之稅捐優惠法制效益檢視 1. 正面效益 觀諸財政部賦稅署111年9月5日統計資料 指出,增僱員工租稅優惠自 103 年至107年申報件數共計389件、增僱總人數8,817人、增僱薪資總額17億144萬4千元、加成減除總金額4億 9,579萬3千元;增僱24歲以下員工租稅優惠自105年至107年申報件數共計 98 件、增僱總人數 448人、增僱薪資總額 5,081萬5千元、加成減除總金額 2,423萬4千元;員工加薪租稅優惠自105年至106年申報件數共計132件、加薪總人數3,738 人、加薪薪資總額 6,004萬4千元、加成減除總金額1,797萬6千元,租稅優惠仍有若干成效。 2. 效益未盡如意之原因 (1)經濟部檢討評估上開統計數據,認為因大多數中小企業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故無租稅優惠之適用,且多數繳納營利事業所得稅之中小企業,選擇採用簡化查帳作業之擴大書審制報稅,若申請租稅優惠尚需檢附相關單據及文件,影響中小企業申請意願 。 (2)就適用要件言,本稅捐優惠有發動條件,須失業率連續6個月達一定數值且須經主管機關公告,而實務上,自104年修法迄今該稅捐優惠啟動之次數並不多,已如前述(最近一次係到107 年 5 月 19 日為止,詳註9),故中小企業能適用此稅捐優惠之機會本就不多;再者,稅捐優惠僅限增僱或加薪「當年度」享有,係一次性的(就該增僱員工或新增工資言,僅一次),但中小企業聘用員工或調薪後,該勞動契約具有繼續性,對雇主言,每年均會持續產生非薪資之成本(包括退休金、勞健保等),若中小企業主沒有把握每年都能持續獲利,則一次性的稅捐優惠,未必能成為增聘員工或加薪之有效誘因;另外,新聘24歲以下員工可享有較其他年齡層員工高之所得額扣減率,固然有鼓勵多多聘用社會新鮮人之考量,但24歲以下,多半在學或無經驗,未必符合中小企業用人需求,其可能反而欠缺中壯年階層之管理或研發人才,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第36條之2第1項及第2項對新聘員工之稅捐優惠,以24歲為差別優惠稅率之理由,仍待進一步補強。 (3) 租稅優惠為量能課稅、租稅公平原則之例外,宜有堅實之政策理由且不得過度,以正當化其憲法基礎 依租稅平等原則,納稅義務人固應按其實質稅負能力,負擔應負之稅捐。惟為增進公共利益,依立法授權裁量之範圍,設例外或特別規定,給予特定範圍納稅義務人減輕或免除租稅之優惠措施,而為有 正當理由之差別待遇者,尚非憲法第7條規定所不許(司法院釋字第565號解釋理由書參照)。上述司法院釋字已明白指出,租稅優惠並非憲法所不許,立法者容有立法裁量空間,但差別待遇須有正當理由,亦須符合比例原則,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6條第1項規定:「稅法或其他法律為特定政策所規定之租稅優惠,……以達成合理之政策目的為限,不得過度。」即明斯旨。 (4) 稅捐優惠法律應明定實施年限 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6條第1項規定:「稅法或其他法律為特定政策所規定之租稅優惠,應明定實施年限……。」故若稅捐優惠有所調整(稅率、額度等),宜併明定調整後之租稅優惠之實施年限。以本議題關注之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第36條之2第1項至第3項之稅捐優惠而言,若有調整,宜考量是否配套修正同條第6項,併同明定合理之實施年限。 (5) 租稅優惠法案之業務主管機關應依法辦理稅式支出評估(包含立法階段及法律通過後之執行階段) 相對於一般預算支出係由國家支出金額,稅式支出指政府為達成特定政策目標,利用具減稅效果之租稅優惠,使特定對象獲得租稅利益之補貼 。此種減少國家稅捐收入之稅式支出,實質效果等同於將公共支出包裝成減稅型態,因此,採用稅捐優惠政策對國家財政造成之影響及其相關效益,應進行評估 。 若租稅優惠法案為立法委員提案,該法律案經立法院院會決定交付相關委員會審查者,業務主管機關應依相關程序辦理稅式支出評估作業,盤點業務主管政策工具之運用情形及執行結果,並研析其延續或新增租稅優惠之必要性及可行性 。租稅優惠法規公(發)布施行後,業務主管機關應檢視法規效益之達成情形,定期檢討評估實施成效並公開於機關網站。其定期檢討評估期間應訂為3年以內,於租稅優惠實施期間至少評估2次;如屬2年以內之短期措施,得於實施期間屆滿時辦理評估。而所謂評估實施成效內容,應包括稅式支出是否達成政策目標、實際稅收影響數之檢視、績效評估指標達成度及與其他政策工具比較是否為達成政策目標之最佳工具 。 撰稿人:方華香 � 本報告有關年分之使用,原則以民國紀年表述,惟涉及外國法制或立法例部分,改採西元紀年表述。 � 指新投資創立之實收資本額或增資擴展之增加實收資本額達新臺幣50萬元,且企業淨值應為正值,參照中小企業增僱員工薪資費用加成減除辦法第4條第1項第2款規定。 � 2人以上,參照中小企業增僱員工薪資費用加成減除辦法第4條第1項第3款規定。 � 指與中小企業簽訂不定期契約(有繼續性工作,非臨時性、季節性、短期性)之月平均經常性薪資新臺幣五萬元以下之本國籍員工, 參照中小企業員工加薪薪資費用加成減除辦法第2條第1項第3款及勞動基準法第9條第1項規定。 � 參照中小企業認定標準第2條。 � 參照所得稅法施行細則第56條第1項及財政部75年7月12日台財稅第7526254號函釋,統一發票銷售額標準為平均每月20萬元。 � 參照經濟部報告(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經濟委員會第12次全體委員會議),112年4月13日,頁6-7,網址:https://ppg.ly.gov.tw/ppg/sittings/2023040756/details?meetingDate=112/04/13&meetingTime=09:00-17:30&departmentCode=nul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1日。 � 參照中小企業增僱員工薪資費用加成減除辦法第2條及 中小企業員工加薪薪資費用加成減除辦法第2條規定。 � 增僱員工優惠啟動過2次(每次2年),首次優惠適用期間係自103年5月20日至105年5月19日止,第2次優惠適用期間係自105年5月20 日至 107 年5月19日止;增僱24 歲以下員工租稅優惠則自105年1月1日起施行至 107 年 5月19日止。中小企業員工加薪租稅優惠啟動過1次(每次2年),優惠適用期間係自105 年 1月1日至 106 年12月31日止。參照經濟部報告(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經濟委員會第12次全體委員會議),同註7,頁7。 � 參照稅捐稽徵法第48條第2項規定。 � 陳裴紋,〈台灣薪資成長低緩問題及因應對策〉,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107年10月31日,頁20,網址:https://www.tpefx.com.tw/uploads/download/tw/Low%20wage%20growth%20and%20response.pdf,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1日。 � 陳裴紋,同前註。 � 陳明,〈論投資抵減租稅優惠-以日本薪資、生產力提升稅制為例〉,《科技法律透析》,第31卷第8期,108年8月,頁22-23。 � JETRO(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網址:https://www.jetro.go.jp/tc/invest/setting_up/section3/page3.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10月1日。 � 參照經濟部報告(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經濟委員會第12次全體委員會議),同註7,頁7-8。 � 參照經濟部報告(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經濟委員會第12次全體委員會議),同註7,頁8。 � 參照稅式支出評估作業辦法第2條第1項規定。 � 參照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6條第2項規定。 � 參照稅式支出評估作業辦法第6條規定。 � 參照稅式支出評估作業辦法第7條規定。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2662/File_19790173.doc
R02247
從外國立法例看我國企業與人權法制之推動
聯合國工商企業與人權指導原則;歐盟「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草案;日本「供應鏈尊重人權指導方針」
李淑瓊
2023-10-0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47 議題研析 一、題目:從外國立法例看我國企業與人權法制之推動 二、議題所涉法規 聯合國工商企業與人權指導原則、歐盟「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草案、日本「供應鏈尊重人權指導方針」 三、背景說明 隨著國際經貿環境持續強調永續發展及對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之重視,國際間因企業發生強迫勞動、性侵害等人權事件,而導致消費者抵制、企業間終止合作事件[footnoteRef:1],時有耳聞。而在國際間重視永續發展及國際貿易對於供應鏈人權愈發關注之趨勢下,各國亦相繼完成各項供應鏈法案,要求企業應善盡人權調查(Human Rights Due Diligence)之責任,我國在全球供應鏈居於重要地位,更應重視此一議題。 [1: 楊惟敬譯,中央社東京綜合外電報導,傑尼斯性侵案風波發酵 多間日本企業評估廣告代言, 112年9月12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309120074.aspx,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7日。] 四、探討研析 (一)「聯合國工商企業與人權指導原則」概述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於2011年[footnoteRef:2]6月16日通過「聯合國工商企業與人權指導原則」(United Nations Guiding Principles on Business and Human Rights, UNGPs)[footnoteRef:3],規範國家及企業在商業領域的人權義務。該原則分為國家保護人權的義務、企業尊重人權的責任及近用救濟三大部分,要求國家在其領土及管轄範圍內,必須保護人權不受包括工商企業在內之第三方侵犯。要求企業應尊重人權,避免侵犯他人人權,並應處理其所涉入之負面人權影響。要求國家應確保當其領土及管轄範圍內發生與企業相關的人權侵犯行為時,採取適當步驟,通過司法、行政、立法或其他適當手段,使受影響者獲得有效救濟。 [2: 本報告有關年分之使用,原則以民國紀年表述,惟涉及外國法制或立法例部分,改採西元紀年表述。] [3: 該指導原則全文請見企業責任資源中心網頁,網址:https://www.business-humanrights.org/en/big-issues/un-guiding-principles-on-business-human-rights/text-of-the-guiding-principles/,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7日。] (二)歐盟「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草案概述 歐盟執委會於2022年2月23日向歐洲議會提出「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Due Diligence Directive, CSDDD)草案[footnoteRef:4],要求企業應將人權和環境風險及影響更完善的納入公司策略。該指令第6條規定,會員國應確保企業採取適當措施,查明因自身或其子公司的運作以及供應鏈中實際和潛在的不利人權及環境影響。其次,該指令並要求會員國應指定監管機關,若企業有違反規定情事,可對企業進行裁罰。 [4: 該指令草案於2023年4月25日經歐洲議會法律事務委員會以19票對3票通過,尚未經歐洲議會通過,提案全文請見歐盟網頁,網址: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A52022PC0071,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9日] (三)日本「供應鏈尊重人權指導方針」概述 日本於2022年9月公布「供應鏈尊重人權指導方針」[footnoteRef:5]要求企業以國際標準採取尊重人權的措施,並將實施對象擴大到供應鏈上的其他企業及商業合作夥伴。該方針要求企業制定人權政策,進行人權調查,並對企業造成的人權負面影響提供救濟措施。惟該方針並非強制規範,不具法律拘束力。 [5: 方針全文請參見日本經濟產業省網頁,網址:https://www.meti.go.jp/press/2022/09/20220913003/20220913003-a.pdf,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7日] (四)我國就企業與人權之推動現況 行政院於109年12月10日首度公布「臺灣企業與人權國家行動計畫」,依據該計畫就企業營運有關的人權保護事項,推動的重要措施包括[footnoteRef:6]: [6: 行政院網頁,臺灣首度公布企業與人權國家行動計畫:經濟成長兼顧民主人權 產業國際競爭力再升級,109年12月10日,網址:https://www.ey.gov.tw/Page/448DE008087A1971/de53d248-0b06-4b3e-8554-77068fee1a74,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7日。] 1.國家保護義務:將繼續承諾落實重要人權公約並完成國內法化及提出國家報告、強化推動國際人權對話與合作、持續推動勞動條件及權益保障法案、於洽簽國際經貿投資協定時納入人權條款及強化跨國投資行政管理。 2.企業尊重人權:將促進企業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鼓勵企業提出及落實人權政策、持續提倡企業強化非財務資訊揭露。 3.提供有效救濟制度:將持續推動司法改革以建立更完善的救濟制度、強化域外管轄及推動揭弊者保護制度。 另外,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於109年發布「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footnoteRef:7]計畫項目二「提高資訊透明度,促進永續經營」中提及「強化上市櫃公司ESG資訊揭露」、「參考國際準則強化永續報告書揭露」「修改現行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書之名稱為永續報告書(Sustainability Report or ESG Report)」等推動措施。 [7: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網址:https://www.fsc.gov.tw/fckdowndoc?file=/%E5%85%AC%E5%8F%B8%E6%B2%BB%E7%90%863_0-%E6%B0%B8%E7%BA%8C%E7%99%BC%E5%B1%95%E8%97%8D%E5%9C%96.pdf&flag=doc,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7日。] (五)結論與建議 我國目前關於企業人權之推動,由於未如歐盟或日本訂定專門之指令或方針,故無專責推動之主管機關,相關作為散見於不同之法規或政策綱領中,111年我國落實國際人權公約第3次報告之審查,國際審查委員會通過的結論性意見與建議,第25點關於「企業與人權」之意見,即提及「審查委員會建議政府制定法律,規範所有在國內外經營的企業以及在中華民國(臺灣)的外國企業活動,在整個供應鏈中遵守人權義務,包括糾正及補救措施。……」、「……建議政府立即建立一個國家聯絡處,以使權利受到在國內外經營的臺灣企業以及在臺灣的外國企業侵害的受害者均可自該聯絡處獲取協助。……」[footnoteRef:8]。綜上,為因應國際經貿重視永續發展之趨勢,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及保障人權,並提升我國產業之國際競爭力,建議參考外國立法例及我國兩公約第3次國際審查結論性意見與建議,研議我國就企業與人權議題,立法或修正相關法規之可行性。 [8: 法務部「人權大步走」網頁,兩公約第3次國際審查結論性意見與建議,〈對中華民國(臺灣)政府關於落實國際人權公約第三次報告之審查-國際審查委員會通過的結論性意見與建議〉,2022年5月13日於臺北,頁25,網址:https://www.humanrights.moj.gov.tw/media/20212006/%E5%85%A9%E5%85%AC%E7%B4%84%E7%AC%AC%E4%B8%89%E6%AC%A1%E5%9C%8B%E9%9A%9B%E5%AF%A9%E6%9F%A5%E7%B5%90%E8%AB%96%E6%80%A7%E6%84%8F%E8%A6%8B%E8%88%87%E5%BB%BA%E8%AD%B0-%E4%B8%AD%E6%96%87%E5%AE%9A%E7%A8%BF%E7%89%88.pdf?mediaDL=true,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7日。] 撰稿人:李淑瓊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2565/File_19790235.docx
R02248
強化聯合行為調查能力之相關法制研析
公平交易法;公平交易委員會組織法
安怡芸
2023-10-0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48 議題研析 1、 題目:強化聯合行為調查能力之相關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公平交易法、公平交易委員會組織法 三、背景說明 (一)目前國內行動寬頻服務市場計有5家主要電信業者,在服務同質性高的情況下,價格即成為業者競爭的主要手段之一,若單一業者片面停止贈送通話費優惠,將有流失客戶及市占率風險,故而日前有國內2家業者透過內部人員互通訊息,共同合意同步停止優惠,而其行為又引起其他業者跟進,對電信市場的影響至鉅[footnoteRef:1]。因此,公平交易委員會(下稱公平會)遂認為此等相當於共同提高價格之聯合行為,本質上對市場競爭具有高度危害性及可非難性,足以影響市場功能,爰依公平交易法(下稱公平法)第15條及第40條分別處2家業者新臺幣(下同)4,000萬元及3,600萬元之罰鍰[footnoteRef:2]。 [1: 公平交易委員會新聞稿,台灣大哥大與中華電信聯合取消通話費優惠,遭重罰!112年9月14日,網址:https://www.ftc.gov.tw/internet/main/doc/docDetail.aspx?uid=126&docid=17607&mid=126,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1日。] [2: 公平交易委員會,112年9月14日,公處字第112068號處分書。] (二)據報載,國內多家電信業者將進行合併,未來國內電信市場可能僅有3家主要電信業者[footnoteRef:3],一旦業者進行聯合行為,對於消費者的權益勢必將造成重大影響,因此對於公平會是否能有效嚇阻業者進行聯合行為均十分關注。雖然聯合行為對市場自由競爭秩序、消費者權益均有重大危害,但業者為避免違法行為被發覺,過程會以隱密、偽裝的方式運作,導致外部調查相當困難[footnoteRef:4]。 [3: 林淑惠、曹悅華,電信兩大合併案 NCC全通過 核准台灣大併台灣之星、遠傳併亞太電信,但要求合計投資600億元建設,工商時報,112年1月19日,第A3版。] [4: 聯合行為調查難 檢舉獎金加碼最高1億,Yahoo奇摩新聞,110年11月17日,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E8%81%AF%E5%90%88%E8%A1%8C%E7%82%BA%E8%AA%BF%E6%9F%A5%E9%9B%A3-%E6%AA%A2%E8%88%89%E7%8D%8E%E9%87%91%E5%8A%A0%E7%A2%BC%E6%9C%80%E9%AB%98-1-%E5%84%84-084720885.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3日。] 四、探討研析 (一)聯合行為調查難度高 依公平法第14條[footnoteRef:5]規定,聯合行為係指事業以契約、協議或其他方式之合意,與有競爭關係之同一產銷階段事業共同決定商品或服務之價格、數量、技術、產品、設備、交易對象、交易地區或其他相互約束事業活動之行為,且足以影響生產、商品交易或服務供需之市場功能者;而所稱其他方式之合意,指契約、協議以外之意思聯絡,不問有無法律拘束力,事實上可導致共同行為者。有學者認為聯合行為有日益大型化、跨國化、科技化、隱密化之趨勢,現有之一般行政調査手段恐難以即時、直接取得關鍵證物,導致實務上無法有效予以査處,爰建議加強調查手段,以有效査處、嚴懲及遏止違法行為[footnoteRef:6]。 [5: 公平交易法第14條:「本法所稱聯合行為,指具競爭關係之同一產銷階段事業,以契約、協議或其他方式之合意,共同決定商品或服務之價格、數量、技術、產品、設備、交易對象、交易地區或其他相互約束事業活動之行為,而足以影響生產、商品交易或服務供需之市場功能者。(第1項)前項所稱其他方式之合意,指契約、協議以外之意思聯絡,不問有無法律拘束力,事實上可導致共同行為者。(第2項)聯合行為之合意,得依市場狀況、商品或服務特性、成本及利潤考量、事業行為之經濟合理性等相當依據之因素推定之。(第3項)第二條第二項之同業公會或其他團體藉章程或會員大會、理、監事會議決議或其他方法所為約束事業活動之行為,亦為本法之聯合行為。(第4項)」] [6: 何瑞富、林承睿,〈從聯合行為看行政調查賦予搜索權之必要性〉,《公平交易季刊》,第30卷,第1期,111年1月,頁29。] (二)研議賦予公平會搜索及扣押權之可行性 聯合行為之影響遍及整體社會經濟,可責性高,但又具有高度隱密性,致使一般行政調査取證困難。再者,公平法採先行政後司法制度[footnoteRef:7],因此如未能於前階段即時採證,事證遭湮滅或隱匿之可能性將大幅提高,日後再於刑事程序中搜索及扣押事證恐更加不易。世界各國對於違法聯合行為均有行政或刑事責任之規定,因此主管機關普遍擁有不同程度得發動搜索、扣押之權力,縱使僅採單純行政處罰之國家,亦有賦予搜索、扣押之權限者[footnoteRef:8],例如日本[footnoteRef:9]及德國[footnoteRef:10]即於「關於禁止私的獨占及確保公平交易之法律」及「限制競爭防止法」中明文規定主管機關得逕向法院聲請核發搜索票及扣押之權限,以強化調査能力並兼顧人權保障。經查,我國立法例[footnoteRef:11]亦有類似規定,例如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第5條第4項及稅捐稽徵法第31條第1項[footnoteRef:12]。爰此,為提升主管機關對於聯合行為之調查能力,以有效遏止違法行為,或可研議賦予公平會搜索及扣押權之可行性。 [7: 公平法第34條:「違反第九條或第十五條規定,經主管機關依第四十條第一項規定限期令停止、改正其行為或採取必要更正措施,而屆期未停止、改正其行為或未採取必要更正措施,或停止後再為相同違反行為者,處行為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一億元以下罰金。」] [8: 何瑞富、林承睿,同註6,頁1、25-26。] [9: 私的独占の禁止及び公正取引の確保に関する法律第百二条(第1項):「委員会職員は、犯則事件を調査するため必要があるときは、公正取引委員会の所在地を管轄する地方裁判所又は簡易裁判所の裁判官があらかじめ発する許可状により、臨検、捜索、差押え又は記録命令付差押え(電磁的記録〈電子的方式、磁気的方式その他人の知覚によつては認識することができない方式で作られる記録であつて、電子計算機による情報処理の用に供されるものをいう。以下同じ。〉を保管する者その他電磁的記録を利用する権限を有する者に命じて必要な電磁的記録を記録媒体に記録させ、又は印刷させた上、当該記録媒体を差し押さえることをいう。以下同じ。)をすることができる。」網址:https://elaws.e-gov.go.jp/document?lawid=322AC0000000054#Q,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3日。] [10: 德國限制競爭防止法第59 條之2(59b)第1項:「若卡特爾署(Kartellbehorde) 懷疑營業場所、住家、動產與不動產內有本法第59 條與第59a 條所需査驗、檢査與要求提出的文件,為了履行本法規定的任務,得對之為搜索。」;第2項:「搜索僅能由卡特爾署所在地的地方法院法官以命令實施。對該令狀之抗告亦適用刑事訴訟法第306 條至第310 條,以及第31la條之規定。若情況急迫,得由卡特爾署委託執行搜索之人員於營業時間內欠缺法院之命令為必要之搜索。」何瑞富、林承睿,同註6,頁26。] [11: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第5條第4項:「本會及所屬機關對涉有金融犯罪嫌疑之案件,得敘明事由,報請檢察官許可,向該管法院聲請核發搜索票後,會同司法警察,進入疑為藏置帳簿、文件、電子資料檔等資料或證物之處所,實施搜索;搜索時非上述人員不得參與。經搜索獲得有關資料或證物,統由參加搜索人員,會同攜回本會及所屬機關,依法處理。」] [12: 稅捐稽徵法第31條第1項:「稅捐稽徵機關對逃漏所得稅及營業稅涉有犯罪嫌疑之案件,得敘明事由,聲請當地司法機關簽發搜索票後,會同當地警察或自治人員,進入藏置帳簿、文件或證物之處所,實施搜查;搜查時非上述機關人員不得參與。經搜索獲得有關帳簿、文件或證物,統由參加搜查人員,會同攜回該管稽徵機關,依法處理。」] 撰稿人:安怡芸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2578/File_19790040.docx
R02246
最低工資法之各國立法情形與相關議題探討
勞動基準法
蔡琮浩
2023-10-0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46 議題研析 一、題目:最低工資法之各國立法情形與相關議題探討 二、所涉法規 勞動基準法 三、背景說明 (一)行政院已於2023年9月14日通過由勞動部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的決議,2024年基本工資將連續第8年調升,月薪將調至27,470元,調幅4.05%;時薪為183元,調幅4%,約239萬勞工受惠。8年來月薪共調升37%,時薪則調升52%。 (二)「最低工資法草案」(以下簡稱本草案)已於2023年9月21日經行政院院會通過送請立法院審議[footnoteRef:1]。本文謹先蒐整各國立法情形及相關議題之各方意見,俾供委員審議參考。 [1: 行政院新聞傳播處,政院通過「最低工資法」草案 建構完善最低工資審議機制保障勞工權益,2023年9月21日,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bd2f93f9-0583-4f33-8eba-34f477193c4e,最後瀏覽日:2023年9月23日。] 四、探討研析 (一)訂定及調整最低工資有助於維持勞工及其家庭生活水準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公布的最新報告指出[footnoteRef:2],2020年和2021年為抑制COVID-19而實施的封鎖措施使全球勞動市場陷入危機。2022年上半年全球月薪實際下降0.9%,這是自2008年第1版報告以來首次出現全球薪資負成長,生活成本危機可能主導至2023年底的薪資趨勢。2022年的證據顯示,通貨膨漲上升正在導致許多國家的實質薪資成長降至負數,並導致實際工資的下降,對低工資者傷害更大。生活成本的增加對低收入者及其家庭影響最大,因此迫切需要精心設計的政策和措施來維持勞工及其家庭的購買力和生活水準。ILO認為,鑑於90%的國際勞工組織成員國都制定了最低工資制度,充分調整最低工資可能是一個有效的工具,強有力的社會對話將有助於在危機期間實現適當的工資調整。 [2: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Global Wage Report 2022-2023: The impact of inflation and COVID-19 on wages and purchasing power, 2022/03, Retrieved From: https://www.ilo.org/digitalguides/en-gb/story/globalwagereport 2022-23#home, Last Retrieved:2023/9/25, p30、p36.] (二)基本工資與最低工資之關係 我國目前依勞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第21條第1項規定:「工資由勞雇雙方議定之。但不得低於基本工資。」,將建立基本工資制度及保障勞工最低工資之精神定於第21條規定中,並於勞基法施行細則第11條規定,基本工資指勞工在正常工作時間內所得之報酬。不包括延長工作時間之工資與休息日、休假日及例假工作加給之工資。基本工資審議則依勞基法第21條第3項授權訂定之基本工資審議辦法,原則於每年第3季進行審議。雇主違反基本工資規定者,將依勞基法第79條第1項第1款規定,處新臺幣2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準此,基本工資與最低工資之政策目標相同,均為維持勞工個人生活最低需求之工資標準[footnoteRef:3]。 [3: 林豐賓、劉邦棟,勞動基準法論,台北:三民書局,2021年9月,頁141。] 雖然曾有論者從基本工資係所謂的「基本生存水準」觀點,認為基本工資是典型的「社會福利」[footnoteRef:4]或「經濟社會權利」[footnoteRef:5]。也有媒體認為,基本工資調升並未帶動次低薪、中間階層的薪資成長[footnoteRef:6]。不過,勞團則認為,目前基本工資制度實施成效不佳,應該改定最低工資法,透過數字指標佐證,避免流於勞資各說各話[footnoteRef:7]。從基本工資審議制度目前僅為勞基法授權訂定之基本工資審議辦法,則提升其審議制度之法律位階有其必要性。 [4: 中華經濟研究院,吳惠林:基本工資其實不是工資,2010年3月3日,https://www.cier.edu.tw/ news/detail/4245,最後瀏覽日:2023年9月23日。] [5: 高稹,我國「基本工資」憲法規範基礎與內涵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8年7月,頁4。] [6: 工商時報,基本工資到不了地方—從薪資分布消長談起,2023年9月15日,第A2版。] [7: 葉冠妤,基本工資審議今登場 勞團:月薪調至2.8萬元才能擺脫低薪國恥,聯合報,2023年9月8日,https://udn.com/news/story/7238/7425263,最後瀏覽日:2023年9月25日。] (三)主要國家最低工資法立法情形 相較於世界之主要國家,除我國勞基法以基本工資定之外,多數國家以最低工資(minimum wage)稱之,以下僅就各主要國家之法律規範簡介。 1.歐盟 歐盟委員會在2020年提出「充分的最低工資指令」法案(Directive (EU) 2022/2041 on adequate minimum wages in the European Union),並於2022年6月經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通過。該指令旨在鼓勵那些擁有法定最低工資制度的國家(27個成員國中的21個國家)將工資底線設定在適當的水準,以實現合宜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每個成員國將考慮社會經濟條件、長期生產力發展和最低工資的購買力,決定這個適當水準。指令中規定的參考值為平均工資的50%和工資中位數的60%,制定更均衡的最低工資標準[footnoteRef:8]。研究發現,只有常規最低工資制定過程的靈活性才能避免最低工資收入者購買力的普遍損失[footnoteRef:9]。 [8: EU, Directive (EU) 2022/2041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9 October 2022 on adequate minimum wag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Retrieved From: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A32022L2041#PP2Contents, Last Retrieved:2023/9/23.] [9: Vacas‑Soriano, Carlos, How to ensure adequate minimum wages in an age of inflation, Eurofound, 2022/6/15, https://www.eurofound.europa.eu/publications/blog/how-to-ensure-adequate-minimum-wages-in-an-age-of-inflation, Last Retrieved:2023/9/21.] 2.美國 美國聯邦政府根據美國國會1938年6月通過之「公平勞動基準法」(Fair Labor Standards Act of 1938,FLSA),通過「2007年最低工資法」(Fair Minimum Wage Act of 2007),至2009年7月24日逐步將聯邦最低工資調整為每小時7.25美元[footnoteRef:10]。美國現有20個州採行聯邦7.25美元的基本工資標準,而30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則高於聯邦規定[footnoteRef:11]。美國的最低工資法以時薪規範,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必須由國會通過法案,並由總統簽署成為法律。故意違反法律的雇主可能會受到刑事處罰,包括罰款和監禁[footnoteRef:12]。 [10: U.S. Department of Labor, Fair Labor Standards Act Advisor, Retrieved From: https://webapps.dol.gov/elaws/faq/esa/flsa/001.htm, Last Retrieved: 2023/9/23.] [11: 大紀元,美國23個州今年提高最低工資 840萬人受惠,2023年3月1日,https://www.epochtimes.com/b5/23/3/1/n13940409.htm,最後瀏覽日:2023年9月23日。] [12: U.S. Department of Labor, Wage and Hour Division, Wages and the Fair Labor Standards Ac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ol.gov/agencies/whd/flsa#cmp, Last Retrieved: 2023/9/23.] 3.英國 英國新工黨政府於1997年一上臺就提出了最低工資立法化的政策,制定「1998年全國最低工資法案」及「1999年全國最低工資條例」,成為英國建國以來首次打破政府不介入工資問題的自由經濟傳統[footnoteRef:13]。和美國一樣,提高最低工資需由國會審議後決定。 [13: 倪世傑,檢視台灣的基本工資審議—兼論英國最低工資審議制度,石油勞工,第402期,2011年7月,https://www.tpwu.org.tw/oil-workers/302-article-402/8852---1.html,最後瀏覽日:2023年9月23日。] 英國最低工資法明定由獨立的公法人機構「低薪委員會」(Low Pay Commission)提供最低工資具體意見,委員以個人身分獲得委任,不代表任何團體,並排除政治干預[footnoteRef:14]。委員會透過普查、委託研究案、實況訪查等方式,按照當時經濟狀況提出最低工資調整案。考慮的因素包括經濟狀況、工資差別、經營成本、經濟競爭力、通膨率及就業率,擬訂合適的調整案送貿易及工業大臣提交國會討論通過[footnoteRef:15]。目前英國23歲以上勞工最低工資為時薪10.42英鎊,21至22歲的勞工為每小時10.18英鎊[footnoteRef:16]。 [14: 邱垂發,主要國家最低工資立法例及對我國法制之啟示,立法院法制局專題研究報告,編號:A01471,2019年3月,頁16。] [15: 黃麗璇,各主要國家最低(基本)工資調整機制之研究,勞動部委託研究計畫,2016年7月,頁51-52。] [16: 經濟部國貿局,英國4/1起上調最低薪資至時薪10.42英鎊,漲幅達9.7%,2023年3月31日,https://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pid=759736,最後瀏覽日:2023年9月26日。] 4.德國 德國勞工之工資原以透過工會與資方的團體協約達成共識產生,惟立法者體認為確保勞工最低生存基礎之目的,而有國家強力介入之必須,於2014年制定「一般最低工資規制法」 (Gesetz zur Regelung eines allgemeinen Mindeslohns, Mindestlohngesetz—MiLoG),從2017年起適用全國統一的最低工資標準[footnoteRef:17]。目前最低工資為時薪12歐元,並預計2024年1月起增加至每小時12.41歐元,1年後達到12.82歐元[footnoteRef:18]。 [17: 林佳和,德國最低工資立法之啟示:問題、思考與行動,社區發展季刊,第151期,2015年9月,頁199。] [18: 經貿透視雙周刊,德國建築業成本指數一再攀升, 最低工資標準明年預將上調,2023年8月2日,https://www.trademag.org.tw/page/newsid1/?id=7885863&iz=6,最後瀏覽日:2023年9月26日。] 德國依法由勞工及社會事務部設立最低工資委員會(Minimum Wage Commission,MWC)負責與決議最低工資標準,任期5年。委員會成員9名,包括主席1名,勞資界代表各3名,及2名來自企業或學術界但無投票權的諮詢委員。每2年必須召開會議決定是否調整最低工資及調整幅度交由勞工及社會事務部決定[footnoteRef:19]。 [19: 黃麗璇,同註15,頁18-20。] 5.法國 法國在1950年即通過施行最低工資法,目前法國最低工資的相關規定主要明定於法國「勞動法典」(Code du travail)L3231,其立法理由為抑制國內薪資不平等,使勞工得以適當地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最低工資應於每年1月1日進行調整,至少要符合物價上漲的幅度,以及平均真實工資上揚二分之一的金額;即便已過每年1月1日的法定義務調整日期,只要通貨膨脹上揚超過2%,最低工資將自動調整提高,以均衡通膨帶來的實質工資抵銷[footnoteRef:20]。法定最低工資由法國政府組成的獨立專家委員會負責研究,並由全國性工會組織及雇主團體組成之「全國協約委員會」(National Collective Bargaining Board, NCBB)提出具體調整建議,供部長會議作最後決定[footnoteRef:21]。2023年1月1日起法定最低工資依規定自動調升1.8%,每週工作35 小時者,調整後每月稅前收入1,709.28歐元,稅後淨收入1,353 歐元;每小時法定最低工資將由11.07歐元增為11.27 歐元[footnoteRef:22]。 [20: 林佳和,各國最低工資法系列(一)法國,臺灣勞工季刊,第43期,2016年9月,頁90。] [21: 法國勞動法明定擁有談判及制定全國性政策協議權利的五大工會包括法國總工會(CGT)、法國工人民主聯盟(CFDT)、天主教工會聯盟(CFTC)、法國管理人員暨執行人員總工會(CFE-CGC)以及法國工人力量總工會 (FO)。NCBB 的成員中有 18 名是由這5個工會選出的代表擔任委員。另由法國企業運動協會 (Movement of French Enterprises,MFE)、法國中小型企業協會 (General Confeder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GCSME)及專業工匠雇主協會(Craftwork Employers' Association,CEA)3個雇主協會中選出。見黃麗璇,同註15,頁24。] [22: 經貿透視雙周刊,法國基本工資將再調升1.8%,2022年12月17日,https://www.trademag.org.tw/page/newsid1/?id=7873440&iz=6,最後瀏覽日:2023年9月26日。] 6.日本 日本於1959年制定「最低工資法」(最低賃金法),其後於1968年及2007年進行大幅度修正。其最低工資分為地區別最低工資與針對特定產業之特定最低工資兩類;當兩者產生競合時,雇主應擇較高者適用之[footnoteRef:23]。日本在厚生勞動省下成立最低工資顧問委員會(CMWC),縣勞動局下也設有最低工資審議會(LMWC),分別負責中央最低工資率和各縣最低工資及行業最低工資率的訂定。其中CMWC委員代表共18人,為勞工團體代表、雇主團體代表及公共利益團體代表各6人,並無政府代表,委員任期2年,並由委員自公共利益團體代表委員中選出一人為審議會主席(會長)[footnoteRef:24]。日本最低工資目前為時薪961日圓,預計2024年將調高至1002日圓[footnoteRef:25]。 [23: 邱垂發,同註14,頁17-18。] [24: 黃麗璇,同註15,頁55-56。] [25: 林薏禎,日本全國最低時薪 有望首度突破1000日圓,鉅亨網,2023年7月29日,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6%97%A5%E6%9C%AC%E5%85%A8%E5%9C%8B%E6%9C%80%E4%BD%8E%E6%99%82%E8%96%AA-%E6%9C%89%E6%9C%9B%E9%A6%96%E5%BA%A6%E7%AA%81% E7%A0%B41000%E6%97%A5%E5%85%83-031459313.html,最後瀏覽日:2023年9月22日。] (四)最低工資法草案相關議題探討 1.最低工資法草案之適用範圍 學者受訪時指出,要制定最低工資法,須先思考適用對象是誰,因為若是僅以勞基法為適用對象,其實可直接在勞基法當中設定專章即可,不需另定專法[footnoteRef:26]。行政院則指出,目前共識是朝勞基法適用對象為主[footnoteRef:27]。勞團認為,現行的「基本工資審議辦法」法律位階過低,無法讓社會有感,應該制定最低工資法,以各類客觀指標調整基本工資[footnoteRef:28];本草案完全未處理台灣長期存在的家務移工與基本工資脫鉤問題[footnoteRef:29],應予正視。本草案則將適用對象明定適用勞基法之勞工入法。 [26: 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受訪時提到上述看法。見謝佳興,政府推最低工資法 學者:應先釐清該訂專章還是專法,中央廣播電台,2023年9月15日,https://www.rti.org.tw/news/ view/id/2180029,最後瀏覽日:2023年9月25日。] [27: 鍾麗華,陳揆:最低工資法 儘速送行政院會審查,自由時報,2023年9月15日,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604858,最後瀏覽日:2023年9月25日。] [28: 呂翔禾,勞團籲調漲薪資 最低工資儘速立法,臺灣醒報,2023年9月4日,https://udn.com/news/story/7269/7414958,最後瀏覽日:2023年9月22日。] [29: 黃婉婷、林良齊,政院通過最低工資法草案 二審不得退回被刪,周刊王,2023年9月22日,https://tw.news.yahoo.com/%E6%94%BF%E9%99%A2%E9%80%9A%E9%81%8E%E6%9C%80%E4%BD%8E%E5%B7%A5%E8%B3%87%E6%B3%95%E8%8D%89%E6%A1%88-%E4%BA%8C%E5%AF%A9%E4% B8%8D%E5%BE%97%E9%80%80%E5%9B%9E%E8%A2%AB%E5%88%AA-232545784.html,最後瀏覽日:2023年9月25日。] 2.最低工資法草案之應參採指標 本草案2019年即曾送入行政院待排院會,但應參採指標卻是勞資意見分歧。工會指出,目前僅有「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1項是勞資最有共識,其他均無共識。勞方主張,應參採指標應該還要納入最低生活費標準、勞動生產力指數、扶養比等項目,資方未附議[footnoteRef:30]。勞動部則表示將加強雙方溝通。本草案明定應參採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擬定調整幅度,並得參採勞動生產力指數年增率等10項資料。 [30: 李雅雯,《最低工資法》草案卡關 工會:沒有共識急不得,2021年3月15日,自由時報,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467396,最後瀏覽日:2023年9月22日。] 3.最低工資之調整公式 勞團曾提出,勞動部應提出納入相關社會經濟指標的最低工資法草案,且設立健全完善調整公式,以穩定調整基本工資[footnoteRef:31]。不過根據勞動部2023年1月24日召開之基本工資工作小組會議,與會代表較有共識的部分為「不宜透過法定公式來調整最低工資;法案條文應給予彈性,不宜過多限制」[footnoteRef:32]。本草案確定未訂公式,其理由為世界各主要國家均未就最低工資之審議以法律訂定計算公式。 [31: 李瑞瑾,勞團要求基本工資達3萬、提出最低工資法 勞動部3點回應了!Yahoo股市,2022年8月31日,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5%8B%9E%E5%9C%98%E8%A6%81%E6%B1% 82%E5%9F%BA%E6%9C%AC%E5%B7%A5%E8%B3%87%E9%81%94-3-%E8%90%AC%E3%80%81%E6%8 F%90%E5%87%BA%E6%9C%80%E4%BD%8E%E5%B7%A5%E8%B3%87%E6%B3%95-%E5%8B%9E%E5% 8B%95%E9%83%A8-3-%E9%BB%9E%E5%9B%9E%E6%87%89%E4%BA%86%EF%BC%81-0254348 14.html,最後瀏覽日:2023年9月22日。] [32: 勞動部,「今年基本工資調整方向、配套措施、倘若提供補貼之財源及依據」、「最低工資法修法方向及修法期程」、「檢視疫情之下自營作業者之經濟安全及納入就業保險之可行性」專案報告,立法院第10屆第4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 6次全體委員會議,2021年10月7日,頁4。] 4.最低工資審議會之召開及審議時間 ILO強調,最低工資機制要發揮其功能,其標準必須定期調整,調整過程應在社會夥伴的充分參與下進行[footnoteRef:33]。對於基本工資審議1年1次的審議時間亦有資方代表認為,通膨壓力造成企業及勞工的衝擊,建議基本工資調整可視國際金融、經濟、通膨情勢等狀況,以循序漸進、滾動式檢討的方式來商量調幅[footnoteRef:34]。另因過去曾有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未每年開會或未調整之前例[footnoteRef:35],最低工資審議時間宜予明定,俾供各界因應,本草案第10條明定審議會應於每年第3季召開會議。 [33: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同註2,頁116。] [34: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受訪時做以上表示。見李瑞瑾,基本工資一年調一次太落後? 吳東亮建議「漸進式」開會討論調幅,Yahoo股市,2022年8月22日,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5%9F%BA%E6%9C%AC%E5%B7%A5%E8%B3%87%E4%B8%80%E5%B9%B4%E8%AA%BF%E4%B8%80%E6%AC%A1%E5%A4%AA%E9%81%8E%E8%90%BD%EF%BC%9F-%E5%90%B3%E6%9D%B1%E4%BA%AE%E5%BB%BA%E8%AD%B0%E3%80%8C%E6%BC%B8%E9%80%B2%E5%BC%8F%E3%80%8D%E9%96%8B%E6%9C%83%E8%A8%8E%E8%AB%96%E8%AA%BF%E5%B9%85-062212956.html,最後瀏覽日:2023年9月23日。] [35: 我國基本工資1998年至2007年上半年,10年未調整基本工資,2008年至2010年3年亦未調整基本工資,見勞動部,基本工資工作小組第8次會議紀錄莊委員爵安(戴秘書長國榮代)發言,2017年3月21日。另見李孟璇,調薪無望 基本工資審議會確定不開,ETtoday新聞雲,2015年12月21日,https://finance.ettoday.net/news/616963?redirect=1,最後瀏覽日:2023年9月23日。] 5.最低工資法草案之決策機制 目前依基本工資審議辦法第5條第2項規定:「基本工資經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擬予調整時,由勞動部報行政院核定後公告實施。」爰基本工資最後仍須經行政院核定後公告實施。參酌前揭世界主要國家之情形,有由國會決定,亦有由行政部門作最後決定者。 世界各國最低工資的決策機制可區分為:政府完全主導決定;政府諮詢社會夥伴後決定或設立諮詢性質的三方委員會意見後決定;勞資政三方協商決定;勞資集體協商決定。目前我國基本工資制度是屬於設立諮詢性質的三方委員會意見,「政府是最終決策者」的制度類型[footnoteRef:36]。本草案第10條明定審議會最低出席委員比例及未能達成共識之處理方式,並期能經由出席委員共同討論取得共識。並定明審議通過之核定公告實施程序與不予核定後之處理機制。立法時宜針對決策機制之設計加以討論,確立審議委員會之性質,以符合本法之立法目的。 [36: 李健鴻,最低工資制度的比較分析及對臺灣制定最低工資法的啟示,政大勞動學報,第30期,2018年7月,頁50-53。] 6. 最低工資法草案之研究幕僚組織 勞團認為我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是臨時運作的「一日委員會」,每年只有開會一天,因無客觀資料可以依循評估,造成只能依照官方版本通過,因此曾建議設置一定能量的調查研究人員,且有部分委員專職,定期開會研討,並各地召開公聽會廣徵民意,訪問勞資團體,依據相關指標進行評估,最後作成建議報告書[footnoteRef:37]。勞動部已表示將明定組成研究小組,在每年的最低工資審議會召開前,提供研究報告及調整建議,供審議會參考[footnoteRef:38]。本草案第12條已定明由中央主管機關組成研究小組,並向審議會提出影響報告、研究報告及調整建議。 [37: 臺灣勞工陣線,最低工資要立法系列九:【理想的最低工資審議機制應該為何?】,https://labor.ngo.tw/issue/follow-topics/122-minimum-wages/663-minimum-wages09,最後瀏覽日:2023年9月26日。] [38: 李靚慧,最低工資法草案設「研究小組」 審議會不再各自喊價,自由時報,2023年9月19日,第A08版。] 撰稿人:蔡琮浩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2558/File_19790016.docx
R02245
菸品健康福利捐分配及運作之法制探討
菸害防制法;菸品健康福利捐分配及運作辦法
孫晉英
2023-10-0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45 議題研析 1、 題目:菸品健康福利捐分配及運作之法制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菸害防制法、菸品健康福利捐分配及運作辦法 3、 背景說明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下稱國健署)今(112)年7月預告修正「菸品健康福利捐分配及運作辦法(下稱本辦法)」,擬於本辦法第4條將菸品健康福利捐(下稱菸捐)現有50%挹注於健保安全準備及補助經濟困難者保費之項目 ,增訂運用於「醫療科技評估、醫療服務審查、全民健康保險政策推動」 等項目。但衛生福利部全民健康保險會(下稱健保會)39位委員中有16位強烈反對,表示新制將使健保安全準備金更不足,健保恐面臨保費調漲,更表示應該把菸捐挹注於健保安全準備金的比率,從50%增加到70% 。 有民間團體認為菸害防制法(下稱本法)修法後應重新檢討20年來的菸捐補助,政府過去為保障菸農,91年開徵菸捐後,政府開始拿錢幫菸農轉職,至今已有9成以上菸農轉職成功。但國健署此次修正辦法卻仍要求將菸捐定額先分配給菸農,已不合時宜 。 四、探討研析 (一)「醫療科技評估、醫療服務審查、全民健康保險政策推動」等項目,宜增訂於本辦法第4條第3款 依本法第5條第1項規定:「菸品健康福利捐應用於全民健康保險之安全準備、癌症防治、提升醫療品質、補助醫療資源缺乏地區、罕見疾病等之醫療費用、經濟困難者之保險費、中央與地方之菸害防制、衛生保健、社會福利、私劣菸品查緝、防制菸品稅捐逃漏、菸農與相關產業勞工之輔導及照顧;其分配及運作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同財政部定之。」,相對照於現行本辦法第4條 中所列項目,皆於本法有明定,惟此次本辦法擬增訂之項目「醫療科技評估、醫療服務審查、全民健康保險政策推動」等,雖於本辦法修正草案第4條說明欄中表示:「……於符合本法第5條第1項菸品健康福利捐應用於提升醫療品質之範圍內,於第1款增列醫療科技評估、醫療服務審查之項目。……」,姑不論健保會已有16位強烈反對,認為恐影響健保安全準備,而且若依其說明係為提升醫療品質,須增訂該等項目,因在現行本辦法第4條第3款亦明定:「……提升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醫療品質……」,故宜將增列之項目增訂於本辦法第4條第3款。 (二)定期檢討「菸農及相關產業勞工之輔導與照顧」等補助項目之妥 適性或比例 菸捐自91年開徵至今已超過20年,農業部以菸捐補助幫菸農轉職,至今已有9成以上菸農轉職成功。依據衛生福利部「111年菸品健康福利捐運用成效」 報告,有關「菸農及相關產業勞工輔導與照顧及由農業主管機關使用於有利癌症防治之相關產業輔導之用」之補助情形如下:99年至102年每年分配數新臺幣(下同)2億元,計8億元,107年分配數2億元,合計10億元;截至106年共支用1億6,743萬6,296元,107年支用3億8,694萬5,820元,108年支用2,553萬7,711元,109年支用5,335萬6,361元,110年支用4,749萬8,984元,111年支用 1,587萬342 元, 截至111年底總計支用6億9,664萬5,514元,總計賸餘款3億335萬4,486元。 依本辦法第4條前段規定,前述項目當年度之菸捐分配金額不得超過前1年度菸捐徵收金額全部之1%,鑒於此補助項目金額已降低,且尚有賸餘款,為提高菸捐之整體運用效果,針對研議菸農及相關產業勞工輔導與照顧等補助項目之妥適性或分配比例,均應視時勢變化定期檢討,以提高菸捐運用成效,修正移至其他需要被運用的法定項目。 撰稿人:孫晉英 �林周義,健保委員盼 菸捐挹注健保比率增至7成 反對國健署擴大菸捐用途 瓜分健保安全準備金 恐導致漲健保費,中國時報,112年9月11日,第A5版。 �國健署網站,衛生福部公告(112年6月27日衛授國字第1120760645號)預告「菸品健康福利捐分配及運作辦法」修正草案,112年6月27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29&pid=17303,最後瀏覽日期:112"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29&pid=17303,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1日。 �同註1。 �林周義,憂淪小金庫 民團籲監督菸捐用途,中國時報,112年9月11日,第A5版。 �本辦法第4條規定:「菸品健康福利捐之分配,應視受輔導與照顧者實際需求,以定額先分配供菸農及相關產業勞工輔導與照顧及由農業主管機關使用於有利癌症防治之相關產業輔導之用。但其金額不得超過前一年度菸品健康福利捐徵收金額之百分之一,由中央農業主管機關依年度預算程序編列,其餘額依下列比率分配之:一、百分之五十供全民健康保險之安全準備及補助經濟困難者之保險費之用。二、百分之二十七點二供罕見疾病等之醫療費用、癌症防治、中央與地方菸害防制及衛生保健之用。三、百分之十六點七供提升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醫療品質、補助醫療資源缺乏地區及辦理生產事故救濟等之用。四、百分之五點一供中央與地方社會福利及長期照顧資源發展之用。五、百分之一供中央與地方私劣菸品查緝及防制菸品稅捐逃漏之用。」 �國健署網站,衛生福利部111年菸品健康福利捐運用成效,網址: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2/File_21073.pdf,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2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2556/File_19790013.doc
R02244
行政執行程序中終止執行事由之檢討
行政執行法
吳欣宜
2023-10-0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44 議題研析 一、題目:行政執行程序中終止執行事由之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行政執行法 三、背景說明 行政執行之目的,在於透過強制執行手段,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是以,在強制執行過程中,如遇執行目的已經達成或確定無法達成者,自應「終局地」結束該行政執行程序。對此,行政執行法第8條第1項即規定:「行政執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執行機關應依職權或因義務人、利害關係人之申請終止執行:一、義務已全部履行或執行完畢者。二、行政處分或裁定經撤銷或變更確定者。三、義務之履行經證明為不可能者。」 四、探討研析 (1) 德國法制之參考— 增訂「清償期展延」為終止執行事由 上開行政執行法第8條第1項所定終止執行事由,原則上適用於所有類型之行政執行事件。相對於此,德國租稅通則第六章「強制執行」一章中,針對稅捐行政執行之停止,則有更完善之立法[footnoteRef:1],其中第257條乃規範稅捐行政執行之終局停止或限制。依德國租稅通則第257條第1項規定,應停止稅捐執行之事由為:1.第251條第1項規定之強制執行要件不存在(亦即行政處分已停止執行,或因提起法律救濟而停止執行);2.據以強制執行之行政處分經廢棄;3.給付請求權消滅;4.給付經展延清償期[footnoteRef:2]。 [1: 陳衍任,稅捐行政執行之停止—德國法的觀察與比較,興大法學,第33期,112年5月,頁7。] [2: 陳敏譯,德國租稅通則,第1版,司法院,102年5月,頁476-477。] 我國行政執行法第8條第1項所定3款終止執行之事由,其內涵與德國租稅通則第257條第1項前3款所定應停止稅捐執行之事由相當。惟在我國現行法制下,義務人如遇有「清償期展延」之情形(例如納稅義務人依稅捐稽徵法第26條第1項規定申請並獲准延期繳納稅捐),不論是行政執行法或稅捐稽徵法等,均無法給予適當安排。是以,立法上似應參考德國租稅通則第257條第1項第4款規定,將「清償期展延」增列為行政執行法第8條第1項之終止執行事由,以杜爭議[footnoteRef:3]。 [3: 陳衍任,行政執行法之法律原則,法學叢刊,第269期,112年1月,頁94-95。] (2) 行政執行法修正草案增訂「債務人異議之訴」之商榷 按債務人異議之訴,係在解決執行名義成立後,義務人對存有消滅或妨礙債權請求事由產生實體爭執時,用以排除執行名義執行力之權利保護機制。為解決債務人異議之訴在行政執行程序中欠缺規範基礎之質疑,以及法規適用上究應準用強制執行法第14條或直接適用行政訴訟法第307條之爭議[footnoteRef:4],行政執行法修正草案[footnoteRef:5]第13條乃明定「債務人異議之訴」,即在行政執行法中創設適用於行政執行程序之債務人異議之訴專屬規範。 [4: 有關行政處分之受處分人,可否於行政機關以該行政處分為執行名義之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以有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實體事由發生,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詳參見最高行政法院 97 年 5 月份第 1 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一)之討論。] [5: 本案經提行政院110年4月29日第3749次會議決議通過,並於同年月30日以院臺法字第1100172960號函送立法院審議,參見立法院第10屆第3會期第12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989號,政府提案第17468號,110年5月12日。] 另一方面,觀諸現行行政執行法之規定,基於權利障礙事由進而達到排除執行名義之執行力目的者,亦可見諸於現行行政執行法第8條之終止執行規定。按該條第1項第1款之「義務已全部履行或執行完畢者」,即包含執行名義所示請求權因義務人履行而消滅之情形;又第3款之「義務之履行經證明為不可能者」,則指有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是以,現行行政執行法第8條之申請終止執行事由與債務人異議之訴之事由,存有若干重疊之處,行政執行法修正草案第13條增訂債務人異議之訴,是否將使執行名義實體爭議之救濟體系更為紊亂,似非無再行斟酌之餘地[footnoteRef:6]。 [6: 詹鎮榮,論強制執行程序中對執行名義實體爭執之救濟,台灣法律人,第10期,111年4月,頁106-107。] 撰稿人:吳欣宜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2552/File_19790003.docx
R02243
廢棄自行車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廢棄物清理法;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應回收廢棄物稽核認證作業辦法
林鈺琪
2023-10-0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43 議題研析 一、題目:廢棄自行車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廢棄物清理法、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應回收廢棄物稽核認證作業辦法 三、背景說明 自行車運動近來蔚為風潮,但廢棄數量卻逐年上升,報載,某地方政府公告2023年7月26日至8月25日移除的路邊廢棄自行車達523輛,比2021年同期380輛、2022年同期501輛明顯攀升。因自行車不用掛車牌,也沒有引擎編碼,相較棄置路邊的汽機車,更難透過資訊找到車主。對於這些不堪使用的廢棄自行車,環境保護局只能先移置保管並上網公告,最後無人認領時,僅能作為廢鐵變賣;此外,也難以對惡意丟棄自行車的車主開罰,造成環保人員的困擾 。 四、探討研析 (1) 現行僅規定廢機動車輛並無廢棄自行車相關規範 1.廢機動車輛 依應回收廢棄物稽核認證作業辦法第3條 規定,認證手冊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作為稽核認證作業執行依據。另依應回收廢棄物回收清除處理稽核認證作業手冊(廢機動車輛類─回收業)規定,廢機動車輛係指失去原效用或不堪使用,並經有關機關查報認定公告或所有人切結放棄所有權的機動車輛。而機動車輛是指以內燃機引擎或電動馬達驅動行駛之車輛 。 2.報繳廢車輛方式 可由警環單位依法公告的廢棄車輛以標售方式由回收業進行清除處理,或由民眾檢附相關車籍證件及相關文件至監理單位辦理報廢後,自行騎(開)往或經由拖吊至廢車回收業作業場所之廢車 。 3.移置費及保管費 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82條之1第1項 規定,若將廢棄車輛隨意棄置路旁,得向車輛所有人收取移置費及保管費。 4.回收獎勵金 車輛所有人之汽車車齡達10年以上或機車車齡達7年以上,經完成回收程序後,得申請回收獎勵金,廢汽車為每輛新臺幣1,000元,廢機車為每輛新臺幣300元 。 (2) 自行車實名制可行性仍有討論空間 如前述報載,環保單位表示,目前針對零星丟棄路邊的自行車,因人力不足加上尋車主困難,市府不會刻意找尋棄置的車主,但若形成髒亂點,仍會透過監視系統加上AI技術,循線逮人,若認定為垃圾,可依廢棄物清理法第50條 規定,處新臺幣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然而,因自行車沒車牌,相較棄置路邊的汽、機車,更難透過資訊找到車主 。 根據日本促進自行車安全使用和綜合促進自行車停放措施等的法律(自転車の安全利用の促進及び自転車等の駐車対策の総合的推進に関する法律),預防犯罪登記是自行車使用者的義務 。日本自行車實名登記係依據「自行車預防犯罪登錄(自転車防犯登録について)」,其內容明顯是以防止犯罪為由設立的,主要是透過實名登錄的方式來防止自行車的失竊問題。日本「自行車預防犯罪登錄」有完整的規範,且具強制執行效力,也就是說個人有義務去登錄、證明自行車是個人擁有,而且不管是網路購買的自行車、二手購買、讓渡、以及登錄的年限都有完整的規定。因為有明確的規則存在,在日本騎自行車違反交通規則將被罰錢,若亂停自行車,警察也有權利將自行車扣留保管 。 目前地方政府設「自行車實名自主登錄」系統者 ,因民眾自行車實名自主登錄不具有強制執行效力,對自行車管理的成效有限 。若能藉由修法,授權地方政府實行自行車實名制,因有法律授權具強制執行力,即能以車追人,找到廢棄自行車車主,並予以處罰,或可減少隨意丟棄自行車的問題。自行車實名制列管是否可行?或可借鑑日本「自行車預防犯罪登錄」,惟尚須中央與地方研商,取得共識。 (3) 增訂廢棄自行車回收相關規定 如前所述,我國僅針對廢棄汽、機車訂有相關回收清除處理規定,對於廢棄自行車並未有相關規範或罰則,加之近年自行車運動風潮盛行,故而造成路邊廢棄自行車數量日漸增加。畢竟自行車有別於機動車輛,有論者提及,可簡化廢棄自行車報廢程序,並建立回收獎勵金,提高民眾處理廢棄自行車的意願 。藉由主管機關訂定有關廢棄自行車回收相關規定,讓自行車車主有所依循,俾利減少路邊廢棄自行車數量。 撰稿人:林鈺琪 � 葉德正,新北棄置單車逐年增 無牌難追人 雙和、三蘆與板橋占6成 環保單位疲奔命 議員促給補助 提高回收意願,聯合報,2023年9月15日,第B2版。 � 應回收廢棄物稽核認證作業辦法第3條:「認證手冊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作為稽核認證作業執行依據,其內容至少應包括下列事項:……。」 � 機動車輛車型噪音審驗合格證明核發廢止及噪音抽驗檢驗處理辦法第2條參照。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23年8月22日改制為環境部)2021年02月「應回收廢棄物回收清除處理稽核認證作業手冊(廢機動車輛類─回收業)」參照。 �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82條之1第1項:「占用道路之廢棄車輛,經民眾檢舉或由警察機關、環境保護主管機關查報後,由警察機關通知車輛所有人限期清理;車輛所有人屆期未清理,或有車輛所有人行方不明無法通知或無法查明該車輛所有人情形,環境保護主管機關應先行移置或委託民間單位移置,並得向車輛所有人收取移置費及保管費。該車輛經公告一個月仍無人認領者,由該環境保護主管機關依廢棄物清除。」 � 獎勵金申請須知,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廢機動車輛回收系統,網址:https://epamotor.epa.gov.tw/QnAForBns.aspx,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6日。 � 廢棄物清理法第50條:「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1千2百元以上6千元以下罰鍰。經限期改善,屆期仍未完成改善者,按日連續處罰:一、不依第11條第1款至第7款規定清除一般廢棄物。二、違反第12條之規定。三、為第27條各款行為之一。」 � 同註1。 � 通販で購入した自転車にも防犯登録は必要,ALSOK,2021年2月28日,網址:https://www.alsok.co.jp/person/recommend/1090/,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7日。 � 【深夜雜談】單車實名制可行嗎?欣傳媒,2021年3月10日,網址:https://www.xinmedia.com/article/192080,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6日。 � 警察局推動台北通APP「自行車實名自主登錄系統」,臺北市政府資訊局,2021年12月2日,網址:https://doit.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45545D9A45663675&sms=51E657D1A3EC6A0B&s=539498F95E2A1219,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6日。 � 陳淑敏、王德心,去年拖吊1.3萬廢棄單車無人領 北市擬推單車車牌實名制,公視新聞網,2021年3月7日,網址: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16024,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7日。 � 同註1。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2550/File_19790001.doc
R02242
曝險少年矯正輔導相關問題研析
少年事件處理法;少年輔導委員會設置及輔導實施辦法
楊蕙如
2023-10-03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42 1、 題目:曝險少年矯正輔導相關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少年事件處理法、少年輔導委員會設置及輔導實施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據警內政部政署統計,近年來12歲以上未滿18歲之少年 犯罪人數雖因少子化因素略呈現下降趨勢,然少年犯罪人數占總人口比例不減反增,從2014年之每10萬人有637.87人,上升至2121年之774.88人 。為預防少年犯罪,少年事件採「行政輔導先行」原則,避免因為過早進入司法系統而影響少年之成長,並由縣(市)政府少年警察隊於所在縣(市)之國高中職舉行法律輔導課程 。 (二)法務部所屬犯罪矯正機關中與少年有關者為收容調查、偵查及審判中的未滿18歲少年之「少年觀護所」,以及與少年徒刑、拘役及感化教育受處分人「矯正學校 」。立法院於2019年5月31日三讀通過了「少年事件處理法」(下稱少事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其中重大變革為將虞犯改為曝險行為,並將處理機制修正為行政輔導先行模式,於2023年7月1日起,改由縣(市)政府所屬跨局處的少年輔導委員會(下稱少輔會),結合福利、教育、心理、醫療等各類相關資源,提供適當期間之輔導後,方得報請少年法院處理,減少司法處遇空間 。 (三)按曝險少年之定義依少事法第3條第1項第2款規定,指少年有:無正當理由經常攜帶危險器械、有施用毒品或迷幻物品之行為而尚未觸犯刑罰法律、有預備犯罪或犯罪未遂而為法所不罰之行為等情形之一 。基於教育並保障未成年人最佳利益之立場,日本及英國等國對於少年事件相關處遇及矯正均有別於成年人之制度。 四、探討研析 (一)日本及英國少年事件裁處矯正制度簡介 1.日本 日本「少年法 」基於少年處於人格具高度可塑性,處理少年犯罪問題以保護及教育為主之理念,而嚴格限制少年進入刑事程序。該法管轄的少年年齡為14歲以上、未滿20歲 之人,規範的3類對象分別是:犯罪少年、觸法少年及虞犯少年。其中,虞犯少年若未滿14歲,應先由兒童相談所或福祉事務所介入;若14歲以上、未滿18歲,司法警察可選擇移送家事裁判所或兒童相談所;若為18歲以上、未滿20歲,則移送家事裁判所 。 2.英國 在英國,少年事件經審理確定事實後,可分為兩大裁處種類:第一是社區矯正(社區刑),第二是矯正機構收容(自由刑)。一般而言,少年收容在機構中,執行率50%後(情節重大犯罪例外),其殘餘收容期限則轉為在社區執行。英國少年矯正收容機構定義自身為「有安全保障的學校」(schools with security),而不是「有教育的監獄」(prisons with education),主要收容年齡是12-17歲,依照年齡區分為3種 :1.戒護兒童之家(Secure Children’s Home),收容10-14歲兒童,由地方政府設置;2.戒護訓練所(Secure Training Centre),收容12-14歲少年;3.少年矯正機構(Young Offender Institution),收容年齡是15-17歲,最高收容至21歲,但18歲以下會分隔收容 。 英國在1998年「刑事與失序法」(Crime and Disorder Act 1998)通過後,立法賦予法務部成立「少年司法委員會」及地方政府「少年司法組」,連結少年法務和兒少福利、警政、司法、教育、醫療衛生服務等實務專業人員及志工組織,以降低少年再犯、執行法官裁定之社區矯正處分及少年犯罪預防方案或課程等 。 (二)研議建立「少年輔導委員會」績效指標及分齡輔導管理制度 我國少輔會之制度與英國的「少年司法組」模式有相似之處,惟實際運作上,我國少輔會之組織規模及人力配置 與英國差距甚大,每位少年所分配到的照顧資源較為有限;此外,英國的「少年司法組」並根據母法,就少年初犯人數、少年再犯率、機構收容率、就學或就業率、物質濫用率等設定組織績效指標 。我國「少年輔導委員會設置及輔導實施辦法」第16條 規定,少輔會編製年度工作報告應包含個案輔導措施、曝險少年預防活動次數及服務人數、政策建議等,惟仍缺乏具體績效指標。為精進少輔會之職能,宜參酌英國之作法,評估將少輔會之具體績效指標規範於法規中,並參酌英、日等國相關機構依據少年之年齡區間做更為細緻分級管理,以達預防少年初犯、降低少年再犯及保障社會安全之效果。 撰稿人:楊蕙如 � 少年事件處理法第 2 條規定:「本法稱少年者,謂十二歲以上十八歲未滿之人。」。 �姚岳宏,青少年犯罪劇增? 刑事局舉出1數據、1法規澄清,自由時報新聞網,2022年9月12日 ,網址:� HYPERLINK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4055988"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4055988�,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2日。 � 新北市審計處指出,全市有96所國高中職,但少年警察隊2020至2022年僅在24所國高中職舉行法律輔導課程,占25%,數量偏少,而發生人數前20名學校則有6校未辦。新北市警察局表示對於少年刑案數較多的學校,將優先納入法律課程宣導,詳見:高鈞麟,新北僅2成5國高中有,中國時報新聞網,2023年9月13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30913000604-260107?chdtv"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30913000604-260107?chdtv�,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2日。 � 法務部所屬五十一個犯罪矯正機關、依性質可分為監獄、技能訓練所、矯正學校、看守所、少年觀護所及戒治所等六類。詳見:法務部前球資訊網-所屬機關介紹-矯正機關,2023年9月15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moj.gov.tw/2204/2205/2472/10392/" �https://www.moj.gov.tw/2204/2205/2472/10392/�,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5日。 � 經少輔會適當期間的輔導,如評估確有必要,也可請求少年法院處理,若行政輔導後少年復歸正軌生活,則不再以司法介入,詳見:少年事件處理法第18條第6項規定:「前項輔導期間,少年輔導委員會如經評估認由少年法院處理,始能保障少年健全之自我成長者,得敘明理由並檢具輔導相關紀錄、有關資料及證據,請求少年法院處理之,並持續依前項規定辦理。」及丁靖、張睿瑜、王則富,曝險少年輔導與社會安全網,社區發展季刊,177 期,2022年3月,頁213,。 � 少年事件處理法第 3 條規定: 「下列事件,由少年法院依本法處理之: 一、少年有觸犯刑罰法律之行為者。 二、少年有下列情形之一,而認有保障其健全自我成長之必要者: (一)無正當理由經常攜帶危險器械。 (二)有施用毒品或迷幻物品之行為而尚未觸犯刑罰法律。 (三)有預備犯罪或犯罪未遂而為法所不罰之行為。 前項第二款所指之保障必要,應依少年之性格及成長環境、經常往來對象、參與團體、出入場所、生活作息、家庭功能、就學或就業等一切情狀而為判斷。」 � 日本《少年法》是日本依據《刑事訴訟法》中有關少年保護程序(日語:少年保護手続)特殊條款而制定的法律。 � 自2022年4月1日起,日本民法將成年人成年的年齡從20歲下修至18歲,因應這樣的修正,日本的少年法(相當於我國的少年事件處理法)特別將18歲以上20歲未滿的對象獨立定為「特定少年」,並讓這一類民法上成年的「特定少年」於涉有非行行為或涉犯刑事犯罪時,原則上仍有少年法(主要以少年的健全成長而非處罰為程序目的,並且是由家庭裁判所來調查、審理)的適用(但部分的保護措施會加以鬆綁,如一定條件下保密匿名措施的解除),而不會直接適用成年人的刑事追訴程序。詳見:九廷法律事務所,日本少年院的介紹,2022年4月9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sites.google.com/view/jiuting/%E5%88%86%E9%90%98%E6%B3%95%E5%BE%8B%E6%80%A5%E6%95%91%E7%AB%99/%E5%B0%91%E5%B9%B4%E8%88%87%E5%AE%B6%E4%BA%8B%E6%B3%95/20220409%E6%97%A5%E6%9C%AC%E5%B0%91%E5%B9%B4%E9%99%A2%E7%9A%84%E4%BB%8B%E7%B4%B9" �https://sites.google.com/view/jiuting/%E5%88%86%E9%90%98%E6%B3%95%E5%BE%8B%E6%80%A5%E6%95%91%E7%AB%99/%E5%B0%91%E5%B9%B4%E8%88%87%E5%AE%B6%E4%BA%8B%E6%B3%95/20220409%E6%97%A5%E6%9C%AC%E5%B0%91%E5%B9%B4%E9%99%A2%E7%9A%84%E4%BB%8B%E7%B4%B9�,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2日。 � 陳淑貞、林清文,從虞犯到曝險―對曝險少年思維轉變與落實,社區發展季刊,175期,2021年9 月,頁397。 � 英國3種收容機構之年齡區間有部分重疊或超齡收容情形,係審酌個案情形(例如弱勢之程度及收容機構與個案原住家距離),以及因女童及少女在收容機構之占比較低(僅約3%)最為弱勢須特別保護其身心安全,故允其與年齡略低之男童(威脅性較低)一起收容,而非與較自己年長之少年一起收容,詳見:英國國會報告,Secure training centres and secure schools ,Thirteenth Report of Session 2022–23,網址:� HYPERLINK "https://publications.parliament.uk/pa/cm5803/cmselect/cmpubacc/30/report.html" �https://publications.parliament.uk/pa/cm5803/cmselect/cmpubacc/30/report.html�。 � 周愫嫻,英國輔導偏差及曝險少年之司法行政機制考察,法律扶助與社會,第5期,2020年9月,頁7-8。 � 周愫嫻,同前註,頁9。 � 另參閱蔡琮浩,法制化少年輔導委員會定位之意見研析,立法院法制局議題研析(編號:1880)�,2022年12月,就少輔會人力員額提出二點建議:(一)建議可修法要求各地方機關明定少輔會之組織規程及編制,以利相關業務之推動及人員久任 (二)建議修法明定少輔會專業人力員額之配置須依各地方機關少年人口數,採基準比例配置之方式,以有效發揮職能。 � 周愫嫻,同註11,頁10-12。 � 少年輔導委員會設置及輔導實施辦法第 16 條規定: 「少輔會應每年編製年度工作報告,依所在直轄市、縣(市)之特性及需求,辦理下列項目: 一、個案輔導基本資料、服務內容、輔導措施種類、後續追蹤與結案情形統計及分析。 二、辦理曝險少年預防活動次數及服務人數。 三、社工、心理、教育、家庭教育與其他相關專業人力聘用率、流動率及人員訓練內容。 四、府級或特定議題跨網絡合作聯繫會議或個案研討會議。 五、少年輔導相關研究或實務報告、政策建議、宣導內容。 年度工作報告應依實際執行情形及成果編製,經翌年第一次委員會議討論通過後,報內政部備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2294/File_19789618.doc
R02241
學校校舍安全管理相關問題之研析
教育基本法
王幼萍
2023-10-03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41 議題研析 一、題目:學校校舍安全管理相關問題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教育基本法 三、背景說明 某市立國中於2023年9月7日一間教室的冷氣電線突然走火,引起火花和聲響,所幸無人受傷。有家長投訴表示,學校剛剛開學,教室冷氣才使用幾天突然小爆炸、起火,第一時間已緊急關閉電源,但第二次爆炸聲和塑膠燒焦的味道讓學生們感到驚慌,渠等希望學校能儘快檢查全校的冷氣,確保學生安全 。 四、探討研析 (1) 現行校園安全相關法規眾多且定義與範圍不一,允宜研訂學校安全維護及災害通報準則,俾利各級學校遵循辦理 為有效協助處理學校校園災害意外事件,2001年教育部依《災害防救法》規定成立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實施24小時人員值勤,負責統整全國各級學校防災、救災資源,即時、有效協處各項校園危安事件,以期發揮早期預警、即時通報、資源整合及緊急應變等功能 。2015年教育部續頒布《校園安全防護注意事項》,以協助各級學校有效管理校園環境,強化校園安全防護,維護教職員工生人身安全。2021年教育部修正《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通報作業要點》,以督導各機關學校儘速掌握校園安全及災害情事,並依《教育基本法》等法律與其相關法規進行通報,彙整分析校安通報事件,並提供必要協助,減少危害安全事件發生,有效維護校園及學生安全。 校園安全涉及層面相當廣泛,現行相關法規雖多,卻難以精確其定義與範圍,且檢視前開學校校園校舍安全防護及災害通報等機制規定,均屬於注意事項、作業要點或通報機制等行政規則或措施規定,各級學校並未充分瞭解相關法規效力與如何配合辦理,爰有必要由主管機關整體通盤檢討現行校園安全法規體系,並研議修正《教育基本法》第8條第4項為:「學校應在各級政府依法監督下,配合社區發展需要,提供良好 及安全學習環境 ;其學校安全維護、災害通報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準則,由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定之。」透過學校安全維護及災害通報準則之建立,俾利各學校遵循辦理。 (2) 為加強學校教師與學生之安全知能,並定期辦理校園安全教育宣導活動 日本自2019年起,將校園安全列為教師教育學程之必修課程,以培養教師面臨危害校園安全時具備危機管理與適當因應措施的知能。文科省並提出教育學程應研習內容包括:在校園安全部分,將「配合事件、事故、災害實際狀況,了解包含危機管理及事故因應之校園安全必要性」及「了解生活安全、交通安全、災害安全等各項領域,以及在安全上可能發生新課題之具體對策措施」等內容做為學習目標 。參考日本對教師校園安全知能之培養,我國在教師職前培育階段亦可參照辦理,並利用學校在職訓練課程安排符合本校環境的安全維護及災害防救課程,以因應校園可能發生的安全危害事件或各類災害事故。除此而外,建立預警機制及聯繫平臺,提供學校師生順暢之校園安全通報管道,讓學生安心、家長放心,共同營造安全、友善的校園學習環境。 教育部雖於111學年度起全面推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實施安全教育,完成「交通安全、水域安全、防墜安全、防災安全、食藥安全」等5大主題課程,結合部定及校訂課程推動,並透過教師增能、教材開發等配套據以實施 。前揭措施係為提升學生安全意識,降低意外事故傷害發生,惟並未納入學校校舍及基礎設施設備安全,恐未臻完整周延,爰建議主管機關將學校校舍及基礎設施設備安全納入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實施安全教育之範圍。另可研議將校園安全列為學校每年度新生訓練重要宣導活動之計畫內容,並透過定期辦理校園安全教育宣導活動,加強師生認識校園、關心校園,進而確保全校師生安全。 撰稿人:王幼萍 � 蔡佩珈,北市景美國中傳「新冷氣」爆炸 校方:電線走火正搶修中,北市景美國中傳「新冷氣」爆炸 校方:電線走火正搶修中,中時新聞網,2023年9月7日,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907002658-260402?chdtv,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5日。 � 教育部校園災害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資訊網,網址:https://csrc.edu.tw/,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0日。 � 國家教育研究院,日本將校園安全列入教育學程必修課程,網址:file:///D:/Users/hp400g3/Downloads/AB20190003%20(6).pdf,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5日。 � 教育部,教育部111學年度「全面推動安全教育課程,2022年7月27日,網址: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7720EE1B294C6DBF,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3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2292/File_19789616.doc
R02240
行人路口通行安全相關法制之探討
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公路路線設計規範;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
楊盛旺
2023-10-03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40 議題研析 一、題目:行人路口通行安全相關法制之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公路路線設計規範、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 三、背景說明 (一)據報載 ,民眾陳情,36公尺寬路口,行人通行秒數僅30秒,走來辛苦;又75歲的市民反映,30秒的時間只能走一半,來不及通過路口,希望行人通行秒數多一些,讓長輩們可以從容穿越。 (二)該市府回應表示 ,為因應行人路口通行需求,將全面檢視該市各路口狀況,透過規劃增設庇護島與調整路口號誌時制,讓行人可分兩階段穿越路口,或藉由路口寬度縮小,讓現行綠燈秒數可紓解車流,也能兼顧行人路口通行需求。 四、探討研析 (一)建議主管機關宜適時檢討「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相關規定,將高齡者路口通行需求納入規範 依據「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231條第5款規定略以,行人專用號誌在綠色「行走行人」燈號結束前,應有閃光運轉,其閃光時間應適足以使已進入道路之行人能以正常速率走完全程或到達可供行人避護之交通島;其計算原則為一般使用1公尺/秒,學童眾多地點使用0.8公尺/秒,盲人使用0.5公尺/秒。爰此,以上開該市36公尺寬路口,依前開設置規則規定,若以一般使用原則計算,該路口綠燈應至少36秒,目前僅30秒,一般使用者已明顯不足,對高齡者而言,通過路口更顯吃力。 按前開設置規則之規定係指行人綠燈閃光運轉至轉為紅燈之時間,並以該時間能夠讓行人以正常速率通過路口,或到達路口避護之交通島為設計原則,然現行規定並無針對行人專用號誌秒數長度予以明確規範。以目前新北市、臺南市、高雄市為例,就高齡者常出入之醫院、托老中心等周邊路口號誌,由每秒1公尺調整為0.8公尺;而桃園市更設定為每秒0.4公尺至0.6公尺,若以30公尺寬路口而言,行人通行時間則設定為50秒至75秒;臺北市則於清晨5點至7點將閃光號誌調整為紅綠燈三色號誌運作,強制汽機車停等行人,以保障行人路口通行之安全。 我國即將於114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65歲以上之高齡者在國內將不再是特殊族群,而是普遍現象。為確保高齡者路口通行安全,營造安全、友善超高齡社會,建議主管機關宜適時檢討前開設置規則規定,將高齡者路口通行安全需求納入考規範。 (二)各級道路主管機關宜就所轄路口行人安全設施予以檢討改善,完善行人路口通行環境 根據交通部統計 ,我國111年即有3,085人死於道路交通事故,其中行人有394人(約占12.7%)。近期外界更以「行人地獄」之污名,來形容臺灣的人行環境,尤其面對有多位國人即使在路口綠燈時行走斑馬線上,仍遭事故而喪命,更令人痛心。 為完善行人路口通行環境,各級道路主管機關宜就所轄路口行人安全設施予以檢討改善,如設置行人專用時相,以保護行人通行路口的安全,尤其是兒童、高齡者及身障者等族群之通行需求應優先納入考量;行人穿越道線退縮,係為避免車輛提早轉向導致車輛駕駛人無法發現行人穿越道線上之行人,造成事故;避護之交通島設置,係利用分隔島打造行人避護空間,主要係為降低路口車輛與行人之間衝突,當行人穿越時間將結束時,避護之交通島可提供行人在路中暫時駐足停等空間,等待下一次綠燈時間通行;公路及市區道路主管機關宜就前開路口行人相關安全設施改善等,適時檢討其主管之設計規範及標準,各級政府共同落實執行各項行人安全改善措施,以打造行人路口安全通行環境。 撰稿人:楊盛旺 � 黃寅,路太寬行人走不完 台中檢討號誌,聯合報,112年8月28日,第B201版。 � 趙麗妍,台中36公尺寬路口通行秒數僅30秒 長輩直呼來不及,中央社,112年8月27日,地方新聞。 � 國際上將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7%、14%及20%,分別稱為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及超高齡社會,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資料,我國已於82年成為高齡化社會,107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114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 交通部,30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情形分析簡報,112年3月29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2290/File_19789614.doc
R02239
室內裝修業管理法制研析
建築法;建築物室內裝修管理辦法
李雅村
2023-09-28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39 議題研析 一、題目:室內裝修業管理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建築法、建築物室內裝修管理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報載[footnoteRef:1]不肖業者在簽約前或施工中謊稱有施工意願,但實際沒有完工意願。引誘不知情的屋主誤信上鉤後,過程中不斷利用屋主對新屋的期待,巧立各種名目索討尚未到期的款項,甚至以停工脅迫屋主支付超額費用,造成財產或利益的減損,進而引發許多糾紛。 [1: 裝潢蟑螂多 立委籲比照詐欺案件處理,大紀元時報,112年8月24日,第A8版。] (二)根據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室內設計及裝修」案件數統計,含第一次、第二次申訴及調解案件,5年前約2百件,2020年總件數增加到287件,2021年攀升到344件,2022年則達到420件[footnoteRef:2]。顯示對室內裝修相關業者已確有建立制度管理必要,立法委員也舉行記者會呼籲重新審定符合現實的室內裝潢、裝修業相關法規[footnoteRef:3],希望透過政府的政策與作為加以改善,以確保人民免於受詐騙之恐懼,並減少業者與消費者間產生工程糾紛。 [2: 林良昇,屋主付50萬還被恐嚇…消保會申訴案暴增,今周刊,112年9月6日,網址:https:// 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277893387311.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1日。] [3: 方健龍,裝潢裝修受害者與年俱增,除蟑大計為民除害,民眾日報,112年8月23日,網址: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8%A3%9D%E6%BD%A2%E8%A3%9D%E4%BF%AE%E5%8F%97%E5%AE%B3%E8%80%85%E8%88%87%E5%B9%B4%E4%BF%B1%E5%A2%9E-%E6%9E%97%E6%80%9D %E9%8A%98%E7%A0%94%E8%AD%B0%E9%99%A4%E5%A4%A7%E8%A8%88%E7%82%BA%E6%B0%91%E9%99%A4%E5%AE%B3-111332594.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1日。] 4、 探討研析 (1) 民眾無從區辨室內設計業、室內裝修業、室內裝潢業之異同 依據經濟部公司行號及有限合夥營業項目代碼表檢索系統 檢索,「室內設計業」、「室內裝修業」、「室內裝潢業」營業項 目不同如下[footnoteRef:4]: [4: 經濟部公司行號及有限合夥營業項目代碼表檢索系統,網址:https://gcis.nat.gov.tw/cod/browseAction.do?method=browse&layer=4&code=I503010、https://gcis.nat.gov.tw/cod/browseAction.do?method=browse&layer=4&code=E801060、https://gcis.nat.gov.tw/cod/browseAction.do?method=browse&layer=4&code=E801010,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1日。] (1)營業項目代碼I503010,營業項目為「室內設計業」,其 定義內容為「從事室內裝潢設計、景觀設計等行業。」、 (2)營業項目代碼 E801060,營業項目為「室內裝修業」,其 定義內容為「依建築物室內裝修管理辦法,從事建築物 室內裝修設計或施工、維護業務。」 (3)營業項目代碼 E801010,「室內裝潢業」,營業項目為「室 內裝潢業」,其定義內容為「從事建築物室內裝修管理辦 法規定以外裝潢工程之行業,如室內、櫥窗及展覽會場 裝潢、壁紙張貼、高架地板安裝及疊席安裝等。」 上述營業項目因名稱接近,一般民眾無法辨識哪些為廠商可從事或不得從事業務,或者為節省相關費用,因考慮室內裝修圖說審查相關業務費用及規費問題,而選擇一般工程承攬業者執行室內裝修業務,加上坊間報章雜誌充斥著許多標榜著「房屋整修」、「土木裝潢」或「壁紙油漆」廣告,導致不良裝修廠商趁機而入,進而引發糾紛或詐欺行為。 我國室內裝修從業者除須辦理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外,還須取得內政部核發之「室內裝修業登記證」,未領得登記證者,不得執行室內裝修業務。建議建築物主管機關應加強宣導,使民眾依據需求,辨識及選擇合格的「室內設計業」、「室內裝修業」、「室內裝潢業」之業者,藉以保障民眾權益,避免動輒興訟。 (二) 研議室內設計技師國考或設計師專法 學者曾以層級分析法(AHP)針對國內專業定位不明確、室內設計與裝修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建築師既有室內設計業務之排擠效應、建築物室內裝修管理辦法之法律位階太低及缺乏整體規劃與完善之制度等五項進行分析,其中推動室內設計技師高考中排名第 1[footnoteRef:5]。 [5: 呂文堯等,推動室內設計技師高考之策略研究,臺灣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100期,91頁,106年6月。] 另查內政部營建署(該署之權責事項,自112年9月20日起改由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管轄)於88年9月30日以(八八)營署建字第28103號函復考選部,指出:「預計於『建築物室內裝修管理辦法』發布10年後(即95年5月)能過渡到由『室内設計師』執行裝修設計業務」[footnoteRef:6],惟截至112年,尚未完成室內設計師法之立法。按司法院釋字第453號解釋理由謂[footnoteRef:7]:「憲法第86條第2款所稱之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係指具備經由現代教育或訓練之培養過程獲得特殊學識或技能,而其所從事之業務,與公共利益或人民之生命、身體、財產等權利有密切關係者而言。」參照該號解釋作為專業技術人員之判斷標準,「室內設計業」為「從事室內裝潢設計、景觀設計等行業」,自然與人民之生命、身體、財產等權利有密切關係,主管機關針對室內設計師專法或室內設計技師國考,建議依上述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函復,根據現今室內裝修從業者現況,通盤檢討。 [6: 莊修田,室內設計師法規範內容相關課題研究,中原學報第30卷第4期,91年12月,第475頁。] [7: 司法院釋字第453號解釋,網址:https://cons.judicial.gov.tw/docdata.aspx?fid=100&id=310634,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1日。] (三) 增訂未取得室內裝修業設立登記許可之罰則及公告違法紀錄 觀現行《建築法》及建築物室內裝修管理辦法,皆無明文規範違法業者從事室內裝修之罰則, 爰建議主管機關可研議《建築法》之未取得內政部核發之「室內裝修業登記證」,執行室內裝修業務之罰則。另目前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現有的室內裝修業登記查詢系統,無從得知業者是否有重大違法等紀錄[footnoteRef:8],建議可比照政府電子採購網拒絕往來廠商,刊登不良廠商的做法,凡承攬政府採購之廠商具有該事由者,招標機關應將該廠商刊登政府採購公報,列為拒絕往來廠商[footnoteRef:9],讓民眾知悉室內裝修不良廠商之違法紀錄,方便民眾查證,以篩選合適廠商。 [8: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建管資訊系統 - 室內裝修業登記查詢系統,https://cloudbm.cpami.gov.tw/CPTL/cpt0602m.do,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7日。] [9: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以公司或商業名稱查詢 - 政府電子採購網-拒絕往來廠商查詢,網址:https://web.pcc.gov.tw/vms/rvlm/rvlmPublicSearch/indexSearchRvlmPublic,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1日。] 撰稿人:李雅村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2219/File_19789425.docx
R02235
各類災害預防性疏散撤離指令之法制問題研析
災害防救法
林智勝
2023-09-2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35 議題研析 一、題目:各類災害預防性疏散撤離指令之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災害防救法 三、背景說明 (一)報載[footnoteRef:1]2023年9月海葵颱風肆虐臺灣,有12縣市預防性疏散撤離7,944人[footnoteRef:2]。內政部部長透過臉書表示,只要縣(市)長判斷有預防性撤離的需要,就可以因地制宜下令撤離[footnoteRef:3]。 [1: 高鈞麟、王志偉、柯宗緯,海葵雨量豐沛 路斷淹水樹倒災情不斷 花蓮、南投土石流 衝進屋內半樓高,中國時報,2023年9月5日,第A8版。] [2: 中華民國行政院臉書,什麼是預防性撤離?該決策是將災害保全戶從「災中」撤離提前至「災前」階段,發現災害徵兆或判斷有可能發生災害時,即由民眾自主或由政府透過勸導、強制手段進行疏散撤離,預防災害發生時造成人命傷亡或損失,也可減少政府需投入巨大成本動員。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ey.gov.tw/posts/888891687805378/,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1日。] [3: 內政部林部長臉書,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uchange.keelung,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1日。 ] (二)根據世界銀行「災害高風險區評估報告」研究報告(Natural Disaster Hotspots:A Global Risk Analysis)[footnoteRef:4],我國95.1%人口與 [4: World Bank (2005). Natural disaster hotspots a global risk analysis. The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148pp.] 90.2%國土面對3種以上的自然災害,名列世界第一[footnoteRef:5]。我國山 [5: 有關本註釋世界銀行蒐集15至25年的災害事件紀錄,觀察區域人口及GDP暴露在6種災害包括地震、火山爆發、山崩(土石流)、洪水、乾旱及颱風死亡人數和經濟損失之中譯文,參考自蔡致仁,世界銀行研究顯示,臺土地人口曝災世界首位,中國時報,2017年9月17日,第A8版。] 區地形及氣候多變,災害[footnoteRef:6]地點與時間難以預測掌控,國家災 [6: 內政部消防署2006年7月10日消署管字第0950013888號函釋災害防救法所稱之災害,係其規模及危害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相當程度損失,且為降低災損,可運用災害監測預報、警報發布傳遞、避難疏散勸告、搜救搶救等減災、整備、應變措施,以減少災害發生或防止災害擴大。] 害防救科技中心統計,2019年預防性撤離人數1萬2,884 人次、2020年3,931人次、2021年1萬2,043人次、2022年2,327 人次[footnoteRef:7],由於預防性撤離指令攸關居民生命安全,相關《災害 [7: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歷史撤離人數查詢,網址:https://drrstat.ncdr.nat.gov.tw/ evaluation/eva cuation/evacuate?county=all&town=all&topic=year,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3日。] 防救法》(以下簡稱本法)規定之修正,容有討論空間。 4、 探討研析 (一)建議整合各級主管機關之疏散撤離指令規定 本法第3條將各種災害之預防、應變及復原重建區分由不同 的部會主管,內政部主管風災、震災……;經濟部主管水災、 旱災……;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現為農業部[footnoteRef:8])主管寒害、土石流 [8: 2023年8月1日,為回應農業界期盼,因應氣候變遷,區域衝突加劇,農業需積極轉型,農委會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改制為農業部,計有直屬機關(構)24個,直屬機關之所屬機關(構)31個 ,總計55個所屬機關(構),以因應內外部環境挑戰,永續發展農業。農業部官網關於農業部,網址:https://www.moa.gov.tw/ws.php?id=14,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8日。] 及大規模崩塌災害……;衛生福利部主管生物病原災害;行政 院原子能委員會主管輻射災害。 現行災害防救由不同部會主管,加上我國對於特殊災害定 有特別法或規定。諸如: 農業部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防災疏散 避難作業規定[footnoteRef:9]、核子事故緊急應變法、傳染病防治法,並有各 [9: 本作業規定「當某地區實際降雨已達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警戒基準值時,由農委會發布該地區為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紅色警戒預報,地方政府應勸告或強制其撤離,並作適當之安置。」] 自的疏散撤離時機[footnoteRef:10]。實務上遇到颱風又依據「水災危險潛勢地 [10: 例如:風水災勸告或預防性疏散撤離時機為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通報勸告撤離、核子事故勸告或預防性疏散撤離時機為當干預基準為可減免劑量於2天內達10毫西弗以上。] 區疏散撤離標準作業程序」及「土石流防災疏散避難作業規 定」發布疏散撤離指令[footnoteRef:11]。政府指令雖有依據,但因上述規定或 [11: 行政院2010年6月17日「高災害危險潛勢地區之『預防性疏散避難』研商會議」,開始繪製各級政府災時對疏散撤離之作業流程圖及分工圖,以利各級政府執行疏散撤離作業。行政院秘書處2010年8月16日院臺忠字第 0990102203 號函頒各級政府災時對疏散撤離之作業分工,網址:https://law.moa.gov.tw/GLRSnewsout/Download.ashx?FileID=39363,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4日。] 作業程序僅係行政規則,建議於本法中明確授權訂定子法,提 升法規位階,以收統合之效。 (二) 法律明確性原則之檢視及建議 1.本法未載明「預防性」文字 所謂預防性是在危害發生之前,國家就可以採取一定的 預防性措施。查2019年4月3日修正公布《食品安全衛生管 理法》第4條第5項之修正說明:「中央主管機關對於重大或突發性食品衛生安全事件之處理,於有充分科學證據時,得以預防原則( Prevention Principle)為基礎;在科學證據不足時,得以預警原則(Precautionary Principle)為基礎[footnoteRef:12]」賦予中央主管機關採取管理措施、發布預警或採行必要管制措施的權力。 [12: 詳見立法院第9屆第7會期第5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1722號委員提案第22543號之1,2019年3月13日印發。] 本法與撤離有關的條文主要規定在第 10條第3款(推動疏散收容安置)、第24條第1項(勸告或強制其撤離)、第27條第1項(實施事項)、第29條第3項(必要之處置)。觀諸本法未若上開《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載明「預防原則」及「預警原則」(亦即預防性措施),僅有本法第24條第1項規定:「......於災害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應勸告或強制其撤離,並作適當之安置。」本條明定強制撤離並非唯一選項,亦可選擇實施勸告,且本條並無授權訂定子法,若以本法第24條第1項採取「應勸告或強制其撤離」用語,解釋為可能有蘊含「預防性」疏散撤離措施意義,恐有適法性爭議。 2.撤離未完成或不及劃定警戒區域尚無罰則 邇來民眾不配合預防性撤離的報導時有所聞,本法對於 強制撤離規定之違反,並無處罰規定,僅第 55 條規定違反 同法第 24 條第2項規定所為強制措施或適當處置,處新臺幣 5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罰鍰,對於違反同條第1項強制撤離 之處罰則付之闕如。 目前地方政府對於不願配合疏散撤離之民眾,採開具勸 導書方式[footnoteRef:13],惟勸告屬行政指導不具強制性。本法第24條第1 [13: ,例如臺北市政府即訂定「臺北市各類災害緊急疏散及收容安置計畫」,其中第柒點第五款就提到:「對於違反本公告之行為人,先由現場執行警戒之警察人員先予嚴詞勸導;有不遵行者開具勸導書。」] 項之採取強制撤離手段,對於違反者未定罰則,實務上常發 發生經強制撤離者,返回家園搶救財物,或拒絕強制撤離 ,而地方政府與警消又無人力可執行強制撤離,導致撤離程 序中斷或未完成。就前開不願配合 民眾僅能依本法第30條第 1項第2款規定劃定警戒區域,而後始得課以同法第55條之 行政罰,但若情況危急,地方政府不及劃定警戒區域,仍無 法可罰,無法達成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或防止災害擴大 之立法目的。 (三) 參酌日本立法例弱勢優先預防性疏散及未完成撤離責任之檢討 我國與日本地理環境相似且鄰近,觀諸日本《災害 對策基本法》在疏散撤離機制對弱勢民眾作預防性疏散準備。 例如:第8條規定老年人、身心 障礙者、嬰幼兒及其他需要特 別照顧者的防災措施。另在其第3節預備措施及疏散,第58條 (市長的派遣令等)、第59條(市町村長等預先採取的措施)、 第60條(市長的避難指示等),都有預防性文字入法[footnoteRef:14]。又其內 [14: 日本災害對策基本法全文,網址https://elaws.e-gov.go.jp/document?lawid=336AC0000000223,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8日。] 閣府於2021年3月5日 廢除災害時向市區町村[footnoteRef:15]下達的疏散建 [15: 市町村是日本最基層的地方公共團體,為保護區域內居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有責任可以要求相關機構與其他地方公共團體予以協力,作成該區域相關的災害防救計畫,並依法實行。] 議,統一改為疏散指示,避免民眾無法判斷而未採取行動導致 未能及時從風災 和水災中逃離[footnoteRef:16]。再者其第116條規定,有不遵 [16: 災害對策基本法(1960年第223號法),附則(2021年5月10日、19日第30號、36號)摘錄第60條災害已經發生或者可能發生時,市長認為有必要的地區的居民,可以指示其撤離避難。網址:https://elaws.e-gov.go.jp/document?lawid=336AC0000000223#503AC0000000030-Sp,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8日。] 守警察或海岸警衛隊指令者,處以10萬日圓以下罰款或拘留 。 爰建議參酌日本立法例,加上預防性文字及弱勢與身 心障礙族群優先撤離指令,規定對於未配合強制撤離者,或經 強制撤離又返回者,於強制撤離指令公告後,務必依照規定確 實撤離。並明定對於未完成配合撤離者之罰則,除可強化對廣 大民眾之保護,亦使第一線執行災害防救人員,執行公務有所 據,減少執行上的困擾。 撰稿人:林智勝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2093/File_19789298.docx
R02237
駕駛執照管理與記點制度相關法制研析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陳淑敏
2023-09-26
編號:2237 議題研析 一、題目:駕駛執照管理與記點制度相關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三、背景說明 (一)交通部表示,對駕駛執照(以下簡稱駕照)取得規定,已研議改進、加嚴,未來換照制度針對吊扣及吊銷駕照,將進行短期換照;駕照一旦被吊扣、吊銷,再次取得駕照不是永久有效,而分為2年、3年與6年效期,預計113年3月實施 。 (二)交通部112年9月15日預告修正「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下稱本規則)部分條文草案 :為加強駕照管理,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爰擬增訂第52條之4明定違規紀錄嚴重者應換發短期駕照;即吊扣駕照1年以下駕駛人會強制換發6年期駕照,若是駕照被吊扣1年以上則換領3年期駕照,最嚴重、駕照被吊銷的駕駛人則強制換發2年短期駕照,且須接受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及繳清尚未結案之罰鍰後,始予發照。另,為機車實際道路駕駛訓練需要,增訂核發機車學習駕駛證規定。 (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63條規定:「汽車駕駛人違反本條例規定者,除依規定處罰外,並得依對行車秩序及交通安全危害程度記違規點數1點至3點(第1項)。前項情形,已受吊扣或吊銷駕駛執照處分者,不予記違規點數(第2項)。汽車駕駛人於1年內記違規點數每達12點者,吊扣駕駛執照2個月;2年內經吊扣駕駛執照2次,再經記違規點數者,吊銷其駕駛執照(第3項)。汽車駕駛人於1年內記違規點數達6點者,得申請自費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完成講習後,扣抵違規點數2點;其扣抵,自記違規點數達6點之日起算,1年內以1次為限(第4項)。」 四、探討研析 (一)參酌他國交通違規記點制度適時檢討   交通違規記點點數直接關係駕照吊扣吊銷之處罰,對駕照換發有著相當大之影響,故記點制度應更加周延。爰將各國之交通違規記點累記時間概述如下:日本36個月、新加坡24個月、中國大陸12個月、韓國24個月、加拿大24個月、澳洲36個月、德國120個月及美國紐約18個月 。 日本駕照有一定的有效期限,其有效期限係依據交通違規情形,違規較多者其有效期限較短。學者指出,日本的交通違規記點累記時間為3年,一般違規大多記2點,嚴重違規記點從無保險駕駛記6點,到肇事傷害記45至62點,超過6點就停照1個月,累計12點停照3個月,達15點則吊銷駕照並禁考1年,累計記點達45點吊銷駕照且禁考駕照5年,吊銷駕照後需重新考照,再取得駕照才能上路 。 另,香港駕駛者如在2年內因觸犯違例事項而被記滿15分或以上,法院可取消他持有或領取駕照的資格,首次被取消資格,為期3個月,以後若再犯,則會被取消資格6個月 。 交通違規記點制度可借鏡他國作法,滾動檢討適時修正,如學者研究建議,日本記點制度體系完整,對酒後駕車所測得酒精濃度數值、危險駕駛致人受傷,治療期間、超載、超速等級百分比規定詳細;並針對累積記點後應吊扣、吊銷駕照處分定有基準表可遵循 。 (二)精進駕照管理制度 路權團體認為,臺灣駕照取得容易,且目前無任何檢核機制可汰除不適任駕駛,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的原因 。 除嚴重交通違規強制換發短期駕照外,亦可參酌學者之研究結論:駕照須區分級別,不同級別相對於其交通安全講習、汽車牌照稅、或汽車保險費將有不同待遇 。惟記點、吊扣吊銷駕照,對職業駕駛影響工作權極大,故相關交通法規及道路工程規劃必須完備,以為周妥。 我國自106年7月1日起,新領或未逾75歲駕駛人已領有之普通駕駛執照有效期間至年滿75歲止,其後應每滿3年換發一次;意即我國駕照考取後,若沒有重大違規被吊扣吊銷,基本上都可持有至75歲。反觀日本係採取「駕照分級制度」,依駕駛人之違規紀錄來決定駕照等級,並給予不同的配套方式,分成以下3種 :1.初學者駕照(綠色):初次取得駕照或被吊銷駕照後重新取得駕照的人,必須先持有3年。2.一般駕照(藍色):首次換證-從初學者轉為一般,首次取得正式駕照未滿5年者,須持有3年。普通駕駛-駕照5年以上,5年內曾有1次以下輕微違規者,每5年定期換照。違規駕駛-駕照5年以上,5年內曾有2次以上違規、或引發事故者,每3年定期換照。3.優良駕照(金色):持有駕照5年以上,近5年內無交通事故、違規行為,每5年定期換照。 而我國駕照考訓制度即使經過數次修正,仍缺乏要求已持有駕照者回訓增進安全駕駛知能之制度,僅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19條第4項規定:「營業大客車業者派任駕駛人前,應確認所屬駕駛人3年內已接受公路主管機關辦理之定期訓練或職前專案講習,且其駕照應經監理機關審驗合格。」為有效精進駕照管理,建議建立已持有駕照者回訓增進安全駕駛知能之制度。 (三)全盤檢視修正機車駕駛執照制度 機車事故死亡人數長年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6成,駕駛教育不足可能是主因之一。審計部110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稱「現行機車駕照考驗方式與項目,不利測驗應考者應具備之安全駕駛觀念及防禦駕駛能力,允宜檢討研謀改善。 」及111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仍指「惟每年未經駕訓班訓練直接至監理機關報考者仍逾 30 萬人,及格者高達 20 餘萬人,尚難確保取得機車駕照之民眾具備安全駕駛觀念及防禦駕駛能力,仍須督促研謀改善。 」 專家指出,有必要全盤檢視駕照的「訓考管(訓練、考照、管理)」機制 。惟本次預告修正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於機車部分僅增訂第57條第2項「得申請核發機車學習駕駛證」及第58條第3項「將駕駛訓練機構辦理機車駕駛訓練納入規範」。鑑於機車事故死亡人數偏高,或可研議學者所提之駕照分級制可行性,及對輿論認為機車考照制度太簡單做出相對應之改善方案,爰建議機車駕照制度於訓練、考照及管理方面,仍可更進一步予以規範。 撰稿人:陳淑敏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 陳祐誠,考照大變革 明年3月上路 恐衝擊貨運司機生計 吊扣吊銷重新領考 僅核發短期駕照,中國時報,112年8月31日,第A1版。 � 交通部公告,發文日期:112年9月15日,發文字號:交運字第1125012722號,� HYPERLINK "https://nodmdoc.motc.gov.tw/announce_file/daf5d5384e7b5fb3fdb2945112db8040/0063830358822545838823ce7819-4062-4c7a-a982-18e22e5f9700/1125012722.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18" �https://nodmdoc.motc.gov.tw/announce_file/daf5d5384e7b5fb3fdb2945112db8040/0063830358822545838823ce7819-4062-4c7a-a982-18e22e5f9700/1125012722.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18�日。 � 蔡中志、李崔百,道路交通違規記點制度之研究,交通學報第19卷第2期,108年11月,第202頁。 � 交通違規罰太輕 道路安全教育宣導借鏡國際,交通安全入口網,110年10月16日, � HYPERLINK "https://reurl.cc/klrLOq,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1" �https://reurl.cc/klrLOq,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1�5日。 � 道路使用者守則-記分制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2020年6月19日起生效, � HYPERLINK "https://www.td.gov.hk/tc/road_safety/safe_motoring_guides/driving_offence_points_system/index.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0" �https://www.td.gov.hk/tc/road_safety/safe_motoring_guides/driving_offence_points_system/index.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0�日。 � 蔡中志、李崔百,道路交通違規記點制度之研究,107年道路交通安全與執法研討會,107年9月27日,第16頁。 � 林紫馨,臺嚴重違規擬改領短期駕照 最快明年3月上路,大紀元,112年8月30日,https://www.epochtimes.com/b5/23/8/30/n14063982.htm,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19日。 � 同註6,第16頁。 � 臺灣駕照太好考!?看看日本駕照制度有何不同!GoNews行新聞,112年8月17日,� HYPERLINK "https://www.gonews.com.tw/trip/abroad/25014/,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1" �https://www.gonews.com.tw/trip/abroad/25014/,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1�日。 � 審計部,110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第2冊-丙、各公務機關重要審核意見-拾肆、交通部主管,111年9月13日發布,丙359頁。 � 審計部,111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第2冊-丙、各公務機關重要審核意見-拾肆、交通部主管,112年7月27日發布,丙367-368頁。 � 簡立欣,機車駕照太好考 審計部看不下去,yahoo新聞by中時新聞網,112年9月18日,� HYPERLINK "https://reurl.cc/edmz3x,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18" �https://reurl.cc/edmz3x,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18�日。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2098/File_19789304.doc
R02238
青年權益保障專法之外國法制簡析
null
曾耀民
2023-09-2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38 議題研析 1、 題目:青年權益保障專法之外國法制簡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3、 背景說明 依中華民國憲法第45條規定,年滿40歲才有參選總統資格;而依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24條規定,縣(市)首長候選人須年滿30歲,地方議員候選人須年滿23歲,同法第14條明定20歲就有選舉權。我國刑法第18條規定18歲須負完全刑事責任,兵役法第3條也規定18歲須服兵役,但依憲法規定,青年20歲以前卻沒有任何政治權利,不符合民主政治原理「權責一致」之要求。近來我們透過公民投票法與民法修正,給予18歲青年部分公民權利。然而,我國憲法對於青年政治權力仍有限制規定。反觀奧地利總理當選時還不滿30歲,法國總統與北歐國家總理、總統,很多是30歲世代,各種新興產業創業者也有20、30歲企業家。我國對青年的思維落後世界潮流。在世代正義成為政治主流意識,高齡少子化成為迫切國安問題的當下,必須更重視青年權益,是否在法律層級明定青年專法,並在政府成立專門部會來協調資源、制定政策,以因應時代趨勢[footnoteRef:1],謹以外國立法例借鏡供參。 [1: 陳俐甫,現在推動青年基本法有其必要,自由時報,2023年9月3日,第A13版。] 4、 探討研析 青年權益保障在全球受到廣泛關注,已有國家制定青年基本法或類似的專法來促使年輕世代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本文將簡介韓國及芬蘭兩個外國專法,以瞭解他們在青年權益保障方面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並述及對我國之啟示。 (1) 韓國《青年基本法》(Youth Basic Law)[footnoteRef:2] [2: 董思齊,從韓國《青年基本法》看台灣「青年主流化」的課題,思想坦克,2023年5月26日,https://voicettank.org/%E5%BE%9E%E9%9F%93%E5%9C%8B%E9%9D%92%E5%B9%B4%E5%9F%BA%E6%9C%AC%E6%B3%95%E7%9C%8B%E5%8F%B0%E7%81%A3%E9%9D%92%E5%B9%B4%E4%B8%BB%E6%B5%81%E5%8C%96%E7%9A%84%E8%AA%B2%E9%A1%8C/,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4日。] 2020年2月4日韓國國會通過《青年基本法》,並於2020年8月5日施行。該法規定國家與地方政府職責的基本事項,並透過全面計畫的制定,期盼能提高青年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各個領域之生活品質。 韓國《青年基本法》重要內容如下: 基本理念是確保青年實現作為人的尊嚴與價值,並且保障其經營幸福生活之權利,同時使其履行成為健全、民主的公民應盡的責任。 為體現青年基本法之基本理念而推動長期性、綜合性的青年政策時,應考慮下列各事項: 1.提升青年的資質及使其實現主動積極的人生。 2.促進青年參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所有領域。 3.提供青年在教育、就業、職業訓練等處之平等機會。 4.建構可使青年成長之社會經濟環境。 第3條規定,青年、青年發展、青年援助、青年政策之定義: 1.「青年」係指19歲以上34歲以下者。但在其他法令與條例中,對青年之年齡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2.「青年發展」係指透過保護青年的權利、擴張、擴大參與決策過程、促進其就業、使其發展能力、提升福祉等,提升青年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所有領域之生活品質。 3.「青年援助」係指為使青年發展而提供給青年的社會性、經濟性之支援。 4.「青年政策」係指國家或地方自治團體以青年發展為主要目標所施行的政策。 第8條有關「青年政策基本計畫之制定」規定,國務總理應每5年制定、施行青年政策相關之基本計畫,而基本計畫應包含: 1.青年政策基本方向。 2.青年政策推動目標。 3.有關青年政策之各領域主要政策。 4.過往基本計畫之相關分析與評估。 5.青年政策相關機能之調整。 6.推動青年政策所需財源之籌措辦法。 7.其他由總統令所定與青年政策相關之事項。 第13條有關「青年政策協調委員會」規定,為審議、協調有關青年政策的主要事項,在國務總理所屬下,設置青年政策協調委員會,委員會審議、協調: 1.有關制定及變更基本計畫之事項。 2.有關制定施行計畫及檢驗推動成果之事項。 3.有關青年政策之協調及合作之事項。 4.有關分析、評估青年政策,以及檢驗實行情形之事項。 5.有關改善青年政策制度之事項。 6.有關在青年政策上,國家與地方自治團體間角色協調之事項。 7.以總統令所定之其他制定、施行青年政策所需之必要事項。 (2) 芬蘭《青年法》(The Youth Act) 芬蘭《青年法》制定於1972年,歷經1986年、1995年、2006年修正,最近一次修正於2016年12月,並於2017年1月1日生效。該法涵蓋青年工作及活動、青年政策以及中央與地方政府相關責任、跨部門合作以及國家資助。該法另受《青年工作與政策政府政令》(Government Decree on Youth Work and Policy)之補充。此外,《兒童福利法》(Child Welfare Act)及《基礎教育法》(Basic Education Act)等法律也提到青年問題並規定青年之權利與義務[footnoteRef:3]。 [3: 芬蘭青年法令歐盟資料網,Finland 1. Youth Policy Governance 1.2 National youth law, Last update: 7 July 2023,https://national-policies.eacea.ec.europa.eu/youthwiki/chapters/finland/12-national-youth-law,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4日。] 《青年法》規定青年工作及青年政策之目標與價值觀,其具體目的如下[footnoteRef:4]: [4: 同前註。] 1.促進青年融入社會,為他們提供發揮影響力及提高他們在社會中發揮作用的技能和能力的機會。 2.支持青年的成長、獨立和社區意識,並促進為此目的獲取必要的知識和技能。 3.支持青年的業餘活動和參與公民社會。 4.促進青年的不歧視和平等以及他們權利的實現。 5.改善青年成長和生活條件。 依該法規定,實現該法目的之原則如下: 1.團結、文化多樣性及國際性; 2.永續發展、健康的生活方式、尊重生命與環境; 3.跨部門合作。 該法相關定義如下[footnoteRef:5]: [5: Youth Act 2017,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Finland Government,Published in English,https://okm.fi/en/legislation-youth,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4日。] 1.青年是指29歲以下的人。 2.青年工作是支持青年成長、獨立及社會包容之努力。 3.青年政策是指協調行動,改善青年成長及生活條件與世代之間的互動。 4.青年活動是指青年自願參加的活動。 5.全國青年組織是指追求以下宗旨及目標之註冊組織:促進本法的基本原則,其運作範圍延伸至全國各地。 6.國家青年工作組織是指除國家青年組織以外,提供青年活動或青年工作服務的協會或基金會,追求本法宗旨並促進其基本原則及其運作延伸至全國各地。 7.國家青年工作專業知識中心是指致力於發展和促進全國青 年相關問題的能力及專業知識。專業知識中心可能由兩個或多個實體間基於合約的聯合體組成。 (3) 外國制定青年專法對臺灣之啟示 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前諮詢委員指出[footnoteRef:6]: [6: 提案人吳政哲,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第1屆第 2 次會議議程-討論事項第7案,頁19,2017年3月9日,https://advisory.yda.gov.tw/01/storage/app/media/1060309-meeting-2/1060309-age-2.pdf,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4日。] 如今臺灣已面臨高齡少子化的嚴峻挑戰,政策與預算資源似往中高齡傾斜,世代正義日益重要。民間團體長年關注與監督青年政策環境時發現現況存有:「政策缺專法」、「機制缺整合」、「參政缺公平」、「勞動缺保障」等因素。為重視青年主體性投資青年發展,需要透過專責機關,制定全面的青年政策,協調跨部會合作推動相關政策,使青年學習力、公民培力、發聲平臺、就業能力、創意交流,都能獲得充分資源的支持,以促進青年發展。 參考前述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意見及韓國《青年基本法》與芬蘭《青年法》,謹提出建議如下: 1.建立專責部門或機關:設立專責政府機構或部門,專注於青年事務及政策之制定、協調及執行。這可以確保政府對青年權益的保護及發展高度關注,並能更有效地回應青年世代之需求。 2.制定全面的青年政策:青年專法宜包含廣泛的青年政策,涵蓋教育、就業、住房、文化及社會參與等多個領域。這樣可以確保青年人在各個層面都能得到公平的機會與支持,有利於他們的成長及發展。 3.跨部門合作:政府宜協調不同部門之間的合作,以促進青年政策的制定及實施。這有助於確保政策的一致性及協調性,並更有效地解決跨部門之青年議題。 撰稿人:曾耀民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2150/File_19789353.docx
R02236
外離島服役之義務役人員權益維護相關法制研析
軍人待遇條例;兵役法;軍人及其家屬優待條例
康世宗
2023-09-2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36 議題研析 一、題目:外離島服役之義務役人員權益維護相關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軍人待遇條例、兵役法、軍人及其家屬優待條例 三、背景說明 (一)據報導[footnoteRef:1],國防部自113年起恢復辦理1年期義務役,總人數預計約9,100人。依據113年國防部預算書說明,為解決外離島駐軍編現比偏低情形,將有約700位義務役分發至包括東沙、東碇、亮島、高登、東引、金門及馬公等外離島,平均每13名義務役,就有1位可能抽到「金馬獎」至外離島服役。 [1: 蔡捷,義務役「金馬獎」確定回來了,民眾日報,112年9月5日,第F02版。] (二)上開報導進一步指出,專家建議應給予(與)「減少役期」或「增添加給」等誘因,鼓勵義務役自願選擇前往外離島,以降低管理風險。國防部回應說明略以,義務役役男服役期間,除可支領地域加給,並可依專長、職務及實際從事勤務支領相關加給。國防部同時補充說明,義務役役期基於兵役公平原則,不會因服役地域而有所差異。因此,引發外離島服役之義務役人員權益維護相關法制問題之討論。 四、探討研析 (一)建議由主管機關研擬評估提供增加相關獎金(津貼)之誘因及強化保險等保障內容,以維護外離島服役義務役人員權益 依軍人待遇條例第2條第4款規定:「四、加給:指本俸(薪額)以外,因所任職務種類、性質及服務地區之不同,而另加之給與」。同條例第5條第1項第3款規定:「三、地域加給:對服役偏遠、特殊地區或國外者加給之」。換言之,現役軍人所享有之地域加給,係考量其服役地區之生活艱困交通不便等情形,給與不同程度之加給金額,尚不能僅因其身分為志願役或義務役而給與不同之地域加給。 參考上開相關報導,專家建議應給與「增添加給」等誘因,鼓勵義務役自願選擇前往外離島,以降低管理風險;惟考量軍人待遇條例對於「加給」已有上開定義及規範,如涉及相關加給等軍人待遇之調整,將一體適用於服役於該地區之現役軍人,尚無法單獨適用於義務役,以增加其選擇服役於外離島之意願;爰此,建議主管機關或可研擬評估依兵役法第44條之1第1項[footnoteRef:2]等規定,提供自願選擇服役於外離島之人員增加相關獎金(津貼)誘因及強化軍人團體保險等保障內容,以維護義務役官(士)兵之權益。 [2: 兵役法第44條之1第1項規定:「現役軍人依前條第一項第七款所享有之傷亡慰問金、團體意外保險及其他依法令所享有之獎金、津貼等權利;其發給之對象、類別、條件及程序等相關事項之法令,除其他法律另有規定外,由國防部、內政部分別擬訂,報行政院核定」。] (二)外離島義務役人員服役時間是否調整,應由國防部依法進行評估;建議為提升義務役人員選服外離島意願,允宜研議規劃軍人與家屬之優待措施,適時修正相關規範據以實施 依兵役法第18條規定:「常備兵現役在營期間,在平時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於國防軍事無妨礙時,得提前退伍:一、員額過剩時。二、完成兵科教育者。三、入營前曾修得相當於軍職專長之學能者。四、家庭發生重大變故,須負擔家庭生計主要責任」。換言之,義務役是否提前退伍,應由國防部依兵役法上開規定,在符合「平時國防軍事無妨礙」之前提下,就上開各款之情形進行評估,例如:第1款「員額過剩時」,應就當時兵力來源、人員素質等因素,是否已充分滿足各軍之員額等需求仍有剩餘;當然,兵力之多寡並非即等同於戰力之強弱,仍需納入武器精良與否或裝備之妥善率等因素綜合衡量,於符合「平時國防軍事無妨礙」之前提下,經國防部完整評估後,始得辦理提前退伍。 至於未來如參考上開專家所提應給予外離島服役義務役人員各種相關誘因,以降低管理風險等意見時,建議國防部及內政部等主管機關,可朝整體性優化軍人及其家屬相關之生活照護、就醫減免等配套措施方向規劃,並適時研擬修正相關規範據以實施(例如:評估修正軍人及其家屬優待條例或其相關授權辦法等規定,將自願選服外離島之義務役人員或其家屬納入水電減免、探親住宿等優待對象),以臻周延。期藉優化軍眷「安家」等措施,有效提升義務役軍人「安心」選服外離島之意願,達成社會及國家「安定(全)」之目標。 撰稿人:康世宗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2095/File_19789301.docx
R02234
「美臺加快免除雙重課稅法」草案之研析
稅捐稽徵法
莊弘伃
2023-09-23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34 議題研析 1、 題目:「美臺加快免除雙重課稅法」草案之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稅捐稽徵法 3、 背景說明 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於112年9月14日,全數同意通過「美臺加快免除雙重課稅法」(The United States-Taiwan Expedited Double-Tax Relief Act)草案[footnoteRef:1],草案提案人(財政委員會主席)魏登(Ron Wyden)表示[footnoteRef:2],這項草案提案背後動力來自於美國參議院跨黨派全力支持加強與臺灣的經濟夥伴關係,美臺的特殊關係需要採取特殊的避免雙重課稅方法[footnoteRef:3]。相較於參議院外交委員會112年7月13日通過的「臺灣租稅協定法」(Taiwan Tax Agreement Act of 2023)草案[footnoteRef:4],係以立法方式明確授權美國總統,透過美國在臺協會(AIT)與臺灣洽簽租稅協定,處理美臺雙重課稅問題,需要較長時間協商,參議院財政委員會通過的「美臺加快免除雙重課稅法」草案則是採取修法途徑,讓雙重課稅問題得以快速解決[footnoteRef:5]。 [1: Open Executive Session to consider an original bill entitled the United States-Taiwan Expedited Double-Tax Relief Act, 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FINANCE, 112年9月14日,https://www.finance.senate.gov/hearings/open-executive-session-to-consider-an-original-bill-entitled-the-united-states-taiwan-expedited-double-tax-relief-act,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0日。] [2: Wyden Statement at Finance Committee Markup of U.S.-Taiwan Tax Bill, 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FINANCE, 112年9月14日,https://www.finance.senate.gov/chairmans-news/wyden-statement-at-finance-committee-markup-of-us-taiwan-tax-bil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0日。] [3: 江今葉,美參院財委會通過避免雙重課稅 強化臺美夥伴關係,中央通訊社,112年9月15日,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309150007.aspx?fbclid=IwAR2f3ryseEmbAaZ4wurBU6qc6QuRtnhXLqmD-XcTSUqJX799tgxQf8Aagew&mibextid=Zxz2cZ,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15日。] [4: Menendez, Risch, Van Hollen, Romney Laud SFRC Passage of their Taiwan Tax Agreement Act of 2023, 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 112年7月13日,https://www.foreign.senate.gov/press/dem/release/menendez-risch-van-hollen-romney-laud-sfrc-passage-of-their-taiwan-tax-agreement-act-of-2023,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20日。] [5: 郭中翰,臺灣特殊性 美臺避免雙重課稅立法見難度,中時新聞網,112年9月15日,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915001158-260408?chdtv,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15日。] 4、 探討研析 (1) 「美臺加快免除雙重課稅法」草案概述 「美臺加快免除雙重課稅法」草案係參考美國租稅協定範本(U.S. Model Tax Treaty),擬在現有的美國聯邦稅法(Internal Revenue Code,IRC)中新增第894A條,主要內容涵蓋四大面向,減少預扣稅、常設機構規範、受僱所得之處理,以及包括雙重國籍居民在內的臺灣合格稅務居民認定,簡要說明如下[footnoteRef:6]: [6: TECHNICAL EXPLANATION OF UNITED STATES-TAIWAN EXPEDITED DOUBLE-TAX RELIEF ACT,https://waysandmeans.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3/07/Taiwan-Tax-technical-explanation-7.12.23-For-Release.pdf,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15日;廖月波,臺美租稅協定草案討論稿出爐!赴美投資成本有望降低,KPMG,https://kpmg.com/tw/zh/home/media/press-releases/2023/07/avoidance-of-double-taxation-agreement-us-tw.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15日。] 1. 減少預扣稅(Reduction of withholding taxes) 目前美國針對外國居住者之美國來源所得課徵30%扣繳稅率,草案擬降低股利、利息及權利金收入的扣繳稅率。美國來源之利息、權利金收入,適用之扣繳稅率將降低至10%;美國來源股利之扣繳稅率則將降低至15%,若持有美國公司10%以上之股權,扣繳稅率則降低至10%。 2. 常設機構規範(Application of permanent establishment rules) 目前臺商在美國若未設立公司而在美國有營業活動,以是否被認定為有交易或營業行為(trade or business)而判定是否應納稅。草案則引入租稅協定範本,改以常設機構之標準判斷,僅就其歸屬於美國常設機構之有效關聯收入(effectively connected income)繳納美國所得稅。引入常設機構概念規定,將使得臺商在美國營業活動是否應課稅有更明確的判定原則。 3. 受僱所得之處理(Treatment of income from employment) 臺灣企業赴美建廠,常需以出差或是派駐員工監督當地建廠事宜。草案對臺灣稅務居住者在美國提供服務,符合條件下取得之受僱所得,將得以享有免稅;惟該薪資收入不得由美國雇主或臺灣在美國的常設機構給付,此將解決臺灣外派人員面臨薪資所得可能被雙重課稅的風險。 4. 包括雙重國籍居民在內的臺灣合格稅務居民認定(Determination of qualified residents of Taiwan, including rules for dual residents) 臺灣居住者(包括雙重居民)應符合稅務居民之定義,始能適用法案給予的租稅優惠。對公司而言,另須符合利益限制(Limitation of Benefit)之要求,始能享有租稅協定優惠,以避免協定利益遭到違背立法目的之濫用。此外,針對具臺美雙重居住者身分之人,草案亦提供破除僵局法則(Tie Breaker Rule)決定居住者身分,例如以永久住所、個人及經濟關係較為密切之地點等標準認定歸屬。 (2) 應持續關注後續立法進度並提出對等回應 近年來臺商海外布局呈現短鏈化趨勢,赴美多元布局設廠生產,使得臺商對美投資比例大幅增加,惟臺灣和美國沒有簽署租稅協定,使得臺商面臨沉重的租稅負擔。由於臺灣的特殊性,讓美國立法出現2種不同路徑,顯見立法難度,但不論是透過授權行政部門還是修改稅法,儘管路徑不同,目的都在達成避免雙重課稅。此次草案討論稿公布之內容對赴美投資臺商而言係一大利多,將大幅降低稅負成本,後續美國眾議院歲入委員會將與參議院財政委員會進行協調,待草案經兩個委員會通過後,交付國會參、眾兩院進行表決,草案將要求完全互惠,因此只有臺灣向在臺灣納稅的美國民眾提供同樣待遇時,草案才會生效[footnoteRef:7]。主管機關應持續關注後續立法進度,並依稅捐稽徵法相關規範儘速提出對等回應,以利降低赴美投資臺商及外派員工的稅負成本並提高稅負的確定性。 [7: 江今葉,同註3。] 撰稿人:莊弘伃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2050/File_19789173.docx
R02233
加強醫療機構建立醫病共決之法制研析
醫療法;醫師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病人自主權利法
蔡琮浩
2023-09-23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33 議題研析 一、題目:加強醫療機構建立醫病共決之法制研析 二、所涉法規 醫療法、醫師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病人自主權利法 三、背景說明 (一)據報載,有醫師指出長效針劑使用可改善精神病人與家屬間的家庭關係,但常遇到病人及家屬對長效針劑有所困惑,顯示大家對疾病、藥物衛教不足;因此好的溝通模式及醫病共決有助於增加病友的治療意願[footnoteRef:1]。 [1: 蔡怡真,好的溝通模式 破除用藥迷思 醫病共決 增病友治療意願,聯合報,112年9月1日,第A7版。] (二)目前針對病人之病情、治療方針、處置、用藥、預後情形及可能之不良反應等相關事項,如醫療法、醫師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病人自主權利法等均以法律明文要求醫師負有告知義務。不過臨床實務上仍可見醫療方僅單純將大量資訊提供予病人,因缺乏溝通理解而導致醫療糾紛的發生。以111年為例,當年度全國即有超過311件的醫療糾紛訴訟事件及606件的醫療糾紛調處案件數[footnoteRef:2],顯見即使醫師依法明確告知相關病情,惟在病人自主決定與實際醫療現場間仍存在差距。 [2: 衛生福利部,醫事爭議處理、鑑定等相關業務,訴訟性質統計表(至111年)及全國各縣市108-111年醫療糾紛調處案件統計,112年7月6日,https://dep.mohw.gov.tw/DOMA/cp-2712-7681-106.html,最後瀏覽日:112年9月15日。] (三)有論者指出,隨著「病人自主權」概念的興起,以醫師為中心的醫療行為模式,已逐漸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之醫病關係,卻也因此引發許多爭議[footnoteRef:3],導致醫病關係不佳。基此,衛生福利部積極推廣醫病共享決策模式[footnoteRef:4],期促使病人積極參與醫療決策,以提升醫病關係、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 [3: 唐子堯,論病人自主權於我國法之體現與刑事爭議,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06年5月31日,頁5、121。] [4: 見衛生福利部111-112年度醫院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工作目標八、改善醫病溝通並鼓勵病人及家屬參與病人安全工作,111年4月7日,https://www.patientsafety.mohw.gov.tw/xcdocb/cont? xsmsid=0M069415939762306582&sid=0M097409742842629654,最後瀏覽日:112年9月18日。] 四、探討研析 (一)研議將醫病共享決策精神納入法律 所謂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指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醫療執行過程,兼具知識、溝通和尊重三元素,讓醫療人員和病人在進行醫療決策前,能夠共同享有現有的實證醫療結果,結合病人自身的偏好跟價值,提供病人所有可考量的選擇,並由臨床人員和病人共同參與醫療照護,達成醫療決策共識並支持病人做出符合其偏好的醫療決策[footnoteRef:5]。換言之,醫病共決模式與過去僅要求醫師之法定告知義務不同,透過醫師和病人共同參與,彼此交換資訊討論,共同達成最佳可行之治療選項,更可培養醫病間良好信任關係,是對病人最佳之醫療行為決策模式,值得加以推廣。 [5: 衛生福利部臺灣病人安全資訊網,醫病共享決策簡介,111年6月29日,https://www.patientsafety.mohw.gov.tw/xmdoc/cont?xsmsid=0M097527397785648684,最後瀏覽日:112年9月20日。] 因醫療法第81條[footnoteRef:6]、醫師法第12條之1[footnoteRef:7]、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第8條[footnoteRef:8]及病人自主權利法第5條[footnoteRef:9]規定,均屬醫療方之告知義務規定,爰建議研議修正相關法條,納入醫病共同達成最佳可行之治療選項等醫病共享決策精神,以逐步改變醫病關係。 [6: 醫療法第81條規定:「醫療機構診治病人時,應向病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配偶、親屬或關係人告知其病情、治療方針、處置、用藥、預後情形及可能之不良反應。」] [7: 醫師法第12條之1規定:「醫師診治病人時,應向病人或其家屬告知其病情、治療方針、處置、用藥、預後情形及可能之不良反應。」] [8: 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第8條規定:「醫師應將病情、安寧緩和醫療之治療方針及維生醫療抉擇告知末期病人或其家屬。但病人有明確意思表示欲知病情及各種醫療選項時,應予告知。」] [9: 病人自主權利法第5條規定:「病人就診時,醫療機構或醫師應以其所判斷之適當時機及方式,將病人之病情、治療方針、處置、用藥、預後情形及可能之不良反應等相關事項告知本人。病人未明示反對時,亦得告知其關係人(第1項)。病人為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受輔助宣告之人或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時,醫療機構或醫師應以適當方式告知本人及其關係人(第2項)。」] (二)研議修法賦予醫療機構提升病人健康識能強化參與決策能力之義務 按醫療行為具相當高度之專業性,非一般病人得以介入相關醫療處置,現行條文僅要求醫師有法定告知義務,雖病人擁有自主權利選擇與決定醫師提供之醫療選項,惟過度強調法定告知義務容易流於資訊之提供,對充實病患自主權內涵及提高病人參與醫療之決策過程難有幫助,故在引入醫病共享決策模式時,如何加強醫病雙方討論並增進病人相關知識後共享決策,將成為達成目標之關鍵。準此,爰建議研議修法賦予醫療機構提升病人健康識能,使病人具備相關知識強化參與決策能力之義務,以有效促進醫療品質改善並要求加強推動。 撰稿人:蔡琮浩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2048/File_19789171.docx
R02232
兒童搭乘國道客運法制問題淺析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公路法;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公路汽車客運業旅客運送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陳秋芬
2023-09-23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32 議題研析 一、題目:兒童搭乘國道客運法制問題淺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公路法、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公路汽車客運業旅客運送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三、背景說明 據報載,有民眾帶著4歲小孩欲購買國道客運車票,想著小孩免費只買了全票一張,卻被客運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修正為「4歲以上兒童坐國道客運要繫安全帶[footnoteRef:1]」,因小孩需占一個位置為由要求必須替小孩買半票,民眾認為小孩依規定[footnoteRef:2]明明就是免票,兒童權益似有影響,爰提起消費申訴。消保官認國內幾家國道客運業者規定以「未滿6歲、身高未滿115公分兒童免費」,但又有「不占用座位者免費」、「占位者請購買半票」等約定。於道交條例修正後,等同變相需付半票占位而非免費,讓該年齡層家長與兒童權益受損,爰呼籲交通部應儘速與客運公司討論取得共識,建議比照目前新北公車上國道的做法,要求業者提供6歲以下的兒童免費座位[footnoteRef:3]。 [1: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1條第2項規定:「汽車行駛於高速公路或快速公路,違反前項規定或大型車乘載四歲以上乘客未依規定繫安全帶者,處駕駛人新臺幣三千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罰鍰。但營業大客車、計程車或租賃車輛代僱駕駛人已盡告知義務,乘客仍未繫安全帶時,處罰該乘客。」] [2: 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49條規定:「兒童身高未滿一百十五公分者,免費;滿一百十五公分未滿一百五十公分者,應購買半票;滿一百五十公分者應購買全票。前項兒童滿一百十五公分而未滿六歲者,經出示身分證件,得免費;滿一百五十公分而未滿十二歲者,經出示身分證件,得購買半票。依前二項規定免費之兒童,須由已購買全票或成年之旅客攜帶,每一旅客最多以攜帶二人為限,逾限者,應購買半票。」] [3: 柯毓庭,兒童搭客運沒有免費票? 新北消保官接申訴揭「1漏洞」籲儘速修正,中時新聞網,2023年9月1日,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901004044-260405?chdtv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1日。] 四、探討研析 (一)兒童是否收費一節,現行應依公路法及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處理 依公路法第79條訂定之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下稱該規則)第2條第1項第1款[footnoteRef:4]規定,公路汽車客運業[footnoteRef:5]係指在核定路線內,以公共汽車運輸旅客為營業者,國道客運亦屬之。再依該規則第49條[footnoteRef:6]規定,兒童是否收費及半票與全票之判斷標準係以「身高為主、年齡為輔[footnoteRef:7]」 ,然「提供座位」非屬該規則判斷要件,是於該規則未修正前,業者新增以兒童「不占用座位者免費」、「占位者請購買半票」等約定,尚與該規則有違。又再依公路法第77條第1項[footnoteRef:8]規定,汽車運輸業如違反第79條第5項所定規則者,主管機關依法應予裁處。類此個案主管機關應依公路法第77條規定,本於權責認事用法,以積極維護兒童權益。 [4: 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1條、第2條第1項規定:「本規則依公路法第七十九條規定訂定之。」「汽車運輸業依下列規定,分類營運:一、公路汽車客運業:在核定路線內,以公共汽車運輸旅客為營業者。二、市區汽車客運業:在核定區域內,以公共汽車運輸旅客為營業者。……。」] [5: 公路汽車客運業指在核定路線內,以公共汽車運輸旅客為營業者,多半行駛長途、跨省(市)或跨縣(市)路線,屬中央權責,由交通部委任公路總局主管,包含行駛於國道之公路汽車客運業班車;市區汽車客運業則指在核定區域內,以公共汽車運輸旅客為營業者,以行駛市區內為原則,如有需要亦可申請延長路線至市區以外,屬地方自治範疇,由直轄市、縣(市)政府主管。參酌【來坐公路局-公路客運發展沿革暨歷史檔案特展-】,詳見網址:https://transport-curation.nat.gov.tw/museo/knowledge.html ,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4日。] [6: 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49條規定:「兒童身高未滿一百十五公分者,免費;滿一百十五公分未滿一百五十公分者,應購買半票;滿一百五十公分者應購買全票。前項兒童滿一百十五公分而未滿六歲者,經出示身分證件,得免費;滿一百五十公分而未滿十二歲者,經出示身分證件,得購買半票。依前二項規定免費之兒童,須由已購買全票或成年之旅客攜帶,每一旅客最多以攜帶二人為限,逾限者,應購買半票。」:] [7: 參酌2005年6月29日修正之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49條規定立法理由所載:「……二、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二條規定,所稱兒童,指未滿十二歲之人;有關兒童搭乘公路及市區汽車客運班車購票標準,自民國七十五年增訂以來,均未調整,惟近年來兒童身高有逐漸提高之趨勢,民眾普偏反映,原規定已未能切符大眾需求,確有檢討調整之必要,經考量兒童免費及半票之身高基準因缺乏適當依據擬暫不調整,增列第二項佐以年齡認定,使未滿六歲之兒童出示身分證件得予免費,未滿十二歲之兒童出示身分證件得購買半票。」再參酌法務部網站所提供資料,並註明資料來源為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2012年5月22日發布之新聞,「長高的懲罰?!兒童消費計價標準宜採年齡為主!」依該篇新聞指出:「……所謂『兒童票價優惠』,也應當以年齡為界,既有明確標準,也可減少爭議。除交通運輸業者以身高制價是有其安全上的考量、且會輔以年齡作為判斷標準外,兒童的身高年齡逐年在變動,除非業者時常因應實況調整身高計價方式,否則應規定以年齡為主,身高為輔的計價政策。……」,可知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之判斷標準係以身高為主、年齡為輔之判斷方式,詳見網址:https://www.moj.gov.tw/2204/2473/2492/11095/,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21日。] [8: 公路法第77條第1項及第79條第5項規定:「汽車或電車運輸業,違反依第七十九條第五項所定規則者,由公路主管機關處新臺幣九千元以上九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其情節,吊扣其違規營業車輛牌照一個月至三個月,或定期停止其營業之一部或全部,並吊銷其非法營業車輛之牌照,或廢止其汽車運輸業營業執照及吊銷全部營業車輛牌照。」「汽車及電車運輸業申請資格條件、立案程序、營運監督、業務範圍、營運路線許可年限及營運應遵行事項與對汽車及電車運輸業之限制、禁止事項及其違反之罰鍰、吊扣、吊銷車輛牌照或廢止汽車運輸業營業執照之要件等事項之規則,由交通部定之。」] 又主管機關雖已依消費者保護法第17條規定,定有公路汽車客運業旅客運送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在案。然參酌消費者保護法第56條之1[footnoteRef:9]及其立法理由[footnoteRef:10],業者如有違反消費者保護法第17條規定,仍應優先適用公路法及該規則罰則為裁處,併予敘明。 [9: 消費者保護法第17條第1項、第56條之1:「中央主管機關為預防消費糾紛,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定型化契約之公平化,得選擇特定行業,擬訂其定型化契約應記載或不得記載事項,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公告之。」「企業經營者使用定型化契約,違反中央主管機關依第十七條第一項公告之應記載或不得記載事項者,除法律另有處罰規定外,經主管機關令其限期改正而屆期不改正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經再次令其限期改正而屆期不改正者,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另參酌交通部108年11月14日交路字第10850147451號公告修正之公路汽車客運業旅客運送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有關兒童票規定:「……壹、應記載事項……五、……兒童票之規定:……(三)兒童票:1、免費:身高未滿一百十五公分者,或身高滿一百十五公分而未滿六歲,經出示身分證件者。2、半票:身高滿一百十五公分未滿一百五十公分者,或身高滿一百五十公分而未滿十二歲,經出示身分證件者。3、免費之兒童,須由已購買全票或成年之旅客陪同,每一旅客以二位免費兒童同行為限,逾限者,應購買半票。……」] [10: 參酌消費者保護法第56條之1立法理由:「……三、現行老人福利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有線廣播電視法及電信法等就企業經營者之定型化契約已訂有相關管制及處罰規定。基於主管機關業務推動繼續性及整體性之考量,上開法律之相關罰則優先於本條之適用。」目前已有公路法及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規範,自應優先於消費者保護法第56條之1為適用,併予敘明。] (二)建議通盤檢討道交條例、公路法等關於兒童繫安全帶、座位及票價之規範 另參酌鐵路運送規則(下稱鐵路規則)第10條[footnoteRef:11]規定,除就兒童收費及票價類型為規範外,於同條第4項並就提供座位與否為明定。然依110年12月15日修正之道交條例第31條第2項規定,已將大型車乘載4歲以上乘客,未依規定繫安全帶,作為處罰要件,則4歲以上兒童坐國道客運繫安全帶,為道交條例修法後之必然,然此勢必影響客運業者座位提供數量,進而影響客運業營收。是該規則就兒童收費與票價標準,除該規則原訂身高、年齡標準外,是否須比照鐵路規則將提供座位納入規範,建請主管機關通盤考量並兼顧兒童權益及客運業發展,確立統一標準供業者及消費者一體適用為宜。 [11: 鐵路運送規則第10條:「兒童身高未滿一百十五公分者,免費;滿一百十五公分未滿一百五十公分者,購買兒童票;滿一百五十公分者,購買全票。前項兒童滿一百十五公分而未滿六歲者,經出示身分證件者,免費;滿一百五十公分而未滿十二歲者,經出示身分證件者,購買兒童票。依前二項規定免費之兒童,須由已購買全票或成年之旅客攜帶,每一旅客以攜帶二位免費兒童為限;逾限者,應購買兒童票。依前三項規定免費之兒童,鐵路機構得不提供座位。」] 撰稿人:陳秋芬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2046/File_19789169.docx
R02231
交通科技執法適法性要件研析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陳世超
2023-09-21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31 議題研析 一、題目:交通科技執法適法性要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三、背景說明 交通部為協助警察機關取締違規行為,自108年起補助地方政府購置科技執法設備,24小時監測並加強取締,以強化交通執法強度,矯正交通違規行為及降低人力負擔。惟據審計部分析比對109至111年度肇事熱點及各地方政府設置之科技執法地點後,發現部分易肇事路段未按肇事主因設置適當之科技執法設備[footnoteRef:1],因而引發科技執法設備之設置目的與當地肇事主因不符之疑慮[footnoteRef:2]。因此,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有關科技執法規定,是否完整妥適,尚存討論空間。 [1: 審計部,中華民國111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第 2 冊),112年7月27日,頁丙—370。] [2: 周志豪,主肇因為未規定讓車卻抓闖紅燈 審計部:全國7科技執法路段「文不對題」,太報,112年9月3日。] 四、探討研析 (一)交通科技執法依據 所謂交通科技執法,一般係指利用科技設備於全時段或特定時段自動偵測交通違規態樣,並對違規行為逕行拍照(攝影)而為舉發。例如區間測速、違規停車、路口多功能執法、高架道路科技執法、聲音照相等均屬之[footnoteRef:3]。 [3: 林伊柔,真.工具人的誕生—淺談人工智慧與行政裁罰,當代法律,第18期,112年6月,頁76。] 現行交通科技執法主要係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條之2第1項第7款「經以科學儀器取得證據資料證明其行為違規」而為「逕行舉發」,且依同條第2項規定,此一科學儀器屬應經定期檢定合格之法定度量衡器,其取得違規證據資料之地點或路段,應定期於網站公布[footnoteRef:4]。 [4: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條之2第1項:「汽車駕駛人之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當場不能或不宜攔截製單舉發者,得逕行舉發:……七、經以科學儀器取得證據資料證明其行為違規」;第2項:「前項第7款之科學儀器屬應經定期檢定合格之法定度量衡器,其取得違規證據資料之地點或路段,應定期於網站公布。但汽車駕駛人之行為屬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一、有第43條第1項第1款、第3款、第4款及第3項之行為。二、有第33條第1項至第3項及第92條第2項之行為。三、違規超車。四、違規停車而駕駛人不在場。五、未依規定行駛車道。六、未依規定轉彎及變換車道。七、未保持安全距離。八、跨越禁止變換車道線或槽化線。九、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速限或低於規定之最低速限。十、有第31條第1項、第2項、第6項、第31條之1第1項、第2項及第92條第7項第6款之行為」。] (二)以科學儀器逕行舉發交通違規,須符合「當場不能或不宜攔截製單舉發」要件,始為適法 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之立法目的係在於維護交通安全,非以處罰為目的[footnoteRef:5]。且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條之2第1項第7款既屬「逕行舉發」態樣之一,自亦受同項序文「當場不能或不宜攔截製單舉發」要件所拘束,始為適法[footnoteRef:6]。 [5: 103年1月8日修正公布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條之2修正說明參照。立法院第8屆第4會期第14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102年12月11日印發,頁討69-70。] [6: 李寧修,警察存取預防性資料之職權與個人資料保護—以監視器之運作模式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48卷,第2期,108年6月,頁405;蕭明欽,警察運用監視錄影系統舉發交通違規之研究—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104年度交上字第80號判決探討,警學叢刊,第47卷,第3期,105年11月,頁50-51;李建良,道路交通違規舉發通知單之法律性質、生效與效力—行政處分概念、生效、效力與行政訴訟之關聯課題,興大法學,第19期,105年5月,頁37;劉靜怡,監視科技設備與交通違規執法,月旦法學,第248期,105年1月,頁77;陳俊宏,交通違規舉發方式及裁罰相關爭議之探討,警學叢刊,第45卷,第4期,104年2月,頁98。] 而所謂「當場不能或不宜攔截製單舉發」,係指客觀上有當場不能或不宜攔截舉發之情,例如發生稍縱即逝之闖紅燈違規行為而不及攔查,或攔查反造成更具交通危害之情,或即使得費時追逐攔停,惟相較違規態樣,顯不符經濟效益及成本等不宜攔查情事[footnoteRef:7]。 [7: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0年度交字第384號行政訴訟判決、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08年度交字第40號行政訴訟判決、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06年度交字第500號行政訴訟判決參照。] 是以,逕行舉發交通違規地點是否符合「當場不能或不宜攔截製單舉發」此一要件,尚須考量當地交通流量多寡、可攔停取締空間以及第一線執法機關可用人力資源等因素而為綜合評估判斷。如執法所在路段交通流量低、有充足空間可引導疑似違規車輛停靠,且有足夠人員當場執行取締,客觀上即難認有何不能或不宜攔截情形而得採「逕行舉發」之理;至若交通頻繁或路幅狹窄,攔停取締將阻滯通行,或可用人力難以確保執勤人員安全並有效執法,亦無強求採行「當場舉發」之理[footnoteRef:8]。 [8: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7年度交上字第379號判決參照。] (三)建議明文要求一併公布其評估設置之目的、要件分析及定期成效檢討等事項,以供外界檢視其設置必要性及正當性 按行政法所謂「不當聯結禁止」原則,乃行政行為對人民課以一定之義務或負擔,或造成人民其他之不利益時,其所採取之手段,與行政機關所追求之目的間,必須有合理之聯結關係存在,若欠缺此聯結關係,該行政行為即非適法[footnoteRef:9]。 [9: 最高行政法院90年度判字第1704號判決參照。] 故立法政策上,為避免科學儀器逕行舉發設置地點之恣意選擇而有違不當聯結禁止原則,除定期公布科學儀器之設置地點外,允宜明文要求一併公布其評估設置之目的(例如所欲降低之交通事故肇因)、要件分析(例如是否符合當場不能或不宜攔截製單舉發此一要件)及定期成效評估(例如是否有助原預設目的達成及是否繼續設置)等事項,以供外界檢視其設置必要性及正當性。 (四)以「租賃式科技執法(闖紅燈照相)」設備舉發「不遵守道路交通標線之指示(紅燈越線)」,已有經司法實務認定未符逕行舉發要件而屬違法案例,主管機關允宜審慎檢討類此案件舉發方式 近期有司法實務認[footnoteRef:10],110年12月22日修正公布之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條之2第2項規定,已將同條第1項第7款所定可作為執法設備科學儀器之範圍,限縮至除符合同條第2項但書所列舉各款之例外情形外,均應為經定期檢定合格之法定度量衡器。而「租賃式科技執法(闖紅燈照相)」設備,與度量衡法第2條第4款、度量衡法施行細則第2條及度量衡器檢定檢查辦法第3條第1項等規定[footnoteRef:11]所指之「法定度量衡器」,顯屬有間,自不屬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條之2第2項本文所指之「科學儀器」。且「不遵守道路交通標線之指示(紅燈越線)」此一違規行為又非屬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條之2第1項第1款至第6款及第2項但書第1款至第10款所列舉之情形,執法單位自不得依該條例第7條之2第1項第7款所定之逕行舉發方式予以舉發,而僅能以其他舉發方式予以舉發。是執法單位以逕行舉發方式舉發,即有未符逕行舉發法定構成要件之情形,自屬違法。 [10: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12年度交上字第208號判決參照。] [11: 度量衡法第2條:「本法用詞定義如下:……四、法定度量衡器:指經主管機關指定,供交易、證明、公務檢測、環境保護之用,或與公共安全、醫療衛生有關之度量衡器。……」、度量衡法施行細則第2條:「本法第五條之法定度量衡器類別如下:一、度器。二、衡器。三、法碼。四、力量器。五、溫度計。六、壓力計。七、體積計。八、速度計。九、熱量計。十、密度計。十一、濃度計。十二、比重計。十三、電度表。十四、皮革面積計。十五、照度計。十六、照射計。十七、噪音計。十八、纖度計。十九、其他經主管機關指定者(第1項)。前項各款法定度量衡器所涵蓋種類及範圍,由主管機關以公告指定之(第2項)」、度量衡器檢定檢查辦法第3條第1項:「應經檢定之法定度量衡器,其種類及範圍如下:一、計程車計費表。二、衡器:……三、非侵入式機械血壓計。四、體積計:……五、電度表:……六、速度計:……七、公務檢測用噪音計。八、濃度計:……九、公務檢測用照度計。十、電子式體溫計」。] 就此審酌實務以「租賃式科技執法(闖紅燈照相)」設備逕行舉發「不遵守道路交通標線之指示(紅燈越線)」案例恐非少數,是否參酌司法實務見解檢討舉發方式,建議主管機關審慎衡酌避免擾民。 撰稿人:陳世超 2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2023/File_19789068.docx
R02230
市區道路景觀設計規範之研析
都市計畫法;市區道路條例
吳淑青
2023-09-21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30 議題研析 1、 題目:市區道路景觀設計規範之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都市計畫法、市區道路條例 三、背景說明 (一)據報載為洗刷臺灣「行人地獄」惡名,內政部營建署 著手修法,規劃交叉路口25公尺範圍內的植栽限高50公分,以確保駕駛和行人不會因植栽遮擋視線,而發生意外。若依此規定,各地著名的林蔭大道,如臺北市仁愛路、敦化南北路等多處蓊鬱的路樹,將不復存在,都市景觀將大為改變 。 (二)對此,內政部營建署嚴正澄清,非事實。目前正進行修正的「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是考量市區路口栽種之「灌木、草花」若高度過高,將會影響駕駛人行駛中的視線,不易發現有等待要過馬路的民眾、機車或自行車,而造成道路意外事故的發生 。 (三)依《市區道路條例》第32條第1項規定「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應依據維護車輛、行人安全、無障礙生活環境及道路景觀之原則,由內政部定之。」另依《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第29條規定「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內政部以98年4月29日台內營字第0980803106號令訂定發布「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第16章景觀及生態設計揭示其設計原則:道路之景觀及生態宜考量包括景觀美化、人文景觀營造、生態保育、設施減量與合併等原則,以提高景觀整體性、保護生態棲息環境。 (四)隨著國民所得的提升,道路除滿足交通的需求外,對於道路景觀的需求日增,由於都市綠地面積有限,市區道路綠化植裁對於塑造地區特有的市區景觀有重要的影響。而環境景觀及生態被重視與否,更是評量國家生活品質及文化素養的重要標準 。 四、探討研析 (一) 市區道路以交通功能為主,欠缺景觀及生態設計內涵 臺灣各區域市區道路之發展雛形,早期依循國家政策方向、經濟發展需求及傳統都市計畫之規劃思維,對於道路系統的劃設與開闢,僅視「交通便利性」單一向度為建設目標,缺乏尊重環境之生態規劃理念 。同時缺乏林蔭綠網鑲入的市區道路環境,直接影響公眾對城市景觀雜亂的觀感 。 市區道路有關景觀之規範,雖於《市區道路條例》、《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皆有相關規定,但多為原則性定義,其具體規定落實於「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該規範旨在規定基本之市區道路設計原則與最低要求,考量都市地區地理環境以及都市計畫等限制因素較多,故規範中之要求均採較為彈性與原則性規定,設計數據則以適用範圍內較低之標準定之;各市區道路主管機關亦可參照本規範之精神,分別編訂適合區域特性之設計手冊或標準圖說,以簡化設計工作 。爰此規範之規定為通案性,且對於每個道路的標準一致,難以有效維護區域的道路景觀,而據以形塑特定之城鄉風貌及特色。 (二) 應於細部計畫增訂「景觀保護計畫」,做為實施都市計畫之依據 此次內政部擬修正的內容,內政部營建署前於92年3月訂定之「市區道路人行道設計手冊」4.7.1 人行道植栽設計準則,即有相同規定。由於景觀工程設計難以量化規範,現行市區道路有關景觀綠化的設計多著重於植裁物種的選擇及維護。近年交通系統之規劃強調以人為本位,依「都市人本交通規劃設計手冊」(第二版),4.3.4公共設施帶之規範要求:對於行道樹及綠帶以「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第16章為上位指導,有關景觀及生態之設計原則及植栽設計要點皆須符合規範要求。並可優先參考內政部營建署106年「市區道路植栽設計參考手冊」。 相關手冊內容多屬技術性的細節規範,無法有效整合周遭環境,於《景觀法草案》尚未立法、缺乏景觀師的專業認證機制前,建議於《都市計畫法》第22條 規定,對於需保護之市區景觀,於細部計畫增訂「景觀保護計畫」事項,作為實施都市計畫之依據 。 撰稿人:吳淑青 � 內政部織法修正草案於112年5月26日經立法院第10屆第7會期第13次會議三讀通過,並於112年9月20日施行。「內政部營建署」之權責事項,自112年9月20日起改由「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管轄。 � 游念育、黃婉婷、呂健豪,修法護道安 林蔭大道剃光頭 營建署規畫 交叉路口25公尺內植栽 限高50公分 路樹將面臨大量遷移,中國時報,要聞,第A1版,112年8月30日。 � 內政部營建署,嚴正澄清 「護道安 林蔭大道剃光頭」與事實不符,112年8月30日,� HYPERLINK "https://www.cpami.gov.tw/%E6%9C%80%E6%96%B0%E6%B6%88%E6%81%AF/%E5%8D%B3%E6%99%82%E6%96%B0%E8%81%9E/85-%E9%81%93%E8%B7%AF%E5%B7%A5%E7%A8%8B%E7%B5%84-1/38381-%E5%9A%B4%E6%AD%A3%E6%BE%84%E6%B8%85-%E3%80%8C%E8%AD%B7%E9%81%93%E5%AE%89-%E6%9E%97%E8%94%AD%E5%A4%A7%E9%81%93%E5%89%83%E5%85%89%E9%A0%AD%E3%80%8D%E8%88%87%E4%BA%8B%E5%AF%A6%E4%B8%8D%E7%AC%A6.html" �https://www.cpami.gov.tw/%E6%9C%80%E6%96%B0%E6%B6%88%E6%81%AF/%E5%8D%B3%E6%99%82%E6%96%B0%E8%81%9E/85-%E9%81%93%E8%B7%AF%E5%B7%A5%E7%A8%8B%E7%B5%84-1/38381-%E5%9A%B4%E6%AD%A3%E6%BE%84%E6%B8%85-%E3%80%8C%E8%AD%B7%E9%81%93%E5%AE%89-%E6%9E%97%E8%94%AD%E5%A4%A7%E9%81%93%E5%89%83%E5%85%89%E9%A0%AD%E3%80%8D%E8%88%87%E4%BA%8B%E5%AF%A6%E4%B8%8D%E7%AC%A6.html�,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11日。 � 逄甲大學,市區道路植栽設計成果報告書,內政部營建署委託研究報告,106年1月,頁1。 � 同前註,頁1。 � 中華民國造園學會,生態工法應用於市區道路設計模式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委託研究報告,95年,頁10。 � 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規範之前言。 � 都市計畫法第22條第1項:細部計畫應以細部計畫書及細部計畫圖就左列事項表明之:一、計畫地區範圍。二、居住密度及容納人口。三、土地使用分區管制。四、事業及財務計畫。五、道路系統。六、地區性之公共設施用地。七、其他。 � 都市計畫法第7條第2款:細部計畫:係指依第二十二條之規定所為之細部計畫書及細部計畫圖,作為實施都市計畫之依據。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2014/File_19789051.doc
R02229
警察法修法方向淺析
警察法
陳宏明
2023-09-20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29 議題研析 一、題目:警察法修法方向淺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警察法 三、背景說明 (一)2017年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針對警察犯罪預防策略曾作成以下決議:「為能合理化警察績效制度,提升執法效能,以維護社會安全,應儘速研修『警察法』等相關任務條款、業務法規,以因應時代之變遷[footnoteRef:1]。」為此,內政部邀請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於2018年1月成立「警察法研修諮詢小組」[footnoteRef:2],正式啟動研擬修正草案等相關事宜。 [1: 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成果報告,2017年5月11日,網址:https://justice.president.gov.tw/newinfo/117,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2日。] [2: 司法改革進度追蹤資訊平台,第五分組:維護社會安全的司法,5-4.犯罪預防與管理,2023年5月11日,網址:https://judicialreform.gov.tw/Resolutions/Form/?fn=73&sn=0&oid=3,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2日。] (二)本案原預定於2年內(2020年1月前)完成修正草案初稿,其間因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導致研修進度未如預期。依內政部規劃,預計2023年底前將修正草案提報行政院審查。有論者認為,警察法修正係總統府司法改革國是會議重要事項之一,宜儘速將草案送行政院審查。倘經審查認為修正草案不當,也應將嚴重不合現況的現行法予以廢止,以符合依法行政意旨[footnoteRef:3]。 [3: 鄭善印,警察法不修 司改還是芭樂票,聯合報,2023年8月24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39/7390414,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2日。] 四、探討研析 (一)警察法為確立警察制度之基本法   警察法係為確立全國一致性之警察制度,依據憲法第108條第1項第17款[footnoteRef:4]所制定。其內容涵蓋警察任務、中央與地方警察事權分配、中央與地方警察組織、警察與其他機關關係、警察職權與救濟、警察人事制度、警察經費與預算編列、設備標準及武器彈藥調配等基本原則事項,具有開啟後續各項警察組織法與作用法制(訂)定任務之基本法性質[footnoteRef:5]。 [4: 中華民國憲法第108條第1項:「左列事項,由中央立法並執行之,或交由省縣執行之:……十七、警察制度。(下略)」] [5: 劉嘉發,警察法與案例研究,警察法學與案例研究,初版,五南圖書出版,2020年2月,頁53。]   依警察法授權衍生之警察現行法規,包括警察勤務條例、警察人員人事條例、警察教育條例、警察法施行細則及各級警察機關學校武器彈藥統籌調配辦法等,均於條文中揭明警察法為其制定之法源依據。其他如警察服制條例、各級警察機關之組織法規等,實質上亦係本於警察法第3條規定而開展之立法,足以彰顯警察法存在之必要性。故有論者指出,即使警察法僅為「原則性」規定,相關「細節性」事項於現行警察法制皆已完備,然警察法仍有其存在之價值,實不宜輕言廢止[footnoteRef:6]。 [6: 同前註,頁51。相同見解可參鄭善印,兩岸警察法制之比較,月旦刑事法評論,第10期,2018年9月,頁55。] (二)警察法相關規定已與現況脫節   我國警察法自1953年6月15日公布施行以來,其間雖曾4次修正,惟其主要係針對警察教育機關之增設與更名、因應精省廢除省級警察機關及行政程序法施行而配合文字增修,其他主要條文則70年來未曾調整。隨著二戰後民主國家興起,各先進國家已揚棄以往將秩序維持行政與行政警察同視之傳統行政警察概念,而將警察限定為組織法上的警察或執行警察。於是,建築、衛生、產業、勞動等過去由警察負責維持秩序之事項,多已改由各行政機關依法掌理建築行政、衛生行政、產業行政、勞動行政等秩序事項,即所謂「警察權分散」或「脫警察化」之現象[footnoteRef:7]。反觀我國警察法第9條第7款仍維持傳統行政警察概念,將「有關警察業務之保安、正俗、交通、衛生、消防、救災、營業建築、市容整理、戶口查察、外事處理等事項。」列為警察之法定職權,迄未修正。然實際上前開事項早已由相關專責機關掌理,足見現行規定已與現況脫節而亟待修正。 [7: 梁添盛,警察法之回顧與展望,警大法律學系創系30週年系列演講,2022年11月,頁4,網址:https://law.cpu.edu.tw/var/file/26/1026/attach/71/pta_23360_7656501_37713.pdf,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8日。]   此外,現行規定之警察任務過於廣泛,幾乎與國家整體任務及行政機能相當,欠缺明確性;另依司法院釋字第570號解釋理由書意旨,警察法第9條第1款規定,警察有發布警察命令之職權,僅具組織法之劃定職權與管轄事務之性質,欠缺行為法之功能,不足以作為發布限制人民自由及權利之警察命令之授權依據,故關於警察任務及職權等規定,亦有修正之必要。 (三)修正方向相關建議   除前述現已不合時宜之條文須修正外,學者專家[footnoteRef:8]針對警察法修正方向提出:1.警察法應定位為警察制度之基本法;至有關警察權限及行使之作用法,宜由警察職權行使法或其他特別法加以規範。2.警察法應針對警察行政領域有關警察組織之特殊法理加以明定。3.重新界定警察任務,力求具體明確。4.釐清警察與其他行政機關間防止危害任務之界限及職務協助關係,避免造成主從不分、權責不明。5.檢討修正中央與地方警察事權之分配,增列跨國犯罪、跨縣市重大刑事案件、國際警務合作等事權分配,以因應現代社會治安維護需求等建議,均值作為後續修法之參考。 [8: 相關意見茲參考梁添盛,同前註,頁23-24;洪文玲發言紀錄,【警察法之定位與研修方向】紀錄摘要,警政與警察法相關圓桌論壇(五),中華警政研究學會,2018年5月29日,頁3,網址:http://www.acpr.org.tw/PDF/Panel_20180529_PoliceLaw_Position.pdf,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8日。] 撰稿人:陳宏明 3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885/File_19788890.docx
R02228
「虛擬通貨商業」納入「商業團體分業標準」業別之評析
商業團體法;商業團體分業標準;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辦法
方華香
2023-09-19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28 議題研析 一、題目:「虛擬通貨商業」納入「商業團體分業標準」業別之評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商業團體法、商業團體分業標準、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經濟部112年8月17日經商字第11204724780號公告,預告修正「商業團體分業標準」增訂「虛擬通貨商業」團體業別及業務範圍(下稱本修正草案),並於刊登公報隔日起60日內對外徵詢意見[footnoteRef:1]。 [1: 商業團體分業標準修正草案內容為新增「虛擬通貨商業」之業別,並明定其業務範圍為:「經營虛擬通貨與法定貨幣或虛擬通貨之交換、進行虛擬通貨之移轉、保管或管理虛擬通貨服務或提供相關管理工具、參與及提供虛擬通貨發行或銷售之相關服務。虛擬通貨不包括數位型式之新臺幣、外國貨幣及大陸地區、香港或澳門發行之貨幣、有價證券及其他依法令發行之金融資產。」,詳見行政院公報,第29卷,第155期,112年8月18日。] (二)查「商業團體分業標準」係來自於商業團體法第4條規定:「各類商業團體分業標準,由經濟部會同內政部定之;調整時亦同。」之授權;而商業團體為法人,負有如下之重要任務:1.關於國內外商業之調查、統計及研究、發展事項;2.關於國際貿易之聯繫、介紹及推廣事項;3.關於政府經濟政策與商業法令之協助推行及研究、建議事項;4.關於同業糾紛之調處事項;5.關於同業員工職業訓練及業務講習之舉辦事項;6.關於會員商品之廣告、展覽及證明事項;7.關於會員與會員代表基本資料之建立及動態之調查、登記事項;8.關於會員委託證照之申請變更、換領及其他服務事項;9.關於會員或社會公益事業之舉辦事項;10.關於會員合法權益之維護事項;11.關於接受政府機關、團體之委託服務事項;12.關於社會運動之參加事項;13.依其他法令規定應辦理之事項。商業團體依其行政區域分別受到各級地方政府或內政部之監管,而其目的事業亦應受各該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指導、監督(參照商業團體法第2條、第3條、第5條、第6條等規定)。 (三)本次經濟部會同內政部於「商業團體分業標準」增訂「虛擬通貨商業」為一獨立之商業團體業別,其修法目的為使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之業者落實相關法令遵循及自律規範,成立同業組織,以協調同業關係,增進共同利益(經濟部預告修正草案對照表之說明欄參照)。 四、探討研析 (1) 修正草案應有助於未來納管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者 針對虛擬通貨業者之金融監理,最初是由洗錢防制法令出發,由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訂定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辦法(下稱虛擬通貨洗錢防制辦法),要求業者遵循。 由於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之監管不應侷限於洗錢防制及打擊資恐面向,金管會預計於近期另提出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指導原則。據報載,該指導原則及於強化虛擬資產發行面管理、訂定虛擬資產上下架審查機制、強化平台資產與客戶資產分離保管、強化交易公平及透明度、強化契約訂定、廣告招攬及申訴處理、建立營運系統、資訊安全及冷熱錢包管理機制、資訊公告揭露、強化內部控制及機構查核機制、明定對個人幣商洗錢防制監理等同法人組織、嚴禁境外幣商非法招攬業務等10大面向[footnoteRef:2]。另本修正草案預告期後,未來業者將可組成商業公會[footnoteRef:3],依前述商業團體法規定,公會本身負有相關的公共任務,而根據金管會目前對銀行公會、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等金融業之商業公會的監理模式,未來虛擬通貨商業公會訂定之自律規範也可能相對具有或多或少的公權力色彩。 [2: 常懷仁,虛擬資產公聽會 立委盼成立金融科技局、制定專法,112年9月7日(https://www.epochtimes.com/b5/23/9/7/n14068907.htm),最後瀏覽日:112年9月12日;張詠晴,金管會月底前公布虛擬貨幣10大指導原則!臺灣虛幣監管現況一次看,112年9月7日(https://tw.news.yahoo.com/%E9%87%91%E7%AE%A1%E6%9C%83%E6%9C%88%E5%BA%95%E5%89%8D%E5%85%AC%E5%B8%83%E8%99%9B%E6%93%AC%E8%B2%A8%E5%B9%A310%E5%A4%A7%E6%8C%87%E5%B0%8E%E5%8E%9F%E5%89%87-%E5%8F%B0%E7%81%A3%E8%99%9B%E5%B9%A3%E7%9B%A3%E7%AE%A1%E7%8F%BE%E6%B3%81-%E6%AC%A1%E7%9C%8B-051500153.html) ,最後瀏覽日:112年9月12日;張詠晴,郭國文促成立專局管虛擬資產!立委邱顯智:勿重蹈國家人權委員會覆轍!需先有法源依據,112年9月11日(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9%83%AD%E5%9C%8B%E6%96%87%E4%BF%83%E6%88%90%E7%AB%8B%E5%B0%88%E5%B1%80%E7%AE%A1%E8%99%9B%E6%93%AC%E8%B3%87%E7%94%A2-%E7%AB%8B%E5%A7%94%E9%82%B1%E9%A1%AF%E6%99%BA-%E5%8B%BF%E9%87%8D%E8%B9%88%E5%9C%8B%E5%AE%B6%E4%BA%BA%E6%AC%8A%E5%A7%94%E5%93%A1%E6%9C%83%E8%A6%86%E8%BD%8D-%E9%9C%80%E5%85%88%E6%9C%89%E6%B3%95%E6%BA%90%E4%BE%9D%E6%93%9A-095500130.html),最後瀏覽日:112年9月12日。] [3: 張詠晴,臺灣「虛擬資產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公會」籌備處正式成立!三個重點一次看,112年9月11日(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8%87%BA%E7%81%A3-%E8%99%9B%E6%93%AC%E8%B3%87%E7%94%A2%E5%B9%B3%E5%8F%B0%E5%8F%8A%E4%BA%A4%E6%98%93%E6%A5%AD%E5%8B%99%E4%BA%8B%E6%A5%AD%E5%85%AC%E6%9C%83-%E7%B1%8C%E5%82%99%E8%99%95%E6%AD%A3%E5%BC%8F%E6%88%90%E7%AB%8B-%E4%B8%89%E5%80%8B%E9%87%8D%E9%BB%9E-%E6%AC%A1%E7%9C%8B-120000960.html),最後瀏覽日:112年9月12日。] (2) 修正草案與虛擬通貨洗錢防制辦法第2條之差異評析 本修正草案新增「虛擬通貨商業」為獨立一個商業團體業別,並明定其業務範圍。觀諸其文字,與虛擬通貨洗錢防制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有關「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第2款有關「虛擬通貨」之但書等定義規定幾乎一致,惟仍有若干差異: 1. 法定貨幣與新臺幣之異同?是否包含外國貨幣及大陸地區、香港或澳門發行之貨幣? 本修正草案業務範圍之規定為:「經營虛擬通貨與『法定貨幣』……之交換、……虛擬通貨不包括數位形式之 新臺幣……」,而虛擬通貨洗錢防制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一)目之規定為「虛擬通貨與『 新臺幣、外國貨幣及大陸地區、香港或澳門發行之貨幣』間之交換。」、同條項第2款但書「但不包括數位型式之 新臺幣……」: 查中央銀行法第13條規定與中央銀行發行新臺幣辦法第2條規定,中華民國國幣指新臺幣,其他法制有用「國幣」(例如中央銀行法第13條、商業會計法第 7 條)、「通用貨幣」(例如中華民國刑法第196條、民法第201條、第202條、印花稅法施行細則第3條)、「法定通用貨幣」(例如勞動基準法第22條第1項)、「新臺幣」(例如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第7條第1項)等不同用語,本草案之「法定貨幣」似應理解為「新臺幣」,而不包括外國貨幣及大陸地區、香港或澳門發行之貨幣,若確如此,則本修正草案混用「法定貨幣」、「新臺幣」的用語即應避免。 2. 其他文字差異 本修正草案業務範圍之規定為:「……保管 或管理虛擬通貨 服務或提供相關管理工具、參與及提供虛擬通貨發行或銷售之相關服務……」,而虛擬通貨洗錢防制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規定為:「……(四)保管、管理虛擬通貨或提供相關管理工具。(五)參與及提供虛擬通貨發行或銷售之相關 金融服務。」: 承前所述,商業團體之目的事業仍受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金管會)監督,如非有意區別,其業務範圍建議與金管會已訂定之虛擬通貨洗錢防制辦法規範一致,避免歧異而造成不同解讀。 (3) 修正草案之另一種建議修正方向 經查現行商業團體分業標準之各團體業別,其業務範圍有非常簡化者,以同是金管會監理的特許行業觀之,例如:銀行商業-經營銀錢業、人壽保險商業-經營人身保險(包括人壽保險)、信託投資商業-經營信託投資業務、票券金融商業-經營短期票券買賣業務、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經營證券投資信託及證券投資顧問業務,幾乎都以極其簡明之文字規定其「業務範圍」。此種規範模式之優點在於既簡要又概括,具體範圍回到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解釋權限,且若各專業法律修正,此之業務範圍也無須連帶配套修正。由於現行虛擬通貨洗錢防制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已明定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者之定義,受規範之人民或業者應仍能清楚瞭解其意義;再者,未來針對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者或許有設監管專法之可能,業務內容可能調整,故為收簡明之便,避免日後尚須連動修正虛擬通貨商業之業務範圍,比照現行上述金融商業之業務範圍規範模式,將「虛擬通貨商業」之業務範圍修正為「經營 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亦不失為另一建議修正方向(註3新聞所示,目前業者籌組臺灣「 虛擬資產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公會」籌備處之名稱併供參照)。 撰稿人:方華香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868/File_19788810.docx
R02227
罕見疾病高價藥物給付問題之研析
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全民健康保險法;菸品健康福利捐分配及運作辦法
江建逸
2023-09-1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27 議題研析 一、題目:罕見疾病高價藥物給付問題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全民健康保險法、菸品健康福利捐分配及運作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罕見疾病依地區差異,有不同標準,大約有6,000至8,000種。罕見疾病國際組織(RDI)於2019年12月與世界衛生組織簽訂合作備忘錄,對罕見疾病進行系統性的規範,以強化全球健康保護,其對罕見疾病則定義為區域某種疾病每2,000人影響人數等於或少於1人[footnoteRef:1]。美國之定義為國內罹病者少於20萬人的疾病(每10萬人罹患率約為60人)[footnoteRef:2],而歐盟之定義為每10萬人罹患率是50人[footnoteRef:3]。我國於2000年公布施行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以下稱本法),為全球第5個立法保障罕病病人的國家,依該法第3條第1項規定,罕見疾病指疾病盛行率在中央主管機關公告基準(目前為萬分之一)以下或因情況特殊,經罕見疾病及藥物審議會審議認定,並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者[footnoteRef:4],截至2023年4月止公告的罕見疾病有242種。 [1: RARE DISEASES INTERNATIONAL,AGREEMENT WITH THE WHO,2019年12月,網址:https://www.rarediseasesinternational.org/rdi-signs-memorandum-of-understanding-with-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7日。] [2: NIH,GARD's Mission,網址:https://rarediseases.info.nih.gov/about,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4日。] [3: EU,EU research on rare diseases,網址:https://research-and-innovation.ec.europa.eu/research-area/health/rare-diseases_en,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5日。] [4: 國民健康署,什麼是罕見疾病?,2020年3月17日,網址: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805&pid=4298,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5日。] (二)最近引發社會關注罕見疾病的焦點是全民健康保險通過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基因治療藥物單劑藥價新臺幣(下同)4,900萬元[footnoteRef:5],並立即有適用患者獲得治療,彰顯我國全民健康保險開辦「風險分擔」互助精神,不讓國民因病而貧,因貧而無法獲得治療。但藥物高價給付背後財源的穩定度、因應科技日新月異加速罕見疾病藥物研發等問題值得關注。 [5: 邱芷柔、林惠琴,罕病基金會:應加強懷孕前期篩檢,自由時報,2023年8月22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600636,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8月22日。] 四、探討研析 (一)宜研擬明定罕見疾病之預算財源   我國已公告的罕見疾病納入全民健康保險重大傷病範圍[footnoteRef:6],就醫可以免除部分負擔,但罕見疾病藥費則依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給付費用總額及其分配之「罕見疾病與血友病藥費」專款項目支應[footnoteRef:7],最近幾年專款金額雖都有成長,但在健保有限資源下,預算仍可能被排擠。至於全民健康保險法未能給付之罕見疾病藥物,依本法第33條規定[footnoteRef:8],中央主管機關應編列預算補助,而其補助經費來源,得由菸品健康福利捐之分配收入支應或接受機構、團體之捐助。惟依菸品健康福利捐分配及運作辦法第4條第2款規定[footnoteRef:9],菸品健康福利捐之分配,除先以定額分配供菸農及相關產業勞工輔導與照顧及由農業主管機關使用於有利癌症防治之相關產業輔導之用,餘額之分配,僅「百分之二十七點二供罕見疾病等之醫療費用、癌症防治、中央與地方菸害防制及衛生保健之用。」故該補助經費來源易受徵收金額及政策分配波動,而且分配比率復與其他業務事項共同分配。為貫徹本法專法之精神,爰建議主管機關宜研擬單獨列出罕見疾病之分配比率,以落實照顧罕見疾病患者健康人權之目標。 [6: 中央健康保險署,全民健康保險罕見疾病申請核發重大傷病證明作業須知,2018年11月15日,網址: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C88841E119AC7392&topn=5FE8C9FEAE863B46,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2日。] [7: 國民健康署,110年罕見疾病及藥物法編列決算數,2023年4月10日。網址:https://www.hpa.gov.tw/File/Attach/981/File_19304.pdf,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1日。] [8: 本法第33條規定:「(第1項) 中央主管機關應編列預算,補助罕見疾病預防、篩檢、研究之相關經費及依全民健康保險法未能給付之罕見疾病診斷、治療、藥物、支持性與緩和性照護及維持生命所需之特殊營養食品、居家醫療照護器材費用。其補助方式、內容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2項) 前項補助經費,得由菸品健康福利捐之分配收入支應或接受機構、團體之捐助。」] [9: 菸品健康福利捐分配及運作辦法第4條規定:「菸品健康福利捐之分配,應視受輔導與照顧者實際需求,以定額先分配供菸農及相關產業勞工輔導與照顧及由農業主管機關使用於有利癌症防治之相關產業輔導之用。但其金額不得超過前一年度菸品健康福利捐徵收金額之百分之一,由中央農業主管機關依年度預算程序編列,其餘額依下列比率分配之:一、百分之五十供全民健康保險之安全準備及補助經濟困難者之保險費之用。二、百分之二十七點二供罕見疾病等之醫療費用、癌症防治、中央與地方菸害防制及衛生保健之用。三、百分之十六點七供提升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醫療品質、補助醫療資源缺乏地區及辦理生產事故救濟等之用。四、百分之五點一供中央與地方社會福利及長期照顧資源發展之用。五、百分之一供中央與地方私劣菸品查緝及防制菸品稅捐逃漏之用。」] (二)宜評估明定促使新興罕見疾病藥物開發並納入給付之可行性   新興生物科技進步加速罕見疾病藥物研發,本次健保給付之SMA基因治療藥物單劑藥價4,900萬元,但強調一劑終身有效治療,相較2020年健保給付之他項SMA藥物需終身使用、平均每人年給付872萬元[footnoteRef:10],二者用藥劑數並不相同。美國為解決罕見嚴重疾病用藥問題,對其新藥開發,運用加速審核方式,包括快速審查(fast track)、突破性療法(breakthrough therapy)、加速審核(accelerated approval)、優先審查(priority review)等;亦有擴大取得(expanded access),又稱恩慈治療(compassionate use)方式[footnoteRef:11]。為提供患者更多元有效照護,爰建議主管機關應滾動檢討,並同時追蹤治療成效,評估將上述方式明定納入本法規定之可行性,促使新興罕見疾病藥物開發並納入給付,建全我國完善醫療。 [10: 衛生福利部,健保署與罕病病友站在同一陣線 照護病友不遺餘力,2022年8月23日。網址:https://www.mohw.gov.tw/cp-5271-71132-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年9月11日。] [11: 洪瑜黛,罕見疾病用藥之相關法規檢視,月旦醫事法報告,第34期,2019年8月,頁49。] 撰稿人:江建逸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850/File_19788717.docx
R02226
金融業具實質控制能力者問責機制之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金融控股公司法;銀行法
安怡芸
2023-09-1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26 議題研析 1、 題目:金融業具實質控制能力者問責機制之相關法制 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金融控股公司法、銀行法 三、背景說明 (一)為維護金融市場穩定並保障金融消費者權益,進而確保國內經濟體系之健全,各國對於收受社會大眾資金的金融業均採高度監理模式,針對其公司治理及負責人之資格條件均有相當嚴格之要求,以確保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然而金融業屬資本密集行業,需要高資本才能設立,許多金融控股公司(下稱金控公司)及其子公司之股權實質集中於特定股東手中,並進而掌握公司經營權。為避免特定股東透過家族成員或不同公司法人名義,以化整為零、交叉持有股份等方式成為公司實質控制能力者,卻得以規避相關監理規範,金融控股公司法(下稱金控法)第16條及銀行法第25條規定股權透明化之監理原則,以使股東持有股份之認定基礎著重於事實上存在之實質控制力。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並於108年間規劃「股東持股透明行動方案」[footnoteRef:1]以落實股權揭露及透明化。 [1: 金管會新聞稿,金控公司及銀行之「股東持股透明行動方案」規劃方向,108年5月30日,https://www.fsc.gov.tw/ch/home.jsp?id=96&parentpath=0,2&mcustomize=news_view.jsp&dataserno=201905300001&toolsflag=Y&dtable=News,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7日。] (二)近年來,少數金控公司或銀行有控制能力者雖未擔任董事或經營階層卻實質掌握公司決策權,以不當方式干預決策或妨礙經營(下稱不當干政),引發諸多公司治理問題,然而依現行法規定,僅能處罰公司或公司經營階層[footnoteRef:2],對於具有控制能力者無法處罰,因而引起各界關注。為此,金管會遂於今(112)年4月間預告金控法及銀行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研擬針對金控公司及銀行有控制能力者不當干政之問責機制(俗稱大股東干政條款),包括限制其控制股份表決權之行使、限制以其名義直接或間接指派之代表人董事、直接解除其所派任之董事職務或一定期間停職該董事,仍不改善者得命限期處分持股,違者並可處最高新臺幣2百萬元以上5千萬元以下罰鍰[footnoteRef:3]。上開草案預告後引發許多討論。 [2: 謝方娪,吳東進影武者惹禍 金管會開罰新壽董事長減薪3成,中央社,111年3月10日; 謝方娪,辜仲瑩疑似介入公司治理 開發金董事長張家祝遭停職,中央社,111年8月2日。] [3: 預告「金融控股公司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及「銀行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金管會銀行局網站,112年4月28日,https://www.fsc.gov.tw/ch/home.jsp?id=133&parentpath=0,3&mcustomize=lawnotice_view.jsp&dataserno=202304280001&dtable=NoticeLaw,最後瀏覽日期:112年9月8日。] 四、探討研析 (一)各界對草案所定具控制能力者問責機制尚有不同意見 上開草案針對金融業具控制能力者之問責規定,係參酌新加坡銀行法(Banking Act 1970) Section 15B(5)、美國聯邦存款保險法(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Act) Section 3(u)及Section 8(e)規範所定[footnoteRef:4],然各界尚有不同意見。有學者表示贊同,並指出觀察國際現有規範,除美國外,新加坡及香港亦分別於各金融業法及證券及期貨條例中定義控制人與大股東標準,對於不適格者,主管機關並有反對及限期要求改善權限,並認為草案如通過,除可深化金融機構之公司治理外,並能更貼近先進國家法令政策[footnoteRef:5]。反對者則認為,草案內容涉有侵害人民財產權,恐有違憲之虞[footnoteRef:6]。此外,草案針對「具控制權股東」、「不當干預公司決策」及「有礙健全經營」等均未明確定義,或認定標準由主管機關另行訂定,恐有違法律明確性原則[footnoteRef:7],更有學者指出,草案參酌之外國立法例的規範對象及立法目的與草案內容並不相同[footnoteRef:8],另有論者認為處分過於嚴苛,行政裁量權亦有過大之嫌,恐影響金融機構經營穩定度[footnoteRef:9]。 [4: 金融控股公司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條文對照表,頁5-6。] [5: 謝方娪,監管金控大股東如防賊?專家:美星港均有類似法例,中央社,112年4月28日。] [6: 魏喬怡、戴瑞瑤,黃天牧:「社會氛圍還不到時候」 金融大股東干政 管制縮水,工商時報,112年8月30日,第A4版;何曜琛,「金融控股公司法」及「銀行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之評論意見,當代法律,第17期,112年5月,頁178。] [7: 王孟倫,大股東干政條款之爭議,自由時報,112年9月7日,第A9版。] [8: 新加坡銀行法第15B 條及第15E條之處分對象僅為違反適格性之持股12%或20%以上大股東;美國聯邦存款保險法第8條並未賦予主管機關得命違反規定之行為人處分其所持有或控制之股份,且受規範之控制股東或主要股東僅限於持股超過50%之人,詳見何曜琛,同註6,頁179、181。] [9: 謝方娪,金管會修法阻大股東干政 專家:參酌國際作法取平衡,中央社,112年7月8日。] (二)具控制能力者問責機制允宜參酌外國立法適例並遵守行政法之一般原理原則 針對實務上存在已久的銀行有控制能力者不當干政問題,金管會擬具金控法及銀行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增訂問責機制,立意良善,惟有若干專家學者認為恐有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比例原則以及行政擴權等疑慮[footnoteRef:10],據報載,金管會擬僅保留罰鍰規定,其他問責措施均不納入[footnoteRef:11]。然而亦有論者質疑金管會在先求有、再求好的施政思維下,僅有罰鍰規定缺乏強而有力的裁罰措施,恐無法遏止銀行有控制能力者不當干政問題,至少亦應參酌公司法第197條之1第2項[footnoteRef:12],增加限制表決權行使的裁罰措施[footnoteRef:13]。 [10: 社論,如何解決大股東干政問題,經濟日報,112年9月3日,第A2版。] [11: 王孟倫,金管會讓步 大股東條款刪股權裁罰,自由時報,112年8月30日,第A9版。] [12: 公司法第197條之1第2項:「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董事以股份設定質權超過選任當時所持有之公司股份數額二分之一時,其超過之股份不得行使表決權,不算入已出席股東之表決權數。」] [13: 同註10。] 綜上,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的基石係奠基於社會大眾之信任,監理機關負有引導制度建立與嚴明金融紀律之責,藉由問責機制之制定並輔以主管機關之監理落實,方得以維繫社會大眾對金融機構之信賴。爰此,金管會允宜參酌外國立法適例,並在遵守行政法一般原理原則之前提下,研擬更為嚴謹且有說服力的問責機制規範,方能減少各界疑慮。 撰稿人:安怡芸 3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848/File_19788715.docx
R02225
中古汽車買賣相關擔保責任之法制研析
民法;消費者保護法;中古汽車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彭文暉
2023-09-1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225 議題研析 一、題目:中古汽車買賣相關擔保責任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民法、消費者保護法、中古汽車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三、背景說明 (一)基於電動汽車之發展,以及汽車里程數、價金給付、瑕疵擔保及保固責任、個人資料保護等議題,為使相關規定與時俱進,經濟部爰依消費者保護法(下稱消保法)第17條第1項規定預告修正「中古汽車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下稱中古車買賣契約事項)[footnoteRef:1]。經查上開草案所擬修正內容主要係「應記載事項」中增(修)訂價金及交付方式、提供第三人貸款之告知義務、瑕疵擔保及保固責任等;「不得記載事項」中增訂不得約定排除或限制於交車時未能發現之瑕疵擔保責任,以及不得約定免除或減輕企業經營者依消保法、民法或相關法規所定義務及責任等。 [1: 經濟部112年8月24日經商字第11204723810號公告。] (二)據中古車商表示,依前開中古車買賣契約事項修正草案所定瑕疵擔保責任,業者於交車後仍須就潛在之車況瑕疵負責;實務上業者多有提供保證或保固服務,然項目及範圍有限。若上開規範事項相關責任難以釐清,恐引發更多消費糾紛,業者亦可能為轉嫁風險而提高車價[footnoteRef:2]。 [2: 黃琮淵,「交車後 還要為潛在瑕疵負責 中古車定型化契約修正 業界反彈」,中國時報,112年8月29日,第A6版。] 四、探討研析 (一) 瑕疵擔保責任之檢討修正 中古車買賣所涉瑕疵擔保責任包括權利瑕疵與物之瑕疵,出賣人違反權利瑕疵擔保義務[footnoteRef:3]時,適用債務不履行規定[footnoteRef:4];違反物之瑕疵擔保義務[footnoteRef:5]時,買受人得解除其契約或請求減少其價金[footnoteRef:6]。參照司法實務見解,依通常交易觀念,或依當事人之決定,認為物應具備之價值、效用或品質而不具備者,即為物有瑕疵,且不以物質上應具備者為限;出賣之特定物所含數量缺少,足使物之價值、效用或品質有欠缺者,亦屬之[footnoteRef:7]。 [3: 民法第349條:「出賣人應擔保第三人就買賣之標的物,對於買受人不得主張任何權利。」] [4: 民法第353條:「出賣人不履行第348條至第351條所定之義務者,買受人得依關於債務不履行之規定,行使其權利。」] [5: 民法第354條第1項:「物之出賣人對於買受人,應擔保其物依第373條之規定危險移轉於買受人時無滅失或減少其價值之瑕疵,亦無滅失或減少其通常效用或契約預定效用之瑕疵。但減少之程度,無關重要者,不得視為瑕疵。」] [6: 民法第359條:「買賣因物有瑕疵,而出賣人依前5條之規定,應負擔保之責者,買受人得解除其契約或請求減少其價金。但依情形,解除契約顯失公平者,買受人僅得請求減少價金。」] [7: 最高法院 73 年度台上字第 1173 號民事判例。] 關於瑕疵擔保責任之法律性質,我國學說上略有法定(擔保)責任及契約(履行)責任之不同看法;司法實務上似多採法定(擔保)責任說,近來則有採契約(履行)責任見解之趨勢[footnoteRef:8]。按物之瑕疵亦屬不完全給付,然相較民法不完全給付之債務不履行責任,現行物之瑕疵擔保規定使買受人難以主張瑕疵補正,亦無瑕疵給付及加害給付之損害賠償請求權。學者指出目前司法實務[footnoteRef:9]雖認為契約成立後發生之瑕疵可適用不完全給付規定,惟仍欠缺合理基準及一貫性,宜參考德國債法現代化將物之瑕疵擔保納入債務不履行規範。因此,主管機關或可研酌修正民法,明定出賣人應使買受人取得無瑕疵之物;物有瑕疵時,買受人得請求出賣人修補瑕疵或另行交付無瑕疵之物;出賣人有可歸責之事由者,買受人得請求不履行之損害賠償[footnoteRef:10],以解決實務爭議,並免法律適用歧異。 [8: 林家幼,論不完全給付,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05 年7 月,頁72。] [9: 最高法院 100年度台上字第 1468 號民事判決。] [10: 王澤鑑,債法原理,作者自版,110年8月,頁401-403。] (二) 保固規範之法制定位 按「保固」殆指出賣人對於買受人,就買賣標的物,擔保於一定期限內,符合正常及約定之使用效能[footnoteRef:11],並於瑕疵擔保責任外,約定另以自己工料費用(或優惠)修補或改善該標的物之行為[footnoteRef:12]。現行法令大多用於規範建造(營繕)工程完工後衍生之擔保事項[footnoteRef:13]。 [11: 邱瑞朝,淺談「保固」概念與消費者保護,消費者保護研究,第18輯,102年12月,頁186。] [12: 參臺灣高等法院94年度上易字第 290號民事判決。] [13: 例如都市更新條例第36條第1項:「都市更新事業計畫應視其實際情形,表明下列事項:……二十一、維護管理及保固事項。……」;營造業法第27條第1項「營繕工程之承攬契約,應記載事項如下:……八、驗收及保固之規定。……」] 查現行民法尚無關於保固之明文規範,亦即出賣人對於買受人尚無履行保固責任之法定義務。從而,保固義務之發生,乃出賣人與買受人間,針對交易標的所得自由選擇及決定之契約內容,應屬「契約自由」及「私法自治」之範疇。惟現代市場經濟社會,企業經營者於交易關係中多具資本優勢,消費者則相對居於弱勢,相關法規固有適度介入予以衡平之必要,然保固實係另行附加之契約標的,且具一定金錢價值,若欲強制契約當事人承擔,因涉人民之營業自由及財產權限制,其規範方式自須符合比例原則及法律保留原則之要求。 就前開中古車買賣契約事項修正草案分析,所定保固內容與該買賣契約之標的價值、品質及效用有關,應屬民法物之瑕疵擔保責任規範範圍,是該保固事項殆係瑕疵擔保責任之延長或強化,性質上仍屬物之瑕疵擔保義務[footnoteRef:14],依民法規定,非不得以特約免除或限制[footnoteRef:15]。鑒於上開事項雖具強行法特性[footnoteRef:16],其性質仍屬法規命令[footnoteRef:17],論者認為該事項能否僅依消保法之形式授權,代替當事人意思而使發生大於民法任意規定之效力,非無疑義[footnoteRef:18]。從而,主管機關或可研議於消保法中明定保固規範之可行性,以強化消費者權益之保護,並符相關法律原則之要求。 [14: 謝哲勝、林喆睿,買賣保固條款的法律性質與效力,月旦法學雜誌,第308期,110年1月,頁117。] [15: 民法第366條:「以特約免除或限制出賣人關於權利或物之瑕疵擔保義務者,如出賣人故意不告知其瑕疵,其特約為無效。」] [16: 消保法第17條:「中央主管機關為預防消費糾紛,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定型化契約之公平化,得選擇特定行業,擬訂其定型化契約應記載或不得記載事項,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公告之。……違反第1項公告之定型化契約,其定型化契約條款無效。該定型化契約之效力,依前條規定定之。中央主管機關公告應記載之事項,雖未記載於定型化契約,仍構成契約之內容。……」] [17: 法務部95年9月21日法律字第0950035512號函。] [18: 胡華泰,消費定型化契約條款之行政規制,消費者保護研究,第17輯,100年12月,頁144。] 撰稿人:彭文暉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31838/File_1978869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