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_no
stringlengths
6
7
title
stringlengths
4
50
related_laws
stringlengths
2
149
authors
stringclasses
74 values
published_date
stringlengths
10
10
content
stringlengths
1.18k
23.5k
doc_url
stringlengths
90
91
R02596
美國社會企業立法簡析
公司法
曾耀民
2024-09-2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96 議題研析 1、 題目:美國社會企業立法簡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公司法 3、 背景說明 某地方法院近來就一起民事事件作出判決[footnoteRef:1],係身障消費者前往著名的社會企業公司選購輪椅座墊時,認為該公司沒有提供充分且必要的解說,希望解除契約退貨退款但遭到拒絕,最後法官判決身障消費者勝訴,可以解除契約;判決理由特別提出,社會企業不應只以營利為唯一目的,應追求解決社會問題的價值。雖然目前在臺灣尚未有專法規範,但是「社會企業」名稱的使用,會得到更多認同此價值者的支持,標榜服務身心障礙者的社會企業,要承擔相對應的義務與責任[footnoteRef:2]。 [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簡易民事判決112年度湖簡字第1425號。] [2: 方元沂,建立專法 讓社會企業身強體健,聯合報,2024年9月2日,第A12版。] 4、 問題爭點 依前開民事爭訟案之判決顯示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組織雖日益普遍,但在社會企業欠缺明確定義下,只能透過司法個案做單一詮釋或說明法律義務,凸顯建立「社會企業」之法律地位與專屬法律框架的重要性[footnoteRef:3]。本報告爰就國際社會目前推動「社會企業」相關議題及透過法律框架為基礎的現況進行說明,並以美國社會企業立法為例,探討我國制定社會企業專法的必要性。 [3: 黃昭勇,「什麼是社會企業?一次搞懂社會企業與企業社會責任」,CSR@天下,2019年11月1日,網址:https://csr.cw.com.tw/article/41221,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1日。] 5、 探討研析 (1) 美國公益公司立法 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 SE)字面的意思即是「為解決特定社會問題的企業」,或是「以企業手段、商業創新模式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因此,社會企業就是設計出一套可財務自主的營運手段並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footnoteRef:4]。 [4: 同前註。] 美國的商業組織法令為州法層級,而非聯邦法,各州針對重要商業組織法令應否另立新法或如何立法等事項,各有其考量及規範。美國各州因應社會企業之新類型商業組織,較重要者包括:低利潤有限責任公司(Low-Profits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多元目的公司(Flexible Purpose Corporation)、社會目的公司(Social Purpose Corporation)、公益公司(Benefit Corporation)等。其中,以公益公司最受重視,有進行相關立法的州數也最多[footnoteRef:5]。 [5: 周振鋒,談美國社會企業立法-以公益公司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 46 期,2015年1月15日,55-108 頁。] 美國從2010年馬里蘭州成為第一個通過在公司法明定公益公司(benefit corporation)的州[footnoteRef:6],至少已有36個州及華盛頓特區通過公益公司法案,允許成立公益公司[footnoteRef:7]。所謂公益公司係指依公司法所設立之特別型態之公司,目的除營利之外,更將所追求公共利益的目的列入章程。此類型公司有別於傳統公司以股東權益最大化為目標,更可於章程中將一般公益或特定公共利益列入公司共同目的,從而此種公司將有兩種不同任務,而公司經營者為經營決定時,不僅應考慮股東利益,更應將相關利害關係人權益納入考量[footnoteRef:8]。 [6: 美國馬里蘭州公益公司立法請詳見馬里蘭州議會(Maryland General Assembly)公司法相關網站:§5–6C–01, Article - Corporations and Associations, Statutes Text, Maryland General Assembly, 網址:https://mgaleg.maryland.gov/mgawebsite/laws/StatuteText?article=gca&section=5-6C-01&enactments=false,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1日。] [7: Benefit corporation, Wikipedia, 網址: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nefit_corporation,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1日。] [8: 周振鋒,同註5,頁75。] (2) 美國公益公司法主要內容 美國通過公益公司型態的各州並沒有給予公益公司(即社會企業)財務相關補助或擬定任何退稅機制,也沒有財務上的獎勵誘因,但是美國的企業登記成為公益公司能夠在同業中展現差異化,並且當決策與股東權益衝突時,公益公司比一般企業更有機會在法律上保障決策者與其他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s)的利益,而非純粹讓追求利益極大化的股東定奪[footnoteRef:9]。 [9: 梁涓寧,美國「公益公司法」概覽,社企流,2014年5月8日,網址:https://www.seinsights.asia/article/2112,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1日。] 各州之公益公司立法內容多有不同,但是其法律規範與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般公司相較,可將公益公司之主要特徵歸納如下[footnoteRef:10]: [10: 周振鋒,同註5,頁80-93。] 1.公益目的:公益公司除營利之外,應以追求公益為目的,而此目的必須明確載明於章程。美國的社會企業需設有明確公益目的,此公益目的須對社會或環境有正面影響。例如:50%的利潤捐贈慈善機構。 2.責任機制:公益公司董事為經營決定時,須考量所列公益目的,並採取兼顧利害關係人權益之作為,非全然追求股東權益最大化。社會企業的經營者在進行決策時應將考量公益目的、股東利益、其他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s)的權益(包含消費者、員工、上下游廠商、甚至社區或環境等等)。而非只以追求股東利潤極大化為目的。 3.資訊揭露:公益公司須對外揭露資訊而使股東與外界能檢視其公益績效,判斷是否合於公司設立目的,法規對應揭露時間、項目、標準有所規範。每年應遞交公益報告給所有股東,該公益報告需由公正的第三方單位進行審核與製定。最終,公益報告需公開透明化,使消費者及主管機關判斷是否同意該公益公司達到公益目的之方法。 4.公益履行:若董事未照章程履行公益任務時,法律特許股東或相關人等得提起公益訴訟,促使董事確實執行公益任務。 (3) 美國公益公司立法方式對我國之啟示 賦予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組織合適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框架,是國際間推動社會經濟與永續發展的關鍵議題。社會暨團結經濟(social and solidarity economy, SSE)是創造就業機會和深具社會影響力的推動力。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023年發布的SSE法律框架政策指南,法律框架對SSE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有助提高SSE的知名度和規模化,能支持相關社會企業和創新組織進入新市場,獲得投融資機會及消費者的認可。法律框架也更有助於克服不同社會經濟實體之間的不一致,為政策建立法律基礎,形成公共政策[footnoteRef:11]。 [11: 方元沂,同註2。] 近年來,歐美各國陸續以立法方式回應「社會企業」之社會脈動,提供創業者以公司型態創造公益價值的明確法律架構,使社會企業的生態圈益臻完善[footnoteRef:12]。美國的公益公司在相關立法通過後,社會創新發展突飛猛進,形成良好的發展生態系[footnoteRef:13]。 [12: 梁涓寧,同註9。] [13: 方元沂,同註2。] 為因應國際間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組織發展潮流,我國在2018年7月6日修正通過公司法修正案,其中第1條立法目的增訂「公司經營業務,應遵守法令及商業倫理規範,得採行增進公共利益之行為,以善盡其社會責任」等文字,直接將增進公共利益、善盡社會責任之社會企業的公司經營理念納入公司法立法目的。 公司法修正後的規定與社會企業的創立宗旨已相當接近。不過,對社會企業來說,解決社會問題、增進公共利益是目的,藉由商業模式獲利只是手段;而企業社會責任對多數企業來說,仍是先追求獲利,再回饋社會,獲利還是最重要的目的,兩者著重的企業存在價值仍有差異[footnoteRef:14]。因此,為促進社會企業發展,形成社會創新發展之良好生態系,建議我國主管機關可參考先進國家相關社會企業立法趨勢,如美國公益公司立法例,研議評估制定社會企業專法之可行性。 [14: 黃昭勇,同註3。] 撰稿人:曾耀民 3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486/File_19818078.docx
R02595
韓國「具荷拉法」簡介—棄養子女者喪失子女財產繼承權
民法
吳淑青
2024-09-26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95 議題研析 一、題目:韓國「具荷拉法」簡介—棄養子女者喪失子女財產繼承權 二、議題所涉法規 民法 三、背景說明 韓國國會於2024年8月28日通過了被稱為「具荷拉法」的《韓國民法》修正案,該法案旨在限制未履行撫養義務的父母繼承子女遺產的權利。據報載,韓國女團KARA的成員具荷拉於2019年不幸自殺身亡,年僅28歲。具荷拉親生母親在其9歲時就離家出走,在一對兒女的成長過程中完全沒有盡到作為人母的責任,然而,在具荷拉2019年離世後,她卻出面要求要繼承具荷拉一半的財產,這讓具荷拉的哥哥具浩仁難以接受。具浩仁因此提案希望能修法,讓沒有盡到養育責任的父母都無法分得子女的財產 。 四、問題爭點 對於未成年子女未盡養育責任的父母,可否使其喪失繼承權,韓國之立法為類似處境的人提供了法律保障,可供我國參考借鏡。 五、探討研析 (1) 韓國民法增訂第1004條之2,違反贍養義務者喪失繼承權 1. 繼承順序:依《韓國民法》 第1000條及第1003條的規定,法定繼承人的順序除配偶外為:直系卑親屬(胎兒被視為已出生)、直系尊親屬、兄弟姊妹、四親等以內的旁系。有第一、第二順序的繼承人時,配偶與第一或第二順序的繼承人成為同順位的共同繼承人,沒有第一、第二順序的繼承人時,單獨為繼承人繼承財產。 2. 繼承人資格喪失之情形:依《韓國民法》第1004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成為繼承人。一、故意殺害或企圖殺害直系尊親屬、被繼承人、其配偶或先順位或同順位的繼承人。二、故意傷害直系尊親屬、被繼承人或其配偶而導致死亡者。三、以欺詐或脅迫等方法,妨礙被繼承人關於繼承之遺囑或撤回者。四、以欺詐或脅迫手段使被繼承人訂立遺囑者。五、偽造、變造、毀壞或隱匿死者遺產遺囑者。」 3. 增訂第1004條之2內容 :喪失繼承權的聲請 (1) 被繼承人的直系尊親屬,於被繼承人未成年時違反贍養義務者,或對被繼承人、其配偶或直系卑親屬有嚴重的犯罪或不當行為時(除第1004條之情形外),被繼承人可以透過公證遺囑,表達使其喪失繼承權的意願。遺囑執行人應立即向家事法院聲請喪失其繼承權。(第1項) (2) 依第1項 規定的公證遺囑而喪失繼承權者,不得成為遺囑執行人。(第2項) (3) 未訂立公證遺囑時,當被繼承人的直系尊親屬,於被繼承人未成年時違反贍養義務者,或對被繼承人有嚴重的犯罪或不當行為時(除第1004條之情形外),共同繼承人於發生繼承的6個月內,可以向家事法院提出喪失繼承權的聲請。(第3項) (4) 如果沒有共同繼承人,則在確認該法定繼承人喪失繼承權後將成為繼承人的人可以主張繼承權並提起訴訟。(第4項) (5) 對於喪失繼承權的聲請,家事法院應綜合考量造成繼承權喪失的情況和原因、情節輕重、繼承人與被繼承人的關係、遺產的規模和形成過程等因素,受理或駁回第1項、第3項或第4項之聲請。(第5項) (6) 經家事法院判決確定而喪失繼承權者,自始即無繼承權。但於判決確定前第三人已取得之權利不受影響。(第6項) (7) 家事法院受理第1項、第3項或第4項規定之繼承權喪失請求權時,得依據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的請求,選定遺產管理人或採取其他必要措施,以確保遺產的保存及管理。(第7項) (8) 家事法院依第7項規定指定遺產管理人時,遺產管理人的職責、權限、擔保物的提供及報酬等,準用第24條至26條之規定。(第8項) 本修正案將於2026年1月1日施行,並適用於2023年4月25日以後開始的繼承案件 。韓國社會對此法案的通過表示關注,認為這將對繼承權的合法性及家庭倫理產生深遠影響 。 (2) 韓國「具荷拉法」對我國繼承制度之省思 我國的繼承順序依《民法》第1138條規定除配偶外為:直系血親卑親屬、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傳統觀念的繼承多為後人承繼先人的財產,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婚不生的家庭增加,在被繼承人無子女的情形下,除配偶外,父母自然成為繼承的第一順位。然而對於子女年幼時未盡養育責任的父母,於年邁時要求子女扶養之個案時有所聞,此時子女得依《民法》第1118條之1 規定,請求法院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前述情形除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外,如子女較父母早往生,可否依《民法》第1145條第1項第5款 所謂對於被繼承人有重大虐待之情事,使其父母喪失繼承權,尚有待討論。 司法實務認,民法第1145條第1項第5款所謂對於被繼承人有重大之虐待情事,係指以身體上或精神上之痛苦加諸於被繼承人而言,凡對於被繼承人施加毆打,或對之負有扶養義務而惡意不予扶養者,均屬之 。惟民法第1145條第1項第5款規定之要件,除繼承人對被繼承人有重大之虐待或侮辱之情事外,尚須經被繼承人表示該繼承人不得繼承,始喪失繼承權 。 韓國與我國皆為重視孝道固有倫理之國家,惟當今家庭的意義與形式發生了許多變化,韓國「具荷拉法」明定禁止不履行未成年子女扶養義務的父母繼承子女的財產,雖然違反贍養義務的行為最終仍需由法院來判斷,但在被繼承人無遺囑之情形時,仍可由其他繼承人提出喪失繼承權之聲請。而我國《民法》第1145條第1項第5款規定,尚須經被繼承人表示其不得繼承時,始喪失繼承權。惟「經被繼承人表示」之要件,恐因被繼承人未及表示,而無法達成。相較之下,韓國之修法方向似值得我國未來修法之參考。 撰稿人:吳淑青 � 張筱涵,「具荷拉法」確定通過了!棄養子女者喪失繼承財產權,ETtoday新聞雲,ETtoday星光雲,2024年8月28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star.ettoday.net/news/2806141,最後瀏覽日期:2024" �https://star.ettoday.net/news/2806141,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6日。 � 韓國民法,韓國法制處國家法令訊息中心,網址:� HYPERLINK "https://www.law.go.kr/%EB%B2%95%EB%A0%B9/%EB%AF%BC%EB%B2%95" �https://www.law.go.kr/%EB%B2%95%EB%A0%B9/%EB%AF%BC%EB%B2%95�,,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6日。 � 韓國國會,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提案編號:2203266),第417次國會全體會議(臨時會議)第2次會議, 2024年8月28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likms.assembly.go.kr/bill/billDetail.do?billId=PRC_D2R4G0H8P2B7P1V2D5H7Y0P3S7B2C4&ageFrom=22&ageTo=22" �https://likms.assembly.go.kr/bill/billDetail.do?billId=PRC_D2R4G0H8P2B7P1V2D5H7Y0P3S7B2C4&ageFrom=22&ageTo=22�,,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8日。 � 韓國憲法法庭於2024年4月25日裁定「民法規定的特留分條款違反憲法」。認為現行制度中,對於長期遺棄或虐待被繼承人的法定繼承,即使被繼承人透過遺囑排除其繼承權,仍可無條件取得一定比例的法定繼承權,是不合理的,因此裁定違憲。 � 同註1。 � 民法第1118條之1:「受扶養權利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由負扶養義務者負擔扶養義務顯失公平,負扶養義務者得請求法院減輕其扶養義務:一、對負扶養義務者、其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為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二、對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第1項)。受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者有前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法院得免除其扶養義務(第2項)。前2項規定,受扶養權利者為負扶養義務者之未成年直系血親卑親屬者,不適用之(第3項)。」 � 民法第1145條第1項第5款:「對於被繼承人有重大之虐待或侮辱情事,經被繼承人表示其不得繼承者。」 � 最高法院74年度台上字第1870號民事判決:「……按民法第1145條第1項第5款所謂對於被繼承人有重大之虐待情事,係指以身體上或精神上之痛苦加諸於被繼承人而言,凡對於被繼承人施加毆打,或對之負有扶養義務而惡意不予扶養者,固均屬之,即被繼承人終年臥病在床,繼承人無不能探視之正當理由,而至被繼承人死亡為止,始終不予探視者,衡諸我國重視孝道固有倫理,足致被繼承人感受精神上莫大痛苦之情節,亦應認有重大虐待之行為。……」;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817號民事判決:「……按對於被繼承人有重大之虐待或侮辱情事,經被繼承人表示其不得繼承者,喪失其繼承權,民法第1145條第1項第5款定有明文。該條所謂對於被繼承人有重大之虐待情事,係指以身體上或精神上之痛苦加諸於被繼承人而言,凡對於被繼承人施加毆打,或對之負有扶養義務而惡意不予扶養者,固屬之,即被繼承人終年臥病在床,繼承人無不能探視之正當理由,而至被繼承人死亡為止,始終不予探視者,衡諸我國重視孝道固有倫理,足致被繼承人感受精神上莫大痛苦之情節,亦應認為有重大虐待情事。……」。 �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2030號民事判決:「……惟按繼承人對於被繼承人有重大之虐待或侮辱情事,經被繼承人表示其不得繼承者,喪失其繼承權。民法第1145條第1項第5款定有明文。是繼承人除對被繼承人有重大之虐待或侮辱之情事外,尚須經被繼承人表示該繼承人不得繼承,始喪失繼承權。……」。 2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484/File_19818076.doc
R02594
公司併購爭議問題之法制研析
企業併購法;公司法
彭文暉
2024-09-25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94 議題研析 一、題目:公司併購爭議問題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企業併購法、公司法 三、背景說明(緣起) (一)報載有2家金融控股公司(下稱金控公司)皆宣布擬以同一金控公司為併購之目標,其中某金控公司擬經雙方董事會決議通過,依金融控股公司法第18條及金融機構合併法有關規定,以換股方式進行合併;另一金控公司則採企業併購法第4條第4款之「收購」模式,擬依金融控股公司法第36條轉投資規定申請准予辦理併購。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表示,不論採合意或非合意併購,均得依相關法規辦理,該會將考量金融市場穩定與健全發展、維護利害關係人(社會大眾、金融機構客戶、員工及股東)權益及整併後對市場發展之影響等因素進行審核[footnoteRef:1]。 [1: 廖珮君、楊筱筠,新光金案 金管會提三關鍵 將確保金融穩健發展、維護社會大眾等利害關係人權益、注意整併後對市場影響,經濟日報,113年8月28日,第A2版。] (二)另據報載,上開被併購金控公司股東主張合意併購案所提換股比例不合理,認為市場上既有其他金控公司公開表示有意投資該金控公司,董事會竟仍決議以低廉代價通過合意併購案,違背董事忠實義務,並損害被併購金控公司股東之權益,乃據以告發相關董事涉犯證券交易法之特別背信罪[footnoteRef:2]。 [2: 房荷庭,質疑換股比例不合理 新光金股東提告董事背信,經濟日報,113年8月28日,第A2版。] 四、問題爭點 (一)公司併購所涉相關法律及其適用關係宜予釐清。 (二)企業併購法所稱「收購」之定義及規範未臻明確,易致實務適用發生爭議。 (三)非合意併購之目標公司董事行為義務未經具體規範,不利公司之治理及組織重組之經營效率。 五、探討研析 (一)公司併購所涉相關法律及其適用關係 公司併購在實務上係指公司組織重組運作,不同公司間經由各種方式移轉資產或經營權之法律行為。依企業併購法第2條第1項規定:「公司之併購,依本法之規定;本法未規定者,依公司法、證券交易法、公平交易法、勞動基準法、外國人投資條例及其他法律之規定。」準此,公司併購應優先適用企業併購法之規定;該法未規定之事項,始適用其他相關法律所定規範。 惟關於金融機構之併購,依該法第2條第2項規定,則應優先適用金融機構合併法及金融控股公司法之規定;上開二法未規定之事項,始有企業併購法所定規範之適用。 (二)「股份收購」之涵義與規範宜予明定釐清 公司組織重組之概念及態樣多元[footnoteRef:3],實務上可包括公司合併、分割、股份交換、營業讓與[footnoteRef:4]及公開收購[footnoteRef:5]等。依企業併購法第4條第2款規定,「併購」係指公司之合併、收購及分割。所稱「合併」[footnoteRef:6],係指參與合併之公司全部消滅,另成立1家新公司概括承受全部權利義務(新設合併);或僅由存續之1家公司概括承受全部權利義務,其他公司歸於消滅(吸收合併)之情形。所稱「收購」[footnoteRef:7],則指公司依相關法律規定取得他公司之股份、營業或財產,並以股份、現金或其他財產作為對價之行為。 [3: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增訂第15版,109年9月,頁165。] [4: 公司法第185條第1項規定:「公司為下列行為,應有代表已發行股份總數三分之二以上股東出席之股東會,以出席股東表決權過半數之同意行之:一、締結、變更或終止關於出租全部營業,委託經營或與他人經常共同經營之契約。二、讓與全部或主要部分之營業或財產。三、受讓他人全部營業或財產,對公司營運有重大影響。」] [5: 證券交易法第43條之1第1項規定:「任何人單獨或與他人共同取得任一公開發行公司已發行股份總額超過百分之五之股份者,應向主管機關申報及公告;申報事項如有變動時,亦同。有關申報取得股份之股數、目的、資金來源、變動事項、公告、期限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6: 企業併購法第4條第3款規定:「合併:指依本法或其他法律規定參與之公司全部消滅,由新成立之公司概括承受消滅公司之全部權利義務;或參與之其中一公司存續,由存續公司概括承受消滅公司之全部權利義務,並以存續或新設公司之股份、或其他公司之股份、現金或其他財產作為對價之行為。」] [7: 企業併購法第4條第4款規定:「收購:指公司依本法、公司法、證券交易法、金融機構合併法或金融控股公司法規定取得他公司之股份、營業或財產,並以股份、現金或其他財產作為對價之行為。」] 按企業併購法定義之「收購」範圍甚廣,幾乎涵蓋所有以財產作為對價以取得公司股份、營業或財產之行為,且未限制收購之股份數目。惟該法第二章第二節關於「收購」(第27條以下)之規範,似僅限「資產收購」與「股份轉換」,至於「股份收購」則付之闕如,學者認為將導致「股份收購」如何適用該法有關規定發生爭議[footnoteRef:8],例如主管機關於實務上認為「收購」須符合該法第二章第二節或公司法第185條第2款或第3款所定之類型[footnoteRef:9],始足當之;司法機關則以上開見解係將股份收購排除在外,除與該法第4條第4款所定文義不符,亦與企業併購之現況有悖,而不予採認[footnoteRef:10]。爰建議主管機關或可研議修正企業併購法,針對「股份收購」之適用條件加以明文規範,以釐清所涉疑義,避免實務適用爭議。 [8: 劉連煜,同註3,頁196。] [9: 經濟部94年7月26日經商字第09402095620號函。] [10: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109 年度訴字第 4498 號民事判決。] (三)非合意併購下目標公司之董事義務權責宜予明確規範 按公司併購依其是否經雙方公司之合意而形成,可分為「合意併購」與「非合意併購」(亦稱「敵意併購」或「惡意併購」)。前者係指併購公司與目標公司有併購意願,於雙方就併購模式及條件達成協議時,由雙方公司經營者透過談判協議確定併購之具體條件,且在雙方均可接受之範圍內訂定協議,再經雙方董事會將合併案提交股東會並決議通過;後者則指併購公司未經目標公司之同意,逕自發動併購行動,通常係透過向市場上不特定人購入目標公司之股份,以取得其經營權[footnoteRef:11]。 [11: 林艾儒,《合意併購中公司董事之受託人義務―以利益衝突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107年7月,頁32。] 依企業併購法第5條規定[footnoteRef:12],公司進行併購時,董事會應為公司之最大利益行之,並應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處理併購事宜。另依公司法第23條第1項規定[footnoteRef:13],公司負責人應忠實執行業務並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而所謂「忠實執行業務」,係指公司負責人於執行公司業務時,應謀求公司之利益,不得犧牲公司之利益,而圖謀個人或第三人之利益;「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則指公司負責人執行業務時,應盡社會一般誠實、勤勉而有相當經驗之人所應具備之注意義務[footnoteRef:14]。公司法第192條第5項亦規定,公司與董事間之關係,除該法另有規定外,依民法關於委任之規定[footnoteRef:15]。由是,併購公司與目標公司之董事會處理併購事務,除以「公司之最大利益」為考量,並應盡忠實義務及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 [12: 企業併購法第5條規定:「公司進行併購時,董事會應為公司之最大利益行之,並應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處理併購事宜。(第1項)公司董事會違反法令、章程或股東會決議處理併購事宜,致公司受有損害時,參與決議之董事,對公司應負賠償之責。但經表示異議之董事,有紀錄或書面聲明可證者,免其責任。(第2項)……」] [13: 公司法第23條第1項規定:「公司負責人應忠實執行業務並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如有違反致公司受有損害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14: 吳盈德,〈由企業併購法第27條看董事義務〉,《台灣法學》,第404期,109年11月,頁20。] [15: 民法第535條規定:「受任人處理委任事務,應依委任人之指示,並與處理自己事務為同一之注意,其受有報酬者,應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為之。」] 然而,面對非合意併購所涉複雜、特殊及利益衝突之公司治理難題,目標公司董事如何履行忠實義務,兼顧股東與利害關係人權益,以符合公司最大利益,乃屬重要法制議題。惟現行法就非合意併購下目標公司之董事行為義務,似無明確規範,對於採行防禦措施是否違反相關義務之判斷,亦乏具體審查標準[footnoteRef:16]。爰建議主管機關或可研議修正公司法或企業併購法,針對非合意併購之董事行為義務及所採防禦措施之適法性等重要公司治理事項予以明確規範,以利公司重組發揮經營效率,並保障公司股東及利害關係人權益。 [16: 郭大維,〈論敵意併購下目標公司董事之義務與司法審查標準 ─我國法與美國法之比較研究〉,《輔仁法學》,第39 期, 99年6月,頁49 。] 撰稿人:彭文暉 4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421/File_19817975.docx
R02593
氣候變遷因應法對於減量目標規範之法制問題研析
氣候變遷因應法
葉育彰
2024-09-23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93 議題研析 一、題目:氣候變遷因應法對於減量目標規範之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氣候變遷因應法 三、背景說明(緣起) 為實踐民國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內政部規劃「增匯」及「減碳」兩大面向,前者以國家公園、濕地與海岸等自然碳匯吸存區域為主,初估國家公園碳移除量達20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全國林業移除量約9.39%,至於後者則以社會住宅為主,每一處社宅需取得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以及建築能效標示等,初估今年底12萬戶社宅每年可減碳約4.74萬噸[footnoteRef:1]。 [1: 自由財經,實踐淨零碳排 內政部:初估國家公園碳移除量達205萬噸,自由時報,2024年9月2日,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787529,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5日] 四、問題爭點 氣候變遷因應法第4條第1項[footnoteRef:2]規定,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為民國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惟氣候變遷因應法未規定短中期目標,僅於同法第10條第1項[footnoteRef:3]授權中央主管機關每5年決定階段性管制目標,此種規範方式,是否妥適,尚存檢討空間。 [2: 氣候變遷因應法第4條第1項:「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為中華民國139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3: 氣候變遷因應法第10條第1項:「為達成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中央主管機關得設學者專家技術諮詢小組,並應邀集中央及地方有關機關、學者、專家、民間團體,經召開公聽會程序後,訂定5年為一期之階段管制目標,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實施,並對外公開」。] 四、探討研析 (一)氣候變遷因應法為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最重要法源依據 為降低氣候變遷及地球暖化造成之衝擊,全球目前已有超過140個國家宣示或規劃在2050年達到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我國氣候變遷因應法第4條明確規定,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為2050年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而成為臺灣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最重要氣候治理法源依據[footnoteRef:4]。 [4: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淨零建築路徑規劃及推動策略,2023年3月,https://ws.ndc.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hZG1pbmlzdHJhdG9yLzEwL3JlbGZpbGUvMC8xNTI0NC9jZjE4Yjg3Ny03YzMyLTRjMmItYTQxOC04Zjc5OTY4ZmViN2YucGRm&n=MjAyM%2Be2k%2Ba%2Fn%2BirluihoV%2FmmKXlraPomZ9fMy0yLuWwiOmhjOWgseWwjl%2Fmt6jpm7blu7rnr4not6%2FlvpHopo%2FlioPlj4rmjqjli5XnrZbnlaUucGRm&icon=.pdf,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5日。] (二) 氣候變遷因應法欠缺短中期減量目標,是否妥適,尚存檢討空間 氣候變遷因應法第4條第1項雖已規定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為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惟氣候變遷因應法未規定短中期目標,僅於同法第10條第1項授權中央主管機關每5年決定階段性管制目標。此種欠缺短中期減量目標的立法模式,雖可讓行政機關有更多彈性,然而,卻可能同時創造行政消極不作為惡化氣候人權傷害的風險[footnoteRef:5]。 [5: 林春元,氣候緊急的制度量能—簡評氣候變遷因應法的廣泛授權與組織規劃,月旦法學,第340期,2023年9月,頁55-56。] 且比較法上,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即於2021年判決聯邦氣候保護法[footnoteRef:6]欠缺積極短中期減量目標而違反憲法對自由權與生存基本權的保護。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提出自由權跨時際的概念,認為自由權的保護包括跨時間的實踐以及在世代間合理分配自由權利。據此,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認為,聯邦氣候保護法未規定短中期減量目標而授權行政機關決定,可能推遲減量行動,而讓人民與後代未來暴露在更嚴重的氣候傷害中,等同於將減量義務移轉於未來世代,限制人民未來能享有的自由[footnoteRef:7]。在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判決後,德國已於2021年5月通過新法,將2030年減量65%與2040年再減少88%的短中期目標寫入法律中[footnoteRef:8]。 [6: 德國2019年12月12日公布施行之聯邦氣候保護法第1條第3句規定,在2050年之前達成溫室氣體中和的長程目標,並於同法第3條第1項規定,在2030年之前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199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的55%。惟2030年之後的年減量規定,則是依該法第4條第6項第1句規定,授權聯邦政府於2025年以法規命令訂定之。李建良,氣候變遷、基本人權與憲法訴訟—2021年德國氣候訴訟裁判釋論,臺灣法律人,第2期,2021年8月,頁2。] [7: 亦即,德國2019年12月12日公布施行之聯邦氣候保護法就2030年之後的減量目標,雖已規定由聯邦政府於2025年以法規命令確定,惟德國憲法法院認為此項授權規定尚有不足,無以因應2030年以後碳排放減量所生之基本權受限問題,並認立法者應自行規定2030年之後法定的年排放量,若授權以法規命令訂之,則應於授權時設定具體明確的準據。李建良,同註3,頁20。] [8: 林春元,同註5,頁56。] 因此,立法政策上,氣候變遷因應法欠缺短中期減量目標,恐將減量義務移轉於未來世代,並可能創造行政怠惰不確定空間,因而尚存檢討空間。 撰稿人:葉育彰 3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337/File_19817795.docx
R02592
碳費減量額度抵換之法制問題研析
氣候變遷因應法;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
林淑靜
2024-09-23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92 議題研析 一、題目:碳費減量額度抵換之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氣候變遷因應法、碳費收費辦法、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 3、 背景說明(緣起) 為達到2050年國家溫室氣體淨零排放之目標,環境部依照我國2030年減碳路徑,規劃減量指定目標,其目標要求為絕對減量[footnoteRef:1],並扣合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INDC),應較基準年(2005年)減少24± 1%[footnoteRef:2],並以徵收碳費作為減碳之經濟手段,將徵收之費用專款專用於辦理溫室氣體減量相關工作[footnoteRef:3]。然而,對事業徵收碳費,外界擔憂事業將相關費用轉嫁給一般消費者,而引發綠色通膨[footnoteRef:4]。 [1: 張雄風,環境部擬訂減量指定目標 2030年須降25%至28%,中央通訊社,2024年1月4日,網址:https://netzero.cna.com.tw/news/202401040130,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3日。] [2: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國家自定貢獻,網址:https://www.cca.gov.tw/affairs/response-policies/ndc/2029.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3日。] [3: 學者指出,碳排放具有外部性,須以經濟手段去除,才能提升市場效率,同時降低環境衝擊。葉欣誠,〈碳定價-賦予排碳與減碳經濟意義〉,《月旦會計實務研究》,第69期,2023年9月,頁65。] [4: 蔡宗穎,碳費明年上路 藍委憂轉嫁消費者導致綠色通膨,中時新聞網,2024年9月7日,網址:https://reurl.cc/VMYEv5,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3日。] 4、 問題爭點 是否引起綠色通膨應視事業應負擔之碳費多寡而定,即涉及碳費收費之規定及碳費費率[footnoteRef:5],而碳費之徵收既為實現減少碳排放,且我國環境基本法第28條已納入污染者付費原則[footnoteRef:6],即應開徵碳費並制定合理之收費標準。然而外界對此仍多有意見,本文爰就污染者付費及監督制度,提出研析意見。 [5: 環境部業於2024年8月29日發布「碳費收費辦法」及「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規範碳費徵收之對象、徵收公式及配套之自主減量計畫相關措施,惟碳費費率目前尚未定案。邱琮皓,碳費起徵費率今2案攻防,聯合報,2024年9月9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11662/8215147,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3日。] [6: 環境基本法第28條:「環境資源為全體國民世代所有,中央政府應建立環境污染及破壞者付費制度,對污染及破壞者徵收污染防治及環境復育費用,以維護環境之永續利用。」] 5、 探討研析 (1) 建議維持自願減量專案或抵換專案減量額度得扣除之比率為1:1 環境部為鼓勵國內產業早期投入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於2010年9月10日下達「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溫室氣體先期專案暨抵換專案推動原則」,然因其未使用減量方法學計算,引發外界對其減碳品質之疑慮[footnoteRef:7];嗣因2015年6月15日三讀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footnoteRef:8],先期專案已終止受理申請,另於2015年12月31日發布溫室氣體抵換專案管理辦法,2018年12月27日修正之,2023年10月12日發布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並強調減量專案應符合「可量測、可報告、可查驗」,並具備「外加性、保守性、永久性、避免重複計算與發生環境危害」之原則[footnoteRef:9],以鼓勵排放源繼續推動溫室氣體抵換專案,促使溫室氣體減量。而此三專案減少之碳排放量可做為扣抵碳費之減量額度[footnoteRef:10],合先敘明。 [7: 立法院預算中心,202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整體評估報告,2023年9月,編號112131,頁267-272。] [8: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業於2023年1月10日經本院三讀修正通過,並將法律名稱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 [9: 國際倡議組織自願性碳市場誠信委員會(Voluntary Carbon Markets Integrity Initiative,ICVCM)2023年發布10項「核心碳原則」(The Core Carbon Principles, CCPs),包括:有效治理、可追蹤性、透明度、獨立第三方查驗證、外加性、永久性、可量化減量成效、不重複計算等評估原則,以為部分碳抵換審查標準,環境部亦將之納入相關子法中。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環境部發布「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及「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管理辦法」,環境部新聞專區,2023年10月12日,網址:https://enews.moenv.gov.tw/Page/3B3C62C78849F32F/82daef64-3816-42ef-af0f-eb58fd46a927,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3日。] [10: 氣候變遷因應法第3條第13款規定:「減量額度:指事業及各級政府執行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本法修正施行前執行溫室氣體排放額度抵換專案(以下簡稱抵換專案)、溫室氣體減量先期專案(以下簡稱先期專案)取得之額度。」] 環團質疑碳費收費辦法第9條第1項第1款規定[footnoteRef:11],將國內自願減量專案或抵換專案減量額度的減碳效益擴大至1.2倍,惟未說明該倍數如何得之,讓企業得以較少的減量額度來抵換更多的碳排放量,等同將減量義務轉嫁他人[footnoteRef:12];環境部雖回應,係為鼓勵碳費收費對象(大排放源)帶動非碳費收費對象(小排放源)進行減量,優先讓資金留在國內投資各項減碳工作[footnoteRef:13]。然既已於取得減量額度之相關子法納入不重複計算之原則,何以於碳費收費辦法再讓事業以較少之減量額度抵減更多排放量?又學者認為減量額度具有一定之財產價值[footnoteRef:14],因此僅以鼓勵一詞即以法規擴大該減碳效益,無疑係擴大其可支配之財產權範圍,造成其他人之相對剝奪,也與環境部宣稱徵收碳費應達到絕對減量之效果背道而馳。爰建議研議修正碳費收費辦法,將國內自願減量專案或抵換專案減量額度得以扣除碳費收費排放量之比率明定為1:1。 [11: 碳費收費辦法第9條第1項第1款規定:「事業依本法第30條規定,得以國內減量額度申請第5條第2項收費排放量之扣除,其扣除上限不得超過事業收費排放量之10%,減量額度之種類及其額度扣除排放量比率規定如下:一、依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或溫室氣體抵換專案管理辦法取得之自願減量專案或抵換專案減量額度,得扣除之比率為1.2。」] [12: 地球公民基金會,廉價碳費優惠企業,氣候成本全民倒貼-勿讓碳費淪為「折扣大拍賣」,2024年5月30日,網址:https://www.cet-taiwan.org/node/4504,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3日。] [13: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碳費以減量為出發點,參考國際作法促進產業加速轉型,環境部新聞專區,2024年5月30日,網址:https://enews.moenv.gov.tw/Page/3B3C62C78849F32F/5b6bd2a3-c296-4dde-a418-0904244cd4a4,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3日。] [14: 陳衍任,〈碳排放權交易的稅捐課徵〉,《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112期,2019年12月,頁142-143;廖欽福,〈碳排放權交易制度之實像與虛像-兼論「碳排配額」與「減量額度」之法律性質〉,《全國律師》,第28卷,第3期,2024年3月15日,頁55-56。] (2) 建議已核定之自主減量計畫應定期公開於指定之網站 氣候變遷因應法第30條第1項規定:「碳費徵收對象得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核准以減量額度扣除第28條第1項各款之排放量。」故碳費收費辦法中就事業取得中央主管機關核定之自主減量計畫,並經審查認定屬高碳洩漏風險行業,即享有特定優惠之排放量調整係數[footnoteRef:15],或事業得以國內減量額度申請碳費收費排放量之扣除[footnoteRef:16]等。由上可知,若取得中央主管機關核定之自主減量計畫或核准之減量額度將影響事業碳排放量之計算,進而影響碳費之繳納。 [15: 碳費收費辦法第6條第1項規定:「事業取得中央主管機關核定之自主減量計畫,並經審查認定屬高碳洩漏風險行業,其適用之排放量調整係數值規定如下:一、第1期排放量調整係數值為0.2。二、第2期排放量調整係數值為0.4。三、第3期排放量調整係數值為0.6。」] [16: 碳費收費辦法第9條第1項規定:「事業依本法第30條規定,得以國內減量額度申請第5條第2項收費排放量之扣除,其扣除上限不得超過事業收費排放量之10%,減量額度之種類及其額度扣除排放量比率規定如下:一、依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或溫室氣體抵換專案管理辦法取得之自願減量專案或抵換專案減量額度,得扣除之比率為1.2。二、於本法修正施行前,依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溫室氣體先期專案暨抵換專案推動原則取得之先期專案減量額度,得供非屬經審查認定之高碳洩漏風險事業使用,其扣除比率為0.3。」] 然而環團認為事業之自主減量計畫一經核准即享有優惠之調整係數,欠缺監督機制;又享有之優惠費率,於辦法中並無明文適用期程[footnoteRef:17]。環境部雖回應碳費機制將視國際免費配額退場腳步逐步加嚴對高碳洩漏風險對象排放量之分期優惠[footnoteRef:18],惟環境知情權已為環境民主機制之一環,且我國環境法規亦積極實踐資訊公開之精神[footnoteRef:19]。經檢視氣候變遷因應法第25條第3項規定,事業及各級政府執行相關專案時,應將減量額度之資訊公開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平台[footnoteRef:20],而反觀高碳洩漏風險事業經核定之自主減量計畫及其適用之優惠費率,並未採強制公開之規定[footnoteRef:21],爰建議研議修正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明定中央主管機關就已核定之自主減量計畫應定期公開於指定之網站,以利全民監督。 [17: 地球公民基金會,同註12。] [18: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同註13。] [19: 現行環境部職掌之空氣污染防制法第35條第3項、水污染防治法第69條第1項、第2項、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管理法第69條第1項等,皆有資訊公開之規定。] [20: 氣候變遷因應法第25條第3項規定:「執行抵換專案、先期專案及第1項自願減量專案取得減量額度之事業及各級政府,應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開立帳戶,將減量額度之資訊公開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平台,並得移轉、交易或拍賣之。」] [21: 自主減量計畫管理辦法第7條第2項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得定期將前項核定事項公開於指定網站。」] 撰稿人:林淑靜 4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312/File_19817756.docx
R02591
韓國低碳建築相關法制之研析
能源管理法
楊翔宇
2024-09-20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91   議題研析 一、題目:韓國低碳建築相關法制之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能源管理法 三、背景說明(緣起) 報載內政部表示,為實踐2050淨零碳排目標,將以「增匯」及「減碳」兩大面向努力,有關減碳部分,由於建築部門占全球碳排37%,社會住宅將採用減碳工法施作,並取得綠建築及建築能效標示等,以落實建築淨零,預估至2032年底累計社會住宅可達25萬戶,估每年減碳約11.23萬公噸,另預計公有新建物將在2026年全面達成建築能效1級目標,引領民間建物跟進[footnoteRef:1]。由於韓國2021年9月公布「應對氣候危機的碳中和綠色成長基本法」(기후위기 대응을 위한 탄소중립ㆍ녹색성장 기본법)已明定該國到2030年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比2018年減少35%以上之中長期目標[footnoteRef:2],並建置建築能效等級認證及零耗能建築認證等標準,以提高其整體建築能效,爰探討韓國低碳建築相關法制,作為我國參考。 [1: 林于蘅、劉朱松,淨零兩路並進,內政部展望2032年底…25萬戶社宅 每年估減碳11萬噸,工商時報,2024年9月3日,第A5版。] [2: 因應氣候危機之碳中和與綠色成長基本法第8條第1項規定:「정부는 국가 온실가스 배출량을 2030년까지 2018년의 국가 온실가스 배출량 대비 35퍼센트 이상의 범위에서 대통령령으로 정하는 비율만큼 감축하는 것을 중장기 국가 온실가스 감축 목표(이하 “중장기감축목표”라 한다)로 한다.」,網址:https://www.law.go.kr/%EB%B2%95%EB%A0%B9/%EA%B8%B0%ED%9B%84%EC%9C%84%EA%B8%B0%EB%8C%80%EC%9D%91%EC%9D%84%EC%9C%84%ED%95%9C%ED%83%84%EC%86%8C%EC%A4%91%EB%A6%BD%E3%86%8D%EB%85%B9%EC%83%89%EC%84%B1%EC%9E%A5%EA%B8%B0%EB%B3%B8%EB%B2%95,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四、問題爭點 自比較法觀點探討我國制定建築能效及其配套法制之必要性。 五、探討研析 1. 韓國零耗能建築路徑圖及法制規範 現階段韓國實施「建築能源效率等級認證制度」(건축물 에너지효율등급 인증제도)[footnoteRef:3]及「零耗能建築認證制度」(제로에너지 건축물 인증제도)[footnoteRef:4]之雙軌認證制度,其中建築能源效率等級係依據節能標準分為「第1+++級」至「第7級」共10個等級,至於零耗能建築(zero-energy buildings, ZEB)係要求建築物在取得能效等級「第1++級」或「第1+++級」的前提下,因額外建置再生能源設施而可達成能源自給率為20%以上,且有安裝建築能源管理系統或遠端電子儀表者[footnoteRef:5]。因此,取得零耗能建築認證之節能條件更為嚴格,並視個別建築物之能源自給率不同,可劃分為5個等級(第1級能源自給率須超過100%、第2級為80%以上未達100%、第3級為60%以上未達80%、第4級為40%以上未達60%、第5級為20%以上未達40%)。 [3: 한국에너지공단(韓國能源機構)網站,건축물 에너지효율등급 인증제도,網址:https://www.energy.or.kr/front/conts/105002002003000.do,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4: 한국에너지공단網站,제로에너지 건축물 인증제도,網址:https://www.energy.or.kr/front/conts/105002002003000.do,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5: 제로에너지건축물(零耗能建築物)網站,제로에너지건축물 인증기준은 무엇인지,網址:https://zeb.energy.or.kr/BC/BC07/BC07_01_001.do,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為促進建築領域溫室氣體減排,韓國政府已公布強制零耗能建築路徑圖,實施分階段達成低碳建築之強制性目標,包含2020年新建、改建、增建總建築面積1,000m2以上之公有建築物須達到零耗能建築第5級、2023年總建築面積500m2以上之公有建築物及30戶以上之社會住宅須達到零耗能建築第5級 、2030年建築面積500m2以上公共建築須達到零耗能建築第3級等[footnoteRef:6],至於私有住宅部分,規劃2025年總建築面積1,000m2以上或超過30戶之私有住宅須達到零耗能建築第5級、2030年總建築面積500m2以上之私有住宅須達到零耗能建築第5級等[footnoteRef:7]。同時,韓國亦透過修正「綠建築建設支援法」(녹색건축물 조성 지원법)及該法授權總統令規範之「綠建築建設支援法施行令」(녹색건축물 조성 지원법 시행령),將上開零耗能建築之政策目標予以法制化規範,作為推動公(私)有建築物強制性達到能源效率義務之法律基礎[footnoteRef:8]。 [6: 同註4。] [7: 제로에너지건축물網站,ZEB소개 정책동향-인증제도 안내,網址:https://zeb.energy.or.kr/BC/BC02/BC02_02_001.do,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8: 例如綠建築建設支援法第2條規定零耗能建築定義、第17條規定零耗能建築認證制度、第41條規定相關罰責;綠建築建設支援法施行令第12條規定符合該條規範之特定建築物,須強制取得零耗能建築認證,同前註。] 1. 韓國推動低碳建築相關獎勵及配套支持措施 為達到建築淨零目標,韓國規劃多種面向之獎勵法制或措施,謹以標準最嚴格之「零耗能建築認證」為例,擇要說明相關推動制度如下[footnoteRef:9]: [9: 제로에너지건축물網站,ZEB소개 정책동향-인센티브,網址:https://zeb.energy.or.kr/BC/BC03/BC03_05_003.do,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1. 容積率及建築高度獎勵:依「綠建築建設支援法」第15條規定[footnoteRef:10],取得零耗能建築認證者,建築之「容積率」及「建築高度」最多可放寬至115%(即額外放寬15%)。 [10: 韓國綠建築建設支援法第15條第2項規定:「『건축법』 제5조제1항에 따른 허가권자(이하 “허가권자”라 한다)는 녹색건축물의 조성을 활성화하기 위하대통령령으로 정하는 기준에 적합한 건축물에 대하여 제14조제1항 또는 제14조의2를 적용하지 아니하거나 다음 각 호의 구분에 따른 범위에서 그 요건을 완화하여 적용할 수 있다. 1. 『건축법』 제56조에 따른 건축물의 용적률: 100분의 115 이하2. 『건축법』 제60조 및 제61조에 따른 건축물의 높이: 100분의 115 이하」,網址:https://www.law.go.kr/lsInfoP.do?lsiSeq=217375&efYd=20201008&ancYnChk=0#0000,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2. 租稅優惠:依「綠建築建設支援法」第25條規定[footnoteRef:11],中央及地方政府得依「地方稅特別稅收限制法」(지방세특례제한법)等相關稅法規定,減免所得稅、法人稅、購置稅、財產稅、登記稅等,以支持與綠色建築物建設項目相關事業。因此,取得零耗能建築認證之建築物,其不動產購置稅(취득세)[footnoteRef:12]可減免15%-20%,期限至2026年12月31日止[footnoteRef:13]。 [11: 綠建築建設支援法第25條規定第3項規定:「국가 및 지방자치단체는 녹색건축물 조성사업과 관련된 기업을 지원하기 위하여 『조세특례제한법』과 『지방세특례제한법』에서 정하는 바에 따라 소득세ㆍ법인세ㆍ취득세ㆍ재산세ㆍ등록세 등을 감면할 수 있다.」] [12: 韓國購置稅以實際交易價格為課稅基礎,與我國個人房屋土地交易所得稅係以「交易所得」為課徵基礎有所不同,詳參정부24(政府24)網站,취득세 안내,網址:https://www.gov.kr/portal/service/serviceInfo/536000000011,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13: 地方稅特別稅收限制法第47條之2第2項規定:「신축하는 건축물로서 『녹색건축물 조성 지원법』 제17조에 따라 제로에너지건축물 인증(이하 이 조에서 “제로에너지건축물 인증”이라 한다)을 받은 건축물(취득일부터 100일 이내에 제로에너지건축물 인증을 받는 건축물을 포함한다)에 대해서는 취득세를 100분의 15부터 100분의 20까지의 범위에서 대통령령으로 정하는 바에 따라 2026년 12월 31일까지 경감한다.」,網址:https://law.go.kr/%EB%B2%95%EB%A0%B9/%EC%A7%80%EB%B0%A9%EC%84%B8%ED%8A%B9%EB%A1%80%EC%A0%9C%ED%95%9C%EB%B2%95,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3. 購屋房貸限額調高:住房及城市建設基金(주택도시기금)[footnoteRef:14]對於取得零耗能建築認證之房屋貸款上限額度提高20%[footnoteRef:15]。 [14: 該基金係透過發行住宅債券、住房儲蓄、貸款回收等方式籌集資金,並為購屋或租貸住宅之個別民眾或社會住宅建商提供相關貸款資金,詳參住房及城市建設基金網站,기금의 역할,網址:https://nhuf.molit.go.kr/FP/FP04/FP0401/FP040102.jsp,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15: 국토교통부(國土交通部),《2022년도주택도시기금 운용계획》,2022年7月,頁10-11,網址:https://zeb.energy.or.kr/BC/down/2022%EB%85%84%EB%8F%84_%EC%A3%BC%ED%83%9D%EB%8F%84%EC%8B%9C%EA%B8%B0%EA%B8%88_%EC%9A%B4%EC%9A%A9%EA%B3%84%ED%9A%8D(5%EC%B0%A8).pdf,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4. 對節能設施提供投資貸款支援:依「能源使用合理化法」(에너지이용 합리화법)[footnoteRef:16]及該法施行令等相關法令規定,就零耗能建築相關設備所需之部分資金提供長期、低利率貸款。 [16: 能源使用合理化法第14條第1項規定:「정부는 에너지이용을 합리화하고 이를 통하여 온실가스의 배출을 줄이기 위하여 대통령령으로 정하는 에너지절약형 시설투자, 에너지절약형 기자재의 제조ㆍ설치ㆍ시공, 그 밖에 에너지이용 합리화와 이를 통한 온실가스배출의 감축에 관한 사업과 우수한 에너지절약 활동 및 성과에 대하여 금융상ㆍ세제상의 지원, 경제적 인센티브 제공 또는 보조금의 지급, 그 밖에 필요한 지원을 할 수 있다.」,網址:https://www.law.go.kr/%EB%B2%95%EB%A0%B9/%EC%97%90%EB%84%88%EC%A7%80%EC%9D%B4%EC%9A%A9%ED%95%A9%EB%A6%AC%ED%99%94%EB%B2%95,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1. 研議制定建築能效相關法制之可行性 若細究韓國推動低碳建築的法制脈絡,主要以「綠建築建設支援法」(建築減碳)及「能源使用合理化法」(能源有效利用、節約能源)為2大核心,我國現階段雖有類似於後者規範意旨之能源管理法,惟 其架構主要為需求面之節約能源管理,或可參酌韓國模式,研議納入支持業者節能轉型機制,例如鼓勵投資、購置節能設施相關優惠貸款之法制規範等。另在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中,就低碳建築部分規劃「2030年公有新建建築」達到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2040年50%既有建築」更新為建築能效1級或近零碳建築之目標[footnoteRef:17],但由於我國仍欠缺法律位階之建築減碳規範及獎勵措施,能否有效推動建築能效達成我國氣候目標,似不無疑問,應有完善配套法制之必要。或可參酌韓國推動低碳建築之法制及經驗,研議制定建築減碳專法之可行性,法制化我國建築能效之氣候目標、分階段逐步推動公(私)有建築提升建築能效,並提供相關配套鼓勵措施(如租稅優惠)等,俾利積極引領民間參與、落實我國低碳建築之目標。 [17: 國家發展委員會,《淨零轉型之階段目標及行動》,2022年12月28日,網址:https://ncsd.ndc.gov.tw/_ofu/FileDatabase/853f9736-51dc-41ff-a361-b749fcd08409/00_%E6%B7%A8%E9%9B%B6%E8%BD%89%E5%9E%8B%E4%B9%8B%E9%9A%8E%E6%AE%B5%E7%9B%AE%E6%A8%99%E5%8F%8A%E8%A1%8C%E5%8B%95.pdf,頁10,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0日。] 撰稿人:楊翔宇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178/File_19817592.docx
R02590
推動外展看護服務相關法制問題之探討
就業服務法;長期照顧服務法
陳建欉
2024-09-20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90 議題研析 一、題目:推動外展看護服務相關法制問題之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就業服務法、長期照顧服務法 三、背景說明(緣起) (一)依衛生福利部公布之數據,2022年全國長期照顧(下稱長照)服務涵蓋率為69.51%,長照需求人數推估約83萬人[footnoteRef:1]。為彌補長照不足,並解決家庭看護移工1對1照顧模式之結構性問題[footnoteRef:2],勞動部曾於2013年推動「外展看護服務試辦計畫」[footnoteRef:3](俗稱鐘點移工),派遣移工到有臨時、緊急、短期照顧需求的家庭提供服務。惟前揭計畫因缺乏彈性、成本過高[footnoteRef:4]及配套措施不足[footnoteRef:5]等因素,致辦理成效不佳,而於2019年中止該試辦計畫。 [1: 陳虹彣、沈祐伃、宋賢儀,〈出院轉銜社區長照─談醫療與社福的跨域合作經驗〉,《社區發展季刊》,第185期,2024年3月,頁116。] [2: 吳靜如,呼籲政府及候選人重視勞權、承擔長照公共責任,婦女新知基金會,2023年9月18日,網址:https://www.awakening.org.tw/news/5926,最後瀏覽日:2024年9月16日。家庭聘僱的看護移工,除須24小時隨侍在側、沒有個人時間和空間、無法充分休息、沒有轉換雇主的自由、缺乏基本工資保障,幾無勞動權益可言。另雇主聘僱移工除引進程序繁瑣,且需負擔管理責任及移工失聯風險等結構性問題。] [3: 「推動外籍看護工外展看護服務試辦計畫」(2016年9月修正名稱為「外籍看護工外展看護服務試辦要點」),該計畫由提供居家照顧服務的非營利組織擔任雇主,派遣外籍看護工到有需求的家庭,民眾可免去提供住宿、勞、健保責任及逃逸風險,移工也受《勞動基準法》保障,有明確的上下班時間、加班費及例休假等保障。] [4: 馬豐裕,《台灣外籍看護工外展看護服務研究之探討》,中正大學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18年6月,頁6。因適用外展看護服務之資格嚴苛、民眾使用習慣無法改變,導致案量嚴重不足,服務費用居高不下。] [5: 葉冠妤,勞動部擬重啟「鐘點看護移工」長照家庭免當雇主、改居服單位聘雇,聯合新聞網,2023年9月12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435003,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5日。由於外展看護服務對象須符合可聘僱移工、未進用移工的重度失能家庭,及移工返鄉休假空窗期及喘息服務等條件,在案源嚴重不足情況下,試辦機構紛紛退出。] (二)事隔多年,為兼顧長、短期看護需求,勞動部重新檢討後,將鬆綁外展看護服務申請資格[footnoteRef:6],規劃於今(2024)年底前啟動「移工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計畫」(下稱「外展看護服務2.0」)[footnoteRef:7],「外展看護服務2.0」將採NGO、仲介合作試辦,因仲介有移工管理能力,NGO團體則有照顧技巧訓練能力,屆時由仲介統一聘僱移工,替移工加保勞保、安排休假,派至案家服務。由民眾自費,依照護需求申請時段,而非24小時全天候服務,雇主則無須負管理責任[footnoteRef:8]。惟民團憂心將嚴重排擠本國家事勞工就業機會,甚至破壞長照制度「預防及延緩失能」之美意[footnoteRef:9]。 [6: 葉冠妤,「鐘點移工」年底前上路 5類人可申請,聯合新聞網,2024年9月14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227294,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5日。勞動部已通過之「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適用對象包括具身障手冊、重大傷病資格、就醫術後診斷紀錄、符合申請家庭看護工資格、經長照評估失能等級2級以上者等5大類。] [7: 葉冠妤,外展看護工重啟引進 納入責任制,聯合新聞網,2024年9月6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209901,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5日。勞動部規劃「移工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計畫」,並申請適用《勞動基準法》第84條之1規定(俗稱責任制),讓外展看護工工時更加彈性,預計年底前實施。] [8: 葉冠妤、李柏澔 ,「鐘點移工」下半年重啟試辦 勞長何佩珊:無巴氏量表限制資格,聯合新聞網,2024年5月30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998975,最後瀏覽日:2024年9月15日。] [9: 吳欣紜,勞動部:看護移工外展計畫不會排擠本國人就業,中央社,2024年8月7日,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408070107.aspx,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5日。鬆綁外展看護服務適用資格,讓亞健康長輩亦得申請該服務,長輩如事事皆仰賴他人,久而久之,自主生活能力會逐漸退化,失能速度亦會加快。] (三)各國長期照護相關制度概況,簡要說明如下: 1.美國 美國聯邦政府2023財政年度,衛生公共服務支出高達1.7兆美元,約占聯邦政府總預算之27.8%[footnoteRef:10]。儘管老年及醫療政策花費龐大,美國並未發展出一套適用全民的長照體系。因此,生活無法完全自理民眾,需要先透過私人保險或本身資產來取得正式長照服務,但因私人長照納保率偏低及長照服務價格昂貴,失能民眾往往先依賴家庭成員的照顧。待資產水準降低至符合低收入戶資格後,再經由州政府支付機構式或社區式照護費用。早期美國長照服務體系傾向機構式服務,在考量高齡者福利及長照預算限制下,轉而鼓勵與推廣與世界潮流相符的在地老化政策,如居家護理及社區式照護服務[footnoteRef:11]。 [10: 余曉惠,美國2023財政年度預算赤字1.695兆美元,疫情以外最大赤字紀錄,鉅亨網,2023年10月21日,網址:https://news.cnyes.com/news/id/5352766?exp=a,最後瀏覽日:2024年9月16日。] [11: 傅健豪、林翠芳,〈從美國經驗探討台灣長期照護制度改革〉,《台灣衛誌》,第36卷,第6期,2017年12月,頁535-540。] 1.德國 德國自1995年開始施行法定照護保險,經費主要來自保險費支付。自1996年7月開始機構式照護給付,照護給付型態可區分為:(1)居家照護給付;(2)部分機構照護給付;(3)全機構式照護給付。另一種新型態的照護模式為「共同照護」,在社區內共同找1名居家照護服務員為其公寓及社區提供服務。在地照顧的趨勢也表現在「社區照護」,透過當地自治團體努力,爭取經費保持社區活力,並且透過鄰里發展照顧網絡,就近提供照護服務[footnoteRef:12]。 [12: 施世駿,臺灣長期照護政策發展與國外經驗探討,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2016年11月9日,網址:https://rsprc.ntu.edu.tw/zh-tw/m01-3/research-archive/new-social-risks/85-declining-birthrate-aging/472-long-term-care-services-105-1109.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5日。] 2.日本 日本2000年正式開辦全民長照保險,受少子高齡化影響,照顧人力非常有限,惟仍堅持以本國照護人力為主。2008年後透過東南亞各國簽訂經濟夥伴協定(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EPA),正式引進照護移工[footnoteRef:13]。日本對於外籍照護人力招募、媒合及語言訓練,均由政府、雇主機構共同分擔,整個招募程序是由半官方的日本國際厚生事業團(JICWELS)進行。由於日本採取此種國家對國家的招募政策,因此來自仲介的剝削,損害移工權益和非法招募移工的情形相對較少。日本為向需要照護的人,提供適當的保健醫療和福祉服務,自2000年實施《介護保險法》,2012年修正該法,創設「定期巡迴隨時回應居家護理與複合型服務」(定期巡回隨時対応型訪問介護看護と複合型サービス),具有定期訪問護理和複合服務,並將人力運用最大化。厚生勞動省原規劃於今(2024)年建立新型複合式服務類型[footnoteRef:14],提供多種居家照護服務,惟因存在區域差異,服務質量不同,而暫時擱置[footnoteRef:15]。 [13: 李佳萱,《論日本外籍照護移工之政策—與我國外籍家庭看護工政策之比較》,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12月,頁35-36。] [14: 黃毓瑩,日照關鍵報告-他山之石:日本社區型長照服務之經營模式解析與啟發,Anke Care,2023年5月8日,網址:https://www.ankecare.com/article/2513-2023-05-04-03-22-09,最後瀏覽日:2024年9月15日。] [15: Toki Kawase,《日本介護保險法》的改正內容是什麼?解說背景及介護事業者應採取的對策,MONOLITH 律師事務所,2024年7月26日,網址:https://monolith.law/zh-tw/general-corporate/long-term-care-insurance-law,最後瀏覽日:2024年9月15日。] 四、問題爭點 (一)主管機關推動「外展看護服務2.0」,尚無明確法源依據。 (二)重啟「外展看護服務2.0」是否會衝擊本國家事勞動市場。 (三)國際競才日趨激烈,如何確保移工來源及專業照護能力,以提升外展看護服務品質。 五、探討研析 (一)宜將「外展看護服務2.0」提升至法律位階或授權法規命令訂定 依現行《就業服務法》(下稱《就服法》)第46條第1項第9款及「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一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下稱「審查標準」)第4條規定,家庭幫傭及看護工作包含家庭幫傭工作、機構看護工作、家庭看護工作[footnoteRef:16],並未涵蓋外展看護工作。「外展看護服務試辦計畫」於2019年中止後,「審查標準」2022年4月修正時,刪除原第3條有關「外展看護工作」之規定。勞動部今欲重啟「外展看護服務2.0」,已無相關法源依據而失所附麗。為強化外展看護移工受制度性之保障,爰建議研修《就服法》或「審查標準」將「外展看護工作」納入規定,賦予推動該計畫之法源依據。 [16: 依「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一款工作資格及審查標準」第4條規定略以,一、家庭幫傭工作:在家庭,從事房舍清理、食物烹調、家庭成員起居照料或其他與家事服務有關工作。二、機構看護工作:在第15條所定之機構或醫院,從事被收容之身心障礙者或病患之日常生活照顧等相關事務工作。三、家庭看護工作:在家庭,從事身心障礙者或病患之日常生活照顧相關事務工作。] (二)為避免外展看護移工從事許可外工作,宜組成聯合稽查小組加強勞動檢查 勞動部規劃推動「外展看護服務2.0」,民間團體憂心衝擊本國基層勞工(包括居服員、居家清潔及托育工作等)之就業機會[footnoteRef:17]。建議受委託辦理之單位,比照製造業申請移工前,以本國籍家事勞工優先僱用,人力不足部分,再依一定比例,將移工納入「補充性人力」。外展看護移工其主要工作是提供居家看護及相關服務,應避免指派從事許可外之工作[footnoteRef:18]。未來「外展看護服務2.0」運作後,主管機關應組成聯合稽查小組,不定期辦理勞動檢查,以維護本國家事勞工就業機會,並確保被照顧者及外展看護移工之權益。 [17: 謝孟穎,外籍「鐘點移工」將取代台灣長照?勞動部新政引基層恐慌:沒想到年過半百被取代,新新聞,2024年8月8日,網址:https://new7.storm.mg/article/5218808,最後瀏覽日:2024年9月15日。] [18: 李少瑜,《外籍看護工外展看護服務全面開放之可行性評估》,東華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5年1月,頁62。] (三)宜加強外展看護移工專業及語言能力,並提高勞動條件 外展看護移工從事身心障礙者或病患之日常生活照顧相關事務工作,其工作型態具個案化及多元化,雇主與移工間因語言與文化隔閡,產生的衝突與磨合層出不窮。建議主管機關參照日本及韓國作法,強化移工之「語言」、「看護專業」能力之訓練及認證,使看護成為高度專業的工作[footnoteRef:19]。此外,近年來各國均面臨國際搶工問題,日本率先以優惠條件吸引移工,已對周邊國家產生攬才壓力[footnoteRef:20]。為避免我國在國際競才時處於劣勢,主管機關宜改善移工勞動條件,並鼓勵外展看護移工提升自身的長照技能與累積經驗,取得轉任中階技術人力資格,以創造勞雇雙贏[footnoteRef:21]。 [19: 簡慧茹、許雲翔,《家事勞工勞動權益保護之研究》,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2019年6月,頁1、124。] [20: 簡永達,日本移工薪資逾40k、去韓國不用仲介費⋯越南街頭實況:年輕人不想到台灣了,商周,2023年11月29日,網址: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13824,最後瀏覽日:2024年9月15日。在日本移工可取得國民相同的最低工資,通常介於16到20萬日幣(約新臺幣4到5萬元);工作滿5年後,只要通過語言檢定與技能測驗,移工即可申請永久居留資格,不但能攜家人同住,還可以自由轉換雇主。] [21: 因應我國中階技術人力缺工逐年擴大,加上輸入國爭相延攬並留用優秀外國技術人力,行政院於2022年2月17日通過勞動部研擬「移工留才久用方案」,在確保國人就業前提下,開放符合資格移工、僑外生在臺從事中階技術工作 ,放寬工作年限規定,希望藉此留用在臺優秀且成熟的外國技術人才,在最短時間內補充所需人力。資深移工或僑外生從事中階技術工作滿5年,符合《入出國及移民法》相關規定,每月總薪資逾2倍基本工資或取得乙級專業技能證明,得申請永久居留。] 撰稿人:陳建欉 4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176/File_19817590.docx
R02589
防止利用少年犯罪相關法制研析
少年事件處理法
陳育靖
2024-09-19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89 議題研析 1、 題目:防止利用少年犯罪相關法制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少年事件處理法 3、 背景說明(緣起) 據報導[footnoteRef:1],近期有多起幫派間各自派出未成年人開槍尋仇事件,黑幫利用少年犯案之情形日趨嚴重,而少年事件處理法(下稱少事法)保護少年的美意,致使幫派利用少年易於控制且罪責低之「優點」大量吸收少年從事第一線犯罪。 [1: 蔣永佑,少事法太佛系 反成了黑幫保護傘 拘提、搜索涉案都不行 少年成為最佳犯罪「工具人」 大哥躲在背後,113年9月3日聯合報第A4版。] 4、 問題爭點 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108年[footnoteRef:2]少年嫌疑犯比率為每10萬人705.45人,至112年已提升至每10萬人921.24人[footnoteRef:3],其中涉犯詐欺人數(2,193人)遠高於竊盜(1,418人)[footnoteRef:4],顯見少年犯罪問題日益嚴重,我國亦應思考在保護少年犯罪者與社會安全間如何取得平衡,爰擬探討我國法制規範問題,以防止利用少年從事犯罪行為。 [2: 本文有關年分之使用,原則以民國紀年表述,惟涉及外國法制或立法例部分,改採西元紀年表述。] [3: 內政部警政署統計室,警政統計通報(第8週),113年2月21日,頁3。] [4: 內政部警政署統計室,同前註,頁1。] 五、探討研析 (1) 是否修正刑事責任能力之少年年齡等規定,尚待主管機關評估 少事法於86年修正時已改採保護優先原則,對於非行行為[footnoteRef:5]輕微者,得為不付審理轉介輔導處分,並強化社區式處遇功能,對於應付保護處分之少年得裁定安置輔導處分[footnoteRef:6],而108年少事法的大幅修正,則進一步依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修正虞犯為曝險少年避免標籤化、排除7歲至未滿12歲觸犯刑罰之兒童適用、減少司法介入事由、建置曝險少年行政輔導先行機制及多元處遇等規定[footnoteRef:7]。依該法第2條規定,我國少事法之適用對象為12歲以上未滿18歲者,當發生少年觸犯重大刑事案件時,是否應修法降低少事法適用年齡或針對惡性重大者予以嚴懲則引發討論[footnoteRef:8]。惟依111年兒童權利公約第二次國家報告之結論性意見第65點,國際專家認為,依現行少事法規定,將使得依該法判刑的12歲、13 歲兒少會被收容在少年觀護所,並建議我國再次修正少事法,確保未滿14歲兒少不被起訴[footnoteRef:9],而司法院之回應意見,將研議評估收容及感化教育處分是否以14歲以上具刑事責任能力之少年為限[footnoteRef:10]。 [5: 係指觸犯刑罰法律的行為,比如施用一、二級毒品、販賣盜版產品、偷東西、搶劫、打架、殺人、妨害性自主、騎車撞傷人等。參自司法院網站「少年事件處理法特色」,網址:https://www.judicial.gov.tw/tw/cp-96-58176-56f63-1.html,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19日。] [6: 賴恭利,少年保護事件之保護優先原則與被害人保護之衡平,法律扶助與社會,第10期,2023年3月,頁102。] [7: 范耕維,初探少年事件中拘提發動權限之歸屬-以偵查階段維中心,法律扶助與社會,第4期,2020年3月,頁57-58。] [8: 秦宛萱,新北國中生命案 降低少事法適用年齡呼聲高 民團:現行法令不符合社會現實,2024年1月30日,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E6%96%B0%E5%8C%97%E5%9C%8B%E4%B8%AD%E7%94%9F%E5%91%BD%E6%A1%88-%E9%99%8D%E4%BD%8E%E5%B0%91%E4%BA%8B%E6%B3%95%E9%81%A9%E7%94%A8%E5%B9%B4%E9%BD%A1%E5%91%BC%E8%81%B2%E9%AB%98-%E6%B0%91%E5%9C%98-%E7%8F%BE%E8%A1%8C%E6%B3%95%E4%BB%A4%E4%B8%8D%E7%AC%A6%E5%90%88%E7%A4%BE%E6%9C%83%E7%8F%BE%E5%AF%A6-071055441.html,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11日。] [9: CRC資訊網,兒童權利公約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結論性意見,2022年11月18日,網址:https://crc.sfaa.gov.tw/Document/Detail?documentId=2BF473B4-5CAF-48DA-BB15-CC5F42124690,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19日。] [10: 「落實兒童權利公約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結論性意見之行動回應表」定稿,2024年2月19日,頁185,網址:https://crc.sfaa.gov.tw/Document/Detail?documentId=F6E03B6E-1483-4722-8562-EBD839F95D6C,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9日。] (2) 國際間為防止利用未成年犯罪,韓國提出降低刑責年齡之修法方向,美國則為少數嚴懲少年犯之國家 韓國於2022年提出擬將未成年犯罪刑事責任年齡由14歲調降至13歲之修法計畫,其修法理由在於依現行法規定,10歲至13歲之觸法少年,於韓國僅得受感化教育,而幫派藉此吸收少年而出現多起13歲以下少年之暴力犯罪,韓國主張修法人士並指出,該國少年法於1953年制定時並無13歲以下少年犯罪之案例,且當時少年之體型亦與現今落差甚大,因此現今少年暴力犯罪對被害人之傷害程度,亦遠大於少年法制定之時[footnoteRef:11]。 [11: 張鎮宏,少年凶惡犯該不該用重刑?日本愛的法律、韓國刑責年齡、美國「超級掠奪者」的難題,2024年1月7日,報導者,網址:https://www.twreporter.org/a/juvenile-delinquency-japan-korea-usa-superpredators,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9日。] 美國雖與韓國同樣簽署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卻是唯一未批准該公約之國家,且自1976年恢復死刑以來,至2005年Roper案正式廢除少年犯死刑為止,期間已執行22名少年犯死刑[footnoteRef:12];且迄今尚有部分州法規定於少年涉犯重罪時,檢察官可決定將該嫌疑人以少年或成人身分起訴[footnoteRef:13],此外,部分州法更允許對少年犯判處終身監禁並不得假釋[footnoteRef:14];直至2003年Graham案,聯邦最高法院始確立對於犯「非謀殺罪」之少年不得判處終身監禁不得假釋[footnoteRef:15],而針對犯「謀殺罪」者,聯邦最高法院直至2011年Miller案始認為判處終身監禁時,應考量涉犯少年年齡之特殊性,判斷是否禁止其假釋[footnoteRef:16]。 [12: 王玉葉,美國死刑制度的演進:Roper v. Simmons 案廢除少年犯死刑之意義,歐美研究,第39卷第4期,98年12月,頁573-574。] [13: 胡孟郁,少年司法與發展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交會-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為借鏡,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碩士論文,111年1月,頁56。] [14: 如阿拉巴馬州,參自胡孟郁,同前註,頁83。] [15: 胡孟郁,同註12,頁65。] [16: 胡孟郁,同註12,頁91、92。] (三)建議研擬少年觀護所設輔導單位之可行性 依前述外國立法例觀察,韓國針對下修少年犯刑責年齡之修法建議,反對者認為除了違反韓國簽署之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外,倘若下修年齡仍無法達到社會大眾對於減少少年重大犯罪之期待,是否尚須持續下修刑責年齡?[footnoteRef:17]而美國對於少年犯罪者之嚴懲似亦未能達到降低未成年犯罪之顯著效果[footnoteRef:18];日本於2000年至2014年間亦曾數度將少年法朝「嚴罰化」方向修正,雖使微罪犯罪率下降,但造成少年復歸社會困難及監獄化人格等問題[footnoteRef:19]。我國雖非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之締約國,惟自103年制定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已將該公約內國法化,允宜遵守該公約有關少年刑責年齡規定[footnoteRef:20],不宜為降低少年犯罪或符合民意期待而貿然調降刑責年齡,又從美、日等國經驗看,嚴懲少年犯亦未必能降低其犯罪率。 [17: 張鎮宏,同註10。] [18: 李慧蘋,華府青少年犯罪率激增!偷車賊「平均年齡僅15歲」,2024年2月21日。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E8%8F%AF%E5%BA%9C%E9%9D%92%E5%B0%91%E5%B9%B4%E7%8A%AF%E7%BD%AA%E7%8E%87%E6%BF%80%E5%A2%9E-%E5%81%B7%E8%BB%8A%E8%B3%8A-%E5%B9%B3%E5%9D%87%E5%B9%B4%E9%BD%A1%E5%83%8515%E6%AD%B2-105535472.html,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10日。邵敏,洛縣青少年犯罪「失控」?無端攻擊路人 持槍搶商場,2023年10月23日。網址: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71/7525270,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10日。] [19: 戴伸峰,看日本經驗-少年法應否嚴懲化,2023年12月30日,自由時報,網址: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623337,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10日。] [20: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10號一般性意見第33點略以:「……委員會促請各締約國不要將最低刑事責任年齡降低至12歲。較高的最低刑事責任年齡,諸如14或16歲,可促進少年司法制度。……」;第38點略以:「委員會建議凡限制對 16 歲(或者更低)年齡的兒童適用少年司法規則的締約國,或那些允許按例外方式,對 16 或 17 歲兒童採取按成年罪犯的方式處置的國家,修改各自的法律,以便對所有未滿 18 歲者一無歧視地充分落實本國的少年司法規則。……」。參自CRC資訊網,第10號一般性意見「少年司法中的兒童權利」(2007),網址:https://crc.sfaa.gov.tw/Uploadfile/Document/35_20230517114625_6007422.pdf,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19日。] 又觀察我國近年少年犯罪類型,係以詐欺、竊盜等財產犯罪為主,如何降低再犯率,或避免後續觸犯重大暴力犯罪應為關切重點。現行少事法針對少年保護事件少年之收容係由少年觀護所(下稱少觀所)辦理,然少觀所之員額配置卻仍欠缺輔導人力[footnoteRef:21],而執行少年徒刑、拘役及感化教育處分之少年矯正學校,始有輔導單位之設置[footnoteRef:22]。由少事法既以保護輔導先行,建議主管機關評估當少年因微罪進入少觀所時,宜即有專業輔導人力介入進行輔導諮商,及瞭解輔導諮商後是否有助於降低再犯率或避免其演變為重大惡性犯罪,並檢討相關法制之修正與保護、收容機構之人力、員額配置規定能符合實際需求,以根本解決利用少年犯罪的問題。 [21: 依少年觀護所設置及實施通則第5條規定:「少年觀護所分設鑑別、教導及總務三組;容額在三百人以上者,並設醫務組。」,主要著重於少年之管理等事項,同法第10條第1項所附之員額表亦無輔導人力配置。] [22: 依少年矯正學校設置及教育實施通則第15條規定,矯正學校設有輔導處實施學生輔導諮商等事宜。] 撰稿人:陳育靖 5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172/File_19817540.docx
R02588
老舊環境影響評估之法制問題研析
環境影響評估法
李淑瓊
2024-09-19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88 議題研析 一、題目:老舊環境影響評估之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環境影響評估法 三、背景說明(緣起) 現行環境影響評估法(下稱環評法)對於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多年,卻沒有實際進行開發行為的案件,由於欠缺退場機制,造成陳年的開發案,因老舊環境影響評估(下稱老舊環評)審查結論持續有效,而繼續存在。由於老舊環評案件,環評通過與開發行為的時點,間隔過久,經常發生爭議事件[footnoteRef:1],爰擬從法制面探討,期能找出改進方案。 [1: 焦點事件,老舊環評問題》退不了場的「殭屍環評」,113年8月22日,網址:https://www.eventsinfocus.org/news/7147722,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11日。] 四、問題爭點 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之法律性質,學說[footnoteRef:2]及實務[footnoteRef:3]見解皆認為應屬行政處分,故若未經撤銷或廢止,該處分即持續有效;惟若在環評通過後,卻遲遲未進行開發行為(實務上於環評通過後,經過多年仍未開發之老舊案件在所多有[footnoteRef:4]),則可能因為環評通過的時點與開發行為的時點,間隔過久,相關評估條件早已物換星移,而發生老舊環評的爭議事件。 [2: 學者有謂,其「一方面發生終結環境影響評估程序之法律效果,解除開發單位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程序的義務;另方面以附條件方式,課予開發單位如何實施開發行為的諸多負擔,衡諸行政程序法第92條第1項有關行政處分之定義,要屬就公法事件所為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應屬行政處分。」李建良,〈環境行政程序的法制與實務-以「環境影響評估法」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04期,93年1月1日,頁65。] [3: 可參見後述(二)中所提及環境部於108年5月22日函文中係以行政程序法第93條行政處分之附款方式,處理老舊環評退場問題、環境影響評估法增訂第16條之2之立法說明,及最高行政法院92年度裁字第519號裁定、臺灣高雄地方法院99年重國字第4號民事判決。] [4: 根據環境部109年7月之專題報告內容,當時經盤點列管之老舊案共計尚有67件。環境部,〈環境影響評估制度精進措施〉,《環保政策月刊》,第23卷,第7期,109年7月,網址:https://www.moenv.gov.tw/DisplayFile.aspx?FileID=99E6A704CB379130&P=f847d0f6-3501-4058-ac6d-a11bd22fbd2f,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11日。] 另開發單位依環評法第16條之1規定[footnoteRef:5]提出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對策檢討報告(下稱環現差報告)後,逾一定年限仍未實施開發行為時,主管機關缺乏法源依據得命開發單位再次提出環現差報告送審,致生訟爭情事[footnoteRef:6]。 [5: 環評法第16條之1規定:「開發單位於通過環境影響說明書或評估書審查,並取得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發之開發許可後,逾3年始實施開發行為時,應提出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對策檢討報告,送主管機關審查。主管機關未完成審查前,不得實施開發行為。」] [6: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10年度訴字第913號判決,113年4月30日。網址:https://judgment.judicial.gov.tw/FJUD/data.aspx?ty=JD&id=TPBA%2c110%2c%e8%a8%b4%2c913%2c20240430%2c3&ot=in,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11日。] 五、探討研析 (一)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的效力及與開發行為的關係 環評法第4條第2款規定,環境影響評估係指「開發行為或政府政策對環境包括生活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及經濟、文化、生態等可能影響之程度及範圍,事前以科學、客觀、綜合之調查、預測、分析及評定,提出環境管理計畫,並公開說明及審查。環境影響評估工作包括第1階段、第2階段環境影響評估及審查、追蹤考核等程序。」同法第1條並規定環境影響評估法之立法目的係「為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藉以達成環境保護之目的」是以,環境影響評估顯係為公共利益或一般國民福祉而設之規定[footnoteRef:7]。 [7: 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判字第2088號判決,100年11月30日。網址:https://judgment.judicial.gov.tw/FJUD/data.aspx?ty=JD&id=TPAA%2c100%2c%e5%88%a4%2c2088%2c20111130%2c1&ot=in,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11日。] 環評法第14條第1項規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於環境影響說明書未經完成審查或評估書未經認可前,不得為開發行為之許可,其經許可者,無效。」一般稱之為環評主管機關對於開發行為之「否決權」,亦即開發行為是否許可,應先取決於環評主管機關對環境影響評估是否審查通過。目前實務上認為「環境影響評估程序」與「開發行為許可程序」乃屬不同之行政程序,不僅主管機關不同,所據以作成決定之法律依據亦有不同,故環境影響評估程序在性質上,僅是開發行為許可程序之「前階段程序」,二者間構成「多階段程序」(非多階段處分)[footnoteRef:8]。 [8: 法務部99年6月25日法律字第0999020964號函,網址:https://mojlaw.moj.gov.tw/LawContentExShow.aspx?media=print&id=FE232517&type=e,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11日。] (二)現行因應老舊環評爭議之機制 環境部為避免老舊環評開發案件,實際開工時間與環評審查時間相隔太久,導致評估條件失真之爭議,曾經研擬環評法第30條及第31條條文之修正草案(於106年9月20日預告),增訂審查結論公告後逾5年未實施開發行為,或雖於審查結論公告後5年內有施工行為,惟施工後之停工時間逾5年等情形,開發單位於環現差報告經主管機關完成審查前,不得實施開發行為;主管機關審查開發單位所提環現差報告時,發現因時空環境變遷、情事變更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時未能預測,致開發行為之實施將對環境有重大不利影響時,如變更原審查結論尚不足以解決時,得廢止審查結論;及開發行為於審查結論逾一定期間未開發時,環境影響評估審查結論失效之要件等規定[footnoteRef:9]。惟該草案於預告後,並未送立法院審議。 [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已於112年8月22日改制為環境部), 106年9月20日環署綜字第1060074127號公告:預告「環境影響評估法」修正草案,網址:https://join.gov.tw/policies/detail/6e27696b-9b16-4cf4-8f18-b86260fe5724,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4日。] 其後,環境部於108年5月22日函知直轄市、縣(市)政府,自108年6月1日起,召開環評審查委員會審查環境影響說明書或環評報告書初稿時,若就開發行為將做成「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之審查結論時,須依行政程序法第93條規定於審查結論中載明行政處分失效規定,將「本案自公告日起逾 10 年未施工者,審查結論失其效力;開發單位得於期限屆滿前,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後轉送主管機關展延審查結論效期1次,展延期間不得超過5年」等文字納入審查結論,釋明經環評審查通過逾一定期間未施工時,審查結論失其效力[footnoteRef:10]。 另鑒於實務上發生許多通過環評或環差[footnoteRef:11]的開發案,其原開發計畫許可事後遭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廢止,除開發單位主動提出要求廢止審查結論外,否則該環評或環差審查結論即繼續有效存在,主管機關亦無法使其「退場」之不合理現象,並進而影響國土資源之合理保留或運用,立法院於112年4月14日三讀通過增訂環評法第16條之2,增訂環境影響說明書、評估書或環現差報告之審查結論失效之規定,其立法說明略以「按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針對開發計畫審查後之同意與否,與該開發計畫依照環境影響評估法相關規定進行環評或環差審查結論,屬於政府機關對於開發行為所為之多階段行政程序,然現行環境影響評估法僅規定環評或環差審查結論對開發行為之構成要件效力……為國土資源有效運用及本法兼考量環境保護和經濟開發之衡平之意旨……爰針對已公告後之環說書、評估書或環現差報告之審查結論,增訂其開發計畫許可文件遭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廢止後,環境影響說明書、評估書或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對策檢討報告已失其附麗,審查結論亦應失其效力之規定。[footnoteRef:12]」。 [10: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20號 審查報告第10033928號,112年4月14日印發。參見本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審查「環境影響評估法增訂第十六條之二條文草案」時,時任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張署長子敬提出之說明。] [11: 「環差」係指依環評法第16條規定,就已通過之環評,經主管機關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變更原申請內容,並依環境影響評估法施行細則第37條規定,重新辦理環境影響評估之認定。依前述施行細則規定,開發單位依環評法第16條第1項申請變更環境影響說明書、評估書內容或審查結論,無須依第38條重新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者,應提出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環差報告),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後,轉送主管機關核准。是以,此處所指之「環差」與前述之「環現差」係不同之概念。] [12: 同前註。] (三)就老舊環評爭議問題之法制建議 1. 老舊環評之退場機制,建議宜以法律定之 有關老舊環評的退場機制,目前僅有環評法第16條之2規定,於開發單位遭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廢止其開發許可文件者,審查結論失其效力;然就開發許可未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廢止之老舊環評案件,係於個別環評案件中,依行政程序法第93條規定,以行政處分附款之方式,於每一個案之審查結論中,載明該環評審查結論因逾一定年限未施工即失效,及其延展之相關事項。惟此種作法僅生個案之效力,且需於每一個案中逐一載明,不具通案之法規範效力,若漏未記載,即不生前述效力,且亦無法處理前述108年5月22日環境部函知以前已經通過之環評案件。爰此,就老舊環評之退場機制,建議主管機關仍應於環評法中明文規定,並評估是否溯及既往,以根本解決老舊環評案件之爭議。 2.就超過一定年限之環現差報告,建議應增訂重行審查機制 就開發單位通過環評審查,因久未實施開發行為,已提出環現差報告送主管機關審查通過之案件,若又經過多年仍未實施開發行為,依環評法第16條之1規定,主管機關無法要求開發單位重行提出環現差報告,以因應案件因長久未開發,其環境現況可能產生之差異問題。爰此,建議於環評法第16條之1,增訂就超過一定年限之老舊環現差報告,若開發單位欲實施開發行為,應重行提出環現差報告送主管機關審查之規定。 撰稿人:李淑瓊 4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169/File_19817536.docx
R02587
德國律師獨立性之法制簡介
律師法
陳韋佑
2024-09-19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87 議題研析 一、題目:德國律師獨立性之法制簡介 二、議題所涉法規 律師法 三、背景說明(緣起) (一)近來律師於刑事偵查程序中洩密、協助滅證、勾串共犯或證人,甚至作為詐騙集團之軍師等事件 ,時有所聞,多名律師遭到以洩密罪起訴,除引起社會關注外,檢討我國律師倫理規範、培訓及監督機制是否不足,乃至於是否應建立更嚴格之律師懲戒制度,均成為討論焦點。 (二)依律師倫理規範第27條第2項前段規定 ,律師應依據法令及正當程序,盡力維護當事人之合法權益,因此律師於偵查中應與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接見溝通,以蒐集有利證據並規劃辯護策略。但律師同時身為在野法曹,負有維護司法正義與公平之義務 。律師應如何謹守分際,同時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誠為目前律師執業實務上面臨之難題。律師法第5條第1項第8款規定 ,申請人有違法執行律師業務、有損司法廉潔性或律師職務獨立性之行為,且情節重大者,不得發給律師證書。該款是參考德國聯邦律師法所為之規定,德國依其律師職業歷史發展淵源,逐漸發展出獨立性概念,本文簡介德國聯邦律師法律師獨立性法制內容,以資參考。 四、問題爭點 律師法第5條第1項第8款規定,申請人有違法執行律師業務、有損司法廉潔性或律師職務獨立性之行為,且情節重大者,不得發給律師證書。其中有損律師職務獨立性之行為,目前主管機關尚未作成任何函釋,司法實務亦未有判決可參,爰簡介德國法制內容,以資參考。 五、探討研析 (1) 德國聯邦律師法整體結構 德國聯邦律師法於1959年 8月1日制定生效,最近1次修正於2024年1月17日,該法共分為13編,各編再細分數章,依序為律師、律師執業許可、律師權利義務及職業合作、律師公會、律師法院及聯邦普通法院律師庭 、律師法院對違反義務律師之懲戒、律師懲戒程序、聯邦法院律師執業、聯邦律師公會、律師事務費用、律師懲戒執行與費用追償、外國律師、過渡條款及附則等13編,共計291條(含已廢止條文)。以下介紹德國律師獨立性相關規範。 (2) 德國律師獨立性的概念與規定 德國聯邦律師法第1條規定,律師係獨立的法律維護機關 。其中所謂之「法律維護機關」並非指如同法官、檢察官等屬於國家之公務員,僅是說明律師如同上述司法人員一般,屬「法律維護機關」而已,即一獨立之個體,於法律領域奮鬥,其性質上不屬公務員,亦不爲國家之機關,而爲自由業者 。同法第43a條第1項規定:「律師不得爲有害其獨立性原則之任何行為 」。其律師職業規則(Berufsordnung für Rechtsanwälte, BORA)第1條闡述所謂獨立性之宗旨:「律師除法律及該規則所應盡之義務外,係自由、自行決定及不受監管地執行律師業務 。」簡言之,律師獨立於國家、當事人及其同僚之間,本於自身之職業道德,在法律規範之內,自由執行職務 。 (3) 律師獨立性的具體展現 律師有義務保持其獨立性,面對委任人時,若雙方間於人際或事務方面未保持一定距離,通常會被認爲有違反獨立性原則之虞。因為雙方若無保持一定距離,律師可能喪失必要的客觀立場而走向徇私之途,特別是刑事辯護案件之可能性更大 。通常委任人與律師間若存在除了訴訟委任契約外的其他債之關係,例如律師與委任人間存在消費借貸關係或其他給付關係時,常認為違反獨立性原則 。 (4) 結語 律師法第5條第1項第8款所涉「違法執行律師業務、有損司法廉潔性或律師職務獨立性之行為,且情節重大」,其中律師職務獨立性概念,各國基於其律師職業歷史發展背景不同,會有不一致作法或認定標準,這是歷史發展使然。我國不像歐陸各國已依其律師職業歷史背景而發展出獨立性認定標準,因此仍有待主管機關以函釋建立認定標準。 撰稿人:陳韋佑 � 陳宏睿,愛情詐團律師 洩密給主嫌遭訴,聯合新聞網,113年9月3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udn.com/" �https://udn.com/� news/story/7321/8202187,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12日。 � 律師倫理規範第27條第2項規定:「律師應依據法令及正當程序,盡力維護當事人之合法權益,對於受任事件之處理,不得無故延宕,並應適時告知事件進行之重要情事。」 � 賴柏翰、廖家振,刑事偵查與律師倫理,月旦律評,113年8月,第29期,頁29。 � 律師法第第5條第1項第8款規定(節錄):「申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發給律師證書:……八、違法執行律師業務、有損司法廉潔性或律師職務獨立性之行為,且情節重大。」 � 本文有關年分之使用,原則以民國紀年表述,惟涉及外國法制或立法例部分,改採西元紀年表述。 � 德國律師法院、聯邦普通法院律師庭主要受理律師懲戒審理業務,依德國聯邦律師法113條第1項規定,對嚴重違反本法或律師職業規則義務之律師,將依本法第59a條規定由律師法院懲戒之。 � §1 BRAO:"Der Rechtsanwalt ist ein unabhängiges Organ der Rechtspflege.” � Ahrens, H.J., Anwaltsrechts für Anfänger, 1996, S.75 f.轉引自張哲源,律師之法律地位與獨立性原則-德國暨歐陸發展概況,玄奘法律學報第5期,95年6月,頁160。 � §43a Abs.1 BRAO:"(1) Der Rechtsanwalt darf keine Bindungen eingehen, die seine berufliche Unabhängigkeit gefährden.” � §1 Abs.1 BORA:" (1) Rechtsanwältinnen und Rechtsanwälte üben ihren Beruf frei, selbstbestimmt und unreglementiert aus, soweit Gesetz oder Berufsordnung sie nicht besonders verpflichten. � Ahrens, H.J., aaO., S. 77 ff.轉引自張哲源,同註� NOTEREF _Ref175127605 \h ��8�,頁156。 � Ahrens, H.J., aaO., Rn. 220, S. 81.轉引自張哲源,同註� NOTEREF _Ref175127605 \h ��8�,頁156。 � Ahrens, H.J., aaO., Rn. 220, S. 81.轉引自張哲源,同註� NOTEREF _Ref175127605 \h ��8�,頁167。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167/File_19817534.doc
R02586
健康食品必要警語標示相關法制探討
健康食品管理法;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
蔡琮浩
2024-09-19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86 議題研析 一、題目:健康食品必要警語標示相關法制探討 二、議題所涉法規 健康食品管理法、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 三、背景說明(緣起) (一)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衛福部食藥署)近日預告「以微生物發酵製取之食品原料γ-胺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之使用限制及標示規定(草案)」(下稱預告草案)[footnoteRef:1],針對市面越來越多食品標榜添加可助眠的GABA(γ-aminobutyric acid,γ-胺基丁酸)成分,訂定GABA製程及供食品原料使用時相關規範,包含GABA含量、每日食用限量與應標示警語字樣[footnoteRef:2]。 [1: 衛福部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之1第2項及第22條第1項第10款訂定「以微生物發酵製取之食品原料γ-胺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之使用限制及標示規定」草案。見衛福部衛授食字第1131301735號公告。] [2: 林明憲,食品添加GABA 擬訂定規範,臺灣時報,113年8月23日,第7版。] (二)衛福部食藥署指出,人類食用GABA歷史悠久,研究顯示認為可以幫助睡眠、舒緩放鬆心情,由於GABA和降血壓、鎮靜及癲癇等藥物會產生交互作用,增加中樞神經抑制作用,等於加成反應,因此預告草案訂定使用該原料的食品應標示「避免同時飲酒或服用降血壓、鎮靜及癲癇等藥物;孕婦、授乳者、嬰幼兒須諮詢醫師方可使用」之必要警語字樣[footnoteRef:3]。 [3: 王家瑜,GABA食品熱銷 食藥署預告:明年起須加註警語,工商時報,113年8月22日,網址: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0822701211-431401,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3日。] 四、問題爭點 依我國健康食品管理法(下稱健食法)規定,健康食品須標示可能造成健康傷害以及其他必要之警語於容器、包裝或說明書上,惟本次預告草案對必要警語標示僅規範應標示內容,未明確規定其應呈現方式,爰就此提出研析意見。 五、探討研析 (一)健康食品須標示必要警語,惟標示呈現方式並無統一規定 健食法於88年2月3日公布施行後,「健康食品」成為法定名稱,指須經衛福部查驗登記並審核通過取得許可證後,具有保健功效,並標示或廣告其具該功效之食品[footnoteRef:4]。換言之,健康食品係經過產品安全性、功效性評估試驗,即產品本身經過科學驗證其「保健功效」[footnoteRef:5],並由中央主管機關評估認定並公告者,惟其本質仍屬食品。依健食法第14條第1項規定:「健康食品之標示或廣告不得有虛偽不實、誇張之內容,其宣稱之保健效能不得超過許可範圍,並應依中央主管機關查驗登記之內容。」違反者處新臺幣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鍰[footnoteRef:6]。 [4: 健康食品管理法第2條第1項規定:「本法所稱健康食品,指具有保健功效,並標示或廣告其具該功效之食品。」;同法第3條第1項規定:「依本法之規定申請查驗登記之健康食品,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應發給健康食品許可證:一、經科學化之安全及保健功效評估試驗,證明無害人體健康,且成分具有明確保健功效;其保健功效成分依現有技術無法確定者,得依申請人所列舉具該保健功效之各項原料及佐證文獻,由中央主管機關評估認定之。二、成分符合中央主管機關所定之健康食品規格標準。」] [5: 健康食品管理法第2條第2項規定:「本法所稱之保健功效,係指增進民眾健康、減少疾病危害風險,且具有實質科學證據之功效,非屬治療、矯正人類疾病之醫療效能,並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者。」] [6: 健康食品管理法第24條第1項規定:「健康食品業者違反第十四條規定者,主管機關應為下列之處分:一、違反第一項規定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二、違反第二項規定者,處新臺幣四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鍰。……」] 另有關健康食品標示規定部分,依健食法第13條規定[footnoteRef:7],健康食品應以中文及通用符號顯著標示包括品名、內容物名稱、食品添加物名稱、有效日期、保存方法及條件、廠商名稱、地址、核准之功效、許可證字號、「健康食品」字樣及標準圖樣、攝取量、食用時應注意事項、可能造成健康傷害以及其他必要之警語、營養成分及含量及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指定之標示事項於容器、包裝或說明書上。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下稱食安法)第22條至第28條,亦有針對食品、食品添加物、食品器具、食品容器或包裝及食品用洗潔劑標示之相關規定。 [7: 健康食品管理法第13條規定:「健康食品應以中文及通用符號顯著標示下列事項於容器、包裝或說明書上:一、品名。二、內容物名稱;其為二種以上混合物時,應依其含量多寡由高至低分別標示之。三、淨重、容量或數量。四、食品添加物名稱;混合二種以上食品添加物,以功能性命名者,應分別標明添加物名稱。五、有效日期、保存方法及條件。六、廠商名稱、地址。輸入者應註明國內負責廠商名稱、地址。七、核准之功效。八、許可證字號、「健康食品」字樣及標準圖樣。九、攝取量、食用時應注意事項、可能造成健康傷害以及其他必要之警語。 十、營養成分及含量。十一、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指定之標示事項(第1項)。第十款之標示方式和內容,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2項)。」] 除品名、有效日期等一般規定標示內容外,依健食法第13條第1項第9款規定,健康食品應以中文及通用符號顯著標示「可能造成健康傷害以及其他必要之警語」;查其目的係為使消費者於選購健康食品時,應注意食用該健康食品可能造成潛在健康傷害以及其他必要之相關事項,以保障食品安全。另依健食法施行細則第 12 條第2項規定[footnoteRef:8],標示字體適用食安法及其相關規定。爰依食安法施行細則第19條第1項第1款規定[footnoteRef:9],其標示字體之長度及寬度各不得小於2毫米。但最大表面積不足80平方公分之小包裝,除品名、廠商名稱及有效日期外,其他項目標示字體之長度及寬度各得小於2毫米。另參酌健康食品應加標示事項第8點規定[footnoteRef:10],僅規定第4點至第7點所定項目之標示內容,其字體顏色應與底色區別之規定,並無針對必要警語須與其他規定應標示資訊為不同標示呈現之規定。實務上亦多見與其他規定應標示資訊為同層次之標示,未為明顯區別。 [8: 健康食品管理法施行細則第12條第2項規定:「本法第十三條第一項第七款至第九款之標示字體,適用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及其相關規定。」] [9: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施行細則第19條第1項規定:「有容器或外包裝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物及食品添加物原料之標示,應依下列規定辦理:一、標示字體之長度及寬度各不得小於二毫米。但最大表面積不足八十平方公分之小包裝,除品名、廠商名稱及有效日期外,其他項目標示字體之長度及寬度各得小於二毫米。二、在國內製造者,其標示如兼用外文時,應以中文為主,外文為輔。三、輸入者,應依本法第二十二條及第二十四條規定加中文標示,始得輸入。但需再經改裝、分裝或其他加工程序者,輸入時應有品名、廠商名稱、日期等標示,或其他能達貨證相符目的之標示或資訊,並應於販賣前完成中文標示。」] [10: 健康食品應加標示事項第4點至第8點規定:「四、健康食品之容器或外包裝標示之注意事項,應包括下列內容:(一) 膠囊及錠狀型態者:1. 本產品非藥品,供保健用,罹病者仍需就醫。2. 請依建議攝取量食用,勿過量。(二) 膠囊及錠狀以外型態者:本產品供保健用,請依建議攝取量食用。五、健康食品之每日建議攝取量,其所含外加精緻糖十七公克以上者,應標示『本品依每日建議攝取量○○公克/毫升,所含外加精緻糖量達○○公克,請注意熱量攝取。』或等同字義之文字。六、健康食品含魚油原料者,其警語標示之內容,應包括『嬰幼兒、孕婦、糖尿病患者或正在服用抗凝血劑之凝血功能不全者,食用前請先徵詢醫師意見。』或等同字義之文字。七、健康食品含紅麴原料者,其警語標示之內容,應包括『本品與降血脂藥(statin及 fibrate 類藥物)、葡萄柚合併使用,恐會造成肝、腎損傷、橫紋肌溶解症。』或等同字義之文字。八、依前四點規定標示之內容,其字體顏色應與底色區別。」] 以本次預告草案第4點規定,針對必要警語標示部分僅規範應標示之內容,至於應標示之方式,因預告草案並無明確之規定,則須回歸前揭食安法施行細則規定。而針對衛福部其他公告須加註必要警語之食品原料部分[footnoteRef:11],雖屬於主管機關依健食法第13條第1項第11款或食安法第22條第1項第10款規定之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指定之標示事項,惟大部分均僅規範其應呈現之內容,僅部分公告以「粗體字」或「其顏色應與底色明顯不同」之呈現方式[footnoteRef:12],對應標示之呈現方式並無統一且明確之規定。 [11: 如「食品原料寬葉椴樹(Tilia platyphyllos)花之使用限制及標示規定」、「食品原料七葉膽(Gynostemma pentaphyllum)之使用限制及標示規定」,見衛福部113年7月11日衛授食字第1131301534號公告。另如「食品原料魔鬼爪(Harpagophytum procumbens)葉之使用限制及標示規定」、「食品原料諾麗(Morinda citrifolia)葉之使用限制及標示規定」、「食品原料長柄菊(Tridax procumbens)之使用限制及標示規定」、「食品原料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菌絲體培養液粉末之使用限制及標示規定」,見衛福部113年1月4日衛授食字第1121302837號公告。「以基因改造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Ast12 菌株發酵生產之食品原料蝦紅素(astaxanthin)之使用限制及標示規定」,見衛福部110年3月11日衛授食字第1101300104號公告。] [12: 如「特定疾病配方食品應加標示事項」第2點規定:「特殊營養食品中之特定疾病配方,其容器或外包裝除一般包裝食品規定標示事項外,應另標示下列事項:(一)於正面處顯著標明「特定疾病配方食品」字樣,其字體長度及寬度各不得小於零點四公分,字體大小應一致,且其顏色應與底色明顯不同。……(五)「本品屬特定疾病配方食品,不適合一般人食用,須經醫師或營養師指導使用」或等同意義之詞句,以粗體字標明,且字體應明顯與底色區別。(六)「多食對改善此類疾病並無幫助」或等同意義之詞句。(七)「本品非供靜脈注射用」或等同意義之詞句。……」見衛福部111年10月19日衛授食字第1111302673號公告。] (二)必要警語標示呈現方式亦值得重視 研究發現,警告或其他重要說明標示方面存在重大差異,且通常以小字體列印,不利閱讀也造成使用者對警告的關注較少[footnoteRef:13]。因此,增加字體大小以及使用圖形元素和顏色來強調關鍵資訊是有助於讓使用者更清晰的因素[footnoteRef:14]。顯見對於必要警語標示除了內容外,其應呈現方式亦值得重視。 [13: William H. Shrank, Jessica Agnew-Blais, Niteesh K. Choudhry, The Variability and Quality of Medication Container Labels, Arch Intern Med., Vol.167, NO.16, 2007, Retrieved From: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internalmedicine/fullarticle/412983, Last Retrieved: 2024/09/04.] [14: Emilia da Silva Pons, Cassia Garcia Moraes, Maicon Falavigna, Lisana Reginini Sirtori, Fernanda da Cruz, Guilherme Webster, Tatiane da Silva Dal Pizzol, PLoS One, Vol.14, NO.2, 2019/02/22,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386266/, Last Retrieved: 2024/09/05.] 以與我國民情較接近之日本為例,日本在雪印集體食物中毒事件、麥當勞食品混入異物等食安事件後,將「農林物資規格化及品質表示標準法【農林物資の規格化及び品質表示の適正化に関する法律,JAS法(Japanese Agricultural Standard)】」[footnoteRef:15]、「健康增進法」及「食品衛生法」內有關食品標示制度與標準整合成「食品標示法」,並於2015年(平成27年)4月開始施行。依食品標示法第4條[footnoteRef:16]授權訂定之食品標示標準[footnoteRef:17]規定,針對不同類型食品(加工食品、易腐爛食品、添加劑等)的標示內容及方式(如第22條、第27條、第35條),除文字大小、顯示面積規定外,尚有「用於顯示的文字顏色應為與背景顏色形成對比的顏色」之明確規定;而對於含有指定成分、具有功能性聲明、部分專案農產品、食品等之重要須提醒資訊(如附錄20上欄所列),須以顏色或加外框(び枠)方式呈現(如第8條第1項第8款、第22條第1項第8款),顯見日本對於必要警語標示已注意到其呈現方式應與一般標示內容不同之規定。 [15: JAS法係規定農產品品質、生產方法及標示標準,該法於2015年(平成27年)4月後相關規定已轉移至食品標示法。見京都府総合お問い合わせ窓口,JAS法とは何か?網址:https://faq.pref.kyoto.lg.jp/faq.asp?faqno=00482&sugtype=6&logid=896707629,最後瀏覽日:2024年9月4日。] [16: 食品表示法(平成25年法律第70号), e-Gov 法令検索,Retrieved From: https://laws.e-gov.go.jp/law/425AC0000000070#Mp-Ch_3-At_6-Pr_8, Last Retrieved: 2024/09/06.] [17: 食品表示基準(平成27年内閣府令第10号), e-Gov 法令検索,Retrieved From: https://laws.e-gov.go.jp/law/427M60000002010#Mpat_20, Last Retrieved: 2024/09/06.] (三)研議對健康食品必要警語標示為不同呈現之明確規定 對健康食品而言,經主管機關認定已有明確證據對人體有害之資訊,為必要警語之規範內容,亦為民眾最應關注之標示內容,爰從維護國人健康安全及消費權益而言,健康食品必要警語標示應與其他規定標示具明顯差異性,以提供充分的警示資訊予消費者。按現行健康食品有關加註必要警語應標示之方式並無統一之規範,爰建議參酌日本統一規定必要警語標示呈現方式之立法例,研議對健康食品必要警語標示為不同呈現之規定,並採與其他一般規定標示內容為對比顏色及加框等形式予以明確規定。 撰稿人:蔡琮浩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165/File_19817532.docx
R02585
WTO爭端解決機制簡析—以風電國產化爭端為例
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瞭解書(Understanding on Rules and Procedures Governing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DSU,為WTO協定附件之一)
方華香
2024-09-14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85 議題研析 1、 題目:WTO爭端解決機制簡析—以風電國產化爭端為例 二、議題所涉法規 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瞭解書(Understanding on Rules and Procedures Governing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s,DSU,為WTO協定附件之一) 三、背景說明 據報載,歐盟認為我國風電選商指定由國產化承諾高低決定排序,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而訴諸WTO 之爭端解決機制(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DSM),我相關談判人員於2024年9月13日在歐盟進行諮商 。就DSM此機制相關程序規定及該機制運作現況所面臨的危機,析述如下。 四、探討研析 (1) 基本程序規定概述 當會員國發生貿易、投資等爭議時,爭議國可依DSU向WTO爭端解決機構(簡稱DSB,由全體WTO會員組成,相當於總理事會層級)尋求解決。其基本程序略以: 1、諮商 (consultation) 爭端解決機制雖具司法性質,惟國家間爭議畢竟與國內有別,優先以爭端國諮商為程序之第一步驟(妥協優先於裁決);且當事國尚可隨時合意採取斡旋、調解及調停程序,即使在成立爭端解決小組後,仍可繼續斡旋、調解及調停之程序(DSU第5條)。而諮商、斡旋、調解及調停等程序,應予保密。 諮商請求必須以書面提出,並指出系爭措施與該措施違法之法律基礎(DSU第4.4條);未列為諮商請求之爭點,不得列為小組請求中,而小組請求即是判斷訴訟標的範圍之基準。是否諮商及諮商會議如何進行、會議時程、舉行次數等,取決於兩造合意;若被告杯葛,僅是原告可在請求諮商60日後,逕向DSB請求成立小組(DSU第4.7條)而已,故有批評見解認為強制諮商程序流於形式。 2、請求小組成立(DSU第6條) 承前述,如諮商無法解決爭端,原告可在請求諮商60日後,以書面向DSB請求成立(爭端解決)小組。然而,實務上遠超出此期限,2015年後,提出諮商請求日至提出成立小組請求日,平均約162日。此項請求至遲列入下次DSB會議議程,即成立小組,除非該次會議共識決決議不成立小組。小組成立時,訴訟標的即不得更改或擴張 。 3、成立爭端解決小組(Panel)(二審制之第一審) 首先,會先依兩造意見決定3位小組成員(其中1人為主席),若兩造無法合意,任一造可請求WTO秘書長指派小組成員(DSU第8條)。不過實務上,被告可以策略性地反對小組成員人選以拖延程序。 小組成立後,小組主席會邀請兩造召開程序會議,以決定該爭端審議之工作規則、期程表,包括提交書狀、聽證等。審理最後會提出期中報告(interim report),予兩造評論,倘未有評論,則該期中報告即應被視為最終小組報告。該最終報告,將分送各會員國,於分送60日內,DSB原則上應通過該報告,除非當事國提出上訴或DSB全體共識決不通過該報告。小組程序原則上應於6個月內完成,延長亦不得超過9個月(DSU第12條、第16.4條)。此一法定期限,實務上幾乎無法被遵守,2015年後,小組成立至報告分送約費時22個月,而期中報告至最終報告分送期間,亦往往有數月之久。 4、上訴機構(Appellate Body,AB)(二審制之終審,法律審) 對爭端解決小組所做裁決,仍可上訴。上訴機構僅限於處理爭端解決小組報告所涵蓋之法律上問題及小組所為之法律解釋部分,係扮演「法律審」之角色,事實認定則以爭端解決小組認定者為準。上訴審理期間規定為不超過60日,若延遲,最長不超過90日。AB得維持、修正或撤銷小組之法律上見解及結論(DSU第17條)。 5、履行(Compliance Procedures)程序與報復(Retaliation)程序 若認定某一措施不符合WTO規定時,應建議該相關會員立即或在「合理期間」改正該措施(通常係終止該措施),「合理期間」長短原則上由兩造合意,但自報告通過日起不得超過15個月(DSU第19條、第21.3條)。合理期間決定日起6個月後,敗訴國應於DSB會議議程中提交履行現況之報告(DSU第21.6條)。惟若其不履行裁決,勝訴國只能請求敗訴國進行補償諮商;諮商未果,勝訴國得在DSM授權下暫停對敗訴國履行WTO下之減讓或其他義務以為報復(DSU第22.2條、第22.6條),較常見手段是對敗訴國產品課以報復性關稅。 (2) DSM之危機 1、 上訴機構停擺,歐盟另主導成立替代機制,惟參加會員有限 因美國持續杯葛上訴機構成員提名,成員任期屆滿後,一直無法補足,使得上訴機構在2019年12月因不足法定人數3名而停擺。只要提出上訴,上訴機構因無法審理做出最終決定並執行,該案將呈現懸而不決之狀態,歐盟因此主導成立臨時上訴仲裁多邊協議(Multi-Party Interim Appeal Arbitration Arrangement, MPIA)做為WTO上訴機構停擺期間的替代性方案。MPIA援引DSU第25條規定,授權參與會員可經由該協議建立之臨時上訴仲裁機制,解決彼此貿易爭端,但我國目前並未加入MPIA 。 2、 審理期限逾期 案件量過大及貿易爭議之複雜度提高,造成程序嚴重延宕,絕大多數DSU之法定期限均無法被遵守,減損DSM之救濟效果,增加了會員國採取限制性貿易措施之射倖心態。蓋自諮商請求至被告完全履行(即「終止」該限制性貿易措施)常耗時數年,勝負未定之數年間,被告仍可繼續採行限制性貿易措施,減損DSM救濟功能 。 3、DSM政治負荷過大 DSM理想設計原係以諮商、調解、仲裁等政府間談判機制解決爭端。然而,據統計指出,七成六爭端進入小組程序,其中七成三小組報告經上訴至最終審,顯見大多數當事國執意爭執至最終裁決階段,而非於過程中尋求妥協。一方面迫於會員國國內利益團體壓力,會員國無法輕易讓步,另一方面貿易爭端在國際上亦有國家利益因素考量,例如烏克蘭與俄羅斯一連串爭端,會員國間難以協商。此類具政治性之重大敏感議題,使得DSM過度背負政治負荷,造成雪上加霜之困境 。 (3) 小結 本案歐盟請求我方就風電國產化比例涉及貿易限制予以諮商一節,暫先不論實體面有無理由,惟就程序面言,雖DSM以諮商或妥協為理想設計,但據文獻指出,諮商多半流於形式,「實務上,原告通常企圖藉由諮商獲取更多被告措施的資訊,以為後續小組程序做準備」 。再者,即使進入爭端解決小組程序,後續因上訴機構停擺,若上訴,似無法得到最終判決,而難以執行。爭端解決過程曠日廢時,即使最後歐盟勝訴,亦已經歷數年,屆時我國風電選商恐已履約多年,是否還能否「終止」或採取何種補償措施,效應如何,尚難估量。末者,國內廠商權益之維護及歐盟於國際上之政治經濟實力,似均難以迴避潛在政治角力考量。 撰稿人:方華香 � 呂雪彗,〈國產化爭議...經部組團赴歐盟13日首諮商 曝3-3期選商朝向「開放」、作最壞準備〉,工商時報,2024年9月1日,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40901003079-260410?chdtv,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9日。 � 因本案目前處於諮商階段,故就諮商及組成爭端解決小組程序為較多介紹;至於上訴階段,因上訴機構目前停擺,為節省篇幅,故簡略介紹之,合先敘明。 � 整理自:黃立主講,〈WTO 爭端解決機制簡介〉,2003專題演講,理律文教基金會,網址:https://www.leeandli.org/wp-content/uploads/2024/06/2003%E5%B0%88%E9%A1%8C%E6%BC%94%E8%AC%9B_WTO%E7%88%AD%E7%AB%AF%E8%A7%A3%E6%B1%BA%E6%A9%9F%E5%88%B6%E7%B0%A1%E4%BB%8B.pdf,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9日;李柏青,〈程序的權與變—淺說WTO爭端解決機制〉,《貿易政策論叢》,第32期,2020年8月,頁146-148。 � 李柏青,同前註,頁148-149。 � 整理自:黃立主講,同註3;李柏青,同註3,頁150-154、156;張心悌,從法律經濟分析觀點論WTO爭端解決機制,中正法學集刊,第15期,2004年4月,頁191。 � 整理自:黃立主講,同註3;李柏青,同註3,頁158-161;張心悌,同註5,頁192。 � 張愷致,〈RTA與WTO爭端解決機制競合研析〉,《貿易政策論叢》,第31期,2019年9月,頁61;黃禾田,〈WTO臨時上訴仲裁多邊協議正式運作〉,2020年8月12日,網址:https://web.wtocenter.org.tw/Mobile/page?pid=343322&nid=120,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1日;鄭昀欣、羅絜,〈淺析WTO爭端解決替代方案—「多方臨時上訴仲裁協議」〉,2024年3月18日,網址:https://web.wtocenter.org.tw/Page/21/396233,最後瀏覽日期:2024年9月11日。 � 李柏青,同註3,頁166。 � 李柏青,同註3,頁167-168。 � 李柏青,同註3,頁148。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105/File_19817468.doc
R02584
動物園及動物展演管理相關法制研析
野生動物保育法;動物保護法;終身學習法;動物展演管理辦法
趙俊祥
2024-09-14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84 議題研析 一、題目:動物園及動物展演管理相關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野生動物保育法、動物保護法、終身學習法、動物展演管理辦法 三、背景說明 (一)農業部在今(113)年7月底公告施行新修正之《動物展演管理辦法》(下稱本辦法)條文中從嚴規範水陸域野生動物展演[footnoteRef:1]。動保團體肯定本次修正方向,並指出目前世界上已有13個國家不允許為了娛樂活動圈養展示鯨豚,加拿大、法國也在逐步退場[footnoteRef:2]。 [1: 《動物展演管理辦法》第5條第2項規定,申請動物展演許可,應填具申請書並檢附「八、展演之動物屬野生動物保育法應申請同意者,其同意證明文件。」第6條第2項規定:「展演之動物屬野生動物保育法應申請主管機關同意者,前項第四款之展演方式,應以該主管機關同意陳列、展示之內容為限。」即本辦法修正後,納入野保法之動物,包括海豚秀的表演也因此被更嚴格管理。] [2: 溫嘉楷,農業部提新版動物展演管理辦法 業者將轉型海豚表演內容,公視新聞網,113年8月26日,網址:https://news.pts.org.tw/article/711665。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6日。] (二)本辦法此次修正肇因於2022年農業部(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11年9月26日農牧字第1110714819號函釋陸域野生動物不得展演,該函釋乃為回應111年3月臺灣動物平權促進會、關懷生命協會、鳥語獸躍等動保團體之要求所公告。上述團體揭發某動物園10年來養死8隻長頸鹿,並於反對其再進口野生動物議題時,揭露圈養環境惡劣,動物表演違反教育與動物福利;付費體驗行程不僅違反動物習性,更是不尊重生命的行為。當時該園付費體驗活動,遊客付費近新臺幣2,000元,即可搭乘籠車進入猛獸區餵食獅子老虎等野獸[footnoteRef:3]。讓民眾用夾子穿出籠車鐵網餵食動物,有人故意吊高肉塊,誘使猛獸趴到鐵籠上吃,以逗弄戲耍動物為樂[footnoteRef:4]。此恐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以下簡稱《野保法》)的教育、學術研究目的[footnoteRef:5]。 [3: 楊淑閔,動團抨擊付費餵猛獸 促成陸域保育類動物禁表演,中央社,113年8月25日,國內文教版。] [4: 楊淑閔,同註3。] [5: 《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4條第2項規定:「保育類野生動物之活體,其輸入或輸出,以學術研究機構、大專校院、公立或政府立案之私立動物園供教育、學術研究之用為限。」] 四、探討研析 (一)因應動物園轉型為保育原生物種及收容動物照護之世界潮流,建議加強《野保法》及《動保法》中動物園動物保護之規範 我國就有關動物園的定位,在現行法規中之《終身學習法》將動物園定為終身學習機構[footnoteRef:6],因此動物園也被定位為具有教育及保育功能的機構[footnoteRef:7]。不過針對動物園是否僅具有教育功能,一直有質疑的聲音存在[footnoteRef:8]。而依目前世界潮流趨勢,動物園已從過去的休閒娛樂、環境教育,漸漸轉型為保育原生物種及收容動物照護的發展方向。 [6: 《終身學習法》第4條規定:「終身學習機構之種類如下:一、社會教育機構:……(六)動物園。……。」] [7: 依臺北市立動物園官網所載,圓山時期的動物園著重飼養動物以「提供國民休閒育樂」,搬遷木柵新園區後,則與世界新潮流接軌,致力於養護動物以「推展環境教育」,並及於「研究與保育」工作。臺北市立動物園,歷史沿革,網址:https://www.zoo.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5665649756190634&sms=631762AE911CAAED&s=0EFB210467C71411,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6日。] [8: 「如果動物園真有教育意義,可知平均遊客待在一個動物圍欄前面時間有多少?依據臺灣動物社會研究會106年統計,平均1個人20至30秒,然後就直接離去。這樣的短的時間可以學到什麼?充其量只能知道那動物長什麼樣子罷了。……動物園真正的目的,不過就是賣『萌』、賣牠們的『可愛』,……動物就是動物園包裝成的商業明星、動物園的玩偶,沒用了就一腳踢開,拿去『借殖』,壓榨最後的利益。真正的『物種圈養保存』,應是一邊圈養、一邊讓牠學著適應野外的棲息地。而不是像動物園這樣,打著保種的名號,包裝著商業利益。」王作城,教育?保育?動物園的意義在哪?,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105年8月,網址:https://www.apatw.org/project-article/5871,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6日。] 現行《野保法》與動物園有關之條文,包括第24條、第25條、第31條、第38條、第39條及第51條,其中與收容相關條文僅規定於第31條第5項,規範上實有不足;而第2章「野生動物之保育」,是規範野生動物於其棲地之保育,非針對動物園之野生動物。《野保法》第1條既規定其立法目的:為保育野生動物,維護物種多樣性,與自然生態之平衡,特制定本法;自不應遺漏動物園之野生動物保育規定。爰建議未來修法時應通盤檢討,加強動物園野生動物之保育。另外,為尊重動物生命及保護動物,增進動物福利,特制定《動物保護法》(以下簡稱《動保法》),惟《動保法》對動物園動物保護之規範,更是完全付之闕如,只能適用動物之一般保護,規範上亦實有不足。考量動物園動物與其他動物所處環境有很大不同,為達《野保法》及《動保法》尊重動物生命及保護動物,並增進動物福利之意旨,建議另針對動物園動物之保護明文增訂相關規定或違反規定之罰則。 (二)建議於《野保法》明定不得以保育類野生動物進行表演或與人互動,以落實保育野生動物及保護動物之立法目的 有關動物「展演」之定義,依《動保法》第3條第13款規定:「展演:在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以動物[footnoteRef:9]供展示、表演或與人互動。」同法第6條之1第1項規定:「任何人不得以動物進行展演。但申請經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許可,或屬中央主管機關公告免經許可之展演動物類型、條件、方式或場所者,不在此限。」根據該條文授權訂定之《動物展演管理辦法》第5條第2項第8款則規定展演之動物屬《野保法》應申請同意者,應檢附證明文件。然則《野保法》僅於第3條第14款對「展示」定義如下:「展示:係指以野生動物或其產製品於公開場合供人參觀者。」其他條文並未對「展演」有相關規範。 [9: 《動物保護法》第3條第1款規定:「動物:指犬、貓及其他人為飼養或管領之脊椎動物,包括經濟動物、實驗動物、寵物及其他動物。」] 關於保育類野生動物「展演」之疑義,農業部(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曾於前函釋中說明:「四、……1.地方主管機關依《野保法》第35條[footnoteRef:10]及同法施行細則第33條第2項[footnoteRef:11]規定,作成同意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陳列、展示之行政處分時,應敘明該保育類野生動物不得進行表演及與人互動之行為,如有違反者,應依同法施行細則第33條第3項規定廢止原同意文件。」 [10: 《野生動物保育法》第35條規定:「保育類野生動物及其產製品,非經主管機關同意,不得買賣或在公共場所陳列、展示。(第1項)前項保育類野生動物及其產製品之種類,由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第2項)」] [11: 《野生動物保育法施行細則》第33條第2項規定:「依本法第三十五條第一項規定申請在公共場所陳列、展示者,應於預定陳列、展示開始一個月前填具申請書,向該管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提出,經同意後始得為之。」] 是以,《動保法》之「展演」應包括「展示、表演或與人互動」,但《野保法》之「展示」則不包含「表演或與人互動」,兩者之定義範圍尚有不同。亦即《野保法》第35條僅開放保育類野生動物於主管機關許可後,可「陳列、展示」,但並未開放「表演或與人互動」。本辦法第5條第2項第8款之野生動物「展演」,依本辦法第6條第2項之規定:展演之動物屬野生動物保育法應申請主管機關同意者,展演方式應以該主管機關同意陳列、展示之內容為限。可見依然限縮在《野保法》之「陳列、展示」。爰建議於《野保法》第35條及相關條文,明定不得以保育類野生動物進行表演或與人互動,並增訂違反者之處罰規定;以求落實有關法令保育野生動物及保護動物之立法目的與時代趨勢,並避免規範不足產生適用疑義。 撰稿人:趙俊祥 2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103/File_19817466.docx
R02583
旅宿業訂房網站平臺管理之相關法制研析
發展觀光條例
陳淑敏
2024-09-13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83 議題研析 一、題目:旅宿業訂房網站平臺管理之相關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發展觀光條例 三、背景說明 交通部觀光署 (以下簡稱觀光署)統計,非法旅宿 112年共計有新臺幣1.45億元罰款,數字年年升高,大多數查緝到的是非法日租套房。據悉,觀光署多次請訂房平臺下架非法旅宿,但訂房平臺總以「總公司在境外」推託。旅宿業者批評,觀光署管不動訂房平臺,數位發展部(以下簡稱數發部)不出手,是放任非法旅宿繼續囂張的源頭 。 四、探討研析 (一)應積極研議訂房網路平臺對非法旅宿管制措施之法規調適 由於資訊科技與網路技術發達,數位平臺之重要性與規模不斷提高,對經濟與社會的影響亦在擴大中;而為防止境外網路犯罪,世界各國已逐步立法規範網際網路平臺交易行為。在討論網際網路平臺衍生的相關問題前,不可忽視的是網際網路平臺的匿名性、以及跨境傳輸特性,傳統法令適用至網際網路活動時,往往因為網際網路平臺匿名性以及跨境傳輸特性,使得象徵國家主權的法律適用上發生困難,進而使網際網路平臺衍生的問題難以解決 。 為遏止非法旅宿及保障消費者權益,發展觀光條例雖業於106年1月11日修正公布增訂第55條之1規定:「未依本條例規定領取營業執照或登記證而經營觀光旅館業務、旅行業務、觀光遊樂業務、旅館業務或民宿者,以廣告物、出版品、廣播、電視、電子訊號、電腦網路或其他媒體等,散布、播送或刊登營業之訊息者,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僅增訂罰鍰卻無立即之管制措施。觀光署雖表示,日後將針對國內外訂房網站查緝,並研擬修正發展觀光條例,未來修法後會要求非法房源於3個月內下架,將過去無法可管的訂房平臺納入裁罰範圍,並要求境外訂房網業務須在臺設立分公司,符合消費者權益、交易糾紛等旅宿法規,以便納管 。惟發展觀光條例近2次修正(108年6月19日及111年5月18日公布),均未有非法房源下架之修法內容;而觀光署復於111年表示已多次行文及邀集該等境外訂房網站業者開會,要求將非法旅宿資訊下架,就發生消費爭議的非法旅館,要求該境外訂房網站下架 。 於法制面要求網路平臺提供者、網際網路應用服務提供者、網際網路接取服務提供者及相關機關,移除網路上之不當內容,即為現代社會的重要課題 。數發部業於本(113)年5月告知平臺業者,在臺灣要遵守臺灣法律,就像臺灣各種網路公司到美國、日本經營,亦須遵守當地法律規範是一樣的 。我國目前是以分散式立法之方式,由各該主管機關於其主管法規中,規範相關內容 ;經查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第48條第2項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13條第1項 及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第70條之1第3項 ,皆已明定網際網路平臺之限期移除、下架及限制瀏覽等規定,爰訂房網路平臺或可循上述方式,研議要求網路訂房平臺將非法內容限期移除或下架等,明確規範於發展觀光條例,俾以完善法制。 (二)應建立網際網路平臺之溯源機制 有論者認為,歐洲聯盟對於網際網路管制之議題,有深入且長期的研究與投入,並且已見積極完整的立法與政策規劃,以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s Act, DSA)為例,為數位平臺治理制定新標準,提供網路使用者更周全的保護,其旨在保護網際網路平臺使用者之各項基本權利,要求網際網路平臺應建立公開透明之制度,以及明確之問責機制。要求網際網路平臺對特定在網際網路平臺從事商業活動的企業,應該有溯源機制 ,使網際網路平臺或使用者可以明確、具體追溯實際從事商業活動的企業,以利網際網路平臺或使用者在實體世界中,對其商業活動提起救濟或追訴行動。溯源機制可以解決網際網路活動的匿名性與跨國活動所衍生的問題,透過可追溯網際網路使用者的方式,落實有效犯罪追溯或司法救濟,為可行性較高且爭議較低的手段 ,相關主管機關或可參酌擴大落實。 撰稿人:陳淑敏 � 原為交通部觀光局,於112年9月15日改制為交通部觀光署。 � 依交通部觀光署協助地方政府執行違法旅宿管理工作補助要點第2點規定,所謂非法旅宿係指未依發展觀光條例領取旅館業登記證或民宿登記證而經營住宿業務者。 � 陳祐誠、李奇叡,非法旅宿難下架 數發部挨轟擺爛,中國時報,113年8月27日,第A6版。 � 李猶博,〈我國網際網路平臺管制立法建議〉,《新社會政策雙月刊》,第85期,112年4月,頁42。 � 于佳云,查緝訂房平臺打擊違法旅宿 觀光局擬修法強制業者下架,ETtoday新聞雲,107年6月21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1195837.htm,最後瀏覽日期:113" �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1195837.htm,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4日。 � 吳姿賢,境外平臺可訂到非法旅館 觀光局:會要求下架,好房網News by 聯合新聞網,111年6月13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672700338353.html,最後瀏覽日期:113" �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672700338353.html,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4日。 � 李淑瓊,《移除網路不當內容之法制問題研析(編號:R02452)》,臺北市,立法院法制局,113年5月。 � 馬瑞璿,數發部要求投資廣告實名制 臉書:改系統要8個月,聯合新聞網by聯合報,113年5月28日,網址:� HYPERLINK "https://udn.com/news/story/7240/7992130,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10" �https://udn.com/news/story/7240/7992130,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10�日。 � 同註7,李淑瓊。 � 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第48條第2項規定:「前項以外之宣傳品、出版品、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業者違反第14條第1項報導或記載規定者,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處負責人新臺幣6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沒入第14條第1項規定之物品、令其限期移除內容、下架或其他必要之處置;屆期不履行者,得按次處罰至履行為止。」 �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13條第1項規定:「網際網路平臺提供者、網際網路應用服務提供者及網際網路接取服務提供者,透過網路內容防護機構、主管機關、警察機關或其他機關,知有性侵害犯罪嫌疑情事,應先行限制瀏覽或移除與犯罪有關之網頁資料。」 � 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第70條之1第3項規定:「網際網路平臺提供者、網際網路應用服務提供者、網際網路接取服務提供者或其他網路傳播媒體業者,不得刊登或播送違反前二項規定之廣告;於刊登或播送後,始知有前開情事者,應主動或於司法警察機關通知期限內移除、限制瀏覽、停止播送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 � 參歐洲聯盟數位服務法-第3章透明、安全的線上環境的盡職調查義務-第30條交易者的可追溯性之規定。Digital Services Act Article 30 Traceability of traders:「1.Providers of online platforms allowing consumers to conclude distance contracts with traders shall ensure that traders can only use those online platforms to promote messages on or to offer products or services to consumers located in the Union if, prior to the use of their services for those purposes, they have obtained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where applicable to the trader:⋯⋯。」 � 同註4,李猶博,頁42、44。 1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098/File_19817449.doc
R02582
友好國家派遣協訓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國防法;條約締結法
康世宗
2024-09-13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82 議題研析 一、題目:友好國家派遣協訓相關法制問題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國防法、條約締結法 三、背景說明 據報導[footnoteRef:1],美國國防部正在研擬擴大對包括臺灣在內等友好國家的協訓範圍,從現行僅限反恐,進一步擴大到增強防衛能力,以抵禦可能的入侵或衝突,在臺灣面臨巨大敵情威脅的背景下,擴大美國特種部隊協助臺灣訓練正規軍和特種部隊執行額外的非正規任務,將能提高部隊的威嚇能力,期使在未來可能爆發衝突時發揮作用。引發友好國家派遣協訓相關法制問題討論。 [1: 李麗慎,美媒:美特種部隊協訓 擬擴大到抗中,台灣時報,113年8月27日,第6版。] 四、探討研析 (一)友好國家派遣在我國領域內之軍隊或軍人,其權利義務及相關事宜,應以條約或協定定之,依法接受國會之監督 依國防法第33條規定略以:「中華民國本獨立自主、相互尊重之原則,與友好國家締結軍事合作關係之條約或協定,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復依國防法第34條第1項規定:「友好國家派遣在中華民國領域內之軍隊或軍人,其權利義務及相關事宜,應以條約或協定定之」。爰此,依上揭規定,我國與友好國家發展軍事合作關係,應締結條約或協定,俾作為執行之依據,同時為發展友我國家之軍事合作關係,對其派遣在我國領域內之軍隊或軍人,其權利義務須以條約或協定定明並為特別規範,以接受國會之監督。 依條約締結法(下稱「本法」)第3條第1項及第2項規定:「本法所稱條約,指國際書面協定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具有條約或公約名稱。二、定有批准、接受、贊同或加入條款。三、內容涉及人民之權利義務。四、內容涉及國防、外交、財政或經濟上利益等國家重要事項。五、內容與國內法律內容不一致或涉及國內法律之變更(第1項)。本法所稱協定,指條約以外,內容對締約各方均具有拘束力之國際書面協定(第2項)」。復依本法第8條第1項規定:「條約案經簽署後,主辦機關應於三十日內報請行政院核轉立法院審議。但未具有條約或公約名稱,且未定有批准、接受、贊同或加入條款之條約案,其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主辦機關應於簽署後三十日內報請行政院備查,並於條約生效後,主辦機關應報請行政院轉呈總統公布,並送立法院查照:一、經法律授權簽訂。二、事先經立法院同意簽訂。三、內容與國內法律相同」。此外,依本法第12條第1項規定:「協定經簽署後,主辦機關應於三十日內報請行政院備查,並於協定生效後,以適當方式周知及送請立法院查照。但其內容涉及國家機密或有外交顧慮足以影響國家安全或利益者,不在此限」。 綜言之,除協定之內容涉及國家機密或有外交顧慮足以影響國家安全或利益者外,其餘條約或協定,依法均需送立法院審議或查照,以接受國會之監督。爰此,基於「例外從嚴」之法理,相關主管機關依上揭國防法規範與友好國家締結軍事合作關係之協定,援引本法第12條第1項但書規定之情形時允宜審慎,以免失去依法接受國會監督之原始立法目的。 (二)因應情勢變遷,適時研修外國人經許可於我國軍隊服勤之相關規範,以與時俱進,並符實需 依國防法第34條第2項規定:「外國人得經國防部及內政部之許可,於中華民國軍隊服勤。」。換言之,基於國家安全考量等因素,外國人如自願於中華民國軍隊服行勤務,應經國防部及內政部等權責機關之許可,以昭慎重。 至於上揭國防法第34條第2項規定所稱「中華民國軍隊」範圍為何?依國防法第4條規定:「中華民國之國防軍事武力,包含陸軍、海軍、空軍組成之軍隊(第1項)。作戰時期國防部得因軍事需要,陳請行政院許可,將其他依法成立之武裝團隊,納入作戰序列運用之(第2項)」。因應未來國際環境、地緣政治或敵情威脅等因素,有無評估成立陸軍、海軍、空軍以外其他軍隊(軍種)之可能性?例如:參考美國太空軍或無人機(具)部隊,規劃成立太空或無人機(具)等新興科技軍種;又依國防法第4條第2項規定,作戰時期仍有將「其他依法成立之武裝團隊」,例如:海洋委員會所屬海岸巡防機關之武裝團隊,納入作戰序列運用之可能性,爰此,應經許可之機關,是否僅限於國防部及內政部?綜上,為落實上揭國防法相關規定,俾達周延維護國家安全之立法目的,建議適時評估國防情勢與需求,研修外國人經許可於我國軍隊服勤之相關規範,具體明確國防軍事武力及武裝團隊之範圍,以與時俱進,並符實需。 撰稿人:康世宗 3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096/File_19817447.docx
R02581
全民健康保險依附投保之法制研析
全民健康保險法
李郁強
2024-09-13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81 議題研析 一、題目:全民健康保險依附投保之法制研析 二、議題所涉法規 全民健康保險法 三、背景說明 國人退休後之全民健康保險(以下簡稱健保)納保方式,依現行規定須以眷屬身分依附配偶或子女納保。罕病基金會創辦人近日表示,想獨自投保卻未能如願,還被問到是否遭受家暴[footnoteRef:1]。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以下簡稱健保署)表示,若保險對象不依規定參加保險,先以輔導為主,若仍故意不願配合,可罰新臺幣(以下同)3千元至1萬5千元罰鍰,於罰鍰及保險費未繳清前,暫不予保險給付。子女等親屬若不願為眷屬繳交健保費,亦可罰3千元至1萬5千元罰鍰(《全民健康保險法》(以下簡稱《健保法》)第91條[footnoteRef:2])[footnoteRef:3]。 [1: 罕病基金會創辦人退休後之健保,原依附配偶採用第六類身分投保,配偶今年辭世,於除戶4個多月後,收到健保署通知,其被移出第六類而無健保,須以眷屬身分依附子女投保。除非符合《全民健康保險法》第12條規定。該條規定:「符合第二條規定之被保險人眷屬,應隨同被保險人辦理投保及退保。但有遭受家庭暴力等難以隨同被保險人辦理投保及退保之情形,經主管機關認定者,不在此限。」。沈能元,退休自己繳健保遭拒「須依附子女」 罕病基金會創辦人:想作自主老人 卻被問「被家暴?」建議健保署研議納保機制,聯合報,113年8月26日,第A7版。] [2: 《全民健康保險法》第91條規定:「保險對象不依本法規定參加本保險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並追溯自合於投保條件之日起補辦投保,於罰鍰及保險費未繳清前,暫不予保險給付。」] [3: 沈能元,同註1。] 四、探討研析 (一)為維護退休者尊嚴,建請主管機關研議退休者獨自投保全民健康保險之可行性 現今社會高齡化加上少子化,年輕人的經濟負擔及工作壓力沉重,法律規定依附眷屬投保,徒增家庭糾紛的可能性:子女不只1位時,依附哪位子女可能起紛爭;增加子女經濟負擔,可能造成對退休父母言語不耐甚至動手,卻因父母愛面子,導致受暴通報率極低,證明取得不易,難以適用因遭受家暴而以第六類被保險人身分投保[footnoteRef:4]。 [4: 《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第18條第2項、第3項規定:「本法第十二條所稱難以隨同被保險人辦理投保及退保之情形如下:一、父母離婚、分居、行蹤不明或未盡扶養義務,由祖父母扶養。二、子女行蹤不明或未盡扶養義務,由孫子女扶養。三、非婚生子女由祖父母扶養。四、持有保護令或出示警政、社政機關介入處理及其他經保險人認定證明文件之家庭暴力被害人。五、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之情形。(第2項)保險對象有前項情形且無其他應隨同投保之被保險人時,應以第六類被保險人身分投保。(第3項)」] 現行《健保法》將被保險人分為六類(第10條第1項[footnoteRef:5]),退休者無眷屬可依附者以第六類投保,卻強制有眷屬之退休者必須依附投保,實有失公允。建請主管機關研議讓退休者可自由選擇依附眷屬或獨自投保健保之可行性。 [5: 《全民健康保險法》第10條第1項規定:「被保險人區分為下列六類:一、第一類:(一)政府機關、公私立學校之專任有給人員或公職人員。(二)公、民營事業、機構之受僱者。(三)前二目被保險人以外有一定雇主之受僱者。(四)雇主或自營業主。(五)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自行執業者。二、第二類:(一)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而參加職業工會者。(二)參加海員總工會或船長公會為會員之外僱船員。三、第三類:(一)農會及水利會會員,或年滿十五歲以上實際從事農業工作者。(二)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而參加漁會為甲類會員,或年滿十五歲以上實際從事漁業工作者。四、第四類:(一)應服役期及應召在營期間逾二個月之受徵集及召集在營服兵役義務者、國軍軍事學校軍費學生、經國防部認定之無依軍眷及在領卹期間之軍人遺族。(二)服替代役期間之役齡男子。(三)在矯正機關接受刑之執行或接受保安處分、管訓處分之執行者。但其應執行之期間,在二個月以下或接受保護管束處分之執行者,不在此限。五、第五類:合於社會救助法規定之低收入戶成員。六、第六類:(一)榮民、榮民遺眷之家戶代表。(二)第一款至第五款及本款前目被保險人及其眷屬以外之家戶戶長或代表」。] (二)建議將依附投保之直系血親尊親屬限制於二親等以內 被保險人之眷屬,定義於《健保法》第2條第2款規定,有3種類型:1.被保險人配偶,且無職業者。2.被保險人之直系血親尊親屬,且無職業者。3.被保險人二親等內直系血親卑親屬未成年且無職業,或成年無謀生能力或仍在學就讀且無職業者。相對於「直系血親卑親屬」限制於「二親等以內」,「直系血親尊親屬」並未限制親等。 關於依附投保,現行《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第18條第1項規定(101年修正時增訂[footnoteRef:6]):「保險對象分屬二位以上被保險人之眷屬,且無本法第十二條規定難以隨同被保險人辦理投保及退保之情形者,應依下列順序,擇一被保險人依附投保:一、配偶或一親等直系血親。二、二親等直系血親。三、三親等以上直系血親卑親屬。」 [6: 修正前規定如下:「為二位以上被保險人之眷屬者,應擇一投保;其選擇以直系血親眷屬身分投保者,除有下列無法隨同投保之特殊情形外,應隨親等最近之被保險人投保:……」。] 換言之,曾祖父(母)本人、其配偶、子女、孫子女無職業,只要曾孫子女有職業,就要依附曾孫子女投保,無法以第六類獨自投保。且既然追至曾孫,推知依附曾孫投保者,可能尚有無職業之父母、祖父母,這對曾孫而言何其沉重?子女連父母的健保費都不一定樂於負擔,更何況是曾祖父母?爰建議健保法第2條第2款第2目比照第3目規定,亦即直系血親尊親屬限於二親等以內,將《健保法》第2條第2款第2目規定修正為「被保險人 二親等內直系血親尊親屬,且無職業者。」,且《全民健康保險法施行細則》第18條第1項規定配合刪除第3款[footnoteRef:7]。 [7: 至於三親等以上直系血親尊親屬之健保費,則建議衛生福利部考量擴大現行補助年齡及免除排富規定。目前衛生福利部對年滿70歲以上中低收入老人自付健保費全額補助,65歲以上健保費由各地方政府補助。各級政府辦理保險對象健保費補助項目一覽表,113年8月22日,網址:https://www.nhi.gov.tw/ch/cp-4721-0d598-2645-1.html,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9日。各地方政府補助程度不一,例如:依據《臺北市老⼈全⺠健康保險保險費⾃付額補助辦法》,臺北市市民65歲以上、設籍1年、所得稅率不超過20%,每人每月至多補助826元(以健保署第6類保險對象自付額為限),低於826元者核實補助。雲林縣政府對百歲人瑞健保費全額補助。周麗蘭,雲林人瑞健保費縣府全包 老年身心障礙者補助一半,工商時報,113年1月25日。網址: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0125701360-431401,最後瀏覽日期:113年9月9日。] 撰稿人:李郁強 2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094/File_19817445.docx
R02580
提高樂齡長者參與終身學習相關問題研析
終身學習法;非正規教育學習成就認證辦法;終身學習課程實施及非正規教育課程補助辦法
郭憲鐘
2024-09-11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80 議題研析 1、 題目: 提高樂齡長者參與終身學習相關問題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終身學習法、非正規教育學習成就認證辦法、終身學習課程實施及非正規教育課程補助辦法 3、 背景說明 隨著人口結構劇變、國民所得提升及公民權利意識興起等因素影響,教育部為落實學習社會白皮書、體現終身學習法的精神,於今(113)年核定全國(含離島)各鄉鎮市區計369所樂齡學習中心,並擴大至2,997個村里實施,提供樂齡長者都能就近在社區參與終身學習的機會[footnoteRef:1]。同時為表揚在終身學習領域傑出人士,日前亦公布全國終身學習楷模28位獲獎名單[footnoteRef:2]。教育部表示,隨著我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工智慧也正在改變未來生活,加上全球化科技的快速發展,樂齡長者終身學習及教育實施方式亦需要與時俱進[footnoteRef:3]。爰有必要持續檢討提高樂齡長者參與終身學習的模式,以擴大推動成效。 [1: 林志成,55歲以上民眾就近學習教育部核定369所樂齡學習中心,中時新聞網,113年4月21 日,網址:https://chinatimes.com,最後瀏覽日期:113年8月25日。 ] [2: 其中新北市94歲徐老先生自76歲起,連續18年不間斷在淡水社區大學學習行書等書法課程,運用所學回饋社區,踐實「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的精神,因而榮獲「學習者」優等獎。參見董冠怡,新北4人獲選全國終身學習楷模、75歲門外漢苦練多年到參加鋼琴演奏,自由時報電子報,113年8月12日,網址:https:ltn.com.tw,最後瀏覽日期:113年8月25日。] [3: 教育部,第2期高齡教育中程發展計畫(110-113年),110年2月,頁1,網址:https:www.edu.tw,最後瀏覽日期:113年8月27日。] 4、 探討研析 (一)為鼓勵樂齡長者參與學習新興科技課程,允宜將科技領域課程明文納入補助範圍 依終身學習法第13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為鼓勵國民參與終身學習意願,對非正規教育之學習,應建立學習成就認證制度,並作為入學採認、學分抵免或升遷考核之參考(第1項)。前項學習成就認證制度,應包括課程之認可、學分證明之發給、入學採認、學分抵免之條件及其他相關事項;其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2項)。」復依非正規教育學習成就認證辦法第4條規定:「前條[footnoteRef:4]申請認可之非正規教育課程,以其內容具有相當於專科學校副學士班及大學學士班開設之人文、藝術、社會或 科技領域之課程為限。」惟查現行終身學習課程實施及非正規教育課程補助辦法第3條[footnoteRef:5]所定,適用該補助辦法之終身學習課程範圍,包括「社區教育」、「語文學習」、「人文鄉土」、「家庭教育」、「法令常識」、「多元培力」及其他配合國家政策發展需求開設之課程或教育活動等七大項課程,至於 科技領域之課程則尚未明確歸屬於第3條第6款多元培力或第7款其他配合國家政策發展需求開設之課程範圍。爰有必要檢討明文將科技領域課程納入補助範圍,俾利主管機關遵循辦理。 [4: 依非正規教育學習成就認證辦法第3條規定:「終身學習機構申請認可之非正規教育課程,以學分課程為限,分為單科課程及學程課程二類。」] [5: 依終身學習課程實施及非正規教育課程補助辦法第3條規定:「本辦法所定終身學習課程,其範圍如下:一、社區教育:現代公民素養、公共事務參與、在地認同、地方文化、社區性別平等教育等課程或教育活動。二、語文學習:我國語文課程或教育活動。三、人文鄉土:民俗節慶、傳統手工藝、戲劇樂曲、鄉土建築、地方產業及古蹟等人文鄉土特色課程或教育活動。四、家庭教育:依家庭教育法及家庭教育法施行細則所定家庭教育範圍之課程或教育活動。五、法令常識:憲政、移民法規、戶籍法規、國籍法規、民事、刑事、社會秩序維護、消費者保護、教育、衛生福利、勞動及其他基本法律常識。六、多元培力:提供各類生活技能之輔導學習。七、其他配合國家政策發展需求開設之課程或教育活動。」] 依據教育部於「第2期高齡教育中程發展計畫」內容指出,行政院為延長國人健康年數、減少失能老人人口,建構「健康、幸福、活力、友善」高齡社會新圖像為願景;其中包括提供高齡者多元創新的學習管道[footnoteRef:6]。近年來,隨著AI人工智慧與數位科技的快速發展,數位科技與網際網路的使用帶給人們生活與工作上極大的便利,不僅改變了人類日常生活,也將帶來衝擊每個人的老年生活[footnoteRef:7]。爰為結合現代科技與網路媒體的發展,有必要進行研發創新多元學習模式,提供樂齡長者選擇參與。爰此,參考非正規教育學習成就認證辦法第4條有關科技領域課程之規定,允宜檢討終身學習課程實施及非正規教育課程補助辦法第3條所定終身學習課程範圍,明確將科技領域課程明文納入「多元培力」項目中之補助範圍,將第3條第6款修正為:「多元培力:提供各類生活技能及 科技領域 之輔導學習。」 [6: 教育部,第2期高齡教育中程發展計畫(110-113年),110年2月,頁1,網址:https:www.edu.tw,最後瀏覽日期:113年8月28日。] [7: 同前註,頁6。] (二)為普及樂齡者學習機會,允宜檢討補助適用對象之學歷限制 依終身學習法第20條第2項規定:「前項對象參與依第十三條第二項[footnoteRef:8]所定辦法規定之認可課程,中央主管機關得酌予補助其所繳納之學費;其補助對象、補助方式、比率、程序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2項)。」復依終身學習課程實施及非正規教育課程補助辦法第2條規定;「本辦法適用對象如下:一、原住民。二、身心障礙者。三、低收入戶。四、新住民:臺灣地區人民之配偶為外國人、無國籍人、大陸地區人民及香港、澳門居民。 五、未完成國民義務教育且年滿五十五歲者。」 [8: 依終身學習法第13條第2項規定:「前項(非正規教育)學習成就認證制度,應包括課程之認可、學分證明之發給、入學採認、學分抵免之條件及其他相關事項;其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依據內政部「內政統計通報」資料顯示,隨著教育制度的變革與普及化,至110年底國人識字率、就學率及升學率均持續上升,其中55歲至59歲國(初)中教育程度比例為佔23.95%、國小3.87%、自修0.03%、不識字0.11%;60歲至64歲國(初)中教育程度比例為27.92%、國小10.79%、自修0.07%、不識字0.32%;65歲以上國(初)中教育程度比例為14.74%、國小42.55%、自修0.89%、不識字4.43%[footnoteRef:9]。教育部表示,為因應高齡化社會的環境變遷,前於106年1月公布實施第1期高齡教育中程發展計畫,希冀達成四大目標之一,即為「普及高齡學習機會」。活躍老化也一直是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倡導的重要議題,惟由於我國現行樂齡長者參與樂齡學習率仍低,如何普及學習機會實為當務之急[footnoteRef:10]。 [9: 內政統計通報,111年第18週,內政部統計處,111年4月29日,頁4,網址:https:// ws.moi.gov.tw,最後瀏覽日期:113年8月30日。] [10: 同註6,教育部,頁3。] 另依據衛生福利部調查老人生活狀況發現,國內65歲以上老人對於未來最擔心的問題以「身體健康」最高,其次是「經濟來源」,諸如老年貧窮、年金等,再來是生病時的「照顧問題」,如長期照護、老年扶養、空巢獨居、居住及遺產分配[footnoteRef:11]。考量退休後高齡長者收入減少,一旦參與終身學習學費太高,將大大地減低其參與學習意願。因此,主管機關在規劃推動樂齡長者參與終身學習之教學相關問題時,為避免學費因素所可能限制其學習機會,允宜評估研議檢討終身學習課程實施及非正規教育課程補助辦法第2條第5款,有關補助適用對象學歷需符合未完成國民義務教育之規定,考量國人教育程度之普及化情形,酌予放寬補助對象之範圍。 [11: 同註6,教育部,頁16] 撰稿人:郭憲鐘 3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063/File_19817326.docx
R02579
代理教師敘薪不採計職前年資相關問題研析
教師法;教師待遇條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
傅朝文
2024-09-10
僅供委員問政所需參考 不代表本院意見或立場 編號:2579 議題研析 1、 題目:代理教師敘薪不採計職前年資相關問題研析 2、 議題所涉法規 教師法、教師待遇條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 3、 背景說明 曾任2年代理教師的張姓男子錄取某直轄市代理教師,但因過去代理教師年資不被採計敘薪,張男聲請釋憲,憲法法庭於113年8月9日作成113年憲判字第7號判決(以下簡稱本判決),判決代理教師不採計職前年資相關規定違憲。教育部表示,尊重憲法法庭的判決,後續將依本判決意旨,會商各地方政府研修相關法規,以保障代理教師權益[footnoteRef:1]。爰擬就代理教師敘薪不採計職前年資相關問題進行探討研析。 [1: 陳至中,代理教師不採計職前年資違憲 教部將會商縣市修法,中央社,113年8月9日。] 4、 探討研析 (1) 專任教師與合格代理教師職前年資敘薪制度現況 1、 專任教師 教師之待遇,依教師待遇條例(以下簡稱本條例)行之。公立及已立案之私立學校編制內,依法取得教師資格之專任教師,適用本條例。教師之待遇分本薪(年功薪)、加給及獎金三種。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以下簡稱中小學教師)之薪級,以學經歷及年資敘定之,本條例第1條、第2條、第5條及第7條第1項定有明文。同條例第9條第1項第3款規定,中小學教師曾任代理教師且服務成績優良之年資,按年採計提敘薪級至所聘職務等級最高年功薪。 2、 合格代理教師 所謂代理教師,指以全部時間擔任學校編制內教師因差假或其他原因所遺之課務者[footnoteRef:2]。學校因教師請假、退休或控管員額等原因,常有聘任代理教師需求。代理教師雖非正式專任教師,但於教學時數、行政工作等與專任教師並無不同,甚至必須擔任更多工作,例如多排一次導護、擔任教學演示或接任高挑戰班級等[footnoteRef:3]。 [2: 詳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第2條第3款規定︰「本辦法所稱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定義如下:……三、代理教師:指以全部時間擔任學校編制內教師因差假或其他原因所遺之課務者。」。] [3: 許誌庭,差異政治視角下的學校組織正義,教育研究月刊,第318期,109年10月,頁26。] 84年之教師法第35條第2項規定:「……代理教師之權利、義務,由教育部訂定辦法規定之。」教育部隨後發布「中小學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本辦法於109年6月28日修正全文,並更改名稱為「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以下簡稱代理教師聘任辦法),該辦法第12條規定:「本辦法未盡事宜,得由省(市)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訂定補充規定。」(109年之新辦法改列為第18條,意旨相同)其後,各有關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乃針對上開辦法未盡事宜部分,分別訂定「聘任辦法補充規定」或「聘任實施要點」,以為補充。對此,教育部訂定「國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與特殊教育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實施要點」,而於其第7點第1項規定:「代理教師具有代理類(科)別合格教師資格者,以現具最高學歷起敘,並比照專任教師提敘薪級;未具資格者,比照教師待遇條例附表二『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薪級起敘基準表』規定以學歷起支薪級核敘。」惟該規定對於代理教師職前年資之提敘,是否比照專任教師採計職前年資敘薪,並未明文規定。就中小學合格代理教師,教育部係發布函釋[footnoteRef:4],認其得比照專任教師採計職前年資提敘薪級,惟考量各地方政府之財政狀況,釋明各地方政府主管教育機關自行訂定相關規範。至於各地方政府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依前揭代理教師聘任辦法第18條所訂定之補充規定,對中小學合格代理教師,核敘其職前年資者,有金門縣政府訂定補充規定。反之,其他地方政府所訂定之補充規定多未核敘合格代理教師之職前年資[footnoteRef:5]。 [4: 教育部l05年11月3日臺教授國字第l050121014號函] [5: 例如新北市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補充規定第10點第1項︰「代理教師依起聘時所具學歷及聘任資格敘薪。」、「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所屬公立學校暨幼兒園代理教師敘薪基準表」備註3前段︰「代理教師按所具學歷、資格敘薪 (如有職前年資不予採計)。以上詳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7號判決,頁9-11。] (2) 113年憲判字第7號判決要旨 憲法法庭於本判決中指出,合格代理教師於目前教育實務上已屬不可或缺之人力,其職前年資之採計與否,屬代理教師待遇相關事項,為代理教師重大權益事項之一,為憲法第108條第1項第4款教育制度之一環,且現行代理教師聘任辦法第16條第2項明定,代理教師之待遇支給基準,由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定之。因此,其職前年資之採計應屬中央立法權限事項。 合格代理教師具有合格教師證照,師資培訓之要求與專任教師相同,兩者原則上並無專業能力差別,且兩者同為全職教育人員,工作實質內容相同,合格代理教師甚至可視為中小學實質教學人力之一部。故合格代理教師與中小學專任教師之主要差異在於,合格代理教師尚未獲得中小學專任教師之職位。由於教師待遇條例第9條第1項第3款規定:「公立學校教師於職前曾任下列職務且服務成績優良之年資……三、中小學教師曾任代理教師年資,每次期間3個月以上累積滿1年者,提敘1級。」明確肯認中小學專任教師曾任代理教師職前年資提敘之權利,顯然承認其於代理教師服務期間所累積之專業能力與工作經驗,應給予合理之評價。現行系爭函釋及補充規定,規定敘薪時(得)不採計合格代理教師之職前年資,係以其尚未獲得中小學專任教師之職位,作為差別待遇之分類標準。而使得合格代理教師先前於教學實務所累積之工作經驗,未經適當評價,造成合格代理教師與專任教師間,產生同工卻不同酬之現象,違反憲法第7條平等原則,應自判決宣示日起,至遲於屆滿一年時,失其效力。 (3) 法制上之後續因應 據監察院調查報告指出,近年來國中小學代理教師人數逐年攀升,每六位教師就有一位代理教師,凸顯非正式教師充斥教育現場,然其工作內容與專任教師幾無差異,惟相關權益卻長期未受充分保障,肇致「同工不同酬」等爭議叢生[footnoteRef:6]。 [6: 監察院111教調0022調查報告,111年9月29日。] 本判決亦認為合格代理教師與專任教師在專業能力及工作內容上幾無差別,因此專任教師敘薪時既能採計職前年資,則代理教師亦應比照。惟學者認為代理教師所以不斷增加係因為各級政府想節省開支,不用給付後續退休金。另代理教師每年都會應考專任教師甄選,授課品質易受影響,且經常換老師,也影響學生受教權。因此,提升代理教師權益至與專任教師相當之作法,只是治標;治本之道應該補齊專任教師職缺。如顧慮少子化及教師員額過剩問題,則應逐年降低法定編班人數[footnoteRef:7]。基此,本判決宣示後,除應修正代理教師聘任辦法或其他相關規範以採計代理教師之職前年資外,考量臨時性之代理教師成為常態性教學人力終非長久之計,為期提升代理教師權益並保障學生受教之權益,建議主管機關評估各地方政府對教學人力之需求,研議修正 「國民小學與國民中學班級編制及教職員員額編制準則」等規定,逐步調降每班學生人數,增加專任教師員額,使教學人力之分配更為合理。 [7: 記者李琦瑋,代理教師亂象 學者籲補齊正式教師,NOWnews今日新聞,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E4%BB%A3%E7%90%86%E6%95%99%E5%B8%AB%E4%BA%82%E8%B1%A1-%E5%AD%B8%E8%80%85%E7%B1%B2%E8%A3%9C%E9%BD%8A%E6%AD%A3%E5%BC%8F%E6%95%99%E5%B8%AB-065301787.html;最後瀏覽日︰113年9月4日。] 撰稿人:傅朝文 4
https://www.ly.gov.tw/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243056/File_19817315.docx

Taiwan Legislator Yuan Law Research Data

Overview

The law research documents are issued irregularly from Taiwan Legislator Yuan. The purpose of those research are providing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social issues in aspect of laws. One may find documents rich with technical terms which could provided as training data.

For comprehensive document list check out this link provided by Taiwan Legislator Yuan.

There are currently missing document download links in 10th and 9th terms due to minor issue on crawler. We will fill in those missing data ASAP.

Data Fields

Field name Description
research_no ID of the research document
title title of the document
related_laws Related names of laws in the document. Separated by ;
authors Authors of document. Separated by ;
published_date Published date of the document in form YYYY-mm-dd
content Full text content of the document. One may also find the original content in .html format at html/{research_no}.html
doc_url The download link hosted on ly.gov.tw

Sponsorship

The work is sponsored by "【g0v 零時小學校】繁體中文AI 開源實踐計畫"

Contact

If you have any issue on the dataset. Please leave a discussion on it or contact us via:

報導者(The Reporter) [email protected]

歐噴有限公司(OpenFun Ltd.) [email protected]

Downloads last month
3
Edit dataset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