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stringlengths
1
7
url
stringlengths
38
44
title
stringlengths
1
90
lang
int64
0
4
text
stringlengths
0
555k
246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246
煎餅賦
1
煎餅賦並序煎餅之制,何代斯興?溲合米豆,磨如膠餳。朳須兩岐之勢,鏊為鼎足之形,掬瓦盆之一勺。經火烙而滂淜,乃急手而左旋,如磨上之蟻行。黃白忽變。斯須而成。“卒律葛答”,乘茲熱鐺,一翻手而覆手,作什百於俄頃,圓如望月,大如銅鉦,薄如剡溪之紙,色如黃鶴之翎,此煎餅之定製也。若易之以荍屑,則如秋練之輝騰,雜之以蜀黍,又如西山日落,返照而霞生。夾以脂膚相半之豚脅,浸以肥膩不二之雞羹,晨一飽而達暮,腹殷然其雷鳴。備老饕之一啖,亦可以鼓腹而延生。若夫經宿冷毳,尚需烹調。或拭鵝脂,或假豘膏,三五重疊,慢煿成焦,味鬆酥而爽口,香四散而遠飄。更有層層卷摺,斷以廚刀,縱橫歷亂,絕似冷淘。湯合鹽豉,末剉蘭椒,鼎中水沸,零落金條。時霜寒而氷凍,佐小啜於凌朝,額涔涔而欲汗,勝金帳之飲羊羔。奈爾東人運蹇,奇荒相繼,豆落南山,擬於珠粒。窮慘淡之經營,生凶年之妙製,採綠葉於椒榆,漬濃液以雜治,帶藜煙而攜來,色柔滑而蒼翠。野老於此,效得醬於仲尼,倣縮蔥於侯氏,朵雙頤,據牆次,吒吒棖棖,鯨吞任意,左持巨卷,右拾遺墜,方且笑鎗底飯之不倫,訝五侯鯖之過費。有錦衣公子,過而美之曰:“願以我鼎之所烹,博爾手之所遺,其可乎?”野老撫然,掉頭不易。
247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247
英耀賦
1
英耀賦或英耀篇是江湖術士看相的口訣。「英」是神,「耀」是捉,故此,「英耀」其實等於捉用神,江湖術士看相的首要伎倆,就是捉用神也。全文.入門先觀來意,既開言切莫躊躇,天來問追欲追貴,追來問天為天憂。八問追,喜者欲憑子貴,怨者實為生孫近古。疊疊問此件,定然此件缺,頻頻問原因,其中定有因。一片真誠,百說慕名求教,此人乃是一哥,笑問看我賤相如何?此人若非火底就是畜生。砂礫叢中辨金石,衣冠隊內別魚龍,僧道縱清高不忘利慾,廟廊之士志在山林,初貴者志極高超,久困者志無遠大,聰明之子家業常寒,百拙之夫財終不匱。眉精眼銳,白手興家之人,碌碌無能,終生工水之輩。破落戶窮極不離鞋襪,初發家初起好炫金飾。神闇額光,不是孤孀亦棄婦,妖婆媚笑,倘非花底定寵姬。滿口好對好,久居高位,連聲是是是,出身卑微。面帶笑容,而心神不定,家有禍爭,招子閃爍,而故作安祥,禍發自身。好勇鬥狠,多遭橫禍。怯懦無能,常受人欺。志大才疏,終生咄咄空抱恨。才偏性執,不遭大禍亦奇窮。治世重文學之臣,亂世發草莽英雄。通商大邑競工商,窮鄉僻壤爭林田。急打慢千,輕敲響賣,隆賣齊施,敲打審千並用,十千九響,十隆十成,敲其天,而推其比,審其一而知其三,一敲即應,不妨打蛇隨棍上,再敲不吐,何仿撥草尋蛇,先千後隆,無往不利,有千無隆,帝壽之材,故曰無千不響,無隆不成,學者可執其端,而理其緒,舉一隅而知三隅,隨機應變,鬼神莫測,分寸己定,任意縱橫,慎重傳人,不出帝壽,斯篇玩熟,定教四海揚名。入門先觀來意,出言先要拿心。先千後隆,乃兵家之妙法。輕敲響賣,是江湖之秘宗。有問不可遲答,無言切勿先聲。談男命,先千後隆,談女命,先隆後千。人人後運好,個個子孫賢。三五成群,須防有假。嘻呵成,必定無心。來意慇勤,前運必非好景。言詞高傲,近來必定佳途。言不可多,言多必敗。千不可極,千極必隆。父年高而母年細,定必偏生庶出。己年細妻年高,當然苟合私逃。子年與妻年彷彿,非填房定偏室坐正。父年與己年相等,不是過繼定螟蛉。老年問子,雖多亦寡,憂愁可斷。少年問子,雖有亦女,立即分清。早娶妻之人,父業可卜。遲立室者,祖業凋零。當家早,父必先喪。當家遲,父命延長。少年問親娘,有病在牙床。老父問嬌兒,定必子孫稀。來意神清,定必無心談事。出言心亂,定當有意問災兇。少年過於奢華,其人必然浪子。老人過於樸實,此輩定是愚人。年嫩志誠,千金可託之肖子。老來白霍,萬事無成之鄙夫。男兒問娼女,此乃終日談煙花之俗子。婦人問翁姑,其人固念病體憂愁之賢女。男人身配獨鎖匙,未斷有室。婦人襟頭常帶乳,不是無兒。氣滯神枯,斯人現困境,謀事十謀九兇。色潤聲高,此子近處吉祥,十成九就。入門兩目流連,必多心而無專一。身搖浪定,定小相而帶輕浮。衣服樸而潔,銅匙墜帶,生意場中之能人,可卜權衡早創。履華而整,銀圓滿袋,遊樂場上之浪子,當決家業將傾。田園近有,定卜先貧而後富。家業變盡,必然先富後貧。少年讚他壽長,老人許加福澤。惡人勿言惡,只許傍借而此,隆千齊下。善人當言善,反正而說福壽同施。中年發業興家,此人善營善作。老來一籌莫展,是老失運失時。遠客異方,祖宗每多富貴。近營內地,可斷兄弟貧窮。小人宜以正直義氣隆他,萬無一失。君子當以誠謹儉讓臨之,百次皆同。得英切勿盡吐,該防真裡有假。失英最忌即兜,留心實內藏虛。見水切宜用意,不可露輕視鄙賤之心。過火理當謹慎,最好看定方向開言。剛柔並用,拷夾齊施,有千有隆。攜琴祖宗有隆有千,火響連天。坐立頂正大,言語要莊嚴,軍馬不可盡出,聲氣定要相連。淡定吞吐,得意不宜再往。言詞鋒利、失之不可復言。聲響視正君子相,目橫語亂小人形。男女同來,分清老少親戚方可斷。單身再問,審定方向形勢始能言。寡婦詢去留,定思重配。老媼多嘆息,受屈難言。病詢自身,雖佑亦宜慢洩。老詢壽元,未可即斷死亡。有子而寡,宜勸守節,將來必有好景。無兒問去,當要著其別棲為高。此乃看其人之年歲為立言。童兒身上,反覆追尋,前兒難養。老大問自身,查壽元,現有病符。瞻前顧後,必當高聲唱問,以定其身。拉衣牽裙,定要暗裡藏譏,以求其實。十六七之少女問男,春情己動,異性亦然。五六十之老翁問女,冬雪既降,同偶何嫌。因人情而談世故,忖心理以順開言。俏遇硬鼻高頭,千中帶夾。不受則隆。隆而吐則可,不吐連消帶打,高聲呼喝。千他古運將來,使其驚心動魄,言語要真誠。若逢低首淺笑,隆中帶打,不聲則千。千而吐則可,不吐要逐路微拷。低語講話,隆其苦盡甘來,使其揚眉喜氣,言語要溫柔。男子入門,志氣軒昂,袒胸露臂,高談雄辯,非軍政之徒定是撈家之輩。每要留心講解,恐失言以招災。女子進來,言柔步淡,低頭羞答,非閨秀之人,定名門之女,為勢必聽。我軍馬須從容,旁敲側引。視同來而眨眼,恐非有意尋求。對自己作疏言,未必無心試探。非得真英,不可落軍馬。須防馬失前蹄。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坐立必要端方。軍馬出須堅定,切忌浮言亂言,又忌俗語虛言。先用人品滌盪一番,英耀未到,軍馬單刀直入,自然馬到功成。但論叩經叩策之法,如官府升堂審案,必要尋根尋鴻。一層一層,至緊深究根底。禍福此法,如入大座高樓,由淺入深,由輕至重。大概論之。至緊問自身日後,次開謀望新花,次家宅佔病,亦宜挨入自身可決。斷自身之法,人生品行,一世好運醜運,可為議論。亦要在自身入脈,可能知得內裡因由。大約之法,如行兵調將,務要隨機應變,仔細留心,不能一概而論。真乃變化無窮也。古人云,出人頭地,須用苦心。工夫後學必要常常念熟,自有進步。書雲,學而不思則妄,思而不學則怠。凡間更新守舊,必定夾定男女。若男問必生意打工求財。若女問恐入八復飛。必要一一夾清。見生意,啟軍馬,必須鎮定。貪者必貪,君子引為大戒,佛門亦為五戒之首,故做阿寶者的罪過,咎不在相而在一。貪官者,民賊也,好商者,民橐也,豪強者,民之虎狼也,其或以知欺愚,恃強淩弱,欺人孤寡,謀人財產,此皆不義之財也,不義之財理無久享,不報自身,亦報兒孫,不義之財,人人皆得而取之,故曰做阿寶者,非千也,願天之罰而已。凡做阿寶,博觀而取之,慎始更慎終,未算其利,先防其弊,未置梗媒,先放生媒,故善為相者,取之不竭其力,不傷其根,上順天理,下怏人心,並使之有所畏怯而不敢言。不善相者,竭一之力,傷之一內,取非不義之財,上違天理,下招人怨,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凡一皆可札飛也,君子敬鬼神而遠之,小人畏神鬼而陷之,或求妻財子祿,或畏疾病災禍,非有所懼,即有所求,察其所懼,觀其所求,而善用軍馬,則一無不唯命是從,故曰:「我求他,不能他求我。」札飛之術,貴在多方,幻其真耶,神化莫測,小驗然後大響,眾信而後大成,鬼神無憑,唯人是依。一犬吠形,百犬吠聲,眾口爍金,曾參殺人,雖明智之士齊所疑惑,何況一哉。善為相者,莫不善用甲媒,故曰:「無媒不響,無媒不成。」
249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249
湿地公约
2
(1971年2月2日訂於拉姆薩,經1982年3月12日議定書修正)各締約國,承認人類同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考慮到溼地的調節水份迴圈和維持溼地特有的動植物特別是水禽棲息地的基本生態功能。相信溼地為具有巨大經濟、文化、科學及娛樂價值的資源,其損失將不可彌補;期望現在及將來阻止溼地的被逐步侵蝕及喪失;承認季節性遷徒中的水禽可能超越國界,因此應被視為國際性資源;確信遠見卓識的國內政策與協調一致的國際行動相結合能夠確保對溼地及其動植物的保護;茲協議如下:第一條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締約國應就履行本公約的義務相互協商,特別是當一片溼地跨越一個以上締約國領土或多個締約國共處同一水系時。同時,他們應盡力協調和支援有關養護溼地及其動植物的現行和未來政策與規定。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條之二第十一條第十二條下列簽字者經正式授權,謹簽字於本公約,以資證明。一九七一年二月二日訂於拉姆薩,正本一份,以英文、法文、德文和俄文寫成,所有文字具有同等效力,保存於儲存機關,儲存機關應將核證無誤副本分送所有的締約國。
253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253
馬賽曲
1
《馬賽曲》的版本包括:-{zh-hans此錄音根據2012年2月7日的版本、以美國海軍樂隊演奏版錄製,不會隨條目修訂而自動改變。
257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257
三國志/卷36
1
關羽.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鄉裡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先主之襲殺徐州刺史車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還小沛。,曹公東徵,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歎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從先主就劉表。表卒,曹公定荊州,先主自樊將南渡江,別遣羽乘船數百艘會江陵。曹公追至當陽長阪,先主斜趣漢津,適與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孫權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軍退歸。先主收江南諸郡,乃封拜元勳,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司馬宣王、蔣濟以為關羽得志,孫權必不原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曹公從之。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追諡羽曰壯繆侯。子興嗣。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軍,數歲卒。子統嗣,尚公主,官至虎賁中郎將。卒,無子,以興庶子彝續封。張飛.張飛字益德,涿郡人也,少與關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先主從曹公破呂布,隨還計,曹公拜飛為中郎將。先主背曹公依袁紹、劉表。表卒,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先主既定江南,以飛為宜都太守、徵虜將軍,封新亭侯,後轉在南郡。先主入益州,還攻劉璋,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飛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曰:「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飛所過戰克,與先主會於成都。益州既平,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其餘頒賜各有差,以飛領巴西太守。曹公破張魯,留夏侯淵、張郃守漢川。郃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蒙頭、蕩石,與飛相拒五十餘日。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間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先主為漢中王,拜飛為右將軍、假節。 ,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策曰:「朕承天序,嗣奉洪業,除殘靖亂,未燭厥理。今寇虜作害,民被荼毒,思漢之士,延頸鶴望。朕用怛然,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整軍誥誓,將行天罰。以君忠毅,侔蹤召、虎,名宣遐邇,故特顯命,高墉進爵,兼司於京。其誕將天威,柔服以德,伐叛以刑,稱朕意焉。詩不雲乎,『匪疚匪棘,王國來極。肇敏戎功,用錫爾祉』。可不勉歟!」初,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等鹹稱羽、飛萬人之敵也。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飛猶不悛。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其帳下將張達、範強殺飛,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飛營都督表報先主,先主聞飛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飛死矣。」追諡飛曰桓侯。長子苞,早夭。次子紹嗣,官至侍中尚書僕射。苞子遵為尚書,隨諸葛瞻於綿竹,與鄧艾戰,死。馬超.馬超字孟起,右扶風茂陵人也。父騰,靈帝末與邊章、韓遂等俱起事於西州。 ,遂、騰率眾詣長安。漢朝以遂為鎮西將軍,遣還金城,騰為徵西將軍,遣屯郿。後騰襲長安,敗走,退還涼州。司隸校尉鍾繇鎮關中,移書遂、騰,為陳禍福。騰遣超隨繇討郭援、高幹於平陽,超將龐德親斬援首。後騰與韓遂不和,求還京畿。於是徵為衛尉,以超為偏將軍,封都亭侯,領騰部曲。超既統眾,遂與韓遂合從,及楊秋、李堪、成宜等相結,進軍至潼關。曹公與遂、超單馬會語,超負其多力,陰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將許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動。曹公用賈詡謀,離間超、遂,更相猜疑,軍以大敗。超走保諸戎,曹公追至安定,會北方有事,引軍東還。楊阜說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軍還,不嚴為其備,隴上諸郡非國家之有也。」超果率諸戎以擊隴上郡縣,隴上郡縣皆應之,殺涼州刺史韋康,據冀城,有其眾。超自稱徵西將軍,領幷州牧,督涼州軍事。康故吏民楊阜、姜敘、梁寬、趙衢等,合謀擊超。阜、敘起於鹵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寬、衢閉冀城門,超不得入。進退狼狽,乃奔漢中依張魯。魯不足與計事,內懷於邑,聞先主圍劉璋於成都,密書請降。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因為前都亭侯。先主為漢中王,拜超為左將軍,假節。 ,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策曰:「朕以不德,獲繼至尊,奉承宗廟。曹操父子,世載其罪,朕用慘怛,疢如疾首。海內怨憤,歸正反本,暨於氐、羌率服,獯鬻慕義。以君信著北土,威武並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颺虓虎,兼董萬裡,求民之瘼。其明宣朝化,懷保遠邇,肅慎賞罰,以篤漢祜,以對於天下。」二年卒,時年四十七。臨沒上疏曰:「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當為微宗血食之繼,深託陛下,餘無複言。」追諡超曰威侯,子承嗣。岱位至平北將軍,進爵陳倉侯。超女配安平王理。黃忠.黃忠字漢升,南陽人也。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及曹公克荊州,假行裨將軍,仍就故任,統屬長沙守韓玄。先主南定諸郡,忠遂委質,隨從入蜀。自葭萌受任,還攻劉璋,忠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益州既定,拜為討虜將軍。 ,於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遷徵西將軍。是歲,先主為漢中王,欲用忠為後將軍,諸葛亮說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先主曰:「吾自當解之。」遂與羽等齊位,賜爵關內侯。明年卒,追諡剛侯。子敘,早沒,無後。趙.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先主入蜀,雲留荊州。先主自葭萌還攻劉璋,召諸葛亮。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成都既定,以雲為翊軍將軍。 ,為中護軍、-{徵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東將軍。五年,隨諸葛亮駐漢中。明年,亮出軍,揚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七年卒,追諡順平侯。初,先主時,惟法正見諡;後主時,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費禕荷國之重,亦見諡;陳祗寵待,特加殊獎,夏侯霸遠來歸國,故複得諡;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及雲乃追諡,時論以為榮。雲子統嗣,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軍。次子廣,牙門將,隨姜維遝中,臨陳戰死。評.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258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258
隆中對
1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彊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旣帝室之冑,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259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259
前出師表
1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雲。
260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260
桃花源記
1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遂迷,不復得路。往跡浸復湮,來逕遂蕪廢。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荒路曖交通,鷄犬互鳴吠。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製。童孺縱行歌,斑白歡遊詣。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雖無紀歷-{誌,四時自成歲。怡然有餘樂,於何勞智慧。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
261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261
新生活運動綱要
1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五月十五日在南昌發表——甲新生活運動之主旨.新生活運動者,我全體國民之生活革命也,以最簡易而最急切之方法,滌除我國民不合時代不適環境之習性,使趨向於適合時代與環境之生活;質言之,即求國民之生活合理化,而以中華民族固有之德性──「禮義廉恥」為基準也。我中華民族本為「重禮義」、「明廉恥」之民族,而「禮義廉恥」之於今日之建國,則尤為迫切而不可須臾緩也。我中華民族有五千年之文化,其食衣住行之法則,本極高尚;時至今日,反有粗野卑陋之狀態,而不免流為非人的生活者,厥為「禮義廉恥」不張之故。我中華民國有三千五百萬方里之土地,其食衣住行之資源,本極豐富;時至今日,反多爭盜竊乞之現象,而不免流為非人的生活者,厥為「禮義廉恥」不張之故。我中華民國有四萬萬之人民,其食衣住行之組織,本極鞏固;時至今日,反呈亂邪昏懦之現狀,而不免流為非人的生活者,厥為「禮義廉恥」不張之故。今欲以優美之藝術,易其粗野卑陋之習尚,以固有之品性,化其爭盜竊乞之行為,固有待於「禮義廉恥」之複張;然在此亂邪昏懦狀態之下,社會秩序紛亂,邪說橫行,人多沈迷陷溺,莫知所從,故施政施教,都如搏沙捕風,未易見效;振衣者,必挈其領,提綱者,必挈其綱,若欲改善今日國民之生活,自糾正其亂邪昏懦,陷溺沈迷之風始,此新生活運動之所以為今日立國救民唯一之要道也。乙新生活運動之認識.一何為「生活」.孫總理曰:「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群眾的生命」。是民生雖分為四個方面,而生活實為其他三者之總表現;蓋生存重保障,生計重發展,生命重繁衍,而凡為達成保障、發展、與繁衍之種種行為,便是生活。換言之,生活即是人生一切活動之總稱。二何為「新」生活.為欲繁衍生命,保障生存,發展生計而表現之一切行為,因時代與環境之遞嬗變遷,而呈現不同之形式,演化不同之方法;時不可留,環境亦隨之而異,惟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者,始得暢遂其生。凡民族之生活,當其蘄求適合時代與環境時,必須補偏救弊,一變其舊有生活之趨向,此即謂之「新」的生活。三何為新生活「運動」.人民生活之滿足,固有賴於政治之教養,和各種制度之盡善推行;但政治上各種制度之推行,與社會風俗習慣之關係,至為密切;每當舊制度崩潰,新制度代興之時,苟不知提倡與其新制度相適應之風氣,以為推行之助,則新制度每為之紆回顛躓,末由展其效能,必須風以動之,教以化之,而後其政始得為之治也。水流濕,火就燥,社會運動之效用,正所以為之濕為之燥而已;故任何國家於革故鼎新之際,恆以「轉移風氣」為先,蓋其力較政教為尤大,其用較政教為尤廣,而其需要亦較政教為尤急也。此種「轉移風氣」之工作,即所謂新生活的「運動」,此運動之進行,端賴國民人人之自覺其需要,發乎己,應乎人,由近及遠,由淺入深,能修其身,所以立一家之風;能治其家,所以立一鄉之風;與政教相輔而行,而常在政教之先,與政教相得益彰,然不賴政教之力而始著者也。丙新生活運動之目的.一為何需要「新生活」.今日吾國社會,一般心理,苟且萎靡,其發現於行為者,不分善惡,不辨公私,不知本末。善惡不分,故是非混淆;公私不辨,故取予不當;本末不明,故先後倒置;於是官吏則虛偽貪汙,人民則散漫麻木,青年則墮落放縱,成人則腐敗昏庸,富者則繁瑣浮華,窮者則卑汙混亂;其結果遂使國家紀綱廢弛,社會秩序破壞,天災不能抗,人禍不能弭,內憂洊至,外侮頻仍,乃至個人、社會、國家與民族同受其害;若長此不變,則雖欲苟延其鄙野的非人的生活亦不可得!故欲繁衍我群眾之生命,保障我社會之生存,發展我國民之生計,非將上述各種病態,掃除而廓清之,並易之以合理的新生活不為功。二為何需要「新生活運動」.欲建立人民現代之生活,造成一個新社會,自不能無需於政治,尤其是需要教育。但過去中國之教育,乃至一切政治,皆病於虛與偽,唯其虛與偽,故法令無效,技術無用,機械無能。官守相同,效率終異;技術相同,成就各殊;機械相同,功用不一。今欲求法令與技術之有效,其關鍵不在法令與技術之本身,而在使用法令技術之人;欲求機械有效,其關鍵亦不在機械之本身,而在運用機械者之精神如何?人之臧否,固關係乎政教,而社會習尚所予人之薰陶鍛練,其效力迅速而普及,實非任何政教制度所能比擬。關於政教制度諸問題,政府方從事於改造,自不必贅;值此國家存亡危急之時,吾人若不願束手待斃者,應不坐俟其自然的推演,必以非常手段,謀社會之更新;質言之,當以勁疾之風,掃除社會上汙穢之惡習;更以薰和之風,培養社會上之生機與正氣;負此重大使命者,唯新生活之運動。丁新生活運動之內容.一新生活運動之規律.新生活運動,就是提倡「禮義廉恥」的規律生活。以「禮義廉恥」之素行,習之於日常生活──「食衣住行」四事之中,故「禮義廉恥」者,乃發民德以成民事,為待人、處事、持躬、接物之中心規律;違反此規律者,無論其個人、國家、與民族,未有不為之敗亡者。持懷疑論者,約有二端:其一、謂「禮義廉恥」不過是一種美善的行為,但恐智識技能不若人,則德行雖美善,亦不足救國,此說殆未諳本末先後之義。人因求行為之完善,而後有智識技能之需要;否則,智識技能不過為濟奸作惡之具。「禮義廉恥」者,乃為社會為團體為國家惟一之規律,反乎「禮義廉恥」之行為,其智識技能適足以損人,結果亦不能有利於己,敗群害國而已;故「禮義廉恥」不獨可以救國,且所以立國。其二、謂「禮義廉恥」不過是一種節文,凍餒不給,節文何用。推此說者之意向,乃由於管子「衣食足而後知榮辱,倉廩實而後知禮節」二語之誤解而來;殊不知「禮義廉恥」為人之本,未能為人,何有衣食?蓋管子此言,僅示一方,綜其治平之要,仍以四維為先。蓋有「禮義廉恥」之社會,衣食不足,可以人力足之,倉廩不實,可以人力實之。無「禮義廉恥」之社會,衣食不足,爭之盜之仍不得足;倉廩不實。為竊為乞仍不得實;「禮義廉恥」之行為,乃糾正爭盜竊乞之行為,所謂以正當方法求其足,求其實耳;故反乎「禮義廉恥」之行為者,衣食不足,倉廩不實,終不得實;即使已足已實,而以爭盜竊乞行為施於人與人之間,衣食雖足亦不能用,倉廩雖實亦不能享矣!世界最富足之都市,往往盜匪亦最多,此其明證;而今日一般「漢奸」「奴才」「國賊」「共匪」與乎「貪官汙吏」等等,察其作惡之由,豈皆為饑寒所驅使?只忘其固有「禮義廉恥」之本心耳。「禮義廉恥」之重要如此,故必須以「禮義廉恥」為生活之規律。二「禮義廉恥」之解釋.「禮義廉恥」,古今立國之常經,然依時間與空間之不同,自各成其新義;吾人應用於今日待人、處事、接物、持躬之間,得為簡要之解釋如下:「禮」是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禮者,理也:理之在自然界者,謂之定律;理之在社會中者,謂之規律;理之在國家者,謂之紀律;人之行為,能以此三律為準繩,謂之守規矩,凡守規矩之行為的表現,謂之規規矩矩的態度。義者,宜也:宜即人之正當行為,依乎禮──即合於自然定律,社會規律,與國家紀律者,謂之正當行為;行而不正當,或知其正當而不行,皆不得謂之義。廉者,明也:能辨別是非之謂也,合乎禮義為是,反乎禮義為非;知其是而取之,知其非而舍之,此之謂清清白白的辨別。恥者,知也:即知有羞惡之心也,己之行為,若不合禮義與廉,而覺其可恥者,謂之羞;人之行為,若不合禮義與廉,而覺其可恥者,謂之惡;惟羞惡之念,恆有過與不及之弊,故覺悟要在切實,有切實之羞,必力圖上進;有切實之惡,必力行湔雪;此之謂切切實實的覺悟。禮義廉恥之解釋,既如上述,可知恥是行為之動機,廉是行為之嚮導,義是行為之履踐,禮是行為之表現;四者相連貫,發於恥,明於廉,行於義,而形之於禮,相需相成,缺一不可;否則,禮無義則奸,禮無廉則侈,禮無恥則諂,此奸、侈、諂,皆似禮而非禮者也。義無禮則犯,義無廉則濫,義無恥則妄,此犯、濫、妄,皆似義而非義者也。廉無禮則偽,廉無義則吝,廉無恥則汙,此偽、吝、汙,皆似廉而非廉者也。恥無禮則亂,恥無義則忿,恥無廉則醜,皆似有恥而無恥者也。是誠所謂「恥非所恥」,則恥蕩然矣。如果其禮為非禮之禮,義為不義之義,廉為無廉之廉,則「禮義廉恥」適足以濟其奸,犯偽亂者之私而已,可不辨乎!三食衣住行之解釋.食衣住行之遂行條件有二:一為物質的資料,一為精神的表現。物質的資料即食物、衣服、房屋、道路、舟、車等是也;精神的表現,即飲食、服禦、居住、行走等是也。惟「行」之一字,有廣狹二義:狹義之行,訓為行走,廣義之行,訓為行動;故以廣義言之,「食衣住行」之一切動作,無一不可納諸「行」之範疇,而狹義之行,只為「行」之一端耳。由此吾人可知,三民主義之「食衣住行」,仍注重物質資料之解決,而「行」之一字,系從一面的名辭之解釋,觀於建國大綱中「政府當與人民協力,共謀農業之發展,以足民食;共謀織造之發展,以裕民衣;建築大計畫之各式屋舍,以樂民居;修治道路運河,以利民行」一段可以知矣;至現在新生活運動中之「食衣住行」之「行」字,乃兼有廣狹之義,吾之「行的哲學」意亦在此,觀於前章新生活運動內容之所述,其大意可得而知也。四 「禮義廉恥」與食衣住行之關係.食衣住行之遂行條件,由物質與行動兩事而具備,已於前章詳言之;「行」之為訓,有廣狹之義:廣義之行,其於「禮義廉恥」之關係,亦見於「禮義廉恥」之解釋一章,茲俱不贅;今所欲言者,為「禮義廉恥」如何直接表現於食衣住行之中。食衣住行之遂行,可分為資料之獲得,品質之選擇,與方式之運用的三個方面,今試分別言之。一、資料之獲得應合乎廉──廉者明也,應明其分,苟非其分,一介莫取;質言之,食衣住行之資料,須以自己勞力換得,或以正當名分取予;若爭奪依賴,固所不可,即施讓贈與,亦所不屑。先儒所謂「失節事大,餓死事小」,即此意也。二、品質之選擇應合乎義──義者宜也,須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與因位制宜。何謂因人制宜?老者衣帛食肉不負戴於道路,宜於飽暖舒閑,而少年僅以不饑不寒為足,宜於刻苦鍛練也;何謂因時制宜?四季寒暖不同,飲食起居宜順時調節,以與氣候相適應也;何謂因地制宜?南北土壤氣候不齊,近山濱水,生活習慣亦異,宜依地為良,以與環境相適應也;何謂因位制宜?或臨萬民以執法,或帥三軍以禦敵,必有一定體制,始足以見威儀自蕆所事,要在不卑不亢,毋泰毋嗇,因其地位之上下以制宜也。三、方式之運用應合乎禮──禮者理也,須合乎國家的紀律,其具體事項,列舉於「新生活須知」,茲不具論。「禮義廉恥」之互相連貫,前已言之;食衣住行之必合乎禮義廉恥,其間亦互相連貫,固無待言。無論其為資料之獲得,品質之選擇,方式之運用,皆有密切之關係;如三者有一失禮、亡義,與不廉之事,即成為生活汙點,皆當引以為恥也。戊新生活運動之方法.一運動之責任.一、全部運動,由南昌新生活運動促進會主持之,各省市縣如有發起同樣運動者,乃可設會,但縣會應受其省市會之指導,而免分歧。二、省市縣會應由省市縣中最高行政長官主持之,以省黨部,民政廳公安局及軍事機關各派高階人員一名,社會各公法團亦公派負責人員若干人共同組織之,以資劃一。三、鄉村農人由區保甲長,工人由廠長或工會負責人,商人由各業公會負責人,學生由校長教職員,軍隊由政訓處長與主管長官或軍隊黨部負責人員,公務員由各該機關主管官,家庭婦女由婦女協會,負責提倡,仍須由當地促進會派人指導之。二運動之工作.分調查、設計、推行三項。三運動之費用.一切費用應極力節省,由發起人與主持之人或當地政府籌給,但不得向外募捐。四運動之事項.由南昌促進會決定分發,先從規矩與清潔兩種運動開始進行。五運動之程式.一、由自己作起,再求之他人。二、由公務人員作起,再推之民眾。三、由簡要之事作起,再及其次。四、由不費錢不費時不費力之事作起,再行其餘。五、由機關團體,及公共場所,如學校、公署、車站、碼頭、戲館、公園、會場……等作起,再求之於全體之社會。六運動之方式.一、先以教導,後以檢閱──教導是以身教、口教,再以圖畫、文字、戲劇、電影為教;檢閱是由促進會派人查考或由其本處每年分季比賽,評定甲乙以獎勉之。二、除原有隸屬之關係外,不得干涉;一般普通朋友性質者,只可勸導而已。七運動之時間.一切運動,只可在公餘及休假等閒暇之時間行之,不可耽誤本業。己結論.要之,新生活運動者,即除去不合理之生活,代之以合理之生活。如何能使國民之生活合理?曰必提倡以「禮義廉恥」為日常生活之規律。一、提倡「禮義廉恥」使反乎粗野卑陋之行為,求國民生活之藝術化。藝術者,非少數有產階級之裝飾,乃無男女老幼貧富階級之分,實為我全體民眾生活之準繩,所謂人的生活,與非人的生活之分野,即在於此;凡人慾盡其所以為人之道,舍此莫由,故必以藝術「持躬待人」者,始能盡互助之天職。中國古代「禮、樂、射、禦、書、數」之六藝,現今反為東西列強建國主要之藝術,殊不知此即我中華民族持躬待人,修齊治平最優美之固有的藝術,現在社會之所以猜忌、嫉妒、怨恨、傾軋者,皆遺忘此藝術陶養而生之病態也;必以藝術「治事接物」,始能收整齊完善,利用厚生之宏效,而其要旨莫過於格物致知,明辨本末,器求創造,術尚精微,能如是則粗野錯亂,簡陋卑劣諸弊自除。二、提倡「禮義廉恥」使反乎爭盜竊乞之行為,求國民之生活生產化。中國之貧,由於生之者寡,食之者眾,凡不生而食者,其食之所資,不出於劫奪,必出於倚賴,而皆由於不知「禮義廉恥」為之也。故必須使生活生產化,而後勤以開源,儉以節流,知奢侈不遜之非禮,不勞而獲之可恥;昔者齊楚之所以霸,今者意德之所以強,胥賴是耳。故救中國之貧困,弭中國之亂源,其道莫要於此。三、提倡「禮義廉恥」使反乎亂邪昏懦之行為,求國民之生活軍事化。國不能戰,無以為國,廣土眾民,徒資寇盜;救國之弱,惟有尚武!方今赤匪充斥,內亂未已,版土日蹙,外侮頻仍,帝國主義者與漢奸赤匪,內外勾結,皆挾其全力,以壓迫我民族,破壞我國家。吾人慾救此危機,完成其安內攘外之目的,亦非準備全國國民之軍事化,不足以圖存;而軍事化之前提,即在養成國民生活之整齊、清潔、簡單、樸素、迅速、確實之習性,以求其共同一致之守秩序、重組織、盡責任、尚紀律,而隨時能為國家與民族同仇敵愾,捐軀犧牲,盡忠報國也。綜合上述諸義。約而言之,國民生活如何始得高尚?曰生活藝術化;國民生活如何始得富足?曰生活生產化;國民生活如何始得鞏固?曰生活軍事化;三者實現,是謂生活合理化。合理化所賴以實現之規律,曰「禮義廉恥」;「禮義廉恥」所賴以實現之事項,曰「食衣住行」;使我全體國民以「禮義廉恥」為規律,實現之於「食衣住行」之中,則生活之內容充足,條件具備,是謂生活革命之完成,而我中華民族復興之基礎,亦即奠定於此。附新生活須知.第一新生活之準則.生活須知,禮義廉恥。整齊清潔,簡單樸素;迅速確實,共同一致。食衣住行,依此為據;既適衛生,又合規矩。民族復興,但看此舉!第二新生活與禮.何者為禮,敬恭是主。守法循理,戒慎將事;和氣肅容,善與人處;孝親敬長,克敦倫紀。第三新生活與義.何者為義,一心濟世。厚人薄己,不爭權利;急公忘私,弗辭勞瘁;扶善除惡,以彰公理。第四新生活與廉.何者為廉,既明且潔。嚴慎取予,操守有節;辨別是非,力排謬說;崇尚節約,以惜物力。第五新生活與恥.何者為恥,心存羞惡。不屑卑汙,尊重自處;不甘暴棄,力求進步;不圖苟存,寧死禦侮。第六新生活中之食.飲食養生,人之大欲;食貴定時,莫恣口腹。飲具須淨,食物須潔;要用土產,利勿外溢。遇酒毋酗,食量有節;飲嚼無聲,座必正席;飯屑骨刺,毋使狼藉。宴客聚餐,相讓舉筷。注意微菌,生冷宜戒。鴉片屏絕,紙煙勿吃。恥養於人,自食其力。第七新生活中之衣.衣服章身,禮貌所寄;莫趨時髦,樸素勿恥。式要簡便,料選國貨;注意經用,主婦自做。洗滌宜勤,縫補殘破;拔上鞋跟,扣齊鈕顆;穿戴莫歪,體勿赤裸。集會入室,冠帽即脫。被褥常曬,行李輕單。解衣贈友,應恤貧寒。第八新生活中之住.住居有室,創業成家;天倫樂聚,敦睦毋嘩。黎明即起,漱口刷牙;剪甲理髮,沐浴勤加。建築取材,必擇國產;牆壁勿汙,傢俱從簡;窗牖多開,氣通光滿;愛惜分陰,習勞勿懶。當心火燭,謹慎門戶;莫積垃圾,莫留塵土。廚房廁所,尤須淨掃;捕鼠滅蠅,通溝清道。和洽鄰裡,同謀公益;互救災難,種痘防疫。國有紀念,家揚國旗;敬旗敬國,升降循規。第九新生活中之行.行是走動,行亦作為;舉止穩重,步武整齊。乘車搭船,上落莫擠;先讓婦孺,老弱扶持。走路靠左,胸部挺起;兩目平看,端其聽視。拾物還主,相識見禮。遇喪知哀,觀火勿喜。噴嚏對人,吐痰在地,任意便溺,皆所禁忌。公共場所,遵守紀律。就位退席,魚貫出入;莫作吵鬧,莫先搶說。聞黨國歌,肅然起立。約會守時,做事踏實;應酬戒繁,嫖賭絕跡。第十新生活之推行.生活革新,乃除惡習;最先從手,規矩清潔。由簡入繁,由淺入深;先公後私,推己及人。由近而遠,由小而大;逐漸感化,力行勿懈。公務人員,在校學子;以身作則,率先做起;示人模範,彼此督勉;團體家庭,次第實現。父訓其子,兄教其弟;夫婦相勸,朋友互勵。不費金錢,不耗時日;運動完成,風氣移易。奉告國人,一致努力!
267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267
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
1
中華民國與日本國本約共繕二份,於中華民國四十一年四月二十八日即日本國昭和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八日即公曆一千九百五十二年四月二十八日訂於臺北。中華民國代表:葉公超
306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06
西遊記/第001回
1
詩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濛,開闢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且就一日而論:子時得陽氣,而醜則雞鳴;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辰時食後,而巳則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則西蹉;申時晡,而日落酉,戌黃昏,而入定亥。譬於大數,若到戌會之終,則天地昏曚而萬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歲,交亥會之初,則當黑暗,而兩間人物俱無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歲,亥會將終,貞下起元,近子之會,而復逐漸開明。邵康節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子會,輕清上騰,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謂之四象。故曰,天開於子。又經五千四百歲,子會將終,近醜之會,而逐漸堅實。《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至此,地始凝結。再五千四百歲,正當醜會,重濁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謂之五形。故曰,地闢於醜。又經五千四百歲,醜會終而寅會之初,發生萬物。曆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陰陽交合。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寅會,生人,生獸,生禽,正謂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於寅。感盤古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濛判後而成。真個好山!有詞賦為證。賦曰:勢鎮汪洋,威寧瑤海。勢鎮汪洋,潮湧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水火方隅高積上,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臥。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一條澗壑籐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曆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闢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毬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驚動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駕座金闕雲宮靈霄寶殿,聚集仙卿,見有金光燄燄,即命千里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二將果奉旨出門外,看的真,聽的明。須臾回報道:「臣奉旨觀聽金光之處,乃東勝神洲海東傲來小國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在那裡拜四方,眼運金光,射沖斗府。如今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玉帝垂賜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峰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一朝天氣炎熱,與群猴避暑,都在松陰之下頑耍。你看他一個個:跳樹攀枝,採花覓果;拋彈子,邷麼兒;跑沙窩,砌寶塔;趕蜻蜓,撲八蜡;參老天,拜菩薩;扯葛籐,編草帓;捉蝨子,咬又掐;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壓的壓;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頑,綠水澗邊隨洗濯。一群猴子耍了一會,卻去那山澗中洗澡。見那股澗水奔流,真個似滾瓜湧濺。古云:「禽有禽言,獸有獸語。」眾猴都道:「這股水不知是那裡的水。我們今日趕閑無事,順澗邊往上溜頭尋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聲,都拖男挈女,呼弟呼兄,一齊跑來,順澗爬山,直至源流之處,乃是一股瀑布飛泉。但見那:一派白虹起,千尋雪浪飛。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依。冷氣分青嶂,餘流潤翠微。潺湲名瀑布,真似掛簾帷。眾猴拍手稱揚道:「好水,好水!原來此處遠通山腳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連呼了三聲,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好猴!也是他:今日芳名顯,時來大運通。有緣居此地,王遣入仙宮。你看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抬頭觀看,那裡邊卻無水無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橋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細再看,原來是座鐵板橋。橋下之水,沖貫於石竅之間,倒掛流出去,遮閉了橋門。卻又欠身上橋頭,再走再看,卻似有人家住處一般,真個好所在。但見那:翠蘚堆藍,白雲浮玉,光搖片片煙霞。虛窗靜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龍珠倚掛,縈迴滿地奇葩。鍋灶傍崖存火跡,樽罍靠案見殽渣。石座石床真可愛,石盆石碗更堪誇。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幾樹青松常帶雨,渾然像個人家。看罷多時,跳過橋中間,左右觀看。只見正當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書大字,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石猿喜不自勝,急抽身往外便走,復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兩個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眾猴把他圍住,問道:「裡面怎麼樣?水有多深?」石猴道:「沒水!沒水!原來是一座鐵板橋,橋那邊是一座天造地設的家當。」眾猴道:「怎見得是個家當?」石猴笑道:「這股水乃是橋下沖貫石橋,倒掛下來遮閉門戶的。橋邊有花有樹,乃是一座石房。房內有石窩、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間一塊石碣上,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真個是我們安身之處。裡面且是寬闊,容得千百口老小。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氣。這裡邊:刮風有處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無懼,雷聲永不聞。煙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燻。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眾猴聽得,個個歡喜。都道:「你還先走,帶我們進去,進去。」石猴卻又瞑目蹲身,往裡一跳,叫道:「都隨我進來,進來。」那些猴有膽大的,都跳進去了;膽小的,一個個伸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纏一會,也都進去了。跳過橋頭,一個個搶盆奪碗,佔灶爭床,搬過來,移過去,正是猴性頑劣,再無一個寧時,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啊,『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不傷身體者,就拜他為王。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眾猴聽說,即拱伏無違,一個個序齒排班,朝上禮拜,都稱「千歲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將「石」字兒隱了,遂稱「美猴王」。有詩為證。詩曰:三陽交泰產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內觀不識因無相,外合明知作有形。歷代人人皆屬此,稱王稱聖任縱橫。美猴王領一群猿猴、獼猴、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遊花果山,暮宿水簾洞,合契同情,不入飛鳥之叢,不從走獸之類,獨自為王,不勝歡樂。是以:春採百花為飲食,夏尋諸果作生涯。秋收芋慄延時節,冬覓黃精度歲華。美猴王享樂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載。一日,與群猴喜宴之間,忽然憂惱,墮下淚來。眾猴慌忙羅拜道:「大王何為煩惱?」猴王道:「我雖在歡喜之時,卻有一點兒遠慮,故此煩惱。」眾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歡會,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伏人間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無量之福,為何遠慮而憂也?」猴王道:「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嚴,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內?」眾猴聞此言,一個個掩面悲啼,俱以無常為慮。只見那班部中,忽跳出一個通背猿猴,厲聲高叫道:「大王若是這般遠慮,真所謂道心開發也。如今五蟲之內,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閻王老子所管。」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迴,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猴王道:「此三者居於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閻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內。」猴王聞之,滿心歡喜道:「我明日就辭汝等下山,雲遊海角,遠涉天涯,務必訪此三者,學一個不老長生,常躲過閻君之難。」噫!這句話,頓教跳出輪迴網,致使齊天大聖成。眾猴鼓掌稱揚,都道:「善哉,善哉!我等明日越嶺登山,廣尋些果品,大設筵宴送大王也。」次日,眾猴果去採仙桃,摘異果,刨山藥,斸黃精。芝蘭香蕙,瑤草奇花,般般件件,整整齊齊,擺開石凳石桌,排列仙酒仙殽。但見那:金丸珠彈,紅綻黃肥。金丸珠彈臘櫻桃,色真甘美;紅綻黃肥熟梅子,味果香酸。鮮龍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紅。林檎碧實連枝獻,枇杷緗苞帶葉擎。兔頭梨子雞心棗,消渴除煩更解酲。香桃爛杏,美甘甘似玉液瓊漿;脆李楊梅,酸蔭蔭如脂酥膏酪。紅囊黑子熟西瓜,四瓣黃皮大柿子。石榴裂破,丹砂粒現火晶珠;芋慄剖開,堅硬肉團金瑪瑙。胡桃銀杏可傳茶,椰子葡萄能做酒。榛松榧柰滿盤盛,橘蔗柑橙盈案擺。熟煨山藥,爛煮黃精。搗碎茯苓並薏苡,石鍋微火漫炊羹。人間縱有珍饈味,怎比山猴樂更寧。群猴尊美猴王上坐,各依齒肩排於下邊,一個個輪流上前奉酒、奉花、奉果,痛飲了一日。次日,美猴王早起,教:「小的們,替我折些枯松,編作栰子,取個竹竿作篙,收拾些果品之類,我將去也。」果獨自登栰,儘力撐開,飄飄蕩蕩,徑向大海波中,趁天風,來渡南贍部洲地界。這一去,正是那:天產仙猴道行隆,離山駕栰趁天風。飄洋過海尋仙道,立志潛心建大功。有分有緣休俗願,無憂無慮會元龍。料應必遇知音者,說破源流萬法通。也是他運至時來,自登木栰之後,連日東南風緊,將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贍部洲地界。持篙試水,偶得淺水,棄了栰子,跳上岸來。只見海邊有人捕魚、打雁、穵蛤、淘鹽。他走近前,弄個把戲,妝個𡤫虎,嚇得那些人丟筐棄網,四散奔跑。將那跑不動的拿住一個,剝了他衣裳,也學人穿在身上。搖搖擺擺,穿州過府,在市廛中學人禮,學人話。朝餐夜宿,一心裡訪問佛、仙、神聖之道,覓個長生不老之方。見世人都是為名為利之徒,更無一個為身命者。正是那: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猴王參訪仙道,無緣得遇。在於南贍部洲,串長城,遊小縣,不覺八九年餘。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著海外必有神仙。獨自個依前作栰,又飄過西海,直至西牛賀洲地界。登岸遍訪多時,忽見一座高山秀麗,林麓幽深。他也不怕狼蟲,不懼虎豹,登上山頂上觀看。果是好山:千峰排戟,萬仞開屏。日映嵐光輕鎖翠,雨收黛色冷含青。瘦籐纏老樹,古渡界幽程。奇花瑞草,修竹喬松。修竹喬松,萬載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時不謝賽蓬瀛。幽鳥啼聲近,源泉響溜清。重重谷壑芝蘭繞,處處巉崖苔蘚生。起伏巒頭龍脈好,必有高人隱姓名。正觀看間,忽聞得林深之處有人言語。急忙趨步,穿入林中,側耳而聽,原來是歌唱之聲。歌曰:「觀棋柯爛,伐木丁丁,雲邊谷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逕秋高,對月枕松根,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籐。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美猴王聽得此言,滿心歡喜道:「神仙原來藏在這裡!」即忙跳入裡面,仔細再看,乃是一個樵子,在那裡舉斧砍柴。但看他打扮非常:頭上戴箬笠,乃是新筍初脫之籜。身上穿布衣,乃是木綿撚就之紗。腰間繫環絛,乃是老蠶口吐之絲。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槎就之爽。手執衠鋼斧,擔挽火麻繩。扳松劈枯樹,爭似此樵能。猴王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起手。」那樵漢慌忙丟了斧,轉身答禮道:「不當人,不當人。我拙漢衣食不全,怎敢當『神仙』二字?」猴王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說出神仙的話來?」樵夫道:「我說甚麼神仙話?」猴王道:「我才來至林邊,只聽的你說:『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黃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而何?」樵夫笑道:「實不瞞你說,這個詞名做《滿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與我舍下相鄰,他見我家事勞苦,日常煩惱,教我遇煩惱時,即把這詞兒念念,一則散心,二則解困。我才有些不足處思慮,故此念念,不期被你聽了。」猴王道:「你家既與神仙相鄰,何不從他修行?學得個不老之方,卻不是好?」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養育至八九歲,才知人事,不幸父喪,母親居孀。再無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沒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發不敢拋離。卻又田園荒蕪,衣食不足,只得斫兩束柴薪,挑向市廛之間,貨幾文錢,糴幾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飯,供養老母。所以不能修行。」猴王道:「據你說起來,乃是一個行孝的君子,向後必有好處。但望你指與我那神仙住處,卻好拜訪去也。」樵夫道:「不遠,不遠。此山叫做靈臺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那祖師出去的徒弟,也不計其數,見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你順那條小路兒,向南行七八里遠近,即是他家了。」猴王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還得了好處,決不忘你指引之恩。」樵夫道:「你這漢子甚不通變,我方才這般與你說了,你還不省?假若我與你去了,卻不誤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養?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猴王聽說,只得相辭。出深林,找上路徑,過一山坡,約有七八里遠,果然望見一座洞府。挺身觀看,真好去處!但見:煙霞散彩,日月搖光。千株老柏,萬節修篁。千株老柏,帶雨半空青冉冉;萬節修篁,含煙一壑色蒼蒼。門外奇花佈錦,橋邊瑤草噴香。石崖突兀青苔潤,懸壁高張翠蘚長。時聞仙鶴唳,每見鳳凰翔。仙鶴唳時,聲振九皋霄漢遠;鳳凰翔起,翎毛五色彩雲光。玄猿白鹿隨隱見,金獅玉象任行藏。細觀靈福地,真個賽天堂。又見那洞門緊閉,靜悄悄杳無人跡。忽回頭,見崖頭立一石碑,約有三丈餘高,八尺餘闊,上有一行十個大字,乃是「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美猴王十分歡喜道:「此間人果是樸實,果有此山此洞。」看夠多時,不敢敲門。且去跳上松枝梢頭,摘松子吃了頑耍。少頃間,只聽得呀的一聲,洞門開處,裡面走出一個仙童,真個丰姿英偉,像貌清奇,比尋常俗子不同。但見他:髽髻雙絲綰,寬袍兩袖風。貌和身自別,心與相俱空。物外長年客,山中永壽童。一塵全不染,甲子任翻騰。那童子出得門來,高叫道:「甚麼人在此搔擾?」猴王撲的跳下樹來,上前躬身道:「仙童,我是個訪道學仙之弟子,更不敢在此搔擾。」仙童笑道:「你是個訪道的麼?」猴王道:「是。」童子道:「我家師父正才下榻,登壇講道,還未說出原由,就教我出來開門。說:『外面有個修行的來了,可去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了?」猴王笑道:「是我,是我。」童子道:「你跟我進來。」這猴王整衣端肅,隨童子徑入洞天深處觀看:一層層深閣瓊樓,一進進珠宮貝闕,說不盡那靜室幽居。直至瑤臺之下,見那菩提祖師端坐在臺上,兩邊有三十個小仙侍立臺下。果然是: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美猴王一見,倒身下拜,磕頭不計其數,口中只道:「師父,師父,我弟子志心朝禮,志心朝禮。」祖師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說個鄉貫、姓名明白,再拜。」猴王道:「弟子乃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祖師喝令:「趕出去!他本是個撒詐搗虛之徒,那裡修甚麼道果!」猴王慌忙磕頭不住道:「弟子是老實之言,決無虛詐。」祖師道:「你既老實,怎麼說東勝神洲?那去處到我這裡隔兩重大海,一座南贍部洲,如何就得到此?」猴王叩頭道:「弟子飄洋過海,登界遊方,有十數個年頭,方才訪到此處。」祖師道:「既是逐漸行來的也罷。你姓甚麼?」猴王又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祖師道:「不是這個性。你父母原來姓甚麼?」猴王道:「我也無父母。」祖師道:「既無父母,想是樹上生的?」猴王道:「我雖不是樹上生,卻是石裡長的。我只記得花果山上有一塊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祖師聞言暗喜,道:「這等說,卻是個天地生成的。你起來走走我看。」猴王縱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兩遍。祖師笑道:「你身軀雖是鄙陋,卻像個食松果的猢猻。我與你就身上取個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個獸傍,乃是個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陰也。老陰不能化育,教你姓『猻』倒好。猻字去了獸傍,乃是個子系。子者,兒男也;系者。嬰細也,正合嬰兒之本論。教你姓『孫』罷。」猴王聽說,滿心歡喜,朝上叩頭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萬望師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賜個名字,卻好呼喚。」祖師道:「我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輩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個字?」祖師道:「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你,正當『悟』字。與你起個法名叫做『孫悟空』,好麼?」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孫悟空也。」正是:鴻濛初闢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畢竟不知向後修些甚麼道果,且聽下回分解。
317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17
憲法實施之準備程序
1
本大會此次透過之憲法,應由國民政府於中華民國三十六年一月一日公佈;其準備實施程序如下:一、自憲法公佈之日起現行法令之與憲法相牴觸者,國民政府應迅速分別予以修改或廢止,並應於依照本憲法所產生之國民大會集會以前,完成此項工作。二、憲法公佈後,國民政府應依照憲法之規定,於三個月內制定並公佈左列法律:關於國民大會之組織,國民大會代表之選舉、罷免。關於總統、副總統之選舉、罷免。關於立法委員之選舉、罷免。關於監察委員之選舉、罷免。關於五院之組織。三、依照憲法應由各省市議會選出之首屆監察委員,在各省市議會未正式成立以前,得由各省市現有之參議會選舉之,其任期以各省市正式議會選出監察委員之日為止。四、依照本憲法產生之國民大會代表,首屆立法委員,與監察委員之選舉,應於各有關選舉法公佈後六個月內完成之。五、依憲法產生之國民大會,由國民政府主席召集之。六、依憲法產生之首屆立法院,於國民大會閉幕後之第七日自行集會。七、依憲法產生之首屆監察院,於國民大會閉幕後由總統召集之。八、依憲法產生之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及監察委員,在第四條規定期限屆滿,已選出各達總額三分之二時,得為合法之集會及召集。九、制定憲法之國民大會代表,有促成憲法施行之責,其任期至依照憲法選出之國民大會代表集會之日為止。十、憲法透過後,由制定憲法之國民大會代表組織憲政實施促進委員會,其辦法由國民政府定之。
318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18
中央法規標準法 (民國93年)
1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本法之適用)中央法規之制定、施行、適用、修正及廢止,除憲法規定外,依本法之規定。第二條 (法律之名稱)法律得定名為法、律、條例或通則。第三條 (命令之名稱)各機關發布之命令,得依其性質,稱規程、規則、細則、辦法、綱要、標準或準則。第二章 法規之制定.第四條 (法律之制定)法律應經立法院透過,總統公佈。第五條 (應以法律規定之事項)左列事項應以法律定之:一、憲法或法律有明文規定,應以法律定之者。二、關於人民之權利、義務者。三、關於國家各機關之組織者。四、其他重要事項之應以法律定之者。第六條 (禁止以命令規定之事項)應以法律規定之事項,不得以命令定之。第七條 (命令之發布)各機關依其法定職權或基於法律授權訂定之命令,應視其性質分別下達或發布,並即送立法院。第八條 (條文之書寫方式)法規條文應分條書寫,冠以「第某條」字樣,並得分為項、款、目。項不冠數字,空二字書寫,款冠以一、二、三等數字,目冠以等數字,並應加具標點符號。前項所定之目再細分者,冠以1、2、3等數字,並稱為第某目之1、2、3。第九條 (法規章節之劃分)法規內容繁複或條文較多者,得劃分為第某編、第某章、第某節、第某款、第某目。第十條 (修正之方式)修正法規廢止少數條文時,得保留所廢條文之條次,並於其下加括弧,註明二字。修正法規增加少數條文時,得將增加之條文,列在適當條文之後,冠以前條等條次。廢止或增加編、章、節、款、目時,準用前二項之規定。第十一條 (法之位階)法律不得牴觸憲法,命令不得牴觸憲法或法律,下級機關訂定之命令不得牴觸上級機關之命令。第三章 法規之施行.第十二條 (施行日期之規定)法規應規定施行日期,或授權以命令規定施行日期。第十三條 (生效日期)法規明定自公佈或發布日施行者,自公佈或發布之日起算至第三日起發生效力。第十四條 (生效日期)法規特定有施行日期,或以命令特定施行日期者,自該特定日起發生效力。第十五條 (施行區域)法規定有施行區域或授權以命令規定施行區域者,於該特定區域內發生效力。第四章 法規之適用.第十六條 (特別法優於普通法)法規對其他法規所規定之同一事項而為特別之規定者,應優先適用之。其他法規修正後,仍應優先適用。第十七條 (法規修正後之適用或準用)法規對某一事項規定適用或準用其他法規之規定者,其他法規修正後,適用或準用修正後之法規。第十八條 (從新從優原則)各機關受理人民聲請許可案件適用法規時,除依其性質應適用行為時之法規外,如在處理程式終結前,據以準許之法規有變更者,適用新法規。但舊法規有利於當事人而新法規未廢除或禁止所聲請之事項者,適用舊法規。第十九條 (法規適用之停止或恢復)法規因國家遭遇非常事故,一時不能適用者,得暫停適用其一部或全部。法規停止或恢復適用之程式,準用本法有關法規廢止或制定之規定。第五章 法規之修正與廢止.第二十條 (修正之情形及程式)法規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修正之:一、基於政策或事實之需要,有增減內容之必要者。二、因有關法規之修正或廢止而應配合修正者。三、規定之主管機關或執行機關已裁併或變更者。四、同一事項規定於二以上之法規,無分別存在之必要者。法規修正之程式,準用本法有關法規制定之規定。第二十一條 (廢止情形)法規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廢止之:一、機關裁併,有關法規無保留之必要者。二、法規規定之事項已執行完畢,或因情勢變遷,無繼續施行之必要者。三、法規因有關法規之廢止或修正致失其依據,而無單獨施行之必要者。四、同一事項已定有新法規,並公佈或發佈施行者。第二十二條 (廢止程式及失效日期),應經立法院透過,總統公佈。命令之廢止,由原發布機關為之。依前二項程式廢止之法規,得僅公佈或發布其名稱及施行日期;並自公佈或發布之日起算至第三日起失效。第二十三條 (當然廢止)法規定有施行期限者,期滿當然廢止,不適用前條之規定。但應由主管機關公告之。第二十四條 (延長施行之程式)法規定有施行期限,主管機關認為需要延長者,應於期限屆滿一個月前送立法院審議。但其期限在立法院休會期內屆滿者,應於立法院休會一個月前送立法院。命令定有施行期限,主管機關認為需要延長者,應於期限屆滿一個月前,由原發布機關發布之。第二十五條 (機關裁併後命令之廢止或延長)命令之原發布機關或主管機關已裁併者,其廢止或延長,由承受其業務之機關或其上級機關為之。第六章 附則.第二十六條 (施行日)本法自公佈日施行。
323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23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2001年)
2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護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作者的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鼓勵有益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的作品的創作和傳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二條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根據其作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本法保護。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未與中國簽訂協議或者共同參加國際條約的國家的作者以及無國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的成員國出版的,或者在成員國和非成員國同時出版的,受本法保護。第三條本法所稱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創作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樂、戲劇、曲藝、舞蹈、雜技藝術作品;美術、建築作品;攝影作品;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計算機軟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第四條依法禁止出版、傳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護。著作權人行使著作權,不得違反憲法和法律,不得損害公共利益。第五條本法不適用於: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檔案,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時事新聞;曆法、通用數表、通用表格和公式。第六條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著作權保護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第七條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主管全國的著作權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的著作權管理工作。第八條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可以授權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行使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被授權後,可以以自己的名義為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主張權利,並可以作為當事人進行涉及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訴訟、仲裁活動。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是非營利性組織,其設立方式、權利義務、著作權許可使用費的收取和分配,以及對其監督和管理等由國務院另行規定。第二章著作權.第一節著作權人及其權利.第九條著作權人包括:作者;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第十條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之於眾的權利;署名權,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複製權,即以印刷、影印、拓印、錄音、錄影、翻錄、翻拍等方式將作品製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權利;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複製件的權利;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的除外;展覽權,即公開陳列美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複製件的權利;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種手段公開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權利;放映權,即透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裝置公開再現美術、攝影、電影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等的權利;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廣播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傳播或者轉播的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以及透過擴音器或者其他傳送符號、聲音、影象的類似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的作品的權利;資訊網路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攝製權,即以攝製電影或者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將作品固定在載體上的權利;改編權,即改變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翻譯權,即將作品從一種語言文字轉換成另一種語言文字的權利;彙編權,即將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透過選擇或者編排,彙集成新作品的權利;應當由著作權人享有的其他權利。著作權人可以許可他人行使前款第項規定的權利,並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著作權人可以全部或者部分轉讓本條第一款第項規定的權利,並依照約定或者本法有關規定獲得報酬。第二節著作權歸屬.第十一條著作權屬於作者,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作者。第十二條改編、翻譯、註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其著作權由改編、翻譯、註釋、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第十三條兩人以上合作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沒有參加創作的人,不能成為合作作者。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對各自創作的部分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體的著作權。第十四條彙編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構成作品的資料或者其他材料,對其內容的選擇或者編排體現獨創性的作品,為彙編作品,其著作權由彙編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第十五條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由製片者享有,但編劇、導演、攝影、作詞、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權,並有權按照與製片者簽訂的合同獲得報酬。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中的劇本、音樂等可以單獨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權單獨行使其著作權。第十六條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除本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外,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在其業務範圍內優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給予作者獎勵: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作,並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體等職務作品;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第十七條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透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第十八條美術等作品原件所有權的轉移,不視為作品著作權的轉移,但美術作品原件的展覽權由原件所有人享有。第十九條著作權屬於公民的,公民死亡後,其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項規定的權利在本法規定的保護期內,依照繼承法的規定轉移。著作權屬於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變更、終止後,其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項規定的權利在本法規定的保護期內,由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沒有承受其權利義務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由國家享有。第三節權利的保護期.第二十條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不受限制。第二十一條公民的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於最後死亡的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著作權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攝影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作品首次發表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創作完成後五十年內未發表的,本法不再保護。第四節權利的限制.第二十二條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其他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已經發表的關於政治、經濟、宗教問題的時事性文章,但作者宣告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刊登或者播放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但作者宣告不許刊登、播放的除外;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複製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範圍內使用已經發表的作品;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儲存版本的需要,複製本館收藏的作品;免費表演已經發表的作品,該表演未向公眾收取費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報酬;對設定或者陳列在室外公共場所的藝術作品進行臨摹、繪畫、攝影、錄影;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已經發表的以漢語言文字創作的作品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品在國內出版發行;將已經發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前款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影製作者、廣播電臺、電視臺的權利的限制。第二十三條為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國家教育規劃而編寫出版教科書,除作者事先宣告不許使用的外,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在教科書中彙編已經發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樂作品或者單幅的美術作品、攝影作品,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前款規定適用於對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影製作者、廣播電臺、電視臺的權利的限制。第三章著作權許可使用和轉讓合同.第二十四條使用他人作品應當同著作權人訂立許可使用合同,本法規定可以不經許可的除外。許可使用合同包括下列主要內容:許可使用的權利種類;許可使用的權利是專有使用權或者非專有使用權;許可使用的地域範圍、期間;付酬標準和辦法;違約責任;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內容。第二十五條轉讓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項規定的權利,應當訂立書面合同。權利轉讓合同包括下列主要內容:作品的名稱;轉讓的權利種類、地域範圍;轉讓價金;交付轉讓價金的日期和方式;違約責任;雙方認為需要約定的其他內容。第二十六條許可使用合同和轉讓合同中著作權人未明確許可、轉讓的權利,未經著作權人同意,另一方當事人不得行使。第二十七條使用作品的付酬標準可以由當事人約定,也可以按照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的付酬標準支付報酬。當事人約定不明確的,按照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的付酬標準支付報酬。第二十八條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影製作者、廣播電臺、電視臺等依照本法有關規定使用他人作品的,不得侵犯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和獲得報酬的權利。第四章出版、表演、錄音錄影、播放.第一節圖書、報刊的出版.第二十九條圖書出版者出版圖書應當和著作權人訂立出版合同,並支付報酬。第三十條圖書出版者對著作權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照合同約定享有的專有出版權受法律保護,他人不得出版該作品。第三十一條著作權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期限交付作品。圖書出版者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出版質量、期限出版圖書。圖書出版者不按照合同約定期限出版,應當依照本法第五十三條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圖書出版者重印、再版作品的,應當通知著作權人,並支付報酬。圖書脫銷後,圖書出版者拒絕重印、再版的,著作權人有權終止合同。第三十二條著作權人向報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發出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收到報社通知決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收到期刊社通知決定刊登的,可以將同一作品向其他報社、期刊社投稿。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作品刊登後,除著作權人宣告不得轉載、摘編的外,其他報刊可以轉載或者作為文摘、資料刊登,但應當按照規定向著作權人支付報酬。第三十三條圖書出版者經作者許可,可以對作品修改、刪節。報社、期刊社可以對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刪節。對內容的修改,應當經作者許可。第三十四條出版改編、翻譯、註釋、整理、彙編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應當取得改編、翻譯、註釋、整理、彙編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第三十五條出版者有權許可或者禁止他人使用其出版的圖書、期刊的版式設計。前款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十年,截止於使用該版式設計的圖書、期刊首次出版後第十年的12月31日。第二節表演.第三十六條使用他人作品演出,表演者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演出組織者組織演出,由該組織者取得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使用改編、翻譯、註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進行演出,應當取得改編、翻譯、註釋、整理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第三十七條表演者對其表演享有下列權利:表明表演者身份;保護表演形象不受歪曲;許可他人從現場直播和公開傳送其現場表演,並獲得報酬;許可他人錄音錄影,並獲得報酬;許可他人複製、發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影製品,並獲得報酬;許可他人透過資訊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表演,並獲得報酬。被許可人以前款第項規定的方式使用作品,還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第三十八條本法第三十七條第一款第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不受限制。本法第三十七條第一款第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該表演發生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第三節錄音錄影.第三十九條錄音錄影製作者使用他人作品製作錄音錄影製品,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錄音錄影製作者使用改編、翻譯、註釋、整理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應當取得改編、翻譯、註釋、整理作品的著作權人和原作品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錄音製作者使用他人已經合法錄製為錄音製品的音樂作品製作錄音製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報酬;著作權人宣告不許使用的不得使用。第四十條錄音錄影製作者製作錄音錄影製品,應當同表演者訂立合同,並支付報酬。第四十一條錄音錄影製作者對其製作的錄音錄影製品,享有許可他人複製、發行、出租、透過資訊網路向公眾傳播並獲得報酬的權利;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該製品首次製作完成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被許可人複製、發行、透過資訊網路向公眾傳播錄音錄影製品,還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表演者許可,並支付報酬。第四節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第四十二條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他人未發表的作品,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他人已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支付報酬。第四十三條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已經出版的錄音製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支付報酬。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第四十四條廣播電臺、電視臺有權禁止未經其許可的下列行為:將其播放的廣播、電視轉播;將其播放的廣播、電視錄製在音像載體上以及複製音像載體。前款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五十年,截止於該廣播、電視首次播放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第四十五條電視臺播放他人的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錄影製品,應當取得製片者或者錄影製作者許可,並支付報酬;播放他人的錄影製品,還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許可,並支付報酬。第五章法律責任和執法措施.第四十六條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的;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剽竊他人作品的;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展覽、攝製電影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使用作品,或者以改編、翻譯、註釋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使用他人作品,應當支付報酬而未支付的;未經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錄音錄影製品的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出租其作品或者錄音錄影製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未經出版者許可,使用其出版的圖書、期刊的版式設計的;未經表演者許可,從現場直播或者公開傳送其現場表演,或者錄製其表演的;其他侵犯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行為。第四十七條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燬侵權複製品,並可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還可以沒收主要用於製作侵權複製品的材料、工具、裝置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複製、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彙編、透過資訊網路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未經表演者許可,複製、發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影製品,或者透過資訊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表演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未經錄音錄影製作者許可,複製、發行、透過資訊網路向公眾傳播其製作的錄音錄影製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未經許可,播放或者複製廣播、電視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權利人為其作品、錄音錄影製品等採取的保護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技術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刪除或者改變作品、錄音錄影製品等的權利管理電子資訊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製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第四十八條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第四十九條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權利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人民法院處理前款申請,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至第九十六條和第九十九條的規定。第五十條為制止侵權行為,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保全證據。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人民法院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申請人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十五日內不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保全措施。第五十一條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對於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可以沒收違法所得、侵權複製品以及進行違法活動的財物。第五十二條複製品的出版者、製作者不能證明其出版、製作有合法授權的,複製品的發行者或者電影作品或者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錄音錄影製品的複製品的出租者不能證明其發行、出租的複製品有合法,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第五十三條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有關法律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第五十四條著作權糾紛可以調解,也可以根據當事人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或者著作權合同中的仲裁條款,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沒有書面仲裁協議,也沒有在著作權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第五十五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執行。第六章附則.第五十六條本法所稱的著作權即版權。第五十七條本法第二條所稱的出版,指作品的複製、發行。第五十八條計算機軟體、資訊網路傳播權的保護辦法由國務院另行規定。第五十九條本法規定的著作權人和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影製作者、廣播電臺、電視臺的權利,在本法施行之日尚未超過本法規定的保護期的,依照本法予以保護。本法施行前發生的侵權或者違約行為,依照侵權或者違約行為發生時的有關規定和政策處理。第六十條本法自1991年6月1日起施行。
324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2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2000年)
2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護髮明創造專利權,鼓勵發明創造,有利於發明創造的推廣應用,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創新,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特制定本法。第二條本法所稱的發明創造是指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第三條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負責管理全國的專利工作;統一受理和審查專利申請,依法授予專利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專利管理工作。第四條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涉及國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第五條對違反國家法律、社會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發明創造,不授予專利權。第六條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第七條對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非職務發明創造專利申請,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壓制。第八條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委託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申請被批准後,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為專利權人。第九條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分別就同樣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專利權授予最先申請的人。第十條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可以轉讓。中國單位或者個人向外國人轉讓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必須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准。轉讓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並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登記,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予以公告。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轉讓自登記之日起生效。第十一條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第十二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實施他人專利的,應當與專利權人訂立書面實施許可合同,向專利權人支付專利使用費。被許可人無權允許合同規定以外的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實施該專利。第十三條發明專利申請公佈後,申請人可以要求實施其發明的單位或者個人支付適當的費用。第十四條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發明專利,對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義的,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經國務院批准,可以決定在批准的範圍內推廣應用,允許指定的單位實施,由實施單位按照國家規定向專利權人支付使用費。中國集體所有制單位和個人的發明專利,對國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義,需要推廣應用的,參照前款規定辦理。第十五條專利權人有權在其專利產品或者該產品的包裝上標明專利標記和專利號。第十六條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應當對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給予獎勵;發明創造專利實施後,根據其推廣應用的範圍和取得的經濟效益,對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給予合理的報酬。第十七條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有在專利檔案中寫明自己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權利。第十八條在中國沒有經常居所或者營業所的外國人、外國企業或者外國其他組織在中國申請專利的,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根據本法辦理。第十九條在中國沒有經常居所或者營業所的外國人、外國企業或者外國其他組織在中國申請專利和辦理其他專利事務的,應當委託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指定的專利代理機構辦理。中國單位或者個人在國內申請專利和辦理其他專利事務的,可以委託專利代理機構辦理。專利代理機構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按照被代理人的委託辦理專利申請或者其他專利事務;對被代理人發明創造的內容,除專利申請已經公佈或者公告的以外,負有保密責任。專利代理機構的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第二十條中國單位或者個人將其在國內完成的發明創造向外國申請專利的,應當先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申請專利,委託其指定的專利代理機構辦理,並遵守本法第四條的規定。中國單位或者個人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的有關國際條約提出專利國際申請。申請人提出專利國際申請的,應當遵守前款規定。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的有關國際條約、本法和國務院有關規定處理專利國際申請。第二十一條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及其專利複審委員會應當按照客觀、公正、準確、及時的要求,依法處理有關專利的申請和請求。在專利申請公佈或者公告前,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及有關人員對其內容負有保密責任。第二章授予專利權的條件.第二十二條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新穎性,是指在申請日以前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在國內公開使用過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也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由他人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佈的專利申請檔案中。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第二十三條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應當同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或者國內公開使用過的外觀設計不相同和不相近似,並不得與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第二十四條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在申請日以前六個月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喪失新穎性:在中國政府主辦或者承認的國際展覽會上首次展出的;在規定的學術會議或者技術會議上首次發表的;他人未經申請人同意而洩露其內容的。第二十五條對下列各項,不授予專利權:科學發現;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動物和植物品種;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對前款第項所列產品的生產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規定授予專利權。第三章專利的申請.第二十六條申請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應當提交請求書、說明書及其摘要和權利要求書等檔案。請求書應當寫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名稱,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姓名,申請人姓名或者名稱、地址,以及其他事項。說明書應當對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說明,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準;必要的時候,應當有附圖。摘要應當簡要說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要點。權利要求書應當以說明書為依據,說明要求專利保護的範圍。第二十七條申請外觀設計專利的,應當提交請求書以及該外觀設計的圖片或者照片等檔案,並且應當寫明使用該外觀設計的產品及其所屬的類別。第二十八條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收到專利申請檔案之日為申請日。如果申請檔案是郵寄的,以寄出的郵戳日為申請日。第二十九條申請人自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十二個月內,或者自外觀設計在外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六個月內,又在中國就相同主題提出專利申請的,依照該外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相互承認優先權的原則,可以享有優先權。申請人自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中國第一次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十二個月內,又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就相同主題提出專利申請的,可以享有優先權。第三十條申請人要求優先權的,應當在申請的時候提出書面宣告,並且在三個月內提交第一次提出的專利申請檔案的副本;未提出書面宣告或者逾期未提交專利申請檔案副本的,視為未要求優先權。第三十一條一件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應當限於一項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屬於一個總的發明構思的兩項以上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可以作為一件申請提出。一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應當限於一種產品所使用的一項外觀設計。用於同一類別並且成套出售或者使用的產品的兩項以上的外觀設計,可以作為一件申請提出。第三十二條申請人可以在被授予專利權之前隨時撤回其專利申請。第三十三條申請人可以對其專利申請檔案進行修改,但是,對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檔案的修改不得超出原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記載的範圍,對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檔案的修改不得超出原圖片或者照片表示的範圍。第四章專利申請的審查和批准.第三十四條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收到發明專利申請後,經初步審查認為符合本法要求的,自申請日起滿十八個月,即行公佈。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可以根據申請人的請求早日公佈其申請。第三十五條發明專利申請自申請日起三年內,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可以根據申請人隨時提出的請求,對其申請進行實質審查;申請人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請求實質審查的,該申請即被視為撤回。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自行對發明專利申請進行實質審查。第三十六條發明專利的申請人請求實質審查的時候,應當提交在申請日前與其發明有關的發明專利已經在外國提出過申請的,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可以要求申請人在指定期限內提交該國為審查其申請進行檢索的資料或者審查結果的資料;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提交的,該申請即被視為撤回。第三十七條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對發明專利申請進行實質審查後,認為不符合本法規定的,應當通知申請人,要求其在指定的期限內陳述意見,或者對其申請進行修改;無正當理由逾期不答覆的,該申請即被視為撤回。第三十八條發明專利申請經申請人陳述意見或者進行修改後,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仍然認為不符合本法規定的,應當予以駁回。第三十九條發明專利申請經實質審查沒有發現駁回理由的,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授予發明專利權的決定,發給發明專利證書,同時予以登記和公告。發明專利權自公告之日起生效。第四十條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經初步審查沒有發現駁回理由的,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授予實用新型專利權或者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決定,發給相應的專利證書,同時予以登記和公告。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自公告之日起生效。第四十一條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設立專利複審委員會。專利申請人對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駁回申請的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專利複審委員會請求複審。專利複審委員會複審後,作出決定,並通知專利申請人。專利申請人對專利複審委員會的複審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第五章專利權的期限、終止和無效.第四十二條發明專利權的期限為二十年,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期限為十年,均自申請日起計算。第四十三條專利權人應當自被授予專利權的當年開始繳納年費。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專利權在期限屆滿前終止:沒有按照規定繳納年費的;專利權人以書面宣告放棄其專利權的。專利權在期限屆滿前終止的,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登記和公告。第四十五條自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公告授予專利權之日起,任何單位或者個人認為該專利權的授予不符合本法有關規定的,可以請求專利複審委員會宣告該專利權無效。第四十六條專利複審委員會對宣告專利權無效的請求應當及時審查和作出決定,並通知請求人和專利權人。宣告專利權無效的決定,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登記和公告。對專利複審委員會宣告專利權無效或者維持專利權的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當通知無效宣告請求程式的對方當事人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第四十七條宣告無效的專利權視為自始即不存在。宣告專利權無效的決定,對在宣告專利權無效前人民法院作出並已執行的專利侵權的判決、裁定,已經履行或者強制執行的專利侵權糾紛處理決定,以及已經履行的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和專利權轉讓合同,不具有追溯力。但是因專利權人的惡意給他人造成的損失,應當給予賠償。如果依照前款規定,專利權人或者專利權轉讓人不向被許可實施專利人或者專利權受讓人返還專利使用費或者專利權轉讓費,明顯違反公平原則,專利權人或者專利權轉讓人應當向被許可實施專利人或者專利權受讓人返還全部或者部分專利使用費或者專利權轉讓費。第六章專利實施的強制許可.第四十八條具備實施條件的單位以合理的條件請求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而未能在合理長的時間內獲得這種許可時,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根據該單位的申請,可以給予實施該發明專利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強制許可。第四十九條在國家出現緊急狀態或者非常情況時,或者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可以給予實施發明專利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強制許可。第五十條一項取得專利權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比前已經取得專利權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具有顯著經濟意義的重大技術進步,其實施又有賴於前一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實施的,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根據後一專利權人的申請,可以給予實施前一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強制許可。在依照前款規定給予實施強制許可的情形下,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根據前一專利權人的申請,也可以給予實施後一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強制許可。第五十一條依照本法規定申請實施強制許可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提出未能以合理條件與專利權人簽訂實施許可合同的證明。第五十二條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給予實施強制許可的決定,應當及時通知專利權人,並予以登記和公告。給予實施強制許可的決定,應當根據強制許可的理由規定實施的範圍和時間。強制許可的理由消除並不再發生時,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應當根據專利權人的請求,經審查後作出終止實施強制許可的決定。第五十三條取得實施強制許可的單位或者個人不享有獨佔的實施權,並且無權允許他人實施。第五十四條取得實施強制許可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付給專利權人合理的使用費,其數額由雙方協商;雙方不能達成協議的,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裁決。第五十五條專利權人對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關於實施強制許可的決定不服的,專利權人和取得實施強制許可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關於實施強制許可的使用費的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第七章專利權的保護.第五十六條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範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於解釋權利要求。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範圍以表示在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為準。第五十七條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即侵犯其專利權,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係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可以責令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當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侵權人期滿不起訴又不停止侵權行為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進行處理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專利侵權糾紛涉及新產品製造方法的發明專利的,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提供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的證明;涉及實用新型專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要求專利權人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檢索報告。第五十八條假冒他人專利的,除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外,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並予公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五十九條以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以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的,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並予公告,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第六十條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被侵權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第六十一條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係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專利權的行為,如不及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人民法院處理前款申請,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至第九十六條和第九十九條的規定。第六十二條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係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發明專利申請公佈後至專利權授予前使用該發明未支付適當使用費的,專利權人要求支付使用費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他人使用其發明之日起計算,但是,專利權人於專利權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應當得知的,自專利權授予之日起計算。第六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專利權人制造、進口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進口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售出後,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該產品的;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制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準備,並且僅在原有範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臨時透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裝置中使用有關專利的;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不承擔賠償責任。第六十四條違反本法第二十條規定向外國申請專利,洩露國家秘密的,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六十五條侵奪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非職務發明創造專利申請權和本法規定的其他權益的,由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第六十六條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不得參與向社會推薦專利產品等經營活動。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違反前款規定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消除影響,有違法收入的予以沒收;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第六十七條從事專利管理工作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以及其他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翫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第八章附則.第六十八條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申請專利和辦理其他手續,應當按照規定繳納費用。第六十九條本法自1985年4月1日起施行。
328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1998年)
2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護合法的收養關係,維護收養關係當事人的權利,制定本法。第二條收養應當有利於被收養的未成年人的撫養、成長,保障被收養人和收養人的合法權益,遵循平等自願的原則,並不得違背社會公德。第三條收養不得違背計劃生育的法律、法規。第二章收養關係的成立.第四條下列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養:喪失父母的孤兒;查詢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生父母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的子女。第五條下列公民、組織可以作送養人:孤兒的監護人;社會福利機構;有特殊困難無力撫養子女的生父母。第六條收養人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無子女;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未患有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收養子女的疾病;年滿三十週歲。第七條收養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子女,可以不受本法第四條第三項、第五條第三項、第九條和被收養人不滿十四周歲的限制。華僑收養三代以內同輩旁系血親的子女,還可以不受收養人無子女的限制。第八條收養人只能收養一名子女。收養孤兒、殘疾兒童或者社會福利機構撫養的查詢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可以不受收養人無子女和收養一名的限制。第九條無配偶的男性收養女性的,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年齡應當相差四十週歲以上。第十條生父母送養子女,須雙方共同送養。生父母一方不明或者查詢不到的可以單方送養。有配偶者收養子女,須夫妻共同收養。第十一條收養人收養與送養人送養,須雙方自願。收養年滿十週歲以上未成年人的,應當徵得被收養人的同意。第十二條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該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不得將其送養,但父母對該未成年人有嚴重危害可能的除外。第十三條監護人送養未成年孤兒的,須徵得有撫養義務的人同意。有撫養義務的人不同意送養、監護人不願意繼續履行監護職責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變更監護人。第十四條繼父或者繼母經繼子女的生父母同意,可以收養繼子女,並可以不受本法第四條第三項、第五條第三項、第六條和被收養人不滿十四周歲以及收養一名的限制。第十五條收養應當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收養關係自登記之日起成立。收養查詢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和兒童的,辦理登記的民政部門應當在登記前予以公告。收養關係當事人願意訂立收養協議的,可以訂立收養協議。收養關係當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辦理收養公證的,應當辦理收養公證。第十六條收養關係成立後,公安部門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為被收養人辦理戶口登記。第十七條孤兒或者生父母無力撫養的子女,可以由生父母的親屬、朋友撫養。撫養人與被撫養人的關係不適用收養關係。第十八條配偶一方死亡,另一方送養未成年子女的,死亡一方的父母有優先撫養的權利。第十九條送養人不得以送養子女為理由違反計劃生育的規定再生育子女。第二十條嚴禁買賣兒童或者借收養名義買賣兒童。第二十一條外國人依照本法可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應當經其所在國主管機關依照該國法律審查同意。收養人應當提供由其所在國有權機構出具的有關收養人的年齡、婚姻、職業、財產、健康、有無受過刑事處罰等狀況的證明材料,該證明材料應當經其所在國外交機關或者外交機關授權的機構認證,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該收養人應當與送養人訂立書面協議,親自向省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收養關係當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辦理收養公證的,應當到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認定的具有辦理涉外公證資格的公證機構辦理收養公證。第二十二條收養人、送養人要求保守收養秘密的,其他人應當尊重其意願,不得洩露。第三章收養的效力.第二十三條自收養關係成立之日起,養父母與養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係,適用法律關於父母子女關係的規定;養子女與養父母的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係,適用法律關於子女與父母的近親屬關係的規定。養子女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因收養關係的成立而消除。第二十四條養子女可以隨養父或者養母的姓,經當事人協商一致,也可以保留原姓。第二十五條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五條和本法規定的收養行為無法律效力。收養行為被人民法院確認無效的,從行為開始時起就沒有法律效力。第四章收養關係的解除.第二十六條收養人在被收養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養關係,但收養人、送養人雙方協議解除的除外,養子女年滿十週歲以上的,應當徵得本人同意。收養人不履行撫養義務,有虐待、遺棄等侵害未成年養子女合法權益行為的,送養人有權要求解除養父母與養子女間的收養關係。送養人、收養人不能達成解除收養關係協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第二十七條養父母與成年養子女關係惡化、無法共同生活的,可以協議解除收養關係。不能達成協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第二十八條當事人協議解除收養關係的,應當到民政部門辦理解除收養關係的登記。第二十九條收養關係解除後,養子女與養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即行消除,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係自行恢復,但成年養子女與生父母及其他近親屬間的權利義務關係是否恢復,可以協商確定。第三十條收養關係解除後,經養父母撫養的成年養子女,對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養父母,應當給付生活費。因養子女成年後虐待、遺棄養父母而解除收養關係的,養父母可以要求養子女補償收養期間支出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生父母要求解除收養關係的,養父母可以要求生父母適當補償收養期間支出的生活費和教育費,但因養父母虐待、遺棄養子女而解除收養關係的除外。第五章法律責任.第三十一條借收養名義拐賣兒童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遺棄嬰兒的,由公安部門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出賣親生子女的,由公安部門沒收非法所得,並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六章附則.第三十二條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本法的原則,結合當地情況,制定變通的或者補充的規定。自治區的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自治州、自治縣的規定,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第三十三條國務院可以根據本法制定實施辦法。第三十四條本法自1992年4月1日起施行。
329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29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2004年)
2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車輛駕駛人、行人、乘車人以及與道路交通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本條例。第三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協調機制,組織有關部門對城市建設專案進行交通影響評價,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確定管理目標,制定實施方案。第二章車輛和駕駛人.第一節機動車.第四條機動車的登記,分為註冊登記、變更登記、轉移登記、抵押登記和登出登記。第五條初次申領機動車號牌、行駛證的,應當向機動車所有人住所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註冊登記。申請機動車註冊登記,應當交驗機動車,並提交以下證明、憑證:機動車所有人的身份證明;購車發票等機動車來歷證明;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明或者進口機動車進口憑證;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明或者免稅憑證;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憑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在機動車註冊登記時提交的其他證明、憑證。不屬於國務院機動車產品主管部門規定免予安全技術檢驗的車型的,還應當提供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合格證明。第六條已註冊登記的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向登記該機動車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變更登記:改變機動車車身顏色的;更換髮動機的;更換車身或者車架的;因質量有問題,製造廠更換整車的;營運機動車改為非營運機動車或者非營運機動車改為營運機動車的;機動車所有人的住所遷出或者遷入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區域的。申請機動車變更登記,應當提交下列證明、憑證,屬於前款第項情形之一的,還應當同時提交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合格證明:機動車所有人的身份證明;機動車登記證書;機動車行駛證。機動車所有人的住所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管轄區域內遷移、機動車所有人的姓名或者聯絡方式變更的,應當向登記該機動車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備案。第七條已註冊登記的機動車所有權發生轉移的,應當及時辦理轉移登記。申請機動車轉移登記,當事人應當向登記該機動車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交驗機動車,並提交以下證明、憑證:當事人的身份證明;機動車所有權轉移的證明、憑證;機動車登記證書;機動車行駛證。第八條機動車所有人將機動車作為抵押物抵押的,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向登記該機動車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抵押登記。第九條已註冊登記的機動車達到國家規定的強制報廢標準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報廢期滿的2個月前通知機動車所有人辦理登出登記。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在報廢期滿前將機動車交售給機動車回收企業,由機動車回收企業將報廢的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交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登出。機動車所有人逾期不辦理登出登記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公告該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作廢。因機動車滅失申請登出登記的,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交本人身份證明,交回機動車登記證書。第十條辦理機動車登記的申請人提交的證明、憑證齊全、有效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當場辦理登記手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以及行政執法部門依法查封、扣押的機動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不予辦理機動車登記。第十一條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丟失或者損毀,機動車所有人申請補發的,應當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交本人身份證明和申請材料。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經與機動車登記檔案核實後,在收到申請之日起15日內補發。第十二條稅務部門、保險機構可以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的辦公場所集中辦理與機動車有關的稅費繳納、保險合同訂立等事項。第十三條機動車號牌應當懸掛在車前、車後指定位置,保持清晰、完整。重型、中型載貨汽車及其掛車、拖拉機及其掛車的車身或者車廂後部應當噴塗放大的牌號,字樣應當端正並保持清晰。機動車檢驗合格標誌、保險標誌應當貼上在機動車前窗右上角。機動車噴塗、貼上標識或者車身廣告的,不得影響安全駕駛。第十四條用於公路營運的載客汽車、重型載貨汽車、半掛牽引車應當安裝、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行駛記錄儀。交通警察可以對機動車行駛速度、連續駕駛時間以及其他行駛狀態資訊進行檢查。安裝行駛記錄儀可以分步實施,實施步驟由國務院機動車產品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規定。第十五條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由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實施。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標準對機動車進行檢驗,對檢驗結果承擔法律責任。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對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實行資格管理和計量認證管理,對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裝置進行檢定,對執行國家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標準的情況進行監督。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專案由國務院公安部門會同國務院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規定。第十六條機動車應當從註冊登記之日起,按照下列期限進行安全技術檢驗:營運載客汽車5年以內每年檢驗1次;超過5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載貨汽車和大型、中型非營運載客汽車10年以內每年檢驗1次;超過10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小型、微型非營運載客汽車6年以內每2年檢驗1次;超過6年的,每年檢驗1次;超過15年的,每6個月檢驗1次;摩托車4年以內每2年檢驗1次;超過4年的,每年檢驗1次;拖拉機和其他機動車每年檢驗1次。營運機動車在規定檢驗期限內經安全技術檢驗合格的,不再重複進行安全技術檢驗。第十七條已註冊登記的機動車進行安全技術檢驗時,機動車行駛證記載的登記內容與該機動車的有關情況不符,或者未按照規定提供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憑證的,不予透過檢驗。第十八條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標誌圖案的噴塗以及警報器、標誌燈具的安裝、使用規定,由國務院公安部門制定。第二節機動車駕駛人.第十九條符合國務院公安部門規定的駕駛許可條件的人,可以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由國務院公安部門規定式樣並監製。第二十條學習機動車駕駛,應當先學習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考試合格後,再學習機動車駕駛技能。在道路上學習駕駛,應當按照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指定的路線、時間進行。在道路上學習機動車駕駛技能應當使用教練車,在教練員隨車指導下進行,與教學無關的人員不得乘坐教練車。學員在學習駕駛中有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或者造成交通事故的,由教練員承擔責任。第二十一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對申請機動車駕駛證的人進行考試,對考試合格的,在5日核心發機動車駕駛證;對考試不合格的,書面說明理由。第二十二條機動車駕駛證的有效期為6年,本條例另有規定的除外。機動車駕駛人初次申領機動車駕駛證後的12個月為實習期。在實習期內駕駛機動車的,應當在車身後部貼上或者懸掛統一式樣的實習標誌。機動車駕駛人在實習期內不得駕駛公共汽車、營運客車或者執行任務的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以及載有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劇毒或者放射性等危險物品的機動車;駕駛的機動車不得牽引掛車。第二十三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機動車駕駛人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除給予行政處罰外,實行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累積記分制度,記分週期為12個月。對在一個記分週期內記分達到12分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扣留其機動車駕駛證,該機動車駕駛人應當按照規定參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學習並接受考試。考試合格的,記分予以清除,發還機動車駕駛證;考試不合格的,繼續參加學習和考試。應當給予記分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及其分值,由國務院公安部門根據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的危害程度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提供記分查詢方式供機動車駕駛人查詢。第二十四條機動車駕駛人在一個記分週期內記分未達到12分,所處罰款已經繳納的,記分予以清除;記分雖未達到12分,但尚有罰款未繳納的,記分轉入下一記分週期。機動車駕駛人在一個記分週期內記分2次以上達到12分的,除按照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扣留機動車駕駛證、參加學習、接受考試外,還應當接受駕駛技能考試。考試合格的,記分予以清除,發還機動車駕駛證;考試不合格的,繼續參加學習和考試。接受駕駛技能考試的,按照本人機動車駕駛證載明的最高準駕車型考試。第二十五條機動車駕駛人記分達到12分,拒不參加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通知的學習,也不接受考試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公告其機動車駕駛證停止使用。第二十六條機動車駕駛人在機動車駕駛證的6年有效期內,每個記分週期均未達到12分的,換髮10年有效期的機動車駕駛證;在機動車駕駛證的10年有效期內,每個記分週期均未達到12分的,換髮長期有效的機動車駕駛證。換髮機動車駕駛證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對機動車駕駛證進行審驗。第二十七條機動車駕駛證丟失、損毀,機動車駕駛人申請補發的,應當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提交本人身份證明和申請材料。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經與機動車駕駛證檔案核實後,在收到申請之日起3日內補發。第二十八條機動車駕駛人在機動車駕駛證丟失、損毀、超過有效期或者被依法扣留、暫扣期間以及記分達到12分的,不得駕駛機動車。第三章道路通行條件.第二十九條交通訊號燈分為:機動車訊號燈、非機動車訊號燈、人行橫道訊號燈、車道訊號燈、方向指示訊號燈、閃光警告訊號燈、道路與鐵路平面交叉道口訊號燈。第三十條交通標誌分為:指示標誌、警告標誌、禁令標誌、指路標誌、旅遊區標誌、道路施工安全標誌和輔助標誌。道路交通標線分為:指示標線、警告標線、禁止標線。第三十一條交通警察的指揮分為:手勢訊號和使用器具的交通指揮訊號。第三十二條道路交叉路口和行人橫過道路較為集中的路段應當設定人行橫道、過街天橋或者過街地下通道。在盲人通行較為集中的路段,人行橫道訊號燈應當設定聲響提示裝置。第三十三條城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在不影響行人、車輛通行的情況下,在城市道路上施劃停車泊位,並規定停車泊位的使用時間。第三十四條開闢或者調整公共汽車、長途汽車的行駛路線或者車站,應當符合交通規劃和安全、暢通的要求。第三十五條道路養護施工單位在道路上進行養護、維修時,應當按照規定設定規範的安全警示標誌和安全防護設施。道路養護施工作業車輛、機械應當安裝示警燈,噴塗明顯的標誌圖案,作業時應當開啟示警燈和危險報警閃光燈。對未中斷交通的施工作業道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加強交通安全監督檢查。發生交通阻塞時,及時做好分流、疏導,維護交通秩序。道路施工需要車輛繞行的,施工單位應當在繞行處設定標誌;不能繞行的,應當修建臨時通道,保證車輛和行人通行。需要封閉道路中斷交通的,除緊急情況外,應當提前5日向社會公告。第三十六條道路或者交通設施養護部門、管理部門應當在急彎、陡坡、臨崖、臨水等危險路段,按照國家標準設定警告標誌和安全防護設施。第三十七條道路交通標誌、標線不規範,機動車駕駛人容易發生辨認錯誤的,交通標誌、標線的主管部門應當及時予以改善。道路照明設施應當符合道路建設技術規範,保持照明功能完好。第四章道路通行規定.第一節一般規定.第三十八條機動車訊號燈和非機動車訊號燈表示:綠燈亮時,准許車輛通行,但轉彎的車輛不得妨礙被放行的直行車輛、行人通行;黃燈亮時,已越過停止線的車輛可以繼續通行;紅燈亮時,禁止車輛通行。在未設定非機動車訊號燈和人行橫道訊號燈的路口,非機動車和行人應當按照機動車訊號燈的表示通行。紅燈亮時,右轉彎的車輛在不妨礙被放行的車輛、行人通行的情況下,可以通行。第三十九條人行橫道訊號燈表示:綠燈亮時,准許行人透過人行橫道;紅燈亮時,禁止行人進入人行橫道,但是已經進入人行橫道的,可以繼續透過或者在道路中心線處停留等候。第四十條車道訊號燈表示:綠色箭頭燈亮時,准許本車道車輛按指示方向通行;紅色叉形燈或者箭頭燈亮時,禁止本車道車輛通行。第四十一條方向指示訊號燈的箭頭方向向左、向上、向右分別表示左轉、直行、右轉。第四十二條閃光警告訊號燈為持續閃爍的黃燈,提示車輛、行人通行時注意瞭望,確認安全後透過。第四十三條道路與鐵路平面交叉道口有兩個紅燈交替閃爍或者一個紅燈亮時,表示禁止車輛、行人通行;紅燈熄滅時,表示允許車輛、行人通行。第二節機動車通行規定.第四十四條在道路同方向劃有2條以上機動車道的,左側為快速車道,右側為慢速車道。在快速車道行駛的機動車應當按照快速車道規定的速度行駛,未達到快速車道規定的行駛速度的,應當在慢速車道行駛。摩托車應當在最右側車道行駛。有交通標誌標明行駛速度的,按照標明的行駛速度行駛。慢速車道內的機動車超越前車時,可以借用快速車道行駛。在道路同方向劃有2條以上機動車道的,變更車道的機動車不得影響相關車道內行駛的機動車的正常行駛。第四十五條機動車在道路上行駛不得超過限速標誌、標線標明的速度。在沒有限速標誌、標線的道路上,機動車不得超過下列最高行駛速度:沒有道路中心線的道路,城市道路為每小時30公里,公路為每小時40公里;同方向只有1條機動車道的道路,城市道路為每小時50公里,公路為每小時70公里。第四十六條機動車行駛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最高行駛速度不得超過每小時30公里,其中拖拉機、電瓶車、輪式專用機械車不得超過每小時15公里:進出非機動車道,透過鐵路道口、急彎路、窄路、窄橋時;掉頭、轉彎、下陡坡時;遇霧、雨、雪、沙塵、冰雹,能見度在50米以內時;在冰雪、泥濘的道路上行駛時;牽引發生故障的機動車時。第四十七條機動車超車時,應當提前開啟左轉向燈、變換使用遠、近光燈或者鳴喇叭。在沒有道路中心線或者同方向只有1條機動車道的道路上,前車遇後車發出超車訊號時,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當降低速度、靠右讓路。後車應當在確認有充足的安全距離後,從前車的左側超越,在與被超車輛拉開必要的安全距離後,開啟右轉向燈,駛回原車道。第四十八條在沒有中心隔離設施或者沒有中心線的道路上,機動車遇相對方向來車時應當遵守下列規定:減速靠右行駛,並與其他車輛、行人保持必要的安全距離;在有障礙的路段,無障礙的一方先行;但有障礙的一方已駛入障礙路段而無障礙的一方未駛入時,有障礙的一方先行;在狹窄的坡路,上坡的一方先行;但下坡的一方已行至中途而上坡的一方未上坡時,下坡的一方先行;在狹窄的山路,不靠山體的一方先行;夜間會車應當在距相對方向來車150米以外改用近光燈,在窄路、窄橋與非機動車會車時應當使用近光燈。第四十九條機動車在有禁止掉頭或者禁止左轉彎標誌、標線的地點以及在鐵路道口、人行橫道、橋樑、急彎、陡坡、隧道或者容易發生危險的路段,不得掉頭。機動車在沒有禁止掉頭或者沒有禁止左轉彎標誌、標線的地點可以掉頭,但不得妨礙正常行駛的其他車輛和行人的通行。第五十條機動車倒車時,應當察明車後情況,確認安全後倒車。不得在鐵路道口、交叉路口、單行路、橋樑、急彎、陡坡或者隧道中倒車。第五十一條機動車透過有交通訊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通行:在劃有導向車道的路口,按所需行進方向駛入導向車道;準備進入環形路口的讓已在路口內的機動車先行;向左轉彎時,靠路口中心點左側轉彎。轉彎時開啟轉向燈,夜間行駛開啟近光燈;遇放行訊號時,依次透過;遇停止訊號時,依次停在停止線以外。沒有停止線的,停在路口以外;向右轉彎遇有同車道前車正在等候放行訊號時,依次停車等候;在沒有方向指示訊號燈的交叉路口,轉彎的機動車讓直行的車輛、行人先行。相對方向行駛的右轉彎機動車讓左轉彎車輛先行。第五十二條機動車透過沒有交通訊號燈控制也沒有交通警察指揮的交叉路口,除應當遵守第五十一條第項的規定外,還應當遵守下列規定:有交通標誌、標線控制的,讓優先通行的一方先行;沒有交通標誌、標線控制的,在進入路口前停車瞭望,讓右方道路的來車先行;轉彎的機動車讓直行的車輛先行;相對方向行駛的右轉彎的機動車讓左轉彎的車輛先行。第五十三條機動車遇有前方交叉路口交通阻塞時,應當依次停在路口以外等候,不得進入路口。機動車在遇有前方機動車停車排隊等候或者緩慢行駛時,應當依次排隊,不得從前方車輛兩側穿插或者超越行駛,不得在人行橫道、網狀線區域內停車等候。機動車在車道減少的路口、路段,遇有前方機動車停車排隊等候或者緩慢行駛的,應當每車道一輛依次交替駛入車道減少後的路口、路段。第五十四條機動車載物不得超過機動車行駛證上核定的載質量,裝載長度、寬度不得超出車廂,並應當遵守下列規定:重型、中型載貨汽車,半掛車載物,高度從地面起不得超過4米,載運集裝箱的車輛不得超過4.2米;其他載貨的機動車載物,高度從地面起不得超過2.5米;摩托車載物,高度從地面起不得超過1.5米,長度不得超出車身0.2米。兩輪摩托車載物寬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車把0.15米;三輪摩托車載物寬度不得超過車身。載客汽車除車身外部的行李架和內建的行李箱外,不得載貨。載客汽車行李架載貨,從車頂起高度不得超過0.5米,從地面起高度不得超過4米。第五十五條機動車載人應當遵守下列規定:公路載客汽車不得超過核定的載客人數,但按照規定免票的兒童除外,在載客人數已滿的情況下,按照規定免票的兒童不得超過核定載客人數的10%;載貨汽車車廂不得載客。在城市道路上,貨運機動車在留有安全位置的情況下,車廂內可以附載臨時作業人員1人至5人;載物高度超過車廂欄板時,貨物上不得載人;摩托車後座不得乘坐未滿12週歲的未成年人,輕便摩托車不得載人。第五十六條機動車牽引掛車應當符合下列規定:載貨汽車、半掛牽引車、拖拉機只允許牽引1輛掛車。掛車的燈光訊號、制動、連線、安全防護等裝置應當符合國家標準;小型載客汽車只允許牽引旅居掛車或者總質量700千克以下的掛車。掛車不得載人;載貨汽車所牽引掛車的載質量不得超過載貨汽車本身的載質量。大型、中型載客汽車,低速載貨汽車,三輪汽車以及其他機動車不得牽引掛車。第五十七條機動車應當按照下列規定使用轉向燈:向左轉彎、向左變更車道、準備超車、駛離停車地點或者掉頭時,應當提前開啟左轉向燈;向右轉彎、向右變更車道、超車完畢駛回原車道、靠路邊停車時,應當提前開啟右轉向燈。第五十八條機動車在夜間沒有路燈、照明不良或者遇有霧、雨、雪、沙塵、冰雹等低能見度情況下行駛時,應當開啟前照燈、示廓燈和後位燈,但同方向行駛的後車與前車近距離行駛時,不得使用遠光燈。機動車霧天行駛應當開啟霧燈和危險報警閃光燈。第五十九條機動車在夜間透過急彎、坡路、拱橋、人行橫道或者沒有交通訊號燈控制的路口時,應當交替使用遠近光燈示意。機動車駛近急彎、坡道頂端等影響安全視距的路段以及超車或者遇有緊急情況時,應當減速慢行,並鳴喇叭示意。第六十條機動車在道路上發生故障或者發生交通事故,妨礙交通又難以移動的,應當按照規定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並在車後50米至100米處設定警告標誌,夜間還應當同時開啟示廓燈和後位燈。第六十一條牽引故障機動車應當遵守下列規定:被牽引的機動車除駕駛人外不得載人,不得拖帶掛車;被牽引的機動車寬度不得大於牽引機動車的寬度;使用軟連線牽引裝置時,牽引車與被牽引車之間的距離應當大於4米小於10米;對制動失效的被牽引車,應當使用硬連線牽引裝置牽引;牽引車和被牽引車均應當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汽車吊車和輪式專用機械車不得牽引車輛。摩托車不得牽引車輛或者被其他車輛牽引。轉向或者照明、訊號裝置失效的故障機動車,應當使用專用清障車拖曳。第六十二條駕駛機動車不得有下列行為:在車門、車廂沒有關好時行車;在機動車駕駛室的前後窗範圍內懸掛、放置妨礙駕駛人視線的物品;撥打接聽手持電話、觀看電視等妨礙安全駕駛的行為;下陡坡時熄火或者空擋滑行;向道路上拋撒物品;駕駛摩托車手離車把或者在車把上懸掛物品;連續駕駛機動車超過4小時未停車休息或者停車休息時間少於20分鐘;在禁止鳴喇叭的區域或者路段鳴喇叭。第六十三條機動車在道路上臨時停車,應當遵守下列規定:在設有禁停標誌、標線的路段,在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人行道之間設有隔離設施的路段以及人行橫道、施工地段,不得停車;交叉路口、鐵路道口、急彎路、寬度不足4米的窄路、橋樑、陡坡、隧道以及距離上述地點50米以內的路段,不得停車;門前以及距離上述地點30米以內的路段,除使用上述設施的以外,不得停車;車輛停穩前不得開車門和上下人員,開關車門不得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路邊停車應當緊靠道路右側,機動車駕駛人不得離車,上下人員或者裝卸物品後,立即駛離;城市公共汽車不得在站點以外的路段停車上下乘客。第六十四條機動車行經漫水路或者漫水橋時,應當停車察明水情,確認安全後,低速透過。第六十五條機動車載運超限物品行經鐵路道口的,應當按照當地鐵路部門指定的鐵路道口、時間透過。機動車行經渡口,應當服從渡口管理人員指揮,按照指定地點依次待渡。機動車上下渡船時,應當低速慢行。第六十六條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在執行緊急任務遇交通受阻時,可以斷續使用警報器,並遵守下列規定:不得在禁止使用警報器的區域或者路段使用警報器;夜間在市區不得使用警報器;列隊行駛時,前車已經使用警報器的,後車不再使用警報器。第六十七條在單位院內、居民居住區內,機動車應當低速行駛,避讓行人;有限速標誌的,按照限速標誌行駛。第三節非機動車通行規定.第六十八條非機動車透過有交通訊號燈控制的交叉路口,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通行:轉彎的非機動車讓直行的車輛、行人優先通行;遇有前方路口交通阻塞時,不得進入路口;向左轉彎時,靠路口中心點的右側轉彎;遇有停止訊號時,應當依次停在路口停止線以外。沒有停止線的,停在路口以外;向右轉彎遇有同方向前車正在等候放行訊號時,在本車道內能夠轉彎的,可以通行;不能轉彎的,依次等候。第六十九條非機動車透過沒有交通訊號燈控制也沒有交通警察指揮的交叉路口,除應當遵守第六十八條第項的規定外,還應當遵守下列規定:有交通標誌、標線控制的,讓優先通行的一方先行;沒有交通標誌、標線控制的,在路口外慢行或者停車瞭望,讓右方道路的來車先行;相對方向行駛的右轉彎的非機動車讓左轉彎的車輛先行。第七十條駕駛腳踏車、電動腳踏車、三輪車在路段上橫過機動車道,應當下車推行,有人行橫道或者行人過街設施的,應當從人行橫道或者行人過街設施透過;沒有人行橫道、沒有行人過街設施或者不便使用行人過街設施的,在確認安全後直行透過。因非機動車道被佔用無法在本車道內行駛的非機動車,可以在受阻的路段借用相鄰的機動車道行駛,並在駛過被佔用路段後迅速駛回非機動車道。機動車遇此情況應當減速讓行。第七十一條非機動車載物,應當遵守下列規定:腳踏車、電動腳踏車、殘疾人機動輪椅車載物,高度從地面起不得超過1.5米,寬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車把0.15米,長度前端不得超出車輪,後端不得超出車身0.3米;三輪車、人力車載物,高度從地面起不得超過2米,寬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車身0.2米,長度不得超出車身1米;畜力車載物,高度從地面起不得超過2.5米,寬度左右各不得超出車身0.2米,長度前端不得超出車轅,後端不得超出車身1米。腳踏車載人的規定,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第七十二條在道路上駕駛腳踏車、三輪車、電動腳踏車、殘疾人機動輪椅車應當遵守下列規定:駕駛腳踏車、三輪車必須年滿12週歲;駕駛電動腳踏車和殘疾人機動輪椅車必須年滿16週歲;不得醉酒駕駛;轉彎前應當減速慢行,伸手示意,不得突然猛拐,超越前車時不得妨礙被超越的車輛行駛;不得牽引、攀扶車輛或者被其他車輛牽引,不得雙手離把或者手中持物;不得扶身並行、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競駛;不得在道路上騎獨輪腳踏車或者2人以上騎行的腳踏車;非下肢殘疾的人不得駕駛殘疾人機動輪椅車;腳踏車、三輪車不得加裝動力裝置;不得在道路上學習駕駛非機動車。第七十三條在道路上駕馭畜力車應當年滿16週歲,並遵守下列規定:不得醉酒駕馭;不得並行,駕馭人不得離開車輛;行經繁華路段、交叉路口、鐵路道口、人行橫道、急彎路、寬度不足4米的窄路或者窄橋、陡坡、隧道或者容易發生危險的路段,不得超車。駕馭兩輪畜力車應當下車牽引牲畜;不得使用未經馴服的牲畜駕車,隨車幼畜須拴系;停放車輛應當拉緊車閘,拴系牲畜。第四節行人和乘車人通行規定.第七十四條行人不得有下列行為: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在車行道內坐臥、停留、嬉鬧;追車、拋物擊車等妨礙道路交通安全的行為。第七十五條行人橫過機動車道,應當從行人過街設施透過;沒有行人過街設施的,應當從人行橫道透過;沒有人行橫道的,應當觀察來往車輛的情況,確認安全後直行透過,不得在車輛臨近時突然加速橫穿或者中途倒退、折返。第七十六條行人列隊在道路上通行,每橫列不得超過2人,但在已經實行交通管制的路段不受限制。第七十七條乘坐機動車應當遵守下列規定:不得在機動車道上攔乘機動車;在機動車道上不得從機動車左側上下車;開關車門不得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機動車行駛中,不得干擾駕駛,不得將身體任何部分伸出車外,不得跳車;乘坐兩輪摩托車應當正向騎坐。第五節高速公路的特別規定.第七十八條高速公路應當標明車道的行駛速度,最高車速不得超過每小時120公里,最低車速不得低於每小時60公里。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小型載客汽車最高車速不得超過每小時120公里,其他機動車不得超過每小時100公里,摩托車不得超過每小時80公里。同方向有2條車道的,左側車道的最低車速為每小時100公里;同方向有3條以上車道的,最左側車道的最低車速為每小時110公里,中間車道的最低車速為每小時90公里。道路限速標誌標明的車速與上述車道行駛車速的規定不一致的,按照道路限速標誌標明的車速行駛。第七十九條機動車從匝道駛入高速公路,應當開啟左轉向燈,在不妨礙已在高速公路內的機動車正常行駛的情況下駛入車道。機動車駛離高速公路時,應當開啟右轉向燈,駛入減速車道,降低車速後駛離。第八十條機動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車速超過每小時100公里時,應當與同車道前車保持100米以上的距離,車速低於每小時100公里時,與同車道前車距離可以適當縮短,但最小距離不得少於50米。第八十一條機動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遇有霧、雨、雪、沙塵、冰雹等低能見度氣象條件時,應當遵守下列規定:能見度小於200米時,開啟霧燈、近光燈、示廓燈和前後位燈,車速不得超過每小時60公里,與同車道前車保持100米以上的距離;能見度小於100米時,開啟霧燈、近光燈、示廓燈、前後位燈和危險報警閃光燈,車速不得超過每小時40公里,與同車道前車保持50米以上的距離;能見度小於50米時,開啟霧燈、近光燈、示廓燈、前後位燈和危險報警閃光燈,車速不得超過每小時20公里,並從最近的出口儘快駛離高速公路。遇有前款規定情形時,高速公路管理部門應當透過顯示屏等方式釋出速度限制、保持車距等提示資訊。第八十二條機動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不得有下列行為:倒車、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帶掉頭或者在車道內停車;在匝道、加速車道或者減速車道上超車;騎、軋車行道分界線或者在路肩上行駛;非緊急情況時在應急車道行駛或者停車;試車或者學習駕駛機動車。第八十三條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載貨汽車車廂不得載人。兩輪摩托車在高速公路行駛時不得載人。第八十四條機動車透過施工作業路段時,應當注意警示標誌,減速行駛。第八十五條城市快速路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參照本節的規定執行。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指定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相當於同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承擔。第五章交通事故處理.第八十六條機動車與機動車、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在道路上發生未造成人身傷亡的交通事故,當事人對事實及成因無爭議的,在記錄交通事故的時間、地點、對方當事人的姓名和聯絡方式、機動車牌號、駕駛證號、保險憑證號、碰撞部位,並共同簽名後,撤離現場,自行協商損害賠償事宜。當事人對交通事故事實及成因有爭議的,應當迅速報警。第八十七條非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或者行人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傷亡,且基本事實及成因清楚的,當事人應當先撤離現場,再自行協商處理損害賠償事宜。當事人對交通事故事實及成因有爭議的,應當迅速報警。第八十八條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道路、供電、通訊等設施損毀的,駕駛人應當報警等候處理,不得駛離。機動車可以移動的,應當將機動車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點。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將事故有關情況通知有關部門。第八十九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交通警察接到交通事故報警,應當及時趕赴現場,對未造成人身傷亡,事實清楚,並且機動車可以移動的,應當在記錄事故情況後責令當事人撤離現場,恢復交通。對拒不撤離現場的,予以強制撤離。對屬於前款規定情況的道路交通事故,交通警察可以適用簡易程式處理,並當場出具事故認定書。當事人共同請求調解的,交通警察可以當場對損害賠償爭議進行調解。對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需要勘驗、檢查現場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勘查現場工作規範進行。現場勘查完畢,應當組織清理現場,恢復交通。第九十條投保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因搶救受傷人員需要保險公司支付搶救費用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通知保險公司。搶救受傷人員需要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墊付費用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通知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機構。第九十一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行為對發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確定當事人的責任。第九十二條發生交通事故後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當事人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承擔全部責任。第九十三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經過勘驗、檢查現場的交通事故應當在勘查現場之日起10日內製作交通事故認定書。對需要進行檢驗、鑑定的,應當在檢驗、鑑定結果確定之日起5日內製作交通事故認定書。第九十四條當事人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有爭議,各方當事人一致請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的,應當在收到交通事故認定書之日起10日內提出書面調解申請。對交通事故致死的,調解從辦理喪葬事宜結束之日起開始;對交通事故致傷的,調解從治療終結或者定殘之日起開始;對交通事故造成財產損失的,調解從確定損失之日起開始。第九十五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爭議的期限為10日。調解達成協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製作調解書送交各方當事人,調解書經各方當事人共同簽字後生效;調解未達成協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製作調解終結書送交各方當事人。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專案和標準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執行。第九十六條對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爭議,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不再受理調解申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調解期間,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調解終止。第九十七條車輛在道路以外發生交通事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接到報案的,參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本條例的規定處理。車輛、行人與火車發生的交通事故以及在渡口發生的交通事故,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第六章執法監督.第九十八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公開辦事制度、辦事程式,建立警風警紀監督員制度,自覺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第九十九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辦理機動車登記,發放號牌,對駕駛人考試、發證,處理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應當嚴格遵守有關規定,不得越權執法,不得延遲履行職責,不得擅自改變處罰的種類和幅度。第一百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公佈舉報電話,受理群眾舉報投訴,並及時調查核實,反饋查處結果。第一百零一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執法質量考核評議、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度,防止和糾正道路交通安全執法中的錯誤或者不當行為。第七章法律責任.第一百零二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本條例的規定處罰。第一百零三條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機動車登記或者駕駛許可的,收繳機動車登記證書、號牌、行駛證或者機動車駕駛證,撤銷機動車登記或者機動車駕駛許可;申請人在3年內不得申請機動車登記或者機動車駕駛許可。第一百零四條機動車駕駛人有下列行為之一,又無其他機動車駕駛人即時替代駕駛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除依法給予處罰外,可以將其駕駛的機動車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點或者有關部門指定的地點停放:不能出示本人有效駕駛證的;駕駛的機動車與駕駛證載明的準駕車型不符的;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患有妨礙安全駕駛的疾病,或者過度疲勞仍繼續駕駛的;學習駕駛人員沒有教練人員隨車指導單獨駕駛的。第一百零五條機動車駕駛人有飲酒、醉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嫌疑的,應當接受測試、檢驗。第一百零六條公路客運載客汽車超過核定乘員、載貨汽車超過核定載質量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扣留機動車後,駕駛人應當將超載的乘車人轉運、將超載的貨物解除安裝,費用由超載機動車的駕駛人或者所有人承擔。第一百零七條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二條、第九十五條、第九十六條、第九十八條的規定被扣留的機動車,駕駛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30日內沒有提供被扣留機動車的合法證明,沒有補辦相應手續,或者不前來接受處理,經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通知並且經公告3個月仍不前來接受處理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將該機動車送交有資格的拍賣機構拍賣,所得價款上繳國庫;非法拼裝的機動車予以拆除;達到報廢標準的機動車予以報廢;機動車涉及其他違法犯罪行為的,移交有關部門處理。第一百零八條交通警察按照簡易程式當場作出行政處罰的,應當告知當事人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的事實、處罰的理由和依據,並將行政處罰決定書當場交付被處罰人。第一百零九條對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人處以罰款或者暫扣駕駛證處罰的,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相當於同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決定;對處以吊銷機動車駕駛證處罰的,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相當於同級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決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非本轄區機動車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沒有當場處罰的,可以由機動車登記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罰。第一百一十條當事人對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的處罰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交通警察應當充分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不得因當事人陳述、申辯而加重其處罰。第八章附則.第一百一十一條本條例所稱上道路行駛的拖拉機,是指手扶拖拉機等最高設計行駛速度不超過每小時20公里的輪式拖拉機和最高設計行駛速度不超過每小時40公里、牽引掛車方可從事道路運輸的輪式拖拉機。第一百一十二條農業主管部門。第一百一十三條境外機動車入境行駛,應當向入境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臨時通行號牌、行駛證。臨時通行號牌、行駛證應當根據行駛需要,載明有效日期和允許行駛的區域。入境的境外機動車申請臨時通行號牌、行駛證以及境外人員申請機動車駕駛許可的條件、考試辦法由國務院公安部門規定。第一百一十四條機動車駕駛許可考試的收費標準,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規定。第一百一十五條本條例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1960年2月11日國務院批准、交通部發布的《機動車管理辦法》,1988年3月9日國務院釋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1991年9月22日國務院釋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同時廢止。
330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範化、標準化及其健康發展,使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社會生活中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各民族、各地區經濟文化交流,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二條本法所稱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第三條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範漢字。第四條公民有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國家為公民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供條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推廣普通話和推行規範漢字。第五條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應當有利於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有利於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有利於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第六條國家頒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範和標準,管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社會應用,支援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教學和科學研究,促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範、豐富和發展。第七條國家獎勵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第八條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使用依據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第二章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第九條國家機關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公務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十條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透過漢語文課程教授普通話和規範漢字。使用的漢語文教材,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範和標準。第十一條漢語文出版物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範和標準。漢語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國語言文字的,應當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必要的註釋。第十二條廣播電臺、電視臺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播音用語。需要使用外國語言為播音用語的,須經國務院廣播電視部門批准。第十三條公共服務行業以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服務用字。因公共服務需要,招牌、廣告、告示、標誌牌等使用外國文字並同時使用中文的,應當使用規範漢字。提倡公共服務行業以普通話為服務用語。第十四條下列情形,應當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本的用語用字:廣播、電影、電視用語用字;公共場所的設施用字;招牌、廣告用字;企業事業組織名稱;在境內銷售的商品的包裝、說明。第十五條資訊處理和資訊科技產品中使用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當符合國家的規範和標準。第十六條本章有關規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使用方言: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執行公務時確需使用的;經國務院廣播電視部門或省級廣播電視部門批准的播音用語;戲曲、影視等藝術形式中需要使用的;出版、教學、研究中確需使用的。第十七條本章有關規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體字、異體字:文物古蹟;姓氏中的異體字;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題詞和招牌的手書字;出版、教學、研究中需要使用的;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批准的特殊情況。第十八條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第十九條凡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崗位,其工作人員應當具備說普通話的能力。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和影視話劇演員、教師、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普通話水平,應當分別達到國家規定的等級標準;對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普通話等級標準的,分別情況進行培訓。第二十條對外漢語教學應當教授普通話和規範漢字。第三章管理和監督.第二十一條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由國務院語言文字工作部門負責規劃指導、管理監督。國務院有關部門管理本系統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第二十二條地方語言文字工作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管理和監督本行政區域內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第二十三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對企業名稱、商品名稱以及廣告的用語用字進行管理和監督。第二十四條國務院語言文字工作部門頒佈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第二十五條外國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和科學技術術語譯成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由國務院語言文字工作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組織審定。第二十六條違反本法第二章有關規定,不按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範和標準使用語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評和建議。本法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的人員用語違反本法第二章有關規定的,有關單位應當對直接責任人員進行批評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關單位作出處理。城市公共場所的設施和招牌、廣告用字違反本法第二章有關規定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並督促其限期改正。第二十七條違反本法規定,干涉他人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予以警告。第四章附則.第二十八條本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331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1982年)
2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有關國務院的規定,制定本組織法。第二條國務院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組成。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總理領導國務院的工作。副總理、國務委員協助總理工作。第三條國務院行使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職權。第四條國務院會議分為國務院全體會議和國務院常務會議。國務院全體會議由國務院全體成員組成。國務院常務會議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秘書長組成。總理召集和主持國務院全體會議和國務院常務會議。國務院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必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或者國務院全體會議討論決定。第五條國務院釋出的決定、命令和行政法規,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的議案,任免人員,由總理簽署。第六條國務委員受總理委託,負責某些方面的工作或者專項任務,並且可以代表國務院進行外事活動。第七條國務院秘書長在總理領導下,負責處理國務院的日常工作。國務院設副秘書長若干人,協助秘書長工作。國務院設立辦公廳,由秘書長領導。第八條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的設立、撤銷或者合併,經總理提出,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第九條各部設部長一人,副部長二至四人。各委員會設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四人,委員五至十人。各部、各委員會實行部長、主任負責制。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領導本部門的工作,召集和主持部務會議或者委員會會議、委務會議,簽署上報國務院的重要請示、報告和下達的命令、指示。副部長、副主任協助部長、主任工作。第十條各部、各委員會工作中的方針、政策、計劃和重大行政措施,應向國務院請示報告,由國務院決定。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決定,主管部、委員會可以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釋出命令、指示和規章。第十一條國務院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和精簡的原則,設立若干直屬機構主管各項專門業務,設立若干辦事機構協助總理辦理專門事項。每個機構設負責人二至五人。
336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年)
2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防治固體廢物汙染環境,保障人體健康,維護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第二條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固體廢物汙染環境的防治。固體廢物汙染海洋環境的防治和放射性固體廢物汙染環境的防治不適用本法。第三條國家對固體廢物汙染環境的防治,實行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體廢物和無害化處置固體廢物的原則,促進清潔生產和迴圈經濟發展。國家採取有利於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活動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對固體廢物實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國家鼓勵、支援採取有利於保護環境的集中處置固體廢物的措施,促進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產業發展。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並採取有利於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國務院有關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組織編制城鄉建設、土地利用、區域開發、產業發展等規劃,應當統籌考慮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和危害性、促進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第五條國家對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實行汙染者依法負責的原則。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進口者、使用者對其產生的固體廢物依法承擔汙染防治責任。第六條國家鼓勵、支援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推廣先進的防治技術和普及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的科學知識。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防治固體廢物汙染環境的宣傳教育,倡導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第七條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購買、使用再生產品和可重複利用產品。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對在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工作以及相關的綜合利用活動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第九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造成固體廢物汙染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第十條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的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負責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固體廢物汙染環境的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負責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生活垃圾清掃、收集、貯存、運輸和處置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二章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的監督管理.第十一條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環境質量標準和國家經濟、技術條件,制定國家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技術標準。第十二條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建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監測制度,制定統一的監測規範,並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監測網路。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釋出固體廢物的種類、產生量、處置狀況等資訊。第十三條建設產生固體廢物的專案以及建設貯存、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的專案,必須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並遵守國家有關建設專案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第十四條建設專案的環境影響評價檔案確定需要配套建設的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檔案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後,該建設專案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對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設施的驗收應當與對主體工程的驗收同時進行。第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有權依據各自的職責對管轄範圍內與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有關的單位進行現場檢查。被檢查的單位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檢查機關應當為被檢查的單位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檢查機關進行現場檢查時,可以採取現場監測、採集樣品、查閱或者複製與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相關的資料等措施。檢查人員進行現場檢查,應當出示證件。第三章固體廢物汙染環境的防治.第一節一般規定.第十六條產生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採取措施,防止或者減少固體廢物對環境的汙染。第十七條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固體廢物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採取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或者其他防止汙染環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傾倒、堆放、丟棄、遺撒固體廢物。禁止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向江河、湖泊、運河、渠道、水庫及其最高水位線以下的灘地和岸坡等法律、法規規定禁止傾倒、堆放廢棄物的地點傾倒、堆放固體廢物。第十八條產品和包裝物的設計、製造,應當遵守國家有關清潔生產的規定。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經濟和技術條件、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狀況以及產品的技術要求,組織制定有關標準,防止過度包裝造成環境汙染。生產、銷售、進口依法被列入強制回收目錄的產品和包裝物的企業,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該產品和包裝物進行回收。第十九條國家鼓勵科研、生產單位研究、生產易回收利用、易處置或者在環境中可降解的薄膜覆蓋物和商品包裝物。使用農用薄膜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採取回收利用等措施,防止或者減少農用薄膜對環境的汙染。第二十條從事畜禽規模養殖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集、貯存、利用或者處置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畜禽糞便,防止汙染環境。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區、機場周圍、交通幹線附近以及當地人民政府劃定的區域露天焚燒秸稈。第二十一條對收集、貯存、運輸、處置固體廢物的設施、裝置和場所,應當加強管理和維護,保證其正常執行和使用。第二十二條在國務院和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及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禁止建設工業固體廢物集中貯存、處置的設施、場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場。第二十三條轉移固體廢物出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貯存、處置的,應當向固體廢物移出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移出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商經接受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方可批准轉移該固體廢物出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未經批准的,不得轉移。第二十四條禁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第二十五條禁止進口不能用作原料或者不能以無害化方式利用的固體廢物;對可以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實行限制進口和自動許可進口分類管理。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海關總署、國務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部門制定、調整並公佈禁止進口、限制進口和自動許可進口的固體廢物目錄。禁止進口列入禁止進口目錄的固體廢物。進口列入限制進口目錄的固體廢物,應當經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審查許可。進口列入自動許可進口目錄的固體廢物,應當依法辦理自動許可手續。進口的固體廢物必須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並經質量監督檢驗檢疫部門檢驗合格。進口固體廢物的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海關總署、國務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部門制定。第二十六條進口者對海關將其所進口的貨物納入固體廢物管理範圍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複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第二節工業固體廢物汙染環境的防治.第二十七條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對工業固體廢物對環境的汙染作出界定,制定防治工業固體廢物汙染環境的技術政策,組織推廣先進的防治工業固體廢物汙染環境的生產工藝和裝置。第二十八條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研究、開發和推廣減少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和危害性的生產工藝和裝置,公佈限期淘汰產生嚴重汙染環境的工業固體廢物的落後生產工藝、落後裝置的名錄。生產者、銷售者、進口者、使用者必須在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的期限內分別停止生產、銷售、進口或者使用列入前款規定的名錄中的裝置。生產工藝的採用者必須在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的期限內停止採用列入前款規定的名錄中的工藝。列入限期淘汰名錄被淘汰的裝置,不得轉讓給他人使用。第二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制定工業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推廣能夠減少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和危害性的先進生產工藝和裝置,推動工業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工作。第三十條產生工業固體廢物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汙染環境防治責任制度,採取防治工業固體廢物汙染環境的措施。第三十一條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合理選擇和利用原材料、能源和其他資源,採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裝置,減少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降低工業固體廢物的危害性。第三十二條國家實行工業固體廢物申報登記制度。產生工業固體廢物的單位必須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供工業固體廢物的種類、產生量、流向、貯存、處置等有關資料。前款規定的申報事項有重大改變的,應當及時申報。第三十三條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根據經濟、技術條件對其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加以利用;對暫時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必須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建設貯存設施、場所,安全分類存放,或者採取無害化處置措施。建設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的設施、場所,必須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第三十四條禁止擅自關閉、閒置或者拆除工業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設施、場所;確有必要關閉、閒置或者拆除的,必須經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核准,並採取措施,防止汙染環境。第三十五條產生工業固體廢物的單位需要終止的,應當事先對工業固體廢物的貯存、處置的設施、場所採取汙染防治措施,並對未處置的工業固體廢物作出妥善處置,防止汙染環境。產生工業固體廢物的單位發生變更的,變更後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對未處置的工業固體廢物及其貯存、處置的設施、場所進行安全處置或者採取措施保證該設施、場所安全執行。變更前當事人對工業固體廢物及其貯存、處置的設施、場所的汙染防治責任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是,不得免除當事人的汙染防治義務。對本法施行前已經終止的單位未處置的工業固體廢物及其貯存、處置的設施、場所進行安全處置的費用,由有關人民政府承擔;但是,該單位享有的土地使用權依法轉讓的,應當由土地使用權受讓人承擔處置費用。當事人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是,不得免除當事人的汙染防治義務。第三十六條礦山企業應當採取科學的開採方法和選礦工藝,減少尾礦、矸石、廢石等礦業固體廢物的產生量和貯存量。尾礦、矸石、廢石等礦業固體廢物貯存設施停止使用後,礦山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環境保護規定進行封場,防止造成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第三十七條拆解、利用、處置廢棄電器產品和廢棄機動車船,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採取措施,防止汙染環境。第三節生活垃圾汙染環境的防治.第三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安排建設城鄉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置設施,提高生活垃圾的利用率和無害化處置率,促進生活垃圾收集、處置的產業化發展,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活垃圾汙染環境防治的社會服務體系。第三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對城市生活垃圾進行清掃、收集、運輸和處置,可以透過招標等方式選擇具備條件的單位從事生活垃圾的清掃、收集、運輸和處置。第四十條對城市生活垃圾應當按照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在指定的地點放置,不得隨意傾倒、拋撒或者堆放。第四十一條清掃、收集、運輸、處置城市生活垃圾,應當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和環境衛生管理的規定,防止汙染環境。第四十二條對城市生活垃圾應當及時清運,逐步做到分類收集和運輸,並積極開展合理利用和實施無害化處置。第四十三條城市人民政府應當有計劃地改進燃料結構,發展城市煤氣、天然氣、液化氣和其他清潔能源。城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組織淨菜進城,減少城市生活垃圾。城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統籌規劃,合理安排收購網點,促進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工作。第四十四條建設生活垃圾處置的設施、場所,必須符合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環境保護和環境衛生標準。禁止擅自關閉、閒置或者拆除生活垃圾處置的設施、場所;確有必要關閉、閒置或者拆除的,必須經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核准,並採取措施,防止汙染環境。第四十五條從生活垃圾中回收的物質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用途或者標準使用,不得用於生產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產品。第四十六條工程施工單位應當及時清運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並按照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進行利用或者處置。第四十七條從事公共交通運輸的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清掃、收集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生活垃圾。第四十八條從事城市新區開發、舊區改建和住宅小區開發建設的單位,以及機場、碼頭、車站、公園、商店等公共設施、場所的經營管理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環境衛生的規定,配套建設生活垃圾收集設施。第四十九條農村生活垃圾汙染環境防治的具體辦法,由地方性法規規定。第四章危險廢物汙染環境防治的特別規定.第五十條危險廢物汙染環境的防治,適用本章規定;本章未作規定的,適用本法其他有關規定。第五十一條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規定統一的危險廢物鑑別標準、鑑別方法和識別標誌。第五十二條對危險廢物的容器和包裝物以及收集、貯存、運輸、處置危險廢物的設施、場所,必須設定危險廢物識別標誌。第五十三條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製定危險廢物管理計劃,並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危險廢物的種類、產生量、流向、貯存、處置等有關資料。前款所稱危險廢物管理計劃應當包括減少危險廢物產生量和危害性的措施以及危險廢物貯存、利用、處置措施。危險廢物管理計劃應當報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本條規定的申報事項或者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內容有重大改變的,應當及時申報。第五十四條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組織編制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的建設規劃,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依據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的建設規劃組織建設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第五十五條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置危險廢物,不得擅自傾倒、堆放;不處置的,由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處置或者處置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由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指定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代為處置,處置費用由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承擔。第五十六條以填埋方式處置危險廢物不符合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應當繳納危險廢物排汙費。危險廢物排汙費徵收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危險廢物排汙費用於汙染環境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第五十七條從事收集、貯存、處置危險廢物經營活動的單位,必須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經營許可證;從事利用危險廢物經營活動的單位,必須向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經營許可證。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禁止無經營許可證或者不按照經營許可證規定從事危險廢物收集、貯存、利用、處置的經營活動。禁止將危險廢物提供或者委託給無經營許可證的單位從事收集、貯存、利用、處置的經營活動。第五十八條收集、貯存危險廢物,必須按照危險廢物特性分類進行。禁止混合收集、貯存、運輸、處置性質不相容而未經安全性處置的危險廢物。貯存危險廢物必須採取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的防護措施,並不得超過一年;確需延長期限的,必須報經原批准經營許可證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禁止將危險廢物混入非危險廢物中貯存。第五十九條轉移危險廢物的,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填寫危險廢物轉移聯單,並向危險廢物移出地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移出地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商經接受地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後,方可批准轉移該危險廢物。未經批准的,不得轉移。轉移危險廢物途經移出地、接受地以外行政區域的,危險廢物移出地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通知沿途經過的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第六十條運輸危險廢物,必須採取防止汙染環境的措施,並遵守國家有關危險貨物運輸管理的規定。禁止將危險廢物與旅客在同一運輸工具上載運。第六十一條收集、貯存、運輸、處置危險廢物的場所、設施、裝置和容器、包裝物及其他物品轉作他用時,必須經過消除汙染的處理,方可使用。第六十二條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的單位,應當制定意外事故的防範措施和應急預案,並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進行檢查。第六十三條因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發性事件,造成危險廢物嚴重汙染環境的單位,必須立即採取措施消除或者減輕對環境的汙染危害,及時通報可能受到汙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並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第六十四條在發生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發生危險廢物嚴重汙染環境、威脅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必須立即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由人民政府採取防止或者減輕危害的有效措施。有關人民政府可以根據需要責令停止導致或者可能導致環境汙染事故的作業。第六十五條重點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的退役費用應當預提,列入投資概算或者經營成本。具體提取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第六十六條禁止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過境轉移危險廢物。第五章法律責任.第六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依法作出行政許可或者辦理批准檔案的;發現違法行為或者接到對違法行為的舉報後不予查處的;有不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的其他行為的。第六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處以罰款:不按照國家規定申報登記工業固體廢物,或者在申報登記時弄虛作假的;對暫時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工業固體廢物未建設貯存的設施、場所安全分類存放,或者未採取無害化處置措施的;將列入限期淘汰名錄被淘汰的裝置轉讓給他人使用的;擅自關閉、閒置或者拆除工業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設施、場所的;在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建設工業固體廢物集中貯存、處置的設施、場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場的;擅自轉移固體廢物出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貯存、處置的;未採取相應防範措施,造成工業固體廢物揚散、流失、滲漏或者造成其他環境汙染的;在運輸過程中沿途丟棄、遺撒工業固體廢物的。有前款第一項、第八項行為之一的,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二項、第三項、第四項、第五項、第六項、第七項行為之一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第六十九條違反本法規定,建設專案需要配套建設的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設施未建成、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主體工程即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審批該建設專案環境影響評價檔案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可以並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第七十條違反本法規定,拒絕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現場檢查的,由執行現場檢查的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在檢查時弄虛作假的,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第七十一條從事畜禽規模養殖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集、貯存、處置畜禽糞便,造成環境汙染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第七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生產、銷售、進口或者使用淘汰的裝置,或者採用淘汰的生產工藝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提出意見,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決定停業或者關閉。第七十三條尾礦、矸石、廢石等礦業固體廢物貯存設施停止使用後,未按照國家有關環境保護規定進行封場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第七十四條違反本法有關城市生活垃圾汙染環境防治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處以罰款:隨意傾倒、拋撒或者堆放生活垃圾的;擅自關閉、閒置或者拆除生活垃圾處置設施、場所的;工程施工單位不及時清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造成環境汙染的;工程施工單位不按照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對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進行利用或者處置的;在運輸過程中沿途丟棄、遺撒生活垃圾的。單位有前款第一項、第三項、第五項行為之一的,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二項、第四項行為之一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個人有前款第一項、第五項行為之一的,處二百元以下的罰款。第七十五條違反本法有關危險廢物汙染環境防治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處以罰款:不設定危險廢物識別標誌的;不按照國家規定申報登記危險廢物,或者在申報登記時弄虛作假的;擅自關閉、閒置或者拆除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的;不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危險廢物排汙費的;將危險廢物提供或者委託給無經營許可證的單位從事經營活動的;不按照國家規定填寫危險廢物轉移聯單或者未經批准擅自轉移危險廢物的;將危險廢物混入非危險廢物中貯存的;未經安全性處置,混合收集、貯存、運輸、處置具有不相容性質的危險廢物的;將危險廢物與旅客在同一運輸工具上載運的;未經消除汙染的處理將收集、貯存、運輸、處置危險廢物的場所、設施、裝置和容器、包裝物及其他物品轉作他用的;未採取相應防範措施,造成危險廢物揚散、流失、滲漏或者造成其他環境汙染的;在運輸過程中沿途丟棄、遺撒危險廢物的;未制定危險廢物意外事故防範措施和應急預案的。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第七項、第八項、第九項、第十項、第十一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行為之一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三項、第五項、第六項行為之一的,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前款第四項行為的,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納的,處應繳納危險廢物排汙費金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第七十六條違反本法規定,危險廢物產生者不處置其產生的危險廢物又不承擔依法應當承擔的處置費用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代為處置費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第七十七條無經營許可證或者不按照經營許可證規定從事收集、貯存、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經營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罰款。不按照經營許可證規定從事前款活動的,還可以由發證機關吊銷經營許可證。第七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的,進口屬於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或者未經許可擅自進口屬於限制進口的固體廢物用作原料的,由海關責令退運該固體廢物,可以並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進口者不明的,由承運人承擔退運該固體廢物的責任,或者承擔該固體廢物的處置費用。逃避海關監管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固體廢物運輸進境,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七十九條違反本法規定,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過境轉移危險廢物的,由海關責令退運該危險廢物,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第八十條對已經非法入境的固體廢物,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向海關提出處理意見,海關應當依照本法第七十八條的規定作出處罰決定;已經造成環境汙染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進口者消除汙染。第八十一條違反本法規定,造成固體廢物嚴重汙染環境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決定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決定停業或者關閉。第八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造成固體廢物汙染環境事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重大損失的,按照直接損失的百分之三十計算罰款,但是最高不超過一百萬元,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造成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重大事故的,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決定停業或者關閉。第八十三條違反本法規定,收集、貯存、利用、處置危險廢物,造成重大環境汙染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八十四條受到固體廢物汙染損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依法賠償損失。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國家鼓勵法律服務機構對固體廢物汙染環境訴訟中的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第八十五條造成固體廢物汙染環境的,應當排除危害,依法賠償損失,並採取措施恢復環境原狀。第八十六條因固體廢物汙染環境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係承擔舉證責任。第八十七條固體廢物汙染環境的損害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當事人可以委託環境監測機構提供監測資料。環境監測機構應當接受委託,如實提供有關監測資料。第六章附則.第八十八條本法下列用語的含義:固體廢物,是指在生產、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喪失原有利用價值或者雖未喪失利用價值但被拋棄或者放棄的固態、半固態和置於容器中的氣態的物品、物質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納入固體廢物管理的物品、物質。工業固體廢物,是指在工業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視為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危險廢物,是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鑑別標準和鑑別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固體廢物。貯存,是指將固體廢物臨時置於特定設施或者場所中的活動。處置,是指將固體廢物焚燒和用其他改變固體廢物的物理、化學、生物特性的方法,達到減少已產生的固體廢物數量、縮小固體廢物體積、減少或者消除其危險成份的活動,或者將固體廢物最終置於符合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填埋場的活動。利用,是指從固體廢物中提取物質作為原材料或者燃料的活動。第八十九條液態廢物的汙染防治,適用本法;但是,排入水體的廢水的汙染防治適用有關法律,不適用本法。第九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與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有關的國際條約與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保留的條款除外。第九十一條本法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337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37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1984年)
2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藥品監督管理,保證藥品質量,增進藥品療效,保障人民用藥安全,維護人民身體健康,特制定本法。第二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主管全國藥品監督管理工作。第三條國家發展現代藥和傳統藥,充分發揮其在預防、醫療和保健中的作用。國家保護野生藥材資源,鼓勵培育中藥材。第二章藥品生產企業的管理.第四條開辦藥品生產企業必須由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藥品生產經營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經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稽核批准,併發給《藥品生產企業許可證》。無《藥品生產企業許可證》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得發給《營業執照》。《藥品生產企業許可證》應當規定有效期,到期重新審查發證。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第五條開辦藥品生產企業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具有與所生產藥品相適應的藥師或者助理工程師以上技術人員及技術工人。中藥飲片加工企業沒有藥師或者助理工程師以上技術人員的,配備熟悉藥性並經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審查登記的藥工人員。二、具有與所生產藥品相適應的廠房、設施和衛生環境。三、具有能對所生產藥品進行質量檢驗的機構或者人員以及必要的儀器裝置。第六條藥品必須按照工藝規程進行生產,生產記錄必須完整準確。中藥飲片的炮製,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炮製規範》的規定。第七條生產藥品所需的原料、輔料以及直接接觸藥品的容器和包裝材料,必須符合藥用要求。第八條藥品出廠前必須經過質量檢驗;不符合標準的,不得出廠。第九條藥品生產企業必須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的要求,制定和執行保證藥品質量的規章制度和衛生要求。第三章藥品經營企業的管理.第十條開辦藥品經營企業必須由所在地藥品生產經營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經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稽核批准,併發給《藥品經營企業許可證》。無《藥品經營企業許可證》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得發給《營業執照》。《藥品經營企業許可證》應當規定有效期,到期重新審查發證。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第十一條開辦藥品經營企業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具有與所經營藥品相適應的藥學技術人員。經營中藥的企業和兼營藥品的企業沒有藥學技術人員的,配備熟悉所經營藥品的藥性並經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審查登記的藥工人員。二、具有與所經營藥品相適應的營業場所、裝置、倉儲設施和衛生環境。第十二條收購藥品,必須進行質量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收購。第十三條銷售藥品必須準確無誤,並正確說明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項;調配處方必須經過核對,對處方所列藥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對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劑量的處方,應當拒絕調配;必要時,經處方醫生更正或者重新簽字,方可調配。銷售地道中藥材,必須標明產地。第十四條藥品倉庫必須制定和執行藥品保管制度,採取必要的冷藏、防潮、防蟲、防鼠等措施。藥品入庫和出庫必須執行檢查制度。第十五條城鄉集市貿易市場可以出售中藥材,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城鄉集市貿易市場不得出售中藥材以外的藥品,持有《藥品經營企業許可證》的除外。第四章醫療單位的藥劑管理.第十六條醫療單位必須配備與其醫療任務相適應的藥學技術人員,非藥學技術人員不得直接從事藥劑技術工作。第十七條醫療單位配製製劑必須經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准,併發給《製劑許可證》。《製劑許可證》應當規定有效期,到期重新審查發證。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第十八條醫療單位配製製劑必須具有能夠保證製劑質量的設施、檢驗儀器和衛生條件。第十九條醫療單位配製的製劑,必須根據臨床需要並按照規定進行質量檢驗;合格的,憑醫生處方使用。醫療單位配製的製劑,不得在市場銷售。第二十條醫療單位購進藥品,必須執行質量驗收制度。第五章藥品的管理.第二十一條國家鼓勵研究、創制新藥。研製新藥,必須按照規定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報送研製方法、質量指標、藥理及毒理試驗結果等有關資料和樣品,經批准後,方可進行臨床試驗或者臨床驗證。完成臨床試驗或者臨床驗證並透過鑑定的新藥,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批准,發給證書。第二十二條生產新藥,必須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批准,併發給批准文號。但是,生產中藥飲片除外。生產已有國家標準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標準的藥品,必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徵求同級藥品生產經營主管部門意見後稽核批准,併發給批准文號。但是,生產中藥飲片除外。第二十三條藥品必須符合國家藥品標準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藥品標準。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藥品標準為國家藥品標準。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藥典委員會,負責組織國家藥品標準的制定和修訂。第二十四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可以成立藥品審評委員會,對新藥進行審評,對已經生產的藥品進行再評價。第二十五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對已經批准生產的藥品,應當組織調查;對療效不確、不良反應大或者其他原因危害人民健康的藥品,應當撤銷其批准文號。已被撤銷批准文號的藥品,不得繼續生產、銷售;已經生產的,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監督銷燬或者處理。第二十六條禁止進口療效不確、不良反應大或者其他原因危害人民健康的藥品。第二十七條首次進口的藥品,進口單位必須提供該藥品的說明書、質量標準、檢驗方法等有關資料和樣品以及出口國批准生產的證明檔案,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批准,方可簽訂進口合同。第二十八條進口的藥品,必須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授權的藥品檢驗機構檢驗;檢驗合格的,方準進口。醫療單位臨床急需或者個人自用進口的少量藥品,按照海關的規定辦理進口手續。第二十九條對國內供應不足的中藥材、中成藥,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有權限制或者禁止出口。第三十條進口、出口麻醉藥品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範圍內的精神藥品,必須持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發給的《進口准許證》、《出口准許證》。第三十一條新發現和從國外引種的藥材,經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稽核批准後,方可銷售。第三十二條地區性民間習用藥材的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第三十三條禁止生產、銷售假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假藥:一、藥品所含成份的名稱與國家藥品標準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藥品標準規定不符合的。二、以非藥品冒充藥品或者以他種藥品冒充此種藥品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藥品按假藥處理:一、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禁止使用的。二、未取得批准文號生產的。三、變質不能藥用的。四、被汙染不能藥用的。第三十四條禁止生產、銷售劣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藥品為劣藥:一、藥品成份的含量與國家藥品標準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藥品標準規定不符合的。二、超過有效期的。三、其他不符合藥品標準規定的。第三十五條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和醫療單位直接接觸藥品的工作人員,必須每年進行健康檢查。患有傳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汙染藥品的疾病的患者,不得從事直接接觸藥品的工作。第六章藥品的包裝和分裝.第三十六條藥品包裝必須適合藥品質量的要求,方便儲存、運輸和醫療使用。規定有效期的藥品,必須在包裝上註明有效期。發運中藥材必須有包裝。在每件包裝上,必須註明品名、產地、日期、調出單位,並附有質量合格的標誌。第三十七條藥品包裝必須按照規定貼有標籤並附有說明書。標籤或者說明書上必須註明藥品的品名、規格、生產企業、批准文號、產品批號、主要成份、適應症、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和外用藥品的標籤,必須印有規定的標誌。第三十八條藥品經營企業分裝藥品,必須具有與所分裝藥品相適應的設施和衛生條件,由藥學技術人員負責,分裝記錄必須完整準確。分裝藥品必須附有說明書,在包裝上註明品名、規格、生產企業和產品批號、分裝單位和分裝批號。規定有效期的藥品,分裝後必須註明有效期。第七章特殊管理的藥品.第三十九條國家對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實行特殊的管理辦法。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制定。第四十條麻醉藥品,包括原植物,只准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指定的單位生產,並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指定的單位按照規定供應。第八章藥品商標和廣告的管理.第四十一條除中藥材、中藥飲片外,藥品必須使用註冊商標;未經核准註冊的,不得在市場銷售。註冊商標必須在藥品包裝和標籤上註明。第四十二條藥品廣告必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准;未經批准的,不得刊登、播放、散發和張貼。第四十三條外國企業在我國申請辦理藥品廣告,必須提供生產該藥品的國家批准的證明檔案、藥品說明書和有關資料。第四十四條藥品廣告的內容必須以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批准的說明書為準。第九章藥品監督.第四十五條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行使藥品監督職權。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可以設定藥政機構和藥品檢驗機構。第四十六條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設藥品監督員。藥品監督員由藥學技術人員擔任,由同級人民政府稽核發給證書。第四十七條藥品監督員有權按照規定對轄區內的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和醫療單位的藥品質量進行監督、檢查、抽驗,必要時可以按照規定抽取樣品和索取有關資料,有關單位不得拒絕和隱瞞。藥品監督員對藥品生產企業和科研單位提供的技術資料,負責保密。第四十八條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和醫療單位,應當經常考察本單位所生產、經營、使用的藥品的質量、療效和不良反應。醫療單位發現藥品中毒事故,必須及時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第四十九條藥品生產企業和藥品經營企業的藥品檢驗機構或者人員,受當地藥品檢驗機構的業務指導。第十章法律責任.第五十條生產、銷售假藥的,沒收假藥和違法所得,處以罰款,並可以責令該單位停產、停業整頓或者吊銷《藥品生產企業許可證》、《藥品經營企業許可證》、《製劑許可證》。對生產、銷售假藥,危害人民健康的個人或者單位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第五十一條生產、銷售劣藥的,沒收劣藥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責令該單位停產、停業整頓或者吊銷《藥品生產企業許可證》、《藥品經營企業許可證》、《製劑許可證》。對生產、銷售劣藥,危害人民健康,造成嚴重後果的個人或者單位直接責任人員,比照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第五十二條未取得《藥品生產企業許可證》、《藥品經營企業許可證》、《製劑許可證》生產藥品、經營藥品或者配製製劑的,責令該單位停產、停業或者停止配製製劑,沒收全部藥品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第五十三條違反本法關於藥品生產、藥品經營的管理的其他規定的,處以警告或者罰款。第五十四條本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決定。違反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第八章有關廣告管理的規定的行政處罰,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決定。對中央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轄的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處以停產、停業整頓七天以上或者吊銷《藥品生產企業許可證》、《藥品經營企業許可證》處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報同級人民政府決定。對市、縣或者市、縣以下人民政府管轄的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處以停產、停業整頓七天以上或者吊銷《藥品生產企業許可證》、《藥品經營企業許可證》處罰的,由市、縣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報同級人民政府決定。沒收的藥品,由衛生行政部門監督處理。第五十五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天內向人民法院起訴。但是,對衛生行政部門作出的藥品控制的決定,當事人必須立即執行。對處罰決定不履行逾期又不起訴的,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第五十六條違反本法,造成藥品中毒事故的,致害單位或者個人應當負損害賠償責任。受害人可以請求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處理;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受害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損害賠償要求,應當從受害人或者其代理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超過期限的,不予受理。第十一章附則.第五十七條本法下列用語的含義是:藥品: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並規定有適應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質,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化學原料藥及其製劑、抗生素、生化藥品、放射性藥品、血清疫苗、血液製品和診斷藥品等。新藥:指我國未生產過的藥品。輔料:指生產藥品和調配處方時所用的賦形劑和附加劑。藥品生產企業:指生產藥品的專營企業或者兼營企業。藥品經營企業:指經營藥品的專營企業或者兼營企業。第五十八條本法所說的藥品生產,不包括中藥材的種植、採集和飼養。第五十九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根據本法制定實施辦法報國務院批准施行。中國人民解放軍特需藥品的管理辦法,由國家軍事主管部門制定。第六十條本法自1985年7月1日起施行。
338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38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
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規定,制定本規範。第二條 本規範是藥品生產和質量管理的基本準則。適用於藥品製劑生產的全過程、原料藥生產中影響成品質量的關鍵工序。第三條 藥品生產企業應建立生產和質量管理機構。各級機構和人員的職責應明確,並配備一定數量的與藥品生產相適應的具有專業知識、生產經驗及組織能力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第四條 企業主管藥品生產管理和質量管理的負責人應具有醫藥或相關專業大專以上學歷,有藥品生產和質量管理經驗,對本規範的實施和產品質量負責。第五條 藥品生產管理部門和質量管理部門的負責人應具有醫藥或相關專業大專以上學歷,有藥品生產和質量管理的實踐經驗,有能力對藥品生產和質量管理中的實際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理。第六條 從事藥品生產操作及質量檢驗的人員應經專業技術培訓,具有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對從事高生物活性、高毒性、強汙染性、高致敏性及有特殊要求的藥品生產操作和質量檢驗人員應經相應專業的技術培訓。第七條 對從事藥品生產的各級人員應按本規範要求進行培訓和考核。第八條 藥品生產企業必須有整潔的生產環境;廠區的地面、路面及運輸等不應對藥品的生產造成汙染;生產、行政、生活和輔助區的總體佈局應合理,不得互相妨礙。第九條 廠房應按生產工藝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氣潔淨度等級進行合理佈局。同一廠房內以及相鄰廠房之間的生產操作不得相互妨礙。第十條 廠房應有防止昆蟲和其他動物進入的設施。第十一條 在設計和建設廠房時,應考慮使用時便於進行清潔工作。潔淨室(區)的內表面應平整光滑、無裂縫、介面嚴密、無顆粒物脫落,並能耐受清洗和消毒,牆壁與地面的交界處宜成弧形或採取其他措施,以減少灰塵積聚和便於清潔。第十二條 生產區和儲存區應有與生產規模相適應的面積和空間用以安置裝置、物料,便於生產操作,存放物料、中間產品、待驗品和成品,應最大限度地減少差錯和交叉汙染。第十三條 潔淨室(區)內各種管道、燈具、風口以及其他公用設施,在設計和安裝時應考慮使用中避免出現不易清潔的部位。第十四條 潔淨室(區)應根據生產要求提供足夠的照明。主要工作室的照度宜為300勒克斯;對照度有特殊要求的生產部門可設定區域性照明。廠房應有應急照明設施。第十五條 進入潔淨室(區)的空氣必須淨化,並根據生產工藝要求劃分空氣潔淨度等級。潔淨室(區)內空氣的微生物數和塵粒數應定期監測,監測結果應記錄存檔。第十六條 潔淨室(區)的窗房、天棚及進入室內的管道、風口、燈具與牆壁或天棚的連線部位均應密封。空氣潔淨度等級不同的相鄰房間之間的靜壓差應大於5帕,潔淨室(區)與室外大氣的靜壓差應大於10 帕,並應有指示壓差的裝置。第十七條 潔淨室(區)的溫度和相對溼度應與藥品生產工藝要求相適應。無特殊要求時,溫度應控制在18-26℃,相對溼度控制在45-65%。第十八條 潔淨室(區)內安裝的水池、地漏不得對藥品產生汙染。第十九條 不同空氣潔淨度等級的潔淨室(區)之間的人員及物料出入,應有防止交叉汙染的措施。第二十條 生產青黴素類等高致敏性藥品必須使用獨立的廠房與設施,分裝室應保持相對負壓,排至室外的廢氣應經淨化處理並符合要求,排風口應遠離其它空氣淨化系統的進風口;生產b-內醯胺結構類藥品必須使用專用裝置和獨立的空氣淨化系統,並與其它藥品生產區域嚴格分開。第二十一條 避孕藥品的生產廠房應與其它藥品生產廠房分開,並裝有獨立的專用的空氣淨化系統。生產激素類、抗腫瘤類化學藥品應避免與其它藥品使用同一裝置和空氣淨化系統。放射性藥品的生產、包裝和儲存應使用專用的、安全的裝置,生產區排出的空氣不應迴圈使用,排氣中應避免含有放射性微粒,符合國家關於輻射防護的要求與規定。第二十二條 生產用菌毒種與非生產用菌毒種、生產用細胞與非生產用細胞、強毒與弱毒、死毒與活毒、脫毒前與脫毒後的製品和活疫苗與滅活疫苗、人血液製品、預防制品等的加工或灌裝不得同時在同一生產廠房內進行,其貯存要嚴格分開。不同種類的活疫苗的處理及灌裝應彼此分開。強毒微生物及芽胞菌製品的區域與相鄰區域應保持相對負壓,並有獨立的空氣淨化系統。第二十三條 中藥製劑的生產操作區應與中藥材的前處理、提取、濃縮以及動物臟器、組織的洗滌或處理等生產操作區嚴格分開。第二十四條 廠房必要時應有防塵及捕塵設施。第二十五條 與藥品直接接觸的乾燥用空氣、壓縮空氣和惰性氣體應經淨化處理,符合生產要求。第二十六條 倉儲區要保持清潔和乾燥。照明、通風等設施及溫度、溼度的控制應符合儲存要求並定期監測。倉儲區可設原料取樣室,取樣環境的空氣潔淨度等級應與生產工要求一致。如不在取樣室取樣,取樣時應有防止汙染和交叉汙染的設施。第二十七條 根據藥品生產工藝要求,潔淨室(區)內設定的稱量室和備料室,空氣潔淨度等級應與生產要求一致,並有捕塵和防止交叉汙染的設施。第二十八條 質量管理部門根據需要設定的檢驗、中藥標本、留樣觀察以及其它各類實驗應與藥品生產區分開。生物檢定、微生物限度檢定和放射性同位素檢定要分室進行。第二十九條 對有特殊要求的儀器、儀表,應安放在專門的儀器室內,並有防止靜電、震動、潮溼或其它外界因素影響的設施。第三十條 實驗動物房應與其它區域嚴格分開,其設計建造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第三十一條 裝置的設計、選型、安裝應符合生產要求,易於清洗、消毒或滅菌,便於生產操作和維修、保養,並能防止差錯和減少汙染。第三十二條 與藥品直接接觸的裝置表面應光潔、平整、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蝕,不與藥品發生化學變化或吸附藥品。裝置所用的潤滑劑、冷卻劑等不得對藥品或容器造成汙染。第三十三條 與裝置連線的主要固定管道應標明管內物料名稱、流向。第三十四條 純化水、注射用水的製備、儲存和分配應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汙染。儲罐和輸送管道所用材料應無毒、耐腐蝕。管道的設計和安裝應避免死角、盲管。儲罐和管道要規定清洗、滅菌週期。儲罐的通氣口應安裝不脫落纖維的疏水性除菌濾器。注射用水的儲存可採用80℃以上保溫、65℃以上保溫迴圈或4℃以下存放。第三十五條 用於生產和檢驗的儀器、儀表、量具、衡器等,其適用範圍和精密度應符合生產的檢驗要求,有明顯的合格標誌,並定期校驗。第三十六條 生產裝置應有明顯的狀態標誌,並定期維修、保養和驗證。裝置安裝、維修、保養的操作不得影響產品的質量。不合格的裝置應搬出生產區,未搬出前應有明顯標誌。第三十七條 生產、檢驗裝置均應有使用、維修、保養記錄,並由專人管理。第三十八條 藥品生產所用物料的購入、儲存、發放、使用等應制定管理制度。第三十九條 藥品生產所用的物料,應符合藥品標準、包裝材料標準、生物製品規程或其它有關標準,不得對藥品的質量產生不良影響。進口原料藥應有口岸藥品檢驗所的藥品檢驗報告。第四十條 藥品生產所用的中藥材,應按質量標準購入,其產地應保持相對穩定。第四十一條 藥品生產所用物料應從符合規定的單位購進,並按規定入庫。第四十二條 待驗、合格、不合格物料要嚴格管理,應有易於識別的明顯狀態標誌,不合格的物料要專區存放,並按有關規定及時處理。第四十三條 對溫度、溼度或其他條件有特殊要求的物料、中間產品和成品,應按規定條件儲存。固體、液體原料應分開儲存;揮發性物料應注意避免汙染其它物料;炮製、整理加工後的淨藥材應使用清潔容器或包裝,並與未加工、炮製的藥材嚴格分開。第四十四條 麻醉藥品、精神藥品、毒性藥品(包括藥材)、放射性藥品及易燃、易爆和其它危險品的驗收、儲存、保管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的規定。菌毒種的驗收、儲存、保管、使用、銷燬應執行國家有關醫學微生物菌種保管的規定。第四十五條 物料應按規定的使用期限儲存,無規定使用期限的,其儲存一般不超過三年,期滿後應複驗。儲存期內如有特殊情況應及時複驗。第四十六條 藥品的標籤、使用說明書必須與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的內容、式樣、文字相一致。標籤、使用說明書須經企業質量管理部門校對無誤後印制、發放、使用。第四十七條 藥品的標籤、使用說明書應由專人保管、領用,其要求如下:第四十八條 藥品生產企業應有防止汙染的衛生措施,制定各項衛生管理制度,並由專人負責。第四十九條 藥品生產車間、工序、崗位均應按生產和空氣潔淨度等級的要求制定廠房、裝置、容器等清潔規程,內容應包括:清潔方法、程式、間隔時間,使用的清潔劑或消毒劑,清潔工具的清潔方法和存放地點。第五十條 生產區不得存放非生產物品和個人雜物。生產中的廢棄物應及時處理。第五十一條 更衣室、浴室及廁所的設定不得對潔淨室(區)產生不良影響。第五十二條 工作服的選材、式樣及穿戴方式應與生產操作和空氣潔淨度等級要求相適應,並不得混用。潔淨工作服的質地應光滑、不產生靜電、不脫落纖維和顆料性物質。無菌工作服必須包蓋全部頭髮、鬍鬚及腳部,並能阻留人體脫落物。不同空氣潔淨度等級使用的工作服應分別清洗、整理、必要時消毒或滅菌。工作服洗滌、滅菌時不應帶入附加的顆粒物質。工作服應制定清洗週期。第五十三條 潔淨室(區)僅限於該區域生產操作人員和經批准的人員進入第五十四條 進入潔淨室(區)的人員不得化妝和佩帶飾物,不得裸手直接接觸藥品。第五十五條 潔淨室(區)應定期消毒。使用的消毒劑不得對裝置、物料和成品產生汙染。消毒劑品種應定期更換,防止產生耐藥菌株。第五十六條 藥品生產人員應有健康檔案。直接接觸藥品的生產人員每年至少體檢一次。傳染病、皮膚病患者和體表有傷口者不得從事直接接觸藥品的生產。第五十七條 藥品生產驗證應包括廠房、設施及裝置安裝確認、執行確認、效能確認和產品驗證。第五十八條 產品的生產工藝及關鍵設施、裝置應按驗證方案進行驗證。當影響生產質量的主要因素,如工藝質量控制方法、主要原輔料、主要生產裝置等發生改變時,以及生產一定週期後,應進行再驗證。第五十九條 應根據驗證物件提出驗證專案、制定驗證方案,並組織實施。驗證工作完成後應寫出驗證報告,由驗證工作負責人稽核、批准。第六十條 驗證過程中的資料和分析內容應以檔案形式歸檔儲存。驗證檔案應包括驗證方案、驗證報告、評價和建議、批准人等。第六十一條 藥品生產企業應有生產管理、質量管理的各項制度和記錄:第六十二條 產品生產管理檔案主要有:第六十三條 產品質量管理檔案主要有: 1. 藥品的申請和審批檔案; 2. 物料、中間產品和成品質量標準及其檢驗操作規程; 3. 產品質量穩定性考察; 4. 批檢驗記錄。第六十四條 藥品生產企業應建立檔案的起草、修訂審查、批准、撤銷、印製及保管的管理制度。分發、使用的檔案應為批准的現行文字。已撤銷和過時的檔案除留檔備查外,不得在工作現場出現。第六十五條 制定生產管理檔案和質量管理檔案的要求: 1. 檔案的標題應能清楚地說明檔案的性質; 2. 各類檔案應有便於識別其文字、類別的系統編碼和日期; 3. 檔案使用的語言應確切、易懂; 4. 填寫資料時應有足夠的空格; 5. 檔案制定、審查和批准的責任應明確,並有責任人簽名。第六十六條 生產工藝規程、崗位操作法和標準操作規程不得任意更改。如需更改時,應按制定時的程式辦理修訂、審批手續。第六十七條 每批產品應按產量和數量的物料平穩進行檢查。如有顯著差異,必須查明原因,在得出合理解釋、確認無潛在質量事故後,方可按正常產品處理。第六十八條 批生產記錄應及時填寫、字跡清晰、內容真實、資料完整,並由操作人及複核人簽名。記錄應保持整潔,不得撕毀和任意塗改;更改時,在更改處簽名,並使原資料仍可辯認。批生產記錄應按批號歸檔,儲存至藥品有效期後一年。未規定有效期的藥品,批生產記錄應儲存五年。第六十九條 在規定限度內具有同一性質和質量,並在同一連續生產週期中生產出來的一定數量的藥品為一批。每批藥品均應編制生產批號。第七十條 為防止藥品被汙染和混淆,生產操作應採取以下措施:第七十一條 根據產品工藝規程選用工藝用水。工藝用水應符合質量標準,並定期檢驗,檢驗有記錄。應根據驗證結果,規定檢驗週期。第七十二條 產品應有批包裝記錄。批包裝記錄的內容應包括:第七十三條 每批藥品的每一生產階段完成後必須由生產操作人員清場,填寫清場記錄。清場記錄內容包括:工序、品名、生產批號、清場日期、檢查專案及結果、清場負責人及複查人簽名。清場記錄應納入批生產記錄。第七十四條 藥品生產企業的質量管理部門應負責藥品生產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和檢驗,受企業負責人直接領導。質量管理部門應配備一定數量的質量管理和檢驗人員,並有與藥品生產規模、品種、檢驗要求相適應的場所、儀器、裝置。第七十五條 質量管理部門的主要職責:第七十六條 質量管理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對主要物料供應商質量體系進行評估。第七十七條 每批成品均應有銷售記錄。根據銷售記錄。根據銷售記錄能追查每批藥品的售出情況,必要時應能及時全部追回。銷售記錄內容應包括:品名、劑型、批號、規格、數量、收貨單位和地址、發貨日期。第七十八條 銷售記錄應儲存至藥品有效期一年。未規定有效期的藥品,銷售記錄應儲存五年。第七十九條 藥品生產企業應建立藥品退貨和收回的書面程式,並有記錄。藥品退貨和收回記錄內容應包括:品名、批號、規格、數量、退貨和收回單位及地址、退貨和收回原因及日期、處理意見。因質量原因退貨和收回的藥品製劑,應在質量管理部門監督下銷燬,涉及其它批號時,應同時處理。第八十條 企業應建立藥品不良反應監察報告制度,指定專門機構或人員負責管理。第八十一條 對使用者的藥品質量投訴和藥品不良反應應詳細記錄和調查處理。對藥品不良反應應及時向當地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第八十二條 藥品生產出現重大質量問題時,應及時向當地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第八十三條 藥品生產企業應定期組織自檢。自檢應按預定的程式,對人員、廠房、裝置、檔案、生產、質量控制、藥品銷售、使用者投訴和產品收回的處理等專案定期進行檢查,以證實與本規範的一致性。第八十四條 自檢應有記錄。自檢完成後應形成自檢報告,內容包括自檢的結果、評價的結論以及改進措施和建議。第八十五條 本規範下列用語的含義是:物料:原料、輔料、包裝材料等。批號:用於識別"批"的一組數字或字母加數字。用以追溯和審查該批藥品的生產歷史。待驗:物料在允許投料或出廠前所處的擱置、等待檢驗結果的狀態。批生產記錄:一個批次的待包裝品或成品的所有生產記錄。批生產記錄能提供該批產品的生產歷史、以及與質量有關的情況。物料平衡:產品或物料的理論產量或理論用量與實際產量或用量之間的比較,並適當考慮可允許的正常偏差。標準操作規程:經批准用以指示操作的通用性檔案或管理辦法。生產工藝規程:規定為生產一定數量成品所需起始原料和包裝材料的數量,以及工藝、加工說明、注意事項,包括生產過程中控制的一個或一套檔案。工藝用水:藥品生產工藝中使用的水,包括:飲用水、純化水、注射用水。純化水:為蒸餾法、離子交換法、反滲透法或其它適宜的方法制得供藥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劑。潔淨室(區):需要對塵粒及微生物含量進行控制的房間。其建築結構、裝備及其使用均具有減少該區域內汙染源的介入、產生和滯留的功能。驗證:證明任何程式、生產過程、裝置、物料、活動或系統確實能達到預期結果的有檔案證明的一系列活動。第八十六條 不同類別藥品的生產質量管理特殊要求列入本規範附錄。第八十七條 本規範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解釋。第八十八條 本規範自一九九九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339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39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2
藥品臨床試驗管理規範一九九九年九月一日頒佈實施研究者的資格、經驗、是否有充分的時間參加審議中的臨床試驗,人員配備及裝置條件等是否符合試驗要求。試驗方案是否適當,包括研究目的、受試者及其他人員可能遭受的風險和受益及試驗設計的科學性。受試者入選的方法、向受試者或其家屬或監護人或法定代理人提供有關本試驗的資訊資料是否完整易懂、獲取知情同意書的方法是否適當。受試者因參加臨床試驗而受到損害甚至發生死亡時,給予治療或保險措施。對試驗方案提出的修正意見是否可接受。定期審查臨床試驗進行中受試者的風險程度。同意。作必要的修正後同意。不同意。終止或暫停已批准的試驗。受試者參加試驗應是自願的,而且在試驗的任何階段有權隨時退出試驗而不會遭到歧視或報復,其醫療待遇與權益不受影響。必須使受試者瞭解,參加試驗及在試驗中的個人資料均屬保密。倫理委員會、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或申辦者在工作需要時,按規定可以查閱參加試驗的受試者資料。試驗目的、試驗的過程與期限、檢查操作、受試者預期可能的受益和可能發生的風險與不便,告知受試者可能被分配到試驗的不同組別。試驗期間,受試者可隨時瞭解與其有關的資訊資料。必須給受試者充分的時間以便考慮是否願意參加。對無能力表達同意的受試者,應向其法定代理人提供上述介紹與說明。知情同意的說明過程應採用受試者或其合法代表能理解的語言和文字。如發生與試驗相關的損害時,受試者可以獲得治療和適當的保險補償。由受試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並註明日期,執行知情同意過程的研究者或其代表也需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名並註明日期。在受試者或其合法代表均無閱讀能力時,則在整個知情過程中應有一名見證人在場,經過詳細解釋知情同意書後,受試者或其合法代表作口頭同意,並由見證人簽名和註明日期。對無行為能力的受試者,如果倫理委員會原則上同意、研究者認為受試者參加試驗符合其本身利益時,則這些病人也可以進入試驗,同時應由其法定監護人簽名並註明日期。如果受試者、見證人或監護人簽字的知情同意書均未取得,則必須由研究者將上述情況和不能取得的詳細理由記錄在案並簽字。如發現涉及試驗用藥品的重要新資料則必須將知情同意書作書面修改送倫理委員會批准後,再次取得受試者同意。臨床試驗的題目和立題理由。試驗的目的和目標;試驗的背景,包括試驗用藥品的名稱、非臨床研究中有臨床意義的發現和與該試驗有關的臨床試驗結果、已知對人體的可能危險與受益。進行試驗的場所,申辦者的姓名和地址,試驗研究者的姓名、資格和地址。試驗設計包括對照或開放、平行或交叉、雙盲或單盲、隨機化方法和步驟、單中心或多中心試驗等。受試者的入選標準和排除標準,選擇受試者的步驟,受試者分配的方法及受試者退出試驗的標準。根據統計學原理計算要達到試驗預期目的所需的病例數。根據藥效學與藥代動力學研究的結果及量效關係制定試驗用藥品和對照藥的給藥途徑、劑量、給藥次數、療程和有關合並用藥的規定。擬進行臨床和實驗室檢查的專案、測定的次數和藥代動力學分析等。試驗用藥,包括安慰劑、對照藥的登記與使用記錄、遞送、分發方式及儲藏條件的制度。臨床觀察、隨訪步驟和保證受試者依從性的措施。中止和停止臨床試驗的標準,結束臨床試驗的規定。規定的療效評定標準,包括評定引數的方法、觀察時間、記錄與分析。受試者的編碼、治療報告表、隨機數字表及病例報告表的儲存手續。不良事件的記錄要求和嚴重不良事件的報告方法,處理併發症的措施以及隨訪的方式和時間。試驗密碼的建立和儲存,緊急情況下何人破盲和破盲方法的規定。評價試驗結果採用的方法和必要時從總結報告中剔除病例的依據。資料處理與記錄存檔的規定。臨床試驗的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臨床試驗預期的進度和完成日期。試驗結束後的醫療措施。各方承擔的職責和論文發表等規定。臨床試驗中,若確有需要,可以按規定程式對試驗方案作修正。在合法的醫療機構中具有任職行醫的資格。具有試驗方案中所要求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對臨床試驗研究方法具有豐富經驗或者能得到本單位有經驗的研究者在學術上的指導。熟悉申辦者所提供的與臨床試驗有關的資料與具有並有權支配進行該項試驗所需要的人員和裝置條件。熟悉臨床試驗管理規範,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道德規範。在試驗前確認試驗承擔單位已具有適當的條件,包括人員配備與訓練各種與試驗有關的檢查,實驗室裝置齊全,工作情況良好,估計有足夠數量的受試者,參與研究人員熟悉試驗方案中的要求。在試驗前、中、後期監查試驗承擔單位和研究者,以確認在試驗前取得所有受試者的知情同意書,瞭解受試者的入選率及試驗的進展狀況。確認所有資料的記錄與報告正確完整,每次訪視後作一書面報告遞送申辦者,報告應述明監查日期、時間、監查員姓名、監查的發現以及對錯誤、遺漏作出的糾正等。確認所有病例報告表填寫正確,並與原始資料一致。所有錯誤或遺漏均已改正或註明,經研究者簽名並註明日期。每一受試者的劑量改變、治療變更、合併用藥、間發疾病、失訪、檢查遺漏等均應確認並記錄。核實入選受試者的退出與失訪須在病例報告表中予以說明。確認所有不良事件均應記錄在案,嚴重不良事件在規定時間內作出報告並記錄在案。核實試驗用藥品是否按照有關法規進行供應、儲藏、分發、收回,並做相應的記錄。協助研究者進行必要的通知及申請事宜,向申辦者報告試驗資料和結果。顯著偏離或在臨床可接受範圍以外的資料須加以核實,由研究者作必要的說明。各檢測專案必須註明所採用的計量單位。研究者應有一份受試者的編碼和確認記錄,此記錄應保密。不同治療組間的基本情況比較,以確定可比性。隨機進入各治療組的實際病例數,分析中途剔除的病例及剔除理由。用文字及圖、表、試驗引數和P值表達各治療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計算各治療組間的差異和可信限,並對各組統計值的差異進行統計檢驗。多中心試驗中評價療效時,應考慮中心間存在的差異及其影響。對嚴重不良事件報告表的評價和討論。上述資料的綜合分析及結論。試驗方案及其附件由各中心的主要研究者共同討論後製定,經申辦者同意,倫理委員會批准後執行。在臨床試驗開始時及進行的中期應組織研究者會議。各中心同期進行臨床試驗。各中心臨床試驗樣本量大小應符合統計學要求。保證在不同中心以相同程式管理試驗用藥品,包括分發和儲藏。根據同一試驗方案培訓參加該試驗的研究者。建立標準化的評價方法,試驗中所採用的實驗室和臨床評價方法均應有統一的質量控制,或由中心實驗室進行。資料資料應集中管理與分析,建立資料傳遞與查詢程式。保證各試驗中心研究者遵從試驗方案,包括在違背方案時終止其參加試驗。加強監查員的職能。臨床試驗結束後,起草總結報告。
340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40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2
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第一條 為加強藥品經營質量管理,保證人民用藥安全有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範。第二條 藥品經營企業應在藥品的購進、儲運和銷售等環節實行質量管理,建立包括組織結構、職責制度、過程管理和設施裝置等方面的質量體系,並使之有效執行。第三條 本規範是藥品經營質量管理的基本準則,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經營藥品的專營或兼營企業。第四條 企業主要負責人應保證企業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本規範,對企業經營藥品的質量負領導責任。第五條 企業應建立以企業主要負責人為首的質量領導組織。其主要職責是:建立企業的質量體系,實施企業質量方針,並保證企業質量管理工作人員行使職權。第六條 企業應設定專門的質量管理機構,行使質量管理職能,在企業內部對藥品質量具有裁決權。第七條 企業應設定與經營規模相適應的藥品檢驗部門和驗收、養護等組織。藥品檢驗部門和驗收組織應隸屬於質量管理機構。第八條 企業應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及本規範,結合企業實際制定質量管理制度,並定期檢查和考核制度執行情況。第九條 企業應定期對本規範實施情況進行內部評審,確保規範的實施。第十條 企業主要負責人應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熟悉國家有關藥品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所經營藥品的知識。第十一條 企業負責人中應有具有藥學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負責質量管理工作。第十二條 企業質量管理機構的負責人,應是執業藥師或具有相應的藥學專業技術職稱,並能堅持原則、有實踐經驗,可獨立解決經營過程中的質量問題。第十三條 藥品檢驗部門的負責人,應具有相應的藥學專業技術職稱。第十四條 企業從事質量管理和檢驗工作的人員,應具有藥學或相關專業的學歷,或者具有藥學專業技術職稱,經專業培訓並考核合格後持證上崗。第十五條 從事驗收、養護、計量、保管等工作的人員,應具有相應的學歷或一定的文化程度,經有關培訓並考核合格後持證上崗。在國家有就業准入規定崗位工作的人員,需透過職業技能鑑定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後方可上崗。第十六條 企業每年應組織直接接觸藥品的人員進行健康檢查,並建立健康檔案。發現患有精神病、傳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汙染藥品疾病的患者,應調離直接接觸藥品的崗位。第十七條 企業應定期對各類人員進行藥品法律、法規、規章和專業技術、藥品知識、職業道德等教育或培訓,並建立檔案。第十八條 企業應有與經營規模相適應的營業場所及輔助、辦公用房。營業場所應明亮、整潔。第十九條 有與經營規模相適應的倉庫。庫區地面平整,無積水和雜草,無汙染源,並做到:(一)藥品儲存作業區、輔助作業區、辦公生活區分開一定距離或有隔離措施,裝卸作業場所有頂棚。(二)有適宜藥品分類保管和符合藥品儲存要求的庫房。庫房內牆壁、頂棚和地面光潔、平整,門窗結構嚴密。(三)庫區有符合規定要求的消防、安全設施。第二十條 倉庫應劃分待驗庫(區)、合格品庫(區)、發貨庫(區)、不合格品庫(區)、退貨庫(區)等專用場所,經營中藥飲片還應劃分零貨稱取專庫(區)。以上各庫(區)均應設有明顯標誌。第二十一條 倉庫應有以下設施和裝置:(一)保持藥品與地面之間有一定距離的裝置。(二)避光、通風和排水的裝置。(三)檢測和調節溫、溼度的裝置。(四)防塵、防潮、防黴、防汙染以及防蟲、防鼠、防鳥等裝置。(五)符合安全用電要求的照明裝置。(六)適宜拆零及拼箱發貨的工作場所和包裝物料等的儲存場所和裝置。第二十二條 儲存麻醉藥品、一類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的專用倉庫應具有相應的安全保衛措施。第二十三條 有與經營規模、範圍相適應的藥品檢驗部門,配置相應的檢驗儀器和裝置。經營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的應設定中藥標本室(櫃)。第二十四條 有與企業規模相適應、符合衛生要求的驗收養護室,配備必要的驗收和養護用工具及儀器裝置。第二十五條 對所用設施和裝置應定期進行檢查、維修、保養並建立檔案。第二十六條 分裝中藥飲片應有符合規定的專門場所,其面積和裝置應與分裝要求相適應。第二十七條 企業應把質量放在選擇藥品和供貨單位條件的首位,制定能夠確保購進的藥品符合質量要求的進貨程式。第二十八條 購進的藥品應符合以下基本條件:(一)合法企業所生產或經營的藥品。(二)具有法定的質量標準。(三)除國家未規定的以外,應有法定的批准文號和生產批號。進口藥品應有符合規定的、加蓋了供貨單位質量檢驗機構原印章的《進口藥品註冊證》和《進口藥品檢驗報告書》影印件。(四)包裝和標識符合有關規定和儲運要求。(五)中藥材應標明產地。第二十九條 企業對首營企業應進行包括資格和質量保證能力的稽核。稽核由業務部門會同質量管理機構共同進行。除稽核有關資料外,必要時應實地考察。經稽核批准後,方可從首營企業進貨。第三十條 企業對首營品種(含新規格、新劑型、新包裝等)應進行合法性和質量基本情況的稽核,稽核合格後方可經營。第三十一條 企業編制購貨計劃時應以藥品質量作為重要依據,並有質量管理機構人員參加。第三十二條 簽訂進貨合同應明確質量條款。第三十三條 購進藥品應有合法票據,並按規定建立購進記錄,做到票、帳、貨相符。購貨記錄按規定儲存。第三十四條 企業每年應對進貨情況進行質量評審。第三十五條 藥品質量驗收的要求是:(一)嚴格按照法定標準和合同規定的質量條款對購進藥品、銷後退回藥品的質量進行逐批驗收。(二)驗收時應同時對藥品的包裝、標籤、說明書以及有關要求的證明或檔案進行逐一檢查。(三)驗收抽取的樣品應具有代表性。(四)驗收應按有關規定做好驗收記錄。驗收記錄應儲存至超過藥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於三年。(五)驗收首營品種,還應進行藥品內在質量的檢驗。(六)驗收應在符合規定的場所進行,在規定時限內完成。第三十六條 倉庫保管員憑驗收員簽字或蓋章收貨。對貨與單不符、質量異常、包裝不牢或破損、標誌模糊等情況,有權拒收並報告企業有關部門處理。第三十七條 企業的藥品檢驗部門承擔本企業藥品質量的檢驗任務,提供準確、可靠的檢驗資料。第三十八條 藥品檢驗部門抽樣檢驗批數應達到總進貨批數的規定比例。第三十九條 藥品質量驗收和檢驗管理的主要內容是:(一)藥品質量標準及有關規定的收集、分發和保管。(二)抽樣的原則和程式、驗收和檢驗的操作規程。(三)發現有問題藥品的處理方法。(四)儀器裝置、計量工具的定期校準和檢定,儀器的使用、保養和登記等。(五)原始記錄和藥品質量檔案的建立、收集、歸檔和保管。(六)中藥標本的收集和保管。第四十條 企業應對質量不合格藥品進行控制性管理,其管理重點為:(一)發現不合格藥品應按規定的要求和程式上報。(二)不合格藥品的標識、存放。(三)查明質量不合格的原因,分清質量責任,及時處理並制定預防措施。(四)不合格藥品報廢、銷燬的記錄。(五)不合格藥品處理情況的彙總和分析。第四十一條 藥品應按規定的儲存要求專庫、分類存放。儲存中應遵守以下幾點:(一)藥品按溫、溼度要求儲存於相應的庫中。(二)在庫藥品均應實行色標管理。(三)搬運和堆垛應嚴格遵守藥品外包裝圖式標誌的要求,規範操作。怕壓藥品應控制堆放高度,定期翻垛。(四)藥品與倉間地面、牆、頂、散熱器之間應有相應的間距或隔離措施。(五)藥品應按批號集中堆放。有效期的藥品應分類相對集中存放,按批號及效期遠近依第二章 藥品批發的質量管理.第六節 儲存與養護.次或分開堆碼並有明顯標誌。(六)藥品與非藥品、內用藥與外用藥、處方藥與非處方藥之間應分開存放;易串味的藥品、中藥材、中藥飲片以及危險品等應與其他藥品分開存放。(七)麻醉藥品、一類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應當專庫或專櫃存放,雙人雙鎖保管,專帳記錄。第四十二條 藥品養護工作的主要職責是:(一)指導保管人員對藥品進行合理儲存。(二)檢查在庫藥品的儲存條件,配合保管人員進行倉間溫、溼度等管理。(三)對庫存藥品進行定期質量檢查,並做好檢查記錄。(四)對中藥材和中藥飲片按其特性,採取乾燥、降氧、燻蒸等方法養護。(五)對由於異常原因可能出現質量問題的藥品和在庫時間較長的中藥材,應抽樣送檢。(六)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通知質量管理機構複查處理。(七)定期彙總、分析和上報養護檢查、近效期或長時間儲存的藥品等質量資訊。(八)負責養護用儀器裝置、溫溼度檢測和監控儀器、倉庫在用計量儀器及器具等的管理工作。(九)建立藥品養護檔案。第四十三條 藥品出庫應遵循“先產先出”、“近期先出”和按批號發貨的原則。第四十四條 藥品出庫應進行復核和質量檢查。麻醉藥品、一類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應建立雙人核對制度。第四十五條 藥品出庫應做好藥品質量跟蹤記錄,以保證能快速、準確地進行質量跟蹤。記錄應儲存至超過藥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於三年。第四十六條 對有溫度要求的藥品的運輸,應根據季節溫度變化和運程採取必要的保溫或冷藏措施。第四十七條 麻醉藥品、一類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和危險品的運輸應按有關規定辦理。第四十八條 由生產企業直調藥品時,須經經營單位質量驗收合格後方可發運。第四十九條 搬運、裝卸藥品應輕拿輕放,嚴格按照外包裝圖示標誌要求堆放和採取防護措施。第五十條 企業應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將藥品銷售給具有合法資格的單位。第五十一條 銷售特殊管理的藥品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五十二條 銷售人員應正確介紹藥品,不得虛假誇大和誤導使用者。第五十三條 銷售應開具合法票據,並按規定建立銷售記錄,做到票、帳、貨相符。銷售票據和記錄應按規定儲存。第五十四條 因特殊需要從其他商業企業直調的藥品,本企業應保證藥品質量,並及時做好有關記錄。第五十五條 藥品營銷宣傳應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廣告管理的法律、法規,宣傳的內容必須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的藥品使用說明書為準。第五十六條 對質量查詢、投訴、抽查和銷售過程中發現的質量問題要查明原因,分清責任,採取有效的處理措施,並做好記錄。第五十七條 企業已售出的藥品如發現質量問題,應向有關管理部門報告,並及時追回藥品和做好記錄。第五十八條 藥品零售和零售連鎖企業應遵照依法批准的經營方式和經營範圍從事經營第三章 藥品零售的質量管理.第一節 管理職責.活動,應在營業店堂的顯著位置懸掛藥品經營企業許可證、營業執照以及與執業人員要求相符的執業證明。第五十九條 企業主要負責人對企業經營藥品的質量負領導責任。第六十條 企業應設定質量管理機構或專職質量管理人員,具體負責企業質量管理工作。第六十一條 企業應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規範,並結合企業實際,制定各項質量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應定期檢查和考核,並建立記錄。第六十二條 企業的質量負責人應具有藥學專業的技術職稱。第六十三條 藥品零售中處方稽核人員應是執業藥師或有藥師以上(含藥師和中藥師)的專業技術職稱。第六十四條 企業的質量管理和藥品檢驗人員應具有藥學或相關專業的學歷,或者具有藥學專業的技術職稱。第六十五條 企業從事質量管理、檢驗、驗收、保管、養護、營業等工作的人員應經過第二節 人員與培訓.專業培訓,考核合格後持證上崗。國家有就業准入規定的崗位,工作人員需透過職業技能鑑定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後方可上崗。第六十六條 企業每年應組織直接接觸藥品的人員進行健康檢查,並建立健康檔案。發現患有精神病、傳染病和其他可能汙染藥品疾病的人員,應及時調離其工作崗位。第六十七條 藥品零售企業應有與經營規模相適應的營業場所和藥品倉庫,並且環境整潔、無汙染物。企業的營業場所、倉庫、辦公生活等區域應分開。第六十八條 藥品零售企業營業場所和藥品倉庫應配置以下裝置:(一)便於藥品陳列展示的裝置。(二)特殊管理藥品的保管裝置。(三)符合藥品特性要求的常溫、陰涼和冷藏保管的裝置。(四)必要的藥品檢驗、驗收、養護的裝置。(五)檢驗和調節溫、溼度的裝置。(六)保持藥品與地面之間有一定距離的裝置。(七)藥品防塵、防潮、防汙染和防蟲、防鼠、防黴變等裝置。(八)經營中藥飲片所需的調配處方和臨方炮製的裝置。第六十九條 藥品零售連鎖企業應設立與經營規模相適應的配送中心,其倉儲、驗收、檢驗、養護等設施要求與同規模的批發企業相同。零售連鎖門店的藥品陳列、保管等裝置要求應與零售企業相同。第七十條 企業購進藥品應以質量為前提,從合法的企業進貨。對首營企業應確認其合法資格,並做好記錄。第七十一條 購進藥品應有合法票據,並按規定建立購進記錄,做到票、帳、貨相符。購進票據和記錄應儲存至超過藥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於兩年。第七十二條 購進藥品的合同應明確質量條款。第七十三條 購進首營品種,應進行藥品質量稽核,稽核合格後方可經營。第七十四條 驗收人員對購進的藥品,應根據原始憑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逐批驗收並記錄。必要時應抽樣送檢驗機構檢驗。第七十五條 驗收藥品質量時,應按規定同時檢查包裝、標籤、說明書等項內容。第七十六條 在零售店堂內陳列藥品的質量和包裝應符合規定。第七十七條 藥品應按劑型或用途以及儲存要求分類陳列和儲存:(一)藥品與非藥品、內服藥與外用藥應分開存放,易串味的藥品與一般藥品應分開存放。(二)藥品應根據其溫溼度要求,按照規定的儲存條件存放。(三)處方藥與非處方藥應分櫃擺放。(四)特殊管理的藥品應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存放。(五)危險品不應陳列。如因需要必須陳列時,只能陳列代用品或空包裝。危險品的儲存應按國家有關規定管理和存放。(六)拆零藥品應集中存放於拆零專櫃,並保留原包裝的標籤。(七)中藥飲片裝鬥前應做質量複核,不得錯鬥、串鬥,防止混藥。飲片鬥前應寫正名正字。第七十八條 陳列和儲存藥品的養護工作包括:(一)定期檢查陳列與儲存藥品的質量並記錄。近效期的藥品、易黴變、易潮解的藥品視情況縮短檢查週期,對質量有疑問及儲存日久的藥品應及時抽樣送檢。(二)檢查藥品陳列環境和儲存條件是否符合規定要求。(三)對各種養護裝置進行檢查。(四)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應及時向質量負責人彙報並儘快處理。第七十九條 庫存藥品應實行色標管理。第八十條 銷售藥品要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制度,正確介紹藥品的效能、用途、禁忌及注意事項。第八十一條 銷售藥品時,處方要經執業藥師或具有藥師以上(含藥師和中藥師)職稱的人員稽核後方可調配和銷售。對處方所列藥品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對有配伍禁忌或超劑量的處方,應當拒絕調配、銷售,必要時,需經原處方醫生更正或重新簽字方可調配和銷售。稽核、調配或銷售人員均應在處方上簽字或蓋章,處方按有關規定儲存備查。第八十二條 藥品拆零銷售使用的工具、包裝袋應清潔和衛生,出售時應在藥袋上寫明藥品名稱、規格、服法、用量、有效期等內容。第八十三條 銷售特殊管理的藥品,應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憑蓋有醫療單位公章的醫生處方限量供應,銷售及複核人員均應在處方上簽字或蓋章,處方儲存兩年。第八十四條 企業應在零售場所內提供諮詢服務,指導顧客安全、合理用藥。企業還應設定意見簿和公佈監督電話,對顧客的批評或投訴要及時加以解決。第八十五條 本規範下列用語的含義是:企業主要負責人: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指其法定代表人;不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指其最高管理者。首營企業:購進藥品時,與本企業首次發生供需關係的藥品生產或經營企業。首營品種:本企業向某一藥品生產企業首次購進的藥品。藥品直調:將已購進但未入庫的藥品,從供貨方直接傳送到向本企業購買同一藥品的需求方。處方調配:銷售藥品時,營業人員根據醫生處方調劑、配合藥品的過程。第八十六條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根據本規範制定實施細則。第八十七條 本規範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解釋。第八十八條 本規範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341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41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004年)
2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護、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制定本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野生動物的保護、馴養繁殖、開發利用活動,必須遵守本法。本法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本法各條款所提野生動物,均係指前款規定的受保護的野生動物。珍貴、瀕危的水生野生動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適用漁業法的規定。第三條野生動物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國家保護依法開發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的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第四條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加強資源保護、積極馴養繁殖、合理開發利用的方針,鼓勵開展野生動物科學研究。在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科學研究和馴養繁殖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政府給予獎勵。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的義務,對侵佔或者破壞野主動物資源的行為有權檢舉和控告。第六條各級政府應當加強對野生動物資源的管理,制定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的規劃和措施。第七條國務院林業、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主管全國陸生、水生野生動物管理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陸生野生動物管理工作。自治州、縣和市政府陸生野生動物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確定。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水生野生動物管理工作。第二章野生動物保護.第八條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獵捕或者破壞。第九條國家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名錄及其調整,由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公佈。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地方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名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制定並公佈,報國務院備案。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及其調整,由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並公佈。第十條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應當在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主要生息繁衍的地區和水域,劃定自然保護區,加強對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的保護管理。自然保護區的劃定和管理,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辦理。第十一條各級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監視、監測環境對野生動物的影響。由於環境影響對野生動物造成危害時,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第十二條建設專案對國家或者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的,建設單位應當提交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保護部門在審批時,應當徵求同級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第十三條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受到自然災害威脅時,當地政府應當及時採取拯救措施。第十四條因保護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主動物,造成農作物或者其他損失的,由當地政府給予補償。補償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制定。第三章野生動物管理.第十五條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組織對野生動物資源的調查,建立野生動物資源檔案。第十六條禁止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因科學研究、馴養繁殖、展覽或者其他特殊情況,需要捕捉、捕撈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的,必須向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特許獵捕證;獵捕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的,必須向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待許獵捕證。第十七條國家鼓勵馴養繁殖野生動物。馴養繁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應當持有許可證。許可證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第十八條獵捕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必須取得狩獵證,並且服從獵捕量限額管理。持槍獵捕的,必須取得縣、市公安機關核發的持槍證。第十九條獵捕者應當按照特許獵捕證、狩獵證規定的種類、數量、地點和期限進行獵捕。第二十條在自然保護區、禁獵區和禁獵期內,禁止獵捕和其他妨礙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活動。禁獵區和禁獵期以及禁止使用的獵捕工具和方法由縣級以上政府或者其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第二十一條禁止使用軍用武器、毒藥、炸藥進行獵捕。獵槍及彈具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管理辦法,由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公安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施行。第二十二條禁止出售、收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因科學研究、馴養繁殖、展覽等特殊情況,需要出售、收購、利用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必須經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批准;需要出售、收購、利用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必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批准。馴養繁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單位和個人可以憑馴養繁殖許可證向政府指定的收購單位,按照規定出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進入市場的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應當進行監督管理。第二十三條運輸、攜帶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出縣境的,必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野主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批准。第二十四條出口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進出口中國參加的國際公約所限制進出口的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必須經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批准,並取得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機構核發的允許進出口證明書。海關憑允許進出口證明書查驗放行。涉及科學技術保密的野生動物物種的出口,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辦理。第二十五條禁止偽造、倒賣、轉讓特許獵捕證,狩獵證,馴養繁殖許可證和允許進出口證明書。第二十六條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進行野外考察或者在野外拍攝電影、錄影,必須經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批准。建立對外國人開放的獵捕場所,應當報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第二十七條經營利用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應當繳納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管理費,收費標準和辦法由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財政、物價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施行。第二十八條因獵捕野生動物造成農作物或者其他損失的,由獵捕者負責賠償。第二十九條有關地方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預防、控制野生動物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畜安全和農業、林業生產。第三十條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其他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第四章法律責任.第三十一條非法捕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依照關於懲治捕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的補充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第三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在禁獵區、禁獵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獵捕野生動物的,由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沒收獵獲物、獵捕工具和違法所得,處以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第三十三條違反本法規定,未取得狩獵證或者未按狩獵證規定獵捕野生動物的,由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沒收獵獲物和違法所得,處以罰款,井可以沒收獵捕工具,吊銷狩獵證。違反本法規定,未取得持槍證持槍獵捕野生動物的,由公安機關比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第三十四條違反本法規定,在自然保護區、禁獵區破壞國家或者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生息繁衍場所的,由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破壞行為,限期恢復原狀,處以罰款。第三十五條違反本法規定,出售、收購、運輸、攜帶國家或者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實物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違反本法規定,出售、收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情節嚴重、構成投機倒把罪、走私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沒收的實物,由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按照規定處理。第三十六條非法進出口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由海關依照海關法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關於走私罪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第三十七條偽造、倒賣、轉讓特許獵捅證,狩獵證、馴養繁殖許可證或者允許進出口證明書的,由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證件,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偽造、倒賣特許獵捕證或者允許進出口證明書,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六十六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第三十八條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翫忽職守、濫用職權、營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三十九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複議;對上一級機關的複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複議決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複議或者不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對海關處罰或者治安管理處罰不服的,依照海關法或者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辦理。第五章附則.第四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與保護野生動物有關的國際條約與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保留的條款除外。第四十一條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法制定實施條例,報國務院批准施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本法制定實施辦法。第四十二條本法自1989年3月1日起施行。
342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96年)
2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防治水汙染,保護和改善環境,以保障人體健康,保證水資源的有效利用,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特制定本法。第二條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江河、湖泊、運河、渠道、水庫等地表水體以及地下水體的汙染防治。海洋汙染防治另由法律規定,不適用本法。第三條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將水環境保護工作納入計劃,採取防治水汙染的對策和措施。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是對水汙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的機關。各級交通部門的航政機關是對船舶汙染實施監督管理的機關。各級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地質礦產部門、市政管理部門、重要江河的水源保護機構,結合各自的職責,協同環境保護部門對水汙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第五條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責任保護水環境,並有權對汙染損害水環境的行為進行監督和檢舉。因水汙染危害直接受到損失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致害者排除危害和賠償損失。第二章水環境質量標準和汙染物排放標準的制定.第六條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制定國家水環境質量標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國家水環境質量標準中未規定的專案,制定地方補充標準,並報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備案。第七條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根據國家水環境質量標準和國家經濟、技術條件,制定國家汙染物排放標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水汙染物排放標準中未作規定的專案,可以制定地方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對國家水汙染物排放標準中已作規定的專案,可以制定嚴於國家水汙染物排放標準的地方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地方水汙染物排放標準須報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備案。凡是向已有地方汙染物排放標準的水體排放汙染物的,應當執行地方汙染物排放標準。第八條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水汙染防治的要求和國家經濟、技術條件,適時修訂水環境質量標準和汙染物排放標準。第三章水汙染防治的監督管理.第九條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開發、利用和調節、排程水資源的時候,應當統籌兼顧,維護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庫以及地下水體的合理水位,維護水體的自然淨化能力。第十條防治水汙染應當按流域或者按區域進行統一規劃。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的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由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會同計劃主管部門、水利管理部門等有關部門和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編制,報國務院批准。其他跨省、跨縣江河的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根據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的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和本地實際情況,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會同水利管理部門等有關部門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編制,報國務院或者省級人民政府批准。跨縣不跨省的其他江河的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由該省級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備案。經批准的水汙染防治規劃是防治水汙染的基本依據,規劃的修訂須經原批准機關的批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依法批准的江河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組織制定本行政區域的水汙染防治規劃,並納入本行政區域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和年度計劃。第十一條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規劃工業佈局,對造成水汙染的企業進行整頓和技術改造,採取綜合防治措施,提高水的重複利用率,合理利用資源,減少廢水和汙染物排放量。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對風景名勝區水體、重要漁業水體和其他具有特殊經濟文化價值的水體,劃定保護區,並採取措施,保證保護區的水質符合規定用途的水質標準。第十三條新建、擴建、改建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汙染物的建設專案和其他水上設施,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專案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建設專案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必須對建設專案可能產生的水汙染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作出評價,規定防治的措施,按照規定的程式報經有關環境保護部門審查批准。在運河、渠道、水庫等水利工程內設定排汙口,應當經過有關水利工程管理部門同意。建設專案中防治水汙染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防治水汙染的設施必須經過環境保護部門檢驗,達不到規定要求的,該建設專案不準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應當有該建設專案所在地單位和居民的意見。第十四條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的規定,向所在地的環境保護部門申報登記擁有的汙染物排放設施、處理設施和在正常作業條件下排放汙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並提供防治水汙染方面的有關技術資料。前款規定的排汙單位排放水汙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有重大改變的,應當及時申報;其水汙染物處理設施必須保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閒置水汙染物處理設施的,必須事先報經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批准。第十五條企業事業單位向水體排放汙染物的,按照國家規定繳納排汙費;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汙染物排放標準的,按照國家規定繳納超標準排汙費。排汙費和超標準排汙費必須用於汙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超標準排汙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制定規劃,進行治理,並將治理規劃報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備案。第十六條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對實現水汙染物達標排放仍不能達到國家規定的水環境質量標準的水體,可以實施重點汙染物排放的總量控制制度,並對有排汙量削減任務的企業實施該重點汙染物排放量的核定製度。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第十七條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會同國務院水利管理部門和有關省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流域水體的使用功能以及有關地區的經濟、技術條件,確定該重要江河流域的省界水體適用的水環境質量標準,報國務院批准後施行。第十八條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流域的水資源保護工作機構,負責監測其所在流域的省界水體的水環境質量狀況,並將監測結果及時報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和國務院水利管理部門;有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流域水資源保護領導機構的,應當將監測結果及時報告流域水資源保護領導機構。第十九條城市汙水應當進行集中處理。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必須把保護城市水源和防治城市水汙染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建設和完善城市排水管網,有計劃地建設城市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加強城市水環境的綜合整治。城市汙水集中處理設施按照國家規定向排汙者提供汙水處理的有償服務,收取汙水處理費用,以保證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的正常執行。向城市汙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汙水、繳納汙水處理費用的,不再繳納排汙費。收取的汙水處理費用必須用於城市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建設和執行,不得挪作他用。城市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的汙水處理收費、管理以及使用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第二十條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劃定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分為一級保護區和其他等級保護區。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可以劃定一定的水域和陸域為一級保護區。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外,可以劃定一定的水域和陸域為其他等級保護區。各級保護區應當有明確的地理界線。禁止向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的水體排放汙水。禁止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從事旅遊、游泳和其他可能汙染生活飲用水水體的活動。禁止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專案。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已設定的排汙口,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責令限期拆除或者限期治理。對生活飲用水地下水源應當加強保護。對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第二十一條在生活飲用水源受到嚴重汙染,威脅供水安全等緊急情況下,環境保護部門應當報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採取強制性的應急措施,包括責令有關企業事業單位減少或者停止排放汙染物。第二十二條企業應當採用原材料利用效率高、汙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潔生產工藝,並加強管理,減少水汙染物的產生。國家對嚴重汙染水環境的落後生產工藝和嚴重汙染水環境的落後裝置實行淘汰制度。國務院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公佈限期禁止採用的嚴重汙染水環境的工藝名錄和限期禁止生產、禁止銷售、禁止進口、禁止使用的嚴重汙染水環境的裝置名錄。生產者、銷售者、進口者或者使用者必須在國務院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的期限內分別停止生產、銷售、進口或者使用列入前款規定的名錄中的裝置。生產工藝的採用者必須在國務院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的期限內停止採用列入前款規定的名錄中的工藝。依照前兩款規定被淘汰的裝置,不得轉讓給他人使用。第二十三條國家禁止新建無水汙染防治措施的小型化學制紙漿、印染、染料、製革、電鍍、煉油、農藥以及其他嚴重汙染水環境的企業。第二十四條對造成水體嚴重汙染的排汙單位,限期治理。中央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提出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決定。市、縣或者市、縣以下人民政府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由市、縣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提出意見,報同級人民政府決定。排汙單位應當如期完成治理任務。第二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和有關的監督管理部門,有權對管轄範圍內的排汙單位進行現場檢查,被檢查的單位必須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檢查機關有責任為被檢查的單位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第二十六條跨行政區域的水汙染糾紛,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協商解決,或者由其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協調解決。第四章防止地表水汙染.第二十七條在生活飲用水源地、風景名勝區水體、重要漁業水體和其他有特殊經濟文化價值的水體的保護區內,不得新建排汙口。在保護區附近新建排汙口,必須保證保護區水體不受汙染。本法公佈前已有的排汙口,排放汙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標準的,應當治理;危害飲用水源的排汙口,應當搬遷。第二十八條排汙單位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排放汙染物超過正常排放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汙染事故的,必須立即採取應急措施,通報可能受到水汙染危害和損害的單位,並向當地環境保護部門報告。船舶造成汙染事故的,應當向就近的航政機關報告,接受調查處理。造成漁業汙染事故的,應當接受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的調查處理。第二十九條禁止向水體排放油類、酸液、鹼液或者劇毒廢液。第三十條禁止在水體清洗裝貯過油類或者有毒汙染物的車輛和容器。第三十一條禁止將含有汞、鎘、砷、鉻、鉛、氰化物、黃磷等的可溶性劇毒廢渣向水體排放、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存放可溶性劇毒廢渣的場所,必須採取防水、防滲漏、防流失的措施。第三十二條禁止向水體排放、傾倒工業廢渣、城市垃圾和其他廢棄物。第三十三條禁止在江河、湖泊、運河、渠道、水庫最高水位線以下的灘地和岸坡堆放、存貯固體廢棄物和其他汙染物。第三十四條禁止向水體排放或者傾倒放射性固體廢棄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質的廢水。向水體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質的廢水,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放射防護的規定和標準。第三十五條向水體排放含熱廢水,應當採取措施,保證水體的水溫符合水環境質量標準,防止熱汙染危害。第三十六條排放含病原體的汙水,必須經過消毒處理;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後,方準排放。第三十七條向農田灌溉渠道排放工業廢水和城市汙水,應當保證其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點的水質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利用工業廢水和城市汙水進行灌溉,應當防止汙染土壤、地下水和農產品。第三十八條使用農藥,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農藥安全使用的規定和標準。運輸、存貯農藥和處置過期失效農藥,必須加強管理,防止造成水汙染。第三十九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農業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指導農業生產者科學、合理地施用化肥和農藥,控制化肥和農藥的過量使用,防止造成水汙染。第四十條船舶排放含油汙水、生活汙水,必須符合船舶汙染物排放標準。從事海洋航運的船舶,進入內河和港口的,應當遵守內河的船舶汙染物排放標準。船舶的殘油、廢油必須回收,禁止排入水體。禁止向水體傾倒船舶垃圾。船舶裝載運輸油類或者有毒貨物,必須採取防止溢流和滲漏的措施,防止貨物落水造成水汙染。第五章防止地下水汙染.第四十一條禁止企業事業單位利用滲井、滲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傾倒含有毒汙染物的廢水、含病原體的汙水和其他廢棄物。第四十二條在無良好隔滲地層,禁止企業事業單位使用無防止滲漏措施的溝渠、坑塘等輸送或者存貯含有毒汙染物的廢水、含病原體的汙水和其他廢棄物。第四十三條在開採多層地下水的時候,如果各含水層的水質差異大,應當分層開採;對已受汙染的潛水和承壓水,不得混合開採。第四十四條興建地下工程設施或者進行地下勘探、採礦等活動,應當採取防護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汙染。第四十五條人工回灌補給地下水,不得惡化地下水質。第六章法律責任.第四十六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環境保護部門或者交通部門的航政機關可以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拒報或者謊報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規定的有關汙染物排放申報登記事項的;拒絕環境保護部門或者有關的監督管理部門現場檢查,或者弄虛作假的;違反本法第四章、第五章有關規定,貯存、堆放、棄置、傾倒、排放汙染物、廢棄物的;不按國家規定繳納排汙費或者超標準排汙費的。罰款的辦法和數額由本法實施細則規定。第四十七條違反本法第十三條第三款規定,建設專案的水汙染防治設施沒有建成或者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即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該建設專案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可以並處罰款。第四十八條違反本法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排汙單位故意不正常使用水汙染物處理設施,或者未經環境保護部門批准,擅自拆除、閒置水汙染物處理設施,排放汙染物超過規定標準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責令恢復正常使用或者限期重新安裝使用,並處罰款。第四十九條違反本法第二十條第四款規定,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專案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責令停業或者關閉。第五十條違反本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生產、銷售、進口或者使用禁止生產、銷售、進口、使用的裝置,或者採用禁止採用的工藝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經濟綜合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責令停業、關閉。第五十一條違反本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建設無水汙染防治措施的小型企業,嚴重汙染水環境的,由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人民政府責令關閉。第五十二條造成水體嚴重汙染的企業事業單位,經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除按照國家規定徵收兩倍以上的超標準排汙費外,可以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和損失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其停業或者關閉。罰款由環境保護部門決定。責令企業事業單位停業或者關閉,由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地方人民政府決定;責令中央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停業或者關閉的,須報經國務院批准。第五十三條違反本法規定,造成水汙染事故的排汙單位,由事故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和損失處以罰款。造成漁業汙染事故或者船舶造成水汙染事故的,分別由事故發生地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或者交通部門的航政機關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和損失處以罰款。造成水汙染事故,情節較重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第五十四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天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第五十五條造成水汙染危害的單位,有責任排除危害,並對直接受到損失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部門或者交通部門的航政機關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水汙染損失由第三者故意或者過失所引起的,第三者應當承擔責任。水汙染損失由受害者自身的責任所引起的,排汙單位不承擔責任。第五十六條完全由於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並經及時採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水汙染損失的,免予承擔責任。第五十七條違反本法規定,造成重大水汙染事故,導致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的,對有關責任人員可以比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或者第一百八十七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第五十八條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人員和其他有關國家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翫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七章附則.第五十九條對個體工商戶向水體排放汙染物,汙染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參照本法規定的原則制定管理辦法。第六十條本法中下列用語的含義是:“水汙染”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汙染物”是指能導致水汙染的物質。“有毒汙染物”是指那些直接或者間接為生物攝入體內後,導致該生物或者其後代發病、行為反常、遺傳異變、生理機能失常、機體變形或者死亡的汙染物。“油類”是指任何型別的油及其煉製品。“漁業水體”是指劃定的魚蝦類的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迴游通道和魚蝦貝藻類的養殖場。第六十一條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根據本法制定實施細則,報國務院批准後施行。第六十二條本法自1984年11月1日起施行。
343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4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2000年)
2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制定本實施細則。第二章水汙染防治的監督管理.第二條依照水汙染防治法第十條規定編制的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水體的環境功能要求;分階段達到的水質目標及時限;水汙染防治的重點控制區域和重點汙染源,以及具體實施措施;流域城市排水與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在確定大、中型水庫壩下最小洩流量時,應當維護下游水體的自然淨化能力,並徵求同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的意見。第四條向水體排放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提交《排汙申報登記表》。企業事業單位超過國家規定的或者地方規定的汙染物排放標準排放汙染物的,在提交《排汙申報登記表》時,還應當寫明超過汙染物排放標準的原因及限期治理措施。第五條企業事業單位需要拆除或者閒置汙染物處理設施的,必須事先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申報,並寫明理由。環境保護部門應當自收到申報之日起1個月內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決定,並予以批覆;逾期不批覆的,視為同意。第六條對實現水汙染物達標排放仍不能達到國家規定的水環境質量標準的水體,可以實施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流域的總量控制計劃,由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商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編制,報國務院批准。其他水體的總量控制計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商有關地方人民政府編制,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其中,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水體的總量控制計劃,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協商確定。第七條總量控制計劃應當包括總量控制區域、重點汙染物的種類及排放總量、需要削減的排汙量及削減時限。第八條對依法實施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水體,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依據總量控制計劃分配的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組織制定本行政區域內該水體的總量控制實施方案。總量控制實施方案應當確定需要削減排汙量的單位、每一排汙單位重點汙染物的種類及排放總量控制指標、需要削減的排汙量以及削減時限要求。第九條分配重點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並按照科學、統一的標準執行。總量控制指標分配辦法由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商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第十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根據總量控制實施方案,稽核本行政區域內向該水體排汙的單位的重點汙染物排放量,對不超過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發給排汙許可證;對超過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間,發給臨時排汙許可證。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制定。第十一條總量控制實施方案確定的削減汙染物排放量的單位,必須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的規定設定排汙口,並安裝總量控制的監測裝置。第十二條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流域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執行國務院批准的省界水體適用的水環境質量標準。第十三條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流域的省界水體的水環境質量狀況監測,必須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制定的水環境質量監測規範執行。第十四條城市建設管理部門應當根據城市總體規劃,組織編制城市排水和汙水處理專業規劃,並按照規劃的要求組織建設城市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第十五條城市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出水水質,按照國家規定的或者地方規定的汙染物排放標準執行。城市汙水集中處理的營運單位,應當對城市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出水水質負責。環境保護部門應當對城市汙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出水水質和水量進行抽測檢查。第十六條被責令限期治理的排汙單位,應當向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提交治理計劃,並定期報告治理進度。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應當檢查被責令限期治理的排汙單位的治理情況,對完成限期治理的專案進行驗收。被責令限期治理的排汙單位,必須按期完成治理任務;因不可抗力不能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治理任務的,必須在不可抗力情形發生後1個月內,向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提出延長治理期限申請,由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審查決定。第十七條環境保護部門和海事、漁政管理機構對管轄範圍內向水體排放汙染物的單位進行現場檢查時,應當出示行政執法證件或者佩戴行政執法標誌。第十八條環境保護部門和海事、漁政管理機構進行現場檢查時,根據需要,可以要求被檢查單位提供下列情況和資料:汙染物排放情況;汙染物治理設施及其執行、操作和管理情況;監測儀器、儀表、裝置的型號和規格以及檢定、校驗情況;採用的監測分析方法和監測記錄;限期治理進展情況;事故情況及有關記錄;與汙染有關的生產工藝、原材料使用的資料;與水汙染防治有關的其他情況和資料。第十九條企業事業單位造成水汙染事故時,必須立即採取措施,停止或者減少排汙,並在事故發生後48小時內,向當地環境保護部門作出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型別和排放汙染物的種類、數量、經濟損失、人員受害及應急措施等情況的初步報告;事故查清後,應當向當地環境保護部門作出事故發生的原因、過程、危害、採取的措施、處理結果以及事故潛在危害或者間接危害、社會影響、遺留問題和防範措施等情況的書面報告,並附有關證明檔案。環境保護部門收到水汙染事故的初步報告後,應當立即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報告,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調查,並採取有效措施,減輕或者消除汙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應當組織對事故可能影響的水域進行監測,並對事故進行調查處理。船舶造成水汙染事故時,必須立即向就近的海事管理機構報告。造成漁業水體汙染事故的,必須立即向事故發生地的漁政管理機構報告。海事或者漁政管理機構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向本級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通報情況,並及時開展調查處理工作。水汙染事故發生或者可能發生跨行政區域危害或者損害的,事故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向受到或者可能受到事故危害或者損害的有關地方人民政府通報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型別和排放汙染物的種類、數量以及需要採取的防範措施等情況。第三章防止地表水汙染.第二十條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協商劃定;協商不成的,由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會同國務院水利、國土資源、衛生、建設等有關部門提出劃定方案,報國務院批准。其他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的劃定,由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協商提出劃定方案,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協商不成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會同同級水利、國土資源、衛生、建設等有關部門提出劃定方案,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分為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第二十一條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的水質,適用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標準;二級保護區內的水質,適用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標準。第二十二條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的保護,依照水汙染防治法第二十條的規定執行。第二十三條禁止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新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汙染物的建設專案。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改建專案,必須削減汙染物排放量。禁止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超過國家規定的或者地方規定的汙染物排放標準排放汙染物。禁止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設立裝卸垃圾、油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碼頭。第二十四條利用工業廢水和城市汙水進行灌溉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對用於灌溉的水質及灌溉後的土壤、農產品進行定期監測,並採取相應措施,防止汙染土壤、地下水和農產品。第二十五條在內河航行的船舶,應當配置符合國家規定的防汙裝置,並持有船舶檢驗部門簽發的合格證書。船舶無防汙裝置或者防汙裝置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應當限期達到規定的標準。第二十六條在內河航行的船舶,必須持有海事管理機構規定的防汙文書或者記錄文書。在內河航行的150總噸以上的油輪和400總噸以上的非油輪,必須持有油類記錄本。第二十七條港口或者碼頭應當配備含油汙水和垃圾的接收與處理設施。接收與處理設施由港口經營單位負責建設、管理和維護。在內河航行的船舶不得向水體排放廢油、殘油和垃圾。在內河航行的客運、旅遊船舶,必須建立垃圾管理制度。第二十八條在港口的船舶進行下列作業,必須事先向海事管理機構提出申請,經批准後,在指定的區域內進行:沖洗載運有毒貨物、有粉塵的散裝貨物的船舶甲板和艙室;排放壓艙、洗艙和機艙汙水以及其他殘餘物質;使用化學消油劑。第二十九條船舶在港口或者碼頭裝卸油類及其他有毒有害、腐蝕性、放射性貨物時,船方和作業單位必須採取預防措施,防止汙染水體。第三十條船舶發生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體汙染的,海事管理機構應當組織強制打撈清除或者強制拖航,由此支付的費用由肇事船方承擔。第三十一條造船、修船、拆船、打撈船舶的單位,必須配備防汙裝置和器材;進行作業時,應當採取預防措施,防止油類、油性混合物和其他廢棄物汙染水體。第四章防止地下水汙染.第三十二條生活飲用水地下水源保護區,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會同同級水利、國土資源、衛生、建設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根據飲用水水源地所處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質條件、供水量、開採方式和汙染源的分佈提出劃定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生活飲用水地下水源保護區的水質,適用國家《地下水質標準》Ⅱ類標準。第三十三條禁止在生活飲用水地下水源保護區內從事下列活動:利用汙水灌溉;利用含有毒汙染物的汙泥作肥料;使用劇毒和高殘留農藥;利用儲水層孔隙、裂隙、溶洞及廢棄礦坑儲存石油、放射性物質、有毒化學品、農藥等。第三十四條開採多層地下水時,對下列含水層應當分層開採,不得混合開採:半鹹水、鹹水、滷水層;已受到汙染的含水層;含有毒有害元素並超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水層;有醫療價值和特殊經濟價值的地下熱水、溫泉水和礦泉水。第三十五條揭露和穿透含水層的勘探工程,必須按照有關規範要求,嚴格做好分層止水和封孔工作。第三十六條礦井、礦坑排放有毒有害廢水,應當在礦床外圍設定集水工程,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汙染地下水。第三十七條人工回灌補給地下飲用水的水質,應當符合生活飲用水水源的水質標準,並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第五章法律責任.第三十八條依照水汙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條第一款第項規定處以罰款的,按照下列規定執行:拒報或者謊報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規定的有關汙染物排放申報登記事項的,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拒絕環境保護部門或者海事、漁政管理機構現場檢查,或者弄虛作假的,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不按照國家規定繳納排汙費或者超標排汙費的,除追繳排汙費或者超標排汙費及滯納金外,可以處應繳數額50%以下的罰款。第三十九條依照水汙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條第一款第項規定處以罰款的,按照下列規定執行:向水體排放劇毒廢液,或者將含有汞、鎘、砷、鉻、氰化物、黃磷等可溶性劇毒廢渣向水體排放、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的,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向水體排放、傾倒放射性固體廢棄物、油類、酸液、鹼液或者含有高、中放射性物質的廢水的,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向水體排放船舶的殘油、廢油,或者在水體清洗裝貯過油類、有毒汙染物的車輛和容器的,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向水體排放、傾倒工業廢渣、城市生活垃圾,或者在江河、湖泊、運河、渠道、水庫最高水位線以下的灘地和岸坡存貯固體廢棄物的,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向水體傾倒船舶垃圾的,可以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企業事業單位利用溶洞排放、傾倒含病原體的汙水或者其他廢棄物的,可以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利用滲井、滲坑、裂隙排放含有毒汙染物的廢水的,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企業事業單位使用無防止滲漏措施的溝渠、坑塘等輸送或者存貯含病原體的汙水或者其他廢棄物的,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使用無防止滲漏措施的溝渠、坑塘等輸送或者存貯含有毒汙染物的廢水的,可以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第四十條依照水汙染防治法第四十七條規定處以罰款的,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第四十一條依照水汙染防治法第四十八條規定處以罰款的,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第四十二條依照水汙染防治法第五十二條第一款處以罰款的,可以處20萬元以下的罰款。第四十三條依照水汙染防治法第五十三條規定處以罰款的,按照下列規定執行:對造成水汙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按照直接損失的20%計算罰款,但是最高不得超過20萬元;對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按照直接損失的30%計算罰款,但是最高不得超過100萬元。第四十四條不按照排汙許可證或者臨時排汙許可證的規定排放汙染物的,由頒發許可證的環境保護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可以吊銷排汙許可證或者臨時排汙許可證。第四十五條違反本細則第十一條的規定,未按照規定設定排汙口、安裝總量控制監測裝置的,由環境保護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第四十六條違反本細則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新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汙染物的建設專案的,或者改建專案未削減汙染物排放量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責令停業或者關閉。違反本細則第二十三條第二款的規定,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超過國家規定的或者地方規定的汙染物排放標準排放汙染物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治理,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責令停業或者關閉。違反本細則第二十三條第三款的規定,在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二級保護區內,設立裝卸垃圾、油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碼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責令限期拆除,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第四十七條違反本細則第三十三條第項的規定,利用儲水層孔隙、裂隙、溶洞及廢棄礦坑儲存石油、放射性物質、有毒化學品、農藥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第四十八條繳納排汙費、超標排汙費或者被處以警告、罰款的單位,不免除其消除汙染、排除危害和賠償損失的責任。第六章附則.第四十九條本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9年7月12日國務院批准、國家環境保護局釋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同時廢止。
344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2001年)
2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保障工會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確定工會的權利與義務,發揮工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的作用,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二條工會是職工自願結合的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中華全國總工會及其各工會組織代表職工的利益,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第三條在中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中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阻撓和限制。第四條工會必須遵守和維護憲法,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堅持改革開放,依照工會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工會會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或者修改《中國工會章程》,章程不得與憲法和法律相牴觸。國家保護工會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第五條工會組織和教育職工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行使民主權利,發揮國家主人翁的作用,透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協助人民政府開展工作,維護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第六條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工會在維護全國人民總體利益的同時,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工會透過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協調勞動關係,維護企業職工勞動權益。工會依照法律規定透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組織職工參與本單位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工會必須密切聯絡職工,聽取和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關心職工的生活,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第七條工會動員和組織職工積極參加經濟建設,努力完成生產任務和工作任務。教育職工不斷提高思想道德、技術業務和科學文化素質,建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職工隊伍。第八條中華全國總工會根據獨立、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的原則,加強同各國工會組織的友好合作關係。第二章工會組織.第九條工會各級組織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各級工會委員會由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民主選舉產生。企業主要負責人的近親屬不得作為本企業基層工會委員會成員的人選。各級工會委員會向同級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負責並報告工作,接受其監督。工會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有權撤換或者罷免其所選舉的代表或者工會委員會組成人員。上級工會組織領導下級工會組織。第十條企業、事業單位、機關有會員二十五人以上的,應當建立基層工會委員會;不足二十五人的,可以單獨建立基層工會委員會,也可以由兩個以上單位的會員聯合建立基層工會委員會,也可以選舉組織員一人,組織會員開展活動。女職工人數較多的,可以建立工會女職工委員會,在同級工會領導下開展工作;女職工人數較少的,可以在工會委員會中設女職工委員。企業職工較多的鄉鎮、城市街道,可以建立基層工會的聯合會。縣級以上地方建立地方各級總工會。同一行業或者性質相近的幾個行業,可以根據需要建立全國的或者地方的產業工會。全國建立統一的中華全國總工會。第十一條基層工會、地方各級總工會、全國或者地方產業工會組織的建立,必須報上一級工會批准。上級工會可以派員幫助和指導企業職工組建工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第十二條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隨意撤銷、合併工會組織。基層工會所在的企業終止或者所在的事業單位、機關被撤銷,該工會組織相應撤銷,並報告上一級工會。依前款規定被撤銷的工會,其會員的會籍可以繼續保留,具體管理辦法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制定。第十三條職工二百人以上的企業、事業單位的工會,可以設專職工會主席。工會專職工作人員的人數由工會與企業、事業單位協商確定。第十四條中華全國總工會、地方總工會、產業工會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基層工會組織具備民法通則規定的法人條件的,依法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第十五條基層工會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或者五年。各級地方總工會委員會和產業工會委員會每屆任期五年。第十六條基層工會委員會定期召開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討論決定工會工作的重大問題。經基層工會委員會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工會會員提議,可以臨時召開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第十七條工會主席、副主席任期未滿時,不得隨意調動其工作。因工作需要調動時,應當徵得本級工會委員會和上一級工會的同意。罷免工會主席、副主席必須召開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討論,非經會員大會全體會員或者會員代表大會全體代表過半數透過,不得罷免。第十八條基層工會專職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員自任職之日起,其勞動合同期限自動延長,延長期限相當於其任職期間;非專職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員自任職之日起,其尚未履行的勞動合同期限短於任期的,勞動合同期限自動延長至任期期滿。但是,任職期間個人嚴重過失或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除外。第三章工會的權利和義務.第十九條企業、事業單位違反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工會有權要求糾正,保障職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的權利。法律、法規規定應當提交職工大會或者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透過、決定的事項,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依法辦理。第二十條工會幫助、指導職工與企業以及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以及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進行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透過。工會簽訂集體合同,上級工會應當給予支援和幫助。企業違反集體合同,侵犯職工勞動權益的,工會可以依法要求企業承擔責任;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爭議,經協商解決不成的,工會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提請仲裁,仲裁機構不予受理或者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第二十一條企業、事業單位處分職工,工會認為不適當的,有權提出意見。企業單方面解除職工勞動合同時,應當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工會認為企業違反法律、法規和有關合同,要求重新研究處理時,企業應當研究工會的意見,並將處理結果書面通知工會。職工認為企業侵犯其勞動權益而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工會應當給予支援和幫助。第二十二條企業、事業單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規定,有下列侵犯職工勞動權益情形,工會應當代表職工與企業、事業單位交涉,要求企業、事業單位採取措施予以改正;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予以研究處理,並向工會作出答覆;企業、事業單位拒不改正的,工會可以請求當地人民政府依法作出處理:剋扣職工工資的;不提供勞動安全衛生條件的;隨意延長勞動時間的;侵犯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權益的;其他嚴重侵犯職工勞動權益的。第二十三條工會依照國家規定對新建、擴建企業和技術改造工程中的勞動條件和安全衛生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進行監督。對工會提出的意見,企業或者主管部門應當認真處理,並將處理結果書面通知工會。第二十四條工會發現企業違章指揮、強令工人冒險作業,或者生產過程中發現明顯重大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有權提出解決的建議,企業應當及時研究答覆;發現危及職工生命安全的情況時,工會有權向企業建議組織職工撤離危險現場,企業必須及時作出處理決定。第二十五條工會有權對企業、事業單位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問題進行調查,有關單位應當予以協助。第二十六條職工因工傷亡事故和其他嚴重危害職工健康問題的調查處理,必須有工會參加。工會應當向有關部門提出處理意見,並有權要求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對工會提出的意見,應當及時研究,給予答覆。第二十七條企業、事業單位發生停工、怠工事件,工會應當代表職工同企業、事業單位或者有關方面協商,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並提出解決意見。對於職工的合理要求,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予以解決。工會協助企業、事業單位做好工作,儘快恢復生產、工作秩序。第二十八條工會參加企業的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地方勞動爭議仲裁組織應當有同級工會代表參加。第二十九條縣級以上各級總工會可以為所屬工會和職工提供法律服務。第三十條工會協助企業、事業單位、機關辦好職工集體福利事業,做好工資、勞動安全衛生和社會保險工作。第三十一條工會會同企業、事業單位教育職工以國家主人翁態度對待勞動,愛護國家和企業的財產,組織職工開展群眾性的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活動,進行業餘文化技術學習和職工培訓,組織職工開展文娛、體育活動。第三十二條根據政府委託,工會與有關部門共同做好勞動模範和先進生產者的評選、表彰、培養和管理工作。第三十三條國家機關在組織起草或者修改直接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規、規章時,應當聽取工會意見。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對涉及職工利益的重大問題,應當聽取同級工會的意見。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勞動就業、工資、勞動安全衛生、社會保險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時,應當吸收同級工會參加研究,聽取工會意見。第三十四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可以召開會議或者採取適當方式,向同級工會通報政府的重要的工作部署和與工會工作有關的行政措施,研究解決工會反映的職工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同級工會和企業方面代表,建立勞動關係三方協商機制,共同研究解決勞動關係方面的重大問題。第四章基層工會組織.第三十五條國有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是企業實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力的機構,依照法律規定行使職權。國有企業的工會委員會是職工代表大會的工作機構,負責職工代表大會的日常工作,檢查、督促職工代表大會決議的執行。第三十六條集體企業的工會委員會,應當支援和組織職工參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維護職工選舉和罷免管理人員、決定經營管理的重大問題的權力。第三十七條本法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規定以外的其他企業、事業單位的工會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組織職工採取與企業、事業單位相適應的形式,參與企業、事業單位民主管理。第三十八條企業、事業單位研究經營管理和發展的重大問題應當聽取工會的意見;召開討論有關工資、福利、勞動安全衛生、社會保險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會議,必須有工會代表參加。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支援工會依法開展工作,工會應當支援企業、事業單位依法行使經營管理權。第三十九條公司的董事會、監事會中職工代表的產生,依照公司法有關規定執行。第四十條基層工會委員會召開會議或者組織職工活動,應當在生產或者工作時間以外進行,需要佔用生產或者工作時間的,應當事先徵得企業、事業單位的同意。基層工會的非專職委員佔用生產或者工作時間參加會議或者從事工會工作,每月不超過三個工作日,其工資照發,其他待遇不受影響。第四十一條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工會委員會的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獎勵、補貼,由所在單位支付。社會保險和其他福利待遇等,享受本單位職工同等待遇。第五章工會的經費和財產.第四十二條工會經費的工會會員繳納的會費;建立工會組織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按每月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二向工會撥繳的經費;工會所屬的企業、事業單位上繳的收入;人民政府的補助;其他收入。前款第二項規定的企業、事業單位撥繳的經費在稅前列支。工會經費主要用於為職工服務和工會活動。經費使用的具體辦法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制定。第四十三條企業、事業單位無正當理由拖延或者拒不撥繳工會經費,基層工會或者上級工會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拒不執行支付令的,工會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第四十四條工會應當根據經費獨立原則,建立預算、決算和經費審查監督制度。各級工會建立經費審查委員會。各級工會經費收支情況應當由同級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審查,並且定期向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報告,接受監督。工會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有權對經費使用情況提出意見。工會經費的使用應當依法接受國家的監督。第四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和企業、事業單位、機關應當為工會辦公和開展活動,提供必要的設施和活動場所等物質條件。第四十六條工會的財產、經費和國家撥給工會使用的不動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挪用和任意調撥。第四十七條工會所屬的為職工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其隸屬關係不得隨意改變。第四十八條縣級以上各級工會的離休、退休人員的待遇,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同等對待。第六章法律責任.第四十九條工會對違反本法規定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有權提請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予以處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第五十條違反本法第三條、第十一條規定,阻撓職工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或者阻撓上級工會幫助、指導職工籌建工會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勞動行政部門提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以暴力、威脅等手段阻撓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五十一條違反本法規定,對依法履行職責的工會工作人員無正當理由調動工作崗位,進行打擊報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恢復原工作;造成損失的,給予賠償。對依法履行職責的工會工作人員進行侮辱、誹謗或者進行人身傷害,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第五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恢復其工作,並補發被解除勞動合同期間應得的報酬,或者責令給予本人年收入二倍的賠償:職工因參加工會活動而被解除勞動合同的;工會工作人員因履行本法規定的職責而被解除勞動合同的。第五十三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改正,依法處理:妨礙工會組織職工透過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的;非法撤銷、合併工會組織的;妨礙工會參加職工因工傷亡事故以及其他侵犯職工合法權益問題的調查處理的;無正當理由拒絕進行平等協商的。第五十四條違反本法第四十六條規定,侵佔工會經費和財產拒不返還的,工會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返還,並賠償損失。第五十五條工會工作人員違反本法規定,損害職工或者工會權益的,由同級工會或者上級工會責令改正,或者予以處分;情節嚴重的,依照《中國工會章程》予以罷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七章附則.第五十六條中華全國總工會會同有關國家機關制定機關工會實施本法的具體辦法。第五十七條本法自公佈之日起施行。1950年6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同時廢止。
345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45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1998年)
2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的結社自由,維護社會團體的合法權益,加強對社會團體的登記管理,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社會團體,是指中國公民自願組成,為實現會員共同意願,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國家機關以外的組織可以作為單位會員加入社會團體。第三條成立社會團體,應當經其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並依照本條例的規定進行登記。社會團體應當具備法人條件。下列團體不屬於本條例規定登記的範圍: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人民團體;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核定,並經國務院批准免於登記的團體;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內部經本單位批准成立、在本單位內部活動的團體。第四條社會團體必須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不得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不得危害國家的統一、安全和民族的團結,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組織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得違背社會道德風尚。社會團體不得從事營利性經營活動。第五條國家保護社會團體依照法律、法規及其章程開展活動,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干涉。第六條國務院民政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是本級人民政府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國務院或者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授權的組織,是有關行業、學科或者業務範圍內社會團體的業務主管單位。法律、行政法規對社會團體的監督管理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第二章管轄.第七條全國性的社會團體,由國務院的登記管理機關負責登記管理;地方性的社會團體,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登記管理機關負責登記管理;跨行政區域的社會團體,由所跨行政區域的共同上一級人民政府的登記管理機關負責登記管理。第八條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與其管轄的社會團體的住所不在一地的,可以委託社會團體住所地的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負責委託範圍內的監督管理工作。第三章成立登記.第九條申請成立社會團體,應當經其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由發起人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籌備。第十條成立社會團體,應當具備下列條件:有50個以上的個人會員或者30個以上的單位會員;個人會員、單位會員混合組成的,會員總數不得少於50個;有規範的名稱和相應的組織機構;有固定的住所;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專職工作人員;有合法的資產和經費全國性的社會團體有10萬元以上活動資金,地方性的社會團體和跨行政區域的社會團體有3萬元以上活動資金;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社會團體的名稱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得違背社會道德風尚。社會團體的名稱應當與其業務範圍、成員分佈、活動地域相一致,準確反映其特徵。全國性的社會團體的名稱冠以"中國"、"全國"、"中華"等字樣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過批准,地方性的社會團體的名稱不得冠以"中國"、"全國"、"中華"等字樣。第十一條申請籌備成立社會團體,發起人應當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下列檔案:籌備申請書;業務主管單位的批准檔案;驗資報告、場所使用權證明;發起人和擬任負責人的基本情況、身份證明;章程草案。第十二條登記管理機關應當自收到本條例第十一條所列全部有效檔案之日起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籌備的決定;不批准的,應當向發起人說明理由。第十三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記管理機關不予批准籌備:有根據證明申請籌備的社會團體的宗旨、業務範圍不符合本條例第四條的規定的;在同一行政區域內已有業務範圍相同或者相似的社會團體,沒有必要成立的;發起人、擬任負責人正在或者曾經受到剝奪政治權利的刑事處罰,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在申請籌備時弄虛作假的;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情形的。第十四條籌備成立的社會團體,應當自登記管理機關批准籌備之日起6個月內召開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透過章程,產生執行機構、負責人和法定代表人,並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成立登記。籌備期間不得開展籌備以外的活動。社會團體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同時擔任其他社會團體的法定代表人。第十五條社會團體的章程應當包括下列事項:名稱、住所;宗旨、業務範圍和活動地域;會員資格及其權利、義務;民主的組織管理制度,執行機構的產生程式;負責人的條件和產生、罷免的程式;資產管理和使用的原則;章程的修改程式;終止程式和終止後資產的處理;應當由章程規定的其他事項。第十六條登記管理機關應當自收到完成籌備工作的社會團體的登記申請書及有關檔案之日起30日內完成審查工作。對沒有本條例第十三條所列情形,且籌備工作符合要求、章程內容完備的社會團體,准予登記,發給《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登記事項包括:名稱;住所;宗旨、業務範圍和活動地域;法定代表人;活動資金;業務主管單位。對不予登記的,應當將不予登記的決定通知申請人。第十七條依照法律規定,自批准成立之日起即具有法人資格的社會團體,應當自批准成立之日起60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備案。登記管理機關自收到備案檔案之日起30日內發給《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社會團體備案事項,除本條例第十六條所列事項外,還應當包括業務主管單位依法出具的批准檔案。第十八條社會團體憑《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申請刻制印章,開立銀行帳戶。社會團體應當將印章式樣和銀行帳號報登記管理機關備案。第十九條社會團體成立後擬設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的,應當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有關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的名稱、業務範圍、場所和主要負責人等情況的檔案,申請登記。社會團體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是社會團體的組成部分,不具有法人資格,應當按照其所屬於的社會團體的章程所規定的宗旨和業務範圍,在該社會團體授權的範圍內開展活動、發展會員。社會團體的分支機構不得再設立分支機構。社會團體不得設立地域性的分支機構。第四章變更登記、登出登記.第二十條社會團體的登記事項、備案事項需要變更的,應當自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之日起30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變更登記、變更備案。社會團體修改章程,應當自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之日起30日內,報登記管理機關核准。第二十一條社會團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在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後,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登出登記、登出備案:完成社會團體章程規定的宗旨的;自行解散的;分立、合併的;由於其他原因終止的。第二十二條社會團體在辦理登出登記前,應當在業務主管單位及其他有關機關的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完成清算工作。清算期間,社會團體不得開展清算以外的活動。第二十三條社會團體應當自清算結束之日起15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辦理登出登記。辦理登出登記,應當提交法定代表人簽署的登出登記申請書、業務主管單位的審查檔案和清算報告書。登記管理機關准予登出登記的,發給登出證明檔案,收繳該社會團體的登記證書、印章和財務憑證。第二十四條社會團體撤銷其所屬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的,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後,辦理登出手續。社會團體登出的,其所屬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同時登出。第二十五條社會團體處分登出後的剩餘財產,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第二十六條社會團體成立、登出或者變更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由登記管理機關予以公告。第五章監督管理.第二十七條登記管理機關履行下列監督管理職責:負責社會團體的成立、變更、登出的登記或者備案;對社會團體實施年度檢查;對社會團體違反本條例的問題進行監督檢查,對社會團體違反本條例的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第二十八條業務主管單位履行下列監督管理職責:負責社會團體籌備申請、成立登記、變更登記、登出登記前的審查;監督、指導社會團體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依據其章程開展活動;負責社會團體年度檢查的初審;協助登記管理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查處社會團體的違法行為;會同有關機關指導社會團體的清算事宜。業務主管單位履行前款規定的職責,不得向社會團體收取費用。第二十九條社會團體的資產須合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私分或者挪用社會團體的資產。社會團體的經費,以及開展章程規定的活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所取得的合法收入,必須用於章程規定的業務活動,不得在會員中分配。社會團體接受捐贈、資助,必須符合章程規定的宗旨和業務範圍,必須根據與捐贈人、資助人約定的期限、方式和合法用途使用。社會團體應當向業務主管單位報告接受、使用捐贈、資助的有關情況,並應當將有關情況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佈。社會團體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參照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有關規定執行。第三十條社會團體必須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管理制度,接受財政部門的監督;資產於國家撥款或者社會捐贈、資助的,還應當接受審計機關的監督。社會團體在換屆或者更換法定代表人之前,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應當組織對其進行財務審計。第三十一條社會團體應當於每年3月31日前向業務主管單位報送上一年度的工作報告,經業務主管單位初審同意後,於5月31日前報送登記管理機關,接受年度檢查。工作報告的內容包括:本社會團體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的情況、依照本條例履行登記手續的情況、按照章程開展活動的情況、人員和機構變動的情況以及財務管理的情況。對於依照本條例第十七條的規定發給《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對其應當簡化年度檢查的內容。第六章罰則.第三十二條社會團體在申請登記時弄虛作假,騙取登記的,或者自取得《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之日起1年未開展活動的,由登記管理機關予以撤銷登記。第三十三條社會團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記管理機關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動,並可以責令撤換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情節嚴重的,予以撤銷登記;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塗改、出租、出借《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或者出租、出借社會團體印章的;超出章程規定的宗旨和業務範圍進行活動的;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規定接受監督檢查的;不按照規定辦理變更登記的;擅自設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或者對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疏於管理,造成嚴重後果的;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的;侵佔、私分、挪用社會團體資產或者所接受的捐贈、資助的;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收取費用、籌集資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贈、資助的。前款規定的行為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所得的,予以沒收,可以並處違法經營額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違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第三十四條社會團體的活動違反其他法律、法規的,由有關國家機關依法處理;有關國家機關認為應當撤銷登記的,由登記管理機關撤銷登記。第三十五條未經批准,擅自開展社會團體籌備活動,或者未經登記,擅自以社會團體名義進行活動,以及被撤銷登記的社會團體繼續以社會團體名義進行活動的,由登記管理機關予以取締,沒收非法財產;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第三十六條社會團體被責令限期停止活動的,由登記管理機關封存《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印章和財務憑證。社會團體被撤銷登記的,由登記管理機關收繳《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和印章。第三十七條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翫忽職守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第七章附則.第三十八條《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的式樣由國務院民政部門制定。對社會團體進行年度檢查不得收取費用。第三十九條本條例施行前已經成立的社會團體,應當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1年內依照本條例有關規定申請重新登記。第四十條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9年10月25日國務院釋出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346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46
基金会名称管理规定
2
第一條 為了規範對基金會名稱的管理,保護基金會的合法權益,根據《基金會管理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設立的基金會。第三條 基金會名稱應當反映公益活動的業務範圍。基金會的名稱應當依次包括字號、公益活動的業務範圍,並以“基金會”字樣結束。公募基金會的名稱可以不使用字號。第四條 全國性公募基金會應當在名稱中使用“中國”、“中華”、“全國”、“國家”等字樣。非公募基金會不得使用上述字樣。地方性公募基金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的非公募基金會應當冠以所在地的縣級或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名稱。冠以省級以下行政區劃名稱的,可以同時冠以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名稱。冠以市轄區名稱的,應當同時冠以市的名稱。第五條 基金會的字號應當由2個以上的字組成。基金會不得使用姓氏、縣或縣以上行政區劃名稱作為字號。第六條 公募基金會的字號不得使用自然人姓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或者字號。第七條 非公募基金會的字號可以使用自然人姓名、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名稱或者字號,但應當符合以下規定:使用自然人姓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或者字號,需經該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同意;不得使用曾因犯罪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的自然人的姓名;一般不使用黨和國家領導人、老一輩革命家的姓名。第八條 基金會使用已故名人的姓名作為字號,該名人必須是在相關公益領域內有重大貢獻、在國際國內享有盛譽的傑出人物。第九條 基金會名稱應當使用符合國家規範的漢字。在自治區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登記的基金會,其名稱可以同時使用本民族自治地方通用的民族文字。基金會名稱需譯成外文使用的,應當按照文字翻譯的原則翻譯使用,不需報登記管理機關核准。第十條 基金會名稱不得含有下列內容和文字:有損於國家、社會公共利益的;可能對公眾造成欺騙或者引起公眾誤解的;有迷信色彩的;外國國家(地區)名稱、國際組織名稱;政黨名稱、國家機關名稱及部隊番號;其他基金會的名稱;外國文字、漢語拼音字母、數字;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的。第十一條 基金會不得使用下列名稱:(一)已被登記管理機關撤銷登記,自撤銷登記之日起未滿3年的基金會的名稱;(二)已登出登記,自注銷登記之日起未滿3年的基金會的名稱;(三)已變更名稱,自變更登記之日起未滿1年的基金會的原名稱。第十二條 登記管理機關可以糾正已登記的不適宜的基金會名稱。第十三條 兩個及兩個以上申請人向同一登記管理機關申請登記相同的基金會名稱,登記管理機關依照申請在先原則核定。第十四條 基金會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的名稱應當冠以其所從屬的基金會名稱。第十五條 境外基金會代表機構的名稱應當依次由“基金會名稱”、“駐在地名稱”、“代表處”組成。“駐在地名稱”是指境外基金會代表機構駐在地的縣或縣以上行政區劃名稱。境外基金會名稱中未表明其原始登記地的名稱。第十六條 本規定自2004年6月7日起施行。
353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53
冥罰淫律
1
=冥罰淫律=從來惡孽,惟淫為大,陽罪甚重,冥罰尤嚴,為罰極多,爰撮要端,見此篇者,各宜戒勉。亂倫之人,永閉地獄,有害人命者,死遭雷擊,戲屍之人,與此同罪。已受陽罰,皆免雷劫,有忠孝事,準抵四分。大善千五,即千五百善亦抵四分。強姦寡婦,當身絕嗣,受苦地獄,歷五百劫,轉為蟲蟻,又五百劫,轉為禽獸,又五百劫,再轉為人,為娼妓身,已受陽罰,免一百劫。有害人命者,罪加五等。有忠孝事,準抵一半,大善五百,亦抵一半。謹按:地獄歷劫者,每一劫,即歷一地獄受刑罰之苦一次也。陰司受罪,非比陽世,雖刑罰一次,其身已死,又必使之復還人形,刑戮如前狀,歷劫既滿,此罪始完,如再有他罪,再按罪使受地獄刑罰,嘗見洞冥記中,詳載犯淫孽者,生前如悔改向善,死後自抵除減罪,如至死不改者,死後由一殿解至各殿,須歷受誅心獄、銅人獄、割腎獄、鼠嚙、油釜車崩大小各地獄之罪,若亂倫更入亂倫等獄。或永閉地獄,受諸刑罪。蓋刑罰於淫孽,亂倫罪為特重。以上地獄,各受若干劫,滿後始得轉劫,轉劫者係投生一次,為一劫也。又見金科輯要、輪科輯要二書中,詳列賞善、罰惡各條,而此冥律諸條,亦有減免加等,準抵差別,以見善惡分明不爽毫髮,若參觀金輪二科,暨洞冥記,則因果報應,益信而有徵也。誘姦寡婦:二世絕嗣,以上之劫,各歷四百即受苦於地獄,為蟲蟻,禽獸,各歷四百劫。再轉為人,為殘疾身。已受陽罰,免八十劫。有害人命者,罪加四等。有忠孝事,準抵七分。中善五百,亦抵七分。調姦寡婦:三世絕嗣,以上之劫,各歷三百即受苦地獄,為蟲蟻,為禽獸,各歷三百劫。再轉為人,為貧賤身。已受陽罰,免六十劫。有害人命者,罪加三等。有忠孝事,準抵九分。小善五百,亦抵九分。強姦處女:子女淫佚,以上之劫,各歷四百即受苦地獄,為蟲蟻,為禽獸,各歷四百劫。再轉為人,為奴僕身。已受陽罰,免一百劫。有害人命者,罪加四等。有忠孝事,準抵一半。大善四百,亦抵一半。誘姦處女:二世絕嗣,以上之劫,各二百五即受苦地獄,為蟲蟻,為禽獸,各歷二百五十劫。再轉為人,為疾病身。已受陽罰,免七十劫。有害人命者,罪加三等。有忠孝事,準抵七分。中善四百,亦抵七分。調姦處女:妻女償還,以上之劫,各歷一百即受苦地獄,為蟲蟻,為禽獸,各歷一百劫。再轉為人,為中貧身。已受陽罰,免四十劫。有害人命者,罪加二等。有忠孝事,準抵九分。小善四百,亦抵九分。強姦室婦:妻女償還,以上之劫,各三百五即受苦地獄,為蟲蟻,為禽獸,各歷三百五十劫。再轉為人,為隸卒身。已受陽罰,免一百劫。有害人命者,罪加三等。有忠孝事,準抵一半。大善三百,亦抵一半。誘姦室婦:減壽二紀,抱朴子曰:紀者三百日也,金科輯要則雲:紀十二年也。此當以金科輯要凡例之言為準。以上之劫,各歷一百年即受苦地獄,為蟲蟻,為禽獸,各歷一百劫。再轉為人,為孤獨身。已受陽罰,免三十劫。有害人命者,罪加二等,有忠孝事,準抵七分。中善三百,亦抵七分。調姦室婦:減壽一紀,以上之劫,各歷七十即受苦地獄,為蟲蟻,為禽獸,各歷七十劫。再轉為人,為中貧身。已受陽罰,免二十劫。有害人命者,罪加一等。有忠孝事,準抵九分。小善三百,亦抵九分。以上三條俱屬異姓,若屬親戚,加倍治罪。有服之親,罪次亂倫;若在喪中,罪加三等。無論僕婦,無論奴婢,姦淫之罪,俱照上論。姦事未成,減壽半紀,有害人命者,照成姦論。淫一娼妓:減壽半年,染惡疾者,減壽一年,若能改悔,兔去減壽,遺一子女,為獸一世,若能改悔,免為走獸。漁獵男色:與婦女同。十六以上照處女論,十六以下,照室婦論;挾幼童者,照淫娼論。造淫書者:減壽二紀,若有因閱書造成淫害,罪坐已身,書不消滅,永不超生,拍攝淫戲春宮,與此同罪。揚一淫事:減壽半紀,若有害人命,減壽一紀;談閨閣者,與此同罪。若能改悔,罪俱減等。=陸判官淫律補篇=凡姦淫之事,有用藥打胎,致喪一命者,加倍治罪。凡姦淫處女,在十二歲以上者,雖屬誘姦調姦,俱以強姦論,若有害人命者,加倍治罪。凡已有子而又置妾者,一人,減壽二年。有功名者,削功名八分,不減壽。凡寡婦無意改嫁,而用計誘之者,減壽三年。有意改嫁,免去減壽。凡娶一寡婦,留夫家一子女者,減壽二年,子女致死者,減壽一紀。凡朋友相見,談淫佚之事者,三次,減壽一月。致人有淫事者,減壽三年;有功名者,罰停遲功名。凡路遇美色,目逆而送之,三次,減壽半月。若假託殷勤,實存惡意者,一次,減壽一算。原註:一算三月也。抱朴子曰:算者三日也。金科輯要則雲:算者,三年也。此當以原註為準。凡喜聽淫戲者,一次減壽三月。有功名者,罰停遲功名。點淫戲者,一次,減壽一算,若有所害,轉獸一世。凡喜看淫書者,三次,減壽半月,致生疾病者,減壽三年。凡誘人行淫事者,照人所犯之罪減二等,父兄縱子弟行淫者、縱僕類者亦同。陸判官雲:按此冥罰,各淫罪固難稍寬,而亂倫之罪尤重,無論以卑凌尊,以長欺幼,死後俱入無間地獄。今日世風大壞,犯此者每出於仕宦之家,讀書之子,相染日久,習以為常,迷不知恥,將不知所終。諸神仙不得已,奏明玉帝將冥罰明傳陽世,不必隱諱,其有見此冥罰,而知悔改者,減罪。行忠孝者,減罪。積功德者,減罪。若見此篇仍不知改悔,反加毀謗者,定遭惡報或雷擊,或有見此篇遵信而廣傳者,傳一百人,增壽一紀。傳二百人,無子得子。傳三百人,增壽二紀。傳四百人,子孫盛昌。傳五百人,功名連綿。傳一千人,名登赤籙。傳流天下,死後成仙。傳十富豪,抵傳二百人。傳一仕宦,抵傳百人。此皆經孚佑帝君奏明玉帝,照準施行。謹按:金科輯要,係清鹹豐六年,文昌帝君降於湖南醴陵縣之擂鼓橋誠盡林,此科原乃上帝所定,秘之玉篋,文帝懇求玉旨,頒行人世,發明天律,又曰陽律,罰民之惡,降災劫以誅其心。清光緒三年,文武二帝,懇蒙玉帝準後,頒輪科彰明陰律,核人之罪,有地獄以誅其魂,又經諸仙述輯,凡金科所未盡有者,是書續傳其旨,飛鸞繕稿,普示人間。
355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55
著作權法 (民國93年)
1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立法目的及適用範圍)為保障著作人著作權益,調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國家文化發展,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第二條 (主管機關)本法主管機關為經濟部。著作權業務,由經濟部指定專責機關辦理。第三條 (名詞定義)本法用詞定義如下:一、著作:指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之創作。二、著作人:指創作著作之人。三、著作權:指因著作完成所生之著作人格權及著作財產權。四、公眾:指不特定人或特定之多數人。但家庭及其正常社交之多數人,不在此限。五、重製:指以印刷、影印、錄音、錄影、攝影、筆錄或其他方法直接、間接、永久或暫時之重複製作。於劇本、音樂著作或其他類似著作演出或播送時予以錄音或錄影;或依建築設計圖或建築模型建造建築物者,亦屬之。六、公開口述:指以言詞或其他方法向公眾傳達著作內容。七、公開播送:指基於公眾直接收聽或收視為目的,以有線電、無線電或其他器材之廣播系統傳送訊息之方法,藉聲音或影像,向公眾傳達著作內容。由原播送人以外之人,以有線電、無線電或其他器材之廣播系統傳送訊息之方法,將原播送之聲音或影像向公眾傳達者,亦屬之。八、公開上映:指以單一或多數視聽機或其他傳送影像之方法於同一時間向現場或現場以外一定場所之公眾傳達著作內容。九、公開演出:指以演技、舞蹈、歌唱、彈奏樂器或其他方法向現場之公眾傳達著作內容。以擴音器或其他器材,將原播送之聲音或影像向公眾傳達者,亦屬之。十、公開傳輸:指以有線電、無線電之網路或其他通訊方法,藉聲音或影像向公眾提供或傳達著作內容,包括使公眾得於其各自選定之時間或地點,以上述方法接收著作內容。十一、改作:指以翻譯、編曲、改寫、拍攝影片或其他方法就原著作另為創作。十二、散佈:指不問有償或無償,將著作之原件或重製物提供公眾交易或流通。十三、公開展示:指向公眾展示著作內容。十四、發行:指權利人散佈能滿足公眾合理需要之重製物。十五、公開發表:指權利人以發行、播送、上映、口述、演出、展示或其他方法向公眾公開提示著作內容。十六、原件:指著作首次附著之物。十七、權利管理電子資訊:指於著作原件或其重製物,或於著作向公眾傳達時,所表示足以確認著作、著作名稱、著作人、著作財產權人或其授權之人及利用期間或條件之相關電子資訊;以數字、符號表示此類資訊者,亦屬之。十八、防盜拷措施:指著作權人所採取有效禁止或限制他人擅自進入或利用著作之裝置、器材、零件、技術或其他科技方法。前項第八款所稱之現場或現場以外一定場所,包含電影院、俱樂部、錄影帶或碟影片播映場所、旅館房間、供公眾使用之交通工具或其他供不特定人進出之場所。第四條 (外國人著作權之取得)外國人之著作合於下列情形之一者,得依本法享有著作權。但條約或協定另有約定,經立法院議決透過者,從其約定:一、於中華民國管轄區域內首次發行,或於中華民國管轄區域外首次發行後三十日內在中華民國管轄區域內發行者。但以該外國人之本國,對中華民國人之著作,在相同之情形下,亦予保護且經查證屬實者為限。二、依條約、協定或其本國法令、慣例,中華民國人之著作得在該國享有著作權者。第二章 著作.第五條 (著作之種類)本法所稱著作,例示如下:一、語文著作。二、音樂著作。三、戲劇、舞蹈著作。四、美術著作。五、攝影著作。六、圖形著作。七、視聽著作。八、錄音著作。九、建築著作。十、電腦程式著作。前項各款著作例示內容,由主管機關訂定之。第六條 (衍生著作之保護)就原著作改作之創作為衍生著作,以獨立之著作保護之。衍生著作之保護,對原著作之著作權不生影響。第七條 (編輯著作之保護)就資料之選擇及編排具有創作性者為編緝著作,以獨立之著作保護之。編輯著作之保護,對其所收編著作之著作權不生影響。第七條之一 (表演之保護)表演人對既有著作或民俗創作之表演,以獨立之著作保護之。表演之保護,對原著作之著作權不生影響。第八條 (共同著作之意義)二人以上共同完成之著作,其各人之創作,不能分離利用者,為共同著作。第九條 (著作權標的之限制)下列各款不得為著作權之標的:一、憲法、法律、命令或公文。二、中央或地方機關就前款著作作成之翻譯物或編輯物。三、標語及通用之符號、名詞、公式、數表、表格、簿冊或時曆。四、單純為傳達事實之新聞報導所作成之語文著作。五、依法令舉行之各類考試試題及其備用試題。前項第一款所稱公文,包括公務員於職務上草擬之文告、講稿、新聞稿及其他文書。第三章 著作人及著作權.第一節 通則.第十條 (著作權之取得)著作人於著作完成時享有著作權。但本法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第十條之一 (著作權之表達)依本法取得之著作權,其保護僅及於該著作之表達,而不及於其所表達之思想、程式、製程、系統、操作方法、概念、原理、發現。第二節 著作人.第十一條 (受僱人之著作權歸屬)受僱人於職務上完成之著作,以該受僱人為著作人。但契約約定以僱用人為著作人者,從其約定。依前項規定,以受僱人為著作人者,其著作財產權歸僱用人享有。但契約約定其著作財產權歸受僱人享有者,從其約定。前二項所稱受僱人,包括公務員。第十二條 (出資人及受聘人之著作權歸屬)出資聘請他人完成之著作,除前條情形外,以該受聘人為著作人。但契約約定以出資人為著作人者,從其約定。依前項規定,以受聘人為著作人者,其著作財產權依契約約定歸受聘人或出資人享有。未約定著作財產權之歸屬者,其著作財產權歸受聘人享有。依前項規定著作財產權歸受聘人享有者,出資人得利用該著作。第十三條 (著作人之推定)在著作之原件或其已發行之重製物上,或將著作公開發表時,以通常之方法表示著作人之本名或眾所周知之別名者,推定為該著作之著作人。前項規定,於著作發行日期、地點及著作財產權人之推定,準用之。第十四條第三節 著作人格權.第十五條 (公開發表著作權)著作人就其著作享有公開發表之權利。但公務員,依第十一條及第十二條規定為著作人,而著作財產權歸該公務員隸屬之法人享有者,不適用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推定著作人同意公開發表其著作:一、著作人將其尚未公開發表著作之著作財產權讓與他人或授權他人利用時,因著作財產權之行使或利用而公開發表者。二、著作人將其尚未公開發表之美術著作或攝影著作之著作原件或其重製物讓與他人,受讓人以其著作原件或其重製物公開展示者。三、依學位授予法撰寫之碩士、博士論文,著作人已取得學位者。依第十一條第二項及第十二條第二項規定,由僱用人或出資人自始取得尚未公開發表著作之著作財產權者,因其著作財產權之讓與、行使或利用而公開發表者,視為著作人同意公開發表其著作。前項規定,於第十二條第三項準用之。第十六條 (著作人格權之行使)著作人於著作之原件或其重製物上或於著作公開發表時,有表示其本名、別名或不具名之權利。著作人就其著作所生之衍生著作,亦有相同之權利。前條第一項但書規定,於前項準用之。利用著作之人,得使用自己之封面設計,並加冠設計人或主編之姓名或名稱。但著作人有特別表示或違反社會使用慣例者,不在此限。依著作利用之目的及方法,於著作人之利益無損害之虞,且不違反社會使用慣例者,得省略著作人之姓名或名稱。第十七條 (著作人之權利)著作人享有禁止他人以歪曲、割裂、竄改或其他方法改變其著作之內容、形式或名目致損害其名譽之權利。第十八條 (著作人格權之存續)著作人死亡或消滅者,關於其著作人格權之保護,視同生存或存續,任何人不得侵害。但依利用行為之性質及程度、社會之變動或其他情事可認為不違反該著作人之意思者,不構成侵害。第十九條 (共同著作之著作人格權)共同著作之著作人格權,非經著作人全體同意,不得行使之。各著作人無正當理由者,不得拒絕同意。共同著作之著作人,得於著作人中選定代表人行使著作人格權。對於前項代表人之代表權所加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二十條 (著作不得作為強制執行之標的)未公開發表之著作原件及其著作財產權,除作為買賣之標的或經本人允諾者外,不得作為強制執行之標的。第二十一條 (著作人格權專屬於著作人本身)著作人格權專屬於著作人本身,不得讓與或繼承。第四節 著作財產權.第一款 著作財產權之種類.第二十二條 (著作人自行重製權)著作人除本法另有規定外,專有重製其著作之權利。表演人專有以錄音、錄影或攝影重製其表演之權利。前二項規定,於專為網路合法中繼性傳輸,或合法使用著作,屬技術操作過程中必要之過渡性、附帶性而不具獨立經濟意義之暫時性重製,不適用之。但電腦程式著作,不在此限。前項網路合法中繼性傳輸之暫時性重製情形,包括網路瀏覽、快速存取或其他為達成傳輸功能之電腦或機械本身技術上所不可避免之現象。第二十三條 (著作人之公開口述權)著作人專有公開口述其語文著作之權利。第二十四條 (著作人之公開播送權)著作人除本法另有規定外,專有公開播送其著作之權利。表演人就其經重製或公開播送後之表演,再公開播送者,不適用前項規定。第二十五條 (著作人之公開上映權)著作人專有公開上映其視聽著作之權利。第二十六條 (著作人之公開演出權)著作人除本法另有規定外,專有公開演出其語文、音樂或戲劇、舞蹈著作之權利。表演人專有以擴音器或其他器材公開演出其表演之權利。但將表演重製後或公開播送後再以擴音器或其他器材公開演出者,不在此限。錄音著作經公開演出者,著作人得請求公開演出之人支付使用報酬。第二十六條之一 (著作人之公開傳輸權)著作人除本法另有規定外,專有公開傳輸其著作之權利。表演人就其經重製於錄音著作之表演,專有公開傳輸之權利。第二十七條 (著作人之公開展示權)著作人專有公開展示其未發行之美術著作或攝影著作之權利。第二十八條 (著作人之改作成編輯著作權)著作人專有將其著作改作成衍生著作或編輯成編輯著作之權利。但表演不適用之。第二十八條之一 (著作人以移轉所有權方式散佈著作權)著作人除本法另有規定外,專有以移轉所有權之方式,散佈其著作之權利。表演人就其經重製於錄音著作之表演,專有以移轉所有權之方式散佈之權利。第二十九條 (著作人之出租著作權)著作人除本法另有規定外,專有出租其著作之權利。表演人就其經重製於錄音著作之表演,專有出租之權利。第二十九條之一 (著作財產權之僱用人或出資人其專有權利)依第十一條第二項或第十二條第二項規定取得著作財產權之僱用人或出資人,專有第二十二條至第二十九條規定之權利。第二款 著作財產權之存續期間.第三十條 (著作財產權之存續期間)著作財產權,除本法另有規定外,存續於著作人之生存期間及其死亡後五十年。著作於著作人死亡後四十年至五十年間首次公開發表者,著作財產權之期間,自公開發表時起存續十年。第三十一條 (共同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共同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存續至最後死亡之著作人死亡後五十年。第三十二條 (別著著作或不具名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別名著作或不具名著作之著作財產權,存續至著作公開發表後五十年。但可證明其著作人死亡已逾五十年者,其著作財產權消滅。前項規定,於著作人之別名為眾所周知者,不適用之。第三十三條 (法人為著作人之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法人為著作人之著作,其著作財產權存續至其著作公開發表後五十年。但著作在創作完成時起算五十年內未公開發表者,其著作財產權存續至創作完成時起五十年。第三十四條 (攝影、視聽、錄音及表演之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攝影、視聽、錄音及表演之著作財產權存續至著作公開發表後五十年。前條但書規定,於前項準用之。第三十五條 (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之計算方式)第三十條至第三十四條所定存續期間,以該期間屆滿當年之末日為期間之終止。繼續或逐次公開發表之著作,依公開發表日計算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時,如各次公開發表能獨立成一著作者,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自各別公開發表日起算。如各次公開發表不能獨立成一著作者,以能獨立成一著作時之公開發表日起算。前項情形,如繼續部分未於前次公開發表日後三年內公開發表者,其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自前次公開發表日起算。第三款 著作財產權之讓與、行使及消滅.第三十六條 (著作財產權之讓與)著作財產權得全部或部分讓與他人或與他人共有。著作財產權之受讓人,在其受讓範圍內,取得著作財產權。著作財產權讓與之範圍依當事人之約定;其約定不明之部分,推定為未讓與。第三十七條 (著作財產權人授權之利用)著作財產權人得授權他人利用著作,其授權利用之地域、時間、內容、利用方法或其他事項,依當事人之約定;其約定不明之部分,推定為未授權。前項授權不因著作財產權人嗣後將其著作財產權讓與或再為授權而受影響。非專屬授權之被授權人非經著作財產權人同意,不得將其被授與之權利再授權第三人利用。專屬授權之被授權人在被授權範圍內,得以著作財產權人之地位行使權利,並得以自己名義為訴訟上之行為。著作財產權人在專屬授權範圍內,不得行使權利。第二項至前項規定,於中華民國九十年十一月十二日本法修正施行前所為之授權,不適用之。音樂著作經授權重製於電腦伴唱機者,利用人利用該電腦伴唱機公開演出該著作,不適用第七章規定。但屬於著作權仲介團體管理之音樂著作,不在此限。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 (以著作財產權為質權之標的物不影響其行使)以著作財產權為質權之標的物者,除設定時另有約定外,著作財產權人得行使其著作財產權。第四十條 (共同著作人之著作財產權約定)共同著作各著作人之應有部分,依共同著作人間之約定定之;無約定者,依各著作人參與創作之程度定之。各著作人參與創作之程度不明時,推定為均等。共同著作之著作人拋棄其應有部分者,其應有部分由其他共同著作人依其應有部分之比例分享之。前項規定,於共同著作之著作人死亡無繼承人或消滅後無承受人者,準用之。第四十條之一 (共有著作財產權之行使)共有之著作財產權,非經著作財產權人全體同意,不得行使之;各著作財產權人非經其他共有著作財產權人之同意,不得以其應有部分讓與他人或為他人設定質權。各著作財產權人,無正當理由者,不得拒絕同意。共有著作財產權人,得於著作財產權人中選定代表人行使著作財產權。對於代表人之代表權所加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前條第二項及第三項規定,於共有著作財產權準用之。第四十一條 (授與刊載或公開播送一次之權利不影響著作人之其他權利)著作財產權人投稿於新聞紙、雜誌或授權公開播送著作者,除另有約定外,推定僅授與刊載或公開播送一次之權利,對著作財產權人之其他權利不生影響。第四十二條 (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之消滅)著作財產權因存續期間屆滿而消滅。於存續期間內,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亦同:一、著作財產權人死亡,其著作財產權依法應歸屬國庫者。二、著作財產權人為法人,於其消滅後,其著作財產權依法應歸屬於地方自治團體者。第四十三條 (著作財產權消滅之著作得自由利用)著作財產權消滅之著作,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任何人均得自由利用。第四款 著作財產權之限制.第四十四條 (中央或地方機關得重製他人著作之條件)中央或地方機關,因立法或行政目的所需,認有必要將他人著作列為內部,在合理範圍內,得重製他人之著作。但依該著作之種類、用途及其重製物之數量、方法,有害於著作財產權人之利益者,不在此限。第四十五條 (為司法程式得重製他人著作之條件)專為司法程式使用之必要,在合理範圍內,得重製他人之著作。前條但書規定,於前項情形準用之。第四十六條 (為學校授課得重製他人著作之條件)依法設立之各級學校及其擔任教學之人,為學校授課需要,在合理範圍內,得重製他人已公開發表之著作。第四十四條但書規定,於前項情形準用之。第四十七條 (為教育目的得公開播送或轉載他人著作之條件)為編製依法令應經教育行政機關審定之教科用書,或教育行政機關編製教科用書者,在合理範圍內,得重製、改作或編輯他人已公開發表之著作。前項規定,於編製附隨於該教科用書且專供教學之人教學用之輔助用品,準用之。但以由該教科用書編製者編製為限。依法設立之各級學校或教育機構,為教育目的之必要,在合理範圍內,得公開播送他人已公開發表之著作。前三項情形,利用人應將利用情形通知著作財產權人並支付使用報酬。使用報酬率,由主管機關定之。第四十八條 (文教機構得重製他人著作之條件)供公眾使用之圖書館、博物館、歷史館、科學館、藝術館或其他文教機構,於下列情形之一,得就其收藏之著作重製之:一、應閱覽人供個人研究之要求,重製已公開發表著作之一部分,或期刊或已公開發表之研討會論文集之單篇著作,每人以一份為限。二、基於儲存資料之必要者。三、就絕版或難以購得之著作,應同性質機構之要求者。第四十八條之一 (政府機關或教育機構得重製之著作摘要)中央或地方機關、依法設立之教育機構或供公眾使用之圖書館,得重製下列已公開發表之著作所附之摘要:一、依學位授予法撰寫之碩士、博士論文,著作人已取得學位者。二、刊載於期刊中之學術論文。三、已公開發表之研討會論文集或研究報告。第四十九條 (報導得利用他人著作之條件)以廣播、攝影、錄影、新聞紙、網路或其他方法為時事報導者,在報導之必要範圍內,得利用其報導過程中所接觸之著作。第五十條 (政府機關或公法人著作之重製或播送)以中央或地方機關或公法人之名義公開發表之著作,在合理範圍內,得重製、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第五十一條 (非為營利得重製他人著作之條件)供個人或家庭為非營利之目的,在合理範圍內,得利用圖書館及非供公眾使用之機器重製已公開發表之著作。第五十二條 (得引用他人著作之條件)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在合理範圍內,得引用已公開發表之著作。第五十三條 (得為盲人重製及錄音他人著作之條件)已公開發表之著作,得為視覺障礙者、聽覺機能障礙者以點字、附加手語翻譯或文字重製之。以增進視覺障礙者、聽覺機能障礙者福利為目的,經依法立案之非營利機構或團體,得以錄音、電腦、口述影像、附加手語翻譯或其他方式利用已公開發表之著作,專供視覺障礙者、聽覺機能障礙者使用。第五十四條 (為試題之用得重製他人著作之條件)中央或地方機關、依法設立之各級學校或教育機構辦理之各種考試,得重製已公開發表之著作,供為試題之用。但已公開發表之著作如為試題者,不適用之。第五十五條 (非營利性表演活動得利用他人著作之條件)非以營利為目的,未對觀眾或聽眾直接或間接收取任何費用,且未對表演人支付報酬者,得於活動中公開口述、公開播送、公開上映或公開演出他人已公開發表之著作。第五十六條 (廣播電視得錄製他人著作之條件)廣播或電視,為公開播送之目的,得以自己之裝置錄音或錄影該著作。但以其公開播送業經著作財產權人之授權或合於本法規定者為限。前項錄製物除經著作權專責機關核准儲存於指定之處所外,應於錄音或錄影後六個月內銷燬之。第五十六條之一 (無線電視臺著作不得變更其形式或內容)為加強收視效能,得以依法令設立之社群共同天線同時轉播依法設立無線電視臺播送之著作,不得變更其形式或內容。第五十七條 (美術攝影著作之展示及重製)美術著作或攝影著作原件或合法重製物之所有人或經其同意之人,得公開展示該著作原件或合法重製物。前項公開展示之人,為向參觀人解說著作,得於說明書內重製該著作。第五十八條 (長期展示之美術著作或建築著作之利用)於街道、公園、建築物之外壁或其他向公眾開放之戶外場所長期展示之美術著作或建築著作,除下列情形外,得以任何方法利用之:一、以建築方式重製建築物。二、以雕塑方式重製雕塑物。三、為於本條規定之場所長期展示目的所為之重製。四、專門以販賣美術著作重製物為目的所為之重製。第五十九條 (合法電腦程式著作之修改或重製)合法電腦程式著作重製物之所有人得因配合其所使用機器之需要,修改其程式,或因備用存檔之需要重製其程式。但限於該所有人自行使用。前項所有人因滅失以外之事由,喪失原重製物之所有權者,除經著作財產權人同意外,應將其修改或重製之程式銷燬之。第五十九條之一 (所有權人以移轉所有權方式散佈所有權)在中華民國管轄區域內取得著作原件或其合法重製物所有權之人,得以移轉所有權之方式散佈之。第六十條 (合法著作重製物之出租)著作原件或其合法著作重製物之所有人,得出租該原件或重製物。但錄音及電腦程式著作,不適用之。附含於貨物、機器或裝置之電腦程式著作重製物,隨同貨物、機器或裝置合法出租且非該項出租之主要標的物者,不適用前項但書之規定。第六十一條 (媒體時論之轉載或播送)揭載於新聞紙、雜誌或網路上有關政治、經濟或社會上時事問題之論述,得由其他新聞紙、雜誌轉載或由廣播或電視公開播送,或於網路上公開傳輸。但經註明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者,不在此限。第六十二條 (公開演說及公開陳述之利用)政治或宗教上之公開演說、裁判程式及中央或地方機關之公開陳述,任何人得利用之。但專就特定人之演說或陳述,編輯成編輯著作者,應經著作財產權人之同意。第六十三條 (依法利用他人著作者得翻譯該著作)依第四十四條、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八條第一款、第四十八條之一至第五十條、第五十二條至第五十五條、第六十一條及第六十二條規定得利用他人著作者,得翻譯該著作。依第四十六條及第五十一條規定得利用他人著作者,得改作該著作。依第四十六條至第五十條、第五十二條至第五十四條、第五十七條第二項、第五十八條、第六十一條及第六十二條規定利用他人著作者,得散佈該著作。第六十四條 (依法利用他人著作者應明示出處)依第四十四條至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之一至第五十條、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第五十五條、第五十七條、第五十八條、第六十條至第六十三條規定利用他人著作者,應明示其出處。前項明示出處,就著作人之姓名或名稱,除不具名著作或著作人不明者外,應以合理之方式為之。第六十五條 (合法利用他人著作之判準)著作之合理使用,不構成著作財產權之侵害。著作之利用是否合於第四十四條至第六十三條規定或其他合理使用之情形,應審酌一切情狀,尤應注意下列事項,以為判斷之基準:一、利用之目的及性質,包括係為商業目的或非營利教育目的。二、著作之性質。三、所利用之質量及其在整個著作所佔之比例。四、利用結果對著作潛在市場與現在價值之影響。著作權人團體與利用人團體就著作之合理使用範圍達成協議者,得為前項判斷之參考。前項協議過程中,得諮詢著作權專責機關之意見。第六十六條 (著作人格權不受他人利用之影響)第四十四條至第六十三條及第六十五條規定,對著作人之著作人格權不生影響。第五款 著作利用之強制授權.第六十七條第六十八條第六十九條 (音樂著作利用之強制授權)錄有音樂著作之銷售用錄音著作發行滿六個月,欲利用該音樂著作錄製其他銷售用錄音著作者,經申請著作權專責機關許可強制授權,並給付使用報酬後,得利用該音樂著作,另行錄製。前項音樂著作強制授權許可、使用報酬之計算方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第七十條 (強制授權利用之著作銷售區域限制)依前條規定利用音樂著作者,不得將其錄音著作之重製物銷售至中華民國管轄區域外。第七十一條 (強制授權許可之撤銷)依第六十九條規定,取得強制授權之許可後,發現其申請有虛偽情事者,著作權專責機關應撤銷其許可。依第六十九條規定,取得強制授權之許可後,未依著作權專責機關許可之方式利用著作者,著作權專責機關應廢止其許可。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四條第七十五條第七十六條第七十七條第七十八條第四章 製版權.第七十九條 (製版權)無著作財產權或著作財產權消滅之文字著述或美術著作,經製版人就文字著述整理印刷,或就美術著作原件以影印、印刷或類似方式重製首次發行,並依法登記者,製版人就其版面,專有以影印、印刷或類似方式重製之權利。製版人之權利,自製版完成時起算存續十年。前項保護期間,以該期間屆滿當年之末日,為期間之終止。製版權之讓與或信託,非經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製版權登記、讓與登記、信託登記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第八十條 (製版權準用之規定)第四十二條及第四十三條有關著作財產權消滅之規定、第四十四條至第四十八條、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二條、第五十四條、第六十四條及第六十五條關於著作財產權限制之規定,於製版權準用之。第四章之一 權利管理電子資訊及防盜拷措施.第八十條之一 (裝置器材、零件及技術製造輸入之禁止及例外)著作權人所為之權利管理電子資訊,不得移除或變更。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一、因行為時之技術限制,非移除或變更著作權利管理電子資訊即不能合法利用該著作。二、錄製或傳輸系統轉換時,其轉換技術上必要之移除或變更。明知著作權利管理電子資訊,業經非法移除或變更者,不得散佈或意圖散佈而輸入或持有該著作原件或其重製物,亦不得公開播送、公開演出或公開傳輸。第八十條之二 (破解、破壞或規避防盜拷措施之裝置器材或技術等,未經合法授權不得製造輸入之除外情形)著作權人所採取禁止或限制他人擅自進入著作之防盜拷措施,未經合法授權不得予以破解、破壞或以其他方法規避之。破解、破壞或規避防盜拷措施之裝置、器材、零件、技術或資訊,未經合法授權不得製造、輸入、提供公眾使用或為公眾提供服務。前二項規定,於下列情形不適用之:一、為維護國家安全者。二、中央或地方機關所為者。三、檔案儲存機構、教育機構或供公眾使用之圖書館,為評估是否取得資料所為者。四、為保護未成年人者。五、為保護個人資料者。六、為電腦或網路進行安全測試者。七、為進行加密研究者。八、為進行還原工程者。九、其他經主管機關所定情形。前項各款之內容,由主管機關定之,並定期檢討。第五章 著作權仲介團體與著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會.第八十一條 (著作權仲介團體)著作財產權人為行使權利、收受及分配使用報酬,經著作權專責機關之許可,得組成著作權仲介團體。專屬授權之被授權人,亦得加入著作權仲介團體。第一項團體之許可設立、組織、職權及其監督、輔導,另以法律定之。第八十二條 (著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會)著作權專責機關應設定著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會,辦理下列事項:一、第四十七條第四項規定使用報酬率之審議。二、著作權仲介團體與利用人間,對使用報酬爭議之調解。三、著作權或製版權爭議之調解。四、其他有關著作權審議及調解之諮詢。前項第三款所定爭議之調解,其涉及刑事者以告訴乃論罪之案件為限。第八十二條之一 (調解書送請管轄法院審核)著作權專責機關應於調解成立後七日內,將調解書送請管轄法院審核。前項調解書,法院應儘速審核,除有違反法令、公序良俗或不能強制執行者外,應由法官簽名並蓋法院印信,除抽存一份外,發還著作權專責機關送達當事人。法院未予核定之事件,應將其理由通知著作權專責機關。第八十二條之二 (法院核定調解)調解經法院核定後,當事人就該事件不得再行起訴、告訴或自訴。前項經法院核定之民事調解,與民事確定判決有同一之效力;經法院核定之刑事調解,以給付金錢或其他代替物或有價證券之一定數量為標的者,其調解書具有執行名義。第八十二條之三 (撤回起訴)民事事件已繫屬於法院,在判決確定前,調解成立,並經法院核定者,視為於調解成立時撤回起訴。刑事事件於偵查中或第一審法院辯論終結前,調解成立,經法院核定,並經當事人同意撤回者,視為於調解成立時撤回告訴或自訴。第八十二條之四 (宣告調解無效或撤銷調解之訴)民事調解經法院核定後,有無效或得撤銷之原因者,當事人得向原核定法院提起宣告調解無效或撤銷調解之訴。前項訴訟,當事人應於法院核定之調解書送達後三十日內提起之。第八十三條 (著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會組織規程及調解辦法)前條著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會之組織規程及有關爭議之調解辦法,由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後發布之。第六章 權利侵害之救濟.第八十四條 (權利侵害之救濟)著作權人或製版權人對於侵害其權利者,得請求排除之,有侵害之虞者,得請求防止之。第八十五條 (侵害著作人格權之民事責任)侵害著作人格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雖非財產上之損害,被害人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前項侵害,被害人並得請求表示著作人之姓名或名稱、更正內容或為其他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第八十六條 (著作人死亡後得請求救濟著作人格權遭侵害者之先後次序)著作人死亡後,除其遺囑另有指定外,下列之人,依順序對於違反第十八條或有違反之虞者,得依第八十四條及前條第二項規定,請求救濟:一、配偶。二、子女。三、父母。四、孫子女。五、兄弟姊妹。六、祖父母。第八十七條 (視為侵害著作權或製版權)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除本法另有規定外,視為侵害著作權或製版權:一、以侵害著作人名譽之方法利用其著作者。二、明知為侵害製版權之物而散佈或意圖散佈而公開陳列或持有者。三、輸入未經著作財產權人或製版權人授權重製之重製物或製版物者。四、未經著作財產權人同意而輸入著作原件或其重製物者。五、以侵害電腦程式著作財產權之重製物作為營業之使用者。六、明知為侵害著作財產權之物而以移轉所有權或出租以外之方式散佈者,或明知為侵害著作財產權之物,意圖散佈而公開陳列或持有者。第八十七條之一 (為特定原因而輸入不視為侵害之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前條第四款之規定,不適用之:一、為供中央或地方機關之利用而輸入。但為供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之利用而輸入或非以儲存資料之目的而輸入視聽著作原件或其重製物者,不在此限。二、為供非營利之學術、教育或宗教機構儲存資料之目的而輸入視聽著作原件或一定數量重製物,或為其圖書館借閱或儲存資料之目的而輸入視聽著作以外之其他著作原件或一定數量重製物,並應依第四十八條規定利用之。三、為供輸入者個人非散佈之利用或屬入境人員行李之一部分而輸入著作原件或一定數量重製物者。四、附含於貨物、機器或裝置之著作原件或其重製物,隨同貨物、機器或裝置之合法輸入而輸入者,該著作原件或其重製物於使用或操作貨物、機器或裝置時不得重製。五、附屬於貨物、機器或裝置之說明書或操作手冊,隨同貨物、機器或裝置之合法輸入而輸入者。但以說明書或操作手冊為主要輸入者,不在此限。前項第二款及第三款之一定數量,由主管機關另定之。第八十八條 (不法侵害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之民事責任)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被害人得依下列規定擇一請求:一、依民法第二百十六條之規定請求。但被害人不能證明其損害時,得以其行使權利依通常情形可得預期之利益,減除被侵害後行使同一權利所得利益之差額,為其所受損害。二、請求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但侵害人不能證明其成本或必要費用時,以其侵害行為所得之全部收入,為其所得利益。依前項規定,如被害人不易證明其實際損害額,得請求法院依侵害情節,在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酌定賠償額。如損害行為屬故意且情節重大者,賠償額得增至新臺幣五百萬元。第八十八條之一 (侵害所用之物之銷燬)依第八十四條或前條第一項請求時,對於侵害行為作成之物或主要供侵害所用之物,得請求銷燬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第八十九條 (被害人得請求侵害人負擔刊載判決書之費用)被害人得請求由侵害人負擔費用,將判決書內容全部或一部登載新聞紙、雜誌。第八十九條之一 (損害賠償請求權之期限)第八十五條及第八十八條之損害賠償請求權,自請求權人知有損害及賠償義務人時起,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減。自有侵權行為時起,逾十年者亦同。第九十條 (共同著作之權利救濟)共同著作之各著作權人,對於侵害其著作權者,得各依本章之規定,請求救濟,並得按其應有部分,請求損害賠償。前項規定,於因其他關係成立之共有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之共有人準用之。第九十條之一 (海關查扣)著作權人或製版權人對輸入或輸出侵害其著作權或製版權之物者,得申請海關先予查扣。前項申請應以書面為之,並釋明侵害之事實,及提供相當於海關核估該進口貨物完稅價格或出口貨物離岸價格之保證金,作為被查扣人因查扣所受損害之賠償擔保。海關受理查扣之申請,應即通知申請人。如認符合前項規定而實施查扣時,應以書面通知申請人及被查扣人。申請人或被查扣人,得向海關申請檢視被查扣之物。查扣之物,經申請人取得法院民事確定判決,屬侵害著作權或製版權者,由海關予以沒入。沒入物之貨櫃延滯費、倉租、裝卸費等有關費用暨處理銷毀費用應由被查扣人負擔。前項處理銷毀所需費用,經海關限期通知繳納而不繳納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除由海關廢止查扣依有關進出口貨物通關規定辦理外,申請人並應賠償被查扣人因查扣所受損害:一、查扣之物經法院確定判決,不屬侵害著作權或製版權之物者。二、海關於通知申請人受理查扣之日起十二日內,未被告知就查扣物為侵害物之訴訟已提起者。三、申請人申請廢止查扣者。前項第二款規定之期限,海關得視需要延長十二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海關應依申請人之申請返還保證金:一、申請人取得勝訴之確定判決或與被查扣人達成和解,已無繼續提供保證金之必要者。二、廢止查扣後,申請人證明已定二十日以上之期間,催告被查扣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者。三、被查扣人同意返還者。被查扣人就第二項之保證金與質權人有同一之權利。海關於執行職務時,發現進出口貨物外觀顯有侵害著作權之嫌者,得於一個工作日內通知權利人並通知進出口人提供授權資料。權利人接獲通知後對於空運出口貨物應於四小時內,空運進口及海運進出口貨物應於一個工作日內至海關協助認定。權利人不明或無法通知,或權利人未於通知期限內至海關協助認定,或經權利人認定係爭標的物未侵權者,若無違反其他通關規定,海關應即放行。經認定疑似侵權之貨物,海關應採行暫不放行措施。海關採行暫不放行措施後,權利人於三個工作日內,未依第一項至第十項向海關申請查扣,或未採行保護權利之民、刑事訴訟程式,若無違反其他通關規定,海關應即予放行。第九十條之二 (查扣物相關事項實施辦法)前條之實施辦法,由主管機關會同財政部定之。第九十條之三 (賠償責任)違反第八十條之一或第八十條之二規定,致著作權人受損害者,負賠償責任。數人共同違反者,負連帶賠償責任。第八十四條、第八十八條之一、第八十九條之一及第九十條之一規定,於違反第八十條之一或第八十條之二規定者,準用之。第七章 罰則.第九十一條 (重製他人著作之處罰)擅自以重製之方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七十五萬元以下罰金。意圖銷售或出租而擅自以重製之方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金。以重製於光碟之方法犯前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金。著作僅供個人參考或合理使用者,不構成著作權侵害。第九十一條之一 (處罰)擅自以移轉所有權之方法散佈著作原件或其重製物而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明知係侵害著作財產權之重製物而散佈或意圖散佈而公開陳列或持有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七萬元以上七十五萬元以下罰金。犯前項之罪,其重製物為光碟者,處六月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金。但違反第八十七條第四款規定輸入之光碟,不在此限。犯前二項之罪,經供出其物品因而破獲者,得減輕其刑。第九十二條 (公開侵害著作財產權之處罰)擅自以公開口述、公開播送、公開上映、公開演出、公開傳輸、公開展示、改作、編輯、出租之方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七十五萬元以下罰金。第九十三條 (侵害著作人格權、著作權及違反強制授權利用之處罰)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下罰金:一、侵害第十五條至第十七條規定之著作人格權者。二、違反第七十條規定者。三、以第八十七條第一款、第三款、第五款或第六款方法之一侵害他人之著作權者。但第九十一條之一第二項及第三項規定情形,不包括在內。第九十四條 (常業犯之處罰)以犯第九十一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九十一條之一、第九十二條或第九十三條之罪為常業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罰金。以犯第九十一條第三項之罪為常業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八十萬元以上八百萬元以下罰金。第九十五條 (侵害著作人格權及製版權之處罰)違反第一百十二條規定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二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罰金。第九十六條 (未銷毀修改或重製程式及未明示他人著作出處之處罰)違反第五十九條第二項或第六十四條規定者,科新臺幣五萬元以下罰金。第九十六條之一 (處罰)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二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罰金:一、違反第八十條之一規定者。二、違反第八十條之二第二項規定者。第九十六條之二 (酌量加重罰金)依本章科罰金時,應審酌犯人之資力及犯罪所得之利益。如所得之利益超過罰金最多額時,得於所得利益之範圍內酌量加重。第九十七條第九十八條 (沒收)犯第九十一條至第九十六條之一之罪,供犯罪所用或因犯罪所得之物,得沒收之。但犯第九十一條第三項及第九十一條之一第三項之罪者,其得沒收之物不以屬於犯人者為限。第九十八條之一 (沒入)犯第九十一條第三項或第九十一條之一第三項之罪,其行為人逃逸而無從確認者,供犯罪所用或因犯罪所得之物,司法警察機關得逕為沒入。前項沒入之物,除沒入款項繳交國庫外,銷燬之。其銷燬或沒入款項之處理程式,準用社會秩序維護法相關規定辦理。第九十九條 (被告負判決書登報之費用)犯第九十一條至第九十五條之罪者,因被害人或其他有告訴權人之聲請,得令將判決書全部或一部登報,其費用由被告負擔。第一百條 (告訴乃論罪及例外)本章之罪,須告訴乃論。但犯第九十一條第三項、第九十一條之一第三項及第九十四條之罪,不在此限。第一百零一條 (執行業務者侵害他人著作權時之處罰)法人之代表人、法人或自然人之代理人、受僱人或其他從業人員,因執行業務,犯第九十一條至第九十六條之一之罪者,除依各該條規定處罰其行為人外,對該法人或自然人亦科各該條之罰金。對前項行為人、法人或自然人之一方告訴或撤回告訴者,其效力及於他方。第一百零二條 (外國法人之訴訟資格)未經認許之外國法人,對於第九十一條至第九十六條之一之罪,得為告訴或提起自訴。第一百零三條 (司法警察之扣押權、移送權)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對侵害他人之著作權或製版權,經告訴、告發者,得依法扣押其侵害物,並移送偵辦。第一百零四條第八章 附則.第一百零五條 (規費)依本法申請強制授權、製版權登記、製版權讓與登記、製版權信託登記、調解、查閱製版權登記或請求發給謄本者,應繳納規費。前項收費基準,由主管機關定之。第一百零六條 (本法修正前之著作適用之法律)著作完成於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六月十日本法修正施行前,且合於中華民國八十七年一月二十一日修正施行前本法第一百零六條至第一百零九條規定之一者,除本章另有規定外,適用本法。著作完成於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六月十日本法修正施行後者,適用本法。第一百零六條之一 (著作財產權期間)著作完成於世界貿易組織協定在中華民國管轄區域內生效日之前,未依歷次本法規定取得著作權而依本法所定著作財產權期間計算仍在存續中者,除本章另有規定外,適用本法。但外國人著作在其源流國保護期間已屆滿者,不適用之。前項但書所稱源流國依西元一九七一年保護文學與藝術著作之伯恩公約第五條規定決定之。第一百零六條之二 (著作財產權之利用)依前條規定受保護之著作,其利用人於世界貿易組織協定在中華民國管轄區域內生效日之前,已著手利用該著作或為利用該著作已進行重大投資者,除本章另有規定外,自該生效日起二年內,得繼續利用,不適用第六章及第七章規定。自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六月六日本法修正施行起,利用人依前項規定利用著作者,除出租或出借之情形外,應對被利用著作之著作財產權人支付該著作一般經自由磋商所應支付合理之使用報酬。依前條規定受保護之著作,利用人未經授權所完成之重製物,自本法修正公佈一年後,不得再行銷售。但仍得出租或出借。利用依前條規定受保護之著作另行創作之著作重製物,不適用前項規定,但除合於第四十四條至第六十五條規定外,應對被利用著作之著作財產權人支付該著作一般經自由磋商所應支付合理之使用報酬。第一百零六條之三 (衍生著作之使用報酬)於世界貿易組織協定在中華民國管轄區域內生效日之前,就第一百零六條之一著作改作完成之衍生著作,且受歷次本法保護者,於該生效日以後,得繼續利用,不適用第六章及第七章規定。自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六月六日本法修正施行起,利用人依前項規定利用著作者,應對原著作之著作財產權人支付該著作一般經自由磋商所應支付合理之使用報酬。前二項規定,對衍生著作之保護,不生影響。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零八條第一百零九條第一百一十條 (第十三條不適用於本法修正施行前完成註冊之著作)第十三條規定,於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六月十日本法修正施行前已完成註冊之著作,不適用之。第一百一十一條 (第十一及第十二條不適用於本法修正施行前取得著作權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第十一條及第十二條規定,不適用之:一、依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六月十日修正施行前本法第十條及第十一條規定取得著作權者。二、依中華民國八十七年一月二十一日修正施行前本法第十一條及第十二條規定取得著作權者。第一百一十二條 (翻譯外國人著作之重製及銷售限制)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六月十日本法修正施行前,翻譯受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六月十日修正施行前本法保護之外國人著作,如未經其著作權人同意者,於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六月十日本法修正施行後,除合於第四十四條至第六十五條規定者外,不得再重製。前項翻譯之重製物,於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六月十日本法修正施行滿二年後,不得再行銷售。第一百一十三條 (本法修正施行前享有之製版權適用本法)自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六月六日本法修正施行前取得之製版權,依本法所定權利期間計算仍在存續中者,適用本法規定。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百一十五條 (經行政院核准之協議視同協定)本國與外國之團體或機構互訂保護著作權之協議,經行政院核准者,視為第四條所稱協定。第一百一十五條之一 (註冊簿或登記簿之提供閱覽)製版權登記簿、註冊簿或製版物樣本,應提供民眾閱覽抄錄。中華民國八十七年一月二十一日本法修正施行前之著作權註冊簿、登記簿或著作樣本,得提供民眾閱覽抄錄。第一百一十五條之二 (專業法庭之設立或指定專人辦理)法院為處理著作權訴訟案件,得設立專業法庭或指定專人辦理。著作權訴訟案件,法院應以判決書正本一份送著作權專責機關。第一百一十六條第一百一十七條 (施行日)本法除中華民國八十七年一月二十一日修正公佈之第一百零六條之一至第一百零六條之三規定,自世界貿易組織協定在中華民國管轄區域內生效日起施行外,自公佈日施行。
357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57
國籍法 (民國90年)
1
第一條中華民國國籍之取得、喪失、回復與撤銷依本法之規定。第二條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屬中華民國國籍:一、出生時父或母為中華民國國民。二、出生於父或母死亡後,其父或母死亡時為中華民國國民。三、出生於中華民國領域內,父母均無可考,或均無國籍者。四、歸化者。前項第一款及第二款之規定,於本法修正公佈時之未成年人,亦適用之。第三條外國人或無國籍人,現於中華民國領域內有住所,並具備下列各款條件者,得申請歸化:一、於中華民國領域內,每年合計有一百八十三日以上合法居留之事實繼續五年以上。二、年滿二十歲並依中華民國法律及其本國法均有行為能力。三、品行端正,無犯罪紀錄。四、有相當之財產或專業技能,足以自立,或生活保障無虞。第四條外國人或無國籍人,現於中華民國領域內有住所,具備前條第二款至第四款條件,於中華民國領域內,每年合計有一百八十三日以上合法居留之事實繼續三年以上,並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亦得申請歸化:一、為中華民國國民之配偶。二、父或母現為或曾為中華民國國民。三、為中華民國國民之養子女。四、出生於中華民國領域內。未成年之外國人或無國籍人,其父、母或養父母現為中華民國國民者,在中華民國領域內合法居留雖未滿三年且未具備前條第二款及第四款條件,亦得申請歸化。第五條外國人或無國籍人,現於中華民國領域內有住所,具備第三條第二款至第四款條件,並具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亦得申請歸化:一、出生於中華民國領域內,其父或母亦出生於中華民國領域內者。二、曾在中華民國領域內合法居留繼續十年以上者。第六條外國人或無國籍人,有殊勳於中華民國者,雖不具備第三條各款條件,亦得申請歸化。內政部為前項歸化之許可,應經行政院核准。第七條歸化人之未婚未成年子女,得申請隨同歸化。第八條外國人或無國籍人依第三條至第七條申請歸化者,應向內政部為之,並自許可之日起取得中華民國國籍。第九條外國人依第三條至第七條申請歸化者,應提出喪失其原有國籍之證明。但能提出因非可歸責當事人事由,致無法取得該證明並經外交機關查證屬實者,不在此限。第十條外國人或無國籍人歸化者,不得擔任下列各款公職:一、總統、副總統。二、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三、行政院院長、副院長、政務委員;司法院院長、副院長、大法官;考試院院長、副院長、考試委員;監察院院長、副院長、監察委員、審計長。四、特任、特派之人員。五、各部政務次長。六、特命全權大使、特命全權公使。七、蒙藏委員會副委員長、委員;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八、其他比照簡任第十三職等以上職務之人員。九、陸海空軍將官。十、民選地方公職人員。前項限制,自歸化日起滿十年後解除之。但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第十一條中華民國國民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經內政部許可,喪失中華民國國籍:一、生父為外國人,經其生父認領者。二、父無可考或生父未認領,母為外國人者。三、為外國人之配偶者。四、為外國人之養子女者。五、年滿二十歲,依中華民國法律有行為能力人,自願取得外國國籍者。依前項規定喪失中華民國國籍者,其未成年子女,經內政部許可,隨同喪失中華民國國籍。第十二條依前條規定申請喪失國籍者,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內政部不得為喪失國籍之許可:一、男子年滿十五歲之翌年一月一日起,未免除服兵役義務,尚未服兵役者。但僑居國外國民,在國外出生且於國內無戶籍者或在年滿十五歲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遷出國外者,不在此限。二、現役軍人。三、現任中華民國公職者。第十三條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雖合於第十一條之規定,仍不喪失國籍:一、為偵查或審判中之刑事被告。二、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尚未執行完畢者。三、為民事被告。四、受強制執行,未終結者。五、受破產之宣告,未復權者。六、有滯納租稅或受租稅處分罰鍰未繳清者。第十四條依第十一條規定喪失中華民國國籍者,未取得外國國籍時,得經內政部之許可,撤銷其國籍之喪失。第十五條依第十一條規定喪失中華民國國籍者,現於中華民國領域內有住所,並具備第三條第三款、第四款條件,得申請回復中華民國國籍。歸化人及隨同歸化之子女喪失國籍者,不適用前項規定。第十六條回復中華民國國籍者之未成年子女,得申請隨同回復中華民國國籍。第十七條依第十五條及第十六條申請回復中華民國國籍者,應向內政部為之,並自許可之日起回復中華民國國籍。第十八條回復中華民國國籍者,自回復國籍日起三年內,不得任第十條第一項各款公職。但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第十九條歸化、喪失或回復中華民國國籍後,五年內發現有與本法之規定不合情形,應予撤銷。第二十條中華民國國民取得外國國籍者,不得擔任中華民國公職;其已擔任者,除國民大會代表由國民大會、立法委員由立法院;直轄市、縣公所解除其公職外,由各該機關免除其公職。但下列各款經該管主管機關核准者,不在此限:一、公立大學校長、公立各級學校教師兼任行政主管人員與研究機關。二、公營事業中對經營政策負有主要決策責任以外之人員。三、各機關專司技術研究設計工作而以契約定期聘用之非主管職務。四、僑務主管機關依組織法遴聘僅供諮詢之無給職委員。五、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前項第一款至第三款人員,以具有專長或特殊技能而在我國不易覓得之人才且不涉及國家機密之職務者為限。第一項之公職,不包括公立各級學校未兼任行政主管之教師、講座、研究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中華民國國民兼具外國國籍者,擬任本條所定應受國籍限制之公職時,應於就職之日起一年內完成喪失該國國籍及取得證明檔案。但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第二十一條內政部依本法受理申請許可,核發證書,應收取證書費;其收費標準,由內政部定之。第二十二條本法施行細則由內政部定之。第二十三條本法自公佈日施行。
358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58
罰金罰鍰提高標準條例 (民國82年)
1
第一條 (罰金罰鍰之提高及其倍數)依法律應處罰金、罰鍰者,就其原定數額得提高為二倍至十倍。但法律已依一定比率規定罰金或罰鍰之數額或倍數者,依其規定。第二條 (易科罰金易服勞役折算金額之提高)依刑法第四十一條易科罰金或第四十二條第二項易服勞役者,均就其原定數額提高為一百倍折算一日;法律所定罰金數額未依本條例提高倍數,或其處罰法條無罰金刑之規定者,亦同。第三條 (提高倍數之核定)依本條例規定提高罰金罰鍰之法律及其倍數,由主管院定之。第四條 (不溯既往)本條例修正前所為處罰之裁判,於本條例修正後,其易科罰金、易服勞役依原確定裁判所諭知之標準折算。第五條 (後法優於前法)第一條所定得提高倍數之規定,於本條例修正後制定之法律,不適用之;本條例修正前公佈之法律,於本條例修正後修正其罰金罰鍰數額或法律經全部修正而其罰金罰鍰數額未予變更者,亦同。第六條 (施行日)本條例自公佈日施行。
359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59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民國61年)
1
茲依照憲法第一百七十四條第一款程式}-,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如左:一、總統在動員戡亂時期,為避免國家或人民遭遇緊急危難,或應付財政經濟上重大變故,得經行政院會議之決議,為,不受憲法第三十九或第四十三條所規定程式之限制。二、前項緊急處分,立法院得依憲法第五十七條第二款規定之中央法律原則與複決中央法律,不受憲法第二十七條第二項之限-{制。八、在戡亂時期,總統對於創制案或複決案認為有必要時,得召集國民大會臨時會討論之。九、國民大會於閉會期間,設定研究機構,研討憲政有關問題。十、動員戡亂時期之終止,由總統宣告之。十一、臨時條款之修訂或廢止,由國民大會決定之。
360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60
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 (民國43年)
1
第一條戡亂時期檢肅匪諜,適用本條例;本條例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令。第二條本條例稱匪諜者,指懲治叛亂條例所稱之叛徒或與叛徒通謀勾結之人。第三條本條例稱治安機關者,指依法令負責檢肅匪諜或維持治安之機關。第四條發現匪諜或有匪諜嫌疑者,無論何人,均應向當地政府或治安機關告密、檢舉。主管機關對於告密、檢舉人,應保守其秘密。第五條人民居住處所有無匪諜潛伏,該管保、甲長或裡、鄰長應隨時嚴密清查。各機關、部隊、學校、工廠或其他團體所有人員,應取具二人以上之連保切結,如有發現匪諜潛伏,連保人與該管直屬主管人員應受處分;其處分辦法另定之。第六條治安機關對於匪諜或有匪諜嫌疑者,應嚴密注意偵查;必要時得予逮捕並實施左列處分:一、搜尋其身體、住宅或其他有關處所。二、檢查、扣押其郵件、電報、印刷品、宣傳品或其他文書、圖書。三、攜帶或收藏武器、彈藥、爆炸物、無線電機或其他供犯罪所用物品者,不問曾否允許,得扣押之。第七條逮捕之人犯或扣押之物品,應即解送指定之當地最高治安機關依法辦理。第八條前條最高治安機關對於被逮捕人得為左列處置:一、罪嫌不足者,予以釋放。二、情節輕微而有感化必要者,交付感化。三、罪證顯著者,依法審判。前項第二款之感化辦法另定之。第九條明知為匪諜而不告密、檢舉或縱容之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十條故意陷害誣告他人為匪諜者,處以其所誣告各罪之刑。證人、鑑定人意圖陷害匪諜嫌疑之被告,而為虛偽之陳述或報告亦同。犯前二項之罪,於所誣告或所虛偽陳述、報告之案件裁判確定前自白者,得減輕其刑。第十一條匪諜牽連案件,不分犯罪事實輕重,概由匪諜案件審判機關審理之。第十二條匪諜之財產得依懲治叛亂條例沒收之。依前項沒收之財產,由第七條之最高治安機關執行之,並應即造具財產目錄,呈報行政院。第十三條明知為匪諜財產而故為隱匿、收買、寄藏、牙保、搬運或冒名代管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併科一萬元以下罰金。第十四條沒收匪諜之財產,一律解繳國庫。破獲之匪諜案件,其告密、檢舉人及直接承辦出力人員應給獎金,由國庫支付;其給獎辦法,由行政院定之。前兩項所定收支,應編列預算。第十五條本條例自公佈日施行。
362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62
國家安全法施行細則 (民國90年)
1
本細則依國家安全法 (以下簡稱本法) 第十條訂定之。本法所稱入出境,係指入出臺灣地區而言。本法所稱臺灣地區及大陸地區,係指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二條所定之臺灣地區及大陸地區。本法第八條第二項所稱現役軍人,係指軍事審判法第二條及第三條所列之人。本法四條所定入出境航空器及其載運人員﹑物品之檢查,依左列規定實施:一航空器:得作清艙檢查。出境之航空器於旅客進入後,須經核對艙單、清點人數相符,並經簽署後,始準起飛。二進出航空站管制區之人員、車輛及其所攜帶、載運之物品,應經檢查,憑相關證件進出。三旅客、機員:實施儀器檢查或搜尋其身體。搜尋婦女身體,應命婦女行之,但不能由婦女行之者,不在此限。四旅客、機員手提行李:應由其自行開啟接受檢查。五旅客託運之行李:經檢查送入機艙後,如該旅客不進入航空器時,其託執行李應予取下,始準起飛。但經航空公司具結保證安全者,不在此限。六空運出口物件:於航空器出境前接受檢查。過境之旅客,非經檢查許可,不得會晤境內人員及接受物品。第一項第二款所稱相關證件,由各主管機關核發。空運進口貨物於提領前,必要時得會同海關人員實施檢查。本法第四條所定入出境船舶、其他運輸工具及其載運人員、物品之檢查,依左列規定實施:一船舶及其他運輸工具:核對證照與艙單,並得作清艙檢查。二旅客、船員、漁民及其行李、物件:準用前條第一項第二款至第五款之規定檢查。三進口之貨櫃:得於目的地實施落地檢查。本法第四條所定航行境內航空器及其載運人員﹑物品之檢查準用第十九條第一項之規定辦理;旅客於登機時,並得查驗身分證明。本法第四條所定航行境內船舶及其載運人員、物品之檢查,準用第二十條規定辦理;旅客於登船時,並得查驗身分證明。進出漁港及海岸之漁船、舢舨、膠筏、竹筏及其他經主管機關核准營運之水上運輸工具,得查驗有關證件,並檢查船體及其載運物件。前項水上運輸工具,應在設籍港或核定處所進出、接受檢查。但因不可抗力或緊急情事,得在設籍港或核定處所以外之地區進出、接受檢查。海岸巡防機關人員於執行前二項檢查,發見有犯罪嫌疑時,得行使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條第一項第三款及第二百三十一條第一項第三款所定職權。航行臺灣地區境內之河、溪、湖、潭、水庫等水域之船舶、舢舨、膠筏、竹筏、遊艇及其他水上運輸工具,有檢查之必要時,準用前條之規定。本法第五條第一項所定海岸管制區,由國防部會同內政部根據海防實際需要,就臺灣地區海岸之海水低潮線以迄高潮線起算五百公尺以內之地區及近海沙洲劃定公告之。前條海岸管制區,依其性質分為左列二種:一海岸經常管制區:為確保海防安全,經常實施管制之地區。二海岸特定管制區:於規定時間內,開放供人民從事觀光、旅遊、岸釣及其他正當娛樂等活動之地區。前項管制區設定檢查哨,由海防部隊執行檢查、管制任務。人民入出海岸管制區,應向該管軍事機關申請許可。經查驗證明檔案或經查證確有入出之必要者,得予許可。人民入出海岸管制區,有左列情形之一者,無須申請許可:一在規定開放時間內,入出海岸特定管制區者。二戶籍設於海岸管制區或依法得使用之土地、漁塭或廠場位於海岸管制區者,得憑身分證明檔案經查及後入出。三當地漁民入出海岸管制區之海岸捕魚、繁殖或採收海產者,得憑身分明檔案經查驗後入出。四因公務需要入出海岸管制區者,得憑各該主管機關之證明檔案連同身分證明檔案經查驗後入出。五司法、軍法或治安人員,因公入出海岸管制區者,得憑服務證件經查驗後入出。六選務、監察人員及依法登記之候選人、助選員、宣傳車駕駛,於公職人員競選活動期間,得憑身分證明檔案經查驗後入出其選舉區所在之海岸管制區。七因不可抗力或緊急情事而有入出海岸管制區之必要者,得憑身分證明檔案經查驗後入出。本法第五條第一項所定山地管制區,由國防部會同內政部根據維護山地治安需要,就臺灣地區各山地鄉行政區內之山地劃定公告之。前條山地管制區,依其性質分為左列二種:一 山地經常管制區:為維護山地治安,經常實施管制之地區。二 山地特定管制區:具有遊憩資源得提供人民從事觀光、旅遊及其他正常娛樂活動,基於維護山地治安有必要實施管制之地區。前項管制區設定檢查所,由警察機關執行檢查、管制任務。人民入出山地經常管制區,應向內政部警政署或該管警察局、警察分局、分駐所、派出所,或國家公園警察隊、小隊申請許可,經查驗證明檔案或查證確有入出之必要者,得予許可。人民入出山地特定管制區,應向內政部警政署或該管警察局、警察分局、分駐所、派出所、檢查所或國家公園警察隊、小隊或指定之處所申請許可,經查驗身分證明檔案後予以許可。人民入出山地管制區,有左列情形之一者,無須申請許可:一 具有原住民身分者,得憑身分證明檔案經查驗後入出。二 平地人民戶籍設於山地管制區或依法得使用之土地或廠場位於山地管制區者,得憑身分證明檔案經查驗後入出設籍或工作之山地管制區。三 因公務需要入出山地管制區者,得憑各該主管機關之證明檔案連同身分證明檔案經查驗後入出。四 司法、軍法或治安人員,因公入出山地管制區者,得憑服務證件經查驗後入出。五 選務、監察人員及依法登記之候選人、助選員、宣傳車駕駛,於公職人員競選活動期間,得憑身分證明檔案經查驗後入出其選舉區所在之山地管制區。六 因不可抗力或緊急情事而有入出山地管制區之必要者,得憑身分證明檔案經查驗後入出。本法第五條第一項所定重要軍事設施管制區,由國防部會同內政部根據軍事設施安全需要,就重要軍事設施所在地及其週邊地區劃定公告之。前條重要軍事設施管制區,依其性質分為左列七種:一 軍用飛機場。二 飛機戰備跑道。三 飛彈基地。四 永久性國防工事。五 具危險性之軍事訓練、試驗場地或阻絕設施。六 具爆炸危險性之軍事工廠、倉庫及油泵站。七 軍用固定性重要通訊電子設施。前項管制區得設定檢查哨,由該管軍事機關執行檢查、管制任務。人民入出前條管制區內之重要軍事設施所在地,應向該管軍事機關申請許可。但於限制時間外,入出飛機戰備跑道、軍事訓練或試驗場者,無須申請許可。為避免變更地形、地貌、妨害作戰效能或重要軍事設施安全,得由國防部會同內政部及有關機關在管制區內指定一定範圍實施禁建、限建。海岸管制區之禁建,係指禁止一切建築物之建造;限建,係指限制原有建築物之增建、改建或限制建築物之高度或面積。在海岸管制區開發海埔新生地或探礦、土、砂石或砍伐林木致有影響海岸管制區內軍事訓練、試驗場地,或原有作戰工事效能之虞者,除依有關法令申請外,並應徵得該管軍事機關之同意。山地管制區之建築管理,依有關法令之規定。但於軍事上確有必要時,得指定一定範圍實施禁建、限建。在山地管制區內開闢道路,致有影響原檢查所檢查、管制或原有作戰工事效能之虞者,除依有關法令申請外,並應徵得該管警察機關之同意。重要軍事設施管制區之禁建,係指禁止一切建築物之建造、各種堆積物之堆置或架空線路之架設;限建,係指限制原有建築物之增建、改建或限制建築物、堆積物或架空線路之高度或面積。在重要軍事設施管制區設定電信、電力設施,致有影響重要軍事設施安全之虞者,除依有關法令申請外,並應徵得該管軍事機關之同意。直轄市、縣 (市) (局) 主管建築機關受理於築建、限建範圍內之建築執照申請時,應先徵得該管軍事或警察機關同意後始得核發執照。但原有建築物依原面積及高度改建或修建者不在此限。本法第九條第一款軍事審判程式尚未終結之刑事案件,於解嚴之日,依左列規定處理之:一偵查或再議中案件,移送該管檢察官。二初審﹑覆判或抗告中案件,尚未裁判或裁判尚未確定者,移送該管法院。三聲請再審或開始再審中案件,尚未裁判或裁判尚未確定者,移送該管法院。四聲請非常審判案件,移送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總長;已提起非常審判尚未判決者,移送最高法院。解嚴後,對本法第九條第二款之刑事確定裁判,聲請再審或非常上訴者,依刑事訴訟法規定處理。解嚴後,軍事檢察官發見本法第九條第二款之刑事確定裁判,有再審或非常上訴之原因者,應即呈請該管長官函請該管檢察官或最高法院檢察署檢察總長依刑事訴訟法規定處理。本法第九條第三款確定之刑事裁判,尚未執行或在執行中者,於解嚴之日,移送該管檢察官指揮執行。依前項規定移送執行中之受刑人時,應將行刑累進處遇有關檔案,一併移送。受移送之監獄應將受刑人照原級編列,並適用監獄行刑法等有關規定辦理。軍事審判機關審判本法第八條第二項但書之刑事案件,於解嚴之日,其軍事審判程式尚未終結或刑事裁判已確定而有再審或非常上訴之原因者,準用第四十四條、第四十五條之規定。本細則所定事項之作業規定及書表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依本細則發給之許可證得收取費用。其費額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前項費用之收繳應依預算程式辦理。本細則自國家安全法施行之日施行。本細則修正條文自發布日施行。
363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63
國籍法施行細則 (民國93年)
1
本細則依國籍法 (以下簡稱本法) 第二十二條規定訂定之。依本法規定申請歸化、喪失、回復國籍或撤銷國籍之喪失者,由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親自申請。申請歸化、喪失、回復國籍或撤銷國籍之喪失,向國內住所地戶政事務所為之,層轉直轄市、縣 (市) 政府轉內政部許可。申請喪失國籍或撤銷國籍之喪失,申請人居住國外者,得向駐外使領館、代表處、辦事處或其他外交部授權機構 (以下簡稱駐外館處) 為之,由駐外館處送外交部轉內政部許可。申請喪失國籍而有本法第十二條第一款但書規定情形者,應向駐外館處為之,由駐外館處送外交部轉內政部許可。申請之方式或要件不備,其能補正者,應通知申請人限期補正;屆期不補正、補正不全或不能補正者,駁回其申請。內政部辦理前項規定之業務,必要時得委由其他相關機關執行之。本法所稱無國籍人,指任何國家依該國法律,認定不屬於該國國民者。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得認定為無國籍人:一、持外國政府核發載明無國籍之旅行身分證件者。二、符合入出國及移民法第十六條第二項規定之泰國、緬甸或印尼地區無國籍人民,持有載明無國籍之外僑居留證者。三、其他經內政部認定者。本法第三條至第五條及第十五條所稱於中華民國 (以下簡稱我國) 領域內有住所,指以久住之意思,住於我國領域內,且持有有效之外僑居留證或外僑永久居留證者。本法第三條至第五條所定合法居留期間之計算,包括本法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二月九日修正施行前已取得外僑居留證或外僑永久居留證之合法居留期間。申請人具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其持有外僑居留證或外僑永久居留證之居留期間,不列入前項所定合法居留期間之計算:一、經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許可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款規定之工作者。二、在臺灣地區就學者。三、以前二款之人為依親物件而取得外僑居留證者。本法第三條至第五條所稱居留之事實繼續五年以上、居留之事實繼續三年以上或居留繼續十年以上,指其居留期間自申請歸化時,往前推算五年、三年或十年之期間,應為連續且不中斷。本法第三條第四款所定有相當之財產或專業技能,足以自立,或生活保障無虞,其規定如下:一、以我國國民配偶之身分申請歸化或回復國籍者,應具備下列情形之一:(一) 最近一年於國內平均每月收入逾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公告基本工資二倍者。(二) 最近一年於國內金融機構儲蓄存款,逾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公告基本工資二十四倍者。(三) 其他經內政部認定者。二、以前款以外情形申請歸化或回復國籍者,應具備下列情形之一:(一) 最近一年於國內平均每月收入逾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公告基本工資二倍者。(二) 國內之動產及不動產估價總值逾新臺幣五百萬元者。(三) 入出國及移民法第二十三條第三項第二款所定為我國所需高科技人才,經許可在臺灣地區永久居留。(四) 其他經內政部認定者。前項第一款第一目及第二款第一目所定收入,申請人得檢附最近一年度各類所得扣繳暨免扣繳憑單、納稅證明書或其他相關證明檔案證明之。第一項第一款第一目、第二目、第二款第一目、第二目所定金額之計算,包含其在臺灣地區配偶或父母之收入或財產。依本法第三條至第五條或第七條規定申請歸化者,應填具申請書,並檢附下列檔案:一、無國籍、喪失原有國籍之證明檔案,或依本法第九條但書規定,由外交機關出具查證屬實之文書。二、有效之外僑居留證或外僑永久居留證。三、外國人居留證明書及入出國日期證明書。四、原屬國警察紀錄證明或其他相關證明檔案及在我國居住期間之警察刑事紀錄證明。但未滿十四歲者,免附。五、相當之財產或專業技能,足以自立,或生活保障無虞之證明。但申請隨同歸化之未婚未成年子女,免附。六、未婚未成年人附繳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證明;未婚未成年男子年滿十八歲、女子年滿十六歲者,並檢附單身證明。七、其他相關身分證明檔案。依本法第四條第一項第一款規定申請歸化,其外僑居留證之居留事由為依親者,得免附前項第四款所定原屬國警察紀錄證明或其他相關證明檔案。第一項第七款所定證明檔案,指下列各款檔案之一:一、辦妥結婚登記或收養登記之戶籍謄本。二、未能檢附前款戶籍謄本者,檢附結婚證明檔案或我國法院收養裁定及其確定證明書。三、出生證明或親子關係之相關身分證明檔案。依本法第六條規定申請歸化者,應填具申請書,並檢附下列檔案:一、殊勳相關證明檔案。二、無國籍、喪失原有國籍之證明檔案,或依本法第九條但書規定,由外交機關出具查證屬實之文書。三、其他相關身分證明檔案。外國人為提出本法第九條規定之喪失其原有國籍之證明,得填具申請書,並檢附第八條第一項第二款至第七款或前條第一款、第三款所定檔案,向國內住所地戶政事務所為之,轉直轄市或縣 (市) 政府核發準歸化中華民國國籍證明。前項所定準歸化中華民國國籍證明之有效期限為一年,僅供外國人持憑向其原屬國政府申辦喪失原有國籍,不作為已歸化我國國籍之證明。依本法第十一條規定申請喪失國籍者,應填具申請書,並檢附下列檔案:一、具有我國國籍之證明。二、警察刑事紀錄證明。但未滿十四歲或未曾於國內設有戶籍者,免附。三、無欠繳稅捐及租稅罰鍰之證明。四、未成年人附繳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證明。五、役齡男子附繳退伍、除役、退役或免服兵役證明。六、其他相關身分證明檔案。前項第一款所稱證明,指下列各款檔案之一:一、戶籍謄本。二、國民身分證。三、戶口名簿。四、護照。五、國籍證明書。六、華僑登記證。七、華僑身分證明書。八、父母一方具有我國國籍證明及本人出生證明。九、其他經內政部認定之證明檔案。前項第七款所定華僑身分證明書,不包括檢附華裔證明檔案向僑務委員會申請核發者。第一項第六款所稱證明檔案,指下列各款所定檔案之一:一、國內有戶籍者,檢附辦妥結婚登記、認領登記或收養登記之戶籍謄本。二、未能檢附前款所定戶籍謄本者,檢附結婚證明檔案、符合我國及外國法律認領有效成立之證件或我國法院收養裁定及其確定證明書。三、依本法第十一條第一項第五款或第二項規定申請者,其在國內有戶籍者,應另檢附戶籍謄本。四、本法第十二條第一款但書規定之僑居國外國民,應另檢附入出國日期證明書、遷出國外戶籍謄本及僑居國外身分證明等相關身分證明檔案。本法第十二條第一款但書所稱僑居國外國民,在年滿十五歲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遷出國外者,指僑居國外國民在年滿十五歲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出國,且其戶籍資料已載明遷出國外日期者。依本法第十四條規定申請撤銷國籍之喪失者,應填具申請書,並檢附下列檔案:一、喪失國籍許可證書。二、原擬取得該外國國籍之政府所核發之駁回、同意撤回其申請案或其他未取得該國國籍之相關證明檔案。三、未成年人附繳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證明。前項第二款未取得外國國籍之事實,經內政部認有查證之必要時,得轉請外交部查明。依本法第十五條或第十六條規定申請回復國籍者,應填具申請書,並檢附下列檔案:一、有效之外僑居留證或外僑永久居留證。二、原屬國警察紀錄證明或其他相關證明檔案及喪失國籍後在我國居住期間之警察刑事紀錄證明。但未滿十四歲者,免附。三、相當之財產或專業技能,足以自立,或生活保障無虞之證明。但申請隨同回復國籍之未成年子女,免附。四、未成年人附繳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證明。五、其他相關戶籍或身分證明檔案。依本法申請歸化、喪失或回復國籍經許可者,由內政部核發歸化、喪失或回復國籍許可證書。歸化、喪失或回復國籍許可證書汙損或滅失者,得填具申請書,並檢附下列檔案,申請換發或補發:一、汙損之證書。但申請補發者,免附。二、相關戶籍或身分證明檔案。依前項規定所為之申請,得由原核轉機關層轉內政部或逕向內政部換發或補發。但依第十三條規定同時申請撤銷國籍之喪失者,無庸換發或補發其喪失國籍許可證書。依本細則規定應繳附之檔案為外文者,須附中文譯本。前項所定檔案係在外國駐華使領館或授權代表機構製作者,應經外交部驗證;在國外製作者,應經駐外館處認證及外交部複驗。但依第二條第三項、第四項規定向駐外館處申請,送外交部轉內政部許可者,免經外交部複驗。第一項所定中文譯本,除由駐外館處認證外,得由我國公證人認證。本法第二十條第一項所稱各該機關,指有權進用該公職人員之機關。本法第二十條第一項所定中華民國國民取得外國國籍者,不得擔任中華民國公職之規定,於外國人取得我國國籍,仍保留外國國籍者,亦適用之。本法第二十條第一項但書及第二項所列職務之人員,由各該管主管機關認定之。本細則自發布日施行。
364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64
試辦金門馬祖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 (民國94年2月)
1
本辦法依離島建設條例第十八條及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以下簡稱本條例) 第九十五條之一第二項規定訂定之。依本辦法試辦通航之港口,由交通部報請行政院指定為離島兩岸通航港口後,公告之。中華民國船舶或大陸船舶經申請許可,得航行於離島兩岸通航港口與經交通部核定之大陸地區港口間;外國籍船舶經特許者,亦同。大陸船舶入出離島兩岸通航港口及在港口停泊期間應遵行之相關事項,得由交通部或有關機關另定之。經營離島兩岸通航港口與大陸地區港口間之定期固定航線業務者,依航業法向當地航政主管機關申請,核轉交通部許可後,始得航行。大陸地區之船舶運送業應委託在臺灣地區船務代理業,申請前項許可。經營前條業務以外之不定期航線業務者,應逐船逐航次專案向離島兩岸通航港口之航政機關申請許可,始得航行。本辦法施行前已設籍金門、馬祖之漁船,經依船舶法申請變更用途,並於登出漁業執照或獲準休業後,得向當地縣政府申請許可從事金門、馬祖與大陸兩岸間之水產品運送;其許可條件,由當地縣政府定之。前項以船舶經營水產品運送而收取報酬者,應另依航業法及其相關法規規定,向航政主管機關申請營業許可。第一項已設籍金門、馬祖之漁船,經許可得航行至大陸地區,其許可條件,由當地縣政府擬訂,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定 。船舶入出離島兩岸通航港口,應依指定之航道航行。前項航行航道,由交通部會同相關機關劃設並公告之。船舶違反第一項規定者,得廢止其航行許可,並按其情節,得對所屬船舶所有人申請船舶航行案件,不予許可 。船舶入出離島兩岸通航港口,應開啟國際海事通訊頻道,並依交通部規定,於一定期限內裝設船位自動回報系統或電子識別裝置。船舶入出離島兩岸通航港口,港務及棧埠管理相關業務,應依各該港口港務及棧埠管理規定辦理。在金門、馬祖設有戶籍六個月以上之臺灣地區人民,得向內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在金門、馬祖所設服務站 (以下簡稱服務站) 申請許可核發入出境許可證,經查驗後由金門、馬祖入出大陸地區。臺灣地區人民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向服務站申請許可於護照加蓋章戳,持憑經查驗後由金門、馬祖入出大陸地區:一、經經濟部許可在大陸地區投資之事業,其負責人與所聘僱員工,及其配偶、直系血親。二、在大陸地區投資事業負責人及所聘僱員工之子女,或為外商在大陸地區所聘僱臺籍員工之子女,於金門、馬祖就學者,及其直系血親。三、在大陸地區福建出生或籍貫為大陸地區福建之榮民。四、與前項人民同行之配偶、直系親屬、二親等旁系血親及其配偶;或與前款人民同行之配偶、直系血親。五、與在大陸地區福建設有戶籍大陸配偶同行之臺灣地區配偶或子女;該大陸配偶經申請定居取得臺灣地區人民身分者,其同行之臺灣地區配偶或子女,亦同。前二項人民有入出國及移民法第六條第一項各款情形者,不予許可;已許可者,得撤銷或廢止其許可。第一項人民戶籍遷出金門、馬祖者,廢止其許可。第一項及第二項人民具役男身分者,應先依役男出境處理辦法規定辦理役男出境核准。具公務員身分或本條例第九條第四項第二款至第四款人員,除有下列情形外,應依臺灣地區公務員及特定身分人員進入大陸地區許可辦法規定辦理:一、服務於金門、馬祖當地縣級以下機關薦任第九職等或相當薦任第九職等以下及縣營事業單位,且在金門、馬祖設有戶籍六個月以上人員,除警察人員及涉及國家安全或機密科技研究者外,經所屬縣政府、縣議會同意後,得申請許可由金門、馬祖進入大陸地區。二、前款以外各機關 (構) 及警察機關服務於金門、馬祖薦任第九職等或相當薦任第九職等以下,未涉及國家機密或科技研究,且在金門、馬祖設有戶籍六個月以上人員,經所屬中央主管機關或其授權機關 (構) 同意,得申請許可由金門、馬祖進入大陸地區。但國家安全域性、國防部、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法務部調查局及所屬各級機關人員,不適用之。經許可在金門、馬祖居留或永久居留六個月以上者,得憑相關入出境證件,經查驗後由金門、馬祖進入大陸地區。經金門、馬祖公立醫院證明需緊急赴大陸地區就醫者,及其同行照料之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姊妹或醫護人員,不受第一項設有戶籍或前項居留之限制。下列各款情形,向內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申請專案許可於護照加蓋章戳,得持憑經查驗後由金門、馬祖入出大陸地區:一、處理試辦通航事務或相關人員。二、從事與試辦通航業務有關之航運、商貿活動企業負責人。三、在金門、馬祖出生或於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曾在金門、馬祖設有戶籍之臺灣地區人民,及與其同行之配偶、直系親屬、二親等旁系血親及其配偶,從事下列團體交流活動者:(一) 人數在十人以上,經由主管機關立案並成立達一年以上之金門、馬祖同鄉會團體申請,赴大陸地區進行團體交流活動者。(二) 參與前條第一項人民赴大陸地區之團體交流活動者。但其人數不得逾全體人數二分之一。四、臺灣本島或澎湖人員,經檢具航空公司包機合約檔案,包機前往金門或馬祖,轉搭船舶進入大陸地區從事宗教或其他專業交流活動者。五、服務於金門、馬祖各機關之政務人員或簡任第十職等或相當簡任第十職等以上,且在金門、馬祖設有戶籍六個月以上公務員,申請赴大陸地區從事交流活動者。臺灣地區人民在大陸地區因天災、重病或其他特殊事故,有由金門、馬祖返回必要者,得向內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申請專案許可,由大陸地區進入金門、馬祖。依第十條第一項規定許可者,核發三年效期多次入出境許可證;依第十條第五項及第十條之一第一項第五款規定許可者,核發一個月效期單次入出境許可證;依第十條第二項第一款至第三款規定許可者,於護照加蓋一年效期多次入出章戳;依第十條之一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四款、第二十條及第二十條之一規定許可者,於護照加蓋一個月效期單次入出章戳;其餘於護照加蓋六個月效期單次入出章戳。臺灣地區人民在經政府核准往返金門、馬祖與大陸地區航行之船舶服務之船員或服務於船舶之人員,因航行任務進入大陸地區者,得持憑主管機關核發之證件,經查驗或檢查後,由金門、馬祖入出大陸地區。大陸地區人民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申請許可入出金門、馬祖:一、探親:其父母、配偶或子女在金門、馬祖設有戶籍。二、探病、奔喪:其二親等內血親、繼父母、配偶之父母、配偶或子女之配偶在金門、馬祖設有戶籍,因患重病或受重傷,而有生命危險,或年逾六十歲,患重病或受重傷,或死亡未滿一年。但奔喪得不受設有戶籍之限制。三、返鄉探視:在金門、馬祖出生及其隨行之配偶、子女。四、商務活動:大陸地區福建之公司或其他商業負責人。五、學術活動:在大陸地區福建之各級學校教職員生。六、就讀推廣教育學分班:受僱於經經濟部許可在大陸地區福建投資之事業,且在該事業任職達一年以上。七、宗教、文化、體育活動:在大陸地區福建具有專業造詣或能力。八、交流活動:經內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會同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九、旅行:經交通部觀光局許可,在金門、馬祖營業之綜合或甲種旅行社代申請。前項第九款應組團辦理,每團人數限十人以上二十五人以下,整團同時入出,不足十人之團體不予許可,並禁止入境。第一項各款每日許可數額,由內政部公告之。大陸地區人民於金門、馬祖海域,因突發之緊急事故,得申請救助進入金門、馬祖避難。依第一項或前項規定申請者,其停留地點以金門、馬祖為限。在金門、馬祖出生之華僑申請返鄉探視,準用大陸地區人民之規定辦理。海外華僑團體經金門、連江縣政府邀請參加重要節日之交流活動者,得申請單次由大陸地區入出金門、馬祖;每團申請人數應在十人以上,實際入出應在五人以上。依前二項規定入境之人員,其停留地點以金門、馬祖為限。依第十二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八款及前條第一項規定申請者,應由金門、馬祖親屬、同性質廠商、學校或相關之團體備申請書及相關證明檔案,向服務站代申請進入金門、馬祖,並由其親屬或負責人擔任保證人;第十二條第四項情形,由救助人代申請之。依第十二條第一項第九款規定申請者,應由代申請之綜合或甲種旅行社備申請書及團體名冊,向服務站申請進入金門、馬祖,並由負責人擔任保證人。大陸地區人民依第十二條規定申請經許可者,發給往來金門、馬祖入出境許可證,有效期間自核發日起十五日或三十日,由當事人持憑連同大陸居民身分證或其他足資證明居民身分之檔案,經服務站查驗後進入金門、馬祖。以就讀推廣教育學分班事由申請者,得核發往來金門、馬祖單次或一年效期多次入出境許可證。以旅行事由進入金門、馬祖者,停留期間自入境之次日起不得逾二日;依其他事由進入金門、馬祖者,停留期間自入境之次日起不得逾六日。經許可進入金門、馬祖之大陸地區人民,因疾病住院、災變或其他特殊事故,未能依限出境者,得向服務站申請延期停留,每次不得逾七日。在停留期間之相關費用,由代申請人代墊付。其係以旅行事由進入者,應申請入出境許可證持憑出境。經許可進入金門、馬祖之大陸地區人民,需過夜住宿者,應由代申請人檢附經入境查驗之入出境許可證,向當地警察機關 (構) 辦理流動人口登記。大陸地區人民經依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許可辦法或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留或定居許可辦法規定許可進入臺灣地區,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持入出境許可證,經服務站查驗後入出金門、馬祖:一、來臺地址為金門、馬祖或澎湖。二、臺灣地區人民之配偶在大陸地區福建設有戶籍。三、前款人民之同行子女。前項第一款及第二款人員,經申請定居取得臺灣地區人民身分者,得向內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申請許可核發入出境許可證或於護照加蓋章戳,持憑經查驗後由金門、馬祖入出大陸地區。依大陸地區專業人士來臺從事專業活動許可辦法規定申請許可來臺者,不適用第一項規定。大陸地區人民在經政府核准往返金門、馬祖與大陸地區航行之船舶服務之船員或服務於船舶之人員,因航行任務抵達離島兩岸通航港口,須離開港區臨時停留者,得由所屬之船舶運送業者在金門、馬祖之船務代理業者,向服務站代申請臨時停留許可證,並經查驗後進入金門、馬祖,停留期間不得逾船舶靠泊港口期間。大陸地區人民在中共黨務、軍事、行政或其他公務機關任職者,申請進入金門、馬祖,得不予許可;已許可者,得撤銷或廢止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亦同:一、參加暴力或恐怖組織,或其活動。二、涉有內亂罪、外患罪重大嫌疑。三、涉嫌重大犯罪或有犯罪習慣。四、曾未經許可入境。五、曾經許可入境,逾停留期限。六、曾從事與許可目的不符之活動或工作。七、曾有犯罪行為。八、有事實足認為有危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之虞。九、患有足以妨害公共衛生或社會安寧之傳染病、精神病或其他疾病。十、其他曾違反法令規定情形。有前項第四款情形者,其不予許可期間至少為二年;有前項第五款或第六款情形者,其不予許可期間至少為一年。進入金門、馬祖之大陸地區人民,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治安機關得以原船或最近班次船舶逕行強製出境。但其所涉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式者,應先經司法機關之同意:一 未經許可入境者。二 經許可入境,已逾停留期限者。三 從事與許可目的不符之活動或工作者。四 有事實足認為有犯罪之虞者。五 有事實足認為有危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之虞者。六 患有足以妨害公共衛生或社會安寧之傳染病、精神病或其他疾病者。大陸地區人民經依第十二條規定申請許可進入金門、馬祖,而有逾期停留、未辦理流動人口登記或從事與許可目的不符之活動或工作者,其代申請人、綜合或甲種旅行社,內政部得視情節輕重,一年以內不受理其代申請案件;其已代申請尚未許可之案件,不予許可。未依限帶團全數出境之綜合或甲種旅行社,亦同。大陸地區船員或服務於船舶之人員經許可臨時停留,違反第十六條規定者,該船舶所屬之船舶運送業者在金門、馬祖之船務代理業者,六個月內不得以該船舶申請大陸地區船員或服務於船舶之人員臨時停留。金門、馬祖之旅行業辦理接待大陸地區人民來金門、馬祖旅行業務,其監督管理,由交通部或其授權之機關辦理。中華民國船舶有專案申請由臺灣本島航行經金門、馬祖進入大陸地區必要時,應備具船舶資料、活動名稱、預定航線、航程及人員名冊,向主管機關申請航行許可及核發入出境證件;船舶經金門、馬祖應停泊,人員並應上岸,經查驗船舶航行檔案及人員入出境證件後,得進入大陸地區。前項專案核准,由交通部會同有關機關辦理。依本辦法試辦通航期間,基於大陸政策需要,中華民國船舶得經交通部專案核准由澎湖航行進入大陸地區。前項大陸政策需要,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會同相關機關審酌國家安全及兩岸情勢,報請行政院核定之。依第一項專案核准者,準用第三條、第五條、第七條至第二十條、第二十六條規定辦理。金門、馬祖與大陸地區貿易,得以直接方式為之,並應依有關法令取得許可或免辦許可之規定辦理。大陸地區物品,不得輸入金門、馬祖。但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一 經濟部公告準許金門、馬祖輸入專案及其條件之物品。二 財政部核定並經海關公告準許入境旅客攜帶入境之物品。三 其他經經濟部專案核准之物品。前項各款物品,經濟部得停止其輸入。經濟部依前條第一項第一款公告準許輸入之大陸地區物品,包括下列各項:一、參照臺灣地區準許間接輸入之專案。二、金門、馬祖當地縣政府提報,並經貨品主管機關同意之專案。輸入第二十二條第一項之物品,應向經濟部申請輸入許可證。但經經濟部公告免辦輸入許可證之專案,不在此限。金門、馬祖之物品輸往大陸地區,於報關時,應檢附產地證明書。但經經濟部公告免附產地證明書之專案,不在此限。前項產地證明書之核發,經濟部得委託金門、馬祖當地縣政府辦理。金門、馬祖與大陸地區運輸工具之往來及貨物輸出入、攜帶或寄送,以進出口論;其運輸工具、人員及貨物之通關、檢驗、檢疫、管理及處理等,依有關法令規定辦理。前項進口物品未經許可,不得轉運金門、馬祖以外之臺灣地區;金門、馬祖以外之臺灣地區物品,未經許可,不得經由金門、馬祖轉運大陸地區。違者,依海關緝私條例第三十六條至第三十九條規定處罰。前項許可條件,由經濟部公告之。金門、馬祖私運、報運貨物進出口之查緝,依海關緝私條例之規定;離島兩岸通航港口,就通航事項,準用通商口岸之規定。自金門、馬祖郵寄或旅客攜帶進入臺灣本島或澎湖之少量自用大陸地區物品,其品目及數量限額如附表。前項郵寄或旅客攜帶之大陸地區物品,其專案、數量超過前項限制範圍者,由海關依關稅法第七十七條規定處理。金門、馬祖之金融機構,得與大陸地區福建之金融機構,從事匯款及進出口外匯業務之直接往來,或透過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以外之第三地區金融機構,從事間接往來。前項直接往來業務,應報經財政部洽商中央銀行後許可之;直接往來及間接往來之幣別、作業規定,由財政部洽商中央銀行後定之。第一項之匯款金額達中央銀行所定金額以上者,金融機構應確認與該筆匯款有關之證明檔案後,始得辦理。金門、馬祖之金融機構辦理大陸地區人民之外幣現鈔或旅行支票結售、結購規定,由中央銀行定之。為防杜大陸地區疫病蟲害人侵,動植物防疫檢疫機關得在金門、馬祖設定檢疫站。運往或攜帶至金門、馬祖以外臺灣地區之動植物及其產品,應於運出金門、馬祖前,由所有人或其代理人向動植物防疫檢疫機關申請檢查,未經檢查合格或經檢查不合格者,不得運出。前項動植物及其產品,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定之。運往金門、馬祖以外臺灣地區之動物,其所有人或管理人應詳實記錄畜牧場內動物之異動、疫情、免疫、用藥等資料,經執業獸醫師簽證並儲存二年以上,所在地動物防疫機關應不定時檢查畜牧場之疾病防疫措施及有關紀錄。運往或攜帶至金門、馬祖以外臺灣地區之動植物及其產品經檢查結果,證明有罹患、疑患、可能感染動物傳染病或疫病蟲害存在時,動植物防疫檢疫機關得將該動物、植物或其產品連同其包裝、容器,予以消毒或銷燬;其費用由所有人負擔。我國軍艦進出離島兩岸通航港口港區,由地區軍事機關負責管制;如遇緊急狀況時,有優先進出及繫泊之權利。軍用物資之港口勤務作業及船席指泊,由地區軍事機關及部隊分配船席辦理及清運。國軍各軍事機關及部隊為辦理前二項事務,得協調地區港務機關不定期實施應變演習。為處理試辦通航相關事務,行政院得在金門、馬祖設定行政協調中心,其設定要點由行政院定之。交通部為協調海關檢查、入出境證照查驗、檢疫、緝私、安全防護、警衛、商品檢驗等業務與相關之管理事項,得設定離島兩岸通航港口檢查協調中心;其設定要點,由交通部另定之。本辦法試辦期間,如有危害國家利益、安全之虞或其他重大事由時,得由行政院以命令終止一部或全部之實施。依第十條至第二十條之一規定申請之許可,得收取證照費;其費額由內政部定之。但在金門、馬祖、澎湖設有戶籍六個月以上者免收費。本辦法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
365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65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民國94年2月)
1
本規則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九十二條第一項規定訂定之。本規則所用名詞釋義如左:一 汽車:指在道路上不依軌道或電力架線而以原動機行駛之車輛 (包括機器腳踏車) 。二 客車:指載乘人客四輪以上之汽車。三 貨車:指裝載貨物四輪以上之汽車。四 客貨兩用車:指兼載人客及貨物之汽車。五 代用客車:指不載貨時代替客車使用之貨車。六 幼童專用車:指專供載運未滿七歲兒童之客車。七 特種車:指有特種裝置供專門用途而異於一般汽車之車輛,包括吊車、救濟車、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憲警巡邏車、工程車、教練車、殘障用特製車、灑水車、郵車、垃圾車、清掃車、水肥車、囚車、殯儀館運靈車及經交通部核定之其他車輛。八 曳引車:指專供牽引其他車輛之汽車。九 拖車:指由汽車牽引,其本身並無動力之車輛;依其重量等級區分,總重七百五十公斤以上者為重型拖車,未滿七百五十公斤者為輕型拖車。一○ 全拖車:指具有前後輪,其前端附掛於汽車之拖車。一一 半拖車:指具有後輪,其前端附掛於曳引車第五輪之拖車。一二 拖架:指專供裝運十公尺以上超長物品並以物品本身連結曳引車之架形拖車。一三 聯結車:指汽車與重型拖車所組成之車輛。一四 全聯結車:指一輛曳引車或一輛汽車與一輛或一輛以上重型全拖車所組成之車輛。一五 半聯結車:指一輛曳引車與一輛重型半拖車所組成之車輛。一六 車重:指車輛未載客貨及駕駛人之空車重量。一七 載重:指車輛允許載運客貨之重量。一八 總重:指車重與載重之全部重量。一九 總聯結重量:指曳引車及拖車之車重與載重之全部重量。二○ 雙軸軸組:兩個車軸其相鄰車軸中心點之距離小於二‧四公尺,且由廠商宣告所形成之車軸組合。二一 參軸軸組:三個車軸其相鄰車軸中心點之距離小於二‧四公尺,且由廠商宣告所形成之車軸組合。二二 第五輪載重量:指曳引車轉盤所承受之重量。二三 市區雙層公車:指具有上下兩層座位及通道,專供市區汽車客運業作為公共汽車使用之客車。前項第一款所指之汽車,如本規則同一條文或相關條文就機器腳踏車另有規定者,係指除機器腳踏車以外四輪以上之車輛。汽車依其使用性質,分為左列各類:一 客車:(一) 大客車:座位在十座以上或總重量逾三千五百公斤之客車、座位在二十五座以上或總重量逾三千五百公斤之幼童專用車。其座位之計算包括駕駛人、幼童管理人及營業車之服務員在內。(二) 小客車:座位在九座以下之客車或座位在二十四座以下之幼童專用車。其座位之計算包括駕駛人及幼童管理人在內。二 貨車:(一) 大貨車:總重量逾三千五百公斤之貨車。(二) 小貨車:總重量在三千五百公斤以下之貨車。三 客貨兩用車:(一) 大客貨兩用車:總重量逾三千五百公斤,並核定載人座位,或全部座位在十座以上,並核定載重量之汽車。(二) 小客貨兩用車:總重量在三千五百公斤以下,或全部座位在九座以下,並核定載人座位及載重量,其最後一排座椅固定後,後方實際之載貨空間達一立方公尺以上之汽車。四 代用客車:(一) 代用大客車:大貨車兼供代用客車者,為代用大客車,其載客人數包括駕駛人在內不得超過二十五人。(二) 代用小客車:小貨車兼供代用客車者,為代用小客車,其載客人數包括駕駛人在內不得超過九人。五 特種車:(一) 大型特種車:總重量逾三千五百公斤,或全部座位在十座以上之特種車。(二) 小型特種車:總重量在三千五百公斤以下,或全部座位在九座以下之特種車。六 機器腳踏車:(一) 重型機器腳踏車:1 普通重型機器腳踏車:(1) 汽缸總排氣量逾五十立方公分且在二百五十立方公分以下之二輪機器腳踏車。(2) 電動機器腳踏車之馬達及控制器最大輸出馬力逾五馬力且在四十馬力 (HP) 以下之二輪機器腳踏車。2 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1) 汽缸總排氣量逾二百五十立方公分之二輪機器腳踏車。(2) 電動機器腳踏車之馬達及控制器最大輸出馬力逾四十馬力 (HP) 之二輪機器腳踏車。(二) 輕型機器腳踏車:1 汽缸總排氣量在五十立方公分以下之二輪機器踏車。2 電動機器腳踏車之馬達及控制器最大輸出馬力在五馬力 (HP) 以下之二輪機器腳踏車。汽車依其使用目的,分為左列二類:一自用機關、學校、團體、公司、行號或個人自用而非經營客貨運之車輛。二營業汽車運輸業以經營客貨貨運為目的之車輛。汽車駕駛人分類如左:一職業駕駛人指以駕駛汽車為職業者。二普通駕駛人指以駕駛自用車而非駕駛汽車為職業者。慢車種類及名稱如左:一人力行駛車輛:指腳踏車 (含經型式審驗合格以人力為主動力為輔之電動輔助腳踏車,簡稱電動輔助腳踏車) 、三輪貨車、手拉貨車、板車等。二 獸力行駛車輛:指牛車、馬車等。車輛所有人、駕駛人、行人或其他使用道路之行為人,違反本規則之規定者,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之規定處罰;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未規定者,依社會秩序維護法、公路法、市區道路條例及其他有關法律之規定處罰。汽車牌照包括號牌、行車執照及拖車使用證,為行車之許可憑證,由汽車所有人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登記,經清繳其所有違反公路法與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之罰鍰及未繳納之汽車燃料使用費並檢驗合格後發給之。但拖車號牌及拖車使用證得由使用人申請之。汽車號牌之型式、顏色及編號,按其種類由交通部定之。前項汽車號牌之型式、顏色及編號變更時,公路監理機關應通知汽車所有人限期換領新型號牌,逾期未換領又未申請延期者,其牌照不得使用,經再通知逾期仍不換領號牌,其牌照應予登出。汽車牌照不得偽造、變造或矇領,並不得借供他車使用或使用他車牌照行駛。汽車號牌懸掛位置,除原設有固定位置外,應依左列規定懸掛固定:一 汽車號牌每車兩面,應正面懸掛於車輛前後端之明顯適當位置。二 曳引車號牌每車二面,應正面懸掛於車輛前後端之明顯適當位置。三 機器腳踏車及拖車號牌每車一面,應正面懸掛於車輛後端之明顯適當位置。四 汽車及曳引車臨時號牌每車二面,應黏貼於車輛前後端之適當位置,機器腳踏車及拖車臨時號牌每車一面,應黏貼於車輛後端之明顯適當位置。五 汽車及曳引車試車號牌每車二面,應懸掛於車輛前後端明顯適當位置,機器腳踏車及拖車試車號牌每車一面,應懸掛於車輛後端之明顯適當位置。汽車號牌不得變造損毀、塗抹或貼上其他材料、加裝邊框或霓虹燈、裝置旋轉架、顛倒懸掛或以安裝其他器具之方式使不能辨認其牌號,並不得以他物遮蔽,如有汙穢,致不能辨認其牌號時,應洗刷清楚。汽車號牌有裁剪或扭曲懸掛者,以損毀號牌論。汽車行車執照、拖車使用證應隨車攜帶,以備查驗。汽車號牌之一面或二面如遺失或損壞時,汽車所有人應向公路監理機關,重新申領牌照。但汽車號牌遺失者,應檢附警察機關車牌遺失證明單。汽車行車執照或拖車使使證如遺失或損壞時,應由汽車所有人或拖車使用人申請補發或換發。汽車行車執照、拖車使用證每三年換發一次,機器腳踏車行車執照每二年換發一次,自原發照之日起算,期滿前後一個月內,須申請換領新照始得行駛。汽車新領牌照應申請登記。汽車有左列情事之一者,應申請異動登記。一過戶。二變更。三停駛。四復駛。五報廢。六繳銷牌照。七登出牌照。汽車所有人依前條規定申請者,應填具申請書,並依左列規定提出證明檔案:一、以個人名義申請登記者,應繳驗國民身分證或軍人身分證或僑民居留證或有效之汽車駕駛執照。二、以機關、學校或團體名義申請登記者,除應有該機關、學校或團體正式證明檔案外,並應提具財稅機關編配之統一編號。三、以公司、行號名義申請登記者,應繳驗該公司或商業登記證明檔案及營利事業登記證之影本,並應提具財稅機關編配之統一編號,如係以公司、行號之聯絡處、辦事處或通訊處名義登記者,除應憑總公司、行號之證明外,亦應提具總公司、行號之財稅機關編配之統一編號。四、以執行業務者名義申請登記者,應繳驗該執行業務者負責人身分證影本及執業證明檔案或所屬公會出具之證明,並提具統一編號編配通知書。五、個人經營計程車客運業及計程車運輸合作社社員,應繳驗國民身分證、有效營業小客車駕駛人執業登記證及該管公路主管機關核發之同意檔案。前項第一款,以個人名義申請登記,委託汽車買賣業代辦過戶者,得憑車主國民身分證影本及委託汽車買賣業代辦過戶之委託書或當地汽車商業同業公會開具之證明書申請登記,並另繳驗汽車買賣業之營利事業登記證正本、汽車商業同業公會會員證及代辦人身分證正本,始得辦理。以當地汽車商業同業公會開具之證明書申請登記者,其營利事業登記證得以影本審驗。從事汽車運輸業者不得領用與其經營性質相同種類之自用車牌照。但因行政或修護需要者,公路監理機關得以其營業車輛每五十輛發給一付之比例,發給自用小型車牌照一付,十輛以上未滿五十輛者以一付計。自用大客車、自用大貨車、自用大客貨兩用車、自用小貨車或幼童專用車牌照,不得以個人名義申請登記,但以直接從事生產,需裝載本身所需或生產之物品時,經公路監理機關核准,得申請領用自用大貨車、自用小貨車牌照,其審核規定如附件一及附件一之一。申領身心障礙者專用車輛牌照,以個人名義領照使用之自用小型汽車為限,其審核規定如附件一之二。汽車所有人申請新領牌照登記應依左列規定繳驗車輛來歷憑證,經檢驗合格後發給牌照:一 國內製造之車輛,應繳驗車輛出廠與貨物稅完 (免) 稅照證及統一發票。二 國內製造之車身,應繳驗車身出廠與貨物稅完 (免) 稅照證及車身之統一發票。三 進口之車輛:(一) 向貿易商或經銷商購買新車者,應繳驗海關進口與貨物稅完 (免) 稅證明書、出廠證明、貿易商或經銷商開立之統一發票。(二) 購買免稅進口轉售車輛者,應繳驗海關進口與貨物稅完 (免) 稅證明書、補繳貨物稅之完稅照或免稅證明及讓渡書。(三) 公司、行號、法人團體或個人輸入自行使用之車輛,應繳驗海關進口與貨物稅完 (免) 稅證明書及出廠證明。四 機關、學校、團體標售或拍賣者,應繳驗該機關、學校或團體正式證明檔案,其原屬免稅車輛者,並應繳驗補繳貨物稅之完稅照。五 軍用車輛換領普通牌照者,應有軍車管理機關證明檔案及補繳貨物稅之完稅照或免稅證明。國產各式車輛及進口之大型車輛,應經交通部規格審查合格。但國產及進口之新型式車輛,自左列規定日期起,應以車輛型式安全及品質一致性審驗之方式審驗合格:一 除曳引車及重型拖車以外之大型車輛:自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十月二十六日起。二 附掛拖車之小型汽車及輕型拖車:自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三日起。三 曳引車、重型拖車及幼童專用車:自中華民國九十年三月一日起。四 機器腳踏車:自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一月一日起;但汽缸總排氣量逾一百五十立方公分之機器腳踏車自交通部公告開放登檢領照日起。五 除幼童專用車以外之國產小型汽車:自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一月一日起。國產及進口之車輛,自左列規定日期起,均應經車輛型式安全及品質一致性審驗合格,始得辦理新登檢領照:一 除曳引車及重型拖車以外之大型車輛:自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一月一日起。二 曳引車、重型拖車及幼童專用車:自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一月一日起。三 機器腳踏車:自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一月一日起。四 除幼童專用車以外之小型汽車:自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一月一日起。五 在國外已使用之各類進口車輛:自中華民國九十年一月一日起。第二項、第三項經車輛型式安全及品質一致性審驗合格者,由交通部核發車輛型式安全審驗合格證明檔案,其審驗作業要點由交通部定之。公路監理機關辦理車輛發照時,除應查驗第二項、第三項車輛規格審查或審驗合格檔案外,並應依相關規定登記檢驗合格後,始予發照。車輛型式安全及品質一致性審驗及審驗合格證明檔案之核發,交通部得委託車輛專業技術研究機構辦理,並將委託事項及法規依據公告及刊登政府公報或新聞紙。汽車在未領有正式牌照前,如有左列情形之一者,應申領臨時牌照:一駛往海關驗關繳稅。二駛往公路監理機關接受新領牌照前檢驗。三買賣試車時。四因出售或進口由甲地駛往乙地時。五準許過境之外國汽車。汽車臨時牌照使用期限,依左列規定:一依前條第一款至第三款申領者,均不得超過五日。但有正當理由申請再領者,各以一次為限。二依前條第四款申領者,得視行程需要核定。但在同一省市不得超過一五日。三準許過境之外國汽車,應由入境之公路監理機關核發臨時牌照,最多不得超過三個月,並於出境時繳回。臨時牌照使用期限屆滿後,應即將該牌照向公路監理機關繳銷之。領用臨時牌照之車輛,不得載運客貨收費營業。汽車運輸、買賣、製造、修理業、汽車研究機構,因業務需要試行汽車時,得向公路監理機關申領試車牌照憑用,但應遵守左列規定:一 不得載運客貨收費營業。二 應在指定路線或區域內行駛。三 按季或按年領用,期滿仍需續用時,應於期滿十日內向原發照機關換領新照。四 請領試車牌照時,應按規定費率繳納押牌費、租牌費。五 試車牌照領用期滿或不予繼續使用時,應將所領牌照繳還原發照機關。前項試車牌照屬於機器腳踏車使用者,限由機器腳踏車製造業及研究機構申領,並須遵守前項各款規定。汽車所有人具有同一型式之汽車在五輛以上或汽車修理廠備置新品引擎者,得向公路監理機關申領預備引擎使用證。預備引擎限換用於同一型式之汽車,換用時免辦變更登記手續。但須將預備引擎使用證連同行車執照隨車攜帶。汽車預備引擎應經公路監理機關檢驗合格登記後,發給使用證。汽車預備引擎使用證有效期限一年,期滿後如換領新證時,仍應依照前項規定檢驗。汽車過戶登記應由讓與人與受讓人共同填具汽車過戶登記書,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並應繳驗左列證件:一 原領之汽車新領牌照登記書車主聯。二 行車執照。公路監理機關於審核各項應備證件相符後,即予辦理過戶登記,換發新行車執照。汽車顏色、式樣、輪胎隻數或尺寸、燃料種類、座位、噸位、引擎、車架、車身、使用性質或汽車所有人名稱、地址等如有變更,均應向公路監理機關辦理登記。前項變更登記,除汽車所有人名稱、地址等變更時,免予檢驗外,餘均須檢驗合格。引擎或車架變更,以型式及燃料種類相同者為限。汽車變更登記,應由汽車所有人填具異動登記書,檢同行車執照及原領之汽車新領牌照登記書車主聯,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如變更引擎或車身者,並應繳驗來歷證件。變更使用液化石油氣為燃料者 (含單、雙燃料) ,應繳驗改裝完成檢驗合格紀錄表 (格式如附件九) 並檢附左列證件:一公司登記證明檔案影本及工廠登記或商業登記證明檔案影本並加蓋公司章,其營業專案應列有液化石油氣汽車改裝。二 負責改裝技術人員證件影本並蓋公司章 (政府機關舉辦之液化石油氣汽車課程講習合格證件) 。三 車輛專業技術研究機構檢測合格證件影本並加蓋公司章 (同改裝廠、同廠牌、同型式) 。四 改 (加) 裝裝置完 (免) 稅證件。變更使用壓縮天然氣為燃料者 (含單、雙燃料) ,應檢附逐車經車輛專業機構依附件十三規定檢測之天然氣燃料系統審驗合格報告及改 (加) 裝裝置完 (免) 稅證件。使用中車輛經依規定取得車輛安全審驗合格報告者,得向公路監理機關辦理車輛後懸部分大樑、附掛拖車、軸組荷重及總重量或總聯結重量變更登記檢驗。前項作業規定由交通部定之。公路監理機關於審核各項應備證件相符後,即予辦理變更登記,並換發新行車執照,變更記錄如與行車執照上所載專案無關者,免換行車執照。營業小客車得設定車頂廣告看板架。營業小客車設定車頂廣告看板架者,應檢具左列證明檔案,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檢驗及變更登記:一 經交通部認可之專業機構審驗合格之車頂廣告看板架型式審驗報告。二 行車執照。三 汽車新領牌照登記書。四 異動登記書二份。安裝車頂廣告看板架者應投保責任保險,並應於保險到期前辦理續保手續。前項保險以每一型式產品為一投保單位,每一投保單位之最低保險金額應包含左列各條件:一 每一個人身體傷亡新臺幣一百五十萬元。二 每一意外事故傷亡新臺幣四百五十萬元。三 每一意外事故財產損失新臺幣五十萬元。設定車頂廣告看板架審驗作業規定如附件十四。汽車因故停駛或依法令規定責令停駛時,應填具異動登記書向公路監理機關辦理停駛登記,並將號牌及行車執照繳存。汽車因故停駛期限最多不得超過一年,逾期即將牌照登出。超過停駛期限登出牌照之車輛,如須復駛時,應依規定向公路監理機關重新申領牌照。停駛車輛復駛時應填具異動登記書向原登記停駛之公路監理機關申請認可並予登記後,發還牌照。汽車因機件損壞停駛或停駛期間在三個月以上者,於復駛時,應經檢驗合格後,始得將牌照發還。汽車引擎、底盤、電系、車門損壞應即停駛修護,其不堪修護使用時,應申請報廢。公路監理機關實施定期檢驗或臨時檢驗發現汽車有前項情事經覆驗不合格時,應責令報廢。汽車報廢,應填具異動登記書,向公路監理機關辦理報廢登記,並同時將牌照繳還。廢棄車輛經由警察、環保機關 (構) 處理者,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認可之環保機構應通知公路監理機關逕予以報廢登記;其通知作業規定,由交通部會商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內政部另定之。報廢之汽車,不得再行申請登記檢驗領照使用。汽車因新領牌照、過戶或變更地址而非屬同一公路監理機關管轄者,應依照第十七條、第二十二條或第二十四條之規定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辦理,登記之公路監理機關於辦妥新領、過戶或變更登記後,除將新領牌照登記書、過戶登記書或異動登記書留存一聯備查外,應即將其車籍之電腦資料移轉管轄之公路監理機關列管。汽車牌照之登記主體已不存在及融資性租賃車輛租用人登記主體不存在或其領用資格喪失者,其繼承人、負責人、清算人、承受人或出租人應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異動登記。汽車牌照不需使用時,得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繳銷。汽車繳銷牌照後重行申領執照時,應繳驗已辦妥之異動登記書及原新領牌照登記書。前條第一項應申請異動登記之義務人未辦理異動登記者,公路監理機關得催告該義務人於十五日內辦理異動登記,逾期未辦理者,或經有關機關 (構) 依法公告後仍無人認領之車輛,公路監理機關應逕行登出該車輛牌照。汽車牌照受登出處分者,由公路監理機關逕予登記登出,除以汽車牌照登出處分書通知汽車所有人外,並將資料提供警察機關及稅捐機關。汽車所有人於汽車失竊時,應檢附警察機關車輛失竊證明單並填具異動登記書,向管轄之公路監理機關申辦登出牌照登記。經登出牌照之汽車重行申領牌照時,應繳驗異動登記書或牌照登出處分書及原領牌照登記書車主聯。如係失竊登出牌照車輛,並應繳驗向司法或警察機關領回車輛之證明,登出時原牌照未繳回者,並應同時追繳。汽車牌照登記書或過戶登記書如有遺失,應申請補發。汽車檢驗分為申請牌照檢驗、定期檢驗及臨時檢驗三種。汽車檢驗應按指定日期將車輛駛往公路監理機關檢驗場所或指定地點接受檢驗。汽車丈量量計方法,應依左列規定。一 車長:自前保險桿至車尾最末端之長度。二 車寬:車身左右最大之寬度。三 車高:自地面至車身最高點之高度。四 輪距:左右輪胎中心線之距離,雙輪者以左右雙輪中心線之距離為準。五 軸距:前軸中心點與後軸中心點間之距離,多軸者,以前軸或前軸組中心點與最後軸中心點間之距離為準;半拖車以第五輪中心至最後軸中心點間之距離為準。六 最遠軸距:車輛最前軸中心點與最後軸中心點間之距離。七 後懸:最後軸中心點與車尾間之距離,但保險桿不計在內。八 段差。汽車車寬小於所附掛之拖車時,拖車單邊超出汽車部分之尺寸;其量度以兩車中心線為準。車輛尺度、軸重、總重、後懸及段差之限制應依左列規定:一 尺度之限制:(一) 全長:1 大客車不得超過十二.二公尺。2 大貨車不得超過十一公尺。3 全聯結車不得超過二十公尺。4 半聯結車不得超過十八公尺。5 小型車附掛之拖車不得超過七公尺。6 機器腳踏車不得超過二.五公尺。(二) 全寬:汽車全寬不得超過二.五公尺,機器腳踏車除身心障礙者用特製車外不得超過一.三公尺。但後輪胎外緣與車身內緣之距離,大型車不得超過十五公分,小型車不得超過十公分。(三) 全高:1 市區雙層公車不得超過四.四公尺。2 自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一日起經車輛型式安全審驗之前單軸後單軸大客車不得超過三.六公尺,但自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七月一日起,新登檢領照之前單軸後單軸大客車均不得超過三.六公尺。3 其餘各類大型車不得超過三.八公尺。4 小型車不得超過全寬之一.五倍,其最高不得超過二.八五公尺。二 軸組荷重之限制:(一) 單軸:軸荷重每組不得超過十公噸。(二) 雙軸:軸荷重每組不得超過十四.五公噸。(三) 經車輛型式安全審驗之車輛軸組荷重限制如左:1 單軸:軸荷重每軸不得超過十公噸。2 雙軸軸組:軸組荷重每組不得超過十七.五公噸。3 參軸軸組:軸組荷重每組不得超過二十二公噸。三 總重或總聯結重量之限制:(一) 前後均為單軸車輛總重量不得超過十五公噸。(二) 前單軸後雙軸車輛總重量不得超過二十一公噸。(三) 前雙軸後單軸車輛總重量不得超過二十公噸。(四) 全聯結車:總聯結重量不得超過四十二公噸。(五) 半聯結車:總聯結重量不得超過三十五公噸。(六) 經車輛型式安全審驗之汽車,應符合附件十一之規定。四 後懸:(一) 客車不得超過軸距百分之六十。(二) 貨車及客貨兩用車不得超過軸距百分之五十。(三) 具有特種裝置之特種車不得超過軸距百分之六十六.六,但承載客貨部分不得超過軸距百分之五十。五 段差:小型車及其所附掛之拖車,段差不得超過十五公分。經內政部核定之消防車得使用前雙軸後雙軸式,且不受前項之限制,但仍應依左列規定:一 尺度之限制:(一) 全長不得超過十五公尺。(二) 全寬不得超過二.六公尺。(三) 全高不得超過四.二公尺。二 軸組荷重之限制:(一) 單軸:軸荷重每組不得超過十二公噸。(二) 雙軸軸組:軸荷重每組不得超過二十公噸。(三) 參軸軸組:軸組荷重每組不得超過二十二公噸。三 總重不得超過四十公噸。四 後懸不得超過軸距百分之六十六.六,但承載客貨部分不得超過軸距百分之五十。汽車申請牌照檢驗之專案及標準,依左列規定:一、引擎或車身 (架) 號碼及拖車標識牌應與來歷憑證相符。二、消音器作用正常,排氣管完好,排放空氣汙染物符合管制規定。三、方向盤應在左側。四、腳煞車、手煞車效能、平衡度合於規定。五、著地輪應為四輪以上,最前軸著地應為二輪。前輪側滑度合於規定。六、各種喇叭應合於規定且不得裝設可發出不同音調之喇叭。七、各種燈光應符合附件七規定。八、車輛尺度、顏色與紀錄相符,車身標識合於第四十二條之規定。九、車窗、擋風玻璃未黏貼不透明反光紙,營業小客車車窗玻璃除依規定標識車號外,並不得黏貼不透明之色紙或隔熱紙。十、雨刮、照後鏡完備,平頭大型車有前照鏡。十一、座位符合第四十一條規定。各類車前排及小客車全部座位應裝置安全帶。十二、大客車、大貨車、曳引車、小型車附掛之廂式拖車及幼童專用車應備有合於規定之滅火器,其規定如附件五,並自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三月一日起所使用之滅火器應為符合中國國家標準之汽車用滅火器,且大客車應於車輛後半段乘客取用方便之處,另設一具汽車用滅火器。十三、營業小客車執業登記證插座完好,位置合於規定。十四、曳引車、經核可附掛拖車之小型車及拖車除依照一般汽車檢驗規定外,其聯結裝置應完善;拖車煞車效能平衡度合於規定;煞車燈、方向燈、號牌號、車寬燈、倒車燈、尾燈、危險警告燈及反游標識良好,位置合於規定。十五、大貨車及拖車左右兩側之防止捲入裝置與後方之安全防護裝置 (或保險槓) 合於規定。十六、車高三.五公尺以上之汽車傾斜穩定度合於規定。十七、車輛之車身變更打造全高為三.五公尺以上或特種車者,應檢附汽車底盤製造廠之符合安全書面證明檔案,特種裝置應符合規定,並取得合法車身打造工廠之施工證明。十八、隨車有車輛故障標誌。十九、使用燃料為液化石油氣者,其各項裝備應符合附件十之規定;使用燃料為壓縮天然氣者,其各項裝備應符合附件十三之規定。二十、裝載砂石、土方之傾卸式大貨車及傾卸式半拖車貨廂容積應合於規定。二十一、大客車尺度除全長、全寬、全高應符合前條規定外,其車身各部規格應符合附件六之規定。自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七月一日起大客車其車身各部規格應符合附件六之一規定。二十二、使用自動排檔之小客車及小客貨兩用車,自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一月一日起,國內產製者以出廠日為準,進口者以裝船日為準,應裝設未踩煞車踏板無法由停車檔排出檔位之自動排檔鎖定裝置。二十三、小型車附掛之拖車前後端尖角、側面突出物應合乎規定。二十四、總聯結重量及總重量在二十公噸以上之新登檢領照汽車,應裝設具有連續記錄汽車瞬間行駛速率及行車時間功能之行車紀錄器 (以下簡稱行車紀錄器) ;自中華民國九十年一月一日起新登檢領照之八公噸以上未滿二十公噸汽車,亦同。並應檢附行車紀錄器經審驗合格之證明。二十五、應查驗罐槽車之罐槽體檢驗 (查) 合格之有效證明書。高壓罐槽車之罐槽體應依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所定有關高壓容器檢查之法令辦理;常壓液態罐槽車之罐槽體檢驗規定,由交通部另訂之。二十六、裝載砂石、土方之傾卸框式半拖車及裝載砂石、土方且總重量在二十公噸以上之傾卸框式大貨車,自中華民國九十年七月一日起新登檢領照,應裝設具有顯示車輛載重功能且合於規定之載重計。二十七、裝載砂石、土方之傾卸框式大貨車及半拖車,自中華民國九十年七月一日起新登檢領照,應裝設合於規定之轉彎及倒車警報裝置。二十八、幼童專用車及校車之車身左右兩側與後方車身標示之倒三角形黃色部分,自中華民國九十年七月一日起新登檢領照,應使用合於規定之反光識別材料。二十九、幼童專用車之車身各部規格,應符合附件十二之規定。附件六大客車車身各部規格應符合左表規定│項目│適用一│適用軸│適用市│檢驗│備註│實施│││般大客│距四公│區雙層│││日期│││車│尺以上│公車│││││││大客車││要領││││一、│至多四│至多四│至多四│在空車狀態時以││現行││踏步高│○公分│○公分│○公分│踏板上表面與地││規定││││││面間之距離為準│││├───┼───┼───┼───┼───────┼───┼──┤│二、││至少三│至少三│││現行││走道寬││二公分│二公分│││規定││三、││至少一│至少一│││現行││門框高││八五公│八五公│││規定││││分│分│││││四、│至少七│至少七│至少九│一、市區雙層公││現行││門框寬│六公分│六公分│○公分│車靠上下層││規定│││││至少六│聯絡階梯之│││││││○公分│上下客車門││││││││寬度不得少││││││││於九○公分││││││││;另一車門││││││││寬度不得少││││││││於六○公分││││││││二、市區雙層公││││││││車以外之大││││││││客車,門框││││││││高於一六五││││││││公分以上之││││││││部分,其門││││││││框寬不受七││││││││六公分之限││││││││制,但該部││││││││分面積應至││││││││少七六○平││││││││方公分。││││五、│至少一│至少一│上層至│以走道中央以內│軸距未│現行││內高│八五公│八五公│少一七│部淨高為準。│達四公│規定│││分│分│○公分││尺大客││││││下層至││車申請││││││少一八││核定立││││││五公分││位時,││││││││內高應││││││││符合本││││││││規定。│││六、│至少七│至少七│至少七│從前椅之前緣量│本專案│現行││椅距│○公分│○公分│○公分│至後椅之前緣間│道路交│規定││││││(即對應點)之│通安全│││││││距離為準。│規則內││││││││已有規││││││││定,但││││││││補充檢││││││││驗要領││├───┼───┼───┼───┼───────┼───┼──┤│七、│至少四│至少四│至少四│以椅墊前端至椅││現行││椅墊深│○公分│○公分│○公分│墊最深處之距離││規定│├───┼───┼───┼───┼───────┼───┼──┤│八、│應設│應設│應設│設於駕駛座之後│申請核│現行││駕駛座││││部。│定立位│規定││欄桿│││││車輛適││││││││用。│││九、││應設│││長途車│現行││行李架│││││必備,│規定│││││││但有行││││││││李廂者││││││││得免設││││││││置。│││十、││至多一││一、以行李廂內││自發││行李廂││○○公││最大淨高為││布日││高度││分││準。││起實││││││二、行李廂不得││施。││││││裝置座椅。││││││││三、車高三.五││││││││公尺以下或││││││││經實車滿載││││││││配重傾斜穩││││││││定度大於三││││││││十五度測試││││││││合格者,其││││││││行李廂高度││││││││得不受至多││││││││一○○公分││││││││之限制。││││十一、││應設│應設││申請核│現行││扶手或│││││定立位│規定││拉捍或│││││之長途│││拉環│││││及市公││││││││車必備││││││││,具備││││││││其中任││││││││何一種││││││││均可。│││十二、││應設│應設│每車門 (不包括││現行││上下車││││安全門) 兩邊各││規定││扶手││││一套。││││十三、││至少一││有效幅度至少上│安全門│自發││安全門││六○公││層一四○公分×│應設於│布日││有效高││分││五○公分,下層│車身後│起實││││││一五○公分×五│部中央│施。││││││○公分│,如引││││││││擎為後││││││││置式或││││││││車身後││├───┼───┼───┤││部裝設│││十四、│至少七│至少七│││冷氣機│││安全門│六公分│六公分│││者,準│││有效寬│││││設於車││││││││身左側││││││││之後部││││││││或中部││├───┼───┼───┼───┼───────┼───┼──┤│十五、││至少三│至少三│安全門通道應設││現行││安全門││二公分│二公分│置於安全門有效││規定││通道寬││││寬之範圍內。││││十六、│至多一│至多一│至多一││指安全│自82││安全門│○○公│○○公│○○公││門通道│.1.1││下緣距│分│分│分││或階梯│起新││地高│││││下緣距│領牌│││││││地高,│車輛│││││││但設階│實施│││││││梯者其│。│││││││階梯寬││││││││至少七││││││││六公分││││││││,階梯││││││││深至少││││││││二五公││││││││分。│││十七、│每字至│每字至│每字至││一、│現行││「安全│少一○│少一○│少一○││應設定│規定││門」標│公分見│公分見│公分見││於安全│││識字型│方│方│方││門上 (││││││││即安全││││││││門本身││││││││上方)││││││││二、││││││││安全門││││││││上並應││││││││標明操││││││││作方法││├───┼───┼───┼───┼───────┼───┼──┤│十八、│應備有│應備有│應備有││警告裝│自82││安全門│安全門│安全門│安全門││置可為│.1.1││警告裝│開啟時│開啟時│開啟時││警告燈│起新││置│對駕駛│對駕駛│對駕駛││、警鈴│領牌│││人之警│人之警│人之警││或蜂鳴│車輛│││告裝置│告裝置│告裝置││器等。│實施│├───┼───┼───┼───┼───────┼───┼──┤│十九、│車身兩│車身兩│車身兩│一、有效面積指│一、│現行││安全窗│側每側│側每側│側每側│安全窗開啟│已設有│規定│││至少各│至少各│至少各│後窗框之淨│安全門││││五面,│五面,│五面,│長乘以深寬│者得免││││每面有│每面有│每面有│所得乘積。│設定安││││效面積│效面積│效面積│二、安全窗每面│全窗。││││至少九│至少九│至少九│開度均應可│二、││││○○○│○○○│○○○│達九十度以│具備安││││平方公│平方公│平方公│上。│全窗者││││分│分│分││得免設││││││││安全門││├───┼───┼───┼───┼───────┼───┼──┤│二○、│兩具│兩具│兩具││車窗為│現行││車窗擊│││││活動式│規定││破裝置│││││(可開││││││││啟式)││││││││者得免││││││││設定。│││二一、││││本附件未規範部││現行││其他││││分應符合「市區││規定││││││汽車客運業申請││││││││行駛雙層公車處││││││││理要點」之規定│││附件六之一新型式大客車車身各部規格規定一、本附件所提之大客車分類如下:(一) 甲類大客車係指軸距逾四公尺之大客車。(二) 乙類大客車係指軸距未逾四公尺且核定總重量逾四.五噸之大客車。(三) 丙類大客車係指軸距未逾四公尺且核定總重量逾三.五噸而未逾四.五噸之大客車。(四) 丁類大客車係指軸距未逾四公尺且核定總重量未逾三.五噸之大客車。二、出口係指車門和緊急出口,其位置及數量應符合下列規定:(一) 車門係指供乘客於正常情況下使用之門,不含鄰近駕駛座左側供駕駛人出入之門。車門應設於右側且數量至少一個 (申請核定座立位總數逾四七人之市區公車至少二個) 。(二) 緊急出口係指安全門、安全窗和車頂逃生口。應於車身後方或左後側至少裝設一個安全門,應於車身後方或車頂至少裝設一個緊急出口 (申請核定座立位總數逾五二人之大客車應至少裝設二個) 。(三) 甲類、乙類及丙類大客車出口總數應符合下列規定,其中可供二個量測車門通道之矩形鑲板併排透過之雙扇車門計為二個車門,中線左右兩側區域均符合安全窗尺度與通道規定之雙扇安全窗計為二個安全窗,但車頂逃生口僅可計為一個緊急出口:1.申請核定座立位總數未逾十八人之大客車:至少三個。2.申請核定座立位總數逾十八人但未逾三二人之大客車:至少四個。3.申請核定座立位總數逾三二人但未逾四七人之大客車:至少五個。4.申請核定座立位總數逾四七人但未逾六二人之大客車:至少六個。5.申請核定座立位總數逾六二人之大客車:至少七個。(四) 甲類大客車另應符合下列規定:1.車輛兩側出口數量應相等且兩相鄰出口內緣應有間隔。2.車輛同側二門 (車門或安全門) 間之距離應不小於乘客室全長之四○%,其距離應於車門 (安全門) 中心量測,若其中之一為雙扇車門時,應於二門間最遠處量測。乘客室全長係指最前排乘客座椅椅墊前緣與最後排乘客座椅椅背後緣相切於車輛縱向中心面之水平距離。3.若僅裝置一個車頂逃生口,應裝設於車頂中段;若裝置二個時,兩開口內緣應至少間隔二公尺。三、出口標識(一) 甲類大客車應於出口或距出口三○公分之範圍內裝設綠色標識燈。乙類及丙類大客車應於車門、安全門及車頂逃生口或距該出口三○公分之範圍內裝設綠色標識燈,且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一月一日以後新登記領照者,應於安全窗或距安全窗三○公分之範圍內裝設綠色標識燈。(二) 緊急出口標識應以中文「緊急出口」及英文「E-mergencyexit」標識於乘客輕易可視之車內及車外緊急出口或其鄰近位置。中文標識字型於安全門者,每字至少一○公分見方,於安全窗及車頂逃生口者,每字至少四公分見方。(三) 應於乘客輕易可視之緊急出口控制裝置或其鄰近位置標示操作方法。四、車門(一) 門框高:1.甲類大客車:至少一八五公分。2.乙類及丙類大客車:至少一五○公分。惟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新登記領照之丙類大客車,得為至少一一○公分。3.丁類大客車:至少一一○公分。(二) 門框寬:1.甲類及乙類大客車:至少七六公分。2.丙類大客車:至少七六公分,惟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新登記領照者,得為至少六五公分。3.丁類大客車:至少六五公分。(三) 在緊急事件發生時,動力操作式車門應可於車輛停止時,藉由符合下列規定之控制裝置由車內徒手開啟,且於車門未鎖住時由車外開啟,否則不得列入車門數量計算:1.應可獨立控制 (不受其他控制裝置控制) 。2.車內控制裝置應設定於車門或距車門三○公分之範圍內。3.應於該裝置或其鄰近位置標示操作方法。4.應可由一個人操作使車門開啟。5.得以易破壞之防護遮蓋保護該裝置 (應同時以聲音及訊號警示駕駛人) 。五、車門通道係指車門至最上層階梯外緣 (即走道側,未設階梯者應為車門內側向內延伸三○公分處) 間之通道,大客車車門通道應符合下列規定:(一) 甲類大客車:應允許寬度五五公分,高度一八五公分且厚度為二公分之矩形鑲板,其平面應以乘客離開車輛之方向,自走道側垂直穿越車門至車輛外側。(二) 乙類大客車及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一月一日以後新登記領照之丙類大客車:應允許寬度五五公分,高度一五○公分且厚度為二公分之矩形鑲板,其平面應以乘客離開車輛之方向,自走道側垂直穿越車門至車輛外側。六、安全門(一) 有效高:1.甲類大客車:至少一六○公分。2.乙類及丙類大客車:至少一二五公分。惟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新登記領照之之丙類大客車,得為至少一一○公分。3.丁類大客車:至少一一○公分。(二) 有效寬至少五五公分。(三) 下緣距地高:至多七○公分。惟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新登記領照之甲類市區公車、乙類、丙類及丁類大客車,得為至多一○○公分。(四) 安全門應設有「防止誤開啟裝置」及該裝置啟動時對駕駛人之聲音警告裝置。安全門不得為動力操作式或滑動式,其應能於車輛靜止時由車內及車外開啟,安全門開啟後非經外力不得自動關閉。(五) 安全門車外控制裝置距地高至多一八○公分。七、安全門通道係指走道至安全門間之通道,大客車安全門通道應符合下列規定:(一) 不得裝設活動式座椅或蓋板且應保持暢通。 (安全門通道旁設有活動物品者,其所有可能位置均應符合本項規定)(二) 甲類大客車:應允許寬度五五公分,高度為一六○公分且厚度為二公分之矩形鑲板,其平面應以乘客離開車輛之方向,自走道側垂直穿越安全門至車輛外側。(三) 乙類大客車及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一月一日以後新登記領照之丙類大客車:應允許寬度五五公分,高度為一二五公分且厚度為二公分之矩形鑲板,其平面應以乘客離開車輛之方向,自走道側垂直穿越安全門至車輛外側。(四) 前二款規定之安全門通道與走道平行者,其安全門通道有效淨深至少五五公分。八、安全窗(一) 安全窗應為下列兩種型式之一:1.活動式安全窗:應可於車內及車外徒手開啟。若為鉸鍊式安全窗應向外開啟,其每面開度均應可達九○度以上。以鉸鍊繫住頂端之安全窗應裝設適當機構維持開啟。應備有鉸鍊式安全窗開啟時對駕駛人之聲音警告裝置,該裝置應由安全窗扣移動來作動,並非由安全窗本身移動時來作動。2.玻璃式安全窗:玻璃材質應為符合中國國家標準之汽車用強化安全玻璃且應易碎,並應於新登檢領照時由申請者提出相關證明檔案。(二) 安全窗窗框之內高乘以內寬至少四○○○平方公分,其應至少容納尺度五○公分×七○公分之矩形。裝於車輛後方且無法符合上述尺度之安全窗應至少容納高三五公分,寬一五五公分且邊角曲率半徑不逾二五公分之矩形。(三) 車輛側方安全窗下緣距車內地板之高度應不大於一○○公分,且若為鉸鍊式安全窗不得小於六五公分,若為玻璃式安全窗不得小於五○公分。若鉸鍊式安全窗之窗框裝設距車內地板高六五公分之防護裝置,以防範乘客掉出車外,其下緣距車內地板高可減少至五○公分,且防護裝置上方之窗框尺度應不得小於前款安全窗尺度之規定。九、安全窗通道係指走道至安全窗間之通道,應允許尺度四○公分×六○公分,厚度二公分且邊角曲率半徑為二○公分之薄板,其平面應以乘客離開車輛之方向,自走道側垂直穿越安全窗至車輛外側。無法符合上述規定之車輛後方安全窗通道得以尺度三五公分×一四○公分,厚度二公分且邊角曲率半徑為一七‧五公分之薄板代替。安全窗前設有活動物品者,其所有可能位置均應符合本項規定。十、車窗擊破裝置(一) 至少三具。 (市區雙層公車上下層,每層至少三具)(二) 置放位置應使乘客易於取用且滿足下列條件:1.駕駛人附近應至少設定一具。2.車輛前半段及後半段各應至少設定一具。3.車身兩側各應至少設定一具。(三) 應於該裝置附近且於乘客輕易可視之處標示「車窗擊破裝置」之標識字型和操作方法,標識字型每字至少四公分見方。十一、車頂逃生口(一) 車頂逃生口應可由車內及車外徒手開啟,其有效面積至少四○○○平方公分,且應至少容納尺度五○公分×七○公分之矩形。(二) 應允許銳角二○度且高一六○公分之垂直三角板,其頂端接觸車頂逃生口框架內緣時 (若車頂厚度逾一五公分時,其頂端應接觸車頂逃生口外側表面之框架) ,底邊可接觸座椅或支撐物。若支撐物為折疊式或可移動式,其使用時應可被鎖定。十二、階梯(一) 深度:1.甲類大客車離地第一階表面應至少容納四○公分×三○公分之矩形,其他階梯應至少容納四○公分×二○公分之矩形,矩形區域內最大坡度應不逾三度。2.乙類、丙類及丁類大客車:安全門通道之階梯深度至少二五公分,但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一月一日以後新登記領照者,其離地第一階最小深度應至少二三公分,其他階梯最小深度應至少二○公分,且各階梯面積不得小於八○○平方公分,階梯表面最大坡度應不逾三度。3.前二目規定之階梯表面外緣突出下一階梯至多一○公分,且階梯表面之有效垂直投影深度至少二○公分。(二) 高度:1.離地第一階:於車門者至多四○公分,於安全門者至多七○公分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新登記領照之甲類市區公車、乙類、丙類及丁類大客車至多一○○公分) 。離地第一階高度以在空車狀態時踏板上表面與地面間之距離為準。2.其他階梯:至少一二公分,至多三五公分。(三) 伸縮式階梯應符合下列規定:1.當車門或安全門關閉時,突出車身部分應不逾一公分。2.當車門或安全門開啟且其位於伸展位置時,其階梯深度應符合規定。3.當其位於伸展位置時,車輛應無法移動。當車輛移動時,其應無法伸展。十三、走道係指平行車輛縱向中心線,自最前排乘客座椅椅背後緣至最後排乘客座椅椅墊前方三○公分之通道空間,並得延伸至車門通道及安全門通道,但不包括前置式引擎隆起區域旁之乘客座椅椅背後緣以前之通道空間和後置式引擎之大客車其最後第二排乘客座椅椅墊前方三○公分以後之通道空間。大客車走道應符合下列規定:(一) 不得設定活動式座椅。(二) 未申請核定立位之丙類及丁類大客車:走道有效寬至少二五公分,走道內高至少一二○公分,並應能允許直徑二五公分,高度一二○公分之圓柱體垂直順利透過。(三) 未申請核定立位之乙類大客車:走道有效寬至少三二公分,走道內高至少一五○公分,並應能允許直徑三二公分,高度一五○公分之圓柱體垂直順利透過。(四) 市區雙層公車:走道有效寬至少三二公分,上層走道內高至少一七○公分,並應能允許直徑三二公分,高度一七○公分之圓柱體垂直順利透過,下層走道內高至少一八五公分,並應能允許直徑三二公分,高度一八五公分之圓柱體垂直順利透過。若圓柱體可能會與供立位乘客使用之活動式扶手或拉桿或拉環接觸時可將其移開。(五) 甲類大客車及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一月一日以後新登記領照且申請核定立位之乙類、丙類及丁類大客車:走道有效寬至少三二公分,走道內高至少一八五公分,並應能允許直徑三二公分,高度一八五公分之圓柱體垂直順利透過。若圓柱體可能會與供立位乘客使用之活動式扶手或拉桿或拉環接觸時可將其移開。(六)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新登記領照且申請核定立位之乙類、丙類及丁類大客車:走道有效寬至少三二公分,走道內高至少一八五公分,並以走道中央淨高為一八五公分之量測標準位置。十四、乘客座椅 (駕駛座右側服務員座椅除外)(一) 乘客座椅前方為安全門通道或車門通道者,其座椅空間地板與其前方地板高度差逾一二公分時應設定欄杆或保護板,欄杆或保護板上緣距座椅空間地板高度至少八○公分,欄杆或保護板寬度應能涵蓋該座椅之椅背對應寬度。(二) 椅墊最上方之水平面與距地高六二公分之水平面間,水平量測其座椅椅背前緣至前方座椅椅背 (欄杆或保護板) 後緣間之椅距:1.除市區公車外之甲類大客車:至少六八公分。2.其他大客車:至少六五公分。(三) 甲類大客車及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一月一日以後新登記領照之乙類及丙類大客車,水平量測其椅墊前緣至前方座椅椅背 (欄杆或保護板) 後緣間之距離至少應為二八公分。(四) 椅墊前緣至椅墊最深處之距離:1.除市區公車外之甲類大客車:至少四○公分。2.其他大客車:至少三五公分。(五) 設於駕駛室上方之最前方乘客座椅應設欄杆或保護板與擋風玻璃區隔,欄杆或保護板上緣之後緣與擋風玻璃間之距離至少七○公分,欄杆或保護板上緣距地板高度至少八○公分,其寬度應能涵蓋該座椅之椅背對應寬度。十五、行李廂係指除乘客室和盥洗裝置外可供乘客置放行李之空間,若裝設者應符合下列規定:(一) 不得設定座椅或臥舖。(二) 不得設定邊窗,且其外側車身材質應與整車外側車身主要材質相同,不得使用玻璃或其他透明材質。(三) 車輛兩側各至少設定一個液壓或氣壓式之上掀式行李廂門,同側各門框內緣間隔至多一○公分,所有門之門框寬總和至少一五○公分。(四) 行李廂內部材質應為以焊接或相當方式固定之金屬鈑件,同側行李廂之內部空間應相通,且其應較門框對應之內部空間大,並應允許邊長五○公分之正方體自車輛外側穿越行李廂門至行李廂內側且能順利妥適關閉行李廂門。(五) 甲類大客車,行李廂內最大淨高至多一○○公分;但車高在三、五公尺以下或經實車滿載配重傾斜穩定度大於三十五度測試合格者,其行李廂高度得不受至多一○○公分之限制。十六、其他(一) 申請核定立位之大客車,應設定扶手或拉桿或拉環,且應於駕駛座之後部設定駕駛座欄杆。(二) 甲類長途車,應設定行李架,但有行李廂者得免設定,且其每一車門兩邊均應設定上下車扶手。汽車定期檢驗之專案及標準,依左列規定:一、引擎或車身 (架) 號碼及拖車標識牌與紀錄相符,號牌完好,並依規定懸掛。二、消音器作用正常,排氣管完好,排放空氣汙染物符合管制規定。三、腳煞車、手煞車效能、平衡度合於規定。四、前輪側滑度合於規定。五、各種喇叭應合於規定且不得裝設可發出不同音調之喇叭。六、各種燈光完備,作用正常。七、車輛尺度、顏色與紀錄相符,車身標識完好合於第四十二條之規定,自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一月一日起,大客車車重應與紀錄相符。八、車窗、擋風玻璃未黏貼不透明反光紙,營業小客車車窗玻璃除依規定標識車號外,並不得黏貼不透明之色紙或隔熱紙。九、雨刮、照後鏡完備,平頭大型車有前照鏡。十、座位數應與行車執照登載核定數相符。中華民國八十年七月一日以後新登記領照之各類車前排及小客車全部座位安全帶完備。十一、大客車、大貨車、曳引車、小型車附掛之廂式拖車及幼童專用車應備有合於規定之滅火器,其規定如附件五,並自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十月一日起,使用之滅火器應為符合中國國家標準之汽車用滅火器,且大客車應於車輛後半段乘客取用方便之處,另設一具汽車用滅火器。十二、營業小客車執業登記證插座完好,位置合於規定。十三、曳引車、經核可附掛拖車之小型車及拖車除依照一般汽車檢驗規定外,其聯結裝置應完善;拖車煞車效能平衡度合於規定;煞車燈、方向燈、號牌燈、車寬燈、倒車燈、尾燈、危險警告燈及反游標識良好,位置合於規定。十四、大貨車及拖車左右兩側之防止捲入裝置與後方之安全防護裝置 (或保險槓) 合於規定。十五、使用燃料為液化石油氣者,應檢附一個月內經合格工廠檢測合格之紀錄表。使用燃料為壓縮天然氣者,應檢附一個月內經車輛專業技術研究機構依附件十三壓縮天然氣汽車燃料系統定期檢驗規定檢驗之壓縮天然氣燃料系統定期檢驗合格紀錄表。十六、裝載砂石、土方之傾卸式大貨車及傾卸式半拖車貨廂容積應合於規定。十七、大客車尺度除全長、全寬、全高應符合第三十八條規定外,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六月三十日以前新登記領照之大客車,其車身各部規格應符合附件六之二規定;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七月一日以後新登記領照之大客車,其車身各部規格應符合附件六之一規定。十八、總聯結重量及總重量在二十公噸以上之新登檢領照汽車,自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三日本規則修正發佈施行日起,應裝設行車紀錄器;其為八公噸以上未滿二十公噸之新登檢領照汽車,自中華民國九十年一月一日起,亦同。並應檢附行車紀錄器經定期檢測合格之證明。十九、應查驗罐槽車之罐槽體檢驗 (查) 合格之有效證明書。二十、裝載砂石、土方之傾卸框式半拖車及裝載砂石、土方且總重量在二十公噸以上之傾卸框式大貨車,應依規定裝設載重計,其實施日期由交通部另定之。二十一、裝載砂石、土方之傾卸框式大貨車及半拖車,自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一月一日起,應裝設合於規定之轉彎及倒車警報裝置。二十二、幼童專用車及校車之車身左右兩側與後方車身標示之倒三角形黃色部分,自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一月一日起,應使用合於規定之反光識別材料。二十三、幼童專用車之車身各部規格,應符合附件十二之規定。附件六之一新型式大客車車身各部規格規定一、本附件所提之大客車分類如下:(一) 甲類大客車係指軸距逾四公尺之大客車。(二) 乙類大客車係指軸距未逾四公尺且核定總重量逾四.五噸之大客車。(三) 丙類大客車係指軸距未逾四公尺且核定總重量逾三.五噸而未逾四.五噸之大客車。(四) 丁類大客車係指軸距未逾四公尺且核定總重量未逾三.五噸之大客車。二、出口係指車門和緊急出口,其位置及數量應符合下列規定:(一) 車門係指供乘客於正常情況下使用之門,不含鄰近駕駛座左側供駕駛人出入之門。車門應設於右側且數量至少一個 (申請核定座立位總數逾四七人之市區公車至少二個) 。(二) 緊急出口係指安全門、安全窗和車頂逃生口。應於車身後方或左後側至少裝設一個安全門,應於車身後方或車頂至少裝設一個緊急出口 (申請核定座立位總數逾五二人之大客車應至少裝設二個) 。(三) 甲類、乙類及丙類大客車出口總數應符合下列規定,其中可供二個量測車門通道之矩形鑲板併排透過之雙扇車門計為二個車門,中線左右兩側區域均符合安全窗尺度與通道規定之雙扇安全窗計為二個安全窗,但車頂逃生口僅可計為一個緊急出口:1.申請核定座立位總數未逾十八人之大客車:至少三個。2.申請核定座立位總數逾十八人但未逾三二人之大客車:至少四個。3.申請核定座立位總數逾三二人但未逾四七人之大客車:至少五個。4.申請核定座立位總數逾四七人但未逾六二人之大客車:至少六個。5.申請核定座立位總數逾六二人之大客車:至少七個。(四) 甲類大客車另應符合下列規定:1.車輛兩側出口數量應相等且兩相鄰出口內緣應有間隔。2.車輛同側二門 (車門或安全門) 間之距離應不小於乘客室全長之四○%,其距離應於車門 (安全門) 中心量測,若其中之一為雙扇車門時,應於二門間最遠處量測。乘客室全長係指最前排乘客座椅椅墊前緣與最後排乘客座椅椅背後緣相切於車輛縱向中心面之水平距離。3.若僅裝置一個車頂逃生口,應裝設於車頂中段;若裝置二個時,兩開口內緣應至少間隔二公尺。三、出口標識(一) 甲類大客車應於出口或距出口三○公分之範圍內裝設綠色標識燈。乙類及丙類大客車應於車門、安全門及車頂逃生口或距該出口三○公分之範圍內裝設綠色標識燈,且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一月一日以後新登記領照者,應於安全窗或距安全窗三○公分之範圍內裝設綠色標識燈。(二) 緊急出口標識應以中文「緊急出口」及英文「E-mergencyexit」標識於乘客輕易可視之車內及車外緊急出口或其鄰近位置。中文標識字型於安全門者,每字至少一○公分見方,於安全窗及車頂逃生口者,每字至少四公分見方。(三) 應於乘客輕易可視之緊急出口控制裝置或其鄰近位置標示操作方法。四、車門(一) 門框高:1.甲類大客車:至少一八五公分。2.乙類及丙類大客車:至少一五○公分。惟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新登記領照之丙類大客車,得為至少一一○公分。3.丁類大客車:至少一一○公分。(二) 門框寬:1.甲類及乙類大客車:至少七六公分。2.丙類大客車:至少七六公分,惟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新登記領照者,得為至少六五公分。3.丁類大客車:至少六五公分。(三) 在緊急事件發生時,動力操作式車門應可於車輛停止時,藉由符合下列規定之控制裝置由車內徒手開啟,且於車門未鎖住時由車外開啟,否則不得列入車門數量計算:1.應可獨立控制 (不受其他控制裝置控制) 。2.車內控制裝置應設定於車門或距車門三○公分之範圍內。3.應於該裝置或其鄰近位置標示操作方法。4.應可由一個人操作使車門開啟。5.得以易破壞之防護遮蓋保護該裝置 (應同時以聲音及訊號警示駕駛人) 。五、車門通道係指車門至最上層階梯外緣 (即走道側,未設階梯者應為車門內側向內延伸三○公分處) 間之通道,大客車車門通道應符合下列規定:(一) 甲類大客車:應允許寬度五五公分,高度一八五公分且厚度為二公分之矩形鑲板,其平面應以乘客離開車輛之方向,自走道側垂直穿越車門至車輛外側。(二) 乙類大客車及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一月一日以後新登記領照之丙類大客車:應允許寬度五五公分,高度一五○公分且厚度為二公分之矩形鑲板,其平面應以乘客離開車輛之方向,自走道側垂直穿越車門至車輛外側。六、安全門(一) 有效高:1.甲類大客車:至少一六○公分。2.乙類及丙類大客車:至少一二五公分。惟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新登記領照之之丙類大客車,得為至少一一○公分。3.丁類大客車:至少一一○公分。(二) 有效寬至少五五公分。(三) 下緣距地高:至多七○公分。惟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新登記領照之甲類市區公車、乙類、丙類及丁類大客車,得為至多一○○公分。(四) 安全門應設有「防止誤開啟裝置」及該裝置啟動時對駕駛人之聲音警告裝置。安全門不得為動力操作式或滑動式,其應能於車輛靜止時由車內及車外開啟,安全門開啟後非經外力不得自動關閉。(五) 安全門車外控制裝置距地高至多一八○公分。七、安全門通道係指走道至安全門間之通道,大客車安全門通道應符合下列規定:(一) 不得裝設活動式座椅或蓋板且應保持暢通。 (安全門通道旁設有活動物品者,其所有可能位置均應符合本項規定)(二) 甲類大客車:應允許寬度五五公分,高度為一六○公分且厚度為二公分之矩形鑲板,其平面應以乘客離開車輛之方向,自走道側垂直穿越安全門至車輛外側。(三) 乙類大客車及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一月一日以後新登記領照之丙類大客車:應允許寬度五五公分,高度為一二五公分且厚度為二公分之矩形鑲板,其平面應以乘客離開車輛之方向,自走道側垂直穿越安全門至車輛外側。(四) 前二款規定之安全門通道與走道平行者,其安全門通道有效淨深至少五五公分。八、安全窗(一) 安全窗應為下列兩種型式之一:1.活動式安全窗:應可於車內及車外徒手開啟。若為鉸鍊式安全窗應向外開啟,其每面開度均應可達九○度以上。以鉸鍊繫住頂端之安全窗應裝設適當機構維持開啟。應備有鉸鍊式安全窗開啟時對駕駛人之聲音警告裝置,該裝置應由安全窗扣移動來作動,並非由安全窗本身移動時來作動。2.玻璃式安全窗:玻璃材質應為符合中國國家標準之汽車用強化安全玻璃且應易碎,並應於新登檢領照時由申請者提出相關證明檔案。(二) 安全窗窗框之內高乘以內寬至少四○○○平方公分,其應至少容納尺度五○公分×七○公分之矩形。裝於車輛後方且無法符合上述尺度之安全窗應至少容納高三五公分,寬一五五公分且邊角曲率半徑不逾二五公分之矩形。(三) 車輛側方安全窗下緣距車內地板之高度應不大於一○○公分,且若為鉸鍊式安全窗不得小於六五公分,若為玻璃式安全窗不得小於五○公分。若鉸鍊式安全窗之窗框裝設距車內地板高六五公分之防護裝置,以防範乘客掉出車外,其下緣距車內地板高可減少至五○公分,且防護裝置上方之窗框尺度應不得小於前款安全窗尺度之規定。九、安全窗通道係指走道至安全窗間之通道,應允許尺度四○公分×六○公分,厚度二公分且邊角曲率半徑為二○公分之薄板,其平面應以乘客離開車輛之方向,自走道側垂直穿越安全窗至車輛外側。無法符合上述規定之車輛後方安全窗通道得以尺度三五公分×一四○公分,厚度二公分且邊角曲率半徑為一七‧五公分之薄板代替。安全窗前設有活動物品者,其所有可能位置均應符合本項規定。十、車窗擊破裝置(一) 至少三具。 (市區雙層公車上下層,每層至少三具)(二) 置放位置應使乘客易於取用且滿足下列條件:1.駕駛人附近應至少設定一具。2.車輛前半段及後半段各應至少設定一具。3.車身兩側各應至少設定一具。(三) 應於該裝置附近且於乘客輕易可視之處標示「車窗擊破裝置」之標識字型和操作方法,標識字型每字至少四公分見方。十一、車頂逃生口(一) 車頂逃生口應可由車內及車外徒手開啟,其有效面積至少四○○○平方公分,且應至少容納尺度五○公分×七○公分之矩形。(二) 應允許銳角二○度且高一六○公分之垂直三角板,其頂端接觸車頂逃生口框架內緣時 (若車頂厚度逾一五公分時,其頂端應接觸車頂逃生口外側表面之框架) ,底邊可接觸座椅或支撐物。若支撐物為折疊式或可移動式,其使用時應可被鎖定。十二、階梯(一) 深度:1.甲類大客車離地第一階表面應至少容納四○公分×三○公分之矩形,其他階梯應至少容納四○公分×二○公分之矩形,矩形區域內最大坡度應不逾三度。2.乙類、丙類及丁類大客車:安全門通道之階梯深度至少二五公分,但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一月一日以後新登記領照者,其離地第一階最小深度應至少二三公分,其他階梯最小深度應至少二○公分,且各階梯面積不得小於八○○平方公分,階梯表面最大坡度應不逾三度。3.前二目規定之階梯表面外緣突出下一階梯至多一○公分,且階梯表面之有效垂直投影深度至少二○公分。(二) 高度:1.離地第一階:於車門者至多四○公分,於安全門者至多七○公分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新登記領照之甲類市區公車、乙類、丙類及丁類大客車至多一○○公分) 。離地第一階高度以在空車狀態時踏板上表面與地面間之距離為準。2.其他階梯:至少一二公分,至多三五公分。(三) 伸縮式階梯應符合下列規定:1.當車門或安全門關閉時,突出車身部分應不逾一公分。2.當車門或安全門開啟且其位於伸展位置時,其階梯深度應符合規定。3.當其位於伸展位置時,車輛應無法移動。當車輛移動時,其應無法伸展。十三、走道係指平行車輛縱向中心線,自最前排乘客座椅椅背後緣至最後排乘客座椅椅墊前方三○公分之通道空間,並得延伸至車門通道及安全門通道,但不包括前置式引擎隆起區域旁之乘客座椅椅背後緣以前之通道空間和後置式引擎之大客車其最後第二排乘客座椅椅墊前方三○公分以後之通道空間。大客車走道應符合下列規定:(一) 不得設定活動式座椅。(二) 未申請核定立位之丙類及丁類大客車:走道有效寬至少二五公分,走道內高至少一二○公分,並應能允許直徑二五公分,高度一二○公分之圓柱體垂直順利透過。(三) 未申請核定立位之乙類大客車:走道有效寬至少三二公分,走道內高至少一五○公分,並應能允許直徑三二公分,高度一五○公分之圓柱體垂直順利透過。(四) 市區雙層公車:走道有效寬至少三二公分,上層走道內高至少一七○公分,並應能允許直徑三二公分,高度一七○公分之圓柱體垂直順利透過,下層走道內高至少一八五公分,並應能允許直徑三二公分,高度一八五公分之圓柱體垂直順利透過。若圓柱體可能會與供立位乘客使用之活動式扶手或拉桿或拉環接觸時可將其移開。(五) 甲類大客車及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一月一日以後新登記領照且申請核定立位之乙類、丙類及丁類大客車:走道有效寬至少三二公分,走道內高至少一八五公分,並應能允許直徑三二公分,高度一八五公分之圓柱體垂直順利透過。若圓柱體可能會與供立位乘客使用之活動式扶手或拉桿或拉環接觸時可將其移開。(六)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新登記領照且申請核定立位之乙類、丙類及丁類大客車:走道有效寬至少三二公分,走道內高至少一八五公分,並以走道中央淨高為一八五公分之量測標準位置。十四、乘客座椅 (駕駛座右側服務員座椅除外)(一) 乘客座椅前方為安全門通道或車門通道者,其座椅空間地板與其前方地板高度差逾一二公分時應設定欄杆或保護板,欄杆或保護板上緣距座椅空間地板高度至少八○公分,欄杆或保護板寬度應能涵蓋該座椅之椅背對應寬度。(二) 椅墊最上方之水平面與距地高六二公分之水平面間,水平量測其座椅椅背前緣至前方座椅椅背 (欄杆或保護板) 後緣間之椅距:1.除市區公車外之甲類大客車:至少六八公分。2.其他大客車:至少六五公分。(三) 甲類大客車及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一月一日以後新登記領照之乙類及丙類大客車,水平量測其椅墊前緣至前方座椅椅背 (欄杆或保護板) 後緣間之距離至少應為二八公分。(四) 椅墊前緣至椅墊最深處之距離:1.除市區公車外之甲類大客車:至少四○公分。2.其他大客車:至少三五公分。(五) 設於駕駛室上方之最前方乘客座椅應設欄杆或保護板與擋風玻璃區隔,欄杆或保護板上緣之後緣與擋風玻璃間之距離至少七○公分,欄杆或保護板上緣距地板高度至少八○公分,其寬度應能涵蓋該座椅之椅背對應寬度。十五、行李廂係指除乘客室和盥洗裝置外可供乘客置放行李之空間,若裝設者應符合下列規定:(一) 不得設定座椅或臥舖。(二) 不得設定邊窗,且其外側車身材質應與整車外側車身主要材質相同,不得使用玻璃或其他透明材質。(三) 車輛兩側各至少設定一個液壓或氣壓式之上掀式行李廂門,同側各門框內緣間隔至多一○公分,所有門之門框寬總和至少一五○公分。(四) 行李廂內部材質應為以焊接或相當方式固定之金屬鈑件,同側行李廂之內部空間應相通,且其應較門框對應之內部空間大,並應允許邊長五○公分之正方體自車輛外側穿越行李廂門至行李廂內側且能順利妥適關閉行李廂門。(五) 甲類大客車,行李廂內最大淨高至多一○○公分;但車高在三、五公尺以下或經實車滿載配重傾斜穩定度大於三十五度測試合格者,其行李廂高度得不受至多一○○公分之限制。十六、其他(一) 申請核定立位之大客車,應設定扶手或拉桿或拉環,且應於駕駛座之後部設定駕駛座欄杆。(二) 甲類長途車,應設定行李架,但有行李廂者得免設定,且其每一車門兩邊均應設定上下車扶手。附件六之二使用中及既有車型大客車車身各部規格規定一、車門應設於右側,安全門應設於車身後部中央,如引擎為後置式或後側設有冷氣機者,準設於車身左側之後部或中部。二、軸距逾四公尺之大客車,其門框高至少一八五公分。三、緊急出口標識:(一) 緊急出口標識應以中英文標識於乘客輕易可視之車內及車外緊急出口或其鄰近位置。緊急出口英文標識應為「Emergencyexit」 。「安全門」中文標識字型,每字至少一○公分見方。「安全窗」中文標識字型,每字至少四公分見方。(二) 應於乘客輕易可視之緊急出口控制裝置或其鄰近位置標示操作方法。四、安全門應備有安全門開啟時對駕駛人之警告裝置,警告裝置可為警鈴或蜂鳴器等。五、安全門通道係指走道至安全門間之通道,應設定於安全門有效寬之範圍內,且軸距逾四公尺之大客車,其安全門通道有效寬度至少三二公分。六、安全門通道不得裝設活動式座椅或蓋板,並應保持暢通,軸距逾四公尺之大客車,其安全門有效高至少一六○公分,安全門有效寬至少七六公分,安全門下緣距地高至多一○○公分 (市區雙層公車之上層安全門不受此限,自八十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新領牌車輛不受安全門下緣距地高至多一○○公分之限制) 。七、大客車車身兩側每側至少各五面安全窗,安全窗每面開度均應可達九○度以上,安全窗每面有效面積至少九○○○平方公分;有效面積指安全窗開啟後窗框之淨長乘以淨寬所得乘積;設有安全門者得免設安全窗,設有安全窗者得免設安全門。八、車窗擊破裝置(一) 至少三具。 (市區雙層公車上下層,每層至少三具)(二) 置放位置應滿足下列條件:1.駕駛人附近應至少設定一具。2.車輛前半段及後半段各應至少設定一具。3.車身兩側各應至少設定一具。(三) 應於該裝置附近且於乘客輕易可視之處標示「車窗擊破裝置」之標識字型和操作方法,標識字型每字至少四公分見方。九、設於駕駛室上方之最前方乘客座椅應設欄杆或保護板與擋風玻璃區隔,欄杆或保護板上緣之後緣與擋風玻璃間之距離至少七○公分,欄杆或保護板上緣距地板高度至少八○公分,其寬度應能涵蓋該座椅之椅背對應寬度。十、乘客座椅不得懸空設於安全門有效通道範圍內,且安全門通道設階梯之邊緣與座椅椅墊前緣至少三○公分。其空間地板與其前方地板高度差逾一二公分時應設定欄杆或保護板,欄杆或保護板上緣距地板高度至少八○公分,欄杆或保護板寬度應能涵蓋該座椅之椅背對應寬度。十一、行李廂 (若裝設者) 應符合下列規定:(一) 軸距逾四公尺之大客車,行李廂內最大淨高至多一○○公分;但民國九十三年六月三十日以前至公路監理機關登入且車齡自新登記領照起未逾十年者,其行李廂高度得不受至多一○○公分之限制。(二) 不得設定座椅或臥舖。(三) 不得設定邊窗。十二、其他(一) 申請核定立位之大客車,應設定扶手或拉桿或拉環,且應於駕駛座之後部設定駕駛座欄杆。(二) 軸距逾四公尺之長途車,應設定行李架,但有行李廂者得免設定,且其每一車門兩邊均應設定上下車扶手。機器腳踏車申請牌照檢驗專案及標準如左:一 引擎或車身號碼與來歷憑證相符。二 前後煞車效能合於規定。三 前後輪左右偏差合於規定。四 各種喇叭合於規定且不得裝設可發出不同音調之喇叭。五 各種燈光與標誌應符合附件七規定。六 車輛型式、顏色與紀錄相符。七 左右兩側之照後鏡、擋泥板合於規定。八 各部機件齊全作用正常。九 不得加掛邊車。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定期檢驗之專案及標準依前項申請牌照檢驗規定辦理。第二章 汽車牌照.第39-3條汽車臨時檢驗之標準,依定期檢驗之規定;機器腳踏車臨時檢驗之標準,依申請牌照檢驗之規定。汽車所有人除依規定接受車輛檢驗外,應依原廠規定時間自行實施保養及檢查。汽車載重噸位之核定,應依左列規定:一車重將空車過磅按實際重量登記。二載重(一) 原廠車輛說明書上未列載重量,僅列總重量者,應將總重量減去空車重量後核定載重量。(二) 無總重量而僅有載重量說明書者,按載重量噸位核定。(三) 有總重量及載重量者,按實際車身重量增減,使與總重量相符。三總重參照原廠說明書載明之總重量核定。但經交通部另行核定者,依其核定辦理。汽車座位立位之核定,應依左列規定:一 小客車不得設立位,每一座位不得少於三十八公分寬、六十五公分深。但駕駛人座位之寬度不得少於六十公分。二 大客車每一座位不得少於四十公分寬、七十公分深;每一立位前後以二十五公分、左右以四十公分計算。但車內高度未達一百八十五公分者,不得設立位。三 幼童專用車不得設立位,其幼童座位應符合附件十二之規定。但駕駛人及幼童管理人之座位,應依第一款之規定為準。四 貨車駕駛室每一座位之寬度,不得少於三十八公分。但駕駛人座位寬度不得少於六十公分,連駕駛人座位不得超過三個座位。前項第二款之大客車並應核定其總重量。車輛車身顏色及加漆標識,應依左列規定:一 大客車、大貨車、小貨車、拖車、大型客貨兩用車及特種車,應於車廂兩邊顯明位置標示汽車所有人名稱,融資性租賃車輛應標示租用人名稱;其為平板式汽車或車廂兩邊無法標示者,得於兩邊車門標示。但以個人名義領照使用之車輛、車身兩邊無法標示之拖車及執行特殊任務有保密必要之公務車輛經所屬機關核可並敘明該車用途向車籍所在地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於行車執照或牌照登記書上註記「免標示所有人名稱」者,得不須標示。二 大客車應於門旁標示牌照號碼及乘客人數,營業大客車並應於乘客人數下標示載重量。營業小客車應於兩側後門標示牌照號碼及公司行號、運輸合作社或個人名稱,後窗玻璃標示牌照號碼。三 大貨車、小貨車及曳引車應於兩邊車門或顯著位置標示牌照號碼及總重量或總聯結重量。全拖車及拖架車身兩側顯明位置應標示總重量;半拖車車身兩側顯明位置應標示總聯結重量。大貨車、小貨車及拖車應於後方標示牌照號碼,其字型尺度、字樣及標示方式由交通部另定之。四 大型客貨兩用車應於兩邊車門或顯明位置標示牌照號碼、乘客人數及載重噸位。五 救護車漆白色並應於車身兩側標示紅十字。六 消防車漆大紅色。七 教練車車廂兩邊顯明位置標示駕訓班班名及斑馬紋,車身前後並應加掛標示有「教練車」之附牌或標示「教練車」之字樣。八 幼童專用車及專供載運學生之校車車身顏色及標識應符合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規定。九 汽車車身顏色不得與警用巡邏車相同。一○ 新領牌照、汰舊換新及變更顏色之營業小客車,其車身顏色應使用臺灣區塗料油漆工業同業公會塗料色卡編號一之十八號純黃顏色。一一 申請牌照及變更顏色之轎式自用小客車車身顏色不得與前款營業小客車車身顏色相同。一二 遊覽車客運業專辦交通車業務之車輛,應於車身兩側車窗下緣以臺灣區塗料油漆工業同業公會塗料色卡編號一之十八號純黃顏色加漆一條三十公分寬之水平帶狀標識條紋。一三 汽車貨運業專辦搬家業務之車輛,車身顏色應使用純白顏色,並於車身兩側貨廂標示「專營搬家」字樣,字型不得小於二十五公分見方,且於擋風玻璃張貼「搬家貨運業執業證明」標識。一四 裝載砂石、土方之傾卸框式大貨車及半拖車,應於貨廂兩邊之前方標示貨廂內框尺寸,其字型尺度、字樣及標示方式由交通部另定之。一五 裝載砂石、土方之傾卸框式大貨車及半拖車,貨廂外框顏色應使用臺灣區塗料油漆工業同業公會塗料色卡編號一之十九號黃顏色。其他傾卸框式大貨車及半拖車之貨廂外框顏色,不得使用該顏色。一六 使用燃料為壓縮天然氣者,應於車身前後汽車號牌附近顯明位置處標示「壓縮天然氣汽車」。一七 免徵使用牌照稅特種車之車身顏色及標識,應符合各該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規定。營業小客車應於儀錶板上右側與右前座椅背設定執業登記證插座,並於右前座椅背標示牌照號碼;未經核定之標識及裝置不得設定。第一項各款標示材質應為防水漆料或貼上牢固之材料,其顏色應依規定或為其標示處底色之明顯對比色,且應以正楷字型標明。字型尺度除另有規定者外,應依左列規定:一 標示於車廂兩邊之汽車所有人,大型車每字至少二十五公分見方,小型車每字至少十六公分見方;標示於兩邊車門之汽車所有人,大型車每字至少八公分見方,小型車每字至少五公分見方。二 標示於車門或車廂兩邊之總聯結重量、總重量、載重之噸位、乘客人數及車門之牌照號碼,大型車每字至少四公分見方,小型車每字至少三公分見方。申請新領牌照之汽車,應於檢驗後將檢驗結果記錄於新領牌照登記書內。領有牌照之汽車,其出廠年份,自用小客車未滿五年者免予定期檢驗,五年以上未滿十年者,每年至少檢驗一次,十年以上者每年至少檢驗二次。但自用小客車使用液化石油氣及壓縮天然氣為燃料、其他自用車及營業車未滿五年者,每年至少檢驗一次,五年以上者每年至少檢驗二次。汽車所有人應於指定日期前後一個月內持行車執照、新領牌照登記書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檢驗。但自用小型車申請檢驗,免持新領牌照登記書。領有牌照之拖車,每年至少定期檢驗一次,拖車所有人應於指定日期前後一個月內持拖車使用證、新領牌照登記書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檢驗。個人經營計程車客運業者應於指定日期前後一個月內持行車執照、新領牌照登記書及其本人有效營業小客車駕駛人執業登記證申請檢驗其營業車輛。領有牌照之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自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一月一日起,其出廠年份未滿五年者免予定期檢驗,五年以上未滿十年者,每年至少檢驗一次,十年以上者每年至少檢驗二次。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所有人應於指定日期前後一個月內持行車執照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檢驗。已領牌照之普通重型及輕型機器腳踏車實施臨時檢驗。汽車或拖車有左列情形之一者,應申請實施臨時檢驗:一 車身、引擎、底盤或其他重要裝置變更調換者。二 因交通事故遭受重大損壞,經送廠修復者。三 出廠十年以上,辦理轉讓過戶者。公路監理機關於必要時,得實施臨時檢驗。對於出廠十年以上或行駛有安全之虞之汽車及拖車,應按所轄管之汽車數量比例訂定年度計畫,實施臨時檢驗。檢驗不合格之汽車,責令於一個月內整修完善申請覆驗。前項檢驗不合格部分如為傳動、制動或轉向系統者,應即扣留其牌照,由公路監理機關發給當日有效之進廠修理證,憑以駛赴修理。汽車修復後得憑修理廠所領之試車牌照駛赴覆驗,修理廠未領有試車牌照者,得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發給覆驗證,以當日為有效期間。汽車之檢驗得委託公民營汽車製造廠、修理廠、加油站代辦,其辦法另定之。汽車檢驗作業程式,由交通部另定之。第三章 汽車駕駛人與技工執照登記及考驗.汽車駕駛執照為駕駛汽車之許可憑證,由駕駛人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登記,考驗及格後發給之。汽車駕駛人經考驗及格,未領取駕駛執照前,不得駕駛汽車。軍事專業駕駛人於退役後一年內,得憑軍事運輸主管機關發給之軍事專業駕駛證明,換發同等車類之普通或職業駕駛執照。前項軍事專業駕駛人於服役期間,因社會發生緊急事件或重大事故時,為應客貨運輸之需要,得經過適當訓練後憑軍事運輸主管機關繕造之名冊及核發之軍事專業駕駛證明,由公路監理機關專案換發同等車類之職業駕駛執照,並由軍事運輸主管機關統一集中保管,於執行緊急疏運支援任務時分發軍事專業駕駛人攜帶備查,於任務結束時繳還;並俟於軍事專業駕駛人退伍時發給作為民間駕駛之用。持有外國政府、大陸地區、香港或澳門所發有效正式駕駛執照 (證) 並取得經許可停留或居留一年以上之證明 (件) 者,得於入境之翌日起一年內,依平等互惠原則免考換發同等車類之普通駕駛執照;但持有該有效之正式駕駛執照者而具有中華民國國籍時,得免考換發同等車類之普通駕駛執照。汽車駕駛人辦理前項換發手續時,應先經體格檢查合格,並檢同左列檔案,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一、汽車駕駛執照申請書。二、具中華民國國籍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之我國國民,應檢附國民身分證或軍人身分證。三、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或臺灣地區無戶籍之國民,應檢附經許可停留或居留一年以上之證明 (件) 。大陸地區人民並應檢附經許可已連續停留滿三個月以上之證明。四、香港或澳門居民應檢附一年以上之居留證明 (件) 或有效期間一年以上之入出境證件,但自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一月一日起,應檢附一年以上之居留證明 (件) 辦理之。五、大陸地區所發駕駛證,應經行政院設立或指定機構或委託之民間團體驗證。六、香港或澳門所發駕駛執照,應經行政院於香港或澳門設立或指定機構或委託之民間團體驗證。七、其他國家或地區所發駕駛執照,應經我駐外使領館、代表處、辦事處、其他外交部授權機構,或經外國駐華使領館、經外國政府或地區授權並經我國外交部同意辦理檔案證明業務之外國駐華機構之驗證。八、前款之駕駛執照為英文以外之外文者,應附中文譯本,並經我駐外使領館、代表處、辦事處或國內公證人驗證。汽車駕駛執照及技工執照之型式、顏色及編號,按其種類分別由交通部定之。國際駕駛執照之型式、顏色及許可駕駛之車類,依國際道路交通公約之規定。汽車駕駛執照自發照之日起每滿六年換發一次,汽車駕駛人應於有效期限屆滿前一個月內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換發新照。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香港或澳門居民或臺灣地區無戶籍之國民考領換領我國汽車駕駛執照,以其經許可停留或居留證明 (件) 之有效期限核發之,屆滿前得依已申請經許可延長之居停留期限,以加註方式延長之,但應依前項規定辦理駕駛執照之換發。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一日前領有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者,曾參加交通部公路總局或警察機關舉辦之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技術訓練課程及其測驗合格者,經報請交通部認可後,得換發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一日前已登記為排氣量逾二百五十立方公分之重型機器腳踏車所有人且領有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者,得換發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汽車駕駛執照逾期未換發新照者,不得駕駛汽車。汽車駕駛執照分為左列各類:一 小型車普通駕駛執照。二 大貨車普通駕駛執照。三 大客車普通駕駛執照。四 聯結車普通駕駛執照。五 小型車職業駕駛執照。六 大貨車職業駕駛執照。七 大客車職業駕駛執照。八 聯結車職業駕駛執照。九 國際駕駛執照。一○ 輕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一一 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一二 普通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一三 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職業汽車駕駛人之駕駛執照,應自發照之日起,每滿三年審驗一次,並於審驗日期前後一個月內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審驗,經審驗不合格者,扣繳其駕駛執照,俟審驗合格後發還之。駕駛人因患病、出國、服兵役、駕照被吊扣、羈押、服刑或受保安、感訓處分之執行,不能按時審驗者,得於病癒、回國、退役、駕照吊扣期滿、撤銷羈押、出獄或保安、感訓處分執行完畢六個月內持原照及有關證明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審驗。職業汽車駕駛人得憑因逾期審驗被登出之職業駕駛執照,申請換發同等車類之普通駕駛執照。但在未換發普通駕駛執照前,不得駕駛汽車。國際駕駛執照之換領及簽證,依左列規定:一、已領有駕駛執照之汽車駕駛人於有效期間內,得憑原駕駛執照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換領同等車類之國際駕駛執照。二、換領國際駕駛執照,應填具異動登記書,並繳驗身分證及原駕駛執照。三、持有互惠國所發有效之國際駕駛執照,在我國境內作三十天以內之短期停留者,准予免辦簽證駕駛汽車;如停留超過三十天者,仍應填具國際駕駛執照簽證申請書,向公路監理機關辦理簽證。四、國際駕駛執照之簽證期限最長為一年,若原照或停居留證明 (件) 有效期間未滿一年者,以先屆滿之日期為準,逾期不得駕駛汽車。學習小型汽車駕駛,應向公路監理機關申領學習駕駛證,學習大型車汽車駕駛,應領有小型車駕駛執照。申請汽車學習駕駛證者,須年滿一八歲,並須左列各項測驗合格者:一體格檢查。二體能測驗。學習汽車駕駛,以在駕駛學習場內學習駕駛為原則。在學習路線駕駛時,應依當地警察機關指定之道路及時間內為之,並應由領有學習車類駕照之汽車駕駛人在旁指導監護。學習駕駛證之學習駕車有效期間,自領證之日起以一年為限。申請汽車駕駛執照考驗者,應具有左列資格:一 年齡:(一) 考領普通駕駛執照、輕型或普通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須年滿十八歲,最高年齡不受限制。(二) 考領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須年滿二十歲,最高年齡不受限制。(三) 考領職業駕駛執照須年滿二十歲,最高年齡不得超過六十歲。二 經歷:(一) 應考輕型或普通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者,無經歷之限制。(二) 應考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者,須領有普通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一年以上之經歷,並經立案之駕駛訓練機構駕駛訓練結業。(三) 應考小型車普通駕駛執照者,須有學習駕駛三個月以上之經歷。(四) 應考小型車職業駕駛執照者,須有學習駕駛六個月以上之經歷。(五) 應考大貨車普通駕駛執照者,須領有小型車普通駕駛執照一年以上之經歷。(六) 應考大貨車職業駕駛執照者,須領有小型車職業駕駛執照一年以上之經歷。(七) 應考大客車普通駕駛執照者,須領有大貨車普通駕駛執照一年以上之經歷;或領有小型車普通駕駛執照二年以上之經歷,並經立案之駕駛訓練機構小型車逕升大客車駕駛訓練結業者。(八) 應考大客車職業駕駛執照者,須領有大貨車職業駕駛執照一年以上之經歷;或領有小型車職業駕駛執照二年以上之經歷,並經立案之駕駛訓練機構小型車逕升大客車駕駛訓練結業者。(九) 應考聯結車普通駕駛執照者,須領有大客車普通駕駛執照一年以上或領有大貨車普通駕駛執照二年以上之經歷。(一○) 應考聯結車職業駕駛執照者,須領有大客車職業駕駛執照一年以上或領有大貨車職業駕駛執照二年以上之經歷。前項第二款各目之經歷,如經公立或立案之私立駕駛訓練機構依照民營汽車駕駛人訓練機構管理辦法之規定訓練結業者,得由交通部按照其登記領照之教練車數量予以核定,不受其限制,並準集體報考。其由直轄市公路主管機關報經交通部核定者亦同。領有普通駕駛執照滿三個月之駕駛人,得報考同級車類之職業駕駛執照,除應具備報考之資格外,並應補考職業駕駛執照應考之科目。汽車駕駛人取得高一級車類之駕駛資格者,應換發駕駛執照,並準其駕駛較低階車類之車輛,其規定如左:一 已領有聯結車駕駛執照者,得駕駛大客車、大貨車、代用大客車、大客貨兩用車、曳引車、小型車、輕型機器腳踏車。二 已領有大客車駕駛執照者,得駕駛大貨車、代用大客車、大客貨兩用車、曳引車、小型車、輕型機器腳踏車。三 已領有大貨車駕駛執照者,得駕駛小型車、輕型機器腳踏車。四 已領有小型車駕駛執照者,得駕駛輕型機器腳踏車。五 已領有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者,得駕駛普通重型機器腳踏車、輕型機器腳踏車。六 已領有普通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者,得駕駛輕型機器腳踏車。七 已領有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者,得駕駛普通重型機器腳踏車、輕型機器腳踏車。八 已領有聯結車、大客車、大貨車或小型車駕駛執照者,得駕駛小型車並附掛輕型拖車。原領有職業駕駛執照之駕駛人,取得高一級車類之普通駕駛執照資格滿三個月者,得換領同級車類之職業駕駛執照。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項所稱之持照條件係指駕駛人取得駕車之行車條件,除前條規定外,包括左列規定:一 汽車駕駛人應依駕駛執照所載之持照條件駕車。二 領有普通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者,不得駕駛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三 領有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者,不得駕駛大型重型機器腳踏車。四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一日前,已領有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逾期未依第五十二條第二項規定換發者,不得使用駕車。有左列各款情事之一者,不得參加汽車駕駛執照考驗:一 受終身不得考領駕駛執照之處分者。二 受吊銷駕駛執照處分尚未屆滿限制報考期限者。三 受吊扣駕駛執照之處分尚未期滿者。四 已領有同等級駕駛執照者。五 患有精神耗弱、目盲、癲癇疾病者。六 酒精、麻醉劑及興奮劑之中毒者。汽車駕駛人受吊扣、吊銷駕駛執照處分尚未確定執行前,不得參加汽車駕駛執照之晉級考驗,如參加考驗取得高一級之駕駛執照資格者,該項資格於受執行吊扣或吊銷駕駛執照之處分時,一併吊扣或吊銷,但持有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報考小型汽車駕駛執照者,不在此限。現役軍人不得參加職業駕駛執照之考驗。申請汽車駕駛執照考驗者,均應先經體格檢查及體能測驗合格,並檢同左列檔案向公路監理機關報名:一、汽車駕駛執照申請書。二、本人最近六個月內拍攝之一吋光面素色背景脫帽五官清晰正面半身黑白或彩色照片三張,並不得使用合成照片。三、具中華民國國籍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之我國國民,應檢附國民身分證、軍人身分證或其他有效之駕駛執照。四、外國人、大陸地區人民或臺灣地區無戶籍之國民,應檢附經許可停留或居留一年以上之證明 (件) 。大陸地區人民並應檢附經許可已連續停留滿三個月以上之證明。五、香港或澳門居民應檢附一年以上之居留證明 (件) 或有效期間一年以上之入出境證件。但自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一月一日起,應檢附一年以上之居留證明 (件) 。六、駕駛經歷證件。申請輕型或普通重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考驗者,免辦體能測驗。汽車駕駛人體格檢查及體能測驗除殘障者報考汽車駕駛執照另有規定外,其合格標準依左列規定:一 體格檢查:(一) 視力:兩眼祼視力達○‧六以上者,且每眼各達○‧五以上者,或矯正後兩眼視力達○‧八以上,且每眼各達○‧六以上者。(二) 辨色力:能辨別紅、黃、綠色者。(三) 聽力:能辨別音響者。(四) 四肢:四肢健全殘缺者。(五) 活動能力:全身及四肢關節活體靈敏者。(六) 疾病:無精神耗弱、目盲、癲癇或其他足以影響汽車駕駛之疾病。(七) 其他:無酒精、麻醉劑及興奮劑中毒者。二 體能測驗:(一) 視野左右兩眼各達一百五十度以上者。(二) 夜視無夜盲症者。前項體格檢查及體能測驗應由公立醫院或衛生機關或公路監理機關指定醫院為之,或由附設有檢查裝置及檢定合格醫事人員之公路監理機關或指定之診所、團體為之,但申請學習駕駛證時已經體格檢查合格者,一年內免再檢查。殘障者報考汽車、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之規定,由交通部另定之。申請汽車駕駛執照考驗者,除輕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免予路考外,其應考科目為筆試及路考。筆試不及格者,不得參加路考,但依第六十九條核准在原訓練機構辦理考驗者,其結業學員得先參加路考,及格後再行筆試。筆試包括交通規則及機械常識,報考普通駕駛執照者,免考機械常識。各科考驗成績最高分均為一百分,其及格標準為交通規則八十五分,機械常識六十分,路考七十分。路考之評分標準表由交通部另定之。第一項筆試得以口試代替,聾啞應考人並得以手語代替。前項口試及手語之通譯人員應由公路監理機關指定之公正人士為之。依第七十六條第一項第五款規定繳回汽車駕駛執照者,除依身心障礙者報考汽車駕駛執照之規定辦理外,其考驗之規定如左:一 體格標準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免考驗,逕予核發新照,不受第一項規定之限制:(一) 視覺機能障礙,其優眼視力裸視達○.六以上或矯正後達○.八以上或視野達一百五十度以上者。(二) 聽覺機能障礙,其優耳聽力損失在九十分貝以上者。(三) 聲音機能或語言機能障礙,其聲音機能或語言機能喪失,完全無法以聲音與人溝通 (即重度障礙) 者。二 體格標準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免予筆試:(一) 雙手手指殘缺且其中一手手指或手掌未全缺者。(二) 四肢中欠缺任何一肢,經加裝輔助器具後操作方向盤自如者。(三) 軀幹及四肢未欠缺,惟受先天性及後天性之病害致機能障礙者 (如四肢不全麻痺、軀幹機能障礙致站立或步行困難者等) 經加裝輔助器具後,能自力行走者。考驗用車除考領普通小型車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者,得以自備車應考外,餘由公路監理機關供應,並按左列各款收取考驗車使用費:一 聯結車按十公升高階柴油之市價收費。二 大客車按八公升高階柴油之市價收費。三 小客貨車按四公升九五無鉛汽油之市價收費。但小客車經交通部指定考驗特定專案者,另加二公升九五無鉛汽油之市價收費。四 機器腳踏車按一公升九五無鉛汽油之市價收費。身心障礙者報考小型車職業駕駛執照時,不受前項之限制,得自備經公路監理機關檢驗合格之自動排擋車輛或特製車應考。申請汽車駕駛執照筆試、路考,經考驗不合格申請再考驗者,距上次考驗之時間不得少於七日。申請汽車駕駛執照考驗路考未及格者,得於下次申請考驗時免考筆試,其免考期限為一年。政府設立之汽車技術人員訓練機構及私立之汽車駕駛人員訓練機構,其師資、裝置、教材符合交通部所定標準,且其教學評鑑成績優良者,其結業學員得由公路監理機關報請該管公路主管機關核准派員在原訓練機構辦理場考。其屬直轄市公路主管機關核准者,並應報請交通部備查。前項考驗作業審核要點,由交通部另定之。申請汽車駕駛執照考驗,不依規定或利用不正當手段報名參加應考者,其考試資格應予取銷,已考領駕駛執照者無效,由公路監理機關登出並追繳之。託人代考者,取銷報考人之考試資格,報考人及代考人如已領有駕駛執照者,由公路監理機關吊銷其駕駛執照,並登出之。報考人及代考人均自查獲之日起五年內不得再行報考。汽車修護技工執照,為修護汽車之執業憑證,由公路監理機關考驗合格後發給,其考驗日期由公路監理機關公告之。申請汽車修護技工執照考驗者,應具有左列之資格:一 年齡滿十八歲。二 學歷或經歷合於左列各目之一者:(一) 高中 (職) 或相當高中 (職) 之軍事以上學校之汽車、農機、重機械或機械科畢業者。(二) 高中 (職) 或相當高中 (職) 之軍事以上學校非前目所列之科系畢業,並從事汽車修護相關工作一年以上者。(三) 領有丙級以上汽車修護技術士證者。(四) 接受政府立案之訓練機構辦理之汽車修護訓練累計一千六百小時以上,並從事汽車修護相關工作一年以上者。(五) 從事汽車修護相關工作四年以上者。前項第二款所指從事汽車修護相關工作不包括學習與實習,由政府立案汽車廠商證明之。申請汽車修護技工執照考驗者,應檢同左列檔案,向公路監理機關辦理:一 汽車修護技工執照考驗登記書。二 本人最近正面脫帽半身一吋光面紙照片五張。三 國民身分證及學經歷證件。申請汽車修護技工執照考驗者,其應考科目分為學科筆試及術科實務操作兩項。筆試不及格者,不得參加術科考驗。學科及術科考驗成績最高分均為一○○分,其及格標準均為七○分,但術科考驗如有其中任何一站缺考、棄考或零分亦評為不及格。學科之題庫、配題及術科之試題、配分標準由交通部另定之。汽車駕駛人或汽車修護技工申請變更、換照、補照、登記,規定如左:一 汽車駕駛人或汽車修護技工之姓名、出生年、月、日、住址有變更者應填具異動登記書,檢同身分證或戶口名簿,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二 變更姓名、出生年、月、日者,應將原照登出,換發新照;變更住址,就原照背面位址列簽註之。三 汽車駕駛執照或汽車修護技工執照遺失或損毀時,應填具異動登記書,檢同國民身分證、軍人身分證、居留證或有效之汽車駕駛執照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補發或換發。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者,駕駛人或技工或關係人應迅速將駕駛執照或技工執照繳回當地公路監理機關:一 執照受吊銷、登出或吊扣處分者。二 執照失效或過期者。三 汽車駕駛人或技工死亡者。四 職業駕駛人年滿六十歲者。五 汽車駕駛人之體格及體能變化已不合於第六十四條第一項規定合格標準之一者。前項第四款及第五款汽車駕駛人或汽車修護技工未將執照繳回者,由公路監理機關逕行公告登出並追繳之。職業汽車駕駛人得憑因年滿六十歲被登出之職業駕駛執照,申請換發同等車類之普通駕駛執照。但在未換發普通駕駛執照前,不得駕駛汽車。年滿六十歲仍繼續執業之小型車職業駕駛人,應每年至醫院作體格檢查一次,合格者檢具體格檢查表,於屆滿前後一個月內向當地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換領有效期限一年之小型車職業駕駛執照,最高至年滿六十五歲為止,不受第一項第四款規定限制,其體格檢查專案及合格標準,由交通部另定之。第四章 汽車裝載行駛.汽車裝載時,除機器腳踏車依第八十八條規定外,應依左列規定:一 裝載容易滲漏、飛散、氣味惡臭之貨物,能防止其發洩者,應嚴密封固,裝置適當。二 載運人客、貨物必須穩妥,車門應能關閉良好,物品應捆紮牢固,堆放平穩。三 貨車駕駛室或小客車之前座乘人不得超過規定之人數。四 車廂以外不得載人。五 後車廂之貨物上不得附載人員。六 框式貨車後車廂不得載人。七 特種車除因其專門用途使用時必須附載之人員物品外,不得用以裝載客貨行駛。八 小型汽車附掛之拖車應僅限於裝載露營及休閒遊憩用具使用,且其車門應能關閉良好,物品應捆紮牢固,堆放平穩,行駛中不得附載人員及其側面車窗不得向外開啟。九 小型汽車裝置休閒運動器材之固定式置放架,應經安全審驗。一○ 小型汽車裝置休閒運動器材之置放架,其使用應依左列規定:(一) 置放架及裝載之休閒運動器材應固定妥適。如裝置於車輛後側,其長度不應超過後側車身外五十公分;如裝置於車頂,其含置放架之車輛全高應依第三十八條第一項之規定。(二) 置放架及裝載之休閒運動器材不得遮蔽車輛之號牌與車輛後方燈光。前項第九款固定式置放架之安全審驗作業要點,由交通部另訂之。客車之載運,應依左列規定:一 載運乘客不得超過核定之人數。但公共汽車於尖峰時刻載重未超過核定總重量者,不在此限。二 拒載患有傳染、瘋狂病及攜有惡臭物品之乘客。三 營業小客車不得任意拒載乘客或故意繞道行駛。四 營業小客車在設有停車上客處標誌之路段,應在指定之上客處搭載乘客,不得沿途攬載。貨車之裝載,應依左列規定:一 裝載貨物不得超過核定之總重量或行駛橋樑規定之載重限制。二 裝載物必須在底板分配平均,不得前伸超過車頭以外,體積或長度非框式車廂所能容納者,伸後長度最多不得超過車輛全長百分之三十,並應在後端懸掛危險標識,日間用三角紅旗,夜間用紅燈或反游標識。廂式貨車裝載貨物不得超出車廂以外。三 裝載貨物寬度不得超過車身。四 裝載貨物高度自地面算起,大型車不得超過四公尺,小型車不得超過二.八五公尺。五 以大貨車裝載貨櫃者,除應有聯鎖裝置外,不得超出車身以外。六 不符合規定之傾卸框式大貨車不得裝載砂石、土方。除前項第二款之情形外,車身欄板應扣牢。貨車裝載整體物品有左列情形之一者,應填具申請書,繪製裝載圖,向起運地或車籍所在地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核發臨時通行證,憑證行駛。一 裝載整體物品之長度、高度、寬度超過前條之規定者。二 裝載整體物品之軸重、總重量或總聯結重量超過第三十八條第一項第二款、第三款限制者。前項裝載整體物品行駛於高速公路之汽車,其長度超過第三十八條第一項第一款規定,重量超過前項第二款規定,寬度超過三‧二五公尺,高度超過四‧二公尺者,接受申請之公路監理機關應先洽經高速公路管理機關認可後,始得核發通行證。同一事業機構或公司行號,經常以同一汽車裝載同一性質規格之物品時,得依前二項規定申請核發六個月以內之臨時通行證。裝載第一項、第二項物品,應於車輛前後端懸掛危險標識;日間用三角紅旗,夜間用紅燈或紅色反游標識,紅旗每邊之長度,不得少於三十公分。如公路監理機關或警察機關對該項物品之裝載行駛有特別規定者,應遵守其規定。裝載第一項、第二項物品之汽車,行駛路線經過不同之省 (市) 時,其臨時通行證之核發,應經該管公路主管機關之同意,經過高速公路時,除有特殊狀況外,應行駛外側車道,並禁止變換車道。聯結車輛之裝載,應依左列規定:一 半聯結車裝載之總聯結重量,不得超過曳引車及半拖車核定之總聯結重量。二 全聯結車裝載之總聯結重量,不得超過兼供曳引大貨車核定之總聯結重量。三 全拖車裝載之總重量不得超過核定之總重量及兼供曳引大貨車裝載之總重量。四 兼供曳引大貨車裝載之總重量不得超過核定之總重量。五 裝載之貨物及貨櫃不得伸出車尾以外,裝載貨櫃時,並應與拖車固定聯結。六 不符合規定之傾卸框式半拖車不得裝載砂石、土方。曳引車牽引拖架時,應依左列規定:一 裝載物之長度未達十公尺以上者,禁止使用拖架。二 裝載後全長不得超過十八公尺。三 裝載物品之長度自曳引車第五輪中心線至裝載物品前端間之距離不得超過一公尺;自拖架輪軸中心線至裝載物品後端間之距離不得超過三公尺。四 裝載物品後不得超過曳引車核定之總聯結重量及拖架核定之總重量。拖架裝載整體物品超過前項第二款、第四款之規定者,應依照貨車裝載整體物品之規定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核發臨時通行證,憑證行駛。非屬汽車範圍必須行駛於道路之動力機械,應比照第八十條之規定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核發臨時通行證,憑證行駛。但顯有損壞道路、橋樑之虞者,不得核發臨時通行證,並禁止其行駛。前項動力機械行駛於道路時,其駕駛人必須領有小型車以上之駕駛執照。進口第一項之動力機械,屬裝配起重機械專供起重用途且無載貨容量之起重機車者,其方向盤應在左側。車輛裝載危險物品應遵守左列事項:一 廠商貨主運送危險物品,應備具危險物品道路運送計畫書及物質安全資料表向起運地或車籍所在地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核發臨時通行證,該臨時通行證應隨車攜帶之,其交由貨運業者運輸者,應會同申請,並責令駕駛人依規定之運輸路線及時間行駛。二 車頭及車尾應懸掛布質三角紅旗之危險標識,每邊不得少於三十公分。三 裝載危險物品車輛之左、右兩側及後方應懸掛或黏貼危險物品標誌及標示牌,其內容及應列要項如附件八。危險物品標誌及標示牌應以反光材料製作,運輸過程中並應不致產生變形、磨損、褪色及剝落等現象而能辨識清楚。四 裝載危險物品罐槽車之罐槽體,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檢驗合格,並隨車攜帶有效之檢驗 (查) 合格證明書。五 運送危險物品之駕駛人或隨車護送人員應經專業訓練,並隨車攜帶有效之訓練證明書。六 裝載危險物品車輛應隨車攜帶未逾時效之滅火器,攜帶之數量比照第三十九條第一項第十二款有關大貨車攜帶滅火器之規定。七 應依危險物品之性質,隨車攜帶適當之個人防護裝備。八 裝載危險物品應隨車攜帶所裝載危險物品之物質安全資料表,其格式及填載應依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訂定之危險物及有害物通識規則之規定。且隨車不得攜帶非所裝載危險物品之物質安全資料表。九 行駛中罐槽體之管口、人孔及封蓋,以及裝載容器之管口及封蓋應密封、鎖緊。一○ 裝載之危險物品,應以嚴密堅固之容器裝置,且依危險物品之特性,採直立或平放,並應綑紮穩妥,不得使其發生移動。一一 危險物品不得與不相容之其他危險物品或貨物同車裝運;裝載爆炸物,不得同時裝載爆管、雷管等引爆物。一二 危險物品運送途中,遇惡劣天候時,應停放適當地點,不得繼續行駛。一三 裝卸時,除應依照危險物品之特性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外,並應小心謹慎,不得撞擊、磨擦或用力拋放。一四 裝載危險物品,應注意溫度、濕度、氣壓、通風等,以免引起危險。一五 裝載危險物品車輛停駛時,應停放於空曠陰涼場所,與其他車輛隔離,禁止非作業人員接近。並嚴禁在橋樑、隧道、火場一百公尺範圍內停車。一六 裝載危險物品如發現外洩、滲漏或發生變化,應即停車妥善處理,如發生事故或災變並應迅即通知貨主及警察機關派遣人員與器材至事故災變現場處理,以及通報相關主管機關。並於車輛前後端各三十公尺至一百公尺處豎立車輛故障標誌。一七 行經高速公路時,應行駛外側車道,並禁止變換車道。裝載危險物品車輛,行駛路線經高速公路時,接受申請之公路監理機關應依高速公路管理機關認可之路段、時段核發臨時通行證並以副本分送高速公路管理機關及公路警察機關。第一項、第二項所稱之危險物品係指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訂定之「危險物及有害物通識規則」規定適用之危害物質、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依據「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公告之毒性化學物質、及歸屬於附件二分類表之危險物品。機器腳踏車裝載液化石油氣之淨重未逾六十公斤及罐槽車以外之貨車裝載危險物品之淨重未逾左列數量者,得不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七款之規定:一 氣體:五十公斤。二 液體:一百公斤。三 固體:二百公斤。車輛裝載放射性物質及實業用爆炸物除應符合本條規定外,並應符合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所定有關放射性物質運送及經濟部所定有關實業用爆炸物運送之法令辦理。危險物品道路運送計畫書及車輛裝載危險物品臨時通行證格式如附件三及四。第一項第五款有關危險物品運送人員專業訓練之規定,由交通部另定之。汽車非經公路監理機關核准,不得擅自附掛拖車行駛。但故障車輛應以救濟車或適當車輛牽引,牽引裝置應牢固,兩車前後相隔距離不得超過五公尺,牽引車前端,故障車後端及牽引裝置應懸掛危險標識。貨車必須附載隨車作業人員者,除駕駛人外,應依左列規定,並須隨時注意行車安全。一大貨車不得超過四人,小貨車不得超過二人。二工程或公用事業機構人員,佩帶有服務單位之證章或其他明顯識別之標記者,搭乘大貨車不得超過二○人,小貨車不得超過八人。三漁民攜帶大型捕魚工具,非客車所能容納者,搭載大貨車不得超過一六人,小貨車不得超過八人。四大貨車載運劇團道具附載演員不得超過一六人,小貨車不得超過八人。五大貨車載運魚苗附載拍水人員不得超高一二人。六大貨車載運棺柩附載人員不得超過一六人。七大貨車載運神轎附載人員不得超過一六人。前項附載人員連同裝載物不得超過核定之總重量,如貨車為廂型貨車時,應在車廂之內。框型貨車其裝載總高度已達三公尺之貨物上不得附載人員。客貨兩用車,應依左列規定:一 載客與載貨空間應裝設固定之間隔物區隔,載貨空間之車窗應裝設金屬欄杆。二 載人不得超過核定之人數,載貨不得超過核定之載重量,兼載客、貨時不得超過核定之總重量。代用客車,應依左列規定:一 代用大客車車身應為金屬或木製之固定廂式,車身設門及固定扶梯,加設立位者,應裝拉桿。二 代用小客車車身得為金屬或木製之固定廂式,後車門得加裝踏版,不須裝扶梯。但不得設立位。三 駕駛室與後車廂應隔開,代用客車如其中間或後車廂左右兩邊開有車窗者,應加裝金屬欄杆。四 車身內兩側設定固定翻動式座椅。五 載人不得超過核定之座位及立位人數,兼載客、貨時,不得超過核定之總重量。原經交通部車型審查透過之國內量產中之小客貨兩用車,自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一月一日起出廠者,應符合第一項第一款及第三條第三款第二目後段之規定。機器腳踏車附載人員或物品,應依左列規定:一 載物者,輕型不得超過五十公斤,重型不得超過八十公斤,高度不得超過駕駛人肩部,寬度不得超過把手外緣十公分,長度自座位後部起不得向前超伸,伸出車尾部分,自後輪軸起不得超過半公尺。二 機器腳踏車在駕駛人後設有固定座位者,得附載一人。三 附載坐人後,不得另載物品,但零星物品不影響駕駛人及附載人員之安全者,不在此限。四 附載坐人不得側坐。五 駕駛人及附載坐人均應戴安全帽。六 裝載容易滲漏、飛散、氣味惡臭之貨物,能防止其發洩者,應嚴密封固,裝置適當。七 附載坐人、載運貨物必須穩妥,物品應捆紮牢固,堆放平穩。機器腳踏車駕駛人及附載座人應依左列規定配戴安全帽:一 安全帽應為乘坐機器腳踏車用之安全帽,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合格,並於帽體貼有檢驗合格標識或梅花型S產品安全標誌。二 帽體及相關配件必須齊全,並無毀損、鬆脫或變更之情事。三 配帶時安全帽應正面朝前及位置正確,於顎下繫緊扣環,安全帽並應適合頭形,穩固戴在頭上,不致上下左右晃動,且不可遮蔽視線。行車前應注意之事項,依左列規定:一 方向盤、煞車、輪胎、燈光、雨刮、喇叭、照後鏡及依規定應裝設之行車紀錄器、載重計與轉彎、倒車警報裝置等須詳細檢查確實有效。二 行車執照、駕駛執照及其他依法令規定必須隨車攜帶之證件,均應攜帶。三 隨車工具須準備齊全。四 兒童須乘座於小客車之後座。五 駕駛人及前座乘客均應繫妥安全帶。六 起步前應顯示方向燈,注意前後左右有無障礙或車輛行人,並應讓行進中之車輛行人優先通行。前項第一款應裝設行車紀錄器之汽車,未依規定裝設或經檢查未能正確運作或未使用紀錄卡或未按時更換紀錄卡時,不得行駛。前段紀錄卡應妥善儲存一年備查。第一項第一款應裝設載重計或轉彎、倒車警報裝置之車輛,未依規定裝設或經檢查未能正確運作或載重計其鉛封破損不完整時,不得行駛。駕駛人駕駛汽車,應遵守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並服從執行交通勤務之警察或依法令執行指揮交通及交通稽查任務人員之指揮。行車遇有轉向、減速暫停、讓車、倒車、變換車道等情況時所用之燈光及駕駛人之手勢,應依左列規定:一右轉彎時,應先顯示車輛前後之右邊方向燈光,或由駕駛人表示左臂向上,手掌向右微曲之手勢。二左轉彎時,應先顯示車輛前後之左邊方向燈光,或由駕駛人表示左臂平伸,手掌向下之手勢。三減速暫停時,應顯示燈光,或由駕駛人表示左臂向下垂伸,手掌向後之手勢。四允讓後車超越時,應顯示右邊方向燈光,或由駕駛人表示左臂向下四五度垂伸,手掌向前並前後擺動之手勢。五倒車時,應顯示倒車燈光,或由駕駛人表示左臂平伸,手掌向後並前後擺動之手勢。六變換車道時,應先顯示方向燈光或手勢。汽車除有左列情事之一者外,不得按鳴喇叭:一行近急彎,上坡道頂端視距不良者。二在郊外道路同一車道上行車欲超越前行車時。三遇有緊急或危險情況時。前項按鳴喇叭,應以單響為原則,並不得連續按鳴三次,每次時間不得超過半秒鐘。行車速度,依速限標誌或標線之規定,無標誌或標線者,應依左列規定:一 行車時速不得超過五○公里。但在未劃設車道線、行車分向線之道路,或設有快慢車道分隔線之慢車道,時速不得超過四○公里。二 行經彎道、坡路、狹路、狹橋、隧道、泥濘或積水道路、無號誌之交岔路口、道路修理地段或行近工廠、學校、醫院、車站、會堂、娛樂、展覽、競技等公共場所出、入口及其他人車擁擠處所,或因雨霧致視線不清或道路發生臨時障礙時,均應減速慢行,作隨時停車之準備。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及工程救險車執行任務時,得不受前項行車速度之限制,且於開啟警示燈及警鳴器執行緊急任務時,得不受標誌、標線及號誌指示之限制。汽車在同一車道行駛時,除擬超越前車外,後車與前車之間應保持隨時可以煞停之距離。前車如須減速暫停,駕駛人應預先顯示燈光或手勢告知後車,後車駕駛人應隨時注意前車之行動。汽車行駛時,駕駛人應注意車前狀況及兩車併行之間隔,並隨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汽車除行駛於單行道或指定行駛於左側車道外,在未劃標線之道路,應靠右行駛。但遇有特殊情況必須行駛左側道路時,除應減速慢行外,並注意前方來車及行人。四輪以上汽車在劃有快慢車道分隔線之道路行駛,除起步、準備停車、臨時停車或轉彎外,不得行駛慢車道。但設有快慢車道分隔島之道路不在此限。汽車在單行道行駛時,應在快車道上按遵行方向順序行駛,劃有路面邊線者,除準備停車或臨時停車外,不得駛出其邊線。汽車在雙向二車道行駛時,應依左列規定:一 均應在遵行車道內行駛。二 在劃有分向限制線之路段,不得駛入來車之車道內。三 在劃有行車分向線之路段,超車時得駛越,但不能併行競駛。四 除準備停車或臨時停車外,不得駛出路面邊線。五 在快慢車道間變換車道時,應讓直行車先行,並注意安全距離。汽車在雙向四車道行駛時,應依左列規定:一 大型汽車除超越同一車道之前車或準備左轉彎外,均不得在內側車道行駛。但在市區單向二車道道路行駛時,不在此限。二 小型汽車內外側車道均可行駛,行駛速度較慢時,應在外側車道行駛,但不得任意變換車道行駛。三 執行任務中之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工程救險車、內外側車道均可行駛。四 由同向二車道進入一車道,應讓直行車道之車輛先行,無直行車道者,外車道之車輛應讓內車道之車輛先行。五 除準備停車或臨時停車外,不得駛出路面邊線或跨越兩條車道行駛。六 變換車道時,應讓直行車先行,並注意安全距離。設有左右轉彎專用車道之交岔路口,直行車不得佔用轉彎專用車道。汽車在超過四車道之道路、調撥車道或雙向車道不對稱之道路,除依第一項各款規定行駛外,並應依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行駛。機器腳踏車行駛之車道及轉彎,應依標誌或標線之規定行駛;無標誌或標線者,依左列規定行駛:一 在未劃分快慢車道之道路,得在最外側二車道行駛;單行道得在最左、右側車道行駛。二 在已劃分快慢車道之道路,雙向道路得在最外側快車道及慢車道行駛;單行道道路得在慢車道及與慢車道相鄰之快車道行駛。三 同向三車道以上道路,均應以兩段方式進行左轉彎;單行道道路,行駛於右側車道或慢車道者,應以兩段方式進行左轉彎,行駛於左側車道或慢車道者,應以兩段方式進行右轉彎。四 不得在人行道行駛。機器腳踏車不得在道路上蛇行,或僅以後輪著地或以其他危險方式駕車,亦不得拆除消音器或以其他方式造成噪音。執行任務之警備或巡邏機器腳踏車,得不受第一項行駛車道之限制。汽車交會時,應依左列規定:一 在未劃有分向標線之道路,或鐵路平交道,或不良之道路交會時,應減速慢行。二 在山路交會時,靠山壁車輛應讓道路外緣車優先透過。三 在峻狹坡路交會時,下坡車應停車讓上坡車先行駛過。但上玻車尚在坡下而下坡車已駛至坡道中途者,上坡車應讓下坡車駛過後,再行上坡。四 雙向車道上之單車道橋樑,設有號誌或行車管制人員者,應依其指示行駛;未設號誌或行車管制人員者,如同時有車輛自兩端行近橋口時,應先暫停並視情況,由一方亮停車燈或以手勢表示允讓後,他方始得行駛透過。五 會車相互之間隔不得少於半公尺。六 夜間會車應用近光燈。七 單車道之橋樑及隧道不得交會。汽車超車及讓車時,應依左列規定:一 行經彎道、陡坡、狹橋、隧道、交岔路口、鐵路平交道、道路修理地段、市區交通頻繁處所時,不得超車。二 在學校、醫院或其他設有禁止超車標誌、標線處所、地段或對面有來車交會或前行車連貫二輛以上者,不得超車。三 欲超越同一車道之前車時,須先按鳴喇叭二單響或變換燈光一次,但不得連續密集按鳴喇叭或變換燈光迫使前車允讓。四 前行車駕駛人聞後行車按鳴喇叭或見後行車顯示超車燈光時,如車前路況無障礙,應即減速靠邊或表示允讓,並注意後行車超越時之行駛狀況。五 前行車減速靠邊或以手勢或亮右方向燈表示允讓後,後行車始得超越。超越時應顯示左方向燈並於前車左側保持半公尺以上之間隔超過,行至安全距離後,再顯示右方向燈駛入原行路線。六 聞有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工程救險車等之警號時,不論來自何方,均應立即避讓,並不得在後跟蹤急駛,亦不得駛過正在救火時放置於路上之消防水帶。七 遇幼童專用車、校車、殘障用特製車或教練車時,應予禮讓。汽車行駛至交岔路口,其行進、轉彎,應依左列規定:一應遵守燈光號誌或交通警察之指示,遇有交通警察指揮與燈光號誌並用時,以交通警察之指揮為準。二車輛行至無號誌或號誌故障而無交通警察指揮之交岔路口,支線道車應暫停讓幹線道車先行。未劃分幹、支線或同為幹線道或支線道者,轉彎車應暫停讓直行車先行;如同為直行車或轉彎車者,左方車應暫停讓右方車先行。三右轉彎時,應距交岔路口三○公尺前顯示方向燈或手勢,駛至路口後再行右轉。四左轉彎時,應距交岔路口三○公尺前顯示方向燈或手勢,行至交岔路口中心處左轉,並不得佔用來車道搶先左轉。五四車道以上或同向二車道道路,欲右轉彎時,應距交岔路口三○公尺前換入外側車道或右轉車道,欲左轉彎時,應距交岔路口三○公尺前換入內側車道或左轉車道;其設有劃分島劃分快慢車道,在慢車道上行駛之車輛不得左轉。六轉彎車應讓直行車先行。但直行車尚未進入交岔路口,而轉彎車已達中心處開始轉彎,直行車應讓轉彎車先行。七對向行駛之左右轉車輛已轉彎須進入同一車道時,右轉彎車輛應讓左轉彎車輛先行,如進入二以上之車道者,右轉彎車輛應進入外側車道,左轉彎車輛應進入內側車道。八行至無號誌之圓環路口時,應讓已進入圓環車道之車輛先行。九行經多車道之圓環,應讓內側車道之車輛先行。一○交岔路口因特殊需要另設有標誌、標線者,並應依其指示行車。一一行至有號誌之交岔路口,遇紅燈應依車道連貫暫停,不得逕行插入車道間,致交通擁塞,妨礙其他車輛通行。一二行至有號誌之交岔路口,遇有前行或轉彎之車道交通擁塞時,應在路口停止線前暫停,不得逕行駛入交岔路口內,致號誌轉換後,仍未能透過妨礙其他車輛通行。同向有二以上之車道者,左側車道為內側車道,右側車道為外側車道。汽車行近行人穿越道前,應減速慢行,遇有行人穿越時,無論有無交通警察指揮或號誌指示,均應暫停讓行人先行透過。汽車行駛中,駕駛人看到鐵路平交道標誌或標線後,應即將速度減低至時速一五公里以下,接近平交道時,應依左列規定:一鐵路平交道設有遮斷器或看守人員管理者,如遮斷器已開始放下或看守人員表示停止時,應即暫停,俟遮斷器開放或看守人員表示通行後,始得透過。如遮斷器未放下或看守人員未表示停止時,仍應看、聽鐵路兩方無火車駛來,始得透過。二鐵路平交道設有警鈴及閃光號誌者,警鈴已響,閃光號誌已顯示,駕駛人應暫停俟火車透過後,看、聽鐵路兩方確無火車駛來,始得透過。如警鈴未響,閃光號誌未顯示,仍應看、聽鐵路兩方無火車駛來,始得透過。三鐵路平交道上無看守人員管理或無遮斷器、警鈴、閃光號誌之裝置者,駕駛人應在軌道外三至六公尺前暫停、看、聽鐵路兩方無火車來時,始得透過。汽車駛至鐵路平交道前,如前面有車輛時,應俟前車駛離鐵路平交道適當距離而後車能安全透過後,始得透過。汽車行駛於高速公路或設站管制之道路,應遵守其管制之規定。汽車迴車時,應依左列規定:一彎道、坡路、狹路、橋樑、隧道、鐵路平交道不得迴車。二設有禁止迴車標誌或劃有分向限制線,禁止超車線、禁止變換車道線之路段,不得迴車。三禁止左轉路段,不得迴車。四行經圓環路口,除設有專用迴車道者外,應繞圓環迴車。五汽車迴車前,應暫停並顯示左轉燈光或手勢,看清無來往車輛,並注意行人透過,始得迴轉。六聯結車不得迴轉。汽車行經坡道,上坡時不得蛇行前進,下坡時不得將引擎熄火,空檔滑行。汽車行經渡口時,應依左列規定:一除有特別規定外,應按指定碼頭及到達先後次序過渡,不得爭先搶渡。二待渡車輛,須靠路邊右側停放,順序排列。三待渡車輛駕駛人員,應坐於駕駛室內,受渡口管理人員之排程,嚴守秩序。四客車過渡,乘客一律下車。五貨車過渡,其總重量超過渡船規定之重量者,須將逾重物品卸下,分別渡過。汽車行駛時,遇有左列情形,應依規定使用燈光:一夜間應使用燈光。如市區照明清楚時,使用近光燈。二遇晝晦、風沙、雨雪、霧靄等視線不清時,應使用燈光。三遇迷霧時,應使用霧燈或遠光燈。汽車倒車時,應依左列規定:一彎道、狹路、陡坡、橋樑、圓環、隧道、鐵路平交道、單行道、快車道等危險地帶或交通頻繁處所,不得倒車。但因讓車、停車或起駛有倒車必要者,不在此限。二應顯示倒車燈光或手勢後,謹慎緩慢後倒,並應注意其他車輛及行人。三大型汽車須派人在車後指引,如無人在車後指引時,應先測明車後有足夠之地位,並促使行人及車輛避讓。汽車臨時停車時,應依左列規定:一 橋樑、隧道、圓環、障礙物對面、鐵路平交道、人行道、行人穿越道、快車道等處,不得臨時停車。二 交岔路口、公共汽車招呼站一○公尺內、消防栓、消防車出入口五公尺內不得臨時停車。三 設有禁止臨時停車標誌、標線處所不得臨時停車。四 道路交通標誌前不得臨時停車。五 不得併排臨時停車。臨時停車時,應依車輛順行方向緊靠道路右側,但單行道應緊靠路邊停車。其右側前後輪胎外側距離緣石或路面邊緣不得逾六十公分,但大型車不得逾一公尺,在單行道左側臨時停車時,比照辦理。汽車停車時,應依左列規定:一 禁止臨時停車處所不得停車。二 彎道、陡坡、狹路、或道路修理地段不得停車。三 機場、車站、碼頭、學校、娛樂、展覽、競技、市場或其他公共場所出、入口及消防栓之前,不得停車。四 設有禁止停車標誌、標線之處所不得停車。五 在設有殘障者專用停車標誌處所,非殘障用車不得停放。六 汽車買賣業或汽車修理業不得在道路上停放待售或承修之車輛。七 路邊劃有停放車輛線之處所不得停車營業。八 自用汽車不得於營業汽車招呼站停車。九 顯有妨害他車通行之處所,不得停車。一○ 不得併排停車。一一 於坡道不得已停車時應切實注意防止車輛滑行。一二 汽車發生故障不能行駛,應即設法移置於無礙交通之處。該故障車輛在未移置前或移置後均應豎立車輛故障標誌。該標誌在行車時速四十公里之路段,應豎立於車身後方五公尺至三十公尺之路面上,在行車時速逾四十公里之路段,應豎立於車身後方三十公尺至一百公尺之路面上,交通擁擠之路段,應懸掛於車身之後部。車前適當位置得視需要設定,車輛駛離現場時,應即拆除。一三 停於路邊之車廂,遇畫晦、風沙、雨雪、霧靄時,或在夜間無燈光裝置或照明不清之道路,均應顯示停車燈光或反游標識。一四 在停車場內或路邊準停車處所停車時,應依規定停放,不得紊亂。一五 停車向外開啟車門時,應注意行人、車輛、並讓其先行。一六 停車時間、位置、方式及車種,如公路或警察機關有特別規定時,應依其規定。停車時應依車輛順行方向緊靠道路右側,但單行道應緊靠路邊停車。其右側前後輪胎外側距離緣石或路面邊緣不得逾四十公分,在單行道左側停車時,比照辦理。消防車、警備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外交部禮賓車、公用事業機構之工程車、垃圾車及傳遞郵件電報等車輛,於執行任務時,其臨時停車及停車地點得不受前二條之限制。但警察機關另有特別規定者,應依其規定。汽車駕駛人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不得駕車:一 連續駕車超過八小時者。二 飲用酒類或其他類似物後其吐氣所含酒精濃度超過每公升○‧二五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超過百分之○‧○五以上者。三 吸食毒品、迷幻藥、麻醉藥品或其相類似管制藥品者。四 患病影響安全駕駛者。五 營業小客車駕駛人未向警察機關請領執業登記證,或雖已領有而未依規定放置車內指定之插座者。慢車除兩輪腳踏車及電動輔助腳踏車之外,非經警察機關登記,發給證照,不得行駛。電動輔助腳踏車應經檢測及審驗合格,並貼上審驗合格標章後,始得行駛道路。電動輔助腳踏車型式審驗作業要點由交通部定之。電動輔助腳踏車型式審驗得由交通部委託車輛專業技術研究機構辦理之。各直轄市、縣 (市) 政府因地方交通發展,對各種慢車認為須予淘汰者,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公告禁止行駛。慢車所有人申請登記,應填具申請書,檢附明檔案,向當地警察機關為之。慢車證照,應隨車攜帶,如有損壞或遺失,應即向該管警察機關申請換發或補發。慢車不得擅自變更裝置,並應保持煞車、鈴號、燈光及反光裝置等安全裝置之良好與完整。慢車擅自加裝補助引擎行駛者,依汽車之拼裝車輛處理。慢車駕駛人有左列情事之一者,不得駕駛或推拉車輛:一患有妨害作業之疾病者。二智慧或體力不能對所駕車輛為正常之控制者。三精神失常者。四因飲酒或服用藥物不能對所駕車輛為正常之控制者。獸力車不得役使狂暴或病弱衰老之牲畜曳挽。獸力車應攜帶糞袋及打掃工具,隨時清除糞便。慢車之裝載,應依左列規定:一兩輪腳踏車不得附載坐人,載物高度不得超過駕駛人肩部,重量不得超過二○公斤,長度不得伸出前岔,並不得伸出車後一公尺,寬度不得超過車把手。二三輪客車載客不得超過二人。三三輪貨車載重不得超過五○○公斤,高度不得超過駕駛人肩部,寬度不得伸出車身兩側,長度不得伸出車後二公尺。並不得附載乘客。四手拉貨車、板車載重不得超過一、○○○公斤,高度申地面起不得超過二.五公尺,寬度不得伸出車身兩側,連同載物全長不得超過四公尺。五獸力車載重不得超過二、○○○公斤,高度自地面起不得超過二.五公尺,寬度不得伸出車身兩側,載物全長不得超過四公尺。六裝載容易滲漏、飛散、有惡臭氣味及危險性之貨物,應予嚴密封固或適當裝置。七裝載禽獸不得重疊或倒置。八裝載貨物應捆紮結實。慢車上下乘客或裝卸貨物,應緊靠路邊,不得妨礙交通,各地警察機關對停車之時間、地點有特別規定者,應依其規定。車行駛,應遵守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並服從執行交通勤務警察之指揮。車應在劃設之慢車道上靠右順序行駛,在未劃設慢車道之道路,應靠右側路邊行駛。但各地警察機關對行駛地區、路線或時間有特別規定者,應依其規定。慢車不得侵入快車道或人行道行駛,並不得在禁止穿越地段穿越道路。慢車行駛至交岔路口,其行進或轉彎,應依左列規定:一應遵守號誌或交通警察之指示,遇有交通警察指揮與號誌並用時,以交通警察之指揮為準。二行近無號誌或號誌故障及無交通警察指揮之交岔路口,應減速慢行,看清左右確無來車並在不妨礙汽車通行之情況下迅速透過。三直行時,應順其遵行方向直線線透過,不得蛇行搶先。四右轉彎時,應先沿慢車道外側慢行,靠邊右轉。五左轉彎時,應繞越道路中心處左轉進入右側慢車道行進。六四車道以上道路設有劃分島劃分快慢車道者,不得左轉。七轉彎車輛應讓直行之汽車、慢車及行人優先通行。八交岔路口因特殊需要設有特殊標誌、標線者,應依其指示行車。慢車行駛,不得爭先、爭道、並行競駛或以其他危險方式駕駛。慢車超車時,應在慢車道可容超越前車之處,始得沿前車左邊超越,再駛入原行路線。慢車不得牽引其他車輛或攀附汽車隨行。慢車在夜間行車,應燃亮燈光。慢車行駛或停止時,聞消防車、警備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警號,應立即避讓。慢車行經鐵路平交道,應依左列規定:一鐵路平交道設有遮斷器或看守人員管理者,如遮斷器已開始放下或看守人員表示停止時,應即靠邊暫停,俟摭斷器開放或看守人員表示通行後,始得透過。如遮斷器未放下或看守人員未表示停止時,仍應看、聽鐵路兩方無火車駛來,始得透過。二鐵路平交道設有警鈴及閃光號誌者,警鈴已響,閃光號誌已顯示,駕駛人應靠邊暫停俟火車透過後,看、聽鐵路兩方確無火車駛來始得透過。如警鈴未響,閃光號誌未顯示,仍應看、聽鐵路兩方確無火車駛來,始得透過。三鐵路平交道無看守人員管理或無遮斷器、警鈴、閃光號誌之裝置者,駕駛人應靠邊暫停,看、聽鐵路兩方無火車駛來時,始得透過。四在鐵路平交道上,不得超車、迴車、倒車或臨時停車。第五章 慢車.慢車不得任意停放,應在規定地點或劃設之標線以內,順序排列。行人應在劃設之人行道行走,在未劃設人行道之道路,應靠邊行走,並不得在道路上任意奔跑、追逐、嬉戲或坐、臥、蹲、立,阻礙交通。行人穿越道路,應依左列規定:一 設有行人穿越道、人行天橋或人行地下道者,必須經由行人穿越道、人行天橋或人行地下道穿越,不得在其一百公尺範圍內穿越道路。二 在禁止穿越、劃有分向限制線、設有劃分島或護欄之路段或三車道以上之單行道,不得穿越道路。三 行人穿越道有警察指揮或有燈光號誌者,應依警察之指揮或號誌之指示前進。無警察指揮又無號誌指示者,應小心迅速通行。四 行人穿越道設有行人穿越專用號誌者,應依號誌之指示迅速穿越。五 在未設有行人穿越道亦非禁止穿越之路段穿越道路時,應注意左右無來車,始可小心迅速穿越。附件十二 幼童專用車車身各部規格││檢驗│實施日期││項目│ │新登檢│定期││││領照檢││││標準│驗│檢驗││1 出入口│(1)幼童專用車出入口第一階距地踏步高│自九十│自九│││至多三十公分,其餘各階高度至多二│年三月│十年│││十公分;階梯有效寬度至少五十公分│一日起│三月│││。││一日│││││起新│││││登檢│││││領照│││││者│││(2)幼童專用車應於出入口設定階梯及上│自九十│自九│││下車扶手,並應能提供幼童適當使用│年三月│十一│││。│一日起│年一│││(3)大型幼童專用車之出入口規格應符合││月一│││大客車出入口之規定;小型幼童專用││日起│││車之出入口門框寬度至少六十公分,│││││門框高度至少一二○公分。││││2 走道寬│(1)大型幼童專用車之走道寬度與內高應││││與內高│符合大客車之車身各部規格相關規定│││││(2)小型幼童專用車之走道有效寬度至少│││││三十公分,走道內高至少一三○公分│││││;出入口至走道應能允許直徑三十公│││││分且高度一○○公分之圓柱物體垂直│││││順利透過。││││3 幼童座│(1)幼童座位空間每位寬度至少三十公分││││椅配置│,但椅墊有效寬度不得少於二十五公││││與尺度│分,椅墊有效深度應為二十三至二十│││││五公分之間,椅墊上緣距地板高度應│││││為二十三至二十五公分之間,但輪弧│││││位置不受此限;椅墊面不得前傾;椅│││││墊內緣至前座椅背後緣之水平距離應│││││為四十二至四十五公分之間。│││││(2)幼童座椅應設椅背,椅背高度應為四│││││十至四十五公分之間,椅背向後傾斜│││││角度五度至十度且為固定式;座椅配│││││置除幼童管理人座椅之外,其餘座椅│││││應面向前方,並不得設定立位與輔助│││││座椅。│││││(3)幼童座椅之椅背上緣不得設有堅硬之│││││物品。│││││(4)最前排幼童座椅之前方應設定表面為│││││軟質材料之保護板,保護板上緣距地│││││板高度至少六十公分,保護板之寬度│││││應能涵蓋該幼童座椅之椅背對應寬度│││││(5)幼童座椅得於走道側設定平行於椅墊│││││面之座椅扶手,座椅扶手上緣至座椅│││││椅墊上緣應為十四至十五公分之間,│││││座椅扶手內緣至臨走道之座位中心至│││││少十二.五公分,座椅扶手寬度至少│││││二公分。││││4 安全門│(1)除全部幼童座椅皆相鄰出入口外,應│││││在與出入口不同側設定可由車內及車│││││外開啟之安全門,安全門開啟後非經│││││外力不得自動關閉。│││││(2)幼童專用車應於安全門上標示「安全│││││門」字型及其操作方法,其字型顏色│││││應為紅色且「安全門」字型每字至少│││││十公分見方。│││││(3)大型幼童專用車之安全門規格應符合│││││大客車安全門之規定;小型幼童專用│││││車之安全門門框寬度至少五十五公分│││││,有效高度至少一二○公分,安全門│││││下緣距地高至多六十二公分。│││││(4)安全門出入口至走道應能允許直徑三│││││十公分且高度一二○公分之圓柱物體│││││垂直順利透過,且不得於安全門出入│││││口至走道之間設定活動式座椅。│││││(5)安全門應設有「防止幼童誤開啟裝置│自九十│自九│││」,啟動「防止幼童誤開啟裝置」時│一年一│十一│││應有警音,警示駕駛及幼童管理人。│月一日│年一││││起│月一│││││日起│││││新登│││││檢領│││││照者││5 其他│幼童專用車不得裝設行李架,出入口地板│自九十│自九│││及階梯踏板應有防滑功能,踏板前緣應有│年七月│十年│││明顯辨識界線,車窗玻璃不得黏貼不透明│一日起│七月│││之色紙或隔熱紙,兩側車窗不得裝設橫桿││一日│││或護網,駕駛座之後方應設定駕駛座欄桿││起│└────┴──────────────────┴───┴──┘行人透過鐵路平交道,應依左列規定:一鐵路平交道設有遮斷器或看守人員管理或警鈴及閃光號誌者,如遮斷器已開始放下或看守人員表示停止或警鈴已響,閃光號誌顯示時,應即靠邊停止,不得透過。二鐵路平交道無看守人員管理或無遮斷器警鈴閃光號誌之裝置者,應看、聽鐵路兩方確無火車駛來,始得透過。三行人如持有長形物品透過電氣化鐵路平交道時,其總高度不得高出軌面四公尺;各該平交道設有限高標誌者,依限高標誌之規定。行人乘車時,應依左列規定:一購票或候車,應在適當地點或指定之區界內,按先後次序,排列等候,不得爭先恐後擾亂秩序。二應按次序上下車,不得爭先擁擠。三車未停妥,不得上下車。四應由右側車門上下車。但在單行道準許左側停車者,應由左側車門上下車。五車輛行駛中,不得攀登跳車或攀附隨行。六乘車時,頭手不得伸出車外。行人結隊成行而行者,應靠路邊行進,並應依警察人員之指揮或其所指定區間分段保持適當距離通行。民間婚、喪、喜慶、迎神賽會或其他類似之聚眾行為等須結隊成行通行者,應事先向警察機關申請核准。盲人通行道路時,應攜帶白色手杖或有人扶持。父母或監護人不得疏縱未滿十四歲之人,擅自穿越車道,或於交通頻繁之道路或鐵路平交道附近任意奔跑、追逐、嬉戲或坐、臥、蹲、立,阻礙交通。任何人不得有左列行為:一利用道路堆積、放置或拋擲足以妨礙交通之物品。二在道路兩旁附近燃燒物品,發生濃煙,妨礙行車視線。三利用道路為工作場所。四利用道路放置拖車、貨櫃或動力機械。五在公告禁止設攤之處擺設攤位。六擅自設定或變更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或其他類似之標識。七疏縱或牽繫畜禽在道路奔走妨害交通。興修房屋或其他工程,未經許可,不得使用道路;其經許可者,不得超出限制。未經警察機關許可,不得有左列行為:一 在道路舉行賽會、擺設筵席拍攝影片、演戲、運動或其他類似之行為。二 在道路曝曬物品或擺設攤位。挖掘道路,應事先申請主管機關許可並知會當地警察機關;工程進行中,並應樹立警告標誌,夜間並安裝警告燈;工程完竣後,應立即撤除並將障礙物清除。有關汽車檢驗、登記、發照及駕駛人、技工考驗、登記、發照,公路監理機關於必要時,得委託相關團體協助辦理,其委託作業及監督要點,由交通部另定之。前項各項業務所需各種書、表、證、照格式,由交通部另定之。汽車所有人或駕駛人依本規則申請登記時,得越區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登記,其越區之異動連線作業要點,由交通部另定之。道路交通事故之處理,其辦法另定之。本規則施行日期另定之。
366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66
郵件處理規則
1
本規則依郵政法 (以下簡稱本法) 第四十八條規定訂定之。本規則所稱郵件,指客戶以信函、明信片、特製郵簡、新聞紙、雜誌、印刷物、盲人檔案、小包、包裹或以電子處理或其他方式,向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中華郵政公司) 交寄之檔案或物品。郵件除包裹外,統稱函件。中華郵政公司對於寄件人交寄郵件之內容,除存證信函留存郵局之副本外,不予證明。函件之全部或一部屬於通訊性質者,除另有規定外,為信函。前項所稱通訊性質,指寄件人之檔案具有對特定人傳達意思、觀念或事實之功能。書於單一長方形紙片上,不加封套交寄者,為明信片。明信片紙張表面應平整光滑,不得有突出部分。明信片,分橫式、直式二種。中華郵政公司以外之任何人印製明信片者,應依前三項規定及中華郵政公司公告之紙質、規格,並不得刊印「中華民國郵政」字樣及郵資符誌或類似花紋。中華郵政公司以外之任何人印製之明信片,其紙質、規格不合規定者,按信函交付郵資。明信片因黏貼附件致表面欠缺平整光滑或有突出部分者,均應裝入封套內,按信函交寄。紙張經折疊壓製,外形類似明信片,除合於特製郵簡之規定者外,按信函交寄。中華郵政公司發行,用整張紙幅折疊而成,封面印有郵資符誌,內面供書寫通訊之用,交寄時必須各邊妥封者,為特製郵簡。前項特製郵簡,分國內郵簡及國際航空郵簡二種。國內郵簡夾寄任何附件時,應劃去「郵簡」字樣,改按信函寄遞。國際航空郵簡夾寄任何附件,經退還寄件人補足航空信函資費者,得劃去「航空郵簡」字樣及其同義之國際郵務通用文字,改按航空信函寄遞。無法退還者,應劃去「航空郵簡」字樣及其同義之國際郵務通用文字,改由水陸郵路寄遞。任何人經向中華郵政公司申請,依其公告之紙張尺寸、規格、加印之文字及其他相關事項,印製無郵資符誌之特製郵簡者,應於背面指定位置註明許可號碼,供自用或出售。前項特製郵簡交寄時,應付足郵簡資費;其夾寄附件者,依前條規定辦理。國內定期發行之刊物,符合下列各款規定者,得向中華郵政公司申請登記,經同意後按新聞紙或雜誌交寄:一 以報導或評論政治、經濟、科學、文化或其他公益事項為目的之刊物。二 政府或民意機關發行之公報或宣傳政令刊物。前項所稱新聞紙,為每日或每隔六日以下按期發行者;所稱雜誌,為七日以上三個月以下按期發行者。第一項刊物,經中華郵政公司認定屬商業性廣告、宣傳品或公司行號發行為本身業務或特定個人宣傳者,不得依新聞紙或雜誌交寄。寄件人以紙張或其他印刷材料印製,而不屬信函、明信片及其他具有通訊性質之檔案,為印刷物。印刷物本件或封面上註記有各種文字元號,足以構成通訊性質者,應按信函交寄。盲人所用印有點痕或凸出字樣之檔案,交寄時在封面註明「盲人檔案」字樣者,為盲人檔案。專供盲人使用之錄音帶、錄音片、錄音線及特製紙張,係發自或寄交立案之盲人學校者,視同盲人檔案。一定重量以下之小件物品,依遞送函件之方法遞送者,為小包。不具通訊性質之檔案或表報,亦得作小包交寄。可郵遞之物品,除禁寄物品或郵件規格不符中華郵政公司公告者外,均得作包裹交寄。不具通訊性質之檔案或表報,亦得作包裹交寄。無法投遞之包裹,因往返詢問致內容自然變質或消滅者,中華郵政公司不負補償責任。無法投遞之包裹經寄件人表示拋棄者,依無著郵件規定處理。中華郵政公司於包裹轉運期間,發現其內容易於自然變質或消滅時,為寄件人之利益,得不經通知或其他手續,立即變賣之。無法變賣時,得銷燬之。包裹經變賣或銷燬者,由中華郵政公司以拍照或其他適當方法存證備查。第一項變賣所得價款,於扣除各項費用後,賸餘款項通知寄件人領取。寄件人向郵局申請登記為電子函件使用者後,將檔案資料透過網際網路傳送至電子郵局,列印轉成實體郵件後投交收件人者,為電子函件。郵件交寄時,應依種類付足資費;其費率依相關資費表之規定。但大宗交寄之郵件,寄件人已依中華郵政公司之規定書寫郵遞區號,並分割槽捆紮者,得予優待。郵件依第三章規定作特別處理時,應另付特別處理費。郵件上之郵票或其他表示郵資已付之符誌,應逐一分開端正勻貼,不得重疊;其被掩蓋者,失其效用。郵件上之郵票或其他表示郵資已付之符誌,有剪割、拼集、塗刮、塗抹膠漿或已使用且經洗刷者,不為遞送。由明信片、特製郵簡或特製信封上剪下之郵資符誌,失其效用。郵件交付相關航空資費,以航空郵路寄遞者,為航空郵件。國內郵件加付限時費,按班限時投遞者,為限時郵件。限時郵件投入收件人向郵局租用之專用信箱或專用信袋者,以其投入時間為送達時間。限時郵件延誤送達,經查明為郵局之過失所致者,原寄郵局或投遞郵局應憑郵件封皮,退還報值費、保價費外已付之全部資費。寄往國外之郵件,依寄件人要求以快遞方式收寄,由寄達郵政機構優先處理並交由專差儘速投遞者,為快遞郵件。郵件在國內指定之地區間互寄或經外國郵政機構同意與其指定之郵局間互寄,以最快速方法優先處理,並在約定之時間內送達收件人者,為快捷郵件。快捷郵件延誤送達,經查明為郵局之過失所致者,原寄郵局或投遞郵局應憑交寄執據或郵件封皮,退還除報值費、保價費外之資費,其基準如下:一 國內快捷郵件:已付資費之全部。二 國際快捷郵件:已付資費之百分之五十。函件於封面上註明「掛號」字樣,加付掛號費,向郵局或中華郵政公司委託者交寄,並取得執據者,為掛號函件。國際掛號函件得依寄件人之申請,限定投交收件人本人親收。前項函件,除應加付投交收件人親收之資費外,其封面並應用國際郵務通用之法文或英文註明「投交收件人親收」字樣。掛號信函或包裹,經寄件人報明價值加付報值費於國內互寄者,為報值信函或報值包裹,統稱報值郵件。掛號信函或包裹,經寄件人報明保價金額,加付保價費交寄者,為保價信函或保價包裹,統稱保價郵件。報值郵件或保價郵件之報值金額或保價金額,不得超過內裝檔案或物品之實際價值。前項郵件報值金額或保價金額,超過內裝檔案或物品之實際價值者,於有損失時,不得請求任何補償。寄件人按報值或保價郵件限額報明內裝檔案或物品價格之報值或保價郵件,於加付代收貨價費後,請郵局於投遞時向收件人代收貨價者,為代收貨價郵件。寄件人對其所發未貼郵票之回信信封、明信片、徵詢函回答表件或刊在報章雜誌之空白回信卡片或貼紙,經回信人寄回時,代回信人交付郵資,並按件計付手續費者,為廣告回信。掛號信函交寄時,加付存證相關資費,依中華郵政公司規定方式繕寫,以內容完全相同之副本留存郵局備作證據者,為存證信函。存證信函留存郵局之副本,自交寄日起,由郵局儲存三年,期滿後銷燬之。郵件應依規定向郵局、中華郵政公司委託者或收受郵件專用器具交寄。寄件人交寄掛號郵件時,得依相關郵件資費表之規定,加付回執費,填附郵局製備之回執,請收件人簽章退還,作為郵件收受之憑據。前項收件回執,由投遞郵局在其上註明業經妥投者,視同收件人所具之回執。下列檔案或物品,禁止交寄:一 物品之性質或其封裝有傷害郵政服務人員或汙損郵件或郵政裝置之虞者。二 封口用之金屬扣鈕有鋒利之邊緣,致妨害郵件處理者。三 易燃、易爆裂或其他危險物品。但立案機構以特殊方法封裝互寄之易壞生物學物料,經相關主管機關核發運輸憑照者,不在此限。四 活生動物。但蜜蜂、蠶、水蛭、由立案機構互寄之寄生蟲或為消除害蟲之蟲類、寄往日本之包裹內裝不夾泥土之無害活紅蚯蚓者,不在此限。五 放射性物品。六 鴉片、嗎啡及其他麻醉物品。但經相關主管機關核發運輸憑照或司法機關、司法警察機關備文證明係供訴訟證據之用,並作保價或報值包裹在國內互寄,或作保價包裹寄往國外供醫藥或科學之用,經寄達國準許者,不在此限。七 猥褻妨害風化之檔案或物品。但由司法機關或司法警察機關備文證明係供訴訟證據之用,作掛號信函或包裹互寄者,不在此限。八 寄達國禁止輸入或流通之檔案或物品。九 政府禁止發售及製造之檔案或物品。但由司法機關或司法警察機關備文證明係供訴訟證據之用,作掛號信函或包裹互寄者,不在此限。一○ 彩票及與彩票有關之廣告傳單。但經政府特許發行或未經特許發行而由司法機關或司法警察機關按掛號信函或包裹互寄作為訴訟證據之用者,不在此限。一一 其他法令規定之違禁品。前條禁寄之檔案或物品於郵局收寄後發現者,依下列規定處理:一 第一款、第二款之物品,於原寄郵局發現者,退還寄件人;於遞送途中發現者,予以重灌交寄件人或收件人;重灌費用,由寄件人或收件人負擔。二 第四款之物品,退還寄件人;其由外國寄來者,退回原寄郵局。三 第三款、第五款至第七款及第九款至第十一款之檔案或物品,交相關主管機關處理。四 第八款之檔案或物品,除依規定送交相關主管機關處理外,退還寄件人。交寄或投遞之信函,郵局認其裝有禁寄之檔案或物品、錢幣或夾寄他人郵件者,得請寄件人或收件人當面拆驗,拒絕拆驗者,不予收寄或投遞。拆驗時,不得查閱信函內容。郵件因內裝有禁寄之檔案或物品或不依規定交寄,致其他郵件受有損害者,郵局得向寄件人請求賠償。郵件雖經郵局收寄,寄件人仍不免除前項責任。郵寄法定紙幣、硬幣、金銀條塊、金銀器具、寶石珍飾等貴重物品,以法令許可者為限。郵件按其所付資費,分別由水陸郵路、航空郵路運送之。航空郵件收寄後,因不可歸責於中華郵政公司之事由,致郵件未能交由航空郵路運送時,得改由其他較為迅速之郵路運送,所付航空資費不予退還。郵件投遞區域分為按址投遞區域及不按址投遞區域。報值包裹、保價郵件、代收貨價郵件及印刷物之收件地址為按址投遞區域者,郵局應按址投遞。但報值、保價及代收貨價金額達中華郵政公司訂定並公告之一定數額以上,或同日同一收件人之印刷物總重量超過五公斤者,得通知收件人至郵局領取。前項郵件應繳貨價、關稅或其他費用者,於繳清後,始予遞交。寄交停泊港埠之船舶或其船員之郵件,向該船舶遞交,不能向船舶遞交者,得向其所屬之機關或公司遞交之。寄交停泊港埠之本國或外國軍艦之郵件,向該艦艦長所指定之收件地址遞交之。外國軍艦之郵件,未經指定收件地址者,得向其使領館或經其指定之地址遞交。郵件以機關、學校、公司、行號、團體、事務所或其他機構 (以下簡稱機關或機構) 或其負責人、員工、居住人為收件人或寄由其轉交者,均以其機關或機構為其收件地址。前項機關或機構之分支機關或機構,與本機關或總機構設在同一處所時,其郵件得交與本機關或總機構。郵件以其機關或機構之地址為收件地址者,得交與機關或機構內之接收郵件人員或郵件收發處。接收郵件人員或郵件收發處拒收掛號郵件時,通知收件人至郵局領取。掛號郵件應由收件人、代收人、代理人、同居家屬或收件地址之接收郵件人員、管理服務人員或郵件收發處收領。下列地區之郵件,中華郵政公司得不按址投遞,並公告之:一 深山。二 孤島。三 羊腸小道在二公里以上,非郵路所必經之地區。四 偏遠地區住戶或村落,平均一個月郵件不足四十件者。五 其他因交通不便,投遞顯有困難,經中華郵政公司訂定之特殊區域。前項不按址投遞郵件之投遞方式,由中華郵政公司訂定並公告之。經按址投遞而無法投交之掛號郵件及依規定通知領取之掛號郵件,均送交指定郵局招領;其招領期間,自通知招領之次日起算十五日,屆期未領者,退回寄件人。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項規定之郵件,依前項規定辦理。依規定通知領取之非掛號郵件,領取人應持招領通知單至指定郵局領取,必要時,得請其出示身分證明檔案。包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通知收件人至郵局領取:一 破損須當面開驗。二 報值、保價或代收貨價金額達一定數額以上。三 應由收件人自辦驗關手續或應納稅捐在規定數額以上。四 應交付其他費用。五 重量在三公斤以上,其收件人地址車輛通行不便。中華郵政公司得委託他人遞送郵件,其條件如下:一 受託人為自然人者,須年滿二十歲、國民中學以上學校畢業及身心健康。二 受託人為法人者,須為人力派遣業、汽車貨運業、汽車路線貨運業或航空貨運承攬業。三 受託人為郵政代辦所者,除經理人須符合第一款規定外,該代辦所應設於機關、學校、公司、行號、團體或其他公眾得自由出入之場所內。因收件人或代收人地址變更,郵件須改向新地址投交,新地址在原投遞區域內者,為改投;新地址不在原投遞區域內,而須轉寄其他郵局投遞者,為改寄。未付資費或未付足資費之郵件,為欠資郵件。欠資郵件,除另有規定外,向收件人收取欠資及欠資手續費。欠資郵件未經付清欠資及欠資手續費者,不予投遞。收件人拒付欠資及欠資手續費,或因不能投遞退回原寄郵局時,向寄件人收取;寄件人拒絕交付者,依無著郵件規定處理。國內欠資信函、明信片經退回原寄郵局,由寄件人付清欠資及欠資手續費者,得由寄件人於交付時,申請將該信函、明信片再向收件人投遞。無法投交收件人或經收件人拒絕收受之郵件,為無法投遞郵件。無法投遞之國內函件,退還寄件人;無寄件人姓名、地址者,退回原寄郵局。但寄件人交寄時,於封面上註明無法投遞免退回者,不在此限。無法投遞之國內非掛號新聞紙、雜誌,退回原寄郵局,並發單通知寄件人,自通知之次日起十五日內至指定郵局補付郵資領回;屆期未領者,依無著郵件規定處理。無法投遞之國際函件,無論封面有無寄件人姓名、地址,均退回原寄國。未書有寄件人姓名、地址之明信片及未以寄達國通曉之文字註明應行退回之非掛號印刷物,不予退回原寄國,逕依無著郵件規定處理。無法投遞之國內及國際包裹,寄件人在相關包裹單據上有註記者,依其註記辦理。已遞交之下列郵件,不得交由郵局退回:一 有拆過痕跡之函件。二 報值或保價信函。三 包裹。無法投遞或依規定不予寄遞而不能退還寄件人之郵件,應由原寄郵局招領揭示一個月,屆期無人領取者,為無著郵件。寄件人宣告拋棄或無法投遞免退回者,視為無著郵件。無著郵件,由中華郵政公司指定之郵局拆閱處理,能獲知寄件人地址者,即將原件裝入特製封套,退還寄件人;無法退還者,依下列規定處理:一 內裝檔案或物品係無價值或不得為買賣標的者,自郵件交寄日起屆滿查詢期限一個月後銷燬之。其性質易於腐壞或不能久存者,得由郵局隨時銷燬之。二 內裝檔案或物品係有價值或得為買賣標的者,自郵件交寄日起滿三年無人認領者,即變賣之;其性質易於腐壞、不能久存或數量有消減之虞者,得先行變賣,並將價款儲存至郵件交寄日起滿三年為止。前項退還寄件人之郵件,原件為欠資郵件或按規定應補付郵資差額或另付資費者,於投交時向寄件人收取。查詢期限,國內郵件自交寄之日起算六個月,國際郵件自交寄之次日起算六個月;逾期限者,郵局得不予查詢,並不負補償責任。郵件經依郵政相關法律與法規命令及中華郵政公司郵務營業規章規定完成投遞或由收件人領取者,中華郵政公司履行義務之責任即告完成。收件人接收郵件時,未當場宣告有瑕疵,並已出據領取郵件者,不得請求補償。郵件經查詢,有遺失、被竊或毀損,依法應予補償者,郵局應儘速支付補償金,至遲應自查詢之翌日起三個月內為之。國際郵件,經查詢逾三個月仍未能獲致結果時,寄件人得以書面宣告,如不符合補償條件者,願將已領之補償金退還,向郵局申請先予補償。國內掛號函件之補償金額,每件為新臺幣五百七十五元;國際掛號函件,每件依國際貨幣基金特別提款權三十計算單位,計算補償金額;掛號印刷物專袋,每袋依國際貨幣基金特別提款權一百五十計算單位,計算其補償金額。報值或保價郵件全部或一部遺失、被竊或毀損,應予補償時,按所報或所保價值之全部或一部予以補償。一部損失,以實價補償,其實價,依收寄時及收寄地之市價定之,最多以原件所報或所保價值為限。寄件人自願放棄前二項補償金而請求補寄相同之國內函件者,得免費收寄之。國內掛號包裹及國內快捷郵件之補償金額,依下列規定:一 單件包裹以重量計費者:(一) 五公斤以下者,不逾新臺幣五百七十五元。(二) 超過五公斤至十公斤以下者,不逾新臺幣八百六十五元。(三) 超過十公斤者,不逾新臺幣一千一百五十五元。二 單件包裹以外箱尺寸計費者:(一) 長寬高三者合計不超過八十公分者,不逾新臺幣五百七十五元。(二) 長寬高三者合計超過八十公分至一百公分以下者,不逾新臺幣八百六十五元。(三) 長寬高三者合計超過一百公分者,不逾新臺幣一千一百五十五元。國際包裹及國際快捷郵件之補償金額,依國際貨幣基金特別提款權,每件以四十計算權,每件以四十計算單位及每公斤四點五計算單位,混合計算其數額。前二項包裹及快捷郵件全部或一部損失之實價少於所定之補償金額者,按實價補償之;其實價,依收寄時及收寄地之市價定之。國際掛號函件、包裹及保價郵件因不可抗力致全部遺失、被竊或毀損而不予補償者,其已付各項資費,寄件人得請求退還。但保價費,不包括在內。保價郵件、報值或掛號包裹全部遺失、被竊或毀損應予補償者,於給與補償金時,並退還其郵資。但保價費、報值費,不予退還。代收貨價郵件全部遺失、被竊或毀損應予補償者,並退還其代收貨價費。中華郵政公司交付補償金後,即取得受領補償人對於相關郵件寄件人、收件人或其他人所得為之權利。但以所付補償金額為限。郵件遺失、被竊或毀損者,中華郵政公司應依規定補償。但其間接利益損失,不予補償。本規則所定郵件之特別處理費及各種手續費,由中華郵政公司訂定公告之。本規則自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一月一日施行。
367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67
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條例 (民國93年)
1
第一條 (立法目的)為查明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三月十九日槍擊、副總統候選人事件。本條例未規定者,適用其他相關法律規定。第二條 (委員會之設定)本會置委員十七人,由第五屆立法院各政黨推薦具有專業知識、聲譽卓著之公正人士組成之,並由總統於五日內任命;召集委員一人,由委員互選產生。各政黨應於本條例公佈後五日內提出推薦人選,逾期未提出者,視為放棄推薦,其缺額由現額委員選出之召集委員於五日內逕行遴選後,由總統任命。召集委員因故不能執行職務時,由委員互推一人代理;其代理人因故不能執行職務時,亦同。本會委員不得由現任立法委員、監察委員或其他任職於行政、考試機關或公營事業機構之人員出任。第三條 (召集委員)本會應於本條例公佈後十日內自行集會,互選出召集委員;其後之委員會由召集委員召集之。第四條 (法律地位)本會及本會委員須超出黨派以外,依法公正獨立行使職權,對全國人民負責,不受其他機關之指揮監督,亦不受任何干涉。第五條 (逕行調查)本會委員提議調查之事項,經其他委員四人審查同意者,得由該委員逕行調查。調查結果,由本會依第六條規定處理,不得自行對外公佈或發表任何意見。第六條 (調查報告)本會之決議,應經過半數委員之出席,出席委員過半數之同意行之。本會調查報告之定稿及公佈,應經全體委員過半數同意行之。本會委員對前項調查報告,有不同意見或協同意見者,本會應併同公佈。第七條 (調查事項)本會就三一九槍擊事件,發生前、後其事件本身或衍生之相關事項均應進行調查,以查明主導人及有關人員之動機、目的、事實經過及其影響等之真相。第八條 (委員會之職權(一))三一九槍擊事件所涉及之刑事責任案件,其偵查專屬本會管轄。但確定裁判之指揮執行,不在此限。本會於行使前項職權,有檢察官、軍事檢察官依據法律所得行使之許可權。本條例公佈之日,各機關所辦理專屬本會管轄案件,應即檢齊全部案卷及證物移交本會。本會行使職權,不受國家機密保護法、營業秘密法、刑事訴訟法及其他法律規定之限制。受請求之機關、團體或人員不得以涉及國家機密、營業秘密、偵查保密、個人隱私或其他任何理由規避、拖延或拒絕。本會或本會委員對總統、副總統進行調查時,應注意於適當之時間及處所為之。本會或本會委員行使職權,得指定事項,要求有關機關、團體或個人提出說明或提供協助。受請求者不得以涉及國家機密、營業秘密、偵查保密、個人隱私或其他任何理由規避、拖延或拒絕。違反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第四項或第六項規定者,處機關首長及行為人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經處罰後仍繼續違反者,得連續處罰之。機關首長、團體負責人或有關人員拒絕本會或本會委員調查,影響重大,或為虛偽陳述者,除依前項規定處罰外,並依刑法第一百六十五條、第二百十四條等相關規定追訴處罰。本會或本會委員行使職權,認有必要時,得禁止被調查人或與其有關人員出境。第九條 (委員會之職權(二))本會為行使職權,得借調檢察官或軍事檢察官至本會協助調查。檢察官及軍事檢察官借調本會協助調查期間,不受原所屬機關及其上級機關長官之指揮監督。第十條 (證人之保護)本會對於約詢證人或與其有密切利害關係之人,認有保護及豁免其刑責之必要者,準用證人保護法關於證人保護及豁免刑責之規定。第十一條 (行政及人事)調查委員之辦公處所及行政事務,由本會籌辦。本會召集委員並應指派或以契約方式進用適當人員兼充協同調查人員。本會所需經費由行政院第二預備金項下支應,行政院不得拒絕。第十二條 (報告義務)本會對於調查之事件,應於三個月內向立法院提出書面調查報告,並公佈之。如真相仍未查明,應繼續調查,每三個月向立法院及監察院提出報告,並公佈之。本會之報告內容,應具體分析事件之原因、事實經過、影響,並提出建議。第十三條 (逕行起訴)本會調查結果,如有涉及刑事責任者,由呼叫之檢察官或軍事檢察官逕行起訴。前項刑事訴訟,以高等法院或其分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本會調查結果,與法院確定判決之事實歧異者,得為再審之理由。第十四條 (保守秘密)本會委員之調查及討論均不公開。本會委員及參與本會事務有關人員就職務上所知悉或持有之各項文書、圖畫、訊息、物品及其他資訊,除本法或其他法令規定得予公開者外,應保守秘密,不得洩漏於第三人。第十五條 (委員之除名及遞補)本會委員有喪失行為能力、違反法令或其他不當言行者,得經本會全體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予以除名。本會委員除名或因故出缺時,由原推薦之政黨於五日內推薦其他人選遞補之;其逾期未提出推薦人選者,由召集委員逕行遴選後,總統於五日內任命之。第十六條 (總統任命期限)第二條及第十五條應由總統任命者,總統應於期限內任命;逾期未任命,視為自動生效。第十七條 (籌備辦理單位)本會成立前之各項籌備事宜,由立法院籌備辦理。第十八條 (委員會協助司法)本會於偵查或審判與調查事件相關案件之司法機關提出請求時,應給予立即、最大之協助。第十九條 (施行日)本條例自公佈日施行。
368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68
中華民國刑法 (民國94年)
1
第一編 總則.第一章 法例.第一條 (罪刑法定主義)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之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亦同。第二條 (從舊從輕主義)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行為時之法律。但行為後之法律有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非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適用裁判時之法律。處罰或保安處分之裁判確定後,未執行或執行未完畢,而法律有變更,不處罰其行為或不施以保安處分者,免其刑或保安處分之執行。第三條 (屬地主義)本法於在中華民國領域內犯罪者,適用之。在中華民國領域外之中華民國船艦或航空器內犯罪者,以在中華民國領域內犯罪論。第四條 (隔地犯)犯罪之行為或結果,有一在中華民國領域內者,為在中華民國領域內犯罪。第五條 (保護主義、世界主義-國外犯罪之適用)本法於凡在中華民國領域外犯下列各罪者,適用之:一、內亂罪。二、外患罪。三、第一百三十五條、第一百三十六條及第一百三十八條之妨害公務罪。四、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一及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二之公共危險罪。五、偽造貨幣罪。六、第二百零一條至第二百零二條之偽造有價證券罪。七、第二百十一條、第二百十四條、第二百十八條及第二百十六條行使第二百十一條、第二百十三條、第二百十四條文書之偽造文書罪。八、毒品罪。但施用毒品及持有毒品、種子、施用毒品器具罪,不在此限。九、第二百九十六條及第二百九十六條之一之妨害自由罪。十、第三百三十三條及第三百三十四條之海盜罪。第六條 (屬人主義-公務員國外犯罪之適用)本法於中華民國公務員在中華民國領域外犯左列各罪者適用之:一、第一百二十一條至第一百二十三條、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百二十六條、第一百二十九條、第一百三十一條、第一百三十二條及第一百三十四條之瀆職罪。二、第一百六十三條之脫逃罪。三、第二百十三條之偽造文書罪。四、第三百三十六條第一項之侵佔罪。第七條 (屬人主義-國民國外犯罪之適用)本法於中華民國人民在中華民國領域外犯前二條以外之罪,而其最輕本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者適用之。但依犯罪地之法律不罰者,不在此限。第八條 (國外對國人犯罪之適用)前條之規定,於在中華民國領域外對於中華民國人民犯罪之外國人準用之。第九條 (外國裁判服刑之效力)同一行為,雖經外國確定裁判,仍得依本法處斷。但在外國已受刑之全部或一部執行者,得免其刑之全部或一部之執行。第十條 (名詞定義)稱以上、以下、以內者,俱連本數或本刑計算。稱公務員者,謂下列人員:一、依法令服務於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所屬機關而具有法定職務許可權,以及其他依法令從事於公共事務,而具有法定職務許可權者。二、受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所屬機關依法委託,從事與委託機關許可權有關之公共事務者。稱公文書者,謂公務員職務上製作之文書。稱重傷者,謂下列傷害:一、毀敗或嚴重減損一目或二目之視能。二、毀敗或嚴重減損一耳或二耳之聽能。三、毀敗或嚴重減損語能、味能或嗅能。四、毀敗或嚴重減損一肢以上之機能。五、毀敗或嚴重減損生殖之機能。六、其他於身體或健康,有重大不治或難治之傷害。稱性交者,謂非基於正當目的所為之下列性侵入行為:一、以性器進入他人之性器、肛門或口腔,或使之接合之行為。二、以性器以外之其他身體部位或器物進入他人之性器、肛門,或使之接合之行為。稱電磁紀錄者,謂以電子、磁性、光學或其他相類之方式所製成,而供電腦處理之紀錄。第十一條 (本總則對於其他刑罰法規之適用)本法總則於其他法律有刑罰或保安處分之規定者,亦適用之。但其他法律有特別規定者,不在此限。第二章 刑事責任.第十二條 (犯罪之責任要件-故意、過失)行為非出於故意或過失者,不罰。過失行為之處罰,以有特別規定者,為限。第十三條 (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明知並有意使其發生者,為故意。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預見其發生,而其發生並不違其本意者,以故意論。第十四條 (無認識之過失與有認識之過失)行為人雖非故意,但按其情節,應注意並能注意而不注意者,為過失。行為人對於構成犯罪之事實,雖預見其能發生而確信其不發生者,以過失論。第十五條 (不作為犯)對於犯罪結果之發生,法律上有防止之義務,能防止而不防止者,與因積極行為發生結果者同。因自己行為致有發生犯罪結果之危險者,負防止其發生之義務。第十六條 (法律之不知與減刑)除有正當理由而無法避免者外,不得因不知法律而免除刑事責任。但按其情節,得減輕其刑。第十七條 (加重結果犯)因犯罪致發生一定之結果,而有加重其刑之規定者,如行為人不能預見其發生時,不適用之。第十八條 (未成年人、滿八十歲人之責任能力)未滿十四歲人之行為,不罰。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人之行為,得減輕其刑。滿八十歲人之行為,得減輕其刑。第十九條 (責任能力-精神狀態)行為時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或欠缺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者,不罰。行為時因前項之原因,致其辨識行為違法或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顯著減低者,得減輕其刑。前二項規定,於因故意或過失自行招致者,不適用之。第二十條 (責任能力-身理狀態)瘖啞人之行為,得減輕其刑。第二十一條 (依法令之行為)依法令之行為,不罰。依所屬上級公務員命令之職務上行為,不罰。但明知命令違法者,不在此限。第二十二條 (業務上正當行為)業務上之正當行為,不罰。第二十三條 (正當防衛)對於現在不法之侵害,而出於防衛自己或他人權利之行為,不罰。但防衛行為過當者,得減輕或免除其刑。第二十四條 (緊急避難)因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體、自由、財產之緊急危難而出於不得已之行為,不罰。但避難行為過當者,得減輕或免除其刑。前項關於避免自己危難之規定,於公務上或業務上有特別義務者,不適用之。第三章 未遂犯.第二十五條 (未遂犯)已著手於犯罪行為之實行而不遂者,為未遂犯。未遂犯之處罰,以有特別規定者為限,並得按既遂犯之刑減輕之。第二十六條 (不能犯之處罰)行為不能發生犯罪之結果,又無危險者,不罰。第二十七條 (中止犯)已著手於犯罪行為之實行,而因己意中止或防止其結果之發生者,減輕或免除其刑。結果之不發生,非防止行為所致,而行為人已盡力為防止行為者,亦同。前項規定,於正犯或共犯中之一人或數人,因己意防止犯罪結果之發生,或結果之不發生,非防止行為所致,而行為人已盡力為防止行為者,亦適用之。第四章 正犯與共犯.第二十八條 (共同正犯)二人以上共同實行犯罪之行為者,皆為正犯。第二十九條 (教唆犯及其處罰)教唆他人使之實行犯罪行為者,為教唆犯。教唆犯之處罰,依其所教唆之罪處罰之。第三十條 (幫助犯及其處罰)幫助他人實行犯罪行為者,為幫助犯。雖他人不知幫助之情者,亦同。幫助犯之處罰,得按正犯之刑減輕之。第三十一條 (正犯或共犯與身份)因身分或其他特定關係成立之罪,其共同實行、教唆或幫助者,雖無特定關係,仍以正犯或共犯論。但得減輕其刑。因身分或其他特定關係致刑有重輕或免除者,其無特定關係之人,科以通常之刑。第五章 刑.第三十二條 (刑罰之種類)刑分為主刑及從刑。第三十三條 (主刑之種類)主刑之種類如下:一、死刑。二、無期徒刑。三、有期徒刑:二月以上十五年以下。但遇有加減時,得減至二月未滿,或加至二十年。四、拘役:一日以上,六十日未滿。但遇有加重時,得加至一百二十日。五、罰金:新臺幣一千元以上,以百元計算之。第三十四條 (從刑之種類)從刑之種類如下:一、褫奪公權。二、沒收。三、追徵、追繳或抵償。第三十五條 (主刑之重輕標準)主刑之重輕,依第三十三條規定之次序定之。同種之刑,以最高度之較長或較多者為重。最高度相等者,以最低度之較長或較多者為重。刑之重輕,以最重主刑為準,依前二項標準定之。最重主刑相同者,參酌下列各款標準定其輕重:一、有選科主刑者與無選科主刑者,以無選科主刑者為重。二、有併科主刑者與無併科主刑者,以有併科主刑者為重。三、次重主刑同為選科刑或併科刑者,以次重主刑為準,依前二項標準定之。第三十六條 (褫奪公權之內容)褫奪公權者,褫奪下列資格:一、為公務員之資格。二、為公職候選人之資格。第三十七條 (褫奪公權之宣告)宣告死刑或無期徒刑者,宣告褫奪公權終身。宣告一年以上有期徒刑,依犯罪之性質認為有褫奪公權之必要者,宣告一年以上十年以下褫奪公權。褫奪公權,於裁判時併宣告之。褫奪公權之宣告,自裁判確定時發生效力。依第二項宣告褫奪公權者,其期間自主刑執行完畢或赦免之日起算。但同時宣告緩刑者,其期間自裁判確定時起算之。第三十八條 (沒收物)下列之物沒收之:一、違禁物。二、供犯罪所用或犯罪預備之物。三、因犯罪所生或所得之物。前項第一款之物,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沒收之。第一項第二款、第三款之物,以屬於犯罪行為人者為限,得沒收之。但有特別規定者,依其規定。第三十九條 (專科沒收)免除其刑者,仍得專科沒收。第四十條 (沒收之宣告)沒收,除有特別規定者外,於裁判時併宣告之。違禁物或專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第四十條之一 (追徵追繳或抵償者於裁判時併宣告)法律有規定追徵、追繳或抵償者,於裁判時併宣告之。第四十一條 (易科罰金)犯最重本刑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之罪,而受六個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宣告者,得以新臺幣一千元、二千元或三千元折算一日,易科罰金。但確因不執行所宣告之刑,難收矯正之效,或難以維持法秩序者,不在此限。前項規定於數罪併罰,其應執行之刑未逾六月者,亦適用之。第四十二條 (易服勞役)罰金應於裁判確定後二個月內完納。期滿而不完納者,強制執行。其無力完納者,易服勞役。但依其經濟或信用狀況,不能於二個月內完納者,得許期滿後一年內分期繳納。遲延一期不繳或未繳足者,其餘未完納之罰金,強制執行或易服勞役。依前項規定應強制執行者,如已查明確無財產可供執行時,得逕予易服勞役。易服勞役以新臺幣一千元、二千元或三千元折算一日。但勞役期限不得逾一年。依第五十一條第七款所定之金額,其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不同者,從勞役期限較長者定之。罰金總額折算逾一年之日數者,以罰金總額與一年之日數比例折算。依前項所定之期限,亦同。科罰金之裁判,應依前二項之規定,載明折算一日之額數。易服勞役不滿一日之零數,不算。易服勞役期內納罰金者,以所納之數,依裁判所定之標準折算,扣除勞役之日期。第四十三條 (易以訓誡)受拘役或罰金之宣告,而犯罪動機在公益或道義上顯可宥恕者,得易以訓誡。第四十四條 (易刑之效力)易科罰金、易服勞役或易以訓誡執行完畢者,其所受宣告之刑,以已執行論。第四十五條 (刑期之計算)刑期自裁判確定之日起算。裁判雖經確定,其尚未受拘禁之日數,不算入刑期內。第四十六條 (羈押日數之折抵)裁判確定前羈押之日數,以一日抵有期徒刑或拘役一日,或第四十二條第六項裁判所定之罰金額數。羈押之日數,無前項刑罰可抵,如經宣告拘束人身自由之保安處分者,得以一日抵保安處分一日。第六章 累犯.第四十七條 (累犯)受徒刑之執行完畢,或一部之執行而赦免後,五年以內故意再犯有期徒刑以上之罪者,為累犯,加重本刑至二分之一。第九十八條第二項關於因強制工作而免其刑之執行者,於受強制工作處分之執行完畢或一部之執行而免除後,五年以內故意再犯有期徒刑以上之罪者,以累犯論。第四十八條 (裁判確定後發覺累犯之處置)裁判確定後,發覺為累犯者,依前條之規定更定其刑。但刑之執行完畢或赦免後發覺者,不在此限。第四十九條 (累犯適用之除外)累犯之規定,於前所犯罪在外國法院受裁判者,不適用之。第七章 數罪併罰.第五十條 (數罪併罰之要件)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第五十一條 (數罪併罰之方法)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依下列各款定其應執行者:一、宣告多數死刑者,執行其一。二、宣告之最重刑為死刑者,不執行他刑。但罰金及從刑不在此限。三、宣告多數無期徒刑者,執行其一。四、宣告之最重刑為無期徒刑者,不執行他刑。但罰金及從刑不在此限。五、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三十年。六、宣告多數拘役者,比照前款定其刑期。但不得逾一百二十日。七、宣告多數罰金者,於各刑中之最多額以上,各刑合併之金額以下,定其金額。八、宣告多數褫奪公權者,僅就其中最長期間執行之。九、宣告多數沒收者,併執行之。十、依第五款至第九款所定之刑,併執行之。但應執行者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與拘役時,不執行拘役。第五十二條 (裁判確定後餘罪之處理)數罪併罰,於裁判確定後,發覺未經裁判之餘罪者,就餘罪處斷。第五十三條 (執行刑)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五十一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第五十四條 (各罪中有受赦免時餘罪之執行)數罪併罰,已經處斷,如各罪中有受赦免者,餘罪仍依第五十一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僅餘一罪者,依其宣告之刑執行。第五十五條 (想像競合犯)一行為而觸犯數罪名者,從一重處斷。但不得科以較輕罪名所定最輕本刑以下之刑。第五十六條第八章 刑之酌科及加減.第五十七條 (刑罰之酌量)科刑時應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審酌一切情狀,尤應注意下列事項,為科刑輕重之標準:一、犯罪之動機、目的。二、犯罪時所受之刺激。三、犯罪之手段。四、犯罪行為人之生活狀況。五、犯罪行為人之品行。六、犯罪行為人之智識程度。七、犯罪行為人與被害人之關係。八、犯罪行為人違反義務之程度。九、犯罪所生之危險或損害。十、犯罪後之態度。第五十八條 (罰金之酌量)科罰金時,除依前條規定外,並應審酌犯罪行為人之資力及犯罪所得之利益。如所得之利益超過罰金最多額時,得於所得利益之範圍內酌量加重。第五十九條 (酌量減輕)犯罪之情狀顯可憫恕,認科以最低度刑仍嫌過重者,得酌量減輕其刑。第六十條 (酌量減輕)依法律加重或減輕者,仍得依前條之規定酌量減輕其刑。第六十一條 (裁判免除)犯下列各罪之一,情節輕微,顯可憫恕,認為依第五十九條規定減輕其刑仍嫌過重者,得免除其刑:一、最重本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專科罰金之罪。但第一百三十二條第一項、第一百四十三條、第一百四十五條、第一百八十六條、第二百七十二條第三項及第二百七十六條第一項之罪,不在此限。二、第三百二十條、第三百二十一條之竊盜罪。三、第三百三十五條、第三百三十六條第二項之侵佔罪。四、第三百三十九條、第三百四十一條之詐欺罪。五、第三百四十二條之背信罪。六、第三百四十六條之恐嚇罪。七、第三百四十九條第二項之贓物罪。第六十二條 (自首減輕)對於未發覺之罪自首而受裁判者,得減輕其刑。但有特別規定者,依其規定。第六十三條 (老幼處刑之限制)未滿十八歲人或滿八十歲人犯罪者,不得處死刑或無期徒刑,本刑為死刑或無期徒刑者,減輕其刑。第六十四條 (死刑加重之限制與減輕)死刑不得加重。死刑減輕者,為無期徒刑。第六十五條 (無期徒刑加重之限制與減輕)無期徒刑不得加重。無期徒刑減輕者,為二十年以下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第六十六條 (有期徒刑、拘役、罰金之減輕方法)有期徒刑、拘役、罰金減輕者,減輕其刑至二分之一。但同時有免除其刑之規定者,其減輕得減至三分之二。第六十七條 (有期徒刑、罰金之加減例)有期徒刑或罰金加減者,其最高度及最低度同加減之。第六十八條 (拘役之加減例)拘役加減者,僅加減其最高度。第六十九條 (二種主刑以上併加減例)有二種以上之主刑者,加減時併加減之。第七十條 (遞加遞減例)有二種以上刑之加重或減輕者,遞加或遞減之。第七十一條 (主刑加減之順序)刑有加重及減輕者,先加後減。有二種以上之減輕者,先依較少之數減輕之。第七十二條 (零數不算)因刑之加重、減輕,而有不滿一日之時間或不滿一元之額數者,不算。第七十三條 (酌量減輕之準用)酌量減輕其刑者,準用減輕其刑之規定。第九章 緩刑.第七十四條 (緩刑要件)受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之宣告,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認以暫不執行為適當者,得宣告二年以上五年以下之緩刑,其期間自裁判確定之日起算:一、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者。二、前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執行完畢或赦免後,五年以內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者。緩刑宣告,得斟酌情形,命犯罪行為人為下列各款事項:一、向被害人道歉。二、立悔過書。三、向被害人支付相當數額之財產或非財產上之損害賠償。四、向公庫支付一定之金額。五、向指定之公益團體、地方自治團體或社群提供四十小時以上二百四十小時以下之義務勞務。六、完成戒癮治療、精神治療、心理輔導或其他適當之處遇措施。七、保護被害人安全之必要命令。八、預防再犯所為之必要命令。前項情形,應附記於判決書內。第二項第三款、第四款得為民事強制執行名義。緩刑之效力不及於從刑與保安處分之宣告。第七十五條 (緩刑宣告之撤銷)受緩刑之宣告,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撤銷其宣告:一、緩刑期內因故意犯他罪,而在緩刑期內受不得易科罰金之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確定者。二、緩刑前因故意犯他罪,而在緩刑期內受不得易科罰金之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確定者。前項撤銷之聲請,於判決確定後六月以內為之。第七十五條之一 (緩刑宣告之撤銷)受緩刑之宣告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足認原宣告之緩刑難收其預期效果,而有執行刑罰之必要者,得撤銷其宣告:一、緩刑前因故意犯他罪,而在緩刑期內受得易科罰金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之宣告確定者。二、緩刑期內因故意犯他罪,而在緩刑期內受得易科罰金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之宣告確定者。三、緩刑期內因過失更犯罪,而在緩刑期內受有期徒刑之宣告確定者。四、違反第七十四條第二項第一款至第八款所定負擔情節重大者。前條第二項之規定,於前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亦適用之。第七十六條 (緩刑之效力)緩刑期滿,而緩刑之宣告未經撤銷者,其刑之宣告失其效力。但依第七十五條第二項、第七十五條之一第二項撤銷緩刑宣告者,不在此限。第十章 假釋.第七十七條 (假釋之要件)受徒刑之執行而有悛悔實據者,無期徒刑逾二十五年,有期徒刑逾二分之一、累犯逾三分之二,由監獄報請法務部,得許假釋出獄。前項關於有期徒刑假釋之規定,於下列情形,不適用之:一、有期徒刑執行未滿六個月者。二、犯最輕本刑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之累犯,於假釋期間,受徒刑之執行完畢,或一部之執行而赦免後,五年以內故意再犯最輕本刑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者。三、犯第九十一條之一所列之罪,於徒刑執行期間接受輔導或治療後,經鑑定、評估其再犯危險未顯著降低者。無期徒刑裁判確定前逾一年部分之羈押日數算入第一項已執行之期間內。第七十八條 (假釋之撤銷)假釋中因故意更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者,於判決確定後六月以內,撤銷其假釋。但假釋期滿逾三年者,不在此限。假釋撤銷後,其出獄日數不算入刑期內。第七十九條 (假釋之效力)在無期徒刑假釋後滿二十年或在有期徒刑所餘刑期內未經撤銷假釋者,其未執行之刑,以已執行論。但依第七十八條第一項撤銷其假釋者,不在此限。假釋中另受刑之執行、羈押或其他依法拘束人身自由之期間,不算入假釋期內。但不起訴處分或無罪判決確定前曾受之羈押或其他依法拘束人身自由之期間,不在此限。第七十九條之一 (合併刑期)二以上徒刑併執行者,第七十七條所定最低應執行之期間,合併計算之。前項情形,併執行無期徒刑者,適用無期徒刑假釋之規定;二以上有期徒刑合併刑期逾四十年,而接續執行逾二十年者,亦得許假釋。但有第七十七條第二項第二款之情形者,不在此限。依第一項規定合併計算執行期間而假釋者,前條第一項規定之期間,亦合併計算之。前項合併計算後之期間逾二十年者,準用前條第一項無期徒刑假釋之規定。經撤銷假釋執行殘餘刑期者,無期徒刑於執行滿二十五年,有期徒刑於全部執行完畢後,再接續執行他刑,第一項有關合併計算執行期間之規定不適用之。第十一章 時效.第八十條 (追訴權之時效期間)追訴權,因下列期間內未起訴而消滅:一、犯最重本刑為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者,三十年。二、犯最重本刑為三年以上十年未滿有期徒刑之罪者,二十年。三、犯最重本刑為一年以上三年未滿有期徒刑之罪者,十年。四、犯最重本刑為一年未滿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之罪者,五年。前項期間自犯罪成立之日起算。但犯罪行為有繼續之狀態者,自行為終了之日起算。第八十一條第八十二條 (本刑應加減時追訴權時效期間之計算)本刑應加重或減輕者,追訴權之時效、期間,仍依本刑計算。第八十三條 (追訴權時效之停止)追訴權之時效,因起訴而停止進行。依法應停止偵查或因犯罪行為人逃匿而通緝者,亦同。前項時效之停止進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其停止原因視為消滅:一、諭知公訴不受理判決確定,或因程式上理由終結自訴確定者。二、審判程式依法律之規定或因被告逃匿而通緝,不能開始或繼續,而其期間已達第八十條第一項各款所定期間四分之一者。三、依第一項後段規定停止偵查或通緝,而其期間已達第八十條第一項各款所定期間四分之一者。前二項之時效,自停止原因消滅之日起,與停止前已經過之期間,一併計算。第八十四條 (行刑權之時效期間)行刑權因下列期間內未執行而消滅:一、宣告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者,四十年。二、宣告三年以上十年未滿有期徒刑者,三十年。三、宣告一年以上三年未滿有期徒刑者,十五年。四、宣告一年未滿有期徒刑、拘役、罰金或專科沒收者,七年。前項期間,自裁判確定之日起算。但因保安處分先於刑罰執行者,自保安處分執行完畢之日起算。第八十五條 (行刑權時效之停止)行刑權之時效,因刑之執行而停止進行。有下列情形之一而不能開始或繼續執行時,亦同:一、依法應停止執行者。二、因受刑人逃匿而通緝或執行期間脫逃未能繼續執行者。三、受刑人依法另受拘束自由者。停止原因繼續存在之期間,如達於第八十四條第一項各款所定期間四分之一者,其停止原因視為消滅。第一項之時效,自停止原因消滅之日起,與停止前已經過之期間,一併計算。第十二章 保安處分.第八十六條 (感化教育處分)因未滿十四歲而不罰者,得令入感化教育處所,施以感化教育。因未滿十八歲而減輕其刑者,得於刑之執行完畢或赦免後,令入感化教育處所,施以感化教育。但宣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者,得於執行前為之。感化教育之期間為三年以下。但執行已逾六月,認無繼續執行之必要者,法院得免其處分之執行。第八十七條 (監護處分)因第十九條第一項之原因而不罰者,其情狀足認有再犯或有危害公共安全之虞時,令入相當處所,施以監護。有第十九條第二項及第二十條之原因,其情狀足認有再犯或有危害公共安全之虞時,於刑之執行完畢或赦免後,令入相當處所,施以監護。但必要時,得於刑之執行前為之。前二項之期間為五年以下。但執行中認無繼續執行之必要者,法院得免其處分之執行。第八十八條 (禁戒處分)施用毒品成癮者,於刑之執行前令入相當處所,施以禁戒。前項禁戒期間為一年以下。但執行中認無繼續執行之必要者,法院得免其處分之執行。第八十九條 (禁戒處分)因酗酒而犯罪,足認其已酗酒成癮並有再犯之虞者,於刑之執行前,令入相當處所,施以禁戒。前項禁戒期間為一年以下。但執行中認無繼續執行之必要者,法院得免其處分之執行。第九十條 (強制工作處分)有犯罪之習慣或因遊蕩或懶惰成習而犯罪者,於刑之執行前,令入勞動場所,強制工作。前項之處分期間為三年。但執行滿一年六月後,認無繼續執行之必要者,法院得免其處分之執行。執行期間屆滿前,認為有延長之必要者,法院得許可延長之,其延長之期間不得逾一年六月,並以一次為限。第九十一條 (強制治療處分)犯第二百八十五條之罪者,得令入相當處所,強制治療。前項處分,於刑之執行前為之,其期間至治癒時為止。第九十一條之一 (治療處分)犯第二百二十一條至第二百二十七條、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二百二十九條、第二百三十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三百三十二條第二項第二款、第三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第三百四十八條第二項第一款及其特別法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令入相當處所,施以強制治療:一、徒刑執行期滿前,於接受輔導或治療後,經鑑定、評估,認有再犯之危險者。二、依其他法律規定,於接受身心治療或輔導教育後,經鑑定、評估,認有再犯之危險者。前項處分期間至其再犯危險顯著降低為止,執行期間應每年鑑定、評估有無停止治療之必要。第九十二條 (代替保安處分之保護管束)第八十六條至第九十條之處分,按其情形,得以保護管束代之。前項保護管束期間,為三年以下,其不能收效者,得隨時撤銷之,仍執行原處分。第九十三條 (緩刑與假釋之保護管束)受緩刑之宣告者,除有下列情形之一,應於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外,得於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一、犯第九十一條之一所列之罪者。二、執行第七十四條第二項第五款至第八款所定之事項者。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付保護管束。第九十四條第九十五條 (驅逐出境處分)外國人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者,得於刑之執行完畢或赦免後,驅逐出境。第九十六條 (保安處分之宣告)保安處分於裁判時併宣告之。但本法或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第九十七條第九十八條 (保安處分執行之免除)依第八十六條第二項、第八十七條第二項規定宣告之保安處分,其先執行徒刑者,於刑之執行完畢或赦免後,認為無執行之必要者,法院得免其處分之執行;其先執行保安處分者,於處分執行完畢或一部執行而免除後,認為無執行刑之必要者,法院得免其刑之全部或一部執行。依第八十八條第一項、第八十九條第一項、第九十條第一項、第九十一條第二項規定宣告之保安處分,於處分執行完畢或一部執行而免除後,認為無執行刑之必要者,法院得免其刑之全部或一部執行。前二項免其刑之執行,以有期徒刑或拘役為限。第九十九條 (保安處分之執行時效)保安處分自應執行之日起逾三年未開始或繼續執行者,非經法院認為原宣告保安處分之原因仍繼續存在時,不得許可執行;逾七年未開始或繼續執行者,不得執行。第二編 分則.第一章 內亂罪.第一百條 (普通內亂罪)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以強暴或脅迫著手實行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首謀者,處無期徒刑。預備犯前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零一條 (暴動內亂罪)以暴動犯前條第一項之罪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首謀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預備或陰謀犯前項之罪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零二條 (內亂罪自首之減刑)犯第一百條第二項或第一百零一條第二項之罪而自首者,減輕或免除其刑。第二章 外患罪.第一百零三條 (通謀開戰端罪)通謀外國或其派遣之人,意圖使該國或他國對於中華民國開戰端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預備或陰謀犯第一項之罪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零四條 (通謀喪失領域罪)通謀外國或其派遣之人,意圖使中華民國領域屬於該國或他國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預備或陰謀犯第一項之罪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零五條 (直接抗敵民國罪)中華民國人民在敵軍執役,或與敵國械抗中華民國或其同盟國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預備或陰謀犯第一項之罪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零六條 (單純助敵罪)在與外國開戰或將開戰期內,以軍事上之利益供敵國,或以軍事上之不利益害中華民國或其同盟國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預備或陰謀犯第一項之罪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零七條 (加重助敵罪)犯前條第一項之罪而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一、將軍隊交付敵國,或將要塞、軍港、軍營、軍用船艦、航空機及其他軍用處所建築物,與供中華民國軍用之軍械、彈藥、錢糧及其他軍需品,或橋樑、鐵路、車輛、電線、電機、電局及其他供轉運之器物,交付敵國或毀壞或致令不堪用者。二、代敵國招募軍隊,或煽惑軍人使其降敵者。三、煽惑軍人不執行職務或不守紀律或逃叛者。四、以關於要塞、軍港、軍營、軍用船艦、航空機及其他軍用處所建築物或軍略之秘密文書、圖畫、訊息或物品,洩漏或交付於敵國者。五、為敵國之間諜,或幫助敵國之間諜者。前項之未遂犯罰之。預備或陰謀犯第一項之罪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零八條 (戰時不履行軍需契約罪)在與外國開戰或將開戰期內,不履行供給軍需之契約或不照契約履行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千元以下罰金。因過失犯前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罰金。第一百零九條 (洩漏交付國防秘密罪)洩漏或交付關於中華民國國防應秘密之文書、圖畫、訊息或物品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洩漏或交付前項之文書、圖畫、訊息或物品於外國或其派遣之人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預備或陰謀犯第一項或第二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條 (公務員過失洩漏交付國防秘密罪)公務員對於職務上知悉或持有前條第一項之文書、圖畫、訊息或物品,因過失而洩漏或交付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罰金。第一百一十一條 (刺探蒐集國防秘密罪)刺探或收集第一百零九條第一項之文書、圖畫、訊息或物品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預備或陰謀犯第一項之罪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二條 (不法侵入或留滯軍用處所罪)意圖刺探或收集第一百零九條第一項之文書、圖畫、訊息或物品,未受允准而入要塞、軍港、軍艦及其他軍用處所建築物或留滯其內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三條 (私與外國訂約罪)應經政府允許之事項,未受允許,私與外國政府或其派遣之人為約定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四條 (違背對外事務委任罪)受政府之委任,處理對於外國政府之事務,而違背其委任,致生損害於中華民國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條 (毀匿國權證據罪)偽造、變造、毀棄或隱匿可以證明中華民國對於外國所享權利之文書、圖畫或其他證據者,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三章 妨害國交罪.第一百一十六條 (侵害友邦元首或外國代表罪)對於友邦元首或派至中華民國之外國代表,犯故意傷害罪、妨害自由罪或妨害名譽罪者,得加重其刑至三分之一。第一百一十七條 (違背中立命令罪)於外國交戰之際,違背政府局外中立之命令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千元以下罰金。第一百一十八條 (侮辱外國旗章罪)意圖侮辱外國,而公然損毀、除去或汙辱外國之國旗、國章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第一百一十九條 (請求乃論)第一百一十六條之妨害名譽罪及第一百一十八條之罪,須外國政府之請求乃論。第四章 瀆職罪第一百二十條 (委棄守地罪)公務員不盡其應盡之責,而委棄守地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一百二十一條 (不違背職務之受賄罪)公務員或仲裁人對於職務上之行為,要求、期約或收受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千元以下罰金。犯前項之罪者,所收受之賄賂沒收之;如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時,追徵其價額。第一百二十二條 (違背職務受賄罪及行賄罪)公務員或仲裁人對於違背職務之行為,要求、期約或收受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七千元以下罰金。因而為違背職務之行為者,處無期徒刑或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一萬元以下罰金。對於公務員或仲裁人關於違背職務之行為,行求期約或交付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三千元以下罰金。但自首者減輕或免除其刑。在偵查或審判中自白者,得減輕其刑。犯第一項或第二項之罪者,所收受之賄賂沒收之;如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時,追徵其價額。第一百二十三條 (準受賄罪)於未為公務員或仲裁人時,預以職務上之行為,要求期約或收受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而於為公務員或仲裁人後履行者,以公務員或仲裁人要求期約或收受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論。第一百二十四條 (枉法裁判或仲裁罪)有審判職務之公務員或仲裁人,為枉法之裁判或仲裁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二十五條 (濫權追訴處罰罪)有追訴或處罰犯罪職務之公務員,為左列行為之一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濫用職權為逮捕或羈押者。二、意圖取供而施強暴、脅迫者。三、明知為無罪之人而使其受追訴或處罰,或明知為有罪之人而無故不使其受追訴或處罰者。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二十六條 (凌虐人犯罪)有管收、解送或拘禁人犯職務之公務員,對於人犯施以凌虐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二十七條 (違法行刑罪)有執行刑罰職務之公務員,違法執行或不執行刑罰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過失而執行不應執行之刑罰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第一百二十八條 (越權受理罪)公務員對於訴訟事件,明知不應受理而受理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二十九條 (違法徵收罪、抑留或剋扣款物罪)公務員對於租稅或其他入款,明知不應徵收而徵收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七千元以下罰金。公務員對於職務上發給之款項、物品,明知應發給而抑留不發或剋扣者亦同。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一百三十條 (廢弛職務釀成災害罪)公務員廢弛職務釀成災害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三十一條 (公務員圖利罪)公務員對於主管或監督之事務,明知違背法令,直接或間接圖自己或其他私人不法利益,因而獲得利益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七萬元以下罰金。犯前項之罪者,所得之利益沒收之。如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時,追徵其價額。第一百三十二條 (洩漏國防以外之秘密罪)公務員洩漏或交付關於中華民國國防以外應秘密之文書、圖畫、訊息或物品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過失犯前項之罪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非公務員因職務或業務知悉或持有第一項之文書、圖畫、訊息或物品,而洩漏或交付之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第一百三十三條 (郵電人員妨害郵電秘密罪)在郵務或電報機關執行職務之公務員,開拆或隱匿投寄之郵件或電報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一百三十四條 (公務員犯罪加重處罰之規定)公務員假借職務上之權力、機會或方法,以故意犯本章以外各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但因公務員之身分已特別規定其刑者,不在此限。第五章 妨害公務罪.第一百三十五條 (妨害公務執行及職務強制罪)對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施強暴脅迫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意圖使公務員執行一定之職務或妨害其依法執行一定之職務或使公務員辭職而施強暴脅迫者亦同。犯前二項之罪,因而致公務員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三十六條 (聚眾妨害公務罪)公然聚眾犯前條之罪者,在場助勢之人,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首謀及下手實施強暴、脅迫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致公務員於死或重傷者,首謀及下手實施強暴脅迫之人,依前條第三項之規定處斷。第一百三十七條 (妨害考試罪)對於依考試法舉行之考試,以詐術或其他非法之方法,使其發生不正確之結果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一百三十八條 (妨害職務上掌管之文書物品罪)毀棄、損壞或隱匿公務員職務上掌管或委託第三人掌管之文書、圖畫、物品或致令不堪用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三十九條 (汙損封印、查封標示或違背其效力罪)損壞、除去或汙穢公務員所施之封印或查封之標示或為違背其效力之行為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第一百四十條 (侮辱公務員公署罪)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當場侮辱或對於其依法執行之職務公然侮辱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百元以下罰金。對於公署公然侮辱者亦同。第一百四十一條 (侵害文告罪)意圖侮辱公務員或公署,而損壞、除去或汙穢實貼公共場所之文告者,處拘役或一百元以下罰金。第六章 妨害投票罪.第一百四十二條 (妨害投票自由罪)以強暴脅迫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妨害他人自由行使法定之政治上選舉或其他投票權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一百四十三條 (投票受賄罪)有投票權之人,要求期約或收受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而許以不行使其投票權或為一定之行使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千元以下罰金。犯前項之罪者,所收受之賄賂沒收之;如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時,追徵其價額。第一百四十四條 (投票行賄罪)對於有投票權之人,行求期約或交付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而約其不行使投票權或為一定之行使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七千元以下罰金。第一百四十五條 (利誘投票罪)以生計上之利害,誘惑投票人不行使其投票權或為一定之行使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四十六條 (妨害投票正確罪)以詐術或其他非法之方法,使投票發生不正確之結果或變造投票之結果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一百四十七條 (妨害投票秩序罪)妨害或擾亂投票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一百四十八條 (妨害投票秘密罪)於無記名之投票,剌探票載之內容者,處三百元以下罰金。第七章 妨害秩序罪.第一百四十九條 (公然聚眾不遵令解散罪)公然聚眾,意圖為強暴脅迫,已受該管公務員解散命令三次以上,而不解散者,在場助勢之人,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首謀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五十條 (公然聚眾施強暴脅迫罪)公然聚眾,施強暴、脅迫者,在場助勢之人,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首謀及下手實施強暴脅迫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五十一條 (恐嚇公眾罪)以加害生命、身體、財產之事恐嚇公眾,致生危害於公安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五十二條 (妨害合法集會罪)以強暴脅迫或詐術,阻止或擾亂合法之集會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五十三條 (煽惑他人犯罪或違背法令罪)以文字、圖畫演說或他法,公然為左列行為之一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罰金:一、煽惑他人犯罪者。二、煽惑他人違背法令,或抗拒合法之命令者。第一百五十四條 (參與犯罪結社罪)參與以犯罪為宗旨之結社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首謀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項之罪而自首者,減輕或免除其刑。第一百五十五條 (煽惑軍人背叛罪)煽惑軍人不執行職務或不守紀律或逃叛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五十六條 (私招軍隊罪)未受允准,招集軍隊、發給軍需或率帶軍隊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五十七條 (挑唆包攬訴訟罪)意圖漁利,挑唆或包攬他人訴訟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萬元以下罰金。第一百五十八條 (僭行公務員職權罪)冒充公務員而行使其職權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冒充外國公務員而行使其職權者亦同。第一百五十九條 (冒充公務員服章官銜罪)公然冒用公務員服飾、徽章或官銜者,處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一百六十條 (侮辱國旗國徽及國父遺像罪)意圖侮辱中華民國,而公然損壞、除去或汙辱中華民國之國徽、國旗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意圖侮辱創立中華民國之孫先生,而公然損壞、除去或汙辱其遺像者亦同。第八章 脫逃罪.第一百六十一條 (脫逃罪)依法逮捕、拘禁之人脫逃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損壞拘禁處所械具或以強暴、脅迫犯前項之罪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聚眾以強暴、脅迫犯第一項之罪者,在場助勢之人,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首謀及下手實施強暴、脅迫者,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前三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一百六十二條 (縱放或便利脫逃罪)縱放依法逮捕、拘禁之人或便利其脫逃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損壞拘禁處所械具或以強暴、脅迫犯前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聚眾以強暴、脅迫犯第一項之罪者,在場助勢之人,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首謀及下手實施強暴、脅迫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前三項之未遂犯罰之。配偶、五親等內之血親或三親等內之姻親,犯第一項之便利脫逃罪者,得減輕其刑。第一百六十三條 (公務員縱放或便利脫逃罪)公務員縱放職務上依法逮捕、拘禁之人或便利其脫逃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過失致前項之人脫逃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九章 藏匿人犯及湮滅證據罪.第一百六十四條 (藏匿人犯或使之隱避、頂替罪)藏匿犯人或依法逮捕、拘禁之脫逃人或使之隱避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意圖犯前項之罪而頂替者亦同。第一百六十五條 (湮滅刑事證據罪)偽造、變造、湮滅或隱匿關係他人刑事被告案件之證據或使用偽造、變造之證據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一百六十六條 (犯湮滅證據自白之減免)犯前條之罪,於他人刑事被告案件裁判確定前自白者,減輕或免除其刑。第一百六十七條 (親屬間犯本章罪之減免)配偶、五親等內之血親或三親等內之姻親圖利犯人或依法逮捕、拘禁之脫逃人,而犯第一百六十四條或第一百六十五條之罪者,減輕或免除其刑。第十章 偽證及誣告罪.第一百六十八條 (偽證罪)於執行審判職務之公署審判時或於檢察官偵查時,證人、鑑定人、通譯於案情有重要關係之事項,供前或供後具結,而為虛偽陳述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六十九條 (誣告罪)意圖他人受刑事或懲戒處分,向該管公務員誣告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意圖他人受刑事或懲戒處分,而偽造、變造證據或使用偽造變造之證據者亦同。第一百七十條 (加重誣告罪)意圖陷害直系血親尊親屬,而犯前條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第一百七十一條 (未指定犯人誣告罪)未指定犯人,而向該管公務員誣告犯罪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未指定犯人,而偽造、變造犯罪證據,或使用偽造、變造之犯罪證據,致開始刑事訴訟程式者亦同。第一百七十二條 (偽證、誣告自白減免)犯第一百六十八條至第一百七十一條之罪,於所虛偽陳述或所誣告之案件,裁判或懲戒處分確定前自白者,減輕或免除其刑。第十一章 公共危險罪.第一百七十三條 (放火或失火燒燬現住建築物及交通工具罪)放火燒燬現供人使用之住宅或現有人所在之建築物、礦坑、火車、電車或其他供水、陸、空公眾運輸之舟、車、航空機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失火燒燬前項之物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預備犯第一項之罪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第一百七十四條 (放火失火燒燬非現住建築物及交通工具罪)放火燒燬現非供人使用之他人所有住宅或現未有人所在之他人所有建築物、礦坑、火車、電車或其他供水、陸、空公眾運輸之舟、車、航空機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放火燒燬前項之自己所有物,致生公共危險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失火燒燬第一項之物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失火燒燬前項之物,致生公共危險者亦同。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一百七十五條 (放火燒燬住宅等以外之物罪)放火燒燬前二條以外之他人所有物,致生公共危險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放火燒燬前二條以外之自己所有物,致生公共危險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失火燒燬前二條以外之物,致生公共危險者,處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第一百七十六條 (準放火罪)故意或因過失,以火藥、蒸氣、電氣、煤氣或其他爆裂物,炸燬前三條之物者,準用各該條放火、失火之規定。第一百七十七條 (漏逸或間隔氣體罪)漏逸或間隔蒸氣、電氣、煤氣或其他氣體,致生公共危險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七十八條 (決水浸害現供人使用之住宅或現有人所在之建築物及交通工具罪)決水浸害現供人使用之住宅或現有人所在之建築物、礦坑或火車、電車者,處無期徒刑或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因過失決水浸害前項之物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一百七十九條 (決水浸害現非供人使用之住宅或現未有人在之建築物罪)決水浸害現非供人使用之他人所有住宅或現未有人所在之他人所有建築物或礦坑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決水浸害前項之自己所有物,致生公共危險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過失決水浸害第一項之物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因過失決水浸害前項之物,致生公共危險者亦同。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一百八十條 (決水浸害住宅等以外之物罪)決水浸害前二條以外之他人所有物,致生公共危險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決水浸害前二條以外之自己所有物,致生公共危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過失決水浸害前二條以外之物,致生公共危險者,處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第一百八十一條 (破壞防水蓄水裝置罪)決潰隄防、破壞水閘或損壞自來水池,致生公共危險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過失犯前項之罪者,處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一百八十二條 (妨害救災罪)於火災、水災、風災、震災、爆炸或其他相類災害發生之際,隱匿或損壞防禦之器械或以他法妨害救災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萬元以下罰金。第一百八十三條 (傾覆或破壞現有人所在之交通工具罪)傾覆或破壞現有人所在之火車、電車或其他供水、陸、空公眾運輸之舟、車、航空機者,處無期徒刑或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因過失犯前項之罪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從事業務之人,因業務上之過失犯第一項之罪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一百八十四條 (妨害舟車及航空機行駛安全罪)損壞軌道、燈塔、標識或以他法致生火車、電車或其他供水、陸、空公眾運輸之舟、車、航空機往來之危險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致前項之舟、車、航空機傾覆或破壞者,依前條第一項之規定處斷。因過失犯第一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從事業務之人,因業務上之過失犯第一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一百八十五條 (妨害公眾往來安全罪)損壞或壅塞陸路、水路、橋樑或其他公眾往來之裝置或以他法致生往來之危險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一 (劫持交通工具之罪)以強暴、脅迫或其他非法方法劫持使用中之航空器或控制其飛航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其情節輕微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致重傷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以第一項之方法劫持使用中供公眾運輸之舟、車或控制其行駛者,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其情節輕微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一項、第三項之未遂犯罰之。預備犯第一項之罪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二 (危害毀損交通工具之罪)以強暴、脅迫或其他非法方法危害飛航安全或其設施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十萬元以下罰金。因而致航空器或其他設施毀損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三 (重大違背義務致交通危險罪)服用毒品、麻醉藥品、酒類或其他相類之物,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駕駛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萬元以下罰金。第一百八十五條之四 (肇事遺棄罪)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致人死傷而逃逸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八十六條 (單純危險物罪)未受允准,而製造、販賣、運輸或持有炸藥、棉花藥、雷汞或其他相類之爆裂物或軍用槍砲、子彈而無正當理由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一百八十六條之一 (不法使用爆裂物及其加重結果犯)無正當理由使用炸藥、棉花藥、雷汞或其他相類之爆裂物爆炸,致生公共危險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過失致炸藥、棉花藥、雷汞或其他相類之爆裂物爆炸而生公共危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千元以下罰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一百八十七條 (加重危險物罪)意圖供自己或他人犯罪之用,而製造、販賣、運輸或持有炸藥、棉花藥、雷汞或其他相類之爆裂物或軍用槍砲、子彈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八十七條之一 (不法使用核子原料等物之處罰)不依法令製造、販賣、運輸或持有核子原料、燃料、反應器、放射性物質或其原料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八十七條之二 (放逸核能、放射線致生公共危險之處罰)放逸核能、放射線,致生公共危險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因過失犯第一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千元以下罰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一百八十七條之三 (無正當理由使用放射線之處罰)無正當理由使用放射線,致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一百八十八條 (妨害公用事業罪)妨害鐵路、郵務、電報、電話或供公眾之用水、電氣、煤氣事業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一百八十九條 (損壞保護生命裝置罪)損壞礦坑、工廠或其他相類之場所內關於保護生命之裝置,致生危險於他人生命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過失犯第一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從事業務之人,因業務上之過失犯第一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一百八十九條之一 (危害公共場所內保護生命裝置之處罰)損壞礦場、工廠或其他相類之場所內關於保護生命之裝置或致令不堪用,致生危險於他人之身體健康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千元以下罰金。損壞前項以外之公共場所內關於保護生命之裝置或致令不堪用,致生危險於他人之身體健康者,亦同。第一百八十九條之二 (阻塞逃生通道之處罰)阻塞戲院、商場、餐廳、旅店或其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或公共場所之逃生通道,致生危險於他人生命、身體或健康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阻塞集合住宅或共同使用大廈之逃生通道,致生危險於他人生命、身體或健康者,亦同。因而致人於死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九十條 (妨害公眾飲水罪)投放毒物或混入妨害衛生物品於供公眾所飲之水源、水道或自來水池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過失犯第一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一百九十條之一 (流放毒物罪及結果加重犯)投棄、放流、排出或放逸毒物或其他有害健康之物,而汙染空氣、土壤、河川或其他水體,致生公共危險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廠商、事業場所負責人或監督策劃人員,因事業活動而犯前項之罪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過失犯第一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千元以下罰金。第一百九十一條 (製造販賣陳列妨害衛生物品罪)製造、販賣或意圖販賣而陳列妨害衛生之飲食物品或其他物品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一 (流通食品下毒之罪及結果加重犯)對他人公開陳列、販賣之飲食物品或其他物品滲入、新增或塗抹毒物或其他有害人體健康之物質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將已滲入、新增或塗抹毒物或其他有害人體健康之飲食物品或其他物品混雜於公開陳列、販賣之飲食物品或其他物品者,亦同。犯前二項之罪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項及第二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一百九十二條 (違背預防傳染病法令罪及散佈傳染病菌罪)違背關於預防傳染病所公佈之檢查或進口之法令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罰金。暴露有傳染病菌之屍體,或以他法散佈病菌,致生公共危險者亦同。第一百九十三條 (違背建築術成規罪)承攬工程人或監工人,於營造或拆卸建築物時,違背建築術成規,致生公共危險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千元以下罰金。第一百九十四條 (不履行賑災契約罪)於災害之際,關於與公務員或慈善團體締結供給糧食或其他必需品之契約,而不履行或不照契約履行,致生公共危險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三千元以下罰金。第十二章 偽造貨幣罪.第一百九十五條 (偽造變造通貨、幣券罪)意圖供行使之用,而偽造、變造通用之貨幣、紙幣、銀行券者,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五千元以下罰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一百九十六條 (行使收集或交付偽造變造通貨、幣券罪)行使偽造、變造之通用貨幣、紙幣、銀行券,或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收集或交付於人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千元以下罰金。收受後方知為偽造、變造之通用貨幣、紙幣、銀行券,而仍行使,或意圖供行使之用而交付於人者,處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一百九十七條 (減損通用貨幣罪)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減損通用貨幣之分量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三千元以下罰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一百九十八條 (行使減損通用貨幣罪)行使減損分量之通用貨幣,或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收集或交付於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收受後方知為減損分量之通用貨幣而仍行使,或意圖供行使之用而交付於人者,處一百元以下罰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一百九十九條 (預備偽造變造幣券或減損貨幣罪)意圖供偽造、變造通用之貨幣、紙幣、銀行券或意圖供減損通用貨幣分量之用,而製造、交付或收受各項器械、原料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第二百條 (沒收物之特例)偽造、變造之通用貨幣、紙幣、銀行券,減損分量之通用貨幣及前條之器械、原料,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第十三章 偽造有價證券罪.第二百零一條 (有價證券之偽造變造與行使罪)意圖供行使之用,而偽造、變造公債票、公司股票或其他有價證券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三千元以下罰金。行使偽造、變造之公債票、公司股票或其他有價證券,或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收集或交付於人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三千元以下罰金。第二百零一條之一 (偽造變造有價證券供行使罪)意圖供行使之用,而偽造、變造信用卡、金融卡、儲值卡或其他相類作為簽帳、提款、轉帳或支付工具之電磁紀錄物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三萬元以下罰金。行使前項偽造、變造之信用卡、金融卡、儲值卡或其他相類作為簽帳、提款、轉帳或支付工具之電磁紀錄物,或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收受或交付於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三萬元以下罰金。第二百零二條 (郵票印花稅票之偽造變造與行使塗抹罪)意圖供行使之用,而偽造、變造郵票或印花稅票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行使偽造、變造之郵票或印花稅票或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收集或交付於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意圖供行使之用,而塗抹郵票或印花稅票上之登出符號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其行使之者亦同。第二百零三條 (偽造變造及行使往來客票罪)意圖供行使之用,而偽造、變造船票、火車、電車票或其他往來客票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其行使之者亦同。第二百零四條 (預備偽造變造有價證券罪)意圖供偽造、變造有價證券、郵票、印花稅票、信用卡、金融卡、儲值卡或其他相類作為簽帳、提款、轉帳或支付工具之電磁紀錄物之用,而製造、交付或收受各項器械、原料、或電磁紀錄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千元以下罰金。從事業務之人利用職務上機會犯前項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第二百零五條 (沒收物)偽造、變造之有價證券、郵票、印花稅票、信用卡、金融卡、儲值卡或其他相類作為提款、簽帳、轉帳或支付工具之電磁紀錄物及前條之器械原料及電磁紀錄,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第十四章 偽造度量衡罪.第二百零六條 (偽造變造度量衡定程罪)意圖供行使之用,而製造違背定程之度量衡,或變更度量衡之定程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第二百零七條 (販賣違背定程之度量衡罪)意圖供行使之用,而販賣違背定程之度量衡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第二百零八條 (行使違背定程之度量衡罪)行使違背定程之度量衡者,處三百元以下罰金。從事業務之人,關於其業務犯前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二百零九條 (沒收物)違背定程之度量衡,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第十五章 偽造文書印文罪.第二百一十條 (偽造變造私文書罪)偽造、變造私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一十一條 (偽造變造公文書罪)偽造、變造公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一十二條 (偽造變造特種文書罪)偽造、變造護照、旅券、免許證、特許證及關於品行、能力、服務或其他相類之證書、介紹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第二百一十三條 (公文書不實登載罪)公務員明知為不實之事項,而登載於職務上所掌之公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一十四條 (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明知為不實之事項,而使公務員登載於職務上所掌之公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二百一十五條 (業務上文書登載不實罪)從事業務之人,明知為不實之事項,而登載於其業務上作成之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二百一十六條 (行使偽造變造或登載不實之文書罪)行使第二百一十條至第二百一十五條之文書者,依偽造、變造文書或登載不實事項或使登載不實事項之規定處斷。第二百一十七條 (偽造盜用印章印文或署押罪)偽造印章、印文或署押,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盜用印章、印文或署押,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亦同。第二百一十八條 (偽造盜用公印或公印文罪)偽造公印或公印文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盜用公印或公文印,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亦同。第二百一十九條 (沒收之特例)偽造之印章、印文或署押,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第二百二十條 (準文書)在紙上或物品上之文字、符號、圖畫、照像,依習慣或特約,足以為表示其用意之證明者,關於本章及本章以外各罪,以文書論。錄音、錄影或電磁紀錄,藉機器或電腦之處理所顯示之聲音、影像或符號,足以為表示其用意之證明者,亦同。第十六章 妨害性自主罪.第二百二十一條 (強制性交罪)對於男女以強暴、脅迫、恐嚇、催眠術或其他違反其意願之方法而為性交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二十二條 (加重強制性交罪)犯前條之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一、二人以上共同犯之者。二、對未滿十四歲之男女犯之者。三、對精神、身體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之人犯之者。四、以藥劑犯之者。五、對被害人施以凌虐者。六、利用駕駛供公眾或不特定人運輸之交通工具之機會犯之者。七、侵入住宅或有人居住之建築物、船艦或隱匿其內犯之者。八、攜帶兇器犯之者。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二十三條第二百二十四條 (強制猥褻罪)對於男女以強暴、脅迫、恐嚇、催眠術或其他違反其意願之方法,而為猥褻之行為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二十四條之一 (加重強制猥褻罪)犯前條之罪而有第二百二十二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二十五條 (乘機性交猥褻罪)對於男女利用其精神、身體障礙、心智缺陷或其他相類之情形,不能或不知抗拒而為性交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對於男女利用其精神、身體障礙、心智缺陷或其他相類之情形,不能或不知抗拒而為猥褻之行為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二十六條 (強制性交猥褻罪之加重結果犯)犯第二百二十一條、第二百二十二條、第二百二十四條、第二百二十四條之一或第二百二十五條之罪,因而致被害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因而致被害人羞忿自殺或意圖自殺而致重傷者,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二百二十六條之一 (強制性交猥褻等罪之殺人重傷害之結合犯)犯第二百二十一條、第二百二十二條、第二百二十四條、第二百二十四條之一或第二百二十五條之罪,而故意殺害被害人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使被害人受重傷者,處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二百二十七條 (未成年人)對於未滿十四歲之男女為性交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對於未滿十四歲之男女為猥褻之行為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對於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六歲之男女為性交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對於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六歲之男女為猥褻之行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項、第三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二十七條之一 (減刑或免刑)十八歲以下之人犯前條之罪者,減輕或免除其刑。第二百二十八條 (利用權勢性交或猥褻罪)對於因親屬、監護、教養、教育、訓練、救濟、醫療、公務、業務或其他相類關係受自己監督、扶助、照護之人,利用權勢或機會為性交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因前項情形而為猥褻之行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二十九條 (詐術性交罪)以詐術使男女誤信為自己配偶,而聽從其為性交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二十九條之一 (告訴乃論)對配偶犯第二百二十一條、第二百二十四條之罪者,或未滿十八歲之人犯第二百二十七條之罪者,須告訴乃論。第十六章之一 妨害風化罪.第二百三十條 (血親為性交罪)與直系或三親等內旁系血親為性交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一條 (圖利使人為性交或猥褻罪)意圖使男女與他人為性交或猥褻之行為,而引誘、容留或媒介以營利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十萬元以下罰金。以詐術犯之者,亦同。公務員包庇他人犯前項之罪者,依前項之規定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第二百三十一條之一 (圖利強制使人為性交猥褻罪)意圖營利,以強暴、脅迫、恐嚇、監控、藥劑、催眠術或其他違反本人意願之方法使男女與他人為性交或猥褻之行為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三十萬元以下罰金。媒介、收受、藏匿前項之人或使之隱避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公務員包庇他人犯前二項之罪者,依各該項之規定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三十二條 (利用權勢或圖利使人性交之加重其刑)對於第二百二十八條所定受自己監督、扶助、照護之人,或夫對於妻,犯第二百三十一條第一項、第二百三十一條之一第一項、第二項之罪者,依各該條項之規定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第二百三十三條 (使未滿十六歲之男女為性交或猥褻罪)意圖使未滿十六歲之男女與他人為性交或猥褻之行為,而引誘、容留或媒介之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千元以下罰金。以詐術犯之者,亦同。意圖營利犯前項之罪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萬元以下罰金。第二百三十四條 (公然猥褻罪)意圖供人觀覽,公然為猥褻之行為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千元以下罰金。意圖營利犯前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一萬元以下罰金。第二百三十五條 (散佈、販賣猥褻物品及製造持有罪)散佈、播送或販賣猥褻之文字、圖畫、聲音、影像或其他物品,或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聽聞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三萬元以下罰金。意圖散佈、播送、販賣而製造、持有前項文字、圖畫、聲音、影像及其附著物或其他物品者,亦同。前二項之文字、圖畫、聲音或影像之附著物及物品,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第二百三十六條 (告訴乃論)第二百三十條之罪,須告訴乃論。第十七章 妨害婚姻及家庭罪.第二百三十七條 (重婚罪)有配偶而重為婚姻或同時與二人以上結婚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其相婚者亦同。第二百三十八條 (詐術結婚罪)以詐術締結無效或得撤銷之婚姻,因而致婚姻無效之裁判或撤銷婚姻之裁判確定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九條 (通姦罪)有配偶而與人通姦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其相姦者亦同。第二百四十條 (和誘罪)和誘未滿二十歲之男女,脫離家庭或其他有監督權之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和誘有配偶之人脫離家庭者,亦同。意圖營利,或意圖使被誘人為猥褻之行為或性交,而犯前二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前三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四十一條 (略誘罪)略誘未滿二十歲之男女,脫離家庭或其他有監督權之人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意圖營利,或意圖使被誘人為猥褻之行為或性交,而犯前項之罪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和誘未滿十六歲之男女,以略誘論。前三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四十二條 (移送被誘人出國罪)移送前二條之被誘人出中華民國領域外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四十三條 (收受藏被誘人或使之隱避)意圖營利、或意圖使第二百四十條或第二百四十一條之被誘人為猥褻之行為或性交,而收受、藏匿被誘人或使之隱避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百元以下罰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四十四條 (減刑之特例)犯第二百四十條至第二百四十三條之罪,於裁判宣告前送回被誘人或指明所在地因而尋獲者,得減輕其刑。第二百四十五條 (告訴乃論與不得告訴)第二百三十八條、第二百三十九條之罪及第二百四十條第二項之罪,須告訴乃論。第二百三十九條之罪,配偶縱容或宥恕者,不得告訴。第十八章 褻瀆祀典及侵害墳墓屍體罪.第二百四十六條 (侮辱宗教建築物或紀念場所罪、妨害祭禮罪)對於壇廟、寺觀、教堂、墳墓或公眾紀念處所公然侮辱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妨害喪、葬、祭禮、說教、禮拜者亦同。第二百四十七條 (侵害屍體罪侵害遺骨遺髮殮物遺灰罪)損壞、遺棄、汙辱或盜取屍體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損壞、遺棄或盜取遺骨、遺髮、殮物或火葬之遺灰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四十八條 (發掘墳墓罪)發掘墳墓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四十九條 (發掘墳墓結合罪)發掘墳墓而損壞、遺棄、汙辱或盜取屍體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發掘墳墓而損壞、遺棄或盜取遺骨、遺髮、殮物或火葬之遺灰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五十條 (侵害直系血親尊親屬屍體墳墓罪)對於直系血親尊親屬犯第二百四十七條至第二百四十九條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第十九章 妨害農工商罪.第二百五十一條 (妨害販運農工物品罪)以強暴、脅迫或詐術為左列行為之一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千元以下罰金:一、妨害販運穀類及其他公共所需之飲食物品,致市上生缺乏者。二、妨害販運種子、肥料、原料及其他農業、工業所需之物品,致市上生缺乏者。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五十二條 (妨害農事水利罪)意圖加損害於他人而妨害其農事上之水利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第二百五十三條 (偽造仿造商標商號罪)意圖欺騙他人而偽造或仿造已登記之商標、商號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三千元以下罰金。第二百五十四條 (販賣陳列輸入偽造仿造商標商號之貨物罪)明知為偽造或仿造之商標、商號之貨物而販賣,或意圖販賣而陳列,或自外國輸入者,處二千元以下罰金。第二百五十五條 (對商品為虛偽標記與販賣陳列輸入該商品罪)意圖欺騙他人,而就商品之原產國或品質,為虛偽之標記或其他表示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罰金。明知為前項商品而販賣,或意圖販賣而陳列,或自外國輸入者亦同。第二十章 鴉片罪.第二百五十六條 (製造鴉片、毒品罪)製造鴉片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三千元以下罰金。製造嗎啡、高根、海洛因或其他化合質料者,處無期徒刑或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五千元以下罰金。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五十七條 (販賣運輸鴉片、毒品罪)販賣或運輸鴉片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三千元以下罰金。販賣或運輸嗎啡、高根、海洛因或其化合質料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千元以下罰金。自外國輸入前二項之物者,處無期徒刑或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一萬元以下罰金。前三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五十八條 (製造販運吸食鴉片器具罪)製造、販賣或運輸專供吸食鴉片之器具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百元以下罰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五十九條 (為人施打嗎啡或以館舍供人吸食鴉片罪)意圖營利,為人施打嗎啡或以館舍供人吸食鴉片或其化合質料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六十條 (栽種與販運罌粟種子罪)意圖供製造鴉片、嗎啡之用而栽種罌粟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三千元以下罰金。意圖供製造鴉片、嗎啡之用,而販賣或運輸罌粟種子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三千元以下罰金。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六十一條 (公務員強迫他人栽種或販運罌粟種子罪)公務員利用權力強迫他人犯前條之罪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第二百六十二條 (吸用煙毒罪)吸食鴉片或施打嗎啡或使用高根、海洛因或其化合質料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二百六十三條 (持有煙毒或吸食鴉片器具罪)意圖供犯本章各罪之用,而持有鴉片、嗎啡、高根、海洛因或其化合質料,或專供吸食鴉片之器具者,處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二百六十四條 (公務員包庇煙毒罪)公務員包庇他人犯本章各條之罪者,依各該條之規定,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第二百六十五條 (沒收物)犯本章各條之罪者,其鴉片、嗎啡、高根、海洛因或其化合質料、或種子,或專供吸食鴉片之器具,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第二十一章 賭博罪.第二百六十六條 (普通賭博罪與沒收物)在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賭博財物者,處一千元以下罰金。但以供人暫時娛樂之物為賭者,不在此限。當場賭博之器具與在賭檯或兌換籌碼處之財物,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二百六十八條 (圖利供給賭場或聚眾賭博罪)意圖營利,供給賭博場所或聚眾賭博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三千元以下罰金。第二百六十九條 (辦理有獎蓄儲或發行彩券罪、經營或媒介之罪)意圖營利,辦理有獎儲蓄或未經政府允准而發行彩票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得併科三千元以下罰金。經營前項有獎儲蓄或為買賣前項彩票之媒介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第二百七十條 (公務員包庇賭博罪)公務員包庇他人犯本章各條之罪者,依各該條之規定,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第二十二章 殺人罪.第二百七十一條 (普通殺人罪)殺人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預備犯第一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七十二條 (殺直系血親尊親屬罪)殺直系血親尊親屬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預備犯第一項之罪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七十三條 (義憤殺人罪)當場激於義憤而殺人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七十四條 (母殺嬰兒罪)母於生產時或甫生產後殺其子女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七十五條 (加工自殺罪)教唆或幫助他人使之自殺,或受其囑託或得其承諾而殺之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謀為同死而犯第一項之罪者,得免除其刑。第二百七十六條 (過失殺人罪)因過失致人於死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二千元以下罰金。從事業務之人,因業務上之過失,犯前項之罪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得併科三千元以下罰金。第二十三章 傷害罪.第二百七十七條 (普通傷害罪)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罰金。犯前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七十八條 (重傷罪)使人受重傷者,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七十九條 (義憤傷害罪)當場激於義憤犯前二條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罰金。但致人於死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八十條 (傷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罪)對於直系血親尊親屬,犯第二百七十七條或第二百七十八條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第二百八十一條 (加暴行於直系血親尊親屬罪)施強暴於直系血親尊親屬未成傷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二百八十二條 (加工自傷罪)教唆或幫助他人使之自傷,或受其囑託或得其承諾而傷害之,成重傷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致死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八十三條 (聚眾鬥毆罪)聚眾鬥毆致人於死或重傷者,在場助勢而非出於正當防衛之人,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下手實施傷害者,仍依傷害各條之規定處斷。第二百八十四條 (過失傷害罪)因過失傷害人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從事業務之人,因業務上之過失傷害人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二千元以下罰金。第二百八十五條 (傳染花柳病、麻瘋罪)明知自己有花柳病或麻瘋,隱瞞而與他人為猥褻之行為或姦淫,致傳染於人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二百八十六條 (妨害幼童發育罪)對於未滿十六歲之男女,施以凌虐或以他法致妨害其身體之自然發育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意圖營利而犯前項之罪者,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第二百八十七條 (告訴乃論)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一項、第二百八十一條、第二百八十四條及第二百八十五條之罪,須告訴乃論。但公務員於執行職務時,犯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一項之罪者,不在此限。第二十四章 墮胎罪.第二百八十八條 (自行或聽從墮胎罪)懷胎婦女服藥或以他法墮胎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百元以下罰金。懷胎婦女聽從他人墮胎者亦同。因疾病或其他防止生命上危險之必要,而犯前二項之罪者,免除其刑。第二百八十九條 (加工墮胎罪)受懷胎婦女之囑託或得其承諾,而使之墮胎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致婦女於死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九十條 (意圖營利加工墮胎罪)意圖營利而犯前條第一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百元以下罰金。因而致婦女於死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百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二百九十一條 (未得孕婦同意使之墮胎罪)未受懷胎婦女之囑託或未得其承諾,而使之墮胎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致婦女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九十二條 (介紹墮胎罪)以文字、圖畫或他法,公然介紹墮胎之方法或物品,或公然介紹自己或他人為墮胎之行為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第二十五章 遺棄罪.第二百九十三條 (無義務者之遺棄罪)遺棄無自救力之人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百元以下罰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九十四條 (違背義務之遺棄罪)對於無自救力之人,依法令或契約應扶助、養育或保護而遺棄之,或不為其生存所必要之扶助、養育或保護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九十五條 (遺棄直系血親尊親屬罪)對於直系血親尊親屬犯前條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第二十六章 妨害自由罪.第二百九十六條 (使人為奴隸罪)使人為奴隸或使人居於類似奴隸之不自由地位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九十六條之一 (買賣人口為性交或猥褻罪)買賣、質押人口者,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意圖使人為性交或猥褻之行為而犯前項之罪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以強暴、脅迫、恐嚇、監控、藥劑、催眠術或其他違反本人意願之方法犯前二項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媒介、收受、藏匿前三項被買賣、質押之人或使之隱避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三十萬元以下罰金。公務員包庇他人犯前四項之罪者,依各該項之規定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第一項至第三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九十七條 (意圖營利以詐術使人出國罪)意圖營利,以詐術使人出中華民國領域外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三十萬元以下罰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九十八條 (略誘婦女結婚罪、加重略誘罪)意圖使婦女與自己或他人結婚而略誘之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意圖營利、或意圖使婦女為猥褻之行為或性交而略誘之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百九十九條 (移送被略誘人出國罪)移送前條被略誘人出中華民國領域外者,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三百條 (收藏隱避被略誘人罪)意圖營利,或意圖使被略誘人為猥褻之行為或性交,而收受、藏匿被略誘人或使之隱避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百元以下罰金。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三百零一條 (減輕之特例)犯第二百九十八條至第三百條之罪,於裁判宣告前,送回被誘人或指明所在地因而尋獲者,得減輕其刑。第三百零二條 (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罪)私行拘禁或以其他非法方法,剝奪人之行動自由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三百零三條 (剝奪直系血親尊親屬行動自由罪)對於直系血親尊親屬犯前條第一項或第二項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第三百零四條 (強制罪)以強暴、脅迫使人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人行使權利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三百零五條 (恐嚇危害安全罪)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之事恐嚇他人,致生危害於安全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第三百零六條 (侵入住居罪)無故侵入他人住宅、建築物或附連圍繞之土地或船艦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無故隱匿其內,或受退去之要求而仍留滯者亦同。第三百零七條 (違法搜尋罪)不依法令搜尋他人身體、住宅、建築物、舟、車或航空機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第三百零八條 (告訴乃論)第二百九十八條及第三百零六條之罪,須告訴乃論。第二百九十八條第一項之罪,其告訴以不違反被略誘人之意思為限。第二十七章 妨害名譽及信用罪.第三百零九條 (公然侮辱罪)公然侮辱人者,處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以強暴犯前項之罪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三百一十條 (誹謗罪)意圖散佈於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為誹謗罪,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散佈文字、圖畫犯前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罰金。對於所誹謗之事,能證明其為真實者,不罰。但涉於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關者,不在此限。第三百一十一條 (免責條件)以善意發表言論,而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不罰:一、因自衛、自辯或保護合法之利益者。二、公務員因職務而報告者。三、對於可受公評之事,而為適當之評論者。四、對於中央及地方之會議或法院或公眾集會之記事,而為適當之載述者。第三百一十二條 (侮辱誹謗死者罪)對於已死之人公然侮辱者,處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對於已死之人犯誹謗罪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罰金。第三百一十三條 (妨害信用罪)散佈流言或以詐術損害他人之信用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第三百一十四條 (告訴乃論)本章之罪,須告訴乃論。第二十八章 妨害秘密罪.第三百一十五條 (妨害書信秘密罪)無故開拆或隱匿他人之封緘信函、文書或圖畫者,處拘役或三千元以下罰金。無故以開拆以外之方法,窺視其內容者,亦同。第三百一十五條之一 (妨害秘密罪)有下列行為之一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萬元以下罰金:一、無故利用工具或裝置窺視、竊聽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二、無故以錄音、照相、錄影或電磁紀錄竊錄他人非公開之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者。第三百一十五條之二 (圖利為妨害秘密罪)意圖營利供給場所、工具或裝置,便利他人為前條第一項之行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五萬元以下罰金。意圖散佈、播送、販賣而有前條第二款之行為者,亦同。製造、散佈、播送或販賣前二項或前條第二款竊錄之內容者,依第一項之規定處斷。前三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三百一十五條之三 (持有妨害秘密之物品)前二條竊錄內容之附著物及物品,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第三百一十六條 (洩漏業務上知悉他人秘密罪)醫師、藥師、藥商、助產士、心理師、宗教師、律師、辯護人、公證人、會計師或其業務上佐理人,或曾任此等職務之人,無故洩漏因業務知悉或持有之他人秘密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萬元以下罰金。第三百一十七條 (洩漏業務上知悉工商秘密罪)依法令或契約有守因業務知悉或持有工商秘密之義務而無故洩漏之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罰金。第三百一十八條 (洩漏職務上工商秘密罪)公務員或曾任公務員之人,無故洩漏因職務知悉或持有他人之工商秘密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二千元以下罰金。第三百一十八條之一 (洩密之處罰)無故洩漏因利用電腦或其他相關裝置知悉或持有他人之秘密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千元以下罰金。第三百一十八條之二 (加重其刑)利用電腦或其相關裝置犯第三百十六條至第三百十八條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第三百一十九條 (告訴乃論)第三百十五條、第三百十五條之一及第三百十六條至第三百十八條之二之罪,須告訴乃論。第二十九章 竊盜罪.第三百二十條 (普通竊盜罪、竊佔罪)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項之規定處斷。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三百二十一條 (加重竊盜罪)犯竊盜罪而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一、於夜間侵入住宅或有人居住之建築物、船艦或隱匿其內而犯之者。二、毀越門扇、牆垣或其他安全裝置而犯之者。三、攜帶兇器而犯之者。四、結夥三人以上而犯之者。五、乘火災、水災或其他災害之際而犯之者。六、在車站或埠頭而犯之者。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三百二十二條第三百二十三條 (竊能量以竊取動產論)電能、熱能及其他能量,關於本章之罪,以動產論。第三百二十四條 (親屬相盜免刑與告訴乃論)於直系血親、配偶或同財共居親屬之間,犯本章之罪者,得免除其刑。前項親屬或其他五親等內血親或三親等內姻親之間,犯本章之罪者,須告訴乃論。第三十章 搶奪強盜及海盜罪.第三百二十五條 (普通搶奪罪)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搶奪他人之動產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三百二十六條 (加重搶奪罪)犯前條第一項之罪,而有第三百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三百二十七條第三百二十八條 (普通強盜罪)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強暴、脅迫、藥劑、催眠術或他法,至使不能抗拒,而取他人之物或使其交付者,為強盜罪,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犯強盜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一項及第二項之未遂犯罰之。預備犯強盜罪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千元以下罰金。第三百二十九條 (準強盜罪)竊盜或搶奪,因防護贓物、脫免逮捕或湮滅罪證、而當場施以強暴、脅迫者,以強盜論。第三百三十條 (加重強盜罪)犯強盜罪而有第三百二十一條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三百三十一條第三百三十二條 (強盜結合罪)犯強盜罪而故意殺人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犯強盜罪而有下列行為之一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一、放火者。二、強制性交者。三、擄人勒贖者。四、使人受重傷者。第三百三十三條 (海盜罪準海盜罪)未受交戰國之允准或不屬於各國之海軍,而駕駛船艦,意圖施強暴、脅迫於他船或他船之人或物者,為海盜罪,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船員或乘客意圖掠奪財物,施強暴、脅迫於其他船員或乘客,而駕駛或指揮船艦者,以海盜論。因而致人於死者,處死刑;致重傷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第三百三十四條 (準海盜罪)犯海盜罪而有左列行為之一者,處死刑:一、放火者。二、強制性交者。三、擄人勒贖者。四、故意殺人者。第三百三十四條之一 (竊能量罪之準用)第三百二十三條之規定,於本章之罪準用之。第三十一章 侵佔罪.第三百三十五條 (普通侵佔罪)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侵佔自己持有他人之物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三百三十六條 (公務公益侵佔罪、業務侵佔罪)對於公務上或因公益所持有之物,犯前條第一項之罪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千元以下罰金。對於業務上所持有之物,犯前條第一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三千元以下罰金。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三百三十七條 (侵佔遺失物罪)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侵佔遺失物、漂流物或其他離本人所持有之物者,處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三百三十八條 (侵佔電氣與親屬間犯侵佔罪者準用竊盜罪之規定)第三百二十三條及第三百二十四條之規定,於本章之罪準用之。第三十二章 詐欺背信及重利罪.第三百三十九條 (普通詐欺罪)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三百三十九條之一 (違法由收費裝置取得他人之物之處罰)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不正方法由收費裝置取得他人之物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千元以下罰金。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第三百三十九條之二 (違法由自動付款裝置取得他人之物之處罰)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不正方法由自動付款裝置取得他人之物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元以下罰金。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第三百三十九條之三 (違法製作財產權之處罰)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不正方法將虛偽資料或不正指令輸入電腦或其相關裝置,製作財產權之得喪、變更紀錄,而取得他人財產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第三百四十條第三百四十一條 (準詐欺罪)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乘未滿二十歲人之知慮淺薄,或乘人精神障礙、心智缺陷而致其辨識能力顯有不足或其他相類之情形,使之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十萬元以下罰金。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三百四十二條 (背信罪)為他人處理事務,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本人之利益,而為違背其任務之行為,致生損害於本人之財產或其他利益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三百四十三條 (準用之規定)第三百二十三條及第三百二十四條之規定,於前六條之罪準用之。第三百四十四條 (重利罪)乘他人急迫、輕率或無經驗,貸以金錢或其他物品,而取得與原本顯不相當之重利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第三百四十五條第三十三章 恐嚇及擄人勒贖罪.第三百四十六條 (單純恐嚇罪)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恐嚇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三百四十七條 (擄人勒贖罪)意圖勒贖而擄人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二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預備犯第一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第一項之罪,未經取贖而釋放被害人者,減輕其刑;取贖後而釋放被害人者,得減輕其刑。第三百四十八條 (擄人勒贖結合罪)犯前條第一項之罪而故意殺人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犯前條第一項之罪而有下列行為之一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二年以上有期徒刑:一、強制性交者。二、使人受重傷者。第三百四十八條之一 (意圖勒贖而擄人)擄人後意圖勒贖者,以意圖勒贖而擄人論。第三十四章 贓物罪.第三百四十九條 (普通贓物罪)收受贓物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搬運、寄藏、故買贓物或為牙保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因贓物變得之財物,以贓物論。第三百五十條第三百五十一條 (親屬贓物罪)於直系血親、配偶或同財共居親屬之間,犯本章之罪者,得免除其刑。第三十五章 毀棄損壞罪.第三百五十二條 (毀損文書罪)毀棄、損壞他人文書或致令不堪用,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元以下罰金。第三百五十三條 (毀壞建築物、礦坑、船艦罪)毀壞他人建築物、礦坑、船艦或致令不堪用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三百五十四條 (毀損器物罪)毀棄、損壞前二條以外之他人之物或致令不堪用,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三百五十五條 (間接毀損罪)意圖損害他人,以詐術使本人或第三人為財產上之處分,致生財產上之損害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三百五十六條 (損害債權罪)債務人於將受強制執行之際,意圖損害債權人之債權,而毀壞、處分或隱匿其財產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第三百五十七條 (告訴乃論)第三百五十二條、第三百五十四條至第三百五十六條之罪,須告訴乃論。第三十六章 妨害電腦使用罪.第三百五十八條 (入侵電腦或其相關裝置罪)無故輸入他人帳號密碼、破解使用電腦之保護措施或利用電腦系統之漏洞,而入侵他人之電腦或其相關裝置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十萬元以下罰金。第三百五十九條 (破壞電磁紀錄罪)無故取得、刪除或變更他人電腦或其相關裝置之電磁紀錄,致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二十萬元以下罰金。第三百六十條 (幹擾電腦或其相關裝置罪)無故以電腦程式或其他電磁方式幹擾他人電腦或其相關裝置,致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十萬元以下罰金。第三百六十一條 (加重其刑)對於公務機關之電腦或其相關裝置犯前三條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第三百六十二條 (製作犯罪電腦程式罪)製作專供犯本章之罪之電腦程式,而供自己或他人犯本章之罪,致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二十萬元以下罰金。第三百六十三條 (告訴乃論)第三百五十八條至第三百六十條之罪,須告訴乃論。
369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69
中華民國刑法施行法 (民國94年)
1
第一條 (舊刑法、刑律、其他法令之定義)本法稱舊刑法者,謂中華民國十七年九月一日施行之刑法;稱刑律者,謂中華民國元年三月十日頒行之暫行新刑律;稱其他法令者,謂刑法施行前與法律有同一效力之刑事法令。第二條 (褫奪公權從新主義)依刑法第二條第一項但書,適用舊刑法、刑律或其他法令時,其褫奪公權所褫奪之資格,應依刑法第三十六條之規定。第三條 (易科監禁之期限與易科罰金折算之抵充)依舊刑法易科監禁者,其監禁期限,自刑法施行之日起,不得逾六個月。其在刑法施行後,易科監禁期限內納罰金者,以所納之數,仍依裁判所定之標準扣除監禁日期。第三條之一 (易科罰金之適用範圍)刑法第四十一條之規定,中華民國九十年一月四日刑法修正施行前已裁判確定之處罰,未執行或執行未完畢者,亦適用之。未諭知得易科罰金之處罰者,亦同。於九十四年一月七日刑法修正施行前犯併合處罰數罪中之一罪,且該數罪均符合第四十一條第一項得易科罰金之規定者,適用九十年一月四日修正之刑法第四十一條第二項規定。第四條 (累犯加重之限制)刑法施行前,累犯舊刑法第六十六條第一項所定不同一之罪或不同款之罪一次者,其加重本刑,不得逾三分之一。依刑法第四十八條更定其刑者,準用前項之規定。第五條 (老幼人減刑之方法與例外)刑法施行前,未滿十八歲人或滿八十歲人犯罪,經裁判確定處死刑或無期徒刑者,應報由司法行政最高官署,呈請司法院提請國民政府減刑。但有刑法第六十三條第二項情形者,不在此限。第六條 (緩刑假釋之保護管束)刑法施行前,受緩刑之宣告或假釋出獄者,刑法施行後,於其緩刑期內得付保護管束,假釋中,付保護管束。第六條之一 (刑法修正前受緩刑宣告之適用規定)於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一月七日刑法修正施行前,受緩刑之宣告,九十四年一月七日修正刑法施行後,仍在緩刑期內者,適用九十四年一月七日修正施行之刑法第七十五條、第七十五條之一及第七十六條規定。第七條 (緩刑假釋之撤銷)刑法施行前,宣告緩刑或準許假釋者,在刑法施行後撤銷時,應依刑法之規定。第七條之一 (假釋之撤銷規定)於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刑法第七十七條修正施行前犯罪者,其假釋適用八十三年一月二十八日修正公佈之刑法第七十七條規定。但其行為終了或犯罪結果之發生在八十六年刑法第七十七條修正施行後者,不在此限。因撤銷假釋執行殘餘刑期,其撤銷之原因事實發生在八十六年刑法第七十九條之一修正施行前者,依修正前之刑法第七十九條之一規定合併計算其殘餘刑期與他刑應執行之期間。但其原因事實行為終了或犯罪結果之發生在八十六年刑法第七十七條修正施行後者,不在此限。第七條之二 (撤銷假釋之殘餘刑期計算)於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刑法修正公佈後,九十四年一月七日刑法修正施行前犯罪者,其假釋適用八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修正公佈之刑法第七十七條規定。但其行為終了或犯罪結果之發生在九十四年一月七日刑法修正施行後者,其假釋適用九十四年一月七日修正施行之刑法第七十七條規定。因撤銷假釋執行殘餘刑期,其撤銷之原因事實發生在八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刑法修正公佈後,九十四年一月七日刑法修正施行前者,依八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修正公佈之刑法第七十九條之一規定合併計算其殘餘刑期與他刑應執行之期間。但其原因事實行為終了或犯罪結果之發生在九十四年一月七日刑法修正施行後者,依九十四年一月七日修正施行之刑法第七十九條之一規定合併計算其殘餘刑期與他刑應執行之期間。第八條 (行刑權時效停止之起算)刑法施行前,行刑權之時效停止原因繼續存在者,適用刑法第八十五條第三項之規定,其期間自刑法施行之日起算。第八條之一 (刑法修正前其追訴權或行刑權時效未完成者適用最有利之規定)於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一月七日刑法修正施行前,其追訴權或行刑權時效已進行而未完成者,比較修正前後之條文,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規定。第九條 (刑法施行前非配偶而同居者不適用通姦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條之規定,於刑法施行前,非配偶而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有同居之關係者,不適用之。第九條之一 (圖利使人為性交猥褻罪之例外)刑法第二百三十一條之規定,於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三月三十日刑法修正施行前依法令規定經營妓女戶者,不適用之。第九條之二 (強制性交及猥褻罪之緩衝期)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條、第二百二十四條之罪,於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仍適用八十八年三月三十日修正施行前之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告訴乃論之規定。第九條之三 (刑法修正前受強制治療宣告之適用規定)於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一月七日刑法修正施行前,受強制治療之宣告,九十四年一月七日修正刑法施行後,仍在執行期間內者,適用八十八年四月二十一日修正公佈之刑法第九十一條之一規定。第十條 (施行日)本法自刑法施行之日施行。第十條之一 (刑法施行日)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一月七日修正公佈之刑法,自九十五年七月一日施行。
370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70
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 (民國43年)
1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適用)中華民國國徽國旗之制式及使用依本法之規定。第二條 (國徽格式)中華民國之國徽,定為青天白日。其式如左:一、圓形、青白色。二、白日居中,並有十二道白尖角光芒。三、白日與十二道白尖角光芒間,留一青色圓圈。第三條 (國徽比例)前條各款之位置及尺度,比例如左:一、青底圓形之圓心為白日體之圓心。二、白日體半徑與青底圓形半徑,為一與三之比。三、白日體圓心至白尖角光芒頂,其長度與白日體半徑,為二與一之比。四、白日與十二道白尖角光芒間之青圈,其寬度等於白日體直徑十五分之一。五、每道白尖角光芒之頂角為三十度,十二角為三百六十度。六、白尖角光芒之上下左右排列,應正對北南西東方向,其餘均勻排列。第四條 (國旗比例)中華民國國旗,依憲法規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其位置及尺度,比例如左:一、旗面之橫度與縱度,為三與二之比。二、青天為長方形,其面積為全旗之四分之一。三、長方形之青天中置國徽上之白日青圈,及十二道白尖角光芒,其白日體圓心,位於長方形青天縱橫平分線之交點上。四、白日體半徑與青色長方形之橫長,為一與八之比。五、青圈與十二道白尖角光芒之位置及尺度比例,準用第三條第三款至第六款之規定。第五條 (旗桿顏色)國旗之旗桿,白色,配金黃色圓頂。第二章 使用.第六條 (懸掛方式)政府機關學校團體,及軍事部隊,應於禮堂及集會場所之正面中央,懸掛國旗於遺像之上。第七條 (懸掛方式)門首懸國旗時,應懸掛於門楣之左上方。旗桿與門楣,成三十度之角度。如用兩面國旗時,可交叉懸掛於門楣之上,或並列於大門兩旁。第八條 (室外懸掛時間)室外懸掛國旗之時間,自日出起,至日落時止。第九條 (國旗與外國旗並用時之規定)國旗與外國旗並用時,旗幅之大小,及旗桿之長短,須相等。本國旗居外國旗之右,外國旗居本國旗之左,交叉懸掛時,國旗旗桿居上。國旗與其他旗幟並用時,準用前項規定。第十條 (樹立旗桿之機關及地點)政府機關、學校、團體及軍事部隊,應於適當地點,樹立旗桿,每日升降國旗。第十一條 (升降國旗儀式)升降國旗之儀式如左:一、全體肅立。二、唱國歌。三、升四、禮成。第十二條 (遇升降國旗時之儀式)國民遇升降國旗時,應就地肅立,注目致敬。各種車輛,除火車、救火車、救護車、軍警追捕車,或應援車外,遇升降國旗時,應就地停車。第十三條 (天雨之升降旗)天雨時,除特殊情形,必須懸掛國旗外,應將國旗降下。雨停後,再行升上。其不在規定升降時間內,不必舉行儀式。第十四條 (下半旗)下半旗時,應先將國旗升至桿頂,再下降至旗身橫長二分之一處。降旗時,仍應升至桿頂,再行下降。第十五條 (本法與國際慣例並行)駐外使領館,海軍艦隊,暨船舶之升降或懸掛國旗,依本法規定辦理。並依國際慣例行之。第三章 製造.第十六條 (製造質地)國徽、國旗,以國產絲毛棉麻等織品為材料製造之。第十七條 (尺度比例)國徽、國旗之製造,除依照第三條及第四條規定之尺度比例外,並應依照後附之比例圖表及尺度標準。第十八條 (不合標準之國徽國旗之處置)凡工廠或商店製售之國徽、國旗,不合標準者,應由當地政府嚴行取締或糾正之。第四章 管理.第十九條 (懸掛國旗之尺度)商店住戶所懸之國旗,以後附之國旗各號尺度表內第六號為標準。第二十條 (綴置符號之禁止)國徽、國旗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綴置各種符號。第二十一條 (作為商業專用標記之禁止)國徽、國旗式樣,不得作為商業上專用標記,或製為一切不莊嚴之用品。第五章 附則.第二十二條 (施行日)本法自公佈日施行。
371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71
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 (民國86年立法87年公布)
1
第一條 (立法目的及適用範圍)為維護與行使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之權利,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有關法律之規定。第二條 (專屬經濟海域)中華民國之專屬經濟海域為鄰接領海外側至距離領海基線二百浬間之海域。前項專屬經濟海域包括水體、海床及底土。中華民國之大陸礁層為其領海以外,依其陸地領土自然延伸至大陸邊外緣之海底區域。前項海底區域包括海床及底土。第三條 (外界界線之訂定及公告)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之外界界線,由行政院訂定,並得分批公告之。第四條 (分界線以協議方式劃定)中華民國之專屬經濟海域或大陸礁層,與相鄰或相向國家間之專屬經濟海域或大陸礁層重疊時,其分界線依衡平原則,以協議方式劃定之。前項協議未能達成前,得與相鄰或相向國家基於諒解及合作之精神,作成過渡時期之臨時安排。前項臨時安排不妨礙最後分界線之劃定。第五條 (享有權利)中華民國在其專屬經濟海域或大陸礁層享有並得行使下列權利:一、探勘、開發、養護、管理海床上覆水域、海床及其底土之生物或非生物資源之主權權利。二、人工島嶼、設施或結構之建造、使用、改變或拆除之管轄權。三、海洋科學研究之管轄權。四、海洋環境保護之管轄權。五、其他依國際法得合理行使之權利。中華民國在其專屬經濟海域享有並得行使利用海水、海流、風力所產生之能源或其他活動之主權權利。中華民國在其大陸礁層享有並得行使舖設、維護或變更海底電纜或管線之管轄權。第六條 (從事生物資源或非生物資源之探勘應依法令申請)在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或大陸礁層從事生物資源或非生物資源之探勘、開發、養護、管理,應依中華民國法令之規定申請許可。第七條 (利用海水、海流、風力生產能源,應經政府許可)在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利用海水、海流、風力生產能源或其他相關活動,應經中華民國政府許可;其許可辦法由行政院定之。第八條 (從事人工島嶼、設施或結構之建造、使用等應經政府許可)在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或大陸礁層從事人工島嶼、設施或結構之建造、使用、改變或拆除,應經中華民國政府許可;其許可辦法,由行政院定之。中華民國法令適用於前項人工島嶼、設施或結構。第一項人工島嶼、設施或結構之四周,應劃定安全區,採取適當措施,以確保航行安全及人工島嶼、設施或結構之安全。前項安全區之寬度,應符合一般國際標準或相關國際組織所建議之標準。第九條 (進行海洋科學研究活動應遵守規定)在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或大陸礁層從事海洋科學研究,應經中華民國政府許可,並應接受其管制。中華民國政府於必要時得撤銷許可或暫停或停止其海洋科學研究活動。在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或大陸礁層進行海洋科學研究活動,應遵守下列規定:一、不妨礙中華民國在其專屬經濟海域或大陸礁層行使各項權利。二、確保中華民國政府指派代表參與之權利。三、隨時提供進度報告,並提出初步結論與最後結論。四、隨時提供完整且不損其科學價值之資料複本、資料或樣本及各項評估報告。五、確保研究資料利用過程中不得損害中華民國安全及利益。六、在計畫有重大改變時,立即通知中華民國政府。七、除另有協議外,不得調查海洋資源。八、不得破壞海洋環境。九、除另有協議外,在結束後立即拆遷各項研究設施或裝備。十、其他相關法律及國際協定之規定。第一項許可辦法,由行政院定之。第十條 (傾倒、排洩廢棄物或其他物質應遵守法令規定)在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或大陸礁層傾倒、排洩或處置廢棄物或其他物質,應遵守中華民國法令之規定。第十一條 (檢查或起訴有違法排放嫌疑之船舶)在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航行之船舶,有任何違法汙染海洋環境之排放行為時,中華民國得要求該船提供其識別標誌、登記港口、上次停泊及下次停泊之港口,以及其他必要之相關資料,以確定是否有違法行為發生。前項有違法排放嫌疑之船舶,若拒絕提供相關規定之資料,或所提供之資料與實際情況顯然不符,或未持有效證件與紀錄,或依實際情況確有進行檢查之必要時,中華民國得對該船進行實際檢查,並在有充分證據時,提起司法程式。前項被檢查或起訴之船舶,依國際協約規定之程式提供保證書或適當之財物擔保者,應準其繼續航行。第十二條 (特定區域之劃定)為因應特殊狀況,中華民國得在其專屬經濟海域劃定特定區域,採取為防止來自船舶之排放、航行及其他行為所生汙染之強制性措施。第十三條 (連帶賠償責任)在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或大陸礁層之活動,除法律另有規定者外,不得損害天然資源或破壞自然生態。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或大陸礁層天然資源或自然生態,因行為人故意或過失致損害或破壞時,該行為人與其僱用人應負連帶賠償責任。第十四條 (洄游魚種之養護及管理措施之公告)對洄游於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內外之魚種,中華民國政府具有養護及管理之權利。外國漁船在捕撈此類魚種時,應適當顧及中華民國對此類魚種之養護及管理措施。前項洄游魚種種類及養護管理措施,由行政院訂定公告之。第十五條 (海底電纜或管道路線之劃定應經政府許可)在中華民國大陸礁層從事海底電纜或管道之舖設、維護或變更,其路線之劃定,應經中華民國政府之許可;其許可辦法,由行政院定之。中華民國政府為探勘、開發、管理、養護大陸礁層之非生物資源或定居種生物資源,或為防止、減少、管制管道造成之汙染,得不為前項之許可。第十六條 (強制驅離)中華民國之國防、警察或其他機關,對在專屬經濟海域或大陸礁層之人或物,認為有違反中華民國相關法令之虞時,得進行緊追、登臨、檢查;必要時,得強制驅離、或逮捕其人員,或扣留其船舶、航空器、裝置、物品等,並提起司法程式。第十七條 (罰則)不遵守法令之規定,在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或大陸礁層傾倒、排洩或處置廢棄物或其他物質者,處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一億元以下罰金。第十八條 (罰則)在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或大陸礁層,故意損害天然資源或破壞自然生態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五千萬元以下罰金。第十九條 (罰則)未經許可,在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或大陸礁層從事人工島嶼設施或結構之建造、使用、改變或拆除者,處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上五千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沒入建造之人工島嶼、設施或結構,或令其回復原狀。經許可後,違反許可內容或目的者,處新臺幣五百萬元以上二千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限期改善,屆期仍未改善者,撤銷許可並得強制拆除。第二十條 (罰則)未經許可,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沒入船舶、裝置及採獲物:一、在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從事生物資源或非生物資源之探勘、開發、管理、養護。二、在中華民國大陸礁層從事非生物資源或定居種生物資源之探勘、開發、管理、養護。經許可後,違反許可內容或目的者,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沒入採獲物。第二十一條 (罰則)未經許可,在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利用海水、海流、風力生產能源或其他相關活動者,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沒入相關裝置。第二十二條 (罰則)未經許可,在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或大陸礁層從事海洋科學研究者,處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沒入相關探測儀器及資料。經許可後,違反許可之內容、目的或第九條第二項所列各款情形者,亦同。第二十三條 (罰則)未經路線劃定許可,在中華民國大陸礁層從事海底電纜或管道之舖設、維護或變更者,處新臺幣二千萬元以上一億元以下罰鍰,並得禁止使用或令其拆除。第二十四條 (罰則)在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或大陸礁層,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依中華民國刑法之相關規定處罰之:一、對於中華民國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施強暴脅迫。二、公然聚眾而有前款行為。三、毀棄、損壞或隱匿中華民國公務員職務上掌管或委託第三人掌管之文書、圖畫、物品或致令不堪用。四、損壞、除去或汙穢中華民國公務員所施之封印或查封之標示,或為違背其效力之行為。五、於中華民國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當場侮辱,或對於其依法執行之職務公然侮辱。六、意圖使中華民國公務員執行一定之職務或妨害其依法執行一定之職務而施強暴脅迫。第二十五條 (強制執行)本法所定罰鍰,經通知限期繳納,屆期仍不繳納者,移送法院強制執行。第二十六條 (施行日)本法自公佈日施行。
373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73
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
1
第一條 (立法目的及適用範圍)為維護中華民國領海之主權及鄰接區權利,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有關法律之規定。第二條 (主權)中華民國主權及於領海、領海之上空、海床及其底土。第三條 (領海範圍)中華民國領海為自基線起至其外側十二浬間之海域。第四條 (領海基線劃定原則)中華民國領海基線之劃定,採用以直線基線為原則,正常基線為例外之混合基線法。第五條 (領海基線及領海外界線之公告)中華民國領海之基線及領海外界線,由行政院訂定,並得分批公告之。第六條 (分界線之劃定)中華民國領海與相鄰或相向國家間之領海重疊時,以等距中線為其分界線。但有協議者,從其協議。前項等距中線,係指該線上各點至中華民國基線上最近點與相鄰或相向國家基線上最近點距離相等之線。第七條 (外國船舶透過領海之規定)外國民用船舶在不損害中華民國之和平、良好秩序與安全,並基於互惠原則下,得以連續不停迅速進行且符合本法及其他國際法規則之方式無害透過中華民國領海。前項連續不停迅速進行且符合本法及其他國際法規則之無害透過,必要時得包括停船和下錨在內。但以通常航行所附帶發生者、因不可抗力或遇難必要者、或以救助遇險或遭難人員、船舶或航空器為目的者為限。外國軍用或公務船舶透過中華民國領海應先行告知。外國潛水艇或其他潛水器,於透過中華民國領海時,須在海面上航行,並展示其船籍旗幟。外國船舶無害透過中華民國領海之管理辦法,由行政院定之。大陸船舶通行中華民國領海,除依照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辦理外,並應遵守本法之規定。第八條 (外國船舶透過領海、非屬無害透過之情形)外國船舶透過中華民國領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非屬無害透過:一、對中華民國主權或領土完整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二、以武器進行操練或演習。三、蒐集情報,使中華民國防務或安全有受損害之虞者。四、影響中華民國防務或安全之宣傳行為。五、起落各種飛行器或接載航行裝備。六、發射、降落或接載軍事裝置。七、裝卸或上下違反中華民國海關、財政、貿易、檢驗、移民、衛生或環保法令之商品、貨幣或人員。八、嚴重之汙染行為。九、捕撈生物之活動。十、進行研究或測量活動。十一、幹擾中華民國通訊系統或其他設施或裝置之行為。十二、與無害透過無直接關係之其他活動。第九條 (國際協定證書之持有)外國核動力船舶、載運核物質或其他有害物質之船舶,欲透過中華民國領海時,須持有依國際協定認可之證書,並經中華民國政府許可與監督;其許可與監管辦法,由行政院定之。第十條 (暫停無害透過之公告)中華民國政府基於國家利益或安全,得暫停外國船舶在領海特定海域內無害透過。前項特定海域之範圍及暫停無害透過之期間,由行政院公告之。第十一條 (領海無害透過法令之制定)中華民國政府得對下列各項或任何一項制定關於領海無害透過的法令:一、維護航行安全及管理海上交通。二、保護助航裝置和設施,以及其他裝置或設施。三、保護電纜和管道。四、養護海洋生物資源。五、防止及處罰違犯我國漁業法令之行為。六、保全我國環境,並防止、減少和控制環境可能受到的汙染。七、防止及處罰未經許可進行海洋科學研究和水文測量。八、防止及處罰違犯中華民國海關、財政、移民或衛生法令之行為。九、防止及處罰與無害透過無直接關係之其他行為。前項關於領海無害透過的法令,應由行政院公告之。第十二條 (海道或分道通航制之遵守)中華民國政府基於航行安全、預防海上與海底設施或海洋資源受到破壞或預防海洋環境受到汙染,得要求無害透過之外國船舶遵守一定之海道或分道通航制。前項一定之海道或分道通航制內容,由行政院訂定公告之。第十三條 (海峽過境通行法令之制定)在用於國際航行的臺灣海峽非領海海域部份,中華民國政府可就下列各項或任何一項,制定關於管理外國船舶和航空器通境通行之法令:一、維護航行安全及管理海上交通。二、防止、減少和控制環境可能受到之汙染。三、禁止捕魚。四、防止及處罰違犯中華民國海關、財政、移民或衛生法令,上下任何商品、貨幣或人員之行為。前項關於海峽過境通行之法令,由行政院公告之。第十四條 (鄰接區)中華民國鄰接區為鄰接其領海外側至距離基線二十四浬間之海域;其外界線由行政院訂定,並得分批公告之。第十五條 (鄰接區內法令之制定)中華民國政府得在鄰接區內為下列目的制定法令:一、防止在領土或領海內違犯有關海關、財政、貿易、檢驗、移民、衛生或環保法令、及非法廣播之情事發生。二、處罰在領土或領海內違犯有關海關、財政、貿易、檢驗、移民、衛生或環保法令、及非法廣播之行為。對於在公海或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以外其他海域之任何未經許可之廣播,中華民國政府得制定法令,防止及處罰之。前二項之法令由行政院公告之。第十六條 (發現歷史文物或遺跡之處置)於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中進行考古、科學研究、或其他任何活動所發現之歷史文物或遺跡等,屬於中華民國所有,並得由中華民國政府依相相關法令加以處置。第十七條 (違法之處置)中華民國之國防、警察、海關或其他有關機關人員,對於在領海或鄰接區內之人或物,認為有違犯中華民國相關法令之虞者,得進行緊追、登臨、檢查;必要時,得予扣留、逮捕或留置。前項各有關機關人員在進行緊追、登臨、檢查時,得相互替補,接續為之。第十八條 (施行日)本法自公佈日施行。
374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74
優生保健法 (民國88年11月立法12月公布)
1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立法目的及法律適用)為實施優生保健,提高人口素質,保護母子健康及增進家庭幸福,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有關法律之規定。第二條 (主管機關)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衛生署;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政府。第三條 (優生保健諮詢委員會及優生保健委員會)中央主管機關為推行優生保健,諮詢學者、專家意見,得設優生保健諮詢委員會,研審人工流產及結紮手術之標準;其組織規程,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直轄市、縣主管機關定之。第四條 (人工流產與結紮手術定義)稱人工流產者,謂經醫學上認定胎兒在母體外不能自然保持其生命之期間內,以醫學技術,使胎兒及其附屬物排除於母體外之方法。稱結紮手術者,謂不除去生殖腺,以醫學技術將輸卵管或輸精管阻塞或切斷,而使停止生育之方法。第五條 (人工流產或結紮手術之醫生)本法規定之人工流產或結紮手術,非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醫師不得為之。前項指定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二章 健康保護及生育調節.第六條 (健康檢查或婚前檢查之專案)主管機關於必要時,得施行人民健康或婚前檢查。前項檢查除一般健康檢查外,並包括左列檢查:一、有關遺傳性疾病檢查。二、有關傳染性疾病檢查。三、有關精神疾病檢查。前項檢查專案,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七條 (主管機關之職責)主管機關應實施左列事項:一、生育調節服務與指導。二、孕前、產前、產期、產後衛生保健服務與指導。三、嬰、幼兒健康服務及親職教育。第八條 (避孕器材及藥品使用)避孕器材及藥品之使用,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三章 人工流產及結紮手術.第九條 (人工流產之條件、同意及標準之訂定)懷孕婦女經診斷或證明有左列情事之一者,得依其自願,施行人工流產:一、本人或其配偶患有礙優生之遺傳性、傳染性疾病或精神疾病者。二、本人或其配偶之四親等以內之血親患有礙優生之遺傳性疾病者。三、有醫學上理由,足以認定懷孕或分娩有招致生命危險或危害身體或精神健康者。四、有醫學上理由,足以認定胎兒有畸型發育之虞者。五、因被強制性交、誘姦或與依法不得結婚者相姦而受孕者。六、因懷孕或生產將影響其心理健康或家庭生活者。未婚之未成年人或禁治產人,依前項規定施行人工流產應得法定代理人之同意。有配偶者,依前項第六款規定施行人工流產,應得配偶之同意。但配偶生死不明或無意識或精神錯亂者,不在此限。第一項所定人工流產情事之認定,中央主管機關於必要時,得提經優生保健諮詢委員會研擬後,訂定標準公告之。第十條 (結紮手術之情形)已婚男女經配偶同意者,得依其自願,施行結紮手術。但經診斷或證明有左列情事之一者,得逕依其自願行之:一、本人或其配偶患有礙優生之遺傳性、傳染性疾病或精神疾病者。二、本人或其配偶之四親等以內之血親患有礙優生之遺傳性疾病者。三、本人或其配偶懷孕或分娩,有危及母體健康之虞者。未婚男女有前項但書所定情事之一者,施行結紮手術,得依其自願行之;未婚之未成年人或禁治產人,施行結紮手術,應得法定代理人之同意。第一項所定應得配偶同意,其配偶生死不明或無意識或精神錯亂者,不在此限。第一項所定結紮手術情事之認定,中央主管機關於必要時,得提經優生保健諮詢委員會研審後,訂定標準公告之。第十一條 (告知、勸導義務)醫師發現患有礙優生之遺傳性、傳染性疾病或精神疾病者,應將實情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並勸其接受治療。但對無法治癒者,認為有施行結紮手術之必要時,應勸其施行結紮手術。懷孕婦女施行產前檢查,醫師如發現有胎兒不正常者,應將實情告知本人或其配偶,認為有施行人工流產之必要時,應勸其施行人工流產。第四章 罰則.第十二條 (非指定醫師而為人工流產或結紮手術之處罰)非第五條所定之醫師施行人工流產或結紮手術者,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第十三條 (密醫而為人工流產或結紮手術之處罰)未取得合法醫師資格,擅自施行人工流產或結紮手術者,依醫師法第二十八條懲處。第十四條 (罰鍰之執行)依本法所處罰鍰,經催告後逾期仍未繳納者,由主管機關移送法院強制執行。第五章 附則.第十五條 (有礙優生疾病之範圍)本法所稱有礙優生之遺傳性、傳染性疾病或精神疾病之範圍,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十六條 (費用之減免及補助)接受本法第六條、第七條、第九條、第十條所定之優生保健措施者,政府得減免或補助其費用。前項減免或補助費用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後行之。第十七條 (施行細則之訂定)本法施行細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第十八條 (施行日)本法自中華民國七十四年一月一日施行。
375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75
入出國及移民法 (民國92年)
1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立法目的)為統籌入出國管理,確保國家安全;規範移民事務,落實移民輔導,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有關法律之規定。第二條 (主管機關)本法之主管機關為內政部。內政部為辦理本法規範之入出國及移民業務,設入出國及移民署。但有關查察逾期停留、居留及非法入國之業務,由入出國及移民署會同警政署辦理。第三條 (用詞定義)本法用詞定義如下:一、國民:指居住臺灣地區設有戶籍或僑居國外之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二、機場、港口:指經行政院核定之入出國機場、港口。三、臺灣地區:指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及政府統治權所及之其他地區。四、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指具有我國國籍,現僑居國外國民及取得、回復我國國籍未曾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之國民。五、過境:指外國人經由我國機場、港口返回其本國或進入其他國家、地區,所作一定期間之停留。六、停留:指在臺灣地區居住期間未逾六個月。七、居留:指在臺灣地區居住期間超過六個月。八、定居:指在臺灣地區居住並設立戶籍。九、移民業務機構:指依本法許可代辦移民業務之公司。第四條 (入出國之查驗及辦法訂定)入出國者,應經查驗,未經查驗者,不得入出國。前項查驗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第二章 國民入出國.第五條 (入出國之許可)國民入出國,應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未經許可者,不得入出國。但居住臺灣地區設有戶籍國民,自本法施行一年後,入出國不需申請許可。國軍人員出國應先經國防部或其授權之單位核准。第一項入出國許可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第六條 (不予許可或禁止出國之情形)國民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不予許可或禁止其出國:一、經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確定,尚未執行或執行未畢者。二、因案通緝中,或經司法或軍法機關通知限制出國者。三、有事實足認有妨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之重大嫌疑者。四、涉及內亂罪、外患罪重大嫌疑,經權責機關通知限制出國者。五、涉有重大經濟犯罪或重大刑事案件嫌疑,經權責機關通知限制出國者。六、役男或尚未完成兵役義務者。但依法令得準其出國者,不在此限。七、護照、航員證、船員服務手冊或入出國許可證件係不法取得、偽造、變造或冒用者。八、護照、航員證、船員服務手冊或入出國許可證件未依第四條規定查驗者。九、依其他法律限制或禁止出國者。受保護管束人經指揮執行之少年法院法官或檢察署檢察官核准出國者,不適用前項第一款及第九款規定。第一項不予許可或禁止出國,應以書面敘明理由通知當事人;對於通緝被告之通知,得以公告為之,自公告之日起發生效力。但對於少年之通知,不得以公告為之。第一項第三款及第四款之情形,主管機關應聘請包括社會公正人士組成審查委員會審核,經審核許可者,同意其出國。審查委員會之組織及會議事項,由主管機關定之。第一項第五款重大經濟犯罪或重大刑事案件之認定標準,由主管機關會同法務部定之。第七條 (不予許可或禁止入國之情形)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不予許可或禁止入國:一、參加叛亂組織或其活動者。二、參加暴力或恐怖組織或其活動者。三、涉有內亂罪、外患罪重大嫌疑者。四、涉嫌重大犯罪或有犯罪習慣者。五、護照或入國許可證件係不法取得、偽造、變造或冒用者。前項僑居國外之國民兼具有外國國籍未曾於臺灣地區設有戶籍,有前項各款或第十七條第一項各款規定情形之一者,得不予許可或禁止入國。第三章 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停留、居留及定居.第八條 (停留之期間)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申請在臺灣地區停留者,其停留期間為三個月;必要時得延期一次,並自入國之翌日起,併計六個月為限。但有下列情形之一並提出證明者,得酌予再延長其停留期間及次數:一、懷胎七個月以上或生產、流產後二個月未滿者。二、罹患疾病住院,出國有生命危險之虞者。三、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之配偶、直系血親、三親等內之旁系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在臺灣地區患重病或受重傷而住院或死亡者。四、遭遇天災或其他不可避免之事變者。依前項第一款或第二款規定之延長停留期間,每次不得逾二個月;第三款規定之延長停留期間,自事由發生之日起不得逾二個月;第四款規定之延長停留期間,不得逾一個月。前二項停留期間屆滿,除依規定許可居留或定居者外,應即出國。第九條 (申請居留之條件)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申請在臺灣地區居留:一、有直系血親、配偶、兄弟姊妹或配偶之父母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者。其親屬關係因收養發生者,被收養者年齡應在十歲以下,並以一人為限。二、參加僑社工作,對僑務有貢獻,經僑務委員會會商外交部及其他有關機關確認,出具證明者。三、在臺灣地區有一定金額以上之投資,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或備查者。四、曾申請在臺灣地區居留之第八款僑生畢業後,返回僑居地服務滿二年者。五、具有特殊技術及經驗,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延聘回國者。六、前款以外,經政府機關或公私立大專院校任用或聘僱者。七、經中央勞工主管機關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在臺灣地區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三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六款或第九款工作者。八、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回國就學之僑生。九、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回國接受職業技術訓練之學員生。十、經中央勞工主管機關許可在臺灣地區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三條第一項第七款或第八款工作者。前項各款規定除第八款至第十款外,申請人之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得隨同申請;未隨同本人申請者,得於本人入國居留後申請之。本人居留資格依第十一條第二項規定,撤銷許可時,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之居留資格併同撤銷之。主管機關得衡酌在臺灣地區居留情形,依國家、地區擬訂第一項每年申請在臺灣地區居留之配額,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公告之。但有未成年子女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或結婚滿四年者,不予配額限制。第十條 (定居之條件)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申請在臺灣地區定居:一、前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七款之申請人及其隨同申請之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經許可居留,在臺灣地區連續居留或居留滿一定期間,仍具備原居留條件者。二、現任中央公職人員,持我國護照或入境證入國者。三、在國外出生,未滿十二歲,持我國護照或入境證入國,出生時其父或母原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者。四、在國外出生,未滿十二歲,持外國護照入國,出生時其父母原在臺灣地區均設有戶籍或非婚生子女出生時母原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者。在國內取得國籍者,連續居留滿一定期間,得申請在臺灣地區定居。依第一項第一款及前項申請在臺灣地區定居,其親屬關係因結婚發生者,應存續三年以上。但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已生產子女者,不在此限。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持我國護照入國,依法令應即受常備兵役徵兵處理者,應即辦理定居。在退伍前,其親屬不得依前條第一項第一款規定,申請在臺灣地區居留。第二項每年申請在臺灣地區定居之數額,準用前條第三項規定。申請在臺灣地區定居,應於第一項第一款或第二項之居留滿一定期間後二年內申請之。第十一條 (不予許可居留或定居之條件)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申請在臺灣地區居留或定居,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不予許可:一、有事實足認有妨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之重大嫌疑者。二、曾經有犯罪紀錄者。三、未經許可而入國者。四、冒用身分或以不法取得、偽造、變造之證件申請者。五、曾經協助他人非法入出國或身分證件提供他人持以非法入出國者。六、有事實足認其係通謀而為虛偽之結婚或收養者。七、健康檢查不合格者。八、曾經從事與許可目的不符之活動或工作者。九、曾經逾期停留者。經許可居留或定居後,有前項各款情形之一或經撤銷其聘僱許可者,撤銷其許可;已辦妥戶籍登記者,撤銷其戶籍登記。第一項第八款及第九款之不予許可期間,自其出國之翌日起算至少為一年。第十二條 (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居留或定居之禁止)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持憑外國護照或無國籍旅行證件入國者,除合於第十條第一項第四款或第二項情形者外,應持憑外國護照或無國籍旅行證件出國,不得申請居留或定居。第十三條 (撤銷許可之情形)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停留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撤銷許可:一、有事實足認有妨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之虞者。二、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於刑執行完畢、赦免或緩刑者。第十四條 (違反規定之限令出國)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停留、居留、定居之許可經撤銷或戶籍登記經撤銷者,限令其出國。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應於接到前項限令出國通知後十日內出國。第十五條 (強製出國之條件)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未經許可入國,或經許可入國已逾停留、居留或限令出國之期限者,得逕行強制其出國,並得限制再入國。前項強製出國者於出國前,得暫予收容,並得令其從事勞務。前二項規定,於本法施行前入國者,亦適用之。第一項強製出國處理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第二項之收容,準用第三十六條第二項至第四項及第三十七條規定。第十六條 (因僑居地區特殊狀況申請居留定居之條件)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因僑居地區之特殊狀況,必須在臺灣地區居留或定居者,由主管機關就特定國家、地區訂定居留或定居辦法,報請行政院核定,不受第九條及第十條規定之限制。本法施行前已入國之泰國、緬甸或印尼地區無國籍人民,應許可其居留。第四章 外國人入出國.第十七條 (外國人禁止入國之情形)外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禁止其入國:一、未帶護照或拒不繳驗者。二、持用不法取得、偽造、變造之護照或簽證者。三、冒用護照或持用冒領之護照者。四、護照失效、應經簽證而未簽證或簽證失效者。五、申請來我國之目的作虛偽之陳述或隱瞞重要事實者。六、攜帶違禁物者。七、在我國或外國有犯罪紀錄者。八、患有足以妨害公共衛生或社會安寧之傳染病、精神病或其他疾病者。九、有事實足認其在我國境內無力維持生活者。十、持停留簽證而無回程或次一目的地之機票、船票,或未辦妥次一目的地之入國簽證者。十一、曾經被拒絕入國、限令出國或驅逐出國者。十二、曾經逾期停留、居留或非法工作者。十三、有危害我國利益、公共安全、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之虞者。外國政府以前項各款以外之理由,禁止我國國民進入該國者,主管機關得以同一理由,禁止該國人民入國,並知會外交部。第一項第十三款之情形,主管機關應聘請包括社會公正人士組成審查委員會審核,經審核許可者,同意其入國。第十八條 (因應緊急事故臨時入國之許可)搭乘航空器、船舶、或其他運輸工具之外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依機、船長、運輸業者、執行救護任務機關或施救之機、船長之申請,得許可其臨時入國:一、轉乘航空器、船舶或其他運輸工具。二、疾病、避難或其他特殊事故。三、意外迫降、緊急入港、遇難或災變。四、其他正當理由。主管機關依前項之許可,得發給臨時停留許可證,並得限定其停留期間及地區或附加條件;其臨時入國許可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第十九條 (旅客過境住宿)航空器、船舶或其他運輸工具所搭載之乘客,因過境必須在我國過夜住宿者,得由機、船長或運輸業者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前項乘客不得擅離過夜住宿之處所;其過夜住宿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第二十條 (外國人禁止出國之條件)外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禁止其出國:一、經司法機關通知限制出國者。二、經財稅機關通知限制出國者。外國人因其他案件在依法查證中,經有關機關請求限制出國者,得禁止其出國。禁止出國者,主管機關應以書面敘明理由,通知當事人。第五章 外國人停留、居留及永久居留.第二十一條 (外國人取得停留居留資格及配額)外國人持停留、居留簽證之有效護照或旅行證件,經主管機關查驗許可入國後,取得停留、居留資格。主管機關得衡酌國家利益,依國家、地區擬訂前項每年申請在我國居留之配額,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公告之。但因投資、受聘僱工作或就學而居留者,不在此限。第二十二條 (外僑居留證)外國人取得居留資格後,應於十五日內,向主管機關申請外僑居留證。主管機關核發外僑居留證,應副知相關機關。第二十三條 (永久居留之條件)外國人在我國合法連續居留七年,或居住臺灣地區設有戶籍之國民,其外國籍之配偶、子女在我國合法連續居住五年或該配偶、子女在我國合法居住十年以上,其中有五年每年居住超過一百八十三日,並符合下列要件者,得向主管機關申請永久居留:一、年滿二十歲以上。二、品行端正。三、有相當之財產或藝能,足以自立。四、合法連續居留期間,每年居住超過一百八十三日。五、符合我國國家利益。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五月三十一日前,外國人曾在我國合法居住二十年以上,其中有十年每年居住超過一百八十三日,並符合前項第一款至第三款及第五款要件者,得向主管機關申請永久居留。外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雖不具第一項要件,亦得申請永久居留:一、對我國有特殊貢獻者。二、為我國所需之高科技人才。前項情形,主管機關應聘請包括社會公正人士組成審查委員會審查,經審核許可者,同意其永久居留。第一項至第三項申請人兼具有我國國籍者,不得申請永久居留。主管機關許可永久居留資格,應發給外僑永久居留證,並副知相關機關。主管機關得衡酌國家利益,依國家、地區擬訂第一項每年申請在我國永久居留之配額,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公告之。申請永久居留,應於第一項之居留及居住期間屆滿後二年內申請之。第二十四條 (期限內申請外僑居留證之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於事實發生之翌日起十五日內,申請外僑居留證:一、喪失我國國籍,尚未取得外國國籍者。二、喪失原國籍,尚未取得我國國籍者。三、在我國出生之外國人。四、入國後改辦居留簽證者。第二十五條 (免申請外僑居留證之物件)下列外國人,在我國居留,免申請外僑居留證:一、駐我國之外交人員及其眷屬、隨從人員。二、駐我國之外國機構、國際機構執行公務者及其眷屬、隨從人員。三、其他經外交部專案核發禮遇簽證者。前項人員,得由外交部列冊知會主管機關。第二十六條 (隨身攜帶證明檔案及出示義務)年滿十四歲以上之外國人,入國停留、居留或永久居留,應隨身攜帶護照、外僑居留證或外僑永久居留證。主管機關或其他依法令賦予權責之公務員,得於執行公務時,要求出示前項證件。第二十七條 (不得從事與停留居留目的不符之活動或工作)外國人在我國停留、居留期間,不得從事與申請停留、居留目的不符之活動或工作。第二十八條 (對外國人採取之特別限制措施)主管機關在國家發生特殊狀況時,為維護公共秩序或重大利益,得對外國人依相關法令限制其住居所、活動或賦予應行遵守之事項。第二十九條 (停留居留期間之延期)外國人停留或居留期限屆滿前,有繼續停留或居留之必要時,應向主管機關申請延期。外國人於居留期間因依親物件死亡,得申請繼續居留。外國人於居留期間內,變更居留住址或服務處所時,應向主管機關辦理變更登記。前三項之規定,準用第二十二條規定。第三十條 (撤銷或登出外僑居留證之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撤銷或登出其外僑居留證:一、申請資料虛偽或不實者。二、持用不法取得、偽造或變造之證件者。三、經司法機關判處一年以上有期徒刑者。四、回復我國國籍者。五、取得我國國籍者。六、兼具我國國籍,以國民身分申領入出國許可證件者。七、已取得外僑永久居留證者。八、受驅逐出國者。九、經撤銷聘僱許可,並限令出國者。第三十一條 (撤銷或登出外僑永久居留證之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撤銷或登出其外僑永久居留證:一、申請資料虛偽或不實者。二、持用不法取得、偽造或變造之證件者。三、經司法機關判處一年以上有期徒刑者。但過失犯不在此限。四、永久居留期間,每年居住未達一百八十三日者。但因出國就學、就醫或其他特殊原因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五、回復我國國籍者。六、取得我國國籍者。七、兼具我國國籍,以國民身分申領入出國許可證件者。八、受驅逐出國者。第三十二條 (重入國許可之申請)外國人在我國居留或永久居留期間內,有出國後再入國之必要者,應先向主管機關申請重入國許可。但已獲得永久居留權者不在此限。第三十三條 (外國人停留、居留及永久居留辦法之訂定)外國人停留、居留及永久居留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第六章 驅逐出國.第三十四條 (強制驅逐出國之情形)外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強制驅逐出國:一、違反第四條第一項規定,未經查驗入國者。二、入國後,發現有第十七條禁止入國情形之一者。三、違反第十八條第一項規定,未經許可臨時入國者;未依同條第二項規定,遵守所限定之停留期間、地區或附加條件者。四、違反第十九條第二項規定,擅離過夜住宿之處所者。五、違反第二十七條規定,從事與申請停留、居留目的不符之工作或活動者。六、違反第二十八條所定限制住居所、活動或賦予應行遵守之事項者。七、違反第二十九條第一項規定,於停留或居留期限屆滿前,未申請停留、居留延期者。八、有第三十條第一款至第三款或第九款規定情形,經撤銷或登出外僑居留證者。九、有第三十一條第一款至第三款規定情形,經撤銷或登出外僑永久居留證者。第三十五條 (協助或提供調查資料)主管機關對外國人涉有前條各款情形之一者,為調查之需,得請求有關機關、團體協助或提供必要之資料。被請求之機關、團體非有正當理由,不得拒絕。監獄、技能訓練所,對於涉有前條各款情形須服刑之外國人,於服刑期滿或其他理由釋放者,應通知主管機關。第三十六條 (強制收容之物件、期限、異議及解除收容條件)外國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得強制收容:一、受驅逐出國處分尚未辦妥出國手續者。二、非法入國或逾期停留、居留者。三、受外國政府通緝者。四、其他在事實上認有暫予保護之必要者。前項收容以十五日為限,必要時每次得延長十五日。受收容人或其配偶、直系親屬、法定代理人、兄弟姊妹、辯護人、保證人,得於七日內向主管機關提出收容異議。第一項第一款受強制驅逐出國者,無法遣送時,主管機關得限定其住居所或附加其他條件後,解除收容。第三十七條 (收容處所之設定及管理之法源)外國人收容管理,由主管機關設定或指定適當處所為之;其收容管理規則,由主管機關定之。第七章 機、船長及運輸業者之責任.第三十八條 (協助主管機關執行職務)航空器、船舶或其他運輸工具,其機、船長或運輸業者,對主管機關依據本法及相關法令執行職務時,應予協助。前項機、船長或運輸業者,不得以其航空器、船舶或其他運輸工具搭載未具許可入國證件之乘客。但為我國同意辦理落地簽證或免簽證國家人民不在此限。第三十九條 (通報出入國時間及機船員乘客之名冊)航空器、船舶或其他運輸工具入出機場、港口前,其機、船長或運輸業者,應事先向主管機關通報預定入出國時間及機、船員、乘客之名冊或其他有關事項。第四十條 (通報不法或臨時入國停留之機、船員或乘客)前條機、船長或運輸業者,對無護照、航員證或船員服務手冊及因故被他國遣返、拒絕入國或偷渡等不法事項之機、船員、乘客,應向主管機關通報。航空器、船舶或其他運輸工具離開我國時,其機、船長或運輸業者應向主管機關通報臨時入國停留之機、船員、乘客之名冊。第四十一條 (機、船長或運輸業者應負責遣送出國之情形)航空器、船舶或其他運輸工具搭載之乘客、機、船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機、船長或運輸業者,應負責安排當日或最近班次運輸工具,將機、船員、乘客遣送出國:一、第七條或第十七條第一項各款規定,禁止入國者。二、依第十八條第一項規定,臨時入國者。三、依第十九條第一項規定者,過夜住宿者。四、第三十八條第二項規定,未具許可入國證件者。前項各款所列之人員待遣送出國期間,由主管機關指定照護處所,或負責照護。除第一款情形外,運輸業者並應負擔相關費用。第八章 移民輔導.第四十二條 (政府機關對移民提供輔導、保護及協助)國民移居國外,政府應予保護、協助、規劃、輔導。主管機關應提供移民諮詢、服務,並得施以講習,提供語文、技能訓練。第四十三條 (勸阻移民)政府對於計劃移居發生戰亂、瘟疫或排斥我國國民之國家或地區者,得勸阻之。第四十四條 (集體移民)集體移民,得由民間團體辦理,或由主管機關瞭解、協調、輔導,以國際經濟合作投資、獎勵海外投資、農業技術合作或其他方式辦理。第四十五條 (僑民學校及本國銀行分支機構之設立)主管機關得協調有關機關,依據移民之實際需要及當地法令,協助設立僑民學校或鼓勵本國銀行設立海外分支機構。第四十六條 (移民業務機構之經營登記及處分)經營移民業務者,以公司組織為限,應先向主管機關申請設立許可,並依法辦理公司登記後,再向主管機關領取註冊登記證,始得營業。但依律師法第四十七條之七規定者,得不以公司為限,其他條件準用我國移民業務機構本公司之規定。外國移民業務機構在我國設立分公司,應先向主管機關申請設立許可,並依公司法辦理認許後,再向主管機關領取註冊登記證,始得營業。前二項之移民業務機構,變更註冊登記事項或公司登記事項時,應向主管機關申請換發註冊登記證。第四十七條 (移民業務機構之業務範圍)移民業務機構得經營下列各款移民業務:一、代辦居留、定居或永久居留業務。二、代辦非觀光旅遊之停留簽證業務。三、與投資移民有關之移民基金諮詢、仲介業務,並以保護移民者權益所必須者為限。四、其他與移民有關之諮詢業務。移民業務機構申請辦理前項第三款之業務,主管機關應會商財政部同意後許可。經營第一項第三款之業務者,不得受託從事證券投資或收受款項之行為;其款項之收受,由主管機關指定銀行辦理之。第一項各款業務之廣告,除不得為移民基金相關之廣告外,其內容應先經主管機關指定之移民團體審閱確認,始得刊播。第一項第一款及第三款業務,應由具有我國律師資格者,查核簽證其業務合約。第四十八條 (移民業務機構申請設立許可之要件)移民業務機構申請設立許可,應具備下列要件:一、一定金額以上之實收資本額。二、置有符合規定資格及數額之專業人員。三、在金融機構提存一定金額之保證金。四、其他經主管機關指定應具備之要件。第四十九條 (移民業務機構警告或勒令歇業之情形)移民業務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予警告並限期改善,屆期仍不改善者,勒令歇業:一、受託代辦移民業務,未與委託人簽訂書面契約或不履行契約者。二、在報章、雜誌或其他大眾傳播媒體刊播廣告,未載明註冊登記證號碼者。三、未依規定陳報營業狀況或陳報不實者。四、刊播虛偽不實之廣告或散佈虛偽不實之移民訊息者。第五十條 (撤銷許可或登出註冊登記證之要件)移民業務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撤銷許可並登出註冊登記證:一、受託代辦移民業務時,協助當事人填寫、繳交不實證件,經司法機關判決確定者。二、受託代辦移民業務,詐騙當事人者。三、註冊登記證借與他人營業使用者。四、經勒令歇業者。五、違反其他與移民業務相關法令規定者。第五十一條 (移民業務機構及從業人員管理辦法之訂定)移民業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輔導管理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第五十二條 (重新申請設立許可)本法公佈施行前,已領有註冊登記證之移民業務機構,應於本法公佈施行翌日起六個月內,依本法規定重新申請設立許可;逾期未辦理者,公告登出其註冊登記證。第九章 罰則.第五十三條 (罰則)在機場、港口以交換、交付證件或其他非法方法,利用航空器、船舶或其他運輸工具運送非運送契約應載之人至他國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下罰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五十四條 (罰則)未經許可入出國或受禁止出國處分而出國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九萬元以下罰金。第五十五條 (罰則)未依本法規定申請設立許可,並領取註冊登記證,或經撤銷許可而經營第四十七條第一項各款移民業務者,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第五十六條 (罰則)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並勒令歇業:一、未依第四十六條第三項規定,向主管機關申請換發註冊登記證者。二、違反第四十七條第三項規定,受託從事證券投資或收受款項,或移民基金款項非經指定銀行收受辦理者。三、違反第四十七條第四項規定,委託刊播移民基金相關之廣告或未經審閱確認之移民業務廣告者。第五十七條 (罰則)違反第三十八條第二項規定,以航空器、船舶或其他運輸工具搭載未具許可入國證件之乘客者,每件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以載運未具許可入國證件之乘客為常業,或載運數量龐大等情節重大者,處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罰鍰。幫助他人違反前項行為者,亦同。第五十八條 (罰則)機、船長或運輸業者,無正當理由違反第三十八條第一項、第四十條或第四十一條規定者,每件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下罰鍰。第五十九條 (罰則)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下罰鍰:一、違反第四條第一項規定,入出國未經查驗者。二、未依第二十二條第一項或第二十四條規定之期限,申請外僑居留證者。三、未依第二十六條第一項規定,隨身攜帶護照、外僑居留證或外僑永久居留證者。四、未依第二十九條第三項規定,辦理變更登記者。五、臺灣地區無戶籍國民或外國人,逾期停留或居留者。第六十條 (強制執行)依本法所處之罰鍰,經限期繳納,屆期仍不繳納者,移送強制執行。第十章 附則.第六十一條 (移民業務機構人員之資格)主管機關所屬辦理入出國及移民業務機關之薦任職或相當薦任職以上人員,於執行非法入出國及移民犯罪調查職務時,分別視同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第二百三十條之司法警察官。其委任職或相當委任職人員,視同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一條之司法警察。第六十二條 (移民業務機構之武器配置)主管機關依本法執行收容、遣送職務之需要,得配置武器或器械;其使用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主管機關人員執行收容、遣送職務時,得配帶武器或器械。第六十三條 (穿著制服及配帶識別證件)主管機關人員於執行職務時,應穿著制服或配帶識別證件;其服制由主管機關定之。第六十四條 (捺指紋錄存)依本法規定申請居留或永久居留者,除未滿十四歲者外,應按捺指紋並錄存。未依前項規定按捺指紋者,其申請居留或永久居留不予許可。前二項規定,於第二十五條第一項規定之外國人不適用之。第六十五條 (查察登記)本法許可外國人在我國居留或永久居留之查察登記,由主管機關辦理;其查察登記辦法,由主管機關會同外交部定之。第六十六條 (舉發違法之獎勵)舉發違反本法規定之事實,經查證屬實者,得對舉發人獎勵之;其獎勵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第六十七條 (準用)本法關於外國人之規定,於國民取得外國國籍而持外國護照入國者,準用之。第六十八條 (規費之收取)依本法規定核發之證照,得收取規費,其標準由主管機關定之。第六十九條 (施行細則)本法施行細則,由主管機關定之。第七十條 (公佈日施行日)本法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本法修正條文自公佈日施行。
376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76
原住民族基本法 (民國94年)
1
第一條 (立法目的)為保障原住民族基本權利,促進原住民族生存發展,建立共存共榮之族群關係,特制定本法。第二條 (名詞定義)本法用詞定義如下:一、原住民族:係指既存於臺灣而為國家管轄內之傳統民族,包括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雅美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及其他自認為原住民族並經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報請行政院核定之民族。二、原住民:係指原住民族之個人。三、原住民族地區:係指原住民傳統居住,具有原住民族歷史淵源及文化特色,經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報請行政院核定之地區。四、部落:係指原住民於原住民族地區一定區域內,依其傳統規範共同生活結合而成之團體,經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核定者。五、原住民族土地:係指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及既有原住民保留地。第三條 (推動委員會之設定)行政院為審議、協調本法相關事務,應設定推動委員會,由行政院院長召集之。前項推動委員會三分之二之委員席次,由原住民族各族按人口比例分配;其組織由行政院定之。第四條 (原住民族自治制度之建立)政府應依原住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平等地位及自主發展,實行原住民族自治;其相關事項,另以法律定之。第五條 (編列預算)國家提供充分資源,每年應寬列預算協助原住民族自治發展。自治區之自治許可權及財政,除本法及自治相關法律另有規定外,準用地方制度法、財政收支劃分法及其他法律有關縣之規定。第六條 (協商會議之召開)政府與原住民族自治間許可權發生爭議時,由總統府召開協商會議決定之。第七條 (教育權利)政府應依原住民族意願,本多元、平等、尊重之精神,保障原住民族教育之權利;其相關事項,另以法律定之。第八條 (事務辦理單位之設定)直轄市及轄有原住民族地區之縣,其直轄市、縣政府應設原住民族專責單位,辦理原住民族事務;其餘之縣政府得視實際需要,設原住民族專責單位或置專人,辦理原住民族事務。第九條 (語言發展之推動)政府應設定原住民語言研究發展專責單位,並辦理族語能力驗證制度,積極推動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政府提供原住民族優惠措施或辦理原住民族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得於相關法令規定受益人或應考人應透過前項之驗證或具備原住民族語言能力。原住民族語言發展,另以法律定之。第十條 (文化儲存與維護)政府應儲存與維護原住民族文化,並輔導文化產業及培育專業人才。第十一條 (部落及山川回復傳統名稱)政府於原住民族地區,應依原住民族意願,回復原住民族部落及山川傳統名稱。第十二條 (文化事業基金會之成立)政府應保障原住民族傳播及媒體近用權,成立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規劃辦理原住民族專屬及使用族語之傳播媒介與機構。前項基金會之設定及相關事項,另以法律定之。第十三條 (保護原住民族傳統之生物多樣性知識及智慧創作)政府對原住民族傳統之生物多樣性知識及智慧創作,應予保護,並促進其發展;其相關事項,另以法律定之。第十四條 (原住民族經濟政策之訂定)政府應依原住民族意願及環境資源特性,策訂原住民族經濟政策,並輔導自然資源之保育及利用,發展其經濟產業。第十五條 (原住民族地區建設基金之設定)政府應寬列預算並督促公用事業機構,積極改善原住民族地區之交通運輸、郵政、電信、水利、觀光及其他公共工程。政府為辦理前項業務,視需要得設定原住民族地區建設基金;其基金之運用辦法另定之。第十六條 (原住民族住宅政策之訂定)政府應策訂原住民族住宅政策,輔導原住民建購或租用住宅,並積極推動部落更新計畫方案。第十七條 (工作權之保障)政府應保障原住民族工作權,並針對原住民社會狀況及特性,提供職業訓練,輔導原住民取得專門職業資格及技術士證照,健全原住民就業服務網路,保障其就業機會及工作權益,並獲公平之報酬與升遷。原住民族工作權之保障,另以法律定之。第十八條 (綜合發展基金之設定)政府應設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辦理原住民族經濟發展業務及輔導事業機構;其基金由中央政府循預算程式之撥款、原住民族土地賠償、補償及收益款、相關法令規定之撥款及其他收入等充之。第十九條 (原住民在原住民族地區依法從事之非營利行為)原住民得在原住民族地區依法從事下列非營利行為:一、獵捕野生動物。二、採集野生植物及菌類。三、採取礦物、土石。四、利用水資源。前項各款,以傳統文化、祭儀或自用為限。第二十條 (土地調查及處理委員會之設定)政府承認原住民族土地及自然資源權利。政府為辦理原住民族土地之調查及處理,應設定原住民族土地調查及處理委員會;其組織及相關事務,另以法律定之。原住民族或原住民所有、使用之土地、海域,其回復、取得、處分、計畫、管理及利用等事項,另以法律定之。第二十一條 (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開發利用,應諮詢並取得原住民族同意或參與)政府或私人於原住民族土地內從事土地開發、資源利用、生態保育及學術研究,應諮詢並取得原住民族同意或參與,原住民得分享相關利益。政府或法令限制原住民族利用原住民族之土地及自然資源時,應與原住民族或原住民諮商,並取得其同意。前二項營利所得,應提撥一定比例納入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作為回饋或補償經費。第二十二條 (原住民族地區資源共同管理機制之建立)政府於原住民族地區劃設國家公園、國家級風景特定區、林業區、生態保育區、遊樂區及其他資源治理機關時,應徵得當地原住民族同意,並與原住民族建立共同管理機制;其辦法,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會同中央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定之。第二十三條 (政府應尊重原住民族生活方式等之權利)政府應尊重原住民族選擇生活方式、習俗、服飾、社會經濟組織型態、資源利用方式、土地擁有利用與管理模式之權利。第二十四條 (公共衛生及醫療政策之策訂)政府應依原住民族特性,策訂原住民族公共衛生及醫療政策,將原住民族地區納入全國醫療網,辦理原住民族健康照顧,建立完善之長期照護、緊急救護及後送體系,保障原住民健康及生命安全。政府應尊重原住民族傳統醫藥和保健方法,並進行研究與推廣。第二十五條 (天然災害防護及善後制度之建立)政府應建立原住民族地區天然災害防護及善後制度,並劃設天然災害防護優先區,保障原住民族生命財產安全。第二十六條 (社會福利事項之辦理)政府應積極辦理原住民族社會福利事項,規劃建立原住民族社會安全體系,並特別保障原住民兒童、老人、婦女及身心障礙者之相關權益。政府對原住民參加社會保險或使用醫療及福利資源無力負擔者,得予補助。第二十七條 (儲蓄互助及合作事業之推行)政府應積極推行原住民族儲蓄互助及其他合作事業,輔導其經營管理,並得予以賦稅之優惠措施。第二十八條 (對於居住原住民族地區外之原住民給予保障及協助)政府對於居住原住民族地區外之原住民,應對其健康、安居、融資、就學、就養、就業、就醫及社會適應等事項給予保障及協助。第二十九條 (原住民族人權保障專章之增訂)政府為保障原住民族尊嚴及基本人權,應於國家人權法案增訂原住民族人權保障專章。第三十條 (原住民族法院或法庭之設定)政府處理原住民族事務、制定法律或實施司法與行政救濟程式、公證、調解、仲裁或類似程式,應尊重原住民族之族語、傳統習俗、文化及價值觀,保障其合法權益,原住民有不諳國語者,應由通曉其族語之人為傳譯。政府為保障原住民族之司法權益,得設定原住民族法院或法庭。第三十一條 (不得在原住民族地區記憶體放有害物質)政府不得違反原住民族意願,在原住民族地區記憶體放有害物質。第三十二條 (政府強制行為及補償)政府除因立即而明顯危險外,不得強行將原住民遷出其土地區域。前項強制行為,致原住民受有損失時,應予合理安置及補償。第三十三條 (與國際原住民族及少數民族之交流與合作)政府應積極促進原住民族與國際原住民族及少數民族在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宗教、學術及生態環境等事項之交流與合作。第三十四條 (相關法令之修正、制定或廢止)主管機關應於本法施行後三年內,依本法之原則修正、制定或廢止相關法令。第三十五條 (施行日)本法自公佈日施行。
377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77
國家安全法 (民國85年)
1
第一條 (立法目的及法律適用)為確保國家安全,維護社會安定,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有關法律之規定。第二條 (集會結社之限制)人民集會、結社,不得主張共產主義,或主張分裂國土。前項集會、結社,另以法律定之。第二條之一 (不得為外國或大陸地區蒐集傳遞公務秘密)人民不得為外國或大陸地區行政、軍事、黨務或其他公務機構或其設立、指定機構或委託之民間團體刺探、蒐集、交付或傳遞關於公務上應秘密之文書、圖畫、訊息或物品,或發展組織。第三條 (入出境之限制)人民入出境,應向內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申請許可。未經許可者,不得入出境。人民申請入出境,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不予許可:一、經判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刑確定尚未執行或執行未畢,或因案通緝中,或經司法或軍法機關限制出境者。二、有事實足認為有妨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之重大嫌疑者。但曾於臺灣地區設籍,在民國三十八年以後未在大陸地區設籍,現居住於海外,而無事實足認為有恐怖或暴力之重大嫌疑者,不在此限。三、依其他法律限制或禁止入出境者。前項不予許可,應以書面敘明理由,通知申請人,並附記不服之救濟程式。內政部應聘請包括社會公正人士組成審查委員會,審核第二項第二款未經許可事項。第四條 (對人員物品運輸工具之檢查)警察或海岸巡防機關於必要時,對左列人員、物品及運輸工具,得依其職權實施檢查:一、入出境之旅客及其所攜帶之物件。二、入出境之船舶、航空器或其他運輸工具。三、航行境內之船筏、航空器及其客貨。四、前二款運輸工具之船員、機員、漁民或其他從業人員及其所攜帶之物件。對前項之檢查,執行機關於必要時,得報請行政院指定國防部命令所屬單位協助執行之。第五條 (管制區之指定)為確保海防及軍事設施安全,並維護山地治安,得由國防部會同內政部指定海岸、山地或重要軍事設施地區,劃為管制區,並公告之。人民入出前項管制區,應向該管機關申請許可。第一項之管制區,為軍事所必需者,得實施限建、禁建;其範圍由國防部會同內政部及有關機關定之。前項限建或禁建土地之稅捐,應予減免。第五條之一 (違反公務秘密之處罰)意圖危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違反第二條之一規定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得併科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下罰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犯前二項之罪,其他法律有較重處罰之規定者,從其規定。犯第一項、第二項之罪而自首者,得免除其刑;於偵查或審判中自白者,得減輕其刑。第六條 (違反入出境限制之處罰)違反第三條第一項規定未經許可入出境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九萬元以下罰金。無正當理由拒絕或逃避依第四條規定所實施之檢查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第七條 (未經申請許可入出管制區之處罰)違反第五條第二項未經申請許可無故入出管制區經通知離去而不從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違反第五條第三項禁建、限建之規定,經制止而不從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第八條 (現役與非現役軍人之審判)非現役軍人,不受軍事審判。現役軍人犯罪,由軍法機關追訴審判。但所犯為陸海空軍刑法及其特別法以外之罪,而屬刑法第六十一條所列各罪者,不在此限。第九條 (解嚴後非現役軍人刑事案件之處理)戒嚴時期戒嚴地域內,經軍事審判機關審判之非現役軍人刑事案件,於解嚴後依左列規定處理:一、軍事審判程式尚未終結者,偵查中案件移送該管檢察官偵查,審判中案件移送該管法院審判。二、刑事裁判已確定者,不得向該管法院上訴或抗告。但有再審或非常上訴之原因者,得依法聲請再審或非常上訴。三、刑事裁判尚未執行或在執行中者,移送該管檢察官指揮執行。第十條 (施行細則及施行日期)本法施行細則及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
378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78
妨害國幣懲治條例 (民國62年)
1
第一條 (適用範圍、私運國幣或銷燬國幣出口罪)本條例所稱國幣,係指中華民國境內,由中央政府或其授權機構所發行之紙幣或硬幣。在本條例公佈前所發行之紙幣或硬幣,適用本條例之規定。意圖營利,私運銀類、金類或新舊各種硬幣出口者,處無期徒刑或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幣額或價額五倍以下罰金。意圖營利,銷燬新舊各種硬幣私運出口者亦同。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條 (銷燬國幣罪)意圖營利,銷燬新舊各種硬幣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幣額或價額三倍以下罰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三條 (偽造與變造幣券罪)意圖供行使之用,而偽造、變造幣券者,處無期徒刑或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五千元以下罰金。犯前項之罪,因而擾亂金融,情節重大者,處死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四條 (不按比率兌換幣券罪與超收兌換手續費罪)意圖營利,不按法定比率兌換各種幣券者,處所得利益十倍以下罰金。以兌換幣券為業,所取兌換手續費,超過幣額百分之一者亦同。第五條 (故意損毀幣券罪)故意損毀幣券,致不堪行使者,處所損毀幣額五倍以下罰金。第六條 (沒收)犯本條例之罪者,其銀類、金類、新舊各種硬幣,偽造、變造或損毀之幣券,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第七條 (施行日)本條例自公佈日施行。
379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79
姓名條例 (民國92年)
1
第一條 (本名)中華民國國民之本名,以一個為限,並以戶籍法 (民國89年)戶籍登記之姓名為本名。臺灣原住民之姓名登記,依其文化慣俗為之;其已依漢人姓名登記者,得申請回復其傳統姓名;回復傳統姓名者,得申請回復原有漢人姓名。但以一次為限。中華民國國民與外國人、無國籍人結婚,其配偶及所生子女之中文姓氏,應符合我國國民使用姓名之習慣;外國人、無國籍人申請歸化我國國籍者,其中文姓氏,亦同。第二條 (姓名登記)戶籍登記之姓名,應使用教育部編訂之國語辭典或辭源、辭海、康熙等通用字典中所列有之文字。原住民之傳統姓名或漢人姓名,均得以傳統姓名之羅馬拼音並列登記,不受前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姓名文字未使用第一項所定通用字典所列有之文字者,不予登記。第三條 (應用本名事項)國民依法令之行為,有使用姓名之必要者,均應使用本名。第四條 (應用本名事項)學歷、資歷、執照及其他證件應使用本名;未使用本名者,無效。第五條 (應用本名事項)財產之取得、設定、喪失、變更、儲存或其他登記時,應用本名,其未使用本名者,不予受理。第六條 (改姓冠姓)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申請改姓:一、被認領者。二、被收養或終止收養者。三、夫妻離婚,未成年子女姓與行使親權之父或母姓不同者。四、原住民因改漢姓造成家族姓氏誤植者。五、其他依法改姓者。夫妻之一方得申請以其本姓冠以配偶之姓或回復其本姓;其回復本姓者,於同一婚姻關係存續中,以一次為限。第七條 (改名)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申請改名:一、同時在一機關、機構、團體或學校服務或肄業,姓名完全相同者。二、與三親等以內直系尊親屬名字完全相同者。三、同時在一直轄市、縣居住六個月以上,姓名完全相同者。四、銓敘時發現姓名完全相同,經銓敘機關通知者。五、與經通緝有案之人犯姓名完全相同者。六、命名文字字義粗俗不雅或有特殊原因者。依前項第六款申請改名者,以二次為限。但未成年人第二次改名,應於成年後始得為之。第八條 (更改姓名)有下列情事之一者,得申請更改姓名:一、原名譯音過長或不正確者。二、出世為僧尼者或僧尼而還俗者。三、因執行公務之必要,應更改姓名者。第九條 (本名之更正)在本條例施行前,有第四條、第五條所定未使用本名情事者,應於本條例施行後,向原權責機關、學校、團體申請更正為本名;有第四條所定未使用本名情事者,得以學歷、資歷、執照、其他證件或其他足資證明檔案之名字為準,向戶政事務所申請更正本名。前項之申請,以一次為限。第十條 (改姓冠姓改名之申請人)依前四條規定申請改姓、冠姓、回復本姓、改名、更改姓名或更正本名者,以當事人或法定代理人為申請人。因收養或終止收養而須改姓者,辦理收養或終止收養登記之申請人,均得為改姓申請人。第十一條 (申請改姓冠姓改名之生效日)依本條例申請改姓、冠姓、回復本姓、改名、更改姓名或更正本名者,除法律另有規定外,自戶籍登記之日起,發生效力。第十二條 (不得申請更改姓名之情形)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不得申請改姓、改名或更改姓名:一、經通緝或羈押者。二、受宣告強制工作或交付感訓處分之裁判確定者。三、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判決確定而未受緩刑或易科罰金之宣告者。但過失犯罪者,不在此限。前項第二款及第三款規定不得申請改姓、改名或更改姓名之期間,自裁判確定之日起至執行完畢滿五年止。第十三條 (施行細則之訂定)本條例施行細則,由內政部定之。第十四條 (施行日期)本條例修正條文,自公佈日施行。
380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80
宣誓條例 (民國83年立法84年公布)
1
第一條 (立法理由)本條例所列公職人員之宣誓,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依本條例行之。第二條 (依本條例宣誓之公職人員)左列公職人員應依本條例宣誓:一、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省民代表會代表。二、立法院院長、副院長;省民代表會主席、副主席。三、中央政府各級機關政務官、首長、副首長及第十職等或簡任以上單位主管人員。四、司法院大法官、考試院考試委員、監察委員、監察院院長、副院長。五、駐外大使、公使館公使、代辦、總領事、領事館領事或其相當之駐外機構主管人員。六、各級法院法官、檢察機關檢察官、行政法院評事及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七、省政府首長、委員及其所屬各機關首長。八、縣政府首長及其所屬各機關首長。九、鄉長。十、各級公立學校校長。十一、相當於第十職等或簡任以上之公營事業機構或其所屬機構首長、董事、理事、監察人、監事。第三條 (宣誓時期)前條公職人員宣誓,除國民大會代表依國民大會組織法規定,於當選後定期宣誓外,應於就職時宣誓。前條第一款人員,因故未能於規定之日宣誓就職者,除國民大會代表依國民大會組織法規定辦理外,應另定日期舉行宣誓。前條第二款至第十一款人員,因特殊情形先行任事者,應於三個月內補行宣誓。第四條 (監誓人)宣誓之監誓人,依左列之規定:一、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立法院院長、副院長之宣誓,由大法官一人監誓;省民代表會代表、主席、副主席之宣誓,由各該自治監督機關派員監誓。二、中央政府各機關政務官、大法官、考試委員、監察委員、監察院院長、副院長及駐外大使、公使館公使之宣誓,由總統監誓或派員監誓。三、第二條其他人員,由各該機關首長或其監督機關首長監誓或派員監誓。第五條 (宣誓儀式)宣誓應於就職任所或上級機關指定之地點公開行之,由宣誓人肅立向國旗及遺像,舉右手向上伸直,手掌放開,五指併攏,掌心向前,宣讀誓詞。第六條 (誓詞)宣誓之誓詞,除國民大會代表誓詞,依國民大會組織法規定外,依左列之規定:一、第二條第一款人員之誓詞:餘誓以至誠,恪遵憲法,效忠國家,代表人民依法行使職權,不徇私舞弊,不營求私利,不受授賄賂,不干涉司法,如違誓言,願受最嚴厲之制裁,謹誓。二、第二條第二款至第十一款人員之誓詞:餘誓以至誠,恪遵國家法令,盡忠職守,報效國家,不妄費公帑,不濫用人員,不營私舞弊,不受授賄賂,如違誓言,願受最嚴厲之處罰,謹誓。第七條 (誓詞查存)誓詞應由宣誓人簽名蓋章後,送監誓人所屬機關存查。第八條 (不宣誓之效果)第二條公職人員不依本條例之規定宣誓者,除國民大會代表依國民大會組織法規定外,餘均視同未就職。其依第三條第二項規定,應另定日期舉行宣誓而仍未依規定宣誓者,視同缺額;依同條第三項規定先行任事而未於三個月內補行宣誓者,視同辭職。但未依規定另行宣誓,或於三個月內補行宣誓,而其事由非可歸責於宣誓人者,不在此限。第九條 (違背誓言)宣誓人如違背誓言,應依法從重處罰。第十條 (施行日)本條例自公佈日施行。
381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81
民法債編施行法 (民國89年)
1
第一條 (不溯既往)民法債編施行前發生之債,除本施行法有特別規定外,不適用民法債編之規定;其在修正施行前發生者,除本施行法有特別規定外,亦不適用修正施行後之規定。第二條 (消滅時效已完成請求權之行使期間)民法債編施行前,依民法債編之規定,消滅時效業已完成,或其時效期間尚有殘餘不足一年者,得於施行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請求權。但自其時效完成後,至民法債編施行時,已逾民法債編所定時效期間二分之一者,不在此限。依民法債編之規定,消滅時效,不滿一年者,如在施行時,尚未完成,其時效自施行日起算。第三條 (法定消滅時效)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之法定消滅時效已完成者,其時效為完成。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之法定消滅時效,其期間較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後所定為長者,適用修正施行前之規定。但其殘餘期間自民法債編修正施行日起算,較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後所定期間為長者,應自施行日起,適用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後之規定。第四條 (無時效性質法定期間之準用)前二條之規定,於民法債編所定,無時效性質之法定期間,準用之。第五條 (懸賞廣告之適用)修正之民法第一百六十四條之規定,於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成立之懸賞廣告,亦適用之。第六條 (廣告之適用)修正之民法第一百六十五條第二項之規定,於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所為之廣告定有完成行為之期間者,亦適用之。第七條 (優等懸賞廣告之適用)修正之民法第一百六十五條之一至第一百六十五條之四之規定,於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成立之優等懸賞廣告,亦適用之。第八條 (法定代理人之適用)修正之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第三項之規定,於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亦適用之。第九條 (侵害身體健康名譽等賠償之適用)修正之民法第一百九十五條之規定,於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不法侵害他人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或基於父、母、子、女、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而情節重大者,亦適用之。第十條 (債務人提前還本權之適用)民法第二百零四條之規定,於民法債編施行前,所約定之利率,逾週年百分之十二者,亦適用之。第十一條 (利息債務之適用)民法債編施行前,發生之利息債務,於施行時尚未履行者,亦依民法債編之規定,定其數額。但施行時未付之利息總額已超過原本者,仍不得過一本一利。第十二條 (回復原狀之適用)修正之民法第二百十三條第三項之規定,於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因負損害賠償責任而應回復原狀者,亦適用之。第十三條 (法定損害賠償範圍之適用)修正之民法第二百十六條之一之規定,於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發生之債,亦適用之。第十四條 (過失相抵與義務人生計關係酌減規定之適用)民法第二百十七條第一項、第二項及第二百十八條之規定,於民法債編施行前,負損害賠償義務者,亦適用之。修正之民法第二百十七條第三項之規定,於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被害人之代理人或使用人與有過失者,亦適用之。第十五條 (情事變更之適用)修正之民法第二百二十七條之二之規定,於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發生之債,亦適用之。第十六條 (債務不履行責任之適用)民法債編施行前發生之債務,至施行後不履行時,依民法債編之規定,負不履行之責任。前項規定,於債權人拒絕受領或不能受領時,準用之。第十七條 (因契約標的給付不能賠償之適用)修正之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之一之規定,於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訂定之契約,亦適用之。第十八條 (違約金之適用)民法第二百五十條至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定,於民法債編施行前約定之違約金,亦適用之。第十九條 (債務清償公認證書之作成)民法第三百零八條之公認證書,由債權人作成,聲請債務履行地之公證人、警察機關、商業團體或自治機關蓋印簽名。第二十條 (一部清償之適用)民法第三百十八條之規定,於民法債編施行前所負債務,亦適用之。修正之民法第三百十八條第二項之規定,於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所負債務,並適用之。第二十一條 (抵銷之適用)民法債編施行前之債務,亦得依民法債編之規定為抵銷。第二十二條 (買回期限之限制)民法債編施行前,所定買回契約定有期限者,依其期限,但其殘餘期限,自施行日起算,較民法第三百八十條所定期限為長者,應自施行日起,適用民法第三百八十條之規定,如買回契約未定期限者,自施行日起,不得逾五年。第二十三條 (出租人地上權登記之適用)修正之民法第四百二十二條之一之規定,於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租用基地建築房屋者,亦適用之。第二十四條 (租賃之效力及期限)民法債編施行前所定之租賃契約,於施行後其效力依民法債編之規定。前項契約,訂有期限者,依其期限,但其殘餘期限,自施行日起算,較民法第四百四十九條所規定之期限為長者,應自施行日起,適用民法第四百四十九條之規定。第二十五條 (使用借貸預約之適用)修正之民法第四百六十五條之一之規定,於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成立之使用借貸預約,亦適用之。第二十六條 (消費借貸預約之適用)修正之民法第四百七十五條之一之規定,於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成立之消費借貸預約,亦適用之。第二十七條 (承攬契約之適用)修正之民法第四百九十五條第二項之規定,於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成立之承攬契約,亦適用之。第二十八條 (拍賣之方法及程式)民法債編所定之拍賣,在拍賣法未公佈施行前,得照市價變賣,但應經公證人、警察機關、商業團體或自治機關之證明。第二十九條 (旅遊之適用)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成立之旅遊,其未終了部分自修正施行之日起,適用修正之民法債編關於旅遊之規定。第三十條 (遺失被盜或滅失倉單之適用)修正之民法第六百十八條之一之規定,於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遺失、被盜或滅失之倉單,亦適用之。第三十一條 (遺失被盜或滅失提單之適用)修正之民法第六百二十九條之一之規定,於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遺失、被盜或滅失之提單,亦適用之。第三十二條 (無記名證券發行人抗辯權之適用)修正之民法第七百二十二條之規定,於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取得證券出於惡意之無記名證券持有人,亦適用之。第三十三條 (保證人之權利不得預先拋棄之適用)修正之民法第七百三十九條之一之規定,於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成立之保證,亦適用之。第三十四條 (保證人抵銷權之適用)修正之民法第七百四十二條之一之規定,於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成立之保證,亦適用之。第三十五條 (人事保證之適用)新增第二十四節之一之規定,除第七百五十六條之二第二項外,於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成立之人事保證,亦適用之。第三十六條 (施行日)本施行法自民法債編施行之日施行。民法債編修正條文及本施行法修正條文自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五月五日施行。但民法第一百六十六條之一施行日期,由行政院會同司法院另定之。
383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83
民法第一編總則 (民國70年立法71年公布)
1
第一章 法例.第一條 (法源)民事,法律所未規定者,依習慣;無習慣者,依法理。第二條 (適用習慣之限制)民事所適用之習慣,以不背於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為限。第三條 (使用文字之原則)依法律之規定,有使用文字之必要者,得不由本人自寫,但必須親自簽名。如有用印章代簽名者,其蓋章與簽名生同等之效力。如以指印、十字或其他符號代簽名者,在檔案上,經二人簽名證明,亦與簽名生同等之效力。第四條 (以文字為準)關於一定之數量,同時以文字及其號碼表示者,其文字與號碼有不符合時,如法院不能決定何者為當事人之原意,應以文字為準。第五條 (以最低額為準)關於一定之數量,以文字或號碼為數次之表示者,其表示有不符合時,如法院不能決定何者為當事人之原意,應以最低額為準。第二章 人.第一節 自然人.第六條 (自然人之權利能力)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第七條 (胎兒之權利能力)胎兒以將來非死產者為限,關於其個人利益之保護,視為既已出生。第八條 (死亡宣告)失蹤人失蹤滿七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請,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八十歲以上者,得於失蹤滿三年後,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遭遇特別災難者,得於特別災難終了滿一年後,為死亡之宣告。第九條 (死亡時間之推定)受死亡宣告者,以判決內所確定死亡之時,推定其為死亡。前項死亡之時,應為前條各項所定期間最後日終止之時。但有反證者,不在此限。第十條 (失蹤人財產之管理)失蹤人失蹤後,未受死亡宣告前,其財產之管理,依非訟事件法之規定。第十一條 (同死推定)二人以上同時遇難,不能證明其死亡之先後時,推定其為同時死亡。第十二條 (成年時期)滿二十歲為成年。第十三條 (未成年人及其行為能力)未滿七歲之未成年人,無行為能力。滿七歲以上之未成年人,有限制行為能力。未成年人已結婚者,有行為能力。第十四條 (禁治產之宣告及撤銷)對於心神喪失或精神耗弱致不能處理自己事務者,法院得因本人、配偶、最近親屬二人或檢察官之聲請,宣告禁治產。禁治產之原因消滅時,應撤銷其宣告。第十五條 (禁治產人之能力)禁治產人,無行為能力。第十六條 (能力之保護)權利能力及行為能力,不得拋棄。第十七條 (自由之保護)自由不得拋棄。自由之限制,以不背於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為限。第十八條 (人格權之保護)人格權受侵害時,得請求法院除去其侵害;有受侵害之虞時,得請求防止之。前項情形,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得請求損害賠償或慰撫金。第十九條 (姓名權之保護)姓名權受侵害者,得請求法院除去其侵害,並得請求損害賠償。第二十條 (住所之設定)依一定事實,足認以久住之意思,住於一定之地域者,即為設定其住所於該地。一人同時不得有兩住所。第二十一條 (無行為能力人及限制行為能力人之住所)無行為能力人及限制行為能力人,以其法定代理人之住所為住所。第二十二條 (居所視為住所)遇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其居所視為住所:一、住所無可考者。二、在中國無住所者。但依法須依住所地法者,不在此限。第二十三條 (居住視為住所)因特定行為選定居所者,關於其行為,視為住所。第二十四條 (住所之廢止)依一定事實,足認以廢止之意思離去其住所者,即為廢止其住所。第二節 法人.第一款 通則.第二十五條 (法人成立法定原則)法人非依本法或其他法律之規定,不得成立。第二十六條 (法人權利能力)法人於法令限制內,有享受權利負擔義務之能力。但專屬於自然人之權利義務,不在此限。第二十七條 (法人之機關)法人應設董事。董事有數人者,法人事務之執行,除章程另有規定外,取決於全體董事過半數之同意。董事就法人一切事務,對外代表法人。董事有數人者,除章程另有規定外,各董事均得代表法人。對於董事代表權所加之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法人得設監察人,監察法人事務之執行。監察人有數人者,除章程另有規定外,各監察人均得單獨行使監察權。第二十八條 (法人侵權責任)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第二十九條 (法人住所)法人以其主事務所之所在地為住所。第三十條 (法人設立登記)法人非經向主管機關登記,不得成立。第三十一條 (登記之效力)法人登記後,有應登記之事項而不登記,或已登記之事項有變更而不為變更之登記者,不得以其事項對抗第三人。第三十二條 (法人業務監督)受設立許可之法人,其業務屬於主管機關監督,主管機關得檢查其財產狀況及其有無違反許可條件與其他法律之規定。第三十三條 (妨礙監督權行使之處罰)受設立許可法人之董事或監察人,不遵主管機關監督之命令,或妨礙其檢查者,得處以五千元以下之罰鍰。前項董事或監察人違反法令或章程,足以危害公益或法人之利益者,主管機關得請求法院解除其職務,並為其他必要之處置。第三十四條 (撤銷法人許可)法人違反設立許可之條件者,主管機關得撤銷其許可。第三十五條 (法人之破產及其聲請)法人之財產不能清償債務時,董事應即向法院聲請破產。不為前項聲請,致法人之債權人受損害時,有過失之董事,應負賠償責任,其有二人以上時,應連帶負責。第三十六條 (法人宣告解散)法人之目的或其行為,有違反法律、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法院得因主管機關、檢察官或利害關係人之請求,宣告解散。第三十七條 (法定清算人)法人解散後,其財產之清算,由董事為之。但其章程有特別規定,或總會另有決議者,不在此限。第三十八條 (選任清算人)不能依前條規定,定其清算人時,法院得因主管機關、檢察官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或依職權,選任清算人。第三十九條 (清算人之解任)清算人,法院認為有必要時,得解除其任務。第四十條 (清算人之職務及法人存續之擬制)清算人之職務如左:一、了結現務。二、收取債權,清償債務。三、移交賸餘財產於應得者。法人至清算終結止,在清算之必要範圍內,視為存續。第四十一條 (清算之程式)清算之程式,除本通則有規定外,準用股份有限公司清算之規定。第四十二條 (清算之監督機關及方法)法人之清算,屬於法院監督。法院得隨時為監督上必要之檢查及處分。法人經主管機關撤銷許可或命令解散者,主管機關應同時通知法院。法人經依章程規定或總會決議解散者,董事應於十五日內報告法院。第四十三條 (妨礙之處罰)清算人不遵法院監督命令,或妨礙檢查者,得處以五千元以下之罰鍰。董事違反前條第三項之規定者亦同。第四十四條 (賸餘財產之歸屬)法人解散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於清償債務後,其賸餘財產之歸屬,應依其章程之規定,或總會之決議。但以公益為目的之法人解散時,其賸餘財產不得歸屬於自然人或以營利為目的之團體。如無前項法律或章程之規定或總會之決議時,其賸餘財產歸屬於法人住所所在地之地方自治團體。第二款 社團.第四十五條 (營利法人之登記)以營利為目的之社團,其取得法人資格,依特別法之規定。第四十六條 (公益法人之設立)以公益為目的之社團,於登記前,應得主管機關之許可。第四十七條 (章程應載事項)設立社團者,應訂定章程,其應記載之事項如左:一、目的。二、名稱。三、董事之人數、任期及任免。設有監察人者,其人數、任期及任免。四、總會召集之條件、程式及其決議證明之方法。五、社員之出資。六、社員資格之取得與喪失。七、訂定章程之年、月、日。第四十八條 (社團設立登記事項)社團設立時,應登記之事項如左:一、目的。二、名稱。三、主事務所及分事務所。四、董事之姓名及住所。設有監察人者,其姓名及住所。五、財產之總額。六、應受設立許可者,其許可之年、月、日。七、定有出資方法者,其方法。八、定有代表法人之董事者,其姓名。九、定有存立時期者,其時期。社團之登記,由董事向其主事務所及分事務所所在地之主管機關行之,並應附具章程備案。第四十九條 (章程得載事項)社團之組織及社團與社員之關係,以不違反第五十條至第五十八條之規定為限,得以章程定之。第五十條 (社團總會之許可權)社團以總會為最高機關。左列事項應經總會之決議:一、變更章程。二、任免董事及監察人。三、監督董事及監察人職務之執行。四、開除社員。但以有正當理由時為限。第五十一條 (社團總會之召集)總會由董事召集之,每年至少召集一次。董事不為召集時,監察人得召集之。如有全體社員十分一以上之請求,表明會議目的及召集理由,請求召集時,董事應召集之。董事受前項之請求後,一個月內不為召集者,得由請求之社員,經法院之許可召集之。總會之召集,除章程另有規定外,應於三十日前對各社員發出通知。通知內應載明會議目的事項。第五十二條 (總會之通常決議)總會決議,除本法有特別規定外,以出席社員過半數決之。社員有平等之表決權。社員表決權之行使,除章程另有限制外,得以書面授權他人代理為之。但一人僅得代理社員一人。社員對於總會決議事項,因自身利害關係而有損害社團利益之虞時,該社員不得加入表決,亦不得代理他人行使表決權。第五十三條 (社團章程之變更)社團變更章程之決議,應有全體社員過半數之出席,出席社員四分三以上之同意,或有全體社員三分二以上書面之同意。受設立許可之社團,變更章程時,並應得主管機關之許可。第五十四條 (社員退社自由原則)社員得隨時退社。但章程限定於事務年度終,或經過預告期間後,始準退社者,不在此限。前項預告期間,不得超過六個月。第五十五條 (退社或開除後之權利義務)已退社或開除之社員,對於社團之財產無請求權。但非公益法人,其章程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前項社員,對於其退社或開除以前應分擔之出資,仍負清償之義務。第五十六條 (總會之無效及撤銷)總會之召集程式或決議方法,違反法令或章程時,社員得於決議後三個月內請求法院撤銷其決議。但出席社員,對召集程式或決議方法,未當場表示異議者,不在此限。總會決議之內容違反法令或章程者,無效。第五十七條 (社團決議解散)社團得隨時以全體社員三分二以上之可決解散之。第五十八條 (法院宣告解散)社團之事務,無從依章程所定進行時,法院得因主管機關、檢察官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解散之。第三款 財團.第五十九條 (設立許可)財團於登記前,應得主管機關之許可。第六十條 (捐助章程之訂定)設立財團者,應訂立捐助章程。但以遺囑捐助者,不在此限。捐助章程,應訂明法人目的及所捐財產。以遺囑捐助設立財團法人者,如無遺囑執行人時,法院得依主管機關、檢察官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指定遺囑執行人。第六十一條 (財團設立登記事項)財團設立時,應登記之事項如左:一、目的。二、名稱。三、主事務所及分事務所。四、財產之總額。五、受許可之年、月、日。六、董事之姓名及住所。設有監察人者,其姓名及住所。七、定有代表法人之董事者,其姓名。八、定有存立時期者,其時期。財團之登記,由董事向其主事務所及分事務所所在地之主管機關行之。並應附具捐助章程或遺囑備案。第六十二條 (財團組織及管理方法)財團之組織及其管理方法,由捐助人以捐助章程或遺囑定之。捐助章程或遺囑所定之組織不完全,或重要之管理方法不具備者,法院得因主管機關、檢察官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為必要之處分。第六十三條 (財團變更組織)為維持財團之目的或儲存其財產,法院得因捐助人、董事、主管機關、檢察官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變更其組織。第六十四條 (財團董事行為無效之宣告)財團董事,有違反捐助章程之行為時,法院得因主管機關、檢察官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宣告其行為為無效。第六十五條 (財團目的不達時之保護)因情事變更,致財團之目的不能達到時,主管機關得斟酌捐助人之意思,變更其目的及其必要之組織,或解散之。第三章 物.第六十六條 (物之意義-不動產)稱不動產者,謂土地及其定著物。不動產之出產物,尚未分離者,為該不動產之部分。第六十七條 (物之意義-動產)稱動產者,為前條所稱不動產以外之物。第六十八條 (主物與從物)非主物之成分,常助主物之效用,而同屬於一人者,為從物。但交易上有特別習慣者,依其習慣。主物之處分,及於從物。第六十九條 (天然孳息與法定孳息)稱天然孳息者,謂果實、動物之產物及其他依物之用法所收穫之出產物。稱法定孳息者,謂利息、租金及其他因法律關係所得之收益。第七十條 (孳息之歸屬)有收取天然孳息權利之人,其權利存續期間內,取得與原物分離之孳息。有收取法定孳息權利之人,按其權利存續期間內之日數,取得其孳息。第四章 法律行為.第一節 通則.第七十一條 (違反強行法之效力)法律行為,違反強制或禁止之規定者,無效。但其規定並不以之為無效者,不在此限。第七十二條 (違背公序良俗之效力)法律行為,有背於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無效。第七十三條 (不依法定方式之效力)法律行為,不依法定方式者,無效。但法律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第七十四條 (暴利行為)法律行為,係乘他人之急迫、輕率或無經驗,使其為財產上之給付或為給付之約定,依當時情形顯失公平者,法院得因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撤銷其法律行為或減輕其給付。前項聲請,應於法律行為後一年內為之。第二節 行為能力.第七十五條 (無行為能力人及無意識能力人之意思表示)無行為能力人之意思表示,無效;雖非無行為能力人,而其意思表示,係在無意識或精神錯亂中所為者亦同。第七十六條 (無行為能力人之代理)無行為能力人由法定代理人代為意思表示,並代受意思表示。第七十七條 (限制行為能力人之意思表示)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意思表示及受意思表示,應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許。但純獲法律上利益,或依其年齡及身份、日常生活所必需者,不在此限。第七十八條 (限制行為能力人為單獨行為之效力)限制行為能力人未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許,所為之單獨行為,無效。第七十九條 (限制行為能力人訂立契約之效力)限制行為能力人未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許,所訂立之契約,須經法定代理人之承認,始生效力。第八十條 (相對人之催告權)前條契約相對人,得定一個月以上之期限,催告法定代理人,確答是否承認。於前項期限內,法定代理人不為確答者,視為拒絕承認。第八十一條 (限制原因消滅後之承認)限制行為能力人於限制原因消滅後,承認其所訂立之契約者,其承認與法定代理人之承認有同一效力。前條規定,於前項情形準用之。第八十二條 (相對人之撤回權)限制行為能力人所訂立之契約,未經承認前,相對人得撤回之。但訂立契約時,知其未得有允許者,不在此限。第八十三條 (強制有效行為)限制行為能力人用詐術使人信其為有行為能力人或已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許者,其法律行為為有效。第八十四條 (特定財產處分之允許)法定代理人允許限制行為能力人處分之財產,限制行為能力人就該財產有處分之能力。第八十五條 (獨立營業之允許)法定代理人允許限制行為能力人獨立營業者,限制行為能力人,關於其營業,有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人,就其營業有不勝任之情形時,法定代理人得將其允許撤銷或限制之。但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三節 意思表示.第八十六條 (真意保留或單獨虛偽意思表示)表意人無欲為其意思表示所拘束之意,而為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不因之無效。但其情形為相對人所明知者,不在此限。第八十七條 (虛偽意思表示)表意人與相對人通謀而為虛偽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無效。但不得以其無效對抗善意第三人。虛偽意思表示,隱藏他項法律行為者,適用關於該項法律行為之規定。第八十八條 (錯誤之意思表示)意思表示之內容有錯誤或表意人若知其事情即不為意思表示者,表意人得將其意思表示撤銷之。但以其錯誤或不知事情,非由表意人自己之過失者為限。當事人之資格或物之性質,若交易上認為重要者,其錯誤,視為意思表示內容之錯誤。第八十九條 (傳達錯誤)意思表示,因傳達人或傳達機關傳達不實者,得比照前條之規定撤銷之。第九十條 (錯誤表示撤銷之除斥期間)前二條之撤銷權,自意思表示後,經過一年而消滅。第九十一條 (錯誤表意人之賠償責任)依第八十八條及第八十九條之規定撤銷意思表示時,表意人對於信其意思表示為有效而受損害之相對人或第三人,應負賠償責任。但其撤銷之原因,受害人明知或可得而知者,不在此限。第九十二條 (意思表示之不自由)因被詐欺或被脅迫而為意思表示者,表意人得撤銷其意思表示。但詐欺係由第三人所為者,以相對人明知其事實或可得而知者為限,始得撤銷之。被詐欺而為之意思表示,其撤銷不得以之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九十三條 (撤銷不自由意思表示之除斥期間)前條之撤銷,應於發見詐欺或脅迫終止後,一年內為之。但自意思表示後,經過十年,不得撤銷。第九十四條 (對話意思表示之生效時期)對話人為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以相對人瞭解時,發生效力。第九十五條 (非對話意思表示之生效時期)非對話而為意思表示者,其意思表示,以通知達到相對人時,發生效力。但撤回之通知,同時或先時達到者,不在此限。表意人於發出通知後死亡或喪失行為能力或其行為能力受限制者,其意思表示,不因之失其效力。第九十六條 (向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意思表示之生效時期)向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為意思表示者,以其通知達到其法定代理人時,發生效力。第九十七條 (公示送達)表意人非因自己之過失,不知相對人之姓名、居所者,得依民事訴訟法公示送達之規定,以公示送達為意思表示之通知。第九十八條 (意思表示之解釋)解釋意思表示,應探求當事人之真意,不得拘泥於所用之辭句。第四節 條件及期限.第九十九條 (停止條件與解除條件)附停止條件之法律行為,於條件成就時,發生效力。附解除條件之法律行為,於條件成就時,失其效力。依當事人之特約,使條件成就之效果,不於條件成就之時發生者,依其特約。第一百條 (附條件利益之保護)附條件之法律行為當事人,於條件成否未定前,若有損害,相對人因條件成就所應得利益之行為者,負賠償損害之責任。第一百零一條 (條件成就或不成就之擬制)因條件成就而受不利益之當事人,如以不正當行為阻其條件之成就者,視為條件已成就。因條件成就而受利益之當事人,如以不正當行為促其條件之成就者,視為條件不成就。第一百零二條 (附期限法律行為之要件及效力)附始期之法律行為,於期限屆至時,發生效力。附終期之法律行為,於期限屆滿時,失其效力。第一百條之規定,於前二項情形準用之。第五節 代理.第一百零三條 (代理行為之要件及效力)代理人於代理許可權內,以本人名義所為之意思表示,直接對本人發生效力。前項規定,於應向本人為意思表示,而向其代理人為之者準用之。第一百零四條 (代理人之能力)代理人所為或所受意思表示之效力,不因其為限制行為能力人而受影響。第一百零五條 (代理行為之瑕疵)代理人之意思表示,因其意思欠缺、被詐欺、被脅迫,或明知其事情或可得而知其事情,致其效力受影響時,其事實之有無,應就代理人決之。但代理人之代理權係以法律行為授與者,其意思表示,如依照本人所指示之意思而為時,其事實之有無,應就本人決之。第一百零六條 (自己代理與雙方代理之禁止)代理人非經本人之許諾,不得為本人與自己之法律行為,亦不得既為第三人之代理人,而為本人與第三人之法律行為。但其法律行為,係專履行債務者,不在此限。第一百零七條 (代理權之限制及撤回)代理權之限制及撤回,不得以之對抗善意第三人。但第三人因過失而不知其事實者,不在此限。第一百零八條 (代理權之消滅與撤回)代理權之消滅,依其所由授與之法律關係定之。代理權,得於其所由授與之法律關係存續中撤回之。但依該法律關係之性質不得撤回者,不在此限。第一百零九條 (授權書交還義務)代理權消滅或撤回時,代理人須將授權書交還於授權者,不得留置。第一百十條 (無權代理之責任)無代理權人,以他人之代理人名義所為之法律行為,對於善意之相對人,負損害賠償之責。第六節 無效及撤銷.第一百十一條 (一部無效之效力)法律行為之一部分無效者,全部皆為無效。但除去該部分亦可成立者,則其他部分,仍為有效。第一百十二條 (無效行為之轉換)無效之法律行為,若具備他法律行為之要件,並因其情形,可認當事人若知其無效,即欲為他法律行為者,其他法律行為,仍為有效。第一百十三條 (無效行為當事人之責任)無效法律行為之當事人,於行為當時知其無效,或可得而知者,應負回復原狀或損害賠償之責任。第一百十四條 (撤銷之自始無效)法律行為經撤銷者,視為自始無效。當事人知其得撤銷或可得而知者,其法律行為撤銷時,準用前條之規定。第一百十五條 (承認之溯及效力)經承認之法律行為,如無特別訂定,溯及為法律行為時發生效力。第一百十六條 (撤銷及承認之方法)撤銷及承認,應以意思表示為之。如相對人確定者,前項意思表示,應向相對人為之。第一百十七條 (同意或拒絕之方法)法律行為須得第三人之同意始生效力者,其同意或拒絕,得向當事人之一方為之。第一百十八條 (無權處分)無權利人就權利標的物所為之處分,經有權利人之承認始生效力。無權利人就權利標的物為處分後,取得其權利者,其處分自始有效。但原權利人或第三人已取得之利益,不因此而受影響。前項情形,若數處分相牴觸時,以其最初之處分為有效。第五章 期日及期間.第一百十九條 (本章規定之適用範圍)法令、審判或法律行為所定之期日及期間,除有特別訂定外,其計算依本章之規定。第一百二十條 (期間之起算)以時定期間者,即時起算。以日、星期、月或年定期間者,其始日不算入。第一百二十一條 (期間之終止)以日、星期、月或年定期間者,以期間末日之終止,為期間之終止。期間不以星期、月或年之始日起算者,以最後之星期、月或年與起算日相當日之前一日,為期間之末日。但以月或年定期間,於最後之月,無相當日者,以其月之末日,為期間之末日。第一百二十二條 (期間終止之延長)於一定期日或期間內,應為意思表示或給付者,其期日或其期間之末日,為星期日、紀念日或其他休息日時,以其休息日之次日代之。第一百二十三條 (連續或非連續期間之計演算法)稱月或年者,依曆計算。月或年非連續計算者,每月為三十日,每年為三百六十五日。第一百二十四條 (年齡之計算)年齡自出生之日起算。出生之月、日無從確定時,推定其為七月一日出生。知其出生之月,而不知出生之日者,推定其為該月十五日出生。第六章 消滅時效.第一百二十五條 (一般時效期間)請求權,因十五年間不行使而消滅。但法律所定期間較短者,依其規定。第一百二十六條 (五年之短期時效期間)利息、紅利、租金、贍養費、退職金及其他一年或不及一年之定期給付債權,其各期給付請求權,因五年間不行使而消滅。第一百二十七條 (二年之短期時效期間)左列各款請求權,因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一、旅店、飲食店及娛樂場之住宿費、飲食費、座費、消費物之代價及其墊款。二、運送費及運送人所墊之款。三、以租賃動產為營業者之租價。四、醫生、藥師、看護生之診費、藥費、報酬及其墊款。五、律師、會計師、公證人之報酬及其墊款。六、律師、會計師、公證人所收當事人物件之交還。七、技師、承攬人之報酬及其墊款。八、商人、製造人、手工業人所供給之商品及產物之代價。第一百二十八條 (消滅時效之起算)消滅時效,自請求權可行使時起算。以不行為為目的之請求權,自為行為時起算。第一百二十九條 (消滅時效中斷之事由)消滅時效,因左列事由而中斷:一、請求。二、承認。三、起訴。左列事項,與起訴有同一效力:一、依督促程式,聲請發支付命令。二、聲請調解或提付仲裁。三、申報和解債權或破產債權。四、告知訴訟。五、開始執行行為或聲請強制執行。第一百三十條 (不起訴視為不中斷)時效因請求而中斷者,若於請求後六個月內不起訴,視為不中斷。第一百三十一條 (因訴之撤回或駁回而視為不中斷)時效因起訴而中斷者,若撤回其訴,或因不合法而受駁回之裁判,其裁判確定,視為不中斷。第一百三十二條 (因送達支付命令而中斷時效之限制)時效因聲請發支付命令而中斷者,若撤回聲請,或受駁回之裁判,或支付命令失其效力時,視為不中斷。第一百三十三條 (因聲請調解提付仲裁而中斷時效之限制)時效因聲請調解或提付仲裁而中斷者,若調解之聲請經撤回、被駁回、調解不成立或仲裁之請求經撤回、仲裁不能達成判斷時,視為不中斷。第一百三十四條 (因申報和解或破產債權而中斷時效之限制)時效因申報和解債權或破產債權而中斷者,若債權人撤回其申報時,視為不中斷。第一百三十五條 (因告知訴訟而中斷時效之限制)時效因告知訴訟而中斷者,若於訴訟終結後,六個月內不起訴,視為不中斷。第一百三十六條 (因執行而中斷時效之限制)時效因開始執行行為而中斷者,若因權利人之聲請,或法律上要件之欠缺而撤銷其執行處分時,視為不中斷。時效因聲請強制執行而中斷者,若撤回其聲請,或其聲請被駁回時,視為不中斷。第一百三十七條 (時效中斷及於時之效力)時效中斷者,自中斷之事由終止時,重行起算。因起訴而中斷之時效,自受確定判決,或因其他方法訴訟終結時,重行起算。經確定判決或其他與確定判決有同一效力之執行名義所確定之請求權,其原有消滅時效期間不滿五年者,因中斷而重行起算之時效期間為五年。第一百三十八條 (時效中斷及於人之效力)時效中斷,以當事人、繼承人、受讓人之間為限,始有效力。第一百三十九條 (時效因事變而不完成)時效之期間終止時,因天災或其他不可避之事變,致不能中斷其時效者,自其妨礙事由消滅時起,一個月內,其時效不完成。第一百四十條 (時效因繼承人、管理人未確定而不完成)屬於繼承財產之權利或對於繼承財產之權利,自繼承人確定或管理人選定或破產之宣告時起,六個月內,其時效不完成。第一百四十一條 (時效因欠缺法定代理人而不完成)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之權利,於時效期間終止前六個月內,若無法定代理人者,自其成為行為能力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就職時起,六個月內,其時效不完成。第一百四十二條 (因法定代理關係存在而不完成)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對於其法定代理人之權利,以代理關係消滅後一年內,其時效不完成。第一百四十三條 (因夫妻關係存在而不完成)夫對於妻或妻對於夫之權利,於婚姻關係消滅後一年內,其時效不完成。第一百四十四條 (時效完成之效力-發生抗辯權)時效完成後,債務人得拒絕給付。請求權已經時效消滅,債務人仍為履行之給付者,不得以不知時效為理由,請求返還;其以契約承認該債務或提出擔保者亦同。第一百四十五條 (附有擔保物權之請求權時效完成之效力)以抵押權、質權或留置權擔保之請求權,雖經時效消滅,債權人仍得就其抵押物、質物或留置物取償。前項規定,於利息及其他定期給付之各期給付請求權,經時效消滅者,不適用之。第一百四十六條 (主權利時效完成效力所及範圍)主權利因時效消滅者,其效力及於從權利。但法律有特別規定者,不在此限。第一百四十七條 (伸縮時效期間及拋棄時效利益之禁止)時效期間,不得以法律行為加長或減短之,並不得預先拋棄時效之利益。第七章 權利之行使.第一百四十八條 (權利行使之界限)權利之行使,不得違反公共利益,或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依誠實及信用方法。第一百四十九條 (正當防衛)對於現時不法之侵害,為防衛自己或他人之權利所為之行為,不負損害賠償之責。但已逾越必要程度者,仍應負相當賠償之責。第一百五十條 (緊急避難)因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體、自由或財產上急迫之危險所為之行為,不負損害賠償之責。但以避免危險所必要,並未逾越危險所能致之損害程度者為限。前項情形,其危險之發生,如行為人有責任者,應負損害賠償之責。第一百五十一條 (自助行為)為保護自己權利,對於他人之自由或財產施以拘束、押收或毀損者,不負損害賠償之責。但以不及受法院或其他有關機關援助,並非於其時為之,則請求權不得實行或其實行顯有困難者為限。第一百五十二條 (自助行為人之義務及責任)依前條之規定,拘束他人自由或押收他人財產者,應即時向法院聲請處理。前項聲請被駁回或其聲請遲延者,行為人應負損害賠償之責。
384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84
民法第三編物權 (民國96年)
1
第一章 通則.第七百五十七條 (物權法定主義)物權,除本法或其他法律有規定外,不得創設。第七百五十八條 (設權登記-登記生效要件主義)不動產物權,依法律行為而取得、設定、喪失及變更者,非經登記,不生效力。第七百五十九條 (宣示登記-相對登記主義)因繼承、強制執行、公用徵收或法院之判決,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非經登記,不得處分其物權。第七百六十條 (不動產物權之要式性)不動產物權之移轉或設定,應以書面為之。第七百六十一條 (動產物權之讓與方法-交付、簡易交付、佔有改定、指示交付)動產物權之讓與,非將動產交付,不生效力。但受讓人已佔有動產者,於讓與合意時,即生效力。讓與動產物權,而讓與人仍繼續佔有動產者,讓與人與受讓人間,得訂立契約,使受讓人因此取得間接佔有,以代交付。讓與動產物權,如其動產由第三人佔有時,讓與人得以對於第三人之返還請求權,讓與於受讓人,以代交付。第七百六十二條 (物權之消滅-所有權與他物權混同)同一物之所有權及其他物權,歸屬於一人者,其他物權因混同而消滅。但其他物權之存續,於所有人或第三人有法律上之利益者,不在此限。第七百六十三條 (物權之消滅-所有權以外物權之混同)所有權以外之物權及以該物權為標的物之權利,歸屬於一人者,其權利因混同而消滅。前條但書之規定,於前項情形準用之。第七百六十四條 (物權之消滅-拋棄)物權,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因拋棄而消滅。第二章 所有權.第一節 通則.第七百六十五條 (所有權之權能)所有人於法令限制之範圍內,得自由使用、收益、處分其所有物,並排除他人之干涉。第七百六十六條 (所有人之收益權)物之成分及其天然孳息,於分離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仍屬於其物之所有人。第七百六十七條 (所有權之保護-物上請求權)所有人對於無權佔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有妨害其所有權之虞者,得請求防止之。第七百六十八條 (動產所有權之取得時效)以所有之意思,五年間和平公然佔有他人之動產者,取得其所有權。第七百六十九條 (不動產之一般取得時效)以所有之意思,二十年間和平繼續佔有他人未登記之不動產者,得請求登記為所有人。第七百七十條 (不動產之特別取得時效)以所有之意思,十年間和平繼續佔有他人未登記之不動產,而其佔有之始為善意並無過失者,得請求登記為所有人。第七百七十一條 (取得時效之中斷)佔有人自行中止佔有,或變為不以所有之意思而佔有,或其佔有為他人侵奪者,其所有權之取得時效中斷。但依第九百四十九條或第九百六十二條之規定,回復其佔有者,不在此限。第七百七十二條 (所有權以外財產權取得時效之準用)前四條之規定,於所有權以外財產權之取得準用之。第二節 不動產所有權.第七百七十三條 (土地所有權之範圍)土地所有權,除法令有限制外,於其行使有利益之範圍內,及於土地之上下,如他人之干涉,無礙其所有權之行使者,不得排除之。第七百七十四條 (鄰地損害之防免)土地所有人經營工業及行使其他之權利,應注意防免鄰地之損害。第七百七十五條 (自然流水之排水權及承水義務)由高地自然流至之水,低地所有人不得妨阻。由高地自然流至之水,而為低地所必需者,高地所有人縱因其土地之必要,不得防堵其全部。第七百七十六條 (蓄水等工作物破潰阻塞之修繕疏通或預防)土地因蓄水、排水或引水所設之工作物破潰、阻塞,致損害及於他人之土地或有致損害之虞者,土地所有人應以自己之費用,為必要之修繕、疏通或預防。但其費用之負擔,另有習慣者,從其習慣。第七百七十七條 (使雨水直注相鄰不動產之禁止)土地所有人不得設定屋簷或其他工作物,使雨水直注於相鄰之不動產。第七百七十八條 (高地所有人之疏水權)水流如因事變在低地阻塞,高地所有人得以自己之費用,為必要疏通之工事。但其費用之負擔,另有習慣者,從其習慣。第七百七十九條 (土地所有人之過水權-人工排水)高地所有人因使浸水之地乾涸,或排洩家用、農工業用之水以至河渠或溝道,得使其水透過低地。但應擇於低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之。前項情形,高地所有人對於低地所受之損害,應支付償金。第七百八十條 (他人過水工作物使用權)土地所有人因使其土地之水透過,得使用高地或低地所有人所設之工作物。但應按其受益之程度負擔該工作物設定及儲存之費用。第七百八十一條 (水流地所有人之自由用水權)水源地、井、溝渠及其他水流地之所有人,得自由使用其水。但有特別習慣者,不在此限。第七百八十二條 (用水權人之物上請求權)水源地或井之所有人,對於他人因工事杜絕、減少或汙穢其水者,得請求損害賠償,如其水為飲用或利用土地所必要者,並得請求回復原狀。但不能回復原狀者,不在此限。第七百八十三條 (使用鄰地餘水之用水權)土地所有人因其家用或利用土地所必要,非以過鉅之費用及勞力不能得水者,得支付償金,對鄰地所有人,請求給與有餘之水。第七百八十四條 (水流地所有人變更水流或寬度之限制)水流地所有人,如對岸之土地屬於他人時,不得變更其水流或寬度。兩岸之土地,均屬於水流地所有人者,其所有人得變更其水流或寬度。但應留下游自然之水路。前二項情形,如另有習慣者,從其習慣。第七百八十五條 (堰之設定與利用)水流地所有人,有設堰之必要者,得使其堰附著於對岸。但對於因此所生之損害,應支付償金。對岸地所有人,如水流地之一部屬於其所有者,得使用前項之堰。但應按其受益之程度,負擔該堰設定及儲存之費用。前二項情形,如另有習慣者,從其習慣。第七百八十六條 (管線安設權)土地所有人非透過他人之土地,不能安設電線、水管、煤氣管或其他筒管,或雖能安設而需費過鉅者,得透過他人土地之上下而安設之。但應擇其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之,並應支付償金。依前項之規定,安設電線、水管、煤氣管或其他筒管後,如情事有變更時,他土地所有人得請求變更其安設。前項變更安設之費用,由土地所有人負擔。但另有習慣者,從其習慣。第七百八十七條 (袋地所有人之必要通行權)土地因與公路無適宜之聯絡,致不能為通常使用者,土地所有人得通行周圍地以至公路。但對於通行地因此所受之損害,應支付償金。前項情形,有通行權人應於通行必要之範圍內,擇其周圍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之。第七百八十八條 (開路通行權)有通行權人於必要時,得開設道路。但對於通行地因此所受之損害,應支付償金。第七百八十九條 (通行權之限制)因土地一部之讓與或分割,致有不通公路之土地者,不通公路土地之所有人,因至公路,僅得通行受讓人或讓與人或他分割人之所有地。前項情形,有通行權人,無須支付償金。第七百九十條 (土地之禁止侵入與例外)土地所有人得禁止他人侵入其地內。但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一、他人有通行權者。二、依地方習慣,任他人入其未設圍障之田地、牧場、山林刈取雜草、採取枯枝、枯幹,或採集野生物,或放牧牲畜者。第七百九十一條 (因尋查取回物品或動物之允許侵入)土地所有人遇他人之物品或動物偶至其地內者,應許該物品或動物之佔有人或所有人入其地內,尋查取回。前項情形,土地所有人受有損害者,得請求賠償。於未受賠償前,得留置其物品或動物。第七百九十二條 (鄰地使用權)土地所有人因鄰地所有人在其疆界或近旁,營造或修繕建築物,有使用其土地之必要,應許鄰地所有人使用其土地。但因而受損害者,得請求償金。第七百九十三條 (氣響侵入之禁止)土地所有人於他人之土地有煤氣、蒸氣、臭氣、煙氣、熱氣、灰屑、喧囂、振動及其他與此相類者侵入時,得禁止之。但其侵入輕微,或按土地形狀、地方習慣認為相當者,不在此限。第七百九十四條 (損害鄰地地基或工作物危險之預防義務)土地所有人開掘土地或為建築時,不得因此使鄰地之地基動搖或發生危險,或使鄰地之工作物受其損害。第七百九十五條 (工作物傾倒危險之預防)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之全部或一部有傾倒之危險,致鄰地有受損害之虞者,鄰地所有人得請求為必要之預防。第七百九十六條 (越界建屋之異議)土地所有人建築房屋逾越疆界者,鄰地所有人如知其越界而不即提出異議,不得請求移去或變更其建築物。但得請求土地所有人,以相當之價額,購買越界部分之土地;如有損害,並得請求賠償。第七百九十七條 (竹木枝根越界之刈除)土地所有人遇鄰地竹木之枝根,有逾越疆界者,得向竹木所有人,請求於相當期間內刈除之。竹木所有人不於前項期間內刈除者,土地所有人得刈除越界之枝根。越界竹木之枝根,如於土地之利用無妨害者,不適用前二項之規定。第七百九十八條 (鄰地之果實獲得權)果實自落於鄰地者,視為屬於鄰地。但鄰地為公用地者,不在此限。第七百九十九條 (建築物之區分所有)數人區分一建築物而各有其一部者,該建築物及其附屬物之共同部分,推定為各所有人之共有。其修繕費及其他負擔,由各所有人按其所有部分之價值分擔之。第八百條 (他人正中宅門之使用)前條情形,其一部分之所有人,有使用他人正中宅門之必要者,得使用之。但另有特約或另有習慣者,從其特約或習慣。因前項使用,致所有人受損害者,應支付償金。第三節 動產所有權.第八百零一條 (善意受讓)動產之受讓人佔有動產,而受關於佔有規定之保護者,縱讓與人無移轉所有權之權利,受讓人仍取得其所有權。第八百零二條 (無主物之先佔)以所有之意思,佔有無主之動產者,取得其所有權。第八百零三條 (遺失物拾得人之揭示報告義務)拾得遺失物者,應通知其所有人。不知所有人或所有人所在不明者,應為招領之揭示,或報告警署或自治機關,報告時,應將其物一併交存。第八百零四條 (揭示後無人認領之處置-交存遺失物)拾得物經揭示後,所有人不於相當期間認領者,拾得人應報告警署或自治機關,並將其物交存。第八百零五條 (認領之期限、費用及報酬之請求)遺失物拾得後六個月內,所有人認領者,拾得人或警署或自治機關,於揭示及保管費受償還後,應將其物返還之。前項情形,拾得人對於所有人,得請求其物價值十分三之報酬。第八百零六條 (遺失物之拍賣)如拾得物有易於腐壞之性質,或其保管需費過鉅者,警署或自治機關得拍賣之,而存其價金。第八百零七條 (逾期未認領之遺失物之歸屬-拾得人取得所有權)遺失物拾得後六個月內,所有人未認領者,警署或自治機關,應將其物或其拍賣所得之價金,交與拾得人,歸其所有。第八百零八條 (埋藏物之發現)發見埋藏物而佔有者,取得其所有權。但埋藏物係在他人所有之動產或不動產中發見者,該動產或不動產之所有人與發見人,各取得埋藏物之半。第八百零九條 (有學術價值埋藏物之歸屬)發見之埋藏物,足供學術、藝術、考古或歷史之資料者,其所有權之歸屬,依特別法之規定。第八百一十條 (漂流物或沈沒物之拾得)拾得漂流物或沈沒品者,適用關於拾得遺失物之規定。第八百一十一條 (不動產之附合)動產因附合而為不動產之重要成分者,不動產所有人,取得動產所有權。第八百一十二條 (動產之附合)動產與他人之動產附合,非毀損不能分離,或分離需費過鉅者,各動產所有人,按其動產附合時之價值,共有合成物。前項附合之動產,有可視為主物者,該主物所有人,取得合成物之所有權。第八百一十三條 (混合)動產與他人之動產混合,不能識別或識別需費過鉅者,準用前條之規定。第八百一十四條 (加工)加工於他人之動產者,其加工物之所有權,屬於材料所有人。但因加工所增之價值顯逾材料之價值者,其加工物之所有權,屬於加工人。第八百一十五條 (添附之效果-其他權利之同消滅)依前四條之規定,動產之所有權消滅者,該動產上之其他權利,亦同消滅。第八百一十六條 (添附之效果-補償請求)因前五條之規定,喪失權利而受損害者,得依關於不當得利之規定,請求償金。第四節 共有.第八百一十七條 (分別共有-共有人及應有部分)數人按其應有部分,對於一物有所有權者,為共有人。各共有人之應有部分不明者,推定其為均等。第八百一十八條 (共有人之使用收益權)各共有人按其應有部分,對於共有物之全部,有使用、收益之權。第八百一十九條 (應有部分及共有物之處分)各共有人得自由處分其應有部分。共有物之處分、變更及設定負擔,應得共有人全體之同意。第八百二十條 (共有物之管理)共有物,除契約另有訂定外,由共有人共同管理之。共有物之簡易修繕及其他儲存行為,得由各共有人單獨為之。共有物之改良,非經共有人過半數並其應有部分合計已過半數者之同意,不得為之。第八百二十一條 (共有人對第三人之權利)各共有人對於第三人,得就共有物之全部為本於所有權之請求。但回復共有物之請求,僅得為共有人全體之利益為之。第八百二十二條 (共有物費用之分擔)共有物之管理費及其他擔負,除契約另有訂定外,應由各共有人按其應有部分分擔之。共有人中之一人,就共有物之擔負為支付,而逾其所應分擔之部分者,對於其他共有人,得按其各應分擔之部分,請求償還。第八百二十三條 (共有物之分割與限制)各共有人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在此限。前項契約所定不分割之期限,不得逾五年;逾五年者,縮短為五年。第八百二十四條 (共有物分割之方法)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聲請,命為左列之分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二、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以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第八百二十五條 (分得物之擔保責任)各共有人對於他共有人因分割而得之物,按其應有部分,負與出賣人同一之擔保責任。第八百二十六條 (所得物與共有物證書之保管)共有物分割後,各分割人應儲存其所得物之證書。共有物分割後,關於共有物之證書,歸取得最大部分之人儲存之;無取得最大部分者,由分割人協議定之;不能協議決定者,得聲請法院指定之。各分割人,得請求使用他分割人所儲存之證書。第八百二十七條 (公同共有人及其權利)依法律規定或依契約,成一公同關係之數人,基於其公同關係而共有一物者,為公同共有人。各公同共有人之權利,及於公同共有物之全部。第八百二十八條 (公同共有人之權利義務與公同共有物之處分)公同共有人之權利、義務,依其公同關係所由規定之法律或契約定之。除前項之法律或契約另有規定外,公同共有物之處分,及其他之權利行使,應得公同共有人全體之同意。第八百二十九條 (公同共有物分割之限制)公同關係存續中,各公同共有人,不得請求分割其公同共有物。第八百三十條 (公同共有關係之消滅與公同共有物之分割方法)公同共有之關係,自公同關係終止,或因公同共有物之讓與而消滅。公同共有物分割之方法,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依關於共有物分割之規定。第八百三十一條 (準共有)本節規定,於所有權以外之財產權,由數人共有或公同共有者準用之。第三章 地上權.第八百三十二條 (地上權之意義)稱地上權者,謂以在他人土地上有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或竹木為目的而使用其土地之權。第八百三十三條 (相鄰關係規定之準用)第七百七十四條至第七百九十八條之規定,於地上權人間,或地上權人與土地所有人間準用之。第八百三十四條 (地上權之拋棄)地上權未定有期限者,地上權人得隨時拋棄其權利。但另有習慣者,不在此限。前項拋棄,應向土地所有人以意思表示為之。第八百三十五條 (地上權拋棄時應盡之義務)有支付地租之訂定者,其地上權人拋棄權利時,應於一年前通知土地所有人,或支付未到支付期之一年分地租。第八百三十六條 (地上權之撤銷)地上權人積欠地租達二年之總額者,除另有習慣外,土地所有人,得撤銷其地上權。前項撤銷,應向地上權人以意思表示為之。第八百三十七條 (租金減免請求之限制)地上權人縱因不可抗力,妨礙其土地之使用,不得請求免除或減少租金。第八百三十八條 (地上權之讓與)地上權人得將權利讓與他人。但契約另有訂定或另有習慣者,不在此限。第八百三十九條 (工作物及竹木之取回權)地上權消滅時,地上權人得取回其工作物及竹木。但應回復土地原狀。前項情形,土地所有人以時價購買其工作物或竹木者,地上權人不得拒絕。第八百四十條 (建築物之補償)地上權人之工作物為建築物者,如地上權因存續期間屆滿而消滅,土地所有人應按該建築物之時價為補償。但契約另有訂定者,從其訂定。土地所有人於地上權存續期間屆滿前,得請求地上權人於建築物可得使用之期限內,延長地上權之期間。地上權人拒絕延長者,不得請求前項之補償。第八百四十一條 (地上權之永續性)地上權不因工作物或竹木之滅失而消滅。第四章 永佃權.第八百四十二條 (永佃權之定義及租賃之擬制)稱永佃權者,謂支付佃租永久在他人土地上為耕作或牧畜之權。永佃權之設定,定有期限者,視為租賃,適用關於租賃之規定。第八百四十三條 (永佃權之讓與)永佃權人得將其權利讓與他人。第八百四十四條 (佃租之減免)永佃權人因不可抗力,致其收益減少或全無者,得請求減少或免除佃租。第八百四十五條 (撤佃-出租)永佃權人不得將土地出租於他人。永佃權人違反前項之規定者,土地所有人得撤佃。第八百四十六條 (撤佃-欠租)永佃權人積欠地租達二年之總額者,除另有習慣外,土地所有人得撤佃。第八百四十七條 (撤佃之方法)前二條之撤佃,應向永佃權人以意思表示為之。第八百四十八條 (工作物及竹木取回規定之準用)第八百三十九條之規定,於永佃權準用之。第八百四十九條 (永佃權受讓人之地租償還責任)永佃權人讓與其權利於第三人者,所有前永佃權人對於土地所有人所欠之租額,由該第三人負償還之責。第八百五十條 (相鄰關係規定之準用)第七百七十四條至第七百九十八條之規定,於永佃權人間或永佃權人與土地所有人間準用之。第五章 地役權.第八百五十一條 (地役權之意義)稱地役權者,謂以他人土地供自己土地便宜之用之權。第八百五十二條 (取得時效)地役權以繼續並表見者為限,因時效而取得。第八百五十三條 (地役權之從屬性)地役權,不得由需役地分離而為讓與,或為其他權利之標的物。第八百五十四條 (地役權人之必要行為權)地役權人因行使或維持其權利,得為必要之行為。但應擇於供役地損害最少之處所及方法為之。第八百五十五條 (設定之維持及使用)地役權人因行使權利而為設定者,有維持其設定之義務。供役地所有人得使用前項之設定。但有礙地役權之行使者,不在此限。前項情形,供役地所有人,應按其受益之程度,分擔維持其設定之費用。第八百五十六條 (地役權之不可分性-需役地之分割)需役地經分割者,其地役權為各部分之利益,仍為存續。但地役權之行使,依其性質祇關於需役地之一部分者,僅就該部分仍為存續。第八百五十七條 (地役權之不可分性-供役地之分割)供役地經分割者,地役權就其各部分,仍為存續。但地役權之行使,依其性質祇關於供役地之一部分者,僅對於該部分仍為存續。第八百五十八條 (地役權人之物上請求權)第七百六十七條之規定,於地役權準用之。第八百五十九條 (地役權之宣告消滅)地役權無存續之必要時,法院因供役地所有人之聲請,得宣告地役權消滅。第六章 抵押權.第一節 普通抵押權.第八百六十條 (抵押權之定義)稱普通抵押權者,謂債權人對於債務人或第三人不移轉佔有而供其債權擔保之不動產,得就該不動產賣得價金優先受償之權。第八百六十一條 (抵押權之擔保範圍)抵押權所擔保者為原債權、利息、遲延利息、違約金及實行抵押權之費用。但契約另有約定者,不在此限。得優先受償之利息、遲延利息、一年或不及一年定期給付之違約金債權,以於抵押權人實行抵押權聲請強制執行前五年內發生及於強制執行程式中發生者為限。第八百六十二條 (抵押權效力及於標的物之範圍-從物及從權利)抵押權之效力,及於抵押物之從物與從權利。第三人於抵押權設定前,就從物取得之權利,不受前項規定之影響。以建築物為抵押者,其附加於該建築物而不具獨立性之部分,亦為抵押權效力所及。但其附加部分為獨立之物,如係於抵押權設定後附加者,準用第八百七十七條之規定。第八百六十二條之一抵押物滅失之殘餘物,仍為抵押權效力所及。抵押物之成分非依物之通常用法而分離成為獨立之動產者,亦同。前項情形,抵押權人得請求佔有該殘餘物或動產,並依質權之規定,行使其權利。第八百六十三條 (抵押權效力及於標的物之範圍-天然孳息)抵押權之效力,及於抵押物扣押後自抵押物分離,而得由抵押人收取之天然孳息。第八百六十四條 (抵押權效力及於標的物之範圍-法定孳息)抵押權之效力,及於抵押物扣押後抵押人就抵押物得收取之法定孳息。但抵押權人非以扣押抵押物之事情,通知應清償法定孳息之義務人,不得與之對抗。第八百六十五條 (抵押權之順位)不動產所有人因擔保數債權,就同一不動產設定數抵押權者,其次序依登記之先後定之。第八百六十六條 (地上權或其他物權之設定)不動產所有人設定抵押權後,於同一不動產上,得設定地上權或其他以使用收益為目的之物權,或成立租賃關係。但其抵押權不因此而受影響。前項情形,抵押權人實行抵押權受有影響者,法院得除去該權利或終止該租賃關係後拍賣之。不動產所有人設定抵押權後,於同一不動產上,成立第一項以外之權利者,準用前項之規定。第八百六十七條 (抵押不動產之讓與及其效力)不動產所有人設定抵押權後,得將不動產讓與他人。但其抵押權不因此而受影響。第八百六十八條 (不可分性-抵押物分割)抵押之不動產,如經分割或讓與其一部,或擔保一債權之數不動產而以其一讓與他人者,其抵押權不因此而受影響。第八百六十九條 (不可分性-債權分割)以抵押權擔保之債權,如經分割或讓與其一部者,其抵押權不因此而受影響。前項規定,於債務分割或承擔其一部時適用之。第八百七十條 (抵押權之從屬性)抵押權,不得由債權分離而為讓與,或為其他債權之擔保。第八百七十條之一 (抵押權次序之調整)同一抵押物有多數抵押權者,抵押權人得以下列方法調整其可優先受償之分配額。但他抵押權人之利益不受影響:一、為特定抵押權人之利益,讓與其抵押權之次序。二、為特定後次序抵押權人之利益,拋棄其抵押權之次序。三、為全體後次序抵押權人之利益,拋棄其抵押權之次序。前項抵押權次序之讓與或拋棄,非經登記,不生效力。並應於登記前,通知債務人、抵押人及共同抵押人。因第一項調整而受利益之抵押權人,亦得實行調整前次序在先之抵押權。調整優先受償分配額時,其次序在先之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如有第三人之不動產為同一債權之擔保者,在因調整後增加負擔之限度內,以該不動產為標的物之抵押權消滅。但經該第三人同意者,不在此限。第八百七十條之二 (抵押權次序之調整)調整可優先受償分配額時,其次序在先之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有保證人者,於因調整後所失優先受償之利益限度內,保證人免其責任。但經該保證人同意調整者,不在此限。第八百七十一條 (抵押權之保全-抵押物價值減少之防止)抵押人之行為,足使抵押物之價值減少者,抵押權人得請求停止其行為。如有急迫之情事,抵押權人得自為必要之保全處分。因前項請求或處分所生之費用,由抵押人負擔。其受償次序優先於各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第八百七十二條 (抵押權之保全-抵押物價值減少之補救)抵押物之價值因可歸責於抵押人之事由致減少時,抵押權人得定相當期限,請求抵押人回復抵押物之原狀,或提出與減少價額相當之擔保。抵押人不於前項所定期限內,履行抵押權人之請求時,抵押權人得定相當期限請求債務人提出與減少價額相當之擔保。屆期不提出者,抵押權人得請求清償其債權。抵押人為債務人時,抵押權人得不再為前項請求,逕行請求清償其債權。抵押物之價值因不可歸責於抵押人之事由致減少者,抵押權人僅於抵押人因此所受利益之限度內,請求提出擔保。第八百七十三條 (抵押權之實行)抵押權人,於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者,得聲請法院,拍賣抵押物,就其賣得價金而受清償。第八百七十三條之一約定於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為清償時,抵押物之所有權移屬於抵押權人者,非經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抵押權人請求抵押人為抵押物所有權之移轉時,抵押物價值超過擔保債權部分,應返還抵押人;不足清償擔保債權者,仍得請求債務人清償。抵押人在抵押物所有權移轉於抵押權人前,得清償抵押權擔保之債權,以消滅該抵押權。第八百七十三條之二 (實行抵押權之效果)抵押權人實行抵押權者,該不動產上之抵押權,因抵押物之拍賣而消滅。前項情形,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有未屆清償期者,於抵押物拍賣得受清償之範圍內,視為到期。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未定清償期或清償期尚未屆至,而拍定人或承受抵押物之債權人宣告願在拍定或承受之抵押物價額範圍內清償債務,經抵押權人同意者,不適用前二項之規定。第八百七十四條 (抵押物賣得價金之分配次序)抵押物賣得之價金,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按各抵押權成立之次序分配之。其次序相同者,依債權額比例分配之。第八百七十五條 (共同抵押)為同一債權之擔保,於數不動產上設定抵押權,而未限定各個不動產所負擔之金額者,抵押權人得就各個不動產賣得之價金,受債權全部或一部之清償。第八百七十五條之一為同一債權之擔保,於數不動產上設定抵押權,抵押物全部或部分同時拍賣時,拍賣之抵押物中有為債務人所有者,抵押權人應先就該抵押物賣得之價金受償。第八百七十五條之二 (內部分擔擔保債權金額之計算方式)為同一債權之擔保,於數不動產上設定抵押權者,各抵押物對債權分擔之金額,依下列規定計算之:一、未限定各個不動產所負擔之金額時,依各抵押物價值之比例。二、已限定各個不動產所負擔之金額時,依各抵押物所限定負擔金額之比例。三、僅限定部分不動產所負擔之金額時,依各抵押物所限定負擔金額與未限定負擔金額之各抵押物價值之比例。計算前項第二款、第三款分擔金額時,各抵押物所限定負擔金額較抵押物價值為高者,以抵押物之價值為準。第八百七十五條之三為同一債權之擔保,於數不動產上設定抵押權者,在抵押物全部或部分同時拍賣,而其賣得價金超過所擔保之債權額時,經拍賣之各抵押物對債權分擔金額之計算,準用前條之規定。第八百七十五條之四為同一債權之擔保,於數不動產上設定抵押權者,在各抵押物分別拍賣時,適用下列規定:一、經拍賣之抵押物為債務人以外之第三人所有,而抵押權人就該抵押物賣得價金受償之債權額超過其分擔額時,該抵押物所有人就超過分擔額之範圍內,得請求其餘未拍賣之其他第三人償還其供擔保抵押物應分擔之部分,並對該第三人之抵押物,以其分擔額為限,承受抵押權人之權利。但不得有害於該抵押權人之利益。二、經拍賣之抵押物為同一人所有,而抵押權人就該抵押物賣得價金受償之債權額超過其分擔額時,該抵押物之後次序抵押權人就超過分擔額之範圍內,對其餘未拍賣之同一人供擔保之抵押物,承受實行抵押權人之權利。但不得有害於該抵押權人之利益。第八百七十六條 (法定地上權)設定抵押權時,土地及其土地上之建築物,同屬於一人所有,而僅以土地或僅以建築物為抵押者,於抵押物拍賣時,視為已有地上權之設定,其地租、期間及範圍由當事人協議定之。不能協議者,得聲請法院以判決定之。設定抵押權時,土地及其土地上之建築物,同屬於一人所有,而以土地及建築物為抵押者,如經拍賣,其土地與建築物之拍定人各異時,適用前項之規定。第八百七十七條 (營造建築物之併付拍賣權)土地所有人於設定抵押權後,在抵押之土地上營造建築物者,抵押權人於必要時,得於強制執行程式中聲請法院將其建築物與土地併付拍賣。但對於建築物之價金,無優先受清償之權。前項規定,於第八百六十六條第二項及第三項之情形,如抵押之不動產上,有該權利人或經其同意使用之人之建築物者,準用之。第八百七十七條之一以建築物設定抵押權者,於法院拍賣抵押物時,其抵押物存在所必要之權利得讓與者,應併付拍賣。但抵押權人對於該權利賣得之價金,無優先受清償之權。第八百七十八條 (拍賣以外其他方法處分抵押物)抵押權人於債權清償期屆滿後,為受清償,得訂立契約,取得抵押物之所有權,或用拍賣以外之方法處分抵押物。但有害於其他抵押權人之利益者,不在此限。第八百七十九條 (物上保證人之求償權)為債務人設定抵押權之第三人,代為清償債務,或因抵押權人實行抵押權致失抵押物之所有權時,該第三人於其清償之限度內,承受債權人對於債務人之債權。但不得有害於債權人之利益。債務人如有保證人時,保證人應分擔之部分,依保證人應負之履行責任與抵押物之價值或限定之金額比例定之。抵押物之擔保債權額少於抵押物之價值者,應以該債權額為準。前項情形,抵押人就超過其分擔額之範圍,得請求保證人償還其應分擔部分。第八百七十九條之一 (物上保證人之免除責任)第三人為債務人設定抵押權時,如債權人免除保證人之保證責任者,於前條第二項保證人應分擔部分之限度內,該部分抵押權消滅。第八百八十條 (時效完成後抵押權之實行)以抵押權擔保之債權,其請求權已因時效而消滅,如抵押權人於消滅時效完成後,五年間不實行其抵押權者,其抵押權消滅。第八百八十一條 (抵押權之消滅)抵押權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因抵押物滅失而消滅。但抵押人因滅失得受賠償或其他利益者,不在此限。抵押權人對於前項抵押人所得行使之賠償或其他請求權有權利質權,其次序與原抵押權同。給付義務人因故意或重大過失向抵押人為給付者,對於抵押權人不生效力。抵押物因毀損而得受之賠償或其他利益,準用前三項之規定。第二節 最高限額抵押權.第八百八十一條之一 (最高限額抵押權)稱最高限額抵押權者,謂債務人或第三人提供其不動產為擔保,就債權人對債務人一定範圍內之不特定債權,在最高限額內設定之抵押權。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以由一定法律關係所生之債權或基於票據所生之權利為限。基於票據所生之權利,除本於與債務人間依前項一定法律關係取得者外,如抵押權人係於債務人已停止支付、開始清算程式,或依破產法有和解、破產之聲請或有公司重整之聲請,而仍受讓票據者,不屬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但抵押權人不知其情事而受讓者,不在此限。第八百八十一條之二最高限額抵押權人就已確定之原債權,僅得於其約定之最高限額範圍內,行使其權利。前項債權之利息、遲延利息、違約金,與前項債權合計不逾最高限額範圍者,亦同。第八百八十一條之三 (最高限額抵押權之抵押權人與抵押人變更債權範圍或其債務人)原債權確定前,抵押權人與抵押人得約定變更第八百八十一條之一第二項所定債權之範圍或其債務人。前項變更無須得後次序抵押權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同意。第八百八十一條之四 (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原債權-確定期日)最高限額抵押權得約定其所擔保原債權應確定之期日,並得於確定之期日前,約定變更之。前項確定之期日,自抵押權設定時起,不得逾三十年。逾三十年者,縮短為三十年。前項期限,當事人得更新之。第八百八十一條之五 (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原債權-未約定確定期日)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原債權,未約定確定之期日者,抵押人或抵押權人得隨時請求確定其所擔保之原債權。前項情形,除抵押人與抵押權人另有約定外,自請求之日起,經十五日為其確定期日。第八百八十一條之六 (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債權移轉之效力)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於原債權確定前讓與他人者,其最高限額抵押權不隨同移轉。第三人為債務人清償債務者,亦同。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於原債權確定前經第三人承擔其債務,而債務人免其責任者,抵押權人就該承擔之部分,不得行使最高限額抵押權。第八百八十一條之七 (最高限額抵押權之抵押權人或債務人為法人之合併)原債權確定前,最高限額抵押權之抵押權人或債務人為法人而有合併之情形者,抵押人得自知悉合併之日起十五日內,請求確定原債權。但自合併登記之日起已逾三十日,或抵押人為合併之當事人者,不在此限。有前項之請求者,原債權於合併時確定。合併後之法人,應於合併之日起十五日內通知抵押人,其未為通知致抵押人受損害者,應負賠償責任。前三項之規定,於第三百零六條或法人分割之情形,準用之。第八百八十一條之八 (單獨讓與最高限額抵押權之方式)原債權確定前,抵押權人經抵押人之同意,得將最高限額抵押權之全部或分割其一部讓與他人。原債權確定前,抵押權人經抵押人之同意,得使他人成為最高限額抵押權之共有人。第八百八十一條之九 (最高限額抵押權之共有)最高限額抵押權為數人共有者,各共有人按其債權額比例分配其得優先受償之價金。但共有人於原債權確定前,另有約定者,從其約定。共有人得依前項按債權額比例分配之權利,非經共有人全體之同意,不得處分。但已有應有部分之約定者,不在此限。第八百八十一條之十 (共同最高限額抵押權原債權均歸於確定)為同一債權之擔保,於數不動產上設定最高限額抵押權者,如其擔保之原債權,僅其中一不動產發生確定事由時,各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原債權均歸於確定。第八百八十一條之十一 (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原債權確定事由)最高限額抵押權不因抵押權人、抵押人或債務人死亡而受影響。但經約定為原債權確定之事由者,不在此限。第八百八十一條之十二 (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原債權確定事由)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原債權,除本節另有規定外,因下列事由之一而確定:一、約定之原債權確定期日屆至者。二、擔保債權之範圍變更或因其他事由,致原債權不繼續發生者。三、擔保債權所由發生之法律關係經終止或因其他事由而消滅者。四、債權人拒絕繼續發生債權,債務人請求確定者。五、最高限額抵押權人聲請裁定拍賣抵押物,或依第八百七十三條之一之規定為抵押物所有權移轉之請求時,或依第八百七十八條規定訂立契約者。六、抵押物因他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經法院查封,而為最高限額抵押權人所知悉,或經執行法院通知最高限額抵押權人者。但抵押物之查封經撤銷時,不在此限。七、債務人或抵押人經裁定宣告破產者。但其裁定經廢棄確定時,不在此限。第八百八十一條之五第二項之規定,於前項第四款之情形,準用之。第一項第六款但書及第七款但書之規定,於原債權確定後,已有第三人受讓擔保債權,或以該債權為標的物設定權利者,不適用之。第八百八十一條之十三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原債權確定事由發生後,債務人或抵押人得請求抵押權人結算實際發生之債權額,並得就該金額請求變更為普通抵押權之登記。但不得逾原約定最高限額之範圍。第八百八十一條之十四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原債權確定後,除本節另有規定外,其擔保效力不及於繼續發生之債權或取得之票據上之權利。第八百八十一條之十五 (最高限額抵押權擔保債權之請求權消滅後之效力)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其請求權已因時效而消滅,如抵押權人於消滅時效完成後,五年間不實行其抵押權者,該債權不再屬於最高限額抵押權擔保之範圍。第八百八十一條之十六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原債權確定後,於實際債權額超過最高限額時,為債務人設定抵押權之第三人,或其他對該抵押權之存在有法律上利害關係之人,於清償最高限額為度之金額後,得請求塗銷其抵押權。第八百八十一條之十七 (最高限額抵押權準用普通抵押權之規定)最高限額抵押權,除第八百六十一條第二項、第八百六十九條第一項、第八百七十條、第八百七十條之一、第八百七十條之二、第八百八十條之規定外,準用關於普通抵押權之規定。第八百八十二條 (權利抵押權)地上權、永佃權及典權,均得為抵押權之標的物。第三節 其他抵押權.第八百八十三條 (抵押權之準用)普通抵押權及最高限額抵押權之規定,於前條抵押權及其他抵押權準用之。第七章 質權.第一節 動產質權.第八百八十四條 (動產質權之定義)稱動產質權者,謂債權人對於債務人或第三人移轉佔有而供其債權擔保之動產,得就該動產賣得價金優先受償之權。第八百八十五條 (設定質權之生效要件)質權之設定,因供擔保之動產移轉於債權人佔有而生效力。質權人不得使出質人或債務人代自己佔有質物。第八百八十六條 (質權之善意取得)動產之受質人佔有動產,而受關於佔有規定之保護者,縱出質人無處分其質物之權利,受質人仍取得其質權。第八百八十七條 (動產質權之擔保範圍)質權所擔保者為原債權、利息、遲延利息、違約金、儲存質物之費用、實行質權之費用及因質物隱有瑕疵而生之損害賠償。但契約另有約定者,不在此限。前項儲存質物之費用,以避免質物價值減損所必要者為限。第八百八十八條 (質權人之注意義務)質權人應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保管質物。質權人非經出質人之同意,不得使用或出租其質物。但為儲存其物之必要而使用者,不在此限。第八百八十九條 (質權人之孳息收取權)質權人得收取質物所生之孳息。但契約另有約定者,不在此限。第八百九十條 (孳息收取人之注意義務及其抵充)質權人有收取質物所生孳息之權利者,應以對於自己財產同一之注意收取孳息,並為計算。前項孳息,先抵充費用,次抵原債權之利息,次抵原債權。孳息如須變價始得抵充者,其變價方法準用實行質權之規定。第八百九十一條 (責任轉質-非常事變責任)質權人於質權存續中,得以自己之責任,將質物轉質於第三人,其因轉質所受不可抗力之損失,亦應負責。第八百九十二條 (代位物-質物之變賣價金)因質物有腐壞之虞,或其價值顯有減少,足以害及質權人之權利者,質權人得拍賣質物,以其賣得價金,代充質物。前項情形,如經出質人之請求,質權人應將價金提存於法院。質權人屆債權清償期而未受清償者,得就提存物實行其質權。第八百九十三條 (質權之實行)質權人於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者,得拍賣質物,就其賣得價金而受清償。約定於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為清償時,質物之所有權移屬於質權人者,準用第八百七十三條之一之規定。第八百九十四條 (拍賣之通知義務)前二條情形,質權人應於拍賣前,通知出質人。但不能通知者,不在此限。第八百九十五條 (準用處分抵押物之規定)第八百七十八條之規定,於動產質權準用之。第八百九十六條 (質物之返還義務)動產質權所擔保之債權消滅時,質權人應將質物返還於有受領權之人。第八百九十七條 (質權之消滅-返還質物)動產質權,因質權人將質物返還於出質人或交付於債務人而消滅。返還或交付質物時,為質權繼續存在之保留者,其保留無效。第八百九十八條 (質權之消滅-喪失質物之佔有)質權人喪失其質物之佔有,於二年內未請求返還者,其動產質權消滅。第八百九十九條 (質權之消滅-物上代位性)動產質權,因質物滅失而消滅。但出質人因滅失得受賠償或其他利益者,不在此限。質權人對於前項出質人所得行使之賠償或其他請求權仍有質權,其次序與原質權同。給付義務人因故意或重大過失向出質人為給付者,對於質權人不生效力。前項情形,質權人得請求出質人交付其給付物或提存其給付之金錢。質物因毀損而得受之賠償或其他利益,準用前四項之規定。第八百九十九條之一 (最高限額質權之設定)債務人或第三人得提供其動產為擔保,就債權人對債務人一定範圍內之不特定債權,在最高限額內,設定最高限額質權。前項質權之設定,除移轉動產之佔有外,並應以書面為之。關於最高限額抵押權及第八百八十四條至前條之規定,於最高限額質權準用之。第八百九十九條之二 (營業質)質權人係經許可以受質為營業者,僅得就質物行使其權利。出質人未於取贖期間屆滿後五日內取贖其質物時,質權人取得質物之所有權,其所擔保之債權同時消滅。前項質權,不適用第八百八十九條至第八百九十五條、第八百九十九條、第八百九十九條之一之規定。第二節 權利質權.第九百條 (權利質權之定義)稱權利質權者,謂以可讓與之債權或其他權利為標的物之質權。第九百零一條 (動產質權規定之準用)權利質權,除本節有規定外,準用關於動產質權之規定。第九百零二條 (權利質權之設定)權利質權之設定,除依本節規定外,並應依關於其權利讓與之規定為之。第九百零三條 (處分質權標的物之限制)為質權標的物之權利,非經質權人之同意,出質人不得以法律行為,使其消滅或變更。第九百零四條 (一般債權質之設定)以債權為標的物之質權,其設定應以書面為之。前項債權有證書者,出質人有交付之義務。第九百零五條 (一般債權質之實行-提存給付物)為質權標的物之債權,以金錢給付為內容,而其清償期先於其所擔保債權之清償期者,質權人得請求債務人提存之,並對提存物行使其質權。為質權標的物之債權,以金錢給付為內容,而其清償期後於其所擔保債權之清償期者,質權人於其清償期屆至時,得就擔保之債權額,為給付之請求。第九百零六條 (一般債權質之實行-請求給付)為質權標的物之債權,以金錢以外之動產給付為內容者,於其清償期屆至時,質權人得請求債務人給付之,並對該給付物有質權。第九百零六條之一 (一般債權質之實行-物權設定或移轉)為質權標的物之債權,以不動產物權之設定或移轉為給付內容者,於其清償期屆至時,質權人得請求債務人將該不動產物權設定或移轉於出質人,並對該不動產物權有抵押權。前項抵押權應於不動產物權設定或移轉於出質人時,一併登記。第九百零六條之二質權人於所擔保債權清償期屆至而未受清償時,除依前三條之規定外,亦得依第八百九十三條第一項或第八百九十五條之規定實行其質權。第九百零六條之三 (權利質權之質權人得行使一定之權利)為質權標的物之債權,如得因一定權利之行使而使其清償期屆至者,質權人於所擔保債權清償期屆至而未受清償時,亦得行使該權利。第九百零六條之四 (通知義務)債務人依第九百零五條第一項、第九百零六條、第九百零六條之一為提存或給付時,質權人應通知出質人,但無庸得其同意。第九百零七條 (第三債務人之清償)為質權標的物之債權,其債務人受質權設定之通知者,如向出質人或質權人一方為清償時,應得他方之同意,他方不同意時,債務人應提存其為清償之給付物。第九百零七條之一 (債務人不得主張抵銷)為質權標的物之債權,其債務人於受質權設定之通知後,對出質人取得債權者,不得以該債權與為質權標的物之債權主張抵銷。第九百零八條 (有價證券債權質之設定)質權以未記載權利人之有價證券為標的物者,因交付其證券於質權人,而生設定質權之效力。以其他之有價證券為標的物者,並應依背書方法為之。前項背書,得記載設定質權之意旨。第九百零九條 (有價證券債權質之實行)質權以未記載權利人之有價證券、票據、或其他依背書而讓與之有價證券為標的物者,其所擔保之債權,縱未屆清償期,質權人仍得收取證券上應受之給付。如有使證券清償期屆至之必要者,並有為通知或依其他方法使其屆至之權利。債務人亦僅得向質權人為給付。前項收取之給付,適用第九百零五條第一項或第九百零六條之規定。第九百零六條之二及第九百零六條之三之規定,於以證券為標的物之質權,準用之。第九百一十條 (有價證券債權質之標的物範圍)質權以有價證券為標的物者,其附屬於該證券之利息證券、定期金證券或其他附屬證券,以已交付於質權人者為限,亦為質權效力所及。附屬之證券,係於質權設定後發行者,除另有約定外,質權人得請求發行人或出質人交付之。第八章 典權.第九百一十一條 (典權之定義)稱典權者,謂支付典價,佔有他人之不動產而為使用及收益之權。第九百一十二條 (典權之期限)典權約定期限,不得逾三十年;逾三十年者,縮短為三十年。第九百一十三條 (絕賣之限制)典權之約定期限不滿十五年者,不得附有到期不贖即作絕賣之條款。第九百一十四條 (相鄰關係規定之準用)第七百七十四條至第八百條之規定,於典權人間或典權人與土地所有人間準用之。第九百一十五條 (典物之轉典或出租)典權存續中,典權人得將典物轉典或出租於他人。但契約另有訂定或另有習慣者,依其訂定或習慣。典權定有期限者,其轉典或租賃之期限,不得逾原典權之期限;未定期限者,其轉典或租賃,不得定有期限。轉典之典價,不得超過原典價。第九百一十六條 (轉典或出租之責任)典權人對於典物因轉典或出租所受之損害,負賠償責任。第九百一十七條 (典權之讓與)典權人得將典權讓與他人。前項受讓人對於出典人取得與典權人同一之權利。第九百一十八條 (典物之讓與)出典人於典權設定後,得將典物之所有權讓與他人。典權人對於前項受讓人,仍有同一之權利。第九百一十九條 (典權人之留買權)出典人將典物之所有權讓與他人時,如典權人宣告提出同一之價額留買者,出典人非有正當理由,不得拒絕。第九百二十條 (危險分擔-非常事變責任)典權存續中,典物因不可抗力致全部或一部滅失者,就其滅失之部分,典權與回贖權,均歸消滅。前項情形,出典人就典物之餘存部分為回贖時,得由原典價中扣減典物滅失部分滅失時之價值之半數。但以扣盡原典價為限。第九百二十一條 (典權人之重建修繕權)典權存續中,典物因不可抗力致全部或一部滅失者,典權人除經出典人同意外,僅得於滅失時滅失部分之價值限度內為重建或修繕。第九百二十二條 (典權人保管典物責任)典權存續中,因典權人之過失,致典物全部或一部滅失者,典權人於典價額限度內,負其責任。但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致滅失者,除將典價抵償損害外,如有不足,仍應賠償。第九百二十三條 (定期典權之回贖)典權定有期限者,於期限屆滿後,出典人得以原典價回贖典物。出典人於典期屆滿後,經過二年,不以原典價回贖者,典權人即取得典物所有權。第九百二十四條 (未定期典權之回贖)典權未定期限者,出典人得隨時以原典價回贖典物。但自出典後經過三十年不回贖者,典權人即取得典物所有權。第九百二十五條 (回贖之時期與通知)出典人之回贖,如典物為耕作地,應於收益季節後,次期作業開始前為之;如為其他不動產者,應於六個月前,先行通知典權人。第九百二十六條 (找貼與其次數)出典人於典權存續中,表示讓與其典物之所有權於典權人者,典權人得按時價找貼,取得典物所有權。前項找貼,以一次為限。第九百二十七條 (有益費用之求償權)典權人因支付有益費用使典物價值增加,或依第九百二十一條之規定重建或修繕者,於典物回贖時,得於現存利益之限度內,請求償還。第九章 留置權.第九百二十八條 (留置權之發生)稱留置權者,謂債權人佔有他人之動產,而其債權之發生與該動產有牽連關係,於債權已屆清償期未受清償時,得留置該動產之權。債權人因侵權行為或其他不法之原因而佔有動產者,不適用前項之規定。其佔有之始明知或因重大過失而不知該動產非為債務人所有者,亦同。第九百二十九條 (牽連關係之擬制)商人間因營業關係而佔有之動產,與其因營業關係所生之債權,視為有前條所定之牽連關係。第九百三十條 (留置權發生之限制)動產之留置,違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不得為之。其與債權人應負擔之義務或與債權人債務人間之約定相牴觸者,亦同。第九百三十一條 (留置權之擴張)債務人無支付能力時,債權人縱於其債權未屆清償期前,亦有留置權。債務人於動產交付後,成為無支付能力,或其無支付能力於交付後始為債權人所知者,其動產之留置,縱有前條所定之牴觸情形,債權人仍得行使留置權。第九百三十二條 (留置權之不可分性)債權人於其債權未受全部清償前,得就留置物之全部,行使其留置權。但留置物為可分者,僅得依其債權與留置物價值之比例行使之。第九百三十二條之一 (留置物存有所有權以外之物權之效力)留置物存有所有權以外之物權者,該物權人不得以之對抗善意之留置權人。第九百三十三條 (準用規定)第八百八十八條至第八百九十條及第八百九十二條之規定,於留置權準用之。第九百三十四條 (必要費用償還請求權)債權人因保管留置物所支出之必要費用,得向其物之所有人,請求償還。第九百三十五條第九百三十六條 (留置權之實行)債權人於其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者,得定一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通知債務人,宣告如不於其期限內為清償時,即就其留置物取償;留置物為第三人所有或存有其他物權而為債權人所知者,應併通知之。債務人或留置物所有人不於前項期限內為清償者,債權人得準用關於實行質權之規定,就留置物賣得之價金優先受償,或取得其所有權。不能為第一項之通知者,於債權清償期屆至後,經過六個月仍未受清償時,債權人亦得行使前項所定之權利。第九百三十七條 (留置權之消滅-提出相當擔保)債務人或留置物所有人為債務之清償,已提出相當之擔保者,債權人之留置權消滅。第八百九十七條至第八百九十九條之規定,於留置權準用之。第九百三十八條第九百三十九條 (留置權之準用)本章留置權之規定,於其他留置權準用之。但其他留置權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第十章 佔有.第九百四十條 (佔有人之意義)對於物有事實上管領之力者,為佔有人。第九百四十一條 (間接佔有人)質權人、承租人、受寄人或基於其他類似之法律關係,對於他人之物為佔有者,該他人為間接佔有人。第九百四十二條 (佔有輔助人)受僱人、學徒或基於其他類似之關係,受他人之指示,而對於物有管領之力者,僅該他人為佔有人。第九百四十三條 (佔有權利之推定)佔有人於佔有物上行使之權利,推定其適法有此權利。第九百四十四條 (佔有態樣之推定)佔有人,推定其為以所有之意思,善意、和平及公然佔有者。經證明前後兩時為佔有者,推定前後兩時之間,繼續佔有。第九百四十五條 (佔有之變更)佔有,依其所由發生之事實之性質,無所有之意思者,其佔有人對於使其佔有之人表示所有之意思時起,為以所有之意思而佔有;其因新事實變為以所有之意思佔有者亦同。第九百四十六條 (佔有之移轉)佔有之移轉,因佔有物之交付而生效力。前項移轉,準用第七百六十一條之規定。第九百四十七條 (佔有之合併)佔有之繼承人或受讓人,得就自己之佔有或將自己之佔有與其前佔有人之佔有合併,而為主張。合併前佔有人之佔有而為主張者,並應承繼其瑕疵。第九百四十八條 (善意受讓)以動產所有權或其他物權之移轉或設定為目的,而善意受讓該動產之佔有者,縱其讓與人無讓與之權利,其佔有仍受法律之保護。第九百四十九條 (善意受讓之例外-盜贓遺失物之回復請求)佔有物如係盜贓或遺失物,其被害人或遺失人,自被盜或遺失之時起,二年以內,得向佔有人請求回復其物。第九百五十條 (善意受讓之例外-盜贓遺失物回復請求之限制)盜贓或遺失物,如佔有人由拍賣或公共市場或由販賣與其物同種之物之商人,以善意買得者,非償還其支出之價金,不得回復其物。第九百五十一條 (盜贓遺失物回復請求之禁止)盜贓或遺失物,如係金錢或無記名證券,不得向其善意佔有人請求回復。第九百五十二條 (善意佔有人之權利)善意佔有人,依推定其為適法所有之權利,得為佔有物之使用及收益。第九百五十三條 (善意佔有人之責任)善意佔有人,因可歸責於自己之事由,致佔有物滅失或毀損者,對於回復請求人,僅以因滅失或毀損所受之利益為限,負賠償之責。第九百五十四條 (善意佔有人之必要費用求償權)善意佔有人,因儲存佔有物所支出之必要費用,得向回復請求人請求償還。但已就佔有物取得孳息者,不得請求償還。第九百五十五條 (善意佔有人之有益費用求償權)善意佔有人,因改良佔有物所支出之有益費用,於其佔有物現存之增加價值限度內,得向回復請求人,請求償還。第九百五十六條 (惡意佔有人之責任)惡意佔有人,或無所有意思之佔有人,因可歸責於自己之事由,致佔有物滅失或毀損者,對於回復請求人,負損害賠償之責。第九百五十七條 (惡意佔有人之必要費用求償權)惡意佔有人,因儲存佔有物所支出之必要費用,對於回復請求人,得依關於無因管理之規定,請求償還。第九百五十八條 (惡意佔有人之返還孳息義務)惡意佔有人,負返還孳息之義務。其孳息如已消費,或因其過失而毀損,或怠於收取者,負償還其孳息價金之義務。第九百五十九條 (視為惡意佔有人)善意佔有人,於本權訴訟敗訴時,自其訴訟拘束發生之日起,視為惡意佔有人。第九百六十條 (佔有人之自力救濟)佔有人,對於侵奪或妨害其佔有之行為,得以己力防禦之。佔有物被侵奪者,如係不動產,佔有人得於侵奪後,即時排除加害人而取回之;如係動產,佔有人得就地或追蹤向加害人取回之。第九百六十一條 (佔有輔助人之自力救濟)依第九百四十二條所定對於物有管領力之人,亦得行使前條所定佔有人之權利。第九百六十二條 (佔有人之物上請求權)佔有人,其佔有被侵奪者,得請求返還其佔有物;佔有被妨害者,得請求除去其妨害;佔有有被妨害之虞者,得請求防止其妨害。第九百六十三條 (佔有人物上請求權之消滅時效)前條請求權,自侵奪或妨害佔有或危險發生後,一年間不行使而消滅。第九百六十四條 (佔有之消滅)佔有,因佔有人喪失其對於物之事實上管領力而消滅。但其管領力僅一時不能實行者,不在此限。第九百六十五條 (共同佔有)數人共佔有一物時,各佔有人就其佔有物使用之範圍,不得互相請求佔有之保護。第九百六十六條 (準佔有)財產權,不因物之佔有而成立者,行使其財產權之人,為準佔有人。本章關於佔有之規定,於前項準佔有準用之。
385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85
民法第二編債 (民國89年)
1
第一章 通則.第一節 債之發生.第一款 契約.第一百五十三條 (契約之成立)當事人互相表示意思一致者,無論其為明示或默示,契約即為成立。當事人對於必要之點,意思一致,而對於非必要之點,未經表示意思者,推定其契約為成立,關於該非必要之點,當事人意思不一致時,法院應依其事件之性質定之。第一百五十四條 (要約之拘束力、要約引誘)契約之要約人,因要約而受拘束。但要約當時預先宣告不受拘束,或依其情形或事件之性質,可認當事人無受其拘束之意思者,不在此限。貨物標定賣價陳列者,視為要約。但價目表之寄送,不視為要約。第一百五十五條 (要約之失效-拒絕要約)要約經拒絕者,失其拘束力。第一百五十六條 (要約之失效-非即承諾)對話為要約者,非立時承諾,即失其拘束力。第一百五十七條 (要約之失效-不為承諾)非對話為要約者,依通常情形可期待承諾之達到時期內,相對人不為承諾時,其要約失其拘束力。第一百五十八條 (要約之失效-非依限承諾)要約定有承諾期限者,非於其期限內為承諾,失其拘束力。第一百五十九條 (承諾通知之遲到及遲到之通知)承諾之通知,按其傳達方法,通常在相當時期內可達到而遲到,其情形為要約人可得而知者,應向相對人即發遲到之通知。要約人怠於為前項通知者,其承諾視為未遲到。第一百六十條 (遲到之承諾)遲到之承諾,除前條情形外,視為新要約。將要約擴張、限制或為其他變更而承諾者,視為拒絕原要約而為新要約。第一百六十一條 (意思實現)依習慣或依其事件之性質,承諾無須通知者,在相當時期內,有可認為承諾之事實時,其契約為成立。前項規定,於要約人要約當時預先宣告承諾無須通知者準用之。第一百六十二條 (撤回要約通知之遲到)撤回要約之通知,其到達在要約到達之後,而按其傳達方法,通常在相當時期內應先時或同時到達,其情形為相對人可得而知者,相對人應向要約人即發遲到之通知。相對人怠於為前項通知者,其要約撤回之通知,視為未遲到。第一百六十三條 (撤回承諾通知之遲到及遲到之通知)前條之規定,於承諾之撤回準用之。第一百六十四條 (懸賞廣告之效力)以廣告宣告對完成一定行為之人給與報酬者,為懸賞廣告。廣告人對於完成該行為之人,負給付報酬之義務。數人先後分別完成前項行為時,由最先完成該行為之人,取得報酬請求權;數人共同或同時分別完成行為時,由行為人共同取得報酬請求權。前項情形,廣告人善意給付報酬於最先通知之人時,其給付報酬之義務,即為消滅。前三項規定,於不知有廣告而完成廣告所定行為之人,準用之。第一百六十四條之一 (懸賞廣告權利之歸屬)因完成前條之行為而可取得一定之權利者,其權利屬於行為人。但廣告另有宣告者,不在此限。第一百六十五條 (懸賞廣告之撤銷)預定報酬之廣告,如於行為完成前撤回時,除廣告人證明行為人不能完成其行為外,對於行為人因該廣告善意所受之損害,應負賠償之責。但以不超過預定報酬額為限。廣告定有完成行為之期間者,推定廣告人拋棄其撤回權。第一百六十五條之一 (優等懸賞廣告之定義)以廣告宣告對完成一定行為,於一定期間內為通知,而經評定為優等之人給與報酬者,為優等懸賞廣告。廣告人於評定完成時,負給付報酬之義務。第一百六十五條之二 (優等懸賞廣告之評定)前條優等之評定,由廣告中指定之人為之。廣告中未指定者,由廣告人決定方法評定之。依前項規定所為之評定,對於廣告人及應徵人有拘束力。第一百六十五條之三 (共同取得報酬請求權)被評定為優等之人有數人同等時,除廣告另有宣告外,共同取得報酬請求權。第一百六十五條之四 (優等懸賞廣告權利之歸屬)第一百六十四條之一之規定,於優等懸賞廣告準用之。第一百六十六條 (契約方式之約定)契約當事人約定其契約須用一定方式者,在該方式未完成前,推定其契約不成立。第一百六十六條之一 (公證之概括規定)契約以負擔不動產物權之移轉、設定或變更之義務為標的者,應由公證人作成公證書。未依前項規定公證之契約,如當事人已合意為不動產物權之移轉、設定或變更而完成登記者,仍為有效。第二款 代理權之授與.第一百六十七條 (意定代理權之授與)代理權係以法律行為授與者,其授與應向代理人或向代理人對之為代理行為之第三人,以意思表示為之。第一百六十八條 (共同代理)代理人有數人者,其代理行為應共同為之。但法律另有規定或本人另有意思表示者,不在此限。第一百六十九條 (表見代理)由自己之行為表示以代理權授與他人,或知他人表示為其代理人而不為反對之表示者,對於第三人應負授權人之責任。但第三人明知其無代理權或可得而知者,不在此限。第一百七十條 (無權代理)無代理權人以代理人之名義所為之法律行為,非經本人承認,對於本人不生效力。前項情形,法律行為之相對人,得定相當期限,催告本人確答是否承認,如本人逾期未為確答者,視為拒絕承認。第一百七十一條 (無權代理相對人之撤回權)無代理權人所為之法律行為,其相對人於本人未承認前,得撤回之。但為法律行為時,明知其無代理權者,不在此限。第三款 無因管理.第一百七十二條 (無因管理人之管理義務)未受委任,並無義務,而為他人管理事務者,其管理應依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以有利於本人之方法為之。第一百七十三條 (管理人之通知與計算義務)管理人開始管理時,以能通知為限,應即通知本人,如無急迫之情事,應俟本人之指示。第五百四十條至第五百四十二條關於委任之規定,於無因管理準用之。第一百七十四條 (管理人之無過失責任)管理人違反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而為事務之管理者,對於因其管理所生之損害,雖無過失,亦應負賠償之責。前項之規定,如其管理係為本人盡公益上之義務,或為其履行法定扶養義務,或本人之意思違反公共秩序善良風俗者,不適用之。第一百七十五條 (因急迫危險而為管理之免責)管理人為免除本人之生命、身體或財產上之急迫危險,而為事務之管理者,對於因其管理所生之損害,除有惡意或重大過失者外,不負賠償之責。第一百七十六條 (適法管理時管理人之權利)管理事務,利於本人,並不違反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者,管理人為本人支出必要或有益之費用,或負擔債務,或受損害時,得請求本人償還其費用及自支出時起之利息,或清償其所負擔之債務,或賠償其損害。第一百七十四條第二項規定之情形,管理人管理事務,雖違反本人之意思,仍有前項之請求權。第一百七十七條 (非適法管理本人之權利義務)管理事務不合於前條之規定時,本人仍得享有因管理所得之利益,而本人所負前條第一項對於管理人之義務,以其所得之利益為限。前項規定,於管理人明知為他人之事務,而為自己之利益管理之者,準用之。第一百七十八條 (無因管理經承認之效果)管理事務經本人承認者,除當事人有特別意思表示外,溯及管理事務開始時,適用關於委任之規定。第四款 不當得利.第一百七十九條 (不當得利之效力)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益;雖有法律上之原因,而其後已不存在者亦同。第一百八十條 (不得請求返還之不當得利)給付,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不得請求返還:一、給付係履行道德上之義務者。二、債務人於未到期之債務因清償而為給付者。三、因清償債務而為給付,於給付時明知無給付之義務者。四、因不法之原因而為給付者。但不法之原因僅於受領人一方存在時,不在此限。第一百八十一條 (不當得利返還標的物)不當得利之受領人,除返還其所受之利益外,如本於該利益更有所取得者,並應返還。但依其利益之性質或其他情形不能返還者,應償還其價額。第一百八十二條 (不當得利受領人之返還範圍)不當得利之受領人,不知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其所受之利益已不存在者,免負返還或償還價額之責任。受領人於受領時,知無法律上之原因或其後知之者,應將受領時所得之利益,或知無法律上之原因時所現存之利益,附加利息,一併償還;如有損害,並應賠償。第一百八十三條 (第三人之返還責任)不當得利之受領人,以其所受者,無償讓與第三人,而受領人因此免返還義務者,第三人於其所免返還義務之限度內,負返還責任。第五款 侵權行為.第一百八十四條 (獨立侵權行為之責任)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但能證明其行為無過失者,不在此限。第一百八十五條 (共同侵權行為責任)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第一百八十六條 (公務員之侵權責任)公務員因故意違背對於第三人應執行之職務,致第三人受損害者,負賠償責任。其因過失者,以被害人不能依他項方法受賠償時為限,負其責任。前項情形,如被害人得依法律上之救濟方法,除去其損害,而因故意或過失不為之者,公務員不負賠償責任。第一百八十七條 (法定代理人之責任)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者,以行為時有識別能力為限,與其法定代理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行為時無識別能力者,由法定代理人負損害賠償責任。前項情形,法定代理人如其監督並未疏懈,或縱加以相當之監督,而仍不免發生損害者,不負賠償責任。如不能依前二項規定受損害賠償時,法院因被害人之聲請,得斟酌行為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與被害人之經濟狀況,令行為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為全部或一部之損害賠償。前項規定,於其他之人,在無意識或精神錯亂中所為之行為致第三人受損害時,準用之。第一百八十八條 (僱用人之責任)受僱人因執行職務,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由僱用人與行為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但選任受僱人及監督其職務之執行,已盡相當之注意或縱加以相當之注意而仍不免發生損害者,僱用人不負賠償責任。如被害人依前項但書之規定,不能受損害賠償時,法院因其聲請,得斟酌僱用人與被害人之經濟狀況,令僱用人為全部或一部之損害賠償。僱用人賠償損害時,對於為侵權行為之受僱人,有求償權。第一百八十九條 (定作人之責任)承攬人因執行承攬事項,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定作人不負損害賠償責任。但定作人於定作或指示有過失者,不在此限。第一百九十條 (動物佔有人之責任)動物加損害於他人者,由其佔有人負損害賠償責任。但依動物之種類及性質已為相當注意之管束,或縱為相當注意之管束而仍不免發生損害者,不在此限。動物係由第三人或他動物之挑動,致加損害於他人者,其佔有人對於該第三人或該他動物之佔有人,有求償權。第一百九十一條 (工作物所有人之責任)土地上之建築物或其他工作物所致他人權利之損害,由工作物之所有人負賠償責任。但其對於設定或保管並無欠缺,或損害非因設定或保管有欠缺,或於防止損害之發生,已盡相當之注意者,不在此限。前項損害之發生,如別有應負責任之人時,賠償損害之所有人,對於該應負責者,有求償權。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一 (商品製造人之責任)商品製造人因其商品之通常使用或消費所致他人之損害,負賠償責任。但其對於商品之生產、製造或加工、設計並無欠缺或其損害非因該項欠缺所致或於防止損害之發生,已盡相當之注意者,不在此限。前項所稱商品製造人,謂商品之生產、製造、加工業者。其在商品上附加標章或其他文字、符號,足以表彰係其自己所生產、製造、加工者,視為商品製造人。商品之生產、製造或加工、設計,與其說明書或廣告內容不符者,視為有欠缺。商品輸入業者,應與商品製造人負同一之責任。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二 (動力車輛駕駛人之責任)汽車、機車或其他非依軌道行駛之動力車輛,在使用中加損害於他人者,駕駛人應賠償因此所生之損害。但於防止損害之發生,已盡相當之注意者,不在此限。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三 (一般危險之責任)經營一定事業或從事其他工作或活動之人,其工作或活動之性質或其使用之工具或方法有生損害於他人之危險者,對他人之損害應負賠償責任。但損害非由於其工作或活動或其使用之工具或方法所致,或於防止損害之發生已盡相當之注意者,不在此限。第一百九十二條 (侵害生命權之損害賠償)不法侵害他人致死者,對於支出醫療及增加生活上需要之費用或殯葬費之人,亦應負損害賠償責任。被害人對於第三人負有法定扶養義務者,加害人對於該第三人亦應負損害賠償責任。第一百九十三條第二項之規定,於前項損害賠償適用之。第一百九十三條 (侵害身體、健康之財產上損害賠償)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或健康者,對於被害人因此喪失或減少勞動能力或增加生活上之需要時,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法院得因當事人之聲請,定為支付定期金。但須命加害人提出擔保。第一百九十四條 (侵害生命權之非財產上損害賠償)不法侵害他人致死者,被害人之父、母、子、女及配偶,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第一百九十五條 (侵害身體健康名譽或自由之非財產上損害賠償)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其名譽被侵害者,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前項請求權,不得讓與或繼承。但以金額賠償之請求權已依契約承諾,或已起訴者,不在此限。前二項規定,於不法侵害他人基於父、母、子、女或配偶關係之身分法益而情節重大者,準用之。第一百九十六條 (物之毀損之賠償方法)不法毀損他人之物者,被害人得請求賠償其物因毀損所減少之價額。第一百九十七條 (損害賠償請求權之消滅時效與不當得利之返還)因侵權行為所生之損害賠償請求權,自請求權人知有損害及賠償義務人時起,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自有侵權行為時起,逾十年者亦同。損害賠償之義務人,因侵權行為受利益,致被害人受損害者,於前項時效完成後,仍應依關於不當得利之規定,返還其所受之利益於被害人。第一百九十八條 (債務履行之拒絕)因侵權行為對於被害人取得債權者,被害人對該債權之廢止請求權,雖因時效而消滅,仍得拒絕履行。第二節 債之標的.第一百九十九條 (債權人之權利、給付之範圍)債權人基於債之關係,得向債務人請求給付。給付,不以有財產價格者為限。不作為亦得給付。第二百條 (種類之債)給付物僅以種類指示者,依法律行為之性質或當事人之意思不能定其品質時,債務人應給以中等品質之物。前項情形,債務人交付其物之必要行為完結後,或經債權人之同意指定其應交付之物時,其物即為特定給付物。第二百零一條 (特種通用貨幣之債)以特種通用貨幣之給付為債之標的者,如其貨幣至給付期失通用效力時,應給以他種通用貨幣。第二百零二條 (外國貨幣之債)以外國通用貨幣定給付額者,債務人得按給付時、給付地之市價,以中華民國通用貨幣給付之。但訂明應以外國通用貨幣為給付者,不在此限。第二百零三條 (法定利率)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五。第二百零四條 (債務人之提前還本權)約定利率逾週年百分之十二者,經一年後,債務人得隨時清償原本。但須於一個月前預告債權人。前項清償之權利,不得以契約除去或限制之。第二百零五條 (最高利率之限制)約定利率,超過週年百分之二十者,債權人對於超過部分之利息,無請求權。第二百零六條 (巧取利益之禁止)債權人除前條限定之利息外,不得以折扣或其他方法,巧取利益。第二百零七條 (複利)利息不得滾入原本再生利息。但當事人以書面約定,利息遲付逾一年後,經催告而不償還時,債權人得將遲付之利息滾入原本者,依其約定。前項規定,如商業上另有習慣者,不適用之。第二百零八條 (選擇之債)於數宗給付中得選定其一者,其選擇權屬於債務人。但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第二百零九條 (選擇權之行使)債權人或債務人有選擇權者,應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由第三人為選擇者,應向債權人及債務人以意思表示為之。第二百一十條 (選擇權之行使期間與移轉)選擇權定有行使期間者,如於該期間內不行使時,其選擇權移屬於他方當事人。選擇權未定有行使期間者,債權至清償期時,無選擇權之當事人,得定相當期限催告他方當事人行使其選擇權,如他方當事人不於所定期限內行使選擇權者,其選擇權移屬於為催告之當事人。由第三人為選擇者,如第三人不能或不欲選擇時,選擇權屬於債務人。第二百一十一條 (選擇之債之給付不能)數宗給付中,有自始不能或嗣後不能給付者,債之關係僅存在於餘存之給付。但其不能之事由,應由無選擇權之當事人負責者,不在此限。第二百一十二條 (選擇之溯及效力)選擇之效力,溯及於債之發生時。第二百一十三條 (損害賠償之方法-回復原狀)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因回復原狀而應給付金錢者,自損害發生時起,加給利息。第一項情形,債權人得請求支付回復原狀所必要之費用,以代回復原狀。第二百一十四條 (損害賠償之方法-金錢賠償)應回復原狀者,如經債權人定相當期限催告後,逾期不為回復時,債權人得請求以金錢賠償其損害。第二百一十五條 (損害賠償之方法-金錢賠償)不能回復原狀或回復顯有重大困難者,應以金錢賠償其損害。第二百一十六條 (法定損害賠償範圍)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依通常情形,或依已定之計劃、裝置或其他特別情事,可得預期之利益,視為所失利益。第二百一十六條之一 (損害賠償應損益相抵)基於同一原因事實受有損害並受有利益者,其請求之賠償金額,應扣除所受之利益。第二百一十七條 (過失相抵)損害之發生或擴大,被害人與有過失者,法院得減輕賠償金額,或免除之。重大之損害原因,為債務人所不及知,而被害人不預促其注意或怠於避免或減少損害者,為與有過失。前二項之規定,於被害人之代理人或使用人與有過失者,準用之。第二百一十八條 (因賠償義務人生計關係之酌減)損害非因故意或重大過失所致者,如其賠償致賠償義務人之生計有重大影響時,法院得減輕其賠償金額。第二百一十八條之一 (賠償義務人之權利讓與請求權)關於物與權利之喪失或損害,負賠償責任之人,得向損害賠償請求權人,請求讓與基於其物之所有權或基於其權利對於第三人之請求權。第二百六十四條之規定,於前項情形準用之。第三節 債之效力.第一款 給付.第二百一十九條第二百二十條 (債務人責任之酌定)債務人就其故意或過失之行為,應負責任。過失之責任,依事件之特性而有輕重,如其事件非予債務人以利益者,應從輕酌定。第二百二十一條 (行為能力欠缺人之責任)債務人為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者,其責任依第一百八十七條之規定定之。第二百二十二條 (故意或重大過失責任之強制性)故意或重大過失之責任,不得預先免除。第二百二十三條 (具體輕過失之最低責任)應與處理自己事務為同一注意者,如有重大過失,仍應負責。第二百二十四條 (履行輔助人之故意過失)債務人之代理人或使用人,關於債之履行有故意或過失時,債務人應與自己之故意或過失負同一責任。但當事人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第二百二十五條 (給付不能之效力-免給付義務與代償請求權之發生)因不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致給付不能者,債務人免給付義務。債務人因前項給付不能之事由,對第三人有損害賠償請求權者,債權人得向債務人請求讓與其損害賠償請求權,或交付其所受領之賠償物。第二百二十六條 (給付不能之效力-損害賠償與一部履行之拒絕)因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致給付不能者,債權人得請求賠償損害。前項情形,給付一部不能者,若其他部分之履行,於債權人無利益時,債權人得拒絕該部之給付,請求全部不履行之損害賠償。第二百二十七條 (不完全給付之效果)因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致為不完全給付者,債權人得依關於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之規定行使其權利。因不完全給付而生前項以外之損害者,債權人並得請求賠償。第二百二十七條之一 (債務不履行侵害人格權之賠償)債務人因債務不履行,致債權人之人格權受侵害者,準用第一百九十二條至第一百九十五條及第一百九十七條之規定,負損害賠償責任。第二百二十七條之二 (情事變更之原則)契約成立後,情事變更,非當時所得預料,而依其原有效果顯失公平者,當事人得聲請法院增、減其給付或變更其他原有之效果。前項規定,於非因契約所發生之債,準用之。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二款 遲延.第二百二十九條 (給付期限與債務人之給付遲延)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任。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前項催告定有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任。第二百三十條 (給付遲延之阻卻成立事由)因不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致未為給付者,債務人不負遲延責任。第二百三十一條 (遲延賠償-非常事變責任)債務人遲延者,債權人得請求其賠償因遲延而生之損害。前項債務人,在遲延中,對於因不可抗力而生之損害,亦應負責。但債務人證明縱不遲延給付,而仍不免發生損害者,不在此限。第二百三十二條 (替補賠償-拒絕受領給付而請求賠償)遲延後之給付,於債權人無利益者,債權人得拒絕其給付,並得請求賠償因不履行而生之損害。第二百三十三條 (遲延利息與其他損害之賠償)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率較高者,仍從其約定利率。對於利息,無須支付遲延利息。前二項情形,債權人證明有其他損害者,並得請求賠償。第二百三十四條 (受領遲延)債權人對於已提出之給付,拒絕受領或不能受領者,自提出時起,負遲延責任。第二百三十五條 (現實與言詞提出)債務人非依債務本旨實行提出給付者,不生提出之效力。但債權人預示拒絕受領之意思,或給付兼需債權人之行為者,債務人得以準備給付之事情,通知債權人,以代提出。第二百三十六條 (一時受領遲延)給付無確定期限,或債務人於清償期前得為給付者,債權人就一時不能受領之情事,不負遲延責任。但其提出給付,由於債權人之催告,或債務人已於相當期間前預告債權人者,不在此限。第二百三十七條 (受領遲延時債務人責任)在債權人遲延中,債務人僅就故意或重大過失,負其責任。第二百三十八條 (受領遲延利息支付之停止)在債權人遲延中,債務人無須支付利息。第二百三十九條 (孳息返還範圍之縮小)債務人應返還由標的物所生之孳息或償還其價金者,在債權人遲延中,以已收取之孳息為限,負返還責任。第二百四十條 (受領遲延費用賠償之請求)債權人遲延者,債務人得請求其賠償提出及保管給付物之必要費用。第二百四十一條 (拋棄佔有)有交付不動產義務之債務人,於債權人遲延後,得拋棄其佔有。前項拋棄,應預先通知債權人。但不能通知者,不在此限。第三款 保全.第二百四十二條 (債權人代位權)債務人怠於行使其權利時,債權人因保全債權,得以自己之名義,行使其權利。但專屬於債務人本身者,不在此限。第二百四十三條 (代位權行使時期)前條債權人之權利,非於債務人負遲延責任時,不得行使。但專為儲存債務人權利之行為,不在此限。第二百四十四條 (債權人撤銷權)債務人所為之無償行為,有害及債權者,債權人得聲請法院撤銷之。債務人所為之有償行為,於行為時明知有損害於債權人之權利者,以受益人於受益時亦知其情事者為限,債權人得聲請法院撤銷之。債務人之行為非以財產為標的,或僅有害於以給付特定物為標的之債權者,不適用前二項之規定。債權人依第一項或第二項之規定聲請法院撤銷時,得並聲請命受益人或轉得人回復原狀。但轉得人於轉得時不知有撤銷原因者,不在此限。第二百四十五條 (撤銷權之除斥期間)前條撤銷權,自債權人知有撤銷原因時起,一年間不行使,或自行為時起,經過十年而消滅。第四款 契約.第二百四十五條之一 (締約過失之責任)契約未成立時,當事人為準備或商議訂立契約而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對於非因過失而信契約能成立致受損害之他方當事人,負賠償責任:一、就訂約有重要關係之事項,對他方之詢問,惡意隱匿或為不實之說明者。二、知悉或持有他方之秘密,經他方明示應予保密,而因故意或重大過失洩漏之者。三、其他顯然違反誠實及信用方法者。前項損害賠償請求權,因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第二百四十六條 (契約標的給付不能之效力)以不能之給付為契約標的者,其契約為無效。但其不能情形可以除去,而當事人訂約時並預期於不能之情形除去後為給付者,其契約仍為有效。附停止條件或始期之契約,於條件成就或期限屆至前,不能之情形已除去者,其契約為有效。第二百四十七條 (因契約標的給付不能之賠償及時效)契約因以不能之給付為標的而無效者,當事人於訂約時知其不能或可得而知者,對於非因過失而信契約為有效致受損害之他方當事人,負賠償責任。給付一部不能,而契約就其他部分仍為有效者,或依選擇而定之數宗給付中有一宗給付不能者,準用前項之規定。前二項損害賠償請求權,因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第二百四十七條之一 (附合契約)依照當事人一方預定用於同類契約之條款而訂定之契約,為左列各款之約定,按其情形顯失公平者,該部分約定無效:一、免除或減輕預定契約條款之當事人之責任者。二、加重他方當事人之責任者。三、使他方當事人拋棄權利或限制其行使權利者。四、其他於他方當事人有重大不利益者。第二百四十八條 (收受訂金之效力)訂約當事人之一方,由他方受有定金時,推定其契約成立。第二百四十九條 (定金之效力)定金,除當事人另有訂定外,適用左列之規定:一、契約履行時,定金應返還或作為給付之一部。二、契約因可歸責於付定金當事人之事由,致不能履行時,定金不得請求返還。三、契約因可歸責於受定金當事人之事由,致不能履行時,該當事人應加倍返還其所受之定金。四、契約因不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之事由,致不能履行時,定金應返還之。第二百五十條 (約定違約金之性質)當事人得約定債務人於債務不履行時,應支付違約金。違約金,除當事人另有訂定外,視為因不履行而生損害之賠償總額。其約定如債務人不於適當時期或不依適當方法履行債務時,即須支付違約金者,債權人除得請求履行債務外,違約金視為因不於適當時期或不依適當方法履行債務所生損害之賠償總額。第二百五十一條 (一部履行之酌減)債務已為一部履行者,法院得比照債權人因一部履行所受之利益,減少違約金。第二百五十二條 (違約金額過高之酌減)約定之違約金額過高者,法院得減至相當之數額。第二百五十三條 (準違約金)前三條之規定,於約定違約時應為金錢以外之給付者準用之。第二百五十四條 (非定期行為給付遲延之解除契約)契約當事人之一方遲延給付者,他方當事人得定相當期限催告其履行,如於期限內不履行時,得解除其契約。第二百五十五條 (定期行為給付遲延之解除契約)依契約之性質或當事人之意思表示,非於一定時期為給付不能達其契約之目的,而契約當事人之一方不按照時期給付者,他方當事人得不為前條之催告,解除其契約。第二百五十六條 (因給付不能之解除契約)債權人於有第二百二十六條之情形時,得解除其契約。第二百五十七條 (解除權之消滅-未於期限內行使解除權)解除權之行使,未定有期間者,他方當事人得定相當期限,催告解除權人於期限內確答是否解除;如逾期未受解除之通知,解除權即消滅。第二百五十八條 (解除權之行使方法)解除權之行使,應向他方當事人以意思表示為之。契約當事人之一方有數人者,前項意思表示,應由其全體或向其全體為之。解除契約之意思表示,不得撤銷。第二百五十九條 (契約解除後之回復原狀)契約解除時,當事人雙方回復原狀之義務,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依左列之規定:一、由他方所受領之給付物,應返還之。二、受領之給付為金錢者,應附加自受領時起之利息償還之。三、受領之給付為勞務或為物之使用者,應照受領時之價額,以金錢償還之。四、受領之給付物生有孳息者,應返還之。五、就返還之物,已支出必要或有益之費用,得於他方受返還時所得利益之限度內,請求其返還。六、應返還之物有毀損、滅失或因其他事由,致不能返還者,應償還其價額。第二百六十條 (損害賠償之請求)解除權之行使,不妨礙損害賠償之請求。第二百六十一條 (雙務契約規定之準用)當事人因契約解除而生之相互義務,準用第二百六十四條至第二百六十七條之規定。第二百六十二條 (解除權之消滅-受領物不能返還或種類變更)有解除權人,因可歸責於自己之事由,致其所受領之給付物有毀損、滅失或其他情形不能返還者,解除權消滅;因加工或改造,將所受領之給付物變其種類者亦同。第二百六十三條 (終止權之行使方法及效力-準用解除權之規定)第二百五十八條及第二百六十條之規定,於當事人依法律之規定終止契約者準用之。第二百六十四條 (同時履行抗辯)因契約互負債務者,於他方當事人未為對待給付前,得拒絕自己之給付。但自己有先為給付之義務者,不在此限。他方當事人已為部分之給付時,依其情形,如拒絕自己之給付有違背誠實及信用方法者,不得拒絕自己之給付。第二百六十五條 (不安抗辯權)當事人之一方,應向他方先為給付者,如他方之財產,於訂約後顯形減少,有難為對待給付之虞時,如他方未為對待給付或提出擔保前,得拒絕自己之給付。第二百六十六條 (危險負擔-債務人負擔主義)因不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之事由,致一方之給付全部不能者,他方免為對待給付之義務;如僅一部不能者,應按其比例減少對待給付。前項情形,已為全部或一部之對待給付者,得依關於不當得利之規定,請求返還。第二百六十七條 (因可歸責於當事人一方之給付不能)當事人之一方因可歸責於他方之事由,致不能給付者,得請求對待給付。但其因免給付義務所得之利益或應得之利益,均應由其所得請求之對待給付中扣除之。第二百六十八條 (第三人負擔契約)契約當事人之一方,約定由第三人對於他方為給付者,於第三人不為給付時,應負損害賠償責任。第二百六十九條 (利益第三人契約)以契約訂定向第三人為給付者,要約人得請求債務人向第三人為給付,其第三人對於債務人,亦有直接請求給付之權。第三人對於前項契約,未表示享受其利益之意思前,當事人得變更其契約或撤銷之。第三人對於當事人之一方表示不欲享受其契約之利益者,視為自始未取得其權利。第二百七十條 (債務人對第三人之抗辯)前條債務人,得以由契約所生之一切抗辯,對抗受益之第三人。第四節 多數債務人及債權人.第二百七十一條 (可分之債)數人負同一債務或有同一債權,而其給付可分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各平均分擔或分受之;其給付本不可分而變為可分者亦同。第二百七十二條 (連帶債務)數人負同一債務,明示對於債權人各負全部給付之責任者,為連帶債務。無前項之明示時,連帶債務之成立,以法律有規定者為限。第二百七十三條 (債權人之權利-對連帶債務人之請求)連帶債務之債權人,得對於債務人中之一人或數人或其全體,同時或先後請求全部或一部之給付。連帶債務未全部履行前,全體債務人仍負連帶責任。第二百七十四條 (清償等發生絕對效力)因連帶債務中人之一人為清償、代物清償、提存、抵銷或混同而債務消滅者,他債務人亦同免其責任。第二百七十五條 (確定判決之限制絕對效力)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受確定判決,而其判決非基於該債務人之個人關係者,為他債務人之利益,亦生效力。第二百七十六條 (免除與時效完成之限制絕對效力)債權人向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免除債務,而無消滅全部債務之意思表示者,除該債務人應分擔之部分外,他債務人仍不免其責任。前項規定,於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消滅時效已完成者準用之。第二百七十七條 (抵銷之限制絕對效力)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對於債權人有債權者,他債務人以該債務人應分擔之部分為限,得主張抵銷。第二百七十八條 (受領遲延之限制絕對效力)債權人對於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有遲延時,為他債務人之利益,亦生效力。第二百七十九條 (效力相對性原則)就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所生之事項,除前五條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者外,其利益或不利益,對他債務人不生效力。第二百八十條 (連帶債務人相互間之分擔義務)連帶債務人相互間,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平均分擔義務。但因債務人中之一人應單獨負責之事由所致之損害及支付之費用,由該債務人負擔。第二百八十一條 (連帶債務人同免責任之範圍)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因清償、代物清償、提存、抵銷或混同致他債務人同免責任者,得向他債務人請求償還各自分擔之部分,並自免責時起之利息。前項情形,求償權人於求償範圍內,承受債權人之權利。但不得有害於債權人之利益。第二百八十二條 (無償還資力人負擔部分之分擔)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不能償還其分擔額者,其不能償還之部分,由求償權人與他債務人按照比例分擔之。但其不能償還,係由求償權人之過失所致者,不得對於他債務人請求其分擔。前項情形,他債務人中之一人應分擔之部分已免責者,仍應依前項比例分擔之規定,負其責任。第二百八十三條 (連帶債權)數人依法律或法律行為,有同一債權,而各得向債務人為全部給付之請求者,為連帶債權。第二百八十四條 (債務人之權利-對連帶債權人之給付)連帶債權之債務人,得向債權人中之一人,為全部之給付。第二百八十五條 (請求之絕對效力)連帶債權人中之一人為給付之請求者,為他債權人之利益,亦生效力。第二百八十六條 (受領清償等發生絕對效力)因連帶債權人中之一人,已受領清償、代物清償,或經提存、抵銷、混同而債權消滅者,他債權人之權利,亦同消滅。第二百八十七條 (確定判決之限制絕對效力)連帶債權人中之一人,受有利益之確定判決者,為他債權人之利益,亦生效力。連帶債權人中之一人,受不利益之確定判決者,如其判決非基於該債權人之個人關係時,對於他債權人,亦生效力。第二百八十八條 (免除與時效完成之限制絕對效力)連帶債權人中之一人,向債務人免除債務者,除該債權人應享有之部分外,他債權人之權利,仍不消滅。前項規定,於連帶債權人中之一人消滅時效已完成者準用之。第二百八十九條 (受領遲延之絕對效力)連帶債權人中之一人有遲延者,他債權人亦負其責任。第二百九十條 (效力相對性原則)就連帶債權人中之一人所生之事項,除前五條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者外,其利益或不利益,對他債權人不生效力。第二百九十一條 (連帶債權人之均受利益)連帶債權人相互間,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平均分受其利益。第二百九十二條 (不可分之債)數人負同一債務,而其給付不可分者,準用關於連帶債務之規定。第二百九十三條 (不可分債權之效力)數人有同一債權,而其給付不可分者,各債權人僅得請求向債權人全體為給付,債務人亦僅得向債權人全體為給付。除前項規定外,債權人中之一人與債務人間所生之事項,其利益或不利益,對他債權人不生效力。債權人相互間,準用第二百九十一條之規定。第五節 債之移轉.第二百九十四條 (債權之讓與性)債權人得將債權讓與於第三人。但左列債權,不在此限:一、依債權之性質,不得讓與者。二、依當事人之特約,不得讓與者。三、債權禁止扣押者。前項第二款不得讓與之特約,不得以之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二百九十五條 (從權利之隨同移轉)讓與債權時,該債權之擔保及其他從屬之權利,隨同移轉於受讓人。但與讓與人有不可分離之關係者,不在此限。未支付之利息,推定其隨同原本移轉於受讓人。第二百九十六條 (證明檔案之交付與必要情形之告知)讓與人應將證明債權之檔案,交付受讓人,並應告以關於主張該債權所必要之一切情形。第二百九十七條 (債權讓與之通知)債權之讓與,非經讓與人或受讓人通知債務人,對於債務人不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受讓人將讓與人所立之讓與字據提示於債務人者,與通知有同一之效力。第二百九十八條 (表見讓與)讓與人已將債權之讓與通知債務人者,縱未為讓與或讓與無效,債務人仍得以其對抗受讓人之事由,對抗讓與人。前項通知,非經受讓人之同意,不得撤銷。第二百九十九條 (對於受讓人抗辯之援用與抵銷之主張)債務人於受通知時,所得對抗讓與人之事由,皆得以之對抗受讓人。債務人於受通知時,對於讓與人有債權者,如其債權之清償期,先於所讓與之債權或同時屆至者,債務人得對於受讓人主張抵銷。第三百條 (免責的債務承擔-與債權人訂立契約)第三人與債權人訂立契約承擔債務人之債務者,其債務於契約成立時,移轉於該第三人。第三百零一條 (免責的債務承擔-與債務人訂立契約)第三人與債務人訂立契約承擔其債務者,非經債權人承認,對於債權人不生效力。第三百零二條 (債務人或承擔人之定期催告)前條債務人或承擔人,得定相當期限,催告債權人於該期限內確答是否承認,如逾期不為確答者,視為拒絕承認。債權人拒絕承認時,債務人或承擔人得撤銷其承擔之契約。第三百零三條 (債務人抗辯權之援用及其限制)債務人因其法律關係所得對抗債權人之事由,承擔人亦得以之對抗債權人。但不得以屬於債務人之債權為抵銷。承擔人因其承擔債務之法律關係所得對抗債務人之事由,不得以之對抗債權人。第三百零四條 (從權利之存續及其例外)從屬於債權之權利,不因債務之承擔而妨礙其存在。但與債務人有不可分離之關係者,不在此限。由第三人就債權所為之擔保,除該第三人對於債務之承擔已為承認外,因債務之承擔而消滅。第三百零五條 (併存的債務承擔-概括承受)就他人之財產或營業,概括承受其資產及負債者,因對於債權人為承受之通知或公告,而生承擔債務之效力。前項情形,債務人關於到期之債權,自通知或公告時起,未到期之債權,自到期時起,二年以內,與承擔人連帶負其責任。第三百零六條 (併存的債務承擔-營業合併)營業與他營業合併,而互相承受其資產及負債者,與前條之概括承受同,其合併之新營業,對於各營業之債務,負其責任。第六節 債之消滅.第一款 通則.第三百零七條 (從權利之隨同消滅)債之關係消滅者,其債權之擔保及其他從屬之權利亦同時消滅。第三百零八條 (負債字據之返還及塗銷)債之全部消滅者,債務人得請求返還或塗銷負債之字據,其僅一部消滅或負債字據上載有債權人他項權利者,債務人得請求將消滅事由,記入字據。負債字據,如債權人主張有不能返還或有不能記入之事情者,債務人得請求給與債務消滅之公認證書。第二款 清償.第三百零九條 (清償之效力及受領清償人)依債務本旨,向債權人或其他有受領權人為清償,經其受領者,債之關係消滅。持有債權人簽名之收據者,視為有受領權人。但債務人已知或因過失而不知其無權受領者,不在此限。第三百一十條 (向第三人為清償之效力)向第三人為清償,經其受領者,其效力依左列各款之規定:一、經債權人承認或受領人於受領後取得其債權者,有清償之效力。二、受領人係債權之準佔有人者,以債務人不知其非債權人者為限,有清償之效力。三、除前二款情形外,於債權人因而受利益之限度內,有清償之效力。第三百一十一條 (第三人之清償)債之清償,得由第三人為之。但當事人另有訂定或依債之性質不得由第三人清償者,不在此限。第三人之清償,債務人有異議時,債權人得拒絕其清償。但第三人就債之履行有利害關係者,債權人不得拒絕。第三百一十二條 (第三人清償之權利)就債之履行有利害關係之第三人為清償者,於其清償之限度內承受債權人之權利,但不得有害於債權人之利益。第三百一十三條 (代位之通知抗辯抵銷準用債權讓與)第二百九十七條及第二百九十九條之規定,於前條之承受權利準用之。第三百一十四條 (清償地)清償地,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或另有習慣,或得依債之性質或其他情形決定者外,應依左列各款之規定:一、以給付特定物為標的者,於訂約時,其物所在地為之。二、其他之債,於債權人之住所地為之。第三百一十五條 (清償期)清償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或得依債之性質或其他情形決定者外,債權人得隨時請求清償,債務人亦得隨時為清償。第三百一十六條 (期前清償)定有清償期者,債權人不得於期前請求清償,如無反對之意思表示時,債務人得於期前為清償。第三百一十七條 (清償費用之負擔)清償債務之費用,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由債務人負擔。但因債權人變更住所或其他行為,致增加清償費用者,其增加之費用,由債權人負擔。第三百一十八條 (一部或緩期清償)債務人無為一部清償之權利。但法院得斟酌債務人之境況,許其於無甚害於債權人利益之相當期限內,分期給付,或緩期清償。法院許為分期給付者,債務人一期遲延給付時,債權人得請求全部清償。給付不可分者,法院得比照第一項但書之規定,許其緩期清償。第三百一十九條 (代物清償)債權人受領他種給付以代原定之給付者,其債之關係消滅。第三百二十條 (間接給付-新債清償)因清償債務而對於債權人負擔新債務者,除當事人另有意思表示外,若新債務不履行時,其舊債務仍不消滅。第三百二十一條 (清償之抵充-當事人指定)對於一人負擔數宗債務而其給付之種類相同者,如清償人所提出之給付,不足清償全部債額時,由清償人於清償時,指定其應抵充之債務。第三百二十二條 (清償之抵充-法定抵充)清償人不為前條之指定者,依左列之規定,定其應抵充之債務:一、債務已屆清償期者,儘先抵充。二、債務均已屆清償期或均未屆清償期者,以債務之擔保最少者,儘先抵充;擔保相等者,以債務人因清償而獲益最多者,儘先抵充;獲益相等者,以先到期之債務,儘先抵充。三、獲益及清償期均相等者,各按比例,抵充其一部。第三百二十三條 (不同種類債務之抵充順序)清償人所提出之給付,應先抵充費用,次充利息,次充原本;其依前二條之規定抵充債務者亦同。第三百二十四條 (受領證書給與請求權)清償人對於受領清償人,得請求給與受領證書。第三百二十五條 (給與受領證書或返還債權證書之效力)關於利息或其他定期給付,如債權人給與受領一期給付之證書,未為他期之保留者,推定其以前各期之給付已為清償。如債權人給與受領原本之證書者,推定其利息亦已受領。債權證書已返還者,推定其債之關係消滅。第三款 提存.第三百二十六條 (提存之要件)債權人受領遲延,或不能確知孰為債權人而難為給付者,清償人得將其給付物,為債權人提存之。第三百二十七條 (提存之處所)提存應於清償地之法院提存所為之。第三百二十八條 (危險負擔之移轉)提存後,給付物毀損、滅失之危險,由債權人負擔,債務人亦無須支付利息,或賠償其孳息未收取之損害。第三百二十九條 (提存物之受取及受取之阻止)債權人得隨時受取提存物,如債務人之清償,係對債權人之給付而為之者,在債權人未為對待給付或提出相當擔保前,得阻止其受取提存物。第三百三十條 (受取權之消滅)債權人關於提存物之權利,應於提存後十年內行使之,逾期其提存物歸屬國庫。第三百三十一條 (提存價金-拍賣給付物)給付物不適於提存,或有毀損滅失之虞,或提存需費過鉅者,清償人得聲請清償地之法院拍賣,而提存其價金。第三百三十二條 (提存價金-變賣)前條給付物有市價者,該管法院得許可清償人照市價出賣,而提存其價金。第三百三十三條 (提存等費用之負擔)提存拍賣及出賣之費用,由債權人負擔。第四款 抵銷.第三百三十四條 (抵銷之要件)二人互負債務,而其給付種類相同,並均屆清償期者,各得以其債務,與他方之債務,互為抵銷。但依債之性質不能抵銷或依當事人之特約不得抵銷者,不在此限。前項特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三百三十五條 (抵銷之方法與效力)抵銷,應以意思表示,向他方為之。其相互間債之關係,溯及最初得為抵銷時,按照抵銷數額而消滅。前項意思表示,附有條件或期限者,無效。第三百三十六條 (清償地不同之債務之抵銷)清償地不同之債務,亦得為抵銷。但為抵銷之人,應賠償他方因抵銷而生之損害。第三百三十七條 (時效消滅債務之抵銷)債之請求權雖經時效而消滅,如在時效未完成前,其債務已適於抵銷者,亦得為抵銷。第三百三十八條 (禁止抵銷之債-禁止扣押之債)禁止扣押之債,其債務人不得主張抵銷。第三百三十九條 (禁止抵銷之債-因侵權行為而負擔之債)因故意侵權行為而負擔之債,其債務人不得主張抵銷。第三百四十條 (禁止抵銷之債-受扣押之債權)受債權扣押命令之第三債務人,於扣押後,始對其債權人取得債權者,不得以其所取得之債權與受扣押之債權為抵銷。第三百四十一條 (禁止抵銷之債-向第三人為給付之債)約定應向第三人為給付之債務人,不得以其債務,與他方當事人對於自己之債務為抵銷。第三百四十二條 (準用清償之抵充)第三百二十一條至第三百二十三條之規定,於抵銷準用之。第五款 免除.第三百四十三條 (免除之效力)債權人向債務人表示免除其債務之意思者,債之關係消滅。第六款 混同.第三百四十四條 (混同之效力)債權與其債務同歸一人時,債之關係消滅。但其債權為他人權利之標的或法律另有規定者,不在此限。第二章 各種之債.第一節 買賣.第一款 通則.第三百四十五條 (買賣之意義及成立)稱買賣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移轉財產權於他方,他方支付價金之契約。當事人就標的物及其價金互相同意時,買賣契約即為成立。第三百四十六條 (買賣價金)價金雖未具體約定,而依情形可得而定者,視為定有價金。價金約定依市價者,視為標的物清償時,清償地之市價。但契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第三百四十七條 (有償契約準用買賣規定)本節規定,於買賣契約以外之有償契約準用之。但為其契約性質所不許者,不在此限。第二款 效力.第三百四十八條 (出賣人之移轉財產權及交付標的物之義務)物之出賣人,負交付其物於買受人,並使其取得該物所有權之義務。權利之出賣人,負使買受人取得其權利之義務,如因其權利而得佔有一定之物者,並負交付其物之義務。第三百四十九條 (權利瑕疵擔保-權利無缺)出賣人應擔保第三人就買賣之標的物,對於買受人不得主張任何權利。第三百五十條 (權利瑕疵擔保-權利存在)債權或其他權利之出賣人,應擔保其權利確係存在,有價證券之出賣人,並應擔保其證券未因公示催告而宣示無效。第三百五十一條 (權利瑕疵擔保之免除)買受人於契約成立時,知有權利之瑕疵者,出賣人不負擔保之責。但契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第三百五十二條 (債務人支付能力之擔保責任)債權之出賣人,對於債務人之支付能力,除契約另有訂定外,不負擔保責任,出賣人就債務人之支付能力,負擔保責任者,推定其擔保債權移轉時債務人之支付能力。第三百五十三條 (權利瑕疵擔保之效果)出賣人不履行第三百四十八條至第三百五十一條所定之義務者,買受人得依關於債務不履行之規定,行使其權利。第三百五十四條 (物之瑕疵擔保責任與效果)物之出賣人對於買受人,應擔保其物依第三百七十三條之規定危險移轉於買受人時無滅失或減少其價值之瑕疵,亦無滅失或減少其通常效用或契約預定效用之瑕疵。但減少之程度,無關重要者,不得視為瑕疵。出賣人並應擔保其物於危險移轉時,具有其所保證之品質。第三百五十五條 (物之瑕疵擔保責任之免除)買受人於契約成立時,知其物有前條第一項所稱之瑕疵者,出賣人不負擔保之責。買受人因重大過失,而不知有前條第一項所稱之瑕疵者,出賣人如未保證其無瑕疵時,不負擔保之責。但故意不告知其瑕疵者,不在此限。第三百五十六條 (買受人之檢查通知義務)買受人應按物之性質,依通常程式從速檢查其所受領之物,如發見有應由出賣人負擔保責任之瑕疵時,應即通知出賣人。買受人怠於為前項之通知者,除依通常之檢查不能發見之瑕疵外,視為承認其所受領之物。不能即知之瑕疵,至日後發見者,應即通知出賣人,怠於為通知者,視為承認其所受領之物。第三百五十七條 (檢查通知義務之排除)前條規定,於出賣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於買受人者,不適用之。第三百五十八條 (異地送到之物之保管、通知、變賣義務)買受人對於由他地送到之物,主張有瑕疵,不願受領者,如出賣人於受領地無代理人,買受人有暫為保管之責。前項情形,如買受人不即依相當方法證明其瑕疵之存在者,推定於受領時為無瑕疵。送到之物易於敗壞者,買受人經依相當方法之證明,得照市價變賣之。如為出賣人之利益,有必要時,並有變賣之義務。買受人依前項規定為變賣者,應即通知出賣人。如怠於通知,應負損害賠償之責。第三百五十九條 (物之瑕疵擔保效力-解約或減少價金)買賣因物有瑕疵,而出賣人依前五條之規定,應負擔保之責者,買受人得解除其契約或請求減少其價金。但依情形,解除契約顯失公平者,買受人僅得請求減少價金。第三百六十條 (物之瑕疵擔保效力-請求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買賣之物,缺少出賣人所保證之品質者,買受人得不解除契約或請求減少價金,而請求不履行之損害賠償;出賣人故意不告知物之瑕疵者亦同。第三百六十一條 (解約催告)買受人主張物有瑕疵者,出賣人得定相當期限,催告買受人於其期限內是否解除契約。買受人於前項期限內不解除契約者,喪失其解除權。第三百六十二條 (解約與從物)因主物有瑕疵而解除契約者,其效力及於從物。從物有瑕疵者,買受人僅得就從物之部分為解除。第三百六十三條 (數物併同出賣時之解除契約)為買賣標的之數物中,一物有瑕疵者,買受人僅得就有瑕疵之物為解除,其以總價金將數物同時賣出者,買受人並得請求減少與瑕疵物相當之價額。前項情形,當事人之任何一方,如因有瑕疵之物,與他物分離而顯受損害者,得解除全部契約。第三百六十四條 (瑕疵擔保之效力-另行交付無瑕疵之物)買賣之物,僅指定種類者,如其物有瑕疵,買受人得不解除契約或請求減少價金,而即時請求另行交付無瑕疵之物。出賣人就前項另行交付之物,仍負擔保責任。第三百六十五條 (解除權或請求權之消滅)買受人因物有瑕疵,而得解除契約或請求減少價金者,其解除權或請求權,於買受人依第三百五十六條規定為通知後六個月間不行使或自物之交付時起經過五年而消滅。前項關於六個月期間之規定,於出賣人故意不告知瑕疵者,不適用之。第三百六十六條 (免除或限制擔保義務之特約)以特約免除或限制出賣人關於權利或物之瑕疵擔保義務者,如出賣人故意不告知其瑕疵,其特約為無效。第三百六十七條 (買受人之義務)買受人對於出賣人,有交付約定價金及受領標的物之義務。第三百六十八條 (價金支付拒絕權)買受人有正當理由,恐第三人主張權利,致失其因買賣契約所得權利之全部或一部者,得拒絕支付價金之全部或一部。但出賣人已提出相當擔保者,不在此限。前項情形,出賣人得請求買受人提存價金。第三百六十九條 (標的物與價金交付時期)買賣標的物與其價金之交付,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或另有習慣外,應同時為之。第三百七十條 (價金交付期限之推定)標的物交付定有期限者,其期限,推定其為價金交付之期限。第三百七十一條 (價金交付之處所)標的物與價金應同時交付者,其價金應於標的物之交付處所交付之。第三百七十二條 (依重量計算價金之方法)價金依物之重量計算者,應除去其包皮之重量。但契約另有訂定或另有習慣者,從其訂定或習慣。第三百七十三條 (標的物利益與危險之承受負擔)買賣標的物之利益及危險,自交付時起,均由買受人承受負擔。但契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第三百七十四條 (送交清償地以外處所之標的物危險之負擔)買受人請求將標的物送交清償地以外之處所者,自出賣人交付其標的物於為運送之人或承攬送運人時起,標的物之危險,由買受人負擔。第三百七十五條 (交付前負擔危險之買受人費用返還義務)標的物之危險,於交付前已應由買受人負擔者,出賣人於危險移轉後,標的物之交付前,所支出之必要費用,買受人應依關於委任之規定,負償還責任。前項情形,出賣人所支出之費用,如非必要者,買受人應依關於無因管理之規定,負償還責任。第三百七十六條 (出賣人違反關於送交方法特別指示之損害賠償)買受人關於標的物之送交方法,有特別指示,而出賣人無緊急之原因,違其指示者,對於買受人因此所受之損害,應負賠償責任。第三百七十七條 (以權利為買賣標的之利益與危險之承受負擔)以權利為買賣之標的,如出賣人因其權利而得佔有一定之物者,準用前四條之規定。第三百七十八條 (買賣費用之負擔)買賣費用之負擔,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或另有習慣外,依左列之規定:一、買賣契約之費用,由當事人雙方平均負擔。二、移轉權利之費用,運送標的物至清償地之費用及交付之費用,由出賣人負擔。三、受領標的物之費用,登記之費用及送交清償地以外處所之費用,由買受人負擔。第三款 買回.第三百七十九條 (買回之要件)出賣人於買賣契約保留買回之權利者,得返還其所受領之價金,而買回其標的物。前項買回之價金,另有特約者,從其特約。原價金之利息,與買受人就標的物所得之利益,視為互相抵銷。第三百八十條 (買回之期限)買回之期限,不得超過五年,如約定之期限較長者,縮短為五年。第三百八十一條 (買賣費用之償還與買回費用之負擔)買賣費用由買受人支出者,買回人應與買回價金連同償還之。買回之費用,由買回人負擔。第三百八十二條 (改良及有益費用之償還)買受人為改良標的物所支出之費用及其他有益費用,而增加價值者,買回人應償還之。但以現存之增價額為限。第三百八十三條 (原買受人之義務及責任)買受人對於買回人,負交付標的物及其附屬物之義務。買受人因可歸責於自己之事由,致不能交付標的物或標的物顯有變更者,應賠償因此所生之損害。第四款 特種買賣.第三百八十四條 (試驗買賣之意義)試驗買賣,為以買受人之承認標的物為停止條件而訂立之契約。第三百八十五條 (容許試驗義務)試驗買賣之出賣人,有許買受人試驗其標的物之義務。第三百八十六條 (視為拒絕承認標的物)標的物經試驗而未交付者,買受人於約定期限內,未就標的物為承認之表示,視為拒絕;其無約定期限,而於出賣人所定之相當期限內,未為承認之表示者亦同。第三百八十七條 (視為承認標的物)標的物因試驗已交付於買受人,而買受人不交還其物,或於約定期限或出賣人所定之相當期限內不為拒絕之表示者,視為承認。買受人已支付價金之全部或一部,或就標的物為非試驗所必要之行為者,視為承認。第三百八十八條 (貨樣買賣)按照貨樣約定買賣者,視為出賣人擔保其交付之標的物與貨樣有同一之品質。第三百八十九條 (分期付價買賣期限利益喪失約款之限制)分期付價之買賣,如約定買受人有遲延時,出賣人得即請求支付全部價金者,除買受人遲付之價額已達全部價金五分之一外,出賣人仍不得請求支付全部價金。第三百九十條 (解約扣價約款之限制)分期付價之買賣,如約定出賣人於解除契約時,得扣留其所受領價金者,其扣留之數額,不得超過標的物使用之代價,及標的物受有損害時之賠償額。第三百九十一條 (拍賣之成立)拍賣,因拍賣人拍板或依其他慣用之方法為賣定之表示而成立。第三百九十二條 (拍賣人應買之禁止)拍賣人對於其所經管之拍賣,不得應買,亦不得使他人為其應買。第三百九十三條 (拍賣物之拍定)拍賣人除拍賣之委任人有反對之意思表示外,得將拍賣物拍歸出價最高之應買人。第三百九十四條 (拍定之撤回)拍賣人對於應買人所出最高之價,認為不足者,得不為賣定之表示而撤回其物。第三百九十五條 (應買表示之效力)應買人所為應買之表示,自有出價較高之應買或拍賣物經撤回時,失其拘束力。第三百九十六條 (以現金支付買價及支付時期)拍賣之買受人,應於拍賣成立時或拍賣公告內所定之時,以現金支付買價。第三百九十七條 (不按時支付價金之效力-解約再拍賣及賠償差額)拍賣之買受人如不按時支付價金者,拍賣人得解除契約,將其物再為拍賣。再行拍賣所得之價金,如少於原拍賣之價金及再行拍賣之費用者,原買受人應負賠償其差額之責任。第二節 互易.第三百九十八條 (互動準用買賣之規定)當事人雙方約定互相移轉金錢以外之財產權者,準用關於買賣之規定。第三百九十九條 (附有補足金之互易準用買賣之規定)當事人之一方,約定移轉前條所定之財產權,並應交付金錢者,其金錢部分,準用關於買賣價金之規定。第三節 互動計算.第四百條 (互動計算之意義)稱互動計算者,謂當事人約定,以其相互間之交易所生之債權、債務為定期計算,互相抵銷,而僅支付其差額之契約。第四百零一條 (票據及證券等記入互動計算專案之除去)匯票、本票、支票及其他流通證券,記入互動計算者,如證券之債務人不為清償時,當事人得將該記入之專案除去之。第四百零二條 (互動計算之計算期)互動計算之計算期,如無特別訂定,每六個月計算一次。第四百零三條 (互動計算之終止)當事人之一方,得隨時終止互動計算契約而為計算。但契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第四百零四條 (利息之附加)記入互動計算之專案,得約定自記入之時起,附加利息。由計算而生之差額,得請求自計算時起,支付利息。第四百零五條 (記入互動計算專案之除去或改正)記入互動計算之專案,自計算後,經過一年,不得請求除去或改正。第四節 贈與.第四百零六條 (贈與之意義及成立)稱贈與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以自己之財產無償給與他方,他方允受之契約。第四百零七條第四百零八條 (贈與之任意撤銷及其例外)贈與物之權利未移轉前,贈與人得撤銷其贈與。其一部已移轉者,得就其未移轉之部分撤銷之。前項規定,於經公證之贈與,或為履行道德上義務而為贈與者,不適用之。第四百零九條 (受贈人之權利)贈與人就前條第二項所定之贈與給付遲延時,受贈人得請求交付贈與物;其因可歸責於自己之事由致給付不能時,受贈人得請求賠償贈與物之價額。前項情形,受贈人不得請求遲延利息或其他不履行之損害賠償。第四百一十條 (贈與人之責任)贈與人僅就其故意或重大過失,對於受贈人負給付不能之責任。第四百一十一條 (瑕疵擔保責任)贈與之物或權利如有瑕疵,贈與人不負擔保責任。但贈與人故意不告知其瑕疵或保證其無瑕疵者,對於受贈人因瑕疵所生之損害,負賠償之義務。第四百一十二條 (附負擔之贈與)贈與附有負擔者,如贈與人已為給付而受贈人不履行其負擔時,贈與人得請求受贈人履行其負擔,或撤銷贈與。負擔以公益為目的者,於贈與人死亡後,主管機關或檢察官得請求受贈人履行其負擔。第四百一十三條 (受贈人履行負擔責任之限度)附有負擔之贈與,其贈與不足償其負擔者,受贈人僅於贈與之價值限度內,有履行其負擔之責任。第四百一十四條 (附負擔贈與之瑕疵擔保責任)附有負擔之贈與,其贈與之物或權利如有瑕疵,贈與人於受贈人負擔之限度內,負與出賣人同一之擔保責任。第四百一十五條 (定期贈與當事人之死亡)定期給付之贈與,因贈與人或受贈人之死亡,失其效力。但贈與人有反對之意思表示者,不在此限。第四百一十六條 (贈與人之撤銷權)受贈人對於贈與人,有左列情事之一者,贈與人得撤銷其贈與:一、對於贈與人、其配偶、直系血親、三親等內旁系血親或二親等內姻親,有故意侵害之行為,依刑法有處罰之明文者。二、對於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者。前項撤銷權,自贈與人知有撤銷原因之時起,一年內不行使而消滅。贈與人對於受贈人已為宥恕之表示者,亦同。第四百一十七條 (繼承人之撤銷權)受贈人因故意不法之行為,致贈與人死亡或妨礙其為贈與之撤銷者,贈與人之繼承人,得撤銷其贈與。但其撤銷權自知有撤銷原因之時起,六個月間不行使而消滅。第四百一十八條 (贈與人之窮困抗辯-贈與履行之拒絕)贈與人於贈與約定後,其經濟狀況顯有變更,如因贈與致其生計有重大之影響,或妨礙其扶養義務之履行者,得拒絕贈與之履行。第四百一十九條 (撤銷贈與之方法及效果)贈與之撤銷,應向受贈人以意思表示為之。贈與撤銷後,贈與人得依關於不當得利之規定,請求返還贈與物。第四百二十條 (撤銷權之消滅)贈與之撤銷權,因受贈人之死亡而消滅。第五節 租賃.第四百二十一條 (租賃之定義)稱租賃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以物租與他方使用、收益,他方支付租金之契約。前項租金,得以金錢或租賃物之孳息充之。第四百二十二條 (不動產租賃契約之方式)不動產之租賃契約,其期限逾一年者,應以字據訂立之,未以字據訂立者,視為不定期限之租賃。第四百二十二條之一 (地上權登記之請求)租用基地建築房屋者,承租人於契約成立後,得請求出租人為地上權之登記。第四百二十三條 (租賃物之交付及保持義務)出租人應以合於所約定使用、收益之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並應於租賃關係存續中,保持其合於約定使用、收益之狀態。第四百二十四條 (承租人之契約終止權)租賃物為房屋或其他供居住之處所者,如有瑕疵,危及承租人或其同居人之安全或健康時,承租人雖於訂約時已知其瑕疵,或已拋棄其終止契約之權利,仍得終止契約。第四百二十五條 (租賃物所有權之讓與)出租人於租賃物交付後,承租人佔有中,縱將其所有權讓與第三人,其租賃契約,對於受讓人仍繼續存在。前項規定,於未經公證之不動產租賃契約,其期限逾五年或未定期限者,不適用之。第四百二十五條之一 (土地所有人與房屋所有人之租賃關係)土地及其土地上之房屋同屬一人所有,而僅將土地或僅將房屋所有權讓與他人,或將土地及房屋同時或先後讓與相異之人時,土地受讓人或房屋受讓人與讓與人間或房屋受讓人與土地受讓人間,推定在房屋得使用期限內,有租賃關係。其期限不受第四百四十九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前項情形,其租金數額當事人不能協議時,得請求法院定之。第四百二十六條 (就租賃物設定物權之效力)出租人就租賃物設定物權,致妨礙承租人之使用收益者,準用第四百二十五條之規定。第四百二十六條之一 (房屋所有權移轉時承租人之效力)租用基地建築房屋,承租人房屋所有權移轉時,其基地租賃契約,對於房屋受讓人,仍繼續存在。第四百二十六條之二 (租用基地建築房屋之優先購買權)租用基地建築房屋,出租人出賣基地時,承租人有依同樣條件優先承買之權。承租人出賣房屋時,基地所有人有依同樣條件優先承買之權。前項情形,出賣人應將出賣條件以書面通知優先承買權人。優先承買權人於通知達到後十日內未以書面表示承買者,視為放棄。出賣人未以書面通知優先承買權人而為所有權之移轉登記者,不得對抗優先承買權人。第四百二十七條 (租賃物稅捐之負擔)就租賃物應納之一切稅捐,由出租人負擔。第四百二十八條 (動物租賃飼養費之負擔)租賃物為動物者,其飼養費由承租人負擔。第四百二十九條 (出租人之修繕義務)租賃物之修繕,除契約另有訂定或另有習慣外,由出租人負擔。出租人為儲存租賃物所為之必要行為,承租人不得拒絕。第四百三十條 (修繕義務不履行之效力)租賃關係存續中,租賃物如有修繕之必要,應由出租人負擔者,承租人得定相當期限,催告出租人修繕,如出租人於其期限內不為修繕者,承租人得終止契約或自行修繕而請求出租人償還其費用或於租金中扣除之。第四百三十一條 (有益費用之償還及工作物之取回)承租人就租賃物支出有益費用,因而增加該物之價值者,如出租人知其情事而不為反對之表示,於租賃關係終止時,應償還其費用。但以其現存之增價額為限。承租人就租賃物所增設之工作物,得取回之。但應回復租賃物之原狀。第四百三十二條 (承租人之保管義務)承租人應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保管租賃物,租賃物有生產力者,並應保持其生產力。承租人違反前項義務,致租賃物毀損、滅失者,負損害賠償責任。但依約定之方法或依物之性質而定之方法為使用、收益,致有變更或毀損者,不在此限。第四百三十三條 (對於第三人行為之責任)因承租人之同居人或因承租人允許為租賃物之使用、收益之第三人應負責之事由,致租賃物毀損、滅失者,承租人負損害賠償責任。第四百三十四條 (失火責任)租賃物因承租人之重大過失,致失火而毀損、滅失者,承租人對於出租人負損害賠償責任。第四百三十五條 (租賃物一部滅失之效果)租賃關係存續中,因不可歸責於承租人之事由,致租賃物之一部滅失者,承租人得按滅失之部分,請求減少租金。前項情形,承租人就其存餘部分不能達租賃之目的者,得終止契約。第四百三十六條 (權利瑕疵之效果)前條規定,於承租人因第三人就租賃物主張權利,致不能為約定之使用、收益者準用之。第四百三十七條 (承租人之通知義務)租賃關係存續中,租賃物如有修繕之必要,應由出租人負擔者,或因防止危害有裝置之必要,或第三人就租賃物主張權利者,承租人應即通知出租人。但為出租人所已知者,不在此限。承租人怠於為前項通知,致出租人不能及時救濟者,應賠償出租人因此所生之損害。第四百三十八條 (承租人使用收益租賃物之方法及違反之效果)承租人應依約定方法,為租賃物之使用、收益;無約定方法者,應以依租賃物之性質而定之方法為之。承租人違反前項之規定為租賃物之使用、收益,經出租人阻止而仍繼續為之者,出租人得終止契約。第四百三十九條 (支付租金之時期)承租人應依約定日期,支付租金;無約定者,依習慣;無約定亦無習慣者,應於租賃期滿時支付之。如租金分期支付者,於每期屆滿時支付之。如租賃物之收益有季節者,於收益季節終了時支付之。第四百四十條 (租金支付遲延之效力)承租人租金支付有遲延者,出租人得定相當期限,催告承租人支付租金,如承租人於其期限內不為支付,出租人得終止契約。租賃物為房屋者,遲付租金之總額,非達二個月之租額,不得依前項之規定,終止契約。其租金約定於每期開始時支付者,並應於遲延給付逾二個月時,始得終止契約。租用建築房屋之基地,遲付租金之總額,達二年之租額時,適用前項之規定。第四百四十一條 (租金之續付)承租人因自己之事由,致不能為租賃物全部或一部之使用、收益者,不得免其支付租金之義務。第四百四十二條 (不動產租賃租金增減請求權)租賃物為不動產者,因其價值之昇降,當事人得聲請法院增減其租金。但其租賃定有期限者,不在此限。第四百四十三條 (轉租之效力)承租人非經出租人承諾,不得將租賃物轉租於他人。但租賃物為房屋者,除有反對之約定外,承租人得將其一部分轉租於他人。承租人違反前項規定,將租賃物轉租於他人者,出租人得終止契約。第四百四十四條 (轉租之效力)承租人依前條之規定,將租賃物轉租於他人者,其與出租人間之租賃關係,仍為繼續。因次承租人應負責之事由所生之損害,承租人負賠償責任。第四百四十五條 (不動產出租人之留置權)不動產之出租人,就租賃契約所生之債權,對於承租人之物置於該不動產者,有留置權。但禁止扣押之物,不在此限。前項情形,僅於已得請求之損害賠償及本期與以前未交之租金之限度內,得就留置物取償。第四百四十六條 (留置權之消滅與出租人之異議)承租人將前條留置物取去者,出租人之留置權消滅。但其取去係乘出租人之不知,或出租人曾提出異議者,不在此限。承租人如因執行業務取去其物,或其取去適於通常之生活關係,或所留之物足以擔保租金之支付者,出租人不得提出異議。第四百四十七條 (出租人之自助權)出租人有提出異議權者,得不聲請法院,逕行阻止承租人取去其留置物;如承租人離去租賃之不動產者,並得佔有其物。承租人乘出租人之不知或不顧出租人提出異議而取去其物者,出租人得終止契約。第四百四十八條 (留置權之消滅-提供擔保)承租人得提出擔保,以免出租人行使留置權,並得提出與各個留置物價值相當之擔保,以消滅對於該物之留置權。第四百四十九條 (租賃之最長期限)租賃契約之期限,不得逾二十年。逾二十年者,縮短為二十年。前項期限,當事人得更新之。租用基地建築房屋者,不適用第一項之規定。第四百五十條 (租賃契約之消滅)租賃定有期限者,其租賃關係,於期限屆滿時消滅。未定期限者,各當事人得隨時終止契約。但有利於承租人之習慣者,從其習慣。前項終止契約,應依習慣先期通知。但不動產之租金,以星期、半個月或一個月定其支付之期限者,出租人應以曆定星期、半個月或一個月之末日為契約終止期,並應至少於一星期、半個月或一個月前通知之。第四百五十一條 (租賃契約之默示更新)租賃期限屆滿後,承租人仍為租賃物之使用收益,而出租人不即表示反對之意思者,視為以不定期限繼續契約。第四百五十二條 (因承租人死亡而終止租約)承租人死亡者,租賃契約雖定有期限,其繼承人仍得終止契約。但應依第四百五十條第三項之規定,先期通知。第四百五十三條 (定期租約之終止)定有期限之租賃契約,如約定當事人之一方於期限屆滿前,得終止契約者,其終止契約,應依第四百五十條第三項之規定,先期通知。第四百五十四條 (預收租金之返還)租賃契約,依前二條之規定終止時,如終止後始到期之租金,出租人已預先受領者,應返還之。第四百五十五條 (租賃物之返還)承租人於租賃關係終止後,應返還租賃物;租賃物有生產力者,並應保持其生產狀態,返還出租人。第四百五十六條 (消滅時效期間及其起算點)出租人就租賃物所受損害對於承租人之賠償請求權,承租人之償還費用請求權及工作物取回權,均因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前項期間,於出租人,自受租賃物返還時起算;於承租人,自租賃關係終止時起算。第四百五十七條 (耕地租賃之租金減免請求權)耕作地之承租人,因不可抗力,致其收益減少或全無者,得請求減少或免除租金。前項租金減免請求權,不得預先拋棄。第四百五十七條之一 (耕作地預收地租之禁止與承租人得為部分租金之支付)耕作地之出租人不得預收租金。承租人不能按期支付應交租金之全部,而以一部支付時,出租人不得拒絕收受。第四百五十八條 (耕地租約之終止)耕作地租賃於租期屆滿前,有左列情形之一時,出租人得終止契約:一、承租人死亡而無繼承人或繼承人無耕作能力者。二、承租人非因不可抗力不為耕作繼續一年以上者。三、承租人將耕作地全部或一部轉租於他人者。四、租金積欠達兩年之總額者。五、耕作地依法編定或變更為非耕作地使用者。第四百五十九條 (耕地租約之終止)未定期限之耕作地租賃,出租人除收回自耕外,僅於有前條各款之情形或承租人違反第四百三十二條或第四百六十二條第二項之規定時,得終止契約。第四百六十條 (耕地租約之終止期)耕作地之出租人終止契約者,應以收益季節後,次期作業開始前之時日,為契約之終止期。第四百六十條之一 (耕作地之優先承買或承典權)耕作地出租人出賣或出典耕作地時,承租人有依同樣條件優先承買或承典之權。第四百二十六條之二第二項及第三項之規定,於前項承買或承典準用之。第四百六十一條 (耕作費用之償還)耕作地之承租人,因租賃關係終止時未及收穫之孳息所支出之耕作費用,得請求出租人償還之。但其請求額不得超過孳息之價額。第四百六十一條之一 (承租人對耕作地之特別改良)耕作地承租人於保持耕作地之原有性質及效能外,得為增加耕作地生產力或耕作便利之改良。但應將改良事項及費用數額,以書面通知出租人。前項費用,承租人返還耕作地時,得請求出租人返還。但以其未失效能部分之價額為限。第四百六十二條 (耕作地附屬物之範圍及其補充)耕作地之租賃,附有農具,牲畜或其他附屬物者,當事人應於訂約時,評定其價值,並繕具清單,由雙方簽名,各執一份。清單所載之附屬物,如因可歸責於承租人之事由而滅失者,由承租人負補充之責任。附屬物如因不可歸責於承租人之事由而滅失者,由出租人負補充之責任。第四百六十三條 (耕作地附屬物之返還)耕作地之承租人依清單所受領之附屬物,應於租賃關係終止時,返還於出租人;如不能返還者,應賠償其依清單所定之價值。但因使用所生之通常折耗,應扣除之。第四百六十三條之一 (權利租賃之準用)本節規定,於權利之租賃準用之。第六節 借貸.第一款 使用借貸.第四百六十四條 (使用借貸之定義)稱使用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以物交付他方,而約定他方於無償使用後返還其物之契約。第四百六十五條第四百六十五條之一 (使用借貸之預約)使用借貸預約成立後,預約貸與人得撤銷其約定。但預約借用人已請求履行預約而預約貸與人未即時撤銷者,不在此限。第四百六十六條 (貸與人之責任)貸與人故意不告知借用物之瑕疵,致借用人受損害者,負賠償責任。第四百六十七條 (依約定方法使用借用物義務)借用人應依約定方法,使用借用物;無約定方法者,應以依借用物之性質而定之方法使用之。借用人非經貸與人之同意,不得允許第三人使用借用物。第四百六十八條 (借用人之保管義務)借用人應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保管借用物。借用人違反前項義務,致借用物毀損、滅失者,負損害賠償責任。但依約定之方法或依物之性質而定之方法使用借用物,致有變更或毀損者,不負責任。第四百六十九條 (通常保管費之負擔及工作物之取回)借用物之通常保管費用,由借用人負擔。借用物為動物者,其飼養費亦同。借用人就借用物支出有益費用,因而增加該物之價值者,準用第四百三十一條第一項之規定。借用人就借用物所增加之工作物,得取回之。但應回復借用物之原狀。第四百七十條 (借用人返還借用物義務)借用人應於契約所定期限屆滿時,返還借用物;未定期限者,應於依借貸之目的使用完畢時返還之。但經過相當時期,可推定借用人已使用完畢者,貸與人亦得為返還之請求。借貸未定期限,亦不能依借貸之目的而定其期限者,貸與人得隨時請求返還借用物。第四百七十一條 (借用人之連帶責任)數人共借一物者,對於貸與人,連帶負責。第四百七十二條 (貸與人之終止契約權)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貸與人得終止契約:一、貸與人因不可預知之情事,自己需用借用物者。二、借用人違反約定或依物之性質而定之方法使用借用物,或未經貸與人同意允許第三人使用者。三、因借用人怠於注意,致借用物毀損或有毀損之虞者。四、借用人死亡者。第四百七十三條 (消滅時效期間及其起算)貸與人就借用物所受損害,對於借用人之賠償請求權、借用人依第四百六十六條所定之賠償請求權、第四百六十九條所定有益費用償還請求權及其工作物之取回權,均因六個月間不行使而消滅。前項期間,於貸與人,自受借用物返還時起算。於借用人,自借貸關係終止時起算。第二款 消費借貸.第四百七十四條 (消費借貸之定義)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之契約。當事人之一方對他方負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給付義務而約定以之作為消費借貸之標的者,亦成立消費借貸。第四百七十五條第四百七十五條之一 (消費借貸之預約)消費借貸之預約,其約定之消費借貸有利息或其他報償,當事人之一方於預約成立後,成為無支付能力者,預約貸與人得撤銷其預約。消費借貸之預約,其約定之消費借貸為無報償者,準用第四百六十五條之一之規定。第四百七十六條 (物之瑕疵擔保責任)消費借貸,約定有利息或其他報償者,如借用物有瑕疵時,貸與人應另易以無瑕疵之物。但借用人仍得請求損害賠償。消費借貸為無報償者,如借用物有瑕疵時,借用人得照有瑕疵原物之價值,返還貸與人。前項情形,貸與人如故意不告知其瑕疵者,借用人得請求損害賠償。第四百七十七條 (消費借貸報償之支付時期)利息或其他報償,應於契約所定期限支付之;未定期限者,應於借貸關係終止時支付之。但其借貸期限逾一年者,應於每年終支付之。第四百七十八條 (借用人返還借用物義務)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未定返還期限者,借用人得隨時返還,貸與人亦得定一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返還。第四百七十九條 (返還不能之補償)借用人不能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者,應以其物在返還時、返還地所應有之價值償還之。返還時或返還地未約定者,以其物在訂約時或訂約地之價值償還之。第四百八十條 (金錢借貸之返還)金錢借貸之返還,除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依左列之規定:一、以通用貨幣為借貸者,如於返還時已失其通用效力,應以返還時有通用效力之貨幣償還之。二、金錢借貸,約定摺合通用貨幣計算者,不問借用人所受領貨幣價格之增減,均應以返還時有通用效力之貨幣償還之。三、金錢借貸,約定以特種貨幣為計算者,應以該特種貨幣,或按返還時、返還地之市價,以通用貨幣償還之。第四百八十一條 (貨物折算金錢之消費借貸)以貨物或有價證券折算金錢而為借貸者,縱有反對之約定,仍應以該貨物或有價證券按照交付時交付地之市價所應有之價值,為其借貸金額。第七節 僱傭.第四百八十二條 (僱傭之定義)稱僱傭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一定或不定之期限內為他方服勞務,他方給付報酬之契約。第四百八十三條 (報酬及報酬額)如依情形,非受報酬即不服勞務者,視為允與報酬。未定報酬額者,按照價目表所定給付之;無價目表者,按照習慣給付。第四百八十三條之一 (僱用人對受僱人之保護義務)受僱人服勞務,其生命、身體、健康有受危害之虞者,僱用人應按其情形為必要之預防。第四百八十四條 (勞務之專屬性)僱用人非經受僱人同意,不得將其勞務請求權讓與第三人,受僱人非經僱用人同意,不得使第三人代服勞務。當事人之一方違反前項規定時,他方得終止契約。第四百八十五條 (特種技能之保證)受僱人明示或默示保證其有特種技能時,如無此種技能時,僱用人得終止契約。第四百八十六條 (報酬給付之時期)報酬應依約定之期限給付之;無約定者,依習慣;無約定亦無習慣者,依左列之規定:一、報酬分期計算者,應於每期屆滿時給付之。二、報酬非分期計算者,應於勞務完畢時給付之。第四百八十七條 (受領遲延之報酬請求)僱用人受領勞務遲延者,受僱人無補服勞務之義務,仍得請求報酬。但受僱人因不服勞務所減省之費用,或轉向他處服勞務所取得,或故意怠於取得之利益,僱用人得由報酬額內扣除之。第四百八十七條之一 (受僱人之請求賠償)受僱人服勞務,因非可歸責於自己之事由,致受損害者,得向僱用人請求賠償。前項損害之發生,如別有應負責任之人時,僱用人對於該應負責者,有求償權。第四百八十八條 (僱傭關係之消滅-屆期與終止契約)僱傭定有期限者,其僱傭關係,於期限屆滿時消滅。僱傭未定期限,亦不能依勞務之性質或目的定其期限者,各當事人得隨時終止契約。但有利於受僱人之習慣者,從其習慣。第四百八十九條 (僱傭關係之消滅-遇重大事由之終止)當事人之一方,遇有重大事由,其僱傭契約,縱定有期限,仍得於期限屆滿前終止之。前項事由,如因當事人一方之過失而生者,他方得向其請求損害賠償。第八節 承攬.第四百九十條 (承攬之定義)稱承攬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為他方完成一定之工作,他方俟工作完成,給付報酬之契約。約定由承攬人供給材料者,其材料之價額,推定為報酬之一部。第四百九十一條 (承攬之報酬)如依情形,非受報酬即不為完成其工作者,視為允與報酬。未定報酬額者,按照價目表所定給付之;無價目表者,按照習慣給付。第四百九十二條 (物之瑕疵擔保責任)承攬人完成工作,應使其具備約定之品質及無減少或滅失價值或不適於通常或約定使用之瑕疵。第四百九十三條 (瑕疵擔保之效力-瑕疵修補)工作有瑕疵者,定作人得定相當期限,請求承攬人修補之。承攬人不於前項期限內修補者,定作人得自行修補,並得向承攬人請求償還修補必要之費用。如修補所需費用過鉅者,承攬人得拒絕修補,前項規定,不適用之。第四百九十四條 (瑕疵擔保之效力-解約或減少報酬)承攬人不於前條第一項所定期限內修補瑕疵,或依前條第三項之規定拒絕修補或其瑕疵不能修補者,定作人得解除契約或請求減少報酬。但瑕疵非重要,或所承攬之工作為建築物或其他土地上之工作物者,定作人不得解除契約。第四百九十五條 (瑕疵擔保之效力-損害賠償)因可歸責於承攬人之事由,致工作發生瑕疵者,定作人除依前二條之規定,請求修補或解除契約,或請求減少報酬外,並得請求損害賠償。前項情形,所承攬之工作為建築物或其他土地上之工作物,而其瑕疵重大致不能達使用之目的者,定作人得解除契約。第四百九十六條 (瑕疵擔保責任之免除)工作之瑕疵,因定作人所供給材料之性質或依定作人之指示而生者,定作人無前三條所規定之權利。但承攬人明知其材料之性質或指示不適當,而不告知定作人者,不在此限。第四百九十七條 (瑕疵預防請求權)工作進行中,因承攬人之過失,顯可預見工作有瑕疵或有其他違反契約之情事者,定作人得定相當期限,請求承攬人改善其工作或依約履行。承攬人不於前項期限內,依照改善或履行者,定作人得使第三人改善或繼續其工作,其危險及費用,均由承攬人負擔。第四百九十八條 (一般瑕疵發見期間-瑕疵擔保期間)第四百九十三條至第四百九十五條所規定定作人之權利,如其瑕疵自工作交付後經過一年始發見者,不得主張。工作依其性質無須交付者,前項一年之期間,自工作完成時起算。第四百九十九條 (土地上工作物瑕疵發見期間-瑕疵擔保期間)工作為建築物或其他土地上之工作物或為此等工作物之重大之修繕者,前條所定之期限,延為五年。第五百條 (瑕疵發見期間之延長)承攬人故意不告知其工作之瑕疵者,第四百九十八條所定之期限,延為五年,第四百九十九條所定之期限,延為十年。第五百零一條 (瑕疵發見期間之強制性)第四百九十八條及第四百九十九條所定之期限,得以契約加長。但不得減短。第五百零一條之一 (特約免除承攬人瑕疵擔保義務之例外)以特約免除或限制承攬人關於工作之瑕疵擔保義務者,如承攬人故意不告知其瑕疵,其特約為無效。第五百零二條 (完成工作延遲之效果)因可歸責於承攬人之事由,致工作逾約定期限始完成,或未定期限而逾相當時期始完成者,定作人得請求減少報酬或請求賠償因遲延而生之損害。前項情形,如以工作於特定期限完成或交付為契約之要素者,定作人得解除契約,並得請求賠償因不履行而生之損害。第五百零三條 (期前遲延之解除契約)因可歸責於承攬人之事由,遲延工作,顯可預見其不能於限期內完成而其遲延可為工作完成後解除契約之原因者,定作人得依前條第二項之規定解除契約,並請求損害賠償。第五百零四條 (遲延責任之免除)工作遲延後,定作人受領工作時不為保留者,承攬人對於遲延之結果,不負責任。第五百零五條 (報酬給付之時期)報酬應於工作交付時給付之,無須交付者,應於工作完成時給付之。工作係分部交付,而報酬係就各部分定之者,應於每部分交付時,給付該部分之報酬。第五百零六條 (實際報酬超過預估概數甚鉅時之處理)訂立契約時,僅估計報酬之概數者,如其報酬,因非可歸責於定作人之事由,超過概數甚鉅者,定作人得於工作進行中或完成後,解除契約。前項情形,工作如為建築物或其他土地上之工作物或為此等工作物之重大修繕者,定作人僅得請求相當減少報酬,如工作物尚未完成者,定作人得通知承攬人停止工作,並得解除契約。定作人依前二項之規定解除契約時,對於承攬人,應賠償相當之損害。第五百零七條 (定作人之協力義務)工作需定作人之行為始能完成者,而定作人不為其行為時,承攬人得定相當期限,催告定作人為之。定作人不於前項期限內為其行為者,承攬人得解除契約,並得請求賠償因契約解除而生之損害。第五百零八條 (危險負擔)工作毀損、滅失之危險,於定作人受領前,由承攬人負擔,如定作人受領遲延者,其危險由定作人負擔。定作人所供給之材料,因不可抗力而毀損、滅失者,承攬人不負其責。第五百零九條 (可歸責於定作人之履行不能)於定作人受領工作前,因其所供給材料之瑕疵或其指示不適當,致工作毀損、滅失或不能完成者,承攬人如及時將材料之瑕疵或指示不適當之情事通知定作人時,得請求其已服勞務之報酬及墊款之償還,定作人有過失者,並得請求損害賠償。第五百一十條 (視為受領工作)前二條所定之受領,如依工作之性質,無須交付者,以工作完成時視為受領。第五百一十一條 (定作人之終止契約)工作未完成前,定作人得隨時終止契約。但應賠償承攬人因契約終止而生之損害。第五百一十二條 (承攬契約之當然終止)承攬之工作,以承攬人個人之技能為契約之要素者,如承攬人死亡或非因其過失致不能完成其約定之工作時,其契約為終止。工作已完成之部分,於定作人為有用者,定作人有受領及給付相當報酬之義務。第五百一十三條 (承攬人之法定抵押權)承攬之工作為建築物或其他土地上之工作物,或為此等工作物之重大修繕者,承攬人得就承攬關係報酬額,對於其工作所附之定作人之不動產,請求定作人為抵押權之登記;或對於將來完成之定作人之不動產,請求預為抵押權之登記。前項請求,承攬人於開始工作前亦得為之。前二項之抵押權登記,如承攬契約已經公證者,承攬人得單獨申請之。第一項及第二項就修繕報酬所登記之抵押權,於工作物因修繕所增加之價值限度內,優先於成立在先之抵押權。第五百一十四條 (權利行使之期間)定作人之瑕疵修補請求權、修補費用償還請求權、減少報酬請求權、損害賠償請求權或契約解除權,均因瑕疵發見後一年間不行使而消滅。承攬人之損害賠償請求權或契約解除權,因其原因發生後,一年間不行使而消滅。第八節之一 旅遊.第五百一十四條之一 (旅遊營業人之定義)稱旅遊營業人者,謂以提供旅客旅遊服務為營業而收取旅遊費用之人。前項旅遊服務,係指安排旅程及提供交通、膳宿、導遊或其他有關之服務。第五百一十四條之二 (旅遊書面之規定)旅遊營業人因旅客之請求,應以書面記載左列事項,交付旅客:一、旅遊營業人之名稱及地址。二、旅客名單。三、旅遊地區及旅程。四、旅遊營業人提供之交通、膳宿、導遊或其他有關服務及其品質。五、旅遊保險之種類及其金額。六、其他有關事項。七、填發之年月日。第五百一十四條之三 (旅客之協力義務)旅遊需旅客之行為始能完成,而旅客不為其行為者,旅遊營業人得定相當期限,催告旅客為之。旅客不於前項期限內為其行為者,旅遊營業人得終止契約,並得請求賠償因契約終止而生之損害。旅遊開始後,旅遊營業人依前項規定終止契約時,旅客得請求旅遊營業人墊付費用將其送回原出發地。於到達後,由旅客附加利息償還之。第五百一十四條之四 (第三人參加旅遊)旅遊開始前,旅客得變更由第三人參加旅遊。旅遊營業人非有正當理由,不得拒絕。第三人依前項規定為旅客時,如因而增加費用,旅遊營業人得請求其給付。如減少費用,旅客不得請求退還。第五百一十四條之五 (變更旅遊內容)旅遊營業人非有不得已之事由,不得變更旅遊內容。旅遊營業人依前項規定變更旅遊內容時,其因此所減少之費用,應退還於旅客;所增加之費用,不得向旅客收取。旅遊營業人依第一項規定變更旅程時,旅客不同意者,得終止契約。旅客依前項規定終止契約時,得請求旅遊營業人墊付費用將其送回原出發地。於到達後,由旅客附加利息償還之。第五百一十四條之六 (旅遊服務之品質)旅遊營業人提供旅遊服務,應使其具備通常之價值及約定之品質。第五百一十四條之七 (旅遊營業人之瑕疵擔保責任)旅遊服務不具備前條之價值或品質者,旅客得請求旅遊營業人改善之。旅遊營業人不為改善或不能改善時,旅客得請求減少費用。其有難於達預期目的之情形者,並得終止契約。因可歸責於旅遊營業人之事由致旅遊服務不具備前條之價值或品質者,旅客除請求減少費用或並終止契約外,並得請求損害賠償。旅客依前二項規定終止契約時,旅遊營業人應將旅客送回原出發地。其所生之費用,由旅遊營業人負擔。第五百一十四條之八 (旅遊時間浪費之求償)因可歸責於旅遊營業人之事由,致旅遊未依約定之旅程進行者,旅客就其時間之浪費,得按日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但其每日賠償金額,不得超過旅遊營業人所收旅遊費用總額每日平均之數額。第五百一十四條之九 (旅客隨時終止契約之規定)旅遊未完成前,旅客得隨時終止契約。但應賠償旅遊營業人因契約終止而生之損害。第五百十四條之五第四項之規定,於前項情形準用之。第五百一十四條之十 (旅客在旅遊途中發生身體或財產上事故之處置)旅客在旅遊中發生身體或財產上之事故時,旅遊營業人應為必要之協助及處理。前項之事故,係因非可歸責於旅遊營業人之事由所致者,其所生之費用,由旅客負擔。第五百一十四條之十一 (旅遊營業人協助旅客處理購物瑕疵)旅遊營業人安排旅客在特定場所購物,其所購物品有瑕疵者,旅客得於受領所購物品後一個月內,請求旅遊營業人協助其處理。第五百一十四條之十二 (短期之時效)本節規定之增加、減少或退還費用請求權,損害賠償請求權及墊付費用償還請求權,均自旅遊終了或應終了時起,一年間不行使而消滅。第九節 出版.第五百一十五條 (出版之定義)稱出版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以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之著作,為出版而交付於他方,他方擔任印刷或以其他方法重製及發行之契約。投稿於新聞紙或雜誌經刊登者,推定成立出版契約。第五百一十五條之一 (出版權之授與及消滅)出版權於出版權授與人依出版契約將著作交付於出版人時,授與出版人。依前項規定授與出版人之出版權,於出版契約終了時消滅。第五百一十六條 (出版權之移轉與權利瑕疵擔保)著作財產權人之權利,於合法授權實行之必要範圍內,由出版人行使之。出版權授與人,應擔保其於契約成立時,有出版授與之權利,如著作受法律上之保護者,並應擔保該著作有著作權。出版權授與人,已將著作之全部或一部,交付第三人出版,或經第三人公開發表,為其所明知者,應於契約成立前將其情事告知出版人。第五百一十七條 (出版權授與人為不利於出版人處分之禁止及例外)出版權授與人於出版人得重製發行之出版物未賣完時,不得就其著作之全部或一部,為不利於出版人之處分。但契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第五百一十八條 (版數與續版義務)版數未約定者,出版人僅得出一版。出版人依約得出數版或永遠出版者,如於前版之出版物賣完後,怠於新版之重製時,出版權授與人得聲請法院令出版人於一定期限內,再出新版。逾期不遵行者,喪失其出版權。第五百一十九條 (出版人之發行義務)出版人對於著作,不得增減或變更。出版人應以適當之格式重製著作。並應為必要之廣告及用通常之方法推銷出版物。出版物之賣價,由出版人定之。但不得過高,致礙出版物之銷行。第五百二十條 (著作物之訂正或修改)著作人於不妨害出版人出版之利益,或增加其責任之範圍內,得訂正或修改著作。但對於出版人因此所生不可預見之費用,應負賠償責任。出版人於重製新版前,應予著作人以訂正或修改著作之機會。第五百二十一條 (著作物出版之分合)同一著作人之數著作,為各別出版而交付於出版人者,出版人不得將其數著作,併合出版。出版權授與人就同一著作人或數著作人之數著作為併合出版,而交付於出版人者,出版人不得將著作,各別出版。第五百二十二條第五百二十三條 (著作物之報酬)如依情形非受報酬,即不為著作之交付者,視為允與報酬。出版人有出數版之權者,其次版之報酬,及其他出版之條件,推定與前版相同。第五百二十四條 (給付報酬之時效及銷行證明之提出)著作全部出版者,於其全部重製完畢時,分部出版者,於其各部分重製完畢時應給付報酬。報酬之全部或一部,依銷行之多寡而定者,出版人應依習慣計算,支付報酬,並應提出銷行之證明。第五百二十五條 (著作物之危險負擔-著作物滅失)著作交付出版人後,因不可抗力致滅失者,出版人仍負給付報酬之義務。滅失之著作,如出版權授與人另存有稿本者,有將該稿本交付於出版人之義務。無稿本時,如出版權授與人係著作人,且不多費勞力,即可重作者,應重作之。前項情形,出版權授與人得請求相當之賠償。第五百二十六條 (著作物之危險負擔-出版物滅失)重製完畢之出版物,於發行前,因不可抗力,致全部或一部滅失者,出版人得以自己費用,就滅失之出版物,補行出版,對於出版權授與人,無須補給報酬。第五百二十七條 (出版關係之消滅)著作未完成前,如著作人死亡,或喪失能力,或非因其過失致不能完成其著作者,其出版契約關係消滅。前項情形,如出版契約關係之全部或一部之繼續,為可能且公平者,法院得許其繼續,並命為必要之處置。第十節 委任.第五百二十八條 (委任之定義)稱委任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委託他方處理事務,他方允為處理之契約。第五百二十九條 (勞務給付契約之適用)關於勞務給付之契約,不屬於法律所定其他契約之種類者,適用關於委任之規定。第五百三十條 (視為允受委託)有承受委託處理一定事務之公然表示者,如對於該事務之委託,不即為拒絕之通知時,視為允受委託。第五百三十一條 (委任事務處理權之授與)為委任事務之處理,須為法律行為,而該法律行為,依法應以文字為之者,其處理權之授與,亦應以文字為之。其授與代理權者,代理權之授與亦同。第五百三十二條 (受任人之許可權-特別委任或概括委任)受任人之許可權,依委任契約之訂定;未訂定者,依其委任事務之性質定之。委任人得指定一項或數項事務而為特別委任,或就一切事務而為概括委任。第五百三十三條 (特別委任)受任人受特別委任者,就委任事務之處理,得為委任人為一切必要之行為。第五百三十四條 (概括委任)受任人受概括委任者,得為委任人為一切行為。但為左列行為,須有特別之授權:一、不動產之出賣或設定負擔。二、不動產之租賃其期限逾二年者。三、贈與。四、和解。五、起訴。六、提付仲裁。第五百三十五條 (受任人之依從指示及注意義務)受任人處理委任事務,應依委任人之指示,並與處理自己事務為同一之注意,其受有報酬者,應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為之。第五百三十六條 (變更指示)受任人非有急迫之情事,並可推定委任人若知有此情事亦允許變更其指示者,不得變更委任人之指示。第五百三十七條 (處理事務之專屬性與複委任)受任人應自己處理委任事務。但經委任人之同意或另有習慣或有不得已之事由者,得使第三人代為處理。第五百三十八條 (複委任之效力)受任人違反前條之規定,使第三人代為處理委任事務者,就該第三人之行為,與就自己之行為,負同一責任。受任人依前條之規定,使第三人代為處理委任事務者,僅就第三人之選任及其對於第三人所為之指示,負其責任。第五百三十九條 (複委任之效力-委任人對第三人之直接請求權)受任人使第三人代為處理委任事務者,委任人對於該第三人關於委任事務之履行,有直接請求權。第五百四十條 (受任人之報告義務)受任人應將委任事務進行之狀況,報告委任人,委任關係終止時,應明確報告其顛末。第五百四十一條 (交付金錢物品孳息及移轉權利之義務)受任人因處理委任事務,所收取之金錢、物品及孳息,應交付於委任人。受任人以自己之名義,為委任人取得之權利,應移轉於委任人。第五百四十二條 (交付利息與損害賠償)受任人為自己之利益,使用應交付於委任人之金錢或使用應為委任人利益而使用之金錢者,應自使用之日起,支付利息;如有損害,並應賠償。第五百四十三條 (處理委任事務請求權讓與之禁止)委任人非經受任人之同意,不得將處理委任事務之請求權,讓與第三人。第五百四十四條 (受任人之損害賠償責任)受任人因處理委任事務有過失,或因逾越許可權之行為所生之損害,對於委任人應負賠償之責。第五百四十五條 (必要費用之預付)委任人因受任人之請求,應預付處理委任事務之必要費用。第五百四十六條 (委任人之償還費用代償債務及損害賠償義務)受任人因處理委任事務,支出之必要費用,委任人應償還之。並付自支出時起之利息。受任人因處理委任事務,負擔必要債務者,得請求委任人代其清償,未至清償期者,得請求委任人提出相當擔保。受任人處理委任事務,因非可歸責於自己之事由,致受損害者,得向委任人請求賠償。前項損害之發生,如別有應負責任之人時,委任人對於該應負責者,有求償權。第五百四十七條 (委任報酬之支付)報酬縱未約定,如依習慣或依委任事務之性質,應給與報酬者,受任人得請求報酬。第五百四十八條 (請求報酬之時期)受任人應受報酬者,除契約另有訂定外,非於委任關係終止及為明確報告顛末後,不得請求給付。委任關係,因非可歸責於受任人之事由,於事務處理未完畢前已終止者,受任人得就其已處理之部份,請求報酬。第五百四十九條 (委任契約之終止-任意終止)當事人之任何一方,得隨時終止委任契約。當事人之一方,於不利於他方之時期終止契約者,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但因非可歸責於該當事人之事由,致不得不終止契約者,不在此限。第五百五十條 (委任關係之消滅-當事人死亡、破產或喪失行為能力)委任關係,因當事人一方死亡、破產或喪失行為能力而消滅。但契約另有訂定或因委任事務之性質不能消滅者,不在此限。第五百五十一條 (委任事務之繼續處理)前條情形,如委任關係之消滅,有害於委任人利益之虞時,受任人或其繼承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於委任人或其繼承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能接受委任事務前,應繼續處理其事務。第五百五十二條 (委任關係之視為存續)委任關係消滅之事由,係由當事人之一方發生者,於他方知其事由或可得而知其事由前,委任關係視為存續。第十一節 經理人及代辦商.第五百五十三條 (經理人之定義及經理權之授與)稱經理人者,謂由商號之授權,為其管理事務及簽名之人。前項經理權之授與,得以明示或默示為之。經理權得限於管理商號事務之一部或商號之一分號或數分號。第五百五十四條 (經理權-管理行為)經理人對於第三人之關係,就商號或其分號,或其事務之一部,視為其有為管理上之一切必要行為之權。經理人,除有書面之授權外,對於不動產,不得買賣,或設定負擔。前項關於不動產買賣之限制,於以買賣不動產為營業之商號經理人,不適用之。第五百五十五條 (經理權-訴訟行為)經理人,就所任之事務,視為有代理商號為原告或被告或其他一切訴訟上行為之權。第五百五十六條 (共同經理人)商號得授權於數經理人。但經理人中有二人之簽名者,對於商號,即生效力。第五百五十七條 (經理權之限制)經理權之限制,除第五百五十三條第三項、第五百五十四條第二項及第五百五十六條所規定外,不得以之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五百五十八條 (代辦商之意義及其許可權)稱代辦商者,謂非經理人而受商號之委託,於一定處所或一定區域內,以該商號之名義,辦理其事務之全部或一部之人。代辦商對於第三人之關係,就其所代辦之事務,視為其有為一切必要行為之權。代辦商除有書面之授權外,不得負擔票據上之義務或為消費借貸或為訴訟。第五百五十九條 (代辦商報告義務)代辦商就其代辦之事務,應隨時報告其處所或區域之商業狀況於其商號,並應將其所為之交易,即時報告之。第五百六十條 (報酬及費用償還請求權)代辦商得依契約所定,請求報酬或請求償還其費用;無約定者,依習慣;無約定亦無習慣者,依其代辦事務之重要程度及多寡,定其報酬。第五百六十一條 (代辦權終止)代辦權未定期限者,當事人之任何一方得隨時終止契約。但應於三個月前通知他方。當事人之一方,因非可歸責於自己之事由,致不得不終止契約者,得不先期通知而終止之。第五百六十二條 (競業禁止)經理人或代辦商,非得其商號之允許,不得為自己或第三人經營與其所辦理之同類事業,亦不得為同類事業公司無限責任之股東。第五百六十三條 (違反競業禁止之效力-商號之介入權及時效)經理人或代辦商,有違反前條規定之行為時,其商號得請求因其行為所得之利益,作為損害賠償。前項請求權,自商號知有違反行為時起,經過二個月或自行為時起,經過一年不行使而消滅。第五百六十四條 (經理權或代辦權消滅之限制)經理權或代辦權,不因商號所有人之死亡、破產或喪失行為能力而消滅。第十二節 居間.第五百六十五條 (居間之定義)稱居間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為他方報告訂約之機會或為訂約之媒介,他方給付報酬之契約。第五百六十六條 (報酬及報酬額)如依情形,非受報酬即不為報告訂約機會或媒介者,視為允與報酬。未定報酬額者,按照價目表所定給付之;無價目表者,按照習慣給付。第五百六十七條 (居間人據實報告及妥為媒介義務)居間人關於訂約事項,應就其所知,據實報告於各當事人。對於顯無履行能力之人,或知其無訂立該約能力之人,不得為其媒介。以居間為營業者,關於訂約事項及當事人之履行能力或訂立該約之能力,有調查之義務。第五百六十八條 (報酬請求之時期)居間人以契約因其報告或媒介而成立者為限,得請求報酬。契約附有停止條件者,於該條件成就前,居間人不得請求報酬。第五百六十九條 (費用償還請求之限制)居間人支出之費用,非經約定,不得請求償還。前項規定,於居間人已為報告或媒介而契約不成立者適用之。第五百七十條 (報酬之給付義務人)居間人因媒介應得之報酬,除契約另有訂定或另有習慣外,由契約當事人雙方平均負擔。第五百七十一條 (違反忠實辦理義務之效力-報酬及費用償還請求權之喪失)居間人違反其對於委託人之義務,而為利於委託人之相對人之行為,或違反誠實及信用方法,由相對人收受利益者,不得向委託人請求報酬及償還費用。第五百七十二條 (報酬之酌減)約定之報酬,較居間人所任勞務之價值,為數過鉅失其公平者,法院得因報酬給付義務人之請求酌減之。但報酬已給付者,不得請求返還。第五百七十三條 (婚姻居間之報酬無請求權)因婚姻居間而約定報酬者,就其報酬無請求權。第五百七十四條 (居間人無為給付或受領給付之權)居間人就其媒介所成立之契約,無為當事人給付或受領給付之權。第五百七十五條 (隱名居間之不告知與履行義務)當事人之一方,指定居間人不得以其姓名或商號告知相對人者,居間人有不告知之義務。居間人不以當事人一方之姓名或商號告知相對人時,應就該方當事人由契約所生之義務,自己負履行之責,並得為其受領給付。第十三節 行紀.第五百七十六條 (行紀之意義)稱行紀者,謂以自己之名義,為他人之計算,為動產之買賣或其他商業上之交易,而受報酬之營業。第五百七十七條 (委任規定之準用)行紀,除本節有規定者外,適用關於委任之規定。第五百七十八條 (行紀人與相對人之權義)行紀人為委託人之計算所為之交易,對於交易之相對人,自得權利並自負義務。第五百七十九條 (行紀人之直接履行義務)行紀人為委託人之計算所訂立之契約,其契約之他方當事人不履行債務時,對於委託人,應由行紀人負直接履行契約之義務。但契約另有訂定或另有習慣者,不在此限。第五百八十條 (差額之補償)行紀人以低於委託人所指定之價額賣出,或以高於委託人所指定之價額買入者,應補償其差額。第五百八十一條 (高價出賣或低價買入利益之歸屬)行紀人以高於委託人所指定之價額賣出,或以低於委託人所指定之價額買入者,其利益均歸屬於委託人。第五百八十二條 (報酬及費用償還之請求)行紀人得依約定或習慣請求報酬、寄存費及運送費,並得請求償還其為委託人之利益而支出之費用及其利息。第五百八十三條 (行紀人保管義務)行紀人為委託人之計算所買入或賣出之物,為其佔有時,適用寄託之規定。前項佔有之物,除委託人另有指示外,行紀人不負付保險之義務。第五百八十四條 (行紀人委託物處置義務)委託出賣之物,於達到行紀人時有瑕疵,或依其物之性質易於敗壞者,行紀人為保護委託人之利益,應與保護自己之利益為同一之處置。第五百八十五條 (買入物之拍賣提存權)委託人拒絕受領行紀人依其指示所買之物時,行紀人得定相當期限,催告委託人受領,逾期不受領者,行紀人得拍賣其物,並得就其對於委託人因委託關係所生債權之數額,於拍賣價金中取償之,如有賸餘,並得提存。如為易於敗壞之物,行紀人得不為前項之催告。第五百八十六條 (委託物之拍賣提存權)委託行紀人出賣之物不能賣出或委託人撤回其出賣之委託者,如委託人不於相當期間取回或處分其物時,行紀人得依前條之規定,行使其權利。第五百八十七條 (行紀人之介入權)行紀人受託出賣或買入貨幣、股票或其他市場定有市價之物者,除有反對之約定外,行紀人得自為買受人或出賣人,其價值以依委託人指示而為出賣或買入時市場之市價定之。前項情形,行紀人仍得行使第五百八十二條所定之請求權。第五百八十八條 (介入之擬制)行紀人得自為買受人或出賣人時,如僅將訂立契約之情事通知委託人,而不以他方當事人之姓名告知者,視為自己負擔該方當事人之義務。第十四節 寄託.第五百八十九條 (寄託之定義及報酬)稱寄託者,謂當事人一方以物交付他方,他方允為保管之契約。受寄人除契約另有訂定或依情形非受報酬即不為保管者外,不得請求報酬。第五百九十條 (受寄人之注意義務)受寄人保管寄託物,應與處理自己事務為同一之注意,其受有報酬者,應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為之。第五百九十一條 (受寄人使用寄託物之禁止)受寄人非經寄託人之同意,不得自己使用或使第三人使用寄託物。受寄人違反前項之規定者,對於寄託人,應給付相當報償,如有損害,並應賠償。但能證明縱不使用寄託物,仍不免發生損害者,不在此限。第五百九十二條 (寄託之專屬性)受寄人應自己保管寄託物。但經寄託人之同意或另有習慣或有不得已之事由者,得使第三人代為保管。第五百九十三條 (受寄人使第三人保管之效力)受寄人違反前條之規定,使第三人代為保管寄託物者,對於寄託物因此所受之損害,應負賠償責任。但能證明縱不使第三人代為保管,仍不免發生損害者,不在此限。受寄人依前條之規定,使第三人代為保管者,僅就第三人之選任及其對於第三人所為之指示,負其責任。第五百九十四條 (保管方法之變更)寄託物保管之方法經約定者,非有急迫之情事,並可推定寄託人若知有此情事,亦允許變更其約定方法時,受寄人不得變更之。第五百九十五條 (必要費用之償還)受寄人因保管寄託物而支出之必要費用,寄託人應償還之,並付自支出時起之利息。但契約另有訂定者,依其訂定。第五百九十六條 (寄託人損害賠償責任)受寄人因寄託物之性質或瑕疵所受之損害,寄託人應負賠償責任。但寄託人於寄託時,非因過失而不知寄託物有發生危險之性質或瑕疵或為受寄人所已知者,不在此限。第五百九十七條 (寄託物返還請求權)寄託物返還之期限,雖經約定,寄託人仍得隨時請求返還。第五百九十八條 (受寄人之返還寄託物)未定返還期限者,受寄人得隨時返還寄託物。定有返還期限者,受寄人非有不得已之事由,不得於期限屆滿前返還寄託物。第五百九十九條 (孳息一併返還)受寄人返還寄託物時,應將該物之孳息一併返還。第六百條 (寄託物返還之處所)寄託物之返還,於該物應為保管之地行之。受寄人依第五百九十二條或依第五百九十四條之規定,將寄託物轉置他處者,得於物之現在地返還之。第六百零一條 (寄託報酬給付之時期)寄託約定報酬者,應於寄託關係終止時給付之;分期定報酬者,應於每期屆滿時給付之。寄託物之保管,因非可歸責於受寄人之事由而終止者,除契約另有訂定外,受寄人得就其已為保管之部分,請求報酬。第六百零一條之一 (第三人主張權利時之返還及危險通知義務)第三人就寄託物主張權利者,除對於受寄人提起訴訟或為扣押外,受寄人仍有返還寄託物於寄託人之義務。第三人提起訴訟或扣押時,受寄人應即通知寄託人。第六百零一條之二 (短期消滅時效)關於寄託契約之報酬請求權、費用償還請求權或損害賠償請求權,自寄託關係終止時起,一年間不行使而消滅。第六百零二條 (消費寄託)寄託物為代替物時,如約定寄託物之所有權移轉於受寄人,並由受寄人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者,為消費寄託。自受寄人受領該物時起,準用關於消費借貸之規定。消費寄託,如寄託物之返還,定有期限者,寄託人非有不得已之事由,不得於期限屆滿前請求返還。前項規定,如商業上另有習慣者,不適用之。第六百零三條 (法定消費寄託-金錢寄託)寄託物為金錢時,推定其為消費寄託。第六百零三條之一 (混藏寄託)寄託物為代替物,如未約定其所有權移轉於受寄人者,受寄人得經寄託人同意,就其所受寄託之物與其自己或他寄託人同一種類、品質之寄託物混合保管,各寄託人依其所寄託之數量與混合保管數量之比例,共有混合保管物。受寄人依前項規定為混合保管者,得以同一種類、品質、數量之混合保管物返還於寄託人。第六百零四條第六百零五條第六百零六條 (場所主人之責任)旅店或其他供客人住宿為目的之場所主人,對於客人所攜帶物品之毀損、喪失,應負責任。但因不可抗力或因物之性質或因客人自己或其伴侶、隨從或來賓之故意或過失所致者,不在此限。第六百零七條 (飲食店浴堂主人之責任)飲食店、浴堂或其他相類場所之主人,對於客人所攜帶通常物品之毀損、喪失,負其責任。但有前條但書規定之情形時,不在此限。第六百零八條 (貴重物品之責任)客人之金錢、有價證券、珠寶或其他貴重物品,非經報明其物之性質及數量交付保管者,主人不負責任。主人無正當理由拒絕為客人保管前項物品者,對於其毀損、喪失,應負責任。其物品因主人或其使用人之故意或過失而致毀損、喪失者,亦同。第六百零九條 (減免責任揭示之效力)以揭示限制或免除前三條所定主人之責任者,其揭示無效。第六百一十條 (客人之通知義務)客人知其物品毀損、喪失後,應即通知主人,怠於通知者,喪失其損害賠償請求權。第六百一十一條 (短期消滅時效)依第六百零六條至第六百零八條之規定所生之損害賠償請求權,自發見喪失或毀損之時起,六個月間不行使而消滅;自客人離去場所後,經過六個月者亦同。第六百一十二條 (主人之留置權)主人就住宿、飲食、沐浴或其他服務及墊款所生之債權,於未受清償前,對於客人所攜帶之行李及其他物品,有留置權。第四百四十五條至第四百四十八條之規定,於前項留置權準用之。第十五節 倉庫.第六百一十三條 (倉庫營業人之定義)稱倉庫營業人者,謂以受報酬而為他人堆藏及保管物品為營業之人。第六百一十四條 (寄託規定之準用)倉庫,除本節有規定者外,準用關於寄託之規定。第六百一十五條 (倉單之填發)倉庫營業人於收受寄託物後,因寄託人之請求,應填發倉單。第六百一十六條 (倉單之法定記載事項)倉單應記載左列事項,並由倉庫營業人簽名:一、寄託人之姓名及住址。二、保管之場所。三、受寄物之種類、品質、數量及其包皮之種類、個數及記號。四、倉單填發地及填發之年、月、日。五、定有保管期間者,其期間。六、保管費。七、受寄物已付保險者,其保險金額、保險期間及保險人之名號。倉庫營業人應將前列各款事項,記載於倉單簿之存根。第六百一十七條 (寄託物之分割與新倉單之填發)倉單持有人,得請求倉庫營業人將寄託物分割為數部分,並填發各該部分之倉單。但持有人應將原倉單交還。前項分割及填發新倉單之費用,由持有人負擔。第六百一十八條 (倉單之背書及其效力)倉單所載之貨物,非由寄託人或倉單持有人於倉單背書,並經倉庫營業人簽名,不生所有權移轉之效力。第六百一十八條之一 (倉單遺失或被盜之救濟程式)倉單遺失、被盜或滅失者,倉單持有人得於公示催告程式開始後,向倉庫營業人提供相當之擔保,請求補發新倉單。第六百一十九條 (寄託物之保管期間)倉庫營業人於約定保管期間屆滿前,不得請求移去寄託物。未約定保管期間者,自為保管時起經過六個月,倉庫營業人得隨時請求移去寄託物。但應於一個月前通知。第六百二十條 (檢點寄託物或摘取樣本之允許)倉庫營業人,因寄託人或倉單持有人之請求,應許其檢點寄託物、摘取樣本,或為必要之儲存行為。第六百二十一條 (拒絕或不能移去寄託物之處理)倉庫契約終止後,寄託人或倉單持有人,拒絕或不能移去寄託物者,倉庫營業人得定相當期限,請求於期限內移去寄託物。逾期不移去者,倉庫營業人得拍賣寄託物,由拍賣代價中扣去拍賣費用及保管費用,並應以其餘額交付於應得之人。第十六節 運送.第一款 通則.第六百二十二條 (運送人之定義)稱運送人者,謂以運送物品或旅客為營業而受運費之人。第六百二十三條 (短期時效)關於物品之運送,因喪失、毀損或遲到而生之賠償請求權,自運送終了,或應終了之時起,一年間不行使而消滅。關於旅客之運送,因傷害或遲到而生之賠償請求權,自運送終了,或應終了之時起,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第二款 物品運送.第六百二十四條 (託運單之填發及應載事項)託運人因運送人之請求,應填給託運單。託運單應記載左列事項,並由託運人簽名:一、託運人之姓名及住址。二、運送物之種類、品質、數量及其包皮之種類、個數及記號。三、目的地。四、受貨人之名號及住址。五、託運單之填給地,及填給之年、月、日。第六百二十五條 (提單之填發)運送人於收受運送物後,因託運人之請求,應填發提單。提單應記載左列事項,並由運送人簽名:一、前條第二項所列第一款至第四款事項。二、運費之數額及其支付人為託運人或為受貨人。三、提單之填發地及填發之年月日。第六百二十六條 (必要檔案之交付及說明義務)託運人對於運送人,應交付運送上及關於稅捐、警察所必要之檔案,並應為必要之說明。第六百二十七條 (提單之文義性)提單填發後,運送人與提單持有人間,關於運送事項,依其提單之記載。第六百二十八條 (提單之背書性)提單縱為記名式,仍得以背書移轉於他人。但提單上有禁止背書之記載者,不在此限。第六百二十九條 (提單之物權證券性)交付提單於有受領物品權利之人時,其交付就物品所有權移轉之關係,與物品之交付有同一之效力。第六百二十九條之一 (提單準用倉單遺失或被盜之救濟程式)第六百十八條之一之規定,於提單適用之。第六百三十條 (託運人之告知義務)受貨人請求交付運送物時,應將提單交還。第六百三十一條 (託運人之告知義務)運送物依其性質,對於人或財產有致損害之虞者,託運人於訂立契約前,應將其性質告知運送人,怠於告知者,對於因此所致之損害,應負賠償之責。第六百三十二條 (運送人之按時運送義務)託運物品,應於約定期間內運送之;無約定者,依習慣;無約定亦無習慣者,應於相當期間內運送之。前項所稱相當期間之決定,應顧及各該運送之特殊情形。第六百三十三條 (變更指示之限制)運送人非有急迫之情事,並可推定託運人若知有此情事亦允許變更其指示者,不得變更託運人之指示。第六百三十四條 (運送人之責任)運送人對於運送物之喪失、毀損或遲到,應負責任。但運送人能證明其喪失、毀損或遲到,係因不可抗力或因運送物之性質或因託運人或受貨人之過失而致者,不在此限。第六百三十五條 (運送物有易見瑕疵時運送人責任)運送物因包皮有易見之瑕疵而喪失或毀損時,運送人如於接收該物時,不為保留者,應負責任。第六百三十六條第六百三十七條 (相繼運送人之連帶責任)運送物由數運送人相繼運送者,除其中有能證明無第六百三十五條所規定之責任者外,對於運送物之喪失、毀損或遲到,應連帶負責。第六百三十八條 (損害賠償之範圍)運送物有喪失、毀損或遲到者,其損害賠償額,應依其應交付時目的地之價值計算之。運費及其他費用,因運送物之喪失、毀損無須支付者,應由前項賠償額中扣除之。運送物之喪失、毀損或遲到,係因運送人之故意或重大過失所致者,如有其他損害,託運人並得請求賠償。第六百三十九條 (貴重物品之賠償責任)金錢、有價證券、珠寶或其他貴重物品,除託運人於託運時報明其性質及價值者外,運送人對於其喪失或毀損,不負責任。價值經報明者,運送人以所報價額為限,負其責任。第六百四十條 (遲到之損害賠償)因遲到之損害賠償額,不得超過因其運送物全部喪失可得請求之賠償額。第六百四十一條 (運送人之必要注意及處置義務)如有第六百三十三條、第六百五十條、第六百五十一條之情形,或其他情形足以妨礙或遲延運送,或危害運送物之安全者,運送人應為必要之注意及處置。運送人怠於前項之注意及處置者,對於因此所致之損害應負責任。第六百四十二條 (運送人之中止運送之返還運送物或為其他處分)運送人未將運送物之達到通知受貨人前,或受貨人於運送物達到後,尚未請求交付運送物前,託運人對於運送人,如已填發提單者,其持有人對於運送人,得請求中止運送,返還運送物,或為其他之處置。前項情形,運送人得按照比例,就其已為運送之部分,請求運費,及償還因中止、返還或為其他處置所支出之費用,並得請求相當之損害賠償。第六百四十三條 (運送人通知義務)運送人於運送物達到目的地時,應即通知受貨人。第六百四十四條 (受貨人請求交付之效力)運送物到達目的地,並經受貨人請求交付後,受貨人取得託運人因運送契約所生之權利。第六百四十五條 (運送物喪失時之運送費)運送物於運送中,因不可抗力而喪失者,運送人不得請求運費,其因運送而已受領之數額,應返還之。第六百四十六條 (最後運送人之責任)運送人於受領運費及其他費用前交付運送物者,對於其所有前運送人應得之運費及其他費用,負其責任。第六百四十七條 (運送人之留置權與受貨人之提存權)運送人為保全其運費及其他費用得受清償之必要,按其比例,對於運送物有留置權。運費及其他費用之數額有爭執時,受貨人得將有爭執之數額提存,請求運送物之交付。第六百四十八條 (運送人責任之消滅及其例外)受貨人受領運送物並支付運費及其他費用不為保留者,運送人之責任消滅。運送物內部有喪失或毀損不易發見者,以受貨人於受領運送物後,十日內將其喪失或毀損通知於運送人為限,不適用前項之規定。運送物之喪失或毀損,如運送人以詐術隱蔽或因其故意或重大過失所致者,運送人不得主張前二項規定之利益。第六百四十九條 (減免責任約款之效力)運送人交與託運人之提單或其他檔案上,有免除或限制運送人責任之記載者,除能證明託運人對於其責任之免除或限制明示同意外,不生效力。第六百五十條 (運送人之通知並請求指示義務及運送物之寄存拍賣權)受貨人所在不明或對運送物受領遲延或有其他交付上之障礙時,運送人應即通知託運人,並請求其指示。如託運人未即為指示,或其指示事實上不能實行,或運送人不能繼續保管運送物時,運送人得以託運人之費用,寄存運送物於倉庫。運送物如有不能寄存於倉庫之情形,或有易於腐壞之性質或顯見其價值不足抵償運費及其他費用時,運送人得拍賣之。運送人於可能之範圍內,應將寄存倉庫或拍賣之事情,通知託運人及受貨人。第六百五十一條 (有關通知義務及寄存拍賣權之適用)前條之規定,於受領權之歸屬有訴訟,致交付遲延者適用之。第六百五十二條 (拍賣代價之處理)運送人得就拍賣代價中,扣除拍賣費用、運費及其他費用,並應將其餘額交付於應得之人,如應得之人所在不明者,應為其利益提存之。第六百五十三條 (相繼運送-最後運送人之代理權)運送物由數運送人相繼運送者,其最後之運送人,就運送人全體應得之運費及其他費用,得行使第六百四十七條、第六百五十條及第六百五十二條所定之權利。第三款 旅客運送.第六百五十四條 (旅客運送人之責任)旅客運送人對於旅客因運送所受之傷害及運送之遲到應負責任。但因旅客之過失,或其傷害係因不可抗力所致者,不在此限。運送之遲到係因不可抗力所致者,旅客運送人之責任,除另有交易習慣者外,以旅客因遲到而增加支出之必要費用為限。第六百五十五條 (行李返還義務)行李及時交付運送人者,應於旅客達到時返還之。第六百五十六條 (行李之拍賣)旅客於行李到達後一個月內不取回行李時,運送人得定相當期間催告旅客取回,逾期不取回者,運送人得拍賣之。旅客所在不明者,得不經催告逕予拍賣。行李有易於腐壞之性質者,運送人得於到達後,經過二十四小時,拍賣之。第六百五十二條之規定,於前二項情形準用之。第六百五十七條 (交託之行李適用物品運送之規定)運送人對於旅客所交託之行李,縱不另收運費,其權利義務,除本款另有規定外,適用關於物品運送之規定。第六百五十八條 (對未交託行李之責任)運送人對於旅客所未交託之行李,如因自己或其受僱人之過失,致有喪失或毀損者,仍負責任。第六百五十九條 (減免責任約款之效力)運送人交與旅客之票、收據或其他檔案上,有免除或限制運送人責任之記載者,除能證明旅客對於其責任之免除或限制明示同意外,不生效力。第十七節 承攬運送.第六百六十條 (承攬運送人之意義及行紀規定之準用)稱承攬運送人者,謂以自己之名義,為他人之計算,使運送人運送物品而受報酬為營業之人。承攬運送,除本節有規定外,準用關於行紀之規定。第六百六十一條 (承攬運送人之損害賠償責任)承攬運送人,對於託運物品之喪失、毀損或遲到,應負責任。但能證明其於物品之接收保管、運送人之選定、在目的地之交付,及其他與承攬運送有關之事項,未怠於注意者,不在此限。第六百六十二條 (留置權之發生)承攬運送人為保全其報酬及墊款得受清償之必要,按其比例,對於運送物有留置權。第六百六十三條 (介入權-自行運送)承攬運送人除契約另有訂定外,得自行運送物品;如自行運送,其權利義務,與運送人同。第六百六十四條 (介入之擬制)就運送全部約定價額,或承攬運送人填發提單於委託人者,視為承攬人自己運送,不得另行請求報酬。第六百六十五條 (物品運送規定之準用)第六百三十一條、第六百三十五條及第六百三十八條至第六百四十條之規定,於承攬運送準用之。第六百六十六條 (短期消滅時效)對於承攬運送人因運送物之喪失、毀損或遲到所生之損害賠償請求權,自運送物交付或應交付之時起,一年間不行使而消滅。第十八節 合夥.第六百六十七條 (合夥之意義及合夥人之出資)稱合夥者,謂二人以上互約出資以經營共同事業之契約。前項出資,得為金錢或其他財產權,或以勞務、信用或其他利益代之。金錢以外之出資,應估定價額為其出資額。未經估定者,以他合夥人之平均出資額視為其出資額。第六百六十八條 (合夥財產之公同共有)各合夥人之出資及其他合夥財產,為合夥人全體之公同共有。第六百六十九條 (合夥人不增資權利)合夥人除有特別訂定外,無於約定出資之外增加出資之義務。因損失而致資本減少者,合夥人無補充之義務。第六百七十條 (合夥契約或事業種類之變更)合夥之決議,應以合夥人全體之同意為之。前項決議,合夥契約約定得由合夥人全體或一部之過半數決定者,從其約定。但關於合夥契約或其事業種類之變更,非經合夥人全體三分之二以上之同意,不得為之。第六百七十一條 (合夥事務之執行人及其執行)合夥之事務,除契約另有訂定或另有決議外,由合夥人全體共同執行之。合夥之事務,如約定或決議由合夥人中數人執行者,由該數人共同執行之。合夥之通常事務,得由有執行權之各合夥人單獨執行之。但其他有執行權之合夥人中任何一人,對於該合夥人之行為有異議時,應停止該事務之執行。第六百七十二條 (合夥人之注意義務)合夥人執行合夥之事務,應與處理自己事務為同一注意。其受有報酬者,應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為之。第六百七十三條 (合夥人之表決權)合夥之決議,其有表決權之合夥人,無論其出資之多寡,推定每人僅有一表決權。第六百七十四條 (合夥事務執行人之辭任與解任)合夥人中之一人或數人,依約定或決議執行合夥事務者,非有正當事由不得辭任。前項執行合夥事務之合夥人,非經其他合夥人全體之同意,不得將其解任。第六百七十五條 (合夥人之事務檢查權)無執行合夥事務權利之合夥人,縱契約有反對之訂定,仍得隨時檢查合夥之事務及其財產狀況,並得查閱賬簿。第六百七十六條 (決算及損益分配之時期)合夥之決算及分配利益,除契約另有訂定外,應於每屆事務年度終為之。第六百七十七條 (損益分配之成數)分配損益之成數,未經約定者,按照各合夥人出資額之比例定之。僅就利益或僅就損失所定之分配成數,視為損益共通之分配成數。以勞務為出資之合夥人,除契約另有訂定外,不受損失之分配。第六百七十八條 (費用及報酬請求權)合夥人因合夥事務所支出之費用,得請求償還。合夥人執行合夥事務,除契約另有訂定外,不得請求報酬。第六百七十九條 (執行事業合夥人之對外代表權)合夥人依約定或決議執行合夥事務者,於執行合夥事務之範圍內,對於第三人,為他合夥人之代表。第六百八十條 (委任規定之準用)第五百三十七條至第五百四十六條關於委任之規定,於合夥人之執行合夥事務準用之。第六百八十一條 (合夥人之補充連帶責任)合夥財產不足清償合夥之債務時,各合夥人對於不足之額,連帶負其責任。第六百八十二條 (合夥財產分析與抵銷之禁止)合夥人於合夥清算前,不得請求合夥財產之分析。對於合夥負有債務者,不得以其對於任何合夥人之債權與其所負之債務抵銷。第六百八十三條 (股分轉讓之限制)合夥人非經他合夥人全體之同意,不得將自己之股分轉讓於第三人。但轉讓於他合夥人者,不在此限。第六百八十四條 (債權人代位權行使之限制)合夥人之債權人,於合夥存續期間內,就該合夥人對於合夥之權利,不得代位行使。但利益分配請求權,不在此限。第六百八十五條 (合夥人股份之扣押及其效力)合夥人之債權人,就該合夥人之股份,得聲請扣押。前項扣押實施後兩個月內,如該合夥人未對於債權人清償或提供相當之擔保者,自扣押時起,對該合夥人發生退夥之效力。第六百八十六條 (合夥人之宣告退夥)合夥未定有存續期間,或經訂明以合夥人中一人之終身,為其存續期間者,各合夥人得宣告退夥,但應於兩個月前通知他合夥人。前項退夥,不得於退夥有不利於合夥事務之時期為之。合夥縱定有存續期間,如合夥人有非可歸責於自己之重大事由,仍得宣告退夥,不受前二項規定之限制。第六百八十七條 (法定退夥事由)合夥人除依前二條規定退夥外,因左列事項之一而退夥:一、合夥人死亡者。但契約訂明其繼承人得繼承者,不在此限。二、合夥人受破產或禁治產之宣告者。三、合夥人經開除者。第六百八十八條 (合夥人之開除)合夥人之開除,以有正當理由為限。前項開除,應以他合夥人全體之同意為之,並應通知被開除之合夥人。第六百八十九條 (退夥之結算與股分之抵還)退夥人與他合夥人間之結算,應以退夥時合夥財產之狀況為準。退夥人之股分,不問其出資之種類,得由合夥以金錢抵還之。合夥事務,於退夥時尚未了結者,於了結後計算,並分配其損益。第六百九十條 (退夥人之責任)合夥人退夥後,對於其退夥前合夥所負之債務,仍應負責。第六百九十一條 (入夥)合夥成立後,非經合夥人全體之同意,不得允許他人加入為合夥人。加入為合夥人者,對於其加入前合夥所負之債務,與他合夥人負同一之責任。第六百九十二條 (合夥之解散)合夥因左列事項之一而解散:一、合夥存續期限屆滿者。二、合夥人全體同意解散者。三、合夥之目的事業已完成或不能完成者。第六百九十三條 (不定期繼續合夥契約)合夥所定期限屆滿後,合夥人仍繼續其事務者,視為以不定期限繼續合夥契約。第六百九十四條 (清算人之選任)合夥解散後,其清算由合夥人全體或由其所選任之清算人為之。前項清算人之選任,以合夥人全體之過半數決之。第六百九十五條 (清算之執行及決議)數人為清算人時,關於清算之決議,應以過半數行之。第六百九十六條 (清算人之辭任與解任)以合夥契約,選任合夥人中一人或數人為清算人者,適用第六百七十四條之規定。第六百九十七條 (清償債務與返還出資)合夥財產,應先清償合夥之債務。其債務未至清償期,或在訴訟中者,應將其清償所必需之數額,由合夥財產中劃出保留之。依前項清償債務,或劃出必需之數額後,其賸餘財產應返還各合夥人金錢或其他財產權之出資。金錢以外財產權之出資,應以出資時之價額返還之。為清償債務及返還合夥人之出資,應於必要限度內,將合夥財產變為金錢。第六百九十八條 (出資額之比例返還)合夥財產不足返還各合夥人之出資者,按照各合夥人出資額之比例返還之。第六百九十九條 (賸餘財產之分配)合夥財產於清償合夥債務及返還各合夥人出資後,尚有賸餘者,按各合夥人應受分配利益之成數分配之。第十九節 隱名合夥.第七百條 (隱名合夥)稱隱名合夥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對於他方所經營之事業出資,而分受其營業所生之利益,及分擔其所生損失之契約。第七百零一條 (合夥規定之準用)隱名合夥,除本節有規定者外,準用關於合夥之規定。第七百零二條 (隱名合夥人之出資)隱名合夥人之出資,其財產權移屬於出名營業人。第七百零三條 (隱名合夥人之責任)隱名合夥人,僅於其出資之限度內,負分擔損失之責任。第七百零四條 (隱名合夥事務之執行)隱名合夥之事務,專由出名營業人執行之。隱名合夥人就出名營業人所為之行為,對於第三人,不生權利義務之關係。第七百零五條 (隱名合夥人參與業務執行-表見出名營業人)隱名合夥人如參與合夥事務之執行,或為參與執行之表示,或知他人表示其參與執行而不否認者,縱有反對之約定,對於第三人,仍應負出名營業人之責任。第七百零六條 (隱名合夥人之監督權)隱名合夥人,縱有反對之約定,仍得於每屆事務年度終,查閱合夥之賬簿,並檢查其事務及財產之狀況。如有重大事由,法院因隱名合夥人之聲請,得許其隨時為前項之查閱及檢查。第七百零七條 (損益之計算及其分配)出名營業人,除契約另有訂定外,應於每屆事務年度終,計算營業之損益,其應歸隱名合夥人之利益,應即支付之。應歸隱名合夥人之利益而未支取者,除另有約定外,不得認為出資之增加。第七百零八條 (隱名合夥之終止)除依第六百八十六條之規定得宣告退夥外,隱名合夥契約,因左列事項之一而終止:一、存續期限屆滿者。二、當事人同意者。三、目的事業已完成或不能完成者。四、出名營業人死亡或受禁治產之宣告者。五、出名營業人或隱名合夥人受破產之宣告者。六、營業之廢止或轉讓者。第七百零九條 (隱名合夥出資及餘額之返還)隱名合夥契約終止時,出名營業人,應返還隱名合夥人之出資及給與其應得之利益。但出資因損失而減少者,僅返還其餘存額。第十九節之一 合會.第七百零九條之一 (合會、合會金、會款之定義)稱合會者,謂由會首邀集二人以上為會員,互約交付會款及標取合會金之契約。其僅由會首與會員為約定者,亦成立合會。前項合會金,係指會首及會員應交付之全部會款。會款得為金錢或其他代替物。第七百零九條之二 (會首及會員之資格限制)會首及會員,以自然人為限。會首不得兼為同一合會之會員。無行為能力人及限制行為能力人不得為會首,亦不得參加其法定代理人為會首之合會。第七百零九條之三 (會單之訂立、記載事項及儲存方式)合會應訂立會單,記載左列事項:一、會首之姓名、住址及電話號碼。二、全體會員之姓名、住址及電話號碼。三、每一會份會款之種類及基本數額。四、起會日期。五、標會期日。六、標會方法。七、出標金額有約定其最高額或最低額之限制者,其約定。前項會單,應由會首及全體會員簽名,記明年月日,由會首儲存並製作繕本,簽名後交每一會員各執一份。會員已交付首期會款者,雖未依前二項規定訂立會單,其合會契約視為已成立。第七百零九條之四 (標會之方法)標會由會首主持,依約定之期日及方法為之。其場所由會首決定並應先期通知會員。會首因故不能主持標會時,由會首指定或到場會員推選之會員主持之。第七百零九條之五 (合會金之歸屬)首期合會金不經投標,由會首取得,其餘各期由得標會員取得。第七百零九條之六 (標會之方法)每期標會,每一會員僅得出標一次,以出標金額最高者為得標。最高金額相同者,以抽籤定之。但另有約定者,依其約定。無人出標時,除另有約定外,以抽籤定其得標人。每一會份限得標一次第七百零九條之七 (會首及會員交付會款之期限)會員應於每期標會後三日內交付會款。會首應於前項期限內,代得標會員收取會款,連同自己之會款,於期滿之翌日前交付得標會員。逾期未收取之會款,會首應代為給付。會首依前項規定收取會款,在未交付得標會員前,對其喪失、毀損,應負責任。但因可歸責於得標會員之事由致喪失、毀損者,不在此限。會首依第二項規定代為給付後,得請求未給付之會員附加利息償還之。第七百零九條之八 (會首及會員轉讓權利之限制)會首非經會員全體之同意,不得將其權利及義務移轉於他人。會員非經會首及會員全體之同意,不得退會,亦不得將自己之會份轉讓於他人。第七百零九條之九 (合會不能繼續進行之處理)因會首破產、逃匿或有其他事由致合會不能繼續進行時,會首及已得標會員應給付之各期會款,應於每屆標會期日平均交付於未得標之會員。但另有約定者依其約定。會首就已得標會員依前項規定應給付之各期會款,負連帶責任。會首或已得標會員依第一項規定應平均交付於未得標會員之會款遲延給付,其遲付之數額已達兩期之總額時,該未得標會員得請求其給付全部會款。第一項情形,得由未得標之會員共同推選一人或數人處理相關事宜。第二十節 指示證券.第七百一十條 (指示證券及其關係人之意義)稱指示證券者,謂指示他人將金錢、有價證券或其他代替物給付第三人之證券。前項為指示之人,稱為指示人,被指示之他人,稱為被指示人,受給付之第三人,稱為領取人。第七百一十一條 (指示證券之承擔及被指示人之抗辯權)被指示人向領取人承擔所指示之給付者,有依證券內容而為給付之義務。前項情形,被指示人僅得以本於指示證券之內容,或其與領取人間之法律關係所得對抗領取人之事由,對抗領取人。第七百一十二條 (指示證券發行之效力)指示人為清償其對於領取人之債務而交付指示證券者,其債務於被指示人為給付時消滅。前項情形,債權人受領指示證券者,不得請求指示人就原有債務為給付。但於指示證券所定期限內,其未定期限者於相當期限內,不能由被指示人領取給付者,不在此限。債權人不願由其債務人受領指示證券者,應即時通知債務人。第七百一十三條 (指示證券與其基礎關係)被指示人雖對於指示人負有債務,無承擔其所指示給付或為給付之義務。已向領取人為給付者,就其給付之數額,對於指示人,免其債務。第七百一十四條 (拒絕承擔或給付之通知義務)被指示人對於指示證券拒絕承擔或拒絕給付者,領取人應即通知指示人。第七百一十五條 (指示證券之撤回)指示人於被指示人未向領取人承擔所指示之給付或為給付前,得撤回其指示證券,其撤回應向被指示人以意思表示為之。指示人於被指示人未承擔或給付前受破產宣告者,其指示證券,視為撤回。第七百一十六條 (指示證券之讓與)領取人得將指示證券讓與第三人。但指示人於指示證券有禁止讓與之記載者,不在此限。前項讓與,應以背書為之。被指示人對於指示證券之受讓人已為承擔者,不得以自己與領取人間之法律關係所生之事由,與受讓人對抗。第七百一十七條 (短期消滅時效)指示證券領取人或受讓人,對於被指示人因承擔所生之請求權,自承擔之時起,三年間不行使而消滅。第七百一十八條 (指示證券喪失)指示證券遺失、被盜或滅失者,法院得因持有人之聲請,依公示催告之程式,宣告無效。第二十一節 無記名證券.第七百一十九條 (無記名證券之定義)稱無記名證券者,謂持有人對於發行人,得請求其依所記載之內容為給付之證券。第七百二十條 (無記名證券發行人之義務)無記名證券發行人於持有人提示證券時,有為給付之義務。但知持有人就證券無處分之權利,或受有遺失、被盜或滅失之通知者,不得為給付。發行人依前項規定已為給付者,雖持有人就證券無處分之權利,亦免其債務。第七百二十條之一 (無記名證券持有人為證券遺失被盜或滅失之通知應為已聲請公示催告證明)無記名證券持有人向發行人為遺失、被盜或滅失之通知後,未於五日內提出已為聲請公示催告之證明者,其通知失其效力。前項持有人於公示催告程式中,經法院通知有第三人申報權利而未於十日內向發行人提出已為起訴之證明者,亦同。第七百二十一條 (無記名證券發行人之責任)無記名證券發行人,其證券雖因遺失、被盜或其他非因自己之意思而流通者,對於善意持有人,仍應負責。無記名證券,不因發行在發行人死亡或喪失能力後,失其效力。第七百二十二條 (無記名證券發行人之抗辯權)無記名證券發行人,僅得以本於證券之無效、證券之內容或其與持有人間之法律關係所得對抗持有人之事由,對抗持有人。但持有人取得證券出於惡意者,發行人並得以對持有人前手間所存抗辯之事由對抗之。第七百二十三條 (無記名證券之交還義務)無記名證券持有人請求給付時,應將證券交還發行人。發行人依前項規定收回證券時,雖持有人就該證券無處分之權利,仍取得其證券之所有權。第七百二十四條 (無記名證券之換發)無記名證券,因毀損或變形不適於流通,而其重要內容及識別、記號仍可辨認者,持有人得請求發行人,換給新無記名證券。前項換給證券之費用,應由持有人負擔。但證券為銀行兌換券或其他金錢兌換券者,其費用應由發行人負擔。第七百二十五條 (無記名證券喪失)無記名證券遺失、被盜或滅失者,法院得因持有人之聲請,依公示催告之程式,宣告無效。前項情形,發行人對於持有人,應告知關於實施公示催告之必要事項,並供給其證明所必要之材料。第七百二十六條 (無記名證券提示期間之停止進行)無記名證券定有提示期間者,如法院因公示催告聲請人之聲請,對於發行人為禁止給付之命令時,停止其提示期間之進行。前項停止,自聲請發前項命令時起,至公示催告程式終止時止。第七百二十七條 (定期給付證券喪失時之通知)利息、年金及分配利益之無記名證券,有遺失、被盜或滅失而通知於發行人者,如於法定關於定期給付之時效期間屆滿前未有提示,為通知之持有人,得向發行人請求給付該證券所記載之利息、年金或應分配之利益。但自時效期間屆滿後,經過一年者,其請求權消滅。如於時效期間屆滿前,由第三人提示該項證券者,發行人應將不為給付之情事,告知該第三人,並於該第三人與為通知之人合意前,或於法院為確定判決前,應不為給付。第七百二十八條 (無利息見票即付無記名證券喪失時之例外)無利息見票即付之無記名證券,除利息、年金及分配利益之證券外,不適用第七百二十條第一項但書及第七百二十五條之規定。第二十二節 終身定期金.第七百二十九條 (終身定期金契約之意義)稱終身定期金契約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於自己或他方或第三人生存期內,定期以金錢給付他方或第三人之契約。第七百三十條 (終身定期金契約之訂定)終身定期金契約之訂立,應以書面為之。第七百三十一條 (終身定期金契約之存續期間及應給付金額)終身定期金契約,關於期間有疑義時,推定其為於債權人生存期內,按期給付。契約所定之金額有疑義時,推定其為每年應給付之金額。第七百三十二條 (終身定期金之給付時期)終身定期金,除契約另有訂定外,應按季預行支付。依其生存期間而定終身定期金之人,如在定期金預付後,該期屆滿前死亡者,定期金債權人取得該期金額之全部。第七百三十三條 (終身定期金契約仍為存續之宣言)因死亡而終止定期金契約者,如其死亡之事由,應歸責於定期金債務人時,法院因債權人或其繼承人之聲請,得宣告其債權在相當期限內仍為存續。第七百三十四條 (終身定期金權利之移轉)終身定期金之權利,除契約另有訂定外,不得移轉。第七百三十五條 (遺贈之準用)本節之規定,於終身定期金之遺贈準用之。第二十三節 和解.第七百三十六條 (和解之定義)稱和解者,謂當事人約定,互相讓步,以終止爭執或防止爭執發生之契約。第七百三十七條 (和解之效力)和解有使當事人所拋棄之權利消滅,及使當事人取得和解契約所訂明權利之效力。第七百三十八條 (和解之撤銷-和解與錯誤之關係)和解不得以錯誤為理由撤銷之。但有左列事項之一者,不在此限:一、和解所依據之檔案,事後發見為偽造或變造,而和解當事人若知其為偽造或變造,即不為和解者。二、和解事件,經法院確定判決,而為當事人雙方或一方於和解當時所不知者。三、當事人之一方,對於他方當事人之資格或對於重要之爭點有錯誤,而為和解者。第二十四節 保證.第七百三十九條 (保證之定義)稱保證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他方之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由其代負履行責任之契約。第七百三十九條之一 (保證人之權利,不得預先拋棄)本節所規定保證人之權利,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預先拋棄。第七百四十條 (保證債務之範圍)保證債務,除契約另有訂定外,包含主債務之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及其他從屬於主債務之負擔。第七百四十一條 (保證債務負擔之從屬性)保證人之負擔,較主債務人為重者,應縮減至主債務之限度。第七百四十二條 (保證人之抗辯權)主債務人所有之抗辯,保證人得主張之。主債務人拋棄其抗辯者,保證人仍得主張之。第七百四十二條之一 (保證人之抵銷權)保證人得以主債務人對於債權人之債權,主張抵銷。第七百四十三條 (無效債務之保證)保證人對於因行為能力之欠缺而無效之債務,如知其情事而為保證者,其保證仍為有效。第七百四十四條 (保證人之拒絕清償權)主債務人就其債之發生原因之法律行為有撤銷權者,保證人對於債權人,得拒絕清償。第七百四十五條 (先訴抗辯權)保證人於債權人未就主債務人之財產強制執行而無效果前,對於債權人,得拒絕清償。第七百四十六條 (先訴抗辯權之喪失)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保證人不得主張前條之權利:一、保證人拋棄前條之權利者。二、保證契約成立後,主債務人之住所、營業所或居所有變更,致向其請求清償發生困難者。三、主債務人受破產宣告者。四、主債務人之財產不足清償其債務者。第七百四十七條 (請求履行及中斷時效之效力)向主債務人請求履行及為其他中斷時效之行為,對於保證人亦生效力。第七百四十八條 (共同保證)數人保證同一債務者,除契約另有訂定外,應連帶負保證責任。第七百四十九條 (保證人之代位權)保證人向債權人為清償後,於其清償之限度內,承受債權人對於主債務人之債權。但不得有害於債權人之利益。第七百五十條 (保證責任除去請求權)保證人受主債務人之委任而為保證者,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時,得向主債務人請求除去其保證責任:一、主債務人之財產顯形減少者。二、保證契約成立後,主債務人之住所、營業所或居所有變更,致向其請求清償發生困難者。三、主債務人履行債務遲延者。四、債權人依確定判決得令保證人清償者。主債務未屆清償期者,主債務人得提出相當擔保於保證人,以代保證責任之除去。第七百五十一條 (保證責任之免除-拋棄擔保物權)債權人拋棄為其債權擔保之物權者,保證人就債權人所拋棄權利之限度內,免其責任。第七百五十二條 (定期保證責任之免除-不為審判上之請求)約定保證人僅於一定期間內為保證者,如債權人於其期間內,對於保證人不為審判上之請求,保證人免其責任。第七百五十三條 (未定期保證責任之免除-不為審判上之請求)保證未定期間者,保證人於主債務清償期屆滿後,得定一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債權人於其期限內,向主債務人為審判上之請求。債權人不於前項期限內向主債務人為審判上之請求者,保證人免其責任。第七百五十四條 (連續發生債務保證之終止)就連續發生之債務為保證,而未定有期間者,保證人得隨時通知債權人終止保證契約。前項情形,保證人對於通知到達債權人後所發生主債務人之債務,不負保證責任。第七百五十五條 (定期債務保證責任之免除-延期清償)就定有期限之債務為保證者,如債權人允許主債務人延期清償時,保證人除對於其延期已為同意外,不負保證責任。第七百五十六條 (信用委任)委任他人以該他人之名義及其計算,供給信用於第三人者,就該第三人因受領信用所負之債務,對於受任人,負保證責任。第二十四節之一 人事保證.第七百五十六條之一 (人事保證之定義)稱人事保證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他方之受僱人將來因職務上之行為而應對他方為損害賠償時,由其代負賠償責任之契約。前項契約,應以書面為之。第七百五十六條之二 (保證人之賠償責任)人事保證之保證人,以僱用人不能依他項方法受賠償者為限,負其責任。保證人依前項規定負賠償責任時,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其賠償金額以賠償事故發生時,受僱人當年可得報酬之總額為限。第七百五十六條之三 (人事保證之期間)人事保證約定之期間,不得逾三年。逾三年者,縮短為三年。前項期間,當事人得更新之。人事保證未定期間者,自成立之日起有效期間為三年。第七百五十六條之四 (保證人之終止權)人事保證未定期間者,保證人得隨時終止契約。前項終止契約,應於三個月前通知僱用人。但當事人約定較短之期間者,從其約定。第七百五十六條之五 (僱用人負通知義務之特殊事由)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僱用人應即通知保證人:一、僱用人依法得終止僱傭契約,而其終止事由有發生保證人責任之虞者。二、受僱人因職務上之行為而應對僱用人負損害賠償責任,並經僱用人向受僱人行使權利者。三、僱用人變更受僱人之職務或任職時間、地點,致加重保證人責任或使其難於注意者。保證人受前項通知者,得終止契約。保證人知有前項各款情形者,亦同。第七百五十六條之六 (減免保證人賠償金額)有左列情形之一者,法院得減輕保證人之賠償金額或免除之:一、有前條第一項各款之情形而僱用人不即通知保證人者。二、僱用人對受僱人之選任或監督有疏懈者。第七百五十六條之七 (人事保證契約之消滅)人事保證關係因左列事由而消滅:一、保證之期間屆滿。二、保證人死亡、破產或喪失行為能力。三、受僱人死亡、破產或喪失行為能力。四、受僱人之僱傭關係消滅。第七百五十六條之八 (請求權之時效)僱用人對保證人之請求權,因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第七百五十六條之九 (人事保證之準用)人事保證,除本節有規定者外,準用關於保證之規定。
387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87
民法第四編親屬 (民國91年)
1
第一章 通則.第九百六十七條 (直系與旁系血親)稱直系血親者,謂己身所從出或從己身所出之血親。稱旁系血親者,謂非直系血親,而與己身出於同源之血親。第九百六十八條 (親等之計算)血親親等之計算,直系血親,從己身上下數,以一世為一親等;旁系血親,從己身數至同源之直系血親,再由同源之直系血親,數至與之計算親等之血親,以其總世數為親等之數。第九百六十九條 (姻親之定義)稱姻親者,謂血親之配偶、配偶之血親及配偶之血親之配偶。第九百七十條 (姻親之親系及親等)姻親之親系及親等之計算如左:一、血親之配偶,從其配偶之親系及親等。二、配偶之血親,從其與配偶之親系及親等。三、配偶之血親之配偶,從其與配偶之親系及親等。第九百七十一條 (姻親關係之消滅)姻親關係,因離婚而消滅;結婚經撤銷者亦同。第二章 婚姻.第一節 婚約.第九百七十二條 (婚約之要件)婚約,應由男女當事人自行訂定。第九百七十三條 (婚約之要件)男未滿十七歲,女未滿十五歲者,不得訂定婚約。第九百七十四條 (婚約之要件)未成年人訂定婚約,應得法定代理人之同意。第九百七十五條 (婚約之效力)婚約,不得請求強迫履行。第九百七十六條 (婚約解除之事由及方法)婚約當事人之一方,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他方得解除婚約:一、婚約訂定後,再與他人訂定婚約或結婚者。二、故違結婚期約者。三、生死不明已滿一年者。四、有重大不治之病者。五、有花柳病或其他惡疾者。六、婚約訂定後成為殘廢者。七、婚約訂定後與人通姦者。八、婚約訂定後受徒刑之宣告者。九、有其他重大事由者。依前項規定解除婚約者,如事實上不能向他方為解除之意思表示時,無須為意思表示,自得為解除時起,不受婚約之拘束。第九百七十七條 (解除婚約之賠償)依前條之規定,婚約解除時,無過失之一方,得向有過失之他方,請求賠償其因此所受之損害。前項情形,雖非財產上之損害,受害人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前項請求權不得讓與或繼承。但已依契約承諾,或已起訴者,不在此限。第九百七十八條 (違反婚約之損害賠償)婚約當事人之一方,無第九百七十六條之理由而違反婚約者,對於他方因此所受之損害,應負賠償之責。第九百七十九條 (違反婚約之損害賠償)前條情形,雖非財產上之損害,受害人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但以受害人無過失者為限。前項請求權,不得讓與或繼承。但已依契約承諾或已起訴者,不在此限。第九百七十九條之一 (贈與物之返還)因訂定婚約而為贈與者,婚約無效、解除或撤銷時,當事人之一方,得請求他方返還贈與物。第九百七十九條之二 (贈與物返還請求權之消滅時效)第九百七十七條至第九百七十九條之一所規定之請求權,因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第二節 結婚.第九百八十條 (結婚之實質要件-結婚年齡)男未滿十八歲,女未滿十六歲者,不得結婚。第九百八十一條 (結婚之實質要件-未成年人結婚之同意)未成年人結婚,應得法定代理人之同意。第九百八十二條 (結婚之形式要件)結婚,應有公開儀式及二人以上之證人。經依戶籍法為結婚之登記者,推定其已結婚。第九百八十三條 (結婚之實質要件-須非一定之親屬)與左列親屬,不得結婚:一、直系血親及直系姻親。二、旁系血親在六親等以內者。但因收養而成立之四親等及六親等旁系血親,輩分相同者,不在此限。三、旁系姻親在五親等以內,輩分不相同者。前項直系姻親結婚之限制,於姻親關係消滅後,亦適用之。第一項直系血親及直系姻親結婚之限制,於因收養而成立之直系親屬間,在收養關係終止後,亦適用之。第九百八十四條 (結婚之實質要件-須無監護關係)監護人與受監護人,於監護關係存續中,不得結婚。但經受監護人父母之同意者,不在此限。第九百八十五條 (結婚之實質要件-須非重婚)有配偶者,不得重婚。一人不得與二人以上結婚。第九百八十六條第九百八十七條第九百八十八條 (結婚之無效)結婚,有左列情形之一者,無效:一、不具備第九百八十二條第一項之方式者。二、違反第九百八十三條或第九百八十五條之規定者。第九百八十九條 (結婚之撤銷-未達結婚年齡)結婚違反第九百八十條之規定者,當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得向法院請求撤銷之。但當事人已達該條所定年齡或已懷胎者,不得請求撤銷。第九百九十條 (結婚之撤銷-未得同意)結婚違反第九百八十一條之規定者,法定代理人得向法院請求撤銷之。但自知悉其事實之日起,已逾六個月或結婚後已逾一年,或已懷胎者,不得請求撤銷。第九百九十一條 (結婚之撤銷-有監護關係)結婚違反第九百八十四條之規定者,受監護人或其最近親屬得向法院請求撤銷之。但結婚已逾一年者,不得請求撤銷。第九百九十二條第九百九十三條第九百九十四條第九百九十五條 (結婚之撤銷-不能人道)當事人之一方,於結婚時不能人道而不能治者,他方得向法院請求撤銷之。但自知悉其不能治之時起已逾三年者,不得請求撤銷。第九百九十六條 (結婚之撤銷-精神不健全)當事人之一方,於結婚時係在無意識或精神錯亂中者,得於常態回復後六個月內向法院請求撤銷之。第九百九十七條 (結婚之撤銷-因被詐欺或脅迫)因被詐欺或被脅迫而結婚者,得於發見詐欺或脅迫終止後,六個月內向法院請求撤銷之。第九百九十八條 (撤銷之不溯及效力)結婚撤銷之效力,不溯及既往。第九百九十九條 (婚姻無效或撤銷之損害賠償)當事人之一方,因結婚無效或被撤銷而受有損害者,得向他方請求賠償。但他方無過失者,不在此限。前項情形,雖非財產上之損害,受害人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但以受害人無過失者為限。前項請求權,不得讓與或繼承。但已依契約承諾或已起訴者,不在此限。第九百九十九條之一 (結婚無效或經撤銷準用規定)第一千零五十七條及第一千零五十八條之規定,於結婚無效時準用之。第一千零五十五條、第一千零五十五條之一、第一千零五十五條之二、第一千零五十七條及第一千零五十八條之規定,於結婚經撤銷時準用之。第三節 婚姻之普通效力.第一千條 (夫妻之冠姓)夫妻各保有其本姓。但得書面約定以其本姓冠以配偶之姓,並向戶政機關登記。冠姓之一方得隨時回復其本姓。但於同一婚姻關係存續中以一次為限。第一千零一條 (夫妻之同居義務)夫妻互負同居之義務。但有不能同居之正當理由者,不在此限。第一千零二條 (夫妻之住所)夫妻之住所,由雙方共同協議之;未為協議或協議不成時,得聲請法院定之。法院為前項裁定前,以夫妻共同戶籍地推定為其住所。第一千零三條 (日常家務代理權)夫妻於日常家務,互為代理人。夫妻之一方濫用前項代理權時,他方得限制之。但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一千零三條之一 (家庭生活費用之分擔方式)家庭生活費用,除法律或契約另有約定外,由夫妻各依其經濟能力、家事勞動或其他情事分擔之。因前項費用所生之債務,由夫妻負連帶責任。第四節 夫妻財產制.第一款 通則.第一千零四條 (夫妻財產制契約之訂立-約定財產制之選擇)夫妻得於結婚前或結婚後,以契約就本法所定之約定財產制中,選擇其一,為其夫妻財產制。第一千零五條 (法定財產制之適用)夫妻未以契約訂立夫妻財產制者,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以法定財產制,為其夫妻財產制。第一千零六條第一千零七條 (夫妻財產制契約之要件-要式契約)夫妻財產制契約之訂立、變更或廢止,應以書面為之。第一千零八條 (夫妻財產制契約之要件-契約之登記)夫妻財產制契約之訂立、變更或廢止,非經登記,不得以之對抗第三人。前項夫妻財產制契約之登記,不影響依其他法律所為財產權登記之效力。第一項之登記,另以法律定之。第一千零八條之一 (除夫妻財產制外,其他約定之方法)前二條之規定,於有關夫妻財產之其他約定準用之。第一千零九條 (分別財產制之原因-夫妻一方破產)夫妻之一方受破產宣告時,其夫妻財產制,當然成為分別財產制。第一千零一十條 (分別財產制之原因-法院應夫妻一方之聲請而為宣告)夫妻之一方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時,法院因他方之請求,得宣告改用分別財產制:一、依法應給付家庭生活費用而不給付時。二、夫或妻之財產不足清償其債務時。三、依法應得他方同意所為之財產處分,他方無正當理由拒絕同意時。四、有管理權之一方對於共同財產之管理顯有不當,經他方請求改善而不改善時。五、因不當減少其婚後財產,而對他方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有侵害之虞時。六、有其他重大事由時。夫妻之總財產不足清償總債務或夫妻難於維持共同生活,不同居已達六個月以上時,前項規定於夫妻均適用之。第一千零一十一條 (分別財產制之原因-債權人之聲請)債權人對於夫妻一方之財產已為扣押,而未得受清償時,法院因債權人之聲請,得宣告改用分別財產制。第一千零一十二條 (夫妻財產制之變更廢止)夫妻於婚姻關係存續中,得以契約廢止其財產契約,或改用他種約定財產制。第一千零一十三條第一千零一十四條第一千零一十五條第二款 法定財產制.第一千零一十六條第一千零一十七條 (婚前財產與婚後財產)夫或妻之財產分為婚前財產與婚後財產,由夫妻各自所有。不能證明為婚前或婚後財產者,推定為婚後財產;不能證明為夫或妻所有之財產,推定為夫妻共有。夫或妻婚前財產,於婚姻關係存續中所生之孳息,視為婚後財產。夫妻以契約訂立夫妻財產制後,於婚姻關係存續中改用法定財產制者,其改用前之財產視為婚前財產。第一千零一十八條 (各自管理財產)夫或妻各自管理、使用、收益及處分其財產。第一千零一十八條之一 (自由處分生活費用外金錢)夫妻於家庭生活費用外,得協議一定數額之金錢,供夫或妻自由處分。第一千零一十九條第一千零二十條第一千零二十條之一 (婚後剩餘財產之分配)夫或妻於婚姻關係存續中就其婚後財產所為之無償行為,有害及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後他方之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者,他方得聲請法院撤銷之。但為履行道德上義務所為之相當贈與,不在此限。夫或妻於婚姻關係存續中就其婚後財產所為之有償行為,於行為時明知有損於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後他方之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者,以受益人受益時亦知其情事者為限,他方得聲請法院撤銷之。第一千零二十條之二 (婚後剩餘財產分配撤銷權之除斥期間)前條撤銷權,自夫或妻之一方知有撤銷原因時起,六個月間不行使,或自行為時起經過一年而消滅。第一千零二十一條第一千零二十二條 (婚後財產之報告義務)夫妻就其婚後財產,互負報告之義務。第一千零二十三條 (各自清償債務)夫妻各自對其債務負清償之責。夫妻之一方以自己財產清償他方之債務時,雖於婚姻關係存續中,亦得請求償還。第一千零二十四條第一千零二十五條第一千零二十六條第一千零二十七條第一千零二十八條第一千零二十九條第一千零三十條第一千零三十條之一 (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剩餘財產之分配、除外規定及請求權行使之時效)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夫或妻現存之婚後財產,扣除婚姻關係存續中所負債務後,如有剩餘,其雙方剩餘財產之差額,應平均分配。但左列財產不在此限:一、因繼承或其他無償取得之財產。二、慰撫金。依前項規定,平均分配顯失公平者,法院得調整或免除其分配額。第一項請求權,不得讓與或繼承。但已依契約承諾,或已起訴者,不在此限。第一項剩餘財產差額之分配請求權,自請求權人知有剩餘財產之差額時起,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自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起,逾五年者,亦同。第一千零三十條之二 (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債務之計算)夫或妻之一方以其婚後財產清償其婚前所負債務,或以其婚前財產清償婚姻關係存續中所負債務,除已補償者外,於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應分別納入現存之婚後財產或婚姻關係存續中所負債務計算。夫或妻之一方以其前條第一項但書之財產清償婚姻關係存續中其所負債務者,適用前項之規定。第一千零三十條之三 (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財產之追加計算)夫或妻為減少他方對於剩餘財產之分配,而於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前五年內處分其婚後財產者,應將該財產追加計算,視為現存之婚後財產。但為履行道德上義務所為之相當贈與,不在此限。前項情形,分配權利人於義務人不足清償其應得之分配額時,得就其不足額,對受領之第三人於其所受利益內請求返還。但受領為有償者,以顯不相當對價取得者為限。前項對第三人之請求權,於知悉其分配權利受侵害時起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自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起,逾五年者,亦同。第一千零三十條之四 (婚後財產與追加計算財算之計價基準)夫妻現存之婚後財產,其價值計算以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為準。但夫妻因判決而離婚者,以起訴時為準。依前條應追加計算之婚後財產,其價值計算以處分時為準。第三款 約定財產制.第一目 共同財產制.第一千零三十一條 (共同財產之定義)夫妻之財產及所得,除特有財產外,合併為共同財產,屬於夫妻公同共有。第一千零三十一條之一 (特有財產之範圍及準用規定)左列財產為特有財產:一、專供夫或妻個人使用之物。二、夫或妻職業上必需之物。三、夫或妻所受之贈物,經贈與人以書面宣告為其特有財產者。前項所定之特有財產,適用關於分別財產制之規定。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共同財產之管理)共同財產,由夫妻共同管理。但約定由一方管理者,從其約定。共同財產之管理費用,由共同財產負擔。第一千零三十三條 (共同財產之處分)夫妻之一方,對於共同財產為處分時,應得他方之同意。前項同意之欠缺,不得對抗第三人。但第三人已知或可得而知其欠缺,或依情形,可認為該財產屬於共同財產者,不在此限。第一千零三十四條 (結婚前或婚關係存續中債務之清償責任)夫或妻結婚前或婚姻關係存續中所負之債務,應由共同財產,並各就其特有財產負清償責任。第一千零三十五條第一千零三十六條第一千零三十七條第一千零三十八條 (共同財產制之補償請求權)共同財產所負之債務,而以共同財產清償者,不生補償請求權。共同財產之債務,而以特有財產清償,或特有財產之債務,而以共同財產清償者,有補償請求權,雖於婚姻關係存續中,亦得請求。第一千零三十九條 (共同財產制之消滅-因其他原因之消滅)夫妻之一方死亡時,共同財產之半數,歸屬於死亡者之繼承人,其他半數,歸屬於生存之他方。前項財產之分劃,其數額另有約定者,從其約定。第一項情形,如該生存之他方,依法不得為繼承人時,其對於共同財產得請求之數額,不得超過於離婚時所應得之數額。第一千零四十條 (共有財產制之消滅時財產之取回)共同財產制關係消滅時,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夫妻各取回其訂立共同財產制契約時之財產。共同財產制關係存續中取得之共同財產,由夫妻各得其半數。但另有約定者,從其約定。第一千零四十一條 (勞力所得共同財產制)夫妻得以契約訂定僅以勞力所得為限為共同財產。前項勞力所得,指夫或妻於婚姻關係存續中取得之薪資、工資、紅利、獎金及其他與勞力所得有關之財產收入。勞力所得之孳息及代替利益,亦同。不能證明為勞力所得或勞力所得以外財產者,推定為勞力所得。夫或妻勞力所得以外之財產,適用關於分別財產制之規定。第一千零三十四條、第一千零三十八條及第一千零四十條之規定,於第一項情形準用之。第二目 刪除.第一千零四十二條第一千零四十三條第三目 分別財產制.第一千零四十四條 (分別財產制之意義)分別財產,夫妻各保有其財產之所有權,各自管理、使用、收益及處分。第一千零四十五條第一千零四十六條 (分別財產制債務之清償)分別財產制有關夫妻債務之清償,適用第一千零二十三條之規定。第一千零四十七條第一千零四十八條第五節 離婚.第一千零四十九條 (兩願離婚)夫妻兩願離婚者,得自行離婚。但未成年人,應得法定代理人之同意。第一千零五十條 (離婚之要式性)兩願離婚,應以書面為之,有二人以上證人之簽名並應向戶政機關為離婚之登記。第一千零五十一條第一千零五十二條 (裁判離婚之原因)夫妻之一方,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他方得向法院請求離婚:一、重婚者。二、與人通姦者。三、夫妻之一方受他方不堪同居之虐待者。四、夫妻之一方對於他方之直系尊親屬為虐待,或受他方之直系尊親屬之虐待,致不堪為共同生活者。五、夫妻之一方以惡意遺棄他方在繼續狀態中者。六、夫妻之一方意圖殺害他方者。七、有不治之惡疾者。八、有重大不治之精神病者。九、生死不明已逾三年者。十、被處三年以上徒刑或因犯不名譽之罪被處徒刑者。有前項以外之重大事由,難以維持婚姻者,夫妻之一方得請求離婚。但其事由應由夫妻之一方負責者,僅他方得請求離婚。第一千零五十三條 (裁判離婚之限制)對於前條第一款、第二款之情事,有請求權之一方,於事前同意或事後宥恕,或知悉後已逾六個月,或自其情事發生後已逾二年者,不得請求離婚。第一千零五十四條 (裁判離婚之限制)對於第一千零五十二條第六款及第十款之情事,有請求權之一方,自知悉後已逾一年,或自其情事發生後已逾五年者,不得請求離婚。第一千零五十五條 (離婚未成年子女保護教養之權義及變更)夫妻離婚者,對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依協議由一方或雙方共同任之。未為協議或協議不成者,法院得依夫妻之一方、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人之請求或依職權酌定之。前項協議不利子女者,法院得依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人之請求或依職權為子女之利益改定之。行使、負擔權利義務之一方未盡保護教養之義務或對未成年子女有不利之情事者,他方、未成年子女、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得為子女之利益,請求法院改定之。前三項情形,法院得依請求或依職權,為子女之利益酌定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之內容及方法。法院得依請求或依職權,為未行使或負擔權利義務之一方酌定其與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之方式及期間。但其會面交往有妨害子女之利益者,法院得依請求或依職權變更之。第一千零五十五條之一 (裁判離婚子女之監護)法院為前條裁判時,應依子女之最佳利益,審酌一切情狀,參考社工人員之訪視報告,尤應注意左列事項:一、子女之年齡、性別、人數及健康情形。二、子女之意願及人格發展之需要。三、父母之年齡、職業、品行、健康情形、經濟能力及生活狀況。四、父母保護教養子女之意願及態度。五、父母子女間或未成年子女與其他共同生活之人間之感情狀況。第一千零五十五條之二 (裁判離婚子女之監護)父母均不適合行使權利時,法院應依子女之最佳利益並審酌前條各款事項,選定適當之人為子女之監護人,並指定監護之方法、命其父母負擔扶養費用及其方式。第一千零五十六條 (損害賠償)夫妻之一方,因判決離婚而受有損害者,得向有過失之他方,請求賠償。前項情形,雖非財產上之損害,受害人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但以受害人無過失者為限。前項請求權,不得讓與或繼承。但已依契約承諾或已起訴者,不在此限。第一千零五十七條 (贍養費)夫妻無過失之一方,因判決離婚而陷於生活困難者,他方縱無過失,亦應給與相當之贍養費。第一千零五十八條 (財產之取回)夫妻離婚時,除採用分別財產制者外,各自取回其結婚或變更夫妻財產制時之財產。如有剩餘,各依其夫妻財產制之規定分配之。第三章 父母子女.第一千零五十九條 (子女之姓)子女從父姓。但母無兄弟,約定其子女從母姓者,從其約定。贅夫之子女從母姓。但約定其子女從父姓者,從其約定。第一千零六十條 (未成年子女之住所)未成年之子女,以其父母之住所為住所。第一千零六十一條 (婚生子女之定義)稱婚生子女者,謂由婚姻關係受胎而生之子女。第一千零六十二條 (受胎期間)從子女出生日回溯第一百八十一日起至第三百零二日止,為受胎期間。能證明受胎回溯在前項第三百零二日以前者,以其期間為受胎期間。第一千零六十三條 (婚生子女之推定及否認)妻之受胎,係在婚姻關係存續中者,推定其所生子女為婚生子女。前項推定,如夫妻之一方能證明妻非自夫受胎者,得提起否認之訴。但應於知悉子女出生之日起,一年內為之。第一千零六十四條 (準正)非婚生子女,其生父與生母結婚者,視為婚生子女。第一千零六十五條 (認領之效力及認領之擬制及非婚生子女與生母之關係)非婚生子女經生父認領者,視為婚生子女。其經生父撫育者,視為認領。非婚生子女與其生母之關係,視為婚生子女,無須認領。第一千零六十六條 (認領之否認)非婚生子女或其生母,對於生父之認領,得否認之。第一千零六十七條 (認領之請求)有左列情形之一者,非婚生子女或其生母或其他法定代理人,得請求其生父認領為生父之子女:一、受胎期間生父與生母有同居之事實者。二、由生父所作之文書可證明其為生父者。三、生母為生父強制性交或略誘性交者。四、生母因生父濫用權勢性交者。前項請求權,非婚生子女自成年後二年間或生母及其他法定代理人自子女出生後七年間不行使而消滅。第一千零六十八條 (請求認領之限制)生母於受胎期間內,曾與他人通姦或為放蕩之生活者,不適用前條之規定。第一千零六十九條 (認領之效力-溯及效力)非婚生子女認領之效力,溯及於出生時。但第三人已得之權利,不因此而受影響。第一千零六十九條之一 (認領非婚生未成年子女權義之準用規定)非婚生子女經認領者,關於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行使或負擔,準用第一千零五十五條、第一千零五十五條之一及第一千零五十五條之二之規定。第一千零七十條 (認領之效力-絕對效力)生父認領非婚生子女後,不得撤銷其認領。第一千零七十一條第一千零七十二條 (收養之定義)收養他人之子女為子女時,其收養者為養父或養母,被收養者為養子或養女。第一千零七十三條 (收養要件-年齡)收養者之年齡,應長於被收養者二十歲以上。第一千零七十三條之一 (不得收養為養子女)左列親屬不得收養為養子女:一、直系血親。二、直系姻親。但夫妻之一方,收養他方之子女者,不在此限。三、旁系血親及旁系姻親之輩分不相當者。但旁系血親在八親等之外,旁系姻親在五親等之外者,不在此限。第一千零七十四條 (夫妻應為共同收養)有配偶者收養子女時,應與其配偶共同為之。但夫妻之一方,收養他方之子女者,不在此限。第一千零七十五條 (同時為二人養子女之禁止)除前條規定外,一人不得同時為二人之養子女。第一千零七十六條 (被收養人配偶之同意)有配偶者被收養時,應得其配偶之同意。第一千零七十七條 (收養之效力-養父母子女之關係)養子女與養父母之關係,除法律另有規定外,與婚生子女同。第一千零七十八條 (收養之效力-養子女之姓氏)養子女從收養者之姓。有配偶者收養子女時,養子女之姓適用第一千零五十九條之規定。第一千零七十九條 (收養之方法)收養子女,應以書面為之。但被收養者未滿七歲而無法定代理人時,不在此限。未滿七歲之未成年人被收養時,由法定代理人代為意思表示並代受意思表示。但無法定代理人時,不在此限。滿七歲以上之未成年人被收養時,應得法定代理人之同意。但無法定代理人時,不在此限。收養子女應聲請法院認可。收養有左列情形之一者,法院應不予認可:一、收養有無效或得撤銷之原因者。二、有事實足認收養於養子女不利者。三、成年人被收養時,依其情形,足認收養於其本生父母不利者。第一千零七十九條之一 (收養之無效)收養子女,違反第一千零七十三條、第一千零七十三條之一及第一千零七十五條之規定者,無效。第一千零七十九條之二 (收養之撤銷及其行使期間)收養子女,違反第一千零七十四條之規定者,收養者之配偶得請求法院撤銷之。但自知悉其事實之日起,已逾六個月,或自法院認可之日起已逾一年者,不得請求撤銷。收養子女,違反第一千零七十六條或第一千零七十九條第三項之規定者,被收養者之配偶或法定代理人得請求法院撤銷之。但自知悉其事實之日起,已逾六個月,或自法院認可之日起已逾一年者,不得請求撤銷。依前二項之規定,經法院判決撤銷收養者,準用第一千零八十二條及第一千零八十三條之規定。第一千零八十條 (收養之終止-合意終止)養父母與養子女之關係,得由雙方同意終止之。前項終止,應以書面為之。養子女未滿七歲者,其終止收養關係之意思表示,由收養終止後為其法定代理人之人代為之。養子女為滿七歲以上之未成年人者,其終止收養關係,應得收養終止後為其法定代理人之人之同意。養父母死亡後,養子女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得聲請法院許可,終止收養關係。第三項及第四項之規定,於前項聲請準用之。第一千零八十一條 (收養之終止-判決終止)養父母、養子女之一方,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院因他方之請求,得宣告終止其收養關係:一、對於他方為虐待或重大侮辱時。二、惡意遺棄他方時。三、養子女被處二年以上之徒刑時。四、養子女有浪費財產之情事時。五、養子女生死不明已逾三年時。六、有其他重大事由時。第一千零八十二條 (終止之效果-給與金額之請求)收養關係經判決終止時,無過失之一方,因而陷於生活困難者,得請求他方給與相當之金額。第一千零八十三條 (終止之效果-復姓)養子女自收養關係終止時起,回復其本姓,並回復其與本生父母之關係。但第三人已取得之權利,不因此而受影響。第一千零八十四條 (親權-孝親、保護及教養)子女應孝敬父母。父母對於未成年之子女,有保護及教養之權利義務。第一千零八十五條 (親權-懲戒)父母得於必要範圍內懲戒其子女。第一千零八十六條 (親權-代理)父母為其未成年子女之法定代理人。第一千零八十七條 (子女之特有財產)未成年子女,因繼承、贈與或其他無償取得之財產,為其特有財產。第一千零八十八條 (親權-子女特有財產之管理)未成年子女之特有財產,由父母共同管理。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之特有財產,有使用、收益之權。但非為子女之利益,不得處分之。第一千零八十九條 (裁判未成年子女權義之行使及變更)對於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由父母共同行使或負擔之。父母之一方不能行使權利時,由他方行使之。父母不能共同負擔義務時,由有能力者負擔之。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重大事項權利之行使意思不一致時,得請求法院依子女之最佳利益酌定之。法院為前項裁判前,應聽取未成年子女、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之意見。第一千零九十條 (親權濫用之禁止)父母濫用其對於子女之權利時,其最近尊親屬或親屬會議,得糾正之;糾正無效時,得請求法院宣告停止其權利之全部或一部。第四章 監護.第一節 未成年人之監護.第一千零九十一條 (監護人之設定)未成年人無父母,或父母均不能行使、負擔對於其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時,應置監護人。但未成年人已結婚者,不在此限。第一千零九十二條 (委託監護人)父母對其未成年之子女,得因特定事項,於一定期限內,委託他人行使監護之職務。第一千零九十三條 (遺囑指定監護人)後死之父或母得以遺囑指定監護人。第一千零九十四條 (法定監護人)父母均不能行使、負擔對於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或父母死亡而無遺囑指定監護人時,依左列順序定其監護人:一、與未成年人同居之祖父母。二、與未成年人同居之兄姊。三、不與未成年人同居之祖父母。未能依前項之順序定其監護人,或為未成年子女之最佳利益,法院得依未成年子女、檢察官、當地社會福利主管機關或其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就其三親等內旁系血親尊親屬、社會福利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適當之人選定或改定為監護人,並得指定監護之方法。法院為前項選定或改定前,應命主管機關或其他社會福利機構進行訪視,提出調查報告及建議。聲請人或利害關係人亦得提出相關資料或證據,供法院斟酌。依第二項選定或改定之監護人,不適用第一千一百零六條之規定。未成年人無第一項之監護人,於法院依第二項為其選定確定前,由當地社會福利主管機關為其監護人。第一千零九十五條 (監護人之辭職)依前條規定為監護人者,非有正當理由,不得辭其職務。第一千零九十六條 (監護人資格之限制)未成年人及禁治產人,不得為監護人。第一千零九十七條 (監護人之職務)除另有規定外,監護人於保護、增進受監護人利益之範圍內,行使、負擔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但由父母暫時委託者,以所委託之職務為限。第一千零九十八條 (監護人之法定代理權)監護人為受監護人之法定代理人。第一千零九十九條 (監護人對受監護人財產之權義-開具財產清冊)監護開始時,監護人對於受監護人之財產,應會同親屬會議所指定之人,開具財產清冊。第一千一百條 (監護人對受監護人財產之權義-管理權及注意義務)受監護人之財產,由監護人管理,其管理費用,由受監護人之財產負擔。監護人管理受監護人之財產,應與處理自己事務為同一之注意。第一千一百零一條 (監護人對受監護人財產之權義-限制)監護人對受監護人之財產,非為受監護人之利益,不得使用或處分。為不動產之處分時,並應得親屬會議之允許。第一千一百零二條 (監護人對受監護人財產之權義-受讓之禁止)監護人不得受讓受監護人之財產。第一千一百零三條 (監護人對受監護人財產之權義-財產狀況之報告)監護人應將受監護人之財產狀況,向親屬會議每年至少詳細報告一次。第一千一百零三條之一 (監護人對受監護人財產之權義-賠償)監護人因執行財產上之監護職務有過失所生之損害,對於受監護人應負賠償之責。第一千一百零四條 (監護人之報酬請求權)監護人得請求報酬,其數額由親屬會議按其勞力及受監護人財產收益之狀況酌定之。第一千一百零五條 (祖父母為監護人時財產管理方法及報酬之特別規定)與未成年人同居之祖父母為監護人時,不適用第一千零九十九條、第一千一百零一條後段、第一千一百零三條、第一千一百零三條之一及第一千一百零四條之規定。第一千一百零六條 (監護人之撤退)監護人有左列情形之一時,親屬會議得撤退之:一、違反法定義務時。二、無支付能力時。三、由親屬會議選定之監護人,違反親屬會議之指示時。第一千一百零七條 (監護終止時受監護人財產之清算)監護人於監護關係終止時,應即會同親屬會議所指定之人,為財產之清算,並將財產移交於新監護人;如受監護人已成年時,交還於受監護人;如受監護人死亡時,交還於其繼承人。親屬會議對於前項清算之結果未為承認前,監護人不得免其責任。第一千一百零八條 (清算義務之繼承)監護人死亡時,前條清算,由其繼承人為之。第一千一百零九條 (監護人賠償責任之短期時效)監護人對於受監護人財產所致之損害,其賠償請求權,自親屬會議對於清算結果拒絕承認之時起,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第二節 禁治產人之監護.第一千一百一十條 (監護人之設定)禁治產人應置監護人。第一千一百一十一條 (監護人之順序及選定)禁治產人之監護人,依左列順序定之:一、配偶。二、父母。三、與禁治產人同居之祖父母。四、家長。五、後死之父或母以遺囑指定之人。不能依前項規定其監護人時,由法院徵求親屬會議之意見選定之。第一千一百一十二條 (監護人之職務)監護人為受監護人之利益,應按受監護人之財產狀況,護養療治其身體。監護人如將受監護人送入精神病醫院或監禁於私宅者,應得親屬會議之同意。但父母或與禁治產人同居之祖父母為監護人時,不在此限。第一千一百一十三條 (未成年人監護規定之準用)禁治產人之監護,除本節有規定外,準用關於未成年人監護之規定。第一千一百零五條之規定,於父母為監護人時,亦準用之。第五章 扶養.第一千一百一十四條 (互負扶養義務之親屬)左列親屬,互負扶養之義務:一、直系血親相互間。二、夫妻之一方與他方之父母同居者,其相互間。三、兄、弟、姊、妹相互間。四、家長、家屬相互間。第一千一百一十五條 (扶養義務人之順序)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時,應依左列順序定其履行義務之人:一、直系血親卑親屬。二、直系血親尊親屬。三、家長。四、兄弟姊妹。五、家屬。六、子婦、女婿。七、夫妻之父母。同係直系尊親屬或直系卑親屬者,以親等近者為先。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而其親等同一時,應各依其經濟能力,分擔義務。第一千一百一十六條 (扶養權利人之順序)受扶養權利者有數人,而負扶養義務者之經濟能力,不足扶養其全體時,依左列順序,定其受扶養之人:一、直系血親尊親屬。二、直系血親卑親屬。三、家屬。四、兄弟姊妹。五、家長。六、夫妻之父母。七、子婦、女婿。同係直系尊親屬或直系卑親屬者,以親等近者為先。受扶養權利者有數人而其親等同一人時,應按其需要之狀況,酌為扶養。第一千一百一十六條之一 (夫妻與其他人扶養權利義務之順位)夫妻互負扶養之義務,其負扶養義務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卑親屬同,其受扶養權利之順序與直系血親尊親屬同。第一千一百一十六條之二 (結婚經撤銷或離婚子女之扶養義務)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之扶養義務,不因結婚經撤銷或離婚而受影響。第一千一百一十七條 (受扶養之要件)受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前項無謀生能力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第一千一百一十八條 (扶養義務之免除)因負擔扶養義務而不能維持自己生活者,免除其義務,但受扶養權利者為直系血親尊親屬或配偶時,減輕其義務。第一千一百一十九條 (扶養程式)扶養之程度,應按受扶養權利者之需要、與負扶養義務者之經濟能力及身分定之。第一千一百二十條 (扶養方法之決定)扶養之方法,由當事人協議定之;不能協議時,由親屬會議定之。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條 (扶養程度及方法之變更)扶養之程度及方法,當事人得因情事之變更,請求變更之。第六章 家.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條 (家之定義)稱家者,謂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而同居之親屬團體。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 (家長與家屬)家置家長。同家之人,除家長外,均為家屬。雖非親屬,而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同居一家者,視為家屬。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條 (家長之選定)家長由親屬團體中推定之;無推定時,以家中之最尊輩者為之;尊輩同者,以年長者為之;最尊或最長者不能或不願管理家務時,由其指定家屬一人代理之。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 (管理家務之注意義務)家務由家長管理。但家長得以家務之一部,委託家屬處理。第一千一百二十六條 (管理家務之注意義務)家長管理家務,應注意於家屬全體之利益。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 (家屬之分離-請求分離)家屬已成年或雖未成年而已結婚者,得請求由家分離。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條 (家屬之分離-命令分離)家長對於已成年或雖未成年而已結婚之家屬,得令其由家分離。但以有正當理由時為限。第七章 親屬會議.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條 (召集人)依本法之規定應開親屬會議時,由當事人、法定代理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召集之。第一千一百三十條 (親屬會議組織)親屬會議,以會員五人組織之。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條 (親屬會議會員之選定順序)親屬會議會員,應就未成年人、禁治產人或被繼承人之左列親屬與順序定之:一、直系血親尊親屬。二、三親等內旁系血親尊親屬。三、四親等內之同輩血親。前項同一順序之人,以親等近者為先;親等同者,以同居親屬為先,無同居親屬者,以年長者為先。依前二項順序所定之親屬會議會員,不能出席會議或難於出席時,由次順序之親屬充任之。第一千一百三十二條 (指定會員)無前條規定之親屬,或親屬不足法定人數時,法院得因有召集權人之聲請,於其他親屬中指定之。親屬會議不能召開或召開有困難時,依法應經親屬會議處理之事項,由有召集權人聲請法院處理之。親屬會議經召開而不為或不能決議時,亦同。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條 (會員資格之限制)監護人、未成年人及禁治產人,不得為親屬會議會員。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條 (會員辭職之限制)依法應為親屬會議會員之人,非有正當理由,不得辭其職務。第一千一百三十五條 (會議之召開及決議)親屬會議,非有三人以上之出席,不得開會;非有出席會員過半數之同意,不得為決議。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條 (決議之限制)親屬會議會員,於所議事件有個人利害關係者,不得加入決議。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條 (不服決議之聲訴)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條所定有召集權之人,對於親屬會議之決議有不服者,得於三個月內向法院聲訴。
388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88
民法總則施行法 (民國70年立法71年公布)
1
第一條 (不溯既往原則)民事在民法總則施行前發生者,除本施行法有特別規定外,不適用民法總則之規定;其在修正前發生者,除本施行法有特別規定外,亦不適用修正後之規定。第二條 (外國人之權利能力)外國人於法令限制內,有權利能力。第三條 (不溯既往之例外)民法總則第八條、第九條及第十一條之規定,於民法總則施行前失蹤者,亦適用之。民法總則施行前已經過民法總則第八條所定失蹤期間者,得即為死亡之宣告,並應以民法總則施行之日為失蹤人死亡之時。修正之民法總則第八條之規定,於民法總則施行後修正前失蹤者,亦適用之。但於民法總則修正前,其情形已合於修正前民法總則第八條之規定者,不在此限。第四條 (施行前經立案之禁治產者)民法總則施行前有民法總則第十四條所定之原因,經聲請有關機關立案者,如於民法總則施行後三個月內向法院聲請宣告禁治產者,自立案之日起,視為禁治產人。第五條 (施行前已許可設立之法人)依民法總則之規定,設立法人須經許可者,如在民法總則施行前已得主管機關之許可,得於民法總則施行後三個月內聲請登記為法人。第六條 (施行前具有公益法人性質而有獨立財產者視為法人及其審核)民法總則施行前具有財團及以公益為目的社團之性質而有獨立財產者,視為法人,其代表人應依民法總則第四十七條或第六十條之規定作成書狀,自民法總則施行後六個月內聲請主管機關審核。前項書狀所記載之事項,若主管機關認其有違背法令或為公益上之必要,應命其變更。依第一項規定經核定之書狀,與章程有同一效力。第七條 (視為法人者經核定後登記之聲請)依前條規定經主管機關核定者,其法人之代表人,應於核定後二十日內,依民法總則第四十八條或第六十一條之規定,聲請登記。第八條 (視為法人者財產目錄編造之義務)第六條所定之法人,如未備置財產目錄、社員名簿者,應於民法總則施行後速行編造。第九條 (祠堂、寺廟等不視為法人)第六條至第八條之規定,於祠堂,寺廟及以養贍家族為目的之獨立財產,不適用之。第十條 (法人登記之主管機關)依民法總則規定法人之登記,其主管機關為該法人事務所所在地之法院。法院對於已登記之事項,應速行公告,並許第三人抄錄或閱覽。第十一條 (外國法人成立之認許)外國法人,除依法律規定外,不認許其成立。第十二條 (經認許之外國法人之權利能力)經認許之外國法人,於法令限制內,與同種類之中國法人有同一之權利能力。前項外國法人,其服從中國法律之義務,與中國法人同。第十三條 (外國法人在中國設事務所者準用本國法人有關設立及登記等規定)外國法人在中國設事務所者,準用民法總則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第四十八條、第五十九條、第六十一條及前條之規定。第十四條 (外國法人事務所之撤銷)依前條所設之外國法人事務所,如有民法總則第三十六條所定情事,法院得撤銷之。第十五條 (未經認許成立之外國法人為法律行為之責任)未經認許其成立之外國法人,以其名義與他人為法律行為者,其行為人就該法律行為應與該外國法人負連帶責任。第十六條 (施行前消滅時效已完成或將完成之請求權之行使)民法總則施行前,依民法總則之規定,消滅時效業已完成,或其時效期間尚有殘餘不足一年者,得於施行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請求權。但自其時效完成後,至民法總則施行時,已逾民法總則所定時效期間二分之一者,不在此限。第十七條 (施行前之撤銷權之除斥期間)民法總則第七十四條第二項、第九十條、第九十三條之撤銷權,準用前條之規定。第十八條 (施行前消滅時效之比較適用)民法總則施行前之法定消滅時效已完成者,其時效為完成。民法總則施行前之法定消滅時效,其期間較民法總則所定為長者,適用舊法。但其殘餘期間,自民法總則施行日起算較民法總則所定時效期間為長者,應自施行日起,適用民法總則。第十九條 (施行日)本施行法自民法總則施行之日施行。民法總則修正條文及本施行法修正條文之施行日期,以命令定之。
389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89
民法繼承編施行法 (民國74年)
1
第一條 (不溯既往之原則)繼承在民法繼承編施行前開始者,除本施行法有特別規定外,不適用民法繼承編之規定;其在修正前開始者,除本施行法有特別規定外,亦不適用修正後之規定。第二條 (消滅時效之特別規定)民法繼承編施行前,依民法繼承編之規定,消滅時效業已完成,或其時效期間尚有殘餘不足一年者,得於施行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請求權。但自其時效完成後,至民法繼承編施行時,已逾民法繼承編所定時效期間二分之一者,不在此限。第三條 (無時效性質之法定期間之準用)前條之規定於民法繼承編所定無時效性質之法定期間準用之。但其法定期間不滿一年者,如在施行時尚未屆滿,其期間自施行之日起算。第四條 (禁止分割遺產之遺囑與新舊法之適用)禁止分割遺產之遺囑,在民法繼承編修正前生效者,民法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第二項所定之期間,仍適用修正前之規定,但其殘餘期間自修正施行日起算超過十年者,縮短為十年。第五條 (口授遺囑與新舊法之適用)民法繼承編修正前生效之口授遺囑,於修正施行時尚未屆滿一個月者,適用修正之民法第一千一百九十六條之規定,其已經過之期間,與修正後之期間合併計算。第六條 (喪失繼承權規定之溯及既往效力)民法繼承編,關於喪失繼承權之規定,於施行前所發生之事實,亦適用之。第七條 (立嗣子女之繼承順序及應繼分)民法繼承編施行前,所立之嗣子女,對於施行後開始之繼承,其繼承順序及應繼分與婚生子女同。第八條 (繼承人規定之適用)繼承開始在民法繼承編施行前,被繼承人無直系血親卑親屬,依當時之法律亦無其他繼承人者,自施行之日起,依民法繼承編之規定定其繼承人。第九條 (遺產管理人權義規定之適用)民法繼承編施行前所設定之遺產管理人,其權利義務自施行之日起,適用民法繼承編之規定。第十條 (特留分規定之適用)民法繼承編關於特留分之規定,於施行前所立之遺囑,而發生效力在施行後者,亦適用之。第十一條 (施行日)本施行法自民法繼承編施行之日施行。民法繼承編修正條文及本施行法修正條文自公佈日施行。
390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90
民法親屬編施行法 (民國91年)
1
第一條 (不溯及既往之原則)關於親屬之事件,在民法親屬編施行前發生者,除本施行法有特別規定外,不適用民法親屬編之規定;其在修正前發生者,除本施行法有特別規定外,亦不適用修正後之規定。第二條 (消滅時效之特別規定)民法親屬編施行前,依民法親屬編之規定消滅時效業已完成,或其時效期間尚有殘餘不足一年者,得於施行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請求權。但自其時效完成後,至民法親屬編施行時,已逾民法親屬編所定時效期間二分之一者,不在此限。前項規定,於依民法親屬編修正後規定之消滅時效業已完成,或其時效期間尚有殘餘不足一年者,準用之。第三條 (無時效性質之法定期間之準用)前條之規定,於民法親屬編修正前或修正後所定無時效性質之法定期間準用之。但其法定期間不滿一年者,如在施行時或修正時尚未屆滿,其期間自施行或修正之日起算。第四條 (婚約規定之適用)民法親屬編關於婚約之規定,除第九百七十三條外,於民法親屬編施行前所訂之婚約亦適用之。修正之民法第九百七十七條第二項及第三項之規定,於民法親屬編修正前所訂之婚約並適用之。第五條 (再婚期間計算之特別規定)民法第九百八十七條所規定之再婚期間,雖其婚姻關係在民法親屬編施行前消滅者,亦自婚姻關係消滅時起算。第六條 (夫妻財產制之適用)民法親屬編施行前已結婚者,除得適用民法第一千零零四條之規定外,並得以民法親屬編所定之法定財產制為其約定財產制。修正之民法第一千零十條之規定,於民法親屬編施行後修正前已結婚者,亦適用之。其第五款所定之期間,在修正前已屆滿者,其期間為屆滿,未屆滿者,以修正前已經過之期間與修正後之期間合併計算。第六條之一 (夫妻聯合財產制之適用)中華民國七十四年六月四日以前結婚,並適用聯合財產制之夫妻,於婚姻關係存續中以妻之名義在同日以前取得不動產,而有左列情形之一者,於本施行法中華民國八十五年九月六日修正生效一年後,適用中華民國七十四年民法親屬編修正後之第一千零十七條規定:一、婚姻關係尚存續中且該不動產仍以妻之名義登記者。二、夫妻已離婚而該不動產仍以妻之名義登記者。第六條之二 (婚前財產與婚後財產之適用)中華民國九十一年民法親屬編修正前適用聯合財產制之夫妻,其特有財產或結婚時之原有財產,於修正施行後視為夫或妻之婚前財產;婚姻關係存續中取得之原有財產,於修正施行後視為夫或妻之婚後財產。第七條 (裁判離婚規定之適用)民法親屬編施行前所發生之事實,而依民法親屬編之規定得為離婚之原因者,得請求離婚。但已逾民法第一千零五十三條或第一千零五十四條所定之期間者,不在此限。第八條 (婚生子女之推定及否認規定之適用)民法親屬編關於婚生子女之推定及否認,於施行前受胎之子女亦適用之。民法親屬編修正前結婚,並有修正之民法第一千零五十九條第一項但書之約定而從母姓者,得於修正後一年內,聲請改姓母姓,但子女已成年或已結婚者,不在此限。修正之民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二項之規定,於民法親屬編修正前受胎或出生之子女亦適用之。第九條 (立嗣子女與其所後父母之關係)民法親屬編施行前所立之嗣子女,與其所後父母之關係,與婚生子女同。第十條 (非婚生子女規定之適用)非婚生子女在民法親屬編施行前出生者,自施行之日起適用民法親屬編關於非婚生子女之規定。非婚生子女在民法親屬編修正前出生者,修正之民法第一千零六十七條之規定,亦適用之。第十一條 (收養效力規定之適用)收養關係雖在民法親屬編施行前發生者,自施行之日起有民法親屬編所定之效力。第十二條 (得請求宣告終止收養關係之規定之適用)民法親屬編施行前所發生之事實,依民法親屬編之規定得為終止收養關係之原因者,得請求宣告終止收養關係。民法親屬編施行後修正前所發生之事實,依修正之民法第一千零八十條第五項之規定得為終止收養關係之原因者,得聲請許可終止收養關係。第十三條 (父母子女權義規定之適用)父母子女間之權利義務,自民法親屬編施行之日起,依民法親屬編之規定。其有修正者,適用修正後之規定。第十四條 (監護人權義規定之適用)民法親屬編施行前所設定之監護人,其權利義務自施行之日起,適用民法親屬編之規定。其有修正者,適用修正後之規定。第十四條之一 (法定監護人)本法於八十九年一月十四日修正前已依民法第一千零九十四條任監護人者,於修正公佈後,仍適用修正後同條第二項至第四項之規定。第十五條 (施行日)本施行法自民法親屬編施行之日施行。民法親屬編修正條文及本施行法修正條文自公佈日施行。
391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91
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 (民國42年)
1
第一條 (行為能力之準據法)人之行為能力依其本國法。外國人依其本國法無行為能力或僅有限制行為能力,而依中華民國法律有行為能力者,就其在中華民國之法律行為,視為有行為能力。關於親屬法或繼承法之法律行為,或就在外國不動產所為之法律行為,不適用前項規定。第二條 (經認許外國法人之本國法)外國法人經中華民國認許成立者,以其住所地法,為其本國法。第三條 (外國人之禁治產宣告)凡在中華民國有住所或居所之外國人,依其本國及中華民國法律同有禁治產之原因者,得宣告禁治產。前項禁治產之宣告,其效力依中華民國法律。第四條 (外國人之死亡宣告)凡在中華民國有住所或居所之外國人失蹤時,就其在中華民國之財產或應依中華民國法律而定之法律關係,得依中華民國法律為死亡之宣告。前項失蹤之外國人,其配偶或直系血親為中華民國國民,而現在中華民國有住所或居所者,得因其聲請,依中華民國法律為死亡之宣告,不受前項之限制。第五條 (法律行為方式之準據法)法律行為之方式,依該行為所應適用之法律。但依行為地法所定之方式者,亦為有效。物權之法律行為,其方式依物之所在地法。行使或保全票據上權利之法律行為,其方式依行為地法。第六條 (因法律行為所生之債之準據法)法律行為發生債之關係者,其成立要件及效力,依當事人意思,定其應適用之法律。當事人意思不明時,同國籍者依其本國法;國籍不同者,依行為地法;行為地不同者,以發要約通知地為行為地;如相對人於承諾時不知其發要約通知地者,以要約人之住所地視為行為地。前項行為地,如兼跨二國以上或不屬於任何國家時,依履行地法。第七條 (債權讓與涉他效力之準據法)債權之讓與對於第三人之效力,依原債權之成立及效力所適用之法律。第八條 (因法律事實所生之債之準據法)關於由無因管理、不當得利或其他法律事實而生之債,依事實發生地法。第九條 (侵權行為之準據法)關於由侵權行為而生之債,依侵權行為地法。但中華民國法律不認為侵權行為者,不適用之。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及其他處分之請求,以中華民國法律認許者為限。第十條 (物權之準據法)關於物權,依物之所在地法。關於以權利為標的之物權,依權利之成立地法。物之所在地,如有變更其物權之得、喪,依其原因事實完成時物之所在地法。關於船舶之物權,依船籍國法;航空器之物權,依登記國法。第十一條 (婚姻成立要件之準據法)婚姻成立之要件,依各該當事人之本國法。但結婚之方式,依當事人一方之本國法或依舉行地法者,亦為有效。結婚之方式,當事人一方為中華民國國民,並在中華民國舉行者,依中華民國法律。第十二條 (婚姻效力之準據法)婚姻之效力,依夫之本國法。但為外國人妻,未喪失中華民國國籍,並在中華民國有住所或居所,或外國人為中華民國國民之贅夫者,其效力依中華民國法律。第十三條 (夫妻財產制之準據法)夫妻財產制,依結婚時夫所屬國之法。但依中華民國法律訂立財產制者,亦為有效。外國人為中華民國國民之贅夫者,其夫妻財產制,依中華民國法律。前二項之規定,關於夫妻之不動產,如依其所在地法應從特別規定者,不適用之。第十四條 (離婚之準據法)離婚依起訴時夫之本國法及中華民國法律均認其事實為離婚原因者,得宣告之。但配偶之一方為中華民國國民者,依中華民國法律。第十五條 (離婚效力之準據法)離婚之效力,依夫之本國法。為外國人妻,未喪失中華民國國籍,或外國人為中華民國國民之贅夫者,其離婚之效力,依中華民國法律。第十六條 (子女身分之準據法)子女之身分,依出生時其母之夫之本國法;如婚姻關係於子女出生前已消滅者,依婚姻關係消滅時其夫之本國法。前項所稱之夫為贅夫者,依其母之本國法。第十七條 (非婚生子女認領之準據法)非婚生子女認領之成立要件,依各該認領人、被認領人認領時之本國法。認領之效力,依認領人之本國法。第十八條 (收養之準據法)收養之成立及終止,依各該收養者、被收養者之本國法。收養之效力,依收養者之本國法。第十九條 (父母子女法律關係之準據法)父母與子女間之法律關係,依父之本國法;無父或父為贅夫者,依母之本國法。但父喪失中華民國國籍而母及子女仍為中華民國國民者,依中華民國法律。第二十條 (監護之準據法)監護依受監護人之本國法。但在中華民國有住所或居所之外國人,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其監護依中華民國法律:一、依受監護人之本國法有應置監護人之原因,而無人行使監護之職務者。二、受監護人在中華民國受禁治產之宣告者。第二十一條 (扶養之準據法)扶養之義務,依扶養義務人之本國法。第二十二條 (繼承之準據法)繼承依被繼承人死亡時之本國法。但依中華民國法律,中華民國國民應為繼承人者,得就其在中華民國之遺產繼承之。第二十三條 (無人繼承之外國人遺產之處理)外國人死亡時,在中華民國遺有財產,如依其本國法為無人繼承之財產者,依中華民國法律處理之。第二十四條 (遺囑之準據法)遺囑之成立要件及效力,依成立時遺囑人之本國法。遺囑之撤銷,依撤銷時遺囑人之本國法。第二十五條 (外國法適用之限制)依本法適用外國法時,如其規定有背於中華民國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不適用之。第二十六條 (國籍之積極衝突)依本法應適用當事人本國法而當人有多數國籍時,其先後取得者,依其最後取得之國籍,定其本國法;同時取得者,依其關係最切之國之法。但依中華民國國籍法應認為中華民國國民者,依中華民國法律。第二十七條 (國籍之消極衝突)依本法應適用當事人本國法而當事人無國籍時,依其住所地法;住所不明時,依其居所地法。當事人有多數住所時,依其關係最切之住所地法。但在中華民國有住所者,依中華民國法律。當事人有多數居所時,準用前項之規定;居所不明者,依現在地法。第二十八條 (一國數法)依本法適用當事人本國法時,如其國內各地方法律不同者,依其國內住所地法;國內住所不明者,依其首都所在地法。第二十九條 (反致)依本法適用當事人本國法時,如依其本國法就該法律關係須依其他法律而定者,應適用該其他法律;依該其他法律更應適用其他法律者亦同。但依該其他法律,應適用中華民國法律者,適用中華民國法律。第三十條 (法源)涉外民事,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其他法律無規定者,依法理。第三十一條 (施行日)本法自公佈日施行。
392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92
現行法規所定貨幣單位折算新臺幣條例
1
第一條 (立法目的)為現行法規所定貨幣單位折算為新臺幣,以維持現行法規之適用,特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圓、銀元或元之折算方式)現行法規所定金額之貨幣單位為圓、銀元或元者,以新臺幣元之三倍折算之。第三條 (施行日)本條例自公佈日施行。
393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93
社會秩序維護法 (民國80年)
1
第一編 總則.第一章 法例.第一條 (立法目的)為維護公共秩序,確保社會安寧,特制定本法。第二條 (罪刑法定主義)違反社會秩序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本法有明文規定者為限。第三條 (從新、從輕主義)行為後本法有變更者,適用裁處時之規定。但裁處前之規定有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規定。第四條 (屬地主義)在中華民國領域內違反本法者,適用本法。在中華民國領域外之中華民國船艦或航空器內違反本法者,以在中華民國領域內違反論。第五條 (以上、以下、以內之定義)稱以上、以下、以內者,俱連本數計算。第六條 (書面主義)本法規定之解散命令、檢查命令、禁止或勸阻,應以書面為之。但情況緊急時,得以口頭為之。第二章 責任.第七條 (責任要件)違反本法行為,不問出於故意或過失,均應處罰。但出於過失者,不得罰以拘留,並得減輕之。第八條 (無責任能力之人)左列各款之人之行為,不罰:一、未滿十四歲人。二、心神喪失人。未滿十四歲人有違反本法之行為者,得責由其法定代理人或其他相當之人加以管教;無人管教時,得送交少年或兒童福利機構收容。心神喪失人有違反本法之行為者,得責由其監護人加以監護;無人監護或不能監護時,得送交療養處所監護或治療。第九條 (限制責任能力之人)左列各款之人之行為,得減輕處罰:一、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人。二、滿七十歲人。三、精神耗弱或瘖啞人。前項第一款之人,於處罰執行完畢後,得責由其法定代理人或其他相當之人加以管教。第一項第三款之人,於處罰執行完畢後,得責由其監護人加以監護;無人監護或不能監護時,得送交療養處所監護或治療。第十條 (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未滿十八歲人、心神喪失人或精神耗弱人,因其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疏於管教或監護,致有違反本法之行為者,除依前兩條規定處理外,按其違反本法之行為處罰其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但其處罰以罰鍰或申誡為限。第十一條 (依法令之行為)依法令之行為,不罰。第十二條 (正當防衛)對於現在不法之侵害,而出於防衛自己或他人權利之行為,不罰。第十三條 (緊急避難)因避免自己或他人之緊急危難,而出於不得已之行為,不罰。第十四條 (不可抗力之免責)因不可抗力之行為,不罰。第十五條 (共犯之處罰)二人以上,共同實施違反本法之行為者,分別處罰。其利用他人實施者,依其所利用之行為處罰之。第十六條 (教唆之處罰)教唆他人實施違反本法之行為者,依其所教唆之行為處罰。第十七條 (從犯之處罰)幫助他人實施違反本法之行為者,得減輕處罰。第十八條 (營業負責人之處罰)經營特種工商業者之代表、受僱人或其他從業人員關於業務上違反本法之行為,得併罰其營業負責人。前項特種工商業,指與社會秩序或善良風俗有關之營業;其範圍,由內政部定之。第三章 處罰.第十九條 (處罰之種類)處罰之種類如左:一、拘留:一日以上,三日以下;遇有依法加重時,合計不得逾五日。二、勒令歇業。三、停止營業:一日以上,二十日以下。四、罰鍰:新臺幣三百元以上,三萬元以下;遇有依法加重時,合計不得逾新臺幣六萬元。五、沒入。六、申誡:以書面或言詞為之。勒令歇業或停止營業之裁處,應符合比例原則。第二十條 (罰鍰完納期限及易科)罰鍰應於裁處確定之翌日起十日內完納。被處罰人依其經濟狀況不能即時完納者,得準許其於三個月內分期完納。但遲誤一期不繳納者,以遲誤當期之到期日為餘額之完納期限。罰鍰逾期不完納者,警察機關得聲請易以拘留。在罰鍰應完納期內,被處罰人得請求易以拘留。第二十一條 (罰鍰易科之計算)罰鍰易以拘留,以新臺幣三百元以上九百元以下折算一日。但易以拘留期間不得逾五日。罰鍰總額折算逾五日者,以罰鍰總額與五日之日數比例折算。易以拘留不滿一日之零數不算。易以拘留期內繳納罰鍰者,以所納之數,依裁定所定之標準折算扣除拘留之期間。第二十二條 (沒入物)左列之物沒入之:一、因違反本法行為所生或所得之物。二、查禁物。前項第一款沒入之物,以屬於行為人所有者為限;第二款之物,不問屬於行為人與否,沒入之。供違反本法行為所用之物,以行為人所有者為限,得沒入之。但沒入,應符合比例原則。第二十三條 (沒入之宣告)沒入,與其他處罰併宣告之。但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得單獨宣告沒入:一、免除其他處罰者。二、行為人逃逸者。三、查禁物。第二十四條 (數行為之併罰及從一重處罰)違反本法之數行為,分別處罰。但於警察機關通知單送達或逕行通知前,違反同條款之規定者,以一行為論,並得加重其處罰。一行為而發生二以上之結果者,從一重處罰;其違反同條款之規定者,從重處罰。第二十五條 (分別裁處、分別執行及數罪處罰)違反本法之數行為,分別裁處並分別執行。但執行前之數確定裁處,依左列各款規定執行之:一、裁處多數拘留者,併執行之,合計不得逾五日。二、裁處多數勒令歇業,其營業處所相同者,執行其一;營業處所不同者,併執行之。三、裁處多數停止營業者,併執行之;同一營業處所停止營業之期間,合計不得逾二十日。四、分別裁處勒令歇業及停止營業,其營業處所相同者,僅就勒令歇業執行之;營業處所不同者,併執行之。五、裁處多數罰鍰者,併執行之,合計不得逾新臺幣六萬元;如易以拘留,合計不得逾五日。六、裁處多數沒入者,併執行之。七、裁處多數申誡者,併一次執行之。八、裁處不同種類之處罰者,併執行之。其中有勒令歇業及停止營業者,依第四款執行之。第二十六條 (加重處罰之行為)經依本法處罰執行完畢,三個月內再有違反本法行為者,得加重處罰。第二十七條 (自首)違反本法之行為人,於其行為未被發覺以前自首而受裁處者,減輕或免除其處罰。第二十八條 (量罰輕重之事由)違反本法之案件,量罰時應審酌一切情狀,尤應注意左列事項,為量罰輕重之標準:一、違反之動機、目的。二、違反時所受之刺激。三、違反之手段。四、行為人之生活狀況。五、行為人之品行。六、行為人之智識程度。七、行為人與被害人之關係。八、行為人違反義務之程度。九、行為所生之危險或損害。十、行為後之態度。第二十九條 (裁決酌減)違反本法行為之情節可憫恕者,得減輕或免除其處罰。依法令加重或減輕者,仍得依前項之規定,減輕其處罰。第三十條 (處罰之加減標準)本法處罰之加重或減輕標準如左:一、拘留或罰鍰之加重或減輕,得加至或減至本罰之二分之一。二、因處罰之加重或減輕,致拘留有不滿一日、罰鍰不滿新臺幣三百元之零數者,其零數不算。三、因處罰之減輕,致拘留不滿一日、罰鍰不滿新臺幣三百元者,易處申誡或免除之。第四章 時效.第三十一條 (訊問、處罰之時效期間)違反本法行為,逾二個月者,警察機關不得訊問、處罰,並不得移送法院。前項期間,自違反本法行為成立之日起算。但其行為有連續或繼續之狀態者,自行為終了之日起算。第三十二條 (執行時效)違反本法行為之處罰,其為停止營業、罰鍰、沒入、申誡者,自裁處確定之日起,逾三個月未執行者,免予執行;為拘留、勒令歇業者,自裁處確定之日起,逾六個月未執行者,免予執行。分期繳納罰鍰而遲誤者,前項三個月之期間,自其遲誤當期到期日之翌日起算。其經易以拘留者,自法院裁定易以拘留確定之日起,逾三個月未執行者,免予執行。第二編 處罰程式.第一章 管轄.第三十三條 (管轄機關)違反本法之案件,由行為地或行為人之住所、居所或所在地之地方法院或其分院或警察機關管轄。第三十四條 (土地管轄)在中華民國領域外之中華民國船艦或航空器內違反本法者,船艦本籍地、航空器出發地或行為後停泊地之地方法院或其分院或警察機關有管轄權。第三十五條 (警察機關之管轄)警察局及其分局,就該管區域內之違反本法案件有管轄權。在地域遼闊交通不便地區,得由上級警察機關授權該管警察所、警察分駐所行使其管轄權。專業警察機關,得經內政部核准就該管區域內之違反本法案件行使其管轄權。第三十六條 (簡易庭及普通庭之設定)地方法院或其分院為處理違反本法案件,視警察轄區及實際需要,分設簡易庭及普通庭。第三十七條 (簡易庭及普通庭之組織)地方法院或其分院簡易庭,以法官一人獨任行之。地方法院或其分院普通庭,以法官三人合議行之。第三十八條 (與刑事法律或少年事件處理法相牽連之管轄)違反本法之行為,涉嫌違反刑事法律或少年事件處理法者,應移送檢察官或少年法庭依刑事法律或少年事件處理法規定辦理。但其行為應處停止營業、勒令歇業、罰鍰或沒入之部分,仍依本法規定處罰。第二章 調查.第三十九條 (調查原因)警察機關因警察人員發現、民眾舉報、行為人自首或其他情形知有違反本法行為之嫌疑者,應即開始調查。第四十條 (應妥予保管可為證據或應予沒入之物)可為證據或應予沒入之物,應妥予保管。但在裁處確定後,保管物未經沒入者,予以發還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如無所有人、持有人或保管人者,依法處理。第四十一條 (傳喚)警察機關為調查違反本法行為之事實,應通知嫌疑人,並得通知證人或關係人。前項通知書應載明左列事項:一、被通知人之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籍貫及住所或居所。二、事由。三、應到之日、時、處所。四、無正當理由不到場者,得逕行裁處之意旨。五、通知機關之署名。被通知人之姓名不明或因其他情形有必要時,應記載其足資辨別之特徵;其出生年月日、籍貫、住所或居所不明者,得免記載。訊問嫌疑人,應先告以通知之事由,再訊明姓名、出生年月日、職業、住所或居所,並給予申辯之機會。嫌疑人於審問中或調查中得委任代理人到場。但法院或警察機關認為必要時,仍得命本人到場。第四十二條 (對行為人逕行傳喚與強制到場)對於現行違反本法之行為人,警察人員得即時制止其行為,並得逕行通知到場;其不服通知者,得強制其到場。但確悉其姓名、住所或居所而無逃亡之虞者,得依前條規定辦理。第三章 裁處.第四十三條 (處分書之製作)左列各款案件,警察機關於訊問後,除有繼續調查必要者外,應即作成處分書:一、違反本法行為專處罰鍰或申誡之案件。二、違反本法行為選擇處罰鍰或申誡之案件。三、依第一款、第二款之處分,併宣告沒入者。四、單獨宣告沒入者。五、認為對第一款、第二款之案件應免除處罰者。前項處分書應載明左列事項:一、行為人之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國民身分證統一號碼、職業、住所或居所。二、主文。三、事實及理由,得僅記載其要領。四、適用之法條。五、處分機關及年、月、日。六、不服處分者,得於處分書送達之翌日起五日內,以書狀敘述理由,經原處分之警察機關,向該管簡易庭宣告異議。第四十四條 (直接逕行處分)警察機關對於情節輕微而事實明確之違反本法案件,得不經通知、訊問逕行處分。但其處罰以新臺幣一千五百元以下罰鍰或申誡為限。第四十五條 (即時裁定)第四十三條第一項所列各款以外之案件,警察機關於訊問後,應即移送該管簡易庭裁定。前項警察機關移請裁定之案件,該管簡易庭認為不應處罰或以不處拘留、勒令歇業、停止營業為適當者,得逕為不罰或其他處罰之裁定。第四十六條 (裁定書之製作)法院受理警察機關移送之違反本法案件後,除須審問或調查者外,應迅速製作裁定書。前項裁定書應載明左列事項:一、行為人之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國民身分證統一號碼、職業、住所或居所。二、主文。三、事實及理由,得僅記載其要領。四、適用之法條。五、裁定機關及年、月、日。六、不服裁定者,得於裁定書送達之翌日起五日內,以書狀敘述理由,經原裁定之簡易庭,向同法院普通庭提起抗告。第四十七條 (覓保及留置)違反本法案件情節重大,有繼續調查必要,而嫌疑人身分不明或無固定之住、居所者,得令覓保;其不能覓保者,得暫予留置。但不得逾二十四小時。第四十八條 (對嫌疑人逕行強制到場)警察機關對於違反本法之嫌疑人,經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不到場者,得逕行裁處之。第四十九條 (裁定書或處分書之交付)違反本法案件之裁定書或處分書作成時,受裁定人或受處分人在場者,應宣示或宣告之,並當場交付裁定書或處分書。未經當場宣示或宣告或不經訊問而逕行裁處之案件,其裁定書或處分書,應由警察機關於五日內送達之。前二項之裁定書並應送達原移送之警察機關。第四章 執行.第五十條 (執行機關)處罰之執行,由警察機關為之。第五十一條 (處罰之執行)違反本法案件之處罰,於裁處確定後執行。第五十二條 (拘留之執行)裁定拘留確定,經通知執行,無正當理由不到場者,強制其到場。第五十三條 (拘留、留置執行之處所及折抵之標準)拘留、留置,應分別在拘留所、留置室內執行之。違反本法嫌疑人被留置後,經執行拘留者,應按已留置時數折抵拘留之期間,經執行罰鍰者,以一小時新臺幣六十元折抵之。現行違反本法之行為人,經逕行通知到場或強制到場者,警察機關留置期間之計算,應自其抵達警察機關時起算之。第五十四條 (拘留之釋放及其時間限制)拘留之執行,即時起算,並以二十四小時為一日。前項執行,期滿釋放。但於零時至八時間期滿者,得經本人同意於當日八時釋放之。第五章 救濟.第五十五條 (救濟之方式與期限)被處罰人不服警察機關之處分者,得於處分書送達之翌日起五日內宣告異議。宣告異議,應以書狀敘明理由,經原處分之警察機關向該管簡易庭為之。第五十六條 (原處分之警察機關對於宣告異議案件之處理程式)原處分之警察機關認為宣告異議有理由者,應撤銷或變更其處分;認為不合法定程式或宣告異議權已經喪失或全部或一部無理由者,應於收受宣告異議書狀之翌日起三日內,送交簡易庭,並得添具意見書。第五十七條 (簡易庭受理宣告異議案件之處理)簡易庭認為宣告異議不合法定程式或宣告異議權已經喪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不合法定程式可補正者,應定期先命補正。簡易庭認為宣告異議無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認為有理由者,以裁定將原處分撤銷或變更之。對於簡易庭關於宣告異議所為之裁定,不得抗告。第五十八條 (抗告)受裁定人或原移送之警察機關對於簡易庭就第四十五條移送之案件所為之裁定,有不服者,得向同法院普通庭提起抗告;對於普通庭之裁定,不得再行抗告。第五十九條 (抗告之期間及其方式)抗告期間為五日,自送達裁定之翌日起算。提起抗告,應以書狀敘述理由提出於簡易庭為之。第六十條 (捨棄之管轄及其程式)被處罰人或原移送之警察機關,得捨棄其抗告權。前項捨棄,應以書狀向原裁定機關為之。第六十一條 (撤回及其程式)宣告異議或抗告,於裁定前得撤回之。撤回宣告異議或抗告,應以書狀向受理機關為之。但於該案卷宗送交受理機關以前,得向原裁處機關為之。第六十二條 (捨棄之效力)捨棄抗告權、撤回宣告異議或抗告者,喪失其宣告異議或抗告權。第三編 分則.第一章 妨害安寧秩序.第六十三條 (妨害安寧秩序之處罰)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三萬元以下罰鍰:一、無正當理由攜帶具有殺傷力之器械、化學製劑或其他危險物品者。二、無正當理由鳴槍者。三、無正當理由,攜帶用於開啟或破壞門、窗、鎖或其他安全裝置之工具者。四、放置、投擲或發射有殺傷力之物品而有危害他人身體或財物之虞者。五、散佈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者。六、蒙面偽裝或以其他方法驚嚇他人有危害安全之虞者。七、關於製造、運輸、販賣、貯存易燃、易爆或其他危險物品之營業,未經主管機關許可;或其營業裝置及方法,違反法令規定者。八、製造、運輸、販賣、攜帶或公然陳列經主管機關公告查禁之器械者。前項第七款、第八款,其情節重大或再次違反者,處或併處停止營業或勒令歇業。第六十四條 (妨害安寧秩序之處罰)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一萬八千元以下罰鍰:一、意圖滋事,於公園、車站、輪埠、航空站或其他公共場所,任意聚眾,有妨害公共秩序之虞,已受該管公務員解散命令,而不解散者。二、非供自用,購買運輸、遊樂票券而轉售圖利者。三、車、船、旅店服務人員或搬運工人或其他接待人員,糾纏旅客或強行攬載者。四、交通運輸從業人員,於約定報酬後,強索增加,或中途刁難或雖未約定,事後故意訛索,超出慣例者。五、主持、操縱或參加不良組織有危害社會秩序者。第六十五條 (妨害安寧秩序之處罰)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一萬八千元以下罰鍰:一、船隻當狂風之際或黑夜航行有危險之虞,而不聽禁止者。二、對於非病死或可疑為非病死或來歷不明之屍體,未經報請相驗,私行殮葬或移置者。三、無正當理由,攜帶類似真槍之玩具槍,而有危害安全之虞者。四、不注意燃料物品之堆置使用,或在燃料物品之附近攜用或放置易起火警之物,不聽禁止者。第六十六條 (妨害安寧秩序之處罰)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一萬八千元以下罰鍰:一、吸食或施打煙毒或麻醉藥品以外之迷幻物品者。二、冒用他人身分或能力之證明檔案者。第六十七條 (妨害安寧秩序之處罰)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一萬二千元以下罰鍰:一、禁止特定人涉足之場所之負責人或管理人,明知其身分不加勸阻而不報告警察機關者。二、於警察人員依法調查或查察時,就其姓名、住所或居所為不實之陳述或拒絕陳述者。三、意圖他人受本法處罰而向警察機關誣告者。四、關於他人違反本法,向警察機關為虛偽之證言或通譯者。五、藏匿違反本法之人或使之隱避者。六、偽造、變造、湮滅或隱匿關係他人違反本法案件之證據者。因圖利配偶、五親等內之血親或三親等內之姻親,而為前項第四款至第六款行為之一者,處以申誡或免除其處罰。第六十八條 (妨害安寧秩序之處罰)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一萬二千元以下罰鍰:一、無正當理由,於公共場所、房屋近旁焚火而有危害安全之虞者。二、藉端滋擾住戶、工廠、公司行號、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者。三、強買、強賣物品或強索財務者。第六十九條 (妨害安寧秩序之處罰)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一萬二千元以下罰鍰:一、渡船、橋樑或道路經主管機關定有通行費額,而超額收費或藉故阻礙通行者。二、無票或不依定價擅自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進入遊樂場所,不聽勸阻或不照章補票或補價者。第七十條 (妨害安寧秩序之處罰)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一萬二千元以下罰鍰:一、畜養危險動物,影響鄰居安全者。二、畜養之危險動物,出入有人所在之道路、建築物或其他場所者。三、驅使或縱容動物嚇人者。第七十一條 (妨害安寧秩序之處罰)於主管機關明示禁止出入之處所,擅行出入不聽勸阻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下罰鍰。第七十二條 (妨害安寧秩序之處罰)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下罰鍰:一、於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酗酒滋事、謾罵喧鬧,不聽禁止者。二、無正當理由,擅吹警笛或擅發其他警號者。三、製造噪音或深夜喧嘩,妨害公眾安寧者。第七十三條 (妨害安寧秩序之處罰)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下罰鍰:一、於學校、博物館、圖書館、展覽會、運動會或其他公共場所,口角紛爭或喧嘩滋事,不聽禁止者。二、於自己經營地界內,當通行之處,有溝、井、坎、穴等,不設覆蓋或防圍者。三、於發生災變之際,停聚圍觀,妨礙救助或處理,不聽禁止者。四、汙損祠宇、教堂、墓碑或公眾紀念之處所或設施者。第七十四條 (妨害安寧秩序之處罰)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下罰鍰:一、深夜遊蕩,行跡可疑,經詢無正當理由,不聽禁止而有危害安全之虞者。二、無正當理由,隱藏於無人居住或無人看守之建築物、礦坑、壕洞、車、船或航空器內,而有危害安全之虞者。三、收容或僱用身分不明之人,未即時向警察機關報告,而有危害安全之虞者。四、未經警察機關許可,在公路兩旁,燃燒草木、雜物,有礙車輛駕駛人視線,影響交通安全者。五、婚喪喜慶、迎神賽會結眾而行,未將經過路線報告警察機關,致礙公眾通行者。六、無正當理由,停屍不殮、停厝不葬或藉故抬棺或抬屍滋擾者。第七十五條 (妨害安寧秩序之處罰)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下罰鍰:一、擅自操縱路燈或交通號誌者。二、毀損路燈、交通號誌、道旁樹木或其他公共設施者。第七十六條 (妨害安寧秩序之處罰)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下罰鍰:一、當舖、各種加工、寄存、買賣、修配業,發現來歷不明之物品,不迅即報告警察機關者。二、發現槍械、彈藥或其他爆裂物,而不報告警察機關者。前項第一款其情節重大或再次違反者,處或併處停止營業或勒令歇業。第七十七條 (妨害安寧秩序之處罰)公共遊樂場所之負責人或管理人,縱容兒童、少年於深夜聚集其內,而不即時報告警察機關者,處新臺幣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其情節重大或再次違反者,處或併處停止營業或勒令歇業。第七十八條 (妨害安寧秩序之處罰)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新臺幣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一、影印、縮印、放大通用之紙幣,並散佈或販賣者。二、製造、散佈或販賣通用紙幣、硬幣之仿製品者。第七十九條 (妨害安寧秩序之處罰)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下罰鍰或申誡:一、於禁止吸煙之處所吸煙,不聽勸阻者。二、於公共場所任意叫賣物品,妨礙交通,不聽禁止者。三、跨越巷、道或在通道晾掛衣、物,不聽禁止者。四、虐待動物,不聽勸阻者。第二章 妨害善良風俗.第八十條 (妨害善良風俗之處罰)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三萬元以下罰鍰:一、意圖得利與人姦、宿者。二、在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意圖賣淫或媒合賣淫而拉客者。前項之人,一年內曾違反三次以上經裁處確定者,處以拘留,得併宣告於處罰執行完畢後,送交教養機構予以收容、習藝,期間為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第八十一條 (妨害善良風俗之處罰)媒合暗娼賣淫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三萬元以下罰鍰。第八十二條 (妨害善良風俗之處罰)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一萬二千元以下罰鍰:一、於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乞討叫化不聽勸阻者。二、於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唱演或播放淫詞、穢劇或其他妨害善良風俗之技藝者。前項第二款唱演或播放之處所,為戲院、書場、夜總會、舞廳或同類場所,其情節重大或再次違反者,得處或併處停止營業或勒令歇業。第八十三條 (妨害善良風俗之處罰)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下罰鍰:一、故意窺視他人臥室、浴室、廁所、更衣室,足以妨害其隱私者。二、於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任意裸體或為放蕩之姿勢,而有妨害善良風俗,不聽勸阻者。三、以猥褻之言語、舉動或其他方法,調戲異性者。第八十四條 (妨害善良風俗之處罰)於非公共場所或非公眾得出入之職業賭博場所,賭博財物者,處新臺幣九千元以下罰鍰。第三章 妨害公務.第八十五條 (妨害公務之處罰)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一萬二千元以下罰鍰:一、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以顯然不當之言詞或行動相加,尚未達強暴脅迫或侮辱之程度者。二、於公務員依法執行職務時,聚眾喧嘩,致礙公務進行者。三、故意向該公務員謊報災害者。第八十六條 (妨害公務之處罰)於政府機關或其他辦公處所,任意喧嘩或兜售物品,不聽禁止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下罰鍰或申誡。第四章 妨害他人身體財產.第八十七條 (妨害他人身體財產之處罰)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三日以下拘留或新臺幣一萬八千元以下罰鍰:一、加暴行於人者。二、互相鬥毆者。三、意圖鬥毆而聚眾者。第八十八條 (妨害他人身體財產之處罰)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下罰鍰:一、未經他人許可,釋放他人之動物、船筏或其他物品,或擅駛他人之車、船者。二、任意採折他人竹木、菜果、花卉或其他植物者。第八十九條 (妨害他人身體財產之處罰)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下罰鍰或申誡:一、無正當理由,為人施催眠術或施以藥物者。二、無正當理由,跟追他人,經勸阻不聽者。第九十條 (妨害他人身體財產之處罰)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下罰鍰或申誡:一、汙損他人之住宅題誌、店舖招牌或其他正當之告白或標誌者。二、未經他人許可,張貼、塗抹或畫刻於他人之交通工具、圍牆、房屋或其他建築物者。第九十一條 (妨害他人身體財產之處罰)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新臺幣一千五百元以下罰鍰或申誡:一、汙濕他人之身體、衣著或物品而情節重大者。二、故意踐踏他人之田園或縱入牲畜者。三、於他人之土地內,擅自釣魚、牧畜,不聽勸阻者。四、於他人之土地內,擅自挖掘土石、棄置廢棄物或取水,不聽勸阻者。第四編 附則.第九十二條 (本法規定外準用刑事訴訟法)法院受理違反本法案件,除本法有規定者外,準用刑事訴訟法之規定。第九十三條 (各子法之訂定機關)違反本法案件處理辦法,由行政院會同司法院定之。拘留所設定管理辦法、留置室設定管理辦法、沒入物品處分規則,由行政院定之。第九十四條 (施行日)本法自公佈日施行。
394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94
總統副總統宣誓條例
1
第一條 (立法目的)總統、副總統宣誓,依本條例之規定。第二條 (宣誓日)總統、副總統宣誓,於總統就職之日行之。第三條 (總統誓詞)總統之誓詞,依憲法第四十八條之規定。副總統之誓詞如左:「餘}-謹以至誠,向全國人民宣誓。-{餘必遵守憲法,效忠國家,如違誓言,願受國家嚴厲之制裁。謹誓。」第四條 (宣誓儀式之監誓人)總統、副總統宣誓,於中央政府所在地,以公開儀式分別行之,由大法官會議主席為監誓人。第五條 (宣誓)總統、副總統宣誓時,肅立向國旗及遺像,舉右手向上伸直,手掌放開,五指併攏,掌心向前,宣讀誓詞。第六條 (誓詞之簽名)總統、副總統宣誓後,分別於誓詞上簽名、蓋章,送監誓人之機關存查。第七條 (施行日)本條例自公佈日施行。
395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95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民國92年)
1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立法目的)國家統一前,為確保臺灣地區安全與民眾福祉,規範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之往來,並處理衍生之法律事件,特制定本條例。本條例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有關法令之規定。第二條 (用詞定義)本條例用詞,定義如下:一、臺灣地區:指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及政府統治權所及之其他地區。二、大陸地區:指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三、臺灣地區人民:指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之人民。四、大陸地區人民:指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之人民。第三條 (旅居國外大陸地區人民之適用)本條例關於大陸地區人民之規定,於大陸地區人民旅居國外者,適用之。第三條之一 (主管機關)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統籌處理有關大陸事務,為本條例之主管機關。第四條 (處理兩岸地區事務之機構)行政院得設立或指定機構,處理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往來有關之事務。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處理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往來有關事務,得委託前項之機構或符合下列要件之民間團體為之:一、設立時,政府捐助財產總額逾二分之一。二、設立目的為處理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往來有關事務,並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為中央主管機關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或第四條之二第一項經行政院同意之各該主管機關,得依所處理事務之性質及需要,逐案委託前二項規定以外,具有公信力、專業能力及經驗之其他具公益性質之法人,協助處理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往來有關之事務;必要時,並得委託其代為簽署協議。第一項及第二項之機構或民間團體,經委託機關同意,得複委託前項之其他具公益性質之法人,協助處理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往來有關之事務。第四條之一 (公務員轉任、回任、年資採計等相關權益保障事項)公務員轉任前條之機構或民間團體者,其回任公職之權益應予保障,在該機構或團體服務之年資,於回任公職時,得予採計為公務員年資;本條例施行或修正前已轉任者,亦同。公務員轉任前條之機構或民間團體未回任者,於該機構或民間團體辦理退休、資遣或撫卹時,其於公務員退撫新制施行前、後任公務員年資之退離給與,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列預算,比照其轉任前原適用之公務員退撫相關法令所定一次給與標準,予以給付。公務員轉任前條之機構或民間團體回任公職,或於該機構或民間團體辦理退休、資遣或撫卹時,已依相關規定請領退離給與之年資,不得再予併計。第一項之轉任方式、回任、年資採計方式、職等核敘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考試院會同行政院定之。第二項之比照方式、計算標準及經費編列等事項之辦法,由行政院定之。第四條之二 (統籌辦理兩岸訂定協議事項機關及程式)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統籌辦理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訂定協議事項;協議內容具有專門性、技術性,以各該主管機關訂定為宜者,得經行政院同意,由其會同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辦理。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或前項經行政院同意之各該主管機關,得委託第四條所定機構或民間團體,以受託人自己之名義,與大陸地區相關機關或經其授權之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協商簽署協議。本條例所稱協議,係指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間就涉及行使公權力或政治議題事項所簽署之文書;協議之附加議定書、附加條款、簽字議定書、同意紀錄、附錄及其他附加檔案,均屬構成協議之一部分。第四條之三 (受託法人應受委託機關或民間團體之指揮監督)第四條第三項之其他具公益性質之法人,於受委託協助處理事務或簽署協議,應受委託機關、第四條第一項或第二項所定機構或民間團體之指揮監督。第四條之四 (受託法人、機構或民間團體應遵守之規定)依第四條第一項或第二項規定受委託之機構或民間團體,應遵守下列規定;第四條第三項其他具公益性質之法人於受託期間,亦同:一、派員赴大陸地區或其他地區處理受託事務或相關重要業務,應報請委託機關、第四條第一項或第二項所定之機構或民間團體同意,及接受其指揮,並隨時報告處理情形;因其他事務須派員赴大陸地區者,應先通知委託機關、第四條第一項或第二項所定之機構或民間團體。二、其代表人及處理受託事務之人員,負有與公務員相同之保密義務;離職後,亦同。三、其代表人及處理受託事務之人員,於受託處理事務時,負有與公務員相同之利益迴避義務。四、其代表人及處理受託事務之人員,未經委託機關同意,不得與大陸地區相關機關或經其授權之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協商簽署協議。第五條 (簽署協議之程式及協議生效要件)依第四條第三項或第四條之二第二項,受委託簽署協議之機構、民間團體或其他具公益性質之法人,應將協議草案報經委託機關陳報行政院同意,始得簽署。協議之內容涉及法律之修正或應以法律定之者,協議辦理機關應於協議簽署後三十日內報請行政院核轉立法院審議;其內容未涉及法律之修正或無須另以法律定之者,協議辦理機關應於協議簽署後三十日內報請行政院核定,並送立法院備查,其程式,必要時以機密方式處理。第五條之一 (簽署協議)臺灣地區各級地方政府機關,以任何形式協商簽署協議。臺灣地區之公務人員、各級公職人員或各級地方民意代表機關,亦同。臺灣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除依本條例規定,經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或各該主管機關授權,不得與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關簽署涉及臺灣地區公權力或政治議題之協議。第五條之二 (相關辦法之擬訂)依第四條第三項、第四項或第四條之二第二項規定,委託、複委託處理事務或協商簽署協議,及監督受委託機構、民間團體或其他具公益性質之法人之相關辦法,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六條 (在臺設立分支機構)為處理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往來有關之事務,行政院得依對等原則,許可大陸地區之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在臺灣地區設立分支機構。前項設立許可事項,以法律定之。第七條 (文書驗證)在大陸地區製作之文書,經行政院設立或指定之機構或委託之民間團體驗證者,推定為真正。第八條 (司法文書之送達與司法調查)應於大陸地區送達司法文書或為必要之調查者,司法機關得囑託或委託第四條之機構或民間團體為之。第二章 行政.第九條 (臺灣地區人民進入大陸地區之申請許可)臺灣地區人民進入大陸地區,應經一般出境查驗程式。主管機關得要求航空公司或旅行相關業者辦理前項出境申報程式。臺灣地區公務員,國家安全域性、國防部、法務部調查局及其所屬各級機關未具公務員身分之人員,應向內政部申請許可,始得進入大陸地區。臺灣地區人民具有下列身分者,進入大陸地區應經申請,並經內政部會同國家安全域性、法務部及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組成之審查會審查許可:一、政務人員、直轄市長。二、於國防、外交、科技、情治、大陸事務或其他經核定與國家安全相關機關從事涉及國家機密業務之人員。三、受前款機關委託從事涉及國家機密公務之個人或民間團體、機構成員。四、前三款退離職未滿三年之人員。五、縣長。前項第二款至第四款所列人員,其涉及國家機密之認定,由服務機關、委託機關或受託團體、機構依相關規定及業務性質辦理。第四項第四款所定退離職人員退離職後,應經審查會審查許可,始得進入大陸地區之期間,原服務機關、委託機關或受託團體、機構得依其所涉及國家機密及業務性質增減之。遇有重大突發事件、影響臺灣地區重大利益或於兩岸互動有重大危害情形者,得經立法院議決由行政院公告於一定期間內,對臺灣地區人民進入大陸地區,採行禁止、限制或其他必要之處置,立法院如於會期內一個月未為決議,視為同意;但情況急迫者,得於事後追認之。臺灣地區人民進入大陸地區者,不得從事妨害國家安全或利益之活動。第二項申報程式及第三項、第四項許可辦法,由內政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九條之一 (臺灣地區人民不得在大陸地區設籍或領用其護照)臺灣地區人民不得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或領用大陸地區護照。違反前項規定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或領用大陸地區護照者,除經有關機關認有特殊考量必要外,喪失臺灣地區人民身分及其在臺灣地區選舉、罷免、創制、複決、擔任軍職、公職及其他以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所衍生相關權利,並由戶政機關登出其臺灣地區之戶籍登記;但其因臺灣地區人民身分所負之責任及義務,不因而喪失或免除。本條例修正施行前,臺灣地區人民已在大陸地區設籍或領用大陸地區護照者,其在本條例修正施行之日起六個月內,登出大陸地區戶籍或放棄領用大陸地區護照並向內政部提出相關證明者,不喪失臺灣地區人民身分。第九條之二 (回復臺灣地區人民身分許可辦法之擬訂)依前條規定喪失臺灣地區人民身分者,嗣後登出大陸地區戶籍或放棄持用大陸地區護照,得向內政部申請許可回復臺灣地區人民身分,並返回臺灣地區定居。前項許可條件、程式、方式、限制、撤銷或廢止許可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內政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十條 (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之許可)大陸地區人民非經主管機關許可,不得進入臺灣地區。經許可進入臺灣地區之大陸地區人民,不得從事與許可目的不符之活動。前二項許可辦法,由有關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十條之一 (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團聚、居留或定居之申請)大陸地區人民申請進入臺灣地區團聚、居留或定居者,應接受面談、按捺指紋並建檔管理之;未接受面談、按捺指紋者,不予許可其團聚、居留或定居之申請。其管理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第十一條 (僱用大陸地區人民在臺工作之申請許可)僱用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工作,應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經許可受僱在臺灣地區工作之大陸地區人民,其受僱期間不得逾一年,並不得轉換僱主及工作。但因僱主關廠、歇業或其他特殊事故,致僱用關係無法繼續時,經主管機關許可者,得轉換僱主及工作。大陸地區人民因前項但書情形轉換僱主及工作時,其轉換後之受僱期間,與原受僱期間併計。僱主向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申請僱用大陸地區人民工作,應先以合理勞動條件在臺灣地區辦理公開招募,並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申請求才登記,無法滿足其需要時,始得就該不足人數提出申請。但應於招募時,將招募內容全文通知其事業單位之工會或勞工,並於大陸地區人民預定工作場所公告之。僱用大陸地區人民工作時,其勞動契約應以定期契約為之。第一項許可及其管理辦法,由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會同有關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依國際協定開放服務業專案所衍生僱用需求,及跨國企業、在臺營業達一定規模之臺灣地區企業,得經主管機關許可,僱用大陸地區人民,不受前六項及第九十五條相關規定之限制;其許可、管理、企業營業規模、僱用條件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會同有關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十二條 (保險給付)經許可受僱在臺灣地區工作之大陸地區人民,其眷屬在勞工保險條例實施地區外罹患傷病、生育或死亡時,不得請領各該事故之保險給付。第十三條 (就業安定費)僱用大陸地區人民者,應向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所設專戶繳納就業安定費。前項收費標準及管理運用辦法,由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會同財政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十四條 (限期離境與強製出境)經許可受僱在臺灣地區工作之大陸地區人民,違反本條例或其他法令之規定者,主管機關得撤銷或廢止其許可。前項經撤銷或廢止許可之大陸地區人民,應限期離境,逾期不離境者,依第十八條規定強制其出境。前項規定,於中止或終止勞動契約時,適用之。第十五條 (禁止行為)下列行為不得為之:一、使大陸地區人民非法進入臺灣地區。二、明知臺灣地區人民未經許可,而招攬使之進入大陸地區。三、使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從事未經許可或與許可目的不符之活動。四、僱用或留用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從事未經許可或與許可範圍不符之工作。五、居間介紹他人為前款之行為。第十六條 (申請定居)大陸地區人民得申請來臺從事商務或觀光活動,其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大陸地區人民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申請在臺灣地區定居:一、臺灣地區人民之直系血親及配偶,年齡在七十歲以上、十二歲以下者。二、其臺灣地區之配偶死亡,須在臺灣地區照顧未成年之親生子女者。三、民國三十四年後,因兵役關係滯留大陸地區之臺籍軍人及其配偶。四、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臺後,因作戰或執行特種任務被俘之前國軍官兵及其配偶。五、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臺前,以公費派赴大陸地區求學人員及其配偶。六、民國七十六年十一月一日前,因船舶故障、海難或其他不可抗力之事由滯留大陸地區,且在臺灣地區原有戶籍之漁民或船員。大陸地區人民依前項第一款規定,每年申請在臺灣地區定居之數額,得予限制。依第二項第三款至第六款規定申請者,其大陸地區配偶得隨同本人申請在臺灣地區定居;未隨同申請者,得由本人在臺灣地區定居後代為申請。第十七條 (申請居留)大陸地區人民為臺灣地區人民配偶,得依法令申請進入臺灣地區團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申請在臺灣地區依親居留:一、結婚已滿二年者。二、已生產子女者。前項以外之大陸地區人民,得依法令申請在臺灣地區停留;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申請在臺灣地區商務或工作居留,居留期間最長為三年,期滿得申請延期:一、符合第十一條受僱在臺灣地區工作之大陸地區人民。二、符合第十條或第十六條第一項來臺從事商務相關活動之大陸地區人民。經依第一項規定許可在臺灣地區依親居留滿四年,且每年在臺灣地區合法居留期間逾一百八十三日者,得申請長期居留。內政部得基於政治、經濟、社會、教育、科技或文化之考量,專案許可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長期居留,申請居留之類別及數額,得予限制;其類別及數額,由內政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公告之。經依前二項規定許可在臺灣地區長期居留者,居留期間無限制;長期居留滿二年,並符合下列規定者,得申請在臺灣地區定居:一、在臺灣地區每年合法居留期間逾一百八十三日。二、年滿二十歲。三、品行端正,無犯罪紀錄。四、提出喪失原籍證明。五、有相當財產足以自立或生活保障無虞。六、符合國家利益。內政部得訂定依親居留、長期居留及定居之數額及類別,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公告之。第一項人員經許可依親居留、長期居留或許可定居,有事實足認係通謀而為虛偽結婚者,撤銷其依親居留、長期居留、定居許可及戶籍登記,並強製出境。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逾期停留、居留或未經許可入境者,在臺灣地區停留、居留期間,不適用前條及第一項至第四項之規定。前條及第一項至第五項有關居留、長期居留、或定居條件、程式、方式、限制、撤銷或廢止許可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內政部會同有關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十七條之一 (申請許可受僱工作)經依前條第一項規定許可在臺灣地區依親居留者,得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受僱在臺灣地區工作。主管機關為前項許可時,應考量臺灣地區就業市場情勢、社會公益及家庭經濟因素;其許可條件、程式、方式、限制、管理、撤銷或廢止許可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經依前條第三項或第四項規定許可在臺長期居留者,居留期間得在臺灣地區工作。第十八條 (強製出境之事由)進入臺灣地區之大陸地區人民,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治安機關得逕行強製出境。但其所涉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式者,應先經司法機關之同意:一、未經許可入境者。二、經許可入境,已逾停留、居留期限者。三、從事與許可目的不符之活動或工作者。四、有事實足認為有犯罪行為者。五、有事實足認為有危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之虞者。前項大陸地區人民,於強製出境前,得暫予收容,並得令其從事勞務。第一項大陸地區人民有第一項第三款從事與許可目的不符之活動或工作之情事,致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而未涉有其他犯罪情事者,於調查後得免移送簡易庭裁定,由治安機關逕行強製出境。進入臺灣地區之大陸地區人民,涉及刑事案件,經法官或檢察官責付而收容於第二項之收容處所,並經法院判決有罪確定者,其收容之日數,以一日抵有期徒刑或拘役一日或刑法第四十二條第四項裁判所定之罰金額數。前四項規定,於本條例施行前進入臺灣地區之大陸地區人民,適用之。第一項之強製出境處理辦法及第二項收容處所之設定及管理辦法,由內政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十九條 (強製出境之事由)臺灣地區人民依規定保證大陸地區人民入境者,於被保證人屆期不離境時,應協助有關機關強制其出境,並負擔因強製出境所支出之費用。前項費用,得由強製出境機關檢具單據影本及計算書,通知保證人限期繳納,屆期不繳納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第二十條 (強製出境之事由)臺灣地區人民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負擔強製出境所需之費用:一、使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入境者。二、非法僱用大陸地區人民工作者。三、僱用之大陸地區人民依第十四條第二項或第三項規定強製出境者。前項費用有數人應負擔者,應負連帶責任。第一項費用,由強製出境機關檢具單據影本及計算書,通知應負擔人限期繳納;屆期不繳納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第二十一條 (公權之取得)大陸地區人民經許可進入臺灣地區者,除法律另有規定外,非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滿十年,不得登記為公職候選人、擔任公教或公營事業機關之下列人員:一、志願役軍官、士官及士兵。二、義務役軍官及士官。三、文職、教職及國軍聘僱人員。大陸地區人民經許可進入臺灣地區設有戶籍者,得依法令規定擔任大學教職、學術研究機構研究人員或社會教育機構專業人員,不受前項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滿十年之限制。前項人員,不得擔任涉及國家安全或機密科技研究之職務。第二十二條 (學歷檢核及採認)臺灣地區人民與經許可在臺灣地區定居之大陸地區人民,在大陸地區接受教育之學歷檢核及採認辦法,由教育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二十二條之一 (在大陸地區設立學校之申請備案及相關事項)經許可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之臺灣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向教育部申請備案後,得於大陸地區設立專以教育臺灣地區人民為對像之高階中等以下學校,並得附設幼稚園。大陸地區臺商學校申請備案之程式、課程、裝置、招生、獎助、學生回臺就學、臺灣地區人民擔任校長、教師之資格及其薪級年資之採計等相關事項之辦法,由教育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符合前項辦法學校學生回臺就學,其學歷得與臺灣地區同級學校學歷相銜接。臺灣地區人民擔任大陸地區臺商學校校長、教師之保險事項,得準用公教人員保險法及全民健康保險法有關私立學校之規定;大陸地區臺商學校人事制度與臺灣地區同級學校一致者,其退休、撫卹、資遣事項,得準用私立學校法相關規定。第二十三條 (招生或居間介紹之許可)臺灣地區、大陸地區及其他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經許可得為大陸地區之教育機構在臺灣地區辦理招生事宜或從事居間介紹之行為。其許可辦法由教育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二十四條 (課徵所得稅)臺灣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有大陸地區得者,應併同臺灣地區得課徵所得稅。但其在大陸地區已繳納之稅額,得自應納稅額中扣抵。臺灣地區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依第三十五條規定經主管機關許可,經由其在第三地區投資設立之公司或事業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者,於依所得稅法規定列報第三地區公司或事業之投資收益時,其屬源自轉投資大陸地區公司或事業分配之投資收益部分,視為大陸地區得,依前項規定課徵所得稅。但該部分大陸地區投資收益在大陸地區及第三地區已繳納之所得稅,得自應納稅額中扣抵。前二項扣抵數額之合計數,不得超過因加計其大陸地區得,而依臺灣地區適用稅率計算增加之應納稅額。第二十五條 (課徵所得稅)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有臺灣地區得者,應就其臺灣地區得,課徵所得稅。大陸地區人民於一課稅年度內在臺灣地區居留、停留合計滿一百八十三日者,應就其臺灣地區得,準用臺灣地區人民適用之課稅規定,課徵綜合所得稅。大陸地區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在臺灣地區有固定營業場所或營業代理人者,應就其臺灣地區得,準用臺灣地區營利事業適用之課稅規定,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其在臺灣地區無固定營業場所而有營業代理人者,其應納之營利事業所得稅,應由營業代理人負責,向該管稽徵機關申報納稅。但大陸地區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在臺灣地區因從事投資,所獲配之股利淨額或盈餘淨額,應由扣繳義務人於給付時,按規定之扣繳率扣繳,不計入營利事業所得額。大陸地區人民於一課稅年度內在臺灣地區居留、停留合計未滿一百八十三日者,及大陸地區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在臺灣地區無固定營業場所及營業代理人者,其臺灣地區得之應納稅額,應由扣繳義務人於給付時,按規定之扣繳率扣繳,免辦理結算申報;如有非屬扣繳範圍之所得,應由納稅義務人依規定稅率申報納稅,其無法自行辦理申報者,應委託臺灣地區人民或在臺灣地區有固定營業場所之營利事業為代理人,負責代理申報納稅。前二項之扣繳事項,適用所得稅法之相關規定。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取得臺灣地區得應適用之扣繳率,其標準由財政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二十五條之一 (課徵所得稅)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其他機構或其於第三地區投資之公司,依第七十三條規定申請在臺灣地區投資經許可者,其取得臺灣地區之公司所分配股利或合夥人應分配盈餘應納之所得稅,由所得稅法規定之扣繳義務人於給付時,按給付額或應分配額扣繳百分之二十,不適用所得稅法結算申報之規定。但大陸地區人民於一課稅年度內在臺灣地區居留、停留合計滿一百八十三日者,應依前條第二項規定課徵綜合所得稅。依第七十三條規定申請在臺灣地區投資經許可之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其董事、經理人及所派之技術人員,因辦理投資、建廠或從事市場調查等臨時性工作,於一課稅年度內在臺灣地區居留、停留期間合計不超過一百八十三日者,其由該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非在臺灣地區給與之薪資所得,不視為臺灣地區得。第二十六條 (長期居住大陸地區者退休給與之領取)支領各種月退休給與之半數。前項人員在臺灣地區有受其扶養之人者,申請前應經該受扶養人同意。第一項人員未依規定申請辦理改領一次退休給與之權利,俟其經依第九條之二規定許可回復臺灣地區人民身分後恢復。第一項人員如有以詐術或其他不正當方法領取一次退休機關追回其所領金額,如涉及刑事責任者,移送司法機關辦理。第一項改領及第三項停止領受及恢復退休給與相關事項之辦法,由各主管機關定之。第二十六條之一 (保險死亡給付、一次撫卹、撫慰金、餘額退伍金之辦理申領)軍公教及公營事業機關給與人員,在支領期間死亡,而在臺灣地區無遺族或法定受益人者,其居住大陸地區之遺族或法定受益人,得於各該支領給付人死亡之日起五年內,經許可進入臺灣地區,以書面向主管機關申請領受公務人員或軍人保險死亡給付、一次撫卹金、餘額退伍金或一次撫慰金,不得請領年撫卹金或月撫慰金。逾期未申請領受者,喪失其權利。前項保險死亡給付、一次撫卹金、餘額退伍金或一次撫慰金總額,不得逾新臺幣二百萬元。本條例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七月一日修正生效前,依法核定保留保險死亡給付、一次撫卹金、餘額退伍金或一次撫慰金者,其居住大陸地區之遺族或法定受益人,應於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七月一日起五年內,依第一項規定辦理申領,逾期喪失其權利。申請領受第一項或前項規定之給付者,有因受傷或疾病致行動困難或領受之給付與來臺旅費顯不相當等特殊情事,經主管機關核定者,得免進入臺灣地區。民國三十八年以前在大陸地區依法令核定應發給之各項公法給付,其權利人尚未領受或領受中斷者,於國家統一前,不予處理。第二十七條 (定居大陸地區榮民就養給付之發給)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安置就養之榮民經核准赴大陸地區長期居住者,其原有之就養給付及傷殘撫卹金,仍應發給;本條修正施行前經許可赴大陸地區定居者,亦同。就養榮民未依前項規定經核准,而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或領用大陸地區護照者,停止領受就養給付及傷殘撫卹金之權利,俟其經依第九條之二規定許可回復臺灣地區人民身分後恢復。前二項所定就養給付及傷殘撫卹金之發給、停止領受及恢復給付相關事項之辦法,由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二十八條 (航行大陸地區之許可)中華民國船舶、航空器及其他運輸工具,經主管機關許可,得航行至大陸地區。其許可及管理辦法,於本條例修正透過後十八個月內,由交通部會同有關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於必要時,經向立法院報告備查後,得延長之。第二十八條之一 (船舶、航空器及其他運輸工具不得私運大陸地區人民)中華民國船舶、航空器及其他運輸工具,不得私行運送大陸地區人民前往臺灣地區及大陸地區以外之國家或地區。臺灣地區人民不得利用非中華民國船舶、航空器或其他運輸工具,私行運送大陸地區人民前往臺灣地區及大陸地區以外之國家或地區。第二十九條 (限制區域)大陸船舶、民用航空器及其他運輸工具,非經主管機關許可,不得進入臺灣地區限制或禁止水域、臺北飛航情報區限制區域。前項限制或禁止水域及限制區域,由國防部公告之。第一項許可辦法,由交通部會同有關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三十條 (外國運輸工具禁止直航)外國船舶、民用航空器及其他運輸工具,不得直接航行於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港口、機場間;亦不得利用外國船舶、民用航空器及其他運輸工具,經營經第三地區航行於包括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港口、機場間之定期航線業務。前項船舶、民用航空器及其他運輸工具為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所租用、投資或經營者,交通部得限制或禁止其進入臺灣地區港口、機場。第一項之禁止規定,交通部於必要時得報經行政院核定為全部或一部之解除。其解除後之管理、運輸作業及其他應遵行事項,準用現行航政法規辦理,並得視需要由交通部會商有關機關訂定管理辦法。第三十一條 (防衛處置)大陸民用航空器未經許可進入臺北飛航情報區限制進入之區域,執行空防任務機關得警告飛離或採必要之防衛處置。第三十二條 (船舶物品之扣留及處分)大陸船舶未經許可進入臺灣地區限制或禁止水域,主管機關得逕行驅離或扣留其船舶、物品,留置其人員或為必要之防衛處置。前項扣留之船舶、物品,或留置之人員,主管機關應於三個月內為下列之處分:一、扣留之船舶、物品未涉及違法情事,得發還;若違法情節重大者,得沒入。二、留置之人員經調查後移送有關機關依本條例第十八條收容遣返或強制其出境。本條例實施前,扣留之大陸船舶、物品及留置之人員,已由主管機關處理者,依其處理。第三十三條 (任職之許可)臺灣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得擔任大陸地區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之職務或為其成員。臺灣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不得擔任經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會商各該主管機關公告禁止之大陸地區黨務、軍事、行政或具政治性機關、團體之職務或為其成員。臺灣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擔任大陸地區之職務或為其成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經許可:一、所擔任大陸地區黨務、軍事、行政或具政治性機關、團體之職務或為成員,未經依前項規定公告禁止者。二、有影響國家安全、利益之虞或基於政策需要,經各該主管機關會商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公告者。臺灣地區人民擔任大陸地區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之職務或為其成員,不得從事妨害國家安全或利益之行為。第二項及第三項職務或成員之認定,由各該主管機關為之;如有疑義,得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會同相關機關及學者專家組成審議委員會審議決定。第二項及第三項之公告事項、許可條件、申請程式、審查方式、管理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會商各該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本條例修正施行前,已擔任大陸地區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之職務或為其成員者,應自前項辦法施行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屆期未申請或申請未核准者,以未經許可論。第三十三條之一 (臺灣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機構禁止行為)臺灣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非經各該主管機關許可,不得為下列行為:一、與大陸地區黨務、軍事、行政、具政治性機關、團體為任何形式之合作行為。二、與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為涉及政治性內容之合作行為。三、與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聯合設立政治性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臺灣地區非營利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與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之合作行為,不得違反法令規定或涉有政治性內容;如依其他法令規定,應將預算、決算報告報主管機關者,並應同時將其合作行為向主管機關申報。本條例修正施行前,已從事第一項所定之行為,且於本條例修正施行後仍持續進行者,應自本條例修正施行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已從事第二項所定之行為者,應自本條例修正施行之日起一年內申報;屆期未申請許可、申報或申請未經許可者,以未經許可或申報論。第三十三條之二 (締結聯盟之同意)臺灣地區各級地方政府機關或各級地方立法機關,非經內政部會商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報請行政院同意,不得與大陸地區地方機關締結聯盟。本條例修正施行前,已從事前項之行為,且於本條例修正施行後仍持續進行者,應自本條例修正施行之日起三個月內報請行政院同意;屆期未報請同意或行政院不同意者,以未報請同意論。第三十三條之三 (締結聯盟或書面約定合作之申報)臺灣地區各級學校與大陸地區學校締結聯盟或為書面約定之合作行為,應先向教育部申報,於教育部受理其提出完整申報之日起三十日內,不得為該締結聯盟或書面約定之合作行為;教育部未於三十日內決定者,視為同意。前項締結聯盟或書面約定之合作內容,不得違反法令規定或涉有政治性內容。本條例修正施行前,已從事第一項之行為,且於本條例修正施行後仍持續進行者,應自本條例修正施行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主管機關申報;屆期未申報或申報未經同意者,以未經申報論。第三十四條 (大陸地區物品勞務在臺廣告之許可及禁止行為)依本條例許可之大陸地區物品、勞務、服務或其他事項,得在臺灣地區從事廣告之播映、刊登或其他促銷推廣活動。前項廣告活動內容,不得有下列情形:一、為中共從事具有任何政治性目的之宣傳。二、違背現行大陸政策或政府法令。三、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第一項廣告活動及前項廣告活動內容,由各有關機關認定處理,如有疑義,得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會同相關機關及學者專家組成審議委員會審議決定。第一項廣告活動之管理,除依其他廣告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外,得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會商有關機關擬訂管理辦法,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三十五條 (投資技術合作等之許可)臺灣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經經濟部許可,得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其投資或技術合作之產品或經營專案,依據國家安全及產業發展之考慮,區分為禁止類及一般類,由經濟部會商有關機關訂定專案清單及個案審查原則,並公告之。但一定金額以下之投資,得以申報方式為之;其限額由經濟部以命令公告之。臺灣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得與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從事商業行為。但由經濟部會商有關機關公告應經許可或禁止之專案,應依規定辦理。臺灣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經主管機關許可,得從事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間貿易;其許可、輸出入物品專案與規定、開放條件與程式、停止輸出入之規定及其他輸出入管理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有關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一項及第二項之許可條件、程式、方式、限制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有關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本條例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一日修正生效前,未經核准從事第一項之投資或技術合作者,應自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一日起六個月內向經濟部申請許可;屆期未申請或申請未核准者,以未經許可論。第三十六條 (金融保險業務往來之許可)臺灣地區金融保險證券期貨機構及其在臺灣地區以外之國家或地區設立之分支機構,經財政部許可,得與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其他機構或其在大陸地區以外國家或地區設立之分支機構有業務上之直接往來。臺灣地區金融保險證券期貨機構在大陸地區設立分支機構,應報經財政部許可;其相關投資事項,應依前條規定辦理。前二項之許可條件、業務範圍、程式、管理、限制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財政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為維持金融市場穩定,必要時,財政部得報請行政院核定後,限制或禁止第一項所定業務之直接往來。第三十六條之一 (大陸地區資金進出臺灣地區之管理及處罰)大陸地區資金進出臺灣地區之管理及處罰,準用管理外匯條例第六條之一、第二十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四條及第二十六條規定;對於臺灣地區之金融市場或外匯市場有重大影響情事時,並得由中央銀行會同有關機關予以其他必要之限制或禁止。第三十七條 (出版品電影片等進口發行製作播映之許可)大陸地區出版品、電影片、錄影節目及廣播電視節目,經主管機關許可,得進入臺灣地區,或在臺灣地區發行、銷售、製作、播映、展覽或觀摩。前項許可辦法,由行政院新聞局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三十八條 (幣券攜帶之許可)大陸地區發行之幣券,除其數額在財政部所定限額以下外,不得進出入臺灣地區。但其數額在所定限額以上,自動向海關申報者,由旅客自行封存於海關,出境時准予攜出。主管機關於必要時,得訂定辦法,許可大陸地區發行之幣券,進出入臺灣地區。大陸地區發行之幣券,於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簽訂雙邊貨幣清算協定後,其在臺灣地區之管理,準用管理外匯條例有關之規定。第一項限額,由財政部以命令定之;第二項有關許可條件、程式、方式、限制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財政部會同中央銀行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三十九條 (中華古物及藝術品等陳列展覽之許可)大陸地區之中華古物,經主管機關許可運入臺灣地區公開陳列、展覽者,得予運出。前項以外之大陸地區文物、藝術品,違反法令、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主管機關得限制或禁止其在臺灣地區公開陳列、展覽。第一項許可辦法,由有關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四十條 (進出口物品之檢疫管理稅捐徵收)輸入或攜帶進入臺灣地區之大陸地區物品,以進口論;其檢驗、檢疫、管理、關稅等稅捐之徵收及處理等,依輸入物品有關法令之規定辦理。輸往或攜帶進入大陸地區之物品,以出口論;其檢驗、檢疫、管理、通關及處理,依輸出物品有關法令之規定辦理。第四十條之一 (大陸地區營利事業在臺從事業務活動之許可)大陸地區之營利事業,非經主管機關許可,並在臺灣地區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不得在臺從事業務活動;其分公司在臺營業,準用公司法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二條至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八條之一、第三百八十八條、第三百九十一條至第三百九十三條、第三百九十七條、第四百三十八條及第四百四十八條規定。前項業務活動範圍、許可條件、申請程式、申報事項、應備檔案、撤回、撤銷或廢止許可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經濟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四十條之二 (大陸地區非營利法人、團體或機構,在臺從事業務活動之許可)大陸地區之非營利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非經各該主管機關許可,不得在臺灣地區設立辦事處或分支機構,從事業務活動。經許可在臺從事業務活動之大陸地區非營利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不得從事與許可範圍不符之活動。第一項之許可範圍、許可條件、申請程式、申報事項、應備檔案、審核方式、管理事項、限制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各該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三章 民事.第四十一條 (民事事件適用法律)臺灣地區人民與大陸地區人民間之民事事件,除本條例另有規定外,適用臺灣地區之法律。大陸地區人民相互間及其與外國人間之民事事件,除本條例另有規定外,適用大陸地區之規定。本章所稱行為地、訂約地、發生地、履行地、所在地、訴訟地或仲裁地,指在臺灣地區或大陸地區。第四十二條 (各地方規定不同依當事人戶籍地)依本條例規定應適用大陸地區之規定時,如該地區內各地方有不同規定者,依當事人戶籍地之規定。第四十三條 (適用法律)依本條例規定應適用大陸地區之規定時,如大陸地區就該法律關係無明文規定或依其規定應適用臺灣地區之法律者,適用臺灣地區之法律。第四十四條 (適用法律)依本條例規定應適用大陸地區之規定時,如其規定有背於臺灣地區之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適用臺灣地區之法律。第四十五條 (行為地或事實發生地)民事法律關係之行為地或事實發生地跨連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者,以臺灣地區為行為地或事實發生地。第四十六條 (行為能力之準據法)大陸地區人民之行為能力,依該地區之規定。但未成年人已結婚者,就其在臺灣地區之法律行為,視為有行為能力。大陸地區之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其權利能力及行為能力,依該地區之規定。第四十七條 (法律行為方式之準據法)法律行為之方式,依該行為所應適用之規定。但依行為地之規定所定之方式者,亦為有效。物權之法律行為,其方式依物之所在地之規定。行使或保全票據上權利之法律行為,其方式依行為地之規定。第四十八條 (債之準據法)債之契約依訂約地之規定。但當事人另有約定者,從其約定。前項訂約地不明而當事人又無約定者,依履行地之規定,履行地不明者,依訴訟地或仲裁地之規定。第四十九條 (因法律事實所生之債之準據法)關於在大陸地區由無因管理、不當得利或其他法律事實而生之債,依大陸地區之規定。第五十條 (侵權行為之準據法)侵權行為依損害發生地之規定。但臺灣地區之法律不認其為侵權行為者,不適用之。第五十一條 (物權之準據法)物權依物之所在地之規定。關於以權利為標的之物權,依權利成立地之規定。物之所在地如有變更,其物權之得喪,依其原因事實完成時之所在地之規定。船舶之物權,依船籍登記地之規定;航空器之物權,依航空器登記地之規定。第五十二條 (婚姻成立要件之準據法)結婚或兩願離婚之方式及其他要件,依行為地之規定。判決離婚之事由,依臺灣地區之法律。第五十三條 (婚姻效力之準據法)夫妻之一方為臺灣地區人民,一方為大陸地區人民者,其結婚或離婚之效力,依臺灣地區之法律。第五十四條 (夫妻財產制之準據法)臺灣地區人民與大陸地區人民在大陸地區結婚,其夫妻財產制,依該地區之規定。但在臺灣地區之財產,適用臺灣地區之法律。第五十五條 (非婚生子女認領之準據法)非婚生子女認領之成立要件,依各該認領人被認領人認領時設籍地區之規定。認領之效力,依認領人設籍地區之規定。第五十六條 (收養之準據法)收養之成立及終止,依各該收養者被收養者設籍地區之規定。收養之效力,依收養者設籍地區之規定。第五十七條 (父母子女法律關係之準據法)父母之一方為臺灣地區人民,一方為大陸地區人民者,其與子女間之法律關係,依父設籍地區之規定,無父或父為贅夫者,依母設籍地區之規定。第五十八條 (監護之準據法)受監護人為大陸地區人民者,關於監護,依該地區之規定。但受監護人在臺灣地區有居所者,依臺灣地區之法律。第五十九條 (扶養之準據法)扶養之義務,依扶養義務人設籍地區之規定。第六十條 (繼承之準據法)被繼承人為大陸地區人民者,關於繼承,依該地區之規定。但在臺灣地區之遺產,適用臺灣地區之法律。第六十一條 (遺囑之準據法)大陸地區人民之遺囑,其成立或撤回之要件及效力,依該地區之規定。但以遺囑就其在臺灣地區之財產為贈與者,適用臺灣地區之法律。第六十二條 (捐助之準據法)大陸地區人民之捐助行為,其成立或撤回之要件及效力,依該地區之規定。但捐助財產在臺灣地區者,適用臺灣地區之法律。第六十三條 (大陸地區權利之行使或移轉)本條例施行前,臺灣地區人民與大陸地區人民間、大陸地區人民相互間及其與外國人間,在大陸地區成立之民事法律關係及因此取得之權利、負擔之義務,以不違背臺灣地區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為限,承認其效力。前項規定,於本條例施行前已另有法令限制其權利之行使或移轉者,不適用之。國家統一前,下列債務不予處理:一、民國三十八年以前在大陸發行尚未清償之外幣債券及民國三十八年黃金短期公債。二、國家行局及收受存款之金融機構在大陸撤退前所有各項債務。第六十四條 (限制撤銷權及後婚之效)夫妻因一方在臺灣地區,一方在大陸地區,不能同居,而一方於民國七十四年六月四日以前重婚者,利害關係人不得聲請撤銷;其於七十四年六月五日以後七十六年十一月一日以前重婚者,該後婚視為有效。前項情形,如夫妻雙方均重婚者,於後婚者重婚之日起,原婚姻關係消滅。第六十五條 (收養之方法)臺灣地區人民收養大陸地區人民為養子女,除依民法第一千零七十九條第五項規定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法院亦應不予認可:一、已有子女或養子女者。二、同時收養二人以上為養子女者。三、未經行政院設立或指定之機構或委託之民間團體驗證收養之事實者。第六十六條 (繼承權之拋棄)大陸地區人民繼承臺灣地區人民之遺產,應於繼承開始起三年內以書面向被繼承人住所地之法院為繼承之表示;逾期視為拋棄其繼承權。大陸地區人民繼承本條例施行前已由主管機關處理,且在臺灣地區無繼承人之現役軍人或退除役官兵遺產者,前項繼承表示之期間為四年。繼承在本條例施行前開始者,前二項期間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算。第六十七條 (遺產繼承之限制)被繼承人在臺灣地區之遺產,由大陸地區人民依法繼承者,其所得財產總額,每人不得逾新臺幣二百萬元。超過部分,歸屬臺灣地區同為繼承之人;臺灣地區無同為繼承之人者,歸屬臺灣地區後順序之繼承人;臺灣地區無繼承人者,歸屬國庫。前項遺產,在本條例施行前已依法歸屬國庫者,不適用本條例之規定。其依法令以保管款專戶暫為儲存者,仍依本條例之規定辦理。遺囑人以其在臺灣地區之財產遺贈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者,其總額不得逾新臺幣二百萬元。第一項遺產中,有以不動產為標的者,應將大陸地區繼承人之繼承權利折算為價額。但其為臺灣地區繼承人賴以居住之不動產者,大陸地區繼承人不得繼承之,於定大陸地區繼承人應得部分時,其價額不計入遺產總額。第六十七條之一 (遺產管理辦法)前條第一項之遺產事件,其繼承人全部為大陸地區人民者,除應適用第六十八條之情形者外,由繼承人、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聲請法院指定財政部國有財產局為遺產管理人,管理其遺產。被繼承人之遺產依法應登記者,遺產管理人應向該管登記機關登記。第一項遺產管理辦法,由財政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六十八條 (現役軍人或退除役官兵遺產之管理)現役軍人或退除役官兵死亡而無繼承人、繼承人之有無不明或繼承人因故不能管理遺產者,由主管機關管理其遺產。前項遺產事件,在本條例施行前,已由主管機關處理者,依其處理。第一項遺產管理辦法,由國防部及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分別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本條例中華民國八十五年九月十八日修正生效前,大陸地區人民未於第六十六條所定期限內完成繼承之第一項及第二項遺產,由主管機關逕行捐助設定財團法人榮民榮眷基金會,辦理下列業務,不受第六十七條第一項歸屬國庫規定之限制:一、亡故現役軍人或退除役官兵在大陸地區繼承人申請遺產之核發事項。二、榮民重大災害救助事項。三、清寒榮民子女教育獎助學金及教育補助事項。四、其他有關榮民、榮眷福利及服務事項。依前項第一款申請遺產核發者,以其亡故現役軍人或退除役官兵遺產,已納入財團法人榮民榮眷基金會者為限。財團法人榮民榮眷基金會章程,由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六十九條 (不得取得、設定或移轉不動產物權與不得取得、設定或承租之土地)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或其於第三地區投資之公司,非經主管機關許可,不得在臺灣地區取得、設定或移轉不動產物權。但土地法第十七條第一項所列各款土地,不得取得、設定負擔或承租。前項申請人資格、許可條件及用途、申請程式、申報事項、應備檔案、審核方式、未依許可用途使用之處理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七十條第七十一條 (為法律行為之連帶責任)未經許可之大陸地區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以其名義在臺灣地區與他人為法律行為者,其行為人就該法律行為,應與該大陸地區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負連帶責任。第七十二條 (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等在臺任職之許可)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非經主管機關許可,不得為臺灣地區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之成員或擔任其任何職務。前項許可辦法,由有關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七十三條 (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等在臺從事投資之許可)大陸地區人民、法人、團體、其他機構或其於第三地區投資之公司,非經主管機關許可,不得在臺灣地區從事投資行為。依前項規定投資之事業依公司法設立公司者,投資人不受同法第二百十六條第一項關於國內住所之限制。第一項所定投資人之資格、許可條件、程式、投資之方式、業別專案與限額、投資比率、結匯、審定、轉投資、申報事項與程式、申請書格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有關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依第一項規定投資之事業,應依前項所定辦法規定或主管機關命令申報財務報表、股東持股變化或其他指定之資料;主管機關得派員前往檢查,投資事業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投資人轉讓其投資時,轉讓人及受讓人應會同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第七十四條 (法院裁定認可)在大陸地區作成之民事確定裁判、民事仲裁判斷,不違背臺灣地區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得聲請法院裁定認可。前項經法院裁定認可之裁判或判斷,以給付為內容者,得為執行名義。前二項規定,以在臺灣地區作成之民事確定裁判、民事仲裁判斷,得聲請大陸地區法院裁定認可或為執行名義者,始適用之。第四章 刑事.第七十五條 (大陸地區或船艦航空器內犯罪之處罰)在大陸地區或在大陸船艦、航空器內犯罪,雖在大陸地區曾受處罰,仍得依法處斷。但得免其刑之全部或一部之執行。第七十五條之一 (逕行判決)大陸地區人民於犯罪後出境,致不能到庭者,法院得於其能到庭以前停止審判。但顯有應諭知無罪或免刑判決之情形者,得不待其到庭,逕行判決。第七十六條 (重婚之追訴或處罰)配偶之一方在臺灣地區,一方在大陸地區,而於民國七十六年十一月一日以前重為婚姻或與非配偶以共同生活為目的而同居者,免予追訴、處罰;其相婚或與同居者,亦同。第七十七條 (據實申報不予追訴處罰)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以外之地區,犯內亂罪、外患罪,經許可進入臺灣地區,而於申請時據實申報者,免予追訴、處罰;其進入臺灣地區參加主管機關核准舉辦之會議或活動,經專案許可免予申報者,亦同。第七十八條 (公平互惠之訴訟權)大陸地區人民之著作權或其他權利在臺灣地區受侵害者,其告訴或自訴之權利,以臺灣地區人民得在大陸地區享有同等訴訟權利者為限。第五章 罰則.第七十九條 (罰則)違反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下罰金。意圖營利而犯前項之罪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百萬元以下罰金。前二項之首謀者,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下罰金。前三項之未遂犯罰之。中華民國船舶、航空器或其他運輸工具所有人、營運人或船長、機長、其他運輸工具駕駛人違反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者,主管機關得處該中華民國船舶、航空器或其他運輸工具一定期間之停航,或廢止其有關證照,並得停止或廢止該船長、機長或駕駛人之職業證照或資格。中華民國船舶、航空器或其他運輸工具所有人,有第一項至第四項之行為或因其故意、重大過失致使第三人以其船舶、航空器或其他運輸工具從事第一項至第四項之行為,且該行為係以運送大陸地區人民非法進入臺灣地區為主要目的者,主管機關得沒入該船舶、航空器或其他運輸工具。所有人明知該船舶、航空器或其他運輸工具得沒入,為規避沒入之裁處而取得所有權者,亦同。前項情形,如該船舶、航空器或其他運輸工具無相關主管機關得予沒入時,得由查獲機關沒入之。第七十九條之一 (罰則)受託處理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往來有關之事務或協商簽署協議,逾越委託範圍,致生損害於國家安全或利益者,處行為負責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下罰金。前項情形,除處罰行為負責人外,對該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併科以前項所定之罰金。第七十九條之二 (罰鍰)違反第四條之四第一款規定,未經同意赴大陸地區者,處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第七十九條之三 (罰則)違反第四條之四第四款規定者,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鍰。違反第五條之一規定者,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鍰;其情節嚴重或再為相同、類似之違反行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下罰金。前項情形,如行為人為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處罰其行為負責人;對該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併科以前項所定之罰金。第八十條 (罰則)中華民國船舶、航空器或其他運輸工具所有人、營運人或船長、機長、其他運輸工具駕駛人違反第二十八條規定或違反第二十八條之一第一項規定或臺灣地區人民違反第二十八條之一第二項規定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一千五百萬元以下罰金。但行為係出於中華民國船舶、航空器或其他運輸工具之船長或機長或駕駛人自行決定者,處罰船長或機長或駕駛人。前項中華民國船舶、航空器或其他運輸工具之所有人或營運人為法人者,除處罰行為人外,對該法人並科以前項所定之罰金。但法人之代表人對於違反之發生,已盡力為防止之行為者,不在此限。刑法第七條之規定,對於第一項臺灣地區人民在中華民國領域外私行運送大陸地區人民前往臺灣地區及大陸地區以外之國家或地區者,不適用之。第一項情形,主管機關得處該中華民國船舶、航空器或其他運輸工具一定期間之停航,或廢止其有關證照,並得停止或廢止該船長、機長或駕駛人之執業證照或資格。第八十一條 (罰則)違反第三十六條第一項或第二項規定者,處新臺幣二百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罰鍰,並得限期命其停止或改正;屆期不停止或改正,或停止後再為相同違反行為者,處行為負責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一千五百萬元以下罰金。臺灣地區金融保險證券期貨機構及其在臺灣地區以外之國家或地區設立之分支機構,違反財政部依第三十六條第四項規定報請行政院核定之限制或禁止命令者,處行為負責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一千五百萬元以下罰金。前二項情形,除處罰其行為負責人外,對該金融保險證券期貨機構,並科以前二項所定之罰金。第一項及第二項之規定,於在中華民國領域外犯罪者,適用之。第八十二條 (罰則)違反第二十三條規定從事招生或居間介紹行為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下罰金。第八十三條 (罰則)違反第十五條第四款或第五款規定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意圖營利而違反第十五條第五款規定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六十萬元以下罰金。法人之代表人、法人或自然人之代理人、受僱人或其他從業人員,因執行業務犯前二項之罪者,除處罰行為人外,對該法人或自然人並科以前二項所定之罰金。但法人之代表人或自然人對於違反之發生,已盡力為防止行為者,不在此限。第八十四條 (罰則)違反第十五條第二款規定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十萬元以下罰金。法人之代表人、法人或自然人之代理人、受僱人或其他從業人員,因執行業務犯前項之罪者,除處罰行為人外,對該法人或自然人並科以前項所定之罰金。但法人之代表人或自然人對於違反之發生,已盡力為防止行為者,不在此限。第八十五條 (罰則)違反第三十條第一項規定者,處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上一千五百萬元以下罰鍰,並得禁止該船舶、民用航空器或其他運輸工具所有人、營運人之所屬船舶、民用航空器或其他運輸工具,於一定期間內進入臺灣地區港口、機場。前項所有人或營運人,如在臺灣地區未設立分公司者,於處分確定後,主管機關得限制其所屬船舶、民用航空器或其他運輸工具駛離臺灣地區港口、機場,至繳清罰鍰為止。但提供與罰鍰同額擔保者,不在此限。第八十五條之一 (罰則)違反依第三十六條之一所發布之限制或禁止命令者,處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上一千五百萬元以下罰鍰。中央銀行指定辦理外匯業務銀行違反者,並得由中央銀行按其情節輕重,停止其一定期間經營全部或一部外匯之業務。第八十六條 (罰則)違反第三十五條第一項規定從事一般類專案之投資或技術合作者,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二千五百萬元以下罰鍰,並得限期命其停止或改正;屆期不停止或改正者,得連續處罰。違反第三十五條第一項規定從事禁止類專案之投資或技術合作者,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二千五百萬元以下罰鍰,並得限期命其停止;屆期不停止,或停止後再為相同違反行為者,處行為人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二千五百萬元以下罰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犯前項之罪者,處罰其行為負責人。違反第三十五條第二項但書規定從事商業行為者,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鍰,並得限期命其停止或改正;屆期不停止或改正者,得連續處罰。違反第三十五條第三項規定從事貿易行為者,除依其他法律規定處罰外,主管機關得停止其二個月以上一年以下輸出入貨品或廢止其出進口廠商登記。第八十七條 (罰鍰)違反第十五條第三款規定者,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第八十八條 (罰則)違反第三十七條規定者,處新臺幣四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鍰。前項出版品、電影片、錄影節目或廣播電視節目,不問屬於何人所有,沒入之。第八十九條 (罰則)委託、受託或自行於臺灣地區從事第三十四條第一項以外大陸地區物品、勞務、服務或其他事項之廣告播映、刊登或其他促銷推廣活動者,或違反第三十四條第二項、或依第四項所定管理辦法之強制或禁止規定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前項廣告,不問屬於何人所有或持有,得沒入之。第九十條 (罰則)具有第九條第四項身分之臺灣地區人民,違反第三十三條第二項規定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未經許可擔任其他職務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前項以外之現職及退離職未滿三年之公務員,違反第三十三條第二項規定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不具備前二項情形,違反第三十三條第二項或第三項規定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違反第三十三條第四項規定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得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下罰金。第九十條之一 (罰則)具有第九條第四項第一款、第二款或第五款身分,退離職未滿三年之公務員,違反第三十三條第二項規定者,喪失領受退休金及相關給與之權利。前項人員違反第三十三條第三項規定,其領取月退休金及相關給與之權利,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第九條第四項第一款、第二款或第五款身份以外退離職未滿三年之公務員,違反第三十三條第二項規定者,其領取月退休金及相關給與之權利,至其原因消滅時恢復。臺灣地區公務員,違反第三十三條第四項規定者,喪失領受退休金及相關給與之權利。第九十條之二 (罰則)違反第三十三條之一第一項或第三十三條之二第一項規定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連續處罰。違反第三十三條之一第二項、第三十三條之三第一項或第二項規定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主管機關並得限期令其申報或改正;屆期未申報或改正者,並得按次連續處罰至申報或改正為止。第九十一條 (罰鍰)違反第九條第二項規定者,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下罰鍰。違反第九條第三項或第七項行政院公告之處置規定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違反第九條第四項規定者,處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第九十二條 (罰則)違反第三十八條第一項或第二項規定,未經許可或申報之幣券,由海關沒入之;申報不實者,其超過部分沒入之。第九十三條 (罰則)違反依第三十九條第二項規定所發之限制或禁止命令者,其文物或藝術品,由主管機關沒入之。第九十三條之一 (罰則)違反第七十三條第一項規定從事投資者,主管機關得處新臺幣十二萬元以上六十萬元以下罰鍰及停止其股東權利,並得限期命其停止或撤回投資;屆期仍未改正者,並得連續處罰至其改正為止;屬外國公司分公司者,得通知公司登記主管機關撤銷或廢止其認許。違反第七十三條第四項規定,應申報而未申報或申報不實或不完整者,主管機關得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限期命其申報、改正或接受檢查;屆期仍未申報、改正或接受檢查者,並得連續處罰至其申報、改正或接受檢查為止。依第七十三條第一項規定經許可投資之事業,違反依第七十三條第三項所定辦法有關轉投資之規定者,主管機關得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限期命其改正;屆期仍未改正者,並得連續處罰至其改正為止。投資人或投資事業違反依第七十三條第三項所定辦法規定,應辦理審定、申報而未辦理或申報不實或不完整者,主管機關得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得限期命其辦理審定、申報或改正;屆期仍未辦理審定、申報或改正者,並得連續處罰至其辦理審定、申報或改正為止。投資人之代理人因故意或重大過失而申報不實者,主管機關得處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主管機關依前五項規定對投資人為處分時,得向投資人之代理人或投資事業為送達;其為罰鍰之處分者,得向投資事業執行之;投資事業於執行後對該投資人有求償權,並得按市價收回其股份抵償,不受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其收回股份,應依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條第二項規定辦理。第九十三條之二 (罰則)違反第四十條之一第一項規定未經許可而為業務活動者,處行為人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十五萬元以下罰金,並自負民事責任;行為人有二人以上者,連帶負民事責任,並由主管機關禁止其使用公司名稱。違反依第四十條之一第二項所定辦法之強制或禁止規定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得限期命其停止或改正;屆期未停止或改正者,得連續處罰。第九十三條之三 (罰則)違反第四十條之二第一項或第二項規定者,處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得限期命其停止;屆期不停止,或停止後再為相同違反行為者,處行為人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下罰金。第九十四條 (強制執行)本條例所定之罰鍰,由主管機關處罰;依本條例所處之罰鍰,經限期繳納,屆期不繳納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第六章 附則.第九十五條 (通商通航及工作應經立法院決議)主管機關於實施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直接通商、通航及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工作前,應經立法院決議;立法院如於會期內一個月未為決議,視為同意。第九十五條之一 (與大陸直接通商通航試辦實施區域之規定)主管機關實施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直接通商、通航前,得先行試辦金門、馬祖、澎湖與大陸地區之通商、通航。前項試辦與大陸地區直接通商、通航之實施區域、試辦期間,及其有關航運往來許可、人員入出許可、物品輸出入管理、金融往來、通關、檢驗、檢疫、查緝及其他往來相關事項,由行政院以實施辦法定之。前項試辦實施區域與大陸地區通航之港口、機場或商埠,就通航事項,準用通商口岸規定。輸入試辦實施區域之大陸地區物品,未經許可,不得運往其他臺灣地區;試辦實施區域以外之臺灣地區物品,未經許可,不得運往大陸地區。但少量自用之大陸地區物品,得以郵寄或旅客攜帶進入其他臺灣地區;其物品專案及數量限額,由行政院定之。違反前項規定,未經許可者,依海關緝私條例第三十六條至第三十九條規定處罰;郵寄或旅客攜帶之大陸地區物品,其專案、數量超過前項限制範圍者,由海關依關稅法第七十七條規定處理。本條試辦期間如有危害國家利益、安全之虞或其他重大事由時,得由行政院以命令終止一部或全部之實施。第九十五條之二 (審查費、證照費之收費標準)各主管機關依本條例規定受理申請許可、核發證照,得收取審查費、證照費;其收費標準,由各主管機關定之。第九十五條之三 (除外規定)依本條例處理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往來有關之事務,不適用行政程式法之規定。第九十五條之四 (施行細則)本條例施行細則,由行政院定之。第九十六條 (施行日期)本條例施行日期,由行政院定之。
396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96
護照條例 (民國89年)
1
第一條 (適用範圍)中華民國護照之申請、核發及管理,依本條例辦理。本條例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第二條 (主管機關)本條例之主管機關為外交部。第三條 (製定機關)護照由主管機關製定。第四條 (扣留)護照非依法律,不得扣留。第五條 (護照種類、申請條件及應備檔案)護照分外交護照、公務護照及普通護照。護照之申請條件及應備之檔案,由主管機關定之。第六條 (簽發機關)外交護照及公務護照,由主管機關核發;普通護照,由主管機關或駐外使領館、代表處、辦事處、其他外交部授權機構核發。第七條 (外交護照適用之物件)外交護照之適用物件如下:一、外交、領事人員與眷屬及駐外使領館、代表處、辦事處主管之隨從。二、中央政府派往國外負有外交性質任務之人員與其眷屬及經核准之隨從。三、外交公文專差。第八條 (公務護照適用之物件)公務護照之適用物件如下:一、各級政府機關因公派駐國外之人員及其眷屬。二、各級政府機關因公出國之人員及其同行之配偶。三、政府間國際組織之中華民國籍職員及其眷屬。前項第一款、第三款及前條第一款、第二款所稱眷屬,以配偶、父母及未婚子女為限。第九條 (普通護照適用之物件)普通護照之適用物件為具有中華民國國籍者。但具有大陸地區人民、香港居民、澳門居民身分或持有大陸地區所發護照者,非經主管機關許可,不適用之。第十條 (持用護照之限制)護照申請人不得與他人申請合領一本護照;非因特殊理由,並經主管機關核准者,持照人不得同時持用超過一本之護照。未成年人申請護照須父或母或監護人同意。但已結婚者,不在此限。第十一條 (護照之有效期限)外交護照及公務護照之效期以五年為限,普通護照以十年為限。但未滿十四歲者之普通護照以五年為限。前項護照效期,主管機關得於其限度內酌定之。護照效期屆滿,不得延期。第十二條 (役齡男子護照之核發)尚未履行兵役義務男子之普通護照,其護照之效期、應加蓋之戳記、申請換發、補發及僑居身分加簽限制事項,由主管機關會商相關機關定之。第十三條 (記載事項及方式)護照應記載之事項及方式,由主管機關定之。第十四條 (護照所載事項之加簽修正)護照所記載之事項,於必要時,得依規定申請加簽或修正。前項加簽或修正之專案及方式,由主管機關定之。第十五條 (護照之換發)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申請換發護照:一、護照汙損不堪使用。二、持照人之相貌變更,與護照照片不符。三、持照人已依法更改中文姓名。四、持照人取得或變更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五、護照製作有瑕疵。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申請換發護照:一、護照所餘效期不足一年。二、所持護照非屬現行最新式樣。三、持照人認有必要並經主管機關同意者。第一項第一款之護照,其所餘效期在三年以上者,依原效期換發護照;其所餘效期未滿三年者,換發三年效期護照。但有特殊情形,經主管機關同意者,不在此限。第一項第二款至第五款及第二項規定之情形,依第十一條規定效期,換發護照。第十六條 (護照之補發)持照人遺失護照,得依規定申請補發;其申請程式及應備檔案,由主管機關定之。前項補發之護照,主管機關及駐外館處得縮短其效期。第十七條 (外交、公務護照之使用)外交或公務護照之持照人任務結束回國後,除經主管機關核准得繼續持用者外,應將該護照繳交主管機關登出。第十八條 (不予核發護照之情形)申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或駐外館處應不予核發護照:一、冒用身分,申請資料虛偽不實,或以不法取得、偽造、變造之證件申請者。二、經司法或軍法機關通知主管機關者。三、其他行政機關依法律限制申請人出國或申請護照並通知主管機關者。第十九條 (扣留或撤銷護照之要件)持照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主管機關或駐外館處,應扣留其護照,並依規定處理:一、所持護照係不法取得、冒用、偽造或變造者。二、經司法或軍法機關通知主管機關者。三、申請換發護照或加簽時,有前條第三款情形者。持照人所持護照係不法取得、冒用或變造者,主管機關或駐外館處,應作成撤銷原核發護照之處分,並登出其護照。持照人所持護照係偽造者,主管機關或駐外館處,應將其護照登出。持照人或其所持護照有下列情形之一時,原核發護照之處分應予廢止,並由主管機關或駐外館處登出其護照:一、持照人有第一項第二款或第三款規定情形者。二、持照人身分已轉換為大陸地區人民,經權責機關通知主管機關者。三、持照人已喪失中華民國國籍,經權責機關通知主管機關者。四、申請之護照自核發之日起三個月未經領取者。五、護照已申請換發或申報遺失者。六、所持護照被他人非法扣留,且有事實足認為已無法追索取回者。第二十條 (發給專供返國使用之旅行檔案)依第十八條規定不予核發護照或前條第一項、第四項第一款、第六款扣留或登出護照者,如係已出國之國民,主管機關或駐外館處得發給專供返國使用之旅行檔案。第二十一條 (不予核發、扣留或撤銷護照之處分)主管機關或駐外館處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規定為處分時,除有第十八條第三款、第十九條第一項第三款、第四項第四款至第六款規定之情形外,應同時以書面敘明理由,通知當事人,並應附記不服之救濟程式。主管機關或駐外館處依第十八條或第十九條規定為處分時,無須通知該處分相對人陳述意見。第二十二條 (護照收費辦法之訂定核備)外交護照及公務護照免費。普通護照除因公務需要經主管機關核准外,應徵收規費;其收費標準,由主管機關定之。第二十三條 (罰則)偽造、變造國民身分證以供申請護照,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下之罰金。行使前項文書者,亦同。將國民身分證交付他人或謊報遺失,以供冒名申請護照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十萬元以下之罰金。前項冒用名義者,亦同。受託申請護照,明知第一項至第四項事實或偽造、變造或冒用之照片,仍代申請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十萬元以下之罰金。第二十四條 (罰則)偽造、變造護照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下罰金。行使前項文書者,亦同。將護照交付他人或謊報遺失以供他人冒名使用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十萬元以下罰金。第二十五條 (罰則)違反第四條扣留他人護照,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十萬元以下罰金。第二十六條 (施行細則)本條例施行細則,由主管機關定之。第二十七條 (施行日)本條例自中華民國八十九年五月二十一日施行。
397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97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民國94年1月立法2月公布)
1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立法目的)為加強道路交通管理,維護交通秩序,確保交通安全,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適用範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依本條例規定;本條例未規定者,依其他法律規定。第三條 (名詞釋義)本條例所用名詞釋義如左:一、道路:指公路、街道、巷衖、廣場、騎樓、走廊或其他供公眾通行之地方。二、車道:指以劃分島、護欄或標線劃定道路之部分,及其他供車輛行駛之道路。三、人行道:指為專供行人通行之騎樓、走廊,及劃設供行人行走之地面道路,與人行天橋及人行地下道。四、行人穿越道:指在道路上以標線劃設,供行人穿越道路之地方。五、標誌:指管制道路交通,表示警告、禁制、指示,而以文字或圖案繪製之標牌。六、標線:指管制道路交通,表示警告、禁制、指示,而在路面或其他設施上劃設之線條、圖形或文字。七、號誌:指管制道路交通,表示行進、注意、停止,而以手勢、光色、音響、文字等指示之訊號。八、車輛:指在道路上以原動機行駛之汽車或以人力、獸力行駛之車輛。九、臨時停車:指車輛因上、下人、客,裝卸物品,其引擎未熄火,停止時間未滿三分鐘,保持立即行駛之狀態。十、停車:指車輛停放於道路兩側或停車場所,而不立即行駛者。第四條 (指示指揮之遵守)駕駛人駕駛車輛或行人在道路上,應遵守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警告、禁制規定,並服從執行交通勤務之警察或依法令執行指揮交通及交通稽查任務人員之指揮。前項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警告、禁制規定、樣式、標示方式、設定基準及設定地點等事項之規則,由交通部會同內政部定之。第五條 (道路通行之禁止或限制)為維護道路交通安全與暢通,公路或警察機關於必要時,得就左列事項發布命令:一、指定某線道路或某線道路區段禁止或限制車輛、行人通行,或禁止穿越道路,或禁止停車及臨時停車。二、劃定行人徒步區。第六條 (道路通行之禁止或限制)道路因車輛或行人臨時通行量顯著增加,或遇突發事故,足使交通陷於停滯或混亂時,警察機關或執行交通勤務之警察,得調撥車道或禁止、限制車輛或行人通行。第七條 (稽查及違規紀錄之執行)道路交通管理之稽查,違規紀錄,由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執行之。前項稽查,得由交通助理人員協助執行,其稽查專案為違規停車者,並得由交通助理人員逕行執行之;其設定、訓練及執行之辦法,由內政部會同交通部定之。第七條之一 (舉發)對於違反本條例之行為者,民眾得敘明違規事實或檢具違規證據資料,向公路主管或警察機關檢舉,經查證屬實者,應即舉發。第七條之二 (逕行舉發)汽車駕駛人之行為有左列情形之一,當場不能或不宜攔截製單舉發者,得對汽車所有人逕行舉發處罰:一、闖紅燈或平交道。二、搶越行人穿越道。三、違規停車而駕駛人不在場。四、不服指揮稽查而逃逸,或聞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工程救險車之警號不立即避讓。五、違規停車或搶越行人穿越道,經各級學校交通服務隊現場導護人員簽證檢舉。六、其他違規行為經以科學儀器取得證據資料者。前項逕行舉發,應記明車輛牌照號碼、車型等可資辨明之資料,查明汽車所有人姓名或名稱、住址後,製單舉發處罰之。第一項第六款以科學儀器取得證據資料,得委託民間辦理。第八條 (處罰機關)違反本條例之行為,由左列機關處罰之:一、第十二條至第六十八條由公路主管機關處罰。二、第六十九條至第八十四條由警察機關處罰。前項處罰於裁決前,應給予違規行為人陳述之機會。第一項第一款之處罰,公路主管機關應設定交通裁決單位辦理;其組織規程由交通部、直轄市政府定之。第九條 (罰鍰之處罰)本條例所定罰鍰之處罰,行為人接獲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後,於十五日內得不經裁決,逕依第九十二條第三項之罰鍰基準規定,向指定之處所繳納結案;不服舉發事實者,應於十五日內,向處罰機關陳述意見;其不依通知所定期限前往指定處所聽候裁決,且未依規定期限繳納罰鍰結案或向處罰機關陳述意見者,處罰機關得逕行裁決之。本條例之罰鍰分配等事項之辦法,由交通部會同內政部、財政部定之。第九條之一 (繳清尚未結案罰鍰之情形)汽車所有人或駕駛人應於向公路監理機關辦理汽車檢驗、各項登記或換發牌照、執照前,繳清其所有違反本條例尚未結案之罰鍰。第十條 (刑責部分之移送)車輛所有人、駕駛人、行人、道路障礙者,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依法應負刑事責任者,除依本條例規定處罰外,分別移送該管地方法院檢察處、地方法院少年法庭或軍事機關處理。第十一條 (軍用車輛及駕駛人之適用)軍用車輛及軍用車輛駕駛人,應遵守本條例有關道路交通管理之規定,並服從執行交通勤務之警察及憲兵指揮。國軍編制內之軍用車輛及軍用車輛駕駛人,違反前項規定之處罰,由國防部定之。第二章 汽車.第十二條 (無照行駛之處罰)汽車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汽車所有人新臺幣三千六百元以上一萬零八百元以下罰鍰,並禁止其行駛:一、未領用牌照行駛者。二、拼裝車輛未經核准領用牌證行駛,或已領用牌證而變更原登檢規格、不依原規定用途行駛者。三、使用偽造、變造或矇領之牌照者。四、使用登出之牌照行駛者。五、牌照借供他車使用或使用他車牌照行駛者。六、牌照吊扣期間行駛者。七、已領有號牌而未懸掛或不依指定位置懸掛者。八、使用吊銷之牌照行駛者。九、牌照業經繳銷、報停、吊銷仍行駛者。十、報廢登記之汽車仍行駛者。前項第二款、第十款之車輛並沒入之;第三款、第四款之牌照扣繳之;第五款、第七款之牌照、號牌吊銷之。第一項第四款、第六款、第八款及第九款之車輛當場移置保管,並通知汽車所有人限期領回之。第十三條 (汽車所有人之處罰|牌照及標明事項之違規)汽車行駛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汽車所有人新臺幣二千四百元以上四千八百元以下罰鍰,並責令申請換領牌照或改正:一、損毀或變造汽車牌照、塗抹汙損牌照,或以安裝其他器具之方式,使不能辨認其牌號者。二、塗改客、貨車身標明之載客人數、載重量、總重量或總聯結重量,與原核定數量不符者。三、引擎號碼或車身號碼,與原登記位置或模型不符者。第十四條 (牌照行照違規之處罰)汽車行駛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汽車所有人新臺幣三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罰鍰,並責令改正、補換牌照或禁止其行駛:一、牌照遺失或破損,不報請公路主管機關補發、換發或重新申請者。二、行車執照、拖車使用證或預備引擎使用證,未隨車攜帶者。三、號牌汙穢,不洗刷清楚或為他物遮蔽,非行車途中因遇雨、雪道路泥濘所致者。第十五條 (未依規定換照或繳回之處罰)汽車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汽車所有人或領用人新臺幣九百元以上一千八百元以下罰鍰:一、經通知而不依規定期限換領號牌,又未申請延期,仍使用者。二、領用試車或臨時牌照,期滿未繳還者。三、領用試車或臨時牌照,載運客貨,收費營業者。四、領用試車牌照,不在指定路線或區域內試車者。五、行車執照及拖車使用證有效期屆滿,不依規定換領而行駛者。前項第一款情形經再通知後逾期仍不換領號牌,其牌照應予登出;第二款、第三款之牌照應扣繳登出;第四款應責令改正;第五款之牌照應扣繳並責令換領。第十六條 (異動申報、安全及營業裝置違規之處罰)汽車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汽車所有人新臺幣九百元以上一千八百元以下罰鍰:一、各項異動,不依規定申報登記者。二、燈光、雨刮、喇叭、照後鏡、排氣管、消音器裝置不全或損壞不予修復者,或其他裝置擅自增、減、變更原有規格致影響行車安全者。三、未依規定於車身標明指定標識者。四、營業小客車,未依規定裝置自動計費器、車頂燈、執業登記證插座或在前、後兩邊玻璃門上,黏貼不透明反光紙者。五、裝置高音量喇叭或其他產生噪音器物者。前項第一款至第四款並應責令改正、反光紙並應撤除;第五款除應依最高額處罰外,其高音量喇叭或噪音器物並應沒入。第十七條 (違反定期檢驗之處罰)汽車不依限期參加定期檢驗或臨時檢驗者,處汽車所有人新臺幣九百元以上一千八百元以下罰鍰;逾期一個月以上者並吊扣其牌照,至檢驗合格後發還,逾期六個月以上者,登出其牌照。經檢驗不合格之汽車,於一個月內仍未修復並申請覆驗,或覆驗仍不合格者,吊扣其牌照。第十八條 (汽車所有人之處罰-基本裝置之變換、修復未檢驗)汽車車身、引擎、底盤等重要裝置變更或調換,或因交通事故遭受重大損壞修復後,不申請公路主管機關施行臨時檢驗而行駛者,處汽車所有人六百元以上一千二百元以下罰鍰,並責令其檢驗。第十八條之一 (汽車所有人之處罰-未裝設行車紀錄器)汽車未依規定裝設行車紀錄器者,處汽車所有人新臺幣一萬二千元以上二萬四千元以下罰鍰。汽車裝設之行車紀錄器無法正常運作,未於行車前改善,仍繼續行車者,處汽車所有人新臺幣九千元以上一萬八千元以下罰鍰。未依規定儲存行車紀錄卡或未依規定使用、不當使用行車紀錄器致無法正確記錄資料者,處汽車所有人新臺幣九千元以上一萬二千元以下罰鍰。違反前三項之行為,應責令其參加臨時檢驗。第十九條 (汽車所有人之處罰-煞車失靈)汽車煞車,未調整完妥靈活有效,或方向盤未保持穩定準確,仍準駕駛人使用者,處汽車所有人新臺幣一千八百元以上三千六百元以下罰鍰,並責令調整或修復。第二十條 (汽車所有人之處罰-裝置損壞之未修復)汽車引擎、底盤、電系、車門損壞,行駛時顯有危險而不即行停駛修復者,處汽車所有人六百元以上一千二百元以下罰鍰,並扣留其牌照,責令修復檢驗合格後發還之。檢驗不合格,經確認不堪使用者,責令報廢。第二十一條 (汽車駕駛人之處罰-未領駕照)汽車駕駛人,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一萬二千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禁止其駕駛及扣留其車輛牌照:一、未領有駕駛執照駕車者。二、持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駕駛聯結車、大客車、大貨車或小型車者。三、持小型車駕駛執照,駕駛聯結車、大客車或大貨車者。四、持大貨車駕駛執照,駕駛大客車、聯結車或持大客車駕駛執照,駕駛聯結車者。五、使用偽造、變造或矇領之駕駛執照駕駛小型車或機器腳踏車者。六、使用登出之駕駛執照駕駛小型車或機器腳踏車者。七、駕駛執照吊扣期間駕車者。八、持學習駕駛證,而無領有駕駛執照之駕駛人在旁指導,在駕駛學習場外學習駕車者。九、持學習駕駛證,在駕駛學習場外未經許可之學習駕駛道路或規定時間駕車者。十、未領有駕駛執照,以教導他人學習駕車為業者。十一、未依駕駛執照之持照條件規定駕車者。第一項第十一款駕駛執照之持照條件規定,由交通部定之。未滿十八歲之人,違反第一項第一款規定者,汽車駕駛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應同時施以道路交通安全講習。經再通知無正當理由仍不參加者,吊扣其汽車牌照三個月。第一項第五款、第六款之駕駛執照,均應扣繳之;第七款並吊銷其駕駛執照。第二十一條之一 (汽車所有人及駕駛人之處罰-未領駕照)汽車駕駛人駕駛聯結車、大客車、大貨車,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汽車所有人及駕駛人各處新臺幣四萬元以上八萬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禁止該汽車駕駛人繼續駕駛及扣留其車輛牌照:一、未領有駕駛執照駕車者。二、領有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駕車者。三、領有小型車駕駛執照駕車者。四、領有大貨車駕駛執照,駕駛大客車、聯結車或領有大客車駕駛執照,駕駛聯結車者。五、使用登出之駕駛執照駕車者。六、使用偽造、變造或矇領之駕駛執照駕車者。七、駕駛執照吊扣期間駕車者。前項第五款、第六款之駕駛執照,均應扣繳之;第七款並吊銷其駕駛執照。違反第一項情形,並吊扣其汽車牌照三個月。汽車所有人如已善盡查證駕駛人駕駛執照資格之注意,或縱加以相當之注意而仍不免發生違規者,汽車所有人不受本條之處罰。第二十二條 (汽車駕駛人之處罰-駕駛違規使用)汽車駕駛人,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六百元以上一千二百元以下罰鍰,並禁止其駕駛:一、持普通駕駛執照,駕駛營業汽車營業者。二、持普通駕駛執照,以駕駛為職業者。三、持軍用車駕駛執照,駕駛非軍用車者。四、持聯結車、大客車、大貨車或小型車駕駛執照,駕駛重型機器腳踏車者。五、持輕型機器腳踏車駕駛執照,駕駛重型機器腳踏車者。六、持逾期之駕駛執照駕車者。前項第六款之駕駛執照並應扣繳之。第二十三條 (汽車駕駛人之處罰-駕照借人)汽車駕駛人,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吊扣其駕駛執照三個月:一、將駕駛執照借供他人駕車者。二、允許無駕駛執照之人,駕駛其車輛者。第二十四條 (接受安全講習之情形及不參加之處罰)汽車駕駛人,有左列情形之一者,應接受道路交通安全講習:一、違規肇事受吊扣駕駛執照處分者。二、有第三十五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者。三、有第四十三條規定之情形者。四、有第五十四條規定之情形者。五、依第六十三條第三項前段規定受吊扣駕駛執照處分者。六、其他違反本條例之行為,經該管公路主管機關基於轄區交通管理之必要,公告應接受講習者。公路主管機關對於道路交通法規之重大修正或道路交通安全之重要措施,必要時,得通知職業汽車駕駛人參加道路交通安全講習。汽車駕駛人有第一項各款或前項情形之一,無正當理由,不依規定接受道路交通安全講習者,處新臺幣一千八百元罰鍰。經再通知依限參加講習,逾期六個月以上仍不參加者,吊扣其駕駛執照六個月。第二十五條 (汽車駕駛人之處罰-不變更登記、駕照遺毀、未攜)汽車駕駛人,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三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罰鍰,並責令補辦登記、補照、換照或禁止駕駛:一、姓名、出生年、月、日、住址,依法更改而不報請變更登記者。二、駕駛執照遺失或損毀,不報請公路主管機關補發或依限期申請換發者。三、駕駛車輛未隨身攜帶駕駛執照者。第二十六條 (汽車駕駛人之處罰-未參加職業駕照審驗)職業汽車駕駛人,不依規定期限,參加駕駛執照審驗者,處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鍰;逾期一年以上者,逕行登出其駕駛執照。第二十七條 (不依規定繳費之處罰)汽車行駛於應繳費之公路、橋樑、隧道或輪渡,不依規定繳費者,處汽車所有人或駕駛人新臺幣三千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罰鍰,並追繳欠費。汽車駕駛人逃避繳費,致收費人員受傷或死亡者,吊銷其駕駛執照。第二十八條 (僱用聽任無資格駕駛人駕車之處罰)汽車所有人,僱用或聽任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至第七款之人駕車者,除依第二十一條之規定處罰外,並得吊扣其汽車牌照三個月。第二十九條 (違反汽車裝載之處罰)汽車裝載時,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汽車所有人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九千元以下罰鍰,並責令改正或禁止通行:一、裝載貨物超過規定之長度、寬度、高度者。二、裝載整體物品有超重、超長、超寬、超高,而未請領臨時通行證,或未懸掛危險標識者。三、裝載危險物品,未請領臨時通行證、未依規定懸掛或黏貼危險物品標誌及標示牌、罐槽車之罐槽體未檢驗合格、運送人員未經專業訓練合格或不遵守有關安全之規定者。四、貨車或聯結車輛之裝載,不依規定者。五、汽車牽引拖架或附掛拖車,不依規定者。六、大貨車裝載貨櫃超出車身之外,或未依規定裝置聯鎖裝置者。七、未經核准,附掛拖車行駛者。汽車裝載,違反前項第一款至第四款規定者,並記汽車違規紀錄一次。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四款情形,應歸責於汽車駕駛人時,除依第一項處汽車駕駛人罰鍰及依第六十三條第一項第二款記點外;汽車所有人仍應依前項規定記該汽車違規紀錄一次。汽車駕駛人有第一項情形,因而致人受傷者,吊扣駕駛執照一年;致人重傷或死亡者,吊銷其駕駛執照;如有檢驗、鑑定或查證必要時,並得暫時扣留其車輛,其期間不得超過三個月。第二十九條之一 (違規使用專用車輛或車廂之處罰)裝載砂石、土方未依規定使用專用車輛或其專用車廂未合於規定或變更車廂者,處汽車所有人新臺幣四萬元以上八萬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禁止通行。前項專用車廂未合於規定或變更車廂者,並處車廂打造或改裝業者新臺幣四萬元以上八萬元以下罰鍰。第二十九條之二 (違規超載之處罰)汽車裝載貨物超過核定之總重量、總聯結重量者,處汽車所有人罰鍰,並記汽車違規紀錄一次,其應歸責於汽車駕駛人時,除依第三項處汽車駕駛人罰鍰及依第六十三條第一項第二款記點外,汽車所有人仍應記該汽車違規紀錄一次。汽車裝載貨物超過所行駛橋樑規定之載重限制者,處汽車駕駛人罰鍰,其應歸責於汽車所有人時,除依第三項處汽車所有人罰鍰及記該汽車違規紀錄一次外,汽車駕駛人仍應依第六十三條第一項第二款規定記違規點數二點。有前二項規定之情形者,應責令改正或當場禁止通行,並處新臺幣一萬元罰鍰,超載十公噸以下者,以總超載部分,每一公噸加罰新臺幣一千元;超載逾十公噸至二十公噸以下者,以總超載部分,每一公噸加罰新臺幣二千元;超載逾二十公噸至三十公噸以下者,以總超載部分,每一公噸加罰新臺幣三千元;超載逾三十公噸者,以總超載部分,每一公噸加罰新臺幣五千元。未滿一公噸以一公噸計算。汽車駕駛人有第一項、第二項情形,因而致人受傷者,吊扣其駕駛執照一年;致人重傷或死亡者,吊銷其駕駛執照;如有檢驗、鑑定或查證必要時,並得暫時扣留其車輛,其期間不得超過三個月。第二十九條之三 (危險物品之運送)危險物品運送人員,應經交通部許可之專業訓練機構訓練合格,並領有訓練證明書,始得駕駛裝載危險物品之車輛。前項危險物品運送人員專業訓練方式、專業訓練機構資格、訓練許可、訓練場所、裝置、課程、訓練證明書格式、訓練有效期限、查核及管理等事項之辦法,由交通部會商有關機關定之。依本條例規定吊銷駕駛執照時,其領有之第一項訓練證明書亦失其效力,且其不得參加訓練之期間,依第六十七條不得考領駕駛執照之期限辦理。危險物品運送人員專業訓練機構未依規定辦理訓練、核發訓練證明書或不遵守有關訓練之規定者,依其情節,停止其辦理訓練三個月至六個月或廢止該專業訓練機構之訓練許可。前項未依規定核發之訓練證明書不生效力;經廢止訓練許可之訓練機構,三年內不得再申請訓練許可。第二十九條之四 (罐槽車之管理)罐槽車之罐槽體屬常壓液態罐槽車罐槽體者,應經交通部許可之檢驗機構檢驗合格並發給檢驗合格證明書,始得裝載危險物品。前項常壓液態罐槽車罐槽體檢驗方式、檢驗機構資格、檢驗許可、檢驗場所條件、檢測儀器裝置、檢測人員資格、檢驗標準、檢驗合格證明書格式、檢驗有效期限、查核及管理等事項之辦法,由交通部會商有關機關定之。常壓液態罐槽車罐槽體檢驗機構未依規定辦理罐槽體檢驗、核發檢驗合格證明書或不遵守有關檢驗之規定者,依其情節,停止其辦理檢驗三個月至六個月或廢止該檢驗機構之檢驗許可。前項未依規定核發之檢驗合格證明書不生效力;經廢止檢驗許可之檢驗機構,三年內不得再申請檢驗許可。第三十條 (違反汽車裝載之處罰)汽車裝載時,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汽車駕駛人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九千元以下罰鍰,並責令改正或禁止通行:一、裝載整體物品有超重、超長、超寬、超高情形,而未隨車攜帶臨時通行證或未依規定路線、時間行駛者。二、所載貨物滲漏、飛散或氣味惡臭者。三、貨車運送途中附載作業人員,超過規定人數,或乘坐不依規定者。四、載運人數超過核定數額者。但公共汽車於尖峰時刻載重未超過核定總重量者,不在此限。五、小客車前座或貨車駕駛室乘人超過規定人數者。六、車廂以外載客者。七、載運人客、貨物不穩妥,行駛時顯有危險者。八、裝載危險物品未隨車攜帶臨時通行證、罐槽車之罐槽體檢驗合格證明書、運送人員訓練證明書或未依規定路線、時間行駛者。前項各款情形,應歸責於汽車所有人時,除依前項處汽車所有人罰鍰及記該汽車違規紀錄一次外,汽車駕駛人仍應依第六十三條第一項第二款規定記違規點數二點。前二項情形,因而致人受傷者,吊扣其駕駛執照一年;致人重傷或死亡者,吊銷其駕駛執照;如有檢驗、鑑定或查證必要時,並得暫時扣留其車輛,其期間不得超過三個月。第三十一條 (未繫安全帶、未戴安全帽及違規附載之處罰)汽車行駛於道路上,其汽車駕駛人或前座乘客未繫安全帶者,處駕駛人新臺幣一千五百元罰鍰;其實施及宣導辦法,由交通部定之。汽車行駛於高速公路,違反前項規定者,處駕駛人新臺幣三千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罰鍰。小客車附載幼童未依規定安置於安全椅者,處駕駛人新臺幣五百元罰鍰;有關其幼童之範圍、安置方式、宣導辦法及其他應遵行事項,由交通部會商內政部等有關機關定之。汽車駕駛人對於六歲以下或需要特別看護之兒童,單獨留置於車內者,處駕駛人新臺幣一千元罰鍰,並施以四小時道路交通安全講習。機器腳踏車附載人員或物品未依規定者,處駕駛人新臺幣三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罰鍰。機器腳踏車駕駛人或附載座人未依規定戴安全帽者,處駕駛人新臺幣五百元罰鍰。第三十一條之一 (行車時使用手持式行動電話之處罰)汽車駕駛人於行駛道路時,使用手持式行動電話進行撥接或通話者,處新臺幣三千元罰鍰。機器腳踏車駕駛人行駛於道路時,使用手持式行動電話進行撥接或通話者,處新臺幣一千元罰鍰。前二項實施及宣導辦法,由交通部定之。第三十二條 (無證行駛動力機械之處罰)非屬汽車範圍而行駛於道路上之動力機械,未請領臨時通行證隨車攜帶,而其駕駛人未具有小型車以上之駕駛執照者,處所有人或駕駛人二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罰鍰,並禁止其行駛。第三十三條 (不遵道路管制之處罰)汽車行駛於高速公路或設站管制之道路,而不遵管制之規定者,處汽車駕駛人新臺幣三千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罰鍰。汽車駕駛人有前項情形,因而致人受傷者,吊扣其駕駛執照一年;致人重傷或死亡者,吊銷其駕駛執照;如有檢驗、鑑定或查證必要時,並得暫時扣留其車輛,其期間不得超過三個月。第一項關於高速公路之使用限制、禁止、行車規定及管理等事項之規則,由交通部會同內政部定之。第三十四條 (汽車駕駛人之處罰-連續駕車超時)汽車駕駛人,連續駕車超過八小時經查屬實,或患病足以影響安全駕駛者,處新臺幣一千二百元以上二千四百元以下罰鍰,並禁止其駕駛;如應歸責於汽車所有人者,得吊扣其汽車牌照三個月。第三十五條 (酒醉、吸毒駕車之處罰)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經測試檢定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萬五千元以上六萬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移置保管其車輛及吊扣其駕駛執照一年;因而肇事致人受傷者,並吊扣其駕駛執照二年;致人重傷或死亡者,吊銷其駕駛執照,並不得再考領:一、酒精濃度超過規定標準。二、吸食毒品、迷幻藥、麻醉藥品及其相類似之管制藥品。汽車駕駛人經依前項規定吊扣駕駛執照,並於吊扣期間再有前項情形者,處新臺幣六萬元罰鍰,並當場移置保管其車輛及吊銷其駕駛執照;如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者,吊銷其駕駛執照,並不得再考領。汽車駕駛人拒絕接受第一項測試之檢定者,處新臺幣六萬元罰鍰,並當場移置保管其車輛及吊銷其駕駛執照;如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者,吊銷其駕駛執照,並不得再考領。汽車駕駛人肇事拒絕接受或肇事無法實施第一項測試之檢定者,應由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將其強制移由受委託醫療或檢驗機構對其實施血液或其他檢體之取樣及測試檢定。汽車所有人,明知汽車駕駛人有第一項各款情形,而不予禁止駕駛者,並吊扣其汽車牌照三個月。第一項至第三項汽車駕駛人之罰鍰,不得依本條例第六十五條第一項第三款易處吊扣駕駛執照,其逾十五日後仍不繳納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第三十六條 (營業小客車未辦執業登記之處罰)營業小客車駕駛人,未向警察機關辦理執業登記,領取登記證,即行執業;或所有人僱用未辦理執業登記之汽車駕駛人駕車者,各處新臺幣一千五百元以上三千六百元以下罰鍰。營業小客車駕駛人,不依規定期限,辦理執業登記事項之異動申報,或參加年度查驗者,處新臺幣一千二百元罰鍰;逾期六個月以上仍不辦理者,登出其執業登記。第一項執業登記證,未依規定安置車內指定之插座或以他物遮蔽者,處新臺幣一千五百元罰鍰。第三十七條 (營業小客車駕駛人之消極資格)曾犯故意殺人、搶劫、搶奪、強盜、恐嚇取財、擄人勒贖或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一百八十五條、第二百二十一條至第二百二十九條、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第二十四條至第二十七條、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懲治走私條例或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罪,經判決罪刑確定,或曾依檢肅流氓條例裁定應為交付感訓確定者,不得辦理營業小客車駕駛人執業登記。營業小客車駕駛人,在執業期中,犯前項所列各罪之一,經第一審法院判決有罪或依檢肅流氓條例裁定交付感訓處分後,吊扣其營業小客車執業登記證。其經法院判處罪刑或交付感訓處分確定者,吊銷其營業小客車執業登記證及駕駛執照。營業小客車駕駛人,在執業期中,犯竊盜、詐欺、贓物、妨害自由或刑法第二百三十條至第二百三十六條各罪之一,經第一審法院判決有期徒刑以上之刑後,吊扣其營業小客車執業登記證。其經法院判決有期徒刑以上之刑確定者,吊銷其營業小客車執業登記證及駕駛執照。依前二項吊銷之營業小客車執業登記證及駕駛執照,由主管機關通知繳銷,不繳送者,逕行登出。營業小客車駕駛人,不依規定辦理執業登記,經依前條規定處罰仍不辦理者,吊銷其駕駛執照。營業小客車駕駛人執業資格、執業登記、執業前講習測驗、登記證核發及管理等事項之辦法,由內政部會同交通部定之。第三十八條 (違規攬客、拒載、繞道之處罰)汽車駕駛人,於鐵路、公路車站或其他交通頻繁處所,違規攬客營運,妨害交通秩序者,處新臺幣一千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鍰;其所駕駛之車輛,如屬營業大客車者,並記該汽車違規紀錄一次。營業小客車駕駛人,任意拒載乘客或故意繞道行駛者,處新臺幣六百元以上一千二百元以下罰鍰。第三十九條 (汽車駕駛人之處罰-靠左駕駛)汽車駕駛人,不在未劃分標線道路之中央右側部分駕車者,處新臺幣六百元以上一千二百元以下罰鍰。但單行道或依規定超車者,不在此限。第四十條 (違反速限之處罰)汽車駕駛人,行車速度,超過規定之最高時速,或低於規定之最低時速,或裝用測速雷達感應器者,處新臺幣一千二百元以上二千四百元以下罰鍰;其感應器沒入之。前項行為,如應歸責於汽車所有人者,並吊扣其汽車牌照一個月。第四十一條 (汽車駕駛人之處罰-按鳴喇叭)汽車駕駛人,按鳴喇叭不依規定,或按鳴喇叭超過規定音量者,處新臺幣三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罰鍰。第四十二條 (汽車駕駛人之處罰-燈光使用)汽車駕駛人,不依規定使用燈光者,處二百元以上四百元以下罰鍰。第四十三條 (汽車駕駛人之處罰-危險駕駛及噪音)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千元以上二萬四千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禁止其駕駛:一、在道路上蛇行,或以其他危險方式駕車者。二、拆除消音器,或以其他方式造成噪音者。前項情形因而肇事者,並吊銷其駕駛執照。二輛以上之汽車共同違反第一項規定,或在道路上競駛、競技者,處汽車駕駛人新臺幣三萬元以上九萬元以下罰鍰,並當場禁止其駕駛及吊銷其駕駛執照。汽車駕駛人有第一項第一款、第三項行為者,並吊扣該車輛牌照三個月;經受吊扣牌照之車輛再次提供為違反第一項第一款、第三項行為者,沒入該車輛。汽車駕駛人違反第一項、第三項規定者,應接受道路交通安全講習;未滿十八歲之人,與其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依第二十一條規定應同時施以道路交通安全講習,並得由警察機關公佈其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姓名。第四十四條 (違反減速慢行之處罰)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百元以上一千八百元以下罰鍰:一、行近鐵路平交道,不將時速減至十五公里以下者。二、行近行人穿越道,不減速慢行或行人穿越道有行人穿越時,不暫停讓行人先行透過者。三、行經彎道、坡路、狹路、狹橋、隧道、無號誌之交岔路口、道路修理地段,不減速慢行者。四、行近工廠、學校、醫院、車站、會堂、娛樂、展覽、競技等公共場所出、入口,不減速慢行者。五、行經泥濘或積水道路,不減速慢行,致汙濕他人身體、衣物者。六、因雨、霧視線不清或道路上臨時發生障礙,不減速慢行者。七、在未劃有分向標線之道路,或鐵路平交道,或不良之道路交會時,不減速慢行者。第四十五條 (汽車駕駛人之處罰-違規爭道)汽車駕駛人,爭道行駛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百元以上一千八百元以下罰鍰:一、不按遵行之方向行駛者。二、在單車道駕車與他車並行者。三、不依規定駛入來車道者。四、在多車道不依規定駕車者。五、插入正在連貫行駛汽車之中間者。六、駕車行駛人行道者。七、行至無號誌之圓環路口,不讓已進入圓環之車輛先行者。八、行經多車道之圓環,不讓內側車道之車輛先行者。九、支線道車不讓幹線道車先行,或兩線均為幹線道或支線道時,左方車不讓右方車先行者。十、起駛前,不讓行進中之車輛、行人優先通行者。十一、聞消防車、救護車、警備車、工程救險車之警號,不立即避讓或在後跟隨急駛,或駛過在救火時放置於路上之消防水帶者。十二、任意駛出邊線,或任意跨越兩條車道行駛者。十三、機器腳踏車,不在規定車道行駛者。十四、遇幼童專用車、校車不依規定禮讓,或減速慢行者。十五、行經無號誌交叉路口及巷道不依規定或標誌、標線指示者。第四十六條 (汽車駕駛人之處罰-違規交會)汽車駕駛人交會時,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二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罰鍰:一、未保持適當之間隔者。二、在峻狹坡路,下坡車未讓上坡車先行,或上坡車在坡下未讓已駛至中途之下坡車駛過,而爭先上坡者。三、在山路行車、靠山壁車輛,未讓道路外緣車優先透過者。第四十七條 (汽車駕駛人之處罰-違規超車)汽車駕駛人超車時,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千二百元以上二千四百元以下罰鍰:一、駕車行經彎道、陡坡、狹橋、隧道、交岔路口、道路修理地段、市區交通頻繁處所超車者。二、在學校、醫院或其他設有禁止超車標誌、標線處所、地段或對面有來車交會或前行車連貫二輛以上超車者。三、在前行車之右側超車,或超車時未保持適當之間隔,或未行至安全距離即行駛入原行路線者。四、未經前行車表示允讓或靠邊慢行,即行超車者。五、前行車聞後行車按鳴喇叭或見後行車顯示超車燈光,如車前路況無障礙,無正當理由,不表示允讓或靠邊慢行。第四十八條 (汽車駕駛人之處罰-違規轉彎)汽車駕駛人轉彎時,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二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罰鍰:一、在轉彎或變換車道前,未使用方向燈或不注意來、往行人或轉彎前未減速慢行者。二、不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者。三、行經交岔路口未達中心處,佔用來車道搶先左轉彎者。四、在多車道右轉彎,不先駛入外側車道,或多車道左轉彎,不先駛入內側車道者。五、四車道以上道路,設有劃分島,劃分快、慢車道,在慢車道上左轉彎者。六、轉彎車不讓直行車先行,或直行車尚未進入交岔路口,而轉彎車已達中心處開始轉彎,直行車不讓轉彎車先行者。七、設有左、右轉彎專用車道之交岔路口,直行車佔用最內側或最外側或專用車道者。第四十九條 (汽車駕駛人之處罰-違規迴車)汽車駕駛人迴車時,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二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罰鍰:一、在彎道、坡路、狹路、橋樑、隧道迴車者。二、在設有禁止迴車標誌或劃有分向限制線、禁止超車線或禁止變換車道線之路段迴車者。三、在禁止左轉路段迴車者。四、行經圓環路口,不繞行圓環迴車者。五、迴車前,未依規定暫停,顯示左轉燈光,或不注意來、往車輛、行人,仍擅自迴轉者。第五十條 (汽車駕駛人之處罰-違規倒車)汽車駕駛人倒車時,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二百元以上四百元以下罰鍰:一、不依規定在彎道、狹路、陡坡、橋樑、隧道、圓環、單行道、快車道等危險地帶或交通頻繁處所倒車者。二、倒車前未顯示倒車燈光,或倒車時不注意其他車輛或行人者。三、大型汽車無人在後指引時,不先測明車後有足夠之地位,或促使行人避讓者。第五十一條 (汽車駕駛人之處罰-違規上下坡)汽車駕駛人,駕車行經坡道,上坡時蛇行前進,或下坡時將引擎熄火、空檔滑行者,處新臺幣六百元以上一千二百元以下罰鍰。第五十二條 (汽車駕駛人之處罰-違規行經渡口)汽車駕駛人,駕車行經渡口不依規定者,處新臺幣六百元以上一千二百元以下罰鍰。第五十三條 (汽車駕駛人之處罰-闖紅燈)汽車駕駛人,行經有燈光號誌管制之交岔路口闖紅燈者,處新臺幣一千八百元以上五千四百元以下罰鍰。第五十四條 (汽車駕駛人之處罰-平交道違規)汽車駕駛人,駕車在鐵路平交道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二千元以上四千元以下罰鍰。因而肇事者,並吊銷其駕駛執照:一、不遵守看守人員之指示,或遮斷器開始放下,或警鈴已響、閃光號誌已顯示,仍強行闖越者。二、在無看守人員管理或無遮斷器、警鈴及閃光號誌裝置之鐵路平交道,設有警告標誌或跳動路面,不依規定暫停,逕行透過者。三、在鐵路平交道超車、迴車、倒車、臨時停車或停車者。第五十五條 (違規臨時停車之處罰)汽車駕駛人,臨時停車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三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罰鍰:一、在橋樑、隧道、圓環、障礙物對面、人行道、行人穿越道、快車道臨時停車者。二、在交岔路口、公共汽車招呼站十公尺內或消防車出、入口五公尺內臨時停車者。三、在設有禁止臨時停車標誌、標線處所臨時停車者。四、不依順行之方向,或不緊靠道路右側,或單行道不緊靠路邊,或併排臨時停車者。五、在道路交通標誌前臨時停車,遮蔽標誌者。第五十六條 (違規停車之處罰)汽車駕駛人停車時,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六百元以上一千二百元以下罰鍰:一、在禁止臨時停車處所停車。二、在彎道、陡坡、狹路、槽化線、交通島或道路修理地段停車。三、在機場、車站、碼頭、學校、娛樂、展覽、競技、市場、或其他公共場所出、入口或消防栓之前停車。四、在設有禁止停車標誌、標線之處所停車。五、在顯有妨礙其他人、車通行處所停車。六、不依順行方向,或不緊靠道路右側,或併排停車,或單行道不緊靠路邊停車。七、於路邊劃有停放車輛線之處所停車營業。八、自用汽車在營業汽車招呼站停車。九、停車時間、位置、方式、車種不依規定。十、於身心障礙專用停車位違規停車。汽車駕駛人在道路收費停車處所停車,未依規定繳費,主管機關應書面通知駕駛人於七日內補繳,並收取必要之工本費用,逾期再不繳納,處新臺幣三百元罰鍰。第一項情形,交通勤務警察、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或交通助理人員,應責令汽車駕駛人將車移置適當處所;如汽車駕駛人不予移置或不在車內時,得由該交通勤務警察、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或交通助理人員為之。第一項第十款應以最高額處罰之,第二項之欠費追繳之。在圓環、交岔路口十公尺內,公路主管機關、市區道路主管機關或警察機關得在不妨害行人通行或行車安全無虞之原則,設定必要之標誌或標線另行規定汽車之停車處所。第五十七條 (汽車買賣業、修理業違規停車之處罰)汽車買賣業或汽車修理業,在道路上停放待售或承修之車輛者,處新臺幣二千四百元以上四千八百元以下罰鍰。前項情形,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於必要時,並應令業者將車移置適當場所;如業者不予移置,應由該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逕為之,並收取移置費。第五十八條 (汽車駕駛人之處罰-未保持車距等)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二百元以上四百元以下罰鍰:一、不依規定保持前、後車距離者。二、行至有號誌之交岔路口,遇紅燈不依車道連貫暫停而逕行插入車道間,致交通擁塞,妨礙其他車輛通行者。三、行至有號誌之交岔路口,遇有前行或轉彎之車道交通擁塞而逕行駛入交岔路口內,致號誌轉換後仍未能透過,妨礙其他車輛通行者。第五十九條 (駕車時故障未依規定處理之處罰)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發生故障不能行駛,不設法移置於無礙交通之處,或於移置前,未依規定在車輛前、後適當地點樹立車輛故障標誌或事後不除去者,處新臺幣一千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鍰。第六十條 (汽車駕駛人之處罰-概括規定)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有違反本條例之行為,經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制止時,不聽制止或拒絕停車接受稽查而逃逸者,除按各該條規定處罰外,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罰鍰。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有左列情形之一,而本章各條無處罰之規定者,處新臺幣九百元以上一千八百元以下罰鍰:一、不服從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令執行交通指揮、稽查任務人員之指揮或稽查者。二、不遵守公路或警察機關,依第五條規定所發布命令者。三、不遵守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者。四、計程車之停車上客,不遵守主管機關之規定者。第六十一條 (汽車駕駛人之處罰-駕車犯罪)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吊銷其駕駛執照:一、利用汽車犯罪,經判決有期徒刑以上之刑確定。二、抗拒執行交通勤務之警察或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人員之稽查,因而引起傷害或死亡。三、撞傷正執行交通勤務中之警察。四、違反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因而肇事致人死亡。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有前項第二款、第三款情形之一者,並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六萬元以下罰鍰。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違反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因而肇事致人受傷者,記違規點數三點;致人重傷者,吊扣其駕駛執照三個月至六個月。第一項第一款情形,在判決確定前,得視情形暫扣其駕駛執照,禁止其駕駛。第六十二條 (肇事後處理不當之處罰)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肇事致人受傷或死亡,應即採取救護或其他必要措施,並向警察機關報告,不得駛離;違者吊扣其駕照三個月至六個月;逃逸者吊銷駕駛執照。汽車駕駛人駕駛汽車肇事,無人受傷或死亡且車輛尚能行駛,而不儘速將車輛位置標繪移置路邊,致妨礙交通者,處新臺幣六百元以上一千八百元以下罰鍰。第一項汽車駕駛人肇事時,如汽車所有人同車,不命駕駛人停車處理者,吊扣所駕駛車輛牌照六個月至一年。肇事車輛機件及車上痕跡證據尚須檢驗、鑑定或查證者,得予暫時扣留處理,其扣留期間不得超過三個月;該扣留處理之車輛經通知車輛所有人限期領回,屆期未領回或無法查明車輛所有人者,由扣留機關依第八十五條之三規定處理。肇事車輛機件損壞,其行駛安全堪虞者,禁止其行駛。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傷患救護、管制疏導、肇事車輛扣留發還及調查處理之辦法,由內政部會同交通部、行政院衛生署定之。第六十三條 (違規之記點)汽車駕駛人有左列各款所列條款之一者,除依原條款處罰鍰外,並予記點:一、有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八條第一項、第四十條第一項、第四十五條、第四十七條第一款至第四款、第四十八條、第四十九條或第六十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一款至第三款情形之一者,各記違規點數一點。二、有第二十九條第一項第一款至第四款、第二十九條之二第一項、第二項、第三十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二款情形之一者,各記違規點數二點。三、有第四十三條、第五十三條或第五十四條情形之一者,各記違規點數三點。依前項各條款,已受吊扣或吊銷駕駛執照處分者,不予記點。汽車駕駛人在六個月內,違規記點共達六點以上者,吊扣駕駛執照一個月;一年內經吊扣駕駛執照二次,再違反第一項各款所列條款之一者,吊銷其駕駛執照。第六十三條之一 (違規紀錄達三次以上之處罰)汽車依本條例規定記違規紀錄於三個月內共達三次以上者,吊扣其汽車牌照一個月。第六十四條第六十五條 (不依裁決繳照繳款之處理)汽車所有人、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管理,經主管機關裁決後逾十五日未向管轄地方法院宣告異議,或其宣告異議經法院裁定確定,而不依裁決或裁定繳納罰鍰或不繳送汽車牌照、駕駛執照者,依左列規定處理之:一、經處分吊銷汽車牌照或駕駛執照者,由公路主管機關逕行登出。二、經處分吊扣汽車牌照或駕駛執照者,按其吊扣期間加倍處分;仍不依限期繳送汽車牌照或駕駛執照者,吊銷其汽車牌照或駕駛執照。三、罰鍰不繳者,按其罰鍰數額,易處吊扣汽車牌照或駕駛執照一個月至三個月;不依期限繳送汽車牌照或駕駛執照者,吊銷其汽車牌照或駕駛執照。前項第三款之汽車所有人、駕駛人如無汽車牌照或駕駛執照可資易處吊扣時,得就原處分或裁定確定之罰鍰加倍處罰;逾十五日後仍不繳納者,移送法院強制執行。第六十六條 (牌照經吊、登出之再行請領)汽車牌照,經吊銷或登出者,非經公路主管機關檢驗合格,不得再行請領。但依前條第一項第一款之規定登出者,非滿六個月不得再行請領。第六十七條 (考領駕照之消極資格)汽車駕駛人,曾依第二十七條第二項、第二十九條之二第四項、第三十五條第一項、第二項後段、第三項後段、第三十七條第二項、第五十四條、第六十一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二款、第六十二條第一項之規定吊銷駕駛執照者,終身不得考領駕駛執照。汽車駕駛人,曾依第二十九條第四項、第三十條第三項、第三十三條第二項、第三十五條第二項前段、第三項前段、第三十七條第三項、第四十三條、第六十一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規定吊銷駕駛執照者,三年內不得考領駕駛執照。汽車駕駛人,曾依本條例其他各條規定吊銷駕駛執照者,一年內不得考領駕駛執照。汽車駕駛人,曾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吊銷駕駛執照,不得考領駕駛執照期間合計達六年以上者,終身不得考領駕駛執照。第六十八條 (吊扣、吊銷駕照處分效力之擴大)汽車駕駛人,因違反本條例及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之規定,受吊扣或吊銷駕駛執照處分時,吊扣或吊銷其持有各級車類之駕駛執照。第三章 慢車.第六十九條 (慢車所有人之處罰-無照駕駛)慢車未依規定登記,領取證照行駛者,處慢車所有人一百元罰鍰,禁止其通行,並限期登記,領取證照。第七十條 (慢車所有人之處罰-行駛淘汰車)慢車經依規定淘汰並公告禁止行駛後仍行駛者,沒入後銷毀之。第七十一條 (慢車所有人之處罰-未攜證照)慢車證照,未隨身攜帶者,處慢車所有人六十元罰鍰。第七十二條 (慢車所有人之處罰-安全裝置違規)慢車未經核准,擅自變更裝置,或不依規定保持煞車、鈴號、燈光及反光裝置等安全裝置之良好與完整者,處慢車所有人六十元罰鍰,並責令限期安裝或改正。第七十三條 (慢車駕駛人之處罰)慢車駕駛人,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六十元罰鍰,或施一至二小時之道路交通安全講習:一、不在劃設之慢車道通行,或無正當理由在未劃設慢車道之道路不靠右側路邊行駛者。二、不在規定之地區路線或時間內行駛者。三、不依規定轉彎、超車、停車或透過交岔路口者。四、在道路上爭先、爭道或其他危險方式駕車者。五、在夜間行車未燃亮燈光者。第七十四條 (慢車駕駛人之處罰)慢車駕駛人,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鍰,或施一至二小時之道路交通安全講習:一、不服從執行交通勤務警察之指揮或不依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者。二、在同一慢車道上,不按遵行之方向行駛者。三、不依規定,擅自穿越快車道者。四、不依規定停放車輛者。五、在人行道或快車道行駛者。六、聞消防車、警備車、救護車或工程救險車警號不立即避讓者。第七十五條 (慢車駕駛人之處罰-闖越平交道)慢車駕駛人,駕車在鐵路平交道有第五十四條各款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千二百元以上二千四百元以下罰鍰。第七十六條 (慢車駕駛人之處罰-違規載運客貨)慢車駕駛人,載運客、貨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鍰:一、乘坐人數超過規定數額者。二、裝載貨物超過規定重量或超出車身一定限制者。三、裝載容易滲漏、飛散、有惡臭氣味及危險性貨物不嚴密封固或不為適當之裝置者。四、裝載禽、畜重疊或倒置者。五、裝載貨物不捆紮結實者。六、上、下乘客或裝卸貨物不緊靠路邊妨礙交通者。七、牽引其他車輛或攀附汽車隨行者。第七十七條第四章 行人.第七十八條 (行人之處罰)行人在道路上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三百六十元罰鍰,或施一至二小時之道路交通安全講習:一、不依標誌、標線、號誌之指示或警察指揮者。二、不在劃設之人行道通行,或無正當理由,在未劃設人行道之道路不靠邊通行者。三、不依規定,擅自穿越車道者。四、於交通頻繁之道路或鐵路平交道附近任意奔跑、追逐、嬉遊或坐、臥、蹲、立,足以阻礙交通者。第七十九條第八十條 (行人之處罰-闖越平交道)行人行近鐵路平交道,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千二百元罰鍰:一、不遵守看守人員之指示,或遮斷器開始放下,或警鈴已響、閃光號誌已顯示,仍強行闖越者。二、在無看守人員管理或無遮斷器、警鈴及閃光號誌裝置之鐵路平交道,不依規定暫停、看、聽、有無火車駛來,逕行透過者。第八十一條 (行人之處罰-攀跳行車)在車輛行駛中攀登、跳車或攀附隨行者,處新臺幣五百元罰鍰。第八十一條之一 (違規攬客之處罰)於鐵路公路車站或其他交通頻繁處所,違規攬客,妨害交通秩序者,處新臺幣一千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鍰。第五章 道路障礙.第八十二條 (阻礙交通之處罰)有左列情形之一者,除責令行為人即時停止並消除障礙外,處行為人或其僱主新臺幣一千二百元以上二千四百元以下罰鍰:一、在道路堆積、放置或拋擲足以妨礙交通之物者。二、在道路兩旁附近燃燒物品,發生濃煙,足以妨礙行車視線者。三、利用道路為工作場所者。四、利用道路放置拖車、貨櫃或動力機械者。五、興修房屋使用道路未經許可,或經許可超出限制者。六、經主管機關許可挖掘道路而不樹立警告標誌,或於事後未將障礙物清除者。七、擅自設定或變更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或其類似之標識者。八、未經許可在道路設定石碑、廣告牌、綵坊或其他類似物者。九、未經許可在道路舉行賽會或擺設筵席、演戲、拍攝電影或其他類似行為者。十、在公告禁止設攤之處擺設攤位者。前項第一款妨礙交通之物、第八款之廣告牌、經勸導行為人不即時清除或行為人不在場,視同廢棄物,依廢棄物法令清除之。第十款之攤棚、攤架得沒入之。行為人在高速公路或高速公路兩旁,有第一項第一款、第二款情事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罰鍰;致發生交通事故者,加倍處罰。第八十二條之一 (廢棄車輛之處理)佔用道路之廢棄車輛,經民眾檢舉或由警察機關、環境保護主管機關查報後,由警察機關通知車輛所有人限期清理;車輛所有人屆期未清理,或有車輛所有人行方不明無法通知或無法查明該車輛所有人情形,環境保護主管機關應先行移置或委託民間單位移置,並得向車輛所有人收取移置費及保管費。該車輛經公告一個月仍無人認領者,由該環境保護主管機關依廢棄物清除。前項廢棄車輛之認定基準與查報處理辦法,由交通部會同內政部、法務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定之;收取移置費及保管費之基準,由直轄市、縣政府定之。第八十三條 (阻礙交通之處罰)有左列情形之一不聽勸阻者,處所有人新臺幣三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罰鍰,並責令撤除:一、未經許可在道路曝曬物品者。二、未經許可在道路擺設攤位者。三、在車道上、車站內、高速公路服務區休息站,任意販賣物品妨礙交通者。第八十四條 (阻礙交通之處罰)疏縱或牽繫禽、畜在道路奔走,妨害交通者,處所有人或行為人新臺幣一百八十元罰鍰。第六章 附則.第八十五條 (處罰應歸責者之原則)本條例關於車輛所有人之處罰,如應歸責於運送人、租用人或使用人,亦適用之。本條例關於車輛所有人之處罰,如應歸責於車輛駕駛人者,處罰車輛駕駛人。本條例關於車輛駕駛人之處罰,如應歸責於車輛所有人者,處罰車輛所有人。本條例關於車輛所有人之處罰,其為吊扣或吊銷車輛牌照者,不因處分後該車輛所有權移轉、質押、租賃他人或租賃關係終止而免於執行。第八十五條之一 (汽車駕駛人、汽車買賣業、修理業違規之處理)汽車駕駛人、汽車買賣業或汽車修理業違反第三十三條、第四十條、第五十六條或第五十七條規定,經舉發後,不遵守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責令改正者,得連續舉發之;其無法當場責令改正者,亦同。但其違規計點,均以一次核計。第七條之二之逕行舉發案件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得連續舉發:一、逕行舉發汽車有第三十三條、第四十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其違規地點相距六公里以上、違規時間相隔六分鐘以上或行駛經過一個路口以上者。二、逕行舉發汽車有第五十六條第一項規定之情形,而駕駛人不在場或未能將車輛移置每逾二小時者。第八十五條之二 (車輛移置保管之領回)車輛所有人或駕駛人依本條例規定應予禁止通行、禁止其行駛、禁止其駕駛者,交通勤務警察或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應當場執行之,必要時,得逕行移置保管其車輛。前項車輛所有人或其委託之第三人得於保管原因消失後,持保管收據及行車執照領回車輛。其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者,應同時檢附繳納罰鍰收據。第八十五條之三 (移置保管、公告拍賣處理)第十二條第三項、第五十六條第二項、第五十七條第二項及前條第一項之移置,得由交通勤務警察、依法令執行交通稽查任務人員逕行移置或使用民間拖吊車拖離之,並收取移置費及保管費。前項移置保管之車輛,經通知車輛所有人限期領回;逾期未領回或無法查明車輛所有人,經公告三個月,仍無人認領者,由移置保管機關拍賣之,拍賣所得價款應扣除違反本條例規定應行繳納之罰鍰、移置費、保管費及其他必要費用後,依法提存。前項公告無人認領之車輛,符合廢棄車輛認定標準者,依廢棄物清理法令清除之。依本條例應沒入之車輛或其他之物經裁決或裁定確定者,視同廢棄物,依廢棄物清理法令清除。前三項有關移置保管、收取費用、公告拍賣、移送處理之辦法,在中央由交通部及內政部,在地方由直轄市、縣政府依其權責分別定之。第八十五條之四 (未滿十四歲之人違規之處罰)未滿十四歲之人違反本條例之規定,處罰其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第八十六條 (刑責之加重及減輕)汽車駕駛人,無駕駛執照駕車、酒醉駕車、吸食毒品或迷幻藥駕車、行駛人行道或行經行人穿越道不依規定讓行人優先通行,因而致人受傷或死亡,依法應負刑事責任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汽車駕駛人,在快車道依規定駕車行駛,因行人或慢車不依規定,擅自進入快車道,而致人受傷或死亡,依法應負刑事責任者,減輕其刑。第八十七條 (異議及抗告)受處分人,不服第八條主管機關所為之處罰,得於接到裁決書之翌日起二十日內,向管轄地方法院宣告異議。法院受理前項異議,以裁定為之。不服前項裁定,受處分人或原處分機關得為抗告。但對抗告之裁定不得再抗告。第八十八條 (交通法庭之設立或專人之指定)法院為處理有關交通事件,得設立專庭或指定專人辦理之。第八十九條 (刑事訴訟法之準用)法院受理有關交通事件,準用刑事訴訟法之規定;其處理辦法,由司法院會同行政院定之。第九十條 (肇事責任不明之免予執行)違反本條例之行為,自行為成立之日起;行為有連續或繼續之狀態者,自行為終了之日起,逾三個月不得舉發。但汽車肇事致人受傷或死亡案件,因肇事責任不明,已送鑑定者,其期間自鑑定終結之日起算。第九十條之一 (拒絕道路交通安全講習之處罰)慢車駕駛人、行人不依規定接受道路交通安全講習者,處新臺幣六百元以上一千二百元以下罰鍰。第九十條之二 (逾期繳納罰鍰之處理)慢車所有人、駕駛人、行人、道路障礙者,依本條例所處罰鍰裁決或裁定確定,經通知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納者,得移送法院強制執行。第九十一條 (獎勵)左列機構或人員,應予獎勵;其辦法由交通部、內政部會同有關機關定之:一、對促進交通安全著有成效之學校、大眾傳播業及公、私汽車駕駛人訓練機構。二、檢舉汽車肇事或協助救護汽車肇事受傷者之人員。三、優良駕駛人。第九十二條 (相關規則之訂定)車輛分類、汽車牌照申領、異動、管理規定、汽車載重噸位、座位立位之核定、汽車檢驗專案、基準、檢驗週期規定、汽車駕駛人執照考驗、換發、證照效期與登記規定、車輛裝載、行駛規定、車輛行駛車道之劃分、行人通行、道路障礙及其他有關道路交通安全等事項之規定,由交通部會同內政部定之。道路交通安全講習之方式、內容、時機、時數、執行單位等事項之辦法,由交通部會同內政部定之。本條例之罰鍰基準、舉發、罰鍰繳納、向處罰機關陳述意見或裁決之處理程式、易處吊扣汽車牌照或駕駛執照基準及繳納機構等事項之處理細則,由交通部會同內政部定之。第九十二條之一 (處罰)處罰機關裁決職業汽車駕駛人吊扣、吊銷駕駛執照時,得應僱主之請求,以書面或其他方式通知違規當時所駕駛汽車之所有人。第九十三條 (施行日)本條例施行日期,由行政院以命令定之。
398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98
郵政法 (民國91年)
1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立法目的)為健全郵政發展,提供普遍、公平、合理之郵政服務,增進公共利益,特制定本法;本法未規定者,依其他法律之規定。第二條 (主管機關)本法主管機關為交通部。第三條 (中華郵政公司之設定)交通部為提供郵政服務,設國營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其設定另以法律定之。第四條 (名詞定義)本法用詞,定義如下:一、郵局:指中華郵政公司為辦理各項業務,設於各地之營業處所。二、郵政服務人員:指服務於中華郵政公司之人員。三、郵件:指客戶以信函、明信片、特製郵簡、新聞紙、雜誌、印刷物、盲人檔案、小包、包裹或以電子處理或其他方式,向中華郵政公司交寄之檔案或物品。四、郵政資產:指中華郵政公司經營業務所使用之動產、不動產及其他權利。五、郵政公用物:指專供中華郵政公司使用之建築物、土地、機具、車、船、航空器及其他相關運輸工具。六、郵票:指中華郵政公司發行,具有交付郵資證明之票證。七、特製郵簡:指以整張紙加以適當摺疊貼上,封面印有郵資符誌,內面可由寄件人作為通訊之用,免另加封套者。八、郵政認知證:指中華郵政公司發售,用以證明持證本人之證件。九、國際回信郵票券:指萬國郵政公約各會員國間相互約定,發售及兌換回信郵票之一種有價證券。十、其他表示郵資已付符誌:指含有郵票符誌之明信片、特製郵簡,或以郵資機或郵政規章所許可之印字機或其他方法印刷或加蓋以表示郵資業已付訖之符誌。第五條 (經營之業務)中華郵政公司,得經營下列業務:一、遞送郵件。二、儲金。三、匯兌。四、簡易人壽保險。五、集郵及其相關商品。六、郵政資產之營運。七、經交通部核定,得接受委託辦理其他業務及投資或經營第一款至第六款相關業務。第六條 (郵政不得私營原則)除中華郵政公司及受其委託者外,無論何人,不得以遞送信函、明信片或其他具有通訊性質之檔案為營業。運送機關或運送業者,除附送與貨物有關之通知外,不得為前項郵件之遞送。第七條 (文字、圖形等之專用)除中華郵政公司或經其同意者外,任何人不得使用與郵政、郵局相同之文字、圖形、記號或其聯合式,表彰其營業名稱、服務或產品。第八條 (郵政物品不得檢查、徵收或扣押)郵件、郵政資產、郵政款項及郵政公用物,非依法律,不得作為檢查、徵收或扣押之標的。第九條 (免稅與免分擔共同海損)中華郵政公司經營之遞送郵件業務及供該項業務使用之郵政公用物、業務單據,免納一切稅捐。郵件在航運發生海難時,不分擔共同海損。第十條 (開拆郵件之情形)中華郵政公司或其服務人員,不得開拆他人之郵件。但有下列情形者,不在此限:一、有事實足認內裝之物為禁寄物品或不適用優惠資費者。二、無法投遞之郵件,為退還寄件人所必要者。三、其他依法律規定得予拆驗者。第十一條 (郵政人員之保密義務)中華郵政公司或其服務人員因職務知悉他人秘密者,有保守秘密之義務;其服務人員離職者,亦同。第十二條 (行為能力之擬制)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關於郵政事務對中華郵政公司所為之行為,視為有行為能力人之行為。第十三條 (本法適用範圍)關於各類郵件或其事務,國際郵政公約或協定有規定者,依其規定。但其規定與本法牴觸者,除國際郵件事務外,適用本法之規定。第二章 郵費及郵票.第十四條 (郵件之資費)信函、明信片及其他具有通訊性質檔案之資費,由中華郵政公司擬訂,報請主管機關核定後實施。前項以外郵件之資費,由中華郵政公司自行訂定。第十五條 (發行製作與郵票類似及具交付證明票證之禁止)除中華郵政公司外,任何人不得發行、製作與郵票類似,且具有交付郵資證明之票證。第十六條 (郵費交付之表示)郵費之交付,以郵票或其他表示郵資已付符誌證明之。郵票、含有郵票符誌之明信片或特製郵簡,由中華郵政公司擬訂式樣、圖案及價格,報請主管機關層轉行政院核定後發行。第十七條 (發行郵票之廢止)中華郵政公司於報請主管機關核定後,將其發行之郵票廢止之。但應於一個月前公告,並停止該郵票售賣。持有前項廢止之郵票者,自廢止之日起六個月內,得向中華郵政公司換取新票。第十八條 (汙損郵票、明信片、郵簡之失效)汙損之郵票,失其效用。明信片及特製郵簡上表示價格之花紋有汙損時,亦同。第三章 郵件遞送及管理.第十九條 (不得拒絕義務)中華郵政公司非依法規,不得拒絕郵件之接受及遞送。但禁寄物品或郵件規格不符中華郵政公司公告者,不在此限。第二十條 (拆驗郵件之限制)中華郵政公司於接受包裹郵件時,認其內裝之物為郵政禁寄物品或有違反郵政法規者,得請求寄件人開拆查驗其內容,並為驗訖之證明。前項寄件人拒絕拆驗時,中華郵政公司得拒絕接受該郵件。第二十一條 (設定收受郵件專用器)中華郵政公司得於道路、住宅、商場、工廠、機關、學校、公私團體及其他公眾出入處所,設定收受郵件專用器具,以收取郵件,並應得其所有權人或其管理人或管理委員會之同意。第二十二條 (投遞與退還)各類郵件,應按其表面所書收件人之地址投遞之。但依第二十四條或依第四十八條所訂之規則有關改投、改寄或不按址投遞情形,不在此限。郵件無法投遞,應退還寄件人。無法退還,由中華郵政公司招領揭示之。經過相當時期,無人領取時,得由中華郵政公司處分之。第二十三條 (收件人多數時投遞)各類郵件之收件人有二人以上者,得向其中任何一人投遞之。前項郵件在未投遞前,收件人間發生爭議,向中華郵政公司宣告,對於其郵件之收受已提起訴訟時,應依確定之判決或訴訟結果投遞之。第二十四條 (地面層以外樓層郵件之投遞)收件地址係地面層以外樓層之郵件,依下列方式投遞:一、地面層設有管理服務人員或郵件收發處者,各類郵件得交管理服務人員或郵件收發處收領。二、無法依前款規定投遞、地面層未設有管理服務人員或郵件收發處而僅設定受信裝置、對講機或電鈴者,平常郵件投入受信裝置,掛號郵件及欠資郵件,請收件人至地面層領取或補付欠資。掛號郵件及欠資郵件無法依前項規定投遞者,依第四十八條所訂之規則有關投遞規定辦理。第二十五條 (確知收信人真偽之證明)中華郵政公司為確認收件人之真偽,得請其出示必要之證明。第二十六條 (運送業之載運郵件義務)凡以運送為業之鐵路、長途汽車、船舶、航空器,均有輔助載運郵件及其處理人員之責。前項載運費用,得由中華郵政公司與運送業者商訂之。第二十七條 (優先通行權)郵政服務人員為遞送郵件或郵政公用物,經過道路、橋樑、海關、渡口等交通線路時,有優先通行權。第二十八條 (主管機關實施檢查權)主管機關得派員或會同警察機關派員攜帶證明檔案,進入違反本法之場所實施檢查,並要求提供相關資料,該場所之所有人、負責人、居住人、看守人、使用人或可為其代表之人,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第四章 郵件補償.第二十九條 (寄件人得請求補償情形)郵件有下列情形之一時,寄件人得向中華郵政公司請求補償:一、包裹郵件、快捷郵件、報值郵件、保價郵件全部或一部遺失、被竊或毀損時。二、其他各類掛號郵件全部遺失或被竊時。第三十條 (由收件人行使求償權情形)前條求償權,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由收件人行使:一、收件人提出證據,證明已由寄件人授與求償權。二、郵件一部毀損或被竊,收件人收受其餘部分時,已宣告保留求償權。第三十一條 (不得請求補償事由)第二十九條所列郵件,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不得請求補償:一、因郵件之性質或瑕疵致損失者。二、因天災事變或其他不可抗力之情事致損失者。但保價郵件,以因戰事致有損失為限。三、在外國境內損失,依該國之法規,不負補償責任者。四、郵件係禁寄物品或其他依法規不得遞送之物品者。五、因郵件未妥為封裝,經告知仍未改善致損失者。六、收件人無異議接受郵件者。第三十二條 (不得以毀損、損失論之事由)郵件遞交收件人或退還寄件人時,如封面無破裂痕跡,重量亦未減少者,不得以毀損論。重量雖減少,其原因由於該物件之性質者,亦同。郵件遞交收件人或退還寄件人時,如因時間關係或市價變動而減損其全部或一部價值者,不得以損失論。第三十三條 (退還補償金與交付原寄件)中華郵政公司於履行補償後,發現原寄郵件之全部或一部時,應通知受領補償者,得於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個月內,退還補償金之全部或一部,請求交付該項發現之原寄郵件。第三十四條 (補償請求權之時效)寄件人或收件人之補償請求權,自郵件交寄之日起,逾六個月不行使而消滅。寄件人或收件人,如於前項期間內曾向中華郵政公司查詢該郵件者,以已經請求補償論。第三十五條 (補償金請求權之消滅時效)補償金確定後,應通知受領補償人。補償金請求權,自受領補償人收到通知之日起,逾五年間不行使而消滅。第五章 罰則.第三十六條 (郵票等之偽造變造與行使塗抹罪)意圖供行使之用,而偽造、變造郵政認知證、國際回信郵票券或其他表示郵資已付符誌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萬元以下罰金。行使前項偽造、變造之物,或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收集或交付於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萬元以下罰金。意圖供重複行使之用,而於郵票、明信片及特製郵簡之印花或表示郵資已付符誌之上,塗用膠類、油類、漿類或其他化合物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九千元以下罰金。其行使之者,亦同。第三十七條 (郵政人員之加重刑罰)郵政服務人員犯前條之罪或刑法第二百零二條或第二百零四條關於郵票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第三十八條 (妨害郵件秘密罪)無故開拆或隱匿他人之郵件或以其他方法窺視其內容者,處拘役或新臺幣九萬元以下罰金。第三十九條 (不繳還誤投郵件罪)誤收他人之郵件,故意不返還者,處新臺幣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鍰。第四十條 (私行遞送郵件之處罰)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並通知其停止該等行為;未停止者,得按次連續處罰:一、違反第六條第一項規定,以遞送信函、明信片或其他具有通訊性質檔案為營業者。二、違反第六條第二項規定,遞送與貨物有關通知以外之郵件者。第四十一條 (違規使用郵政專用文字圖形之處罰)違反第七條規定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並令其限期改善;屆期不改善者,得按次連續處罰。第四十二條 (違規發行類似郵票票證之處罰)違反第十五條規定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連續處罰。第四十三條 (規避妨礙檢查之處罰)違反第二十八條規定,規避、妨礙、拒絕檢查或提供資料者,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並得按次連續處罰。第四十四條 (輔助載運郵件者之準用)第三十七條及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之規定,於依第二十六條規定負輔助載運郵件責任者之服務人員,適用之。第四十五條 (輔助載運郵件者處罰之情形)依第二十六條第一項規定負輔助載運郵件責任者,有下列情事之一時,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一、無正當事由拒絕載運郵件。二、故意延誤載運郵件。第四十六條 (處罰執行機構)本法所定之罰鍰,主管機關得交由中華郵政公司人員協助執行之。依本法所處之罰鍰,經限期繳納,屆期不繳納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第六章 附則.第四十七條 (國際談判及簽署協定)主管機關得委託中華郵政公司,代表政府與外國或國際郵政組織談判國際郵政事務及簽署有關協定;其協定事項,並應依相關法規規定辦理。第四十八條 (郵政規則之訂定)郵件種類、定義、處理程式、交寄、資費之交付、載運、投遞與查詢補償確定之程式、金額與其方法、禁寄物品之種類與其處分方法、受委託遞送郵件者之資格條件、委託程式與責任及其他相關事項之規則,由主管機關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第四十九條 (施行日)本法施行日期,由行政院以命令定之。
399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399
鐵路法 (民國92年)
1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適用範圍)鐵路之建築、管理、監督、運送及安全,依本法之規定;本法未規定者,依其他有關法律之規定。第二條 (名詞定義)本法所用名詞,定義如左:一、鐵路:指以軌道或於軌道上空架設電線,供動力車輛行駛及其有關之設施。二、國營鐵路:指國有而由中央政府經營之鐵路。三、地方營鐵路:指由地方政府經營之鐵路。四、民營鐵路:指由國民經營之鐵路。五、專用鐵路:指由各種事業機構所興建專供所營事業本身運輸用之鐵路。六、捷運系統鐵路:指供都市及其鄰近衛星市、鎮使用之有軌迅捷公共運輸系統。七、電化鐵路:指以交流或直流電力為行車動力之鐵路。八、輸電系統:指自變電所至鐵路變電站間輸送電力之線路及其有關之斷電及保護設施。九、淨空高度:指維護列車車輛安全運轉之最小空間。十、限高門:指限制車輛透過鐵路平交道時裝載高度之設施。第三條 (鐵路國營原則)鐵路以國營為原則。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之興建、延長、移轉或經營,應經交通部核准。第四條 (鐵道管理監督)國營鐵路,由交通部管理。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由交通部監督。第五條 (鐵路資產及運送物之檢查、徵用、扣押)鐵路機構管有之資產及其運送物,非依法律,不得檢查、徵用或扣押。第六條 (受不可抗力損失時請求政府撥借材料、貸款)鐵路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大損失時,為求交通迅速恢復,得向中央或地方政府請求撥借材料或予貸款。第七條 (鐵路需用土地徵收)鐵路需用土地,得依土地法及有關法律規定徵收之。鐵路規畫興建或拓寬時,應勘定路線寬度,商同當地地政機關編為鐵路使用地;該使用地在已實施都市計畫地區者,應先行辦理都市計畫之變更。其為私有土地者,得保留徵收;其保留期間,在都市計畫地區範圍內者,依都市計畫法之規定;餘依土地法之規定辦理。第八條 (鐵路警察之設定)鐵路機構為維護治安、站、車秩序、客貨安全、保護路產、並協助從業人員執行職務,得依法設定鐵路警察。第九條 (鐵路軍事運輸)鐵路軍事運輸,另以法律定之。第二章 建築.第十條 (全國鐵路網計畫)全國鐵路網計畫,由交通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公告,分期實施;變更時亦同。依前項核定全國鐵路網計畫中之鐵路線未能興工時,地方政府或國民得申請交通部核准建築經營之。第十一條 (運輸有效距離內禁止興建平行鐵路線)在運輸有效距離內,除都會區域內所建之捷運系統鐵路外,不得興建平行鐵路線。前項有效距離,由交通部依照鐵路經過之地方經濟情形及運輸能量核定之。第十二條 (鐵路之連線與跨越)鐵路遇有須與其他鐵路連線或跨越時,經交通部核定者,各該鐵路機構不得拒絕。第十三條 (鐵路軌距)鐵路軌距,定為一公尺四公寸三公分五公釐。但有特別情事,經交通部核准者,不在此限。第十四條 (立體交叉平交道之設定)鐵路與道路相交處,應視透過交通量之多寡,設定立體交叉或平交道;其設定標準及費用分擔辦法,由交通部定之。第十五條 (越川鐵路築墩架橋之限制)鐵路橫越河川,其築墩架橋,不得妨阻航運及水流;河岸如有堤壩等建築物,應予適度加強,防止危險之發生。第十六條 (興建鐵路之開工、竣工)鐵路興建,應依交通部核定期限開工、竣工;因故不能依限期開工或竣工時,應申請交通部核准展期。全路或一段工程完竣,應先報請交通部派員履勘,經核准後,方得行車。第十七條 (電化鐵路之電能供應)電化鐵路之電能,由電業機構優先供應。但經中央電業主管機關之核準,得由鐵路機構自行設定發電、變電及電車線電壓以上輸電系統之一部或全部。前項輸電系統之線路,得於空中、地下、水底擇宜建設,免付地價或租費。但因必須透過私人土地或建築物而有實際損失時,應由鐵路機構付予相當補償;其工程鉅大者,並應經所有人或佔有人之同意,如有不同意時,由地方政府裁決之。第十八條 (埋設、附掛管線溝渠之施工)於鐵路橋樑附掛管線者,應協調鐵路機構同意後,始得施工。在鐵路用地內或穿越鐵路路基埋設管線、溝渠者,應備具工程設計圖徵得鐵路機構之同意,由其代為施工或派員協助監督施工。其工程興建及管線、溝渠養護費用,由該設施之所有人或使用人負擔。已附掛或已埋設之管線、溝渠,因鐵路業務需要而應予拆除或遷移時,該設施之所有人或使用人不得拒絕;所需費用由鐵路機構及該設施之所有人或使用人各半負擔。第十九條 (建築及車輛製造技術規範)鐵路建築及車輛製造之技術規範,由交通部定之。第三章 管理.第二十條 (國營鐵路總管理機構)交通部為管理國營鐵路,得設總管理機構;其組織另以法律定之。第二十一條 (國營鐵路之主要業務、附屬事業)國營鐵路,除以客貨運輸為主要業務外,得辦理左列附屬事業:一、有關鐵路運輸之碼頭及輪渡運輸。二、有關鐵路運輸之汽車接轉運輸。三、有關鐵路運輸必需之接送報關及倉儲。四、有關鐵路運輸與建築所需工具、器材之修理及製造。五、有關培養、繁榮鐵路運輸所必需之其他事業。第二十二條 (國營鐵路運輸之管理)國營鐵路之運輸,應統一排程管理;其辦法由交通部定之。第二十三條 (國營鐵路從業人員之任用等事項)國營鐵路從業人員之任用、薪給、管理、服務、考核、獎懲、福利、退休及撫卹,依法律之規定;法律未規定者,由交通部定之。第二十四條 (國營鐵路發行公債、借用外資)國營鐵路因業務需要,得由交通部報請行政院核准,依法發行公債或借用外資。第二十五條 (國營鐵路之會計)國營鐵路之會計,依鐵路會計制度之規定。第二十六條 (國營鐵路運價率計算公式)國營鐵路運價率之計算公式,由交通部擬訂,報請行政院送請立法院審定之;變更時亦同。國營鐵路之運價,按前項公式計算,由交通部報請行政院核定實施;變更時亦同。國營鐵路如環境或情形特殊者,得規定較低運價;在工程時期之臨時營業,得規定臨時運價,均由交通部核定之。第二十七條 (國營鐵路之材料)國營鐵路之材料,以統籌供應,分割槽管理為原則。第四章 監督.第二十八條 (地方營、民營鐵路興建應備文書)地方營、民營鐵路之興建,應備具左列文書,申請交通部核准,報請行政院備案後,方得籌辦:一、申請書。二、建築理由計畫書。三、路線預測圖及說明。四、固定資產建設、改良、擴充簡明估計表。五、損益估計表。六、資本總額及籌募計畫書。第二十九條 (地方營民營鐵路興建應備文書)地方營、民營鐵路之興建,經核准備案後,應依所定期限,將左列文書,送請交通部立案,發給執照,方得施工。未依核定期限申請立案者,應由交通部廢止其籌辦,並報請行政院備案:一、路線實測平、剖面圖及說明。二、各項工程與機車車輛圖式及說明。三、全部工程分段實施計畫。四、資本總額、已收款數及餘款續收期限。五、管理組織系統;民營者應附具公司章程、股東名簿及董、監事、經理人名冊。第三十條 (專用鐵路之興建應備文書)專用鐵路之興建,應備具左列文書,申請交通部核准立案,發給執照,並轉報行政院備案:一、申請書。二、建築理由書及該事業主管機關之同意書。三、路線實測圖及說明。四、固定資產建設、改良、擴充估計表。五、路用資本總額及其憑證。第三十一條 (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興建涉及道路等設施之協調)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之興建,涉及道路、橋樑、河川、溝渠等工程之設施,應先與有關主管機關協調,或申請備案。第三十二條 (向交通部報備事項)地方營及民營鐵路機構,應依左列規定,向交通部報備:一、籌備或施工期間之工程進行狀況及經濟情形,每月報備一次。二、營運時期之營運狀況,每三個月報備一次。三、每年應將全路狀況、營業盈虧、運輸情形及改進計畫於年度終結後,六個月內報備一次。專用鐵路於工程時期之進行狀況及經濟情形,應每月報備一次。第三十三條 (民營鐵路經營資格)民營鐵路之經營,以股份有限公司為限。第三十四條 (聘僱外籍員工之核準)地方營及民營鐵路機構,如須聘僱外籍員工,應先報請交通部核准。第三十五條 (地方營、民營鐵路運價)地方營及民營鐵路之運價,由交通部核定;增減時亦同。第三十六條 (運輸上必要裝置之改正)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運輸上必要之裝置,交通部認為不適當時,得定期通知其改正。第三十七條 (聯運及鐵路撥車濟運)交通部為公益上之必要,得通知地方營及民營鐵路與其他鐵路、公路、水運或空運辦理聯運;如有緊急需要,並得指定任何鐵路撥車濟運。第三十八條 (禁止兼營)地方營及民營鐵路機構非經交通部核准,不得兼營其他附屬事業;專用鐵路非經交通部核准,不得經營所營事業以外之客貨運輸及其他附屬事業。交通部對經營客貨運輸業務之專用鐵路,應嚴加檢查,使符合鐵路法令之規定。第三十九條 (報請交通部核准事項)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如變更組織、增減資本、租借營業、抵押財產、移轉管理、宣告停業或終止營業,應先報請交通部核准。前項報準抵押之財產,以建築物、車輛及機器為限。第四十條 (行車事故報告)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遇有行車上之重大事故,應立即電報交通部,並隨時將經過情形報請查核;其一般行車事故,亦應按月彙報。第四十一條 (交通部定期派員視察及檢閱帳冊)交通部應定期派員視察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工程、材料、營業、運輸、會計、財產實況等情形;必要時得檢閱有關檔案帳冊,如認為辦理不善,須隨時督導改正。第四十二條 (地方營民營鐵路分配盈餘之限制)地方營及民營鐵路機構,非攤提全路建築及裝置折舊後,不得分配盈餘;全年純益超過實收資本總額百分之二十五時,其超過額之全數,應用以擴充或改良裝置。但依政府獎勵民間投資法令公告徵求民間參與鐵路建設之興建、營運而受獎勵之民營鐵路機構,其攤提全路建築及裝置折舊後之盈餘分配,不受百分之二十五之限制。第四十三條 (國營地方營民營之會計制度)國營、地方營及民營鐵路之會計制度,應依相關法令、會計制度規範及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擬訂,報交通部核定。第四十四條 (專用鐵路經營客貨運輸準用規定)專用鐵路經核准經營客貨運輸者,其營運準用第三十二條第一項、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七條及第四十二條之規定。第四十五條 (監督實施辦法)地方營、民營及專用鐵路監督實施辦法,由交通部定之。第五章 運送.第四十六條 (旅客、物品運送契約之成立)旅客或物品運送契約,因鐵路機構承諾運送而成立。旅客或物品應依規定,準時、安全送達。第四十七條 (運價雜費公告實施)鐵路運價、雜費,非於有關車站公告後,不得實施。第四十八條 (因運送物性質之拒絕運送)物品依其性質對於人或財產有致損害之虞者,除鐵路機構已公告辦理運送者外,得拒絕運送。前項運送物,因申報不符,致鐵路機構蒙受損害,託運人應負損害賠償之責。第四十九條 (補收票價運費)旅客無票乘車或持用失效乘車票,應補收票價;如無正當理由者,並得加收百分之五十之票價。運送物之名稱、性質或數量,如鐵路機構對託運人之申報有疑義時,得檢驗之;檢驗不符,因而致運費不足者,補收四倍以下之差額。第五十條 (託運物品之保償額、保費)旅客或託運人託運物品,得依鐵路機構規定申報保償額,並繳納保費。第五十一條 (運送物交付及賠償責任)運送物逾交付期間一個月仍未交付時,託運人得視同喪失,向鐵路機構請求賠償。但未能交付之原因不可歸責鐵路機構者,不在此限。請求前項賠償時,申明保留原物者,得自接到運送物到達通知之日起一個月內退還賠償金,領回原物。第五十二條 (運送物寄託於倉庫及以倉單代替交付)運送物因不可歸責於鐵路機構之事由,不能交付時,鐵路機構得代為寄託於倉庫,並以倉單代替運送物之交付;其費用由運送物所有人負擔。前項規定,對於超過領取期間未領取之運送物適用之。第五十三條 (所有人不明物之公告招領及所有權取得)對於所有人不明之運送物、寄存品或遺留物,鐵路機構應公告招領。經公告一年後仍無權利人領取時,鐵路機構即取得其所有權。前項運送物、寄存品或遺留物,如有易於腐壞之性質或保管困難或顯見其價值不足抵償運雜費時,鐵路機構得於公告期間先行拍賣,保管其價金。第五十四條 (消滅時效之起算日)左列請求權因一年間不行使而消滅。其起算日期,依左列規定:一、運送物喪失、毀損或遲交之損害賠償請求權,自應交付之日起。二、運費、雜費之補收及退還請求權,自票據填發之日起。三、運送物交付請求權,自交付期間屆滿之日起。四、代收貨價支付請求權,自鐵路機構發出已代收訖通知之日起。第五十五條 (運送物喪失毀損之損害賠償)運送物遇有喪失毀損之賠償,依民法之規定;但其請求權依前條之規定。行李、貴重品、動物及已繳保償費之運送物,其損害賠償依其契約。第六章 安全.第五十六條 (鐵路機構應遵行之安全措施)經營旅客、物品運送之鐵路機構,應遵行左列規定:一、對行車路線之坡度、彎度、變電站、電車線、電力調配、列車調配、行車速度、機車車輛檢查、養護、平交道、標誌、號誌、看守人及車站之設施應妥善規劃設計,並設有旅客在站之安全措施。二、對從業人員應予以有效之訓練與管理,使其確切瞭解並嚴格執行鐵路法令之規定。有關行車人員之技能、體格及精神狀況,應施行定期檢查及臨時檢查;經檢查不合標準者,應暫停或調整其職務。三、對行車事故,應蒐集資料調查研究,鑑定責任,並採取預防措施。第五十七條 (旅客、託運人、受貨人、行人、車輛應遵守之安全規則)旅客乘車、託運人託運貨物、受貨人領取貨物,應遵守鐵路有關安全法令及站、車人員之指導。行人、車輛不得在鐵路路線、橋樑、隧道內及站區內非供公眾通行之處所通行。行人必須跨越鐵路路線時,應暫停、看、聽,注意兩方確無來車,始得透過。但鐵路電化區間,除天橋、地下道及平交道外,不得跨越。鐵路路線邊坡內及距軌道中心五公尺以內,嚴禁放牧牲畜。第五十八條 (電化鐵路電力、通訊等線路安全措施)橫越電化鐵路之電力、通訊等線路,應依左列規定:一、低於電車線電壓之電力、通訊或其他線路,應在鐵路下穿過。其距離軌面之深度由管線單位與鐵路機構協商定之。二、高於電車線電壓之電力線路,應與電車線保持規定之距離。第五十九條 (臨近電化鐵路設施安全措施)臨近電化鐵路之各項設施,應依左列規定:一、距鐵路軌道中心五公尺以內,不得在地面上裝設金屬管線、金屬結構物或建造建築物。但係屬原有或與行車有關,經施予適當之防護措施者,不在此限。二、距鐵路軌道中心五公尺以外、四十公尺以內之明線或未含金屬遮蔽之通訊線路,與鐵路平行之長度超過一公里以上者,應對電力幹擾採取適當之防護措施。三、沿鐵路敷設之油管、氣管線路,應儘量避免與鐵路平行;如無法避免,應採取適當之防護措施。四、臨近鐵路之公路高於鐵路之地段,應由該公路之主管機關,在其臨近鐵路之一邊設定護欄。五、跨越電化鐵路之人行天橋及公路橋樑,應設安全防護裝置。前項防護辦法,由交通部定之。第六十條 (電化鐵路架空電車線之淨空高度)電化鐵路架空電車線,在平交道上之高度,應容許裝載四點二公尺高度之道路車輛安全透過;如因特殊狀況不能保持其淨空高度者,應在平交道兩側設定限高門,禁止超過規定裝載高度之車輛通行。第六十一條 (鐵路沿線公私建築之限制)鐵路沿線兩側之公私建築,由鐵路機構商請當地縣政府勘定鐵路行車視距及電車線供電線路之需要後限制之。原有建築物妨礙行車視線者,得商請主管建築機關依法限期修改或強制拆除。鐵路沿線兩側樹木及高莖種植物,妨礙鐵路行車安全或供電線路者,鐵路機構得通知所有人或佔有人後,砍伐或修剪之。前二項之修改、拆除或砍伐、修剪,應擇其損害最少之處所或方法為之,並予相等之補償。第六十二條 (鐵路事故損害賠償責任)鐵路因行車及其他事故致人死亡、傷害或財物毀損喪失時,負損害賠償責任。但如能證明其事故之發生非由於鐵路之過失者,對於人之死亡或傷害,仍應酌給卹金或醫藥補助費。前項損害賠償及補助費發給辦法,由交通部定之。第六十三條 (旅客、物品運送責任險)鐵路旅客、物品之運送,由交通部指定金額投保責任險;其保險條款及保險費率,由交通部會商財政部核定。第六十四條 (專用鐵路經營客貨運輸準用規定)專用鐵路經核准經營客貨運輸者,準用第五十六條、第五十七條及前二條之規定。第七章 罰則.第六十五條 (罰則)購買車票加價出售圖利者,處拘役或科或併科一千元以下罰金。第六十六條 (罰則)地方營、民營、專用鐵路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鍰:一、違反第三條第二項規定,未經核准而興建、延長、移轉或經營者。二、違反第十六條第二項規定,未經履勘核准而營運者。三、違反第三十五條規定,未經核定或未依核定實施運價者。四、非因不可抗力而停止營運者。有前項第一款或第二款情形者,並令其立即停止興建、延長、移轉或經營,其未遵行者,按日連續處罰,並得廢止其立案;有前項第三款情形者,並令其立即改正,未改正者,按日連續處罰,並得停止其營運之一部或全部或廢止其立案;有前項第四款情形者,並令其立即恢復營運,未遵行者,按日連續處罰至其恢復營運為止,並得廢止其立案。第六十七條 (罰則)地方營、民營、專用鐵路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上一百五十萬元以下罰鍰:一、違反第十六條第一項規定,未依核定期限開工、竣工者。二、違反第三十二條或第四十條規定,應報告事項而未報告者。三、違反第三十四條規定,未經核准聘僱外籍員工者。四、違反第三十六條或第四十一條規定,經通知改正而未改正者。五、違反第三十八條第一項規定,未經核准經營所營事業以外之客貨運輸及其他附屬事業者。六、違反第三十九條第一項規定,未經核准變更組織、增減資本、租借營業、抵押財產、移轉管理、宣告停業或終止營業者。七、違反第四十七條規定,未經公告或未依公告實施運價或雜費者。八、違反第五十六條規定者。有前項第一款、第三款至第七款情形之一者,並通知其限期改正或改善;屆期未改正或改善者,按日連續處罰;情節重大者,停止其營運之一部或全部或廢止其立案。地方營、民營或專用鐵路機構受停止營運或廢止立案處分時,應採取適當措施,繼續維持客貨運輸業務。第六十八條 (罰則)擅自佔用、破壞鐵路用地或損壞其設施者,除涉及刑責依刑法處理外,並應責令其行為人或僱用人負責回復原狀,或償還修復費用,或依法賠償。依第七條規定編為鐵路使用之土地,經公告、立定界樁並禁止或限制建築後,仍擅自建築者,鐵路得會同有關機關拆除之。第六十九條 (罰則)擅自設定平交道者,除責令拆除外,處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鍰。第七十條 (罰則)旅客、託運人、受貨人及行人、車輛等,違反第五十七條之規定者,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鍰。第七十一條 (罰則)有左列行為之一者,處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鍰:一、列車行駛中,攀登、跳車或攀附隨行者。二、列車行駛中,坐立出入臺階或妨礙關閉或擅自開啟車門不聽禁止者。三、在列車內乘坐非供旅客乘坐之車廂或機車者。四、不按規定處所出入車站或上下車者。五、未經許可在車上或站區內向旅客或公眾募捐、銷售物品者。六、拒絕鐵路站車人員查票者。七、在鐵路軌道或有關裝置上堆積、放置或拋擲物品足以妨害行車安全者。八、未經允許攜帶或隱匿託運危險物品者。有前項情事之一者,鐵路站、車人員並得視情節強制其離開站、車或鐵路區域;其未乘車區間之運費,不予退還。第七十二條 (罰則)前三條規定之處罰,得由警察機關為之。第七十三條 (罰則)依本法規定所處之罰鍰,於執行無效時,得移送法院強制執行。第八章 附則.第七十四條 (規則訂定)鐵路運送、行車、路線測量、修建養護、機車車輛檢修、平交道防護設施、附屬事業經營及行車人員技能體格檢查規則,由交通部定之。第七十五條 (證照費)依本法核准發給之證照,得徵收證照費;其費率由交通部定之。第七十六條 (施行日)本法自公佈日施行。
400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400
陸海空軍刑法 (民國90年)
1
第一編 總則.第一條 (現役軍人之適用)現役軍人犯本法之罪者,依本法處罰。第二條 (非現役軍人之適用)非現役軍人於戰時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亦適用本法之規定處罰:一、犯第十六條之罪。二、犯第十七條第一項、第十八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二款之罪。三、犯第五十三條第一項、第五十八條第一項、第五十九條第一項、第六十三條第一項之罪。四、犯第六十七條第一項、第二項、第六十八條第二項之罪。五、犯第七十二條之罪,致生軍事上之不利益。前項第十七條第一項、第十八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二款、第五十三條第一項、第五十八條第一項、第五十九條第一項及第六十七條第一項、第二項之未遂犯,亦同。第三條 (喪失軍人身分之適用)現役軍人犯本法之罪後,喪失現役軍人身分者,仍適用本法處罰。第四條 (國外犯)現役軍人在中華民國領域外犯本法之罪者,仍適用本法;非現役軍人於戰時在中華民國領域外犯第二條之罪者,亦同。第五條 (屬地主義)現役軍人在中華民國軍隊佔領地域內犯中華民國刑法或其他法律之罪者,以在中華民國領域內犯罪論。第六條 (現役軍人)本法所稱現役軍人,謂依兵役法或其他法律服現役之軍官、士官、士兵。第七條 (準現役軍人)依法成立之武裝團隊,戰時納入作戰序列者,視同現役軍人。第八條 (長官上官之定義)本法所稱長官,謂有命令權或職務在上之軍官、士官。本法所稱上官,謂前項以外,而官階在上之軍官、士官。第九條 (部隊之定義)本法所稱部隊,謂國防部及所屬軍隊、機關、學校。第十條 (敵人之定義)本法所稱敵人,謂與中華民國交戰或武力對峙之國家或團體。第十一條 (戰時規定之適用)本法關於戰時之規定,適用於總統依憲法宣戰之期間及地域。其因戰爭或叛亂發生而宣告戒嚴之期間及地域者,亦同。但宣戰或戒嚴未經立法院同意或追認者,不在此限。戰時犯本法之罪,縱經媾和、全部或區域性有停火之事實或協定,仍依戰時之規定處罰。但按其情節顯然過重者,得減輕或免除其刑。第十二條 (阻卻違法事由)戰時為維護國防或軍事上之重大利益,當事機急迫而出於不得已之行為,不罰。但其行為過當者,得減輕或免除其刑。第十三條 (刑法總則之適用)中華民國刑法總則之規定,與本法不相牴觸者,適用之。第二編 分則.第一章 違反效忠國家職責罪罪.第十四條 (強暴脅迫叛亂罪)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以強暴或脅迫著手實行者,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首謀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預備犯前項之罪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十五條 (暴動勾結外力叛亂罪)以暴動或勾結外力犯前條第一項之罪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首謀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預備或陰謀犯前項之罪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十六條 (煽惑軍人暴動罪)意圖犯第十四條第一項之罪,而以文字、圖畫、演說或他法煽惑現役軍人暴動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第十七條 (直接利敵罪)有下列行為之一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一、將部隊或第五十八條第一項或第五十九條第一項之軍用設施、物品交付敵人者。二、為敵人從事間諜活動,或幫助敵人之間諜從事活動者。三、擅打旗號或傳送、傳輸電信授意於敵人者。四、使敵人侵入軍用港口、機場、要塞或其他軍用設施、建築物,或為敵人作嚮導或指示地理者。五、強暴、脅迫或恐嚇長官或上官投降敵人者。六、為敵人奪取或縱放捕獲之艦艇、航空器或俘虜者。前項之未遂犯,罰之。預備或陰謀犯第一項之罪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三項之罪,情節輕微者,得減輕其刑。第十八條 (間接利敵罪)意圖利敵,而有下列行為之一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一、毀壞第五十八條第一項或第五十九條第一項之軍用設施、物品,或致令不堪用者。二、損壞或壅塞水陸通路、橋樑、燈塔、標記,或以他法妨害軍事交通者。三、長官率部隊不就指定守地或擅離配置地者。四、解散部隊或誘使潰走、混亂,或妨害其聯絡、集合者。五、使部隊缺乏兵器、彈藥、糧食、被服或其他重要軍用物品者。六、犯第六十六條第一項或第四項之罪者。前項之未遂犯,罰之。預備或陰謀犯第一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三項之罪,情節輕微者,得減輕其刑。第十九條 (補充利敵罪)以前二條以外之方法供敵人軍事上之利益,或以軍事上之不利益害中華民國或其同盟國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預備或陰謀犯第一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三項之罪,情節輕微者,得減輕其刑。第二十條 (洩漏軍事機密罪)洩漏或交付關於中華民國軍事上應秘密之文書、圖畫、訊息、電磁紀錄或物品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戰時犯之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洩漏或交付前項之軍事機密於敵人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因過失犯第一項前段之罪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戰時犯之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預備或陰謀犯第一項或第二項之罪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十一條 (洩漏職務上軍事機密罪)洩漏或交付職務上所持有或知悉之前條第一項軍事機密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第二十二條 (刺探軍事機密罪)刺探或收集第二十條第一項之軍事機密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戰時犯之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為敵人刺探或收集第二十條第一項之軍事機密者,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戰時犯之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預備或陰謀犯第一項或第二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下罰金。第二十三條 (侵入軍事處所罪)意圖刺探或收集第二十條第一項之軍事機密,未受允准而侵入軍事要塞、堡壘、港口、航空站、軍營、軍用艦船、航空器、械彈廠庫或其他軍事處所、建築物,或留滯其內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戰時犯之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前項之未遂犯,罰之。預備或陰謀犯第一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下罰金。第二十四條 (投敵罪)投敵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不盡其應盡之責而降敵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預備或陰謀犯第一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十五條 (自首)犯本章之罪自首而受裁判者,減輕或免除其刑;在偵查或審判中自白者,減輕其刑。第二章 違反職役職責罪.第二十六條 (無故開啟戰端罪)指揮官無故開啟戰端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第二十七條 (違抗作戰命令罪)敵前違抗作戰命令者,處死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二十八條 (遺棄傷病俘虜罪)戰時有救護、醫療職務之人,無故遺棄傷病軍人或俘虜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十九條 (未盡維修義務罪)有維修軍用艦艇、航空器、戰車、砲車、裝甲車、武器、彈藥或其他重要軍用設施、物品職務之人,未盡維修義務,或明知機件損壞匿不報告,致乘駕或使用人員陷於危險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致前項人員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三十條 (妨害健康罪)有補給或食勤職務之人,供給部隊有害身體或健康之飲食品或其他物品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三十一條 (委棄軍機罪)委棄軍事上應秘密之文書、圖畫、電磁紀錄或其他物品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棄置前項物品於敵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過失犯前二項之罪,致生軍事上之不利益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戰時犯第一項或第二項之罪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生軍事上之不利益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犯第三項之罪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三十二條 (無故使軍用物品缺乏罪)有補給或運輸武器、彈藥、糧秣、被服或其他重要軍用物品職務之人,無故使之缺乏或遲誤,致生軍事上之不利益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過失犯前項之罪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戰時犯第一項之罪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犯第二項之罪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三十三條 (縱放俘虜脫逃罪)有看守或管理俘虜職務之人,縱放俘虜或便利其脫逃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過失犯前項之罪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十萬元以下罰金。第一項以外之人,縱放俘虜或便利其脫逃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三十四條 (衛兵哨兵廢弛職務罪)衛兵、哨兵或其他擔任警戒職務之人,因睡眠、酒醉或其他相類之情形,而廢弛職務,足以生軍事上之不利益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戰時犯前項之罪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致生軍事上之不利益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戰時因過失犯第一項之罪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第三十五條 (衛兵哨兵擅離勤務所在地罪)衛兵、哨兵或其他擔任警戒、傳令職務之人,不到或擅離勤務所在地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十萬元以下罰金;致生軍事上之不利益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過失犯前項前段之罪,致生軍事上之不利益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五萬元以下罰金。戰時犯第一項前段之罪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致生軍事上之不利益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戰時因過失犯第一項前段之罪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第三十六條 (違規使衛兵哨兵交接罪)無故不依規定使衛兵、哨兵或其他擔任警戒、傳令職務之人交接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十萬元以下罰金;致生軍事上之不利益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使違反其他勤務規定者,亦同。第三十七條 (避免職役之詐偽罪)意圖免除職役,偽為疾病、毀傷身體或為其他詐偽之行為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三十八條 (詐術免除勤務罪)以詐術或其他不正方法,而免除全部或一部之重要軍事勤務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三十九條 (單純逃亡罪)意圖長期脫免職役而離去或不就職役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於六日內自動歸隊者,減輕其刑。戰時犯前項前段之罪者,處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第四十條 (擅自缺職罪)無故離去或不就職役逾六日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戰時無故離去或不就職役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無故離去或不就職役逾三十日,或戰時逾六日者,依前條之規定處罰。第四十一條 (攜械逃亡罪)無故離去或不就職役而攜帶軍用武器、彈藥或其他直接供作戰之軍用物品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戰時犯之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犯前項前段之罪,於七十二小時內自首,並繳交所攜帶之物品者,減輕或免除其刑;其於偵查或審判中自白,並繳交所攜帶之物品者,減輕其刑。第一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三章 違反長官職責罪.第四十二條 (擅離部屬罪)長官擅離部屬、配置地或擅自遷移部隊駐地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戰時犯前項之罪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生軍事上之不利益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第四十三條 (遺棄傷病部屬罪)戰時長官無故遺棄傷病部屬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四十四條 (凌虐部屬罪)長官凌虐部屬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上官或資深士兵藉勢或藉端凌虐軍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長官明知軍人犯前二項之罪,而包庇、縱容或不為舉發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第四十五條 (不應懲罰而懲罰罪)長官對於部屬明知依法不應懲罰而懲罰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對部屬施以法定種類、限度以外之懲罰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十萬元以下罰金。第四十六條 (阻撓部屬陳情罪)長官以強暴、脅迫、恐嚇、利誘或其他不正方法阻撓部屬請願、訴願、訴訟、陳情或申訴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有審查或轉呈之職責而犯前項之罪者,亦同。第四章 違反部屬職責罪.第四十七條 (違抗命令罪)違抗上級機關或長官職權範圍內所下達或發布與軍事有關之命令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戰時犯前項之罪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戰時因過失未執行第一項之命令,致生軍事上之不利益者,處五年以上十二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第一項之罪,而命令不須立即執行,行為人適時且自願履行者,減輕或免除其刑。第四十八條 (聚眾抗命罪)聚眾犯前條第一項之罪,首謀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場助勢之人,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戰時犯前項之罪,首謀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在場助勢之人,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第四十九條 (對長官施暴脅迫罪)對於長官施強暴、脅迫或恐嚇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戰時犯前項之罪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對上官犯第一項之罪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戰時犯之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前三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五十條 (聚眾對長官施暴脅迫罪)聚眾犯前條第一項之罪,首謀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下手實施者,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在場助勢之人,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戰時犯前項之罪,首謀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下手實施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在場助勢之人,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五十一條 (減刑)犯前二條之罪,其情狀可憫恕者,減輕其刑。第五十二條 (侮辱長官上官罪)公然侮辱長官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下罰金。公然侮辱上官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十萬元以下罰金。以文字、圖畫、演說或他法,犯前二項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前三項之罪,須告訴乃論。第五章 其他軍事犯罪.第五十三條 (劫持軍艦軍機罪)以強暴、脅迫、恐嚇或他法劫持軍用艦艇、航空器,或控制其航行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預備犯第一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五十四條 (服毒駕駛罪)服用毒品、麻醉藥品、酒類或其他相類之物,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駕駛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十萬元以下罰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五十五條 (無故攻擊醫療設施罪)戰時無故攻擊醫院、醫療設施、醫療運輸工具或醫療救護人員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攻擊談判代表或戰地新聞記者者,亦同。第五十六條 (攫取財物罪)在戰地無故攫取傷病或死亡國軍、友軍或敵軍之財物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五十七條 (違法徵用物資罪)不依法令徵購、徵用物資、設施或民力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五十八條 (毀壞直接供作戰軍用設施物品罪)毀壞軍用機場、港口、坑道、碉堡、要塞、艦艇、航空器、車輛、武器、彈藥、雷達、通訊、資訊裝置、器材或其他直接供作戰之重要軍用設施、物品,或致令不堪用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輕微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過失犯前項之罪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戰時犯第一項之罪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犯第二項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第一項、第三項前段之未遂犯,罰之。預備犯第一項之罪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戰時犯之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犯前四項之罪,情節輕微者,得減輕其刑。第五十九條 (毀壞重要軍用設施物品罪)毀壞軍用工廠、倉庫、船塢、橋樑、水陸通路、油料、糧秣或製造武器、彈藥之原料或其他重要軍用設施、物品,或致令不堪用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輕微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因過失犯前項之罪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戰時犯第一項之罪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犯第二項之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第一項、第三項前段之未遂犯,罰之。犯前三項之罪,情節輕微者,得減輕其刑。第六十條 (毀壞一般軍用設施物品罪)毀壞前二條以外之軍用設施、物品,或致令不堪用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前項之罪,須告訴乃論。第六十一條 (遺失武器彈藥罪)遺失武器、彈藥或其他直接供作戰之軍用物品,致生公眾或軍事之危險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第六十二條 (毀損古蹟文物罪)戰時無故毀損具有歷史價值之古蹟、文物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重大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六十三條 (妨害軍事電磁紀錄正確罪)意圖損害軍事利益,非法輸出、幹擾、變更、刪除軍事電磁紀錄,或以他法妨害其正確性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戰時犯前項之罪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生軍事上之不利益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第六十四條 (竊取或侵佔械彈罪)竊取或侵佔軍用武器或彈藥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意圖供自己或他人犯罪之用,而犯前項之罪者,處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竊取或侵佔第一項以外之軍用物品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前三項之未遂犯,罰之。犯第一項或第三項之罪,情節輕微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第六十五條 (違法製造販賣軍火罪)未經許可,製造、販賣或運輸軍用武器或彈藥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意圖供自己或他人犯罪之用,而犯前項之罪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未經許可,製造、販賣或運輸軍用武器或彈藥之主要組成零件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前三項之未遂犯,罰之。第六十六條 (為虛偽命令通報罪)為軍事上虛偽之命令、通報或報告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致生軍事上之不利益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戰時犯前項前段之罪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致生軍事上之不利益者,處死刑。因過失犯前項前段之罪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對於軍事上之命令、通報或報告,傳達不實、不為傳達或報告者,依前三項之規定處罰。第六十七條 (對衛兵哨兵施暴脅迫罪)對於衛兵、哨兵或其他擔任警戒、傳令職務之人執行職務時,施強暴、脅迫或恐嚇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聚眾犯前項之罪,首謀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下手實施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場助勢之人,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第六十八條 (多眾集合為施暴脅迫罪)對於前條以外之軍人執行職務時,施強暴、脅迫或恐嚇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聚眾犯前項之罪,首謀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下手實施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場助勢之人,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二十萬元以下罰金。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第六十九條 (結夥強佔場所罪)結夥三人以上強佔公署、鐵道、公路、車站、埠頭、航空站、電臺、電視臺、電信站或其他相類之場所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七十條 (對衛兵哨兵公然侮辱罪)對於衛兵、哨兵或其他擔任警戒、傳令職務之人執行職務時,當場侮辱,或對於其執行之職務公然侮辱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十萬元以下罰金。第七十一條 (欺矇或不服衛兵哨兵罪)欺矇衛兵、哨兵或其他擔任警戒職務之人,而透過其警戒之處所,或不服其禁止而透過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十萬元以下罰金。第七十二條 (造謠罪)意圖散佈於眾,捏造關於軍事上之謠言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三十萬元以下罰金。第七十三條 (匿名或冒名傳送訊息罪)意圖影響有任命、建議、審議、核可或同意權人,關於任命、陞遷、降免職役之決定,而匿名或冒名傳送不利於他人之虛偽訊息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十萬元以下罰金。明知其為匿名或冒名之虛偽訊息,而提供有調查或人事權責之人參考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五萬元以下罰金。第七十四條 (公然冒用軍用服制罪)公然冒用軍人服飾、徽章或官銜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十萬元以下罰金。犯前項之罪而行使其職權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七十五條 (包庇賭博罪)在營區、艦艇或其他軍事處所、建築物賭博財物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五萬元以下罰金。但以供人暫時娛樂之物為賭者,不在此限。長官包庇或聚眾賭博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當場賭博之器具與在賭檯或兌換籌碼處之財物,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第三編 附則.第七十六條 (戰時從重處罰)現役軍人犯中華民國刑法下列之罪者,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依各該規定處罰:一、外患罪章第一百零九條至第一百十二條之罪。二、瀆職罪章。三、故意犯公共危險罪章第一百七十三條至第一百七十七條、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一、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二、第一百八十五條之四、第一百九十條之一或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一之罪。四、偽造文書印文罪章關於公文書、公印文之罪。五、殺人罪章。六、傷害罪章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二項、第二百七十八條第二項之罪。七、妨害性自主罪章。八、在營區、艦艇或其他軍事處所、建築物所犯之竊盜罪。九、搶奪強盜及海盜罪章。十、恐嚇及擄人勒贖罪章。前項各罪,特別法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戰時犯前二項之罪者,得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第七十七條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規定之處理)現役軍人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規定者,依其規定處理之。第七十八條 (關於軍事國防秘密文書物品等之種類、範圍及等級)關於中華民國軍事上及國防部主管之國防上應秘密之文書、圖畫、訊息、電磁紀錄或物品之種類、範圍及等級,由國防部以命令定之。第七十九條 (施行日)本法自中華民國九十年十月二日起施行。
402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402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1992年)
2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法。第二條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征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第三條稅收的開徵、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徵、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的決定。第四條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第五條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稅收徵收管理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稅收徵收管理工作的領導,支援稅務機關依法執行職務、完成稅收徵收任務。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支援、協助稅務機關依法執行職務。稅務機關依法執行職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第六條稅務人員必須秉公執法,忠於職守;不得索賄受賄、徇私舞弊、翫忽職守、不徵或者少徵應徵稅款;不得濫用職權多徵稅款或者故意刁難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第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檢舉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行為。稅務機關應當為檢舉人保密,並按照規定給予獎勵。第八條本法所稱稅務機關是指各級稅務局、稅務分局和稅務所。第二章稅務管理.第一節稅務登記.第九條企業,企業在外地設立的分支機構和從事生產、經營的場所,個體工商戶和從事生產、經營的事業單位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三十日內,持有關證件,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稅務登記。稅務機關稽核後發給稅務登記證件。前款規定以外的納稅人辦理稅務登記的範圍和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第十條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稅務登記內容發生變化的,自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辦理變更登記之日起三十日內或者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辦理登出登記之前,持有關證件向稅務機關申報辦理變更或者登出稅務登記。第十一條納稅人按照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使用稅務登記證件。稅務登記證件不得轉借、塗改、損毀、買賣或者偽造。第二節帳簿、憑證管理.第十二條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按照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設定帳簿,根據合法、有效憑證記帳,進行核算。個體工商戶確實不能設定帳簿的,經稅務機關核准,可以不設定帳簿。第十三條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的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應當報送稅務機關備案。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的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有關稅收的規定牴觸的,依照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有關稅收的規定計算納稅。第十四條發票必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稅務主管部門指定的企業印製;未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稅務主管部門指定,不得印製發票。發票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第十五條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按照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保管期限保管帳簿、記帳憑證、完稅憑證及其他有關資料。帳簿、記帳憑證、完稅憑證及其他有關資料不得偽造、變造或者擅自損毀。第三節納稅申報.第十六條納稅人必須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內辦理納稅申報,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納稅人報送的其他納稅資料。扣繳義務人必須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內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扣繳義務人報送的其他有關資料。第十七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不能按期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的,經稅務機關核准,可以延期申報。第三章稅款徵收.第十八條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徵收稅款,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開徵、停徵、多徵或者少徵稅款。第十九條扣繳義務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的義務。對法律、行政法規沒有規定負有代扣、代收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稅務機關不得要求其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義務。扣繳義務人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義務時,納稅人不得拒絕。納稅人拒絕的,扣繳義務人應當及時報告稅務機關處理。稅務機關按照規定付給扣繳義務人代扣、代收手續費。第二十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經縣以上稅務局批准,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納稅人未按照前款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前款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千分之二的滯納金。第二十一條納稅人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向稅務機關書面申請減稅、免稅。減稅、免稅的申請須經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減稅、免稅審查批准機關審批;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級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單位和個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擅自作出的減稅、免稅決定無效。第二十二條稅務機關征收稅款和扣繳義務人代扣、代收稅款時,必須給納稅人開具完稅憑證。第二十三條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稅務機關有權核定其應納稅額:依照本法規定可以不設定帳簿的;依照本法規定應當設定但未設定帳簿的;雖設定帳簿,但帳目混亂或者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殘缺不全,難以查帳的;發生納稅義務,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申報,逾期仍不申報的。第二十四條企業或者外國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從事生產、經營的機構、場所與其關聯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應當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收取或者支付價款、費用;不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收取或者支付價款、費用,而減少其應納稅的收入或者所得額的,稅務機關有權進行合理調整。第二十五條對未取得營業執照從事經營的單位或者個人,除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處理外,由稅務機關核定其應納稅額,責令繳納;不繳納的,稅務機關可以扣押其價值相當於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扣押後繳納應納稅款的,稅務機關必須立即解除扣押,並歸還所扣押的商品、貨物;扣押後仍不繳納應納稅款的,經縣以上稅務局局長批准,拍賣所扣押的商品、貨物,以拍賣所得抵繳稅款。第二十六條稅務機關有根據認為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有逃避納稅義務行為的,可以在規定的納稅期之前,責令限期繳納應納稅款;在限期內發現納稅人有明顯的轉移、隱匿其應納稅的商品、貨物以及其他財產或者應納稅的收入的跡象的,稅務機關可以責成納稅人提供納稅擔保。如果納稅人不能提供納稅擔保,經縣以上稅務局局長批准,稅務機關可以採取下列稅收保全措施:書面通知納稅人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暫停支付納稅人的金額相當於應納稅款的存款;扣押、查封納稅人的價值相當於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納稅人在前款規定的限期內繳納稅款的,稅務機關必須立即解除稅收保全措施;限期期滿仍未繳納稅款的,經縣以上稅務局局長批准,稅務機關可以書面通知納稅人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從其暫停支付的存款中扣繳稅款,或者拍賣所扣押、查封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以拍賣所得抵繳稅款。採取稅收保全措施不當,或者納稅人在限期內己繳納稅款,稅務機關未立即解除稅收保全措施,使納稅人的合法利益遭受損失的,稅務機關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第二十七條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納稅擔保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繳納所擔保的稅款,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經縣以上稅務局局長批准,稅務機關可以採取下列強制執行措施:書面通知其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從其存款中扣繳稅款;扣押、查封、拍賣其價值相當於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以拍賣所得抵繳稅款。稅務機關採取強制執行措施時,對前款所列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未繳納的滯納金同時強制執行。第二十八條欠繳稅款的納稅人需要出境的,應當在出境前向稅務機關結清應納稅款或者提供擔保。未結清稅款,又不提供擔保的,稅務機關可以通知出境管理機關阻止其出境。第二十九條稅務機關扣押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時,必須開付收據;查封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時,必須開付清單。第三十條納稅人超過應納稅額繳納的稅款,稅務機關發現後應當立即退還;納稅人自結算繳納稅款之日起三年內發現的,可以向稅務機關要求退還,稅務機關查實後應當立即退還。第三十一條因稅務機關的責任,致使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要求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補繳稅款,但是不得加收滯納金。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未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徵;有特殊情況的,追徵期可以延長到十年。第四章稅務檢查.第三十二條稅務機關有權進行下列稅務檢查:檢查納稅人的帳簿、記帳憑證、報表和有關資料,檢查扣繳義務人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帳簿、記帳憑證和有關資料;到納稅人的生產、經營場所和貨物存放地檢查納稅人應納稅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檢查扣繳義務人與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有關的經營情況;責成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提供與納稅或者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有關的檔案、證明材料和有關資料;詢問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與納稅或者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有關的問題和情況;到車站、碼頭、機場、郵政企業及其分支機構檢查納稅人託運、郵寄應納稅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的有關單據、憑證和有關資料;局長批准,憑全國統一格式的檢查存款帳戶許可證明,查核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存款帳戶;查核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的儲蓄存款,須經銀行縣、市支行或者市分行的區辦事處核對,指定所屬儲蓄所提供資料。第三十三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接受稅務機關依法進行的稅務檢查,如實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不得拒絕、隱瞞。第三十四條稅務機關依法進行稅務檢查時,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支援、協助,向稅務機關如實反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和其他當事人的與納稅或者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有關的情況,提供有關資料及證明材料。第三十五條稅務機關調查稅務違法案件時,對與案件有關的情況和資料,可以記錄、錄音、錄影、照像和複製。第三十六條稅務機關派出的人員進行稅務檢查時,應當出示稅務檢查證件,並有責任為被檢查人保守秘密。第五章法律責任.第三十七條納稅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處以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以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未按照規定的期限申報辦理稅務登記、變更或者登出登記的;未按照規定設定、保管帳簿或者保管記帳憑證和有關資料的;未按照規定將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報送稅務機關備查的。第三十八條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設定、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帳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記帳憑證及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處以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第三十九條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的,或者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向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以二千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處以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第四十條納稅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燬帳簿、記帳憑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偷稅數額佔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除由稅務機關追繳其偷稅款外,依照關於懲治偷稅、抗稅犯罪的補充規定第一條的規定處罰;偷稅數額不滿一萬元或者偷稅數額佔應納稅額不到百分之十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偷稅款,處以偷稅數額五倍以下的罰款。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佔應繳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並且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依照關於懲治偷稅、抗稅犯罪的補充規定第一條的規定處罰;數額不滿一萬元或者數額佔應繳稅額不到百分之十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處以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五倍以下的罰款。第四十一條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除由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外,依照關於懲治偷稅、抗稅犯罪的補充規定第二條的規定處罰;數額不滿一萬元的,由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處以欠繳稅款五倍以下的罰款。第四十二條企業事業單位犯有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規定的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依照關於懲治偷稅、抗稅犯罪的補充規定第三條的規定處罰;未構成犯罪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處以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五倍以下的罰款。第四十三條納稅人向稅務人員行賄,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依照關於懲治偷稅、抗稅犯罪的補充規定第四條的規定處罰。第四十四條企業事業單位採取對所生產或者經營的商品假報出口等欺騙手段,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除由稅務機關追繳其騙取的退稅款外,依照關於懲治偷稅、抗稅犯罪的補充規定第五條第一款的規定處罰;騙取的國家出口退稅款數額不滿一萬元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騙取的退稅款,處以騙取稅款五倍以下的罰款。前款規定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除由稅務機關追繳其騙取的退稅款外,依照關於懲治偷稅、抗稅犯罪的補充規定第五條第二款的規定處罰;數額較小,未構成犯罪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騙取的退稅款,處以騙取稅款五倍以下的罰款。第四十五條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是抗稅,除由稅務機關追繳其拒繳的稅款外,依照關於懲治偷稅、抗稅犯罪的補充規定第六條第一款的規定處罰;情節輕微,未構成犯罪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拒繳的稅款,處以拒繳稅款五倍以下的罰款。以暴力方法抗稅,致人重傷或者死亡的,按照傷害罪、殺人罪從重處罰,並依照關於懲治偷稅、抗稅犯罪的補充規定第六條第二款的規定處以罰金。第四十六條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規定期限內不繳或者少繳應納或者應解繳的稅款,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稅務機關除依照本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外,可以處以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五倍以下的罰款。第四十七條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的,由扣繳義務人繳納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但是,扣繳義務人已將納稅人拒絕代扣、代收的情況及時報告稅務機關的除外。第四十八條違反本法第十四條規定,非法印製發票的,由稅務機關銷燬非法印製的發票,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第四十九條本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以上稅務局決定;對個體工商戶及未取得營業執照從事經營的單位、個人罰款額在一千元以下的,由稅務所決定。稅務機關罰款必須開付收據。第五十條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稅務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拒絕、阻礙稅務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第五十一條人民法院和稅務機關的罰沒收入,一律上繳國庫。第五十二條稅務人員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勾結,唆使或者協助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犯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四條罪的,按照刑法關於共同犯罪的規定處罰;未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第五十三條稅務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或者索取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財物,構成犯罪的,按照受賄罪追究刑事責任;未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第五十四條稅務人員翫忽職守,不徵或者少徵應徵稅款,致使國家稅收遭受重大損失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未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稅務人員濫用職權,故意刁難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給予行政處分。第五十五條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決定稅收的開徵、停徵或者減稅、免稅、退稅、補稅的,除依照本法規定撤銷其擅自作出的決定外,補徵應徵未徵稅款,退還不應徵收而徵收的稅款,並由上級機關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行政責任。第五十六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時,必須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及滯納金,然後可以在收到稅務機關填發的繳款憑證之日起六十日內向上一級稅務機關申請複議。上一級稅務機關應當自收到複議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複議決定。對複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複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對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強制執行措施或者稅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或者稅務機關採取強制執行措施、稅收保全措施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或者採取強制執行措施、稅收保全措施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複議;對複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複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或者稅務機關採取強制執行措施、稅收保全措施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複議和訴訟期間,強制執行措施和稅收保全措施不停止執行。當事人對稅務機關的處罰決定逾期不申請複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的,作出處罰決定的稅務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第六章附則.第五十七條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可以委託稅務代理人代為辦理稅務事宜。第五十八條農業稅、牧業稅、耕地佔用稅、契稅的徵收管理,參照本法有關規定執行。關稅、船舶噸稅及海關代徵稅收的徵收管理,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有關規定執行。第五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外國締結的有關稅收的條約、協定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依照條約、協定的規定辦理。第六十條本法施行前頒佈的稅收法律與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本法規定。第六十一條國務院根據本法制定實施細則。第六十二條本法自1993年1月1日起施行。1986年4月21日國務院釋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暫行條例》同時廢止。
404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404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
2
第一條為規範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備案及備案管理,促進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業的健康發展,根據《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履行備案手續,實施備案管理,適用本辦法。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資訊產業部具體實施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的備案管理工作。擬從事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的,應當向其住所所在地省通訊管理局履行備案手續。第四條省通訊管理局在備案管理中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提供便民、優質、高效的服務。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提供者從事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時,應當遵守國家的有關規定,接受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管理。第五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應當依法履行備案手續。未經備案,不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本辦法所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組織或個人利用透過網際網路域名訪問的網站或者利用僅能透過網際網路IP地址訪問的網站,提供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第六條省通訊管理局透過資訊產業部備案管理系統,採用網上備案方式進行備案管理。第七條擬從事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的,應當透過資訊產業部備案管理系統如實填報《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備案登記表》,履行備案手續。資訊產業部根據實際情況,對《備案登記表》進行調整和公佈。第八條擬透過接入經營性網際網路絡從事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的,可以委託因特網接入服務業務經營者、因特網資料中心業務經營者和以其他方式為其網站提供接入服務的電信業務經營者代為履行備案、備案變更、備案登出等手續。第九條擬透過接入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中國科學技術網、中國國際經濟貿易網際網路、中國長城網際網路等公益性網際網路絡從事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的,可以由為其網站提供網際網路接入服務的公益性網際網路絡單位代為履行備案、備案變更、備案登出等手續。第十條因特網接入服務業務經營者、因特網資料中心業務經營者以及以其他方式為網站提供接入服務的電信業務經營者和公益性網際網路絡單位不得在已知或應知擬從事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的組織或者個人的備案資訊不真實的情況下,為其代為履行備案、備案變更、備案登出等手續。第十一條擬從事新聞、出版、教育、醫療保健、藥品和醫療器械、文化、廣播電影電視節目等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根據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家有關規定應經有關主管部門稽核同意的,在履行備案手續時,還應向其住所所在地省通訊管理局提交相關主管部門稽核同意的檔案。擬從事電子公告服務的,在履行備案手續時,還應當向其住所所在地省通訊管理局提交電子公告服務專項備案材料。第十二條省通訊管理局在收到備案人提交的備案材料後,材料齊全的,應在二十個工作日內予以備案,向其發放備案電子驗證標識和備案編號,並透過資訊產業部備案管理系統向社會公佈有關備案資訊;材料不齊全的,不予備案,在二十個工作日內通知備案人並說明理由。第十三條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提供者應當在其網站開通時在主頁底部的中央位置標明其備案編號,並在備案編號下方按要求連結資訊產業部備案管理系統網址,供公眾查詢核對。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提供者應當在其網站開通時,按照資訊產業部備案管理系統的要求,將備案電子驗證標識放置在其網站的指定目錄下。第十四條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提供者在備案有效期內需要變更其《備案登記表》中填報的資訊的,應當提前三十日登陸資訊產業部備案系統向原備案機關履行備案變更手續。第十五條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提供者在備案有效期內需要終止提供服務的,應當在服務終止之日登陸資訊產業部備案系統向原備案機關履行備案登出手續。第十六條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提供者應當保證所提供的資訊內容合法。本辦法所稱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提供者提供的資訊內容,是指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提供者的網站的網際網路域名或IP地址下所包括的資訊內容。第十七條省通訊管理局應當建立信譽管理、社會監督、情況調查等管理機制,對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第十八條網際網路接入服務提供者不得為未經備案的組織或者個人從事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提供網際網路接入服務。對被省通訊管理局處以暫時關閉網站或關閉網站處罰的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提供者或者非法從事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的組織或者個人,網際網路接入服務提供者應立即暫停或終止向其提供網際網路接入服務。第十九條網際網路接入服務提供者應當記錄其接入的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提供者的備案資訊。網際網路接入服務提供者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做好使用者資訊動態管理、記錄留存、有害資訊報告等網路資訊保安管理工作,根據資訊產業部和省通訊管理局的要求對所接入使用者進行監督。第二十條省通訊管理局依法對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備案實行年度稽核。省通訊管理局透過資訊產業部備案管理系統,採用網上方式進行年度稽核。第二十一條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提供者應當在每年規定時間登陸資訊產業部備案管理系統,履行年度稽核手續。第二十二條違反本辦法第五條的規定,未履行備案手續提供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的,由住所所在地省通訊管理局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一萬元罰款;拒不改正的,關閉網站。超出備案的專案提供服務的,由住所所在地省通訊管理局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拒不改正的,關閉網站並登出備案。第二十三條違反本辦法第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填報虛假備案資訊的,由住所所在地省通訊管理局關閉網站並登出備案。第二十四條違反本辦法第十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的規定的,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省通訊管理局責令改正,並處一萬元罰款。第二十五條違反本辦法第十三條的規定,未在其備案編號下方連結資訊產業部備案管理系統網址的,或未將備案電子驗證標識放置在其網站指定目錄下的,由住所所在地省通訊管理局責令改正,並處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第二十六條違反本辦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未在規定時間履行備案變更手續,或未依法履行備案登出手續的,由住所所在地省通訊管理局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一萬元罰款。第二十七條非經營性資訊服務提供者違反國家有關法律規定,依法應暫停或終止服務的,省通訊管理局可根據法律、行政法規授權的同級機關的書面認定意見,暫時關閉網站,或關閉網站並登出備案。第二十八條在年度稽核時,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提供者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由其住所所在地的省通訊管理局透過資訊產業部備案系統等媒體通告責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關閉網站並登出備案:未在規定時間登陸備案網站提交年度稽核資訊的;新聞、教育、公安、安全、文化、廣播電影電視、出版、保密等國家部門依法對各自主管的專項內容提出年度稽核否決意見的。第二十九條本辦法自2005年3月20日起施行。附錄:非經營性網際網路資訊服務備案登記表
6918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69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1972年)
2
應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的邀請,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自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至二月二十八日訪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陪同總統的有尼克松夫人、美國國務卿威廉·羅傑斯、總統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和其他美國官員。尼克松總統於二月二十一日會見了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兩位領導人就中美關係和國際事務認真、坦率地交換了意見。訪問中,尼克松總統和周恩來總理就美利堅合眾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正常化以及雙方關心的其他問題進行了廣泛、認真和坦率的討論。此外,國務卿威廉·羅傑斯和外交部長姬鵬飛也以同樣精神進行了會談。尼克松總統及其一行訪問了北京,參觀了文化、工業和農業專案,還訪問了杭州和上海,在那裡繼續同中國領導人進行討論,並參觀了類似的專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領導人經過這麼多年一直沒有接觸之後,現在有機會坦率地互相介紹彼此對各種問題的觀點,對此,雙方認為是有益的。他們回顧了經歷著重大變化和巨大動盪的國際形勢,闡明瞭各自的立場和態度。中國方面宣告: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國家不分大小,應該一律平等,大國不應欺負小國,強國不應欺負弱國。中國決不做超級大國,並且反對任何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中國方面表示:堅決支援一切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爭取自由、解放的鬥爭;各國人民有權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本國的社會制度,有權維護本國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外來侵略、干涉、控制和顛覆。一切外國軍隊都應撤回本國去。中國方面表示:堅決支援越南、寮國、柬埔寨三國人民為實現自己的目標所作的努力,堅決支援越南南方共和臨時革命政府的七點建議以及在今年二月對其中兩個關鍵問題的說明和印度支那人民最高階會議聯合宣告;堅決支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一九七一年四月十二日提出的朝鮮和平統一的八點方案和取消“聯合國韓國統一復興委員會”的主張;堅決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和對外擴張,堅決支援日本人民要求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和平和中立的日本的願望;堅決主張印度和巴基斯坦按照聯合國關係印巴問題的決議,立即把自己的軍隊全部撤回到本國境內以及查謨和克什米爾停火線的各自一方,堅決支援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維護獨立、主權的鬥爭以及查謨和克什米爾人民爭取自決權的鬥爭。美國方面宣告:為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需要對緩和當前的緊張局勢和消除衝突的基本原因作出努力。美國將致力於建立公正而穩定的和平。這種和平是公正的,因為它滿足各國人民和各國爭取自由和進步的願望。這種和平是穩定的,因為它消除外來侵略的危險。美國支援全世界各國人民在沒有外來壓力和干預的情況下取得個人自由和社會進步。美國相信,改善具有不同意識形態的國與國之間的聯絡,以便減少由於事故、錯誤估計或誤會而引起的對峙的危險,有助於緩和緊張局勢的努力。各國應該互相尊重並願進行和平競賽,讓行動作出最後判斷。任何國家都不應自稱一貫正確,各國都要準備為了共同的利益重新檢查自己的態度。美國強調:應該允許印度支那各國人民在不受外來干涉的情況下決定自己的命運;美國一貫的首要目標是談判解決;越南共和國和美國在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七日提出的八點建議提供了實現這個目標的基礎;在談判得不到解決時,美國預計在符合印度支那每個國家自決這一目標的情況下從這個地區最終撤出所有美國軍隊。美國將保持其與大韓民國的密切聯絡和對它的支援;美國將支援大韓民國為謀求在朝鮮半島緩和緊張局勢和增加聯絡的努力。美國最高度地珍視同日本的友好關係,並將繼續發展現存的緊密紐帶。按照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決議,美國贊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停火繼續下去,並把全部軍事力量撤至本國境內以及查謨和克什米爾停火線的各自一方;美國支援南亞各國人民和平地、不受軍事威脅地建設自己的未來的權利,而不使這個地區成為大國競爭的目標。中美兩國的社會制度和對外政策有著本質的區別。但是,雙方同意,各國不論社會制度如何,都應根據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侵犯別國、不干涉別國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國際爭端應在此基礎上予以解決,而不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準備在他們的相互關係中實行這些原則。考慮到國際關係的上述這些原則,雙方宣告:──中美兩國關係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的;──雙方都希望減少國際軍事衝突的危險;──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準備代表任何第三方進行談判,也不準備同對方達成針對其他國家的協議或諒解。雙方都認為,任何大國與另一大國進行勾結反對其他國家,或者大國在世界上劃分利益範圍,那都是違背世界各國人民利益的。雙方回顧了中美兩國之間長期存在的嚴重爭端。中國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場:臺灣問題是阻礙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關鍵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早已歸還祖國;解放臺灣是中國內政,別國無權干涉;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必須從臺灣撤走。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旨在製造“一中一臺”、“一箇中國、兩個政府”、“兩個中國”、“臺灣獨立”和鼓吹“臺灣地位未定”的活動。美國方面宣告: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箇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關心。考慮到這一前景,它確認從臺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在此期間,它將隨著這個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逐步減少在臺美軍設施和武裝力量。雙方同意,擴大兩國人民之間的瞭解是可取的。為此目的,他們就科學、技術、文化、體育和新聞等方面的具體領域進行了討論,在這些領域中進行人民之間的聯絡和交流將會是互相有利的。雙方各自承諾對進一步發展這種聯絡和交流提供便利。雙方把雙邊貿易看作是另一個可以帶來互利的領域,並一致認為平等互利的經濟關係是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的。他們同意為逐步發展兩國間的貿易提供便利。雙方同意,他們將透過不同渠道保持接觸,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國高階代表前來北京,就促進兩國關係正常化進行具體磋商並繼續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雙方希望,這次訪問的成果將為兩國關係開闢新的前景。雙方相信,兩國關係正常化不僅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利益,而且會對緩和亞洲及世界緊張局勢作出貢獻。尼克松總統、尼克松夫人及美方一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人民給予他們有禮貌的款待,表示感謝。
6920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69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1982年)
2
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發表的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中,美利堅合眾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並承認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箇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在此範圍內,雙方同意,美國人民將同臺灣人民繼續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在此基礎上,中美兩國關係實現了正常化。二、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的問題在兩國談判建交的過程中沒有得到解決。雙方的立場不一致,中方宣告在正常化以後將再次提出這個問題。雙方認識到這一問題將會嚴重妨礙中美關係的發展,因而在趙紫陽總理與羅納德·里根總統以及黃華副總理兼外長與亞歷山大·黑格國務卿於一九八一年十月會見時以及在此以後,雙方進一步就此進行了討論。三、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內政是指導中美關係的根本原則。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的上海公報確認了這些原則。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生效的建交公報又重申了這些原則。雙方強調宣告,這些原則仍是指導雙方關係所有方面的原則。四、中國政府重申,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中國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宣佈了爭取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日中國提出的九點方針是按照這一大政方針爭取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進一步重大努力。五、美國政府非常重視它與中國的關係,並重申,它無意侵犯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無意干涉中國的內政,也無意執行“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政策。美國政府理解並欣賞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中國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和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日中國提出的九點方針中所表明的中國爭取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政策。臺灣問題上出現的新形勢也為解決中美兩國在美國售臺武器問題上的分歧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六、考慮到雙方的上述宣告,美國政府宣告,它不尋求執行一項長期向臺灣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臺灣出售的武器在效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平,它準備逐步減少它對臺灣的武器出售,並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在作這樣的宣告時,美國承認中國關於徹底解決這一問題的一貫立場。七、為了使美國售臺武器這個歷史遺留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最終得到解決,兩國政府將盡一切努力,採取措施,創造條件,以利於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八、中美關係的發展不僅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而且也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穩定。雙方決心本著平等互利的原則,加強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和其他方面的聯絡,為繼續發展中美兩國政府和人民之間的關係共同作出重大努力。九、為了使中美關係健康發展和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擴張,兩國政府重申上海公報和建交公報中雙方一致同意的各項原則。雙方將就共同關心的雙邊問題和國際問題保持接觸並進行適當的磋商。
6922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6922
西遊記/第002回
1
話表美猴王得了姓名,怡然踴躍,對菩提前作禮啟謝。那祖師即命大眾引孫悟空出二門外,教他灑掃應對、進退周旋之節。眾仙奉行而出。悟空到門外,又拜了大眾師兄,就於廊廡之間安排寢處。次早,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閑時即掃地鋤園、養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漿。凡所用之物,無一不備。在洞中不覺倏六七年。一日,祖師登壇高坐,喚集諸仙,開講大道。真個是:天花亂墜,地湧金蓮。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慢搖麈尾噴珠玉,響振雷霆動九天。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然。開明一字皈誠理,指引無生了性玄。孫悟空在傍聞講,喜得他抓耳撓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忽被祖師看見,叫孫悟空道:「你在班中,怎麼顛狂躍舞,不聽我講?」悟空道:「弟子誠心聽講,聽到老師父妙音處,喜不自勝,故不覺作此踴躍之狀。望師父恕罪。」祖師道:「你既識妙音,我且問你,你到洞中多少時了?」悟空道:「弟子本來懵懂,不知多少時節。只記得灶下無火,常去山後打柴,見一山好桃樹,我在那裡吃了七次飽桃矣。」祖師道:「那山喚名爛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你今要從我學些甚麼道?」悟空道:「但憑尊師教誨,只是有些道氣兒,弟子便就學了。」祖師道:「『道』字門中有三百六十傍門,傍門皆有正果。不知你學那一門哩?」悟空道:「憑尊師意思,弟子傾心聽從。」祖師道:「我教你個『術』字門中之道,如何?」悟空道:「術門之道怎麼說?」祖師道:「術字門中,乃是些請仙、扶鸞、問卜、揲蓍,能知趨吉避兇之理。」悟空道:「似這般可得長生麼?」祖師道:「不能,不能。」悟空道:「不學,不學。」祖師又道:「教你『流』字門中之道,如何?」悟空又問:「流字門中是甚義理?」祖師道:「流字門中,乃是儒家、釋家、道家、陰陽家、墨家、醫家,或看經,或唸佛,並朝真降聖之類。」悟空道:「似這般可得長生麼?」祖師道:「若要長生,也似壁裡安柱。」悟空道:「師父,我是個老實人,不曉得打市語。怎麼謂之『壁裡安柱』?」祖師道:「人家蓋房,欲圖堅固,將牆壁之間立一頂柱,有日大廈將頹,他必朽矣。」悟空道:「據此說,也不長久。不學,不學。」祖師道:「教你『靜』字門中之道,如何?」悟空道:「靜字門中是甚正果?」祖師道:「此是休糧守谷、清靜無為、參禪打坐、戒語持齋,或睡功,或立功,並入定、坐關之類。」悟空道:「這般也能長生麼?」祖師道:「也似窰頭土坯。」悟空笑道:「師父果有些滴澾。一行說我不會打市語。怎麼謂之『窰頭土坯』?」祖師道:「就如那窰頭上造成磚瓦之坯,雖已成形,尚未經水火鍛煉,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濫矣。」悟空道:「也不長遠。不學,不學。」祖師道:「教你『動』字門中之道,如何?」悟空道:「動門之道卻又怎麼?」祖師道:「此是有為有作:採陰補陽、攀弓踏弩、摩臍過氣、用方炮製、燒茅打鼎、進紅鉛、煉秋石,並服婦乳之類。」悟空道:「似這等也得長生麼?」祖師道:「此欲長生,亦如水中撈月。」悟空道:「師父又來了。怎麼叫做『水中撈月』?」祖師道:「月在長空,水中有影,雖然看見,只是無撈摸處,到底只成空耳。」悟空道:「也不學,不學。」祖師聞言,咄的一聲,跳下高臺,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這猢猻,這般不學,那般不學,卻待怎麼?」走上前,將悟空頭上打了三下。倒背著手,走入裡面,將中門關了,撇下大眾而去。諕得那一班聽講的人人驚懼,皆怨悟空道:「你這潑猴,十分無狀。師父傳你道法,如何不學,卻與師父頂嘴?這番衝撞了他,不知幾時才出來啊!」此時俱甚報怨他,又鄙賤嫌惡他。悟空一些兒也不惱,只是滿臉陪笑。原來那猴王已打破盤中之謎,暗暗在心,所以不與眾人爭競,只是忍耐無言。祖師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時分存心;倒背著手走入裡面,將中門關上者,教他從後門進步,秘處傳他道也。當日悟空與眾等喜喜歡歡,在三星仙洞之前,盼望天色,急不能到晚。及黃昏時,卻與眾就寢,假閤眼,定息存神。山中又沒打更傳箭,不知時分,只自家將鼻孔中出入之氣調定。約到子時前後,輕輕的起來,穿了衣服,偷開前門,躲離大眾,走出外,抬頭觀看,正是那:月明清露冷,八極迥無塵。深樹幽禽宿,源頭水溜汾。飛螢光散影,過雁字排雲。正直三更候,應該訪道真。你看他從舊路徑至後門外,只見那門兒半開半掩。悟空喜道:「老師父果然注意與我傳道,故此開著門也。」即曳步近前,側身進得門裡,只走到祖師寢榻之下。見祖師踡跼身軀,朝裡睡著了。悟空不敢驚動,即跪在榻前。那祖師不多時覺來,舒開兩足,口中自吟道:「難!難!難!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閑。不遇至人傳妙訣,空言口困舌頭乾!」悟空應聲叫道:「師父,弟子在此跪候多時。」祖師聞得聲音是悟空,即起披衣,盤坐喝道:「這猢猻,你不在前邊去睡,卻來我這後邊作甚?」悟空道:「師父昨日壇前對眾相允,教弟子三更時候,從後門裡傳我道理,故此大膽徑拜老爺榻下。」祖師聽說,十分歡喜,暗自尋思道:「這廝果然是個天地生成的,不然,何就打破我盤中之暗謎也?」悟空道:「此間更無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師父大捨慈悲,傳與我長生之道罷,永不忘恩。」祖師道:「你今有緣,我亦喜說。既識得盤中暗謎,你近前來,仔細聽之,當傳與你長生之妙道也。」悟空叩頭謝了,洗耳用心,跪於榻下。祖師雲:顯密圓通真妙訣,惜修性命無他說。都來總是精氣神,謹固牢藏休漏洩。休漏洩,體中藏,汝受吾傳道自昌。口訣記來多有益,屏除邪慾得清涼。得清涼,光皎潔,好向丹臺賞明月。月藏玉兔日藏烏,自有龜蛇相盤結。相盤結,性命堅,卻能火裡種金蓮。攢簇五行顛倒用,功完隨作佛和仙。此時說破根源,悟空心靈福至,切切記了口訣。對祖師拜謝深恩,即出後門觀看。但見東方天色微舒白,西路金光大顯明。依舊路,轉到前門,輕輕的推開進去,坐在原寢之處,故將床鋪搖響道:「天光了,天光了,起耶!」那大眾還正睡哩,不知悟空已得了好事。當日起來打混,暗暗維持,子前午後,自己調息。卻早過了三年,祖師復登寶座,與眾說法。談的是公案比語,論的是外像包皮。忽問:「悟空何在?」悟空近前跪下:「弟子有。」祖師道:「你這一向修些甚麼道來?」悟空道:「弟子近來法性頗通,根源亦漸堅固矣。」祖師道:「你既通法性,會得根源,已注神體,卻只是防備著三災利害。」悟空聽說,沉吟良久道:「師父之言謬矣。我常聞道高德隆,與天同壽;水火既濟,百病不生。卻怎麼有個『三災利害』?」祖師道:「此乃非常之道: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丹成之後,鬼神難容。雖駐顏益壽,但到了五百年後,天降雷災打你,須要見性明心,預先躲避。躲得過,壽與天齊;躲不過,就此絕命。再五百年後,天降火災燒你。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喚做『陰火』。自本身湧泉穴下燒起,直透泥垣宮,五臟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為虛幻。再五百年,又降風災吹你。這風不是東南西北風,不是和薰金朔風,亦不是花柳松竹風,喚做『贔風』。自顖門中吹入六腑,過丹田,穿九竅,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過。」悟空聞說,毛骨悚然,叩頭禮拜道:「萬望老爺垂憫,傳與躲避三災之法,到底不敢忘恩。」祖師道:「此亦無難,只是你比他人不同,故傳不得。」悟空道:「我也頭圓頂天,足方履地,一般有九竅四肢,五臟六腑,何以比人不同?」祖師道:「你雖然像人,卻比人少腮。」原來那猴子孤拐面,凹臉尖嘴。悟空伸手一摸,笑道:「師父沒成算。我雖少腮,卻比人多這個素袋,亦可准折過也。」祖師說:「也罷,你要學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數,該三十六般變化;有一般地煞數,該七十二般變化。」悟空道:「弟子願多裡撈摸,學一個地煞變化罷。」祖師道:「既如此,上前來,傳與你口訣。」遂附耳低言,不知說了些甚麼妙法。這猴王也是他一竅通時百竅通,當時習了口訣,自修自煉,將七十二般變化都學成了。忽一日,祖師與眾門人在三星洞前戲玩晚景。祖師道:「悟空,事成了未曾?」悟空道:「多蒙師父海恩,弟子功果完備,已能霞舉飛昇也。」祖師道:「你試飛舉我看。」悟空弄本事,將身一聳,打了個連扯跟頭,跳離地有五六丈,踏雲霞去勾有頓飯之時,返復不上三里遠近,落在面前,扠手道:「師父,這就是飛舉騰雲了。」祖師笑道:「這個算不得騰雲,只算得爬雲而已。自古道:『神仙朝遊北海暮蒼梧。』似你這半日,去不上三里,即爬雲也還算不得哩。」悟空道:「怎麼為『朝遊北海暮蒼梧』?」祖師道:「凡騰雲之輩,早辰起自北海,遊過東海、西海、南海,復轉蒼梧。蒼梧者,卻是北海零陵之語話也。將四海之外,一日都遊遍,方算得騰雲。」悟空道:「這個卻難,卻難。」祖師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悟空聞得此言,叩頭禮拜,啟道:「師父,為人須為徹,索性捨個大慈悲,將此騰雲之法,一發傳與我罷,決不敢忘恩。」祖師道:「凡諸仙騰雲,皆跌足而起,你卻不是這般。我才見你去,連扯方才跳上。我今只就你這個勢,傳你個觔斗雲罷。」悟空又禮拜懇求,祖師卻又傳個口訣道:「這朵雲,捻著訣,念動真言,攢緊了拳,將身一抖,跳將起來,一觔斗就有十萬八千里路哩。」大眾聽說,一個個嘻嘻笑道:「悟空造化,若會這個法兒,與人家當鋪兵、送文書、遞報單,不管那裡都尋了飯吃。」師徒們天昏各歸洞府。這一夜,悟空即運神煉法,會了觔斗雲。逐日家無拘無束,自在逍遙,此亦長生之美。一日,春歸夏至,大眾都在松樹下會講多時。大眾道:「悟空,你是那世修來的緣法?前日老師父附耳低言,傳與你的躲三災變化之法,可都會麼?」悟空笑道:「不瞞諸兄長說,一則是師父傳授,二來也是我晝夜慇懃,那幾般兒都會了。」大眾道:「趁此良時,你試演演,讓我等看看。」悟空聞說,抖擻精神,賣弄手段道:「眾師兄請出個題目。要我變化甚麼?」大眾道:「就變棵松樹罷。」悟空捻著訣,念動咒語,搖身一變,就變做一棵松樹。真個是:鬱鬱含煙貫四時,凌雲直上秀貞姿。全無一點妖猴像,盡是經霜耐雪枝。大眾見了鼓掌,呵呵大笑,都道:「好猴兒,好猴兒!」不覺的嚷鬧,驚動了祖師。祖師急拽杖出門來問道:「是何人在此喧嘩?」大眾聞呼,慌忙檢束,整衣向前。悟空也現了本相,雜在叢中道:「啟上尊師:我等在此會講,更無外姓喧嘩。」祖師怒喝道:「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個修行的體段!修行的人,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如何在此嚷笑?」大眾道:「不敢瞞師父,適才孫悟空演變化耍子。教他變棵松樹,果然是棵松樹,弟子們俱稱揚喝采,故高聲驚冒尊師,望乞恕罪。」祖師道:「你等起去。」叫:「悟空過來!我問你弄甚麼精神,變甚麼松樹?這個工夫,可好在人前賣弄?假如你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悟空叩頭道:「只望師父恕罪。」祖師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罷。」悟空聞此言,滿眼墮淚道:「師父,教我往那裡去?」祖師道:「你從那裡來,便從那裡去就是了。」悟空頓然醒悟道:「我自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來的。」祖師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間,斷然不可。」悟空領罪,上告尊師:「我也離家有二十年矣,雖是回顧舊日兒孫,但念師父厚恩未報,不敢去。」祖師道:「那裡甚麼恩義,你只是不惹禍,不牽帶我就罷了。」悟空見沒奈何,只得拜辭,與眾相別。祖師道:「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剉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悟空道:「決不敢提起師父一字,只說是我自家會的便罷。」悟空謝了,即抽身,捻著訣,丟個連扯,縱起觔斗雲,徑回東勝。那裡消一個時辰,早看見花果山水簾洞。美猴王自知快樂,暗暗的自稱道:去時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輕體亦輕。舉世無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當時過海波難進,今日回來甚易行。別語叮嚀還在耳,何期頃刻見東溟。悟空按下雲頭,直至花果山,找路而走。忽聽得鶴唳猿啼:鶴唳聲沖霄漢外,猿啼悲切甚傷情。即開口叫道:「孩兒們,我來了也!」那崖下石坎邊,花草中,樹木裡,若大若小之猴,跳出千千萬萬,把個美猴王圍在當中,叩頭叫道:「大王,你好寬心,怎麼一去許久?把我們俱閃在這裡,望你誠如饑渴。近來被一妖魔在此欺虐,強要佔我們水簾洞府,是我等捨死忘生,與他爭鬥。這些時,被那廝搶了我們家火,捉了許多子姪,教我們晝夜無眠,看守家業。幸得大王來了,大王若再年載不來,我等連山洞盡屬他人矣。」悟空聞說,心中大怒,道:「是甚麼妖魔,輒敢無狀?你且細細說來,待我尋他報仇。」眾猴叩頭:「告上大王:那廝自稱混世魔王,住居在直北下。」悟空道:「此間到他那裡,有多少路程?」眾猴道:「他來時雲,去時霧,或風或雨,或電或雷,我等不知有多少路。」悟空道:「既如此,你們休怕,且自頑耍,等我尋他去來。」好猴王,將身一縱,跳起去,一路觔斗,直至北下觀看,見一座高山,真是十分險峻。好山:筆峰挺立,曲澗深沉。筆峰挺立透空霄,曲澗深沉通地戶。兩崖花木爭奇,幾處松篁鬥翠。左邊龍,熟熟馴馴;右邊虎,平平伏伏。每見鐵牛耕,常有金錢種。幽禽睍睆聲,丹鳳朝陽立。石磷磷,波淨淨,古怪蹺蹊真惡獰。世上名山無數多,花開花謝蘩還眾。爭如此景永長存,八節四時渾不動。誠為三界坎源山,滋養五行水臟洞。美猴王正默觀看景緻,只聽得有人言語,徑自下山尋覓。原來那陡崖之前,乃是那水臟洞。洞門外有幾個小妖跳舞,見了悟空就走。悟空道:「休走!借你口中言,傳我心內事。我乃正南方花果山水簾洞洞主。你家甚麼混世鳥魔,屢次欺我兒孫,我特尋來,要與他見個上下。」那小妖聽說,疾忙跑入洞裡報道:「大王,禍事了!」魔王道:「有甚禍事?」小妖道:「洞外有猴頭稱為花果山水簾洞洞主,他說你屢次欺他兒孫,特來尋你,見個上下哩。」魔王笑道:「我常聞得那些猴精說他有個大王,出家修行去,想是今番來了。你們見他怎生打扮?有甚器械?」小妖道:「他也沒甚麼器械,光著個頭,穿一領紅色衣,勒一條黃絛,足下踏一對烏靴,不僧不俗,又不像道士、神仙,赤手空拳,在門外叫哩。」魔王聞說:「取我披掛、兵器來。」那小妖即時取出。那魔王穿了甲冑,綽刀在手,與眾妖出得門來,即高聲叫道:「那個是水簾洞洞主?」悟空急睜睛觀看,只見那魔王:頭戴烏金盔,映日光明;身掛皂羅袍,迎風飄蕩。下穿著黑鐵甲,緊勒皮條;足踏著花褶靴,雄如上將。腰廣十圍,身高三丈。手執一口刀,鋒刃多明亮。稱為混世魔,磊落兇模樣。猴王喝道:「這潑魔這般眼大,看不見老孫。」魔王見了,笑道:「你身不滿四尺,年不過三旬,手內又無兵器,怎麼大膽猖狂,要尋我見甚麼上下?」悟空罵道:「你這潑魔,原來沒眼。你量我小,要大卻也不難;你量我無兵器,我兩隻手勾著天邊月哩。你不要怕,只吃老孫一拳。」縱一縱,跳上去,劈臉就打。那魔王伸手架住道:「你這般矬矮,我這般高長;你要使拳,我要使刀。使刀就殺了你,也吃人笑。待我放下刀,與你使路拳看。」悟空道:「說得是。好漢子,走來。」那魔王丟開架子便打,這悟空鑽進去相撞相迎。他兩個拳搥腳踢,一衝一撞。原來長拳空大,短簇堅牢。那魔王被悟空掏短脅,撞了襠,幾下觔節,把他打重了。他閃過,拿起那板大的鋼刀,望悟空劈頭就砍。悟空急撤身,他砍了一個空。悟空見他兇猛,即使身外身法,拔一把毫毛,丟在口中嚼碎,望空噴去,叫一聲:「變!」即變做三、二百個小猴,週圍攢簇。原來人得仙體,出神變化無方。不知這猴王自從了道之後,身上有八萬四千毛羽,根根能變,應物隨心。那些小猴眼乖會跳,刀來砍不著,槍去不能傷。你看他前踴後躍,鑽上去,把個魔王圍繞,抱的抱,扯的扯,鑽襠的鑽襠,扳腳的扳腳,踢打撏毛,摳眼睛,捻鼻子,抬鼓弄,直打做一個攢盤。這悟空才去奪得他的刀來,分開小猴,照頂門一下,砍為兩段。領眾殺進洞中,將那大小妖精盡皆剿滅。卻把毫毛一抖,收上身來,又見那收不上身者,卻是那魔王在水簾洞擒去的小猴。悟空道:「汝等何為到此?」約有三五十個,都含淚道:「我等因大王修仙去後,這兩年被他爭吵,把我們都攝將來。那不是我們洞中的家火?石盆、石碗都被這廝拿來也。」悟空道:「既是我們的家火,你們都搬出外去。」隨即洞裡放起火來,把那水臟洞燒得枯乾,盡歸了一體。對眾道:「汝等跟我回去。」眾猴道:「大王,我們來時,只聽得耳邊風響,虛飄飄到於此地,更不識路徑,今怎得回鄉?」悟空道:「這是他弄的個術法兒,有何難也?我如今一竅通,百竅通,我也會弄。你們都合了眼,休怕。」好猴王,念聲咒語,駕陣狂風,雲頭落下。叫:「孩兒們睜眼。」眾猴腳屣實地,認得是家鄉,個個歡喜,都奔洞門舊路。那在洞眾猴,都一齊簇擁同入,分班序齒,禮拜猴王。安排酒果,接風賀喜,啟問降魔救子之事。悟空備細言了一遍,眾猴稱揚不盡道:「大王去到那方,不意學得這般手段。」悟空又道:「我當年別汝等,隨波逐流,飄過東洋大海,到西牛賀洲地界,徑至南贍部洲,學成人像,著此衣,穿此履,擺擺搖搖,雲遊了八九年餘,更不曾有道。又渡西洋大海,到西牛賀洲地界,訪問多時,幸遇一老祖,傳了我與天同壽的真功果,不死長生的大法門。」眾猴稱賀,都道:「萬劫難逢也!」悟空又笑道:「小的們,又喜我這一門皆有姓氏。」眾猴道:「大王姓甚?」悟空道:「我今姓孫,法名悟空。」眾猴聞說,鼓掌忻然道:「大王是老孫,我們都是二孫、三孫、細孫、小孫……一家孫、一國孫、一窩孫矣!」都來奉承老孫,大盆小碗的椰子酒、葡萄酒、仙花、仙果,真個是閤家歡樂。咦!貫通一姓身歸本,只待榮遷仙籙名。畢竟不知怎生結果,居此界終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6926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6926
野望 (王績)
1
東皐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6955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6955
西遊記/第003回
1
卻說美猴王榮歸故里,自剿了混世魔王,奪了一口大刀。逐日操演武藝,教小猴砍竹為標,削木為刀,治旗幡,打哨子,一進一退,安營下寨,頑耍多時。忽然靜坐處,思想道:「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驚動人王,或有禽王、獸王認此犯頭,說我們操兵造反,興師來相殺,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對敵?須得鋒利劍戟方可。如今奈何?」眾猴聞說,個個驚恐道:「大王所見甚長,只是無處可取。」正說間,轉上四個老猴,兩個是赤尻馬猴,兩個是通背猿猴,走在面前道:「大王,若要冶鋒利器械,甚是容易。」悟空道:「怎見容易?」四猴道:「我們這山向東去,有二百里水面,那廂乃傲來國界。那國界中有一王位,滿城中軍民無數,必有金銀銅鐵等匠作。大王若去那裡,或買或造些兵器,教演我等,守護山場,誠所謂保泰長久之機也。」悟空聞說,滿心歡喜道:「汝等在此頑耍,待我去來。」好猴王,急縱觔斗雲,霎時間過了二百里水面。果見那廂有座城池,六街三市,萬戶千門,來來往往,人都在光天化日之下。悟空心中想道:「這裡定有現成的兵器,我待下去買他幾件,還不如使個神通覓他幾件倒好。」他就捻起訣來,念動咒語,向巽地上吸一口氣,呼的吹將去,便是一陣風,飛沙走石,好驚人也:炮雲起處蕩乾坤,黑霧陰霾大地昏。江海波翻魚蟹怕,山林樹折虎狼奔。諸般買賣無商旅,各樣生涯不見人。殿上君王歸內院,階前文武轉衙門。千秋寶座都吹倒,五鳳高樓幌動根。風起處,驚散了那傲來國君王,三街六巿,都慌得關門閉戶,無人敢走。悟空才按下雲頭,徑闖入朝門裡,直尋到兵器館、武庫中,開啟門扇看時,那裡面無數器械:刀、槍、劍、戟、斧、鉞、毛、鐮、鞭、鈀、撾、簡、弓、弩、叉、矛,件件俱備。一見甚喜道:「我一人能拿幾何?還使個分身法搬將去罷。」好猴王,即拔一把毫毛,入口嚼爛,噴將出去,念動咒語,叫聲:「變!」變做千百個小猴,都亂搬亂搶,有力的拿五七件,力小的拿三二件,盡數搬個罄淨。徑踏雲頭,弄個攝法,喚轉狂風,帶領小猴,俱回本處。卻說那花果山大小猴兒,正在那洞門外頑耍,忽聽得風聲響處,見半空中丫丫叉叉,無邊無岸的猴精,諕得都亂跑亂躲。少時,美猴王按落雲頭,收了雲霧,將身一抖,收了毫毛,將兵器都亂堆在山前,叫道:「小的們,都來領兵器。」眾猴看時,只見悟空獨立在平陽之地,俱跑來叩頭問故。悟空將前使狂風、搬兵器,一應事說了一遍。眾猴稱謝畢,都去搶刀奪劍,撾斧爭槍,扯弓扳弩,吆吆喝喝,耍了一日。次日,依舊排營。悟空會聚群猴,計有四萬七千餘口。早驚動滿山怪獸,都是些狼、蟲、虎、豹、麖、麂、獐、𤜱、狐、狸、獾、狢、獅、象、狻猊、猩猩、熊、鹿、野豕、山牛、羚羊、青兕、狡兔、神獒……各樣妖王,共有七十二洞,都來參拜猴王為尊。每年獻貢,四時點卯。也有隨班操演的,也有隨節徵糧的。齊齊整整,把一座花果山造得似鐵桶金城。各路妖王,又有進金鼓、進彩旗、進盔甲的,紛紛攘攘,日逐家習舞興師。美猴王正喜間,忽對眾說道:「汝等弓弩熟諳,兵器精通,奈我這口刀著實榔槺,不遂我意,奈何?」四老猴上前啟奏道:「大王乃是仙聖,凡兵是不堪用。但不知大王水裡可能去得?」悟空道:「我自聞道之後,有七十二般地煞變化之功,觔斗雲有莫大的神通;善能隱身遯身,起法攝法。上天有路,入地有門;步日月無影,入金石無礙;水不能溺,火不能焚。那些兒去不得?」四猴道:「大王既有此神通,我們這鐵板橋下,水通東海龍宮。大王若肯下去,尋著老龍王,問他要件甚麼兵器,卻不趁心?」悟空聞言,甚喜道:「等我去來。」好猴王,跳至橋頭,使一個閉水法,捻著訣,撲的鑽入波中,分開水路,徑入東洋海底。正行間,忽見一個巡海的夜叉,擋住問道:「那推水來的,是何神聖?說個明白,好通報迎接。」悟空道:「吾乃花果山天生聖人孫悟空,是你老龍王的緊鄰,為何不識?」那夜叉聽說,急轉水晶宮傳報道:「大王,外面有個花果山天生聖人孫悟空,口稱是大王緊鄰,將到宮也。」東海龍王敖廣即忙起身,與龍子、龍孫、蝦兵、蟹將出宮迎道:「上仙請進,請進。」直至宮裡相見,上坐獻茶畢,問道:「上仙幾時得道?授何仙術?」悟空道:「我自生身之後,出家修行,得一個無生無滅之體。近因教演兒孫,守護山洞,奈何沒件兵器。久聞賢鄰享樂瑤宮貝闕,必有多餘神器,特來告求一件。」龍王見說,不好推辭,即著鱖都司取出一把大桿刀奉上。悟空道:「老孫不會使刀,乞另賜一件。」龍王又著鮊太尉領鱔力士,抬出一桿九股叉來。悟空跳下來,接在手中,使了一路,放下道:「輕,輕,輕,又不趁手。再乞另賜一件。」龍王笑道:「上仙,你不看看,這叉有三千六百斤重哩。」悟空道:「不趁手,不趁手。」龍王心中恐懼,又著鯁提督、鯉總兵抬出一柄畫桿方天戟。那戟有七千二百斤重。悟空見了,跑近前,接在手中,丟幾個架子,撒兩個解數,插在中間道:「也還輕,輕,輕。」老龍王一發害怕道:「上仙,我宮中只有這根戟重,再沒甚麼兵器了。」悟空笑道:「古人云:『愁海龍王沒寶』哩!你再去尋尋看,若有可意的,一一奉價。」龍王道:「委的再無。」正說處,後面閃過龍婆、龍女道:「大王,觀看此聖,決非小可。我們這海藏中,那一塊天河定底的神珍鐵,這幾日霞光艷艷,瑞氣騰騰,敢莫是該出現,遇此聖也?」龍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是一塊神鐵,能中何用?」龍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與他,憑他怎麼改造,送出宮門便了。」老龍王依言,盡向悟空說了。悟空道:「拿出來我看。」龍王搖手道:「扛不動,抬不動,須上仙親去看看。」悟空道:「在何處?你引我去。」龍王果引導至海藏中間,忽見金光萬道。龍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鐵柱子,約有鬥來粗,二丈有餘長。他儘力兩手撾過道:「忒粗忒長些,再短細些方可用。」說畢,那寶貝就短了幾尺,細了一圍。悟空又顛一顛道:「再細些更好。」那寶貝真個又細了幾分。悟空十分歡喜,拿出海藏看時,原來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乃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喚做:「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這寶貝如人意。」一邊走,一邊心思口唸,手顛著道:「再短細些更妙。」拿出外面,只有二丈長短,碗口粗細。你看他弄神通,丟開解數,打轉水晶宮裡。諕得老龍王膽戰心驚,小龍子魂飛魄散,龜鱉黿鼉皆縮頸,魚蝦鰲蟹盡藏頭。悟空將寶貝執在手中,坐在水晶宮殿上,對龍王笑道:「多謝賢鄰厚意。」龍王道:「不敢,不敢。」悟空道:「這塊鐵雖然好用,還有一說。」龍王道:「上仙還有甚說?」悟空道:「當時若無此鐵,倒也罷了;如今手中既拿著他,身上更無衣服相趁,奈何?你這裡若有披掛,索性送我一副,一總奉謝。」龍王道:「這個卻是沒有。」悟空道:「一客不煩二主。若沒有,我也定不出此門。」龍王道:「煩上仙再轉一海,或者有之。」悟空又道:「走三家不如坐一家。千萬告求一件。」龍王道:「委的沒有,如有即當奉承。」悟空道:「真個沒有?就和你試試此鐵!」龍王慌了道:「上仙,切莫動手,切莫動手,待我看舍弟處可有,當送一副。」悟空道:「令弟何在?」龍王道:「舍弟乃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是也。」悟空道:「我老孫不去,不去。俗語謂『賒三不敵見二』,只望你隨高就低的送一副便了。」老龍道:「不須上仙去。我這裡有一面鐵鼓、一口金鐘,凡有緊急事,擂得鼓響,撞得鐘鳴,舍弟們就頃刻而至。」悟空道:「既是如此,快些去擂鼓撞鐘。」真個那鼉將便去撞鐘,鱉帥即來擂鼓。少時,鐘鼓響處,果然驚動那三海龍王,須臾來到,一齊在外面會著。敖欽道:「大哥,有甚緊事,擂鼓撞鐘?」老龍道:「賢弟,不好說。有一個花果山甚麼天生聖人,早間來認我做鄰居。後要求一件兵器,獻鋼叉嫌小,奉畫戟嫌輕;將一塊天河定底神珍鐵,自己拿出手,丟了些解數。如今坐在宮中,又要索甚麼披掛。我處無有,故響鐘鳴鼓,請賢弟來。你們可有甚麼披掛,送他一副,打發出門去罷了。」敖欽聞言,大怒道:「我兄弟們點起兵拿他不是?」老龍道:「莫說拿,莫說拿。那塊鐵,挽著些兒就死,磕著些兒就亡;挨挨兒皮破,擦擦兒觔傷。」西海龍王敖閏說:「二哥不可與他動手。且只湊副披掛與他,打發他出了門,啟表奏上上天,天自誅也。」北海龍王敖順道:「說的是。我這裡有一雙藕絲步雲履哩。」西海龍王敖閏道:「我帶了一副鎖子黃金甲哩。」南海龍王敖欽道:「我有一頂鳳翅紫金冠哩。」老龍大喜,引入水晶宮相見了,以此奉上。悟空將金冠、金甲、雲履都穿戴停當,使動如意棒,一路打出去,對眾龍道:「聒噪,聒噪。」四海龍王甚是不平,一邊商議進表上奏不題。你看這猴王,分開水道,徑回鐵板橋頭,攛將上去。只見四個老猴領著眾猴,都在橋邊等候。忽然見悟空跳出波外,身上更無一點水濕,金燦燦的走上橋來。諕得眾猴一齊跪下道:「大王好華彩耶!好華彩耶!」悟空滿面春風,高登寶座,將鐵棒豎在當中。那些猴不知好歹,都來拿那寶貝,卻便似蜻蜓撼鐵樹,分毫也不能禁動。一個個咬指伸舌道:「爺爺呀!這般重,虧你怎的拿來也!」悟空近前,舒開手,一把撾起,對眾笑道:「物各有主。這寶貝鎮於海藏中,也不知幾千百年,可可的今歲放光。龍王只認做是塊黑鐵,又喚做天河鎮底神針。那廝每都扛抬不動,請我親去拿之。那時此寶有二丈多長,鬥來粗細。被我撾他一把,意思嫌大,他就小了許多;再教小些,他又小了許多;再教小些,他又小了許多。急對天光看處,上有一行字,乃『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你都站開,等我再叫他變一變著。」他將那寶貝顛在手中,叫:「小!小!小!」即時就小做一個繡花針兒相似,可以揌在耳朵裡面藏下。眾猴駭然,叫道:「大王,還拿出來耍耍。」猴王真個去耳朵裡拿出,託放掌上叫:「大!大!大!」即又大做鬥來粗細,二丈長短。他弄到歡喜處,跳上橋,走出洞外,將寶貝揝在手中,使一個法天像地的神通,把腰一躬,叫聲:「長!」他就長的高萬丈,頭如泰山,腰如峻嶺,眼如閃電,口似血盆,牙如劍戟;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把些虎豹狼蟲、滿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諕得磕頭禮拜,戰兢兢魄散魂飛。霎時收了法像,將寶貝還變做個繡花針兒,藏在耳內,復歸洞府。慌得那各洞妖王,都來參賀。此時遂大開旗鼓,響振銅鑼,廣設珍饈百味,滿斟椰液萄漿,與眾飲宴多時,卻又依前教演。猴王將那四個老猴封為健將,將兩個赤尻馬猴喚做馬流二元帥,兩個通背猿猴喚做崩芭二將軍。將那安營下寨、賞罰諸事,都付與四健將維持。他放下心,日逐騰雲駕霧,遨遊四海,行樂千山。施武藝,遍訪英豪;弄神通,廣交賢友。此時又會了個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狔王、獼猴王、𤟹狨王,連自家美猴王七個。日逐講文論武,走斝傳觴,絃歌吹舞,朝去暮回,無般兒不樂。把那萬裡之遙,只當庭闈之路;所謂點頭徑過三千里,扭腰八百有餘程。一日,在本洞吩咐四健將安排筵宴,請六王赴飲,殺牛宰馬,祭天享地,著眾怪跳舞歡歌,俱吃得酩酊大醉。送六王出去,卻又賞𤛮大小頭目。攲在鐵板橋邊松陰之下,霎時間睡著。四健將領眾圍護,不敢高聲。只見那美猴王睡裡,見兩人拿一張批文,上有「孫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說,套上繩,就把美猴王的魂靈兒索了去,踉踉蹌蹌,直帶到一座城邊。猴王漸覺酒醒,忽抬頭觀看,那城上有一鐵牌,牌上有三個大字,乃「幽冥界」。美猴王頓然醒悟道:「幽冥界乃閻王所居,何為到此?」那兩人道:「你今陽壽該終,我兩人領批,勾你來也。」猴王聽說,道:「我老孫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已不伏他管轄,怎麼朦朧,又敢來勾我?」那兩個勾死人,只管扯扯拉拉,定要拖他進去。這猴王惱起性來,耳朵中掣出寶貝,幌一幌,碗來粗細。略舉手,把兩個勾死人打為肉醬。自解其索,丟開手,掄著棒,打入城中。諕得那牛頭鬼東躲西藏,馬面鬼南奔北跑。眾鬼卒奔上森羅殿,報著:「大王,禍事!禍事!外面有一個毛臉雷公打將來了。」慌得那十代冥王急整衣來看,見他相貌兇惡,即排下班次,應聲高叫道:「上仙留名!上仙留名!」猴王道:「你既認不得我,怎麼差人來勾我?」十王道:「不敢,不敢。想是差人差了。」猴王道:「我本是花果山水簾洞天生聖人孫悟空。你等是甚麼官位?」十王躬身道:「我等是陰間天子十代冥王。」悟空道:「快報名來,免打。」十王道:「我等是秦廣王、初江王、宋帝王、忤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悟空道:「汝等既登王位,乃靈顯感應之類,為何不知好歹?我老孫修了仙道,與天齊壽,超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為何著人拘我?」十王道:「上仙息怒。普天下同名同姓者多,敢是那勾死人錯走了也?」悟空道:「胡說!胡說!常言道:『官差吏差,來人不差。』你快取生死簿子來我看!」十王聞言,即請上殿檢視。悟空執著如意棒,徑登森羅殿上,正中間南面坐下。十王即命掌案的判官取出文簿來查。那判官不敢怠慢,便到司房裡捧出五六簿文書並十類簿子。逐一檢視:臝蟲、毛蟲、羽蟲、昆蟲、鱗介之屬,俱無他名。又看到猴屬之類,原來這猴似人相,不入人名;似臝蟲,不居國界;似走獸,不伏麒麟管;似飛禽,不受鳳凰轄。另有個簿子,悟空親自檢閱,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號上,方注著孫悟空名字,乃「天產石猴,該壽三百四十二歲,善終」。悟空道:「我也不記壽數幾何,且只消了名字便罷。取筆過來。」那判官慌忙捧筆,飽掭濃墨。悟空拿過簿子,把猴屬之類,但有名者,一概勾之。捽下簿子道:「了帳,了帳,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那十王不敢相近,都去翠雲宮,同拜地藏王菩薩,商量啟表,奏聞上天,不在話下。這猴王打出城中,忽然絆著一個草紇繨,跌了個躘踵,猛的醒來,乃是南柯一夢。才覺伸腰,只聞得四健將與眾猴高叫道:「大王,吃了多少酒,睡這一夜,還不醒來?」悟空道:「睡還小可,我夢見兩個人來此勾我,把我帶到幽冥界城門之外,卻才醒悟。是我顯神通,直嚷到森羅殿,與那十王爭吵,將我們的生死簿子看了,但有我等名號,俱是我勾了,都不伏那廝所轄也。」眾猴磕頭禮謝。自此,山猴多有不老者,以陰司無名故也。美猴王言畢前事,四健將報知各洞妖王,都來賀喜。不幾日,六個義兄弟又來拜賀,一聞銷名之故,又個個歡喜,每日聚樂不題。卻表啟那個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一日駕坐金闕雲宮靈霄寶殿,聚集文武仙卿早朝之際,忽有丘弘濟真人啟奏道:「萬歲,通明殿外有東海龍王敖廣進表,聽天尊宣詔。」玉皇傳旨:「著宣來。」敖廣宣至靈霄殿下,禮拜畢,傍有引奏仙童接上表文。玉皇從頭看過。表曰:「水元下界東勝神洲東海小龍臣敖廣啟奏大天聖主玄穹高上帝君:近因花果山生、水簾洞住妖仙孫悟空者,欺虐小龍,強坐水宅,索兵器,施法施威;要披掛,騁兇騁勢。驚傷水族,諕走龜鼉。南海龍戰戰兢兢,西海龍悽悽慘慘,北海龍縮首歸降。臣敖廣舒身下拜,獻神珍之鐵棒,鳳翅之金冠,與那鎖子甲、步雲履,以禮送出。他仍弄武藝,顯神通,但云:『聒噪!聒噪!』果然無敵,甚為難制。臣今啟奏,伏望聖裁。懇乞天兵,收此妖孽,庶使海嶽清寧,下元安泰。奉奏。」聖帝覽畢,傳旨:「著龍神回海,朕即遣將擒拿。」老龍王頓首謝去。下面又有葛仙翁天師啟奏道:「萬歲,有冥司秦廣王賫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表文進上。」傍有傳言玉女接上表文。玉皇亦從頭看過。表曰:「幽冥境界,乃地之陰司。天有神而地有鬼,陰陽輪轉;禽有生而獸有死,反復雌雄。生生化化,孕女成男,此自然之數,不能易也。今有花果山水簾洞天產妖猴孫悟空,逞惡行兇,不服拘喚。弄神通,打絕九幽鬼使;恃勢力,驚傷十代慈王。大鬧森羅,強銷名號。致使猴屬之類無拘,獼猴之畜多壽;寂滅輪迴,各無生死。貧僧具表,冒瀆天威。伏乞調遣神兵,收降此妖,整理陰陽,永安地府。謹奏。」玉皇覽畢,傳旨:「著冥君回歸地府,朕即遣將擒拿。」秦廣王亦頓首謝去。大天尊宣眾文武仙卿,問曰:「這妖猴是幾年產育,何代出身,卻就這般有道?」一言未已,班中閃出千里眼、順風耳道:「這猴乃三百年前天產石猴。當時不以為然,不知這幾年在何方修煉成仙,降龍伏虎,強銷死籍也。」玉帝道:「那路神將下界收伏?」言未已,班中閃出太白長庚星,俯伏啟奏道:「上聖,三界中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體,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頂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龍伏虎之能,與人何以異哉?臣啟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聖旨,把他宣來上界,授他一個大小官職,與他籍名在籙,拘束此間。若受天命,後再陞賞;若違天命,就此擒拿。一則不動眾勞師,二則收仙有道也。」玉帝聞言甚喜,道:「依卿所奏。」即著文曲星官修詔,著太白金星招安。金星領了旨,出南天門外,按下祥雲,直至花果山水簾洞,對眾小猴道:「我乃天差天使,有聖旨在此,請你大王上界。快快報知。」洞外小猴一層層傳至洞天深處,道:「大王,外面有一老人,背著一角文書,言是上天差來的天使,有聖旨請你也。」美猴王聽得大喜,道:「我這兩日正思量要上天走走,卻就有天使來請。」叫:「快請進來。」猴王急整衣冠,門外迎接。金星徑入當中,面南立定道:「我是西方太白金星,奉玉帝招安聖旨,下界請你上天,拜受仙籙。」悟空笑道:「多感老星降臨。」教小的們安排筵宴款待。金星道:「聖旨在身,不敢久留。就請大王同往,待榮遷之後,再從容敘也。」悟空道:「承光顧,空退,空退。」即喚四健將,吩咐:「謹慎教演兒孫,待我上天去看看路,卻好帶你們上去同居住也。」四健將領諾。這猴王與金星縱起雲頭,昇在空霄之上。正是那:高遷上品天仙位,名列雲班寶籙中。畢竟不知授個甚麼官爵,且聽下回分解。
6958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6958
西遊記/第004回
1
那太白金星與美猴王同出了洞天深處,一齊駕雲而起。原來悟空觔斗雲比眾不同,十分快疾,把個金星撇在腦後,先至南天門外。正欲收雲前進,被增長天王領著龐、劉、苟、畢、鄧、辛、張、陶一路大力天丁,槍刀劍戟,擋住天門,不肯放進。猴王道:「這個金星老兒乃奸詐之徒,既請老孫,如何教人動刀動槍,阻塞門路?」正嚷間,金星倏到。悟空就覿面發狠道:「你這老兒,怎麼哄我?被你說奉玉帝招安旨意來請,卻怎麼教這些人阻住天門,不放老孫進去?」金星笑道:「大王息怒。你自來未曾到此天堂,卻又無名,眾天丁又與你素不相識,他怎肯放你擅入?等如今見了天尊,授了仙籙,注了官名,向後隨你出入,誰復擋也?」悟空道:「這等說,也罷,我不進去了。」金星又用手扯住道:「你還同我進去。」將近天門,金星高叫道:「那天門天將、大小吏兵,放開路者。此乃下界仙人,我奉玉帝聖旨,宣他來也。」那增長天王與眾天丁俱才斂兵退避。猴王始信其言,同金星緩步入裡觀看。真個是:初登上界,乍入天堂。金光萬道滾紅霓,瑞氣千條噴紫霧。只見那南天門,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寶玉粧成。兩邊擺數十員鎮天元帥,一員員頂梁靠柱,持銑擁旄;四下列十數個金甲神人,一個個執戟懸鞭,持刀仗劍。外廂猶可,入內驚人:裡壁廂有幾根大柱,柱上纏繞著金鱗耀日赤鬚龍;又有幾座長橋,橋上盤旋著彩羽凌空丹頂鳳。明霞幌幌映天光,碧霧濛濛遮鬥口。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宮,乃遣雲宮、毘沙宮、五明宮、太陽宮、花樂宮,……一宮宮脊吞金穩獸;又有七十二重寶殿,乃朝會殿、凌虛殿、寶光殿、天王殿、靈官殿,……一殿殿柱列玉麒麟。壽星臺上,有千千年不卸的名花;煉藥爐邊,有萬萬載常青的繡草。又至那朝聖樓前,絳紗衣,星辰燦爛;芙蓉冠,金璧輝煌。玉簪珠履,紫綬金章。金鐘撞動,三曹神表進丹墀;天鼓鳴時,萬聖朝王參玉帝。又至那靈霄寶殿,金釘攢玉戶,彩鳳舞朱門。復道迴廊,處處玲瓏剔透;三簷四簇,層層龍鳳翱翔。上面有個紫巍巍,明幌幌,圓丟丟,亮灼灼,大金葫蘆頂。下面有天妃懸掌扇,玉女捧仙巾,惡狠狠掌朝的天將,氣昂昂護駕的仙卿。正中間,琉璃盤內,放許多重重疊疊太乙丹;瑪瑙瓶中,插幾枝彎彎曲曲珊瑚樹。正是天宮異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無。金闕銀鑾並紫府,琪花瑤草暨瓊葩。朝王玉兔壇邊過,參聖金烏著底飛。猴王有分來天境,不墮人間點汙泥。太白金星領著美猴王,到於靈霄殿外,不等宣詔,直至御前,朝上禮拜。悟空挺身在傍,且不朝禮,但側耳以聽金星啟奏。金星奏道:「臣領聖旨,已宣妖仙到了。」玉帝垂簾問曰:「那個是妖仙?」悟空卻才躬身答應道:「老孫便是。」仙卿們都大驚失色道:「這個野猴,怎麼不拜伏輒敢這等答應道:『老孫便是。』卻該死了,該死了。」玉帝傳旨道:「那孫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禮,且姑恕罪。」眾仙卿叫聲:「謝恩。」猴王卻才朝上唱個大喏。玉帝宣文選武選仙卿,看那處少甚官職,著孫悟空去除授。傍邊轉過武曲星君啟奏道:「天宮裡各宮各殿,各方各處,都不少官,只是御馬監缺個正堂管事。」玉帝傳旨道:「就除他做個弼馬溫罷。」眾臣叫謝恩,他也只朝上唱個大喏。玉帝又差木德星官送他去御馬監到任。當時猴王歡歡喜喜,與木德星官徑去到任。事畢,木德星官回宮。他在監裡,會聚了監丞、監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員人等,查明本監事務,止有天馬千匹。乃是:驊騮騏驥,騄駬纖離;龍媒紫燕,挾翼驌驦;駃騠銀騔,騕褭飛黃;騊駼翻羽,赤兔超光;踰輝彌景,騰霧勝黃;追風絕地,飛𦑭奔霄;逸飄赤電,銅爵浮雲;驄瓏虎𩤲,絕塵紫鱗;……四極大宛,八駿九逸,千里絕群。此等良馬,一個個嘶風逐電精神壯,踏霧登雲氣力長。這猴王查看了文簿,點明瞭馬數。本監中典簿管徵備草料;力士官管刷洗馬匹、扎草、飲水、煮料;監丞、監副輔佐催辦。弼馬晝夜不睡,滋養馬匹。日間舞弄猶可,夜間看管慇懃:但是馬睡的,趕起來吃草;走的,捉將來靠槽。那些天馬見了他,泯耳攢蹄。倒養得肉肥膘滿。不覺的半月有餘。一朝閑暇,眾監官都安排酒席,一則與他接風,二則與他賀喜。正在歡飲之間,猴王忽停杯問曰:「我這弼馬溫是個甚麼官銜?」眾曰:「官名就是此了。」又問:「此官是個幾品?」眾道:「沒有品從。」猴王道:「沒品,想是大之極也?」眾道:「不大,不大,只喚做未入流。」猴王道:「怎麼叫做『未入流』?」眾道:「末等。這樣官兒最低最小,只可與他看馬。似堂尊到任之後,這等慇懃,喂得馬肥,只落得道聲『好』字;如稍有些尪羸,還要見責;再十分傷損,還要罰贖問罪。」猴王聞此,不覺心頭火起,咬牙大怒道:「這般藐視老孫!老孫在那花果山稱王稱祖,怎麼哄我來替他養馬?養馬者,乃後生小輩下賤之役,豈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將去也。」忽喇的一聲,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寶貝,幌一幌,碗來粗細,一路解數,直打出御馬監,徑至南天門。眾天丁知他受了仙籙,乃是個弼馬溫,不敢阻當,讓他打出天門去了。須臾,按落雲頭,回至花果山上。只見那四健將與各洞妖王,在那裡操演兵卒。這猴王厲聲高叫道:「小的們,老孫來了。」一群猴都來叩頭,迎接進洞天深處,請猴王高登寶位,一壁廂辦酒接風。都道:「恭喜大王,上界去十數年,想必得意榮歸也?」猴王道:「我才半月有餘,那裡有十數年?」眾猴道:「大王,你在天上不覺時辰。天上一日,就是下界一年哩。請問大王,官居何職?」猴王搖手道:「不好說,不好說,活活的羞殺人。那玉帝不會用人,他見老孫這般模樣,封我做個甚麼『弼馬溫』,原來是與他養馬,未入流品之類。我初到任時不知,只在御馬監中頑耍。及今日問我同寮,始知是這等卑賤。老孫心中大惱,推倒席面,不受官銜,因此走下來了。」眾猴道:「來得好,來得好。大王在這福地洞天之處為王,多少尊重快樂,怎麼肯去與他做馬夫?」教小的們快辦酒來,與大王釋悶。正飲酒歡會間,有人來報道:「大王,門外有兩個獨角鬼王,要見大王。」猴王道:「教他進來。」那鬼王整衣跑入洞中,倒身下拜。美猴王問他:「你見我何幹?」鬼王道:「久聞大王招賢,無由得見;今見大王授了天籙,得意榮歸,特獻赭黃袍一件,與大王稱慶。肯不棄鄙賤,收納小人,亦得效犬馬之勞。」猴王大喜,將赭黃袍穿起。眾等欣然排班朝拜。即將鬼王封為前部總督先鋒。鬼王謝恩畢,復啟道:「大王在天許久,所授何職?」猴王道:「玉帝輕賢,封我做個甚麼『弼馬溫』。」鬼王聽言,又奏道:「大王有此神通,如何與他養馬?就做個齊天大聖,有何不可?」猴王聞說,歡喜不勝,連道幾個「好!好!好!」教四健將:「就替我快置個旌旗,旗上寫『齊天大聖』四大字,立竿張掛。自此以後,只稱我為齊天大聖,不許再稱大王。亦可傳與各洞妖王,一體知悉。」此不在話下。卻說那玉帝次日設朝,只見張天師引御馬監監丞、監副在丹墀下拜奏道:「萬歲,新任弼馬溫孫悟空,因嫌官小,昨日反下天宮去了。」正說間,又見南天門外增長天王領眾天丁,亦奏道:「弼馬溫不知何故,走出天門去了。」玉帝聞言,即傳旨:「著兩路神元,各歸本職。朕遣天兵,擒拿此怪。」班部中閃上託塔李天王與哪吒三太子,越班奏上道:「萬歲,微臣不才,請旨降此妖怪。」玉帝大喜,即封托塔天王李靖為降魔大元帥,哪吒三太子為三壇海會大神,即刻興師下界。李天王與哪吒叩頭謝辭,徑至本宮,點起三軍,帥眾頭目,著巨靈神為先鋒,魚肚將掠後,藥叉將催兵。一霎時出南天門外,徑來到花果山,選平陽處安了營寨,傳令教巨靈神挑戰。巨靈神得令,結束整齊,掄著宣花斧,到了水簾洞外。只見小洞門外許多妖魔,都是些狼蟲虎豹之類,丫丫叉叉,掄槍舞劍,在那裡跳鬥咆哮。這巨靈神喝道:「那業畜!快早去報與弼馬溫知道:吾乃上天大將,奉玉帝旨意,到此收伏;教他早早出來受降,免致汝等皆傷殘也。」那些妖怪奔奔波波,傳報洞中道:「禍事了!禍事了!」猴王問:「有甚禍事?」眾妖道:「門外有一員天將,口稱大聖官銜,道奉玉帝聖旨,來此收伏。教早早出去受降,免傷我等性命。」猴王聽說,教:「取我披掛來。」就戴上紫金冠,貫上黃金甲,登上步雲鞋,手執如意金箍棒,領眾出門,擺開陣勢。這巨靈神睜睛觀看,真好猴王:身穿金甲亮堂堂,頭戴金冠光映映。手舉金箍棒一根,足踏雲鞋皆相稱。一雙怪眼似明星,兩耳過肩查又硬。挺挺身才變化多,聲音響喨如鐘磬。尖嘴諮牙弼馬溫,心高要做齊天聖。巨靈神厲聲高叫道:「那潑猴!你認得我麼?」大聖聽言,急問道:「你是那路毛神?老孫不曾會你,你快報名來。」巨靈神道:「我把你那欺心的猢猻!你是認不得我。我乃高上神霄託塔李天王部下先鋒巨靈天將,今奉玉帝聖旨,到此收降你。你快卸了裝束,歸順天恩,免得這滿山諸畜遭誅;若道半個不字,教你頃刻化為齏粉。」猴王聽說,心中大怒道:「潑毛神!休誇大口,少弄長舌。我本待一棒打死你,恐無人去報信。且留你性命,快早迴天,對玉皇說:他甚不用賢。老孫有無窮的本事,為何教我替他養馬?你看我這旌旗上字號,若依此字號陞官,我就不動刀兵,自然的天地清泰;如若不依,時間就打上靈霄寶殿,教他龍床定坐不成。」這巨靈神聞此言,急睜睛迎風觀看,果見門外豎一高竿,竿上有旌旗一面,上寫著「齊天大聖」四大字。巨靈神冷笑三聲道:「這潑猴,這等不知人事,輒敢無狀,你就要做齊天大聖。好好的吃吾一斧。」劈頭就砍將去。那猴王正是會家不忙,將金箍棒應手相迎。這一場好殺:棒名如意,斧號宣花。他兩個乍相逢,不知深淺,斧和棒,左右交加。一個暗藏神妙,一個大口稱誇。使動法,噴雲曖霧;展開手,播土揚沙。天將神通就有道,猴王變化實無涯。棒舉卻如龍戲水,斧來猶似鳳穿花。巨靈名望傳天下,原來本事不如他:大聖輕輕掄鐵棒,著頭一下滿身麻。巨靈神抵敵他不住,被猴王劈頭一棒,慌忙將斧架隔,扢扠的一聲,把個斧柄打做兩截,急撤身敗陣逃生。猴王笑道:「膿包,膿包。我已饒了你,你快去報信,快去報信。」巨靈神回至營門,徑見托塔天王,忙哈哈跪下道:「弼馬溫果是神通廣大,末將戰他不得,敗陣回來請罪。」李天王發怒道:「這廝剉吾銳氣,推出斬之!」傍邊閃出哪吒太子拜告:「父王息怒,且恕巨靈之罪。待孩兒出師一遭,便知深淺。」天王聽諫,且教回營待罪管事。這哪吒太子甲冑齊整,跳出營盤,撞至水簾洞外。那悟空正來收兵,見哪吒來的勇猛。好太子:總角才遮顖,披毛未蓋肩。神奇多敏悟,骨秀更清妍。誠為天上麒麟子,果是煙霞彩鳳仙。龍種自然非俗相,妙齡端不類塵凡。身帶六般神器械,飛騰變化廣無邊。今受玉皇金口詔,敕封海會號三壇。悟空迎近前來問曰:「你是誰家小哥?闖近吾門,有何事幹?」哪吒喝道:「潑妖猴!豈不認得我?我乃托塔天王三太子哪吒是也,今奉玉帝欽差,至此捉你。」悟空笑道:「小太子,你的嬭牙尚未退,胎毛尚未乾,怎敢說這般大話?我且留你的性命,不打你。你只看我旌旗上是甚麼字號,拜上玉帝:是這般官銜,再也不須動眾,我自皈依;若是不遂我心,定要打上靈霄寶殿。」哪吒抬頭看處,乃「齊天大聖」四字。哪吒道:「這妖猴能有多大神通,就敢稱此名號?不要怕,吃吾一劍。」悟空道:「我只站下不動,任你砍幾劍罷。」那哪吒奮怒,大喝一聲,叫:「變!」即變做三頭六臂,惡狠狠,手持著六般兵器,乃是斬妖劍、砍妖刀、縛妖索、降妖杵、繡毬兒、火輪兒,丫丫叉叉,撲面來打。悟空見了,心驚道:「這小哥倒也會弄些手段。莫無禮,看我神通。」好大聖,喝聲:「變!」也變做三頭六臂;把金箍棒幌一幌,也變作三條。六隻手拿著三條棒架住。這場鬥,真個是地動山搖,好殺也:六臂哪吒太子,天生美石猴王,相逢真對手,正遇本源流。那一個蒙差來下界,這一個欺心鬧鬥牛。斬妖寶劍鋒芒快,砍妖刀狠鬼神愁;縛妖索子如飛蟒,降妖大杵似狼頭;火輪掣電烘烘艷,往往來來滾繡毬。大聖三條如意棒,前遮後擋運機謀。苦爭數合無高下,太子心中不肯休。把那六件兵器多教變,百千萬億照頭丟。猴王不懼呵呵笑,鐵棒翻騰自運籌。以一化千千化萬,滿空亂舞賽飛虯。諕得各洞妖王都閉戶,遍山鬼怪盡藏頭。神兵怒氣雲慘慘,金箍鐵棒響颼颼。那壁廂,天丁吶喊人人怕;這壁廂,猴怪搖旗個個憂。發狠兩家齊鬥勇,不知那個剛強那個柔。三太子與悟空各騁神威,鬥了個三十回合。那太子六般兵,變做千千萬萬;孫悟空金箍棒,變作萬萬千千。半空中似雨點流星,不分勝負。原來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亂之時,他拔下一根毫毛,叫聲:「變!」就變做他的本相,手挺著棒,演著哪吒;他的真身,卻一縱,趕至哪吒腦後,著左膊上一棒打來。哪吒正使法間,聽得棒頭風響,急躲閃時,不能措手,被他著了一下,負痛逃走。收了法,把六件兵器依舊歸身,敗陣而回。那陣上李天王早已看見,急欲提兵助戰,不覺太子倏至面前,戰兢兢報道:「父王,弼馬溫真個有本事,孩兒這般法力,也戰他不過,已被他打傷膊也。」天王大驚失色道:「這廝恁的神通,如何取勝?」太子道:「他洞門外豎一竿旗,上寫『齊天大聖』四字。親口誇稱,教玉帝就封他做齊天大聖,萬事俱休;若還不是此號,定要打上靈霄寶殿哩。」天王道:「既然如此,且不要與他相持,且去上界,將此言回奏,再多遣天兵,圍捉這廝,未為遲也。」太子負痛,不能復戰,故同天王迴天啟奏不題。你看那猴王得勝歸山,那七十二洞妖王與那六弟兄,俱來賀喜,在洞天福地,飲樂無比。他卻對六弟兄說:「小弟既稱齊天大聖,你們亦可以大聖稱之。」內有牛魔王忽然高叫道:「賢弟言之有理,我即稱做平天大聖。」蛟魔王道:「我稱做覆海大聖。」鵬魔王道:「我稱混天大聖。」獅狔王道:「我稱移山大聖。」獼猴王道:「我稱通風大聖。」𤟹狨王道:「我稱驅神大聖。」此時七大聖自作自為,自稱自號,耍樂一日,各散訖。卻說那李天王與三太子領著眾將,直至靈霄寶殿,啟奏道:「臣等奉聖旨出師下界,收伏妖仙孫悟空,不期他神通廣大,不能取勝,仍望萬歲添兵剿除。」玉帝道:「諒一妖猴,有多少本事,還要添兵?」太子又近前奏道:「望萬歲赦臣死罪。那妖猴使一條鐵棒,先敗了巨靈神,又打傷臣臂膊。洞門外立一竿旗,上書『齊天大聖』四字。道是封他這官職,即便休兵來投;若不是此官,還要打上靈霄寶殿也。」玉帝聞言,驚訝道:「這妖猴何敢這般狂妄?著眾將即刻誅之。」正說間,班部中又閃出太白金星,奏道:「那妖猴只知出言,不知大小。欲加兵與他爭鬥,想一時不能收伏,反又勞師。不若萬歲大捨恩慈,還降招安旨意,就教他做個齊天大聖。只是加他個空銜,有官無祿便了。」玉帝道:「怎麼喚做『有官無祿』?」金星道:「名是齊天大聖,只不與他事管,不與他俸祿,且養在天壤之間,收他的邪心,使不生狂妄,庶乾坤安靖,海宇得清寧也。」玉帝聞言道:「依卿所奏。」即命降了詔書,仍著金星領去。金星復出南天門,直至花果山水簾洞外觀看。這番比前不同,威風凜凜,殺氣森森,各樣妖精,無般不有。一個個都執劍拈槍,拿刀弄杖的在那裡咆哮跳躍。一見金星,皆上前動手。金星道:「那眾頭目來,累你去報你大聖知之:吾乃上帝遣來天使,有聖旨在此請他。」眾妖即跑入報道:「外面有一老者,他說是上界天使,有旨意請你。」悟空道:「來得好,來得好。想是前番來的那太白金星。那次請我上界,雖是官爵不堪,卻也天上走了一次,認得那天門內外之路。今番又來,定有好意。」教眾頭目大開旗鼓,擺隊迎接。大聖即帶引群猴,頂冠貫甲,甲上罩了赭黃袍,足踏雲履,急出洞門,躬身施禮,高叫道:「老星請進,恕我失迎之罪。」金星趨步向前,徑入洞內,面南立著道:「今告大聖:前者因大聖嫌惡官小,躲離御馬監,當有本監中大小官員奏了玉帝。玉帝傳旨道:『凡授官職,皆由卑而尊,為何嫌小?』即有李天王領哪吒下界取戰。不知大聖神通,故遭敗北,迴天奏道:『大聖立一竿旗,要做齊天大聖。眾武將還要支吾,是老漢力為大聖冒罪奏聞,免興師旅,請大王授籙。玉帝准奏,因此來請。」悟空笑道:「前番動勞,今又蒙愛,多謝,多謝!但不知上天可與我齊天大聖之官銜也?」金星道:「老漢以此銜奏準,方敢領旨而來;如有不遂,只坐罪老漢便是。」悟空大喜,懇留飲宴不肯,遂與金星縱著祥雲,到南天門外。那些天丁天將都拱手相迎。徑入靈霄殿下。金星拜奏道:「臣奉詔宣弼馬溫孫悟空已到。」玉帝道:「那孫悟空過來,今宣你做個齊天大聖,官品極矣,但切不可胡為。」這猴亦止朝上唱個喏,道聲「謝恩」。玉帝即命工幹官張、魯二班,在蟠桃園右首,起一座齊天大聖府,府內設個二司:一名安靜司,一名寧神司。司俱有仙吏,左右扶持。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賜御酒二瓶,金花十朵,著他安心定志,再勿胡為。那猴王信受奉行,即日與五斗星君到府,開啟酒瓶,同眾盡飲。送星官回轉本宮,他才遂心滿意,喜地歡天,在於天宮快樂,無掛無礙。正是:仙名永注長生籙,不墮輪迴萬古傳。畢竟不知向後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6961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6961
杜少府之任蜀州
3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隣。無為在岐路,兒女共霑巾。
6964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6964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2
第一條 用語和範圍第一節一般規定第二條領海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的法律地位第二節領海的界限第三條領海的寬度第四條領海的外部界限第五條正常基線第六條礁石第七條直線基線第八條內水第九條河口第十條海灣第十一條港口第十二條泊船處第十三條低潮高地第十四條確定基線的混合辦法第十五條海岸相向或相鄰國家間領海界限的劃定第十六條海圖的地理座標表第三節領海的無害透過A分節適用於所有船舶的規則第十七條無害透過權第十八條透過的意義第十九條無害透過的意義第二十條潛水艇和其他潛水器第二十一條沿海國關於無害透過的法律和規章第二十二條領海內的海道和分道通航制第二十三條外國核動力船舶和載運核物質或其他本質上危險或有毒物質的船舶第二十四條沿海國的義務第二十五條沿海國的保護權第二十六條可向外國船舶徵收的費用B分節適用於商船和用於商業目的的政府船舶的規則第二十七條外國船舶上的刑事管轄權第二十八條對外國船舶的民事管轄權C分節適用於軍艦和其他用於非商業目的的政府船舶的規則第二十九條軍艦的定義第三十條軍艦對沿海國法律和規章的不遵守第三十一條船旗國對軍艦或其他用於非商業目的的政府船舶所造成的損害的責任第三十二條軍艦和其他用於非商業目的的政府船舶的豁免權第四節毗連區第三十三條毗連區第一節一般規定第三十四條構成用於國際航行海峽的水域的法律地位第三十五條本部分的範圍第三十六條穿過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的公海航道或穿過專屬經濟區的航道第二節過境通行第三十七條本節的範圍第三十八條過境通行權第三十九條船舶和飛機在過境通行時的義務第四十條研究和測量活動第四十一條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內的海道和分道通航制第四十二條海峽沿岸國關於過境通行的法律和規章第四十三條助航和安全裝置及其他改進辦法以及汙染的防止、減少和控制第四十四條海峽沿岸國的義務第三節無害透過第四十五條無害透過第四十六條用語第四十七條群島基線第四十八條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寬度的測算第四十九條群島水域、群島水域的上空、海床和底土的法律地位第五十條內水界限的劃定第五十一條現有協定、傳統捕魚權利和現有海底電纜第五十二條無害透過權第五十三條群島海道透過權第五十四條船舶和飛機在透過時的義務,研究和測量活動,群島國的義務以及群島國關於群島海道透過的法律和規定第五十五條專屬經濟區的特定法律制度第五十六條沿海國在專屬經濟區內的權利、管轄權和義務第五十七條專屬經濟區的寬度第五十八條其他國家在專屬經濟區內的權利和義務第五十九條解決關於專屬經濟區內權利和管轄權的歸屬的衝突的基礎第六十條專屬經濟區內的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第六十一條生物資源的養護第六十二條生物資源的利用第六十三條出現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沿海國專屬經濟區的種群或出現在專屬經濟區內而又出現在專屬經濟區外的鄰接區域內的種群第六十四條高度迴游魚種第六十五條海洋哺乳動物第六十六條溯河產卵種群第六十七條降河產卵魚種第六十八條定居種第六十九條內陸國的權利第七十條地理不利國的權利第七十一條第六十九和第七十條的不適用第七十二條權利的轉讓的限制第七十三條沿海國法律和規章的執行第七十四條海岸相向或相鄰國家間專屬經濟區界限的劃定第七十五條海圖和地理座標表第七十六條大陸架的定義第七十七條沿海國對大陸架的權利第七十八條上覆水域和上空的法律地位以及其他國家的權利和自由第七十九條大陸架上的海底電纜和管道第八十條大陸架上的人工島嶼、設施和結構第八十一條大陸架上的鑽探第八十二條對二百海里以外的大陸架上的開發應繳的費用和實物第八十三條海岸相向或相鄰國家間大陸架界限的劃定第八十四條海圖和地理座標表第八十五條開鑿隧道第一節一般規定第八十六條本部分規定的適用第八十七條公海自由第八十八條公海只用於和平目的第八十九條對公海主權主張的無效第九十條航行權第九十一條船舶的國籍第九十二條船舶的地位第九十三條懸掛聯合國、其專門機構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旗幟的船舶第九十四條船旗國的義務第九十五條公海上軍艦的豁免權第九十六條專用於政府非商業性服務的船舶的豁免權第九十七條關於碰撞事項或任何其他航行事故的刑事管轄權第九十八條救助的義務第九十九條販運奴隸的禁止第一OO條合作制止海盜行為的義務第一O一條海盜行為的定義第一O二條軍艦、政府船舶或政府飛機由於其船員或機組成員發生叛變而從事的海盜行為第一O三條海盜船舶或飛機的定義第一O四條海盜船舶或飛機國籍的保留或喪失第一O五條海盜船舶或飛機的扣押第一O六條無足夠理由扣押的賠償責任第一O七條由於發生海盜行為而有權進行扣押的船舶和飛機第一O八條麻醉藥品或精神調理物質的非法販運第一O九條從公海從事未經許可的廣播第一一O條登臨權第一一一條緊追權第一一二條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的權利第一一三條海底電纜或管道的破壞或損害第一一四條海底電纜或管道的所有人對另一海底電纜或管道的破壞或損害第一一五條因避免損害海底電纜或管道而遭受的損失的賠償第二節公海生物資源的養護和管理第一一六條公海上捕魚的權利第一一七條各國為其國民採取養護公海生物資源措施的義務第一一八條各國在養護和管理生物資源方面的合作第一一九條公海生物資源的養護第一二O條海洋哺乳動物第一二一條島嶼制度第一二二條定義第一二三條閉海或半閉海沿岸國的合作第一二四條用語第一二五條出入海洋的權利和過境自由第一二六條最惠國條款的不適用第一二七條關稅、稅捐和其他費用第一二八條自由區和其他海關便利第一二九條合作建造和改進運輸工具第一三O條避免或消除過境運輸發生遲延或其他技術性困難的措施第一三一條海港內的同等待遇第一三二條更大的過境便利的給予第一節一般規定第一三三條用語第一三四條本部分的範圍第一三五條上覆水域和上空的法律地位第二節支配“區域”的原則第一三六條人類的共同繼承財產第一三七條“區域”及其資源的法律地位第一三八條國家對於“區域”的一般行為第一三九條確保遵守本公約的義務和損害賠償責任第一四O條全人類的利益第一四一條專為和平目的利用“區域”第一四二條沿海國的權利和合法利益第一四三條海洋科學研究第一四四條技術的轉讓第一四五條海洋環境的保護第一四六條人命的保護第一四七條“區域”內活動與海洋環境中的活動的相互適應第一四八條發展中國家對“區域”內活動的參加第一四九條考古和歷史文物第三節“區域”內資源的開發第一五O條關於“區域”內活動的政策第一五一條生產政策第一五二條管理局權力和職務的行使第一五三條勘探和開發制度第一五四條定期審查第一五五條審查會議第四節管理局A分節一般規定第一五六條設立管理局第一五七條管理局的性質和基本原則第一五八條管理局的機關B分節大會第一五九條組成、程式和表決第一六O條權力和職務C分節理事會第一六一條組成、程式和表決第一六二條權力和職務第一六三條理事會的機關第一六四條經濟規劃委員會第一六五條法律和技術委員會D分節秘書處第一六六條秘書處第一六七條管理局的工作人員第一六八條秘書處的國際性第一六九條同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的協商和合作E分節企業部第一七O條企業部F分節管理局的財政安排第一七一條管理局的資金第一七二條管理局的年度預算第一七三條管理局的開支第一七四條管理局的借款權第一七五條年度審計G分節法律地位、特權和豁免第一七六條法律地位第一七七條特權和豁免第一七八條法律程式的豁免第一七九條對搜查和任何其他形式扣押的豁免第一八O條限制、管制、控制和暫時凍結的免除第一八一條管理局的檔案和公務通訊第一八二條若干與管理局有關人員的特權和豁免第一八三條捐稅和關稅的免除H分節成員國權利和特權的暫停行使第一八四條表決權的暫停行使第一八五條成員權利和特權的暫停行使第五節爭端的解決和諮詢意見第一八六條國際海洋法法庭海底爭端分庭第一八七條海底爭端分庭的管轄權第一八八條爭端提交國際海洋法法庭特別分庭或海底爭端分庭專案分庭或提交有拘束力的商業仲裁第一八九條在管理局所作決定方面管轄權的限制第一九O條擔保締約國的參加程式和出庭第一九一條諮詢意見第一節一般規定第一九二條一般義務第一九三條各國開發其自然資源的主權權利第一九四條防止、減少和控制海洋環境汙染的措施第一九五條不將損害或危險或轉移或將一種汙染轉變成另一種汙染的義務第一九六條技術的使用或外來的或新的物種的引進第二節全球性和區域性合作第一九七條在便於性或區域性的基礎上的合作第一九八條即將發生的損害或實際損害的通知第一九九條對汙染的應急計劃第二OO條研究、研究方面及情報和資料的交換第二O一條規章的科學標準第三節技術援助第二O二條對發展中國家的科學和技術援助第二O三條對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待遇第四節監測和環境評價第二O四條對汙染危險或影響的監測第二O五條報告的發表第二O六條對各種活動的可能影響的評價第五節防止、減少和控制海洋環境汙染的國際規則和國內立法第二O七條陸地汙染第二O八條國家管轄的海底活動造成的汙染第二O九條來自“區域”內活動的汙染第二一O條傾倒造成的汙染第二一一條來自船隻的汙染第二一二條來自大氣層或透過大氣層的汙染第六節執行第二一三條關於陸地汙染的執行第二一四條關於來自海底活動的汙染的執行第二一五條關於來自“區域”內活動的汙染的執行第二一六條關於傾倒造成汙染的執行第二一七條船旗國的執行第二一八條港口國的執行第二一九條關於船隻適航條件的避免汙染措施第二二O條沿海國的執行第二二一條避免海難引起汙染的措施第二二二條對來自大氣層或透過大氣層的汙染的執行第七節保障辦法第二二三條便利司法程式的措施第二二四條執行權力的行使第二二五條行使執行權力時避免不良後果的義務第二二六條調查外國船隻第二二七條對外國船隻的無歧視第二二八條提起司法程式的暫停和限制第二二九條民事訴訟程式的提起第二三O條罰款和對被告的公認權利的尊重第二三一條對船旗國和其他有關國家的通知第二三二條各國因執行措施而產生的賠償責任第二三三條對用於國際航行的海峽的保障第八節冰封區域第二三四條冰封區域第九節責任第二三五條責任第十節主權豁免第二三六條主權豁免第十一節關於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的其他公約所規定的義務第二三七條關於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的其他公約所規定的義務第一節一般規定第二三八條進行海洋科學研究的權利第二三九條海洋科學研究的促進第二四O條進行海洋科學研究的一般原則第二四一條不承認海洋科學研究活動為任何權利主張的法律根據第二節國際合作第二四二條國際合作的促進第二四三條有利條件的創造第二四四條情報和知識的公佈和傳播第三節海洋科學研究的進行和促進第二四五條領海內的海洋科學研究第二四六條專屬經濟區內和大陸架上的海洋科學研究第二四七條國際組織進行或主持的海洋科學研究計劃第二四八條向沿海國提供資料的義務第二四九條遵守某些條件的義務第二五O條關於海洋科學研究計劃的通知第二五一條一般準則和方針第二五二條默示同意第二五三條海洋科學研究活動的暫停或停止第二五四條鄰近的內陸國和地理不利國的權利第二五五條便利海洋科學研究和協助研究船的措施第二五六條“區域”內的海洋科學研究第二五七條在專屬經濟區以外的水體內的海洋科學研究第四節海洋環境中科學研究設施或裝備第二五八條部署和使用第二五九條法律地位第二六O條安全地帶第二六一條對國際航路的不干擾第二六二條識別標誌和警告訊號第五節責任第二六三條責任第六節爭端的解決和臨時措施第二六四條爭端的解決第二六五條臨時措施第一節一般規定第二六六條海洋技術發展和轉讓的促進第二六七條合法利益的保護第二六八條基本目標第二六九條實現基本目標的措施第二節國際合作第二七O條國際合作的方式和方法第二七一條方針、準則和標準第二七二條國際方案的協調第二七三條與各國際組織和管理局的合作第二七四條管理局的目標第三節國家和區域性海洋科學和技術中心第二七五條國家中心的設立第二七六條區域性中心的設立第二七七條區域性中心的職務第四節國際組織間的合作第二七八條國際組織間的合作第一節一般規定第二七九條用和平方法解決爭端的義務第二八O條用爭端各方選擇的任何和平方法解決爭端第二八一條爭端各方在爭端未得到解決時所適用的程式第二八二條一般性、區域性或雙邊協定規定的義務第二八三條交換意見的義務第二八四條調解第二八五條本節對依據第十一部分提交的爭端的適用第二節導致有拘束力裁判的強制程式第二八六條本節規定的程式的適用第二八七條程式的選擇第二八八條管轄權第二八九條專家第二九O條臨時措施第二九一條使用程式的機會第二九二條船隻和船員的迅速釋放第二九三條適用的法律第二九四條初步程式第二九五條用盡當地補救辦法第二九六條裁判的確定性和拘束力第三節適用第二節的限制和例外第二九七條適用第二節的限制第二九八條適用第二節的任擇性例外第二九九條爭端各方議定程式的權利第三OO條誠意和濫用權利第三O一條海洋的和平使用第三O二條洩露資料第三O三條在海洋發現的考古和歷史文物第三O四條損害賠償責任第三O五條簽字第三O六條批准和正式確認第三O七條加入第三O八條生效第三O九條保留和例外第三一O條宣告和說明第三一一條同其他公約和國際協定的關係第三一二條修正第三一三條以簡化程式進行修正第三一四條對本公約專門同“區域”內活動有關的規定的修正案第三一五條修正案的簽字、批准、加入和有效文字第三一六條修正案的生效第三一七條退出第三一八條附件的地位第三一九條保管者第三二O條有效文字第1條礦物的所有權第2條探礦第3條勘探和開發第4條申請者的資格第5條技術轉讓第6條工作計劃的核準第7條生產許可的申請者的選擇第8條區域的保留第9條保留區域內的活動第10條申請者中的優惠和優先第11條聯合安排第12條企業部進行的活動第13條合同的財政條款第14條資料的轉讓第15條訓練方案第16條勘探和開發的專屬權利第17條管理局的規則、規章和程式第18條罰則第19條合同的修改第20條權利和義務的轉讓第21條適用的法律第22條責任第1條宗旨第2條同管理局的關係第3條責任的限制第4條組成第5條董事會第6條董事會的權力和職務第7條企業部總幹事和工作人員第8條所在地第9條報告和財務報表第10條淨收入的分配第11條財政第12條業務第13條法律地位、特權和豁免第1節按照第15部分第1節的調解程式第1條程式的提起第2條調解員名單第3條調解委員會的組成第4條程式第5條和睦解決第6條委員會的職務第7條報告第8條程式的終止第9條費用和開支第10條爭端各方關於改變程式的權利第2節按照第15部分第3節提交的強制調解程式第11條程式的提起第12條不答覆或不接受調解第13條許可權第14條第1節的適用第1條一般規定第1節法庭的組織第2條組成第3條法官第4條提名和選舉第5條任期第6條出缺第7條不適合的活動第8條關於法官參與特定案件的條件第9條不再適合必需的條件的後果第10條特權和豁免第11條法官的鄭重宣告第12條庭長、副庭長和書記官長第13條法定人數第14條海底爭端分庭第15條特別分庭第16條法庭的規則第17條法官的國籍第18條法官的報酬第19條法庭的開支第2節許可權第20條向法庭申訴的機會第21條管轄權第22條其他協定範圍內的爭端的提交第23條可適用的法律第3節程式第24條程式的提起第25條臨時措施第26條審訊第27條案件的審理第28條不到案第29條過半數決定第30條判決書第31條參加的請求第32條對解釋或適用案件的參加權利第33條裁判的確定性和拘束力第34條費用第4節海底爭端分庭第35條組成第36條專案分庭第37條申訴機會第38條可適用的法律第39條分庭裁判的執行第40條本附件其他各節的適用第5節修正案第41條修正案第1條程式的提起第2條仲裁員名單第3條仲裁法庭的組成第4條仲裁法庭職務的執行第5條程式第6條爭端各方的職責第7條開支第8條作出裁決所需要的多數第9條不到案第10條裁決書第11條裁決的確定性第12條裁決的解釋或執行第13條對締約國以外的實體的適用第1條程式的提起第2條專家名單第3條特別仲裁法庭的組成第4條一般規定第5條事實認定第1條用語第2條簽字第3條正式確認和加入第4條參加的限度和權利與義務第5條宣告、通知和通報第6條責任第7條爭端的解決第8條第15 II部分的適用性
6971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6971
悼周瑜
3
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其有靈,享我蒸嘗!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舍以民。吊君弱冠,萬裡鵬摶;定建霸業,割據江南。吊君壯力,遠鎮巴丘;景升懷慮,討逆無憂。吊君丰度,佳配小喬;漢臣之婿,不愧當朝。吊君氣概,諫阻納質;始不垂翅,終能奮翼。吊君鄱陽,蔣幹來說;揮灑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籌略;火攻破敵,挽強為弱。想君當年,雄姿英發;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義之心,英靈之氣;命終三紀,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腸千結;惟我肝膽,悲無斷絕。昊天昏暗,三軍愴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亮也不才,丐計求謀;助吳拒曹,輔漢安劉;掎角之援,首尾相儔,若存若亡,何慮何憂?嗚呼公瑾!生死永別!樸守其貞,冥冥滅滅,魂如有靈,以鑑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嗚呼痛哉!伏惟尚饗。
6972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6972
後出師表
1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待亡,孰與伐之?是故託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幷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得偏安於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也,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謹陳其事如左:高帝明並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危然後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長計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徵,使孫策坐大,遂幷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髣髴孫、吳,然困於南陽,險於烏巢,危於祁連,偪於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然後偽定一時耳,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況臣駑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漢中,中間朞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復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今圖之,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難平者,事也。昔先帝敗軍於楚,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以定。然後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覩也。
7002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7002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2
國內外工農軍政商學各界男女同胞們!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對我們進攻,南京賣國政府步步投降,我北方各省又繼東北四省之後而實際淪亡了!有數千年文化歷史的平津,有無限富源的直、魯、晉、豫各省,有最重要戰略意義的熱、察、綏區域,有全國政治經濟命脈的北寧、平漢、津浦、平綏等鐵路,現在實際上都完全在日寇軍力控制之下。關東賊軍司令部正在積極實行成立所謂『蒙古國』和『華北國』的計劃。自民國二十年『九一八』事變以來,由東三省而熱河,由熱河而長城要塞,由長城而『灤東非戰區』,由非戰區而實際佔領河北、察、綏和北方各省,不到四年,差不多半壁山河,已經被日寇佔領和侵襲了。田中奏摺所預定的完全滅亡我國的毒計,正著實行,長此下去,眼看長江和珠江流域及其它各地,均將逐漸被日寇所吞蝕。我五千年古國將完全變成被征服地,四萬萬同胞將都變成亡國奴。近年來,我國家我民族已處在千鈞一發的生死關頭。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抗日救國,已成為每個同胞的神聖天職!然而最痛心的,在我們偉大民族中間,卻發現著少數人面獸心的敗類!蔣介石,閻錫山,張學良等賣國賊,黃郛,楊永泰,王揖唐,張群等老漢奸,數年以來,以『不抵抗』政策出賣我國領土,以『逆來順受』的主張接受日寇一切要求,以『攘外必先安內』的武斷宣傳來進行內戰和壓迫一切反帝運動,以『十年生聚』、『十年教養』、『準備復仇』等騙人口號來制止人民抗日救國行動,以『等待世界第二次大戰來了再說』的狡計來迫使我國人民坐以待亡。而最近以來,漢奸賣國賊等在『中日親善』,『中日合作』和『大亞細亞主義』等口號之下所作的降日賣國之露骨無恥行為,簡直是古今中外未有之奇聞!日寇要求撤退於學忠、宋哲元等軍隊,這些軍隊便立刻奉令南下西開去進行內戰了;日寇要求撤退某些軍政長官,某些軍政長官便立刻被撤職了;日寇要求河北省政府遷出天津,省政府便立刻搬到保定了;日寇要求封禁某些報章雜誌,那些報章雜誌便立刻被封禁了;日寇要求懲辦『新生』等雜誌主筆和新聞記者,『新生』主筆和許多記者便立刻被逮捕監禁了;日寇要求中國政府實行奴化教育,蔣賊便立刻焚書坑儒了;日寇要求中國聘請日本顧問,蔣賊的軍政機關便立刻開門揖盜了;甚至日寇要求解散國民黨黨部,北方廈門等地國民黨黨部便立刻奉令解散了;日寇要求解散藍衣社組織,藍衣社北方領袖曾擴情、蔣孝先等便聞風潛逃了。中國蘇維埃政府和共產黨認為日寇和漢奸賣國賊對我國這些行動,是中華民族的無上恥辱!蘇維埃政府和共產黨鄭重宣言:我們不僅對於日寇對我國的領土侵略和內政幹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就是對於日寇提出解散國民黨黨部和藍衣社組織底要求,也表示堅決的抗議。在共產黨及蘇維埃政府看來:一切中國人的事,應由中國人自己解決,無論國民黨和藍衣社賣國殃民的罪惡如何滔天,但其應否存廢問題,日寇絕無置喙的餘地。領土一省又一省地被人侵佔,人民千萬又千萬地被人奴役,城村一處又一處地被人血洗,僑胞一批又一批地被人驅逐,一切內政外交處處被人幹涉,這還能算什麼國家?!這還算什麼民族?!同胞們!中國是我們的祖國!中國民族就是我們全體同胞!我們能坐視國亡族滅而不起來救國自救嗎?不能!絕對不能!阿比西尼亞以八百萬人民的國家,尚能對義大利帝國主義準備作英勇的武裝反抗,以保衛自己的領土和人民;難道我們四萬萬人民的泱泱大國,就能這樣束手待斃嗎?蘇維埃政府和共產黨深切相信:除極少數漢奸賣國賊願作李完用、鄭孝胥、張景惠、溥儀第二去靦顏事仇而外,我絕大多數工農軍政商學各界同胞,絕不甘心作日寇的牛馬奴隸。蘇維埃政府對日宣戰,紅軍再三提議與各軍隊共同抗日,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艱苦奮鬥,十九路軍及民眾的淞滬抗日血戰,察哈爾、長城及灤東各地軍民英勇殺賊,福建人民政府接受紅軍提議聯合抗日,羅登賢、徐名鴻、吉鴻昌、鄧鐵梅、伯陽、童長榮、潘洪生、史燦堂、瞿秋白、孫永勤、方誌敏等民族英雄為救國而捐軀,劉崇武、田漢、杜重遠等愛國誌士為抗日而入獄,蔡廷鍇、蔣光鼐、翁照垣、陳銘樞、方振武等抗日部隊艱苦鬥爭,宋慶齡、何香凝、李杜、馬相伯等數千人發表中華民族對日作戰基本綱領,數年來我工農商學各界同胞為抗日而進行排貨、罷工、罷市、罷課、示威等救國運動,尤其是我東北數十萬武裝反日戰士,在楊靖宇、趙尚誌、王德泰、李廷祿、周保中、謝文東、吳義成、李華堂等民族英雄領導之下,前僕後繼的英勇作戰,在在都表現我民族救亡圖存的偉大精神,在在都證明我民族抗日救國的必然勝利。到現在,我同胞抗日救國事業之所以還未得到應有勝利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日寇蔣賊的內外夾攻,另方面是由於各種抗日反蔣勢力互相之間存在有各種隔閡和誤會,以致未能團結一致。因此,今當我亡國滅種大禍迫在眉睫之時,共產黨和蘇維埃政府再一次向全體同胞呼籲:無論各黨派間在過去和現在有任何政見和利害的不同,無論各界同胞間有任何意見上或利益上的差異,無論各軍隊間過去和現在有任何敵對行動,大家都應當有『兄弟鬩於墻外禦其侮』的真誠覺悟,首先大家都應當停止內戰,以便集中一切國力去為抗日救國的神聖事業而奮鬥。蘇維埃政府和共產黨特再一次鄭重宣言:只要國民黨軍隊停止進攻蘇區行動,只要任何部隊實行對日抗戰,不管過去和現在他們與紅軍之間任何舊仇宿怨,不管他們與紅軍之間在對內問題上有何分歧,紅軍不僅立刻對之停止敵對行為,而且願意與之親密攜手共同救國。此外,蘇維埃政府和共產黨現在更進一步地懇切號召:一切不願當亡國奴的同胞們!一切有愛國天良的軍官和士兵弟兄們!一切願意參加抗日救國神聖事業的黨派和團體的同誌們!國民黨和藍衣社中一切有民族意識的熱血青年們!一切關心祖國的僑胞們!中國境內一切被壓迫民族的兄弟們!大家起來!沖破日寇蔣賊的萬重壓迫,勇敢地:與蘇維埃政府和東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組織全中國統一的國防政府;與紅軍和東北人民革命軍及各種反日義勇軍一塊,組織全中國統一的抗日聯軍。蘇維埃政府和共產黨願意作成立這種國防政府的發起人,蘇維埃政府和共產黨願意立刻與中國一切願意參加抗日救國事業的各黨派,各團體的代表機關,以便更具體地討論關於抗日救國的各種問題。蘇維埃政府和共產黨絕對盡力贊助這一全民代表機關的召集,並絕對執行這一機關的決議,因為蘇維埃政府和共產黨是絕對尊重人民公意的政府和政黨。國防政府的主要責任在於抗日救國,其行政方針應包括下列各點:抗日救國,收復失地;救災治水,安定民生;沒收日寇在華一切財產,充作對日戰費;沒收漢奸賣國賊財產、糧食、土地,交給貧苦同胞和抗日戰士享用;廢除苛捐雜稅,整理財政金融,發展工農商業;加薪加餉,改良工農軍學各界生活;實行民主自由,釋放一切政治犯;實行免費教育,安置失業青年;實行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保護僑胞在國內外生命、財產、居住和營業的自由;作友軍,聯合一切同情中國民族解放運動的民族和國家作同盟,與一切對中國民眾反日解放戰爭守善意中立的民族和國家建立友誼關系。抗日聯軍應由一切願意抗日的部隊合組而成,在國防政府領導之下,組成統一的抗日聯軍總司令部。這種總司令部或由各軍抗日長官及士兵選出代表組成,或由其他形式組成,也由各方代表及全體人民公意而定。紅軍絕對首先加入聯軍,以盡抗日救國的天職。為的使國防政府真能擔當起國防重任,為的使抗日聯軍真能擔負起抗日重責,共產黨和蘇維埃政府號召全體同胞:有錢的出錢,有槍的出槍,有糧的出糧,有力的出力,有專門技能的供獻專門技能,以便我全體同胞總動員,並用一切新舊式武器,武裝起千百萬民眾來。共產黨和蘇維埃政府堅決相信:如果我們四萬萬同胞有統一的國防政府作領導,有統一的抗日聯軍作先鋒,有千百萬民眾作後備,有無數萬東方的和全世界的無產階級和民眾作聲援,一定能戰勝內受人民反抗、外受列強敵視的日本帝國主義!同胞們起來!為祖國生命而戰!為民族生存而戰!為國家獨立而戰!為領土完整而戰!為人權自由而戰!大中華民族抗日救國大團結萬歲!中國蘇維埃中央政府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7003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7003
登幽州臺歌
1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7005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7005
從軍行 (烽火城西百尺樓)
1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裡愁。
7007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7007
從軍行 (楊炯)
1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7009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7009
老子 (帛書本)
1
出自馬王堆。上行為帛書甲本,下行為乙本。序號排序為先道經後德經。若想將現在的序號換算為先德經後道經,請將德經序號−37,道經序號+44。德經.38 - 章三十八.□□□□□□□□□□□□□□□□德上德無□□無以為也上仁為之□□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攘臂而乃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義而□□□□□□□□□□而亂之首也□□□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亓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實不居亓華故去皮取此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乃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句仁失仁而句義∠失義而句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居亓泊居亓實而不居亓華故去罷而取此‧39 - 章三十九.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以寧神得一以霝浴得一以盈侯□□□而以為正亓致之也胃天毌已清將恐□胃地毌□□將恐□胃神毌已霝將恐歇胃浴毌已盈將恐渴胃侯王毌已貴□□□□□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下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孤寡不穀此亓賤□□與非□故致數與無與是故不欲□□若玉硌﹦□□昔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霝浴得一盈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亓至也胃天毌已清將恐蓮地毌已寧將恐發神毌□□□恐歇谷毌已□將渴侯王毌已貴以高將恐蹶故必貴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下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孤寡不穀此亓賤之本與非也故至數輿無輿是故不欲祿﹦若玉硌﹦若石40 - 章四十.□□□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反也者道之動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於有﹦於無41 - 章四十一.□□□□□□□□□□□□□□□□□□□□□□□□□□□□□□□□□□□□□□道善□□□□上□□道堇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以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進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質□□□大方無禺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天象無刑道褒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42 - 章四十二.□□□□□□□□□□□□□□□□□□□□中氣以為和天下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自名也勿或損之□□□之而損故人□□教夕議而教人故強良者不得死我□以為學父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以為和人之所亞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自□□□□□□□雲﹦之而益□□□□□□□□□□□□□□□□吾將以□□父43 - 章四十三.天下之至柔□騁於天下之致堅無有入於無閒五是以知無為□□益也不□□教無為之益□下希能及之矣天下之至□馳騁乎天下□□□□□□□□□無閒吾是以□□□□□□也不□□□□□□□□□□□□□矣44 - 章四十四.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名與□□□□□□□□□□□□□□□□□□□□□□□□□□□□□□□□□□□□□45 - 章四十五.大成若缺亓用不幣大盈若沖亓用不窮大直如詘大巧如拙大贏如炳趮勝寒靚勝炅請靚可以為天下正□□□□□□□□□盈如沖亓□□□□□□□□□□□□巧如掘□□□絀趮朕寒□□□□□□□□□□□□46 - 章四十六.‧天下有道□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恆足矣□□□道卻走馬□糞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可欲禍□□□□□□□□□□□□□□□□□□足矣47 - 章四十七.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規於牖以知天道亓出也彌遠亓□□□□□□□□□□□□□□□弗為而□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窺於□□知天道亓出彌遠者亓知彌□□□□□□□□□□□而名弗為而成48 - 章四十八.為□□□□□□□□□□□□□□□□□□□□□□□□□□取天下也恆□□□□□□□□□□□□□□□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雲﹦之有云以至於無□□□□□□□□□□取天下恆無事及亓有事也□□足以取天□□49 - 章四十九.□□□□□以百□之心為□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信也□□之在天下歙﹦焉為天下渾心百姓皆屬耳目焉聖人皆咳之□人恆無心以百省之心為心善□□□□□□□□□□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聖人之在天下也歙﹦焉□□□□□□生皆注亓□□□□□□□□50 - 章五十.□生□□□□□□有□□□徒十有三而民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亓生﹦也蓋□□執生者陵行不□矢虎入軍不被甲兵矢無所投亓角虎無所昔亓蚤兵無所容□□□何故也以亓無死地焉□生入死生之□□□□□之徒十又三而民生﹦僮皆之死地之十有三□何故也以亓生﹦蓋聞善執生者陵行不闢兕虎入軍不被兵革兕無□□□□□□□□亓蚤兵□□□□□□□□也以亓無□□□51 - 章五十一.‧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爵而恆自祭也‧道生之畜之長之遂之亭之□之□□□□□□弗有也為而弗寺也長而弗宰也此之謂玄德道生之德畜之物刑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也德之貴也夫莫之爵也而恆自然也道生之畜□□□□之亭之毒之養之復□□□□□□□□□□□弗宰是胃玄德52 - 章五十二.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亓母以知亓□復守亓母沒身不殆‧塞亓兌閉亓門終身不堇啟亓悶濟亓事終身□□□小曰□守柔曰強用亓光復歸亓明毋道身央是胃襲常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亓母以知亓子既○知亓子復守亓母沒身不佁塞亓兌閉亓門冬身不堇啟亓兌齊亓□□□不棘見小曰明守□□強用□□□□□□□遺身央是胃□常53 - 章五十三.‧使我潔有知也□□大道唯□□□□□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食∠貨□□□□□□□□□□□□使我介有知行於大道唯他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食而齎財□□□□盜□□□非□也54 - 章五十四.善建□□撥□□□□□子孫以祭祀□□□□□□□□□□□□□□□餘‧脩之□□□□□□□□□□□□□□□□□□□以身□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觀□□□□□□□□□□□□□善建者□□□□□□□子孫以祭祀不絕脩之身亓德乃真脩之家亓德有餘脩之鄉亓德乃長脩之國亓德乃夆脩之天下亓德乃博以身觀身以家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吾何□知天下之然茲以□55 - 章五十五.□□之厚□比於赤子逢癘虺地弗螫攫鳥猛獸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而朘□精□至也∠終曰號而不嚘和之至也和曰常知和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即老胃之不﹦道□□□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蜂癘蟲蛇弗赫據鳥孟獸弗捕骨筋弱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會而朘怒精之至也冬日號而不嚘和□□□□□□常知常曰明益生□祥心使氣曰強物□則老胃之不﹦道﹦蚤已56 - 章五十六.□□弗言﹦者弗知∠塞亓悶閉亓□□其光同亓塵坐亓閱解亓紛是胃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而貴亦不可得而淺故為天下貴知者弗言﹦者弗知塞亓兌閉亓門和亓光同亓塵銼亓兌而解亓紛是胃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也亦□□得而□□□得而○利□□□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57 - 章五十七.‧以正之邦以畸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也哉夫天下□□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而邦家茲昏人多知而何物茲□□□□□□盜賊□□□□□□□□□我無為也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民□□□□□□□□□□以正之國以畸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亓然也才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昏□□□□□□□□□□物茲章而盜賊□□是以□人之言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樸58 - 章五十八.□□□□□□□□亓正察﹦亓邦缺﹦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亓正閔﹦亓民屯﹦亓正察﹦亓□□□福□之所伏孰知亓極□無正也正□□□善復為□□之悉也亓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紲光而不眺59 - 章五十九.□□□□□□□□□□□□□□□□□□□□□□□□□□□□□□□□□□□□□□□□可以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胃深槿固氏長□□□□道也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蚤﹦服﹦是胃重﹦積□□□□□□□□□□□莫﹦知﹦亓﹦□□□□有﹦國﹦之母可□□久是胃□根固氏長生久視之道也60 - 章六十.□□□□□□□□□□天下亓鬼不神非亓鬼不神也亓神不傷人也非亓申不傷人也聖人亦弗傷□□□不相□□德交歸焉治大國若亨小鮮以道立天下亓鬼不神非亓鬼不神也亓神不傷人也非亓神不傷人也□□□弗傷也夫兩□相傷故德交歸焉61 - 章六十一.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郊也牝恆以靚勝牡為亓靚□□宜為下∠大邦□下小□則取小﹦邦﹦以下大邦則取於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者不過欲兼畜人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夫皆得亓欲∠□□□□□為下大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恆以靜朕牡為亓靜也故宜為下也故大國以下□國則取小﹦國﹦以下大國則取於大國故或下□□□下而取故大國者不□欲並畜人小國不□欲入事人夫□□亓欲則大者宜為下62 - 章六十二.□者萬物之注也善人之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之不善也何棄□有∠故立天子置三卿∠雖有共之璧以先四馬不善坐而進此古之所以貴此者何也不胃□□得有罪以免輿故為天下貴道者萬物之注也善人之保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賀人﹦之不善何□□□□立天子置三鄉雖有□□璧以先四馬不若坐而進此古□□□□□□□□□不胃求以得有罪以免與故為天下貴63 - 章六十三.‧為無為‧事無事‧味無未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乎□□□□□□□□□天下之難作於易天下之大作於細∠是以聖人冬不為大故能□□□□□□□□□□□□必多難∠是□□人猷難之‧故終於無難為無為□□□□□□□□□□□□□□□□□□□□□□乎亓細也天下之□□□易天下之大□□□□□□□□□□□□□□□夫輕若□□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之故□□□□64 - 章六十四.‧亓安也易持也□□□□易謀□□□□□□□□□□□□□□□□□□□□□□□□□□□□□□□□毫末九成之臺作於羸土百仁之高臺於是 □□□□□□□□□□□□□□□也□無敗□無執也故無失也民之從事也恆於亓成事而敗之∠故慎終若始則□□□□□□□□欲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而復眾人之所過∠能輔萬物之自□□弗敢為□□□□□□□□□□□□□□□□□□□□□□□□□□□□□□□□□□□□□□木作於毫末九成之臺作於欙土百千之高始於足不為之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民之從事也恆於亓成而敗之故曰慎冬若始則無敗事矣是以聖人慾不欲而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敢為65 - 章六十五.故曰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民之難□也以亓知也故以知﹦邦﹦之賊也以不知﹦邦□□德也恆知此兩者亦稽式也恆知稽式此胃玄﹦德﹦深矣遠矣與物□矣乃□□□古之為道者非以明□□□□□之也夫民之難治也以亓知也故以知﹦國﹦之賊也以不知﹦國﹦之德也恆知此兩者亦稽式也恆知稽式是胃玄﹦德﹦深矣遠矣□物反也乃至大順66 - 章六十六.□海之所以能為百浴王者以亓善下之是以能為百浴王是以聖人之慾上民也必以亓言下之亓欲先□□必以亓身後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樂隼而弗猒也非以亓無諍與故□□□□□諍江海所以能為百浴□□□亓□下之也是以能為百浴王是以聖人之慾上民也必以亓言下之亓欲先民也必以亓身後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天下皆樂誰而弗猒也不□亓無爭與故天下莫能與爭67 - 章六十七.□□□□□□□□夫唯□故不宵∠若宵∠細久矣我恆有三葆之∠一曰茲二曰檢□□□□□□□□□□□□□□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事長∠今舍亓茲且勇∠舍亓後且先則必死矣夫茲□□則勝以守則固天將建之女以茲垣之天下□胃我大﹦而不宵夫唯不宵故能大若宵久矣亓細也夫我恆有三保市而保之一曰茲‧二曰檢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茲故能勇檢敢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器長今舍亓茲且勇舍亓檢且廣舍亓後且先則死矣夫茲以單則朕以守則固天將建之如以茲垣之68 - 章六十八.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善用人者為之下□胃不諍之德是胃用人是胃天∠古之極也故善為士者不武善單者不怒善朕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胃不爭□德是胃用人是胃肥天古之極也69 - 章六十九.‧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吾不進寸而芮尺是胃行無行襄無臂執無兵乃無敵矣禍莫大於無﹦適﹦斤亡吾吾葆矣故稱兵相若則哀者勝矣用兵又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胃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乃無敵禍莫大於無﹦敵﹦近○亡吾保矣故抗兵相若而依者朕□70 - 章七十.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吾事有宗夫唯無知也是以不□□□□□□□我貴矣是矣聖人被褐而褱玉吾言易知也易行也而天下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夫言又宗事又君夫唯無知也是以不我知﹦者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而褱玉71 - 章七十一.知不知尚矣‧不﹦知﹦病矣是以聖人之不病‧以亓□□□□□□知不知尚矣不知﹦病矣是以聖人之不□也以亓病﹦也是以不病72 - 章七十二.□□□畏﹦則大□□□矣‧母閘亓所居毌猒亓所生夫唯弗猒是□□□□□□□□□□□□□□□□而不自貴也故去被取此民之不畏‧則大畏將至矣毌狹亓所居毌猒亓所生夫唯弗猒是以不猒是以聖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罷而取此73 - 章七十三.‧勇於敢者□□□於不敢者則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彈而善謀□□□□□□□□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栝□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亞孰知亓故天之道不單而善朕不言而善應弗召而自來單而善謀天罔恢﹦疏而不失74 - 章七十四.□□□□□□□奈何以殺懼之也若民恆是死則而為者吾將得而殺之∠夫孰敢矣若民□□必畏死則恆有司殺者夫伐司殺者殺∠是伐大匠斲也夫伐大匠斲者則□不傷亓手矣若民恆且○不畏死若何以殺懼之也使民恆且畏死而為畸者□得而殺之夫孰敢矣若民恆且必畏死則恆又司殺者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則希不傷亓手75 - 章七十五.‧人之飢也以亓取食稅之多也是以飢百姓之不治也以亓上有以為□是以不治‧民之巠死以亓求生之厚也是以巠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貴生人之飢也以亓取食稅之多是以飢百生之不治也以亓上之有以為也□以不治民之輕死也以亓求生之厚也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貴生76 - 章七十六.‧人之生也柔弱亓死也恆仞賢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亓死也桔槁∟故曰堅強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細∟生之徒也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恆∠強大居下∠柔弱微細居上人之生也柔弱亓死也恆信堅強萬□□木之生也柔脆亓死也桔槁故曰堅強死之徒也柔弱生之徒也□以兵強則不朕木強則兢故強大居下柔弱居上77 - 章七十七.天下□□□□□者也高者印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損有□□□□□□□□□不然損□□□奉有餘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於天者乎□□□□□□□□□□□□□□□□□□□□□□□□見賢也天之道酉張弓也高者印之下者舉之有餘者雲之不足者□□□□□□□雲有餘而益不足人之道雲不足而奉又餘夫孰能又餘而□□奉於天之唯又道者乎是以聖人為而弗又成功而弗居也若此亓不欲見賢也78 - 章七十八.天下莫柔□□□□□堅強者莫之能□也以亓無□易□□□□□□□勝強∠天□□□□□□□行也故聖人之言云∠曰受邦之詬是胃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胃天下之王□□若反∠天下莫柔弱於水□□□□□□□□□以亓無以易之也水之朕剛也弱之朕強也天下莫弗知也而□□□□也是故聖人之言云曰受國之詬是胃社稷之主受國之不祥是胃天下之王正言若反79 - 章七十九.和大怨必有餘怨∠焉可以為善是以聖右介而不以責於人故有德司介□德司徹夫天道無親恆與善人禾大□□□□□□□□為善是以聖人執左芥而不以責於人故又德司芥無德司徹□□□□□□□□80 - 章八十.‧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毌用使民重死而遠送有車周無所乘之有甲兵無所陳□□□□□□□用之甘亓食美亓服樂亓俗安亓居鄰邦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小國寡民使有十百人器而勿用使民重死而遠徙又周車無所乘之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亓食美亓服樂亓俗安亓居鄰國相望雞犬之□□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81 - 章八十一.□□□□□□不□□者不博□者不知善□□□□者不善‧聖人無積□以為□□□□□□□□□□□□□□□□□□□□□□□□□□信言不美﹦言不信知者不博﹦者不知善者不多﹦者不善聖人無積既以為人己俞有既以予人矣己俞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弗爭道經.1 - 章一.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恆無欲也以觀其眇∠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胃玄之有玄眾眇之□道可道也□□□□□□□□恆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恆又欲也以觀亓所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胃玄之又玄眾眇之門2 - 章二.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隋恆也是以聲人居無為之事行 □ □ □ □ □ □ □ □ □ □ 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居是以弗去天下皆知美之為美亞已皆知善斯不善矣□□□□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隋恆也是以聖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昔而弗始為而弗侍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3 - 章三.不上賢□□□□□□□□□□□民不為□不□□□□民不亂∠是以聲人之□□□□□□□□□□□強其骨恆使民無知無欲也使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亓心實亓腹弱亓志強亓骨恆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4 - 章四.□□□□□□□盈也∠瀟呵始萬物之宗∠銼其∠解其紛∠和其光同□□□□□或存∠吾不知□子也∠象帝之先∠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淵呵佁萬物之宗銼亓兌解亓芬和亓光同亓塵湛呵佁或存吾不知亓誰之子也象帝之先5 - 章五.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聲人不仁∠以百省□□狗天地□間□猶橐籥輿虛而不淈動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閒亓猷橐籥輿虛而不淈動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6 - 章六.浴神□死是胃玄﹦牝﹦之門是胃□地之根∠縣﹦呵若存用之不堇∠浴神不死是胃玄﹦牝﹦之門是胃天地之根縣﹦呵亓若存用之不堇7 - 章七.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聲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輿∠故能成其私∠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亓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退亓身而身先外亓身而身先外亓身而身存不以亓無私輿故能成亓私8 - 章八.上善治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瀟∠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靜‧故無尤上善如水﹦善利萬物而有爭居眾人之所亞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9 - 章九.植而盈之不□□□□□□之□之□可長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貴富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芮天□□□植而盈之不若亓已鍛而允之不可長葆也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貴富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10 - 章十.□□□□□□□□□□□□□能嬰兒乎∠脩除玄藍能毌疵乎愛□□□□□□□□□□□□□□□□□□□□□□□□□生之畜之生而弗□□□□□□□□德戴營魄抱一能毌離乎專氣至柔能嬰兒乎脩除玄監能毌有疵乎愛民栝國能毌以知乎天門啟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毌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胃玄德11 - 章十一.卅□□□□□其無□□之用□然埴為器當其無有埴器□□□□□□當其無有□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卅楅同一轂當亓無有車之用也然埴而為器當亓無有埴器之用也戶牖當亓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12 - 章十二.五色使人目明∠馳騁田臘使人□□□難得之貨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聲人之治也為腹不□□故去罷耳此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臘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仿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彼而取此13 - 章十三.龍辱若驚貴大患若身∠苛胃龍辱若驚龍之為下得之若驚失□若驚∠是胃龍辱若驚何胃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也及吾無身有何患故貴為身於為天下∠若可以託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女何以寄天下‧弄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胃弄辱若驚弄之為下也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胃弄辱若驚何胃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也及吾無身有何患故貴為身於為天下若可以橐天下□愛以身為天下女可以寄天下矣14 - 章十四.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混□□□﹦者其上不收∠其下不忽∠尋﹦呵不可名也復歸於無物‧是胃無狀之狀無物之□□□□□□□□□□□□而不見其首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胃□□視之而弗見□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命之曰希昏之而弗得命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混而為一﹦者亓上不謬亓下不忽尋﹦呵不可命也復歸於無物是胃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胃忽望隋而不見亓後迎而不見亓首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胃道紀15 - 章十五.□□□□□□□□□□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強為之容∠曰與呵其若冬□□□□□□畏四□□呵其若客∠浼呵其若淩澤□呵其若幄春□□□□□□□若浴∠濁而情之餘清∠女以重之餘生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以能□□□成古之屳為道者微眇玄達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強為之容曰與呵亓若冬涉水猷呵亓若畏四鄰嚴呵亓若客浼呵亓若淩澤沌呵亓若樸春呵亓若濁莊呵亓若浴濁而靜之徐清女以重之徐生葆此道□□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16 - 章十六.至虛極也守情表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天物雲﹦各復歸於其□□□﹦是胃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乃公﹦乃王﹦乃天﹦乃道□□□沕身不殆至虛極也守靜督也萬物旁作吾以觀亓復也天物雲﹦各復歸於亓根曰靜﹦是胃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芒﹦作兇知常容﹦乃公﹦乃王□□天﹦乃道﹦乃沒身不殆17 - 章十七.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信不足案有不信□□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省胃我自然∠大上下知又□亓□親譽之亓次畏之亓下母之信不足安有不信猷呵亓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胃我自然18 - 章十八.故大道廢‧案有仁義知快出∠案有大偽六親不和案有畜茲邦家昏亂∠案有貞臣故大道廢安有仁義知慧出安有□□六親不和安又孝茲國家昏亂安有貞臣19 - 章十九.絕聲棄知民利百負∠絕仁棄義民復畜茲∠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絕聖棄知而民利百倍絕仁棄義而民復孝茲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言也以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屬見素抱樸少□而寡慾20 - 章二十.□□□□唯與訶其相去幾何美與惡其相去何若人之□□亦不□□□□□□□□□□眾人熙﹦若鄉於大牢‧而春登臺我泊焉未佻若□□□□累呵如□□□□□皆有餘我獨遺我禺人之心也蠢﹦呵□□□□□□昏呵鬻人蔡﹦我獨昏﹦呵忽呵其若□望呵其若無所止□□□□□□□□以悝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絕學無憂唯與呵亓相去幾何美與亞亓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朢呵亓未央才眾人熙﹦若鄉於大牢而春登臺我博焉未垗若嬰兒未咳纍呵佁無所歸眾人皆又餘我愚人之心也春﹦呵鬻人昭﹦我獨若昏呵鬻人察﹦我獨閩﹦呵忽呵亓若海朢呵若無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門元以鄙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21 - 章二十一.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物唯望唯忽□□□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鳴呵中有請也∠其請甚真其中□□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順眾父∠吾何以知眾父之然以此∠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物唯朢唯忽﹦呵朢呵中又象呵朢呵忽呵中有物呵幼呵冥呵亓中有請呵亓請甚真亓中有信自今及古亓名不去以順眾父吾何以知眾父之然也以此22 - 章二十二.曲則金∠枉則定∠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聲人執一以為天下牧不□視故明不自見故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語才∠誠金歸之曲則全汪則正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執一以為天下牧不自視故章不自見也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長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胃曲全者幾語才誠全歸之23 - 章二十三.希言自然飄風不冬朝暴雨不冬日∠孰為此天地□□□□□□於□□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者者同於失∠同德□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希言自然剽風不冬朝暴雨不冬日孰為此天地而弗能久有兄於人乎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24 - 章二十四.炊者不立自視不章□見者不明∠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居∠炊者不立自視者不章自見者不明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亓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亞之故有欲者弗居25 - 章二十五.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繡呵繆呵獨立□□□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曰筮﹦曰□□□□□□天大地大人亦大國中有四大而人居一焉‧人法地□法□﹦法□□法□□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蕭呵漻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亓名也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曰筮﹦曰遠﹦曰反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26 - 章二十六.□為巠根清為躁君是以君子眾日行不離其甾重唯有環官燕處□□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巠於天下巠則失本躁則失君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冬日行不遠亓甾重雖有環官燕處則昭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27 - 章二十七.善行者無徹跡□言者無瑕適善數者不以檮策善閉者無關籥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聲人恆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胃申明故善□□□之師不善人善人之齎也‧不貴其師不愛其齎唯知乎大眯是胃眇要善行者無達跡善言者無瑕適善數者不用篿策善○閉者無關籥而不可啟也善結者無纆約而不可解也是以聖人恆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是胃曳明故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也不貴亓師不愛亓資雖知乎大迷是胃眇要28 - 章二十八.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恆﹦德不﹦雞﹦復歸嬰兒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浴恆德﹦乃﹦□□□□□知其守其黑為﹦天﹦下﹦式﹦恆德﹦不﹦貣﹦復歸於無極∠幄散□□□□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無割知亓雄守亓雌為﹦天﹦下﹦雞﹦恆﹦德﹦不﹦離﹦復□□□□□亓白守亓辱為﹦天﹦下﹦○浴﹦恆﹦德﹦乃﹦足﹦復歸於樸知亓白守亓黑為﹦天﹦下﹦式﹦恆﹦德﹦不﹦貸﹦復歸於無極樸散則為器聖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無割29 - 章二十九.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器也非可為者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物或行或隨或炅或□□□□□或壞或墮是以聲人去甚去大去楮將欲取□□□□□□□□□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物或行或隋或熱或坐或陪或墮是以聖人去甚去大去諸30 - 章三十.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天下□□□□□□所居楚朸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毌矣取強焉‧果而毌驕∠果而勿矜∠果而□□果而毌得已居是胃□而不強物壯而老是胃之不﹦道﹦蚤已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於天下亓□□□□□□□□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毌以取強焉果而毌驕果而勿矜果□□傷果而毌得已居是胃果而強物壯而老胃之不﹦道﹦蚤已∠31 - 章三十一.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銛襲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喪事上右∠是以便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殺人眾以悲依立之戰勝以喪禮處之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亞□□□□□□□□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兵者不祥□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銛龍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是以吉事□□□□□□是以偏將軍居左而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殺□□□□□立□□朕而以喪禮處之32 - 章三十二.道恆無名‧幄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谷以俞甘洛∠民莫之□□□均焉始制有□□□□有夫□□□□□□所以不□俾道之在天□□□□浴之與江海也道恆無名樸唯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俞甘洛□□□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所以不殆卑□□在天下也猷小浴之與江海也33 - 章三十三.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有力也自勝者□□□□□□也∠強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忘者壽也知人者知也自知明也朕人者有力也自朕者強也知足者富也強行者有志也不失亓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壽也34 - 章三十四.道汎□□□□□□□□遂事而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則恆無欲也可名於小萬物歸焉□□為主可名於大∠是□聲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為大也故能成大道渢呵亓可左右也成功遂□□弗名有也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則恆無欲也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弗為主可命於大是以聖人之能成大也以亓不為大也故能成大35 - 章三十五.執大象□□往﹦而不害安平大‧樂與餌過格止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無味也□□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執大象天下往﹦而不害安平大樂與□過格止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亓無味也見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聞也用之不可既也36 - 章三十六.將欲拾之必古張之將欲弱之□□強之將欲去之必古與之∠將欲奪之必古予之是胃微明∠柔弱勝強魚不脫於瀟邦利器不可以視人‧將欲翕之必古張之將欲弱之必古○強之將欲去之必古與之將欲奪之必古予□是胃微明柔弱朕強魚不可說於淵國利器不可以示人37 - 章三十七.道恆無名‧侯王若守之萬物將自化﹦而欲□□□□□□□﹦名﹦之﹦幄﹦夫將不﹦辱﹦以情天地將自正道恆無名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而欲作吾將闐﹦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辱﹦以靜天地將自正
7011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7011
百家姓
3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孔曹嚴華金魏陶姜戚謝鄒喻栢水竇章雲蘇潘葛奚範}-彭郎魯韋昌馬苗鳳花方俞任袁柳酆鮑史唐費廉岑薛雷賀倪湯滕殷羅畢郝鄔安常樂百-{裡東郭南門呼延歸海羊舌微生嶽帥緱亢況後有琴梁丘左丘東門西門商牟佘佴伯賞南宮墨哈譙笪年愛陽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終
7013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7013
尚書
1
尚書正義尚書序.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於位,讓於虞舜,作《堯典》。虞舜側微,堯聞之聰明,將使嗣位,歷試諸難,作《舜典》。帝釐下土方,設居方,別生分類。作《汨作》、《九共九篇》、《稾飫》。臯陶矢厥謨,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臯陶謨》、《益稷》。禹別九州,隨山濬川,任土作《貢》。啟與有扈戰於甘之野,作《甘誓》。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須於洛汭,作《五子之歌》。羲和湎淫,廢時亂日,胤往徵之,作《胤徵》。自契至於成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作《帝告》、《釐沃》。湯徵諸侯,葛伯不祀,湯始徵之,作《湯徵》。伊尹去亳適夏,旣醜有夏,復歸於亳。入自北門,乃遇汝鳩汝方。作《汝鳩》、《汝方》。伊尹相湯伐桀,升自陑,遂與桀戰於鳴條之野,作《湯誓》。湯旣勝夏,欲遷其社,不可。作《夏社》、《疑至》、《臣扈》。夏師敗績,湯遂從之,遂伐三朡,俘厥寶玉。誼伯仲伯作《典寶》。湯歸自夏,至於大坰,仲虺作《誥》。湯旣黜夏命,復歸於亳,作《湯誥》。咎單作《明居》。成湯旣沒,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肆命》、《徂後》。太甲旣立,不明,伊尹放諸桐。三年,復歸於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伊尹作《鹹有一德》。沃丁旣葬伊尹於亳,咎單遂訓伊尹事,作《沃丁》。伊陟相大戊,亳有祥桑穀共生於朝。伊陟贊於巫咸,作《鹹乂四篇》。太戊贊於伊陟,作《伊陟》、《原命》。仲丁遷於囂,作《仲丁》。河亶甲居相,作《河亶甲》。祖乙圯於耿,作《祖乙》。盤庚五遷,將治亳殷,民諮胥怨。作《盤庚三篇》。高宗夢得說,使百工營求諸野,得諸傅巖,作《說命三篇》。高宗祭成湯,有飛雉升鼎耳而雊,祖己訓諸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訓》。殷始咎周,周人乘黎。祖伊恐,奔告於受,作《西伯戡黎》。殷旣錯天命,微子作《誥父師少師》。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師渡孟津,作《泰誓三篇》。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百人,與受戰於牧野,作《牧誓》。武王伐殷,往伐,歸獸,識其政事,作《武成》。武王勝殷殺受,立武庚,以箕子歸。作《洪範》。武王旣勝殷,邦諸侯,班宗彝,作《分器》。西旅獻獒,太保作《旅獒》。巢伯來朝,芮伯作《旅巢命》。武王有疾,周公作《金縢》。武王崩,三監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將黜殷,作《大誥》。成王旣黜殷命,殺武庚,命微子啟代殷後,作《微子之命》。唐叔得禾,異畝同穎,獻諸天子。王命唐叔歸周公於東,作《歸禾》。周公旣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成王旣伐管叔、蔡叔,以殷餘民封康叔,作《康誥》、《酒誥》、《梓材》。成王在豐,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誥》。召公旣相宅,周公往營成周,使來告卜,作《洛誥》。成周旣成,遷殷頑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周公恐王怠於政,作《無逸》。召公為保,周公為師,相成王為左右;召公不說,周公作《君奭》。蔡叔旣沒,王命蔡仲踐諸侯位,作《蔡仲之命》。成王東伐淮夷,遂踐奄,作《成王政》。成王旣踐奄,將遷其君於蒲姑,周公告召公,作《將蒲姑》。成王歸自奄,在宗周,誥庶邦,作《多方》。周公輔王,念桀之暴,言天乙之功,司百官以立邦,作《立政》。成王旣黜殷命,滅淮夷,還歸在豐,作《周官》。成王旣伐東夷,肅慎來賀。王俾榮伯作《賄肅慎之命》。周公在豐,將沒,欲葬成周。公薨,成王葬於畢,告周公,作《亳姑》。周公旣沒,命君陳分正東郊成周,作《君陳》。成王將崩,命召公、畢公率諸侯相康王,作《顧命》。康王旣屍天子,遂誥諸侯,作《康王之誥》。康王命作《冊畢》,分居里,成周郊,作《畢命》。穆王命君牙,為周大司徒,作《君牙》。穆王命伯冏為周太僕正,作《冏命》。穆王訓夏贖刑,作《呂刑》。平王錫晉文侯秬鬯、圭瓚,作《文侯之命》。魯侯伯禽宅曲阜,徐夷並興,東郊不開。作《費誓》。秦穆公伐鄭,晉襄公帥師敗諸崤,還歸,作《秦誓》。
7014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7014
尚書/堯典
1
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於位,讓於虞舜,作《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欽、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於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厥民析,鳥獸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鳥獸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厥民夷,鳥獸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鳥獸氄毛。帝曰:「諮!汝羲暨和。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允釐百工,庶績鹹熙。」帝曰:「疇諮若時登庸?」放齊曰:「胤子朱啟明。」帝曰:「籲!嚚訟可乎?」帝曰:「疇諮若予採?」驩兜曰:「都!共工方鳩僝功。」帝曰:「籲!靜言庸違,象恭滔天。」帝曰:「諮!四嶽,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諮,有能俾乂?」僉曰:「於!鯀哉。」帝曰:「籲!咈哉,方命圮族。」嶽曰:「異哉!試可乃已。」帝曰,「往,欽哉!」九載,績用弗成。帝曰:「諮!四嶽。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嶽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揚側陋。」師錫帝曰:「有鰥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聞,如何?」嶽曰:「瞽子,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烝烝乂,不格姦。」帝曰:「我其試哉!女於時,觀厥刑于二女。」釐降二女於媯汭,嬪於虞。帝曰:「欽哉!」
7015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7015
尚書/舜典
1
虞舜側微,堯聞之聰明,將使嗣位,歷試諸難,作《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華,協於帝。濬哲文明,溫恭允塞,玄德升聞,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納於百揆,百揆時敘;賓於四門,四門穆穆;納於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詢事考言,乃言厎可績,三載。汝陟帝位。」舜讓於德,弗嗣。正月上日,受終於文祖。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肆類於上帝,禋於六宗,望于山川,徧於群神。輯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嶽群牧,班瑞於群后。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覲東後。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如五器,卒乃復。五月南巡守,至於南嶽,如岱禮。八月西巡守,至於西嶽,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於北嶽,如西禮。歸,格於藝祖,用特。五載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濬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肆赦,怙終賊刑。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流共工於幽洲,放驩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鹹服。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月正元日,舜格於文祖,詢於四嶽,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聰。「諮,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時!柔遠能邇,惇德允元,而難任人,蠻夷率服。」舜曰:「諮,四嶽!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採,惠疇?」僉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諮!禹,汝平水土,惟時懋哉!」禹拜稽首,讓於稷、契暨皋陶。帝曰:「俞,汝往哉!」帝曰:「棄,黎民阻飢,汝后稷,播時百穀。」帝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帝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姦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帝曰:「疇若予工?」僉曰:「垂哉!」帝曰:「俞,諮!垂,汝共工。」垂拜稽首,讓於殳斨暨伯與。」帝曰:「俞,往哉!汝諧。」帝曰:「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僉曰:「益哉!」帝曰:「俞,諮!益,汝作朕虞。」益拜稽首,讓於朱虎、熊羆。帝曰:「俞,往哉!汝諧。」帝曰:「諮!四嶽,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帝曰:「俞,諮!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讓於夔、龍。帝曰:「俞,往,欽哉!」帝曰:「夔!命汝典樂,教冑子,直而溫,寬而慄,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帝曰:「龍,朕堲讒說殄行,震驚朕師。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帝曰:「諮!汝二十有二人,欽哉!惟時亮天功。」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庶績鹹熙。分北三苗。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帝釐下土,方設居方,別生分類。作《汨作》、《九共》九篇、《槀飫》。
7016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7016
尚書/大禹謨
1
皋陶矢厥謨,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謨》、《益稷》。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於四海,祗承於帝。曰:「後克艱厥後,臣克艱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帝曰:「俞!允若茲,嘉言罔攸伏,野無遺賢,萬邦鹹寧。稽於眾,捨己從人,不虐無告,不廢困窮,惟帝時克。」益曰:「都,帝德廣運,乃聖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為天下君。」禹曰:「惠迪吉,從逆兇,惟影響。」益曰:「籲!戒哉!儆戒無虞,罔失法度。罔遊於逸,罔淫于樂。任賢勿貳,去邪勿疑。疑謀勿成,百志惟熙。罔違道以幹百姓之譽,罔咈百姓以從己之慾。無怠無荒,四夷來王。」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穀,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耄期倦於勤。汝惟不怠,總朕師。」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邁種德,德乃降,黎民懷之。帝念哉!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茲,允出茲在茲,惟帝念功。」帝曰:「皋陶,惟茲臣庶,罔或幹予正。汝作士,明於五刑,以弼五教。期於予治,刑期於無刑,民協於中,時乃功,懋哉。」皋陶曰:「帝德罔愆,臨下以簡,御眾以寬;罰弗及嗣,賞延於世。宥過無大,刑故無小;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德,洽於民心,茲用不犯於有司。」帝曰:「俾予從欲以治,四方風動,惟乃之休。」帝曰:「來,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賢。克勤於邦,克儉於家,不自滿假,惟汝賢。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績,天之歷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可愛非君?可畏非民?眾非元后,何戴?後非眾,罔與守邦?欽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願,四海困窮,天祿永終。惟口出好興戎,朕言不再。」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從。」帝曰:「禹!官佔惟先蔽志,昆命於元龜。朕志先定,詢謀僉同,鬼神其依,龜筮協從,卜不習吉。」禹拜稽首,固辭。帝曰:「毋!惟汝諧。」正月朔旦,受命於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帝曰:「諮,禹!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徵。」禹乃會群后,誓於師曰;「濟濟有眾,鹹聽朕命。蠢茲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賢,反道敗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棄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爾眾士,奉辭伐罪。爾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勳。」三旬,苗民逆命。益贊於禹曰:「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帝初於歷山,往于田,日號泣於旻天,於父母,負罪引慝。祗載見瞽瞍,夔夔齋慄,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茲有苗。」禹拜昌言曰:「俞!」班師振旅。帝乃誕敷文德,舞幹羽於兩階,七旬有苗格。
7017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7017
尚書/皐陶謨
1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謨明弼諧。」禹曰:「俞!如何?」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惇敘九族,庶明勵翼,邇可遠,在茲。」禹拜昌言曰:「俞!」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禹曰:「籲!鹹若時,惟帝其難之。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能哲而惠,何憂乎驩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載采采。」禹曰:「何?」皋陶曰:「寬而慄。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彊而義,彰厥有常。吉哉!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嚴祗敬六德,亮採有邦,翕受敷施。九德鹹事,俊乂在官。百僚師師,百工惟時。撫於五辰,庶績其凝。無教逸欲。有邦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天敘有典,勑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達於上下,敬哉有土。」皋陶曰:「朕言惠,可厎行。」禹曰:「俞!乃言厎可績。」皋陶曰:「予未有知,思曰贊贊襄哉!」
7018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7018
尚書/益稷
1
帝曰:「來,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皋陶曰:「籲!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予乘四載,隨山刊木,暨益奏庶鮮食。予決九川,距四海,濬畎澮距川;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懋遷有無,化居。烝民乃粒,萬邦作乂。」皋陶曰:「俞!師汝昌言。」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禹曰:「安汝止,惟幾惟康。其弼直,惟動丕應。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帝曰:「籲!臣哉鄰哉!鄰哉臣哉!」禹曰:「俞!」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為。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聽。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後言。欽四鄰!庶頑讒說,若不在時,侯以明之,撻以記之,書用識哉,欲並生哉!工以納言,時而颺之,格則承之庸之,否則威之。」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萬邦黎獻,共惟帝臣,惟帝時舉。敷納以言,明庶以功,車服以庸。誰敢不讓,敢不敬應?帝不時敷,同,日奏,罔功。」帝曰:「無若丹朱傲,惟慢遊是好,傲虐是作。罔晝夜頟頟,罔水行舟。朋淫於家,用殄厥世。予創若時,娶於塗山,辛壬癸甲。啟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弼成五服,至於五千。州十有二師,外薄四海,鹹建五長,各迪有功,苗頑弗即工,帝其念哉!」帝曰:「迪朕德,時乃功,惟敘。」皋陶方祗厥敘,方施象刑,惟明。夔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虞賓在位,群后德讓。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鏞以閒。鳥獸蹌蹌;《簫韶》九成,鳳皇來儀。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庶尹允諧。」帝庸作歌,曰:「勑天之命,惟時惟幾。」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颺言曰:「念哉!率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屢省乃成,欽哉!」乃賡載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帝拜曰:「俞,往欽哉!」
7019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7019
尚書/禹貢
1
禹別九州隨山濬川。任土作《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冀州:既載壺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於嶽陽;覃懷厎績,至於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賦惟上上錯,厥田惟中中。恆、衛既從,大陸既作。島夷皮服,夾右碣石入於河。濟河惟兗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澤,灉、沮會同。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墳,厥草惟繇,厥木惟條。厥田惟中下,厥賦貞,作十有三載乃同。厥貢漆絲,厥篚織文。浮於濟、漯,達於河。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濰、淄其道。厥土白墳,海濱廣斥。厥田惟上下,厥賦中上。厥貢鹽絺,海物惟錯。岱畎絲、枲、鉛、松、怪石。萊夷作牧。厥篚檿絲。浮於汶,達於濟。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藝,大野既豬,東原厎平。厥土赤埴墳,草木漸包。厥田惟上中,厥賦中中。厥貢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嶧陽孤桐,泗濱浮磬,淮夷蠙珠暨魚。厥篚玄纖、縞。浮於淮、泗,達於河。淮海惟揚州。彭蠡既豬,陽鳥攸居。三江既入,震澤厎定。篠、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喬。厥土惟塗泥。厥田唯下下,厥賦下上,上錯。厥貢惟金三品,瑤、琨、篠、簜、齒、革、羽、毛惟木。鳥夷卉服。厥篚織貝,厥包橘柚,錫貢。沿於江、海,達於淮、泗。荊及衡陽惟荊州。江、漢朝宗於海,九江孔殷,沱、潛既道,雲土、夢作乂。厥土惟塗泥,厥田惟下中,厥賦上下。厥貢羽、毛、齒、革惟金三品,杶、榦、栝、柏,礪、砥、砮、丹,惟菌、簵、楛;三邦厎貢厥名。包匭菁茅,厥篚玄纁璣組,九江納錫大龜。浮於江、沱、潛、漢,逾於洛,至於南河。荊河惟豫州。伊、洛、瀍、澗既入於河,滎波既豬。導菏澤,被孟豬。厥土惟壤,下土墳壚。厥田惟中上,厥賦錯上中。厥貢漆、枲,絺、紵,厥篚纖、纊,錫貢磬錯。浮於洛,達於河。華陽、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藝,沱、潛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績。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賦下中,三錯。厥貢璆、鐵、銀、鏤、砮磬、熊、羆、狐、狸、織皮,西傾因桓是來,浮於潛,逾於沔,入於渭,亂於河。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涇屬渭汭,漆沮既從,灃水攸同。荊、岐既旅,終南、惇物,至於鳥鼠。原隰厎績,至於豬野。三危既宅,三苗丕敘。厥土惟黃壤,厥田惟上上,厥賦中下。厥貢惟球、琳、琅玕。浮於積石,至於龍門、西河,會於渭汭。織皮崐崘、析支、渠搜,西戎即敘。導岍及岐,至於荊山,逾於河;壺口、雷首至於太嶽;厎柱、析城至於王屋;太行、恆山至於碣石,入於海。西傾、朱圉、鳥鼠至於太華;熊耳、外方、桐柏至於陪尾。導嶓冢,至於荊山;內方,至於大別。岷山之陽,至於衡山,過九江,至於敷淺原。導弱水,至於合黎,餘波入於流沙。導黑水,至於三危,入於南海。導河、積石,至於龍門;南至於華陰,東至於厎柱,又東至於孟津,東過洛汭,至於大伾;北過降水,至於大陸;又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入於海。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於大別,南入於江。東,匯澤為彭蠡,東,為北江,入於海。岷山導江,東別為沱,又東至於澧;過九江,至於東陵,東迆北,會於匯;東為中江,入於海。導沇水,東流為濟,入於河,溢為滎;東出於陶丘北,又東至於菏,又東北,會於汶,又北,東入於海。導淮自桐柏,東會於泗、沂,東入於海。導渭自鳥鼠同穴,東會於灃,又東會於涇,又東過漆沮,入於河。導洛自熊耳,東北,會於澗、瀍;又東,會於伊,又東北,入於河。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滌源,九澤既陂,四海會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財賦,鹹則三壤成賦。中邦錫土、姓,祗臺德先,不距朕行。五百里甸服: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採,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諸侯。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蠻,二百里流。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禹錫玄圭,告厥成功。
7020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7020
尚書/甘誓
1
啟與有扈戰於甘之野,作《甘誓》。大戰於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勦絕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左不攻於左,汝不恭命;右不攻於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賞於祖;弗用命,戮於社。予則孥戮汝。」
7021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7021
尚書/五子之歌
1
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須於洛汭。作《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滅厥德,黎民鹹貳。乃盤遊無度,畋於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窮后羿」,因民弗忍,距於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從,徯於洛之汭。五子鹹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其一曰:「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予臨兆民,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為人上者,柰何不敬!」其二曰:「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彫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厎滅亡。」其四曰:「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關石和鈞,王府則有。荒墜厥緒,覆宗絕祀。」其五曰:「嗚呼曷歸!予懷之悲。萬姓仇予,予將疇依?鬱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弗慎厥德,雖悔可追。」
7022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curid=7022
尚書/胤征
1
羲和湎淫,廢時亂日,胤往徵之。作《胤徵》。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師,羲和廢厥職,酒荒於厥邑,胤後承王命徂徵。告於眾曰:嗟予有眾!「聖有謨訓。明徵定保。」先王克謹天戒,臣人克有常憲,百官修輔厥後,惟明明。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徇於路,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諫。」其或不恭,邦有常刑,惟時羲和,顛覆厥德,沈亂於酒。畔〔官〕離次,俶擾天紀,遐棄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於房,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羲和屍厥官,罔聞知,昏迷於天象,以幹先王之誅。政典曰:「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今予以爾有眾,奉將天罰。爾眾士同力王室,尚弼予,欽承天子威命。火炎崑岡,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於猛火。殲厥渠魁,脅從罔治,舊染汙俗,鹹與惟新。嗚呼!「威克厥愛,允濟。」愛克厥威,允罔功。其爾眾士,懋戒哉!自契至於成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作《帝告》《釐沃》。湯徵諸侯,葛伯不祀,湯始徵之。作《湯徵》。伊尹去亳適夏,既醜有夏,復歸於亳。入自北門,乃遇汝鳩汝方。作《汝鳩》《汝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