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stringclasses
20 values
content
stringlengths
7
434
translation
stringlengths
9
524
公冶長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孔子對子貢說:「你和顏回比,誰強些?」子貢說:「我怎能和他比!他能聞一知十,我衹能聞一知二。」孔子說:「你是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
公冶長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他象朽木一樣無法雕琢,象糞牆一樣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孔子又說:「以前我看人,他說什麽,我信什麽;現在我看人,聽他說,再看他做。因為宰予,我改了過來。」
公冶長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慾,焉得剛?」
孔子說:「我沒見過堅強的人。」有人說:「申棖堅強。」孔子說:「申棖欲望太多,怎麽能堅強?」
公冶長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子貢說:「我不願被迫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我也不願強迫別人去做。」孔子說:「子貢啊,這不是你能做到的。」
公冶長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子貢說:「老師的文章,可以聽得到;老師有關本性和天道的理論,不是光靠聽就能理解的。」
公冶長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子路聽到一件該做的事,沒有做完時,就怕又會聽到另一件。
公冶長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貢問:「孔文子憑什麽獲得『文』的稱號?」孔子說:「靈敏又好學,向比自己學問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所以稱為『文』。」
公冶長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孔子評論子產:「具有君子的四種品德:行為謙遜,尊敬上級,關心群衆疾苦,用人符合道義。」
公冶長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孔子說:「晏平仲善於交朋友,交往越久,越受人尊敬。」
公冶長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節藻梲,何如其知也?」
孔子說:「臧文仲建造自己的宗廟,房頂呈拱形,柱子上畫著水草圖案,廟內藏著大龜,象天子的宗廟一樣,這怎麽算明智?」
公冶長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子張問:「子文三次做宰相時,沒感到高興;三次被罷免時,沒感到委屈。卸任前,總是認真地辦理交接事宜,怎樣?」孔子說:「算忠心了。」問:「算仁嗎?」答:「不知道,哪來仁?」又問:「崔子殺了齊莊公,陳文子拋棄家產跑了。到了另一國,他說:『這裏的大夫同崔子一樣。』又跑了。再到一國,再說:『他們同崔子一樣。』再跑了。怎樣?」孔子說:「算清白了。」問:「算仁嗎?」答:「不知道,哪來仁?」
公冶長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遇事總要思考三次,然後才行動。孔子聽說後,說:「思考兩次就可以了。」
公冶長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說:「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愚笨。他的聰明可以學得來,他的愚笨別人學不來。」
公冶長
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孔子在陳國,說:「回去吧!回去吧!家鄉的學生們志大才疏,文採揚揚,不知該怎樣指導了。」
公冶長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孔子說:「伯夷、叔齊不記仇,怨恨他們的人也就很少。」
公冶長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孔子說:「誰說微生直爽?有人向他要醋,他家沒有時,卻到鄰居家要來給人。」
公冶長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孔子說:「甜言蜜語、滿臉堆笑、點頭哈腰,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心懷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
公冶長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顏淵、季路侍奉時。孔子說:「為什麽不說說各人的願望呢?」子路說:「願將車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壞了也不遺憾。」顏淵說:「但願能做到不夸耀優點、不宣揚功勞。」子路說:「您的願望呢?」孔子說:「但願老人能享受安樂,少兒能得到關懷,朋友能夠信任我。」
公冶長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孔子說:「這個社會完了!我沒見過明知有錯而能自我批評的人。」
公冶長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孔子說:「每十家必定有和我一樣講忠信的人,衹是不如我好學而已。」
雍也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孔子說:「仲弓可以當君主。」
雍也
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子曰:「雍之言然。」
仲弓問子桑伯子這人怎樣,孔子說:「還行,辦事簡明。」仲弓說:「計劃嚴密而又行動簡明,以此來管理百姓,不也可以嗎?計劃粗糙而又行動草率,不也太隨便了嗎?」孔子說:「你說得對。」
雍也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哀公問:「您的學生中誰好學?」孔子答:「有個叫顏回的好學,不對人發怒,不重複犯錯。不幸短命死了,現在卻沒有,沒聽說過誰好學。」
雍也
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子華出國當大使,冉子請孔子拿點米給子華的母親。孔子說:「給一百斤。」冉子說:「給多點吧。「加四十斤。」冉子給了兩千斤。孔子說:「子華在齊國,坐豪華車,穿名牌衣,我已聽說了。君子君子衹救濟窮人,不添加財富給富人。」
雍也
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黨乎!」
原思在孔子家做總管,孔子給他一萬斤糧食,他不要,孔子說:「不要推辭了,給你老家的鄉親們吧!」
雍也
子謂仲弓曰:「犂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孔子講到仲弓時,說:「他雖然出身貧寒,但他卻象小牛犢一樣,長出了紅紅的毛、尖尖的角,適宜於祭祀山神,即使沒人想用,山神也不會答應。」
雍也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孔子說:「顏回能做到三個月心中不違反仁道;其他人,衹能十天半個月而已。」
雍也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
季康子問:「可以讓仲由當官嗎?」孔子說:「仲由果斷,當好官沒問題!」問:「可以讓子貢當官嗎?」答:「子貢精明,當好官沒問題!」問:「可以讓冉求當官嗎?」說:「冉求多才多藝,當好官沒問題!」
雍也
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
季氏請閔子騫當費市市長。閔子騫說:「請替我婉言謝絕了吧!如果再有人請我,我就逃到外國去。」
雍也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伯牛生玻孔子去探問,從窗口握著他的手,說:「快要死了,命該如此嗎?這樣的人竟然會得這樣的病!這樣的人竟然會得這樣的病!
雍也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孔子說:「顏回真賢德!一籃飯,一瓢水,在陋巷,人人都愁悶,他卻樂在其中。顏回真賢德!
雍也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冉求說:「我不是不喜歡您的學說,而是能力不足。」孔子說:「如果是能力不足的話,會半道而廢,現在你還沒開始,就不想前進了。」
雍也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君子式的學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學者。」
雍也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
子游為武城市長。孔子說:「你在那得到了人才嗎?「有個叫澹臺滅明的人,一貫走正道,沒有公事,從不到我家裏來。」
雍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孔子說:「孟之反不自誇,打仗撤退時,主動在後面掩護,剛進城門,他策馬快速通過歡迎隊伍,說:『不是我有膽走在最後,是馬跑不快』。」
雍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孔子說:「沒有祝鮀的口才、卻有宋朝的美貌,一生難免災禍。」
雍也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孔子說:「誰能出門不走門,為什麽沒人走我這條路呢?」
雍也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他的品質勝過文採就會粗野,文採勝過品質就會浮華。衹有文採和品質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雍也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說:「人正直,才能生活幸福;不正直的人有時也能生活平安,那衹是僥幸逃過了災難而已。」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說:「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為快樂。」
雍也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孔子說:「中上等天賦的人,可以同他研究高深的學問;中下等天賦的人,不可以同他討論高深的學問。」
雍也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樊遲問智,孔子說:「做事順應民心,尊重宗教卻遠離宗教,就算明智了。」又問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就算仁了。」
雍也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雍也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
孔子說:「齊國的制度經過改革,就能達到魯國的水平;魯國的制度經過改革,就能走上正道。」
雍也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孔子說:「這種祭禮用具,四不象,這是什麽用具!」
雍也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問:「作為一個仁慈的人,如果有人告訴他:『有個仁慈的人落井了』,他會跳下去嗎?」孔子說:「怎麽能這樣?君子可以去救人,卻不可陷進去;可以受欺騙,卻不可以盲目行動。」
雍也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說:「廣泛學習、遵紀守法,就不會誤入歧途!」
雍也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孔子會見了風流大美人南子,子路不高興。夫子發誓說:「若我有歪心,老天討厭我吧!老天討厭我吧!」
雍也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孔子說:「中庸作為道德標準,可算至高無上了!人們缺少它很久了。」
雍也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子貢說:「如有人能讓百姓都得到實惠,又能扶貧濟困,怎樣?可算仁人嗎?」孔子說:「豈止是仁人!必定是聖人!堯舜都做不到!所謂仁人,衹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時先幫別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時先幫別人得到,就可以了。推己及人,可算實行仁的方法。」
述而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孔子說:「傳授知識而不從事創作,相信先人而又愛好古代典籍,我可以自比於商朝時的老彭。」
述而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對我來說沒什麽問題。」
述而
子曰:「德之不脩,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孔子說:「對品德不進行培養,對學問不進行鑽研,聽到好人好事不能跟著做,有了錯誤不能及時改正,這就是我所擔憂的。」
述而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孔子在家沒事時,衣冠整潔,悠閒自在。
述而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孔子說:「我衰老得多嚴重啊!很久沒再夢見周公了。」
述而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孔子說:「樹立崇高理想、培養高尚品德、心懷仁慈友愛、陶冶高雅情操。」
述而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孔子說:「衹要帶了見面禮,沒有我不教育的人。」
述而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說:「不到苦思冥想時,不去提醒;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引導。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教他了。」
述而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有戴孝人在旁時,孔子從未吃飽過。
述而
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當天哭過,孔子一天就不唱歌。
述而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孔子對顏淵說:「受重用時,就展露才華;不受重用時,就韜光養晦。衹有我和你能做到!」子路說:「您帶兵作戰時,讓誰輔助?」孔子說:「徒手斗猛虎、赤腳過深河,至死不悔的人,我不需要。我需要的是那種小心行事、以智謀取勝的人。」
述而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孔子說:「如能緻富,哪怕是趕車,我也乾;如不能,則隨我所好。」
述而
子之所慎:齊,戰,疾。
孔子慎重的事:齋戒、戰爭、疾玻
述而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孔子在齊國聽《韶樂》,三月不知肉味。他說:「沒想到好音樂這樣迷人。」
述而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
冉有說:「老師打算輔佐衛國的君主嗎?」子貢說:「哦,我去問問。」子貢進去後,問:「伯夷、叔齊那種人?」答:「古代賢人埃」問:「他們後悔嗎?」答:「求仁而得仁,後悔什麽?」子貢出來說:「老師不會去。」
述而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也在其中了!缺少仁義的富貴,對我來說,就象天上的浮雲。」
述而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孔子說:「如果我能多活幾年,五十歲學《周易》,就可以無大錯了。」
述而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孔子有時講普通話:讀詩、讀書、舉行典禮時,都用普通話。
述而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葉公問子路:孔子是怎樣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說:「你怎麽不說:他這個人啊,發憤學習就忘記吃飯,高興起來就忘記了憂愁,不知道快要變老了等等?」
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說:「我不是天生就有學問的,衹是個喜歡讀書、勤奮敏捷地追求知識的人。」
述而
子不語怪,力,亂,神。
孔子不談論:怪異、暴力、變亂、鬼神。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說:「三人走路,必有人可作為我的老師。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借鑒他的缺點進行自我改正。」
述而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說:「老天賦予我高尚的品德,追殺我的人能把我怎樣?」
述而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孔子說:「學生們,你們以為我教學有保留嗎?我沒有保留,我沒什麽不是同你們一起做的,孔丘就是這樣的人。」
述而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教學有四項內容:文獻、品行、忠誠、信實。
述而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孔子說:「聖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也就可以了。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一心向善的人,也就可以了。沒有卻裝作擁有、空虛卻裝作充實、貧窮卻裝作富裕,打腫臉充胖子的人,很難一心向善!」
述而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孔子衹釣魚而不撒網、衹射飛鳥而不射睡鳥。
述而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孔子說:「有一種人,不瞭解情況就冒然行事,我不會這樣。多聽,向先進人物學習;多看,把細節牢記在心。就是掌握知識的最好方法。」
述而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有個地方風氣不正,那裏的人不講道理,該地的一個少年卻得到了孔子的接見,學生們都很疑惑。孔子說:「肯定他的進步,不等於認可他過去的錯誤,何必糾著別人的辮子不放呢?人家改好了,要肯定他有進步,過去的就不要提了。」
述而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說:「仁離我們很遠嗎?我想要仁,仁就來了。」
述而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嗎?」孔子說:「知禮。」孔子走後,陳司敗對巫馬期說:「我聽說君子不袒護人,君子也袒護人嗎?昭公娶了一個吳國人做夫人,也姓姬,他卻將她改名換姓,叫她吳孟子。他也知禮,誰不知禮?」巫馬期把這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說:「我真幸運,一有錯,就必定有人知道。」
述而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孔子和別人一起唱歌,如果別人唱得好,就必定要他再唱,然後自己跟著唱。
述而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孔子說:「在理論知識方面,我還過得去;在品德修養方面,我卻做得不夠好。」
述而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孔子說:「如果說到聖人和仁人,我豈敢當?不過,永不滿足地提高修養,不厭其煩地教育學生。則可以這麽說。」公西華說:「這正是我們做不到的。」
述而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
孔子生重病,子路祈禱。孔子說:「有這回事嗎?」子路答:「有。我祈禱天神地神保佑您平安。」孔子說:「我早就祈禱了。」
述而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孔子說:「奢侈就會驕狂,節約就會寒酸,與其驕狂,寧可寒酸。」
述而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說:「君子總是胸懷寬廣,小人總是憂愁悲傷。」
述而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孔子溫和而又嚴肅,威武而不凶猛,莊重而又安詳。
泰伯
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孔子說:「泰伯的品德高尚極了!三次讓出王位,百姓無法用語言來稱贊他。」
泰伯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孔子說:「恭敬而無禮則徒勞,謹慎而無禮則膽怯,勇猛而無禮則闖禍,直率而無禮則尖刻。如果領導能真心愛護親屬,則百姓就會崇尚仁愛;如果領導能真心愛護故舊,則百姓就不會冷漠無情。」
泰伯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得了重病,將學生召集起來,說:「同學們啊,看看我的足!看看我的腳!看看受過傷沒有,我一生謹慎,總是小心翼翼,就象站在深淵之旁,就象踩在薄冰之上。現在,我的身體再也不會受傷了!」
泰伯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曾子得了重病,孟敬子來探問,曾子說:「鳥快死時,叫聲都很悲哀;人快死時,說話都很善良。君子所重視的問題有三個:表情動人,就可以避免粗暴無理;臉色嚴肅,就可以得到信任;言談優雅,就可以避免庸俗荒謬。禮儀方面的事,有人負責。」
泰伯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曾子說:「自己才華橫溢卻向俗人請教,自己知識淵博卻向文盲請教;有知識謙虛為沒知識,有才能謙虛為沒才能,從不計較別人的無理冒犯。從前我的一個朋友就是這樣做的。」
泰伯
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曾子說:「可以托付孤兒,可以托付江山,生死關頭,臨危不懼的人。是君子嗎?當然是君子。」
泰伯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曾子說:「有志者不可以不培養堅強的意志,因為責任重大而且道路遙遠。以實現全人類和平友愛為自己的責任,這樣的責任不是很重大嗎?為理想奮斗終身,這樣的道路不是很遙遠嗎?」
泰伯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孔子說:「以吟誦詩篇抒發熱情、以堅守禮法建功立業、以聆聽音樂娛悅身心。」
泰伯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說:「群衆贊同的,就要執行;群衆不理解的,就要向群衆解釋清楚。」
泰伯
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孔子說:「崇尚勇猛而討厭貧困的人,是禍害;被人唾棄的沒良心的人,是禍害。」
泰伯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孔子說:「一個人即使有周公一樣的美好的才能,如果驕傲吝嗇,也就不值一提了。」
泰伯
子曰:「三年學,不至於穀,不易得也。」
孔子說:「學了三年,還找不到好工作的人,很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