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stringclasses
20 values
content
stringlengths
7
434
translation
stringlengths
9
524
學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經常學習,不也喜悅嗎?遠方來了朋友,不也快樂嗎?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學而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有子說:「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卻好犯上的人,少極了;不好犯上,卻好作亂的人,絕對沒有。做人首先要從根本上做起,有了根本,就能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就是仁的根本吧!」
學而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人,很少有仁愛之心。」
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業?交友是否守信?知識是否用於實踐?」
學而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孔子說:「治理國家應該事事認真,時時誠信,處處節約,關心群衆,及時抓住發展機遇。」
學而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孔子說:「年輕人應該孝順父母,尊敬師長,認真誠信,廣施愛心,親近仁人志士。能輕鬆做到這些,才可以從事理論研究。」
學而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夏說:「重賢輕色、盡心孝順父母、盡力獻身國家、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沒有高等學歷,我也認為他已經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學而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孔子說:「君子不穩重就不會有威嚴,經常學習就不會固執,一切要以忠信為本,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錯誤不要怕改正。」
學而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曾子說:「認真辦理喪事、深切懷念先人,社會風氣就會歸於純樸。」
學而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禽問子貢:「老師每到一個地方,就能瞭解到該地的政事,是求來的?還是人家自願告訴的?」子貢說:「老師憑著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的品德得來的。老師的請求,與普通人的請求大概不同吧?」
學而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孔子說:「父親在時世時看其志向,父親死後看其行動,三年內不改父親的規矩習慣,可算孝了。」
學而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說:「禮法的運用,以和為貴。這是最美好的傳統,適用於一切事情。但僅知道『和為貴』是不行的,違反禮法而講『和』是絕對不行的。」
學而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有子說:「信譽符合道義,才能兌現諾言;恭敬符合禮法,才能遠離恥辱;任用可信賴的人,才會取得成功。」
學而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孔子說:「君子吃不求飽、住不求安、做事靈敏、言談謹慎、積極要求上進,就算好學了。」
學而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1,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貢說:「貧窮卻不阿諛奉承,富貴卻不狂妄自大,怎樣?」孔子說:「可以。不如窮得有志氣,富得有涵養的人。」子貢說:「修養的完善,如同玉器的加工:切了再磋,琢了再磨,對吧?」孔子說:「子貢啊,現在可以與你談詩了。說到過去,你就知道未來。」1. 樂 : 或作「樂道」。《知不足齋叢書》本、《古逸叢書》本《論語集解》作「樂道」。
學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說:「不怕沒人瞭解自己,就怕自己不瞭解別人。」
為政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孔子說:「管理國家要以身做則。如同北極星,安然不動而衆星繞之。」
為政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孔子說:「《詩經》三百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潔』。」
為政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孔子說:「以政令來管理,以刑法來約束,百姓雖不敢犯罪,但不以犯罪為恥;以道德來引導,以禮法來約束,百姓不僅遵紀守法,而且引以為榮。」
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有所建樹,四十歲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規律,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隨心所欲,不違規。」
為政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懿子問孝,孔子說:「不違禮。」樊遲駕車時,孔子告訴他:「孟孫問孝於我,我說:『不違禮』。」樊遲說:「什麽意思?」孔子說:「活著時按禮侍奉;死之後按禮安葬、按禮紀念。」
為政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孟武伯問孝,孔子說:「父母只有在子女生病時才擔憂。」
為政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游問孝,孔子說:「現在的孝順,衹是能贍養老人。即使是犬馬,都會得到飼養。不敬重,有何區別?」
為政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問孝,孔子說:「和顏悅色很難。有事情,子女都去做;有酒肉,老人隨便吃;這樣就是孝嗎?」
為政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孔子說:「我曾整天同顏回談話,他從不反駁,象笨人。後來觀察,發現他理解透徹、發揮自如,他不笨。」
為政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孔子說:「分析其動機,觀察其行動,瞭解其態度;人藏哪去?人藏哪去?」
為政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收穫,就可以做老師了。」
為政
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說:「君子不能象器皿一樣,衹有一種用途。」
為政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貢問君子,孔子說:「先將要說的做出來,然後再說。」
為政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說:「君子團結群衆而不拉幫結派,小人拉幫結派而不團結群衆。」
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讀書不想事,越學越糊塗;想事不讀書,越想越頭痛。」
為政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孔子說:「走入異端邪說中,就是禍害。」
為政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說:「子路啊,我告訴你,知道嗎?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就關於知道的真諦。」
為政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子張學做官,孔子說:「多聽,不要說沒把握的話,即使有把握,說話也要謹慎,就能減少錯誤;多看,不要做沒把握的事,即使有把握,行動也要謹慎,則能減少後悔。說話錯少,行動悔少,就能當好官了。」
為政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哀公問:「怎樣使人心服?」孔子說:「以正壓邪,則人心服;以邪壓正,則人心不服。」
為政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季康子問:「怎樣使人尊敬、忠誠、勤勉?」孔子說:「舉止端莊,能贏得尊敬;敬老愛幼,能贏得忠誠;任用賢良、培養人才,能使人勤勉。」
為政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有人問孔子:「先生為何不從政?」孔子說:「孝啊,就是孝順父母、兄弟友愛,以這種品德影響政治,這就是參政,難道衹有做官才算從政?」
為政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麽?就象大車沒有車軸,小車沒有車軸,怎麽能啟動?」
為政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子張問:「十代以後的社會制度和道德規範可以知道嗎?」孔子說:「商朝繼承夏朝,改動了多少,可以知道;周朝繼承商朝,改動了多少,也可以知道;以後的朝代繼承周朝,即使百代,同樣可以推測。」
為政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孔子說:「祭奠別人的先人,是諂媚;遇到符合道義的事不敢做,是懦夫。」
八佾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麽事不能容忍?」
八佾
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掌握魯國實權的三個家族在祭祖儀式結束時,唱著天子祭祖時所用的詩歌。孔子說:「歌詞中的『諸侯輔助,天子肅穆』,怎能唱於三家的廟堂?」
八佾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孔子說:「對於不仁的人,禮法有何用?音樂有何用?」
八佾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林放問禮的本質。孔子說:「這個問題十分重大!禮儀,與其隆重,不如節儉;喪事,與其奢侈,不如悲戚。」
八佾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孔子說:「偏遠小國有君主,不如中原各國沒君主。」
八佾
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季氏準備祭祀泰山。孔子對冉有說:「你不能阻止嗎?」冉有說:「不能。」孔子說:「天哪!難道說泰山會接受他們的無禮朝拜嗎?」
八佾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孔子說:「君子沒有可爭的事情。要爭的話,就象射箭比賽:賽前互相行禮,賽後互相緻敬。這樣的競爭,具有君子風度。」
八佾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子夏問:「『笑臉真燦爛啊,美目真嫵媚啊,天生麗質打扮得真高雅隘。是什麽意思?」孔子說:「先有宣紙,然後才能繪畫。」子夏問:「先有仁義,後有禮法嗎?」孔子說:「子夏,你啟發了我,可以開始同你談詩了!」
八佾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孔子說:「夏朝的禮,我能說清楚,杞國不足以證明;商朝的禮,我能說清楚,宋國不足以證明。現在無法證明是由於文獻不足,否則,我就能證明瞭。」
八佾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孔子說:「現在天子舉行的祭祖禮儀,從一開始我就看不下去了。」
八佾
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
有人問天子舉行祭祖儀式的意義。孔子說:「不知道,知道的人治理天下,如同擺在這裏吧!」指指手掌。
八佾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祭祖如祖在,祭神如神在。孔子說:「自己不去祭,如同不祭。」
八佾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竈,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王孫賈問:「『與其祈禱較尊貴的奧神的保佑,不如祈禱有實權的竈神的賜福』,是什麽意思?」孔子說:「不對。犯了滔天大罪,怎麽祈禱也沒用。」
八佾
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孔子說:「周禮借鑒了夏、商兩朝的禮法,真是豐富多彩啊!我贊同周禮。」
八佾
子入大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孔子進太廟,每件事都問。有人說:「誰說孔子懂禮呢?進太廟,事事問。」孔子聽後,說:「這就是禮。」
八佾
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孔子說:「射箭比賽不以射透為主,而主要看是否射得準確,因為人的力量不同,自古如此。」
八佾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子貢想在祭祀時,省去活羊。孔子說:「子貢啊!你愛惜羊,我愛惜禮。」
八佾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孔子說:「對領導盡禮,人們認為是諂媚。」
八佾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定公問:「上級怎樣對待下級?下級怎樣對待上級?」孔子答:「上級尊重下級,下級忠於上級。」
八佾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孔子說:「《關雎》這篇詩,快樂卻不淫穢,悲哀卻不傷痛。」
八佾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哀公問宰我,製作土地爺用哪種木頭。宰我說:「夏朝用鬆,殷朝用柏,周朝用栗,說:使人膽戰心驚。」孔子聽後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八佾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孔子說:「管仲真小氣!」有人問:「管仲儉樸嗎?」孔子說:「他家不僅有三個錢庫,而且傭人很多,怎麽儉樸?「那麽管仲知禮嗎?「宮殿門前有屏風,他家門前也有屏風;國宴有酒臺,他家也有酒臺。管仲知禮,誰不知禮?」
八佾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孔子同魯國樂官談音樂,說:「音樂是可知的:開頭是合奏;隨後是純正、清晰、綿長的音調,這樣就完成了。」
八佾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儀地長官求見孔子,他說:「君子到了這裏,我都要求見。」見孔子後,出來說:「諸位,不要在乎官職,天下無道很久了,老天要你們的老師成為號令天下的聖人。」
八佾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孔子評論《韶樂》:「盡善盡美。」評論《武樂》:「盡美不盡善。」
八佾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孔子說:「作為領導對群衆不寬容;對規章不嚴肅;辦喪事不悲哀--我怎能看得下去?」
里仁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孔子說:「同品德高尚的人住在一起,是最好不過的事。選住址不顧環境,哪算聰明?」
里仁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說:「品質惡劣的人,忍受不了貧窮,享受不了快樂。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里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孔子說:「衹有仁者能正確地愛人,正確地恨人。」
里仁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孔子說:「一旦樹立了崇高的理想,就不會為非作歹。」
里仁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孔子說:「富和貴,人人嚮往,不以正當的方法得到的,不要享受;貧和賤,人人厭惡,不以正當方法擺脫的,不要逃避。君子扔掉了仁愛之心,怎麽算君子?君子時刻不會違反仁道,緊急時如此,顛沛時如此。」
里仁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孔子說:「我沒見過喜歡仁道的人,厭惡不仁道的人。喜歡仁道的人,認為仁道至高無上;厭惡不仁道的人,目的是避免受不仁道的人的影響。有能夠一天盡心為仁道的人嗎?我沒見過沒能力的,可能有,但我沒見過。
里仁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孔子說:「人的過錯,各不相同。觀察過錯,就能瞭解人的精神境界。」
里仁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孔子說:「早上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里仁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說:「立志追求真理,而恥於粗布淡飯的人,不值得交談。」
里仁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事,不刻意強求,不無故反對,一切按道義行事。」
里仁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孔子說:「君子心懷仁德,小人心懷家鄉;君子心懷法制,小人心懷實利。」
里仁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孔子說:「一切按利益行事的人,人人厭惡。」
里仁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孔子說:「能以禮讓治國嗎?沒問題!不能以禮讓治國,怎麽實行禮法?」
里仁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孔子說:「不要擔心沒有地位,要註意做人的立場;不要怕沒人瞭解自己,要想法使自己容易得到理解。」
里仁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說:「曾參啊!我的思想是用一個基本思想貫徹始終的。」曾子說:「是。」孔子走後,其他學生問:「什麽意思?」曾子說:「老師的思想,就是忠恕。」
里仁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里仁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要反省自己。」
里仁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孔子說:「父母有錯,要好言相勸,聽不進時,要尊重他們,要任勞任怨。」
里仁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孔子說:「父母在世時,不要走遠,必須遠走時,一定要留下準確的地址。」
里仁
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孔子說:「三年內不改父親的規矩習慣,可算孝了。」
里仁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父母年齡,不能不知道。一因長壽而喜,一因年高而懼。」
里仁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孔子說:「古人不輕易說話,是怕自己說到做不到。」
里仁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孔子說:「嚴於律己,就會少犯錯誤。」
里仁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說:「君子要言談簡潔,要行動敏捷。」
里仁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孔子說:「高尚的人不會孤獨,必有志同道合者相聚。」
里仁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子游說:「在領導面前愛嘮叨,就會自取其辱;在朋友面前愛嘮叨,就會遭到疏遠。」
公冶長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孔子評論公冶長:「可以把姑娘嫁給他。雖然坐過牢,但不是他的錯。」孔子把女兒嫁給了他。
公冶長
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孔子評論南容:「國家太平時,不會倒霉;國家混亂時,不會坐牢。」孔子把侄女嫁給了他。
公冶長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
孔子評論子賤:「這人是個君子!如果魯國沒有君子,他怎麽會有好品德?」
公冶長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子貢問:「我怎樣?」孔子說:「你啊,象器皿一樣,衹有一種用途。」問:「什麽器皿?」答:「璉瑚。」
公冶長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有人說:「仲弓有仁德但沒口才。」孔子說:「要口才幹什麽?善於辯駁的人讓人討厭。我不知道他是否稱得上有仁德,要口才幹什麽?」
公冶長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
孔子要漆雕開當官。漆雕開說:「我還沒自信。」孔子聽後很高興。
公冶長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孔子說:「理想無法實現了,我準備乘筏漂到海上。會跟我走的,衹有子路吧?」子路聽說後很高興。孔子說:「子路啊,他比我勇敢,但缺乏才能。」
公冶長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問:「子路的品行到達了仁的境界嗎?」孔子說:「不知道。」又問。孔子說:「子路可以做大將,不知他仁否。「冉求怎樣?」孔子說:「冉求可以當市長,不知他仁否。「公西赤怎樣?」孔子說:「公西赤可以當外長,不知他是仁否。」

confucius

Confucius for real. See all analects.

from datasets import load_dataset

dataset = load_dataset("AWeirdDev/confucius")

Format

{
  "chapter": "學而", # Chapter name
  "content":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Content
  "translation": "孔子說:「經常學習,不也喜悅嗎?…"  # Translated (zh-TW)
}
Confucius lore
Confucius, confused.
Downloads last month
42

Collection including AWeirdDev/confuc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