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1363
議題研析
1、 題目:提高都市降雨容受力之研析
2、 所涉法律
都市計畫法、市區道路條例、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建築基地綠化設計技術規範
三、探討研析
(一)據報載臺北市2018年9月8日爆發大豪雨,各行政區難逃淹水命運;事隔2年多,2021年6月4日豪雨竟又出現595件災情,甚至比2018年200多件災情多一倍,忠孝東路五段、松仁路更成「泥羅河」,民怨不斷 。
(二)2020年臺灣梅雨季短且無颱風登陸,導致豐水期降雨量極少,面臨56年來最嚴峻乾旱,各地水庫水情也拉起警報。依據統計,國內從2002年至2020年就發生8起乾旱災害,且經常發生在春季,一次持續4至5個月之久,但2002年至2004年期間的乾旱更嚴重,連續3年都平均將近7個月有缺水情形發生 。
(三)臺灣的水七成來自颱風和梅雨,平均年雨量約2千多毫米,是全球平均降雨量的六倍,卻名列第十八缺水國家,這是因為臺灣山區地勢陡峭、加上河川短促,降雨大多都迅速地流入海洋。豐沛水源中可以被儲存下來使用的只有18% 。根據水利署的資料,台灣每人每年水資源分配只有全球平均值六分之一,屬於缺水國家,加上各種污染以及開發行為,更是加速了水資源的惡化 。臺灣有豐沛的雨水,但卻同時受到水災及缺水之苦,顯見我們在水資源管理上的因難。
(四)目前臺北市雨水下水道系統能夠容受每小時78.8毫米的雨量,但6月4日主要降雨區雨量每小時達到129毫米,顯示現有的排水工程已無法應付極端降雨事件。都市雨水管理須透過保水的概念,利用滯洪與保水貯留設施來增加容受度,讓都市可以涵養雨水久一點,貯留多一點,分擔暴雨對雨水下水道系統造成的負擔。同時亦將都市視為水庫集水區,落在都市區內的雨水也要做水質水量的保護,而不是只有排水一種選擇 。
(五)為因應氣候變遷,臺灣近年來積極推動海綿城市的政策,讓城市具有雨水貯留及浸透能力。但最近的幾場大雨,從北到南淹水頻傳,顯示相關政策仍有相當改進空間。
四、建議事項
(一) 都市計畫擬訂或檢討時宜導入都市暴雨管理概念
臺灣自1970 年代起規劃辦理各都市計畫區之雨水下水道系統, 1991 年起逐年編列預算予以興建。依內政部營建署統計,截至2020年底臺灣地區雨水下水道系統實施率達78.45%,其中以臺北市97.81%最高。各地雨水下水道規劃均依當時實施之都市計畫辦理;惟因經濟快速成長,部分原屬可滯留逕流之農業區或保護區紛紛變更為商業區、住宅區或工業區,都市高度的開發結果,大大加速地表逕流,同時增加都市排水負擔。且都市現況與早年所規劃之都市計畫已大不相同,過去所建設的排水設施容量已不足以應付氣候變遷下的暴雨。建議都市計畫擬訂或檢討時,宜就都市計畫規劃當時與目前之逕流流量變化、地下水補注減少之情況及暴雨造成災害等因素,加以考量,了解現況與計畫差異,就現有雨水下水道不足部分,增加都市滯洪及入滲空間,協助暴雨貯存或截流,增加自然排水以減少洪泛,並兼顧水資源的需求。
(二) 修法規範都市道路於新建與整修時,應增加透水設計
近年來,都市不透水面積比例隨著發展不斷擴大,不僅都市涵養水源能力降低,更可能使得地表逕流增加。由於都市道路占都市建設用地的比例極高,道路地表逕流是貢獻都市逕流的最大來源,一旦降雨超乎排水設計所能承受範圍,道路立即氾濫成災,窒礙難行,而透水鋪面對地表逕流量降低有顯著效果,可減少路面積水與洪患,減輕排水管負擔。惟因一般透水鋪面之承載強度低於傳統瀝青或水泥混凝土鋪面,故建議一般透水鋪面適用在輕低交通量之車道。而一般車道,應將人行道及分隔島綠化,及改善為透水舖面,並利用道路兩側之綠化單元以消納地表逕流。現行市區道路及人行道鋪面設計,皆未規範其透水性,建議應明確規範,以利遵循。
(三) 修法明訂都市道路行道樹最小樹穴面積、覆土深度
大部分城市的行道樹都是栽植在樹穴內,狹小的樹穴和被壓實的樹穴土壤,加上覆土深度不足,造成植樹成長不良,常因此發生浮根效應,降低植穴的保水和濾淨能力,在颱風期間行道樹更因此傾倒,危及民眾安全。參考2021年1月1日生效的「建築基地綠化設計技術規範」,為了保有植物根部充分生長空間,依據栽植類型訂定不同覆土深度與最小樹穴面積,其中最小樹穴面積,大喬木4平方公尺以上,中喬木2.5平方公尺以上,小喬木1.5平方公尺以上。建議都市道路的行道樹參考其規定,亦予以明訂,以提升都市保水能力。
撰稿人:吳淑青
� 自由時報,台北淹大水 議員:海綿城市破功,2021年6月6日,第A11版 臺北都會焦點。
� 聯合新聞網,水庫如何保住「台灣最後一滴淚」網圵:� HYPERLINK "https://topic.udn.com/event/water_deficit2020" �https://topic.udn.com/event/water_deficit2020�,最後瀏覽日:2021年6月15日。
� 我們的島,台灣的水難題-在氣候變遷下的挑戰,2020年3月22日,� HYPERLINK "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6066" �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6066�。
� 陳起鳳,道路工程與綠色建設,土木水利,第43卷,第5期,2016年10月,頁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