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研析
一、題目:抒解疫情期間社會心理壓力議題研析
二、所涉法律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精神衛生法、傳染病防治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實施辦法
三、探討研析
(一)從5月19日全國新冠肺炎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三級以來迄今已超過1個月,三級警戒期間全台各級學校停止上課,許多機關及企業也以居家上班的措施應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民眾為防疫盡量待在家中,卻也造成活動空間狹小、運動及日曬不足等問題,若三級警戒持續延長,持續的壓力恐造成民眾心理及身體上的另類災情,政府亦宜及早因應。
(二)以去年7月疫情為例,當時雖未社區感染造成嚴重疫情,但調查發現15歲以上國人仍有高達45%感受到壓力衝擊[footnoteRef:1]。積極防治自殺的日本2020年的自殺率在疫情爆發後出現11年來首次上升;在第二波疫情期間,女性的自殺率更大增37%,兒童和青少年也大幅增加[footnoteRef:2],甚至比因疫病喪生的人更多,不容忽視。 [1: 林志成,互相關懷讓全台紓壓喘口氣,中國時報,110年5月29日,第A5版。] [2: 林于雯,日本第二波疫情爆發期間自殺率增16%以女性與青少年為主,台灣英文新聞,110年1月16日,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4104129,最後瀏覽日:110年6月7日。]
(三)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醫師就指出,政府突然將警戒提升為三級,卻缺乏相對應配套措施,讓民眾處於急性壓力期,有些人因感到害怕而容易生氣、焦慮,將造成社會上出現更多打架、吵架事件[footnoteRef:3]。近期國內常發生防疫怪客大鬧超商、未戴口罩與警務人員扭打等扭曲現象,亦發生家暴通報事件增加、因失業壓力自殺輕生等案例,顯見在疫情重大壓力的籠罩下,國人心理上亦面臨極大的壓力,有待各界在防堵疫情擴散的同時,同步關切有關社會抒壓議題。 [3: 林志成,同註1。]
四、建議事項
(一)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應增加心理衛生專業人員
防疫的壓力加上封閉在家的時間變長,人容易變得憂鬱,隔離亦會帶來負面的心理效應,如創傷性症候群、憂鬱、易怒等情緒,都有待有效抒解。每天在家中封閉的環境中長期接收帶有負面情緒的疫情訊息,容易累積心理的負擔並且產生慢性壓力,進而釀成失眠、緊張、焦慮、憤怒、恐慌與憂鬱,而影響外在行為,甚至造成相關生理症狀,增加防疫負擔。
目前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擁有20多位涵蓋傳染病學、感染科、胸腔科、小兒科與公共衛生專長領域的顧問團[footnoteRef:4],鑑於拉長三級警戒時間之後所造成的社會心理壓力抒解問題,建議除上述專家外,宜增加社會心理衛生專家人數,藉由專家諮詢小組的專業建議,適時提供抒解社會大眾在防疫、隔離期間精神壓力的相關解方,並透過有效政策工具的執行達成。 [4: 今周刊,台灣最懂防疫的人幾乎都被拉進來,陳時中背後「最強專家 LINE 群組」,109年5月16日,https://technews.tw/2020/05/16/they-lead-taiwan-to-prevent-covid-19/,最後瀏覽日:110年6月7日。]
(二)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宜以非人際接觸之管道加強熱區社區服務
為促進民眾心理健康概念並落實心理衛生服務社區化目標,各地衛生局設有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加強社區心理衛生服務,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亦建置安心專線1925,疫情爆發後,雖然在心理衛生中心可以看到一些減壓、抒壓的影片宣導,但目前迫於醫療量能降載及避免群聚等要求,如雙北相關的社區心理諮商門診服務均已休診、心理諮詢站亦暫停服務。鑑於疫情對社會心理衛生健康的影響,為因應疫情所造成的精神健康威脅,建議相關心理健康諮詢門診服務可透過電話、視訊等方式持續進行,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專業人員更可與里、鄰長合作,透過非人際接觸之管道加強熱區社區之服務與宣導,適時發揮心理衛教與心理支持等功能。
(三)每日記者會宜增加心理衛生宣導,加強國人心理支持
針對心理健康促進,衛福部過去設置有「災難與創傷心理資訊網」、心快活等網路專區,配合新冠肺炎疫情亦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網站下設有「疫情心理健康」專區,推出如心情溫度計量表[footnoteRef:5]、「安靜能繫望」緩解心理壓力五大招[footnoteRef:6]、PEACE五步心理健康[footnoteRef:7]等措施,相關部會亦推出如電子書免費閱讀、教學資源等網路資源,但其內容相對單純,或屬專業運用,且多為各種網路資源之連結,造成資訊散落於各網站不易搜尋,建議主管機關宜速彙整相關心理衛教資訊,並整合至防疫專區網站,亦應透過更多更淺顯易懂之相關影片、更易觸達之管道推廣,避免過多口號式之衛教宣導。另或可透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每日記者會上加強宣導相關心理衛教資訊,加強國人心理支持以度過此次重大疫情壓力難關。 [5: 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疫情心理健康網站,https://dep.mohw.gov.tw/DOMHAOH/cp-4740-52615-107.html#%E5%85%B6%E4%BB%96%E9%98%B2%E7%96%AB%E8%B3%87%E8%A8%8A%E7% B6%B2%E5%9D%80。] [6: 同註5。] [7: PEACE五步心理健康包括遵守政策(Policy-Follower)、強化自我效能(Enhance the self-efficacy)、接納情緒(Accept your emotion)、改變習慣(Change the habits)及投入生活(Engage in life),詳見心快活心理健康學習平台,發揮心理自由的能量-居家職場安穩防疫PEACE五部曲,110年5月29日,https://wellbeing.mohw.gov.tw/nor/pstunt/3/2564,最後瀏覽日:110年6月8日。]
撰稿人:蔡琮浩
1
1
編號:
1340
議題研
析
一、題目
:
抒解
疫情期間
社會
心理
壓力議題研析
二、所涉法律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
、精神衛生法
、
傳染病防治法、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實施辦法
三、探討研析
(一)
從
5
月
19
日
全國
新冠肺炎
疫情警戒
提升至
第三級
以來迄今已
超過
1
個月,三級警戒期間全台各級學校停止上課,許多機
關及企業也以居家上班的措施應對
來勢洶洶的疫情。
民眾為
防疫盡量
待
在家中
,卻也
造成活動空間狹小、運動及日曬不
足等問題,若三級警戒持續延長,持續的壓力恐造成民眾心
理及身體上的另類災情,政府亦宜及早因應。
(二)
以去年
7
月疫情為例,
當時
雖
未
社區感染
造成嚴重疫情
,
但
調查發現
15
歲以上國人仍有高達
45
%感受到壓力衝擊
1
。
積
極防治自殺的
日本
2020
年的自殺率
在疫情爆發後
出現
11
年
來首次上升
;
在
第二波
疫情
期間,女性的自殺率更大增
37%
,
兒童和青少年也大幅增加
2
,甚至比因疫病喪生的人更多
,不
容忽視。
(三)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醫師就指出,政府突然
將
警
戒提升為三級,卻缺乏相對應配套措施,讓民眾處於急性壓
力期,有些人因感到害怕而容易生氣、焦慮,將造成社會上
出現更多打架、吵架事件
3
。
近期國內常發生防疫怪客大鬧超
商、未戴口罩與警務人員扭打等扭曲現象,亦發生家暴通報
事件
增加、因失業壓力自殺輕生等案例,顯見在疫情重大壓
1
ªL§Ó¦¨¡A¤¬¬ÛÃöÃhÅý¥þ¥xÓVÀ£³Ý¤f®ð¡A¤¤°ê®É³ø¡A
110
¦~
5
¤ë
29
¤é¡A²Ä
A5
ª©¡C
2
ªL¤_¶²¡A
¤é¥»²Ä¤Gªi¬Ì±¡Ãzµo´Á¶¡¦Û±þ²v¼W
16
¢H¥H¤k©Ê»P«C¤Ö¦~¬°¥D
¡A¥xÆW^¤å·s»D¡A
110
¦~
1
¤ë
16
¤é¡A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4104129
¡A³Ì«á
ÂsÄý¤é¡G
110
¦~
6
¤ë
7
¤é¡C
3
ªL§Ó¦¨¡A¦Pµù
1
¡C
1
編號:1340
議題研析
一、題目:抒解疫情期間社會心理壓力議題研析
二、所涉法律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精神衛生法、
傳染病防治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實施辦法
三、探討研析
(一)從5月19日全國新冠肺炎疫情警戒提升至第三級以來迄今已
超過1個月,三級警戒期間全台各級學校停止上課,許多機
關及企業也以居家上班的措施應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民眾為
防疫盡量待在家中,卻也造成活動空間狹小、運動及日曬不
足等問題,若三級警戒持續延長,持續的壓力恐造成民眾心
理及身體上的另類災情,政府亦宜及早因應。
(二)以去年7月疫情為例,當時雖未社區感染造成嚴重疫情,但
調查發現15歲以上國人仍有高達45%感受到壓力衝擊
1
。積
極防治自殺的日本2020年的自殺率在疫情爆發後出現11年
來首次上升;在第二波疫情期間,女性的自殺率更大增37%,
兒童和青少年也大幅增加
2
,甚至比因疫病喪生的人更多,不
容忽視。
(三)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李明濱醫師就指出,政府突然將警
戒提升為三級,卻缺乏相對應配套措施,讓民眾處於急性壓
力期,有些人因感到害怕而容易生氣、焦慮,將造成社會上
出現更多打架、吵架事件
3
。近期國內常發生防疫怪客大鬧超
商、未戴口罩與警務人員扭打等扭曲現象,亦發生家暴通報
事件增加、因失業壓力自殺輕生等案例,顯見在疫情重大壓
1
林志成,互相關懷讓全台紓壓喘口氣,中國時報,110年5月29日,第A5版。
2
林于雯,日本第二波疫情爆發期間自殺率增16%以女性與青少年為主,台灣英文新聞,110年
1月16日,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4104129,最後瀏覽日:110年6月7日。
3
林志成,同註1。